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奸雄天下 作者:大羅羅 (已完成)

 
regn13 2017-12-26 18:01: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99 77516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0
第679章 漢八旗和蒙古士爵
    這時正是兩河流域最好的季節,忽章河南岸,茫茫的大草原上放眼四望一片翠綠,零星點綴著一處處小小的蒙古包。白雲也似的羊群,在草原上面流動。在這一片綠色的土地上面,一條白色的長龍在滾滾向前,蒙古騎兵、漢軍騎馬步兵、騾馬拖拽的大車、馱著銅銃的駱駝,還有垂頭喪氣被繩索拴著步行前進的色目俘虜,一路向南。

    得勝的忽必烈大軍,此時正在向南挺進,目標是忽章河中上游的富饒土地,忽氈(苦盞)、麻耳亦囊、俺的干。就是被天山、阿賴山環抱的費爾干納盆地。那裡是兩河流域最富庶的農耕區,阿魯忽的王帳之前就設在忽氈附近。

    「……當以谷地為根本,北據亦列河,南取阿姆河,置路府於阿里麻裡、撒麻耳干(撒馬爾罕)、不花剌(布哈拉)、玉龍傑赤(花剌子模綠洲)、那黑沙不等城。推行釋儒,以佛治心,以儒治國……此乃控扼三河,再興蒙古之上上策!」

    這是忽必烈的頭號謀臣劉孝元在給忽必烈提建議。在忽章河大戰後,這對君臣在南下途中,就常常並轡而行。一邊趕路,一邊商討大蒙古國的未來。

    劉孝元的意見就是放棄蒙古荒涼的本部,改以富饒的費爾干納盆地為根本。北面佔據亦列河流域,南面控制阿姆河流域。在阿里麻裡、撒麻耳干、不花剌、玉龍傑赤、那黑沙不等西域大城設立路府作為地方統治機構。

    然後再推行喇嘛教和儒學,以喇嘛教迷惑人心,以儒學治理國家。這樣就能在三河(指亦列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建立大蒙古國新的統治中心。

    這個計畫彷彿是不錯的。蒙古草原固然是蒙古人的發源地,但是那塊地盤是個苦寒之地。早個幾十年,蒙古人還能吃大苦的時候,以蒙古草原為本據地當然不錯。可是如今蒙古人早就享受慣了,還要以蒙古草原為根據地就得佔有中原,用中原財富去養草原上的蒙古人。窩闊台、貴由、蒙哥三代大汗,都是這樣做的。到了忽必烈這裡,中原丟了。自然沒有財富去養草原。以陳明的強盛,沒準還會三天兩頭出兵草原殺人放火,忽必烈要再以草原為根據地那就在找死了。

    但是蒙古草原是大蒙古國的根,也是大汗法統的象徵。大汗可以不常駐草原忽必烈之前的蒙哥也不常駐和林。而是以別失八里為本據點但是不能沒有蒙古草原。如果沒有蒙古草原的忽必烈可以稱大汗,那麼薩萊的別兒哥,蔑剌哈兀的旭烈兀(此時已經死了,但是忽必烈還不知道)又為什麼不能當大汗呢?

    而現在,蒙古草原已經落入海都之手!

    如果忽必烈不盡快反攻奪回蒙古本部。大蒙古國很有可能會徹底分崩離析變成四份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忽必烈擔心的事情哪怕大蒙古國變成四份,佔據西域三河之地的忽必烈還是擁有一個相當龐大的帝國。

    最讓忽必烈擔心的是海都和陳德興還有天道教之間的特殊關係!根據塔察爾早些的報告,陳德興在四川抓到了貴由汗的女兒寶音特穆爾,而且還毫不客氣的牽手了。而寶音特穆爾是窩闊台系的公主,是海都汗的堂妹。據悉,海都就是被她忽悠成天道教徒的。

    在海都和寶音特穆爾的推動下,天道教極有可能在蒙古本部廣泛傳播,甚至成為蒙古本部的國教!

    到時候海都統治下的蒙古本部,就會變成陳明的附庸。草原上的蒙古人,甚至有可能變成蒙古八旗兵!

    到那時忽必烈還能在三河流域坐穩江山嗎?

    看到忽必烈皺著眉頭沉默不語。劉孝元已經明白了大汗的擔心,不過他卻沒有去接這個茬。反攻蒙古根本不現實,幾十萬追隨忽必烈西遷的部眾,這兩年可沒少吃苦。現在好不容易佔了塊富庶地盤,還不讓大家好好享受兩年?

    這時候,誰肯再去萬里遠徵去蒙古?況且,真把海都逼急了,馬上投靠陳德興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反攻蒙古這事兒,劉孝元壓根不提,而是繼續說著怎麼治理「三河」之地。

    「……三河之地。有草原,有大漠,有大城,也有富庶農耕之土。其草原位於亦列河兩岸。最是肥美;富庶農耕之地位於谷地、忽章河之中上段及花剌子模綠洲;其大城如撒馬耳干、不花剌,則靠近波斯,位於阿姆河北岸。總的來說,三河之地乃是以農耕為主,大城工商次之,遊牧更次之。我大蒙古欲牢控三河。便不能只牧不耕,無視工商。中原之敗,教訓纍纍,如今征戰,乃是鋼甲火炮第一,弓馬騎射次之了。遊牧之地只有弓馬,出不了鋼甲火炮。因而大汗當使蒙古、漢軍牢控農耕之地和工商之城。」

    忽必烈也把思緒拉回了三河之地。劉孝元總結的中原之敗的教訓彷彿是很有道理的。遊牧騎兵對上鋼甲長槍兵、炮兵和輕重騎兵的組合沒有一點優勢,讓人打的滿地找牙!

    而在這次同阿魯忽的會戰中,一定程度上模仿明軍步兵的蒙古漢軍同樣發揮了巨大的威力。長槍方陣足以抵擋騎兵的衝擊,而遠射程的火器又給阿魯忽的騎兵造成了很大的混亂。給忽必烈的蒙古騎兵以突破擊潰的機會。

    所以忽必烈想要復興蒙古,就必須進行徹底的軍事改革。將騎兵為主的軍隊改成步騎配合,重視火器的軍隊。而這樣的軍事改革,必然會讓忽必烈的軍隊更加依賴農業和工商。

    「如何牢控農耕之地和工商之城?」忽必烈淡淡發問。

    劉孝元笑答道:「可傚法陳明!」

    「傚法陳德興?」忽必烈並沒有半點生氣的意思。向敵人學習並不丟人,被敵人用同樣的辦法一再吊打那才丟人。

    「對,蒙士爵,漢八旗。」

    「蒙古士爵?」忽必烈眯著三角眼發問。

    「蒙古人封爵授土,將三河之地的色目農戶,都變成蒙古勇士的佃戶,讓他們來養蒙古的武力。同時也讓蒙古勇士替大汗鎮壓地方!」

    劉孝元的意思,彷彿就是讓蒙古人去當三河之地的地主老財,不過大宋的那種士大夫地主,而是武裝地主,說是武士也行吧。

    「那漢八旗呢?」

    「漢軍為八旗,軍民合一,駐紮大城,平時維持治安,收取稅賦,督促工匠打造兵器。戰時則組成長槍兵、火器兵,替大汗衝鋒陷陣。」

    這個倒有點類似歷史上真正的八旗兵,不過權力更大,還自帶城市管理功能!

    「大汗您有三十萬蒙古人,十五萬漢人,一個蒙古人或漢人管十個色目,也能牢牢控制四百五十萬色目人。」劉孝元掰著手指頭道,「如今三河之地的色目人,大約也就這個數吧。」

    忽章河和阿姆河流域本是人口稠密之地,不過五十年前讓成吉思汗洗了一遍,人口十去其九,經過五十年的恢復,也就是四五百萬人。主要集中在費爾干納谷地、花剌子模綠洲和不花剌、撒馬耳乾等地。而蒙古人則活動於忽章河、阿姆河兩岸的草原原來那裡都是大片的耕地,被蒙古人破壞後大部分變成了荒漠,只有一小部分距離水源較近的土地變成了草場,成了蒙古部落的地盤。而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城市和農業區,則基本上由色目人自治,蒙古人以往並不干涉。

    實際上,以往生活在兩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蒙古人並不多。主要是由成吉思汗封給察合台的幾個千戶繁殖出來的,再加上中央兀魯斯派駐此地的駐軍。根本沒有幾十萬之眾,因此也無力建立起鞏固的直接統治。

    不過現在,忽必烈帶來了四十五萬人,而且還會收編兩河這裡的蒙古人,總人口至少會有五十幾萬近六十萬,如果再能將安置於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調來三河,總人口突破百萬也是有可能的。以百萬人管束數百萬人,彷彿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另外,三河這裡的色目人也要給他們上升的路子。」劉孝元繼續往下說道,「一個是科舉,考喇嘛教的佛理和儒家的道理……大汗的朝廷裡面應該流出一些官職專門給色目進士們來當;二是軍功,大汗可以募色目勇士當兵,建立起單獨的色目軍,由蒙古將領擔任統帥,戰時沖當選鋒,替大汗建功立業。有了功勛,大汗可以封他們做官,封他們當士爵,也可以讓他們補入漢八旗。」

    忽必烈捋著鬍子,皺眉思索,半晌之後才重重點頭,大聲笑道:「好!劉卿,你果然是朕的張子房……三河之地就按照你的辦法來治理!」他說道這裡,濃眉又緊皺起來,「只是治理國家不是一朝一夕,朕現在被別兒哥、旭烈兀和海都三面夾擊,當如之奈何?」(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1
第680章 一路向西
    聽到忽必烈的問題,劉孝元只是苦苦一笑,臉色也凝重起來了。

    呃,當然是裝的!他是個有秘密的男人,他的秘密是一個使命,就是把忽必烈大汗忽悠成忽必烈法老實際上就是禍水西引!

    三河之地不過是忽必烈西行記的第二站(第一站是後世中國的新疆那塊地盤),接下去還有慢慢征途呢。

    想到這裡,劉孝元就是一聲長嘆:形勢很不好啊!忽必烈丟了中原,又是個偽大汗,別兒哥和海都肯定不容他,賴在河套不肯西行的東道四王多半也恨死忽必烈了。唯一和忽必烈關係不錯的就只有佔據波斯大食的旭烈兀。不過旭烈兀和忽必烈的「關係」也因為阿里不哥之死,存了很深的裂痕。

    嘆完了氣,吊足了忽必烈的胃口,劉孝元才淡淡開口道:「其實別兒哥、旭烈兀和海都三汗都不是大汗的對手,只要大汗能在三河制地推行『明法』,改革軍制,便是三汗聯手也不是大汗的對手。況且三汗之中,別兒哥和旭烈兀勢同水火,激戰連年。而別兒哥和海都雖然關係不錯,但是別兒哥所奉之天方教和海都所奉之天道教同樣水火難容。三汗在庫裡台大會上或許會聯手,但是上了戰場是很難聯合的。大汗完全可以將他們各個擊破。」

    「各個擊破,朕也是這麼想的。」忽必烈皺著眉頭道,「劉卿,你覺得咱們先擊破誰比較好?」

    「當然是薩萊的金帳!」劉孝元道。

    「別兒哥?」忽必烈愣了一愣,他本來以為劉孝元會建議先打旭烈兀的在三汗王中,海都雖然實力最弱,但是有陳德興撐腰,打敗是不容易。而別兒哥實力最強。又和海都要好,彷彿也不容易消滅。倒是旭烈兀比較好對付!

