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逍遥小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結)

 
mk2258 2017-12-17 10:56:2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31 170416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8
第220章傳統文化的缺失,讓人痛心啊!





    “官人,以後可不能再亂來了,你不考慮自己,也要考慮下妾身還有妾身肚裡沒出世的孩子啊。你若是有個萬一,我和孩子可怎麼辦啊?還有貞娘,還有我們李家莊上上下下那麼多人可怎麼辦?”

    回藍溪的官路上,李逍陪著婉娘坐在牛車上。

    拉車的是頭老黃牛,這頭牛是李家原有的一頭牛,因為今年新買了上千頭牛,這頭老牛也就光榮退休不用再耕地了,也就是偶爾婉娘和貞娘姑嫂兩個上藍溪街上時才讓它拉下車。

    老牛拉車雖然慢,但慢也有慢的好處,那就是平穩,畢竟這年頭的車都沒有減震系統,路也不平。

    “娘子說的是,以後為夫定不會再亂來了。”女人總是要哄的,這次蹲了六天牢,婉娘確實太擔心了。

    “官人,你看妾身如今身子也越來越不方便了,而且官人現在是朝廷的爵爺,咱們家本來就人丁單薄。”婉娘握著丈夫的手道。

    李逍低頭瞧了瞧婉娘,這話怎麼聽著有點不太對勁的樣子呢。

    “婉娘你想說什麼呢?”

    “妾身是說官人也該納個小的了,要不左鄰右舍的也該說妾身不懂事。”

    “嗯?婉娘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婉娘抬起頭,“其實這事早就該辦了,都是妾身的不是,才拖到如今。”

    納妾,妻子勸丈夫納妾。

    這對後世的人來說,似乎是個不敢想像的事情。畢竟後世的人,那是嚴格遵守著一夫一妻這個社會標準的。

    若是出軌、外遇、婚外情、包養情婦這些,可是要被嚴重批判的。男人若在外面拈花惹草,哪怕就是個逢場做戲,被妻子知道了也是要鬧翻天的。更何況,讓妻子主動幫丈夫找小三呢。

    “娘子,我們現在這樣不挺好嗎?有你一個我就足夠了。”

    “官人,咱們家如今也算是家業興旺,官人如今又得封男爵,入仕為官。以官人的身份地位,都當納妾了。若家中只有妾身一人,那實在是不成樣子。更何況,咱們李家向來人丁單薄,官人多若幾個妾侍,也能早日為李家多開枝散葉啊。”

    李逍本來第一感覺這是個陷阱,是一個送命題。

    但是聽婉娘這一句句的,卻怎麼感覺這麼實誠呢。

    難道女人真的可以這麼賢惠,賢惠到可以把自己的丈夫送給其它女人分享?

    好說歹說才把婉娘安撫好,不再繼續說這件事情。

    一路上,李逍那是小心翼翼,生怕哪裡說錯一句話。

    好不容易回到了藍溪李莊,莊上眾人自然是紛紛前來迎接,恭喜莊主回家。

    “夫子啊,你覺得婉娘這話到底是啥意思呢,她莫不是又懷疑我跟長公主之間有什麼事情吧?其實雖然昨天長公主來看過我,但那也是朋友之間的關懷,真沒其它意思啊。”李逍向楊大眼問起了自己的感情疑惑。

    楊大眼呵呵的笑著。

    “趙娘子沒其它意思啊,就是想讓你納個妾而已,很正常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男人有家有業了之後,納一二妾侍這也是合情合理的。趙娘子做為妻子,也是這個家的主母,當然得主動考慮的。為丈夫納妾,這也是她的本份而已。若是趙娘子攔著不肯,那就是善妒,這可是七出之條啊。”

    老夫子捋子鬍子說道。

    李逍一臉的臥槽,怎麼還有這樣的事情呢。

    不對吧,應當無論在哪個朝代,女人都應當是不能容忍其它女人吧,佔有欲也不應當只有男人才有的啊。

    他說出疑惑,楊老夫子更疑惑。

    “女人為何會這樣想呢?她們怎麼能這樣想呢?男人娶妻納妾那是天經地義啊,除了那沒錢沒業的男人納不起妾,但凡有點家業的男人哪個會不納妾呢?”

    他說道,“前朝的楊堅知道吧?”

    “知道,隋朝的開國皇帝嘛。”李逍道。

    “對,楊堅是西魏、北周時八柱國之一的楊忠,他年青的時候,父親楊忠為他做主,娶了同樣是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的女兒為妻。”

    獨孤信李逍知道,國民岳父嘛,堪稱史上第一岳父。近代中國有宋氏三姐妹,分別嫁給了孫大砲、蔣中正幾個牛逼之人。但在西魏北周時,獨孤信才是所有岳父裡最牛的。

    獨孤信七子七女,有三個女兒當了皇后,而且還分別是三朝的皇后。

    這個據說是南北朝第一大帥哥的獨孤信,三個女兒分別當了北周、隋朝、唐朝皇后。長女是北周的明敬皇后,第四女嫁給的八柱國李虎的兒子,也就是李淵的父親,李淵當了皇帝后追封他爹為皇帝,也就追封他母親為元貞皇后。

    第七女是隋朝的文獻皇后,這個文獻皇后就是獨孤皇后。

    楊大眼捋著鬍鬚道,“這個楊堅可了不得,出身八柱國家,最後卻篡奪了北周皇位,建立大隋。文治武功,相當了得,但楊堅卻是個出了名的怕妻子的人,他娶獨孤氏為妻後,就不再納妾,而獨孤氏也不准他納妾。楊堅生五子五女,全是跟獨孤皇后所生。”

    “哪怕楊堅當了皇帝后,許多年獨孤氏也不讓他納妃。直到晚年之時,才讓他納了幾個,可也不許他臨幸。有次他趁獨孤皇后不在宮時,臨幸了一個,結果回來獨孤氏知道了就把那女人殺了,氣的楊堅打馬出宮狂奔了幾十里,跑到一處無人河邊痛哭一場呢。”

    李逍笑道,“怕到這程度呢?估計是野史傳說吧?”

    “反正野不野史不知道,但獨孤皇后的名聲可不好,所以說啊,女人不讓丈夫納妾這是要被人指指點點的。咱們大唐貞觀朝的名相房玄齡知道吧?幾十年的宰相,貞觀第一名相,可是他妻子盧氏也很厲害,有次太宗賜房玄齡幾個美貌女子,結果房玄齡卻不敢接受。”

    “陛下說為何?房玄齡說家中妻子定不肯。於是太宗就讓人給盧氏賜一壺酒,說盧氏若不肯讓丈夫納妾,那就喝下這壺毒酒。結果盧氏果真二話不說就喝了這壺酒,喝下去後,才知道,原來那壺裡裝的是醋並非是酒。而太宗見盧氏寧肯喝毒酒也不肯讓丈夫納妾,也只好收回了那幾個美人。這啊,也就是女人愛吃醋的由來了。”

    李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吃醋的典故,不是說魏徵和他的妻子裴氏嗎?”

    “亂說,自然是房相和其妻盧氏的。”

    男人納妾天經地義,女人不但不能攔著,還得主動幫著張羅,是本份。否則,那就是善妒,是不識體,不懂事。

    聽完,李逍不由的感嘆啊,這真是我國的一項優良美德啊,怎麼到了後世就缺失了呢,太不應當了。

    傳統文化的缺失,真是讓人痛心啊!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8
第221章納妾也得有資格





    晚上。

    洗漱過後,李逍伏在案前寫字。

    折騰一番,這玉米監的事情依然還是落在他肩上,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李逍也得趕著把玉米種下去。但畢竟是試種,並不是真正的種植生產。這裡面出發點不同,試種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讓皇帝和朝中官員們了解這種新的農作物。

    要讓人知道玉米能吃,還能種,還得知道他的種植方式,他的產量等等,這就需要各種數據,這意味著不能是簡單的耕一塊地,把那點種子撒下去。

    這得弄出一塊又一塊的試驗田,甚至得是不同乾濕程度,不同肥力的地。這些東西別人都不清楚,只有他一個才知道,他得寫出來,做個規劃。

    “官人,這麼晚了,油燈這麼暗,容易傷眼睛。官人有事,還是留到明天再做吧。”

    “耽誤了好多天時間,只能晚上趕趕了,明天就得正式開始玉米試種的事情,這裡還什麼章程都沒弄出來呢。”

    “官人,妾身覺得,還是該給你納個小的。妾身知道官人最近很忙,如今又做了官,肯定更忙,這個事情其實不用官人分心,妾身來張羅,到時再讓官人來過過目,拿個決定就好,官人覺得怎樣?”婉娘問。

    李逍沒抬頭。

    要說哪個男人心裡不想著三妻四妾啊,在後世社會,那是道德的允許,也是法律的不允許。可是在這個時代,如楊老夫子所說的一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若是男人不納妾,要么就是太窮納不起,要么就是家裡妻子太厲害。

    而太厲害的妻子可是要被人評論甚至指責的。

    不讓老公納妾,甚至就跟後世時女人出軌搞婚外情一樣被指責,想想婉娘壓力確實也挺大的。

    畢竟如今的李逍,也算是家大業大,家裡良田千畝,這還封了爵,永業田都又是四百畝。

    “這事以後再說吧,我們新婚都沒多久呢,況且你現在又有孕在身,我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又找什麼新歡呢。”

    “官人,正因為我如今有孕在身,不能再服侍官人,才更應當趕緊找個小妾啊,正好讓她替我服侍官人。”

