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逍遥小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結)

 
mk2258 2017-12-17 10:56:2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31 170193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35
第40章歸還產業

   

   


    藍田。

    薛五到了縣衙就跟到了自家一樣隨意,門口的衙吏更是親切的上前相迎接。

    “柳使君在嗎?”

    “使君在後堂,小的馬上去通報。”衙吏笑臉回道。

    “不用了,我自己進去就好。”薛五說完,倒沒急著走,而是拉過李逍上前,“這位是你們藍溪李家莊的李逍李三郎,是我好友。”

    那衙吏一聽李家莊三個字,面色有些複雜,可聽薛五說出兩人是好友時,連忙打起笑臉,親切的對李逍拱手,“原來是藍溪李三郎啊,你們李家向有善名,早有耳聞,三郎以後多關照下啊,都是鄉黨,小的王七,縣中白直。”

    李逍聽說對方僅是個白直,倒也沒露出什麼異樣,依然笑著點頭,“王兄好,以後請多關照。”

    白直就是唐代官府中編外的衙役,說白了就是個編外的臨時工,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差役。唐代官府裡的許多差役,其實都是抽調百姓輪流服役,但這種臨時工隨便什麼時候都不能小瞧。

    畢竟佔了位置,就能掌握一定的資源,有職就有權。閻王小見,小鬼難纏,有的時候,這種人故意在中間做節,也是比較容易壞事的。

    幾句場面話說過,倒也算是認識,王七主動帶他們入衙。

    有薛五引薦,李逍自然也就見到了本縣最大的父母官,六品縣令柳炎。李逍老實的拜見行禮,然後就肅手立於一旁。薛五跟柳縣令明言,這位李公子見過我父親了,我父親很看重他,甚至都打算收他為門生呢。

    這話一出,柳縣令不由的側頭過來打量李逍。

    “他就是你之前說的那李家莊李三郎?”

    “正是他,舅父,張家侵吞李家產業之事,還得勞煩舅父幫忙。”

    柳縣令撫著長須,露出溫和笑容,“放心,這個事情已經著手去查了,張扒皮父子這些年確實做了不少缺德事,這次縣里動手,是鐵證如山,他們休想翻身。不過關於李家產業的事情,還得時時候才能水落石出,畢竟有些事情也好些年了,得前後查清,一時半會也辦不好。”

    “不過都是舅父一句話的事情,舅父若開句口,就算提前發還李家產業,又有何難?”

    薛五口直心快,既然連父親都這麼看重李三郎,他也覺得跟李逍很投緣,那自然得盡力幫忙。

    柳縣令被外甥弄的沒法,其實事情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這裡面實際上是有些貓膩的。

    張家被連根拔起,當然沒有人能夠幫忙翻案,但拔了張家之後,自然是要大家一起分好處的。張家的產業,不管怎麼來的,反正是要被大家分潤的,其中一部份會被抄沒入賬,然後上繳上級。

    但更多的財產不會入賬,這些會被分成好幾份,上到縣令、主薄、縣尉,下到錄事等衙門里大小官吏都會有一份好處,甚至連柳縣令的上級,也一樣能拿到一份,再留下一筆放進小金庫,做為公廨錢使用。

    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至於說以前被張家欺負的人家,被侵吞的產業,肯定也會像徵性的發還一部份,但多數還是就成了一筆糊塗賬的。

    當然,薛五親自幫李逍說情,而後面又還站著個薛仁貴,情況又不一樣的。有薛仁貴帶話來要幫李逍,柳縣令還是分的清楚的。

    他考慮了一會,“這樣吧,李家欠張家的那筆八百貫的貸,事情很清楚,可以免除。”

    “此外,李家的祖宅,也應當還先歸給李家,至於其它的商舖、田地這些,中間還有不少文書契約等要查清楚,這個我會關照人去查的。”

    柳縣令話沒說死,先給薛家一個大的人情,把八百貫債免了,把李家祖宅也還了,但更多的產業,卻沒馬上歸還。

    一來這東西他也要跟其它人商量下,二來事情也不是這麼辦的,就算要還,也得分上幾次時間,總得讓李逍知道這份人情的厚重。

    “多謝使君替李家討還公道,主持正義。”

    “本官身為藍田縣令,也是本縣的父母官,這些是應該的。”

    花花轎子人抬人,柳炎看薛家面子,把李家的些產業發還,不過是件舉手之勞的事情。

    薛五還特意透露薛仁貴有意想要招李逍去做親衛後,柳炎破格的稱呼李逍為賢侄。

    一聲賢侄,李逍以後在藍田縣里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了。

    “以後但凡有什麼事情,儘管來縣衙找我。”柳炎拉著李逍的手親切的道。

    談話之間,柳縣令還特意叫來縣中錄事,讓他親自去辦李家的事情。

    等到李逍告辭的時候,李家祖宅的房契已經被錄事送了上來,連帶著還有那八百貫高利貸的借據也被送還。

    “李兄,一會我帶幾人親自陪你回去接收宅子。”縣錄事是個中年文人,這人也算是藍溪縣里的豪強,代代縣衙中為吏,一個不小的宗族,根深蒂固。甚至他在兩年前還納了張扒皮的女兒做妾,但此時他對李逍很客氣,好像他和張家根本沒有過半點關係。

    更隻字不提張家以前侵吞李家產業時,趙錄事在裡面出謀劃策,為張家充當保護傘的事情,也毫不提起張家侵吞李家的產業,有不少送到了他的名下。

    “那就先謝過趙錄事了!”

    李逍知道趙錄事這人,這個趙錄事就有點類似水滸裡的宋押司宋江,地位不高,但權勢不小,這種人八面玲瓏黑白通吃手段很厲害。

    李逍對這人沒好感,但表面的客氣還是要維持。

    “李兄,請!”

    “趙錄事先請!”

    薛五在一邊看不下去,“磨蹭個啥,趕緊的,先回去把宅子收了。”

    剛準備上馬,縣衙出來一個僕人,卻是柳縣令的家僕,送上一箱書和一套文房四寶。

    “我家使君交待,讓李三郎回家有空也讀讀書練練字。”

    “哎呦,劉使君真是太看重三郎兄了。”趙錄事在旁邊是真的很驚訝。

    李逍倒也對這份禮物有些意外,說來這份禮物還真挺貴重的,這年頭的書有多貴他上次買紙後就知道了,一張紙就得上百文,更別說請人抄卷書都起碼得千錢的高價了。

    一箱書,真的比許多普通百姓的全部家當都值錢。

    打開一看,都是儒家經典,儒家九經,三禮三傳連同易書詩,這也正是朝廷規矩的明經科取士必考的經書。

    “使君如此厚愛,李逍感激莫名,請代為向使君致謝,某回家後定好好讀書,不辜負使君一番期望!”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36
第41章李宅

   

   


    (感謝風之舞者88的五萬打賞,謝謝捧場!上分強了,求推薦票,求收藏!)

    薛府現宰的羊肉雖然已經冷了,但卻還鮮紅著,大彪一手就將數十斤羊肉提了起來,“真是新鮮,又鮮又肥。”李逍告訴他,“就今天剛宰殺的大肥羊,趁著新鮮,彪叔你辛苦下把羊肉剁了,今晚我們吃羊肉火鍋!”

    “火鍋是啥?”彪叔眼睛盯著手裡的羊肉,一邊有些迷糊不解的問。

    “火鍋啊,那可是個好東西,寒冬臘月裡吃火鍋涮羊肉最爽了。”小米粥雖然養生,但說實在的,李逍肚裡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油水了,吃小米粥再多都不管飽,還是得有些實在的油水。

    莊子裡的人都出來幫忙搬東西。

    車上的豬羊肉,雞鴨魚肉,米麵糧油還有酒,這些東西看著大家驚訝不已。

    趙先生拄著拐在婉娘的扶著下過來,“這些東西哪來的?”

    李逍把兩隻還呱呱叫的大白鴨遞給柱子,笑著答道,“今天遇上貴人了,不但送了我們牛羊雞鴨米麵糧油,還有更大的好事呢。”

    一邊隨同來的趙錄事拱手,“告訴鄉親們一個好消息啊,張扒皮那個鄉野惡霸被官府法辦了,柳縣令特別關照,為李家伸冤洗雪,那八百貫高利貸免除了,此外,李家的大宅也馬上歸還李家。”

    婉娘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

    “三郎,這是真的嗎?”

