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奸雄天下 作者:大羅羅 (已完成)

 
regn13 2017-12-26 18:01: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99 77507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4
第699章 神轉折:大同歌 第三更奉上
    當天道元年的年關將至的時候,在剛剛被大明帝國征服的江南魚米之鄉的土地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大批流動的貧民隊伍。拖兒帶女,扶老攜幼,或是推著獨輪子的小車,載著一些僅有的家當,或是背著個破布包袱。面孔上都是麻木無助的表情,其中或者還有一點點的希望。

    那麼多人,有那麼多人吶,幾乎將通往臨安城的官道都擁塞了,好像洪流一樣,就要衝到新朝天子駕前。天子總不會視而不見吧?而且大家也沒有什麼太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能繼續種地,也別離開鄉土,也不要求什麼土地,只要那些軍戶老爺別驅佃就行了。

    田主退佃,這在前朝就是禁忌啊!除非是惡客欺主,明明豐收卻不交租子,否則就是官府也反對退佃的。因為退佃就是絕了佃戶一家的生路。

    「恁般多的人,都往臨安去,真的不會挨刀子?」

    {無+「怎麼會挨刀子?秀才們不是說了,法不責眾,十萬人二十萬人一起伸冤,就是聖人也不能不管吧?」

    「是啊,咱們就是伸冤請願,那些軍戶都逼死那麼多苦命人了,還不許伸冤了?這是哪家王法!」

    「聽秀才們的準沒錯,人家見多識廣,若不是新朝鼎立,多半都已經考上進士了。」

    「這新朝什麼時候開科舉啊?現在的官都太不講道理了,還是過去的官人好……」

    來自江南各地的貧苦農人們一群群聚在一起前行,都是由各地的秀才帶隊組織的。

    帶隊的秀才當然也不是寒門出身的措大,個個都是江南名門的才俊。現在雖然破落,失掉了身家。也沒有了科舉上進的路子。但是他們在鄉間的聲望,卻還保持著。他們都出身自起碼上百年傳承的義門。多年的樹立起來的威信,哪怕在大明粉碎了大部分的義門之後,依舊沒有消散。

    「丈夫,這樣鬧法真的不會有事兒嗎?」。

    劉老三的兒子劉升,現在帶著台州臨海縣出來的千餘失佃貧戶,已經到了錢塘江南岸。方四秀才已經先一步抵達,還提前替他們找好了臨時宿營之地,還備下了不少米糧供大傢伙兒食用。

    而就在台州貧戶們宿營的時候,一身孝服的劉升已經悄悄到了方四秀才跟前兒。劉升到底是讀過書的。自然曉得現在這般鬧法有多大的風險。下面的貧戶自然是法不責眾,他們無非就是要討口飯吃,陳聖人再不講理也不會把他們斬盡殺絕。但是作為領頭鬧事之人,只怕難有什麼好下場吧?

    「怕了麼?」方四秀才站在高處,背手望著錢塘江畔正在宿營的百姓,語調顯得有些蕭瑟。「如今天下,已經上了邪路,棄孔孟聖道,而興摩尼邪教!朝廷不以蒼生為念。廢孔孟以興邪道,不施行仁政,不與民休息。還一意孤行,窮兵黷武。無端用兵於四方,其所行所為,和蒙古韃虜何異?我輩書生。當此世道,難道不應該挺身而出。為天下蒼生疾呼嗎?」。

    很顯然,這個方克思是個儒家理想主義者!他的目標不僅是做官。還要復興孔孟之道,讓儒家學說再次成為華夏的顯學!

    而這一次和方克思聚集在一起,煽動民眾,掀起這場被後世神聖天道國的大同黨革命家烏里揚諾夫稱為「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儒生,也都是一些滿腦子儒家理想的讀書人!

    他停頓片刻,看著遠處巍峨的臨安城牆,彷彿有萬千感慨:「太師公生前所言:無有死者,何以召後起;無有生者,何以圖江來……如今太師公殉國殉道已經快有一載了,是時候輪到我們這些後起挺身而出了!」

    「……我方克思讀聖賢書已經三十餘年,雖然沒有大成,但是也知道孔孟大道,是需要我等書生,前赴後繼去捍衛去張揚的。昔日孔孟之道可以成為顯學,傳之後世,便是無數先賢衛道殉道而爭來的。而如今孔孟大道不顯,而摩尼邪教大張,便是我輩書生沒有先賢諸公那樣的衛道之能,殉道之勇。方某不才,也沒有衛道除魔的本領,卻不乏殉道流名的勇氣。吾願追隨太師,不惜一死,以召後起!」

    『這大概就是聖人吧?』劉升望著方四秀才,滿臉都是敬仰崇拜的表情,深深一禮,「丈夫高義,學生不勝敬佩,願隨丈夫,以身殉道!」

    方克思卻搖搖頭,溫和地看著劉升,「升之(劉升的字號),你還年輕,也沒有通達孔孟大道,還不知道什麼是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這一次你不需要殉道,你要留著有用之身當一個後起!

    我輩要復興大道,將華夏再引回正路,就必須有人殉道,有人圖將來。太師殉道召來了克思等人,克思殉道也一定能召來更多的後起!」

    這莫非就是一個賈似道倒下了,千千萬萬的賈似道站起來了?

    「丈夫的話,劉升永記在心。」劉升又是恭敬一禮,直起身子的時候,目光之中,已經全是淚花了。

    方克思重重點頭,「升之,從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學生了。這一次,我去殉道,將來到了你要殉道的時候,千萬別貪生怕死。」

    「丈夫教誨,學生一定銘記於心!」劉升說完這話,已經恭謹地跪拜於地了。

    現在,千千萬萬的賈似道已經起來了!哪怕這場伸冤運動最後被殘酷鎮壓,方克思的理想,也會因為眾人的犧牲而傳播開來。

    說不定,方克思也會和賈似道一樣,成為後世儒生們所敬仰的聖人!

    「好!」方克思沉默片刻,他知道自己這一次很有可能會殉道,但是殉道也會為他贏得難以想像的身後名,就如賈似道一樣!

    「升之,你是我的弟子,為師現在要傳下大道了!」

    劉升渾身顫抖,抬頭看著自己的老師。

    方克思用近乎神聖的語調說道:「我的大道就在《禮記.禮運》之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劉升一怔,《禮記》他自然讀過,也知道儒家大同。但是這種儒家大同,在他看來不過是說說而已,根本做不到的。

    方克思彷彿猜到了劉升的心思,只是淡淡一笑:「摩尼教有光明清淨世界,要掃除黑暗,光照人間,陳德興的《太一光明經》上也有一個地上天國,說什麼物產極大豐富,人人各盡所能,按需取物。可是如今他已經有了天下,卻縱容軍戶田主退佃驅貧,又窮兵黷武,征伐四方。所以……現在是我輩儒生高唱大同之歌的時候了!」

    ……

    臨安府,葛嶺離宮。

    南巡的陳德興正在和兩浙的大員還有一些隨行的官員開會。

    作為一個穿越者,陳德興其實也有歷史侷限性的。他對於儒家,對於江南義門的看法就受到後世的影響。總認為儒家和江南義門的根底就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他們總是要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因此他們根本不可能和底層人民結合起來,這次的「伸冤運動」,不過是在利用底層人民鬧事,成不了什麼大氣候。

    而讓十幾萬人聚集在錢塘江邊上,其實也是陳德興故意為之。引蛇出洞嘛!讓這些人呆在鄉間都是不安定因素,不如把他們勾出來,然後一併捉去修江都城。

    至於隱在他們中間的破落士大夫,陳德興也命令暗探局秘密調查了,大致的名單已經掌握,到時候就讓密探去抓人,至於罪名……暗探局的那幫傢伙一定會安排好的!到時候總能殺一批、抓一批、流放一批的。

    如此掃蕩一番,江南的地面就會清淨很多,就能以此為基地出兵征伐南番印度,開拓明洲新大陸了。

    想到這裡,他都有點佩服自己的智謀了。

    此時臨安知府梁崇儒和浙西省都督謝有房一起走進了被陳德興用來議事的半閒堂。

    梁崇儒行了一禮,語調平穩地道:「聖人,錢江南岸聚集的流民越來越多,估計有十多萬人了。」

    不過幾十個上百個書生,居然能號召起那麼多人,半閒堂內的文武面孔上都滑過一絲隱憂。

    謝有房也行了一禮,「聖人,浙西都督府已經調集了八個旅的精兵,隨時可以開過錢塘江去拿人!」

    謝有房說的八個旅其實都是所謂的「軍戶旅」,它們的正式名稱有兩個,在和平時期稱鎮守司,戰時稱鎮守旅。在鄉軍戶和在鄉士爵都由它們管轄(其實就是督導訓練和負責徵召)。另外,它們還負責招募新兵和鎮壓地方的小規模動亂。而這些鎮守司(旅)的上級就是各省的都督府。這一次陳德興要對付的「敵人」不過是十幾萬流民,自然用不著強大的六軍八旗,出動鎮守旅已經足夠了。(未完待續……)

    第699章神轉折:大同歌第三更奉上: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4
第700章 請願也是一種鬥爭 第四更
    還有月票嗎?看在羅羅已經拚命的份上,就把保底票都給羅羅吧……しχS520。

    拿人是小事兒。

    現在聚集到錢塘江畔的流民並不是要造反,而是要活路……而且他們又不願意當軍戶,因為去東北西北當軍戶怎麼看都是九死一生。而且也不大願意去北地當佃戶,因為北地人生地不熟的,而且這些佃戶也湊不出路費。他們要的,其實就是一條窮而安穩的活路。

    因此只要陳德興能給出這樣一條活路,這些流民就不會鬧事,什麼伸冤,什麼永佃,都會變成沒影兒的事情。

    到時候那些煽動貧民鬧事的秀才就沒有了掩護,幾十個臨安府的捕快就能拿下他們了,根本用不著八旅大兵,調動軍隊只是為了防萬一。

    給江南貧戶們的活路,早就已經預備好了。一家名為「漕運公行」的皇商合營的商行,已經在江都掛牌開張。漕運公行,顧名思義就是做漕運生意的公司,並不是在運河上跑船,而是直接負責運營和修建運河!和後世的收費高速公路差不多,一個是修路收費,一個是修河收費。

    所不同的是,漕運公行的買賣更大,業務更加廣泛。主營除了運營大運河,還有建築業和房地產業兩大塊。

    建築業包括挖掘運河,修繕河道,建設城市和房屋。不僅修運河的買賣是漕運公行的。就連江都城和運河沿線幾個大城市的不少工程也會包給漕運公行。

    漕運行的房地產買賣自然也是圍繞運河展開的。投資重點就是運河沿線重要碼頭週遭的土地。重要的運河碼頭附近,自然會發展成商埠。就如同江南運河沿線一樣。

    實際上,北宋承平之時,中原運河沿岸的大城市比起如今的江南更加繁華。如今天下再次歸於太平,運河沿岸的中原之地也極有可能在今後幾十年內再現昔日的繁華。漕運行的投資,也能因此獲利豐厚。

    而陳德興主張盡快修復大運河的目的也在於加速中原經濟的恢復。雖然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世界,但也不等於不要中原這塊華夏民族起家的根本之地了。

    所以這所漕運行。陳德興已經計畫了很久。在平定江南之前就開始謀劃了。不過這麼一家前所未有的皇商合營的大公行,光是資本金就要超過千萬貫,當然不是拍一下腦袋就能開張的。

    必須要仔細籌謀,反覆準備,還要制定相應的章程。不僅是公行的章程,還有朝廷和公行的之間的合約,一大堆的事情再加上公開招募商股,沒有一年半載是根本辦不成的。

    因此直到如今,漕運公行只是掛了個牌。並沒有正式開始運營。而且大運河的修復工程也沒有開始如果包括運河黃淮江都和北京在內的四大工已經全面展開的話,那麼這次的「伸冤運動」恐怕都不會出現。

    ……

    錢塘江南岸,碼頭附近,此時已經是人山人海。黑壓壓的一片,望不到邊。全都是衣衫破爛,扶老攜幼的流民。每個人都伸長了脖子,望著錢塘江的方向,彷彿在等候什麼人。所有人的面孔上,都有些忐忑,也有一些期待的神情。

    就在一個時辰之前。幾十個穿著鋼甲的近衛軍官兵,從錢塘江對岸而來,宣佈了大明皇帝陳聖人將會來傾聽大家都申訴!