    婉娘倒不擔心李逍有了新歡忘了舊愛。

    畢竟納妾歸納妾,但大唐對於正妻那也是有相當全面的保護的。比如說,大唐的法律就規定了,妻和妾天差地別的身份差遣。

    從西周到清,其實中代一直就是一夫一妻的製度,一夫只能有一妻,雖然有妾,但妾從來不是對平民提倡的,妾其實是對貴族們的一種福利了。

    比如在大唐,平民若想納妾,得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得年滿四十,其次,得無子。

    年滿四十歲還沒有兒子的平民男子,才被允許納妾,否則是沒資格的。

    對貴族們而言,也是一夫一妻制為主體,而納妾,其實不過是個補充。三妻四妾,其實古代從來不存在,妻只有一個,只有個別狂妄的皇帝,才會搞出什麼三四個皇后的事情來。

    妾,永遠都只是在妻後。

    妻,是明媒正娶,受律法保護,而妾,是買。納妾之時,甚至納侍進門都不能大操大辦,只能一抬小轎抬著進門。

    娶妻要有婚書娉禮,但納妾卻是立契。

    對於妾,夫和妻都可以隨意處置或打罵,或遣責、發賣,甚至就算是殺了,大唐律法規定,也不過是處以流刑而已,根本不用償命。妾的兒子,也永遠是庶子,哪怕正室死了,妾也不可能升為妻。

    男人喪妻可續弦娶妻,但不能以妾做妻。

    甚至許多妾的地位,其實也就是比奴婢稍高一些,而大唐的奴婢地位是律比畜產,跟牲畜一樣的。

    正是因為這傳統和律法,所以婉娘很積極的願意幫丈夫納妾,卻絲毫不用擔心丈夫納妾之後,會危極她正妻的地位。

    妻可隨意打罵妾,甚至殺了不過流刑,而妾敢打罵妻,則處罰就相當嚴厲了。罵妻,杖八十,打妻,無問有傷無傷,俱徒刑一年。

    說白了,在家裡,夫和妻都是主人,而妾和奴婢一樣,都是奴僕下人。

    就算是一些達官貴人的那些出身較高的妾侍,雖地位比奴僕高的多,可也是完全無法與妻相提並論的。

    其實貴族們的妾,也是分品級的。比如王公們的高級妾,往往也得到媵妾的身份,這媵妾比侍妾身份高。

    大唐就有規定,凡親王,妻妾最多十人。五品,妻妾最多三人。

    但這個妻妾,專指妻子和媵妾,而不包侍妾,侍妾無定數。媵妾在古代,指的是跟隨正妻一同嫁到夫家的女子,規格較高的便是這種親姐妹同嫁;規格中等則是一個身份較高的女子偕同一個或幾個宗族女子同嫁;規格最低的便是侍女陪嫁。這樣嫁過去的前者就是妻,後者便是媵妾了。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等等。

    在大唐,只有官員才允許有媵妾,普通人只能有侍妾。

    李逍是男爵,這是五品的爵位,因此是可以有兩個媵妾的。

    媵妾因此也一般都是良家女子,甚至是一些大族世家,或官宦家族的女子,這不比侍妾,侍妾則多是買來的賊籍女子。

    在許多王公貴族之家,妾也是分有許多等級,最高級的自然是媵妾,然後是侍妾,然後是姬妾、婢妾、伎妾,再往下還有通房丫頭這種。

    伎妾、姬妾、婢妾的地位都很低,甚至男人們喜歡把伎妾、姬妾、婢妾拿來陪客,甚至客人喜歡的話,就直接送給客人了。

    有些跟主人睡過的丫頭,甚至連妾的名份都沒,依然只是個丫頭而已。

    婉娘說幫李逍納妾,自然是納媵妾。

    婉娘家裡也沒其它人,也就不可能找自家姐妹來做媵妾,但找點大戶家的女子,或者是官宦家庶出小姐之類的來做個媵妾倒是可以的。

    這樣出身的媵妾,也才符合李逍如今的爵爺身份。

    否則,隨便買一個來,那頂多就是姬妾、伎妾、侍妾,那種是上不得檯面的。

    “妾身這就找人去物色,到時你看中就點個頭,剩下的妾身來張羅操辦?”

    李逍也有點心動,不過想了想,覺得這種事情還是不能太急了,真要是遇到個心動的,有感覺的還差不多。若是說見都沒見過,就納進門來做妾,這也有點太做孽了。

    “還是回頭再說吧!”

    “官人!”婉娘有些不高興了。

    “你啊,急啥,你官人我如今才剛二十一,說來也不過剛剛成丁呢。這身子骨都還剛成熟,這要是來了新人,到時就怕身子骨吃不消啊。”

    “啊?”婉娘半信半疑,“那就先聽夫君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8
第222章玉米發芽





    天濛濛亮。

    李逍就已經起床了,他怕再躺會等婉娘醒來,又要跟他念叨著納妾的事情了。被妻子整天念叨著要幫忙納個小的,這也正是幸福的煩惱啊。

    出了房門,就早有丫環打了清涼的井水過來。

    松木製的臉盆,連桐油都沒刷過,純原木風格,笨重卻又不失純樸。

    毛巾,更是一塊純白麻布,相比起後世的毛巾來,與肌膚相親時的感覺差了許多。

    牙刷,在李逍的主張下,已經由新鮮柳枝升級為木柄猪鬃的先進牙刷了。雖然這猪鬃做的牙刷,有點硬,但比起每次嚼柳枝刷牙還是要方便的多。

    沒有牙膏,用的是鹽。

    撒一點點細鹽,然後就可以刷牙了。

    這是一種相當奢侈的行為,牙刷倒不貴,關鍵是這鹽貴。如今許多百姓普遍還吃的是大塊的粒鹽,裡面很多雜質,過濾提純不過關,顏色也難看。而李逍用的鹽,可是買來上好的井鹽,然後又多次過濾提純脫色之後的上等鹽,潔白細膩,還略帶著一絲青色。

    這樣的鹽,只有貴族之家才享用的起,一升鹽起碼能換一石米。李逍刷個牙用的鹽,一個月都能換到幾石米,可知有多奢侈了。

    不過李逍倒不覺得什麼,他向來覺得,能夠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那就是值得的。

    錢嘛,不就是賺來花的嘛。賺了錢不花,那人豈不成了錢的奴隸了?只要他不故意鋪張浪費就成了,就好比他剛研究出來的香水,那還更昂貴呢。但李逍一樣用起來,一點不小氣。

    揉搓毛巾,先抹了把臉,把臉上刷牙後的沫子擦掉,然後李逍拿起一塊香皂開始在手上打泡。

    這香皂也算是做香水時,順便開發的一項商品,用來替代家裡那死貴死貴的澡豆。

    家裡的澡豆在長安的大藥舖買的,價格昂貴不說還不太好用,李逍是瞧不上的。閒時自己研究了下香皂,香皂其實做起來很簡單,並不復雜,但就是費點功夫。

    成本還是極低的,起碼比起那摻了許多香料、藥材在裡面的高級澡豆便家的多。

    做香皂時還能做點肥皂,香皂洗臉洗手洗澡,肥皂用來洗衣服,十分好用。

    臉上塗上香皂泡,雙手在臉上塗抹按摩五分鐘左右,然後洗掉。

    頓時神輕氣爽。

    摸摸一點也不油膩的臉,李逍覺得這香皂的去油效果是真的強,不過好像有點太強了,好像長久用也會有點傷臉啊。

    洗完臉,旁邊侍候的丫環,趕緊小心翼翼的拿起來,放進一個專門打製的木盒裡,這盒子下面還有專門濾水,確實很實用。

    “阿郎,官府把趙持滿一家送來了,等阿郎去接收。”管家過來禀報。

    因為趙大夫如今又得管著街的醫館,又得兼管著新開的生藥舖子,兩頭忙碌,家裡這邊李逍便又找了一人擔任管家一職。

    畢竟現在家大業大了,新管家是李家的一個遠房親戚,是李逍母親的一個表弟,因此李逍得喊聲表舅,姓錢。

    四十來歲,讀過點書,家裡算是地主,不過他是庶出,家產跟他沒啥關係,以前在長安一家商舖裡做賬房。

    如今到李家做了管家,倒也算是合適。

    老錢個子不高,但挺胖乎圓潤,滿面紅光,安排起事情來挺有規劃。

    “趙二哥來了嗎?趕緊跟我去迎接。”

    昨天李逍出獄,但趙持滿沒放出來。皇帝旨意,將趙家滿門賜給李逍為奴,今天是來正式交接的了。

    李家莊大門口。

    大理寺的一個官員親自帶隊,還有一隊官兵,押著趙家一百三十八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這次,趙持滿這支算是連根拔起了。雖然當年八柱國之一的趙貴還有好多支後人,但起碼趙持滿這一支現在是全成了奴隸。

    趙持滿與家人手腳都拴著繩子,串成長長的一串。

    “李太監。”

    大理寺的官員笑著上前,拱手問好。

    李逍皺了皺眉,他知道對方是禮貌稱呼,但他真不喜歡太監這個稱呼。

    你才太監,你全家都太監呢。

    “叫我李主簿就好,人都送到了嗎?”

    “都到了,趙持滿一家一百三十八口,都在這了。”那位官員拿出一本名冊,遞給李逍查驗。

    “我在上面簽字畫押,那就算交接完了?”

