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求生在西晉末 作者:瘋子16141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12 17:24:2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71 117045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0

第635章 世家的罪惡

  “前幾日朕讓道徽清查建鄴周邊土地兼併情況,情況極不樂觀!”

  說到這兒,司馬紹眼含怒火,喃喃自語:“這些年朝廷稅賦日益減少,大半財富都落到世家手中。就拿建鄴周邊而言,土地兼併之嚴重超乎外界想像,一大半百姓失去土地,淪為佃戶。”

  “這些佃農隸屬世家,而世家並不需要向朝廷繳納稅賦,佃農每天辛勤勞作,創造出來的財富都落到世家手中。如此便造成庶民、朝廷愈加困頓,世家大族反而越來越富裕。”

  “其實朕很好奇,按照正常情況來看,他們起碼要不吃不喝數十年才能擁有如今擁有的財富,可世家來到江東不過十幾年功夫,卻積累了無數財富、土地。”

  “不用說,這中間有太多的黑幕。”

  司馬紹話音剛落,王導、庾亮等世家子弟無不從臉色微變,剛剛聽到司馬紹要從土地入手改革,就讓不少人心驚膽戰。眼下再聽到司馬紹要揭發世家巧取豪奪的罪行,眾人再也無法坐視下去。

  家中土地是怎麼來的,他們比誰都清楚,雖然有部分是通過正常手段購買而來,但每家每戶都少不了有巧取豪奪之現象。真要讓司馬紹掀開這層黑幕,那世家的臉面可真要丟盡了。

  “若要改善朝廷財政收入,必須推動土地改革,讓朝廷名下擁有大量自耕民。”

  聽著司馬紹斬釘截鐵的話語,世家官員便意識到,此次世家不大出血是不行了,只是這樣一來江東又要起風波了。

  王導目光憂慮地看著意氣風發的司馬紹,他剛剛好不容易才給王敦之亂擦過屁股,沒想到這麼快又要面臨新的動盪。

  “陛下,土地改革關係重大,不宜冒然推行,須經眾位大臣討論後方可實施。”

  “好吧,既如此那就五日後召開大朝會,這一次朕將讓任何人都無話可說。”

  司馬紹當然知曉在江東推動土地改革有多難,但是這一次他可是下定了決心,手中已經掌握了不少世家違法亂紀的證據,並且人證、物證、苦主齊全,不怕世家推辭狡辯。

  只要世家不贊成土地改革,司馬紹就將把案件影響擴大,最好讓整個天下都知道,那樣才最有震撼力。不是司馬紹非得要跟世家翻臉,實在是北地燕國給他的壓力太大了,與其日後做個亡國之君,不如放手一搏。

  很快天子欲推動土地改革的風聲傳來了出去,頓時引起江東各界一片譁然。

  不少世家紛紛上書勸諫天子,要求其遵從祖制,放棄土地改革。

  面對各地世家的反對浪潮,司馬紹冷笑一聲立即讓郗鑒查辦幾個次等士族,打算在大朝會舉行前先殺雞駭猴。

  經過幾天的準備,郗鑒拿著有力證據,在苦主狀告下,皇帝支援下,一下子將四家次等世家全都下獄,罪名赫然是巧取豪奪、殘害庶民之罪。

  此案一出整個江東震驚,無數世家為此失聲。

  太寧元年十月,天子將案件交由丹陽尹郗鑒審理,由於案件事關重大,朝廷上下都在關注案件審理情況,以至於在開審之日,三公九卿以及各路人馬紛紛於堂前聽審。

  開庭審案,先傳原告,由於原告過多,案件審理設在朱雀大街上審理。

  當天,建鄴全城百姓都去聽審。案件還未開審,百姓就議論紛紛。

  “你們看,那不是老李頭一家嘛,怎麼就來了這幾個人,當初他們家可是有二十多口的。”

  旁邊一人介面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八年前老李頭家破人亡,被大族劉家逼死兩個兒子,老李頭帶著孫子逃到外地。他們一家無依無靠,在外地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中間肯定又死了不少,現在就剩這祖孫幾個了。”

  “還有旁邊的王大戶,當年可是個殷實之家,還經常接濟我們。不是說他們去外地了,怎麼也出現在原告位置?”

  “哪兒啊,他們被大族李家逼得沒辦法,全家去投奔親戚了。聽說李家帶了一大幫人強佔他們的地,只給了一點錢,他們不服,被打了個半死,不得已才逃的。”

  聽著下面的議論,前面坐的世家官員如芒在背,他們從未想過自己在底層百姓心目中竟是比胡虜還要可惡的形象。

  開審後,郗鑒先命人將一干人犯帶上,很快劉、李等幾位家主被押解上堂。

  看到劉李幾位家主身上沒有拷打的跡象,讓在場官員微微頷首,對郗鑒有了些許好感。

  “原告狀告爾等巧取豪奪,占人田產,逼死百姓,這些爾等可認罪?”

  “我根本沒有搶奪他人土地,我得到的土地都是經過正當途徑獲得的。你像李老頭一家,我可是花了大價錢買下他家的土地。還有王大戶家,我可是用比他們的還要多幾百畝的地和他們交換的。這些都是有契約為證的。”說著,劉家主還真掏出一堆契約。

  “我們家根本就沒有識字的人,你是拿刀架在我兒孫的脖子上逼我按的手印,我不按,你就殺了我兩個兒子。你又拿我孫子的命逼我,我才按的。”

  說著,李老頭一家已經失聲痛哭起來。

  不料,劉家主介面就十分囂張的問道:“你說我拿刀逼你,有誰看見了?你說我殺了你兩個兒子,有證據嗎?你分明是貪圖錢財,想要訛詐我,被我趕出去,才心存報復,誣告與我。”

  此話一出,百姓又是議論紛紛。

  “李老頭一家都是老實人,從來沒和別人鬧過矛盾,對人也和和氣氣,還總是幫鄉里鄉親的,怎麼會貪圖劉家的錢財。”

  “就是,劉家家大業大,有多少家僕,誰敢去他家鬧事。”

  “這事多麼明顯,一定是劉家欺壓李老頭一家。”

  聽著百姓的議論,郗鑒已經知道天子目的已經達成,不出數日,這件事就會傳遍天下。

  郗鑒冷笑一聲道:“你以為做的天衣無縫,卻不知你的罪證早已被本官所掌握,看來你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來人,帶人證、物證。”

  “劉家主,你可認識這個人,他可是你的前任管家,你逼死劉老頭兒子時他可是幫你來著。你做的缺德事有一半都有他的參與。他旁邊這個就是親手殺死劉老頭兒子的兇手,他已經招認了罪狀,並且指出你就是主謀。”

  “不可能,他們這是誣陷。他們幾年前就偷盜我家錢財,被我送往官府了。”

  “是啊,老爺。”

  管家咬牙切齒的說:“我偷盜錢財,那你丟的錢財找到了嗎?捉賊捉贓,贓物呢?還在你家倉庫裡藏著呢吧。”

  不等劉家主插嘴,郗鑒就讓官吏拿出許多物證,一件件物證鐵證如山,釘死了劉家主的罪證。

  最後郗鑒宣判:“劉家主涉嫌殺害人命十七人,搶奪土地兩萬四千餘畝,證據確鑿。因其罪大惡極,現判其處腰斬,劉家家人及奴僕有傷人命者,斬首。有罪責者按律論處。家產除補償苦主損失外充入國庫。”

  郗鑒剛一宣判,外界響起震天的歡呼聲,無數百姓紛紛叫起好來,讓原本站出來要替劉家主求情的世家官員也不得不老老實實坐在那兒,實不敢犯眾怒!

  很快郗鑒又快刀斬亂麻地將其他幾個次等家族判罪,劉李等幾家家主根本就沒想到朝廷會對他們下死手,直到刀斧加身眾人才哭天抹淚的求饒。可惜司馬紹欲借他們的人頭震懾世家,豈能輕易饒過他們?

  此案過後數日內,傳遍整個江東,在各地世家保持沉默時,庶民百姓卻一片叫好聲。

  看到時機成熟,司馬紹立即下令召開大朝會,就新政改革展開討論。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36章 江東新政

  五日後,在太初宮舉行大朝會,目的只有一個,討論土地改革是否可行。

  司馬紹畢竟不是燕王,他面臨的世家勢力遠遠超過衛朔。

  因此,即便他借助郗鑒整治了部分豪強,讓各地百姓拍手稱快,佔據輿論了上風,但也不敢據此大張旗鼓推行改革。

  為了說服世家支持改革,大朝會剛一開始,司馬紹就讓郗鑒向大臣介紹一下他對建鄴周邊地區土地的調查情況。

  “太寧元年十月,臣受命調查建鄴周邊土地使用情況,結果發現半數以上的土地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大量百姓淪為佃戶甚至是奴隸。”

  “這種情況導致朝廷稅收大半被豪強所奪,以至於財政收入銳減。長此以往,朝廷必將入不敷出,不要說在未來抵抗燕國,恐怕連維持現狀都做不到。”

  郗鑒剛剛說完,一個世家官員就跳了出來:“陛下乃是天命所歸,又施行仁政,天下百姓無不感恩戴德,你怎敢說連如同暴秦一般的燕國不如呢?”

  看到跳的挺歡的世家,司馬紹冷笑道:“既然你那麼有信心,明日就領兵去前線吧,讓朕看看你是如何打敗燕軍?”