    李逍點頭,“趙錄事說的沒錯,都是真的,咱們這次遇上貴人了。大家把車上的東西卸下,我們回頭就去收回宅子。”

    趙先生一頓拐。

    “還等個啥,現在就去啊。”

    薛五也笑道,“是啊,先去收宅子。”

    看著大家心急的樣子,李逍便也就笑著答應。

    趙錄事頭前帶路,他身邊還跟著幾個縣里的衙役,李逍和婉娘、李貞一起,後面跟著全莊子的人。

    大家浩浩蕩盪。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李貞小臉通紅,興奮萬分。以前,張家父子的惡名讓她畏懼,聽到名字都想打抖,而現在張家終於跨了。

    李逍簡單的說了下薛五的身份。

    “想不到這位薛五郎居然是朝中大將之子,真是個好人。”

    “我們李家祖上代代積德行善,這也是好人有好報。”

    張家在藍溪鄉曾經是無法無天的土霸王,但再厲害的土霸王,卻也鬥不過官府。

    趙錄事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縣錄事,連品級都沒有的流外吏,可此時拿著蓋有縣令大印的公文,指揮著幾個白直,卻讓李宅大院門口的張家人不敢阻攔。

    一番誦讀,趙錄事這個張家自己人,卻帶著李家人過來把張家的宅子收了。

    “賢侄,這李宅如今也算是物歸原主了。老叔我已經下令,宅子裡的張家人立即淨身出戶,除了身上的衣物一草一木都不許帶出來,從今往後,這宅子裡的所有東西,都是李家的了。”

    趙錄事笑著對李逍道,他這也是送個順水人情。宅子被張家霸占幾年,裡面也存放了許多張家的錢財物品,現在他一句話,裡面所有東西就都歸做李家所有了。

    反正張家是完了,拿張家的東西送人情,他又不虧。就算他納過張扒皮女兒做妾,那又如何呢,一個妾而已,又不是妻。李逍如今可不同,不知道他走什麼狗屎運,居然搭上了河東薛氏,右領軍中郎將,這可是實打實的朝中紅人。

    更別說,自己的頂頭上司的上司柳縣令還是薛家的親戚,李家算是抱上大腿了,他也就得想辦法主動跟李家結好關係,化解舊怨。

    “多謝趙錄事。”送上門的好處,李逍沒理由拒絕,反正張家侵吞了李家那麼多產業,這就算是先收回點利息。

    站在李宅大門,李逍還是頭一次近距離打量這座宅子。

    說是大宅,其實也僅是相對於藍溪鄉間百姓們的屋子來說,李家大宅算不上有多大,也就是相當於一座二進院落。

    整套房子劃分為內外兩重,相當於在一進院落的基礎上沿縱向擴展而成,在東西廂房的南山牆之間加隔牆,分為兩重。隔牆合攏處設有二門,以供出入。

    總體來說,院子不算大,東西寬不過五丈餘,南北寬不過十丈,大約五百平不到的佔地面積。

    沒有抄手游廊,而且也不是磚蓋的,整棟房子是黃土夯成,頂上倒是蓋了瓦。

    在李逍看來,這房子普普通通,而且很舊了。

    但以他在大唐的這段時間的經歷來看,這在鄉間來說確實是豪宅了。這年頭,普通佃農能有一間茅草房落腳就不錯了,而自耕農要是能有三間草房也算條件很好。

    能建起夯土房帶上院子的人家,那絕對是富農小地主。

    但凡家裡的房子帶院子,且屋頂能蓋上瓦的,那就是不小的地主大戶了。至於能夠用磚砌房屋的,那基本上是一方的望族。

    “咱們李家大宅也是百年老宅,北房就有七間,正房三間,兩側耳房各兩間,三正四耳。東西廂房南側還各有一間廂耳房!”

    趙先生當年也是在李家大院住過好些年的,對這座大宅十分熟悉。

    李家大宅雖然不太起眼,但房間不少,北房南房廂房耳房等,加起來有十幾間,足夠住上好幾十口人。

    “把張家的牌匾摘下來。”李逍看了眼還高高掛在門上的牌匾。

    趙錄事忙道,“倒是我們疏忽了,你們趕緊的上去把那牌匾摘下來,點把火就在門口燒了,正好一會讓三郎跨過火堆進門,去去晦氣先!”

    牌匾被摘下來扔在門口,有人抱來麥秸生起火。

    火焰燃起,張家的牌匾被火焰吞噬。

    終於回來了!

    李家的祖墳地保住了,如今祖宅也要回來了,壓在大家頭上的那筆八百貫的債務也沒了。

    就算李家其它的產業還一時半會不能拿回來,但起碼不用再如之前那般擔憂恐慌了。

    “婉娘,三妹,我們回家。”

    “回家!”趙婉和李貞一左一右,一人抱著李逍一隻胳膊,眼裡閃著淚光,臉上卻帶著笑容。

    “回家!”

    宅子裡的張家人早已經被趕了出來,此時一個個惶恐不安,如同喪家之犬般的站在門口,低著腦袋,看著曾經被他們趕出來的李家人,一個個挺胸抬頭的在他們面前大步邁入宅院裡。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只是這天變的也太快了一些!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39
第42章老奴

   

   


    “三郎,別趕我們走啊,求求你了,可憐可憐我們,收留我們吧。”李逍剛踏進大門,外面的張家僕傭卻已經跪了一地。

    寒冬臘月,天寒地凍。

    特別是夜裡可以說是滴水成冰,這樣的時節,失去了房屋的庇護,是會凍死人的。這座宅子被張家霸占後,一直是小霸王張超住著,這里平時人也不多,也就十來個僕傭。

    有看門的門子,有做菜的廚子,也有打掃上茶的丫環,還有漿洗衣服的粗使婆子,以及餵馬的馬夫,隨從的家丁等。這些人的身份,都是一樣的,奴僕。

    他們與佃戶不一樣,佃戶過去住李家的地,地成了張家的後,雖然租漲了,但依然只是佃張家的地,還是佃戶。可這些人不同,這些人是張家的奴僕。

    是有契約的奴隸,大唐律法規定,奴隸律比畜產。他們是屬於主人的私有財產,跟牲畜是一樣的。

    如今張家突然倒了,就猶如樹倒猢猻散,他們也一樣子失去了依托。有主人的狗,那是家狗,沒有了主人的狗,就是野狗。

    雖然做奴僕地位低下,但起碼有地方住有飯吃,哪怕住的不好吃的不飽,可如果失去主人,卻就朝不保夕了,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漂向何方。

    “公子,我以前就是李家的奴僕,為李家兩代餵養牲畜。如今一把年紀了,實在不想離開這裡,就算是死,也想老死在這裡啊。”府裡餵牲畜的一個老漢高聲喊道。

    李逍回頭,他仔細打量,發現對這個老漢還真有一點印象,好像以前的李逍記憶裡確實有這個人。他個子很矮小,估計也就一米五多點,矮矮小小的,老實本訥的一個人,須白半白,看樣子得有五六十歲了。

    曾經也是李家不多的幾個奴僕。

    “哥,留下他吧,當初我們家欠張家很多債,咱們的房子還有家裡的僕人都被張家收走了。”

    還有兩個粗使的婆子以前也是李家的老人,一聽也連忙求李逍留下她們。她們年紀大了,不想再被像牲口一樣的被轉賣了。

    李逍目光望向趙錄事,“趙錄事,這些人都是在張家名下的奴僕嗎?”

    趙錄事知道李逍的意圖,呵呵笑了幾聲,“賢侄啊,這些人確實都是張家所有的奴僕,他們的奴契都在張家手裡,官府有登記的呢。按說呢,張家如今犯罪抄家,他們的家產要被抄沒,這些奴僕呢自然也要帶回官府處置的。”

    “趙叔,可否幫個忙?”

    趙錄事沒馬上表態,這些奴僕總共有十二個,也是一筆不小的財產了。大唐奴隸買賣很尋常,奴隸的地位很低下,等同於牲畜,但奴隸的價格也不便宜。

    便宜的奴僕幾隻羊就能交換,但一些強壯的奴隸卻能換到牛馬,如果是有技術的工匠,或美貌的女子,則更貴。

    那些貴的奴隸能賣到四五十貫一個。

    張家這十二個奴隸,倒不是什麼值錢貨色,老的太老,小的太小,也沒誰有什麼技術或姿色,但就算是當羊賣,也能換上四五十隻的。

    薛五湊了過來。

    “趙錄事,這個忙能不能幫?”

    薛五開了口,那這忙不能幫也得幫了,他本來還想在李逍面前拿捏一下的,這時立馬轉了笑容,“當然沒有問題的,這也是小事一樁。都是自家人,幫個小忙應當的。”

    “當年張家侵奪了李家的祖宅,這些僕人本就是李家原本的奴僕嘛,現在自然也應當與李宅一同物歸原主。”

    李逍很滿意的點頭,“那就多謝趙錄事了,至於契約文書之事?”

    “這個是小事,回頭辦好了我就派人送來。”

    李逍看了看那十二個奴僕,點了一個熟人。

    “三郎叫我?”

