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逍遥小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結)

 
mk2258 2017-12-17 10:56:2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31 170192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10:49
第50章八百畝地

   

   


    昨天都吃撐了,撐的大半夜睡不著覺,可今天早上,他們卻依然對骨頭湯情有獨鍾。

    李逍今天沒去喝骨頭湯,他只端了碗小米粥慢慢的喝著。

    那骨頭湯,是用昨天啃完吸完的排骨再重新回爐加工的,不是那位廚子老何黑心。他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本來想發火,可後來趙先生等人都說老何沒做錯。

    勤儉節約,不能浪費。浪費就是犯罪,尤其是浪費食物是絕對不被許可的。骨頭昨天雖然燉過蘿蔔吃過了,但骨子裡還是有骨髓的啊,再放鍋裡燉一燉,還是能出一鍋好湯的。

    至於骨頭已經被啃過之類的,是否會衛生,這個根本沒有人考慮過。一直以來大家都是這樣做的啊,哪家的骨頭不得反复燉上三四回啊,誰家骨頭燉回湯就扔啊,那是敗家子,會被打斷腿的。

    李逍很想反駁說這樣真的不衛生,還想拿薛五這樣的人家做例子,薛家就肯定不會吃這樣的回鍋骨,只不過後來還是算了。

    他不能阻止大家對骨頭回鍋的熱情,自己不去吃就是了。

    看著大院裡,上到趙先生、楊大眼,下到彪子、鐵柱他們,一個個端著湯碗喝的那個美味的樣子,李逍也只能當做沒看到。

    本來李逍覺得骨頭多燉幾次也沒關係,關鍵還是在於這些骨頭都已經被分到大家碗里送進嘴裡啃過了的。要是不把骨頭從湯鍋裡拿出來,只是舀湯喝,然後把骨頭繼續燉幾回都沒事的,不過大家還是比較習慣一邊喝湯一邊啃骨頭吃肉,然後再把啃乾淨的骨頭放回鍋裡再燉個幾回。

    李貞也端了碗小米粥蹲在李逍的旁邊。

    “你不吃骨頭湯啊?”

    “我只吃第一遍的骨頭湯。”三娘嘻嘻一笑。

    看她這調皮的樣子,李逍也笑笑。這個妹妹,小小年紀就吃了許多苦,雖說也是地主家的千金,可現在卻沒有幾分千金的樣子。大早上的,也一樣的端著碗粥跟李逍一樣蹲在牆角,邊曬太陽邊喝粥。

    雖說大戶人家看了會瞧不上,覺得她沒家教少禮儀,但李逍倒不覺得有什麼。自家的妹妹隨意點也好,何必那麼累呢。本來嘛,她今年也才十三,這年紀的孩子,本來也不過是天真無邪的中學生呢。

    “快點吃,吃完了你也要跟著楊先生讀書。我都跟楊先生說好了,你有些基礎,所以到時就指派你做班長,帶其它孩子們好好讀書,要以身做則,可不能第一天就遲到。”

    李貞嘟起嘴,“哥,我都這麼大了,還跟那群小娃一起讀書,多不好意思啊。再說了,就我一個女孩,不方便。 ”

    “有什麼不方便的,學堂就在我們家院裡,楊先生也不是外人,你反正也沒什麼事情,跟著好好讀讀書。”

    李貞以前讀過點書,不過沒讀多少,家道就變故中落了。李逍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根本是不成立的,女孩子讀點書怎麼了,不求李貞將來做個女才子,但多讀點書總也是好的。

    讓她當班長,還能協助下楊大眼管下孩子們呢。

    “我不去可不可以嘛?”李貞哭喪著臉,撒起嬌來。

    “不許討價還價。”

    飯還沒吃完,陸續又有人趕到李家大院。

    最先趕到的是趙錄事,昨天吃的半醉而歸,今天大早的帶著幾個衙役趕來,卻是來給李逍送幾份文書的。第一份,是那十一個奴僕的奴契文書,已經過戶好了,從現在開始,他們就正式轉為李家的奴隸了。

    第二份文書,則是李逍昨天托趙錄事幫忙給大彪他們弄的手實。按李逍給的說法,大彪他們原籍江南,因為今年江南的天災飢荒加上兵禍,他們外逃投親,現在李逍願意留下他們在藍溪生活,所以便要在這邊落籍。理由當然是老家已經沒有了房子親人等,回去也生活不下去了。

    這種情況,本來是不允許落籍關中的,畢竟朝廷慣例就是災年饑民逃荒,各地也頂多是救濟,等災情過後,災民還是要各回原籍的。但規矩是死的,有人情關係在,這事情並不算大事。

    趙錄事昨天就把大彪他們幾個人的情況記錄下來,今天來時,已經直接把落籍的文書拿來了,以後,大彪他們就是李家莊的人了。

    “多謝趙叔。”李逍拱手道謝。

    “賢侄客氣了,一點小事,不足掛齒。”

    趙錄事過來,還有一個好消息告訴李逍,“你家的田地商舖等產業,柳縣令親自發話過問,我們各方查證,現在已經拿出一個結果了。你家藍溪的八百畝地,依然發還給你。”

    趙先生在一邊道,“李家被張家侵奪的田地,前後加起來足有一千八百多畝,怎麼成八百多畝了。”

    趙錄事呵呵一笑,“李家過去一千八百多畝地是不假,但有些地也並不全是張家欺奪,而是正常的買賣交易,而且這些田地其實也經張家轉手多次,這些不可能再給李家的。”

    他說的交易,其中也包括當年李父為幫李逍傷人之事給張家的賠償,和找衙門人幫忙送的禮,這些地張家拿了大頭,趙錄事等不少衙門裡的人也都拿了好處,現在這肉都早爛了,怎麼可能還再吐出來。

    李逍倒是清楚這些貓膩的,能退還八百畝,估計也還是全看在薛家和柳縣令的份上了,否則一畝不退你也沒辦法。

    “那商舖呢?”

    “商舖的情況和那些地的情況差不多的,也不可能退給你們的。”

    趙先生十分不滿,李逍卻伸手攔住了他,張扒皮父子已經被徹底的弄趴下了,現在李家的那些產業,其實不是趙錄事在為難,而是已經進了許多人的口袋,想全要回來,不太可能。

    虎口奪食這種事情,就算有薛家的面子,也不可能的。

    要回八百畝,已經很難得了。

    “多謝趙叔從中幫忙,李逍記在心裡,以後定有報答。”

    趙錄事見李逍識趣的沒有再追究蠻纏,臉上露出笑容,李逍要真跟二愣子似的鬧僵起來,到時誰的臉上都不好看,現在這樣見好就收,自然是皆大歡喜。

    “賢侄莫要客氣,其實這事情也不是我一個人出力,縣中諸位上司同僚也都是關照了的,賢侄,我這裡已經把那八百畝地的契約給帶來了,你這邊再簽字畫押下就行了,這八百畝地也就算是正式物歸原主了。”

    “好,我簽!”

    一千八百畝變成了八百畝,但李逍還是簽了,他早想明白,不急於這一時。先弄回來一點是一點,自己還不夠強大的時候,沒有必要跟所有人為敵。
mk2258 發表於 2018-1-13 21:01
逍遙小地主 第51章 田租

         


    ();        簽字、畫押。

    八百畝藍溪河畔的水澆地便再次換了主人,正式成為李家莊主李逍名下的產業。

    這八百畝地算是極好的田地,算上等的天字號田,因為靠河能夠水澆灌溉,因此產量有保證,是旱澇保收的良田。

    一下子擁有了八百畝好地,李逍立馬搖身一變成為了藍溪鄉數的上號的地主了。雖然距離李家巔峰時期擁有近兩千畝地,加上八家商鋪的龐大身家相比,如今遠不及當初,可在藍溪鄉,卻也已經能夠稱的上富裕了。

    特別如今李逍身後有長安薛家和縣令柳炎的關照,這讓他更是讓人不敢小覷,趙錄事這樣的地頭蛇,都得好言相與。要不然,那八百畝好地怎麼可能給李家,就算給地,也肯定會置換成其它的下田。

    擁有八百畝地,成為一方小地主,這不僅僅是有錢,還代表了身份。土地是根本,有土地就會有佃戶,掌握著土地,也就變相的掌握著一方的話語權。

    藍溪鄉的幾個里正早已經候在外面了,他們消息靈通,早通過在縣衙里的自己人或多或少的知道了這幾天張家兩家的巨變。

    現在李逍又回來了,收回了祖宅,又拿回了八百畝地,還和長安薛家,縣衙的柳縣令有了關系,以後李家再振興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在藍溪這一畝三分地上,他們這些里正雖說也是地方的宗族大姓,可很多時候也得仰仗如李家這樣的大地主的鼻息的。

    “三郎,一听說你回來重振家門,叔伯們很是高興,立即就趕來賀喜啊。”

