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46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六十九章 秘書處改革

    原本的宮務廳有四大塊的業務機構,分別是和行政有關的秘書處,情報處等,然後是和皇室產業,皇室財政支出有關的財務處,再過來則是和安保有關的侍從室,最後則是負責日常皇室事務,維持中華宮正常運轉的諸多機構,比如醫務處,內務處,宗內室等。

    宮務廳的改革就是把這四大業務區分出來,並把其中幾項獨立出來!

    比如說財務處的大部分業務,包括紡織科,機器科,船業科,兵工科等科室獨立出來組建皇室資產管理處,而財務處原有的皇室度支科、採購科等科室則是留在財務處,並以這些科室為核心重建財務處。

    財務處的改革影響自然是極大的,不過財務處涉及的業務到底還是屬於皇室的私事,和內閣以及軍方都沒有多少關係。

    但是接下來秘書處的改革就是和內閣有著極大的關係了。

    宮務廳秘書處,這個看似名聲不顯的機構卻是真正的核心權力部門,其運轉模式是完全按照林哲的私人幕僚機構來運轉的,在秘書處任職的那些秘書們興許都是官場的小字輩,但是一個個實際權力都大的很。

    比如秘書處裡的人事科,他們插手的卻是軍政兩屆的高層人事,儘管他們沒有什麼決定權,但是一定程度上卻是可以影響那些一省巡撫,布政使甚至軍方的軍長,師長們的人選。

    又比如工業科,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響林哲對國內的工業佈局。

    最近幾年來,這個秘書處雖然名義上嫡屬於宮務廳。但已經獨成一格,由於秘書處裡的那些秘書處們雖然政治地位較低。但是實權非常大,也就成為了帝國裡諸多年輕官員們的首選之地。帝國官場裡甚至把秘書處稱之為帝國版本的翰林院。

    因為最近幾年在秘書處任職的秘書外調的時候,基本都是穩步高昇,早年的民生科科長外放的時候,起步就是山東某道道員,如今更是已經被調任到了湖南擔任布政使,成為了一省官場裡的二把手。

    由此可見,秘書處的一些實權職務,比如各科的科長們的前景有多麼好了。

    而最近兩年組織部往秘書處安排人員的一些任命也是加劇了外人的這種影響,因為秘書處的秘書處除了那些普通科員秘書都是一些年輕人。比如那些國家僱員考試裡的優秀者,剛回國的留學生外,一些科長,副科長的人選卻都是那些被公認為有著重大前途的年輕基層官員,都是從各府知府、知州這一個層次裡的地方官員裡選撥。

    要地方上的知府放在明清時代,那就已經是四品大員,後世裡就是市長,已經是半隻腳踏入了高層的人了。

    而這個階層裡的佼佼者才能被調任到秘書處擔任副科長、科長一職,由此可見在組織部的內定的職位等級裡。秘書處的一個科長是比一府知府更高的,大體上是和副省級的道員相當。

    由此可見,秘書處在帝國官場裡的實際影響力有多大。

    如今宮務廳進行改革,內閣那邊最為關注的不外乎就是秘書處的改革了!

    對於秘書處的改革。林哲要更為的慎重,首先就是把秘書處從宮務廳裡直接獨立出來,其名字由宮務廳秘書處改為『宮內秘書處』。其辦公地點依舊是在新華殿內。

    僅僅是該名自然算不上是什麼重大改革,秘書處的真正改革在於其內部的諸多科室的改組。秘書處原有大小科、室、組等各類機構十八個,幾乎包含了軍政所有事務。

    而改組則是把其中一些科室進行合併。同時對一些同時處理軍政事務的科室進行分離,比如人事科就是同時涉足軍方人事以及內閣人事,這是需要進行分離的。

    改組後的秘書處擁有一共十三個科室!

    其中較為重要的科室有行政科,該科負責行政人事問題,同時兼任協調內閣各部,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事務。

    此外還有軍務科,該科主要向林哲提供所有和軍隊有關的建議,包括人事,具體戰略戰術,值得注意的是,該科的部門並沒有任何現役軍方將領任職,而是清一色的文官,之所以把軍方人員派出出去,是因為林哲如果要軍方將領向他提供任何軍事建議的時候,直接通過統帥部就行了,用不著在秘書處設立一個單獨的軍務科。

    軍務科的存在,是讓林哲從文官的角度來看待軍事問題,因為很多時候,文官們對待一些戰略軍事問題的角度以及眼光和軍方將領們的角度和眼光是完全不同的,而身為一個帝國的統治者,林哲需要來自不同角度的聲音,如此才能夠更好的做出相關決斷。

    比如說,某個時候軍方內部打算舉薦某個將領擔任重要事務的時候,可能是因為這個將領有這個才華。但是如果是在軍務部的那些文官眼裡,將領自身的才華不才華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造成的各種政治影響,比如會不會影響軍方內部派系的平衡,會不會打亂帝國的整體戰略部署。

    免的帝國需要和平發展的時候,卻是任命了一個好戰,喜歡私自做出的將領擔任前線某部隊的主官,這樣一個搞不好挑起和外國的戰爭怎麼辦?

    又比如帝國和某國矛盾頻繁,或者乾脆是國內矛盾太多,需要一場戰爭轉移矛盾以及民眾視線的時候,你軍方安排一個穩健的人擔任關鍵職務,到時候還怎麼找機會發動戰爭呢?

    還有武器裝備上,軍方那邊自然是希望武器越先進越好,但是秘書處軍務科的文官們則是會考慮,如果採購某種裝備的話,對國內的一些相關工業產業會造成什麼影響?

    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

    因為兩者所處的角度不同,他們的看法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軍務科之後,就是其他幾個重要科室了,比如說經濟科,這是負責國內經濟事務的,包括工業以及農業經濟還有商業經濟等。還有礦務科,這是負責各類礦產的開採,鋼鐵冶煉,黃金、白銀、銅等貴金屬以及一些工業原料金屬的開發工作。

    宮務廳秘書處改組為宮內秘書處,其內部科室的調整對於林哲來說,只是為了更好的服務自己而已,不過對於下面的諸多官員來說意味著一場官場的震動,要知道改組的過程中,很多科室合併以及拆分,其中有半數副科長級別以上的秘書處官員被另行任用,此外從秘書處內部,從帝國官場的其他機構調任了年輕的精英人才擔任新科室的科長以及副科長等重要職務。

    這個過程裡,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也會發生一些外人喜聞樂見的官場政治鬥爭。

    雖然林哲對整個帝國軍政兩屆的掌控是有著絕對權威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林哲全力杜絕,但是也不可能杜絕官場裡特有的拉幫結派等行為,這玩意就和民意一樣,是屬於堵不如疏的東西。

    所以林哲雖然偶爾也會打壓臣子們的拉幫結派等行為,但更多是他是坐著平衡的工作,當某個臣子的派系勢力大了的時候,他就順手推舟幫他們的政治對手一次,進而打壓打壓。

    總之,就是不讓內閣或者軍方裡出現一萬之下 ,萬人之上的情況。

    比如說文官體系裡,畢余同和郭龍雲就是彼此最大的政治對手,郭龍雲身為經濟大臣,而年初的時候林哲又是給他加了一個內閣協理大臣的頭銜,一時間風頭甚至有挑戰畢余同這個內閣總理的跡象。

    不過畢余同身為內閣總理,也是不甘示弱,通過推動移民屯墾以及其他施政的政績,也是繼續穩壓郭龍雲一頭。

    不過郭龍雲身為帝國新派工業派官員的領頭人物,他和帝國的諸多重臣較好,比如說一直穩住江蘇巡撫一職的薛煥就是他的重要政治盟友,同時上海市市長蕭昌中、安徽巡撫畢宣溪也是和他關係匪淺。

    他們可是聯手推動了帝國一系列工商業經濟發展的諸多政策!

    不過郭龍雲有政治盟友,畢余同同樣也有,他的盟友不是別人,而是中華帝國裡的最大保守派官員江道泉。

    說起江道泉,那些中低層官員們或許只知道他是帝國高官,但是帝國的高層軍政要員們基本都知道,這個江道泉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仗著自己的威望,經常拉著一群老頑固保守派們反對帝國的一些改革政策。

    更關鍵的是,這人四處搗亂,偏偏屁股下的教育部大臣位置坐還穩固無比,陛下絲毫沒有把他撤下來的想法。

    江道泉的保守態度非但沒有讓他失去權力,反而這兩年是越做越順心,之前的帝國大規模封爵中,江道泉可是被封為子爵。

    同時他的幼子還娶了太后林老太太娘家長房嫡女為妻,這個方家之女乃是林哲大舅之長子的嫡長女。

    這扯扯親戚關係的話,這個方家嫡女就是林哲的表侄女。(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章 派系之爭

    這幾年帝國的權貴階層彼此聯姻太多,哪怕是和太后娘家的方家聯姻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政治影響。封為子爵也算正常,帝國的各部大臣基本都獲得了爵位,也都是子爵和男爵。

    但是江道泉有一項優勢卻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因為在年初的時候,他就多了一份兼職,擔任皇長子林碃的啟蒙老師。

    嗯,就是交皇長子林碃讀書識字。

    雖然說這個職務暫時還不需要他做什麼,因為皇長子林碃還太小,才幾歲大的小孩子遠遠沒有到正式進學的時候,他也就是偶爾給林碃讀一讀經學史書裡的故事而已,嗯,說白了就是一講故事的。

    但是這背後的政治含義卻是非常大的,因為這給皇子當老師,就說明了林哲是信任並欣賞他的才學的,要不然帝國才學橫溢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就讓江道泉去給皇長子林碃啟蒙?

    甚至某一天皇長子林碃真的有機會登上帝位的時候,他就是妥妥的帝師啊!

    江道泉也是看重這一身份,所以儘管現在只是充當一個講故事的人,但是講什麼故事,要怎麼講那可是經過了仔細斟酌的。

    講的故事要有趣,這樣還是小屁孩的皇長子林碃才能真正聽得進去,同時這些故事也必須有著豐富的涵衣,要能正確的塑造皇長子林碃的世界觀,而最最重要的就是為君之道。

    不管這林碃以後能不能當上儲君登基,但是江道泉就是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皇帝進行培養的。

    什麼才是他理想中的天子?

    那自然是仁德之君了!

    如果這林碃真讓他從小教授的話,估計就是第二個林允文。妥妥的亡國之君啊。

    不過江道泉自己還不知道,林哲就沒打算過讓他一直教授下去。他只是看重了江道泉的傳統儒學的造詣,同時還有江道泉身上那股儒家學子特有的執著。

    不管江道泉的行事方法如何。但是他的為官之道比帝國的絕大部分人都要來的正直。

    沒錯,就是『正直』二字。

    此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保守派官員的領袖,被一大群老頑固們擁護,是因為此人的確有可取之處,此人為官清廉,他的府邸都是林哲賜予的,而當那些貴族們都有著幾十人是甚至上百人侍女僕人的時候,他的宅子裡只有少數幾個侍女而已,而且對子女的管教非常嚴格。從來都沒有江道泉的家人做出什麼有損風評的事來。

    當然了,清廉對於一個高級官員來說並不算什麼,真正關鍵的是,江道泉所做的諸多事,其出發點都是為國為民。

    為了避免軍方插手後宮事務,他敢以死相諫。

    為了支持救濟災民的方案,他能夠放下政治成見和郭龍雲,宋關前等人合作,甚至是放棄一些自己的政治利益。

    所以不管這個人怎麼做事。但是為人卻是沒的說的。

    有這麼一個人充當皇子的啟蒙老師還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林哲並沒有打算讓他一直這麼教下去,興許幾年後就會把他從皇子們的教育裡調走,後續他肯定會安排其他人對皇子進行教育,包括軍方的將領。其他一些大臣們。

    皇子們的教育問題,是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思想以及知識,只有接觸多了才能瞭解的更多。

    而就目前來說。江道泉就是皇子們啟蒙老師!

    如此的江道泉在外人眼中,自然是聖眷昌隆的跡象了。

    他和畢余同在很多時候都會進行政治合作。用以對抗郭龍雲為首的那些天天叫喊著各種改革的新派官員。

    帝國內的傳統和改革之爭是非常激烈的,這一點幾乎遍及了軍政兩屆。地方和中央。

    哪怕是同樣是發展工業,但是保守派和改革派們的意見也是相差極大,而每一個派系都認為自己的意見對帝國才是最好的。

    這種意見衝突並不是什麼私人的恩怨,而是政治態度的不同。

    縱觀帝國成立後的這些年來,幾乎到處都充斥著這種對立,帝國頒發的各種政策幾乎都是各個政治派系相互博弈後的結果。

    比如近期內閣那邊關於農村經濟的爭論就是一個典型!