    一方面旭烈兀的在波斯、大食的根基較淺,蒙古人在那裡建立統治不過幾年時間。天方教的反抗力量還非常強大;另一方面旭烈兀和別兒哥矛盾很深,又和西方埃及的馬木魯克人開戰。可謂是腹背受敵,應該比較容易拿下。

    「金帳汗可不好對付!」忽必烈搖搖頭。「金帳汗國自術赤草創,由拔都壯大,至今已經有四十年了。欽察草原上的遊牧之民,已經很金帳汗國一體,別兒哥麾下勇士只怕不下二十萬!西面的羅斯諸國也都被其征服。而且金帳汗所轄之土遼闊,若戰之不利或一走了之。」

    金帳汗國的根底就是個草原行國,打不過還可以跑。又能從西面的羅斯諸國得到補給,戰爭很容易長期持續不決。

    劉孝元緩緩搖頭,「只需摧破薩萊,屠戮欽察草原,給金帳汗一個教訓即可。」

    「不滅了金帳汗國?」忽必烈微微皺起了眉頭。

    「滅不了的!」劉孝元頓了一下,然後一字一頓地道,「因為有大明存在!大明不會容我滅金帳、吞海都的。大汗若久留欽察,海都必自蒙古而來!說不定……還會有明軍跟隨!」

    「海都這個叛逆!」忽必烈怒罵一聲。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認同了劉孝元的分析。

    海都佔據蒙古,又無力南侵漢土。其實就是仰賴大明鼻息。想要擺脫這樣的困境,只有一個辦法奪取富庶的三河之地,用三河的財富來養草原。

    所以海都一定會想方設法入侵三河!

    劉孝元接著道:「大汗北擊薩萊。旭烈兀一定樂見其成,而大汗可先破薩萊,再和別兒哥議和。」

    先打一頓,再議和!這樣金帳汗國至少能消停上幾年。

    「然後呢?」忽必烈又問。

    「再和海都議和!」

    「什麼!?」忽必烈聞言一愣,險些就從馬背上跌下去了。「和海都那個叛逆議和?」

    「是的,」劉孝元點點頭,道,「可以割讓別失八里、哈密力、阿里麻裡和海押立等地。」

    「還要割地!?」忽必烈愣了又愣,「為什麼?」

    「自然是為了向西發展!」

    「向西?」忽必烈道。「去哪裡?」

    旭烈兀(已經死了)的汗國雖然擋住了忽必烈西進之路,但是從方位上說。伊利汗國是在南方。

    「去敘利亞、去埃及、去弗林。」劉孝元道。

    他現在還在忠實履行陳德興的囑託,把忽必烈忽悠成埃及法老!

    「為什麼?」忽必烈搖搖頭。不大明白。

    「為了避開大明的兵鋒!」劉孝元一嘆,「陳德興好大喜功,比之漢武唐玄都大大有過之了,現在又有明洲的黃金白銀,又取了江南富庶之土,還用天道教收服了海都。現在他不缺錢,不缺動西,不缺人馬,不缺野心,怎麼會不發動西征呢?他在天道三經中不是宣稱要用華夏之禮教化全天下麼?這全天下什麼的,他多半搆不著。但是漢唐的西域之地,他還是能到達的……這不過是時間問題。因而大汗在三河之地,不過是暫居,將來還是要向西發展的。」

    還是要逃?忽必烈心中鬱悶,自己怎麼就那麼倒霉呢?偏偏跟個頗為靈驗的半仙生在同一個時代!其實論心狠手辣,論文治武功,他都不比陳德興差。可無奈陳德興是半仙,這可叫人怎麼對付?

    「暫居……得多少年?」忽必烈思索著問。聽這問題,就知道他預備去當埃及法老了。

    「十年吧,」劉孝元沉默了一下,又道,「中土連年戰亂,數十載不息。十年休養總是要的……這就是大汗的機會。」

    「十年?」忽必烈苦笑,十年後他都60歲了,還要再當一回喪家犬,他這一輩子真是時乖命蹇啊!

    ……

    這個時空,因為陳德興而時乖命蹇的老男人肯定不止忽必烈一人。不久之前當了丹心碧血大忠臣的賈似道算一個,賈似道的姐夫大宋太上皇帝趙昀也算是一個。

    他現在還在洪都城的長壽宮中,而洪都城裡的政治氣氛,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就叫做淒涼。這裡居然還沒有被明軍佔領整個江南西路,現在就是這座孤零零的洪都城還是大宋的,別的地方都歸了大明。

    而大宋的官家趙禥,平章軍國事江萬里,還有重要的文武百官,還有贛勇主力近六萬人,還有超過十萬人的「義民」,都已經逃之夭夭了。不過留下來陪著趙昀的人還是有的,都是些上了年紀實在走不了的老傢伙,各個衙門裡面都有一二十號這樣的人在維持。

    而趙昀也不管自己是什麼太上皇了,一連串的聖旨下去,給留守的老傢伙們都封了高官。居然硬湊出了一個百官俱全的朝廷不過這朝廷也沒有啥用,除了一座人心惶惶的洪都城,什麼地方都管不著了。

    不過最有意思的事情還發生在趙昀的後宮,那個伴隨他多年的紅行首唐安安居然修成正果,給封了個太皇貴妃!這事兒要擱過去,真不知道有多少官兒會伏闕上書,不過現在也沒有人管了。

    反正這大宋朝就快沒有了……哦,也不是沒有,大宋還是有的,而且還很有可能變成兩個!

    其中一個宋正在慢悠悠的往大理國去呢,現在可能已經到了荊湖南路的什麼地方了。而另一個宋,這會兒正浩浩蕩蕩往洪都而來,由一個女人帶領著!

    格局和氣派都小的不像話的洪都長壽宮中,太上皇趙昀的氣色居然不錯不知道是因為馬上要見到寶貝女兒還是因為又掌握「大權」了。

    他正坐在一張軟榻上,身邊還有一個美人兒唐安安伺候著,手捧著一盞參湯當然是趙琳兒讓人送來的最好的高麗人參,這玩意陳德興宮裡面有很多,不過沒有什麼人吃。趙琳兒都挑好的讓人送去給她爹了。另外還有什麼遼東的珍珠,長白山的皮貨,東北海裡面的海參,各種好東西都成筐成筐的給趙昀送過去。哪怕兩國正在交兵,送東西的使者都照樣往洪都而去!

    所以……趙昀手中的這碗參湯還加了可可粉……是可可味的參湯!不過比前幾天唐安安親手弄得辣味參湯好喝多了。另外,玉米、土豆、蕃薯這些明洲「美食」,趙昀都已經品嚐過了。

    「太上,太上,」屋子外面這時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然後就是公鴨嗓子的叫喊,這是趙昀的心腹宦官董宋臣來了。「公主殿下已經帶著大軍到了洪都城外二十里啦!」

    屋子門口一個人影一閃,就看見頭髮花白,一身內侍裝扮的董宋臣滿臉歡喜地走了進來,下跪在了趙昀跟前。

    「太上,妾身也給您道喜了。」唐安安也笑盈盈地起身一福道。

    再看趙昀更是笑得嘴都快合不攏了女兒當王,這事兒別以為趙昀會真心反對!這女兒終究比侄子親啊,若不是大宋祖制和華夏傳統不許,他早就立趙琳兒當皇太女了!

    至於大宋的華夏共主地位被大明取代……這不過是早晚的事情!趙昀早就有了思想準備,在端平入洛慘敗後,他就知道大宋江山要完,問題就是完在誰手裡,最後能落個什麼下場。

    現在看起來,彷彿也不是太壞。(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1
第681章 會有宋滅元嗎?
    「快,快,快,準備車馬出城,朕要去接琳兒!」

    趙昀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在原本的歷史上,他現在已經因為女兒的早逝而悲痛的死掉了。

    而現在,趙琳兒天天鍛鍊成了女漢子,他老人家有個盼頭也就吊著條命。聽說女兒要來洪都和他相見,這精神頭更是一天好過一天,現在喊話的嗓音都洪亮起來了。

    車馬還有上百個殿前諸班直早就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趙琳兒抵達的消息董宋臣多會辦事兒的人,這種小事兒出不了紕漏的。

    洪都城原是江南西路的治所,在江南不算什麼,但是和北地那些名城重鎮一比,也算是大城,戶口數萬,人口有十幾二十萬!工商繁榮,物產富饒。從長壽宮通往城東的長街上,鱗次櫛比的都是店舖酒肆。如果不是在戰時,這裡可是人頭攢動,江西一路,甚至還有臨近的荊湖南路的貨物,包括米糧、茶葉、果乾、竹器、木器等等,都在這裡交匯,然後通過水路運往各地。

    不過如今,城池之中蕭瑟了不少,長街上的店舖大半都上了門板,也沒有多少行人。倒是方便了趙昀一行出城,也沒有讓城內不多的駐軍上街去攆走行人。只是叫幾個班直在前面開道,不多時就車駕出城。

    城外「包圍」的部隊是李庭芝的部隊,也打著宋國的旗號,不過和城內宋軍打的旗幟不一樣。是一面綠底紅日月旗幟和一面綠底團龍黑字的宋字大旗大明的國旗是金底紅日月,大明的皇朝旗則是金地團龍黑字的明字大旗。而其餘華夏諸國,也都是差不多的旗幟,只是顏色不同而已。土豪金是大明專用,宋國則是綠色,唐國是淡黃色而且旗幟上的日月都是白色的。

    李庭芝本人沒有出來迎接趙昀,他帶人去三十里外接趙琳兒了。趙琳兒抵達的消息,就是他的人報告給董宋臣的。而李庭芝所部的宋軍,則是分列在城外官道兩側,嚴密警戒。

    城外十里已經搭起了彩畫牌樓。還有專門供貴賓休息的涼棚。這些都是董宋臣吩咐好的,趙昀到底上了年紀,而且身體不好,不能太過勞累。離城十里就差不多了。涼棚裡面,已經有提前趕到的宦官宮女打掃乾淨,鋪了筵席,擺好桌椅,還準備了瓜果小吃和茶水。就讓趙昀在此坐等。

    董宋臣則帶著幾個宦官。袖著手探頭探腦的在朝外張望。過了不久,突然當中一個宦官就一蹦老高:「公主殿下的旗號,公主殿下的旗號到啦!」

    一聲喊立馬就招來了太上皇,趙昀個子不高,伸長了脖子也看不見什麼。董宋臣連忙讓人挪了把椅子,讓趙昀站上去,又遞過去一支望遠鏡。這才讓趙昀看見了漢國、周國公主的認旗,還有認旗下面那位穿著鋼甲,佩著長刀,騎著駿馬的女漢子。女漢子的臉兒。隱約瞧著還真有點像趙琳兒……

    「這是琳兒嗎?這是朕的琳兒?」趙昀驚得連聲發問,「朕的琳兒怎麼會騎馬了?」

    一旁的董宋臣笑答道:「公主現在不僅會騎馬,還會射箭和擊劍呢!」

    「啊!還會射箭!?」趙昀愣了又愣,「我大宋自太祖、太宗之後,就沒有出過真會射箭的官家了。」

    大宋嘛,就是那種把自己忽悠瘸了的典型!貴文輕武這種事情本來是拿來哄騙天下英雄的,可是趙官家自己卻第一個相信了,歷代官家都文弱得很。不過卻出了不少明明很文弱卻自以為知兵的皇帝……這也是給自己忽悠傻的,相信什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鬼話。

    歷史上。直到電報發明之前,就沒有什麼決勝千里的事情。連拿破崙這樣的大軍事家都是赤膊上陣親自指揮的。所以想指揮作戰的君主,就得如我們的前任乖蘿莉,如今的女漢子趙琳兒一樣。頂盔貫甲,佩刀騎馬和她的軍隊在一塊兒。