  天子話音剛落,那個世家官員一下子面色蒼白,剛剛之所以將燕國貶得一文不值,不過是想打消天子效仿燕國推行土地改革的想法。至於燕國到底有多強,只要不是傻子幾乎都明白,他哪有膽子與強大的燕軍較量。

  郗鑒接到司馬紹示意繼續道:“像剛剛審完的劉家、李家這樣的謀田傷命案,在下手中還有多達數十件。若非陛下再三表示要給諸位留點兒臉面,恐怕早就開始受理。”

  看來司馬紹還很理智,沒有冒然將刀揮向全部世家,只是挑幾個次等士族殺雞駭猴。若是他真把所有的世家都當成是巧取豪奪之輩,必然將全部世家推到對立面,新政永遠也別想得到推行。

  “諸位,我朝自武帝立國以來,不過短短幾十年功夫,原本還國力強盛、萬國來朝的大晉帝國,迅速衰敗。究其原因為何?除了八王之亂、胡患四起等外在因素外,各地豪強肆意壓榨庶民、盤剝百姓,恐怕亦是造成天下大亂不可忽視的原因。”

  “有時候朕時常深思,若是當年沒有八王之亂,大晉帝國還會走向崩潰嗎?”

  “結果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大晉從立國之初就是畸形的,按照北地的說法,國內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用不了多久百姓必會揭竿而起,再演漢末黃巾之亂。”

  “如今大晉已走到生死存亡之際,若再不做出改變,即便我們不被燕國吞併,日後也難報不會被百姓推翻。”

  “我知道新的政策會讓諸位利益受損,但請大家仔細想想,你們是願意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等日後燕軍過江時,將爾等眼下擁有的一切奪走,還是與朕一道放手一搏,為自己為家族爭取一線生機。”

  司馬紹的話讓原本從內心深處抵觸新政推行的世家官員陷入沉思,確如天子所言,依當前形勢而言,若是江東不做出改變,將來必然不是燕國對手。

  眾人還在沉思時,司徒王導開口了,“陛下言之有理,江東的確到了不變不可的地步。”

  司馬紹見士族領袖王導站出來支持改革頓時精神一振,正要說幾句褒獎的話,卻見王導話音一轉道:“不過,變法事關重大,尤其土地改革一項更是重中之重,不可貿然行事。”

  “依司徒之見當如何?”

  “首先當明確哪些土地可以收繳,哪些土地仍舊歸主人所有。臣並不否認世家中存在有害群之馬,但朝廷不該一棒子將世家全打死。在懲處犯法世家時,還應保證各地世家通過合法手段獲得土地利益。”

  “不然,若不分青紅皂白搞一刀切,會讓所有擁有大量土地的世家人心惶惶。”

  郗鑒忙介面道:“不錯,司徒大人說的很有道理,朝廷改革是要改變不合理的地方,但這不是我們損害其他人合法權益的藉口,什麼事情都不能一刀切。”

  “臣在調查期間,發現雖然有不少豪強通過不法手段強奪土地,但也有部分世家遵紀守法本分做人。因此朝廷應當全力打擊不法豪強與世家,至於平日裡遵紀守法,又注重名聲的世家,則應該保障他們的利益不受侵害。”

  王導頗為滿意地看著郗鑒說:“不錯,以是否違法亂紀為標準確定是應該給予打擊還是給予保護,這個標準很合理。當然了,任何打擊都要以證據為准,不能只聽信一面之詞。”

  “另外,臣以為若是有人主動交出土地,朝廷要應該給予寬大處理。”

  雖然還有不少世家官員不甘心,但看到王導、庾亮、紀瞻等世家大族紛紛表示贊同推行土地改革,眾人便意識到改革已不可避免。

  要說眼下最興奮者自然是天子司馬紹,此次推行的新政被他寄予厚望。大多數政策都是仿照燕國,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江東就會強大起來,到時就不用再害怕燕軍南下了。

  經過朝會的商議,江東新的土地政策新鮮出爐了。

  土地為百姓私有財產,可買賣,必須在官府見證下進行,否則為違法。朝廷將沒收豪強世家不法所得土地,將之分配給無地百姓耕作,並保護合法所得土地不受侵害。

  司馬紹新推行的土地政策雖還不如均田制徹底,但相比之前已有了大大進步,首先他限制了豪強世家部分利益,擴大了自耕農數量,讓朝廷多了徵收稅賦的物件,客觀上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但是因為依舊沒能將世家列為稅收徵收對象,故司馬紹推行的改革只是治標不治本。說白來,只是將一部分受世家豪強壓榨的庶民,歸到朝廷名下,相當於從豪強世家口中奪走一部分利益收歸國有罷了。

  然即便如已經讓司馬紹興奮不已,讓他看到了振興晉室的希望。

  隨著土地改革順利進行,一大批豪強失去所有,甚至是生命。

  然而各地豪強絕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在等待機會發動致命一擊。

  ……

  “子文、大郎,這些日子你們辛苦了!”

  看著匆匆而入的朱文,張大郎,衛朔不由感慨不已。最近為了讓新成立的內務府儘快運行,朱文與張大郎沒日沒夜的與各位屬下見面,並與眾人商討其中細節。

  “呵呵呵,主公過獎了,這都是臣等應該做的。”

  “嗯,等再過段時間當內務府走上正規後,我將起駕返回洛陽。”

  “主公來嶗山差不多大半月了,也該回去了,不然非出大亂子不可。”

  朱文與張大郎兩人從未想過衛朔會一直待在嶗山,畢竟他的身份放在那兒,整個燕國還離不開衛朔掌舵。眼下衛朔已看望過張老漢,再待下去也沒有意義。

  “對了,有件事忘了向主公稟報。”

  “哦?什麼事?”

  “今日得市舶司來報,原王敦麾下周撫、鄧嶽二人來投,不知主公將如何安置他們?”

  “嗯?周撫、鄧嶽來投?”

  衛朔滿臉訝異,他沒想到鄧嶽會來投奔燕國。若是再將其收入麾下,那麼歷史上東晉一朝四大名將即劉遐、鄧岳、毛寶、朱序四人,除了尚未出世的朱序外,其餘三個皆在燕國。

  衛朔沉吟片刻道:“讓周撫、鄧嶽二人隨我先返回洛陽,至於他們的去處我自有安排。”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37章 返回洛陽

  太寧元年,十月下旬,衛朔將內務府一切事務交給朱文、張大郎負責,他本人則起駕返回洛陽。

  時至今日,他不回去不行啊,內閣一日三催,不斷要求衛朔儘快返回洛陽,大量政務等著他處理。

  “伯山、道和,讓二位久候了!原本早該與二位元將軍見面,奈何事務繁雜一直沒有抽出時間來,只好在回京途中召見兩位,請二位見諒!”

  “末將等勢窮來投,大王寬宏大量,不計前嫌,不但沒有追究我等罪責,反而委以重任,讓末將等無不銘感五內,豈有見諒之說?”

  在寬敞明亮的專屬王駕馬車上,周撫、鄧嶽終於見到了名震天下的燕王,原本忐忑不安的情緒,眼下更是緊張地直冒冷汗。

  望著有些緊張地鄧岳、周撫,衛朔笑著安慰道:“兩位莫緊張,雖說某與大將軍王敦有仇隙,但與兩位毫不相干。你們儘管放心在燕國待下去,只要不觸犯燕國律法,誰也不能動你們一根汗毛。”

  “謝大王厚恩,今後末將必以大王唯馬首是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鄧岳、周撫聞言頓時激動起來,有了今日衛朔這番表態,他們就不用擔心日後再被送交朝廷治罪。

  “嗯,有此心便好,今日叫兩位將軍過來,除了敘家常外,還有要談的便是兩位日後的去處。不知你們對此有什麼想法?若是有的話,不妨說來聽聽。”

  鄧岳、周撫作為剛投過來的人才,哪敢有其他想法,再三表態願聽從燕王吩咐。

  見對方如此識趣,衛朔十分滿意。他雖嘴上在徵詢兩人意見,其實心中對於鄧、周兩人去處早已有了成算。

  “寡人也不瞞兩位將軍,我是很希望你們去西域建功立業的。”

  “西域?”周撫、鄧嶽面面相覷,近百年西域不通中原,已經讓不少人都快忘記西域。

  “沒錯,自今年開始燕國戰略重心西移,此舉旨在收復西域霸權。今夏,內閣授權涼州都督府于樓蘭古城重建西域長史府,新任長史苻洪親率六千步騎,作為燕國重返西域的前鋒已越過玉門關,挺進牢蘭海附近。”

  “燕國重返西域肯定會遭到當地土著勢力反彈,嚴重的話,還有可能爆發戰事。為了加強涼州都督府實力,內閣雖已往西北調集了大量物資、人員,但整體而言,都督府實力還略有不如。涼州都督劉遐多次上書樞密院、內閣,要求儘快派遣幫手。”

  “兩位將軍皆是獨當一面的人才,正是西北急需的人才,就是不知兩位將軍可願意?”

  周撫、鄧嶽兩人互相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難以抑制的喜色。自前漢武帝開通西域以來,後世歷代凡能建功西域者,無不是名留青史之輩。他們沒想到剛一投靠燕國就碰上這樣的好事,遂忙不迭答應下來。

  “好,既然兩位將軍沒有異議,那此事就這麼說定了,等到了洛陽你們去樞密院領過文書後,就到涼州都督府報到吧。”

  “諾!末將領命。”

  從燕王座駕上下來,鄧岳對周撫不由感歎道:“見識過燕王丰采後,我才知道,盛名之下無虛士。燕王能以遼東一隅之地,挽狂瀾於既倒,救百姓于水火,不是沒有道理啊!”