    郭龍雲那邊的人認為目前帝國的傳統農村經濟模式是阻礙帝國工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迫使農村地區的經濟模式進行轉型,把現有的家庭模式耕種朝著集中,大型農場化進行改進。

    但是江道泉和畢余同等人卻是認為,農村經濟事關帝國根基,在帝國人口絕大部分都是農村人口的情況下,任何動搖現有農村經濟的措施都有可能引起大規模的動亂,相對於郭龍雲等人的集中耕種,大型田莊,甚至推廣農業公司之類的做法,畢余同等人更加傾向於對現有的土地買賣以及租地制度進行改革。

    比如規範制定土地買賣制度,限制土地的大規模集中,然後強制限制地租,讓少地、無地農民獲得足夠生存的土地。

    同時雙方對棉紡產業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分歧,江道泉認為大規模發展棉紡產業,會進一步迫害農村底層人員的生存狀況,因為工廠生產出來的大量廉價棉布、棉紗,竟然使得持續了數千年的男耕女織模式遭到破壞,當農村的婦女在家辛辛苦苦紡織的土布賣不出去了,或者是價格被機織布衝擊的非常廉價,那麼就會嚴重減少農村家庭的副業收入。

    而郭龍雲等人認為這樣卻是可以促使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城務工,用打工的方式賺取金錢,然後換購布匹等生活物資。

    這些爭論從去年一直持續到現在,因為內閣方面自身都沒能統一意見,因此帝國方面也就遲遲無法對現有的農村經濟進行改革。

    不過有一點卻是雙方都認同的。那就是帝國的觸角必須進一步向基層延!

    帝國早年就開始在部分地區開戰設立鄉鎮級統治機構的試點了,最早的是在浙江紹興府。然後擴張到江南一帶。

    目前的浙江、江蘇(蘇南)兩省的部分府縣,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府縣已經建立了鎮、鄉這兩級行政機構。

    但是之前的鄉鎮機構的推廣並沒有官方的強制命令。而是一些府縣根據帝國的號召,自行展開試點。

    而這幾年的試點情況也比較好!

    目前在浙江和蘇南一帶建立的鎮、鄉兩級政府,其行政職能比較單一,比如鄉政府,實際公職人員只有一兩個人而已,從事的工作主要是配合上級政府進行一些政令的宣傳。

    鎮級政府則是比較完善,設有巡警以及稅務等相關機構。

    畢竟這兩級機構以往都只有縣才有,而一個縣的人口少則數萬,而多的可是有幾十萬呢。大部分也不是說居住在縣城裡,而是分部在農村地區,這樣收稅或者出現什麼盜搶案件的時候,從縣裡調人去非常麻煩。

    而在鎮一級機構設立稅務和巡警人員,就能夠更加地深入農村地區。

    由於在浙江和蘇南地區的試點情況比較好,所以內閣已經是準備這鄉鎮制度推廣到全國。

    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鄉鎮制度,會在1862年的二月份以後,也就是農曆春節以後正式施行,屆時帝國會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府縣建立相應的鄉鎮機構。

    鄉鎮制度的推行,將會改變中國數千年來的政令不出縣城的局面!

    中國數千年來,政權的統治基本只覆蓋到縣一級,而縣之下的廣大農村制度則是依靠傳統的鄉紳、宗族等勢力維持。

    說得好聽一些就是鄉民自治。說得不好聽一些就是無法無天。

    比如古代的『侵豬籠』這個特有的稱呼就是這種傳統制度的產物,這個詞彙代表的是農村裡沒有最基本的官府或者法制等觀念,鄉民的一些行為是否會得到懲罰。並不是根據政權的律法,而是根據鄉村宗族的某些傳統甚至一些老人的私自看法。

    中國古代的士紳們為什麼會擁有這麼大的權力。甚至能夠直接影響噹地官府的抉擇,某些官員上任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看鄉紳錄?就是因為傳統制度裡,鄉紳們才是農村的實際統治者,官府根本就無法插手農村的具體政務。

    而隨著帝國推行鄉鎮制度,也許前期鄉鎮制度還會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麻煩,但是隨鄉鎮制度的推行,若干年後帝國徹底控制廣大農村地區也就不會成為空想,一旦帝國徹底的控制農村地區,那麼後續和農村相關的一系列改革才能夠真正的施行下去。

    比如說畢余同和江道泉等人非常推崇的土地買賣限制、地租限制等措施,這些措施現在也就是聽上去好聽,但是真正施行的話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可能性。

    因為現在就算把這些改革措施頒布下去,但是最多也只能到縣這一級別,其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這項政令頒布十年以後,那些一輩子都沒有出過村莊的農民甚至都沒有聽說過有這些政令。

    因此要想真正的進行農村相關的制度改革,那麼首先就得把政府的觸角延伸到農村地區!

    在鄉鎮制度上的合作,也算得上是郭龍雲和畢余同,江道泉等文官派系的大佬們的難得一次的誠心合作了,這些文官的大佬們誠心合作,這才不會出現文官內部的一些爭奪和衝突,而這對於一項普及全國的政令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只是除了這一項外,其他方面的事務就比較難說了,比如說財政預算分配上,內閣和軍方爭,文武之爭完了以後,內閣各部又得進行激烈的爭奪。

    江道泉想要更多的教育經費,郭龍雲想要更多的工業發展扶持資金,就連新成立的交通部也是發出了自己的想要,張口就要幾千萬幾千萬的鐵路修築,運河整修等費用。

    而財務部那邊也是不甘示弱,說什麼經費緊張,現在稅務的人員越來越多,已經是難以滿足稅務系統的開銷,人員經費不足,導致很多稅收收不起來或者少收,造成了國家稅收的損失之類的話。

    春節剛過沒有多久,1862年的三月份,內閣的御前預算會議上,這些文官大佬們一個個都是牙尖嘴利的爭奪經費,讓坐在上頭的林哲很是無語。

    聽著他們口中說出的那些尖酸刻薄,甚至江道泉都說出粗話來,不由得讓他嘆氣,自己的這些臣子們怎麼有朝著街頭大媽們發展的勢頭啊,這超起家來罵人是在是太難聽。

    當江道泉引經據典,用普通人都聽不懂的文言文把倡議削減教育經費的經濟大臣郭龍雲罵了個狗血淋頭後,正當他喝了口茶潤潤嗓子,準備再長篇大論一番罵畢余同的時候。

    林哲終於是輕咳一聲!

    這些大臣們不要臉面,他林哲還要臉呢,好好的一個御前財政預算會議變成罵街大戰,這算什麼事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一章 窮教育

    每年的財政預算案總是會引起文武兩屆的劇烈爭端,文武兩屆抄完後,然後是內閣各部門為了怎麼分配各部門經費也會再吵一遍,軍方那邊雖然好一些,但是海陸之爭也比較嚴重,即便是陸軍內部也是存在著諸多爭端,有些人想要購買更多的武器,有些人想要提高軍人的待遇,有些人想要進行多幾次的演習,有些人想要加大對外興安嶺、西北地區的軍事投入等。m.樂文移動網

    總之每年的年底和年初之際,整個帝國的軍政高層們總是會因為預算經費的問題發生爭吵。

    每當這種時候林哲就是感到相當的頭痛。

    站在林哲的角度來看,財政預算的分配基本上保持一個大概的比例就行了,比如說1862年的軍費分配比例保持在了百分三十五,比1861年的百分之三十七的比例下降了兩個百分點。

    不過比例雖然有所降低,不過軍費的總額還是略有提高,這是因為帝國國內的農業生產以及工業經濟逐步恢復,並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所以稅收保持了一個較高水平的穩步增長。

    1862年的財政預算收入是大約三億圓,比1861年的財政收入多了三千萬,增長的份額主要來之於工商業。

    而農業稅、鹽茶等傳統稅收在經過前面幾年的大幅度恢復性增長後,目前已經是保持了比較穩定的數額,未來不出現太大的變數的話。那麼農業稅等傳統稅收的增長會比較有限。

    自1861年後,帝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開始以來工業的發展。如果工業發展不起來,那麼目前帝國的經濟總量就很難出現大幅度的增長,相關的稅收也會難以增加。

    在傳統的第一產業飽和之後,帝國如果想要繼續發展經濟,收取更多的稅收,那麼只能從工商業方面著手。

    而根據財務部方面的預測。等到1863年以後。也就是說明年的帝國工商業的稅收將會出現大幅度增長。

    這倒不是說今年和明年的帝國工商業會呈現爆炸性增長,而是因為很多工業的企業的稅收優惠期即將到期。

    從一開始帝國為了推行工商業的發展,鼓勵資本投入實業,是推行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稅收優惠了。

    一般企業都會有前兩年免稅,再三年半稅的稅收優惠,如此也就是說諸多在1858年以後建立的企業將會在1863年結束稅收優惠期,開始按照正常稅率交稅。

    而帝國的工商業雖然嚴格上來說是從1854年上海商貿區成立之後就已經開始發展,但是真正的大規模發展。尤其是民間資本大規模進入工商業的時候是在1858年以後。

    當時的帝國答應了英法聯軍,北伐滿清獲得戰略性的勝利,帝**事上的勝利也是導致了長江下游地區,尤其是浙江和蘇南地區的安全獲得了較大的保障。加上那個時候帝國開始大力推廣棉紡產業。大量的棉紡工廠在1858年後建立了起來。

    而這些企業將會在1863年後為帝國提供大量的工業稅收,如此帝國的財政收入也就能夠迎來一個跨越式發展。

    儘管1862的財政收入只有三個億,比1861年的兩億七千萬隻增加了三千萬而已,但是財務部對1863年的財政預算收入估計是足足有三點五億,而1865年的話,則是預計會有四個億。

    如果財務部的估計正確的話,那麼未來兩三年內帝國的財政收入將會得到一個爆發性的增長。

    而財政收入的增加。也就代表著帝國政府有更多資金投入到工業發展,教育,水利等事業上,並進一步推進帝國工商業以及農業的發展。

    不過不管財政收入是以前的兩個億還是現在三個億又或是今後的四個億,但是帝國各部門對競爭的爭奪態度卻是不會改變的。

    1862年的御前內閣預算會議上,內閣的大佬們一如既往的爭吵著,不過吵著吵著也相繼妥協並達成了協議。

    而這一次的內閣預算會議上,江道泉掌管的教育部毫無疑問再一次成為了大贏家,其教育經費比去年多了至少百分四十。

    儘管教育經費的總額依舊無法和財務經費、工業經費這相比,但是也是超越了其他經費支出。

    獲得了更多教育經費的江道泉心滿意足的回到了他的教育部辦公大樓,然後就是讓手下的各機構部門開始安排新一年度的教育發展計畫,並且不用多級就是野心勃勃的提出了完善全國地方教育的計畫。

    該計畫的主要核心是要把帝國現行的各種新式學校徹底普及到全國範圍,過去的多年裡,帝國雖然說已經是開始全面推廣新式教育制度,但實際上這種推廣並不是統一的,因為建立學校是要花錢的,這些錢對於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比如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來說不算什麼。

    但是對於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而言,興辦新式學校的花銷就是比較大了,辦一所初等小學並不算貴,但是少則千餘,多則數千甚至上萬啊。

    而這些學校的開辦經費裡,來自中央財政,即從教育部直接拔下來的經費實際上是相當有限的,大頭還得靠地方財政自行解決。

    而對於一些偏遠地方的省份來說,一個縣每年的地方財政收入也就幾萬圓而已,甚至有些窮地方的地方財政收入都破不了萬。

    就這麼點錢地方政府還得用在方方面面,要一下子拿出好幾千圓來辦一個新式學校,哪怕是最低級的初等小說。但是也是很為難的。

    所以新式教育制度推行數年以來,一些經濟狀況比較好的省份已經是基本完成新式學校的開辦以及推廣。某些富裕地區甚至是超額完成任務。

    比如說靠近上海的松江府,依靠上海帶來的各種便利,松江府這幾年的發展相當快速,經濟發展速度之快位於江南府縣之首,比蘇州還要強一些。

    而該府按照教育部的制導意見,是應該辦一所初等中學的。

    但實際上該府一共擁有四所初等中學。而高等小學以及初等小說的數量也是比額定的數字要多得多。

    更難得的是。松江府依靠地方財政,自行籌辦了松江高等中學。

    依靠一府之力,不用中央財政的支持就自行籌辦一所高等中學,這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

    儘管江南地區的高等中學數量是全國範圍內最多的,有著上海高等中學,蘇州高等中學,京師高等中學等一共五所。但是這些高等中學基本都是中央財政扶持,然後地方財政配合的模式,另外還有幾所就是單純的民辦學校。依靠昂貴的學費來維持開銷。

    而單純依靠州府財政就能夠辦一所官辦高等中學,這種事除了上海以及廣州外,松江府是第三個。

    像松江府這樣的富裕地區可以超額完成新式教育的推廣任務,但是國內的絕大部分州府還是做不到的。

    像一些沒有工業的州府。只能依靠傳統的農業稅維持行政開支,這些州府要精打細算一番,然後才能夠騰出來幾千圓辦學,很多州府一般只有一所初等中學,下面的各縣擁有一所高等中學,而初等小學的話基本都是原來的那些民間私塾改個名字,完全官辦的初等小學很少。就算有一個縣頂多也就只有一所。

    至於高等中學嘛,除去國內少數幾個工業發展較好的州府外,尋常州府是沒有能力自行開辦高等中學的,一般都是由省級教育廳出面籌辦,由省級財政扶持,同樣一個省也就只有一所高等中學而已。

    而一些省份實在是窮,比如福建,陝西,貴州之類的省份,往往省級財政都很難補貼高等中學每年十幾二十萬的辦學經費,往往是需要向民間湊集資金。

    比如目前福建省唯一的高等中學,即福州高等中學,就是福建全省士紳們捐助善款籌辦。

    地方有錢就辦多幾所學校,沒錢就少辦幾所,這是各地方州府的通常做法。

    但是站在帝國的角度來看卻不能一直這樣,不管地方州府再窮,但是好歹一個縣要有一所高等小學吧,一個府要有一所初等中學吧。

    哪怕是單獨某個縣、府無力籌辦,那麼能不能相鄰的縣,州府合作籌辦呢?