    天子親自出面來接受大家的申訴,這彷彿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前朝的趙官家已經算是比較親民的了,不過人家也只是和士大夫公天下。太學生伏闕上書的事情經常發生,但是平民百姓向天子請願申訴,好像是從來都沒有過的。

    至於再之前的歷代天子,也沒有聽說誰會接受平頭百姓的申訴。這位陳聖人的路子,的確有些出人意料。

    議論的聲音在人群各處響起來了。

    「聖人真的會來見咱們這些苦哈哈的農人?」

    「應該會吧?剛才那些鐵人兵不都說了,聖人要坐船過來,就在船上聽咱們訴苦。」

    「這下該有活路了吧?」

    「一定有活路的!聖人總不會叫咱們去死吧?」

    「是啊,那是聖人,不是下面的貪官污吏!要是聖人知道下面的官是怎麼害民的,一定不饒他們!」

    看來中國人的忠君思維是千年一貫的。所謂官大部分是貪的,皇帝大部分是好的,貪官總是在矇蔽皇帝,只要皇帝知道了民間疾苦,就一定會出來主持公道。

    而對老百姓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辦法讓皇帝知道真相。所以突然出了陳德興這麼個怪路子的皇帝,肯離開深宮來聽窮苦人說話,還真是讓人感動。

    一時間,正能量就充斥整個錢塘江南岸,所有的窮人都忘記了那些軍戶兵是誰搞出來的,也不記得是誰制定頒布了允許田主退佃驅佃的法律……

    這時,一艘懸掛著金底日月旗的官船出現在了眾人視線當中。碼頭和江岸邊上維持秩序的「鐵人兵」們突然齊聲高呼:「聖人駕到!聖人駕到!」

    「萬歲!萬萬歲!」

    百姓們也爆發出了震天動地的歡呼,彷彿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所受的委屈,和那個安坐在官船之上的帝王毫無關係。而且那位帝王也毫不知情,只要他一旦知道真相,人民的苦難就會立即結束。

    貧民百姓們的呼聲傳到了立在碼頭上,已經準備殉道的秀才們的耳朵裡。

    「哼,現在就喊萬歲了!待會兒說不定哭都哭不出來!」

    一個定海義門馬出身的秀才冷冷地道。他的話彷彿點燃了秀才們心中的義憤,眾人的話匣子都打開了。

    「且看他怎麼辦!這可是十幾萬人請願啊!要都殺了……血水都能把錢塘江染紅!」

    「他不敢殺的,一下殺人十幾萬,江南還不人人義憤,他的大明朝還會長久嗎?」

    「不殺這裡的百姓,他就要殺那些驅佃害民的軍戶!還要當眾殺給百姓們看!」

    「對!要當眾殺……」

    作為這場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方克思方四秀才,這會兒只是背著手,目光悠遠地看著江面,也不參與秀才們的議論。不過他的嘴角上面,卻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

    因為在他看來,這場「申冤運動」已經勝利了。十幾萬貧民可以向天子請願,而且還見到了天子,這事兒本身就個勝利!

    這說明老百姓是有權向皇帝老子申冤訴苦的只要人數夠多,皇帝就會接見。

    而且,陳德興肯定不會見完老百姓後就讓鐵人兵來殺人。皇帝沒有那麼當的,要殺人就不會讓人來臨安了。這位陳皇帝既然讓大家來了,那就肯定要給些好處。

    也就是說,老百姓申冤訴苦是會得到一些好處的!那麼,將來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申冤訴苦……

    請願申訴,其實就是一種鬧事的法子!

    鬧事兒不一定要造反殺人,前宋的時候,太學生京學生和武學生們就沒少鬧事兒。要麼攻擊朝臣,要麼彈劾權貴,要麼妄議朝政,都是以上書的形式進行,還會在臨安的士林清流中發動論戰。

    一群「無官御史」照樣能讓當朝宰執丟官,照樣能讓天子忌憚。

    如今士大夫不吃香,沒有地方說話了。可是陳德興卻開了讓貧民百姓請願的先例。

    這就是勝利!哪怕為此掉了腦袋,也值了!

    想到這裡,方四秀才方克思忽然大笑三聲:「諸位士林同道,今日正是我輩揚名青史之時!諸位不如高歌一曲,以發胸中志氣!」

    「好!就聽恩恪的!」

    「嗯恪,吾等高歌何曲?」

    「高唱大同歌如何?」

    「好!」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悠揚的曲調,高亢的歌聲,遠遠傳來,入了陳德興的耳中。

    「有人在唱歌?」陳德興愣了愣。

    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會有人唱歌?《陳禮》中沒有規定見皇帝老子要唱歌的吧?而且唱得也不是尚未頒布的大明帝國國歌《明王贊》。

    「聖人,有人在唱《大同歌》呢。」伺候在陳德興身邊的楊婆兒耳朵尖,居然已經聽出歌詞大意了。

    「《大同歌》?這是……」

    「是用《禮記.禮運》的詞兒,奴奴也會唱的。」楊婆兒柔聲解釋道,「也不知什麼人給譜得曲,就取名《大同歌》,有些士子們喜歡聽,所以上點檔次的青樓行首都會唱。」

    「唱《大同歌》……」陳德興當然知道《禮記.禮運》,實際上他自己也是個士大夫!儒家經典他都能背誦,要不然也不會折騰出「復周禮」,後來又「制陳禮」。他搞得那些東西,其實都是上承西周的,比起宋朝的儒學恐怕更接近於孔孟之道。

    「他們唱《大同歌》是什麼意思?」陳德興已經敏銳察覺到了不對頭的地方。《大同歌》所描述的可是一個非常接近**天堂的理想社會,現在居然有人唱著《大同歌》迎接自己,還是在一場窮人的請願大會上……(未完待續。(LWXS520。))>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4
第701章 儒家馬克思 第五更
    上個月的欠更終於還清,然後是這個月的,50票加一更,羅羅去努力了!

    「聖人說了,你們的苦,他都知道了,你們沒有飯吃,聖人給你們飯吃;你們沒有衣穿,聖人給你們衣穿;你們沒有房子遮風擋雨,聖人也會幫給你們屋住的只要你們幫聖人修運河,修南京。聖人不會讓你們過得比在江南當佃戶還不如的……」

    隨著鐵人兵們一遍遍的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宣佈陳德興的旨意,錢塘江南岸頓時就響起了震天動地的歡呼聲。這些貧下中農,現在已經忘記是誰帶領他們鬥爭,讓他們謀得一條生路,也不必去苦寒之地冒險的了

    「萬歲,萬歲,萬萬歲!」

    歡聲如雷,傳到了停靠在錢塘江岸邊陳德興所乘坐的官船之上。船艙裡面,這個時候氣氛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大明聖人陳德興,正端坐在一張龍椅上面,聽著外頭貧下中農的歡呼聲,用陰鬱的目光看著那位領頭高唱《大同歌》的方克思方四秀才。

    「你真的叫方克思?」陳德興一臉懷疑地發問。方克思,馬克思!彷彿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這貨還拿著「大同思想」來說事兒,這可是從孔孟之道直通**的!這個,是巧合,還是……有什麼內情?

    這個姓方的,不會也是穿越的?不會是什麼GC主義戰士穿越過來要造自己這個反動皇帝的反?

    方克思卻是一怔,他不叫方克思叫什麼?這名兒是譜名啊,他是克字輩,他兒子(如果有的話)是孝字輩。他叫克思有什麼不對的?

    「聖人,他的確是方克思,克思是譜名,他在台州義門方的克字輩中行四,因此人稱方四秀才。」楊婆兒在陳德興身邊,低聲說道,「方克思的字號是恩恪。還有一個號,叫先憂。另外,這個方克思雖然年過四十,卻從未娶妻,也沒有孩子,他的爹媽也早就不在人世,只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現在都下落不明。」

    楊婆兒說的是暗探局的調查結果。包括方克思在內,參與煽動佃戶鬧事的一百多個士子的背景。暗探局都已經調查清楚了,這都是白展基的功勞。

    聽到楊婆兒的話,這位方克思的臉色微微發白。很明顯,當聖人是要付出代價的!要麼像陳德興這麼牛逼,把別人都打趴下,要麼就得學賈似道殺身成仁了……

    「哦,還真是巧了。」陳德興吐了口氣,不是穿越客就好了。不過,就算是穿越客也沒有什麼。這個方克思橫豎是要死的!

    「方克思,朕在船上聽見有人在唱《大同歌》,是你帶頭在唱?」

    「正是!」方克思正容道,他努力抑制住心中的恐懼。

    他的臉色仍然有些發白,腿肚子也有些發顫。離他七八步外,就坐著大明聖人,天下之主。只要一句話。立即就能把他千刀萬剮,說不定還能把方家九族給誅滅了!

    「為什麼要唱《大同歌》?」陳德興繼續問著話。其實他很想這樣問:現在的大明還沒有正式步入資本主義的地獄呢,怎麼就有人要鬧儒家**了呢?

    「天下大同,乃是吾輩書生所願!」方克思說得好像真的一樣。

    「是嗎?」陳德興嗤地一笑,「你們台州義門方可願意和下面的佃戶大同?」

    「不願!」方克思有些失落地答道,「但是如今義門方已經沒有了。我輩儒生……已然沒有讀書上進之途。」

    沒有了讀書上進之途,沒有了義門,所以就可以鬧大同革命了!

    這個答案倒是大實話!在陳德興所知的歷史上,就有不少仁人志士或者是反動派,都是在科舉制度廢除後走上革命或是反革命道路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科舉的確是個讓天下安穩的手段。有了科舉,天底下大部分的智士精英。就不會去動別的腦筋,都一心一意去鑽研儒家經典,去碰那千分之一都沒有的科舉大運了。

    而沒有了科舉這條最公平的上升捷徑,那可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有些人去從軍立功,有些人去經商發財,有些人去研究科學,有些人去混天道教,有些人去當小公務員熬資歷,還有些人會選擇從政。

    而從政的路線,自然是有上層和下層的。就如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一樣。有遊說諸侯謀求當官的儒家法家(其實這兩家是一回事),也有走下層路線搞恐怖刺殺的墨家。

    其實在儒家獨尊的時代,也是有上層下層的。墨影娘代表的明教勢力就是兩宋時期的下層革命者,現在他們上台執政,當了貴族老爺,自然不代表勞苦大眾了。而成了服務軍事貴族和商業精英的教派。而原本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儒家,被打落神壇以後,改走下層路線,高唱《大同歌》也是理所當然的。

    後世清末廢科舉後,一幫子士大夫不都去投革命黨反清了嗎?現在陳明廢了科舉,那就要準備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轉向革命的後果。

    想通了這些,陳德興輕輕嘆了一聲,看著方克思,「看來朕也有失算的時候!」

    這次引蛇出洞,引出的卻是一個儒家馬克思!大同主義的幽靈,已經在東亞大陸的邊緣徘徊了。哪怕殺掉了這一百多個帶頭鬧事的士子,儒家大同的思想,恐怕也會繼續傳播。

    因為今後的大明帝國,一定會有大同主義滋生的土壤!

