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幻想] 天下王者 作者:一景之月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9 12:33: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33 80455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6

第1600章:封賞

  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再一次轉移,在淮西眾將士臉上掃了一下,最後目光落在了李善長的臉上,眼裡露出一絲複雜的神色,暗自歎息了聲,忽然道:“你們知道麼,今兒一早,朕接到了消息,這個消息,想必各位愛卿已經知曉,徐將軍、常將軍,蕭將軍的大軍,與前些時日,攻佔山東,河南洛陽,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五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各軍向河陰集結,各衛糧船由濟寧起航,保障後勤供應。令張興祖、韓政、孫興祖、高顯等率益都、徐州、濟甯之師集結於東昌,等待與河南諸軍會師北進。三日後,親自率領大軍出師汴梁,一路勢如破竹,連克衛輝、彰德、磁州、邯鄲、廣平。十一日至臨清,遂令集結於東昌之師來會,且令傅友德開通陸路,顧時開通河道,於十五日水陸兩路並進。師至德州,會常遇春、張興祖、高顯、毛驤、程華等師北進。二十日下長蘆、青州,二十三日至直沽,威震大都,威震朕之大明皇帝的威名,其功在社稷,不可不賞,朕正式決定,對我大明有功之臣進行封賞。

  “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歲!”眾人齊聲高呼,不少人帶著喜悅與忐忑。

  朱元璋目光一掃,道:“朕本事淮右布衣,得諸位輔佐,才得了天下,諸位將士之功勞,朕銘記在心,常感諸位將士恩德,自登基一來,不敢有忘,今日朕得知我大明大軍,已經直逼韃子大都,驅逐韃子指日可待,特此對我朝有功之臣進行封賞!以告慰主臥將士多年追隨擁護之意!”

  “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歲!”眾人躬身行禮道。

  朱元璋待眾人行禮完畢,這才威嚴的抬了抬手,道:“這一次大封功臣是我朝開創以來的首次,是一次永傳史冊的封賞,諸位能有幸得到封賞,是朕的幸事,也是諸位愛卿的幸事!”

  “至於你們每一位有功之臣的封賞,朕已經經過多次的斟酌,早已擬定了旨意,此舉乃大公無私之舉,今日朕便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就此昭告天下!”

  此話一出,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誰的眼睛裡都湧出了喜色,能被通知到了奉天殿,這份功勞,自然是跑不了。

  一陣沉默後,朱元璋對著身旁一個太監點了點頭,道:“李公公,宣旨吧?”

  李公公應了聲,急忙上前,展開聖旨,略一停頓後,對著滿朝文武百官念出了第一批名單。

  第一批封賞中,征虜大將軍、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信國公徐達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進封魏國公,參軍國事,食祿五千石;

  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開平忠武王常遇春,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鄭國公,食祿三千石;

  榮祿大夫、浙江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李文忠,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國公,同知軍國事,食祿三千石;

  銀青榮祿大夫、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右詹事馮勝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宋國公,同參軍國事,食祿三千石;

  榮祿大夫、御史大夫兼太子諭德鄧愈,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同參軍國事,食祿三千石。

  李公公尖著嗓音念了一氣,徐達、常遇春、鄧愈、馮勝、李文忠因為征戰,他的後人,聽此封賞,人人驚喜不已,忙叩頭謝恩不止。

  李公公略微停頓了一下後,借著又念:“封侯者三十人:湯和封中山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唐勝宗封延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陸仲亨封吉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周德興封江夏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華雲龍封淮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顧時封濟甯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耿炳文封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陳德封臨江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郭子興封鞏昌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王志封六安侯,食祿九百石;

  鄭遇春封滎陽侯,食祿九百石;

  費聚封平涼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吳良封江陰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吳禎封靖海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趙庸封南雄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廖永忠封德慶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薛顯封永城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俞通源封南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華高封廣德侯,食祿六百石;

  楊璟封營陽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康茂才蘄春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朱亮祖封永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傅友德封潁川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胡美封豫章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韓政封東平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黃彬封宜春侯,食祿九百石;

  汪興祖封東勝侯,食祿九百石;

  曹良臣封宣甯侯,食祿九百石;

  梅思祖封汝南侯,食祿九百石;

  陸聚封河南侯,食祿九百石。

  侯爵之位俱令子孫世襲,只有華高的嫡子,因為先前有不法之事,許令承襲食祿米五分之四;康鐸嫡終,如無後嗣,庶長及之。

  除了封爵之外,諸功臣並賜誥命、鐵券,又賜文綺及帛不等。其他有功將士也一應獲得獎賞,甚至守禦未出征的將士也得到了部分獎勵,諸軍士除了當初逃走之外,當真是人人皆有封賞,北伐的將士,人人賞銀十兩、錢六千。良田十畝!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6

第1601章:不公的封賞

  封賞一出,群臣立即竊竊私語了起來,淮西將士紛紛對徐達、常遇春、鄧愈等後人道賀,唯獨劉伯溫一言不發,李善長面色難看,身為一國相國,封賞侯爵之後,卻聽到自己的名字,這讓他情何以堪啊,望著不斷投來的目光,李善長有些沉不住氣的望了一眼朱元璋,心道:“陛下,這些年我李善長為你鞍前馬後,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製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任勞任怨,難道就真的比不上那些上戰場殺敵的將士麼?”

  一旁的劉伯溫也望了一眼朱元璋,唯獨留下自己與李善長不封賞,這一出,他的確猜不出朱元璋到底有何意?”

  奉天殿上,剛剛議論紛紛的聲音,隨著龍椅上的朱元璋一言不發,誰也沒敢說話。人人躬身低著頭,大氣也不敢出一下,一時大殿裡氣氛顯得有些壓抑。

  沉默了一會兒,朱元璋伸手從龍案上拿起了一道聖旨,隨手遞給了李公公,冷聲道:“再念!”