    為了改善帝國全國範圍內的基礎教育問題,教育部是打算在1862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完善新式教育制度,不僅僅是要在東部的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開辦新式學校,也要在貴州,雲南,陝西等偏遠內陸省份開辦新式學校。

    為此,教育部這邊是準備了每年投入至少五百萬圓的教育扶持經費,用以扶持偏遠地區的新式學校的籌辦工作。

    除了完善全國範圍內的基礎教育外,教育部依舊會保持高等教育的投入。

    力爭讓新籌辦,預計1862年才開始招生的三所新大學順利開學,同時將會籌辦更多的師範、技術類學校。

    而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是要花錢的,這也好在今年教育部的經費大幅度上漲,達到了空前的兩千萬之巨,要不然還真滿足不了如此巨大的花銷。

    自1858年以來,帝國對教育的經費投入是越來越大,而且增加幅度是非常大的,1857年帝國初立的時候,別說教育經費了,就算是行政經費也沒有多少,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財政收入都用來打仗了。

    但是1859年之後,軍費比例開始大幅度下降,教育部經費也是得到了增加,後續兩年也是快速增加。

    去年的時候,教育經費達到了一千萬,而今年則是達到了一千八百萬,佔據中央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六。(未完待續。)

    ps:又黑又冷又無聊,隨便喊一嗓子:同志們辛苦了!(請自行想像**閱兵場面)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二章 工業井噴

    教育經費佔據中央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六,這個比例也許看上去會覺得非常低,遠不如後世的百分之十幾,但是具體時代不同,所以肯定不能把二十一世紀的比例直接套用到十九世紀中期上。…。…

    此外這裡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比例只是說中央財政支出,並不包括地方財政支出。

    根據帝國的稅務相關條例,稅收由財務部統一收取,其中的大部分會直接上繳國庫,一部分則是留給當地財政充當地方經費。

    所以說財政收入、支出的時候,得細分中央財政以及地方財政。

    而這也是為什麼上海、松江府、廣州等一些經濟較好的地方能夠自行發展工業以及興辦教育的原因,因為他們儘管給國庫上繳了大量的稅收,但是留下來的部分依舊數額龐大。

    而帝國內的大部分普通州府的地方財政裡頭,其中大部分都是行政開支,用以給國家僱員發放薪資補貼等,因為國家僱員的薪資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家中央財政直接支付,這個是固定的,比如省巡撫的每年八千圓的年薪,另外一部分則是地方財政發放的職位工資,這個根據各地方不同發放標準也不同,當然了具體標準也不是地方可以自行制定,而是財務部會根據各地方的收入、物價水平進行調整給出一個指導標準,地方財政則是在這個標準內給國家僱員發放職位工資。

    地方財政的一部分用來發工資了,剩下一部分就是用來修路鋪橋,維護水利設施等,而自從推廣新式教育後,教育經費卻是成為了各地方,尤其是一些縣、府財政的大頭開支。

    每年幾千圓的投入對於一個地方財政收入只有幾萬甚至不足一萬的窮州縣而言,其教育經費佔據財政開支的比例是相當大的。

    總體而言,教育經費在各地方財政的開支裡頭,普遍佔據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左右,一些州府的教育經費支出甚至能夠達到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這倒不是各地方官員有什麼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覺悟。而是因為開辦新式學校,推廣新式學科是政治任務,而且還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政績,自古以來『文風教化』就是地方官員的一大政績所在。對於帝國而言同樣也不例外。

    尤其是一些偏遠地方的州府,要資源沒資源,要工業沒工業,甚至要農業都沒農業,這些啥都沒有的地方官員要想獲得政績可就太難了。工業辦不了,而農業方面田地也就那麼多,這年頭天上又不可能掉下政績讓他們陞官,所以一般情況下這些地方的官員是不犯錯但是也出不了頭。

    而如今呢,就算你治理的縣啥都沒,但是也可以通過興辦教育來擺脫這種困境啊。

    咬咬牙辦上幾所學校,過上幾年自己興許就能夠落下一個『教化有方』的考語,興許仕途就一片明朗了。

    如此也就造成在地方財政上,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是比較大的。

    如果結合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話,雖然具體數據難以統計。但是在整體財政支出上,教育經費的比例應該是會在百分之十左右,興許還會再多那麼一兩個百分點。

    不過就算帝國對教育投入再大,但是受限於帝國本身的經濟發展有限,投入的比例就算大一些,但是也難以滿足帝國全國範圍內的新式教育開辦。

    全中國有多大,按面積算可是一千多萬平方公里,按人口算的話大約是三點五億到三點八億之間,帝國的具體人口有多少,帝國民政部自己也不知道。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推測。

    省級單位就有二十四個,領土以及行政劃分基本上沿襲前清時代,不過也有所改變,和前清相比。增加了東北三省,草原蒙古,烏台兩省,增設西藏省,而關內十八省則是照舊。

    偌大的帝國領土上,需要多少新式學校才能夠徹底普及新式教育?

    所以哪怕是帝國已經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全國性普及,並讓所有的適齡孩子都能上學的話估計都得幾十年以後了。

    如今帝國的教育雖然開始推廣新式教育,但是依舊是和封建時期的精英教育一樣,帝國的教育資源只對少部分學子開放,而絕大部分的民眾是無法享受到帝國的教育資源的。

    以前一個縣也就一個縣學,現在一個縣普通也就只有一所高等小學,一個縣的高等小學的學生多則數百,少則數十。

    而一個縣的適齡學童肯定是不止這麼多的。

    執行精英教育模式是目前帝國的教育現狀,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教育經費就這麼多,學位就這麼點,根本無法讓所有適齡學子都能上學。

    不過如此也就有了一個好處,那就是學校少了,求學的人又多,相對而言競爭都比較大,通常能夠考入高等中學的學子隨便拿一個出來都是學霸級的角色,至於那些能夠考入帝國大學,江南大學的學子,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放在這個時代說是天才也不為過。

    這從高等教育學校裡,學生們的自學風氣非常流行就可以看得出來。

    要知道除了帝國大學和江南大學等少數幾所大學外,其他學校的教育質量其實相當有限,哪怕是那些高等中學的教學水平也相當有限,更不要說在下面那些州府的初等中學,高等小學了。

    這些就讀的學生們要想脫穎而出,基本都得需要一顆聰明絕頂的腦袋,老師水平有限教不了你,你就得自學,如果自學學不了,那麼就別指望能夠考上大學了。

    這年歲裡,能夠考上帝國大學和江南大學的學子們,個個都是學霸,這些學生的水平在報考大學之前,基本上就已經超越了之前教授他們的老師,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從全國那麼多考試裡脫穎而出。

    因此目前狀態下的那些帝國大學、江南大學的學生們是和後世的大學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混日子上幾年學的人基本沒有。

    這種經營教育制度下,等到直隸大學、南廣大學、上海大學以及數所高等師範學校順利開辦,並順利提供畢業生的時候。以後每年都可以為帝國供應數千名各類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子,這些人普遍會進入官場。

    畢竟數千年來學子讀書就是為了當官!

    不過也有一部分會進入工商界,尚有一部分會留在教育、學術界裡從事教學、科研等工作。

    這些學子也成為了帝國後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不過每年要提供數千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現在還太早,因為如今直隸大學、南廣大學、上海大學都還處於籌辦期。首期招生會是在今年的夏季,而等這三所大學的首批學生畢業,那都得四年以後了。

    也就是說,未來的這三四年裡,帝國的大學生依舊只有帝國大學和江南大學這兩所大學的學生。

    此外還有幾所高等師範學校的學生以及比較特殊的上海工商學校的學生。

    未來數年內。帝國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高等人才還是比較稀少的。

    不過現在高端人才少了不代表帝國就會停下發展的腳步。

    事實上,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主持負責帝國發展,尤其是工商業發展的還是一些半路出家的人才,他們並沒有接受正規的新式教育,但是他們好學,同時很多乾脆本身都是工商業出身的。

    要知道早年林哲的幕府裡,眾多幕僚們基本都是從工商界裡招募,還有一些南洋地區的華人。

    他們興許不知道怎麼煉鋼鐵,但是他們卻是知道鋼鐵行業的重要性。以及支持鋼鐵行業的發展。

    比如郭龍雲,他就是帝國發展工商業的代表人物,但是你要說他多懂得紡織、鋼鐵這些行業也是不對的,因為他壓根就不懂這些。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大力扶持紡織和鋼鐵業的發展。

    這一點對於官員而言尤為重要。

    人嘛,不可能是全才,對於一個官員來說,你是不是懂得一些具體行業的知識其實並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那些行業是需要支持的,那些行業是需要發展的就已經足夠了。

    帝國很多新派官員裡,其實都是這種人。說起發展工商業裡頭頭是道,但是你讓他說具體怎麼籌辦一個鋼鐵廠或者紡紗廠那是肯定要抓瞎的,但是這並不會妨礙組織部給他們一個善於實業的評價。

    因為怎麼辦廠那是商人們需要考慮的事,具體技術是技術人員需要考慮的事。對於官員而言,推出各種政策吸引商人們辦廠才是他們所需要考慮的事。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個滿口之乎者也,句句不離聖人的傳統儒家科舉出身的官員們大談特談如何發展工商業。

    進入1862年 後的帝國,興辦工商已經成為了帝國的主要施政方陣,也是官員們最容易出政績的一個突破方向,所以你可以看到凡是有些條件的地方州府都是積極推動工商業的發展。

    這種情況在東部沿海地區的一些通商港口裡更是如此。大量的工廠再各個通商港口城市裡建立了起來,然後依靠地理優勢發展經濟。

    1862年,對於帝國的工商業而言,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年份!

    僅僅是1862年的第一季度,全國範圍內申請設立的各類企業就高達四百多家,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

    其中新增了三十五家煤礦,六家鐵礦,一座金礦,此外尚有設計零件製造,維修等業務的機械產業六家。

    同時紡織業依舊是經濟發展的重頭戲,新增紡紗,織布,印染等棉紡企業三十六家。

    生絲行業倒是增長速度不快,只有一家生絲企業建立,但是這家設立在南通的蒸汽繅絲廠的註冊資金就高達五百萬,由此可以看出帝國的生絲行業的資本集中有多麼厲害。

    如今帝國的生絲行業有朝著資本密集化,甚至壟斷化的步伐前進,由於一些規模龐大的生絲廠商有著各種優勢,一些投資小的生絲廠商基本上很難生存下去,往往會被那些大型生絲企業收購吞併。

    如此也就導致了,生絲行業裡的新建工廠雖然速度緩慢了下來,但是基本上只有有人敢涉足投資生絲行業。那基本都是帶著至少好幾百萬資金入場的,要不然很有可能被那些大資本吞的一乾二淨。

    尤其是在上海這邊,能夠涉足生絲產業的都是一些大型資本,皇室產業的上海紡織公司就不說了。其他的一些生絲企業基本也都是一些資本巨無霸,背後裡基本都站著外資銀行、本土的一些傳統錢莊或者新式銀行,還有就是一些傳統的富豪家族,資產少說也有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

    現在的生絲產業乃是屬於非常典型的資本密集產業,利潤高。但是投入也大,沒有幾百萬資金在手根本就玩不轉,就算勉強開起來了也是給人打白工,最後只能慘兮兮的賺一點加工費。

    因為開辦蒸汽繅絲廠,固定資產的投入其實並不算大,區區些許機器設備而已,工人的薪資也不算高,真正開支大的是收購蠶繭,然後生產出來後販賣給洋行或者乾脆運輸到歐洲出售的這一個過程中,會嚴重的擠壓流動資金。

    隨隨便便都是上百萬的貨款壓在上頭。大型一些的蒸汽繅絲廠甚至會被擠佔好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貨款。

    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的資金的話,就得借貸,而不管什麼時代,銀行家都是最貪心的,每年的蠶繭上市時,那些蒸汽繅絲廠去找銀行或者錢莊融資的時候,銀行家們就會開出極高的利息。

    如果借了,你一年坐下來就會發現大半的利潤都被那些銀行家的吸血鬼給拿走了!

