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599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一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

    就在珠江口海戰爆發約一個月後,即五月初,在西太平洋海域的英法美三國再一次集結起一直規模不小的艦隊,然後打著卡瓦哈米哈五世的旗號對夏威夷發起反攻。『≦,

    對面英法美聯合艦隊再一次來襲,帝國海軍的夏威夷特遣艦隊別無選擇,只能是硬著頭皮進行抵抗!

    五月四號,帝國夏威夷特遣艦隊,以兩艘鎮廣級小型近海鐵甲艦、三艘木製巡洋艦為核心,在火奴魯魯港外迎戰英法美聯合艦隊。

    由此第二次火奴魯魯海戰正式爆發!

    而這一次帝國海軍夏威夷特遣艦隊並沒有延續之前的好運,交戰僅僅半小時,紹興號木製戰艦即被重創,全艦燃起大火而被迫棄艦,該艦也是在一個小時後在海面焚燬,只留下些許殘骸漂浮在海面上。

    又激戰兩個小時後,特遣艦隊司令郭易的座艦太原號也是被重創,而被迫退出戰鬥以撲滅大火。

    兩艘木製戰艦一沉一重傷,這使得夏威夷特遣艦隊只能依賴兩艘小型鐵甲艦苦苦支撐。

    到午後時分,夏威夷特遣艦隊見不敵英法美聯合艦隊,被迫主動退回港口,進行最後的港口防禦作戰。

    此戰中夏威夷特遣艦隊之所以不敵,不是夏威夷艦隊實力不濟,官兵不用名,而是敵人實在過於強大。

    這第二次進攻夏威夷的英法美戰艦足足有八艘之多,僅僅是美國人就派出了五艘戰艦,此外英國人有兩艘,法國人有一艘。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英法美三國聯合艦隊裡並沒有什麼大型的鐵甲艦!

    畢竟大型鐵甲艦可不是什麼隨便能夠抽調出來的,英法兩國在太平洋海域本來就沒有多少軍艦,更加不可能把大型鐵甲艦派過來,而殖民地的一些小型炮艦也是難以跨域太平洋,更關鍵的是,夏威夷群島的火奴魯魯港可是被帝國海軍所掌控。他們可沒有港口進行補給。

    倒是美國人派來了一艘八百多噸的近海鐵甲艦,而正是這艘鐵甲艦給夏威夷特遣艦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牽制住了兩艘鎮廣級小型鐵甲艦,不然的話以兩艘鎮廣級鐵甲艦的實力。足以給那些木製戰艦造成重大殺傷,到時候誰勝誰負還不得而知呢。

    敵人的戰艦數是己方的兩倍,而且還有一艘八百多噸的鐵甲艦坐鎮,夏威夷特遣艦隊在外海攔截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這場第二次火奴魯魯海戰,也算得上是帝國海軍第一次在正面海上決戰裡失利。

    海上攔截失敗後。已經被晉陞為海軍少將的夏威夷特遣艦隊司令,郭易少將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把大量的水兵撤上岸來,同時直接把已經重創,需要大修的太原號上的艦炮也一股腦搬了下來,然後部署在港口炮台上。

    次日,英法美聯合艦隊對火奴魯魯港的炮台進行大規模炮擊,戰事吃緊之下,郭易少將一咬牙,再一次率領殘餘的艦隊衝向港口。在炮台火力的掩護下突襲英法美聯合艦隊。

    這一次他的運氣要好一些,以武昌號木製戰艦為誘餌,然後派出鎮西號以及鎮湖號兩艦,圍攻並重創了前出突進的一艘美國木製戰艦。

    這一艘戰艦被重創,再加上昨天決戰裡夏威夷艦隊雖然損失了兩艘戰艦,但是也是擊沉了美國人一艘戰艦,如此一來,美國人的五艘戰艦裡,已經是五去其二,反倒是英法兩國的三艘戰艦還好好的。

    不過這並沒有打消英法美三國聯合艦隊反攻夏威夷的企圖。眼尖無法摧毀炮台,也無法殺進港口,他們干脆來迂迴作戰。

    在火奴魯魯港南部方向約六公里的岸邊進行了登陸,一口氣送上來了高達兩千五百多人的兵力。然後就是朝著火奴魯魯港殺了過來。

    看到他們真的登陸了,郭易少將反而是鬆了一口氣!

    自家的艦隊雖然不如英美法三國聯合艦隊,但是夏威夷的陸戰兵力卻是不弱的。

    目前駐紮在夏威夷守備團擁有一個陸軍步兵營,兩個海軍陸戰隊步兵連,以及總數三個炮兵連,總兵力約有一千二百人。

    而這幾天裡。由於艦隊失利,郭易上校是抽調了諸多水兵,尤其是失去戰艦的水兵們上岸,一共臨時組建了三個水兵連以及兩個重炮連。

    上述部隊由夏威夷守備團團長,陸軍上校陳柯同指揮。

    儘管目前的夏威夷群島防務的總司令是由郭易少將這個夏威夷特遣艦隊司令兼任,不過海陸有別,這海戰自然是郭易少將負責,但是陸戰還是交給陸軍去辦的,他郭易就不插手了。

    陳珂同上校除了負責中華軍海陸兩軍的陸戰部隊外,此外手底下還有一支臨時徵召起來的夏威夷土著部隊。

    正式名稱為『夏威夷王國近衛軍』,不過名字聽上去雖然很高大上,人數也不少,有著一千六百多人,裝備的武器也不算差,為了增加他們的戰鬥力,中華軍可是免費給他們發放了後裝步槍。

    但是緊急訓練兩個月了,這些人也只是勉強能夠分出左右,但是連列隊都走不整齊,射擊訓練的時候,就沒幾個士兵能夠打中靶標的,天知道他們朝那裡開槍了。

    這支『近衛軍』雖然人數和裝備都還可以,但實際戰鬥力絕對是差強人意,讓他們上戰場和西方洋硬拚的話,估計剛遇上就會一窩蜂都跑了。

    對此,陳珂同上校可以說是相當失望!

    夏威夷距離帝國萬里之遙,這增援一兵一卒都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要不然當初也不會只派了陸軍一個步兵營過來了,難道是因為帝國陸軍沒有足夠兵力?怎麼可能的事,帝國陸軍數十萬大軍呢,隨便抽調都能夠抽調幾千人過來。

    但是這上萬公里的距離成為了帝國派遣軍隊過來的巨大障礙。

    這種情況下,帝國部署在夏威夷的每一個士兵都是非常寶貴的。

    由於總兵力過少,所以中華軍自然就打起了當地土著的心思來,各國在殖民地裡建立土著軍隊,這是有著悠久歷史的良好傳統,法國人的北非騎兵,英國人的英屬印軍都是典型的代表。

    東南亞那邊,英國人也在下緬甸成立了大量的土著軍隊,法國人也在越南南圻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土著軍隊,而這些土著軍隊雖然戰鬥力要弱一些,但好歹也是能夠打仗的。

    然而到了夏威夷這邊後,中華軍試圖扶持土著軍隊卻是困難重重,一方面是因為太平洋上的這些島國土著天性懶惰,第二方面就是土著就是土著,尚未開化,夏威夷王國裡除了少部分上層的貴族以及官員外,普通人基本都是野蠻人,非常難以教化。

    這一點和北非,中東,印度,印度支那半島等地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上述地區雖然貧窮落後,但是好歹還屬於人類文明一份子,並不算是野人,而太平洋上的這些島嶼上土著,十有八`九都是野人,吃人的都不少。

    要想把野蠻人訓練成合格的近代士兵,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陳珂同雖然手裡還有這一千六百多人的的土著軍隊,但是從來就沒有指望過他們能夠發揮什麼作用。

    陳珂同很乾脆的把他們當成了苦力使用,讓他們挖掘修築各種防禦工事,尤其是修築炮台。

    至於戰鬥的時候抵抗英法美三國聯軍,還得靠中華軍自己。

    英法美三國聯軍登陸後,很快就是朝著火奴魯魯港發起了進攻!

    而陳珂同上校自然是不會無動於衷,他指揮著部隊以炮台群為防禦核心,打起了一場防禦作戰!

    聯軍裡參戰的士兵裡很多都是美國人,這些美國士兵多數是參加過內戰的,也許是他們過於自信,所以一來就是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結果呢?

    這些沒有死在美國內戰戰場上的士兵在衝鋒的途中被中華軍密集的子彈一一射殺!

    美國內戰多年,由於使用後裝步槍,他們的戰術也是出現了變化,有朝著近代散兵戰術發展的趨勢,不過他們可沒有林哲這個後世人的眼光,能夠堅定不移的支持新式戰術的發展。

    實際上美國內戰裡,依舊是以線列戰術為主,散兵戰術雖然也有出現過,但並不是主流。

    和傳統的線列戰術不同的是,彼此的交戰距離從以往的數十米提高到了一百米到三百米之間。

    然而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徵就是,傷亡率非常之高!

    一場進攻作戰裡,採用線列戰術發起進攻的步兵,其傷亡率達到百分之五十是非常普遍的,而一些特定情況下,往往會有著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傷亡率,衝鋒路上全軍覆滅的例子並不少見。

    歷史上美國內戰以米尼步槍、前裝滑膛炮為主,陣亡約七十五萬人,傷殘約四十萬人。但是這個時空裡對美國內戰大規模採用後裝步槍,前裝線膛炮,武器性能提高了相關的戰術卻是沒有出現大範圍的革新,由此進一步提高了士兵的傷亡率。

    根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時空的美國內戰,陣亡人數至少達到一百一十萬以上,超過六十萬人傷殘。

    整體的傷亡率比原時空要多了許多。(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顧慮

    傷亡率高也不是美國內戰的特定例子,自從1858年中華帝國率領大規模應用後裝步槍以及前裝線膛炮後,全球範圍內的主要強國在短短幾年內就是全面普及了後裝步槍,但是後裝步槍普及的速度太快,很多將領都還沒摸索出後裝步槍時代的戰術。

    因為在這幾年裡,除了中華帝國比較特殊外,其他國家的陸軍戰術依舊延續了線列戰術,當然也有一些散兵戰術,但短時間內並沒有成為主流,很多國家的將領們甚至是強烈反對士兵趴著開槍作戰,認為這樣有損軍人的體面和榮譽。

    武器先進了,戰術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那麼會發生什麼事呢?那就是戰爭中的傷亡率會大幅度提升。

    歷史上米尼步槍剛出現的時候,後裝步槍剛出現以及機槍等新式武器剛出現的時候,總是會掀起一番收割生命的浪潮!

    在這個時空的六十年代裡,在多場主要的戰爭裡,後裝步槍所製造的殺傷都佔據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在拿破崙戰爭時期被推崇無比的前裝滑膛火炮已經淪為可有可無的尷尬地步,直接迫使各國開始研發線膛後裝野戰炮。

    而現在,英法美三國聯軍的衝鋒,就是一場經典的進攻作戰,士兵們端著後裝步槍,然後排著依舊緊密的隊形發起進攻。

    不過他們並沒有採用和線列時代的那種齊射模式,而是普遍採用自由射擊模式,士兵和士兵之間的間隔也不是和以往的那種人擠人,而是有著一定的間隔空間,只不過這種間隔並不大而已,通常只有五十釐米到一米之間。

    同時他們的線列縱深並不大,只有前後兩列,而後方還有一支縱隊。

    這種戰術可以說是線列時代朝著散兵時代過渡的戰術,帶有濃厚的線列戰術風格,同時也有著散兵戰術的一些特徵。

    然而不敢是什麼戰術。但他們敢大搖大擺的直接朝著躲在工事後面的中華軍發起衝鋒之時,就代表著他們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當一名前線指揮官向前揮下軍刀,大喝:「射擊!」的時候,防禦工事後面的中華軍士兵們陸續扣下扳機。然後進行裝填,再開槍。

    密集的子彈形成了彈幕撲向了衝鋒路上的英法美聯軍士兵身上!