    藍溪鄉五位里正一排站在李逍面前,每個人都是四五十歲的年紀,拱手向他道賀。

    伸手不打笑臉人,李逍對他們自然也就笑臉相迎。

    大唐的制度,道州縣鄉里保,道是虛,州縣是實,而縣以下實際上就是皇權不下鄉了,基本上也還是靠地方的鄉紳宗族自治。

    每個鄉並不設鄉長,而是由下面的五個里正輪流負責主持鄉中事務,協助縣衙管理鄉里。

    里正既管好自己的本里事務,又要輪流主持鄉中事務,要全力配合縣衙對鄉里的管理,負責協助征稅、征役,緝盜捕賊等任務。在縣衙那邊,他們地位很低,甚至得對趙錄事這樣的流外官都唯唯諾諾,可是在鄉里面,他們地位其實很高。

    能當里正的,一般又都是鄉里的那些大宗族的族長,宗族本就強大,在地方上有很強話語權,官府也正是利用他們的這種勢力。

    以前李家名聲好,家財足,不過卻很超然的沒當里正,但實際上在藍溪鄉上,卻是有很大話語權的。

    “叔伯們坐,李逍剛回來,本打算要去幾位叔伯家中拜訪的,沒想到反讓幾位叔伯先來了,真是失禮。翠花嬸,讓人上茶。”

    人都喜歡錦上添花,卻沒幾個真正雪中送炭的。李家過去變故出事,也沒見這些什麼叔伯里正幫忙援手,如今李家翻身了,這些人卻又都過來了。

    不過這種事情,也是人之常情。

    “三郎啊,听說現在外面賣的碧玉青瓜是你拿出來的?”有人終于問道。

    這種事情也沒有什麼可隱瞞的,如果是以前,李逍肯定不承認,但現在畢竟有了靠山了,他也就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沒錯,這碧玉青瓜正是我李家賣的。”

    听到李逍承認,有人的眼楮亮了,碧玉青這幾天很火,這大冬天的還長這麼鮮嫩這麼甘脆,比夏天長的也還好啊。尤其是听說這碧玉青還不用溫室就能栽培種植,不少人听了都起了小心思。

    要是也能弄到些秧苗自己栽種,那豈不就發財了。現在外面的碧玉青隨便一根也要賣幾文錢,到時自己就算賣一文一根,甚至兩根一文,甚至十根一文,他也還是大有錢賺的啊。

    “呵呵!”

    面對這些人期待的詢問,李逍回以呵呵。

    他的黃瓜又不是真的可以冬天室外栽培,要不他還真可以賣黃瓜籽黃瓜苗什麼的,可惜不能。

    他也沒有更多的黃瓜可以拿來賣,就自己的那點空間已經種滿了,產量也已經有了銷路,沒必要再給別人分潤。

    雖然里正們來的時候,每家都帶了禮物來,李逍也不客氣的收了,可這件事情上,他沒打算松口。

    不管大家怎麼問,李逍就是呵呵。

    “三郎,外面有很多莊戶,說是想要見你。不少都是咱們家地去的佃戶!”趙先生過來說道。

    “既然以前是咱家的佃戶,那就請進來吧。”

    一會功夫,外面涌進來大約十幾個漢子,卻是外面佃戶們推出來的代表。以前他們是李家的佃戶,後來李家的地被張家奪佔,他們就成了張家的佃戶。

    以前給李家佃地的時候,李家向來仁善,對大家很好,地租一直不高,而且遇事的時候李家也會借糧借錢,借的利息也絕不高,甚至到期了實在拿不出來,也能繼續拖欠著。

    可自從成了張家的佃戶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張家直接就漲了租子,漲了很多,而且有事再找張家借糧借錢,雖然也能借到,但利息卻極高,最低也是俗稱羊羔利的翻倍息,還是九出十三歸。

    今天大家听說張家倒了,李三郎回來了,便馬上過來了。

    一來是要來確認下,二來就是想跟李逍說說,看以後租子能不能再降到過去的樣子。

    地租跟佃戶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多收點租,那百姓的收成就要少一些。以前李家仁善,定好的租子成例是多少就是多少,不會胡亂更改,更不會隨便向佃戶們索要什麼這個糧那個錢的加租。

    “三郎,咱們李家以前的租子幾代都不曾變過,一直是那個份額。”趙先生在邊上道。

    “我們家以前的租是怎麼收的?”李逍問。

    “李家過去收的是實物租,也是分成租,既種什麼就收什麼,按收成的五成收租。如遇災荒或歉收,還可酌量減租或緩交,減交的數額和緩交的年限,一般都比較寬松。”

    李逍點點頭,五成的租,還是挺高的,但還會根據實情來減租這確實不錯。

    “那之前張家是怎麼做的?”

    “張家就狠了,他們家向來是收死租,又叫鐵板租,即不問年成豐歉,都要按規定的租額交納。早先他們家的租額是六成,而後來收了我們家的地後,租額更是提高到了七成!除了交主糧外,還要交副產品,十足吸血鬼。”

    “其它人家呢?”

    “其它人家多是六成,也有五成的,這個看各家的情況,但多是鐵板租。”

    李家以前租地,是從不管佃戶種什麼的,租額較低,也會考慮實情,是最受大家歡迎的。

    佃戶種什麼,地主收什麼,這種收租方式其實李逍覺得挺落後的,特別是一些地主,不但要向佃戶收實物地租,甚至還要佃戶們交副產品地租,比如種了糧食交糧外,可能在秋季種了其它的作物,也一樣還要交租。

    甚至基本上所有的地主,還要佃農們承擔一定的勞役。比如佃戶們得無償的為地主家分擔柴草、養牛放羊、一些雜活等勞作,由一眾佃戶分擔。這也給佃戶們加了許多負擔。

    更別說佃戶們有個婚喪嫁娶,以及災歉饑荒之年時,地主們還趁機向佃戶們放貸借糧,賺取高息,利滾利的不斷剝削他們。

    就連朝廷官府的公廨田、職田、學田等,一般都是征收很高的佃租,比如朝廷雖有規定,畝租不得高于六斗。而實際上,唐朝的畝產很低,平均畝產也就一石左右,這意味著官府允許的最高租是六成,這還是官田。

    實物租、分成租,這是現在較普遍的租佃方式,但在唐以後,卻漸以定額租為主,實物租也漸變為貨幣租。

    比方說現在的租子,是田里產了多少,就按比例收租,但在唐以後,卻主要是早定好了畝租,比如說一畝收六斗,那麼不管你田里收了一石還是兩石,都只收六斗。

    甚至按這六斗的租額直接以時價折錢收租,這種方式還是比較方便的。

    “趙叔,你覺得我們家應當減租嗎?”

    “這些也都是李家以前的老佃戶了,我看可以恢復過去的老例。實物分成租,按五成收租,如遇災年歉收,則視實情再減租和緩交,給些寬限。”

    “趙叔,我覺得這種收租方式還是比較麻煩的,我們家的這八百畝地都是上等好田吧,年畝產起碼是一石二以上,也多以種粟為主。我看不如簡單點,以後我們就收定額租,畝租六斗粟米,也可按時價折銅錢或絹。若遇豐收增產,我們不加租,如遇災年歉收,我們視實情減租,你看如何?”

    李逍這個提議,也是讓收租簡單一些,同時也是盡量不去干涉佃戶們的耕種自由。

    上等好田,一畝收租六斗,實際上還是按五成來收,只不過是把租額固定了,不再每年按具體的收成來五五分成。若是收成好,佃租不變,這其實是給佃戶們讓利了。

    “可以跟大家說一下,看他們自己意思。”趙先生沒反對。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44
第52章眾怒






    家裡沒茶,婉娘找到些金銀花,便直接拿幹的金銀花泡水端了上來。金銀花是種草藥,有清熱去火的功效,泡水噹茶喝也是不錯的,好在大家都不講究。

    幾位年紀大的莊戶漢子代表從李逍手裡接過茶碗,都很客氣的躬身點頭,雙手接杯。

    “三郎真的是跟老員外越長越像咧。”

    “是啊,跟老員外一樣的善心呢。”

    李逍提出的新田租計劃,得到了代表們的一致歡迎,雖然最後的決定他們還得回去跟其它佃戶們商量,但沒有理由拒絕這個提議。不管怎麼說,李逍不但把田租降回原來的數額,甚至還再次給了佃戶們讓利。

    該死的張扒皮收租時,可是把租收到了七成,甚至每年還得上交一些副產品,張家還經常叫佃戶們免費給他們做勞力。

    “以後我們把這個租子固定額度,就按一畝六鬥收。大家若是把莊稼侍弄的好,田裡多收了三五斗,我也絕不會在六鬥租外多收大家一星半點。而若是遇到旱澇影響到了收成,我們則會按比例減租。大家都是我們李家的老佃戶了,有些甚至是從我曾祖父時代家裡就開始佃種我們家的地,種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地,我們要相互照顧。”