    方克思已經知道自己必死,深吸口氣,說道:「聖人可以殺了方某,同時恢復科舉,只要天下士子有晉陞之途,大同之說不過是個空想。」

    陳德興卻搖搖頭,「天下才智之士是有晉陞之途的!科舉取士雖然公平,但卻牢籠智士。如方克思你,分明有王佐之才,烈士之勇,卻隻身誤窮經三十餘年!若不是朕廢除科舉,後世又有誰會知道方克思?又有誰會知道大同黨?」

    陳德興的預言沒有說錯!大同黨,方克思將會無人不知……在這個被陳德興改變了的時空中,是沒有GC主義,沒有的,取而代之的就是大同主義,就是大同黨。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歌聲在臨安城東,錢塘江畔的刑場之上響了起來。自然是悲歌,慷慨悲歌,從容赴死!

    現在已經是天道二年四月中旬,錢江之畔,早就是春暖花開。幾個月前的那場申冤運動,彷彿有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被人退佃的貧戶們有了份足以餬口的新工作成為了漕運公行的工人,公行雖然還沒有開始運作,但是工人們卻能領到每月兩貫(相當於一石白米)的薪水,還在江都城北得到了一片空地用來興建棚戶安家。

    而那些逼死人命的軍戶地主,也沒有一個人被捕,他們大多在準備行裝,準備去遼北、去河套、去南番、去天竺。當然也有些「幸運兒」沒有被點兵,可以繼續留在江南。

    陳德興也如願了,引蛇出洞……不僅引出了一百幾十個陰謀顛覆大明王朝的江南義門的餘孽,而且還引出了大同黨,大同主義和被後世大同黨人奉為創黨領袖的方克思。

    而方克思……似乎也求仁得仁!在「申冤運動」結束後不到十天,暗探局的特務就在他的臨時居所發現了自制炸彈和私印的傳單還有一份大同黨造反綱領自然都是暗探局頭子劉陽栽贓陷害的!

    隨後就是一場遍及兩浙兩江的大逮捕,一百四十二名大同黨人被捕,而且被指控陰謀發動叛亂!這些人中很快就有人供認不諱,並且轉成了證人,一起指控方克思。結果以方克思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全部被判處死刑!

    今天,天道二年四月十二日,就是這一百零八大同黨人慷慨赴死的日子了。

    刑場就在臨安城東,處決將公開執行。處死的方式是斬首!

    「好樣的!」

    「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腦袋掉了碗大個疤……」

    「饅頭,人血饅頭,治癆病的,100文錢一個啦!」

    呃,刑場週遭還是非常熱鬧的!圍觀群眾足有上萬人……殺頭啊!大明朝廷彷彿不怎麼喜歡殺人,逮住強盜土匪什麼的,也就是流放。所以也很少有人血饅頭可以買。而今天居然一次宰掉108條好漢,臨安城的閒漢們可算是有熱鬧瞧了,家裡有人得癆病的,也不肯放過機會,都帶著銅錢來買人血饅頭了。

    方克思已經被人五花大綁,牽到了刑場之上,和另外一百零七個殉道者一塊被人摁著跪在地上了,身後則是一個抱著鬼頭大刀的劊子手。

    方克思看了眼鬼頭刀,又看看周圍那些看熱鬧的民眾,再看看和自己一樣準備赴死的大同黨人,只是在心中長嘆:「要死了,要名留青史了……如果我的衣缽能夠傳下去,如果將來還有人會唱起大同歌就好了!這樣就不算白死了……」歡迎您來)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4
第702章 種姓制度的優越性 求保底
    今天爭取四更吧。

    「天降明王,驅除韃虜救華夏!地上天國,山嶽縱橫漫無邊,江河漫延最錦繡;一萬萬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日月帝國旗,插遍寰宇贊明王!」

    軍樂嗚咽而奏,雄壯的國歌《明王贊》響徹雲霄。一片高歌聲中,整齊的遠征軍士兵,正在默默上船。軍人的家屬,歡送的民眾(都是天道教組織的)在遠處揮著日月旗幟,發出一陣陣聲嘶力竭的呼喊聲。

    定海港的海浪不小,推得港口那些三四千石的福船一陣陣的起伏波動。擔任護航的南洋艦隊第一分艦隊的戰艦早已經拔錨出港,展開白色的風帆,在海面上組成了編隊,繞著舟山島一遍遍的轉圈。它們在等候運輸船隊裝載完畢之後,護航出海。

    現在已經是天道二年的秋季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申冤運動」和隨之而來的「大同黨鎮壓」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可惜大同黨並沒有成為歷史,只是暫時蟄伏起來了,只要大明帝國不肯改弦易轍,回到華夏原本的發展軌跡上去。那麼一個加速奔向資本主義的大明世界帝國,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阻擋大同主義思想的發展的。

    這是被後世歷史所一再證實的真理!

    不過現在,大同黨和它的主義還是暫時淡出人們的視線了。從天道二年夏天開始,大明帝國就同時開始了「大工」和「遠征」。「大工」就是運河、黃淮、兩京等重大工程。先開始的是勘察、設計、維修和準備大工材料等前期工作,當然還有籌集資金。

    其中黃淮治理和兩京營建工程,是用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的債券的抵押就是大明帝國在明洲殖民地的金銀收益。明洲金銀現在已經成了大明帝國的信譽保證了,因為在天道二年夏季的時候,又有五艘裝載了超過兩萬斤黃金和十萬斤白銀的「新大陸」級帆船從明洲返回。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佐渡金和石見銀(天道元年時發現的)從日本運往明都,用來購買大明帝國的H藥武器和南芬鋼日本國內的「天道戰爭」還在沒完沒了的持續著。因為大明帝國對日本天道武士的支持並不是非常有利,而且也沒有多東日本的鐮倉軍採取禁運。因此天道武士雖然擁有精良的裝備,但是卻沒有一下壓倒鐮倉武士的力量。

    另外。早些年被陳德興打發去了呂宋島的趙與郁,居然也走了狗屎運。他的人在呂宋島上發現了金礦!

    一時間,黃金白銀好像潮水一樣流向了江都天道莊總行的金庫。因此誰也不擔心大明帝國會沒有錢還債,債券的發現非常順利。

    此外。幾年前在「遲約風波」後產生的「股票市場」,在長期低迷之後,到了天道二年,終於迎來了一支看上去很有前途的股票漕運行股票。始建於隋朝的大運河現在成了這家漕運行的資產!

    而大明皇帝陳德興本人,則成了漕運行最大的股東。漕運行的主業則是修復損壞了幾十年(並不是完全損壞。只是中原一段損壞)的大運河,並且負責維護運河,開發運河沿岸的城市,同時收取運河通行費,還要代收商業抽解稅。

    大運河被陳德興搞成收費公路了!

    不過一條收費的大運河,和北方運河沿岸昔日的繁華,還是讓大明東南的投資人相信,投資漕運行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運河變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而戰爭到了陳德興手裡,居然也可以投資了!

    進攻南番和天竺的戰爭。現在都變成了江都券業交易所裡面可以投資的標的。

    當然不是股票,而是戰爭債券。高息,無擔保,而且還有附帶收益附帶收益是什麼?那是大賣家和幾個未來國王的事情,或者是包稅權,或者是官職,或者是其他什麼好處……

    而此次要征伐的是爪哇國和高棉國,都是南番的大國富國,負責進攻高棉的是李彥國的唐軍。包括後世越南南方、柬埔寨、老撾南部、泰國東部和馬來半島北部的遼闊土地,都將是未來唐王國的領土當然地盤得李彥國自己去打。軍費得發行債券去籌集。

    負責攻打爪哇的是福藩、宋藩和夏藩聯軍夏藩就是夏貴的軍隊,佔據淮西的夏貴軍是所有南朝藩鎮中實力最強的,自然要盡快把他們從淮西弄走,而且還要有個好去處。土地富饒。足夠養活一億多人的爪哇島就是不二之選。三藩將會聯合出兵,戰後爪哇島由夏貴的家族佔有,成為夏王國的領土。因此出兵爪哇的所有軍費都由夏藩籌集(就是借債),而且夏藩還要負責為宋藩、福藩的天竺征伐提供軍糧。

    定海碼頭上,正在排隊上船的就是福王陳淮清的軍隊。賴蛤蟆和潑皮李也在其中。這兩位都是自己申請加入福藩遠征軍的,兩人都是最普通的步兵。

    其中潑皮李當了弓手他是混子出身。在杜橋鎮上混過弓箭社,原本就能開八斗的步弓,現在又訓練了幾個月,終於能開一石弓了。

    賴蛤蟆當上了刀盾手,這是最危險也是最容易立功的兵種。為此他還把家裡的100畝地抵押出去,換了600貫錢,用來給自己添置裝備。購買了一副鋼甲!

    潑皮李和蛤蟆都被編入了號稱福藩最精銳的親衛步兵旅,旅帥名叫陳德安,看名字就知道是陳德興的堂兄弟了,長相也和陳德興差不多,又高又大又白,頗是英俊。他還跟著陳德興打過仗,還讀過明軍的陸軍軍校。

    現在蛤蟆和潑皮,都在各自的連隊裡面等著上船,遠遠見著對方也只能打個眼色,不能說話交談。

    「聖人駕到!」

    突然有人大喊起來,然後就看見一隊銀光閃亮的騎兵飛奔而來,當先兩騎分別舉著金底日月旗和金底龍旗,後者是大明天子的旗幟。

    「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在碼頭上面等候的將士,全都山呼萬歲。賴蛤蟆和潑皮李同時扭頭望去,就看見他們大王陳淮清已經在一群門客家臣簇擁下上前去迎接了。所有的門客家臣都單膝跪地,陳淮清卻沒有跪他到底是陳德興的生父,沒有兒子跪父親的道理。

    「伯父,」陳德興在公開場合,一般都稱陳淮清為伯父,他看著自己這個體壯如牛,五十多歲都沒有一根白頭髮的親爹,笑了笑道,「幾時可以奏凱?」

    陳淮清捏著長髯,看了眼海面上龐大的運輸船隊光是三四千石的福船就不下300條,一次可以運送五萬陸師南下!而且在淡馬錫島還有南洋艦隊主力駐紮,擁有48艘大小戰船,攏共裝備了一千多門大炮!這樣的火力,這樣的軍力根本不是爪哇島上的土著能抵擋的。

    所以征爪哇的問題,並不是能不能打贏,而是如何善後?

