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55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戰成名

    法軍在越南的攻勢持續遭到頑強抵抗,導致其進攻速度大幅度下降,最後甚至一度失去了繼續發起大規模進攻的能力。

    這樣的情況下,法軍要麼暫停大規模攻勢,要麼繼續從其他地方抽調兵力過來,但是法軍在之前已經持續向越南地區派遣了超過三千五百的兵力,其中有將近八百人傷亡,這對於本來就兵力不多的法軍來說是一個很難接受的結果。

    儘管從戰術上來說他們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他們已經累計擊斃或擊傷了至少三萬人以上的越南軍隊,其中包括至少一千人的阮王朝新禁軍。

    但是越南人卻是沒有和歷史上一樣在南圻諸省失陷以後就直接投降議和,反而是在中華帝國的支持下繼續頑抗。

    阮王朝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還沒有和法國議和,除了他們看到了從軍事上抵抗法國的希望外,也和其他方面有關,比如說困擾阮王朝多時的北圻的客匪作亂、本國暴`亂等因為中華帝國直接派兵進入越南北圻而被陸續鎮壓。

    阮王朝自己對北圻方面的叛軍無能為力,但是不代表著他們能夠抵抗中華帝國的直接派兵鎮壓。

    要知道,歷史上北圻的叛亂乃是阮王朝決定和法國人議和的重要因素,因為歷史上那個時候阮王朝不和法國人議和的話,北圻的亂軍和客匪都能直接殺進河內了甚至南下順化了。

    而如今北圻的平定,讓阮王朝有了一個穩固的大後方,並能夠抽調出更多的力量用於南圻方向的抗法作戰。

    這些外部因素讓阮王朝內部的主戰派獲得了更大的話語權。

    阮王朝內雖然有著不少主和派,比如潘清簡等人,但是也有不少的主戰派,比如張登桂等人,而張登桂更是兩次出使中華帝國,為阮王朝採購到了大批量的武器物資,並獲得了中華帝國的承諾。

    今年張登桂第二次出使中華帝國的時候,請求覲見林哲被批准。林哲接見他的時候明確對他表示,中華帝國作為越南王國的宗主國,他林哲本人作為越南國王阮福時的君主,是絕對不會坐視越南王國在法國鐵蹄之下淪陷的。

    並表示在適當的時機內。帝國將會派遣更多的部隊進駐越南王國!

    表示支持的同時也不忘警告越南方面,在沒有得到帝國的同意下,越南方面絕對不能擅自和法國簽訂合約,否則即視為對帝國的挑釁,到時候帝國就不是出兵抗擊法國。而是要直接滅掉阮王朝重新立一個越南國王。

    在帝國的支持和威脅的雙重影響下,阮王朝那邊不管願不願意都是不能輕易妥協,哪怕是法國人現在已經是深入湄公河,並開始攻佔南圻其他地區。

    對此,阮王朝的反應就是重新招募了超過四千人的士兵,準備裝備從中華帝國購入的米尼步槍,用以組建阮王朝新禁軍第二步兵團和第三步兵團。

    於此同時,其王室直屬的一個近衛步兵連也是擴充為一個步兵營,這個王室近衛營和其他新禁軍不同,其裝備的乃是購自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後裝步槍。

    可惜的是。阮王朝並沒有把這個近衛營送上南圻抗議法國的第一線,而是留守在順化控衛京畿。

    把最精銳,最寶貴的軍事力量放在首都,用以控衛京畿,這乃是封建王朝的通常做法,你不能說人家阮王朝這麼做就是頑固不化或者愚蠢,因為對於阮王朝來說,順化的重要性比南圻或者北圻更重要,而且順化也是臨海的,萬一法國人從海上直接登陸。然後進攻順化呢?

    就和清末時期的清廷把主要力量都放在天京、北平一帶控衛京畿,現在的中華帝國把諸多精銳主力部隊放在長江下游一帶以及南京附近控衛京畿一樣。

    阮王朝也是把近衛營這支寶貴的兵力放在順化,絲毫沒有派遣他們南下南圻作戰的意思。

    不過,根據中國駐越南觀察武官。阮王朝的新禁軍的實際訓練、指揮官王軒林的說法,如今活動在南圻的法軍不過三千餘人。

    只要阮王朝能夠投入超過五千人裝備米尼步槍的新禁軍,那麼王軒林就有把握穩住戰線,如果後續兵力進一步增加,或者拖得時間久一些,法國人因為路途遙遠。兵員補充和後勤補給困難的話,那麼未來未必沒有反攻奪回西貢的機會。

    王軒林的建議也是阮王朝決心頑抗到底,死活都不議和的重要原因,反正議和的話南圻也是拿不回來了,人家法國人的議和可不是停戰而已,而是要求割讓南圻以西貢為核心的諸多地區。

    這繼續打下去的話也是一時半會拿不回來,而且後續也沒有太大被法國人一路殺到順化來的危險,以後說不準還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把法國人徹底趕走。

    所以,阮王朝才是咬著牙,再一次購置了大量的軍械用以組建更多的新禁軍。

    預計到明年年初,阮王朝就能夠擁有三個步兵團的新禁軍,總兵力大約在五千人,這些他們就有較大的把握穩住目前的戰局。

    越南人不願意投降,法國人也只能和越南人打下去,總之他們是不會已經到手的勝利果實。

    也許是為了堅定要在越南殖民的信心,1861年底,法國在已經佔領的南圻西部地區成立法屬安南,由法國派遣安南總督進行統治。

    「看樣子,這法國人和越南得打上好幾年了!」林哲看著外務部呈遞上來的越南方面的情報。

    不由得嘴角露出了笑容,如今越南那邊的局勢對於阮王朝來說,對於法國人來說興許都很難接受,但是對於帝國來說目前的局勢卻是符合帝國利益的。

    藉著法國人入侵越南,帝國光明正大的獲得越南人的邀請進軍北圻地區,目前在河內就駐紮有一個步兵團,另外還有四個步兵營駐防在北圻其他地區,和當地的一些叛軍進行小規模的交戰。

    同時帝國的工商界還獲得了整個越南北圻地區的礦產開採權,北圻廣寧省的優質煤炭明年就能夠大規模供應國內市場,到時候這些來自廣寧的無煙煤就能夠直接取代部分英國的無煙煤,成為海軍以及其他蒸汽船隻的動力燃煤。

    另外。對越南的部分軍械出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控制了越南人未來的部分工業,在帝國的廉價優秀軍械的衝擊下,越南人是不太可能發展其自主兵工業的。

    而這個時代的兵工廠就是發展重工業的最佳動力。失去了軍械市場,沒有了兵工廠的話,給越南人一百年時間都建立不起來重工業體系。

    一個在帝國的徹底控制把法國人拉入戰爭泥潭的越南,才是一個好越南!

    林哲是想要在越南打一場代理人戰爭,就和後世的蘇聯和中國扶持北越和美軍打仗一樣。

    不過不同的是。林哲不是後世中國的那些領導人是為了什麼兄弟國家情義,意識形態價值觀等,他扶持越南對抗法國的同時也是為了更好、更深入的控制越南。

    如今駐軍越南北圻、收穫礦產開採權只是第一步而已。

    而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把法國拉進戰爭泥潭,流盡他們在亞洲地區的最後一絲鮮血那是最好不過了。

    林哲看著手中的簡報,腦海裡快速的思索著,為了後續更好的控制越南,為了讓法國人和越南人的戰爭持續的更久一些,他覺得有必要吩咐外務部以及軍方那邊,要控制要節奏。

    避免越南人戰敗議和的同時。也要避免越南人實力加大後把法國人直接給幹掉了。

    要知道法國人在越南南圻地區的兵力也就三千人上下,雖然他們已經開始招募當地的土著進行訓練,成立所謂的法屬安南軍,但是這些安南軍可沒什麼戰鬥力。

    如果說帝國一不小心幫越南人武裝了上萬人新禁軍的話,估計法國人真有可能頂不住,到時候萬一法國人戰敗了,然後選擇撤退怎麼辦?

    屆時越南人估計就很難繼續忍受帝國對其主權的侵犯了,甚至和帝國反目為仇都是有可能的。

    目前來說,至少這三五年裡帝國是不希望越南人獲得戰勝法國人的實力。

    所以林哲是親自指示了外務部和軍方那邊,對越南人的扶持要有一個度。不能太過了。

    東南亞這邊除了越南那邊外,緬甸那邊的局勢也一直是帝國關注的重點,不過緬甸那邊因為有著英國人的存在,所以緬甸問題更加敏感。

    礙於英國人目前的龐大實力。尤其是那近乎無敵的海軍艦隊,所以林哲儘管心裡有些不爽,但是面對英國人的時候還是能忍就忍,最多就是在背後搞一些小動作,但是不會公然和英國發生衝突。

    而扶持林成庭就是林哲的小動作之一,不過這種扶持是有限的。主要是販賣軍械武器給林成庭為主,甚至連教官都沒有派去。

    不派教官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英國人的存在,但是另外一方面人家林成庭也不需要帝國派遣的外交官,林成庭所部玩線列作戰都好多年裡,實戰經驗並不比中華軍少多少。

    林成庭缺乏的只是武器和糧餉而已!

    林成庭和英國人之間本來還夾著一個緬甸王朝的,不過緬甸的王朝本來就是勢力弱小,在他們的軍隊連續被林成庭擊潰,甚至連首都都岌岌可危的時候,英國人終於是坐不住了,直接從下緬甸出兵上緬甸。

    並單方面宣佈了擁有緬甸的宗主權,以宗主權的身份出兵上緬甸和林成庭所部進行作戰,英國人的直接參戰讓原本連戰連勝的林成庭所部遭到了連續數次戰術重創,被迫停下了原先的戰略攻勢,轉入了戰略防守態勢。

    好在緬甸地區的地形相當複雜,雙方都很難進行大兵團的戰略決戰,戰鬥多是以幾百人,一千來人的中小規模戰鬥為主,要不然的話,以英軍在緬甸方向投入的四五千兵力的戰鬥力,早就把林成庭所部擊潰了。

    要知道,在緬甸方向的英軍有一部分使用的是經過了改裝的後裝步槍,即1859恩菲爾德步槍,雖然只有一個殖民地步兵團約六個連五百餘人而已。但是這個步兵團依舊給林成庭所部帶來了極大的戰術壓力。

    上半年林成庭向帝國採購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這個英軍步兵團。

    獲得了帝國提供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後,目前來說林成庭所部面對英軍的時候,並不會在武器性能桑落於下風,大家都是用米尼步槍和後裝步槍。而且用的戰術也還是傳統的線列戰術。

    這打起來一時間是半斤八兩。

    英軍的訓練以及各方面的素質雖然要更強一些,但是林成庭也是打了這麼多年仗,加上上緬甸地區地形相當複雜,這一時半會雙方是分不出什麼勝負的。

    整體而言,環繞帝國的多個地方都有戰爭爆發。不過戰爭規模都不算大。

    帝國和俄軍在外興安嶺、中亞地區的衝突,法國人和越南人的戰爭,英軍和林成庭的戰爭總體來說規模都比較小。

    這些戰爭和美國那邊的南北內戰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了!

    美國南北雙方自從爆發戰爭後,雙方迅速動員並武裝了數以十萬計的軍隊的,雙方圍繞著田納西州進行了一連串的大規模戰鬥。

    這些戰鬥的雙方參戰兵力少則數千,多則數萬!

    在這些雙方互有勝敗的戰鬥裡,真正聞名的並不是雙方的那些將領們,也不是十二磅的拿破崙火炮,而是來自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

    1861年十月下旬,在馬納薩斯。美國南北雙方即上一次七月份的馬納薩斯會戰後,在這裡再一次爆發了大規模戰役。

    這一次雙方的戰役兵力上雖然不如第一次馬納薩斯會戰那麼多,但是雙方加起來也有兩萬人左右。其中北方軍一萬一千餘人,南方軍有九千餘人,雙方遵循傳統的線列戰術在平原地形擺開了架勢來了一場大規模決戰試圖分出勝負。

    然而這場戰役裡,雙方的戰鬥僅僅持續了四十分鍾不到就是結束了,而且是還沒有分出勝負,雙方是不約而同的主動撤出戰場。

    為何?

    因為在短暫的四十分鐘裡,雙方的軍隊就已經死傷七八成之多!

