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英雄 作者:女俠獨孤雯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10 18:35:2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74 48175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09

第1280章 決戰萊茵(十八)

    這場發生在富爾達以西,萊茵蘭附近最為關鍵的決戰最終以新朝遠征部隊的全勝而告終。雖然這場勝利並不意味著最終的勝利,但至少這一仗完整的繳獲了西班牙新軍效仿新朝所建立的不少新式線膛火器及其相關彈藥,還繳獲到不少馬匹。在最壞的情況下,新軍遠征部隊也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劉將軍,劉將軍在哪裡?”

    “我們的人找到了沒有?”

    包括張洋在內的不少近衛部隊骨幹有些急切的詢問道。甚至顧及不上在這場激烈的決戰中會不會有重要的俘虜,也顧及不上很多在戰鬥上犧牲或是負傷的戰士。

    當然,包括劉洪濤在內的近衛部隊暫編第一營群的官兵們僅僅是短暫被俘了不到半個時辰而已。敵人在這陣前想要有所利用的情況下也僅僅處決了數名官兵,並不包括被俘的劉洪濤還有田賓等人。

    不過也就是僅僅這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裡,幾乎大部分被俘的近衛部隊戰士也都被敵人所傷,不過死亡的人卻最終並不多。

    見到劉洪濤在內的不少人似乎並沒有什麼嚴重的損傷,勝利後的近衛部隊官兵們也就逐步把心放了下來。

    “隊伍的傷亡情況怎麼樣?”劉洪濤與官兵們匯合後詢問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隊伍的傷亡當然還來不及匯總,各部的軍官們關注的重點也是繳獲敵人的軍械以及防止有什麼殘敵遺漏下來。

    不過,對一些事情的流程並不算陌生的近衛部隊官兵們還是很快通過簡單的報數得到了大致的情況:這一仗可以說是基輔之戰以來新軍近衛部隊傷亡最為嚴重的一仗,在使用了近九百枚閃光火箭並奠定了勝局的情況下近萬人的隊伍也有近千人犧牲,包括被俘的官兵在內一共兩千餘人負傷。而且很顯然,在傷亡的嚴重程度超過了攜行的醫療條件下還會有至少幾百名重傷患很難最終活下來。

    不過相比這些傷亡,取得的戰績卻是巨大的,在這一系列的決戰中,近四萬人規模的西班牙新軍在擁有不少馬匹的情況下甚至連僥倖逃脫的殘敵也沒有多少。幾乎全軍覆沒在這距離萊茵河並不算遙遠的戰場之上。

    總共有五千餘個發射裝置和一萬五千支線膛抬炮、五十余萬發線膛炮彈、六千支左右的定裝臼銃及其發射裝置以及近二十萬枚一斤重彈被繳獲。這些火器的繳獲加上原有的收穫足以讓遠征部隊此時在西歐的六個暫編師十九個旅群的幾乎所有基礎戰鬥力量都充分的武裝起來。最大限度的彌補了過去一般部隊面對防護水準越來越高的嶄新對手火力不足的問題。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繳獲,甚至包括西班牙人模仿遠征部隊的一些爆破裝置和重手榴彈。但似乎因為並不像遠征部隊這樣包括了大量的隨軍工匠,因此數量並不算是很多。其他一些諸如手銃和鎧甲一類的兵器對於如今的遠征部隊來說也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當然,在這此作戰中繳獲的累計兩三萬匹馬還是會讓遠征部隊連同以前的繳獲重新獲得比較完整的大軍輜重能力。

    這一戰之後,隊伍能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僅僅在於此時在西班牙境內留守的西班牙新軍兵力到底還有多少,兵工規模如何了。而這樣的消息,哪怕是這樣的西班牙精銳部隊的普通官兵,似乎也很難知曉,只有在一些重要人物的身上才有知曉的可能性。

    沒有等劉洪濤詢問,更為令人振奮的消息也傳了過來。

    “劉將軍!似乎抓到條大魚了!”

    說著的時候,一名精神有些委靡,年近中年的西方摸樣的人被抓了上來。因為失敗的太過倉促,此時的腓力四世甚至還沒有來及便裝打扮,甚至在遭到閃光火箭壓制的情況下就連自殺在倉促之間也沒有完成。

    近衛部隊在處理這些重要俘虜得到情報面前還多少有些經驗。在把這些人分隔開來並以嚴厲的手段進行威逼詢問的情況下也終於得到了一些靠譜的消息。

    按照初步得到的結論:此時的西班牙軍隊應該仍然應該有三萬人左右的主力。新式兵工的相關工匠也多達萬人。

    不過:不論是那些工匠也好,還是其餘的西班牙新軍隊伍也好,都沒有如同張海、劉洪濤等人預想的那樣佈置在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山地邊界,甚至不是在新都城馬德里又或者西班牙十六世紀的舊都。而是位於葡萄牙舊都里斯本,那座瀕臨海邊的都城。意圖不用說也很明確了:那就是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逃到海上,甚至把西班牙帝國這最後的核心轉移到南美那裡。

    作為一個有著眾多靠譜謀士的國王,腓力四世雖然對這些西班牙新軍多少有一些希望,但也在大軍出發之前做了最後的安排和準備。或許也就是這一點,才使得他有信心率領新軍主力部隊並展開決戰,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這樣的消息卻讓劉洪濤大戰後的心重新的有些沉重起來。如果敵軍最後的新式力量只有三萬人左右並且工匠只有一萬左右。那麼在通過這一仗的繳獲大大增強的新軍主力力量面前實際上夠不上根本性的威脅。就算是在馬德里也一樣。

    可是這樣一來,新軍遠征部隊就要面臨一個難題:如果繼續從陸路展開進攻,這漫長的進攻道路和龐大的敵軍阻撓且不說,還極有可能讓西班牙人的核心力量逃脫掉。那些人數如果逃到南美一帶,無疑就會使的西征的結果帶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了。

    即便國內的後援部隊在臨近冬季的時候抵達萊茵河一線,大軍以最快的速度從歐陸北部出發展開攻略,並以最快的速度強攻里斯本,那麼能不能像過去那樣以“陸軍海戰隊”的方式同海上西方規模龐大的主力艦隊決戰呢?

    在過去,那顯然是不能,不過即便是繳獲到了這麼多線膛銃炮的情況下,實際上也沒有用規模並不算大的陸上改裝船隻同敵軍交鋒的本錢,若是如淮海一帶的湖泊或者運河之上或許有可能。然而在海上,風浪給小船帶來的影響就會讓原有的優勢大打折扣。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4

第1281章 主力會合

    “這些問題我們會師後在同聖主還有外情部的人商討吧。”劉洪濤也算是個冷靜的人,雖然很多時候都是獨立領兵承擔重任,但也恰恰是因為如此。劉洪濤更知道相對靠譜情報的重要意義。在無法獲得有關西歐聯軍和周邊海域的一些確切情報和資訊的情況下,有效的戰略決斷是很困難的。

    執行追殲任務的獨立旅戰鬥群最最快速度展開的騎兵追殲距離並不算遠,算上張海等人主力部隊所集中兵力的地方本來的差距,也不過兩日步兵常行軍的距離而已。

    因此在新朝十年八月二十三日決戰日後的第二天,張海所率領的規模龐大的隊伍還是同李峰所在的近衛部隊匯合了。

    在得知了明確的消息之後,張海的神色不再有以往的那種沉重和壓抑,而是多少有些輕鬆起來。就是多數新軍遠征部隊官兵也是如此。

    這場在富爾達以西兩地先後展開的戰略決戰,新軍主力部隊集群以不到萬人左右的傷亡損失殲滅了包括四萬西班牙新軍在內的近二十七萬敵軍,其中擊斃和戰場處決近半數;三四十萬西法聯軍大概最終只有七八萬人突圍,不論如何來說都是一場有決定性意義的大勝。以張海得到的情報和消息來看,這場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西歐聯軍同新軍主力部隊之間的力量對比。

