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49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九章 華盛頓號首秀

    此前帝國已經全面控制庫頁島,並在和蝦夷地相鄰的庫頁島南部建立軍事以及移民據點,後續又有部分華人越過宗谷海峽進入蝦夷地北部地區和當地人進行貿易,並建立了簡陋的貿易站……

    接觸多了自然就會有矛盾發生,部分華商和當地的日`本人這兩年也發生了不少矛盾,造成了一些衝突。

    這份協議就是用以解決帝國和幕府之間在庫頁島、蝦夷地(北海道)的一些衝突和糾紛。

    不過這份協議並沒有明確劃分兩國邊境,而是著重於矛盾分歧的解決以及合作等。

    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個是允許雙邊貿易,日`本幕府方面准許華商在蝦夷地北部之稚內租用土地,並進行居住,經商等,為了保障來往船隻的煤炭供應,准許華商在在稚內設立應有之附屬設施,為了保障上述華商以及華商財產之安全,防範俄人以及當地蝦夷人土著的襲擊,准許帝國派遣一定數量的士兵進行保護。

    這份協議實際上就是對1859年的友好通商條約進行的一個補充,加設了稚內這個港口的,並且在法律條文上確認了帝國可以在租界內駐紮士兵進行保護。

    而也正是因為這份條約,讓後世的日`本人認為德川家茂和李博倉的這一次會談是恥辱會談,一個小時不到就賣掉了一塊租界。

    德川幕府獲得了來之中華帝國的支援,尤其是武器支援後,很快就是籌備建立新式軍隊,不過這年頭的新式軍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建成的,同時幕府本來就是日`本國內典型的保守派實力,他們招募的軍隊依舊是傳統的武士階層為主,並沒有和長洲藩、薩摩藩等地的新軍一樣直接招募農民作為士兵。

    不過話有說回來,如果說德川幕府也拋棄武士階層,進而進行社會制度改革的話,那麼他也不可能得到中華帝國的支持了。

    帝國對日`本國內勢力的支持。其支持目標並不是要強大與否,先進與否,這些都不是帝國所需要的。

    所以更有潛力的尊王攘夷派等改革派沒能獲得帝國的支持,反而成為了帝國的打擊目標。而有阻礙著日`本改革進程,推動工業革命的德川幕府卻獲得了帝國的大力支持。

    就當帝國的駐日外交官們用各種手段干預日`本國內局勢,並扶持德川幕府鎮壓尊王攘夷派等日`本改革派勢力的同時。

    上海造船廠的辦公大樓內,數名穿著美國南方聯邦海軍軍服的軍官正在和數位帝國海軍軍官們進行交談。

    而在另外一邊,則是一個穿著燕尾服的金發男子和一個穿著中華裝的黑髮男子。只見他們俯身在桌子上各自在一份文件上籤下名字,然後那黑髮男子就是道:「現在,這艘戰艦就是正是屬於你們的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中的文件以及一張英國銀行的銀行本票放進文件袋內!

    那名金發男子卻是沒有代表接受新戰艦的喜悅,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美國北方政府海軍會用盡一切辦法阻止這艘鐵甲艦駛回美國,因為這樣的話將會給他們帶來極其嚴重的麻煩。

    要知道這艘被美國南方聯邦海軍命名為『華盛頓號』的鐵甲艦可是非同小可,擁有厚實的裝甲,靈活而強大的後裝炮火力,同時其蒸氣動力將能夠為其提供靈活的機動性。而風帆又能夠為其保持優秀的續航能力。

    這樣的一艘鐵甲艦如回到了美國,將會對美國北方海軍造成嚴重的挑戰。

    最近兩年的美國內戰,已經是掀起了一片鐵甲艦的風潮,美國北方海軍和南方聯邦海軍已經有過不少鐵甲艦的交戰案例,而這些戰例都是充分證明了鐵甲艦的強大。

    為此,美國北方政府已經是自行建造了不少鐵甲艦,多數都是內河炮艦,不過也有一部分是遠洋型的鐵甲艦,除了自造外,美國北方政府還向英國訂購了多艘鐵甲艦。不過受限於時間因素,這些鐵甲艦也還沒有交付使用。

    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這艘鐵甲艦,也就成為了美國南北雙方外購的諸多戰艦裡,目前是最早建成並服役的。

    在這艘戰艦剛下水的時候。美國南方聯邦海軍就用來美國開國領袖『喬治?華盛頓』來作為該艦的艦名,然後就是迫不及待的派來了三百多名水兵接受該艦。

    如今華盛頓號已經舾裝並初步試航完畢, 美國南方聯邦海軍就是正式接受了該艦,但是怎麼這這艘龐大的戰艦開回美國去,這卻是一個美國南方聯邦海軍所面臨的大麻煩。

    現在的地球人都知道,美國北方海軍的懷俄明號就在上海外海。而大量效忠於美國北方政府的美國人更是從頭到尾一直盯著華盛頓號的動向。

    要想躲過北方海軍的監視,把華盛頓號偷偷開回去,其幾率到底有多大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但是不管前路如何艱難,他們都得把這艘戰艦開回去!

    九月二十六號入夜後,華盛頓號上就是忙碌了起來,戰艦上的燃煤鍋爐開始投入煤炭,開始為鍋爐進行升溫加熱,使用蒸汽機的話,一般需要提前數個小時啟動,然後才能夠獲得高壓蒸汽,進而推動戰艦,並不是說投入煤炭後戰艦立馬就能夠開走了。

    當晚二十點,在兩艘蒸汽拖船的幫助下,華盛頓號開始離開上海造船廠的舾裝碼頭,隨即揚起風帆,以緩慢的速度行駛。

    當晚二十一點,華盛頓號上的蒸汽主機開始正式運轉,為戰艦提供了滂湃的動力,隨後華盛頓號就是駛出了長江,而後直奔大海深處。

    同一時間裡,岸上幾個一直監視華盛頓號的美國人也是忙綠了起來,幾乎就在華盛頓號離開上海的同一時間裡,關於華盛頓號的情報就是通過電報傳遞了出去。

    不過讓美國北方政府海軍的人為難的是,他們只知道華盛頓號離開了上海,但是去那裡了,準備走什麼海路回美國都是不清楚,如果說連華盛頓號的路線都無法得知的話,那麼談何中途攔截。

    而現在。美國北方政府政府只能是寄望於在亞洲地區的少量戰艦能不能找到華盛頓號並提供情報了。

    被寄予厚望的就是風帆快速戰艦懷俄明號!

    自從抵達上海外海後,由於中國拒絕任何國家的軍用戰艦停泊,使用中國港口,所以懷俄明號只能是停泊在公海之上。然後派船員上岸採購物資並進行補給。

    在海上漂了這麼多天,他們始終是密切關注著進出長江的每一艘戰艦。

    華盛頓號離開長江進入大海的時候,雖然是晚上,但是依舊沒能逃出懷俄明號船員的的眼睛。

    懷俄明號上的瞭望員只看了一眼就已經確定,那艘就是他們的目標。華盛頓號。

    因為華盛頓號作為鐵甲艦,和其他的戰艦區別非常明顯,尤其是上面的露天旋轉炮台,這種炮台在遠東海域上,只有兩艘建成並服役上的戰艦上有,一艘是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女蝸號,一艘則是華盛頓號。

    而女蝸號作為近代鐵甲艦,有著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女蝸號是沒有風帆的,單純依靠蒸汽動力推進。而且速度也不快。

    懷俄明號上的瞭望員看見的這艘擁有露天旋轉炮台的鐵甲艦卻是有著高大而複雜的風帆系統。

    如此一來,該艦的詳細身份就已經是一目瞭然了。

    得知了華盛頓號出現的情況後,懷俄明號上的艦長是毫不猶豫的下令揚帆起航,然後追了上去。

    懷俄明號,這是一艘非常典型的快速風帆戰艦,雖然火炮數量少了點,只有六門前裝火炮,但是速度卻是幾乎達到了當代風帆戰艦的極限,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跑出十二節的可怕速度來。

    正是因為有著速度上的自信。懷俄明號才有信心追上去,並一直把他監視主,當然了,上前去打他們是沒這個膽子的。

    人家華盛頓號雖然也就只有六門主炮。但是人家的卻是大口徑的後裝火炮,而且還是一艘鐵甲艦,這裝甲厚實的很,尋常的木殼木甲戰艦遇上它,除非是噸位以及火炮數量差距太大,不然的話都是只能跪的份。

    兩者一追一逃。不用多久就是跑到了台灣海峽裡。

    不過這個時候,一直前面逃跑的華盛頓號卻是竟然的開始轉向,然後降下了風帆,開足了蒸汽機的馬力逆風而上,直接迎向了正在追擊中的懷俄明號。

    後頭的懷俄明號雖然也是及時改變航行,但是它只能順著風向改,然而此時已經完全依賴蒸汽動力的華盛頓號卻是可以無視風向,保持著八節以上的高速接近懷俄明號。

    當懷俄明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機動性甚至速度後,那麼等待它的結局也就成為了注定。

    經過兩個小時的追、逃糾纏中,華盛頓號用一百五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的後裝火炮把懷俄明號擊沉在台灣海峽內。

    此戰雖然是兩艘戰艦之間的單挑,不過台灣海峽乃是中國沿海最為繁忙的一條海峽,自然會有眾多來往船隻經過。

    此戰被路過的幾艘商船詳細的記錄了下來,而一艘英國商船的船上藝高人膽大,甚至靠近了觀察,詳細記錄了兩艦的每一次轉向以及開火的時機,這份記錄肯定上帝視角,比起當事人的作戰記錄都要詳細。

    為此,這個英國肩章把這份交戰記錄交給英國皇家海軍的時候,還獲得了一筆不菲的獎金。

    因為這不僅僅是美國人自家的內戰,更是中國生產的鐵甲艦的首次實戰,如果能夠得到一些詳細數據,比如說艦炮的射程,威力,射速,以及戰艦的航速等,這能夠更加瞭解中華帝國的造艦水平以及海軍實力。

    那些落水,然後被過往商船救上來的美國北方政府的水兵們很快就是向關注著華盛頓號的人們送去了一條信息,那就是華盛頓號的機動性能以及火力都異常強大,他們追趕華盛頓號的時候,甚至發現他們一度跑出過十四節的高航速,而上面的四門一百五十毫米以及四門一百二十毫米的火炮在射速,射程以及精度上都遠遠超過了前裝滑膛跑。

    身在南京的林哲得知美國人在台灣海峽裡打了一場小海戰,而且自家為美國南方聯邦海軍建造的華盛頓號還小露一手,擊沉了懷俄明號後並沒有感到太大的意外。

    這標準排水量一千八百多噸的鐵甲艦去欺負一艘一千噸都不到,只有六門前裝滑膛炮的風帆戰艦,隨便什麼人都可以辦到,更別說現在操控華盛頓號上的海軍軍官以及水手還是人家美國南方聯邦海軍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英。

    此戰對於林哲來說不是什麼意外,不過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影響就有些大了,意外還有不少人懷疑鐵甲艦的實力,這鐵甲艦的造價那麼高昂,如果戰鬥力沒有和預期中的那麼厲害的話,那麼到時候可就虧大了。

    而如今,華盛頓號就是向他們直接證明了鐵甲艦的實戰性能!

    甚至,短時間內讓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內又是掀起一番鐵甲艦的**,而更多的海軍軍官們則是翹首以盼,就等著帝國海軍的第二艘鐵甲艦,同時也是帝國的第一艘遠洋鐵甲艦的建成服役。

    帝國目前為止,已經建成並服役了近海鐵甲艦一艘,是為女蝸號,另外在去年又下了一艘近海鐵甲艦的訂單,不過女蝸級鐵甲艦作為典型的近海防禦鐵甲艦,其作戰效能太單一。

    其裝甲和火力雖然強大,但是由於沒有風帆系統,所以續航能力相當悲劇,而由於分配給動力系統的空間和重量都不算多,所以航速也不高。

    這女蝸級鐵甲艦,就是用來保護港口的,或者在距離補給港口近的近海進行作戰。

    其實說白了,這女蝸級鐵甲艦就是大號的炮艦。

    真正承載著帝國海軍希望的還是盤古級鐵甲艦,這艘排水量高達兩千多噸的鐵甲艦各方面的性能均衡而優秀,擁有純蒸汽動力下的十二節航速,風帆蒸汽混合動力下,最高航速可達十六節,擁有四門一百五十毫米和六門一百二十毫米一共十門後裝露天旋轉炮台艦炮。

    標準排水量達到兩千四百噸,比女蝸級大了幾百噸呢。

    這款戰艦雖然在火力和裝甲上還不如女蝸級,但是其實際作戰效能絕對是要遠遠超過女蝸級的。

    一開始帝國海軍雖然看重盤古級鐵甲艦,但是也只下了盤古號,祝融號這兩艘訂單而已。

    但是當美國南北海軍之間的台灣海峽海戰的消息傳過來後,帝國海軍的反應相當迅速,僅僅是半個月後,他們就已經向上海造船廠下了第三艘遠洋鐵甲艦的訂單。

    同時這艘鐵甲艦的訂單並不是原來的盤古級,而是海軍內部的造船科對盤古級鐵甲艦進行了船體的擴大化,並改進了諸多細節問題。

    船體的擴大,武備的增加,也就造成了該艦的排水量急速增加,按照設計,該型鐵甲艦的標準排水量將會達到四千噸。

    而這個噸位將會給帝國的造船工業帶來極其嚴峻的考驗,至少目前上海造船廠就沒有製造四千噸以上船隻的經驗,更別說是戰艦了。(未完待續。)

    PS:二合一章節!

    今天是除夕,在此雨天給大家拜早年了,祝各位閤家幸福,身體安康!