    騎在馬上的趙琳兒並不知道自己的老爹正站在椅子上拿著望遠鏡在看自己,她正在和身邊的李庭芝在對話。李庭芝現在還是宋臣他是不二忠臣嘛!不過他的主子已經不是「非禮」官家趙禥,而是未來的宋國女王趙琳兒了。

    現在趙琳兒手中也有了些力量,一個是廖營中、陳宜中等人統率的「君子營」,如今已經改名為宋國陸軍上軍了。這次跟隨趙琳兒來洪都的就是宋上軍的一個師。人人都是「君子」。不過這兩個多月以來,君子們都吃了大苦,被一幫子士爵天天逼著練這練那的,稍微有點不從,就是皮鞭棒頭伺候!整個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哦,也不是有理說不清,而是非常清楚士爵是貴族,秀才們都平民,本來就低人家一等。而且派來擔任教官的士爵都是明軍的基層軍官,是官!而秀才們現在的身份都是兵,兵被軍官教訓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要說理是不成的,跳錢塘江倒是可以的。但是絕大部分君子都堅持到了最後,成為了宋王國女王陛下的光榮一兵。雖然沒有多少戰鬥力,但是至少能負重幾十斤日行幾十里了。

    「李卿,本宮離開臨安之前,聖人就和吾說過封國的事情了。」

    趙琳兒遠遠望了眼洪都城,壓下了即將見到親爹的激動心情,開始和李庭芝議論起封國的事情來了。

    平宋之役打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算是大獲全勝了。不過中國卻還遠遠沒有到政令統一的時候。如果從地圖上看,如今的中國有點像後世的民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是有的,但是國內到處都是軍閥,可以說大半的國土並不是中央直轄,都是由各路軍閥在「自治」的。

    直屬於中央的地盤,除了人口稀少的東北幾個省之外,就是河北、河南、陝西、兩浙、兩江、廣東、福建等區區九省,外加上淮東大部,山西一部。其餘地盤,要麼被南北諸侯控制著,要麼就還在蒙古人或大宋殘餘勢力手中。

    因此在完成平宋之役後,擺在陳德興面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統一政令,解決軍閥割據的問題。這通常意味著一場場的削藩和平亂戰爭。不過陳德興所處的整個大時代,卻比常校長所面臨的時代要有利太多了。所以也就有了內戰之外的另一種解決辦法轉移矛盾到外部去。

    將軍閥藩鎮用於對外擴張。而在所有的軍閥藩鎮中,最先走出這一步的,則是昔日中華大地上四大國中的唐、宋兩國的嫡系力量。前者很快將會在大明海軍的援助下對佔城發動入侵,然後以佔城為跳板向吳哥城進軍!

    而後者則被陳淮清和趙琳兒還有江萬里三者瓜分。其中江萬里保著趙禥遠走大理大理國的地盤大約是後世的雲貴二省和緬甸、泰國、老撾北部地區。雖然大多屬於陳德興準備奪取,並且囊括進大明帝國版圖的地盤。但是眼下陳德興也沒有功夫料理他們,先讓江萬里佔著大理國,順便教化一下大理人也沒有什麼。

    而陳淮清和趙琳兒得到了趙宋餘部,實際上也是陳明的力量,只不過不屬於嫡系,而是旁支。因為這兩根旁支都非常粗大,所以陳德興也會賦予他們比較艱巨的任務。

    「聖人想讓宋國和福藩一起入天竺。」趙琳兒低聲說出了陳德興的安排。「本宮是不可能親赴天竺的,只能勞煩李卿、廖卿代理了。不過總的責任還是要福藩來擔當的。」

    福藩就是福王陳淮清的代稱。他的國大約要稱為「福王國」了,這個時空的後世恐怕沒有印度阿三,只有福王國阿三了。

    「如此說來,宋國的永鎮之地就是天竺了?」李庭芝忙追問道。天竺富庶他也有耳聞,能讓宋國永鎮天竺倒也不錯。

    「天竺廣大,可以安置的國必不止兩個。大致上宋國會得到信度河下游,可能還會得到大食半島和波斯的一些地盤。那裡都靠近信度河……聖人的意思,宋國先入天竺,然後以信度河下游為據點向西發展。而福藩則佔據恆河下游。另外還會有兩個封國佔據天竺半島南端和西海岸。至於今後如何,那就要看情況而定了。」

    「咱們宋國是由信度河下游向西,那就是……」李庭芝對中國的地形比較熟悉,這外國地理他可不大瞭解,聽著都有點暈。

    「波斯、大食,就是現在蒙古人的伊利汗國的地盤。」

    「伊利汗國?旭烈兀的汗國嗎?」李庭芝猛吃了一驚。這算怎麼回事兒?大宋咋和蒙古幹上了呢?都離國萬里了,到了西邊居然還能撞上。這怎麼有點冤家路窄的意思?陳德興什麼意思?是要讓大宋和蒙古去海外接茬掐架嗎?

    正發愣的時候,前方突然有人大喊起來:「太上出城十里,迎接漢國、周國公主啦!請公主殿下速速前往參拜!」(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1
第682章 一方水土一方人
    趙琳兒突然就覺得眼眶內珠淚盈盈。

    雖然從外表看來,趙琳兒很有一些女漢子的模樣兒,彷彿和李翠仙一樣,也能縱橫戰場,決機兩陣。但是這不過是表象而已,不過是琳兒在竭力模仿李翠仙的做派。

    而本質上,趙琳兒仍然是個水做的柔弱女子。特別是她見到寵愛自己十幾年的父親趙昀的時候,淚水便再也無法抑制了。

    頂盔貫甲的柔弱女子幾乎是從馬背上滾下來的,然後也顧不上卸下甲冑長刀,就這樣負這幾十斤的重量飛奔到了趙昀跟前,一頭就撲進了父親懷中一個「鐵人」就這樣撲了上了,幸好董宋臣和唐安安反應夠快,一人一邊兒輔助了趙昀,才沒有讓他被撞倒。

    趙昀也是泣不成聲,自從趙琳兒被陳德興「搶走」,他可以說是無日不思,無日不想,只所以沒成疾,全是因為唐安安的開導。另外,趙琳兒只是落入賊人之手,並不是和趙昀天人永隔。雖然難以相見,但畢竟還是有那麼一絲的希望,至少還能在夢中相見。

    今天,卻是美夢成真了。只是不知,這成真的美夢能做到何時?

    「爹爹,女兒再不和您分開了,」趙琳兒哭著說道,「爹爹快隨女兒回臨安吧,以後就和女兒一塊兒住,讓女兒好好孝順爹爹。」

    「好,好,好……」趙昀連聲說好,忽然又覺不妥,「琳兒,你說回臨安?」

    趙昀自幼生長在南方。又在臨安居住了幾十年,早就習慣了南方的水土。他的身體也不好,如果北去燕京做囚徒。真不知能活幾年?所以趙琳兒就求陳德興讓趙昀回臨安養老。而陳德興居然也不擔心趙昀在臨安折騰出什麼事兒,滿口答應下來,還讓趙昀繼續居住在德壽宮中,日常供應還和當太上皇時候一樣。開銷當然不是大明朝廷出,而是富裕的天道教買單。

    陳明帝國的財政制度至少是近代化的,君王的錢袋子不通國庫,天道教的財政同樣獨立。但是陳德興身為天道教的半神,卻可以名正言順的動用天道教的資金。而且天道教最近的財政狀況極佳,剛剛又發了一筆橫財。

    因為天道教出資進行了第二次明洲探險。自然可以從明洲運回的黃金中分成,得到了兩萬斤純度超過九成的黃金,全都充作了天道莊的資本金。

    「嗯,回臨安。」趙琳兒重重點頭,道,「爹爹還住德壽宮,女兒就在臨安陪著爹爹。」

    「琳兒,你不回燕京去了?」趙昀的語調中隱約有些擔憂。趙琳兒莫不是在陳德興跟前失寵了吧?

    「不回燕京了,」趙琳兒抹了把眼淚。已經破涕為笑,「女兒和聖人說好了,就在臨安陪著爹爹。而且臨安也將暫時作為大明的陪都,聖人每年西北風起就從塘沽南下。在臨安過冬,春暖花開時再泛舟北上。」

    趙昀點了點頭,原來陳德興是要搞南北兩京制了。江南繁華。人口又多,單是浙西一路。人口和財賦就比整個北地都多了。因此大明朝廷是不可能不重視江南的,在南方設立陪都也就在所難免了。

    當然。臨安只是暫時的陪都。西湖之畔的臨安太過富庶,彷彿也太過於溫柔,沒有鎮壓一方的威勢。所以在陳德興的計畫中,未來的大明南都不是在建康府就是在揚州。

    ……

    西湖葛嶺,賈似道賜第。

    賈似道在西湖邊上的這所宅子,大概是整個臨安城最好的房子了。園中亭台樓榭鱗次相望,一直從山間鋪到了湖畔。單是能稱得起一景的地方,就有蟠翠堂、雪香榭、翠岩堂、倚秀堂、玉蕊停、清勝台、光漾閣、春雨觀、養樂堂、嘉生堂、秋水觀、第一春、梅塢、水竹院、香月鄰、有聲在堂、介堂、愛此亭、留照亭、獨喜閣、玉淵閣、漱石亭、宜晚亭、半閒堂、多寶閣……數十處連綿不絕的精緻建築、景觀,同週遭湖光山色融為一體,富貴之中不失風雅。

    賈大忠臣的光輝一生,也不知道貪污了多少公帑,收受了幾多賄賂,其中大半都用在了營建這所堪比皇宮的宅子上面。花出去的銅錢只怕有數百萬,營造出來的宅院卻處處都透著書香,更聞不到半點銅臭。每一處景緻,彷彿都是書生們吟弄風雅,縱論國事的好去處。

    這樣一所彷彿天上仙宮一樣的宅子,現在卻已經換了主人,成了陳德興在臨安的離宮。

    不過陳德興的後宮就這麼點兒人,隨他南下的人更少,是無論如何不能同賈似道的後宅相比,根本添不滿諾大的葛嶺離宮。因此大部分宅院只是封存著沒有住人,只有臨近西湖的水竹院和修造在山間的半閒堂被打掃整理出來,前者成了陳德興的下榻之所,後者則是陳淮清的住所。

    臨近黃昏,父子兩人都已經處理好了各自一大攤事情,陳淮清下山到了湖邊的水竹院。和兒子說話聊天,順便等著開飯這對父子現在也是難得一塊兒吃頓飯了。而且陳淮清眼看就要出國,往後這樣一塊兒吃飯的機會就更少了。按照儒家的標準,陳德興把一個五十多歲的親爹打發出國去搶地盤,大約也能夠上忤逆不孝了。

    楊婆兒端著個盤子笑盈盈的走來了,盤子裡面是兩杯冒著熱氣的飲品。婆兒將其中一杯放在了陳淮清跟前的案几上,又把另一杯給了陳德興。還柔聲說道:「這是奴奴照小墨娘子教的法子調製的苦水茶兒,還照聖人的吩咐加了奶和糖。」

    小墨娘子?苦水茶?還有奶和糖?陳淮清微微有些奇怪,拿起案几上的茶盞看了了,裡面是褐色而且有些濃稠的飲料。聞了一下,有股焦味兒。

    「這不叫苦水茶,叫巧克力。」陳德興端起楊婆兒調製的巧克力飲料,輕輕抿了一口,除了可可特有的苦味和香味,就是濃郁的奶香還帶了一點甜味。已經有點兒後世巧克力的味兒了。