    不借的話,你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收購蠶繭,更不要說和那些農民直接簽訂預購協議來保障蠶繭供應了。到時候沒有貨源那就是妥妥的倒閉破產啊。

    因此對於生絲行業而言,自身的資金充足與否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是能夠和上海紡織公司一樣,隨時都能夠有上千萬圓的流動資金作為保障。自身有著充足的資金來收購蠶繭,囤積貨物,甚至能夠自行組織遠洋商船把生絲運往歐洲販賣,那麼就能夠獨吞超高利潤。

    但是如果你自身沒有充足的資金,那麼就得去借,而這樣一來。大頭都會被那些銀行家們拿走,最後在出貨過程中,由於無法直接運往歐洲販賣,只能是把生絲出售給洋行或者上海紡織公司這些有著遠洋運輸以及銷售渠道的企業,這一過程裡少說也會再被剝削一層利潤。到最後一年忙和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只賺了個辛苦錢,預料中的生絲暴利和自己根本就沒啥關係。

    如此也就導致了上海的生絲產業越來越朝著資本密集化發展,以往的時候商人們隨便投個幾十萬就能夠辦廠,但是現在你投資幾十萬辦廠雖然能夠把工廠辦起來,但是後續要生產的話肯定需要貸款,這樣利潤就會被嚴重壓縮。

    生絲產業資本密集化,這也導致了很多原本投資生絲產業的商人們轉移到棉紡產業來。

    此時的棉紡產業和生絲產業比起來,棉紡產業的投資無疑要小得多。

    同樣是幾百萬的投資,如果是在生絲產業裡頂多算是小字輩,只能勉強過得去。

    但是投資幾百萬在棉紡產業上,那就是妥妥的巨無霸了。

    甚至很多地方的棉紡企業都是只有幾萬幾十萬的投資,超過百萬的都很少。

    但是別看他們的投資小,但是他們的雇工人數並不會少,對帝國稅收的貢獻也不會少。

    不管是生絲還是棉紡,對於帝國而言,都是經濟支柱,都是需要大力扶持的行業。

    而就在1862年帝國掀起一番工商業經濟建設高潮的時候,國外的形勢也是逐漸變化,其中最讓帝國關注的不外乎就是越南那邊的戰爭局勢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疆設省

    1862年五月,新華殿內,林哲正在詳細的看著手中的這份新疆設省提案。△↗,.

    帝國目前的各省、府、州縣劃分整體上是沿襲了明清時代的割據,就算是有些變動,但也只是一些小地方的行政劃分變動,比如那某些縣、州、府、道等進行細微的調整,但是到了省一級上,基本上沒有變化。

    關內的十八省依舊是十八省,前幾年變化最大的還是一些邊地,比如東北、北方草原,西藏。

    當時為了加強對東北、北方草原以及西藏地區的實際控制,帝國在東北把清朝的三個將軍轄區改組為省級轄區,設立了黑龍江、吉林、遼陽三省。有把蒙古南部部分地區整合起來成立了蒙古省,再把外蒙古地區的各旗、盟等組合起來設立了烏台省。

    後續由於英國人一直拿著西藏問題和帝國進行外交扯皮,不承認帝國對西藏的控制,只承認帝國對西藏擁有宗主權,所以帝國乾脆在西藏設立省級行政機構,並派遣了數千人的部隊入住西藏拉薩,從軍事上控制拉薩。

    除了上述三個地區外,帝國對原有的關內十八省其實並沒有進行改動。

    不過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比如說福建省的台灣府、廣東省的瓊州府就一直在推動想要單獨設省,不過考慮到這兩個海島雖然面積不小,但是人口並不多,所以林哲一直壓著沒動。

    但是隨著帝國軍方平定新疆的阿古柏入侵後,同時又是把俄國人從伊犁上趕跑,一直把實際軍事控制線推進到了距離巴爾喀什湖南部,同時一直駐防在新疆地區的第六軍這兩年並沒有停止軍事行動,而是是不是的就和俄國人或者浩罕汗國打一仗,早就已近越過了浩罕汗國的邊境,實際侵佔了大量浩罕汗國的領土,比如浩罕汗國所屬的皮什比克就是被中華軍控制著。

    唉,說得不好聽一些。其實中華帝國在浩罕汗國做的事其實和俄國人沒啥兩樣,都是在不斷蠶食著浩罕汗國的領土。

    收復新疆,並且還把實際控制區向西大大延伸了,這樣也就導致了伊犁地區的範圍有些大。在行政上已經不適合繼續讓甘肅省繼續掌管了。

    前清時代,新疆和東北地區一樣,都是屬於將軍轄區,並沒有設立單獨的省級行政機構,但是也不歸屬陝甘。而是屬於獨立的將軍轄區。

    前清滅亡後,那時候新疆被阿古柏佔領,帝國也沒能第一時間收復新疆,所以當初設立東北、北方草原、西藏六省的時候,並沒有把新疆考慮進去。

    後續第六軍進軍新疆後,該地區的行政事務由甘肅省代理,為此帝國是在新疆設立了伊犁道。

    不過現在新疆局勢已經大體穩定,而新疆的行政事務一直由甘肅代管也不是個市,要知道這年頭的甘肅管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

    1862年時期的甘肅省除了後人認知當中的甘肅省外,還有一個西寧道。嗯,也就是後世的青海省,後來第六軍殺入新疆後,新設立的伊犁道也歸屬甘肅省管轄。

    如此也就導致了甘肅省雖然境內人口數量不多,經濟也很落後,但是面積卻是相當的龐大,足足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

    如此龐大的面積區域,實際上也就導致了甘肅省內的西寧道和新疆道實際上是長期自行辦公,而這兩個道員的職務雖然只是副省級,但實際權力比其他道員要大得多。

    由於現在的甘肅省實在太大。依靠甘肅省政府要管理那麼龐大的國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內閣那邊才有了把現在的甘肅進行拆分。

    他們打算把伊犁道獨立出來,然後成立新疆省。

    不過西寧道則是依舊歸屬甘肅管轄,不會和後世那樣單獨設省。這主要是因為這年頭的甘肅地區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如果把西寧道單獨設省的話,人口一共也就那麼點,設立省級單位是政治上的浪費。

    至於新疆嘛,那就是要特殊一些,因為現在伊犁道的面積實在龐大。僅僅一個伊犁道就有實際面積將近兩百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比後世的新疆省大多了,因為中華帝國控制下的伊犁道除了原有的新疆地區外,還包括侵佔浩罕汗國西部的部分領土以及和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持的巴爾喀什湖南部地區。

    所以雖然伊犁道人口數量非常少,但是帝國為了當地的行政管理方便一些,這才單獨設立了新疆省。

    新疆設省是遲早的事,畢竟哪怕是前清時代,這個新疆就是伊犁將軍轄區,是獨立自主,直屬中央的轄區,前幾年臨時劃歸甘肅省,不過是當時帝國還沒有控制新疆而已,同時也是為了方便甘肅地區對第六軍等進入伊犁道作戰、工作的人員提供便利。

    而到了今天,繼續讓甘肅省代管伊犁道就不適合了,所以乾脆就是把伊犁道直接升級為新疆省。

    批准了這份新疆設省的文件後,林哲又是看到了外務部呈遞上來的越南王國的局勢簡報。

    簡報上稱,自從去年年底法國暫停了對越南南部地區的大規模攻勢後,越南南部的戰事整體上進行了一個平緩期。

    法國人開始在已經掌控的南圻六省加強控制,尤其是在南圻東部沿海的三省地區建立了殖民地行政機構,同時也是持續從北非等地區抽調兵力增援越南。

    越南的阮王朝也沒閒著,出賣了整個北圻地區的礦產開採權,並且向中華帝國借款了數筆貸款後,向帝國購入了大量(相對於越南人而言)的軍械物資,開始編練了新禁軍第二步兵團,第三步兵團以及近衛步兵營。

    期間法國人也嘗試過想要用外交渠道結束越南戰事,逼迫越南人割讓南圻六省,但是在帝國的龐大壓力下,阮王朝根本就沒敢答應,反而是在帝國的扶持下繼續進行戰備,擺出把戰爭進行到底的架勢。

    當外交渠道無法解決戰爭的時候,法國人也是在1862年的初夏時分重新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這一次法國人的力量有所加強,其法國人的軍隊總數大約有四千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招募了大量的當地土著,成立所謂的安南軍協同他們作戰,這部分安南軍雖然裝備著舊式的燧發槍或者乾脆就是冷兵器,但是數量卻不少。足足有七八千人。

    而越南阮王朝在南圻方向投入的兵力主要是三個禁軍步兵團,總數約六千人,另外還有一部分越南阮王朝的舊軍部隊大約一兩萬人。

    雙方你來我往,如今已經大規模頻繁交戰數月。

    不過根據帝國駐越南王國的觀察武官,嗯。也就是幫助越南人進行訓練的軍事顧問,實際指揮越南新禁軍三個步兵團的中華軍官的匯報,目前越南南部的戰事整體穩定。

    越南人的軍隊雖然依舊打不過法國人,但是依靠越南的複雜地形也是帶給了法國人極大的麻煩,而且雙方交戰的傷亡比持續下降,普遍情況下可以做到十比一的傷亡比,偶爾還能把傷亡比壓縮到六比一甚至五比一以下,某些特殊情況下,越南人的新禁軍也能打一個小勝仗。

    這種頻繁,規模不大的持續交戰下來。越南人雖然損失慘重,甚至又是丟失了部分戰略要地,但是法國人也不好過,持續交戰死傷至少千餘人。

    這種持續性流血的傷亡讓法國人很是難受,要知道他們的士兵都是需要從北非甚至從本土增援而來,別說死傷千餘人了,就算死傷兩三百人都是難以接受的事。

    最為對比,越南人雖然損失更大,這幾個月的持續交戰至少也是死傷七八千人了,但是他們是本土作戰。兵員補充是沒有太大問題的,而帝國也是持續為他們提供軍械武器的支持。

    所以損失雖然非常大,但是也不至於撐不下去。

    當然了,這也不是沒有後果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現在阮王朝已經拖欠了帝國高達三百萬圓以上的貸款。

    這三百萬對於一個工業國家而言並不算什麼,就算是對於帝國而言也不算什麼,隨便一家生絲企業的資產都超過這個數字,但是對於阮王朝來說就是非常龐大的數字了。

    以阮王朝現在的財政收入而已,他們都難以償還每年的分期本息。

    為此,現在阮王朝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把這場戰場持續下去,償還拖欠帝國的債務,也是採用了諸多辦法,比如說最早期的出售礦產開採權,然後就是蒐集一切能夠出口的物資向中國出口換取資金,最後是對國內加強稅收,進一步提高國內的稅率,甚至是通過公開出售官職來獲得資金。

    這些政策不管是那一條,都是妥妥的王國之兆。

    但是中華帝國需要阮王朝繼續存在下去,需要阮王朝繼續把法國人拖著,所以阮王朝還能在帝國的貸款下勉強支撐下去。

    至於說等戰爭結束了,這阮王朝要怎麼償還龐大的外債,那就不林哲所需要考慮的事了。

    越南這邊法國人繼續阮王朝打著,而且有帝國的支持,阮王朝雖然要想獲得戰爭的勝利很難,但是要想失敗還真不容易。

    除了越南以外,同樣屬於東南亞地區的緬甸,最近也是老樣子,林成庭雖然現在被英國人壓著打,但是也是牢牢的守住了緬甸北部地區,還是那句話,有帝國的扶持,英國人要想徹底消滅林成庭的話,少說也得抽調上萬兵力到緬甸作戰,而且還得都是那些裝備後裝步槍的部隊。

    為啥?

