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389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6
第300章 有人要虎口奪食

    與劉僑談了許久,劉鈞也對京中的朝局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皇上還在等你入宮覲見,我就不多留了,有空來府上吃頓飯,我們再談談。」劉僑望著佷子道,朝中局勢越發的複雜起來,此時不論從哪方面,他們叔佷兩個都應當更加的親密一些才是。

    送走了劉僑,劉鈞回到皇上御賜的鎮南侯府裡。偌大的侯府裡,如今只住了兄弟劉鍵一人,在年初的會試中,他同樣中取,成了新科進士。他的名次並不低,也是二甲賜進士出身。因為有劉鈞的關係,他也成了庶吉士進了翰林院。

    知道劉鈞回了京,他早早回來,兄弟倆做一起聊了會,然後吃了頓便飯。

    親兵捧來蟒袍玉帶,伺候他更衣。

    劉鍵見劉鈞不肯脫掉麻衣,小聲問,「二哥,你入宮見聖,穿這身孝衣合適嗎?」

    「這有什麼不合適的。」

    「白麻網巾總要換下才好,畢竟會露在紗帽外面,陛見時被皇上看到,是為不敬啊。」

    劉鈞卻揮揮手,「看到也沒什麼,國家以孝治天下,皇上也不能說什麼。」

    白孝衣白麻網巾穿在蟒盤玉帶裡面,劉鈞就這樣直接入宮陛見。依然是王之心前來接他,兩人並排騎著馬,在大隊禁衛的護衛下前往皇宮。

    王之心是曹化淳的乾兒子,大明的太監算是歷朝中最龐大權利也最大的一群太監,屢屢出現權宦,說到底就是皇帝對朝廷控制力不足,只得重用這些身邊的太監。而太監一旦得到權力,往往又無監督,加之又多沒有良好的道觀觀和自控力,最終就會腐敗失控,加之文官們向來對他們沒好感,不出事也要攻擊,出事了還要踩幾腳。便得明朝的太監向來名聲不好。

    太監們在宮裡相互依靠,通過收乾兒子來穩固自己的實力,甚至等老了,也有接班人。保自己安養晚年。曹化淳老了,也並不戀棧不去,數次主動乞病歸鄉,今年終於去了南京養老,但也還兼了南京守備太監一職。

    京師這邊。王承恩接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下面另有四位秉筆太監,但他依然掌握著批紅審核大權。王之心則接了東廠提督之職,雖然權力要次於王之恩,也算是宮中太監中的新貴人物了。

    劉鈞看著王之心,一個很高大魁梧的太監,長的很健壯,皮膚微黑,高鼻子,讓人覺得他可能有些混血。他穿著大紅的蟒袍。披著一件大披風,很是威風。據他從劉僑那得到的情報,這個太監最是好財,在京中的太監中,他也是最有錢之人,據說家財不下百萬兩銀子。不過這人辦事能力不錯,很得曹化淳和崇禎的看重,甚至今年他的子佷還得到了世襲武職的賞賜。

    「勞煩王公公辛苦了。」一面說,劉鈞一面隨手遞過去一張銀票。

    王之心笑著接下,飛快的掃了一眼。

    四海銀行的見票即兌的全國通兌五萬塊銀元兌票。王之心臉上的笑容更熱切了,鎮南侯出身果然爽快,之前他就收過好幾次劉鈞派人送去的錢財,可這次一下子五萬塊。還是讓他非常高興。

    「侯爺,您這就太見外了。」王之心道,「乾爹去南京前就仔細交待過我,以後侯爺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一定會認真好的,哪需要這個。」

    「公公何必跟我見外?原來曹公公在京時。該有的孝敬,我一分也不會您的。我比較喜歡交朋友,王公公當不會不給這面子吧?」

    「侯爺爽快人,這朋友我交定了,以後侯爺有事儘管吩咐。」

    儘管朝臣交給內宦屬於大罪,可如今這大明天下,哪個有點權勢之人,跟宮內沒關係?就算是東林甚至是那些後起的復社,都相當聰明的知道結交內宦為助力。

    王之心帶著劉鈞一路到達御花園,劉鈞本以為皇上會在御書房見他,卻沒料到來了這裡。一處優美的荷塘中,有曲折的路直退塘中心的水榭小亭。

    「陛下,鎮南侯求見。」

    亭中,崇禎正與十餘名朝廷重臣一起吃著西瓜,觀賞著池中的金魚。

    新的首輔周延儒、次輔吳,另外還有倪元路等四名輔臣,此外還有吏部尚書鄭三俊、兵部尚書傅宗龍、都御史劉宗周等九卿重臣也全在。

    「臣拜見陛下。」

    崇禎起身上前,親自攙扶起劉鈞。

    他上下打量著劉鈞,「慈燁,轉眼大半年不見,你清瘦了一些。」這時他看到劉鈞蟒袍中的麻衣,「節哀順變。」

    「臣違旨入京,還請陛下降罪。」

    「百善孝為先,國家以孝治天下,侯爺對兩位老師如此至孝,為父豈會降罪,只感到欣慰。朕在宮中,也接連收到遼南捷報,你出征以來,接連攻破金覆蓋諸州,殲滅韃虜數千,解救我大明百姓二十餘萬,勞苦功高,忠勤可嘉。」

    崇禎給劉鈞賜坐。

    周延儒問劉鈞,「侯爺入遼之後一路凱歌高奏,連奪數州之地,形勢喜人,只是為何又不戰而棄守蓋復二州,又退回金州呢?為何不趁勝北進?」

    劉鈞抬頭看了眼周延儒,朗聲道,「回首輔大人,統兵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知已知彼,明白形勢。絕不能為一時之勝利而輕敵大意,也不能為一時之敗而氣餒惶惶。某率兵入遼趁敵不備,連破蓋復等地,確實可喜,但並不表示我們就能無視建虜。」

    「作戰,當以保存自己的情況下再求殺敵滅虜,如此,才能長遠,首輔大人你說是嗎?」

    周延儒微微一笑,「我只是覺得錯失一個擴大勝果的大好機會了。」

    「上次金覆蓋之勝,正如一拳打中無備之敵人,雖勝,可拳已用老。適時收回拳頭,不是消極避戰,而是為了積蓄力量,再打出第二次重拳。目下,我征遼將士正在掃蕩遼東沿海諸島的韃虜,等蕩平沿海外,下階段就將再登陸掃蕩金州至鴨綠江沿岸地區。」

    「飯要一口口吃。仗也要一步步打。積小勝,也能為大勝。」

    這時吳開口了,「侯爺說的很有道理,打仗。還得由侯爺這樣戰陣經驗豐富之將帥指揮,我等這般遠在京師又不懂戰陣的外行,就不瞎指揮了。我們做好後勤補給,籌措好糧餉就好了。」

    他這話一出,周延儒臉色難看了幾分。吳那番話像是在說自己。可實際上卻是在指責周延儒外行插手內行,瞎指揮。

    可在皇帝面前,他也不好發怒,只得一口氣憋在心裡。但對吳卻越發的不滿了,自他們入閣以來,這吳就處處的跟他對著干。

    吳繼續道,「聽說侯爺此次攻遼,取得如此驕人戰績,皆因憑藉西洋火炮之利?據說是侯爺上次東南海上破紅夷之時所得巨艦大炮,那些火炮遠超朝廷的紅夷大炮?」

    劉鈞笑了笑。他就知道朝廷肯定會打這些火炮的主意。

    「朝廷現今所鑄之炮,主要有三種,紅夷大炮、佛郎機炮和將軍炮,這三種炮,紅夷大炮因得自荷蘭人商船沉船上,因之命名紅夷。朝廷所鑄三千斤紅夷炮,其實相當於荷蘭等國之十二磅左右長炮。而西洋各國如今的戰艦上,已經普通使用十八磅甚至是二十四磅乃至於三十二磅的大炮,重達五六千斤,射程更大更遠。」

    劉鈞向著崇禎等人解釋了一下如今各國火炮種類以及口徑規模等。聽的崇禎等人大為驚嘆。

    「蓋州城牆用炮只轟了片刻就倒塌了?」吳等驚嘆道,他們之前聽到報告,說新式火炮之犀利,都還不太相信。以為是誇張之語。可現在看來,都是真的。

    「如此利器,當給寧錦兵馬裝備。」兵部尚書傅宗龍立即道。

    崇禎望向劉鈞,「繼業,你手裡有多少這種火炮?可否移交一些給寧錦兵馬?」

    「回陛下,臣手中繳獲自夷人的長炮並不多。而且這種長炮極其沉重,只適合裝備艦船之上作戰,並不適合陸上運輸,也不適合於守城作戰。因為這種炮彈道直平,長於攻城而拙於守城。」

    「這樣啊!」崇禎拖著著聲音,但明顯並不接受劉鈞的說法。很顯然,在他看來,劉鈞是捨不得拿出這種火炮來了。還不等他在想用什麼辦法讓劉鈞分出一些大炮來,劉鈞又說話了。

    「陛下,臣以為長炮不適合裝備寧錦兵馬,但臣手裡還有一種得至西洋人的大炮,很適合寧錦軍。這種火炮更加輕便,但卻能發射更大的炮彈。比如十寸口徑的攻城大臼炮,配上炮車不過兩千來斤,但卻能將一百斤重的石彈投射一千七百步遠,能夠直接在三里多外的距離,攻擊到城池之中。」