    之所以會死傷這麼多,是因為雙方都大規模使用了來自中華帝國的後裝步槍。而使用後裝步槍的同時,他們依舊使用著傳統的線列戰術。

    而線列戰術是怎麼打仗的,就是排成一排把對方當靶子打的同時,自己也被敵人當成了靶子打。

    這種戰術在前裝滑膛槍時代還沒有什麼。聽起來危險但是實際傷亡數字不會很大,第一次馬納薩斯會戰的時候了,南北雙方依舊大規模使用燧發槍等,連米尼步槍都沒有多少,所以參戰好幾萬人的戰鬥裡,各自死傷只有一兩千人而已。

    然而到了米尼步槍時代後。繼續採用線列戰術的話,傷亡數字就會急劇增加、

    而當雙方用的還不是米尼步槍,而是更先進的後裝步槍時,效果就更驚人了。

    現在的美國內戰更是一場直接越過了米尼步槍,從前裝滑膛槍直接過渡到後裝槍的戰爭,他們手中的武器已經更加先進,但是他們的戰術依舊停留在拿破崙戰爭時期。

    於是乎最為直接的效果就是,雙方的一場大決戰裡,彼此當靶子一樣打,到最後大家一起死光光。

    第二次馬納薩斯會戰,以超高的傷亡率而聞名,,短暫的四十分鍾不到的交戰裡,雙方參戰的士兵傷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參戰的北方軍有一萬一千人,但是活下來的只有兩千五百人左右。

    南方軍也好不到那裡去,參戰的九千人裡只剩下不到兩千人活下來。

    以至於戰鬥進行到四十分鐘的時候,雙方的指揮官們都是愣住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軍隊在短短半個小時左右就死傷了這麼多,到最後還是雙方的士兵們相繼發生崩潰,各自掉頭逃跑不願意繼續送死才算是結束了這場戰役。

    而此戰,讓1858年型林德步槍一戰成名!(未完待續。)

    PS:二合一章節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六十章 訂單大爆發

    後裝線膛步槍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務,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後裝步槍小規模裝備各國軍隊,在四十年代的時候德國更是大規模列裝後裝步槍,挪威也是列裝了後裝步槍。⊙。⊙

    但是他們的後裝步槍並沒有引起其他國家的重視,這種情況在五十年代普魯士已經是解禁了後裝步槍的保密,並試圖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進行推銷,但是德國人卻是發現根本就沒有其他國家購買自己的後裝步槍。

    德國人的後裝步槍沒有引起其他國家的重視,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早期後裝步槍,也就是德國德萊賽1841步槍漏氣嚴重,而且其長長的擊髮針非常容易折斷,故障非常多。

    此外更關鍵的是,德國人的德萊賽1841步槍並沒有經過大規模戰爭的考驗。

    早期後裝步槍的漏氣問題其實也困擾著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

    不過中華帝國是採取了取巧的辦法獲得了初步解決漏氣的方法,那就是加裝一個橡膠墊,儘管在經過多次射擊後就必須及時更換橡膠墊,不然的話依舊會漏氣,但是總比一直漏氣強得多啊。

    同時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擊針長度大大縮短,有效降低了擊針被折斷的概率,減少了槍支的故障率。

    這兩大技術改進也是1858年型林德步槍被帝國大規模生產並服役,徹底取代米尼步槍的重要原因。

    並且在1858年抵抗英法聯軍的時候,這款步槍發揮了幾乎決定性的作用!

    其後果就是導致了英法兩國加快了後裝步槍的研發以及改裝進城,以至於在1861年的今天,英軍已經是裝備了數萬支經過改裝的恩菲爾德步槍,即恩菲爾德1859,並在緬甸戰場上進行了首次實戰運用,並取得了不俗的實戰效果。

    1858年的中英法之戰,讓1858年型林德步槍取得了一定的口碑,以至於今年美國南北內戰爆發後。美國北方政府軍率先採購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

    本著敵人有的我也要有,甚至還要更多的基本軍備競賽思維,美國南方聯邦政府軍也不甘示弱。一口氣就是訂購了好幾萬支。

    後續美國北方聯邦發現南方政府軍也是訂購了部分1858年型林德步槍後,一度向帝國外務部發來抗議。

    不過中華帝國外務部自然是不怎麼理會他們的抗議的。並作出了如此答覆:帝國一直對美國內戰保持中立態度,絕對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時帝國擁有無可爭議的自由貿易權!

    這話的意思就是,不管是南方聯邦還是北方政府,只要你們出錢買,那麼我們就賣!

    同時。同時向南北雙方售賣軍械的也不止帝國一家,還有英國和法國甚至普魯士呢,美國北方政府想要阻絕其他國家向南方聯邦出口軍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種情況下,美國北方政府也是乾脆,直接向帝國下了一份新訂單,這一筆訂單包含了1858年型林德步槍共有五萬支,十二磅口徑的前裝線膛炮一百門,另外採購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三十門。

    同時要求盡快供貨,並為此開出了更高的採購價格,在每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十五英鎊的基礎上。提價零點五英鎊,即每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採購價為十五英鎊六先令。

    面對這比訂單,帝國方面自然是不會客氣,今年來逐步有朝著軍火販子轉型的上海紡織公司美國紐約分公司直接接下了訂單,然後向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包括皇家武器公司、北方武器公司、湖廣武器公司發起具體的採購訂單。

    美國南北雙方大規模採購並裝備1858年型林德步槍,如此也就導致了雙方在第二次馬納薩斯戰役的時候,出現了雙方的裝備了相同武器的情況。

    參戰的北方軍以及南方軍,他們的主力部隊都是裝備了1858年型林德步槍,另外有少數一部分部隊使用的是1856年型林德步槍、1853恩菲爾德步槍這兩款幾乎一摸一樣的米尼步槍。炮兵方面,他們也是半斤八兩,有少量的從中華帝國進口的前裝線膛炮,另外還有他們原有的大量十二磅、六磅前裝滑膛炮。即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拿破崙火炮。

    雙方不僅僅武器裝備差不多,運用的戰術也是傳統的線列戰術。

    如此也就直接導致了雙方在使用後裝步槍的情況下,依舊列著整齊而密集的隊形,然後行進到大約兩三百米進行對射。

    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震驚了所有參展人員的下巴!

    短短四十分鐘裡,雙方參戰的兩萬人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還是各自崩潰的局面。

    在這場短暫的決戰裡。雙方的炮兵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發射幾枚炮彈,然而整個戰場就彷彿變成了修羅地獄一般。

    此戰的雙方的參戰兵力規模遠不如第一次馬納塞斯戰役,但是傷亡之慘重是遠遠不是前者可以相提並論的。

    不管是從戰術還是從戰略上來說,此戰對於南北雙方都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役,唯一的勝利者只有一個,那就是1858年型林德步槍。

    如果說之前的中華帝國和英法聯軍的上海之戰只是讓1858年型林德步槍名聲初揚,引起了英法兩國對後裝步槍的重視,提前了數年研發後裝步槍並對現有的米尼步槍進行改裝的話。

    那麼第二次馬納塞斯戰役就是讓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名氣攀上了頂峰。

    其影響之深刻,遠甚於歷史上米尼步槍在美國內戰中的影響。

    此戰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直接導致了美國內戰南北雙方不約而同的停止了東部地區的大規模戰役,並掀起了一番後裝步槍的浪潮,同時無數的士兵們談後裝步槍色變。

    不少美國士兵甚至稱1858年型林德步槍為死神鐮刀,因為當士兵們用1858年型林德步槍進行密集隊形的線列齊射時,對面的敵軍就和被鐮刀割倒的稻草一樣,成排成排的倒下。

    如此 也就迫使了美國南北雙方的將領們針對後裝步槍進行更深入研究,比如說如此更好的發揮這種步槍的密集火力,如何躲避敵軍後裝步槍的火力等。

    這些對於當代的軍事理念都是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

    不過對於中華帝國而言。軍事理念什麼的倒是沒有太大變化,因為中華軍早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和改革了,新式編制和散兵戰術就是專門為了後裝步槍而執行的。

    第二次馬納塞斯戰役對於帝國的最大影響就是,南北雙方的使者們是不約而同的迅速找到了中華帝國。然後揮舞著銀行本票要求採購更多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

    如此也就為帝國迎來了1861年度年底的軍械出口高峰,美國北方政府在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累計採購了六萬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後,一口氣下了整整十萬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訂單。

    同時正在積極謀求獲得1858年型林德的相關技術授權,以便讓他麼可以自行生產這款步槍。

    當然了,就算是他們現在還沒能獲得帝國的專利授權。但他們也已經展開了仿製工作,正在進行相關的最後技術攻關,能夠獲得專利授權最好,如果不能獲得授權的話他們就直接仿製,隨便換個名字也是一樣的,難不成中華帝國還能跑過來告他們侵犯了專利不成。

    南北聯邦那邊也是類似,向帝國下了第二批訂單,該筆訂單的數量比北方的訂單還要更大,其訂購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高達十五萬支。

    同樣也是希望獲得專利以及技術支持,以便讓他們自行仿製該槍!

    面對美國人的龐大訂單。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是快樂並憂愁著。

    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產能來消化這些龐大的訂單!

    經過半年左右的擴建增產,目前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月產量已經攀升到了兩萬五千支。

    但是即便有著已經算是龐大的產能,但是他們的訂單更多啊!

    僅僅是國內軍方的頂大就有五六十萬支呢,能夠挪出來用於出口銷售的產能其實相當有限。

    每個月連一萬支都不到,而之前為了生產來自美國南北雙方的三個批次一共十一萬支的訂單,這就已經擠佔了他們近半產能,直接導致了他們向軍方供貨出現了延遲。

    就算是不算上美國現在這兩份一共二十萬支步槍的訂單,他們現在的訂單總數都已經足夠讓他們全力生產足足三年了。

    但是訂單來了總不能不接,不管怎麼說外貿訂單對於三大武器公司而言是一塊大肥肉,比國內軍方的訂單的利潤多了好幾倍呢。所以他們寧願削減向國內軍方的供貨,也不願意拒絕掉來自美國的訂單。

    面對這種情況,宮務廳財務處潘立宣親自出面,要求延遲供貨的請求。軍方表示可以有限度接受。

    財務處那邊為了讓軍方接受延遲供貨的請求,也是付出了一定代價的,比如說承諾在未來進一步降低該步槍的採購價,同時也是保證在明年一定拿出批量生產金屬子彈的詳細解決方案,力爭1863年讓軍方得到大量的金屬子彈。

    金屬子彈乃是陸軍這兩三年的最主要技術革新,軍方早就想著讓金屬子彈取代目前的紙殼子彈了。但是金屬子彈什麼時候能夠大規模服役,這並不取決於軍方,而是取決於三大武器公司。

    如今雖然皇家武器公司已經成功試驗了金屬子彈,但是目前的製造難度還較大,導致成本非常高昂,同時製造環節非常複雜,批量生產的產能會非常有限,這些都導致了如今的金屬子彈還無法大規模服役。

    雖然說軍方已經盡力扶持,向三大武器公司已經是提供了多份的研發合同,但是有時候不是給錢就能讓技術獲得快速發展的。

    要想讓金屬子彈快速服役,還得三大武器公司自己支持才行。

    而要想讓三大武器公司投入資源去研發金屬子彈,並建設相關的生產線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是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的。

    除了承諾加速金屬子彈的研發以及生產線建設外,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採購價降低外,軍方之所以答應了延遲供貨的要求。

    也和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改進有關!

