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400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0章 免職

    天子的問話,引來殿中朝臣們心中的一陣激盪,終於要開始了。←,

    不過卻沒有人馬上接話開口,殿中反而一陣靜默。這靜默讓崇禎有一剎那的疑惑,難道劉鈞在朝中人緣如此之好?

    倒不是劉鈞人緣好,要不然也不會有無數彈章飛上御案了。只不過,人的名樹的影,劉鈞畢竟是本朝的一個異數,二百餘年大明朝,還從沒有出過他這樣的人物。一時間,沒有人第一個站出來。

    畢竟,劉鈞雖然才二十來歲,卻還有著一個閻王爺的混名。

    殿中的沉默讓崇禎臉色有些難看,一個個飛章彈劾,措詞激烈,可真的讓他們開口了,卻又一個個縮在後面。崇禎目光在殿中臣子身上掃過一遍,最後沉著臉望向劉宗周。

    「劉卿,你是左都御史,九卿之一,言官之首,職責專屬糾察、彈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

    劉宗宗位居二品,與六部尚書、通政使、大理寺卿並稱大九卿,地位崇高。因此,一般情況下,都御史雖是言官之首,但卻不能冒然出手的。彈劾博擊之事應當讓那些地位不高、資歷不深、年紀較輕、顧忌較少的官員去幹。用明太祖的話,是應該建立一種「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維」的監察體制。也正因此,大明才建立了一套被稱為「科道」的監察系統。

    可是現在,崇禎卻直接點了劉周宗的名字。

    崇禎的話語裡帶著些嚴厲。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那就沒有什麼可再猶豫的,他依然還信任劉鈞,可劉鈞已經表現出了一些不好的苗頭,他必須加以遏制,提前控制。在他看來,這其實也是對劉鈞的保護。

    劉鈞是把鋒利的刀子。但必須掌握好了,絕不能反傷。

    劉宗周私下裡也讚賞過劉鈞,認為劉鈞天縱英才,不但會練兵會打仗,還不僅僅於兵事擅長,還懂經濟,他很支持劉鈞弄出來的清理衛所整頓屯田,以及開放海貿修建海關,徵收商稅等政策,認為這是富國之策。也支持劉鈞的整編新軍,移民台灣,認為這是強軍富民之舉。

    不過讚賞歸讚賞,一碼是一碼。正因劉鈞如此全能多才,劉宗周越發的反對讓劉鈞繼續在遼東統兵。他認為遼東三鎮並不需要劉鈞親自坐鎮,應當把劉鈞調回京師,不論是讓他訓練京營,還是入朝為官,都強過讓他繼續統領遼東兵馬。

    「回陛下。楚國公屢立功勛,自率軍東征,屢戰屢捷,收復失地千里。奪回大明百姓數十萬,又下朝鮮、日本,讓二藩國重新歸服,功高當賞。目前遼東戰局平穩。臣以為並不需要楚國公繼續留在遼東。況我朝祖制,以文馭武,楚國公爵尊品官。若繼續留在遼東,不利於督撫統領遼東戰局。」

    這番話劉宗周還是有所保留的,他反對劉鈞繼續統兵,是為防範未然,劉鈞現在而言,雖也有消極避戰,跋扈囂張之嫌,可劉宗周認為劉鈞也是有大功於國的,不能因為這戰過錯,就一棒子把人打死。

    王承恩站在天子身側不遠肅立著,聽著劉周宗一板一眼的說著劉鈞勞苦功高,絲毫不提劉鈞避戰跋扈之事,心道這劉宗周倒也還不枉正人君子之名。

    王承恩如今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同時還負責京營軍務,自曹化淳走後,已經坐穩了宮內第一太監的位置。手握批紅之權,王承恩更深得崇禎信任,日夕不離跟前。他很清楚皇帝對此事的底線,皇帝既擔心過於放縱劉鈞,以後難以控制,但又並還未失去對劉鈞的信任。

    這一次,皇帝並不是要處置劉鈞。那些打著想要一棒子打倒劉鈞的人,注定是要失望的。

    劉宗周說了一通,但都沒有彈劾劉鈞,反倒是多次提到劉鈞的功勞,話裡話外都沒有對劉鈞下手之意,反倒是提議皇上要重用劉鈞,應當把劉鈞召回朝中,委以要職,而不僅是留在遼東。

    崇禎耐著性子聽完劉宗周的話,並不置可否。

    沉吟片刻,皇帝把頭轉向周延儒,「首輔,你覺得呢?」

    周延儒是巴不得從重處置劉鈞,若是能降個罪就更好了。可劉宗周這個老倔驢最先開口,卻說了那麼一通話出來,哪像是彈劾,倒像是論功。現在皇帝問到他,他身為首輔,雖是此次彈劾劉鈞的幕後推手,可卻不想當著眾官的面親自衝鋒在前。

    「臣以為,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將在外,必須審時奪勢而行。楚國公在遼東征戰半余多,大小數十戰,收復旅順、鎮江兩府,救出被奴役百姓數十萬,還使得朝鮮、日本歸復,這功勞無人可比。如今雖有消極避戰之嫌,但若是以此追究罪責,非是優待功臣之法。至於有言官彈劾楚國公跋扈,不尊督撫,臣以為,這也許是有的,但楚國公身為提督、又加上柱國勳,部院餃也都比督撫還高,楚國公之品階爵位實是遼東文武之最高者,若讓他受督撫統率,確實有些不適。」

    王承恩眉頭微皺,周延儒看似是在為楚國公回護,可實際上他的話語卻是在坐實劉鈞消極避戰和不尊督撫跋扈之實。

    言官們彈劾劉鈞都重點圍繞在消極避戰和跋扈這兩條,可言官們有風聞奏事之權,不需要事實證據,只要聽到這種風聲就能上奏彈劾。可周延儒不是言官,他是首輔,他要拿這兩條說事,那必須得有證據。可他現在看似幫劉鈞加護,卻等於是間接認定了劉鈞那兩條罪名之實。

    崇禎對周延儒的話也沒有馬上表態,他又問次輔吳。

    「吳卿,你怎麼看?」

    「科道言官有風聞奏事之權,其彈劾朱慈燁囂張跋扈不尊督撫,以及蓋州城下消極避戰之事,並處。不過言官之言,並未經過核實,朝廷不能因為言官之議就問罪重臣。朝廷當擇大臣,奉旨前往遼東徹查,並下詔令朱慈燁自辯,以明事實。」

    「當然,因為事涉重臣,為避免影響遼東的戰局,臣以為或許可以先暫停其遼東提督之職,令其先回京面聖自辯,遼東先由督撫負責,待事實水落石出之後,再依情況處置。」

    吳擺明了也想趁機把劉鈞扳倒,現在朝中形成了三大股力量,對立的江北和江南二黨,還有一個以劉鈞為紐帶的楚黨。吳也想要拉攏劉鈞和那些督撫們,可他們不想插手江南江北二黨的黨爭,這讓吳常懷警惕,很擔憂他們與周延儒聯手。現在既然周有意和他一起先把楚黨打壓下去,他自然是樂意的。

    吳的一度話看似說的很公正,但也擺明了是沖劉鈞下手的。如果朝廷真信任劉鈞,又怎麼會因為幾道彈劾,就要停劉鈞的職,還調回京師?

    崇禎也有些意外,他沒料到向來相互反對的吳和周延儒,居然在這件事情上態度一致。這是極難得的情況,自吳當初在御前公然反對了周延儒的幾項人事舉薦後,首輔次輔就已經是水火不容,兩邊甚至已經開始互相結植黨羽,只要是對方提議的,他們必然反對。

    對這種情況,崇禎也是大感煩惱。當初他用周延儒為首輔,是擔心朝廷成為東林的一言堂,用吳為次輔,是要平衡。可他也沒料到,這種帝王術,最後卻弄的朝堂上紛爭不斷。

    可今天怎麼回事?

    周延儒和吳,居然態度一致,一起對劉鈞下手。

    對於這種默契,崇禎並不高興。

    若是在這件事情上,他有半點鬆動,只怕言官們就會爭相彈劾,到時各種小事都能被他們說成十惡不赦之罪,那時他想保都難。

    「慈燁以楚國公、上柱國、少傅兼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餃任遼東提督,官餃品階遠高於遼東新任督撫,這確實不合適。剛才劉卿說的很好,遼東現在戰局平穩,朕看就讓慈燁回京吧。」

    比督撫官餃還高的武將,這確實不合適,可劉鈞的爵位勳職加餃,都是憑軍功獲取的,總不能平白無故的再降了吧。何況,皇帝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劉鈞繼續統領楚軍,因此,今天的這場會議,所謂彈劾、罪責,都不過是個由頭而已。

    關外戰局順利,崇禎打算藉著這次事由把劉鈞調回京師,就放在眼皮底下。如果一來,既能安心,還能避免劉鈞在接下來的遼東戰事中再立下更大的功勛。劉鈞已經是國公了,再立功勛,難不成要封王?可大明異姓不封王,如今劉鈞雖是載入屬籍的皇帝義子,賜國姓。但畢竟不是真正的朱家人,崇禎是絕不可能給劉鈞封王的。

    功高不賞也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劉鈞調回京。

    不立新的軍功,自然就不需要再升賞。

    這樣做,固然會讓劉鈞受些委屈,可為了大明江山穩固、長治久安,崇禎認為這很有必要。

    「擬旨,楚國公朱慈燁渡海征遼以來,收復千里失地,解救數十萬大明百姓,攻城克池屢立功勛,勞苦功高。有功當賞,即調楚國公朱慈燁回京,升任總督京營戎政,總督京營三大營九鎮兵馬。原遼東提督一職免去,不再擔任。」(未完待續。)

    ps︰謝謝半個、白天、lksos、懶豬小飛、老子暈的很、無畏所謂、書友1512100…、回家的感覺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u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1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劉允貞給父親杯中加滿酒,一面憤憤不平的說道。皇帝已經正式下詔,稱楚國公朱慈燁功勛著著,特加升為京營總督,總督京營九鎮兵馬,授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掌中軍都督府事。

    皇帝的這道封賞詔書看似給劉鈞又加官了,遼東提督升為京營總督,原本管四鎮兵馬,後來削了一鎮,現在升為京營總督一下子又管九鎮兵馬。甚至還加了個中軍左都督,掌中軍都督府事。

    不過劉允貞對這道詔書看的很明白,所謂封賞,實際上是明升暗降。遼東三鎮兵馬是實兵實權,升任京營總督,統領京營九鎮,卻是虛的。至於所謂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掌中軍都督府事,更是虛的沒邊。

    京師哪個不知道,如今五軍都督府的職權早被兵部侵佔。特別是如今隨著天下衛所制的崩壞馳廢,五軍都督府也幾乎成了一個擺設。隨便一個游擊將軍,都有可能加一個都督僉事餃。

    五軍都督府的官職,幾乎已經成了武將們的加餃,只起一個階官之用。

    現在朝廷在各地都在整頓衛所清理屯田,所謂整頓衛所,實際上就是在徹底的裁撤衛所,僅還保留一個衛所名字,剩下一些世襲的武官,實際上連兵都沒了,全都轉調到各地新軍中,或者轉為屯田屯丁。

    地方衛所都沒了,這管理天下衛所的五軍都督府,自然也就成了一個空衙門。

    朝廷又新頒布了軍餃,使得原來武將們例加都督府和衛所職,都沒必要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劉僑細細品著酒,卻沒多少不憤之色。相反,他覺得這是個好事。

    如今鎖口河劉家早已經與劉鈞命運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劉鈞得寵,劉僑自然地位穩固,劉鈞若是失勢,劉僑也當然會受到牽連。

    當年劉鈞想要認祖歸宗。劉老太爺還不肯,生怕劉鈞會搶了劉家的世襲千戶職。現在想想,多麼可笑。如今劉鈞已經是皇帝義子了,有一個世襲國公爵位,甚至皇帝還特別給了劉鈞娶朝鮮公主為平妻,許朝鮮公主為劉鈞所生之子以後可以姓劉,承襲劉家香火。這個還不知道在哪裡的小子,皇上已經說過等他出生之後,就讓他承襲鎮南侯的世襲爵位。

    一門兩爵位。一楚國公一鎮南侯,這是何等的恩寵榮耀。大明二百餘年,也就是當年開國元帥徐達的兩國兒子一人得封一個公爵爵位,傳承至今,魏國公定國公兩支一支南京一支北京。可那也是特殊情況之下才有的,除此之外,再無他例。

    這等恩寵榮耀,固然讓人欣喜。可也讓劉僑隱隱擔憂。劉鈞才二十一啊,就已經位極人臣了。這以後就怕難以長久。

    現在皇帝下詔將佷子調入京中,雖然明擺著是明升暗降,可他卻認為是好事。佷子升的太快了,一直握著一支精銳的大軍,也是招禍。就算沒有皇帝的這道旨意,劉僑都準備讓佷兒想辦法自污一下。

    現在這樣。很好。

    劉僑舉起酒杯,笑著對坐在對面還憤憤不平的兒子道,「吃虧是福,有時往前一步是萬丈懸崖,退後一步反而是海闊天空。現在只要繼業把遼東軍權交出。那麼皇帝就再不會猜忌他了。」

    「話說如此,可總覺得心寒。二哥為朝廷南征北戰,平流寇,征韃虜,立下赫赫戰功。況且還為陛下費盡心機籌措錢糧,這等忠心居然還被猜疑,這不是讓人心寒嘛。」

    「你懂個屁,所謂帝王心術,要的就是平衡。皇帝是不會把大權讓臣子把持的,尤其是兵權,更不可能。」

    天子的封賞詔書已經明旨發出,京師盡知。宣旨天使已經快馬出了京師,一路趕往天津,自港口乘船往遼東而去。不出意外,三天後劉鈞就會接到聖旨,然後把遼東軍務做番交接,就要回京上任了。

    科道言官彈劾劉鈞之事,也就到此為止。雖然周延儒和吳都對這個結果難以接受,但那些還想要趁機繼續的言官們的後續彈章,無一例外的都被皇帝給留中不發了。其中一個彈劾措詞比較激烈的給事中,還被皇帝下旨訓斥了一頓,被罰了一個月俸祿。

