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59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三十九章 財政和軍費

    面對敵軍超過三萬的兵力,其中還有將近八千人的騎兵,同時阿古柏的步兵部隊也是批量裝備了俄國、英國提供的步槍,甚至還有部分米尼步槍。●⌒,

    所以邊成勳在決戰中採取了先守後攻的戰術,利用阿古柏所部不熟悉後裝步槍的巨大戰術優勢,前期示弱,露出左翼只有三千人不到的弱點引誘阿古柏的騎兵衝擊第六軍的左翼。

    隨後邊成勳僅僅是用左翼三千餘步兵組成的防線,利用後裝步槍的射速形成密集的彈幕,一舉擊潰了向他們發起側翼衝鋒的六千多敵軍騎兵。

    稍候邊成勳以正面主力壓上,依舊通過密集的後裝步槍火力,一戰擊潰了阿古柏所部的主力部隊。

    此戰第六軍殲滅以及俘虜至少上萬人,順手還收復了迪化。

    九月下旬,第六軍的前鋒部隊順利收復烏蘇,進入到伊犁附近!

    但是在這個時候,中華軍卻是和俄軍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俄軍拒絕從伊犁撤出,所以前線率軍的邊成勳毫不猶豫的就是把阿古柏扔到一邊,直接率軍發起了進攻。

    盤踞在伊犁的俄軍數量雖然不少,但是也絕對多不到那裡去,總兵力五千人不到。

    僅僅是交戰兩天後,俄軍就是傷亡超過千人,眼看不敵,而且俄軍的後勤補給以及援兵又是遙遙無望,所以俄軍將領無奈之下只能是率軍主動撤退。

    收復伊犁後,邊成勳派遣了大約五千人北上繼續追擊俄軍,並前往收復伊犁西部、塔爾巴地區等。

    而他自己繼續率領第六軍主力部隊約一萬多人南下!

    等到了1860年臨近結束的時候,邊成勳的兵鋒已經抵近喀什。

    進軍途中,第六軍和阿古柏的部隊也是發生了多次交戰,但是面對已經全面裝備後裝步槍的第六軍,他們雖然有著俄羅斯人和英國人支援的火槍,但是依舊是不敵中華軍。

    要知道,現在英國人和俄羅斯自己都只能用米尼步槍而已,面對裝備了後裝步槍的中華軍都打不過。更別說阿古柏的部隊了。

    如果不是受到補給線實在太長,估計邊成勳早在1859年就殺進喀什了。

    此外,進入1860年下半年後,帝國已經是結束了雲南、四川方面的戰事。壓力可以說是大大降低,目前只需維持新疆、烏台省(外蒙古)、外興安嶺地區的戰事而已,而且烏台省以及外興安嶺地區的戰事以小規模為主,根本就沒有什麼大規模戰鬥,對後勤的壓力比較小。

    也就是說。進入1860年下半年之後,帝國可以全力供應第六軍在新疆方向的戰鬥。

    不過現在的兩萬人也是帝國後勤能力的極限的,這麼多兵力打仗,炮彈,子彈都需要從遙遠的江南地區運輸過來,甚至連糧食都需要在陝甘地區徵集然後千里迢迢送過去,維持這麼一條補給線的花費實在是太大。

    現在兩萬人就已經很勉強了,再多的話根本無法維持!

    十二月二十七八號,第六軍對重兵把守的喀什發動大規模總攻,經過兩天激戰後。第六軍成功殺入喀什城並在當天把阿古柏的頑抗兵力逐出城區。

    1861年一月一號,西曆新年的第一天裡,邊成勳就是騎著自己的戰馬踏上了喀什城的土地!

    喀什乃是新疆西南部的重鎮,也是阿古柏盤踞新疆的核心戰略支撐點,收復該城後基本上已經可以判定初步摧毀了阿古柏,剩下阿古柏的些許殘兵已經不足為患。

    又是經過了兩個月的清剿作戰後,邊成勳所屬的第六軍成功殲滅了殘留在新疆境內的阿古柏所部,徹底收復南疆地區。

    於此同時,俄羅斯的數千人也是被驅除出了伊犁地區,中華軍追擊俄羅斯人的五千大軍已經兵臨科帕爾這個俄羅斯在巴爾喀什湖南部的重要據點。

    由於長時間的作戰。補給線的進一步拉長,西進的中華軍也是失去了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所以需要休整。

    中華軍已經無力再攻,俄軍也好不到那裡去。根本就沒有能力彙集重兵發起反攻,只能是被動防守,如此中華軍和俄羅斯的軍隊在巴爾喀什湖南部,伊犁河一帶初步形成了一個武裝對持局面,雖然偶爾還會爆發一些小規模的戰鬥,但都是針對彼此的一些小據點進行。而這並不能改變雙方已經進入戰略對持階段。

    這種情況基本上也可以宣告中華軍在新疆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已經結束,接下來雖然還會和俄羅斯進行持續的戰爭,但是會和在外興安嶺地區一樣,在沒有重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雙方已經不太可能爆發超過萬人規模的戰爭。

    隨著在新疆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讓帝國基本上進入了和平休整期!

    雖然說目前的和平狀態對於後世來說興許是比較扯淡的,畢竟現在中華軍在國內地區,尤其是在西南,西北地區還在持續進行密集的行動,以清剿各類非法武裝,在中亞和外興安嶺還和俄羅斯人隔三差五打一仗,蒙古那邊的叛亂也沒有徹底解決。

    但是你不能用後世的眼光去看到十九世紀中期的國際形勢,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幾百人幾千人的邊境衝突根本就不能算是戰爭,乃是屬於日常事務,別說林哲了,就算是軍方那邊都不太在乎。

    這不,新疆那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剛結束呢,軍方那邊就是開始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部隊換裝以及擴編上來。

    軍方在1859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要籌建至少三十個步兵師的計畫,並且也在穩步施行,不過進展的速度一直不算快,畢竟在1859年和1860年的是,軍方還需要把大部分的資源投入到新疆、雲南以及四川方向,這些持續的戰爭都耗費了軍方的資源,使得軍方能夠用來擴編部隊的軍費不夠用。

    不過現在已經是1861年了,帝國已經基本結束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同時雖然說字1861年的財政支出預算中,軍費的比例比1860年還下降了兩個百分點。只有百分之三十七而已。

    但是總軍費卻是有所增長,從八千萬圓直接增加到了一億之巨。

    為什麼比例下降了,但是總軍費還增加了呢?這自然是因為帝國的財政收入進一步提高。

    進入1861年後,除了被俄羅斯侵佔的外興安嶺部分地區、巴爾喀什湖東南部分外。其他的領土已經是徹底收復,就算是西藏地區也是派遣了一個步兵團進入拉薩,作為帝國控制該省的軍事存在。

    同時隨著時間的過去,帝國也就從以往的戰爭中恢復的越多,民生的恢復不僅僅是民眾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同時帝國的稅賦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增加。

    在財務部的1861年財政收入預算中,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有望超過兩億五千萬,比1860年的兩億足足增加了五千萬之多。

    其中增福最大的依舊是工商業領域,其次受到帝國統一後,民生恢復的影響,農業稅、鹽政方面的收入也是增加較大。

    另外同樣得益於工商業的發展,海關方面的關稅收入有著較大的增福!

    帝國對紡織產業的全力支持,導致帝國國內的生絲產量進一步增加,同時帝國為了出口更多的生絲,以便獲取更多的外匯。對國內的生絲消費進行一定程度的壓制,對國內生絲製品消費徵收較高的稅收,使得原本大量在國內市場消耗掉的生絲用於出口,所以1860年開始,帝國的生絲出口量增加極快。

    1860年,帝國以上海為主要出口基地,寧波為輔,總共出口生絲二十一萬包,按照每包生絲四百五十圓的均價來計算,價值約九千四百五十萬圓。佔據帝國在1860年一億四千萬圓的總出口中的百分之六十七點五。

    從這個數據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目前的生絲行業對帝國的工業經濟而言具有多大的作用。

    此外帝國傳統出口商品瓷器以及茶葉這兩項上,茶葉上雖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印度廉價茶葉的影響,但是中國茶葉依舊是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的首選。而中國茶葉的最大進口國,英國每年都要進口至少價值三千萬圓以上的茶葉。

    這些茶葉主要從福州、廈門、廣州等港口出口,另外今年寧波也是開始出口大量的浙江產茶葉,要知道浙江的西湖同樣是茶葉的重要產區,大名鼎鼎的西湖龍井就在浙江呢。

    而瓷器作為中國千百年來的重要出口商品,雖然整體市場已經不算太大。但是依舊是中國的三大出口商品之一。

    依靠這些出口商品,帝國以上海為核心,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生絲產業鏈,浙江、江蘇的農民們種植桑樹養蠶,然後把蠶繭販賣給各大蒸汽繅絲廠,繅絲廠再把這些蠶繭加工為生絲,然後直接販賣給那些進出口貿易商們,再運往英國、法國等歐洲地區以及美國等。

    甚至為了進一步國內資本對生絲產業鏈的控制,避免外資剝削太多的利潤,中國的商業資本已經是專門成立了諸多商業銀行,錢莊,這是為了給那些蒸汽繅絲廠們提供貸款維持他們的生產以及蠶繭收購的。

    另外在上海生絲協會的牽頭下,諸多生絲廠家開始獨立或者聯合起來組建遠洋貿易公司,親自組織船隻把生絲運往歐洲販賣。

    1859年的時候,皇室產業的上海紡織公司就是親自運了一船生絲過去,並在倫敦售賣,儘管此舉引起了很多在華洋行,尤其是信德洋行,怡和洋行的反對甚至是抵`制,使得上海紡織公司運到倫敦的生絲不得不降價到原本生絲到岸價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出售。

    但是此舉依舊讓上海紡織公司獲利頗豐,扣除運輸、公關、營運費用後,依舊比直接在上海把生絲販賣給洋行的利潤多上百分之七十以上。

    只是很可惜的是,這年頭遠洋貿易的風險實在太大,就當上海紡織公司意氣風發的組織了第二艘船生絲運往歐洲的時候,該船在通過非洲好望角的時候不幸遭遇風暴觸礁沉沒,價值百萬的貨物沉入冰冷無情的海水裡,數十名船員只活下來九個人。

    這一船貨物的損失,直接讓上海紡織公司在當季度的財務報表上出現大額度虧損,讓1859年度的上海紡織公司的總利潤比預計下跌百分之三十以上!

    後續迫使上海紡織公司一度停止自行組織船隻把生絲運往歐洲,一直到去年年底才開始重新有這個想法,不過這一次上海紡織公司為了降低風險,拉上了國內的其他諸多生絲廠家,甚至專門購置了一艘排水量高達一千八百多的大型遠洋貨船,而且還是裝備了蒸汽機的商船,單單是購置這艘船,嗯,同時還為了武裝這艘船,免的被海盜或者其他國家的軍艦襲擊,還配置了不少火炮,還邀請了一個因傷退出現役的海軍軍官為艦長。

    僅僅是這艘商船就得花費十幾萬,不過和上面裝載的貨物比起來卻是什麼都算不上了,這一船的生絲價值高達一百多萬呢!

    現在這艘船已經滿載著國內十餘家生絲廠家的生絲航行在海上,一切順利的話有望在今年三月份抵達英國倫敦。

    哪怕是這年頭的遠洋貿易有著巨大的風險,但是也無法組織商人們對利潤的追求,那些洋人為什麼千里迢迢跑到中國來通商,不就是為了超高的利潤嗎。

    和中國自行組織的遠洋貿易活動比起來,那些洋行們的遠洋航行同樣不安全,非洲的好望角對於任何一艘船隻都是致命的考驗。

    人們對利潤的追求讓中國的出口快速繁華起來,同樣的中國的工業發展也是導致進口貨物的快速增加。

    1860年中國進口總值約在一億兩千萬之間,主要進口商品是高技術的工業用設備,另外還有一些工業成品比如蒸汽機、遠洋商船、日用工業產品,比如火柴、肥皂、煤油甚至水泥和鋼鐵。

    還有一些國外的特色產品比如說英國的高級呢絨、還有一些農業產品,比如來自南洋地區的香料、大米等

    近年進口量增加最大的還是工業原料的進口,比如說來自南洋地區的橡膠,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的煤炭。

    其中煤炭的進口量增幅相當快速,1860年國內的煤炭用量比1859年增加了百分之兩百以上,而這麼多的煤炭用量裡頭,國內自產的煤炭是相當少的,部分來自台灣、徐州煤礦以及國內的一些小煤礦的煤炭根本無法滿足國內的巨大煤炭需求,而且這些國產煤炭質量較低很難用於船舶的應用,一般來說目前國內的船舶用煤都是用進口貨居多,商船會用便宜一些的澳大利亞煤或者英國的普通煤。

    但是帝國的軍艦清一色是用英國的無煙煤,甚至為了防止某些特殊情況下無法進口到無煙煤,海軍還專門修建了諸多囤積煤炭的倉庫,用來囤積無煙煤。

    進出口的繁榮,也是給帝國帶來了極為可觀的海關稅收入,不管是出口還是進口,這海關可都是要收稅的。

    工商業的滂湃發展,農業生產的進一步恢復,讓帝國的稅收大幅度增加成為了可能。

    如此財務部才能夠給出一份高達兩億五千萬的財政收入預算。

    同時為了滿足國內發展的需求,財務部打算在明年開始大規模發行債券,預計發行超過兩千萬的債券。

    如此也就是說,在1861年的財政支出預算裡,帝國是準備了超過兩億七千萬的預算!

