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03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七十一章 鐵路網的野心

    儘管陳月川不懂俄語,但是卻也知道受降的基本禮儀,他接過了這名俄國軍官的指揮刀,宣佈正式接受碧德港俄軍的投降。Π∈Π∈,.

    過去的十多天戰鬥力,俄國人的抵抗是相當的頑強的,他們依靠原有的工事甚至城市的廢墟,和中華軍爭奪每一寸土地,一直打到彈盡糧絕,人員也是死傷大半後才是不得不投降。

    此戰中,參戰的兩千一百多名俄軍以及兩百多名俄國民兵裡,有半數人陣亡,其餘的人,包括傷者在內都是當了俘虜。

    而陳月川的部隊也是損失不小,這一場巷戰雖然有著己方艦炮火力的支援,但是死傷依舊慘重,超過兩百五十名士兵陣亡,另外有將近四百人受傷,總的傷亡人數雖然比俄國人少,但是也算是不少了。

    幸運的是,儘管傷亡有些大,但是這彼得港總歸是拿了下來,而拿下碧德港這個位於北太平洋沿岸的不凍港,對於帝國海軍後續掌控北太平洋,進軍阿留申海域,登陸阿拉斯加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

    而碧德港戰役,對於已經持續了多年的中俄邊境戰爭而言,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誌,甚至可以算的上戰場多年戰爭的一個重大階段性勝利。

    碧德港的戰役雖然規模不大,雙方慘重的兵力各自有兩三千人,但是中俄兩國的邊境衝突規模一向來都不算太大。

    前幾年也就在中亞那邊打了幾場規模數千人的戰役,而等中亞三國完蛋以後,中俄兩國在中亞方向也是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大家都忙著消化勝利果實呢。

    至於外蒙古方向,雙方本來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鬥,前幾年是通過付出當地的蒙古王公叛亂,後來這些王公叛亂被鎮壓了以後,雙方就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鬥,偶爾就是一些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幾十人或者幾百人之類的。

    遠東方向的衝突則是要更加頻繁一些。基本上每年都會打幾場,但是受限於當地的氣候以及地理因素,雙方的兵力基本都是分開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戰場上,雙方的戰鬥主要也是圍繞著一些軍事或者殖民據點。戰役的規模以數百人為主,除了當年中華軍攻打廟街的時候動員了將近三千名士兵外,雙方就沒有在遠東打過數千人規模的戰役了。

    因此,這一場碧德港戰役,對於這幾年中俄邊境衝突而言。已經算得上是少有大規模戰役了。

    而更悲劇的是,由於碧德港位於遠東,而且是孤城一座,俄國國內直到碧德港失陷以後,都沒能得到相關消息。

    最後還是俄國人的駐華外交官從中國這邊得到了相關消息,並緊急匯報給俄國國內後,才是得知了這個消息。

    後來有小道消息說,俄國國內對碧德港的失陷大為震動!

    因為碧德港的戰略對於俄國遠東地區來說,戰略地位相當重要,乃是數大據點之一。而現在碧德港失陷以後,俄國人已經是可以想像出來後續阿楊等沿海據點被逐一攻佔的場景了。

    俄國的國內怎麼反應暫不去說,卻說帝國國內,儘管現在帝國的艦隊尚未從碧德港返回,只是派遣了通訊快船從碧德港返回日`本的稚內港,然後通過電報向國內傳遞了相關的戰況。

    因此南京方面很快就是得到了相關的消息,林哲看到軍方的戰報後,雖然對傷亡有些大而有些皺眉,但是總體而言,對軍方的動作還是比較滿意的。

    這出海遠征。能夠一擊而下奪取碧德港,這對帝國的未來戰略而言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

    為此,林哲後續又是召見陸軍和海軍高層,並親自做出了指示。要求軍方利用目前的大好繼續,繼續發揮英勇奮戰之精神,儘早攻克阿楊等俄國在北太平洋的其他據點,徹底把俄國人趕回西伯利亞內陸地區,不讓俄國人有一片舢板進入太平洋。

    等待海陸軍的高層將領們離去以後,林哲回頭看著辦公室內的那副巨大世界地圖。地圖上的西伯利亞地區雖然還是屬於俄國的,但是興許不遠的將來,這片廣闊的區域就會徹底屬於帝國。

    想到這裡,林哲的心情就會舒爽的很。

    身為帝國的統治者,林哲現在追求的事並不多,除了鞏固權力這一項畢生追求以外,其他的不外乎就是開疆擴土,有機會就收拾幾個西方列強了。

    不過林哲也知道,即便是帝國軍方在碧德港取得了勝利,並在利用海軍優勢在北海沿岸地區也有著較大的戰略優勢,但是這很難徹底迫使俄國人屈服。

    帝國和俄國的領土衝突,是根深蒂固,並且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現在的碧德港戰役在中俄兩國多年的邊境衝突中,其實並不算什麼,也不可能根本上解決中俄兩國之間的衝突。

    要想徹底獲得北方邊境的和平,至少短時間內是看不到什麼希望,頂多就是讓俄國人有所忌憚而已。

    畢竟不管對於帝國還是對於俄國來說,其實雙方的邊境衝突說嚴重也嚴重,但是說不重要也不重要,邊境那邊打的再凶,也無法損害兩國的根本。

    俄國的統治核心是在歐洲,中亞地區也算是一重要區域,至於西伯利亞嘛,其實地方雖然對啊,但是俄國人的重心一直都沒有放在這裡。

    同樣的,帝國的統治核心也是在國內地區,中亞,西伯利亞還有遠東等地打得厲害,但是不管贏了還是輸了,其實都無法對帝國產生什麼根本性的影響。

    這就是兩國領土龐大的國家進行邊境衝突的必然後果,這打來打去都很難讓對方遭到實際損害,哪怕是一場戰役全輸,損失了好幾萬的兵力,但是對於中俄兩國來說也不算什麼,不用幾個月功夫就能夠抽調更多的兵力增援上來,

    要想徹底解決北方邊境問題,迫使俄國人屈服,僅僅依靠目前的軍事行動是不現實的,真正行之有效的手段還得依靠自己,先把鐵路修過去,然後就可以支持更多的軍隊,再移民過去,如此才是解決北方邊患的根本方法,現在的軍事行動只是小打小鬧而已。

    只是現在國內的鐵路修築還是太慢了,尤其是通往邊境的鐵路,還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修完呢。

    帝國修築鐵路的時間也不短了,從最造的徐州鐵路開始,然後又是修建了唐山鐵路,株萍鐵路,上述三條鐵路都是最早期的鐵路,而且都是礦區鐵路,主要是為了煤炭外運服務,帶有濃厚的試驗性質。

    第一條商業化,客運和貨運相結合的大規模鐵路,還是屬於寧滬鐵路,這條鐵路南起上海,通過鎮江、南京,然後一路到當涂,連接了當涂這個重要鋼鐵重工業基地以及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中途還經過南京這個首都,途徑的蘇南各縣也都是屬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正式通車並運營後,寧滬鐵路的盈利超乎了外人的想像,以至於讓國內掀起了一番修築鐵路的高潮。

    可惜的是,帝國目前為止並沒有開放民間修築鐵路的權限,能夠修築鐵路的只有帝國鐵路公司一家。

    不過為了降低資金壓力,帝國鐵路公司在後續的津浦鐵路等鐵路的修築上,也是廣泛吸引民資,使得民間的資金有機會參與到鐵路事業上來。

    這幾年,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寧滬鐵路的延長段以及津浦線的修築上來。

    寧滬線的延長段,一部分是從上海向杭州延伸,最後一路延伸到寧波,主要是為了聯通上海、杭州、寧波這三大城市,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帶動沿途各府縣的經濟發展。

    要知道這一片地區,乃是目前國內經濟最發達之地區,對鐵路交通的尋求非常龐大,鐵路的建設將會極大的緩解這一地區的交通問題,同時帶動當地的經濟更好的發展。

    該段鐵路在寧滬鐵路通車以後就是開始建設,目前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已經完成了部分鐵路線的建設,現在還在緊張施工中,而且是分段施工,不過由於受到錢塘江和曹娥江的阻攔,現在帝國鐵路公司正在頭痛怎麼解決橋樑問題。

    同樣屬於寧滬鐵路的延長段,即當塗到武昌的鐵路線,不過這條鐵路線暫時只計畫修築到九江,這一段鐵路進度就比較慢了。

    除了在寧滬線的相關鐵路外,這兩年帝國鐵路的主要資金都是投入到了津浦線的修築上,這是一條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的巨大南北動脈鐵路。

    除了這條主幹線外,還將計畫有山東鐵路支線,張家口鐵路支線,東北鐵路支線等。

    目前津浦線正在從多個地點同時開工,超過數萬名帝國鐵路公司的工人,以及鐵路沿途上大量臨時聘請的農工等在進行修築,最高峰時期,有超過十萬人在這條鐵路線上施工。

    同時帝國鐵路公司已經正在對連接津浦線的諸多支線進行前期勘測,預計到明年,海州到徐州再開封這一段的支線將會率先進行前期施工,用以溝通中原腹地,並為中原等地的產品提供一個新的出海口,那就是海洲。

    如果津浦線和隴海線的開封到海州一段能夠建設成功,那麼一個巨大的十字交叉鐵路網就會出現在長江以北的中國大地上,所帶來經濟以及軍事價值是相當巨大的。

    而按照鐵路司的規劃,未來隴海線將會進一步向西延伸,津浦線的山東支線,東北支線,蒙古支線也會繼續修築,再加上寧滬線為代表的長江沿線鐵路,以及還在規劃中的廣州到武昌的鐵路,到南昌的鐵路線等。

    這些鐵路網一旦建設完成,將會給帝國帶來經濟騰飛的交通基礎!(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七十二章 東北鐵路

    自從十九世紀的前半段各國開始陸續建築鐵路以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後,各國普遍已經具備了或多或少的鐵路網,其中鐵路網最完善的自然是英國本土,早在三四十年代的時候鐵路網就已經普遍英國本土。…。…

    再過來則是歐洲大陸以及美國等地,歐洲大陸裡又以普魯士對鐵路建設最為熱衷,歷史上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裡,普魯士密集的鐵路網就是給普軍帶來了極大的後勤補給優勢,從而奠定了後世戰爭裡。

    美國那邊的早期鐵路發展,主要是集中在東海岸,在美國內戰期間則是開始修築太平洋鐵路,由此掀起了西部大開發運動,而後在西部大量建設鐵路網,不過其主動脈太平洋鐵路直到現在也還沒有建成。

    作為一個後進國家,中華帝國在林哲的主導下也是在五十年代末期開始嘗試修築鐵路,而後在帝國統一後正式掀起鐵路建設的高潮。

    為了快速修築鐵路,同時壓制民間的一些各種亂七八糟的反對聲音,比如說破壞風水之類的無稽之談,帝國向來是採取強有力的手段,當初的株萍鐵路建設期間有大量當地民眾反對,就是遭到了來自軍方的殘酷鎮壓。

    通過這一次鎮壓,林哲向全國宣示了推廣鐵路的決心!

    而等寧滬鐵路通車運營後,其豐厚的利潤也是吸引了國內的諸多民間資本,使得帝國大大減輕了財政壓力。

    為知道為了支持鐵路建設,儘管帝國沒有直接出資,但是各種的財政扶持,優惠政策並不少。

    比如說為了緩解鐵路建設的壓力,同時為了讓鐵路公司能夠盡快的回籠資金,帝國特批了鐵路公司可以優先擁有鐵路沿線兩側二十公里範圍內的礦產開採權。

    同時鐵路沿線的各火車站周邊的土地,也是會直接劃鐵路公司所有並進行開發。

    通過出售沿線的礦產開採權,鐵路公司能夠在早期回籠一定的資本,等鐵路建設完畢後。則是可以運作火車站附近的土地,當一個房地產開發商進而獲得不菲的盈利。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提供大額的低息貸款!

