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奸雄天下 作者:大羅羅 (已完成)

 
regn13 2017-12-26 18:01: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99 77524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09
第607章 天道來了,陳禮還會遠嗎?
    第三章奉上,第四更預計八點送到,請大大們踴躍投票,謝謝大家!

    天道教有什麼?

    這是個很簡單,也很複雜的問題。

    簡單的說,天道教就是相信「無所不能,唯有太一」。相信太一神是無所不能的,是唯一的,是至高的。只要相信這些,就算是天道教的信徒了。

    而再往深一點說,天道教有一個理想天堂,也就是太一神的國度光明天國。《太一光明經》主要就是描繪光明天國和告訴人們怎麼在蹺辮子以後,讓靈魂升入這個天國的。

    而光明天國的幾個特點就是科學無比昌明,物質極大豐富,人的思想覺悟無比高尚,沒有強盜,沒有小偷,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各盡所能,物質按需分配不用說,這個光明天國是個g主義天堂!這陳德興前世是gd員嘛,別的天堂什麼樣不知道,只能給後人描繪一個g主義的極樂世界了。

    知道了在光明天國生活有多幸福,又知道該怎麼去那裡信太一神,為太一神而戰,為探究宇宙間的全部真理而奮鬥,為人類的進步而奮鬥……只要做到以上這些,死後靈魂就可以去光明天國永享極樂了!

    天道教的第一經典《太一光明經》說的就是這些,字數也不多,就是區區兩三萬。而且也不是用玄而又玄的語言說的,任何一個讀過些書的人,都能看懂。

    不過這只是入門而已。

    天道教還有第二經典《科學方法和實證主義》,這本經典說的是如何探尋天道。就是要用科學和實證去探究宇宙間的真理,然後還要用所掌握的真理去造福全人類,在凡間建設一個山寨版的光明天國這是把天堂搬到塵世了。方法就是科學!

    就是太一神之所以無所不能,就是因為掌握了宇宙間的全部真理,而人類可以通過科學研究去掌握宇宙間的真理。他們掌握的真理越多,離太一神也越近。也就越接近無所不能的境界簡單概括一下,就是科學萬能!

    天道教的第二個層次就是科學神教了。道理很簡單,但是研究科學很困難,必須得一代代的天道教傑出信徒去努力。凡是付出努力,並且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死後都能上天堂。同時,人類掌握的科學真理越多,就越接近太一神和他的天國。

    同時還需要說明一下。在《科學方法和實證主義》中提出的科學真理,主要是自然科學的真理。這是在鼓勵天道教信徒去研究自然科學,並且用科學研究的成果去發展生產力。

    一部《太一光明經》加上一部《科學方法和實證主義》就是眼下天道教的靈魂。僅僅是眼下,因為天道教還有第三部經典《陳禮》正在草擬之中!

    《科學方法和實證主義》所闡述的是自然科學,而《陳禮》則是天道教的社會科學。

    入門的《太一光明經》,科學萬能的《科學方法和實證主義》,再加上一部規範當今華夏社會和為將來之華夏世界指明方向的《陳禮》,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天道教!

    而寶音帶去海押立的,僅僅是《太一光明經》和《科學方法和實證主義》兩部經典,《陳禮》是沒有的。而且《科學方法和實證主義》只有漢文原本。沒有蒙古語或突厥語的譯本。因為裡面的許多用詞太奇怪,在蒙古語和突厥語中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詞彙。因此,這部經典暫時也沒有人理。仍在海押立天道宮的圖書館裡面蒙塵。

    海都汗合上了案上的《太一光明經》,他已經認真拜讀過幾遍了。身為一個十三世紀的蒙古宗王,他當然不可能是個無神論者。海都是相信神的,而且陳德興這些年來奇蹟般的崛起,和各種各樣彷彿法術一樣的武器和發明,都隱約在證明太一神和明王降世是存在的。

    陳德興很可能是個半神或者是先知……

    海都將目光投向忙哥帖木耳,「忙哥帖木耳賢侄,這部《太一光明經》你可讀過?」

    「已經讀過了,我還打算將它帶回薩萊。」忙哥帖木耳笑著回答。「如果天道教道人想去金帳汗國的地盤上傳教,只要尊重天方教徒和東正教徒還有其他各教教徒的信仰。金帳汗廷是不會反對的。」

    他雖然信天方教,但他只是淺信。遠沒有到痴迷的地步。對於異教,他採取的是寬容和保護,這也是金帳汗國在這段時期的國策。

    歷史上,在烏茲別克汗月季別(忙哥帖木耳的孫子)即位之前,金帳汗國並沒有被完全綠化,在月季別之前的金帳汗脫脫甚至不是天方教徒。而在忙哥帖木耳統治金帳汗國的時代中,東正教還受到優待,教徒不必繳納人頭稅,不必查戶口,任何人不得誹謗東正教。即便是篤信天方教的烏茲別克汗在登上汗位後,除了要求非天方教徒繳納人頭稅之外,也沒有採取更多的宗教壓迫政策。

    當然,允許大蒙古國的敵人天道教在金帳汗國傳播,並不僅僅是因為寬容,而是在向新興的陳明帝國示好。

    而且金帳汗國在欽察草原和斡羅斯過得很好,根本不想東征和陳德興為難。在他們看來,已經有了中原的陳德興應該也沒有興趣西征一路打到欽察草原來。

    所以忙哥帖木耳並不敵視陳明,對他和金帳汗國而言,伊利汗國、忽必烈和阿忽魯(察合台汗國)才是真正有威脅的敵人。

    寶音笑著說:「那就多謝賢侄了,等海都堂兄拿下和林,打通東西交往之路,天道教的道人和大明的使者會一起抵達薩萊。」

    忙哥帖木耳拍手道:「希望那時我能在薩萊恭候……而且我還希望大明給薩萊送去的不僅僅是天道教,還能有h藥和鋼。」

    寶音道:「或許可以開闢一條商道,通過和林,在菊海(貝加爾湖),附近轉向西,經過林中部落一直抵達欽察草原。」

    說到「林中部落」,寶音又有意無意看了海都汗一眼。林中部落指的是生活在西伯利亞人當然是13世紀的古人,人種和語言和蒙古相近,有些被蒙古人征服同化,不過大部分還生活在山林裡面。

    「可以,可以啊!開闢一條商路,這是好事情嘛!」海都連連點頭表示同意。如果他成為和林的主人,這條途徑蒙古本部的商路,自然對他是有好處的。不僅可以得到中原的h藥和鋼鐵,而且還可以抽稅。

    「只是林中部落之人,多愚昧無知,野性難馴。」海都瞅著寶音,「蒙古人都覺得頭疼。」

    寶音一笑:「慢慢教化就是了,天道教不就是干這個的嗎?」

    「向林中部落傳教?」

    寶音點點頭,「有何不可?凡是有人的生存之地,天道教都應該去指引他們。」

    此時的寶音並不知道自己的話只說了一半,還有一半是:天道來了,《陳禮》還會遠嗎?而《陳禮》到了哪裡,哪裡就是華夏!

    ……

    大量的裝著鋼甲和橫刀的箱子被抬上了兩艘三角帆船,上百名苦力推著二把手的小車子在搬運東西,塘沽港的一個新落成的碼頭上現在正堆放著一箱箱等待裝船的武器。

    幾個天道教道人打扮,留著短髮的男子,正滿頭大汗地在現場指揮,還不時用手勢和碼頭上的工頭和苦力交流。這些道人原來不是漢人,而是日本人。他們雖然穿著道服,但是腦袋上的頭髮還沒有長好在不久之前,他們還都是京都大谷寺的和尚呢。

    陳德興站在碼頭的一角,穿了一件紅色道袍和同樣穿著紅袍的墨影娘還有穿著藍袍子的小愛在低聲說話。今天他是便裝而來,沒有表露明王的身份。他來塘沽是替第二明洲探險隊送行的。

    第二次明洲探險的路線和第一次明洲探險基本相同。只是出發點變成了塘沽,同樣要途經日本國,不過停靠的日本港口卻多了一個難波。

    現在正一箱箱裝船的武器就是要運往日本的,而接受這批武器的下家卻不是鐮倉幕府,而是北六波羅提探北條時茂和天道教日本大教方主持大谷覺信,就是原來的覺信尼姑。

    這些武器將會用來裝備北條時茂的家臣和天道教日本大教方的武裝教團暴力和尚在日本是司空見慣的,凡是名剎大寺,都是有僧團武裝的。

    現在受到北條家極樂寺流支持的天道教,自然也組建了自己的武裝!成員都是些在平安京和難波流浪的武士。原賴朝建立武家制度已經將近百年,之前還有平氏主導的武士時代。一個個武士家族繁衍生息,又沒有什麼大亂子來消耗武士人口,他們的人數自然比鐮倉時代剛剛到來的時候增加了許多倍。但是日本的土地和出仕的機會卻沒有增加,因而就出現了大量的失業武士浪人!這個階層,在歷史上幾乎就是日本社會動盪的根源了。

    因為任何一個大名或者寺院,只要有足夠的財富,就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招募大量接受過一定軍事訓練的浪人組成軍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09
第608章 好福氣的陳淮清
    滿450票加更奉上!

    看著一箱箱的盔甲武器裝上帆船,陳德興輕輕吐了口氣,回頭衝著大谷愛(小愛)笑了笑道:「小愛,這次要辛苦你一下了。1500副鋼甲,1500把大橫刀……那麼多的武器運去日本,交給別人不放心啊!」

    小愛微微點頭:「小愛一定把東西安全運到,交到我母親和北條時茂手中。北條時茂自己就是六波羅探題,難波港和平安京都是他的轄區,所以不會有一點問題的。」

    這1500副鋼甲,1500把大橫刀中,有1000副鋼甲和1000把大橫刀是交給北條時茂,用來武裝北條家極樂寺流的武士北條家族大部分的莊園和武士都隸屬於得宗,也就是北條宗家。而極樂寺流作為強有力的分家,也擁有一定的武力。只是在數量上遠遠少於得宗。但是1000副鋼甲足夠改變兩者的力量對比。

    何況還有難波天道宮的500名鋼甲武士可以相助正在修建中的難波天道宮是天道教在日本的總部。由北條極樂寺流、北條名越流、近江國佐佐木家、豐後國大友家、長門國大內家、築前國少貳家、佐渡島的本間家和對馬國的宗家等皈依了天道教的日本武士豪族還有擁有大明士爵和日本御家人雙重身份的豪商謝國明等人出資修建。

    很顯然,在當下的日本國已經出現了一批信奉天道教的豪強大名和武士。其中有些是被天道教的神蹟哄騙,有些是為了買到天雷和南芬鋼打造的武器。還有些則因為和大明海商有生意上的往來而受到影響皈依天道的,還有一些則是被覺信道姑忽悠加入了天道教。也有人是為了得到陳德興的支持而入教的,當然還有不少人是因為趕時髦而入道的這個時代沒有哈日、哈韓。日本國還是中國的頭號粉絲,中國流行什麼,他們當然就學著玩什麼了。

    總之,天道教在日本的傳播速度很快,現在光是正式皈依入道的信徒就超過了8000人!這個數字可不少了……此時日本雖然有五六百萬人口,但是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沒有姓氏的平民。他們也有信天道的,卻很少會正式入教。只有武士、公家或是豪商才會舉行正式的入道儀式,成為天道徒。

    而這8000日本天道徒,幾乎都是武士。其中又以流落平安京和難波的浪人居多。因為入道以後,天道教就會介紹他們去充當個海船護衛什麼的,跑一趟船怎麼都能有個幾十貫,足夠一家老小舒舒服服過兩年的了。