    “是是是,三郎說的有道理,三郎仁義。”

    幾個老漢翻來覆去的說著幾句沒有新意的話語,難以掩飾著心中的高興。過去是分成租,因此不管地裡收多少,都要按比例交租。但現在如果是固定租,則以後種的好,那多收的就不用與東家分,全是自家的了。

    “今後租子以每畝六鬥粟為標準,當然大家願意交麥交糜交稻米都行,甚至交麻交豆等都可以,只要按市價折合六鬥粟相當就行,甚至折錢折絹都可心。”李逍可以說是非常好說話了,不管你種什麼,反正我這個租是固定的,都能隨行就市的折錢,方便大家交租。

    有人高興,也有人不高興。

    高興的是佃租李家那八百畝地的莊戶們,不高興的則是那些過去也曾是李家佃戶,但這次因為那千畝地沒被交還給李家,而沒能成為李家佃戶的人。

    他們的東家,可不會如李逍這樣仁義大方。

    “三郎啊,我過去跟你父親平輩相交,也就託大叫你一聲賢侄,做為長輩有句話我想要提醒你一句啊,你這樣做,破壞規矩啊。”王裡正看著那些笑哈哈的佃戶,眉頭卻緊皺起來,他把李逍拉到一邊。

    “王叔,我今天也只是恢復我們李家過去的租額啊,以前我們李家五五分成,一畝也就收租六鬥左右,現在我剛當家,也嫌麻煩,直接按每畝六鬥收租,這沒什麼不同吧?”

    李逍也清楚自己把田租的收租額和方式改變,會帶來一些震動。畢竟他這一改,那對其它的地主來說,也是個不好的影響。但李逍假裝不懂,反正明面上改動的也不大,李家以前本就是五五分成,好多地主也是五五分成,他又沒有打破這個底線,來個四六分成。

    “話是這麼說,但既然張家在時,都提到七三分成了,賢侄你就算要改,頂多六四就好,何必又要改回五五呢,這往上提很難,往下一降,以後再提可就難了。你何不趁著張家做了惡人在先,就順勢維持這個七三租額呢。”

    “王叔啊,五五分成,這是我們李家百年的老例了,我這個不孝子,不能隨便改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啊。”李逍假裝苦笑無奈。

    “哎,你啊,還是心太軟,這些賤民佃戶,就不能對他們太好了,要不然,到時就登鼻子上臉了。聽我一句勸,你寧願七三或六四收租,然後平時再藉他們點糧,甚至再減緩他們點租子,這樣他們也更記你的好啊。”

    不過決定的事情李逍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他就算如這王裡正所說的一樣,維持個七三或改成六四,對他又沒什麼好處。

    見李逍油鹽不進,王裡正有些惱了,哼了一聲走一邊不說話了。

    其它幾位裡正輪流過來教導,但李逍表面客氣,實際上根本不理會。

    倒是一群佃戶們,高興的紛紛來感謝。

    “三郎啊,以後大院這邊有啥子需要出力的事情,儘管言語一聲,我們都會過來幫忙的。”

    這也都是老例,基本上每個佃戶每年都會免費為主家做個十天左右的事情,這就算是潛規矩了,而如張家這樣的扒皮地主,則還要在這個十天老例上,再加上十天半月的,讓大家苦不堪言。

    “好,以後有需要幫工的時候,我會叫大家的。”

    八百畝地,差不多是分給了二十來戶人佃種。大唐此時農耕技術水平比較差,實行的多是三年兩種或兩年一輪的輪耕技術,甚至是廣種薄收,畝產低,粗耕化,導致百姓耕的地多,但收成卻低。

    捧著金銀花茶杯子,幾個老漢猶豫了一會,推一人出來說話。

    “三郎,我們聽說大院裡請了位先生教書講課,還讓佃戶家的孩子來免費讀書,我們大膽的問一句,不知道我們家裡的差不多年紀的孩子,能不能也送來讀書呢? ”

    這件事情太重要,大家雖然覺得唐突,但又無法不提。能夠有機會免費讀書,這是多難得的機會,連許多富農小地主家的孩子都沒機會讀書呢。現在大院有一個先生教書,李逍又願意免費讓佃戶把孩子送來讀書,谁愿意錯過這個機會。

    “五歲以上、十歲以下的男孩,可以送來。”李逍考慮了一下,反正教一個是教,教一群也是教,既然都是自家的佃戶,沒必要區別對待,乾脆就收了。

    反正這邊的佃戶也就二十來戶,一戶一兩個適齡孩子,那也才十幾二十個,湊一起也還是一個班的事情。

    “大家願意的就把合適的孩子送來,我這裡可以免費教他們讀書識字,但提前講好,在我這裡讀書,吃住我都包了,但要學規矩懂事,一邊讀書也還得一邊做事情的,要能吃苦。吃不了苦不聽話的,我是會退還的。”

    一聽這話,大家高興不已,紛紛道,“多謝三郎,只要三郎願意收就好,敢不聽話,三郎你就拿棍子狠狠的揍,揍到聽話為止。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45
第53章皇帝賞賜






    李家大院熱熱鬧鬧,這個來那個到的。

    都知道李逍拿回了大院,又收回了八百畝地,於是來的人更多了。既有李家過去的親戚朋友,也有一些舊識鄉親。

    對於這些不請自來的人,李逍是沒多大好感的。當年李家落難的時候,也沒見有幾個幫忙的,現在見李家翻身了,倒是都來了。

    李逍還留了幾分情面,面上帶著笑。李貞卻是個率真的人,在屋裡直罵這些人不配進院裡來。

    “算了,心裡有數就行,伸手不打笑臉人,咱們以後不跟這些人交心交肺就行。”李逍安慰著李貞,婉娘也在一邊勸說小姑子。如今李家翻身了,也沒必要還記恨著這些人,平時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鬧翻了也沒必要。

    “三娘,你看哥哥給你弄了什麼好東西?”

    李逍笑著拿出兩支釵。

    兩支黃金打造的鳳頭釵,釵頭是一隻金鳳,雖然比較粗糙簡單,可畢竟是黃金打造的,還是值些錢的。

    “哇,鳳頭釵。”李貞一見金燦燦的首飾就移不開眼了,也顧不得埋怨那些人,高興的搶過來就要往頭上戴。

    李逍對婉娘道,“給你和三娘一人一支,你們戴給我看看。”

    李貞和婉娘這幾年都吃了很多苦,身上荊釵布裙的,甚至還打著補丁,粗茶淡飯過盡苦日子。

    “家裡現在也還這樣,花那個錢幹什麼,我只要跟著三郎在一起就高興,不求穿金戴銀。”

    “以前苦了你們,對不住,現在怎麼還能再苦你們呢。這東西也沒花錢,是原來張超留下來的,如今就是我們的了。留著也是留著,給你們戴正好。”

    說是鳳頭釵,其實只是俗稱,釵頭是一隻鳥,並不是真鳳凰。但金釵卻是沒錯,婉娘嘴上說不要,心裡還是高興的。等李逍幫她戴上,她也忍不住問好看嗎。

    “好看,嫂嫂戴上這金釵整個人一下子就容光煥發了呢。嫂子,你看我戴著好看嗎?”

    “好看好看。”趙婉笑著回應李貞。

    “庫房裡還有些絲綢布匹,回頭我給你們拿過來,你們自己裁減做幾套新衣服,這看著也要過年了,以後你們總不能還穿著這布衣布裙甚至打著補丁吧,那也太不符合你們地主家女眷的身份了。”李逍打笑道。

    “先給三郎做幾套新的。”

    婉娘忍不住感嘆,“這些天總感覺就算是在做夢,甚至我好幾個晚上都是在夢裡笑醒的。”

    “這不是夢,這好日子才剛開始呢。”

    住進了大宅子,身上的高利貸也沒了,甚至還一下子多了八百畝地。

    可以說,現在李逍就算不再忙著去做什麼賺錢生意,其實也能當一個逍遙的地主員外了。

    不過現在李逍要開班教學,一下子收了差不多三十個孩子讀書,他答應了佃戶們是免學費,還包他們吃住,等於一下子多了三十張嘴。

    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養這麼多小子可不簡單,何況家裡現在除了這些小子,還有部曲、奴僕二十號呢。

    李家大院現在得有五十號人,光那院子已經住不下了,李逍打算再在外面搭兩個小點的房子住人。

    處處都得開支,地主也不好當。

    ······

    帝都,長安。

    太極宮裡,右領軍衛中郎將今天被皇帝召見。

    大殿裡生著許多暖爐,厚厚的簾子隔絕外面的冷氣,殿內溫暖如春。皇帝李治與薛仁貴對坐下棋。

    皇帝李治今年二十五歲,這位太宗皇帝的嫡三子已經在天子寶座上坐了四年。皇位本來怎麼也輪不到他的,在他上面,還有一母同胞的嫡長兄太子承乾,和嫡次兄李泰。

    甚至在諸多兄弟中,李治其實也僅排到第九。嫡兄李承乾李泰外,還有諸如李恪等兄長都攔在他的前面。

    可最終太子承乾和李泰斗的激烈,結果太宗晚年太子被庶,李泰也跟著被廢,皇位最終讓所有人意料的落到了李治的頭上。

    當了六年皇太子後,李治順利繼位,到如今已經穩坐皇位四年。

    這四年,李治沒做什麼,一切蕭規曹隨,朝中事務基本上交由了元老長孫無忌等大臣,朝堂倒也清平。

    不過李治骨子裡也是個有抱負的君王,他的父親是天可汗,為大唐打下了大大的疆域,李治向來崇拜他的父親,也處處模仿他。

    “陛下。”

    薛仁貴見皇帝夾著棋子卻久久未落,陷入深思許久不動,忍不住出聲提醒。

    “嗯,薛將軍棋力又見大漲啊,朕居然無處可落子了。朕認輸!”