    “嗯,阿福你好啊。”李逍笑著對惶恐的張福道,這個張福,上次他來賣黃瓜的時候,這傢伙還想索要好處呢。這人以前並不是李家的人,看著也不是什麼好人,李逍便乾脆把他送給趙錄事。

    轉手送出去當個人情,趙錄事白得一個奴隸,倒也挺高興。

    剩下的十一人,李逍都留下了。

    其實這些人,李逍還真看不太上眼,一個個歪瓜裂棗,老弱殘疾的。就說那廚子吧,老的估計都眼花了,身上還臟兮兮的,他做的菜,李逍都不敢吃。

    而那位餵牲口的老漢,也還拖一條瘸腿。

    就連最年輕的兩個丫環,倒是挺年輕的,可是面黃肌瘦,胸口平的跟搓衣板似的,半點姿色都沒,穿的還差,用這樣的丫環端茶倒水,哪還有興致喝茶啊。

    哎,這年頭,鄉間惡霸地主的生活水平也很一般啊。

    不過李逍還是把人留下了,這些人也挺可憐的,何況有幾個以前還是李家的老僕人呢。不管怎麼說,他們也算為李家服務了大半輩子,留下來讓他們養個老也是應該的。

    眾人千恩萬謝,一起向李逍磕頭謝恩。

    走到哪都是做奴僕,但在這裡已經生活習慣了,而且李家人名聲本來就好,留下來給李家當奴僕,總好過再被賣一遍,被賣到不知什麼品性的主家那裡強吧。

    “都起來吧,以後呢,大家就繼續留在李家大院做事。大家用心做事,我們李家不會虧待大家的。”

    “快起來吧。”婉娘也過去招呼大家起來。

    進入大院,冬日里的大院很蕭瑟,一抹綠色都沒有。院裡種了幾顆棗樹,也是光禿禿的沒有半片葉子。黃土夯的牆很結實,但卻總有股灰僕僕的感覺。

    院裡的空地上也是夯平的黃土,並沒有鋪磚,不過倒是打掃的挺乾淨。

    “老何。”李逍叫來那個又老又髒的廚子。

    “咱們家有鐵鍋沒?”

    “有,咱家有三口鐵鍋呢!”老何自豪的道,這年頭有口大鐵鍋也是相當自豪的事情了。

    “那好,你帶幾個人,把三口鐵鍋都搬到院裡來,今天咱們就在院裡壘個灶,搭上鐵鍋,咱們燉肉煮麵吃!”

    回來的第一件事,李逍沒急著去查什麼賬本之類的,那些事情放後面也不急。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帶大家飽餐一頓。

    “一口鍋燉羊肉!”

    “一口鍋煮豬肉!”

    “還有一口鍋蒸餅!”

    “一會大家都敞開了吃,放開了吃,管飽管夠!”李逍豪邁的揮手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0
第43章三口鍋

   

   


    這年頭,說什麼大話都不如讓人吃上一頓飽飯管用,如果還有更飽用的,那就是讓他們吃的嘴上冒油。

    李逍決定就在大院空地上做這第一頓飯,也算是重回李宅的喬遷喜宴了。不過當廚子老何帶人把他自豪的三口鐵鍋帶來時,李逍發現自己還是有些錯誤的估計了形勢。

    第一口鐵鍋,老何親自提著。這鍋······挺好看的,為啥這麼說呢,因為這鍋是銅的,一口銅打的鍋,這可是很值錢的。大唐的錢就是銅的,還不是純銅,因此大唐銅就等於錢,而老何居然提著一口銅鍋。

    這鍋主體很像是一個大銅盆,上面還有一根提手。如果不是底下的鍋像盆,做的深點,那就是個提桶了。

    “郎君,這是咱們家最好的一口鍋,提梁銅鍋,老值錢了,廚房裡的寶貝。每次來貴客,家主都吩咐用這個鍋煮。”

    李逍無奈,銅鍋是挺值錢的,但這鍋也太小了點。李逍還以為家里三口鐵鍋很大呢,但現在看這提梁銅鍋頂多就是差不多放電磁爐上那麼大,這能燉多少肉啊,湊合著點,拿來當成個火鍋倒是合適。

    老何還在那裡吧啦著,“長安的貴族人家,用的都是提梁銀鍋,整個鍋都是銀子做的呢,我的個天啊,銀鍋啊,那樣的寶貝拿來做飯吃,這吃也吃不下啊。”

    薛五在一邊呵呵笑,他家就還真有提梁銀鍋,還不只一口呢,要說啊,這長安城的貴族家裡,誰家沒幾口提梁銀鍋啊,不說銀鍋,那什麼銀子餐具家家都有的。普通點的人家,才用銅鍋,再次點才用鐵的。

    李逍把希望寄託於第二口鐵鍋。

    莊子過來四十來號人,加上這宅子裡又留下了十一口人,還有薛五、趙錄事等客人呢,今天六十來號人呢,靠那小銅鍋夠什麼。

    不過第二口鐵鍋也很讓人失望,因為它依然很小。

    這口鐵鍋形狀又不一樣,三足兩耳,倒像是一個小號的鼎。鐵做的,只是真的很像是一個小香爐,看著還沒有家族用的垃圾桶大。

    這鍋唐人也叫三足鐵鍋,也有叫鐵鐺的。用來煮個一家六七口人的菜倒是沒問題,煮幾碗麵條也行,但煮大鍋菜還真不行。

    最後一口鍋,挺大。

    “三郎,這口鍋以前可是咱們藍溪最大的一口鐵鍋了。”老何得意的說道。

    這鍋看著跟那三足鐵鍋挺像,但是圓底而無足,有兩耳。

    薛五笑著道,“你們家這鐵釜倒還真挺大的,不說別的,就憑你家這口大鐵釜,你老李家以前確實是挺富的。”

    這口大鍋的名字就叫鐵釜,挺像是一個罐子,必須得安置在爐灶之上,或者用其它的東西支撐起來。釜口也是圓形的,可以直接用來煮、燉、煎等,可視為現代所使用鍋的前身。

    釜是在秦時起就開始使用的炊具,以前有陶製的釜,到後來銅製、鐵製的釜。

    到如今,不少大戶地主家都有鐵釜。

    只不過在李逍看來,這種鐵釜做菜還真是不太適合,這個更像是一個燉鍋,適合燉煮,但如果用來煎、炒就極不合適了。

    說來,李逍還從沒在唐朝看到過碟形的炒鍋,更沒見過有誰用炒的方式做菜的。

    這年頭,想炒個青菜吃都難啊,鍋不合適,菜油更沒。

    “拿這鐵釜燒水,燉一鍋肉吧。”

    只有這鐵釜最大,其它鍋燉肉也燉不了多少,李逍最後便改變主意。鐵釜燉肉,讓彪子把豬排剁段然後燉湯,家裡還有些蘿蔔,剛好排骨燉蘿蔔,也不管他大排小排了,直接連骨帶肉的都剁塊下水。

    至於那個提梁銅鍋,和那個三足鐵鐺,三足鐵鐺直接用來煮麵吃,提梁銅鍋李逍則打算弄個羊肉火鍋。

    沒有麵條,這難不倒李逍,把薛家送來的麵粉直接和水揉麵發麵,然後都不用手擀那麼麻煩,刀削。

    “一斤面,三兩水,注意好按這個比例打成面穗,再揉成麵團。”李逍指點翠花嬸等幾個婦人揉麵。

    看著白花花的麵粉揉成團,大家都滿面春風。這裡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還沒吃過白面呢。平時大家吃的最多的就是小米粥野菜糊了,要么就是黃米麵蒸餅。

    誰家吃的起白面、大米啊,甚至許多人連大米飯長什麼樣都沒見過。

    李逍是大方的,大鍋燉肉,白米蒸餅,這等豪爽大方有幾個主家能比的了。大家跟著這樣的人,都心里安心。

    關中人愛吃麵,此時唐人喜歡把麵食稱為餅。

    麵條稱為湯餅,饅頭包子稱為蒸餅,面片湯稱為不託等,不過刀削麵倒是還沒有人做過,李逍今天倒是教大家新吃法。

    和麵揉麵醒面再揉,等面揉勻揉軟揉光了,水也已經燒開了。

    拿塊木板把麵團放好,一手撐著板,一手拿著把小刀,李逍站在鍋邊拿刀削麵,刀光劃光,一條面片飛起躍入鍋中。

    一片兩片三五片,片片飛落鐵鍋中。

    薛五在旁邊看的有意思,“想不到這面還有這種做法?”

    “這叫刀削麵,省的去費力擀麵。”

    “你這湯餅做法比尋常簡單多了,讓我來試試。 ”薛五看的手癢,迫不急待的搶過來自己削,不過看著容易做著難,力道並不好掌握,薛五削的麵條不勻稱,要么大要么小,還不時有削出鍋外的。

    這邊刀削麵入鍋,那邊大鐵釜裡豬排骨已經淖過水,在旺火上咕嘟咕嘟的燉著。

    “三郎,這羊肉火鍋怎麼弄啊,我們都不會啊?”彪子問。

    “先挑上好的羊肉,削片。削的越薄越好,等會水開了,直接在滾燙的湯裡涮下就熟,一涮就吃。”

    “嘿,這吃法聽著新鮮,感覺應當不錯。”彪子聽著這吃法很高興,“不就是削羊肉片嘛,交給我了,要切多薄都沒問題。”

    “越薄越好,能多薄就多薄,能薄的跟紙一樣就最好了。”

    大院當中,三口鍋架著,一群人生火的生火,切肉的切肉,好不熱鬧。

    趙錄事站在一邊的廊下,一面翻看著張福交上來的賬本,一面不時的瞄一眼院裡眾人,這李家還真是祖墳冒青煙,走了狗屎運了,居然還能讓他們鹹魚翻身!