    「真有如此厲害之物?」崇禎忍不住驚呼。

    一千七百多步的射程,能投一百多斤重的石彈,但大炮卻僅重兩千來斤,就算對火炮不算在行的崇禎和一眾重臣,也都明顯感覺到這種大臼炮似乎更好了。那些長炮動不動五六千斤,移動會十分不變,可兩千多斤的距離,比現在朝廷的紅夷大炮還要輕便,有五六匹馬就能拉的跑。

    「這種臼炮你有多少?」傅宗龍急問。

    「這種炮我手裡倒有幾門,我可以給寧錦拔兩門。」

    「兩門太少了。」

    劉鈞笑笑,「其實這種炮倒也不複雜,如果有足夠的材料,再給我些時間,我當能仿製幾門,但威力可能稍弱。」

    「需要什麼材料,馬上讓工部拔給你,威力弱些也不要緊,多造一些。」崇禎立即下令。

    得了幾門大臼炮,一群人還不滿足,「還有其它什麼厲害的火器嗎?」

    「臣可以從軍中拔出一些佛郎機以及滅虜、虎蹲等炮。」

    「只有這些小炮嗎?」傅宗龍有些不滿足。

    劉鈞道,「佛郎機等炮雖小,可適合近戰,尤其是發射散彈,殺傷力很強。而且這種火炮輕便,適合機動運輸。也不需要特別培訓炮手,精確度要求也不高,實是殺敵利器。某當初中原剿匪,正是憑此等火器,大破流匪。」

    反正不管他們怎麼說,劉鈞也頂多給些虎蹲佛郎機給關寧軍,再多加幾門臼炮,想要新式的加農炮和榴彈炮、霰榴彈等,想都別想。

    而且這種炮對於炮手要求很高,給了他們炮,沒有好的炮手也是白搭。況且,關寧軍主要是守城,要那些加農炮幹嘛。萬一落到清軍手裡,憑白給自己添堵。而且火炮這種利器,最重要的還是使用,而他相信,寧錦還沒有人懂得如何良好的運用火炮。

    就跟二次鴉片戰爭時一樣,當時虎門等廣東各地沿海炮台裝備數千門火炮,可面對海上的英國軍艦時,往往根本沒有瞄準,只是胡亂的把炮彈都打出去就算了事,純粹是浪費炮彈。

    虎蹲炮等給他們一些倒無所謂,反正一點不出血是不可能的。而如今九頭鳥的炮兵已經基本上可以淘汰虎蹲等小炮了。

    「繼業,如今你控制著遼南金州,還控制了渤海灣沿岸各島,手裡又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朝廷呢有一個新計畫,打算從海上運送糧草到寧遠,希望由你派戰船護航,你看有問題嗎?」

    朝廷如今調集十幾萬軍隊入遼,而糧草都需要自關內轉運,從陸路運糧往寧錦,實在是太遙遠了,運的少還慢。

    「海運糧草,是李卿去世前上的最後一道奏摺。」崇禎說道。

    從山東海運糧草到寧錦,並不是什麼創舉,當年李長庚還在朝為戶部尚書的時候,就曾經主持從海上運糧餉去遼東。

    現在朝廷很多運往關外的糧草其實都是從東南轉而來,先運到京師,再運往寧錦。李長庚去世前再次奏請,直接把東南的糧食運往山東登州,然後從那裡船運出海,在北洋水師的護衛之下,從海上直接運往寧遠。省時省力還節省錢糧。

    對這個任務,劉鈞沒有拒絕的接下了。

    崇禎親自給劉鈞拿了一片西瓜,這番動作,讓周延儒吳等重臣都看在眼裡,都意識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對於這位義子的恩寵,遠超於他們的想像。梅李二輔臣離世,鎮南海不但沒失勢,反而越發的得寵了。

    「皇后和太子他們知道你回來,也等著見你呢。你先去拜見皇后和太子他們,一會留在宮裡咱們一家吃頓團圓飯,在京裡好好休息幾天再回遼南去。遼南幾萬大軍還等著你主持呢,朕就不多留你。」

    劉鈞聽了只得點頭,有太監過來,他便告辭離開,去拜見皇后和太子。(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6
第301章 留一手

    「皇兄,你給我帶了什麼禮物?」皇太子朱慈霃看到劉鈞歡快的問道。》。》雖為一國儲君,可他今年不過十一歲,一個養在深宮中的太子。平時跟著那些老師們在一起的時候,總受諸多約束,倒是跟劉鈞在一起時,從不會去要求他這樣那樣,反而總能說一些宮外的趣聞與他聽,甚至每次都會帶些不錯的禮物。

    上次劉鈞送了他一支千里鏡,他十分高興。

    「我給殿下帶了兩樣禮物。」劉鈞笑著上前,崇禎自收了劉鈞做義子後,特意讓太子和永定二王和兩位公主都喊劉鈞皇兄,幾個皇子公主也都自此稱呼,也許是劉鈞年輕,也許是劉鈞天生少了一些對於皇權的敬畏之心,這使得不論是太子還是幾位皇子公主對他都很親近。

    劉鈞送給皇太子的禮物是一個地球儀和一架蓋倫大帆船的模型,其實都是原本他繳獲巴達維亞號在船長室裡的擺設,那船模就是巴達維亞號。

    「這是什麼?」太子望著那個地球儀,地球儀原來表面上都用荷語標標著,劉鈞找工匠換了一張表圖,上面全用漢字重新標識。

    「這叫地球儀,這就是我們所在的星球,你看,這塊緊鄰著大海的地方就是我們大明朝,他的東面是大海,北面是蒙古高原,東北就是建虜,再往東的這個半島是朝鮮,再過去的這片群島就是日本,而南面的這些群島,就是南洋諸國,歐洲人稱之為東印度群島也叫香料群島,盛產香料之緣故而得名。」

    「歐洲是哪?」

    「歐洲就是在我們西方遙遠的那邊,那裡就是歐洲,有許多個國家,神聖羅馬帝國、法國、瑞典、西班牙、荷蘭、葡萄牙、英國等,再往西就是大洋,那是大西洋,繼續往西。那裡就是新大陸,然後越過大陸,又是一片大洋,那就是太平洋了。飄洋過海,就又到了我們大明的東南。」劉鈞指著地球儀上,然後輕輕轉動著,轉了一圈,又到了大明。

    地球的概念此時在西方早不是什麼稀奇的認識。就是在中國,隨著傳教士的到來,這一識知也被許多國人接受。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圓球上面?可我們為什麼不會掉下去?」從來沒有人跟太子講過這些地理和天,甚至自古以來,天屬於一種皇家學說,是禁止一般人研究的,私學天文,那就是違禁是要獲罪的。

    「因為有地心引力,就好比你往上跳,可最後總會落到地上是一樣的。地球會有引力吸引住我們。」

    「地球真是圓的嗎?」

    「當然。這個早已經被證明了。如果有一天你去了海邊,你就會發現,當海上的船隻出現的時候,我們最先看到的是其最頂處的船帆,然後隨著其靠近我們才一點點看到桅杆以一部份。」劉鈞笑著向皇太子科普著。

    張皇后和周皇后還有袁、田兩位貴妃,則都坐在一邊笑著。

    永定二王年紀更小些,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劉鈞送給太子的大帆船模型,可兩個孩子也知道,皇太子的東西,他們是不能隨便搶的。便只能巴巴的望著劉鈞。

    「我也給你們都帶了份禮物。」

    劉鈞給兩位皇子的禮物是一套士兵陶俑,每一套都有著好幾百個士兵,配著一個微型戰場,上面就呈現的是一場戰鬥。永王的那套是攻打四草海堡。定王的那個是奪取赤嵌城。

    兵人都是彩陶,活靈活現,十分漂亮,有騎馬的有扛槍的還有拿劍推炮的,上面還有城池堡壘旗幟等等。兩個皇子立即就喜歡上了,都興匆匆的開始拿著自己的兵人擺了起來。

    皇太子這時擺弄了一會地球儀。又開始打量起船模來。

    「真有這麼大的船嗎?」

    「我率領的北洋水師裡的旗艦,就是這艘船,平時載一千名水手士兵,若是打仗,還能再載一千多人,最快速度能達到每個時辰六十里,可以裝載三百六十五萬斤。」

    「那不是跑的比馬還要快?」

    「是的,在海上它可以每個時辰四十里日夜不停的跑,如果順風,還能更快,馬可沒辦法一天十二個時辰不停的跑。」

    「這船有多高?」

    「最中間的主桅高二十一丈!」

    「二十一丈?豈不是比父皇的乾清宮還高?」

    乾清宮才七丈多高,自然是比它高的。

    劉鈞給幾位皇后嬪妃們也都帶了禮物,產自歐洲的香水,造型美麗的玻璃瓶子裝著各種香味的香水,輕輕擰開頓時一股芬香撲面而來。幾位皇后妃嬪們一試,都是喜歡的不得了。

    而給兩位公主的則是布縫的娃娃,每人都有好幾個,既有傳統的大明衣冠髮式的中國小女孩,也有歐洲紅頭髮金發頭的白人女孩,另外還有一些小狗小貓的布偶。

    兩位公主雖然比永定二王要大些,可看到這些的布偶娃娃也沒了矜持,欣喜的抱著娃娃歡笑不止。

    「慈燁又送了你們什麼好禮物,讓你們這麼開心啊。」崇禎自外面大步走入殿中,笑著說道。

    皇子公主們立馬得意的拿著新到手的禮物向皇帝展示著,崇禎看了看,都是些很有新意倒並不奢華貴重之物,便也沒多說什麼。

    「讓御膳房傳菜吧。」

    吃飯的時候,劉鈞也給崇禎送上了一份禮物。

    「陛下,這是今年上半年發售債券籌集的債款,一共是一千萬銀元,這是存單。現在銀子就在京城的四海銀行銀庫裡面,陛下隨時可以派人拿存單去取銀子,銀元券、銀元都可以。」

    「哦,又售出了一千萬銀元?」崇禎激動的接過存單,仔細的看了好幾遍才收了起來。「繼業啊,辛苦你了,一面要練兵打仗,一面又要幫著籌款,朕都不知道要說什麼好了。」

    「陛下,這都是我做臣子應該做的,如今國家還在艱難之時,朝廷君臣都要全力以赴,共度這難關。等過幾年,休養生息過來,自然天下太平,到時發行的債券也都可以償還。」

    崇禎嘆息一聲,「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朕統有億萬子民,享有萬里河山,可卻要借債。」

