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25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章 扶爛泥上牆

    當你以為自己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的時候,命運就會在你一帆風順的時候在你前進的道路上默默地挖了個坑。

    林哲一開始就是防著日`本會和歷史上那樣完成明治維新,所以早兩年開始就插手日`本事務,甚至不惜親自上陣,聯合了英國人發動了一場中英聯軍和薩摩藩之間的戰爭,也成功的逼薩摩藩簽下了城下條約。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違背歷史插手了日`本事務,卻是直接導致了日`本局勢的變化已經完全脫離了歷史。

    在中英兩國的支持下,日`本幕府沒有向那些攘夷尊王改革派屈服,甚至是做了戰爭的準備。

    然而日`本幕府的態度也是直接引爆了日`本國內的反對冷嘲,長洲藩和薩摩藩正式舉起了武裝推翻幕府的旗幟。

    如果是按照正常走向,獲得中英兩國支持的幕府應該是會把長洲藩的軍隊打了個落花流水,從而把這一次叛亂鎮壓下來,一直等數年後長洲藩和薩摩藩再一次聯合起來,並最終進行武裝倒幕。

    然而這個時候,法國人沒有和歷史上一直和列強等國站在一起支持幕府,反而是支持起長洲藩、薩摩藩等改革派來。

    其中最大的目的並不是說法國為了在日`本獲得多大的利益,而純粹就是報復和拆台!

    法國在東南亞地區和英國、中國可謂是積怨頗深,英國和法國在泰國有著極大的矛盾,雙方都在爭取把泰國納入自己的殖民地,由此引發了英國和法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全面衝突。

    同時法國入侵越南,並和越南持續了多年的戰爭,這也是造成了和中國的嚴重衝突。

    拋開全球範圍局勢。只說東亞地區的局勢,那麼法國和英國、中國都是有著極大的利益衝突的。

    而這種情況下,法國人在日本拆中國和英國的台也就成為了自然。

    法國人給長洲藩等倒幕派出售了大量軍械。尤其是出售了大量的後裝步槍,這讓日`本幕府的軍隊在過去兩個月裡遭到了較大的順勢。

    幕府軍隊非但沒能和歷史上一樣連戰連捷殺進長洲藩。迫使長洲藩屈服,反而是損兵折將,丟城失土。

    根據日`本幕府傳出來的消息,過去的兩個月裡,幕府軍隊已經是先後折損三千多人!

    這個消息傳回到南京後,讓林哲相當不爽!

    這事情怎麼就不按照自己預定的方向發展啊!

    「如今日`本幕府既然勢弱,那麼就給他適當的支持,帝國需要德川幕府繼續存在下去!」林哲心中雖然不爽。更對日`本幕府軍隊的戰鬥力羸弱而充滿了不滿。

    但扶持德川幕府,阻止日`本進行工業化改革是林哲對日`本的既定政策,哪怕是出現了意外也是需要堅持下去的。

    一旁的外務部大臣宋關前有些不解!

    在宋關前的眼裡,這德川幕府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啊,沒看見人家長洲藩都大量徵用普通平民作為新軍士兵來源了嗎,你們還繼續堅持所謂的武士傳統,所有士兵都是清一色的武士階層,不招募普通士兵進入軍隊,這樣長久下去,人家長洲藩隨隨便便都能徵用數萬甚至更多的軍隊。損失了也不心痛,而你們幕府呢,損失了幾千上萬武士階層的話。還不得傷筋動骨啊。

    這德川幕府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但是陛下為何執意要扶持德川幕府?

    僅僅是為了在日`本的幾個租界還有些許商業利益?這根本就不算什麼,如果帝國願意,長洲藩就算擊敗了幕府,但是他們也是不敢把租界收回去,更不敢全面斷絕外貿。

    要不然薩摩藩就是前例!

    所以他不明白林哲為什麼對日`本改革派抱有這麼大的戒心,甚至是不惜讓帝國出兵日`本薩摩藩,也要扶持德川幕府。

    當然了,他不理解歸不理解。但這既然是林哲的決定,那麼他要做的就不是質疑林哲的決定。而是把這事做好。

    稍候數日,帝國外務部大臣宋關前召見了英國駐華公使。商討了日`本事務,不過這個時候英國方面顯然對插手日`本事務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之前在薩摩藩的勝利已經是讓英國人找回了場子,至於說現在日`本國內的內戰,到底是誰勝誰負,關英國人屁事啊,他們生意照做,商業利潤半點都不會少。

    儘管英國人口頭上表示會支持帝國在日`本的一系列行動,但是也明確表示,英國已經無意向日`本派遣大規模的兵力,更不要說發動戰爭了。

    如此一來,帝國就只能隻身上陣了!

    隨後,帝國外務部就是通過電報指示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要求他加強和日`本幕府之間的聯絡,並加強對日`本幕府政權的扶持力度。

    李博倉得到電報後,立即就是求見了德川慶喜這個德川幕府的實權派,緊接著又是見到了當代德川幕府將軍,即德川家茂。

    李博倉在面見這兩人的時候表示,帝國對日`本幕府的未來狀況表示擔憂,同時也是直接表示,帝國希望日`本保持目前現狀,樂於看見日`本繼續以德川幕府為政治中心繼續領導日`本各藩。

    為了表示帝國和幕府的友好,帝國願意向幕府方面提供一筆貸款,用於德川幕府維持統治。

    有人送上來給錢,德川幕府自然是不會不要的,要知道現在的德川幕府差不多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過去一年德川幕府也採購了不少武器彈藥,編練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新軍,但是這支新軍使用的是米尼步槍,和使用後裝步槍的長洲藩新軍的作戰中連接失利。

    當即,德川幕府就是和帝國簽訂了借貸合同,帝國將會提供八百萬圓的貸款。

    當然了,帝國肯定是不會直接提供財政資金的。這筆資金將會由帝國財政提供擔保,由皇家銀行發行債券,債券九折發售。扣除五個百分點的發行手續費,即實收百分之八十五。日`本幕府方面可以拿到手的錢為六百八十萬圓。

    這筆貸款年息六釐,分十二年償付,前六年只償還利息,第六年開始開始償付本金。

    日`本幕府方面為了獲得貸款,會用海關關稅收入作為抵押,為了保證這一筆貸款的順利償還,帝國方面將會派遣部分財務監管人員入住日`本海關,幫助日`本建立新式海關。

    而這筆貸款也是規定了用途。那就是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必須用於向帝國採購產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可由幕府方面自行調用。

    這最後一個條件是必須的,帝國給日`本提供貸款,為的就是讓日`本人購買自己的武器,武裝軍隊,然後和長洲藩等改革派進行戰爭,如果說這筆貸款不限定用途,被日`本幕府亂花掉了,或者乾脆人家日`本人轉頭就拿著錢向英國人購買武器怎麼辦?

    日`本人對這條件到沒有牴觸,因為德川幕府和李博倉是先談的武器採購。然後幕府拿不出錢來,這讓有了這麼一條貸款。

    貸款合同簽訂後,日`本方面就是迅速向帝國採購了上萬支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然後還訂購了將近三十門前裝線膛炮。

    這還不算,由於現在日`本國內的長洲藩和薩摩藩已經是公開聯盟,儘管薩摩藩的海上力量之前遭到了中英聯軍的打擊,但是擁有的海上力量依舊是日`本國內最強大的。

    所以幕府方面是向帝國訂購了多艘軍艦,用以充實海上力量!

    槍支大炮和戰艦,然後還有炮彈,子彈,甚至是一些日常軍用品等物資,這一攬子的採購計畫將會極大的充實日`本幕府的軍事力量。

    為了盡快向日`本發貨。而日`本幕府方向也是局勢危機,急需新式武器來裝備部隊。等中華帝國的工廠生產新式武器是來不及了,所以這些採購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帝國現役武器或者庫存武器。

    而這些二手武器也肯定比新武器便宜。而且性能上也不差,並不會那些全新的武器差多少,所以日`本人也樂意接受帝國的現役武器。

    於是乎,帝國陸軍那邊直接騰出來了一萬支1858年型林德步槍,這一批步槍都是早幾年生產並服役的,雖然服役了好幾年,不過狀況還比較完好,而部隊把這些1858年型林德步槍轉手出去後,剛好就可以換裝更新式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

    由此,也算是開創了中華帝國大規模出售二手1858年型步槍的先例,泰國和越南以及林成庭甚至朝鮮那邊都是找了上來,想要求購便宜的二手步槍,帝國陸軍也不反對,只要能夠拿出錢來,那麼就買。

    反正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性能已經不算頂尖的,各國陸軍都已經裝備了更加新式的小口徑後裝步槍,而且各國,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可不會藏著掖著,他們是能賣就賣,只不過價格比較昂貴罷了。

    所以趁著時間還早,這1858年型林德步槍是能賣出去一支算一支!

    不過除了美國那邊外,帝國的軍火外貿市場還是太小,頂天了也就賣出去幾萬支步槍而已,然而帝國陸軍現在已經服役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高達五十萬支以上,而這些步槍雖然依舊會繼續服役,但是現在也已經是開始退役,等到1870年代的時候估計就會全部從一線部隊退役,因為按照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產量來計算,到時候1864年林德步槍已經是能夠完全代替1858年型林德步槍了。

    到時候這些退役的步槍的命運和早年的米尼步槍一樣,一個是外貿,不過估計也賣不出去多少,第二個就是給巡警、部分二線的地方守備部隊裝備。

    畢竟現在國內的巡警普遍還在使用米尼步槍呢!(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一章 武裝倒幕

    除了1858年型林德步槍外,陸軍還很乾脆的退役了一批前裝線膛炮,其中理由和退役1858年型林德步槍相似,一方面是日`本人要貨太急,等不及工廠新生產的新產品。

    其實這些火炮也都是五六年前的貨色了,早期國內的兵工廠在基礎技術水平上相當有限,造出來的火炮早期看不出什麼問題來,但時間一久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了,所以乾脆也就陸續退役一些前期裝備的前裝線膛炮。

    此外,這也是陸軍方面打算著裝備後裝線膛炮,這才開始逐步把前裝線膛炮給退役出售。

    後裝線膛炮,這對於帝國,對於全世界來說都不是什麼陌生的話題了,帝國海軍早在1857年就開始使用後裝線膛炮,英國海軍也是迅速跟進。

    如今中英兩國海軍,甚至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海軍都已經是普遍服役後裝線膛炮。

    但是現在的後裝線膛炮雖然已經在海軍大規模服役,但是依舊無法擺脫製造困難,成本昂貴的問題。

    如果說海軍為了一艘價值數十萬的戰艦配屬幾千圓甚至上萬元的艦炮並不算什麼。

    但是對於陸軍來說,一門火炮好幾千圓明顯是很難接受的,要知道早期的同樣十二磅的火炮,早期的青銅滑膛炮的炮管不過幾百圓,鐵鑄的更便宜。而後期的前裝線膛炮,價格也不會超過千圓。

    然而到了後裝炮時代,這火炮的價格就已經是急速攀升到數千元。

    這幾年裡,帝國陸軍一直在尋找一種廉價的,可大量裝備的後裝火炮,各類設計是層出不窮,各種試驗用的樣炮也是造了不少。

    不過這個過程裡負責火炮研發的三大武器公司很悲劇的發現,後裝火炮的技術問題是單靠他們無法解決的,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技術,那就是鋼鐵技術,準確的說是鋼材技術。

    目前國內提供鋼材的廠家有兩家。一個是江南礦務公司,他們下屬的馬鞍山鋼鐵廠以及大冶鋼鐵廠都能夠提供鋼材,然後就是北方煤鐵公司下屬的天津北方鋼鐵廠,也能夠提供鋼材。

    不過他們提供的鋼材在質量上在當代雖然已經算是頂尖了。但是依舊難以滿足現代火炮的嚴苛要求。

    目前不管是江南礦務公司下屬的鋼鐵廠還是北方煤鐵公司的鋼鐵廠,他們採用的是目前世界上的主流煉鋼技術,即從法國引進的低吹酸性轉爐煉鋼法,而這種煉鋼技術直接推動了鋼材的大量使用。

    不過這種煉鋼法也存在一些弊端,除了對生鐵要求高意外。而且除去硫和磷,因此導致生產出來的鋼材所製造的炮管容易碎裂。

    鋼鐵技術的不過關,是直接導致中華帝國,嗯,包括全球範圍內的後裝線膛炮無法大規模服役的主要因素。

    至於火炮設計,別說現在了,十幾年前就有一大票的後裝炮設計,但問題是造不出來啊。

    對於一款武器,嗯,同樣的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而言。其實工業產品的設計並不是什麼難題,真正的難題是你設計出來了你造不出來。

    很多人隨便都能夠設計一款十六英吋,恩,還是五十五倍口徑的艦炮來,而且設計會很完美很優秀,但是歷史上能夠造出來五十五倍身管的十六英呎巨炮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現在對於帝國的後裝火炮也是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設計方案一大堆,隨便挑出來哪一個都可以,但問題是沒有合格的鋼材。這造不出來啊!