    軍方獲得其中的百分之三十七,那就是足足一億圓啊!

    還沒進入1861年的時候,軍方就是開始考慮著怎麼用這一筆巨額的軍費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章 散兵編制

    1861年軍方的主要任務,乃至未來三四年內的任務都是以擴張現有部隊規模,換裝新式步槍,火炮為主,同時保持在邊境地區,尤其是外興安嶺以及新疆地區的軍事力量。Π∈Π∈,.

    所以軍費的花銷也主要是上述幾個方面為主!

    不過當軍方提交了1861年度的整編計畫時,林哲卻是把軍方的整編計畫駁回,並且明言要求軍方參考軍訓部編制司提出的新編制進行整編!

    所謂新編制,也就是軍方專門為了發後裝步槍的散兵戰術所規劃的一種專門編制。

    到目前為止,儘管中華軍已經批量列裝後裝步槍,但是部隊的編制依舊是早年餘勝軍時代的編制。

    這種編制中的步兵編製為以十人為一排,八排為一連,六連為一營,三營為一團,三團為一師或兩團為一混成旅。

    其中在步兵營編制上額外配置一個炮兵排,轄有兩門四磅的輕型步兵炮。

    一個正規的步兵師配屬下屬部隊:

    三個標準的步兵團。

    一個含有兩百騎的騎兵連。

    一個炮兵團,轄有二十四門十二磅口徑的火炮以及六門大口徑臼炮、六門六磅騎兵炮。

    一個輜重團,轄有輜重兵一千二百人,配屬各類騾馬以及馬車等。

    一個工程營,配屬工程兵三百餘人。

    一個軍樂隊。

    師指揮部裡還有各類參謀人員,一個師屬警衛連。

    全師滿員滿編制狀態下,擁有九千兵力!

    這種編制實際上乃是前裝步槍線列時代的標準編制,其基礎編制也就是步兵連、步兵營這一級別乃是效仿英軍的殖民地部隊的。

    但是這種線列時代的編制已經是明顯無法適應散兵戰術了,使用後裝步槍的部隊主要以傘兵戰術為主,而且部隊往往分散的比較開。

    線列時代裡,一個步兵連的連長可以輕鬆直接指揮下屬的八個、十個甚至更多十人制的步兵排,一個步兵營的營長可以輕鬆指揮下屬的六個連甚至八個連。

    然而到了散兵戰術時代裡,由於部隊的展開面積相當大,營長、連長們的名聲很難及時傳遞到各下屬部隊。同時一個十人制的步兵排有些尷尬。

    由於後裝步槍相對前裝步槍而言擁有極大的速射,因此同等兵力下,一個十人制的步兵排可以發揮出來前裝時代大概是三到四倍的火力密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步兵排同樣展開的比較寬。他們面對的往往不是敵軍的十個人,而是二十個乃至三十個敵軍。

    面對種種不便,在實戰中,基層的步兵連指揮官們往往是採取較為靈活方式來指揮部隊作戰的,比如說一個步兵營的營長。他往往會派遣自己的副營長單獨率領指揮兩到三個步兵連,然而營長自身直接指揮三到四個步兵連。

    同樣的,那些步兵連的連長們往往會讓副連長以及麾下的資深上士排長來單獨率領兩個到三個步兵排作戰。

    如此在實戰中,中華軍在編制上雖然依舊保持八排六連制,但實際上是形成類似三三制或者三四制的實戰應用編制。

    由於實戰影響,負責部隊訓練,軍官培養的軍訓部甚至在陸軍軍官學校開設相關指揮課程,比如說如何在實戰中更好的把一個步兵營麾下的六個步兵連進行拆分調配,以獲得更好的實戰效果。

    為此,軍訓部的編制司還專門研究了這種適合散兵戰術的編制!

    軍訓部內部把目前的新式編制稱之為『散兵制』。用以和以往的線列制進行區分,這種所謂的散兵編制詳細情況是:

    一個師下屬兩個步兵旅,一個步兵旅下轄兩個步兵團,一個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步兵營下轄四個步兵連,一個步兵連下轄三個步兵排,一個步兵排下轄三個班。

    最基礎的一個步兵班則是擁有包括班長在內十四名步槍手!

    這種編制和以往的線列編制是截然不同的,由於區別實在太大,而且施行起來誰也不知道管不管用,所以軍方將領們普遍對這種編制抱有一定的牴觸。

    因為中華軍過往多年的戰爭裡。已經是習慣使用,甚至說是非常擅長面的線列編制,而且也沒有遭遇到什麼失敗,所以在很多將領們看來。就算的陸軍開始運用後裝步槍,開始使用散兵戰術,但是也沒有必要對現有編制進行調整。

    因此軍方1861的整編計畫裡,就沒有任何提及新編制的事項。

    但是軍方的這些將領們不重視,不代表林哲不重視了,身為一個後來者。儘管他不是什麼軍事愛好者,但也同樣知道二戰前後的部隊都是三三制居多。

    同時考慮到中華軍已經逐步全面換裝後裝步槍,儘管這些後裝步槍和後世的成熟後裝步槍無法相提並論,但也是後裝步槍啊,火力密度可差不到那裡去。

    除了火炮還沒能裝備後裝火炮外,實際上現在的中華軍在武器裝備上已經並不算差了,勉勉強強也能夠用十九世紀末,二十年代初的一些戰術了。

    所以林哲才是親自插手軍方的整編計畫,要求軍方參考新式散兵編制進行整編計畫!

    不得已之下,軍方內部只能是重新制定整編計畫,不過任何時代的軍隊都是非常保守的,所謂的新編制或者新式武器沒有經過長時間的試驗,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都很難得到軍方的徹底信任。

    所以軍方在新提出的1861年整編計畫裡,雖然聽從了林哲的意見,但也只是只聽了一部分而已!

    該計畫裡,準備在新編的二十四步兵師、二十五步兵師裡採用新式編制,同時由於尚不清楚目前這種新編制是否可行,同樣也擔心萬一這種新編制真的效果不錯的話,現在編練過於老編制的部隊還得重新來搞,所以軍方乾脆決定在1861年的時候只新成立兩個步兵師,也就是第二十四步兵師和第二十五步兵師,原本計畫中的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步兵師的編練計畫則是直接暫定。

    原定軍費則是挪用到後裝步槍的換裝以及地方守備部隊的建設、騎兵、炮兵部隊的建設上去。

    至於說那些老部隊的編制嘛,則是繼續沿用舊有編制,如果說新式編制真的可行。那麼未來再持續改編為新式編制。

    儘管暫停了其他三個師的擴編計畫,但是由於加大了守備部隊的組建、新式步槍和火炮的換裝,組建更多騎兵等計畫,所以整體而言該計畫能夠順利實行的話。中華軍的軍力還是能夠得到大幅度的增長。

    預計野戰軍的兵力能夠從高現有的約二十萬提高到三十萬左右,地方守備部隊預計從十五萬人提高到三十萬左右。

    屆時帝國全國範圍內,第一線和第二線的戰鬥部隊加起來總數大約會在六十萬人左右。

    此外這並不包括近衛軍!

    自從雲南和四川的戰事結束後,出戰的兩個近衛軍混成旅回到了南京,同時臨時性的第一近衛混成旅、第二近衛混成旅番號被撤銷。各部隊歸還所屬的三個近衛師中。

    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大皇室或者說林哲本人對近衛軍的掌控力度,避免近衛軍受到其他陸軍將領的影響,林哲進一步剝離了近衛軍和皇家陸軍之間的聯繫。

    近衛軍的所有事務,包括募兵、訓練、作戰指揮都是從皇家陸軍內剝離,單獨成立了皇家近衛軍總司令部,組建專門的機構,比如軍訓司、參謀司、軍械司等。

    基本上就是縮小版的最高統帥部,雖然雖然不多,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基本都有。

    目前三個近衛師是按照老舊編制滿編制。總兵力大約兩萬八千人左右,此外如果算上同樣歸屬近衛軍系統,但是只負責宮殿以及各內閣機構駐防事務的幾個獨立警衛營的話,那麼總兵力大約是在三萬人。

    而現在林哲看見軍方的將領們比較保守,不敢大規模應用新式編制,他也是不好直接反對,畢竟軍方的將領們也不都是笨蛋,他們這些做也是有理由的。簡單來說就是現在陸軍的狀態已經處於比較良好的狀態,貿然採用沒有經過實踐和戰爭考驗的新式編制風險極大,如果順利的話那自然是萬事大吉。但萬一效果不好呢?

    到時候可是會讓數十萬大軍喪失戰鬥力的,真要出現這種狀況,帝國千萬平方公里的疆土誰來保衛?

    所以林哲也不好反對,弄兩個師就兩個師吧!

    不過林哲轉身就是對近衛軍進行了改編。皇家陸軍規模大一旦出錯很難休整,所以不能輕易改革。但是近衛軍一共也才兩三萬人,正所謂船小號掉頭,真要出什麼事也能快速恢復過來。

    所以林哲就是直接指示近衛軍進行新式編制的改革,進一步發揮出後裝步槍、散兵戰術的優勢,並提前改革為其他兄弟部隊提供改革經驗。

    基於此。近衛軍方面的第一近衛師也就是成為了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首支按照散兵戰術進行編制改革的部隊。

    如果用後世的眼光來看,那麼現在第一近衛師的編制改革一旦成功,,其新式編制模式將會成為全球陸軍未來至少五十年甚至百年的標準模板。

    要知道一師兩旅兩團三營四連三排三班的編制乃是十九世紀末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的全球陸軍標準標誌,甚至歷史上一直到二戰時期,一些工業能力有限,裝備不怎麼好的部隊,比如說日`軍依舊停留在這種編制模式下。

    而即便是二戰以後,陸軍的基本編制也沒有脫離這種限制,不過是一些細節改來改去而已,一直等到八十年代以後才是陸續被合成編制逐漸取代。

    當然現在的這些近衛軍軍官們還不知道,他們正在書寫世界陸軍歷史上的重要篇章。(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一章 鐵甲艦

    近衛軍的軍官們倒是沒有和皇家陸軍的軍官們極力反對改革,其中的理由倒是挺簡單的,因為近衛軍一共才三個師,而且近衛軍由於其特殊性,沒有必要同時也沒有可能說會擴編到更多的師。⊙,

    如今的三個師已經算是多了。

    但是番號無法擴編,不代表實際兵力不能擴編啊,人家近衛軍的軍官們看了一眼編製表,然後發現新編制的一個師其總兵力達到了一萬一千多人後,立馬就是同意了,這可比原來的編制多了兩千人呢。

    近衛軍系統三個師,加起來就能擴編六千多人呢。

    於是乎,在陸軍那邊還沒有進行正式新編制的改革師,近衛軍這邊已經是先一步展開了新編制的改改編和應用,當然了不是一下子把三個師都改編,而是只改了第一近衛師,至於剩下的第二近衛師和第三近衛師,則是要等後續。

    具體看看第一近衛師的實際改編成果如何,到時候有了經驗也就更好改編了。

    不敢如何說,中華軍已經算是正式邁進了散兵時代,不再侷限於線列時代的框架裡頭了。

    相對於與陸軍方面對新式編制,戰術上的保守,海軍方面卻是要顯得更加開放一些,甚至這種開放可以算得上是激進的。

    1861年,海軍已經是不再滿足於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木殼戰艦,也不再滿足於現有的一百二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他們想要更大,更堅固的船體,更快的速度,火力更龐大的艦炮。

    這兩三年來,海軍方面是出現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設計方案,比如說建造一種異常堅固,不裝風帆,並在上面裝載多門超大口徑的艦炮,這種設計方案其實就是一個海上移動炮台。

    因為要裝載更多的火炮。更厚的船殼,那麼就需要更大的船體,更大馬力的蒸汽機,而受限於目前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能力。是很難完成這種設計的,所以乾脆設計成無動力的純炮台,要移動的話還得帶上幾艘蒸汽拖輪拖著走。

    海軍的技術人員一開始的想法是造幾艘,然後放在長江、珠江的入海口,充當海上炮台使用!

    但是這個設計一出來就被海軍內部槍斃掉了。開什麼玩笑,你以為造船體不用錢,艦炮不用錢啊,這樣弄出一個海上炮台需要的資金都足夠讓海軍直接在陸地上修建好幾個炮台了。

    而且這種設計裡海上炮台還是無動力的坑爹貨!