    不過這個李逍,看著也不過是個敗家子啊。

    一收回宅子,就如此敗家,敗家子啊!

    這樣大鍋燉肉,能折騰幾天啊,看他能折騰幾天!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2
第44章打邊爐

   

   


    柴火熊熊燃燒,火苗舔過鍋底,提梁銅窩裡的熱湯咕咚咕咚的冒著泡,香味陣陣噴湧而出。

    薛五盯著鍋,笑道,“原來這就是你口中的火鍋啊,我還以為是什麼稀奇東西呢,不就是個咕咚鍋嘛。這東西,據說早在漢代之時就有了。人家那時就有這樣燙菜吃的鍋,而且還分格呢,一鍋可以煮幾樣菜而不串味。”

    火鍋、咕咚鍋、分格鍋,名字也許不同,但其實功能大同小異,都是火鍋的不同叫法而已,吃起來也是一樣的。

    中國老祖宗們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在很早的時代就已經會煮火鍋了,那個時候或許沒火鍋底料,但火鍋卻是早有了。漢朝人的分格鍋,就是把一個鍋分成數格,類似鴛鴦鍋。

    柱子等人以前沒吃過什麼火鍋,但薛五這樣的將門子弟自然是早吃過的。

    沒有火鍋底料,也沒有醮料,甚至配菜也少的可憐。

    鴨血、鵝腸、毛肚、百葉、油豆腐、肥羊、羊肉捲、大蝦、魚嘴等許多好吃的東西都沒,甚至連青菜都沒,可這不妨礙李逍依然在這個冬季裡期待面前的這個火鍋。

    沒有火鍋底料,李逍直接燉了一隻老母雞,這可是地道的土雞,燉了半天之後,濃香撲鼻。

    老母雞做底湯,足夠了。

    雖說許多人對火鍋是無辣不歡,得紅油底湯最好,但這年頭也沒辣椒,清湯鍋也很不錯。

    “差不多了,大家開吃。”

    李逍看著雞湯已經好了,雞肉也早熟了,便忍不住招待薛五、趙錄事等開吃。

    提梁銅鍋不大,又在院裡,李逍也乾脆就沒弄桌子椅子,大家一人一個碗一人一雙筷子,就圍在鍋邊。

    鍋旁邊一個小桌,上面放著彪子賣力切好的牛肉、羊肉,還有殺雞殺鴨時弄好的雞血鴨血,還有一些雞雜鴨雜。

    青菜也沒,只有一點蘿蔔片、耦片。

    “想吃什麼就自己拿筷子夾了放鍋裡涮,涮下就可以吃了。”

    “大家儘管吃啊,我剛切了三十斤羊肉,二十斤牛肉,不夠的話那邊還有我再切來。”大彪招呼,他的刀功確實不錯,帶著柱子幾人打下手,沒多久的功夫,切了三十斤羊肉二十斤牛肉,切的都還挺薄。

    “想不到今天還能吃到牛肉,好口福啊。”趙錄事捧著個碗站在鍋邊,倒也沒嫌棄寒磣,雖然這種吃席的方式在他看來確實有些過份了,哪有讓貴客站在院裡吃的。

    一群人圍著個鍋,夾菜在鍋裡一起涮,這跟叫花子一樣了。

    薛五以前是吃過咕咚鍋的,冬天的時候,弄個小銅鍋,下面加上木炭,桌上擺上各樣肉蔬,吃的很愜意,但如今天這般吃法,他也還是頭一次。

    他倒不覺得這吃法怎麼不好,反覺得挺新鮮好玩。

    其實今天這種吃法,更確切的說應當是打邊爐。打邊爐最早就是廣東漁民的吃法,有砂鍋陶罐,每天打漁賣魚剩下的邊角料,大家你湊一點我湊一點,然後圍著爐子站著吃,吃的就是海鮮鍋。

    “牛肉其實也就那樣。”薛五道。

    大唐律令,保護耕牛。因此在大唐一般百姓是吃不到牛肉的,沒有專門蓄養的宰殺牛,牛都是耕牛,除非老死、摔死,是不准私自宰殺的。哪怕是摔殘不能耕田了,也得先報備官府,甚至得由官府指定的人來殺。

    甚至殺了後,牛肉也一般不對普通百姓出售的。

    許多人都見過牛,甚至養過牛,但卻從沒吃過牛肉。當然,這條對薛五來說,並不一樣。

    他家將門,父親是皇帝的禁衛將領,本來就享受很高的待遇,宮裡還時常賞賜點牛羊肉下來。

    畢竟許多牛老了不能耕地後,其實最終也還是宰殺了,只不過沒有流入百姓餐桌,而是到了宮廷和權貴的宴席上。

    趙錄事在藍田縣地位不高,但實權不小,身家很肥,可平時也不是說能隨便吃到牛肉的,看到薛家送這麼多宮裡賜下的牛肉給李逍,他很是羨慕。

    “牛羊肉涮著吃好吃,這些可是紅肉,不比豬肉。一個壯漢子,吃個三兩斤牛羊肉一點事沒有,但你要是吃個三斤豬肉,肯定得翻白眼。牛羊肉好消化,尤其是涮著吃,更不覺得飽。我爹,以前一次吃過五斤羊肉!”薛五說道。

    李逍也贊同薛五的話,牛羊肉確實不那麼膩,尤其是涮著吃的時候,比煎煮的吃能吃的更多。

    不過一頓吃五斤,也確實厲害。

    “咱們一人先來兩斤羊肉,一斤牛肉。”薛五笑道。

    趙錄事搖頭,“薛公子將門子弟,武藝好,這消化也好,我們可不行,老朽了,吃上一斤肉,晚上就得積食了。”

    “沒事,我一會再弄兩樣東西來,絕對開胃消食,儘管放開了吃。”李逍在旁邊說道。薛五是貴人,趙錄事這樣的人也是不能輕易得罪。

    “有啥好東西先拿上來啊。”薛五倒不客氣。

    “稍等下,我這就去拿。”

    片刻功夫後,李逍拿來兩樣東西,冰糖葫蘆和手拍黃瓜。

    今天的手拍黃瓜加了醋,又脆又開胃,而冰糖葫蘆是用山楂做的,最是消食。

    “還有這好東西呢?想不到你這居然也有碧玉青啊?”薛五有些意外的看著那些黃瓜,昨天薛府管事就採購了些這種黃瓜,價格還不便宜呢,但吃起來確實好吃,想不到今天在李家也看到了。

    “其實長安和藍田現在出現的碧玉青,就是我家賣出去的。”

    “嗬!”

    李逍招待著道,“話不多話,開吃吧。”

    “彪叔,你那邊招待下,讓大家也趕緊開吃吧,趁熱,別涼了。”

    一雙長長的竹筷做為公筷,夾起幾片羊肉放進滾燙的湯裡燙幾下,肉色由紅變白,李逍便迅速夾起,放入自己碗中。

    沒有醮料,但底湯好,羊肉也鮮,趁著熱送入口中,真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好吃。

    連吃了幾把,感覺喉嚨裡都冒油了,這種喉嚨冒油的感覺真好!

    “好吃!”

    薛五這個吃貨都忍不住邊吃邊叫好,“想不到老母雞湯涮羊肉,居然還別有一番味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3
第45章黃世仁

   

   


    “說話,在我朝貞觀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後來在前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聖旨上,還就專門的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趙錄事雖說官品不入流,但這種胥吏世家的人其實也都是讀過書的,見識不算少。

    他們這種老吏,庶政經驗最豐富,可惜的就是缺少出身,無法當官。李逍的雞湯火鍋太好吃,剛才一直說吃一斤肉就走不動路,這會卻已經吃下了差不多牛羊肉各一斤,還加上不少其它菜,甚至手拍黃瓜都吃了一盤。

    有肉當然還得有酒,爐子上坐著的是薛府送的酒。酒也是好酒,一般市井間喝的酒都是綠色的,而薛家送來的酒卻是琥珀色的,這可是上等好酒的標誌。趙錄事已經喝了小一壺,溫熱的黃酒雖然度數其實很低,但也一樣醉人。

    酒喝多了,自然就愛吹牛講故事。

    “現在好多人其實也還是一天兩餐啊,能吃的起晚飯的可沒幾個。還是李兄好啊,家裡的佃戶僕從,也都能吃上三餐,甚至還能吃酒喝肉呢。”薛五這點很佩服李逍,都說李家向來有仁善之名,但最仁善的地主老財,估計也沒有幾個如李逍這般大方的。