  “是!”李公公躬身應了聲,緩緩展開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宣國公,相國李善長調護諸將,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為人嫻於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恢復製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為朕之大明立下戰功不少,特此封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左丞相兼太子少師宣國公李善長,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封韓國公,參軍國事,食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卷,免二死,子免一死。”

  “謝主隆恩!”李公公話音未落,李善長急忙跪倒在地,叩頭謝恩。

  這一來,淮西將士紛紛吆喝,浙東將士則是一臉的驚訝,誰也想不到,封賞的六公者,居首位的不是徐達,常遇春,也不是劉伯溫,而是沒殺敵一人,沒留一計的李善長,這樣的結果怎能不讓人驚訝。

  眾人之中,楊憲最為不高興,他苦心積慮的製造了這一幕,本想引起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厭惡,好減少封賞,這樣一來,憑著自己的今時今日的地位,想要鬥一鬥他也不是不可能,可朱元璋不斷沒有減少封賞,給出的這份封賞,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讓他既羡慕,又嫉妒不已。

  李善長顯得極為高興,眼角的餘光瞟了一眼劉伯溫,如今整個大殿封賞已經落幕了,唯獨剩下他一人,而這一人卻上不得公爵,侯爵也封賞完畢,唯有一個伯爵,伯爵與公爵,當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個結果,不得不說讓他感到無比的高興。

  眾人一樣的心情,人人望著劉伯溫,同時也偷偷的打量著龍椅上的朱元璋,不知這位坐上龍椅的帝王,對這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陰陽,在鄱陽湖一戰,平江一戰裡立下一等一戰功的軍師會有怎樣的封賞?”

  劉伯溫躬著身子,站在朱元璋面前,通過剛才的一番分析,他早已料到會是這種結果,此時此刻,反而相對平靜了不少,並沒有半分的急躁。

  朱元璋再一次從懷中摸出了一道旨意,盯著劉伯溫看了許久,仿佛有些猶豫不決,可目光落在了李善長的身影上,狠狠地咬了咬牙,遞出了聖旨。

  李公公接過聖旨,再一次緩緩展開,微微停頓了片刻,尖著的嗓音再一次響徹奉天大殿。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禦史中丞兼弘文館學士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禦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特封“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兩百四十一石!”

  “這……”一直暗自等待的楊憲幾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依著劉伯溫的功勞,竟只是封了一個伯爵,而且俸祿卻只有兩百四十一石!這實在太意外了,太過意外了?”

  劉伯溫不動神色的上前,跪拜道:“謝主隆恩!”

  眾人一愣,就是李善長也楞了一下,對於劉伯溫的功勞,他不傻,自然是看得出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擔得其“吾之子房”四字評語,本以為憑著這份功勞,朱元璋怎麼也要跟一個公爵,可給的竟是一個伯爵,俸祿還是最低的那種,這讓他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朱元璋,但更讓他驚奇的,劉伯溫竟沒有絲毫的不滿?這讓他猜不透劉伯溫心裡到底賣地什麼藥?”

  這個結果,劉伯溫多少有些意見,且不說這些年,為朱元璋出謀劃策,便是為朱氏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謀略就堪比蜀之諸葛孔明的隆中對,這份功勞,封侯拜相不在話下,可朱元璋只給了他一個誠意伯,俸祿不過是二百四十一石,為伯爵之最低,比起李善長位列六公之首,相差太大!能讓他如此坦然的接受這個封爵,還是得感謝一個人,留侯張良。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6

第1602章:功勞第一

  當年漢高祖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辭讓,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蘇沛縣),劉邦同意了,故稱張良為留侯。張良辭封的理由是:他韓滅家敗後淪為布衣,布衣得封萬戶、位列侯,應該滿足。看到漢朝政權日益鞏固,國家大事有人籌畫,自己“為韓報仇強秦”的政治目的和“封萬戶、位列侯”的個人目標亦已達到,一生的宿願基本滿足。再加上身纏病魔,體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范蠡、文種興越後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懼怕既得利益的複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正是這個讓他明白了,眼前的朱元璋學的是劉邦,不是劉秀,早晚逃不過狡兔死,走狗烹,良弓藏的命運,唯有效仿留侯歸隱山林。

  留侯的前車之鑒,讓他不得不接受了這個既定的事實。

  見劉伯溫毫無異議的接受,朱元璋微微楞了一下,眼神裡湧出了一絲愧疚之色,龍灣那一戰的前夕,這個書生的一聲怒吼,讓他難以忘記,正是他的一聲吼,讓他堅定了迎擊陳友諒的決心,若非是他,何來堪比唐宗宋祖的功勳,何來大明帝國的誕生,這一切都是劉伯溫的功勞。

  “李公公……”朱元璋一雙虎目,望著劉伯溫輕輕歎了聲,再一次從龍案上拿出了一道旨意。

  “念下去!”

  “是!”李公公應了聲,再一次接過聖旨,朗聲道:“誠意伯忠心為國,多年來,為朕之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朕甚念之,為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和巨大功勳,朕特此免加先生家鄉青田縣的租稅。封其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

  “謝主隆恩!”劉伯溫再一次叩頭謝恩。

  群臣低低細語了起來,不少人也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朱元璋收拾了心神,一對虎目一掃,盯著群臣道:“今日封賞,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一陣沉默。

  朱元璋正要揮手,就此散朝,忽聽得一人道:“陛下,微臣有異議?”

  “哦……”朱元璋虎目光芒一閃,飛快的掃了一眼說話的楊憲,道:“不知楊大人有何異議?”

  楊憲被朱元璋目光一掃,心頭一顫,嚇得低下頭,正要退縮,可看到李善長滿臉得意神色,剛剛放棄的念頭,讓他鼓起了勇氣,咬了咬牙,道:“微臣不服相國大人位居我大明第一功臣?”

  此話一出,李善長咬了咬牙,恨不得上前將楊憲千刀萬剮。

  楊憲見話已出口,膽子登時大了許多,盯著李善長道:“相國大人並無戰功,陛下如此封賞,只怕天下將士……”

  朱元璋如此封賞李善長,不但諸多浙江將士,其他省份將士多有不滿,就是淮西將士不少也有不滿之意,聽了楊憲的話兒,不少人頻頻點頭,也無人反駁,人人面對著朱元璋。

  朱元璋陰沉著臉,一雙虎目不時的掃動,帝王的威嚴,讓人不敢直視,那種九五之尊的氣勢,暫態將滿朝文武壓了下去,他沉默了片刻,仿佛運量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當年漢高祖與楚霸王爭奪天下,四面楚歌後,漢高祖消滅項羽、平定楚地後,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劉邦稱帝后,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席間,觥籌交錯,君臣共飲。劉邦顯得特別高興,曰:“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群臣眾說不一。

  劉邦後曰:“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範增還不去重用,因此敗在我大漢朝的手中。

  其後,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酂侯,食邑最多。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余處戰傷,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君曰道:“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並加封蕭何二千戶。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這一番話,朱元璋不緊不慢的說來,眾人誰也啃聲,便是楊憲也沒想到,李善長會在朱元璋心目中的位置如此之高,乃一代名相蕭何。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7

第1603章:風光無限

  見眾人沒說話,朱元璋繼續道:“朕今日能驅逐韃虜,建立大明,除了諸位將士的努力之外,還要多謝三人,堪比韓信的徐達徐將軍,計比張良的劉基劉軍師,以及安定後方足比蕭何的李善長李相國,便是他們讓朕在一次一次危險之中,安然度過,滅陳友諒,誅張士誠,一統南方,如今更是驅逐韃虜,光伏我漢人江山,這份恩情,朕豈能忘記,相國大人自跟隨朕一來,雖不曾上過戰場殺敵,但這些年,西克江州(今江西九江)、兩平洪都(今江西南昌)、援安豐(今安徽壽縣南、安豐塘北)、討廬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下武昌,都由相國留守,將吏帖服,居民安堵。前方戰事頻起,命將四征,百萬供給,皆由相國轉調。又請征兩淮鹽稅,立茶法,皆根據元制而去其弊政。不久複請製錢法,開鐵冶,定漁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這份功勞,我大明將士,除相國之外,還有何人?”