    1861年十月份,皇家武器的研發部門已經是正式向軍方提交了該款步槍的改進型號,用於測試之用。

    而軍方對這款改進型後的林德步槍非常感興趣!(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六十一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

    自1857年下半年正式定型並服役以來,1858年型林德步槍已經服役了三年多時間了,儘管這款步槍在設計的就進行了諸多的技術創新,其橡膠墊圈、紙殼子彈把底火從子彈的中部改為底部從而縮短擊針的長度等。

    但是實戰使用中依舊會出現諸多問題,而隨著帝國工業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皇家武器公司等對技術研發的持續進行,對該槍在實戰中暴露的一些問題進行改進設計。

    由皇家武器公司改進研發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改進型,其外觀以及主要性能和原來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大體相同。

    其主要技術改進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細節上,比如橡膠墊。

    為了進一步提高閉氣效率,延長橡膠墊的使用壽命,避免士兵在激烈的作戰中需要頻繁的更換橡膠墊,橡膠墊的唯一供應商江南化學公司經過數年的研發,成功推出了使用壽命更長的橡膠墊,新的橡膠墊比原來的橡膠墊雖然在價格上上漲了大約三分之一,但是使用壽命卻是提高了三倍以上。

    此外,由皇家武器公司自行研發的新式擊針使用性能更加優良的鋼材,足以讓改進型步槍在進行頻繁擊發的時候,足有有效降低擊針的折斷率。

    同時非常重要的是,改進型步槍使用的槍管由江南礦務公司提供的新性鋼材,用新型鋼材製造的槍管槍管壽命更高,同時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壓,降低炸膛風險。

    使用一系列的新式技術讓改進後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在可靠性上大大提高,當然了,新技術的使用也會相應的增加這款步槍的生產成本,最後會導致該槍價格的上漲。

    而軍方對軍械的價格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對改進步槍使用新式鋼材製造槍管所增加的成本有所不滿。

    根據皇家武器公司的初步報價,這款改進後的步槍如果進入量產階段,前面幾個批次的價格有可能達到七十圓以上,就算是軍方下了決心一次性採購十萬支以上。那麼平均單價也極有可能保持在五十五圓以上。

    對此,軍方自然是不滿意的,所以正在和皇家武器公司進行協商,爭取讓皇家武器公司在各個環節上降低製造成本。最好是能夠在後續大規模批量生產的時候,能夠把平均採購單價降低到五十圓以下。

    然而儘管改進型的步槍價格會進一步提高,但是軍方內部卻是對這款步槍非常滿意,尤其是這款步槍在進行金屬子彈發射試驗的時候,幾乎是完美的契合了金屬子彈的一些特性。

    使得這款步槍在實用金屬子彈的情況下。其射擊精度大約比老款1858年型林德步槍使用紙殼子彈的情況下提高大約百分之三十,最大射程提高到一千米之巨,使用精準表尺的情況下,其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五百五十米。

    同時其槍管壽命大約增加了兩倍,整體故障率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而在軍方的惡劣(潮濕、嚴寒、酷熱等)環境試驗中,配套使用金屬子彈的改進型步槍的整體故障率比老款步槍使用紙殼子彈降低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這些都是軍方執著於改進型步槍以及金屬子彈的重要原因!

    軍方內部甚至有一種聲音,應該暫停目前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大規模裝備,等到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改進型以及金屬子彈可以大規模服役的時候,再一次性到位服役。

    不過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軍方擴軍步伐太快。目前急需大量的步槍服役。

    同時軍方內部依舊有大量的部隊還在使用1856年型林德步槍這種米尼步槍,這些都是需要盡快替換的。

    軍方在最近數年內,至少每年需要服役十萬支以上的新步槍才能夠滿足部隊的基本需求。

    現在軍方最多能夠做的就是略微減少一些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服役數量,不再求追在短短兩三年內完成全部部隊的換裝工作。

    而軍方的這種情況,也是讓三大武器公司的產能能夠挪出來一部分用於出口!

    受到來自美國巨額訂單的影響,三大武器公司不約而同的持續擴大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產能,而在十一月的時候,僅僅是天津兵工廠就是新增了三條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生產線,月產量增加了三千支。

    等到了十二月份的時候,三大武器公司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產量實現大幅度增加。當月三大武器公司下屬的多個兵工廠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總產量高達三萬四千支。

    其中有兩萬支在天津、上海等港口裝上了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的遠洋商船,然後運往美國。

    受到中國航運業的自身實力低下,根本沒有能力短時間內組織大量的船隊把這些軍械運往美國,再加上如今美國那邊正處於戰爭時期。實力較強的美國北方海軍已經是對南方聯邦的諸多港口進行封鎖,南方聯邦很難光明正大的使用自己的船隻運輸軍械,而北方政府的 海上力量雖然有所優勢,但是南方聯邦的海上力量依舊有所反擊,所以美國北方政府方面也是得小心翼翼。

    由於向帝國進口的軍械對於南北雙方而言都是生死攸關的戰略物資,雙方都是極力避免對方購買的軍械武器順利抵達。所以這些軍械還在天津、上海等港口的時候,實際上都已經被美國南方雙方盯上了。

    於是乎,雙方為了避免滿載武器的商船被擊沉,都是避免自行運輸,而是採取僱傭英國、法國的商船進行運輸。

    美國人敢襲擊自家的商船,但是絕對沒膽子襲擊英國人的商船,惹惱了英國人,英國人就敢派出龐大的艦隊把整個美國沿海徹底封鎖,讓你們的美國內戰回歸到冷兵器時代。

    這種情況也就造成了中華帝國向美國南北雙方出口軍械是時候,一般都是在上海,天津等港口直接交貨,只要這些船隻上了船,那就已經算完成交易了,至於你們雙方怎麼把這些武器運回美國去,這就和帝國無關了。

    於是乎,一艘艘英國人或者法國人的商船在天津、上海等港口裝上了槍支火炮,然後運往美國。

    當然了,這種情況並不只發生在中國,實際上美國人除了向中華帝國採購大量的武器外,還向英國人採購了大量的武器。

    一開始他們向英國足足採購了十多萬支的1853恩菲爾德,後來因為認識到了後裝步槍的重要性,美國南北雙方都是急需大量的後裝步槍,這個需求量不是幾萬支,而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支。

    自從美國內戰爆發後,美國北方政府就是宣佈擴軍到一百萬以上,南方聯邦受限於人口較少,但是也宣佈要擴軍四十萬以上。

    這些新擴編的部隊就算只有一半人裝備後裝步槍,那麼對後裝步槍的需求量也是至少六七十萬支啊。

    至於後裝步槍的來源,最方便簡單的自然是自行製造,不過即便是北方政府對後裝步槍的仿製工作也剛剛開始,要建立生產線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是想要生產好幾十萬支的話,估計那時候戰爭都結束了。

    此外最好的外購選擇就是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了,這款步槍通過第二次馬納塞斯戰役已經是向美國內戰雙方完美的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可惜的是,中國的產能有限,他們頂多也就訂購十幾二十萬支而已,除此之外還有高達好幾十萬支的缺口了。

    所以他們就是找上了英國人,英國人的1859恩菲爾德雖然是從1853恩菲爾德改裝而來的,但是勝在簡單方便,而且英國人原有的1853恩菲爾德保有量非常巨大,一下子生產幾十萬支的全新1859恩菲爾德很困難,但是直接在1853恩菲爾德步槍上進行改裝就簡單方便的多了。

    他們給英國人下的訂單並不比給中華帝國下的訂單少多少,此外美國北方政府還向英國訂購了多艘鐵甲艦。

    在這場美國內戰裡,雖然英國人被中國人搶走了很多訂單,但是他們拿到手的依舊不少,甚至比帝國拿到的訂單還要更多一些。

    所以大量英國人的商船同樣運載著各類英國生產的戰爭武器運往美國!

    這一場美國內戰,讓英國和中華帝國可以說是大發戰爭財,對於帝國而言更是擁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大量的軍械訂單讓三大武器公司連續擴大產能,僱傭更多的工人!

    而國防工作在這個時代裡,幾乎就是重工業發展的最主要動力來源,國防工業的發展是能夠直接帶動重工業發展的。

    因為表面上是三大武器公司接到了大批來自美國的訂單,但是這三大武器公司要完成這些訂單的話,就得向諸多上遊行業下諸多的訂單。

    比如要想江南礦務公司訂購鋼鐵,要向國內的諸多煤炭公司訂購更多的煤炭,要向那些木材廠訂購木材,要向江南化學公司訂購油漆、火藥等。

    除了這些原材料外,新增加這些生產線的話,就需要購進大量的機器設備,這就需要從上海林德機械公司訂購更多的工業用蒸汽機,需要訂購更多的機床設備等。

    這一連串帶動下來,幾乎就會帶動整個國內重工業體系的發展,甚至因為這三大武器公司的大規模擴產,對機器設備等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上海隆豐製造公司更是相應的推出了自家生產的普通車床、鑽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六十二章 隆豐收購案

    上海隆豐製造公司,該公司前身是成立於1854年的隆豐修械廠,一開始只是個只有幾個人的家庭作坊而已,主要從事各類機械設備修理,他們的修理業務隨著上海地區的工業化越來越大,技術精湛,同時修理價格也比國外原廠修理要便宜得多。

    該修械廠從只有幾個人的家庭作坊迅速擴張到了擁有雇工兩百餘人的大型工廠,1860年,該修械廠開始自主研發各類機床,不再滿足於修理業務,而是想要直接生產各類機床。

    為此,該廠進行了股本增發,融資了兩百餘萬圓,並改組為上海隆豐製造公司,由於該廠擁有大量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所以很快就是生產出來了普通車床,鑽床等普通機床了。

    當然了,雖然該公司自稱是自主研發,並擁有完善技術專利的這些車床其實沒有一個是自主研發的,他們只是仿製了國外同類產品,並且搶先在國內專利局註冊了相關專利而已。

    用後世的科研界的話說就是:填補了國內空白!

    雖然這些都是仿製品,技術含量也不算高,但是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普通機床確實目前國內工業發展中急需大量進口的關鍵設備。

    帝國目前每年用於進口各類機器設備的資金就高達數千萬之巨,如果隆豐製造公司能夠把眾多進口訂單搶奪過來,那麼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年營收高達千萬之巨的巨大產業。

    而這也是他們進行股本增發進行融資的時候,能夠順利獲得大量融資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都是商人,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利益。

    獲得了大批資金後,他們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行動。收購了多家修理廠以及零部件製造企業的,使得員工總數超過了千人規模。

    而這家隆豐製造公司,也就成為了國內首家沒有皇室產業背景,單純民營的大型重工業企業。

    該公司的股東主要來自於江浙一帶的富豪家族的資金,這些富豪家族普通也涉足到了生絲、紡織,日用化工等輕工業。他們比那些地主老財們更加清楚機床設備製造產業的前景。

    隆豐製造公司首批推出的普通車床為了那些有著較好質量以及口碑的進口貨爭奪訂單,打開市場,祭出了價格戰這項大殺器。

    其出售的普通類車床的價格只有國外同類型車床的三分之二,同時還給予非常優惠的保修服務,要知道隆豐製造公司就是靠維修車床起家的,而機器設備嘛,不可能一直好好的運行不出事,不用多一年壞上幾次的話就夠那些廠家頭痛了,所以隆豐製造公司的保修條款對於很多廠家。尤其是中小廠家而言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購買隆豐機械廠的機床,代表著購買機床的前期支出以及後續的設備維護上減少了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成本,這對於任何一個資本家而言都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依靠著價格戰,隆豐製造公司打開了市場的大門,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家可以供應車床類產品的供應商。

    只是採用低價策略也是讓他們遭遇了較大的財務危機,其毛利率竟然只有區區百分之八,這個毛利率別說讓股東們獲得淨利潤的分紅了,就算是維持公司運轉都比較困難。

    但是這依舊無法阻擋資本市場對該公司的追崇。為了擴大規模,增加技術能力。隆豐公司在1861年十二月份進行了第二次融資。

    他們想要再一次融資三百萬圓之巨,喊出明年就徹底佔領國內低端市場的口號,並至少爭奪百分之三十的中端市場。

    這一次有著更多人的參與,其融資規模比他們自身預料的還要大,融資高達五百萬之巨。

    手裡有著大量資金的他們除了聘請高技術人才,修建新工廠外。進行新型產品的研發外,依舊進行了大規模的收購行動。

    這一次他們的收購對象不再是那些民營的中小型企業,而是皇家武器公司的機床製造部門。

    皇家武器公司的前身是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等,其中的林德機器廠雖然說是一個兵工廠,但實際上有著諸多完善的部門。這年頭的大型的綜合兵工廠基本上能夠包含所有重工業產業,包括鋼鐵,化工,機械製造等。

    現在國內的諸多大名鼎鼎的皇室產業公司都是從林德機械廠裡剝離的,比如說江南礦務公司,其前身就是林德機器廠的鋼鐵部門,而江南化學公司其前身也是林德機器廠的油漆、火藥等部門。

    所以皇家武器公司裡擁有機床製造部門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而是很正常的事。

    這個機床製造部門的主要業務並不是說製造一些普通類的機床,而是製造一些那些比較特殊的機床,或者是進口價格及其昂貴的機床。

    該部門一開始是服務於林德機器廠自身,不過近年來也是逐步市場化,開始為國內的其他企業製造一些高端、特殊類的機床。

    不過這個部門由於經營模式比較保守,而且也沒有什麼市場壓力,所以雖然技術水平不錯,但是營業額非常小,而且別說盈利了,皇家武器公司每年都得為這個機床製造部門補貼十幾萬。