    「味道還不錯!」陳德興放下茶盞,微笑著對父親道,「大人,您也嘗一下,這可是明洲最好喝的飲品。」

    會好喝嗎?看著像泥巴!陳淮清苦笑了笑,端起茶盞,勉強喝了一口。

    他覺得這玩意喝起來像是中藥,還是加了奶的中藥,也不知道陳德興怎麼喝得下去?看來明洲運來的東西也不都是好的。這可可豆遠遠就比不上蕃薯、土豆和辣椒。

    這些日子,陳德興還讓人在葛嶺離宮裡面試種起了蕃薯、土豆、辣椒還有玉米。還讓明洲回來的探險隊員介紹了蕃薯和土豆頗高的產量雖然不能和後世動輒幾噸的畝產量(年)相比,但是比起這個時代的稻米、小麥、高粱和粟米,蕃薯和土豆絕對能算高產農作物。一旦推廣,彷彿能為華夏之民提供充足的糧食。所以這兩種作物是極受重視的,在陳淮清這位大儒來看,蕃薯和土豆才是從明洲得到的所有東西中最寶貴的。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陳德興這時候又開口說話了,是對楊婆兒說的,「婆兒,小墨娘子怎麼樣了?病好點了嗎?」

    「托聖人的福,已經好些了。」楊婆兒搖搖頭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大病,就是傷風,也不知怎麼會恁般厲害,這小墨娘子瞧著也算體壯,怎一個傷風就扛不住了。」

    小墨娘子當然不是墨影娘,她名叫墨麗卡,就是那個被周小七帶回來的阿茲特克少女,被陳德興留在宮中負責製作巧克力飲料。不過前段時間卻得了感冒,病得很重,都有些奄奄一息了。

    另外,和她一塊兒從明洲過來的印第安人,現在已經有三分之二病倒了,其中還病死了幾個!大明海軍定海鎮守府一度以為軍營裡面鬧瘟疫了,下達了「防疫令」,最後卻發現病倒的都是印第安人,而且都不是什麼大病,就是傷風其實就是一場流行性感冒。幸好這些印第安八旗兵都住在軍營裡面,沒有接觸到天花病毒,否則這些印第安人這會兒已經死的差不多了!

    印第安人大面積病倒的消息,陳淮清也知道,現在又聽說小墨娘子也病了,便微微皺眉道:「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明洲之人不服華夏水土,華夏之民若是遠行萬里,只怕也會病倒一片吧……」

    陳德興抬眼看了陳淮清一眼,老頭子一臉的憂慮,不知道是不是擔心在印度染上什麼病死掉……老頭子現在的日子可好過呢,怎麼捨得早死?

    陳德興卻只是微微搖頭,道:「水土是有的,但也不是什麼一方水土一方人……這些印第安人在咱們這裡病倒,是因為咱們這裡的病,在他們那兒是沒有的。若是這些病傳到了明洲,明洲的印第安人同樣會大批大批的病倒甚至是病死!」

    他又抿了一口巧克力茶,語氣平靜地說,「所以咱們不能貿然往外移民,得小心謹慎,先搞清楚人家的地面上有什麼病是咱們這裡沒有的,又該如何醫治,如何防病,然後才能大規模的派人出去。」

    他還有一半話沒說,就是這病……同樣是大明帝國征服世界的工具!(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1
第683章 去教化天竺吧
    歷史上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怎麼死掉八成九成的,陳德興當然知道。這細菌病毒殺起人來,有時候比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厲害多了!雖然陳德興在這個時代算是比較善良的,但是他也沒有多事到去阻止瘟疫的爆發。

    實際上,他也沒這本事,他的前世不過是個海員。只知道一些基本的衛生和防疫知識,也就是怎麼隔離、怎麼消毒、怎麼包紮傷口、怎麼照顧傷病、怎麼急救等等。都是在海運學院唸書時學來的東西,現在他已經將這些東西寫成了書本,作為天道書院和陸、海軍軍校的教材了。

    另外,某些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非常超前的軍隊醫療和防疫制度,也在明軍中逐步推行。明軍的陸、海軍中,現在已經有了相當專業的醫官和醫療隊他們並不是普通郎中,不會把脈開方子,只會處理外傷傷口和防治傳染病。

    一些最優秀的醫官還被挑選出來,組成了天道書院醫士院,除了負責教學就是從事各種醫學研究。其中的重點就是各種傳染病的研究,在舟山的明洲印第安人集體染病之後,明都天道書院醫士院就立即派出了不少醫士南下進行了研究。最後發現僅僅是傷風。而區區傷風,居然會擊倒那麼多青壯年,這事兒讓天道書院的醫士們都大吃了一驚。

    在進行了一番研究之後,關於印第安人體質孱弱,非常容易染病的報告,也立即送到了陳德興的案頭……

    陳德興當然知道這份報告的分析完全是胡扯。印度安人的身體並不差,而是明洲大陸實在太「乾淨」了。沒有舊世界那麼多可怕的病毒細菌,因此印第安人對許多舊世界的病毒細菌沒有什麼抵抗力。

    現在舊世界已經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還在新大陸發現了巨量的黃金、白銀。在可以想像的年月中,海量的移民將會湧向那裡,帶去各種各樣可怕的病毒和細菌。

    印第安人的滅頂之災是不可避免的!而陳德興現在要考慮的,僅僅只是如何利用這場滅頂之災進一步確立天道教在明洲的統治地位。

    不過這種打算,是沒有必要和陳淮清說的。因為明洲和陳淮清沒有關係,那裡未來前途無限,如今只有無盡的荒涼,只有少數地盤有文明存在,而且都非常弱小。很容易對付。

    這意味著征服明洲非常容易,並不需要太強大的武力。歷史上,最先征服美洲西班牙、葡萄牙這號原本在歐洲都排不上號的小國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兩國都不是強國,特別是西班牙,連哥倫布用來探索新大陸的幾艘小破船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湊出來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為此把自己的一頂皇冠都賣掉了。

    陳德興的大明帝國和歐洲的「兩牙」相比,實在是強大太多了!所以征服明洲毫無困難。

    因此這塊幾乎可以算「天選之國」的大陸,陳德興預備留給自己的兒子和功臣們他們都沒有強大的勢力,需要大明朝廷的扶植才有可能在海外建國。因此不宜去擁有強大文明的地方。

    而且,明洲這塊土地實在太肥,在可以想見的未來,一定會擁有相當多的人口。甚至可能超過大明本土!所以要讓大明直轄整個明洲是不現實的,大明朝廷不可能隔著一個太平洋管那麼多的人,所以將那裡分封給兒子和功臣是最理想的選擇。

    當然。大明帝國還是會在明洲大陸擁有幾塊重要的總督區,作為帝國在明洲的大據點。

    而在南番群島以南的另外一塊土地遼闊。資源豐富,但是不宜農耕和畜牧的大陸大洋洲(大洋洲的土地貧瘠。降雨又不規律,完全不能和明洲相比),則因為無法養活太多的人口(如果不借助現代農業技術,澳大利亞能夠承載的人口也就是幾百萬),完全不具備對抗大明帝國的能力。因此將作為總督區成為大明帝國的後院存在,那裡豐富的煤、鐵、鈾等關鍵資源,將會在遙遠的未來替大明帝國的持續發展和強大而服務。

    而像陳淮清這號有謀略,有實力,有手腕的老狐狸,當然要派去征服比較發達富裕和難搞的地盤了。

    陳德興輕輕轉動著手中的茶盞,將話題從傳染病上引開了。

    「大人,現在江南大致已經平定。琳兒還從洪都送來消息,趙昀已經答應來臨安養老。如此江西、江東、浙西、浙東、福建、淮東等六省之地很快就會安定。廣東、廣西、湖南三省,不出數月,也當可由大明朝廷治理了。」

    陳德興在南方的省份劃定大致上沿用了宋朝的「路」。一路便是一省,因此就有了江東省、浙西省、浙東身、淮東省這樣後世沒有的省份。

    根據大明內閣和四軍部商討後製定的方案。原屬於宋國的地盤,包括藩鎮領地則會被劃分為福建、兩江、兩浙、兩淮、兩湖(京西路將會和荊湖北路合併為湖北省)、四川(以重慶為中心的東川省,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川省,以漢中為中心的北川省,以遵義為中心的南川省)等十三個省。

    另外,大明還會實行南北二京制,將以燕京府為北京,以揚州和鎮江府合併為南京,正式的名稱是江都府南京這下要搬家了!不過綜合地形、經濟和民心等諸多因素,江都府的確比建康府更適合成為陳明帝國的南京。

    一來,江都府位於大運河和長江的交匯處,距離長江入海口也非常近。在唐朝和北宋時代,就是東南的經濟中心。到了後世的明清兩朝,又因為鹽漕二務而再度興起。如果陳德興肯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發展江都府,完全可能將之變成東南地區乃至整個大明的經濟中心。

    二來,江都府屬於江南和淮地的結合部。陳德興起家的軍事集團就是南宋兩淮軍的一部。在如今的明軍中高級軍官中,淮人的比例很高,陳德興自己的籍貫也在淮西的安豐。陳德興以江都為南京之後,還可以用天道票收購兩淮土地(大部分都屬於兩淮江門,陳德興、陳淮清父子二人在兩淮也有很多土地),再分配給來自淮地的軍官士爵,自然可以形成一個拱衛大明朝廷的軍事貴族集團。

    有了這兩大原因,江都府自然就取代建康府成為了陳明帝國統治江南的南京帝都了。

    不過江都府的建設也不是朝夕可成的,在江都建設完成之前,陳德興還會以臨安為陪都治理江南之地。

    而要治理好江南的關鍵,在陳德興看來無非就是「遷義門,封軍戶,興工商」三點。

    只有把統治江南三百年的科舉義門拆散並且大量遷徙,同時將他們的土地分配給擁護陳明的士爵和軍戶,江南安穩才有了保障,原本被義門固定在土地上的江南佃戶們才能獲得自由餓死、凍死、流離失所的自由!但這是小農經濟走向資本主義的必由之路!資本主義當然是邪惡的,凶殘的,貪婪的,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對於佃戶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而我們老奸巨猾的陳淮清,則是「遷義門」政策的關鍵。

    陳德興淡淡地道:「江南諸省,素來是宋主和士大夫所共治,江南想要長治久安,那些士大夫豪門子弟還是要盡快離開為好!」

    陳淮清輕輕一嘆,他的看法其實和陳德興相反有了這些豪門巨室,江南才會安穩。而讓這些豪門巨室的子弟棄武從文,在文章經典中耗費一生光陰,更是文治天下的訣竅所在……可惜那麼好的法子在華夏不能用了,只能用來安定天竺了。

    等到了天竺,一定要實行科舉,至少要在什麼高等種姓的人當中推廣儒學,實行科舉取士要當官,就得讀孔孟,考科舉!同時當然還要大興佛教。只要天竺的上等人都成了儒生,下等人都信了佛陀,天竺又怎麼會不安定呢?

