二百三十一章 如愿
張還生故作拘謹的尋了個座位坐下,特意將上首留給了博漁闛牘。
一旁的博漁闛牘見狀神色不變,卻目光透出滿意之色的瞧了張還生一眼,這才朝曲黎少主拱手行禮道:“少主,吾將有虛小哥帶到了。
他日後便是您的影士之首,腹心之人,還需多多親近才是。”
這話裡隱隱帶著些教訓的意味,照理說不該是僕下對主上的用詞,但那曲黎少主聽了卻連連點頭稱是,“博漁總管所言極是,吾正該與虛有多多親近。
這樣吧,待他簽下'身、影之契',修煉好《萬應兵策》後,便先任道兵總領之職,跟在我身邊磨礪好了。”
之後環顧左右,呀感慨的嘆了口氣,話鋒一轉又說道:“想當年我曲黎氏宗主、少主與影士締結'身、影之契'雖是密事,卻也自有一番禮法、威儀。
如今卻只能諸事從簡了,有虛你且上前來。”
說話間,那曲黎少主站起身來,從懷中取出一張暗金顏色,樣子像是古物,上面密密麻麻寫滿神文的箔紙,仔細的 打開,等張還生來到近旁,馬上用指甲在自己眉心劃開一道半寸長的口子,擠出幾滴血水,塗在了金紙上。
那箔紙登時散發出幽幽光芒,其上的神文一個個詭異的閃爍著脫離紙身,飄飄蕩盪在半空中瀰漫開來。
見契法勢成,曲黎少主開始面無表情的念念有詞道:“諸天戰靈,九黎先祖,曲黎氏八千四百九十七世嫡脈之首曲黎巴橫在此立契…”,召喚出一股無形之力,將那漫天神文灌進了張還生的天靈蓋中。
而博漁闛牘這時早已提前一步站在張還生身邊,輕聲指點道。“有虛小哥無需驚慌,你此刻只要放鬆心靈,任由契文侵進神魂中就好。”
如此形勢下,張還生只能從命的閉上眼睛,任由那些神文沖入鹵門,依附在自己神魂之上,越浸越深,最終和神魂融為一體。
如果是一般人,神魂有染乃是生死大忌,不過他卻知道,自己修煉《龍像根本經》有成,神魂可化為釋迦摩大尊的兩大外道化身大威天龍、智慧寶象,除非是修煉時自己心中凝練的魔頭,否則無邪不侵,這'身、影之契'再玄妙、神奇,只怕也約束不住。
反倒是那施術的曲黎巴橫越是念咒,臉色越是慘白,一時三刻過後面孔上已是毫無血色。
好在這時那漫天飛舞的神文都已投進了張還生的頭顱之中,曲黎巴橫最後大喝一聲,“…天地為鑑,此契當成。”,手中暗金箔紙無端燃燒起來,預示著契約終於定下。
不遠處的博漁闛牘望見這一幕,臉上不覺露出欣然之色,高聲讚道:“這'身、影之契'乃是有違人道運轉的秘術,便是修為再高,最多也只能控住三名影士。
少主不過人階高品的修為,竟然就能一次成功的與人欠下此契,真乃大有福運之人。”
曲黎巴橫聞言身心皆疲的笑笑,雙腳再也無法支撐身體,竟直接癱坐在了盤椅之上,喘息了幾口,有氣無力的苦笑著說道:“定個魂契都差點耗盡精元,那談得上什麼福運。
哎,本來我還想要立下契約後,和有虛聊些閒話親近、親近,如今看來是有心無力了,罷了,罷了,日後反正有的是時間相處,今天便散了吧。”
博漁闛牘和張還生聽到這話,自然識趣的告退而去。
室外艷陽高照,出了明堂走上莊園廓道,博漁闛牘望了張還生一眼,笑著問道:“有虛如今已是我曲黎氏少主的首位影士、第一心腹,若是一切順遂,未來權勢說不得還要在老夫之上,感覺如何啊?”
“一切恍如夢中一般,”張還生故作感慨的答道,“日後只能更加用心的做人、做事,才能報答主上的深恩,總管的提攜了。”
“哎,我所做之事都是本分,哪裡要你報答。”博漁闛牘聞言客套了一句,之後卻鼓掌讚道:“不過你能有這樣純良的心思也不枉宗主和少主的一番栽培了。
我這便送你重入曲黎家聖地,種洞天、習兵策,一旦有成,汝便是少主的道兵總領。”
到這話張還生心潮一陣澎湃,忍不住神色古怪的問道:“總管大人,我聽說這洞天種子乃是上古奇珍,說種便可種嗎?”
博漁闛牘哈哈一笑道:“相同一物不說價值幾何,越是稀少難以入手便越讓人覺得珍貴,反之亦然。
總金額洞天種子雖是異寶,但兵主聖域中每年可產若干,沒門路者百萬金珠也難求得一枚,可對於九黎古族嫡脈中人來說,卻可以憑著蚩尤大帝的遺詔輕易獲得。
你如 今有曲黎氏少主影士的身份,便等於是九黎古族之一繼承者的替身,沒有洞天之力日後要緊時刻如何能絲毫不露破綻的魚目混珠,是以這種子乃是必須之物。
待進了聖地,我以詔符向兵主王廷傳訊,自然會有上使送來。”
張還生聞言說聲,“原來如此。”便不再作聲,心中卻暗暗想道: “俗語有云,破船也有三千釘,'曲黎'這種上古氏族便是一時沒落卻仍有深厚的底蘊支撐,碰到個人才自可重振旗鼓,也難怪能傳承數十萬年不衰。”
思索間,張還生與博漁闛牘已深入莊園深處,來到那托著龐大石碑的龍龜面前。
博漁闛牘一如往日的奉上貢品,恭請那巨龜移開,露出了腹下的洞窟入口,和張還生一前一後的鑽了進去。
許久過後,兩人穿過古老的甬道,邁步踏入地底深處那座長、寬千丈,廣袤異常的殿堂,來到那扇雕刻在百丈石壁上的巨門前。
博漁闛牘神情肅然的從懷中摸出一面玉牌,貼到石壁上,口中喃喃念了幾句咒文,待那玉牌閃出一抹青光鑽進山壁之後,朝張還生一笑道:“溝通已成,一會便會有上使送來洞天種子。
切記面見他時一定要態度恭敬,免得多生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