    然後還有技術人員提出了一種另類設計,那就是用更修長的船體裝載幾門一百二十毫米後裝火炮,犧牲防禦性,那些防彈的厚木殼就不要了,隨便設計點隔水艙就行,然後搭載大功率的蒸汽機,爭取最高航速達到十五節以上。

    至於使用嘛。技術人員說,這船跑的足夠快,遇上敵軍的主力艦打不過掉頭就可以走,遇上敵軍的非主力艦的話就狠揍一通。

    結果又被海軍內部槍斃掉!

    這樣一艘戰艦的戰艦起碼得一千八百噸甚至兩千噸以上,但是只裝備可憐的四門一百二十毫米火炮,還沒有傳統戰艦的側舷厚木殼,同時為了跑十五節需要的蒸汽機至少得六台以上。

    成本絕對不會比一艘兩千噸的傳統戰艦低多少,甚至更貴一些,但是遇上傳統戰艦隻能掉頭就走,不然一場炮戰下來。絕對是死翹翹的。

    海軍的設計人員腦洞大開,經常搞出來一些讓人頗為無語的設計方案來,但是偏偏人家海軍高層還正兒八經的進行審核,甚至就算是否決了這些方案但是也是會說明實際理由。

    如此也就足以證明。帝國 海軍高層對新式戰艦乃是新式海上交戰模式的渴求是相當強烈的。

    沒辦法,這邊上就有一個英國人呢,英國的遠東艦隊可是實力不弱,一旦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還能從其他地方輕鬆抽調更多的戰艦過來,到時候帝國海軍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這上頭有著英國皇家艦隊這麼一座大山壓著,而且靠常規手段發展海軍的話。比如和英國人那樣一步一個腳印發展,那注定是追不上人家的發展步伐的。

    要想改變目前的這種巨大的海上劣勢,帝國海軍只能是從其他方面著手,海軍方面也希望能夠和陸軍那樣,利用更先進的戰術歷年來改變工業規模、技術基礎之間的差距。

    在這年頭和英國佬拼技術是不靠譜的,他們早已經完成工業化,各方面的技術儲備非常豐富,比如說後裝步槍,以前英國是沒有認識到後裝步槍的作用,但是在上海之戰遭遇慘敗後,人家英國人第一時間就是開始研發後裝步槍,而且也沒有遇上什麼技術難題,就連對1853年型恩菲爾德米尼步槍的改裝也是輕鬆進行,其改裝成本只有區區一點五英鎊。

    這種技術能力別說當代的中華帝國了,其他歐洲國家都是遠不如英國的。

    現在的中國還在向英國和法國進口蒸汽機以及各類工業設備呢,所以技術還是差距很大的。

    拼規模是更不靠譜了,現在中國能夠生產蒸汽暗輪船隻的造船廠只有一家,那就是上海造船廠,哪怕是海軍已經扶持在青島開設了一家海軍造船廠,但是這所青島海軍造船廠還沒完工呢。

    其他製造風帆船隻的造船廠也沒有多少,大多都是中小規模的,只能製造一些幾十噸幾百噸的船隻,除了上海造船廠外,目前國內沒有其他造船廠有能力生產一千五百噸以上的遠洋船隻。

    靠著這麼一個上海造船廠,撐死了一年也就下水幾艘遠洋戰艦而已,而且還是一千多噸左右的那種,而那些兩千噸以上的戰艦,上海造船廠表示技術水平有限,這造是能勉強造出來,但是跑遠洋的時候遇上風浪之後會不會沉沒就不敢保證了。

    造船技術的低下,導致很多中國跑遠洋貿易的商人都是去南洋地區採購遠洋商船,尤其是大噸位的商船,只有一些跑近海。內河的船隻才從國內訂購。

    自家技術能力低下,工業規模小,但是他們面對的主要敵人,也就是英國、法國的海軍呢。

    英國乃是當代世界老大。同樣是海軍技術發展的老大,他們在1861年,也就是今年已經下水了一艘當今最為龐大的一艘戰艦,即勇士號鐵甲艦。勇士號鐵甲艦的排水量高達九千兩百多噸,而且和以往的所謂鐵甲艦隻是木殼鐵甲不同。而是一艘真正的鐵殼鐵甲戰艦,乃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鋼鐵戰艦。

    聽到倫敦的外交官們說他們在前段時間得知英國正在建造一艘排水量高達九千多噸的鋼鐵戰艦時,帝國海軍的高層們一個個都是唉聲嘆氣。

    如今帝國連兩千噸的木殼木甲戰艦都還沒搞定,人家英國佬都已經玩上鋼鐵戰艦了,這裡頭的差距算得上是真正的天上地下之分啊。

    在這種大環境下,海軍方面需要一些擺脫傳統思維侷限的創新,這樣才有可能在儘可能較短的時間內平衡和英國海軍的實力差距,最低限度的保障帝國的萬里海疆安全,反正帝國海軍是絕對不願意看到下一場戰爭爆發後,自家海軍只能躲進長江。然後只能是靠自沉才能把敵軍戰艦擋在長江下游的。

    而得知英國和法國人都已經進入鐵甲時代後,帝國海軍自然不可能繼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資去研發注定已經落後的木殼木甲戰艦,既然要追趕,那麼就得直接瞄準鋼鐵戰艦。

    此時,作為鋼鐵戰艦的一個重要組成,國內第一大,甚至是唯一個一家鋼鐵供應商江南礦務公司面對海軍的招標諮詢,明確表示,江南礦務公司雖然鋼鐵的整體產量不算太高,鋼材的技術也不咋地。但是區區鍛鐵還是不成問題的。

    隨後海軍又是諮詢了上海機械公司,詢問該公司的艦用蒸汽機的研發進展,是否有更大馬力的蒸汽機,該公司表示他們的蒸汽機雖然整體性能以及可靠性上還比不上國外的產品。但是絕對是能用的。

    當然了,性能肯定會有些差距,到時候戰艦跑起來速度肯定也會慢一些。

    鍛鐵裝甲、蒸汽機的供應商給出了保證,上海造船廠那邊也說自己可以試一試建造鐵甲艦,當然了要建造鐵甲艦還得進行技術升級,這費用肯定是非常高昂的。帝國海軍如果出得起錢,上海造船廠就敢直接跑到英國和法國引進技術設備和人才。

    怎麼說也得把鐵甲艦給弄出來!

    得知國內可以勉強生產鐵甲艦後,帝國海軍那裡還顧得上什麼成本啊,可不可靠之類的,立馬就是展開了鐵甲艦的設計方案。

    這一次海軍艦政司的那些半吊子水平的設計師們再一次腦洞大開,各種亂七八糟的設計都有,那些奇葩方案暫且不說,但是其中還是有幾種設計方案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其中最讓海軍看重的是一款兩千噸級鐵甲艦的設計,其船體設計以及鍛鐵裝甲的安裝都是參考或者說直接抄襲英國人的勇士號。

    採用柚木船殼包裹鍛鐵的側舷裝甲,動力模式依舊採用風帆和蒸汽動力混合,其最高航速可以達到十五節。

    同時效仿了以往中華軍的艦炮安裝模式,艦炮集中佈置到船體中部位置上,不過這一次設計師們不僅僅是給這艘鐵甲艦安裝火炮,而且還為為這些艦炮提供了可旋轉的炮台。

    這種旋轉炮台可以讓沉重的火炮快速改變射擊角度,同時旋轉炮台的四周有著一道低矮的鋼鐵裝甲,至於頭頂則是直接露天的。

    採用旋轉炮台安裝的後裝火炮預計裝備四門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另外在船體的四周,部署六門一百二十毫米的副炮。

    火力上並沒有比以往的一千五百噸左右的戰艦強多少,但這主要是因為鐵甲佔據了太多的重量,船體的浮力基本都被船體和蒸汽機用去了,留給火炮的浮力較少,所以也不可能說被一股腦的裝上太多火炮。

    然而雖然火力並沒有強很多,但是防護性能卻是要出色太多,鐵甲船的防護性能是以前的木殼木甲船無法相提並論的。

    按照那些設計人員的論調,這艘鐵甲艦一旦建成,完全能夠硬抗帝國海軍現役的其他兩艘甚至三艘以上的木殼戰艦的火力打擊,同時給予反擊然後一一擊沉他們。

    雖然那些設計師們吹的震天響,但是海軍高層還是保持了必要的謹慎,他們把該款設計和另外三款鐵甲艦的設計一共作為候選設計,最後把這些設計方案送到了林哲這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二章 女蝸號鐵甲艦

    林哲前後兩輩子,就沒怎麼接觸過設計類的工作,你讓他和人勾心鬥角,玩陰謀陽謀,然後製定什麼戰略發展計畫之類的事,他是很擅長,但是你讓他看這厚厚一疊的設計圖紙就有些為難他了。←,.

    所以他放下了手中的這些詳細設計圖紙,直接看起了這三款戰艦的設計簡圖以及文本描述。

    這一次海軍呈遞上來的三款戰艦設計方案各有不同,這種不同不僅僅體現在戰艦的性能數據上,更體現在海戰戰術甚至海軍發展方向上來。

    其中的一號案乃是非常正統的遠洋決戰戰艦,也是海軍方面最重視的一個方案,基本設計參考或者抄襲英國的勇士號,採用柚木包裹鍛鐵的側舷裝甲,風帆蒸汽混合動力,配屬四門一百五十毫米主炮,六門一百二十毫米的副炮,其中的四門主炮上部署了旋轉炮台,並在炮台外層設置有一圈的裝甲,最高航速可以達到十五節,該艦的設計排水量達到了兩千一百噸。

    這是一款非常標準,並符合十九世紀中期工業技術基礎、海軍戰術的一款遠洋鐵甲艦。

    其主要的使命就和敵艦在海上進行決戰,把敵艦隊消滅在海上!

    從這款戰艦的設計,基本上就可以看得出帝國海軍高層依舊是在極力追求把敵人的艦隊消滅在海上,甚至是採用主動進攻的方式把保護萬里海疆。

    但是這款戰艦也不是沒有問題,這款戰艦看似各方面都比較中庸,沒有太過突出的一些設計理念,但是對於一個國家的技術能力而言,要想把中庸的設計造出來,而且還能造的好,這遠遠要比一些創新的奇葩戰艦難得多。

    上海造船廠面對海軍的招標諮詢,已經是明確表示,即便是海軍能夠提供大量的經費用於技術升級,但是上海造船廠也無法保證該艦在三年內完成建造。而且即便是造出來了,那麼上海造船廠也不保證其質量的穩定性。

    畢竟中國目前的工業基礎過於薄弱,英國可以在這個時代造九千多噸的鐵甲艦了,並不代表中國也可以。這種工業基礎的差距並不是林哲的到來就能夠得到改變的。

    因此,造一號方案的鐵甲艦面臨著極大的技術風險,輕則三年後才能夠建成服役,更嚴重的話恐怕要延長到五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甚至有可能造出來了出個海自個就莫名其妙的沉沒了。

    相對於一號方案的中庸但是對技術的極大要求。二號鐵甲艦方案則是對技術的要求低得多。

    首先是二號方案的側舷裝甲並不是採用木鐵混合裝甲,即從內到外,相繼鋪設鐵板、柚木、鍛鐵,然後用螺絲螺母鉚接。

    二號方案使用的側舷裝甲方案則是直接在柚木外釘上一層鍛鐵裝甲,乃是四五十年代早期的鐵甲艦裝甲模式,這也是之前法國人不久前才下水並服役的光榮號的側舷裝甲模式,技術簡單,主要造價便宜,但是防護能力自然是要差得多。

    此外動力上有所減少,其設計最高航速只有十二節。火力配置和一號方案相同。

    這個二號方案其實就是一號方案的技術甚至成本的縮小版本。

    最好則是三號方案,這個三號方案就比較特殊了,乃是之前海軍內部搞過的近海戰艦的一種最新改進設計,該方案完全拋棄風帆,只使用蒸汽機為動力,其最高航速只有八節而已。

    其裝甲方案和一號方案相同,而火力配置上也是基本相同,預計裝備四門更大口徑的主炮,或者是直接採用六門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另外配屬六門的一百二毫米副炮。此外的最大航程也是較小。由於是純蒸汽動力,但是船體的空間和浮力都被裝甲以及火炮佔據,所以搭載的煤炭也不過,其最大續航航程只有短短的一千公里而已。該艦的設計排水量要略小一些,只有一千八百噸。

    這個三號方案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近海防禦型戰艦,海軍對該艦的使用也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部署在廣州、上海等海軍港口,一旦和敵軍爆發戰爭,那麼就出動該艦在港口附近的近海海域。比如香港、台灣海峽等地域和敵軍艦隊主力進行決戰。

    對於海軍而言,這三種方案都想要,但是海軍的軍費畢竟有限,而國內的工業基礎也是比較有限,前期是很難投資直接研發建造三款不同的鐵甲艦的,因此這也就存在了一個取捨的問題。

    海軍內部是取捨不了,所以最好才把三個方案都送到了林哲的案頭上!