    陳德興拍拍小愛的肩膀,「路上小心些,東西送到了就快點回來,搭謝家的船吧。」

    小愛嗯了一聲,乖巧地衝陳德興鞠躬行禮,然後便轉身往碼頭方向走去了。陳德興看著她上了船。才回過身沖守護在一邊的楊婆兒招了下手。

    楊婆兒快步走了上來:「大王,太公的船已經到了,正在入港靠岸。」

    陳德興來塘沽不僅是給探險隊送行,還為了迎接北上的陳淮清。陳淮清在過去幾個月。都在泉州坐鎮,指揮為數不多的明軍擊退了南宋團練的多次進攻。直到忽必烈退出中原的消息傳到臨安,南宋上下驚怖停止了進攻。泉州三縣都完好無損,無一被宋軍攻破。

    在和南宋的戰事停止後。陳淮清就遣人送來書信,說是想來燕京一趟。和陳德興商議奪取江南之事。同時,也想和陳德興議論一下建國稱帝的事情。

    算日子,差不多是這幾日到港,因此陳德興就將第二明洲探險隊離港的日子定在了今天。

    「好吧,咱們去軍港碼頭上接人吧。」陳德興望了眼海上,海面上有好幾十艘帆船,有漁船,有巡邏的北洋艦隊戰船,不過大部分都是商船。這幾日起了南風,正好方便南方來的商船入渤海灣。陳淮清的船應該也是藉著這陣風來的。

    塘沽的軍港碼頭,就在海河口,緊挨著塘沽要塞和塘沽市商埠,算是個熱鬧地段。佔地面積也很大,除了碼頭之外,還修建了炮台、兵營、倉庫和船廠,還有一個可供北洋艦隊司令部使用的官衙,整個就是個海軍基地。週遭還有圍牆防護,還常年有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駐防。不過現在北洋艦隊主力不在塘沽港內,而是駐紮在了他們的母港明都港。

    於是陳德興和護送他來塘沽的一營弓騎兵就住在這座巨大而冷清的海軍基地裡面,也沒有驚動什麼人陳德興對南宋官場上極其將就排場的引來送往沒有什麼好印象,認為是勞民傷財而且浪費時間。

    陳淮清和天道莊的總管屈華傑一前一後走下船隻跳板,發現這碼頭上面意外地冷清。只有一些正慢慢迎上來的鋼甲將士,比起他們倆離開泉州、舟山時候的熱鬧場景,真是天差地別呢。看來這北地真的不如南邊那麼繁華,就連官場彷彿也受了影響?不過兩人轉眼就看見了穿著白色道袍的陳德興和墨影娘了。

    這兩位彷彿也太不講究排場了吧?一個馬上就是皇上了。一個是首席天道使,天道教中僅次於陳德興的大人物,麾下教眾怎麼都有數十萬了!

    陳德興幾個大步就走到他們的面前,滿臉都是抑制不住的笑容,看著他的親爹陳淮清。現在北地大局已定,這天下將要姓陳啦!

    陳德興站直了身體,然後向陳淮清抱了個拳,大聲道:「大伯,您可算來了!南邊家裡一切都好嗎?」

    「好,都好!」陳淮清哈哈大笑,「老夫還有你伯母(陳德興的親娘)的身子骨都硬朗的很,大哥兒也當了爹,你大嫂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老夫也添了一雙兒女!」

    老陳的年紀其實不大,不過五十來歲,又是從小打熬的筋骨,整個一老肌肉男。在陳家發達以後,他就一連納了六個小妾,這幾年已經給陳德興添了七個弟妹了。

    這個時候,又從船上下來了不少人,都是陳淮清、屈華傑的隨從。其中還有一個戴著面紗,穿著厚厚的天竺式錦袍,還披著貂皮斗篷的番女,走到了陳淮清身邊,雙手合十衝著陳德興行了個佛禮。陳德興瞅著她有幾分眼熟,不過一下子記不起來她是誰。

    陳淮清笑著指指身邊的女人,「這是和老夫雙……呃,這是達瑪波羅空行母,唔,你們在三佛齊見過面的。」

    什麼是空行母?

    「是密宗高僧用來雙修的女人……」還是墨影娘瞭解各派宗教的事情,湊在陳德興耳邊低聲提醒,「這個達瑪波羅是波羅王家的女子,不僅容貌美豔,而且血統高貴,據說還從小訓練雙修技巧,是空行母中的極品!看來老爺子的豔福不淺啊。」

    原來是陳德芳的第七小媽!陳德興心說,自己不讓老陳當太上皇是對的!要不然老陳還不得給自己弄上幾十號小媽?

    不對啊,這達瑪波羅從小訓練雙修技巧的事情,墨影娘咋會知道的?陳德興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墨影娘,墨影娘只是壓低聲音道:「那個鳩摩智波羅原本想讓達瑪陪明王您雙修的,來和臣說,臣知道明王您不好這口,而且這空行母畢竟是修密宗的,臣就替您推辭了。沒想到竟然便宜了太公……」

    還有這事兒?!陳德興暗自埋怨,這個鳩摩智波羅也是糊塗蟲,這種事情怎麼能去問墨影娘呢?她是首席天道使,怎麼能讓個佛教密宗的空行母入自己這明王的房闈,萬一有什麼「法術」來害自己咋辦?陳明王就算要廣納妃子,也得在貴族之女、藩國王女和天道教的年輕道姑中選啊。這事兒,墨影娘的確沒有做錯。

    而且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了,他尷尬一笑,牽著墨影娘的手,低聲道:「你做的很對。」

    然後他又掃了那個達瑪波羅一眼,這女人彷彿很怕冷,裹得跟個狗熊似的,真心看不出美在哪裡?再說,一個印度阿三嘛,能有多漂亮?

    陳德興又沖陳淮清點點頭,笑道:「伯父真是好福氣……這碼頭太冷了,孤王習慣了塞外寒風,您和空行母都是南方過來的。走,咱們到行宮(就是海軍基地裡空著的官衙)再細細談去,這一次我來塘沽是微服,也不視察什麼,也不見什麼客人,就想和伯父你說說南邊的事情,還有《陳禮》。」

    「《陳禮》?」陳淮清眯了眯眼睛,他是中過進士的人,可以算是大儒了,自然知道「禮」是個什麼東西這可不是繁文縟節,不是迎來送往的假客氣,那些都是後世的大儒們故意不提「禮」的實質,用些禮節、禮儀來忽悠人的。

    真正的「禮」,是華夏的根本之法,是用來規範國家和國際秩序的原則,還是區別華夷的標誌守「禮」才是華夏之人。而非「禮」,便是入蠻夷的標誌!(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09
第609章 教化全人類
    在北洋艦隊塘沽基地的提督公署就是陳德興的臨時行宮裡面,陳淮清正負手打量著四周。陳德興現在好歹是個明王,馬上就要當天下之主了。可是他下榻駐蹕的行宮,真可以稱得上是茅茨不剪,書法裡面,除了書桌、書架等等,牆上別說字畫了,連一點裝飾都沒有。

    身邊伺候的人也少得不像話,沒有宦官,只有三個上了些年紀的宮女,其中兩個是大媽,負責幹些粗活,還一個是貼身伺候的楊婆兒,似乎還兼任貼身保鏢,晚上可能還要……真是夠忙的!這陳德興使喚起女人來還真是一點不知道憐香惜玉啊!

    陳淮清信步走到了陳德興臨時使用的書桌面前,歪著頭打量著上面一疊文書。文書的第一頁上面,赫然就是兩個大字陳禮!

    顯然這是一份《陳禮》的草稿。陳德興把這份草稿帶在身邊,看來是為了隨時修改的。這些日子,他的主要精力一定都用在這上面了。

    「大人,坐!」陳德興已經拉出書桌後面一張椅子,拂了拂衣袍,坐了下去。然後指著放在書桌對面的一把椅子,也讓陳淮清落座。

    陳淮清坐下來,拿起那疊文書,翻了起來。

    「二哥兒,你還真的……真的在制定禮啊!這是聖人都不敢做的事情……」

    孔子只敢說「復禮」,不敢制定《孔禮》去替代《周禮》。而陳德興現在卻在制「禮」。

    這消息在北地當然沒什麼北人已經叫胡虜統治了一百多年,有些地方都有三百多年了。特別是蒙古人的三十多年燒殺抄掠,早就讓一個個士大夫之家變得破敗不堪,已經不是禮崩樂壞可以形容,簡直和末世無二。

    陳德興卻猶如神人天降,還練出一支鋼甲雄兵,只是幾年就將北地人民從胡虜鐵蹄下救出來了。這份功績,在北人眼中,完全可以和武王伐紂相比。武王伐紂之後,可以實行一套完全不同於殷商的制度、禮儀和文化。斷了殷商的傳承。那麼可以和武王相比肩的陳德興,自然有資格制定《陳禮》,將華夏的傳承變成陳德興的傳承……

    可是在江南,《陳禮》一出。幾乎是群情激昂了。這《陳禮》興,《周禮》必廢,雖然《周禮》根本無法適應當今的世道人心,而且《陳禮》很可能是《周禮》的與時俱進版。但還是不可避免捅了馬蜂窩。

    現在《陳禮》還沒有正式公佈,江南儒林已經是一片喊打了!那個在泉州之戰中鬧了個沒臉兒的賈似道。更是藉著這股虛火,喊出了「保衛聖人道統,保衛華夏衣冠」的口號,號召江南儒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和陳德興這個入了蠻夷的萬古逆賊戰鬥到底!

    雖然在軍事上,南宋已經停了戰。但是經濟上的海禁還在繼續,對天道莊、天道票的禁令也沒有解除。

    「孔子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了,他那時候復禮便可以了。但是如今世道和當年不同,已經是滄海桑田。因而不是復禮,而是在《周禮》的基礎上制定《陳禮》,用以興華夏而亡蠻夷!」

    陳德興侃侃而道,這話倒是說的在理,只是霸道了一些興華夏而亡蠻夷……禮,居然還有這樣的功用!

    「《陳禮》,天下大同篇……」陳淮清翻看《陳禮》,第一頁赫然入目的,居然是「天下大同」。這是「天下大同」的思想是出自儒家經典《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原詞陳淮清是能倒背如流的。只是不知道陳德興的天下大同是什麼樣的?

    「大明受命於太一,有教化天下萬邦之責,當使萬邦之民大同於華夏,守《陳禮》而遵天道……」

    陳淮清才看了個開頭。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這個是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就是要把普天之下所有的國家都變成華夏的分號?還要普天之下所有的百姓都和漢人一樣?

    陳德興鄭重地點了點頭,大聲道:「當今天下有數百國,其中唯有我中華富庶文明,實乃是列國之典範。因此我華夏之人,是有義務領導列國。傳播華夏文明,教化愚昧蠻夷的。我當使蠻夷之國移風易俗,同於華夏,入我華夏。當使蠻夷之民,也得以沐浴於華夏天道之下,共同繁榮,共同富裕。當使普天下之人,共同努力,共同奮鬥,以建立地上天庭。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這個陳德興的前世到底是受黨教化多年的,而且還保留了一部分黨的最原汁原味的理想為人類解放而奮鬥!

    這是全世界最壯麗的事業啊!在後世有九千萬同志為之奮鬥終身,身為他們中的一員,陳德興又如何會將之忘記?

    未來將要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美國人民、德國人民、日本人民,還有沙特阿拉伯的人民,還有其他各國人民,現在都等著他陳德興去解放呢!

    哦,應該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祖先,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著他陳德興去教化呢!