    這年頭要修建鐵路,除了那些國土狹小的歐洲國家可以用單純的商業手段來解決資金問題外。一些國土寬闊,需要建設幾千上萬公里鐵路的國家,其背後都不可避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只不過支持的模式不一樣而已。

    帝國是通過皇家銀行直接提供貸款為主,輔以鐵路沿線礦產開採權。火車站周邊土地開發權。

    美國是允許企業發行大額債卷,同時是中央財政直接提供貸款支持,同樣還非常大方的授予鐵路公司鐵路沿線的土地,而且數額是相當巨大。

    以至於美國鐵路的建設過程中,鐵路公司的主要盈利並不是依靠運營鐵路,而是依賴鐵路沿線的土地開發。

    像帝國和美國這種國土龐大的國家,要建設一條大動脈鐵路,需要的投資動隨便都是幾千萬起步,單純的商業資本是無法承擔的,而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投入也是無法支持的。所以通常都是兩者相結合。

    所以別看帝國中央財政並沒有在鐵路建設上直接投入一分錢的建設成本,但實際上給鐵路公司的支持是相當龐大的。

    獲得了龐大支持的中華帝國鐵路公司也沒有辜負林哲的期望,在完成滬寧鐵路後,現在的津浦線等鐵路線已經是在緊張施工中,同時滬寧鐵路的豐厚利潤也是讓大量的民間資本踴躍投入。

    不過這種民間資本的投入,並不是說佔據帝國鐵路公司的股份,對於鐵路這種國之重器,林哲的態度是比對國防企業更加苛刻,對於國防工業,如果民間要投資並涉足國防工業的話。帝國是不會行政干預的,反而是鼓勵民間資本涉足。

    但是鐵路的話,卻是完全掌控在皇家資本裡,目前的『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由皇室資產管理處獨資掌控。

    民間的投資大多以購買企業債卷。提供貸款的方式融入到其中,以分享鐵路行業的豐厚利潤。

    由此也就造成了很有意思的現狀,那就是『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的規模已經迅速攀升為帝國國內最龐大的企業,擁有的固定資產高達好幾千萬,如果津浦線等鐵路建設完成,那麼其固定資產恐怕會增加到好幾個億。

    但是中華帝國鐵路公司的負債相當之龐大。需要償還皇家銀行以及其他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就有好幾千萬之多,發行的企業債券也是不少。

    未來如果要繼續建設鐵路的話,還得繼續籌借貸款,到時候最終的負債會有多少,就得看他們的鐵路修的有多快了。

    修的越快越多,這負債就越多。

    不過好說好歹,中華帝國鐵路公司還不至於資不抵債,滬寧鐵路這兩年的運營情況非常之好,每年都能夠提供相當豐厚的利潤,這些利潤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帝國鐵路公司的龐大支出。

    不過即便這樣,也無法改變帝國鐵路公司是全帝國裡欠債最多的企業的現實,而且這種狀況並不是短期的,而是會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一直保持下去。

    就和後世的鐵路總公司為了建設高鐵欠了一屁股賬,好幾萬億的欠債足以傲視群雄一樣,這年頭的鐵路雖然在後世人看起來非常原始,鐵路用的還是鍛鐵,火車用的還是原始的蒸汽機,但是即便是這樣的鐵路,對於十九世紀而言其技術難度和投資額度,絲毫不亞於後世的高鐵,甚至尤甚之。

    當代在發達地區投資修建的鐵路和在欠發達地區投資修建鐵路是兩碼事,前者利潤豐厚,能夠在十年內甚至五六年內就收回投資,但是後者的話,估計幾十年都無法收回投資,而一些戰略鐵路,更是別指望能夠收回投資了,這運營不虧本就不錯了。

    比如說帝國正在勘測中,擬籌建的東北鐵路,蒙古鐵路。隴海鐵路西段西北鐵路,這幾段鐵路就是名副其實的戰略鐵路,以當代上述鐵路的人口,經濟規模而言。是很難讓鐵路公司收回成本,甚至日常運營都會遭到虧損的。

    當代的蒙古草原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都有著相同的特徵:地廣人稀。經濟薄弱。

    興許鐵路建設成功後,當地的人口規模和經濟會有所發展,但是那是以後的事,現在來說,在這些地方投資巨資修建鐵路,從商業角度而言就是虧本買賣。

    但是這樣就可以不修了嗎?

    也許是普通的民營的鐵路公司,那肯定是不會去做賠本的買賣,然而這個時候,帝國鐵路公司的皇資屬性就是體現出來了好處。

    不管是虧不虧本,只要帝國需要。那麼帝國鐵路公司就會去修!

    林哲很早,甚至在商貿區時代就給自己的家族企業制定陸續相關的核心經營策略,那就是引導國內的工商業發展,涉足民資不願意投資,但是國家又需要的領域。

    而在帝國成立後,皇室產業又是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肩負帶動國內經濟發展的重任。

    因此很多時候,皇室企業的盈利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這個國家有沒有好處。

    林哲控制下的皇室企業,大體上和後世的國企有些類似。但是也有些不一樣,那就是後世的國企受到行政干預太多,而林哲控制的皇室企業一般不受政府的挾制,只接受皇室的管理。

    而皇室和政府自然是兩回事。

    如果非要用現代觀念來比較的話。那麼皇室資產管理處下屬的諸多企業相當於後世的黨屬企業。而財務部所屬的部分企業,比如財務部控股的幾家商業銀行等,就是相當於國有企業。

    這兩者是有著極大的區別的。

    身為正兒八經的皇室企業,帝國鐵路公司的管理層是不會管盈利與否,都是必須修築東北鐵路,蒙古鐵路和西北鐵路等這些戰略鐵路的。因為這是關乎帝國國防安全的戰略任務,別說不賺錢了賠錢也得修。

    當然了,在進行這些血本無歸的超級大工程之前,帝國鐵路公司先得把東部地區的鐵路給修起來,尤其是具有豐厚盈利前景的鐵路線。

    因為這樣才能夠在後續保持盈利能力,有了盈利才能夠償還數量龐大的貸款,這樣才能夠有資金去填戰略鐵路的大窟窿。

    如果現在就去修什麼戰略鐵路的話,估計不用幾年這帝國鐵路公司就得被拖累,然而嚴重資不抵債,等還不起貸款的本息時,就不是破產倒閉那麼簡單了,甚至有可能會引起政治動盪。

    畢竟這涉及的金錢不是幾十幾百萬那麼簡單,而是幾千萬甚至上億,而這些錢雖然都是從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而來,但是銀行和金融機構只是一個二道販子而已,這些龐大的資金本質上這些錢是屬於普通人的:銀行儲戶的存款,投資人的投資金融。

    如果這些錢收不回來,哪怕是龐大的皇家銀行都撐不住,一旦皇家銀行的資金鏈斷裂,進而就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擠兌,影響到的就是至少幾千萬人口的巨大動盪,到時候可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事了。

    所以,哪怕是要修戰略鐵路,也不是現在可以隨便修的,除非是帝國中央財政直接出錢修,不然的話肯定要等很多年以後,而由帝國財政直接出錢修可不可以?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帝國中央財政收入一年也就五個多億,而且都是有著固話去向的,這要向拿出幾千萬甚至上億扔出去修鐵路,那麼全國那麼多國家僱員的薪資也不用發了,軍隊也不用養了,官辦學校直接倒閉算了。

    直接撥款投資是最下乘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是不會有國家這麼幹的。

    現在擺在林哲眼前的這副地圖上,相當多規劃好的鐵路線還是一道道的虛線,要把這些虛線化為實線,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度至少也得二十年以上。

    不過林哲看著這些地圖,卻是把視線投向了東北,然後再一次拿起了桌面上的一份交通部遞交上來的文件。

    交通部的鐵路司這份文件乃是『東北鐵路勘測和規劃』。

    厚厚的一大疊文件裡是內容非常詳細,沿途停靠什麼站點,沿途有什麼比較難修築的鐵路,建設成本等,建設過程中對當地的經濟會造成何種影響,建設完成後,預期的運營情況如何,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多大的帶動作用等。

    鐵路司和帝國鐵路公司算是分工合作,鐵路司負責早期的大體勘測,路線選定,判定會對當地以及國內的經濟產生多大的積極影響,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決定具體要修建什麼鐵路,經過那些城市。

    而帝國鐵路公司則是負責後期的具體事務,比如成本核算,技術難度推測之類的。

    這份鐵路司的報告裡,對東北鐵路的未來前景並不是很看好!

    這份報告裡,初定決定的東北鐵路線是延續唐山鐵路,然後過山海關、錦州、瀋陽、長春、哈爾濱,在哈爾濱分東西支線,東線是從哈爾濱向東延伸,基本就是沿著松花江北上到黑龍江沿岸,然後轉道朝著東南方向前往海參崴。

    西線則是從哈爾濱向西延伸到齊齊哈爾,後續繼續向西到滿洲裡等。

    不過這份報告裡也非常明確的說,鐵路線從唐山到瀋陽段,才有這一定的經濟利益修築,而繼續北上到哈爾濱,再到東西兩條直線,雖然說都是繞過了山地,是在平原地形修築,成本不會太高,但是現在的黑龍江和吉林人口都沒有多少,就勢必會讓後期的鐵路運營遭到重大虧損,同時礦務司那邊也沒有在黑龍江和吉林等省份發現大規模可供開發的金屬礦產資源,農業資源也不算太豐富,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黑龍江有著不少的金礦了。

    相對而言,遼陽省的情況要好得多!

    遼陽省擁有大量可耕種的平原土地,同時遼陽的南部地區在地形和氣候上都比較適合居住以及農業開發,而這一地區也是帝國這些年來移民開發的重點區域,到了1867年的時候,遼陽省已經擁有將近四百萬的人口,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數十萬的速度增長當中,每年都有來自山東,河南,山西,直隸,甚至蘇北,西北,陝西等地無地農民拖家帶口,甚至一整個村一整個村徒遷到東北,這種大規模移民的場景被稱呼為闖關東。

    而這個時代的闖關東,因為有著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扶持,規模和速度要比歷史上提前許多,規模也是大許多。(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七十三章 東北大開發

    儘管民眾的傳統觀念裡,是不會輕易裡開家鄉的,但是依舊有諸多無地的農民為了一份可以傳給後代的土地,而遠離家鄉來到東北地區開墾。△↗,.

    而帝國為了招募更多的移民,基本上都是給予大量的優惠政策,雖然不會說直接發放免費的土地,但是土地的出售價格相當之廉價,往往只有內地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而且還不用現款支付,以後可以用農作物償還,同時在開荒的前幾年,一律免稅,過了幾年後才開始收稅,而且往往也會有著較大的稅收減免力度。

    同時如果你膽子夠大,不怕苦,那麼越往北所能夠獲得的土地就越多,在開發成熟的遼陽省南部,你興許只能夠廉價獲得十畝,二十畝土地,要想更多就得用市價購買,但是你如果去黑龍江省,尤其是靠近黑龍江的土地,政府的最高額定是,每人可以擁有最高五十畝限度的廉價購入資格。

    如果是黑龍江北岸的那些土地,基本就和白送似的,只要你敢去,隨便你在地圖上選,數量是一百畝起步,你要有能力開發耕種,幾百畝也敢給。

    為了鼓勵民眾移民開發邊地的,帝國階梯式農業稅並不適用於幾個邊境省份和草原類的省份。

    東北三省、蒙古省、烏台省、新疆省、浩罕省等都是不施行土地限額的省份,只要你敢來,那麼土地多的是。

    可是即便這樣,普通人也是不願意去的,這些地方都是出了名的苦寒之地,遼陽還好一些,但是其他幾個邊地省份都不是什麼好地方,耕種困難,氣候不好就算了,而且還面臨著邊境衝突的威脅,一不小心小命就沒了。

    比如黑龍江以北地區,帝國的陸軍還在和俄軍打著呢。你現在要是敢去移民,估計就得要有面對俄軍進攻移民據點的心理準備。

    倒是遼陽省,現在已經算是開發的比較成熟了,大量耕地被開發了出來。而更吸引國內工商業人士注意的是,在遼陽省勘測到了大量的煤炭和鐵礦資源。

    遼陽多礦,這是人們很早就知道的,要不然前幾年國內的三大礦務企業也不會一股腦的先後扎堆遼陽,然後圈地探礦了。

    但是當北方煤鐵公司宣佈該公司在位於的本溪的礦區探測出來了一個儲糧豐富。開採成本極為低廉的超大型鐵礦脈後,其儲量、開採成本還要低於江南礦務公司的馬鞍山鐵礦後,國內的礦務行業都是沸騰了。

    當北方煤鐵公司宣佈將會在瀋陽投資建設一家大型鋼鐵廠的是,遼陽省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是多出來了數十家礦務公司。

    儘管他們的資金和人員技術力量都無法和國內的三大礦務公司相提並論,但是也是頻有斬獲。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哪怕是到了1867年的今天,遼陽依舊是一個人口極少的省份,要開礦資金不是問題,關鍵是請不到礦工啊。

    國內的三大礦務公司基本都是從國內的其他地方聘請工人,然後奔赴遼陽工作。而其他的小礦務公司則是很難進行這樣的操作。

    不過資本的力量卻是無窮的,面對著開發困難,同時又有著三大礦務公司的擠壓,這些小型的礦務公司很快就是進行了聯合以及吞併等。

    1866年,在南洋礦務公司之後,中國出現了第四家大型的礦務企業,即『撫溪煤鐵公司』由三十多家中小型礦務企業合併組建,同時帶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因為遼陽省的省財政廳佔據了其中一部分的股份,主要是以礦山的開採權方式入股。擁有百分之十六的股份。

    這家撫溪煤鐵公司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它和國內的其他三家礦務巨頭不同,其他的三家礦務巨頭是業務遍佈全國,甚至國內。而撫溪煤鐵公司的業務核心卻是扎堆在遼陽一省。

    不過該公司雖然是只是在遼陽一省,但是實力並不弱小,擁有眾多的煤礦和鐵路,小型的鋼鐵廠也有三家,更重要的是,該公司還有東北三省大量地區的礦產開採權。

    只要這些開採權還是空話。誰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礦產,但是以遼陽省的豐富礦產資源來看,礦脈肯定是有的,就是多或少,什麼時候找到的問題了。

    儘管這些力量還比較分散,但是一旦整合完畢,那麼依託遼陽省的豐富煤炭資源,該公司的力量並不會弱於國內的其他三大礦務企業多少。

    而撫溪煤鐵公司的成立,證明了帝國的煤鐵行業正在發展迅速,也從側面也是印證了帝國工業發展迅速。

    畢竟煤炭和鋼鐵,這些都是消費品,這賣不出去的話就算開發出來再多也沒用啊,而國內的煤炭和鋼鐵的供應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還沒有出現供求過剩,甚至依舊是保持著生產出來多少就能夠消耗多少的情況,就足以證明了,帝國的工商業發展速度非常快速,並足以消耗越來越大產量的煤炭和鋼鐵產品,而且是屬於健康發展。