    BBB5312191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章 炎帝號鐵甲艦

    在台灣海峽爆發的美國華盛頓號和懷俄明號的戰鬥儘管只是一次小規模的戰鬥,甚至都稱不上是一次典型的戰鬥,對於世界海軍史而言並不具備什麼開創性的戰術或者戰略意義。

    但是對於帝國海軍而言卻是意義重大,因為這是帝國製造的鐵甲艦的首次海上交戰,這一次交戰充分證明了帝國的海軍之前採用的諸多新式技術是正確並具備極大優勢的。

    不管是露天旋轉炮台還是柚木鍛鐵混合式裝甲,都是取得了讓帝國海軍相當滿意的結果。

    此舉直接促進了帝國海軍加大了對鐵甲艦的投入,並下了第三艘遠洋型鐵甲艦的訂單!

    該艘鐵甲艦訂單在海軍部內部造船科的設計代號為甲五型戰艦,根據造船科的設計代號,其中的甲即代表海軍遠洋主力戰艦,五型即是海軍造船科內部的第五個方案。造船科在數年前就開始構思設計海軍的新一代主力艦了。

    在盤古級鐵甲艦正式動工後,新一代的主力艦設計就成為了造船科的主要工作,過去的兩年來造船科的多名設計師提出了多達七八種方案。

    其中比較值得一提的就是一號,五號以及八號方案,其中的一號方案乃是全新設計,噸位直追英國最新大噸位鐵甲艦,設計噸位高達九千噸,依舊採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武備上擬採用二百五十毫米以上的後裝火炮。

    這個設計方案雖然看似高大上,但實際上對於帝國造船以及艦炮工業而言根本就是空中樓閣,不管是上海造船廠還是海軍自行投資建設的青島海軍造船廠,根本就沒有能力製造九千噸的龐大船體。

    再就是艦炮,不管是提出的二百五十毫米還是二百八十毫米的艦炮,對於目前的艦炮唯一供應商江南武器公司而言,都是屬於天頂星科技。

    目前江南武器公司的主要艦炮產品依舊是一百二十毫米以及一百五十毫米的後裝火炮,即1857年型150毫米艦炮以及1857年型120毫米艦炮。

    雖然已經生產這兩款艦炮多年,但是江南武器公司一直在努力改進後裝火炮製造成本高昂以及炮管壽命較低還有可靠性的問題。

    數年過去後,最新生產的後裝火炮和早年生產的相比。可靠性方面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同時非常重要的是製造成本有所下降,為大規模製造生產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因此從技術還有成本的角度上來考慮,江南武器公司是希望海軍持續大規模採購這兩款火炮的。畢竟他們搞這兩款火炮這麼多年,如今才算是堪堪解決了大部分問題,讓這兩款火炮進入成熟穩定期,這要是海軍不繼續大規模採購的話,他們過去這幾年花費的改進研究經費豈不是得打水漂?

    在這種大背`景下。其實江南武器公司對其他型號的後裝火炮投入的研發力度比較小,雖然也有對一百八十毫米以及兩百二十毫米這兩種口徑的研發,不過受限國內的配套企業,嗯,主要是江南礦務公司的鋼鐵質量問題,這兩種大口徑的艦炮研發進度是非常緩慢的。

    雖然江南武器公司已經初步掌握了後裝線膛火炮的技術,但是製造一百二十毫米以及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和製造兩百二十毫米甚至兩百五十,兩百八十毫米的火炮是兩個概念。

    更大口徑的火炮,需要更大的原材料,需要更大的加工設備。比如水壓機,鍛壓一百五十毫米火炮需要的水壓機和鍛壓兩百五十毫米火炮的水壓機可是兩碼事。

    如果要製造更大口徑的艦炮,江南武器公司需要做什麼工作呢?火炮的設計都是最簡單的,隨便一個火炮設計師來就能完成這個工作。真正困難的是江南武器公司幾乎要全新建造一個兵工廠,從頭開始採購設備,並不比當初打造一個林德機器廠簡單。

    在十九世紀後期以及二十世紀前期,如果要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有多強悍,基本上直接看它能不能自行製造大型戰艦就行了,工業基礎技術的能力不足的國家,是絕對不可能製造大型戰艦的。

    船體設計。作為動力的蒸汽機,還有大口徑艦炮,這些東西沒有過關的技術能力是絕對無法取巧造出來的。

    帝國工業雖然經過了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帝國的工業水平依舊停留在非常處級的技術引進仿製上,整體工業水平並沒有多強。

    讓這個時期的帝國就去製造噸位高達九千噸的鐵甲艦,是不太可能的事。

    這一號方案的九千噸設計被槍斃掉後,剩下的就是五號以及八號方案。

    其中的八號方案則是盤古級的小改版本,噸位並沒有擴大太多,標準排水量為兩千六百噸。武備上依舊保持了四門一百五十毫米以及六門一百二十毫米的以後裝火炮,採用露天旋轉炮台,不過動力上有所增強,純蒸汽動力下,最高航速可達十三節,混合動力下可達十六點五節。

    此外續航能力大大改善,裝載的淡水以及煤炭數量要比盤古級多了百分之三十。

    不過海軍方面對這種小改設計並不滿意,在海軍的高層將領們看來,盤古級的初始設計雖然已經算是優秀,但是畢竟噸位太小,才兩千多噸的噸位放在東亞海域還算強大。

    但是和歐洲列強的主力戰艦比起來就是太小了。

    這兩年的海軍強國,嗯,主要就是英國,其皇家海軍在過去數年來密集動工了一大批鐵甲艦,已經服役的就有兩艘勇士級,兩艘防禦級,皇家橡樹號,此外還有探索號等一批小型鐵甲艦。

    在建或者已經下水進行舾裝的鐵甲艦更多,有阿基裡斯號,赫克托級兩艘,企業號,女王夫級三艘,君權號,米諾陶級三艘。天蠍座級兩艘等。

    這一大票的鐵甲艦足以讓當代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將領為之心驚膽顫。

    這幾年英國皇家海軍是保持了每年服役四艘或五艘鐵甲艦的速度,而這些鐵甲艦裡絕大部分都是大型戰艦,從六千噸到一萬噸不等。

    英國皇家海軍這麼強悍,帝國海軍不可能不感受到龐大的壓力。

    要知道帝國海軍的假想敵人並不是周邊鄰國海軍。日`本,暹羅或者其他什麼落後國家的海軍都不是帝國海軍的嘉祥敵人,帝國海軍的假想敵人有兩個,一個是英國皇家海菊,一個是法國海軍。

    自己的假想敵這麼強大。帝國海軍這幾年可謂是一直都提心吊膽的,當初大力扶持發展鐵甲艦也是出於這種擔憂。

    自己的敵人一大票的大噸位鐵甲艦,到時候萬一和英法兩國爆發戰爭,帝國海軍怎麼抵抗他們的鐵甲艦?只靠那些只有兩千多噸的小型鐵甲艦?

    而這也是帝國海軍為什麼排除了八號的盤古級小改方案,最終選擇了五號方案的盤古級大改方案。

    該方案的設計噸位為標準四千噸,而這個噸位是經過海軍和上海造船廠那邊反覆討論後得出了最終結果。

    當初海軍向上海造船廠發出招標諮詢的時候,上海造船廠的答覆是,以上海造船廠目前的設備以及船塢等,最大可以製造噸位達到四千噸的戰艦,如果要製造更大的船體。那麼就要引起設備進行技術升級,同時要新建更大的船塢,而設備升級,新建船塢都需要時間,到時候隨隨便便都是一兩年以後了。

    而海軍的造艦可不能停下來,必須每年都要保持有主力艦下水服役,這樣才能夠保持帝國海軍的規模以及戰鬥力,所以不能等。

    因此選定了最後四千噸的設計方案,該方案的整體設計依舊沿襲盤古級的設計,採用和英國一系列鐵甲艦一樣的柚木鍛鐵混合式裝甲。採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搭載了一座水平平複式蒸汽機,四座燃煤鍋爐,最高輸出兩千匹馬力。使用單軸單槳推進,純蒸汽動力下最高航速可達十二節,風帆蒸汽混合動力下,最高航速可達十五節。

    武備上繼續採用成熟可靠的1857年型150毫米系列火炮為主,配屬十六門一百五十毫米後裝炮,另外配屬八門的八十五毫米後裝炮。

    從火炮配置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款戰艦就是用來進行遠洋艦隊決戰的!

    儘管這款戰艦在性能上,興許還不如英國最新設計建造的部分鐵甲艦,但是至少不會落後太少。

    該款戰艦完成設計後,上海造船廠那邊很快就是開工進行施工,該艦的艦名被命名為炎帝號。

    不過海軍雖然下了炎帝號的訂單,不過這是迫於現實,在內心裡他們一樣想要那些上萬噸的大型戰艦。

    既然上海造船廠那邊沒有大新的船塢,而且上海造船廠雖然說是皇室產業,但畢竟是屬於商業運營的企業,除了接軍艦的訂單外,實際上上海造船廠的主要業務是製造民用船隻,各種商船才是他們的建造大頭。

    在沒有明顯盈利前景的情況下,上海造船廠很難迅速抽調資金來修建承建萬噸戰艦的船塢以及相關設備。

    所以海軍這一次決定自力更生,直接加大了青島海軍造船廠的投入,直接提出了要修建一座一萬五千噸的船塢,以求在未來為海軍建造大型戰艦。

    青島海軍造船廠那邊代表的是海軍的未來希望,而現在嘛,海軍還得依靠上海造船廠給自己製造戰艦!

    看著海軍遞交上來的未來萬噸戰艦發展計畫,林哲面帶微笑輕輕點了點頭,看著手底下的這些人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具有進取心。

    林哲自然是知道未來的海軍發展方向是什麼的,不過當他知道不代表這個時代的人同樣知道。

    即便是如今代表了海軍發展潮流的英國那邊,對鐵甲艦依舊抱有極大的反對之聲,這從他們的鐵甲艦依舊固執的使用側舷艦炮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一支成熟的海軍,往往是有著大量的保守派力量的。

    然而帝國海軍卻是一支沒有太多歷史包袱的力量,作為一支新生的後進力量,帝國海軍上下尋找著一切可能性來提升海軍實力,追趕英國海軍。

    所以他們能毫不猶豫的支持發展鐵甲艦,現在更是激進的要提出了製造萬噸鋼鐵戰艦的計畫。

    這份計畫並不是短期計畫,而是一份長期計畫,計畫的分了諸多細節,其中包括海軍內部自行擴建萬噸船塢,不過要打造萬噸鋼鐵戰艦不僅僅需要造船廠的船塢,還需要國內諸多工業力量的配合。

    比如鋼鐵行業,要製造這麼巨大的戰艦,對鋼鐵的性能需求是非常高的,而在鋼鐵上面,就需要江南礦務公司的技術支持了。

    還有動力上,上海林德機械公司的蒸汽機儘管已經算是堪用,但是對於萬噸鋼鐵戰艦而言還是過於弱小了,未來上海林德機械公司勢必要研發更大功率的蒸汽機,輸出功率至少需要達到六千匹馬力,這樣使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情況下,才能夠勉強讓戰艦跑上十四節以上。

    而十四節這個航速,已經是當代主力鐵甲艦的最低標準了,人家英國的大型鐵甲艦基本都是超過十四節,甚至能夠達到十五節的。

    有了蒸汽機還不夠,還得有傳動系統,僅僅是那隻巨大的螺旋槳就不是那麼好搞定的。

    設計採用單軸單槳的,對承軸的要求相當高,對螺旋槳的要求更高,僅僅是這兩樣,目前帝國的幾家主要機械製造企業就沒有能力製造。

    目前帝國裡提供螺旋槳的企業是上海林德機械公司,但是他們目製造的螺旋槳在大小尺寸上至能夠滿足五千噸以下的戰艦所需,如果要推動萬噸鋼鐵戰艦的話,就需要製造更大尺寸的螺旋槳,而這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

    除了動力外,武備要求也是相當高,如果是萬噸巨艦的話,自然不可能繼續使用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作為主炮了,肯定是需要更大口徑的艦炮。

    到時候就算不用兩百五十毫米或者兩百八十毫米的後裝炮,但是至少也得使用兩百毫米以上的艦炮吧。

    這艦炮方面就需要江南武器公司的支持了。

    萬噸巨艦在製造過程中,不僅僅需要上述幾家企業的支持,實際上需要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持。

    具體下來,可能牽涉到國內上百家企業,從輕工業到重工業,鋼鐵到化工甚至和紡織都有關係。

    沒有整個帝國的支持,是不可能建造這麼一艘龐大的鋼鐵巨艦的。

    所幸的是,海軍方面也是知道要製造萬噸巨艦的難度有多大,所以他們並沒有指望著一兩年內就可以動工,海軍的計畫是從現在開始進行技術儲備,從船塢、動力到艦炮再到裝甲等,期望在三年後完成動工所需的技術儲備,然後正式動工,而施工的時間估計會有三到四年的時間,這一段時間裡企業還可以繼續研發進行技術升級,等到企業完成技術升級之時,就是萬噸巨艦完工下水之際。

    海軍方面是希望七年後看到首艘萬噸巨艦服役,嗯,最好是六年!

    在林哲看來,海軍方面提出的這份計畫雖然激進了些,不過還算是在可控範圍之內,如果努力努力,未來沒有在六年後看到首艘萬噸巨艦服役的希望。(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一章 海軍改革

    在台灣海峽爆的華盛頓號和懷俄明號之間的戰鬥,在全球的海軍史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對於帝國海軍而言,意義卻是非常重大,這代表著帝國製造的鐵甲艦已經擁有成熟並強悍的戰鬥力。一看書?‧1?‧

    這也就讓帝國海軍進一步加了鐵甲艦的展!

    帝國海軍一方面是開始執行製造萬噸巨艦的長期計畫,另外一方面也是下了炎帝號的建造訂單,這艘設計標準排水量達到四千噸的鐵甲艦將會成為帝國造船業建造的最大船隻。

    炎帝號的建造,也就使得帝國海軍正在建造的鐵甲艦數量達到了四艘之多,分別是1862年初動工的盤古號,同年底動工的祝融號,另外還有女蝸號的二號艦,同為近海鐵甲艦的畢方號,再加上現在的盤古號。

    上述鐵甲艦順利建成的話,帝國海軍就能夠擁有三艘遠洋鐵甲艦,兩艘近海鐵甲艦,將會導致帝國海軍的實力大幅度增加,到時候就不用提心吊膽著和英法等國海軍爆戰爭該怎麼辦了!