    只有先把蠻夷教化了,讓他們先入天道,再守《陳禮》,入了華夏,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知道自己的使命,然後才有被解放的可能。

    「大人,這個天下大同可好?」

    陳德興盯著陳淮清的眼睛道:「想當年,西周之先民應該就是帶著這等理想和信念,踏上漫漫征程,去教化千里萬里之外的蠻夷。我華夏今日之疆界,便是因此而奠定的!

    如今,我們這些後人難道不應當循先民之足跡,揚華夏之風帆,伸張《陳禮》於四海嗎?」

    陳淮清輕輕點頭。陳德興這番話,道理是不錯的……昔日華夏的基本盤不過在河南、陝西一隅。如今得以擴張如此,還真是西周先民教化四方蠻夷的功勞。

    而陳德興要伸張《陳禮》於四海,還真是在步西周的後塵啊!

    只是四海如此之廣,蠻夷如此之多,真的能教化的過來?

    「能的!」陳德興信心滿滿,放沉了語氣,「我大明是一手橫刀,一手天道!願意入天道,守《陳禮》,入我華夏者則教化之!不願意的……自有橫刀對付!或嚴加管束,或一了百了!」

    ……

    「你們這些蠻夷聽好了,我是奉了上天之命,來明洲教化你們的。你們都聽我講,你們的故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叫奇奇梅克人給滅亡了,所以你們才成了他們的奴隸……」

    文天祥這個時候,就站在太陽金字塔下,手裡拿著個樹皮捲起來的喇叭,正扯著嗓子用納瓦語教化蠻夷呢!

    在他的頭上大約二三十尺高的地方,還漂浮著一隻巨大的熱氣球,氣球下面掛著個籃子,裡面還有個印第安八旗兵,正是文天祥的得意門生蝦學道。

    這個蝦學道的眼珠子也瞪得老大,傻愣愣看著下面將近兩萬個正在接受教化的蠻夷這些人大多是奴隸,是墨西卡谷地各國遵照約定送來的。和他們一起到達的,還有不計其數的穀物和火雞還有狗(火雞和狗是墨西卡谷地中諸城邦飼養來吃的)。

    這墨西卡谷地還真是個寶地,雖然這裡的土著不大會種地,但還是不大需要為吃飯發愁的。而且谷地中的大約四十個城邦的統治者,其實也是外來的征服者。

    他們是來自北方的奇奇梅克人,征服了谷地中擁有較高文明的托爾特克人。而托爾特克人也是征服者,不過奇梅克人文明,被他們征服的是瑪雅人。

    現在被當作奴隸送來的,大多都是托爾特克人和瑪雅人的混血,也稱納瓦人。大部分都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奴隸,在墨西卡谷地,他們是最多也是最不值錢的奴隸。

    不過蒙起卻不想讓這些奴隸去種玉米,因為他想要盡快征服整個墨西卡谷地,將這裡的四十個城邦,都變成大明谷地總督府管轄的屬地。

    為此,他需要更多的士兵,越多越好,而且也不管男女!因為在他看來,墨西卡谷地中諸邦皆弱,軍隊裝備極差,而且毫無紀律。只要有幾萬真正組織起來的軍隊,哪怕全是女兵也足夠蕩平諸邦了。

    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把武器交給奴隸多少都是有些風險的。在這麼做之前,總要給奴隸們洗一下腦,或者是教化一下。

    而教化蠻夷的使命,當然就落在了文天祥和楊阿過身上了。為此,文天祥出使瑪雅的計畫,也被推遲。這些日子就是整天在太陽金字塔下給蠻夷奴隸們講道理,讓蠻夷知道華夏不是來奴役他們,而是來解救他們出苦海的。

    而楊阿過的辦法就簡單多了,就是神蹟加迷信。又是熱氣球又是H藥,然後才是天道教的神仙論太一大神法力無邊,知識無限,無所不能。想要死後上天庭,只有詭異太一。而墨西卡谷地原有的神,都是偽神,不能再相信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0
第610章 一部《陳禮》治天下
    琴聲蕩漾而起,平和中正,讓人聽得如沐春風。

    窗外,也是春意盎然,草綠花開,波漾荷碧。十幾個穿著儒服或道袍的男女坐在昭明宮中荷塘的花廳當中,一臉肅然,靜靜的聽著崔月兒在廳中撫琴。一個個都神色儼然,點茶的清香,同時在花廳當中幽幽飄動。

    崔月兒的歌聲也響了起來,優雅而動聽:「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明明天上,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於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咸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她唱起的是一首上古時代的詩歌《卿雲歌》,相傳功成身退的舜帝禪位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時,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此歌。

    大禹治水,陳德興治虜,倒是有同工之妙,只是趙家天子卻不肯當舜帝禪讓天下給陳大明王。

    琴聲嘎然而止,崔月兒神色淡淡的,輕輕點頭為禮,然後飄然退去。

    這次在昭明宮內,來的都是天下英雄,或者是自以為英雄了得的人物。連當過大唐天子的李璮都來了。現在北地的戰事,已經基本告一段落。郭侃和楊阿喜的大軍,在三月初的時候就佔領了被蒙古人放棄的京兆府、鳳翔府、平涼府、鞏昌路等地。陸虎和劉和尚指揮的另外兩路大軍,也在三月份和四月初接連佔領了開封府、河南府(洛陽)、南洋府、歸德府等地。還和北伐響應陳德興的夏貴、高達兩軍在順天路和南陽府實現了會師。

    至此北方漢地,已經基本上被光復。雖然陳明的直接控制區域仍然不大,但是已經拿下了北地大部分戰略要地和有象徵意義的大城市。儼然是中原之主了。

    自古,得中原者有天下!

    擁有了中原的陳德興,已經有了稱帝建國的資格。

    不過陳德興一直是比較有想法的。便是當個皇上也弄得與眾不同。是不肯隨便搞幾個祥瑞,然後來個黃袍加身,百官勸進就把皇帝老子給當了的。

    而且他一直標榜復禮。要當天子自然要向武王姬發同志學習,大會天下諸侯。先定禮樂。再接受諸侯擁戴登基稱帝這樣看上去更像是個合法皇帝而非篡位的奸賊。

    這一套東西,在中國古代叫得天下之正!就是這天下是不是從正路上得來的。大禹治水,武王伐紂,始皇帝一統**,漢高祖平秦滅楚,都算是以正道得天下。而趙家老祖宗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則是得天下不正的典型。所以當了皇帝之後整天不放心這,不放心那個的。最後想出了自廢武功的辦法,反正當個縮頭烏龜不去招惹蠻夷總行了吧?誰知道最後還是讓蠻夷得了中原,歷史上還造成了一場華夏天傾的巨禍!

    而陳德興的天下得的彷彿是極正,逐蠻夷,復中原,功勞比起周武王也不遜色分毫了。但是他也有不正的地方他是宋朝的臣子出身,而且還是叛臣,在臨安做亂,禍害了大宋天下。

    而且他也不能指望宋朝的那個傻兒皇帝自己退位讓賢,就算趙禥肯讓。一干大宋儒臣也不肯退讓分毫。現在的臨安,可是眾正盈朝,誓保大宋的時候!

    既然大宋不肯禪讓在大明甲子年之前。陳明一直在用趙宋年號,這表明了陳明是以趙宋為天下正統的那陳德興就只能用合諸侯,會英雄的辦法來取得正統地位了。

    這個就和後世紅朝開國之前先要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是一個意思。不過,陳德興版的「政治協商會議」還要討論制定一部華夏民族的最高行為規範《陳禮》。這事兒彷彿比登基做皇帝更加重要!

    因為陳德興建立的大明,可不是朱元璋的那個關門鎖國的大明朝。而是一個立志要將華夏文明佈於四海,建立華夏大同世界的大明朝就如同昔日的周朝一樣。

    如果沒有一部《陳禮》來區別華夷,教化四方。那麼陳德興最多能將華夏的基因散播出去,而不會有一個天下大同的華夏世界。

    另外,《陳禮》對於當下的大明。也是極有價值的。因為大明還沒有在中國各地建立直接統治的力量,軍閥諸侯和豪強。還大量存在。而且陳德興也不打算把他們統統剿滅這些力量也是屬於華夏的,完全可以用於開拓四海!

    而且。陳明的統治天下的模式也不同於之前的歷代。陳明走的不是秦朝以來集權中央的路線,而是周式分權自治的路子。因而在地方上建立鞏固統治的過程比較複雜,是和分封士爵、扶植士紳同時進行的。

    在這個過程中,《陳禮》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視。

    因此,那些千里迢迢被請到燕京的各路英雄,這些日子天天都會在昭明宮御花園的這個花廳裡面和陳德興議論一下《陳禮》的內容。

    這《陳禮》既然要用來教化全人類,也不能陳德興一個人閉門造車,集思廣益還是很有些必要的。

    而且《陳禮》第三篇「君君臣臣」就是用來規範君臣關係的,這可是直接關係到各路英雄的切身利益的目前《陳禮》已經擬定了七大篇章。

    第一篇是天下大同。講的是教化全人類,建立華夏世界的遠大理想。陳德興準備將之變成整個華夏的理想!

    第二篇是天道唯一。講的宗教,當然是要將天道教置於諸教之上,確立其華夏國教地位。

    第三篇是君君臣臣。講的是君臣關係和上下秩序。包括天子和封君的關係;天子和直臣(沒有封地的臣子)的關係;封君和直臣的關係;天子和封臣(有封地但是沒有建國的臣子)的關係;封君和封臣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直屬或封建)的關係;中央和封國的關係;君主和士紳的關係;君主和普通民眾的關係等等。

    第四篇是父父子子。講的是華夏世界的家庭秩序。比如男子可以娶幾個老婆這個當然是要有限制和分等級的,依照天子、封君、封臣、直臣、士紳(士爵屬於直臣)、平民、農奴、奴隸的等級排序決定數量。其中最多的是天子,最多可以擁有三十六個妻妾。另外,家產繼承和侍奉父母也是「父父子子」篇中的重點。確定了嫡長優先和嫡長責任兩大原則陳德興的思路就是權利和義務對等!

    嫡長子可以繼承大部分家產和全部封地、爵位,但是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包括侍奉父母、照顧弟妹、守護祖墳和貴族兵役。

    至於沒有繼承資格(爵位和封地)的兒子們,對於父母和家族的責任就輕多了。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開支散葉,打拚自己的事業,建立自己的家族,以確保在嫡流衰弱之時可以保持家族傳承。實際上就是鼓勵非嫡長子離開父母去遠方闖蕩,這是華夏開拓世界的需要要是都呆家裡當大孝子,世界人民誰去教化解放?

    第五篇是士農工商。這是講民眾的,首先是「四民平等」和「紳爵平等」。就是只要是華夏之民,是平民身份,無論幹什麼職業都是平等的。而且平民只要購買了士紳身份,便能和貴族平等,擁有同樣的權利(主要就是選舉權)。其次是民眾包括士紳的權利和義務原則當然還是權利和義務相等。平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權利不如貴族,沒有選舉權,沒有田莊。那麼他們所要承擔的責任也比貴族少,沒有強制的兵役,只需要依法納稅。

    而士紳在擁有選舉權以及和貴族平等的同時,就有責任繳納更多的稅。所以士紳是有最低納稅限額的,對於士紳逃稅的處罰也比平民和士爵更重。

    第六篇是衣冠禮樂。是管頭管腳管唱歌管說話管寫字的管得很寬,不過也很有必要!實際上,這是華夏世界的教育和洗腦制度。語同音、書同文、人同俗、衣同制等等的原則,都要得到最堅決的貫徹。所有入華的國家,都必須從語言、文字、風俗、衣著等各方面華夏化!