  “陛下……”李善長跪倒在地,早已泣不成聲,喊了一句”陛下……”再也說不出話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站在李善長身後的胡惟庸趁勢跪倒在地,高呼了萬歲。

  眾人見狀,雖多有不情願,還是紛紛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這一場封賞風波就此落下了帷幕,跪著的李善長以文臣居六功之首,風光無限,淮西將士,以及滿朝文武恭賀之聲絡繹不絕,著實讓李善長風光了一把,出了奉天殿,還有不少人在身後羡慕,恭賀。

  這一切,對於李善長來說,的確是值得高興,值得慶倖的事情,一干人出了奉天殿趕回家中,早已得知了消息的李家人早已迎出家門迎接,弟弟李存義更是大吹大鬧,李府上下一片歡騰。

  若是以往,在不知道朱元璋心意的李善長多少有些收斂,畢竟隨著徐達、常遇春、蕭雲的大軍節節勝利,這大明的江山算是穩固了,這樣一來,自己的這個相國大位,少不了被人惦記,樹大招風,這般大吹大鬧,不免引起人的注意,如此一來,只怕對自己不利,不過今日這一切都不存在了,封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左丞相兼太子少師宣國公李善長,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封韓國公,參軍國事,食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卷,免二死,子免一死。這樣的地位,這樣的恩寵,有誰還敢還不明白自己今時今日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呢?這個時候來找李家的麻煩,那是找死,所以對於存義的大吹大鬧,便由他去了?”

  陪著家人歡悅了一番後,每日有誦讀詩書的李善長獨自走進了自己的書房,這座書房位於李家府邸後院,經過弟弟的佈置,倒也典雅。

  一張茶几,幾張竹椅、茶壺、茶杯、配上右側的一座古色古香的書架,書架上了擺著紙墨筆硯和一摞歷朝歷代律法。

  《秦律》、《漢律》、《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戶律》、《興律》、《廄律》……

  李善長伸手抽了一本《漢律》,在居中的一張太師椅上盤膝而坐,背後是一塊巨大的匾額,匾額上書寫著一行龍飛鳳舞的大字:

  “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鑰,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髃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司馬遷。

  李善長翻開了書頁,繼續著昨日的卷宗,認真的看了下去。

  這本《漢律》也叫《九章律》,是戰國時期魏人李悝制訂了《法經》六篇(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秦商鞅改法為律。漢初有約法三章,蕭何取秦法六律,又補充了戶律(戶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賦稅徵收)、興律(主要規定徵發徭役、城防守備)和廄律(主要規定牛馬畜牧和驛傳方面),合為九篇,成《九章律》。

  《九章律》仍以約法省禁,蠲削煩苛為原則,對一些定罪、刑罰有所減緩,刪除了秦律中某些不合時宜的條文,至於秦律的法律原則、以及實施法則,其科罪定刑的標準,蕭何並未加以更改。被漢時視為秦之苛法的挾書、參夷、妖言誹謗、收孥相坐等律令,是在漢朝建立以後的高祖到文景時期逐漸廢除或修改的。

  儘管如此,《九章律》的頒佈仍有著重要意義,漢以後的歷代法律大多以《漢律》為藍本,它被譽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

  兩漢以《九章律》為主要法律,此外還有一些輔助性法律,也以“律”命名。這類“律”包括叔孫通《傍章》十八篇,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朝律》六篇,共六十篇。

  這些時日,朱元璋對《大明律》不太滿意,大有重新修訂律法的意圖,李善長沒有劉伯溫、宋濂的才華,生怕朱元璋問起,這些時日每日少說要看些律法,今日恰好看到了《九章律》,默默看完了《九章律》李善長微微一笑,自己今日位列六公之首,如當年蕭何一般,功勞第一,又被朱元璋比作再世蕭何,冥冥之中,這一切似乎都讓他向著蕭何的影子在走,只是,蕭何善始善終,不知他李善長能不能有這個福氣。

  正眯著雙眼想得出神,忽聽得門外一陣腳步聲,聲音不大,但李善長還是聽在耳裡,眉頭皺了皺,放下了手中的卷宗,輕歎了聲,正要詢問,便聽得門外腳步聲停了下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傳了進來:“大哥,禮部尚書陶大人求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7

第1604章:樹大招風

  李善長眉頭微微一跳:“禮部尚書陶凱,他來幹什麼?莫非,莫非是出事了?”

  李善長心頭迅速的跳了幾下,隨即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道:“今時今日我李善長皇恩浩蕩,還能出什麼事?”

  排除了這種可能,他迅速平息了氣息,對著門外頭也不抬地吩咐道:“先讓他在客廳稍候片刻,我一會兒便出來!”

  “存義已經安排了!”門外李存義應了聲,並沒有立即走開,而是低聲道:“大哥,這陶凱一再受到皇帝的重用,恩寵也無以復加,年紀輕輕就做了一禮部尚書,他與大哥關係雖不錯,可舍弟在朝上,聽說許多官員對他多有不滿,仗著自己的才華與陛下對他才華的賞識,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這樣的一個人,大哥與他相間,舍弟擔心與大哥的聲名有損啊,如今大哥剛剛被陛下進封為韓國公,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參軍國事,歲祿四千石,子孫世世勿絕,賜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地位超然,加上身居相位,可謂是位極人臣,自古再沒有比大哥更為顯赫的身份了,這樣的身份,必然令滿朝文武百官為之側目,少有不慎,可就是萬劫不復之地?