    不過林哲也是有些猶豫,從內心上來說,他自然是希望都建造像一號方案的這種鐵甲艦的,畢竟這種遠洋決戰性的戰艦才是一支海軍的核心力量,才是控股海防的最佳選擇,但是一號方案不但造價貴,而且還存在著極大的技術風險,有可能三五年內都看不見它建成服役的情況。

    作為這個帝國的統治者,他能不能不考慮到一號戰艦的技術風險,萬一幾十幾百萬砸下去最後只得到一堆廢鐵,而且還是三五年後才能夠看見的廢鐵,這是帝國海軍很難承受的損失,要是真倒霉了,到時候和英法爆發戰爭,面對這些洋人的鐵甲艦艦隊,到時候帝國海軍拿什麼去抵抗?

    但是現在還去搞二號方案這種技術已經落後時代的戰艦也是不妥當的,二號方案雖然技術要簡單一些,成本要低一些,但是也不便宜。

    三號方案的話,相對於一號方案而言,則是犧牲了航速,換來防護和火力,此外這年頭對鐵甲艦技術要求限制最高的並不是火炮或者裝甲,而是動力。

    比如說你要讓戰艦跑上十五節,和只讓戰艦隻跑十節對技術的要求是差距非常大的,同樣的船體,要讓戰艦跑更快的速度,就必須有更大馬力的蒸汽機,如果手頭上只有馬力較小的蒸汽機,那麼雖然也可以裝配多個蒸汽機來獲得更大的速度,但是這對於傳動系統的技術要求相當高。

    此外,不管是少台蒸汽機。單台大功率的模式還是多台蒸汽機,單台蒸汽機小功率的模式 ,他們的總重量都不會輕,而這些龐大的重量對於船體的考驗是相當大的。所以要讓戰艦跑得快不僅僅需要有足夠的馬力,還得有堅固的船體。

    這也是為什麼一號方案的技術風險這麼大的原因,海軍想要在這艘戰艦上裝上這麼多火炮的同時,還想要裝備鍛鐵裝甲板,還想要戰艦跑上十五節。這不僅僅對裝甲、動力系統等有著極大的技術要求,同樣對造船廠製造船體的時候有著極大的技術要求。

    相對來說,二號和三號方案由於對性能的要求較低,所以對技術的要求也不算太高。

    林哲考慮兩天後,然後把海軍部總長林成甲叫了過來,然後道:「既然要追趕敵人的步伐,那麼就不能一直沿著敵人的路去走,而且敵人已經向我們指明了最新道路的方向,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沒有必要去走他們十幾年前的老路了!」

    這一句話基本就斷定了林哲對一號方案的支持態度。

    儘管一號方案的技術風險非常大,但是為了縮短和英法等海軍強國的實力差距。林哲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海軍一步一步的跟在英法海軍的屁股後面走,有時候該跳就跳過去。

    不過林哲雖然支持一號方案,但是他骨子裡依舊是個非常現實的人,就和他知道散兵編制會是後世陸軍編制的標準潮流,但是依舊沒有堅持讓陸軍第一時間全面改革編制,只是新建了兩個師進行試驗一樣。

    這一次林哲雖然支持一號方案,但是為了避免一號方案的技術風險導致項目失敗,或者極大的延長時間,所以林哲還對林成甲道:「另外那種近海戰艦還不錯,你們繼續跟進。爭取盡快造一艘服役!」

    林成甲靜靜的聽著林哲的話,他在林哲手下多年,對林哲的話自然是理解的非常透徹,陛下的意思非常明顯。那就是研究發展一號方案為代表的遠洋決戰海軍,而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障帝國海防安全,所以短時間內需要一種戰艦來拱衛海疆,而這個時候技術要求較低,火力和防護性能都不錯的近海戰艦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得到了林哲的回覆後。海軍方面迅速展開了工作,最短時間內向完善了一號和三號方案,並且向上海造船廠直接下了一條三號方案的訂單。

    之所以先訂購三號方案的近海戰艦,而是訂購一號方案,是因為一號方案由於航速要求太高,林德機械公司那邊的蒸汽機無法滿足要求,現在還在進行研發仿製工作呢,就算是現在下了訂單也無法開工。

    此外,一號方案和三號方案有著極大的相同之處,兩者的裝甲方案是一樣的,都是採用柚木和鍛鐵混合包括的模式,而火炮的部署模式也是相同,其主炮都是使用露天旋轉炮台。

    兩者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航速,其他方面則是一號方案的船體更加修長,速度非常快,吃水非常深,而且船舷較高,另外配屬有風帆系統,抗風浪能力、續航能力都是比較優良的。而三號方案的話,則是純蒸汽動力沒有風帆,航速較低,吃水較淺,船舷很低,抗風浪能力較差,而且續航能力也是非常有限。

    海軍方面明顯是想要在三號方案上先行試驗柚木鍛鐵混合裝甲以及露天旋轉炮台,同時還有鐵製船體各方面的技術了。

    三號方案的一號艦在1861年三月十七號正式動工建造後,海軍部給這艘戰艦取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名字,不是以往用地名充當艦名的模式,而是直接用了神話人物『女蝸』來命名,用這個名字是有著極大的寓意的,就是希望該艦的建造和服役使用,能夠為中國開創全新的鋼鐵戰艦時代。

    女蝸號正式鋪放龍骨建造的同時,海軍內部對一號方案的研發工作卻是沒有停下來,海軍內部的艦政司依舊不斷的完善該方案的詳細設計,同時想林德機械公司招標更大動力的蒸汽機。

    甚至有感民間的技術研發能力較為薄弱,無法滿足海軍戰艦對諸多新式基礎的要求,海軍還和皇家科學院合作,出資建立了多個聯合實驗室,用於研發對海軍至關重要的一些新式技術。

    其中的蒸汽機、鋼材這兩個更是海軍的重點資助方向,因為這兩樣涉及到了限制海軍發展的三大技術核心,那就是動力、裝甲、火炮。

    蒸汽機代表著動力,而鋼鐵,準確的說是鋼材代表著裝甲和火炮。

    而動力、裝甲、火炮這三樣就是鋼鐵戰艦的核心要素!

    女蝸號的開工建造,代表著帝國海軍已經是把大部分精力都轉移到鋼鐵時代中來,當然了這並不代表著海軍已經完全停止木製戰艦的建造了。

    不但沒有停止,相反在女蝸號開工以後,海軍還又一次訂購了一艘木製木甲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遠洋戰艦。

    為什麼?

    因為女蝸號只是近海防禦性的戰艦,根本不可能出遠洋出戰,而遠洋型的鐵甲艦則是一號方案,但是現在一號方案連準確的建造時間都還沒有定下呢。

    而帝國海軍也不可能停下好幾年來等技術發展成熟了再訂購遠洋戰艦,所以帝國海軍儘管知道木製戰艦依舊落後時代了,但是依舊訂購了一艘。

    此外,帝國帝國也是進一步加大了各大海軍基地,海防炮台的建設,擺出了一副要把吳淞炮台打造為亞洲第一炮台的決心,提出要把吳淞炮台的火炮全部換裝為新式後裝火炮,同時研發裝備更大口徑,比如一百八十毫米,甚至是兩百一十的岸防炮。

    就當中華帝國海軍滿是雄心壯志的發展海軍時,林哲也是看著駐美外交人員傳遞迴國的電報思索了起來。

    他手中的電報上的內容並沒有和民間的電報報文一樣只有短短幾個字,而是一篇長達百餘字的電報,這年頭能夠讓駐美的外交人員花費巨資發一封長達百餘字的越洋電報,也就只有美國的內戰了。

    電文上說,在數天前,也就是四月十二號,美國南方聯邦出兵突襲了薩姆特要塞,美國南北正式爆發戰爭。(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三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

    對於世界局勢而言,十九世紀乃是一個充滿和劇烈動盪的時代,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衝突和變革。

    對於中國而言,則是連續兩次的鴉`片戰爭,還有太平天國運動,再到林哲的強勢崛起並直接掀起全國內戰,最後統一中國,為中國帶來了最後完成工業革命的機會。

    對於歐洲來說,十九世紀初期的拿破崙挑戰歐洲,再到英法掀起瓜分東南亞地區的殖民狂潮,然後還有普法戰爭、普丹戰爭,克里米亞戰爭,法國繼英國後掀起工業革命的浪潮,在拿破崙三世的率領下完成工業革命,俄國進行農奴改革,這些連接發生的事都是無一不在說明著十九世紀的特殊性。

    這是一個改革和戰爭作為主題的時代!

    而現在,美國也是出現了改革和戰爭!

    美國的南北內戰的起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工業資本和農業資本的直接利益衝突,至於說什麼解放黑人奴隸之類不過是最表面的理由而已。

    自從美國獨立戰爭後,美國的發展其實一直不溫不火,其北方地區工業發展雖然比較迅速,但是受到了南方地區大量農業莊園等限制,北方的工業資本很難得到他們想要的迅速擴張發展的條件。

    美國的人口數量有限,而且絕大部分人口都是被圈在了南方地區的諸多種植園裡。

    而人口數量是工業的重要基礎,十九世紀的工業普遍上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比如最具代表性的鋼鐵、機械製造行業都是需要大量工人的。隨便一個礦產的曠工們都是數以千計的工人,隨便一家大型的工廠都需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的工人。

    就好比中國上海的工業發展。就是建立在大量外來人口的基礎上的,這麼多年過來後。上海地區的人口總數已經突破百萬,而這百萬人口就是給上海這座工業城市提供給了充足的勞動力。

    相對而言,具有大量重要礦產資源的遼寧地區為什麼帝國難以發展,現在都沒有說在遼寧建立一個工業區發展煤炭以及鋼鐵等工業呢,就是因為現在的遼寧地區人口太多,帝國要在遼寧地區大規模發展工業,就必須有著大量的產業工人。

    這也是帝國方面為什麼大規模往東北,尤其是遼寧地區大規模移民的原因,因為移民後才有人口。有了人口才有勞動力,有勞動力才能建設工廠發展工業。

    帝國如此,美國那邊也不例外,美國南方聯邦的大量種植園限制了大量的人口,而北方的工業區則是需要更多的人口來進入工廠工作。

    同時南方的經濟體系以農業為主,北方以工業為主,他們在一些經濟政策,尤其是對外貿易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當諸多的矛盾累加起來,就是促使了美國南方開始大規模的分裂。最後直接演變為一場全面內戰。

    得知美國那邊正式爆發內戰後,林哲也是不得不考慮起來,這一次的美國內戰對帝國,對自己而言到底有沒有影響。如果有影響的話,是好的還是壞的。

    但是他仔細考慮了很久後,才發現自己想的實在有些過於長遠了。作為一個擁有後世靈魂的人,他對美國的印象可謂是非常深刻的。更加知道美國在一戰前就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全球第一經濟強國,等二戰後更是徹底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霸主。

    所以考慮美國問題的時候。他往往會把現在的美國當成是後世的美國,以至於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現實。

    那就是現在才是1861年,距離美國崛起至少也還有半個世紀那麼,距離美國稱霸至少還有一百年時間呢,現在就開始考慮一百年以後的事不是扯淡嗎?

    如其去關心美國內戰,還不如去想想怎麼發展國內的工業,引導國內的民眾恢復民生,提供生活水平。

    當放下了諸多無聊的顧慮後,林哲就是把美國內戰這事放了下來,只是吩咐外務部密切關注美國內戰,另外讓駐美的外交人員趁著這個機會為帝國爭取一切可以爭取到的利益。

    政治利益什麼的就不提了,現在的帝國還沒有資本直接插手美國的內戰,而且美國內戰算得上是全球事件,上面有全球老大英國盯著,還有法國一邊虎視眈眈,自己貿然沖上去的話很容易引火燒身,再說了以中華帝國的海軍實力,連去一趟美國都困難無比,就更別說有能力插手美國內戰了。

    所以美國內戰對於帝國而言,所謂的利益只有商業利益。

    這可是一場波及全美的內戰啊,而且雙方都是實力不弱這打起來少說也得好幾年啊,如果操作得好了,興許能夠在美國內戰裡發一筆小小的戰爭財。

    實際上不用林哲主動吩咐,中華帝國駐美洲公使兼任駐美國公使周索泉已經是自發行動了起來。

    自從今年年初美國局勢緊張,南北分裂後,周索泉就已經是密切關注美國的局勢,當得知南方雙方都在進行戰爭準備的時候,周索泉就已經是開始向美國內戰雙方推銷中國的一些戰爭物資了。

    除了依舊被軍方作為絕密,禁制技術以及成品出口的後裝步槍外,其他的所有軍械或者民用物資都在推銷之列。

    而其拳頭產品正是帝國服役多年,表現優異的1856年型米尼步槍以及前裝線膛火炮,技術成熟的榴彈甚至是大口徑的後裝艦炮。

    別以為帝國拿出1856年型林德步槍這款米尼步槍來就是居心不良,實際上並非如此,哪怕後裝步槍已經出現,但是如今的世界各國陸軍中,除了德國和中國外,米尼步槍依舊是現役的主力步槍。

    而在很多國家裡,他們還都在用著滑膛步槍呢!