  “是啊,燕王氣度恢弘、志向遠大,非一般豪傑可比。”周撫亦嘆服道。

  ……

  由於返程不用那麼著急,使得衛朔用大半月才回到洛陽,而他剛一回來就被內閣上下堵上了門,各大學士對其拋下政務跑到嶗山一事極為不滿。

  “大王你可算回來,若再不回來,臣等真要親自去請您了。”

  面對內閣大學士們的責難,衛朔唯有連連拱手,表達歉意,“是寡人孟浪了,讓諸位卿家為難了。請大家放心,我保證下不為例,下不為例。”

  看著知錯就改的衛朔,內閣眾人即便有再多不滿,卻也只能化為幾聲歎息罷了。

  “最近耽擱不少政務,咱們先揀緊要的處理,文冀,你先說說吧。”

  “諾!眼前最要緊的事,與西域有關。據涼州都督府稱,西域長史府成立以來,受到西域各國密切關注,其中既有對燕國保持善意者,如車師前國;又有對燕國保持敵意者,如車師後國、龜茲、疏勒等國。”

  “總體而言,對燕國保持善意的都是西域弱小國家,他們長期受疏勒、龜茲、車師後國等強國壓榨,國祚朝不保夕,急於借助燕國力量重振雄風。”

  “而西域其他強國則對燕國西進保持極大警惕之心,想來他們也知道,燕國一旦恢復西域霸權,必將影響他們的利益。”

  衛朔摸著下巴沉吟道:“嗯,看來西域局勢不怎麼樂觀啊,將來少不得大戰一場才能決定霸權歸屬。文冀,正長可曾送來西域的詳細情況?”

  “回主公,據劉都督稟報,如今西域共有七大強國,分居天山南北,其中車師後國、烏孫兩國位於天山北道,其餘焉耆、龜茲、鄯善、於闐和疏勒五國均在天山南道。”

  “除此之外,在西域更北、更西尚有柔然、敕勒、高車、嚈噠、康居、大宛等大小數個勢力,這些勢力中既有對西域虎視眈眈的強大如嚈噠、柔然、康居等遊牧民族,又有依附西域各國而存的大宛等弱小國家。”

  “西域形勢複雜,對此爾等有什麼建議?”

  “回大王,經過內閣商議後一致認定,短時間內燕國僅憑小打小鬧,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西域局勢。除非派出大軍征討,以武力懾服西域各國,然後再輔以政治、經濟、邦交等手段,才有望重建霸權。”

  “派大軍征討西域是必須的,但眼下時機未至啊,燕軍正全力消滅成漢,暫時抽不出更多精力關注西域。而且西域各國距燕國千里迢迢,大軍西征困難重重,其中光是糧草轉運都是一大難題。”

  衛朔非常贊同內閣判斷,歷史已經證明,不動用武力很難徹底收復西域。但同時他也非常清楚,大軍西征絕非易事,除非舉燕國全國之力,不然還真無法完成西征。

  “不過,在派出大軍西征前,西域長史府也不應該什麼都不做,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西域長史府要為日後西征打好前站。首先要對西域各國各個方面進行詳細調查,另外,還要在牢蘭海附近建立屯田據點,讓樓蘭城變成燕國在西域最堅固的堡壘。”

  “那個車師前國不是對燕國很有好感嗎?西域長史府也可以借機進入高昌城,當年戊己校尉府不就在高昌?若是再重建了戊己校尉府的話,燕國就算是在天山南北各有了一個立足之地。”

  聽到這兒,裴嶷苦笑道:“這下涼州都督府更要叫苦了,原本劉都督一直在向內閣叫嚷著西域缺人才,他恨不得把一個人當兩個人使用。如今大王不但沒有派援兵,卻又加重了西域長史府肩上責任。”

  “誰說我沒給涼州都督府派幫手?”

  衛朔振振有詞道:“寡人此次從嶗山歸來,還給正長帶回來兩個幫手,這兩人都是可獨當一面的人才,正好去幫助正長經營西域。”

  “這兩人非是旁人,原是大將軍王敦麾下大將——鄧岳、周撫,王敦敗亡後,為逃避朝廷打擊報復,兩人不遠萬里投我燕國。寡人憐惜他們二位是個人才,不忍就此埋沒,就收留了他們。眼下西北缺人才,正好派他們過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38章 蜀中變局

  “呵呵,這下劉都督該高興了,前幾天他還要求往西北調派人手呢!”

  “前幾年燕國力有未逮,對西北支持不夠,後來多虧正長勉力維持。如今燕國戰略重心往西轉移,今後將加大對涼州支持,爭取早日重建西域霸權。”

  “大王,鄧岳、周撫兩人剛一過來就委以重任,合適嗎?”

  “怎麼?世容還擔心他們有貳心?”

  衛朔笑著解釋道:“呵呵,世容多慮了。寡人既然敢重用兩人,就不怕他們鬧么蛾子。更別說西域孤懸塞外,沒有燕國支持,即便他們別有用心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這倒也是!”

  莫含隨即話音一轉道:“不過,臣真沒想到朝廷會在這麼短時間內平滅王敦,如此一來朝廷內部隱患消除,再加上天子頗有明君之象,日後難免不會成為另一個東吳。”

  “嗯,世容擔憂不無道理,聽說最近天子正忙著推行新政。在嶗山時,我也曾瞭解過江東新政,至少從內容上看,若是朝廷真有決心推行下去,江東實力必將上一個臺階。”

  “不過,爾等以為天子提出來的新政會得到世家支持嗎?”

  衛朔嘴角帶著一絲嘲諷之色,說實話他一點兒都不看好司馬紹推行的新政。

  司馬紹以為照抄燕國就能成功,卻不知燕國的成功帶有很大運氣。

  當年衛朔在遼東折騰的時候,正是由於胡虜、大海封鎖,才讓他幾乎不受世家干擾。等到世家反應過來後,卻發現衛朔已成長為岑天樹木羽翼已豐。

  而司馬紹憑藉平定王敦之亂樹立了自己威信,又通過郗鑒掌握了不少世家罪證,才暫時逼得世家退步。

  不過,衛朔相信隨著新政逐漸深入,天子與世家之間的矛盾會愈發尖銳,等到雙方矛盾不可調和時,必定會發生激烈衝突,以一方徹底倒下而結束。

  “算了,不說江東了,還是說說西南戰事吧,前線可有軍報傳來?”

  “回大王,自南下漢中後,尚未有軍報傳來,不過臣以為軍報應該就在這幾日傳來。”

  ……

  “什麼?!燕軍已經擊破了江州,正向成都方向而來?太傅的大軍呢?”

  得知燕軍得了江州,坐鎮成都的李雄如遭晴天霹靂。

  當初,漢中丟失、李壽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他就意識到江州危險了,這才特地調太傅李驤領兵一萬駐守江州。

  誰知不過過了半月時間,江州再次落到燕軍手中。

  江州一失,成都東南門戶大開,燕軍可由東南向成都席捲而來。

  即便燕軍不願孤軍遠征成都,他們也可沿著涪江北上攻取涪城。

  而涪城則是梓潼郡通往成都的咽喉,正當金牛道之南口。

  涪城一旦有失,燕軍將切斷駐守梓潼郡的李越大軍的退路,讓劍門關天險失去應有作用。

  “丞相,如今形勢危急,如之奈何啊?”李雄哭喪著臉詢問丞相范賁。

  面對實力強大的燕軍大舉進攻,範賁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挽救不了眼前頹勢,他只能好言安慰道:“陛下莫急,太傅雖然丟了江州,但手中至少還有萬餘兵力。只要其小心應對,將燕軍暫時擋在江陽、犍為兩郡,應該問題不大。”

  “太傅在江州都沒擋住燕軍攻勢,眼下退到了江陽,能攔得住燕軍嗎?”

  “攔不住也得攔啊,不然燕軍都要兵臨城下了!”

  範賁無奈道:“其實臣更擔心燕軍北上奪取涪城,涪城不但是成都東北門戶,又是梓潼退往成都的咽喉要道。一旦涪城丟失,車騎將軍李越將被困死在梓潼郡,劍閣天險也會失去應有作用。”

  “那……那不如趁著眼下燕軍尚未發起攻擊,朕命李越撤回成都?”

  看著慌張失措的李雄,範賁心下黯然,他沒想到一向表現還不錯的李雄,面臨生死存亡時竟昏招迭出,召回李越固然可加強成都兵力,但也將拱手讓出劍閣天險。自秦州而出的燕軍會沿著金牛道直逼涪城、成都,到時成漢除了坐困成都再無其他出路。

  “不行!此刻絕不能調車騎將軍棄守梓潼,不然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

  “那依愛卿之意當如何呢?”李雄已徹底亂了章程,只能指望範賁給他出主意。

  範賁沉吟片刻道:“燕軍得了江州後,不管是攻打成都,還是進取涪城,其都已佔據上風。而我們能做的只是加強各地防務,爭取依託城池擋住燕軍攻勢。江州燕軍畢竟是孤軍深入,時間拖得越久對成漢越有利。”

  “好!朕立即給李越、李驤等將下旨,讓他們嚴守城池,膽敢擅自逃跑者,殺無赦!”