    薛仁貴忙道,“臣棋藝差陛下遠矣,只是陛下今日似乎有心事?”

    “其實還是那件事情,高句麗人越來越猖狂了,如今在做困獸之鬥,聯百濟、靺鞨攻新羅、劫契丹,這是欲從新羅和契丹人那裡彌補損失。若是我們不阻止他們,那大唐這些年對高句麗人的襲擾戰略就將失敗。”

    “陛下,既然如此,何不發兵征討高句麗人,高句麗人這些年在我大唐的攻勢之下,已經是國勢日衰,還深陷糧荒之中。此時若發兵,正是時候,還能召新羅與契丹等發兵協攻。”

    說完,薛仁貴起身跪下,“臣願領兵東征,為陛下蕩平高句麗,除此心頭之患。”

    “仁貴以為此時正是東征之際嗎?”

    “千載難逢之機,不可錯過。”

    李治沉吟,“你之前上的那道出兵奏摺,言東征必勝十條,朕認為很有道理。朕想不到,你能有如此謀略和如此之果決。若朕真派兵出征,你果真敢統兵東征否?”

    “臣願立軍令狀,若不能得勝,願聽憑處置。”

    “好,有這句話朕就心安了,當年太宗親征遼東,你屢立軍功,太宗深為讚歎。有你出馬,東征已勝一半矣。你回去準備一下,等候聖旨吧!”

    薛仁貴大喜,“臣謝陛下信任。”

    “起來吧,說實話,朕還真有幾分 不得你離京呢。本來羽林軍建立在即,朕還十分想讓你來統領羽林軍,拱衛宮禁的。”

    “臣願意先去遼東為陛下蕩平高句麗人,再回京護衛陛下。”

    “哈哈哈,那朕就等你凱旋。”李治很高興,“對了,你之前獻上的那個白糖脫色秘方,朕已交給少府監,他們回复說此法確實管用,非常有效。你有如此秘方,卻不貪圖,而是獻給朝廷,朕很欣慰。朕要獎賞,要重賞,說吧,你想要什麼賞賜!”

    “陛下,那秘方臣進獻之時也說過,是代藍田縣一忠心鄉民所獻,並非臣之秘方。”

    “你要賞,他也當賞,朕通通有賞!”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48
第54章天地玄黃






    李逍兌現了對佃戶們的承諾,於是東廂耳房這間學堂裡,一下子就擠的滿滿的,學堂開班上課,全班有了三十二個學生。

    年紀最大的今年十歲,最小的今年五歲,除了李貞這個班長是女子兼主家千金,其餘三十一個學生,全都是男孩,而且都是李家的佃戶之子。

    不大的房間裡,一切都是簡陋的。

    沒有那麼多課桌,便由莊上的漢子們找了些木頭直接打了幾張木桌,原木純木色,配上同樣原木的長凳。

    因為紙墨貴,所以現在既沒給孩子們準備課本,也沒準備紙筆。

    按楊大眼的意思,先給每個學生一個沙盤,再給一支竹筆,讓他們先在沙上練習。

    就連教師楊大眼,都不敢多浪費紙墨。

    “這是黑板,這是粉筆,白色的粉筆在黑板上寫字,寫完後還可以用黑板擦再擦去,黑板能夠反復書寫。而且這個黑板樹起來架在這前面講台上,學生們坐在坐位上也都能看的清楚。”

    李逍讓鐵柱和狗子抬著一塊黑板進來。

    一塊床板那麼大的木板,左右用兩根木架支撐,黑板的正面還塗了一層黑漆,配上李逍準備的粉筆和黑板擦,無疑是給楊大眼的教學提供了極好的便利。

    楊大眼還是頭次見到這樣的東西,李逍笑著拿起一支粉筆做示範。粉筆手工捏制的,比較簡單,形狀不太規則,不過曬乾後書寫起來倒沒有什麼問題。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李逍捏著粉筆,刷刷刷的在黑板上寫下了八個大字。粉筆的質量一般,黑板也不夠好,但拿著粉筆李逍卻有種熟悉的感覺,起碼比寫毛筆字要輕鬆的多。

    八個宋體大字,很工整也很漂亮。

    楊大眼不由的眉頭飛揚,他還是頭一次發現,李逍居然還能寫出一手這麼好的字,他知道李逍識字,也會算賬,可他一直以為,李逍以前做為地主之子,讀過些書很正常,但肯定水平有限。

    可這筆字,不得不讓人驚嘆,這種字體他從沒見過,類似於楷書,有不太一樣,可很有氣勢,他不知道這是哪位書法大家的字體,可李逍確實寫的很好。

    還有這黑板和粉筆字,李逍這麼一展示,他發現確實很實用,學生在下面看的很清楚,而且黑板還能反復用。

    講台下,三十二名學生都畢恭畢敬的坐在那裡,來的時候,家里基本上都是反復交待,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

    甚至有些粗暴的家長都直接放話了,敢調皮亂來,只要先生到時告狀,就打斷他們的狗腿。

    班長李貞是唯一的女子,也是唯一有底子的,她認識黑板上的字,不過跟一群孩子坐在這裡,還是讓她總有幾分不好意思。

    “三娘。”

    李逍看妹妹老低著頭,直接點她的名。

    三娘扭捏著應了一聲。

    “以後在這教室裡,就得遵守課堂紀律,比如說,上課前,班長得帶著同學們站起來喊老師好,老師回同學們好,請坐,大家才能坐下。又比如,老師點同學名,同學得站起來大聲回應一句到。”

    “還有,上課不能交頭接耳,不能做小動作,更不能睡覺。如果有事情,得先舉手,老師點名後才能說。”

    李逍一口氣提了多條課堂規矩,“現在李貞同學跟我一起示範一遍。李貞!”

    李貞連忙站了起來,“到!”

    “嗯,李貞同學,請你朗讀一下黑板上的這八個字。”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李貞的聲音有些小。

    “大點聲音,要洪亮,後面的同學們聽不到呢。”

    李貞十多歲的姑娘,被一群小很多的孩子盯著,臉紅到耳後根了。

    她又大聲讀了一遍,李逍才放過她,讓她坐下。

    “剛才你們班長李貞認識這八個字,很不錯,有一定的基礎,不過相信其它的同學卻都還是頭一次聽到這句話,現在我們就請楊老師為我們講解一下這八個字的出處和意思,這也算是我們開學的第一課。”

    楊大眼一身長衫,笑呵呵的站在旁邊聽李逍的講課,他覺得李逍很有一套,一上來就先定下規矩,還讓李貞這個班長說話,算是立威。

    “同學們好,我叫楊繼祖,外號大眼。以後我就是你們的老師,剛才三郎給大家開了頭,寫了八個字,這八個字筆劃銀鉤,寫的很工整也很有勁道。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出自哪呢?”