    美國紐約,穿著一身中華裝,佩戴者牡丹花徽章的周索泉從馬車上走了下來,然後進入公使館內,剛才他去參加了一個各國外交官的小聚會,討論的內容自然是這幾天的美國內戰,這些外交官們自然不會亂說話,基本上說出來的話都是代表著各國的官方態度,所以這一次小聚會算得上是各國對美國內戰的一次意見交流。

    作為後進國家的駐美公使,周索泉在這種聚會裡的地位自然高不到那裡去,大多時候都是在一邊聽著英法俄等外交官的談話,偶爾說一句客套話,並在這聚會中重申了帝國的一貫對外政策,那就是不干涉他國內政,在外國內戰裡保持中立。

    但是這一次聚會裡他得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美國北方政府向英國那邊採購了一大批軍械,而英國那邊的米尼步槍不夠,甚至都把庫存的褐貝斯燧發槍給拿出來湊數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是坐不住了,他雖然不是軍事人員,但是他也知道目前帝國正在全面換裝後裝步槍,替換下來的十幾萬支1851年型林德步槍、1856年型林德步槍,以往從英法聯軍、前清新軍、林成庭所部、阿古柏所部等繳獲的英法等國的各類燧發槍、米尼步槍也有好幾萬支。

    這些槍支不出意外的話少數會供應給林成庭,但是大部分都會封存!

    而現在美國這邊內戰爆發,對軍械的需求量幾乎是海量的,需求的數量不是幾千幾萬支,而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啊,這麼大的數量美國自身根本生產不了那麼多,就算北方政府能自行生產一部分,但是南方聯邦卻是沒有多少工業基礎,絕大部分都得依靠幾口。

    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市場啊,英國一家肯定是吃不下的!

    而帝國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從中分潤到一小部分的訂單,不單單可以把國內封存的那些米尼步槍解決掉,而且還能夠給帝國的國防工業帶來大量的訂單。

    也許一萬支,兩萬支步槍的訂單對於英國,法國這些國家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工業基礎薄弱,正處於急速發展期的帝國重工業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助力。

    目前帝國的重工業主要集中在國防工業,而國防工業的出口量幾乎為零,只能靠國內軍方的訂單過日子,雖然說軍方的訂單數量也很大,比如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訂單數量前後絕對是會超過五十萬支的。

    但是國內軍方的訂單壓價實在是太厲害,而且國防企業基本都是皇室產業,林哲也是不允許自己手底下的國防企業把軍械價格抬高,進而影響軍方的整編改革的。

    這也就造成了雖然因為軍方的訂單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等國防企業開工率較高,但實際利潤卻是不高,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國防企業的技術升級換代。

    但是外貿訂單就不一樣了,現在誰不知道美國的南北雙方都在揮舞著支票全世界採購戰爭物資啊。

    槍支、火炮、戰艦甚至士兵的服裝等裝具等一切能夠用於戰爭的東西他們都採購。

    然而很悲劇的是,美國人找了英國,找了美國,找到了普魯士等歐洲大部分國家,唯獨沒有來找中國。

    這也不怪美國人不來中國採購這些物資,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前幾年還是一個封建落後的愚昧國家,雖然聽說這兩年林哲已經統一中國,也開始進行改革發展工業,但是說起中國的出口商品,人們大多只知道生絲、茶葉和瓷器。

    至於槍支火炮,別開玩笑了,那些中國人能造出來這些東西?

    不過周索泉並沒有就此甘心,也許帝國的工業基礎是薄弱了一些,但是不代表中國的武器差啊。

    既然美國人不主動找過來,他自己就找上門去!(未完待續。)

    PS:晚些還有一章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

    很快周索泉就是和一名北方政府的議員會面,同時還帶上了兩支1856年型林德步槍!

    不用多時,這個名為約翰的議員先生就是親自拿著一把1856年型林德步槍熟練的進行裝填,瞄準開槍了。●⌒,

    而一旁的周索泉則是解說著:「我國的將士們就是用這種步槍擊敗了那些叛徒,進而統一了整個中國。而且我們還用這種步槍擊敗了超過三萬人的英法聯軍!」

    「這是一款經過了嚴酷戰爭考驗,並取得了軍隊廣泛讚譽的優秀武器!」

    約翰熟練的開了一槍,然後把手中的槍支放了下來,臉上帶著微笑道:「不過,沒有什麼比經歷過戰爭的武器更能讓人信任了!」

    「不過!」約翰看向周索泉,然後面露微笑道:「據我所知,當初貴國擊敗英法聯軍的時候,使用的可不是這種步槍,而是一種後裝步槍吧!」

    聽到約翰這話,周索泉略微皺眉,這洋人難道看上了我們的後裝步槍!

    當即道:「我軍當初的確是用了部分後裝步槍,不過主力步槍依舊是這款米尼步槍!到目前為止,這款步槍依舊是我國軍隊的主力裝備!」

    約翰道:「你知道,我是軍人出身,所以我比其他人更在乎我們的軍隊使用什麼樣的武器。而今天之所以和周先生見面,可不是為了這種步槍啊!」

    他說罷,把手中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重新放回了架子上:「你知道的,這種米尼步槍英國人手裡多得是,而且價格相當便宜,只需要二十五美元一支,甚至可以更低,而且我們也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自行生產,所以……」

    約翰沒有停下話來,而是繼續道:「不過你也知道,不僅僅是我們。南方的那些傢伙也大量裝備了米尼步槍,所以我們需要一種能夠改變戰爭模式,快速結束這場該死地戰爭的武器!」

    周索泉這個時候那裡還不知道他的意思啊!

    「所以你們想要採購我們的後裝步槍!」

    約翰點了點頭:「不錯,如果你們能夠出售。我們可以適當採購一批進行試用,效果好的話加大採購數量。當然了,我們還希望獲得專利授權,可以自行生產這種武器!」

    周索泉道:「不得不說,您的要求超出了我們的預料。要知道目前這種後裝步槍的製造非常麻煩,而且產量很少,價格又貴,如今供應我軍都很難,大規模外售恐怕很難!」

    「我知道,不過任何東西都是有一個價格的,更何況這只是一支步槍而已,如果你們不願意的話,那麼我們就會聯繫德國人,聯繫英國人。據說德國人的後裝步槍也不錯。英國人那邊改裝的後裝步槍也還行!」

    約翰的話透露了另外一個含義,那就是現在美國北方政府已經是正在積極謀圖獲得後裝步槍,中華帝國只是他們的一個選擇而已,如果中國人不賣,那麼他們就找德國人,找英國人。

    雖然說後兩者的槍支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性能數據上也略有不如,但那好歹也是後裝步槍啊。

    周索泉並沒有第一時間拒絕,也沒有答應約翰,因為這事已經超出了他的職權範圍內。他要回報給國內,讓國內做出決定。

    「美國人要採購我們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林哲再一次看到駐美公使周索泉發回來的電報時,不由得疑惑了起來。

    怎麼這個事和自己預料的有些差別啊,原本他以為向美國推銷米尼步槍會很簡單的事。畢竟美國現在連滑膛槍都搶著要,更別說米尼步槍了,但是沒想到美國人竟然還真的不要1856年型步槍,而是提出要採購1858年型林德步槍。

    林哲並不知道,之所以讓美國內戰的初期就重視後裝步槍,還是因為他的因素!

    1858年在上海的那一場戰爭裡。中華軍用裝備了後裝步槍的第六軍徹底擊潰了英法聯軍,此戰給英法兩國高層帶來了劇烈的震動,而他們一致認為之所以遭到失敗,是因為中華軍使用了後裝步槍。

    此戰的爆發,直接讓英國、法國兩國提前多年進行後裝步槍的研發工作,英國更是在1859年就開始對1853年型恩菲爾德步槍進行改裝,如今已經是裝備了好幾萬支的改裝型號,這種改裝後的1853年型恩菲爾德步槍被稱為之1859年型恩菲爾德步槍。

    英國對現有的米尼步槍進行改裝,其他幾個國家也是陸續跟進,法國、奧匈等國已經是陸續展開了後裝化的改裝。

    歷史上這種全球範圍內的研發後裝步槍,改裝後裝步槍的要在1864年普丹戰爭爆發後,德國用後裝步槍狠狠的收拾了使用米尼步槍的丹麥,此戰的直接結果就是英法等一大票的歐洲國家立馬開始對後裝步槍的研發,並同時對米尼步槍進行大規模改裝。

    而這種浪潮提前了數年,時間雖然提前了好幾年,但是整個過程幾乎是如出一轍。

    後裝步槍的大規模出現比歷史體現了至少四五年的時間,這主要是因為林哲提前把後裝步槍大規模應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同時大家也都不是傻蛋,以前他們不知道還好,一旦知道了肯定會立即跟上研發裝備後裝步槍啊。

    那種主角自己使用後裝步槍拳打腳踢全球,而對手們一個個還傻乎乎的繼續用米尼步槍的事是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世界裡的。

    在這種大背`景下,人家美國人又不是傻蛋,自然是非常清楚世界各國陸軍已經是大規模改裝後裝步槍了,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是不肯當冤大頭繼續大規模採購米尼步槍,而是試圖採購更先進的後裝步槍。

    只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專門設計並大規模服役的後裝步槍只有三款,分別是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德國的德萊賽M1841針發槍,挪威的卡曼爾萊德步槍。

    這三種步槍裡,實際上只有中國的1858年型步槍經過了大規模戰爭,其他兩款步槍都尚未經過大規模戰爭的考驗。

    同時美國人自己也是找來了這幾款後裝步槍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表明,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表現最為優秀。其射速、精度、射程都佔據了較大的優勢。

    另外美國人還找到了英國的1859年型恩菲爾德步槍以及法國的改裝步槍,不過這些改裝的後裝步槍到底只是改裝而已,雖然勉強算得上是後裝步槍,但各方面的性能數據和專門射擊的小口徑後裝步槍無法比較。更無法和1858年型林德步槍相提並論。

    如此也就不難怪美國人想要採購中華的1858年型步槍了,可惜的是他們之前向該槍的廠家詢問過,得知的答案卻是讓他們相當失望,因為他們說這槍不出口。

    所以美國人就是暫停了這個心思,繼而找上英國人了。試圖從英國人那裡得到1859年型恩菲爾德步槍。

    一直等周索泉主動找上門去推銷軍械,才是讓美國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如果能夠從中國手中購買到這種步槍,並且還能夠獲得專利授權的話,美國人肯定是願意的。

    但是這只是美國人的想法而已。

    對於中華帝國而言,1858年型林德步槍乃是現在甚至是未來多年的主要武器,說是帝國陸軍的戰略支柱性武器也不為過,這也是帝國方面不願意大規模出口這種武器的原因所在。

    從1858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帝國方面對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管制是非常嚴格的,全面禁制生產該槍的兵工廠對外出售該槍,更加不要說什麼技術授權之類的了。

    不過林哲看著駐美公使周索泉發回來的電報。卻是第一次考慮起來是不是可以適當的放寬這種步槍的出口管制呢?

    畢竟現在已經是1861年,而不是1858年了。

    如今全球範圍內已經是廣泛認識到了後裝步槍的優勢,英國和法國大規模改裝米尼步槍,改造為後裝步槍服役也不是什麼秘密了,根據帝國駐英的外交官的回報,英國那邊這兩年來至少已經改裝並服役了三萬支以上的1859恩菲爾德步槍。

    這個數據已經表明了英國方面對1853恩菲爾德步槍的改裝已經進入成熟、大規模的量產期,不用幾年時間估計人家英國就能夠把所有現役的米尼步槍改裝為後裝步槍。

    同時有情報現實,今年年初的時候英國方面已經是對多款專門設計的小口徑後裝步槍進行測試。

    儘管距離英國大規模批量服役小口徑後裝步槍還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但是這兩三年的時間並不漫長,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就是眨一眨眼的時間而已。

    也就是說,最少在三年內,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就會失去技術性的優勢,五年內甚至有可能落為平庸。

    對此。林哲一方面是敦促下面的那些技術人員對現有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進行升級,另外一方面也是讓技術人員重點研發金屬子彈。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也許在五年後,帝國軍隊就能夠裝備上一款使用金屬子彈的後裝步槍!

    也罷,這後裝步槍也快要普及了,再藏著掖著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了。還不如趁著現在還在佔據有些許優勢在國家軍火市場上狠狠的撈一筆。

    要知道林德機器廠這個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研發廠家早就盼著能夠放寬對該款步槍的出口限制了。

    如果這款步槍能夠順利出口,並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銷量不錯的話,會給國內的國防工業廠商們帶來極大的利潤,有了充足的利潤才能夠支撐國防工業的技術升級換代,擴大產能。

    最後得益的還是帝國軍方!