  危急關頭,李雄難得雷厲風行起來,當即連發軍令,分遣使者奔赴犍為、江陽、梓潼等郡縣,並下令調朱提、越巂、漢嘉三郡守軍不帶糧秣,輕裝北上急進,分別支援江陽、成都、梓潼。

  李雄此舉固然是為了保障成都、江陽、梓潼安全,卻沒想到隨著益州西南各郡縣駐軍紛紛北上,導致西南兵力空虛,為將來姚弋仲襲取益州西南埋下伏筆。

  ……

  不得不說李雄、范賁高估燕軍實力了,燕軍打下江州後,並未有向成都進攻的跡象。

  成功奪取江州,讓左路軍統帥北宮純志得意滿,受命出征成漢以來,左路軍一開始承擔的任務只是誘敵而已。然而誰也沒想到,最後竟是左路軍先打開僵局,不但攻取漢中,還沿著米倉道首先攻入蜀地。

  不過,之前為了搶時間,左路軍沿著米倉道長途奔襲超過五百公里,沿途攻破成漢各地山寨二十多處,追著成漢各地敗軍的屁股一舉拿下江州。打到現在左路軍已到了極限,即便是面對近在咫尺且已如喪家犬一般的李驤都已無力攻打。

  首先,不光是糧草、軍械供應不濟;其次,入蜀以來大軍雖說連戰連捷,但畢竟大半月來惡戰不斷,將士疲憊不堪。

  最後,眼下左路軍入蜀的兵力太少了,前後加在一起不過一萬出頭。這點兒兵力看守城池還行,真要不顧一切去攻打成都或者涪城,很有可能被成漢趁機包圍全殲。

  ……

  左路軍是因實力不濟不得不停止前進腳步,而中路軍則完全是被李越大軍擋在劍門關下不得寸進,主將謝艾為了突破劍門關、摩天嶺天險,不知用了多少辦法,卻始終無法打破僵局。

  謝艾看著對面守備森嚴的劍門關,心中憤憤不平。

  要說起來劍門關城牆倒是不高,城壕也不夠寬,還沒有羊馬城,應該是比較好攻的。

  只不過劍門關兩側皆是險峻難以攀岩的絕壁,而劍門關恰恰橫在絕壁之間,正好堵住了金牛道入口。而要進入金牛道,就必須擊破當前的劍門關。

  就在謝艾束手無策之際,突然接到了宋褘秘密送出的情報。看過之後,謝艾終於長出一口氣放下心來,遂暫時停止正面強攻劍門關,靜待關內變化。

  話說宋褘雖一直跟在李越身邊,而李越也對她言聽計從,但有些事她決定不了。比如調動摩天嶺、劍門關兩地守軍,只要李越不傻就絕不會減少兩地駐軍。

  尤其在漢中、陽平關丟失後,劍門關就成為阻擋燕軍由金牛道進入蜀地的唯一天險。

  而摩天嶺則是燕軍通過陰平小道繞過劍門關,直襲涪城的關鍵。

  除非李越不顧成都得失、不管退路問題,不然他一定不會讓任何人插手劍門關、摩天嶺防務,哪怕是宋褘也不行。

  這也是宋褘一直沒有動靜的原因,不是她不想幫謝艾,而是她根本就沒機會。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39章 收復越巂

  左路軍北宮純部戰前精心準備,大戰開啟後一路勢如破竹,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大軍從雍州南下越過秦嶺,轉戰千里以上,一直殺到了江州,沿途收復城池無數,戰績輝煌。

  與之相比,一直在崇山峻嶺中蜿蜒行軍的右路軍則有些相形見絀。

  說句不好聽的,恐怕連樞密院、參謀部都只盯著左路軍,而早已忘記在大山深處還有一支偏師。

  一個月來,主將姚弋仲與部下吃夠了苦頭,途中不但有無數豺狼虎豹攔路,還有各地未知危險時刻威脅眾人安全。

  大軍從西海高原南下,當全軍抵達越巂郡邊境時,光是非戰鬥減員已高達千人,讓姚弋仲心疼不已。自他加入燕軍以來,別說戰前沒有出現過如此巨大傷亡,就是在戰場上一次陣亡千人都很少見。

  好在眼下一切烏雲散盡,右路軍終於看到了光明。只要接下來順利拿下越巂郡,右路軍將徹底站穩腳跟,完成樞密院賦予的重任。

  姚弋仲早打探清楚了,越巂郡為原蜀漢南中四郡之一,郡內不但夷漢雜居,而且多山川密林,道路崎嶇難走。

  右路軍想要奪取此地並不輕鬆,不過但姚弋仲深知大軍必須儘快奪取此地,不光是為了立足,更要的是在郡內有一條旄牛路,既平又近,還可直通成都。

  再加上越巂郡位於後世雲貴高原上,對成都擁有高屋建瓴之勢。可以說只要右路軍順利拿下越巂郡,不但可在蜀地立足,說不定還能順勢攻下成都。

  站在定莋縣城頭上,姚弋仲心潮起伏,恨不得立即殺到成都擒住李雄,但是他知道世間萬事急不得,尤其對行軍打仗而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右路軍初入越巂郡,姚弋仲只暫時先拿下最西邊的定莋縣,並未急著攻打邛都縣。反而在大軍有了暫時立足點後,他立即向四周派遣斥候打探消息。

  很快斥候打探而來的消息讓他欣喜若狂,姚弋仲沒想到左路軍攻勢會那麼猛,直接拿下了江州,一下子讓李雄將南中四郡守軍紛紛調往前線,給了右路軍橫掃越巂郡的機會。

  定莋縣東距邛都縣不到兩百里,中間有若水(今雅礱江)為兩縣界河。據斥候稱,由於郡府注意力全被北方局勢牽制,並未發現定莋縣已經易手,這就給大軍突襲提供了條件。

  “明日大軍立即開拔,向邛都方向疾進,爭取五日內趕到邛都,我怕耽擱久了被成漢守軍察覺。此戰乃我右路軍入蜀之關鍵一戰,萬萬大意不得。”

  “只要奪取邛都,不但越巂郡唾手可得,整個南中也將盡在我軍掌中。即便是成漢都城成都,亦將在右路軍威脅之下。”

  儘管進軍方案被參軍們在沙盤上演算無數次,作為主將姚弋仲早已爛熟於心,斥候更是源源不斷將各地軍情彙報過來。

  不過,面臨入蜀以來最重要的一場大戰,姚弋仲還是召集了眾將來進行軍議,最主要的還是落實任務、激勵士氣。

  “可惜此戰沒有鐵騎助戰,不然用不了數日我軍就能橫掃南中,兵臨成都!”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說越巂郡山川縱橫不利騎兵發揮,即便本地一馬平川,我等無有坐騎,空有一身本事也無處施展不是?”

  由於跟隨姚弋仲擔任穿插的大部分是羌人士卒,他們習慣於騎在馬上縱橫馳騁,像今天這樣在以步兵的方式發起進攻,讓大多數人不是很習慣。也正是如此,才讓部分將領少不了用言語間抱怨幾句。

  見狀姚弋仲忙出言安慰道:“對付區區蠻夷哪裡用得著鐵騎出馬?明日大軍亮相,各地還不望風而降?”

  “都督,需派人與北宮將軍取得聯繫嗎?”

  “先不急著聯繫左路軍,等我軍拿下了越巂郡站穩腳跟後再聯繫。”

  ……

  十月中旬,在嚮導帶領下,右路軍由定莋縣出發,向東渡過若水,直奔邛都城。為了不被各地蠻夷所累,沿途所遇蠻王首領一律先送予食鹽、茶葉示好,以期爭取讓各地蠻夷保持中立。

  沿途各山寨蠻王首領既受燕軍好處,又迫于大軍兵威,只得任由大軍在轄地內經過,並不得不為大軍提供嚮導帶路。

  數日後,大軍突然兵臨邛都,讓郡守府各級官吏一陣恐慌,只得緊閉城門外。作為曾經邛都國都城,邛都城池還算高大,南北長約一百六十丈,東西寬八十丈,高約十丈左右。

  但在姚弋仲眼中,這座古城正像一個被剝光了衣服的少女,正等著大軍蹂躪。

  姚弋仲立在城下眺望著這座已有五六百年歷史的古城,幾息之後他一揮手,就見一名燕軍士卒扛著戰旗來到城門前,對著城頭上守軍大聲喊起來。

  “爾等蠻夷聽著,氐族李雄仰仗地利,負隅頑抗,試圖割據蜀地,分裂華夏。燕王奉天舉義,征討不平,大軍所過之處無不望風而降。今天兵兵臨城下,望爾等識時務為俊傑早早獻城投降,不然大軍一旦攻破城池,所有官吏一律按照附逆胡虜論處,殺無赦!”

  聽著城下燕軍殺氣騰騰的宣言,城牆上自越巂太守以下各級官吏被嚇得戰戰兢兢。說實話在這之前,他們只聽說中原出了個了不得的英雄豪傑,以一己之力愣是平定了永嘉以來的胡患,卻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自身要直面燕王大軍。

  “太……太守,何去何從?您倒是快點兒拿個主意啊!”眾人眼巴巴等著太守拿主意。

  太守雖有心投降,可眾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第一個表態。最好有個人能站出來提議,然後他再順水推舟表示同意,才不至於讓他的名聲有太大損失。

  “太守要不咱們降了吧?”

  這時一名郡守府屬官看出太守為難,忙替他出言,其侃侃而談道:“如今城內只有不到千人的老弱病殘,駐軍精銳早已被調至成都,我們就是想武力抵抗也不行啊,不如就此歸順燕王。”

  “聽說燕王已統一了北地,如今分遣數路大軍南下,聽說連東邊江州、北邊漢中皆已丟失,再加上眼前這一支從哪兒冒出來的大軍,可以說成漢已是覆亡在既,我等皆是晉民出身何苦為夷狄之輩效忠?”

  太守滿意地看了一眼自己心腹,瞧瞧這話說得多漂亮,先點名了越巂郡面臨的困難,又指出成漢敗亡在即,眾人身為晉民沒有義務為夷狄賣命,所以投降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爾等以為如何?”

  “屬下等願以太守唯馬首是瞻!”

  “既如此那就降了吧!”