    不過這種問題已經有望得到解決,江南礦務公司作為帝國,恩,同樣也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鋼鐵企業。雖然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不咋地,但是卻始終把目光盯緊全球範圍,一旦有其他國家研發出來更先進的煉鋼技術,他們立即就會跟進,能夠購買技術專利就買,買不到專利就直接抄襲。有本事你來中國告它侵犯專利。

    由於酸性轉爐煉鋼法無法提供一些優質鋼材,所以江南礦務公司已經是把目光投向了平爐煉鋼法,不過一開始他們接觸的依舊是酸性爐襯,但是他們很快就是發現法國人已經是開始試驗鹼性平爐煉鋼法,所以他們很乾脆的也是直接效仿鹼性平爐煉鋼法。

    當然了,他們求購專利的時候遭到了法國人的拒絕,人家這技術剛發明出來,自己都還沒有投入大規模應用呢,怎麼可能直接就出售專利了。

    但是買不到專利也不礙事,反正大體的原理法國人是瞞不住的,大不了自己多試驗幾次。

    如今江南礦務公司已經是在當涂的鋼鐵基地建造了一座採用鹼性平爐煉鋼法的試驗廠房,規模不大,就單純的試驗和研發,一旦能夠的話,那麼就有希望為帝國提供性能更加先進的鋼材,而採用鹼性平爐煉鋼法生產出來的鋼材,是足以製造後裝線膛炮的炮管的。

    不過限制陸軍大規模應用後裝線膛炮的除了炮管技術限制外,還和閉氣方面的技術有關,現在主流的後裝炮閉氣技術,也就是英國那邊率先研發的阿姆斯特朗火炮採用的閉氣技術。

    由垂直式鎖栓以及螺旋式尾栓共同組成,雖然閉氣效果還算不錯,但對鎖栓以及尾栓的技術要求非常高,製造工業複雜,直接推高了製造成本,並且由於基礎技術的限制,導致鎖栓以及尾栓的安全性不過關,不管是在英國還是在中國的服役過程中,都經常可以發現這種後裝火炮的炮栓斷裂的情況,而使用最多,最頻繁的中華帝國海軍,甚至已經是出現了不止一次的事故。

    但是儘管這種後裝火炮缺點多多,但是帝國海軍依舊沒放棄它們,畢竟帝國海軍剛起步,還很弱小,安全性什麼的並不是重點,能夠和強大的帝國相抗衡,甚至取得一定的戰術優勢才是重點,所以皇家武器公司生產的一系列1857年型後裝艦炮的安全性實在堪憂,但是帝國海軍也是繼續硬著頭皮繼續使用,不過卻已經是頒布了諸多條令。比如限制裝藥量,限制一定時間內的射擊次數,到了預定射擊次數後就必須更換炮栓,以避免發生事故。

    倒是英國那邊要謹慎的多。他們認為阿姆斯特朗火炮的缺陷實在太嚴重了,英國海軍內部已經有撤銷後裝炮,並大規模列裝前裝線膛炮的浪潮。

    帝國海軍的則是沒有回頭裝備前裝線膛炮的打算,他們的打算是持續改進1857年型系列後裝炮,另外也是開發新式的後裝炮。

    不過這又會涉及到鋼鐵產業的技術問題。

    沒有高質量的鋼材。是不可能解決目前後裝火炮的應用問題的。

    軍事的發展是由新式武器推動的,而武器技術的發展又是由鋼鐵,化工等基礎技術推動的,由此可見,工業的發展帶來的並不僅僅是民生經濟的發展,同樣也是帶動國防實力發展的主要原動力。

    因此受限於國內鋼鐵技術的不足,帝國陸軍要想大規模的服役新式後裝線膛炮還很困難,海軍要想換裝新式的後裝線膛炮也比較困難。

    不過這也不僅僅是帝國一家的問題,目前這種技術難題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

    現在帝國的國防工業界,還有軍方那邊。都是把希望放在了江南礦務公司的新式煉鋼法上。

    希望著江南礦務公司能夠儘早的研發並生產出質量更為優秀的鋼材,這樣帝國才能夠生產並裝備更加先進的武器。

    只是這種希望短時間內沒可能看到,因此最近幾年裡,帝國的火炮依舊還是以前的產品,海軍用阿姆斯特朗式的艦炮,陸軍用前裝線膛炮。

    而這兩款產品也都出口過,1857年型系列艦炮,之前曾搭配在華盛頓號上出售給美國南方聯邦,此外美國北方政府以及南方聯邦也是單獨採購了若干1857年型系列火炮,用於配屬在他們新購或者自行建造的鐵甲艦上。不過數量都不多,只賣出去十幾門而已,畢竟現在除了帝國的1857年型系列後裝炮外,還有一個原版的阿姆斯特朗火炮呢。人家的才是原版貨!

    不過前裝線膛炮倒是出口了不少,現在中華帝國的鐵鑄前裝線膛炮已經和1858年型林德步槍一起,成為了中華帝**械出口的搭配產品。

    一般來說購買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都是搭配購買一批前裝線膛炮。

    這是因為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有效射程已經非常高了,傳統的滑膛炮在射程和精度上已經無法跟上後裝步槍的步伐,使用線膛火炮才能夠有效的配合作戰。

    線膛火炮裡的後裝線膛野戰炮現在還沒有多少人用呢。所以前裝線膛炮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美國,越南、寧王朝甚至泰國都是購買過中國生產的前裝線膛野戰炮。

    如今日`本人大量採購前裝線膛炮也是理所當然的。

    日`本人從帝國手中得到了大量槍炮後,一部分用於換裝現有的軍隊,而另外一部分則是用於組建新軍。

    這組建的新軍以及以武士階層為主,但是為了彌補兵源的不足,幕府方面已經是小規模的嘗試直接從普通農民裡招募士兵,不過這種嘗試的規模還太小,遠遠不如長洲藩等改革派的軍隊裡已經是擁有大量的平民子弟了。

    幕府得到了帝國的軍械援助,帝國甚至還臨時派出了少量教官幫幕府訓練軍隊,於此同時長洲藩和薩摩藩等倒幕派也沒閒著,正在用一切辦法加強軍力,就等著和幕府決一死戰。

    組建軍隊,打仗,然後再組建軍隊,再打仗,這就是目前日`本國內幕府和倒幕派之間的基本步調了。

    而經過長達兩個月的休整後,長洲藩和薩摩藩以及其他若干中小大名的聯軍再一次出兵,舉旗了進攻江戶的大旗。

    此時,雖然訓練還嚴重不足,士兵們甚至都沒有經過完整的三個月新兵訓練期,但是幕府的軍隊也是不得不迎戰,從而開上了戰場。

    而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幕府軍隊裡有了多名來自帝國的軍事顧問!(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二章 真假天皇

    1864年底的日`本內戰,和歷史上的日`本局勢雖然有著諸多相同點,但是也有著極大的不同。↑,.

    這種不同主要是因為中英法三國的插手

    歷史上,日`本的倒幕戰爭是先經歷了尊王攘夷運動,然後是長洲藩和薩摩藩被幕府擊敗並屈服,再到長洲藩、薩摩藩聯合,開始武裝倒幕運動,由此正式掀起了倒幕戰爭,也就是歷史上的戊辰戰爭,在戰爭裡幕府一敗塗地,最後日`本建立了全新的明治政府,進行了各種現代化改革,即是明治維新。

    然而現在呢,因為中華帝國的出現,中華帝國先是拉著英國出兵攻打薩摩藩,並全面支持幕府武裝新軍,武力鎮壓並征討長洲藩。

    幕府沒有和歷史上一眼屈服,如此也就導致了長洲藩和薩摩藩提前結盟,並正式開始武裝倒幕運動,尤其引起了日`本的全面內戰。

    在這個時候,中華帝國依舊是堅定的支持德川幕府政權,英國方面也是一開始支持幕府,現在嘛,英國人也是開始置身之外,只是在外交上支持中華帝國以及幕府。

    而法國方面,歷史上它應該是支持幕府,但是現在德川幕府的最大支持者變成了中華帝國了後,和中華帝國在越南問題上有著嚴重矛盾衝突的法國很自然的就是轉頭支持長洲藩和薩摩藩等了改革派了。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正常的國際關係,這和法國人是否對日`本的改革派、幕府有好感無關,實際上人家法國人都不關心日`本人的死活,他們才不在乎日`本會不會完成近代化改革呢,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給中華帝國和英國拆台。

    中英法三國的插足,也就導致了如今日`本國內的局勢更加混亂

    並直接導致了日`本比歷史上提前好幾年全面爆發內戰

    1864年十二月,日`本當代的四強藩,包括長洲藩和薩摩藩以及土佐藩、肥前藩宣佈迎王政復古。號召日`本各藩出兵江戶,撤銷德川家茂的將軍職務,廢除幕府制度。

    當月底,已經被倒幕派控制並軟禁的孝明天皇突然暴斃。消息傳到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耳中的時候,他是連接召見了德川家族的多名實權人士,但是德川幕府的實際權力掌控者德川慶喜面對李博倉的詢問,卻是堅定的否決了是德川家族殺害了孝明天皇。

    孝明天皇死了並沒有什麼,更關鍵的是孝明天皇剛死呢。孝明天皇那個只有十來歲的兒子,即睦仁親王后明治天皇就是失蹤了好幾天。

    但是沒有多久,睦仁親王就在京都重新出現,並在德川幕府的支持下以迅速無比的速度舉行了登基儀式,頒號明治,即明治天皇。

    而不久後,日`本又是冒出來一個新天皇,幕府也是宣佈他們已經把孝明天皇的唯一獨子睦仁親王護送到了江戶,並在幕府的支持下也是登基為天皇,頒號智仁。是為智仁天皇。

    然而就算是普通人都知道,孝明天皇只有一個獨子,即睦仁親王,然而現在卻是冒出來兩個睦仁親王,這毫無疑問其中有一個是假的。

    然而幕府說自己支持登基的智仁天皇才是真的,倒幕派卻是說被自己掌控的明治天皇才是真的,這真真假假卻是誰也搞不清楚的。

    李博倉甚至都私底下向德川慶喜詢問過,這智仁天皇到底是不是孝明天皇的兒子啊德川慶喜當即就是親自帶著李博倉面見了這個智仁天皇,結果讓李博倉頗為意外,他之前也是見過睦仁親王的時候。而現在看到的智仁天皇看上去很明顯就是以前的睦仁親王啊。

    無獨有偶,因為日`本破天荒的同時出現了兩個睦仁親王,並各自登基為天皇,毫無疑問其中肯定有一是假的。支持四強藩倒幕的法國人也是為了避免自己搞出笑話來,所以也是特地派遣了見過睦仁親王的外交人員前往京都確認,結果也是讓人頗為以為,因為法國人看到的明治天皇同樣和之前的睦仁親王有九分像。

    不用說,雙方裡肯定有一方是找了一個和睦仁親王非常相像的人去假冒

    然而到底誰是真誰是假的

    雙方總不能把兩個天皇都拿出來面對面進行辯論啊,所以兩個天皇就兩個天皇吧。反正天皇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面旗幟,舉起來就是用來進行戰爭的