    對此,林哲考慮了許久後,終於是做出了決定,取消對1858年型的銷售管制,只要他美國人下單就賣,甚至美國人只要出的起價,專利授權都可以。(未完待續。)「」,看最新最全的小說!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五章 對美軍售

    很快身在美國紐約的周索泉就是得到了國內的電報,上面說國內已經授權他和美國方面進行出售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相關談判。

    但是電報上,外務部還要求他儘可能的爭取美國人採購他們的庫存的米尼步槍,那可是有十幾萬支的退役庫存啊,能賣出去一支是一支,總比爛在倉庫裡強。

    同時也希望他能夠向美國推銷國內的其他一些軍械等相關產品,並且還附上了一份產品目錄名單。

    其中有金陵兵工廠出產的前裝線膛鐵鑄火炮,林德機器廠的大口徑後裝線膛炮、上海造船廠的鐵甲艦等等。

    帶著國內諸多國防工業廠商的期盼,周索泉再一次找上了約翰等負責美國北方政府軍軍械採購的美**政要員們。

    而得知中國願意出口1858年型林德步槍後,約翰等人是笑容滿面,甚至對周索泉提出的捆綁銷售也是不反對,直接就是答應了下來。

    所謂的捆綁銷售就是,美國北方政府如果要採購1858年型林德步槍,就必須同時採購1856年型米尼步槍或者火炮甚至戰艦。

    總之就是1858年型林德步槍不單賣,要採購的話你得把中華帝國其他一些沒有太大競爭力的軍械一起採購。

    雙方達成了初步採購意向後,很快雙方就是有人進行了相關的詳細談判!

    五天後,雙方的談判團隊達成了協議並簽訂了採購合同,當然了這份合同並不是雙方之間的官方合同。而是一份美國的『紐約遠洋貿易公司』和中國的『上海紡織公司』簽訂的商業合同。

    美國的這家貿易公司自然是官方背`景,其主要使命就是為北方政府向全球採購各種戰爭物資。

    而中國方面之所以選擇上海紡織公司。是因為這家企業乃是皇室產業裡頭唯一一家具備遠洋貿易能力的的企業,皇室產業那麼多企業裡頭甚至可以說中國諸多企業裡頭。只有這家公司在美國紐約設立有分公司,簽約比較方便,要不然的話還得讓國內的幾家國防企業派人過來簽合同,一來一往都得幾個月時間呢。

    而且皇室產業的企業一般都是皇室全資控股,尤其是這些國防企業基本都是皇室百分百控股,所以讓上海紡織公司直接代理國內的那幾家企業簽訂合同進行貿易不存在什麼利益分配等問題。

    這份合同由於只是一份普通的商業合同,所以不存在什麼亂七八糟的政治類條約條款,主要內容就是美國的紐約遠洋貿易公司向上海紡織公司採購1858年型林德步槍一萬支,1859年型十二磅前裝線膛炮二十四門。二手的退役1856年型林德步槍三萬支。

    美國方面為這一次採購也是有著充足準備的,生怕中國方麵糊弄自己,所以特地在合同上指明了1858年型林德步槍必須是由林德機器廠生產的原版新槍,不要中國其他幾家兵工廠用專利授權生產出來的劣質貨。

    同時關於二手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必須是八成新以上,保養良好,絕對不能拿那種打光了膛線的破爛來湊數。

    另外一開始他們是要求上海紡織公司自行組織運輸,但是上海紡織公司下屬根本沒有多少遠洋船隻,僅有的幾艘還是和其他國內生絲企業合作的遠洋生產。而且也是常年忙碌跑著歐洲航線,根本就不可能挪出來把這麼大批的軍械運往美國。

    後來美國方面表示可以自己組織運輸,但是價格方面必須有所優惠,同時中國方面必須在簽訂合同之日後兩個月內準備好貨物並在上海港口等待運輸。然後美國方面會自行僱傭英國人的商船把這批貨物運往美國。

    這一份合同簽訂之後,國內的幾家國防工業相關企業是笑的嘴巴都合不上了,尤其是林德機器廠那邊。這一萬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訂單數量雖然不算算多,他們全力生產的不用兩個月就能夠生產出來。

    但是利潤比軍方一年的訂單要高!

    帝國陸軍早年對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採購價比較高。但是最近兩年隨著這款步槍的技術成熟,產量加大。成本進一步分攤,更重要的是金陵兵工廠、長沙兵工廠、天津兵工廠也是相繼得到了專利授權並生產該槍,如此進一步導致這種步槍的採購價下跌。

    目前帝國陸軍對該槍的採購價,根據各廠家的不同,基本維持在四十六圓到四十八圓之間,折合英鎊大約也就十英鎊上下而已。

    然而林德機器廠生產這款步槍的各方面的成本就得九英鎊左右,畢竟生產一個產品的成本不僅僅是製造成本,還有前期的研發投入,後續的技術研發更新,同時還有生產線的建設,人員的培訓。

    然而向美國出口的話,第一次報價直接報價十八英鎊每支,後來經過討價還價,雙方以十五英鎊成交。

    要知道之前林德機械公司生產這種步槍,每支的毛利也不過一英鎊左右,而現在的每支步槍的毛利一下子就增加到了六英鎊,換句話說,同樣是生產這款步槍,但是生產美國的訂單其毛利是生產國內軍方訂單的六倍之多,由此可想而知增加的利潤有多大了。

    林德機器廠高興了,其他幾家兵工廠也不錯,雖然他們無法拿到外銷的訂單,但是誰讓他們技術不如人呢,不過林德機器廠的產能有限的,現在接了這麼多美國的訂單,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繼續生產軍方訂單了,相應的這些訂單就會被國內的其他幾家兵工廠分走。

    而軍方的幾十萬支步槍的訂單比美國的訂單更大,雖然利潤少一些,但是積少成多啊。

    此外軍方也是高興的很。這一下子就賣掉了退役下來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雖然價格不高。只有五英鎊每支的價格,但就算是便宜賣掉也比直接扔倉庫了爛掉強得多啊。多了這十多萬英鎊的話,也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軍方的換裝壓力。

    再說了,其實這價格不便宜了,人家英國人向美國出售的全新1853恩菲爾德步槍也不過六英鎊左右,甚至一些庫存的二手貨價格更低,其價格還不到五英鎊呢。

    之所以價格能夠比英國人的二手1853恩菲爾德步槍賣得更貴一些,主要還是沾了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光。

    畢竟人家美國人之所以採購這一批1856年型林德步槍,擺明了只是為了買到1858年型林德步槍而已,要不然的話人家都直接買英國人1853恩菲爾德步槍了。便宜又好用。

    不過美國人雖然購買這些二手1856年型林德步槍在價格上有些小小的吃虧,但是也貴不到那裡去,左右不過是幾先令的價格差而已,人家美國人表示不差這點錢。

    而這1856年型林德步槍其實就是1853恩菲爾德的中國自產版本,兩者的性能以及操作都是差不多,美國人也不會因為同時裝備1853恩菲爾德步槍和1856年型林德步槍而出現後勤供應麻煩,士兵操作不適應的問題。

    得知成功和美國北方政府簽訂了合同後,林哲的內心裡是充滿了感嘆!

    如果是在後世,有人對他說美國人竟然向中國採購軍械產品。而且還是最重要的核心軍械產品,那肯定是不會信的。

    但是誰能夠想到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國人竟然會向中國採購軍械產品呢!

    要知道這年頭雖然步槍和火炮聽上去聽簡單的,但是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而言,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後世的坦克飛機。都是能夠直接影響戰爭勝負的武器。

    可惜的是,這種感嘆也只能是深藏在內心裡頭了,至少這年頭是沒有人覺得美國向中國採購軍械產品是有多麼不合理的事。

    這一次的訂單算是打了個開門紅。不過美國的內戰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打完的,而且採購槍支大炮的也不只有北方政府。實際上南方聯邦更是採購的主力。

    因為北方政府自身就有著不俗的工業基礎能力,他們雖然也向英國和中國採購軍械產品。但這主要是補充自身產量的不足。

    但是南方聯邦的話,說起種植園多了去,但是工廠還真沒幾個,所以讓他們大規模量產軍械武器是有很大難度的。

    所以他們更依賴進口!

    這不,北方政府向中國採購了一批後裝步槍以及米尼步槍、前裝線膛火炮的消息沒有幾天就是被南方聯邦的人得知。

    數天後,周索泉就是接待了一位來自南方聯邦的秘密特使。

    這個年約三十的年輕特使當著周索泉的面就是拿出了一張英國某家銀行的本票,上面的大大一個二字後面有著好多個零。

    一張口就是要採購三萬支1858年型後裝步槍和至少五十門線膛火炮。

    而周索泉說自家的1858年型後裝步槍是搭配二手1856年型林德步槍一起出售的時候,這個特使眼都沒眨一下!

    「那就再訂購五萬字你們的米尼步槍!」

    周索泉保證,他十幾歲開始在林氏商行裡做事,三十四歲進入林哲幕府從事對外聯絡,四十六歲成為帝國首任駐美洲公使兼任駐美公使,一生經歷過的商業談判,外交談判多不勝數。

    但還是頭一次遇見這麼豪爽的人,好像手裡的那幾十萬英鎊的銀行本票不是錢一樣,直接就扔了過來。

    於是乎,周索泉自己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稀里糊塗的和美國南方聯邦簽下了軍械銷售合同。

    同樣是通過上海紡織公司,南方聯邦一次成型訂購三萬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考慮到林德機器廠的產能有效,所以南方聯邦允許中國的其他幾家兵工廠承接這份訂單。

    另外還採購了中華軍的五萬支退役1856年型林德步槍,五十門前裝線膛炮,二十門大口徑臼炮。

    最讓人意外的是,他們聽聞上海造船廠正在造鐵甲艦後,直接向上海造船廠下了一條鐵甲艦的訂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六章 龐大訂單

    為了體現中華帝國對待美國內戰的中立態度,中華帝國方面並沒有因為美國南方聯邦著急找過來,並要求短時間供貨的態度就坐地漲價,而是給予了南方聯邦和北方政府相同的報價。Σ,網

    1858年型林德步槍依舊是十五英鎊,1856年型林德步槍則是五英鎊

    但是由於南方聯邦要求快速供貨,甚至要求中國方面主動提供遠洋貨船,並把這些軍械運輸到南方聯邦的港口去。

    所以他們額外支付了一筆所謂的加急費,因此中華帝國方面必須在簽訂合同後的兩個月內提供第一批一萬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並把它們在上海港口裝上船,第三個月供應第二批一萬支,第四個月供應剩下的一萬支。

    甚至為了讓中華帝國快速供貨,他們還承諾向上海造船廠訂購一艘鐵甲艦

    中國的諸多兵工廠乃是屬於皇室產業,這在國外也不算什麼秘密,很多人稍微打探就能夠知道,上海紡織公司、林德機器廠、上海造船廠、金陵兵工廠等中國的國防各企業都是皇室產業的全資控股企業。

    而這也是為什麼上海紡織公司能夠代表中國的諸多國防企業,和美國南北雙方簽訂軍火銷售合同的原因。

    為了能夠讓中國方面更加重視南方聯邦的訂單,南方聯邦是提出了訂購一艘鐵甲艦的大訂單

    這個消息傳回了國內後,讓上海造船廠那邊都是興奮的快要發瘋了,這可是一艘價值高達十幾萬英鎊的訂單啊,而且利潤相當高,造這麼一艘外貿訂單的話,其利潤比給帝國海軍製造三艘甚至四艘鐵甲艦的利潤都要多。

    諸多因素影響下,周索泉為代表的團隊很快就是和南方聯邦的相關代表簽訂了正式購艦合同

    美國南方聯邦採購的戰艦以上海造船廠正在建造的女蝸號為原型,不過美國南方聯邦海軍也有著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航速要提高。為此上海造船廠相對削弱火力以及裝甲的配置,把騰出來的重量用到了動力配置上。並按照美國人的要求採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

    最後上海造船廠那邊修改出來的設計方案是一款介於一號方案和三號方案之間的設計方案,設計排水量為一千八百噸,採用蒸汽風帆混合動力,最高航速達到十三節。火力配置為標準的四門一百五十毫米後裝火炮,四門一百二十毫米後裝火炮,側舷裝甲採用柚木鍛鐵混合的模式,並配屬露天旋轉炮台。

    美國南方聯邦為這艘戰艦付出的代價是十六萬英鎊,這個價格對於過去幾年的那些木製戰艦來說乃是屬於絕對的天價。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鐵甲艦而言並不算昂貴,尤其還是外貿戰艦。

    作為對比,英國的勇士號的造價高達三十七萬多英鎊,當然了勇士號是一艘高達九千多噸的龐大戰艦,而美國訂購的鐵甲艦兩千噸都不到。

    但是有一點卻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出售的這艘戰艦配屬的火力並不是老舊前裝火炮,而是後裝線膛火炮,並為這些艦炮配屬了露天旋轉炮台