    周皇后在一邊道,「陛下也就別嘆氣了,若非有慈燁,陛下就算是想借錢都還借不到呢。」

    「是啊是啊,若非有繼業,朕想借都無處可借啊。唯有繼業,能替朕解此憂困。」

    劉鈞忙道,「都是臣子的本份而已,今日先前陛下對兒臣說起火炮之事,我後來想了想,覺得目前我手裡有戰艦上的火炮,情況還不錯。因此打算把軍中原來配備的那些火炮,先抽出大部份送去寧錦,以增強他們的火力。」

    「兒臣打算抽調五百架虎蹲炮、三百門滅虜炮,另外還有一百門三百斤佛朗機,五十門五百斤佛郎機,加上千斤佛郎機二十門,以及十門三千斤的紅衣大炮送去寧錦。」

    九頭鳥現在有了新式的火炮,又有了新式的鑄炮廠,炮火是相當充裕的。現在九頭鳥並不缺火炮,缺的是一個完整的火炮體系,把擁有的火炮標準化。

    儘量把那些大小不一的許多型號火炮進行標準化,簡化到幾個型號。這樣炮兵的效率能增加,只需要製造和運輸幾個標準型號的炮彈就行了。

    如今九頭鳥的火炮體系已經進行到了用途分組,有野戰炮、攻城炮、艦炮和岸防城守炮四類。野戰炮儘量只保留了4磅.8.12三個標準,攻城炮有12和24兩個標準,再加上野戰的6吋榴和攻城的8吋榴、8、10、12三個標準的臼炮,已經是儘量簡化了。

    其它各種型號的火炮都已經儘量安置到了城防和岸防,並儘量同一型號集中在一起。

    通過這種標準化,現在九頭鳥的炮火配製好了許多,效率也高多了。加之有了專門的炮兵部隊,因此原來軍中大量的虎蹲、滅虜這些炮就沒什麼作用了。

    那些炮不管是射程還是殺傷力都太弱,攜帶著也比較麻煩。之前軍械坊那邊已經給劉鈞報告,研製了幾款新型的榴彈炮,重量更輕,四磅八磅十二磅三個新型的榴彈炮,比起原來的榴彈炮還要輕上許多,四磅輕榴才55斤,八磅的110斤,十二磅的也只有170斤,最關鍵的是這種輕榴炮可以拆開,十二磅的輕榴炮也頂多三頭騾子就有運走,還能帶上三箱炮彈,可以翻山越嶺,雖然威力比普通榴彈弱,比加榴炮更弱。

    但比起虎蹲、滅虜和佛郎機這些原來的輕型步兵支援火力又要強大許多。這種新型的炮已經被劉鈞命名為步兵榴也稱山地榴,專門用做配屬到司局旗級的輕型支援火力。

    新炮已經在開始批量鑄造生產,那麼軍中原有的那些虎蹲之類的老式炮就沒半點作用了。皇帝和內閣輔臣們已經盯上了劉鈞的火炮,劉鈞既然不想把那些新式的火炮交給朝廷,送到遼東去,最後想了想,便只好把這些淘汰下來的舊式輕火炮送去遼東。

    順便再把幾門既沉重但威力又不足的舊式紅夷也送去遼東,也算是堵了朝廷的伸過來的手。

    雖然都是些九頭鳥淘汰看不上的落兵火炮,甚至虎蹲這種小炮在九頭鳥那都稱不上炮了。但上千門炮的數量,還是讓崇禎十分高興。

    不過劉鈞也沒白送,第二天就和工部談好,這一千多門炮交給朝廷,工部則將一大批的銅料鐵料還有大批的硫磺硝石等材料拔給了劉鈞。(未完待續。)

    PS︰感謝刊物後、萬物尺度、ak12008號幾位的支持,謝謝大家!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6
第302章 楚國公

    在京師呆了幾天,梅李二人的頭七過後,劉鈞就離京了。…。…皇帝關心遼南局勢,急催著劉鈞回去主持大局。甚至在內閣的極力要求下,劉鈞不得不先回一趟湖北,去調更多兵馬入遼。

    不管是周延儒還是吳,兩個上台後就不對付的首次輔,在這個問題上卻出奇的一致。他們都希望劉鈞能在遼南發起更大的攻勢,把韃子打痛,以牽制吸引更多的清軍。

    可劉鈞並不想馬上深入遼東,不想跟韃子硬踫硬。劉鈞雖有艦炮火器之利,但他也還是能明白自己的優勢和缺點的,九頭鳥的火器厲害,可畢竟這時代的火炮還是極沉重的,運輸機動不便。而且對付小股的清軍自然沒問題,可萬一被大股的清軍突襲或者在野外行軍時遭遇,劉鈞並沒有什麼信心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打贏數以萬計的彪悍騎兵。

    最後在劉鈞的極力要求下,崇禎才同意了劉鈞提出的一個新戰鬥計畫。那就是劉鈞在掃蕩乾淨遼東沿海後,先出兵朝鮮,迫朝鮮重新歸復大明,停止向清軍提供糧草兵員,必要時候還得配合明軍出兵進攻清軍。

    等迫朝鮮重新投到明朝這一邊後,劉鈞要在夏糧豐收之時,發起一波大的進攻,搶糧燒糧,給韃子以重創。

    內閣同意這計畫,但要求劉鈞向遼南增兵,把湖廣的另兩鎮兵馬也調去遼東。

    做為對劉鈞的獎賞,崇禎加封劉鈞為征虜大將軍,晉楚國公爵位,加上柱國餃。這個封賞一出,原本還有許多對劉鈞的彈劾攻擊,立即如煙消雲散。

    大明開國二百多年,總共也才封了十個國公,到現在還止存魏、定、黔、成、英五家,劉鈞晉封公爵,可見皇帝對他榮寵之至。尤其是他還加封了一個上柱國餃。雖然說上柱國只是個勳階。

    可加上柱國卻比封國公還要難得,因為大明朝二百多年封了十個國公,可加過上柱國的只有夏言少師加上柱國,連張居正都是死後贈上柱國。開國元帥徐達也只是位至左柱國,常遇春也是死後加贈上柱國。

    連當年權傾天下的嚴嵩都不敢接受上柱國的加餃。

    許多人紛紛感嘆劉鈞天子義兒的身份,讓他得此榮耀,也有許多人明白,那是因為劉鈞能打還能弄錢。但也有許多人心懷妒忌。暗暗詛咒劉鈞爬的高,將來必會跌的慘。二十一歲就封國公加上柱國,那以後怎麼辦?

    等朝廷平定遼東之時,必是劉鈞殞命之日,吏部官員吳昌時坐在首輔周延儒的書房裡面,恨恨不平的道。

    「暫時不要去惹朱慈燁,皇帝對他恩寵無以復加正熾之時,此時惹他,只怕會引得皇上不快,先讓他得意一時吧。」周延儒揮手道。原本他聽了吳昌時之言。對於劉鈞手上掌握著的鑄幣印券之權力,大是眼紅,想要把這鑄幣印鈔甚至是發行債券的權利收歸朝廷。

    可現在一看,劉鈞正是紅的發紫的時候,不宜貿然動手。

    「吳越來越驕橫,完全不把我這個首輔放在眼中,公然結黨,不把他弄下去,我這個首輔也坐不牢固。來之,我需要得到復社的全力支持。你想辦法和張溥談一談,讓他發動復社的人脈關係以及在士林中的影響力,把吳給我弄下去。此事若成,我保舉你為吏部侍郎。」

    「此事只怕不容易。張溥現在和四公子走的很近,而四公子又跟李春江走的近。另外他跟吳鄭三俊劉宗周等人也很親近。」

    「你想想辦法,總之得讓張溥這個復社領袖帶頭支持我們。」周延儒道,「若是他非要跟吳他們走到一起去,那就想辦法除掉他,換個人來領導復袖。」說到這裡。他眼神裡帶著幾分冷意。好不容易才再次坐上了這個首輔之位,他可不是再被趕下去。誰威脅他的位置,誰就是他的死敵。

    之前被梅之炮從中攔了一次,好不容易這梅之煥命不長,只做了一年不到的首輔就死了。還偏偏次輔李長庚也跟著就死了,讓他終於又峰迴路轉,得以重坐上首輔之位。本以為,梅李二人死後,東林黨人當全力支持於他,誰知道吳成了次輔後,公然拉攏許多東林黨人,開始跟他唱對台戲。