    瞬間就是擊中了衝在最前面的數十名聯軍士兵,而此刻,英美法聯軍的衝鋒沒有停,中華軍的火力更沒有停。

    連接成片的槍聲彷彿大年三十的時候。各家各戶接著放鞭炮,片刻也不停歇。

    密集的槍聲中,大片大片的英法美聯軍士兵被擊倒,一時間,這個小小的戰場上硝煙和血腥味混雜,讓人幾欲作嘔。

    英法美聯軍的密集衝鋒遭到中華軍的攔截後,儘管他們的戰鬥意志非常強盛,但是也無法沖上去中華軍防守的陣地。

    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依舊失敗了,而這些洋人估計也是知道事不過三的原則。在經過兩次的進攻失敗後,英法美聯軍終於是停下了大規模的衝鋒。

    而這個時候,聯軍已經在中華軍陣前遺屍三百多具,傷亡可謂是相當之慘重。

    不過各國經過了美國內戰的慘烈後,對這種只有百分之十幾的傷亡比例並不覺得驚訝,要知道美國內戰裡,交戰傷亡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比比皆是,進攻的時候全軍覆沒的都時有發生。

    進入五六十年代以後,戰爭的傷亡率是大幅度提高,同樣的各國軍隊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也是得到了提高。

    冷兵器時代。超過百分之十的傷亡率部隊基本就得崩潰,前裝槍時代的近代,傷亡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也是難以承受。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的後期,部隊的傷亡率超過百分之五十是很經常的事。

    而到了一戰和二戰時期。部隊打光了更是常有的事。

    可以說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這一段時間裡,戰爭的傷亡率不斷擴張,部隊的傷亡承受能力也是不斷加強,當然了,這只是說一些正常的工業國家裡,尤其是列強軍隊。那些落後國家的軍隊不能成為代表。

    反倒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有了核彈這個大殺器後,世界整體保持和平,然後才會去注重一些什麼降低傷亡,隨便死傷個幾百幾千人就不得了了,甚至追求所謂的零傷亡。

    今天聯軍的數百人死傷,對於聯軍來說並不算什麼,甚至都沒能打消他們繼續進攻的念頭。

    不過對方的指揮官也不是乃木希典這種榆木腦袋,所以自然不會讓士兵們去做無所謂的犧牲,他們改變了戰術,開始分兵繼續進攻。

    中華軍也是被迫改變防禦戰術,在多點進行防禦作戰。

    如此的戰況就是變成了多點小規模交戰,整個戰局呈現一種膠著的狀態,中華軍的傷亡也是陸續出現。

    不過大家在這瓦胡島上作戰,而且都是屬於兵力不多,補給能力也相當有限,這帶來的彈藥補給基本就是一錘子買賣,這用光了就沒有了。

    因此除了剛開始幾天的戰鬥比較激烈外,後續數天的戰鬥整體上呈現一種僵持局面。

    理由也簡單,因為大家開始幾天裡把大量的彈藥都給打了出去,如果繼續無節制的使用,估計不用幾天時間他們的彈藥就會消耗完畢,到時候雙方除了拼刺刀以外就沒有什麼好辦法了。

    雙方陸地戰鬥的繼續膠著,也是讓雙方的指揮官們相當頭痛,這不管輸贏都好,贏了最好,輸了大不了投降,但是這種不輸不贏的局面就是讓雙方都是相當的被動。

    英法美聯軍可是跨越三千多公里進行遠征的,最近的補給港口都在美國西海岸,這就代表著他們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夏威夷海域,這待半個月左右沒有問題,但是再久的話補給上就會出現問題了,尤其是煤炭以及淡水這些補給。

    中華軍方面的補給雖然便利一些,但是主要是煤炭以及淡水和食物這些,他們可以直接在火奴魯魯港進行補給,但是彈藥以及兵力上的補給就非常困難了,因為帝國最近的補給地還是在日`本的江戶。距離夏威夷可是有將近七千公里的路程呢。

    不過哪怕是距離遠,這補給還是需要補給的,帝國海軍為了維持夏威夷方面的作戰補給,從去年開始就是組織了總數十多艘船隻的船隊。往返日`本和夏威夷兩地。

    不過這一來一回時間太多,短時間內指望不上。

    英法美三國雖然距離遠一些,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此夏威夷這邊爆發了第二次火奴魯魯海戰後,陸地上的作戰又呈現了膠著局面,所以這夏威夷局勢一時半會也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變化。

    中華軍固然是無法把英美法聯軍徹底趕下海。但是英法美三國聯軍也是消滅不了中華軍,進而攻佔火奴魯魯。

    按照目前的這種態勢,要解決夏威夷問題,最終還得依靠雙方的外交談判,至於戰爭倒不是不可以,但是付出的代價會太過高昂。

    如今中華帝國和英法美三國在夏威夷方向投入的力量已經不算少了,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超過了目前夏威夷固有的價值,拋開夏威夷對於美國、中華帝國的軍事戰略價值而言,僅僅是其經濟上的價值已經是完全無法抵消雙方的戰爭開支。

    上百萬圓的戰爭經費,哪怕是把夏威夷翻個底朝天都是搜刮不回來。

    夏威夷的局勢繼續僵持。香港問題的話,帝國已經收復了香港,並擊敗了東印度艦隊,英國人正在一邊和帝國進行談判,一邊調遣軍艦增援東印度艦隊,據聞這一次英國人是下了大決心,直接抽調了兩艘更大噸位的鐵甲艦前往東印度艦隊,而具體是那兩艘暫時帝國方面還沒有得到詳細的消息。

    但是一旦讓英國人的增援艦隊抵達,到時候帝國海軍將會面臨龐大的威脅!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帝國海軍其實也是希望帝國能夠早日和英國人達成和平協議。停止這場尚未宣戰的戰爭的。

    倒是陸軍那邊不太在乎,甚至不少陸軍的將領們妄想著一旦中英爆發大規模戰爭,到時候陸軍就是殺入緬甸和印度,徹底把這兩個地方收入囊中。屆時公侯爵位還不是唾手可得!

    英國人那邊雖然已經正在抽調戰艦增援東印度艦隊,但是他們也是知道,就算增援艦隊能夠擊敗帝國海軍,橫掃整個中國沿海,但是也無法迫使中國屈服,至於登陸作戰?

    英國國內在四月中旬的時候就是諮詢過軍方將領。而英國的陸軍高級將領表示,一旦中英兩國爆發全面的大規模戰爭,英國方面至少要在下緬甸準備至少五萬人、印度北部至少準備十萬人的兵力用作防守,如果要登陸中國沿海地區,前期至少需要派遣五萬人,而在一個月內必須讓登陸部隊的數量增長到十萬人以上,要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被龐大的中華軍給直接趕下海,然後重演上海之戰的全軍覆沒的悲劇。

    如此算來,如果和中華帝國爆發全面的戰爭,海軍那邊自然是沒壓力,隨時都能夠徹底壓制甚至封鎖中國沿海,但是陸軍方面,英國前期就要動員超過二十五萬的軍隊,而後期更是要動員至少五十萬的軍隊以上,才能夠保持一定的優勢。

    嗯,這只是說優勢,至於想要通過陸戰擊敗中國,還是別指望了,五十萬人是用來守衛印度和緬甸,同時在登陸中國沿海的某地並固守,至於深入中國腹地,給英國陸軍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你當人中華軍七八十萬大軍是假的,人家開戰了不會動員更多軍隊啊!

    面對軍方,尤其是英國陸軍高級將領的悲觀態度,讓很多激動的英國國會議員以及政府高官們都是冷靜了下來。

    1866年的中華帝國可不是1840年的那個滿清王朝了,對於滿清王朝,英國人隨便派支艦隊,再加上幾千人的陸戰隊就能夠橫掃整個中國。

    但是對付1866年的中華帝國,幾萬人都不夠看的,不準備好五十萬陸軍就不要說什麼全面戰爭,只要要徹底擊敗中華帝國,這兵力上限就更難以估計了,即便是投入百萬兵力估計也是夠嗆。

    這全面戰爭不好打。

    現在英國人就是想著繼續擴大海上的優勢,然後在談判桌上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說不準人家中華帝國的外交官都是傻蛋呢,被自己的艦隊嚇一嚇然後就在賣國條約上籤字了呢。(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三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

    英國人要談判,中華帝國這邊其實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

    和英國人繼續進行戰爭,代價實在過於高昂,雖然說不可能面臨徹底戰敗的風險,但是戰爭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這種代價是帝國很難承受的。

    而當兩家都有了談判的意向後,雙方的外交官們就是開始扯皮進行相關談判了。

    這裡頭還發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是,法國人為了在亞洲方向支持英國人,在四月份開始就是從南圻派兵北上,對越南王國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但是帝國軍方反應迅速,一方面是加大了在越南駐紮的兵力,把駐紮在越南的兵力從以往的一團兩營,提高到了整整一個步兵師,即第二十七步兵師,師部駐防河內,並派遣兵力駐防順化等地。

    同時還派出軍官以顧問的名義直接指揮越南新軍,這幾年越南王國的阮王朝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是依舊被帝國強迫著擴軍和法國人繼續進行戰爭。

    這麼多年來,越南王國的新軍已經是編成了多個團級,營級部隊,由皇家近衛軍以及新禁軍兩部分組成,總兵力約一萬人,這越南新軍打了這麼多年仗,多多少少也是打出了戰鬥經驗,基層的士兵和下級軍官的戰鬥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

    越南的新禁軍在中國顧問的指揮下,迎戰法國殖民軍,然後竟然打了一場大勝仗,殲滅法軍以及法國人扶持的土著軍約三千餘人,其中包括五百多名法軍。

    這戰敗了後,法國人那裡還敢繼續提北上啊,剩下的兵力趕緊南逃,然後展開戰略防禦態勢,方式越南新軍以及中華軍進攻南圻。

    然後法國駐華公使還及時的在上海公開表態:法國對於近期中英兩國的香港衝突表示中立,同時還表示,在夏威夷方向並沒有法國軍人和中華帝國交戰,只有部分退役軍官志願加入夏威夷王國卡拉哈米哈五世國王的軍隊。而這和法國官方毫無關係。

    這是法國人害怕中國人直接對南圻發起進攻,而不得不在外交場合上做出一定的姿態。

    法國人這麼懂事,帝國自然不會再這場紛爭中再增加一個對手,所以也就很善意的表示。帝國的軍隊絕對不會主動南下和法軍發生衝突,並表示如果法國人願意做出一定的交換,帝國可以承諾撤出一部分在越南的軍隊。

    五月初,帝國和法國達成了一個關於越南的諒解協議,帝國承諾不會主動派遣軍隊進攻南圻。並承諾會逐步減少在越南的駐軍到萬人一下。同時法國人也是承諾不會涉足越南北圻等靠近中國邊界的區域。

    當然了,這份協議只是一個表態而已,而且也沒有多少的實際內容,並不會實際解決法國人和越南王國之間的戰爭。

    在中華帝國的刻意扶持下,法國人和越南人之間的戰爭還會繼續下去,不過越南人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反攻南圻,法國人也很難大規模北上攻佔順化等地,所以越南局勢依舊會保持現階段的僵持。

    1866年五月二十六號,在上海外灘飯店,中英兩國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而不久後,美國人和法國人也是加入到了談判中來,不過談判卻是關於夏威夷的。

    但是這場談判中,法國人只是個打醬油的,而美國人只是關心夏威夷,然而由於美國的國際地位相當低下,可以說當代的國際環境裡,中華帝國的國際地位都比美國要高一些,美國人當代的歐洲人看來,其實也就是一個殖民地國家。而且當代美國的工業經濟發展還遠不如二十世紀初期,所以不管從各方面來看,其實美國的國際影響力都非常有限。

    反觀中華帝國,雖然在之前的國際地位並不高。但是隨著中華帝國的成立,並進行一系列的工業革命,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勝利以及珠江口海戰的勝利,算是再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現了古老帝國的肌肉。

    同時中華帝國並沒有和滿清那樣禁海鎖國,反而是以及的態度進行開放,扶持工商業。積極進行國際貿易,這對於以英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而言是一件好事。

    好知道,隨著這幾年帝國的崛起,中英貿易額是逐年加大,這裡頭獲得利益的不僅僅是中華帝國,同樣還有英國等西方國家。

    當這樣的一個古老帝國以主動積極的態勢融入到世界貿易,並進行工商業的改革,對於世界的整體發展而言是具有極大的好處的。

    別的不說,僅僅是中國數萬人口的龐大市場,就是讓諸多西方國家的商人眼饞不已。

    目前來說,帝國在全球貿易的份額雖然還有限,但是整體份額卻是在穩步快速上升中,同時古老文明帝國的先天優勢也是給帝國帶來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綜合起來,目前中華帝國的國際影響力,其實比美國還要更強一些,如果是在亞洲這一片,則是當之無愧的強國。

    在這種情況下,帝國和英法美三國的談判,帝國方面也是干預做出強勢的態勢,比不會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做出讓步。

    比如英國人強烈要求中國從香港撤兵,並成為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的事實。

    這一點,帝國的外交官員半點都沒有退步的意思,強硬表示香港島乃是帝國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帝國對香港島擁有毫無爭議的主權。

    同時在夏威夷問題上,英法美三國則是表示夏威夷王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並不是中國的屬國。

    對此,帝國外交官表示,夏威夷王國是否成為帝國的屬國,決定權並不在於英法美三國,而在於夏威夷王國自身,帝國接納夏威夷王國成為屬國,是考慮到了夏威夷王國的強烈請求,如此才接受夏威夷王國接受自己的屬國。

    當然了,為了避免態度過於強烈導致談判破裂,帝國方面也是表示,如果談判能夠達成相關協議,帝國願意無條件釋放在香港島投降以及在珠江口海戰中被俘虜的一千多名英軍士兵。

    為了表示誠意。帝國方面允許英國的代表團前往惠州府的戰俘營地觀察戰俘的生活狀況,以表明帝國並沒有虐待英軍戰俘。

    同時也是表示,後續帝國將會繼續開放香港作為通商港口,諸國商人在香港島上的財產並不會受到損害。

    夏威夷王國的火奴魯魯港也將會繼續為各國往來太平洋的商船提供補給。甚至表示如果是各國的軍艦在遵守夏威夷王國法律的前提下,也可以進入港口進行補給。

    夏威夷畢竟是西太平洋上北部僅有的一個大型群島,其火奴魯魯港對於往來太平洋的商船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不能在火奴魯魯港進行補給的話,將會給南北美洲的西海岸的通商往來造成嚴重的影響。

    不過對於帝國的這些讓步。英法美三國自然是不滿意的。

    並相對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然而這種外交談判,不怕他們不提條件,就怕他們不提條件,只有雙方有了條件,那麼通過各種取捨和利益交換,總歸是能夠達成一個相互妥協的協議的。

    而在談判中,各國的軍事行動也沒有停下來!