  ……

  “都督,不能再耽擱下去了,不如下令進攻吧?”參軍看著毫無動靜的城牆建議道。

  “再等等,我軍兵力總共才兩萬人,任何一點損失都將削弱我們的實力,因此若能不戰而得邛都,便可減少大軍損失,日後征討成都便多一份力量。”

  姚弋仲沒有下令攻打邛都,當然不是擔心大軍打不下來,而是不想有無謂的傷亡。據斥候調查,隨著駐軍精銳北調,邛都城內幾乎只剩下些老弱病殘,軍事力量十分薄弱,在大軍威懾下很有可能舉手投降。

  就在姚弋仲耐心即將被耗盡,正要下達攻擊命令時,邛都突然城門打開,以太守為首的各級官吏,紛紛跪在街道兩邊,拱手向燕軍獻出城池。

  姚弋仲沒有為難太守等人,反而好言安慰眾人,表示待日後稟明燕王后再作處置。隨後他便讓燕軍接收邛都城防,並向西、向北派出部分兵馬,警戒可能來自朱提、犍為的敵人。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40章 宋褘立功

  太寧元年,十月下旬,燕軍突然攻佔越巂郡,引起成漢上下巨大震動。

  越巂丟失,西南各郡縣人心惶惶,臨近州郡紛紛望風而降。

  當消息傳至梓潼時,李越完全慌了,再傻他也知道,成漢已是窮途末路,滅亡只在旦夕之間。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為何時間只過了短短兩個月而已,局勢就惡化到這等地步。

  隨著燕軍襲占越巂郡,成都面臨生死威脅,他與部下再固守劍門關也沒了意義。

  反而他還還要擔心東、南兩路燕軍奪取涪城,進而將他包圍在梓潼郡。

  面對如此危局,李越束手無策,愁的差點兒要自殺。

  這日,按慣例巡查完各處防務後,李越轉回到後宅。

  隨著戰事愈發不順,他發現自己也越來越離不開溫柔可人的宋褘。

  等李越回到內宅的時候,宋褘正坐在房間內做彈琴。

  聽著叮叮咚咚悅耳的琴聲,讓李越原本有些焦躁的心情頓時平靜下來。

  “褘兒,你的琴藝真是越來越高超了,琴聲猶如天籟之音,繞梁三日而不絕。”

  “將軍過獎了,妾身這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

  見李越進來,宋褘忙起身相迎。身為七竅玲瓏之人,她一眼看出李越心情不好,只見宋褘輕移蓮步,來至李越身後,伸手揉捏起對方肩膀來。

  李越則閉著眼睛一副滿臉享受的樣子,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拉著宋褘坐在懷中,上下打量了一下容光豔麗的美人兒,忍不住唏噓道:“也不知這樣的生活還能維持多久!”

  宋褘是何等聰慧,立即聞弦而知雅意,她不動聲色地詢問:“將軍可是有何煩心事?”

  李越並未感到有任何不妥,反而長歎一聲道:“唉,眼下局勢糜爛,本將仿徨無措。”

  “將軍擔心守不住劍門關?”

  “不是!劍門險峻,沒那麼容易被燕軍攻破,本將是在為成都安危擔心。”

  “成都在大後方能有什麼危險?”宋褘佯裝不解地問。

  “唉,褘兒有所不知,就在數日前有消息傳來,稱燕軍在羌人協助下,突然從高原密林深處鑽出來,朝廷猝不及防之下,丟失了整個越巂郡,徹底將成都暴露在燕軍兵峰之下。”

  “再加上東南江州的燕軍,眼下成都受到東南、西南兩路燕軍威脅,若非本將力保劍門關不失,恐怕成都北邊也不安全。”

  說到這兒,李越臉上忍不住浮現一絲得色,他現在越發認為當初聽從宋褘之策謀求外鎮一方是個英明決定。正是得到了鎮守梓潼的重任,才讓他不但成功掌握了部分軍權,還憑藉阻燕軍於劍閣之下的功績,成功取代已覆亡的李壽成為成漢新一代的名將。

  “陛下沒有下旨徵召將軍回成都?”宋褘故意問道。

  果然,李越臉上閃過一絲怒氣,惡聲惡氣道:“沒有,或許父皇以為成都用不上我。”

  “將軍息怒,也不能這麼說,眼下成都危在旦夕,陛下內心肯定希望有將軍坐鎮。但如今劍門一線還離不開將軍,萬一造成前線將士軍心動搖,不免有些得不償失。”

  聽了宋褘為李雄解釋開脫,李越不但沒有平息憤怒,反而愈發不忿道:“哼!還不是父皇擔心我回到成都會威脅李班的地位,這才一而再再而三阻止本將回去。”

  聞言宋褘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繼續火上澆油道:“咦?怎麼了?難道到了今天陛下還未改變立李班為太子的想法嗎?陛下也真是的,幹嘛放著自己兒子不選,偏偏就認准了侄兒。”

  “誰知道父皇是怎麼想的?!”

  李越一想起固執己見的父親李雄就有些惱火,他滿臉懊惱地對宋褘道:“褘兒,有所不知從小我們兄弟就不受父皇待見,在所有李家諸子侄兒當中,只有李班、李壽兩人受寵。”

  “先不說李班,就說李壽吧,年紀輕輕坐鎮一方統領數萬大軍,跟隨其父李驤四處征討,立下赫赫功績,成為威震蜀地的名將。”

  “而李班就更不用說了,若非朝中大臣反對,恐怕早被父皇立為太子了。”

  其實這事說起來也不是很難理解,李班看不透是因為其智商不夠,又身在局中。而宋褘則十分聰明,再通過仔細觀察瞭解,她自付對李雄心思摸了個通透。

  李雄之所以欣賞李班、李壽,是因為這兩個李家年輕一輩與其他李氏諸子不同,當時李氏的子弟都崇尚奢侈靡費,只有李壽李班兩人自省自勉。而且又因為兩人都精通儒學,尚禮儀容止,與其他飛揚跋扈的李家子弟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此,當李雄看到自家兒子不爭氣,最終只好選擇李班為繼承人。只是這樣一來,在成漢內部引起巨大風波,差點兒造成內亂。

  不過,這些話宋褘是不會對李越說的,因為她知道即便告訴李越,李越也不會相信。

  只見她眼珠子一轉躊躇道:“將軍,妾身有幾句知心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越聞言伸出手掌輕撫了一下宋褘面龐,頗為不解道:“美人有話直說就是,本將還能怪你不成?真說起來本將有今日之成就,其中多虧了美人謀劃,我誇獎你來不及,哪裡捨得斥責美人?”

  “既如此那妾身就放肆了?”

  “美人但講無妨,本將洗耳恭聽便是。”

  “敢問將軍可為日後前途考慮過?”

  “美人此言何意啊?”

  “將軍,眼前是什麼局勢想必不用妾身多說什麼了吧?用岌岌可危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而今燕軍兵分三路大舉南下,其中東、南兩路已深入蜀中腹地,江州、邛都丟失,成都東、南門戶洞開。以燕軍之實力,成都又能守多久?”

  宋褘話音剛落,李越臉色頓時大變。說實話這些問題李越不是沒想過,每每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常常是細思極恐,只是他對此束手無策,只能強行讓自己當一個把腦袋埋在沙子裡的鴕鳥罷了。

  如今被宋褘挑明,李越知道這事不面對不行了,也不知過了多久才頹廢道:“本將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傻子,當然知道成漢國祚怕是保不住了,只是我身為李氏子弟,除了以身殉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

  “將軍,說句不好聽的,眼下成漢是大難臨頭各自飛,您也該謀劃一下後路了,難不成將軍真願意拋下眼前的榮華富貴?”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凡有一點希望,李越都不可能放棄奢侈的生活。

  果然李越想了一會兒不甘道:“眼下局勢惡化至此,本將還有什麼資格談後路?”

  見李越上鉤兒,宋褘強按住內心喜悅,不動聲色道:“只要將軍有心,還是能找到機會的,就看將軍願不願意了。”

  “嗯?不知美人有何見教?”

  李越眼含希望的看著宋褘,他知道宋褘一向多謀善斷,既然她表示有機會,那就一定有機會。

  “將軍可知燕將謝艾?”宋褘沒有直接回答李越,反而問了個不相干的問題。

  “略有耳聞,聽說其年紀輕輕就督陣一方,備受燕王信任。”

  “豈止是備受燕王信任?簡直是被燕王含在嘴中一樣,在燕軍年輕一輩將領中,唯有陽鶩能與之相提並論,其餘人等都不如謝艾。”

  “你說這些跟我有什麼關係?”李越不解道。

  “將軍請想,那謝艾年紀輕輕就位居高位,難免會心高氣傲。燕軍三路攻蜀,其他兩路連戰連捷,而他身為一路之主將,肯定不甘心困頓在堅城之下。”

  “若將軍能舉關而降,謝艾將無可阻擋直下成都,憑此天大功績,他一定會善待將軍。日後再由他這個備受燕王寵信的人向燕王美言幾句,將軍還怕不能保住性命與富貴?”

  “此事事關重大,且容本將好好考慮一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

  在蜀中局勢將變之際,西域局勢同樣風起雲湧。

  太寧元年九月初,苻洪與數十名部下、屬官,連同六千步騎進駐樓蘭、海頭兩城,隨後有關燕國重建西域長史府消息就傳遍西域各地。

  以龜茲、車師後國等為首的西域強國對燕國介入西域充滿警惕,畢竟在這之前各強國依託絲綢之路大賺特賺,一旦燕國大舉西進,必將影響各國利益。

  但各大強國深知中原王朝實力強盛,絕非西域眾國可敵。

  最後經過緊急磋商之後,各強國決定以車師前國為誘餌,試探一下燕國。

  車師前、後國原本同出一源,初名為姑師。宣帝時期,漢與匈奴激烈爭奪西域,才出現了車師前後部的歷史分化,新朝至東漢前期演變為以車師後部為盟主的車師六部聯盟與車師前部並起的局面。

  後來東漢再開西域,控制了車師前部,後部則隸屬北匈奴,自此車師兩部分道揚鑣,分而不複合,各自走上不同的歷史歸宿。

  其中車師後部先後吞併天山北麓數個小國,實力越來越強,眼下已是雄踞天山北麓東端與烏孫並列的西域強國之一。

  而車師前國則在焉耆、車師後國威脅、盤剝下,實力越來越小,只能龜縮在高昌附近苟延殘喘。面對強國們聯合起來逼迫,車師前王無從反抗,只能硬著頭皮答應去挑釁燕軍。

  送走使者,車師前王憂心忡忡回到王宮,卻見王后風情萬種的迎了出來。車師前國這位王后可不簡單,不但貌美如花,還足智多謀,堪稱車師前王的賢內助。

  “大王這是怎麼了?臉色如此難看?”