    第七篇是教化育才。這是管教育事業的,全民義務教育當然是目標。不過也得分階段實現,首先是貴族和精英教育,然後再逐步普及。而且教什麼也是要規定的。參考現在天道書院的課程,以華夏文化、自然科學、天道經典、軍事體育和手工製作等科目為主,建立初等和中等教育體系。然後在此基礎上,發展高等和專科教育。

    可以這麼說,一部《陳禮》,七大篇章,包羅萬象,將華夏文明的方方面面全都濃縮在內。這是一部可以治天下的禮!在剛聽說陳德興要「制禮」的時候,北地南朝的各路英雄,還都有點將信將疑。比較禮樂制度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普天下那麼多的大穿了不就是搞這個的嗎?陳德興居然想用一己之力來做數十萬儒生千百年都沒有做好的事情,還真有些不自量力。

    可是當他們真正拜讀了《陳禮》,卻忽然有了一種頓悟的感覺,原來華夏的禮樂制度,是可以用簡單明了沒有歧義的語言,一條條說清楚講明白的。

    一旦說清楚講明白了,這禮樂制度就有了可操作性。陳德興的禮就能在普天下推行了。

    一部《陳禮》是可以治天下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0
第611章 陳禮出,烽煙起
    今日就先三更吧,欠著的更新,羅羅這個月一定還上!謝謝大家支持

    《陳禮》的初稿已經下發給了所有抵達燕京的「英雄」,今天來昭明宮的諸位,都是人手一部。其實也不是很厚的一大本,不過寥寥數萬字,七大篇,四十九章,三百餘條。談理想,談人生,談權利,談義務。將華夏國家民族個人的方方面面都大致做了規範。

    拿到《陳禮》的諸人,花了個把時辰就已經拜讀過了幾遍。自然都是有些想法的。只是現在坐在昭明宮內,看著容色嚴肅的陳德興,一時無人開口。

    《陳禮》的確可以治天下,和儒家千百年來推崇的禮相比,《陳禮》最大的優點是有可操作性儒家講的禮太複雜,太古老,而且其中最關鍵的部分,分封和貴族民主以及對君王權力的約束,都被拿掉了。因此儒家的禮樂徒具其表,而沒有靈魂,完全成了裝點門面的東西。

    而《陳禮》是陳德興這個「周武王」新立的,不是用來裝點門面,而是真正要實行的禮。所以其條文清晰,且具有可行性,完全符合如今的世道。

    但是,《陳禮》並不完全符合華夏如今的風俗習慣和早已經深入人心的某些東西!可以說,在某些方面,比如和中國古代的神靈神話傳說,和中華傳統的宗族、孝道體系,都是格格不入的中國傳統的神靈恐怕會在天道教的世界中變成類似古希臘、古羅馬神話傳說一樣的存在!而且《陳禮》對華夏宗族體系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對嫡長繼承製的推崇實際上就是對「義門」的否定!

    而在宋朝科舉制度的影響下,華夏的強宗大族往往是以不分家的義門的形式存在的。

    可以說《陳禮》是華夏文明的修正主義!而且是大幅度的修正!其力度真的可以和昔日西周代殷時候的劇變相比了。

    另外,《陳禮》還恢復了西周封建,重建了華夏的貴族體系。提高了農工商三民的地位,降低了士人的社會地位。更關鍵的是,《陳禮》大幅削減了寒門士大夫考試做官的權利考試做官當然還是有的。但是不能一步到位就是縣局級大官,只能先考個跑腿辦事的小官吏。

    而且。《陳禮》上面的規定和陳明當局正在實行的政策可不是一回事兒。陳明朝廷的政策是可以隨時變更的,而一旦成為了「禮」,那可就是華夏文明的根本,那是不能隨便改動的。

    哪怕陳德興死了,他的繼承人也不能改變《陳禮》,否則就是「禮崩樂壞」!這會直接威脅到陳家王朝的政權穩定。

    和只在貴族間實行的周禮(禮不下庶人)不同,《陳禮》是整個華夏的禮,《陳禮》的原文。是要作為教材,讓每一個華夏子民都知曉的。或許,將來華夏子民會人手一冊《陳禮》。這《陳禮》就是陳家王朝和華夏子民的「約法」,還是公開的「約法」,還是開國大帝,降世明王立下的祖制。是陳家王朝神聖性的體現,未來的陳明帝王除非發瘋,否則絕不會改變《陳禮》的主要內容。

    也就是說,《陳禮》一旦成為華夏之禮,士大夫們的利益就要永遠受損了。那些世世代代靠科舉維持門第的士大夫豪門。將會不可避免的衰弱下去。

    而士大夫這個階級在南朝的勢力有多麼龐大,在座諸公又有誰不知道?

    「《陳禮》好是好,就是變動太大太急了。如今天下不安,江南還有趙家天子,如果強要實行,就怕烽煙再起。」

    第一個說話的是夏貴,他是安豐系將門的前輩,和陳德興的爺爺是一輩兒的。前一陣親自帶兵攻打蒙古控制的順天路,和陸虎率領的明上軍會師。還提供了大批糧食用來救濟河南的難民。之後更是頭一批趕到燕京,一入城就代表淮西幾百萬庶黎勸陳德興早日登基做皇帝。還把自己的寶貝孫女帶來燕京,想要送入陳德興宮中為妃。

    擁戴的態度是很鮮明的!而且這位和陳德興的關係一直很不錯。昔日保障河邊如果沒有他的兵馬射箭相救,陳德興早讓蒙古人殺了。事後他也沒出來爭功。讓陳德興有機會做了一軍之主。這份恩德,陳德興自然不能忘記。

    所有夏貴的孫女夏蓮兒已經預定到了一個皇妃。就等陳德興一登基便可以入宮了。

    至於夏貴本人,憑著保障河相救和兩度以糧秣相助的功勞,一個公爵是穩穩的。而且夏家軍也會和李家軍一樣,在海外得到封國夏貴本人是不會出國的,他都快七十歲了,鬚髮皆白,雖然身子骨還健朗,但也不是能飄洋過海行萬里路的年紀,就安安穩穩留在燕京養老吧。

    聽了夏貴的規勸,陳德興只是嗤的一笑:「烽煙再起有甚好怕?這《陳禮》是華夏千年盛世的根基,豈是那等偽君子可以阻擋的?」

    夏貴只是嘆息:「那些偽君子是沒有什麼,只是可惜江南的花花世界了……」

    滿屋子的「英雄」,互相看看,眼神裡面滿滿的都是無奈。

    本來可以毫不費力取江南,大傢伙兒只要跟著去就能大撈一票。可是《陳禮》一出,江南士大夫的團練軍怎麼都要拚命了吧?說不定還會把江南打爛!

    雖然陳德興也可以把這些士大夫封去海外。但是海外封國是長期的利益,那些地盤初期只有投資沒有收穫那種初期就有大筆收入的好地盤,陳德興也不會給外人,不是自己直轄,就是封給他的嫡系功臣和陳氏子弟。

    而拿出去封給外人的地盤,不是荒蕪貧瘠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去鎮壓。根本不會有容易吃到嘴裡面的肥肉!

    這樣的「封」與其說是在賞,還不如說是利用諸侯豪強的軍力、財力去替華夏開拓地盤!

    因此,陳德興在分封的同時,還允許諸侯豪強們在一定時間裡保留在華夏本土的地盤。還讓這些諸侯將各自的家族拆分,一部分出去開拓建國,一部分轉為大明貴族免得他們在外面開拓失敗,還賠上一族的前途命運。

    而手裡有幾千個團練的江南士大夫豪門,是根本不可能佔有地盤的這江南的地盤和中原、四川、淮西、京湖可不是一回事兒。那些地盤連年戰亂,都是窮地方,也沒幾個人。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如今江南隨便找個縣,都比中原大部分的府要富庶,而且人口也更多!

    整個北方漢地的總人口不過千萬,而江南五路的人口卻有七八千萬之多在眼下的13世紀,人口就是財富!

    陳德興的語氣平和,眼神卻不向著如何一個「英雄「,更像是自言自語。

    「其實《陳禮》的事情,江南士大夫的反感,都是一個利字在作怪!孤王如果把江南的花花世界分封給他們,他們還會反《陳禮》嗎?可是江南富庶,好好撥弄一下,每年幾千萬貫稅收是穩穩的。而且江南人口也多,至少七八千萬呢!無論是開墾北地,開發遼東,殖民海外,哪一樣離得開人口?沒有這七八千萬人,靠北地的一千萬人,到孤王死了都沒有幾個能發送出去殖民的。這江南,孤王必須拿在手裡!」

    他的聲音沒有絲毫起伏,但是所有的「英雄」身子都是一抖。

    陳淮清冷冷道:「給江南那些豪門大戶的帖子早就發出去了,他們要來……自然可以商量著辦。若是不來,便是還忠趙家,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現在各路人物,正在陸續往燕京而來,離得近的已經到了,離得遠的多半也派人騎著快馬來打招呼。可是其中卻少有人從江南而來!

    陳德興淡淡一笑:「咱們討論《陳禮》,只需考慮對華夏千秋盛世有沒有好處。有好處就實行,沒有就修正,其他的不必考慮!至於江南……孤王自領兵去收拾!區區團練,不過烏合之眾,如何能抵擋孤王的百戰精銳?」

    啪一聲,卻是老頭子夏貴在拍巴掌,一張老臉上也堆滿了笑意。淮西地近江南,在討伐江南的問題上,他可不敢有半點推脫!

    現在因為《陳禮》的出現,文取江南看來是不行了,那就戰罷!

    明白了這個大局後,後面該怎麼做就很明白了。

    夏貴站起身子行了一禮:「明王殿下,您的意思臣已經明白了,您定《陳禮》是為華夏千秋萬載……臣夏貴願意追隨大王,共襄盛舉!臣請大王早正皇帝位,率領我等南征殘宋,先一統華夏,再開拓四海!」

    夏老頭子帶頭表態,屋子裡面其他的人也都紛紛起身行禮。

    「臣等恭請大王早正皇帝位,臣等皆願遵循《陳禮》,願隨陛下南征,以救江南億萬庶黎!」

    陳德興笑盈盈看著屋子裡的這些軍頭,這些人雖然個個奸猾,但是總歸還識時務,手裡也有些人馬,是可以一用的。等自己做了皇帝,就帶著他們一起出征,不用他們出兵,只要他們本人跟著就行,免得他們的兵馬在後方鬧點什麼事情。

    江南的團練,有個十萬士爵兵,還怕打不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0
第612章 賊有陳禮,我有海禁
    「禮崩樂壞,禮崩樂壞了!如今天下紛紛,就是因為禮崩樂壞!」

    幾個穿著青袍子的大宋文官,在臨安瓦子巷裡面一個安靜的小閣子裡,正坐在席上議論紛紛。

    這些文官都是大宋朝廷和地方團練中有點實權的人物,有淮東安撫制置使司主管機宜文字,朝請郎,直天章閣陸秀夫;有監察御史,承事郎陳宜中;有江南西路安撫制置使司管辦機宜文字,給事郎鄧秋忠;加上福建團練司管辦機宜文字,承務郎黃墉;再加上開慶元年己未科的狀元,現在擔任太平州團練使,知太平州,官拜宣德郎,直寶文閣的周震炎;還有一個蘇東坡的八世孫,寶祐四年的進士,現在擔任兵部主事,官拜朝請郎的蘇劉義。

    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歲數和資歷,除了一個蘇劉義入仕早一些,但都算是宋朝文官中肩碰肩的人物。說起話來,大家都沒有什麼顧忌。

