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奸雄天下 作者:大羅羅 (已完成)

 
regn13 2017-12-26 18:01: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99 77521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1
第617章 華夏之天命 滿500票加更奉上
    雙倍月票的幾天羅羅搶到了1000票,謝謝大家,羅羅這個月一定會按照約定加20更,現在完成10更,還有10更,月底之前一定完成

    這時在塘沽市郊,海河邊上,一所新落成的豪宅裡面,也有三個大人物正在徹夜交談著什麼。

    這處宅邸不大不小,前後五進院子,對尋常人家而言,已經是大宅,對於富豪權貴們來說,只算普通。

    《陳禮》中對於各個等級家宅大小,也是有些規定的。最大的自然是天子,封君次之,然後是各級貴族和士紳,再是平民,最後是農奴。至於奴隸,是沒有資格擁有私人住房的。

    不過住房逾制也不會殺頭坐牢,只是要繳納額外的高額房產稅。如果哪個富豪錢多的荒,把宅子建得和昭明宮一樣大,那麼要繳納的稅款也是個天文數字……只是這樣的土豪實在罕見,哪怕是頂級的士紳富商,也就住在四進五進的宅子裡面這當然也是要上稅的。

    在北明地盤上,凡是非國有的房屋、土地,一律都要納稅!

    當然,因為戰亂或是自然災害可以免稅,另外有些地方為了鼓勵投資開發,也會自行規定一段時間的免稅期。地產稅在大明屬於地方稅,怎麼徵收自有地方議會去考慮。

    但是地產納稅的大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哪怕是陳德興的私產(國家提供給君主的宮殿當然是國有財產)或天道教的教產也不例外。在《陳禮》的「君君臣臣」和「士農工商」兩篇中,對於各個等級的納稅義務,都有明確的規定。

    在未來的華夏世界中,沒有可以不納稅的特權階級,連君王都不例外!

    而且。君王的私庫也不能直通國庫,封君、封臣所繳納的貢賦也不入君王似庫,而是朝廷財入的一部分。同樣。回賜禮物也是朝廷埋單,和君王無關。但是上層君主對下層封君、封臣回賜的價值不能高於貢賦價值的一半。如此。才能體現臣子對君主義務。

    不過,君王和貴族們的經濟利益也有充分的保障。根據各自的爵位高低,會有相應的年俸、份地和宅邸。同時,《陳禮》也不限制君王和貴族從事生產經營,沒有什麼「不與民爭利」的說法(宋朝也沒這個說法)。只是要求依法經營,依法納稅。

    因此,身為君王的陳德興也是可以投資做買賣的。不過陳德興軍政事務繁忙,沒有經營私產的精力。私人的財產都交給郭芙兒負責經營。

    而郭芙兒的生意經現在就是投資地產估計是臨安高房價給她的印象太深刻就是在燕京、明都、大名、塘沽、舟山、泉州、淡馬錫、江華島等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地價低廉的城市地買地建房出租。

    為此郭芙兒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陳記商行,專門運營這事兒。挺大一太后,整天和一幫掌櫃管事商量買賣上的事情,這大約也是「禮崩樂壞」的結果吧?

    在《陳禮》當中是沒有重農抑商這個理念的。而且還通過出售士紳身份,變相大幅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而這處位於塘沽的五進宅邸,也是陳記商行的產業。剛剛建成裝修好了,現在租賃給了北明外交司,專門用來招待來燕京參加英雄大會的各方人物。

    政府用皇家的產業也付租金,而皇家的產業同樣要繳納稅賦。公私分明到這種地步,大概也只有陳德興這個重生的未來人才能想得出來吧?

    不過他現在是半神化的君王。只要把這種理念寫進《陳禮》,別人也只有「守禮」的份兒。說起來裝神也有不少方便的地方,否則他憑什麼「制禮」?這可是要修正華夏一千幾百年的傳統思想。裡面不知道加了多少陳德興的私貨呢……

    今天被外交司安排住進這所宅子的是陳德興的親爹陳淮清。現在陳德興的登基大典已經開始籌備了,還成立了一個「籌備處」,由墨影娘、任道興、趙復、陳淮清、張熙載五人領銜。

    其中墨影娘和任道興主要負責各種儀式。陳明的國教是天道教,可不能用儒家的那套典禮了。張熙載負責閱兵式和登基大典的安全保衛。陳淮清和趙復則負責接待各方來賓。

    而需要陳淮清以皇伯父和親王之尊,親自到塘沽迎接的賓客,卻是一個身著白色僧袍的小和尚。不到十歲的童子,濃眉大眼,虎頭虎腦,端是可愛。只是膚色偏黑了一些。小和尚俗家姓陳名昑,是安南國王陳晃的長子。也是安南國的太子。

    前文提過,安南陳朝和陳德興是遠親。都是江州義門陳的後裔,更早的祖先則是南北朝時期的陳朝。有了這層親戚關係,安南陳朝和陳明之間,對彼此的態度都是比較友好的。

    一方面,安南陳朝是篡位而來,得國不正。對原先統治安南的李朝苗裔又採取了殘酷鎮壓的政策。內部腥風血雨了好些年,總是不大安穩。陳朝大興佛教,還讓年紀幼小的太子出家,其實也是為了借助佛教的力量安撫國內的不滿。

    而現在,老陳家的親戚成了中國皇帝,還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國!這個大蒙古國在七八年前還入侵過安南,逼安南向大蒙古稱臣來著。

    現在蒙古被「中國陳朝」的親戚打敗了,這對安南陳朝壓制國內不滿是很有好處的。誰要是不服,安南陳朝是可以到中國去請親戚幫忙的!人家連蒙古人都打垮了,你們這些安南猴子還敢不服氣?

    另一方面,陳德興的對外政策不是建立一個大一統的世界帝國。在13世紀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中央朝廷可以向地球另一邊的地方政府下達命令,傳個旨意得好幾年!能不能到達還要看人品,人品不好的欽差沒準出海就餵魚了。

    因此陳德興的目標,是把世界華夏化:在血統上染黃,在思想上同化。而如今的安南,統治者是漢人,還是陳德興的親戚,相當一部分國民也認同自己是漢人(實際上也有漢人血統),文化思想上又奉儒學和漢傳佛教,還有科舉制度。基本上就是個小號中華。

    陳德興出兵去推翻安南陳朝,然後再換個姓陳的去當國王彷彿也沒有什麼意思。

    至於將安南併入中國,意思也不大。因為安南也不是什麼戰略要地,也沒有什麼油水(現在的安南國遠遠沒有後世的越南那麼大,國土主要就是紅河平原)而且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利益集團,而且這個利益集團還相當有力安南陳朝和陳明一樣,都是初興王朝,正是國力鼎盛的時候。歷史上安南陳朝還打敗過蒙古人的入侵!

    與其吃力費盡去啃安南這塊硬骨頭,還不如加快向北明洲和大洋洲的開拓步伐呢。

    當然,前提是安南陳朝接受全盤華夏化:以天道教為國教,遵守《陳禮》,以大明為宗主國。

    不過安南入華的事情,不能由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和尚去和陳淮清談,陳昑只是名義上的使臣。真正負責的是陪同小和尚陳昑而來的安南安生王陳國峻。

    夜已深,小和尚陳昑坐在大廳之內,不住打著瞌睡。而陳淮清和陳國峻卻仍舊精神抖擻,在那裡侃侃而談。

    「興道賢侄。」

    陳淮清打量了一眼陳國峻,對方三十多歲年紀,穿著一身普普通通的錦袍,靴子、襪子也是平常的布鞋、布襪,相貌也是極為普通。若是在大街上遇到,誰也看不出他是安南國的親王,還是安南國數一數二的名將。

    「如今明王立天道,制《陳禮》的目的,想必道興賢侄也是知道的。便是要效仿周朝,以華夏文化,教化萬邦愚昧。而安南陳氏本就是我義門陳氏一族,猶如當年周朝的諸姬。安南陳氏以大明為宗,乃是理所當然之事。只要安南陳氏尊天道,守陳禮,宗大明。安南國運,自然有大明庇護,陳氏江山,可保無虞。」

    陳國峻端起茶盞,淺淺抿了一口有些涼了的點茶,眉頭一皺:「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以儒為尊,安南也是以儒治國的。這尊天道,守《陳禮》……」

    陳淮清笑道:「尊天道,不過是以天道為國教,君王入道,僅此而已。安南陳氏要興儒學,行科舉,大明是不會過問……畢竟儒學也是華夏的。至於《陳禮》,講的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乃是源出《周禮》。而且安南陳氏是我大明陳氏宗親,以《陳禮》代《周禮》,難道不是提高了安南陳氏的地位?」

    陳國峻從容道:「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安南陳氏不尊天道,不守《陳禮》呢?」

    陳淮清道:「那樣……便不是華夏諸邦!大明不會承認安南為藩屬之國。」他頓了下,加重語氣,「使天下萬邦入我華夏,乃是明王之天命,華夏之天命!天命,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道興賢侄,安南陳氏不會違抗著天命吧?」

    陳國峻的態度依然從容,「自然不會。」他笑著一指正在打瞌睡的小和尚,「入道不如就從我安南國太子和在下開始吧。」(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1
第618章 天道的武士
    安南陳氏本是漢人,之前又向大宋和蒙古兩家稱臣,如今他們在中國的本家得了天下,自然沒有必要對抗反正就是稱個臣,改個宗教。《陳禮》什麼的,陳國峻已經仔細研究過了,沒有說要向安南派出監國,也沒說要在安南駐軍。而且陳淮清也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要求,更沒有索取多少財物,也沒有要安南出兵跟隨明軍作戰。

    安南國王陳晃也交代過他,只要不派監國,不駐軍隊,索取的財物和兵馬都在尺寸上,安南也沒有必要和大明過不去。入天道、守《陳禮》這兩個條件,雖然出乎陳國峻的意料,但是也沒有超出陳晃給出的條件。

    實際上,安南國入華夏本就在陳德興意料之中。這個國家在後世固然**,可那是為了抱蘇聯和美國的大腿。說穿了,後世的華夏並不是世界霸主,美蘇才是真正的粗腿。

    而如今大明已經趕跑了蒙古,海軍南洋艦隊又整天在安南國大門口轉悠,安南陳氏只要不傻,就不會和陳德興這個遠親過不去。至於入華成為成為華夏諸侯之一,對於他們在安南的統治彷彿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和安南抱有一樣心思的還有高麗國王王倎和宰相柳璥,高麗國可以說是大明最早的屬國,之前他們也是大蒙古、大金、大遼的屬國。反正已經是N姓家奴,投靠陳明沒有一點心理負擔。而且,陳明對高麗的壓迫比起蒙古那是輕多了。

    另外,在陳明的支持下,高麗國內也出現了大族和王室和諧發展的繁榮局面軟弱的高麗王室有大明支持,自然能維持在直轄領地中的統治。而各個大族在地方上的統治,也得到了陳明的承認。現在的高麗國家雖然是一盤散沙,但是卻能在陳明的新秩序下維持安定。

    因此高麗國上下對加入華夏,成為華夏諸侯國的一員也沒有什麼牴觸情緒。國王王倎和宰相柳璥更是一早到了燕京城。還和一票南北諸侯一起,向陳德興上表勸進。

    至於被陳德興發配到呂宋島去的趙與郁,更不會拒絕入華夏。他在呂宋島上的開拓可困難的很。根本離不開華夏本土的支援。所以在接到陳德興的邀請之後,趙與郁便和陳子龍一同搭乘南洋艦隊的戰船到了塘沽。