    皇帝並不想治劉鈞的罪,更不想因為劉鈞獲罪,而引發遼東兵馬的動亂。

    「其實皇上的恩寵已經無比厚重了,二十出頭,就已經官居一品位極人臣,已經足夠了。」劉僑嘆道,佷子這輩子就算以後什麼都不干,天天坐著享受,掙下的這份封賞,也夠子孫享受了。一個世襲公爵一個世襲侯爵,再加上四海銀行、江南錢莊以及東印度公司的錢財,真的足夠了。

    「吳三桂也才二十多歲,也一樣任遼西提督,總領關寧錦三鎮,也沒見言官彈劾啊。鄭芝龍原來還是一個海賊,現在不也是海軍提督,總領三鎮水師艦隊嗎?也沒見言官彈劾啊。」劉允貞還是有些憤憤不平。

    「當然有彈劾,只是沒鬧的人盡皆知而已。而且他們的情況也和你二哥不一樣,吳三桂任提督,那是吳祖兩家族在遼西軍中的影響力,必須得用遼人統遼兵。而且吳三桂就算任提督,對遼西三鎮的控制也不可能如你二哥在楚軍中的影響一樣。況且,現在遼西軍正節節勝利呢,這個時候誰會多說什麼,就跟當初你哥封侯封公之時,誰又能說什麼。但以後,吳三桂也不可能長久坐著遼西提督位置的。」

    「父親,你說二哥真的會奉詔嗎?」。

    劉僑輕笑,「除非你二哥真的頭腦發昏,想要造反,不然,他當然會奉詔,也只能奉詔。」

    父子兩說著話,這時管家小跑著進來。

    「福伯,何事慌張?」

    「二公子回來了」福伯忙道。

    劉僑二子劉允文有舉人功名。劉僑沒急著讓他考進士,而是有意讓幾個兒子多磨磨。後來又讓老二劉允文跟隨老大劉允升一起去了劉鈞軍中效力。如今老大劉允升已經官任遼東鎮下北洋水師總兵官,老二劉允文也任著一個四品提調官,負責遼東第八鎮的後勤糧餉。這個時候二兒子突然回來,也是讓劉僑有些意外。

    「老二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

    劉允文一入京,就先回了劉府。他先去了自己的院裡見過妻子。換了身衣服,然後就來書房拜見父親。

    「你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劉僑問。

    「我回來報捷!」劉允文笑道。

    「報捷?」劉允貞疑惑,他問劉允文,「哥,你回京的時候,有沒有遇到朝廷的使者?」

    劉允文在劉僑對面坐下,一臉平靜的道,「你說的是往遼東宣旨的使者吧,遇到了。」

    「那你也知道皇上新封二哥為京營總督了?」

    「嗯。聽他們說了。」

    劉僑瞪了小兒子一眼,他咳嗽一聲,問,「你還沒說報什麼捷呢?」

    「我們剛剛拿下蓋州,以三萬兵攻五萬人把守之城,僅用了半個月時間,沒折損一兵一卒,就殲敵四千餘。迫其餘五萬餘人開城投降。」劉允文說的很平淡,彷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是殲滅了清虜五萬漢軍。

    「真的?」劉允貞驚的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哥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劉僑也坐不住了,「天啊,這這」

    花了好一會功夫,劉僑才從兒子口裡聽到了蓋州之戰的完整過程。從突襲蓋州,成功將孔有德五萬餘人馬堵在蓋州。再到步步為營,用壕溝土牆加炮台,一步步逼到蓋州城下,再到如何用大炮把蓋州城牆轟破,瓦解守軍的防禦。逼他們一步步退入內堡,再到最後叛軍無路可退,被迫開城投降,一切娓娓到來,聽的劉僑父子兩驚嘆連連。

    「嘿嘿,朝中一群言官剛剛才彈劾繼業消極避戰,說他擁兵自重,養賊自重,結果剛說完呢,繼業就把蓋州給攻破了。哈哈,這臉打的,真是啪啪響,過癮!」劉僑一陣哈哈大笑,讓兒子給自己倒滿一杯酒,一飲而盡。喝完一杯不過癮,又連喝了兩杯。

    「這事你稟報兵部了沒有?」劉僑紅著臉痛快的問兒子。

    劉允文也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痛快的一飲而盡。聞父親問,搖頭道,「我在路上聽說了彈劾和封賞之事,一回京就先到家裡來了。」

    劉僑想了想,「你馬上去兵部報捷,別把這正事耽誤了。」

    「急什麼,聖旨都下了,使者也已經去了遼東,追不回來了。」劉允貞道。

    「為父會不知道這些麼,但既然繼業讓允文回來報捷,就不能耽誤正事。」

    劉允文起身,「是,父親,兒子這就去報捷。」

    劉僑也站了起來,「為父跟你一起出門,我也要去向皇帝報捷,不知道皇上聽到這捷報之後,會是什麼表情。」

    周延儒剛從宮中出來,坐在八抬大轎中回府路上。坐在輕輕搖晃的暖轎裡,周延儒正和吳昌時一邊喝茶一邊談話。

    「這次失算了,皇上對劉繼業很信任。」周延儒嘆道。費了半天功夫,劉鈞雖然被從遼東調回來了,可卻升任京營總督,明面上還升了官。雖說這是明升暗降,可旁人看來是實打實陞官了。

    尤其是在皇帝處置了一名繼續彈劾劉鈞的言官後,這已經明白無誤的在透露一個信息,劉繼業恩寵依在。

    「一步步來,大人莫急。既然皇上把劉鈞從遼東調回來,終還是說明皇上確實對劉鈞有所猜忌的,要不然也不會臨陣換將了。」吳昌時笑著說道。

    這個時候,街道上傳來一陣陣歡呼之聲。

    「怎麼回事?」周延儒掀開轎簾一角問旁邊隨行的家丁。

    「回大人,是遼東捷報,楚國公攻破了蓋州,孔有德尚可尚等四漢奸帶著五萬叛軍開城投降了,大捷!」

    周府家丁興匆匆的稟報著,說著說著他發現首輔大人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半點高興之色,反而臉色陰沉沉的,家丁茫然不解,後面的話說不出來了,知趣的閉上了嘴。

    轎簾被放下,裡面傳來周延儒惱怒的哼聲。(未完待續。)

    第341章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2章 遲來的捷報

    「總憲,遼東飛捷入京,說是蓋州破了,俘虜孔有德等五萬餘眾!」

    蓋州破了?還俘虜了五萬餘眾?

    左都御史劉宗周愣了好一會,突然放聲哈哈大笑起來。請大家搜索(品%看最全!的小說他的笑聲越來越大,引的都察院裡其它官吏們莫名其妙。一向嚴肅的總憲大人,今天怎麼笑的這麼大聲?

    劉宗周放聲大笑,甚至激動之餘手掌猛拍桌案,「好,好,好!」他一連喊了三聲好字,實在不知道要用什麼來形容此時心情了。雖說劉宗周在先前還親自彈劾過劉鈞,但一碼歸一碼。他上書只是認為劉鈞不適合繼續擔任遼東提督一職,認為這不是好先例。

    人人都以為這次劉鈞在蓋州的圍城,是消極避戰,是養賊自重,甚至就連劉周宗當初都有些如此認為了。可是現在,僅圍城十五天,三萬遼東軍就把蓋州城打的稀爛,迫使孔有德這些悍賊投降。

    如此一看,劉鈞非是避戰,圍城炮城那都不過是新的戰術而已,而且是非常成功的戰術。三萬人半月破五萬兵馬守衛之城,不但攻破城池還不讓一敵逃跑,這種戰果,堪稱經典,可謂用兵如神了。

    到現在,還有誰敢說劉鈞先前是避戰,避戰能半個月破堅城一座誰還敢說劉鈞是養賊自重,養賊自重能半個月就俘敵五萬?

    如此一來,先前朝廷彈劾劉鈞的罪名全都不攻自破了。

    劉宗周甚至都覺得心裡有些愧疚,為自己曾經懷疑過劉鈞的品德。

    遼東飛送來的捷報,讓朝堂先前的那些議論,那些對劉鈞的處置,無疑變的有些可笑。雖然最終皇帝沒有因為言官彈劾而論罪,可畢竟皇帝是藉著這由頭把劉鈞給調回京了。

    痛快笑過之後,劉宗周坐在那裡思慮起來,遼東的大勝確實證明了劉鈞依然勇猛能戰,但也證實了劉鈞先前確實向朝廷隱瞞著他擁有的許多精良炮火,這種隱瞞問題可大可小。朝廷要追究,那當然是欺君之罪,若是不追究,也算不得大事。

    可劉宗周還是覺得劉鈞不能再留在遼東了,劉鈞越是能戰,那他留在遼東統兵時間越長,就越危險。必須防範於未然。早做防備。況且,遼東軍已經訓練有成。勇猛能戰,把遼東軍交給那些總兵們統領,由傅宗龍範志完統馭,才是正常。

    劉鈞還是得調回京師,讓他整訓京營,同時把他放在京師,可免失控。

    想到此,劉宗周提起笑,開始寫奏摺。

    乾清宮中。崇禎正在聽取王之心的稟報。

    身為大明天子,為天下之主,但實際上皇帝一生都難出京城,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紫禁城皇宮之中。

    皇帝是國家的主人,更似帝國的奴隸,一生都被困在裡面。

    對於這個國家發生的事情,他主要是通過臣子們的奏報瞭解。但有些事情,他卻只能通過東廠和錦衣衛瞭解。

    對於京中的風言風語,百官們的私下議論,將軍們的動態,崇禎想要聽到最真實的情況,都只能通過廠衛的匯報。百官的奏報。崇禎早已經學會了有選擇的相信,他更相信廠衛,雖然廠衛的話也不能完全相信,可總比百官的奏報要可靠的多。

    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大明的皇帝先後建立了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等,到現在,僅還保留著錦衣衛與東廠。成為皇帝的耳目。

    崇禎雖然對廠衛使用很小心,使得本朝的廠衛沒有先前的囂張,可卻也依然有很大的規模。

    聽過一些例常的官員監視報告,崇禎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問起了他心裡更關心的事情。

    「京中百姓對於楚國公受彈劾,以及朕調其入京有何看法?」

    王之心早知道皇帝會問到這個問題,來之前他已經在心裡想過許久,斟酌了一下言辭,王之心小心的回道,「回皇上,外面有不少話語,都說言官們的不是,說楚國公是大明的霍支病、岳武穆,為國征戰破虜,衝鋒在前,可言官們卻憑著一些沒有邊際的事情,就胡亂彈劾楚國公,是邀名買直,都覺得那些言官這次太過火了,連楚國公這樣的忠臣大將也彈劾。」

    「百姓對於朝廷調楚國公回京是怎麼看的?」崇禎繼續問。

    王之心猶豫了一下,道:「百姓都稱讚陛下明見萬里,不為言官們所矇蔽,還又升了楚國公的官,更加重用他。都說陛下是明君!」

    崇禎哈哈一笑,「王之心,你個奴才,也知道盡挑好的話說了。既然有人拿楚國公比岳武穆,只怕也有人把朕當做那一日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宋高宗?」

    「絕無此事。」王之心連忙說道,事實上還真有些不怕死的蠢人如此亂說,那些人現在都全被關押在東廠的大牢裡呢。不過在皇上面前,是絕不能承認的。

    崇禎的笑聲停止,嘆息一聲。

    就算王之心否認,可他還是明白肯定會有人如此說的。本來,劉鈞自渡海征遼以來,戰果斐然,取得連串的勝利。比起遼西戰場,形勢好的多。而且就算是遼西如今的勝利,亦多虧了遼東的勝利,使得清虜被牽制了許多力量,讓韃子一直不敢全力打錦州。

    可他是皇上,許多事情不能簡單的看待。

    韃子要打,可也得時刻警惕防範著臣下權柄過重。

    有能力的臣子得用,但如何用卻得謹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都是把雙刃劍,用的不好會反傷自身,尤其是有能力的武將,越發得小心。

    雖然說這次召回劉鈞,肯定會被一些百姓私下議論,可崇禎卻只能這樣。

    正說著,聽到外面稟報說是錦衣衛指揮使劉僑求見。

    劉僑是錦衣衛的指揮使,也是崇禎的耳目。聽說他來了,他猜測著可能有什麼緊急情況,便讓他來面見。

    「劉金吾,是何事求見?」崇禎問。

    「皇上,臣特來賀喜。」劉僑叩拜行禮,欣喜的向崇禎道,「陛下。捷報入京!」

    「捷報?」崇禎這段時間幾乎隔天就能收到報捷,但聞聽捷報入京,依然十分高興,「遼西又有捷報了?這回是吳三桂還是祖大壽啊,又破了幾個城堡?」

    他語氣輕鬆,滿臉笑容的等待著劉僑的回報。

    「陛下,是遼東捷報。遼東提督朱慈燁昨日已經攻破蓋州。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四逆率城中五萬餘人馬盡皆出降。遼東軍圍城半月,未折一兵。殲敵四千餘,攻破蓋州,俘敵五萬餘,盡殲其全軍!」

    崇禎嘴角的笑容凝固住了。

    他的呼吸都為之一滯,眼裡滿是震驚與茫然。

    蓋州被攻破了,孔有德等四叛將率領的五萬餘人馬全都投降了?