    如今,隆豐製造公司為了增加自身的技術能力,獲得中高端機床市場的入場卷,打算直接花費巨資收購皇家武器公司的機床製造部門。

    對於這事,皇家武器公司內部也是有所猶豫,機床製造部門對於他們來說本來就是一個包袱,以前之所以每年虧損十幾萬還保留這個部門,是因為有時候的確需要自制一些特殊類的設備機床,不然的話都靠進口實在太貴,而且更讓人鬱悶的是,沒有時候組建某種生產線的時候,國外都沒有相應的機器設備出售。只能是自己動手造設備。

    如今隆豐製造公司想要收購這個部門,他們就不得不仔細考慮。

    同時,這也算是民營資本首次對皇室產業所屬的資產進行收購,用某些人的話來說就是事關皇室產業顏面,必須慎重再慎重。

    最後,這一筆收購金額只有八十多萬的收購案一路上遞。送到了皇家武器公司總部,再送到了宮務廳財務處,然後又是送到了林哲的桌子上。

    「隆豐製造公司?他們倒是好胃口!」林哲看著這份一路轉交上來的收購計畫書,感覺有些吃驚。

    什麼時候帝國境內已經出現了一家資產高達千萬之巨的重工業企業了,而且還是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機械設備製造企業。

    看了看這份計畫書裡關於隆豐製造公司的詳細介紹,林哲不由得面露喜色,看來民營資本在重工業領域的發展比自己預料的還要精明啊,他本來以為最近幾年裡,民營資本應該不會大規模涉足重工業。就算是有所涉足,但是也應該會涉足利潤豐厚,盈利前景好的煤炭行業,但是沒有想到竟然冒出來一個隆豐製造公司。

    介紹上說,這個隆豐製造公司在過去三個月內,在國內的低端機床的市場上 已經牢牢佔據了百分之四十五的份額,而明年有望把這個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這個比例對於帝國而言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因為這代表著在帝國和外國的國際貿易中。每年能夠節省上千萬的黃金白銀,進一步加大貿易順差。

    既然他們有這個野心。而皇家武器公司那邊也的確是沒有把機床類的業務做起來,那麼直接賣掉機床製造業務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林哲親自批准了這一收購案,由此也成為了帝國歷史上,第一次民營資本收購皇室產業資產的例子。

    接手了皇家武器公司的機床製造部門後,隆豐製造公司沒有絲毫客氣,把該部門的主要行政負責人通通炒掉。只留下了技術人員。

    為啥?

    因為他們看中的是那些技術人員,至於那些行政管理層,能夠把這樣一個擁有國內最先進技術的機床製造部門玩成這樣可見能力之差,所以這些人還是有多遠就滾多遠吧!

    隆豐製造公司的崛起,乃是帝國最近幾年大力扶持工業發展的直接結果了。

    大量的政策扶持使得帝國的工業發展速度大幅度增加。不管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都是發展迅速,尤其是紡織業裡的機制棉布產業更是一日千里,而輕工業的發展同樣能夠帶動重工業的發展。

    這些輕工業的工廠同樣是需要大量機器設備的,而進口貨價格昂貴,這就給國內發展機械製造產業帶來了充足的動力。

    同時帝國對於國內的重工業是有著極大的政策優惠,其稅收比例是相當低的,而且新建重工業工廠的時候,往往還有好幾年的免稅政策,這些都給重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利好。

    以至於到了現在,民營資本的重工業企業竟然有實力,有信心收購皇室產業的部分資產,這在前幾年是不敢想像的。

    「到目前為止,帝國內民間資本投資的重工企業已經增加到八十七家,其中二十三家為礦務類企業,主要集中在煤炭,鐵礦的開採上。

    其他基本集中在機械產品的零部件製造上。

    其中的大型企業隆豐製造公司則是國內唯一的一家大型工業機床供應商!」

    經濟大臣郭龍雲再向匯報1861年度的工業發展情況時,重點提及了民營資本在重工業領域的發展。

    「未來民營資本在重工業方面的投資依舊會集中在煤炭、鋼鐵等有著較大盈利前景的行業,另外,經過引導也有不少民間資本開始逐步進入鐵路行業,投建的寧滬鐵路所需的資金由百分之二十是、由民間資本提供!」

    「此外在航運產業上,民營資本發展的也較快,目前國內已經成立有大小航運企業二十六家之多,其中大部分為中小規模的內河航運公司,主要集中在珠江、長江這兩條內河航線上,不過還有兩家涉足海運的大規模航運公司。

    其中的南洋航運公司已經擁有千噸以上的船隻十六艘,大多數都是蒸汽風帆混合動力船隻,開通有上海到香港、廣州、天津、新加坡等海上航線。

    東海航運公司也是開通了國內沿海港口以及到南洋部分港口的航線。

    這兩家民營資本的航運公司已經對皇室產業所屬的江南航運公司形成了重大的挑戰!」

    江南航運公司,其前身並不是商業公司,而是軍方所屬的海上運輸機構,不過隨著國內大規模戰爭結束,軍方後勤部門擁有大量運輸船就閒置了下來,為了避免資源浪費,皇室產業特地成立了江南航運公司,並從軍方手中接手了這批船隻,然後進行商業運營。

    主要業務是貨物運輸,並有一部分的客運業務,乃是目前國內的第一大航運公司。

    不過後來的南洋航運和東海航運卻是發展迅速,其南洋航運更是在客運領域超越了江南航運。

    聽著郭龍雲的這些報告,林哲也是第一次對帝國這兩年的工業發展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7
第四百六十三章 編修清史

    中華帝國的工業發展準確地說應該是從1854年林哲建立上海商貿區後開始的,那一年在林氏家族的蒸汽繅絲廠帶動下,掀起了一番生絲浪潮,以至於短短幾年裡上海就是出現了大量的蒸汽繅絲廠,並且廠絲的產量越來越多,競爭力也是越來越大,以至於到了1861年底的今天,中國的主要生絲產量已經是廠絲佔據了絕對的地位,只有一些偏僻地方依舊保留著傳統生絲作坊。△↗,

    生絲業的迅速發展,直接帶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輕工業方面陸續出現機器加工的木材廠,茶磚廠,火柴廠,肥皂廠等。

    重工業範疇裡也是陸續發展起來了鋼鐵,煤炭,機械製造,造船等產業。

    即生絲產業後,帝國在1858年後開始全力推廣棉布產業,各種紡紗廠,織布廠,染布廠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和生絲產業相比,棉布產業相對來要更加容易籌辦,首先它對地理位置要求不高,不是說要和生絲產業一樣,必須靠近蠶繭產地,同時也是必須靠近出口港口。

    你可以在上海、廣州、天津這些沿海港口城市設立廠,這樣可以方便的直接從印度進口棉花,你也可以在武昌、南昌等這些由於水運便利的地方設立廠。

    甚至你還可以在國內一些棉花產地,同時交通比較方便的地區設廠。

    如果說紡紗廠這種上游企業還對地理位置要求比較大的話,那麼棉布產業裡屬於中游的織布廠、染布廠這些就對地理位置的要求就非常一般了,只要能夠運來棉紗他們就可以生產棉布,有原色棉布他們就可以染色。

    甚至建立在內陸省份的織布廠都可以直接在當地售賣。

    此外棉布產業相對於生絲產業來說,所需的資金投入也是比較少的,你要辦一個蒸汽繅絲廠,設備廠房什麼都還說,但是你得收購蠶繭,然後生產出來再售賣,由於蠶繭、生絲價格的高昂。要想達到一定生絲產量的話,那麼對流動資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家雇工超過千人的蒸汽繅絲廠,其每年所需的流動資金至少也是五百萬以上,而這還不算前期的各種設備投入呢。

    但是棉布產業裡呢。也就紡紗廠的投入比較大一些,不過有個幾十萬就能夠辦起來一家不小的廠子了,如果有個幾百萬投入進去的話,那就是數一數二,雇工起碼幾千人的大廠了。

    此外。棉布產而已對規模效應要求不大,並不是說非得投入幾十萬幾百萬辦一個大規模工廠才能夠有效壓低成本,獲得豐厚的利潤。

    就和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隨便弄幾十個工人就能辦一家服裝廠一樣,十九中期的紡織產業的准入門檻同樣非常低。

    對技術要求不高,還要購入必要的設備,請上幾個技術人員然後就能夠開工,尤其是對於織布廠、印染廠或者是那些被服廠來說就更簡單的,甚至只要一大家子齊上陣,就能夠辦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

    技術要求不高、資金投入較低,同時對地理位置沒有什麼要求。

    當然更關鍵的是。這年頭投資紡織產業的利潤相當豐厚!

    儘管棉布產業的利潤率不可能和生絲產業那樣,動輒百分之二三十以上,但是辦得好了也有百分之十幾的利潤率。

    還有一個較大的原因就是,和生絲產業嚴重依賴出口不同,棉布產業卻是以內銷為主。

    而全中國有多少人?他們總得吃飯,總得穿衣吧?

    哪怕是派出掉那些購買力不強,依舊保持男耕女織的農村群體,只計算城市人口的話,那也是好幾千萬人的大市場啊。

    以往這些市場都是被傳統土布所佔據,而現在在機織布的質優價低的衝擊下。傳統土布已經是快速消退,在一些大城市的棉布市場裡,基本上已經是機織布的天下。

    傳統土布產業的消退,這也就導致那些為了生存的原土布從業人員開始轉型。他們要轉型也簡單,直接把以前的手工作坊生產模式轉為機器織布模式就可以了。

    畢竟所謂的傳統土布,除去了農村家庭自產自用的那種土布外,實際上市面上銷售的所謂土布都是商業化生產的,是有諸多或大或小的手工作坊生產出來的,嚴格上來說。這也算是資本萌芽時期的工業了。

    這些傳統手工業陸續轉型後,也就成為了新式的紡織產業的一個環節,他們從那些大規模的紡紗廠裡購入棉紗,然後進行織布、染色,最後把這些機織布販賣到各地,最後流入到普通城市居民的身上。

    棉布產業的諸多特點,也就讓這個產業成為了一個從業人員眾多,地域非常廣泛的一個產業。

    發展三年後的棉布產業,儘管其給中央財政貢獻的收稅還比不上生絲產業,但是其對國內民生的影響程度已經是遠遠超過了生絲產業。

    生絲、棉布為代表的紡織產業的迅速發展,直接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比如生絲、棉布的生產是需要航運、機器設備的支持的,航運發展了就能夠帶動造船工業和鋼鐵工業,同時航運也是需要消耗煤炭的,如此也就會帶動煤炭的發展。

    工業的發展是一環接一環的,一個產業起來了,往往就會帶動相關聯的其他產業的發展。

    而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帝國大力扶持紡織產業的原因所在,因為現在的紡織產業就是中國工業發展的龍頭,它發展起來了能夠極大的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放下手中的工業發展報告書後,林哲和郭龍雲又是繼續交談了大約半個小時,主要還是林哲在聽,郭龍雲在說。

    郭龍雲說的主要是帝國明年的經濟發展規劃!

    「明年對於帝國的重工業發展是一個關鍵年份,除了繼續保持對廣州、天津這兩個沿海城市的持續投入外,另外在明年開始我們將會加大對湖北工業發展的支持,那個時候株萍鐵路將會完工,而大冶鋼鐵廠也會正式投產,煤炭和鋼鐵業的發展將會極大的帶動當地的相關產業發展。

    此外明年寧滬鐵路會進入大規模施工期,同時唐山灤州鐵路也會開工,這就需要國內的鋼鐵產業的極力配合,不然很有可能面臨鐵軌產能不足的情況。」

    林哲點點頭:「鐵路乃是帶動煤炭和鋼鐵產業的一大利器,但是也要注意兩者的配合,避免出現鐵軌的產能跟不上!」

    鐵路對於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十九世紀來說,其重要性比後世的高鐵更加重要。

    因為在後世沒有高鐵的話,還有普通鐵路,還有飛機,還有汽車等各種交通方式,但是對於這個時代而言,鐵路幾乎是唯一的陸上大規模運輸的選擇。

    對於一些沒有大規模河流的內陸省份來說,沒有鐵路就只能靠走路,和外界的工商業聯繫幾乎是斷絕的,然而一旦開通了鐵路,大量來自其他地方的工業產品、原料就能夠迅速廉價的進入這個地區。

    而當地的一些工業原料,特產以及工業產品也能夠廉價的外運,為當地帶來更多的收入。

    一個大陸國家要進行工業革命,有一樣是絕對不能少的,那就是鐵路!