    「老臣會盡快開始天竺征伐的。」想到這裡,陳淮清捋著鬍子說道。

    「不用那麼急,」陳德興卻揮了揮手,「天竺是大國距離又遠,必須穩紮穩打,不能急的。」

    他頓了一下,又道:「征伐天竺必走海路,由麻六甲往西。必須在麻六甲附近弄個落腳點,還得是肥沃富饒之土,這樣才能供應那麼多人的糧食。南洋艦隊的意見,是先奪取爪哇島,再以爪哇為跳板西征天竺!」

    爪哇島大概是全世界土地最肥沃的地盤,和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不相上下。

    「先取爪哇?」陳淮清知道爪哇在什麼地方,他思索著問,「那爪哇拿下來後給誰?」

    陳德興一笑,這個問題該問南北各路軍閥誰想去。他剛想說話,楊婆兒又滿臉喜色地走了進來,衝著陳德興盈盈一拜,「恭喜聖人,漠北傳來消息,明妃娘娘已經和海都汗一起到達和林,海都汗皈依了天道教,而且還率部奪取了大蒙古國的首都和林!」(未完待續……)

    第683章去教化天竺吧: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1
第684章 海都監國
    大明天道元年六月,和林城。

    這座塞上名都,是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國公認的首都。在歷史上的13世紀中後期,隨著大蒙古國的擴張和征服。這裡幾乎成為了世界的中心。任何膽不服從和林之主的國家和人民,都得準備著面臨全世界最可怕的軍隊和懲罰。

    而蒙古軍隊的征服和勝利,給這座城市帶來的不僅是威望和權力。還有數之不盡的財富和奴工。這些奴工自然是來自被蒙古大軍毀滅和征服的文明這些文明中不願意屈服的戰士、農民、商人和知識分子在蒙古人看來都是「與國無用」的,往往遭到滅絕性的屠殺。

    而那些有一技之長的工匠,則大多「幸運」的保住性命,成為蒙古的奴工。他們被捉回草原,世世代代成為匠戶……如果他們還有機會留下後代的話!

    這些為蒙古人終身勞作的奴工,有的來自兩河流域的撒馬耳干、不花剌、玉龍傑赤,有的來自波斯的桃裡寺(大不裡士),有的來自大食的巴格達和大馬士革,還有些來自斡羅斯的城邦,當然……和林城中最多的奴工是來自中原的漢人!

    漢人奴工是這座城市中最低等的存在,幾乎沒有任何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們比不上色目人,可以由奴隸一步步晉陞成為大蒙古國的臣子在中原做官的二等色目,大多都是由蒙古貴人的奴隸晉陞而來的。歷史上著名的元朝宰相阿合馬就是察必皇后(忽必烈的皇后)的陪嫁奴隸。

    但是漢人奴工絕對沒有上升的機會,因為蒙古人的漢人臣僕不是漢侯就是儒生,漢人奴工是沒有機會的。他們是和林最低等的存在。只能用勤奮的勞動換取生活必須的資源,似乎永遠也沒有出頭之日。

    蒙古大軍征伐四方所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出自他們的雙手。蒙古貴人們身上的華服和飾品,大多是漢人能工巧匠的傑作。蒙古人日常使用的各種器皿。如果不是從中原運過來,那一定就是這些漢人工匠打造出來的。甚至這座在草原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輝煌壯麗的和林城本身,也是漢人工匠們一磚一瓦打造出來的。

    只要看看這座草原名城的外觀,就知道有多少漢人在此地幸苦勞作了。

    和林城完全是漢式的,四方形的城牆,飛簷斗栱的城樓,亭台樓閣的宮殿和豪宅,還有筆直開闊的街道。彷彿就是一座中原大城,孤零零的佇立在遼闊無邊的大草原上。

    只有和林城內那些蒙古貴人的豪宅之內的一頂頂白色的蒙古包。才提醒人們這裡是一座蒙古的城市。

    夏天是和林城還有整個蒙古草原最好的季節,哪怕大蒙古國如今已是山河日下,但是和林城的夏季仍然喧囂而嘈雜。來自草原各個部落的商隊,都彙集於此。一隊隊的駱駝,一隊隊的車馬不斷穿城而過。將毛皮、牲口、茶葉、熟鐵、食鹽、香料、絲綢布匹都運到了這裡。

    不過運來的這些好東西比之以往卻少了許多,特別是來自中原的茶葉、熟鐵、食鹽、絲綢布匹和香料減少了起碼七八成。而且價格上漲了足足幾倍!

    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大蒙古已經失去了中原!薛禪汗忽必烈的一連串敗報早就傳到了和林,消息壞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蒙古的中央兀魯斯和東道四個兀魯斯合力,幾乎動員出二十多萬引弓帶甲的勇士。這樣的兵力放在成吉思汗的時代,完全可以踏平整個世界,但是在忽必烈手中,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兩年之內損失了差不多十萬蒙古人,讓蒙古草原上的每一個千戶都失去了上千名最好的勇士,最後還灰溜溜的讓人趕出了中原!

    當一連串失敗的消息傳到草原後。幾乎所有的蒙古人都對忽必烈失望透頂!如果忽必烈不是帶著最忠心於他的漠南蒙古部落逃亡西域,而是回到和林的話。恐怕用不著陳德興派兵來討伐,他就會被憤怒的蒙古貴人們殺死。

    因此。當海都率領的大軍和部落自西方而來的時候。草原上屬於中央兀魯斯和拖雷兀魯斯的蒙古部落,沒有一個進行了抵抗。和林城更是張開大門,歡迎這位窩闊台大汗的嫡孫成為它的主人。

    那個時候,草原上所有的蒙古貴族都寄希望於海都,幻想他是什麼成吉思汗再世,可以帶領蒙古人再一次征服中原的花花世界。

    可是隨後發生的事情,卻讓和林的貴人們大失所望。入主和林的海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居然信奉的天道教這是南面漢人的宗教,那位打敗了忽必烈奪取中原的陳德興,就是天道教的教主!海都居然信奉了敵人的宗教!

    而且皈依的不僅是海都一人,跟隨海都遷徙來的所有蒙古人和漢人,都自稱是「天道徒」。剛一到和林,就將原來屬於忽必烈的一所豪華宅院改造成了天道觀,還弄了個通天球在上面漂著忽悠人。還派出許多道人滿城散發什麼《太一光明經》要拉人入道。

    而這位海都汗居然還在草原各大千戶之長的會議上提出,要讓草原上所有的蒙古人都皈依天道教!

    要讓天道教代替薩滿教和喇嘛教,成為蒙古人的國教!

    這樣的「投降路線」毫無疑問遭到了和林的蒙古貴族和草原各千戶之長的一致反對。初來乍到的海都,也只得作罷,蒙古草原畢竟是拖雷系和中央兀魯斯的地盤,窩闊台一系出身的海都在這裡可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這裡的蒙古貴族可不會像窩闊台系的千戶、百戶們你們聽話。

    可是到了六月份,當草原上的最好季節來臨的時候。統治和林的海都汗再一次做出了讓蒙古貴人們感到詫異的決定。

    海都要釋放和林城內所有的漢人奴工,給予他們平民身份,而且還命令所有的草原千戶將他們的漢人牧奴送到和林。

    ……

    「海都兄長,您是不是在西方呆的太久,忘記我們是蒙古人了嗎?我們蒙古人是長生天的寵兒,是草原上的雄鷹,是普天下最勇敢的戰士。只要我們亮出彎刀和弓箭,我們就是草原的主人,我們就將任何敢於北犯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所以我們不需要害怕漢人,更不需要去討好南方的陳皇帝!我們應該向南方柔弱的漢人展現出足夠的強硬,如果他們不肯乖乖地奉上絲綢、茶葉、香料、鹽、瓷器和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就自己去拿!」

    和林城中輝煌富麗的宮殿中,海都汗正耐著性子在聽幾個和林這裡的貴人說胡話。

    這是他每天的必修課,因為他不是以敵人的身份攻入和林的,而是以蒙古法統的維護者的身份進入和林的,所以他現在並不是和林和草原的君主,而是大蒙古國理論上的監國。

    大蒙古國原來也是有法統的,忽必烈則是個不合法統的偽汗。所以海都佔領和林後立即廢除了忽必烈的汗位(理論上,忽必烈現在連偽汗都不是了),然後以監國的名義管理草原,籌備庫裡台大會。所以必須耐著性子聽和林這裡的蒙古國高官顯貴們說廢話,而不能把他們統統關進監獄。

    而現在正在廢話的人叫勃兒只斤.阿速台,是蒙哥汗的兒子。在蒙哥死後支持阿里不哥,在阿里不哥被忽必烈做掉以後則返回和林享清福,沒有參與和陳德興的連場惡戰,所以也不大知道厲害。

    不過海都卻非常清楚陳德興有多厲害。因為他剛剛得到了三河之地傳來的消息,忽必烈在忽章河畔大敗阿魯忽,現在已經是三河之主了!

    而被忽必烈打敗的阿魯忽昔日則壓得整個窩闊台系喘不過氣來陳德興比忽必烈厲害,而忽必烈又比阿魯忽厲害,阿魯忽則比海都厲害……這麼一比較,海都當然知道自己這點實力在陳德興面前根本不夠瞧的。

    想去南方漢地搶東西那是做夢!想要在和林維持局面,就只有兩條路,一是大家一起吃苦,就像成吉思汗崛起前的蒙古人一樣生活;二是去討好陳德興……當然,必須要掌握好分寸,向大明稱臣是不行的,因為他現在是大蒙古國的監國,是代表整個大蒙古國的。所以海都現在能做的就是入天道教和釋放和林的漢人奴隸。前者不過是宗教信仰,應該不算什麼。後者在海都看來也算不了什麼,因為蒙古已經沒有辦法從漢地得到大量原材料供應了,沒有原料,和林的工匠又能幹什麼呢?養著這些人又有什麼意義呢?

    還不如放了這些漢人奴隸去向大明示好,換取大明的支援,這樣他就能打敗忽必烈得到三河之地。到時候就能登上蒙古大汗的寶座,就能重整大蒙古國,然後再領導一個團結一致的蒙古,去和陳德興的大明一較高低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1
第685章 假裝相信
    「阿速台!」海都低沉而威嚴的嗓音,如悶雷般滾過了大殿,把滿嘴胡話的阿速台嚇了一跳。「既然漢人那麼柔弱,那你的父親又是怎麼死的?你為什麼不帶著你的兵南下去搶東西,去替蒙哥大汗復仇,而是呆在和林說這些廢話呢?」

    聽了海都的話,和林這裡的蒙古國大臣阿蘭答兒、渾都海、哈剌不花、合剌察兒、脫裡赤等人都面面相覷。他們當然想帶兵南下去搶東西……今年運到和林的好東西比忽必烈丟失中原前少了足足八成,而且全都要花錢購買,價錢又貴得要死。家裡面的女人們都在抱怨錢不夠花了!

    可是忽必烈為了在中原和陳德興決戰,已經從各個千戶大量抽調壯丁,而且被抽走的壯丁幾乎沒有人返回草原不是已經戰死,就是仍然跟隨忽必烈在作戰。現在草原上的各個千戶都缺少足夠的青壯年,連放牧的人手都不夠,還這麼抽調人手從軍?