    但是「入天道、守《陳禮》、宗大明」這三個條件,對於此時的日本國而言,就彷彿有些難以接受了。

    在難波港外,剛剛落成的天道教日本大教方本觀石山天道宮旁邊,有一處陳設雅緻的小小院落。在日本國內的天道教和佛教、神道教的衝突愈演愈烈的時候,在石山天道宮週遭。卻還是大體維持著宗教聖地特有的安靜閒適。其他地方漸漸興起的反天道教風潮,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這個天道教在日本的聖地和中心。在石山宮外和難波港內的街道上。穿著天道教道袍挎著大橫刀的道人或者穿著閃亮鋼甲的天道武者在慢慢的走動。彷彿在宣示著天道教才是這裡的主人。

    在石山天道宮旁邊的小院裡,一個道姑正對著太一神的神位打坐。在那裡喃喃的唸著《太一光明經》。每唸完一遍,就在面前的黃紙經簿上畫一個紅圈。黃紙上面,已經密密麻麻的滿是紅圈,可見這個道姑已經在這裡念了很長時間的經了。一片寧靜當中,只有悠遠的鐘聲從庭外面傳來。偶爾驚起幾隻在日本繁衍的到處都是的烏鴉。它們呀呀的鳴叫聲,讓這個庭院更顯出幾分不類塵世。

    唸經的道姑,自然是大谷覺信,明王陳德興的弟子。日本大教方主持道人,天道使。在日本的天道教中算是說一不二的人物。在她的主持下,天道教在日本的傳播算是上了快車道,短短一年間,就發展了大批教徒,有身份的,沒有身份的都有不少。

    忽悠底層平民本就是大谷覺信這一系神棍的看家本事日本的底層賤民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宗教理論。只要有神蹟會變戲法,還有一個無所不能的神,而且祈禱方式又足夠簡單,也不需要給太多香火錢就好了。

    歷史上日本的一向宗就靠「南無阿彌陀佛」成了佛教第一大宗,穩穩壓住那種佛法高深的大宗,在日本戰國時期一向宗甚至擁有強大的僧兵團。成為戰國大名之一,而且還是比較強大的大大名!

    而如今的天道教則靠著「無所不能,唯有太一」這兩句經文,和會飛的熱氣球,還有來自中國這個高大上的概念,迅速發展起來。在山城、攝津、近江、伊賀、越後、越中、肥前、肥後、豐前、豐後、築前、築後、對馬等令國中擁有大批信徒。加入的不僅有底層民眾,還有大量的武士和商人。其中更有幾個有力的豪強名主。

    在庭院的門口,一個穿著整潔的藍色道袍,梳著唐輪頭(鐮倉時代武士的流行髮型)的,滿臉都是滄桑,鬚髮也有些花白的中年,正默默的站在門口。看他的樣子,似乎已經在這裡等候許久了。這個中年,曾經勾結幕府前將軍藤原賴經謀逆,試圖廢除幕府執權北條時賴,引發所謂「宮騷動」的北條名越流前任當主北條光時。

    宮騷動的結果是北條光時兵敗降伏,所領沒收,強製出家,流放伊豆國江間鄉。但是北條光時背後的名越流卻沒有因此滅亡,仍然牢牢掌控越後國守護一職。而且北條得宗和北條名越流也因為這場「宮騷動」而對立。北條光時的幾個弟弟,全都不甘心被得宗流打壓。一直蠢蠢欲動,想要再次發難,奪取北條家大權。

    而大谷覺信的父親親鸞上人曾經在越後數十年,她的幾個兄弟也在越後開設寺廟,自然是得到了名越流的支持。因此大谷覺信和北條名越流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在大谷覺信和天道教的幫助下,這位北條光時逃離了伊豆國,還潛行到了攝津國的石山天道宮,並且拜大谷覺信為師,成為了一名天道教道人。

    一個月前,光時作為大谷覺信的使者前往京都,遊說朝廷公卿,希望他們可以向天皇恆仁(龜山天皇)入道。現在北條光時回到了石山宮。可是覺信卻不理不睬的繼續唸經,不知道過了多久,她才慢慢合上面前的黃紙經簿。虔誠地供奉在了太一神位之前。緩緩地轉過身走出來。

    昔日北條名越流的當主單膝跪倒在她面前,「天道使閣下!屬下無能……」說著就緩緩低下了頭顱。

    「宮騷動」是18年前的事情,18年來北條光時一無所有,只能忍辱負重的活著,在得宗家臣的監視之下,時時刻刻都有生命危險,卻無時無刻不想恢復往日的尊榮。

    而大谷覺信,或者大谷背後的天道教和大明,就是能讓他圓夢的勢力!

    大谷覺信彷彿也陶醉在這種手握大權的感覺之中。她本是一個了不起的尼姑,不過也僅僅是個尼姑罷了。北條光時這樣的人物,就算再落魄,也是她需要仰視的存在。

    而現在,昔日名越流之主,越後守護北條光時,就拜倒在她腳下。

    因為,只要她肯全力支持,北條光時就能再一次問鼎幕府執權大位!

    大谷覺信緩緩地抬頭看了他一眼,微笑道:「光時,天皇不願意放棄根本不存在的神格,這早在我的預料之中。他還以為天照大神可以庇佑他的皇位,可他哪裡知道,真正能讓他坐穩天下的只有太一神……」

    說起來恆仁天皇也是倒霉,他的權力比高麗國王王倎,安南國王陳晃不知道差多少倍。過得日子更不用說,朝不保夕,日本國隨便找個名主都比他強。

    在歷史上,天皇一度淪落到靠本願寺的施捨吃飯的地步要不本願寺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怎麼還那麼牛氣衝天呢?沒有大谷覺信的子孫發善心,天皇家沒準就在飢寒交迫中滅亡了!

    可是這個窮光蛋天皇卻背著個現世神的包袱,人家是神的子孫……天照大神的子孫!可是天照大神是女神,她是跟誰生的第一代天皇呢?呃,不管這些了,總之別人都可以入天道,唯獨天皇家不能入天道。

    所以無論北條光時花了多少佐渡金(佐渡島的金子本來應該有七成送去鐮倉,不過現在卻都送到石山宮了),疏通了多少窮得快斷頓的公卿,恆仁天皇就是不肯點頭哪怕北條光時答應在打倒得宗之後,讓天皇過幾年真國王的癮,這事兒也沒商量。

    「天道使閣下,那咱們……該怎麼辦呢?」北條光時抬頭焦急地看著大谷覺信。

    大谷覺信神色淡淡的,帶著一點說不出來的驕傲,「光時,你是武士,是護道之人,必須要在天皇和天道之間做出選擇!光時,你是天道的武士,還是天皇的武士?」

    北條光時彷彿早就在等著這個問題,當下就鄭重地道:「在下,是天道的武士!為了弘揚天道,萬死不辭!」歡迎您來)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1
第621章 這是十字軍的節奏?
    「爾等,是天道的武士,還是天皇的武士?」

    石山天道宮的院子裡面,北條光時已經穿上了閃亮的鋼甲,舉起了三尺三寸大橫刀,站在一個高台上,大聲提問。

    而他提問的對象,則是將院子擠得滿滿噹噹的全副武裝的武士。這些武士也模仿明軍步兵旅的標準編成,一共有三千餘人,其中三百人是穿著鋼甲,持著刀盾的武士。另有一千二百人則是長槍加鋼甲。還有六百人都拿著丸木弓穿著日本式的大鎧,其餘約九百人也持著長槍,同樣是日式大鎧護身。

    而這些所有的三千武士,人人背上都插著白底紅日月的長條形背旗。

    三千武士齊聲高喊:「無所不能,唯有太一!我等皆是天道的武士!」

    這些人,有些是天道教的道人,有些是石山天道宮的護道武士,有些則是畿內各令國中奉天道的武士雖然天道教一直有暴力傾向,但是和日本本地的武士天道徒相比,別處的天道教徒根本就是熱愛和平的小白兔。

    這大概也是日本國情決定的,日本國的武士實在太多了!多到了鐮倉幕府根本沒有辦法安排的地步。因此,只要有個不差錢的勢力(當然也要有一定的號召力)肯高價僱傭,總能在很短時間裡把隊伍拉起來的。

    歷史上,從元弘之亂開始,一直到南北朝合體,綿延六十多年的亂世,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武士太多,無法安排。

    雖然現在距離元弘之亂還有好幾十年,但是武士數量過多的問題已經凸顯出來了。

    同樣的問題,在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大明,其實也是存在的!軍事貴族的子孫繁衍。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就會成為社會動盪的根源。

    而陳德興的辦法則是向外擴張,同時大力發展工商教育。給士爵子弟創造更多的出路趙家天子用貴文輕武和科舉取士讓中國的「士」拋棄刀弓去學習孔孟經典,在一次次的科舉考試中浪費青春年華的辦法。倒也是一個出路……

    而日本國直到近代明治維新之前,都是個窩在幾個破島子上的封建國家,根本無法解決武士過多的難題。於是日本國內就一直動盪不安,便是各項制度都比較嚴密,又趕上金銀礦產出高峰時代的德川幕府,最後也是因為武士太多,中下級武士生活貧困而陷於崩潰的。

    那些沒有出路,生活貧困的浪人武士。根本就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主兒。而且眼下還是13世紀,不是水戶儒學大興之後的19世紀,大部分的日本武士可不認識天皇是誰?

    他們只知道,只要天下亂起來,他們就有機會建功立業,得到土地!

    北條光時轉過頭,和他的堂房兄弟,北條極樂寺流的北條時茂換了一個眼色他們現在有共同的目標:打倒得宗,然後由名越流和極樂寺流共掌大權!

    他們北條家雖然掌控著日本,但是子弟繁衍的也太多了。除了核心的得宗流,那些旁支庶族的日子可都不好過!所以打倒得宗,取而代之。就是他們這些北條庶流共同的夢想……

    在大谷覺信的斡旋下,北條光時和北條時茂已經達成了協議。打倒得宗後,得宗流的莊園由名越流和極樂寺流平分,執權一職由兩家輪流出任。另外,不擔任幕府執權的一方則掌握鎮西探題,控制西國和九州。而南北六波羅探題,則由兩家分別擔任。

    兩人又同時扭頭,望著立在一面日月大旗下,身穿白色道袍的大谷覺信。

    大谷覺信代表的天道教會在北條光時和北條時茂起事成功後。成為北條家族所信奉的教派!

    而天皇……呃,肯定要找個聽話的。肯入天道教的來做,對外的尊號先改成日本國王。對內暫時不變,等到時機成熟再改。到時候,沒準就是北條家當國王,大谷家的女人當日本王后了!

    大谷覺信上前幾步,目光凝重,大聲地宣佈著。

    「天降明王,普天下億萬天道徒之主,已經在海西大陸之燕京城登基稱帝了!整個大陸,北起北海,南攘南番,西連大漠,東至大海,億兆人民,都已經拜服天道了!」

    大谷覺信嘛,本願寺的老祖母,她不能忽悠誰能忽悠?反正日本人也不知道大陸上發生什麼事兒了。只管吹牛吧,把陳德興說的越強大,日本的天道徒就越有信心。

    而且,這個時代的日本人都粉華,覺得向中華上國學習總是對的。本來看中華上國好像要沒落,要被蒙古蠻夷滅亡了。沒想到天道教一出,蒙古人立馬扛不住,這不正說明天道教的神仙靈驗嗎?