    隨後,倒幕派和幕府都是相繼得到了所謂的天皇詔書,智仁天皇是要求幕府徹底殲滅叛亂的長洲藩,薩摩藩等倒幕派,逮捕謀害孝明天皇的倒幕派凶手,以及偽帝明治。

    明治天皇的詔書則是要求倒幕派組建皇軍,徹底擊敗幕府,廢除幕府制度,逮捕偽帝智仁。

    這一連串的事情發生後,讓身在國內的林哲都是大感驚嘆,這日`本的內戰是變的越來越有意思的,這會竟然都冒出來兩個天皇了。

    不過那個是真是假呢林哲也是有些拿捏不定,從相貌來說,明治天皇和智仁天皇都長的跟孿生兄弟一樣,李博倉很堅持認為自己看見的就是睦仁親王。

    而從兩者的年號來說,明治天皇顯然是更有可信度一些,因為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明治天皇。

    但是話有說回來了,誰就能夠肯定說歷史上的明治天皇就是真的而不是長洲藩等倒幕派拉出來的頂替者

    林哲對日`本的這兩個天皇到底哪個是真的並沒有去太過關注,管他哪個真假呢,現在日本的內戰全面打起來了才是關鍵。

    1865年剛到,倒幕派的各藩新軍陸續抵達京都附近,宣佈東征前夕已經是集結了新軍約八千人的規模

    德川幕府則是在大阪為基地,以德川幕府直屬軍隊為核心,配合其他各藩士兵等,一共集結了超過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不過其中只有幕府的直屬軍隊約萬人才是新軍,其他的都是使用舊式武器的各藩舊軍。

    從軍隊規模來說,毫無疑問是幕府軍隊多得多,差不多一兩倍於倒幕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倒幕軍的訓練以及各方面素質都要強得多,而且他們使用後裝步槍的時間比較長,還是清一色使用後裝步槍以及火炮的新軍。

    而幕府軍雖然也是緊急向中國採購了大量新式軍械。幕府直屬的近萬人也是已經全部換裝後裝步槍以及前裝線膛炮,但是其中只有三四千人是老部隊,剩下的都是訓練不足三月的新兵,至於其他會同幕府作戰的其他軍隊,都是舊軍居多。當然了就算是舊軍那也是裝備火槍的,多以前裝滑膛槍為主,另外也有部分米尼步槍。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就是,倒幕軍裡擁有大量平民或者中下級武士出身的軍官,然而幕府軍裡頭雖然也有不少士兵是平明,但是軍官卻是清一色的傳統武士。

    最最關鍵的是,這些武士大多沒有接受過現代的軍事指揮教育,因為雙方的軍官素質上,幕府軍是不如倒幕軍的。

    雙方大軍聚集京都,大阪兩地。他們將會圍繞著大阪、京都進行爭奪。

    對於倒幕軍而言,他們要攻佔大阪,這樣能夠控衛關西地區,並取得進軍江戶的機會。

    而對於幕府軍而言,拿下京都這個政治中心,然後殺入關西,徹底掃平倒幕派才是他們想要的。

    除了雙方的陸軍外,也有部分海軍力量,暫時來說這方面是半斤八兩。

    此前幕府是沒有什麼先進的蒸汽戰艦的,而薩摩藩那邊卻是有不少。不過薩摩藩的蒸汽戰艦多已經被中英聯合艦隊所擊沉,所以目前的倒幕派擁有的戰艦,尤其是新式的蒸汽戰艦並沒有多少。

    而幕府這邊以前也沒有多少,此前只有幾艘向中國訂購的木製蒸汽戰艦。不過噸位都很小,用的火炮也還是前裝滑膛炮,戰力堪憂。

    一直到帝國和幕府簽訂貸款合同後,獲得了資金的幕府才正式向帝國訂購了多艘戰艦,其中還訂購了一艘大噸位的木製蒸汽戰艦。

    至於鐵甲艦幕府倒是想要,但是這年頭的鐵甲艦是軍國利器。可不會輕易出售,尤其是出售在周邊國家的,帝國海軍擔心如果向幕府出售了戰力強大的鐵甲艦,萬一幕府戰敗或者說幕府的海軍轉而投向倒幕派的話,以後豈不是會成為帝國海軍的敵人

    所以帝國海軍堅決反對向日`本以及任何周邊國家出售鐵甲艦

    除了帝國海軍不願意以外,也和鐵甲艦價格昂貴有關,同樣是兩千噸級別的戰艦,如果是採用木質暗輪蒸汽戰艦,配屬前裝線膛炮的話,價格頂多也就五六萬英鎊,但如果是同等噸的鐵甲艦,並配屬後裝線膛炮的話,價格怎麼說也得翻倍,更何況軍艦外銷的話價格更昂貴,一艘兩千噸左右的鐵甲艦外銷,至少也得十三萬甚至十五萬英鎊以上。

    因此日`本那邊訂購的這艘大噸位戰艦,依舊是木製戰艦,尤其帝國海軍自己都沒有裝備過超過兩千噸的木製戰艦,所以還得專門給它設計。

    除了訂購的這艘新造的大噸位木製戰艦外,幕府還訂購了多艘噸位小一些的木製戰艦,其中有一艘是千噸左右的木製戰艦,這方面帝國倒是有現成的設計,直接把帝國海軍現役的南京級木製巡洋艦改一改,把昂貴的蒸汽機組混成舊款的,價格可以便宜一些,火炮同樣是換成前裝線膛炮,如此整艦就會便宜不少。

    此外幕府現在急需現成的海上力量,而新造戰艦就算再快也得一年多,所以除了訂購全新的這兩艘木製戰艦外,幕府方面也是直接購入了帝國海軍的多艘二手戰艦。

    其中有兩艘帝國海軍原本是打算作為武裝運輸艦使用的四百噸級近海炮艦,即鎮太號、鎮嘉號,然後還有三艘已經準備退役的小噸位內河炮艦,即興吳級炮艦。

    這五艘戰艦雖然說都是老舊貨色,在大國海軍裡屬於被淘汰的戰艦了,但是對於海上力量薄弱的日`本幕府海軍而言,還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培訓水兵,偶爾支援支援陸軍作戰不是。

    反正幕府海軍的對手,也即使倒幕派海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軍艦。

    大家都半斤八兩的,誰也別說誰的不是。

    日`本的倒幕軍以及幕府軍吞併於京都、大阪一帶,準備來一場決定勝負的戰爭,面對這種局勢,林哲是吩咐外務部以及軍方要重點關注,隨時稟告日`本內戰的消息。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三章 美國重歸統一

    面對日`本內戰,林哲希望的最好的結果是雙方一直打下去,永遠分不出勝負來,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戰爭總歸是會分出勝負的,這樣的情況下,林哲自然是希望幕府軍隊能夠獲得勝利。

    但是考慮到幕府軍隊前些時候的慘敗,林哲也是不得不考慮到,單靠幕府自己恐怕是很難獲得戰爭的勝利。

    一旦幕府戰敗了,到時候林哲就不得不考慮更改對日政策了,但是怎麼更改還值得商榷。

    直接派兵把倒幕派幹掉不太現實,這樣需要調兵的兵力太多,戰爭規模太大,對於目前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中華帝國而言,任何大規模的戰爭都是需要避免的,而小規模的征討頂多也就是取得一些戰術優勢,是很難把倒幕派徹底擊潰的。

    但是坐視不管肯定也不行!

    後續應該怎麼辦,現在的林哲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

    對於林哲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日`本的德川幕府能夠獲得勝利,再不濟也要擋住倒幕派的進攻。

    而就當日`本那邊爆發全面的大規模內戰時,經過了長達四年的戰爭,美國的南北內戰也已經是進入了尾聲。

    根據帝國駐美外交人員傳遞迴來的消息,在1864年年底以及1865年初的時候,美國北方政府軍依靠絕對的兵力優勢,連接在數場大規模戰役中擊潰了南方聯邦軍。

    如今的美國南方聯邦的生命已經是快要抵達盡頭了。

    這從各國反應就可以看得出來!

    英國和法國已經是相繼宣佈中斷和美國南方聯邦的任何貿易行為,並扣押了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諸多軍械甚至戰艦。

    緊隨英法等國之後,中華帝國也是毫不猶豫的拋棄了美國南方聯邦。1865年二月,帝國扣下了原本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價格百萬的一批軍械。並把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第二艘鐵甲艦扣下。

    這艘美國訂購的第二艘鐵甲艦乃是美國南方聯邦繼華盛頓號,由於他們對華盛頓號頗為滿意。在1863年底就是訂購了第二艘鐵甲艦,整體設計依舊效仿華盛頓號,不過噸位高達兩千兩百噸,航速更快,武備和防護更強,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盤古級鐵甲艦的縮小版本。

    這艘鐵甲艦在1864年開始動工,如今剛下水尚未進行舾裝。

    而現在,帝國以中立為藉口,直接停止了這艘鐵甲艦的施工。當然了,美國南方聯邦交的定金是肯定不會返還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這艘尚未被命名的鐵甲艦有可能被美國北方政府海軍接受,但是這個可能性不大,一旦美國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人肯定是會進行一場規模龐大的裁軍,現有的大量海軍船隻都會大量退役出售,自然也就不會拿出龐大的資金向中華帝國繼續採購這麼一艘鐵甲艦了。

    最後該艦的下場要麼是被其他國家高價訂購,如果實在賣不出去。最後帝國海軍就得當接盤俠,出資把這艘鐵甲艦建成然後服役。

    同樣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中華帝國這邊,同樣還發生在英法等國,要知道美國南方聯邦也是向他們訂購了戰艦的。現在肯定是無法交付了,到時候怎麼處理也是一個大問題。

    各國在1865年初,幾乎算得上是徹底拋棄了美國南方聯邦。如此也是加速了美國南方聯邦的崩潰。

    如此局勢下,美國重新統一已經是不可避免。而且會在未來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統一。

    這對於中華帝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美國內戰的結束。代表著的就是帝國國防工業失去了最大的軍械外銷市場,這將會對目前發展迅速的帝國國防工業而言造成一定的打擊。

    為了應對失去美國這個龐大軍火市場後可能出現的工業萎縮情況,工商部一方面是引導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以及其他相關重工企業尋找其他的國外市場,比如日`本、東南亞等地區的市場,不過這方面的努力成效預計有限,因為這些國家的財力有限,他們更加青睞價格便宜實用的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以及舊式火炮等,而這些都是軍方大量庫存的產品。

    不過雖然不可能直接讓三大武器公司獲得大量的國外訂單,但是如果軍方能夠順利把現役的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等舊式武器銷售出去的,就能夠回籠資金加速1864年型林德步槍以及後裝線膛炮野戰炮的服役,而這對於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來說依舊非常重要。

    進入1865年後,幾乎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武器貿易商人在奔走,在傳統的東南亞地區,甚至在美洲、中東等地區都有著頭頂著『太平洋貿易公司』的商人們出沒。

    這個太平洋貿易公司,也就是早些時候的上海紡織公司的全資下屬遠洋貿易公司,在過去幾年裡由於其武器貿易規模越來越大,皇家資產管理處則是乾脆把這個子公司從上海紡織公司剝離了出來,掛上了太平洋貿易公司的名頭,並在全球各地的熱點地區設立辦事處,分公司,推銷中國的軍械產品。

    而該公司也是目前中華帝國裡唯一一家擁有武器進出口貿易許可證的公司,屬於絕對的壟斷型企業,帝國和其他國家的所有軍械貿易都是通過該公司經手。

    由於該公司的特殊性,該公司也是帝國內唯一一家直接受到軍方監管的企業,每一項武器交易都需要獲得軍方的批准方能進行。

    太平洋貿易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銷1858年型和前裝線膛炮甚至鐵甲艦等武器,甚至為了和英法等國的後裝步槍進行競爭,不惜主動降價拋售。

    此前美國採購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全新步槍。價格大約在十二英鎊到十四英鎊之間,價格是越到後期越便宜。

    而現在。帝國拋售的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基本只要價八英鎊到十英鎊之間,甚至對於一些特殊情況還會主動提供軍事貸款。

    如此的大規模推銷。也是帶來了不少的訂單,泰國軍方早年就訂購了不少1858年型林德步槍,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後他們也是準備全面換裝後裝步槍了,此時剛好帝國大規模拋售二手1858年型林德步槍,價格低廉到只有區區八英鎊,而且還表示可以提供軍事貸款,泰國可用稻米、香料、橡膠等農產品作價償還。

    因此泰國軍方是一次性採購了一萬支1858年型步槍已經相關的前裝線膛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泰國還向帝國訂購了兩艘蒸汽戰艦。

    當然了。他們訂購的戰艦自然不是鐵甲艦,帝國對於鐵甲艦的出售限制非常嚴格,泰國人雖然想要把購入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那艘鐵甲艦,一開始帝國也沒打算拒絕,畢竟這年頭奉行的是貿易自由原則,泰國人從帝國這裡無法採購戰艦的話,掉頭就向英法甚至荷蘭,美國等國採購戰艦了。

    帝國之所以拒絕了他們的求購,理由只有一個:他們的出價太低!