    六月份,一支小規模的艦隊抵達新加坡,雖然這支小艦隊裡並沒有大型鐵甲艦,但是卻有一艘一千噸多的鐵甲艦。如此也算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東印度艦隊的實力。

    同時,帝國在倫敦的外交官員已經是通過多個途徑得到了準確的消息,英國人在四月份就已經就近從地中海艦隊抽調了包括一艘萬噸鐵甲艦以及兩艘大型鐵甲艦在內的艦隊奔赴遠東,不用說,這支增援艦隊抵達後就會加入東印度艦隊,到時候將會給帝國帶來嚴重的海上威脅。

    夏威夷方面,英美法聯軍又是嘗試了對炮台以及火奴魯魯港發起進行兩次的進攻,不過在帝國夏威夷守備軍的頑強抵抗下,被抵抗了下來。

    六月底,帝國海軍第三批次的增援艦隊抵達火奴魯魯港。增援艦隊裡包括了一艘鎮廣級鐵甲艦,即鎮廣號。該艦是從太平洋艦隊裡抽調的,而該艦被抽調以後,駐紮日`本海域的太平洋艦隊就徹底成為了空架子。只剩下兩艘百來噸的小型鐵甲艦以及若干木製炮艦。

    不過日`本裡的內戰雖然還在打著,但是因為沒有太大的外地插手,加上日本的幕府以及倒幕派都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海軍力量,所以太平洋艦隊空虛也是問題不大。

    除了增援的鎮廣號小型鐵甲艦外,還有眾多的補給物資以及陸軍的一個步兵營了。

    這一次增援有效的緩解了目前夏威夷守備部隊的物資短缺以及兵力損失,讓他們守衛火奴魯魯港的機會更大。

    而海軍方面。雖然只增援了一艘鎮廣號,但是加上之前的兩艘鎮廣級小型鐵甲艦,那麼夏威夷特遣艦隊就擁有三艘鎮廣級鐵甲艦。

    這等實力已經不是尋常木製戰艦艦隊能夠抗衡的,英法美聯合艦隊要向獲得之前的海上優勢,就只能增援更多的鐵甲艦,而這對於英法美三國來說也不容易。

    整體上而言,除了四月份和五月份相繼進行了一場珠江口海戰以及英法美聯軍登陸夏威夷外,到了五月份後期以及六月份,上述局勢整體而言是保持了比較平穩的態度,雙方都沒有因此擴大戰爭的規模。

    當然了,這實際上還和其他的外部局勢有關。

    比如說六月份,普魯士和奧地利發生了戰爭,雙方為了爭奪德意志聯邦的領導權而大打出手,此事幾乎是吸引了歐洲各國的注意。

    儘管目前各國都沒有出兵干涉普奧戰爭的跡象,但是不代表他們不關注啊,俄國,法國和英國都是睜大了眼睛盯著呢。

    至於意大利,更是直接參加戰爭了。

    美國那邊雖然不太關心歐洲局勢,但是美國剛結束內戰一年,國內的呼聲是裁軍發生經濟民生,恢復民生才是當代美國的重點,至於些許的海外利益,普通美國人根本就不關注。

    很多人都是不明白為什麼美國要跑到好幾千公里外和中國人進行一場戰爭,為的只是爭奪夏威夷這個彈丸之地?

    要知道現在美國的大部分西部地區還沒有開發呢,對於當代的美國人而言,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才是最大的敵人。

    就和帝國國內普遍不關心夏威夷一樣,其實當代的大部分美國人也是不關心夏威夷的。

    在這種整體局勢下,中國和英法美三國的談判也是得以進入到實際談判階段,而不是和之前那樣只是單純的扯皮。

    1866年七月十三號,中英美法四國終於是達成了相關協議,並簽訂了相關條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四章 四國條約

    在這場中英美法四國談判中,中國和英國自然是主角,而美國因為在夏威夷問題上的因素,暫時了配角的地位,至於法國,純粹是來打醬油的,因為香港問題和夏威夷問題實際上和法國都關係不大。←,

    而經過四國外交人員的一番扯皮後,同時也是受到了外部環境的刺激,比如歐洲爆發的普奧戰爭,美國國內要求裁軍,發展民生的呼聲,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是抽調了至少兩艘大型鐵甲艦增援東印度艦隊,並動員了超過十萬陸軍兵臨部署於印度北部,下緬甸以及新加坡等要地。

    這些外部因素穿插交織,並對四國的上海談判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在這些影響之下,四國談判也終於是達成了初步協議,並簽訂相關條約。

    首先是中英之間關於香港乃至緬甸、印度、西`藏等問題的協議!

    該條約有以下多點主要內容,首先是帝國將會出資三十萬英鎊向英國贖回香港島的剩餘租借年限以及補償之前英國在香港島上的一些基礎建設投資,英國將會正式把香港島歸回給中國。

    同時帝國保證香港島將會繼續作為通商港口存在,和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一樣可以讓各國商人進行通商居住。

    帝國保證現有居住在香港島上的各國公民的人生以及財產安全,不得限制願意離開的各國公民。

    同時英國和帝國將會限制雙方在下緬甸、雲南地區的駐軍數量,印度和浩罕省、新疆等交界地區的駐軍數量,具體數額在是在條約的附件中詳細規定。

    帝國將會條約簽訂後的三天內,無條件釋放所有英軍俘虜。

    上述都是帝國和英國之間在東亞地區的一些相關協議,同樣的還有帝國和法國的相關協議,帝國和法國的條約則是對不久前兩國簽訂的越南諒解協議的一個正式補充,規定法國不得派兵入侵越南北圻地區,而帝國則是不得出兵越南南圻,帝國將會保證在越南北圻、中部等地區的駐兵不超過一萬人。

    除了東亞地區的協議外,作為引起最近半年中英法美四國衝突的夏威夷。也是在這條約裡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四國條約規定,夏威夷王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為此,英國。法國,美國以及帝國都需要承諾放棄對夏威夷王國的主權要求,包括宗主權要求。

    為了讓帝國放棄對夏威夷王國的宗主權要求,英美法三國也是做出了一定讓步,比如他們承認了夏威夷新國王。並承認了帝國和新夏威夷王國簽訂的部分條約,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他們承認了帝國租界珍珠港的條約。

    當然了作為應對,英國和法國以及美國也是取得了夏威夷王國火奴魯魯港的軍事通行權以及在夏威夷王國獲得一塊租借地的的利益。

    對於夏威夷問題的處理,各國是採取了放棄爭端,然後聯手瓜分夏威夷的方式,帝國為此佔據了珍珠港,其餘三國獲得了火奴魯魯港的軍事通行權以及相對應的陸地租界。

    至於在戰爭上所造成的損失,自然是不好再提,因為在這之前,雖然交戰的都是四國軍隊。但實際上雙方都打著夏威夷內戰的旗號。

    因此沒有所謂的賠款之類的!

    對於夏威夷問題的處理,實際上林哲對此是並不滿意的,他要的是整個夏威夷,但是奈何其餘三國態度過於強硬,尤其是美國人的態度非常強硬,甚至表示哪怕英國和法國都退出了,但是美國人依舊會繼續派遣艦隊來維護美國在夏威夷的利益。

    同時夏威夷問題和香港以及整個東亞問在這場談判中都是聯繫並掛鉤在一起的,不能拋開來單獨談,為了能夠獲得英國人在香港等問題上做出讓步,帝國也是不得不在夏威夷問題上做出讓步。把目前已經大部分控制的夏威夷王國交出去大半,只留下一個珍珠港。

    上述的一系列協議分為『夏威夷和平條約』『中英東亞友好條約』『中法東亞友好條約』三份,也可統稱為『四國條約』

    從上述條約來看,帝國是賺大了。美國也是賺了,法國依舊打醬油,然而英國卻是虧大了。

    不過英國人為什麼會簽下這份條約,這自然是有著另外的理由!

    那就是帝國將會向英國承諾,在未來五年內,逐步開放更多的區域允許讓英國公民進行通商。居住,甚至承諾在未來十年內,帝國將會完全取消目前針對外國公民的一些限制性政策。

    而這代表這什麼?代表著帝國將會完全的開放國內市場,徹底加入到國際貿易體系中來。

    這才是英國人最看重,最想要的!

    帝國近幾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市場,帝國對海外的一些工業原料,工業設備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而目前來說,帝國進口的絕大部分的工業原料以及機器設備都是來自英國。

    僅僅是這一塊,就足以為英國帶來每年上千萬英鎊的利益,如果帝國繼續開放市場,那麼後續將有可能帶來數千萬甚至上億英鎊的利益。

    要知道中國可是有著好幾億人口啊,那些英國商人是這麼扳著手指頭算的,就算這些中國人一個人消費一英鎊,那麼就是好幾億英鎊啊,如果一個人消費十英鎊,那就是幾十億英鎊的龐大市場啊。

    這是一個比印度,比整個美洲都要龐大的多的市場。

    而這幾年,英國人和帝國的外交關係其實一直都是圍繞著如何開放更多的市場而進行。

    而這裡頭有一個很關鍵的,那就是其實帝國,準確的說應該是林哲並不排斥加入國際市場,甚至是以主動的態度去融入國際市場,但是就和天生淫`蕩,喜歡被人幹的****一樣,縱然是喜歡****,但是她也得收錢啊。

    帝國縱然以主動的態度進行開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是把開放當成了籌碼和英國人進行談判。

    而考慮到中國在明清兩朝的閉關鎖國的態度,已經是給外界一種普遍的固有觀念,那就是中國是排斥西方人的,排斥加入國際貿易的。

    所以為了爭取中國開放更多的通商港口,英國人可是花費了不少功夫。

    對於林哲制定的一系列帝國發展戰略而言,全面開放是必然的,因為現在的各種通商港口模式其實已經是比較大的限制了國內的工業發展。

    而對林哲的這種開放態度,英國人毫無疑問是保持最大歡迎態度的!

    而作為開放的直接證據,帝國中央銀行宣佈調低外資、中外合資銀行的存款保證金比例,而中資股份佔據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的合資銀行,將會擁有和純中資銀行一樣的比例。

    同時宣佈,帝國將會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對目前中國沿海各地比較混亂的貨幣流通狀況進行清理和整頓。

    而此舉雖然一開始是因為對外通商的需求,但是很快就成為了帝國財務部進行金融改革的號角,由此掀開了金融改革的浪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五章 新版紙幣

    「雖然經過了多年的貨幣推行,但是目前國內各地的流通貨幣依舊比較混亂!」御前財政會議上,現任財務部大臣泰竹磬正在對林哲解釋著目前帝國的貨幣現狀。

    「在沿海的通商港口以及周邊地區,帝國發行的銀幣以及銅幣以及紙幣的流通量比較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裡地區,同樣有著大量的外國銀圓流通,尤其是墨西哥銀圓的流通量非常大,同時還有大量的其餘各國的銀幣以及金幣流通,並且以英鎊為主的紙幣也是有所流通!」

    「根據調查,在上海地區,民眾日常依舊使用金屬貨幣為主,紙幣的日常使用量不超過三成。而在金屬貨幣中,民眾日常生活使用的以小面額的銅圓乃至前清甚至更久時代的銅錢為主,同時目前的銀圓也沒能完全取代銀兩的使用,即便是銀圓,也有分帝國銀圓以及外國銀圓之分。」

    「在內陸地區,尤其是工商不發達的地區銀圓以及銅圓的普及率比較少,內陸各地依舊以銅錢以及金銀等作為主要支付手段!!」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額商業交易中,銀行本票,銀行支票等銀行票據已經開始逐步取代貴金屬,這對商業貿易,尤其是國際貿易帶來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目前貨幣的整體混亂也是給目前的工商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秦竹磬接著道:「貨幣的混亂也是不利於未來我們推行金銀複本位制度,更不利於我們未來推行金本位制度!」

    秦竹磬說道這裡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宣告了今天的會議核心主題,即帝國目前推廣金銀複本位,未來則是推廣金本位。

    關於帝國是繼續採用銀本位還是金本位,又或者是採取金銀複本位。這個話題從帝國建國開始就已經在財務部內部開始討論了,但是因為各種現實因素,導致一直都無法確定。

    如此也就導致了一直到目前為止。帝國依舊實行古老的銀本位制度,這從帝國發行的銀幣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一直採用銀本位卻不是什麼好事。

    首先是中國的銀產量其實並不高。雖然說中國目前擁有大量的白銀,但是這些白銀基本都是外來產物,而世界上的主要白銀產地是哪裡?在美洲。

    從明朝一直到現在,從全球範圍內流入中國的白銀不計其數。

    而且目前還有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全球範圍內的白銀產量正在大幅度加大,和黃金相比,白銀一直在貶職。

    十九世紀的六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相比,白銀和黃金的兌換率已經下跌了大約零點一二。即原本一克黃金可兌換十五點三六克白銀,然而現在已經可以兌換到十五點四八克白銀,儘管這多增加的零點一二克對於普通民眾而言興許感覺不到什麼,但是對於國際貿易而言卻是影響重大。

    而更關鍵的是,從美洲,尤其是北美地區等主要白銀產地得到的消息來看,白銀的產量正在大幅度增加,這種情況下白銀將會進一步編制,未來數十年內,白銀的貶值幅度將會超過普通人的想像。

    歷史上。五六十年代裡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一直維持在一比十五左右,然而過幾十年以後,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將會攀升到一比三十。甚至三十五以上,到了一戰時期,白銀更是都沒人要了。

    到時候,採用銀本位的國家在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其銀幣的購買力就是等於憑空消失了好幾倍,無數的財富將會被蒸發,由此將會引起國內的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

    所以財務部的那些官僚們,是不希望一直使用銀本位的。

    但是不用銀本位的話,現在用金本位可行嗎?