    開始批量建造並服役鐵甲艦的同時,也代表著帝國海軍的戰略從原來的港口防禦逐漸轉向為近海防禦,並嘗試組建一定的遠洋進攻能力。

    為此,海軍內部也是對目前海軍的艦隊構架進行了一定的改編,把轄有的四支炮艦支隊以及一支巡洋艦隊整合進行改編。

    成立『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第一艦隊』,該艦隊以原巡洋艦隊為核心,編入帝國海軍的大部分遠洋作戰船隻以及輔助船隻等,將會承擔與敵國海軍進行海上決戰的重任,該艦隊的核心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以擊敗假想敵海軍主力艦隊為目標。

    除了這支負責海上決戰的主力艦隊外,還成立有負責港口防禦,近海巡邏等任務的區域性艦隊,分別是南洋、東洋艦隊、北海艦隊,其中的南洋艦隊負責南中國沿海。越南沿海等南洋地區的普通海防事務。東洋艦隊負責台灣海峽以北,朝鮮西部海岸,對馬海峽以南的大部分海域。

    北海艦隊負責對馬海峽、日本海一直延伸到北冰洋的所有海域。

    不過上述三支區域性艦隊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港口防禦,岸防炮台設施。近海巡邏等任務,在外海和敵國海軍交戰並不屬於他們的任務。

    除了第一艦隊以及南洋,東洋,北海這四支艦隊外,海軍內部還設立了一個內河作戰司。負責管轄海軍內的諸多內河炮艦。

    海軍的這種行政編制的改革,儘管並沒有實際影響到海軍的實力,因為並不會因此多一艘或者少一艘的戰艦,但是這種行政編制的改革卻是代表了海軍的戰略展的改變。壹??看書看?‧1?‧

    此舉代表著,帝國海軍將會逐步從對6支援為核心的內河近海性水上力量轉變為以海上決戰為核心的遠洋型海軍。

    1863年下半年帝國海軍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也是林哲近期的關注重心了!

    身為這個帝國的統治者,林哲知道帝國的6軍力量已經勉強算得上是邁入了正常展道路,帝國皇家6軍的擴編進展一直都比較順利,已經完成了擴編三十正規步兵師的計畫,並且現有的部隊也一直在進行後裝步槍的換裝計畫。

    但是相對於6軍的展。海軍的展無疑要落後許多,前幾年是因為國內統一戰爭的願意,帝國沒有太多的餘力來展海軍,現在帝國的展已經初步走出了正規,那麼海軍的展也就應該提上相關的日程了。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裡帝國的外部事務越來越多,對海軍的要求也是相對的越來高。

    就算現在中華帝國和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在日本事務上進行合作的同時,帝國卻是持續和英國和法國在越南以及緬甸地區生諸多衝突。

    英國人對帝國支持林成庭已經是抗議多次了,不過英國人雖然說抗議。但是也沒有沒有做出什麼實際抗議的舉動,畢竟帝國在緬甸方向還是給英國人保留了不少面子的,現在只是給林成庭供應軍械而已,到目前為止。帝國並沒有給林成庭派遣什麼軍事顧問之類的,也沒有提供貸款。

    而在越南那邊,帝國卻是把手伸的非常長,不僅僅向越南阮王朝供應了大量軍械,甚至還派遣了大量的軍事顧問,更甚者還直接派兵入住北圻等地。而在十一月份的時候,更是直接派遣了兩百多名的士兵入駐阮王朝的政治中西順化。

    此舉引起了法國人的密切關注!

    說起來,帝國派遣士兵入駐順化,還和法國人有關。

    十月份的時候,法國人是深感越南這邊的戰爭已經陷入泥潭,試圖尋找更加快捷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收穫並消化戰爭的勝利果實,所以他們派遣了數艘軍艦並搭載了士兵直接越過南圻,試圖直接登6並進攻順化。

    此舉也是次引起了中華帝國的強烈反彈!

    本來中華帝國就是一直強烈反對法國人入侵越南,以往法國人進攻南圻的時候,帝國由於自身實力有限,加上法國人也沒有涉足越南中部以及北圻地區,所以並沒有直接和法國人進行對抗,只是加大了對越南人進行扶持而已。一看書‧1k?a?nshu‧

    但是法國人越南南圻,直接進攻順化甚至後期有進攻北圻的跡象,這無疑是觸犯了林哲的底線。

    得知法國人的軍艦靠近順化後,停泊在越南東京(河內)的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蘇州號就是迅南下。

    蘇州號抵達順化海域後,又是遇上了帝國海軍的武裝運輸艦鎮紹號被法國海軍的軍艦攔截,並試圖登船檢查甚至扣押船上的軍械。

    鎮紹號,這艘軍艦一開始還是外國的普通商船,早年就被余勝軍時代的帝國海軍購入,並進行了改裝,加裝了蒸汽機以及明輪,並加裝了前裝滑膛炮,乃是早期余勝軍水師營的主力艦。

    後來帝國海軍快展,這艘商船改裝的軍艦自然也就退出了一線,由於其本身就是遠洋商船。所以海軍將其乾脆劃分為武裝運輸艦繼續使用。

    這一次它是運輸了一船的軍械物資從上海出前往順化,準備向越南人交付他們訂購的部分武器。

    但是還沒等他們靠港呢,就是被法國人的軍艦進行攔截。

    鎮紹號上的海軍官兵們自然不會心甘情願的被攔截並被扣下這些軍械,所以直接掉頭就跑。

    不過剛開始跑路呢。就是遇上了從河內南下的蘇州號。

    看見法國人的軍艦竟然敢追著自家的運輸艦,甚至還出警告性的炮擊,蘇州號的艦長一看對面的法**艦也不過是一艘五六百噸的小船,這火力還沒自家的強大,所以很乾脆的進行了反擊。

    於是乎。雙方這兩艘軍艦就在順化外海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炮戰,雙方你來我往打了半個多小時後,互有損傷後,以法國人的軍艦主動撤退而告終。

    這一次武裝衝突不可避免的引來了兩家外交人員的一陣嘴炮,不過不管是法國人還是帝國,都是保持了理性的克制,沒有直接惱羞成怒來個宣戰啊什麼的。

    不過,林哲雖然不打算和法國人直接開戰,但是卻是做出了直接反應,那就是向順化派遣了兩個步兵連的6軍士兵。當然了用的是保護順化的帝國外交人員以及商人。

    法國人自然是明白,自家要是強行登6順化的,就等於撕破臉皮和中華帝國直接宣戰了,所以也是不得不放棄了直接登6順化,迫使順化阮王朝投降的計畫。

    對於帝國駐兵順化,其實不僅僅法國人反對,其實阮王朝自己也是反對的。

    因為帝國在北圻駐兵是一回事,但是在順化駐兵又是另外一回事,這阮王朝雖然表面上對帝國稱臣朝貢,法國人打過來的時候也是哭著喊著請帝國幫忙。但是這不代表著人家願意帝國在他們的都駐兵啊。

    可惜的是,阮王朝的反對沒有什麼用,駐紮在順化的帝國外交官員只是簡單說了一句:如果帝國不在順化駐兵,那麼法國人就會直接進攻順化!

    阮王朝的人就是徹底歇菜了!

    這個時候的阮王朝和後世的韓國人差不多。你說他們喜不喜歡美國人駐紮在他們的國土上,那肯定是不喜歡的,但是如果美國人從韓國撤軍的話,他們就會哭著喊著『不要走!』。

    這個時候如果細看法國、英國和中華帝國的關係,就會現是相當複雜的。

    一方面他們直接矛盾重重,甚至還爆了小規模的武裝衝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爆大規模的戰爭。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之間又在一些國際事務上進行緊密的合作,比如在美國內戰上,帝國和英國的合作,又比如在日本事務上,帝國和英國,法國的合作。

    而且不管彼此間的外交關係如何,但是國家貿易卻是片刻都沒有停下,反而是越來越大。

    英國和法國固然和帝國有著極大的外交矛盾以及衝突,但同時這兩個國家也是帝國最大的貿易國。

    合作和分歧相互糾纏,這就是十九世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真實關係。

    要想在如此複雜的國際形勢裡保障帝國的利益,那麼擁有一支讓其他國家望而生畏的軍事力量就是必須的。

    而對於典型的大6國家的帝國而言,龐大的6軍力量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然而龐大的6軍並不能給帝國爭奪太多的海外利益,畢竟6軍再強大,也無法跑到海上去作戰啊。

    因此保持一支強大6軍的同時,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才是爭奪海外利益的基礎。

    1863年十二月,南京中華宮新華殿內,林哲主持了一場海軍的晉陞典禮,這一場晉陞中,海軍內的二號將領,即原巡洋艦隊司令,新任第一艦隊司令宋啟南被晉陞為海軍上將,宋啟南,這個名字在帝國上層裡其實算得上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即便是一直都是海軍內部的核心高層將領也是如此。

    因為在帝國內部,軍方勢力裡6軍實在太過強悍,帝國現有的多名上將裡頭,只有海軍部總長林達標是海軍上將,其他上將都是6軍將領。

    此外海軍其實一直都是比較低調,國內統一戰爭裡,海軍基本都是充當6軍的運輸艦隊,其重要性甚至比不上6軍的一個主力師。

    統一之後,帝國的中心放在經濟展上,這個時候就連6軍都是從台前退居幕後,此時出風頭的都是那些文官,比如江道泉,郭龍雲,宋關前,畢余同,宋關前他們,這個時候的海軍就更不為人所知了。

    此時帝國的民眾說起海軍將領,頂多就是知道一個海軍頭子林達標,至於其他海軍將領都是一問三不知。

    不過雖然名聲不顯,但是宋啟南卻是實打實的海軍內部的二號角色,實權將領。和林達標一樣,早年同樣是6軍出身的他當初被調任到余勝軍水師營後,一開始擔任過艦長,又擔任過第一炮艦支隊隊長,海軍作戰司司長,巡洋艦隊司令,現任第一艦隊司令,他的履歷在海軍內部絕對是屬於最頂尖的哪一個。

    而且這人雖然是早年6軍出身,但是為人卻是一點都不保守,還是海軍內部的鐵甲艦派,支持展鐵甲艦。

    這樣的人擔任第一艦隊司令也就不足為奇了!

    給宋啟南晉陞為海軍上將後,林哲還晉陞了三名海軍中將,九名海軍少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新晉陞的海軍少將還是個海歸。

    其人名為沈同登,江蘇松江府人,和帝國的大部分海6軍官一樣,早年同樣是個書生,後來棄文從武,並就讀帝國皇家海軍軍官學校,是為第一期航海科畢業生,畢業後短暫的擔任過內河炮艦的肩章但是很快就是被調回海軍軍官學校擔任教官,當年帝國挑選第一批公費留學生的時候,他就是成為了唯一的一個海軍留學生,在英國學習了三年後回國,如今也算是爬起來成為了海軍少將,並擔任海軍作戰司的副司長。

    海軍內部的行政改革,自然是需要充實一些擁有改革思維的年輕將領,而這也是林哲大規模晉陞海軍將領的主要原因。

    主持完晉陞模式後,林哲又是邀請了獲得晉陞的這十多名將領共進晚宴,嗯,用正式一點的稱呼來說就是『賜宴』。

    不過晚宴還沒結束呢,就是突然有秘書處的一個隨行秘書小跑著進來,然後在林哲耳邊低語了一句。

    林哲一聽就是閃過一絲皺眉之色,隨後就是站起身來直接離開晚宴,然後回到了後宮。

    剛才秘書告訴他,皇后陳靜似乎有早產的跡象,現在宮務廳醫務處已經是開始準備接生工作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二章 立儲風波

    1863年十二月二十二號夜,中華宮內廷之坤寧園內,煤氣燈高懸其上,華燈的光線讓院內通透明亮。

    此時,院內的前廳裡站滿了人,有些是宮務廳醫務處的醫生以及護士們,而有些則是宮內的侍女們,前頭則是坐著太后林方氏老太太。

    林哲腳步匆匆走進前廳的時候,前廳裡諸多穿著大白褂的醫生們是齊齊迎了上來,其中有傳統中醫的杏林大師,並掛著太醫頭銜的宮務廳醫務處處長陳通明,尚有出生於菲律賓,曾就學於新加坡,法國等地的南洋華人,其現任帝國大學醫科主任曹玉昆教授,,還有京師國立新醫院的外科主任法蘭西人費德勒。

    陳通明上前後就是向林哲稟告情況!

    「午後時分皇后娘娘就是出現了腹痛等早產跡象,經過諸位醫生會診後,已經可以確定皇后娘娘的產期提前了,如今已經進入生產狀態!」

    林哲聽罷道:「早產可有危險?」

    陳通明等人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幾人對視一眼後,陳通明才是代表眾人道:「現在的情況大體上還是穩定的,不過還得就看後續情況如何發展,不過陛下寬心,我醫務處已經是做好了準備,一旦有意外情況隨時都能進行救治!」

    林哲再看看這等候著的一大堆十多位醫生,也沒有多說什麼!

    在這個時代,女子懷孕產子依舊是高風險的事,女人在生產的時候基本上都算是創立一邊光門關,即便皇后陳靜已經平安生產過兩胎,不過依舊無法排除這種風險。

    接下來,林哲就和所有的丈夫和父親一樣,對產房內發生的一切都無能為力,只能是坐在外面等候著。

    好在老天總算是沒有太過刻薄他,而這也不是什麼苦情小說,所以陳靜的生產過程雖然驚險了些,不過總算是母子平安。

    當夜十一點。陳靜平安產下一子!

