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399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60章 朕的義子朱慈燁在哪裡?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口外刮來的朔風如刀子一般的割面,清晨的北京分外寧靜。

    京師之地防衛森嚴,自整編新軍後,京畿地區的兵馬也整編為了九鎮新軍,在原來的京營三大營的基礎上進行過整編。這九鎮新軍並不僅僅只是換了個名頭這麼簡單,事實上京營的整編力度很深。

    如今京畿九鎮隸屬三大營,一改原來的五軍、三千、神機三營,改為了禁衛、警備和衛戍三大營。三營都採用了自楚軍的新軍編制,鎮師協標營連隊排班編制,在協一級就使用步騎炮工諸兵種合成編制。每鎮都含有步騎車炮輜重工兵等兵種,不過最大的改變還是禁衛軍三鎮守護宮城和皇城以及隨駕,而警備軍三鎮則守護京師城防,衛戍三鎮,則負責京畿附近的守衛。

    三軍九鎮各有分開,與原來的職責分配大有不同。

    一大早上就守在城門下的守門士兵,則是隸屬於警備軍三鎮下的兵馬。

    天氣寒冷,地上染著一層厚厚的白霜,空氣冷的凍骨。把守城門的士兵全都冷的縮著身子,把長槍抱在懷裡,雙手籠在袖中。

    身上的綿甲沒有半點暖意,如同一塊大冰塊貼在身上。要對付這樣的嚴寒,值守的士兵都有一個法寶,那就是腰間的葫蘆,裡面裝的不是水,而是酒。實在冷的不行,就喝上一口,暖暖身子。

    雖然值勤守門之時規矩不許喝酒,可京營早就軍紀馳廢,並不是靠改編個名字就能改變的。

    就在幾個城門守兵冷的顫顫發抖的時候,只聽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自東面奔來一騎紅馬,那打馬之人身材高大,神色焦急,身穿著紅色軍袍。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人背上一面紅旗,馬脖子上還掛著一串鈴鐺,隨著奔馳發出釘釘噹噹的聲響。

    頭上的鐵盔,腰間的長刀,還有那雄駿的口外戰馬。

    守門人一眼就看出這是個送急報的塘馬,僅是眨眼的工夫,那名塘馬已經縱馬奔馳到了城門前。

    京師有多道城門,但不論是哪道門,都沒有哪個敢這樣直接縱馬而過的。

    不管是高官達貴,還是勳臣外戚。到了城門也得減速慢待,若是普通的商販,甚至還需要接受檢查。

    可這個士兵卻如此沒有規矩的奔馳越過,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一個看門的兵丁見了,連忙就抓了懷裡的長槍就要上前攔截。

    哪知他身邊的上司卻一把將他拉開,「別攔,這人攔不得,被他踩傷了不但白踩,回頭還得追究你的不對。」

    說話之間。那個奔馳而至的軍士從懷裡取出一塊牌子,對著他們一晃,高聲喊道︰「某有遼西急報,十萬火急軍情。快快讓開!」

    那人根本不等守門兵丁看清,就已經一沖而過,飛入京師。

    「他娘的邊軍小卒,算哪根蔥。居然敢在京師橫行,活的不耐煩了!」那個差點被撞倒的兵丁不滿的罵道。

    「閉嘴,蠢貨。」小軍官惡狠狠的瞪了手下一眼。「你他娘的是瞎啊,沒看到那面紅旗,還有馬上的鈴鐺?沒聽到他說的是什麼?這是八百里加急的快馬,傳遞的是最緊急的邊關軍情,一路上都不受盤查,敢有攔路者他能直接撞死,撞死人沒事,被撞死的人還要追究罪責。若是妨礙了他們傳遞軍情,回頭就得追究責任,大罪。」

    小軍官狠狠訓斥了一番手下,望著那早已消失的邊軍背影,忍不住小聲的嘀咕,「這又是出什麼大事了?」

    那個被訓斥了一番的小卒子連忙討好似的笑道,「肯定是遼西捷報,上次皇上不是下旨封楚國公為關外督師,總督遼東遼西和各路援遼兵馬去解錦州之圍嘛,楚國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肯定是有大好消息傳回來了。」

    「你懂個屁,真要是大好消息,哪是這般情形。」兵頭也算是老軍,見多識廣,真要是大捷,那肯定就如上次吳三桂解錦州之圍那樣,報捷的士兵一路上高喊著捷報,喜氣洋洋的。而不是如剛才那人一路急匆匆心惶惶的樣子。

    「說不定是個壞消息。」兵頭小聲的說了一句,就不再言語,又躲回門洞裡避風去了。

    自義州兵敗,錦州重新被圍的消息傳回京師後,京師這段時間處處都透著股子緊張氣息。崇禎皇帝臉上的歡聲笑語也沒有了,彷彿一夜之間又回到了崇禎十二年以前的那些日子,內憂外患,讓人焦頭爛額。

    今天崇禎如往常一樣,昨晚批閱奏摺到半夜,今天一早就又起床,開始理政。

    局勢彷彿一夜之間又全面惡化了。

    遼西局勢一夜之間天翻地覆,義州戰敗,錦州被圍。而雖已加劉鈞為督師,讓他督師援遼,可各方都是壞消息傳回,首行遼海上已經開始結冰,長江和東海南海三支艦隊,都還在做著北上的準備,等他們準備好了,這海上也肯定結冰了,到時連登州港都進不了,更別說去遼東遼西。

    而其它幾鎮抽調的陸軍情況也一樣,出征北上需要時間準備,沒有了海路方便,他們只能走陸路。千餘里行軍,又涉及到沿途的補給等問題。

    總之,除了在遼東的楚軍,其它各地的援兵,短時間根本出發不了,更沒法赴遼解錦州之圍。

    但遼東也有好幾天沒有消息傳回來了。

    崇禎現在心情焦慮的不得了,對關外的局勢兩眼一摸瞎。他現在開始後悔了,早知道當初就應當聽信劉鈞和梅之煥李長庚他們的建議,別急著跟清軍開戰,應當先和韃子議和,以爭取時間休養生息。

    太急了一些。

    好不容易緩和了一些的局面,又全都賠進去了。

    關外局勢岌岌可危,偏偏中原的局勢也開始惡化了。據錦衣衛的奏報,陝西和河南又開始爆發了亂匪,這些亂匪還勢頭不小,不僅僅是因為災情饑荒出現的饑民,而且其中還出現了許多原來各地的衛所軍官和軍戶加入。

    而還有情報奏稱。沉寂多時的李自成和羅汝才兩個大寇又現了形蹤。他們趁著川陝和湖北的官軍主力都抽調到了關外,守備空虛之間,又開始流竄,現在川陝兩省的匪亂一天比一天嚴重,各地大小股的流匪還有整合的趨勢,他們甚至幾度攻打府縣,已經有三個縣被攻破了。

    東南倒是沒有匪亂,可東南各地督撫卻都奏報,稱各省的鄉紳地主們在抗稅欠賦,不肯上繳田賦商稅。他們聯合起來甚至搞罷市。

    就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寧的。

    關外兵敗,西北匪亂再起,東南卻又有士紳商人抗稅。

    崇禎覺得腦仁子都疼,關外形勢緊張,內閣和兵部進言要加強薊鎮和宣大的防衛,可朝廷卻拿不出錢來了。先前他通過劉鈞弄來了不少的債券,又從商稅中新增了許多稅收。

    可現在,因為朝廷免了三餉,一年原本的收入就少了一千多萬。本來靠著債券和商稅關稅的填補,還比原來收入多些。可現在債券那邊好久沒有銀錢進帳了,商稅關稅又欠繳抗稅,西北東南各地的糧食又因災年收不上來。加上先前二十萬大軍在遼西,源源不斷的投入大批的糧餉。

    現在朝廷不管是太倉銀庫還是皇帝的內庫,都又空了。

    崇禎想要再發行債券,可這債券向來都是由四海銀行承發。四海銀行向商民發行籌措錢款,然後交給朝廷。說白了,是朝廷在向四海銀行借錢。現在四海銀行那邊回話。此事向來由楚國公負責,現在楚國公遠在遼東,還需要先等聯繫上了楚國公後,聽他的回覆安排。

    總之一句話,若沒有劉鈞的回覆,就算皇帝想跟四海銀行借錢,也一樣借不到。而朝廷想要甩開四海銀行直接發行債券,根本不可行。朝廷的信用遠不如四海銀行,發行債券,結果只會和這些年朝廷鑄造的崇禎通寶一樣,一發行,誰都不肯認。

    突然,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崇禎的思緒,王承恩從外面小跑著進來。

    「怎麼了?」崇禎很少看到王承恩如此失態的時候。

    外面天很冷,可王承恩卻是一路小跑過來,跑的身上都發了汗。他站在殿中,身上還在冒著白汽。他上氣不接下氣,還帶著沒有消化的那個剛收到的劇烈震驚消息,「陛下,遼西急報,錦州失守!」

    正提著筆的崇禎聞聽這個消息,手一抖,一大團墨汁滴到了紙上。

    崇禎嘴解顫抖了幾下,半天沒有做聲。

    他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錦州對於遼西的重要性,崇禎十分清楚。

    錦州是遼西的門戶,錦州失守,那寧遠也難守,寧遠難守,清軍就將直抵山海關下,距離京師僅有一關之隔了。

    崇禎呆坐在那裡,半張著嘴,目光呆滯。

    他的腦海裡浮現的全是一個問題,寧遠還能守的住嗎,山海關還能守的住嗎?沒有了錦州,沒有了寧遠山海關,大明的京師可就完全暴露在清軍鐵蹄之下了。

    一陣難言的沉默之後,崇禎竟然不知不覺的淌下了兩行淚水。

    「陛下保重龍體啊。」王承恩跪在那勸道。

    崇禎擦了一把眼淚,「錦州怎麼會失守呢?洪承疇呢,孫傳庭呢,還有楊國柱、曹變蛟、王廷臣呢?他們都號稱良帥名將,怎麼短短時間就丟了錦州,不是說錦州城還有五萬兵馬,而吳三桂、祖大壽率領六萬兵就在二十里外的松山嘛?」

    「洪孫二督現在哪裡,手裡還有多少兵馬?」

    王承恩向前爬了兩步,小聲的道,「陛下,吳三桂義州兵敗之時,其用來攻打義州的幾百門大小火炮都為清軍所奪。清軍圍攻錦州之時,便是用這批火炮攻打錦州,一日內接連轟塌城牆數段,洪孫二督率諸總兵指揮士卒拚死爭奪,一日戰死五千餘人,殺傷韃虜千餘,守住城牆。奈何」

    「奈何什麼?」

    「奈何副將夏成德暗通建虜,第二日負責守城之時,卻突然打開城門引清軍入城。洪孫二督措不及防,雖拚死反抗,依然沒能擊退韃子,也沒能突圍出來,最後全軍盡沒。」王承恩回道。

    崇禎只覺得頭一陣暈炫,剛才聽說錦州失守,他還以為洪承疇等人城丟了,可肯定也突圍出來了。現在卻不成想,居然聽到洪承疇五萬兵馬盡沒。

    「全沒了?」

    「全沒了,建虜元帥多爾袞破城之後,將三品以下文武官員和將士,並城中百姓,盡皆屠光,多爾袞還勸洪總督等投降,洪孫二督臣及諸位總兵副將們拒不投降,如今都為韃子階下囚。」

    崇禎直接坐倒在地上,他恨恨的在地上砸了幾拳,又問,「那吳三桂和祖大壽呢?松山城呢,杏山的秦良玉呢,寧遠的高起潛呢?」

    「陛下,他們也都敗了。」

    「敗了,敗了!」崇禎無力的咀嚼著這幾句話,說著說著,眼淚又下來了。

    「怎麼就敗了,到底是怎麼敗的,朕在遼西二十萬大軍,怎麼一夕之間盡皆敗了!」他怒吼,咆哮著喊道,有些失去理智。他想不明白,想不通。劉鈞帶著幾萬人渡海,攻入遼東,從無到有,打下鎮江旅順二府,奪下沿海諸島。

    跟韃子交戰,還從沒有敗績,甚至攻破蓋州城,殲敵四千餘,俘虜五萬餘,自己卻沒死一兵一卒。

    遼西有二十萬明軍啊,各鎮精銳齊至,洪承疇、孫傳庭、祖大壽、楊國柱、曹變蛟、王廷臣、吳三桂、秦良玉,等等哪一個不是一時名將大將。怎麼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反而卻一敗再敗,敗的如此之慘,短短時間,就已經敗的一敗塗地了呢。

    「高起潛與邱民仰集結秦良玉、馬科、王樸諸鎮共五萬餘兵馬出杏山解松山之圍,半路遇敵,先勝,然王樸等輕敵追擊,被清軍埋伏,被清軍火炮轟擊,陣亂,清軍趨勢發起衝擊,各鎮兵敗,潰敗。」

    「吳三桂聽聞援軍兵敗,冒死突圍,撤回杏山,損失大半兵馬。」

    「如今吳三桂與祖大壽與高起潛、秦良玉等匯合,一路棄守杏山、塔山諸城,撤回了寧遠,收攏了約八萬敗兵。遼西關外八城,如今僅剩下寧遠一城。」

    「繼業呢,他在哪裡,為何遲遲沒有趕到遼西解圍救援?」崇禎眼露凶光,怒聲喝問,「朱慈燁呢,他現在在哪裡,他的遼東兵馬在哪?」(未完待續。)

    PS︰感謝笑帥※天下、劍俠客、愛書及烏、難得He糊塗、歷史逝去的真相諸位的支持,謝謝!

    第360章朕的義子朱慈燁在哪裡?︰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61章 鰲拜,你想幹什麼?