    「無所不能,唯有太一!」

    一幫唯恐天下不亂的武士都使勁咋呼。

    大谷覺信抬起一臂,下面的人們立即安靜下來。大谷問:「現在,平安京中有人不奉天道,不尊太一,還要禁止天道教!你們說,該怎麼辦?」

    新任的幕府執權北條政村(他是北條義時之子,正村流創始人,不過卻支持顯然得宗,年僅14歲的北條時宗)已經頒布密令,讓新任的南六波羅提探,得宗流的北條時輔出兵逮捕北條時茂,並且佔領石山天道宮。

    但是這個消息,卻被極樂寺流安插在鐮倉的內線提前一步送到了平安京。北條時茂也得以率領家臣離開平安京,抵達了石山天道宮和北條光時、大谷覺信匯合。

    而北條光時、大谷覺信在得知此消息後,立即派人去攝津、加賀、山城、近江等地召集人馬。還向越後和九州送去急報,要求支持天道教的豪強準備起兵打一場天道聖戰!

    「上洛!上洛!打倒國賊!大興天道!」

    院子裡的武士大聲歡呼,這裡的區區三千餘人,彷彿吃了熊心豹子膽一樣,居然想要挑戰北條得宗這個龐然大物了,還打算要上洛去推翻仁恆天皇的統治!

    站在高台之上,看著下面一片銀光閃閃的場面,北條光時卻是信心十足。這支軍隊人數雖少,但卻是用鋼甲和鋼刀還有天雷箭武裝起來的。

    放眼整個日本,根本就沒有能與之對抗的武力,哪怕是得宗家的阪東武士也一樣不行!

    靠人多勢眾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將來的日本,就是鋼鐵和h藥的時代。

    而且,這個時代是屬於他北條光時的!

    ……

    即將要在日本開打的這場戰爭,被後世的歷史學家命名為「第一次天道聖戰」。顧名思義,這是一場由天道教發起的神聖戰爭。

    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後一次!

    天道教,這個由陳德興和墨影娘生造出來的宗教,現在已經越來越強大了。甚至已經超過了陳德興原先的預期,天道教的其中一部分,正在向政教合一的怪物發展……而且還擁有了自己的護道軍隊!

    並且,天道教的軍隊還不止一支。

    由大谷覺信、北條光時、北條時茂在日本的石山天道宮拉起來的軍隊,在後來的很多年中,都自稱是「天道武士」或「護道武士」。他們將會挑起一場血腥而漫長的內戰,並且在戰爭結束後的幾百年間,成為日本國的主宰力量。

    而在萬里之外的中亞海押立附近的草原上,這個時候也出現了一支打著天道教日月旗幟的小小的軍隊。後世稱他們為「蒙古天道軍」。顧名思義,這支軍隊是由信奉天道教的蒙古人組成的其實也不都是蒙古人,也包括突厥人、欽察人、蔑兒乞人、塔塔爾人、乃蠻人,都是海押立週遭草原上的各種韃子。大部分還是最沒有見識的那一種,在見到了寶音帶來的熱氣球後,又被寶音用鋒利的鑲鋼大橫刀引誘,就皈依了天道教,還聚集到了寶音身邊自願充當護衛。

    積少成多,幾個月下來竟然也有了一千餘人。

    對於寶音擅自拉起的這支「蒙古天道軍」,海都汗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本人和他的直屬部落,現在都已經加入了天道教。寶音的「蒙古天道軍」,實際上也是海都可以利用的武力。而且「蒙古天道軍」的軍將,大多都是寶音從別家的部落裡誘拐來的,海都並沒有失去幾個勇士。

    現在正是水草肥美的夏季,牛羊馬匹走到哪裡,都不會沒有草兒可吃。而且經過了春天的恢復,海都和幾個願意跟隨海都去冒險攻打和林的窩闊台系宗王的部落,都已經有了進行長途遷徙的本錢。

    當忽必烈抵達別失八里的消息傳到海押立,海都汗決定不再等待,而是立即開始遷徙。不是軍隊遠征,而是一萬多戶蒙古牧民(包括各種蒙古化的草原人),還有願意跟隨的一萬多漢人(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是二等汗了)商人和工匠,開始了他們的慢慢長途。

    而離開陳德興已經有一年多的寶音,現在則帶著最歡快的心情,和她的母親索菲亞,還有她的一千多個蒙古天道軍,走在遷徙大軍的最前方。

    她終於完成了任務,很快就可以回到陳德興身邊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1
第622章 神權統治的日本
    急促的金鼓軍號聲在長長的行軍隊列當中響起。

    這是全軍停止前進和全軍備戰的信號。敵人,已經出現在大軍前方了!

    號聲響起之時,天道武士的三千上洛大軍,正走的氣喘吁吁。這幫天道武士當然都是武士,近戰肉搏是很強的。大橫刀舞起來,兩三個明軍士爵都難近身。歷史上,文永之役的時候,鐮倉武士就是靠肉搏扛住了登陸的蒙古大軍,讓他們一時無法在博多灣的岸上建立營寨,結果遇到了颱風。

    不過這些日本武士的弱點也很明顯,就是體力太差,行軍的能力太弱了。根本沒有辦法和明軍、蒙古軍相比,甚至連南宋的團練軍都比這群吃素的武士老爺強了許多。

    因為是造反起事,能夠集結的兵力又少,只有區區三千人,而且天道教徒在日本畢竟是少數,如果讓對手全面動員起來,恐怕會有數萬人的大軍,靠三千天道武士是很難奪取平安京的。

    所以大谷覺信、北條光時和北條時茂拒絕了明軍參謀洪俊奇(高麗漢奸洪福源的兒子,在洪福源投降後進入明軍陸軍軍校學習)招募農民入伍,然後進行訓練的建議。立即揮軍上洛。

    而且為了抓緊時間,他們連民伕都沒有動員,就讓高貴的武士們自己馱著盔甲乾糧,向前趕路。幾十斤的份量扛在身上,頓時就讓武士們嘗到了軍旅之苦。這些日本武士雖然都能耍一手好刀法,但那是打架鬥毆的本事,並不是戰陣之術。

    且不說結陣而斗,最起碼的負重行軍,他們就不行了。由於貧困和以往的佛教信仰,13世紀的日本武士都是些素食主義者。身材也瘦弱矮小,體力本來就差。而且平時也不進行耐力訓練,只是在道場裡面練習一下劍道劍道講究的是反應敏捷和爆發力。

    歷史上蒙古人會敗給他們。多半是暈船暈的沒了體力,一樣打不了耐久之戰。說不定連隨身攜帶的弓都受了潮。否則就憑蒙古人射箭的本事和頑羊角弓的射程,也能完爆使用丸木弓的日本武士了。

    雖然督軍的北條光時和北條時茂一個勁的催促,可是行軍速度始終快不起來,沿著淀川走了五天,才抵達平安京西南的長岡京附近。

    而這時,在早已荒廢了數百年的長岡京(長岡京在恆武天皇時代一度是日本國的都城)西南的桂川、宇治川、木津川匯入淀川水無瀨殿(天皇的離宮),源氏的白色旗幟和北條家的三階鱗旗幟,已經高高飄揚起來了。

    金鼓號令聲中。沿著淀川開進的一隊隊兵馬,最前面的向淀川北岸展開,在淀川北岸列出戰陣,掩護後方的大隊安營紮寨。

    平安京的所在是個盆地,而長岡京就在靠近這盆地的入口處。水無瀨殿所在的地點,就當著盆地西南的入口,水無瀨殿彷彿就是門戶關隘一樣的存在。現在被鐮倉幕府的大軍控制,便堵住了天道武士們都去路。

    幾個騎著日本矮種馬的武士飛馬趕來,找到中軍的所在,就在馬背上面大聲稟報導:「閣下。水無瀨殿一帶髮現鐮倉軍,數量不明,有六波羅探題的旗號!」

    武士說的是日語。大谷覺信親自將之翻譯成漢語,轉告給了洪俊奇和另外幾個明軍參謀。他們是奉了大明參謀司的命令,到日本來幫助天道教諸侯訓練軍隊的。結果才到日本沒多久,天道戰爭就爆發了。

    「六波羅探題……那是北條時輔,他親自出擊了!」北條時茂也當過六波羅探題,對平安京的鐮倉軍情況瞭如指掌。

    他當下就笑道:「鐮倉在平安京的武士不多,只有四千人,都是阪東的武者。其中千人是極樂寺流和名越流的家臣,都已追隨我投入天道。另外。六波羅探題還有權徵召畿內諸國的武士,不過那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召集起來的。現在跟隨時輔的應該只有三千阪東武者和幾千山城國、近江國的武士。」

    「能打贏嗎?」大谷覺信關切地問。

    北條時茂哈哈一笑:「當然能贏了!我們今日先紮營休息。明日就在水無瀨殿以西合戰!」

    北條時茂和大谷覺信在漢語對話,洪俊奇聽著皺眉。提醒道:「北條時輔將三千鐮倉軍都帶出平安京,他就不怕我們間道偷襲平安京嗎?」

    「間道偷襲?」

    北條光時大笑著搖頭道:「天道的武士不屑偷襲!吾等當用堂堂之陣擊敗敵人,然後浩浩蕩盪開入平安京!唯有如此,世人方知天道武士之強大!才會匍匐於日月旗下!」

    他們也算強大?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軍隊!

    洪俊奇放眼左右,只看見大群累得好像死狗一樣的武士,正有氣無力的在宿營紮寨。彷彿也沒有挖掘壕溝的意思,就只是依著淀川搭建帳篷,再用裝運軍糧輜重的板車馬馬虎虎圍了半個圈。真不知要遇上夜襲可怎麼是好?

    如果這樣的武裝都算強大,這日本國的武力還真是弱到了極處!

    這一次要真能拿下平安京,可一定得把握機會,盡快模仿明軍訓練出一支天道教新軍,要不然怎麼都不叫人安心……報告已經讓小愛帶回燕京了,也不知道明王殿下有沒有功夫看?

    ……

    「聖人,日本國內,佛家大廟素來是有僧兵的。比睿寺、延歷寺的僧兵過去還多此進入平安京製造騷亂。因此大谷主持認為,必須要建立日本天道軍,以武力傳播天道……」

    燕京,天道宮內。藍衣道姑小愛,正跪坐在大殿中央,向高高端坐在御座之上的陳德興娓娓闡述著天道教日本大教方的請求。

    大殿當中,除了陳德興之外,所有在燕京的天道使全部列席。所有人都眉頭微皺,氣氛顯得森嚴壓抑。

    小愛彷彿也感覺到了異樣的氣息。她是天道書院天道系的畢業生,又長期跟隨在陳德興身邊,自然知道陳德興對於神權的定位神權必須服務於政權,服從於君王!

    天道教不能凌駕於君王之上!

    天道教可以擁有打手,但是不能擁有正規軍挎著大橫刀的道人和經過嚴格訓練擁有嚴密組織的軍人,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哪怕兩者的武器裝備完全一樣,軍人也能毫不費勁的把道人給滅了。

    在陳德興看來,天道教只要沒有軍隊,沒有地方政權,就只能依附於政權。就如同歷史上被沙俄牢牢控制的東正教,被英帝國牢牢控制的聖公會新教,還有被法國政府控制的法國天主教會一樣。

    雖然影響力巨大,對王權也構成一定製約,但終究無法建立起神權統治。

    但是大谷覺信領導下的天道教日本大教方卻想越過紅線,建立隸屬於宗教的軍隊!

    雖然宗教掌握武裝是日本的慣例,但是大谷覺信想要的,顯然不是一些宗教打手,而是真正的軍隊!