    待郭龍雲出去了後,林哲依舊沒能閒下來,因為外頭已經等候了許久的江道泉是緊接著郭龍雲進來。

    這一次江道泉來見林哲,倒不是為了教育等事務,而是為了前清的一些事務。

    「皇上,經過這兩年的前期工作,已經算是把清史摸清了一個脈絡,這是已經完稿的幾卷裡的節選!」

    說著,江道泉就是向林哲地上了厚厚一本文稿,看見這起碼有二十多釐米厚的文稿,林哲不由得皺眉,這麼多要看的話,還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呢!

    所以他只是拿了起來,然後翻開了前面幾頁略微掃了一眼,半響後合上:「前面這總述寫的倒還過得去,後面這些朕會交給秘書處看的!」

    基本上只要是大部頭的一些文件書稿之類的,林哲都不可能一一親自過目,這項工作一直以來都是秘書處協助林哲處理的,不管是那些厚厚的法律文本還是什麼項目計畫書,還是說今天的這個清史,林哲都是不可能親自一一看過的。

    對於林哲的反應江道泉是早有預料的了,不過他對編修清史非常重視,所以今天才會特地帶著一部分書稿過來讓林哲過目。

    畢竟給前朝編修史書對於一個文臣來說乃是屬於極大的榮耀,如果是在明清兩朝的話,這項工作一般是由翰林院負責的,只有那些狀元、榜眼、探花們才能接觸到史書的編修工作。

    不過帝國的官制裡並沒有設立翰林院這種機構,皇帝日常的文書工作主要由秘書處負責,而一些檔案、史書編修這些則是由內閣教育部下屬的檔案司負責。

    江道泉身為教育部大臣,本來是不應該和那些後輩們爭奪負責清史編修工作的,但是身為一個傳統文人,江道泉的內心裡還是非常渴望能夠青史留名的,而再也沒有什麼比主持編修一部史書更能讓文人興奮啊。

    一想到未來的二十五史裡的清史是由自己負責編修的,他就忍不住激動。

    所以他才是倚老賣老,最後搶過了本來屬於那些後輩文官們的位置,自己坐上了清史編修委員會督辦一職。(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

    新朝給前朝編修史書,這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了,這給前朝編修史書,並不是說真正為了保存歷史資料什麼的,其最重要的目的還是用於向天下宣告,前朝已經徹底成為了歷史,現在的天下是新朝的了。

    同時也算是宣佈自己乃是正統王朝的一項舉措。

    所以在中華軍攻克北平,逼得咸豐自殺,恭親王投降,葉赫那拉氏、載淳等人被抓獲後,中華帝國就已經是開始著手清史的編修工作了。

    由於北平在恭親王的帶領下主動投降,得以避免戰火,在紫禁城內的大量文史資料得以完整保留,這給清史的編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只是雖然有著完整的史料可供參考,但是要給一個跨度長達兩百多年的王朝編修史書,而且還不能是所謂的簡史、通史,必須是完整的詳細史料。

    即便是用文言文書寫,也至少在五百卷以上,其總字數不會低於六百萬字以上!

    這項工作最少也得十餘年時間,歷史上的明史從正式編修到完稿,花了六十年。清史稿快一些,但是也花了十餘年時間。

    說實話,江道泉能不能活到清史完稿發行的那一天都還是個未知數呢!

    編修前清史書,所需要的時間是非常長久的,而為了盡快的宣告前清的歷史,中華王朝的正統性。

    有一件事倒是省時省力,那就是給咸豐帝上廟號、謚號。

    給前朝末代皇帝上廟號、謚號也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古老傳統的,其政治含義和給前朝編修史書差不多,都是為了宣示王朝的正統性。

    為了給咸豐帝廟號以及謚號,內閣的一群文臣,尤其是那些傳統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們更是發揮出了絕世才學。

    一開始,內閣那邊是提出了給咸豐上廟號,但是剛提出就是引來了諸多人的反對,反對的理由就是:讓我們中華帝國給清朝末代皇帝上一個什麼宗之類的廟號,這不扯淡嗎。再說了清朝當時給明朝崇禎上廟號的時候,最後還不是把崇禎的懷宗給廢掉了,只給了一個中等的謚號而已。

    所以給咸豐上廟號就是不了了之,而後則是集中在謚號上來。

    話說給前朝皇帝上謚號其實也是個麻煩事。首先你不能上美謚,因為這樣會把敵人吹的太高大上,顯得新朝奪取天下是靠了走私運或者靠什麼陰謀之類的。

    如此也就只剩下中謚和下謚了,下謚的話也不是隨便給的,因為謚號相當於是給已經死掉的人做一個總體的評價。

    除非前朝皇帝實在太壞。引起天下公憤之類的話,不然的話還是儘量別給什麼煬、歷、靈之類的惡謚。

    所以給咸豐帝授予中謚是最適當的。

    那具體什麼謚號呢,這就得看咸豐帝這人了。

    縱觀咸豐帝登基後的不到十年時間裡,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倒霉!

    登基的第一年就是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然後好不容易擋住了太平天國的北伐,並把太平天國困在南京一帶的時候,林哲在1856年又造反了,然後更是直接一路北伐殺進了北平,把持續了兩百年的滿清王朝給徹底滅掉了。

    在這個過程裡,其實咸豐一直都在試圖挽回敗局。並為此做出了相當的努力,而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由於林哲的存在,清朝的改革力度是遠遠要比歷史上要強得多,甚至比洋務運動時期都要更大,清廷能夠編練出來多支新軍就是明例,不管是李鴻章的江淮新軍,曾國藩的湘軍,還是說都興阿的大清陸軍。這些新軍都已經算是勉強跟上了歷史的潮流,進入了線列時代。

    如果林哲不造反的話,以咸豐改革後的清朝軍事實力,在後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裡。即便是獲勝很難,但是在陸地上保持一個不敗的局面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是現實沒有如果!

    咸豐因為林哲而改革,同樣因為林哲而葬送了他的王朝!

    縱觀咸豐主政的這不到十年時間裡,他一直在頑強掙扎,最後得強調的是,他失敗了。

    拋開政治等各種所謂的主義因素。單純從歷史的客觀角度去看的話,那麼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咸豐就是有些能力並且還很努力的倒霉蛋!

    這話的重點不是他的能力或者努力與否,而是倒霉蛋這三個字!

    因此在授予咸豐的長長一連串謚號裡,最後的一個字為『慜』,和清朝給明朝崇禎的謚號裡最後一個字是一樣的,為什麼都用這個字呢,因為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在國多難』,翻譯過來就是這是個倒霉透頂的的娃。

    是帶有濃厚同情含義的詞彙,一般新朝給前朝皇帝用這種同情謚號的詞彙時,就好比一個男人睡了別人老婆,然後睡完了還嘆氣地說對女人的老公說:兄弟,別傷心了,你的心情我理解!

    你理解個毛啊!

    林哲能夠理解咸豐帝在最後時刻,孤身一人在中華騎兵的包圍下舉槍自殺的心情?

    不管怎麼樣,咸豐的謚號總算是定了下來,長長的一大串謚號裡一般簡稱最後的一個字,再加上皇帝二字,不過為了和歷史上的其他慜皇帝區別,比如崇禎也是慜皇帝。所以一般會簡稱為清慜帝。

    清慜帝這個頭銜給咸豐戴上去後,也就在政治上宣告了滿清王朝的徹底覆滅。

    當初給咸豐上謚號的時候,帝國還對大量主動投誠、抓獲的大量前清權貴們進行了處理。

    對於普通臣僚權貴處理手段比較簡單,頑抗死活不願意反正的基本該殺的殺,連關進監獄都是嫌麻煩。

    而那些願意不反抗但是也不主動反正為帝國效力的普通官員以及普通貴族們,基本上就是抄沒家財,然而本人會被關進特殊的政治監獄,之後看官位高地,個人表現如何,時間短的話三五年,長則十年二十年就能夠重獲有限自由,在當局的看管度過餘生。

    而那些願意主動投誠為帝國效力的官員們則是簡單了。效仿之前的諸多人,先是軟禁一年半載的,稍候如果帝國覺得實在需要你這個人才的話,就會給你安排實際職務了。就和當初的李鴻章一樣。

    不過這些方法都是只限於在普通官員以及普通貴族上,而對於一些滿清皇室成員,高級貴族比如那些鐵帽子王,還有滿清的核心文武臣子,比如那些各部尚書。軍機處大臣之類的人。

    對於他們的處理則是因人而異了,大部分不管是願不願意投誠,都是被當成政治要犯槍斃掉了。

    反正那些滿清王爺們,除了恭親王奕訢外,其他不管是那些流傳下來的鐵帽子王還是道光的其他幾個兒子一個沒剩下全被槍斃掉了。

    同時這些被槍斃的王爺的子孫後代,尤其是道光的幾個兒子的後代都被殺了個乾淨。

    到目前為止,乾隆的直系後代,除了奕訢以及載淳兩人外,其餘男丁全都是被殺了,殺他們的並不是林哲的命令。而是前方將領的自作主張。

    當初攻克北平的時候,施清瑄等前線將領對於抓獲了一大堆的滿清貴族,尤其是那上百號皇室成員也是感到相當頭痛,這送回南京去?開什麼玩笑,到時候難道要讓皇上背上大屠殺的罪名嗎?

    所以當時的幾個身在直隸的文官和軍方的將領們私底下謀劃後,直接在北平城郊就把絕大部分的滿清皇室成員以及那些鐵帽子王們一股腦殺了,回頭就報告說他們反抗然後被鎮壓殺死。

    而奕訢之所以能夠活下來,一個是因為奕訢是主動投降並獻出北平,勉強算得上是獻城有功。

    此外當時的帝國也需要一名清廷的核心人物站出來代言,勸說當時的曾國藩以及其他清廷殘餘勢力投降。

    至於載淳這個倒霉小孩還能活著。純粹是因為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乃是咸豐唯一的兒子,前清的皇儲。

    滅掉一個國家,把敵國的皇帝啊。太子啊還有什麼嬪妃之類的抓來當俘虜,然後有事沒事就看一眼其實也是一件挺爽的事。

    所以別看帝國的北伐抓獲了大量的滿清貴族,但實際上能活著被押送到南京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還是那些沒啥影響力的中層,重要角色就只有奕訢和載淳。

    不過帝國對於那些滿清貴族裡的男丁雖然大開殺戒,但是對於女眷還是比較寬鬆的。基本上都是以遣散為主,那些無家可歸的婦孺也會被安置到尼姑庵之類的地方讓她們度過餘生。

    不過有幾個人卻是例外,比如說咸豐的寵妃葉赫那拉氏,嗯,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慈禧,此外尚有麗妃。

    她們剛抵達南京的時候,林哲對這兩女,尤其是對葉赫那拉氏挺好奇的,特地讓人把她們送進宮來,那葉赫那拉氏長的倒是挺漂亮的,但是完全看不出是歷史上的那個權傾天下的慈禧太后。

    不過此女實在長的漂亮,能夠把咸豐迷的暈頭轉向沒點身體的本錢自然是不行的,

    再加上這個女人為了讓自己和兒子活下去,甚至都主動向林哲拋媚眼之類的。

    林哲表示自己美女看得多了,對區區色誘表示很淡定,但是這女人可是咸豐的寵妃啊,不但長的跟狐狸精似的,勾起人來很有一套,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女人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慈禧啊。

    於是乎他勉為其難的就接受了她的色誘。

    這女人為了保住自己和兒子載淳的性命,可是使出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床上功夫,再加上她的特殊身份,每每想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慈禧在自己身下承歡,林哲就有些按耐不住。

    相對於葉赫那拉氏,林哲其實對麗妃更有興趣,這女人比慈禧更對林哲的胃口,倒不是說她長的貌若天仙,比葉赫那拉氏更漂亮之類的,而是說她的氣質,此女是屬於標準的柔弱女子,體弱多病,聲音甜而軟,也是擅長琴藝詩詞這些,看起來很有種林黛玉的感覺。

    不過此女雖然外表軟弱,但是性子卻是有些頑強,可不會和葉赫那拉氏一樣主動向林哲拋媚眼,使出渾身床上功夫來。

    女人看似柔弱,也沒啥實際反抗的能力,但當林哲在她身上動作的時候,往往都是整個人躺著一動不動,除了偶爾喘息外,半天都是不坑一聲的那種,不過還別說男人大多是賤骨頭,林哲還偏偏喜歡她這種不情不願但是又無力反抗,只能一邊落淚一邊承歡的模樣。

    有時候林哲看著這兩女會想著,什麼時候把日`本或者其他國家滅掉了,把那些國家君主的妻女搶過來。

    興許自己以後能夠用敵國君主的皇后、妃子、公主之類的湊上一支後宮版的八國聯軍呢!(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六十五章 他他拉氏

    中華宮後宮的某個小院裡,他他拉氏皺著黛眉,隔壁傳來的男女歡愉聲讓她已經是無法靜下心來執筆完成這副雪竹圖了。

    放下畫筆,她站了起來走到窗前,雖然窗外是皚皚白雪,但是她依舊打開了窗戶,北風從打開的窗戶裡灌了進來,冰冷的空氣讓她不由自主的縮了縮肩,把肩膀上的白狐披肩拉緊了些。

    嗚嗚風聲把隔壁的男女之聲遮蓋了許多,但是依舊能聽見!

