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少年義勇(二)
從平定國內的“堪亂”,到日朝長時間的治安行動,新軍在這方面也算擁有了不少經驗。新的少年義勇軍怎樣在可以接受的成本要求和技術要求內編制兵種體系,並沒有太大的爭論,在最終確定的時候也是如此。
在特定的國情環境下,什麼兵種體系最為有效也往往會是經過考驗且在歷史上有先例的。
從歷史上看: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冷兵器隊伍至少在中國必然是以弓手為主體並配近戰長兵的通用性步兵,很可能還配馬匹。李世民時代是如此,即便民間訓練條件不是很好的朱元璋時代也是如此。一旦一支軍隊開始大規模裝備弩兵,往往就是戰鬥力開始滑坡的代表。
弓箭的成本不高,普通人或三流官兵手中也很廢,可是它的戰鬥力拓展潛力是很多兵種無可比擬的。首先一張少數精銳才能拉的開的大型強弓往往也不會超過兩斤,加上幾十支重箭頂多也就七八斤,這就為攜帶弓箭的同時攜帶其他長兵器提供了很大便利,弩手在特定條件下雖然也可以攜帶長兵器,但卻在武器切換和攜行負載方面終究會帶來負面影響。
新朝也曾經研究過此時代的歐洲開始出現並重新對弓占具優勢的絞盤弩、杠杆上弦器弩箭等。但結論卻是:這些弩類兵器在文藝復興時代的西方曾經重新煥發青春實際上是長弓在破甲潛力方面受到很大局限的結果。
上弦器單兵強弩可以讓箭矢的威力達到三四百焦爾,在有效射程威脅大多數板甲,甚至比一些時候的火繩槍中距離上的破甲性能還要強,這種能夠破防的效果就使它對的起成本了。一名長弓手訓練到可以普及化的極限,也只能射出一百三四十焦爾的箭,面對精良的新式防護實際上是無力的。
而清式複合長弓發射合適的箭以一石二三鬥的力量發射,可以達到二百四五十焦爾的初動能。即便依舊遜色於一些上弦器或絞盤弩,卻因為在存能、射速、拋射和其他優點而最終勝出。使弓對弩的優勢又回到了原點。二百四五十焦爾的初動能或許無法威脅有效射程上一些極為精良的騎士級板甲,卻能對普遍裝備這時代文藝復興時代西方正規軍的大多數鐵制板甲構成有效威脅。
而一些單兵武器不論如何也不可能威脅的防具,比如盾車、金屬盾牌加鎧甲等等,在火器時代卻可以用一定普及的度的輕炮來應對。這也是另一位面同西方打交道不少的鄭家於收復臺灣的時候,主要作戰力量依靠還是輕炮加弓手的原因。
因為年齡段和成本的限制,少年義勇軍大多數學生的弓箭訓練七成及格線標準沒有一石二三鬥那麼高,特別是拉力包線優秀的清式長弓在肌肉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比同等拉力的其他弓費力很多的情況下。七年級也大概只有八鬥左右的及格線標準,只有不到一成左右的少數突出者才能達到戰弓標準。當然局限這點兒的主要是也十四五歲左右的少年骨骼與肌肉潛力上的局限。少年義勇軍的弓箭極格線標準並不僅僅是“最大開弓力”,還必須是能夠保證一定一分鐘內射速和基本準確度的實戰標準,這樣一來即便是自中年級開始經過幾年鍛煉的學生兵們也僅僅是新朝遠征部隊主力出發後經過三個月的補訓才面前達到標準。
除了弓箭之外,炮兵體系也是一支軍隊的重要支撐。在十五六世紀的時候,炮兵火器還只是支撐垃圾軍隊戰鬥力的“骨幹支撐”和類似弩炮床弩一類的“工程兵器”,而到了十七世紀中葉的時候就開始體現出在強軍交鋒之中也有相當野戰支撐作用。
而依靠相對嚴格的管理理念,新朝的銃炮製造即便是並非跟隨大軍遠征的那些專業工匠,普遍替代了滑膛時代的頂級水準。在有至少數百發壽命要求的前提下,單位身管重量的銃炮標準能量也可以達到一千焦爾上下的標準。
依眾多經驗得出的結論在考慮成本和工藝熟悉度問題,火炮口徑仍然被確定在一寸左右,而彈丸的重量也被確定為接近六兩左右的水準。在這個規格之下發射出估算初速四百五六十米每秒極限射速的彈丸,能量超過兩萬焦爾,能夠有效威脅戰場上常見的盾車和大多數內河航行的船隻。而在一輛二百五十公斤左右載重、全重四百公斤左右的車輛上,可以安排十聯裝這種優質虎尊炮規格的聯裝銃炮。這種輕炮車在沒有馬匹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大多數相對平坦的地方以四個稍微強壯一點兒的少年拉載並保持正常的行軍速度。整個火炮的炮足及後勤人員兼護衛及軍官也控制在十人以內。
按照明初軍制,一個百人隊通常只有十人操作火器,不過在新的青年義勇軍,每個百人隊左右則配備了三門這種炮車,另外加強一個新增的野戰炮兵分隊約二十人左右,依靠少量動員起來並經過一定訓練的輕型馬使用最低規格的三斤彈野戰炮,用於威脅野戰中的大多數可能的目標。
近戰兵器也比強調火力的新軍遠征部隊遜色不少,沒有那工藝要求不低的套管鋼矛,僅僅只有尋常的包鐵短矛做為輔武器,近戰用途的重手榴彈倒是帶了一些,不過也不算多,平均到每人身上不過兩枚左右。
這種火力與後勤配置同西征部隊相比可謂是寒酸無比,不比起事初期強多少。但是按照作戰任務想定:當極西之地的強敵被大部解決,遼闊的西域不存在太強有力的規格之敵後,後續的少年義勇軍還是能夠以規模不小的數量優勢及一定的軟戰鬥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完成所期望的任務的。
因為缺乏輜重之外足夠的馬力,西北地方在承擔了西征部隊路過所需要的後勤負擔後,已經沒有太充裕的存糧,少年義勇軍也只能在大軍出發三個月後的春季以常行軍的速度起程,踏上有可能改變人生的遠征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