    只要有錢。沒什麼是不可能賣的,但是沒錢那就免談了!

    鐵甲艦過於昂貴他們採購不起,所以也就退而求次,訂購了兩艘木製蒸汽戰艦。和日`本人訂購的千噸戰艦差不多,優勢就一個:價格便宜!

    帝國大規模推銷1858年型林德步槍,也是讓軍方回籠了不少資金。從而讓帝國軍方加速了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服役速度。

    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換裝,後裝線膛野戰炮的研發以及服役計畫。同時還有大量建設鐵甲艦的計畫,這些擴張計畫都能夠繼續支持帝國國防工業的繼續發展。

    只不過前幾年的高額利潤肯定是沒有了。來自帝國軍方的訂單能夠養活並維持現有的國防工業規模就很不容易了。

    此外,帝國軍方這幾年的整編計畫也是進入到了尾聲,帝國一共編成了三十六個整編步兵師,並再一次廢除了以往的固定的混成旅編制。

    另外還編成了三個騎兵師、若干獨立騎兵團、騎兵營,如果用騎兵連來計算的話,一共編成了兩百多個騎兵連,騎兵總數約四萬騎。這個騎兵數量只限獨立作戰的野戰騎兵,不包括師屬騎兵以及守備部隊的騎兵。

    如果加上三十六個整編步兵師所屬的三十六個騎兵團的話,這每一個師屬騎兵團包含四個騎兵連,那就是一百四十四個騎兵連了,總數約兩萬八千多名騎兵。

    師屬和獨立騎兵加起來,總數約三百五十個騎兵連,騎兵總數約六萬八千騎!

    步兵、騎兵外,炮兵的整編也是大頭,除了各師屬炮兵團外,還有諸多獨立炮兵部隊,有三個獨立炮兵旅,八個獨立炮兵團,這些獨立炮兵部隊一般裝備重炮較多,比如大口徑臼炮,大口徑榴彈炮,加農炮等。

    上述部隊就是帝國陸軍所屬的一線野戰部隊,但是帝國皇家陸軍並不止有一線野戰部隊,同時還有大量的地方守備部隊。

    這些地方守備部隊以各省為單位,因地制宜設立或多或少,或以步兵為主,或以騎兵為主,總數大約有二十萬人,包括上萬名守備騎兵。

    野戰部隊和守備部隊,然後加上部分文職人員等,帝國皇家陸軍的總兵力已經膨脹到了接近七十萬。

    然後帝國皇家海軍方面,戰艦先不去說,海軍的兵力包括水兵、海軍陸戰隊、岸防部隊等,加起來總數約四萬人。

    也就是說,帝國的海陸兩軍總兵力加起來達到了七十四萬。

    而這支龐大的軍隊目前正處於裝備更替的時期,陸軍正在大規模換裝1864年型步槍,同時準備服役後裝線膛炮,而海軍方面則是正在全面推行鐵甲艦計畫,每年都會採購鐵甲艦。

    這就會導致帝國軍方每年都會採購大量的軍械裝備,儘管這些訂單的利潤無法和出口訂單相比,但是架不住量大啊,有了充足的訂單國內的國防工業興許無法和以往那樣大規模擴張,但是維持現有的規模還是能夠辦到的。

    而當帝國進行了自身的軍事改革,並引導國防工業進行轉變的時候,美國那邊也終於是傳來了戰爭結束的消息。

    四月份,林哲收到了來自帝國駐美公使的電報,電報稱美國南方聯邦軍的統帥羅伯特?愛德華?李被北方軍包圍,彈盡糧絕後被迫向北方軍投降。

    而隨著李的部隊投降後,也是宣告了美國南方聯邦的進入了正式覆滅的時間段,不久後南方聯邦殘兵十餘萬也是陸續投降。

    然而有意思的是,僅僅是數天後,帝國駐美公使又傳回來緊急電報,稱剛獲得統一的美國總統林肯被刺殺!

    林肯死了,但是絲毫並沒有影響美國的統一!

    而隨著美國的徹底統一,這勢必也會改變帝國的現有的一些外交政策!(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四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

    進入1865年的夏天后,世界局勢整體上變的平靜了下來,當然了這個平靜是特地指世界上的主要工業國家並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之類的,隨著美國內戰的結束,1864年丹普戰爭的結束,中國和俄國在1864年的大規模中亞衝突也沒有演變為大規模的戰爭,並最終因為雙方保持克制而逐漸平息下來。

    這樣就使得1865年的時候,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基本上保持了和平!

    這種和平對於十九世紀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在十九世紀大部分時間裡,滿世界都是戰爭,比如說歷史上的普魯士,他們就在1864年,1866,1870年先後進行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

    俄國和奧斯曼土耳其,英法等國也是先後進行了諸多戰爭。

    再加上美國內戰,歷史上列強多次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自身的內戰等。

    在這種大環境下,有一段世界裡各個大國都是保持了和平狀態,這是相當難得的事。

    不過這種和平只限於大國之間,實際上幾乎每一天,這個世界上都有著戰爭的爆發,只是人們不去關注而已。

    比如現在的日`本內戰,雖然中英法三國都插手了,但是除了中華帝國比較關注外,↘,♂英法兩國的關注實際上非常有限,英國是打定注意了要看戲,雖然口頭上表示將會和帝國一起支持德川幕府政權,但是卻半點出力都不肯。

    法國單純是為了拆中華帝國的台,所以他們才向倒幕派出售了大量軍械。不過也只侷限出售軍械了,他們可沒有心思真的派兵干涉日`本內戰。嗯,就算他們想要出兵干涉也沒有這個能力。

    真正關注日`本內戰的只有中華帝國而已。嚴格上來說應該是林哲個人關注!

    當代的帝國高層,他們並不知道以後日`本會怎麼發展,在帝國諸多軍政高層的心中,日`本不過是一個東洋小國而已,其地位大體上和泰國相當,甚至在很多帝國官員的心中,日`本的重要性甚至都比不上越南王國以及寧王國。

    帝國對日本的關注,是在林哲關注日`本的基礎上的,如果林哲不是這麼關注日`本局勢的話。帝國高官那裡會管日`本幕府或者倒幕派的死活啊!

    在林哲的關注下,帝國是進一步加強了對日`本局勢的干涉,最為明顯的表示就是向日`本德川幕府提供軍事貸款,並出售了大量的後裝步槍,前裝線膛炮等先進武器,並應日`本德川幕府的邀請,派遣了數十名軍事教官前往日`本,幫助他們訓練新式軍隊。

    這些軍事顧問甚至是直接出現在了日`本幕府的西征軍隊裡,幫德川慶喜等德川幕府的主要軍事統帥們提供軍事上的建議。

    當然了日`本軍隊裡有外國教官以及顧問。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倒幕派那邊也有著來自法國的軍事教官以及顧問。

    日`本內戰雙方從1865年初開始屯兵於京都以及大阪附近,並先後發生了多長的中小規模戰事。

    原本日`本幕府方面是打算一鼓作氣向京都發起進攻,速戰速決的!

    但是在中**事顧問的建議下。幕府軍卻是放棄了速戰速決的打算,而是採取穩紮穩打,以大阪為大後方。在前線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

    採用戰略防守的態勢,是因為中**事顧問告誡德川慶喜。也目前幕府軍的戰鬥力而言,對上倒幕軍的勝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

    幕府軍的數量優勢面對倒幕軍的質量優勢。半點用處都沒有!

    幕府軍唯一能夠贏得戰爭的方法就是先把局勢穩住,然後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把現有的部隊進行訓練,讓那些尚未完成新兵訓練的部隊真正的成長起來。

    此外,幕府軍向帝國訂購的大量軍火還在陸續到貨中,幕府軍也已經是開始大規模組建全新的軍隊,這些軍隊將會裝備新近採購的軍械。

    目前已經有五千名新兵正在訓練,而中**事顧問則是建議德川幕府方面至少再編練五千人以上的新軍。

    這樣一來,德川幕府的直屬新軍就能夠達到兩萬人的規模!

    作為對比,倒幕派的四強藩等組建的聯軍,出征有約七八千人,如今已經是有著了近萬人,而來隨著戰爭的拖延,他們肯定會繼續擴編更多的軍隊。

    但是考慮到倒幕派的經濟實力,他們是很難以彈丸之地供養超過兩萬人的新軍的。

    當然了,如果是法國人再一次向倒幕派提供大額的軍事貸款則是另說。

    簡而言之,在軍事上,時間是站在德川幕府方面的,拖得越久,德川幕府編練的新軍就會越多。

    而德川幕府方面也是希望能夠把時間拖延下去,好給他們推行公武合體體制的時間,以解決目前幕府的政權合法性的尷尬問題。

    其實面對日`本國內的這種局勢,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還私底下詢問過德川家茂以及德川慶喜,德川家是否有興趣取代現有的天皇,進而登基成為新君王,建立一個全新的日`本君主制國家。

    不過這種詢問卻是被德川家直接拒絕了。

    不是他們不想直接登基成為國王或者皇帝,而是日`本的國情和其他國家的國情嚴重不同,日本的天皇制度已經存在了好幾千年,天皇在日`本早已經是被神話,這天皇就不是人,而是神。

    這種傳統制度足以讓任何一個試圖推翻天皇制度的人都望而止步!

    日`本人對天皇制度的執著到了什麼程度?

    哪怕是歷史上二戰先後挨了兩枚核彈,甚至還會挨上更多核彈的威脅下,他們都堅持要求保持天皇制度。

    因此你可以更換一個皇族成為新的天皇。甚至弄出亦真亦假兩個天皇來,但是你不能直接廢除天皇制度。然後自己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

    德川家族要是這麼做的話,不說其他人了。就算是它的諸多臣屬首先就得把幕府推翻了。

    因此德川家族現今能做的就是推行公武合體,繼續把天皇高高捧起,同時德川幕府政權取得合法統治地位。

    德川幕府軍不冒進,反而是採取了戰略防守態勢進行龜縮,倒幕派倒是想要主動進攻,但是他們的兵力少,這面對幕府軍的的烏龜殼,一時半會還是撬不開來了。

    於是乎,1865年的上半年。儘管日`本的倒幕戰爭已經全面爆發,但實際上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役,只有部分數百人或者千人規模的戰鬥,而這些小規模的戰鬥無法影響整個局勢的走向。

    對於這種局勢,林哲還是比較滿意的!

    雖然幕府沒能擊敗倒幕派,但是至少德川幕府還沒有戰敗不是,而幕府沒有潰敗,這對於中華帝國的對日戰略而言就是勝利。

    1865年的夏天,整體而言是平靜的!

    帝國各方面的發展依舊穩步有序的推進中。帝國以沿海的三大城市,即上海、廣州、天津為三大工業經濟龍頭城市,推動著全國的工業城市發展。

    同時是為了進一步的發展沿海經濟,也是為了擴大國際貿易!