    用金本位的前景固然好。但是難度也非常大,為何?

    因為中國的黃金儲備不夠!

    民間有多少黃金自然是難以統計的。而就可以統計的,同時也能夠為金本位推行進行兜底的黃金儲備有多少?

    總數大概就六十噸左右。其中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有二十五噸,皇家銀行的黃金儲備有三十噸,此外皇室資產管理處擁有約五噸的黃金儲備。

    而僅僅依靠這些黃金儲備,是難以取代目標的白銀的!

    要知道,不算已經發行出去的銀圓以及還在市面上流通的白銀,僅僅是中央銀行以及皇家銀行,擁有的白銀儲備就高達三百多噸。

    而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目前國內的白銀存量有多大了!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總量龐大的中華帝國而言,作為目前主要貨幣的白銀,其總量是相當龐大的。

    面對帝國的這種現狀,財務部採取的措施也是一直比較謹慎,按照早年制定的政策,財務部對於貨幣本位的構思是,在保持金融體系穩定的情況下,儘量的把民間的黃金以及白銀這兩樣貴金屬都收集到銀行中來,逐步以銀行劵,即紙幣取代貴金屬在國內市面上流通。

    而國際貿易的話,卻是採取另外一種模式,目前的國際貿易是英國主導,而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貨幣也不是什麼美元,法郎這些,而是金本位的英鎊,或者乾脆就是黃金,總體而言並沒有什麼外匯管制,奉行的是自由貨幣政策。

    畢竟你總不能逼著人家洋人要白銀是吧!

    不過這種情況自然不能一直繼續下去,而這就是今天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而言,我們正在進一步加大紙幣的發行量,必要時候,採取行政措施以推廣紙幣,比如稅收只能使用紙幣繳納,盡快的在國內範圍內停止貴金屬的直接流通!把民間的貴金屬通過兌換紙幣的模式收集起來,如此我們估計不管是黃金還是白銀的儲備量將會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不管是推行金銀複本位還是直接推行金本位,都離不開大量黃金儲備的支持,而國家手裡沒有這麼多黃金怎麼辦?依靠挖金礦?那得什麼時候去了。

    如此也就不怪財務部的人把注意打到了民間。

    中國人有一個讓金融學者非常痛惡的陋習。那就是喜歡存錢。在紙幣時代,存錢還只是存在銀行了,但是在現在的貴金屬時代。人們存錢往往是直接把黃金,白銀這些貴金屬直接挖個坑給埋起來。

    尤其是那些地主老財們藏在床下或者地底下的黃金白銀可謂是不計其數啊。

    這些藏起來的貴金屬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言。沒有半點用處,甚至是壞處極大,那些地主老財們賺錢了,就會把賺到的錢埋起來,這就等於這些金銀不繼續在市場上流通。

    為什麼從明朝開始每年都有海量的白銀甚至黃金流入中國,然而一直到清末時代官方掌握的金銀都那麼少呢

    因為那些金銀都沉澱在民間,在那些地主老財的地窖下不見天日呢。

    現在財務部做夢都想要做到的事不是去實行什麼銀本位,金本位。而是想要把民間的貴金屬給收集起來。

    而要把貴金屬收集起來,要怎麼做呢?

    這一點,林哲也考慮過後世的經驗,嗯,也就是新中國初期的經驗,最簡單,最直接,最暴力的方式就是通過行政手段,強行禁制貴金屬的流通,全面強行推廣紙幣。

    如此通過紙幣的發行。讓民眾把手中的黃金和白銀這些貴金屬拿到銀行去兌換為紙幣或者本票,支票等各種銀行劵,進而把全國範圍內的貴金屬都收集起來。

    不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模式有著極大的風險。一個搞不好就會引起大規模的反彈,而經過當年的農業稅改革造成大規模反彈甚至叛亂後,林哲對任何會引起大規模反彈的政策都保持高度慎重態度,不會輕易去做的。

    因此,財務部這邊是綜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最重要的是加大紙幣的流通,而在推廣紙幣流通的同時,也不強行禁制貴金屬的流通,而是通過一些間接的方法來迫使民眾把手中的貴金屬兌換為紙幣。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帝國的財政收支將會全面紙幣化,不再接受以及發出貴金屬。

    具體下來就是。帝國所有官方機構在徵收稅收,某些費用。罰款等行政收入的時候,一律必須收,也只能收紙幣,不得收取貴金屬。

    帝國的各種支出,包括各類採購,比如軍隊的軍械採購等,各類人員的薪資,包括軍人,官員的薪資一律發紙幣。

    在一個國家當中,其實政府才是最大的經濟實體,如果一個國家收稅都不收貴金屬的話,那麼民眾要繳納賦稅,就必須把手中的貴金屬去銀行兌換成紙幣,然後再去交付賦稅,這樣紙幣的推廣就是很自然的就起來了。

    為了保障紙幣的全面推廣,中央銀行以及皇家銀行是全面深度合作,首先作為貨幣的發行機構,中央銀行會印刷採用當代國際最新技術,直接抄襲英鎊紙幣製造出來的新版紙幣。

    新版紙幣的面值會有一圓、五角、一角、五分、一分、五釐,一釐一共七種。其兌換為一圓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為保障新版紙幣的發行以及信用價值,其兌換價值依舊遵從舊版紙幣,並直接和帝國銀圓進行掛鉤,一圓紙幣即可兌換一枚帝國銀圓,一分紙幣,即可兌換一枚一分銅圓。

    此外由於日常交易中,實際上一分的銅圓價值都比較大,按照目前的銅錢和銅圓的兌換,一枚一分的銅圓,大概可以兌換五枚到十枚質量不等的銅錢。

    而下層百姓在使用貨幣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一文,兩文的用,一分面值的銅圓都是屬於比較大額的了,至於一圓銀幣,實際上普通人很少能用到,普遍是用在大額的商業交易中。

    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還是使用銅圓、銅錢為主。

    所以還特地發行了一釐的紙幣,後續也會適當發行一釐面值的銅幣。

    紙幣的發行不是印刷出來就可以了,還得有完善的銀行網絡進行發行,而這個重任自然是只能讓皇家銀行來承擔。

    皇家銀行別的不多,就是分行多,基本上國內主要是有官方縣級機構的地方,那麼就一定會有皇家銀行的分行。

    皇家銀行分行的開設,是不考慮所謂的商業因素,而是考慮政治因素,基本上帝國的政權普及到那裡,皇家銀行的分行就會開到那裡。

    而在一些經濟發展的鄉鎮,皇家銀行也會主動開設分行,一般而言,當地的皇家銀行分行就會成為當地的主要金融機構,為當地政府以及普通百姓服務。

    如今要發行新版貨幣,並且準備全面推廣紙幣話,皇家銀行的配合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沒有皇家銀行,根本就不可能讓新版紙幣短時間內在全國範圍內流通。

    1866年的七月下旬開始,帝國就是展開大規模了新版紙幣的宣傳和推廣。

    而也是這個時候,普奧戰爭中利薩海戰爆發,和四月初爆發的珠江口海戰一起,掀起了一番對鐵甲艦的大討論浪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六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

    任何新事務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鐵甲艦也同樣如此。

    五十年代的克里米亞戰爭裡,原始而簡陋的鐵甲艦首次參與了大規模海戰,進而引起了各國海軍對鐵甲艦的注意,並在五十年末期掀起了一番建造大噸位鐵甲艦的浪潮,並導致在1860年前後英國為代表的海上強國陸續服役大噸位的鐵甲艦,其中的代表就是英國的勇氣號。

    這個時期裡,新生的帝國海軍也是開始追趕海軍強國的步伐,開始研發並建造鐵甲艦,其代表作就是女蝸級近海鐵甲艦。

    1861年開始的美國內戰,則是再一次掀起了各國對鐵甲艦的注意力,不過說實話,美國內戰裡雖然參戰的鐵甲艦不少,但是其交戰模式依舊停留在比較原始的地步,鐵甲艦以近海、內河鐵甲艦為主,受限於美國內戰雙方的海軍實力影響,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遠洋鐵甲艦的決戰。

    在1866年之前,各國海軍雖然已經普遍重視並發展鐵甲艦,但實際上在這之前,各國海軍對鐵甲艦的認知還停留一在比較原始的階段,沒有成熟的應用戰術,甚至對應該發展怎麼樣的鐵甲艦都還不太明確。

    在這一時期,甚至整個六十年代裡,各國海軍對鐵甲艦的發展依舊停留在摸索階段,所以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鐵甲艦被建造出來。

    一直到了1866年中英兩國的珠江口海戰,才算是真正爆發了一場鐵甲艦之間的遠洋艦隊決戰。

    這一場海戰直接掀起了帝國海軍對未來鐵甲艦的技術改進,直接影響到了帝國海軍後續鐵甲艦的發展。

    最為明顯的影響就是,帝國海軍在下決心發展萬噸鐵甲艦裡,放棄不上不下的一百八十毫米的艦炮,從而選擇裝備數量更多的兩百五十毫米的主炮。並完全的放棄了風帆動力,採用封閉式主炮炮塔,側舷副炮則是採用胸牆防護。頂部連接上層建築的防護結構。

    這一系列的改變,都是受到了珠江口海戰的直接影響。

    而英國人那邊。據傳也開始變更新一代鐵甲艦的設計。

    不過中英兩國的珠江口海戰的細節並沒有對外公佈,這年頭的大規模海戰經驗可都是軍事機密,是不會主動對外宣揚並公佈出去的,這經驗都是被各國藏著掖著,不過即便如此,各國也能夠從流傳出來的片言隻語獲得一些信息。

    如果說珠江口海戰讓引起了中英兩國對未來鐵甲艦發展的一些變化,那麼普奧戰爭裡的利薩海戰則是在這種變化上再加了一把火。

    利薩海戰的規模比珠江口海戰還要更龐大一些,而且參戰雙方都是擁有大量的鐵甲艦。並且海戰的詳細經過也是被流傳了出來。

    一時間,v字楔形戰術,衝撞戰術,艦炮無用論充斥著全球海軍!

    利薩海戰中,意大利以及奧地利兩國海軍的戰術和珠江口海戰的戰術以及詳細的戰鬥經過都有著極大的類似。

    比如在海戰中,雙方都發現彼此的炮彈都無法給對方的鐵甲艦帶來致命的傷害,並無法決定海戰的勝負。

    此外奧地利海戰採用的v字楔形戰術以及衝撞戰術也是和珠江口海戰的中英兩國海軍有所相似。

    當初的英國海軍就是採用v字楔形戰術,而中國海軍則是採用主動衝撞戰術。

    更關鍵的一點就是,這兩場海戰都是通過撞擊敵人的主要戰艦,並擊沉後才奠定了海戰的勝負。

    珠江口海戰裡。是中國海軍通過兩敗俱傷的模式,一舉撞沉了英國的抵抗號。

    而利薩海戰裡,則是弱小的奧地利海軍撞沉了意大利海軍的旗艦『意大利國王號』。

    這兩場相隔只有三個多月的海戰。以極為相似的戰術以及過程、結果掀起了全球範圍內的海軍大討論。

    這種效果比單一的一場海戰影響力要更大的多。

    其他國家的海軍怎麼應對這種變化不得而知,而帝國海軍內部,則是再一次掀起了關於新式鐵甲艦以及未來海軍戰術的討論*。

    而這種討論也是更加確定了之前海軍的一系列變革的正確性,之前還有不少海軍將領對萬噸鐵甲艦,即蚩尤級鐵甲艦的設計有所爭論,認為八門兩百五十毫米的主炮是不恰當的。

    他們之前有這種擔心也是正常的,以萬噸的船體裝備八門兩百五十毫米的後裝主炮,而且還是帶旋轉封閉式炮塔的主炮,其重量是非常龐大的。

    過大的重量就會帶來中心不穩。為了保持重心,蚩尤級的干舷就必須降低到非常低的地步。而干舷低就會影響到適航能力,尤其是遠洋適航能力。

    而一些海軍將領認為。如此犧牲蚩尤級鐵甲艦的適航能力是得不償失的,因為這樣的蚩尤級就很難在海況惡劣的情況下和敵艦隊作戰。

    但是利薩海戰爆發後,意大利海軍和奧地利海軍再一次證明了現有的艦炮,尤其是兩百毫米口徑以下的艦炮威力不足的時候,原有保持反對意見的帝國海軍將領就是閉上了嘴。

    如果說只有一場珠江口海戰不能作為參考的話,那麼再加上一場利薩海戰,那麼就足以證明現有的艦炮威力嚴重不足了。

    珠江口海戰和利薩海戰帶來的影響不僅僅侷限在帝國海軍,同樣也是深刻影響到了英國皇家海軍。

    根據一些小道消息,英國人已經是開始建造新式鐵甲艦,而新式的鐵甲艦和原來的傳統鐵甲艦極為不同。

    不僅僅是採用炮塔設計,同時還準備徹底放棄風帆,預計採用純蒸汽動力,不過詳細的設計,比如噸位,準備採用什麼火炮,艦炮的佈局,航速這些都是沒有明確消息。

    同時也有消息表示,英國人對後裝線膛炮的性能非常不滿意,認為價格昂貴不說,而且性能不穩定,故障高,同時還會隔三差五玩殉爆,現在英國人已經准在新服役的鐵甲艦上裝備前裝線膛炮,甚至還打算把已經服役的鐵甲艦上的後裝炮也改裝為前裝線膛炮。