    而且這些人物,還有一個特點,幾乎都是和兵事沾邊的。就是一個陳宜中是御史,不過誰都知道,他這個御史是賈似道的私人,一年到頭沒有幾份彈章遞上去,倒是整天泡在賈似道的都房裡面出謀劃策。

    眼見得大家酒已經喝得不少了,興致都上來了,話題自然就從風花雪月轉到現在最熱的天下大勢。個個攘臂而談,聲音也是越來越大。

    周震炎大聲道:「《陳禮》一出,陳德興就是自絕於華夏了!《陳禮》興,《周禮》亡,《周禮》亡則儒門不存啊!我等讀孔孟之書者,如何能坐視不理?若我等不挺身而出,則華夏道統就要斷絕了!」

    他是和陳淮清一塊兒中的文進士。還是個狀元。本來應該前途似錦,但是偏偏因為結交丁大全其實也不算結交,就是長得帥。被丁大全看上了想介紹給趙琳兒當駙馬。就因為這點屁事,中狀元後一直不走運。九品官兒當個沒完。直到前兩年各地興辦團練,他才得到一些機會,回到太平州,扛著個狀元郎的招牌登高一呼,再加上太平周家的勢力,居然拉到了四千人。而且太平州因為在長江邊上,是拱衛建康的門戶,因此民間有一定的軍事基礎。這太平州團練居然頗為精銳,和建康府團練、鎮江府團練一塊兒成了江南東路團練的支柱。

    手裡握著四千精兵啊!這下他可真是揚眉吐氣了,官升得飛快,轉眼就是正七品宣德郎,還加了個直寶文閣的館閣職。現在正是氣雄萬夫的時候,提到《陳禮》,他的反應也最激烈,口中噴著酒氣就在那裡喊打喊殺,「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一個字。打!江南三十萬團練軍,還有百萬讀孔孟書的士子,人人拿出保衛聖道的決心。如何打不過姓陳的?」

    和周震炎同一科的進士,在李庭芝幕府呆了好幾年的陸秀夫本來在席間就有些鬱鬱寡歡的樣子在北方中原大戰的時候,南宋也對舟山和泉州發動了進攻,舟山孤懸海外,有大明的艦隊遮護,自是不容易打的,因此只是佯攻,主攻是放在泉州的,正是由李庭芝主持。對手不過是少量明軍的正規軍和陳淮清臨時召集的泉州商團(主要是海商的僱傭軍)。本來應該是很有機會的一戰,可是誰知道才打到半場。就傳來了忽必烈敗走草原,李璮投降陳明的消息。整個中原轉眼就是陳家的天下!

    這下李庭芝麾下的團練軍再無戰心。一幫帶兵的士大夫誰也不願意再和陳淮清結死仇。最後連李庭芝也沒心思再打下去,乾脆手兵了事,整個就是一場糊塗仗!

    現在聽到周震炎在那裡誇海口,忍不住冷笑一聲。周震炎一愣,斜著眼睛看他:「君實,你有何高見?」

    陸秀夫搖搖頭,淡淡道:「高見沒有,只是感慨,眼見著咱們這個天下,又到了武夫橫行的時候了……早知道是這樣,還搞貴文輕武作甚啊!」

    他這個話,顯然是有深意的,並不是指北地北地自靖康之變以來就是武夫當國,沒有什麼好講的。可是如今的大宋,難道就不是武夫天下?三十萬團練軍,有幾個屬於朝廷?北方的陳德興倒還有二十幾萬士爵兵、八旗兵,南朝早就有士大夫研究過北明軍制了,知道那是隋唐府兵加上秦的軍功爵。其實也不是什麼壞東西,而且也不是兵為將有的,北明朝廷對軍隊的控制可是遠遠超過南宋的……

    陳宜中算是他們當中最接近最高層的人物,聽到陸秀夫的話,也只是搖頭,「如今天下大亂,自然是要用武的。可是自古有馬上取天下,安有馬上治天下?這天下,終究要回到文治上的。可陳德興現在的所為,就是要斷了咱們華夏文治的傳承,要把孔孟之道,周公之禮,改成他的天道和《陳禮》。還要奪了我們江南士紳的家業,將百姓送去萬里之外替他開拓疆土!」

    聽到陳宜中將話題引到家業和百姓上面去了,大家都沒有答話。這才是關鍵的問題啊!

    現在江南的土地,幾乎百分之百控制在這些科舉豪門之手。而江南的農民,也幾乎都是豪門地主的佃戶,而且他們的人身自由,都被地主所控制南宋可不是北宋,江南農人早就已經農奴化了,佃戶是可以隨田買賣的。

    而陳德興要開拓海外,要開發遼東和北地,都需要南方的人口。要不然就北地的千把萬人能搞成什麼?北方加上遼東,可以開墾出來的耕地至少有10億畝,給一千萬人分,每人可以分到100畝,根本種不過來,誰還有興趣去海外?

    所以陳德興一旦拿下江南,就一定不會允許江南的士紳豪門再控制那麼多人口。江南豪門,一定會成為陳明打壓的對象!日子是不可能好過的!

    不過這番道理,心裡面知道就行,說出來可沒有意思,大家都是在保衛孔孟之道,可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利啊。

    鄧秋忠搖頭道:「咱們還是來說說怎麼抗賊吧,我認為陳明之所以強,其根底還在於能利用江南的財力!陳明仗著能控制大海,脅迫拉攏了江南一帶的海商,現在又拿下了三佛齊,每年從海貿中攫取的錢財怕有一千多萬貫。如果不能斷了陳明的財源,這仗可沒法子打下去……依我看,要打敗陳明,就得繼續海禁,不能放鬆半點!」

    鄧秋忠是江萬里系統的人,不過他不是進士出身,在這堆進士老爺中還是有些低人一等。不過這話說的的確有道理。陳德興的軍隊其實挺費錢的,士爵兵的俸祿不低,裝備也好,哪樣不是用錢堆起來的?這回陳德興可能那麼快就打敗了忽必烈和李璮,還不是因為他在去年的「遲約風波」中狂撈了兩三千萬!直接大把的銅錢砸出去,叫李璮麾下的大將史天澤、張柔倒戈,還把李璮的兒子李彥國都拉攏了。至於夏貴、高達這兩個大宋的臣子也出兵幫著打,說沒有收錢誰會相信?

    蘇東坡的八世孫蘇劉義卻苦笑著搖頭,道:「宗蓮兄說的輕巧,你可知道海禁一個月,朝廷要少收多少錢?光是直接的稅收就要損失一百多萬貫!而且臨安、慶元、紹興、福州、莆田、廣州、雷州這些地方的商稅,這幾個月都少的不像話……他們過去都依靠海貿過活的,生產的東西都要賣給外洋,還有不少商人是做番貨的。現在全都沒有了生計,聽說不少地方的商民都在鬧事了。」

    南宋的稅收主要來源於商稅,每年印出來的會子也靠商人消化,而南宋的商業又依賴進出口,幾個月的海禁下來,陳德興那邊的日子怎麼樣不知道,倒是南宋朝廷窮得都快倒閉了真的要倒閉了,本來南宋朝廷是中央集權,牢牢控制地方的財源,錢都往中央去,地方上沒有錢的。可是現在,南宋團練大興,一幫子手握刀把子的團練頭子把地方的田賦和免役錢都截留了。朝廷就剩下海貿方面的稅收和幾個大城市的商稅。現在海禁了幾個月,朝廷的收入一下去了大半,都快發不出官俸了。

    「就是商民鬧事,這海禁的口子也不能開!」鄧秋忠掰著手指頭說道,「咱們好歹還有六個路(江南五路加廣東)還有淮東半路的田賦、免役錢,還有市稅、鹽稅、酒稅、茶稅,還能賣官賣度牒,還能印會子,怎麼都能把日子過下去。可陳明那邊是百廢待興,人口又少,大量的難民要安置,能收幾個稅?他的士爵、八旗和普通士兵所分的田地都是五年免稅的。現在除了海貿,他就沒有什麼可靠的財源。現在……他們就在用老底子在撐著。只要咱們再堅持幾個月到一年,把陳德興的財力耗盡了,這仗就有的打了!這也是江學士的意思!」

    江學士就是江萬里,江南西路八萬團練的首領,賈似道這段時間焦頭爛額,聽說已經要下野了,這江萬里到時候就是新的平章軍國事了!

    在座的人互相看看,看來這海禁還得繼續下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0
第613章 大宋炮隊,臨安堅城
    大宋咸淳四年四月末,江南,臨安。

    臨安的街道,仍然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彷彿沒有受到海禁太多的影響。臨安城的商人百姓穿著鮮亮考究的衣服,在街頭摩肩接踵的湧動。連接大運河的幾條河道上,滿載貨物的船隻,檣櫓相接。運來的是產自江淮、浙東和江南的米糧,北地和高麗的藥材、毛皮、玉石,還有赫赫有名的南芬鋼打造的兵器和盔甲這可是如今江南團練首領們的最愛,穿一身南芬鋼甲,上了戰場就多了幾條性命啊!而通過這些河道運走的則是產自臨安的絲綢、漆器和紙張,數量之大,壓得一艘艘內河貨船都快沉到水裡去了!

    只是這些貨物都運去什麼地方?江南東路、浙江東路和淮南東路這些日子對絲綢、漆器和紙張的需求是不是大了一些?

    和運河水上檣櫓相接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的,大概就是臨安城南錢塘江江面上的清冷了。如果早幾個月來到這裡,看到的可是另外一副盛況。從舟山過來的商船就在錢江岸邊的碼頭上排著長隊,挨個等著裝貨卸貨。可是現在,錢塘江上,除了幾艘打漁的小木船,大概就是正在巡邏的水軍戰船了。因為靠近海口,臨安城隨時有遭遇明軍入侵的威脅,不嚴防死守可是不行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由最近這段時間,將行在所遷往洪州(江南西路)的聲音漸漸開始在朝裡朝外響亮起來了。

    賈似道知道,這一定是江萬里在背後煽動。江萬里是江西團練的首領,洪州又在江西。行政所一旦遷往洪州。六千台勇,又如何能對抗八萬贛勇?

    可是不遷行在所。就臨安這個緊靠大海的地形,誰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鋼甲兵泛海而來。突然出現在臨安城外?就靠賈似道的六千台勇和不過一千五百殿前諸班直,還有一些屬於三衙新軍的部隊,總共有三萬餘人,真的能守住諾大的臨安城?

    這事兒,連北內德壽宮裡面的太上皇也不相信,今天賈似道覲見的時候,趙昀可沒少提遷行在所的事情。而當今天子的親爹,榮王殿下彷彿也是這個意思。

    雖然洪州也不是什麼攻不破的堅城,但是好歹比臨安安全啊!住在臨安城內。簡直連覺都睡不踏實,生怕一閉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睡夢裡面就給攻入臨安的明軍給殺掉了!

    事實上,賈似道自己也不安心,只是就這樣遷往洪州,又實在是不甘心!