    對於這個尚未懷足十月的小兒子,陳靜明顯要比林哲激動許多,甚至不顧產後的虛弱,執意要抱一抱這個皇室的新成員。

    對於陳靜的激動。林哲是可以理解的,過去這幾年他一直都是知道陳靜一直都是在調養身體,就是為了再生一個兒子。

    而不僅僅陳靜自己關注這些,實際上外頭很多人也在關注著陳靜的第三胎。

    當陳靜平安產下一個小皇子的時候,這個消息在當天夜裡就是傳遍了整個南京城內的軍政要員耳中。

    畢余同在下午時分得知自己的外甥女陳靜即將臨產的時候。就一直是等待著宮內傳來消息,不過和林哲擔心陳靜的安全不同,畢余同以及其他軍政要員們關心的並不是陳靜會不會難產,自身的安全與否,他們關心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陳靜生產的到底是公主還是皇子。

    如果是公主,那麼一切休提,第二天大家該幹嘛還是干嘛。

    但如果陳靜產下的是皇子,那麼這就不是小事了,而是一件可以影響到帝國根基是否穩固的大事。

    陳靜的第三胎是公主還是皇子。這並不是一件普通的事,而是一件非同尋常的政治事件。

    就等畢余同在家中苦侯了大半夜,在後半夜的時候終於從宮內得到消息,說皇后陳靜平安產下一名小皇子的時候,他整個人都是激動的不得了,甚至依戒酒多年的他還特意破例看開了一瓶陳年好酒,小喝了兩杯。

    除了畢余同外,身在南京的其他多名軍政要員也是得知了皇后陳靜產下皇子的消息,教育部大臣江道泉當天夜裡就是連接親筆書寫了多封書信,派人交給帝國內的其他多名支持嫡長子繼承製的重臣。

    而寫罷書信後。江道泉就是再一次提起筆,這一次卻不是寫信,而是開始構思一片摺子,這摺子的內容不是別的。而是奏請確定嫡長繼承製。

    不過等他滿腦子興奮的寫完這篇密摺時,天邊已經露白,而經過一夜興奮的他卻是突然想起了過去幾年裡諸多被皇上以『妄議宮務』的罪名貶職甚至革職的那些大臣們,這腦子一下來就是冷靜了下來。

    苦思半響後,卻是把手中的密摺拿起來,然後拿開了燈罩。用燭火點燃了這封密摺。

    立儲一事實在太過敏感,即便是江道泉這個以保守頑固諸城的大臣也是不得不慎重考慮自己一旦把這封摺子遞上去,到時候會給在帶來什麼?

    江道泉可以為了阻攔軍方背`景的女子進入後宮為妃而以死相諫,也可以為了爭奪教育經費和內閣的其他大臣們死磕,甚至為了保障農民的利益,維護現有的農村經濟體制而和郭龍雲等新派官員針鋒相對。

    但即便是如此的他,也沒有足夠的膽子參與到立儲事務裡去,或者說他沒有信心讓自己參與到立儲事務後還能夠全身而退或者保持現有的榮華富貴。

    江道泉雖然以保守頑固著稱,但是這只代表了他的政治態度而已,並不是說他這個人本身就是老頑固或者愚昧無比。

    能夠在帝國高層裡穩壓其他文官一頭,和郭龍雲,畢余同這兩個人同成為帝國政壇的三大文官巨頭,江道泉是有著足夠的政治智商的。

    不過江道泉能夠忍下心中的想法,不代表其他人能夠忍得住這種想法,如今帝**政兩屆裡,有著太多的人希望帝國可以確定嫡長繼承製度,希望可以讓皇后陳靜所出的嫡長子成為儲君。

    這倒不是說他們對皇后陳靜有好感,也不是說因為皇后陳靜是內閣總理大臣畢余同的外甥女,而是因為這關乎到一些古禮傳統。

    自古以來,漢家王朝莫不是以嫡長子製為皇位的繼承製度,這種制度在明朝時期達到了巔峰,當時的明朝皇帝都不能改變這種傳統,把皇位傳給自己喜歡的兒子,而是必須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嫡長子,明神宗時期的國本之爭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以前帝國的這些大臣們不說什麼立儲問題,那是因為皇后陳靜無子,他們想要支持都沒有支持對象,但是現在。得知皇后陳靜平安產下小皇子後,這些人瞬間就是彷彿找到了主心骨。

    次日,宮務廳按照慣例對外正式公佈皇室新成員的消息,新皇子被取名『曄』(ye第四聲)。而這個新皇子剛出世,就和他的兩個哥哥一樣,被授予男爵爵位。

    這個消息剛公佈呢,當天下午就有有部分臣子上摺子,有說明確嫡長子繼承製的。有的直接說請立三皇子林曄為太子的。

    次日,又是有著眾多臣子開始上摺,而且這一次上摺的人裡頭,不再是侷限在那些中層官員,還有少量的高級官員,其中就有工商部協辦大臣洪伯北。

    而這個洪伯北作為內閣工商部協辦大臣,放在明朝那會就是正三品的侍郎,已經具備入閣的資格,一部協辦大臣,在帝國裡已經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高官了。

    如此高級官員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啊著無數人關注的。甚至能夠看出某種政治風向來的。

    因此洪伯北上摺說帝國不可久無國本,為萬世基業故,請聖上早立太子,撫臣民之心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睜大了眼睛看著。

    尤其是一些知道帝國各派系內幕的人,都是非常清楚,洪伯北在帝國官場裡可不是單打獨鬥的角色,而是屬於畢余同派系的得力幹將。

    在政壇上,沒有派系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目前帝國政壇上。軍方那邊不去說,軍方是天然上和文官派系相對立,並且軍方內部也是分為若干派系,海陸之爭。新舊之爭這兩年也是斗的不亦樂乎。

    而文官體系裡,目前以畢余同、江道泉、郭龍雲這三個人為核心,當然了,他們只能說是政治影響力大一些,並不是說他們成為了其他官員的老大了,實際上內閣裡的各部協辦大臣。各部大臣以及地方上巡撫等以上官員,基本都能自成一派,不過很多時候為了政治利益會和其他人進行聯合。

    不過洪伯北卻不是自成一派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畢余同的早年心腹,當年還在余勝軍裡的時候,洪伯北就是在畢余同手下做事,後來洪伯北陸續陞遷,做過道員,浙江布政使,去年下半年調入內閣,初任農林部協辦大臣,後調任工商部協辦大臣。

    他的一路陞遷自然也是有著畢余同的扶持的!

    因此,很多人都知道,洪伯北的上摺,代表的絕對不僅僅是他自己,同時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畢余同的態度。

    畢余同身為內閣總理大臣,自然是不能親自上摺的,所以上摺一事就得由其他人來代勞,而和突然關係親密,同時又有足夠份量的人數來數去也就只能這個紅伯北了。

    紅伯北的這封摺子上上去後,無數人都是睜大了眼睛新華殿的那位皇帝會做出什麼樣的態度。

    但是讓群臣們感到意外的卻是,當天以及次日,宮內就都沒有對洪伯北的摺子做出明確反應,沒有批駁,也沒有同意。

    而這種模式有著一個詞彙可以形容,那就是留中不發!

    而群臣們得知這個消息後,很多人以為林哲已經是決定要立儲了,當即一個個就是拚命上摺子,這樣等幾十年後新皇即位,自己就能夠撈上一個擁立之功了。

    但是他們想不到的是,林哲並不是對此沒有反應,他只是把做出反應的時間拖延了兩天而已,這樣就能夠有更多的人跳出來,然後自己好順手一起處理了。

    十二月二十九號,西曆1864年的前夕,畢余同在家中突然接到聖旨,聖旨的內容非常的繁長,大多是說畢余同有功,以及一些賞賜的語句,但是在聖旨的最後,卻是有了不同尋常的幾句,那就是陛下體恤畢余同年老多病,特恩准畢余同回紹興養病!

    聽到這話,畢余同整個人如同被雷擊一般,整個人都是愣住了!

    聖命不可違,既然聖旨讓他回紹興老家養病,那麼他一天都不能在南京繼續待下去,於是乎當天晚上,畢余同就是在秘書處人事科的兩名官員的陪同,直接孤身坐上了南下浙江紹興的馬車。

    看著逐漸消失在地平線上的南京城門,彷彿一夜之間老了幾十歲的畢余同深深嘆了口氣!(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四章 薛煥入閣

    已經做了多年內閣總理大臣的畢余同突然被革職,這毫無疑問是足以震動整個帝國政壇的大事。¥℉,

    而畢余同之所以被革職,帝國的軍政要員們大多也能夠猜測得出來是因為什麼理由。

    其中關鍵字就兩個字:立儲!

    儘管畢余同的革職在名義上是讓他回家養病,但是不管怎麼掩飾都無法遮蓋其中的真實含義,那就是和最近數天的立儲風潮有關。

    自從數天前三皇子林曄出生後,就有諸多人上摺子請求立儲,而其中權勢最高的就是工商部協辦大臣洪伯北,而洪伯北是畢余同派系的心腹干將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洪伯北上摺,和畢余同自己親自上摺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都算是公開向皇帝林哲宣佈自己在立儲事務上的態度。

    但是讓諸多人沒有想到的是,林哲對立儲一事上依舊保持了一貫的強硬態度,絲毫容不得臣下的插足,任何敢於在立儲一事上公開發表意見,甚至上這摺子形成某種政治輿論來倒逼林哲做出決定的臣子們毫無意外,都遭到了來自林哲的打壓。

    二十九號,畢余同被革職,甚至連政治中心南京都不能待下去,當天晚上就在秘書處人事科的官員陪同下回紹興老家,如果後續不出什麼太的意外,沒能獲得特旨的話,那麼畢余同這輩子是只能呆在紹興老家『養病』了。

    次日上午,工商部協辦大臣洪伯北被調任甘肅任布政使,以洪伯北目前的資料和政治地位而言,如果要調往地方的話,最次也得是一省巡撫,但是如今卻是當一個布政使,基本上又是回到了數年前的位置上,而且比以前更慘,因為尋常知縣,知府的位置有上等府。中等府,下等府之分一樣,各省也是根據各省重要性不同有所不同,比如說同樣是一省巡撫。但是江蘇巡撫薛煥的政治地位比尋常各部大臣還要高一些,薛煥現在還掛著一個『內閣協理大臣』頭銜呢,他這個江蘇巡撫的職務只能算是簡直。而甘肅巡撫的話,其政治地位是遠遠不如內閣的一個協辦大臣,更別說是甘肅布政使了。

    洪伯北這一次調任是實打實的被貶。再考慮他的年紀已經將近六十歲,也就是說這輩子沒有奇蹟的話,他是不用指望重入內閣甚至擔任一部大臣的職務了,基本上就只能在副省級的布政使位置上一直到致仕。

    除了紅伯北外,同樣上書插足立儲事務的其他多名高級官員不是被革職就是被貶職,其中妄言立儲的基本都是被直接革職,比如上摺請求明確指定皇位繼承法的大法院協理院長石深臨被革職,上摺請求立三皇子林曄為皇儲的京師督察廳廳長葉廣城被革職。

    而一些只是建議早些立儲,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某一位皇子或者某種繼承製度的高級官員則是被貶職居多,比如財務部鹽茶司司長趙高齡就挺倒霉的。他只是看這麼多人上書請求立儲,他也是跟風上了一道摺子,不過他也沒說立儲,而是說帝國不可一日無本,恭請皇上早日確定國本,然而就是因為這一道摺子就被貶為貴州某下等府知府。

    離開京師前往貴州的時候,他是把腸子都悔青了,他也不是不知道前幾年那些凡是敢在立儲事務上有所建言的官員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但是當時他是覺得前幾年皇上之所以不立儲,是因為傾向於嫡長繼承製。現在皇后產下一子後,那麼立儲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可惜的是,他猜錯了!

    而政治這東西,一旦錯了一步。那麼前方就只剩下萬丈深淵了,而且是屬於那種不跳也得跳的那種。

    1864年初的那半個月裡,帝國政壇因為立儲風波掀起了劇烈的變動!

    短短十天不到的時間裡,內閣總理大臣畢余同被革職,工商部協辦大臣洪伯北被貶,另外有多名各部司局以上的官員或被革職或被貶外地方。

    然而這還沒有結束。受到同僚,屬下等被革職,貶職官員的影響,其他一些高級官員也是被殃及池魚。

    政治鬥爭永遠都是不是單獨的,而是一打一大片的那種,這畢余同被革職,洪伯北被貶低,連帶著這一派系的官員也是倒霉了起來,就算林哲自己不動手,但是他們的政治對手,比如郭龍雲,江道泉他們就不會放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1864年的一月份,帝國政壇持續震盪,一個月裡,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司級以上的官員有被影響到,或是被調動職務,或是被貶職,革職等,另外帝國地方各省裡的一把手,也就是各省巡撫也有所變動,其中影響最大的不外乎就是江蘇巡撫薛煥入閣。

    隨著總理大臣畢余同的去職,帝國也不能一直沒有總理大臣,所以一月六號,江蘇巡撫薛煥就是奉旨進京,隨後其以原『內閣協理大臣』的身份署理內閣事務。

    一月二十五號,帝林哲授其伯爵爵位,賜宅一座,特製馬車一輛以及其他各式賞賜,次日也就是二十六號,委任其為帝國總理大臣。

    薛煥最終被授予帝國總理大臣一職,也就代表著鬧的轟轟烈烈政治動盪落下了帷幕!