  “這陶凱為人雖姿性過人,才高學博,識見卓遠,為文千言立就,可也是聲名狼藉之輩,此時前來,愚弟擔心,只怕是別有用意啊……”

  書房內,李善長一言不發,眯著雙眼凝聽。

  李存義為人雖有些魯莽,卻也不蠢,知道以眼下李善長的地位,遲早是樹大招風,怕兄長一時頭腦發熱,幹了錯事,見李善長沒應聲,繼續說道:“愚弟以為,大哥如今不宜得罪了陶凱,可是也不應相隨太近,可如今大哥要是了見了這陶凱,聞風而動的百官雖不敢數些什麼,但那些有取代大哥的人大有人在,愚弟擔心,大哥因為了一個陶凱而得罪了更多的人,所謂明槍暗箭,防不勝防,愚弟請兄長……”

  李善長輕輕一笑,站了起身來,走出了房門,捋須看了李存義一眼,搖頭一笑道:“存義啊,你啊,眼光還差得很啊,你可知這陶凱的來歷?”

  李存義一愣,這陶凱的是什麼來歷,他的確不得而知,聽李善長這麼一問,楞了一下,竟說不出話來。

  李善長淡然一笑,跟著輕輕歎了聲,道:“這陶凱字中立,臨海縣(今臨海市)人。元至正間中鄉試,任江西永豐縣教諭。文字交遊廣,頗負盛名,此人只求學名,不求官名,亦非常難得的。當時,凱撰寫的《政績錄》、《四庫全書存目》,嘗主杭州施氏家塾,明太祖聞名造訪,求籌進取策,曰“群雄所據地,未可與爭,元雖有地,政衰民怨,是空地耳,取之易也”,太祖奇之,謂凱曰:“會有重遇日。”時後,洪武元年,明太祖遣官奉書,送陶凱之故里,勸他進京當官,他不願入仕,即離家遠走,遊學湖海,期限已到,仍不回來。激起明太祖大怒,再發諭旨,“陶凱不應詔,可取族人首級回”,得知諭旨下達的消息,陶氏族人,人人大懼,派人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陶凱,陶凱經三思熟慮。他說,不遵諭旨,陶氏百姓必遭殃禍害,造成生靈塗炭,闖下天大的罪。為使全族免於滿門抄斬。他不得不下決心,應詔進京。

  陶凱進京後,即令他修《元史》,成書後,授以翰林應奉,纂編《大明集禮》,後做了大本堂老師,教授王子楚王。到今日,他被封為禮部尚書,陛下為了他籠絡他,在乾清宮左邊建奉先殿,制定軍禮及品官墳瑩之制,《明史》修編,又制鄉飲酒禮,採用周官《儀禮》及唐、宋之制,參定其儀,陛下如此重視此人,此人還是個簡單的人麼?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我剛剛被封為六公之首,地位超然,這樣的一顆大樹,自然有不少人來投靠,不過我沒想到陶凱回來,這讓你好生疑惑?”

  “嗯,大哥說的是,這陶凱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會不會有詐啊?”李存義擔心的問。

  李善長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疑惑,但只是一會兒,目光便是一轉,身子跟著走入了李家的後房,這裡供奉著李家的先祖牌位,李善長歎了聲,道:“李家先祖世代務農,唯獨到了你我這一代,幫助陛下開創大明王朝,建立的不是功勳,如今被當今陛下進封為韓國公,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參軍國事,歲祿四千石,子孫世世勿絕,賜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地位在我李家從未有過……”

  說道這兒,李善長微微一歎,道:“為兄何嘗不知道樹大招風,陛下如此封賞我李家,除了對為兄極為信任以及念及愚兄功勞之外,更多的是將愚兄架在火爐上煎炸,可,這樣又如何,只要能保住我李家的榮耀,與大明同歲,旁人便是想要動我李家,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

  李存義忙點頭稱是,道:“大哥考慮得,只是,愚弟擔心,這陶凱來者不善啊,自古仕途坎坷、官場險惡,大哥還是小心些為好,這陶凱此時來訪,我看未必是好事啊?”

  李善長目光神秘的一笑,瞥了一眼自己這個不算太聰明的弟弟,道:“你當你兄長已經老眼昏花了,看不出麼?”

  李存義心頭一跳,目光望了一眼李善長,一言不發。

  李善長輕輕撫著愕下的長須,沉吟說道:“我雖有功勞,但陛下封賞如此之聖,恒古唯有,這裡面若不是陛下對我李家無限的信任之外,便是對我李家已經有除掉之心,將我推上風口浪尖上,好讓群臣眼紅而對妄想推到我李家這棵大樹?”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7

第1605章:福蔭不斷

  “那該怎麼辦?”李存義一聽大吃一驚,他膽子本就小,從來都是以李善長為主,好不容易盼到了李家風光無限,卻引起了皇帝的猜疑,這讓他如何不驚訝。

  李善長淡然一笑,道:“慌什麼?”

  “大哥……”李存義看了一眼李善長,低聲叫了一聲。

  李善長冷哼了聲,道:“你兄長我,從元至正十四年,投到陛下幕下,掌書記。勸陛下效法漢高祖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的做法,以成帝業,陛下對我甚為信任,讓為兄為參謀,參預機畫,主持饋餉,倍受信用。為兄調護諸將,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不久,陛下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以為兄為元帥府都事,從克集慶。陛下任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其為參議,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他裁決。後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為兄兼領大都督府司馬,升任行省參知政事。

  二十七年,陛下自立為吳王,以為兄為右相國。為兄為其調兵轉餉無乏,恢復製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吳元年,論功被封為宣國公。吳改官制,尚左,故為兄由右相國改稱左相國,居百官之首。這一切滿朝文武,哪一個不是心知肚明,哪一個敢抹殺我的功勳,如今陛下一統天下,封賞為兄為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卷,免二死,子免一死。封公者共六人,而為兄位居第一。授封制詞中更是將為兄比之蕭何,這份功勳,這份信任自然引起群臣妒忌,宦海沉浮,可要就此取代我,嘿嘿,只怕是早些了,皇帝怕人結党,滿朝文武百官除了我李善長外,劉伯溫、楊憲、汪廣洋、哪一個不是同樣是結黨鄉鄰,想趁機取代我,可又如何,我只用了一個李彬,便將劉伯溫趕出了老家,如今雖然重新回到了朝廷,可有何,不過是一個誠意伯,那一個比得了為兄~!”

  李存義平日裡最為擔心的便是劉伯溫、楊憲這些人,這些人雖官職比他李家小的多,可偏偏一直不怕他李家,還四處造謠生事,恨不得立即將李家打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善長見弟弟面色緩和了不少,沉聲道:“你放心,只要我在,想要取代我李家還早得很?”