    “這八個字啊,出自千字文,千字文呢是在南北朝之時·······”楊大眼講課還是很有耐心的,對著一群還沒開過眼的蒙童循循善誘。

    選用千字文做為開蒙課本,也算是當下慣例。這本書出自南北朝時,全書一千字,採用的都是書聖王羲之作品裡的一千個不重複的字。並將這一千個字組成韻文,全文都是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尤其是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尤其適合那些剛開始讀書的蒙童。

    能夠熟讀背誦出千字文,就算是已經入門了,而如果能夠把千字文這一千字不重複的字都認識並會寫了,那可以說已經算是有小成了。

    講解了一番千字文的來龍去脈後,楊大眼開始帶學生們誦讀。他的教學方式很簡單,也是以前教書時的那套,甚至也是他自己讀書時的那套,先讀再背,不求理解,等把一本書背熟之後,才開始慢慢的講解意思。

    這種方式簡單粗暴,卻也是行之有效的。李逍本來覺得應當每天教個幾句,然後同時教生字,教筆劃筆順教書寫這些,但最後還是決定不干涉老楊的方式。

    看著一群孩子搖頭晃腦的跟著楊大眼念誦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李逍笑笑,便背著手走出了教室。

    身後的一群稚嫩童子,也許他日就將是李家壯大的人才。

    教室裡的讀書聲飄出許遠,李家大院里許多人都站在那裡傾聽著,似乎在他們聽來,這讀書的聲音是那麼的好聽。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49
第55章小黑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李逍背著手在院裡踱步,一邊想著另一本後世廣為流傳的古代蒙書。百字姓可以說也是本流傳很廣的蒙書了,甚至後世與三字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可以說宋以後的孩子讀書啟蒙,哪個不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呢。

    不過百家姓始成書於宋朝,所以百家姓第一位就是趙。當今是大唐天下,李唐皇姓怎麼能排第四呢。況且,就算讓李姓排第一,估計天下人也有很多不滿意的。

    比如說那五姓七宗,崔盧鄭王李,這幾大關東士族可謂是影響巨大,哪怕如今是關隴貴族集團佔據政治大權,可依然壓不住他們。關隴貴族集團從西魏到北周再到隋再至唐,雖然幾朝更迭,但也不過是他們這個集團的內部權力轉移而已。

    可就算如此,關東的這些大士族卻一樣能夠打心底里瞧不起滿是胡風的關隴集團。

    要不怎麼說當年太宗皇帝要修氏族志,還非要把皇家排第一,把崔氏排到後面去呢。可就算當年太宗強行修了這本氏族志,但五姓七宗等大士族的地位依然還高高在上。

    百家姓,估計是不可能面世了。

    三字經的成書據說是在南宋之時,由宋儒王伯厚作三字經,以課家塾。三字經中的歷史部份,就只戴上到宋朝為止。

    這本書三字一句,四句一組,比起千字文來,更好記也更淺顯,而其中傳遞的思想卻不簡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連李逍這個新時代青年都能背出不少句子來。

    自己要不要把這三字經拿出來呢,若是拿出來,肯定能掙得不少名聲的。只要自己把歷史部份注意一下,寫到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這里為止就好,不要再不小心的透露了天機,寫出什麼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就好。

    “汪汪汪!”

    正想著要不要搏一搏,突然聽到狗叫聲。抬眼望去,卻見是一隻瘦弱的小狗正跟一隻大鵝在戰鬥。

    狗很瘦,渾身黑毛,簡直瘦骨嶙峋,透過黑毛都看的出皮下的骨頭突起,也就五六斤的樣子,看樣子就是剛斷奶不近的小奶狗。

    此時卻跟一隻大白鵝戰鬥著。

    那隻鵝很大很肥,起碼得有不下十斤,身壯脖子長,比小奶狗大一圈不止。

    這鵝李逍認識,院裡養的,這狗他卻不認識。

    鵝很凶悍,小狗完全不是對手,被鵝啄的不斷翻滾,雖然夾著尾巴,卻也沒只顧著逃,而是汪汪叫著不時的反咬撕打。

    那股子兇勁,讓李逍看的愣神。

    鵝和狗都是看家護院的好手,甚至鵝有時還更靈醒。晚上一有點動靜,鵝就會叫,甚至啄起人來比狗還兇。他那世小的時候,外婆鄰居家就有一對大白鵝,有次追著他啄,專盯著褲襠啄,弄的他魂都差點嚇沒了,留下了心裡陰影,幾年都不敢再路過那家人院子。

    “哪來的野狗。”老何提著根棍子從一邊出來,一邊還罵罵咧咧,“這死野狗,還真跟老鼠一樣,神出鬼沒的,一不小心就鑽進來了,剛又來偷吃了。還好這看家鵝發現了,我打死你這隻野狗!”

    “等下。”

    李逍叫住廚子老何,“這狗怎麼回事呢?”

    “東家,這狗不知道哪裡來的野狗,最近盯上咱們家了,就圍在院子周圍轉悠不走。一不提防就鑽進家來偷吃,趕都趕不走,防也防不住。今天正好讓大鵝給纏住了,我去把它打死了,還能燉上一碗呢。”

    李逍瞧著那隻還在奮力跟比自己大許多的大鵝奮鬥的小黑狗,突然覺得這隻小狗挺可憐的。

    人家也只是為了生存而在掙扎求活。

    “老何,你去做事吧,這隻狗挺可憐的,別趕它了。你把鵝叫走!”

    老何有些不解,不過還是照做了。

    大鵝很聽老何的話,搖著屁股大搖大擺的得意離開了。

    小黑狗縮在一邊牆角,目光警惕的盯著李逍。它的逃路被李逍堵住,不敢動彈。

    “籲!”

    李逍對著小黑狗吹了一聲口哨,還向它招手,可它卻根本不理,依然充滿警惕,尾巴夾著,後腿半蹲著,一副蓄勢待發隨時就逃的樣子。

    看它這樣,李逍越發可憐這隻小狗。

    那麼小,就在這裡找吃的,還得防老何斗大鵝,真不容易。

    “小黑,我就叫你小黑了,你是不是無家可歸,要不以後就留在李家大院,跟著我,保准你有吃的。”

    小黑舔舔嘴唇,也不知道是不是聽懂了。

    “餓了吧,我這裡還有點吃的,給你吃。”李逍拿出半塊餅子扔了過去,小黑沒馬上去吃,而是盯著李逍。

    李逍退後了兩步,小黑還是沒動。

    李逍再退後兩步,小黑等了會,突然衝了上前,一口咬住半塊餅,然後銜著餅撒腿就往外跑。

    李逍搖頭大笑,卻沒有追。

    “小黑,明天再來,我還給你餅吃。”

    可惜小黑頭也沒回,一溜煙似的跑了。

    “三郎你喜歡狗?我給你找兩隻小狗來,肯定長的好,這狗太瘦,而且一看以後都長不大的。都成野狗了,也養不熟的。”老何又湊了過來。

    李逍笑笑,他這人對貓狗都喜歡,但說不上什麼太喜歡。他剛才喜歡這小黑,只是單純的覺得這隻小黑的眼神很讓人難以忘記,那眼神就好像是一個無助卻又倔強的人。

    “不用。”他交待老何,“老何啊,以後這隻狗如果再來,不要趕它也不要打它,也給他點剩菜剩飯什麼的。”

    “三郎,這誰家還有剩菜剩飯啊,上頓有剩下的也留到下頓吃了,給狗吃,那多浪費。”

    “那你就專門給這隻狗弄點吃的,隨便什麼芋頭山藥啥的,給它點。”

    老何點頭,心裡卻奇怪東家怎麼偏喜歡上這麼一隻小野狗。

    “老何,我讓王叔打的鍋打好送廚房沒?”

    李逍想起之前他找老王交待打造的鐵鍋,廚房裡的那幾口鍋李逍不太滿意,雖說有銅鍋還有鐵鍋,在老何看來李家廚房設施一流。

    可李逍認為,如果連口炒菜鍋都沒,叫什麼廚房啊。

    好在跟隨李逍回來的幾個人中,老王以前就是個鐵匠。李逍讓人去採買了點鐵料,然後畫好了炒鍋的圖紙,專門向老王訂製了碟形炒鍋。

    “打好了,剛送來,不過老王的技術真不咋地,那鍋打的太淺了,那哪能燉煮多少東西啊,白費那麼多的好鐵料了。以前淨聽老王吹牛,還真相信了,沒想到也是個光嘴上功夫的。”

    李逍笑笑,他訂製的鍋就是要淺,要不怎麼叫炒鍋呢。

    “走,看看去!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50
第56章炒鍋和小灶






    吃貨一般都愛做菜,喜歡自己鼓搗。李逍不算資深吃貨,只要是差不多的飯菜,也都能入口。不過到了大唐,他覺得自己的胃太受委屈了,這裡的生活太貧瘠了,不說精神世界很貧瘠,這吃的東西更是慘不忍睹啊。

    委屈什麼也不能委屈自己的胃啊,當生活安定下來後,李逍覺得應當想辦法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了。

    每天只喝粥或者吃餅的日子沒法過,最起碼得有菜啊。可家裡的廚子除了會燉就是煮,沒其它的手藝。

    當然,要讓老何炒菜,他也沒炒鍋。

    李逍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沒有炒鍋,那就自己訂製。老王以前是個鐵匠,技術還是可以的,兵器什麼的可能打造不了,但是打個鍋倒沒問題。藍溪街上也有鐵匠鋪,那裡的鐵匠是登記在官府本子上的,有官府的渠道購買鐵料。

    從那裡買來鐵料,拿回來跟老王費了許多口舌,才讓老王同意打造一口奇怪的鍋。

    老王覺得那不是鍋,那應當是個鐵盤子。

    哪有鍋那麼淺的,太淺了怎麼燉煮啊?