    在俯瞰松錦的乳峰山上,搭建著一座牛皮大帳,帳中擺著一張松木長桌,兩邊各一排交椅,椅上鋪著虎皮。

    遼西的清軍大將今天都齊聚於此,共商要事。

    多爾袞和代善作為今天會議的發起人,前來參加的還有濟爾哈朗、多鐸、阿濟格等人。今天的會議相當重要,遼西的清軍都已經知道了皇帝兵敗陣亡,遼陽失守,豪格撤回瀋陽的消息。

    眼下他們要考慮的不是如何進軍寧遠,殺到山海關下,而是如何救援瀋陽,不讓劉鈞乘勝攻佔大清的國都。當然,在正式回援之前,他們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商量,那就是誰來繼承皇位。

    自努爾哈赤時起,皇位繼承人就由諸諸貝勒共同推舉。而黃台吉突然戰死,也並沒有留下遺旨明確誰來繼承皇位,一天沒推舉出新皇,那麼大清一天就不能穩定下來。

    清軍八旗,原來黃台吉親自領正黃、瓖黃二旗,而黃台吉的長子肅親王豪格領正藍旗,他們父子兩領的三旗也稱為上三旗,上三旗一共有117個牛錄,他們父子兩的實力也是實力最強勁者。再加上孔有德等那支瓖黑旗幾萬人馬,也一直都是由黃台吉親自掌握著。

    其次是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所統領的正白旗和瓖白旗兩旗,他們兩旗有98個牛錄,是諸王中實力僅次於黃台吉父子的。

    當年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就是多爾袞三兄弟,甚至曾經有人說努爾哈赤想要把汗位傳給多爾袞,但當時多爾袞年紀還小,雖得寵可寸功未立。最後便將他自己所領的兩黃旗交給多爾袞一母同胞的兄弟阿濟格和多鐸,而將自己的親軍交給多爾袞,並說將來另立一旗交給多爾袞。

    當時大貝勒英被廢,代善本已經相當於準太子,可最後卻因為與多爾袞母親阿亥之間的曖昧惹怒了努爾哈赤,結果執掌兩黃旗大權被奪,兩黃旗轉給了阿濟格和多鐸。親軍給了多爾袞。

    等努爾哈赤一死,其它諸皇子貝勒立即聯手逼多爾袞母親阿巴亥殉葬,代善也在關鍵時候支持了黃台吉,導致原本實力最強的多爾袞三兄弟反而最先被排擠出了皇位繼承權。

    黃台吉即位後。便把他手裡的兩白旗與多爾袞三兄弟手裡的兩黃旗對調,後來又奪了正藍旗交給自己的兒子豪格,便得擁用了三旗,原來實力最強的多爾袞三兄弟的兩白旗換成了兩黃旗,實際大降。

    如今黃台吉突然戰死。留下了皇帝之位,多爾袞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當年努爾哈赤死時,他還年輕,沒有戰功,雖有兩黃旗支持,可最終還是被其它兄弟們聯手壓制了。但現在,他這些年屢立戰功,功名赫赫,三兄弟的兩白旗近百牛錄,實力比之上三旗也只弱一點點而已。

    不過要想爭奪皇位。多爾袞最大的對手依然是人在瀋陽的豪格,豪格本來就是正藍旗的旗主,而黃台吉親領的兩黃旗,則很可能會支持豪格。一旦擁有兩黃旗的支持,豪格的實力將會大增。

    多爾袞需要得到其它幾旗的支持。

    統領瓖藍旗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向來被稱為軟弱,在皇家大事上一向沒有什麼強硬態度,多爾袞覺得自己能得到濟爾哈朗的支持。

    現在唯一讓他摸不準的就是代善了。

    當年代善曾一度是準太子,執掌兩黃旗,並代理國政。結果最後卻因為他母親阿巴亥的事情而被廢。

    當年的那件事情,多爾袞其實看的很清楚。

    多爾袞的母親嫁給努爾哈赤時只有十二歲,他的母親相當美麗而且很有心機,為努爾哈赤生下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她嫁給努爾哈吉兩年後就被立為大妃,是努爾哈赤的五大妃之一。

    嫁給努爾哈赤二十年後,她卻被休棄,公開的名義是她偷藏財物。

    其實這件事情隱情很深,深到代善的太子之位被廢。

    事情起因是努爾哈赤的一個小妃子告發阿巴亥私下裡將兩包銀子和一些布匹交給情人收藏。努爾哈赤命人調查,結果屬實。令努爾哈赤更加惱怒的是。每當諸貝勒大臣在汗王家裡議事或宴飲時,大妃阿巴亥都會濃妝艷飾,在語言眉目之間對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頗多表示。

    進一步調查,阿巴亥與代善之間確實曖昧不清。

    努爾哈赤怒了,阿巴亥被休,代善被廢。但實際上,雖然兩人之間確實有曖昧,但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當時女真的人婚俗制度很複雜,一夫多妻制還有收繼婚制等對行,收繼婚制,就是父親死後,兒子娶沒有血緣關係的庶母,哥哥死後,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後,哥哥娶弟妹等。

    這種收繼婚制也是因為當時的部落制裡,女人是做為財物的一部份,且是重要的財產,因此丈夫死後,男子家族也不會輕易的讓女人改嫁到別的部落去,那樣會帶走許多財產,甚至帶走年幼的孩子。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就有了收繼婚制,父死子繼,兄死弟繼。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制度,所有努爾哈赤晚年時便公開對當時處於準太子之位的代善說過,等他百年之後,到時就把阿巴亥等妃子以及年幼的孩子,都托給代善撫養。

    阿巴亥當時才三十出頭,還很年輕,也很有心機。既然努爾哈赤打算讓代善繼位,也打算將來把她們交給代善,那她就想要早點跟代善弄好關係,結果努爾哈赤對此很憤怒,痛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代善就和阿巴亥眉來眼去,曖昧不清。

    阿巴亥機關算盡太過精明,反而害了代善和她自己。後來黃台吉雖然又把阿巴亥接了回去,但卻擔心她太年輕又太有心機,怕以後會會禍亂國家,於是預先給諸王交代遺言說︰「等我死時,必須命令她為我殉葬。」

    後來等努爾哈赤一死,諸王就立即向阿巴亥轉達努爾哈赤的遺命,讓她自盡而死。

    但多爾袞知道,自己的母親根本不是自縊而死,實際上是被代善用弓弦勒死的。

    代善勒死了阿巴亥,肯定是恨他當年連累他丟了太子之位。因為當年的那場醜聞,導致代善從兩黃旗旗主,成了兩紅旗旗主,後來還被強令把瓖紅旗交給了他的長子岳托。正因實力大降,最後在努爾哈赤死後,代善沒能力問鼎皇位,他恨阿巴亥也因此恨烏及烏不支持阿巴亥的兒子多爾袞,最後支持了黃台吉當皇帝。

    現在,代善又一次成為多爾袞問鼎皇位的重要阻礙。

    代善的長子岳托在半年前病死,現在瓖紅旗由代善代掌,代善一人身兼正紅和瓖紅兩旗旗主之位,兩紅旗擁有66個牛錄,實力也很強勁。

    廚子們正在上菜,烤的金黃的烤羊,還有諸多山珍海味。

    聞著香味,多爾袞還在計算著皇位之爭的幾大勢力。

    上三旗,兩黃旗加正藍旗,一百一十七個牛錄,現在以正藍旗主肅親王豪格為主。

    兩白旗,九十七個牛錄,正白旗旗是他多爾袞,瓖白旗主是他的弟弟多鐸。

    兩紅旗,六十六個牛錄,兩旗都由和碩禮親王代善統領。

    最後瓖藍旗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統領,有三十個牛錄。

    說到底,八旗還是分成了四支勢力,四大親王實力最強。

    濟爾哈朗可以先排除,他只是努爾哈赤的佷子,他不會出來爭皇位,也爭不到。代善也不太可能再來爭皇位,現在唯一擋在多爾袞面前的也就是豪格了。

    不過濟爾哈朗自小養在宮中,深得努爾哈赤喜歡,也與黃台吉關係極好。既是努爾哈赤時代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

    他與黃台吉的密切關係,可能會使他更傾向於支持豪格。

    「鄭親王,你的胳膊還好吧?」多爾袞看到鄭親王濟爾哈朗走進來,笑著問道,「我那裡有自南朝得到的白藥,治療創傷效果極好,等會我給你送去。」

    「哦,那就多謝睿親王了。」濟爾哈朗回答,「常年打雁,卻被雁啄了眼,他奶奶個熊的吳三桂,若不是劉繼業在遼東,這回我定要攻破寧遠,屠盡吳氏滿門。」一提起斷臂,濟爾哈朗就不由火大。

    「吳三桂接連戰敗,已如喪家之犬。」多爾袞一面親自幫濟爾哈朗切下一條肥美的羊腿,一邊說,「眼下我們還是應當先回師擊退劉繼業,為陛下發喪下葬,然後,共同推舉出新皇,穩定局勢,到時,我們有的是機會滅掉吳三桂。」

    「推舉新皇?」濟爾哈朗一隻手捏著刀,笑了笑,「肅親王不在,此事還是得回到瀋陽再議吧?」

    「豪格遠在瀋陽,如今大清兵馬盡在遼西,我覺得還是應當盡快推舉出新皇為上,反正是諸貝勒共同推舉,豪格就算不在也影響不到結果嘛。」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喧嘩之聲,多爾袞抬頭望去,卻剛好看到六個身披鐵甲,腰佩長刀的武將闖了進來。

    「索尼、圖賴、鰲拜、譚泰、鞏阿岱、錫翰!」多爾袞站起來,將闖進來的六人名字一個個喝出,「你們想幹什麼?」(未完待續。)

    ps︰謝謝傅嘯塵、刺客1997、shrek116、左道之人而、萬物尺度的支持,看到老傅居然也在,謝謝支持!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62章 輔政王

    「鰲拜,你想幹什麼?」濟爾哈朗也站了起來喝問道。

    今天的會議,是代善與多爾袞濟爾哈朗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和各族固山額真們參加的會議,鰲拜只是三等男爵一等梅勒章京,卻帶刀闖進來,十分無理。

    濟爾哈朗是鰲拜的頂頭上司,對這個下屬一向都很欣賞,作戰勇猛,表現出眾,更是得黃台吉親自賜過巴圖魯稱號的滿州第一勇士。他這番喝斥,更多的是為了維護這個手下。

    鰲拜卻似乎並不知趣,他大踏一步上前,站在帳中,大聲的說道,「我與索尼等皆是兩黃旗人,聞知諸位王爺貝勒在此商議,要推舉新皇,特冒死闖入,只為了代表兩黃旗的將士們告訴諸位大人一句話。」

    索尼此時也上前一步,他手按著腰刀,十分膽大的道,「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其它的我們什麼都不管」

    「放肆,你們有什麼資格闖進來說這些話?」多爾袞怒聲喝罵。

    鰲拜雖然在此次作戰中隸屬濟爾哈朗,但他卻是瓖黃旗人,出身瓜爾佳氏,甦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更是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之佷。在瓖黃旗中,他也是一等梅勒章京,在如今兩黃旗的旗主黃台吉,兩黃旗的兩個固山額真圖爾格和英俄爾岱都隨著皇帝戰死後,鰲拜這個一等梅勒章京在瓖黃旗中的地位已經很高了。

    尤其他與索尼等都是原來黃台吉的心腹。

    這個時候,他們自然要來代表兩黃旗說話。他們絕不願意接受沒有上三旗代表出席的選舉會議,尤其是現在局勢多爾袞佔優的情況下,兩黃旗與兩白旗之間有多年恩怨矛盾,他們可不願意看到多爾袞當上皇帝。

    「新皇必立先帝之子」索尼和鰲拜等人再次高喊了一句,然後轉頭離開。

    「簡直是放肆」多爾袞氣憤不已,他沒有想到,這些人居然敢跑出來說這樣的話。如此一來,讓多爾袞很是不利。原本他還想著就在錦州與濟爾哈朗和代善一起把新皇推舉了,藉機把豪格排除出選舉會議。也把兩黃旗給排擠出這個會議。

    可現在鰲拜和索尼跑來這麼一鬧,事情走向卻變了。

    黃台吉在位十幾年,如今形勢已經不比當年黃台吉初繼位之時了,八旗中很多人都擁戴黃台吉。現在也支持立黃台吉的兒子繼位。

    黃台吉兒子不少,但成年的只有一個豪格,這言下之意其實就是要擁豪格為皇帝。

    豪格是多爾袞的佷子,但其實比多爾袞還大三歲。早在努爾哈赤的時代,豪格就已經在戰場上開始衝鋒陷陣了。而且豪格並不僅僅是個武夫。他以往在對待大明和朝鮮以及蒙古察哈爾等的戰略關係上,也眼光獨到。

    豪格經常與年紀相當的爾袞搭檔出戰,往往是多爾袞為帥,豪格為副,譬如從蒙古得到的那顆傳國玉璽,就是兩人一起拿到的。不過雖然搭檔多年,叔佷兩人之間卻從沒有建立起什麼生死楊共的情誼。

    豪格從不服多爾袞,多爾袞也一直把豪格當成一個重要的對手。

    把鰲拜和索尼等兩黃旗的六人趕走後,大帳中便沒有了上三旗的人。

    帳中的氣氛一時有些緊張沉重。

    這時武英郡王阿濟格立即打破了沉默,他站了起來。「我提議由睿親王繼位」

    阿濟格是原來八貝勒執政時的四小貝勒之一,也是多爾袞的一母同胞哥哥,這個時候他自然是為自己的兄弟說話的。他的話一落,豫郡王多鐸,也立即支持贊同,他也是多爾袞一母同胞的兄弟,還是瓖白旗旗主,這個時候當然也支持兄弟繼位。