    崇禎也說不清自己此時的心情,他說不清自己究竟是激動驚喜還是其它什麼,他的手都有些輕輕顫抖著。

    「大捷,大捷」崇禎喃喃念叨著。臉上勉強打起笑臉。這確實是一個大捷,破蓋州,殲敵五萬,天大的勝仗,自他即位以來,十三年了,朝廷還從不曾在韃子手上取得過這樣的勝利。哪怕殲滅的是孔有德等的漢軍。可這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折。

    尤其孔有德等四叛將,那更是崇禎恨之入骨的對象。當年東江出身,後來入登州軍,那是他當年和孫元化費盡心思,省吃儉用的銀子打造的新軍,可新軍還未練成。就被孔有德拉著叛亂了,不但毀了新軍,還糜爛了山東,甚至朝廷後來也因而把旅順給丟了。

    現在,劉鈞就這樣打了一個天大的勝仗,把四叛將和幾萬漢軍全給俘虜了。

    他本來應當歡呼,應當興奮。如果這個捷報早來一天的話,崇禎確實會那樣。可這捷報不遲不早,偏偏就在他剛剛下詔調劉鈞入京後到來,特別是這個調任還是言官們剛群起彈劾劉鈞消極避戰、養賊自重的情況下做出的。

    「恭喜陛下,大捷。」

    王之心和劉僑也臉上堆笑恭賀著,不過兩人的都有些僵硬,實在是皇上那模樣有些不好看。

    「去遼東傳旨的官員此刻應當已經到遼東了?」崇禎問。

    「回陛下,使者是昨天快馬出京的,因此已經到遼東了。」王之心回道。

    崇禎哦了一聲,坐回椅上。那詔書已經追不回來了,崇禎在想,等劉鈞見到這聖旨後,心裡會是什麼感想。剛剛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仗,結果朝廷就把他召回京師了。

    「陛下,左都御史劉宗周求見。」有內宦稟報。

    「宣。」崇禎回道,然後看了眼王之心和劉僑,淡淡的道,「你們退下。」

    劉宗周進來的時候,崇禎一人獨自坐在那裡,表情陰沉。

    「陛下。」劉宗周拜見,他沒有去賀什麼蓋州大捷,而是直接道,「楚國公蓋州大捷,朝廷當再下一道詔書。」

    「再下一道詔書?下什麼詔書,讓朕收回前旨嗎?」崇禎惱怒的道,本來他覺得這次他利用言官們彈劾,趁機把劉鈞從遼東調回京師,解了他的楚軍統帥兵權,做的水到渠成。可現在蓋州捷報一下,他倒跟個小丑似的,機關算盡,最後反成了拙劣的笑話。

    「下旨嘉獎楚國公功績,調其立即入京赴任。」劉宗周答道。

    崇禎愣了一下,他還以為劉宗周是來要他收回那道調令的。「現在繼續調回楚國公合適嗎?」

    劉宗周沉聲道,「陛下,越是此時,越應當調回楚國公。蓋州大捷後,遼東軍中楚國公之威望無人可匹,督撫監軍都無法再駕馭,若是繼續留楚國公在遼東,不但以後功高難賞,而且只怕時日一久,朝廷將難以掣衡。楚國公無論如何,都不能再留在遼東了。」

    「可繼業勇猛能戰,指揮有方,屢敗韃虜」

    「陛下,關外並非無朱慈燁不可,如今遼西諸鎮兵馬節節勝利,遼東局勢也極好,就算調回楚國公,也於大局無礙。若是遼東離了楚國公,朝廷和督撫們就指揮不動遼東兵馬,那越發需要早調回楚國公。」

    「只是這個時候調回楚國公,只怕楚國公難以接受。」

    「陛下,劉鈞雖是武生出身,可也是讀過書的。他難道不知君為父臣為子的道理?況且,楚國公還蒙陛下收為義子,三綱五常父訓子過,就算陛下訓斥,做臣子兒子的難道還能怨恨。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更何況,陛下又不是貶斥,而是升賞楚國公,從遼東提督升為京營總督,還掌中軍都督府事,這可是升不是貶,楚國公難道還有什麼不高興的?若是他不願意,那只能說明楚國公戀眷兵權」

    總之劉宗周是堅決要求立即調劉鈞回京,特別是當劉鈞打了蓋州大捷之後,更應當把他馬上調回京。

    蓋州大捷迅速在京中傳播開來,京師上下聞之都歡欣鼓舞,無數人也開始在議論紛紛,說的最多的還是科道言官們先前的彈劾,和如今的特大捷報,許多人都在罵科道言官們瞎了狗眼,只會亂咬人。

    當然也有許多人在私下議論朝廷居然要把楚國公這樣的名將自遼東調回,認為這是頭腦發昏。

    崇禎這個時候也收到了劉鈞的奏表,除了蓋州捷報外,奏表中還有他對俘虜們的處置建議。

    「孔有德等四逆,必需押送至京師凌遲處死,明正典型,不容置疑。四逆以下,所有統領百人以上的軍官,一律處死。所有軍官以下的士兵俘虜,全都發配台灣墾荒。」

    崇禎對於劉鈞的提議,並沒有同意。根本容不得四逆活命,連那些大小軍官也一個不肯放過。

    連那些給孔有德等人運輸糧草的民夫,他都不肯放過,也一律要求流放台灣墾荒。

    當天,第一道加封劉鈞為京營總督的聖旨剛下一天,第二道召劉鈞立即回京赴任的聖旨又下達,由快馬飛送出京,到天津乘船往遼東宣旨。

    第二道聖旨要求劉鈞接旨之後,立即交接遼東軍務,務必在半個月內趕赴京城赴任新職。)

    PS︰感謝小.邪道,大家平安夜快樂!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3章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d

    義州。⊙,

    大同總兵王樸接到吳三桂的調令之後,並沒有理會,反而下令繼續加緊攻城,欲趁機拿下破城首功。另一面的山海關總兵馬科接令之後,倒是率部往南增援,但也只帶了一萬人馬,依然留下了一萬人馬繼續攻城。

    吳三桂調了東西兩面四萬人,結果卻只有一萬人接令前往。

    但是馬科的一萬人馬,也沒能立即趕到城南戰場。他們在半路上被攔截了,獨臂的濟爾哈朗帶著義州城裡最後的一支兵馬,趕來攔截。至於義州城,濟爾哈朗直接丟給了義州城裡的民夫們,他不管了。

    戰場上的隆隆炮聲早已經停止。

    濟爾哈朗雖然少了一條膀子,但此時卻凶悍無比,他很清楚的知道此時到了拚命的時候,若不能乘著石廷柱的突襲機會,一舉反擊取勝,那麼他們都得死在這。已經沒有退路了,他把義州城都扔在了後面。

    「勝負就在此一舉,殺!」

    一千餘騎兵,帶著隆隆的蹄聲,滿蒙騎兵高舉著馬刀,疾速向對面趕來的一萬山海關兵馬撞了過去。

    在城外那片空地上,清軍騎兵們哇哇的喊叫著,以增強自己的勇氣。

    一千對一萬,清軍卻沒人畏懼。

    馬科帶著十倍於敵的馬步騎兵,可看到清軍那一往無前的衝鋒氣勢,反而有些畏懼。他揮手叫停了跑步前進的隊伍,沒有選擇直接與清軍對沖,而是下令就地列陣。

    山海鎮的士兵開始緊張的列陣,步兵盾手在中間最前排,長矛手佈置在中間,兩邊是火銃手,再是騎兵押陣,中間略後是弓箭手。

    他們的陣形在一點點排開。清軍卻已經迅疾而至。

    隨著雙方越來越近,清軍開始在馬上用力拋射弓箭。無數的箭支呼嘯飛上空中,組成密集的箭雨向明軍還未成形的陣中灑落。

    許多士兵中箭,慘叫著倒地。

    馬科騎在馬上,位於陣中總兵旗下,看著清軍那兇猛拚命的勢頭,咬著牙揮著劍喝令,「放箭!」

    許多明軍弓箭手匆匆舉起弓還擊,不過這種匆匆射出去的箭稀疏凌亂,對於披著重金的清軍騎兵並沒多少殺傷。衝鋒的清中騎兵有部份人中箭落馬,但其它的騎兵依然在猛衝。

    「衝過去,砍死他們!」濟爾哈朗一馬當先,高聲喝令。他沒有讓清軍繞著明軍軍陣射擊,而是帶著手下直直的硬衝向敵陣,準備直接破陣。

    狹路相逢勇者勝!

    「盾牌!」

    許多明軍看著清騎衝鋒的勢頭,也感覺到了這次清軍的意圖。一些陣前的軍官高聲大喊,讓盾手們用肩膀頂住大盾。

    後排的軍官也在喝令自己的長矛手,「放平長矛。快,把矛尾插進地裡去,握緊長矛!」

    「這些該死的韃子,真不怕死!」

    在步兵的兩翼。是山海關的騎兵,數量不多,但也有兩千騎。可是馬科並沒有下令讓騎兵上前攔截,那些騎兵都是山海關的精銳。他並不想在這裡跟韃子硬拚消耗掉。他甚至認為,有這八千步兵列陣,一千韃子並不能突破。

    只要頂住韃子的衝擊。到時再讓騎兵兩翼包抄不遲。

    濟爾哈朗帶著騎兵一路直衝到了陣前,無人攔截。

    「殺!」

    濟爾哈朗沒有絲毫猶豫,就這樣縱馬沖躍向明軍匆匆結起的軍陣。在他身邊,一騎又一騎的清軍義無反顧的縱上了明軍的盾牌和長矛。

    這是一種相當愚蠢的戰術,騎兵絕不該如此使用。可在此時,濟爾哈朗就這樣上了,他的部下也就這樣跟著上了。

    戰馬撞入步陣,臨時結起的單薄步陣在晃動,戰破撞開口子,清騎揮刀猛砍,不少明軍士兵被戰馬撞倒,踩踏,被清軍砍例刺死。

    可很快,明軍也開始反擊。在承受了這波猛烈的衝擊之後,盾手們在竭力穩固盾陣,後面的長槍手更是拚命的把長矛刺出來,戰場上戰馬嘶鳴,騎士悲叫。

    清軍如飛蛾投火一般的前仆後繼的衝向明陣,明軍士兵也在拚命的捅著長矛。

    傷亡慘重,兩邊都是如此。

    血流成河,廝殺異常慘烈。

    濟爾哈朗的戰馬被十幾支長矛刺穿,悲叫著例斃。

    他從馬上滾落,揮刀只是左右猛砍,他旁邊的清騎也在拚命的跟進,後面的騎士還在繼續衝鋒。

    執盾的明軍都已經倒在馬屍之下,長矛手們的長矛也多刺在戰馬身上,許多拔不回來,還有些被壓折。

    「砍死他們!」濟爾哈朗渾身是血,身上帶著多處傷口,可他恍如不知,狀若瘋狂的揮刀猛砍。

    一個缺口出現。

    後面的清軍還在跟進,缺口越來越大。

    馬科也看到了陣線不穩,清軍已經衝破了寬闊的陣線,在中間撕開了一條口子。

    「攔住他們。」

    他沒有料到清軍如此凶悍,如同野獸一般的,愣是生生的撕開了他們的陣線。

    戰場上突然就大轉變,馬科雖有一萬兵馬,清軍只有一千人,可現在清軍的一千騎卻如同一把大劍插進了清軍陣中,還在不斷刺入撕開。

    陣形被撕開,沒有了外面那層最堅固的盾陣槍陣的保護,明軍只堅持了片刻,然後就開始四處躲避清騎。

    轉眼間,一萬明軍已經擋不住一千清騎,戰場上甚至出現了明軍如同鳥獸般四散逃開,而清騎卻如一把利刃直直的往中軍旗下衝殺的景象。

    馬科揮動著大刀,想要調左右的騎兵,但為時已晚,兩翼的騎兵雖是精銳,可中軍崩潰,在敗兵的帶動下,這些騎兵也開始後撤。

    濟爾哈朗跳上了一匹無主的戰馬,揮刀繼續率部前衝,他一面沖一面哈哈大笑,暢快無比。他終於又找到了久違的痛快感覺,一萬明軍不敵一千清軍。兵敗潰散,這才是明軍。一千清軍追著一萬明軍殺,這才是八旗勇士啊。

    松山之戰後,一系列的戰事,清軍屢屢失利,濟爾哈朗甚至都有些覺得自己不會打仗了。一打仗,總擔心明軍那呼嘯的炮彈。可現在,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面對明軍,他再次感覺到自己是狼。而明軍只是羊。

    被擊殺的明軍屍體到處都是,更多的明軍已經喪膽,他們開始四散而逃。

    那面總兵大旗也開始後撤,明軍敗了,一萬山海兵敗了。

    「砍光他們!」濟爾哈朗縱馬追擊,大聲呼喊。在他們的前面,山海關鎮的敗兵正拚命的逃跑,頭也不敢回。

    義州南面戰場。

    吳三桂和祖大率還在率著寧錦兵馬與多鐸等率領的清軍激烈交戰,寧錦軍面對殺出城來的清軍。爆發出激昂的戰意,奮勇殺敵,死戰不退。

    沒有人後退,也沒有人去割首級。在吳三桂的大聲呼喝之下,這支松山之戰後多次對清軍作戰取勝的關寧勁兵,對過去這段時間的手下敗仗,沒有了畏懼。

    兩支兵馬激烈交戰。不斷有人倒下,每時每刻都有數十成百的戰士永遠倒下。可兩邊都在激烈戰鬥,沒人後退。

    「馬科和王樸怎麼還沒有來?」祖大壽戰陣經驗豐富。雖然明軍此時爆發出異常的戰意,可戰場上,清軍的攻勢還是太猛烈了。明軍正在漸漸處於下風,尤其是在炮陣被奪後。眼下寧錦軍還在憑著一腔熱血戰鬥。可他知道,若再沒有援兵過來,等這腔血氣一降,那麼明軍很有可能又會恢復到過去那種畏懼建虜的狀態。

    一旦落於下風,很可能隨時會崩潰。

    吳三桂也發現了兩人久久不至,心裡憤怒異常。

    「來人,再去催王樸、馬科速速前來!」

    吳三桂轉頭對祖大壽道,「我先把寧遠騎兵調上去頂一會。」

    祖大壽麵色猶豫之色,然後他拉住了外甥。

    「情況有些不對勁。」

    「怎麼了?」

    祖大壽回頭望著義州。

    這時只見馬科正率著一支騎兵狼狽的向這邊跑來,而在他們身後,是一支疾速追擊的清軍騎兵。

    「敗了,敗了!」

    隨著馬科到來的,還有無數的驚惶喊聲。

    「他娘的這是怎麼回事?」吳三桂怒火騰騰。

    馬科縱馬奔來,遠遠的就在喊,「大事不好了,大股清虜自廣寧殺來,帶隊的是睿親王多爾袞,起碼兩萬滿蒙八旗精銳騎兵。他們已經擊敗了總兵劉肇基的兵馬,我抵擋不住,部下已經潰散了。」

