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應對異族人鬧事!
張靖此舉只是開頭,後面定然還有後續動作,不但要將姜輝一族斬草除根,而且還要借助此事,將占城異族禍根一舉斬斷。陳波是個聰明人,推算張靖後手,不由長歎一口氣。張靖是從全域考慮,開始著手占城的長治久安了,異族貴族很快就會成為歷史。姜淡此時惹事,不是故意給張靖送功嗎?
張靖今晚的冷靜、忍耐、無情,其實用心深遠,陳波想通了所有環節之後,只覺背衣冷汗涔涔,張靖的心思很狠,下一步是要致異族貴族于死地!
陳波知道張靖一旦出手,可能引發郡內異族騷亂,但張靖既已佈局,必有應對手段,因此拋開顧慮,斬釘截鐵地說道:“姜淡帶領部落壯士,打傷士兵,欲劫持人質,有謀反嫌疑。可以抓捕其族貴族,審問其間詳情,其族人出籍者免罪。”
想動張靖的女人,張靖豈能讓異族人好受?張靖聽到陳波所言,不由欣慰地笑了笑,滿含深意地看了陳波一眼,道:“姜輝還要按計劃送去夫甘嗎?”
“姜輝?”陳波猶豫一下,很快下了決斷,道:“暫時留在郡監,以郡衙名義向州衙彙報此案,但姜輝原先是州管官員,最終處理結果,要聽州衙決斷。”
陳波雖然出身平民,卻是官場老人,仕途風雲變幻,關鍵時刻自會看清方向。以張靖的身份,即使周瑜、馬良也會另眼相看,既然張靖已經打定主意,即使陳波有不同意見,如何說服張靖?既然無法說服,不如跟著張靖的鼓點走,張靖此舉成功,陳波身為一郡主官,必定分功不小,若是不成功,張靖頂在前面,需要他擔心什麼?
“潭兒明年國學畢業,若是不好安排,我可以給孟起將軍寫封薦書。”張靖見陳波十分配合,當即改了話題,轉到陳波兒子陳潭身上。
陳潭現在國學占城分院讀書,兵科專業,成績十分優異,考錄軍隊肯定沒有問題。陳波曾跟周樹提起,想讓陳潭進入水軍,攻堅營是主力軍,若論上升空間,比水軍還要高出一籌,這個消息讓陳波喜出望外,連忙謝道:“若能去攻堅營,不須安排職務,只給孟起將軍擔任親兵就行。”
張靖點了點頭,道:“潭兒在國學十分努力,品學兼優,我只能在背後助一下力,想在軍中站穩腳跟,最終還是要憑個人能力。”
陳波得任占城太守,得益于蔣琬舉薦和張靖背後發力,最初只是感念張靖的恩德,又畏服張靖身份,這時卻對張靖好感大增。凡人都有私心,子女是最大的心事,張靖輕輕一句話,解了陳波內心憂愁,小事雖然不大,但在陳波心中,比自己升官都要歡欣。這是上位者的手段,不但要有威,還要知道如何施恩。
陳波平民出身,全域感稍差,考慮事情不很全面,不知張靖此舉雖是幫了陳波大忙,但也將人質控制在手中,以後陳波若是改弦易轍,只須張靖稍微運作,就可決定陳潭的前程命運。不過尋常人考慮事情,只顧眼前,很少思慮以後,其實思慮日後才是大局觀的重點。
文武主官定下調子,此案涉及謀逆,就成了大案要案。陳波、張靖當堂審理。姜淡等人早被張靖的殘忍嚇破膽子,不需刑訊逼供,一五一十交待清楚,涉案人國清、郭興,在占城城區居住的姜輝親信族人,都在天亮前捉捕歸案。
官府相關人員忙了整整一夜,除了審理涉案人員,還要部署相關軍務。天明以前,各縣情報員陸續得到命令,信使匆匆奔赴各縣漢人聚居點,通知民兵戒嚴,防備異族人聚眾鬧事。
張靖步出官衙之時,天色已經放亮,街上已有行人走動,商鋪也陸續開門營業。張靖並未回到居處,來到南城門樓向南觀望,目送赴占城駐軍兵營送信的王小刀慢慢消失不見。
占城軍營屬於南州兵曹直轄,營將與南洋水軍五營級別一樣,比占城郡尉高出一級,彼此分工不同,與水軍五營和占城尉衙很少發生交際。占城軍營營將張苞,張飛長子,也是姜述親傳弟子,還是皇親身份,同胞姐妹張星彩、張月彩皆是宮中嬪妃。
張苞是姜述最小的親傳弟子,曾在姜府外院住過數年,與張靖這些年長皇子十分熟悉。張靖來占城報到以前,與於翔發生衝突,各關卡奉令截回張靖一行,付丘又派人在後追殺,逼得張靖繞路投奔蔣欽,坐船來到占城,張苞親自帶人接著張靖,在營中躲了十餘日。直至接到齊隸來信,張靖知道付丘案發,相關軍令已經撤銷,才去占城尉衙報到。
自從報到以後,張靖從未再主動聯繫張苞。張苞因是皇親,結交皇子更加注意,明明知道張靖就在占城,也從未主動找過張靖。
為了免除姜輝勞役之苦,姜淡已派人到各部落串通,與各部落首領約定,初八開始,各部落派人陸續進城,初九清晨聚到衙門門口,抗議官府對待異族人不公。
貴霜前線戰事正值膠著之時,繼判姜輝勞役之後,再高調處罰姜淡等人,很可能引發異族人騷亂。倘若只是異族人,還不足以讓張靖如此小心,即使最終需要強行鎮壓,尉衙部下兵力足夠。但自天書案了結,假天書在吉貞道長手中,吉貞道長一直沒有啟行。各大世家自然不會甘心,一直聚在占城未散,這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若趁彈壓異族時去尋吉貞道長搶書,到時顧此失彼,將會引發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張靖處理姜淡事件,態度十分強硬,可以說是設局縱容姜淡案發生,其中隱含很深的用意。占城身處邊州,異族人口多,建郡時間早,民族問題極具代表性,治理異族人不能太殘酷,但也不能太縱容。因為歷史沿襲下來的習慣,占城官府對異族人過於縱容,處理漢人與異族人糾紛時,有時為了安定團結,甚至會偏向異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