    李逍微微笑著,他也喝了好幾杯酒,但他發現,這唐朝的酒,還真的挺一般的。怪不得說李白斗酒詩百首,這種酒,估計也就幾度,和啤酒的度數差不到哪去,這樣的酒,哪裡能喝的醉人啊。

    後世的時候他酒量雖然只是一般,不能跟那些動不動能喝上一兩箱啤酒的人比,甚至是那些能喝上七斤白酒的牛人相提並論,但喝個十瓶八瓶啤酒絕對沒問題。

    現在他喝這酒就跟喝啤酒一樣,還小杯小杯的喝,不過癮啊。

    聽說百姓喝的那些綠酒度數還低些呢,口感更差,因為釀造工藝的問題,普通酒裡的一種黴素,會讓酒變成綠色的,只有好的酒才是琥珀色的。但就算是薛家的好酒,李逍也真覺得一般。

    度數低,而且還不純淨,雜質較多,喝之前,還得拿個酒篩子過濾一遍。喝的方式也不太喜歡,還要放爐子上熱。

    大冬天的吃著火鍋,配上冰啤才是王道啊。

    “他們雖是李家的佃戶,但也是我李逍的家人,我們的關係不僅僅是主佃的關係,更是親人關係,我李逍吃肉,大家怎麼也得喝上口湯的。”他心裡本就沒有太過份在意主佃的身份區別。

    何況,隨著他從江南迴來的這十幾人,那都是一起過命的兄弟姐妹。而莊子裡的那些莊戶,他們那般照顧婉娘李貞她們,李逍也是很感激的。

    地主和莊戶的關係,李逍覺得其實就跟後世老闆跟員工的關係是一樣的。固然有惡地主和壞老闆,但多數情況下,老闆員工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老闆需要員工為自己創造效益,自然需要善待員工,尤其是那些優秀的人才,更是得極好的條件挽留。

    不說升職加薪,甚至還得時常搞個聚餐,發點福利獎品,甚至弄個旅遊休假,幹的最好的人才,還得給股票呢。

    這年頭不也一樣嘛,老實本份的佃戶,也是地主倚重的,若是有本事的人才,更是還得經常給點賞賜,甚至得客客氣氣的。

    黃世仁和周扒皮這樣的地主,其實只是極少數的一些人。

    不過如李逍這般對佃戶僕人的,也確實很難找到其它的了,好的過頭了都。

    一天三頓不說,還幾乎跟主家吃一樣的,哪有這理的。

    “你打算以後天天這樣大鍋飯?這再大的家業也會吃窮的。”趙錄事好心提醒。

    關於這個問題李逍倒也想過。

    之前剛回來,大家都一樣的窮的揭不開鍋,沒有隔夜之糧,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李逍組織大家一起修房子蓋茅屋,又幫忙賣黃瓜,然後大家一起吃飯。

    現在回了大宅,這邊又多了十一口人,情況不一樣了。

    “我打算請大家幫我把宅子修一修,把祖墳整一整,然後給大家每戶先分點糧食,讓他們有糧度過這個冬天。”

    “糧食白送嗎?還是藉好。也不規定他們什麼時候還,但不能白送,有就讓他們還,這樣較好。”趙錄事挺積極的為李逍出主意,他始終覺得對佃戶客氣一些是應當的,畢竟還指望著這些人種地干活,但也不能太好了。

    這就好比養牲畜一樣,你要是餵的太飽了,那這牛啊馬啊就不願意幹活了。

    李逍呵呵一笑,他不贊成趙錄事的觀念,但也懶得跟他爭辨。現在手下幾十口人,如果吃大鍋飯長期確實不好,但也沒想著過河拆橋什麼的,而且人力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很重要的資源。

    以後李家莊肯定也要做些事情的,李逍不可能就坐著收租過日子。要做事,就得有人,而在唐朝,更缺人。

    人大都被朝廷用土地束縛住了,出門百里,就跟去另一個世界一樣,平時也就在十里八鄉這塊地方上,人口流動少,也難流動,因此若要做事,還是得靠自己的人。

    現在給大家發點糧食,大家的關係自然就更好,以後要做些什麼事情,大家哪有不願意來的道理。

    薛五見李逍不太願意繼續這話,便又說了一個故事。

    “話說啊,何晏是曹操女兒金鄉公主的丈夫,他母親又被曹操收為妃子,傍上這樣一位繼父兼丈人,這位何晏很有白的資本,但他太白了,以至於有人懷疑他敷粉。如果說他光是白呢,那也挺不錯的,可關鍵啊,這人走路時還特愛顧影自憐,扭胯提臀,扭頭時還要順勢抖一下頭髮,雙目做深情迷茫醉生夢死狀,真真讓人噴血!”

    “哈哈哈!”

    一群人大笑,雖然真正知道何晏是誰的沒幾個,但不妨礙這些人在心裡鄙視這個如娘們一樣的男人。

    大唐開國不久,剛經歷南北朝的幾百年大分裂,還帶有幾分胡風,最是尚武。對於魏晉時的那種什麼士族風流,是最不屑也最瞧不起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4
第46章要吃窮

   

   


    “真吃不下了,再吃得撐死了。”大彪直擺手,對著鍋裡剩下的一點火鍋肉湯無能為力。“柱子,還能吃不,這裡還有半鍋肉湯。”

    柱子站在一邊打著飽隔,雙手撫著肚皮,可一聽說有肉湯,還是眼睛冒光,邁著腿過來了。

    李逍有些擔憂的看著柱子,“真還能吃不,可別吃撐到了。”

    “豬肉吃不下了,但雞湯和牛肉湯肯定還吃的下一碗。”柱子眼睛盯著鍋,看著鍋裡的湯吸著鼻子道。他這頓飯已經吃的很飽了,起碼吃下去了一斤多豬肉,更別說豬骨頭湯更是喝了一大盆,骨頭里燉的蘿蔔也吃了一盆,還吃了兩大碗麵條。

    那麼瘦的一個人,扁平的肚子,起碼四五斤的東西下肚了,都讓人奇怪肚皮怎麼裝的下。

    可肚皮飽了,心卻還沒飽。柱子長這麼大,還真沒有吃過幾頓飽飯,當年要不是餓的慘了,也不會為了能夠吃頓飽飯再死而去造反了。

    在今天以前,柱子從沒有吃過牛肉。雖然他很小的時候,就給村頭的地主家放牛,趕了好幾年的牛屁股,可連牛肉味是什麼都不知道,今天他還是頭次吃到牛肉。

    剛才他們每人分到了兩大片牛肉,他幾乎是囫圇吞下去的,吃完就後悔了,怎麼就沒細細品味呢。

    “這湯留著明天煮湯餅吃。”李逍道,他是真擔心柱子這群人吃出個好歹來。如柱子等許多人,其實記憶裡一直是帶著飢餓的,有機會能夠放開吃,他們就不知道停。

    “哥,我還能再喝碗牛肉湯。”

    那邊的張蔥劉蒜幾個也過來,眼巴巴的看著提梁銅鍋,雖然一個個肚子已經撐的很大,還在打著飽隔。可看著他們那可憐巴巴的樣,李逍又無法拒絕。

    “一人半碗,吃完了後每人記得喝一碗山楂水,不能躺著,圍著院子繞十圈步消食。”李逍無奈。

    他後世的時候,小時候養過一隻小土狗,長的特別可愛,他非常喜歡這隻小狗。可就是因為對這種小狗太愛了,因此總是偷偷的餵土狗東西吃,而這小狗根本不知道停,餵多少就吃多少。

    終於有一天,這隻小狗因為吃飽後還吃了他餵的一大塊肉,結果撐死了。

    沒餓過的人,不會知道那些常挨餓的人對食物的執著。

    今天不讓他們喝掉那點湯,他們是不肯罷休的,李逍最後只好讓步。

    好在他也知道,這時的人確實飯量大,什麼吃兩斤肉真的很平常,就是吃上一二十個蒸餅都多的是,至於說蘿蔔肉湯,那簡直就是添頭,喝涼水似的說沒個飽的。

    讓後世那些從來沒有捱過餓,不缺油水的人,不干體力活的人吃上兩碗乾飯,他們都覺得撐,更別說吃上幾斤肉了,但在這個年月裡,能夠有機會吃上幾斤肉,沒誰會放過。

    今天,連婉娘都吃了小半碗肉,吃了兩碗刀削麵,還吃了兩碗蘿蔔湯,這小小的身子骨,居然吃了那麼多東西。

    李貞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也一樣吃了三四碗東西。

    至於大彪這樣的糙漢子,哪個不是連湯帶肉,又是湯餅又是菜的吃了四五斤下肚。

    “這吃法,咱們買的那一百石糧食,可吃不了多久。”趙先生今天也吃的滿嘴冒油,一邊打著隔,一邊還拿著一根柳枝在剔牙。能夠剔牙,這才是好日子。

    “今天高興,大家多吃點。估計明天啊,大家也就吃不下多少東西了,平常時候,哪裡可能天天這樣吃,就算天天有,大家也吃不下的。”

    “宅子要回來了,債免了,但現在也五十來號人丁吃飯,咱們除了那碧玉青,也沒其它什麼產業,這樣做吃山空,也不是長久事啊。三郎啊,你有什麼其它的打算沒?”