    陳淮清沒有回答陳德興的問題,而是衝著左右擺擺手,一堆門客家臣,立即紛紛退開。陳德興身邊的陳千一和楊婆兒也立即退開。

    「奏凱當在年內,」陳淮清道,「大軍一到,當可奏凱,但是要長治久安……當用何策?」

    「可盡屠之?」陳德興淡淡地道。

    「爪哇人多,恐難屠滅。」陳淮清微微搖頭。

    爪哇島土地肥沃,糧食畝產一直很高,自然也能養活大量人口。後世那裡有一億多人!現在自然沒有那麼多,但是三四百萬還是有的,是南番地區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不過也正是因為爪哇島人口眾多,才使得這個島嶼得到了足夠的開發,瘴疫之害也不是太嚴重。如果把土著都殺光了,一時又沒有漢人去填補,就怕森林恢復,瘴疫之害也跟著一起恢復了。

    陳德興背著手,在碼頭附近踱起了步子,陳淮清也立即跟了上去。

    「大哥兒的信中說爪哇島是流行婆羅門教的?」陳德興緩緩地說道。

    說「盡屠」不過是陳德興在表明自己的願望,並不一定能做到。就是明軍四軍部制度的計畫,也沒有「盡屠」的方案。

    所以陳德興就提出了第二個方案,也是四軍部和天道教研究後提出的解決方案種姓制度!

    或者說,是用種姓制度在爪哇島上實行種族隔離。將絕大多數爪哇土著置於社會的最底層此時爪哇島上的情況和三佛齊差不多,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爪哇民族。上層是天竺來的征服者,都是高等種姓(低等種姓不能從軍,也當不了征服者),下層則是爪哇土著。

    「婆羅門教?」陳淮清點點頭,已經明白了陳德興的意思。婆羅門教是如何治國,種姓制度是如何運作的,陳淮清早就通過達瑪波羅瞭解的一清二楚天竺的佛教也是有種姓的!

    「漢人的種姓一律是婆羅門,而且是婆羅門中最高的等級。」陳德興緩緩地交代,「爪哇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儘量收為己用,將來可以帶他們去天竺,讓他們儘可能把賤民帶走。」(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4
第703章 計生教 第二更,求保底
    四千石載重的大三角槳帆船「海峽」號在南海上犁開了一道白色的浪花,這艘按照後世排水量的標準計算已經超過1000噸的戰艦,是南洋艦隊中的主力艦之一。和漸漸淘汰槳帆艦,開始大量裝備五千石載重的飛剪式帆船的北洋艦隊不同,槳帆船是南洋艦隊的標配。這是因為赤道無風帶的存在,包括麻六甲海峽和爪哇島附近海域,一直到尚未被發現的大洋洲的北岸,基本上都處於赤道無風帶。而這一帶又恰好是南洋艦隊活動的主要區域,因此南洋艦隊就離不開長槳了。

    而在南洋艦隊的槳帆艦上充當槳手的,全部都是來自三佛齊的奴隸!大明帝國是有奴隸存在的,只是依據《陳禮》禁止漢人為奴,至於其他民族的人民,自然是可以為奴的。

    而三佛齊的土著奴隸,肯定是所有被大明這個反動帝國奴役的人們中最不幸的。因為他們是奴隸的奴隸,壓迫在他們頭上的,不僅僅是來自北方的漢人殖民者,還有來自天竺的雅利安人。而無論是漢人還是天竺雅利安人,都沒有把這些底層的土著賤民當人看這大概就是天竺在歷史上一再被外敵征服的原因。外敵打敗的不是幾千萬或是上萬萬的天竺人,只是幾百萬天竺雅利安人。先打敗他們,再利用他們進行統治,一起壓迫底層的土著,那就皆大歡喜了。

    「海峽」號槳帆船隻有一層長槳,擁有專門的槳手艙,就在甲板下方。槳手艙的出入口全都有兩層木門,按照規定不能同時打開。漢人軍官並不直接管理奴隸槳手,而是由信奉密教的天竺雅利安人管理。

    這些雅利安人都是剎帝利武士,過去是三佛齊國的海軍戰士,現在則以傭兵的身份為大明海軍效力他們過去的一切特權,全都得到了保留,而且大明海軍還會給他們一份相當優厚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大明海峽總督府將他們這些高種姓的天竺雅利安人當成了人。而把三佛齊土著當猴子。這樣的觀念,讓三佛齊的天竺雅利安人都非常滿意。因此這些曾經在三佛齊海軍指揮奴隸槳手(當然也是土著奴隸)的剎帝利種姓的武士,現在都賣力的指揮奴隸們划槳。

    在四十八根長槳和海風的共同作用下,陳淮清乘坐的「海峽」號槳帆戰艦,在海面上以極快的速度飛馳南下。

    陳淮清此時坐在「海峽」號上面專門為他設立的國王艙室裡面,仔細地看著陳德興在定海軍港裡面交給他的一份關於「計畫生育」的羊皮紙文件。

    「計畫生育?」

    陳淮清皺了下眉,又是一個他不大明白的新詞彙。大概和生孩子有關吧?該不會是嫌他這個親爹的孩子太多了?的確是多了些,可是那些女人要懷。他又有什麼辦法?總不能為了不生孩子而只牽手不做活吧?這多沒意思啊?想到這裡,他都忍不住搖頭微微嘲笑了一下自己。然後開始看文件。

    「……華夏教化四方,殖民世界之政策,其根本核心,乃是將華夏之血脈文化,廣佈環球。」

    陳淮清鬆了口氣,還好,不是嫌自己孩子多……看來還可以多生幾個!回頭到了天竺,還要多尋幾個達瑪波羅這樣色技雙全的美女才好。

    「然。環球之大,終有窮盡。物產之博,終非無限。有窮之地,有限之物,不可養無限之人。若華夏血脈欲多佔幾分土地、物產,則蠻夷之民將困於土地、物產之不足。人多而地窄,物資不足。民生凋敝,則易生禍亂。欲求長治久安,欲使華夏血脈最大最多分佈環球,就必須控制蠻夷之人口,務使其過分膨脹……」

    原來是要控制蠻夷人口……這可不容易啊!陳淮清眉頭緊皺,繼續往下看著。他知道陳德興不會無緣無故給他這份文件。一定是有瞭解決的辦法。

    解決的辦法當然不是計畫生育委員會。陳淮清要去建立的是一個封建王朝,對基礎的控制力是相當有限的,根本不可能用行政的力量去不讓人生孩子。

    當然也不是死刑毒氣室,封建王朝同樣幹不了這事兒。不過就是在武力征服的時候儘可能多殺一點。但是這招用在天竺恐怕不好使,天竺太大太富裕(按照13世紀的標準,天竺是僅次於中華的富庶之地),而且太容易征服。面對富的流油。又拜倒在自己腳下的城市和國家,沒有哪個征服者能揮動屠刀人家辛辛苦苦來征服,不是為幫助印度人民控制人口,而是為了自己享福的。把奴隸都殺光了,還剝削誰去?

    印度阿三被殖民了幾千年,人口還能越殖越多,成為世界第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陳德興想來想去,也只有借鑑吐蕃人控制人口的辦法,利用佛教的出家制度,讓一部分人去當和尚和尼姑。雖然陳德興自己是天道教的教主,但是在天竺卻必須大興佛教。不過不能完全復興天竺式的佛教,而是要對其進行改良……

    正在陳淮清聚精會神的時候,艙門突然被人輕輕地敲響了。陳淮清喊了一聲:「進來!」就看見鳩摩智波羅和達瑪波羅父女推門進來。

    這對僧尼父女就是天竺雅利安人,而「波羅」的意思乃是「護法」,是佛教的護法。天竺的那爛陀寺、超戒寺、飛行寺和大菩提寺,或是由波羅王朝出資修建,或是由波羅王朝資助。波羅王朝的王子、公主出家為僧為尼的也非常之多。而波羅王朝的衰弱,多半也和他們過度迷信佛教有關。太多的波羅王朝一系的天竺雅利安人出家當了和尚,造成波羅王朝的兵源長期不足,自然無力在天竺諸國之戰中勝出了。

    而且,天竺佛教發展到了波羅王朝時代,已經完全和種姓制度融合在了一起。僧尼大多都來源於高種姓的天竺雅利安人,低種姓的賤民甚至不允許出家。所謂眾生平等,在波羅王朝時代的天竺佛教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其實唐僧到天竺取經的時候已經這樣了,唐和尚還因為提倡平等被天竺的高僧罵了一頓)。

    所以,波羅王朝信奉的佛教不但不能控制賤民的數量,反而減少了高種姓人的數量。而賤民不能當兵,所以波羅王朝就只有滅亡一途了。

    鳩摩智波羅和達瑪波羅雙手合十,行了佛禮,然後盤腿坐在了陳淮清對面陳淮清的船艙裡面沒有椅子,而是鋪滿了筵席,就是類似於榻榻米的蓆子。榻榻米當然也是中國傳入日本的,在宋朝的時候還流行於中國,跪坐和坐椅子是同時存在的。

    陳淮清合上了手中的羊皮卷,目光流轉,在鳩摩智和達瑪身上掃過。這對父女和他們背後的波羅王家還有天竺佛教,都是需要拉攏和利用的。

    但是,波羅王朝卻不能復辟!

    「鳩摩智,」陳淮清斟酌地說,「孤王冊封你當個世襲莽替的天竺大僧王,如何?」

    大僧王當然是個管和尚的王,地位和管天道教的首席天道使彷彿,不過首席天道使不是世襲的,而天竺大僧王卻是世襲莽替。將會由波羅家族世代承襲。

    「達瑪,」陳淮清又道,「孤王封你當天竺大佛母,大佛母之位也由波羅家族世代承襲,居住在宮廷之中,專門侍奉天竺福王。」

    鳩摩智波羅和達瑪波羅互相交換了一個眼色,陳淮清開出的條件還算不錯。波羅王家早就忘記了怎麼使用刀劍,就算給他們一個王國也統治不了。當僧王,統治天竺佛教才是最合適的。

    「殿下,」達瑪波羅問,「佛教在天竺的地位如何?」

    「與國教相同。」陳淮清只說相同,並沒有說佛教是天竺國教。

    「那天竺的國教是天道教嗎?」達瑪波羅又問。

    鳩摩智波羅的臉色也凝重起來,目光灼灼地看著陳淮清。

    「不是,未來的天竺不會有國教,」陳淮清道,「天道教也非天竺國教,而且未來的天竺福國也不是諸夏之一。」

    天竺人口太多,根本同化不了,而且所有征服印度的外來者都不願意和天竺土著融合,陳淮清當然也不例外……

    陳淮清接著道:「將來,佛教肯定會在天竺大興,信徒當有萬萬!肯定是第一大教,也是國家的柱石。未來天竺高貴之人想要出仕,都必須要通過科舉,而天竺科舉所考的就是佛理和儒學。」

    陳淮清的路子居然和劉孝元一樣,都是佛治心,儒治國!