    這一整套的艦炮系統乃是當代最先進的艦炮系統,從技術先進上,甚至比勇士號的火力還要更加先進。勇士號雖然有著後裝火炮。但是至少一部分,很多還是前裝火炮呢。

    十六萬英鎊,按照目前國際的黃金以及白銀的兌換比例,1英鎊可以兌換4.609帝國銀元,因此這十六萬英鎊折合帝國銀元約七十三萬圓左右,比帝國訂購的女蝸號要貴了很多

    帝國海軍訂購的女蝸號並不是整船訂購,而是蒸汽機、船體、艦炮分開採購,最後整合好的採購價大約是五十萬圓左右,乃是帝國海軍有史以來訂購最昂貴的戰艦。

    而美國訂購的這艘鐵甲艦相對比女蝸號來說,多了風帆系統、動力大大加大。同時凡是外貿戰艦基本都是加價出售,所以價格貴這麼多也是情有可原的。

    帝國的先後和美國南北雙方簽訂的軍售合同,兩份合同加起來總值大約一百二十萬英鎊,這個數據對於帝國目前一年一個多億圓的出口總值來說也就是一個零頭而已。

    但是你得知道目前帝國的出口產品構成乃是以生絲、瓷器、茶葉為絕對主力。至於工業產品、尤其還是槍炮戰艦這種軍械武器的出口還是頭一次。

    這種第一次對於帝國而言具有極大的價值,這代表著儘管帝國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基礎還很薄弱,但是在軍工領域卻是能夠和國際上的那些強國們進行競爭。

    同時,這一筆一百二十萬英鎊的訂單興許對於動輒幾千萬的生絲行業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國內的重工業來說卻是一筆非常重要的訂單。

    這份訂單能夠讓帝國的少數幾家國防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進而能夠進行技術升級。擴大規模,進而引導整個重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這兩份訂單傳回國內後,林哲甚至親自指示了宮務廳財務處那邊,要以積極、重視的態度去對待這兩份訂單,力爭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打響名頭,爭取更多的軍械訂單。

    這份訂單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幾十萬英鎊的利潤這麼簡單,同時這份訂單如果做的好了,那麼後頭還會有更多的訂單。

    你想啊,現在全球範圍裡,技術成熟,並經過苛刻戰爭考驗的後裝步槍的有誰

    只有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

    一旦這款步槍在美國內戰裡表現出色,甚至改變雙方戰爭進程的時候,那麼就是這款步槍名揚天下的時候,到時候可以預見的是會有更多來之於南北雙方的訂單。

    同時其他國家恐怕也會蜂擁而上,想要來採購這款步槍的

    也許,在這場美國內戰裡揚名的武器不會是十二磅拿破崙炮,也不是1853恩菲爾德,而是來自中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1859年型前裝線膛炮。

    一下子接到好幾萬條槍的訂單,而且都是要求短短數月內就要供貨,這讓中國的幾家兵工廠一下子就是變得異常忙碌起來。

    雖說如今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長沙兵工廠、天津兵工廠這國內四大,同時也是僅有的四所兵工廠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總產量早已經是超過了月產一萬支,目前已經是達到了每月量產一萬八千支的高位上。

    但是哪怕是產量不低,但是這款步槍的訂單卻是非常龐大啊,美國的訂單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加起來也不過四萬支。

    但是帝方的訂單總數卻是超過了六十萬支啊

    1861年的時候,皇家陸軍、近衛軍、甚至海軍一共向四大兵工廠下了高達二十萬支1858年型步槍的訂單。

    本來生產軍方的訂單就已經是足以讓工廠正常運轉了,但是現在又是接到了美國的四萬支步槍的訂單,這一下子就讓幾所兵工廠的產能變的再一次不足起來。

    於是乎,很久沒有出現過的加班加點的情況再一次出現在這四家兵工廠裡,同時除了林德機器廠外,其他三家兵工廠不約而同的開始增設該款步槍的生產線,以擴大產能。

    至於林德機器廠嘛,他們倒是不著急擴大產能,因為和其他三家兵工廠不一樣。林德機器廠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性兵工廠,其步槍業務雖然也重要,但是也只是他們的一部分而已。

    林德機器廠同時還是海軍各種艦炮的供應商,每年生產的各類艦炮就有好幾百門,同時他們還生產前裝線膛炮,手榴彈、各類炮彈、子彈。

    現在的林德機器廠規模已經夠大了,廠區也是越來越大,現在擁有的工人已經是超過了萬人之多。

    而且林德機器廠是在上海,現在在上海辦廠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同時上海這個沿海城市也不適合辦重工業,原料要外運,而且也面臨著被敵人海軍的威脅。

    所以很多年前皇室產業就已經是停止了對林德機器廠的擴張,目前該企業的擴充主要是集中在研發部門上,而產能規模的擴張已經是停下了。

    進行大規模產能擴張的主要還是另外的三家兵工廠,他們的規模本來就不算大,規模最小的長沙兵工廠不過是月產步槍兩千支而已。

    由於已經徹底放寬了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出口,很快就有除了美國人以外的人找上門來,說是要採購一些1858年型林德步槍。

    先是暹羅特使找過來,說要訂購五百支,然後林成庭的特使也是找過來,說要訂購一千支。

    對此林哲是來者不拒,甚至是覺得他們訂購的太少了

    不過人家暹羅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那麼點,可不能隨隨便便就拿出幾萬甚至幾十萬英鎊來的。

    至於林成庭,他的家底很多都是當初在國內搜刮的,跑到緬甸那窮地方後,連養活手底下的幾萬軍隊都困難無比,甚至可以說最近一年多來,在緬甸和貢榜王朝甚至英國人持續交戰的他是越大越窮,再不復當年一揮手就是拿出幾十萬來採購各種軍械武器的豪氣了。

    所以別看這個時代美國、英國這些國家的財政收入支出隨隨便便都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英鎊,但對於其他絕大部分國家,尤其是那些尚未接觸工業化的封建農業小國而已,幾千幾萬英鎊都是非常勉強了。

    歷史上,幾十萬英鎊甚至上百萬英鎊的鐵甲艦英國人是一年幾艘的造,一口氣造了幾十艘那麼多,但是同時期的滿清和日`本呢,購買一艘鐵甲艦都是舉國大事,而人家英國每年造的鐵甲艦都不止兩艘。未完待續。「」,看最新最全的小說!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七章 產業整合

    不管什麼年代,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都是非常明顯的,林哲不能奢望其他國家也和美國人一樣,隨隨便便都拿出百萬來英鎊採購軍械。

    但是這些訂單積少成多了,後續如果1858年型林德步槍在美國內戰表現上佳的話,估計還有會更多的訂單。

    十萬支?五十萬?還是一百萬?

    歷史上英國人在美國內戰裡,向美國南北雙方出口了一百多萬支1853恩菲爾德步槍,如此龐大的產量英國人甚至自己都無法完成,以至於相當多一部分還是專利授權給美國人自行生產的。

    現在,林哲就是希望1858年型林德步槍能夠徹底取代1853恩菲爾德步槍在美國內戰裡的地位!

    那可是高達一百多萬支,價值上千萬英鎊的龐大訂單啊!

    想想都能讓人流口水!

    到時候哪怕是無法全部自產,被迫專利授權給美國人自行生產,但那也是賺大了。

    這種情況不僅僅林哲能夠幻象到,實際上宮務廳財務處的潘立宣同樣是對此無比渴望,為了生產現有已經是堆積如山的訂單,更是為了迎接更多的龐大訂單。

    潘立宣已經是著手整頓、梳理宮務廳掌控的這些國防企業了,並順應不少人的呼聲對部分兵工廠進行合併、整頓。

    目前皇室產業的諸多企業裡,雖然都是歸屬皇室產業,但是基本都是獨立經營,比如說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股份、研發、經營都是分開了。甚至金陵兵工廠還得向林德機器廠支付部分產品的專利費。

    為了進一步整合國防企業的資源,所以宮務廳開始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整合。不過為了避免出現一家獨大,導致企業沒有競爭的情況出現,所以整合的時候並不會全部整合,而是長短互補,同時成立兩個到三個國防工業集團。

    這一次的整合,同時也是為了後續的擴大規模做準備!

    因此,宮務廳財務處在五月下旬,對所屬的部分企業進行整合改革,其中林德機器廠的部分廠進行了拆分。比如其化學廠就是分出來,然後和林德機械公司、上海紡織公司所屬的染料廠進行合併。

    單獨成立了江南化學公司,其業務設計了布匹染料、日用化工、火藥、火柴、油漆等,當然了其主業依舊是各類軍用`火`藥、炸`藥,軍方最大的火`藥炸`藥供應商。

    隨後,林德機器廠的剩餘部門和金陵兵工廠、當涂兵工廠進行合併,成立『皇家武器公司』

    稍候,以天津兵工廠為主,加上軍方打算在遼寧一個槍炮修械廠。成立『北方武器公司』

    同時以長沙兵工廠為核心,在上在湖北武昌新投建、尚未完工的武昌兵工廠整合成為『湖廣武器公司』。

    之所以同時成立三大武器公司,而不是說直接整合為一個武器公司,是因為這些企業能夠彼此間保持競爭。有了競爭才有創新,才能讓軍方用上更好的武器。

    成立的這三家武器公司裡,毫無疑問以皇家武器公司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不過為了保持湖廣武器公司以及北方武器公司的競爭力。不至於淪為陪客,所以宮務廳財務處一次性分別向這兩家公司注資超過三十萬圓。

    同時皇家銀行也是承諾會給這兩家武器公司在未來三年內。提供不少於百萬圓的貸款。

    這一次整合,也是皇室產業繼成立上海紡織公司後的最大規模整合了,當初成立上海紡織公司,徹底統一整合了皇室產業所屬的各大蒸汽繅絲廠等生絲相關茶葉,如今上海紡織公司已經發展為國內第一大的紡織企業,而且所屬的商船已經是抵達歐美各地,並在倫敦、巴黎、紐約三地開設有分公司。

    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外國常設分公司機構!

    皇室產業這麼大的整合動作,自然是為了迎接更多的軍械訂單,其訂單大頭固然能有美國那邊的訂單,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帝國軍方的內部訂單。

    按照軍方的擴編計畫,截止到1865年為止,皇家陸軍要擴編到三十個整編步兵師、騎兵部隊的話,則是要擴編到至少一百三十個騎兵連,之所以採用騎兵連作為統計,是因為皇家陸軍裡的騎兵配置比較靈活,除了一個騎兵連有著兩百騎兵是屬於固定編制外,其他的騎兵營、騎兵團、騎兵旅都是屬於靈活編制,有些騎兵營就有三個騎兵連達到六百多騎,而有些騎兵團也就三個或者四個騎兵連,兵力配置在六百到八百之間。

    同時會有一些超編的騎兵團,擁有五個甚至六個騎兵連,達到一千甚至一千兩百騎。

    而騎兵旅更是靈活調配的配置,比如第一騎兵旅目前配屬有三個騎兵團,一個騎兵營。而第二騎兵旅只有兩個騎兵團而已。

    而且騎兵作戰往往其標準戰術單位往往是多邊的,不可能和步兵那樣可以固定保持步兵師。步兵團的編制,騎兵的標準作戰單位乃是騎兵連,大規模騎兵作戰往往則是聯合幾個騎兵連一起行動。

    因此討論中華軍的騎兵部隊有多少,說有幾個騎兵旅、多少個騎兵團、營都是不恰當的,只能用騎兵連這個基本編制來統計。

    一百三十個騎兵連中,包含了三十個步兵師內配屬的師屬騎兵連,其餘騎兵連則是分別組成騎兵營團,騎兵旅等。

    此外還有獨立的若干炮兵部隊,包括八個獨立野戰炮兵團、五個重炮團等。

    上述這些都是中華軍裡的一線野戰部隊,除了這些外還有大量的地方守備部隊,這些地方守備部隊守備團、守備營等編制駐防國內各地。每一個省份根據情況的不同,配置大約五千人到一萬人之間的守備部隊。大部分省份都是步兵守備部隊居多,而蒙古、東北、西北地區的則是騎兵居多。

    而且中華軍的擴編不僅僅體現在番號的擴編。更重要的還是編制的改動,導致每個步兵師從九千多人增加到一萬兩千人,而這種編制的改革不僅僅侷限在皇家陸軍一線野戰部隊,同時守備部隊,皇室近衛軍同樣也會根據新式的散兵編制陸續進行改革。

    如此就會導致改革完成後,中華軍的總兵力會進一步增加!