    因為人家林成庭的部隊也已經陸續裝備後裝步槍,其精銳主力的兩個步兵旅一共六千多人可都是使用後裝步槍甚至前裝線膛火炮的,這裝備水平絲毫不比英國人差。

    東南亞地區了,緬甸和越南繼續打著,暹羅和其他地區的話雖然偶爾有些事發生,但是基本上和帝國沒啥關係,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帝國雖然喪失了對暹羅的宗主權,但是也學著英法以及其他國家,和暹羅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基本取得了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的權力,包括最重要的通商以及領事裁判權等。

    再遠一些的美國那邊差不多也是老樣子,這美國內戰一時半會是分不出勝負的,雙方你來我往打的很熱鬧,唯一和歷史上的美國內戰不同的是,那就是美國內戰雙方都是不約而同的大規模使用後裝步槍,他們以中華帝國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英國人的1859恩菲爾德這兩款後裝步槍為主要裝備,另外也有部分法國人的改裝後裝步槍,德國人的德萊賽1841等,不過除了中國和英國的後裝步槍外,其他國家的武器裝備都不多。

    不過美國內戰從歷史上的米尼步槍換成了現在的後裝步槍也沒能改變整體戰局,北方軍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要想滅掉南方軍還是有些困難,這場美國內戰,至少還得再打上至少兩年甚至更久。

    上述國際局勢整體上是趨向於平靜,並沒能引起帝國方面的太大注意!

    相對而言,比起這些地方,林哲要更加關注日`本的局勢變化。(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四章 日`本局勢

    說起近代日`本,很多人就會想起甲午戰爭之類的侵華戰爭,不過這些一系列事情的起點在於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之所以能夠成行,在於倒幕運動!

    在歷史上的倒幕運動之前,日`本國內還有一段尊王攘夷的歷史。

    而現在,日`本國內就正處於尊王攘夷的前期階段!

    自從1853年美國用炮艦打開了日`本國門後,其給日`本人帶來的影響絲毫不亞於歷史上第一次 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給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自從1853年後,日`本被迫開放門戶,和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簽訂了通商條約,後續中華帝國成立後,雖然中華帝國的海上力量弱小無比,但是好歹也是亞洲的傳統大國。

    所以也是在1859年和日`本幕府簽訂了類似的通商條約!

    不過這個時代的中國的國際貿易主要是集中在生絲、茶葉等產品的出口上,而日`本人又不進口這些東西,所以這幾年中日的國際貿易份額是相當低的。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從1860年開始,中國開始對日`本輸出棉布,不過數量也非常少,根本就不是英國等國家的洋布的對手,中國棉布在日`本市場上佔據的份額是相當少,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因此從貿易利益上來看,如今的中華帝國在日`本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商業利益。

    但是國家利益有時候並不是說只是單純的商業利益的!

    作為一個擁有後世靈魂的話,林哲可是知道一旦讓日`本完成了明治維新後,將會對中國形成重大的挑戰。

    所以林哲可不會眼睜睜的看著日`本完成明治維新,然後建立一個近代文明國家,進而調整帝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所以從幾年前,林哲就是吩咐外務部那邊要嚴密關注日`本國內的局勢變化。

    帝國駐日`本公使也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送回來日`本那邊的相關局勢動態報告。

    而現在。林哲看到的日`本局勢報告上,卻是發現了日`本國內的局勢已經開始了劇烈的動盪,以長洲藩為核心的尊王攘夷派開始開始不再滿足於幕府對外國的退讓,他們要求幕府採取更加有效,激進的措施進行改革,並驅逐外國人。

    而刺激他們如此強烈反抗洋人。甚至想要武力驅逐洋人的信心實際上也和中華帝國的崛起有關。

    1858年的中英法戰爭,英法聯軍在上海全軍覆沒,可以說是極大的刺激了亞洲地區落後國家的信心,甚至越南人之所以還能夠有信心繼續和法國人打下去,也是有著中國人戰勝英法聯軍的前例因素。

    按照道理來說,現在日`本國內的事務和帝國暫時沒有多大關係,因為現在帝國和日`本基本上沒有什麼貿易,而且中國一直都是日`本的通商國家,在1853年以前。日`本就和朝鮮、中國以及荷蘭有著穩定的貿易關係,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可不包含中國在內。

    但是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根據1859年的『中日友好通商條約』,中國享有和其他國家相同的一切權益,包括在制定港口通商、永久居住,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權等,而該協議的存在也就導致了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實際上和歐美國家無異,都是屬於需要驅趕的。

    得知日`本國內的局勢持續動亂的時候。林哲親自召見了外務部大臣宋關前,要他密切關注日`本國內的局勢變化,並要求外務部加強和幕府的聯繫,必要時候提供一些外交上的支援。

    現在日`本國內的局勢動盪,而且幕府擺明了是沒有能力強行鎮壓維持統治,如果沒有太大的外力干涉。那麼日`本的局勢就會按照歷史一直發展下去,到時候幕府就會被長洲藩等天皇派幹掉,繼而開啟明治維新。

    而這是林哲所不允許的。

    他不關心日`本人的死活,他只希望看見一個落後的日`本!

    這種情況下,所謂支持代表進步勢力的倒幕派自然是不行的。要支持就得支持幕府。

    如果可以的話,林哲希望幕府繼續統治日`本下去,在幕府的統治下日`本要想進行各種革新,完成工業革命基本是不可能的。

    同時林哲也不奢望幕府的統治能夠維持多久,只要再統治日`本五十年,等進入二十世紀後,日`本基本也就算徹底失去了完成近代工業革命的機會了。

    十九世紀的中後期,對於後進國家而言是絕對不可錯過的一段發展期,縱觀全球歷史,除了英國外,幾乎所有的列強國家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工業革命。

    法國、普魯士、美國、日`本都是如此,就算是俄國,意大利,奧匈等國家,他們雖然沒能徹底完成工業革命,但是也在這四五十年時間裡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而一旦錯過了這幾十年的時間,等進入了二十世紀以後那基本是沒希望了,到時候沒有什麼奇蹟出現的話,基本是沒指望能夠在二十世紀前半段裡發展起來,想要摘掉落後國家的帽子,基本只能等待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這樣才能夠取巧把國家發展起來。

    為什麼林哲在這幾年開始大規模的推廣工業,就是因為現在的工業技術差距都不大,而且沒有什麼難以踰越的技術障礙,只要投入夠大,那麼在技術上以及工業規模上追上英國還是很有希望的。

    而這種追趕是越往後越難。

    所以林哲對日`本這邊的基本策略也是如此,甭管日`本如何,就是不能工業化,誰要想讓在日`本玩改革,進行工業革命,那麼他就是中華帝國需要打壓,甚至消滅的對象。

    毫無疑問,目前的日`本國內,其改革勢力的典型代表就是長洲藩等西南部地區的勢力了。

    如此分析下來,帝國支持幕府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1862年九月,日`本江戶的中華帝國居留區,或者用更簡單的稱呼來說就是,中國租界內,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看著國內送來的文件,有些不太理解國內的這份指示。

    這份來自於帝國外務部的指示上說,要儘可能的緩建和日`本人的矛盾和衝突,獲得幕府政權的好感,必要時候給予一定限度的支持。

    國內什麼時候對於插手日`本的國內事務有興趣了?難道國內的那些大佬們不知道,現在那些日`本人掀起了一番排外風潮呢,這排外的對象不僅僅是英美法等國啊,我們大中華帝國的商人們也在被排斥的行列之內啊。

    再者,帝國和日`本的貿易額非常小,如今帝國的進出口貿易裡,大頭自然是英國,和英國人的貿易幾乎佔據了中國進出口份額的半數以上,其次就是法國、普魯士,美國,意大利等普通西方國家。

    其他不說了,就算是暹羅和越南這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他們和帝國的貿易額也比日`本和帝國的貿易額大啊!

    沒有直接的經濟利益下,為什麼要插手日`本的國內事務?甚至是明確指出要支持幕府,這讓李博倉相當不解。

    不過不理解也沒有關係,他是帝國駐日公使,要做的就是執行帝國對日外交政策,至於為什麼這麼做就不是他所需要考慮的事了。

    不久後,他就是拜見了幕府的多名實權官員,發出了帝國的善意聲音,甚至還主動問這些幕府的官員們要不要採購一批槍支大炮啊什麼的,好用來鎮壓那些尊王攘夷派啊!

    可惜的是,興許是日`本國內的局勢雖然緊張,但是還沒到徹底爆發內戰的時候,幕府自然不捨得花費大價錢去進口先進武器武裝軍隊。

    不過他們不賣,李博倉卻是直接送了三百支二手的1856年型林德步槍,美曰其名是讓他們體驗體驗米尼步槍的犀利,掌握一些使用米尼步槍的經驗。

    不過也僅限於此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和林哲一樣,能夠知道原時空日`本人的一些大體發展經過的,知道日`本這邊遲早要爆發內戰的。

    現在就算是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爆發戰爭,如果爆發戰爭的話什麼時候爆發!

    不過三百條1856年型林德步槍送出去後,幕府的部分高層官員倒是對中華帝國有了較好的感官,李博倉也是開始出入日`本重要權貴的居所當中。

    日`本那邊什麼時候會爆發內戰,林哲自己其實也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日`本的倒幕戰爭和明治維新大體上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但是具體那一年的話,他就得去翻翻歷史書或者百度一二了。

    反正林哲想著,左右就是這幾年的事,早一些做準備總歸是要穩妥一些。

    放下日`本那邊的事務,林哲在國內的日子依舊是處理著各種各樣的事務中度過。

    身為一個實權皇帝,而且還是一個不願意把權力過多下方的皇帝,林哲注定是閒不下來的,雖然不至於每天都得挑燈夜戰,但是基本上每天都有相應的事務等著他處理。

    秋去冬來,1863年也是如約而來。

    1863年二月初,外務部突然收到來自駐日外交人員的匯報,稱日`本人放火燒燬了英國使館,同時有一部分日`本浪人衝擊了中國租界,並燒燬多棟華商建築,甚至一度逼近中國使館,造成了保護使館的數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受傷。

    宋關前接到日`本人衝擊中國租界,並造成數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受傷的消息後,沒敢拖延,立即就是前往中華宮新華殿,親自向林哲匯報此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五章 出兵日`本

    日`本人衝擊中國租界甚至領事館,造成保護使館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受傷?

    這事回報上來後,林哲的第一感覺不是憤怒而是感嘆!

    如果讓後世的國人知道,中國在日本開闢了租界,甚至成為日`本人的排外對象時,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縱觀中國近代史,幾乎全都是遭遇外人欺凌的事蹟,何曾有過欺負別人進而引起別人反感的事情發生過啊!

    說起歷史上的中日關係,眾多後世國內的第一印象就是日`軍侵華,不管是甲午戰爭還是後世的918事變或者是77事變。∽↗∽↗,

    但是在這個時空,兩者的角色卻是對換了過來,日`本沒能欺負到中國頭上,反而是中國在日`本開闢了租界,獲得了領事裁判權,關稅協定等相關權利。

    這可就是赤裸裸的說明了國家發展裡,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一步走錯就是無盡的深淵啊!

    外務部大臣宋關前看著林哲的沒有露出憤怒之色,反而是露出一絲感嘆之色的時候也是有些疑惑,眼前的這位陛下到底在想什麼?

    宋關前作為這個時代的人,沒有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慘敗,沒有經歷過甲午戰爭,沒有經歷過八國聯軍,自然是無法想像林哲此時此刻會有什麼想法的。

    良久後,他見林哲遲遲不說話,當即小心翼翼問道:「陛下,日`本人實在太過猖獗,現在他們能衝擊我們在江戶的居留地和公使館,明天他們估計就會大規模的驅除我們的商人,這將會給帝國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啊!」

    在宋關前的眼中,日`本可不是後世那個能夠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國主義列強國家,現在的日`本在宋關前等帝國軍政官員心中,其地位和朝鮮、暹羅什麼的沒有太大差別,都是不值得帝國正視的小國。

    如今這個看似不入眼的小國竟然敢衝擊中國在江戶的居留地和公使館,這就是赤裸裸的打帝國的臉面啊。

    雖然暫時沒能造成什麼大量的損失。但是帝國如果不做出相對的反應,你讓帝國顏面何存?