    對於英國人為什麼會**********,林哲表示相當不解。

    但現實就是,不管是歷史時空還是這個時空,英國人真這麼幹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七章 海軍五年計畫

    自古以來,不管是海軍陸軍,都是相當保守的,而這種保守又以海軍為甚。

    鐵甲艦都已經發展二十幾年裡,但是現在依舊有諸多人抱著木製戰艦不放,蒸汽機都已經應用這麼多年了,純蒸汽動力的戰艦都已經服役很久了,但是之前除了那些小型炮艦外,其他的主力戰艦清一色依舊還有著風帆。

    這一點就算是在帝國海軍裡也不例外。

    哪怕是有著林哲的存在,帝國海軍的鐵甲艦發展前期,也只是在近海和內河鐵甲艦上試驗純蒸汽動力,而在遠洋鐵甲艦上依舊配屬風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今年珠江口海戰後,海軍內部才對是否在主力遠洋戰艦上配屬風帆進行反思,最後才下決心拆除風帆,使用純蒸汽動力。

    而這還是帝國海軍。

    帝國海軍從建軍開始,就是一直弱小的海軍,整天都是想著如何追趕列強海軍,因此敢冒著風險採用一些先進但是不成熟的技術,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後裝火炮。

    中國的後裝火炮技術來源於英國阿姆斯特朗炮,雖然後期的技術改進是自己進行的,但嚴格上來說,帝國海軍配屬的後裝火炮和英國人的後裝火炮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大家該有的缺陷都有。

    比如阿姆斯特朗炮的造價昂貴,產量低下,火炮過於笨重,鎖栓強度不足等問題實際上一直存在。

    但是兩家面對這種問題的解決方式卻是不同。

    英國人認為阿姆斯特朗炮固然性能先進,但是過於笨重,造價昂貴產量低。而且故障頻發,對此英國人是相當不滿意。並且也沒有說去進行改進,而是採取了直接退役。然後換裝技術成熟的前裝線膛炮的做法。

    但是帝國海軍面對這些問題,卻是採用積極改進,其中最嚴重的鎖栓問題更是先後改進了數次,並通過採用新式鋼材製造鎖栓,以加強強度,降低故障率,同時還是特地準備了備用的鎖栓,限定射速以及最大裝藥量還有射擊次數。

    這些都是有效降低了後裝火炮的故障率,同時多年的持續改進也是讓帝國海軍的後裝火炮技術得到極大的發展。

    不客氣的說。通過多年的持續改進,帝國海軍在後裝火炮的技術上,某種程度已經是反超了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

    兩國面對後裝火炮的態度不同,也和兩國的模式不同有關,英國是典型的商業國家,製造艦炮的都是商業工廠,並沒有什麼國家背景,對於他們而言製造新式艦炮是商業行為。

    但是帝國這邊的三大兵工廠都是皇室企業,研發大口徑後裝艦炮是並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一種關乎國防安全的政治任務。

    皇家武器公司為了研發後裝艦炮所投入的經費是龐大的,如果以商業層面來考慮,實際上還是虧本的那種。

    兩種體制的不同,甚至對海軍未來技術的展望角度不同。也就導致了兩家海軍對未來的鐵甲艦的發展上有所不同。

    英國海軍下決心全面撤裝後裝艦炮,並以前裝線膛炮代替。

    而帝國海軍卻是不惜花費巨資,再一次裝備口徑更大的後裝艦炮。即兩百五十毫米的後裝艦炮。

    這種發展道路上的差距,也是帝國海軍為數幾個不多。可以縮短並追趕和列強海軍差距的機會。

    得知英國人設計新式炮塔,純蒸汽動力。但是卻準備裝備前裝線膛炮的情報後,帝國海軍也是迅速做出了反應。

    1866年的八月份,即蚩尤號鐵甲艦在青島海軍造船廠的四號船塢正式動工以後,帝國海軍提交了第二艘萬噸鐵甲艦的建造計畫。

    第二艘萬噸鐵甲艦乃是蚩尤級鐵甲艦的二號艦,基本設計相當,不過排水量有所下降,只有九千八百噸,其他方面變化不大。

    噸位之所以降低了,是因為該艦是準備在青島海軍造船廠的三號船塢建造,而這個三號船塢的設計標準並不是說和四號船塢一樣是一萬五千噸,而是只有一萬噸,也就是說,超過一萬噸的戰艦就沒辦法建造。

    該艦被命名為顓頊號,依舊是一艘具有明顯中華帝國海軍特色的『低干舷全重炮鐵甲艦』,採用四座雙聯裝八門兩百五十毫米主炮,全封閉式炮塔,呈菱形佈局,戰鬥時可以集中六門主炮向一側射擊。

    另外配屬若干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以及八十毫米副炮。

    採用純蒸汽動力,設計航速十四點五節。

    該艦將預計在九月份在青島海軍造船廠的三號船塢動工,因為已經建造好幾年的八年甲艦,即天吳號預計在九月份正式下水,儘管下水後還需要進行舾裝工程,不過已經不用佔據寶貴的船塢了。

    天吳號的舾裝預計要比較久,估計要到明年才能舾裝完畢,然後一系列的試航也會持續比較久一段時間,真正要服役的話,估計要到1868年以後。

    到了九月份,天吳號順利下水,不用多久顓頊號就是正式動工,如此也標誌著帝國海軍已經有兩艘萬噸級的鐵甲艦在船台上施工,等進入七十年代後,帝國海軍就會有兩艘萬噸巨艦進入現役。

    當然了,儘管目前最受重視的是這兩艘萬噸鐵甲艦,但帝國海軍的擴張並不侷限在萬噸鐵甲艦上。

    還有更多的戰艦在船台上進行施工。

    今年裡,帝國海軍還開工了一艘夸父號鐵甲艦,該艦乃是天吳號的後繼艦,排水量為五千五百噸,目前已經在上海造船廠建造。

    此外,廣州造船廠還動工了一艘帝嚳號近海鐵甲艦,排水量為兩千五百噸。

    然後一千六百噸的昆明級鐵甲快速偵查艦也分別在上海造船廠、天津造船廠動工。

    至於鎮廣級小型鐵甲艦、濟寧級炮艦更是在國內多個船廠進行建造。

    受到上半年的緊張局勢影響。1866年,帝國海軍一共新動工了兩艘萬噸鐵甲艦。一艘大型鐵甲艦,一艘近海鐵甲艦。兩艘快速偵察艦以及一批小型鐵甲艦和炮艦。

    而這還沒有算上之前動工,目前還在施工中的鐵甲艦,比如盤古級的五號艦句芒號,炎帝級的三號艦黃帝號,這兩艘戰艦目前都在進行舾裝,預計明年就能夠進入海軍正式服役。

    1866年,乃是帝國海軍跨越發展的一年,海軍同時動工了這麼多戰艦,再加上之前在夏威夷和珠江口進行的海戰。讓海軍的軍費是連接上漲。

    儘管之前帝國就已經制定了海軍的軍費預算,但實際上在今年的四月份和七月份,帝國是相繼給海軍撥付了額外的戰爭以及造艦經費一共四百萬圓。

    而這五百萬可支撐不起海軍的擴張計畫,到明年乃至後續幾年,海軍的軍費依舊會大幅度增加。

    不過這也是海軍的軍費總額度比較小,畢竟帝國裡陸軍才是老大,每年的軍費都是陸軍拿去了大頭,海軍只拿了一小半,至於近衛軍更是只拿了個零頭而已。

    如今縱然海軍的軍費看上去增加了許多。但是和陸軍一年上億軍費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

    為此,在1866年剛結束。進入1867年的時候,海軍那邊就是未雨綢繆開始爭取更多的軍費了,而且他們的爭取並不是說直接在軍費總額裡爭取。而是提出了專門的海軍建設計畫,試圖讓中央財政直接撥付造艦資金。

    畢竟這年頭的戰艦是越來越貴了。以往的盤古級不過六十萬圓一艘,而後面的炎帝級就已經攀升到了九十萬之巨。至於後面的八年甲艦更是達到了一百四十萬。蚩尤級萬噸鐵甲艦則是恐怖的兩百二十萬。

    其他的幾款昆明級快速偵察艦的報價是五十萬,不比盤古級便宜多少。

    帝嚳號近海鐵甲艦雖然便宜一些,但是也要四十五萬一艘。

    至於夸父級鐵甲艦,其造價雖然不如萬噸鐵甲艦,但是也要一百一十萬。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這年頭噸位稍微大一些的鐵甲艦,基本造價都要差不多五十萬,而要充當主力艦的話,即五千噸以上的鐵甲艦,那都是百萬起步,至於萬噸鐵甲艦,都是兩百萬起步。

    這些戰艦造出來了還不算,這一艘萬噸巨艦至少要配屬八百名官兵,要建造專門的深水泊位,相配套的修護體系,這些都是花費巨大的。

    而海軍的軍費一向來都不算多,如果從海軍的現有經費裡支付,估計海軍都要直接跪了。

    所以才會提出了專門的造艦撥款計畫!

    也就是說,海軍那群人並不想把這些擴張計畫當成海軍自己的負擔,而是要轉嫁到中央財政中裡。

    這倒不是海軍的將領們聰明之類的,而是實在沒有辦法。

    其實也不只有帝國海軍這麼做,近代國家裡要擴張海軍,其實都是中央財政特別拔出款項,甚至要制定專門的法律來進行的,不然的話單靠海軍自身是無法完成的。

    如此,海軍是正式向林哲遞交了帝國海軍第一期五年發展計畫,詳細闡述了現在以及未來帝國海軍可能面臨的威脅,以及應對這種威脅要如何建設海軍。

    該發展計畫的大片論述性的內容沒什麼人關心,但是造艦數量卻是讓一大群人看了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按照這個發展計畫,海軍在未來五年內要動工至少六艘萬噸以上的一等鐵甲艦,動工八艘二等鐵甲艦,十二艘三等鐵甲艦,十艘快速巡洋艦。

    其目的是維持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權,保障日`本沿海,南海等海域的安全。

    同時要對現有的海軍基地進行整修和擴張,修建深水泊位,建造上海,青島、廣州三大海軍核心大型軍港,建造湛江港、台灣雞籠港、舟山港等二等級軍港,在越南金蘭灣、夏威夷珍珠港建造海外殖民地軍港等。

    一系列林林總總的計畫後,就是一個足以讓陸軍還有內閣的大佬們吐血的經費數字。

    海軍的把這計畫的各項花費去掉了零頭,表示只要兩億圓的額外經費,嗯,這一億圓並不包含海軍的每年的日常經費。

    而帝國的每年中央財政收入也就四五個億而已,海軍竟然一張口就要兩個億!

    不管是陸軍還是內閣的那些大佬們,要是不反對才是怪事了,就連一直支持海軍發展的林哲,看到這份計畫後也是不得不驚嘆,要是有了這兩個億,我還要海軍干毛,直接拿錢砸死英國人算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八章 租借金蘭灣

    自古以來,中國便是一個大陸國家,而大陸國家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軍事戰略重心都是在陸地上,偏重於陸軍發展,海軍注定只能獲得少量投入。

    不僅僅中國如此,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如此,比如法國,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等都是如此。

    只有英國,美國這種島國或者面臨兩洋威脅的海洋性國家,才會極端重視海軍的發展,嗯,歷史上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也是如此。

    對於當代的中國而言,其核心利益是在大陸上,因此對陸軍的投入是相當龐大的,每年一億多的軍費,陸軍就拿走了上億,海軍只能分到一兩千萬而已。

    在這種國情下,海軍內部的將領想要擴張海軍,面對的阻力自然是極其龐大的。

    當海軍提出來的第一期五年發展計畫後,立即就是遭到了陸軍以及內閣的聯合反對,就連皇帝林哲也是沒有出聲支持,而林哲的不支持,實際上就是沒有明說的反對了。

    海軍獅子大開口,一張口就要兩個億,這自然不是現有的帝國財政能夠支持的。

    計畫遭到了反對後,海軍內部雖然沮喪,但是也知道此事不可強求,不得不大幅度降低了計畫標準,再一次提出了五年計畫修正案,這一次先不論他們的具體計畫,嗯,反正陸軍和內閣的那些人也不怎麼關心,甚至都搞不懂海軍的那些戰艦之類的東西,他們只關注一點。那就是要多少錢。

    而這一次,海軍的胃口就小了很多。只說了要五千萬,而且這五千萬可以分五年拔給。即每年在海軍常規經費的基礎上,再額外拔給一千年。

    一年多一千萬?