    1867年初,帝國的工商部已經初步統計出來了1866年的煤炭和鋼鐵產量,原鋼產量為六萬噸,生鐵產量為九十萬噸,煤炭產量則是達到了九百六十萬噸。

    這和1864年的數據相比,可以說是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尤其是鋼鐵和生鐵的產量頗為喜人,鋼鐵方面的產量和歐洲的法國以及普魯士雖然還有著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卻是正在逐漸縮小當中,再過幾年,帝國未必就不能追趕上法國和普魯士的發展步伐,當然了,這和英國還是沒發相比。

    至於煤炭產量,過去的兩年裡唐山灤州煤礦的多個礦產投產,同時萍鄉煤礦也是開始大規模投產,上述兩個大型煤炭礦區的礦區鐵路,即唐山鐵路和株萍鐵路也是陸續建成並通車,這讓這兩大礦區的煤炭產量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各礦區的產量幾乎是翻倍增加,再加上國內其他一些小煤礦的產量,則是擁有了九百六十萬噸的煤炭產量。

    總體而言,鋼鐵和煤炭的產量。在過去的兩年裡保持著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速度增長的。

    這個數據對於後世來說幾乎是天荒夜談,但是對於工業革命時代而已,這個增長速度並不算什麼。

    因為在當代,不僅僅帝國的工業產值。鋼鐵和煤炭等主要工業資源大幅度增長,英國,法國,普魯士等幾乎所有開始了工業革命的國家,其工業產值都是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

    在六十年代。各國的工業發展速度可以用奇蹟來形容,工業規模一天一個變化,除英國這個世界老大外,其他西方國家以及美國的近代工業都是在五十年代開始大規模發展,並在六十年代就奠定了工業國家的基礎。

    在這個時間段裡,某個國家如果落後了,沒有及時採取工業化的措施,那麼就會失去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會,進而淪為二流。

    如此也就導致出現了一種讓後進國家無奈甚至相當絕望的事。

    那就是當一些後進國家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或者八十年代以後進行工業化改革,就會發現相當鬱悶的事。那就是表面上看西方國家只比他們早了那麼二三十年進行工業革命,但是這二三十年的差距卻是以後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都難以跨越的。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世界上的其他工業國家已經是滿世界推銷他們的工業產品,你要像扶持國家的企業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會遭到國外工業產品的重大衝擊,人家比你技術更先進,更可靠,甚至成本更低,到時候除了用關稅壁壘強制保護國內工業外,幾乎是沒有其他什麼辦法。

    而這也是為什麼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之間。國家貿易壁壘那麼嚴重,甚至因此誘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緣故,其中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各國為了保護自家的工業,進而豎起了關稅壁壘的旗幟。

    中華帝國雖然在工業革命的開端遲了一些時間。但是這個延遲還是勉強可以克服的,畢竟如果放寬鬆一些,中華帝國的工業化開端,是在1854年,也就是林哲主政上海商貿區的時候就開始了,等到1857年以後。中華帝國成立更是全面推廣工業化,如今算下來,帝國進行工業革命的時間,已經有了十三年之久。

    這十三年如果是放在後世,那可能並不算什麼,甚至這十三年裡帝國取得的工業化成就放在後世,其實也不算什麼,現在帝國的鋼鐵和煤炭產量,甚至都不如歷史上的清末時期那麼多。

    但是如果進行橫向對比,也就是和同樣處在正在工業革命時期的法國,普魯士,意大利,奧地利等國家進行比較的話,那麼就會發現,帝國雖然遲了幾年發展,但是跟進的速度卻是相當快,儘管目前和英國,法國,普魯士這幾個國家還有著較大差距,但是至少沒有被他們遠遠拋下。

    在工業革命的這條跑道上,帝國還是能夠看見前面的法國和普魯士,而英國雖然跑得更遠,更是依稀也能夠看見它的背影。

    而其他的那些國家,比如說還處於內戰中的日`本,東南亞一片半殖民地,現在連工業化的這條跑道都還沒上來,等他們也登上這條跑道的時候,估計是連前頭那些工業國家的影子都看不見了。

    可以說對於十九世六十年代的工業發展而言,是否能夠超越前面的幾個對手雖然也重要,但是超不過影響也不大,最關鍵的是別落後太多,至少你要能夠跟上他們的步伐一直走下去。

    現在的帝國就是如此,儘管從各方面的工業數據來看,和法國以及普魯士,英國還有著較大的差距,但是這種差距的比例卻是沒有繼續擴大,反而是正在慢慢縮小,而這已經是帝國最近幾年工業化的最大成果。

    唯一讓林哲有些不太滿意的是,現在整個帝國的煤炭產量還是太少,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煤炭,這花的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帝國的煤炭產量增長其實已經是非常快速了,然而依舊無法滿足帝國工業化的龐大需求,這幾年來,上海的煤炭交易市場裡,煤炭的價格雖然沒有大幅度上漲,但是依舊保持了一個比較高昂的價格,同時還是穩步上漲的態勢。

    對此,礦務司那邊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煤炭開發要涉及的因素太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問題,也就是鐵路。

    很多煤礦都是出於內陸地區,沒有鐵路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開發,比如說現在的東北的撫順煤礦,這裡的煤炭資源儲備相當豐富,但是因為沒有鐵路,目前的外運是相當困難,並造成價格昂貴。

    從撫順挖出來的煤炭,通過陸路運輸到沿海的幾個港口,比如營口,再運輸到天津周邊銷售的話,比唐山灤州的煤炭價格要貴上很多,如果是運輸到上海周邊去,價格同樣也是昂貴。

    沒有鐵路進行大規模外運,煤炭的成本就很難降低下來,成本高,企業開發就得虧損,要知道帝國雖然煤炭是供不應求,但是同樣每年還會進口大量的煤炭,來自澳大利亞,越南,英國本土甚至美國的煤炭,都能夠在上海的煤炭交易市場上找到。

    而這些進口煤炭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進口的煤炭普遍都是優質煤炭,相當多一部分都是無煙煤。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無煙煤,基本都是進口貨,因為國內暫時就沒有開發出來大儲量的無煙煤,但是船隻,尤其是戰艦都是需要燒無煙煤,不然動力損失會很大,也會損傷蒸汽機。

    為了保障無煙煤的供應,尤其是海軍戰艦所需的無煙煤供應,帝國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海軍自身建立煤炭儲備機制,採購大量的無煤炭進行囤積,初步目標是能夠在外來無煙煤供應短缺的情況下,依舊保障海軍艦隊至少兩年的作戰所需。

    另外一方面,就是竭盡全力的開發越南的無煙煤,擴大無煙煤的供應量。

    目前,來自越南,由南洋礦務公司掌控的廣寧煤礦裡所產的煤炭,幾乎全部都是直接被運回了國內,而廣寧煤中的無煙煤炭,基本上是被海軍或者那些航運公司給包圓了。

    中國不是沒有煤炭,已經正在開發中的遼陽,同時有著產煤歷史,一些礦務公司正在進行大規模勘測的山西都是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但是這兩個地方都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暫時沒有鐵路,就算有無數的煤炭躺在那裡隨便你挖,但是也運不出來,而無法運輸到天津、上海、廣州這些工業城市裡,煤炭就無法體現出來它的價值。

    煤炭產量又是嚴重影響工業的發展,畢竟煉鋼煉鐵都要煤炭,工廠的蒸汽機要動起來,也要煤炭,船隻、火車要跑起來,同樣需要煤炭,煤炭產量不足,價格高,對於工業發展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而這也是為什麼帝國鐵路在建設的過程中,會優先建設礦區鐵路的原因,帝國最早的三條鐵路,徐州鐵路、株萍鐵路,唐山鐵路,都是典型的礦區鐵路,而且還都是專門為了運輸煤炭而修建的。

    而現在正在進行勘測,準備修建的東北鐵路,實際上也只是準備先修南段,就是唐山到瀋陽這一段,然後還有瀋陽到本溪,到撫順的支線,其中最核心的目標就是為了開發遼陽省的煤炭和鐵礦資源。

    由於一系列的因素引導,東北鐵路,繼津浦線之後,成為了國內第三條開始大規模建設的鐵路,該鐵路暫時只建設唐山到瀋陽路段,其他的則是後續再建設。

    而東北鐵路的正式立項並開工,也是正式掀開了東北大開發的序幕,這種開發並不僅僅是以往的那種移民開墾,同時還是準備大規模開發當地的礦產資源,甚至建立鋼鐵產業為代表的重工業基地。(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七十四章 趙大黑闖關東

    山東青州府的某個村莊裡,一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看著自家破破爛爛的房屋,抽著旱菸的他一動不動。▲∴▲∴,

    房屋是沒有什麼值錢的家當,他的老婆正在一旁的灶台上忙碌著,但是趙大黑卻是知道,他的婆娘煮著的米飯只有小小的一把米,他家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吃光了糧食,過去一個月裡,全靠他婆娘的娘家接濟的一點米糧。

    今夏的一場洪澇,把他家僅有的一畝地和向村裡的一個小地主租界的兩畝地都給淹了,種下的糧食還沒有成長就徹底毀了,不僅僅是他家,這一片整個村子裡的人家的田地都是被水淹了。

    等洪水退去後雖說搶種了其他雜糧,但是依舊讓他們無法撐過這個冬天。

    雖說發生洪澇後,官府也是進行了救濟,但是官府的救濟無疑是杯水車薪,要知道發生洪澇的不僅僅是他一條村子,據說附近好幾個縣都是發生了不小的洪澇,整個山東省甚至中央財政都是撥款進行救災,但是平分到每個人的頭上,卻是沒有多少。

    這幾年山東這邊算不上風調雨順,每年不是洪澇就是干旱,糧食產量是大幅度減少,以至於原本人多地少的山東更加雪上加霜了。

    而農民對於自然災害的抵抗力是非常低下的,如果一年兩年還能承受,但是連續幾年都這樣,那麼就會導致了大量的農民破產,進而發生大規模的饑荒。

    儘管新生的中華帝國對賑災救濟一事上算得上是頗有作為,但是也只能是讓災民勉強活下去而已,但是這日子一年比一年壞卻是不爭的事實。

    趙大黑前些年積攢下來的些許家當,都在這幾年裡一一耗了進去。

    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眼巴巴的看著灶台,趙大黑心裡很不好受,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趙大黑沒有什麼見識,也沒有讀過書懂得不多,但是他卻是知道繼續這麼下去的話。自家的未來肯定好不到那裡去。

    一桿旱菸抽到一般,趙大黑不由得想起了前幾天在村頭聽見村裡的幾個年輕人說什麼闖關東的事。

    那幾個年輕人前些時候跑到了府裡,聽說了官府正在組織移民去遼陽。

    聽說只要去了遼陽,那麼每人至少能夠分十畝以上的土地。半大的孩子就能夠分五畝的土地,如果自家也去的話,至少能夠分到三十畝的土地,這些土地雖然也要錢,但是可以以後用種地所出的糧食來償還。而且價格非常的便宜。

    以前趙大黑雖然也聽過這些,但是以前的時候他自家好歹也有一畝薄田,再租種幾畝地,平日裡趙大黑還會去給幾個大戶人家裡當長工,這一年下來也是能夠吃得上飯,還能略微存下一些積蓄。

    但是現在,情況卻是變了。

    而且趙大黑的兩個孩子也不小了,十二歲的老大估計是沒有什麼讀書的指望了,但是趙大黑卻是想要讓八歲的老二去讀書,但是這讀書的花銷不小。現在自家吃都吃不飽了,談何供應老二讀書?

    也許,自家也去遼陽搏一把,其他的不敢奢求,只要官府說的土地能夠分到手,那麼趙大黑就不怕辛苦,有了這土地他就能夠養活家人。

    抽完旱菸後,趙大黑深吸了口氣,然後轉身就出了門,他要去找那幾個去過府裡的年輕人再問問。

    他婆娘看見他出去。喊了兩聲,不過趙大黑走的快,一時間卻是沒有聽見了。

    趙大黑一直到午後時分才回來,他婆娘看見他回來後。上前問:「去那了?饅頭鍋裡熱著呢!」

    趙大黑拿起了依舊冒著熱氣的粗糧饅頭,咬了一口後道:「孩子他娘,我們去遼陽!」

    「遼陽?去那地方做什麼?」

    當下趙大黑就是把聽說的事說給了妻子聽。

    他的妻子同樣是一個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村子,連縣城都沒有去過的農婦,連遼陽在那裡都不知道。

    自然是免不了擔心的:「如果我們去了,官府不給我們土地一樣?」

    「那我就去挖礦。修路,聽說那邊缺人的厲害,只要有一把力氣,就不愁找不到工做!」趙大黑雖然是和他妻子商量,但是內心裡卻是早已經決定了,老家這地方是過不下去了,他要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去遼陽搏一把。

    如果能夠分到土地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分不到土地,那麼就去做工,總之要讓一家人吃飽飯。

    趙大黑的妻子雖然心中有著對未來的恐懼,但是依舊聽從了丈夫的話!