    派去日本的明軍參謀團,甚至在大谷覺信的要求下,制定了日本天道軍的裝備、組織、訓練和招募辦法。

    想利用佐渡島的黃金充軍費,在信奉天道教的下級武士中招募三萬五千人,模仿明軍編成一個軍。

    而且這個軍不屬於未來的日本國王領導,只服從天道教的命令。軍中將士,也只向天道教效忠……

    在大谷覺信的計畫當中,未來日本國,將會變成一個完全由天道教統治的神權國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廢除天皇家族的一切權力。

    未來的日本,將由天道教日本大教方、大谷家族和北條家族共治。甚至,可以考慮由天道教在日本各地的中小教方代替國司、守護,建立直接的統治!

    小愛沒有半點隱瞞地將大谷覺信的計畫合盤托出,說完以後,就朝陳德興一拜,然後恭順地伏在地板上等候聖諭。

    既然要建立一個神權國家,那就要絕對服從陳德興這位神在人間的代表……

    在陳大神棍魂歸光明天庭之前,天道教日本大教方上下對他,是不會有一絲忤逆違抗的。

    但是陳德興畢竟不是真正的神,他不會永存凡塵。等到他一死,天道教日本大教方的神權,還有誰能制約?

    到時候日本的天道教,會成為日本一國真正的主人!而那時的天道教日本大教方還會服從天道使團的命令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天道教的分裂,恐怕就要從日本開始了吧?

    陳德興目光沉沉地在大殿中掃了一圈,最後落在了首席天道使墨影娘毫無表情的面孔之上。

    「墨影娘!你怎麼看?」陳德興用毫無感情的聲音發問。

    「臣覺得日本大教方的計畫有違《陳禮》。」墨影娘回答。

    《陳禮》天道唯一篇中,對於天道教的地位和權力有明確的規定:天道教必須服從大明天子,同時各華夏國家的大中小教方主持人,必須經過各國君主批准,而且華夏各國的天道教不得進行反對本國君主和政府的活動。

    墨影娘沉默了一下,又道:「但是日本國並非華夏諸國,《陳禮》不適用於日本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1
第623章 劍和劍鞘
    墨影娘的確找到了《陳禮》的漏洞,《陳禮》只能在華夏諸國中強制推行。在華夏之外《陳禮》是可守可不守的。因為「禮」約束的不僅是人,而且還有國家政府,如果國家政府不守禮,個人又如何守禮?

    華夏之外的國和政府,根本沒有義務守《陳禮》,甚至還有可能採取**反天道的國策。那麼在那些國家中活動的天道徒,又怎麼可能完全守禮呢?

    墨影娘淡淡地道:「聖人,您創設天道教的目的,也並不全為教化。天道教乃是一手橫刀,一手《陳禮》。它既是您教化蠻夷入夏的經,也是您征服蠻夷的出鞘之劍。如今日本國主不願入華夏,正是需要用劍來征服的時候,如何能將天道之劍裝入《陳禮》之鞘呢?」

    陳德興的聲音一下凌厲了起來:「只怕出劍易,入鞘難!今日若允許日本天道教違反《陳禮》建立神權國家,來日—無—錯—恐怕難以將《陳禮》推行於日本國了!」

    墨影娘的聲音也高了起來,直起身子大聲道:「聖人是天道教之主,劍柄操在聖人之手,聖人要它入鞘,它就得入鞘,若它不肯,聖人可依照《陳禮》將之鎮壓!如今,劍還沒有斬殺敵寇,更沒有到入鞘之時,聖人怎麼能懷疑劍會對您不忠呢?」

    這個墨影娘的口才真是不錯,如果生在後世,去當個律師一定會很成功的。被她這麼一說,大殿內的天道使們都紛紛點頭。日本大教方現在還沒有取得政權,怎麼就能斷定他們一定會違禮呢?

    這不等於推定有罪嗎?要是這樣對天道教。那天道教以後還怎麼做事?

    墨影娘的話是有道理的,但是神權之劍一旦見了血。就不會再如以往那樣馴服了。陳德興心下卻很明白,日本大教方如今自然順服。可將來他們掌握了日本國的大權,難道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就乖乖交出來?

    他的目光冷冷看著大谷愛。

    小愛重重叩首在地,語調無比恭順:「聖人若不信臣與母親,就請允許臣切腹以明心跡。」

    切腹!倒是足夠日本特色。

    這個狠話一出,連墨影娘都微微動容。她自問對明王的忠心不比誰差,但是也不願意因為陳德興一句話就去死。

    陳德興臉上神色仍然沒有放鬆,沉聲道:「小愛,你沒有做錯什麼,孤王只是有些擔心……」

    不是有些擔心。而是非常肯定!一旦日本變成天道教神權國家,日本的天道教團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再把權力交還給君主的。這幫日本天道徒,就是披著天道教外衣的武士罷了!

    至於陳德興的怒火,他們自會千方百計的平息,其中或許也包括讓小愛切腹謝罪吧?

    「聖人,」已經變身大律師的墨影娘再次開口,「日本天道之戰已經是箭在弦上,現在日本天道軍很可能已經攻入平安京,如果我們不能進一步提供援助。他們很有可能被鐮倉幕府剿滅。到時候,天道教和聖人您的威望何存?

    墨影娘的話也有道理,現在日本天道教還是劍,不能裝回劍鞘。否則鐮倉幕府和北條得宗家就會輕易消除天道教在日本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影響……到時候自己怎麼辦?容忍鐮倉和北條得宗,那天道教和大明的威信豈不掃地?

    出兵討伐?取勝容易滅國難,日本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有幾百萬人口,還有至少二三十萬武士。沒有十萬大軍常駐。恐怕很難徹底壓服反抗。

    現在有日本的天道教武士肯代勞,自己怎麼能拒絕?還是先讓他們自己打去吧!至於打完以後會不會變成個神權國家……再說吧。一個神權日本,或許也沒有什麼不好。

    陳德興猛地閉上眼睛,再睜開的時候,已經大喊了一聲:「好!」

    「……覺信等人在日本國以武布道,孤王不該有所懷疑,為使天道揚於四海,為使華夏教化四方,覺信但有所請,孤王豈能不允?日本天道教大教方可以組建天道軍,孤王會讓參謀司派員赴日,也會訓令軍務司行出售精鋼、H藥給日本天道軍,還會讓天道聖宮(天道教總壇)出借錢款。」

    此時的日本國有佐渡島黃金,而且歷史上還有甲州金和石見銀,日本的黃銅產量一度也不低。所以讓天道聖宮借錢給日本天道軍倒不怕收不回來。

    陳德興又將語氣放沉,道:「若是天道軍壓服日本全境後不願行《陳禮》,該切腹的也不是小愛你,而是覺信本人!」

    小愛再次重重叩首:「臣一定將聖人的話轉告家母。」

    ……

    「無所不能,唯有太一!」

    這個時候,大谷覺信正在帶頭呼喊口號,壓根就沒有想過自己在將來的什麼時候很可能要把性命交給陳德興,算是日本天道教違禮的代價。

    在她想來,利用天道教和大明的支持,取下日本的大權,建立神權和武家聯合統治,是完全正確的。不僅是她,她的兄弟姐妹還有兒子(現在都是日本天道教的神棍),還有北條極樂寺流和北條名越流,還有其他加入天道教的日本武士家族的首領們,都認為神武聯盟的模式很好。

    大穀神家(大谷覺信認為天道教日本大教方主持一職應該由她的後代世襲)和北條武家緊密團結,共同執掌日本的最高權力。然後再按照他們理解的《陳禮》整頓日本,在日本建立起天道朝廷(天道教和國王共治)天道封臣(包括天道教教方和國司)天道武士(包括天道教道人和信奉天道教的武士)的三級封建體系。

    由此將日本從一個「禮崩樂壞」的封建國家,變成一個秩序井然的神權封建國家……

    「無所不能,唯有太一!」

    應和的口號聲震天動地般的響了起來,而發出這吶喊的,則是已經在水無瀨殿南方的平地上展開戰陣的三千多天道武士。

    他們的陣型也和明軍一樣,最前排是刀盾手,全都單膝跪地,舉著籐條編成的方盾。後面是弓箭手,全都舉著丸木長弓。弓箭手後方是長槍兵,其中站在前面幾排的,都穿著閃亮的鋼甲。而在步兵方陣兩邊,還擺放了幾架三弓床子弩。另外還有兩三百個昨天晚上才從大和國和伊賀國趕來匯合的天道武士散佈在左側的三弓床子弩附近,算是在遮護大軍的左翼(大軍右翼是淀川)。

    全軍上下,不過三千五六百人。展開的隊形也不大嚴整,一看就知道沒有經過嚴格訓練。不過其中的至少一千五百人都披著鋼甲頭戴鋼盔,在初夏的太陽照射下,閃著刺眼的光芒。叫戰陣對面每一個看見這場面的人,都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和三千幾百天道武士對面而立的,則是接近萬人的大軍,他們人數雖多,但是也更加混亂。並沒有組成統一的戰陣,而是稀稀拉拉的散成了好幾十隊,也沒有統一的軍服和甲冑,打的旗號也五花八門。只是在散亂的幾十隊武士中間,有一隊人數最多武士,顯然是全軍的核心,打出了源氏白旗和北條階鱗。

    「北條時輔就在北條階鱗旗下!」

    穿著鋼甲的北條時茂登上了一輛位於戰陣後方的巢車,用望遠鏡觀察了一番,大聲對騎在馬上的北條時茂、大谷覺信和洪俊奇說著。

    「他就在軍陣前方,坐在軍旗下面,就好像當年源平兩家合戰時那樣!」

    「天雷箭呢?」洪俊奇連忙追問。

    現在明軍採取的方陣戰術,最怕的就是被天雷箭或大炮轟擊。這支日本天道軍完全仿照明軍,自然也禁不起對手集中火力一頓轟炸。

    「沒有看見。」北條時茂答道,「原屬於六波羅軍的天雷箭都在我手裡,北條時輔手中或許沒有天雷箭。」

    洪俊奇鬆了口氣,顯然鐮倉軍的思維還停留在天雷箭出現之前!看來北條光時和北條時茂的戰略還是正確的。趁著對手沒有準備好,一舉拿下平安京!

    只要拿下平安京,控制了日本朝廷,大義名分也就到手了。到時候就能將天道教立為國教,再組織一個由日本天道教控制的幕府。畿內和九州的天道教諸侯得到消息,一定會舉兵響應。就算拿不下日本一國,至少也能拿下半個日本國。

    「那就集中火力轟擊白旗和北條鱗所在的方位,齊射五輪!同時讓刀盾手掩護弓箭手上去射箭,三十步射二十輪齊射,然後把刀盾和弓箭撤下,發動長槍突擊!」

    洪俊奇的建議不過是教科書上最簡單的方陣戰術,用火力轟散對手,然後用長槍突擊解決戰鬥。

    他身吸口氣,身體突然向上一躍,穩穩站在了馬鞍上,看著遠處散亂的敵陣,他猛吸口氣,大聲道:「看看他們散亂的隊形,一陣衝鋒應該可以得勝……今天晚上,我們就可以到長岡京了。

    明日,代表天道的日月旗就能在平安京上空飄揚了!」(未完待續……)

    第6章劍和劍鞘: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2
第624章 日本東西朝 求月票
    羅羅的老書被封,這兩天要連夜改稿,加更只能推遲一下。但是一天三更會保持的,謝謝大家支持

    發生在日本永文元年六月初一,被後世稱為打響日本天道之亂第一槍的無瀨水殿合戰,只進行了不到一個時辰。合戰的結果,自然是日本天道軍大獲全勝,天雷箭轟炸加長槍方陣衝擊的戰術,再加上一千五百副刀槍難入的鋼甲,讓人數屬於絕對劣勢的天道軍,輕而易舉贏得了勝利。

    鐮倉幕府軍一方的總大將,南六波羅探題北條時輔在對手第一輪天雷箭轟炸中就當場喪生。和他一起陣亡或身負重傷的,還有十幾位北條得宗的重臣和一門。北條得宗派駐平安京的高層,幾乎被一掃而空。一萬多人的幕府大軍,頓時群龍無首。在天道軍方面發起步兵衝擊之前,他們已經處於瓦解的邊緣了。

    一萬多人的軍團,在三千多天道武士的一擊之下,頓時土崩!