    帝國已經就雙邊國際貿易和英國進行談判。談判的內容包括中國開放更多的沿海、沿江城市允許英國人進行經商居住等,此外則是關於雙方關稅的一些協定,主要是討論如何有效降低雙方的關稅。比如英國人就一直希望中國降低紡織產品的關稅,而中國呢同樣希望英國能夠降低生絲、茶葉、瓷器等產品的進口關稅。並希望英國能夠降低部分工業原料,尤其是棉花、橡膠的出口稅。

    然後還有就金融方面的談判。由於目前帝國在1864年正式宣佈了在帝國設立的商業銀行都必須向帝國中央銀行上交存款保證金,而且是不分民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都需要上繳保證金,用以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避免銀行突然倒閉而造成儲戶的損失。

    這個算得上是開創歷史先河的全國性質的存款保證金制度,對於當代的銀行業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中華帝國要推行保證金制度英國人不反對,畢竟這是中華帝國自身的金融政策,但是保證金制度裡,全資的外資銀行上交的保證金比中資銀行的保證金要多了百分之五十,這就是屬於多外資商業銀行的歧視了。

    而目前中國的外資銀行裡,以英資銀行為主,其他國家的銀行是非常少的。

    對此,英國方面指責帝國的金融政策存在歧視,違背了『中英友好通商條約』。

    為此,英國也是把這一方面的條件加入了談判!

    如今雙方進行的雙邊貿易談判,和當代的大部分談判不一樣,這年頭的很多條約雖然都掛上了友好通商條約,但基本都是用大炮獲得,在戰爭之後簽訂的。

    而和中國和英國這樣為了進一步加深兩國的商貿合作而進行的談判,還算是比較少見的!

    伴隨著工業發展,帝國的經濟增幅一年一年快,其中最能體現帝國經濟發展的就是財政收入了。

    1865年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預算為四億四千萬圓,較1864年的四億圓增加了約10%,其增長幅度依舊主要來之於工商業的增長。

    帝國的經濟快速穩定發展,也是讓帝國的教育以及國防、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城市的基礎設施的發展速度堪比後世的挖了又挖!

    目前帝國的大部分大型城市,尤其是正在發展或者想要發展工業的城市都在進行密集的基礎設施建設。

    而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能夠直接帶動工業經濟的發展,最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如今的帝國一切發展都好,也是讓林哲把心思從繁重的國事放在了一些平日裡不太關注的瑣事上來。

    比如說自己幾個子女的教育問題!

    他的長子林碃今年已經是七週歲了,雖然前兩年就有江道泉為他講學,但這種授課只限於最基礎的啟蒙,而現在,應該是到了正式進學的時候。

    讓林哲正式重視這個問題倒不是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兒子應該上學了,而是已經有了部分臣子依舊冒著被貶職或者乾脆革職的風險,上摺請皇帝允許皇長子正式入學!

    在古代王朝裡,皇子能否入學,什麼時候入學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教育問題,而是意義重大的政治問題!(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五章 林碃上學

    林哲一直都是對立儲態度問題非常強硬的態度,內心裡早已經是準備採用立賢模式,但是立賢不離嫡的話很容易引起大規模的反彈,所以林哲就是拖而不決。●⌒,

    林哲在立儲問題上,考慮的不僅僅是政權穩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他的繼承人將會面臨千百年來最為嚴峻的國內形勢以及國際形勢。

    考慮到時間因素,他林哲不可能長生不死,哪怕是他活的夠久,但是頂多也就活到七八十歲而已,而作為一個三十年代生人的人來說,等到進入二十世紀之後他就已經是古稀之年了,等他死去後繼承人登基,哪怕就是二十世紀的前半段。

    而任何一個後世人都知道二十世紀的前半年乃是局勢動盪最為劇烈的時期,國際形勢上有兩次世界大戰,有更多的地域衝突。

    而國內形勢上,主要是********問題,隨著時間的過去,民智的進一步開啟,到時候肯定會出現各種新思潮,對民`主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稍有不慎就會掀起一場波及全國的起義,進而動搖帝國的根基。

    林哲不知道在半個世紀後帝國國內的形勢會如何變化,但是他可以預料的是到時候他的繼承人應對這些問題是非常困難的。

    在這種特定時期下,一個能力平常的繼承人,只知道守成,而不知道革新和開創的第二代君主是絕對無法帶領這個王朝繼續前進的,甚至能不能保住這個王朝都會成為極大的疑問。

    林哲不想自己建立的王朝成為秦帝國,只維持區區的二世就轟然塌下。

    基於這些因素,林哲對心中的繼承人要求是非常高,他不奢望自己的繼承人能夠達到千古名君的地步,但是也絕對不能是尼古拉二世、威廉二世這種看不清世界變化的這些人。

    而繼承人的能力在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是絕對看不出來的,必須等他們長大成年,世界觀以及處理事情的手段成熟以後,才能夠全方面的判斷,哪怕是要求立儲的壓力太大。但是林哲也是打算頂住的。

    林哲的這種態度向來都是只做不說,而一些政治嗅覺比較靈敏的人已經是或多或少察覺到了林哲想要立賢。

    尤其是前幾年林哲以果斷而堅決的手段直接把總理大臣畢余同革職後,幾乎是明確的向全天下宣告了立儲問題朕意已決,誰要敢擅言那麼就要做好丟官的準備。

    因此這兩年已經是沒有什麼人敢公然上書請求立儲了。

    然而這並不代表這些大臣們的心思就這麼黯淡了下來。一有機會的時候他們依舊會嘗試在立儲問題上發表自己的聲音。

    如今的皇長子林碃的入學問題就是成為了他們新關注的問題。

    歷朝歷代的皇子教育問題各不相同,太過久遠的不去說了,只說前清,前清的皇子們一般到五歲的時候都會正式進入上書房就讀,然後一直讀書到成年。

    而帝國則是因為沒有先例。所以暫時沒有相應的規定!

    在這之前,林哲已經是讓皇長子師從江道泉啟蒙,但是這種啟蒙並不算正式入學,只是最基本的識字而已。

    而外頭的大臣們自然是不會甘心見於皇長子林碃,這個目前而言有著極大皇位競爭力的繼承人一直在深宮之中荒廢時光。

    收到了大臣請求讓皇長子林碃正式進學讀書的摺子後,林哲倒是沒有和往常一樣不滿,然後大肆鎮壓。

    儘管林哲知道這些請求讓皇長子正式入學的大臣們都懷著曲線救國的心思,但是事關繼承人的教育問題,林哲也沒有一味的反對。

    把這些摺子留中不發後,林哲自己也是迅速做出了決斷!

    首先頒發條例。規定皇長子滿五週歲就必須進行啟蒙,兩年後,即七週歲必須正式上學。

    隨後林哲親自批示在居仁堂設立『書苑』,充當林碃的教育場所。

    並且林哲是親自制定了林碃的學習科目以及學制等,規定前面數年則是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包括四書五經等傳統的經學文章以及新式學科的物理化學天文地理,以及琴棋書畫等傳統文化,英語、法語等外人,西方文化以及歷史,騎馬、射擊等體能課程。

    按照林哲的打算。這階段是打基礎用的,應該至少需要花費五年到六年的時間,而六年後林碃應該是十三歲了。

    這個年紀基本已經形成了基本的性格,其人是否有足夠的才華和能力擔任儲君的人選已經是基本可以斷定。如果林哲覺得他以及其他某些皇子有成為儲君的資質,那麼就會繼續進行高階課程的教授,後續的課程就不是什麼基礎教育了,而是一些高等課程,比如國防經濟學、國際關係學,人力資源管理這些東西。還有一些傳統的帝范,資政通鑑的教授為君之道的書籍。

    再觀察兩三年後基本就可以這少數幾個初選者中挑選一人,然後正式立為儲君,然後讓他入讀軍校,進入軍隊服役,進而培養儲君在軍隊裡的根基,為日後登基掌控軍隊進行鋪墊。

    進入軍隊服役數年後,則是退役然後進入政府各部門任職,這一階段依舊是學習,積累施政經學。

    有機會就給太子幾次監國的機會,看看他的實際表現如何,如果無法表現出一個傑出君主的潛質,林哲就會毫不猶豫的廢掉太子,從其他的幾個備選裡另行挑選。

    也許這個過程對於皇子們而言非常殘酷,也會引起一些政局的動盪,但是至少可以確保選出來一個人才。

    不客氣的說,要是哪天他的某個兒子真的擁有傑出的政治才華,甚至敢來一場宮廷政變來獲得權力的話,那麼他林哲都認了,有一個朱棣這樣的兒子總比有一個朱允炆這樣的孫子強得多。

    李世民、朱棣以及雍正,不都是通過殘酷的競爭才獲勝的嗎?不說他們賢明與否,但一個個都是政治手段過硬的狠角色,而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帶領二十世紀後的帝國繼續存活甚至是壯大發展。

    林哲制定的一系列皇子的教育課程,目的很簡單並且是唯一的,那就是試圖培養出一個傑出的繼承人來。然後其他在經過基礎課程後就被認定沒有潛力的皇子則是另外進行教育,他們也會學習一些高階課程,但是絕對不會進入軍隊或者政府機構學習,免的勝出應該有的心思。進而造成動亂。

    不過林哲對自己預定的這些安排並沒有對外透露過,其他人自然是不知道的,現在的他只是安排了林碃的前期教育課程而已,至於以後林碃是否能夠繼續獲得林哲的重視,就得看他自身的才華了。嗯,和努力無關!

    然而不管怎麼樣,林碃都是正式進學了,這對於已經平靜了數年的帝國政壇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

    儘管目前林哲並沒有透露出要立林碃為太子的風聲,但是很明顯已經是把林碃當成了儲君的備選之一,而這已經是足以讓很多人生出諸多不同的心思了。

    很多人都是開始想要進入居仁堂擔任林碃的講師,為此,林哲親自選擇了多人成為皇子林碃的老師。

    不過擔任林碃來是的並不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們,而都是一些中層甚至是官場新秀為主,主要來源於最近幾屆的國家考試的優秀學子。以及帝國大學的畢業生,這些都是負責傳統文科以及理科的老師。

    馬術、射擊等體育課程則是從近衛軍裡挑選了兩名軍方的新秀將領。

    至於琴棋書畫等就更簡單了,帝國的官員那麼多,挑選出來幾個琴棋書畫出色的中層官員簡單的很。

    林哲沒有讓江道泉繼續擔任林碃的老師,這讓江道泉有所失望!

    但是他的失望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很快他就是被林哲召見,然後林哲讓他負責二皇子林抲的啟蒙教育,1860年出生的林抲今年也五週歲了,正式適合啟蒙讀書識字的時候。

    於是乎這江道泉都搞不明白林哲到底在想什麼了,難不成讓他一直當專職保姆不成?

    要知道江道泉希望的可不僅僅是這樣啊。他要當名正言順的帝師,他要培養出來一個符合儒家傳統的聖君啊!

    這總是讓他給五六歲的小孩子啟蒙算什麼啊!

    但是不管江道泉怎麼想,林哲的心意已決,其他人自然是無法反對什麼的。

    隨著林哲把一系列關於皇子教育的制度確定下來後。八月六號,正式盛夏的這一天也是正式迎來了林碃首次進入居仁堂學習的日子。

    而這一天很多人都是關注著這一件看似小事,但實際上有可能影響以後數十年甚至百年帝國政治格局的大事。

    這一天天還沒亮透呢,南京城的某座院子裡就已經是燈火通明,董離在半個小時前就已經是起來了,今天是第一天給皇長子上課的日子。由不得他不緊張。

    董離在1857年的時候就是參加了帝國的第一次科舉,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成功入士。

    雖然他當初的科舉成績不錯,進入政壇的起點比較高,第一個職務就是在工商部下屬的科室裡擔任科長,不過由於年紀不大,而且資歷不夠的因素,他早幾年實際上一直處於學習的狀態,這期間他也不忘繼續補充自己,甚至還到帝國大學持續旁聽了三年的課。

    多年後的今天,他的官職雖然不算高,但已經是進入了帝國核心,目前在工商部擔任礦務司下面的一名處長。

    由於帝國沒有官員等級制度,只有一些組織部內定的任命規則,他這個礦務司的處長如果外調地方的話,當一府知府有些勉強,但是成為一府的二把手,即府同知還是可以的,也有可能調任到一些直隸州擔任知州。

    大體上相當於明清時期的正五品,後世的副廳級。

    為官八年,這才升了兩級,從科長,再到副處長,然後是處長。這個速度對於很多帝國官員來說都是比較緩慢的了。

    要知道前些年的時候帝國草創,一些有能力,有才華的官員陞遷速度都跟坐火箭似的,1857里的一名普通知縣,運氣夠好的話現在都有可能是道員甚至巡撫了。差一些的一般也能混到知府這些級別。

    不過董離卻是要特殊一些!