    陳淮清頓了一下,又道:「不過,天竺佛教也需要大改,不能再排斥低種姓之賤民剃度為僧尼……今世不修,來世如何能提升種姓?低賤之民,也應該有上升之途。出家為僧尼,修來世就是他們的上升之途!以後凡是天竺佛寺,都要有專門供低種姓賤民出家修行之下院!」(未完待續。)

    p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4
第704章 沒有城牆的江都城 第三更,求保底
    陳德興雖然沒有去過天竺,也沒有研究過印度教和印度佛教,但是他身邊也有一個空行母哈妮波羅,是達瑪波羅的堂妹。能當上空行母,光靠臉蛋漂亮身材婀娜還有從小嚴格訓練出來的技術可不行,還得精通佛理她們可不是一般和僧人歡愛的女子,而是自身擁有極高的修行,能夠通過歡愛提升道亨,在歡愛過程中同佛進行精神交流的女修行者!所以空行母哈妮波羅對天竺佛教的情況和規矩,都是非常瞭解的。

    正是通過和她的交流,陳德興才得以設計出了一個馬馬虎虎可以用來限制天竺賤民人口增長速度的佛教制度。

    首先就是今世修行,來世提升種姓的理論。根據婆羅門教的規定,賤民是「一生族」,沒有來世。只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個由雅利安人繁殖出來的種姓才是可以投胎轉世的「再生族」。因此通過今生修行獲得來生轉世的權力,對天竺賤民而言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其次則是僧侶之間不可平等。根據婆羅門教的教意,婆羅門種姓者生來就是僧侶,首陀羅、達利特種姓者根本沒有成為僧侶的資格。而在天竺佛教中,雖然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三個種姓都可以出家,但是首陀羅、達利特種姓者依舊遭到排斥,到了波羅王朝時代基本不能出家修行了。

    現在陳德興想讓天竺賤民們有資格當和尚尼姑,當然得將他們和高種姓的僧尼區別對待在天竺,僧侶是高高在上的老爺!要把賤民和尚當老爺養,陳淮清這個國王非破產不可。

    因此陳德興想讓高種姓的僧尼居住在華麗的寺廟上院之中,可以雙修,並且享受低種姓僧侶的服侍和供養。而低種姓僧侶只能住在簡陋的寺廟下院之中。不能雙修,必須伺候高種姓僧侶,必須從事生產。必須為佛祖建設廟宇,而且不得主持如何宗教儀式和活動他們只能終身勞動和修行。以求來世可以成為「再生族」,實際上他們就是寺廟的奴隸!

    陳淮清將陳德興提出的天竺佛教改革方案全盤托出,然後神色平靜地看著波羅父女,認真地道:「允許低賤之人出家修行以求來世,是佛教在天竺復興所必須之策,若是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佛教又憑什麼戰勝婆羅門和天方教?」

    這話兒說的可不輕了。陳淮清的意思是,如果天竺佛教戰勝不了婆羅門教和天方教。那麼大明為什麼不去和婆羅門教合作呢?

    達瑪波羅想了一下,又看了父親一眼,微微點頭,鳩摩智波羅微笑著行了個佛禮,「佛陀曾經希望眾生平等,皆可成佛。血統低賤之人總是眾生之一,當然可以出家修行,若是修行到了,幾世之後也未必不能成佛。只是天竺外道勢大,佛教衰微。弘法不易,一時之間也難以戰勝婆羅門的……」

    陳淮清嗤地一笑,「鳩摩智。能不用擔心,孤王自有弘揚佛法的手段!佛和婆羅門本就是一家,佛教興,則眾婆羅門入佛。佛教亡,則眾僧尼入婆羅門。只要我佛的戒刀夠鋒利,就不怕沒有人相信!」

    要天竺婆羅門信徒皈依天道是很困難的,而且陳德興對此也沒有太大的興趣這個天道教在陳德興看來,是一個過分積極的宗教,不適合消極而安貧樂道的民族去信奉。

    但是要讓天竺婆羅門信徒改宗佛教。或者讓天竺佛教徒改宗婆羅門教,則是非常容易的。因為兩者本就是一體的。佛教脫胎於婆羅門。嚴格說起來也算是婆羅門的一個分支,是婆羅門教的一場改革運動的結果。

    歷史上。天竺佛教與其說是滅亡了,不如說是再次融於婆羅門教了。事實上,包括佛陀本人在內,天竺佛教的絕大部分高僧都是高種姓出生,許多乾脆就是婆羅門,想要回到婆羅門教也沒有什麼難度。

    而現在,陳德興、陳淮清只是想用另外一種模式融合天竺的佛教和婆羅門教……以佛教為主,吸收婆羅門教的加入。最終完成佛教和婆羅門教的整合,將天竺變成一個佛國,同時再引入儒學教化上層的天竺雅利安人。

    ……

    大明天道二年十一月末,南京,江都城。

    江都是一座正在擴建中的城市,它的基礎就是原來的揚州城。不過原來的揚州舊城並沒有拆除,而是在城南的運河東岸修建起了一座新城。稱為江都新城。

    包括皇宮、內閣各部、諮議院、四軍部、南天道宮、天道莊總行、大判官院等重要建築,都將在江都新城選址建設。而且這些建築將會統統集中在江都新城的最北面,構成江都城的行政區。這些重要的建築,現在都還是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工地,不計其數的勞工聚集在這裡,通過運河和長江,更有無數的木材、石材和水泥運送過來,在工地上面堆放的到處都是。

    除了行政區,江都新城還會擁有商務區、港務區、工業區、住宅區、學院區和軍事區等各個功能區。其中商務區將沿著大運河展開,從揚州舊城對岸一直延伸到長江岸邊,長度超過了三十華裡。沿線遍佈著數十幾個運河碼頭,分別用來裝卸雜貨、米糧、牲畜、果蔬魚鮮、木器木材、石碳、鐵器鐵料、瓷器、絲綢布匹、金玉珠石、美酒佳釀等等各種各樣的器物。依託著這些碼頭,則是一條條商業街市。當然,這個時代的商業街和平民住宅區是不分家的。前鋪後宅的佈局非常多見,這一帶將來會是一個人口相當密集的地區。不過現在,大部分的地塊還沒有賣出去,已經售出的土地,也都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所有的商業街道,又由一條寬闊的主幹道江都御街相連,江都御街往北直通江都禁中,也就是行政區。

    御街向南則是江都的港務區,和商務區的運河碼頭不同,江都港區停靠的都是可以入海的大船。沿江一大片將會分佈數十個碼頭泊位,每一個碼頭泊位都有配套的倉庫。一連串的碼頭也都由專門的石板路通往一條和御街相連的主幹道,稱之為江邊道。御街和江邊道呈t字形佈局。

    御街以東,江邊道以北的大片開闊區域,又被兩條和御街相連的主幹道分為了一個高檔住宅區靠近禁中,稱為安樂坊,這一片都是功臣和高官的住宅,坊內有數十條小巷子,大大小小的宅地有三四千塊之多,不過大部分都還在施工。安樂坊以南又是一條東西向的主幹道,名叫振武街,振武街的西面直達運河,通過一座石橋和揚州舊城東關道相連。振武街的東面則連著另一條南北走向的主幹道長安道。

    振武街的南面,則是規劃中的學院區,江都天道書院和內閣出資建設的江都教育院(專門培養老師的)、江都太學(和天道書院一樣是所綜合性大學)、江都京學(和太學一樣)、江都法學(培養判官、捕快和訟師)、江都工學(顧名思義是所偏重理工科的大學)、江都商學等六所比較接近後世大學的大型書院。這些書院現在都在建設和籌備之中,發展教育這事兒是急不得的,只能按部就班的來。

    一開始是隨營軍校,然後是陸海軍軍校和明都天道書院,再後來是燕京天道書院,現在明都天道書院和燕京天道書院已經辦了好幾年,畢業的學生也有了兩三千人。這樣就有足夠的師資力量開辦更多的大學了。

    按照教育部的計畫,目前開辦的教育院、太學、京學、法學、工學、商學,都是南北京各一,一共就是十二所大學。再加上明都、燕京、江都三所天道書院。再加上陸海軍學院,用不了多久大明帝國就有十七所大學了!這些大學雖然不能和後世的那些大學相比,但是在13世紀,估計能算是一流的。

    學院區以南,也是一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名叫校場街。校場街南,御街以東,長安道以西,江邊道以北的一大片區域則是近衛軍的大營,稱大校場。將近20000人的近衛軍,都可以駐紮於此。

    而長安道以東地區,則是江都城的工坊區了。其實就是手工業作坊彙集之處,一條從高郵湖流淌過來,直通長江,名為江都河的河道就從江都工坊區通過,河道可以行船,也能用來修建水車。工坊區的大片土地,現在都還荒蕪著,只是用撞牆圈成了一個個小地塊。既可以作為工坊,也能修建工匠工人們的住宅。

    還有幾十條街道也正在鋪設,都是碎石加水泥的路面在水泥被「發明」以後,修建道路和房屋,倒是容易了許多。

    不過陳德興並沒有用水泥來給江都新城修建城牆,實際上這座擁有兩縱三橫五條主幹道的帝都是沒有城牆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5
第705章 一個留裡克 第一更 求保底
    昨天沒有完成四更,太累了,小蘿莉的舌頭上又長潰瘍,鬧得很。不過今天羅羅會努力的,一定四更

    「上帝啊,這一定是僅次於羅馬的世界第二大城市吧?」

    「索菲亞,這裡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比羅馬還要大!」

    「不可能,羅馬是最大的,它是由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羅馬帝國修建的城市,輝煌富麗,是世界的中心……」

    「索菲亞,你的觀點太落伍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帝國是大明帝國!世界的中心就在你的眼前……」

    「到處都是工地,亂糟糟的……怎麼可能是世界中心?」

    「怎麼可能不是?大明帝國有一萬萬人口,國土無比遼闊,浩瀚的大洋都是它的內湖!所以這裡就是世界的中心!」

    「唔,這個世界中心的一半連城牆都沒有!基輔都好歹有堵完整的城牆。」

    「索菲亞,你難道還不明白嗎?這裡不需要城牆,大明帝國的帝都根本不需要城牆。因為大明帝國有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永遠沒有敵人會到達這裡,除非是作為俘虜。」

    「就像你一樣?寶音,你就是他的俘虜,就是大明聖人的奴隸。對嗎?我交給你的那些本事,是不是很管用?」

    「索菲亞……」

    「寶音,你趕緊和我說說,他是怎麼上你的,他很強壯嗎?有沒有用鞭子?有沒有把你捆起來?看你的樣子。捆起來鞭打一定很受用吧?」

    「還很疼!」

    一對母女,來自基輔的留裡克家族的索菲亞.斯維亞托斯卡雅和陳德興的明妃寶音特穆爾正一邊策馬前行。一邊聊天吵嘴,後來乾脆說起了葷段子當然是用誰也聽不懂的古羅斯語說的。絕對不會毒害了那位和她們一塊兒南下的蒙古小公主忽禿倫幼小的心靈。

    這位忽禿倫小蘿莉現在已經七歲了,長得卻非常高大結實,看著像是個十歲的女孩子。而且還精通男兒三技騎馬、射箭、摔跤,特別是摔跤,十一二歲的蒙古男孩子都不是她的對手。

    寶音母女還有忽禿倫是今年春天的時候才離開和林南下的,因為還帶著不少南下求學的蒙古貴人子弟,還有上百匹西域良馬。所以走的比較慢,三月份啟程,七月份才到燕京。這個時候陳德興卻已經南下了。所以沒有見著。寶音一行就在燕京休息了兩個月,寶音將大部分隨行的蒙古孩子都安排進了燕京天道書院附屬的蒙童院。

    然後才帶著她的母親和忽禿倫一起帶著一百匹精心挑選出來的中亞良馬(阿哈馬,很可能是汗血馬)一塊兒由一隊八旗兵的護衛著南下。也沒有坐船寶音在西域蒐集來的寶馬可是非常嬌貴的,暈不得船。一路上遊山玩水,到了十一月份才走到了江都城下。

    江都新城此時還是一片工地。揚州舊城,卻彷彿回到了北宋承平年間。街道上面,熙熙攘攘的都是行人。比之九年前揚州之戰的時候,不知道繁榮了多少。江都的百姓們,都穿著在索菲亞看來異常華麗的服飾街上隨便找個女子。都比她這個出身留裡克王朝,睡過三個蒙古大汗,一個蒙古監國,落幹個蒙古汗王。至少一個排的蒙古千戶官的高貴女人穿得更加漂亮,衣服的料子顯然更貴一些。

    而三個騎在馬上的女人,其中一個是白夷。一個是混種,一個是穿著蒙古人衣服的蘿莉。在一隊鋼甲八旗兵的護衛下。還和上百匹高頭大馬一塊兒入城,走在揚州街道上面。頓時就成了一道吸引眼球的風景線,街上的行人都紛紛停下腳步,開始圍觀起來。

    「快來看,那裡有夷婆子!她們是什麼人?怎麼還讓騎兵押著?」

    「可能是在北面捉住的蒙古貴人,看見那個小胖丫頭了嗎?穿著蒙古人的衣服。」

    「會不會是忽必烈的老婆孩子?」

    「應該是吧?也不知道會不會被殺掉?」

    「那個老的和小的應該會殺掉的,不過那個混種小娘子長得可夠妖嬈的,怎麼都得讓人享用以後再殺吧?」

    街上的民人議論的都不是什麼好話,畢竟蒙古人才被打敗不久,江都的百姓對各種蠻夷,可都沒有什麼好印象!索菲亞和忽禿倫都聽不懂漢語,兩人只是一個勁兒打量這座華麗無比的城市和城中的居民。不過寶音卻是懂漢語的,聽到這些話兒就忍不住要發作拿馬鞭子抽人了她可穿著神聖的白色道袍呢!那可是白衣道姑,眼看就是高高在上的天道使了,這是芸芸眾生能隨便議論的人嗎?