    再說了,蒙古人從軍都是由各個千戶提供裝備和馬匹的。各個千戶都已經把最好的裝備和戰馬給了出征的將士,現在沒有哪個千戶還能湊出足夠的皮甲和頑羊角弓了製作一副好甲,一張好弓可都的很費功夫,同樣也很費錢的。

    壯丁不足,裝備不足,就算勉強湊出軍隊,南下也是送死。好在海都的窩闊台系看著還有點實力。哈剌不花和合剌察兒交換了一下眼色,兩人都是蒙古宗王,其中合剌察兒還是術赤系的王爺,是金帳汗國在和林的代表當然,這不等於他和金帳汗別兒哥是一路人,事實上他是拔都派來和林的。

    合剌察兒站起身道:「監國,您手中不是還有兩萬勇士嗎?現在草原上至少還能湊出兩萬勇士……有了四萬勇士,咱們總能洗掠一番燕雲之地吧?聽說,漢人的皇帝陳德興已經率領大軍南下去滅宋國了。燕雲之地應該非常空虛。」

    對於金帳汗國的宗王,海都必須得客氣一些。他勉強一笑,耐著性子解釋道:「合剌察兒兄弟,我們現在無法確定南面的漢人皇帝在燕雲之地留下了多少軍隊。因為我們很難得到燕雲之地的準確情報,漠南草原東部已經被明軍的八旗兵完全封鎖。我們的勇士根本無法通過。

    而這些八旗兵據我所知,都是最好的騎兵,他們都是被大明收服遼東、遼西和遼中的山野遊獵之民,弓馬之術不在蒙古之下。而且擁有堅固的鋼甲,鋒利的鋼刀和威力巨大的角弓。還擁有一些火器,我們的勇士不是他們的對手。」

    陳德興並沒有八旗兵帶去伐宋,這支和士爵兵一同成長起來的騎兵軍團,現在也已經完全實現了鋼甲化,其中大部分的八旗兵也都取得了漢人士爵的地位,不是什麼旗人了。只有在陳德興登基之後才入伍的遼中、遼北的野生韃子以及一部分由旗奴(有些旗奴甚至是蒙古人)入伍的八旗兵,還是旗人身份。

    經過擴充的八旗兵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六萬,足夠控制漠南草原和大興安嶺一線。讓蒙古草原上的蒙古部落無法南下,也無法東進,只能被困在蒙古草原之上。

    隨著天氣的轉暖。駐防在漠南草原和大興安嶺的八旗兵甚至還頻頻出擊,入侵草原,掠奪旗奴和牛羊馬匹,許多在東蒙古地區遊牧的部落,都不得不西遷避風頭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草原上的蒙古人幻想再出一個成吉思汗這樣的英雄,帶領他們去恢復往昔的富庶生活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惜海都沒有成吉思汗的本事,而且面對新興的大明世界帝國,就是成吉思汗復生也一樣沒轍。

    好在海都對當下的形勢還是看得很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兩萬勇士來之不易。不能隨便折損了。否則他非但當不了蒙古大汗,連如今的監國地位也會立即不保,最好的下場就是去薩萊當金帳汗的食客。

    而陳明的殺傷力實在太大,崛起至今。打死的蒙古勇士少說都有二十萬了。

    這個對手可不好惹,一不小心就會輸光老本的!

    不過,海都現在也得把草原上那些在陳德興手上吃了大苦的蒙古千戶忽悠好了。否則他的監國一樣做不下去,在蒙古草原上也很難立足。

    想到這兒,海都的臉上已經堆起了奸笑這個表情他可對著銅鏡練了很久,直到看上去彷彿是個老奸巨猾的老狐狸。

    幾聲冷笑之後。看著像個老狐狸,實際上也很狡猾的海都沉默良久,再次開口了,「阿速台、哈剌不花、合剌察兒,我的兄弟們,我知道整個草原都在期待我海都成為第二個成吉思汗!實際上,這也是我的目標,我現在正在追尋大汗的足跡,做他曾經做過的事情。」

    大殿內的蒙古宗王和貴人們這下都來了精神,數十道目光灼灼地看著海都。

    海都迎著眾人的目光,侃侃而道:「我們大蒙古崛起太久了,大家已經忘記了我們的祖先也曾經弱小,哪怕是偉大的成吉思汗也不是生來就擁有天下無敵的蒙古大軍的。在大汗弱小的時候,他曾經認王罕為父,同扎木合結為安答,還曾經向女真人的金國臣服……」他目光炯炯地掃視著殿中的諸人,聲音陡然提高,「你們是不是覺得大汗這樣做是因為膽怯和懦弱?」

    「當然不是!」阿速台大聲嚷道,「王罕、扎木合還有金國,最後都被大汗踩在腳下了!大汗暫時向他們低頭,只是為了積蓄力量以便一舉將他們打敗!」

    「是嗎?」海都目光如電,射向阿速台的雙眼,「阿速台兄弟,你認為我海都現在有力量一舉打敗陳德興嗎?靠我的兩萬勇士和草原各部的兩萬勇士,一共四萬大軍,就能強過忽必烈的二十萬大軍?」

    「這……」阿速台一時無語。

    海都當然沒有力量一舉擊敗陳德興,哪怕他真的當上了蒙古大汗,集合起整個大蒙古國的兵力,恐怕也很難擊敗陳德興。

    「如果,陳德興現在派出他的八旗兵深入草原,殺人減丁,咱們能抵擋住嗎?」

    海都的這句話好像一把錘子,敲打著每一個人的心尖。

    殺人減丁是女真人治理草原的政策。最早開始於有小堯舜之稱的完顏雍,這位金國歷史上有數的「仁君」在想方設法緩和金國內部民族矛盾,並且和南宋和好的同時,卻敏銳地覺察到了金國潛在的最大威脅北方草原上的蠻族。他的應對之法就是每隔三年就派出軍隊去草原殺人,凡是金兵所到之處,都是屍骨積山,帳篷燒燬,牛羊搶走,一片慘象。

    同樣的政策,陳德興也有可能採取!

    而且陳德興的明軍遠遠比女真人的金兵強大。金兵再怎麼強,和草原上的勇士是不存在代差的。而明軍已經是領先於蒙古軍一個時代的軍隊了,雖然還沒有達到後世歐洲線列步兵的程度,但是已經不亞於16世紀時大規模裝備板甲、長槍和大炮的歐洲軍隊了,只是沒有裝備火槍。而草原上的蒙古勇士還完全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甚至連冷兵器都造得不好,連皮甲和角弓都湊不齊。

    陳德興要用殺人減丁法掃蕩草原,海都他們能做的就只有帶領部落東躲西藏了。可是遊牧部落雖然能躲能跑,但還是要逐水草而居。而那些水草肥美之地,一定會成為明軍掃蕩的重中之重。

    如果蒙古人不能在水草肥美之地放牧,自然也就無力養活太多的人口,勇士的數量自然就少了。

    「海都兄弟,依著你的意思,我們難道也要向陳德興稱臣,認他做父嗎?」阿速台心有不甘地問。他的父親是被陳德興打死的,在所有的蒙古宗王之中,他和忽必烈肯定是最憎恨陳德興的人。

    「倒不必稱臣認父,」海都看著阿速台,「只需要信天道教,釋放草原上的漢人奴隸就行了。」他停頓了一下,「其實這對咱們蒙古人沒有什麼損失,那些漢人奴隸大多不會放牧,他們都是替咱們打造兵器甲冑和蓋房子的工匠。可要打造兵器甲冑衣服光有工匠不行,還得有鐵有鋼有絲綢布匹,可是蒙古草原上有鋼鐵嗎?有絲綢布匹嗎?根本沒有。過去都是靠從漢地輸入鐵料絲綢,現在漢地的東西來不了,這些工奴什麼都做不了,不是在白吃咱們的東西麼?

    至於蓋房子……咱們是蒙古人,有帳篷就行了,住什麼宮殿啊?而且和林這裡已經有很多宮殿宅邸了,不需要再蓋了,蓋了也沒有人住啊。所以這些漢人工奴沒有什麼用,還是放掉算了。」

    「那天道教呢?」阿速台追問。漢人奴工現在的確沒有什麼用,留著也是白吃飯。可是入天道教卻有點難以接受。

    海都卻哈哈大笑起來,「入個教而已……阿速台,你也太老實了吧?又不是要你真的信,假裝一下還不會嗎?」(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2
第686章 金減丁,明入道
    和林天道觀內,寶音穿著寬大的白色道袍,將惹火的身材遮掩起來,端正地跪坐在蒲團上面,背後是巨大的太一神牌位。單看她寶相莊嚴的神情,還真有幾分得道神棍的樣子。

    「寶音,你什麼時候去燕京?」一個輕柔的女聲在發問。

    寶音答道:「還要等上一段時間,等天道宮派出的蒙古大教方主持抵達和林,我就能回去了。」她頓了下,又道:「索菲亞,你也和我一塊兒回燕京吧,那裡可比和林熱鬧多了,氣候也好,冬天沒有那麼冷。」

    「去燕京?」那女聲突然一陣輕笑,「都已經一大把年紀了,年老色衰,去哪兒都沒有人要了。」

    寶音苦笑著看了眼正在和她說話的女人,這女人有些慵懶地盤腿坐在她的對面,雖然坐著,但是仍然能看出她的身材高挑豐順,眼眸是淡藍的色澤,鼻樑挺直,五官精緻,眉毛彎曲。但是她眼角已經浮出細密的皺紋,皮膚雖然還是牛乳般潔白,可是已顯出了鬆弛,就像盛開的花朵開始枯萎,即將在暮色中凋零。

    這的確是個上了點年紀的女人,看她的長相和寶音有些相似,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個出色的美人,多半比寶音更加漂亮。只不過現在她的年紀至少有四十多歲,再怎麼精心打扮,都沒有辦法遮住歲月在她的身上臉上留下的痕跡了。

    這個女人名叫索菲亞.斯維亞托斯卡雅.留裡克,是貴由大汗早年隨拔都西征時得到的一件戰利品,是某個羅斯大公的女兒。留裡克的姓氏來自羅斯王族。聽著蠻高貴的,不過在當時的羅斯諸國中遍地都是。在蒙古入侵之後更是不值什麼錢。

    而索菲亞自是不幸的!用她自己話說就是個卑賤無恥的人盡可夫的娼婦,為了活命而委身給了殺死自己父母兄弟的敵人!就是貴由汗。她還替貴由生了個女兒,便是寶音特穆爾。

    在貴由死後她又委身給了繼任的大汗蒙哥,保住了自己和女兒。在蒙哥死後,她又試圖勾引阿里不哥,不過阿里不哥上了她以後並沒有把她納入後宮,而是將她送去了海押立讓海都照顧她。不用說,她到了海押立後又勾搭上了海都,不過海都玩了她幾次後就沒有什麼興趣了。

    好在索菲亞也不在乎,海都不把她收入後宮。她正好可以過自由而放蕩的生活。海押立不缺男人,索菲亞自然也不會獨守帳幕。

    就在這時,本來已經被宣佈死亡的寶音居然活著到了海押立……

    「索菲亞,還是跟我回漢地吧。」寶音微微搖頭,顯然她這幾年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對索菲亞的放蕩生活很有些看不過去了。而且,寶音仍舊沒有放棄「點化」母親入道的努力。因為海都的支持,她在蒙古人中的傳教布道非常成功,光是登記在籍的蒙古天道徒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五萬人!其中還有不少人是千戶官和百戶官這樣的大人物。

    可是寶音卻偏偏沒有辦法讓自己的母親相信太一神。生活放蕩的索菲亞是一個虔誠的正教徒,信仰基督,每天都會在十字架前為自己的放蕩而懺悔。

    「可以考慮,不過我有個條件……」索菲亞換了個舒服點的姿勢。幾乎已經半臥在一張柔軟的毛毯上了。「寶音,我們互不干涉,包括宗教和私生活。怎麼樣?」

    「在燕京。你最好檢點一些。」寶音特穆爾皺著眉頭,看了看自己風韻猶存的老娘。「另外。您最好皈依天道,哪怕是假裝的也好!」

    「假裝?」索菲亞眨了眨美眸。「還可以這樣?呃,寶音,這就是你的宗教觀嗎?你自己真的相信太一神,相信明王降世嗎?」

    「我當然相信!」寶音很肯定地點頭,「但我也不是一開始就真信的。」

    寶音跟隨陳德興的時候還沒有天道教呢,而且天道教的教義是一步步完善嚴謹起來的,各種「神蹟」也有一個逐步彰顯的過程。寶音又是和陳德興同床共枕的女人,當然知道自己的枕邊人是肉骨凡胎。所以剛剛入道皈依的時候,不過是為了討好陳德興。

    但是信教這事兒,是個逐漸洗腦的過程,久假成真,信著信著往往就會迷進去。如果一代人不著迷,那麼兩代、三代、四代就會變成真正的信徒了。

    「好吧,我可以假裝一下。」索菲亞只是輕輕點頭,「為了討好那位中國皇帝,就假裝一下吧……不過我是不會真的入道的,就和你的那位海都堂兄一樣!」

    寶音之所以會那麼容易被陳大神棍迷惑,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寶音是個涉世未深的女孩子,之前並沒有什麼堅定的信仰貴由、蒙哥時代的蒙古宮廷在宗教信仰方面非常混亂。傳統的薩滿教式微,而基督教、喇嘛教道教和天方教則互相爭鬥,所以沒有確立什麼國教。寶音也就沒有被從小洗腦洗成某教的信徒。而她的母親索菲亞則是從娃娃抓起的基督徒,當然不會輕易改宗,就是表面上改了,內心也仍然是基督徒。

    至於海都,他雖然也沒有什麼堅定的宗教信仰,但是當君王的人豈是那麼容易忽悠的?對他而言,什麼神能給他帶來利益,他就會相信什麼神。他入天道教,完全是為了利益。

    如果天道教不能給他帶去相應的利益,他隨時都會翻臉。就在索菲亞和寶音母女聊著宗教信仰問題的時候。海都也正在趕往和林天道觀的途中。

    今天的會議上,海都總算取得了成功成功說服了和林的貴人們假裝相信天道教……如果大明能夠開放互市,放開南芬鋼和H藥的出口,允許蒙古部落到東蒙古草原和漠南草原過冬的話。

    這三個要求是海都磨了半天嘴皮子才和幾個宗王、貴人們談下來的和林的蒙古貴人中可不乏糊塗蛋,都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人想要陳德興給多少多少的歲幣呢!他們以為陳德興是宋朝的皇帝嗎?