    吳三桂愣住,有些難以相信。

    廣寧就在義州的東面,隔了一座大山,相距並不遠。

    石廷柱並不是孤軍來援,他只是一支前鋒,真正救援義州的主力是多爾袞率領的兩萬精騎。

    遠處,蹄聲如雷,九王多爾袞殺到了。

    吳三桂眼中滿是不甘,他望著對面的那片白旗,隱約看到旗下的正白旗主多爾袞,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與他同年,甚至還比他小了幾個月。在努爾哈赤諸子佷中第九個封王,因此也稱為九王。

    現在,他的到來,粉碎了吳三桂奪取義州勝利的計畫,甚至還將讓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多爾袞來了,沒希望了。現在得想辦法立即撤退,保存軍力。撤吧!」祖大壽很冷靜的勸說佷子。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就差一點點,就差一點點吳三桂就要取得義州勝利了。

    可就是差了這一點,天堂到地獄。

    「舅父,我們跟他們打,我們有十二萬大軍,韃子加上援軍也不過五萬,只要咱們頂住他們的這輪攻勢,我們就能贏,起碼能穩住局面。舅舅,現在不能撤,一撤我們就完了,到時必然潰敗。」吳三桂不甘心,他很清楚,如果此時撤退,那極可能變成一場大潰敗。到時,能帶回多少兵馬,都難說。

    「別傻了。」祖大壽喝聲道,「現在這局面,別說十二萬,就是二十四萬,我們都打不贏了。馬科已經敗了,劉肇基也敗了,王樸那邊還沒消息,但以這傢伙的品性,只怕會第一時間逃跑。就靠我們寧錦兩鎮兵馬,如何擋的住這些擋子?若是炮還在,說不定不家機會,可現在炮都落入韃子之手了,咱們拿什麼跟韃子拼?」

    「聽我一句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這裡還拼什麼,多想想以後,若是我們能帶著兵馬撤回去,哪怕是只保住寧錦精銳,到時也還能保住地位不失,不被朝廷追究。若是我們真在這裡跟韃子拼光了,那時真的一切休矣。沒有了兵馬,你拼的再勇敢,也會被問罪。」

    祖大壽自當年袁崇煥被殺後,就一直對朝廷始終提防著,平時都不離軍營。他深深明白,當年皇帝殺了袁崇煥,卻不追究他,皆只因為他們祖家是遼西將門,對遼兵影響極大。關外戰事的緊張,使得皇上需要他而已。

    可如果手上沒了兵,那皇上豈還會容他們。

    至於說跟韃子拼,祖大壽根本不相信能拼的過,也不願意拼。處於順風局勢之時,寧錦兵馬還能憑著一腔熱血奮戰。可現在這局勢,還怎麼打?

    戰場局勢瞬息變幻,證實了祖大壽的話語。

    在多爾袞率兩萬勁旅自廣寧一路殺到後,戰場上剛剛還在與韃子英勇對拼的寧錦戰士,立馬就開始動搖了,戰場上很快出現了後退的明軍,接著整個戰場的明軍都在開始撤退,很快撤退變成了逃跑。

    「大勢已去,跑吧!」祖大壽長嘆一聲,也開始策馬轉身而逃。

    吳三桂望著崩潰的戰場,痛心不已,一世英名盡喪於此。他很想沖上去,與韃子死戰到底,可最終,他也長嘆了一聲,調轉馬頭跟著舅父祖大壽向南撤退。

    「敗了,敗了!」

    「跑啊!」

    明軍甚至已經連像樣的撤退都沒了,只是各顧自己的逃命,四散而逃。營帳、輜重,一切都拋在了後面,五鎮兵馬,甚至也完全各自撤退,甚至就連在一起做戰的寧錦兩鎮兵馬,此時都完全是四散而逃,吳三桂和祖大壽都只帶著一支騎兵,完全管不上其它的兵馬了。

    「我的大炮!」吳三桂騎在馬上,忍不住還回頭望向城南的寧遠炮陣。他費盡心血從劉鈞那裡換來的火炮,全完了。(未完待續。)

    ps︰大家聖誕節快樂!感謝失憶love敏、l的自由、leon浪子幾位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4章 莫要認賊作父

    d

    曠野裡到處是倒下的士兵。…,

    有的早已死亡,有的身負重傷還在可憐的呼救慘叫,可是過往的敗兵卻都視而不見,沒有人願意為他們停下匆匆的腳步。

    幾批八旗騎兵也呼嘯著縱馬而過,同樣沒有人理會這些可憐者。他們在追逐著戰場上的大群潰敗明軍,力圖將每一股大隊明軍都給擊潰,絕不讓明軍有再次聚攏抱團的機會。

    寧遠騎兵吳繼祖躺地爛泥地裡,他的戰馬身上插著幾支箭躺倒在身旁數步外。吳繼祖躺在地上,血浸染了衣衫,染紅了身下的泥地,他感覺身上越來越冷。他慘叫,他悲呼,他向每一個路過的明軍弟兄哀求,求他們帶上自己。

    他的聲音喊啞了,力氣衰竭了。

    身體很冷,冷的發抖。他的腹部開著一條大口子,腸子也流出來了,他一直試圖把腸子再塞回去,可總會再流出來。

    現在他已經沒有力氣再把它們塞進去了,那是一個凶悍的蒙古兵砍傷的,綿甲都沒能擋住那一記兇猛的彎刀劈砍。

    現在,吳繼祖只希望能得到一個痛快。

    又一隊人走了過來,吳繼祖抬眼望去,卻見是一些沒披甲的青壯。看著樣子,倒像是大民的百姓,他想了想,也許是義州城裡的百姓,那些百姓被韃子奴役,替他們運輸糧草,修繕城牆,現在,他們又來替韃子打掃戰場了。

    「兄弟!」吳繼祖努力喊了一句。

    一雙陌生的眼楮在面前打量著他,那是一個很年青的人,也許還沒十八。

    「兄弟,給我一個痛快,我要不行了。」吳繼祖又說道,說完這句話,他更加虛弱了。

    那年青人走了過來,在他身邊蹲下。

    「你要死了。救不了了。」那年少年用一種可憐的眼神告訴他。

    「我知道。」吳繼祖道,「活不了了,不過沒關係,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兄弟,你叫什麼名字?」

    「趙小四。」

    「小四兄弟,幫我個忙,我胸口有一封信,是寫給我家中妻兒的。以後如果有機會,你能不能把這信送到我家,給我妻兒。告訴她們我死在了這裡。不過你記得告訴她們,我這條命死的值得了,從松山到義州,我銃下打死了七個建虜真夷,給我們吳家報仇了,值了。」

    趙小四伸手替吳繼祖把腸子塞回去。

    「小四兄弟,你是一人不錯的人,你一定要記住,你是漢人。你是大明子民,我們與韃子不共戴天之仇,如今情勢所迫,你替韃子做事沒辦法。可一定得心在曹營心在漢,絕不能真的認賊作父,忘記了自己的祖宗,知道嗎?」

    「哥。你要死了。」

    「死就死了,誰沒一死,可我有七個韃子做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兄弟,記住我的話,將來替我報仇。」

    說完這話,吳繼祖呼吸漸弱,最終沒了氣息。

    趙小四望著死大睜著眼楮的吳繼祖,心裡很受震動。他伸手在吳繼祖的懷裡摸出了那土豪信,又從他腰上解下一個錢袋,那裡有兩塊銀錢。最後,他又撿起了吳繼祖的兩把騎銃。

    兩把騎銃握在手裡,年輕的趙小四突然覺得心裡升起一股激昂。

    他回頭看了看身後的義州城,突然有股衝動。

    他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都死在了城裡,義州本是他的家,可如今那裡卻沒有了他的家人。剛才吳繼祖的一番話,讓他心底的那股衝動難以壓制。

    絕不能認賊作父。

    我死的值了,有七個韃子做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

    替我轉告我的妻兒,我死了,可死的值,轉告她們,我給吳家報仇了!

    趙小四握著騎銃的手越來越用力,他的胸脯起伏越來越劇烈,終於,他握起兩把騎銃插進自己的腰裡,然後撿起了吳繼祖的腰刀,開始轉身離開。

    「趙小四,你個慫貨往哪去呢?別瞎走,找死呢?」

    旁邊,傳來同一個民夫隊的隊頭的喊聲,那人原是義州城裡的一個破落無賴,清人佔了義州後,他也被抓了民夫,因為對清人點頭哈腰,便讓他做了趙小四那隊民夫的隊長,管著五十人。

    平時,這傢伙沒少欺負隊裡的民夫,趙小四因為年輕,更是他經常欺凌的對象。

    趙小四頭也沒回的繼續往前走。

    楊虎見趙小四居然不理他,不由的大怒,翻身上了一匹戰場上得來的馬就向著趙小四衝了過來。

    聽得身後馬蹄聲,趙小四回頭。

    楊虎策馬到近前,揮起鞭子當頭就抽了下來。趙小四一把扯住了鞭尾,猛的一用力,楊虎不及防之下被扯下了馬,趙小四拔出吳繼祖的腰刀,上前一步,一刀捅進了楊虎的胸口。

    楊虎捂著傷口,痛苦的喊道,「你怎麼敢」

    「認賊作父,為虎作倀的牲畜,除了欺凌自己人,你還會什麼!」

    罵完這一句,趙小四拔出刀,把沾滿血的刀子在楊虎的衣服上擦了幾下,然後牽過馬,縱身跳上馬,一聲呼喝,縱馬遠去。

    這突起的變故,看的旁邊的那隊民夫個個驚訝萬分。

    「趙小四有種。」

    不少民夫驚訝過後,紛紛在心裡為趙小四喝起彩來,大家都沒想過,這個平時軟弱的小子,居然還有如此剛烈的一面。居然殺了楊虎,還奪了馬跑了。

    義州城外,到處都是潰敗的明兵。

    在多爾袞率大軍殺到之後,義州城下的十萬大軍很快就崩潰了。劉肇基最先被擊潰,然後是敗在濟爾哈朗的馬科回到東城準備召集人馬反身作戰時,被多爾袞趕到擊潰。

    西城的大同總兵王樸在義州兵馬盡出城池反擊之時,果然如意的趁機攻進了義州城。沒有了清軍抵抗,王樸率兵在城中大劫。搶佔義州城中的糧倉、武器庫、錢庫等,搶的相當高興,甚至連商舖民房也沒有放過。

    可正當王樸得意自己取得攻佔義州首攻之時,接報大股清軍自廣寧殺到,已經接連擊敗了總兵劉肇基和馬科。殺向了吳三桂和祖大壽之時,王樸毫不猶豫的就下令棄城西逃,甚至根本就沒想過要去南城增援吳三桂與祖大壽。

    義州城下,十萬大軍一朝崩潰,全面潰敗。

    多爾袞到來之後,明軍連點像樣的抵抗都沒有,直接就撤退,然後撤退成敗退,敗退成潰敗,潰敗成潰散了。

    義州城四周幾十里內。到處都是敗兵,漫山遍野,清軍四處追擊,只顧追擊那些大股的潰兵,其餘的都顧不及。

    一群又一群的明軍被俘虜,往往一隊十來人的清軍,卻能俘虜成百甚至二三百的明軍。松山之戰以來聚起來的那點信心,迅速崩潰消散了。

    多爾袞見到多鐸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吳三桂的火炮奪下來沒有?」

    「都奪下來了,多虧了石廷柱,假扮明軍一路從南面過來,騙過無數明軍。一直接近到了炮陣前,突起發難,吳三桂根本預防不及,我們直接把炮車給毀了。哈哈哈,這些大炮雖強,可沒有炮車和工具。這炮也立馬就沒用了。」

    「還能用嗎?」多爾袞很關心的問。

    「當然沒問題,只要再配上炮車和炮具,立馬就能用。好傢伙,我們這次大收穫,五鎮十來萬明軍的大小火炮全都被吳三桂集中在了一起,足足好幾百門呢。我剛看過了,其中好多都是紅夷炮,有不少據說還是最新式的紅夷炮,有些比我們鑄造的鎮國大將軍炮還厲害呢。」