    第二天,趙大黑就是走了十幾里的路去到了縣城,然後問了好幾個人後,才是找到了一個叫什麼移民辦的官員。

    趙大黑雖然人高馬大,但是在這個只有二十一二歲,長的皮白臉嫩的移民辦官員面前卻是連大話都不敢說。

    看見趙大黑畏畏縮縮,蘇賢光卻是沒有和那些地方政府裡的那些官員們一樣擺什麼架子,反而是很詳細的向趙大黑解說了遼陽省的移民政策。

    蘇賢光之所以客氣,自然不是因為他性格好,而是因為身為一名遼陽省移民辦派駐到山東這邊的辦事員,他最主要的工作和政績,就是招募移民。

    而且作為一名官場新丁,自然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對未來保持了一定的期待,希望著這一趟出差能夠招募到足夠的新移民,這樣才能夠在上官面前落下好印象,說不準就能夠被上官賞識,進而晉陞為正式的科員呢。

    帝國的國家僱員制度裡,儘管沒有明確的官員級別之類的東西,但是有兩個群體是比較明確的,首先一個是各級辦事員,這種辦事員廣泛存在各級政府甚至中央各機構當中,主要從事一些最基礎的工作,這些辦事員一般不需要參加國家僱員考試,而是採取的僱傭模式。

    辦事員之上,則是科員以上的國家僱員,雖然都是同屬於國家僱員,但是科員以上的國家僱員卻是需要參加國家僱員考試,考上了才能夠成為科員。當然了也有不少是從辦事員裡晉陞上來的。

    只有科員以上,才能夠算得上是邁入了仕途,進入官場。

    這說的是普通的國家僱員,此外巡警。城市裡的清潔人員之類的也算國家僱員,巡警則是軍人專業居多,或者參加巡警考試得以通過的,其他的普通人員則是直接僱傭。

    如果套用後世的說法,那就是科員級別以上的有編制。辦事員是無編制的合同工,兩者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蘇賢光就是屬於辦事員,分配到遼陽省移民辦工作,詳細工作就是跟隨一名移民辦的兩名科員來到山東省招募移民。

    雖然只是一名辦事員,但是蘇賢光自然也是想著能夠更進一步的,所以對平日裡的工作是非常的用心。

    他很清楚,自己招募的那些移民都是一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對遙遠的遼陽是充滿了懷疑,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去到了遼陽後,真的能夠獲得土地。

    而自己這些人則是要打消他們的疑慮!

    趙大黑聽了蘇賢光的介紹後。咬了咬牙很快就是直接報名,他一家人要去遼陽。

    畫押後,他拿著一個一張自己看不懂的文書就是回了家,回到家後,他直接把自家的那一畝薄田賣給了自己的二叔,拿著沉甸甸的銀圓,然後帶上了僅有的衣服甚至碗盤這些家當,就是帶著妻兒到了縣城。

    到了縣城,他發現去遼陽的不僅僅只有自己,他發現要去遼陽的還有好幾百號人呢。

    他們在蘇賢光的帶領下。拖家帶口前往青州府。

    到了青州府後,又是彙集了其他各縣招募的移民,加起來足足有兩千多人。

    然後就是浩浩蕩蕩的朝著海邊的登州府而去,並在那裡上了一艘海船。渡海而過後,他們在營口下了船,然後繼續朝著遼陽內陸進發。

    這一路上雖然走路坐船幸苦的很,而這路上,他的妻子因為沒有做過船都暈船了,但是讓他值得慶幸的是。這一路上都有人供應吃喝,雖說吃的並不算太好,但是對於一群很久沒有吃過飽飯的人來說也算是難得了。

    看見他們和來之前說的那樣供應飯,這讓趙大黑放心了不少,看樣子官府應該不會誆騙他們,興許到了地頭上後,真的有土地分給他們呢。

    在營口下船後,他們繼續一路北上,走了多天以後才是在一個山腳下停下。

    隨後,就有人把趙大黑一家帶到一棟簡易的木板房,並告訴他,這房子就是政府免費分給他們的家了,然後還給了一份文書,這文書的詳細內容他看不懂,但是那官府的人卻是告訴他,這就是分給他們家的三十畝土地的田鍥。

    看著這文書,趙大黑還是有些不太相信,然後他是跟著那官府的人一起去了山腳下的外頭,然後那人就是指著一大片荒地對他說:「這片以後就是你們家的地了,雖然要開荒辛苦了些,但是不用擔心,頭一年裡每個月都可以申請口糧貸款,其他的種子和農具也能夠貸款!」

    趙大黑之前就聽那些官員們說過,說是剛到的新移民,可以分到一座免費的房子和土地,房子是真正的免費,不過就是非常簡陋的木板房,基本上和茅草屋沒啥區別,而土地雖然是官府分的,但是依舊要計價,不過非常便宜,而且還可以分幾年分別償還。

    其他的種子甚至其他都可以先借用,次年償還,耕牛可以向官府租用,價格也便宜。

    第一年的話還可以申請口糧貸款。

    雖說真正免費的就只有那一棟簡陋的茅草房,其他的實際上都是以貸款的方式發放,以後需要還錢,但是整體上的價格卻是非常的便宜,李啊大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也能夠算得出來,這以後要償還的貸款其實並不多。

    甚至這些土地貸款李啊大都能夠不需要,他手裡頭還有著家裡賣掉那一畝地的錢,這些錢足以讓他支付那三十畝地的費用,不過李啊大卻是想的更多一些,他想要讓家裡的老二去讀書,手裡頭的這些錢是預備給孩子進學用的。

    所以他還是辦了一系列的貸款!

    等那領著他來的官員走了後,趙大黑看著眼前偌大一片的荒地,然後是蹲下了身子,扒開了荒野,抓了兩把泥,然後臉上就是露出了喜色,這地雖然都是荒地,但是這地卻是肥的很,只要開荒出來,不用施多少的肥就能夠直接種了,不用兩年就是熟地。

    於是乎,已經很久沒有笑過的趙大黑笑了,露出了一口發黃的牙。

    然後他就是興沖沖的喊了兩聲,招來了還在那木板房裡頭的妻子和兩個孩子。

    「看,以後這麼大一片的地都是咱們家的了!」趙大黑如同中了五百萬彩票的爆發富一樣,指著前方的一大片荒地。

    和趙大黑同樣興奮的還有和他一起來的其他幾十戶人家,他們和趙大黑一樣,都是剛到了這新移民村莊,同樣是分到了數十畝不等的土地。

    有些人激動的更是痛哭了起來。

    這從一無所有,再到一下子有了這好幾十畝的土地,讓這些人激動無比。

    哪怕這些土地現在還是荒地,但是依舊擋不住他們的激動。

    當天下午,就有人拿著鋤頭等開始開荒,而趙大黑一家則是等到了第二天才開始,不過趙大黑昨天下午的時候,卻是跑了一趟附近的村子,請教了一些比他早些時候抵達的人家,畢竟這地方是人生地不熟,這以後怎麼生活,怎麼耕種都是個問題。

    官府那邊雖然有人指導新移民的開荒工作,但是官府的官員就那麼幾個,自然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能夠照顧的過來,所以等別人來教,還不如自己主動去找別人問。

    第二天,趙大黑一家就是全家上陣進行開荒。

    儘管開荒累得很,但是這一家人卻是帶著笑容。

    於此同時,蘇賢光也是跟著自己的上司,移民辦的一名科員回到了瀋陽,他這趟出差已經有差不多兩個月了,這一次去山東招募移民的人一共有十個人,除了兩名科員外就是八個辦事員。

    兩名科員自然是負責統籌大局,比如和當地官府的官員進行聯繫,辦事員們則是下到各縣裡招募移民。

    這些辦事員裡,蘇賢光的成績是最好的,他招募了有差不多五百人,而且多數都是家庭為擔心的移民。

    這剛回到瀋陽呢,蘇賢光就是被移民辦的一名科長接見,說是已經舉薦他為移民辦的科員,等過一段時間,上頭就會下發正式的任命。

    果然,不用多久他就是收到了正式的組織任命,這份來自於遼陽省組織部的任命,正式任命他為遼陽省移民辦第二科下屬的科員。

    這個任命就是和辦事員的最大不同,普通辦事員只有一紙僱傭合同,但是科員級別以上卻是能夠得到組織部的正式任命。

    很快,他就是接到了新任務,第二科的科長讓他帶幾個辦事員再去山東展開移民招募工作,並且告訴他,這一次招募的話,除了農業移民外,也要適當招募一些工人移民,現在遼陽省內的幾家公司急需大量的工人,尤其是礦工,此外因為要修築鐵路,所以也是急需大量的鐵路工人。

    帶著晉陞的喜悅,蘇賢光再一次踏上了前往山東招募移民的旅途。

    而當蘇賢光離開瀋陽的時候,瀋陽的西郊已經是有大量的工人開始了東北鐵路的首次施工。(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通和工業

    「目前東北鐵路已經同時在唐山和瀋陽兩地同時開始初期工程,等到年底的時候,就會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整個津沈線預計在三年內就能夠完成建設,等到宣武十年的時候就能夠正式運營通車!」

    「津沈線的建設,不但在建成通車後可以極大的帶動遼陽省的經濟,同時也能夠為天津,唐山一帶的北方工業區帶來發展的助力!」

    剛上任不久的交通部大臣翟遼成還是第一次單獨面聖,並向林哲匯報工作,整個人顯的有些緊張。↗,

    他略微抬頭看了看,見林哲的神情依舊,也沒有開口說話的跡象,所以他是繼續道:「津沈線的建設所需的大量鋼鐵和木材等原料,為國內的鋼鐵行業提供了充足的訂單,尤其是北方部分鋼鐵企業的訂單,進一步支撐了北方地區鋼鐵行業的發展!」

    鐵路和鋼鐵,這兩者在當代是相互相成的,因為這年頭的鐵路,就是最大的鋼鐵消耗戶,建設鐵路是需要大量鐵軌的,別看偌大的一條鐵路,只有鼓勵的兩條鐵軌,但是如果把這個基數放大到數百甚至數千公里,那麼鐵軌的數量就是非常龐大的。

    當代中國的幾家鋼鐵產,基本上都是依靠鐵軌的訂單而獲得高速發展的。

    比如江南礦務公司的馬鞍山鋼鐵廠還有剛建成,大規模投產的大冶鋼鐵廠,其生產的鋼鐵除了供應國防工業、民間市場外,其實相當多一部分的產能都是供應給了鐵路。

    此外,北方煤鐵公司下屬的天津北方鋼鐵廠,最初是的鋼鐵訂單也是來之於唐山鐵路,而現在的東北鐵路津沈線、津浦線、隴海鐵路東段,這些鐵路都是需要大量的鐵軌。

    而這些鐵軌訂單,足以讓國內的幾家大型鋼鐵廠的產能充分釋放,並獲得不菲的利潤。

    拋開鐵路後續對地方經濟的帶動,只是在建設階段,鐵路就足以為當代帝國的工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畢竟在工業化時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於鋼鐵等基礎行業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在這年頭建設鐵路,和後世搞房地產差不多。都是足以支撐起經濟發展的大產業。

    翟遼成又是獨自解說了十多分鐘後,這前後說了這麼久,基本上是把現階段國內的鐵路建設情況都是一一道來,這不知道是說久了,還是因為緊張。這會的他都感覺到有些口乾舌燥了。

    不過讓他大鬆一口氣的是,坐在上面的林哲並沒有一直沉默著,在翟遼成做簡報的時候,實際上林哲也是翻看著手中的報告書。

    「今年的鐵路建設進度還可以,可見翟愛卿是下了功夫的!」林哲說話的語速有些慢,說話幾乎都是一字一頓的。

    林哲說話的速度向來不快,尤其是和臣子們說話的時候,很少開口的同時,說話的速度也特別的慢,這倒不是林哲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而是因為身處高位的他說出的任何一個字,都是足以造成重大的影響。

    所謂三思而後行,到了林哲這裡三思而後行還不夠,還得三思而後言。

    平日裡說話都是仔細斟酌詞彙,這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語速非常慢的習慣。

    而且說話慢其實也有個好處,那就是會對臣下們無形中製造一種壓力,身為上者,林哲可以說是幾乎每時每刻都是注意保持威嚴,給臣下們製造來自於自己的壓力。

    翟遼成雖然是新上任的交通部大臣,但是他之前乃是鐵路司的司長。後來直接以交通部協辦大臣的身份繼續署理鐵路司事務,所以這幾年中國的鐵路發展,實際上都是處於他的領導之下。

    鐵路業務在交通部這邊乃是最大的業務,鐵路司也是交通部內最大的司級機構。所以長期主管鐵路司的他升任交通部大臣也就是順利當然的。

    儘管翟遼成是傳統官員出身,並沒有和很多年輕官員們一樣,有著留學經驗或者是從帝國大學出來的,不過傳統的出身並沒有限制他的仕途發展。

    因為他好學。

    實際上帝國的政壇高層裡,翟遼成並不是特例,而是屬於普遍存在。

    帝國的高層官員裡。大部分都是傳統官員出身,少數則是半路出道,這些人和近幾年快速崛起的那些年輕官員不一樣,他們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新式教育,但是他們之所以依舊能夠主政帝國,甚至主導帝國盡心工業化改革,自然也是有著他們的過人之處。

    不懂什麼物理,化學的原理不要緊,但是只需要帝國需要工業,需要鐵路就可以了,甚至有時候官員都沒有必要說要去懂得工業,如何去辦工業。

    他們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那些懂得的人去辦工業。

    這些高級官員們和林哲其實差不多,對於他們而言,用人是首要。

    只要用對了人,諸多事務自然有下面的那些人去辦,因此他們不懂一些具體的新式工業並不重要。

    比如翟遼成,雖然現在說起建設鐵路來頭頭是道,但是嚴格上說起來,他可是不懂怎麼建設鐵路,不懂怎麼建造火車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知道鐵路對於發展工業的重要性,並不妨礙他大力推動並支持鐵路的建設。