  “嗯,大哥說得不錯,當今天下未定,陛下雖是一代雄主,可不能事事躬親,依賴者唯有淮西將士,以及浙東劉伯溫而已以及當初一路追隨的舊臣,原本我們李家還有所顧忌,畢竟,浙東集團實力不弱,還有劉伯溫、楊憲等厲害的角色,一旦發生衝突,兄長雖不見得吃虧,但也占不到多少便宜,只是,兄長身邊除了我以外,唯有剩下一個胡惟庸可用,其他人並不是真心追隨,這點才是存義最為擔心?”

  李善長淡然一笑,道:“這個不必擔心,劉伯溫雖厲害,但光靠一個楊憲是成不了大事的,若是我眼光不差的話,這楊憲雖有些才幹,為人卻極為冒進,沒了劉伯溫,早晚被陛下所遺棄,不足為慮,眼下第一要務,就是伺候好陛下,只有我李家深得陛下的信任,便是滿朝文武與我李家為敵,我李善長也不足為懼!”

  “這陶凱便是深得陛下最為信任的人之意,對陛下心思多有揣摩,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此時趁著我李家風光無限之時前來,必然是有話要說,此等人物,我們李家如何能怠慢呢?”

  “你是說陛下?”李存義心頭一跳,李善長的話的確讓他嚇了一大跳。

  李善長不知想到了什麼,輕輕一歎道:“自古伴君如伴虎,從來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漢高祖殺韓信,殺樊噲,當今聖上心思沉重,生性多疑,是高祖劉邦,並不是光武帝劉秀,並不是值得妥靠一生的人,遲早要對我李家動手,不過只要陛下信任陶大人一日,我李家與陶家好生來往,必然從中知曉一些消息,這樣一來,要保我焦家福蔭不斷,倒也不是很難?”

  李存義遲疑道:“這個陶大人,他可靠麼?”

  李善長神秘的一笑,道:“可靠?陛下生性多疑,對自己侄兒,外甥都疑心未消,唯獨對此人信任有加,平日與此人說話最多,這些年從一個教書匠,榮升為二品的禮部尚書,足見陛下對他的信任,更難得是他在擔當禮部尚書之時,仍舊做起教書匠,弟子遍佈天下,就在昨日,我聽說了他大力勸說陛下效仿唐宋恢復科舉,讓天下讀書人讀書做官,從那一刻起,我就是到,此人眼光之獨到,少有人能比的少,便是劉伯溫也不如他!”

  李存義一臉恍然大悟的模樣,點頭道:“兄長宴請陶大人,就是想與他攀些交情,然後從他嘴裡聽些什麼,好應付皇帝?”

  李善長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

  當朝韓國公、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參軍國事的府邸,氣派自然非同凡響,一路走過門廳,回廊,天井到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上下落不都設蠡殼窗戶。磚雕門樓,堅實的石柱,細膩精良的雕飾,無比看出李家府邸氣派。

  大廳軒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見的木鼓墩(柱礎),廳堂內佈置著閩南一帶的紅木傢俱,張燈結綵,迎送賓客。牆上懸掛著字畫,—副對聯尤其引人注目,上聯是“修竹千幹,橫掃直掃,掃金掃銀掃國幣“。下聯”小軒一角,日煮夜煮,烹魚烹肉烹民膏。“仔細琢磨,這對聯倒也別有深意。

  此時,李家府邸的內閣裡,李善長與陶凱對坐酌飲。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7

第1606章:帝心猜疑

  兩人客氣了一番後,李善長知道陶凱此番前來,必然另有話要說,因此倒也不急,不動聲色的陪著陶凱喝茶說些閒話,話兒說了一陣,陶凱斜眼瞥了一眼李善長,端起茶杯押了一口茶,道:“相國大人,為我大明立下汗馬功勞,今日早朝,皇帝大為封賞,以文人位居六公之首,實乃可喜可賀啊!”

  “是麼?”李善長眼角的餘光飛快的瞟了一眼陶凱,忙提起茶壺給他倒了一杯茶水,不動聲色地道:“陶大人說笑了,我大明文武百官,哪一個輔佐聖上,不是盡心盡力勞苦功高的臣子,我有這份封賞,實乃陛下厚愛啊?”

  陶凱一歎,放下茶杯笑道:“是啊,我大明文武百官,輔佐聖上哪一個不是盡心盡力,勞苦功高,可誰受到的封賞有大人如此大呢?常言道,福兮禍之所附,陛下不顧群臣反對,對大人賞賜如此之重,恒古未有,按說,這是皇恩浩蕩,大人應該銘記在心,只可惜,陛下的心思,只怕未必如此啊?”

  李善長心頭一驚,他的封賞,他原本就覺得過重,加上為大明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劉伯溫,只封了一個誠意伯,俸祿還是伯爵最低的,這個原讓他有些擔心,這一切是劉伯溫弄的鬼,聽陶凱這麼一說,不由得心提了起來。

  心中雖擔心,但見識風浪的他不動聲色的呵呵一笑,道:“哦,陶大人此話何意?”

  陶凱似笑非笑的望了一眼李善長,道:“相國大人難道不知樹大招風的道理,今日大人封賞恒古未有,令文武百官側目,試問大人當真可坦然?”

  這一下,李善長心中莫名的湧出了一絲慌亂,笑容勉強的道:“實不相瞞,本相心中也著實惶恐得很,正想著找機會向皇上晉言,辭去這些封賞呢?”

  “哦……”陶凱眼裡一絲異色飛快的閃過,道:“難得大人有這份心意?只是……”

  “只是什麼?”

  陶凱淡然一笑,道:“大人安定後方,為我大明立下功勞不少,可大人莫要忘記了,當今陛下效仿的是誰?”

  李善長心頭一跳,嘴裡不由自主的道:“漢高祖劉邦!”

  陶凱眼裡閃過一絲讚賞之意,繼續對李善長道:“陛下稱當世蕭何,卑職以為?”

  李善長眉頭一挑,道:“如何?”

  陶凱道:“大人調護諸將,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調兵轉餉無乏,恢復製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正是有了大人從中調度,我大明才能戰勝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以及韃子,這份功勞,擔當得起”再世蕭何“四個字,只是大人忘記了蕭相國是如何自汙名節而避過高祖猜疑?”