    在這場持續了一個月的政治動盪中,以往畢余同多年積累的政治派系勢力幾乎被橫掃一空,和畢余同交好以及畢余同往年的下屬們大多都是被踢出了政治中心,而這群人其實並不少,僅僅是司長,布政使以上的官員就有二十幾個,其中僅僅是巡撫就有三個。

    畢余同的政治派系被徹底消滅乾淨後,江道泉、郭龍雲,薛煥等人的政治派系是把騰出來的政治利益全部給吞了下去。

    其中獲利最大的自然是久居地方的薛煥。

    不過爭奪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的時候,他暗地裡和郭龍雲以及江道泉也是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尤其是郭龍雲。

    他以前和郭龍雲算得上是政治盟友的關係,但是隨著畢余同因為立儲風波而被林哲革職,這空出來的內閣總理一職可都是他們志在必得的。

    雖然說讓誰當這個內閣總理是林哲的決定,但實際上這兩人在暗地裡的爭鬥依舊非常激烈。

    如今薛煥勝出並成為了內閣總理大臣,但是他和郭龍雲兩人已經不再是以往的盟友關係,而是變成了政治對手。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對立還是林哲一手跳起來來的,他可不願意看見郭龍雲和薛煥繼續保持盟友關係。

    就和以往他刻意分化,並製造了畢余同,郭龍雲。江道泉,薛煥等人的矛盾一樣,現在的他同樣製造了郭龍雲和薛煥的衝突和矛盾。

    作為一個統治者,手底下的臣子們有沒有才華和能力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得牢牢的控制住政局走向。要想掌控局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絕對不能讓手下人抱成一團。

    因為你才是所有臣子們效忠的對象,而不是某個大臣領袖,而一旦你手底下的人萬眾一心並圍繞在某個領袖身邊的時候,那麼你的皇位也就危險了。

    之前把畢余同革職,除了畢余同在立儲事務上站了出來造成了惡劣影響外,也和畢余同的威望越來越高有關。

    首先是立儲事務,林哲早年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立儲方陣,那就是『擇賢』。而要看出某個皇子是不是有足夠的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就得需要時間來進行觀察,所以林哲是想要把立儲的時間拖延,最少要等到自己的幾個兒子有十幾歲,能夠初步觀察性格以及能力的時候。

    現在嘛,太早!

    誰要在這個時候逼林哲立儲,那麼就是林哲所需要打壓的對象!

    同時,也和畢余同是皇后陳靜的舅舅有關!

    後宮諸多嬪妃裡,唯獨皇后陳靜是有著龐大背`景的人,其餘嬪妃雖然也都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出身,但是她們可沒有一個總理大臣的舅舅,別說總理大臣了,就算是司局級官員的親戚都沒有。

    然而陳靜卻是不同。她的舅舅畢余同是內閣總理大臣。

    如果讓畢余同繼續身居高位,過幾年等陳靜的兒子長大了一些,那麼就會造成皇位繼承上的一些麻煩。

    為了以後的皇位繼承問題,所以畢余同必須下台!

    此外,也和畢余同的威望和勢力越來越大有關,畢余同主政已經好多年了。在余勝軍時代開始他就是這個體系裡的文官頭子,1857年後一直擔任帝國總理大臣這個職務。

    到現在已經足足六年多了!

    在這個時間裡畢余同所領導的政治勢力已經發展的過大,是需要打壓打壓了。

    此外,還考慮到了新老繼承問題。

    帝國成立好多年了,那些官員們也都想要繼續往上升一升,比如薛煥當江蘇巡撫都多少年了,其他官員也都是需要升一升了。

    而官場上的位置就這麼多,這讓畢余同等人一直霸佔著位置,你讓其他官員怎麼辦?

    有時候製造一場政治風波,並不是因為那些官員們犯事了,而是因為他們霸佔的位置太久了,是時候騰出來給別人坐一坐了。

    諸多原因導致了林哲決定把畢余同給拿下來,非但把畢余同拿下來,還把畢余同派系的諸多官員一起拿下來。

    同時為瞭解決後續官員退休問題,林哲還特意讓組織部制定了致仕制度,規定了官員的致仕年齡以及陞遷年齡。

    比如說尋常官員的致仕年齡限定為六十歲,巡撫、各部大臣、協辦大臣、內閣協理大臣,總理大臣等高級官員的致仕年齡則為六十五歲。

    如果普通官員到了致仕年齡,而身體還不錯的話,可通過申請再幹三年,如果是巡撫以上的高級官員,則是由皇帝親自定奪。

    這是為了避免官場裡有一大堆的老頭子霸佔著位置不肯走人。

    1864年初,帝國官場持續震盪,不過這種情況在薛煥正式就任內閣總理大臣後得到了改變,帝國政壇很快就是恢復了平靜。

    當年二月,新春剛過,南京裡一大群官員們又是忙碌了起來,忙著的不止是他們,還有軍方的那些將領們,他們之所以這麼忙碌,是因為春節過後林哲就會到部分省市進行視察。

    正月十八日,林哲攜帶了方德嬪出現在南京海軍港口碼頭,他們即將登上船隻然後在海軍的護送下前往上海視察。(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五章 視察上海

    後宮裡或乾脆是歡場裡的有著但聽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不過這種情況在政壇裡更加殘酷。◎,

    情場失意裡,頂多就是哭哭啼啼,有事沒事哀怨兩句,但是在政壇裡,一旦失勢那麼你甚至連哀嘆的時間和機會都沒有,因為立馬就會有無數人沖上去把你撕成碎片。

    自古以來都是雪中送炭的少,嗯,錦上添花的其實也不多,最多的還是痛打落水狗,見別人倒霉瞭然後甭管有仇沒仇,跟著別人上去踩一腳再說,甚至踩一腳能不能獲得利益都不在乎。

    只是見到曾經高高在上的人突然倒霉了,自己好像不上去踩一腳都對不住自己過往的數十年人生一樣。

    在1864年初的兩個月裡,諸多以往和畢余同等人走的比較近的官員們大多都是遭到了別人的故意攻擊。

    對於林哲來說,他要打壓畢余同,甚至是剷除畢余同過去多年建立起來的政治勢力,他其實並不需要做太多的東西,他只需要給別人一個信號,然後稍微點個火,然後自然就有無數想要踩著別人的屍體上位的官員們主動沖上去,充當林哲的刀劍。

    打壓畢余同等人,其實林哲只做了兩件事,一件事就是讓畢余同回紹興養病,第二件事就是通過秘書處人事科,調洪伯北擔任甘肅省布政使。

    除此之外,其他的他並沒有去做什麼。

    然而就在他之後,諸多下面官員就會把和畢余同關係親密的官員們的負面資料抖出來,繼而把他們擠出政壇。

    這一場從上至下的政壇大洗牌持續了整整一個多月,除了民眾所熟知的那些高層官員外,還有眾多中下層官員受到波及,興許從他們的角度上來看非常無辜,但是既然當初走上了仕途,就要有經歷仕途波折的覺悟。

    帝國的政壇動盪在薛煥正式就任內閣總理大臣後逐漸平息了下來,而經過後續半個月時間後,畢余同所屬派系的政治勢力逐漸被江道泉。郭龍雲,薛煥等人瓜分完畢後,帝國政壇也就重新恢復了平靜。

    在帝國政壇恢復了平靜之後,林哲也就開始了稱帝后的第二次巡視!

    在1858年年初的時候。為了抵抗英法聯軍,鼓舞江南地區的軍心士氣,林哲一度出巡鎮江、江陰等地。

    不過那個時候主要是對部隊進行視察,並沒有直接前往地方視察。

    而這一次的巡視,雖然也會有視察部隊的形成。但是主要的還是視察地方。

    根據去年年底就制定的巡視計畫,林哲在1864年上半年將會對長江下游的部分地區,包括鎮江、江陰、蘇州、上海等地方進行巡視。

    隨後將會繼續乘坐海軍的戰艦北上,然後前往山東視察青島海軍基地,緊接著將會前往直隸省,視察天津、北平,視察完畢後再乘坐船隻南返京師。

    和以前幾次出宮外出的時候一樣,這一次林哲同樣帶上了方德嬪!

    在一後九嬪中,毫無疑問是方德嬪獨佔聖寵,林哲自己出宮外出的時候。總是會帶上她,這種情況自然是在後宮嬪妃之中有著不小的埋怨之聲。

    不過她們就算有所埋怨,但是也沒人敢在林哲面前表露一絲不滿或者埋怨的表情,即便是皇后陳靜也是如此。

    帶著方德嬪坐上海軍專門為了皇室打造的蒸汽游輪『炎黃號』上,方德嬪先行回船艙休息,而林哲則是和海軍部大臣林達標上了頂層甲板,一邊走林達標還一邊介紹著這艘皇室座艦。

    「炎黃號在設計建造的時候,都是效仿帝國最先進的戰艦進行設計和施工,其船體設計倣傚了盤古號,採用木材和鍛鐵混合的船體。另外船體的龍骨等重要部分還使用了鋼材,整艘船體標準排水量一千八百噸,船體擁有和盤古號一樣的船體設計,擁有完善的水密艙以及排水設施。

    依舊採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而蒸汽動力系統採用了國內最先進的新一代蒸汽機,採用水平平複式蒸汽機,配屬兩座燃煤鍋爐,採用單軸單槳推進,最大馬力可達一千兩百匹馬力,最高航速可達十二節。」

    林達標簡單地介紹著這艘皇家游輪。不過介紹只涉及一些重要的技術參數,而起他一般只說船體和動力、防護這些東西,至於其他方面說的倒是不多。

    作為一艘皇家游輪,炎黃號的建設標準其實比普通軍艦要高得多,這艘皇家游輪除了船體設計由海軍負責外,船員由海軍提供外,其他的實際上和海軍沒啥關係,甚至這艘皇家游輪都不是用海軍經費建造的,而是人家皇室產業自掏腰包。

    早年林哲就比較喜歡乘坐海軍的軍艦外出,當初去江陰,去當涂都是乘坐的海軍戰艦,同時偌大的皇室也不止林哲一個人,還有諸多嬪妃以及太后林方氏,她們有時候也是回回省親之類的需要用到船隻。

    而海軍總不能每次都派戰艦去接送吧,所以一般都是皇室成員有出行計畫的時候,海軍都會另外安排船隻,但是總是這樣麻煩海軍也不是個事,嗯,更關鍵的是海軍的這些船隻不管是戰艦還是運輸艦,其舒適性都是相當有限,完成無法滿足皇家的排場需求。於是乎宮務廳方面的官員就覺得乾脆購入一艘船充當皇室座艦算了,用來充當皇室成員,尤其是林哲的出行交通工具。

    反正皇室也不差錢,皇家資產管理處隨隨便便也能擠出來幾十萬買一艘船啊!

    皇室出造艦經費,於是乎海軍的造艦科就直接按照軍艦的船體標準設計了諸多方案,最後選擇了一千八百噸的方案。

    另外,這艘船並不是在上海造船廠或者是青島海軍造船廠建造的,皇家資產管理處為了扶持國內的另外一家船廠,也就是國內第三大造船廠廣州造船廠,所以就是把這艘船的訂單給了他們。

    畢竟這一艘船打造下來花費可不小,雖然上頭不用裝甲也不用火炮,但是船體和動力系統的價格就不便宜,在加上船體內部的奢華裝橫,使得這一艘皇家游輪的造價比同噸位的商船、客輪等貴得多。

    該艦的採購價可是達到了將近三十萬圓。這個價格應該算得上是非戰艦船隻裡比較昂貴的了。

    不過這個價格依舊無法和那些戰艦相提並論!

    這個時代裡的英國造鋼鐵船隻的價格應該是最便宜的,比如其一千七百多噸的探索號鐵甲艦,造價是將近八萬英鎊,這個價格是包含了後裝火炮的。比裝前裝滑膛炮的戰艦要貴一些,因為自從帝國海軍大規模應用後裝艦炮後,英國人也是開始大規模應用後裝艦炮,基本上這兩年服役的鐵甲艦都是裝備了後裝火炮。

    而在中華帝國裡造艦,尤其是造鋼鐵戰艦的價格還要更高一些。主要是設備折舊,高技術人才比較缺乏,同時鋼鐵、零部件都比較貴。

    一千八百多噸的女蝸號造價達到了四十萬圓,折算成英鎊的話大約是八萬七千英鎊,而這還只是近海鐵甲艦呢。

    如果是兩千四百噸的盤古號遠洋鐵甲艦,其造價高達六十萬圓,折算成英鎊是十三萬多一點。

    而還在施工中的最新,最大的炎帝號鐵甲艦,其設計噸位是四千噸,造價達到了一百萬圓。折算成英鎊達到二十一萬七千多英鎊,要知道人家英國人六千多噸的防禦級鐵甲艦造價也不過二十五萬五千英鎊而已。

    就和後世的中國生產高科技產品的成本比歐美發達國家的成本普遍偏高一樣,這年頭的中華帝國在生產高科技產品時的成本實際上也比英國更高。

    為什麼歷史上清末時期會有『造不如買』的說法,就是因為自身技術不過硬,工業基礎不夠,所以生產高技術的工業產品時,成本往往比直接進口還要貴得多。

    帝國造的鐵甲艦,其噸位單價要比英國人、法國人造鐵甲艦要高一些。

    不過皇家游輪炎黃號的造價高,除了帝國造船業的成本本來就偏高外,還和它奢華的裝橫有關。

    除了建造成本高。這艘皇家游輪的運營維護成本也不小,因為動力和船體等都是按照軍艦的標準設計建造的,對船隻維護所需的技術要求相當高,而國內目前能夠對上千噸的鋼鐵蒸汽船隻進行維護保養工作的。也就只有帝國海軍了。

    同時駕駛這艘戰艦也不是輕鬆的事,這倒不是說技術問題,畢竟這炎黃號就算是一艘皇家游輪,但也只是一艘船而已,隨便來個有經驗的蒸汽船的船長就能夠指揮著把它開走,但關鍵的是乘坐這艘船隻的人不是普通人啊。而是皇帝以及其他皇室成員,安全性是需要絕對保障的。

    所以這艘船隻的維護保養以及駕駛等都是由海軍現役軍官以及士兵來進行,日常管理工作就是按照軍艦標準來對待,只是皇家海軍可沒有多餘的經費去保養維護一艘產權嫡屬於『皇家資產管理處』的船隻,所以每年皇家資產管理處都是需要向海軍支付必要的管理費用。

    如今駕駛著這艘游輪的就是海軍的現役官兵。

    在炎黃號的身前身後,是兩艘海軍的戰艦,其中就有女蝸號鐵甲艦,本來海軍還打算把盤古號也拿出來當護航船隻用,不過長江下游的水道雖然也算深,但是盤古號作為一艘遠洋船隻,其吃水比盤古號要深得多,同時現在海軍就只有盤古號這麼一艘遠洋鐵甲艦,平日裡把盤古號當成寶貝一樣,可不會輕易讓盤古號進入長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倒霉來了個擱淺呢!