    現在李家雖然度過了一大危機,但說到底,也就是只剩下祖墳田幾十畝山地了,那點貧瘠的土地根本產出不了什麼,更別說養活這麼五十多口人了。

    做點什麼,李逍還沒想好。

    其實李逍覺得真要做,有很多事情可做,也大有做為,比如說造紙啊、釀酒啊、製糖啊,精煉鹽啊,但說實在的,這些東西,水太深了,一般人哪裡敢進入。沒有點勢力,冒然進去連渣都不會剩下的。

    就算現在搭上了薛家,可也不容易的。

    李逍把白糖脫色秘方給了薛家,但薛家自己都沒想過要留,還是這東西比較燙手。

    種地倒是多數地主們的老經營,可就那幾畝地也太少了。

    這年頭,稍有點錢財的地主,都還知道要在出租田地之餘,做點其它的買***如說在鄉里縣里開個鋪子什麼的,或者放貸收息。土地是根本,但要富光靠土地還是不夠的。

    黃瓜還能賣上幾茬,但其實長安的市場也就這麼大,提高了供應量,價格必然要跌下去,所以這個生意也就這麼大的量,沒有深挖拓展的空間了。

    “現在還沒過年,離明年開春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天氣冷,也沒有什麼好做的。要不,還是去砍柴燒炭?”

    冬天木炭的需求很大,尤其是這裡靠近長安,而且燒炭不需要什麼技術和成本,莊子裡有男人,山上有柴,挖個炭窯然後砍柴就能燒,多少總還能賺點錢的。

    “這個法子賺錢太難太少。”李逍搖頭,他一直都不太瞧的起這種全靠死力氣的賺錢方式,人累的不行,卻又賺不到幾個錢。

    “我有一個想法,你覺得我們挖塘養魚怎麼樣?”

    “挖塘養魚?”趙先生愣住。

    關中的地理條件,注定這裡是一個比較缺少的地方,雖說關中也有涇渭等許多河流,但高原多、山也多,缺水,許多地方的人根本魚都沒吃過。

    吃魚,尤其是養魚賣活魚,這確實是一項好買賣,甚至被古人列為最賺錢的買賣之一,但在古代養魚卻也不好乾,技術方面有許多難題,比如怎麼繁殖魚苗,怎麼把魚活的賣到市場上去,尤其是這個銷量問題。

    特別是活魚的運輸可是相當難的。

    李逍有養魚的想法,主要還是他發現自己空間的那眼靈泉里有魚,第一次只看到一尾,但是上次他卻看到了一群,雖然那泉不大,裡面的那群眼現在還只是夥小魚苗,可李逍覺得,既然自己的空間那麼神奇,黃瓜都能長的那麼好,那泉水里的魚苗,移出來養殖的話,肯定也會很不一樣的。

    趙先生卻不太看好養魚,李家了沒人養過魚,沒有過經驗和技術啊。再說,這裡離長安是不遠,可也八十里路啊,真養出了魚,到時怎麼新鮮的運到長安去啊,要是不能保證活的,那死魚也賣不出價錢啊。

    “那再說吧。”李逍也沒想好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有些無奈的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5
第47章侍從騎士

   

   


    (感謝炫舞彩魂的打賞,謝謝,求推薦票支持!)

    柳縣令送的那套儒家九經,李逍轉送給了楊大眼。

    大眼看著這套用木盒套裝,牛骨做軸用黃麻紙寫就的儒家經典,激動的眼冒紅光。“太好了,以後學堂就有書了。”楊大眼年紀大了,最怕的就是自己記憶不好,到時教錯了學生,誤人子弟。

    他一本本打開,翻動捲軸,看著上面的墨跡,書是手抄本而非印刷體,但是那字卻寫的非常的工整,整齊的讓李逍驚嘆,簡直跟印刷體一樣。怪不得說抄一卷書萬字就得千文錢,確實值這個價,簡直就是藝術品。

    “很好,沒有錯誤之處。”

    李逍道,“這書是柳縣令送的,河東柳氏可是天下數的上號的士族。”這樣的大士族都有自己的家學傳統,甚至會有自己的家族藏書。他們拿出來的書,當然不會是質量錯的。

    “三郎啊,我想把學堂搬到這大宅來。我看過了,這大宅房間挺多,就在前面東廂耳房騰一間出來做學堂就行,你看行不。”大眼問李逍。

    這個問題李逍也是考慮過,“我也正要說這事呢,如今祖宅收回來了,我們以後就常住這邊,碎娃們讀書到這裡來也更有照料。”

    這不僅是遠近的問題,李逍還考慮過教學的問題,他沒打算只是如傳統的私塾學堂那樣的教學,他有自己的考慮打算。之前他有想過,自己負擔這些莊戶孩子們的啟蒙教育,不僅是對自己人的一種福利,也算是為自己培養些人才。

    哪怕僅僅是識點字學會點算術,其實都已經是不錯的人才了。

    而現在,他考慮的更長遠些,自己培訓點識字算術的人已經不夠了,他還希望把自己的這所學校弄成一個技術學校,甚至是將這群孩子們當成是侍從騎士當成未來的家臣武士來培養。

    此時的西方,正是黑暗的中世紀時代,同時也是封建貴族的時代。貴族分封、莊園經濟,流行的是那套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

    貴族們都會培養自己的騎士武裝,一個封建主會讓自己的騎士們把年幼的兒子送到莊園培訓,幾歲的時候就開始騎士的訓練。

    這種騎士侍從的訓練,不僅是教導孩子們武藝騎射,也教導孩子們知識、禮儀,甚至是一種加強與手下騎士們關係的一種方法。

    大唐其實也有種類似的情況,那就是內衛親勳翊三府,那些親勳翊衛,都是從勳戚貴族和官僚子弟中挑選,讓他們到京城擔任內衛,隨侍皇帝左右。

    如果僅僅是讓莊戶子弟有個機會讀書識字,這太簡單了些。但趁這機會,讓莊戶子弟有機會讀書開眼,並且把他們放到自己的大宅里教育,進行一種類似於半工半讀並且半侍從的培訓方式,讓他們一面學習文化,一面還學習些技藝,並且跟隨李逍侍從,學習些禮儀啊等,每年從中挑選出最優秀的孩子加以重點培訓,他覺得很有必要,對李家將來的發展也很重要。

    “想不到三郎想的這麼遠。”楊大眼以前一直是當窮學究,還真沒想過,李逍這麼野心勃勃,不僅僅是給孩子們開眼啟蒙,居然還想的更遠。

    “很好,我覺得很好,他們本就都是莊戶窮苦人家子弟,讀書開蒙不做睜眼瞎,但也不能只讀聖賢之書,還是得學些實在知識,學會了算賬,將來能當賬房。若是學會了手藝,還能有一門技術掙飯吃。而一邊讀書一邊隨侍三郎身邊,也能學到禮儀等,還能自食其力,挺好。”

    楊大眼仔細想了想,也覺得李逍的這種設想挺不錯的。

    “只不過,我楊大眼沒什麼本事,也就只會教點簡單的,給孩子們開開蒙可以,沒其它本事了。”

    “楊叔你不必這麼說,其實也沒那麼複雜,我們莊里這麼多人,大家一起教嘛。我也是識字認數的,趙先生還是個大夫讀過醫生呢,咱們一起教。”

    李逍不希望自己莊戶的孩子們全成為睜眼瞎,但也並不希望這些孩子因為讀書,而變的與他們的父母隔離分化,更不願意他們最後讀成了手無縛雞之力,除了讀書什麼營生都不會的書呆子。

    “儒經要學,算數也得會,另外還得學些拳腳武藝,甚至趕車騎馬這些也應當學學。”李逍提道。

    “聽你的,他們本就是苦哈哈的孩子,有機會讀書也不能就因此忘了本。一邊讀書,一邊多學點本事。”

    兩人三言兩語達成共識,李家莊學堂以後就放在大院的東廂房耳房裡,孩子們讀書學的課程不僅有儒家十三經,甚至還要學算數、醫藥、農書這些雜學,同時還要學武練藝,更還得在李家充當侍童的角色,端茶遞水、打掃院落,餵馬鍘草等這些雜活也一樣是得輪流乾的。

    三年一期,學的好的就能保送入下一期繼續深造,要是沒那天賦,也就不會繼續浪費時間,而是去學更專業的技術手藝等。

    楊大眼感嘆著道,“天下的地主千千萬,但有幾個能有三郎這般仁義,願意這麼費心為佃戶們考慮。不但讓他們有機會免費讀到書,甚至還為他們規劃的這麼長遠,遇到你這樣的東家,真是他們前世修的福啊。”