  李善長一愣,一臉不可思議的望著陶凱。

  他熟讀史書,對於蕭何自汙名節的事情,自然知道。

  當年,漢將陳豨謀反,劉邦御駕親征。其間呂後在朝中用蕭何之計,誅殺韓信。劉邦聽說韓信已經服誅,派人拜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並且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為相國的衛隊。滿朝文武都來祝賀蕭何,只有一個名叫召平的,前來報憂。

  召平,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東陵侯。秦亡後隱居郭外家種瓜,味極甘美,時人故號東陵瓜。蕭何入關,聞知賢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計議,獲益匪淺。

  今天,他見蕭何仍未領會他的意思,便說:“公勿喜樂,從此後患無窮矣!”蕭何不解,問道:“我進位丞相,寵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謹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說道:“主上南征北伐,親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與戰陣,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見淮陰侯韓信的下場嗎?”蕭何一聽,恍然大悟,猛然驚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蕭何便急匆匆入朝面聖,力辭封邑,並拿出許多家財,撥入國庫,移作軍需。漢帝劉邦十分高興,獎勵有加。

  但過了不多久,劉邦對蕭何仍舊不放心,正好他手下大將造反,他親自率兵征討。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麼?”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聽後,總是默不作聲。來使回報蕭何,蕭何亦未識漢帝何意。

  一日,蕭何偶爾問及門客,一門客說:“公不久要滿門抄斬了。”蕭何大駭,忙問其故。

  那門客接著說:“公位到百官之首,還有什麼職位可以再封給你呢?況且您一入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再想盡方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借助關中的民望有什麼不軌行動啊!試想,一旦您乘虛號召,閉關自守,豈非將皇上置於進不能戰,退無可歸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製造些壞名聲,這樣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會對您放心。”

  蕭何長歎一聲,說:“我怎麼能去剝削百姓,做貪官污吏呢!”門客說:“您真是對別人明白,對自己糊塗啊!”

  劉邦平定了黥布的叛亂,撤軍返回長安。百姓們攔路上書告狀,控告相國用低價強行購買民間的土地房屋,價值數千萬之多。

  劉邦回到宮中,相國前來拜見。皇上笑著說:“當相國的竟然侵奪民眾的財產,為自己謀利!”把百姓們的控告信全部交給相國,說道:“你自己去向民眾謝罪吧!”相國乘機為百姓們請求說:“長安一帶地方狹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拋荒,希望下令讓民眾進去耕種,(收成後糧食歸耕者所有,)禾秸則不許收走,留下來作苑中禽獸的食料。”劉邦大發雷霆,說:“相國你大收商人的財物,卻來討取我的上林苑!”於是就下令把相國交給廷尉拘禁起來,還給他上了刑具。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7

第1607章:榮耀背後

  過了幾天,一個姓王的衛尉侍從劉邦,上前問道:“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怎麼突然把他關起來了?”劉邦說:“我聽說李斯擔任秦始皇的宰相,辦了好事都歸功於主上,有了錯誤則自己承擔。現在相國大量接受那些下賤的商人們的金錢,卻來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來討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關起來治罪。”

  王衛尉說:“要說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如果有對民眾有利的事就為他們向陛下請求,這真是宰相應做的事,陛下怎麼竟然懷疑相國接受了商人的賄賂呢?況且當初陛下與楚軍相持不下,有幾年之久,陳豨、黥布反叛時,陛下親自率軍外出平叛,在那個時候,相國留守關中,(如存異心,)只要稍有舉動,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就不屬陛下所有了。相國不在那時為自己謀利,現在難道會貪求商人的金錢嗎?再說秦皇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過錯而失去了天下,李斯為主上分擔過錯的做法,又有什麼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麼能用這種淺陋的眼光來懷疑宰相。”劉邦聽了,心中很不愉快。當天,派遣使者手持符節赦相國出獄。

  正是蕭何多番意識伴君如伴虎的危險,才一次又一次躲過了劉邦的殺機。

  陶凱優雅的喝著茶,不動聲色的瞟一眼李善長,見他臉色紅一陣白一陣,便是明白了自己的所知,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一次他並不是出於什麼好心前來搞一個善意的提醒,而是奉朱元璋之命來給李善長提個醒,讓他趁機退出,李善長追隨他多年不假,可李善長為人外寬和而內多刻薄,進封大國,卻受爵不讓,特別是李善長既富且貴,驕橫專擅,憑藉自己的權勢,頤指氣使,淩駕於百官之上,為非淮人集團和朱元璋所日漸不滿,先是縱容屬下李彬枉法,再後來慫恿群臣攻擊劉伯溫,到如今當著滿朝文武在奉天殿動手傷人,這一切的一切,早讓朱元璋不滿,只礙于李善長過去的功勞而一直隱忍不發,就在昨日,朱元璋借與陶凱論齋戒當至誠為由,暗自對他說:“人之一心,極艱檢點,心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則百事皆廢,所以常自檢點,凡事必求至當。今每遇齋戒,必思齊整心志,對越神明。”這一番話,再清楚不過了,那便是要李善長趁機退位,可李善長追隨他多年,功勞顯赫,自己若是以身份壓他退位,于情於理不合規矩,唯有李善長主動引咎辭職最為妥當,為此,朱元璋找來自己最為信任的陶凱作為說客,否則以陶凱與李善長平日裡老死不相往來的性子,豈能做這好人呢?

  “如今大人身居相國之位,手握大權,還有足夠讓文武百官羡慕的韓國公,以及高額的俸祿,樣樣都是炙手可熱。讓人眼紅不已,常言道,利多熏人心,大人,沉浮宦海數十年,應該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陛下果然是將我李善長放在火上烤啊?”李善長自言自語了幾聲,心中忽然湧出了一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哀來,微微歎了聲,道:“多謝陶大人好生提醒,不過,我等身受皇恩,豈能不盡忠陛下,如今天下尚未一統,本相現在一心想著驅逐韃虜,光伏我漢人江山,至於,這相國職位,韓國公,俸祿……呵呵,不瞞陶大人,本相毫不在乎,只是,皇帝如此信任,為人臣子的更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陛下將韃子徹底趕出了中原,光伏了我漢人的江山,這相國之位,韓國公之位,我是想還給陛下的?”

  陶凱聽了側目瞟了李善長一眼,見神色傲慢,顯然是沒將自己的這一番話放在心裡上,心頭微微一歎,道:“大人此法子,的確是明哲保身的法子,只是,如今朝廷之中黨派之爭,早已驚動了皇上,大人身居高位,淮西將士對大人唯命是從,試問,陛下作何感想?大人能等,陛下能等麼?”

  李善長心頭一跳,注目道:“以陶大人以為本相該如何是好?”