    不過沒有等到寶音發飆,前方已經傳來了鑼聲,接著就是高聲吶喊:「聖人駕到,萬民跪迎!聖人駕到,萬民跪迎!」

    是陳德興親自出迎了。

    寶音這回算是立了大功,把海都汗拉攏到了大明一邊,雖然這個海都肯定是屬狐狸的。但是有了八旗兵和天道教這兩大利器,陳德興有足夠的信心把海都完全降伏了。所以他根本不怕海都耍心眼,就怕這貨被忽必烈逮去殺了,或者跑去薩萊投奔金帳汗國。這樣陳德興就很難在黃金家族中找到有力的合作者了。

    因此寶音能把海都帶去和林,的確是大功!

    而且,更讓陳德興高興的是寶音居然讓海都和蒙古草原上的三十幾個千戶全都皈依了天道教。還讓天道教成了蒙古草原的國教,還建立起了天道教蒙古大教方。

    這件事情的意義,可真是一點不亞於滿清用藏傳佛教忽悠蒙古人啊!

    另外,寶音這丫頭還在不知不覺間又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功勞從草原帶回一個留裡克!

    一個姓留裡克的上了年紀的騷女人彷彿不值什麼錢,但是如果陳明大軍開到了基輔呢?寶音的老娘理論上也是可以當基輔羅斯女大公的。留裡克王朝的羅斯國早在蒙古人入侵之前已經碎成一地,出現十八個也不知道是二十個大公,現在大部分都被蒙古人征服或殺掉。還活著的羅斯諸公連金帳汗都當祖宗拜,何況是個正宗的留裡克?

    哪怕寶音她媽沒有這樣的號召力也無妨,當個帶路黨,聯絡一下羅斯諸公總能勝任吧?

    立了那麼多功勞的寶音現在來了江都,自然當得起陳德興親自出宮迎接了。反正他這個皇帝的架子沒有趙宋的官家那麼大,出個宮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近衛軍沿途警戒一下,自己穿身鋼甲,騎著馬就沿著揚州十里長街的大道一路迎出來了。

    ……

    「寶音,你這次可是替朕,替大明立了大功。從現在起,你不但是朕的貴妃,還是天道教的天道使。」陳德興含笑給寶音遞過去一杯巧克力飲料。巧克力現在和茶葉一起,成了陳德興宮中的主要飲品了。不過這種加奶加糖的苦水,喜歡的人可不大多。他現在已經把寶音、索菲亞和忽禿倫小妹妹都接回了自己的臨時皇宮,也叫昭明宮,就是原來的宋朝的兩淮制置司。是在揚州內城裡面的,現在揚州內城就暫時成為了禁中所在。內閣、軍部、天道宮、諮議會,統統都擠了進來。

    在和寶音說話的時候,陳德興的目光卻在索菲亞身上掃來掃去,仔細打量著這個上了年紀的女人。還別說,寶音的美貌真是遺傳來的,這索菲亞雖然有四十多了,皮膚難免鬆弛下來。但是並沒有如後世的蘇聯大媽一樣發胖她本來就不是俄羅斯人,留裡克家族是維京人,又長期和波蘭、東羅馬聯姻而且她的五官非常精緻漂亮,眉目之間還有一種遮不住的媚態,但是卻看不出有什麼堅毅剛強的氣質,和自己對視的時候目光閃爍,顯得有些軟弱。

    這不是一個能當統治者的人……陳德興很快就在心裡面得出了結論,立即修正了自己之前的決定。不能把索菲亞往女大公的位置上捧,不過卻可以讓她衣錦還鄉,在歐洲轉悠一圈,替大明帝國去聯絡歐洲諸國的王公。

    他的目光又轉到了忽禿倫身上,一個胖乎乎,長得非常結實而且高大的小姑娘。五官倒還端正,沒有遺傳到黃金家族的大餅臉和三角眼,不過也談不上漂亮。還穿著一件蒙古人的皮袍子,彷彿還有點髒。大大咧咧的坐在一張椅子上,一點沒有害怕或者害羞的意思,捧著杯巧克力飲料一口一口喝著,似乎挺喜歡這個口味的。

    看到了忽禿倫,陳德興又想到了自己的幾個孩子,還算幸運,他到現在還沒有償過失子之痛,所有的孩子都很健康。看來郭芙兒和李翠仙把他們照顧的很好,當然這中間也有牛痘的功勞。

    陳德興的孩子們都生活在燕京,並沒有跟著一塊兒南下。長途奔波對這些孩子並沒有好處。而且陳德興的長子陳長安過了年就開始讀書,就在燕京皇城的蒙學裡面上學,和幾十個功臣子弟一塊兒。也沒有安排大臣當帝師。而是安排了天道書院畢業的小愛,還有幾個近衛軍的年輕軍官充當教師。留守在燕京的李翠仙會督導他們的功課。這個叫忽禿倫的蒙古女孩看著挺大,其實只有七歲,不如就讓她和長安做個同學吧。(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5
第706章 會有一個統一的歐洲嗎?
    「索菲亞,你想不想回家?」

    寶音用古羅斯語發問。這個問題是陳德興提出的,寶音現在彷彿成了陳德興和索菲亞之間交談的翻譯索菲亞會說蒙古語、突厥語、希臘語、拉丁語和古羅斯語,是很有一點語言天賦的,但還沒有學會漢語,因此無法和陳德興直接交流。

    「回家?」索菲亞怔了一下,淡藍色的眼眸閃了幾下,已經泛出些淚花兒了。「哪裡是家?」

    「聖人,索菲亞問哪裡是家?」

    聽到寶音直呼自己母親的名字,大殿之內陪同陳德興接見索菲亞的趙復、黃智深、任宜江和剛剛入朝擔任外交部尚書的梁崇儒都微微搖頭。雖然大明朝不怎麼講究避諱,安豐陳氏一堆德字輩也沒有改民,但是直呼母親名諱還是有點讓人不能接受。

    陳德興卻絲毫不以為意,只是微微一笑,回答道:「索菲亞的家難道不是基輔嗎?」

    「基輔!」寶音用古羅斯語道,「索菲亞,聖人問你想不想回基輔。」

    「基輔?」索菲亞瞪大了眼睛,「聖人要發動對金帳汗的戰爭了?」

    基輔城是索菲亞出生和長大的城市,她的父親斯維亞托斯拉維奇是留裡克王朝一大堆公爵中的一個,效忠基輔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羅曼諾維奇。在四十三年前,蒙古人第一次入侵羅斯時在迦勒河會戰中戰死,那是索菲亞還是個不懂事的女童。之後她仍舊生活在基輔,由繼承了父親領地的兄長撫養,直到十幾年後的拔都西征,基輔城淪陷,被蒙古人屠城,而她因為年輕貌美保住了性命,成了一個蒙古王子(貴由)的女人。

    而被蒙古人屠戮過的基輔,也失去了羅斯諸國中心的地位,羅斯國被一分為二。東部由費拉基米爾大公接受金帳汗冊封后負責管理;西部則由金帳汗委派大將管理,目前管理西羅斯的是拔都昔日的大將,術赤汗的後人那海汗。基輔城屬於東羅斯,現在有了一位新的大公。同樣是留裡克家族的成員,受費拉基米爾大公的節制。

    而陳德興要把索菲亞送回基輔,無論從哪個方向,都必須要經過金帳汗國極其藩臣的地盤。

    陳德興的心情看來極好,笑道:「金帳汗國現在還輪不到朕來戰。忽必烈會發兵去攻打的。現在旭烈兀已經死了,伊利汗國必將臣服於忽必烈。而海都汗和朕結盟,忽必烈暫時不敢動他,那麼金帳汗就要倒霉了。」

    旭烈兀身死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江都,陳德興君臣都認為新任的伊利汗必將臣服忽必烈。那麼忽必烈的南線就失去了牽制,他必將會利用伊利新汗地位不穩的機會,攻擊北線的金帳汗。而金帳汗國雖然擁有遼闊的疆域和龐大的軍隊,但是遇上經過中原大戰洗禮,已經開始發展和裝備熱兵器的忽必烈大軍,恐怕是沒有什麼勝算的。

    而金帳汗國被忽必烈打敗。就是羅斯諸國脫離金帳汗恢復獨立的機會,當然也是陳明向西方,向歐洲伸展勢力的機會。

    「索菲亞,聖人的意思是請你將大明帝國的使團帶去歐洲。」寶音再次用古羅斯語轉述著陳德興的話語。

    在中土基本平定,明洲殖民事業進展順利,南番攻略也已經展開的同時,陳德興的歐洲佈局也要開始了。在另一個時空,歐洲一度曾經是世界的中心,也是資本主義和**起步的地方。

    雖然13世紀的歐洲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之中。在原本的歷史上,14世紀中葉才是文藝復興之風開始席捲歐洲的時代。但是歷史已經改變。陳德興在東方的作為,一定會在不久之後傳到歐洲。甚至,歐洲人會提前200年知道新大陸的存在。鑑於歐洲人在另一個時空的表現,如今的陳德興可不敢等閒視之。

    但是對歐洲的行動也不能胡亂展開。畢竟歐洲距離大明太過遙遠。而且歐洲人的文明也不算太落後,不能把他們當成明洲土著那樣欺負。靠幾百個探險隊員,是沒有辦法征服那片大陸的!

    征服歐洲,必須要出動數十萬人的龐大遠征軍!

    而這樣龐大的軍隊,是很難通過陸路開赴歐洲的。大明的軍隊,畢竟是以步兵為主的。而且漢人也不是遊牧民族。沒有本事驅趕著無數牛羊隨軍遊牧。

    大明畢竟不是一個草原行國。西征歐洲最可行的路徑,還是有海路,走南番天竺大食,一步步推過去。花個十年二十年的,倒也能夠著地中海。

    但是如今盤踞中亞的忽必烈,佔有波斯、大食的伊利汗,還有控制了羅斯大草原的金帳汗,卻很有可能在獲得了大明的H藥和火器技術之後,向西發展,搶在大明帝國之前征服歐洲的!