    林哲對他的話卻是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道:「他們還燒了英國人的使館?其美國和法國等國家呢,有沒有受到衝擊?」

    宋關前道:「除了我們和英國人外。其他幾個在日`本江戶有居留地和使館的國家也多多少少受到了衝擊,不過都不太嚴重,只有英國人的公使館被日`本人衝進去燒了!」

    林哲聽罷當即道:「只要不是單獨針對我們就好,既然日`本人發瘋了都惹上了,估計不用我們強出頭。英國人他們也應該會有反應的!」

    宋關前道:「不錯,微臣已經得到消息,英國人已經緊急從日`本海域的數艘商船抽調了水兵上岸保護使館,其他法國等國家也是相應派遣了水兵增援各自的使館區,不過近期內諸國在日`本海域都沒有軍艦存在,防衛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的!」

    說道這裡,宋關前繼續道:「英法兩國的外交人員已經聯繫了我們,邀請我們的駐日的部分陸戰隊士兵還有商人們進行聯合防禦,防止日`本人在此衝擊各國租界!」

    「他們主動邀請我們?」林哲有些意外,要知道這幾年來帝國和歐美諸國。尤其是和英國、法國、俄國之間的關係是極為緊張的,俄國不說了,現在兩國還在外興安嶺以及中亞地區打著呢,這些邊境摩擦打打停停,估計十幾年內都看不到停戰的希望。

    英國人和法國人也因為越南以及緬甸問題和帝國鬧的很是緊張。

    這種情況下,他們竟然邀請帝國在日`本聯合行動,這不得不說讓林哲有些意外。

    不過也只是略微意外而已,這年頭的國際關係其實沒有說全面的敵對和針對,就算是和帝國還在進行邊境戰爭的俄國,實際上兩國之間也沒有完全斷掉外交關係。而正常的商貿其實也還在進行,比如俄羅斯美洲公司依舊每年向中國供應大量皮毛。

    和英國、法國的商業聯繫就更加頻繁了,英國可是帝國對外貿易的第一大國家,和 英國的貿易份額佔據了帝國進出口份額的半數以上。兩國每年的外交貿易金額高達數億圓。

    所以矛盾歸矛盾,但生意還得繼續做,而在一些有著共同利益的地區,雙方相互合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比如說在美國,英國和帝國就是聯手當軍火販子,往美國輸入各種戰爭物資。軍火生意方面的合作可謂是非常愉快。

    要知道,中國出口美國的大量軍械以及其他商品,基本上都是由英國人的船隻承擔運輸的,僅僅是運輸費這一項上,英國人就賺了不少。

    如今面對日`本的排外行動,各國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

    再加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帝國就在日`本的邊上,雖然說帝國海軍實力弱小,相對於英國海軍甚至法國海軍來說都是不堪一擊,但好歹也是遠東海域裡較為重要的一支海上力量啊。

    同時帝國的陸軍之強悍可是經過戰爭考驗的,英法兩國的軍人更是深有感觸!

    所以對於英法兩國而言,拉上中國人一起幹涉日`本局面,是清理之中。

    畢竟世界那麼大,國家與國家之間很有可能在某個方向爆發衝突甚至戰爭,但是有時候在另外一個方面卻是可以進行合作的。

    林哲略微沉思後道:「我會讓海軍方面做好準備,向日`本海域派遣必要兵力,增援租界,保護公使館以及我國商人!」

    說到這裡,林哲有必要覺得在一次提醒宋關前:「你們外務部也要做好相關工作。要注意一點,我們的敵人並不是幕府,而是那些尊王攘夷派的日`本改革派,同時也提醒提醒英法等國,別到時候打錯人了!」

    「至於英法等國的聯合邀請,可以有限度的答應他們,不過只限於保護各國租界以及使館,沒有朕的親自命令,絕對不允許主動攻擊日`本人!」

    林哲擬定的對日方陣,其核心目標始終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拖延日`本的工業化進程。

    在這樣的核心戰略之下,那麼帝國要做的就是始終堅定不移的打擊任何試圖進行改革的日`本進步勢力,扶持保守派。

    這樣也就是說。帝國支持的將會是幕府,而不是尊王攘夷派!

    得到林哲的詔令下,外務部以及海軍方面也是迅速行動了起來,三天後,三艘中國海軍的遠洋戰艦就是從上海出發,然後前往日`本江戶,這三艘戰艦上還搭載了三百名帝國海軍陸戰隊士兵。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去保護中國租界以及使館,紡織那些尊王攘夷派的日`本人再一次衝擊租界,造成華商以及外交人員的傷亡。

    得知中國要往日`本派兵的時候,英國方面更是主動找上來,再一次邀請中國聯合行動!

    外務部方面也有有限度的答應了他們,許諾如果日`本局勢實在威脅到各國租界安全的話,那麼中國的士兵將會有限度的協助各國保護租界。

    儘管林哲已經開始對日`本的局勢做出了相對的應對,但是也是低估了此時日`本國內的局勢之動盪。

    幕府已經是完全無法控制長洲藩,薩摩藩等地區為核心的尊王攘夷派,改革派的勢力已經大到讓幕府都不得不屈服的地步。

    面對尊王攘夷派的龐大壓力,幕府不得不做出退讓,準備接受尊王攘夷派的部分要求,也就是驅趕外國人,關閉通商港口,租界等。

    此時不管是對於英法美等國還是對於中華帝國來說,都是屬於無法接受的事!

    為此,三月份,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再一次約見德川幕府的部分權貴官員,希望他們慎重考慮對外帝國的態度,同時也是再一次重申,帝國將不願意看見任何改變日`本現有制度的事情發生,一旦幕府和改革派發生衝突甚至戰爭,帝國將會堅定的站在幕府這一邊來。

    四月,帝國以低於國際市場價的價格出售了兩千支1856年型林德步槍給德川幕府,用於武裝幕府軍隊!

    也許是看到了帝國對幕府表現支持,英法等國也是陸續表現了對幕府的支持!

    而這一改變和歷史上是不同的!

    因為在後續六月份,德川幕府宣佈尊王攘夷派所謂的天皇詔令是偽造的,拒絕接受驅逐外國商人,並開始逮捕大量的尊王攘夷派人士。

    六月下旬,長洲藩的部分尊王攘夷派人士控制了下關炮台,並對通過下關海峽的外國商船進行炮擊。

    美國、法國、荷蘭的船隻遭到炮擊。

    三天後,一艘中國商船也是在下關海峽遭到長洲藩下關炮台的炮擊。

    這一次炮擊,可謂是徹底引爆了諸國的憤怒!

    在日`本的各國公使們迅速聯絡了起來,準備組織艦隊對下關炮台進行報復,和歷史上只有英美法等國家不同,這一次,他們還拉上了中華帝國海軍。(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六章 炮擊下關

    日`本江戶,英國駐日使館的會議室內,諸國的外交官們齊坐一堂!

    而這一群身穿西服的洋人之中,還有著一個穿著中華裝的中國外交官,他就是中華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

    「日`本人在馬關海峽進行的封鎖甚至炮擊商船,這是對文明世界的無恥挑釁,這種行為必須得到懲罰!」英國陸軍中校,英國駐日代理公使尼爾用著平靜的語調如此說著。

    但是語氣雖然平靜,但是在座的人都聽出了他的憤怒!

    「沒錯,此事絕對不能就這麼放下,那些日`本人必須付出代價!」一旁的美國人也是面露憤怒之色。

    儘管美國現在還在經歷內戰,但是不代表著美國的外交官就會無視日`本人的舉動。

    看著這群人相繼說著,最後說到要組織艦隊炮擊下關的時候,英國代理公使尼爾就是把視線投向了李博倉。

    「李先生,貴國之前增援過來的士兵有效的保護了諸國使館的安全,這一次炮擊下關,不知貴國是不是繼續和我們站在一起,對日`本人進行懲罰!」

    李博倉道:「條件許可的情況,協助各國防守租界是我們應該做的!」

    「不過炮擊下關嗎!」說到這裡,李博倉面露難色:「諸位也都知道,本國海軍弱小,先前前來日`本海域的三艘軍艦已經有兩艘回國,如今在日`本海域只有一艘軍艦,恐怕是難以承擔重任啊!」

    他這話說的也不算錯,和讓英法兩國都感到畏懼的中華軍陸軍相比。中華帝國的海軍無疑要弱小的多,中華帝國海軍的總噸位也不過一萬多噸。能夠進行遠洋作戰的軍艦相當少,目前一共也才十二艘。這十二艘軍艦大部分還是一千多噸的軍艦,超過兩千噸的都沒有。

    這些軍艦要護衛中國漫長的邊境線,同時還得承擔中國附近海域的一些護航,剿滅海盜等任務,這就使得中國海軍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是非常薄弱的。

    之前能夠抽調三艘軍艦增援江戶,實際上還是取巧,但是這三艘軍艦裡有兩艘在一個月前已經回國,只有一艘天津號巡洋艦還在日`本海域。

    和各國海軍,尤其是和英法等國相比。中華帝國的海上力量實在是不太強。

    聽到李博倉怎麼說,尼米卻是輕笑道:「沒關係,這一次是聯合作戰,我們這幾家加起來也能夠湊上七八艘戰艦了,足夠讓這些狂妄的日`本人見識見識文明世界的強大力量了!」

    其實不管李博倉願不願意,實際上中國都已經是決定加入英美法聯軍,決定給那些日`本尊王攘夷一個教訓了,哪怕是在日`本海域只有一艘戰艦,但是也必須加入進去。

    造成這些因素的有很多方面。從林哲的角度上來看,任何打擊長洲藩,薩摩藩等尊王攘夷派的日`本改革勢力都是可以去做的。

    而對於帝國官員而言,則是單純的帝國面子問題。泱泱中華大國,竟然被一個扶桑小國欺負了,不僅僅被侵犯了租界和使館。甚至還敢炮擊帝國的商船,要是不狠狠的收拾一把這些日`本人。你讓帝國顏面何存?

    所以早幾年前,李博倉就已經是接到了來自國內的電報。電報上指示他可採取適當的行動和日`本人進行交涉,包括不限於進行軍事行動。

    同時海軍方面的天津號將會繼續留在日本,而租界內的三百名海軍陸戰隊士兵也會繼續留在日`本,以應對任何之局勢變化。

    而且李博倉還得知,海軍方面已經是決定再一次對日`本進行增援,據悉將會調遣數艘軍艦來日`本海域參加可能的軍事行動。

    這些來自國內的指示直接讓李博倉答應了和英美法等國進行聯手,準備派遣天津號加入多國聯合艦隊,準備對日`本長洲藩的下關炮台進行報復性的炮擊。

    當諸國駐日的外交官們商討完畢,並做出了相關決定後,一支所謂的多國聯合艦隊也就是順利組成了。

    該艦隊裡的戰艦有英國,法國,美國,中國四國為主,一共擁有八艘大小不一的戰艦!

    其中中國派出的自然是天津號!

    數日後,日`本馬關海峽,距離下關炮台數十海里外,帝國海軍中校付亞甌站在天津號的瞭望台上,用著單筒望遠鏡觀察著前方的數艘戰艦。

    在天津號的前方,分別是英美法等國的數艘軍艦,這些軍艦有大有小,大的有兩三千噸,小的只有四五百噸,而天津號在這支艦隊裡,乃是屬於個頭中等的戰艦。

    天津號,乃是帝國海軍自主建造的南寧級巡洋艦的二號艦,而南寧級巡洋艦作為帝國的第三種批量生產的巡洋艦,其船型的整體設計來源於紹興級,不過噸位有所擴大,進一步增強了遠航的續航能力以及武備,也是目前帝國服役的諸多軍艦裡,最為強大一款戰艦。

    南寧級巡洋艦,標準排水量一千四百五十噸,依舊採用木殼木甲的船體,使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啟動蒸汽機並在順風情況下,最高航速可達十六節。

    其主要武備有1857年型150毫米後裝炮兩門,一前一後佈置,另有四門120毫米的後裝炮。

    其運載煤炭、淡水的數量要比以往的紹興級多一些,所以續航能力有著較大的提升。

    該級艦已經服役了三艘,有一艘在舾裝試航,還有一艘還在船台上繼續建造,其首艦南寧號於1860年下水,1861年又是下水並服役了三艘,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也就是1862年也會下水並服役兩艘。

    一年下水並服役兩艘主力艦,這是帝國海軍現階段的主要擴張速度!

    除了遠洋作戰的主力艦外。帝國還在同時建造並服役近海、內河炮艦,噸位從百噸一直到四五百噸不等。主要用於帝國內河支援作戰以及港口、近海防禦作戰。

    除了戰艦外,帝國海軍這兩年還建造並服役了一些輔助船隻。比如運輸補給船,快速救援船等,其中僅僅是快速運煤船就建造並服役了三艘。

    目前帝國海軍的建設其實並不是在擴充軍艦上,而是在於建設港口的基礎設施,補充一些輔助類的軍艦上。

    這是因為帝國海軍是希望等帝國的首艘鐵甲艦建成後,然後一次性跨越木殼木甲戰艦,然後大批量的建造並服役鐵甲艦,在技術上直接追趕英法等海軍強國的步伐。

    可惜的是,這兩年多過去了。帝國的首艘鐵甲艦依舊沒能建成服役!