    多爾袞聽了這個消息,也十分高興。他興奮的拍著同胞兄弟的肩膀,「十五弟干的漂亮,有了這些炮,咱們這次才是如虎添翼了,以後再不用擔心明軍的大炮了。」

    「馬上把明軍的炮手都找出來,好好安置,別委屈了。光有炮還不行,還得有好炮手。」多爾袞交待道。

    對於清軍來說,這次義州之戰,是非常漂亮的一場翻盤。一開始明軍氣勢凶凶,義州城差點就破了。可峰迴路轉,石廷柱和多爾袞的率兵殺到,徹底的大敗了明軍。

    十萬明軍,盡皆潰敗。

    在義州城下,明軍留下了超過一萬具屍體,還留下了三萬多俘虜。

    更多的明軍,還潰散在義州附近百里之內。

    多爾袞讓濟爾哈朗留下,修復義州城牆,並看守明軍俘虜。而多爾袞則和兄弟多鐸、石廷柱一起趁勝南下。

    多爾袞拳頭在地圖上錦州城的位置上一砸。

    「我們要再圍錦州,這一次,是真正的圍攻。」

    「只怕來不及,吳三桂和祖大壽跑的太快了。」多鐸道。

    多爾袞笑笑,「不必擔心,皇上已經派禮親王率兵自大凌河出兵,此刻估計已經重新把錦州城圍起來了。等吳三桂逃回錦州,估計已經回不去了。」

    當天,多爾袞與多鐸、石廷柱率三萬清軍滾滾南下。

    錦州城下。

    吳三桂和祖大壽一路上收拾敗兵,好不容易才撤回錦州城下。當日錦州城下發兵之時,吳三桂率領五鎮十二萬兵馬一路殺到義州城下。

    可是現在,跟隨在吳三桂和祖大壽身邊一路敗退回錦州城下的,還不到兩萬人。

    錦州城頭,依然是大明的紅旗在飄揚。

    可讓吳三桂和祖大壽都緊急眉頭的是,錦州城外已經佈滿清軍。

    錦州,又一次被清軍圍困了。

    吳三桂等人的出現,早驚動了城外的清軍,大隊清軍探馬已經出現在近前。

    祖大壽暗暗評估了一下錦州城外的清軍數量,估計起碼也有五萬。

    「韃子是傾巢而來。」祖大壽長嘆一聲,「此地不宜久留,我們先撤回松山休整。」

    吳三桂面色陰沉的望著錦州城,又望著城外的清軍,沉默了片刻,吳三桂點了點頭,「先去松山。」

    前有數萬清軍圍住錦州,後面又有數萬清軍自義州追來,吳三桂知道自己此時憑著這支敗兵根本無法奪回錦州。

    「我還會回來的,一定會,我發誓!」

    離開前,吳三桂望著錦州城恨恨道。(未完待續。)

    ps︰謝謝星?魚?、老子暈的很的支持,謝謝大家!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5章 笑的不能太早

    d

    錦州。

    黃台吉一掃多日來的陰霾心情,意氣風發。

    義州一戰,大清逆轉乾坤,一舉改變了這幾個月來一直被明軍壓著打的不利局面。他看著從前方發回的戰報,不時的發出大笑之聲。義州城守住了,咄咄逼人的吳三桂和祖大壽被擊敗,殲敵一萬三千餘,俘虜兩萬五千餘,還繳獲了吳三桂的所有輜重、糧草,尤其是義州城下把吳三桂的幾百門炮全都繳獲,炮都完好,只要配上炮車、炮具就隨時能拉出來用了。

    幾百門炮啊,大清自早幾年成功仿鑄出紅夷大炮後,一年也不過是二三十門的產量,現在卻一下子得了大小幾百門。

    如今錦州城重又被圍,義州和錦州外圍被明軍攻佔的十餘堡城也一一被奪回。

    「吳三桂祖大壽退守松山,馬科、王樸退守杏山,劉肇基、秦良玉駐守塔山,高起潛、邱民仰駐寧遠。」

    黃台吉包圍了錦州,網住了幾條大魚。

    「薊遼總督洪承疇、西北五省總督兼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宣府總兵楊國柱、密雲總兵唐通、西協總兵白廣恩、中協總兵曹變蛟、前屯總兵∠↓ding∠↓di n∠↓小∠↓說,.≠.※o王廷臣,兩總督五總兵五萬餘人困守錦州。」

    現在的局勢比起第一次圍困錦州之時,局勢要好許多。

    經義州一敗,遼西二十萬明軍已經四分五裂,各自喪膽。

    「圍住錦州,先不急著打,圍著錦州挖壕築牆,多挖幾道壕溝,這次我們圍城打援,看誰敢來援。來一個滅一個。」黃台吉冷冷笑道。

    當年的大凌河之戰,黃台吉就是用這樣的辦法對付明軍,圍城打援,把援軍一支支擊敗,最後迫使城中的明軍絕糧而降。

    「等義州那邊把炮運過來,這次錦州之圍就更有勝算了。哈哈哈!」

    「報!」

    「稟報皇上,蓋州失守,孔有德等全軍覆沒!」

    一名軍校匆匆趕來,稟報了一個讓黃台吉措不及防的消息。

    「什麼?這怎麼可能?」黃台吉笑聲戛然而止,轉而勃然大怒。孔有德等率領的可是兩萬餘戰兵加兩萬餘輔兵,蓋州城裡還有一萬多民夫,五萬餘人守一座蓋州城,不缺糧不缺水的,面對著三萬明軍的進攻。這才半個月時間,就城破了,還全軍覆沒了?

    「孔有德是頭豬嗎?就算是頭豬,那他也領著五萬頭豬,怎麼能半個月就丟了城,還全軍覆沒?」黃台吉真是勃然大怒,在明軍渡海攻遼之前,他就已經得到了情報。

    當時黃台吉猶豫再三。還是從錦州城下把孔有德耿仲明四人調往遼東防守。可這幾人一路慢騰騰的,結果劉鈞都連破了旅順、金州、復州、蓋州諸城。他們還剛到海州。

    明軍攻勢猛烈,連破諸城,黃台吉連連下旨催促他們進軍收復失地,可這幾個傢伙左拖右拖,就是不肯與明軍對戰。

    結果不到半年時間,遼東沿海盡失。上百城堡被破,四五十萬百姓被遷入明軍在旅順和鎮江建立的兩個大本營,孔有德空領著幾萬人馬,卻一直只是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

    若不是錦州這邊壓力巨大,黃台吉都要立即把這四人問罪了。原本黃台吉還想著。先忍一忍。孔有德等消極避戰,那暫時不指望他們收復遼東失地,起碼得防住遼江明軍進攻遼陽和瀋陽。等他錦州之戰取勝之後,再調頭來打遼東明軍。

    之前他已經收到明軍包圍了蓋州,得知明軍圍住了孔有德,還開始仿他當年大凌河一戰時一樣挖壕圍城時,黃台吉還鬆了一口氣。

    挖壕圍城,這是打算長期圍困了。

    他想來,孔有德有五萬人馬,還有一座大城,又有充足糧食,五萬對三萬,堅守個半載一年總是沒有問題的。有這個時間把明軍拖在蓋州城下,他就可以全力先對付遼西明軍。

    濟爾哈朗在義州以兩萬守軍都能扛住吳三桂十萬明軍的進攻,孔有德五萬人馬還守不住三萬明軍半個月的進攻。

    蓋州失守還罷了,五萬人馬還全搭進去了。

    「漢人終究還是靠不住的。」黃台吉恨聲道,當年孔有德來降,他是多麼的禮遇有加。到現在,孔有德都還是自領本部,還給了他們駐軍之地,給了他們人口田地,他們的人馬甚至都沒有編入八旗中,也不編入漢四旗,他們甚至是專門的一旗,直屬於他親自統領。

    他甚至給孔有德等人全都封王。

    到頭來,要用他們的時候,卻如此沒用。一開始只知道保存實力,等被人突然圍住了,卻又不堪一擊。

    惱怒半天,黃台吉漸平復心情。

    蓋州已經失守了,孔有德等五萬人馬也都覆沒了。現在不是惱怒的時候,現在得考慮到因為此事將帶來的嚴重後果。

    蓋州失守五萬人馬盡沒,這就意味著蓋州到遼陽之間已經相當空虛,沒有足夠的兵馬攔截防守明軍的北上進攻。

    遼陽是清軍的重鎮,也是都城瀋陽南面的重要門戶。若是遼陽有失,那不但瀋陽危險,而且正在遼西的清軍也有可能被斷後路。

    「蓋州丟了,海州空虛,無兵可守,海州也肯定守不住。遼陽也只有少數兵馬,必須回防。」

    望著地圖,黃台吉咬牙切齒。

    眼看著義州之勝後,就能趁勢再奪得錦州之捷,甚至還能繼續奪取松山、塔山、杏山諸城,一直殺到寧遠城下去。

    可現在,洪台吉不得不回防自己的後方。

    「皇上,讓臣率一支兵馬去奪回蓋州,擊退劉繼業。」代善主動請纓。

    黃台吉搖了搖頭,「孔有德雖然一心自保實力,但打仗還有有兩手的,既然他都只守了半月就被破城還全軍覆沒,那足以證明,劉繼業確實厲害。咱們現在還是得打好錦州之戰。蓋州丟了就丟了,甚至海州丟了也罷了,先守住遼陽就好,只要我們攻破錦州,到時遼東的幾萬明軍,還能翻天不成?」

    「朕親自回遼陽負責防禦。你繼續在這裡負責圍城。十四弟負責率軍掃清外圍明軍,搜捕潰兵。」

    黃台吉不得不回去,若是遼陽丟了,瀋陽都危險了。

    迅速做了一番交待之後,黃台吉就開始帶著兩萬人馬急急趕回遼陽。

    遼東。

    攻破蓋州城後,劉鈞並沒有停止進軍,他乘北面防守空虛之際,迅速率軍北上,一路橫掃勃羅堡、湯池堡、耀州城、東昌堡、太平堡、塔山鋪。諸堡根本不堪一擊,要麼投降,要麼被大炮轟開堡門。

    僅兩天時間,劉鈞就已經殺到了海州城下。

    過了蓋州,北面諸地楚軍都還沒有來過,這次大舉攻入,勢如破竹,海州一帶防守空虛。清軍主力都去了遼西,剩下的也都隨著孔有德南下全軍覆沒。現在只剩下少量的滿人和漢民青壯。

    這也是楚軍第一次遠離海岸,一直殺進內陸這麼遠,而且還是緊鄰著清軍的腹心之地。

    這次在海州城下,劉鈞沒有搞圍城,也沒有挖壕,城里根本沒多少清軍。都是些臨時拼湊起來的人馬,大炮運到之後,直接轟城,半天就轟出了缺口,然後一番爭奪之後。在一門門山地榴加排銃的火力掩蓋下,重步兵們就奪取了缺口,殺入城中。

    半天巷戰,九頭鳥逐一清理了各街巷,奪取全城。

    奪取了海州,劉鈞立即下令展開對城中百姓的搬遷,並把俘虜全押往蓋州的連雲港,原來再分批運回旅順。

    海州城中,劉鈞正和部下們商議乘勝沿遼河東岸北上,攻打遼陽,以配合遼西明軍的攻勢。

    就在此時,朝廷的使者到了。

    天使宣旨,劉鈞升任京營總督,並掌中軍都督府事。

    接過聖旨,劉鈞什麼也沒說。可九頭鳥的將領們,卻一個個滿臉不憤。說是升賞,可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是明升暗降。京營總督,京營早就馳廢不堪,說是現在編了九鎮,可實際上全是些老弱不堪戰者。

    至於掌中軍都督府事,現在都督府還有半di n實權嗎?

    「朝廷怎麼會下這樣的旨意,大帥走了,誰來統領我們?」

    「我們破蓋州,奪海州,攻勢如火,殲敵數萬,正要乘勝進攻遼陽瀋陽,難道我們有做錯什麼?為什麼朝廷這個時候要調走大帥?」

    許多九頭鳥的將領都覺得很是不服,之前朝廷把劉鈞從兩廣提督調任遼東提督,還可以說是為了平遼滅虜收服遼東。當時朝廷削了大帥一鎮兵權,大帥不說,大家也就忍了。

    可現在,入遼半年多來,九頭鳥功勛著著,收復無數城池,殲滅清虜數萬,救回百姓數十萬,這樣的功績前無古人,尤其是現在九頭鳥奉朝廷之命發起攻勢,配合遼西用兵。

    破蓋州奪海州,眼看著就要進軍遼陽,直搗虜穴瀋陽,朝廷這時下這樣的命令,要調走大帥,去任什麼京營總督,掌中軍都督府事,這是什麼意思?

    「都別說了。」劉鈞心裡也不舒服,他一眼就明白了皇帝這道旨意的用心。說白了就是怕功高震主,臣子勢力過強,先前削了一鎮兵權,可還握著三鎮。九頭鳥如此能戰,皇帝擔憂也是正常。

    但明白歸明白,不爽依然是不爽。

    不過不爽不能表現出來,說不定這些前來宣旨的人中就是東廠的人,奉有命令要觀察自己的反應。若是自己不滿不願,回頭就會報告給皇帝,到時越發的坐實皇帝的擔心了。

    「我這是陞遷,大家都應當為我慶賀。遼東的事情,以後就交由傅總督和範巡撫還有王、盧兩位監督,李、瞿兩位巡按、監軍。傅山、張山、劉允升三位總兵,以後要聽從諸位督撫巡撫監督們的調派,。」

    傅宗龍等人對這道旨意也是始料未及,不過劉鈞走了,他們心裡還是很複雜的。一方面,有劉鈞在遼東,他們這些上官根本插手不進遼東軍務,控制不了兵權。劉鈞一走,楚軍自然就無法再像原來那樣了。可另一方面,劉鈞掌控楚軍,確實能打善戰,劉鈞一走,遼東大好的局勢怕是要有變化了。(未完待續。)

    ps︰感謝刊物後、蕭斌兩位的支持,一天一夜沒睡,頭昏沉沉的,今天晚上的第三章提前更新了,謝謝大家的支持!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6章 心腹

    d

    「大哥,你真打算就此回京?」

    夜晚,海州城內臨時行轅內,參謀長王謙問劉鈞,屋裡,還有第八鎮的總兵傅山,第九鎮的總兵張山,以及第一師副總兵蔡遠,第二師副總兵張國棟,以及第八鎮的參謀長曹端,還有在海州的**兩鎮抽調來的四協參將趙國梁張國棟等一眾將領。△,

    「陛下的聖旨都宣讀過了,難道我還能抗命不成?」劉鈞微微一笑,「你們也不要胡思亂想了,皇上調我回京,自有皇上的考慮,我們做臣子的遵旨而行就行了。」

    「可這旨意實在讓人覺得憋屈,說是升賞,誰看不出來這是對大哥處處提防,這是削兵奪權。原本自兩湖調到遼東來,什麼也沒有,還削了大哥一鎮兵權,可大哥說過什麼沒有?咱們九頭鳥白手起家,全是自己打拚來的,沒花過朝廷一分餉銀,平了中原之亂。到了這遼東,地盤都沒一塊,咱們生生的打下了鎮江和旅順二府。可現在,又要調大哥入京,這是要盡奪九頭鳥的兵權,兄弟們不服。」

    「不服什麼?九頭鳥雖是我與公輯創建,可這兵也是朝廷的兵。」劉鈞訓斥道。不過心裡面,他還是很高興的,不愧是自己的結義兄弟,這幾年一直跟著他,到現在雖然也都是總兵副將的高級武將,可心裡還是向著自己的。