    在這場決戰之前,數以百萬計的歐洲聯軍在真實的火力消耗戰中最多只有新軍主力部隊一兩成左右的實力。他們只能起到炮灰一般的消耗作用。但那規模多達數萬並且頗有戰鬥力的西班牙新軍卻是遠征部隊的心腹大患。在總實力上雖然遠征部隊的十幾萬人依舊占具優勢,並且按照後方傳來的消息在幾個月後還會有新的援兵抵達,可是對嶄新火器時代的戰爭已經有所瞭解的張海知道:在新的時代,佔有力量上的優勢並不等於能擊敗甚至殲滅對手。線膛火器時代防禦中的優勢和消耗性的特性,其實已經與過去的傳統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根本不同了。

    而在這一仗結束之後,敵軍的新式部隊從七萬減少到考慮新增的情況下最多四萬,而己方的力量經過這一戰至少提高三四成左右,雙方的力量對比就已經發生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改變,隊伍的勝算已經變的很大了。

    更別說從現有的消息來看:見識過閃光火箭的敵軍其實已經被短時間內全殲而根本沒有多少人逃脫,這就意味著只要消息保密的好就不會有多少人逃脫。

    張海見到劉洪濤之後,還是對劉洪濤鄭重的說道:“過去我們的新朝在很多方面管的太嚴,其實我這樣做,也只是不希望隊伍在建國後的十年之內戰鬥力就有嚴重意義上的滑坡。這一次我想好了:等這次西征的戰事結束以後,如果對於像你這樣的功臣,還有很多在西征作戰中取得於新朝決定性功勳的官兵們。我們像過去的一些政權的做法那樣封官並給予爵位,甚至是像這些歐洲人過去的做法一樣給予必要的領地及政治權力也是當之無愧。同那些舊朝之流所建立的功業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劉洪濤聽到這樣的話還是若有所思起來,不過在思考了片刻之後劉洪濤沒有忌諱什麼的直言談道:“聖主,這麼多年來有些話其實我也想講一講。過去我們對於在地方讓任值的一些官兵們在某些方面的苛嚴是正確的,這是我們的目標和理想所決定的。我們即便征服了這最具有威脅的歐陸之地,也不應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可是如果因軍功而分封,就算是於我自己,也是取禍之道。我們的東方並沒有西方這樣的民情和傳統。我可以保證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的忠誠,然而下下一代呢?他們面對的不是擁有神跡眷顧的聖主,甚至有可能是一個看起來很平凡的帝王,我並不能保障我後代的後代不會有像漢時八王之亂那樣的悲劇。就算是像前明那些軍事貴族一樣被某種意義上的豢養起來,都比這種取禍之道要強。更不要說是像臣下這樣的異王……。”

    張海試探著說道:“可全明豢養勳貴的後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劉洪濤沉思片刻似乎在整理和回憶著什麼,之後才說道:“只要聖主及其後代的宮廷教育沒有問題。在民間的威望沒有動搖,甚至僅僅是百姓盼望穩定勝過盼望變天,皇權有足夠的支持來維持必要的權力。那麼這些就不是問題。明代的君主並沒有對全國意識形態的掌控力也沒有必要的基礎教育。它們還沒有海外的牟利與鍛煉方式。我認為:一個社會的王權與賞罰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就算軍官階層的威信和能力普遍下降,戰鬥力遠遠不如如今的我軍,也依舊可以憑藉壓倒性的武器裝備和人力成本付出並不算大的基本訓練優勢來獲得決定性的戰鬥力以保證對於四海的軍事優勢。在水力動力和科學與標準化乃至新的培訓體系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後。異族政權的威脅已經並不存在必要的地理基礎了……。”

    張海有所感觸的說道:“過去我想的是我們的新朝並不追求天長地久,完成必要的革新才是最為重要的。現在我重新思考了很久,覺得還是過去的想法有些冒進了。我們中國有著近兩千年皇權的基礎。並且千年以來的大勢還是君權的不斷加強,這必然有其深刻的歷史和地理原因。我們要長期保證政策的相對延續性,也必然要有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的政權,我們其實做不到贏著通吃,告訴民眾以真理和完成必要的進步,就已經盡到天帝交付於我的使命了。”

    不知怎的,在將要完成西征的全部目標的時候,一種前所未有的鬆懈之意也在衝擊著張海的心,對於很多問題的看法也在悄然的改變著。似乎一切也都不那樣的急切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4

第1282章 繼續突擊

    富爾達以西的戰略決戰新軍遠征部隊以一定代價取得全勝之後,新的目標又擺了出來。畢竟:隊伍這次遠征作戰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勝利,至少是消滅最終敵人的核心戰爭潛力或者控制歐洲主要地區。

    包括腓力四世在內的很多西班牙貴族甚至是法國軍官及其貴族的被俘,也並不意味著真正瓦解西歐一帶的敵軍。

    通過以最快速度的連夜甄別審訊新軍主力部隊得知:在此時擊潰和消滅了法蘭克福一帶雲集起來的歐洲聯軍主力之後,從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到萊茵河下游一帶還有規模多達七十萬左右的西歐聯軍主力部隊分佈在各個地區。

    如果不將這些敵軍以突擊的方式消滅掉,而是讓這些敵軍潰散而去,雖然這些敵軍已經無法左右戰爭解決,但終究會給隊伍帶來不少的麻煩。

    這使得張海決定:還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掃蕩萊茵河沿線一帶,一來消滅已經集中起來的聯軍主力,而來在審訊戰俘的時候張海已經聽說新朝的人力螺旋槳動力船支雖然還不十分普及,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已經傳到了歐洲。並漸漸開始推廣來看,此時西法聯軍所在地的不少軍用船隻就是採用人力螺旋槳動力的船隻,這些船隻為了適應內河航行噸位大多不大,而且幾乎是不適合遠海航行的平底船。可是按照外情部的瞭解,在西歐地區入冬以前,西歐沿海及其臨近地區還是會贏得一個風浪相對較小的時間段。更別說西歐沿海的風浪本來就比中國東南沿海大部分季節下的風浪要小的多,而且擁有的地標性港灣眾多,這也是歐洲歷史上的海上文明所發展的基礎之一。

    如果能夠利用人力螺旋槳船隻有效的走水路。那麼看似更為遙遠的距離就會變的不那樣遙遠。在水路上,人力螺旋槳的小船就算在情況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也能航行六千里左右的距離,這足以讓新軍主力部隊完成前所未有的遠征,並搶在陸路上的潰敵抵達里斯本之前完成對海上之敵的戰略包抄。

    當然,這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舢板一般的“陸軍海戰隊”能不能憑藉新式的火器有效抗衡對方的大船大艦。在清點了隊伍如今還有上千枚閃光火箭、並且各種線膛火器也多達三四萬之眾還有大量爆破彈藥的時候,就是在戰略問題上一向比較保守的劉洪濤也表示可以一試。但劉洪濤顯然反對大軍的主力執行這種戰略突襲任務,畢竟在陸路上還必須有配合的徉攻部隊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張海在思索片刻也改變了原來的看法,認可道:“劉洪濤的看法是正確的。我們遠征部隊此時雖說有十幾萬大軍,但是如果考慮到對新朝十分重要的輔助工匠營和傷患,真正的可以戰鬥的野戰單位其實只有不到九萬人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最多投入三個暫編師群大概四五萬人左右的兵力用於出海戰略行動。這也是我軍能夠承受的起意外風險的上限。如果在這一路上繳獲不到足夠的人力螺旋槳動力船隻,這個比例還要更小。