  “唉,別提了,剛剛龜茲、焉耆等強國聯合派出使者,要求本王出兵攻打樓蘭城。”

  “什麼?!這……這不是要把我車師前國往火坑裡推嗎?”王后滿臉不敢置信之色。

  “誰說不是呢?可……可面對焉耆、龜茲等強國聯合逼迫,寡人又能如何?這一次為了支持我車師前國攻擊樓蘭,龜茲、焉耆等國還籌集了部分糧草。”

  車師前王滿臉苦澀,這就是身為小國的悲哀,在大國面前根本沒什麼尊嚴可言。他說好聽點兒是一國之主,其實在其他強國國王眼中,與奴僕有何區別?

  聽了這話車師王后嘴角更是露出一絲嘲諷之色,直言不諱道:“哼!龜茲、焉耆諸王當土霸王當慣了,他們也不想想,連強大的鮮卑人、柔然人都曾在燕軍手下吃癟,如今卻想讓一個西域小國去對付強大的燕軍,這與送死有什麼區別?!”

  “臣妾可是聽說,燕國那個長史剛一進駐西域,就命人重修了樓蘭、海頭兩城,以作為西域長史府駐地,眼下在兩城內燕軍分別駐有三千大軍。”

  “那可是整整三千大軍啊,整個車師前國全都兵力加起來總共才一千餘人,哪裡有實力去挑釁燕軍?”

  車師前王聞言頓時坐蠟了,頗有些手足無措道:“以王后之見,寡人該何去何從?”

  “大王,既然龜茲等國不安好心,那就休怪我車師前國不講情面!西域諸國原本就有向中原臣服的傳統,因此臣妾請大王立即向燕國請求內附。”

  “內附?”車師前王一聲驚呼,他沒想到王后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沒錯,就是內附!臣妾聽說燕國實力強大,車師前國一旦投到燕國名下,就相當於有了燕國為後盾,臣妾看以後還有誰敢對大王呼來喝去。”

  車師前王眼前一亮,頓時激動起來,像他這樣的小國國王,內心並不抵觸內附強國。

  很快車師前國有意內附的消息就被新任西域長史府獲悉,苻洪對此十分高興。自今年九月份越過三百里流沙進駐樓蘭以來,西域各國根本就不把他這個長史放在眼裡,不但各強國從未派人到樓蘭拜訪,也對長史府釋放出來的善意視而不見。

  眼瞅著一個多月時間很快過去,長史府除了在樓蘭城、海頭城站穩了腳跟外,在邦交一項上幾乎毫無進展。面對邦交遲遲打不開局面,長史苻洪與主簿李柏愁的頭髮都快白了。

  就在長史府上下一籌莫展之際,車師前國要求內附的消息徹底讓眾人興奮了,長史苻洪立即召集部下商議對策。

  “李主簿,你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車師前國的情況。”

  “諾!”李柏起身一拱手,侃侃而談道:“車師前國有戶車師前部有眾約一千戶,共五千人不到,其中壯丁一千五百多人,是西域實力較為弱小的國家之一,常年受焉耆、龜茲、車師後國等強國盤剝、威脅。”

  “然而,車師前國雖然是個小國,但卻是整個西域的要塞之地,也是我燕國扼守西域東邊門戶之關鍵。諸位有所不知,車師前國王都高昌,原本就是前朝戊己校尉駐地,絲綢之路的中、北兩道都要經高昌而入大晉。”

  “經高昌城往東南可通往敦煌;向南可通往樓蘭、鄯善;向西可通往焉耆;向西北可通往烏孫、車師後國;向東北則可通往漠北柔然,是西域與各國通商交流的重要中轉國。位置在整個西域極為重要,所以卑職認為儘快拿下車師前國對燕國而言十分重要。”

  苻洪聽了笑著微微頷首道:“嗯,言之有理,不知主簿可知車師前王為何突然內附?”

  “據在下猜測,一定是車師前王不堪受各強國盤剝,才不得不選擇內附燕國。其實從武帝通西域,尤其經過定遠侯班超父子經營之後,西域各國大多仰慕中原天朝上國。只是前朝與大晉實力不濟,無力控制西域,才給了各國崛起機會。”

  “然而西域各大強國的崛起是以壓榨其他小國利益為代價的,像車師前國這樣的小國在西域就是被欺負的物件,每年不但要向強國上繳賦稅,有時還要承擔其他責任。”

  苻洪若有所思道:“嘶!若是這樣的話,長史府今後完全可以暫時拋開其他強國,先以拉攏弱小國家為要,說不定能早點打開局面。”

  “長史英明!”眾屬官紛紛齊聲贊道。

  “行了,別拍馬屁了。傳我將令:主簿李柏前往車師前國商討內附一事,另有一千騎軍隨行負責保護安全。”

  “諾!屬下領命。”

  很快車師前國內附燕國的消息傳遍了西域,各大強國聞之瞠目結舌,他們沒想到會出現如此戲劇性局面。對於該如何應付車師前國的背叛,各大強國尚未達成一致意見,有的表示當立即組成聯軍征討,有的則表示不能輕舉妄動。

  總之,不管怎麼說,車師前國內附徹底攪動了整個西域形勢。

  ……

  步入太寧元年下半年,天下形勢再次朝著對燕國有利的方向發展,先是平蜀戰役進入關鍵時刻,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成都實施戰略包圍。

  原本進展緩慢的中路軍在李越做出投降決定後,頓時像脫韁的野馬一般,從劍閣順勢而下直取涪城,打開了從北邊進入成都的大門。

  得知李越舉手而降,成漢國主李雄氣得破口大駡,同時亦後悔當初派李越鎮守梓潼郡。

  可眼下他再後悔也來不及了,面對成漢滅國之災,李雄再也無法安坐下去,不得不緊急調各地兵馬戍守成都。只是自大戰開啟後兩個月來,成漢各地守軍損失慘重,哪裡還有兵馬可調?

  在走投無路之下,李雄不得不考慮投降的問題,他迅速派出丞相范賁為使者,前往涪城求見謝艾,商討投降事宜。只是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燕國還會接受李雄的投降嗎?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42章 平定蜀地

  三路大軍通過日夜兼程趕路,北宮純、謝艾、姚弋仲三位主將終於成功會師成都城下。

  由於已接到李雄投降消息,眼見著戰事即將結束,眾將心情十分輕鬆,相互之間還不時開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

  原本人心惶惶的成都民眾,隨著李雄投降而逐漸平復下來,再也不用擔心被戰爭波及。

  數日前由涪城南下的謝艾第一個抵達成都外郊,讓他多少舒緩了一下內心的鬱悶。說實話此次滅成漢之戰,謝艾是三位主將中最鬱悶的一個,若非關鍵時刻宋褘勸降了李越,獻出了劍門天險,他和中路軍眾將士還不知何時才能入蜀。

  “北宮將軍、姚將軍,艾恭候多時了,請兩位將軍賬內敘話。”謝艾誠摯邀請道。

  北宮純、姚弋仲也不客氣,與謝艾並肩而行,緩緩步入大帳內。

  三人分賓主落座,接下來他們要商議一下接收成都的有關事宜。

  經過一個時辰討論,三位主將終於達成一致意見。

  受降入城時,為了照顧各方利益,人員將從各路軍抽調精銳共同擔當。

  除此之外,三位主將還暫時劃分了各自負責的地盤,畢竟益州局勢複雜,只靠一個人根本看護不過來。

  三人決定,在完成受降後,鑒於中路軍受損最小,由謝艾駐守成都,暫時負責威懾各方;而北宮純返回江州負責益州東邊防務;至於姚弋仲的右路軍,則暫時還駐紮在越巂郡以防備晉寧州刺史王遜在朱提郡的駐軍。

  十月二十三,李雄手捧降表、玉璽、典籍、圖章,肉坦而降,成漢文武眾人紛紛跪在城門兩側,恭迎燕軍入城。

  謝艾三人入城後,迅速接管了成都城防,由於是李雄主動投降,讓燕軍在接收時受到的阻力很小,守軍幾乎毫無反抗的放下武器,拱手讓出城防。

  在接管了成都之後,謝艾、北宮純、姚弋仲亦約束士兵不得搶掠地方,並對外宣稱一經發現軍法處置。得益于燕軍嚴苛的軍法,蜀地百姓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騷擾,民心亦隨之穩定下來。

  十月底,在初步掌握了成都後,謝艾三人立即將以李雄為首的成漢文武要員紛紛被押解至洛陽,交由燕王處置。

  另外,成漢的降表與報捷文書一道走驛站,被以極快的速度送往洛陽。

  同時三人聯名奏請燕王儘快派刺史、郡守、縣令前來接管益州、梁州政務。

  ……

  太寧元年年底,燕王衛朔是繁忙而愉快的。

  伐蜀之戰進展得非常順利,進入十一月份以來,捷報像不要錢似的一封接一封地飛往東都洛陽,燕國上下為此是喜氣洋洋。

  有時衛朔覺得看軍報不過癮,總是每每跑到參謀部在沙盤上重演戰事,看著沙盤上幾隻紅旗步步向成都推進。

  十一月上旬,從蜀地傳來捷報,中路軍謝艾部終於攻破入蜀之重要關隘——劍門關,並且趁勢奪取了涪城,進而打開由北進攻成都的大門。

  消息傳來,群臣自是一片恭賀,連衛朔也忍不住為之歡欣鼓舞。

  滅掉成漢,燕國將徹底佔據上風,只要本身不犯錯,未來統一天下將是板上釘釘之事。

  如今蜀地大局已定,燕國上下開始目光放在如何安定蜀地上。

  至於龜縮在成都的成漢殘餘勢力,並未被衛朔放在眼裡。

  可以說隨著三路大軍合圍成都,成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果然到了十一月下旬,蜀地再度傳來捷報。

  在天險盡失、諸軍連敗、長子投敵等連番打擊之下,成漢國主李雄最終放棄固守成都的打算,在丞相范賁的建議下,開門投降。

  至此,割據蜀地十多年的氐族成漢政權終於覆亡,曾經存在于華夏大地上的各胡虜政權徹底消失不見。

  整個天下除了江東外,皆歸燕國所屬,天下正式進入燕晉雙雄對峙之局面。

  洛陽皇宮內,衛朔正隨意地翻看著通過李雄遞交的降表。

  只見上面寫道:“王綱失道,群英並起,龍戰虎爭,終歸真主,此蓋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聖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以興洪業,其不由此,未有不顛覆者也。”

  “隗囂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也。燕王明哲,諸相忠賢,將比靈斯黃軒,侔功往代。銜命來征,思聞嘉響,果煩來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豈天啟哉?昔微子歸周,實為上賓;君子豹變,義存大易;來辭謙沖,以禮輿櫬……”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衛朔微微搖搖頭,對李雄最後時刻才投誠不以為然,他雖然不會對其秋後算帳,但一系列優待同樣也不會再存在。若是一開始李雄舉國而降,衛朔至少會封對方一個國公之位,眼下投降過來頂多保住性命而已,至於爵位?想都不要想。

  將成漢降表放在案幾上,衛朔沉吟片刻道:“諸位,蜀地初定,須儘快派官員前往鎮撫當地,以防有宵小為禍地方。我意調謝艾任益州都督、姚弋仲任梁州都督,至於刺史、郡守等人選,不知內閣可有什麼建議?”