    “對,對,對,簽字畫押後這一百三十八個奴隸就都是李主簿的了。不過這些人可都是皇帝欽賜,李主簿得嚴加看管,切莫弄丟了。”

    李逍面無表情的趕緊簽字畫押,辦好了交接手續。

    “錢管家。”

    “阿郎,我在。”

    “把這位王獄丞和其它人請到莊上用茶,好好招待一下。”

    “好的。”老錢笑著上前,把那位王獄丞一行請入莊中。

    李逍待他們走了,上前幾步,來到趙持滿面前。

    “二哥,委屈你了。”李逍上前幫趙持滿解開繩索。“到了這,就是到了家了,以後不用擔心了。”

    趙持滿神情有些萎靡,他看著李逍,又看了看李家莊,這是一個讓他悔恨萬分的地方。

    若是他不曾來這,也就不會有趙氏一族被貶為奴的下場。

    '三郎,之前我對不起你,帶兵來圍莊,可你不但不計前嫌,還如此待我,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誰能無過呢?一時之過,能夠改過就是好的。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以後我們往前看,到了這裡,二哥就把他當成自己家就好了。”

    趙家一百三十八口,倒不全都是趙家人,他的父母俱早亡,因此這行人裡的長輩也就是他父親的幾個侍妾,然後是他這輩裡的幾個兄弟,然後是他的兒女和子侄,剩下的,其實都是趙家的奴婢。

    對那些趙家奴婢們來說,其實除了點緊張外,倒沒什麼。反正在哪裡都是做奴隸,只是以前在趙家做奴婢,趙家家規還不錯,對待下人也好。如今到李家來,不知道李家如何。

    可對趙家人來說,這確實是個天大的打擊了。過去是貴族豪門,如今卻成了別人的奴僕。

    他們見到李逍那般態度對趙持滿,驚訝之餘滿是欣喜。

    解去了繩索,李逍把趙持滿一家人安排進了莊。

    原來的趙家奴僕,過去在趙家做什麼差事,如今也都安排了差不多的工作。剩下的二十餘口趙家人,李逍自然不可能把他們當奴僕使喚,特意讓人收拾了一座院子給他們一家人居住。

    “那宅子也是新建好的,就委屈你們暫時在那里安置了。”

    “三郎,你別那麼客氣,我現在是御賜給你的奴僕,你給我安排個差事。”

    '這怎麼能行,你忘記我們之前在大理寺已經喝過血酒,我們可是結義的兄弟,你到了我這,就是到了家裡。”

    趙持滿對李逍是既感動,又愧疚。

    “我這人也沒什麼別的本事,也就是一身騎射本領,可惜這輩子是不可能再上戰場了,要不,以後我就給你趕車、護衛吧,也算是物盡其能。”趙持滿道。

    見他這樣堅持,李逍也不好勸說。

    “那就先委屈下二哥,替我好好操練下咱們莊上的家丁,訓練下他們趕車騎馬的本事,再教他們一些棍棒拳腳功夫。”

    “可以。”趙持滿點頭。

    “給其它人也安排個差事。”趙持滿又指著自己的兄弟、妻妾們道。

    李逍無奈,這人有點太死板較真。

    最後只好簡單做了點安排,讓趙持滿的妻子陪著婉娘,讓他兄弟們跟著錢管家他們做事,勉強安排了下去。

    這邊剛安排好,李元芳來了。

    李元芳是權知玉米監副監,今天剛到衙門上班,司農寺卿就找他去談話,讓他抓緊把玉米試種一下安排下去。

    可李元芳哪懂得種玉米,這不只好趕來藍溪找李逍了。

    見到趙持滿在,李元芳趕緊叫了聲二哥。

    趙持滿只是點了點頭,然後就走到一邊去了。

    “我就在那邊候著,有事叫我,不打擾你們談事。”趙持滿離開。

    “哎,趙二哥這人太古板了些了。”李逍無奈的道。

    李元芳看著他的背影,也嘆氣道,“趙二哥當年可是長安遊俠兒們最尊崇的人物,想不到如今卻落這下場。”

    “不是還有我們嗎,我昨日已經為趙二哥寫了一道求情奏章上去了。”

    '我也寫了,不過我估計這事一時半會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兩人聊好幾句,李元芳說明來意。

    “其實玉米我已經開始試種了,另外也還寫了一些章程。你現在來了,正好給我幫忙。”

    “已經種下了?”

    “種了一點。”李逍拉起李元芳往外走。

    玉米這東西不像是水稻,基本上哪都能種,而且春夏都可以種植,雖說不能連續種植兩季,但種一季玉米再種一季其它的還是可以的。上半年種玉米,下半年就可以種麥子。若是上半年種粟,那下半年可以種玉米。

    當然,玉米還可以在那些間隙裡種植,什麼田間地頭,什麼院壩邊上,都能種。

    李逍帶著李元芳走了幾步,前面就是大院場。

    在院場四周的廊下,便有一小壟一小壟的土,邊上還插了樹枝條圍攔起來。

    “看到那綠苗沒,那就是玉米苗,已經發芽了。”

    廊下枝條圍起來的小土壟上,一棵棵的小綠苗是那麼的嫩綠。

    “這是玉米苗?這屋院裡頭也能種?”

    “當然能種,連窗台上都能種呢,有點土就行,玉米是最好種的。”李逍笑著說道。

    成片成片的種植當然好,但其實把田間地頭的碎地種上玉米,也一樣可以。一畝地充其量也不過只能種上三千株左右的玉米,但田地地頭哪個犄角旮旯的,也能咱上三五棵甚至是十來棵的。

    積少成多,也一樣不是少數。

    當然,玉米最大的特色還在於,他耐旱,適合在那些肥力不高且缺少的山地坡地上種植。

    “這院裡種了多少?”

    “一百棵,我剛才查看了,全部出苗了。”李逍自豪的說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8
第223章員外郎





    李家大院的廊前,玉米芽剛剛從泥土裡探出個頭來,三兩片嫩綠的葉子,隨風輕輕搖擺著。

    若不是李逍說這就是玉米,趙持滿根本不敢相信。

    可李逍二十一歲就封為藍田縣男爵,一個農家子白身封爵,可知當今天子對玉米的重視程度,甚至他也就是因為這玉米,才讓自己和一家人都被打為奴隸。

    趙持滿從沒見過玉米,對玉米卻是既愛又恨。

    “這就是玉米?”

    “是的,這就是玉米,不過現在還只是剛出的嫩芽。”李逍一株株的仔細查看,並且在數數。

    把玉米種在院子裡,這也算是讓人意外之事了。

    其實就是李家大院裡的人,也沒人知道這就是玉米。

    老錢站在一邊,瞪大著雙眼,“阿郎,這就是玉米?”他還以為這是李逍心血來潮在廊前種的花花草草呢。誰能料到如此珍貴的玉米,居然就種在院子裡呢。

    幸好這土壟圍起了籬笆,要不然被雞啊貓啊狗的傷到一株半株的,他可就擔當不起了。

    “糧食不都種地裡嗎,怎麼種院裡呢?”

    “方便照看啊,再說這是我秧的苗,等長大點再移栽到地裡去。”李逍終於數完了,一百顆苗,一顆不少,他撒了一百顆種子,居然全都發芽成活了。

    這可是相當難得的數字,要知道一般情況下,田裡的精種的玉米,也頂多百分之九十的發芽率,一般成片大田粗種甚至只有八成的發芽率。

    或許這是因為這些種子是從空間裡帶出來的吧,那神秘空間裡出的東西總有些靈氣。

    “玉米還要育秧移栽?不是直接播種嗎?”

    老錢是管家,雖說多年在長安的商舖裡掌櫃,但對於農事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

    他只聽說過水稻要移栽的,還沒聽說比如粟、麥也要移栽的。

    “正常是可以直接播種的,不過眼下咱們這種子珍貴,自然得小心點。先育秧再移栽,能提高成活率和產量。”

    這玉米雖是種在院子裡,可這土李逍卻是很精心的弄過的。普通的黃土,但是卻摻了柴灶裡的土木灰,又加入了發酵過後的牛糞、雞屎,怕土壤結板,又還特意弄了些枯葉木屑摻入其中。

    最後這些土可不一般,灰黃顏色,而且土比較鬆。一長壟土,李逍就撒了一百顆玉米種子,還撒的比較稀。定時的澆水,其中還潑過一次加水稀釋後的尿。

    正是因此,這玉米秧才能長的這麼好。

    “育秧移栽的話,我們就能提高玉米種的成活率和利用率。”

    李逍挽著袖子,伸手去拔開壟土,查看玉米秧的根莖。直接播種玉米種,一畝地大約是需要三到四斤種子,玉米採用的是一行行的種植法,跟麥稻粟都不同,倒是與甘蔗其實差不多。

    種一行得隔一段距離。

    直接播種的話,雖然方便,但發芽後肯定還需要一次間苗,保證株距間隔不太密,有時還得補種沒發芽的空地。間苗的話是大田種植的必然程序,但現在畢竟種子少,到時間苗就不免浪費。

    李逍在自家院裡育了一百顆玉米苗,在空間裡還育了一百顆。

    試種,關鍵還是試驗,得出各種數據,為大面積做好數據支持。

    “再長幾天,就可以移栽了。”

    “一畝地能種多少株啊,阿郎?”老錢盯著這些寶貝一樣的玉米苗問。

    一畝二百四十步。

    古者百畝,止當今之四十畝,今之百畝,當古之二百五十畝。

    唐朝的一畝田,比之先秦之時那是大的多。不過比之後世的一畝地,卻又要小點。大致來說,唐代一畝,僅相當於後世0`87畝左右。差不多九成左右,稍小一些。

    一般來說,玉米播種平均行距為0·57米,株距則為0·3米。後世一畝地667平方,精量播種的話,一畝地大約有三千五百株玉米。

    一分田就是三百五十株,而唐朝一畝也就後世九分地左右,則為三千一百五十株。

    唐朝一分地,能種三百一十五株苗。

    一百顆玉米苗,能種三厘多點地。

    這麼點地,其實也就是一間房大小,長六米寬三米左右的一塊地,可以種上十行玉米,每行隔三十厘米一株,一行能種十顆,剛好一百株玉米。

    這麼三厘多地,其實李家大院後面的那片空地上,李逍已經劃量好了一塊。長兩丈寬一丈。

    大唐一尺合後世30·7厘米,這樣一塊差不多剛好種一百株玉米,也就三厘地多點。

    “一畝地玉米能產多少?”