    這個數字雖然讓陸軍和內閣的那些人依舊不滿,但是他們也知道見好就收,因為不管怎麼說,他們也都是知道林哲是非常關注海軍發展的,如果陸軍和內閣死活不放手強行阻攔海軍的擴張,那麼就會有非常大的可能遭到林哲的反對。

    再加上這幾年帝國經濟依舊保持著比較大的增長幅度,經濟發展了,而且財務部主導的稅務改革也是效果良好。並逐步推行到全國,預計後續的中央財政收入還會有所增加,所以陸軍和內閣的那些人才是勉為其難的應承了下來。

    於此,在1867年一月底的御前會議上,海軍部總長林達標正式提交了海軍第一期五年發展計畫,會議上陸軍和內閣方面的人只是做了象徵性的反對後就是沒有再堅持意見,而看見這些臣子們已經達成了共識,作為仲裁者的林哲才是正式批准了該文件。

    這份計畫和往常的軍費計畫不同,這份計畫所需的經費並不從正常的軍費渠道走。而是獨立於海陸軍軍費之外,有財務部直接按年撥付,初定每年一千萬。

    而這一千萬自然是需要嚴格規定用途,其中大頭是用來支付新建造的戰艦。畢竟現在的戰艦隨便一艘都是幾十萬,而那些主力艦動輒上百萬,萬噸鐵甲艦更是兩百多萬。沒有額外的經費支持,依靠海軍的常規經費是無法支撐的。

    此外這部分經費還會用來擴張軍用港口!

    中國沿海的優良港口並不少。適合作為軍港的同樣也多,但是具有百年軍港的優秀港口還不多。

    一個軍港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安全性。停泊的港灣必須能夠安全上的保證,然後是地理位置優越,比如說靠近中國經濟腹地,比如長三角,珠三角,或者渤海灣這三個地方。

    再者是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確保可以修建其港口設施然後對戰艦進行維修。

    再者則是水深!

    現在的戰艦的吃水是越來越深,以前的炎帝級吃水不過六米多,但是在建的蚩尤級吃水已經是達到了八點五,如果考慮到未來的話,那麼等一戰時期的那些戰列艦,吃水普遍已經是達到九米以上,到了二戰時期的那些噸位更大的超級戰列艦的吃水則是超過十米。

    而到了二戰以後的那些超級航空母艦,則是吃水超過十一米,甚至十二米之多。

    也就是說,如果考慮到未來百年的海軍發展,同時也對帝國海軍有信心,能夠在數十年以後建造大量戰列艦,在二戰以後建造大量超級航空母艦的話,那麼最好是現在就選擇那些水深十二米以上的深水港口作為主要軍港使用。

    考慮到上述諸多條件,其實適合作為帝國海軍作為軍港使用的港口非常多,但是要作為未來百年的核心海軍基地港口,可選的就不多了。

    首先是上海港,這個目前帝國海軍最主要的海軍基地其實並不算一個海軍專用港口,而是商業港口,雖然因為靠近上海,所以各方面的設施都比較完善,但是沒有絲毫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可言。

    同樣的還有廣州港,同樣是一座商業港,戰艦都是直接在珠江岸邊停泊,來往商船都能直接靠近了仔細觀察這些戰艦。

    目前來說,算得上是專業軍港的,目前只有青島港。

    在海軍正式開發山東渤海灣之前,青島不過是一個小鎮,並沒有什麼大型的沿岸城市,青島發展起來是因為海軍的大規模入駐。

    僅僅是海軍投資的青島海軍造船廠,就給當地帶來了眾多的工作機會。

    目前的青島港是純粹的軍用港口,暫時並不對外開放。

    除此,海軍還在福建馬尾港,台灣基隆港、浙江寧波港、遼陽營口港,吉林省的海參崴港、廣東雷州港(湛江)進行了小規模的開發,用來臨時停泊,補給戰艦,不過受限於經費限制。這些港口都沒有大規模開發只是有著一些少量的煤炭,彈藥補給倉庫。平常時候並不駐紮大噸位戰艦,只常駐一些小型炮艦。

    而現在的海軍五年計畫裡。是準備建設兩座核心海軍基地。

    其中之一為上海港,儘管上海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諸多缺陷,但是只要長三角一天是中國的經濟重鎮,那麼上海港的戰略地位就會遠遠超過國內的其他港口,因此上海港口儘管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海軍依舊打算投入巨資,繼續擴張其在上海吳淞的海軍基地設置,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造船廠也是直接在海軍基地旁邊開始修築其兩座大型造船船塢。設計標準是一萬五千噸。

    其次則是香港尖沙咀港!

    香港尖沙咀港的優良是不用多說的了,後世之所以沒有成為著名軍港,是因為諸多的政治原因以及剛港口承擔了過重的商貿,而現在嘛,香港的商貿幾乎是可有可無,人家外國人來華貿易,一般都直接去廣州了,根本不會在香港停留。

    同時考慮到廣州港作為軍港使用,其條件甚至還不如上海那邊。所以海軍是打算乾脆放棄廣州作為南方的核心海軍基地,而是轉到香港來,甚至都直接把南洋艦隊的司令部搬到了九龍半島上。

    今後這兩個港口,將會成為數十年的主要海軍核心基地。

    當然了。偌大的中國海軍自然不可能只擁有這兩個港口,同時還會有其他諸多軍港,其他的軍港也會根據重要性進行區分。

    比如台灣的基隆港、山東的青島港就是作為比較重要的軍港進行建設。這兩個港口都是純軍港,並不對外開放。

    然後還有一些再次一等的港口。比如旅順港、海參崴港、雷州港,寧波港、馬尾港等。這些港口一般作為地方近海艦隊的港口所在。

    除了上述國內的港口外,其實帝國海軍還打算開闢國外的港口使用!

    比如說在日`本的東京灣的橫須賀港,帝國海軍就一直相當垂涎,一直想要從德川幕府手中正式租界該港口,進而開闢為帝國海軍的正式軍港所用。

    此外帝國的幾個屬國裡也有不少優良港口,比如越南王國的金蘭灣、河內港、峴港。朝鮮的南浦、釜山。琉球的那霸都是一些具有軍事戰略價值的港口。

    而帝國海軍也是經常路過並停泊,比如那霸就是中國前往日`本的途徑港。

    此外,帝國海軍在越南王國的河內以及峴港是常年駐紮有小規模的艦隊!

    目前帝國已經正在和越南王國進行談判,希望可以租借金蘭灣作為軍事基地。向日`本德川幕府談判,租借橫須賀作為軍事基地使用。

    其中越南的金蘭灣是比較容易的,因為越南王國本來就是中國的屬國,現在的越南可以說從外交,軍事,經濟上面都是被帝國全面掌控,要租界金蘭灣還是比較容易的。

    經過一番談判中,帝國正式向越南王國租借金蘭灣,一次性支付五十萬圓,獲得一百五十年的使用權,當然了這五十萬圓其實並沒有直接給,而是通過減免債務的方式來支付,要知道現在的越南王國欠了帝國一屁股的債務,加起來本息超過四百萬之巨,這對於一個弱小國家而言,這筆債務如同大山一樣壓在頭頂上,這能夠減免五十萬也是好的。

    簽訂相關條約後,帝國海軍正式進駐金蘭灣,並開始小規模的建設,現在帝國海軍經費有限,自然不可能說一下子就把金蘭灣打造為龐大的海軍基地,只是進行前期開發而已,主要是修建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比如煤炭倉庫,碼頭這些,至於維護戰艦的一些設施短時間就不可能進行建設了。

    目前帝國海軍對金蘭灣,同時還包括一些沒有租界,但是也能夠使用的越南港口,比如河內港,峴港,其定位是艦隊補給港口,主要是用來延伸帝國在南海方向的活動範圍,暫時並不打算把這些港口建設為大型海軍基地。

    相對於越南這邊的順利,日`本那邊的橫須賀港就沒那麼好租界了。

    其實這倒不是德川幕府不願意,怎麼說,反正都賣國好幾次了,為了獲得中國的繼續扶持,德川幕府並不介意繼續賣國,但問題是他們不敢啊!

    如今日`本國內的局勢相當的混亂,倒幕派和幕府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來,這幾年來,德川幕府一開始處於弱勢,被倒幕派壓著打,後來帝國加大了對幕府的扶持,幕府的軍隊一度反攻到京都附近,但是這個時候,帝國的外務部認為日`本的統一對帝國來說並不是什麼好處,擔心幕府重新統一日本後,會倒過來反抗帝國的壓迫。

    這能不反抗嗎?這幾年帝國是趁火打劫,沒少逼著德川幕府出讓了大量利益,海關關稅,江戶租界、蝦夷地租界,而最近一年,帝國又是頻繁就蝦夷地的獨立問題和德川幕府進行交涉,帝國外務部認為蝦夷地並不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當地人民有權力決定是否獨立,此舉自然是引起了德川幕府的嚴重不滿。

    不過德川幕府為了避免激怒帝國,從而直接斷絕對德川幕府的支持,所以也是採取拖延的態度,沒敢直接拒絕。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而言,現在的中華帝國就是邪惡的代表,不知道多少日`本人恨不得生吞了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呢!

    正是因為這種擔憂,李博倉乾脆就是建議帝國減少德川幕府的扶持力度,也不用怎麼做,只要把預定的一些軍械扣押幾個月,前線的幕府軍就會因為補給跟不上來而敗退。

    要不然的話,幕府軍早就殺進京都了!

    在帝國的左右下,現在的日`本兩個派系依舊保持了僵持的局面,幕府打不過去,倒幕派攻不過來!

    長久以往,日`本徹底分裂不是夢想!

    而這種情況下,帝國還想要從德川幕府手中獲得橫須賀港作為海軍基地使用,難度還是相當大的。為啥?因為德川幕府要是敢簽下條約,這賣國的罪名就摘不下來,估計到時候幕府內部都會有一大群人反對。

    再加上目前的帝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就駐紮在江戶,也不是說非得要一個小漁村作為海軍基地,所以一時間也不著急,慢慢談就是了。

    海軍基地的建設雖然耗資巨大,但是普通人一般不關注這些,真正能夠引起國人關注的還是帝國海軍準備要建造多少戰艦之類的。

    而帝國海軍並沒有讓那些關注海軍發展的人失望,計畫一通過後,帝國海軍就是宣佈將會訂購四艘萬噸巨艦!(未完待續。)

    PS:二合一章節!

    第五百五十八章租借金蘭灣: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五十九章 句容馬

    根據海軍的五年發展計畫,其戰略核心是建設一支能夠控衛帝國萬里海疆,掌控南海、日`本沿海等西太平洋海域強大海軍。∽↗∽↗,

    這支海軍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在西太平洋海域,同時也會派出少量戰艦前出到中太平洋,即夏威夷附近。

    而未來,則是希望能夠掌控整個太平洋

    而要想掌控太平洋,面臨的敵人自然也就是那些列強國家,尤其是傳統的海上強國,比如英國、法國。

    同時西班牙,荷蘭這兩個已經沒落的列強也是帝國海軍的潛在敵人。

    至於美國嘛,大部分的帝國海軍將領還沒有把他們當回事,也就只有林哲杞人憂天防範著,不過就算美國一切發展順利,估計也要二三十年以後才會開始建設一直龐大的海軍,以爭奪兩洋霸權。

    而俄國嘛,儘管歷史上俄國人和日`本會爆發日俄戰爭,一場對馬海戰轟動全球,但現在嘛,俄國在太平洋沿岸的落腳點幾乎被中國連根拔起,帝國海軍的北海艦隊幾乎是全面掌控了南至日本海,北至北冰洋的大片海域,同時還深入到黑龍江流域。

    如果不出太大的變故,估計俄國人的太平洋艦隊是不可能再出現的了,因為俄國人肯定也不會和歷史上一樣再派遣艦隊到太平洋作戰的事。

    同樣消失的還有日`本海軍,現在的日`本內戰依舊打著。有著帝國的干預,日`本想要統一是千難萬難。而就算帝國干預失敗,日`本重新統一了並開始進行工業革命,但是有林哲在,日`本人是別指望著能夠安穩發展,然後挑戰帝國在亞洲的霸權了。

    以後日`本如果統一了,至少它稍微露出建設一支龐大海軍的跡象。那麼林哲就會毫不猶豫的先發制人。先把日`本人的海軍擊沉再說,總之林哲是打定了注意,絕對不給日`本慢慢發展,然後建設起一直龐大海軍的機會。

    由此看來,那麼就會發現,現在帝國海軍最主要的敵人則是英國和法國兩國海軍,西班牙和荷蘭也算是,但是西班牙和荷蘭兩國已經是破落戶了,挑戰帝國海軍的可能性非常小。帝國不主動打他們,他們就得偷笑了。

    基於此,帝國海軍的發展戰略中,其首要的假想敵就是英國皇家海軍

    當然了。帝國海軍的將領們還沒有狂妄到挑戰一整支英國皇家海軍,而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部分,準確的說是東印度艦隊。

    按照帝國海軍的設想,一旦再一次和英國爆發戰爭,那麼英國人肯定不會和上次那樣只派少量戰艦過來,必然會從地中海以及本土抽調主力艦增援東印度艦隊,但是增援力度也是有限的。

    戰爭爆發的時候。帝國海軍預計到時候東印度艦隊有可能集中英國皇家海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的實力。