    那葉赫那拉氏叫這麼大聲,也不怕把嗓子喊啞了,如果讓他人看見葉赫那拉氏在林哲面前主動承歡,甚至為了討好林哲而做出一些讓他他拉氏都覺得面紅刺耳的動作時,還會有誰相信那個女人是昔日的懿貴妃。

    只是他他拉氏想到這的時候,不由得深深地嘆了口氣,她自己又能比懿貴妃好到哪裡去?

    昔年的麗妃,如今只是被林哲深藏在中華宮內的一個普通女人,縱然自己沒有和葉赫那拉氏一樣主動奉承,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身不由己。

    她並沒有慈安那樣的勇氣自殺,所以她才會和葉赫那拉氏一起被中華軍俘虜,然後被送到南京中華宮內,充當了林哲的戰利品。

    而且她和葉赫那拉氏一樣,也還有一個女兒!

    就和葉赫那拉氏為了保住自己兒子載淳的性命主動討好奉承林哲一樣,面對自己和女兒的安危,實際上她即便是心裡不情不願,但是也沒有任何反抗的膽量。

    到了最後,她只能是自己安慰自己,**於林哲並不是自己願意的!

    再者,雖然剛來中華宮的時候不太習慣,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多有反抗,但是在中華宮裡生活了一年多後,她也是認命了。

    雖說如今的狀況不算多好,但也總算是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女兒榮安也得以留在身邊,這一點上她無疑要比葉赫那拉氏幸運得多。

    葉赫那拉氏的兒子,也就是載淳可是沒能和葉赫那拉氏待在一起,如今這個只有幾歲大的孩子是被單獨軟禁著。雖然吃喝不缺,但是其他方面就別指望了,如果不出例外的話,載淳這輩子就會一直被軟禁著活下去,和那些被判了終生監禁的罪犯比起來。他頂多也就活動空間大了一些,吃喝穿著的待遇上好一些。

    但嚴格上說起來,他和那些無期徒刑的犯人沒有多大區別!

    相對比之下,他他拉氏母女的命運就要比葉赫那拉氏母子幸運得多,他他拉氏母女可以住在一起,而葉赫那拉氏可是主動向林哲貢獻了後庭花,這才懇求到讓林哲准許她每個月去見載淳一次。

    這人啊,不管多倒霉,總能從更倒霉的人身上找到安慰,這就是常人說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如今的他他拉氏同樣如此!

    不管雖然對如今的生活狀態已經認命了。但是這只是迫於現實的無奈而已,內心裡她依舊對林哲有所排斥,所以過去的一年多來是雖然不會反抗什麼,但是也別指望她主動湊上去。

    這不,當她看到林哲推開房門走進來的時候,那秀麗的瓜子臉上依舊是和往常一樣的平淡神情,彷彿進來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陣風一樣。

    看見他他拉氏如此,林哲倒是沒生氣啊之類的,自己偶爾過來的時候。這女人總是保持著這種神態,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不過他也沒有興趣和那些看見冰山美人就走不動路,恨不得用自己的熱戀去貼別人的冷屁股,試圖把冰山融化的那種人一樣。去做什麼事去感動他他拉氏。

    從內心上來說,其實林哲還是挺喜歡她這模樣的,如果變的和葉赫那拉氏一樣毫無廉恥之心的伺候林哲,估計林哲也就對她不感興趣了。

    女人嘛,總得是有些個性,淪為大眾化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大眾化即代表著庸俗!

    好比後世的那些網紅臉們一樣,當你看見第一個網紅臉,那麼就會驚為天人愛慕不已,但是如果你天天看見一百個網紅臉,那麼就會嘔吐不已。

    再者如果身邊的每個女人都是一摸一樣的千依百順,林哲那還需要那麼多女人幹嘛,一女足以頂替百女了。

    這從葉赫那拉氏那邊剛過來,運動了一番的林哲也沒心情繼續在他他拉氏身上繼續征伐,他過來就是喝口茶,然後看看這個神似林黛玉的女人。

    有些女人脫光了衣服躺在床上的時候,其魅力遠不如她穿著衣服的時候!

    他他拉氏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

    他他拉氏看見林哲自顧自的坐下,然後指著茶几道:「泡茶!」

    他他拉氏才是邁動著小碎步慢慢走了過來,然後泡起茶來,整個過程安靜無比,不會和林哲在隔壁葉赫那拉氏屋裡的時候那樣充滿了羞人的聲音。

    林哲並沒有在他他拉氏這裡多待,喝了茶後就是離開了,順手還把他他拉氏那副尚未完成的雪竹圖多加了幾筆。

    把畫紙上那支孤立雪地之上的傲竹生生的變成了枯竹,讓他他拉氏看的直皺眉,幾次都想要開口阻攔林哲的畫蛇添足之舉。

    然而最後還是沒能說出口,只是那黛眉一直都是輕輕皺著,讓轉身後的林哲看見後,不由得哈哈大笑了一聲。

    他就喜歡她這種不情願但是又反抗不了的模樣!

    從葉赫那拉氏以及他他拉氏居住的小院出來後,林哲直接返回了前殿,這午後的休息時間已經結束了,今天還有一大堆的工作等著他處理呢。

    回到新華殿的二樓辦公室後,林哲先是批閱了十來份內閣呈遞上來的報告書,這十來份報告書都是一些零碎的國事。

    有兩份是和移民屯墾有關的,一份是說遼陽的移民事務,一份是說西北的移民事務,這兩份報告書大體上是總結了今年的移民的效果。

    在過去的1861年裡,由帝國民政部屯墾司牽頭,各地方政府配合,軍方那邊也是給予了一定的幫助,經過1859年底的移民屯墾初步試驗後,1860年開始。帝國開始大規模的移民屯墾。

    主要是從中原各人多地少的省份裡招募無地農民,然後組織他們牽往東北方向的遼陽、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此外也往烏台(外蒙)方向遷移了部分移民。

    這些移民抵達安置移民點後,能夠獲得帝國官方出售的廉價土地。這些土地的出售價非常低廉,已經開發的比價成熟的地區,比如說遼陽瀋陽一帶的地價就比較昂貴一些,但是一些苦寒之地,比如說黑龍江省的外興安嶺地區。那些地方說實話免費送都不一定有移民願意過去。

    地價非常低廉之餘,這償付土地款的方式也非常優惠,有能力的話一次性付款也可以,如果實在沒錢,那麼也可以分十年分期償付,其償付的方式可以直接用收穫的農作物抵價。

    此外,新移民背負的農業稅在前兩年全額免除,後三年則是辦稅,一共有五年的稅收優惠期。

    除了這些大政策外,基本上帝國官方還會承擔他們的從老家到移民安置點的旅費。抵達移民安置點後,官方會向他們廉價提供種子、農具、耕牛等生產物資,並幫助他們建立簡陋的房子。

    上述的扶持雖然不是說全部免費,但是收費也是極其低廉的,而且依舊可以分多年用收穫的農作物付款。

    這些舉措施行起來,並且中原諸省很多地方都是人多地少,尤其是山東、河南、山西、直隸部分地區,這些地方都是有名的人多地少,所以很多人聽聞去邊地能夠獲得可以傳給子孫的田地家業的時候,也是咬了咬牙離開了家園。

    1860年的時候。帝國向東北三省移民了共約八十萬人口,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安置在遼陽省,尤其是瀋陽附近的一些平原地區,另外還嘗試向吉林、黑龍江分別送去了大約五萬人口。

    同年。帝國還向蒙古、烏台這兩個草原省份遷移了大約十萬人口,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草原地區的水草豐盛的地區,向大草原移民,主要是為了平衡草原地區漢人過少的問題,如今蒙古王公的大規模叛亂已經被陸續鎮壓,但是諸多草原勢力依舊對帝國有所不滿。尤其是原來的王公貴族們。

    帝國雖然前期優待了部分蒙古王公,並承諾保留了他們的部分爵位,但是這種制度是不可能一直延續下去的,帝國也不可能一支眼睜睜的看著草原地區依舊保持了實權貴族農奴制度。

    所以初步平定王公叛亂後,帝國就是宣佈把蒙古生、烏台省的蒙古貴族也是納入帝國貴族群體來,而這對於那些蒙古貴族而言並不是好事,因為他們瞬間就是去了親王、汗、郡王之類的貴族爵位,雖然帝國選擇性的也封了幾個合作態度較好的蒙古貴族為男爵、子爵之類的,但是一個伯爵以上的貴族都沒有。

    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們雖然有部分人保留了低等貴族的爵位,但卻是失去了至關重要的實際權力。

    不過這個時候,帝國在軍事上已經是牢牢控制了大草原地區,為了控制這片大草原,帝國可是常年駐紮有一個步兵師之外,尚有一個騎兵旅,十幾個守備騎兵營,總兵力達到兩萬多人,其中的騎兵就有一萬餘人。

    這些失去了權勢的前蒙古貴族們雖然在軍事上翻不起風浪,但是在一些小方面依舊不斷的給帝國製造麻煩。

    所謂為了徹底解決蒙古草原的問題,民政部是準備實施一項龐大的計畫,那就是往草原持續遷移大量的漢民,既然軍事佔領無法解決問題,那麼就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用人口去佔領。(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六十六章 海河工業區

    帝國民政部的這項人口計畫比滿清對待蒙古的政策還要來的徹底一些,滿清的蒙古政策主要以聯姻以及優待,嗯,同時還不斷的向蒙古灌輸宗教、享樂主義等精神鴉`片,讓蒙古人沉醉於享樂主義。

    不得不說,滿清的蒙古政策其實是相當成功的,數千年來威脅中原王朝的北方草原遊牧勢力在滿清時期徹底變成了軟腳蝦。

    現在帝國的移民政策,比滿清的政策要更絕一些,因為帝國是打算著通過移民直接改變當地的人口比例,當蒙古和烏台兩省的主要人口變成漢人的時候,那麼所謂的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脅也就自然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了。

    帝國不僅僅在蒙古,烏台兩省如此,在西北地區也是執行同樣的人口政策,基於這樣的政策,帝國在1860年往西北方向數省遷移了大約三十萬移民。

    上述三個方向,帝國在1860年一共遷移了一百二十萬人。

    而這個數字在1861年得到了翻倍增加,直接打到了兩百五十萬人。

    數字之所以增加的這麼快,乃是因為帝國通過1860年的遷移工作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經驗,同時之前的成功遷移也是給予帝國移民官員更大的信心,所以才是在1861年的時候加大移民的數︽▼et量。

    這兩百五十萬新移民裡,大部分都是遷移到東北地區,尤其是遼陽地區,僅僅是遼陽省一地。就是接受了一百六十萬的新移民

    另外靠近遼陽的吉林、黑龍江部分地區也是接受了較多數量的移民,黑龍江和吉林分別接受了大約二十萬人的移民。

    蒙古和烏台兩省則是持續保持穩定。遷移了大約十五萬人。

    西北地區也是保持穩定,遷移了大約三十五萬人。

    在移民屯墾的工作裡。之所以向遼陽為首的東北地區為主,這是和東北地區的優秀條件分不開的。

    東北雖然苦寒,但是東北南部地區卻是廣泛的平原地形,尤其是遼河一帶的地形非常平坦,同時其土地也足夠肥沃。

    如果把這片東北平原開發出來,那麼足以養活數千萬人口。

    有著比較優秀的農業條件,這也就能夠容納更多的移民人口。

    帝國民政部可是計畫著在十年以內,把東北地區的人口充實到一千五百萬以上,其中的遼陽省人口要突破千萬。

    東北地區除了有充足的土地來供應移民開發外。也和帝國眼饞東北地區的各種礦產資源有極大的關係。

    帝國早就發現在東北地區,尤其是遼陽地區有著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了,這兩年不僅僅是帝國官方的工商部礦務司對東北地區的礦產進行詳細的探測,一些礦務企業,比如江南礦務公司、北方煤鐵公司、南洋礦務公司這國內三家最大的礦務企業以及國內一些中小型礦務企業都是相繼展開了探測以及前期的小規模開採。