    李逍大致算了算,按後世來算,高產的一畝能達一千公斤,高海拔地區低產的也有五百公斤左右,大面積平均畝產是六七百公斤。

    不過他也曾經看過一個數據,據說明朝剛引入玉米的時候,那時候許多地方的玉米畝產也就一百公斤左右,但依然令當時的官府和百姓十分高興。

    不過李逍覺得自己這個玉米不是一般的玉米,畢竟空間裡出來的,相當於優良種子了。空間那顆玉米結了八個穗,就算到了外面,按正常的只留兩穗,那產量也不會少。

    他知道有些玉米大面積種植,只保留一穗,但許多百姓菜園裡種植玉米,也會留兩穗,這關鍵還是得看肥力跟不跟的上。

    水和肥跟的上,那麼一株留兩穗是能保證產量的。

    哪怕一株只留一穗,一個大玉米也有二三百克,曬乾脫粒後也能有一百七八十克,那一畝也能有六百多公斤的純玉米粒收穫,這起碼是近六石的產量了。

    如何能夠保雙穗而不減產,那就是奔著畝產十石去。

    李逍把這個數字一說出來,還是把老錢和趙持滿他們深深震驚了。

    這個時代,若論主糧種植,種的最多的其實是粟,然後是麥,再然後是稻。水稻雖在後世種植最廣,但在唐朝,因為南方開發不夠,所以產量比不上北方的粟稻。

    北方農物,粟比麥多,粟也稱小米,長的跟狗尾巴草一樣。粟的產量比麥其實要低,但自先秦到唐朝,北方粟一直是種植最多的作物。

    其關鍵原因,就是因為一來粟更抗旱,二來也是因為粟有一殼堅硬的外殼,極易儲存,能儲存時間更久,易儲存和耐旱,這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使得粟一直遠超小麥種植。

    畢竟小麥雖不比稻子需要水田,但小麥也比粟更需要水。

    而現在,粟比麥稻更適合北方,尤其是關隴地區的一些優點,李逍的玉米也都有,耐旱、易儲存,而且還有比粟、麥甚至是稻都更強的一個優點,產量高。

    畝產六石,甚至是十石啊。

    哪怕就是減一半來算,畝產三石也是不得了的,要知道關中缺少,山地坡地多,一些地方的粟產量只有一石左右產量。

    老錢顫抖著道,“五穀之中,唯粟耐陳,這玉米也耐陳易儲嗎?”

    粟有一層硬殼,這層硬殼可以防霉變蟲蛀和**,可以長年儲存,保存的好,甚至存上十年也沒問題。隋朝的幾大糧倉里當年存的粟,就有的到貞觀朝時都還是好的。

    關隴地區除了粟種植廣,還有黍也種植許多。黍的優點在於極強的耐旱性,這種作物也稱糜子,又稱為大黃米。他在水源不足的地區很容易成活,而且成長期只有兩三個月,還適合在氣候寒冷、植物生長周期短的河東、關中等地種植。

    因為黍煮熟後粘性大,又極適合用來做糕點和釀酒。

    而麥的優勢在於它和粟、黍的生長周期不同,在粟、黍糧食青黃不接的時候,能夠提供救命口糧。尤其是自漢代解決了麥的灌溉和磨粉問題後,小麥的種植越來越廣。

    粟、黍耐旱,易儲存。麥產量高,與粟、黍生長周期不同,可以填補青黃不接時的空白。

    而現在,李逍的這個玉米,居然身兼多種作物的優勢。

    比如玉米產量高,甚至比南方產量最高的稻居然還高,玉米又耐旱,不怕水,山地坡地都能種,不比粟黍抗旱能力差,且又好儲存,玉米那層外殼,一樣耐陳易儲。

    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在於,南北皆宜,特別是能在大田上成為與小麥、春粟、高粱等輪作倒茬的一種重要作物。

    適應性強,易栽培,春玉米還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更早,最能填補每年青黃不接的空白期。

    尤其是對於山區的農民來說,這將是最好的作物。

    趙持滿也終於明白這玉米為何會如何重要,為何褚遂良他們想搶玉米了。

    “三郎啊,說到可要做到,切莫說大話啊。”

    院外傳來一道聲音,一襲春衫的李治走了進來。

    “你來做何?”

    李逍問。

    “某剛換了個差事,由工部調任戶部,如今是倉部員外郎,以後跟司農寺免不了事務往來。”李治笑著說道。

    倉部員外郎,就是戶部下倉部司的次官,戶部下有四司,分別為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四司,各司以郎中為主官,員外郎為次官。

    倉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庫儲、出納租稅、祿糧、食禀之事。

    倉部對應的這塊,其實正好就是司農寺管的這塊。只不過倉部跟司農寺不算上下級,一個是政令機構,一個是事務機構。說白了,戶部其實相當於皇帝的會計,而司農寺相當於皇帝的出納,只不過會計只一個,出納有好幾個。司農寺管糧食,衛尉寺管武器、太府寺管錢。

    李治說完,徑直搖擺著走到李逍旁邊,看著那一株株的嫩苗,“若真能如三郎所言,關隴山區乾旱少水缺肥之地,也能畝產三石,那真是天降祥瑞。”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8





    李逍對於這老王調職的事情不感興趣,哪怕他調到了與自己對口的倉部司做員外郎,他也懶得鳥這人。

    對這傢伙,他始終不怎麼感冒。還不如趙持滿對他胃口,雖然趙持滿還帶兵來打過它,可不打不相識。但老王這人老是陰陽怪氣,他看著就不太爽。

    “玉米先育秧再移栽,倒還是有點複雜啊,我看這玉米和高粱種的也差不多,可高粱就不用育種再移栽。”

    “高粱能跟玉米比嗎?高粱一畝才產多少?而且高粱飯能好吃嗎?除非是災荒之年,否則谁愿意吃高粱飯?那是餵牲口的,豈能跟玉米相提並論啊。”李逍頭也不抬的怒懟老王。

    “玉米高產那也不過是你現在的一家之言,究竟如何,還得看結果呢。”

    “百日之後就見結果,老王啊,要不咱們來賭一賭,我也知道你是王家家主,家大業大,我李家是跟你比上的。但小賭一把還是可以的,要不咱們賭個一百貫,就賭我這一百株玉米,也就三厘地,到時要收三鬥糧。”

    三厘地收三鬥糧,那三分地不就得收三石?一畝,不得收個十石糧?

    “脫粒後的干玉米粒?三厘地三鬥?”老王神情有些激動,李逍敢把這樣的賭,說明他很有自信。可老王卻很高興,哪怕自己跟他賭輸了不過是一百貫錢,但萬一李逍真做到了,那可就不得了了。一畝十石脫粒後的干玉米粒,天啊,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好,我賭了,不過為了防止你做弊,我得派人來你府上看著,盯著你的這一百株玉米,從種到收,得全有我的人盯著。”

    “你願意派你就派,哪怕一天到晚盯著都行,只要不搞破壞,隨便他們怎麼看。不過事先說好,看歸看,但他們的吃食住宿我可不管。若要來我這搭伙也行,交房租和伙食費,一人一月就收你二百錢吧。”

    “還收房租和伙食費?一月二百錢?太貴了。”李治大氣。

    “嫌貴你可以不要來啊,或者你自己派人來送飯也行。”

    李治突然笑了。

    “不就是一月二百錢嘛,小意思,一言為定,回頭我就派人過來。”

    李逍拍拍手回廳裡,老錢趕緊招過來幾個家丁。

    “你們幾個,就在這裡盯著這裡,別讓天上的鳥啊,院裡的貓狗啥的禍害了這玉米苗,盯死了,玉米苗壞了半點,都唯你們是問。”

    幾個家丁都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猛的點頭應聲。

    “都看好了,晚上我再安排人過來值夜換班。”

    客廳裡,老王臉皮很厚的跟了進來。

    廳門口,趙持滿臉色起伏不定,他是認識李治的。他在太宗時就是千牛了,李治繼位那會,他還跟許多內衛護送著太子回京繼位。

    剛開始他還有些疑惑迷惘,但這會已經弄明白了。

    皇帝居然用了一個假身份來李家,而且看樣子跟李逍關係還不錯,雖然看兩人總有點不對頭的感覺,但皇帝還能經常來,這就說明李逍在皇帝心中還是很有份量的。

    剛才他看到皇帝的時候,其實很憤怒。

    但憤怒只是一瞬間。

    犯錯的終究是自己,皇帝雖貶他趙家為奴,可終究還是赦其死罪。

    李逍喝著自己的茶,泡的金銀花加了點乾魚腥草,最近天氣特別乾旱,人也有點上火。

    他喝不過唐朝的茶,那蒸熟後壓制的茶餅味道並不好,加不加各種佐料他都不喜歡,他倒是有心想炒點茶,但好茶主要在南方。他沒空跑南方去炒茶,也不願意把這炒茶技術傳授給別人,還是等以後有時間了,自己栽點茶樹,然後摘了新茶葉來炒吧。

    李治很不客氣的也喝著茶。

    李逍看著這老王,覺得他的臉皮還是真厚。

    “老王啊。”

    “哎。”

    “上次你側室說你們家的那點破事,解決了沒呢?”李逍沒事找事的問。

    李治皺著眉頭,魚腥草加金銀茶煮的茶,味道很怪,他喝不慣。把入嘴的一點魚腥草莖吐出來,“那點破事正解決呢,還不錯,這要多謝上次三郎指點啊。”

    “對了,老王,王方翼跟你是啥關係,他也是太原王家的,你們啥輩份啊?”

    李治笑了笑,“論輩份是我從兄。”

    “哦。”

    哦了一聲後,又沒有什麼話可說了。

    這時錢管家過來禀報,說鄉里幾位里長過來了。

    “請大家過來喝茶。”

    幾位里長前來,還是關於抗旱救災之事。今年的旱情絲毫不見有好轉的跡像,多虧了李逍之前的鄉約堂章程,如今鄉里剩下的那三萬畝地還勉強在支撐著,不過雖然沒枯死,但很明顯今年產量會很低。

    “三郎啊,恭喜你封爵加官啊。”幾位裡正對李逍越發客氣起來。

    “客氣什麼,都是鄉里鄉親的,有什麼事情大家直說好了。”

    幾位里長紛紛訴起苦來,眼看著旱情沒緩解,今年收成要大減,到了夏天估計還是會缺糧,到時只怕等不到秋收糧食下來了。

    “咱們鄉約堂義倉的事情,得抓緊啊。這事情是三郎你規劃出來的,也還得你來牽頭,我們也不懂得這些。”

    李逍之前跟大家商量過,建義倉買糧。

    鄉約堂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然后買糧食,再印製糧票兌給百姓,百姓憑糧票到鄉約堂來領糧。

    這是為了保證整個鄉里能夠渡過這個危機。

    “義倉啊,買糧得先有錢,按之前計議的我們要發行債券。正好,今天我們這裡就有一位有錢人,太原王家的新家主,也是咱們朝廷戶部倉部司的員外郎,他有錢,咱正好向他打點鞦韆。”

    李逍笑呵呵的望著老王。

    李治覺得有點陰森森的,這李逍的樣子有點嚇人啊。

    “什麼債券啊?”李治問。

    債券這個東西後世無人不知,大到國家有國債,小到公司有公司債。反正就是一種金融契約。

    “老王啊,債券債券,顧名思義就是跟債有關的契券嘛。我們藍溪鄉呢,準備建個義倉買點糧食以備飢荒,可是現在大家手裡又沒錢,所以啊,打算向大家借點錢買糧,為了讓大家放心呢,我們承諾按一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的條件償還本金,並且把這些承諾約定都寫在一張契券之上。”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8





    “契券為憑,到時就可以拿這個來找我們要回本息了。”

    “哦,這樣啊。”李逍解釋的很簡單明了,老王倒是聽懂了。

    “借錢嘛,你想找我借錢?”老王望著李逍。

    “對啊,誰要你是大財主嘛,不找你借錢找誰借呢,正好你今天又剛好在這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嘛,你也就慷慨解點囊,支援一點好了。你放心,我們這錢不白借你的,白紙黑字寫好契約,而且利息也不會少給,怎麼樣?”