    根據目前中華軍的一系列擴編改革計畫,等到1865年的時候,中華軍將會擁有三十個步兵師、三個近衛師、一百三十個騎兵連(包括三十三個師屬騎兵連)、十三個獨立炮兵團(五個重炮團),三個獨立工程團等一線部隊。總野戰兵力將會超過四十四萬。

    各省守備部隊加起來應該有三十萬,而這些守備部隊雖然訓練,武器上略差一些,在中華軍裡只是二線部隊,但實際上依舊是正規軍,依舊是歸屬皇家陸軍的體系之類。

    也就是說,等到1865年的時候,中華帝國的陸上武裝力量將會達到七十四萬以上,如果算上在京師以及各地的文職人員。軍校學生等,那麼就會超過七十五萬人。

    這個兵力規模已經大體上和前清時代的各種正規武裝力量總數差不多。

    同時也是和西方的陸軍強國兵力差不多,普魯士、奧地利、法國、俄羅斯這些陸軍強國普遍擁有五十萬以上的兵力,不過也只限於五十萬上下。前些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裡,俄軍前後動員參戰的兵力也就七十萬左右,聯軍前後動員的兵力接近百萬規模。當然了這些部隊不是一次性全部投入進去的,而是類此一種添油戰術的方式陸續投入。雙方持在前線維持的部隊規模最多也就三四十萬而已。

    比如現在正在爆發戰爭的美國南北雙方,北方軍的兵力要多一些。南方軍的兵力要少一些,但是也都只在幾十萬的規模。

    現在還沒有爆發,歷史上的普法戰爭,德軍戰前動員了近百萬的軍隊,用於作戰的有將近七十萬人左右,而法軍的兵力規模大約是六十萬,可作戰兵力大約是三十五萬不到。

    至於說超過百萬大軍,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倒不是說各國沒有這麼多人口,而是養不起這麼龐大規模的軍隊。

    所以平日裡的軍隊規模一般都不大,真正等到大戰爆發了才會進行總動員,如此才有可能和一戰時期那樣編成數以百萬計的軍隊。

    不過這又涉及到了戰前快速動員的能力,而目前除了實行義務兵役法的德國外,其他國家都是沒有在戰前幾個月內快速動員,把部隊的數量快速增加到兩倍甚至三倍以上的能力。

    目前的中華帝國也沒有這種能力!

    現在的中華帝國實行的還是志願兵制度,這是因為工業基礎,交通情況甚至國家體制都很難執行全面的義務兵制度。

    為此,林哲是準備了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在平時保持一支龐大的預備役部隊,即地方守備部隊!

    這種守備部隊在和平時期裡,接受軍隊退役的士兵和軍官,並由這些退役的士兵和軍官們組成,主要承擔地方上的維穩任務,必要時充當武裝警察的角色,協助當地政府,警方處理地方事務。

    戰爭時期,這些地方守備部隊除了掌控地方外,則是抽調精幹的守備部隊上前線,編組成為臨時的旅、師或者獨立番號部隊,從而上前線參與戰鬥。

    如此就能夠保證了一旦帝國和他國爆發戰爭的話,一線的野戰部隊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至少三十萬以上的兵力增援,而且這些兵力還不是緊急動員參軍的新兵蛋子,而是早些年從一線部隊退役下來,現在依舊在守備部隊服役的老兵。

    當然了,此舉也會給軍方造成較大的軍費壓力,畢竟要保證這些守備部隊具備戰鬥力的話,隨時能夠重返一線戰場的話,裝備以及訓練上都要跟得上,還有哪怕是他們的薪資比一線野戰部隊要略低一些,但是依舊是一項比較大的開銷。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以帝國目前的這種狀況,很難在和敵國爆發戰爭的頭兩三個月內就得到數以十萬計的後備兵力。

    一線部隊和守備部隊加起來,七十幾萬人裡頭需要多少步槍?至少都是六十萬支甚至更多。

    除了步槍外,還需要更多的火炮!

    而這些都是需要國內的這三個武器公司生產的!

    國內的軍方訂單,美國那邊的訂單,同時由於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放寬出口,可以預計會帶來更多的外貿訂單,所以宮務廳財務處那邊才會做出整合下屬的諸多兵工廠,擴大產能。

    以便迎接更多的訂單!

    實際上宮務廳財務處還沒有對幾家兵工廠整合完畢呢,就有幾位特殊的客人從一艘遠洋客輪上踏上了黃浦江的碼頭。

    這幾個人的身份可不簡單,而是大南國阮王朝(越南)的特使,他們一下船呢,立馬就是找上了剛掛牌的皇家武器公司總部,然後直接說要採購大量的軍械武器!(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四十八章 越南危局

    近代的越南也是一個比較倒霉催的國家,其早年歷史不說了,只說最近幾十年的。●⌒,

    1802年的時候,阮福映在法國人的幫助下擊敗西山起義軍,建都順化,1804年,獲得清朝冊封為越南國王。

    不過即便是對清朝表面臣服,獲得了冊封,但實際上人家一直不甘心當一個屬國,除了在和清朝的朝貢外交外,其他時候人家一般不用越南國王,更是1806年登基自稱皇帝。

    十九世紀初期的時候,越南可沒有什麼臣服中國的跡象,甚至一度想要出兵中國,把清朝稱之為北朝,自詡為南朝。

    嗯,也就是把清朝和自己當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時期的越南其實把自己當成是是中國的一部分,嗯,這不是我們中國人自個說的,而是人家阮福映自個這麼認為的。

    1839年的時候,阮王朝把國號由『越南』改為『大南』,其用意很明顯,就是正式和清朝的冊封擺脫關係,因為越南這個稱呼是來之於清廷冊封的『越南國王』。

    不過自1847年後,這個在東南亞地區稱霸了幾十年的大南帝國就是走向了下坡路,1858年法軍更是隨便找了個藉口開始侵略大南,並佔據了部分地區。

    後來英法聯軍和中華帝國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大量在大南的法軍主力被抽調到了中國參展,後期這一部分前往中國參戰的法軍更是來了一個全軍覆沒。

    此時對大南的影響就是,法軍一直都沒有辦法提高在大南西貢地區的兵力,兵力最少的時候千人左右,不過即便如此,阮王朝也沒有辦法反攻奪回西貢地區。

    等到1859年後,部分被中國釋放的法軍俘虜重新回到了越南西貢地區,另外法軍又是增援了部分兵力。

    等到了1861年春天的時候,緩過氣來的法軍已經在越南西貢地區集合了大約三千人的兵力,然後開始大規模的攻勢。由嘉定城出發進攻其和屯等地。

    到現在,法軍已經在上述地區和阮王朝的軍隊進行了多次交戰,勝敗不用有所懷疑,肯定是阮王朝的軍隊失敗了。

    於此同時。法國在越南展開一系列的殖民軍事行動也是引起了中國的關注以及反對。

    其實中華帝國的外務部一直都沒有說坐視不理,儘管人家阮王朝已經稱帝,只是表面上臣服,內心裡依舊獨立,但是他們內心的想法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好歹還主動來朝貢,承認中國是自己的唯一宗主國。

    由此越南也是目前中華帝國僅有三個事實朝貢的國家,分別是朝鮮、大南、琉球。其他的緬甸、暹羅之流基本上已經不來朝貢了,尼泊爾倒是依舊奉中國為宗主國,但是也只是口頭上說了說,並沒有真正派朝貢使者來。

    所以不管怎麼說,越南王國,嗯,也就是他們自稱的大南帝國,依舊是中國的屬國。所以帝國外務部是強烈反對法國出兵越南的!

    不過在這個時代裡,口頭抗議要是有用的話,也不會每天都有戰爭爆發了。

    面對帝國的抗議,法國人的外交官們一邊是和帝國的外交官進行外交扯皮,一邊是持續派兵對越南加大軍事行動。

    對於這種情況,帝國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之前暹羅被英法聯手掌控,並逼迫暹羅中斷對中國的朝貢,這事發生的有點早,早在中華軍統一中國之前就已經發生了,而且中華軍統一國內後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推翻英法逐漸滲透伸張暹羅。

    再加上暹羅目前依舊保持著獨立狀態。所以帝國也沒有太好的藉口,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帝國想要反對但是沒有反對的能力,最後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泰國和中國不直接接壤。對於中國來說戰略威脅性還沒有緬甸那邊大呢。

    所以對於暹羅問題,帝國外務部一直都是只表示口頭抗議,反正是絕對不承認英法兩國對暹羅的侵犯以及簽訂的各種條約,對於暹羅單方面宣佈的不承認宗主權也是給予否認,帝國依舊單方面把暹羅認為是自己的屬國。

    不過也只限於口頭上的抗議和不承認了,並沒有什麼直接反對的手段和能力。

    但是越南就不一樣了。越南就在中國南邊呢,萬一讓法國人徹底吞併了越南,這豈不是說中國要和法國人的領土直接接壤,一旦戰爭爆發,這些法國人的軍隊估計就能直接殺進廣東和廣西地區。

    這對於帝國的南部省份有著極大的戰略威脅!

    因此,對待越南問題上,帝國的態度一直都是比較強硬的!

    之前這種強硬是體現在口頭外交上,而現在,帝國方面已經不打算繼續口頭抗議了,他們用作出實際行動來表示自己的存在。

    當然了,直接出兵這種事是不太可能的!

    現在的帝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而且軍隊也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刻,實在不宜和一個歐洲列強爆發大規模的戰爭,而且怎麼說呢,出動帝國軍隊為了越南人和法國人打生打死?這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

    直接出兵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越南落入法國之手啊!

    此時,剛好越南的阮王朝為了抵抗法國的侵略,到處謀求支持採購軍械,帝國外務部聽聞後,這出兵不行,但是賣軍火,順便派幾個教官過去問題不大。

    反正法國人在越南那邊投入的兵力也就兩三千人而已,越南人就算不會打仗,但是有了中國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教官的話,用兵力優勢拖也能把法國人給拖死了。

    於是乎,在外務部的聯絡下,這才有阮王朝的這一行人的上海之行!

    這些越南人抵達上海後,很快就是在帝國外務部的外交官的陪同下,前往皇家武器公司,要求採購部分軍械!

    對此,皇家武器公司自然是十分歡迎的!

    這些越南人的採購可是得到了帝國外務部的支持,賣給他們武器不僅僅是做生意,更是一項政治任務,而皇家武器公司作為皇室產業,自然需要承擔這些政治性的商業行為。

    很快皇家武器公司的人員就是表示,你們要1858年型林德步槍?沒有問題,你們要前裝線膛火炮?沒有問題。

    皇家武器公司非常的豪爽,甚至表示只要簽下了合同,他們可以在五天內就發出第一筆貨。

    但是等阮王朝為首的幾個特使看過皇家武器公司的報價單之後,一個個都是哭喪著臉,為啥?

    上面的軍械對於他們來說太貴了!

    阮王朝控制的大南帝國可不是什麼富裕國家,甚至是一個比暹羅更窮的國家,舉個例子,他們在歷史上的第一次西貢條約裡,要賠給法國人賠款大約四百萬法郎銀幣,分十年支付。

    一法郎的銀幣重量為五克,純度為90%,即一法郎含有4.5克純銀。

    這四百萬法郎的話大約等於七十四萬帝國標準銀圓,按照現在的金銀比價可以兌換十六萬英鎊,這價錢也就只能買一艘兩千噸左右的鐵甲艦而已。

    而阮王朝為了籌這四百萬法郎到底窮到啥地步呢,他們把歷朝歷代積累的金銀器,什麼首飾了、裝飾品啊全部融化了,再把多個省份的庫存的金銀、銅元之類的全部加起來,一共才湊了區區四十萬法郎用以支付第一年的賠款。

    由此可見阮王朝到底有多窮!

    一個舉國之力都湊不出十幾萬英鎊的國家你讓他購買十五英鎊一支的步槍,六百英鎊的前裝線膛火炮,別開玩笑了,就算他們的大南帝國的皇帝給賣了都買不起幾千支槍幾十門線膛炮。

    於是乎他們就開始喊窮,能不能便宜一些,有沒有更便宜之類的。

    價錢這麼貴的話,他們都賣不起幾百支步槍了,但是他們這一次來是打算購買至少兩千支步槍,不少於十門的大炮。

    參與會談的皇家武器公司的一個銷售部經理也是無語了,拜託,你們不都是自稱皇帝了嗎,能不能有點骨氣,人家林成庭屁都沒有,連寧王的封號都是他自己給自己封的頭銜,現在只在緬甸東北部佔了屁大點地方就敢買上一千支,暹羅也是一口氣就買了五百支,而且人家明白了這只是先買一點回來試驗試驗,如果覺得好用了回頭就來買上幾千上萬支的。

    但是你們堂堂一個大南帝國,竟然連購買幾百支步槍的錢都拿不出來,不是說你們都和法國人打上了嘛,這時候不那家底拿出來還想要留到什麼時候?

    如果不是外務部的官員就陪在一邊,估計這個皇家武器公司的經理都得拉下臉來甚至直接趕人了。

    我們皇家武器公司可不是什麼小公司,做的都是幾十萬幾百萬的大生意,國內軍方的訂單不說了,就是美國那邊的訂單,隨隨便便都是幾十萬英鎊啊。

    你們幾百支槍都賣不起,這不是逗我玩嗎?

    我堂堂一個公司總部的銷售經理,分分鐘好幾萬上下啊,哪有閒工夫陪你們玩啊!(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