    在老王的眼裡,鍋就是用來煮東西燉東西的,烹飪似乎也只有燉煮這兩種方式。

    “老王叔,鐵鍋打的怎麼樣了?”李逍走進廚房。

    廚房不大,一邊與柴房相連,門前還有口井,做飯挺方便。

    老王看著自己腳下那口黑亮的鍋,有些悶悶不樂,他總覺得這口鍋會讓他的職業生涯蒙羞。

    打出這樣的鍋,傳出去豈不要丟死人。

    “打是打好了,可就是這鍋太薄,而且這個形狀也不好煮東西啊。”

    因為是第一口炒鍋,因此李逍畫的尺寸較小,也是怕第一次不成功浪費材料。畢竟這年頭,鐵鍋都很貴,鐵料也不便宜。先打小炒鍋,若是成功了,再打個大鐵鍋也不遲。

    李逍一眼的到那口鍋,泛著黑青色,鍋不大,一般煤氣灶上炒鍋大小,還有一截把柄,可以加個木柄,這是為了方便顛鍋。

    炒菜不顛鍋,那就跟沒有夢想的鹹魚一樣了。

    全手工打造的炒鍋,肯定不如那些什麼不銹鍋炒鍋,什麼不粘鍋那麼油亮輕便,拿在手里挺沉。

    “老王叔的手藝沒落下,很好。”

    “我手藝是沒的問題的,只是你這鍋要怎麼用啊,四不像,浪費鐵料哦。要是打個鐵釜,有這麼多鐵料,能更好用。”老王還念念不忘鐵釜。

    “這鍋完全符合我訂製的要求,很好。”

    鍋挺好,以後李逍可以開小灶了,他對廚子老何的埋汰還是很有怨念的,而且老何的廚藝也太一般了,除了能把飯菜做熟,基本上不要對他有任何特別的期望。

    “在這邊單獨壘一個小灶。”李逍指著一邊的角落。

    廚房裡的灶,李逍也早看過了,挺落後,不夠通風,做飯生火時不但煙大,而且很不好燒,得弄個吹火筒不時的吹,或者拿個扇子經常扇火,一不小心就燒滅了,弄的灰頭土臉的。

    這樣的灶還浪費柴火,沒有什麼效率。

    不過就這,也比大多數百姓家的灶好多了,因為好多百姓家都沒有特別的灶,他們直接就是在屋里地上弄個坑,然後就成了一個火塘,在上面燒火,再架上一個陶鍋做飯,既沒灶,也沒煙囪,更別說節能效率了。

    搭一個小灶台非常簡單,李逍指揮,老何老王還叫了幾個人搭手。

    取來舊土磚,攪拌點黃泥,壘磚,架煙囪。

    有點難度的就是煙囪了,其它下面的煙道什麼的都很簡單,李逍特別要求,灶膛做了雙層,中間還弄了幾個鐵棍做灶篦,既能濾灰,又能增加灶中癢氣含量,讓灶火更好燒。

    在灶膛與煙囪間還壘了塊磚,這是回火用的,防止火直接扯到煙囪裡去浪費掉了,火苗在這裡擋住,轉個身能夠繼續積蓄熱能。

    “這個小灶怎麼還這麼複雜啊?”老何本以為直接弄幾個土磚搭一下,能夠架起鍋來就好,誰知道五六個人弄了半天時間才弄好。

    “一會燒起來你們就知道這樣弄的原因了。”李逍笑笑,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一個極簡單的節能土灶,卻也讓他忙的手忙腳亂,主要還是老王老何這幾人太沒有工匠精神了,總想著糊弄。

    李逍得不斷的糾正他們的錯誤,替他們返工。

    灶做好,把鐵鍋架上去,大小剛合適。

    “燒火試試吧,一會別驚訝。”

    老何拿來麥秸引火,從那邊灶灰裡夾出一粒火炭,放到這邊灶膛麥秸裡鼓起腮幫子吹。

    吹了幾下,炭火越來越紅,麥秸冒出煙,火苗騰起。

    “架點小柴。”李逍指點。

    “不能太早架柴,得多燒幾把麥秸要不然容易滅火。”老何連忙阻止。

    “聽我的,直接架柴,沒事的,這灶好燒,不會滅的。”

    燒火的柱子有些左右為難,最後還是聽了東家李逍的,折了幾根小柴枝架到火上,小樹枝很快的燒著了。

    沒有滅,越燒越旺。

    甚至都沒有點煙。

    “奇怪,今天這柴這麼好燒?”老何驚訝,平時燒個火,開頭時最難燒,有時燒好一會都燒不起來。

    可今天連新手柱子都這麼輕鬆的就燒著了。

    “不是柴好燒,是我這灶好燒,別看著好像很簡單,實際上這灶可不一般。不但好燒易著,而且還很省柴火,你用那灶燒一鍋水的時間,我這僅要三成時間。”

    “不可能!”老何做了半輩子飯,燒火當然也是行家里手,哪個廚子最初不是從燒火的學徒做起的。

    灶膛裡的火越燒越旺,李逍卻讓柱子停止了燒火,這灶膛剛砌好的,不能馬上燒,燒把火就乾燥下就行,不能燒裂開了。

    老王一直沒說話,一直盯著這灶呢,他雖是個打鐵的,可打鐵的也一樣離不開火,他觀察了半天,發現這新灶確實好燒的不像話。

    一點就著,也沒煙,甚至火力都感覺旺了好多。

    “三郎,你這灶台在哪學來的?”

    “我要說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你們信嗎?”李逍笑道。

    “不信!”

    老王等人異口同聲!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51
第57章賞萬金






    “賞,一定得賞,還得重賞。”

    皇帝李治對於白糖脫色秘方很重視,因為少府寺那邊給皇帝的進奏是這秘方核驗過,確實相當有用。用他們專業的話說,有了這秘方,以後大唐皇家糖坊就能源源不斷的產出真正的霜糖。

    這有何意義?

    意義很大。

    因為這事關皇帝的小金庫,霜糖這東西普通百姓吃不起,就跟胡椒一樣屬於一種奢侈調味品了。

    正是因為霜糖的重要性,當年太宗皇帝才會派出使者萬里迢迢的跑到天竺去求取霜糖製造的工藝,而此後又不斷提高懸賞,讓工匠們進一步改進製糖的工藝配方。

    在太宗皇帝的特別關照下,大唐的霜糖製造水平一時領先全球,反超傳來技術的摩竭陀國。大唐產的霜糖不但內銷大大增加,甚至還成為大唐對周邊各國貿易的熱銷品,還成為大唐皇帝賞賜周邊藩國的好東西。

    又因為霜糖的最高製造工藝掌握在皇家手裡,使得這些年皇帝的內庫很充實。平時賞賜個臣子啊,或者自己修建個行宮,以及寵愛哪個妃子皇子什麼的,也能夠十分方便出手大方。

    霜糖是個極大的市場,還是個暴利產業,皇家的技術並不領先多少,如今薛仁貴獻上的這個脫色秘方,可以說是讓皇家的技術能夠遙遙領先其它競爭者,讓皇帝未來多年內,小金庫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朕特賜你御馬兩匹、奴僕十人、彩絹百段,霜糖千斤,賞十萬金!”

    李治很大方,對於薛仁貴這種早打出名氣的猛將更是大方,一口氣說出一長串的賞賜列表。

    “臣何德何能,豈敢接下如此厚賞。”

    “朕賞你的,你就收下。”李治賞薛仁貴這麼多東西,當然也不全是因為他獻了個秘方。

    薛仁貴這樣忠心又能打的猛將,李治還是很看重的。

    “對了,那個獻方的鄉民也得賞,如此忠厚百姓,朕不能忽視。對了,那人叫什麼名字?”

    一國之君,是不會在意一個鄉野小民的。

    可既然這個鄉野小民獻了這麼寶貴的一個秘方,而且還是由薛仁貴這位大將替他獻,這怎麼也說明這人跟薛仁貴是有些關係的。

    “回陛下,此人名叫李逍,家中排行第三,關中藍田縣藍溪鄉人,家中世代良善,在當地很有仁善之名,李逍慈孝忠義,自己研究出霜糖脫色秘方後,並不私藏,而是第一時間想到進獻給陛下。”

    慈孝忠義,這幾個字就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大唐以孝治國,對孝極為重視。而薛仁貴又進一步講明,這個李逍出身良善,是地主出身,並不是什麼工匠商人之類的。

    “多大年紀了?”

    “今年二十一!”