    李治捏著下巴,“那為何不叫借條,為何要叫債券呢?”

    “這當然還是有區別的。”李逍解釋。

    借條嘛,通常就是向某人借款的憑證,上面會寫明借貸人和放貸人。但債券不同之處在於,李逍可沒打算在債券上寫明是向誰借錢,而是只寫明借款數額以及利息和到期時間。

    “為何要這樣呢?”

    “流通,讓債券流通起來。”

    “流通?何意?”李治更不解了。

    “這麼跟你說吧,你借給我一百貫錢,我給你一百貫債券,這債券比如每張面額一貫,那麼我給你一百張債券,上面有約好的利息和償還時間。你拿著這些債券,可以留在手裡,等到期了來找我們要還本息,也可以轉讓給別人,到時不管誰拿著這債券,我們都承認他是我們的債主,都可以來找我們要債。”

    “有點複雜,但還是明白了,不過為何要這樣呢?”

    “流通啊,讓這債券流通起來。”

    流通,這在後世是相當重要的一樣屬性,比如現金流。

    如果是普通欠條,那一般是不能轉讓給別人的,但如果是債券,就有流通性,流通代表的是什麼呢?是盤活的資產。

    一張債券,上面有標準的面額,有標明承諾的利率以及償還時間,那麼從某方面來說,他是可以當成現金來用的。

    畢竟,只要藍溪鄉有能力償還的話,那麼這跟現金也沒什麼差別。

    當然,問題是,藍溪鄉既然要藉錢,他們又如何能保證到時有能力償還本金和利息呢。

    這,自然就是信用問題了。

    李治是皇帝,雖然開始有點疑惑,但他很快腦子一閃,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了不得的大事。

    藍溪鄉現在還不一定有這個信用,但如果是朝廷來發行這種債券呢?

    “怎麼的,老王,你王家家大業大,一點小忙也不願意幫?”李逍瞪著發怔的李治。

    “要多少?”

    “十貫不嫌少,百貫不嫌多,你願捐多少都行。”

    李治微微一笑,“你們打算發多少債券呢?”

    “我們藍溪鄉一千三百餘戶人家,近萬人口。今年夏糧肯定歉收,估計也就四成左右收成,就算朝廷減免田租,可這租調還得交,若是還要折庸更不少。要等到秋糧下來,肯定還有些差額的,就算我們鄉里齊心協力,把糧食都拿出來,也還是不足的,我估計起碼還得差一到兩月的糧食。”

    一個成年男丁,一年需要口糧六石左右,婦女孩童哪怕減半,一年也得三四石。

    近萬人口一到兩月的口糧,哪怕少算點,最起碼也需要五六千石糧食的。如今的糧價節節上漲,斗米近五十文,就算是粟米,也得一斗三十文了。

    買五千石粟,以現在的價格,也得一千五百貫錢。

    “總得一千五百貫左右吧。”

    “利率呢?多久償還?”李治很有興趣的問。

    利息啊,李逍捏著下巴有些猶豫不定。

    這年頭的利息是很高的,沒有什麼正經的金融機構,民間借貸多,利率也高。甚至朝廷都放高利貸,隋唐以來,常年戰亂,有時只有京官有俸祿,地方官甚至沒有俸祿。

    那官員們靠什麼養活自己呢?

    靠田,職田、永業田,還有公廨田,大家靠田租收入。甚至就算是衙門的辦公費用,也是靠公廨田。後來,情況稍好些,朝廷特別給各地衙門拔一筆本錢,這筆錢就讓各衙門自己去放貸,利息就用來做衙門的辦公開支。

    這錢,也就叫公廨錢,衙門把公廨錢交給專門的人去放貸收息,一般都是當地有錢有勢的人家子弟,這些人也被稱為捉錢令吏。

    這公廨錢的利息是多少呢?

    官府給捉錢令吏每人以五萬本錢放貸,每月收取息錢四千文。五萬本錢,一年利息四萬八千錢,年息約達本金百分之百了。

    這還是官府放的貸,年息都達到近百分之百,而民間的借貸利息只高不低,可知這年頭放貸利息之高了。

    民間什麼九出十三歸,什麼羊膏利、驢打滾之類的多的是,總之就是越短期借貸利息就越高。

    李逍要發債券,總不能比官府的公廨錢利息還低吧。

    “我打算債券以半年為期,一百文錢為一張面額,月息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不計複利,半年到期利息為三十文錢。”

    “這可是比公廨錢還要低些啊!”李治道。

    “我們藉錢是為買救命糧度飢荒,大家又哪有多少錢呢,這錢借了,還得抓緊還,要不利息這麼高,越滾越多啊。”

    發一千五百貫的債券,半年後藍溪鄉就得償還四百五十貫的利息,這放後世,妥妥的高利貸啊。

    “你這五分的月息,太低了,官府公廨本錢月息都是八分了。若想藉貸,可不容易。這樣吧,一千五百貫是吧,我一人包了。回頭我派人送錢過來,你們給我債券。”

    “你全包了?”李逍意外不已。

    一千五百貫啊,這可不是一千五百文錢,這可是一大筆錢,足足一百五十萬文呢,大唐的一文錢購買力可是很高的。

    一個家有百畝田地的地主家,都沒這麼多錢,哪怕是尋常有地千畝的地主,手上都未必有這麼多現錢。

    一千五百貫,都能買上幾百畝地了。後世一畝地值幾萬,按土地價值算,這就相當於幾千萬塊。

    “真的假的?”

    “我騙你做什麼,說到做到。”李治笑著說道,一千五百貫對他來說,小意思而已。他此刻心情大好,覺得李逍這債券是個有意思的好東西。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9





    李治走的時候,李逍送了兩棵發了芽的玉米給他。

    “拿回去好好養著,記得澆水別太勤了,澆一次水等盆土差不多乾透了,再澆。半個月左右,加點肥。最好是用乾的牛糞馬糞,記得是幹糞啊,不能用新鮮的,否則會燒死這嫩玉米的。”

    兩株玉米是從空間裡挖出來的,長的比院裡的要精神的多,葉子黑綠如墨,移栽在兩個破陶缸裡面。

    李治如寶一樣的讓兩個侍衛接過。

    “只要你好好養,等三個月後,你就能收穫四個大玉米了,能有一斤多。”

    “放心,我肯定親自侍弄它們。”李治寶貝似的看著這兩棵玉米,他要親自照顧這兩玉米,要親自看一看它們的產量究竟有多少。“一千五百貫錢,回頭就讓人送來,那個什麼債券你到時交給來人帶回來。”

    李治坐著馬車走了,走的有點急。兩個六品的千牛備身,腰里挎著千牛刀,一人抱著一缸玉米苗寶貝似的坐在皇帝的馬車上。身為御前帶刀侍衛,他們也是頭一次有資格坐在皇帝的身邊。

    這是何等的榮耀?當然,他們也清楚,其實真正跟皇帝同坐一車的是那兩缸玉米苗,並不是他們兩個。

    送走了老王這個冤大頭,李逍準備製作債券。

    債券是什麼,以前根本沒有,也沒有人知道要做成什麼樣子。不過五位裡正今天都非常高興,因為一千五百貫居然到手了。

    有了一千五百貫,那可是能買五千石糧食,藍溪鄉今年可保不會有飢荒了。

    按李逍的想法,債券一百文面額一張,這樣比較方便他能流通。雖說老王一人買下了所有債券,流通性可能不大,但總得遵循自己最初的設計理念的。

    一千五百貫,就得一萬五千張債券。

    細想了下,李逍突然發現,這債券的成本也很高啊。哪怕把債券做成跟後世的鈔票那般大,可一萬五千張啊。他都忘記了這年頭的紙張其實是很貴的,而且要在這債券上寫字呢,一萬五千張,這得寫多久?