    特別是大明完成了對華夏南方的統一,並且建立起穩固的政權之後,很快就要對河套草原、河西走廊還有烏斯藏高原用兵。

    屆時,感到危險的蒙古人說不定會像歷史上的匈奴人一樣,向西攻入歐洲腹地。

    而且,如今蒙古三汗(忽必烈、伊兒汗和金帳汗)的軍事實力、政治手腕,還有他們從中原得到的手工業技術,對於歐洲來說都處於優勢。

    最新從中亞傳來的消息,忽必烈已經開始在中亞建立起一套更加嚴密的封建制度了。封蒙古人當士爵,讓漢人進城當漢八旗,還打算開儒學和佛理科舉,讓中亞的蠻夷接受教化,考試做官。還到處蒐集男童組建童軍據說是信喇嘛教,讀四書五經,認忽必烈當乾爹,還要從小接受嚴格訓練的精銳。彷彿就是個忽必烈版的馬木魯克衛隊。

    很顯然,忽必烈這幾年也在進步,也在吸取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給他十年八年,沒準就能走出中原失敗的陰影,往西方去開創一個新局面了。

    而這個新局面,很有可能是一個被蒙古人統一起來的歐洲!

    而且在忽必烈統一歐洲的過程中,歐洲的保守勢力會被掃蕩一空,東方的文化、思想、制度和技術會大規模的植入。說不定會催生出一場文藝復興運動!

    當蒙古人的統治最終結束以後,或許就有一個統一的歐洲出現了。就如同後世的俄羅斯一樣如果沒有金帳汗國的統治,羅斯諸國說不定會一直分裂下去,最後變成十幾個獨立的小國,就和碎成一地的西歐、中歐一樣。

    一個統一的歐洲,顯然不是陳德興想要的。

    因此他必須搶在蒙古人大舉入侵歐洲之前,同羅馬和君士坦丁堡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並且在歐洲本土取得租界地,以便同歐洲展開貿易往來。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向歐洲人提供軍事援助,幫助他們抵抗蒙古人的入侵。

    「可是,我要怎麼去歐洲呢?」索菲亞搖了搖頭,「通往歐羅巴的道路,無論是水陸還是陸路,不是在蒙古人控制中,就是天方教徒手中。我想……馬木魯克王國也不會允許天道教的使者從他們的土地上通過,去和基督教世界建立聯繫的吧?」

    那是自然的!馬木魯克人雖然和蒙古人是敵人,但並不代表他們和大明就一定會交好。天道教和天方教的激烈衝突,已經關上了雙方和解的大門。

    「寶音,告訴索菲亞,她會從西方而不是東方進入歐洲!」

    陳德興早就想好了辦法,大明赴歐的使團,將會繞道新大陸,橫渡大西洋,出現在歐洲的西海岸。

    在明洲發現金山、銀山的消息傳到華夏之後,這片富饒遼闊的新大陸已經展示在了全世界的面前。哪怕是遙遠的歐洲,也早晚會知道新大陸的存在。

    保密是不可能的,大明現在能做的,就是加快對新大陸東海岸的控制。

    一次繞過南明洲大陸的遠航已經在準備當中了,將會出動五艘全副武裝的「新大陸」級,先抵達明洲的銀山港,然後再沿明洲大陸西海岸向南航行,繞過整個大陸,再折返向北,一路航行到扎馬港。完成這次探險之後,這五艘「新大陸」級,就會成為大明西洋艦隊的主力艦。

    與此同時,周小七的瑪雅沿海總督府還會組織力量沿海岸線北上和南下,探索明洲東海岸。還會在明洲東海岸的大河入口處建立殖民據點。這些殖民據點將是一個個駐紮了軍隊的要塞,用來封鎖河口,阻擋歐洲入侵者通過水路深入明洲內地。

    當然,阻擋歐洲人在明洲建立殖民地的最有效工具,還是印第安八旗兵和阿茲克特綠營兵。他們現在擁有的武裝和訓練,怕是已經強過這個時代大部分的歐洲軍隊了。

    如哥倫布那樣的探險隊要遇上印第安八旗,恐怕只有一條死路!

    再過上一兩年,就不是陳德興要擔心歐洲人入侵明洲,而是歐洲人要擔心印第安八旗和阿茲特克綠營攻入他們的老家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5
第707章 位面之子的氣運 第三章
    今晚還有一更!求月票!

    江都,揚州舊城,昭明宮,勤政殿。

    光線昏暗的大殿中,幾盞清茶,飄散著裊娜變幻的清香。陳德興穿著天子朝服,悠然自得地坐在御座之前,跟前的案几上還擺著杯清茶,不是宋朝流行的點茶,而是用炒乾的茶葉沖泡的清茶。

    大殿兩側,擺著兩排案几,每張案几後面都有一把椅子陳德興的這個大明朝廷不開什麼大朝會,不搞什麼御門聽政。議政的地方就是兩個,一是勤政殿御前會議。有時候會召集內閣首相,各部長官,四軍部首腦,議會領袖,大傢伙坐下來泡杯茶,心平氣和議論國事。當然大部分時候不會有那麼多人,除了內閣首相,就是相關的閣僚或軍部高官。

    二是諮議會會議。諮議會不是一年到頭都開會的,是有休會期的。各省議員可以回自己的選區活動。不過議會開的時候,一般就是大會。大明帝國現在已經有了兩淮、兩江、兩浙、兩湖、兩廣、四川(東南西北川)、福建、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陝西和五遼省,還有南北二京,一共二十七個省級行政區。每個省(京)都至少有一個諮議員,另外還會根據落籍的士爵和士紳的數量決定每個省(京)額外的諮議員數量。原則上,每一千個士爵和士紳就有一名諮議員。現在大明諮議會的議員一共有338人,也就是說大明帝國的士爵(包括無封地的普通貴族)和士紳人數已經多達三十一萬一千人了。不過諮議會會議並不要求這338人都到齊,只要有三分之二的人與會。會議就可以舉行。而每一屆諮議會(諮議員有任期的,五年一屆)開幕。都必須由皇帝或攝政親自宣佈。當然,諮議員並不都是士爵、士紳投票選出來的。而是三分之一由大明皇帝委任,三分之二由士爵、士紳選舉。

    至於大明帝國的最廣大的勞苦大眾,當然是沒有諮議員會替他們說話的!

    另外,皇帝和攝政還可以隨時駕臨諮議會聽取意見,發表講話。基本上就是後世帝國主義國家的那一套。

    這會兒在勤政殿召開的,自然是御前會議。與會的就是丞相黃智深、副丞相兼財政部尚書任宜江(他現在已經轉成文職了)、外交部尚書梁崇儒、諮議會議長趙復、陸軍部尚書陸虎、海軍部尚書高大。來著都是整個大明帝國實權最大的官員和政客,要討論的自然是要緊的軍國大事。

    「聖人,如今西域的形勢變幻莫測,超過軍部早些預期。旭烈兀死後。其繼承人阿八哈汗已經向忽必烈臣服,送出了人質和貢品。據悉,阿八哈還會派遣軍隊參加對金帳汗國的征討。另外,根據可靠情報,金帳汗別兒哥在今年夏天的時候,已經患上了重病。金帳汗國正在四處招攬名醫去薩萊為其治療。如果金帳汗別兒哥身亡,忽必烈對金帳汗國的征討很可能取得大捷……」

    正在說話的是陸軍部尚書陸虎。隨著寶音和索菲亞的到來,大明帝國和海都汗的蒙古已經成了盟友,陳德興和海都也將在天道三年夏會盟於開平城。與此同時。西域和中亞還有許多大蒙古國內部的最新消息,也通過海都陸續傳到了江都。

    消息很不好!

    看來放忽必烈西走的戰略是個失誤!原本以為會在忽必烈滅亡後一統蒙古的旭烈兀和別兒哥他們倆真有這樣的實力和本事卻都自己倒下了。

    兩個很有希望替代忽必烈的汗王,一個已經病死,一個就快病死了。如果伊利汗國和金帳汗國都是那種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死個老大或許不是什麼事兒。可這兩國偏偏都是沒有什麼制度,全是靠領袖的個人能力和威信維持的國家。

    這種國家的每一次權力更替都是一道檻兒。所以阿八哈必須巴結忽必烈,而別兒哥的死也必定會給忽必烈可乘之機。

    陸虎的聲音陡然凝重起來。「最壞的情形,忽必烈那廝有可能吞併金帳汗國!」他咬咬牙。「早知道旭烈兀和別兒哥兩個都是短命韃子,俺們就該把忽必烈的小命留在中原!」

    『當初的確考慮不周……』陳德興輕輕轉動著手中的茶盞。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心裡面也有點後悔。

    這事兒怪不得別人,別人不知道忽必烈是另一個時空的「位面之子」啊!「位面之子」一定是有大氣運的就是運氣特別好,忽必烈去了西域後顯然一直在走運!

    先是輕輕鬆鬆平了阿魯忽,將中亞三河之地輕鬆拿下。然後又遇上了旭烈兀病死,別兒哥病重的好事兒。現在就等別兒哥嚥氣,他忽必烈就會撲向金帳汗國了!

    有了伊利汗國的支援,又有忽必烈從中原帶去的H藥和火器,金帳汗國多半打不過他。吞併什麼的或許比較困難,但是將金帳汗國變成附庸還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別兒哥不死,金帳汗國有個汗王,肯定是能用持久戰拖延下去。金帳汗國大著呢,丟點兒地盤不算什麼。

    可是別兒哥要是死了,新的金帳汗又一時選不出來,那忽必烈的機會可就來了金帳汗也是開會選舉的,是由術赤系的宗王來選。

    根據寶音提供的情況,現在的金帳汗國內是有拔都系和非拔都系兩大勢力,別兒哥是非拔都系的汗王,而最有可能繼任金帳汗的忙哥帖木耳則是拔都的孫子,因為他已經得到了整個拔都系的支持,還皈依了天方教別兒哥就是依靠天方教的支持才當上汗王的,現在金帳汗國的天方教勢力會在新汗繼任人選上中立。所以拔都系已經佔了優勢。但是非拔都系也有一個牛人,就是統治西羅斯的那海。

    忽必烈只要拉攏到那海,兩面一夾,忙哥帖木耳就算完了。忙哥帖木耳一完,除了蒙古本部,整個大蒙古國就被忽必烈統一起來了。

    這下,大明帝國的西北可就要多事兒啦。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陳德興身上,西北有事兒,那就出兵去打吧!反正出兵西征是早就定下的事情。現在就等陳德興一聲令下了。

    陳德興也迎著所有人的目光,微微一笑,一字一字地道:「忽必烈就算統一了蒙古又能怎樣?朕可以在中原打敗他,同樣也能在西域將其擊敗!他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朕都能抓到他!」

    ……

    嗖的一聲,破空之聲響亮,就看見一支羽箭脫弦而出。去勢極快,直直撲向一支在雪地裡面活動的狐狸。大汗的寵臣劉孝元的讚美之聲方才出口,就看見這支羽箭猛地插入了那隻皮毛漂亮的狐狸的右眼。狐狸當場翻倒,抽搐了幾下,就沒了氣息。