    遼陽省的一些已經發現有豐厚礦產的地區已經是陸續出現了小規模的礦場。

    只不過受限於當地人口數量,市場以及交通等因素,這些礦產資源暫時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但是帝國開發東北地區的意願和計畫是舉國皆知,所以不管是現有的三大礦務公司以及那些中小礦務公司眼睜睜的盯著東北地區,就連其他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者們也是頂著東北地區。

    只要條件成熟。那麼大量的資本就會蜂擁而入。

    北方草原,西北地區以及東北三省,這三個地區的前兩個主要是處於國防考慮,移民是為了鞏固帝國在這些地區的控制力度。然而在東北地區則是不存在什麼民族、分裂、獨立、叛亂等諸多問題,其主要問題是和俄國的邊境衝突,而這種衝突目前主要集中在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地區。

    帝國向東北大規模移民。主要還是為了開發東北平原,試圖把東北平原打造為一個糧倉以及重工業基地。

    移民屯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如果不出現巨大的變化,那麼帝國對邊地的移民措施有可能持續十年甚至更久。

    除了移民事務外。國內的諸多事務也需要林哲花費精力進行處理。

    比如手中這份內閣工商部那邊關於進一步增加廣州、天津兩大工業區的投入報告書。

    報告書上稱,為了進一步增加廣州、天津這兩個城市的工業發展速度,改善等地的投資環境等,擬定了在1862年度對這兩座城市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其基建設施主要分為港口、港口通往工業區的主要道路、以及珠江下游的河道休整、天津和北平之間的運河休整等。

    此外還有唐山灤州到天津的鐵路計畫等!

    這些計畫的投資規模都是比較大的,隨隨便便都是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這些基礎建設如果僅僅是依靠當地的財政力量是很難完成的,所以就需要中央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

    畢竟不是每個地區都和上海一樣有著強大的自我造血功能,本身就擁有極強的地方財政能力的。

    上海可以自行拿出好幾百萬來完成北岸工業區的初期建設,自行出資完成黃浦江沿岸的港口建設,自行完成主要的道路橋樑建設,完全不用中央財政的扶持。

    但是其他地方都很難辦到這一點了,那些內陸的二三線城市就不用說了,即便是廣州、天津、蘇州、杭州、北平這些大型城市,其自身的地方財政收入也是很難打造出一個大型工業城市來的。

    畢竟打造一個工業城市,不僅僅是說劃出一片土地來,然後掛個工業區的牌子就行的。要想吸引資本入駐,那麼地方政府還需要解決諸多的問題。

    比如說港口設施。內河運輸、港口到工業區的陸上交通等,然後如何保障工業區發展起來後大量人口的生活需求等。

    這些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需要地方政策前期拿出真金白銀來的。你不修好港口和道路橋樑,可沒有什麼商人會傻乎乎的跑到你這裡來投資。

    這也是為帝國帝國兩年前就開始扶持國內其他地方籌辦工業,但是目前資本選擇投建新工廠的時候,依舊會首選在上海,就算不是在上海,但是也會在上海的周邊的一些府縣,比如松江府的周邊幾個縣,就是依靠著靠近上海的地理優勢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工商部的在份關於扶持廣州和天津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計畫書裡,提出明年中央財政需要向這兩個城市投入總機大約兩百萬的扶持資金。

    當然了。對於這兩個城市的工業發展而言,區區兩百萬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不管是廣州還是天津,他們要發展工業,主要還得依靠自身的力量,中央的財政支持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畢竟中央的財政收入明面上看上去一年好幾個億,但是大部分都是有著固定的去處,方方面面都要錢,這能夠擠出來扶持地方工業發展的資金其實並不算多。同時帝國那麼多,也不是只有廣州和天津,其他地方也都需要帝國財政的扶持,比如說湖北的武昌、安徽的當涂、浙江的寧波、杭州、江蘇的南通、蘇州、鎮江等城市都眼巴巴等著中央財政的扶持呢。

    這裡給一點。那裡給一點,如此也就導致具體到每個城市裡,其實能夠獲得中央的財政支持都比較有限。這廣州和天津算是最多的,但是平均下來每家也就百萬左右。

    而要發展工業所需要的資金遠遠不是百萬能夠滿足的。那麼剩下的資金投入從哪裡來呢?

    其中大頭是需要靠省級財政解決,比如說廣州的工業發展。其大部分資金實際上由廣東省級財政支持,此外廣州府本身作為廣東的重要賦稅供應地,其府財政也不算弱,雖然比不上上海這個特殊的存在,不過上海並不是尋常的州府轄區,而是內閣直轄市,屬於中央直觀區,其政治地位是和省級單位一樣的。

    但是如果只說州府的話,那麼廣州府的地方財政收入在全國也是第一位了,比靠近上海的松江府、中國傳統的魚米之鄉蘇州還要強一些。

    要知道有著廣州府的廣東省,每年為中央貢獻的賦稅僅次於江蘇,只是江蘇的經濟發展要比較均衡一些,松江府、蘇州府、常州府、太倉州、鎮江府等都是實力不弱,所以分配到每個州府的話就是要略輸廣州府一籌。

    而廣州府的經濟地位在廣東地區是屬於絕對的龍頭地位,周邊地區並沒有著太大競爭力的府縣。

    如果說蘇南各府縣是百花齊放的話,那麼廣東這邊就是廣州府一枝獨秀!

    如果單輪城市的經濟實力而論,目前的廣州是僅次於上海的,只是這個僅次於的差距有些大而已。

    1861年,上海的工業產值已經突破了八個億,這個產值只是說採用機器的近代工廠之類的產值,並不包含傳統手工業等。

    然而同時期的廣州,其近代工業產值只有五千萬不到,其地方財政收入依舊主要依賴珠三角地區的農業以及貿易商業等。

    同時廣州的工業發展比較集中,主要是圍繞著茶葉加工,也就是茶磚廠和新興的棉紡產業,並沒有說和上海那樣各行各業都有。

    廣州要想在工業經濟上追上上海的步伐,還需要很多路要走。

    為了發展工業經濟,廣州府那邊也是節衣縮食,每年從農業以及傳統商業,比如進出口貿易等行業收取到的政收入基本轉手就是投入到了各種基礎建設上。

    這種模式大體上可以稱之為農業補貼工業。

    以地方州府財政以及省財政為主,中央財政給予一定的扶持,這才是當前帝國各地發展工業經濟的模式。

    廣州和天津自然也不例外!

    經過前幾年的零碎工業建設後,廣州和天津已經是相繼籌劃著建立正式的大規模工業區,天津那邊更是準備效仿上海的北岸工業區,在天津的海河兩岸地區準備建立一個佔地面積龐大的海河工業區,試圖打造中國北方地區的最大規模的工業基地。(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

    海河工業區,位於天津縣城南郊的海河兩岸地區,即歷史上天津的九國租界地區,佔地面積約四千畝,大體範圍為歷史上的日租界、法租界、英租界、美租界、意租界、俄租界的全部或部分。

    其總面積比原來的上海商貿區還要大得多。

    當然了,這麼大的地方也不可能直接全部開發,天津方面是打算先開發北部地區,也就是靠近天津縣城的部分地區,即歷史上的日`本、法國租界這一片,同時海河北岸的地區也是屬於重點開發地區,因為海河北岸以後是唐津鐵路南段的天津火車站站點。

    為了配合開發,直隸省的新巡撫衙門、天津府的衙門以及諸多官方機構都會統一搬遷到南部的海河工業區。

    同時為了提高天津城區到大沽口的海河幹流通航能力,將會對海河下游段進行大規模的整修,爭取讓更大噸位的海船直接從大沽口沿著海河抵達天津城區。

    同時一座大型的橋樑將會橫跨海河之上,用以溝通海河南北兩岸的交通聯繫

    該工業區的規劃非常龐大,其不僅僅是為了發展工業,同時還是建設一個新工業城市的規劃,很有種後世袁世凱在天津搞新政建立北河新城區的味道。

    因此,海河工業區不僅僅︽▼t是一個工業區,還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天津府方面是想要把海河工業區打造成北方的上海,一個全新的工商業經濟中心。

    為了規劃該城,海河工業區的前期發展核心是以北方武器公司為核心。進而帶動重工業的發展,輕工業方面則是以新建設的幾家棉紡企業為主。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北方煤鐵公司已經但是打算在天津海河工業區籌建一座鋼鐵廠,雖然這座尚在紙面上的天津北方鋼鐵廠的設計規模遠不如江南礦務公司的馬鞍山鋼鐵廠以及大冶鋼鐵廠。

    但是北方煤鐵公司和江南礦務公司不同。江南礦務公司是皇室產業的全資企業,帶有濃厚的官方背景,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中華帝國的國有企業,其發展是得到了國家的諸多政策性扶持,資金方面也從來不用擔心,因為有著一個規模龐大的皇家銀行為其提供資金支持。

    然而北方煤鐵公司卻是一家最近幾年才成立的純民營企業,最早是位於灤州的數家中小型煤礦合併而來,後續又是收購了在馬鞍山的一個小型鐵礦以及其他的煤礦,鐵礦。

    其後續發展資金主要來源於股本的增發。沒有和江南礦務公司一樣全部依賴貸款!

    子北方煤鐵公司組建以來,已經是先後進行了四次的股本增發進行融資,光光是現金就融資了八百多萬圓。

    多次的融資也就導致了該公司的股份相當分散,國內一些富豪家族的或多或少掌控了部分股份,不過大頭卻是掌控在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了,比如那些錢莊以及銀行。

    就連外資的匯豐銀行也是在在該公司佔據了百分之四的股份!

    雖然股份相當分散,不過該公司的建立者,前灤州北方煤礦公司總經理尚海晶卻是一直牢牢掌控著該公司的管理權,其自身在北方煤鐵公司的股份不過只有百分之八而已。但是北方煤鐵公司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才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甚至到了能夠試圖挑戰江南礦務公司煉鋼領域的地步,所以諸多股份都是支持尚海晶的管理權,比如前面所說佔據了該公司百分之四股份的匯豐銀行。就是他的支持者。

    而這一次在天津海河工業區投資建設『天津北方鋼鐵廠』乃是尚海晶為北方煤鐵公司做出的一次戰略轉型。

    以往北方煤鐵公司雖然掛著煤鐵兩個字,但是基本只有煤炭以及鐵礦的開發,而練鋼鐵卻是沒有涉足。他們開採出來的鐵礦基本都是賣給江南礦務公司的。

    如今建立天津北方鋼鐵廠,對於北方煤鐵公司而言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為此,尚海晶是打算投資重資。前期投資就高達八十萬,後續至少還會有兩百萬的現金投入。

    北方煤鐵公司花費巨資建設天津北方鋼鐵廠,自然也是有著他們自身的考慮!

    如今帝國內部的鋼鐵消耗量一天比一天增加,其他方面不說,但僅僅是鐵路對鋼鐵的需求量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且還是一個江南礦務公司下屬兩個鋼鐵廠都無法滿足的巨大市場

    要知道帝國已經建成了徐州鐵路,同時中國鐵路公司已經還在建設滬寧鐵路,株萍鐵路,僅僅是這三條鐵路就讓江南礦務公司的兩個鋼鐵廠吃撐了。

    而不久前,中國鐵路公司已經是正式宣佈籌建唐津鐵路!