    但劉鈞清楚,現在還不到時機。

    他轉而對進來後就一直沉默著的傅山道,「青主,你向來穩重大氣,不比他們亂來,以後我不在遼東之時,記得替我多看著點他們,別弄出什麼亂子來。」

    傅山不是最初跟隨劉鈞的,也不是九頭鳥的元老。更不曾與劉鈞結義兄弟。但劉鈞向來信任他,倚重他,如今身為第八鎮的總兵官,是劉鈞的左膀右臂。但說到底,在忠心方面劉鈞還是有些擔心的。

    「楚公放心,我會帶好第八鎮的。」傅山說道,然後他有些猶豫,吱唔著又道,「楚公,我一直有個打算。只是未敢冒昧提起,今日,我打算正式提請,還希望楚公能夠同意。」

    「哦,有什麼事情你直說就好了,我們之間哪裡還須要這般客氣見外。」

    傅山道,「楚公知道我原來是娶過一門妻室的,只是後來她福薄命短,已經去世數年。我如今也三十多歲了。自她之後未曾續娶,我曾見過令妹四小姐,印象不錯,知道還未許配定親。今日冒昧向楚公提親,不知楚公能否成全?」

    劉鈞大為驚訝。

    傅山的情況他確實是清楚的,山西太原人,世代書香世家。還是宦官人家。當初傅山跟著袁繼咸讀書,也是有過秀才和監生身份的。傅山的年紀比劉鈞要大十歲,以前有過妻子。還生過孩子,但妻子早死了,傅山未曾續娶。

    劉鈞的家裡還有兩個妹妹未曾出嫁,四妹和五妹,兩個妹妹都是姨娘所生,也差不多到了婚嫁年紀。這兩年不少人家來提親,不過劉老爹都還沒選中。劉鈞倒不曾想過傅山會看上了四妹。

    不過他最驚訝的還是傅山在這個時候當眾提親。

    劉鈞念頭一轉,已經馬上明白過來。傅山這是在變相的向劉鈞表明忠心,傅山不比張山、王謙他們都是劉鈞的結義兄弟,但現在只要娶了劉鈞的妹妹,那自然就是劉鈞的家人。

    「哈哈哈,我當然願意。」劉鈞一陣哈哈大笑,「我馬上給我父親寫信,向他稟報此事。放心,這只是一個過程,兒女婚姻父母做主嘛,相信他們一定會同意的,傅兄這樣的好夫婿可是難找的。」

    張山等人也紛紛在旁邊大笑。

    「青主,看不出來啊,原來你居然早盯了四小姐。」

    「當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老實交待,你什麼時候開始看上四小姐的。」

    眾人哈哈大笑,立即親近了許多。

    「各鎮交給你們,我也能安心的回京了。」劉鈞笑過之後說道,皇帝的意思很明顯,這是提前防範,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劉鈞現在也不可能來個拒不遵旨,還沒到那個時候。而且現在回京,也並不表示皇帝真要對他動手。

    只要後金還未平滅,劉鈞是不用擔心自己安全的,但皇帝肯定會小心的削奪他的權力。

    在傅宗和張山等一群兄弟在,暫時劉鈞不用擔心九頭鳥就會脫離自己的掌控。至於時間一長,劉鈞也相信肯定還有辦法的。

    先順著皇帝的意思,暫時沒必要抗旨。

    第二天一早,傅宗龍和範志完已經迫不及待的過來跟劉鈞交接兵權了。傅宗龍的態度還好,對於劉鈞調回京師任職,表示了惋惜,是真心實意。他覺得劉鈞在遼東統兵,還是極有功績的。

    而範志完態度則有些變化,他剛來的時候,是一心想要拉攏劉鈞,奉了座師周延儒的任務來的。可劉鈞對範志完的拉攏並沒怎麼理會,範志完把這些都如實的報告了周延儒。現在,劉鈞果然被調離,範志完也長出一口氣。

    他堂堂巡撫,劉鈞一個武將居然根本不把他放在眼中,甚至召開軍議的時候,經常都不通知他。

    「恭喜楚公高昇回京,功成圓滿啊。」範志完一臉微笑的對劉鈞拱手道。

    劉鈞只是笑笑而已。

    範志完又道,「楚公高昇回京,如今遼東兵馬糧餉裝備這一塊都轉歸本官管理,楚公,是不是把糧食軍械的帳目庫存什麼的都交接一下?」

    「範撫台在說什麼呢?遼東三鎮的糧餉和器械,朝廷什麼時候拔付過?都是自籌。」

    範志完追問,「那籌來的那些糧餉器械呢?」

    「都用完了。」

    「都用完了?」

    劉鈞笑笑,「沒錯,都已經用完了,以後這三鎮七八萬兵馬的糧餉器械問題,可就都要靠範撫台來籌劃了,本官也是長鬆一口氣啊。說句實話,每鎮兵馬每月糧餉都超過二十萬塊銀元。我為了籌集這些錢糧,可沒少費盡心神啊。」

    範志完根本不相信劉鈞的那些話,他也對楚軍的糧餉來源有些瞭解,知道是靠發行獎券,以及鹽廠和火器坊還有繳獲多種渠道籌集的,而且楚軍從不缺餉,相反楚軍的糧餉器械很充足,楚軍士兵們的餉都比別鎮兵多,裝備更好。

    可很明顯,劉鈞不準備把這些轉交給他。

    「楚公。我記得好像當初皇上曾有過旨意,湖北應城鹽場,還有虎頭堡的火器坊以及兩湖的獎券,另外和湖北屯田的屯租部份,都用來供應楚軍糧餉的吧?楚國公把那些帳目給本官就好。」

    劉鈞冷笑一聲,「鹽場、火器廠和獎券和湖北軍屯的收益,當初陛下確實有旨是供給楚軍的。但是,現在我們這裡遼東三鎮可是遼東兵馬,而不再是兩湖兵馬。你憑什麼以為。兩湖地方會再供給遼東兵馬呢?」

    範志完急了,「可這些兵馬不都是兩湖調來的嗎,而且一直不都是從兩湖供應嗎?」

    「哦,是這樣嗎?我不記得了。也許是你記錯了。反正我這裡沒有什麼帳目,範撫台想要兩湖繼續供應,那是你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去找兩湖袁總督。請他供應遼東三鎮。抱歉,範撫台,如果你沒別的事情。我先走一步,還有些交接上的事情,我要與傅總督商議。」

    範志完看著劉鈞轉身而走,氣的額頭上青筋都暴起來了。劉鈞一走,以後遼東三鎮就歸總督和巡撫管轄,可是現在,這三鎮七八萬兵馬的糧餉問題卻全都壓在了他的頭上了。

    他要從哪裡去籌集三鎮以後的糧餉?

    整個交接過程很簡單,也沒多少可交接的。本來嘛,督撫本來就是遼東的最高官員,現在劉鈞走了,不過是把他們原先拿不到的實際控制權真正拿到手而已。

    一個簡單的儀式,算是正式交接。然後,劉鈞就不再是遼東提督了,傅宗龍和範志完正式掌控遼東二府三鎮。

    傅宗龍立即召開會議,宣佈要趁勝北攻遼陽,並決定再從鎮江和旅順抽調兩個協兵力前來增強。

    這個會議,劉鈞也列席會議,不過在會議上他已經沒有決策權。劉鈞甚至只是坐在一邊,一句話沒說。

    會議開到一半,外面稟報又有天使到。

    「楚國公朱慈燁接旨!」

    擺香案迎接聖旨,僅隔一天,又一封聖旨到,劉鈞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傅山站在劉鈞旁邊,低聲道,「說不定是皇上已經接到我們蓋州大捷的消息,特又下了這道旨意,追回前一道聖旨,不調大帥回京了。」

    張山也連忙道,「肯定就是這樣。」

    劉鈞卻不絕的會是如此,果然,旨意宣讀,皇帝令劉鈞見旨之後立即啟程返京,務必十五日之內到達京師就任。

    王謙忍不住問傳旨太監,「皇上知道蓋州大捷嗎?」

    「知道,咱家出京前,京師已經盡皆楚國公破蓋州,俘虜孔有德等逆賊五萬餘,非常高興。這不,皇上還有一道口諭,著楚國公回京之時,把蓋州城俘虜的叛軍中所有率領百人以上的大小軍官,全都一起押回京師處置。至於其它叛軍士卒,則按楚國公先前所奏,押往台灣屯田。」

    王謙失望的嘆聲,然後又問,「那皇上知道我們又攻破了海州等大小十餘城堡嗎?」

    「這個應當還不知,咱家也是先到了蓋州後沒見到楚國公,才趕來海州的。」

    劉鈞制止住了王謙,「你別說了,我馬上就會動身,爭取盡快趕回京師赴任。」

    「報!」

    一馳快馬飛馳而至,馬上騎士還未奔至,已經大聲喊道,「遼西軍情,義州大敗,遼西提督吳三桂率五鎮十二萬大軍於義州城下大敗,薊遼總督洪大人與陝西總督孫大人並五總兵被圍錦州」(未完待續。)

    ps︰感謝ang激e1989、愛書及烏、明泉001、看得到天池山、回家的感覺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天冷了,起的越來越晚,的也越來越晚了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7章 督師關外各鎮、總督天下援遼兵馬

    d

    已經接過軍權,正式執掌遼東三鎮兵權的傅宗龍在聽聞了遼義州大敗,錦州再次被圍的噩耗後,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

    「請楚國公暫緩入京,先留下來主持大局。」

    軍議大廳裡,滿廳文武都還沒有從那個突然噩耗中回過神來。

    怎麼就敗了呢,先前不還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頻傳嗎?不是已經高奏凱歌,連破清虜十餘城堡,反圍了義州城嗎?怎麼轉眼間,遼西就敗了?

    劉鈞算是反應較快的,他迅速把得到的情報做了一番分析。吳三桂等解了錦州之圍後,一路高歌猛進,包將三萬清軍包圍在了義州。

    吳三桂沒有等候洪承疇和孫傳庭、秦良玉等率後續部隊到達,領著五鎮兵馬就發起了對義州的進攻,結果多爾袞和代善兩路出兵,一路增援義州,一路進攻錦州。最關鍵的還是石廷柱率領的那支漢軍騎兵,打著明旗居然就一路成功的到了義州城下,還突其不意的把吳三桂的炮兵陣地給端了。

    而義州城裡的清軍也是相當凶悍,放棄城池,出城拚死一戰。反觀義州城外的明軍,十萬人馬,卻分散在數面,在最關鍵的時候,馬科和劉肇基、王樸都沒有及時支援吳三桂和祖大壽。

    而多爾袞率大軍在關鍵時候趕到,使得本來還與清軍激戰的寧錦兩鎮兵馬立即撤退,最後成了潰敗。

    一團糟糕的戰鬥啊。

    但可以想像下,經此敗後,遼西必然已經是士氣低落。洪承疇五萬人馬被圍在錦州,吳三桂等退守松山等處,亂成一團。兵馬雖然還不少,可已經無法形成有效的指揮了。

    劉鈞沉吟片刻。有些為難的道,「可是陛下已經連下兩道聖旨召我回京,我都已經交接過了。」

    「朝中當時並不知道遼西大敗,眼下遼西剛剛大敗,遼東不能再有半點變亂。這裡必須由楚國公親自指揮坐鎮。」傅宗龍很誠懇的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先前開始一片大好。他也覺得劉鈞回京也沒關係。可現在遼西亂成這樣,怎麼可能再把劉鈞如此優秀的大帥自前線調回。「我們需要楚國公來穩住局勢,還需要你來帶領我們救援遼西啊。」

    範志完呆坐在那裡,想要反對,卻又覺得找不到理由。

    劉鈞想了想,道,「我可以先緩幾日動身,上表請示朝廷,若是到時朝廷依然要我回京。我只能遵旨。若是陛下需要我留在遼東,我自然不會拒絕。」

    「我馬上就寫奏表,請求朝廷把你留下來。」傅宗龍連忙道。

    不須傅宗龍奏請朝廷,北京城裡的崇禎現在已經有些焦頭爛額了。

    當遼西大敗的消息傳回京師,當時崇禎正在早朝,接過奏報後,崇禎直接在金殿上暈了過去,引得滿殿大臣們一陣混亂。連忙請了御醫前來。

    御醫院裡最有名的御醫親自看過,並親手推拿過後。崇禎才緩了過來。問題不大,皇帝一直以來操勞過度導致身體本來就有些虛弱,突然聽聞遼西大敗,驚嚇過度一時昏迷,靜養些時日就沒事了。

    皇帝的身體是沒多大問題,可大明王朝卻有大問題了。

    遼西局勢一朝逆轉。剛奪回的十幾個城堡又丟了,十多萬明軍大敗,戰死萬餘,被俘虜兩三萬,撤回松山杏山等地的敗兵才五萬多。還有起碼三萬多的人馬不知蹤影。

    十幾萬兵馬大敗,還丟棄了無數的糧草器械,尤其是丟了大量的火炮。這些物資火炮,現在全都落入了清軍手中。

    洪承疇和孫傳庭兩位總督和五位總兵連帶著五萬官軍,現在也被圍在了錦州城中。

    「朝廷要立即組織兵馬救援錦州。」兵部尚書陳新甲出列上奏。

    可馬上被吳反駁,「救當然要救,可怎麼救?洪孫兩位總督被困錦州,遼西松山寧遠等地還有八萬人馬,另有三萬兵馬不知影蹤,暫時是指望不上了。就剩下的那八萬兵馬,其中還有五萬是剛從義州敗退回來的,缺糧少械,遠氣大傷,士氣萎靡,短時間內根本指望不了他們能解錦州之圍。」

    「那就立即調遼東兵馬救援。」陳新甲道。

    崇禎點頭,「對,遼東還有一支精銳勁旅。楚國公渡海征遼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只要調他率兵救援錦州,一定可以。還有海軍提督鄭芝龍,他也還統領著兩支艦隊,另外操江提督熊文燦手裡也還有一支長江水師,湖北還有第十鎮新軍,都是已經練成的新軍。」

    「陛下,此刻楚國公只怕已經交接了遼東兵權,正奉詔返回京師。」這個時候,有人很不合時宜的奏報了一句。

    崇禎想起自己連下兩道旨意調劉鈞回來,可這個時候已經顧不得那些了。現在吳三桂祖大壽大敗,洪承疇孫傳庭被圍,崇禎能信的過的將帥已經沒有幾個了。

    再沒有人比劉鈞更適合統領兵馬解錦州之圍了。

    「立即擬詔。」崇禎大聲道,他沉吟了一下,然後繼續道,「詔令楚國公以京營總督兼掌中軍都督府事職,加授督師餃,總督遼東第八第九鎮,以及湖北第十鎮,以及北洋艦隊、長江艦隊以及東海和南海艦隊,一起增援遼西,解錦州之圍,援遼陸軍三鎮水師四鎮皆受其統領,節制關外遼東遼西各鎮,以及援遼各鎮兵馬。」

    想了想,崇禎覺得還不夠,又加了一句,「遼西關寧錦三鎮兵馬以及遼西援遼各鎮兵馬,也一併受楚國公節制調遣,共解錦州之圍。」

    這話一出,滿殿之中的朝臣們都不給的發出了嗡嗡的驚嘆之聲。

    先前劉鈞任提督,又加京營總督,已經是讓百官們驚嘆無比了。現在皇帝更直接給劉鈞加了一個督師餃。

    督師關外遼東遼西各鎮、總督天下援遼兵馬!