  “大王,梁州刺史倒還罷了,夾在益秦之間,只需懂得安撫地方即可。唯有這益州刺史需得好好斟酌一番,益州南與晉廣、寧兩州相鄰,成漢曾多次在朱提郡與寧州爆發衝突。”

  “另外,考慮到益州西南多蠻夷,故而益州刺史必須是個文武雙全且通蠻夷事務者。”

  “除此之外,梁州將被大巴山分割成兩部分,中間只有米倉道等幾條棧道相連,實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為了方便治理,臣建議將涪陵、巴兩郡劃歸益州。”

  這已不是燕國對第一次舊有州郡轄地進行調整,以前多是衛朔提出來,後來內閣成員也習慣了從管理角度出發,一旦有任何不適合管理的州郡都會被調整。

  “至於益州刺史人選……臣舉薦遼東太守乙逸。”

  “乙逸?”衛朔沒想到內閣會舉薦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這個人,相反他非常瞭解對方。乙逸是燕國首屆科舉中舉的士子,而且還高中第七名。那一屆科舉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將官至都督高位的謝艾外,尚有皇甫真、陽裕、韋謏等人。

  從建興四年被錄取,到今天已過去了七年多時間,首屆中舉的士子中,除了少數敗類被監察署查處外,大多數已成為燕國中堅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韋謏、皇甫真、陽裕、裴開等人更是早早擔任郡守主政一方。

  只是之前衛朔怎麼也沒想到會是乙逸第一個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屆士子當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為裴開或者韋謏、陽裕這幾個世家出身的士子會率先脫穎而出。

  “稟大王,遼東太守乙逸上任以來,內服民眾,外懾四夷,功績赫赫。同時,在今年他還曾協助內閣與高句麗完成劃界任務,並帶人監督高句麗南遷,為日後燕國完整接收高句麗立下汗馬功勞。”

  “眼下隨著高句麗南遷、扶餘臣服,遼東郡面臨的邊防壓力頓減,像乙逸這樣軍政俱全又熟悉蠻夷政策的人才,繼續待在遼東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勢複雜,正好適合乙逸發揮才能,臣這才舉薦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於其他人選,請內閣確定後再上報與我。”

  “諾!”眾人躬身應是。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1

第643章 決心西征

  在確定了益州刺史人選後,衛朔又與眾人議起當前形勢,隨著燕國全取蜀地,奠定了統一天下之絕對優勢。

  不少人鼓動衛朔趁勢渡江南下奪取江東,以完成統一天下之大業。

  但衛朔深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中原、蜀地初定之際,冒然南下絕非最佳選擇。倒不是他擔心會兵敗江東,因為他從未將東晉朝廷上下放在眼裡。

  而且燕國真正的敵人,從來就不是江左東晉朝廷,而是躲在江東的世家大族。雖說目前已有不少世家選擇了臣服,但仍有大量世家聚集在江東試圖負隅頑抗。

  在完全沒有消化掉前來投靠的世家前,衛朔不會貪多嚼不爛,妄想解決所有世家。

  可惜有時候人光是躲著麻煩是沒用的,因為麻煩事總會自己找上門。

  “稟大王,據右路軍主將姚弋仲稱,晉寧州刺史王遜竊據朱提郡,並沿著瀘水(今金沙江)一線佈防,阻止我軍收復朱提郡。面對嚴陣以待之晉軍,姚將軍不敢擅專,特向大王請示該如何處置?”

  隨著樞密院左使高瞻敘說,頓時引起現場一片譁然。

  不少大學士叫囂著立即出兵給寧州兵一個教訓,並南下奪取寧州。

  面對吵成一團的眾人,衛朔眉頭緊皺,深深陷入沉思之中。他有點兒搞不明白寧州刺史王遜之真實意圖,不知進佔朱提郡是寧州私下行動,還是暗中奉有天子密旨。

  若是王遜私下圖謀,只想趁著燕軍入蜀占點兒便宜的話,燕國便無須大動干戈,直接交由前線姚弋仲負責即可。

  怕就怕這是東晉對燕國試探,若真是這樣的話,那燕國就要做好完全之策了。

  衛朔擔心晉國會得寸進尺,在佔領了朱提郡後,會覬覦其他郡縣。而今益州初定,各地人心不穩,此時萬一晉軍大舉入侵,難保不會讓剛剛穩定的益州再次爆發動亂。

  “諸位愛卿,爾等以為寧州此舉是私下行動?還是暗奉天子旨意?”

  “大王,臣以為王遜背後應當有朝廷支持,不然借寧州刺史王遜天大膽子,他也不敢與強大的燕國硬碰硬。很可能是天子在獲知成漢行將滅亡,在無力阻止的情況下,遂指示寧州見機行事,先撈些好處再說。”

  說到這兒,莫含臉上帶著三分譏誚之色道:“天子英明,為人剛斷果決,其志遠勝先帝。以前天子受王敦牽制,眼下內患已除,他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益州落入燕國手中。”

  “不過,天子也太小覷我燕國,憑一個寧州刺史,就想阻止燕軍全取蜀地?白日做夢!”

  “臣請大王立即調兵好好教訓一下王遜,最好能借機南下收復寧州,全取南中之地。”

  對於莫含的建議,溫嶠則不贊同道:“大王,臣有不同意見,據說南中瘴氣密佈,夷漢雜居,攻之不易。再者寧州刺史王遜鎮守南中十幾年,威名素著,遠近懾服,又熟悉當地地理,曾多次領兵擊退成漢入侵。”

  “燕軍雖強勢,但多北人,在西南邊遠之地常有水土不服之狀,故不應冒然出兵,以免被晉軍所乘,墜我軍威,挫傷士氣。”

  “乙太真之見,當如何應對西南局勢?難不成眼睜睜看著晉軍侵佔朱提郡?”

  “當然不能坐視晉軍侵擾益州,不然難保其不會得寸進尺。但臣也不應反應太過,反正眼下我燕國沒有與東晉大打出手的打算,只需稍使手段,讓晉軍知難而退出朱提郡即可。”

  “好!就依太真之議,寡人這就下令徐州都督曹宏、豫州都督毛寶沿淮河加強戒備,同時調水師內河艦隊沿淮河巡視,爭取逼江東主動退去。”

  衛朔之所以選擇溫嶠提出的相對溫和的建議,是因為其當下的確沒有跟東晉爆發衝突的想法。倒不是他心慈手軟,而是燕國需要時間來穩定蜀地、中原等新佔領的州郡。

  衛朔擺擺手止住還要勸諫的莫含等激進派,道:“之所以以較為溫和的方式處理此次燕晉衝突,並非懼怕對方,而是因為我要西征!不久前,西域長史府傳來警訊,稱西域各國有聯合起來武力對抗燕國之跡象。”

  “為了全力西征對付西域,燕國只能暫時以恫嚇逼晉國退讓。”

  隨即他又有些歉意地向莫含解釋道:“這是軍情署剛剛接到的軍報,尚未向內閣通報。”

  莫含一怔,旋即又有帶著幾分遺憾道:“臣並非在意這一點,而是有點兒遺憾不能助大王借機讓燕國脫離大晉。假若按照臣的建議,讓姚弋仲南下攻打寧州,等於是徹底與大晉撕破臉皮,大王就能趁機脫離大晉,並自立為帝。”

  “呵呵呵,愛卿應該知道寡人不好虛名,有沒有皇帝頭銜,沒什麼大不了。而今我最大願望是讓燕國重塑華夏雄風,實現萬國來朝的宏偉盛世。”

  “如今燕國已北定草原、南平海洋,打下了萬里江山。不管是高句麗、柔然、敕勒、扶餘等陸上蠻夷,還是扶南、頓遜等海洋屬國,無不紛紛臣服我燕國。”

  “唯有西域各國不服王化,欲合兵以抗中原。為了重建西域霸權,掌控絲綢之路,寡人打算舉兵西征。”

  聽到衛朔欲西征,在場眾人都沒有感到一絲震驚,對此大多數人早有預料。對燕國上下而言,西征不單單是要恢復西域霸權,最重要的事是控制絲綢之路。

  西域,作為絲綢之路上極為重要的地段,西域各國依託絲綢之路大賺特賺,積累了巨額財富。卻因此損害了燕國利益,畢竟各國從中抽取巨額稅賦,極大地阻礙了燕國跟蔥嶺以西國家間的貿易往來。

  因此西征對燕國而言,不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其中還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

  “目前西征恰逢其時,首先,橫貫西北的東西大動脈已完工,這條水泥馬路起自敦煌西北的玉門關,向東一直延伸至涼州姑臧,而後又與秦州上邽相連,最終越過隴山,直達雍州長安。有了這條大動脈,燕國就能往西北調集足夠多的兵力與物資,以保證西征順利進行。”