    而且吳這個東林黨比起他這個非東林黨,明顯更得東林黨人的支持。已經有許多人投到吳那一邊去了,他這個首輔地位又岌岌可危起來。

    「你去聯絡復社這邊,爭取他們站到我們這邊來。我去拉攏下劉鈞,如今他在朝中說話很有份量,尤其還得到不少地方督撫們的支持,隱隱形成了一批人馬,若我們能得到劉鈞的支持,到時就能對吳取得上風。」周延儒道。他現在已經把吳一夥看成了死對頭,恨不得立即除之而後快,此時,便想要借助剛剛封國公加上柱國的天子寵臣劉鈞之力了。

    劉鈞出京之前,去劉僑家中吃了頓飯,眼下來看,劉僑在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上還很穩固。在梅李去世後,劉鈞越發需要劉僑的支持。

    「陛下已經同意你辭去湖北總兵一職,你保舉的部下也都到批覆同意。」劉僑端著酒杯,有些不解的問,「你為何要辭去湖北總兵一職呢?原來那樣不是很好嗎?」

    在即將離京前,劉鈞向皇帝提出了辭去湖北總兵一職,保舉自己的部下張山出任總兵。而且還保舉了另一名部下王謙和傅山也出任總兵一職。

    湖廣的三鎮加北洋水師,各設一名總兵官。此外,三鎮下,每鎮轄兩師,每師轄三協。每師一萬五千人,每協五千人,六師各設一副總兵,每協設一參將。北洋水師編三個分艦隊,水師設一總兵,下設三個副總兵。

    「都是為了指揮作戰方便。」劉鈞回道。

    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劉鈞也發現了原來的那種編制並不太適合現在的戰鬥需要。而臨時設置戰鬥旅的做法,也有不少缺陷。因此,劉鈞打算把新軍重新調整,進行一些改動。

    如今這個奏請已經得到皇帝的批準。

    劉鈞如今統領著湖北三鎮加北洋水師,一共十萬人馬。

    三個鎮每鎮三萬。編成了二師六協。協以下還設有標營連隊四級。

    這個新的編組,並不僅僅是改了名字,其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協一級。組成合成兵種。單兵種編制最大隻到標,標以上,協師鎮都為合成單位。

    一個鎮下轄一個鎮指揮部和三個師外加一個重炮標。

    一個師下轄一個師指揮部加三個協另加一個重炮營。

    而每個協,則由一個協指揮部,兩個步兵標和一個騎兵營加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另外一個工兵連和一個偵察連組成。

    一個協五千人,標將近兩千人,而營為六百餘人,連二百左右,隊三十餘人。

    原來三四千人的營,大大縮水,但營以上,增加了好幾級。特別是在協一級開始諸兵種合成,步騎炮協助作戰。並配備了輜重營,工兵連醫療連和通信、偵察連,使得每次作戰,不必再費力的臨時編組兵馬,協一級的部隊可以隨時獨立承擔戰役任務,單獨作戰。

    各級指揮部包含參謀作戰部和後勤裝備部,並有通信連、軍牢憲兵連、警衛連、醫務隊、軍樂隊等。

    全鎮編成六個師十八個協,就是十八支獨立的戰鬥群,隨時都能拉出去作戰。不必再經過重組編制,都配有相應的輔助兵種。

    這樣的合成兵種。也正是隨著武器發展而來的戰術變化。

    原來的車營被取消了,但增加了工兵營,這是為了配合火銃兵和炮兵作戰,給他們挖壕溝建柵欄土牆。甚至為了讓炮兵更好機動,而要承擔開路搭橋的任務。

    原本輜重營每車配佛朗機也取消了,輜重營和各標營的兵馬一樣,配備更輕便的步兵榴。原來軍中的各種虎蹲、滅虜、佛朗機、將軍炮等老式火炮全都淘汰。

    各協都配有一個野炮營,而各師另配一個重炮營,每個鎮還轄有一個重炮標。而在協以下。每標配一門一百七十斤十二磅步兵榴,做為營級火力支援。每個營,配一門一百一十斤八磅步兵榴。每個連配一門五十五斤的四磅步兵榴。用以作為標營連三級的火力支援。

    每協的野炮營,都配有二十門炮,其中四門四磅短加農,兩門八磅短加農,一門十二磅短加農。另外還有四門四磅,兩門八磅,一門十二磅的加農榴彈炮,再加上三門六寸的二十四磅榴彈炮,以及三門門八寸的六十四磅臼炮。

    這些協屬炮兵營的火炮重量都較輕,但威力卻不小,尤其是配備了六寸榴和八寸臼大口徑的這兩種炮後,還擁有了很強的攻城能力。

    而師屬的重炮營,卻有四磅、八磅和十二磅的長管加農共七門,二十四和三十二磅的加農榴四門,再加上八寸的六十四磅榴兩門,和十寸一百零八磅及十二寸一百五十八磅的臼炮各一門,使得每協都擁有極強的攻堅能力。

    九頭鳥各部的炮火配置是相當豪華的,這也將是九頭鳥最兇猛的地方。而且在火炮的統一標準規範化後,劉鈞也對步兵的裝備進行了改變。原來是一半步兵裝備火銃,而現在是一個步兵營三個步兵連,每連四個隊,只保留一個冷兵器隊,配長矛盾牌,其餘的全編為燧發銃隊。

    所有的銃手,都配燧發火銃,加套筒式刺刀,另配腰刀,軍官們加配手銃。

    九頭鳥現在已經走上了一條完全與其它明清部隊不同的道路,擁有大量火器,成為一支火器化的部隊。

    這已經是一支真正的新式部隊了,他依靠的是火器之威,對於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更低,需要的訓練時間更短。但對後勤補給的要求也更高,對士兵們的心理素質,對士兵的紀律要求更高。

    一個驃悍的清軍甲士,可能自小習武,經過十幾年的訓練,才成為一名合格的甲兵,可劉鈞的火銃手,卻只要兩月個月,就能上陣,借助炮火和騎兵的支援,他們排成銃陣,一樣能把那些訓練十幾年的甲兵遠遠打死。

    不過這樣的軍隊,也是朝廷和清軍難以學去的,他對裝備的要求極高,對補給要求也很高。不說這些火銃,就說那些炮兵,每個野炮團,都需要幾十輛牽引車和彈藥車,需要數百的馬騾。

    而且光有炮還不行,還得有優秀的炮手才行,還得有強大的炮彈生產能力。

    說到底,這樣的軍隊,需要更多的錢來供養,也需要更加職業化的軍人。

    除了劉鈞,此時全天下也沒幾人養的起這樣的十萬軍隊了。就算皇帝,都養不起。湖北三鎮加上水師,朝廷基本沒花一分錢,表面上說是湖廣地方供養著,可地方養軍也只是個笑話而已。

    除非等再過幾年,軍屯產出穩定了,地方的商稅穩定了,關稅穩定了,那才有可能掏的出這筆錢。現在九頭鳥養軍,靠的還都是鹽場收入、關卡收費、有獎募捐籌餉,商稅,以及軍械作坊出售的銃炮鎧甲等軍械收入。另外還有劉鈞的四海銀行、江南錢莊以及東印度公司的收益,作戰的收穫等,靠著各種渠道的籌集,才算是得以支撐這支軍隊的維持和擴充。

    新的架子拉起來了,但什麼時候才能都成為精銳,這卻不是一時半會立等可就的事情。拉出去打吧,既然朝廷一力要求,劉鈞也正好把這些兵馬都拉到遼東去好好練一練。

    等十萬人馬真的練成精銳,那時必將橫掃天下,改天換地,稱雄於世。

    離京之時,百官相送,尤其是兵部的官員,一直跟在劉鈞屁股後面,不停的問,「大人答應給朝廷的那千餘火炮,什麼時候能到達?」

    「只要工部把答應給我的那些材料準備好,這火炮你們隨時可以到湖北去運。」

    傅宗龍立即拉住戶部尚書李邦華,追問起材料準備如何了。

    「楚國公要的材料工部倉庫都有,隨時可以來領!」

    「那好,麻煩兵部和工部幫我把東西運到天津港,我會派船來運。」

    傅宗龍又轉盯著劉鈞,「那給我們的炮?」

    「本兵大人若是信不過某,可以現在就差人隨我南下湖北,到時直接就能把炮運走。答應給你們的,絕對一炮不少。」

    「這可是楚公說的,一言為定,本官立即就派人南下押運大炮。」

    當天劉鈞離京,隨行的還有梅清和李春江等梅李兩家在京之人,他們護著靈柩隨劉鈞一起返回湖北。(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03章 後院不能起火

    崇禎十三年七月,黃州。¥,.