    李逍笑笑,這其實也是雙贏互利的一種模式,李逍前期多投入一點,但這種自己培養人才的方式,對李家長遠是有好處的。這些自己培養出來的人,肯定對李家更忠心,更有歸屬感。

    李逍也能得到更多的人才,更忠心的人才。

    “不過,這可是筆長期的開支,花費也不會小的。”楊大眼提醒李逍,這年頭為什麼這麼多人沒讀過書?因為教育的開支成本大,好多地主家的孩子都沒讀過書呢。

    李逍開個班,教一群孩子,甚至還要形成定例,那投入就是源源不斷的。既要給孩子們書讀,還要負責他們的吃喝,這等於幫莊戶們養小子,還一下養這麼多,錢絕不會少花的。

    “錢的事情我來考慮,反正暫時我們的學生也就八個。”李逍笑道。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6
第48章太極與八卦

   

   


    這一晚上,李家莊沒幾個人睡的著。

    晚飯吃的太撐,大家都睡不著了。特別是這頓吃的還不是一般的飽,以前偶爾飽餐一頓,那也頂多是灌一肚子稀飯,當時撐的肚皮溜圓,但很快也就消化掉了。

    可今天這頓,哪個不是吃的滿嘴冒油,甚至是喉嚨冒油。油膩的東西是很難消化的,哪怕以前肚裡再沒油水,一下子吃了這麼多有油水的飯菜,也是到半夜都不見得消化多少。

    久不消化就撐的難受,躺著就更撐的難受。

    於是乎,大半夜的,天寒地凍,大家卻都還不肯睡,穿著衣服在院子裡繞來繞去,邊走邊聊天。

    李逍也睡不著,他今天雖不如彪子、鐵柱他們吃那麼多,可一個人也起碼吃了兩斤羊肉一斤牛肉,外帶骨頭湯啊刀削麵什麼的不少,雖然也喝了一大碗山楂水,可遲遲不見消化。

    今晚的月亮很圓,天也很冷,趙先生很有經驗的說明天會有一場大霜。

    大霜就是大晴,李逍討厭下雨。

    光散步感覺沒什麼用,李逍乾脆不走了,他站定,蹲馬步,擺了個起手式,開始練起了太極。

    李逍倒沒認真學過太極,不過太極在後世名頭極大,假模假樣的練練倒沒問題。

    他這剛擺了幾個姿勢,立馬就吸引了一大群人圍過來。

    別說,太極的威力到底如何別人也一時看不出,但李逍的這套拳的動作確實很飄逸,也挺高深莫測的。

    “三郎,你這套拳,看著有點像是五禽戲啊。”趙先生做為一個遊方郎中,看了會覺得他這拳像是神醫華陀的五禽戲。

    “爹,不太像五禽戲。”跟趙先生學過醫的婉娘也一樣圍在旁邊,她今晚也不消化了。

    “哥,你這是什麼拳法啊?”李貞一邊抓著根冰糖葫蘆吃的有勁,一邊問李逍。

    “太極!”

    李逍做出一個攬雀尾的動作,然後擺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淡淡的回道。

    太極!

    兩字一出,確實震到不少人,雖然沒人知道太極拳是什麼,可太極這兩個字光听就不簡單啊。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楊大眼搖頭晃腦的在那裡念道,“這拳法看起來架式很足,名字更有氣勢,一看就是不凡。”

    李逍卻只是笑笑,“大家若是願意,可以跟隨我一起練習太極拳。”

    “啊,你要把這太極拳傳授給我們?這不太好吧。”

    聽都沒聽說過的太極拳,看著這麼有氣勢,肯定是好東西啊,怎麼能隨意傳授給別人呢。

    “大家跟我一起練吧,來,先下蹲馬步。”

    李逍很不客氣的把自己知道的一點太極拳架式擺了出來,一邊練一邊教給大家。

    見李逍真的如此不藏私,眾人連忙都跟著有樣學樣。

    莊里一大群吃撐了睡不著的人,於是就都擺起架式練起太極拳。

    一套不完整的太極拳練完,李逍覺得併沒有什麼感覺,但是楊大眼、趙先生等人卻都一副很神奇的樣子。

    “我感覺我現在渾身通暢了許多啊!”

    “可不是,剛才都覺得動彈不得了,現在一套太極後,我覺得好多了。”

    彪子更是咋虎的道,“我覺得我力氣大了許多。”

    ·······

    心理作用,李逍想說,這完全就是他們自己的心理暗示,但他也沒有去說什麼。

    依然撐的慌,只好繼續打拳,反正也睡不著。

    這個晚上,李逍帶著大家打了七八遍太極,然後又喝了兩碗山楂水,最後折騰到三更半夜,終於感覺稍稍好點,然後凍的不行,只得鑽回房間去了。

    住進大宅,李逍這個家主自然睡的是最好的北房大間。

    這是最好的房子,冬天可以曬到太陽,有很長時間的光照,冬暖夏涼,夏天通風涼爽,冬天有太陽照射。而且房屋也大,房裡的家具都是現成的。

    只可惜缺少一張火炕,李逍決定回頭就讓人給屋裡盤上炕,沒有火炕實在是太冷了,雖然那架床上墊了狗皮和稻草,床上還有絲綿被,但哪有炕暖和啊。

    李逍體貼婉娘還在生理期,於是特意用火盆生了一盆木炭火,把炭盆放到了床下,這樣也算是個簡易的火炕了。

    “你的手腳還冰涼啊,放我懷裡我幫你暖暖。”婉娘自己的手腳也冰涼著,卻要幫李逍暖。

    “不用,我大男人火力壯,一會就暖和了,倒是你,手腳冰鐵一樣,我給你暖。”

    他伸手去拉她的手,婉娘還掙扎了幾下,最後掙不脫,只好任由李逍握著按到懷裡,感受到他懷裡的溫暖,和那撲通撲通的心跳,她覺得自己也暖和了許多。

    依偎在丈夫的懷裡,感覺心跳的厲害,睡意全無。

    ·······

    張扒皮父子被抓,家宅被封,這事情迅速在藍溪鄉傳開。做為這幾年藍溪鄉的首富,張扒皮出事,確實震動全鄉。

    大家一面在四處確認這個消息同時,一面也暗自高興,甚至有人公開拍手稱快。

    “該死的張扒皮,終於得報應了啊。”

    “可不是,人惡有天收啊。”

    “知道張扒皮怎麼出事的沒?”

    有人立馬來了精神,“難不成你還知道?”

    “我跟你說啊,前些天我在這裡見到一人回藍溪,騎馬仗劍,帶著一夥人。我當時還以為是外鄉過客呢,就上前招攬,結果你知道人家是誰嗎?”

    有人對這個小伙計的賣關子不滿,“是誰,你倒是快說啊,小狗子。”

    “李家坡的李三郎。”

    “李三?可是那個拼命三郎李三?”有人馬上說出記憶裡的一個人來。

    “可不就是,正是他。”

    “不是說他早死了嗎?”

    “沒死,活的好好的呢,幾年不見,人家現在高大威猛著呢,騎馬回來的,估計是衣錦還鄉。”

    有人哦了一聲,拼命三郎剛回來,張扒皮就被抓了,家還被抄了,難道說這裡面沒有什麼聯繫嗎?

    不可能真的只是巧合吧?

    這時又有一個人爆了一個大料。

    “李家坡的大宅換了主人了,李大善人的兒子在趙錄事的親自陪同下已經住進了那大宅。”

    “昨晚李三郎在祖宅擺席慶祝,一頓飯吃了兩隻羊半頭豬,還有幾十斤牛肉呢,擺了三口大鍋在大院裡燉肉,請他家的莊戶僕人吃飯,人人都儘管敞開了吃,管飽管夠!”

    “天啊,這是真的嗎?”

    “可不是咋的。”

    “真想不到,李三郎起死復生又回來了,還一回來就把張扒皮給弄垮了,這個李三郎,是衣錦還鄉了啊。”

    張扒皮、李三郎。

    張家完了,李家又起來了,這天,藍溪這條長街上,所有的人都在熱議這個話題。

    整個藍溪人都知道,李家三郎又回來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7
第49章佔便宜

   

   


    在這個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年代,百姓極度缺乏娛樂,連官府殺人處斬都能吸引無數人圍觀。

    大家無事的時候,對於八卦的興趣那是極大的。

    藍溪這個秦嶺北麓的山腹裡,大家一邊貓冬,一邊對李家和張家的這齣恩怨情仇大戲是不厭其煩的打聽、傳播。

    各種各樣的版本四處飛揚。

    什麼李逍死而復生,大難不死,後來投軍,在邊關打仗立功已經當上了軍官,如今衣錦還鄉,為死去的父親報仇。

    什麼李逍在外的時候遇到一位高官賞識,娶了大家千金為妻,如今重返藍溪,把張家打落馬下。

    更有人傳說李逍在外經商,賺了大錢,回來後結識了縣令,因此有縣令撐腰,直接拿下了只有趙錄事撐腰的張扒皮。

    官大一級壓死人嘛。

    當然,大家也對李家昨天的那場酒席十分有興趣,什麼三口大鍋院中架,燉牛燉羊煮豬肉,飯管飽肉管吃什麼的。

    甚至還有人說,李逍還要在家里辦個學堂,讓自家佃戶的孩子們免費去讀書,甚至還包孩子們的午飯,若是讀的好的,一月還能賞幾鬥小米。

    李家坡、李三郎,這幾個字眼已經徹底的成為了藍溪人嘴上的熱議詞。

    消息越傳越廣,許多人開始往李家莊跑,有的人只是單純的冬日里無聊,跑來看看熱鬧。

    也有的人,是覺得李家大宅換主,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大早上,李逍起的很早,昨天沒怎麼睡好,積食。