    抄書人的工錢可是向來很高的。

    突然又額外多了許多成本,令李逍有些不爽。

    算下來,估計這抄寫債券的工錢得比紙張還高許多。

    長安城裡,抄一卷書的價格是一千錢。而一卷書,就是一萬字。抄十個字就得一文錢呢,李逍這一萬多張債券,每張債券上得標明面額,還得註明利率和到期時間,字不少呢。

    尤其,他還得加上點防偽的標記什麼的。

    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這一萬五千張債券,估計成本都得幾十貫啊。

    不行,必須控製成本。

    一千五百貫錢募集來,可是得買糧食的,不能浪費在其它地方。

    得從其它方面想辦法節省這筆開支。

    加大面額?一千錢一張?李逍搖了搖頭,弄一百文一張主要還是為了流通,若是一千文一張,豈不更難流通,畢竟一千文錢可是很大的。

    “對了,刻雕板印刷債券啊。刻一副雕版出來,然後就能印一萬多張債券了,這成本可就低的多。只要請人先寫一張債券的版稿,然後找工匠刻出來,這兩方面都沒問題。”

    寫書的人多的是,而這個時代雖然沒有雕版,但是有刻碑啊。刻木頭總比刻碑石還要簡單一些的。

    唯一問題還是油墨的問題。

    雕板印刷的墨水好像必須得是油墨,而不是普通的水墨,往墨里加油,這是個技術難題。

    好在李逍馬上想起來,自己的結義兄弟王方翼家可是製墨的,當年王方翼母子被趕出家族時,可不是靠種田發家的,而是靠著從太原王家帶出來的製墨技術建墨坊而發的家。

    紙、筆、墨,在這個時代都是比較貴重的東西,墨一般都是用松樹燒取松菸加工而成,生產較難,價格也貴。

    李逍覺得專業的問題交給專業的人就好了,王方翼雖然離家參軍了,但給他去封信,讓他交待工坊裡的匠人為他專門研發出一款適合印刷的油墨應當不是問題。

    雕刻技術在後世其實都是老古董技術了,隨便一個絲印都比雕板印刷強,更別說鉛活字了。

    不過李逍現在也沒有大力發展印刷的念頭,先把這債券印出來吧。

    給王方翼寫了一封信,然後派了張蔥去追趕剛出發的大軍。

    李逍坐下來研究債券的式樣,他很有一種拿來主義,直接就按照後世百元大鈔來設計,當然要更簡單的多。

    大小差不多那麼大,採用的紙張則是用的桑皮紙,這種紙大唐很多,價格比起黃麻紙要便宜一些,但更結實一些。後世有名的宣紙,在這個時代還沒出現,其實宣紙也是屬於皮紙的一種類型。

    拿出一張桑皮紙,裁出百元大鈔大小,然後李逍開始在上面寫寫畫畫。

    正面上首中國人民銀行那裡,李逍寫上藍溪鄉公約堂六個字。

    正中是一百文三個大字,然後他還在下面特別加上了一個50的阿拉伯數字,債券嘛,就得弄的複雜一些。

    左上角,李逍還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圖案,做為專有標記。

    然後他又在左下角位置,先畫了一個小點的50,再在下面寫了一串編碼,採用英文字母加上阿拉伯數字組成,四個英文字母加上四個阿拉伯數字。

    這串編碼就是每張債券的身份證號了,每張債券的編碼都不一樣,而且編碼裡麵包含著很多信息,比如前面幾個英文字母,每個都代表著印刷批次,後面數字代表著在同批次中的排列順序。

    “這個編碼得刻一個活字章,印刷好債券好再另外蓋印上去,可以做為防偽標記。”李逍看著那編碼數字想道,總不能每張債券都出一個版的,好在這串數字另印上去也簡單。

    刻一批字母,再刻一批數字,然後弄一個可以把這些字母安裝和取下的活字章,這樣就可以解決每張債券上的編碼印刷問題了。

    背面則畫了一張簡單的藍溪簡畫圖,背靠王順山,一汪藍溪蜿蜒,李家莊居於其間,簡單但又形象。

    “如果兩面都要印刷的話,就得開兩個版,印刷兩次了。是否有必要呢?”李逍想道,不過隨後他還是覺得有必要印兩面,只要能夠解決油墨的問題,那麼雕版印刷個圖案並不難,而且還能大大增加防偽能力。

    背面下方再加上個印刷日期,比如永徽五年三月。

    對了,還得在正面再寫上藍溪糧食債券六個字,下面再來一排小字,利率月息五分,半年贖回,到期本息償還共一百三十文錢。

    想了想,李逍又在正面畫了一朵簡筆牡丹花。

    拿在手裡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覺得應當沒有誰能夠輕鬆模仿了,嗯,到時再每張債券上再蓋上幾個印章,或寫幾個簽名,就更難仿了。

    這可是大唐第一張債券,第一張流通券啊,算的上是大唐第一張鈔票了。

    這應當是有極大的歷史意義的,李逍看著自己鬼畫符的這張債券,心裡充滿自豪。

    如今的大唐可是連個錢莊都沒有,甚至連歷史上的櫃坊現在也還沒有。櫃坊要到玄宗時代才出現,在大城市裡,商人開設櫃坊,為商賈居民們提供貴重物品保管功能,金銀錢帛也可以存放,但存錢在櫃坊可沒有利息,還得要保管費的。

    李逍覺得不可思議。

    存錢到銀行還得銀行給保管費,這真是天理難容啊。

    這也讓李逍看到一個極大的商機,雖然現在他還沒空去弄,但這確實是以後的一個賺錢商機。

    銀行是什麼?銀行就是吸收客人手裡的存款,給付低息,然後高息再貸給其它客戶,中間賺著利差呢,簡直是空手套白狼。

    而且銀行還能做匯兌、保管等業務,規模越大,錢越好賺。

    東征軍剛開拔,正一路向東,張蔥騎著馬很快追上了大軍,有李逍的信,他倒也比較快見到了王方翼。

    王方翼如今在軍中為隊正,帶著五十個兄弟,雖然官貶了,但他卻很興奮,終於有機會上陣殺敵立功了。

    見了李逍的信,他馬上回書一封說會寫信回去安排,並說油墨估計沒問題。

    果然,幾天之後,李逍就見到了來李家莊拜訪的王家墨坊管事,他們帶來了幾樣新試制出來的油墨,一改之前的墨條式樣,這油墨採用了最新工藝。

    李逍這幾天已經找人刻好了雕板,正反面各一塊。雖然雕版挺複雜,又是字又是畫,還有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但對於雕刻工匠來說,其實都一樣。那個花白鬍子的老匠人,甚至根本不識字,但這並不妨礙他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把一塊版給雕刻好了。

    李逍仔細的檢查了好幾遍,發現渾然天成,毫無半點破綻之處,老匠人回答說,不管上面是什麼字什麼符什麼圖,反正他全當是雕圖了。反正把書生寫好的字反貼在板上,然後一點點的仿著雕就好了。

    他說其實不用貼紙在上面,他都能夠雕的出來。

    兩個老匠人一人要了一貫工錢,但李逍卻覺得太值了。

    把幾張油墨在木板上試了幾次,李逍終於找到一種最適合的油墨,用這油墨雕板印刷出來的債券,墨水不會糊,也不會粘連,效果很好。

    李逍當天高興的開始印刷,一天時間就把一萬五千張債券全印好了。張蔥劉蒜一夥人則負責蓋章,李逍給債券設計了足足八種章,加上那串獨一無二的編碼印,再加上李逍自己的手寫簽名,他估計沒誰能夠假冒了。

    “完美!”李逍把一張兩面都印刷好、蓋好章,還簽好字的百文債券在面前甩了甩,發出讚歎之聲。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9
第227章 昆仑奴





    長安。

    巍巍太極宮。

    甘露殿廊前,皇帝李治蹲在那兩個陶缸面前,聚精會神。

    兩個陶缸十分的粗陋,就是最簡單粗製的陶缸,毫無美感,更別說缸上有釉彩或圖紋了。

    這樣的缸擺在皇家大內,和周邊格格不入。

    可是皇帝李治最近卻完全被這兩口缸給迷住了,每天都得在這缸前呆上十幾回。

    甚至一向愛潔淨的皇帝,居然還親自拿著一筐太僕寺送來的干馬糞揉捏碎之後,一點點的摔到缸裡。

    三歲不到的代王李弘長的粉雕玉琢的,此時也蹲在父親的邊上,興奮的拿著一塊馬糞,學著父親的樣子也有模有樣的揉碎、拋撒。

    “今天又長高了一點,新增了一片葉子。”李治看著這株越來越翠綠越來越拙壯的玉米苗,很高興的道。

    武氏挺著個肚子,手裡卻也拿著一個水壺在邊上,“陛下以為,這兩株玉米真能收一斤多玉米粒?”

    “這話可是李逍跟朕說的,他還跟朕打他個賭,說他家一百株玉米,到時要收三鬥玉米粒呢。朕親自種的玉米,總不可能比他種的還差吧?”李治不服氣的道。

    “陛下莫忘了,那李逍可是個農家出身的地主,論種田,陛下肯定不如他的。”

    李治想了想,'愛妃說的也有些道理,那朕今天下朝之後再去李莊瞧瞧,看看李逍的那玉米種的如何了,又是怎麼種的。順便,還可以找他要那債券。'

    “陛下對這債券挺有興趣啊?”武氏問。那天皇帝從藍溪回來,對她說了一大通債券的神奇之處。

    李治笑道,“那個李逍最會各種奇淫技巧,不過這債券啊確實讓朕眼前一亮啊。大唐雖說經過高祖與太宗兩代皇帝的努力經營,尤其是貞觀之治後,也算是國富民強。不過相比起隋朝時天下八百九十萬戶,六千多萬人口,我們大唐還是遠遠不及啊。”

    隋朝雖說是二世而亡,但隋結束南北分裂,一統天下。隋文帝時休養生息,有開皇之治,當時全國戶數八百九十萬之眾,人口六千多萬,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

    而大唐立國後的武德年間,全國戶數不過二百餘萬戶,人口更是只有一千一百六十萬多點。到貞觀末年,戶口有數恢復,但也不過三百萬戶,一千七百餘萬人口。

    他繼位也有五年,這五年沒有什麼大的天災和戰事,政策延續貞觀制度,穩定發展,到如今也不過三百八十萬戶,兩千二百萬人口。

    相比起隋朝鼎盛之時,不過三分之一而已。

    李治嘆口氣道,“今年東征高句麗,兵馬調動七個軍,足十餘萬府兵。軍費開支巨大,豈料偏偏又遇上十年一遇的關隴山南大旱,今夏的租稅肯定要大減,朝廷也是捉襟見肘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打仗是最需要耗費錢糧的,而遇大災,同樣需要朝廷拔糧拔款賑濟災情。但朝廷的倉庫裡,其實並沒有多少錢糧。

    上次在藍溪李家莊,李逍找他打秋風,倒是讓他驚覺這個債券其實是個好東西,朝廷也可以藉鑑使用。

    以往朝廷沒錢,一般情況下都是加派,向百姓加徵,向富戶們攤派加徵。

    比如加點戰爭稅,要求富戶們捐錢。

    但每次,總會弄的大家怨聲載道。

    “如果朝廷也發行債券,向天下的富商官僚貴族們籌集錢款,朕覺得是個不錯的辦法。這債券是藉款而不是攤派,有借有還嘛。朝廷現在缺錢,但以後有餘時可以還。”