    劉鈞站在校閱台上,看著一支支的隊伍依次在校場上走過。自回到黃州以後,劉鈞便開始將湖廣留守的兵馬集結到黃州,進行新一輪的整編和換裝。到現在,湖廣三鎮六師十八協已經完成整編。

    新換裝過的各協兵馬,在經過半個多月的集訓以後,一起接受劉鈞的校閱。

    劉鈞身後,姚明恭、袁繼咸、楊廷麟、黃道周等一眾官員皆隨同校閱。在姚明恭等文官看來,校場上這些身穿藍袍外罩紅色號衣的湘楚新軍,個個精神抖擻,不可多得的精銳。不過在劉鈞看來,這些人還僅有一個架子。還多虧各部中有不少老兵在其中,要不然,連那兩分筋骨都立不起來。

    「整編完畢,這些兵馬就要拉出去遼東實練了。」

    新軍的士氣很高昂,特別是這次的整編,又等於一次大規模的陞遷,尤其是高級將領一下子提升了許多。原本湖廣三鎮只有兩個總兵三個副將。而這一次,卻有了劉鈞這個提督以外三名總兵六名副將和十八個參將的主官,還沒有算上那些副職的參將以上將領,另外北洋水師那邊也有一總兵三副將九參將一群高級正職主官,也一樣都是由九頭鳥的軍官中提拔起來的。

    到現在,楚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很強的實力,都是由劉鈞一手提拔起來的高級軍官們,無疑對劉鈞的忠誠很高,但劉鈞覺得還不足夠。起碼眼下如果他想要舉旗,那估計半數以上,甚至七八成的軍官都不會追隨。

    千百年來的忠孝倫理觀念,深深的烙入中國人的心中,現在大明的表面看上去還是很不錯的,並沒有到那種末世之時崩潰的景象。

    劉鈞把自己心底的野心很好的掩藏起來,只做不說。向著目標前進,努力的訓練軍隊。加強控制,自然有瓜熟蒂落的一天。

    提拔了許多軍官的同時,劉鈞也帶回來許多西方僱傭兵,把他們安排進了軍中。這些人更類似於劉鈞的僱傭兵。相當於他的私兵而不是朝廷的僱傭軍。他們拿的是劉鈞的錢,也沒有什麼忠君思想,有的只是忠於僱主的念頭。

    這些人多是歐洲來的經驗豐富的戰士,劉鈞沒有直接任命這些人為軍官,而是給這些人士官的軍餃。讓他們做為營連隊長們的參謀助手,以及連隊裡的訓練軍官,專門負責訓練兵馬,提供戰術計畫等。

    這和美軍裡的士官職責是一樣的,他們非官非兵,是一群經驗最豐富的精兵。

    劉鈞還堅定的打算以後九頭鳥士兵也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階段,一個士兵入伍只是一個列兵。當他完成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後,他就能晉陞為一個三等兵。而一年後,他能成為一個二等兵。但二等兵要升一等兵,除了需要兩年的服役時間外。他還得掌握本兵種的專業技術,如一個火銃兵,他得在射擊考核中合格才能在服役年限滿後晉陞一等兵,如果技術不合格,不能晉陞。

    技術合格,再加上有立功,可縮短時間提前晉陞。

    而要想從一等兵晉陞到上等兵,則不僅需要合格,還得出類拔萃,十分優異才行。當這些士兵成為一等兵後。他們就有了成為低級軍官,能擔任最低級的無品級的班長,成為一個戰鬥小組的領導,晉陞下士。

    再往上。可晉陞為中士和上士,成為排長、隊總這兩個同級沒有品級的軍職。隊總往上就是連的主官百總。但從上士的隊總到右都尉的營百總之間,卻還有三個高級士階,每個隊總都得先晉陞為三級軍士長,先成為連百總的參謀助手,然後晉陞二級軍士長。成為連百總的副手。再往上晉陞為一級軍士長,成為營把總的參謀。

    只有經過了這三個高級士官餃的作職經歷,才能晉陞為一個連百總,正式升為一個九品的武官。

    軍官的職責在於指揮,而軍隊的訓練和管理則都將歸於初高兩階六級士官,這些士官將成為九頭鳥的骨幹和脊樑,軍官則將是頭腦。

    結束閱操之後,劉鈞與湖廣一眾官員們一起喝茶。

    說話之間,上到兩湖總督袁繼咸下到監軍楊廷麟包括太監王坤等人都一臉憂心忡忡。湖廣的夏糧已經收過了,可收成卻讓人憂心。由於自開春後就一直幹旱,導致了產量大減,雖然官府也組織打井築壩等搶救方式,可最後還是大量莊稼干死。

    「整個湖廣兩省,糧食減產了六成。」袁繼咸嘆道。

    黃道周也嘆氣道,「我們的屯田稍好些,有五成收成。今年的屯田無法達到預期了,得減屯租。」

    湖廣是天下糧倉,水利豐富,也才勉強達到四五成的收成,如河南陝西這些本就干旱的地方,更可知情況有多糟糕了。

    民以食為天,朝廷這些年的戰事,早耗盡了倉儲,根本扛不住半點災荒。災荒一起,這眼看著已經安定了人的國內局勢,又必然會再起波瀾。

    「屯租減一半,按一半徵收。民田方面,我建議也只收四成,對於那些災情嚴重的地方,按實際情況徵收,最好能免就免。尤其有一點,不能再搞什麼連坐法。」劉鈞雖只是提督,可在湖廣卻也總督平起平坐,甚至因為他身上有部院餃,有尚方天子劍,有王命旗牌,有金箭,使得他在湖廣地方上有權插手干涉軍事民政司法等各方面的事情。

    湖廣是劉鈞的大本營,雖然現在還控制不強,可他更不希望這裡亂起來。一亂,控制力只會越發的減弱。

    朝廷以往徵收糧食,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把稅包給下面的糧長甲長們,糧長負責一百一十戶的糧食徵收押送,甲長負責十戶,按照規定的數額,官府只找糧長甲長們要糧,收不齊,那糧長甲長就得負責補缺。這種制度,使得一旦遇災荒,如果有一家逃荒走了,那甲長就得自己補上,如果很多人逃了,那麼糧長甲長補不上,就得由其它剩下的人補上。

    這種制度是這麼的霸道無情,雖然表面上看來朝廷的糧食徵收得到保證,但往往會逼人一起逃亡。

    一條鞭法後,不徵糧改征銀了,可這種霸道的徵稅制度卻沒變。如果今年湖廣不改變這種徵稅之法,那就可能會引起一輪巨大的逃亡風波。

    「把賦稅按災情減下來,按戶徵收,能征多少就先征多少,不得搞強徵,也不得連坐包干。另外,今年對糧農不征銀,全部徵糧,由官收官解,派人下鄉徵糧押運,不得另加火耗。」

    「此外除了田租賦稅外,官府出銀儘量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禁止湖廣的糧食出兩省。」這樣做是為了避免那些糧商趁機搶購糧食,壓榨百姓。收銀雖然方便,可百姓得先把糧食賣給糧商換成銀子,這裡面向來是奸商們壓榨百姓的機會。

    「災情嚴重的地方,官府還得賑災,拿出糧食來賑濟百姓。不過也不能只是簡單的發糧,得趁機組織百姓興修水利,維修城池,以工代賑。總之,我們當前一切要從維穩出發,不能讓百姓逃亡,不能讓他們流起來。災民一流動,很快就會成為流匪,尤其是現在還有不少流匪藏匿在各地,一個控制不好,星星之火又將燎原。」

    袁繼咸點頭,「楚國公說的對,當務之急就是控制穩定。不過要收購百姓手中的糧食,需要不少錢。」

    「這個不是問題,四海銀行會向官府貸一筆錢,用來收購糧農手中的糧食。此外,得加強控制糧食,買來的糧食,在各城建立售糧點,用平價出售糧食,但這些糧食得按戶籍定量供給。必須登記出售,每人每月限定數量。」

    「還有,禁止糧食出兩湖地界,必要時,我們還可以向兩省內糧商們強行收購糧食,平價供給百姓。」劉鈞話語裡已經帶著幾分殺氣了。

    「這個只怕不妥吧?」袁繼咸身為總督,也有些擔憂起來。

    這年頭,能做糧食生意的,一般都是大地主和豪強貴族們,這些人可不好動。

    劉鈞卻毫不在意,越是災年,所謂的地主糧商們,越是興風作浪。別的地方劉鈞管不了也不想管,但在兩湖,所有人都必須共渡難關,同舟共濟。

    「我們可以按平價溢價收購,多給些錢沒關係,但必須拿到糧。同時還請巡按大人多加督察,嚴禁官吏趁機貪污,勾結上下。誰敢伸手到糧倉裡來,就砍他的手,不但砍他的手,還砍他的腦袋。」

    有湖廣新軍在,誰敢胡來,劉鈞可絕不會客氣,這個時候也沒什麼好客氣的。真正要是讓那些百姓都沒飯吃,流竄起來,給流寇煽動組織起來,四處做亂,那時才是真正後悔不及的時候。天啟時的流民做亂,一直到今年才算勉強平定下去,可也依然還沒掃清尾。

    一場大災荒,一個控制不好,一切就將前功盡棄。

    「等過些天,就會有一支新軍從遼東撤回來休整,到時有他們駐守,誰敢鬧事,他們就會掃除誰,你們儘管放開手去做,他們會支持配合你的。」

    雖然朝廷讓劉鈞調湖廣留守的兩鎮兵馬入遼,劉鈞也答應了,可劉鈞也不會真的就讓自己的老家無人防守。把留守的幾萬兵馬調走,同時他會先從遼南以休整的名義調批部隊回來駐守。(未完待續。)

    PS︰謝謝秦風漢魂的支持!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04章 忠孝無雙吳三桂

    「公爺,秦娘子已到城外了。●︵,」

    黃州府的劉鈞別院裡,難得忙裡偷閒,後院樹蔭涼亭裡,劉鈞躺在籐椅上,柳如是彈琴,陳圓圓唱曲,沈曼在跳舞。

    炎炎夏日,清風徐徐,美人歌舞作伴,配上冰鎮的酸梅湯,確實讓人萬分愜意,舒爽的都不想起身。劉鈞身回湖北後,先回麻城小住了些天,好好陪了陪雪琪和孩子,寶兒和瑤瑤兩個也是得了許多滋潤。