    所以盤古號會在上海和皇家的船隊匯合,隨後將會一起北上青島、天津。

    等結束這一次視察後,盤古號將會結束前面前期多月的試航訓練期,從而進入船廠進行維護,等它休維護完畢後,盤古級的二號艦,也就是祝融號也就能夠正式服役,屆時盤古號將會和祝融號一起編隊,作為帝國海軍的頂樑柱控衛海疆。

    船隊一路順江而下,並在鎮江和江陰都做了短暫的停留,林哲上岸視察了當地官員以及駐軍後,並沒有停留多久,甚至連住一晚都沒有住,而是直接前往上海。

    林哲的視察行程是比較緊張的,他在鎮江停留了一個上午,在江陰也只停留了大約一個下午,之所以沒有在這兩個地方住一晚,除了這兩個地方並沒有什麼值得浪費時間的因素外,也是考慮到了避免給地方帶來麻煩。

    和古代的皇帝出巡一樣,林哲出巡也是一件麻煩事,稍微不甚就是會勞民傷財。

    前清時候像康熙乾隆就是喜歡南巡,而南巡一次就是花費無數。而對於林哲而言,僅僅是為了一次視察就讓地方上大興土木甚至建造行宮之類的根本就沒有必要的。

    和以往幾次外出視察一樣,林哲是嚴令地方鋪張浪費,沿途落腳的行宮一般都是直接借住官府衙門,又或者是當地的富商的宅院。

    而去上海就更簡單了,直接住當年的大元帥府,如今的上海行宮就可以了,這座建築前幾年還被當成了上海市政府以及其他衙門辦公所用,不過前年上海市政府以及其他行政機構已經搬遷到新的政府大樓,這座府邸就是被空置了下來,重新被皇家資產管理處接管,被作為皇室的行宮所在。

    抵達上海後,林哲就是直接入住了這座三層洋樓建築。

    當天晚上,按照預定行程舉辦了一次規模浩大的晚宴,參加宴席的不僅僅有江蘇、上海等帝國軍政高官,還有少數獲得邀請的上海市民代表,主要是教育界以及工商界人士。

    當晚六時許,上海行宮的外頭就是有著諸多馬車陸續進來,然後從馬車上走下來一個個穿戴著全身禮服的男女。

    林哲外出出席一些宴席,酒會之類的場合喜歡帶著方德嬪也算是一個小傳統了,這一次陪同林哲出巡的諸多大臣們,也往往會帶上女眷,要麼是年紀比較輕的妻子,要麼幹脆是帶著兒媳,女兒一起來。

    為啥?

    總不能讓方德嬪一個人無聊啊,總得有人陪著她說話聊天打出時間!

    此外,在參加宴席的時候,雖然還遵循傳統的男女有別,往往是男女不同席,男的在前面的廳堂聊天吃飯,而女眷們則是在後院裡聊天吃飯。

    到時候這些大臣們也是得帶著女眷參加宴席的!

    此外這也和林哲有關,林哲是擁有後世人的靈魂,在他內心裡可沒有什麼男女大防之類的,而且既然是酒會宴席嘛,帶著女伴出席總歸是要正式一些。

    這幾年林哲舉行國宴的時候,有些場合裡他就會和皇后陳靜在同一個場合一起吃飯,皇帝和皇后一起,臣子們自然也得帶著夫人們一起參加。

    這久而久之,參加皇室舉辦的國宴,酒會什麼的時候,這些臣子們已經是習慣帶上家眷了。

    在這些魚貫而入的人群中,一個穿著復古漢服的年輕女子帶著一臉的好奇跟在一個中年男子的身後進入了行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六章 齊琳的目光

    儘管齊琳不是第一次來這上海行宮,以往她父親擔任商貿區區長的時候,就是在這裡辦公,當時她可是來過不少次,不過後來齊宣浩調任松江知府,如今又任蘇松太道道員,她也沒有來過這裡了。Σ。Σ

    不過今天的行宮和以往不太一樣,行宮內外有著大量的人四處行走呢,走入一樓大廳,就可以看見樓頂上的那盞吊頂是換過了,其他的一些裝飾也大多換過,沒有了以往作為官府衙門的嚴肅感,但卻是充滿了皇家特有的奢華。

    齊琳剛進大廳,就是看見了其他幾個同樣跟著父兄前來赴宴的閨中姐妹,低聲和父親說了聲後,她就是走了過去,然而這幾個女人就是聚在一起說起話來。

    這些女人和大廳裡的那些男人們不同,男人們的談話大多都是軍國大事,齊瑄雲就是和幾個同僚們說著一些經濟事務,而齊琳這邊的幾個女孩子,說的卻是一些八卦瑣碎的事。

    「聽說你家那位從日`本回來了,後頭是回京師進部裡工作還是到上海這邊啊!」一個穿著西式裙裝的女子走了過來,然後對著另外一個也就十八九歲的少女如此說著。

    那少女聽別人說起自己的未婚夫,雖然臉上帶有一絲羞澀,但是女人聚在一起談未婚夫談丈夫也是常事,所以當即道:「我也不太清楚,不過聽我爹爹說,他應該會調到上海這邊來!」

    她的未婚夫是一名外交官,此前在帝國駐日使館任職,如今被調回了國內,而國內這邊的外交官任職地點有三個,一個是直接進入京師的外務部工作,另外就是嫡屬於外務部的外務部上海辦事處,廣州辦事處。

    因為上海和廣州是帝國對外交流的最重要窗口,在上海這邊彙集了大量外國人,同樣也就包括了諸多外國的外交官。

    英法等國雖然普遍在南京設立了公使館,不過在上海也都還有領事館。同樣部分國家沒有在帝國京師,也就是南京設立公使館,只是在上海有一個領事館,或者領事館都沒有。只有一個簡單的辦事處,或者乾脆是連辦公機構都沒有,只有一個特使,或者讓那些來華商人代理。

    因此儘管南京才是中華帝國的政治中心,但是外交中心卻不是在南京。而是在上海。

    由於上海以及廣州裡的外交事務比較多,為了即使處理諸國的外交事務,所以外務部特地在上海以及廣州設立了辦事處,並長期派駐重要外交官員任職,比如現任外務部上海辦事處的處長,他就是現任外務部協辦大臣左從典。

    這問起了少女的未婚夫,這幾個女人自然而然也就說起了各自的父兄或者丈夫,未婚者。

    說了半響後,剛才的那少女突然抬頭問齊琳:「聽說前些是蘇州李家有人去了你們家裡?」

    這 一直聽著別人說的齊琳聽到別人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當即臉上不由得微露尷尬。蘇州李家上門來提親,她們是怎麼知道的。

    不過女孩子家對這種事卻是非常在意的,當即就是辯解道:「哪有的事!」

    一想起蘇州李家的那位二公子那一副被酒色掏空身子,而且還裝模作樣的拿著摺扇當風流才子的猥瑣模樣,她就忍不住露出一絲厭惡之色。

    別說她自己了,就連他父親見到那位李家二公子後,直接就是婉拒了他的提親。

    不過齊瑄雲雖然拒絕了蘇州李家的聯姻,但是不代表著他會一直放任齊琳這麼下去。

    要知道他這個寶貝女人今年已經十九歲了,在這個年代裡可是名副其實的老姑娘了,雖然齊瑄雲是一個商人出身的新派官員。一些做法和思想都比較開放,也允許並支持自己的兩個女兒新新式女校,並經常帶著這兩個女兒出門,去年他和外務部的人去南洋的幾個殖民城市。比如新加坡去考察的時候,就是把這兩個女兒給帶上了。

    他也知道自己女兒不喜歡什麼所謂的書生才子,想著自己的女兒既然喜歡自由自在的玩,也就任著她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現在都十九歲了,明年就是二十了。這還沒嫁出去可就不太好了,而且越拖越久也就也不好成親。

    後世裡三十歲的女人才能被稱為剩女,但是這個時代,二十歲就是剩女了,而這個歲數還是說在上海這些新型成立是,如果是在農村地區,十六歲還沒定好親的話,那可就是老姑娘了。

    現在的女人,在一些較為開放的城市家庭裡,女孩子一般是十六歲之前定下婚事,後續什麼時候成婚得分情況,普通是十六七歲,不超過十八歲,不過如果遇上要守孝這些事情的話,往往會拖到二十歲左右。

    至於在農村地區,那就更早了,往往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已經是抱著一個孩子至於還懷著一個孩子了。

    齊琳自己倒是覺得還好,關鍵是家裡人現在已經是有些著急了!

    不過齊琳和當代的普通女人不同,儘管帝國已經成立好多年了,在工商教育等各方面都是進行了幾乎翻天覆地式的改革,但是畢竟大規模的改革時間只有五六年,而且較大規模的變化一般只侷限於大型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這些商貿活動比較活躍的城市。

    在廣大內陸城市以及農村地區,基本上還保持了前清時代的舊貌,一些風俗習慣都還保持著。

    比如說對待女子教育上!

    儘管帝國這些年大力進行教育改革,建立了眾多的新式學校,培養了大量的新式學子,但是這些學子其實也就是以前那些讀四書五經的學子們。

    不管是帝國僅有的幾所大學還是說那些高等中學以及初等中學,甚至就算是高等小學以及官方註冊承擔的初等小說,他們所針對的都是男學生。

    目前國內的男女同校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而專門的女子學校非常的少,整個江南地區只有兩所比較大規模的女子學校,分別是京師女子學校以及上海的女子學校,另外就是有幾所那些外國牧師們創立的教會女子學校,也不也只限於廣州,天津,上海這些比較開放的大型城市。

    同時這些女子學校也沒有和那些官方註冊的新式學校那樣擁有完善的學制和學科。甚至連教學內容都不同。

    比如規模最大,創辦時間比較久的上海女子學校,招募的女學生從十歲左右一直到十八歲不等,基本就和古代的書院一樣。從頭教到尾,而教學的內容也不是什麼四書五經這些傳統經學或者是物理化學這些新式學科,上海女子學校的主要課程有傳統的有新式的,比如會學習傳統普通書香門第家女子學習的那些書籍,包括女論語。女誡,內訓之類的。

    除了這些培養傳統女子品德的書籍課程外,還會教授其他的一些雜文,諸子百家,一些詩詞文章。

    此外琴棋書畫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

    上述這些內容都是屬於傳統女子的教學範圍。

    另外還開設有禮儀課,一些手工課程,也可以選修外語,英文,法語之類的,甚至還可以選修外國的一些文學史之類的。

    嗯。簡單的新式學科裡的物理化學,天文地理這些也會有教授,不過不會太注重這些。

    其實這些女子學校的意圖並不是培養出可以去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學子,而是試圖培養擁有足夠涵養,利益的上流社會的夫人。

    因為能夠來上學的這些女子普通都是官員或富商家庭的女兒,她們現在的父兄,未來的丈夫兒子不是當官就是經商,比如說你嫁的是外交官,這外交官很多時候都是駐紮在國外,並且經常出席外交場合的酒會之類的。而政治圈裡有一個所謂的夫人政治,要是一個外交官娶了個傳統女子,帶出去參加酒會的話,連外交標準語言法語都不會說的話。怎麼和其他國家的外交官們的夫人交談?

    齊琳早些年也是這麼培養出來的,不過她和那些女子又有些不同,那就是她父親喜歡帶著他到處跑,在南洋各地方都是轉了一圈,國內很多地方都去過。

    這齊琳去過的地方,比後世99%以上的女子都要多。

    這去的地方多了。接觸的人多了,眼界開闊了,這內心裡的很多想法自然也就會改變。

    如今的她看那些上門求其的公子哥們,就跟後世八十年代的海歸看國內其他人差不多,一眼看過去都是一些土包子,多眼一眼都覺得眼髒。

    眼光高了,這能夠入她眼的男人自然也就沒有幾個了,而少數幾個她能欣賞的男子,莫不是政壇新貴,而且年齡普遍偏大,但是這些男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早就被其他女人給搶走了。

    潛力股可不是那麼好遇上的!

    一邊心中哀嘆著這世界上咋就給自己剩下一個沒好男人,一邊也是隨口應付這麼身邊幾個閨中好友的八卦。

    閒談了一番後,她就是看見自己的父親齊瑄雲走了過來,然後低聲道:「快開場了!」

    隨後她就是重新回到了父親的身邊!