    想到宋朝皇帝,海都就有點埋怨自己的祖父窩闊台宋朝皇帝要河南之地就給他吧,讓宋朝每年給個幾十萬上百萬的歲幣不就好了。何苦沒完沒了的打仗?結果打出了陳德興這麼個怪物!如果不打這幾十年的蒙宋戰爭,陳德興這會兒多半還在讀書考科舉呢!

    海都想到這些,就是一聲長嘆。一個騎馬走在他身邊的小姑娘突然聽到了他的嘆息,好奇地轉過頭,眨著一雙在蒙古人中算是很大的大眼睛就問:「父親,您因何嘆息?是因為捨不得讓女兒去中原嗎?」

    這個女孩子名叫忽禿倫,今年只有六歲,卻是海都最喜愛的孩子,總被他帶在身邊。寶音知道海都寵愛忽禿倫後,就提出要收忽禿倫為弟子,將她帶去中原要被寶音帶去中原的當然不止忽禿倫一人,海都麾下所有的千戶都必須交出至少一名未成年的子女,跟著寶音去中原求學。

    他們是事實上的人質,也是天道教在蒙古傳播的重要棋子宗教信仰需要從娃娃抓起!海都、索菲亞這樣的中年人,你再怎麼忽悠頂多就是個淺信。

    而這些蒙古貴族少年一旦入道,經過十年八年的持續洗腦,就會變成虔誠的信徒。等到他們長大以後回到草原,就會成為天道教最得力的傳道人。

    到時候,就是天道教在蒙古真正大興的時候了!

    由於寶音並沒有索要各家的嫡子蒙古人的繼承法,只有嫡子才有資格繼承家業因此海都和他麾下的千戶,包括蒙古本土的千戶,全都同意了這個條件。有不少千戶還非常樂意送出自己的庶出子女,寶音只要一個,他們卻打算送出一窩……在失去了中原後,蒙古草原上的千戶都成了窮光蛋,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維持一大家子的奢侈生活。特別是這些庶出的子女總要長大,他們雖然沒有繼承權,但是當爹的還是得替他們找出路,準備嫁娶之資。

    這可實在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能讓他們加入天道教成為一名道人,或者在富裕的大明朝廷和軍隊中謀到一個職位,可就能省下一大筆開銷!

    而海都其實也有類似的心思,他知道天道教中有兩位女天道使,自然期望自己的女兒成為第三位女天道使將來再扶植她出掌蒙古大教方,這樣就能將蒙古的天道教勢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了。

    他寵溺地看著女兒,微微一笑,道:「忽禿倫,我的掌上明珠,你到了燕京一定要聽寶音姑姑的話,她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的。你還有認真學習漢語、蒙語、突厥語和天道教的經典,將來當一個天道教道姑好嗎?」

    忽禿倫嗯了一聲,重重點頭,「女兒能在燕京見到神仙嗎?女兒聽說漢人現在的皇帝是聖人,是神仙下凡,女兒能見到他嗎?」

    海都笑了笑,半開玩笑地道:「能,當然能見到。說不定他還會收你當徒弟,傳你仙法呢!」(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2
第687章 苛政猛於忽
    就在蒙古草原上的海都假裝相信天道教,還準備把他的寶貝女兒忽禿倫送去燕京學道的時候。劉孝元正在忽氈,就是那座位於費爾干納盆地入口處的城市,這裡現在是「忽必烈的」大蒙古國的首都。

    忽氈是中亞的著名古城,始建於波斯帝國時期,是波斯帝國的北方重鎮,也是絲綢之路上的名城,在之後的一千幾百年間,這裡一直都是中亞地區的重鎮,城市之中商業發達,周邊則是富饒的農耕區。哪怕經過了蒙古人的摧殘,忽氈城和附近的費爾干納盆地,仍然是兩河流域最富庶和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忽氈的城市是阿拉伯帝國的遺物,氣魄恢宏,單論面積不遜於燕京城,而且人口也不在燕京之下,城中居民,多達十萬。城中的建築都是阿拉伯風格的,擁有許多高大宏偉的天方寺,也有裝飾精美的宮殿和豪宅。

    不過比起忽氈的鼎盛時代,現在的城市還是顯得有些空曠,城內還有大片被廢棄的住宅區,顯得地廣人稀。路上往來的多是白人特徵非常明顯的色目人。和後世中亞人種差別很大!因為蒙古人統治這裡只有四十年,而且駐防中亞的蒙古人並不多,雖然不懈努力實行「成吉思汗民族融合法」,但還是不足以達成人種替換。

    看到蒙古人或漢人士兵走在街道上,忽氈的色目人都會在第一時間閃躲到一邊,深深地彎腰行禮。看得出這裡的天方教徒非常懼怕蒙古人這裡可不是中原,天方教色目人不是什麼二等人,而是被蒙古人屠殺了九成,現在還被蒙古人壓迫剝削的賤民。

    劉孝元那個用「二等漢治西域」的辦法看來是很對的,西域的色目不是中原的色目。他們和蒙古人沒有共同利益,只有國仇家恨!忽必烈根本不可能和他們「共天下」,他能依靠的除了蒙古人就只有中原追隨來的漢人了。

    「啪!啪!啪……」

    響亮的皮鞭抽打地面的聲音,在忽氈城的主要街道上響起。大隊大隊衣衫襤褸的色目壯丁,在漢軍士兵們的押送下正向西城的工地走去。他們是去替大汗修建工地和城牆的在斷事官兼漢軍正黃旗都統劉孝元的建議下。忽必烈下旨在他統治的所有大城市中建立「汗城」。

    所謂的「汗城」就相當於滿清時期的「滿城」,就是將各大城市用城牆隔成兩半,一半住色目人,一半屬於蒙古人和漢人。蒙漢和色目人在大城市中。將會實行隔離政策。基本色目人造反,蒙漢駐軍只需封閉汗城,就能保護好他們的家眷,也能從容堅守或調兵鎮壓。

    看著大群的色目民伕一點一點的將分隔城市的城牆壘砌起來。工地上面,擔任大蒙古汗八里府(包括忽氈城和費爾干納盆地)尹兼戶部尚書的劉秉忠的眉頭卻仍然緊緊皺著。

    一道城牆並不能給他多少安全感。因為色目人的敵意太濃了,幾乎都能用手觸摸到了。

    「明經,咱們這麼做,是不是太過了?」劉秉中拈著鬍鬚,有些擔憂,又有些不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今咱們對色目人做的事情,若是落在咱們自己身上,可能忍受?」

    劉孝元冷笑了一聲,道:「這才到哪兒?不過就是殺掉了幾個佔據大城的色目王公。驅走了一些色目貴人,然後在城裡砌一堵牆而已。」

    之前蒙古人都在草原上晃悠,沒有建立直接統治,在幾座大城市中雖然有些駐軍,也派出了達魯花赤,但是並沒有把原來的統治者都廢除消滅。仍然讓他們管理城市,只需要定時給蒙古人交稅就行了。

    但是現在,在霸突魯和劉孝元的主持下,蒙古人開使在兩河流域的大城市中建立起直接統治了,原先的色目統治者自然會被鎮壓。而且每座城市都有「汗城」。自然會有一部分居民被趕出家園他們大多都是色目貴人,因為「汗城」的位置多半選擇在豪宅林立的貴人區。他們的房子好嘛!蒙古貴人和漢八旗當然要搶他們的房子住了。

    「這還不夠?」劉秉忠吃了一驚,他和姚樞、楊果、商挺、宋子貞、趙良璧、李德輝、趙璧、張文謙、王磐、王鶚這些老資格儒臣現在大多被重用和疏遠了,不大參與忽必烈的核心決策。所以不知道忽必烈肚子裡的盤算。

    現在重用和疏遠,同昔日的親近但不重用正好相反。昔日忽必烈在中原時,一干儒臣都是他幕府潛邸的謀士,替他出謀劃策。但是忽必烈卻從來不給這些漢人儒臣什麼實權。相反,那些出不了什麼主意的色目臣子卻都能得到實權很大的官職。

    可是如今,忽必烈身邊的漢人儒臣卻都被派了優差。不是當地方大官就是去管錢、管工匠,或是漢八旗各旗的都統參與管理軍隊。但是卻又大多遠離了決策層,只有劉孝元一人既掌握大權,又參與機謀,真是炙手可熱。

    相反,一批原來掌握實權的色目人,如廉希憲、阿里海牙、也黑迭兒、扎馬魯丁、阿合馬等人,現在都變成了忽必烈的謀臣,替忽必烈出謀劃策,整治兩河流域的色目人了。

    而這些色目謀臣,也都是大大的忠良,給忽必烈出了不少好主意。

    「等到幾座大城的汗城竣工,下一步就是跑馬圈地。」劉孝元沒有隱瞞自己的叔叔,低聲說,「汗八里府的地都要圈下來的!撒馬耳干、玉龍傑赤、不花剌、那黑沙不的地也都要圈下來,和汗八里府的地一塊兒分給蒙古人。」

    「哦。」劉秉忠的眉頭擰成了一團。

    「另外就是**權……」劉孝元道,「凡是蒙古人管著的色目佃戶家裡面娶妻嫁女,都要讓蒙古主人先睡。如果色目佃戶不願意,就得交錢買回**權。」

    「真夠缺德的!」劉秉忠心道。蒙古人睡人家黃花閨女小媳婦的事情,在漢地也有。但是蒙古人並不是直接統治漢地,更沒有把漢人的土地都分給蒙古貴人。所以這類事情有,但並不普遍。而兩河之地就不一樣了……

    「還有一個就是組建童軍。」

    「童軍?」

    劉孝元解釋道:「就是徵募購買一些十歲左右的男童入行伍,找個綠洲把他們圈起來嚴格訓練,把他們訓練成戰兵。這是也黑迭兒的主意,據說西邊兒的馬木魯克兵就是這麼來的。其中有不少馬木魯克人就是從兩河之地賣過去的。大汗覺得可以效仿,練個三萬五萬童軍,將來打仗就讓他們打頭陣。」