    不過我的看法還是除了累計參加過戰事過多的一些前近衛部隊官兵外,執行出海作戰任務的部隊要盡可能的精銳,力量比重可以占到全軍的一半以上,畢竟我們陸上的隊伍在幾個月後還有後續增援的力量得以支援,並且還有規模不小的工匠營可以輔助,並不擔心大股敵軍在陸上展開的反撲。如果是那樣,我們消滅敵軍的核心力量反而會更有把握了。

    在新一輪的戰略行動原則商討完畢,整個大軍也做了簡短而必要的休整之後,張海沒有決定耽誤太多的時間,畢竟雖然此時還是秋天,但距離入冬時節已經沒有多少時日了。

    新朝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就在富爾達附近的戰略決戰剛剛結束大概僅僅兩天之後。新軍遠征部隊就以壓倒的態勢襲向了法蘭克福。

    此時的法蘭克福已經在不久前得知了西法聯軍大敗的消息,而且沒有使為西歐命脈的西班牙新軍主力部隊音信。駐守在這裡的七八萬潰敵和五六萬原有的留守力量有三分之二左右選擇了潰逃。僅僅只有四五萬見識比較少的法國南部各地前來的貴族軍還有西部德國當地的一些武裝選擇了憑藉已經修建了不少時間的坑道工事頑抗。

    這些選擇頑抗的敵軍來拖延和掩護的作用也沒有起到,新軍追力部隊的臨時馬隊在突擊作戰中殲滅了潰逃之敵的多半力量,而那些選擇依託工事留守惡戰的德國人與法國人在做為戰鬥工兵的輜兵工匠營武裝及不少後備力量的聯守進攻之下就被大部分消滅了。

    學習了西班牙新軍主力部隊的一些火力運用方式之後,新朝遠征部隊也開始試著在攻堅作戰的時候在定裝線膛抬炮之內裝老式的輕小鉛子的方式去壓制那些依託地形和工事防禦的敵軍,並配合其他火力作戰,這樣的作戰方式也的確起到了很好的壓制效果並極大的提高了戰鬥效率。這也似乎使張海回憶起了什麼,並開始有些明白了像抬炮這麼對於二十世紀的戰爭看起來有些落後的作戰方式到了民國時期的早期內戰和抗戰時期也有其用武之地。這也揭示了一個道理:一件火器不管看起來是否落後,只要能夠適合於自身並能擁有專門的針對性就能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這其實也是新軍主力部隊自從當年成立起來能夠始終擁有有效的戰鬥力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以僅僅二百多人的傷亡代價就殲滅了在法蘭克福一帶頑抗的敵軍後,遠征部隊的騎兵部隊沿河展開突擊作戰的時候繳獲卻是頗為豐厚的。通過在大河的遠方以線膛銃炮建立封鎖線的方式。新軍主力部隊至少繳獲到了萬餘條運動輜重物資的小船,其中至少三千餘條是用人力螺旋槳改裝的船隻。這些船隻中看起來適合在良好的條件下進行沿海遠航的船也有兩千艘左右。這就以意味著僅僅在法蘭克福一地繳獲到的完好的有動力船隻就可以有效的攜帶三萬全副武裝的隊伍展開海路攻勢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4

第1283章 連克重鎮

    威斯巴等美因茨等的幾乎是被規模龐大的隊伍在攻區緬因河畔的法蘭克福的同時就被橫掃的,這也是隊伍的規模不僅僅是萬兒八千人的先鋒旅乃至配備大量馬匹之後的好處。新軍主力部隊強大的戰鬥力也使得隊伍能夠在很寬的戰線上展開掃蕩,十幾萬人幾乎擁有十多路古代七到十萬人戰略集團的掃蕩能力。

    在攻取法蘭克福及其附近地區之後,因為大量仿製新朝配備有人力螺旋槳的船隻被繳獲並被迅速的利用起來,突擊的先鋒就不僅僅在是馬隊。馬隊的速度還有行程特性同船隊雖然短時間內能夠差不多,但也會是很大程度上脫節的。新軍遠征主力讓船隊單獨編組並攜帶足夠的步兵順流展開前進,在並不需要太大人力付出,留有相當作戰力量的情況下也能達到六節左右一晝夜四百里左右的騎兵在中長途難以企及的速度。

    就這樣,以近衛第一旅和暫編第一師、第二師的兵力大概三萬人左右的突擊部隊以敵軍難以想像的速度,幾乎是跟在敵軍人馬傳信接力之後的速度迅速的突擊了萊茵河沿岸城市科布倫茨和波恩,在守軍還沒有展開嚴密河防的時候就攻了這些上萬兵力防守的重鎮。

    曾幾何時,棱堡成為這個時代防禦體系的標誌,搞的整個17世紀的歐洲除了在比較遼闊的東歐之外就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野戰。然而僅僅一個沃邦攻堅體系就讓堅不可摧的棱堡變成了雞肋,進攻方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擁有幾倍的兵力優勢就能對守軍打出一比幾的損失比。而面對重手榴彈體系選訓及製造技術比歷史上的沃邦時代更為精良,並且擁有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火力水準的線膛精工火器並輔之以擁有強出一個層次戰鬥表現的官兵之後,一切防護體系似乎就想明末農民戰爭事那些鄉以下大戶的圍牆一樣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輕而易舉的攻破。

    因為快速沿河途徑讓更對守軍來不及進行有效的河防,在先頭船隊攻取擁有兩三萬守軍的波恩一帶的時候,一路上先鋒部隊僅僅遭遇了百餘人左右的傷亡,其中有一多半還是當地臨時武裝起來的民兵所造成的。船隊在進攻的過程中雖然也發現了至少百餘枚水雷,並且加上沒有暴露出來的肯定更多。但是這些水雷因為威力和水流的原因還有新朝遠征部隊還算優良的防護僅僅造成十三人傷亡兩人死亡的結果。

    沿著萊茵河順流而下的大軍直到逼近到中歐重鎮也是歐陸第三大的城市科隆附近的時候才遇到比較像樣兒的抵抗,不僅僅是水雷的成功率高了並開始造成明顯超過之前的傷亡,還遇到了不少逃亡時聚集起來的逃亡的民船構成的沉船的阻撓。在科隆一帶雲集的守敵加上一些增援和逃亡的西法聯軍之後達到了二十萬人上下的兵力。這些人因為見識過西班牙新軍那新式的防禦體系,因此在防禦中也並不再是舊式的棱堡。而是由地堡及被覆乃至蜿蜒曲折的交通壕所構成的新式防禦體系。

    這二十余萬人兵力規模雲集起來的西法聯軍在方圓二十裡左右的範圍內形成了看似比較嚴密的防禦體系。不過對於如今基層部隊比較完善的線膛火器的新軍遠征部隊來說,就是硬吃這二十多萬人的敵軍顯然也不過是只要付出幾百人左右的傷亡就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破之的事情。這些還在使用舊式的銃炮配置甚至是一些冷兵器的傳統之敵雖然比亞洲的一般武裝戰鬥力要強出不少,但是在新軍主力部隊面前卻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缺乏一百米外有效威脅對手手段的舊式武裝在七八十步左右的距離上就是依託一些地堡射口展開有效防禦的人都會被精度並不算是十分突出的定裝線膛火器所有效的壓制,更別說那些在這個距離上無需發射輕霰彈就能有效射擊頭靶大小目標的後裝線膛火器。

    不過,在指揮戰鬥中一向十分果斷的劉洪濤在面臨這樣大股敵軍進攻的時候卻稍稍顯得猶豫起來。

    “劉將軍,下進攻吧。在出戰的西班牙新軍已經被我們徹底消滅的情況下這些舊式的武裝就算採用新式的防禦體系又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我們的線膛銃炮可以輕易的壓制敵軍任何方向上的輕重火炮,而隊伍裡的鎧甲裝具和專門的車盾就能夠在近距離抵禦住一些大口徑老式火槍的彈丸,至於可能的傷亡,也完全在不會影響戰役行動的範圍之內。西征以來我軍進行的大仗也有不少了,出征作戰哪兒有可能一點兒傷亡也不冒……。”第一旅的旅長對劉洪濤請戰道。