  陶凱搖頭歎息了聲,道:“自古伴君如伴虎,趁著眼下大人聖眷正濃,何不學一學范蠡張良隱退山林呢?這樣一來,陛下既不擔心大人結黨營私,功高蓋主,大人也獲得的世人所羡慕的功名利祿,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李善長沉默不語,他少有才知,從小盼望著能幹一番大事業,老天爺對他不薄,自從在十餘年前,他一襲白衣走近了朱元璋的大帳,就一心一意的輔佐朱元璋為其鞍前馬後,任勞任怨,安定後方,他相信這個立志效仿漢高祖劉邦的人,一定能在這亂世之中,闖下自己的一番業績,他也會水漲船高,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番豐功偉績,他的眼光不差,這個當初還一臉豪氣的漢子,如今南征北戰,滅陳友諒,誅張士誠,伐方國珍,收陳友定,北伐大軍更是直逼大都,建立了堂堂的大明王朝,這是他始料未及,如今他也有了自己的榮耀,可這榮耀的背後,誰說不說風險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7

第1608章:明白就好

  李善長沉默不語,他少有才知,從小盼望著能幹一番大事業,老天爺對他不薄,自從在十餘年前,他一襲白衣走近了朱元璋的大帳,就一心一意的輔佐朱元璋為其鞍前馬後,任勞任怨,安定後方,他相信這個立志效仿漢高祖劉邦的人,一定能在這亂世之中,闖下自己的一番業績,他也會水漲船高,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番豐功偉績,他的眼光不差,這個當初還一臉豪氣的漢子,如今南征北戰,滅陳友諒,誅張士誠,伐方國珍,收陳友定,北伐大軍更是直逼大都,建立了堂堂的大明王朝,這是他始料未及,如今他身居高位,名垂史冊,可這一切看似風光無限,誰說這風光的背後,不是兇險呢?如果不是自己背負著家族的使命,學那范蠡,張良,不斷成就了一段佳話,還能過兩年逍遙快活的日子,那該多好,可這是不可能的,今日他身居高位,尚且有人不放過他,一旦他離開,他,他的兒子,他的弟弟,他李家會不會遭受他人的迫害呢?這個他不知道,也不敢去想,只想有自己在的一天,就保他們安全的一天,便是今日,皇帝對他已經起了厭惡,他也不能立即就走!

  李善長暗自思索了一番,仍舊猶豫不決,對於陶凱方才的那一番包含哲理的話兒,並沒有聽出來,便是聽了出來,他也不以為意,他跟了朱元璋十多年,自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他比誰都清楚,眼下的朱元璋並不能離開他。

  “呵呵,多謝陶大人提醒,只是,陛下對微臣隆恩浩蕩,我李善長豈能好生報效陛下,大人也該知道,朝廷之上能人雖不少,卻少有人能熟悉後方,穩固後方,如今韃子實力尚存,王保保數十萬大軍仍在北方,我大軍尚未攻入大都,本相擔負穩固後方的重任,若是此刻貿然效仿越之範蠡,漢之張良,大人該知道後果如何,眼下本相隱身退去,只會讓陛下驅除韃虜光伏漢人江山的宏圖偉業徒勞無功、半途而廢,我相信大人也不希望看到這種結果吧?”

  陶凱聽了淡然一笑,心道:“看樣子,李善長是想以北伐大軍需要後方穩固,而眷戀權位啊,想不到堂堂李善長竟不知,功名利祿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人帶來無限的風光榮耀,同樣也可以送給人身首異處的淒慘,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文種、白起,韓信這樣的例子還少麼,霸著權位而不放,只能引起皇帝的疑心,厭惡,那可是一把懸在頭頂上,不知何時落下的殺人劍啊?李善長啊,李善長,想不到你聰明了一世,竟看不穿這個道理?實在可悲的很啊?”

  陶凱身負皇命,再者對李善長還有一份欣賞之意,著實不想看到他被皇帝逐漸厭惡,猜疑,略一沉吟了片刻,盯著李善長道:“大人所慮也不無道理,只是,如今我北伐大軍,已經攻下山東,河南,如今更是攻下了潼關,直入大都,以徐達,常遇春的能征善戰,加上蕭雲蕭大人穩固後方,運送糧草,韃子用不了多久,將被驅逐中原,到那時,我大明的皇帝一統天下,必定是功比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當今皇帝的為人如何,想必不用下官多說,大人也心知肚明,大人又何必如此執著呢,權位在手,如同騎虎背啊,看著風光無限,實乃兇險無比!”

  李善長眯著雙眼,冷峻著臉,一言不發。

  陶凱繼續道:“自古眷戀權位者,有好下場者,屈指可數,生前風光無限,死後禍及子孫者不計其數,大人熟讀詩書,難道這個道理還不明白麼?”

  “丞相,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朝一品,淩駕百官之上,想來最為皇帝猜疑,更何況大人還是國公,太傅,這些官職,哪一個不是讓人眼紅,讓人嫉妒的官職,一旦大人稍有不慎,將是萬劫不復之地?趁著如今皇恩浩蕩,大人何不急流勇退呢?”

  李善長仍舊一言不發,雙眼的光芒不但閃射著讓人不易察覺的光芒,他微微思索了一番,忽然長歎了聲,道:“陶大人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丞相官位太高,淩駕百官讓人眼紅,又緊密於皇上之前,自然引起陛下擔心與猜疑,少有不慎,不但百官無人幫忙,便是陛下也多有幸災樂禍的感覺,到時,牆倒眾人推,最慘的便是本官了?”

  “大人明白就好,明白就好啊!”陶凱見李善長有了鬆動之意,心中大喜忙極力讚揚道。

  李善長神秘的一笑,道:“今日,陶大人的一番話,讓本相茅塞頓開,本相知道該怎麼做了?”

  陶凱大喜,道:“難得大人明白,難得大人明白啊?”

  李善長道:“陶大人請放心,等本相處理了手中的大事,一定向皇帝請辭,退隱山林,做一個閑雲野鶴,也過幾日清閒的日子!”

  陶凱不動神色的看了一眼李善長,見他臉上神色淡然,不似說謊,心中高興,急著想回去向朱元璋覆命,忙站了起來,抱拳道:“嘮叨了多時,還請大人多多包涵,多多包涵啊?”

  李善長不動神色的笑了笑,同樣抱拳道:“陶大人太客氣了,今日大人這番恩情,善長銘記在心,他日定當厚報?”

  “哪裡,哪裡,大人客氣了,客氣了?”陶凱拱了拱手,便出了李家府邸。

  內庭一道門簾被掀了開來,李存義的欣長的身子走了出來,對著漸漸遠處的陶凱的身影低聲罵了幾聲,才轉過身來,望了一眼身旁的端坐在太師椅上的李善長,遲疑的道:“大哥,你,真的要歸隱山林?”