  “另外,據苻洪來報,車師前王舉國內附,讓燕國不戰而得高昌這個戰略要地。有了樓蘭、高昌兩處據點,燕國在西域的形勢一片大好。”

  “最後,伐蜀之戰順利結束,讓燕國騰出手來可以專心對付西域各國。而且,由於李雄投降,燕軍繳獲了囤積成都內的大量糧草、錢財,幾乎填補了伐蜀之戰中燕國付出。”

  “嘖嘖,不得不說李雄治理蜀地還是很用心的,燕國打了那麼多仗,哪一次不是要替對方填補窟窿?唯有此次不但沒有賠本,反而還賺了不少,由此可見成漢之富裕。”

  提到燕軍在成都繳獲的物資,裴嶷、莫含等人臉上露出些許笑容。成漢十幾年和平並非虛度,由於李雄用心治理,成漢物資儲備十分豐富,最後都便宜了燕國。

  “大王,李雄雖說直到最後一刻才投降,但看在封存府庫的面上,也不要過於苛責對方,不說像涼州張家那樣賞對方一個國公之位,起碼也得封個侯爵。”

  “這……好吧,原本寡人還想著饒他一命就不錯了,如今看來也不能太虧待李雄。這樣吧,待其來到洛陽後,就封其為歸義侯吧。”

  原本衛朔十分不滿李雄頑抗,根本就沒想著詔封對方爵位,可剛剛聽了內閣勸諫,讓他意識到不好太薄待李雄,權衡之下,決定將歷史上成漢末代皇帝李勢歸降東晉時獲封的爵位賞給對方。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2 22:52

第644章 燕晉第二次爭鋒

  太寧元年十二月初,燕王收下成漢降表,詔命李雄攜李氏諸子入洛陽定居。

  同時衛朔任命謝艾為益州都督,囑其與益州刺史乙逸共同負責益州軍政。

  燕國滅成漢之戰,收復益梁兩州十六郡之地,得戶約四十萬,人口一百九十余萬。

  雖還遠不如漢巔峰時數百萬之多,但與當年蜀漢滅亡時只有九十余萬相比,人口數量至少增加一倍。

  能有這麼多人口既是李雄十多年來輕徭薄賦、勵精圖治之功勞,又與晉末戰亂致使雍秦百姓為求生而大舉入蜀有關。

  說起來李雄一家便是當年入蜀流民,後來在官逼民反之下,李家借勢一飛沖天,割據蜀地,建立成漢政權。

  蜀地捷報傳至洛陽時,正值春節臨近,洛陽內外頓時一片歡騰。

  這是古都洛陽自太康盛世以來,首次變得熱鬧起來。無數商家為了慶祝蜀地大捷,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活動,而多災多難的中原百姓終於能夠喘口氣了。

  又恰逢今年是燕國首個春節,內閣有意借此次大捷好好慶祝一番,遂奏請燕王批准。

  衛朔接到內閣奏請,稍一思索便同意了。

  今年是燕國稱藩建國的第一年,雖說中間波折不斷,比如中原出現大規模旱災、蝗災以及漠北、成漢相繼爆發衝突。

  但不管怎麼說,總算是有驚無險,燕國化解了立國之初時面臨的危險,紮牢了燕國根基,的確值得燕國上下慶祝。

  而且滅掉了成漢之後,讓衛朔把懸著的心一大半放回了肚子裡,再也不用擔心燕國重蹈前秦、曹魏之覆轍。日後等益、梁穩定下來後,燕國就能騰出手來收拾最後一個割據勢力——大晉。

  與此同時,徐州都督曹宏、豫州都督毛寶在接到燕王指令後,立即指揮大軍沿著淮河一線舉行大演習。一時間淮北大地鐵騎縱橫、塵煙彌漫,同時淮河上水師戰船來回巡視。

  眼見燕軍擺出一副即將大舉南下的態勢,嚇得郭默、蘇峻、祖約三人一邊積極整頓兵馬;一邊向匆忙後方告急,要求朝廷出兵支援淮南。

  此時,與燕國上下歡欣鼓舞不同,東晉得知成漢覆亡的消息後,世家們各個如喪考妣。

  說起來江左世家也算有些本事,當年他們憑藉江東一隅之地挫敗了曹操統一天下的野望。

  後來更是與北地世家合作,在中原大亂時,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

  然而這一次似乎不同以往,北地燕國蒸蒸日上,而今更是一舉滅掉了成漢割據勢力。面對燕國猶如泰山壓頂一般之優勢,江東世家徹底慌了了,再不復之前優哉遊哉的樣子。

  當燕國水師、徐州駐軍、豫州駐軍沿著淮河一線頻頻調動時,東晉上下更是坐臥不寧。

  十二月初五,大朝會上,此時東晉君臣是一片愁雲慘澹,殿內氣氛極其壓抑。

  天子司馬紹左看看、右瞅瞅,發現眾位朝臣哭喪著臉,顯然都在為目前局勢擔憂。

  “眾卿家,燕軍已經平滅成漢,如今又將兵鋒指向江東,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各位可有計策教朕?”

  見天子開口問計,大多數人把目光均投向站在最前面的王導身上,然而王導恍若未覺仍舊似塑像一般立在原處一動不動。自從王敦覆滅後,王導就很少在朝廷主動上發表意見。

  而司馬紹出於對琅琊王氏的忌憚,除非眾人皆仿徨無計,不然他同樣很少再向王導求教,打破了其父司馬睿堅持的‘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面對天子刻意冷落,王導自然十分不滿,但他也清楚之前琅琊王氏太囂張了,囂張到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從而招致皇族嫉恨,以至於差點兒埋下滅族之禍。

  因此,面對司馬紹掌權後削弱王氏的舉措,王導只能暫時以沉默表達不滿。

  看到朝堂上大多數人以王導唯馬首是瞻,司馬紹臉上隱隱閃過一絲不滿,他對琅琊王氏把持朝堂大權早有不滿,不然也不會剛一滅掉王敦後,就立即拿下了琅琊王氏把持的荊江兩州刺史之位。

  “咳咳,爾等倒是說話呀?都啞巴了?平時不是自詡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今到了爾等效力之際,為何閉口不言?”

  面對天子逼問,大多數官員依舊縮著脖子沉默不語,最終還是郗鑒不忍看天子為難,遂主動站出來道:“淮南一線軍報過於簡略,只是極言燕軍勢大,但到底燕軍有多少兵力?調動方向?卻是言語不詳!”

  說到這兒郗鑒環顧四周朗聲道:“因此,臣以為當務之急應當讓祖、蘇、郭三人將淮北燕軍詳細情況調查清楚,看看燕軍此舉是真的要攻打淮南,還是為了恫嚇朝廷!”

  “恫嚇朝廷?”不少朝臣不解其意。

  “沒錯!當今天下雖說是燕強而晉弱,但我大晉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臣以為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燕王當不會貿然南下。而今其之所以在淮北大軍調動頻頻,多半還是為西南變局之故!”

  “陛下,您忘了嗎?月前您曾暗中詔示寧州刺史王遜,要求其在燕軍攻蜀時,趁機北上試探一二。若臣所料不錯,應該是王刺史所為激怒了燕國,而燕王又不想在此刻與大晉開戰,只能擺出一副大打出手的樣子,逼迫我大晉退讓。”

  “以道徽之意,此次當有驚無險?”司馬紹頗為激動道。

  “十有八九是如此,縱觀十多年來燕王行事風格,其講究的是謀定而後動,絕不會在剛剛結束一場大戰的情況,立即投入到另一場大戰中。臣敢斷言,只要陛下下旨讓王遜退出所占之朱提郡,聲勢浩大的淮北會立即安靜下來。”

  這時有個官員問了個愚蠢的問題,“既然郗大人判斷燕軍不是要南下江東,那為何還要歸還朱提郡?”

  看到這樣的蠢貨,司馬紹再次對選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感到失望,同時亦堅定了在江東推行科舉制的決心。不可否認九品中正制能夠選拔一些如庾亮、郗鑒、王導、庾冰、應詹等大才,但更多選拔出來的卻是不通俗物的廢物名士。

  你讓這些名士吟詩作賦、寄情山水還行,真要讓他們處理政務,只能依靠寒門幕僚。

  郗鑒看了一眼那個滿臉漲紅的世家官員,好心解釋道:“大晉不退出所占之朱提郡,燕王就不會善罷甘休。雖說燕國暫時不會南下江東,但誰又能保證其不會奪取淮南?”

  “淮南乃江東屏障,絕不能被燕國占去,不然大晉將全面陷入被動。”

  聽了郗鑒的分析,司馬紹終於拿定了注意,他立即吩咐中書監庾亮,讓他代自己給寧州刺史王遜擬旨,讓寧州兵全面從朱提撤離。

  “諸位,如今燕國愈發強勢,而我大晉頹勢愈顯,為日後計,寡人欲效仿燕國全面改革大晉,不知眾卿以為如何?”

  見天子又提起改革一事,王導心中不由暗歎一口氣,天子還是年輕氣盛,什麼事總想著一蹴而就。可惜他忘了,天下之事哪有那麼容易成功,連大名鼎鼎的燕王,也是小心經營了數年才一鳴驚人。

  前段時間在土地改革上嘗到了些許甜頭後,讓天子再也按捺不住改革的決心,近來更是頻頻為改革張目,要求在政治上、經濟上效仿燕國對大晉進行全面改革。

  可惜天子小覷了世家力量,上次世家在土地改革上退縮,不是因為天子勢大,而是世家迫於外部壓力,再加上他王導從中調和,才讓經過改良的新土地政策得以實施。

  王導擔心天子再這麼毫無顧忌的推行改革,很有可能將世家逼向絕路,到時不但無法繼續推動改革,恐怕連天子人身安全也無法保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