    劉秉忠心想:「又是個缺德帶冒煙的主意,這也黑迭兒怎麼這樣啊……」

    「還有就是大興釋儒了,佛治心,儒治國,還要行佛儒科舉,就像大理國一般……」

    劉秉忠點點頭,只有這條才像話!教化人心才是大道所在!只是所行苛政還是太多了,光靠教化恐怕難以安定人心,只怕會官逼民反。

    劉孝元彷彿知道劉秉忠所想,哈哈笑道:「色目人翻不了天的……再過100年難說,現在不可能。他們已經讓蒙古人殺怕了,就如當年的中原漢人一樣。想要反……除非有個色目陳德興!」

    「倒也是……」劉秉忠嘆了口氣,「蒙古人所行之政雖然苛烈,但效果卻也不錯。」

    叔侄兩人正聊著的時候,一個怯薛歹突然快步走來,到了劉孝元跟前就是一禮。

    「斷事官,大汗召見。」

    ……

    劉孝元感到忽必烈宮中的時候,就看見留在漢八里的蒙古重將宗王都濟濟一堂,每個人臉上都是悲傷中含著喜悅的複雜表情。只有旭烈兀的兒子藥木忽兒在放聲痛哭,好像死了親爹一樣。

    忽必烈端坐在一張天方教風格的胡床上,手中捧著一封書信,臉上也掛著幾滴淚水,彷彿很傷心的樣子。不過劉孝元看來,這傷心怎麼都有點假。

    「劉卿,朕的兄弟旭烈兀回到長生天的懷抱中去了。」忽必烈語調哀傷地道。

    『怪不得藥木忽兒哭成這樣,原來是死了親爹。』劉孝元有些同情地看了這個蒙古宗王一眼他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鬥爭中站錯了隊。可以有今日的地位,完全是託了旭烈兀這個親爹的福。現在爹死了,他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

    「旭烈兀的繼承人是他的長子阿八哈,」忽必烈繼續說道,「而阿八哈希望得到朕的冊封!」

    旭烈兀一死,伊利汗國肯定需要時間進行權力過渡,雖然阿哈八是旭烈兀早就定好的接班人。但是他想要坐穩位置,還是離不開忽必烈的支持。如此,伊利汗國在未來幾年,就會和忽必烈站在一起,承認他是全蒙古的大汗了。

    『忽必烈還真是走運!』劉孝元心說,『這樣一來,他就能放心大膽的集中力量去教訓北面的金帳汗了。』

    忽必烈頓了下,又道:「劉卿,就由你和藥木忽兒一起走一趟,去蔑剌哈兀傳旨冊封阿八哈為汗。」(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7-12-26 20:22
第688章 瘟疫往明洲去了
    「聖人,船已經泊在鄞縣了。近衛軍已經在周圍嚴密警衛,當可萬無一失。明洲開拓司總管周小七,明洲大教方主持楊阿過,明洲大教方總醫官吳逸軒都就在碼頭上恭候,聖人如欲召見,臣這就去叫他們上船來……」

    說話的正是楊婆兒,陳德興的大內總管兼貼身小秘雖然年紀有點大,已經奔四去了。不過做事情卻越來越周道,讓陳德興使用起來既放心又順手。因為是女流,她也不可能像秘書處的那些男秘書一樣,幹不了多久就打發出去當知縣。因此這秘書處管事的,也就叫她一直兼任了。

    當然,這個女人可以有這樣的地位和權力,也和陳德興不用宦官有關係。歷朝歷代,宦官都是皇帝的私人,貼身受信用的都是他們。陳德興不用其實也沒有辦法使用,《陳禮》規定漢人不為奴,自然不能當閹奴了那麼在陳明宮中替代宦官存在的,也就只有楊婆兒這樣的貴族女官了。

    現在已經是大明天道元年的秋天了,陳德興正在返回燕京的途中。返回的路線是通過運河抵達慶元府,然後在坐船返回北方。另外,陳德興抵達慶元府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替明洲開拓隊送行。

    陳德興的江南之征,到如今已經算是圓滿結束了。就在半個月前,宋國的太上趙昀和女王趙琳兒一起回到了臨安城,與此同時兩廣也有捷報傳來。江萬里所部已經攻入了大理國,暫時和大明無關了取大理的事兒不急,反正江萬里帶去的也是漢人,讓他們先在那裡教化幾年也成。等料理完了漢地的一大攤子事兒,然後再去慢慢收拾也可。

    而征服南番,殖民新大陸和窺伺天竺這些事情,卻是當務之急。陳明現在玩的路數也算是「轉嫁國內矛盾」,就是把國內的軍閥勢力分封到國外去,同時又用新大陸的金銀來解決國內的財政問題。基本上就是西周加西班牙的模式。

    所以大理國不忙著打,河套、河西也不忙著收。烏斯藏更是先扔一邊兒。南番、新大陸和天竺卻要抓緊時間下手。這個路數,放在西周以後各朝都有些詭異,不過對陳明而言卻正合適。

    畢竟這個陳明是中國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海權國家!

    陳明的興起,就和南宋的海貿財富分不開。可以說就是南宋海商們的錢財,讓陳明政權成長起來的。而在成功奪取所謂的天下之後,陳明的財政依舊要依靠新大陸的黃金、白銀,依靠中國和印度、南番的貿易,依靠南北工商重鎮的貢獻。

    而傳統的田賦、地稅。對財政的貢獻是極其有限的。這樣的情況,當然和大明實現的軍事制度和地方自治有關。

    一方面,現下的明軍幾乎清一色的都和土地掛鉤。在平定江南之後,明軍的兵制將會繼續改革,將會簡化為世代都有服役義務的士爵兵和只有一代人有服役義務的軍戶兵兩種八旗兵將會被歸類為軍戶兵,只是從非漢族人中招募。另外,軍戶兵只要立功,就能晉陞士爵。而為了支持數量越來越龐大的士爵兵、軍戶兵,大量的土地被發放出去,一個強有力的軍事貴族地主階級。也在逐步形成之中。由於他們的存在和壯大,陳明朝廷只能采低農稅政策。

    另一方面,地方的士爵、士紳自治,也決定了地方必須擁有一定的財政基礎,否則自治無從談起。因而田賦和部分市稅,便成了地方財政的支柱。將會用於地方政府的開支和地方教育、建設的開支。

    這樣一來,陳明朝廷的財政(指中央財政),就只能立足於海貿和工商了。

    如果沒有工商、海貿的稅收,陳明帝國立即就會土崩瓦解這其實也是一種倒逼,沒錢就沒有帝國。沒有帝國無論士爵、士紳還是皇帝,利益都得不到保證。這種倒逼,也就成了國家促進工商,開拓海外貿易的巨大推動力。

    而這種推動力。現在就體現在了明洲開拓、建設江都和開拓南番這三件大事兒上面了。

    所以陳德興才會特意趕來明洲,替明洲開拓隊送行。

    和前兩次明洲探險的規模相比,這回將要遠航的第一明洲開拓船隊可謂是聲勢浩大!開拓船隊的旗艦正是大明海軍最大,也是航速最快的「新大陸」號。同行的還有另外四艘剛剛入役的「新大陸」級,分別命名為「太平洋」號、「金山城」號、「銀山港」號、「神州城」號。這可都是標準載重石高達5000石的大船,如果撤除三十四門四寸長炮(僅保留十門四寸長炮)和大部分的彈藥。載重噸位還能增加50%。達到空前的7500石,差不多就是450噸。

    而且這種「飛剪式」帆船的航速也遠遠高於同時期的任何一種帆船,往來太平洋兩岸的時間也因此大為縮短。所以,這五艘飛剪船為了橫渡太平洋所需攜帶的補給品也會比較少。這樣一來,它們能夠搭載的乘客和貨物也就更多一些了。

    被命名為第三明洲探險隊的這支船隊,將會搭載2000名乘客、500匹馬、500頭豬、500頭羊、500頭牛和6000石貨物前往明洲。貨物主要是用來打造兵器的熟鐵和南芬鋼,還有用於播種的稻種、麥種。而那些馬豬羊牛,則是預備在明洲飼養繁殖的。

    另外,被運往明洲的牛馬豬羊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提取牛馬豬羊的痘漿膿液然後接種給人這就是所謂的牛痘接種術。

    人痘接種術最早可能出現在唐朝,到了南宋不能說有多流行,但是種過人痘的人已經有一些了。陳德興的那個娘親郭芙兒的娘家世代為醫,就會給人種痘。不過用的方法非常原始,稱為「痘衣法」,就是用天花患者的貼身**,給未出痘的小兒穿著幾日,用這個辦法引發一次低烈度的天花感染,以此達到免疫的目的。不過這種方法成功率比較低,因為病兒的**難尋,而且即便尋到了,也很難保證**上面一定有存活的天花病毒。

    因此「痘衣法」並沒有太大推廣的價值,通常只是在經常會接觸到天花患者的世醫之家中使用。託了郭芙兒這個娘親的福,陳德興就通過痘衣法成功接種了人痘。

    不過陳德興的兒女們沒有再使用這種低效率的辦法種痘,而是由郭芙兒親自動手,替他們接種了更加安全有效的牛痘牛痘接種術當然來自陳德興的金手指。

    在陳德興的兒女和後宮佳麗們紛紛接種了牛痘之後,陳德興又將牛痘接種術教給了天道書院的醫士院,讓他們去研究大範圍推廣的方法。不過醫士院的醫師們卻花了很長時間反覆試驗牛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到南征大宋的戰爭開始前,才剛剛開始向天道教道人、陸海軍軍醫和天道蒙童書院的老師傳授牛痘接種法。

    而且這幫醫士院的醫師們也沒找到長期保持牛痘的有效方法,想要給人種牛痘,最好能找到一隻感染了痘症的牛、羊、豬、馬,以便提取新鮮的痘痂。

    因此在整個大明全面推廣牛痘接種法,沒有個十年八年的努力恐怕是不成的。

    按照陳德興的意思,牛痘接種將依託天道教、教育部和陸海軍等幾個系統展開,按照先幼再長,先軍後民的順序進行。另外,凡是前往海外天花易發地區,如南番、天竺開拓的軍民,也要優先完成種痘。

    但是前往明洲的開拓者,卻沒有優先接種權因為明洲沒有天花!

    「臣周小七,拜見聖人。」

    「臣楊阿過,拜見聖人。」

    「臣吳逸軒,拜見聖人。」

    三個陳德興一早就點名要見的明洲開拓隊的成員,這個時候已經被楊婆兒帶到了陳德興面前。

    「婆兒留下,其他人都退下。」

    陳德興一揮手,讓船艙內和船艙門口的伺候人兒和侍衛全都退走。

    「坐。」然後他又吩咐周小七、楊阿過和吳逸軒三人坐下。

    看到三人都在艙室內的椅子上坐穩後,陳德興又道:「明洲將有大疫,乃是痘症!」

    三人聞言一愣,天道書院畢業的醫師吳逸軒脫口而道:「聖人,臣所知明洲並沒有天花啊!」

    陳德興點了點頭,沉聲道:「正因為沒有,所以才會有大疫,乃是前所未有之大疫!」他目光炯炯地看著眼前這個相當年輕的白面書生般的醫師,「吳卿,你不要質疑朕的預言,你要做得就是在大疫來臨之時,保住我們在明洲的力量!保住能為我們所有的少數明洲土著。」

    「臣知道了。」吳逸軒不敢再質疑聖人,忙起身領命。

    陳德興又看著周小七和楊阿過,他們兩人還有吳逸軒,以及陪同他們三人前往明洲的女人,都種過牛痘了,倒不用擔心他們在明洲中招。不能履行自己交代的特殊使命向明洲土著宣傳瘟疫將至……(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