  李善長面色陰晴不定,顯得極為不好看,冷聲,道:“不退隱山林該如何,皇帝已經對我厭惡了,起了疑心了,若是不退,只怕,皇帝不會放過我李家啊?”

  “皇帝,皇帝真的會這麼做麼?”李存義似有不信,想說什麼,卻不知該如何說。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0 11:37

第1609章:這點出息

  “當今聖上以效仿劉邦自居,劉邦此人雄才大略,卻難以共用富貴,先殺韓信,再殺樊噲,如今天下大局已定,陛下暗藏多年的屠刀是時候該亮出了,只是我想不到,皇帝第一個要對付的竟是我李善長“李善長面色陰冷。

  李存義從未見大哥這般臉色,嚇得不輕,道:“大哥,這相位乃我李家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旦大哥歸隱山林了,我李家在這金陵城,還不得任人辱駡,難道大哥真的忍心這樣麼?”

  李善長扭過頭瞪了李存義一眼,道:“瞧你那點出息,我李家從來只有欺負別人的,哪裡輪到別人欺負我們!”

  “大哥……”李存義心頭一喜,情不自禁的叫了聲。

  “你說得不錯,相位乃是我李家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這個位置退不得?”李善長陰沉著臉道。

  “可,皇帝……”

  李善長冷笑了聲,道:“只有皇帝有張良計麼,難道我李善長便沒了麼?”

  “大哥,你……”李存義驚訝道。

  李善長道:“皇帝已經對我心生厭惡之意,今日這陶凱便是封了皇帝之命前來勸我退位,皇命難違,我自然要退!不過,照管百官也不一定要我親自坐上宰相之位?”

  “大哥此話何意?小弟不明白?”李存義張大著嘴巴,一臉的茫然。

  自己這個弟弟雖為人笨了點,但好歹是自己人,李善長說話便也不顧及,冷笑了聲,道:“皇帝怕我久坐丞相之位,而權力過大,從而對我起了疑心,若是我繼續眷戀宰相之位,遲早要惹得皇帝不高興,給我李家惹來殺身之禍,為今之計,唯有退出相國之位?以消除陛下之疑心?”

  “退出?大哥……這……”李存義大吃一驚,失聲道。

  李善長浮著長須,微微點了點頭,道:“正是,只有這樣我李家才能讓陛下安心?”

  “可這樣一來,我李家……”

  李善長笑道:“別擔心,我既能退下,豈能沒有準備?”

  李存義心頭一動,道:“大哥你……”

  李善長道:“只要坐上這相國之位的人,是我李家的人,那麼是我不是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不錯,不錯,只要坐上相國之位的人,是我李家的人,便是滿朝文武也要掂量掂量了,再者,大哥避居幕後,皇帝也就去了猜疑之心,如此一來,一舉兩得,實乃不錯計謀,還是大哥高啊?不過,這個人選誰好呢?”

  “選誰都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李家人?”李善長眯著雙眼道。

  “嗯,大哥言之有理,這個人的確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李家人,可也不能不是李家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去了陛下的疑心,還能為我李家所控制?”李存疑自言自語的道。

  “嗯!”李善長點頭應了聲,道:“以你看,這個人是誰才合適呢?”

  李存義思索了片刻,忽然面露喜色,道:“大哥,你看胡惟庸如何?”

  李善長一愣,道:“胡惟庸?”

  李存義喜道:“不錯,胡惟庸為人有才華,又是我李家的親戚,更是深得大哥提拔之恩,這些年對大哥是極為推崇,而且,此人一直都是大哥的人,有他當了相國,旁人因為他是大哥的人,也不敢小視我李家,也消去了陛下的疑心,此乃最為合適的人選,大哥以為如何?”

  對於胡惟庸,李善長倒是極為滿意,聞言點了點頭,道:“你說的在理,胡惟庸乃我一手提拔,與你是姻親,又與我交善,只是一直無法進入朝局,這一次若是我提拔與他擔了這相國之位,一來,這份恩情他必不敢忘,二來,我們李家可以借由他左右政局,也不怕劉伯溫等人報復?”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李存義大喜,叫好不得。

  李善長也顯得極為高興,擺了擺手,道:“快,去把胡惟庸請來,我要與他詳談?”

  “是!”李存義應了聲,轉身出了李家府邸,趕往胡惟庸的府邸。

  李家府邸,兩個人影飛快的走了進來,對於剛剛進行的大封賞,本以為會趁機撈上一官半職,哪知道一直追隨的李善長加官進爵,風光無限,而他胡惟庸便是想要撈一個四品的知府也沒有,對這個不公平的待遇,胡惟庸心中是大大的不滿,帶著一肚子的怒氣返回來家中,坐在書房裡生悶氣,生到最後,竟是越來越氣,實在氣不過,也不顧眼下是白天,直接去了自己的小妾房間,按著那剛剛納的小妾好生雲雨了一番,直到筋疲力盡才算是吐了一口心中的惡氣。

  那小妾長得極為水靈,自納入府上,一直獨守空房,心中一直多有埋怨,哪知今日老爺大白天的便來行房,登時讓他心花怒放,任由胡惟庸胡為了一番,這會兒還有些意猶未盡,正伸著小手撫摸著胡惟庸的命根子,好生搬弄著,希望一會兒才嘗一嘗那種銷魂的滋味。

  正擺弄的起勁,忽聽得門外一陣呼喊聲,是自己府上的管家游七的聲音。

  “什麼事?”胡惟庸獨自還有些怨氣,聽了聲音沒好氣的道。

  遊七小心的道:“大人,李家府上李存義,李大人來了府上,要見大人?”

  “李存義?”胡惟庸心頭一跳,隨著皇帝的封賞,李家府上算得上是最為風光的大家,這個時候,怎麼會來自己府上呢?

  “待他去我的書房?我一會兒就來?”一股極好的感覺,讓胡惟庸有些興奮,被小妾撫摸得命根子,仿佛也知道主人遇到了好事一般,一下子變得一柱擎天。

  “果然是好兆頭啊?”胡惟庸一聲感歎,大手伸出,好生在那小妾的波濤洶湧的浪花上,用力的揉捏了幾下,那小妾頓時鼻息咻咻了起來,一雙媚眼幾乎能滴出水來,粉嫩的臂膀,迅速的攀上了胡惟庸的脖頸,櫻桃的小嘴,微微啟開,喚叫了聲:“老爺……”

  這聲音不大,卻有一股說不出的嫵媚之感,胡惟庸登時身子一酥,氣喘如牛,在懷中的瓷器一般的人兒的脖頸上,用力的啃了一口,身子向前一用力,便將懷裡的人兒,壓了下去。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