    早早起來,繼續晨練。

    剛運動了一會,身上才有了點熱乎勁,結果就有好多人跑來了。

    來的最早的是那邊祖墳田那莊子裡的莊戶們,這些天大家習慣了吃大鍋飯,甚至做什麼事都由李逍來安排。

    只管聽安排做事,然後到點了就捧碗吃飯就是。

    現在李逍回了大宅,只帶了從江南帶回來的幾人,原莊子裡的幾十口人依然留在家裡,只有趙大夫和婉娘、李貞三人一起回了大宅。

    沒了李逍,他們一時都不知道這日子要怎麼過了,因此早早的就跑來了。

    有人心裡還在擔憂,三郎回大宅了,那以後大鍋飯是不是就沒得吃了。也有人在忘著李逍承諾的讓孩子免費上學的事情。

    “大家來了,今天早上霜大,挺冷吧。”

    李逍看到大家眉毛上還掛著白白的霜花,便停下動作,招呼大家進屋。

    “先進屋烤下火,早飯已經在煮了,馬上就好。昨天吃的太油膩,今天早上就喝點小米粥,還有骨頭湯。”

    有個年紀大點的莊漢問,“三郎,今天我們幹什麼呢?”

    “嗯,那邊莊子裡的活也不要停下來,該修補的房子繼續修補,準備建的幾棟新房子也繼續建起來。”

    “三郎已經回大宅了,那邊房子還要蓋嗎?”有人問。

    “繼續蓋啊,那邊房子本來就挺緊的,大家住的很擠,有些家裡孩子大了還擠一間房裡。趁這次機會,大家多蓋幾間新茅草房,到時家里人多的,就分到新房裡住。”

    茅草房不要什麼本錢,主要還是點人工,反正現在沒什麼事,大家吃飯又都在李逍這裡,所以李逍安排他們繼續蓋幾間房子。

    有人欲言又止,主要還是以後吃飯的問題。說實在的,現在大家一起修房蓋屋,但又不能賺錢,他們做為李家的佃戶,還吃東家的飯,總覺得不太踏實。

    可大家現在都窮,如果不吃東家的,那這個冬天就得挨餓。

    最後還是黃老漢先開了口,“三郎,如今你也回到大宅了,我們現在繼續來這邊吃飯也不合適,我們不能這樣白占主家的便宜。我們之前也商量過了,覺得三郎這邊現在也沒有債了,情況還好些,手裡還有些糧,因此我們打算每家跟三郎借點糧食過冬,是藉。等來年夏收之後,我們再還。”

    這個倒出乎李逍的意料,大家日子都這麼苦,剛吃了兩天飽飯,可大家卻說不能白佔東家便宜,並不願意繼續吃白食。

    百姓雖窮,可卻又非常的有自尊。

    讓人意料。

    “黃伯,之前我就說了,你們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拿出家裡的一點糧食幫我家還債,還替我照料婉娘、三娘她們,我感激不盡。我們共患難過,是一家人,有我李逍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大家餓著。”

    “三郎,你說的這些我們明白,可那些也只是我們應當做的。那邊莊子裡的七八戶人家,都是歷年逃荒逃難過來的饑民,是李家幾代家主收留我們,把我們安置在那邊,沒有你們李家,我們這些人也早餓死了。你們有難,我們出點力也是應當的。 ”

    另一位劉伯也道,“是啊,一碼歸一碼,我們這些佃戶怎麼能一直白吃東家的飯呢,這不合規矩。三郎要是願意,就借我們一點糧,以後我們再還。若是三郎有需要我們下力的時候,就喊我們過來,管頓飯,或者給點糧食工錢,我們也收的心安理得的。我們雖苦雖窮,可也不能死皮賴臉的白吃東家的飯,要不 會讓別人戳脊梁骨的,晚上會睡不著覺的。”

    “是啊是啊,三郎肯讓楊先生收我們的娃兒讀書,我們都感激不盡了,哪裡還能再佔三郎的便宜,吃你的白食啊。”

    不管李逍怎麼說,大家卻都是不同意再來這邊吃大鍋飯了,雖然李逍的大鍋飯真的好吃,可大家還是忍住了。

    人雖窮,可只要還能活的下去,就沒有人願意放棄尊嚴。

    “三郎,你也莫再說了,鄉親們的心意很清楚了,大家要的不是施捨。”趙先生這個時候也出來說話了,“如鄉親們說的,你借糧食給大家,也不要限定歸還日期,不要收息就好。若是以後你有需要大家出力的地方,到時我們再按工算工錢就好。這樣,大家也安心。”

    李逍現在手上確實沒有什麼需要大家做事的地方,他還沒想好要做什麼。大家如此堅持,連趙先生都這樣說,李逍也無法再繼續堅持。

    不過最終他還是提出了另一個方案,首先,大家繼續修那邊莊子的房子和把準備蓋的房子蓋完,在這期間,李逍管大家的飯,工錢就不算了,這也算是報答大家之前對他們的幫助。

    其次,李逍給那邊莊子的八戶人家,每戶五石小米,這些糧食也不算是藉,算是李逍對大家的酬謝。酬謝大家對婉兒、三娘他們一直來的照顧,算是對他們當初拿出糧食來幫李家還債的謝禮。

    雖然大家當初拿出來的糧食並不多,可李逍堅持每戶五石,本來他打算多送點,可大家不肯多收了。

    一戶五石,如果省著點吃,是能吃上三四個月時間的。

    “那些孩子們以後就到這邊來讀書,吃住都在大院裡,開活開銷也全歸大院包了。十天休一天假,可以回家,遇農忙之時放一月假回家幫忙,其實時間就在我這裡讀書,也做點事情,學點手藝。”

    李逍關於孩子們讀書的這個改動,大家都還是很高興的,反正小娃也做不了多少事,如果都在大院這裡讀書做事,那還給家裡省下了一人的口糧。

    “麼得事,就按三郎說的辦!”

    “多謝三郎了。”

    李逍心裡也是很複雜,這些人很窮苦,可卻也很純樸,他們有時會斤斤計較,有些小狡詐。可很多時候,卻也還堅持著自己做人的底線,他們堅守著這本份,守著自己的良知。

    “以後有事情,我也會請大家過來幫忙,來我這裡幫忙做事,我一天管三頓飯,另外再給工錢。工錢的話,看情況給,隨行就市,大家滿意不?”李逍問。

    大家哪有什麼不滿意的,這樣的條件,自然是滿意的。要知道,另的地主家有時請佃戶做事,一般也就管一頓飯,再給點糧食啥的做工錢。

    甚至有些扣門點的地主,工錢都不給,管一頓飯,然後就當是義務勞動了。

    說完這些,大家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他們覺得心踏實了,不再是白佔東家的便宜,雖然如老黃老劉等幾個老漢覺得李逍給每家五石糧還是有些太讓他們佔便宜,覺得有些不安,但李逍堅持,年輕人也都很心動,最終也沒再堅持了。

    有了這五石糧食,這個冬天是能度過了,甚至省點吃能吃到明年開春。

    “開飯了,大家趕緊趁熱吃吧。”大彪過來招呼吃飯。

    一頓早飯過後,李家原來一個鍋裡攪食的幾十口人,身份便又有了區分,分成了四部份。

    李逍、婉娘、李貞、趙先生,這自然就是主家一家。

    而如楊大眼、大彪、鐵柱等這群江南來的人,他們的身份算是李家的親戚朋友,或者說是部曲,他們現在還沒在藍田官府登記,算是逃戶。不過如今有柳縣令在,幫他們入個籍應當不算什麼問題。

    還有一部份人則是昨天大院裡留下的那十一人,這些都是有奴籍的,趙錄事已經答應把契約轉到李逍名下,他們以後的身份就是李家的奴僕。

    最後那邊的莊戶們,他們的身份則是李家的佃戶,本質上他們還是官府在籍的良民,只是佃種李家的田地,跟李家算的上是僱傭關係了。

    家裡的幾個奴僕端著碗一邊吃飯,蹲在一塊,看著那邊三三兩兩蹲一起吃飯的莊戶漢子們,一股優越感油然而生,雖然他們不是良民而是賤籍的奴僕,可是他們因此不用操心太多問題,反正跟著主子李逍做事,然後就有飯吃,鐵飯碗呢,只要能遇到個李逍這樣的好主子,可比那些莊漢們生活有保障的多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