    一般來說,以兵部尚書餃或者以內閣大學士職出任數省總督的,都可以稱為督師。劉鈞任湖廣提督時加的是兵部尚書餃,轉任遼東提督時加的已經是兵部尚書餃了,不過那時他當提提督不是總督,還稱不得督師。再剛剛不久前加升為京營總督,依然是兵部尚書餃。不過京營總督雖統領數鎮京營,但統的是京軍,並不是督省,也不稱督師。

    可這次,劉鈞以京營總督一職統領援剿的數鎮兵馬,還節制遼東遼西以及援遼各鎮,這軍權已經是相當驚人了,毫無例外,他已經可以稱督師了。

    這個督師一加,可不僅僅是個名頭這麼簡單。

    如今關外有三個總督,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總督傅宗龍、陝西總督孫傳庭,這三位總督現在都加著兵部尚書餃,本來按例也可以稱為督師,但因為皇帝原先的旨意中沒用督師一詞,因此這三人都只稱總督而沒稱過督師。

    現在劉鈞卻是皇帝親口稱為督師,那就意味著他位在三總督之上。

    三總督都受劉鈞節制,那下面的遼西遼東巡撫等,以及各鎮總兵官們,自然都歸劉鈞統領了。

    好多官員都忍不住站出來反對,這個權利太大了。

    可皇帝這一次再顧不得那些了,他現在只想馬上穩住遼西局勢,擊退韃子。至於劉鈞權力太大,等擊退韃子再說吧。

    崇禎已經沒有合適的將領可用了,唯有劉鈞以往的戰績,可以讓他放心。

    枉他當初那般賞識吳三桂,破例升他遼西提督,可比起劉鈞來還是差的太遠了。才打了幾個勝仗,就敗的一踏塗地。

    散朝之後,宣旨官匆匆趕往遼東傳旨。

    崇禎把陳新甲召入宮中單獨問話。

    「陳卿,你認為遼西局勢能穩住嗎?」

    陳新甲低著頭回答,「義州一戰,我大明官軍確實元氣大傷。但清虜蓋州之敗,同樣元氣大傷,兩邊互有勝負。韃子雖圍錦州,但城中有五萬兵馬,且城中剛補充了一批糧草,足夠五萬人食用半年,那些糧草本是準備用作收復大凌河和廣寧之戰用的。城中糧草不缺,只是缺少柴薪,但問題不大。」

    「你就說錦州能守住嗎?」

    「守肯定守的住,怕的就是韃子仿照當年大凌河之戰,再來一個長期圍困,然後圍城打援。野戰,非我所長。」陳新甲回道。

    「如果楚國公率軍救援呢,勝算幾何?」

    「應當有五成吧。」陳新甲想了許久然後有些保守的道。雖然劉鈞剛剛蓋州大捷,破蓋州,殲滅孔有德五萬人馬。但畢竟蓋州城裡的都是漢軍。陳新甲以為,若是楚軍與清軍主力決戰,能有五成勝算都已經有些高估了。

    「上次與東虜議和之事」崇禎猶豫再三,道,「若此時再與東虜開議,他們願意嗎?」

    陳新甲聽皇帝說出議和之言,有些驚訝不小。上次的議和,純粹就是逗清虜玩,皇帝根本沒有議和之意,不過是要重申東虜是大明的臣藩舊屬而已。可現在看皇帝的意思,似乎真有議和之心。

    他小心的斟酌著用詞,「不知陛下的條件是什麼?」

    「就西面以遼河為界,東面以鴨綠江為界。」

    「東虜肯定不會同意的,遼河河套是韃子的腹心。」陳新甲小心的提醒著皇帝,這樣的條件在韃子佔上風的時候,很難談下去。

    「那就西以大凌河東面的醫巫閭山為界,東以鴨綠江為界,南面則將遼東半島北部西以蓋州,東到鎮江城為界,南面歸大明所有,北面海州、鳳凰城等北部皆歸東虜。雙方劃定界線,休兵罷戰,共享太平。」(未完待續。)

    ps︰感謝benhe的兩張,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8章 天下大亂

    錦州西北大勝堡外。△,

    一隊清軍士兵,將一群衣衫實襤褸的婦孺推到大坑前。帶隊的軍官冷眼望著這些大明的百姓,用力甩動手中的鞭子,把一個挖的慢了一些的俘虜重重抽了一鞭。

    一個懷抱著嬰兒的婦女緊緊的把孩子抱在懷裡,憔悴的面孔上流露出深深的惶恐。

    「你們就是一群廢物,多餘的廢物!」軍官大聲喊道,「你們總想騎在我們女真的頭上做威做福,為了你們皇帝的野心私慾,一次次的發動對我大清的侵略,導致無數的無辜關外百姓生靈塗炭,為了那些現在還在遼東的戰火中**的兄弟姐妹,為了那些至今仍在台灣做著苦役的滿蒙兄弟們,我,豐申額!代表所有被野蠻南朝明國壓迫的滿蒙百姓,處死你們!」

    說罷他一揮手,命令清軍把那些老弱婦孺都推進深坑,讓那些剛挖好坑的明軍戰俘開始填土。

    一時間,哭鬧之聲四起,一些女人掙紮著衝到他的面前,磕頭求饒,希望他能大發慈悲,起碼放過那些還在吃奶的孩子。

    「放過這些孩子?好讓他們長大以後再來侵略殺戮我大清子民嗎?」豐申額大聲喝道,「你們想過我們的孩子嗎?我的孩子臨死之前也還沒斷奶,可你們丈夫卻衝入我的村莊,闖入我的家中,**了我的妻子,還把在一邊哭鬧的我的兒子扔進了灶膛的火中。我的妻子被**後,還被擄回了寧遠,被你們丈夫以二十塊銀錢價格賣給了奴隸販子,運去了台灣,這輩子我都不可能再見到她了。我一家人都是拜你們這些可惡的南蠻所賜,生生家破人亡。」

    他轉過身。對著士兵再減喊道,「埋,一個都不許落下,全都活埋!」

    趙小四就躲在不遠處,親眼目睹著這樁慘劇發生,看著數十個被抓獲的明軍俘虜挖了一下大坑。然後把那些被清軍從附近村莊抓到的明軍婦孺給活埋進了坑裡。那些活埋了自己同胞婦孺的戰俘,最後則被帶走,成為了清軍的包衣奴才。

    看著這一切,他無能為力,就如當年他親眼看著自己一家人被清軍殺死一樣。

    「畜生!」趙小四暗暗罵了一句,強迫自己閉上眼楮,塞住耳朵,可是那一陣陣絕望的哀號卻深深刺入他的腦中。待清軍押著戰俘們遠去,趙小四走出來。站在那處已經填平的大坑前站定,對著在這裡被活埋的一百餘個同胞跪拜磕頭,「我發誓,一定會替你們報仇的!」

    磕完頭,趙小四頭也沒完的一路向西。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九。

    昨日,遼西大敗的消息傳到湖廣,武昌的米價已經飆升至十塊銀元一石。

    自從楚國公調離湖廣,轉任遼東提督。同時第八第九兩鎮楚軍亦調離湖廣移駐遼東後,湖廣的糧價已經有些不受控制的在猛漲。

    今年先是旱災再逢蝗災。湖廣夏糧只收不到一半,秋收更是情況不妙,許多地方顆粒無收,兩省糧食收穫不及常年三成。而相鄰的河南與陝西二省許多地方更是幾乎顆粒無收,一場大饑荒眼看就在近前。

    而此時朝廷盡抽中原精銳往關外作戰,本已經平寂的中原地區。又開始蠢蠢欲動。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大巴山中的羅汝才,兩支流寇開始趁著災荒饑年,又在四處煽風點火,死灰復燃。以期捲土重來。

    如今兩支流寇已經重新打出旗號,在商洛和漢中一帶活動。

    遇此災荒之時,朝廷今年雖已免了三餉,可有的地方官吏卻依然還在徵收這些加征。還有一些官吏則在依照朝廷旨意清理衛所整頓屯田時簡單粗暴,趁機漁肉百姓,以致民怨沸騰。

    黃州,時報報社。

    時報的總編張岱緊盯著桌上的許多封文章,閉上眼楮想了片刻,復又睜開,搖頭嘆氣,「都這個時候了,地方卻越發的**了,國事怎麼能好?」

    他面前的這些文章,都是時報的編輯們交上來的稿子,是時報記者們收集到的時事情況而寫的稿子。

    時報自從江南錢莊分離出來後,聘請了江南有名的文人張岱為總編。雖然張岱的名聲褒貶不一,但其書香門弟出身,家學淵源,他也精通史學、經學、理學、、小學和輿地學。

    張岱博洽多通,經史子集,無不該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獵。雖無緣功名,卻有志撰述。而且張岱不僅有才,他還涉獵極廣,尤其是行走四方,足跡遍天下,眼界也是極開闊的。

    當初李春江將他介紹給劉鈞,後來劉鈞在南京與張岱見了一面,一番相談之下,劉鈞就覺得張岱很適合明報主編這個人選。

    當劉鈞向張岱提出了自己辦時報的方向後,張岱對時報這份新奇的刊物很感興趣。時報不同於一般的書刊詩集,五天一期,刊登時事,不論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民生,都包含在內。這種新奇的東西,張岱很有興趣。

    劉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經選中張岱後,與張岱細談了一番時報的辦報宗旨和方向後,就把時報完全交給了張岱。

    張岱根據劉鈞所講述的辦報方針,以原來的彩報那套班子,很快就展開了時報的擴張。時報總社建在黃州,然後在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南直隸山東四川七省都設有分社。他親自招募了一批編輯,又招募了一大批記者,另外還利用自己在士林之中的人脈,邀請了許多名士做為特約記者,給報社寫文章。

    為了能夠把時報的影響力儘量擴大,他按劉鈞所說的,把報紙分設八個版塊,每一版設立一個主編,下面有數名編輯帶著許多記者和特約記者,組織內容。再層層把關,最後由張岱統一拍板決定。

    五天一期的報紙會在發行前一天,就把版樣排好。然後用快馬分送到七省各個分社。由各分社在該省的印刷廠提前半天印刷好,然後再分發到該省的幾個主要府州城市中。等到了發行當天,就能迅速的鋪散開來。

    因為張岱嚴格按劉鈞的辦報方針來辦,使得時報內容緊貼時事,天下大事盡皆包羅,做到一報在手。天下大事盡知。而且,時報也很注重廣告,刊登了許多民生經濟的內容,並且在夾縫等處還有廣告位置。

    這份報紙可謂是做到老少皆宜,不論是官吏還是士子讀書人,或者是普通的商人百姓,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內容。

    原來采報曾經最高賣到五千份,如今改名時報進行了全新改版後,時報規模迅速擴大。在七省設立分社,發行幾乎覆蓋大半個大明,每期銷售達到過萬份。

    這個銷售數量學在不斷上升。

    「河南總兵左良玉在河南強行發行助餉獎券,向各府縣攤派強售獎券,變相搜刮民財,民怨沸騰。」

    「陝西官員在陝西清理屯田,存在嚴重問題,清理衛所屯田過程中官員大肆侵吞衛所田地。原衛所軍戶田地被奪,卻無安置。陝西衛所軍官武官皆心懷不滿,形勢緊張。」

    「河南陝西山西四川山東河北南直隸諸省都發現糧商在加緊囤積糧食,各地糧食價格節節上漲,陝西大米一石需十六塊銀元,河南大米一石最高十五塊,兩湖糧價雖低。但也漲至十塊銀元,而且各地有錢也難買到糧食。」

    「闖賊李自成再度出山,已經襲擊數個城鎮,許多饑民響應,還有不少原衛所的軍官和軍戶。也投奔賊人。」

    「曹操羅汝才也開始在漢中一帶活動,四處劫掠。」

    張岱目光掃過這一封封的通訊稿,長長嘆了一聲,吐出了讓幾名主編都為之驚駭的字,「天下又要大亂了!」

    「遼西大敗消息一傳回,那些賊匪越發的跳的歡了。」一名主編嘆道。

    「恰逢災年,又遇關外兵敗,原本各地精銳都已經抽調到了關外,如今關外大敗,皇上又緊急抽調各地精銳往關外,這腹心空虛,只怕星星之火,轉眼就要勢成燎原啊。」

    「第十鎮馬上要調去關外,兩湖的安穩也要守不住了。」

    張岱搖了搖頭,「第十鎮走了,兩湖一時倒不會有太大變動。咱們兩湖不同他省,還有不少民團鄉勇,若加上四海銀行的保安隊等,小股的流匪是不怕的。怕就怕李自成羅汝才等大寇借勢壯大起來,到時來犯楚地。」

    好好的經被歪嘴和尚拿到手,哪還念的出好經?原來清理整頓衛所和屯田,是一件大好事。衛所到了如今,馳廢無用,既不能保境安民守家衛國,卻還空佔著大量的田地,這些田地至今還都被衛所軍官所侵佔。