    而取勝後的天道軍,只是草草打掃了一遍戰場,割下了北條時輔的頭顱,然後就長驅直入殺奔平安京。在第二天中午時分,三千天道武士,就浩浩蕩盪開進了無人防守的平安京。

    將天道教的日月旗幟插上了六波羅官邸之上!

    隨後,北條光時、北條時茂和大谷覺信就在平安京皇宮的紫宸殿上,覲見了日本天皇恆仁。

    「卿等皆為國之忠良,實心為國,討伐朝敵,匡扶社稷,朕心甚慰……」

    恆仁天皇跪坐在竹簾子後面,說著天皇家傳的套話這話平清盛、源賴朝、源義經、源義仲、北條義時等人都聽過。在歷史上還不知道有多少武家棟樑在攻入京都。廢掉或謀害掉某個天皇,再流放個把上皇、法皇之後,就會從某個未成年的娃娃天皇或看上去好像傻瓜一樣的傀儡天皇口中聽到這番屁話。

    在忐忑不安說著套話的同時。恆仁天皇也微微有些奇怪今天來參拜的「武家棟樑」的打扮都有點奇怪,穿得不是朝服。也不知道什麼衣服,難道是最新流行的武士服?

    另外,為什麼會有一個女人?她是誰啊?又一個北條政子(源賴朝的老婆)嗎?

    天皇的屁話說完,就輪到公家了,關白二條良實跪坐在簾子外面,滿頭滿臉都是冷汗。心裡面則一個勁兒的在埋怨已經死掉的北條時輔……一萬多人的大軍,開出平安京的時候浩浩蕩蕩,彷彿是源義經再世一般。自己和京裡的公家大佬都去相送來著。時輔那貨還拍著胸脯保證。不出三日就能把北條時茂的頭顱帶回平安京。

    現在倒好,沒有過三天,北條時茂就帶著他的頭殺進平安京了!因為來的太快,誰都措手不及,連逃跑都來不及,統統給北條時茂逮住了。

    天皇是不要緊的,最多退位當上皇。可是自己這個關白呢?會不會被殺掉?

    抹了抹額頭的冷汗,二條良實還得吊著嗓子,用尖細古怪的聲音說話。

    「陛下想問,卿等舉兵上洛。是要討伐何人?可是鐮倉將軍宗尊殿下?」

    他問這個問題,當然是為了起草詔書指某人為朝敵了這個是日本國內政治鬥爭的程序,先指朝敵。然後就能號召諸侯出兵一起討伐了。

    這次造反的是執權北條家的人,想來是執權家內鬥。而執權執的是鐮倉幕府的權,這個一個幕府職役,不是朝廷的官職。只有征夷大將軍才能授予,那麼北條光時或北條時茂要當執權,就必須換個將軍……所以鐮倉將軍宗尊親王(恆仁天皇的哥哥)就是頭一號朝敵。

    「宗尊殿下對天皇陛下不忠,意圖篡位,正是我等討伐的敵人!」

    北條時茂胡編了個罪名扣在了身在鐮倉的宗尊親王頭上,有沒有人相信不要緊。反正這個鐮倉將軍暫時也抓不到。

    「哦,朝廷立即下旨討伐!」二條良實也不含糊。這年頭能混到關白的公卿,誰不知道一定跪舔武家棟樑們的道理?

    順便提一下。相比德川幕府,鐮倉幕府和後來的室町幕府要「無法無天」多了。這兩個時代,儒家思想還沒有在日本傳播推廣,武士們的腦袋裡沒有多少忠君的概念。

    北條時茂接著說:「熙仁親王素有德行,且頗具人望,可以擔當征夷大將軍,以庇護朝廷,代行大政。」

    熙仁親王……竹簾子後面的天皇聽到這個名字,身子就是一軟。熙仁親王是他的侄子,是恆仁天皇的哥哥,前任天皇,現在退位出家的持明院法皇的兒子!

    根據日本國朝廷的那點破規矩,退位的上皇和法皇也可以用「院宣」的名義執掌天皇的權力(雖然很小,但總比沒有的好)。現在北條時茂讓持明院的兒子當將軍,那麼明顯就是要讓持明院實行院政,架空自己這個天皇了……

    「熙仁親王轉為臣籍,賜姓源氏,封征夷大將軍!爾等當實心輔佐,勿負朕之所托。」恆仁天皇抖著聲下旨。

    雖然恆仁天皇一萬個不願意,可是還得捏著鼻子順著北條時茂的意思辦。要不然對方立即就能去請出持明院行院政,然後再用持明院的「院宣」把他變成上皇再流放出京。

    說完這話,恆仁天皇整個人都沒了精神,就等著竹簾子外面的幾位說句「臣等不勝惶恐之至」,然後就能結束覲見,回後宮去畫圈圈詛咒北條時茂他們幾個了。

    可是北條時茂這個時候突然又提出個朝敵。他說:「延歷寺諸僧,素無德行,累犯京都,目無朝廷,也是朝敵!」

    「啊!?」

    簾子後面的天皇聽了這話猛地就跳起來自己,然後掀開簾子走到外面來了。

    這個又瘦又小,長得有點像猴子的天皇目瞪口呆地看著北條時茂。「時茂,你說什麼?」

    「延歷寺是朝敵!」北條時茂抬頭望著天皇,沉聲道,「臣還要請天皇皈依天道!」

    「時茂,那可是延歷寺啊!」關白二條良實也坐不住了,連嗓子都沒有捏著,直接用平時說話的語調質問,「那可是庇佑國家的延歷寺啊,怎麼能指為朝敵!?時茂,你要天下大亂嗎?」

    此時佛教是日本國教,地位甚至比天皇還要崇高,廢掉一個天皇,日本國內不會有什麼大的震盪,但是要剝奪佛教的國教地位……

    北條時茂深吸口氣,他也知道佛教的根基深厚,但是他更瞭解天道教的強大中國的佛教、高麗的佛教,都在天道教面前屈服,根本不堪一擊!日本的佛教,同樣不會倖免。

    另外,他很清楚天道教會給他帶來多大的利益,那不僅僅是一個幕府執權,而是日本的國王!

    他這個層次的高級武士當然知道,日本天皇的地位是由佛教和神道教共同維持的,只要拿掉強大的佛教換上更強大的天道教,日本天皇……就不是萬世一系的,即便他本人當不了國王,他的兒子也會當上王。

    日本將會有一個北條王朝!

    北條家族,將會名正言順的統治日本!

    他在這個時候停頓了一下,鼓了鼓勇氣,把將會導致日本陷入一場長期內戰的話說了出來:「請陛下降旨,討伐延歷寺惡僧,並且皈依天道教!」

    ……

    日本永文元年六月十五。

    鐮倉。

    幕府執權官邸之內,幾個武士打扮的男子,正拿著剛剛收到的急報,正噓溜溜兒的吸著涼氣。大家的臉都白著,你看看我,我瞧瞧你。

    年僅十四歲的得宗,幕府執權連署,從五位下左馬權頭北條時宗坐在大殿中央,一張頗為俊俏的正太臉上陰雲密佈,眼角上彷彿還有淚痕。

    他的哥哥,跟他爭奪過嫡子地位的北條時輔,在半個月前讓人割了腦袋!而且還沒有經過他的批準!

    雖然他很討厭自己的這位哥哥,但還是得奉上幾滴不值錢的眼淚。

    不過讓他臉上佈滿陰雲的,並不是哥哥的死。而是平安京居然被叛賊北條時茂、北條光時和大谷覺信攻佔!而且,這些叛賊還取得了大義名分,把將軍宗尊親王指為朝敵,還擁立了新的將軍,還封北條時茂為幕府執權,北條光時為執權聯署兼六波羅探題……

    不過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最壞的消息是朝廷下指查封延歷寺,廢除佛教的國教地位,天皇和上皇還入了天道教!

    這算怎麼回事?這唱的是哪出啊?想當年的旭將軍源義仲也沒有這麼胡來啊!

    底下幾個幕府重臣議論的聲音漸漸響了起來。

    「……該死,這是明國在背後支持!時茂、光時這兩個逆賊是明王陳德興是走狗!」

    「早就應該嚴禁天道教,不過現在也不晚,這伙惡賊終於露出狐狸尾巴了!」

    「可是這些惡賊背後是大明啊!大明很快就要一統海西大陸,而且還擁有強大的水軍……」

    聽到眾人議論的聲音,北條時宗將目光投向和他並排而坐的現任執權北條政村。

    今年已經六十多歲的政村之前一直低著頭,沉思不語,現在才慢慢抬起頭:「如今的當務之急有二,一是另立天皇和朝廷。因為我們和茂時、光時的戰爭將會持續很久,不能讓賊人一直竊居正統。可以讓將軍殿下恢復皇子身份,在鐮倉即位,然後再以惟良親王為新的將軍。

    二是遣使去宋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2
第625章 好學的日本人 求月票
    身為二代執權北條義時之子的北條政村可謂歷經風雨,幼年時就因為北條家內鬥被尼將軍北條政子流放伊豆島。後來被兄長北條泰時赦免,重新回到北條家。在其後數十年間,居然一步一個腳印爬到了幕府執權的位置。在得宗北條時宗成年之前,執掌北條家大權的人就是他。

    在這個時空中,這位年過六十的北條家老將,就是天道教教化日本的第一個障礙。而在歷史上領導日本抵擋住忽必烈兩度入侵的北條時宗,則會在他的教導下,成長為一代名將,成為天道教在日本的第二個大敵。

    眼下還是正太的時宗抬頭,臉上的陰雲稍稍散去,「執權閣下,遣使赴宋是要聯宋抗明嗎?」

    鐮倉幕府可不是鎖國的德川幕府,他們對大陸上發生的事情是相當瞭解的。雖然幕府並沒有和宋朝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但還是通過留學僧和商人,同宋朝保持著一定聯絡。大陸上發生的事情,也能在較短時間內傳到鐮倉。

    政村衝著時宗微微搖頭,淡淡道:「並不是要和宋國聯手,而是要和宋國聯絡,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聯絡宋國,可能的話還要聯絡蒙古!向蒙古人學習……」

    「向蒙古學習?」時宗怔了一下,「他們不是蠻夷麼?」

    因為蒙古壓服朝鮮後曾經遣使日本,要求對方臣服,以及日本仰慕宋朝文明這兩個原因,此時的日本人一直都將蒙古視為蠻夷。

    政村笑了笑:「是蠻夷又有什麼要緊的?只要他們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能幫助我們贏得戰爭就行了。」

    他的語氣鄭重起來,「時輔雖然年幼,但也是智勇雙全的武士,六波羅軍中又云集了阪東最勇武的武士。可是他們卻被時茂、光時的三千叛軍所敗!這絕不是偶然的,如果換成老夫去指揮六波羅軍,恐怕也已經讓人討取了首級……我想。我們現在掌握的軍學很可能已經落後了,這才是最大的危險所在!」