    多爾袞在打量著代善與濟爾哈朗等人的表情,代善坐在那裡如老僧入定,但很明顯卻是不肯支持。而濟爾哈朗向與黃台吉關係好,此時也不肯出聲贊同。

    兩黃旗已經明確反對他繼位,正藍旗更不可能支持他,如果兩紅和瓖藍旗再不支持。那麼多爾袞想繼位就難比登天。

    多爾袞有些後悔此時發起推舉會議,他應當多做些準備,起碼要先把濟爾哈朗拉攏過來再說。可現在後悔也晚了,箭在弦上。

    濟爾哈朗和代善不表態支持,多爾袞不敢接受,接受了也沒用。

    多鐸見多爾袞一直沉吟不語。未置可否,忍不住大聲道,「你若不願意,那就立我為帝,我的名字那也是在太祖遺詔中的。」

    多爾袞冷哼一聲,「太祖遺詔裡不止你一人名字。況且,彼一時,此一時,豈可同日而語。」

    這番話明確的反駁了多鐸。

    「既然我不行,你不肯,那就立長,當立禮親王代善。」多鐸突然說道,這是為多爾袞試探代善老狐狸的態度。

    代善是努爾哈赤次子,黃台吉的兄長,算是黃台吉這一輩中現存最長的。

    代善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繼位,多爾袞不會支持,豪格和濟爾哈朗說不定也不會支持。他心裡其實也反對多爾袞繼位,更願意豪格繼位,畢竟他當年因多爾袞之母被廢,後來他又殺了阿巴亥。相反,他曾經擁戴了黃台吉繼位,如果再擁豪格繼位,他的地位不會改變,甚至還可能上升。

    代善道,「我是先皇的兄長,年紀半百,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我老了。先皇在時,我都已經很少參與國家大事,現在哪裡還能接受你們的推舉當皇帝呢。」

    接著他又道︰「睿親王如果同意繼位,那當然是國家之福。」代善面帶著微笑道,「可既然他不願意,那就該立皇子。豪格是皇長子,應當立他。」

    說完,代善便起身離開會場。

    這時,多爾袞讓各旗統領軍政的固山額真們表態。

    兩白兩紅和瓖藍旗五名固山額真都摘下自己的佩劍上前,舉著劍說,「我們這些人食於帝,衣於帝,皇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皇帝的兒子。我們寧願跟隨皇帝於地下。」

    固山額真是黃台吉選派任命在各旗的軍政大臣,統領一旗軍政,是皇帝選派。他們在各旗中是僅次於旗主地位的,只對皇帝負責。因此這些人都是忠於皇帝,支持皇子繼位的。

    此時公開表明態度,要擁立皇子繼位。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真是大大出乎於多爾袞的意料之外。

    現在說什麼也晚了。

    代善此時離場,也就是表明他也是支持皇子繼位。態度不容改變的。

    多爾袞心中萬分不甘,絕不願意讓豪格繼位,當年黃台吉繼位,強行把他們兄弟三人的兩黃旗換成了兩白旗,如果再讓豪格繼位,只怕他們兄弟三個的兩白旗又要被削。

    可現在各人都表了態度,僅憑兩白旗是改變不了結果的。

    多爾袞深深的思慮著,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當機立斷的也跟著表態,「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我們大清已經不再是後金汗國之時。如今是大清王朝,一切都應當按照正式的禮儀制度。皇帝大行,那麼應當父死子繼,不應兄終弟及,我也贊成由皇子繼位。」

    緊接著他又道,「既然我們現在由父死子繼,那麼也應當實行嫡長子繼承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立嫡不長,立長不立賢。」

    「先皇元妃早逝無子。中宮皇后也無子。」

    「接下來先後後宮以四宮妃為貴,關睢宮宸妃海博爾濟吉特氏蘭珠生一過子,但二歲而殤。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無子。衍慶宮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巴特瑪無子。」

    「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有一子福臨。」

    多爾袞對著黃台吉的後宮一番評論,結果大家發現,還確實是如此。要論立嫡的話,也只能立皇九子福臨了。

    豪格雖是皇長子,可他的老娘既不是原配的元妃。也不是如今的中宮皇后,甚至連四宮皇妃都排不上,豪格的老娘是繼妃烏拉納喇氏,地位遠不及蒙古部落嫁來的五位博爾濟吉特氏。

    若子憑母貴的話,豪格的繼承權不如福臨。

    可福臨今年才三歲啊,豪格都三十了。

    但多爾袞就是趁著現在代善和豪格都不在,趁著這個漏洞,表示同意立皇子,但繼續要父死子繼,那就也應當立嫡長,嫡長自然是非福臨不可了。畢竟福臨老娘莊妃在宮中排行第五嘛。

    這個時候沒有人站出來反駁,也沒有人提出只有皇后的兒子才算嫡子這樣的話,女真人是不止一個妻的,他們是多妻多妾制,皇后固然地位最高,可下面的四宮妃子也一樣算是正妻,她們的兒子自然也算是嫡子。

    豪格運氣不好,他老娘不算正妻,因此他只能算是庶出。

    至於福臨才三歲,這個好解決。

    「福臨年幼,但可以由四親王輔助,等他成年之後,我們即行歸政。」多爾袞沒敢獨佔輔助權,而是提出福臨繼位為帝,但由四大親王輔助,如此進行平衡局面。他還提議,四大輔助親王加封輔政王。

    他的這個提議,滿足了上三旗以及五固山額真們要求立皇子的願望。

    「我等願意擁戴九皇子繼位」五位固山額真表態。

    多爾袞滿意的點點頭,轉頭望向濟爾哈朗,「鄭親王,你意下如何?」

    濟爾哈朗也沒料到,局勢一波一折,最後居然把三歲的福臨給抬了出來。但他想了想,這種折中的結果倒也不錯,若他真的強要支持豪格,只怕事情還會有變。眼下局勢,大清應當團結穩定,不能內亂。

    想到此,他點了點頭,「我也擁戴九皇子繼位。」

    多爾袞派人把鰲拜索尼等兩黃旗的大將們前來,向他們當場宣佈了推舉皇九子福臨為帝的結果。

    索尼和鰲拜等人同樣大出意外,大家本意是要選豪格,現在這樣的結果雖有些意外,但他們想了想,這個結果也算不錯了,起碼皇位還在上三旗,是先皇之子。

    「我們擁護這個決定。」

    多爾袞笑笑,「很好,來人,去請禮親王前來。」

    代善又被請了過來,當他得知推舉了福臨為帝的時候,他第一反應是要反對,可等聽到立福臨為帝,加四親王為輔政王的時候,代善又猶豫了。

    沉吟了許久,代善見濟爾哈朗和各固額真,以及在場諸郡王和貝勒們也都支持,最終點了點頭,也同意了這個結果。

    如此一來,此事就此拍定,在豪格缺度的情況下,多爾袞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的主持下,最終他們推舉了皇九子福臨為帝,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肅親王豪格俱加封為輔政王,在皇上年成之前,由四輔政親王輔政,直到皇上成年後還政。

    「現在,新皇已經推選出來。」多爾袞在推舉會議結束後,立即召集了遼西清軍各部的大將議事。「我們接下來便商議下接下來的行動。」

    代善做為四輔政王之一,提議立即揮師回援瀋陽。濟爾哈朗則提議他率一軍繼續攻打寧遠,多鐸提議進攻遼陽。

    「我以為,眼下當務之急是先跟南朝議和。」多爾袞緩緩說道。

    「議和?」代善和濟爾哈朗都不能接受。

    「當然不是真的議和,是邊和邊戰,行緩兵之計。」多爾袞道,「我們先和南朝議和,讓明軍停止發兵,先讓遼西停戰,穩固我們現在佔據的松錦各城,然後我們才好抽出兵馬來全力對付劉繼業,將他擊退。」

    「意思是假做議和,實際上是要騙南朝不再發兵關外,然後我們全力去圍打劉繼業?」多鐸問。

    「沒錯,就是如此。」多爾袞已經深深意識到劉繼業成了大清的眼中釘肉中刺了。「不除劉繼業,不奪回遼東,我們就算攻佔寧遠,打破山海關,也一樣不得安寧。必須得正視劉繼業了,這一次,我們得想盡辦法,集中全力,將劉繼業給趕出遼東。」

    「那先回援瀋陽,還是先打遼陽?」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8
第363章 聖旨到

    「皇上讓我們撤兵?」傅山問。》,

    「是的,將軍。」使者的聲音充滿疲憊,在他的官袍上,滿是干涸的泥漿,摭住了補子上的飛禽的圖案。

    皇帝不是瘋了就是傻了,劉鈞心想。他端起酒杯小飲了一口,一言不發,心裡想著崇禎。酒入腹中,一股火辣直升而起,讓他暖和許多。他雖然理解崇禎,可就算再理解,也不能接受這個時候與清人議和。

    劉鈞召集起來的督撫監軍和諸將們紛紛安靜下來,聽天使宣達聖旨。

    大帳裡,只有火盆裡的柴薪在霹靂啪啦的作響,橘紅的火焰在跳動搖曳著。

    經歷了一路行軍掃蕩後,劉鈞率軍剛趕到瀋陽城下。雖然還只是十一月,可瀋陽一帶卻早已經是冰封千里,到處都是積雪。這使得行軍十分困難,尤其是大炮運輸十分艱難。劉鈞不得不讓工兵營趕製了許多的雪橇,好在楚軍已經在十月的時候補充了過冬的許多物資,士兵們都有了厚實的棉冬裝,不至於挨凍受餓。

    但自遼陽到瀋陽,並不僅僅只是一百六十里行軍這麼簡單。為了保證安全,劉鈞派兵留守遼陽之際,還得派兵一路掃蕩自遼陽到瀋陽之間的城堡村鎮,儘量把人口和物資送入遼陽,在遼陽和瀋陽之間的沿路城堡駐派兵馬,保證兩城之間的通暢。

    不過孔有德等麾下的降卒卻並沒有如楚軍一樣的紀律良好,雖然劉鈞把這些降卒重新整編為一鎮,打亂了原來的編制,選用了新的軍官,還調派了不少楚軍的軍官過去,但這支降軍,每到了晚上,總有些人當了逃兵。遁進夜色之中,而到了下午行軍之時,許多人卻筋疲力盡的落在後面掉隊,跟不上隊伍。

    看著這些兵,劉鈞都有衝動想把他們全都押送去台灣。不過暫時遼東兵少,劉鈞需要這支兵,起碼還能做點輔助工作,哪怕幫忙運輸大炮糧食等也好。

    就在今天,劉鈞終於帶著兵馬到達瀋陽城下,剛剛立起了簡易的營柵。正準備好好的燒點熱水洗個痛快的澡,他的偵騎卻帶著一隊人跑來,報告說有朝廷使者到了。

    朝廷的使者繞了一個大圈,由於遼西只剩下了一座寧遠城,其餘各地盡為清軍所佔,因此朝廷的使者先快馬趕到了山東,然後自還沒結冰的青島港乘船到了朝鮮,再一路走陸路乘馬到了鎮江,再自那裡騎馬趕到遼陽。到了遼陽。發現劉鈞已經去了瀋陽,便又匆匆趕來。

    「這怎麼可能?」張山不解的問,「這怎麼可能?我們剛剛斬殺了韃子皇帝,又奪了遼陽城。如今兵臨瀋陽,就要犁庭掃穴,一解端了韃子老巢,皇上怎麼會這個時候要跟韃子議和。要我們撤兵?」

    皇帝現在肯定知道他們已經殺了韃子皇帝,奪了遼陽,可這些使者前來的時候。皇帝肯定是還不知道這個消息的。

    皇帝遠在京師,他先收到了遼西大敗的消息,但遼河大捷和楚軍奪取遼陽的消息,皇上肯定沒那麼快知道。而且就算皇帝知道了這些消息,也未必就不會下達撤軍的旨意。

    皇帝又不是什麼統兵大將,對於作戰他只是個門外漢,甚至就連他身邊圍繞的那一群大臣們,真正懂兵的也沒有幾個。現任兵部尚書陳新甲是宣大、山西總督升任的,倒是個能打仗的,但朝廷的情況是兵部尚書也得聽內閣的,而內閣現在的六位大學士,尤其是周延儒和吳,都算不上是知兵。

    崇禎雖然說繼位之初就想要提升武將的地位,但事實上到了現在,武將地位依然低下。尤其是在朝中,軍國大事,說白了最終還是內閣的輔臣們說了算。

    況且,遼西之敗,怕是已經讓皇帝喪膽了。

    就算是劉鈞,也根本想不到遼西自義州之敗後,錦州、松山、杏山各城明軍也敗的這麼快,這麼慘。

    轉眼間,遼西只剩下了寧遠一城。

    可以說,大明在遼西還從沒有如此慘過,天啟之時都沒有局勢如此危險過。皇帝想要議和,確實不算稀奇,可劉鈞不能苟同。

    大明雖遼西兵敗,可還有遼東的勝利啊。

    尤其現在韃子皇帝都死了,遼陽也失了,這個時候更應當集中兵馬反擊。只要明軍不肯議和,不說立即反攻,哪怕是吳三桂帶兵盯著遼西的清軍,騷擾拖緩他們回返,也將讓清軍苦不堪言的。

    當初該議和的時候,崇禎卻自信滿滿的調集天下各鎮精兵入遼,耗費無數錢糧,結果最後卻敗的一敗塗地。眼下正應當頂住的時候,崇禎卻想議和了。

    「換我也會這麼做。」範志完道,本來當初聽到松錦大敗的時候,他就堅決反對再北瀋陽。現在聽到皇帝的撤兵旨意,更彷彿鬆了一口氣般。「督帥,瀋陽城高牆堅,不比遼陽。而且瀋陽城中兵馬不少,豪格逃回瀋陽之後,立即開始集結清軍,幾乎瀋陽附近的青壯女真都被集結到了瀋陽,六十以下,十四歲以上,凡能拿的動兵器的都集結起來了,甚至還有許多健壯的女真婦人,也都被集中起來。」

    「此外,女真人的包衣阿哈,那些漢人軍戶,也都被動員集結起來了,他們的數量可不少。」

    女真雖說只是滿旗三百多個牛錄,一牛錄三百壯丁,但也僅是滿人旗丁。滿人一戶人丁較多,而且他們還都擁有許多包衣奴才。平時每三丁才有一個披甲,而每次打仗,一牛錄也不過是點二三十人出征,再帶些包衣和漢軍,再召蒙古八旗出戰。

    因此,在後方,其實滿人數量還是很多的。尤其滿人就算不是披甲,其餘旗人也都比較健壯兇猛,甚至連婦人都很多人騎馬射箭。現在打到他們的老巢來了,這些人真要拚命,也是不能小瞧的。

    範志完最擔心的還是楚軍人數太少,本來在遼東的三鎮兵馬,兩鎮陸軍一鎮水師。這次的出征,一開始也只調了兩師六個陸協加一個分艦隊,加起來才不到四萬人,其餘的半數人馬留守鎮江和旅順兩地。

    就靠這點人,破了蓋州、海州,打贏了遼河之戰,奪了遼陽,現在又殺到瀋陽來了。雖然後面自降卒軍選了兩萬人新編了一鎮,但畢竟是新降之兵,範志完可從不信任他們。

    而且範志完也瞧不起這些降軍,覺得他們還沒有楚軍一半的戰力,也輔軍。

    現在遼陽還留守了一萬楚軍,沿途又駐守了幾千,加了水師的那個艦隊撤回,再加上在遼河還損失了三千多,現在瀋陽城下,只有兩萬不到的楚軍加兩萬不到的新降之軍。

    這麼點人,遠離海岸,孤軍深入,範志完半點信心都沒有了。一旦女真人自遼西回援,如何打贏數萬甚至上十萬的清軍?