    發箭的自然是忽必烈,一個怯薛歹飛奔過去,拎著狐狸獻到忽必烈跟前,還猛地喊了一聲:「大汗神射,射中了眼睛!」

    「萬歲!」

    四下的怯薛歹還有跟著出來打獵的群臣都歡呼起來。所有的人都在替忽必烈的好運感到由衷的高興幾十步外射中狐狸是箭法問題,射中狐狸眼睛就是運氣的問題了。

    而這位在中原很不走運的大汗,跑到西域之後彷彿轉運了。這兩年簡直是想什麼有什麼。先是是弟弟(旭烈兀)死了,然後堂兄別兒哥也快要死了。

    原本大家還擔心伊利汗和金帳汗來和忽必烈爭蒙古大汗,結果這倆貨自己都叫長生天召喚去了。

    沒有了旭烈兀,伊利汗國立馬服軟,獻上了好多從巴格達城裡搶來的金銀財寶,還送來了人質,表示要服從薛禪大汗忽必烈的領導了。

    而金帳汗國,別兒哥還沒死,內部就已經吵翻了天。術赤系的宗王都擁護忙哥帖木耳,而非術赤系的宗王又擁護那海。另外,忙哥帖木耳派人去和林向自封監國的海都求助。而那海則派遣他的兒子斡兒答來了忽氈,現在這位斡兒答王子也陪著忽必烈一塊兒在打獵呢。

    斡兒答王子也拍手叫好,「大汗神射,比起昔日的哲別也差不了多少了吧?有這樣的神射,大蒙古何愁不能重返中原,踏平漢人的城市和田園?」

    忽必烈丟下弓,苦笑道:「想要重返中原,靠射箭是不行的,哪怕朕的勇士人人如哲別一般,也不可能摧破明軍的鋼甲!不過,朕卻有別的辦法!」

    他猛地一揮手,劉孝元明白他的意思,立即大聲喊叫:「抬銃隊,來兩個人!把火繩銃抬上來!」

    接著就看見兩個漢軍士兵扛著根抬銃飛奔過來了。一人半蹲,另一人將槍身架在了半蹲之人的肩膀上,然後瞄準了遠處100步開外的一棵大樹。

    這根抬銃是改進型的,有了可以單手握的木柄這是從陳德興的槍弩上面抄來的設計而且還有了簡單的扳機加火繩的擊發系統!這居然是一把火繩槍!(未完待續……)

    第707章位面之子的氣運第三: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5
第708章 老槍 第四更
    斡兒答王子有些奇怪地盯著這根黑色的長鐵棒子,心裡面正奇怪的時候,突然有人一聲發喊,然後就見黑鐵棒子一頭突然冒出濃煙!緊接著就是「轟」的一聲巨響,把王子嚇得一哆嗦。

    還沒有弄清怎麼回事,就有人叫喊了起來「中了!中了!」這是用蒙古語叫喊的,王子能夠聽懂,不過還是一頭霧水,中了什麼?

    「斡兒答,你瞧瞧那邊。」忽必烈揚起馬鞭,遙指著百步開外的一棵大樹。樹幹表皮,赫然被打碎了一塊兒,露出了裡面白色的木芯。

    「不如走近些看吧。」忽必烈說著話就策馬向前,斡兒答也連忙策馬跟進。

    等靠近了那棵中彈的大樹,斡兒答才發現,樹幹不是被打碎了表皮,而是被整個兒打穿了,木屑碎塊在大樹背後散落了一地。

    「如何?」忽必烈笑盈盈地發問,「若是有一萬五千支這樣的抬銃,我蒙古大軍可能掃蕩四方?」

    「一萬五千支……抬銃!?」斡兒答猛吸了口氣,扭頭看了看那支剛剛完成射擊的抬銃。兩名漢軍士兵,正手腳麻利的在給這支抬銃裝填H藥和彈丸,準備再次射擊。

    忽必烈說「一萬支」抬銃也不是在虛張聲勢,而是很快就會有了。在掌握了撒馬耳干、不花剌、玉龍傑赤這樣的西域大城後,忽必烈的蒙古國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工匠,可以大規模打造抬銃了。不過打造抬銃畢竟是個手藝活兒,哪怕有上萬名鐵匠全力以赴,一萬五千支新式抬銃沒有個一年多時間還是造不出來的。

    不過一旦打造完成,盡數裝備忽必烈的漢八旗軍,忽必烈軍的火力立即就能再上個台階。

    此外,忽必烈還盡數淘汰了駱駝銃這玩意兒比抬銃強不了太多,價格卻昂貴了不少,而且一個人裝填彈藥又要控制駱駝,實在有點手忙腳亂。

    作為駱駝銃的進化版。青銅大銃也已經鑄造成功這是由從中原帶來西域,現在已經是八旗大爺的漢人工匠打造的。其實他們之前也會鑄造大炮,這玩意兒對漢地的銅匠來說沒有什麼難度,漢人的冶金其實就是走鑄造的路子。

    只是在中原的時候他們是隨時有可能被色目老爺扔出來當替罪羊的三等漢。自然是少做少錯了。

    而現在,他們已經上升成漢八旗了,可以騎在色目人頭上作威作福,負責鑄炮的官員也都是一水的八旗漢官,當然上下一心。大口徑的三寸重炮。一寸半的輕炮,都已經鑄造好了。前者用來攻城、守城,後者可以伴隨蒙古騎兵機動。

    有了火繩抬銃和火炮這兩大利器,忽必烈的漢八旗軍已經完全實現了火器化!他們居然成了這個時空,最早跨入熱兵器時代的軍隊。

    而忽必烈蒙古軍的作戰方式,也因為這支完全火器化的八旗漢軍的出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形成了火器居前、馬隊居後的隊形和火器擾敵,馬隊衝擊的戰術。

    看到斡兒答臉上驚訝的表情,忽必烈卻是哈哈大笑。自陳德興崛起以來那種事事不順的感覺,現在終於煙消雲散了。有了火器強軍,還有強大的蒙古馬隊。天下還有什麼地方去不得?那個陳德興,在東面稱王稱霸就算了,如果他敢到西邊來,呵呵,那就叫他嘗嘗蒙古火器的厲害!

    他拍了拍肚皮,笑道:「有些餓了,今日且到這裡,回去吃飯!斡兒答,明日朕再帶你看看忽氈城的八旗火器軍,那個千銃齊發。百炮齊鳴可是很有些威勢的。」

    ……

    槍聲並不只在忽氈城外響起,幾乎就在差不多的時間,遠在萬里之外的江都城大校場中,也同樣響起了一聲槍響。

    「砰!」

    校場的某個角落。一個靶子應聲而倒。

    校場內正有近衛軍在訓練,或許是因為紀律嚴明,或許是他們早就習慣了槍聲,並沒有人多看一眼,仍然在校場上操練隊列和戰術。

    而在更遠一些的地方,那些近衛騎兵正騎著精心挑選出來的高頭大馬。手持著馬槊,一遍遍演練著列隊衝鋒。

    飛揚的塵土,整齊的隊形,長長的馬槊,轟鳴的槍聲,這一切混雜在一起,展現出的同樣是一支正在走向新時代的軍隊。

    這支軍隊在過去的九年間一直在進步,並不是一步到位的跨越,而是穩紮穩打地前行。現在已經發展出了類似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戰術。距離排隊槍斃的近代線列步兵,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發出這一槍的人,正是大明天子陳德興,他雙手裡握著一把五尺長,足有二十斤重的火繩槍。面前還有一個用來架起槍身的木頭架子。這支步槍實在太重,口徑也太大,差不多有七分(超過20CM),發射的彈丸足有二兩重。後坐力之大可想而知,連陳德興這樣的壯漢,第一次打響這支火繩槍的時候,都差點兒沒站穩。

    不過這麼大的一把槍,打出彈丸的確威力十足,70步外的靶子應聲而倒,靶子上面掛著的一幅鋼甲赫然被擊出了一個大洞。

    「聖人,您看這把火繩槍可好用嗎?」在那幅被擊穿的鋼甲送到陳德興跟前時,站在他身後一位身穿儒服,腦袋很大,身體很瘦的小個子上前幾步,滿臉堆笑著道,「若是能用這把火槍替代弓箭,我大明雄兵的戰力應該可以更上層樓。」

    這個大頭小身體的傢伙就是孟德,昔日南芬鐵行的技師,如今是明都天道書院冶金系的主持教授。這把火槍就是他和明都天道書院冶金系的幾個學生合力打造的。

    因為前幾年有個名叫蘇紫葵的學生發明了「蒸餾酒」而一夜暴富,短短幾年就成了身價百萬貫的富豪。大大刺激了明都天道書院老師和學生們的科研熱情。而孟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方面在研究去硫去磷的冶鐵術,一方面還在和學生們一起研究火槍。

    研究去磷去硫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而火槍則是一個設計水平的問題。前者需要慢慢摸索,後者倒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現在孟德已經取得了成功,要做的就是說服大明陸軍部下訂單了。

    可惜,陸軍部的新任尚書陸虎看不上這款火繩槍,理由是不如弓箭好使這也是事實!事實上,這款火繩槍最大的作用是破甲。可以在70步開外擊穿鋼甲,這是任何弓箭都無法做到的。

    但是明軍的敵人都是無甲或是輕甲的,拿弓箭射就行了,根本用不著這種威力巨大的火槍。而且,明軍一旦大量裝備火繩槍,就意味著弓箭也被淘汰。這樣一來,明軍的中距火力實際上是下降的。

    在被陸虎拒絕之後,孟德無可奈何,只好帶著自己的火繩槍找到了陳德興。

    「這款火繩槍很不錯,」陳德興微微笑了笑,然後將槍遞給了旁邊的侍從近衛,「不過它更合適給大明的敵人,因為他們可以用這種武器來擊破大明的鋼甲。」

    「聖人,大明的敵人早晚也會擁有鋼甲的。」孟德彷彿有些焦急,斟酌著道,「而且火繩槍還可以用來對付敵人的盾牌。一分厚的鋼板在百步之外都擋不住火繩槍的彈丸,如果換成盾牌,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孟卿,你放心吧,朕會說服陸惡虎採購的。」陳德興淡然一笑,「並不明軍有多麼需要這種火器,而是這火器……在將來總會替代弓箭的。」

    孟德長出口氣,臉上頓時堆滿了笑容,彷彿是個剛剛做成筆大買賣的奸商,「還是聖人您英明,這火繩槍將來一定會有用武之地的!」

    「火繩槍還要繼續改進!」

    陳德興思索著說:「火繩擊發不方便,改成燧石擊發吧。另外,這火繩槍的重量和彈丸都太大,重量最好見半,彈丸有個三四分就夠了。另外,火槍的槍管上最好能按裝上一把短刀。對了,彈藥也要改進,用個紙把H藥和彈丸一塊兒包起來……」

    孟德張了張最,苦笑著搖搖頭,道:「聖人,您的這些改進也太多了吧?有些個倒容易,可是要全都改了,沒有個三年五載的,它也不成啊……」

    陳德興也笑了起來,他是照著後世滑膛槍給出改進要求的。孟德要是立馬能夠拿出來,那麼明軍真就一步到位可以去玩排隊槍斃了。

    只是這事兒真心不容易,許多東西都要重新設計,反覆實驗,都是要花錢花時間的。

    「你這款火繩槍多少錢一支?」陳德興扭頭問孟德道。

    「一百貫一支,包括支架、捅條和三尺長的火繩。」孟德報出了個價位,有些忐忑地看著陳德興。

    火繩槍是用熟鐵和木料打造的,主要成本是人工,現在沒有多少能打造這玩意的工匠,因此價格是便宜不了的。

    「哦,知道了。」陳德興點點頭,「朕會說服陸軍部購買最多兩萬支的,不過這價錢……你得自己去和陸軍部商量。另外,這款火繩槍的全部專利,陸軍部也會一併購買。將來會有別的商行生產這種火器的。」(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