    武氏點頭,“陛下說的有道理,借比攤派強,雖說借錢也不好藉,但肯定比加賦攤派強的。不過發債券借錢的話,利息可不是小數。”

    公廨錢的利息都是月息五分,年息那是接近百分百。如果朝廷借上一大筆錢,那利息可是很沉重的。

    “利息可以降低點。”李治早想過這個問題了。

    李逍這幾天很忙,三天的假期已完,李逍雖不願意,也得到司農寺去上班了。

    好在李元芳這個副手還是很盡職的,雖然他在家呆了三天才上任,可李元芳已經把玉米監的架子拉起來了。

    一眾官吏也都由吏部選派到位,一百個農夫也都拔過來了。

    北苑、藍溪、沙苑,三個地方各劃了一千畝地給玉米監,皇帝還特別讓政事堂抽調兵馬進駐。

    藍溪和沙苑各派駐了一團二百府兵駐守,而北苑更是直接由禁衛羽林軍負責。

    李逍這個代判玉米監事對監中事務很放權,具體的事務他根本不管,他現在只負責玉米的具體種植方面。

    七個玉米種,才都交到了李逍手裡,除了被李逍已經種掉的二百顆種子,還剩下了大約四千顆,這點種子能種大約一畝多點地。這還是精種,要是直接種,肯定還種不到一畝地。

    秧田邊,軍府士兵們個個挎刀端矛,他們一個個瞪大著眼睛,把整個秧田圍的水洩不通。

    每一個進入秧田裡的司農寺農夫,都得帶著腰牌核對後才能進出,特別是從田裡出來時,還得脫光衣服檢查,甚至還要張開嘴檢查,以防他們挾帶玉米種子出來。

    有一個農夫就是因為想要帶兩顆玉米種子出去賣,結果被查獲,直接就被府兵給一刀砍成了兩段,都沒經過審判,殺無赦。

    據說現在祥瑞玉米之名滿長安皆知,長安的貴族們都想得到玉米種子,甚至有些外國的胡商,更是開出了高價。

    一顆玉米種子,聽說都已經炒到了十貫銅錢的天價,一粒種子一萬文錢,聽著李逍都驚嘆不已。

    早知道,自己先弄點種子賣掉啊,那就能立馬變現一筆巨款啊。一粒十貫,他有幾千粒,那豈不是能成為萬貫富翁。

    好在府軍士兵沒有人敢對待農夫們那樣搜查李逍,要不然他真會翻臉發火。

    因為砍了一個想偷玉米種的人,司農寺卿大怒,親自趕到藍溪視察,然後發一通怒,把剩下的九十九個農夫全給撤了,貶他們去給遼東軍運糧,他新調了一百農夫過來。

    等人到了,李逍雷的不輕。

    一百新農夫,全都是皮膚黑不溜秋的,但絕不是因為曬的,這些人那是從頭黑到腳,甚至頭髮都是打卷的。

    “這些是崑崙奴!”司農卿有些得意的對李逍說道。長安城裡有不少崑崙奴,這些崑崙奴以力氣大、溫馴聽話而聞名,長安貴族爭相以有崑崙奴為車夫馬夫而得意。

    李逍想不到,司農寺居然還一次給他拔了一百個崑崙奴來種玉米。

    “他娘的,崑崙奴你放心用,他們絕不會偷玉米種子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9





    司農卿劉祥道對李逍這個借調來的下屬可是很照顧,李逍只說一句種玉米需要些馬糞,結果劉祥道立馬在早朝時親自去跟太僕寺卿掃招呼。第二天,太僕寺就運來了一百車馬糞。

    司農寺只要管糧食,而太僕寺則主要管馬。

    掌管天下馬匹的太僕寺裡有無數的牧馬監,馬多自然馬糞也多。

    古人很早也就認識到了糞肥對於莊稼的幫助,南北朝時期所著的農書齊民要術一書裡,就利用牛糞的畜肥製作法,這種方法稱為踏糞法。

    在唐代以前,家畜的糞尿已經很普遍的被用於施肥。

    至於人的糞尿做為肥料雖在西漢時也開始有記載,但直到此時糞肥還是以畜糞為主,人糞尿還是較少使用。

    太僕寺因為管理天下馬匹,擁有眾多馬監,因此太僕寺便擁有大量的馬糞,甚至在長安的各個衙門裡,太僕寺因為管著馬監擁有大量馬糞,而成為最有錢的衙門。

    他們每年光是賣馬糞的錢,就讓太僕寺的小金庫最滿,每年太僕寺的官吏們都能拿到許多額外的收益。

    說白了,這年頭又沒化肥廠,甚至人糞都沒有怎麼得到全面應用,畜糞便成為幫助土地恢復肥力的主要方法了。

    太僕寺擁有大量馬糞,就相當於有了全國最大的肥料廠。

    一百車的干馬糞,對於現在試種玉米來說自然有多,不過多多益善。那幾小塊要試種玉米的地都被施了不少馬糞,剩下的則施到了剩下的田裡,今春種不了玉米,等明年還可以種,甚至下半年都還能種。

    看到太僕寺還有這樣的資源,李逍請劉祥道吃了頓飯,然後大方的送了他兩株玉米苗。

    “這兩株苗不在朝廷登記的玉米種子數量之內,是某所私有的,劉司農儘管拿回去養著,這玉米其實養在家也是挺好看的觀賞物。”李逍兩株玉米苗一出手,立即讓劉祥道兩眼瞇了起來。

    在李逍眼裡,兩株玉米就是兩株玉米,但在劉祥道眼裡,這可是祥瑞啊。

    “真不在朝廷登記的種子數之內?”

    “不在。”

    劉祥道呵呵笑著收下了。“李監正有話直說。”老油條很聰明,知道李逍肯定是有事相求。

    “有兩件事情,一是想請劉司農幫忙牽下線,我想找太僕寺也買點馬糞呢,你知我家裡也有千多畝地,剛授了爵,又多了幾百畝地。不過藍溪的地嘛,太瘦,肥力不夠,要是能有點馬糞,也能大大提高下地力。”

    “哦,這麼點小事,當然沒問題。”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劉祥道很痛苦的答應了,反正也是點小事。以他的地位,找太僕寺卿牽個線,不是什麼問題。

    “多謝劉司農,那馬糞市價多少,我都照樣來的,就是需要有人幫我牽條線。”

    “好說好說,還有一件是什麼事,我幫的上忙的絕不二話。”

    李逍找劉祥道第二件事情就是買糧,一千五百貫債券已經印好,也給老王送去了。老王的一千五百貫現錢也都送來了,在李家都堆成了一座銅山和帛山。籌到了錢,自然得趕緊買糧入倉。

    而這長安城裡,誰糧食最多?

    當然是司農寺,司農寺可是管糧食積儲和百官祿米的,京師各大倉裡的糧食,都在司農寺手裡。

    司農寺管著的糧食負責供給皇帝和宮廷,還有駐軍的士兵,以及百司各衙官吏等,當然也還負有向京師百姓出售糧食的責任。只不過他們一般不小打小鬧,都是賣給那些大糧行,算是個批發商了。

    “你要買糧?買多少?”劉祥道還以為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結果是買糧,司農寺別的不多,唯有糧食是最不缺的,那就跟太僕寺裡的馬和馬糞無數一樣。

    “買五千石粟如何?”李逍試探著問。現在糧價節節升高,不少糧商已經開始限量發售了,有錢也一時買不到太多糧食。

    “不就是五千石粟嘛,李監正也是咱們司農寺自家人,當然沒問題了。這樣,我做主,給你一個最低的價格,每鬥二十文吧,這算是自家人的價格了,如何?”

    如今長安粟價一斗三十文,不過這是零售價。各大糧行在司農寺那裡能拿到糧的價格其實也要低些,而劉祥道給李逍個面子,開的價更低。

    不過這樣一來,一下子給李逍省了三分之一的購糧款。

    二十文一斗,五千石僅要一千貫錢而已。

    “劉司農,我手裡有一千五百貫,五千石粟一千貫,還剩下五百貫,你看能不能再賣點米皮糠給我呢?”

    米皮糠,是帶著碎米的糠,這是司農寺在加工碾米的時候碾碎的那些,和一些比較細小的糠皮,有些則是米皮,一般這種米皮糠是供給宮廷御馬和禁衛軍的戰馬做飼料的。

    當然,因為這米皮糠裡也含有不少的碎米、米粉,其實也是能吃的。災荒之年,許多百姓甚至只能吃點麥麩和米糠摻野菜、樹葉呢。

    米皮糠這麼高級的東西,他們想吃都吃不到。

    “李監正這是要買來餵牛嗎?”劉祥道問,他知道李逍曾買過一千頭牛,還以為是要買來餵牛呢。不過米皮糠畢竟不是米,如今米價斗米五十文,司農寺裡的價格還要便宜些,也就是四十文左右。

    米皮糠則更便宜了,五百貫要是都買米皮糠,那可是能買許多的。就算有一千頭牛,也吃不完啊,畢竟就算是禁衛軍的戰馬,也不是全吃米皮糠,而是摻雜一點。

    “不瞞劉司農,是買來人吃的,今年大旱,夏收肯定歉收,撐到秋收是難的。米皮糠飢荒之時,也是不錯的糧食。我們藍溪鄉要建一個義倉,到時供鄉中百姓共渡難關。”

    “想不到李監正如此用心良苦啊,沒問題,我算你十文一斗,一石百文。五百貫,我給你五千石。”

    “多謝劉司農。”李逍知道這是劉祥道給面子,一斗才十文,不過米價的四分之一。這真是相當優惠的價格了,五千石啊,雖說平時是給戰馬吃的,但飢荒時這可就是救命糧了。

    五千石粟加上五千石米糠,李逍心里大安。

    “這事情低調點,現在糧食緊張。”劉祥道交待。

    “劉司農放心,我會低調的。”

    這也就是現在還未入夏,糧食危機還未真正顯現,畢竟好多百姓還在期盼著下雨。若是再等一兩個月,到時許多春種的糧食都會在這場大旱中陸續枯萎,能剩下的不多,那個時候糧食危機才將顯現。若等到夏后秋收前,那才是糧荒最嚴重的時候,到時再想買這麼多糧食,別說不可能這麼低價,就是高價都難買了。

    崑崙奴們確實很溫馴,幹起活又很勤快。

    據說這些崑崙奴來自南海之上,李逍觀察,覺得這些黑叔叔們並不是來自非洲大陸,而應當就是來自南洋上的那些地方,比如後來的新馬泰等地。

    按劉祥道所說,這些崑崙奴其實都是些在中土生根發芽幾代的人了,據說這批崑崙奴最早是在隋朝時被抓來的。

    當年隋朝征伐林邑,攻破其國都,擄走無數金銀寶石,還有許多林邑的貴族百姓,得勝回京。

    林邑就是後世的越南南部地區,古也稱佔婆。

    在宋朝時起極為名氣的占城稻,正是來自這一地區,而占城稻,也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東西,憑著極短的生長周期以及產量,使得宋朝之時,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增,為兩宋開發湖廣地區提供了大大的支持。

    林邑,占城稻,這也算是一樣不亞於玉米的神物啊。

    不過這時代大唐的重心在黃河淮河一線,長江以南地區,除了江陵、洪州、廣州、杭州這幾個地方,其餘的地方,那都是蠻荒之地啊。

    大別山地區都還全是蠻子,更別提湖南以及江南南部等地了,更是蠻夷之地。至於嶺南的兩廣,雖說臣服大唐,但幾乎是那些土著自治。

    “這些林邑人當年被隋軍擄來,就一直留在這裡?”