    他通過科舉並為官的年齡才多少歲?十六歲而已,而且這還是虛歲,他的實際年齡只有十五週歲。

    屬於真正的少年官員,所以後續多年裡。董離當官的時間少,學習的時間多!

    除了在帝國大學旁聽外,他還先後兩次跟隨考察團出國考察,第一次是去南洋的一些英國等國的殖民地、第二次則是跟隨工商部、外務部的聯合考察團奔赴歐洲,嗯。主要是去英國進行考察,學習人家英國人是怎麼辦工業的,順道還去了法國和普魯士等國。

    因此他陞官雖然慢,但是不代表著上頭不重視他,在組織部的官員名單上,他是屬於重點栽培的年輕官員!

    如果按照正常步伐來走,今年或者明年,組織部就會把他外放到地方任職,先擔任某府同知,然後是扶正擔任知府。如果表現一般般,董離這輩子是沒有機會回中央任職了,後續頂多就是靠資歷陞遷,但是最多在道員這個級別就到頭了,要上成為布政使這等省級官員,估計就得等到臨近退休的時候了。

    但是如果他的表現能夠讓組織部滿意的話,那麼就會再一次被調回京師任職,而到時候等待他的職務最少也是一個司長。

    司長在外調的話,至少也是一個布政使,甚至巡撫都有可能。以後等他再一次被調回京師,那麼就是入閣,成為一部大臣或者協辦大臣了。

    能夠被組織部列入重點栽培名單的年輕官員,其才華能力自然是有的。

    而林哲給林碃挑選各科老師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從一些在京任職的中層官員裡挑選,如此董離的入選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

    不過董離擔任了林碃的老師後,這段時間內自然不可能被外放了。

    但是現在外放去積累資歷,遠遠沒有比給林碃當老師來得好啊!

    先不去說這種皇子的老師,以後的帝師這種身份,僅僅是能夠天天入宮。然後有機會和皇帝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就是普通中層官員沒有的,如果能夠被林哲親自賞識才華的話,那麼他就有可能和畢宣溪、郭龍雲這些人一樣走上康莊大道。

    所以對於這一次的機會,董離還是非常重視和珍惜的。

    今天一大早他就起來的,這不起來沒辦法,睡不著啊!

    梳洗了後,他的妻子廖氏就是給他遞上了中華裝的外套,然後親自幫他穿上並扣好,還伸手幫他拍了拍並不存在的灰塵!

    董離對這位妻子還是很愛護的,董離出身貧寒之家,但是他的這位妻子卻是正兒八經的大家閨秀,其父乃是前清官員,後來帝國崛起她的父親主動投誠,並繼續在帝國官場任職,最後在江西布政使的位置上致仕退休。

    當初董離剛考中科舉,並進入帝國官場,一上手就是中央部門的下屬科長職務,不用說以後都是前途大大的有,如此的他自然是很多人眼中的最佳女婿人選,後來經人說媒後,董離就是和她定下了婚事,並在次年成婚。

    這廖氏是大家閨秀出身,不過性子卻是溫和良順,前些年又先後為董離生下一兒一女,這小兩口的日子過得倒是和和睦睦。

    穿上外套,然後接過了廖氏遞上來的公文包,董離低頭和她說了兩句話後,這才出了門。

    此時天色雖然已經大亮,不過依舊算得上很早,也就早上六點半左右。

    起得早除了睡不著外,還因為他住的地方和皇宮距離有些遠,這平常時候坐馬車去上班都得半個小時左右。

    而林哲雖然改革了帝國的上班時間,但是也不太可能一下子變成早上九點才上班啊,官員的正式上班時間是早上八點半。

    不過受到明清時代的影響,以及這個時候人們普遍習慣早起,所以很多官員都習慣提前抵達上班,八點到很正常。

    而今天董離不僅僅是上班,還是去皇宮居仁堂教授皇長子林碃上課,所以就必須提前去了,總不能讓皇長子林碃等你啊!

    坐在雙輪馬車上搖搖晃晃,董離很快就是抵達了中華宮的宮門之前,隨後和其他諸多到宮內上班的官員們,主要是在新華殿內辦公的官員們一起通過偏門,然後接受了門外的檢查,不要是不得攜帶槍支刀劍等。

    通過檢查後,他再步行到居仁堂,不過剛進去呢,他就是看見了不少熟人,而這幾個人他也是知道都是和自己一樣,都是被挑選出來擔任皇長子林碃老師的官員。

    這些人比董離來的還早!

    和眾人等候的時間裡,又有數人進來,最後這會議室裡就有了大約差不多二十多人,這些都是林碃的老師,按照每一項課程兩名老師搭配,由此可見林碃的學業將會非常的繁重,至少需要學習十幾門課程。

    又是等了一段時間,才聽外頭傳來一聲高唱:「皇上駕到!」(未完待續。)

    PS:  二合一章節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七章 母憑子貴

    早上八點半,林哲準時出現在居仁堂,而今天不僅僅是他自己過來,後頭還跟著一個只有七歲的皇長子林碃。¥℉,

    就當林哲接受著群臣們的歡迎時,他身後的林碃也是睜大了眼睛看著這些自己的老師!

    不過雖然神情間帶著好奇,但是一舉一動卻是沒有尋常小孩子的畏懼,而是非常自然的跟著父皇林碃的步伐,然後一切接受群臣的拜見。

    這種事他從小到大已經經歷過多次了,接受群臣拜見這種事可謂是輕車熟路!

    邁動著小短腿的他神情自然的跟在林哲身後,他旁邊排成一列的臣子們則是陸續低頭彎腰,然後口道『臣某某見過殿下!』

    短暫的接見過後,林哲是難得的親自說了一些規矩,不外乎是要讓這些皇長子的老師們要嚴格督導林碃的課業之類的。

    說完這些後,他就是當著群臣的們轉身對林碃道:「這些以後都是你的講師了,正式見一個吧!」

    這個『見』,自然是和之前的接受群臣拜見截然不同的意思,剛才是林碃以皇長子的身份接受群臣的拜見,而現在林碃則是以學生的身份拜見老師!

    當即林碃就是邁動小短腿,然後上前了兩步後,身體略微彎下後道:「學生林碃拜見諸位恩師!」

    雖然林碃的彎腰幅度非常小,但是這些群臣們心裡卻是非常享受這一刻的,能夠讓皇長子恭敬拜見的,也就只有今天這一次了,以後可就沒有這種機會了。

    嚴格上來說,今天這情況有點像是傳統儒學裡的拜師禮,不過由於林碃的身份過於特殊,所以是大大的簡化了,這行禮也是淺嘗即止,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而在人群中的董離看著這個只有七歲,但是一舉一動都是充滿了皇家風範的皇長子林碃。心裡頭感覺有些怪異,這皇家果然是和尋常百家姓大大不同,尋常家,哪怕是那些貴族家庭的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就算是聰慧好學在學業上不差,但是為人處事上是絕對不可能和眼前的這個皇長子林碃這般的。

    如果忽略掉林碃的身高以及還略顯得稚嫩的聲音,恐怕人們都會以為這個小小的林碃已經成年了吧。

    這倒不是林碃刻意為之,而是從小他就是這麼生活的,在他三四歲的時候。就是不斷的耳聽目染一些皇室禮儀,而在皇家裡生活,說實話各方面的規矩實在太多,比如坐著的時候是絕對不能鬆鬆垮垮的,要挺直腰桿了坐。

    也許對於林哲來說,所謂的皇室生活和尋常生活沒有什麼區別,因為所有的規矩都管不到他頭上來,從來只有他制定規矩管別人的份。

    但是對於在皇宮裡居住的嬪妃以及皇子皇女們來說,一舉一動都是有著諸多的規矩限制。

    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剛才林碃接受群臣拜見的時候,他應該走多快。在每個大臣面前停留多久,停留的時候該做出什麼樣的表情,笑容該如何展現,什麼時候該點頭,什麼時候該轉移視線,這些東西都是有著皇室僱員裡的禮儀官員進行教授的。

    董離心中驚嘆於林碃的表現,其他幾個以往沒有見過,或者只是遠遠見過一面林碃的大臣們也是心中大多有著這種感受。

    彷彿他們面前站著的不是一個七歲小兒,而是一個林哲的縮小版一樣!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生出了一個感覺。那就是這個林碃真的很像林哲,這種相似不僅僅是相貌上的,而是神情舉動,如果這個林碃真的擁有林哲的才華。不說十分九分,哪怕是只有七八分相似,但是這對於帝國而言就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林哲並沒有在居仁堂停留多久,把林碃交給這些講師後,他就是前往旁邊的新華殿開始一天的工作了。

    而留在居仁堂的林碃將會開始一天的繁忙學業!

    第一節課是經學,授課老師乃是教育部的一名副司長。年約四十歲,姓程,這名程司長乃是教育系統出身,之前在帝國大學擔任過經學科教授,後來才進入教育部工作。

    這以前都是教帝國大學裡最優秀的學子們的人,自然是滿腹經綸,不管是八股文章還是詩詞等,基本都是信手拈來的那種人,教授一個普通孩童經學自然是半點問題都沒有。

    林碃在正式進學前,就已經通過了大約兩年的啟蒙教育,一些常用字都已經認得了,不過現在聽程司長講論語的時候,依舊是比較吃力的。

    經學之後,乃是數學、然後分別是物理以及化學!

    這一上午下來,初次經歷這種高強度學習的林碃腦袋都有些暈乎乎的!

    中午時分,他回到後宮吃飯時,其母李惠嬪能夠非常輕易的看見了林碃臉上的疲憊,心疼的不得了。

    但哪怕是心痛,她卻不會說什麼既然那麼辛苦就不要學了之類的,這一次進學關係到以後林碃的皇位之爭,哪怕是再辛苦,再困難都要堅持下去的,而且堅持下去還不行,還必須學。

    所以李惠嬪只能是給自己的兒子準備了一大堆好吃的!

    吃罷午飯,又是小睡了一個小時後,到下午兩點的時候,林碃再一次準時出現在了居仁堂!

    下午的課業依舊非常繁忙,第一節是天文地理科,然後是英語課,這個時候對於林碃來說一天的繁忙課程總算是告一段落,稍候雖然還有課,不過卻是騎術課,這騎馬對於小孩子來說怎麼都不能算是辛苦啊。

    按照林哲親自制定的課程,林碃目前要學習經學、史論、數學、物理、化學這五大基本課程,這五大課是每天都要學習的。

    此外還有屬於次一等的課程,包括天文地理科、法語課、英語課、外國歷史。

    再過來則是一些藝術以及體能課程,包括傳統的琴棋書畫、西洋藝術鑑賞、騎術、槍械操作、搏鬥等。

    林碃的主要課業自然是那些主要課程,至於後面的次一等課程以及藝術還有體能課程並不算是強求的,會不會並不影響他是否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主要是用來陶冶情操性格的。

    諸多的課程幾乎塞滿了林碃的每一天,他要從早上八點半開始讀書,然後到中午十二點下課,下午兩點再開始一直學習到華燈初上的六點。

    至於放假休息。林哲並沒有規定,大體上是遵循官員的休息時間。由於帝國普遍採取週薪制度,因此也沿用了七天為一週的基本制度,公職人員可在週末獲得一天的休息時間。

    除了週末一天休息時間外。公職人員的假期就只有那些重大節日了,比如說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這些節日裡,可以獲得三天的休假,此外林哲的生日也是可以獲得一天的假期。

    而這些假期安排實際上也很難徹底執行,因為這些公職人員是維持國家運轉裡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政府機構都必須保持運轉,同時有些官員為了表現,往往在週末裡都不休息而繼續工作。

    至於高級官員的話,就更加沒有所謂的週末休息一說了,高級官員的事那麼多,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私人時間。

    林碃的課業遵循官員作息時間,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寒假和暑假了,每年夏天到的時候,帝國的那些新式學堂都會放暑假。春節到來之際就會放寒假!