    在談論戰略戰術問題的時候,劉洪濤也沒有特意隱瞞的習慣,尤其是在同營與營以上軍官談話的時候,因此也講出了自己心中的顧慮:“我軍當然能夠將這些聚集起來的敵軍硬吃下去,而傷亡,最多不過犧牲百餘人左右。可是如果我軍在這人煙相對繁華稠密的科窿附近殲滅如此之多的敵軍,而不是在富爾達以西的原野上,能夠做到有效的保密麼?如果能,又可以隱瞞多少時間?我軍突擊前進的速度再快,其實也不可能趕的上地面上真正意義上的加急通信,更別說烽煙通信這種手段。就是在沿海走海路並且相對順利的情況下也會是如此。以我的看法,最好在科隆及其附近一帶展開一定時間的休整。可能敵人並不知道的是:我軍繳獲到的那些船隻就算是其中的一些大船,也是有辦法在地面上做短途移動,繞過對手的河道防線的。因為我軍的體能和有所準備的工程能力和敵軍的預估並不一樣。我軍還可以在夜間有效的做到這一點。這樣,我們的陸上隊伍以大軍在科隆一帶圍困敵軍,而機動部隊可以攜帶繳獲過來的船隻繞過敵軍這並不算漫長的防線重新向下游隱蔽開進。甚至是為了隱蔽的從陸路展開轉移,讓馬匹攜帶我們出海作戰時所需要的輜重。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4

第1284章 最後攻略

    這樣就會給遠方還沒有瞭解前線戰情的敵人一段時間的迷惑,使他們不能在最短的時間能證明前線的西法聯軍已經遭遇大敗。這就會為我們由海路展開的行動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最大限度的避免我軍的大軍還沒有到,里斯本一帶的殘敵核心就有可能由海路離開歐洲的情況。

    因此,劉洪濤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並沒有讓部隊迅速進攻這一大股看起來比較堅固的敵軍堡壘及防線。其實還有一種憂慮劉洪濤並沒有講。科隆是德意志傳統手工業和兵工業的重地,有大量的敵軍潰敗到城鎮之內並不僅僅是會增加隊伍在清剿作戰中的傷亡乃至所花費的時間,還會在人才和人力資源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面對在科隆一帶集結起來的二十余萬西法聯軍所組成的戰略集團,劉洪濤的想法也是盡可能的通過圍困來迫降對手。

    而陸上的主力部隊其實並沒有迅速向法國南部甚至更遠的地方展開攻勢的必要,那樣同樣有可能使遠方的核心殘敵成為驚弓之鳥,並不是划算的。畢竟如果海上的突擊行動不成功,最後的攻勢很顯然要拖延到冬季了。

    在先頭部隊以閃電般的速度抵達科隆一帶之後的第三天,新軍遠征部隊十余萬人的主力大軍也基本上快速的跟了上來。後續的大部隊僅僅上沒有繳獲到足夠安裝有人力螺旋槳並可以在陸上人力或者畜力搬運的新型輕船隻而已。然而攜帶所有人畜的一般船隻並不缺乏。在前進的隊伍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掉沿河一帶敵軍的抵抗和有可能帶來的騷擾之後。新軍主力部隊依託河道也能夠在節省馬力的情況下展開每晝夜大概二百里左右的快速推進。因此在先鋒部隊于科隆一帶同西法等國聯軍對峙後的第三天左右。張海也就率領大部隊跟了上來,並實現了兩軍的會合。

    劉洪濤當然並沒有把自己的想法隱瞞,而是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

    “這幾天的時間,船隊已經通過秘密的方式由陸路繞過敵人在科隆一帶的河防據點。到達北面二百里左右的地方。為了最大限度的確保部隊行動的隱蔽性,同時還有數以千計以馬隊遊騎做後的隊伍在科隆到荷蘭境內的阿納母一帶的河道以最大的密度展開襲擾作戰,以確保我們的船隊在北上的過程中能盡可能的利用河道加快速度,同時還不被敵軍所察覺。我估計再有一周左右的時間,船隊就會抵達萊茵河出海口一帶並展開出海作戰。所以……。所以我覺得我也要盡可能的動身了……。”

    如果是以前,劉洪濤未必會講這樣的話,因為出海作戰不同於內陸作戰,帶著新軍重要的隊伍出海作戰對於新朝來說實際上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政治風險。可是如今在取得了決定性的作戰勝利。近衛先鋒旅的官兵們也承受了足夠多的作戰。劉洪濤確定張海不會再讓那些最精銳並在戰爭中起到足夠作用也打夠了仗的官兵們繼續進行這種高風險的作戰之後,再講這樣的話就是可以接受的了。

    這幾天的時間裡,張海也考慮的足夠周全:其餘的近衛部隊官兵將本著自願的原則繼續戰鬥。畢竟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還是有足夠擅長夜間作戰的精銳官兵比較好。你放心,我知道如果我聲明這次出戰行動是按自願原則出戰,絕大部分還能戰鬥的近衛部隊官兵們都會選擇出戰的。所以我會安排其中一部分比較合適的人來執行這類作戰任務,並且會盡可能的安排對戰鬥更有意義的後裝線膛槍手去戰鬥。不會成為隊伍的累贅。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安排並不合適,那麼也可以不再安排近衛部隊的官兵們去執行這樣的任務了……。”

    劉洪濤沒有再拒絕,在這個時候拒絕也顯得並不合適。因此就坦然的說道:“讓近衛部隊的官兵們湊出一個加強營群跟著隊伍一起出海作戰也好。畢竟近衛部隊的神射手在射術方面不是那些剛剛配屬了火器的官兵們可以相提並論的。在最大限度利用人力的戰術原則之下可以最大限度起到有效的作用……。”其實劉洪濤這樣說也是為了避嫌。畢竟:近衛部隊官兵在過去的時候不僅僅是新朝遠征部隊裡的精兵強將,還有一個潛在意義上的監督隊伍的作用。在沒有任何監督制約手段的情況下託付重兵也是一種冒失。

    為了最大限度的抓緊時間,劉洪濤終究沒有在科隆一帶耽誤太多的時間,而是迅速以快馬起程了。在路途中有專門的部隊和據點可以換馬的情況下,這樣出發反而能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並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北上的三萬新軍主力部隊。近衛部隊最後的“志願大隊”也是如此。雖然近衛部隊的官兵們很少做出給張海或其他上級增加麻煩的事情,不過這一次還是有很多人爭著要參加這次出海作戰。因為很多明白戰局的近衛部隊官兵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次出發很可能是整個新軍漫漫征途中最後一次有重要意義的戰略行動了。思考更深一層的一些近衛部隊軍官們甚至還開始意識到:即便一些殘敵真的搶在隊伍的前面出海。新朝很顯然也未必會在這次西征路途中再次出動大量的人力物力跨越西洋去追殲敵軍。

    奪取了整個歐陸乃至中東的人力物力,在加上新朝無與比擬的教育和控制體系,就擁有了絕對的戰略優勢。上萬工匠幾萬核心殘敵甚至更多的人手真的逃亡到了美洲又能如何呢。在西征中僅僅是這一路上已經俘虜並且可以為新軍遠征部隊所用的技術底子不算差,有兵工經驗的熟練工匠就已經達到了上萬人之多。殘敵如果真的逃亡到了美洲,所需的也不過是新朝像當年的美洲攻略一樣回師之後再派艦隊去美洲,執行為期幾年頂多數年左右的清剿作戰任務罷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4