    不多時,就是聽門外傳來一聲高唱:「皇上駕到!」

    她仗著個子高,略微仰頭向裡頭看去,只見前方的人群一陣騷動,然後人群開始自動的分出了一道通道來。

    又是數息後,只見一個穿著龍紋中華裝,年約三十的男子走了進來,這個男子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剛走進大廳門口,就是略微停步然後環視了場內一圈,目光彷彿注視著每個人,齊琳覺得剛才有那麼一瞬間,那個男子就是看向了自己的眼睛,彷彿兩人的目光發生了對視一般。

    不過視線再稍微偏移,她看向前方的目光卻是不由自主的黯淡了下來,那個男子的身邊跟著一個同樣穿著華貴的女人。

    這一男一女,正是林哲和方德嬪!(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七章 報童賣報

    初春的上海街頭依舊寒氣逼人,來往匆匆的人們大多還穿著厚厚的外套,往外呼出一口氣還能看見陣陣白霧。∈↗,

    「賣報,賣報,昨日陛下發佈聖諭,重申帝國堅持工業發展之決心!」一個穿著草鞋,穿著單薄布衣的報童手裡拿著一大疊報紙,腰間的布袋裡還有厚厚一大堆的報紙。身上的一副雖然單薄,還打了不少補丁,但是卻洗的極為乾淨,洗得發白的衣服和那雙草鞋雖然抵不住早上的寒氣,但是卻看起來比較清爽。

    他站在十字街頭,一邊用手揚著手中的報紙,一邊用稚嫩的聲音叫喊著。

    「先生,來份報紙吧,只要一分錢!」報童舉著報紙,靠近了一個衣著光鮮的中年人。

    那中年人略微掃了一眼報童手中的報紙,見報紙上頭寫的『商貿公報』後,當即就是停下了腳步,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張印著『一分』的紙幣零錢。

    「來一份!」中年人說了聲後,就是把錢遞了過去。

    報童當即就是面露喜色,這是他今天賣出去的第一份報紙,把手中的商貿公報遞過去後,小心的接過那一分的紙幣,然後才是轉身走向另外一個衣著不錯,還手提藤製公文包的年輕男子。

    口中還喊著出發賣報之前,那些報刊的人口述教他們學的口號,因為他不識字,不僅僅是他,大部分報童都不識字,如果沒有人告訴他今天的報紙上說了什麼,估計他還不知報紙上的內容。

    「賣報,賣報,昨日陛下在上海行宮舉行皇家宴會,大量官商出席!」

    他一邊一邊得喊著,手中的報紙也是很快賣掉了,再看看在街口對面另外一個叫蘇松商報,華林報的報童還有一大堆報紙,他不由自己地露出了笑容。好在今天在拿來的都是賣商貿公報,這商貿公報雖然平時不好賣,雖然刊登的都是非常具有時效性的政治時事以及工商事務,並沒有和上海的其他幾家報紙那樣。還會刊登亂七八糟的趣聞,八卦之類的。

    所以平日裡這商貿公報不好賣,因為除了那些關心時局,商業信息的人外,普通人基本不會看。但是那些關注商貿公報的人普遍都是上流社會的人,官員,商人,他們大多會選擇直接按月,按年訂購,很少會直接到街上買報看。

    因此平時裡,他也是很少拿這商貿公報來賣,因為賣不出去,雖說賣不出去的報紙都可以退貨,但白白浪費時間也不是什麼好吃。賣不出去就沒錢,有可能晚上就得餓肚子了。

    但是每當有什麼大事發生的時候,商貿公報總是最好賣的一份報紙,比如去年的時候,帝國派遣了軍艦炮擊日`本下關炮台,消息傳回國內的時候,商貿公報第一個刊登了這個消息,而當天商貿公報是賣斷貨,甚至不得不緊急加印,其發行量達到了歷史以來的一萬五千份。要知道這可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日報啊,每天發行一萬五千份,這個數據可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

    早年帝國對於報業是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能否辦報基本取決於當地的官員的態度。比如上海就是比較開放的,所以很早就有了報紙,但是一河之隔的南通卻是不允許辦報。

    後來在1860年的時候,帝國正式頒發了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法律明確規定:允許民間籌辦報社,但是要籌辦報社需要的手續非常繁雜。而且對申請人的要求相當高,首先是資本要求,另外是對報社的老闆,以及編輯都必須經過申請並核准,任何有不當想法以及言論的人都是不能參與報業的。

    此外因為帝國報業法律規定,公開發行的報紙在正式發售之前,必須提前送審,而考慮到國家僱員也不可能出那麼多人天天晚上給你審核明天的報紙,所以各地方雖然准許辦報,不過一般都是只允許辦週報甚至月刊,至於要想辦日報,其申請難度相當大,就算是偌大的上海,也只有區區五份日報,分別是『上海商報』『商貿公報』『蘇松商報』『華林報』『上海晚報』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家日報裡,有兩份都是由皇家資產管理處控股,其中商貿公報創立於1854年,在林哲親自指示下成立,這份報紙一開始還刊登一些趣聞八卦信息,但是後來皇室產業中的皇家銀行和英資的信德洋行又是合作成立了一家報紙,是為上海商報,而上海商報是一份綜合性報紙。

    所以那時候開始,商貿公報就是轉型了非常純粹的政治,工商業的報紙,主要刊登一些政治信息和商業信息。

    雖然這份報紙和普通人沒什麼關係,不過卻是江南地區中高級官員、商人們必看的一份報紙,因為上頭會及時刊登一些政治信息,比如高級官員的履新,中央或者某地方省份出台了什麼政策。

    整個上海就五份日報,不過同時還有著三十幾份週報、月刊,如果平均下來的話,每天整個上海要發行大概八萬份報紙,除了在上海本地消化外,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會送往上海周邊地區,甚至是送到浙江,京師甚至湖北那邊去。

    每天的定期蒸汽客輪航班上,除了搭載旅客外,還會攜帶大量信件以及報紙。

    這幾年不僅僅是上海,其他地方也是湧現了大量的報社,基本上大型城市都會有一家日報以及若干週報,月報之類的。

    報業之所以出現井噴的狀況,並不是說帝國的經濟發展的有多好,而是因為人們發現了一條評論時事的新途徑,尤其是當外界傳聞皇帝陛下林哲每天都會看報紙的習慣後,就更是想要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文章,以求直達天聽。

    因此就算是從事報業有著非常高的門檻,但是能夠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文章和想法,還是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投身其中。

    有些人見報紙竟然不發表自己的文章,反而是發表自己看不上的那些人的文章後,一個個都是不甘落後,一咬牙乾脆就拉上三五個好友,又或者乾脆是自己一個人來搞,然後弄個報社出來,日報他們申請不了,但是玩玩週報,月報也不錯嘛。

    由此這兩年還催生了一批為報紙撰稿的文人群體,由於大部分的報紙都是面向普通人,為了讓更多人看懂自己的文章,傳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多文人開始使用更加簡單,直白的語句來寫文章,而這種文章也就是白話文。

    不過後世那種所謂的現代詩卻是沒什麼人寫的,畢竟這個時代的文人還是有些自尊的,讓他們把:

    這些,

    狗屁不通。

    隨便斷

    個句加個標

    點符號的句子。

    認為是詩,

    還是有些難度的。

    白話文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畢竟學生讀書識字的時候,讓他們去學習晦澀難懂的四書五經,是遠不如學習『背影』這類文章通熟易懂的。

    白話文的出現,就是報業迅速發展的一些必然結果,

    不過雖然1860年,全國各地都開始湧現大量的報社,不過現在的報業發展的還比較落後以及不均衡,在一些沿海港口城市以及政治、經濟中心,報紙發展的相當迅速,比如上海這邊已經有經過正式審批的報社三十四家之多。

    京師作為政治中心,也有十來家報社,其他的廣州,天津,蘇州,武昌等城市也有或多或少的報社。

    這些大型城市,報社多,而且發行量也比較大,比如上海各份報紙加起來,每天的發行量接近八萬份,其中發行量最大的是上海商報,這份綜合日報乃是上海報業巨頭。這家上海商報又皇家銀行以及信德洋行合作出資籌辦。

    不過這兩大出資方雖然是投資了,但是卻不掌管經營權,其管理層由董事會聘請的若干資歷和威望都不錯的文人以及職業經理人管理。

    這种放權模式也是讓上海商報擁有其他報紙沒有的優勢,那就是沒有太多來自資本方的管束,而且管理層也有幾個洋人,還是早年在上海辦英文報紙的幾個洋人編輯,因此該報社發展迅速,如今其日發行量已經高達每日兩萬六千份,它的受眾非常廣泛,不想蘇松商報那樣面向普通市民,也不像商貿公報那樣面向中產以上階層,它的讀者既然有著帝國高官甚至林哲這個帝國皇帝,也有著那些普通市民。

    報業的井噴,也催生了一個很特殊的群體,那就是報童!

    僅僅是在上海外灘大道的這個十字街頭,就有三四個報童。

    那個販賣商貿公報的報童,面帶著笑容拍了拍已經空空的布袋,一邊用手緊緊摀住口袋裡的那一疊零錢紙幣,一邊小跑起來,他要趁著今天的商貿公報好賣,再去拿一批回來叫賣。

    如果運氣好,說不準他今天還能賺上不少!

    他想著,如果賺了一角錢,他就去買上一小袋的米,他的妹妹可是好久都沒吃過白米飯了。(未完待續。)

    PS:最近這幾天有點忙,所以更新少了些還請兄弟們多多體諒,過幾天等我空閒下來會恢復正常更新的,到時候再補上一些欠下的章節。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八章 所謂治國

    這報童小跑著走了,街頭上還有幾個人一邊拿著手上的報紙看,一邊趕著去上班,能夠在外灘大道這邊上班的,不是國家僱員就是那些大企業的僱員,這些不管是在那裡工作,都是屬於這個時代的精英階層,大體上和後世華爾街裡上班的人差不多。

    他們對一些政治時事更為關係,而這也是他們聽見報童叫喊昨天的上海行宮皇家晚宴上,林哲發表的演講裡說帝國繼續扶持工業發展後,才會拿出錢來買上一份報紙先睹為快。

    報紙上的內容關於林哲在昨天的晚宴裡的演講內容都是宮務廳正式對外公佈,演講內容除了高度表揚了上海近年來的發展外,也是重申了今後帝國將會一如既往的加大對工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並再一次重申帝國將會進一步扶持,並取消諸多限制,以促進紡織業的發展。

    比如演講裡頭就是重點提到了毛紡業!

    表示帝國今年內將會推出一系列對畜牧產業的扶持政策,包括稅收減免,小額貸款支持等。

    為了進一步提高國內的紡織業發展,帝國除了對現有的生絲產業,棉紡產業保持高度關注和投入外,還將引導資本進入毛紡業。

    隨著帝國徹底控制西北以及蒙古草原地區,給帝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大量的馬匹,同時還帶來了大量的羊毛。

    儘管國內的羊毛在質量上不如澳大利亞,英國等地的羊毛質量,但是也不可能就這麼放著不管啊。

    要知道,最近幾年來,雖然帝國進口棉布,棉紗的數量大大減少,但是呢絨的進口數量卻是逐年增加。

    這是主要受到了國內很多官員以及上流社會的人都喜歡用呢絨來製造中華裝禮服。

    目前國內的主要衣服雖然還是以棉布為主,但是中華裝禮服以及軍官的服裝卻都是採用呢絨的,而國內的之前並沒有大規模的生產呢絨,只能是依賴進口。

    而本著能進口少一點就少一點的原則。扶持國內發展毛紡產業也就成為了自然。

    只要發展起來,國內的毛紡產業不會缺乏市場的,普通民眾可能和呢絨沒有多少關係,但是中產階層以上對呢絨的消費力度卻是非常大的。

    當林哲在演講裡重點關注紡織業尤其是毛紡業的時候。作為林哲施行工商業政策的先鋒軍,皇室產業早已經是響應了林哲的號召,去年開始就在天津投資設立了一家呢絨廠,開始生產國內首批機器生產的呢絨。

    不過皇室產業的業務重心很多年以前就轉移到了重工業上,對輕工業的投資力度是不會太大。現在涉足毛紡產業,主要還是帶個頭,讓國內的其他資本看到,毛紡業也有著巨大盈利前景的。

    而皇室產業沒有大規模進軍毛紡業的打算,那麼它們在做什麼?

    他們在建鐵路,建煤礦,鐵礦,鋼鐵廠,水泥廠,然後各種機械製造產業。這些重工業產業都是對技術、對資本要求非常高,近幾年雖然國內已經有不少的民營資本涉足其中,也發展出來了若干資產超過千萬的超大型民用重工企業,但畢竟是少數,而且有著比較大的侷限性。

    很多時候,皇室產業投資某一個產業,純粹就是為了填補國內的空白,而不是說考慮到盈利前景問題。

    皇室產業裡的很多產業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比如上海紡織公司。

    有些是為了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不考慮盈利前景。至少前期不考慮的,比如鐵路建設,鋼鐵廠建設,船廠等。

    有些是為了滿足國防需求。比如林德機械公司生產蒸汽機,這玩意純粹就是虧本貨,林德機械公司搞蒸汽機那麼多年,雖然也有盈利,但是依舊無法抵消龐大的資金投入。

    不過總體上,皇室產業的大部分產業還是賺錢的。不過賺錢的速度慢一些,回本時間長一些而已。

    比如鐵路,就算是盈利前景最好的寧滬鐵路,想要收回一千多萬的建設成本,也不是三五年可以辦到的。

    因此很多時候,是不能用單純的商業眼光來看皇室產業的投資行為,因為有時它們是有錢不賺,有時候甚至干賠本的買賣。

    在毛紡產業上,皇室產業就是屬於有錢不賺的那種,他們也不是不知道毛紡產業有著巨大的盈利前景,但是他們卻是不可能騰出來大量的資金投入毛紡產業裡頭,因為同時還有著更多的項目等著他們去投資的。

    正所謂地主家也沒有餘量,家大業大的皇室產業也是需要精打細算,這樣才能夠及時響應林哲的發展要求。

    林哲對皇室產業的要求就是:引導國內工商業發展!

    要想單純的賺錢其實非常簡單,依靠皇室背`景,皇室產業甚至能夠輕易的壟斷國內的諸多產業,但是這有什麼意義?

    賺再多的錢對於一個帝制王朝的皇帝來說也沒有意義,黃金白銀不過是一堆金屬而已,而且白銀還好,還能充當工業原料,但是黃金?除了用來看還真沒啥用處了。

    在一個皇帝即國家的王朝裡,對於皇帝,或者是說對於國家而言,江山穩固才是頭等大事。

    而要想江山穩固需要什麼條件?

    那就是民生生活安定富足,這樣人們才不會因為沒飯吃了起來造反,同時舒適的生活更讓人畏懼造反的後果。

    同時還得避免民眾對皇權過於反感,所以不能有事沒事就搞大屠殺玩清洗,而且也不能讓外國有事沒事就欺負你,賠款裂土這種事其實對皇帝個人而言並沒有什麼,國土那麼大,割讓出去幾十萬平方公里一點都不會影響皇帝的奢華生活。

    但是這卻是會引起民眾的群情憤湧,一個搞不好人家不怪外國列強,直接把矛頭對準你了。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你統治者的不作為才會造成喪權辱國。

    所以打了敗仗,然後賠款割讓土地這種事具有極大的風險,一個搞不好屁股下的位置就不穩固了。

    最好是能打贏,時不時的給國民宣傳以下帝國的赫赫武功,侵佔了敵人多少國土獲得了多少賠款之類的。至於戰爭裡死了多少人,帝**方不說你一普通屁民能知道?即便是知道了。反正死的也不是你,你能在乎?

    所以什麼發展經濟民生啊,發展工業什麼的,其實核心本質並不是說統治者一心一意就為了普通國民要多的有多好。最核心的本質還是為了穩固他的統治。

    所謂治國,實乃保權!