    “想不到如此年輕,賞萬金,賜百絹。”李治對於這個叫李逍的鄉民聽著挺順耳,賞賜張口就來。

    “他既然是個地主,那就再賜他藍溪良田百畝,嗯,再賞他個出身吧,賜勳武騎尉,再在少府寺給他掛個名,以後按月領份俸祿。 ”

    “臣替李逍謝陛下恩賞。”薛仁貴都覺得這賞賜很豐厚了。

    一百畝良田,這可是能夠世代傳承的家業。

    萬金百絹倒算不得什麼,畢竟一萬金也就是十貫錢而已,百匹絹也值不到太多,但那個武騎尉不簡單,這是個勳官。

    勳官不是官,只是加官,一個銜頭。一般是將士打仗立功升轉,最高十二轉。最低的一轉就是武騎尉,視從七品,享受從七品的待遇。

    但沒有職事差遣,也不是正式官階。

    但有了這個勳,那就相當於半隻腳進入了仕途,或者說起碼有了一個官面的身份,相當於有了出身了。

    這個東西可是非常寶貴的。

    在開國之初的時候,勳不值錢,那個時候為了奪天下,皇帝大把的賞勳賜爵,甚至高祖皇帝有過一次將路過地方上的上千人全都賜勳的事情。

    不過如今大唐已經歷經三帝,勳也不再濫賞亂賜,也變的值錢起來了。

    好比大唐均田令下,普通百姓擁有的田畝是有數額上限的,沒官沒爵沒勳的人無法擁有太多的土地,但如果有勳,就能增加不少上限。

    甚至普通百姓如果不是沒有子嗣,也不能隨意納妾,但如果有勳,或有官有爵,自然就不在此限。

    哪怕是在徵稅稅役等方面,有勳的人跟普通百姓都不一樣。

    李逍搖身一變,從普通大頭百姓,變成了有身份的人了。

    薛仁貴為他高興,他的付出並不是沒有回報,自己說要幫他進獻秘方,也確實幫到了他。

    ·······

    李家莊。

    大院,廚房。

    小灶已經乾了,李逍今天再次架起炒鍋。

    今天要進行炒鍋開鍋儀式,一把好的炒鍋,要想好用,必須得經過一些特殊處理。

    “三郎,為何還要開鍋啊?”老何不解問。

    李逍拿刀從一塊五花肉上割下一塊大肥肉,新鐵鍋為什麼要開鍋,當然是因為打造的時候會有許多雜質殘留在鍋面,而且這鍋一般不太順平。

    直接拿這樣的新鍋炒菜,以後就容易粘鍋糊鍋,所以必須得先開鍋,或者叫煉鍋。煉過的鍋,以後會很好燒,不易生鏽,還不容易粘鍋。

    開鍋其實很簡單,直接弄塊生肥肉就行了。

    肉要肥膘肉,不要帶上瘦肉。

    灶燒火,鍋燒水。

    灶燒的很快,片刻功夫,鍋裡的半鍋水就已經開了。

    “好快啊,這灶!”

    圍觀的人都對這灶的速度驚嘆,連老何都佩服的不說話了,這燒水的速度,快了何止一倍。

    李逍已經挽起袖子,把鍋擦洗一遍,倒掉水,重新架鍋。

    擦乾淨水。

    “改小火!”

    小火慢慢烘乾鐵鍋,鍋乾後,李逍拿著那塊肥膘肉當成一把刷子一樣的開始擦鐵鍋,由內圈到外圈呈螺旋狀在鍋內壁不停的擦拭。

    肥膘上的油脂受熱不停溢出,李逍把這些油脂均勻的擦滿整個鍋面。

    豬油越來越黑,肥膘越來越小。

    有人在嚥口水,還有人在可惜那塊上好的肥膘就這麼擦鍋浪費了。

    起鍋離火,倒去變黑的豬油,熱水淨鍋抹淨,然後重新架上灶,再夾起一塊肥膘繼續重複之前的動作。

    如此反复五六次後,肥膘已經擦不黑了。

    “好了,鍋已經煉好了。”

    以後這鍋會越用越黑,越用越亮,不生鏽不粘鍋,成為極好的炒鍋。

    “哎呦我的個天,浪費了六塊上好肥膘啊,都得有三四斤,太可惜了,都擦鍋擦沒了。”老何心疼的道。

    李逍無語,一口上好的炒鍋,怎麼是幾斤豬肉能比的。

    “把我那磨好的芝麻香油拿來,再把那把今天剛采的野蒜拿來,再來幾個雞蛋來,今天我給你們展示一個炒菜,野蒜炒雞蛋,瞧好了啊!”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51
第58章野蒜炒雞蛋






    (感謝大俠拎壺沖、棟哥L,黑哥1973的打賞,謝謝各位!)

    野蒜長的像韭菜,又有點像蔥,這是一道特別美味的野菜。這個寒冷的季節裡,野外的草地裡依然長著,野蒜炒雞蛋,絕對能夠香飄十里,吃了一次想兩次。

    野蒜已經冼淨擇好,青青翠翠,李逍抄起菜刀簡單的切成幾段。

    “雞蛋,今天剛下的蛋,全是個頭大的。”老何把三個雞蛋遞了過來。正宗老母雞下的土雞蛋,三年以上老母雞下的蛋,蛋的個頭很大。

    蛋殼很薄,一敲就碎,蛋液流出,蛋黃帶著點紅。

    一把野蒜放三個雞蛋炒,李逍如今也是出手闊綽。

    雞蛋打碎,攪拌。

    那邊灶上的鍋已經燒熱好,李逍麻利的倒上現磨的芝麻香油。沒有菜油、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橄欖油、青茶油等在身邊,李逍昨天特意弄了些芝麻磨油。

    磨好的芝麻油有股奇特的香味,遠遠就能聞到。

    用芝麻油炒菜,夠奢侈。

    油一下鍋,烘出更大的香味,大家都不由的深深吸氣。

    經驗豐富的李逍,都不用倒點蛋液試油溫,憑著經驗就知道了蛋液下鍋的最佳時機。

    攪的金黃的半碗蛋液倒入油鍋之中,頓時炸了開來。蛋液迅速的膨脹,猶如一朵盛開的黃花。

    “哇,真好看。”

    大家還是頭一次看到雞蛋居然能這麼好看,以前煮雞蛋或者煮蛋花,哪有這般神奇好看,何況炒雞蛋最大的特別就是香。

    香飄十里不為過。

    李逍氣定神閒的拿起鈔子,在鍋裡迅速的攪了幾下,盛開的蛋花就碎開來,看到雞蛋一面微微有些焦黃,李逍馬上將野蒜下鍋。

    “火大點!”李逍對燒火的柱子交待一句,拿著鏟翻炒著鍋中的野蒜和雞蛋。一黃一綠,迅速的交融。

    火勢很旺。

    李逍直接一手握鍋柄,一手拿勺,開始了顛鍋。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大家跟看雜技一樣。想不到,這個奇怪的鍋,居然還有這麼新奇的做菜之法,不但做的菜香,而且動作還這麼好看。

    炒菜,尤其是野蒜炒雞蛋這樣的菜,其實最關鍵的就是一個字,大火快炒,幾下功夫就可以出鍋了,火小了,炒久了都不好吃。

    沒有雞精沒有其它調味料,李逍只往鍋裡加了點自己提煉的精鹽,然後就起鍋了。

    一盤青中帶黃的野蒜炒蛋就做好了。

    這道菜難道只有半顆星,十足的新手菜,簡簡單單,但眾人看的卻目瞪口呆,嘆為驚止。

    “做菜居然不用加水!”乾了一輩子廚子的老何嘆道。

    “這才一眨眼的功夫吧,居然就做好了?”

    剛下課的李貞擠了過來,不停的吸著鼻子,“太香了!”

    李逍見大家都盯著那盤菜,笑道,“野蒜炒雞蛋,做好了,大家來試試菜,給個評價。”

    趙大夫不客氣的先上來,拿起筷子夾了一點,放進嘴裡剛吃了一口,眼睛就瞪的許大。

    “好吃不?”李貞問。

    趙先生沒回答,而是大口的吃了起來,還馬上又夾了一筷子往嘴里送,這下大家都知道好吃了。

    “想不到,野蒜和雞蛋這麼普通的兩樣東西,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餚來,太神奇了。”趙先生驚嘆,他還想夾第三下,身上還沾著粉筆灰的楊大眼很不客氣的上來,“給大家也留點啊。”

    楊大眼吃了一口,也馬上忍不住夾第二筷子了。

    “想不到芝麻磨的油不但可以點燈,還能做菜,能夠這麼香。”

    唐人吃植物油很少,一般植物油都是用做燈油,平時做菜因為以煮燉為主,所以吃動物油更多,比如羊油、豬油。芝麻油做菜,更多的還是少數大戶人家或者一些酒樓飯店用來煎炸食物。

    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一盤野蒜炒雞蛋,還沒片刻,已經見了底。

    每個吃過的人,都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

    那些沒排到未能吃上一口的人,則痛心疾首,大呼可惜。

    “三郎,跟我們講講,為何如何神奇?”趙先生覺得這道菜如此好吃,關鍵還是在於這口奇特的鍋,還有這新奇的烹飪之法。

    “這鍋廣口小底,鍋比較薄,這就比較容易加熱,所以最適合炒這種方式。炒鍋加香油,炒製野蒜這樣的蔬菜,是最好的烹飪方式。”

    炒鍋、炒菜,這些新詞聽的趙先生連連點頭。

    連之前一直都認為李逍的怪鍋讓他浪費了鐵料的老王鐵匠,這個時候都不吭聲了,很明顯,他錯怪李逍了,這個鍋雖看著怪,但想不到卻如此適合這種炒的新烹飪方式。

    “這炒鍋只適合炒青菜嗎?”