    而這一點,也是他以往主導鐵路司,乃至現在擔任交通部大臣的最重要因素。

    而和翟遼成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說內閣總理大臣薛煥,此人就更是典型的傳統官員出身,但是一眼能夠被林哲委以重任主持內閣工作。

    翟遼成離去了後,林哲又是翻看了近段時間交通部的工作報告,這交通部的工作還是讓他感到滿意的。

    交通部目前的工作重心雖然是鐵路,但是航運同樣也是交通部的重要工作。

    當代的大宗貨物運輸,主要以鐵路、河運、海運這種為主,這三大運輸模式也是支撐起工業發展的大動脈。

    縱觀帝國目前的工業佈局,基本上就是圍繞著這三大運輸模式進行的,為什麼上海能夠成為帝國的第一大工業城市,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因為是沿海港口,所以海運方便,通過海雲不僅僅和國內的其他沿海港口城市進行交流,同時還能夠直接參與國際貿易。

    同時長江這條中國的最大內河也是讓上海的工業產品可以銷往長江流域,產自上海的工業產品,甚至可以一路運輸到四川重慶去販賣,同樣道理,來自長江上游的工業原料也能夠快速的流向上海。

    而後的寧滬鐵路開通,更是進一步提高了這種交通的便利性。

    這種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是國內的其他城市難以具備的,要知道帝國近些年來逐漸開放沿海通商港口,基本上比較大的沿海港口城市都已經開闢為通商港口。

    但是同樣是通商港口,發展速度卻是天差地別的,除了上海外,發展比較好的也就只有廣州還有天津了,這兩個城市,廣州是傳統的國際貿易港口城市,而且還有著珠江的內河便利,如此儘管廣州周邊並沒有獨特的特產,暫時也沒有鐵路,但是依舊發展迅速,成為國內僅次於上海的經濟重地。

    天津的話,其地理位置過於獨特,後方不僅僅是直隸一省,同時還是蒙古,烏台,山西,山東,河南等省份的主要對外進出口港口,則是依託北方的廣闊市場還有唐山附近的煤炭資源等發展起來的。

    至於國內的其他沿海通商城市,則是要比較差一些,發展比較好的也就是寧波、福州,而都帶有濃厚的特產因素,比如寧波就是依賴生絲產業,浙江是生絲大省,儘管國內的生絲貿易是被上海所主導,但是寧波依靠地理優勢還是能喝一口湯的,此外浙江的茶葉也是很出名,並且產量不小,西湖龍井可是名茶。

    而福建的福州能夠發展起來,只靠了一樣,那就是茶葉!

    近代的福建乃是中國出口茶葉的第一大省,每年出口的茶葉可是相當龐大的,而福州就是福建茶葉的主要出口基地,並建設後少量的茶磚廠等工業。

    不過和寧波比起來,福州的發展後勁並不足,而且侷限性也比較大,只能是依靠茶葉出口為主,其他的則是難以發展,甚至連充當轉口貿易城市都是很難。

    同時,自從東印度公司把英國人的茶葉消費培養起來後,固然英國每年都從中國進口大量的茶葉,但是英國人也在印度積極種植茶葉,等到英國人在印度的茶葉種植規模大了以後,那麼將會對中國的茶葉出口造成重創。

    歷史上的福建的幾個通商港口就是如此,早幾十年的時候紅紅火火,但是進入十九世紀末期後就是徹底沒落,等到了二十世紀後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相對而言,同樣是以中國的傳統出口商品,生絲則是要比茶葉良好的多,生絲這玩意不是其他地方想要種植就能夠種植的出來的,世界上的生絲產地本來就沒有多少,主要是集中在東亞這一快,現在中國的生絲產量佔據世界產量的絕對主導地位。

    同時後續生絲的消耗量是越來越多,甚至生絲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呢。

    艦炮的藥包就是生絲包裹的,在鋼鐵巨艦時代,這艦炮每發射一炮,就得消耗不少的生絲。

    同時,生絲還是一項重要產品的原料,至少在幾十年內裡是唯一的原料,這項產品是什麼呢?

    絲襪!(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七十六章 絲襪艦隊

    自從絲襪興起後,西方國家對生絲的消耗量是越來越多,尤其是新興的美國對生絲的消耗量足以養活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家,原時空裡的二十世紀,日`本已經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絲產國,而當時的日`本向美國出口的貨物中,絲製品就是佔據了半數以上,而這些生絲,要麼就是現成的絲襪,要麼就是生絲直接出口到美國,而到了美國之後,這些生絲大多依舊會被生產為絲襪。◇↓◇↓小說。¥℉

    歷史上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是怎麼建立起來工業體系,打造出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的?

    就是依靠生絲出口,然後換回機器設備,再生產各項工業產品,而絲襪乃是進入十九世紀末期乃至二十世紀後最重要的生絲製品。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看,絲襪的發明並且暢銷,是促使近代日`本成為列強的重要推手,日`本人的聯合艦隊,其實還可以用另外一個名字來稱呼,那就是:絲襪艦隊!

    原時空裡生絲出口對日`本,對中國都是極為重要的,這個時代裡的日`本依舊處於內戰混亂不堪,而中國的生絲發展卻是日漸日新,通過這十年的工業生產,中國的繅絲廠生產出來的廠絲,其質量在國際上是最頂尖的,嗯,同時數量也是最龐大的。

    同時由於豐富的商業利益推動,國內的那些大型生絲廠商也是開始引導蠶農進行蠶種的改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內的第一大生絲廠商,上海紡織公司,其內部就是設立了專門的研究所,用以改良蠶種,桑樹,以提高蠶繭的質量,進而提高生絲的質量。

    同樣是生絲,下等品和上等品,其價格可是差距大的很。畢竟人家外國人也不是傻蛋,自然是喜歡買好東西,便宜的雖然也要,但是價格方面肯定會低很多。

    生絲產業作為目前帝國的龍頭產業。對帝國的工業經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林哲自然是時刻都保持著關注。

    甚至很多時候,他都是親自插手生絲產業,比如說早在幾年前,他就是連續指導財務部。以提高國內生絲消費的稅率,針對國內銷售的生絲製品爭取比較昂貴的稅收,一方面是增加稅收,一方面也是會變向的提高國內生絲的整體價格,抑制國內對生絲的消費,進而提高可供出口的生絲數量。

    要知道目前國際市場上,對中國生絲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中國生絲每年的出口量都是無法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可謂是供不應求。

    如此情況下,帝國自然是要擠出更多的生絲來出口。以創造更多的外匯,有了更多的外匯,才能夠購入更多的機器設備,進行工業升級。

    而如此林哲覺得還不夠,為了進一步刺激外國人對生絲的渴望,林哲思索著是不是對絲襪推廣上出一把力。

    儘管絲襪很早就出現了,並且在西方的上流社會裡可以看見蹤影,但是畢竟沒能成為讓全民狂歡的產品,一直要到二十世紀後,絲襪才成為大眾女性的必備品。而現在,林哲則是想著提前推動這種風氣。

    要打開市場,最好的方式就是培養出人們新的生活習慣,這種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東印度公司在英國推廣茶葉。英國人一開始可不喝茶,要等到東印度公司為了推銷來自中國的茶葉,進而推廣了多年後,才讓英國人這個西方國家養成了喝茶的習慣,如此才有了『下午茶』這種不倫不類的詞彙。

    而現在,林哲希望再來一次這種事。不過主角卻是從茶葉換成了絲襪!

    當然了,這種事主要是推廣,因為用生絲製造絲襪早就被發明出來了,十六世紀就已經有了,到了現在,基本上上流社會的人已經是有不少人穿絲襪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種事從上流社會推廣到全民階層。

    為此,林哲是叫來了工商部紡織司的相負責人!

    「生絲製品目前的應用範圍還是小了些,生絲乃是我們的拳頭出口商品,你們也要積極擴展生絲的市場!」

    「生絲不僅僅可以做成絲綢衣服,同樣還可以做成絲襪以及其他的絲織品,這一點在西方國家應該要進行進一步的推廣!」

    林哲並沒有和這些下屬打太多的謎語,直接就是點明了其中的關鍵,那就會絲襪將會是生絲製品的下一步重要增長點。

    至於經過林哲的指示後,後續下面的這些紡織司的官員們怎麼去操作那就是他們的事了,不過由於這是林哲的專門指示,下面的人還是很重視的。

    雖然那些傳統出身的官員受限於傳統觀念,對生絲這種以展現女性性感美的東西有些排斥,但是個人排斥歸排斥,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去做。

    很快,紡織司的官員就是在上海召開了一場工商界的生絲會議,邀請一些生絲主要廠商參與,參加的不僅僅有和上海紡織公司這種國內的生絲廠商,同時還有參與生絲貿易的那些大洋行,比如德信洋行,怡和洋行等。

    這官員召開的會議,說的自然都是一些假大空的東西,但是透過這些虛話,那麼就可以得知,目前工商部這邊近期要加大力度對生絲製品的推廣,並準備在英國倫敦舉行一場生絲製品展覽會。

    而這一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這些生絲行業的大廠商參與進來,畢竟這種展覽會只靠官方是沒辦法搞定的,官方很多時候只是起一個引導,推動的作用,實際事務還得靠這些企業來辦。

    搞生絲製品展覽會,這事雖然以前沒有經歷過,不過大家也都知道這事有好處,要是在倫敦打出名頭來,那麼對以後的銷售會有著極大的好處。

    此外,為什麼生絲展覽會不在上海或者國內的其他地方召開,而是跑到英國倫敦去開呢?

    沒辦法,這年頭有錢的才是老大,這中國的生絲要想賺外國人的錢,就得迎合他們的喜好,目前中國出口的生絲,有極大一部分都是銷往英國的,而後世最大的生絲消耗國美國,現在還沒有崛起呢。

    此外,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也是中國的主要市場。

    並且中國的生絲在當地一向來都是針對於高端市場,沒辦法,生絲本來就是奢飾品,能夠購入生絲產品的基本也都是一些上流社會的人,再次的也是中產階層。

    這些人主要是集中在倫敦,巴黎這些地方。

    他們可不會沒事就跑到上海來!

    有了紡織司的主導,外務部那邊也是非常的配合,承擔了在英國倫敦方面的事務安排,很快,就有大量國內的企業家攜帶著他們的精心準備生絲產品前往倫敦。

    這些生絲產品有著半成品的生絲,也有著國內織造的精美絲綢,甚至還有一些絲綢成品衣服,當然了,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西式的衣服。

    同時,還有著上海紡織公司特地為這一次準備的絲襪!

    上海紡織公司是在展覽會不久前才接到要生產出一批絲襪樣品的任務,由於這個任務是由皇室資產管理處紡織科親自下達的,作為下屬的皇室企業,上海紡織公司自然是沒有拒絕的理由,所以很快就是抽調了精銳骨幹,還特地改裝了多台機器,就是為了織出精美的絲襪來。

    等這些人帶著商品從上海登船,然後前往倫敦的時候,上海的碼頭也是迎來了一艘和周邊的船隻不太一樣的船隻,這船排水量不大,也就四五百噸,看樣子是普通客輪,不過桅杆上卻掛著一面以黃為底色,中間有個大大的黑色的寧字,左上角為紅龍紋的旗幟。

    這是上緬甸寧王朝的旗幟,林成庭歷來是喜歡學習的人,而且特別喜歡學林哲,當初組建新軍的時候是這樣,後來他成立了大寧王國,這中央和地方機構的設置,基本也是照搬帝國。

    甚至還特地學了帝國也搞了個國旗,要知道中原傳統王朝之類的可是沒有正式的國旗。

    不過和帝國的紅底金龍吐藍珠國旗不同,林成庭為了避免和中華帝國發生什麼外交矛盾之類的,這金龍也就不用了,不過林成庭就算不是皇帝,不是天子,但好歹也是一個國王,比古代的諸侯的地位還要再高那麼一點點,,而且林成庭還是一個中國人,所以自然也是以龍為標誌。

    所以就選了紅龍,不過外觀上和帝國的金龍有所區別。

    這船雖然掛著寧王朝的國旗,但實際上並不是寧王朝的船隻,為啥?因為寧王朝連一個出海口都沒有。

    但是寧王朝要到帝國首都南京來的話,走陸路實在過於遙遠,而且路難走的很,所以他們來中國的話,一般都是途徑下緬甸,然後在仰光坐船,從海路抵達上海。

    這船隻還是寧王朝租用的一艘商船,船上多人都是寧王朝的官員以及商人,但是這些人裡頭,卻是有著一個年輕人,身上雖然穿著的是普通款式的西服,但是這料子一看就知道是上等貨色。

    林成庭的寧王朝在西化方面比帝國要徹底的多,林成庭自己帶頭剃髮易服,而且這個衣服不僅僅是拋棄了滿人的服飾,而是連傳統漢家的服飾一起給拋棄了,直接換上了西式的西服,這到了寧王朝的宮廷去看的話,一水的燕尾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到了某個西方國家呢。

    這艘船隻抵達了碼頭後,很快就是和當地的海關進行了接觸,而沒有多久,就是有數輛馬車抵達了碼頭,這馬車上掛著牡丹徽章,牡丹徽章可是帝國的國徽,如此也就代表著,這幾輛馬車乃是國家的公務車輛。(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9
第五百七十七章 馬政雜談

    自從帝國成立後,為了展現帝國新氣象,官方主導廢除以往的諸多陋習,比如跪拜禮等,禁制官員乘坐人力轎,倡導推廣畜力車。¥℉,.