    而僅僅是三分之一,這也是相當恐怖的了,至少以帝國海軍現在的規模是無法應對的。

    為了面對這種威脅,帝國海軍有必要建造更多,更大的戰艦

    海軍內部保守估計,最少需要四艘萬噸以上的鐵甲艦,再配合中小型鐵甲艦,才能夠保持最低限度的不敗。

    而要想獲得戰術優勢,取得戰爭的勝利,那麼最少需要六艘以上的萬噸鐵甲艦,十艘以上的中、大型鐵甲艦。

    這也是帝國海軍準備再訂購四艘萬噸鐵甲艦的最主要理由

    不過訂購了不代表現在就開工,因為帝國的幾個主要造船廠裡,萬噸以上的船塢現在就兩個,要開工更多的萬噸鐵甲艦,至少要現有船塢。

    為了滿足帝國海軍的需求,上海造船廠已經在寶山修建分廠,其中就有兩個一萬五千噸的船塢,其首座船塢預計會在1867年底,也就是今年年底完工,第二座船塢則是要到1868年才能夠完工了。

    此外廣州造船廠也是開始投資建設一座大型船塢,而且他們的野心更大,一上馬的就是兩萬噸級的船塢,不過船塢建設的大,所以建設進度會更慢一些,現在才開始湊集資金,預計要到1870年才能夠完工。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的這四艘萬噸鐵甲艦的訂單,今年有可能動工一艘,明年動工一艘。

    剩下的兩艘,則是要等到蚩尤號完成船體施工,然後再青島海軍造船廠的四號船塢施工了或者是等到廣州造船廠的兩萬噸級船塢完成施工以後。

    按照這個規格,整體上後續會保持一年開工一艘萬噸鐵甲艦的速度

    別以為這個速度很快,其實和英法等國相比慢的很,英國人基本上每年都會服役好幾艘的大型鐵甲艦。

    同時這年代的技術進步實在太迅速,戰艦的更新換代是非常頻繁的,根本不可能和後世的戰艦一樣有著數十年的服役壽命。

    基本上,很多戰艦還在船台上的時候,就已經宣告過時,服役五年後就和會最新的戰艦拉開一個層次,開始退居二線,十年以後基本就是淪為訓練艦的命。

    這一點從帝國海軍現有的戰艦都可以看得出來,盤古級和炎帝級都是這幾年剛服役的新戰艦,但是和帝國在1866年動工的那些新戰艦相比,是整整差了一個時代。

    等過上幾年以後,盤古級和炎帝級這些戰艦就會退居二線。

    十九世紀後期的決戰艦隊而言,要保持技術上領先,最保險的做法就是五年就換一批,實力不濟也要做到十年換一批或者進行局部的改裝升級,至少超過十年甚至十五年的,那根本不用去打了。

    帝國海軍對主力軍艦的服役年限雖然沒有強行規定。但是從造艦計畫上也可以大體看得出來,基本上主力艦是一年一艘。按照這個速度,如果保持戰艦在一線艦隊的服役年限在十年的話,那麼就可以保持一支十艘主力艦的決戰艦隊。

    主力艦是預定從1867年開始以一年一艘的速度開工,而次一等的戰艦則是沒有這麼多的條條框框,因為其他戰艦的噸位都比較小,帝國的多家船廠都有數千噸規模的船塢。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天津造船廠都有數千噸級的船塢。

    同時次一等的戰艦怎麼造,造多少海軍內部也有不小的分歧,一方面是技術進步非常快,同時帝國海軍現存的主力艦也都是數千噸級別的鐵甲艦,今後再造太多的話也是浪費,或者說是會擠壓萬噸鐵甲艦以及港口等基礎建設的經費。

    目前為止,帝國海軍擁有五艘盤古級鐵甲艦,三艘炎帝級鐵甲艦。前者噸位兩千四百噸,後者是四千噸,同時這些戰艦都是清一色拆除了風帆,航速上是保持在十二節到十三節之間。續航距離為兩千海里左右,艦炮以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為主力。

    儘管以未來幾年的技術去看,這兩款戰艦已經是相當落後,為啥因為1866年以後,帝國海軍開建的主力戰艦,包括一艘近海鐵甲艦,清一色是兩百五十毫米的艦炮為主炮。只是噸位大小不同,配屬的數量不同而已,同時裝甲厚度也是進行了升級。

    但是這八艘鐵甲艦放在這裡,自然不可能只用幾年就扔,更別說炎帝級的三號艦,即黃帝號在1857年的一月份剛進行試航,這會都還沒正式進入現役呢。

    然後在建的還有兩艘,分別是天吳號、夸父號。

    如此算起來,這兩千噸到六千噸之間的鐵甲艦,就有十艘之多了,這個數量已經不算少了。

    如果未來萬噸鐵甲艦的數量不增加上去的話,這些幾千噸的鐵甲艦數量多了意義也不大,兩者的數量得有一個比例的匹配,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除了數量問題,海軍還對這些幾千噸的鐵甲艦的一些設計還有用途產生了分歧,有人想要火力和裝甲更強大,噸位限制可以放更大一些,比如說七千噸左右,到時候直接和萬噸鐵甲艦一起參加艦隊決戰,哪怕是數量少一些,哪怕是遠洋適航性差一些也無所謂。

    但是這個觀點也是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建造這種小一號的決戰性鐵甲艦,其價格至少也得一百五十萬圓起步,這個價格還不如再加幾十萬建造萬噸以上的鐵甲艦呢。

    也有人認為應該建造噸位適中,即三千噸左右,但是強調遠洋適航性以及續航距離,主要用於外海作戰,維護帝國的海外利益。

    還有人認為要建造噸位大一些的近海鐵甲艦,航速慢一些,適航性差一些無所謂,火力要夠猛,裝甲要夠厚,奠定的小船抗大炮,到時候再來一場珠江口海戰的話,就能夠佔據更大的戰術優勢。

    還有人認為保持現有的五六千噸級別的鐵甲艦就不錯,雖然各方面看上去比較中庸,但是是啥都能幹,艦隊決戰勉強也能夠上,適航和續航能力也勉強可以,價錢雖然略貴,但是也就只有萬噸鐵甲艦的一半。

    如果說萬噸鐵甲艦以及那些一千多噸的快速偵察艦是得到了海軍內部的一致認同,那麼對於那些兩千噸到八千噸之間的中大型鐵甲艦,海軍內部就是有著諸多分歧了,因此五年計畫通過後,訂購第三艘萬噸鐵甲艦的確定了下來,再增訂兩艘快速偵察艦的計畫定了下來,再增訂一批內河,近海小型鐵甲艦的計畫也確定了下來,唯獨兩千噸到八千噸的中大型鐵甲艦沒有確定計畫。

    對於海軍內部的這些爭論,林哲往往是不直接插手處理的,怎麼說了,他前世又不是研究近代海軍發展的,他除了知道一個戰列艦外,對早期鐵甲艦的瞭解相當有限,一時半會的他也是難以確定,所以除了在萬噸鐵甲艦上給出了自己的部分意見外,其他方面他更多的是提一些指導性意見。

    一些具體的細節他就不怎麼參與了。

    海軍自己要繼續討論。那麼林哲也不催著,這四國條約剛簽半年呢。帝國一時半會的也和英國人打不起來,有的是時間讓海軍內部慢慢討論。

    相對於海戰戰艦的設計以及戰術的討論,陸軍方面的發展就簡單多了,陸軍沒有和海軍那麼複雜,武器就兩樣,槍支和大炮。

    槍支的話。陸軍早就開始服役1864年型林德步槍了。這是一款後裝線膛擊針步槍,並採用的是金屬子彈。

    同時也是全球首支大規模服役,發射金屬子彈的後裝線膛擊針步槍。

    此外陸軍早就試驗了加特林機槍,只是早期的加特林機槍存在諸多問題,這兩年一直在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一直到1866年的時候,才開始小批量服役。

    最先裝備機槍的並不是皇家陸軍,而是近衛軍,林哲特地在第一近衛師裡設立了一個機槍營。配屬了十六門的加特林,當林哲前往觀摩演習的時候,這個機槍營的十六門加特林機槍一起射擊,把一票隨同視察的海陸將領嚇了個夠嗆。這些十六門機槍在射擊的時候,火力強度堪比一個步兵團。

    而演習剛結束,陸軍的人沒找上來,反倒是海軍的人找上來,然後要給戰艦上配屬這種機槍。

    槍支以外就是火炮了,而陸軍的火炮也是沒啥好說了,前裝線膛炮用了這麼多年。這下一步自然就是要發展後裝線膛炮了。

    而後裝線膛炮的技術難度相當大,目前來說陸軍還沒有找到可以廉價並大量的服役後裝線膛炮的方法,所以只能一拖再拖。

    陸軍發展中,這幾年唯一值得林哲關注的亮點就是馬匹的發展了。

    經過長達十年的培育,陸軍是通過對阿拉伯馬、英國純血馬,國內的蒙古馬等進行雜`交培育,已經是初步培育出來了適合中國氣候,並且各方面素質都可以的馬匹。

    對馬匹的培育中,主要由三大馬場進行。

    最早建立,規模也最大的是江南的句容馬場,其培育的馬匹主要是由英國純血馬和阿拉伯雜`交的馬種,並沒有摻和國內蒙古馬的血緣,培育出來的馬匹被稱之為句容馬,特徵是身材高大,體型優美,其肩高普遍可達一點五三米,平均體重達到四百五十公斤。

    雖然其肩高和體重都是當代軍馬的平均水平以上,同時對於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是,經過多代培育,句容馬在保留了原種馬的體型特徵的同時,還適應了中國的氣候,而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句容馬乃是當代中國能夠培育出來的最優良馬匹,只不過現有的種馬數量比較少,同時這種馬匹也比較嬌貴,伺候起來麻煩不說,而且耗費也比較大,一天不吃精心調配的飼料就得調漂。

    因此暫時而言,句容馬並沒有被作為全軍的騎兵主力使用,而是作為高級軍官的坐騎,傳令兵的坐騎使用,此外一些達官貴人也可能會買上一匹,皇室馬車的配馬也是這種句容馬。

    全軍之中,全員配屬句容馬的騎兵部隊只有一支,即第第一近衛師的師屬騎兵團,即近衛第一騎兵團,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騎兵團很多時候都是充當皇家禮儀部隊使用,皇帝出行的時候一般都是抽調近衛第一騎兵團護駕。

    通過上述也可以看得出來,現在的句容馬在帝國內部,主要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打仗的。

    不過帝國的騎兵並沒有就此放棄句容馬,而是把句容馬再和蒙古馬進行雜`交培育。由設立在蒙古的陸軍第一馬場,即蒙古伊河馬場進行培育,培育出了特有的伊河馬,其血統相當複雜,以句容馬和蒙古馬為主,但是又加上一些哈薩克馬等中亞馬匹,導致伊河馬的血統相當複雜。

    伊河馬的平均肩高為一米四五,體重在四百公斤左右,縱然其身體素質不如句容馬,但是卻耐力更勝一籌,同時不僅僅可以用來乘騎,還可以用來馱挽貨物,也沒有句容馬那麼嬌貴需要精心飼養。

    因此在實用性上,伊河馬比句容馬更適合讓輕騎兵使用

    而這種伊河馬也是被帝國陸軍寄予厚望,準備全面普及的馬匹,甚至為了推廣這種伊河馬馬,不僅僅是在軍隊內部進行培育,同時還幫助當地的牧民進行培育,以確保這種軍馬的數量得到滿足。

    短短幾年裡,伊河馬的數量就是突破了五千匹之多,儘管這些馬匹現在還都是幼馬居多,但是有了這個基礎後,再通過一些年的大規模繁育,到時候培育出來幾十萬匹伊河馬也不是不可能的。

    到了那個時候,帝國的騎兵部隊就能夠徹底拋棄那些矮小體弱的蒙古馬了,真正化身為現代騎兵部隊,而不是一群騎著羊駝的古代騎兵。未完待續。

    ps:  二合一章節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六十章 阿拉斯加

    中華宮內平仁堂內,早已經不在這裡辦公的林哲卻是一大早的來到這裡,今天是他的二子林抲正式進學的日子,他這個當父親的自然要親自來一趟。◇↓◇↓小◇↓說,

    皇子的正式進學並不是一件普通的事,而是帶有濃厚政治意義的事。

    要知道兩年前皇長子林碃正式進學的時候,可是引起了一番政治風波,大量人在私底下議論林哲是不是要立林碃為太子了。

    後來林哲不得不正式定下規矩,規定皇子年滿七歲,就要正式進學。

    按照這個規矩,二子林抲也是在今年正式進學。

    兩年前開始,平仁堂(前文中多次寫成了居仁堂,特此致歉)就已經作為皇子進學所在,宮務廳的一些機構也是正式搬離了出來,後來這平仁堂雖然和新華殿距離很近,但是林哲已經是很少來了,偶爾過來也是檢查林碃的課業!

    今天一大早,林哲就是帶著皇二子林抲過來,此時平仁堂裡任職的諸多講師也都一一候著了。

    其中就有董離!

    現在的董離已經在平仁堂擔任了兩年的侍講,面對皇室一家已經沒有了兩年前的那種拘謹,所以今天的他很自然的接受了二皇子林抲的拜師禮。

    倒是另外幾個剛調過來的新任侍講面對林抲的拜師禮而顯得有些忐忑,這人生中第一次受皇子的鞠躬禮,尋常人自然是難以平靜的。

    當林抲進行拜師禮的時候,一旁的林碃也是不出聲看著!