    那些天,沈曼陳圓圓柳如是三個想見又不敢上門,只得等到劉鈞到了黃州後,便立即丟下如今規模越大的紅袖坊,直接不管不顧的跑來了黃州。沒有了大婦在旁,幾個妖精似的人們,便整日裡使盡本領的取樂劉鈞。

    從遼南迴來,陪陪妻妾孩子,這段時間確實還是比較輕鬆愜意的。

    秦良玉早好些天就已經派人告訴劉鈞他要來一趟黃州,一來是要來拜祭一下梅李二人,二來也是要和劉鈞談筆買賣。三來也是順便經過。之前朝廷調川兵入遼,秦良玉已經讓佷子秦拱民率部份兵先行。

    「成功,卻請馬總兵和秦副將過來,陪我一起去迎接秦娘子。」劉鈞喊了一聲,從對面廊下走來一個年輕人,身著九頭鳥的藍色軍服。

    「是,大帥。」

    鄭成功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柳如是看了眼他離去的背景,笑道,「這孩子長的倒很高大,可就是有些靦腆,見了我們幾個姨娘總臉紅。」

    「這孩子很有禮貌的,只是夫君怎麼只讓他當個小小親兵?不說當個旗牌官,怎麼也得先當個連隊長吧。」沈曼也挺喜歡鄭成功的。

    鄭成功也是劉鈞回湖北後來的,鄭芝龍讓他代表鄭家前來弔唁梅李二人,同時讓他留在劉鈞身邊。鄭成功早先拜了劉鈞做義父,還改了朱姓,他原本已經是福建的秀才廩生。鄭芝龍原本打算送他去南京入國子監讀書。

    不過想想,還是讓他到劉鈞身邊做事。不僅鄭成功。鄭芝龍還讓年初奪得武進士的兄弟鄭芝鳳也到劉鈞的軍中來效力。

    鄭芝鳳被劉鈞安排去了北洋,而鄭成功則留下來做了親兵。讓他從小兵做起,結果鄭成功表現驚人,沒半點什麼不滿。認真努力,就是話有些少。

    鄭芝龍不止一個兒子,但這個跟日本女人生的兒子卻是他的長子。將長子認劉鈞做義父,還送到劉鈞身邊來,看的出。這其中有些質子的意思。對鄭芝龍的那份心思他是明白的,兩人如今合作正是蜜月期,但這份信任也不是無限制的。

    相比起劉鈞對鄭芝龍的需要,明顯鄭芝龍如今對劉鈞依賴更強。原先鄭芝龍在海上稱霸,一家獨大。可如今劉鈞的北洋並不比鄭家弱多少,尤其是劉鈞還深得皇帝寵愛,他需要劉鈞繼續對他支持和信任。

    送兒子過來,也是一種忠心的證明。

    劉鈞起身,換了身衣服親自前往城外迎接。黃州城門前,遠遠的便看到馬祥麟和秦翼民表兄弟倆已經站在那裡等候許久了。

    劉鈞剛到。秦良玉也到了。

    已經六十多歲的秦良玉依然很健朗,超過一米八的身高,在馬上挺的很直。當她下馬的時候,並不需要人扶,輕鬆利落的跳下馬。

    「許久不見,侯爺又立新功,已經晉封為國公了,可喜可賀。」

    「老夫人也依然身體健朗啊。」

    劉鈞笑著上前,拱手行禮。

    秦良玉回了一禮,然後嘆惜道。「去年此時,你我還陪在梅李二公身邊,取得川東大捷。不成想,轉眼間。二公已經仙去哎。請國公帶老婦人去拜祭一下二公,墳前上柱香。」

    「請夫人隨我來。」

    劉鈞帶著秦良玉去了麻城,往梅李二人墳前上香祭奠一番。

    回城途中,秦良玉也劉鈞並轡而行。

    「我在重慶也聽聞自去年川東分別之後,國公先淮西大勝又東南耀我國威,今歲入遼。又接連取得大捷,斬殺韃子數千,我老懷大慰。」

    秦良玉自萬曆到天啟再到崇禎,多次率兵出關與韃子作戰,甚至他的兄弟子佷也有不少死於與韃子之戰中。對於這次出征,她是支持的,願意的。

    「國公,老婦人有個請求,我知道你手上有許多威力巨大的新式紅夷大炮,我想要購買一些,拿去對付韃子。」

    這個要求讓劉鈞難以拒絕。

    「何必說買,我手中確實有些紅夷大炮,可以拔十門給夫人。」

    「謝謝。」秦良玉感激的道。

    兩人策馬沉默著走了一段路,秦良玉突然問,「老婦人想問國公一個問題。」

    「請問。」

    「國公為何不肯去錦州?為何攻下遼南又退守金州?以國公之謀,楚軍之勇,火炮之利,為何要退守金州一隅?容老婦一句失禮之言,我看的出來,國公沒有盡全力。國公,你是在保存實力嗎?」

    這是很嚴厲的指責。

    不管劉鈞如何用策略上的謀划來解釋,都掩蓋不了一個許多人都看的出來的事實,劉鈞在征遼戰事上,確實沒有盡全力。他既沒去寧錦參加會戰,也沒有在遼南發動凌厲的攻勢,偷空打了一仗,立即就撤回金州,修城築堡,反做了守勢。

    「夫人,我以為平遼非三五年可競之功,需得更長時間。因此,想要短期靠決戰是不可勝的,得從長計議,一步步來。我不覺得我是畏戰,也不全是為了保存實力,而是一種戰略。只要我們穩紮穩打,韃子是耗不過我們的。韃子才幾萬兵馬,二三十萬族人,這次我殺他一千,下次再殺一千,他有幾個一千可殺?」

    秦良玉望了劉鈞一眼,道,「國公,也只有老身才會毫無隱瞞的跟你說這些話。不管你是如何想的,可你這樣做,已經讓很多人心生猜忌,現在他們只不過是沒把猜疑說出口。可這猜疑的種子已經種下,必將生根發芽,越長越大。等有朝一日,韃子降服。遼東平復,天下太平之時,國公以為他們還能容的下你嗎?」

    這番話,她是將劉鈞當成子佷才說的。

    劉鈞現在的實力越來越強,他的許多行為也確實有些越界。現在朝廷需要劉鈞。皇帝倚重他,當然沒有人敢說什麼會說什麼,可等到真要遼東平復之後,皇帝還能容忍劉鈞這樣?到時只怕就要兔死狗烹了,這些話也就秦良玉會對劉鈞說了。

    不過劉鈞很明白這些,他知道現在朝廷要用他,便得容忍他。而等朝廷容不下他的時候,朝廷想動就是能動的了他的?

    大家各有各的算計,就看誰能算計到最後,劉鈞認為。他雖在玩火,可把控的很好,不會燒到自己的。

    回到黃州後,劉鈞帶著秦良玉去了黃州鑄炮廠的貨倉。

    貨倉四周建有圍牆,挖有壕溝還拉了鐵絲網,到處都是明暗崗哨,還有許多猛犬,可謂是守衛森嚴。

    不過這個倉庫裡存的都不是什麼先進的新式火炮,而是從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等手裡得到的火炮。

    因為口徑標準化,那些三磅六磅九磅十八磅等非標準化的口徑火炮。尤其是其中一些使用時間較長,已經磨損的比較厲害,炮膛壽命剩下不多的一些,存入了這裡。做為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雖說有些磨損,可其實多數還能打個一兩百發甚至兩三百發都沒什麼問題的,連炮架都是現存的,配備的炮彈都有現成的一批。

    雖說是九頭鳥的淘汰貨,可在秦良玉的眼中。這卻是不折不扣的大炮了。尤其是其中的十八磅炮,那就是現在朝廷裝備的最大的紅夷大炮了。

    「這炮給老身的?」秦良玉激動的道。自川東之戰後,朝廷讓秦良玉在重慶的石柱、酉陽等各土司中招募土兵,前後招募了三萬,其中有六千被兒子馬祥麟和佷子秦翼民帶到了楚軍中。

    剩下的兩萬多兵,雖說天生勇悍,可裝備卻相當落後,只有一桿白桿槍,甚至連鎧甲都沒幾件。更別說火炮了,連虎蹲白桿兵都沒多少。

    「兩門十八磅紅夷大炮,每門四千斤,能發射十四斤左右實心彈,射程三里。四門九磅紅夷炮,每門兩千斤,發射六斤左右實心彈,射程兩里。八門三磅紅夷炮,每門一千二百斤,發射兩斤多實心彈,射程一里左右。另外,炮車也都是現成的。」

    劉鈞為了感謝剛才秦良玉的關心,也相當豪爽的一下子拿出了十四門炮。這些炮還都是長管炮,是艦炮,比起朝廷的同口徑紅夷炮威力還要強。重量方面,卻並沒重多少。

    「太感謝了,多少銀兩?」

    「我們還說什麼銀子?見外不是?」劉鈞笑道,「我再借你一隊紅夷炮手吧,讓他們教導下白桿兵操縱這些火炮。」

    秦良玉感覺欠了劉鈞一個天大的人情,十二門紅夷大炮啊,她估摸著怎麼也得幾萬兩銀子。而且,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何況劉鈞還附送炮車炮彈,還借給紅夷炮手。那可就是拉著炮就能用了。