    儘管政府該用畜力車,尤其是馬車後的成本要比普通的人力轎昂貴一些,但是這對政府而言的行政成本並沒有加大多少,同時還可以帶動一些經濟發展。

    比如馬車製造業,要知道近代的馬車製造業,實際上就是現代的汽車工業,也是屬於工業的一個主要分類,當代的馬車產業縱然無法和後世的汽車產業一樣擁有龐大的能量,但是產值也不算小,從業人員也是比較多。

    儘管目前國內的很多馬車都是一些小型的手工作坊裡生產,甚至有的人都可以自造,不過工業嘛,都是從小作坊發展起來的,然後再到大作坊,再到集中化生產的大工廠,這一步一步發展之後,馬車自然也就變成了汽車。

    現在帝國官方帶頭使用馬車,民間也是逐步開始接受這種風氣,畢竟上有所好,下有所投,那些商人們要較好地方官員,總不能官員都只能座馬車,而你卻做個四抬,八抬的轎子,這豈不是說明你比官老爺還牛逼?這以後還想不想混了。

    不過這種風氣暫時一般侷限在官方、上流社會,而一些偏遠地區,尤其是道路交通情況不便利的地方,人力轎子依舊很多,嗯,一些傳統儀式上依舊使用轎子,比如婚禮上新娘子乘坐的轎子。

    同時推廣馬車,不僅僅會帶動馬車製造業的發展,還會加大馬匹,騾子等的市場需求,也許你會說國內的馬匹本來就不多,這樣會不夠用。

    但是帝國又不是南宋,馬匹的來源其實相當廣泛,而且牲口的價格高了以後,牧民們甚至普通農民看見有利可圖。那麼就會養更多的牲口,如此也能夠為農民增加一些額外的收入。

    而讓民間養殖更多的馬匹,這一直是政府和軍方大力推廣的政務。

    這些年帝國培育的幾種新馬匹可是極大的優化了國內的馬匹質量,句容馬和伊河馬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為了改進全國範圍內的馬匹質量。增加戰爭時期可以從民間徵召到足夠多,並且質量也足夠優秀的馬匹,軍方的畜牧司和騎兵司等部門是聯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兩款馬匹,而不是和現在這樣,只侷限在軍方的數大馬場裡進行培育。

    一些內陸地區的民營馬場。北方草原地區的牧民更是軍方的主要推廣對象,為了讓他們有引進培育新馬匹的熱情,軍方不僅僅開放了更多軍馬的採購名額,同時也是提高了優質軍馬的採購價格。

    同時為了保證軍馬的質量,尤其是騎兵的乘騎用馬的質量,軍方也是一再提高軍馬的標準,騎兵乘騎用馬的肩高,已經從以往的一米三,直接提高到了一米三五,而僅僅是這一點。就足以把大部分矮小的原種蒙古馬淘汰出局。

    這個一米三五還是普通騎兵軍馬的標準,而在近衛軍裡,其乘騎用馬的標準更為嚴格,肩高至少要一米五以上,實際上這個標準就是按照句容馬來制定的。

    近衛軍下屬三個師,也就是說有著三個師屬騎兵團,目前其中一個騎兵團已經全員換裝句容馬,接下來近衛軍還會打算把其他的兩個騎兵團也換裝為句容馬。

    不過受到句容馬價格昂貴,喂養成本價格高昂,注定是無法被皇家陸軍大規模接受的。

    一個近衛軍才三個騎兵團而已。了不起了才兩千多騎,加上軍官用馬也不過幾千匹而已,但是陸軍的規模太龐大,騎兵的規模也更加龐大。

    皇家陸軍的騎兵和軍隊總數的比例配置。大約是十比一,獨立騎兵和步兵師屬騎兵加起來,約有七萬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皇家陸軍並不僅僅有陸軍,同時它還有大量的守備部隊,而在蒙古、烏台、直隸、新疆、浩罕、東北三省等北方、西北以及東北方向的省份裡。其守備部隊是包含了大量的守備騎兵的,而且隨著時間的過去,這些北方省份的守備部隊,其騎兵的比例還在逐漸加大。

    目前,守備部隊裡有著一萬多名騎兵,而軍方的目標是增加到一萬八千騎。

    陸軍和守備部隊的騎兵加起來,那就是將近九萬騎兵!

    同時軍隊裡還有諸多軍官乘騎用馬,這算下來的話,偌大的陸軍需要的乘騎用馬至少是十萬起步。

    這麼多的馬匹自然不可能都用句容馬,這也不是說昂貴養不起的問題,而是句容馬的繁殖數量不是很多,十年功夫了也才培育出來那麼幾千匹而已,這培育速度遠遠不如伊河馬。

    軍方未來的主力軍馬,乃是伊河馬!

    而且伊河馬乃是屬於乘挽兼用型,部分馬匹可能更偏向於乘騎,部分則是偏向於挽馱,五十公里的乘騎行進大約為一小時四十五分鐘,一百公里則是七小時三十分鐘。而用於馱挽的話,雙馬拉一輛載重一千公斤的四輪馬車,在土路上行進二十公里,極限速度只要一個小時多一點。每天行進八個小時,走大約三十五公里的話,這種狀態可以一直保持在三到四天。

    換句話說,兩匹伊河馬可以拉著一噸左右的火炮保持高速行軍三到四天,行程約一百二十公里左右。

    這種速度和耐力以及挽力,放眼全球各種馬匹裡也算是少有的。

    伊河馬的各方面素質非常的綜合,非要說缺點的話,也就是在乘騎爆發力上不如句容馬這種高大威武的馬匹,但是在馱挽上,卻是完爆句容馬,嗯,至於蒙古馬這種小個子就更沒法比了。

    一個標準的六門十二磅前裝炮炮兵連,用原種蒙古馬需要一百五十匹左右,而使用伊河馬,只需要一百二十匹,其他的連續行軍,極限行軍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也是相差甚大。

    各方面的素質綜合起來,才讓伊河馬成為了軍方的首選,而軍方不僅僅需要超過十萬匹以上的乘騎用馬,更需要至少十五萬匹以上的役用馬。

    這年頭軍隊的火炮機動,後勤運輸基本只能靠畜力,嗯,這種機動模式用軍事專業術語來說就是騾馬化。

    從古代一直到一戰,全球軍隊清一色的騾馬化,甚至二戰以後也有不少大國的軍隊還是騾馬化。

    由此可見,馬匹對於當代的軍事發展是多麼重要,如此也就不難想像軍方為什麼會下大力氣推廣伊河馬,甚至自建軍方內部的馬場還不夠,還想要向國內的民間推廣伊河馬。

    因為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的話,依靠軍方保有的馬匹數量是嚴重不足的,到時候必然會大規模徵召民間的馬匹,如果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這種戰爭,一場戰爭下來,至少也要徵召一百多萬匹戰馬才勉強夠用,如果馬匹存量豐富的話,兩三百萬匹也是能夠消耗掉。

    而如此巨大的馬匹數量,是軍方的幾個內部馬場無法供應的,只能靠民間來養馬才能夠保證到時候能夠徵召到如此多的馬匹。

    為什麼說戰爭期間要大規模徵召補充軍馬呢?

    因為軍方在和平時期其實保有的馬匹數量不會太多,主要是騎兵以及軍官的乘騎用馬,如果是炮兵、輜重等部隊的役用馬,其實和平時期的保有量並不多,只有部署在邊境地區的少量戰備部隊才會保有滿員的役用馬。

    一般而言,到了戰爭時期,部隊動員後才會補充大量役用馬。

    軍隊為什麼平時不保有大量役用馬呢?倒不是買不起,而是養不起。

    通常而言,軍馬的飼養標準比較高,高到什麼程度呢的?養一年的錢基本可以買三匹同樣的馬,相對而言,養士兵比養馬貴多了。

    所以哪怕是財大氣粗的軍方,其實也是難以在和平時期就保有大量的役用馬,不過騎兵的乘騎用馬卻是沒辦法,因為騎兵用馬要經過長時間的密集訓練,臨時徵召而來的馬匹很難發揮出戰鬥力來。

    軍方對馬匹的龐大需求,準確的說是對國內馬匹保有量的需求,也就促使了國內對馬政的普遍重視,改良馬種只是最基礎的,而更重要的是提高國內民間的馬匹存量。

    軍方的初步要求是,在戰爭時期,軍方要能夠徵召到至少五十萬匹合格的軍馬,中期要求是徵召到至少一百萬匹軍馬,而到後期,只需要能夠確保徵召到兩百萬匹的軍馬。

    別以為這個數字很多,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屁大點的陸軍,就徵召了一百五十萬匹軍馬,隔壁的法國更牛逼,他們徵召了一百八十萬匹的軍馬。

    而陸軍規模注定遠遠要超過英法等歐洲國家的帝國陸軍,就算到時候軍馬的比例少一些,但是也不能少的太離譜啊,至少百來萬匹戰馬要保證吧!

    要不然的話,談何稱得上是世界強軍啊!

    大戰期間,沒有百來萬匹軍馬,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列強陸軍,還是和那些二三流的小陸軍一起玩泥巴去吧!(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七十八章 寧朝提親

    南京,距離中華宮數百米外的一棟小洋樓,這棟小樓雖不算高大,只有三層,但是外頭的草坪和花園卻是佔地面積大的很,整個加起來其總面積絲毫不亞於那些公侯王府。△↗,

    在距離皇宮如此近的內城裡有如此這麼一棟莊園,不用想都知道住在裡面的人非富即貴。

    而莊園外大門外的崗亭裡,有著多名身穿近衛軍軍服的士兵站崗,鐵欄外也有士兵巡邏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主人的身份不一般。

    這棟莊園並不是尋常人家的莊園,其產權直接嫡屬於皇室資產管理處,名為『安華別院』,也就是說,這是屬於皇室的別院。

    裡頭住的人乃是齊妃,也就是齊琳。

    齊琳之所以沒有和林哲的其他妃子一樣住在內宮,是因為她一直堅決的排斥,死活都不願意進宮,甚至為此都不要嬪妃的封號。

    林哲也不是什麼過於固執的人,既然齊琳不喜,那麼他也不會逼著齊琳入宮,但是名份一事就是拖了下來。

    這齊琳一開始是住在其他地方安排的別院,不過地方小不方便,後來宮務廳營造處在中華宮的右側數百米外建造了一個別院群落,用以皇室休閒所用,後來齊琳有了身孕後,林哲為了避免其他的諸多麻煩,所以就是把這別院群落中的安華別院賜了給她。

    本來齊琳依舊是不願意接受的,這別院雖然不在皇宮之內,但是距離皇宮實際上也就一牆之隔,依舊算是皇宮建築群之內,但是林哲卻是承諾她,這安華別院裡一切都由她做主,進出也是不用受到皇室的諸多規矩限制。

    如此齊琳才是答應主了進來,這住進來後,林哲也就順勢正式賜予她齊妃的封號,畢竟齊琳也跟了他好幾年。一直都是沒名沒份的,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不公平。

    這有了嬪妃的正式封號,她和林哲才算是合法的夫妻,而不是說和以往一樣。只能是情人的身份。

    如今齊琳已經懷胎十月,預產期已經是到了,林哲也是特地過來看。

    雖然這些年林哲已經有了不少兒女,但是大多都集中在前面幾年出生的,這兩年林哲的大多生活時間都是放在莊和齊妃兩人身上。對於其他嬪妃已經是很少接觸了,這三四年只有一子一女出生,分別是葉赫那拉氏給他生了個女兒,和嬪給他生了第四子,即林煊。

    和嬪也是因此而被封為和妃,不過葉赫那拉氏卻是依舊沒名沒份的生活在後宮,和他他拉氏一起。

    如今齊琳即將生產,雖然還不知道是兒是女,不過這並不影響林哲的重視。

    不僅僅是對即將到來的兒女的重視,更是對齊琳的重視。

    在這個世界裡。身為皇帝的林哲,其女人不少,甚至可以用多來形容,但是即便是那些有著封號的嬪妃,其實林哲大多也沒有關注過幾次,很多時候都忘記了她們的存在,能夠讓林哲關注的人並不多,皇后陳靜肯定是一個,原因無他,就因為她是皇后。天下之母,哪怕是出於政治上的需求,他也得和陳靜保持相敬如賓。

    而其他的則是有感情的莊妃和齊妃兩女了。

    不過林哲雖然在產房外面等著,但是身為帝國的皇帝。這忙起來就是不分時間地點的。

    這不,他這剛和產房裡出來的醫生交談幾句,詢問了齊琳的狀況後,後頭的一個隨行秘書就是悄悄走了上來,然後俯身在林哲耳邊輕聲說了兩句。

    林哲聽罷後,臉色浮現驚訝之色。然後就是走了兩步,留下齊琳的父母和幾個娘家人在那裡直接出去了。

    下了一樓後,林哲很快就是在花廳看見了外務部大臣宋關前!