    “當然不止,炒和蒸燉煮一樣,是一種烹飪方式,用這種方式可以加工各種各樣的菜。既能炒青菜,也有炒肉,甚至還能炒飯、炒麵、炒餅呢。”

    李貞舔著舌頭,“哥,以後我還要吃炒菜。”

    “行,哥以後天天給你炒菜吃。”

    相比起只關注著吃的李貞,婉娘倒是看出些問題來,“三郎,炒菜只能用香油嗎?”

    “倒不是只能用香油,而是用香油比較好,香油炒菜不易凝固,而且油煙也小些,用豬油羊油就沒這麼合適了。香油外,如果有豆油、茶油等其實也是一樣可以炒菜的。”

    李逍跟婉娘解釋道。

    “那想吃炒菜還是挺麻煩的,香油可不便宜呢。”婉娘從另一個經濟的角度道,香油的價格確實不便宜,一般百姓可吃不起。而且婉娘剛才發現,炒菜時用的油還不少,少了還不行,這炒菜還得專門的炒鍋,得用香油,那還真不是一般人家吃的起的。

    平時普通百姓家做飯做菜,菜裡擱點點鹽巴就行了,偶爾放點點羊油、豬油,也放的很少,有點油花就行,多了可吃不起。

    如李逍剛才這樣,一個野蒜炒蛋放的油,都夠平時做上三五天菜的油了。

    這麼一說,倒也有不少人發現這個問題,炒菜好吃,可是不便宜啊。

    “看來以後不能常吃炒菜了。”趙先生有些遺憾。

    “這炒菜這麼好吃,咱家又是獨一份,你說如果我們到藍溪街上開家飯店,推出炒菜,會不會食客盈門,供不應求啊?”李逍的前狗頭軍師,現任的私塾先生楊大眼一邊回味著野蒜雞蛋,一邊提出一個主意來。
mk2258 發表於 2018-1-20 10:52

第59章聖旨到






    中午的時候,北房前廳餐桌上滿滿一桌子菜。

    野蒜炒雞蛋、木須肉、家常炒脆耦、小炒肉,外加一個三鮮湯,四菜一湯,這是李逍今天開的小灶。

    一桌子上席坐著趙大夫和楊先生兩人,然後是李逍、婉娘夫婦,還有李貞在末席,一桌子五人,也沒別人。

    “四個都是炒菜,新菜式,大家嚐嚐鮮。”李逍一邊笑著一邊給趙大夫和楊先生兩人倒上綠色的米酒。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今趙大夫和楊先生就是李家大院的兩個寶,兩人年紀既長,而且也都是有本事的人,李逍把他們當成自家的長輩供著。許多事情也都會找他們商量,趙大夫做為李逍的丈人,甚至還充當著大院總管的角色。

    一杯溫酒,幾個小炒,桌下還放著一個炭盆,燃燒著木炭。李逍已經著手讓人在給大院盤火炕,李家有人,盤炕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材料,就是得多費點人工而已。

    已經在那邊莊里享受過火炕舒適的老趙老楊更是完全支持盤炕,有了暖炕這個冬天才過的舒服啊。

    “嗯,果然不愧是三郎親自出手,一個比一個好吃。原本我還以為,這天下最好吃的菜就是野蒜炒雞蛋了,沒想到,現在其它炒菜也不遜色啊。到藍溪開個飯館,我覺得這個主意行,一定能生意紅火。”趙大夫大為讚歎李逍的手藝。

    “爹,三郎的手藝雖好,只是這炒菜花費不少,只怕一般人也吃不起。而且這炒菜冬天裡易涼。”

    趙大夫一邊夾起一筷子木須肉,一邊道,“冷怕啥,不是有炕嘛。到時咱們的飯館弄幾個包間雅座,每個包間盤上炕,坐在炕上吃飯,還怕菜冷的快?”

    楊大眼也在一邊出主意,“炒菜確實比燉煮的菜成本更高些,但就跟我們上次賣黃瓜一樣,關鍵還是看我們這飯店開給誰吃,普通百姓,自然是吃不起這香油鐵鍋炒的菜的,我們可以專門向過往的那些官宦、商賈啊,炒菜雖貴點,可也還是有人能吃的起的。”

    婉娘還是反對。

    “我們家如今也有田地八百畝,也沒有債了,又有薛家和縣令的照顧,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三郎何必去開飯館給人做廚子呢。”

    士農工商,這年頭階層分明。

    做一個小地主,雖然不如士人官僚地位高,但其實也還不錯的,是國之根本。比起那些商籍的商販和賤籍的工匠等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別提那些操持賤業的賤民們了。

    之前李逍親自去推銷販賣黃瓜,都已經是不得已的情況下而為之的,否則誰家有幾百畝田地,還會親自去販賣東西,傳出去也臉面盡無的。

    雖說無商不富,有田有地的地主豪強們,也一樣會經營生意,但也多是派人經營,哪裡會親自拋頭露面呢。

    堂堂地主員外,哪裡能親自去開飯館呢,更別提自己去掌勺炒菜了。

    “開飯館又怎麼了,你看下但凡這家強業大的大戶,有哪個是只守著幾畝田地過日子的,有田有地只是根本,光靠田地是發不了家的。但凡手裡有了些錢,總得拿出來錢生錢才行,不管是放貸生息,還是經營鋪子,都是壯大的法子。”趙先生以前是個江湖郎中,走南闖北,倒是見識挺廣,沒有拘泥死板。

    世人瞧不起的商人,多指的是那些操持生意的人,指的是那些職業的掌櫃、伙計們,而並不是指這生意的幕後東家。

    東家又不需要拋頭露面,自會僱人做事,有人出面,坐在後面每年查帳收錢就是了。

    楊大眼也道,“開個飯館是沒問題的,藍溪街上,所有的商舖,幾乎都是地主們開的。只要不須三郎親自去坐鎮,安排人做事就行。”

    李逍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管時代再怎麼發展,人都離不開衣食住行。

    守在藍武道這條重要的路上,開飯店自然不會錯,有好的手藝更不怕沒生意。李家現在雖然有八百畝地,可沒錢啊。

    沒錢拿什麼養三十幾個學生,何況還有二十個部曲、奴僕呢。

    “飯館我也覺得可以開,藍溪開個飯館本錢不大,租個鋪面就行。咱們也不缺人,安排幾個人過去完全沒問題。至於特色,就如剛才阿爹說的那樣,咱們以炒菜為主,專門面向那些過往的商賈官宦們。我呢,也不需要親自去拋頭露面,更不需要去掌勺炒菜,我在家收幾個學徒,到時讓他們去炒菜就行。”

    “這能行嗎?”婉娘還是覺得沒有必要。

    李逍笑笑,有什麼不行呢。看看藍溪這條街上有多少家飯店酒樓,就知道哪怕是在這個古典農耕時代,可守著重要商路,這裡也依然商機無限。

    “到時咱們還可以賣賣我們家的黃瓜呢。”

    “田地裡出了什麼時令菜蔬,也可以隨時送到店裡去啊。”

    老趙和老楊吃著小炒,喝著小酒,聊的挺高興。

    “嘿,吃什麼呢,這麼香,老遠就聞到味了。”

    門口腳步聲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長安薛家五公子薛瑾薛楚玉來了。

    李逍見他來了,起身相迎,“沒想到五哥今天有空過來,我說一大早喜雀就一直在枝頭叫呢。”

    “來,坐。”

    婉娘和李貞兩個跟薛五也熟了,也就沒見外的再迴避。

    “再添副碗筷!”

    薛五不客氣的坐下,掃了眼桌上的菜,“看著像是冷盤,卻又是熱的,可又沒湯沒水的,你這幾道菜有些稀奇啊。”

    “炒菜,嚐嚐。”

    薛五每樣嚐了嘗,直呼好吃。

    “沒白跑,今天本來是要先給你報個喜的,想不到還真來對了。”薛五哈哈笑道,“老弟啊,你好事臨門了,趕緊收拾下,準備沐浴焚香,迎接聖旨吧。”

    “聖旨?”

    李逍愣住,他知道什麼是聖旨,皇帝的旨意。可天高皇帝遠,這聖旨跟他應當是根本沾不著邊的,怎麼現在卻要迎聖旨。

    “你忘記了,上次你去我家,見我父親時,拿出來的霜糖秘方。你說送給我薛家,我父親說要替你獻給皇上。我父親沒有食言,已經將秘方進獻給陛下,陛下很高興,賞賜了我父親,也還要重重賞你。”

    “皇上有賞?”趙先生等幾人一時全愣住了。

    皇帝重賞,賞李逍?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