    尤其是現在天寒地凍的,河流都成坦途,楚軍的水師都被迫撤回,而清軍的鐵騎卻能輕鬆的自遼西返回。

    「諸位大人,清軍已經開始回撤。」參謀部的情報官說,「我們得到情報,據說多爾袞和代善、濟爾哈朗等韃子的王爺和貝勒們在錦州開了選舉新皇帝的會議,他們選了黃台吉三歲的皇九子繼位,然後他們一面派濟爾哈朗和多鐸留守松錦,並與我朝議和,一面多爾袞和代善則率兵東返。」

    「多爾袞和代善帶了多少人馬返回,他們往哪邊來?濟爾哈朗和多鐸又帶了多少人留守松錦?」劉鈞問。

    「至少有三萬人留守松錦,回援的有五萬左右。」

    遼東總督傅宗龍依然沒有發話,他撫著鬍鬚在思慮。傅宗龍通過不會隨意開口,他更喜歡先聽別人的意見,多聽少說是他的風格。而當傅宗龍開始捋鬍須,那就已經表示他在慎重的思慮了。

    「五萬清軍,這可不少。」傅山道。

    上次他們兩萬餘對五千,結果殲敵五千,自己也損失三千多。現在他們只有不到四萬,還有一半是新降之兵。

    「也許我們先退回遼陽!」李春江向劉鈞建議道。

    劉鈞十指交叉,頂著下巴。

    「我們應當遵旨,立即撤軍,與清軍議和。」範志完再次大聲喊道。

    「議和?」劉鈞坐正身子,又端起了酒杯,一飲而盡,隨後他將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頓。「議和?範撫臣,你真以為和平是議來的?你以為清軍現在為什麼要提議和?他們上一次提議和才剛過沒多久吧,那次是什麼時候?是朝廷解錦州之圍,包圍了義州,清軍求和。而這一次,是我們攻佔了遼陽,正兵圍瀋陽,他們再次求和。」

    「所謂求和,那不過是緩兵之計,為掩人耳目,麻痺我們而已。上次清軍一面求和,一面卻兵發兩路,援義州,圍錦州,朝廷才有了松錦大敗。現在清軍又求和,你覺得能信?」

    劉鈞緩緩繼續道,「正因為我們此次破蓋、遼,圍瀋陽,清軍才會求和回撤,要不然,此時他們定然已經兵發寧遠,甚至殺到山海關下了。範撫台,太平不是靠求來的,而是打出來的。」(未完待續。)

    ps︰感謝無畏所謂、1996、狼郎、午夜の清風、花笑雲、響馬王、墨香風韻、ak12008號、iptei、櫟陽樾、司徒衛明、、nikky、mulake、angjie1989、shuiyin、毛榮龍、小�佟90616153343406、萬物尺度等諸位兄弟們的支持,謝謝大家。

    特別感謝小�俚牧酵虼蟶停 恍弧br />
    祝大家跨年夜快樂,明天就是2016年了,大家新的一年萬事如意!u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8
第364章 君命有所不受

    (大家2016新年快樂!)

    「眼下我們若真相信清人要求和,真就此收兵撤退,那我們就大錯特錯了,韃子到時只會嘲笑我們愚蠢。『≦『≦,除非韃子先從松錦撤兵,那樣還能讓人相信一二。」

    傅山也在一邊道,「正因為我們破遼陽圍瀋陽,才讓韃子回兵求援,我們打中他命門了。現在我們跟韃子不過是各勝一場,離分勝負還早著呢,我們很樂意跟韃子再較量較量。」

    「對,除非韃子從遼西全面撤軍,他們不但要從松錦撤軍,還得撤出義州、大凌河城、廣寧才能相信韃子的議和誠意,要不然,空口白話,誰不會說。」王謙也道。

    「除非我們再狠狠教訓韃子一頓,或者咱們拿下瀋陽,要不然韃子只怕不會真的肯從遼西撤軍。」曹端笑著道,「大人,咱們先破了瀋陽再說,就算要議和,也不急著這一時半會嘛。」

    這時,劉鈞起身。

    「不戰而撤,韃子還會以為我們認慫畏懼他們。」他加大了幾分聲音,聲音穿透眾聲喧嘩,宛如閃電劃破長空。

    「我們跟韃子戰個痛快,就算真要議和,也要打的他們再求和一次!」

    軍議結束,劉鈞單獨又留下九頭鳥的幾位總兵和副將們議事。

    劉鈞坐下來,「關於議和,我並不相信韃子,這定只是個緩兵之計,為了麻痺朝廷,哄騙朝廷。等朝廷真的相信了,那麼韃子就要全力對付我們了。現在遼東已經進入了寒冬,韃子留了三萬兵馬在松錦,完全封堵了關內與遼東之間的聯絡,加上遼海封凍,援遼的兵馬開春前也到不了遼東。咱們很長時間,都得孤軍作戰。」

    「這是韃子意圖消滅我們的最好時機。我想韃子絕不會就此放過的。」

    他手握成拳,「如果朝廷能夠支持我們,那麼現下其實是一舉扭轉遼西不敗局勢的大好時機。可惜,朝廷現在只怕已經嚇破了膽,尤其是那些文臣當政,他們只怕都圍著陛下下令要調我們回守寧遠山海而放棄遼東了。」

    說到這裡,他聲音不由的提高了許多,「那些文臣,根本不知道何為戰爭!」

    「可畢竟聖旨已下,讓我們撤兵罷戰。」傅山道。「我們抗旨,真的能行嗎?」

    劉鈞目光銳利的瞪了他一眼,「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上遠在京師,哪裡知道千里之外的戰場形勢。我們今天要撤了,那松錦可就白丟了。只要我們一天不撤,韃子就一天難以安心西進。我不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要後悔今日沒有堅持。」

    一眾楚軍大將都不由的臉色肅然。

    「目前的形勢。其實比你們知道的更糟糕。」劉鈞繼續道後方不穩了。」

    張山渾身一震,「後方不穩?難道旅順和鎮江出問題了?」

    劉鈞搖了搖頭,「旅順和鎮江沒怎麼樣。至少暫時還不會怎麼樣。但自兩湖發回來的消息,川陝又亂起來了,東南也不太平。半月前,闖賊李自成攻破商南。奪取武關,又殺回關中去了,現在聲勢很大。又集結了好幾萬人馬,眼看著關中就要糜爛。而曹操羅汝才也重新出山了,他自大巴山出山,連奪了興安和漢陰等幾城,一樣聲勢大振。」

    「除了這兩個巨寇悍匪,河南山西山東,甚至是湖南、江西等地,也開始有人聚眾做亂,西南雲貴川三省的土司,也有人按捺不住,蠢蠢欲動了。」

    「各省的衛所撤除和屯田整頓,因為手段粗暴簡單,加之又沒有合理的安排,結果現在中原空虛,各地亂匪一起,那些衛所的軍官和軍戶也都跟著加入進去了,這一回,流匪作亂的來勢極猛,我可以這樣跟大家說,這一次甚至極有可能會超過天啟和本朝之前這些年的流匪聲勢。而東南賦稅之地,天下糧倉,如今也在鬧抗租欠稅,一片亂象。」

    「這可真是壞消息。」傅山皺眉。

    「留守兩湖的第十鎮先前已經接到聖旨,命令他們開赴遼東增援。不過現在他們還在集結準備之中,因為海上封凍,沒法從海路來,只能從陸路來。」劉鈞嘆息一聲,「第十鎮要是一走,那麼兩湖可就真的空虛了,到時四周亂勢一起,兩湖也不能避免。」

    「湖北可是咱們的老家。」王謙擔憂的道,楚軍不但多來自兩湖,而且他們的火銃場、火炮廠、甚至是彈藥廠、棉甲廠、船廠等等所有的軍械彈藥可都是來自兩湖的工坊。

    「湖北是我們的家,絕不能丟下不管。」劉鈞說。

    「國棟,拿地圖來。」

    張國棟即刻照辦,去取來地圖。

    劉鈞把羊皮地圖攤開,「現在的局勢很不妙,遼西一敗,我們暫時被困在遼東了。清軍的實力依然還很強勁,起碼還有十萬精銳。松錦失守,遼海封凍,接下來至少半年我們得孤軍作戰。另一方面,中原的亂勢又起,朝廷打算調走第十鎮,那樣一來,我們的大本營可就空虛了。」

    傅山輕輕一笑,「大帥別擔心,半年時間而已,清人奈何不了我們,就算攻不克瀋陽,也可以退守遼陽。」

    「我也並不擔心我們,我擔心的是兩湖。我可不想等我們擊敗了清軍,兩湖卻被流匪攻佔禍亂。」

    劉鈞繼續道,「我打算繼續進攻瀋陽,如果能在多爾袞代善到來之前拿下瀋陽,那麼這個冬天我們控制遼瀋,就能過個安穩的冬。傅山,你收拾一下,一會軍議結束後立即趕回遼陽去,由你負責遼陽的防守。守好那裡,我們就進可攻退可守。」

    「遵命,大帥。我一定會守好遼陽的,人在城在!」

    「把新編的那四個協降軍放出去。」劉鈞道,「把那四協兵馬放出去,讓那群收編的降軍四處掃蕩瀋陽四周,告訴他們,從遼河到太子河,從太子河到渾河,我要他們把這些地方全化為焦土。」

    「讓孔有德他們帶兵?」

    「孔有德等人要留下來做我的顧問。」劉鈞道。

    「明白了,大帥。」參謀長王謙說罷點頭,「我一會馬上就去擬令,定讓他們把遼瀋之間化為焦土。」

    「你告訴他們,他們盡可以隨意搶掠,不論財貨、牲口還是女人,喜歡的就搶,看不上的,帶不走的就燒了,一點也不要給韃子留下。所有搶掠回來的錢財牲畜人口,我允許他們保留三分之一,其餘的才上交。」

    「讓孔有德他們的麾下去搶劫,大帥還真是找對了人,這些人可都是專業的。」曹端笑著道。

    「張山。」

    「到,大帥。」張山應聲。

    「我需要你立即返回湖廣。」

    「現在?」張山疑惑的問。

    「沒錯,就是現在。」劉鈞點頭,「我會給你奏報一個病假,就說你回鄉養病。」

    張山笑說,「我身體好著呢,大帥要我回去做什麼?」

    「回去看好湖廣,起碼得看好湖北。你回去後告訴馬祥麟,讓他無論如何想辦法把第十鎮留在湖廣。你回去時,我會給你寫封信,你帶給馬祥麟,以後你們兩個一起帶第十鎮。另外我還有個任務交給你,回去後,你把我們各個工坊的衛隊,還有銀行的保安隊,一起整合起來,就仿照我們現在的編制,你回去建至少六個協的人馬。」

    六個協,那就是兩個師,三萬人馬,這相當於一個整編鎮的新軍了。

    「要銃要炮要鎧甲,都直接去工坊要,盡快把這六個協的人馬拉起來。有這六個協,再加上第十鎮的六個協,有這些人馬,應當能守住湖廣了。不過你們任務不同,第十鎮,負責兩省內要鎮大池的守衛,你這六個協,則專門負責我們的所有工坊的守衛,絕不能讓我們的各個工坊有失,明白嗎?」

    「若萬一第十鎮最後還是被調走了,那麼你就得接替下兩湖地方的防守,必要時,我允許你放棄湖南,但湖北一定得守住。」

    劉鈞是不能允許自己的大本營有失的,流匪是相當可怕的,劉鈞從不認為流匪是什麼起義軍,也不相信流匪是什麼正義的。他們也許是受壓迫而起來反抗的人,但他們起來反抗後,卻都是群四處劫掠,到處破壞的盜匪,不事生產,只知劫掠。他們和那些建立根據地,有清楚的施政綱領,懂得生產,知道民心的起義者是完全不同的。

    一旦湖北落入這些人的手中,那劉鈞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全套軍工產業就將毀於一旦。

    張山點頭,「明白,敢有入湖廣的流匪,統統砍光!」

    「不必砍光,擊敗他們,然後可以把那些人送去台灣,或者安排到我們的鹽場礦山做工勞改。記住,雖然這些流匪沒有一個不是該殺的,但能不殺還是儘量少殺。他們造反,好多也是迫不得已,雖然犯下許多罪過,但還是應當給他們一個機會的改過的。」劉鈞告誡他。

    「還有一件事情你要工坊不但不能落入流匪的手裡,就算是官府,沒有我的手令,你也別讓他們從我們的工坊拿走一件產品,帶走一個工匠!」

    「明白。」(未完待續。)

    ps︰感謝13901、mage、g、花笑雲、就來看看、aks868、807、tangqun、angang9349a、sdy6418、1996諸位的支持,2016年第一章送上,大家新年好!u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8
第365章 震動京師

    d

    晨光熹微。

    京師永定門,田四前幾天剛被提升為把總,成了防守永定門的一名七品武官。昨晚他在城中酒樓做東,宴請同僚們飲宴慶祝,稍後又去了平時常去的一個暗門子相好那裡快活了一夜,非常盡興。