    為什麼放暑假?

    一方面是夏天太熱,另外一方面也是讓學生們回家幫忙農活,夏天的時候可是搶收搶種的時候,一般都非常繁忙的,而這年頭讀書的都是男孩子,哪怕是十幾歲的男孩子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

    不同除了寒假比較統一外,暑假基本各省不統一,因為各省的農忙時節不一樣,因此各省是因地制宜,適當的更改假期長短。甚至是各地學校還有專門的農忙假等。

    這些假期林碃自然是享受不到的,他一年到頭,能休息的就那麼幾個法定節假日而已。

    林碃開始了繁重的學業,林哲自然是時刻保持了關注。前面半個月的時候他經常抽查了林碃的課業,整體上對林碃的學習進度還是保持了滿意態度的。

    林碃學習好了,林哲高興就是給那些老師們賞賜了不少東西,這些賞賜都在眾人的預料之中,但是讓人意料之外的是。

    十月初旬,林哲以『教育有功』為由。封李惠嬪為妃,晉為李慧妃!

    這個封賞一出,瞬間就是引導了宮內宮外!

    因為這是林哲在當初納娶九嬪之後,第一次晉嬪為妃,而後宮妃子們是否能夠獲得妃子甚至貴妃之類的頭銜,其實和她本人是否能夠獲得寵愛無關,最關鍵的是她們是否有兒有女,而且這兒女是否得到寵愛。

    母以子貴,這句話在後宮裡就是赤裸裸的明證!

    這李惠嬪當年在內宮裡只是一個邊緣人物,哪怕是生下了皇長子林碃後,她依舊沒能在林哲面前得到多少的寵愛,這一年到頭林哲就去不了幾次她那裡。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女人,卻是超過了其他諸女,尤其是這些年深受林哲寵愛的方德嬪,率先被封為妃。

    這對於李惠嬪來說,第一感覺就是熬出頭來。

    但是對於一些政治嗅覺靈敏的人來說,這封李惠嬪為李慧妃,卻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這代表著皇上對皇長子林碃的學業非常滿意,甚至有可能立林碃為太子。

    而這些都是那些天天關注著儲君事務的大臣們的想法,而此時皇宮裡有個女人卻是不關注這背後的什麼政治含義。

    方德嬪露著可憐兮兮的表情,半天一句話都沒說,這讓林哲看了心裡有些發毛,這女人就是拿捏住了自己的短處啊,知道自己不忍看見她委屈。

    心裡頭沉思了好半會後,這才道:「其實這些頭銜也沒有用處,既然你想要,朕回頭就給你補上!」

    方德嬪聽到這話,方才的委屈表情瞬間就是消失了,然後露出一副心滿意足的表情,邁著小貓步走了過來:「你對我真好,這幾天我從女宮那裡學了些新東西,晚上給你看!」

    林哲聽罷不由得呵呵一笑,這女人!(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八章 工商稅務改革

    就在眾人以為林哲封李惠嬪為妃是想要立太子的前奏時,林哲卻是在隨後兩天又是先後封方德嬪為妃。

    然後皇二子林抲的母親安莊嬪也是被封為妃!

    還不止這兩個人呢,此外為林哲生下皇四女的錢康嬪也是被封為妃。

    如此一來,就是先後有四女被封為妃,而這四女都是為皇帝生下皇子或者皇女的妃子。

    本來一開始林哲是沒有打算封這麼多人的,他最初的本意是只封李氏為妃,但是因為後面方德嬪的因素,他也是想著給這個自己最寵愛的女人一些更高的宮內地位,然而既然都給了方德嬪,那麼安莊嬪和錢康嬪自然也不能落下了,畢竟她們也都是為林哲生下了兒女的人,厚彼薄此可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在這後宮之內。

    這些女人們平時裡在林哲面前都表現的跟好姐妹一樣,但是林哲表面上看不到不代表他不知道這後宮裡沒有鬥爭啊。

    雖說林哲並不是什麼博情的情種,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女人都是自己的女人,自己有義務給她們一個安定的生活。

    說起來有些可笑,為了給這些女人一些希望,林哲除了大部分時間待在方德嬪這裡外,小半時間給了皇后陳靜外,還會專門抽出時間來去其他嬪妃所處,雖然不會說太頻繁,但是總不會讓她們一年到頭都看不見自己。

    而且宮內舉行一些活動的時候,比如看皇家舞蹈團表演,又或者是像去年那樣參加火車通車儀式這種事上。林哲基本上都是會把她們都帶上。

    這些舉動不代表著林哲喜愛她們,而只是在盡一個丈夫的責任而已!

    說起來。這些被皇家規矩鎖在深宮之中的女人也是過的極為淒涼,皇后陳靜好一些。身為皇后的她是後宮之主,這當女主人自然是過的舒心無比。

    而方德嬪也勉強還行,雖然有著諸多規矩約束著她,但是憑著林哲的寵愛,她可是經常跟著林哲出宮,然而即便如此,方德嬪也是依舊無法適應深宮生活。

    除了上述兩女外,其他女人就更悲劇一些了,基本上一年到頭都無法出宮幾次。平日裡最大的安慰就是她們的父母,姐妹進宮和她們說話了。

    這些被鎖在深宮之中的女人並沒有外人想像中的那麼開心和幸福!

    而這也是為什麼齊琳一直拒絕入宮的原因,她願意當林哲的女人,甚至寧願不要嬪妃的名份,但是也不願意入宮成為一個深宮怨婦。

    林哲的這一次先後封了四名妃子,算是對這幾女的一些安慰了!

    而這個時候,外頭的那些大臣們也是有些看不清了,前些時候只有一個李慧妃獲封的話,那麼這些大臣們還可以認為這是林哲要立林碃為儲的前奏。

    但是現在一下子封了四個妃。這就讓很多人有些搞不懂了,難不成這只是例行公事,任何一個產下皇子或者皇女的都可以獲封不成?

    他們猜的其實還真沒錯!

    之前林哲單獨封李氏為妃的時候,還真是因為林碃的學習表情讓他比較滿意。所以才會特地用了『教育有方』這四個字為由封李氏為妃。

    因此儘管林哲自己不願意承認,但是這已經是有了把林碃當成儲君人選的一種表現。

    而後來同時封四女為妃,則是一種普遍性的行為。甚至是打算就此成為定例,凡是生下皇子皇女的嬪都能獲封『妃』。

    然而更高一級別的貴妃卻不是這麼隨便的了!

    帝國的後宮制度參考了古禮。同時也參考了明朝時代的一些制度,這後宮裡也是等級明顯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昭儀、才人、貴人等等級,其中皇后自然是一人,稍後的四個等級都有嚴厲的規定,其中皇貴妃作為僅次於皇后的封號,明確規定非儲君之母不授,如儲君為皇后嫡子,則空置。

    貴妃、妃這兩個級別則是非皇子、皇女之母不授。

    而嬪這個級別沒有多大的硬性條件限制,但是卻規定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九嬪,這沒辦法,上古周禮就是這麼規定的,只能有九個,只能少不能多,此外由於后妃的封號從嬪開始就確定下來,比如方德嬪,封妃後是德妃,以後則是德貴妃,德皇貴妃,這個『德』字是屬於她的獨一封號,至少在她死之前是不能授予給其他妃子的。

    因此九嬪的封號雖然一開始效仿明朝,但是並沒有規定說明確封號,只規定嬪這一等級而已。

    最後的昭儀以下、包括才人、貴人則是無限制,無定數。

    不過到目前為止,林哲的後宮還是比較簡單而純粹的,除了皇后陳靜外,他的嬪妃只有當年一起選入宮內的九嬪,如今九嬪裡有四女被封為妃,也就只剩下五嬪了。

    至於昭儀、才人、貴人這三級,人數也不多,大多都不是林哲正式大婚或者選秀女娶進來的女子,比如說之前有個女官因為貌美被林哲看中,進而正式入宮進而獲封才人,凡是和林哲而有一夕之緣的女人,只要她個人願意的話,基本都能獲封一個頭銜。

    封妃一事最開始雖然引起了不少波瀾,但是最後卻是沒能引起什麼太大的波動,因為這事雖然一定程度上關係到了皇儲之爭,但嚴格上來說意義也不大,同時這還是林哲的家務事,外臣想要管也管不了。

    所以此事頂多也就是那些關心皇儲之爭的人關係一些罷了,對於普通大臣們而言,此事還沒有近期的帝國稅務改革來的這麼重要。

    進入十月份後,帝國執行的農業稅改革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年頭,去年剛施行的時候可是引起了極大的波瀾,甚至出現了出場小規模的叛亂,儘管這些叛亂在軍方的強力鎮壓下很快就是消失的無影無終,但是此事依舊給帝國官員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而繼農業稅改革後,財務部那邊又是開始推行了工商稅改革,這一次財務部雖然吸取了農業稅改革的教訓,並沒有一下子就在全國實行,而是分別在安徽、浙江兩省各自挑選了一個府進行工商稅改革試點。

    推行一年後,財務部的報告時,新工商稅務體系更加完善,不僅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帝國的稅收,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區分行業、企業規模大小進行徵稅,而不是和以往那樣一刀切,利潤豐厚的行業繳納的稅收和利潤低下的行業都相差無幾。

    為此,財務部已經是正式提交內閣,請求把新式工商稅務體系推廣到全國施行。

    然而此舉雖然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了謹慎,他們是害怕發生和去年一樣的事,新稅務改革引來大規模的抵`制甚至造成帝國的動亂。

    當然了,他們也沒有說直接發對稅務改革,而是表示要謹慎再謹慎,最好是再試點幾年,逐步擴大試點區域,從一個府,再到一個道,然後到省,等其中幾個省試行後效果不錯的話,再推廣到全國施行。(未完待續。)

    PS:關於章節名,本來上一章應該是516的,但是打錯了寫成517,而雨天我在作者後台無法修改章節名,所以只能將錯就錯了!因為雖然章節名少了一個516,但不代表著缺少了章節。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一十九章 三流工業國

    在中國的傳統王朝裡,除了宋朝比較特殊一些外,其他王朝的財政收入無一例外都是依賴農業稅,這也是為什麼傳統王朝都極端重視農業稅的根本原因。

    然而這種傳統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時期卻是得到了改變,起因就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進而造成清廷財政困難,為了籌集軍費,清廷開始大規模推行釐金制度。

    由此開啟了大規模徵收商稅的時期,在余勝軍時代裡,林哲維持軍隊的主要收入也是依賴釐金以及商貿區的收入。

    等到了林哲建立中華帝國,那麼工商稅更是供養軍隊的大頭,當初林哲能夠憑藉蘇南以及浙北這彈丸之地起家並橫掃天下,進而統一中國,來之於浙北以及蘇南地區的工商稅可謂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統一中國後,雖然因為財政收入總額快速膨脹,工商稅的比例從絕對位置上開始下降,但是依舊佔據了主要地位。

    同時考慮到從農業裡徵收的稅收是屬於一種比較固定,很難短時間內有較大漲幅的稅種,農業稅收在1857年到1860年之間有較大的漲幅,不過這種漲幅是因為中華軍陸續擴大地盤,並最終統一了中國。

    等統一中國後,基本上能夠收取的農業稅就已經是確定了下來,雖然後續還有部分漲幅,但是總體規模並不大,而等進入1864年以後,農業稅基本已經是穩定下來,每年的漲幅有限。

    但是帝國每年的財政收入為什麼依舊能夠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的漲幅呢!

    這是因為帝國的財政收入漲幅主要來之於工商稅、關稅的漲幅!