    “嗯,都幾代人了。”劉祥道說司農寺之所以有一大批崑崙奴,正是因為這些崑崙奴比較會種稻,所以一直留在寺中。自隋到唐,數十年間,都繁衍幾代人了。

    “不過說他們會種稻也是虛傳,這些人除了勤快力大,其實腦子很笨,種的稻還沒我們漢人農夫種的產量高。”劉祥道撇撇嘴。

    李逍無奈,心說那是你不懂個中緣由。人家林邑人種稻產量高,皆是因為林邑那邊氣候好雨水足,一年可以三種,因此哪怕隨便撒點種子下去,既不育秧也不移栽甚至不管理,一年一樣能收穫許多糧食。

    但到長安來,這裡又旱又少雨的,氣候也不如林邑,一年只能種個一季,沒有了天時地利,僅憑他們的那點技術,自然就再難高產了。

    “他們當年來的時候,帶了林邑的稻種來嗎?”

    李逍對占城稻可是很記掛的,這可是高產稻。

    “帶來了,不過林邑稻極其難吃,種出來的稻米沒人願意吃,產量又低,後來自然也就不種了。現在寺裡不知道還有沒有存下種子,估計沒有,那東西存了也沒用,難吃又沒產量,種的何用?”

    李逍幾乎暈倒,真是抱著金磚要飯啊。說產量低,那是不懂管理,至於說難吃,占城稻確實口感吃點,畢竟成長期短。但產量啊,產量是關鍵啊。

    “下官對這林邑稻種倒是挺好奇的,不知道劉司農有空的時候,能不能讓人幫忙找一找,若是能找到些以前留下的林邑稻種,下官倒是想研究研究,看來不能培育改進一下。”

    劉祥道一口答應,反正這都不算事的事。
mk2258 發表於 2018-6-29 20:49





    京師東面,同州,沙苑。

    很難想像在繁華的關中平原的渭水河邊,居然還會有這樣一大片的沙地。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來到了漠北之地。

    漫漫黃沙,沙丘起伏,牛馬遍地。

    “拔給我們的一千畝地幾乎都是鹽鹼地,這是不毛之地,怎麼種玉米呢?”副監李元芳指著面前的那一大片起伏不平的沙地,緊皺眉頭對李逍說道。

    “鹽鹼地好啊,元芳啊,我跟你說,玉米不比麥稻粟,其實也是能夠在鹽鹼地裡生長的,雖然產量肯定會低,但還是能長出來的。”李逍笑著說道。

    “鹽鹼地能長出玉米?”李元芳大驚。鹽鹼地,簡單點說就是土壤裡含有較多的鹽份,進而影響到作物的生長。

    如沙苑這個地方,是有特殊的地理形態,據說沙苑在很久以前是白水茫茫的一片汪洋在海,傳說素有水國之稱。

    當堯舜之世,沙苑在洪水之中,潼關以南之終南,以北之中條,二山相連,水無出路,關口閉塞,此處系一大盆地,黃、洛、渭、涇之急流,挾沙而下,沉澱於此。大禹治水時,方由潼關開一缺口,導水而下,此沙苑之所以生成也。

    沙苑原在洪水之中,以後水出沙成。

    而關中地區又比較乾旱,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沙苑這個古老湖泊底的大量沙層,更容易使鹽份在土壤表面逐漸積聚起來。

    鹽鹼地也分為輕鹽地、中鹽地、重鹽地。輕鹽地是還能長出一些植物的,中鹽地基本上已經是只有少數雜草才能生長,而重鹽地,那就是真正的一毛不拔。但不論是輕鹽還是中鹽、重鹽地,鹽鹼地向來都是不適合粟麥稻生長的,在這種地方種植莊稼,根本不會有收成。

    “其實這塊地,是我特意要求的。”李逍語不驚人死不休。

    “我們如今是試種玉米,試種,就是為了試驗出玉米的各種性能。如果我們能在這片鹽鹼地上種出玉米能有收穫,那麼意義重大。”

    “鹽鹼地真能種出玉米?有收穫?”李元芳看著眼前這片沙地,這一千畝的一片新劃出之地,並不平坦,沙丘起伏,有些地方則有些小水泊,還有一些地方顏色看上去還泛著白,那些地方一根草都不長。

    “玉米抗鹽鹼能力不弱,再加上我們適當的改造一下這些鹽鹼地,那麼還是能所有收穫的,就算產量不高,但能在鹽鹼地上種出玉米,這不就是意外收穫嗎?”

    大唐的鹽鹼地很多,尤其是如關中地區,特別是關中西北地區鹽鹼地更多,以往這些地方是種不出莊稼的,如果玉米能在這些地方生長收穫,那確實意義深遠。

    還有諸如東面沿海地區,鹽鹼地也極多。

    “要怎麼改造鹽鹼地?”李元芳心情激動。

    “其實也不算難,首先就是得把這片沙地平整,地越平整,那麼能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李元芳想想這倒不難,把這片沙地平整不算問題。

    “還有呢?”

    “其次就是搞好灌溉排水渠道,要堅持灌水洗鹽,這是改良鹽鹼地,降低土壤鹽鹼含量的根本辦法。然後還要不斷增施肥料,沙苑這裡有牧馬監,不缺馬糞,倒是不用擔心肥料問題。牲畜糞尿肥能夠改良土壤結構,抑制水鹽上升,長期使用肥料,配合水洗,甚至能夠把輕鹽地改成良田。”

    “再有就是得深耕,尤其是在秋後,對土地深耕,且耕後不耙,形成粗糙疏鬆的覆蓋層,不但可以減少水分蒸發,抑制土壤反鹽,還能把聚集在表土的鹽份翻入深層,把含鹽少的底土翻上表層,經過日曬,能夠促進玉米生長。”

    用水洗鹽鹼地,李元芳倒是知道的,但這種方法單一使用效果並不好,可能得長期灌洗,成本很高。

    不過李逍說的並不只是簡單的水洗,還有平整土地、深耕等配套方法。

    “關鍵是種玉米,玉米抗鹽性強,更容易成活,種其它的就要差的多。”李逍一句話,讓李元芳的興奮度降低了不少。

    “種玉米,還得晚播,並要增大播種量,比普通田地要晚播一旬左右,以便種子在較高的溫度下快速發芽,縮短鹽害時間。鹽鹼地最大的問題就是出苗困難,難發芽,所以我們最少要增加三成左右的播種量,另外,最好先浸種催芽再播種,而且播種時得採用深溝淺蓋法播種,先開半尺的溝,把含鹽高的表土翻到兩側,再把種子播到溝裡,再蓋兩寸的土,這樣溝裡的水可向壟背聚焦,減輕鹽害。”

    “有句秘訣,勤中耕,不反鹼。深中耕,地不板,雨後中耕能防鹽。”

    李元芳轉頭對幾位玉米監的吏員道,“剛剛監正的話都記住了沒?馬上拿筆記下來,詳細的都記下來,一字不許漏了。”

    李逍笑笑,“不用記,這些我都有寫在玉米經書裡面,裡面內容更詳細,回頭我拿給大家抄寫,好好研究。”

    今天李逍來沙苑,就是要來試驗這塊地的。

    朝廷在沙苑為玉米監劃了一千畝地做實驗田,但現在種子有限,所以李逍只打算先種一分試驗田。

    按其它地的種法,一分田只種315株玉米,以試驗玉米到底能不能在沙苑這樣的沙地成活,而李逍還加大了難度,要在鹽鹼地上種植。

    “挑一塊輕鹽地,量出一分田來種玉米,剩下的那九百多畝,現在就要開始平整田地,挖好灌溉水渠溝道,還要開始洗地、深耕。今年秋,我們就要在這種上更多的玉米。”

    “三郎,若是這一分地夏天真能收穫,哪怕一畝只收個五斗,那也不得了啊。鹽鹼地裡種玉米,這以後關中得增收多少糧食啊。一畝只要三斤種子,就算收穫五斗玉米,也十分划算啊。”

    關中缺地,關中做為帝都所在,僅有一小片關中平原,人多地少,朝廷每年都要從關東費力輸送大量糧食入關,每一粒關東糧食運過來,都耗費極大。一石糧食從東南轉運到長安,這一路上所耗費的其實已經是三四石之多。

    關中少雨多旱,水坡地、鹽鹼地極多,若是李逍的玉米真的連鹽鹼地都能種植收穫,那真的不知道有多了不起了。

    “相信我,今天我們在這種下玉米,一百天之後,就能看到收穫了。而且,肯定不止畝產半石的。”

    要知道,後世那些用科學方法改造好的鹽鹼地,玉米畝產能達到六百多公斤。哪怕就算現在沒那個技術,但輕鹽地裡種玉米,畝產個百來斤總不是問題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