    他醒的比較早,雖然一夜喝酒尋歡,可畢竟年輕,精力旺盛。雖當上了七品把總,不過田四還是早早就來到了永定門。

    永定門是京師外城的城門,也是外城最大的一座城門。位於京師外城正南,早在嘉靖以前,京師只有宮城、皇城和郭城。自成祖遷都北京,明初之時大明國勢強盛,天子守國門,永樂皇帝對關外的蒙古部族一直採取攻勢,曾五次北伐。

    但後期明朝實力衰弱,蒙古人多次南下,甚至曾經俘虜明朝皇帝,兵臨北京城下。

    到了嘉靖年間,因此有官員建議在京師外圍再增建一圈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不過後來開建之後,卻由於資金不足,最終採用了嚴嵩的折衷方案,只修建了南面的一圈,原計畫是等以後有資金了再修建北、東、西三面,但直到如今,這個修建工程也沒有再重啟。

    只修了南部的外城,有大小七座城門,永定門建於嘉靖三十二年,寓永遠安定之意,是外城最大的城門。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通寬八丈;進深三間,通進深三丈餘;樓連台通高近九丈。

    田四隸屬於新整編的京營三大營中的禁衛營,原本他們是負責宮城和護駕。自遼西先是義州大敗,接著又鬆錦大敗消息傳回後,大明在關外損失了十二萬精銳大軍。朝廷和兵部一面調楚國公率兵援遼,同時也對京畿兵馬再次進行了整編調動。

    經過一番調整後,京畿的防衛大變動,最大的變化就是裁減了好幾個軍鎮,把現有的兵力進行了整合。

    如今整個京畿地區,都納入了京營三大營九鎮的防區。其中田四所在的禁衛大營下連第一、二、三鎮,第一鎮負責隨駕和守衛皇宮,第二鎮,負責守衛皇城,第三鎮負責京師內外城防衛。事實是,相當於把原來警備大營的職責也接管了。

    而警備大營的第四、第五、第六三鎮,則分駐京師周邊的昌平、通州和密雲三地,變相的等於兼併了原有的這三鎮。

    衛戍大營的三鎮則被編為第七、第八、第九鎮,駐於山海關、天津和保定,負責京畿外圍防衛。

    整個京畿地區,全都整編劃入這九鎮,原來的薊州中協、西協、永平、密雲、通州、天津、昌平、陵後、陵前、保定、山海等諸鎮,全都合併於京軍三大營九鎮。

    這番調整過後,使得京畿各鎮已經在關外損兵折將嚴重,甚至已經沒剩下幾個兵的軍鎮,重新整合,不再空有名頭,而是重新在京畿建立了一套防禦網,以面對如今越來越惡劣的北方形勢。

    京軍三大營九鎮名義上自然是由楚國公劉鈞總督統領,不過他如今遠在遼東,因此由一位兵部侍郎協理,一位宦官監理。

    下面的三大營,則每營各設一位加兵部侍郎餃的協理,另外各設內臣提督和武將提督一名。三名武將提督,則由三位國公爵位的勳臣擔任,定國公徐允禎任禁衛大營提督。

    成國公、駙馬朱純臣領警備大營提督,英國公張之極領衛戍大營提督。

    田四屬於禁衛大營第三鎮,此番調整,禁衛大營兼併了京畿的其它一些軍鎮兵馬,實力增強不少,地盤也擴大了許多,田四原本只是個署百總,也一下子升了個實職把總,負責守衛永定門值守。

    他一出現在永定門前,那裡的手下早已經在排隊侯著了。營裡的連隊排長們都帶頭行禮,田四大感滿足,他如今統帶一營人馬,足編六百餘人,相比起原來手裡才百八十個兄弟,感覺自然是不一樣。

    何況,從今天起,以後這永定門的每天上午都歸他管了。

    「好好把守,都給我打起精神來!」田四今天穿了套全新的武官袍,腰裡掛著腰刀,頭上頂著烏紗,煞有介事。

    「大人放心吧,兄弟們一定會好好辦事,絕不會讓大人小瞧的。」百總薛義笑呵呵的道,他原是昌平總督麾下的陵前總兵官下的兵,如今昌平總督和陵前總兵都被撤了,隸屬的那些兵也被分到了京畿九鎮,他分到了第三鎮,成了田四的手下,擔任連百總一職,也管著二百來號人。

    「大人,你說吳提督能守住關寧嗎?會不會打到京畿來?」薛義擔憂的問道,大家都說田把總上面有人,聽說上面的關係還極硬,甚至有人傳說田把總跟錦衣衛指揮使劉僑有關係,更有人說田四其實是跟楚國公有關係。

    其實田四跟劉僑和劉鈞都沒關係,只是他的妹妹在劉鈞的弟弟劉鍵身邊做侍女而已,劉鍵看田四妹妹很懂事,便幫了他一把,給他升了個實職把總。

    不過田四現在卻是把自己當成是楚國公的人的,聽薛義問起此事,他大手一揮,道,「還提什麼吳提督啊,若不是吳三桂貪功冒進,也不會有義州之敗,更不會有隨後的松錦大敗了。如今的局勢惡劣,都因吳三桂啊。不過大家也別擔心,吳三桂雖然害的松錦大敗,但關外還有楚國公啊,如今楚國公以咱們京營總督身份督師關外,總督天下援遼兵馬,麾下兵強馬壯,韃子雖在遼西一時佔點便宜,可他們老巢遼東也不安全啊。」

    「可我怎麼聽說朝廷已經派人去遼東傳旨,說要楚國公撤軍,說是要議和啊。」

    「議什麼和啊,你聽誰胡說八道,你沒見朝廷最近動作頻頻嗎?剛整編了京畿,現在又調整了九邊各鎮,我告訴你們一個消息啊,如今除了咱們京軍九鎮外,兵部又剛整了五大軍區呢。這是為何,這是要跟韃子再大干一場啊。」

    「五大軍區?」

    田四賣弄的道,「沒錯,就是五大軍區。每個大軍區下轄三鎮,設一文臣總督,一內臣總監,再設一文官巡撫兼提督,一個武將提督兼一鎮總兵官,下面還有兩個巡撫加兩個總兵,每鎮還各設有一個監軍分守以及一個監軍御史和一個巡按御史。現在不叫九邊十三鎮了,叫五大軍區十五鎮。」

    「哪五大軍區,哪十五鎮啊?」

    「首先是這個遼東、登萊軍區,轄遼東、登萊、鎮江三鎮,遼東鎮又名旅順鎮。然後是遼西、寧錦軍區,下轄廣寧、寧遠、錦州三外埠。」

    「還有山東、真大軍區,轄濟南、真定、大名三鎮。最後兩個大家都熟悉,沒什麼變化,是陝西、三邊,轄固原、寧夏、延綏三鎮。山西、宣大軍區,轄太原、宣府、大同三鎮。」

    京畿九鎮,加五軍區十五鎮,這二十四鎮就是現在朝廷北方的全部軍力了。相比起之前,現在的軍鎮變少了許多,原來京畿地區除了京軍三大營外,還有三總督六巡撫八鎮總兵。

    特別是如今的這種新的軍鎮,一改原來的兵制,不再是鎮路協制,也不再是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各統一營,而是如楚軍一樣,總兵就是一鎮的最高指揮,下面師協營層層分設,指揮更清楚。

    而且雖然督撫巡撫監軍等位在總兵之上,但他們卻不再直接統兵了,也不再設督撫標營,總體來說,武將地位提升了許多。之前提督還只是臨時委任,現在則京軍三大營和五軍區都各設有一個提督,雖然還有一個文官提督,但武將的地位還是大大提升了。

    二連的百總杜子春卻更關心的是其它的東西。

    「皇上已經下旨讓楚國公撤兵,那楚國公是不是要回京來就任京營總督了?」杜子春道,「聽說楚國公麾下的幾鎮兵馬待遇最好,不但糧餉本來就高,而且從不剋扣缺餉,另外他們的賞賜總是極厚的,不但殺敵有賞,作戰也有賞,甚至就是訓練的好都有賞。聽說跟隨楚國公的那些九頭鳥,現在個個都在家購田置宅娶媳婦了。你們說,楚國公要是來京上任,那我們以後的餉銀是不是也會多起來,剋扣是不是也不會再有了。」

    「那是當然。」田四立馬回道。

    就在這時,一騎飛奔而至。

    藍色的軍袍上罩著紅色的號衣,胸口還有一隻九頭鳥。

    「是九頭鳥!」全天下也只有楚軍才是藍色軍袍紅色號衣,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城門的守軍一下子都認出那騎身份。

    田四見了連忙跑上前去,「九頭鳥的兄弟,是不是有什麼好消息!」

    那人瞧了他一眼,高喊,「大捷,遼河大捷,楚國公遼河大捷,殲滅韃虜五千,斬殺韃子皇帝黃台吉,斬三貝勒二固山三大學士,攻奪遼陽城!」

    田四聽了,一臉的震驚,好一會才回過神來,這時那九頭鳥騎士已經馳入城中了。田四看著那騎士背影遠去了,才終於回過神來,他看了眼同樣還在震驚中的手下,大聲喊道,「還在愣什麼,沒聽到嗎,楚國公斬殺韃子皇帝,奪取遼陽城了,快,立即大聲的宣揚起來。」說完,他轉身就跑。

    「大人,你去哪?」

    「我要立即去通知金吾大帥。」

    金吾大帥自然就是錦衣衛指揮使劉僑了,薛義聽了這話,點了點頭,終於明白傳言不虛,看來田四果然和楚國公有關係,起碼和劉金吾有關。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8
第366章 崇禎快要受不了了

    乾清殿裡,崇禎正與內閣和九卿議事,商議如何挽救關外的危局。崇禎的意思是議和,松錦大敗,大明在關外損失了十二萬大軍,山海關外八百里遼西,更只剩下了一座寧遠孤城。

    崇禎現在晚上根本睡不著覺,睡不了多久就會做惡夢,夢到清軍攻破了寧遠山海關,又一次殺到了北京城下。

    一想到,清軍可能又會如崇禎二年一樣的兵臨城下,還可能如去年冬天一樣攻入關內,劫掠河北山東,崇禎就越發的不安。

    尤其是現在洪承疇、孫傳庭都被俘虜了,連王廷臣、曹變蛟、楊國柱這等號稱知兵能戰的猛將都成了階下囚,吳三桂、祖大壽、秦良玉這樣的大將也都一敗再敗,崇禎都不知道還有誰能擋住韃子的進攻。

    韃子真要再次兵臨北京城下,崇禎都不知道還有何人可用。

    現在唯一可用的也就只剩下一個楚國公朱慈燁,可越是因此,崇禎越發不敢把這唯一的籌碼再輕易的扔上賭桌。

    朝廷重臣中,兵部尚書陳新甲是支持議和的,陳新甲做為兵部尚書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能擋住清軍,便只能寄希望於議和。內閣裡,周延儒也願意議和,但這個老狐狸卻不肯明確表態。

    崇禎知道,周延儒是因為吳反對議和,因此也就不肯出這個頭。

    吳堅決反對議和,認為要跟韃子戰到底。崇禎問他怎麼個戰法,吳的辦法就是立即放棄遼東之地,把楚國公調回關寧主持防守大局,然後以遼東撤回的精銳,和南方訓練的新軍,奪回遼西。

    對於這樣的方案,崇禎相當失望。倒不是崇禎捨不得放棄遼東,而是他覺得遠水解不了近渴。遼海已經封凍,中原的援遼兵馬甚至都沒來的及趕到遼東,現在朱慈燁的幾萬人成了一支孤軍。孤懸海外。

    能不能撐過這個冬天都還難說,這個時候調劉鈞回關寧,怎麼回?飛回來?

    此時,內閣六位大學士輔臣和九位上卿重臣。都拿不出一個合適的方案,卻反而又在爭論整編新軍的事情。

    由於遼西大敗,十二萬精銳盡失,剩下的八萬兵馬也都士氣低落,缺糧少械。急需休整和補充。因此,為了加強防禦,兵部剛剛主持了京畿防衛整頓,把京畿各鎮和京軍三大營整合一起,整編成了新的三大營九鎮。

    接著又把北方邊軍整編成了新的五軍區十五鎮。

    現在,兵部又計畫要把大明其餘各地的兵馬也按這一標準整合起來。

    「陛下,兵部計畫在京畿三大營九鎮,和北方五軍區十五鎮外,接著將中原和南方地區也統一整編。我們的計畫如下,湖北湖南兩省設一兩湖總督兼湖北巡撫。另一湖南巡撫,整編一鎮新軍。江西、浙江兩省設江浙總督,編設一鎮新軍。廣東廣西設兩廣總督,編一鎮新軍。雲南、貴州二省設雲貴總督,編一鎮新軍。福建、台灣設一閩台總督,編一鎮新軍。南直隸、四川、河南三省,每省俱設一總督,各編一鎮新軍。合計設八總督,編八鎮新軍。另外加上長江、北洋、東洋、南洋四鎮水師,總共是十二鎮新軍。加上北方的二十四鎮,全部一共三十六鎮新軍。」

    「兵部還計畫在今年內完成對各地衛所的撤除」

    崇禎很不耐煩的打斷了陳新甲的報告,「南方新軍要加快速度整編,朕知道兩湖和兩廣早就開始整編訓練新軍。走在各省前頭,現在其它各省也要加快。」說到這裡,崇禎掃了眼陳新甲繼續道,「朕這段時間接到許多地方奏報,都說多省官員在撤除衛所清理屯田過程中存在循私舞弊貪污受賄等嚴重瀆職情況,根本沒有做好整頓安置工種。反而趁機侵奪屯田,中飽私囊,導致許多原來的衛所軍官和軍戶,心生不滿,紛紛做亂,甚至加入流匪之中。」