    「執權閣下也太沒有信心了!」時宗蹙起眉頭。「阪東武士不下二十萬,區區三千叛軍何足道哉?」

    政村搖搖頭,「時茂、光時進入洛中之前只有三千人,如今他們已經掌握了朝廷,又有明國為外援,天下間豈會沒有投靠以求富貴的武者?現在恐怕已經有了三萬之眾……」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聽見門外一陣腳步聲急響,就看見北條家一門中的重臣。北條義時的孫子,以學問和藏書聞名的北條實時大步的走了進來。實時是日本少有的儒將,收藏了許多中國來的典籍,對中國的事情瞭解的也極多,家裡面還養了幾個從中國來避難的門客。他本人自然也是文采風流,氣度閒雅。那麼多年的儒家經典可不是白讀的。別人不管怎麼氣急敗壞,他總是不緊不慢,笑看濤生雲滅的做派。可是今天走進大殿的實時卻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看來是一路跑來的。

    進了大殿。實時連禮都沒有行,直接就扯開嗓子吼了起來:「執權閣下,連署閣下。大事不好!越後國傳來消息,守護公時造反了,越後府中城上打出了日月旗幟!公時還傳令越後豪族,要他們加入天道教,向平安就的偽將軍源熙仁效忠!」

    室內傳了幾聲抽氣的聲音,幾個年輕的武士先跳了起來,地板被他們踩得咚咚亂響。

    「名越流,北條家的敗類!統統應該切腹!」

    還有腦子更清楚一些的北條家武士站在那裡,身子僵硬。眼神發直的大聲嚷道:「八嘎,恐怕不光是名越流……近江佐佐木貞宗。豐後大友親時,肥厚少貳資能都是天道徒!他們肯定會響應時茂、光時這兩個逆賊的!」

    近江佐佐木一族出自宇多源氏。在源賴朝奪取天下時佐佐木一族都跟隨賴朝,在鐮倉幕府開府後被分封在近江國各地,成為了緊靠平安京的近江國的支配力量。

    豐厚的大友一族據說出自源賴朝本人,初代大友能直很可能是源賴朝的私生子,因而在賴朝提拔下飛黃騰達,成了豐後國守護,還和少貳一族輪流擔任鎮西探題。

    少貳一族是藤原氏庶流,在源平合戰時支持平氏,後來投降源賴朝,在討伐源義經和奧州藤原氏時建立功勛被封為築前守護。成了和大友一族還有南九州島津一族一樣的九州武士豪門。

    而佐佐木、大友和少貳三家又都是公開的天道徒!

    雖然他們皈依的原因並不是真正信服佐佐木一族想借助天道教的力量染指難波貿易,好多賺點錢去解決越來越多的佐佐木家的武士的生計。而大友和少貳兩家都是北九州豪強,他們時刻處於大明北洋艦隊的威脅之下,加入天道教顯然是個自保的選擇。但是現在天道武士掌控了平安京,支配了日本朝廷,又有了大義名分,佐佐木、大友和少貳三家自然沒有理由不追隨了。

    北條時宗呆呆的坐在那裡,眼睛一動不動。他雖然只有十四歲,但是在政村等人的教導下,對日本國內各個武士集團的情況已經瞭如指掌了。當然知道佐佐木、大友和少貳三家都是強有力的豪族。其中大友和少貳兩家聯手,就足夠壓服九州,南面的島津家最多就是中立,他們才不會為了北條得宗家去和大友、少貳開戰,何況他們的地盤也在大明水軍威脅之下!

    至於畿內,山城國和攝津國應該很快就會被天道徒控制,加上佐佐木家控制的近江國,大半個畿內已經被叛軍控制!

    而北陸又素來以越後為首,那裡一直都是名越流的地盤,名越流在越中的力量也不小,現任守護就是北條公時兼領!而在越前擁有極大影響力的後藤一族又和名越流關係密切,是名越流在「宮騷動」中的盟友!

    九州、北陸、畿內一亂,日本國就是天下大亂!

    北條政村並不驚慌,只是笑了一笑:「意料之中而已,時茂並非魯莽之輩,光時吃了那麼多年的苦頭也應該沉穩了不少。如果沒有一點把握,他們如何會貿然起兵?靠三千人是奪不到天下的。」

    他抬頭看著實時,「實時,梁先生可到了鐮倉?」

    北條實時擦了擦汗,恢復了一些往日的氣度,先向政村和時宗行了禮,然後才道:「梁先生已經到了鐮倉,就住在舍下。」

    梁先生就是梁崇儒,這幾年他都居住在日本,在武藏國的金澤(北條實時的封地)開設書院,傳播儒學,還和北條實時成了摯友。

    「那就好,」北條政村回頭看著早就沒有了主意的北條時宗,「時宗殿下,不如就請實時和梁先生攜帶國書,以日本國使之名出使宋國和蒙古國吧……日本應該和宋國、蒙古國聯絡交往,向他們學習能夠打敗明軍的軍學!」

    「打敗明軍?」時宗看著政村,定了下神,問道,「宋國和蒙古國真的能幫到我們?」

    政村重重點頭,道:「能的!至少我們可以從宋國得到h藥的秘密,還能學到海西大陸上最新的兵學!宋國和蒙古國都是明國的敵人,他們應該知道明國的強弱虛實,這也是我們繼續要瞭解和學習的。

    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明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他們不僅擁有強大的馬步軍,還有稱霸海上的水軍。日本國週遭的大海已經不能保護我們了!我們想要在明國的進攻下生存下去,就必須向海西大陸上的強國學習!就如當年我們學習唐朝一樣!」

    北條政村彷彿有些感慨地道:「日本終究比不上中華上國,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所以我們必須向中華學習!就如同當年一樣,我們要派出大量的遣宋使,去學習中華的文化技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場戰爭中倖存下去。

    從某種角度而言,時茂、光時和覺信他們比我們更早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入天道就是徹底的向大陸學習,是要照搬明國的一切,甚至要讓日本人融入華夏……而我們不願意因此放棄信仰,放棄自己的傳統和文化,但那不等於我們不要學習中華!我們拒絕的只有天道教!」

    北條政村說的沒錯,千百年來日本一直是中國的學生,而且還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學生。大谷覺信、北條時茂和北條光時這些日本的天道教徒只是早一步認識到日本需要再一次做個虛心學習的好學生而已。

    北條政村頓了一下,又道:「而且,實時要訪問的不僅是宋國,還應該包括明國!」

    「明國?」

    「是的!」政村道,「明國不是還沒有向我們宣戰嗎?現在的敵人只是日本的天道武士,並不包括明國……我們應該儘可能的爭取明國不直接派兵介入日本國的戰爭。只要明國不出兵,我們總有辦法和平安京對抗下去的。在日本,天道徒畢竟只是極少數!」(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2
第626章 財政危機? 求月票
    日本國內有人準備派出遣宋使、遣明使來向中華上國學習封建主義先進經驗的時候。給中國的封建社會重新注入活力的陳德興,正準備登基做皇帝。

    他的這次登基,可以說是開啟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新篇章,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所以必須相當鄭重,可不能學趙匡胤馬馬虎虎來個黃袍加身就把事情辦了。

    所以,陳德興登基稱帝之前的準備工作非常之多。

    首先當然是把大明變成一個真正的帝國!之前的大明或是北明,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強有力的割據政權。作為一個國家的各項制度都極其不完善。在陳德興稱帝之前,必須要將這一切都完善起來。

    需要立即完善起來的,是大明帝國的行政區劃。在中原大戰前,明國是一個地盤和人口都不很大的割據政權。只設有州府縣市鄉鎮等三級行政區[無][錯]。

    現在大明已經是擁有中原和一千多萬人口的大國,自然要建立管轄範圍更大的行政區。在經過反覆研究和措施之後,陳德興決定採用他在後世所習慣的稱謂,將州府之上的行政區命名為「省」。

    設立了河北、河南、山東、陝西、陝西、遼東、遼西、遼中、遼北、福建(目前僅有台灣、澎湖、泉州)、浙江(目前僅有舟山群島)等十一個省。

    此外還有燕京、明都兩個直轄朝廷的府。還有海東、海峽兩個總督區前者包括江華島、濟州島、珍島、巨濟島、釜山港,還有蝦夷島、窟說島(庫頁島)等地理論上也歸這個海東總督區管轄,不過只是地圖開疆罷了。現在的大明忙於爭霸中原,沒有太大的餘力去料理油水不多的地盤。

    而海峽總督府的轄區現在就是淡馬錫島。巨港租界地。最近還強佔了和淡馬錫島隔海而望的麻六甲半島上的一片陸地,修建了城堡。命名為海峽城。另外,南洋艦隊這段日子還在不斷探索海峽殖民地週遭的大小島嶼,凡是「無主」之島,都一律插上日月旗幟,算是大明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此外,還派人登上了渤泥島(婆羅洲)西岸,修了個木堡,起名「大港城」因為和巨港隔海相望,所以就叫大港。意思是要發展的和巨港一樣興旺,不過這事兒現在也就是想想罷了,因為海峽總督府壓根沒有錢去開發。

    由於南宋最近實行的海禁,造成海上貿易出現萎靡,雖然走私猖獗讓海貿易依舊得以維持。但還是讓海峽總督府和整個大明的財政都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緊張。

    ……

    六月的燕京城已經迎來了雨季。暴雨在燕京的街頭連成了一片,和大宋的那些有著良好排水系統的城市不同,女真王朝修建的這座燕京城,哪兒哪兒都是馬馬虎虎和偷工減料,排水系統如果曾經存在的話。那現在也早已經失去作用,城內到處都是污水橫流。街頭也沒有幾個行人,只有被大風捲起的垃圾四處飛揚。

    整座城市,顯得空空蕩蕩而又安安靜靜的。只是偶爾有幾個戴著斗笠。淋得像落湯雞一樣的百姓,艱難地行走在燕京的街道上。

    一輛有著政務司徽記的馬車,在一片污水當中穿過。車伕穿著蓑衣。用力的控馭著被暴雨淋得有些煩躁的馬匹。馬車後面還跟著幾個披著蓑衣挎著橫刀的騎士。

    車子裡面坐著的正是臉色有些難看的政務司判官黃智深,作為陳德興的好友和「後勤部長」。一直以來黃智深都沒有讓陳德興為財用操過什麼心。

    但是今天,在這個暴雨傾盆的惡劣天氣中。在陳德興很快就要登基稱帝的時候,黃智深的心情卻比天氣還要惡劣。中原大戰的勝利,彷彿就是大明財政由良好轉向惡劣的標誌一樣!

    新奪取到手的地盤到處都一片破敗,說是百廢待興,其實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興起?曾經生活著幾千萬人的土地,現在的人口大約只有一千萬,而且歷經戰亂,土地荒蕪,豪強林立,民生更是苦到了極點。到處都需要政務司撒錢去安撫賑濟。十一個省的省督衙門要建立陳德興管他手下的一省之長叫省督,或者督某某省事,省督和省督衙門並不是省議會選舉的,而是來自朝廷的任命,大明的地方自治目前只到州府。其中山西、陝西、河南、河北、遼西、遼中、遼北等七個省還要建立大量的州府和縣市的衙門。

    每一個衙門,都需要政務司拔下一筆款子作為開辦經費。除了河北、遼東、浙江、福建四個富裕省份,和山東這個暫時由李彥國全權掌握(山東省督由李彥國擔任)的省之外。其餘六個省和下面的幾十個州府、數百個縣市,還需要政務司連續提供至少五年的補助,才有可能實現收支平橫。

    另外,軍費的開支也在中原大戰後暴漲起來。首先是戰勝後的賞賜土地固然可以免費獲得,但是由於北地人口的稀疏,大量的士爵田莊便是賜下,在很長時間內也只是拋荒。為了讓這些田莊盡快開墾起來,也為了讓麾下勞苦功高的將士們得到一些實惠,現錢的獎勵還是不能少的。參加作戰的十幾萬明軍(包括藩軍)一共得到了超過一千萬貫的獎勵!加上軍事行動的各種開支,還有收買北地豪強的開銷,中原大戰差不多花掉了兩千萬貫軍費,說是用錢砸出來的勝利也不為過。

    幸好在中原大戰前賈似道和蒲壽庚鬧出個遲約風波讓陳德興的天道莊狠賺了一筆。這筆飛來之財沒有留在天道莊的賬面上,而且被提出來作為支撐中原大戰的軍費。

    要是沒有這筆錢,黃智深的頭還得再大上十倍!