第1285章 海上對決

    新朝十年舊曆九月初一,劉洪濤率領的新軍水路突擊部隊在兵臨荷蘭邊境並以很小的代價突襲了阿納姆,消滅了剛剛複國不久的荷蘭集團於國內留守的重兵集團大概三四萬人之多。過於迷信棱堡而沒有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全面革新野戰防禦體系的荷蘭軍隊在遠征部隊的精銳面前甚至連消耗彈藥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多少。

    九月初三,新軍水路突擊部隊攻陷鹿特丹並展開了一晝夜左右比較“忙碌”的休整。

    主要是為了應對海上可能要面對的威脅把繳獲到的火藥集中利用和改裝,製作一些臨時的火箭爆破船。

    通過對之前海上作戰的一系列研究,張海與劉洪濤等人發現:過去的時候海戰中要在一二百米左右的距離上展開“火箭船”實際上是一種缺乏遠端有效壓制決戰兵器的無奈產物。如果不這樣做,面對火力兇猛可以發射重霰彈的艦炮火力,傳統意義上的“火攻船”如果沒有足夠的數量優勢根本就沒有最低水準的勝算。因此即便在這個距離上展開火箭爆破攻擊的成功率不是很高卻也不得不這麼做。

    然而在隊伍能夠擁有一些“決戰特種彈藥”的情況下,如果能夠有效瓦解對方艦船在最後時刻的機動力,那麼實際上在五十米以內的距離上展開爆破攻擊才是最為理想的。在這個距離上展開爆破攻擊,人員傷亡風險很大。所謂“殺傷半徑”之外當然不是絕對安全半徑。在幾十米左右的距離上,敵人的船員都會被震的幾分鐘內喪失戰鬥力。而做為暴露在外的官兵按照推演和計算,戰亡失蹤或永久性傷殘的概率高達三成到五成。傷亡風險則超過一半。而且在這個距離上展開火箭爆破攻擊,推進火藥的需求比例會大範圍的縮小,更為節省。而攻擊的成功率卻會明顯的提高,甚至在不考慮對手攔截火力的情況下攻擊的成功率有可能達到一半以上。

    唯一讓劉洪濤感覺到有些不安的,就是這些從河運上繳獲過來的船隻大多數都是空重幾千斤甚至只有一千斤的小船。現代全副武裝的官兵並能保證一定的給養和抗風浪能力只能攜帶十五到三十人左右。不要說是海戰,傳統意義上的“內河水戰”都可以算做是比較小的船了。這樣的船就是被敵軍海軍重炮發射的重霰彈彈丸命中都可能被直接打透並給披甲的成員也帶來不小的損傷。

    也就在這個時候,更為不好的消息從遠處海岸的方向傳來,那是遠征部隊水路大軍的先鋒偵察人員從鹿特丹以西的海面上偵察到的重大敵情。這個未曾預料到的結果更是讓劉洪濤有些不安起來,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原本的海戰決定還有可能成功嗎?同時,跟隨隊伍的田賓也開始為自己的失算後悔起來。

    在原本的估算和情報當中:西歐主要國家的海上力量能夠用於決戰的風帆主力艦不過二百艘左右,加上巡航艦也不過四五百艘左右的海軍作戰艦隻。這些海軍作戰艦隻有很大部分是執行遠洋護航任務的,並不是屬於短期隨時可招回並用於決戰的力量。

    可是包括張海在內的不少人似乎忽視了:在這個時代,西方海上運輸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大型遠洋帆船時代。在東印度公司那裡常見的麥哲倫時代級別的中小型海船並不是此時代大西洋航運的主體了。

    這些四百噸到八百噸左右不比二三號的福船遜色多少的西洋運輸類帆船雖然說龍骨的密度配置和建造成本同正規的軍艦並不相同,但是這些主力遠洋帆船卻十分適合於在增加火力配置的情況下改裝為軍艦。

    這時代的歐洲遠洋海船的規模數以萬計,只所以在遠東那樣的地方多見中小型的西洋帆船艦船不過是海上任務過多,而且即便以此時歐洲遠遠超過亞洲的兵工製造潛力也無能力把商船都以重炮部隊的標準武裝化罷了。然而按照偵察部隊的報告,僅僅在鹿特丹以西海域海面上連綿數十裡的範圍內能夠發現的數十炮級別的西洋聯軍大型風帆主力艦就多達二百餘艘,各種十到三十炮左右數百料級別的巡航艦三百餘艘;估測僅僅是這附近的西洋海上聯軍主力就有五百餘艘艦隻的龐大海上兵力,這還不計算更小型一些級別的艦船。按照粗略估測,僅僅是鹿特丹以西海域上的西洋各國聯軍海軍兵力擁有的重炮數量要在兩萬門上下的樣子,火力齊射量按照二十磅左右的平均規格來計的話,就多達四十萬磅三千石上下左右的規模。在這個時代,這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了,也充分的反應了文藝復興這幾百年來,西方所積累的優勢有多大。

    在這一帶就出現如此規模的西洋艦隊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西歐各國在很早甚至半年以前就開始準備應敵,並把海軍主力全部集結起來,另一種就是把不少平時用於遠洋運輸的遠洋船隻來做為主力船隻了。

    而且按照一般的兵力運用原則,即便是海軍,敵軍也不可能把所能動員到的兵力全部投入過來,實際上在海上的西洋各國武裝力量可能遠不止這個層次。極有可能僅僅是動用的大中型主力作戰艦隻及武裝化的遠洋船隻就多達近千艘。

    這代表著什麼?如今從水路出發的新軍水路突擊部隊所擁有的所有那種只能載一個分隊級別的小型內河船隻的數量如果不計算專門用做火攻爆破船的,也不過千餘艘而已。

    在總頓位元相差百噸左右的情況下,就算是新軍遠征部隊的火器與訓練優勢再明顯,作戰覺悟再明顯,也根本彌補不了如此懸殊的差距。

    一艘風範主力艦在齊射時可以發射多達上千枚重霰彈,即便是海上的命中瞄準有困難,這麼一輪齊射就有可能在一裡左右的距離上對新軍遠征部隊那些陸上可以抬著走的小船構成嚴重的威脅了。

    “我們真的還要按原計劃從海路出發麼?”就連一向有不少信心的近衛第一旅旅長也開始有些打退堂鼓起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4

第1286章 海上對決(二)

    在如此懸殊的差距面前,勝算的唯一可能就是那些決戰彈藥了。可是這些決戰彈藥在海戰中的效果如果,完全是一件很憑運氣的事情,遠征部隊所準備的爆破船的數量甚至還未必有可能之敵的大中型艦隻多,兵力上更是有幾倍之多的差距,這些都使得交戰的前途未蔔起來。

    劉洪濤一時之間也陷入了沉思,不過在權衡了利弊之後他還是決定出戰並與海上的強敵展開一場對決。在劉洪濤看來,真正的決戰已經在富爾達以西決出了勝負,此時率領的主力部隊就算在海戰中失利,並且也遇到殘敵反撲的情況,遠征部隊在西歐的決定性勝利也難以被從根本上動搖了。尤其是考慮到並不算長的時間之後就會有新增援的部隊從海上趕來的情況下。

    而如果這一場海戰取得勝利,甚至還繳獲到至少一百艘以上比較完好的敵艦,那麼這就意味著敵軍連控制遠洋的權力也將喪失。雖然在航海能力和操作這種軟帆船能力方面新軍遠征部隊還有那些可能增援過來的水師官兵都遠未合格。不過考慮到人力螺旋槳時代的特點,操船能力優劣對戰鬥力的意義被最大限度的減輕了,而足夠堅固的大船就能夠讓那些線膛銃炮手有效的發揮出自身的實力出來,從而在海戰中面對傳統型的對手贏得決定性的上風。