    「立即暫停衛所撤除,選派官員赴各地審查整頓情況,打擊懲處貪污官吏,安頓各地衛所武官和軍戶,等情況查明穩定之後,再繼續整頓。」

    「遵旨。」陳新甲連忙回道。

    崇禎嘆了口氣,問,「有遼東的消息嗎?」

    「回陛下,暫時還沒有。遼海已經封凍,松錦又為韃虜所佔,現在與遼東交通斷絕,聯繫不易。」

    「陛下,錦衣衛指揮使劉僑在宮外侯見,說有遼東急報。」

    「快宣。」崇禎一聽有遼東消息,騰的起身,連忙喊道。自松錦大敗後,朝廷已經有好些天沒有和遼東聯絡上了。

    遼東的朱慈燁所率三鎮兵馬,算是眼下朝廷最精銳的兵馬了,崇禎十分擔心這支兵馬也點什麼意外,那真是無人可用了。

    劉僑跟隨宦官入殿,身上還穿著一身平常的白袍,顯然是急於入宮過於匆忙都來不及換。崇禎這個時候根本顧不上這些失禮的小節,他急問,「劉卿,是何消息?」

    劉僑一下子跪倒在地上,激動的喊道,「陛下,天大的好消息,楚國公剛派人入京報捷,楚國公他」

    「他怎麼了?」

    「難道楚國公也兵敗了?」周延儒問,說這話的時候他甚至有點小小的期待。

    「楚國公此前接陛下旨意,令其督師關外後,因為距離錦州路遠,便自海州揮師北上直攻遼陽,準備攻敵必救,圍魏救趙。」

    「胡鬧,陛下明旨讓楚國公揮師救援錦州,朱慈燁卻搞什麼圍魏救趙,他這是故意抗旨,故意陷遼西軍於危難之中。」周延儒立即高聲叫道,「陛下,老臣以為皆因朱慈燁抗旨,才有松錦之敗,當議朱慈燁之罪!」

    崇禎這個時候卻不想再去糾結這些,他沒理會周延儒,而是向劉僑追問。

    「然後呢?」

    劉僑撇了周延儒一眼,然後音量提高了幾分,高聲道:

    「然後楚國公此舉果然逼黃台吉親自率軍回援,楚國公聞訊之後,派部份兵馬打著他的旗號出現在遼陽城下虛張聲勢,然後楚國公卻半路殺向來援的黃台吉。在錦州城破之前。楚國公於遼河西岸以兩萬兵夜襲黃台吉五千援遼陽人馬,一夜大戰,大獲全勝,全殲五千韃子!」

    「黃台吉呢?黃台吉呢?」崇禎激動的高喊。眼楮都泛著紅光。

    「楚國公陣斬黃台吉!」劉僑高聲稟報導。

    「陣斬黃台吉?」崇禎喃喃念叨了好幾遍,然後突然放聲大笑,哈哈哈的笑了大半天,笑到最後眼淚都下來了,他依然止不住笑聲。

    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日數驚,崇禎的心臟都要受不了。

    周延儒和吳等一眾大臣也都呆滯當場,誰都沒有料到居然是這個結果。清軍在遼西一路大勝,怎麼黃台吉卻被朱慈燁殺了,這是真是假?

    「此事當真?」笑夠了後,崇禎也忍不住再次問道。

    「楚國公的親筆信,那一戰,五千韃虜盡沒,楚國公斬殺黃台吉外,還斬殺三貝勒兩固山和三大學士。另牛錄章京以上百餘。黃台吉和一眾貝勒、固山的首級都正在送來京師路上。」

    「還有一個好消息,楚國公已經奪取遼陽,現在正兵發瀋陽!」

    「虜首黃台吉死了,哈哈哈,死的好。」崇禎忍不住再次笑道。

    周延儒心裡有些酸酸的,忍不住道,「可惜晚了一點點,要是楚國公能夠早一點斬殺黃台吉,那麼松錦也不會失守了。」

    「還有,楚國公若是接旨之後直接發兵援錦州。而不是圍魏求趙打遼陽,定不會有松錦大敗了。」

    這番話,聽的劉僑心頭大怒。

    忍不住就反駁道,「海州距離錦州數百里之遙。就算楚國公接旨之後立即往援,可錦州也根本堅持不到那個時候。誰能料到,松錦十幾萬兵馬,居然在短短時間就敗的一敗塗地?若是他們能稍微多堅持幾天,局勢又豈會如此?」

    「好了,不要說了。」崇禎叫住他們。他心裡此時其實和劉僑的想法是一樣的。遼西二十多萬大軍,白白耗費了無數糧餉,除了吳三桂開始打的那幾個小勝仗,真的沒什麼用。一敗再敗,松錦居然半個月都沒守住。

    可這事也不好多提,畢竟若不是崇禎一味力主集結大軍於遼西,要反攻復遼,也不會有後來吳三桂的冒進,更不會有之後松錦的大敗了。說到底,松錦大敗他有很大的責任。

    但確實很可惜,劉鈞斬殺黃台吉還在松錦失守之前,若是斬殺韃子皇帝的消息早一點傳到松錦,只怕松錦都不會失守了。

    雖是遺憾,可如今的結果也已經是相當的好了。劉鈞斬殺了黃台吉,攻佔了遼陽,這使得局勢大變。

    崇禎甚至在想,若是劉鈞能趁機攻下瀋陽,那就更好了。

    「遼河一戰,遼東兵馬傷亡如何?」崇禎問。

    「楚國公所部傷亡不輕,折損不下五千。」劉僑回答。

    「殲黃台吉精兵五千,自身才折損五千餘,一換一的戰損,也唯有楚國公才能打出這樣的驕人戰績。」

    「陛下,臣以後,楚國公所部現在十分危急,如果楚國公真的發兵瀋陽,那麼他這就是孤軍深入啊。萬一韃虜回援合圍,被圍在遼瀋,那麼有全軍覆沒之危。陛下,如今我朝遼西新敗,就剩下楚國公所部遼東軍一支精銳,切不可有個閃失。一旦遼東軍沒了,那關外再無可制韃虜之兵。」

    吳一番稟奏之後,請求立即傳旨遼東,讓劉鈞撤兵。

    「應立即下旨楚國公,令其撤回旅順,不可孤軍深入敵人腹心,不然有覆沒之危。」

    崇禎有些猶豫,他心裡其實很期待劉鈞能夠再出奇蹟,萬一攻破瀋陽了呢。

    「陛下,楚**孤軍懸於遼東,不過三鎮兵馬幾萬人而已。如今還要分兵留守旅順、鎮江,且冬季遼海冰封,北洋水師一時無武之地,楚國公真正能用之兵不過兩三萬人,還在遼河損失不小,更兼還得分兵留守遼陽、海州、蓋州、復州諸城,以保後路。這樣一算,楚國公真正能用來攻打瀋陽的兵有多少?兩萬之數都不足,而韃子皇帝雖被斬殺,可後金實力依舊強勁,不說十萬,就是五萬兵馬殺回去,楚國公也頂不住啊。」(未完待續。)

    ps︰感謝hsq168、笑帥※天下、左道之人而、飄飄黑雪、範宣子、鬼夫諸位支持,謝謝大家。大家還有月票麼!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8
第367章 擁兵自重

    重臣退下之後,崇禎依然沒有個主意,猶豫不決。

    他絕沒料到在松錦大敗之時,遼東卻反而取得出人意料的大捷。黃台吉被斬殺陣上,遼陽被收復,遼東軍甚至已經兵臨瀋陽城下。這連串的勝利,甚至堪稱自天啟以來未有之破天荒的大捷。

    但由於松錦的大敗,又使得崇禎患得患失起來,他一方面高興遼河的大捷,一面又擔心冬季到來後,成為孤軍的遼東軍深入瀋陽城下會有個閃失。

    他很擔心朱慈燁在瀋陽孤軍深入,會出現壞的變化,擔心朱慈燁的遼東軍撐不過這個寒冬,更擔心西北重起的流匪變亂,越鬧越大,可能竄向中原和東南地區。也擔心東南一帶的抗稅越來越嚴重,加劇朝廷的財政危機。

    而且他還很擔心寧遠的吳三桂和祖大壽,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在寧遠穩住陣腳,他心裡還擔憂他們會降敵。祖大壽《無》《錯》的好幾個兄弟甚至是幾個兒子都早降了清,還在清軍中擔任要職。誰也說不定,什麼時候祖大壽就如同錦州城裡的夏成德一樣的突然就獻城降清了。

    這些天,崇禎每天五更照例要到乾清宮丹墀上焚香拜天,總要為這些擔憂向上天祈禱。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松錦大敗的惡劣局勢下,遼東竟然還能傳來如此好的消息。他感覺上天還沒有拋棄他,上天還是眷顧大明的。

    重臣退下後,崇禎又開始在丹墀上焚香祈禱,他暗暗祈盼,希望朱慈燁能再傳捷報。他期望過些天突然就又接到遼東來的捷報,說已經攻破了瀋陽。

    午時,崇禎穿著常朝服,在殿中喝了碗冰糖燕窩湯,吃了一塊糕點。就算是午膳。太監們按照例常慣例,在他的御案上擺了個百事大吉盒,裡面裝著柿餅、粟子、冬棗等,但他只是望了一眼,一點吃的**都沒有。

    「吳協理到了沒有?」崇禎問。

    「回陛下,吳協理已在殿外侯見。」

    「宣。」

    不多時,京營警備大營協理吳襄入殿,叩拜行禮。

    崇禎皇帝虛抬手臂,讓他免禮平身。這位警備協理吳襄正是遼西提督吳三桂的父親,曾任遼東總兵官。當年因援大凌河潰敗逃跑而被撤職,但因吳家在遼軍中的重要影響力,崇禎撤除吳襄總兵職的同時,又不得不加封吳三桂為游擊將軍,而僅隔一年後,又讓吳襄恢復總兵之職。

    在吳三桂升任遼西提督之時,崇禎也加吳襄都督府職。如今吳三桂兵敗遼西,並沒有被降罪貶職,在設立五大軍區後。原遼西提督吳三桂成為了遼西、寧錦軍區的提督總兵官,兼任寧遠總兵。

    而吳三桂的父親卻更不降反升,從無實權的五軍都督府升任了京營警備大營的文臣協理,與另一名勳貴國公提督和一名內臣提督共同統領警備大營。節制著警備大營的昌平、通州、密雲三鎮。

    崇禎很清楚,遼西兵敗之後,朝廷損兵十餘萬,關外僅剩下寧遠一城。吳三桂和祖大壽本來都應論罪責罰。但遼西只剩下寧遠,寧遠又以吳三桂和祖大壽的寧錦兩鎮兵馬實力保存稍好,無論如何。這個時候朝廷都不能處罰他們。

    他不但不能處罰吳三桂和祖大壽,甚至還得加他們的官職,好言慰問。

    今天,崇禎召吳襄入見,就是想與他商討關於遼西的事情。

    崇禎問吳襄關於遼西局勢的看法。

    「陛下,祖宗之地,不可棄也。」這位商人出身,後來考取武進士,被遼東王李成梁招攬入麾下,最後又與遼西將門祖氏聯姻的警備協理回答道。

    聽到這個回答,崇禎不置可否。

    「愛卿覺得令郎還可再戰否?」

    吳襄猛然明白過來,皇帝這是想要趁遼東大捷的時機,讓寧遠兵馬反攻遼西。他很清楚寧遠現在的情況,兒子吳三桂已經與他通過書信,告訴過他寧遠現在的真實情況。寧錦兩鎮損失慘重,而朝廷新設立五大軍區,又把山海關從遼西提督中分出,歸入了京營衛戍大營。

    如今吳三桂雖然依然還掛著遼西提督之職,但事實上,整個遼西、寧錦三鎮,只剩下了寧遠一座城池,吳三桂這個遼西提督總兵官,駐地被定在廣寧,那裡現在還被清軍佔據著,祖大壽這個錦州總兵,同樣防地被清軍控制。

    吳三桂在寧遠收攏敗兵,把這些別鎮的敗兵都整編進了自己的軍中,現在遼西寧錦三鎮勉強又編滿了九萬兵,但實際上只有八萬,有一萬空額。這八萬還多是敗兵,缺甲少械,軍心不振。

    這些人勉強守著寧遠還可以,若反攻遼西,肯定不行。

    吳襄伏地,小心謹慎的道,「遼西新敗,督撫被擒,如今軍心不振,士氣低弱。而且原本大軍糧草器械都屯於筆架山、塔山,現在俱都失落。雖寧遠名有滿編三鎮兵馬,但實只有八萬,其中還缺將少械,真正可堪戰者不足三分之一。」

    「況且,各鎮兵馬已經許久沒有發餉,也沒有糧草,若要發兵,須得籌集糧草,補給器械,然後可戰。」

    說到底,還是要錢。

    崇禎皺了皺眉頭。

    「朕收到奏報,韃虜主力已經回師瀋陽,如今遼西松錦由清虜瓖藍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統領,有三萬滿蒙兵馬。如果器械糧足,寧遠兵馬可能出戰?」

    崇禎今天與眾大臣商議,想來想去,覺得都不能任由清軍回師打遼東軍。他想,如果寧遠軍能夠在這個時候發動反擊,若能趁機收復松錦那是最好的,萬一不行,也希望能夠把松錦的清軍牽制住,好減輕遼東方面的一些壓力。

    「只要糧餉器械充足,遼西兵馬可發動反攻。」

    「那要遼西出兵,需要糧餉多少?」崇禎問。

    吳襄跪在地上,報出一個數字,「至少需銀元三百萬,銀錢到後,器械補充後。一個月後即可出兵。」

    崇禎聽到這個數字直吸冷氣,「三百萬銀元?」

    吳襄緩緩答道,「遼西新敗,器械損失大半,必須補充器械馬匹。此外,新整編兵馬,也需要發給糧餉,要出兵,還得發給開拔銀和行糧,因為剛歷新敗。因此這筆錢還得增加,如此才能讓兵馬出戰。此外,還得徵召民夫運送糧草器械到前線,也需要徵召民夫車馬,皆需用銀。」