    可是現在飛來橫財已經花的差不多了,中原大戰之後整軍的費用,就得政務司想辦法了。

    所謂的整軍,就是擴編明軍陸軍。明軍陸軍計畫擴充成四個軍外加十二個都督府(包括十個省級都督府和兩京都督府)和兩個總督府直轄隊。都督府都是軍級機關,人員配備起碼上萬,這就等於一下擴軍十二萬幾千!光是招募、訓練、裝備和各級衙門的開辦費用,就是幾百萬貫的支出!往後還得給這多出來的十二萬人發餉發糧,當然還得出錢支持他們在地方上的軍事行動(主要是剿匪和鎮壓不法豪強)。

    這幾百萬貫一出去,政務司可就囊中羞澀了,累年的積蓄花去了大半。在天道莊的賬戶上,屬於政務司的存款已經不足八百萬貫了!

    這筆錢不僅要應付接下去陳德興的登基大典,還要留出一部分作為特別費,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災害或是戰亂。財政只能用捉襟見肘來形容了。

    而南宋恰恰又在這個時候來添亂子,實行什麼海禁!雖然南宋朝廷的執行能力很成問題,下面一票團練頭子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會真的禁了海。但是這道禁令,還是不可避免的轉化為了成本臨安府和慶元府的海港就在南宋朝廷眼皮底下,怎麼都能禁了。

    臨安府和慶元府的手工業品就只能長途運送去別的港口,沿途的關卡的稅費就不說了,到了地方還得大把掏錢擺平各種衙門和團練頭子。

    更可恨的是,在很多時候花錢也不一定有用!海貿的利潤太厚,那些控著海港的團練頭子還有他們背後的勢力,都打著壟斷的主意入港的貨物只能賣給他們,想要買入貨物同樣要通過他們。

    如此一來,海商們利潤頓時大降,全都叫苦不迭,還聯名上書給陳德興請求減稅他們實在交不起一年一千多萬的各種稅收給陳明朝廷了。

    黃智深自己家裡就是海商,如何不知道這減稅的要求是合理的?可問題是,這一千多萬的開支是早就定好了的。如今大明的財政收支,也就是剛剛平衡而已,再沒有幾年前盤子沒有做大時候那樣的寬裕了。

    這盤子大了,開銷也大,但是收入卻根本沒有辦法跟上。大明實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稅,在黃智深的整理之下,如今大明的中央稅有關稅、船稅、礦稅、鹽稅、酒稅、茶稅外加一個士紳捐(出售士紳身份)。田賦和市稅都是地方稅,免役錢全部攤入田賦和市稅,不再另外收取。另外,如明都、塘沽、江華、沈家門、泉州、巨港租界地等富庶的商市,還要向政務司繳納貢賦。

    但是毫無疑問,大明朝廷最重要的收入還是關稅和船稅,扣除這兩項,大明朝廷一年的進賬大約就是三四百萬貫上下。另外再加上軍務司管轄的兵器局和軍務司持股的南芬鐵行、明都船行、塘沽船行的分紅,最多就是六百萬貫……

    如果關稅和船稅減半,大明朝的財政立即就要陷入危機!

    這個時候,馬車突然猛地一震,然後就聽見馬匹的嘶鳴,接著就停止不動了。黃智深也從自己的思緒中醒來,耳邊傳來了親隨的聲音:「官人,已經到了昭明宮。」(未完待續……)

    第626章財政危機?求月票: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2
第627章 要打仗,先籌錢 求月票
    黃智深這個大明朝廷的財政總管兼民政總管帶著滿肚子憂愁趕到昭明宮的時候,雨幕中的宮殿也一片寧靜。昭明宮是女真舊宮,佔地面積並不太大,富麗堂皇的程度更不能和臨安的大宋皇宮相比。而且陳德興不用太監,宮中使女也都是上了年紀的寡婦,數量也不多,只有二百零五人,都歸楊婆兒總管。並沒有表演歌舞演奏音樂的美人兒。

    陳德興也沒啥藝術細胞,對歌舞根本沒興趣,最喜歡的娛樂是觀看相撲通常由楊婆兒和寶音下場表演,李翠仙有時候也願意親自下場。

    宮中的女使稀少,妃嬪數量就更少了。《陳禮》中規定的三十六后妃,可是連三分之一的編制都沒有滿。有后妃名分的就是李翠仙、趙琳兒、寶音、崔月兒、王蓉兒、柳珍、慶安宮主,還有一個馬上要進宮的夏蓮兒,攏共就八個人。另外還有三個沒有正式名分的女人,楊婆兒、墨影娘和小愛。加在一塊兒就是十一人。

    在陳德興崛起過程中,被當成禮物或是抵押品送到他身邊的女人,除了柳珍和慶安宮主,其餘的都沒有被陳德興碰過,就在軍中給她們覓了良配。

    二百零五個女使(就是女僕)加上一個總管、一個太后、八個后妃,還有陳德興的幾個子女,還有陳德興本人,就是昭明宮中的常住人口墨影娘和小愛通常住在昭明宮隔壁的天道宮(天道教總部)內,陳德興在那兒也有住處。

    除了後宮的這些人,昭明宮中還常駐了一營近衛軍,負責宮中的安全保衛,還有十幾個秘書官也在昭明宮中有房間。

    諾大的宮殿,就是這麼不到六百號人在居住。不僅比不了金朝的時候。就連忽必烈主政燕京時,昭明宮也比現在熱鬧。

    天空中佈滿了濃密的烏雲,雨中的昭明宮一片昏暗。只有被命名為紫宸殿的主殿,才有幾點燈火。將這大殿之內照得半明半暗。大殿之內,十幾二十條漢子端坐成了一排,都在大殿的右側。每個人雖然都穿著錦袍,但身上那種百戰淬煉出來的武將氣度,卻說什麼都遮掩不住。這群漢子,就是陳德興最基本的班底,所謂的瓊花樓兄弟。原本是二十二人,卻有兩人在早年殞命沙場。如今還有二十人。現在都集中到了燕京,其中的十九人現在都在紫宸殿上,還有一人就是陳德興。

    這些昔日一起衝鋒陷陣的兄弟,現在個個都是人物了。最起碼也是師帥一級的將領,而且還是近衛軍的師帥。餘下的人不是軍將、副軍將就是艦隊提督或是都督府的都督,又或是軍務司兵器局、造船局的頭頭,都是大明陸海兩軍炙手可熱的人物。

    不過這些老兄弟的地位日隆,卻都天南海北各一方,少有會面相聚的機會。如果不是他們的大哥陳德興要稱帝了,他們這些人恐怕都沒有再次濟濟一堂的機會了。

    這些老兄弟聚集在一塊兒。自然少不了高聲笑談,這些人平日在軍中或衙門裡面,都是板著張面孔。擺足了架子和威風的。今天都是肩碰肩的兄弟,聚集在一起,自然是無話不講了。不過他們的話題很快就集中到了平滅南宋,一統天下這樁大事上面去了。

    他們這些人,大多是帶兵的將軍,當然是伸長了脖子想要在戰場上面建功立業的。而且在他們想來,滅南宋就是他們這些人的最後一戰了。等打完了南宋,他們一個個都賺足了功勞,怎麼都夠吃一輩子了。

    至於去海外封國。說實話,他們的興趣並不大高。海外。容易擺平的地方必是人少地瘠,去了也是吃苦。而人多地肥的好地方。哪裡那麼容易打下來?就是打下來也很難治理。

    他們這些陳德興嫡系的將領可不是史天澤、夏貴、李彥國那樣的軍閥,是沒有自己一套人馬班底的,就算有些軍中腹心和子弟,也無論如何湊不出鎮壓治理一個王國的班底。

    所以一個公爵加上三萬畝、五萬畝的田莊,再加幾所豪宅和幾十萬貫銅錢,就是他們眼下的人生目標了。

    這夥人正議到興起的時候,就聽見外間傳來腳步響動之聲。大殿門被推開,就看見陳德興和李翠仙換上了帝后的朝服。旁邊還有軍務司判官任宜江和參謀司軍師張世傑。一同大步走了進來。

    諸將雖然和陳德興是把兄弟,但是君臣名分還是在的,而且陳德興轉眼就是皇帝了。殿中諸將全都起身,單膝跪地。朝陳德興和李翠仙行禮。陳德興和李翠仙都是滿臉的笑意,笑著吩咐諸將落座。他們二人和任宜江、張世傑也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好。

    根據《陳禮》君君臣臣篇的規定,君臣見面議事時,都是有座位的。而且皇后或王后可以參與朝議,在御殿之中有專門的「後座」,就在「御座」的右側。

    看到陳德興和李翠仙都坐好了,陸虎突然又站了起來,衝著陳德興一抱拳:「大哥,等您的登基大典結束,是不是就應該要討伐江南了?俺陸惡虎能不能討個頭陣啊?」

    惡虎是陸虎的綽號,他自己也喜歡自稱陸惡虎。而這陸虎此人的性子也和惡虎類似,好出頭好逞強好爭搶,除了陳德興誰他都不服,整個就是老子天下第二。不過最近幾年的大出陣,都沒有給他太多表現的機會。燕雲之役中陸虎的上軍留守後方,沒有輪到出兵。中原大戰他倒是跟著去了,憋了鼓勁兒想要立個頭功,結果卻被李翠仙和王陸飛搶先。這回眼見著征宋之戰就是「最後一役」,他如何肯讓別人搶先?所以陳德興還沒有提及,他就先開了口。

    他這一番言辭勾引,在座的瓊花樓兄弟們,除了幾個一直不帶兵的,都紛紛起身請戰,七嘴八舌說個不休,一個急切賽過一個。

    「大哥!俺王威也要請戰,上回打忽必烈沒過癮,這回南征可不能少了俺!」

    「也不能少了俺顧大力……南洋艦隊一萬幾千兄弟,成天呆在麻六甲無所事事,不如一併北上,這廣州城、雷州城,就交給南洋艦隊去佔領吧!」

    「也不能少了北洋艦隊!大哥,小弟高大建議由海路伐宋,先取臨安、慶元、紹興三府!」

    「大哥,還是分路伐宋吧,南洋艦隊取兩廣路,北洋艦隊運送陸師取兩浙路,陸上再來一路取淮東路……」

    這些瓊花樓兄弟一個個都早就和自己的幕僚反覆研究過取江南的辦法了,現在要他們提出南征計畫書都沒有問題。

    陳德興聽了這些言語,只是淡淡笑著。對於瓊花樓兄弟們的想法,他自然是清楚的,平南宋很可能就是他們這些「老將」最後一次建立功業的時候了……至少劉和尚、高大、陳碩、陸虎、顧大力、王威這幾個都上了點年紀的兄弟,是到了該享福的時候了。就算將來要給他們封國,也該讓他們的兒子們去海外。

    等到大家都說完了話,他才點點頭笑道:「這次請你們回燕京,除了參加孤王登基大典和受封公侯爵位之外,自然是議平南宋了!這次平南宋……是咱們瓊花樓兄弟衣錦還鄉啊!大家都要去!孤王帶大家一起去!甭管這些年有沒有帶兵,都得跟著!」

    「對!都得跟著去!」

    眾兄弟都附和著道。陳德興的話說的不錯,這次不僅是打仗,還是衣錦還鄉!大家都是從揚州出來的,昔日一條命不值幾貫錢的廝殺漢,如今就要封公爵封侯爵啦!