    不過其實,現在黃州鑄炮廠鑄造的新式火炮,其實成本並不高。如果扣除技術價值,只論鑄的材料和人本成本,一門十二磅的加農短炮,造價只有三百六十兩,而如果使用鐵鑄,成本更只有兩百四十兩。

    這個價格是低到讓人難以想像的,而朝廷鑄造的紅夷大炮,十八磅左右的造價是三千多兩銀子,朝廷所鑄火炮,成本是黃州炮廠的近十倍,性能還遠遠不如黃州所鑄之炮。

    正是因為黃州炮廠鑄造的火炮成本低,性能好,鑄造還快,這才讓劉鈞越發的不怎麼把這些舊式炮看在眼裡,能夠拿出一些來給朝廷和秦良玉。

    劉鈞早晚要鑄更多的新炮,淘汰這些舊炮,淘汰下來後除了放倉庫也只能融為材料了。

    秦良玉從劉鈞這裡得了十二門紅夷炮,劉鈞還附贈了一批虎蹲、滅虜等近戰小炮,反正這東西九頭鳥也看不上眼了,留著也是當垃圾,不如給白桿兵。

    再三感謝後,秦良玉收下了這批火炮,帶兵拉著北上遼東去了。

    秦良玉剛走沒幾天,有人不請自來。

    「吳三桂拜見楚國公!」

    劉鈞看著這個突然前來拜訪的客人,也有些意外。吳三桂,大名鼎鼎啊,穿越到大明之前,他算是劉鈞比較熟悉的明末人物之一了。

    跪拜在他面前的吳三桂,長的還是很健壯威武的,耳朵比較大,鼻子很高,面白無鬚,眼楮很有神。

    在他的那個高鼻樑上,有一道傷痕,右高左低,中間有黑紋如絲,若不仔細看並不太明顯。不過這道疤痕卻是非常有名的。

    甚至可以說,吳三桂能在二十七歲就當上寧遠總兵官,也與這道疤痕有些關係,並不全靠的是舅父祖大壽和父親吳襄的關係。

    在崇禎三年的時候,黃台吉一次率領大軍繞道蒙古入關,祖大壽應朝廷之命支援,在建昌與黃台吉部相遇。當時吳三桂的父親是遼東總兵,他親率騎兵出去偵察敵情,結果被清軍一支小股部隊包圍。

    當時祖大壽擔心前去救援會被清軍趁機突入,不敢輕易出戰。這個時候,吳三桂不顧祖大壽的命令,只帶著幾十名家丁就馳馬出擊,一馬當先橫槍躍馬,一路殺進了清軍的包圍圈中。

    他殺入敵群之中,接應吳襄又一路殺了出去。當時附近就是三萬清軍,得知圍住了吳襄,大股清軍趕來,吳三桂就帶著幾十騎接應他父親吳襄一路血戰突圍殺出。

    當時祖大壽帶著大軍和黃台吉的大軍隔著不遠,雙方都沒敢冒然大舉出擊。結果吳三桂的勇猛,讓清軍還以為是誘敵之計,結果讓吳三桂衝破了那支騎兵的包圍,救回了父親回陣。

    在這場戰鬥中,吳三桂臉上被劃了一刀,鼻子留了一道疤痕。

    也正是這一戰,吳三桂勇冠三軍,孝聞九邊,都說他純忠極孝,聰俊絕人,為夷夏震懾,連皇帝都聽說了他的忠孝之名。有了這名聲,加之那身份背景,還有武舉人身份,吳三桂仕途是一帆風順,二十七歲就成了總兵官。

    不過劉鈞有些疑惑,吳三桂此時不是應當在寧遠帶兵,與洪承疇他們跟清軍對峙嗎,怎麼突然來了黃州?(未完待續。)

    PS︰感謝冬夜了無痕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05章 大炮論斤賣

    吳三桂是打著前來弔唁梅李二公的幌子來的,當然這只是表面理由。 ,他真正來意是要來找劉鈞買炮,先前劉鈞給朝廷一批火炮,足有上千門,但多是些虎蹲之類的小炮,裡面有十門紅夷,也都是早年澳門所鑄的炮。

    這些東西兵部雖然很高興的運走了,可趕到京師接收的關寧軍看過後卻並不滿意。他們早知道劉鈞在遼南用大炮無往不利,知道劉鈞手上有大批新式的西洋炮。

    做為朝廷花費無數錢糧打造的關寧軍,他們並不缺虎蹲滅虜這樣的舊式小炮,他們希望得到劉鈞的新式火炮,得到那些他從東南諸夷手上得來的重炮。

    洪承疇高起潛等派吳三桂親自跑一趟湖北。

    來的路上,吳三桂正好踫到了秦良玉帶著十二門紅夷炮北上,見到那些炮後,吳三桂更加確定劉鈞手上確實有好炮。

    聽說了吳三桂的來意後,劉鈞倒不覺得意外了。

    「四千斤的十八磅紅夷大炮,每門八千銀元,兩千斤的九磅紅夷大炮,每門四千元,一千二百斤三磅炮,每門兩千四百銀元。每炮可以附送全套工具,以及一百枚實彈炮彈和一百份散彈,附送炮架,不送牽引車。」

    劉鈞很爽快的同意拔一些紅夷炮賣給關寧軍,但這價格卻是相當驚人的。基本上就是一斤炮一兩銀子。四千斤的炮八千塊銀元,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吳三桂嚇了一跳,一斤炮換一兩銀,這都按重量賣了。

    「楚公,這價格似乎有些高了吧。朝廷鑄的紅夷也才三千兩銀子一門啊。」

    「一分銀子一分貨,朝廷鑄的紅夷炮,三千多斤三千多兩銀子,而且那火炮既沉,還射不遠,我沒說錯吧。」劉鈞笑著說道,「這樣吧。咱們先不談價格貴還是划算,我先帶你去看看炮,你可以親自看看射擊效果。」

    空曠的野外,馬車把十八磅艦載長炮拉出來。炮手們熟悉的推動大炮,僅僅不到一柱香時間,已經完成了炮擊準備。

    為了展示火炮的威力,炮兵把目標定了一個目標,位於兩里外的一棟廢棄的房子。

    又用了一柱香時間左右。炮兵開了三炮,前兩炮從旁邊擦過,第三炮正中房屋,直接把土夯的屋牆給砸塌了。

    「兩里距離,三炮中一,怎麼,這速度,這射程,這威力,還滿意吧?」劉鈞問。

    吳三桂已經擦了好幾次鼻樑上那道疤痕了。站在他身邊的親兵知道,這是總鎮大人很認真在思考問題時的下意識動作了。

    兩里的距離,居然三炮就能打中一棟房屋,這個精準度已經讓吳三桂大大心動了。雖然肯定和炮手也有極大關係,但火炮也確實比原來的紅夷效果好多了。

    「楚公,這炮我們要了。」吳三桂終於道。

    他甚至都沒有再砍價,反正最後銀子也是朝廷掏錢。雖然朝廷很窮,可關寧軍卻從來都是優先供給的,要錢要糧要什麼就會有什麼。

    「只是這炮怎麼是鐵鑄的,為何不是銅鑄?」

    「鐵鑄的更輕。而且性能更強。朝廷的紅夷是銅鑄的,可有這炮好嗎?」

    眼見為實,吳三桂點了點頭,「這種十八磅的炮我們要二十五門。九磅來五十,三磅的來一百。」

    「你們有這麼多銀子嗎?我可是概不賒欠。」劉鈞輕笑一聲,這些炮加起來得要好幾十萬兩銀子,朝廷就算有錢,可沒還沒有錢到這地步,一下子給他們花幾十萬銀子裝備這麼多火炮。

    「而且。就算你們想要,我也沒這麼多。」

    「那有多少?」

    「你剛要的一半。」

    數量一下子少了一半,吳三桂有些遺憾的點了點頭,難拿到一半也很不錯了,裝備這麼多紅夷大炮,還怕打不過韃子?到時擊敗韃子,功名利祿陞官發財全有了。

    「好,我們都要了,我馬上就讓人準備銀票。」吳三桂迫不急待的想敲訂這單買賣,也多虧了四海銀行,有匯兌業務,只要他馬上派人快馬回遼東,讓他們把銀子存進銀行,等銀行把匯票送到,就能取到銀子了。甚至如果自己想快點,直接把銀子存銀行,換上銀元券或者銀票,立即帶來黃州更快些。

    「等等!」

    劉鈞叫住了興奮中的吳三桂。

    「楚公還有什麼要求嗎?」

    「是的。」劉鈞笑道,他可不會這麼便宜的把火炮賣給吳三桂,十來萬兩銀子而已,劉鈞又不缺這點銀子。

    「火炮可以賣給你,但我不要銀子。」

    「不要銀子?」吳三桂愣了一下,但馬上明白過來,不要銀子不是要白送給他們,而是要收別的東西。「楚公想要我們用什麼支付?」

    「馬,戰馬和挽馬都要。我希望這批火炮你們能全部用馬匹支付,戰馬每匹五十塊銀元,挽馬三十塊銀元。」劉鈞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劉鈞的部隊一直缺馬,因為得不到好的馬匹進口地。

    而劉鈞又很需要馬,騎兵、偵騎兵、傳信兵、甚至軍官們的坐騎。而對挽馬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尤其是現在大量裝備火炮後,那些野炮重炮,每一門炮都需要七八匹馬來拉,加上彈藥車,糧草等,挽馬需求激增。