    總之,吳襄詳細的給崇禎列了一個開支表,要讓寧遠兵馬出戰,三百萬銀元開支只多不少。

    崇禎暗自搖頭,別說三百萬銀元。現在讓他拿一百萬銀元,他都拿不出來了。

    這時,崇禎起身長嘆,「朝廷拿不出三百萬銀元。」他又重複了一句。然後無奈的道,「吳卿退下吧。」

    稍後,崇禎又召兵部尚書陳新甲和侍郎倪元路進見。

    「湖北的第十鎮也是楚國公一手訓練出來的新軍,可否調他們入遼西作戰?」

    「陛下。臣以為此時不能再調第十鎮入遼。」倪元路奏道,「最近陝川頻奏,李自成和羅汝才等有捲土重來之勢。如今因秦軍和川軍入遼,他們越鬧越大,地方官府已經難以遏制。現在有第十鎮扼守荊襄,才使得流匪不得出川陝,如果第十鎮一旦調離湖北,只怕流匪就會出川陝,為禍中原,流竄東南,重演先前之亂。」

    「那就調四鎮水師援遼。」崇禎端起一杯茶,幾口喝乾。

    倪元路依然反對。

    「陛下,水師不習陸戰,更不適北方嚴寒,其長於水上艦船作戰。如果調他們入遼,與清騎對戰,那是以已之短攻敵之長,極不可取。況且,現在北洋水師已經在遼東,剩下三鎮水師,長江水師要協防長江沿岸,東洋和南洋,也要協防東南沿海。」

    這下崇禎真有些不知道要如何開口了,他只能默默的喝茶。

    良久後,崇禎坐在御座嘆聲道,「關於關外戰局,你們說的沒錯。假如沒有義州和松錦大敗,假如洪承疇、孫傳庭還在,朝廷有他們統領遼西兵馬,現在還可心趁機發起發攻。可眼下遼西精銳盡失,軍心不振,吳三桂和祖大壽也根本無心再戰。」說到這,崇禎雙手緊握成拳,「可惜,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卻完全指望不上。」

    「幸好我們還有楚國公,還有遼東軍。」陳新甲道。

    崇禎望了他一眼,道,「可楚國公現在孤軍遠在遼東,深入敵後,若遼西兵馬能夠配合發起一波反攻,起碼也能牽制一下清軍,可遼西兵馬完全指望不上,遼東軍只能孤軍作戰。朕只剩下了遼東軍這支勁旅。」

    「朕思慮再三,不能再拿遼東軍冒險。」

    「此時穩妥一些總不會錯的。」陳新甲道。

    「內閣的諸位大學士都認為應當立即把遼東軍調回來,放棄遼東的旅順和鎮江。」崇禎咬著牙幫,「若關寧有失,遼東守之也是無用。但朕不想就這樣放棄遼東,陳卿,我希望你能立即派人與清人會面,與他們議和。大明願意用遼東的金、復、蓋、海、遼諸州之地,換取清人所奪佔的松、錦、義、廣寧等諸地,兩家以遼河為界,遼西歸大明,遼東歸後金,雙方休兵罷戰。」

    「鎮江和旅順二地呢?」陳新甲問。

    崇禎皺眉道,「總要爭一爭的,如果可能,朝廷還是希望能保留鎮江和旅順二地,有此二地在手,能夠大大牽制後金,側面護衛遼西安全。特別是鎮江,保有控制鎮江,就能防止後金再侵朝鮮。」(未完待續。)

    PS︰感謝啊丹有才、MWEB、leon浪子、笑帥※天下、西楚幽溟、星?魚?、難得He糊塗、leon浪子、angang9349a、卑微的行者、飄飄黑雪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啊,一天五十多票了!

    第367章擁兵自重︰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8
第368章 太玉兒

    阿濟格一身雪白的正白旗綿甲軍服,威風凜凜。¥,

    「肅親王正在商議軍務,不得打擾!」幾名穿著藍色綿甲軍服的正藍旗衛士攔住了阿濟格。

    「放肆!」阿濟格一甩手,取出一個捲軸高高起舉,「這是輔政王的信!」

    「輔政王是誰,沒聽說過。」甲喇章京福哈慢條斯理的說道,彷彿根本不認識阿濟格一樣。

    阿濟格知道福哈是豪格心腹部下之一,打起仗來很猛,對豪格更是忠心耿耿。福哈當然也是認識阿濟格的,他們以前還一起打過仗。現在這傢伙卻當作是不認識自己,於是他微微一笑,「福哈,你現在是甲喇章京是吧,那你知道我現在是什麼官職爵位嗎?」

    「我只知道你是正白旗的,而我是正藍旗的,你什麼官職爵位與我何干。」福哈冷哼一聲。

    「沒錯,我是正白旗的,告訴你,我如今被輔助王新授兵部尚書之職,另外我還剛被晉陞為英親王,你不過是個小小的甲喇章京,見到和碩親王敢如此無禮?」阿濟格的聲音已經帶著些低沉。

    福哈只是充耳不聞。

    「我帶有諸貝勒選舉皇帝會議的結果。」阿濟格道,「你真以為你們能無視諸貝勒的選舉結果?」

    福哈認真打量了阿濟格手上的那封捲軸,「肅親王都沒有參加,諸貝勒有何資格召開會議推舉新皇?」不過話是如此,最終他還是往旁邊一站,「你必須給肅親王一個解釋!」

    阿濟格微微一笑,「我會的。」說完,他推開門,進入了肅親王的府中。

    肅親王府中大廳裡,正在商議瀋陽防禦的一眾人見到阿濟格走了進來,都停了下來。

    「聽說有人回來了,沒想到是你。」豪格見到叔父阿濟格並沒有什麼高興的表情。

    「看到我回來了難道你不高興?」阿濟格走上前,目光掃了一眼廳中的一座將領們。主要都是正藍旗的人。

    「你回來了,是不是睿親王和禮親王也回來了?」豪格依然坐在座位上,絲毫沒有起來,阿濟格曾經也是瓖黃旗的旗主。不過那是很早的事情了。阿濟格打仗勇猛,但卻比不上他的胞弟多鐸更猛,論智謀,又比不過他的另一個胞弟多爾袞。因此如今多爾袞掌正白旗,多鐸掌瓖白旗。而阿濟格只掌握著少數牛錄。

    豪格身為四大親王之一,又握著正藍旗,因此他並不把這位只大他幾歲的叔父放在眼中。

    「他們稍後就到,一同回來的還有五萬大軍,鄭親王率三萬人留守松錦。」阿濟格道,「我先一步回城,替他們向你轉交一封書信。」說著,他把那封捲軸送到桌上。

    「有什麼話你直接口頭傳答不就好了,何必還要如此正式?」豪格伸出手,拿起信在手中把玩。這封信很正式。上面有三個火漆封印,豪格仔細看了一下,分別是代善、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三位親王的封印。「居然三位親王用印,如此鄭重,裡面寫的是什麼?」

    「你看了就知道了。」阿濟格笑道。

    豪格揭開火漆,展開信紙。

    阿濟格饒有興致的看著豪格閱讀書信,豪格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豈有此理!」

    豪格看到最後,已經怒火中燒,一掌重重的拍在桌上。

    諸將都齊齊望了過去,不明白信上寫了什麼。

    豪格掃過眾人。最後目光停留在阿濟格的臉上,恨恨的道,「多爾袞和代善、濟爾哈朗等在錦州已經召開了諸貝勒會議,在我與數位貝勒不在場的情況下。他們私自議會,推舉了新的皇帝,多爾袞三人還給自己加了一個輔政王的新頭餃。」

    「你也是四輔政王之一。」阿濟格笑著在一邊補充道。

    「他們推舉何人為新皇,總不會是多爾袞吧?」一名正藍旗的梅勒章京冷笑道。

    阿濟格回道,「睿親王現在是四輔政親王之一,另三位是鄭親王濟爾哈朗、禮親王代善還有你們的主子肅親王豪格。兩黃旗、兩白旗、兩紅旗還有瓖藍旗。七旗一致推舉由先皇皇子繼位,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之制,諸貝勒最終選舉由皇九子福臨繼承皇位。」

    「福臨才三歲,他如何繼位為皇?」豪格怒道。

    阿濟格笑道,「正因為新皇年幼,所以大家才又選了四親王輔政,直到皇帝成年後再還政於他。」

    「要選先皇之子繼位,我們主子才是最佳人選!」又一名梅勒章京喊道。

    「你家主子母親地位太低,子憑母貴,低賤的母親生出的兒子哪有資格繼承皇位!」阿濟格冷笑道。

    「福臨的生母也不是皇后!」

    「福臨母親是永福宮莊妃,按我們滿人一夫多妻制習俗,中宮皇后與四宮妃都算是嫡妻,皇后與其它三宮貴妃都無子,自然就當立永福宮莊妃之子福臨為新皇。」阿濟格反駁道,「若是豪格的母親位在莊妃之上,我們自然就選豪格繼位,可既然肅親王母親只是庶妃,那就當由福臨繼位。」

    「這不公平,福臨才是三歲小兒,乳臭未乾,如何當皇帝?」

    「你的意思是要選年紀大的人當皇帝?那不論是禮親王還是鄭親王,都比豪格年紀大,是不是就當選他們?」

    阿濟格再次強調,「這是諸貝勒會議共同推舉的結果。」說完,他冷冷的哼了一聲,「之前先皇救援遼陽被襲,你們可有增援?沒有,你們在城中坐視陛下被伏擊,最後還丟了遼陽逃跑,你們還有何資格談繼位皇位?若非你們,眼下我們都說不定攻破山海關,拿下北京城了。」

    豪格心中萬分不甘,可眼見各旗已經在錦州達成一致,共同選出了福臨繼位,他也只能含下這枚苦果。連兩黃旗都同意了這個結果,就算他不同意,僅憑著正藍旗的幾十牛錄又有何用。

    「劉繼業正在圍困著瀋陽城,你們回來的正好。」良久之後,豪格心情沉重的說道。「我們什麼時候向明軍發起夾擊?」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雖然我們率領五萬大軍回援,但現在大軍並不在瀋陽城外,接下來一段時間,你們還得繼續獨自抵抗明軍的圍城進攻。」

    「你不是說五萬大軍回援嗎?」豪格問。

    「確實有五萬大軍回來,但他們不是直接回瀋陽。」阿濟格微笑著對豪格道,「如今遼海封凍,遼西松錦又為鄭親王佔據,劉繼業已經成為一支孤軍。這個時候,我們想的不應當只是如何解瀋陽之圍,而是要考慮如何趁著這難得的機會,一舉把南朝最後的這支精銳勁旅給滅掉。」

    「你們有何打算?」

    「睿親王和禮親王率大軍去了海州,先收復遼東軍防守兵力極少的海州,截斷明軍的退路,然後再奪回遼陽,一舉把劉繼業圍在遼瀋,把他們殲滅。」

    「可劉繼業兵鋒正銳,他們有許多大炮,僅憑瀋陽城中兵馬,只怕很難保證城池不破。若讓明軍攻入城中,將會造成很大損失。」

    「憑瀋陽堅城,還有諸多滿蒙八旗,和城中青壯,難道還守不到大軍回來?哈哈,肅親王,你莫不是在遼陽城中被嚇破了膽吧。幸好,三位輔政王任命為回來主持遼陽防守。」

    「有本王在,憑什麼由你來主持瀋陽城防?」

    「就因為我們守住義州,攻破松錦,殲滅南朝十餘萬大軍,而你卻直接丟了遼陽逃跑,害死了先皇!」

    「你!」

    「豪格,你只是四輔政親王之一,現在三位親王一致同意任命我主持瀋陽戰局,你有意見也無法反對。自現在起,瀋陽戰局由本王主持,肅親王負責後勤輔助。順便告訴一下你,本王現在是正白旗固山額真,還由三輔政王一致同意通過加封為英親王,另外也還是新任的兵部尚書。」

    「現在,還請肅親王與諸位,隨我一起前往永福宮,請新皇繼位。」

    瀋陽皇宮,永福宮。

    皇九子福臨的母親莊妃大玉兒坐在中宮皇后哲哲的旁邊,黃台吉生前娶了許多妻妾,其中原配早亡,後來娶的諸多妻妾中,尤以五宮妃最尊貴。而這五宮妃一後四貴妃都來自於蒙古,其中有三個還都是來自一個蒙古部落,中宮皇后還是莊妃的姑姑,而另一位妃子海蘭珠是莊妃的親姐妹。另一位妃子,則是蒙古林丹汗的大福晉。

    現在永福宮裡,中宮皇后坐在最上首,旁邊做著莊妃,再依次是其它三宮妃。年輕美麗的莊妃身著縞素,懷裡抱著才三歲的皇九子福臨。

    「娘娘,諸貝勒已經共同選舉先皇第九子福臨為新皇。」阿濟格上前,向她們稟報這個消息。

    看著阿濟格遞上來的那張信紙,皇后看了看,遞給了莊妃,莊妃接過,有些難以置信的激動。兒子才三歲,怎麼也不可能輪到他來當皇帝,可現在卻成了事實。

    博爾吉濟特氏沉吟片刻,微微點頭,「既然諸貝勒已經共同推舉福臨為新皇,那就擬旨詔告天下吧。」

    「遵旨。」

    阿濟格與豪格等一眾臣子紛紛跪在地上,向皇后叩頭。再等片刻,等詔書發出後,皇后就要正式改稱為皇太后,而新皇的生母莊妃,也將同樣尊稱為皇太后,以後就是兩宮太后。

    「等擊退南朝劉繼業兵馬,諸王回京後,就正式為先皇發喪,然後為新皇舉行登基大典!」(未完待續。)

    PS︰感謝寒城ず碧風、性本愛美女兩位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8
第369章 勤王