    更重要的:只要荷蘭沿海附近的決戰取得了勝利,並且有足夠的繳獲,那麼在面對其他敵艦隊的時候就不再是問題。

    “我決定冒險一次,在白天的時候同海上的敵軍決戰!”劉洪濤最終下定了冒險賭博的決心。

    “為什麼要在白天決戰……。”水上遠征部隊的臨時參謀長剛剛問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似乎也就自己想到了什麼,示意自己已經明白了。

    因為很顯然:西班牙海軍是同新朝的水上力量有過交鋒的對手,如果在夜間遇到新軍主力部隊的突擊,這些以西班牙人為首的那些人的選擇很可能就是向英倫的方向突圍或者企圖逃脫並進行運動中的消耗戰,那樣一來,對新朝遠征部隊來說顯然會陷入不利和被動的局面。

    因此可以選擇的作戰方法就只有以近快的速度在岸上偵察敵沿海船隊的動向,在夜間只負責運動和包抄圍攏敵主力艦群,決戰則放在天色開始放亮的是。

    在大軍準備向海上進發之前,劉洪濤也把指揮層討論和商議出來的作戰方針要領向基層各級單位做了傳達和明確:第一,因為這些規模不小的敵艦隊群中也有可能配備了人力螺旋槳和線膛銃炮手,因此爆破船應該靠後,船上的一般官兵要要發出堅如磐石般的作戰意志抵擋住敵軍任何可能突圍的方向,在選擇爆破攻擊如非被圍攻或者有敵小船隊嚴重阻隔的情況,否則要在一裡左右的距離上使用決戰彈藥並為繼續的突擊創造機會。

    第二是對敵大船的突進進攻距離也視海情定在一裡半到一裡左右的距離上。決戰彈藥的釋放選擇在一裡到二百步左右的位置上。這個位置顯然也是經過嚴密演算的結果。如果決戰彈藥能夠起到有效的延緩敵軍運動並在短時間內使敵混亂的效果。那麼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就足夠讓以人力螺旋槳全速航行的大多數風向內的小船逼近到距離敵大船很近的距離上。如果敵大船在這個時間內有戰術行動機動和回避,那麼就要持續的針對敵軍展開火力吸引並配合決戰彈藥的使用來壓制對手。

    整個水路突擊部隊一共配備千餘艘小型戰船和六百艘左右用於爆破攻擊用途的“火船”。

    如果考慮到雙方船隻近乎兩個數量級級別的差距,雙方的實力對比是十分懸殊的,超過了人員訓練和素養差距所能彌補的地步。而新軍遠征部隊唯一有可能的勝算就是決戰彈藥了。因此在負責掩護的戰船上,所有的上千枚決戰彈藥都分發到了各船。

    為了避免誤傷,因此劉洪濤還是叮囑了各基層部隊:決戰彈藥的使用如非幾種特殊情況,一定要在特定的信號之下集群展開應用,而不能隨意的浪費掉。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現誤傷的可能。

    儘管戰前做了各種各樣的努力和安排,但實際上劉洪濤也明白:這一次海上的決戰是不可能準備的太過完備的。因為如果準備太長時間,從消息的洩露到敵情的變化都有可能錯失掉戰機。

    就這樣,為了牽制和吸引海上的敵人,新軍主力部隊開始派遣越來越多的“偵察部隊”前往海灘上去偵察敵情,並趁夜間構築了能夠有效避免重霰彈殺傷的工事。

    儘管執行這種任務的部隊不過幾千人左右的規模,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海上西洋各國聯軍也並不再敢於派遣隊伍上岸像在伊斯坦布爾附近的戰鬥中那樣上前送戰績了。在土耳其境內的戰鬥其實已經讓西歐各國不少海軍官兵也認識到了新軍主力部隊在陸上的絕對戰鬥力優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認為岸上的新朝官兵並不算多,也沒有哪一家的船隊願意派遣陸上的兵力來拼消耗了。而是依託自身火力和後勤方面的優勢對岸上的新軍主力部隊在相距離三四裡之遠的情況下就以重霰彈展開了猛烈的轟擊。在並不算穩定的海上發射平臺的情況下於這麼遠的距離上發射重霰彈足足讓這些重霰彈的散佈誤差達到了方圓一裡左右的範圍。不過即便是如此,輪流開火的各艦重炮群也以前所未有的火力打出了遮天閉日如同雨幕一般的攻勢。密集的彈丸在空中的集群飛行甚至帶動起了足夠的風勢,讓新軍負責偵察和牽制任務的新軍主力部隊在這樣前所未見的火力之下猝不及防的被殺傷了四分之一之多,約千人左右。本以為距離海岸比較遠的距離、比較分散的隊形和工事準備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殺傷,可還是沒有想到就是這樣,敵軍兩萬餘門重打出的不知有幾百萬發的霰彈還是造成了規模不小的傷亡。如果不是各連排的基層軍官們還算訓練有素,及時的讓官兵們躲避到了臨時戰壕的崖孔之內,說不定所要遭受的傷亡還有更多,甚至直接就有可能被如此規模龐大的火力帶來殲滅性的打擊。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5

第1287章 海上對決(三)

    見到本不是爆炸彈丸的重霰彈在積累到一定的火力密度和數量的情況下竟然如同打出了連成一片的揚塵,甚至把不少地方的地形地貌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了,本來沒有排並上岸打算的一些法國人也有一些心動。

    “在這前所未有的火力面前,敵軍不管在這連綿十餘裡之內的範圍內部署了多少兵力,都一定會遭到重創的!”一名法軍艦隊指揮官在用望遠鏡仔細的觀察了一陣岸上的情況之後說道。

    “我們還是小心一些吧,新軍主力在之前的不少勝利,就是因為出忽意料的強悍。而且我覺得在天黑之前我們應該遠離。”

    “他們的這次遠。

    征根本沒有艦隊伴隨而來,自陸上而來的這些敵人難道還會有內河臨時徵集來的船隻來給我們這全所未有的艦隊帶來威脅麼?”在西班牙精銳核心主力遭到嚴重失敗的消息傳來之後,法國人對於西班牙人也沒有之前的那種恭謙的態度了。

    “我們排小部隊上岸看看吧,如果殘敵依舊暴露出驚人的戰力,我們就用猛烈的火力繼續來把這片土地翻耕一編就可以了!”此時一名英國艦隊指揮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卻嚴肅的說道:“當然這樣的行動也應該由各方共同承擔……。”

    就這樣,擁有十幾萬海上大軍的龐大艦隊還是能夠輕易的湊出大概四千人左右登陸兵力執行這種岸上任務。在這個水手與陸戰隊並沒有太過嚴格區分的年代,這些“陸戰隊”就算遇到較大的失利甚至是做為棄子也不接受的,

    而且這四千人往往也是對艦隊戰鬥力影響最差卻也勉強合格的一些備用步兵中抽調,法國那雖然規模龐大然而海軍素養卻比不上西班牙與英國的海軍艦隊就成為了承擔這方面任務的主流。

    在此時的歐陸也普遍出現了人力螺旋槳的情況下,西班牙人也在決戰前為其他國家的海軍配備過一些小型的船隻,這使得這種規模有限的登陸戰算不上是一件多麼麻煩的事情。百餘艘小船很快就放了下來並通過索道輸送下足夠的水手,第一波次顯然就能把這幾千人的隊伍直接送上岸去查探。這些隊伍並不是成建制的野戰單位,而是以連為單位分成三十個左右的聯隊,來自於各個不同的船隻。這也是此時代的海軍步兵同一般的陸上野戰部隊最大的不同。

    負責偵察的新軍主力部隊本就部署在比較遠的位置上,因此這些西法聯軍海上步兵的登陸行動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在這秋季的荷蘭海岸,風浪也相對是大西洋上相對比較適宜的時節。