    陳德興大笑道:「大家都去……去揚州,去建康,去臨安的花花世界!」

    「不過……」他的語氣微微一沉,眾兄弟們就立刻肅然,誰也不敢亂說亂動,豎起耳朵,唯恐漏聽了一個字。

    「不過這次出兵也不能草率,須得有萬全之備!咱們要備什麼呢?」

    陳德興自設一問,然後又掰著手指頭自答道:「第一當然是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出兵,連戰士帶民伕,起碼三十萬眾,至少要做攻佔一年的準備,還要考慮臨安、慶元、揚州、建康這些南朝大城的口糧,至少要準備上幾個月。軍務司和參謀司已經做了估算,五百萬石糧秣須得籌措到位。

    第二是兵甲器械,包括兵士們的鋼甲、長槍、橫刀、弓箭等等,還有攻城野戰用的大炮……不僅有三寸炮,還要有四寸、五寸乃至六寸巨炮!孤王都已經命令軍務司準備。

    第三自然是犒賞三軍的錢物,僱傭民伕的錢糧……這三點加在一塊兒,其實就是個錢字!」

    陳德興哈哈一笑,「平南這一役,其實就是比錢!孤王預計,南宋也沒什麼好指望的,不過就是個拖字,把咱們拖窮、拖垮,拖到孤王的府庫空空,或許就不得不退兵了。」他的語氣凝重起來,「而孤王的府庫之中,現在彷彿沒有多少錢……待會兒黃百萬就要來和孤王說這事兒。弟兄們都一起聽聽,有什麼主意,都可以和孤王說。咱們無論如何,都要湊出滅宋國的軍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12
第628章 借江南的錢去吞江南
    黃智深打著把油紙傘快步行走在紫宸殿外的廊上這個一向以笑臉示人的財神爺,現在滿臉都是憂愁的表情,腳步聲沉沉地敲擊在長廊上面,好像要將滿腹的心思全部發洩出來似的。

    徐子元站在紫宸殿的大門口,看到黃智深打著傘過來,先向他拱手行禮,然後低聲道:「聖人正在和諸將飲宴,您請隨某來。」

    黃智深抬頭看了眼紫宸殿門內,燈火昏黃,也沒有人奏樂伴舞,純就是吃喝。這陳大皇帝的用度,真是節省到了極點,每年從政務司支取的年金不過五萬貫,這可是包括了太后和七個后妃還有一堆皇子皇女在內的整個皇家的全部年金啊!堂堂天子,居然連舞姬和樂隊都養不起,說出去真是讓人難以置信……當然,陳德興還有別的財路,一個是郭芙兒負責的皇室產業運營的收益。另一個更厲害,就是越來越富有的天道教。

    黃智深嘆了口氣就要往紫宸殿中走過去,突然又回過頭來問道:「聖人在酒宴上都談了些什麼?」

    徐子元道:「還能談什麼?當然是南征的事情了……登基大典之後,南征圖宋就是最大的事情了。」

    黃智深點了點頭,「宋國是一定要滅掉的……不滅掉宋國,國用總是不足啊!」

    如今大明的財政危機,說穿了就是人口危機!北方漢地的人口太少,支撐不起諾大的國家和那麼多的軍隊!陳德興本人固然節儉,但是三十多萬軍隊和十幾萬官吏,都是要靠北地的一千餘萬人口來養的。

    而北地能提供的,不過是牲畜、糧食、鋼鐵、木材、毛皮、藥材、煤炭、船隻、車輛、馬具、甲器等物品。其中手工業品幾乎都和軍用有關,如絲綢、漆器、瓷器、紙張等等,還有雜七雜八的手工製品,包括黃智深使用的雨傘都要從江南進口……畢竟江南有七八千萬人口,可以為發達的手工業提供足夠的勞動力。而北地的人口太少,全部的手工業從業者,估計只有三四十萬。

    如果按照後世的說法。北明就是個落後的農業國,而南宋才是個發達的工業國啊。

    所以不吞掉南宋,大明就算從新大陸和日本弄來金山銀山,最後也會通過貿易流入南宋,沒準還會刺激南宋資本主義的大發展。

    「百萬來了!不用行禮了,坐下一塊兒吃點。」

    黃智深才走進大殿,陳德興洪亮的嗓音就響了起來。「這勞什子天氣。雨下個不停,哪兒都去不了。只能在家裡整點好吃的,今天可是楊婆兒親自下的廚!」

    黃智深是閣臣之首根據《陳禮》君君臣臣篇,君王不必親自管理政務,那種每天忙到深更半夜,批奏摺批得頭暈眼花的皇帝,陳德興才沒有興趣當呢!所以他是主張設立內閣統管政務的,現在雖然沒有設立宰相(北明政府就是北地招討司的底子,當然沒有宰相了),但黃智深這位政務司判官就是實際上的宰相。

    而在陳德興登基稱帝后。大明就要設立內閣。黃智深將會擔任丞相,統管內閣事務。另外,內閣之下還會設立財政部、民政部、國務部(外交)、工務部、商務部、殖民部、法務部、郵傳部、交通部、農林部等十部和一個負責全國事務官管理的內閣人事司。

    此外,陸軍部、海軍部、陸軍參謀部、海軍參謀部等四軍部還有暗探局、宮內局等衙門,都由皇帝直管。不過陸海軍軍費開支,還是由皇帝命令內閣籌措,而且還要和內閣各項支出一樣。編列收支預算,交諮議會審議和皇帝批准。

    陳德興現在雖然還沒有登基,但是內閣和諮議會已經開始籌建,黃智深也已經開始承擔起丞相的職責了。而南征作戰的預算,也由軍務司(尚未拆分成陸、海軍部)開始編列。根據計畫,南征作戰將從大明天道元年開始根據《陳禮》。大明及其屬國將從明年開始用天道紀年,年號不再變更。

    黃智深的座次在大殿左側第一,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而已。桌子上面擺了幾個小菜和一壺燒酒,宮中的膳房是楊婆兒和郭芙兒還有王蓉兒三人一起調教出來的,據說陳德興本人還給了不少做菜的建議。酒食弄得非常可口,也很有特色,許多菜品都是宮中獨有。唯一的不足。在黃智深看來就是太過簡樸。每餐不過冷熱菜十味,酒一壺,飯管夠,也無歌舞助興。

    黃智深到達的時候,大殿內的諸人已經吃了不少,又開始討論籌措南征經費的事情。黃智深是未來的丞相,大明的財賦都歸他管,自然也沒有心思品嚐宮廷菜餚。坐下之後,就加入議論了。

    「聖人,內閣已經和軍部反覆研究過南征軍費了,」黃智深輕輕轉動著手中的酒杯,斟酌著用詞,「軍費當從寬計,花不完不要緊,要是仗打到一半錢沒有了,可就糟糕了。因此內閣和軍部認為要按照二十萬大軍、十萬民伕,在外征戰一年到兩年,傷病亡超過十萬,補充人員十萬,組織五次會戰,並且要賑濟三百萬難民的標準籌措軍費和糧秣……」

    陳德興已經對南征提出了「少殺」和「全取」兩大要求,軍務司、參謀司和內閣,就是根據這兩大要求制定計畫的。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因為陳德興是將南征滅宋當成內戰來打的,南宋之民在戰後會自動成為大明百姓,而且還是一等漢;一方面也是為了戰後可以立即從江南這塊寶地上攫取財賦。

    經過燕雲之役和中原之戰,北明上下已經充分瞭解了打爛很容易,建設很困難的道理……在一場滅國之戰中消滅敵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很容易的,屠殺和饑荒很容易消滅人口,但是要生產出新的人類去填補空缺,沒有個幾十年上百年是不行的。

    所以用燒殺搶掠的辦法在江南本地籌集軍費、軍糧,把江南打成一片焦土是極容易的事情。可是打完以後的苦日子可就沒邊了……大明的國用主要來源於海貿,而海貿又要依託江南!

    把江南打爛了,大明統一以後的財政恐怕也不會改善多少。

    如果能全取江南,那麼憑著陳德興和黃智深理財的本事,年入萬萬貫也不是什麼問題!

    為了以後年入萬萬貫的好日子,這南征就得多籌錢,多做準備。

    黃智深頓了一下,又往下說道:「不計算可能從江南本地籌措到的糧食和軍費。內閣至少要在開戰之前準備好糧秣500萬石,戰時軍費四千萬貫,另外還需要在戰前支出兩千萬貫用於添購或租借甲械車船。此外,戰時還需要再籌集至少一千萬貫和至少500萬石糧秣用於善後……」

    真是天文數字!大殿內的諸將都噓溜溜倒吸涼氣兒。

    平個江南居然要花出去七千萬貫和一千萬石糧食……這開支夠打三場中原大戰了!

    不過投資巨大的背後,收益也是不小的。

    黃智深又道:「如果咱們能順利取下江南,那麼奪取江南後的第一個整年,朝廷的財入至少可以增加六千萬!其中關稅至少能增加一千五百萬,鹽稅、酒稅、茶稅可增加兩千萬,士紳捐會增加一千萬,礦稅增加五百萬,江南商市(商業城市)的貢賦會有一千五百萬。另外,咱們還能取得宋國的官產、官田價值至少一萬萬貫!」

    聽到這話,大殿中的諸將頓時就眉飛色舞起來。

    「他娘的,這江南原來就是金山銀山啊!」

    「花七八千萬,一年就能回來一億六千萬,這買賣……大賺啊!」

    「買賣是好買賣,可是這七八千萬本錢從哪裡來?黃相公手裡有多少?」

    聽到問題,黃智深苦苦一笑,道:「只有八百萬。」

    「才八百萬?」

    「還差七千多萬……這買賣做不成啊!」

    「這可怎麼辦?」

    諸將都把目光投向了陳德興,如果說普天下有什麼人能憑空變出七千多萬貫銅用來打仗,那也只有這位天降的明王殿下了。

    「借!」陳德興的辦法倒簡單。沒有錢做生意,可以去借本錢!

    黃智深卻連連搖頭,道:「聖人,借不到那麼多的……若是一兩千萬,或許有辦法。七千萬……若是宋國沒有禁止天道票流通那還好,現在就是天道莊也拿不出多少。」

    天道票現在已經有了可兌付紙幣的功用,但是天道票的發行量不大,因為大宋已經禁止天道票在其境內流通,沒有了大宋這個大市場。靠北地和高麗國吸收消化的紙幣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濫發天道票,就很有可能造成天道莊的信用破產。

    陳德興沉沉一笑:「百萬,這事兒你就不用操心了……七千萬戰費,一千萬石糧秣,你得幫孤王搞到一千萬貫和一千萬石糧食。剩下的六千萬,孤王想辦法。等孤王登基之後,就親自去舟山去泉州,和江南豪商見面!孤王要借江南的錢去吞江南!」歡迎您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