    「這林成庭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這如果不是重要時期,他應該不會把自己的妻弟給派過來啊!林哲沒有和宋關前多說什麼客套話,而是直接開口就問。

    宋關前道:「之前我們也沒有得到風聲,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商業考察,那裡想到裡頭還有著寧王國的李昊通在!」

    「這李昊通雖然年紀輕輕,但是這個人不可小窺,自從他加入寧王國政壇後,就是連續多番主導了眾多事務,而且成績斐然,前些年寧王國能夠抗住英國人的進攻,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此人在後方的劇中調配!」

    林哲道:「他應該實在他們寧王國裡擔任協理大臣了吧,這番來恐怕事情不簡單,你外務部好生應對,嗯,既然他們偷偷來,那麼我們也配合好,別讓英國人知道了徒生事端!」

    說到著,他想了想後道:「還有先告訴他,今天朕沒空見他,讓他等明天!」

    雖然來的只是一個外臣,但是林哲也知道,這個李昊通偷偷來中國求見與他,肯定是有什麼重大事項,而且既然形勢隱秘,那只能是有兩種事,一種是寧王國和英國人又發生了什麼衝突,甚至有爆發戰爭的危險,而另外一種嘛,則是寧王國內部發生了什麼動亂。

    但是帝國的情報收集能力雖然不如後世的那些專門情報機構,但是也不算太差,通過專職的情報部門和外交人員,那些太過隱秘的事興許無法收集到,但是一些大事多少能夠收集到一些風聲,然而之前可沒有情報說寧王國發生了什麼意外事項。

    現在李昊通突然來了南京,就讓人忍不住懷疑,寧王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李昊通,根據帝國情報部門收集的資料顯示,其人出身於南洋華人的富商階層,其父親早年在下緬甸經商,財力雄厚。

    後來林成庭入緬甸後,也是獲得了緬甸地區甚至南洋地區諸多華人的支持,而李家就是林成庭的大力支持者,幫忙購買軍械彈藥還不算,甚至都直接墊付了不少錢用於林成庭的戰爭開支。

    林成庭也不是什麼頑固之人,自然是知道回報李家,所以就是直接取了李家的二女為妻,後來林成庭稱王建制後,這李家二女也就成為了王妃之一,並在兩年前生下一子。

    李昊通就是現在寧王朝李王妃的三弟,此人很早就混跡林成庭,開始是幫著林成庭籌集糧餉,後來更是主政數省,為前線大軍提供後勤保障。

    可以說,林成庭和英軍打仗的這幾年,林成庭是親自在前線帶兵打仗,而李昊通則是在後方籌集糧草供應大軍作戰。

    等到戰爭結束後,李昊通更是高昇寧王朝的協理大臣兼署工商部,這寧王朝的官制和帝國的基本一摸一樣,只不過規模要小很多。

    但是依舊可以看出,這李昊通在寧王朝裡權勢是相當大。

    這樣一個寧王朝的重要大臣來到南京,而且還是偷偷來的,這怎麼能不讓人懷疑他的動機和目的。

    不過李昊通這事雖然蹊蹺了些,不過林哲暫時還沒心思去關他,畢竟就算有天大的事塌下來,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哪怕是寧王朝和英國已經打起來了,但是這早一天遲一天處理這事基本也沒有什麼區別。

    現在林哲的心思都是放在齊琳和未出生的孩子身上!

    重新回到產房外頭,林哲再一次安心的等了起來。

    而這個時候,宋關前也是出了安華別院,然後在外務部旁邊的一棟小樓見到了李昊通。

    這個李昊通看起來也就二十三四歲,而且身材不算高大,加之皮膚外貌都保養的比較好,這用後世的話來說,這人看起來就像個小白臉,細皮嫩肉的,讓那些基佬們看見了,估計會立即沖上去掰開他的雙臀,然後來一場菊花盛宴。

    但是這人雖然外貌看起來像個小白臉,但是整個人坐在那裡,一舉一動都是散發著上位者的氣息。

    即便是宋關前這個帝國重臣,這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也是覺得這個李昊通不簡單,他只是簡單的坐在這裡,但是別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此人就是權勢滔天的上位者。

    不過宋關前也不意外,這李昊通在寧王朝裡可謂是強勢的很,據說和軍方出身的那些內閣大臣,甚至總理大臣以及其他兩個協理大臣鬥得是旗鼓相當,這種人要是沒有真本事,估計早就被人吃的連渣都不剩了。

    兩人一番外交禮儀的客套後,宋關前才是慢慢引起核心的話題,那就是你李昊通為什麼來南京?

    李昊通小喝了口茶,其細嫩的臉龐帶著標準的外交式笑容,然後道:「李某自幼生活在南洋,這幾年在寧地,但是一直卻是對父輩口中的中華大地久仰的很,所以一直都是想要找個機會來九州之地來看一看!」

    宋關前聽著沒有出口打斷,因為他知道李昊通的話還沒有說完。

    果然,李昊通話語一頓後,然後繼續道:「不過這一次前來除了瞻仰九州風采意外,李某還肩負了另外一項重任!」

    宋關前雖然不想答話,但還是順著他的話頭道:「哦?」

    「實不相瞞,李某這一次前來,乃是為了我寧朝二王子提親的!」李昊通磨磨蹭蹭好半天后,才是說出了這一次來華的目的。

    然而宋關前聽見這話後,心中卻是震驚無比,這李昊通這是要搞什麼鬼?(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七十九章 寧朝動亂

    聽見李昊通竟然說是為了提寧朝二王子提親而來,這讓宋關前有些意外。△↗,.

    要知道雖然說緬甸寧王朝的林成庭以及朝中的大量權貴都是正兒八經的中國人,寧王朝和帝國的關係就是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兩個國家,但是這裡頭卻是沒有外人想像的那種兄弟國家,相反,這兩者的關係一直都是非常緊張。

    林成庭是怎麼淪落到緬甸那個鬼地方去的?

    還不是被中華軍給趕過去,要知道當年林成庭的起家之地可是在皖南,而後轉戰大半個中國,等到了中華帝國大舉西進後,才是不敵中華軍,最後把雲南給丟了才率領殘兵敗將退入緬甸。

    等林成庭進入緬甸後,受到英國人的影響,為了避免引起英國人不必要的敵意,中華軍才是停止了追擊林成庭的步伐,從而止步在雲南邊境。

    沒有了中華軍這支強軍在背後追擊,林成庭才算是在緬甸緩過氣來,然後幹起了鳩佔鵲巢的事,直接把上緬甸地區的緬甸王國給收拾掉了,然後又是和英國人打了好幾年仗,辛苦奮戰多年後,一直等到中英寧三國簽訂相關的協議,林成庭才算是真正搶下了一塊地盤,從而奠定了寧王朝的基業。

    在這個過程中,早幾年林成庭雖然數次向林哲低頭,以獲得來自中華帝國的援助,但是誰都知道這種低頭並不是誠心實意的,中華帝國這邊不相信林成庭,林成庭更是不願意俯首稱臣。

    這從當初中英寧三國進行相關停戰談判的時候,林成庭一改以往對中華帝國的臣服,直拒絕成為帝國的藩屬國,堅持要獲得獨立王國的地位,更是把以往和帝國簽訂的秘密協議,比如修築鐵路,租界港口的內容透露給了英國人,從而引起了英國人的強烈反彈。

    當時很多帝國的高級文武要員們就是認為。這林成庭是過河拆橋,幾個激進的軍方將領都是叫嚷著要發兵緬甸,要讓林成庭知道什麼叫中華上國的赫赫天威。

    可惜的是,寧國事務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外交事務。這裡頭還有著一個英國人呢,英國人對緬甸的局勢比帝國更加關注和緊張,為了保護印度的戰略安全,為了保護下緬甸的安全,英國人是絕對無法容忍帝國把軍事力量直接深入到上緬甸的。

    如此中英寧三國的利益交纏在一起。而林成庭則是走起了牆頭草,他倒是沒有說誰支持他獨立就倒向那邊,而是擺出了一副,誰反對我獨立,我就倒向另外一邊的態度,搞的中英兩國都是投鼠忌器,到最後中英兩國都是不得不讓林成庭的寧王朝徹底獨立,擁有了完整的主權,不再堅持讓寧王朝成為自己的屬國。

    但是當時雙方也是聯手了一把,那就是在要求在寧王朝的駐兵權。這一點林成庭雖然想要反對,但是卻是反對不了。

    三國協議簽訂之後,緬甸地區雖然恢復了和平,但實際上中英寧三國彼此間的軍事敵對並沒有減輕多少,中華軍一直在雲南等周邊地區部署有重兵,超過兩個步兵師和若干守備團、營就是部署在中寧邊境線上,而在後方,也就是大理、昆明等地,尚有兩個師和若干守備部隊,總兵力超過六萬人。

    儘管這六萬人並不是說全部都準備用來對付寧王朝的。實際上這六萬兵力在和平時期,主要是用來彈壓西南地區的邊民,協助地方政府進行改土歸流等工作,帝國內閣為了加強對西南邊地。尤其是西康地區的統治力度,可是直接大軍開道,那些敢於反抗中央權威,叫嚷著什麼土司的權力不容失去,甚至敢於殺官造反之類的,帝國的態度一直都是堅定而統一的。那就是鎮壓!

    自從帝國成立後,軍方已經在雲南西南部、西康、藏地、新疆等依舊愚昧,中央權威無法有效深入的地區先後展開了至少上百次的武裝行動,有時候說是剿匪,但是剿著剿著就會把當地的土司也一股腦剿了。

    經過這五六年的強力鎮壓,帝國在上述帝國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明清時代都無法做到的事,那就是改土歸流!

    有時候,要做什麼事,你說幾百年還不如真刀實槍的打上幾年,怕土司反對?把反對的土司殺光了自然也就沒人反對了。

    當然了,殺都了也會引起一些反彈,明面上的叛亂是沒有了,但是內心裡不滿的肯定還有不少,可以說帝國在這一片地區的統治形勢比較嚴峻,而這也是帝國軍方在這些地方保持大量兵力的原因之一。

    而在這些地方駐紮重兵的另外一個願意,那就是防備寧王朝和英國人了!

    寧王朝雖然弱小,但是林成庭麾下的軍隊打了這麼多年仗,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就是兵力少了些,武器裝備的質量不怎麼樣。

    同時,英國人一直在下緬甸駐紮有不少兵力,同時隔壁的印度更是有數十萬英屬印軍,而這才是帝國西南方向的真正威脅,一旦中英兩國爆發戰事,英國人是極有可能直接越過下緬甸,然後從雲南殺過來的。

    所以在雲南方向駐紮重兵,是帝國這些年的既定戰略。

    面對中英兩大強敵,寧王朝自然是有多苦逼就有多苦逼,如果寧王朝和泰國那樣認命只是當一個強國之間的緩衝地帶,那麼也沒有什麼,但是林成庭卻不是個甘於失敗的人,他並不願意看見自己建立的王國在若干年後被中華帝國或者被英國給徹底吞併掉。

    所以他一直在努力維持局面的同時,也是不忘發展自身,通過對上緬甸的一系列改革,寧王朝在這幾年建立了以柚木,水稻為核心的農業以及原始的加工業,比如木材加工廠等。

    同時為了擴大寧王朝內的華人比例,一直通過各種途徑引進華人,一部分是偷偷從雲南邊境吸引移民,一邊則是從南洋地區招募,鼓勵華人生育的同時,還採取了一項有相當特色的婚姻法,那就是從法律上允許一夫多妻,同時。他又制定了另外一項很有意思的稅種,叫婚姻稅,凡是要娶老婆的就必須要交納一筆婚姻稅。

    這種政策表面上看起來,頂多人們也就是覺得奇葩了些。說林成庭都掉錢眼裡了。

    但是如果你詳細分析上緬甸地區的民族以及人口問題,還有寧王朝自身面臨的一些問題,那麼就會發現,這個由華人建立的緬甸政權其實根基相當不穩固,他統治下的大部分百姓都是當地的土人。真正的華人其實也就那麼幾萬人而已。

    所以林成庭是想盡辦法試圖擴大華人的比例,一方面是鼓勵華人娶更多的老婆,尤其是土人老婆,以生出更多華人血統的後代來,另外一方面,則是限制土人的人口增長率,收取婚姻稅其實就是剝奪土人的生育權。

    這個婚姻稅可是一視同仁,而這個婚姻稅對於身居寧王朝上層社會的華人來說不值一提,但是對於貧窮人口占據了大部分的土人來說,卻是有些肉痛了。當然了,也不會到交不起的地步,頂多就是和後世的房價一樣,一家人奮鬥幾十年,在東拼西湊的話,還是能夠娶得起老婆的。

    異族的統治,不分時間和地點,其實都是有著很多不可理喻,甚至看起來明顯就是自挖墳墓的政策,但是他們卻是依舊這麼做了。是因為他們短視看不見風險嗎?

    並不是,他們很清楚自己知道的事有多麼操蛋,但是不這麼做的話,現在死的就是他們。

    要以幾萬華人統治數以百萬計的土人。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當然了,還有一種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拋棄漢人祖宗,就和後世的大部分南洋地區的華人一樣,不再把自己當成華夏後裔,自甘墮落成為當地土著的一員。淪為人人鄙視的蠻夷。

    這樣的話,林成庭要維持寧王朝的統治就會輕鬆的多,因為這樣有著很多的例子,比如鮮卑族人入中原後,就是放棄了鮮卑族的身份,主動融入漢族,後世的李唐同樣算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現在的越南阮王朝也算一個,後世的新加坡更是如此。

    但是林成庭以及寧王朝的大量上層華人權貴卻是不願意放棄漢家傳統,然而把自己變成蠻夷的,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林成庭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

    很多東西他可以放棄,但是有些卻是無法放棄的。

    這兩年,寧王朝國內也是有所動盪,不過林成庭依舊非常注重軍事力量,區區彈丸之國具有擁兵五萬,而且還是清一色裝備中式或者英式的後裝步槍以及前裝線膛或者滑膛火炮,戰鬥力可不弱。

    這兩年寧王朝和中華帝國的交往不算多,反正你是防著我,我防著你,頂多有著少量的邊貿,比如雲南那邊就會通過寧王朝向下緬甸的英國人輸入茶葉,進而形成非常特地的馬幫文化。

    再加上這兩年帝國的戰略重心也不是在西南地區,1866年的時候,放在了夏威夷和香港,等到了1867年的時候又是被俄國人爭奪遠東和阿拉斯加,再加上國內發展的事務也是比較多,所以林哲以及國內的其他內閣成員們,其實大多已經是把林成庭拋之腦後了。

    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昊通卻是突然來到了南京,然而對宋關前說,到為寧王朝的二王子求親!