    在一開始的時候,這些無奈之中被強行送下船的隊伍還是十分緊張的,甚至到了有不少人難以站著走路的地步,可是當看到了海灘不遠處那猛烈炮火帶來的效果之後,那種如同押赴刑場一樣的緊張才算稍稍緩解了不少,不過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親自去那片很可能存在敵軍的陣地上偵察。當然各隊之中還是有一些負責消耗和探路任務的“炮灰”,這些人同尋常海員的地位並不一樣,在威逼利誘之下,還是有幾百名負責“探路”的先鋒展開對那片幾乎被彈雨“犁”了一遍的土地展開了偵察。

    在這樣的情況下,終於有槍銃聲開始越來越密集的響了起來,遇到這種情況,殘破的戰壕內的新軍主力部隊官兵幾乎是下意識的展開了火力還擊,輕易的就打退了這幾百名負責探路的敵軍,並讓這些人中的一半變成陣前的屍體留了下來。

    新軍主力部隊的火力點其實並沒有暴露出多少,不過百餘人的開火就達成了這種目標而已,在不少新軍官兵的判斷當中,這樣的火力暴露還不足以讓敵軍展開全面性的火力報復,不過參戰的新軍主力部隊各營連官兵顯然低估了此時西歐聯合艦隊的作戰決心。

    僅僅是百餘個火力點的暴露,就在之後的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再一次吸引到了鋪天蓋地般的火力。

    因為在之前的炮擊當中對距離和霰彈的特性有了一定粗淺的認識,因此雖然這種海上炮火對陸遠端霰彈的誤差仍然很大,大到能有半裡有餘的縱深散佈範圍,可還是比之前的火力還是更為精確了。

    遮天蔽日的重霰彈群在集中落下的時候甚至會形成不遜色于實心彈多少的破壞效應,足夠把簡單的藏兵洞砸塌。連續二十輪左右的開火讓聯軍海軍艦隊在短短不過半個小時的時間內進行了幾十萬次開炮,打出了接近兩千萬發重霰彈,密集的彈雨和動能轟擊不但從各個方向灌滿了大面積的每一尺土地,甚至還把不少簡單的淺層坑道都徹底砸塌下來。在這猛烈的彈雨和火力之下,執行牽制敵軍任務的幾千名新軍主力部隊官兵終於遭到了重創。

    在這樣猛烈的火力準備之下,儘管上岸的聯軍步兵撤退到了比較遠的距離上,但是被“誤傷”的人還是達到了超過一成左右的比例,堪比一些作戰了。不過這也讓很多人真正的安下心來,因為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之下沒有幾成比例的人能夠僥倖倖存。除非這些倉促之間冒出來的東方強敵在這一帶早就準備了像樣兒的地下掩體。

    在鹿特丹以西海岸附近的這場猛烈的“炮火表演”,最終直接殲滅性打擊了依託坑道進行掩蔽的幾千新軍主力部隊,有超過千人被後續上岸的聯軍官兵所俘虜,這樣同新軍遠征部隊交戰以前前所未有的大勝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聯合艦隊的士氣與決心。

    敵人對新軍官兵被俘人員的審訊還是花了不少的功夫,不過這些並非做為特工來培養的普通士兵在嚴厲的威脅和刑罰之下還是有超過一成的人在很短時間內選擇了妥協,西歐聯合艦隊也得到了一些似乎十分有用但並不精確的資訊。

    “這些陸上而來的人們竟然想用可以在地上抬著走的船來和我海上主力決戰?那張海是瘋了麼?”得到這樣的消息,很多西歐海軍將領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5

第1288章 海上對決(四)

    火船戰術在這個時代還是靠譜的一種手段,加上新軍主力部隊擅長一些新式的小船海戰戰術,因此對此有過切身之痛的不少西班牙海軍將領到沒有完全掉以輕心:“我看是這些強敵在陸上的連勝可能使他們產生了忽視細節的錯誤判斷吧。當年他們就是用一些小船夜戰戰術來讓我軍的海上主力蒙受了嚴重的損失。這些強敵在海上的戰鬥精神幾乎和陸上一樣瘋狂和頑強,還是不能小瞧的。我們得知了對方的安排,固然是一次給予敵軍更大重創的機會,但也不能因為掉以輕心重蹈當年的覆轍……。”

    法國海軍將領們大多對類似的話不以為然。那種自殺性的火船戰術雖然有效,但也必須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的,比如說明顯的數量優勢以及大船的掩護等等。面對海上的主力艦,在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想要單純的“以小搏打”完全是一種自尋死路的做法。

    別的不說,那些大型的風帆船在海上機動的速度並不慢,而且可以部署更多的火炮和火力,光是幾十門炮展開的攔阻火力就能在幾輪開火之中打出幾千發重霰彈,那種連這時代一般火船的規格都遠遠沒有的小船會在很遠的地方上受到壓制。

    不過英國人對這場海戰的重視程度其實超過了西班牙人,因為如果海上萬一有所失利,甚至乾脆就是平局,那麼對於英倫三島來說也很可能意味著滅頂之災。西班牙人至少還有中南美開發比較成熟的殖民地可去。而此時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之不過是一些面對輸入新技術後發展起來的大型北美部落都有可能造成威脅的據點而已。就是能不能養活軍隊和貴族體系的轉移都是很難說的一件事。

    “我看我們還是謹慎一些好,我們的小船相比敵人的那些海船都算不上的船隻也擁有明顯優勢。讓那些小型巡航艦乃至進一步武裝起來的商船執行週邊主力艦的護衛任務應該就能盡可能的避免那種危險了。必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我們的火船來攔截他們那些海船都根本算不上的小船。還可以讓我麼的小船用繩索連接起來借助大船航行。整個船隊面臨敵軍的時候在有效的機動戰中消耗對手。我相信:就是那些強敵的戰鬥力再強,再海上也會面臨重大的損失和失敗。我們也應該讓那些狂妄而目中無人的強敵遭受一次損失以萬計的大敗,歐洲的文明才能真正有希望……。”

    就這樣,在得知新軍遠征部隊竟然分出了幾萬人以那些像樣兒點兒的風浪都不一定盡的主的小船來和史無前例的龐大艦隊進行對決,就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創強敵的好機會,並沒有選擇再退縮。而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和安排,法國和英國人的不少船隻也大方的讓那些西班牙人的新式銃炮部隊上船加強火力,準備展開同強敵的決戰。

    西班牙人的三萬殘餘新軍還是至少分出了六七千名官兵來參加這海上的行動,在水手們的複製之下,這攜帶幾千支線膛抬炮的隊伍實際上還可以發揮出更強的火力。

    “對了,我還聽說這些強敵似乎準備了一種決戰彈藥,不知道是什麼。這樣力量懸殊的對決,如果他們真的是一點兒手段都沒有,會和我們選擇決戰麼?”