    所以,別把政治家們看的太高大了,人家賞你一點好處,那是為了不讓你造反。某些時候屈服了,也是為了不讓你造反。

    倘若某一天你覺得這個皇帝或者總統,元首之類的不能當這個國家的統治者了,你想要發出發對的聲音或者乾脆做出反對的舉動,他們就會擠出司法,軍隊等各種手段迫使你屈服。他們這樣做,就和給你面包一樣,依舊是為了保住權力。

    政治家給你一塊面包或給你一顆子彈,其根本目的是一樣的,只是執行的方法略有不同。

    扯了上頭這麼多。只是為了說,林哲搞出來的皇室產業,其目標並不是為了賺錢,然後讓自己過上多麼奢華的生活,因為只要他想要,那麼整個帝國都是他的私產,並不是需要弄出來一皇室產業來撈錢。

    皇室產業存在的目的,是用以引導國內的工業發展。

    具體可以看皇家銀行近幾年的發展軌跡。

    自從皇家銀行成立以來,它就是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同時也是目前皇家資產管理處的最核心資產。重要性甚至超過上海紡織工業、三大武器公司以及江南礦務公司。

    儘管皇家銀行的自身資產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屬於固定資產,其自身擁有的流動資金比較少,皇家銀行在1863年的財物報表裡。對自身的估值是三千六百萬圓,計算的資產主要是固定資產以及現金,同時還有盈利等(並不包括擁有的大量存款)。

    它的淨資產甚至都不如上海紡織公司,皇家資產管理處對上海紡織公司的估值高達三千四百萬圓,其中將近一半資產歸屬於生絲業務,就和生絲產業依舊是國內工業的龍頭產業一樣。生絲業務同樣也是上海紡織公司的核心支柱業務。

    其生絲業務佔據了該公司將近百分之五十的營收,更關鍵的是這僅僅百分之五十的營收就貢獻了全公司約百分之八十的毛利。

    另外棉紡業務也佔據了該公司約百分之二十五的營收,其棉紡業務除了紡紗,織布外,其成衣業務也是一大重頭,因為上海紡織公司是皇家陸軍以及皇家海軍的主要被服供應商,軍方每年都向上海紡織公司採購大量的軍服、被服、鞋帽,帳篷等紡織品。

    至於新開始的毛紡業務,雖然規模太小,營收比例連零點幾都佔不了,掠過不說也罷。

    除了上述三項傳統的紡織產業外,上海紡織公司還有一項和紡織沒有什麼關係的業務,那就是遠洋貿易。

    從1858年開始,該公司開始涉足遠洋貿易,早期主要是自行組織貨船把生絲運往歐洲販賣,後來也逐步收購國外的一些商品運回國內,擁有一支遠洋航運船隊,期內有大小遠洋貨船十四艘,並在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設立了多個分支機構。

    從美國內戰爆發後,該公司的遠洋貿易又開始涉足軍械貿易,上海紡織公司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家軍械進出口公司,為此帝國還特地向該公司頒發了『武器進出口許可證』,而沒有這個證件是不能從事武器進出口業務。

    因此,上海紡織公司是帝國裡唯一一家擁有軍械進出口貿易許可的公司,最近幾年銷往美國以及東南亞,日`本的軍械,都是通過該公司轉手。

    雖然只是轉一道手,但是軍械出口的利潤非常高,比如那艘華盛頓號鐵甲艦,美國人的訂購價是十五萬英鎊,而事實上上海造船廠那邊的建造成本只有八萬英鎊左右,上海造船廠給出的報價是十三萬英鎊。也就是說,這一艘軍艦貿易裡,上海造船廠賺了大頭,拿走了五萬英鎊的利潤,而上海紡織公司只是當了一個中介,轉手就拿了兩萬英鎊,由此可見軍械出口生意是有多大的賺頭。

    同時其遠洋貿易業務也從事其他一些進出口業務。

    因此,上海紡織公司這一家原本只是單村的紡織公司,期內竟然擁有龐大的進出口貿易業務部門,而這遠洋貿易部門的營收竟然佔據了該公司的百分之十五。

    其貿易部門的規模雖然還不如怡和洋行、信德洋行這些大型的英資洋行,但是其業務構成以及運作模式卻是一摸一樣的,而且擁有武器進出口許可證的他們擁有巨大的前景。

    要知道,現在除了上海紡織公司外,其他企業,哪怕是洋行也不能直接向中國販賣武器了,如果他們要販賣,只能是賣給上海紡織公司。

    當然了,官方的直接採購不再限制之內!

    不過帝國在剛統一的時候,就已經是明確下令剿滅並禁制所有的非法武裝,同時地方政府也是沒有任何軍權。

    在帝國內,如果有人大量採購武器,而這人還不是軍方的採購軍官的話,那麼百分百就是想要造反的,軍方立馬就鎮壓殺人了。

    因此,現在整個帝國除了軍方以及巡警以外,就沒有其他武器客戶了。

    那些外國洋行想要在中國銷售軍火,只能賣給官方,可不能和以往的時候一樣,隨便什麼人都能買了。

    擁有生絲、棉紡成衣毛紡、貿易三大業務的上海紡織公司,才是皇室產業裡資產最多,盈利最大的一家企業。

    不過即便如此,它的重要性也沒有皇家銀行那麼大!(未完待續。)

    PS:3.9K小福利!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八十九章 銀行業和外資

    在這個時代,要想發展工商業,是需要有同時幾個方面的優勢,一方面是原料的來源以及產品的銷售地,一方面是地理、交通方面的優勢,此外還有政府主導的政策扶持以及最後的資金。∷∷,

    除了把人民以及任何物資都當成生產資料的CP國家,其他制度下的國家,包括典型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甚至是君主立憲下的資本主義又或者是專制君主國家。

    它們要想發展工業或者其他什麼東西,都不能違背市場規律,市場規律的最大體現就是金錢。

    國家計畫經濟和資本模式的最大差別就是,一個可以利用一切條件,不管產銷甚至虧損與否,只要國家需要那麼就會投入力量去生產,這個體系裡,金錢的作用被無線縮小了,因為儘管表面上物價非常低昂,國家提供所有的一切,但實際上你有錢也買不到東西。而在資本經濟模式裡,要想發展工業,就必須尊重市場規律,有錢你可以辦很多事,沒錢一切休提。

    林哲統治下的中華帝國,現在是非常典型的皇權專制國家,但是中華帝國雖然保持了傳統皇權專制,但是在對待農業,工商業甚至其他諸多方面的政策卻是和以往國家截然不同的,雖然政治制度實行的是皇權專制,但是其經濟制度卻是完全保護民眾的土地、金錢等所有財產,乃是一個農業和工商業相互結婚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

    如果非要給其一個類型定義的話,那麼可以歸類為『皇權專制資本主義國家』

    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林哲如果要發展工商業的話,就不能和那些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直接用國家行政力量去建設工廠,徵召民眾去免費為國家勞動。

    他只能是盡最大的可能性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另外則是動用力量有限的皇室產業引導國內的資本進入相關行業。

    而皇家銀行,就是皇室產業手中的一跟重要的投資力量。

    儘管皇家銀行以及皇室產業本身的流動資金對於普通人或者企業而言非常龐大。但是對於一個國家要進行工業化而言卻是非常弱小的,這個時候,皇家銀行裡已經突破五億圓的龐大存款就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從全國各地集中起來的存款被皇家銀行用於各項貸款。而這些貸款普遍被引用到工商業的發展上。

    皇家銀行的貸款業務主要有三大方面,一個是面向於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貸款給政府進行需要密集資金投入的基礎建設,一個城市要發展工商業。那麼首先就必須建設基礎設施,有了碼頭,道路,水,煤炭供應。那麼才能夠吸引企業落戶並投資建廠。

    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一個地方政府,尤其還是普通城市所屬的地方政府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地方財政以及中央財政雖然能夠支持一部分,但實際上大部分還是需要依靠貸款!

    目前為止,帝國中央以及各地地方政府是皇家銀行的最大客戶,已經累計貸款超過億元,用於交通,城市設施,農村水利設施等各項建設。

    其二就是向國內的主要工業。尤其是帝國扶持發展的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比如重工業,防止產業。

    以這幾年帝國大力扶持的棉紡產業為例子,帝國各地的各類棉紡工廠之所以能夠快速建設起來,這和皇家銀行的資金支持是分不開的,皇家銀行不僅僅向皇室產業所屬的上海紡織公司的棉紡產業提供貸款,同時還向國內的其他棉紡企業提供貸款。

    有了這些貸款,這些棉紡企業才能夠快速建設廠房,招募工人,然而形成量產。

    除了棉紡產業外。生絲產業等輕工業也是皇家銀行的主要提供貸款目標行業。

    至於說重工業就更不用說了,目前國內的重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基本上就會靠著皇家銀行的貸款支持。

    因為目前國內的重工業主要依靠皇室產業進行投資,民間的資本作佔的比例非常低。整體上甚至連百分之五都達不到。

    而皇室產業要投資什麼產業,不管是輕工還是重工業,基本上自身也是拿不出來多少現金進行投資,只能是依靠皇室產業裡的皇家銀行的貸款。

    因此總結起來,可見皇家銀行對於目前的帝國工商業經濟有著多麼龐大的作用!

    不客氣的說,目前帝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業產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重工業產值,都是依靠著皇家銀行的貸款才發展起來的。

    雖然目前帝國也不止皇家銀行這麼一家商業銀行,目前帝國內通過正式註冊的各類金融機構數百家之多,大部分都是老式的錢莊、銀號等,和現代銀行並不是一回事。

    不過這些錢莊、票票號的規模對於普通企業而言興許是非常的龐大,能夠拿出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資金來,但是對於皇家銀行來說卻是不值一提。

    所幸的是,皇家銀行並沒有依靠自身的規模優勢,來擠壓國內其他金融機構的生存,甚至某種程度上還充當了國內其他金融機構的引路者,其運作模式已經成為了國內其他新成立的新式銀行的模板。

    比如說由江浙十餘家錢莊聯合而來的聯合銀行,該銀行從內到位的各方面制度,都是倣傚皇家銀行,甚至該銀行的多位現任高管都是皇家銀行的前任高管。

    聯合銀行在1858年正式成立,當時的名稱上海聯合票號,1860年根據帝國金融法進行現代銀行制度的改革,並改稱上海聯合銀行。

    以上海為主要業務基地,並輻射浙江、江蘇兩省,擁有分行八十餘家,存款達五千多萬圓。

    上海聯合銀行,也是國內最大的純民資銀行,其股份構成非常分散,極有傳統的山西票號的資金,也有著江蘇,浙江本地的錢莊,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比較均衡。基本上從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不等,畢竟如此龐大的一個銀行,是很難被一個單純家族掌控的。

    除了上海聯合銀行外,國內還有若干上海財貿銀行。松江工商銀行,天津聯合銀行,京師隆生銀行,南洋銀行等。

    這些銀行能夠動用的資金大多在千萬到三千萬左右的規模,清一色的民營資本。有些是老式錢莊改革聯合而來,如同上海聯合銀行那樣,也有些干脆是新投資成立的,比如上海財貿銀行,背後的數大股東都是國內生絲產業裡大企業、大家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帝國內除了皇室產業所屬的皇家銀行、民資的上海聯合銀行,上海財貿銀行等外,還有外資銀行,只是數量不多,主要以英資銀行為主。

    其中最為重要的並不是人所熟識的匯豐銀行。而是第一家後世人並不熟知的東方銀行,該銀行又稱麗如銀行,乃是上海的第一家外資銀行。

    上海在五十年代的大部分紙幣都是該銀行發行的,該銀行後來在商貿區成立後發展地相當迅速,通過為大量外資銀行提供資金以及匯票兌換等業務,該銀行彙集了大量資金,該銀行甚至一度和皇家銀行上海分行發生直接的業務衝突,為了爭奪生絲行業裡的大量優質客戶,進行了比較慘烈的對抗。

    不過最近兩年該銀行因為管理層的一些原因,導致發展緩慢。甚至發展前景還比不上信德銀行。

    信德銀行同時是英資銀行,乃是信德洋行的全資子公司,總部和信德洋行一樣設立在倫敦,但是其主要業務卻是在香港以及上海。

    在過去的多年裡。興德洋行因為和早期的林氏商行,現在的皇室產業的優良合作關係,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了龐大的利潤,如果說1858年以前,怡和洋行以及沙遜洋行等洋行還能夠依靠鴉片、紡織品出口貿易獲得龐大的利潤,那麼1858年以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中華軍在上海大勝英法聯軍後,鴉`片貿易全部禁絕,同時大幅度提高了洋布的關稅關稅,這就導致怡和洋行、沙遜洋行等損失慘重,每年營收不斷萎縮,後來不得不在其他領域擴展。

    但是這個時候,信德洋行卻是依靠向中國出口機械設備,煤炭,棉花,向中國進口生絲,瓷器等獲利頗豐。

    等到了1864年的今天,信德洋行以及取代怡和洋行,成為了外資在華最大企業,甚至發展到了可以獨自再扶持發展出來一個洋行的地步!

    皇資,民資,外資上述三種銀行構成了當代中國的主要金融體系。

    不過上述三者之間的差距太大。

    皇家銀行擁有絕對優勢,不管是民資還是外資都無法撼動皇家銀行的優勢。

    如果其他銀行想要挑戰皇家銀行的地位,那麼它得先把分行開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再說。

    民資銀行相對於外資銀行的話,雖然管理模式上興許不如外資銀行那麼成熟,但是數量卻是比外資多多了,如今國內正式註冊的新式銀行有二十八家。

    而外資銀行的話,其實並不多,加起來只有五六家,而且一股腦都扎堆在上海,規模大一些的只有東方銀行和信德銀行,至於說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這個時候還沒影了,歷史上該銀行要到1865年才成立,而該銀行成立的條件是該銀行的主要發起人,即沙遜洋行在鴉`片業務上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但是現在的沙遜洋行遠不如歷史上發展的那麼好,所以這匯豐銀行還能不能如期成立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不管是皇資還是民資又或者是外資,其實都對帝國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極大的助力,沒有這些銀行的資金,帝國的工業是不可能在短短數年內就初具規模的。(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