    奸臣出了北內,坐在轎子裡面,滿腦子都是遷不遷行在所的事情。遷行在所,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有利的。唯獨一點,朝廷就不是奸臣能控制的了……

    這時。轎子突然停了下來,外面傳來了廖瑩中的聲音:「太師,已經到了。」

    賈似道應了一聲,轎簾已經被人掀開來了。賈似道下意識的就鑽了出來。這位執掌南宋一國重權的太師公,這一兩年來真是衰老的飛快,鬚髮白了一多半。臉上的紅光和自信的神采更不知去了哪裡,剩下的只有疲憊。

    他抬頭看了下四周。發覺不是西湖,便問了一句:「這裡是……哪兒?」

    「這裡是錢江碼頭啊……」廖瑩中已經到了賈似道身邊。低聲提醒,「您不是要來錢江碼頭視察海防麼?」

    「海防?」賈似道彷彿如夢初醒,手按著額頭,「居然忘記了……真是老糊塗了!」

    廖瑩中道:「太師日理萬機,諸務繁忙,一時想不起來也不足奇的。」

    賈似道點點頭,四下看了看,道:「視察什麼?」

    廖瑩中忍不住一擰眉毛,這賈似道的記性真是越來越差了,竟然全都忘記了。他抬手一指碼頭附近,就扼守在錢江口的一座城堡。

    「太師公,您是來看錢江堡和新鑄的青銅大銃的。」

    「對對對,是青銅大銃鑄好了!」賈似道這才完全想起自己為什麼不會葛嶺而是大老遠跑到錢塘江邊上來了。原來大宋的士大夫們雖然輕武,但是對於先進武器的興趣卻是非常高的。他們可不會如滿清王朝的那群朽木一樣,在被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教訓過後二十年,還在八里橋之戰中用老祖宗傳下的弓馬騎射去對付英法聯軍的米涅步槍。

    在四年多以前的臨安之變中,賈似道和南宋朝廷已經領教過青銅大炮的威力,他們又怎麼會無動於衷?實際上在賈似道控制了南宋朝政之後,他就下令御前兵器所,兵部的軍器監全力以赴研製大火銃。

    不過研製的過程和蒙古一樣不順利畢竟他們不像陳德興知道後世H器發展的大致方向,也知道青銅大炮的大概的模樣和尺寸,還知道炮架的構造(陳德興前世喜歡玩模型,家裡面有模型青銅炮)。

    而且,銅在南宋士大夫心目中是非常緊缺的東西,宋朝的工商發達,生產的手工業品數量遠遠超過前朝,農產品產量也很高。而銅錢的鑄造卻遠遠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出了銅錢短缺的局面。所以賈似道和南宋朝廷的大官們一開始都想讓工匠們鑄造鐵炮(這個彎路歐洲人在歷史上也走過,畢竟鐵比銅要便宜)。但是鑄鐵的難度遠遠高於青銅,兩者的熔點就差了七百多度!因而南宋的鑄炮活動在初期進展緩慢,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

    最後,南宋的工匠們終於說服了文官,讓他們使用青銅鑄造大炮了。這對南宋的冶金業來說幾乎沒有難度實際上陳德興的鑄炮工匠和工藝也來自南宋。

    不過南宋鑄炮的思路,還是不免受到三百年來防禦性國策的影響。和忽必烈的大元炮隊過分注重機動性相反,大宋炮隊幾乎不考慮大炮機動,只是全力追求大炮的威力實際上,南宋也沒有足夠的畜力去拉動大炮。馬幾乎是珍惜動物,牛倒是有一些,但多是耕地的水牛,並不大適合拉車。南宋陸上貨運使用的牲畜主要是驢子,根本拉不動沉重的大炮。

    所以放棄了機動性的南宋,乾脆把大炮都鑄造的巨大無比。而且他們也不是用口徑或是彈重來區分大炮型號的,而是用炮重定型。其中最輕型的大炮也有3000斤重,發射的彈丸重十斤左右,威力和明軍的3吋炮彷彿。不過炮重(不含炮架)則要比3吋炮重幾百斤,這主要是因為南宋炮匠為了追求鑄炮的成功率,加大了炮管壁的緣故。

    「回稟太師,這次兵器監新鑄的大銃重達九千斤,可以發射二十八斤的彈丸,彈丸射程可達五里,可無堅不摧,無物不破!若是明賊的水軍敢來,卑職定然叫他們有來無回!」

    一名穿著緋色文官常服,腰裡卻掛著寶劍的台勇將領,就站在夯土包磚的堡壘上面,指著六門架在石頭炮座上的巨大火銃,信心滿滿地對賈似道說著。周圍還有十幾名青袍子文員和穿著紅色戰襖,頭戴范陽笠的武將。其中文員都是駐防錢江堡的台勇左營的軍官。南宋團練講究書生掌兵,所以軍官多是書生,卻都給文官。賈似道是台州人,他的六千台勇自然都是台州士子,很多還出自賈氏一族。自然被賈似道牢牢控制在手。

    而那幾個武官,則是三衙新軍的軍官,三衙新軍是在三衙軍解散後在李庭芝的武銳軍和部分三衙軍將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新軍,人數多達六萬,現在分駐臨安、慶元、紹興、平江、建康、揚州等地。

    這支兵則是由賈似道和李庭芝共掌,擔任「管軍」的韓震、姜才、孫虎臣都是賈似道和李庭芝的心腹。不過再怎麼心腹,三衙新軍終是朝廷的武力,是由樞密院直管的,和只聽賈似道命令的台勇還是不一樣的。

    「太師,」官拜廣州觀察使,擔任御前馬軍管辦公事(三衙管軍的名號)韓震衝著賈似道一叉手,語氣當中也頗有自信,「有了這六門九千斤銃和另外十門六千斤銃,這錢江口當是無虞。而且這錢江堡背靠臨安城,賊兵想從側背攻打也極是不易。若是能多鑄大銃,廣佈於臨安城四面,再練兵數萬以衛城池。則臨安非百萬兵不能破!」

    賈似道只是微微點頭,不置可否。臨安的確是可以守衛的,但是非百萬兵不能破也是大話。不說別的,單是臨安城內一百多萬百姓在戰時糧食供應就是個極大的麻煩!

    若是天子不在臨安,那大不了易子而食,就和明軍比耐力,看誰能熬得過誰。

    可要是天子若是身在臨安……趙家皇帝的膽子有多小,賈似道還會不知道?如果真有十萬明軍圍城,部署火炮日夜攻打,只怕要不了一個月,北內的太上,宮裡面的天子,還有天子的親爹榮王,都得被嚇死過去!

    想到這裡,賈似道就是一聲長嘆。

    臨安或許可守,行在卻必須要遷!

    而自己這個當朝太師,又能往何處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0
第614章 論持久戰
    在臨安城西,西湖南岸的蒼翠景色之間,有一處小小的寺廟。這寺廟香火不怎麼樣,倒是很有些風韻雅緻。這小廟正臨著一條通往西湖的小溪,四周遍佈竹林和垂柳,時值仲春,氣候溫潤,垂柳依依,竹林蒼翠。這小廟也門戶精緻,雖然場面不大,但是一木一石還有廟中小小的庭院,明顯都花了大心思。一看就知,此處不是給尋常百姓上香禮佛的去處,而是專做豪門世家生意的廟宇。

    趙家皇帝本來好道,北宋時還有個道君皇帝宋徽宗。可是道家卻沒有庇佑大宋江山安穩的本事,因而南渡後的天子都比較崇佛,釋家漸漸興旺,看看臨安週遭遍佈名寺就知佛法興盛了。

    而這類精細雅緻的寺廟,除了給豪門世家做佛事之外,還有一個功用,邊是某些官員在臨安的落腳點。臨安居,大不易。這臨安是十三世紀全世界最繁華的所在,自然也是房價最高的地方。哪怕宋朝厚待百官,高薪養官,也沒有多少官員有財力在臨安購置宅邸。而且南宋的冗官頗多,臨安城又小又擁擠,朝廷自然也沒有財力給每個行在官員都提供住房了。

    而且許多官員入朝只是暫留,並不會一直在行在做官。這鐵打衙門流水官,橫豎做不了多久的京官(指在臨安做官),何必花費大價錢購置宅邸?

    不過做官,特別那些有點品級但是又不夠資格讓朝廷分房子的大官,也不大好在臨安市井租房子。挺大一官,焉能和市井之徒比鄰?而臨安的高尚住宅區,又都是世家親貴的居所,這些人也不差幾個錢,所以也不會出租宅院。

    因此這門生意。就讓許多寺廟和道觀拿去了。

    而某些入朝覲見的地方大員,只要是在臨安沒有宅子的,一般也不願意住在人多眼雜的館驛之中。情願花幾個錢租住在週遭風景幽雅的寺廟、道觀之內。

    今天這處新廟看來是住進了大官,寺廟外面不遠處的道路上。聽著一長串車馬,還有衣甲鮮明的軍士警戒。看這些軍將所打的旗號,彷彿是那家親王家裡的值守的禁軍。寺廟當中也提供酒食招待,一個個在這仲春的和煦春風中席地而坐,汁水淋漓的吃喝,很有些野餐的意思。

    看來今日到訪的,是一位大宋親王,卻不知寺廟中居住的是何方神聖了。

    寺廟中一處幽靜的樓閣之內。坐著不多幾人,居中的就是兩個上了年紀的文士,都頭戴軟帽幞頭,一身便裝,既清爽又瀟灑。其中一人六十多歲的年紀,不過卻精神抖擻,面色紅潤,鬚髮也大半是黑色的,一看就是宦海沉浮多年,終於大志得伸的人物。正是入朝覲見天子的江南西路安撫置制大使,江南西路團練大使江萬里。

    一個是五十多歲年紀,白胖雍容。談笑之間自有一種多年養成的高貴氣質,看起來就是一個貴不可攀的人物。正是當今官家趙禥的父親,榮王殿下趙與芮。

    江萬里身為手握八萬重兵的外鎮閫臣,乘著入朝的機會私會親王,這事兒要擱在團練起來之前,肯定得叫御史彈劾下台去。

    不過如今這世道,手握團練軍的大員哪個不是橫著走的?比之五代方帥也差不離了。誰還敢彈劾他們?而且彈劾了也沒有用,江萬里真要請辭了,朝廷敢答應嗎?他要下了台。江南西路八萬團練軍誰也指揮不動啊!萬一他們要投降了陳德興,這大宋朝立馬就得關張大吉。

    除了這兩位。打橫陪著的是臨安名士鄧秋忠和太平州團練使周震炎還有一個兵部主事蘇劉義。三人也沒有穿官服,都是文士打扮。輕搖紙扇,很有些風流倜儻。

    不過三個風流才子你一言我一語,說的卻是一點也不風流的軍國大事。

    「如今天下大事,彷彿是北強南弱,然而陳賊卻行了一步臭棋!」鄧秋忠搖著紙扇,侃侃而道,「這臭棋就是《陳禮》。」

    「對!《陳禮》一出,就是和全天下讀書人為敵了!」蘇劉義點點頭,接過話題。

    他,鄧秋忠,周震炎,陳宜中,黃墉和陸秀夫等六人,現在時常往來聚會,還會在臨安有名的小報上發表文章,指點江山,激昂文字,很有一些名氣。現在已經被人在背後稱為咸淳六君子了。

    蘇劉義頓了下,又道:「雖然陳賊素來輕視書生,看重武夫。但是《陳禮》不出,那些不過是陳賊個人好惡,未必不能改弦易轍。以如今南北之勢,陳賊只需開一場科舉,就能收天下士子之心了。但是《陳禮》一出,他卻再無可能得到讀書人之心了。」

    江萬里和趙與芮都點頭表示同意。他們都是讀書人,自然知道「禮」是什麼。「禮」是有神聖性的,周禮是周天子和封君、大夫、國人的「約」。陳禮則是陳德興和全體華夏子民的「約」。而「禮」的神聖性必須建立在天子帶頭守禮之上。

    如果陳德興帶頭違禮,端出種種優惠拉攏讀書人,讓他們享有和士爵、士紳一樣的待遇,那陳禮就和周禮一樣崩壞了,自此後再無神聖性可言。

    從某種程度而言,陳禮其實就是一部憲法,只不過管得比較寬泛,涉及到了宗教、文化、家庭等諸多方面。而後世憲法的神聖性,也是需要立法者精心維護的。一個法治國家,立法者絕不能帶頭踐踏憲法尊嚴,至少不能公開踐踏。

    而在陳德興制《陳禮》前,「禮」在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是具有神聖性的東西。「復禮」是千百年來士大夫階級掛在嘴邊的理想。

    這樣的氣氛,對於《陳禮》取得神聖性,成為華夏民族的「約法」是大大有利的。除非陳德興自己把《陳禮》當成張擦屁股紙,用完就扔……

    而在目前公佈的《陳禮》當中,士大夫階級是很受打壓的。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農工商諸民平等,低於貴族、士紳,也沒有什麼特權可言。

    另外,《陳禮》還規定了「漢不為奴」的原則。凡是漢人,只要不作姦犯科讓官衙逮住判刑,都是自由民。不能當奴隸,也不能當農奴。這就等於剝奪了江南士大夫豪門對佃戶的人身控制權這實際上是一筆財產!南宋末年的佃戶已經淪為農奴,是可以隨田買賣的財產。而《陳禮》卻讓他們成為自由人,等於解放了南宋的農奴,而且沒有任何補償!