    “按照我們審訊俘虜的報告綜合來看:應該是一種火箭兵器。說不定有十分優良的引信和精度,不過也僅僅是如此了。在海上用火箭作戰是東方的一種傳統。可是想憑藉這類手段來在今天的海戰中立足也太有些異想天開了……。”

    在重新整頓船隊準備迎接決戰的前夕,一些戰場覺悟好的人們還是似乎感覺到好象有哪裡不妥,但又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因為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陸上而來的敵軍都不可能擁有同西歐海上主力正面交鋒的實力。大型船隊只要在夜間有效保持運動,顯然就會是安全的。

    此時代即便是西歐海軍中素養最差的法國海軍至少在編隊航行上也是沒有問題的,再得知新朝主力部隊部隊打算全軍主力乘小船群準備展開決戰後,西歐聯軍海上主力雖然有著絕對的優勢,但還還是盡可能的向大海的深處航行半天左右的時間拉開上百公里的距離以回避夜晚的時候那些瘋狂而強悍的敵軍可能帶來的威脅。而在天色放亮之後,西歐海軍主力則開始全面展開廣大的隊形在荷蘭沿海及其附近對新軍遠征部隊主力進行大範圍的搜索。

    戰爭和戰役很少按照一方的企圖與計畫所進行的事情,即便是對強大的新軍遠征部隊也是如此。當劉洪濤所率領的上千艘小船所組成的海軍主力在夜間展開大範圍包抄搜索時沒有發現西歐聯軍海上主力的時候就明白決定命運的時刻就要到來了。

    劉洪濤沒有選擇在這種情況下讓主力船隊撤退回岸上,因為從剛剛得來的消息看:那樣顯然也並不安全。規模龐大的敵軍在轟岸時也能打出難以想像的火力並給隊伍一定的威脅。而如果在海上展開決戰,雖然這種情況下已經喪失了圍殲西歐海軍主力的可能,但是還是有可能憑藉決戰彈藥取勝並擁有一定程度上的繳獲。

    敵情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劉洪濤只是對作戰原則進行了一些重新的安排,就決定把隊伍展開寬廣的距離迎接天亮後可能展開的決戰。

    事實上在太陽還沒有從近海陸地上的地平線上升起來的時候,深藍色淩晨夜幕之下的光亮就已經吹響了戰鬥前哨的號角,首先是新軍小船群的週邊艦隻首先發現了十多裡外西歐聯軍海上主力艦群中那望遠鏡中在這樣的時間段依舊清晰可見的身影,並利用這不到一個時辰左右的淩晨暗夜時間盡可能的謀求比較好的作戰態勢,就算已經不可能在合圍對手,也能在形成半包圍的夾擊之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25

第1289章 海上對決(五)

    選擇在淩晨進行決戰的好處和弊端也都體現出來,早上或傍晚的海邊往往是大海最為平靜的時候,有利於那些本就不適合出海的小船最大限度的保持戰鬥力。可是借助海浪來隱蔽自身的能力就差多了。

    當年小船群剛剛展開連綿二十餘裡的範圍,從四五裡外逼近西歐聯軍艦隊的時候,那些來不及準備海洋迷彩偽裝的小船就被高高的桅杆上以高度的戒備觀察海面的英法西等國艦員紛紛發現了。

    在早已做好了戒備和開火準備的情況下,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火炮就在第一時間把炮彈打向了明顯是有效射程之外的遠處,四五裡左右的距離實際上已經是海軍火炮以最大允許仰角下發射重霰彈的極限。猛烈開火帶來的搖晃乃至不可能完全整齊的連續開火都帶來了更大的誤差。

    不過從前方展開火力的上百艘主力艦上的數千門重炮打出的火力卻是恐怖的,讓陸戰中也基本無效的射程強行變成了有效。數十萬枚重霰彈在十公里上下左右的戰線,累計數平方公里左右的海面上掀起了暴風驟雨。大面積海域在猛烈的火力之下似乎驟然間變的沸騰起來。從遠處看就似乎和從遠處逼近過來的海嘯一般形成了一片水柱構成的白色。平均每十平米左右一發的落彈瞬間就讓大部分的小船都有彈丸被打中。重霰彈的速度在這樣的距離上已經削弱到不比強弩好多少的程度,但依舊讓防護精良的官兵們在一輪射擊中就付出了七八百人左右的傷亡,至少超過百人戰亡。

    在起初的時候,新軍主力部隊原本以為船隊已經分散程度足夠了,二十餘裡的戰線展開即便在這望遠鏡開始大規模應用的時代也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極限。可是卻沒有想到當西歐海上主力集結起來的時候,火力竟然是這樣的強大的。

    不過,軟實力遠非一般傳統軍隊可比的官兵們並沒有因為船上有人傷亡就退縮,而是依舊盡全力的踩動人力螺旋槳並揚起小帆向敵艦群逼近過去。

    其實在戰前劉洪濤也做過大致的演算。面對火力前所未有的敵軍海上主力,就是讓船隊從三個方向上組成連綿二三十公里大範圍內的單一戰線逼近對手也不見得好多少。因為在那樣的情況下,整個船隊將面臨上萬門重炮乃至側弦主火力的轟擊,這一仗在懸殊的噸位與火力差距之下,就算有著“決戰彈藥”顯然也是要付出巨大代價和損失。而且這種傷亡損失密度距離敵船越近就會越大。

    從西歐聯合艦隊的頭兩輪轟擊來看,以這種能被重霰彈威脅到的船隻想衝破敵軍的火力防線簡直是天方夜談,就算有著前所未有的人力螺旋槳動力也不可能。唯一的希望僅僅在於新軍水上突擊部隊的猛烈壓制能讓對手的火力效率低一些,盡可能減少大軍在之後的傷亡。

    在這樣的局面之下,也體現出了新軍遠征部隊各基層軍官有效的反應和軍事教育素養,在無需命令信號的情況下各船官兵就已經開始在近處營連旗船的指揮下以線膛火力展開了還擊。

    在這樣遠的距離,還是在海上,即便以線膛抬炮並配比較優秀的射手還是沒有把握以很大命中率射中風帆戰艦那樣的目標。因此上千艘突擊船上在半分鐘在展開的數千發線抬炮炮彈藥火力僅僅給敵軍帶來了二三百人的傷亡損失。主要是命中艦體的上千發彈丸有一部分從炮窗附近的位置鑽了進去。

    這樣的火力或多或少的給敵軍的炮手帶來了一定的壓制和威懾,不過算不上明顯。第一次見到這種火力的效果的西歐聯合艦隊甚至連掉轉船頭放風箏的打算都沒有。大部分艦長似乎都看到了在較遠的距離上就能以猛烈的火力將來襲的規模龐大之敵徹底擊潰的希望。

    “我們的彈丸以這樣的密度肯定是命中敵艦了!我們的瞭望手看的很清楚!繼續開火!”

    “全船,讓更多的火炮向敵軍開火!”

    向著新軍主力部隊展開火力的火炮更多了,覆蓋而來的艦炮重霰彈也越來越猛烈。已經有一些運氣不太好的船被打的四處漏水,不得不動用人力修補船板導致船隻落伍到第二梯隊。大部分船隻被命中的次數雖然不多,但也都有船隻中彈。

    當那如同飛蝗組成的黑霧一般的彈群掛著呼嘯的風聲襲來的時候,也讓英勇的新軍主力部隊官兵不得不感到一陣緊張。

    “要不要發出信號動用決戰彈藥?!”這時候做為參謀長的田賓也有些恐懼起來,把本不想詢問話也說出來。

    劉洪濤經歷過堪比此時的危急局面,加上本身還算強硬的心理素養還是很快做出了決定:“現在還不能動用,等到兩裡左右距離上的時候再做決斷……。”

    依靠猛烈的火力覆蓋能力,西歐聯軍在兩裡以外的距離上幾乎主導了火力戰,在不過分鐘的時間內就展開了數萬門次的開炮,以幾百萬重霰彈殺傷新軍水路突擊部隊六七千人並當場讓上千人戰亡。一些爆破船甚至也有極不走運的船隻被擊沉或是發生了巨大的爆炸。這也讓西歐聯軍不少海軍官兵感覺到多少有些緊張:看來來襲的強敵的確是做了充分準備的。

    逼近到距離敵艦左右的時候,新軍水路突擊部隊就已經遭到了超過兩成的傷亡,不論依照什麼標準也處於被擊潰的危險邊緣。只是一些傷亡比較嚴重的營群船隊也沒有發生崩潰這點兒讓劉洪濤多少有了些信心。

    “把展開掩護射擊的信號彈發射出去吧!”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洪濤終於下令道。

    兩裡雖然只比四裡近一半,命中率的提升卻不止四倍。一部分船員把填裝好的線膛銃炮教給優秀射手展開射擊的時候,雖然不能保證絕對命中,但也開始能夠把大部分彈丸打在敵船的艦體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