    北方煤鐵公司已經是早早聯絡了中國鐵路公司,並參加了唐津鐵路的招標,依靠地理優勢,他們的報價比江南礦務公司提供的鐵軌報價至少低了八個百分點,如果唐津鐵路選用北方煤鐵公司的鐵軌,僅此一項就足以為他們節省數十萬圓。

    正是因為有著唐津鐵路的鐵軌訂單,北方煤鐵公司才有底氣拿出高達兩百多萬的巨資用來投資建設一座鋼鐵廠。

    在座正在籌建中的天津北方鋼鐵廠如果能夠順利建成,將會成為帝國內的首家民營鋼鐵廠。

    而得知北方煤鐵公司投資建設鋼鐵廠的時候,國內第三大規模的礦務企業,即南洋礦務公司也是花費了不菲的代價,從廣東省瓊州府裡獲得了田獨鐵礦的開採權,不過他們暫時沒有進行鋼鐵廠的建設計畫。

    畢竟雖然南洋礦務公司也是號稱國內三大礦務企業,但實際上卻是屬於小字輩,該公司1861年才成立,而且成立之初還是為了爭奪越南北部的煤炭資源,不過由於其股東的身價豐厚,現金儲備充足,在獲得了越南北圻的礦產開採權後,又是陸續收購了國內部分的煤礦、鐵礦、鋼礦等。

    不過到底是時間太短,目前他們還處於創業初期,正在佈局礦產開採方面,至於鋼鐵這一行的話,需要的資金大,而且對技術要求非常高,沒有充足的準備之下,只有錢是玩不轉的。

    北方煤鐵公司、南洋礦務公司這兩家民營資本的礦務企業發展之迅速,是遠遠超過了江南礦務公司的預料的。

    目前這三家公司已經在煤炭,鐵礦兩大領域形成了劇烈的競爭關係,尤其是在煤炭上面,更是競爭非常激烈。

    三家公司在煤炭市場的激烈競爭,直接導致了國內煤炭價格的波動,哪怕是國內對煤炭的需求非常大,甚至對優質煤炭是供不應求,但是在1861年的第四季度,上海的煤炭市場上,煤炭的到岸價沒有和預料中的大幅度增長,反而呈現了平穩的走勢。

    而這對於上海的煤炭市場來說絕對是不正常的,因為第四季度屬於冬季,家庭取暖導致煤炭的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加,同時加上大量的工廠以及船舶的蒸汽機需求的煤炭,這價格本來就應該是上漲的。

    但是偏偏第四季度它就不漲了!

    而從這個角度也就可以看得出來,國內的三大礦務公司在煤炭市場上的競爭已經是比較激烈了。

    不過這種競爭雖然對於江南礦務公司來說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對於整個帝國來說卻是好事。

    這倒不是說競爭會產生進步的動力之類的,而是因為國內現在的煤炭以及鋼鐵的產能都太小,如今國內的煤炭供應依舊主要依賴進口煤炭呢,而可以預見的未來數年裡,國內對煤炭、鋼鐵的需求量還會更大。

    如果國內沒有足夠的產量供應工業生產的需求,那麼就會對帝國的工業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甚至為了體現帝國對於民間資本投資重工業的歡迎態度,帝國內閣方面是進一步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皇家銀行也是及時對外宣佈,將會加大對非皇室產業企業的貸款力度!

    皇家銀行,這家國內最大,甚至是唯一的一家全國性銀行,其實力是不容置疑的。

    儘管該銀行的自身資產並不多,但是其擁有儲戶資金卻是非常恐怖的,該銀行代管國稅以及各地方政府稅收存放業務,國家僱員、軍人的薪資發放的銀行,僅僅是這兩項就足以讓該銀行的現金儲備常年保持在兩個億以上。

    同時,該銀行還接受民間的存款,以至於這家銀行的現金保有量是非常恐怖的。

    不過這家銀行作為皇家銀行,其運作模式雖然是商業模式,但是依舊受到了極大的官方影響,發放出去的貸款基本都是國家任務。

    比如向鐵路這一項上,皇家銀行就已經累計為中國鐵路公司發放了將近兩千萬的貸款,同時還會三大武器公司發放貸款用以擴充產能,研發新式武器。

    然後青島海軍造船廠、上海造船廠,同樣皇室產業投資,還處於建設階段的廣州造船廠等等。

    這些關乎到國防安全的企業所獲得的貸款數量都是非常龐大的,隨隨便便都是百萬起步,多的更是超過千萬。

    除了這些企業貸款外,實際上皇家銀行還承擔了基礎建設的大量貸款任務。(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

    天津要打造海河工業區,所需要的資金他們自身是很難籌集到的,哪怕是中央財政扶持一部分,但是剩下的大頭僅僅依靠直隸省以及天津府兩級財政機構也是難以解決的。

    但是也不能今年給一點,明年給一點,把建設工業區的時間度跨越到七八年甚至十幾年以上啊。

    要想在短暫的一兩年內就建設完成,然後吸引大量的資本入駐,那麼就需要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的資金。

    這些資金那裡來呢?

    其實是天津府衙門從皇家銀行貸款來的!

    沒錯,就是政府向銀行借款!

    其首批借款達到了三百萬之巨,由直隸省巡撫衙門親自擔保,由天津府未來的財政收入為抵押。

    沒錯,就是用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抵押,十年的償付期裡,天津府的地稅收入由中央財政部下轄的天津財務局收取後,會直接扣除一部分用以扣除本息。

    皇家銀行倒不是政府賴賬,因為天津府的所有稅收都在皇家銀行裡代存著呢,天津府的地稅收入有多少,人家皇家銀行比你天津府的財務處處長都要清楚。

    這種事如果是換一個人選,比如說把皇家銀行換成外資銀行,那麼就是妥妥的賣國!

    ↘但是皇家銀行卻是皇室產業,而皇室產業對於帝國來說,和國有企業就沒有什麼直接差別了。

    畢竟帝國是君主制國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翻譯過來就是整個帝國都是林哲的,不管是土地還是人或者其他的所有一切。

    整個國家都是林哲的。因此對於林哲來說,皇室產業賺多少錢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金錢對於他來說不過就是一組組數據而已。

    他當初扶持發展皇室產業,是因為很多事情民間的資本不會去做,只能靠自己去做。而在帝國的目前的制度下,是沒有什麼官辦企業的,加上當時的林氏商行規模不小,所以乾脆就把林氏商行徹底改組成為宮務廳財務處,然後用以發展並掌控一些重要產業了。

    因此宮務廳裡的財務處。是一個三不像,你說它是一個行政機構吧,偏偏裡面的都是一群商人,買辦,掌櫃,經理人啊什麼的,其運行模式完成就是根據大型的企業集團總部來運行的。

    但你要說這是一個公司總部吧,偏偏裡頭的人都是領著國家的工資,頭銜也是官場上的處長。科長之類的。

    而和財務處這樣不倫不類的機構在帝國內部還有很多,尤其是在宮務廳裡的諸多下屬機構,很多時候根本就分不清是國家行政機構還是說其他機構。

    裡頭有著財務處這樣的商業機構,也有著侍從室這樣有著好幾百人的皇室內宮安保部門。然後還有醫務處之類的服務性質的機構,然後也有著秘書處這樣一個充當了林哲私人內閣的正式行政機構。

    一開始只是為了服務皇室的宮務廳,到了1861年底的時候。已經膨脹到了擁有十六個部門,直屬僱員高達千餘人。

    而且諸多部門性質混亂。讓人摸不清頭腦,有時候宮務廳的一些人事任命工作讓組織部那邊的官員們頭痛不已。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權利插手某些宮務廳下屬機構的人事權利。

    比如秘書處的話,他們就有這個權利,秘書處裡的諸多秘書們都是從帝國官場上挑選來的年輕優秀人才,部分還是國家僱員考試裡名列前茅的年輕學子,組織部有秘書處當成優秀人才的培養儲備機構,算得上是帝國的翰林院的縮小版本。

    但是比秘書處名聲還大的財務處,組織部卻是不搞清楚這個部門的人事任命歸不歸自己管了,最開始的時候,這個機構的人員是由林氏商行總部的人直接轉變過來的,中期林哲讓組織部從官場上挑選了部分工商實業實力不錯的官員進入財務處任職。

    就當組織部以為自己可以管理該機構的人事任命時,但是隨後人家財務處自己就是開始從下屬的諸多皇室產業企業裡挑選人才,組織部後面派往財務處的多名官員都是被拒絕接受了。

    還有侍從室那邊,這又和軍方扯上了關係,因為侍從室負責皇室安保問題,內屬的安保人員都是近衛軍的現役部隊,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情報處安排的貼身安保人員。

    如今宮務廳的下屬各個機構,相互之間,和軍方,和內閣,和皇室本身之間的關係非常的複雜,以至於內閣的各大部門對宮務廳的諸多下屬機構是頭痛不已,這倒不是因為宮務廳諸多機構的存在分攤了他們的權力,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和誰打交道。

    同時機構越來越多,而且宮務、內閣事務、軍方事務都摻雜其中,也就導致了行政效率低下,機構臃腫等諸多問題。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宮務廳並沒有廳長一職,也就是說宮務廳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總機構,而是各個下屬機構都是單獨辦公,並直接對林哲這個皇帝負責。

    有感於宮務廳下屬各機構的混亂,林哲也是逐漸有了對宮務廳下屬各機構進行改革的想法!

    任何體制和機構在建立之初,都有著自身的理由,並且某一段時間裡是正確的,代表先進性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體制以及各種機構就會失去了他們的本來的優勢,進而成為一種負擔。

    所以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隔一段時間總是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改革,因為只有改變才能不斷的適應時代。

    很明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宮務廳已經明顯無法適應了如今帝國的現狀!

    林哲要對宮務廳進行改革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林哲這個人向來是說做就做的人,既然決定了要對宮務廳進行改革,那邊他在1861年底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準備此事。

    等到了1862年到來之後,林哲就是正式開啟了對宮務廳的改革!

    首先是把宮務廳財務處這個不倫不類的機構從宮務廳裡剝離出去,成立『皇室資產管理處』,全權負責皇室擁有的資產管理,下屬擁有皇家銀行、三大武器公司,江南礦務公司,中國鐵路公司,上海紡織公司、江南化學公司,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中國電報公司等一系列皇室全資企業,另外還有一部分皇室控股或者有部分福分的企業,比如林德機械公司等。

    此外一些非企業的皇室資產也屬於他們的管理範疇之內,比如皇室所屬的部分地產,包括餘姚老家的一些田莊、茶莊,宅院,在南京、北平擁有的大量宅院,包括現任上海市政府大樓,這座大樓的前身是林哲的行宮,原本就是屬於皇室的私產,上海市政府不過是租用而已。

    另外一個就是紫禁城了,當初殺進北平的時候,由於沒有戰火的波及所以直接接受了整個北京,而滿清皇族的所有私產都被抄沒,其中的紫禁城這座宮殿以及大量的皇家園林都被皇室接受。

    這些皇家所屬的宮殿和園林目前大部分都是被封存,也有極少一部分被用於學校、行政機構等建築,也有一些被開闢為公園之類的對公眾開放。

    不過挪用他用的還是比較少,包括紫禁城、圓明園在內的大量宮殿以及園林都是被封存,暫時作為皇室的行宮所在。

    為了不讓這些宮殿以及園林荒蕪,每年也是需要投入不少資金進行修繕的,北平那邊的地方財政自然不願意平白無故背上一個大包袱,所以這些宮殿和園林的維護工作都得皇室來進行。

    怎麼說呢,如其說皇室白撿了一個紫禁城以及大片皇家園林,倒不如說是皇室替北平地方政府攬過了維護的大包袱。

    如果說按照皇室資產管理處的說法就是,早知道如此,當初就把裡頭所有值錢的東西拿出來,然後直接把這些宮殿園林什麼的一把火燒了,也省了現在這麼多麻煩事。

    不過當初沒燒掉,所以現在皇室資產管理處就得硬撐著打理這些皇室地產!

    把皇室產業方面的事務從宮務廳裡剝離出來後,新成立的皇室資產管理處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企業集團式機構,後續其人事等所有組織關係全部和官方進行剝離。而宮務廳裡殘留的財務處依舊保留財務處的稱呼,但是後續其只負責皇室成員的直接的花銷,比如吃喝用度之類的。

    經費來源主要兩大塊,一個是國家財政撥款的皇室生活費,額定是五百萬圓每年,不過這一塊這幾年來皇室就沒拿到手過,比如1861年的時候只拿了幾十萬而已,但是同時轉手又把這幾十萬給給回了內閣那邊,話句話說截止到1862年為止,皇室就沒花國國家財政一分錢。

    當然了,花不花國家的錢是林哲的選擇,但是給不給卻是制度的問題,所以不管皇室要不要,但是每年五百萬圓的皇室生活費卻是確定了下來的。

    第二塊就是皇室產業拔給的資金,這個就沒有定額了,因為皇室產業是屬於皇室的私產,林哲要是突然某一天從皇室資產管理處拿走幾千萬來花銷也是可以的。

    宮務廳財務處的整頓,其核心並不是說皇室花多少錢,或者皇室產業賺多錢,而是要把皇室產業的管理機構獨立於官方行政機構以外。

    皇室產業不管怎麼說都是商業機構,還是別和那些當官的扯到一塊。(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