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人屍半途皆被劫!
說話時,張西指了指旁邊的一堆東西,張靖走過去細看,見有一些未燃盡的布帛殘片,還有一個香爐,一幅與眾不同的八卦圖。八卦圖陰眼極大,其上遺有香灰,能夠清晰地看到一條痕跡,還有幾處不顯眼的血滴。
張靖思忖一會,問親兵討了一枚銅錢,按照痕跡拖動,恍然大悟,道:“這是五鬼搬運大法,背後有高人與我們作對。”
張靖又讓張西引領,來到西側小山,仔細尋找其它痕跡,可惜昨夜搜查之時,官兵的腳步已將痕跡破壞。正在此時,南邊官道上數匹快馬飛馳而來,正是于吉引著數名弟子連夜前來接應,恰在此時趕到。
于吉道行深厚,閱歷十分豐富,聽說張靖描述,又仔細察看諸物,搖頭道:“琅琊宮擅使五鬼搬運大法者,只有廖廖數人,但皆無此人法力精深。難道又是十二家族搗蛋?”
張靖異道:“上次與公孫勝相談甚是契合,彼等已將俘獲之人放回,還專程派人進京賠禮道歉,怎會又在背後出手?”
于吉將張靖拉到一旁,小聲道:“十二家族自謂神將後人,視漢人若同蠻夷,上次他們見流于江湖的天書皆是假物,所用藉口已失,所行諸事已經違背家規,釋放人質賠禮道歉只是表面客氣,以他們自高自大的性情,又怎能自此俯首?天下精通五鬼搬運大法者,除了琅琊宮就是蜀山派,兩門皆無如此高手,定是十二家族高手所為,此事應能確定。四皇子先按計劃啟行,我立即回京稟報,由陛下決斷此事。”
張靖昨日與對手鬥法,清楚自己實力十分弱小,遇到如此高手,幫不上什麼大忙,雖然心憂黃猛生死,但也不能行螳臂當車之舉,給姜述寫了一封信,詳細記載此事前後經過,讓于吉捎回,引著文醜等人趕往長子城。
張靖這邊一來一往,耽擱了兩天時間,王家那邊又忙亂成一團,因為歸期改變,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人陪宴,何處退席,只能另行安排。
太守和郡尉又派屬官前來,佈置諸般防衛,與王家商議何處退,何處跪,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儀注不一。外面還要安排人員打掃街道,清理道路。張靖夫婦十五日進城,王家與太原官府十四日才重新佈置停妥。
十四日這一夜,王府上下通不曾睡。至十五日五鼓,凡族中有爵位的在職或致仕官員和有封誥的女子,皆按品服大妝。王家內外,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無咳嗽之聲。
王許不顧年老體衰,領著近支男丁,親自在南門迎接,其餘人等皆等到大門外。街頭巷口,俱已清街安畢,荀堪等合城文武也來到城門口迎候。
忽然一批快馬奔來,眾人連忙上前詢問,士兵道:“還有半個時辰車駕將至。”
王許派左右回府通知,花燈鼓樂全部準備妥當,眾人各自整理衣裝,此時馬蹄聲響起,只見一名軍官引著一隊騎兵急馳而來,並未上前招呼王家眾人,而是尋到太守和郡尉,交接城門防務。
繼而接連又有數隊騎兵,由外向內,即使王家安保也全交接過去。此時地面震顫,眾人遙望南方旗幟鮮明,正中央大旗挑著一杆紅旗,上面三個黑字“親衛營”,其後一杆將旗,書著大大的“文”字。
此時已聞得隱隱細樂之聲,親衛營所攜全幅執事都亮了出來,只見龍旌鳳羽,雉羽夔頭,又有銷金提爐焚著禦香,然後一把曲柄金傘過來,兵將皆鮮衣亮甲,馬匹雄壯。有隨行文官帶著屬吏捧著香珠、布帛等賜物,後面連續三座車駕,皆是四匹馬的金黃繡紅車輿,緩緩行來。
車輿到了城門前,張靖攜王熙兒、公孫紅葉從車駕上下來,先向王許等人行禮,又走向荀堪,笑道:“此次熙兒省親,卻累伯父受累,此次只是私事,伯父且領眾人處理公務,晚宴時我們再暢談。”
荀堪知道今日不是自己主角,謙讓數句,勸張靖上了車駕,目送王家尾隨一行人進城,這才引文武諸官回府。眾人見到這般威儀,不由交頭接耳,荀堪笑道:“舊朝時規矩更多,這還是陛下減了不少環節,否則我等近幾日是不能處理公務了。”
張靖車駕到了門口,夫婦兩人下車,又與王熙兒祖母、母親見禮。眾人一齊進府,只見府中香煙繚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氣象,富貴風流。
且說張靖在車駕內,見王家府第內外如此豪華,暗自歎息奢華過費,大族底蘊可見一斑。這時王家有人提示下車,張靖夫婦下了車駕步行。沿途之上,樹梢石欄,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花雪浪;上面柳杏諸樹皆是新綠,用通草綢綾紙絹依勢做些花果,粘於枝上,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鳧鷺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製作,栩栩如生。各屋門前亦系著各種精緻盆景,珠簾繡幙,桂楫蘭橈,自不必說。
任紅昌(貂嬋)認親之時,王家家主王允在長安擔任司徒,王許在太原掌管家事,彼時太原已被姜述收復,王家正不自安,聽說這等好消息,借勢在洛陽置辦認親宴,極其奢華,共辦酒席一百餘桌,京城震動。
任紅昌只是王許外孫女,王熙兒卻是王家長房嫡女,其間親疏相差不小,王家正在家勢大落之時,這等重振家聲之事,豈能不好好操辦?再說王熙兒是王家傳奇人物,近支長輩皆高看一眼,憐愛非常,搞出這般氣勢也情有可願。
待到了省親東院,但見庭燎燒空,香屑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說不盡簾卷蝦須,毯鋪魚獺,鼎飄麝腦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大戶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