    黃台吉突然被劉繼業斬殺於遼河戰場,留下了一個棘手的皇位繼承問題。原本黃台吉長子肅親王豪格擁有最大的繼承可能,但多爾袞三兄弟的從中干涉作梗之下,最後宗室們達成了妥協,既沒讓豪格坐上皇位,也阻止了多爾袞問鼎大統,最終由黃台吉三歲的第九子福臨繼位。

    本來皇帝突然戰死,這個時候自然應當選擇年長且有戰功的豪格繼位最好。但多爾袞三兄弟實力強勁,堅決反對,又在選舉會上使了狡詐手段,才使得最終皇位落到了福臨頭上。

    對於這個結果,上三旗勉強接受,兩紅和瓖藍旗也勉強接受,最終只有豪格被坑。

    事實上,誰都明白,福臨現在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若不是有劉繼業兵圍瀋陽,這個皇位是絕不會落到福臨頭上的。福臨雖然被選為皇帝,可實際上朝廷大權卻操在四大輔政親王手上。

    依然是憑實力說話,四親王掌控朝政,多爾袞三兄弟依然實力最強。原來由黃台吉親領的兩黃旗,如今正黃旗交給英親王阿濟格暫代旗主,瓖黃旗則交給代善已逝長子岳托的長子介親王羅洛渾暫代為旗主。

    如此一來,多爾袞三兄弟掌握了兩白和正黃三旗,代善爺孫兩則掌握了兩紅和瓖紅三旗,實力最為強勁,剩下兩藍旗,則肅親王豪格依然掌握正藍,鄭親王濟爾哈朗掌握瓖藍旗。

    對於多爾袞和代善一老一少兩個狐狸把兩黃旗給瓜分了,才三歲的新皇當然管不了,兩宮太后也管不了。濟爾哈朗向來軟弱,就算敢怒也不敢言,剩下豪格一個,就算怒了也沒有人理。

    劉鈞原本計畫是要搶在清軍回援之前,就拿下瀋陽。

    可是事實上的情況,卻遠遠超過了計畫的預料。後金奪取瀋陽後。將國都遷於此處,並在這裡經營多年。早已經經營的十分穩固,不說瀋陽城高牆堅,而且在瀋陽的外圍,有無數的城池堡壘。

    加之天寒地凍,連日雨雪交加,使得劉鈞的攻城計畫受阻。

    而此時,滿人卻不顧雨雪,全面動員。

    八旗三百多個牛錄,加上漢軍四旗以及蒙古八旗的幾百個牛錄。也都緊急動員起來。以往每次出兵,各牛錄都僅徵召幾人甚至二三十人而已,而這次,滿漢各牛錄的披甲不但抽調一空,就連其餘青壯旗丁也都徵召起來,甚至各旗旗丁們的青壯包衣奴才也都抽調一空。

    最精銳的披甲都集結起來,趕往瀋陽勤王,一部份則駐守撫順等大城,而一般的旗丁青壯則把守周邊一些要地。各地的村堡。則只以老弱和婦女守衛。

    面對著斬殺了黃台吉的南朝楚軍,面對著這支打著九頭鳥旗幟的軍隊,滿清上下無比畏懼。自努爾哈赤起兵以來,他們還是頭一次如此畏懼一支明軍。

    雖然清軍緊急動員。可自遼陽到瀋陽之間的諸堡,還是紛紛陷落。那些堡壘根本擋不住擁有諸多輕重火炮的明軍攻擊,每次都撐不過一天。

    黃泥窪堡、爛泥鋪堡、王大人堡,刺榆陀堡、武靖營、章義站、十里河站、沙嶺堡、奉集堡、大石橋堡、平安堡、淨煙堡、平洛堡、白塔鋪等諸堡。接連被破。

    沿著遼河、哈刺河、渾河、太子河,楚軍一路推進,就和推土機一樣。凡是擋在前面的城堡都一一攻破。而孔有德他們的那四個協的改編軍,更是四處散開,跟著九頭鳥的後面。

    楚軍只打那些城堡,而剩下的村莊屯子,則全都交給這些降兵掃蕩。有了劉鈞的劫掠許可令,這些降兵充分的發揮出他們的劫掠本領,一路燒殺搶掠,認真的對遼瀋一帶執行著搶光殺光燒光的三光策略。

    遼瀋一帶,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

    劉鈞除了把遼陽到瀋陽之間的渾河一線的幾座城堡留著,其餘的各堡在攻破之後,全都予以摧毀。

    大軍掃蕩完諸堡,到達瀋陽後,劉鈞駐兵於瀋陽西面的沙嶺堡、大石橋堡、平洛堡三堡,並沒有實行四面圍城計畫。

    三堡每堡駐軍一協,加上一個協的機動兵馬,瀋陽城外,楚軍只有不到兩萬。外加上兩萬在周邊搞堅壁清野,蒐集糧草的改編降兵。

    十二月初一,瀋陽城西二十里外的大石橋堡。

    堡上,九頭鳥旗幟高高飄揚,隨風獵獵。

    一隊隊衣甲鮮明的楚軍不時的策馬進出堡門,這些騎兵都是遼東鎮指揮部直轄的偵察營輕騎,自到達瀋陽城下後,劉鈞便派出大量輕騎,用以偵察敵情,以及聯絡各部間的通信。雖然說瀋陽城下的楚軍數量不多,可劉鈞依然把兵分駐於三個城堡之中,每堡間都相距二十里左右。

    劉鈞沒有把兵馬都集中於一堡,他有那個自信,認為分兵屯守三堡更有利防禦。

    劉鈞現在也不急著進攻瀋陽了,他正在讓那些被四處抓回來的清人加緊改造三座城堡。劉鈞計畫把三座城堡打造成一座立體防禦的稜堡要塞,用這種新式稜堡配上楚軍的銃炮,跟清軍打一場硬戰。

    每天都有大批的清人被押送過來,加入築堡隊伍之中。同時,每天還都有大批的牲畜和糧食草料運回。

    有這些蒐集掠奪來的糧草,劉鈞越發的有信心在瀋陽城下跟韃子硬戰了。

    天寒地凍,劉鈞在城堡裡吃著火鍋,熱騰騰的火鍋吃起來十分的舒爽。一邊吃火鍋,劉鈞一面聽著參謀們的稟報,越來越多的清軍雲集瀋陽。

    甚至有許多自黑龍江流域的女真部落,也帶著人馬趕來了。這些部落以往一直都是以建州女真為主的滿清的死敵,但在努爾哈赤和黃台吉父子兩代不遺餘力的征討下,早幾年前,各部就已經基本上都臣服了滿清。

    「現在瀋陽城裡的主持防守的是英親王阿濟格,他是多爾袞的兄長。在多爾袞與代善等人於錦州推舉了三歲的福臨為滿清新皇后,阿濟格升為和碩英親王,並任正黃旗的代旗主兼滿清兵部尚書,奉命主持瀋陽的戰局。」

    「有個三十多歲的勇猛皇長子不選。選個三歲的孩子當皇帝,看來滿清也不是鐵板一塊,一樣是勾心鬥角內部矛盾重重嘛。」劉鈞笑著說道。

    坐在劉鈞對面的是巡按李春江,他身披著一件貂裘,也不怕熱,一面吃著羊肉火鍋,一面微笑,「黃台吉在時,還能壓制住那些宗室,可現在他突然被殺。豪格當然就弄不過多爾袞等實力宗室了。被奪了皇位也很正常,據說當年努爾哈赤不就有意想讓多爾袞接位,可最後皇位不是讓黃台吉給奪了嘛,韃子嘛,雖然說搞了個諸貝勒共同推舉皇帝,可實際上,還不是誰人多馬壯,誰就話語權更大。」

    「這個豪格也真是窩囊,居然就這樣服軟了。本來還期待著韃子相互間鬥一鬥呢。」範志完喝了一杯酒,有些失望的道。

    「韃子又不蠢,豪格更不蠢,這傢伙也是東征西討久經戰陣的。現在我們兵臨城下,他們再怎麼鬥,也肯定會先槍口一致對外的。若是沒有我們在此,說不定他們還真會鬥一斗。不過豪格終究實力太弱。代善是老狐狸,濟爾哈朗又隨風倒,沒有他們的堅決支持。豪格哪搞的過多爾袞三兄弟。」傅宗龍夾了一片滾燙的羊肉吃下,一面緩緩道。

    傅宗龍轉而對劉鈞道,「督帥,多爾袞和代善率五萬大軍回援,卻不直接來瀋陽,反而去了遼陽,這是想要先破遼陽,然後斷我歸路,要把我們圍在此處啊。」

    「遼陽有傅山在呢,他有兩個協的兵馬,還有一座完好的遼陽城,就算多爾袞有五萬精兵,可想奪遼陽,那也是休想。」劉鈞早已經知道了多爾袞他們回師後沒來瀋陽而是去了遼陽,對此劉鈞並不擔憂。

    傅山率一萬兵馬守遼陽,以如今這個天寒地凍的季節,雖說因此傅山得不到水師的援助。可他有遼陽堅城可守,清軍想要攻破這樣一座一萬精銳把守,且有諸多大炮防守的堅城,那可是相當難的。

    楚軍又不是一般的明軍,說破城就破城。

    若是一般的明軍,遇五萬清軍精銳圍城攻打,還孤立無援,說不定還真守不住多久。不過就算是當年的大凌河之圍,祖大壽率領的遼西兵馬,在僅有半月存糧,大凌河城還沒有修築完成的情況下,面對清軍大軍的圍城,依然都堅守了三個多月。而歷史上的錦州之圍,祖大壽更是在有糧草的情況下堅守了一年。若不是援軍盡敗,加上城裡有將領降敵開城接應清軍,祖大壽還能守更久。

    因此可以說,清軍攻城的本領其實不怎麼樣。他們上次破錦州雖快,可也同樣是因為有內奸,加上他們得到了寧錦軍的火炮。

    錦州缺少火炮的情況下,才擋不住清軍的大量火炮攻城,不過楚軍是不用擔心清軍的火炮的。他們的火炮都是明軍淘汰不要的貨色,比大炮,那他們真是班門弄斧,楚軍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對於楚軍最大的威脅不是清軍的火炮,而是糧草和炮彈的補給問題。

    不過現在的情況,楚軍奪取遼陽,掃蕩遼瀋時,得到了大量的糧草物資,這些糧草完全可以供應楚軍長期作戰。

    彈藥問題,暫時也不用擔憂,這次出征的時候攜帶了不少,現在依然還有很充足的彈藥。正因此,現在劉鈞是穩坐釣魚台,就算沒有如計畫一樣的快速拿下瀋陽,他也不擔心。

    若是一般的明軍,是絕不敢深入敵境,更不敢在成為孤軍的情況下,還能如此樂觀的。

    「我覺得我們現在倒不用急著主動出擊,完全可以坐等韃子來攻打,我們可以坐著後發制人。」參謀長王謙向劉鈞說道,雖然說多爾袞和代善的大軍沒有回援瀋陽,可這段時間,瀋陽也已經聚起了許多韃子。

    王謙估計,韃子肯定會忍不住想要來進攻。

    「那正好消耗下韃子,打野戰,咱們跟他們硬拚很劃不來,但論到打城池防守戰,韃子那就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就是,巴不得他們過來呢,正好稜堡和工事也都修的差不多了,是時候讓韃子們見識下什麼叫九頭鳥戰術,也讓他們知道黃台吉是怎麼死的,讓他們知道黃台吉死的並不冤枉。」

    瀋陽城中,兵部尚書、正黃旗代旗主、英親王阿濟格掃過廳中諸人,朗聲道,「現在八旗精銳雲集,瀋陽已經集結了五萬大軍,是時候給南蠻子們一個狠狠的教訓了!」

    肅親王豪格對此有所猶豫,他認為還是應當堅守瀋陽不出,不急著進攻。應當先等多爾袞和代善拿下遼陽、海州,斷了劉繼業的退路,同時也切斷旅順明軍的增援之路後,等二王的大軍主力回來後,再一起進攻瀋陽城外三堡中的劉繼業。

    這樣更加穩妥一些,畢竟所謂瀋陽五萬大軍,其實真正的八旗披甲人不過萬餘,其餘的都是些年老或者年少的旗人,還有許多更是平時只負責種地放牧的包衣奴才。現在這些人匆匆集結起來,但戰鬥力只是一般。

    尤其豪格已經打探的清楚,劉繼業在瀋陽城外的三堡加強了防禦,且擁有許多銃炮,冒然攻打,只怕過於輕敵。

    「我看你不是穩重,而是被南蠻子嚇破了膽。城外三堡裡,每堡南蠻子不過五千兵而已,怕什麼?現在他們日夜修築工事加強城防,難道我們就在城裡坐視?」

    豪格對於阿濟格的冷嘲熱諷無濟於衷,他緩緩的道,「英親王如果一定想要出戰,也不是不行。但不能去打城外三堡,城堡重兵防守,兼有大量銃炮,我們去打肯定要吃大虧。如果要打,我認為應當派騎兵出去打四叛徒的黑旗兵。」

    劉鈞在整編了孔有德四人的部下後,將他們編為四個協,但並沒有讓他們打九頭鳥旗,也沒有讓他們打紅旗,而是給他們打黑旗。原來他們在清軍中,是白旗瓖黑邊,而現在則打的是一支黑色加白色骷髏標誌旗。

    這支降軍劉鈞原先用他們做輔兵用,負責開路架橋,運輸器械彈藥。現在則完全把他們放出去掃蕩劫掠,搞就地劫掠,以戰養戰,同時堅壁清野。

    先前瀋陽兵少,多爾袞和代善的大軍未回,豪格只能守在城裡不敢出去,任由這些黑旗在遼瀋之間縱橫,眼睜睜看著他們毀了一個村子又一個村子。

    現在既然諸多兵馬集結瀋陽,阿濟格又急著出戰,豪格認為可以先拿這些叛徒出手。

    「這些叛徒!」阿濟格罵了一句,然後道,「也罷,那就先拿這些叛徒祭旗!」(未完待續。)

    PS︰感謝嗜血幽暗、benhe、小.邪道、鬼夫、色劍支持,如果可以,作者想求一塊錢打賞!

    第369章勤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