    現在的林碃看上去比兩年前長大了許多,出生在皇家,這自從營養就能夠跟得上,而且自從正式進學後,身體上的鍛鍊也不會落下,此時林碃雖然只有九週歲,但是看上去已經和十一二歲的小孩子一般了。

    再加上進學兩年,時常和身為大臣的侍講們接觸,因此他雖然還只是一個小孩子。但心境已經是極為成熟,絲毫不亞於那些十五六歲的人。

    這出生在皇家,不可能和尋常的孩子一樣擁有什麼快樂童年之類的東西。

    看著二弟正在進行拜師禮,再看看一旁的父皇也是一臉親切的囑咐模樣。林碃的那顆小腦袋瓜子裡快速轉動著,不過臉部表情卻是平靜無比,外人自然也是看不出來他到底在想著什麼。

    拜師禮結束後,忙綠的林哲就是離開了平仁堂,而林碃則是走到了林抲身邊:「二弟啊。以後有什麼不懂的就直接來找大哥我,我就在隔壁呢!」

    順手還拍了拍林抲的肩膀!

    而年幼的林抲則是呵呵一笑,然後很鄭重的點頭:「嗯!」

    看著這副兄弟友愛的場景,下頭的那群侍講們卻是面色各異,尤其是彼此幾個分別教授兩人的侍講則是面帶忌憚看著對方。

    林碃和林抲年紀不同,這進學的進度不同,除了董離以及少數幾個人比較特殊,會同時教授這兩位皇子為,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只負責其中一位皇子的課業。

    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教至少就是好幾年。

    他們這一生的仕途。基本上已經和林碃或者林抲聯繫在了一起!

    帝師不是那麼好當的,未來的收益大,但是風險更大,如果自己教授的皇子登基為帝,那麼一切好說,但自己的學生沒有登基為帝,那麼自己未來的仕途肯定也好不到那裡去。

    師生關係在有著濃厚儒家氛圍的帝國裡,依舊是份量非常重的一種人際關係。

    林哲自然不會對平仁堂裡眾人的勾心鬥角關注太多,對於他來說這些都是小事。

    這段時間,他還的關注另外一件大事。

    那就是俄國人正在向美國人推銷阿拉斯加!

    俄國人和美國人針對阿拉斯加的交易談判早就開始了。去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風聲,而且嚴格上來說,俄國人試圖出售阿拉斯加的時間度還可以往前再推十年。

    原時空俄國人為什麼出售阿拉斯加不管,但是在這個時空裡。卻是有著中華帝國崛起的因素在裡頭。

    這幾年來,帝國和俄國在中亞、蒙古、外興安嶺等地是衝突相當之頻繁,並且雙方一直沒能就北方邊界問題達成相關協議。

    但是隨著帝國的國力越來越強,東三省的開發力度越來越大,這往外興安嶺派遣的軍隊也是越來越多,目前在東三省一帶。帝國已經駐防了三個師的兵力,輪流北上外興安嶺和俄軍對持交戰。

    多年的交戰中,中華軍已經是徹底控制了黑龍江流域,並掌控了日本海到北洋園的海權,俄國人已經是被批躲進內陸進行頑抗。

    而海面被帝國海軍徹底掌控了後,這阿拉斯加就等於成為了一片飛地,俄國人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能力派遣軍隊保護阿拉斯加。

    同時經營阿拉斯加的俄羅斯美洲公司的財務狀況也是越來越苦難,無法招募到足夠的移民,而且阿拉斯加的主要產出,即皮毛也是越來越少,即便是有限的皮毛往往也銷售艱難。

    因為俄羅斯美洲公司的皮毛主要是銷往中國,然而由於俄羅斯和帝國一直處於衝突狀態,直到現在也沒有正式建交或者簽訂什麼通商條約,所以帝國雖然沒有完全拒絕俄羅斯美洲公司的貿易請求,但是也是對這些皮毛徵收高額的關稅。

    這些情況加起來,已經是導致俄羅斯美洲公司連年虧損嚴重,如果不是後面有著俄羅斯政府的支持,估計早就破產了。

    同時這幾年俄羅斯的財物狀況一直都不怎麼好,本來就欠了一屁股的外債,而且這幾年一直持續和中華帝國發生領土衝突,這債務要比歷史上還要更多一些,為了緩解國內的財政情況,俄國人就是開始打算著幹脆把阿拉斯加賣掉算了。

    這種直接殖民地賣掉換錢的行為如果是放在後世,甚至是二十世紀以後,那麼都是相當奇葩,根本沒人會接受的事,但是在殖民時代裡卻是非常正常。

    美國人的相當多一部分領土就是購買的,比如說路易斯安那就是從法國人手裡購買的,美墨戰爭後。墨西哥雖然割讓了大部分領土,但是美國人還是為此支付了一千五百萬美元以及放棄索賠的三百二十五萬美元。

    現在美國人再購買一個阿拉斯加也就不例外了!

    這種事如果是在原時空裡,自然是沒什麼外人反對,美國人願意當冤大頭。出資七百多萬美元購買不毛之地的阿拉斯加,而俄國人也願意不要臉面出售領土,其他國家自然是一邊看戲,然後笑呵呵的嘲諷美國人和俄國人都是傻蛋。

    但是對於這個時空的中華帝國而言,這卻不是什麼事不關己的事了。反而還是和帝國利益息息相關的大事。

    林哲知道歷史上美國人購買了阿拉斯加,但詳細過程自然是不知道的,真正瞭解到此事,而是這兩天外務部緊急通報,說美國人和俄羅斯人正在洽談轉讓阿拉斯加一事。

    為此,林哲是迅速指示了外務部,要迅速的,詳細的瞭解此事,同時也是準備召見內閣以及軍方要員,商討此事對帝國的影響。

    「阿拉斯加就在我們的庫頁島東邊。沒有多遠就是阿留申群島了,如果讓美國人插足這一地區,後續將會對帝國在北海、日`本東北部的安全造成重大的影響!」

    帝國版圖裡的北海,即俄羅斯人口中的『鄂霍次克海』乃是黑龍江以及烏第河的出海口,北海和日本海,包括連接這兩個海域的韃靼海峽就是帝國北海艦隊的主要防區。

    「而且我們已經派遣多艘探險船前往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甚至遠行到阿留申海域,這片海域上並沒有多少俄國人的軍事存在,如果有必要,我們完全可以控制這一地區!」說話的乃是海軍部總長林達標。

    這說的其實是廢話。如今俄國人已經是算是徹底失去了在太平洋海域的出海口,根本就無法維持在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半步以及阿留申群島海域的海上控制,甚至就連阿拉斯加都已經是很難繼續掌控了。

    要不然的話,俄國人也不會比歷史上更想要賣掉阿拉斯加。就是因為這片地方對於俄國而言,已經成為了一片飛地,很難進行實際有效的控制。

    「這麼說來,你們海軍是有把握控制這一區域了,同時還要架設,一旦和美國人爆發衝突。海軍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控制這些地區?」林哲直接如此問林達標。

    林達標道:「只要英國不插手,以帝國海軍目前的實力而言,完全有能力把美國海軍攔截在阿拉斯加意外!」

    聽到林達標做出如此保證,林哲突然感覺到有些荒唐,好像自己這一兩年總之和美國人過不去啊。

    先是搶了夏威夷,現在又對阿拉斯加下手。

    而更關鍵的是,美國人對此無能為力。

    一想到能夠隨意欺負美國人,林哲的內心裡就感到一陣怪異,這種事和他的常識認識差距有些大。

    不過感覺奇怪也無所謂,關鍵是要去做。

    「既然這樣,外務部先發一個通告,告訴美國人,帝國絕對不會承認關於阿拉斯加的交易行為!」林哲如此道:「告訴他們,阿拉斯加自古以來就是華夏領土!」

    聽到林哲堂而皇之的說這話,下面的一群大臣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這說破天,翻爛了典籍估計也是找不出阿拉斯加是中國固有領土的記載啊,這麼空口無憑的說好嗎?

    不過阿拉斯加是不是帝國的固有領土不重要,有沒有證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帝國盯上了阿拉斯加。

    至於證據,改明兒就讓那些歷史學家們偽造幾本典籍,不愁沒有阿拉斯加是帝國領土的文書記載,順便還可以偷偷往阿拉斯加扔幾根石頭柱子,要啥文字就給你刻什麼文字,什麼象形文字,甲骨文什麼的都往上可以遍,為了避免洋人認不出來,還可以刻上拉丁文啊什麼的。

    到時候誰敢說阿拉斯加不是帝國的固有領土?

    什麼,大家都說不是?

    唉,不管你們說是不是,反正我說是就是!

    什麼?你們還說不是,告訴你別較真啊。再較真我就打了你啊!

    這種看似強盜一般的邏輯,才是一個大國應該有的邏輯!

    一個強盛的帝國,尤其還是十九世紀的帝國,兵鋒所指皆屬帝國領土!

    而這個思維也是極度符合中國傳統思想。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句話放大了說,其實就是全地球甚至全宇宙,包括所有位面的土地和人民都是屬於皇帝的。

    所以當你實力強大的時候,根本就用不著什麼證據去證明某某地區是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直接搬出這一句就夠了,咱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已經是為後世國人定下了基調。

    當然了,這話別人認不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現在,接到了來自帝國外務部對阿拉斯加主權的宣稱後,不管俄羅斯還是美國,又或者是英法等國,一個個都是傻眼了。

    見過無恥的,但是沒見過這麼麼無恥的。

    你要說庫頁島是中國領土,好吧,雖然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實際控制過這個島嶼。但是好歹以前滿清的足跡還抵達過韃靼海峽,勉強也說得過去,但你要說阿拉斯加是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你幹嘛不說全地球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啊。

    不過那些洋人外交官們傻眼或者鄙視,但是完全沒被帝國外務部的官員們放在心上,因為帝國外務部的外交官們就沒指望過各國會承認,帝國只需要發出這樣的聲音,然後讓美國人有所顧忌就可以了。

    帝國和俄羅斯交惡,這是全球都知道的,而帝國正在和俄羅斯爭奪外興安嶺等遠東地區的領土。這也是文明國家都知道的事。

    在這個關節眼上,俄羅斯竟然要賣掉阿拉斯加,這不是想要把帝國即將到罪的肥肉給賣掉嗎?

    儘管這個時候,很多帝國的官員們都知道阿拉斯加在那裡。也沒有任何一艘中國人的船隻或者國人抵達阿拉斯加,但是並不妨礙他們把阿拉斯加已經當成了帝國的囊中之物。

    如果沒有美國人插手,帝國依靠距離的優勢,遲早會被遠東地區的俄羅斯趕走,到時候堪察加半島,阿拉斯加這些自然會落入帝國的手中。

    然而現在美國人卻是突然冒出來。這就是打亂了帝國的計畫,想要從帝國嘴裡搶肉。

    對於很多帝國的高級軍政要員們看來,如果來的是英國人,好吧,這是世界老大,我們暫時惹不起,說不準就捏著鼻子認了。

    但是你一個美國,在國際上連三流都算不上的殖民地國家竟然也敢和帝國搶肉,這不找死嘛。

    帝國在宣傳對阿拉斯加主權的同時,也是公開宣佈,已經派遣艦隊前往阿留申海域巡弋,同時還成立了一個所謂的『中華阿拉斯加公司』準備在阿拉斯加修建貿易站,從事皮毛生意。

    當然了,上述的中華阿拉斯加公司是一個典型的皮包公司,連人都沒幾個,真正有所動作的是海軍。

    但是海軍也是不太可能真的派遣主力艦隊過去,實際上就是兩艘海軍探險船而已,他們這一次去,是準備去阿留申群島以及阿拉斯加去豎幾塊主權石碑,至於真正的移民開發,帝國又不是閒得蛋疼,怎麼會這個時候去開發這種不毛之地。

    帝國的強勢插手,讓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談判也是充滿了不確定行,俄羅斯自然是想要繼續賣的。

    但是美國人卻是不得不考慮到因此阿拉斯加和中國發生嚴重的衝突和矛盾,要是惹上了中國人,到時候因為阿拉斯加導致兩國開戰怎麼辦?

    前頭因為夏威夷而爆發的戰爭剛停息半年左右,這會又因為阿拉斯加和中國人打仗,這會讓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的。

    美國內戰結束以後,美國的主流是裁軍,發展民生!

    至少這一二十年內是不希望再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要不然普通百姓的反對意見會非常大。

    同時,在現在的美國內部,對購買阿拉斯加也是充滿了反對的聲音,認為這比交易是虧大了。

    花費七百多萬美元購買一片不毛之地,有什麼用?

    歷史上美國做成筆交易之後,可是被不少人嘲笑,也引起了美國國內的嚴重反對,負責該事的西華德被極度嘲諷,人們說西華德這個傻`逼花了七百多萬美元給美國買了一個超級大冰箱。

    此事上,在當代的觀念來說,是俄羅斯人賺了,美國人虧了。

    至於俄國人後悔,那是阿拉斯加發現金礦和石油以後的事了,而等到二戰以後美國人直接在這裡部署了核導彈,俄國人就徹底後悔死了。

    但是這都是以後的事,現在嘛,阿拉斯加對於眾人而言,依舊是一塊不毛之地,從經濟到軍事各方面的角度而言,都不值錢,而且阿拉斯加和美國本土並不相連。

    為這麼一塊不毛之地花七百多萬美元,而且還要冒著和中華帝國開戰的風向,一時間,美國國內的輿論是沸騰了起來!(未完待續。)

    PS:  二合一SF0916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