    一旦大明統治江南,《陳禮》在江南實行,那些成為自由人的佃戶,肯定會紛紛逃離江南現在可不是人多地少的19世紀,而是人少地多的13世紀。且不說明洲大陸如何,但是江湖、京湖、四川、中原、東北,就有的是土地沒有人種。有那麼好的去處,誰還會留在江南被士大夫地主殘酷剝削?

    而江南的貧下中農大量離開,就勢必會造成土地租金大幅下降。江南豪門的收入立即就會大大減少……實際上,那些「義門」並不很富有,因為他們的人口都很多,家家都有一堆只會讀書不會做實事的士子。收入又主要依靠地租。在《陳禮》之下,讀書人做官的機會大減,地租收入又要大幅下降,這些「義門大族」只怕都要面臨破產了。

    所以《陳禮》一出,江南的士大夫豪門便沒有了妥協的空間!

    ……

    聽到蘇劉義說讀書人之心,趙與芮卻嘆息一聲:「人心人心,本朝自太祖得國就厚養士大夫,什麼時候不得人心?可是如今陳賊卻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這得人心也未必不失天下吧?」

    狀元郎周震炎一笑,開解這位糊塗天子的糊塗爹道:「人心難測也,《陳禮》頒布之前,人心未必在宋……陳賊雖逆,但終有復中原,逐胡虜之功。若其順天應人,禮遇士人,未必不能有天下!」

    這話說的……趙與芮的眉頭大皺,不過卻不敢說什麼。這周震炎當了好些年的受氣包,還因此大病一場,險些送了性命,肚子裡面對趙家是有怨氣的。而且他現在手裡有4000團練!這年頭有幾千團練,就比皇帝他爹都牛了!

    周震炎侃侃而道:「如今陳賊已經失去人心,而大宋又行學校議政之法,是真心和士大夫共天下,因此天下書生一定會全力輔助大宋……大宋雖然難免有困頓之時,但是只要持久堅韌,天下終究還是宋朝的。」

    「持久堅韌?」

    江萬里接過話題,笑著說:「陳賊兵精糧少財薄,因而利於速戰。吾大宋得江南人心,有三百年基業,非暴起突發的陳賊可比,自然可以久戰。陳賊之兵以財聚,財盡則兵散,吾大宋之兵以德聚,德不失則兵不失。如果朝廷可以先遷洪州,長禁海貿,與賊持久相抗,再聯絡南北豪強,約以裂土封疆。堅持數年,天下必然重歸大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0
第615章 五大戰區
    風景秀麗是葛嶺已經浸浴在蒼茫的暮色之中,幾隻飛鳥落在了多寶閣飛挑的簷角上,幾聲鳴啼之後,又振翅高飛,消失在了落日餘暉之中。

    站在多寶閣三層,憑欄遠眺,望著高飛西去的飛鳥,奸臣賈似道的眼角微微跳動了一下。

    臨安皇城司報告,今日上午榮王趙與芮出城去西湖邊上的普寧寺一遊,而這普寧小寺,恰是入朝覲見天子的江萬里的暫居之所。趙與芮是去見江萬里的,見了江萬里之後,又匆匆返回臨安城內,直奔北內德壽宮而去。

    廖瑩中道:「太師……是否要讓御史彈劾?」

    對於廖瑩中的詢問,賈似道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躊躇良久,才一言難盡地道:「江古心也是為國為民。」

    廖瑩中道:「可太師您何嘗不是一心為國?江古心有什麼話就不能直接和您說?」

    賈似道搖搖頭,「早就說過了……江古心是君子,不會在榮王跟前說我壞話的。他所求的無非就是遷行在往洪州。行在到了洪州,大宋才有一線生機,才有可能持久相抗,拖垮陳明。」

    廖瑩中挑眉道:「太師也贊成遷都之議?若是如此,何不順水推舟……」

    「放不下。」

    賈似道道:「吾掌權柄數載,為政無建樹,國勢也江河日下,卻還眷戀權位,依依不捨,不知日後青史之上,會留下何等惡名?」

    賈似道摸了摸大半發白的鬍鬚,沉默一下。嘆了口氣,「只怕後世史書都會說我賈似道禍國殃民。亡了大宋三百年江山吧……」

    廖瑩中眉頭微鎖,心下暗憂。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賈似道居然還在擔憂身後之名,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如今要擔憂的,已經不是身後名,而是身家性命了。

    一步走錯,就要家破人亡!

    賈似道感嘆道:「只是把朝廷留在臨安也不是辦法,若再不遷行在,賈某就真是宋亡的罪人了。但是遷了行在……」

    賈似道靠在欄杆上,有些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廖瑩中仔細聽著賈似道的話語,一邊分辨其中的意蘊。一邊思索著對策。

    「太師,若是遷移行在,您千萬不能去洪州!去了洪州,只怕有性命之憂!」

    賈似道遲疑道:「江古心不至於如此吧……」

    廖瑩中道:「大宋江山如此,人人都會以為是奸臣禍國所致。」

    「奸臣?」賈似道苦笑,「那就是賈某了……」

    「太師!」廖瑩中皺眉道,「太師若去洪州,就真的是奸臣了!」

    「不去洪州?」

    賈似道愕然片刻,然後回頭看著廖瑩中。「你是要老夫留在臨安?」

    廖瑩中點點頭,「太師當知申生、重耳之典故。太師若去洪州,最多能帶六千台勇,而江古心麾下有八萬之眾……待到陳賊入寇。兩浙告急,朝廷一定會追究太師過失!」

    「老夫的過失?」賈似道嘆息,「老夫當政數年。昏招的確不少。」

    歷史上對賈似道比較好的評價就是有閫才而無相才。身為督師的文官,他表現的其實比宋朝大部分的閫臣都要好。

    廖瑩中沉吟道:「太師。朝廷如果西遷,兩浙還是要有重臣坐鎮的。而且坐鎮兩浙的重臣必須有閫才有兵力。放眼大宋。也只有太師和李祥甫能當此重任。」

    賈似道道:「老夫守浙西,李祥甫守浙東?那兩淮怎麼辦?誰能去守?」

    宋朝的浙西路包括臨安府、嘉興府、平江府、湖州、嚴州等地……彷彿是在東面?而浙東路則包括紹興府、慶元府、台州、溫州、婺州、處州等地,似乎是更靠西面。

    如果朝廷的行在所離開臨安,那麼兩浙路肯定要安排一個安撫制置大使鎮守,賈似道如果留守臨安,自然是總領兩浙的閫帥。同時還會兼任兩浙團練大使,判臨安府,總領兩浙財賦等職。另外,根據宋朝的慣例,還會安排一位制置副使鎮守浙東。在團練大興之前,這個差遣會由武臣擔任(如果兩浙總帥是武資,那副帥就是文資),不過現在這個差遣是沒有武將的份兒了。能擔當此職的,李庭芝是首選,史岩之、趙與訔也可以擔當。

    不過對賈似道而言,安排自己的親信李庭芝守淮東肯定是最理想的。

    廖瑩中冷笑,「太師您若出鎮兩浙,何必去考慮兩淮之事?江古心、馬華父(馬光祖)、葉鎮之(葉夢鼎)他們誰不能去守兩淮?何必非李祥甫不可?」

    他頓了一下,語氣放沉,「太師,若朝廷遷移行在,就是存亡之戰開始了。如今咱們大宋朝廷能管的地盤,就是兩浙、兩江、福建、廣南東、廣南西、荊湖南和淮東一部。若要舉國抗戰,應當將朝廷管轄的地盤分成各個戰區,各置閫帥,授以全權,持久抵抗。」

    「戰區?全權?持久?」賈似道低聲沉吟。

    廖瑩中重重點頭,這些日子他一直在思考出路,大宋的出路,賈似道的出路。現在終於有了一點想法了。

    「兩浙可置一個戰區,由一制置司統轄;江南東路和淮東路置一戰區,也設一制置司;江南西路和荊湖南路置一戰區,同樣設一制置司;廣南東、廣南西兩路置一戰區,也設一個制置司,福建單獨設個制置司。如此,朝廷轄區便是五個制置司,各由一閫臣負總責,統轄所有團練、御前軍和各地官員。太師可以出鎮兩江,江東、淮東可使馬華父去。江西、湖南可由江古心管轄。蒲大參(蒲擇之)可以去福建。史岩之或葉鎮之去兩廣……」

    賈似道琢磨片刻。「若是如此,咱們大宋剩下的那點地盤,不是給分了五份,這不是國分為五,互不統轄了嗎?」。

    廖瑩中淡淡地道:「五大制置司便能安排五個手握重兵的大吏,有他們支持,太師您才能坐穩兩浙總帥之位。至於將來……若是不置五大司,太師覺得朝廷就能遙控指揮三十萬團練軍了?」

    賈似道搖了搖頭,苦笑道:「三十萬團練軍一出,這大宋朝廷就是空頭朝廷了。這是賈某的過失……」

    「怎麼是空頭朝廷?」廖瑩中搖了搖頭,「若無這三十萬團練兵,大宋朝廷哪裡還有一個可用之兵?陳明如今尚未進佔臨安,都是這三十萬團練軍的功勞!」

    賈似道怔了一下,點點頭道:「這倒也是……」

    的確如此,現在南宋的國防力量,比起歷史上華夏天傾之時,彷彿要強大許多。歷史上蒙古東下的時候,南宋朝廷可拿不出三十萬武裝齊備,訓練有素,組織緊密的團練軍……雖然在勤王詔書下,各地忠於朝廷的士大夫也組織了幾十萬人的大軍,但那都是倉促之間組成的烏合之眾。

    而現在的團練軍,到底是花了兩三年時間,投入了無數財富,還在原先宋軍職業軍官幫助訓練之下,依託士大夫宗族、鄉黨、同窗等社會關係建立起來的。而且還參與了幾場低烈度的戰爭,擁有了一定實戰經驗。

    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他們已經是一支戰鬥力足以和原先大宋前線諸軍相比的精銳軍隊了。

    賈似道沉思良久,然後抬起頭,一臉肅容地道:「群玉,去替老夫擬份奏摺,明日老夫就奏請朝廷遷往洪州,並且設立五大制置司……老夫還要自請鎮守兩浙路,誓與陳賊血戰到底!」