    當即,宋關前就是沉默了片刻,然後是謹慎的詳問了李昊通幾句,這兩人雖然年紀差了三十來歲,但都是身居高位的政治家,這交談自然是你試探我,我試探你,這沒有瞭解到足夠的情況之前,大家斷然是不會透露太多的。

    但是這李昊通既然是屬於主動說起提親的那個人,自然就處於了天然弱勢的一方,所以他雖然依舊有所隱瞞,但是依舊說出了一些讓宋關前大感震驚的事來!

    而這事就是林成庭病重!

    根據李昊通的說法,從前年開始林成庭就是染上了風寒,然後是一病不起,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普通的風寒之症,而到了後來就是變成了肺癆,何謂肺癆?這就是肺結核啊,在沒有青黴素的年代裡,這是屬於百分百的絕症,一旦染上了絕對沒有治好的可能性,唯一的問題就是還能夠支撐多久?

    一國國王的健康狀況自然是屬於絕對的機密,不過李昊通依舊是通過各種渠道得知了消息,那就是林成庭應該是很難撐得過今年冬天了。

    林成庭命不久矣,自然不可能留下一堆爛攤子給後人,去年就下其長子為****,正式確定了繼承人。

    這看起來應該很普通,並沒有什麼事,但是對於李昊通來說,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那****並不是他的外甥二王子啊!

    於是乎,宋關前一下子就是抓到了問題的關鍵,那就是現在寧王朝肯定是掀起了王位之爭。

    林成庭有兩個兒子,而這兩個兒子都是1856年南京內訌後所生,其長子只有九歲,二子更是只有六歲而已。

    儲君年幼,這個時候,兩位王子背後的勢力就是肯定會站出來,李昊通身為二王子的親舅舅,自然是站在自家外甥這邊。

    當然了,這和親情無關,因為現在不管是林成庭的長子還是二子登基為王,那麼都是無法親征的,至於後宮,林成庭和林哲一樣都是狠人,嚴禁後宮干政,再加上林成庭的父母早就死在南京內訌裡了,也沒有什麼長輩。

    所以後宮垂簾聽政是基本不可能的,只能讓皇親或者大臣輔政,或者乾脆是擔任攝政王。

    現在李昊通就是想要那攝政王之位!

    然而要想讓他的外甥擠掉兄長登基為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但是李昊通能夠年紀輕輕就能夠憑藉一己之力解決寧軍的糧餉所需,後期更是當上協理大臣兼署工商部,這腦袋瓜子自然是靈活的很。

    在他看來,自己想要坐上攝政王的位置,機會只有一個,那就是獲得中華帝國的支持。

    為何?

    因為現在寧王朝的儲君,即林成庭的長子已經訂婚,訂婚的對象乃是南洋一個華人大家族的女子,這個華人家族自然是有錢有權,並且有家族長輩在寧王朝擔任要職,更重要的是,這個華人家族有著濃厚的英國背`景,其產業多在新加坡、下緬甸,和英國人關係密切。

    也就是說,寧王朝****的訂婚對象,有著濃厚的英國背`景。

    而這種事興許對於寧王朝自身來說沒有什麼,但是對於中華帝國來說卻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寂寞

    李昊通非常清楚,站在中華帝國的利益角度來考慮,他們是無法接受一個以後在政治傾向上倒向英國人的寧朝國王,哪怕是現在的寧朝年紀還小,還看不出來這種傾向,但是他的未婚妻卻是有著濃厚的英國背`景,而這種潛在的風險就是帝國所不願意承受的。∽↗∽↗,

    在這種情況下,李昊通只需要拋出讓二王子娶上一個中華帝國這邊的權貴之女,那麼就等於讓二王子徹底打上了中華帝國的烙印,到時候中華帝國必然會支持二王子登位。

    只有自己的這個外甥登位了,自己才有機會當上攝政王,從而真正的掌控寧王朝,屆時權傾朝野不說,還能夠真正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治理寧王朝,進行一些改革。

    李昊通也是個有野心的人,他並不願意在一個不入流的小國裡當一個普通的大臣,而是希望權傾朝野,更是想要帶著這個不入流的小國走上強國之路。

    為此,他才是親自來中華帝國,試圖為自己的外甥謀取一個強大的外戚,為了避免政敵和英國人知道,他還是偷偷的帶,只帶了幾個親隨,並沒有走正規的外交渠道。

    當宋關前聽到李昊通說,希望為寧朝二王子提親,當然了他個人希望最好是帝國皇帝陛下的公主下嫁,但是這種事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辦成,所以如果是帝國公侯之女的話也可以。

    宋關前這麼一聽後。直接就是告訴李昊通,中寧兩國聯姻可能。但是公主的身份尊貴無比,是斷然不會和親到邊國的。

    這倒不是宋關前自大,而是中原王朝對和親一事歷來都比較排斥,一般只有國力不濟的時候,才會把自己的公主往外送去和親,每一次的和親都是代表著屈辱的歷史。

    再加上上一個漢人王朝明朝。就沒過公主外嫁的例子。就算是清朝,人家也只玩滿蒙聯姻,嚴格上來說,蒙古並不算是外國,只能算是統治階層內部的聯姻而已。

    所以到了中華帝國這裡,公主外嫁到其他國家,尤其是還是聯姻性質的婚姻,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都不說林哲舍不捨得把女兒當成政治工具送到緬甸去。就算是普通國民們在感情上也是無法接受的。

    我泱泱中華帝國不算打扁天下無敵手,但是在亞洲這一快的陸地上,還是找不到什麼對手的,這種情況下竟然要完和親聯姻。這不是傷害國民自尊嘛

    所以公主甚至其他皇室的偏支女子,都是沒有嫁到緬甸去的可能性。

    不過如果只是普通的貴族女子的話,這個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帝國的一個公侯之女,嫁到寧王朝當王子妃,勉勉強強還過得去,當然了宋關前自己這麼認為,那是因為他沒有適齡的女兒或者孫女。就算要選取貴族之女下嫁寧王朝,也和宋關前沒什麼關係,所以他能夠從單純的政治角度來考慮問題。

    如果能夠聯姻成功的話,有著一位出身帝國貴族家庭的寧王朝王子妃,甚至是以後的王妃,這對於以後帝國控制寧王朝就要方便很多。

    同時,李昊通既然這麼提出來了,肯定是抱著倒向帝國的心思,帝國支持寧王朝二王子爭奪王位成功的話,必然能夠獲得不少的實際利益,比如說拉著寧王朝徹底佔到自己這一邊,從而給英國人造成龐大的政治和軍事壓力

    只要是能夠在亞洲範圍內,尤其是東南亞這片給英國人添堵,那麼對於帝國而言就是好事。

    作為一個典型的後進國家,現在帝國的外交政策就和後世的美國人差不多,那就是給英國人拆台。

    現在以帝國的實力自然是沒有能力在全球範圍內給英國人拆台,但是在亞洲這一片,尤其是東亞這一片還是可以做到的,如今李昊通送上了這個機會,宋關前認為應當牢牢的抓住,這操作的好,說不定若干年後,這寧王朝就會成為帝國的屬國甚至直接併入帝國的版圖呢。

    最不濟,到時候也會讓英國人壓力大增,省的英國人有事沒事就跑到中國馬六甲以東的海域來找中國的麻煩。

    抱著這樣的想法,宋關前當天晚上就是去見了林哲。

    當他看見林哲的時候,首先就是恭賀道:「恭喜皇上喜得皇子,天家再添一名皇子,實乃我帝國洪福啊」

    林哲心情好,也是和宋關前呵呵笑了兩聲。

    下午的時候,齊琳給他生下了一個胖小子,而且讓林哲非常欣慰的是母子平安,沒有出現什麼意外,高興的他當場就給接生的穩婆還有醫生,護士們大肆封賞。

    其中一個已經為皇室接生了兩名皇子,三名皇女的安姓穩婆,特地賜了她尚宮的稱號,這可是皇室內廷女性僱員的最高級稱號了,又是厚賞千圓,位於南京城區的宅院一座。

    這安穩婆可算得上是皇室的御用穩婆了,經驗老道,技術嫻熟,接生了五名皇室新成員之餘,她還為南京裡的諸多貴族家庭接生過,這五六年來已經接生近百名嬰兒,從未出過事,乃是南京附近甚至整個江南一片首屈一指的穩婆。

    除了安穩婆外,其餘一眾人等也是有所數額不等的封鎖。

    當然了,這些比較私人化的財物封賞和以往一樣,這些財物都不是從國庫裡拿的,而是直接從皇室內庫支出。

    林哲在財務上,歷來是公私分明的人,國庫就是國庫,皇室財產就是皇室財產,如今隨著帝國的狀況好轉,帝國的國庫每年都會定額支付五百萬圓的皇室維持費,所以皇室手裡哪怕是沒有皇室諸多產業的補貼,也是花銷不少。

    不過這五百萬實際上皇室也沒有花多少,大部分都是會用各種名目重新送回國庫,皇室一家花的其實本來就不多。

    中華帝國的皇室規模本來就小,成員加起來也就幾十個,而且也不像古代的王朝一樣擁有好幾千甚至好幾萬的宮女太監,還有著一大群的宗室要養活,所以帝國的皇室花銷並不算大。

    厚賞相關人員後,林哲去看了齊琳還有剛誕生的五子,那時候齊琳卻已經是沉睡了過去,所以他也沒有繼續待在安華別院,回到了新華殿繼續處理每天都處理不完的政務。

    這剛回宮,就是見到了宋關前

    心情好的林哲直接招呼了宋關前一起坐著喝茶,宋關前雖然心中有些忐忑,屁股沒敢坐實沙發,但是也是知道現在林哲心情好,自己要是擺出一副惶恐不敢接受的模樣,反而會讓林哲不喜。

    所以也就接受了。

    這一邊喝茶,宋關前也是一邊說起了寧王朝還有李昊通的事來。

    當宋關前詳細說了一邊寧王朝的事後,對面的林哲卻是臉色有些沉重

    「如果朕記的沒錯,今年林成庭應該沒到五十五歲吧」林哲如此道

    宋關前道:「寧王今年是五十又三,比微臣只大了一歲」

    「五十三歲啊」林哲重複著這話:「才五十三歲啊」

    一旁的宋關前不知道林哲的表情為何會突然落寞了起來

    他並不知道,現在的林哲突然陷入了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裡頭:那就是人生寂寞啊

    想當年,天下群雄逐鹿九州的時候,他林哲,太平天國的石達開、楊秀清以及其他幾個人,還有滿清那邊的李鴻章、曾國藩、向榮、都興阿還有咸豐等人,天下英傑齊聚一起,雖然大家可能彼此都沒有見過面,但卻是不知道聽了多少遍對方的名字,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一個個接著一個都失敗了。

    或是戰敗自殺,或者是當了俘虜。

    唯獨他和林成庭兩個人能夠走到了最後,林哲取得了九州大地,建立了中華帝國。

    林成庭雖然前幾年倒霉了些,走的路子曲折了些,好幾次都如同喪家之犬一般狼狽逃竄,但是他雖然在九州爭霸中落敗,但是卻跑到了緬甸打下了一份基業,並獲得了中英兩國的承認。

    其成就雖然不如林哲,但是也遠遠比其他人強得多,甚至可以說是僅有的兩個獲得成功的人。

    而現在,林成庭也要病死了,這讓林哲的感覺有些奇怪,彷彿當初和他一起爭奪天下的人一個都沒剩下了。

    就只剩下他一個人

    一種孤寂的感覺就是油然而生

    不過林哲的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只是那麼短暫的半分鐘後,林哲就是恢復了平靜,然後重新開口問道:「現在寧朝那邊具體情況如何,還有那李昊通這個人,你們對他的瞭解有多深」

    宋關前道:「來之前,臣詢問過東亞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另外還查詢了部分情報部門送過來的報告,雖然這些報告裡沒有明確的消息,但是卻是可以基本判斷的出來,現在的寧朝那邊是局勢相當複雜。

    根據情報,林成庭已經至少有三個月在公開場合裡出現過了,而且駐紮寧朝的外交官員也在報告上提過,林成庭此前就曾經在公開場合咳嗽不止,再結合李昊通的話來看,林成庭病重是極有可能的

    另外,寧朝的未婚妻所在的家族,和英國人聯繫密切要遠遠超過我們之前的判斷,並且部分支持寧朝的人也是多以親英居多。

    如果我們對此坐視不管的話,恐怕幾年後,這英國人就會大舉進入寧國,到時候對我雲南邊地怕是要造成一定的戰略隱患」

    宋關前這一番話後,林哲的眉宇就是皺了起來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