    前年年初,也就是1861年初的時候,帝國海軍就是開始訂購了鐵甲艦,上海造船廠接下訂單後就是開始給帝國海軍建造首艘鐵甲艦女蝸號。

    不過在施工過程中遭遇了諸多技術性的問題,艦炮方面問題不大,繼續沿用1857年型的後裝火炮就可以了,但是在動力以及裝甲上卻是遇上了不少問題,導致施工進度非常緩慢。

    所幸的是,如今女蝸號的施工已經進入尾聲。海軍樂觀估計下個月就能夠進行試航,試航結束後就能夠正式進入海軍現役。

    不過哪怕鐵甲艦的進度有所拖延,但是這並沒能讓海軍打消發展鐵甲艦的計畫,甚至在女蝸號還沒建成服役的時候。海軍就已經是連續下了四艘鐵甲艦的訂單。

    分別是一艘女蝸號的後續艦,同樣作為近海戰艦的『畢方號』。

    另外兩艘則是海軍方面一直想要的遠洋型鐵甲艦,即1861年鐵甲艦計畫剛提出來的時候。其中的一號方案。

    在經過女蝸號將近一年的前期施工後,上海造船廠雖然遇上了不少麻煩。但是也算勉強是積累了不少鐵甲艦的施工經驗,同時林德機械公司仿製英國的新一代蒸汽機也是順利出了首台樣機。所以海軍方立即就是迫不及待的下了遠洋型鐵甲艦的訂單,而且一次性就是訂購兩艘。

    這兩艘鐵甲艦的命名依舊採用上古神話人物的名字作為艦名,其一號艦被命名為『盤古號』,二號艦被命名為『祝融號』。而根據首艦即為級別名的習慣,該型遠洋鐵甲艦也會被稱之為盤古級鐵甲艦。

    該級艦是根據以往的一號設計方案完善而來,最後定下的詳細設計是標準排水量兩千四百噸,比原始設計方案要大一些。

    防護方面採用柚木包裹鍛鐵的混合式裝甲,裝甲覆蓋了大部分重要艙室,包括動力艙和彈藥庫等。

    動力方面採用風帆蒸汽混合動力,其中的蒸汽動力為林德機械公司仿製英國的新一代蒸汽機,同等重量下比老一代的蒸汽機動力提高了足足百分之三十還多。該艦使用純蒸汽動力推進的時候,能夠達到十二節的航速,如果是配合風帆在順風情況下,最高航速可達十六節。

    武備方面,則是使用1857年型150毫米後裝炮四門,120毫米後裝炮六門。並且和女蝸號近代鐵甲艦一樣,其四門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使用了露天旋轉炮台。

    防護以及動力的技術水平和英國前幾年服役的勇士號相當,而武備的技術水平要略勝一籌。

    不過技術水平和戰鬥力沒有直接關係,人家英國人的勇士號等鐵甲艦都是九千多噸甚至上萬噸,而中國造的鐵甲艦還徘徊在兩千多噸左右。

    盤古級的兩艘戰艦已經在1862年陸續開工,預計到今年年底能夠完成初步施工,明年年初進行下水,然後舾裝適航後,估計明年秋季的時候,盤古號就能夠進入帝國海軍服役。

    值得注意的是,帝國為美國南方聯邦建造的一艘鐵甲艦也是已經下水,目前正在舾裝,可惜的是現在南方聯邦的沿海地區被北方海軍嚴密封鎖,美國南方聯邦能不能把這艘鐵甲艦開回去還是個問題。

    不過能不能開回去是一回事,但是現在美國南方聯邦的海軍已經派了人抵達上海,等舾裝完畢後估計他們就會直接開著船走了。

    對於這艘鐵甲艦的最後命運會變成怎麼樣,是現在的林哲所無法預知的,有可能會在回國的途中就被美國北方海軍攔截,又或者是回到了美國後和北方海軍交戰,甚至有可能會中途出現一些變故,導致美國南方聯邦海軍沒能收到這條船。

    要知道為了這艘鐵甲艦,美國北方政府沒少向帝國抗議扯皮,一直都是試圖用外交渠道向帝國施加壓力,避免帝國交付這艘戰艦,甚至為此北方政府還主動提出可以由他們出資購買並接受這艘戰艦。

    但是林哲卻是沒同意!

    你們美國人算個屁啊,也敢幹涉帝國的貿易自由!

    而且如果在這艘鐵甲艦妥協的話,那麼後續帝國還要不要繼續和南方聯邦進行軍械貿易了,要知道現在美國的內戰雙方可都是帝國的軍械採購大頭,南方聯邦的採購數量還要更多一些。

    所以林哲是一直硬頂著美國北方政府軍的壓力,直接言明,這是美國南方聯邦訂購的戰艦,除非他們自己放棄訂單不要,要不然的話帝國就會繼續履行合約。

    不過林哲也是一再強調,這船是在上海就交貨的,帝國不會主動把這艘鐵甲艦送到美國再交付。

    至交付以後,這美國南方聯邦的人怎麼開回去,會不會在路上被擊沉那就不關帝國的事了。

    通過建造這些鐵甲艦,帝國已經算是邁進了鐵甲艦的時代,不過距離大規模成熟應用還早呢,現在的帝國海軍依舊以木殼木甲戰艦為主,最先進的只有南寧級巡洋艦而已。

    如此天津號也算是帝國海軍裡現役三艘戰鬥力最為強大的戰艦之一了。

    不等多久,這艘天津號就是隨同英美法等國的戰艦駛近了下關炮台,然後把艦炮對準了炮台進行了大規模的炮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本內戰

    日`本下關炮台外海,中英法美四國的八艘戰艦分成了兩個縱隊,並開始用艦炮對下關炮台進行猛烈的炮擊。◇↓◇↓小說。¥℉

    天津號位於第二縱隊,並擔任了第二縱隊旗艦的角色,其甲板上的多門火炮在半個小時前就已經開始炮擊。

    八艘戰艦雖然大小不一,噸位較小的只有幾百噸,但是裝備的火炮數量卻是一點都不少,加起來可是有近百門火炮之多。

    如此眾多的火炮進行炮擊,以至於海面上到處都是隆隆炮聲,硝煙瀰漫。

    一開始日`本方面的下關炮台還進行了回擊,但是日`本人的火炮口徑小,數量也不多,根本就無法有效反擊聯合艦隊。

    而炮台遭到艦隊火力的猛烈打擊後,很快就是遭受了一定的傷亡。

    隨著一顆又一顆的大口徑榴彈落在炮台之上,掀起的爆炸造成了眾多日`本岸防炮兵死傷。

    不過就在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聯合艦隊對下關炮台進行炮擊的時候,這支臨時艦隊的總司令,英國海軍上校亨利卻是沒有把目光投向日`本人的炮台,反而是用單通望遠鏡一直觀察著後方的天津號。

    作為一個參加過1858年中英法戰爭的英國海軍軍官,1858年的時候他也曾作為一艘戰艦的船長參與了對吳淞炮台的進攻,那個時候他就對中國人的後裝火炮影響非常深刻。

    當時英法聯合艦隊的實力無疑是非常強大的,火炮總數也是超過了陸地上的岸防炮,但是在炮戰之中卻是沒能獲得多大的優勢,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當時的中華軍把大量的後裝火炮搬上了炮台。

    當時中華軍的後裝火炮給英國人帶來了極大的震動,甚至直接促使他們下決心大規模服役後裝火炮。

    1858年的中英法上海之戰,對現有的世界軍事理論的衝擊是非常巨大的,其影響性絲毫不亞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日俄戰爭。

    這一場戰爭讓英法兩國的陸軍改裝並服役了後裝步槍,同樣也是讓兩國海軍,尤其是讓英國海軍服役了後裝艦載火炮。

    比如那條鐵甲艦勇士號,就是裝備了多門大口徑的後裝火炮。

    如今亨利再一次看見中國的天津號進行炮擊。不由得暗自估算著中國海軍的實際戰鬥力!

    他們的後裝火炮不管是在射速還是射程上,都要超過了前裝滑膛火炮,不這一點對於亨利來說不算什麼,因為據他所知。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後裝火炮也不差。

    但是讓他感到有些疑惑的是,這些中國人打出來的榴彈的有效命中非常高的,遠遠超出了其他國家的榴彈的有效命中。

    這個有效命中,並不是說命中率,而是說榴彈飛到敵人的頭上後能夠準確的爆炸。

    這個年代的榴彈還非常簡陋。可靠性非常差,有時候榴彈打出去了,還沒飛到敵人頭上就爆炸了,而有時候落地以後也還沒爆炸,更有的直接成為了亞彈。

    要想讓榴彈在準確的時間裡爆炸,其技術難度還是比較高的。

    而中國的榴彈引信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進,雖然整體上依舊無法擺脫早期榴彈的一些缺陷,但是也把可靠性提高了很多,十枚榴彈打出去,少說也有七八枚榴彈能夠有效命中。而這個比例已經是非常大了。

    不過天津號上的水平和指揮官的水平實在是不怎麼樣,剛才一次細微的航向調整都手忙腳亂,差點還因為航速太快把後面的兩艘法國人的戰艦給扔下了。

    亨利再看看天津號上,心中暗思著,中國人的指揮官以及水手的訓練水平實在不咋地,但是他們的火炮以及榴彈卻是不容小窺。

    如果是自己單對單對上這樣的一艘天津號戰艦,如果敵人有迎戰的勇氣,恐怕獲勝的希望比較小,畢竟戰艦技術性能的差距不是訓練和勇氣可以彌補的,大不了大家靠近了正面對決。到時候分勝負的就是火力誰更強悍了。

    但如果是大量戰艦參與的艦隊決戰,那麼亨利有絕對的把握擊敗中國人的海軍。

    因為艦隊決戰中,更加重要的是陣型,而要想擺出佔據優勢的陣型來。這不僅僅非常考驗艦隊指揮官的水平,同樣考驗下面眾多艦長甚至那些普通水上的訓練水平。

    在這個時代裡,如果拋開技術問題,單純討論人員以及訓練水平的話,英國海軍是一百分,那麼法國這些二流海軍就只有七十分。然後剩下的歐洲國家海軍比如意大利,荷蘭,西班牙之類的,頂多只有五十分。

    至於中國、美國這兩國典型的後進國家,二三十分都夠嗆!

    同樣的一支艦隊,你讓英國人來操控的話能夠做到完美變換各種陣型,但是如果換了其他國家的指揮官以及水手來操控的話,是很難達到英國人的水平的。

    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員,亨利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

    相對的,中華帝國皇家海軍也是非常清楚自家的弱勢在那裡,要想面對面的和英國人憑海軍傳統,綜合素質甚至戰艦數量都是不可行的,帝國海軍要想殺出一條血路來,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發展並裝備更加先進的戰艦,甚至是劃時代的,改變現有海上交戰規則的戰艦。

    然後在全新的領域裡和英法等國海軍進行競爭,這樣的話,大家都是從零開始,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上。

    帝國海軍這麼熱衷於發展鐵甲艦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天津號上的帝國海軍的官兵們自然不知道亨利上校正在關注著他們,此時的他們很老實的按照計畫正在對下關炮台進行炮擊呢。

    同時天津號艦長歐陽煊海軍中校正在對著一群手下發脾氣呢!

    「看看你們,平時的訓練難道都忘到狗肚子裡去了,看看這命中率,簡直是丟光了我大中華帝國的顏面!」歐陽煊很鬱悶!

    非常的鬱悶!

    這聯合艦隊裡的八艘戰艦,他的天津號不是火炮數量最多的,船隻也不是最大的,但絕對是屬於命中率最差的哪一個!

    和英國海軍上校亨利關注的是天津號上的榴彈有效命中,關注火炮性能以及榴彈可靠性不同,歐陽煊更加關注的是炮彈的命中率。

    而現在天津號的命中率低的讓他很難接受!