    有見於此,當初劉鈞才提出整訓新軍,撤除衛所,清理屯田。把那些衛所軍官侵佔的屯田清理出來,再分給軍戶屯田,用產出的屯租來供養新軍。這是一個極好的方案,在兩湖試行也效果良好,可一到了外省,立馬就變了樣。

    尤其是在河南陝西等地,那些官員和地方豪強相互勾結,把從衛所武官那裡清理出的屯田轉而又多半瓜分掉了。衛所的武官們屯田被清理收走,軍戶們依然沒有分到田地,只不過是把田地從衛所軍官們的手上,轉移到了地方官吏和地方豪族的手裡。

    官吏和地方豪強們是吃的肚滿腸肥,可那些衛所武官卻是最大的利益損失者,甚至原來軍官們的佃戶軍戶們需要從新地主那裡佃田,還要受一層剝削。

    朝廷在這些地方的整頓清理中,並沒得到什麼真正的好處,反而使得那些衛所武官和軍戶們因為沒得到妥善的安置,而變的危險了起來。

    還有獎券,兩湖的獎券為當初新軍提供了不少軍餉錢糧。可現在在其它各地,獎券卻成了一種斂財的工具,甚至如左良玉和賀人龍這些向來跋扈的總兵官,更是借此強行向各府縣士紳百姓強行攤派獎券,成了變相的加征。

    本來朝廷都已經停徵了三餉,可現在好多地方卻還依然在徵收這三餉。錢征到哪去了,自然是落入了那些貪官污吏的手裡。

    在張岱等人看來,大明官場的**已經太嚴重了,爛到了根子。再好的政策,到了下面,也都嚴重走樣。在兩湖情況還好一些,可別的地方,完全失控。

    國事到了如今,已經不只是某一個問題的事情了。

    而是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全都出了問題。

    「但願楚國公能夠擊敗清軍解錦州之圍,援遼的各鎮兵馬能夠早日返回,要不然,這中原局勢只怕會要失控了。」

    遼東,海州。

    短短數天時間裡,京師已經下達了三封聖旨給劉鈞。

    「以京營總督之職,加朱慈燁督師餃,總督遼東遼西諸鎮兵馬,並節制援遼各鎮兵馬,全權指揮諸軍解錦州之圍,關外各督撫總兵悉聽節制!」

    「臣朱慈燁接旨!」

    接過聖旨,劉鈞立馬又成了遼東兵馬的統領,甚至還直接成了傅宗龍和範志完等的人上司。這一次,是真正的上司,皇上明旨宣佈的。之前,劉鈞名義上還是屬於兩人之下的。可現在,劉鈞這個武將,卻加了督師餃,真正的位居督撫之上。

    「拜見督師!」

    傅宗龍率先上前一步,向劉鈞拱手行參拜禮。傅宗龍這一禮,弄的範志完也只得上前跟著行禮,傅山張山等一眾楚軍將領更是歡欣的上前大聲拜見。

    「諸位免禮。」劉鈞伸手虛扶。

    重新見過禮後,也正式確立了劉鈞督師之位。

    傅宗龍坐回位置,「救兵如救火,不知我們何時出兵救援錦州?」

    劉鈞語出驚人,「錦州城下清軍重兵雲集,我們趕去救援,並不是上上之策。本帥以為,眼下瀋陽一帶防守空虛,我們還是應當繼續先前的計畫,繼續北上直攻遼陽。」

    「圍魏求趙?」傅宗龍驚問。

    「沒錯,與其去攻重兵雲集的錦州清軍,倒不如去攻兵力空虛的遼陽,我們攻其必救,錦州之圍到時自解!」(未完待續。)

    ps︰謝謝書友120708152529812、tangqun、小�佟 自頻某侵鰲 蟺樂 碩腦縷保 恍淮蠹遙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49章 夜襲黃台吉

    d

    「督臣!」範志完喊著劉鈞的新職務,「陛下旨意讓我們出兵解錦州之圍,督臣現在要打遼陽,這與聖意不合。 ,」

    劉鈞抬眼瞧了範志完一眼,冷聲道,「打遼陽,圍魏救趙,迫敵回師,錦州之圍自解,範撫台還有何不明白的地方?」

    範志完哼哼半天,也找不到什麼有力的反駁之語,最後只好閉上嘴不言語了。

    劉鈞懶的再理他,自劉鈞拒絕了周延儒的拉攏之後,範志完便處給劉鈞栽刺,總要找點碴,對這人,劉鈞是懶得理會他。

    劉鈞轉而走到廳中的沙盤前,接著繼續原來的遼陽進攻計畫。

    「諸位,韃子現在主力盡在遼西,濟爾哈朗之前守義州差點城破兵敗,多爾袞與石廷柱及時趕到,而黃台吉與代善親自率兵圍錦州,遼東僅剩下孔有德守蓋州,豪格守遼陽。」

    「現在孔有德已全沒覆沒,其餘清軍主力盡在錦州義州一帶,蓋州海州都為我們奪取,我們距離遼陽僅有一百五十里。而清軍主力在錦州,距離遼陽卻有四百里,我們完全可以先其一步打到遼陽,甚至有機會先奪取遼陽。」

    劉鈞在眾人臉上掃過,笑道,「其實,我們不一定要攻下遼陽,只要我們做出向遼陽進軍的態勢,那麼錦州城下的韃子絕對就會坐不住,必然要回師來救。遼陽可是韃子都城的南大門,遼陽一失,那瀋陽也就危險了,相信韃子肯定不敢冒這個險讓我們抄他的老巢。」

    「要等各鎮援軍到來後出兵嗎?」傅宗龍問。

    「不等了,兵貴神速,錯過了眼下的時機,韃子就會有了防備,再想趁機打遼陽就沒機會了。」劉鈞回道。

    「就憑這三萬人去打遼陽?」範志完忍不住又發話了。遼陽那可是韃子的重鎮,在範志完看來,三萬人完全不夠看的。

    「範撫台若是懼怕,可心留在這裡。」劉鈞不客氣的道。

    北京。

    陳新甲在家中一面吃著飯,一面對幾名兵部官員道,「這次和談得用心談。」

    「皇上真打算議和?」

    「估計也是兩手準備。」陳新甲放下飯碗,在宮裡跟皇帝談了半天,肚子也餓了半天,他在宮裡就一直也在想這個問題,皇帝是不是真的想要議和。想來想去。覺得皇帝並不一定是真想議和,主要應當還是緩兵之計,但也有兩手準備。

    遼西新敗,現在軍心不穩,皇帝了不清楚楚國公能不能擊退清軍。在這個時候,和清軍展開談判,也是爭取時間。

    會議結束後,劉鈞讓人把孔有德幾人帶上來。

    「幾位,這幾天過的如何?」劉鈞問。

    孔有德幾人一臉的憔悴。這幾天過的自然是糟糕透了。若不是有劉鈞特別下令,嚴格看守著他們,說不定他們幾個命都已經沒有了。

    劉鈞掃了幾人一眼,對這幾人並沒有什麼好感。在大明將士的眼中,這些人就是漢奸國賊。不過現在,劉鈞覺得這幾人還有些利用價值。「諸位當知道,我本來打算保全你們的性命。讓你們做我的顧問,戴罪立功。可皇上有旨,要將你們押赴京師凌遲處死。」

    孔有德幾人都沒說話。這個結果也早料到了。

    「現在呢,我願意再為你們爭取一個機會。」劉鈞緩緩道,「我準備出兵遼陽,甚至進攻瀋陽,你們投靠韃子多年,對遼東虛實瞭解的很清楚。只要你們肯用心為本公引路,稟報虛實,那麼本公定會為你們再向陛下求情,給一條生路,起碼保全你們的家人。」

    劉鈞沒有直接說能保全他們的性命,反而讓孔有德等人對劉鈞的話多了幾分相信,若是劉鈞一開口就是保他們性命,他們反倒不相信了。

    「願為楚國公帶路。」孔有德知道自己沒有選擇。他已經聽說了清軍在義州的大捷,也知道明軍遼西敗的很慘。知道這個消息後,他未免沒有後悔。如果再堅持幾天,也許劉鈞就會退兵了。

    可事實就是如此,他一降,遼西清軍就得勝了。

    他現在已經成了明軍俘虜,手下也都沒有了,他沒有其它的選擇了。

    劉鈞沒有在發兵錦州,也沒有在海州等候其它援遼兵馬,他直接就帶著三萬餘明軍以及兩萬投降的漢軍趕往遼陽。

    一百餘里路途,大軍行進的很順利,這一帶已經很空虛,並沒有什麼兵馬。一些滿人聞知蓋州兵敗,海州失守後,就已經迅速的退往遼陽,準備死守遼陽。

    花了兩天時間,劉鈞的前鋒已經到了遼陽城下。

    遼陽是一座大城,也是韃子的腹心之地,更是都城瀋陽的南面門戶,不過此時這座重鎮,兵馬極少。得知海州失守後,駐守在遼陽城中的是黃台吉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他一面向錦州的黃台吉報信求援,一面下達命令,召遼陽四周的滿人退入遼陽,並將十五歲以上五十五以下的滿人都召集武裝起來,並把那些青壯的蒙古人和漢人也都編為輔兵協助守城,總算是在遼陽臨時組織起了萬餘人馬。

    其中女真披甲人只有三千餘,剩下幾千滿蒙青壯,和萬餘漢人輔軍。

    九頭鳥的旗幟出現在遼陽城下時,城裡的豪格甚至都不敢出城,只能在城頭看著明軍大搖大擺的在城下馳過。

    崇禎十三年的十一月中,遼河西岸。

    黃台吉自錦州一路往遼陽急馳,他在半路已經接到消息,南朝崇禎皇帝剛加封了其義子劉鈞為督師,總督關外諸軍。這位半年來在遼東攻城掠地無數的驍將,接旨後沒有出兵錦州解圍,反而在攻破海州之後,繼續向北進攻遼陽。

    長子豪格發來求援信息,說是在城頭上看到了九頭鳥的帥旗,劉鈞居然親自到遼陽城下。

    這個消息讓黃台吉很是憂慮,他甚至不得不停下了腳步,在遼河西岸暫時駐營。他身邊只帶著不多的人馬,就這樣趕回去,怕是解不了圍,他已經派人往錦州傳令,再調一支兵馬前來,一起隨他回去救援遼陽。

    黃台吉對劉鈞很重視,不敢絲毫小瞧劉鈞。若不是這個劉鈞,他們第一次圍錦州之時,也不會騎虎難下,進退維谷。最後被迫解圍,反被遼西明軍追著打,若不是吳三桂有些急進,滿清也找不到機會反擊得勝。

    可現在也正因為劉鈞,使得他不得不在這個趁勝進取寧錦的大好時機,又得抽調兵馬回援遼陽。

    這個劉鈞,就如一個眼中刺,肉中釘,處處讓黃台吉難受。

    「這一次或許是個好機會!」

    範文程看著地圖,向黃台吉說道。他本是大明的秀才,後來與兄長主動投奔努爾哈赤,深得老酋信賴,多年來為努爾哈赤父親立下汗馬功勞。

    「遼陽距離海邊足有近三百里路,已經是深入內腹了。楚軍的優勢是水師和火炮,他們水師強大,控制海面,可以沿岸隨時登陸和撤退,來去自由,他們的火炮更加犀利,但炮大重沉,運輸不便。正因如此,以往楚軍在遼東攻城掠地,也都是沿著海岸行動,很少深入離海岸五十里外的腹地,就是怕被我們的大股騎兵突襲。」

    「現在劉繼業看到遼陽空虛就想要趁機攻打遼陽,卻不顧遼陽深入腹地,這是自尋死路啊。遼陽有肅親王在,城堅牆高一時不會有失守之憂,等他頓兵堅城之下,進退不得,而我們集結重騎可一舉擊敗他。」

    「楚軍是海中蛟龍,在海上和岸邊,我們很難打的過他,可到了這內陸腹地,他們卻不足為憂。」

    範文程建議把代善調回來,僅留多爾袞負責繼續包圍錦州,只要有兩三萬人就足以繼續圍困著錦州城。至於吳三桂等兵馬,不用擔憂,他們剛剛新敗,短時間根本不可能再次出兵來救錦州。

    「從遼西把主力調回來,先把膽大狂妄敢孤軍深入遼陽城下的劉繼業擊敗殲滅,再回頭圍錦州,待錦州一破,明軍精銳盡失,不光遼西遼西諸地都可收復攻佔,甚至還能一路打到山海關下去。」

    「義州之戰過後,如今大清真正的心腹之患是劉繼業,其餘者不足慮也,只要擒殺劉繼業,南朝再無人可對抗大清!」範文程發出這樣的結論。

    黃台吉再次聽取了範文程的建議,決定暫時在遼河西岸紮營停留,等待代善從錦州城下率領五千清軍回返,與他匯合後一起殺回遼陽城下。

    此時西岸有五千清軍騎兵,若再得五千人,再加上遼陽城的清軍,黃台吉認為這個兵力已經足夠將劉繼業擒斬於遼陽城下。

    今天晚上,黃台吉的七弟饒余貝勒阿巴泰負責值守營地,夜半之時,突然見西面有一條火龍正向營地蜿蜒而來。

    阿巴泰打量著那支開過來的隊伍,估計了一下,起碼有上萬人。

    「估計是禮親王來了。」阿巴泰道,「來一隊人,上前迎一下。」因為這支隊伍是自西面錦州方向而來,因此阿巴泰絲毫沒有其它的懷疑。

    若這支隊伍是從東面來的,他肯定就會大喊敵襲,並命手下吹響號角了,但現在那個劉鈞在遼陽城下,而這支隊伍卻是從錦州方向來的,因此他絲毫沒有認為這會是一支敵軍。

    「禮親王來的還真快!」阿巴泰笑道。

    一支小騎隊迎了上前。

    「你們是哪部份的?」

    「我們是禮親王麾下,接到皇上旨意後奉命連夜趕來!」(未完待續。)

    ps︰感謝yebaoyin的再次支持!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