    ……

    「馬上要當皇帝了,彷彿也沒有興奮到哪裡去的說……」

    陳德興有些無趣地坐在一張全新打造的御座之上,居然有點百無聊賴的模樣。

    這些日子,南宋的忠臣和奸臣們都在忙著救國,大宋和大明的商人們都忙著走私,而大明這邊就兩件大事,第一是大封士爵,鞏固地方陳明的路子是封建貴族民主,先封士爵貴族去鎮壓地方,再賣一批士紳出去,然後讓這兩方勢力和中央派去的官僚一起組織地方政府,通過考試招募小官吏……

    第二件大事還是制禮,之前是徵詢諸侯們的意見,現在是徵詢士爵和士紳還有平民們的意見。同時,《陳禮》也進行了幾輪修正,正式的名稱也定了下來,是《華夏之禮》。不過大家還是習慣性的稱其為《陳禮》。

    今天一整天,陳德興都在修繕一新的昭明宮大殿上聽著各種各樣關於修改《陳禮》的意見,哪怕他壓根不想再對已經頗為完善的《陳禮》進行什麼修改,但是也得耐著性子聽著。

    來提意見的多數都是北地的儒生,內容自然脫不出尊孔和崇儒,當然還有開科舉這部登天之梯的吸引力太大了,就這樣斷然沒有了,自然有人要不甘心了。

    不過北儒這幾十年來早就讓蒙古人欺負的沒脾氣了,能到陳德興這裡提個意見已經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再不敢做什麼了實際上他們也沒有反抗陳明的力量。大部分只能去考個陳明的小吏,從底層慢慢做起,如果真的有能力,上升通道其實還是有的。只是不能一步登天就給個一縣父母官啊。

    只是從南邊傳來的消息有些不好,那幫南朝士大夫現在有錢有兵有地盤,還在使勁兒的折騰呢!(未完待續……)

    第615章五大戰區: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1
第616章 宋國女王? 第二更
    「官家……」

    甜甜糯糯的聲音在陳德興耳邊響了起來。

    「官家!」

    陳德興一開始還沒反應,不知道有人在叫自己之前人家都叫他「明王」或是「大(念dai)王」的,聽著有點象山大王,卻是標準的叫法。

    他抬起頭一看,就看見兩個熟透了的婦人,一身宮人打扮的楊婆兒,明明打扮的寶相莊嚴,卻處處透著。她正攙著身穿一襲梅花紋絳紫色宮服,披著繡了鳳凰的金絲披風,三千絲發被綰成盤絲髻,用紫金翟鳳珠冠和一隻藍白琉璃珠鑲嵌金腕輪裝飾起來的郭芙兒緩緩走來。

    郭芙兒現在已經三十五歲,不過保養得宜,現在心情又好,看上去只有成熟的嫵媚,而無絲毫韶華已逝的模樣。現在只是化了淡妝,淺粉色的嘴微微抿著,雪白的肌膚透出一種高貴之氣。

    「娘親。」陳德興收起了憂國憂民的心思,起身衝著郭芙兒行了一禮。

    「還叫娘親?難道不是太后嗎?」郭芙兒半開玩笑地說。

    陳德興現在呆的地方是昭明宮內的御書房,不過佈置還是一如既往的簡樸。除了一張書桌,一張御座之外,就是幾把椅子,幾張茶几,幾個放滿了各種書籍的書架,牆壁上掛著的是華夏地圖、蒙古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另外,還有一把三尺三寸大橫刀,也掛在牆上。這是陳德興的日常佩刀,裝飾也樸素到了極點。

    而陳德興本人的穿著,也不過是身白色道袍。他當皇帝的禮服、朝服、常服、戎服都已經做好了。還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是請燕京城內最好的裁縫做的。只是開店做買賣的裁縫。不過不是什麼「織造」、「供奉」或是什麼府什麼監的。未來的大內總管楊婆兒倒是想成立個少府監,被陳德興給否了……倒不是擔心楊婆兒從中撈多少油水。而是沒有必要搞這些。

    在他看來,皇家的神聖不是建立在這上面的。人家歐洲這個時代的國王、大公,常常連絲綢襯衫都沒有幾件,不照樣少有篡奪的事情發生?

    中國皇帝們倒是奢侈,只用最貴最好的物件,還都是御用御製,開了諾大的官營作坊只伺候皇家,真是高貴的不行。可結果怎麼樣?還不是週期性亡國?到了後世21世紀,歐洲在台上的王室還有不少。哪怕下台的,多半還保持著體面。

    之所以會如此,在陳德興個人來看,這皇權想要神聖,就一定要有神,要有禮。

    所以陳德興才會先裝神,再復禮。

    天降明王這事兒,現在已經基本做實了,天道教也漸漸上了軌道。明洲大陸……早晚會發現,除非這裡不是地球!到時候就更加能證明明王降世的神聖性了。

    至於禮,也制定好了,只要好好維護。將《陳禮》通過教育,和天道教一起,印入華夏民族的靈魂。陳明王朝的神聖性就能建立起來。

    穿什麼衣服,一頓飯吃幾個菜。這個不重要。

    不過郭芙兒穿上她自己設計的太后朝服還是非常養眼的,沒想到這個女人還有服裝設計的本事。

    「太后。請坐。」

    陳德興一指邊上靠著牆壁擺放的椅子,郭芙兒蓮步輕移,走過去端坐下來。然後風姿如畫地撥了撥髮絲,微笑著問:「官家……哀家這樣稱呼你可妥帖?」

    當皇帝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譬如家裡面的繁文縟節多了起來。家人間怎麼稱呼,都有了講究。

    「家裡人,不用如此。」陳德興笑道,「其實宋朝皇家在家裡面也沒那麼多講究的。孩兒的意思,家人還是和原來一樣叫法。如何?」

    「好,這樣也好。」

    「而且,官家是趙家的稱呼,」陳德興道,「吾大明的帝王起於明王降世,還是讓臣子們稱吾為聖人吧。」

    天道教是一神教,太一唯一,明王非神,這在《太一光明經》中都闡述清楚了實際上明王非神的概念在明教中就存在了,明教是二元神,一個光明神,一個黑暗神。而陳德興給自己的定位則是「聖人」,不同於凡人,但仍然是人。而且,《太一光明經》中還有明王唯一的闡述,明王之後,再無明王,亦無降世聖人。這是從《古蘭經》中得到的啟示,封死別的神棍冒充明王的路子。

    而降世明王,天降聖人的血統當然具有神聖性按照西方政治家們的說法,合法性要麼來源於血統,要麼來源於選票。陳德興不可能在13世紀建立一個共和國,自然只能將自己的血統神聖化了。所以稱天子為聖人正合適。

    郭芙兒點點頭,再看著陳德興,容色卻已經鄭重起來。「二哥兒,如今這後宮的家是為娘在當……你不會一直讓為娘操勞下去吧?這彷彿也不合禮。」

    《陳禮》父父子子篇中對天子後宮的秩序是有規定的,皇后是後宮之首,是替皇帝管家的,同時還是皇帝的配君,有協助處理政務,在必要時擔任攝政的責任。

    而太后,除非皇帝沒有年滿22足歲,否則是無權攝政的。另外,只要皇帝大婚,有了正式的皇后,太后也就無權管理後宮了。

    所以郭大太后往後就是吃喝玩樂,沒有什麼煩心事情要她過問了。

    但是郭芙兒現在問這個問題,卻是另有含義的。

    陳德興也明白她的意思,頓了下道:「皇后肯定是李翠仙!」

    中原大戰前,陳德興後宮是兩妃並列。但是在中原大戰中,李翠仙已經盡了皇后的全部義務,自然有當皇后的權利陳德興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含糊,下面成千上萬的功臣都看著呢!如果要論功,陳德興不算,李翠仙都能夠得上第一!連陸虎、劉和尚都不能比。她不當皇后,功臣們都要不放心了。

    陳德興是天降的聖人,但是聖人也不能不講道理啊!

    「但是……琳兒怎麼辦?」郭芙兒反問。「她也是你的結髮妻子,難道要讓她做小?」

    「琳兒……會有安排的。」陳德興微微一笑,「自然不能讓她吃虧,她怎麼說也是趙家天子的嫡女。」

    一聽到「嫡女」兩字,郭芙兒一怔,過了半晌,才愣愣地問:「嫡女……繼承權?」

    根據《陳禮》,女兒在一定條件下也是有繼承王位的可能!這條件就是皇帝沒有兒子。而理宗皇帝正好沒有兒子,只有趙琳兒這麼一個寶貝女兒。

    如果宋國是大明藩屬,那趙禥的繼承就是非禮的,由公主趙琳兒登基才合禮。

    而且,《陳禮》還有明確規定,傻瓜沒有繼承爵位和君位的權利一國之君怎麼能讓一個腦殘兒來當?這不是在瞎胡鬧嗎?

    所以,趙禥的繼承完全不合乎《陳禮》,是非禮的!如果趙宋在戰敗後請降,就必須廢除趙禥的繼承,而讓趙琳兒當大宋女王。將來再由趙琳兒的兒子繼位……當然要改姓趙,去海外延續趙宋的江山。

    這就是說,陳德興要給趙琳兒一個國家,並且保留趙宋宗廟。這份補償,應該足夠抵得上半個皇后了。

    「琳兒可知道了?」郭芙兒有些擔心地發問。

    她是比較喜歡趙琳兒的,因為趙琳兒是個乖巧聽話的性子,整個呆在宮裡面和她做伴兒。而李翠仙就是個女中豪傑,對後宮的事情興趣不大,和郭芙兒也沒什麼共同語言。

    陳德興沉默了一下,低聲道:「今晚,孩兒今晚就和她講。」

    ……

    夜色深沉,整個昭明宮一片寧靜,只有陳德興還在寢宮的一張六尺寬的大床上睜著眼睛睡不著。他雙手枕在自己的腦後,定定地望著天花板。身邊的趙琳兒小睡了一覺,這時醒來了,她發現自己的丈夫還在沉思,便牽起陳德興的大手,低聲地問道:「怎麼還不睡覺?這些日子諸事繁多,郎君若不睡覺怎麼能有精神呢?」

    陳德興側過了頭,對著小臉兒睡得紅撲撲的琳兒寵溺一笑,嘆道:「睡不著啊……馬上就要開國登基了……然後就要征江南了!」

    趙琳兒幾乎是從不問政治的,也知道自己現在的地位尷尬,她畢竟是趙家的公主,而趙家的宋朝又是大明最大的敵人。她和李翠仙不一樣,做不到家國分明,根本沒辦法找到一個讓陳家和趙家都能夠接受的解決爭端的方案趙家也不是益都李家,本就是一群山賊農夫陡然富貴,人人心滿意足,當皇帝當國王都好像是撿來一樣。

    趙家背負著三百年家國天下,十五代祖宗基業,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不過趙琳兒也知道陳德興是鐵了心要推平江南的,而她雖然深受陳德興寵愛,但是在政治上卻沒有任何發言權,也提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意見。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的優點,除了模樣討人喜歡,不就是乖巧聽話嗎?

    她眨眨眼睛,微笑起來:「……軍國大事,琳兒不懂,郎君要琳兒做什麼,只管說吧。琳兒什麼都聽郎君的!琳兒只求能留在郎君身邊,便是心滿意足……」

    聽到趙琳兒的表態,陳德興也笑了起來。幸好是趙琳兒,若是換成了另一個李翠仙一樣的女子,自己的後宮可就要不太平了。

    想到這裡,陳德興吐出口氣,點點頭,「琳兒,既然你怎麼說了,那麼就聽孤王安排吧,孤王總不會虧了你的。」(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