    這些年來。隨著帝國進一步扶持發展工商業,帝國國內的工業以生絲、棉紡兩大產業為龍頭產業。進而拉動鋼鐵、煤炭、化工、機械、造船等產業,再輔以傳統的茶葉出口。瓷器出口等。

    帝國的工商業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其中的龍頭產業,即紡織產業,1864年,中國的機器工廠所產的生絲總量達三十萬包之多,其中超過二十五萬包被用於出口,按照出口均價四百圓一包計算,僅僅是生絲一項就創造了一億圓的出口額。

    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土絲並沒有計算進去。

    機器棉紡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這幾年的發展可謂是翻天覆地,1864年。國內生產的機織布約兩千萬匹。至於棉紗就更多了,因為國內很多紗廠生產的棉紗都是直接銷往內陸地區,由當地婦女購買後自行織布的。

    作為棉紡產業迅速發展的另外一個明證就是,1860年的時候,帝國進口棉花的數量只有四十萬擔,然而到了1864年的時候,進口棉花數量急劇增加到了一百八十萬擔。

    而進口的棉織品,包括棉紗、棉布的數字卻是連年下降,從1858年左右的數十萬擔降低到1864年代兩萬擔。

    棉紡產業的興起。也是帶動了國內棉花種植規模的擴大,按照農林部的推測,1864年國內的棉花產量已經是突破一千萬擔,棉花集中產區的棉農數量約有五百萬戶。而兼種棉花的農戶高達三千萬戶。

    和生絲產業的強大吸進能力,每年都能夠為帝國賺取上億甚至更多的黃金等貴金屬外匯不同,棉紡產業的發展表面看起來沒有生絲行業那麼高大上。但是對於經濟的帶動能力卻是要遠遠超過生絲行業的。

    除了紡織產業這種能夠快速拉動經濟發展的輕工業外,一些重工業產業雖然說在產值。貢獻稅收方面不如輕工業,但是依舊是帝國工業的重要組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而代表著十九世紀工業發展指標的鋼鐵和煤炭這兩項,帝國近幾年的發展可謂是快速無比!

    1864年,帝國現有的三大鋼鐵廠以及若干小規模的鋼鐵廠加起來,原鋼產量約三萬噸,生鐵產量約五十萬噸。

    煤炭雖然發展也很迅速,但是受限於時間因素,所以1864年的煤炭產量只有約六百萬噸,這個煤炭產量遠遠無法滿足帝國的對煤炭的龐大需求,每年都還需要大量進口煤炭,尤其是優質煤炭,主要是從越南、澳大利亞進口煤炭,1864年,帝國向越南進口了約五十萬噸的煤炭,而且大多都是優質無煙煤。

    作為對比,英國的原鋼產量約為三十萬噸,生鐵產量約為五百萬噸,煤炭產量約為一億噸,帝國的鋼鐵煤炭產量和英國比起來,那差距大到讓人足以窒息。

    不和英國比的啊,和其他國家相比,比如法國,他們的原鋼產量約為六萬噸,生鐵產量約為一百萬噸,煤炭產量約為一千萬噸,這法國人的產量大約就是帝國的兩倍。

    而普魯士方面,他們的原鋼產量約為八萬噸,生鐵產量約為百萬噸,煤炭產量約為三千萬噸。

    和諸多列強們比起來,和英國自然是沒法比的,和法國、普魯士也有較大的差距,而和奧地利、沙俄、意大利比起來的話,雖然有些還比不上,但是勉強不會差太多。

    由此可見帝國通過將近十年的工業化發展,已經勉強算是擠進了三流工業國家的行列,當然了這距離徹底完成工業化革命還略有欠缺。

    主要是現在帝國的發展很多都是屬於表面發展,工業產值比較依賴於輕工業,也就是農產品的初級加工。

    而一些高端製造業上,尤其是機械設備則是還有非常大的空白,雖然國內出了一個隆豐機械公司,但是目前帝國國內的工業發展過程中,每年依舊需要大量購入機械設備。

    這幾年帝國進口最多的不是棉花,也不是呢絨,而是建設各類工廠所需要的機械設備!

    而造成帝國國內的高端製造業不足的最大因素不是因為沒錢投資,而是沒有大量的高端人才。

    帝國的新式教育體系才推行十年不到,而早期幾年都是屬於試行階段,只有這兩年才較為普及一些,不過高端院校依舊比較少,這培養出來的高端人才並不多。

    人才的缺乏是導致帝國進軍高端製造業的根本障礙,這從帝國這些年來每年都從外國大量招募高端人才,甚至是歡迎並鼓勵擁有高端技能的洋人加入帝國國籍就可以看得出來,帝國對於高端人才的缺乏是非常嚴重的。

    然而這人才培養是需要時間的,沒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根本就不可能培養出來大量的高端人才,所以現在即便是缺乏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當然了,高端製造業的缺乏並不是說帝國的工業發展就緩慢並落後了!

    依靠紡織業為龍頭,帝國的工業產值是連年上漲,而工業的發展自然也就帶來了更多的商稅。

    等到了1865年的今天,工商行業貢獻的稅收已經成為了國內第一大稅種,幾乎是佔據了中央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而這種情況下,財務部試圖對工商稅進行改革,可謂是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劇烈的動盪,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官員希望財務部謹慎再謹慎,甚至是緩行工商稅改革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五百二十章 夏威夷

    由於工商稅的重要性,所以雖然財務部那邊想要盡快的推行新式工商稅務改革,但是為了保證稅務改革的穩定推行,不至於匆匆退出而引起動盪,所以內閣那邊的聯合會議上,還是否決了財務部的要在1865年全面推行工商稅務改革的提案。

    並要求財務部繼續進行工商稅務改革!

    為此,財務部不得不放緩了推行工商稅改革的動作,而是選擇了繼續試點!

    不過試點的規模要比之前更大一些,財務部初步決定在原試點地區,即浙江、安徽兩省中擴大範圍,把原來的縣、府試點擴大為道級試點。

    初定在浙江之寧紹台道、安徽之皖南道推行,此外又是選擇了廣東以及直隸、湖北三省各自選擇了一個府進行試點。

    而這些試點地區都有著共同點,那就是這些地方都有著中小等規模的工商業,足以承擔試點的任務。

    然而由於他們的工商業雖然說比很多地方都要強一些,但是和上海,天津,廣州以及武昌這些比較大型的工業城市而言,依舊是有著極大的欠缺,所以哪怕是試點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差錯,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這些試點地區裡,最主要的自然是寧紹台道了,準確的說應該是其中的寧波府!

    寧波乃是中國的早期開放港口之一,早早就是開始發展工商業,雖然說受到了附近的上海港口的衝擊,導致寧波港沒能和上海一樣快速發展為超大工業城市。

    但是放在國內裡。寧波依舊算得上是第二梯隊的工業城市了,其以茶葉、生絲出口為主導產業。輔以棉紡以及其他一些輕工業等。

    其工業產值在浙江省內名列前茅,遠遠超過省府杭州以及蠶繭主要產地湖州。

    有了寧波這樣一個比較典型的工業城市存在。才能夠較好的試驗工商稅務改革是否可行。

    畢竟工商稅改革總不能跑到一些工業落後,主要依靠農業的地區去推行不是,那樣就算是試點了但是也試不出來什麼效果。

    財務部定下的第二輪的工商稅改革試點後,預測試點地區的工商稅收入將會比原來提高大約十五個百分點左右。

    並且工商稅內的諸多詳細稅種的調整,將會進一步調節國內工業發展的結構,間接推動資本投入帝國希望他們投資的產業。

    這工商稅務改革乃是財務部未來數年來的主要事務,同樣也是帝國的大事,因為這關乎到帝國未來的稅收能否得到增加,工業發展的構架是否更健康的問題。

    對此林哲自然也是比較上心的。對於財務部遞交的一系列報告,林哲都是親自過目並做出批示。

    對於工商稅改革一事上,林哲指示了財務部方面,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要大膽創新改革。

    而這也是內閣聯合會議上的決議,帝國大部分高層官員們的共識。

    對於帝國財務來說,財政收入保持穩定是最主要的,在保持財政收入穩定的前期下,儘可能的提高財政收入。而提高財政收入的同時,又不能過於損害企業的利益,要保證企業有一定的盈利額度以保持連續發展。

    新的工商稅務改革之所以引起了帝國高層官員的廣泛關注,是因為穩定的財政收入關乎到軍費。行政費用以及教育、工商扶持、交通等費用,帝國不管想要做什麼事,都離不開財政的支持。

    可以說。帝國各部都指望著財政收入能繼續有所提高,因為財政收入提高了。才能夠緩解目前的財政緊張情況。

    儘管這幾年來帝國的財政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在1865年的時候。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已經是高達四億四千萬圓。

    然而對於正在高速發展中的帝國而言,這錢還是不夠花!

    和財政收入預算搭配的是財政支出預算,1865年財政支出預算是四億五千萬,這說明什麼?說明還有一千萬的財政赤字。

    1865年的財政支出預算中,軍費依舊是大頭!

    高達一億三千五百萬的軍費預算佔據了財政支出總額的百分之三十點七,儘管這個比例已經是連年下降,但軍費依舊是帝國最大的一項財政支出。

    軍費總額的提高,主要是因為軍隊的規模在逐漸擴大,然後帝國陸軍正在大規模換裝新式步槍,炮兵,騎兵等技術兵種的比例進一步擴大,海軍的全面鐵甲艦計畫更是耗資龐大!

    由此導致了軍費的總額依舊是逐漸上漲的!

    除開軍費外,其他的資金大部分都是被各部門瓜分!

    然後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軍費還是內閣那邊的行政費用,這些錢其實大部分都是用來支付人員薪資了。

    軍費的大頭是給軍人發薪資,而行政費用自然是用來給國家僱員發放薪資!

    人員薪資費用支出,不管在什麼時代,什麼體制的國家裡都是財政支出的大頭!

    除了人員薪資外,其他的則是一些基礎設施投入,比如一些水利工程,城市道路橋樑等建設等。

    一個國家的各方面花銷是非常多的,這裡用一點,那裡用一點,最後加起來就是好幾個億了。

    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軍方還是內閣各部,都是希望稅收越多越好的!

    比如現在的江道泉就是希望能夠在1866年之後,在建設幾所高等院校,而建設高等院校都是非常花錢的,現有的教育經費雖然已經不少,但是都已經有了預定去向,如果想要爭取在建立一些大學的話,那麼就需要更多的財政支持了。

    而就在帝國的政壇高層廣泛關注著工商稅務改革的時候,十一月六號一艘懸掛著紅旗金龍吐藍珠圖的商船駛入了夏威夷王國的火奴魯魯港!

    這是一艘歸屬中華帝國太平洋貿易公司的一艘運輸艦,艦名為『裕祥號』,乃是一艘蒸汽風帆混合動力運輸艦,噸位不大,只有一千三百噸左右,不過卻是典型的深水遠洋船隻。

    帝國太平洋貿易公司乃是屬於典型的軍械貿易公司,該公司所屬的運輸船上裝載的自然是槍支大炮。

    裕祥號預定前往美國西海岸,上面裝載的是國內皇家武器公司專門為了北美民用武器市場研發並生產的左`輪手槍以及獵槍等。

    美國內戰雖然結束呢,帝國失去了美國軍方的龐大訂單,但是不代表帝國就會放棄美國的武器市場了,沒有軍方訂單就去競爭民間的市場,雖然市場會小一些,但蚊子腿也是肉啊!

    裕祥號停泊在火奴魯魯港的時候,卻是發現了一些意外,因為他們發現港口裡有多人向他們求救,這些人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叫嚷著救命的他們還沒跑過來呢,岸上就有多名軍警趕到,然後直接就地抓捕了那些向他們呼救的人,並在抓捕過程中當場擊斃了一人。

    此事直接就是引起了裕祥號上船員們以及隨船的兩名海軍軍官的注意,不管岸上的那些人是因為什麼被抓,但是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是中華子民,裕祥號上的船員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理,當即就是有數人上岸進行交涉!(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