    看看別人家的戰艦,不說其他人,就說後頭那艘法國人的戰艦,人家用的還是前裝滑膛炮呢,精度上比自家的線膛後裝炮本來就差了一大截,但是人家的命中率都自家的艦炮高。

    更關鍵的是,雙方的炮擊距離都差不多呢,天津號並沒有因為自家的是後裝炮,射程遠就把炮擊距離拉開,為了保持艦隊的陣型,天津號是和其他戰艦形成了同一縱隊的,距離下關炮台的都是相同的。

    不過歐陽煊鬱悶也沒有辦法,這艦炮命中率有多少取決於炮術水平 ,而炮術水平有直接取決於炮手們的個人水平。

    除非出現統一全艦的火控系統,不然的話海戰裡能不能打中敵人,基本都是靠炮手的技術水平,或者乾脆說直覺之類的,有時候人家炮手突然靈感來了,提前那麼零點幾秒開火,就有可能一炮命中敵艦,有時候腦袋不太靈光的話,打一整天沒有一顆命中彈也是正常的事。

    炮戰海戰,是一件非常賭人品的事,運氣直接關係到勝負與否。

    這一次,天津號的人品無疑是不咋地的,命中率差到讓歐陽煊想要吐血,一想到等下其他幾個國家的海軍指揮官可能會露出嘲諷的神情,歐陽煊就是有些難受。

    不過所幸的是,作為艦隊指揮官的亨利上校並沒有召集各位艦長來一次戰後會議的意思,而是帶著艦隊炮擊了下關炮台足足三個多小時後,把下關炮台摧毀了大半才是率領艦隊離開,不過也沒有離開日`本海域,而是返回了江戶。

    不過一回到江戶,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聯合艦隊也就解散掉了。

    其中很有意思的是,美國人的戰艦懷俄明號轉頭就去了上海。

    因為這艘戰艦是效忠於美國北方政府的,之前一直在追擊美國南方聯邦海軍的一艘襲擊艦而到了亞洲,而在上海那邊,有一艘美國南方聯邦的鐵甲艦即將被接受,然後就是準備駛回美國去。

    美國北方政府在嘗試用外交渠道無法阻攔帝國向南方聯邦海軍交付這艘鐵甲艦後,也是準備用其他方式來阻止這艘鐵甲艦回美國,於是乎懷俄明號就是承擔了監視這艘鐵甲艦的任務。

    至於是在上海港口外海的中國沿海地區進行襲擊,還是說在其他地方襲擊,這就不是外人所知的了。

    不過這艘美國的戰艦抵達上海後,就一直監視著這艘鐵甲艦的一舉一動,從舾裝到試航。

    這艘美國人的戰艦跑去上海後,其他英法中三國的幾艘戰艦則是留在了日`本,用以支援任何可能性的動亂。

    而於此同時,由於日`本國內的局勢持續動盪,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由於幕府得到了來自外國,尤其是中英兩國的支持,所以沒有接受尊王攘夷派的要求,並沒有和歷史上一樣驅趕外國商人,關閉使館等。

    而幕府此舉也是進一步刺激了日`本尊王攘夷派的心理,眾多尊王攘夷派的日`本人開始四處奔走集合武裝力量反抗幕府的統治。

    長洲藩和薩摩藩兩地更是尊王攘夷派的核心根據地,他們已經是掌控了大量的軍隊,甚至還有一支新軍,叫『奇兵隊』。

    眼看著日`本國內即將爆發幕府和改革派之間的戰爭,諸國自然是不會無動於衷。(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8
第四百七十八章 密室會談

    1863年的八月份,英法美中荷五國駐日公使近期內已經連續召開了多次會議,商討日`本的當前局勢。

    而各國外交官也是積極和國內聯絡,最為重要的就是向各自的國內求援了。

    不過在1863年夏天裡,能夠在遠東地區抽調大量軍事力量干涉日`本內戰的國家並不多,比如美國人就是無能為力,他們之前派懷俄明號去炮擊下關,還是因為這艘戰艦本來是因為追擊美國南方聯邦的襲擊艦才到了日`本,後來又打算去上海監視南方聯邦向中國訂購的鐵甲艦動向,去炮擊下關不過是順路。

    現在讓他們抽調兵力干涉日`本內戰,基本沒有什麼可能性。

    法國人的話 ,他們現在還深陷在越南的戰爭泥潭裡,雖然他們在越南那邊是三天一小勝,十天一大勝,從軍事戰術角度而言,法國人無疑是取得了偉大勝利,但越南阮王朝死活不投降啊,這不沒辦法只能一直打下去。

    而且佔領的地盤越多,牽制的兵力就越多。

    如今法國人已經在越南投入了五千兵力,但是領軍的法軍將領們依舊深感兵力不足,隔山岔五就請求增援。

    所以讓法國人抽調兵力來日`本是希望不大的,頂多就是派幾艘戰艦過來。

    荷蘭人就更加沒什麼可能了,這個海上馬車伕幾百年前就已經落敗了,現在不過是勉強維持著東南亞殖民地而已。

    這麼一算下來,能夠抽調兵力實際干涉日`本內戰的,其實只有英國和中華帝國。

    英國雖然還在緬甸打著,印度那邊也不算太平,但是英國是全球殖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和敵人進行戰爭,所以就算有其他地方牽制兵力,但是英國人要是下了決心報復日`本人的話,抽調兵力過來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中華帝國則是單純的距離近。而且帝國目前也沒有和外敵進行大規模戰爭,雖然海軍實力不咋滴,但是對付日`本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所以如何幹涉日`本內戰,真正進行商議的只有中英兩家。

    不過出兵日`本。而且還是一場有可能進行登陸作戰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這對於中華帝國和英國來說都不是簡單的事。

    就算現在做出了決定,但是英國人要從印度等地抽調軍艦以及士兵的話,少說也得半年時間。

    更不要說,出兵日`本與否還得英國國內來決定。這一來一往,沒有大半年功夫就決定不下來。

    沒有英國人打頭陣,尤其是沒有英國人的艦隊,中華帝國要單獨出兵日`本難度非常大,海軍力量能不能護送整個艦隊不說,光光是後勤問題就難以解決。

    中華帝國可不像英國人一樣,隨隨便便就能夠抽調幾十艘甚至數百艘運輸艦來維持一條海上補給線。

    所以就算林哲想要單獨出兵日`本,幫忙幕府把長洲藩、薩摩藩給剿滅了,但是也是無能為力。

    不過對此林哲也不著急,如今日`本的局勢還算是可控之內。改革派和幕府之間的矛盾已經公開明朗化,那些尊王攘夷派的日`本人已經是陸續奪取軍權,控制西南地區的軍隊,試圖直接武裝推翻幕府以及攘夷。

    不過德川幕府裡的人也不都是白痴,他們的統治雖然遭到了眾多日本改革派的反對,但是一些頑固保守派,尤其是中高層武士階層依舊是他們的擁護者,改革派在準備戰爭,幕府同樣也在準備戰爭。

    這種情況下,林哲選擇了最簡單。同時也算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武裝幕府,讓幕府的軍隊把改革派徹底鎮壓下去。

    在這種背景下,數艘裝滿了1856年型林德步槍的中國商船也是駛入了江戶港口!

    李博倉近段時間來算得上是意氣風發。因為隨著日`本國內的局勢動盪,原本在帝國官場上屬於無名小卒的李博倉逐漸名聲鵲起,最近幾個月來,他不僅僅多次和外務部大臣宋關前直接書信聯繫。

    甚至給國內匯報情況的摺子還被林哲多次親自批閱,同時他也是接到了數道來自宮內的電諭,這對於一個只能算是中層的外交官員來說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針對這一次的日`本國內動盪。也是開創了帝國歷史上的先河,那就是外地大臣直接通過遠洋電報和皇帝直接聯繫。

    帝國南京到上海的電報線路已經完工,並接入了英國商人經營的遠洋電報網線路,由此林哲可以不出宮門,直接通過電報就和駐紮在外的外交人員進行聯繫。

    李博倉就是多次接到來自林哲的電報!

    當然了,皇帝的電報不能叫電報,而是電諭,這個稱呼是效仿口諭,聖諭演化而來,專門為通過電報傳達的聖旨而起的稱呼。

    在電諭中,林哲是非常清楚的指示李博倉,對日外交工作的核心是維護日`本現有制度,拖延、阻攔日`本進行現代教育改革,工業改革等。

    任何試圖改變日`本現有制度以及現有教育、工業政策的舉動都將會被視為對帝國的嚴重挑戰!

    李博倉儘管不明白林哲為什麼要用『嚴重挑戰』這樣的詞彙來形容日`本國內的改革,但是作為一個奔走在第一線的外交人員,他的使命是執行帝國意志,而作為一個標準的君主專權國家,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國的意志。

    所以儘管他不明白陛下林哲為什麼會這麼反感日`本國內的一些改革力量,但是並不妨礙他執行這一戰略。

    整個帝國裡,恐怕沒有人比林哲更加在乎日`本的改革了!

    亞洲太小,是養不起兩個工業國家的,現在既然有了中國進行工業革命,那麼未來日`本的地位就只能是充當帝國工業產品的市場傾銷地以及工業原料產地。

    而林哲的這種重視態度,也直接導致了對日外交成為了近期內帝國的熱門事項!

    儘管對於很多國人來說,日`本不過是東洋一小國,和暹羅,緬甸,越南等國家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林哲的重視態度卻是讓很多人也是重視起日`本來。

    不時會有重臣上書發表一些對日外交的觀點。而得知日`本國內有一部分人(尊王攘夷派)竟然要驅逐帝國商人的時候,很多人彷彿是炸毛了一樣跳出來,叫嚷和要出兵踏平日`本。

    陸軍那邊的參謀部甚至煞有其事的制定出了一個所謂的登陸日`本作戰的計畫,他們計畫從朝鮮出發。越過對馬海峽然後在日`本長洲地區登陸,繼而橫掃日`本諸島。

    造成帝國國內部分高層官員對日事務比較熱衷,除了日`本竟然敢驅除帝國商人,損害了所謂的帝國顏面外,更重要的還是因為林哲的重視態度。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投。林哲重視日`本事務,那些整天琢磨著想要揣摩聖意,繼而迎合的官員們自然也是會及時跟上,然後試圖在林哲面前展現出自己對日`本事務的精通印象。

    在這種大環境下,帝國駐日公使李博倉也就成為了最近半年裡最出風頭的一名帝國中層官員!

    李博倉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外務部的報告書上,出現在內閣會議上,甚至出現在軍方的軍事會議上。

    對此,李博倉也是迎來了其人生中的仕途巔峰!

    整個1863年的夏天,李博倉都是奔走在長崎、江戶等日`本的通商港口,然後和英法美荷等國的外交官們進行會談。同時還時不時的見德川幕府的部分重臣。

    九月十三號,李博倉受到日`本征夷大將軍德川家茂的邀請,前往江戶進行商談!

    兩人在德川家族的鄉下莊園內的一座閣樓上進行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會談,這兩人的詳細會談內容也一直沒有公佈,同時這一次的會談並沒有留下任何的書面記錄,就算是帝國外務部方面也沒有關於這一場會談的詳細記載,而當事人在後續雖然在部分場合透露了部分會談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經過傳播後根本就不符合事實。

    同時非常關鍵的是,這兩位當事人都沒有對此事留下私人記載,沒有所謂的個人回憶錄或者傳紀之類的東西。

    如此也就導致了後世對這一場的會談充滿了各種懷疑甚至陰謀論調等。

    後世日`本日`本國內的史書對於這一場會談大書特書。稱之為日`本近代史上的恥辱會談,並杜撰了當時的會談內容,批判當初的德川家茂在這一次會談上,把整個日`本都給賣掉了。

    為什麼這一次會談會在後世歷史上被大書特書。這是因為在這場會談之後,也就是第二天!

    德川幕府正式宣佈了針對長洲藩、薩摩藩的征討令,並開始大肆捕殺尊王攘夷派的士兵,甚至直接派兵朝著京都殺過去,試圖第一時間控制住日`本天皇。

    德川幕府此舉,直接引爆了日`本國內的內戰。而這一場戰爭,在歷史上被稱之為『攘夷戰爭』

    德川幕府背後站著中華帝國,英國等國家,組織軍隊開始對長洲藩、薩摩藩進行征討!

    就在德川幕府剛宣佈征討長洲藩等尊王攘夷派的同時,德川幕府和中華帝國還簽訂了多項協議,其中協議之一為軍購協議。

    德川幕府向上海紡織公司訂購二手1856年型林德步槍五千支,二手的滑膛前裝炮十八門,彈藥一批。其價格之低廉讓越南人都要羨慕不已,因為這一批軍械的價格便宜到1856年型林德步槍竟然只有區區三英鎊。

    這一批槍炮的價格至少比正常的國家軍火價格少了一半,幾乎就是半賣半送。

    林哲給德川幕府送去這一批軍械,倒不是大方,而是因為擔心德川幕府的軍隊太差,到時候打不過長洲藩和薩摩藩可就壞事了,要知道人家長洲藩可是有著新式軍隊『奇兵隊』。

    除了軍購協議外,幕府還和帝國簽訂了另外一項議案,那就是借款協議!

    這買軍火是要花錢的,建立新式軍隊更是要花錢的,所以幕府借款若干用以購置軍械等戰爭物資。

    此外還有第三個協議,這份協議是關於蝦夷地的協議!(未完待續。)

    PS:明後日過年忙著,估計沒什麼時間碼字,更新不定時不定量,大家見諒啊!

    另外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嗯,重點是:紅包拿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