    劉鈞有炮,而關寧軍卻有馬。

    自清軍征服蒙古以來,朝廷也失去了遼東和蒙古兩個馬市,戰馬主要來源都斷了。但關寧軍守著關外,私下裡卻一直還掌握著馬匹走私的買賣。想要馬,直接找關寧軍,比找皇帝還更方便直接。

    「馬匹換大炮,沒有問題。不過楚公當知道,如今戰馬難求,就算是挽馬也難得了。我也不多說什麼,私下做個主,一匹戰馬一百塊銀元,一匹挽馬四十塊銀元如何?這已經是最低降格了。」吳三桂沒敢如劉鈞一樣獅子大開口。

    一百塊銀元才五十兩銀子,作為戰馬價格,確實很公道了。不過吳三桂很需要劉鈞的火炮,劉鈞卻未必如他一樣需要他的馬,哪怕吃點虧,吳三桂也不多爭那點了。

    「給你十二門十八磅、二十五門九磅、五十門三磅紅夷,就算二十五萬六千銀元吧。」劉鈞算了一下,覺得這錢有點少啊,才二十五萬銀元,雖然說不到百門炮,就賣了十來萬兩銀子,可這點錢似乎買不了多少馬。

    「一千匹戰馬加三千九百匹挽馬,我湊個整,給侯爺一千戰馬和四千挽馬。」吳三桂道。

    才五千匹馬,離劉鈞的目標差的遠。他開始考慮,也許可以賣點火繩槍給關寧軍。

    吳三桂似乎也有些意猶未盡,「侯爺還有沒有其它火器可以賣我們一點?」

    劉鈞笑笑,「我們這裡有兩款火槍,都極為犀利,當初我率領新練月餘之軍,卻能大敗縱橫中原十幾年的流匪,正是靠的他們。」

    劉鈞讓人取來兩把火槍,一把鳥銃,一把飛龍銃。

    「這兩款槍都是我們改良過的,都用定裝彈,尤其是這把飛龍式,有自開火門,寬槍托,不但精度大大增加,射擊速度也增快許多,尤其是這個自開火門,能大大適應北方風大天氣,不懼風吹火藥,而且就算是一般的陰天和小雨之時,也不影響射擊。」

    劉鈞先抄起一支鳥銃,熟練的裝填,然後舉槍,對著八十步外的耙子放了一銃。

    「正中耙心。」士兵抬來耙子,一個木頭人,身上套了件鐵札甲,現在木人胸口正中一彈,那本來應當防禦不彈的鐵札甲被洞穿。

    「八十步內,只要命中可以破鐵札甲,如果是布鐵甲和綿甲,只要射到面門胸口部位,也能給予重創甚至是擊殺。就算是訓練兩三月的火銃手,只要數量排成方陣,連綿不絕的分段式射擊,就算再強的韃子騎兵,都不敢硬衝火銃陣。」

    「不錯。」吳三桂點頭,他看的出這鳥銃確實比朝廷製造的要好。

    劉鈞又向吳三桂親自展示了一下飛龍銃,這把銃更是直接一槍洞察百步外的木頭人身上的鐵甲。

    「讓末將試試可否?」吳三桂道。

    「當然可以。」劉鈞把火銃交給吳三桂,然後就看到他很熟悉的清理火銃,裝填上彈,然後端起火銃,以極其標準的站姿對著百步外的耙子開了一槍。

    「正中腦袋!」

    耙子扛來,劉鈞驚訝的發現吳三桂居然還是個神槍手。以前只知道他喜歡用大刀,長於騎射,卻不料居然還能把火銃打這麼好。

    「好銃!」吳三桂摸著清,受不釋手的模樣。

    「你要的話,可以替你生產,要多少,就能造多少,每月至少能供給你兩萬支。還能加快速度,質量保證,必屬精品。」

    「價格如何?」

    「鳥銃三十元,飛龍銃五十元。」

    吳三桂搖了搖頭,「工部的鳥銃才二兩銀子一把。」

    「那鳥銃白送給你,你敢用嗎?」

    「就算如此,這價格也還太高了。飛龍銃二十,鳥銃十元。」

    「飛龍銃四十,鳥銃二十。」

    吳三桂望了劉鈞一眼,道,「我聽說楚公手裡還有一種新式的火銃,不用火繩,不懼風雨,尤其有種短銃,最適合騎兵馬上使用。不知道能不能賣給我們,價格好說。」(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06章 一個韃子二十塊

    楚軍裝備有最新式的燧發火銃其實算不得什麼新鮮事情,就連兵部和工部也都下文詢問了好幾次。☆→☆→,不過每次都被劉鈞以還在試制之中,性能不穩為理由打發了。

    新式燧發槍確實還有不少問題,可這種槍比起原來的火繩槍依然有很大的進步,這是一個質的飛躍,小的瑕疵掩蓋不了其必然取代火繩槍的優勢。不用火繩也能打火射擊,一來不必攜帶火繩,二來也減少了每次射擊前點火繩夾火繩的步驟。

    而且,燧發槍完全不懼風,也不怕潮,還不怕一般的雨天。另外這種槍還將適合夜晚突襲作戰,不會有火光過早的暴露。有了這些優點,什麼點火率略低之類的,都算不得問題了。

    這樣的利器,劉鈞豈會輕易的賣給別人。就如他出售火炮,那也是為了換取戰馬等寶貴資源,同時也是為了應對朝廷方面,但更重要一條,他出售的火炮都是舊式火炮。沉重、老舊且性能遠低於如今九頭鳥的新火炮。

    九頭鳥有最新式的長加農炮、短加農炮,最新式的榴彈炮,還有在此基礎上改良的加農榴彈炮、步兵山地榴彈炮,更別說還有威力極大的榴霰彈,以及大口徑的攻城臼炮等。

    九頭鳥有全新的火炮體系,更加優異的火炮分類,以及更加優秀的炮彈。這些,都是劉鈞緊守的技術核心,絲毫不會外洩。

    擁有這些技術,就算劉鈞出售些老舊的火炮,他也依然能保持著很強的技術領先。可就算如此,他也是在數量上有著謹慎控制的。

    吳三桂想要鳥銃想要飛龍銃,可以沒問題,劉鈞能給他,要多少可以賣給他多少。但想要燧發槍,還要燧發騎銃,那根本沒的談,一點談論的餘地都沒有。

    「燧發槍還在試制階段。暫時無法提供,咱們還是來說說鳥銃和飛龍銃吧。」

    吳三桂見劉鈞直接拒絕了,有些無奈。但也明白,火器這種東西。向來是利器。劉鈞不也正憑著火器之利,先平了中原匪亂。然後又依著自海上得來的西洋火炮,在遼南大捷嗎。劉鈞想藏些私,也是人之長情。看來,燧發槍。是得不到了。而他因此也想到,劉鈞既然肯把那些紅夷炮賣給自己,想必他手上還有更強大的火炮。

    不過這一次,他很聰明的沒再提那些火炮了。

    「我手下有三萬人馬,全都是按朝廷之意,新整編過的。既然楚公的火銃犀利,眼下又正逢大戰之時,我打算先購一萬支,若好用,到時再多購一些。」

    「鳥銃還是飛龍銃?」

    「飛龍銃雖比鳥銃貴了些。但確實更好用,物有所值,就一萬支飛龍銃吧,每支再配三百發定裝彈。」

    劉鈞倒有些驚訝於吳三桂的豪氣了,「吳兄好眼光,好魄力,那我也給你個折扣,每槍帶三百發定裝彈,合計五十元。一萬支銃連三百萬發子彈,共五十萬。給我換一千匹戰馬加一萬匹挽馬。加上之前的那些,一共兩千匹戰馬和一萬四千匹挽馬,能弄來嗎?」

    「兩千戰馬,一萬四千挽馬。數量不小,不過問題不大,我們能分批供給。不過這麼多馬匹,楚公得自己到寧遠來運,我們不能包運的。」

    「這個沒問題,朝廷讓北洋水師負責押送糧草到關外寧遠。正好每次回程的時候,把馬運走。」

    兩人很快敲定了交易的細節,劉鈞的銃炮和關寧軍的馬匹,都分批交付,半年內交付完。大家各取所需,都很高興。

    生意談好了,劉鈞便讓人送來酒。

    「楚公,末將聽說楚公與東南的鄭家合夥開了一家公司,貿易做的不小。」吳三桂小心翼翼的挑選著用詞,「不知道還能不能讓我們也搭個順風船,順便掙點子零用錢?」

    「你們指的是誰?」

    「也就都是關寧軍中的同袍弟兄們,手裡也積攢了點散碎銀子,總想著生點息。楚公也知道,我們長年駐在關外,雖說朝廷的糧餉儘量優先供給我們,可關外之地,常年打仗,各種東西都靠從關內運來。物價騰貴,甚至超過京師。大家到手的那點子糧餉,也是生活不易啊。」吳三桂訴著苦道。

    對他說的,劉鈞倒是有些理解。關外打了這麼多年,人都差不多打光了,雖然勉強還在屯田,可屯種的糧食根本不顧供給,至於其它的布匹等物資更是全靠關內運來。這導致了關外的物價極貴,看似關寧軍的糧餉高出大明各鎮兵馬,但實際上如果扣除物價因素,他們的糧餉購買力是最低的。

    而那些將領們個個都養家丁,同樣花費不少。沒有一支精銳的家丁,就在遼西站不住腳,更保不住官職地位。因此,早在許久之前,其實關寧軍的這些遼西軍將們,就靠著屯田和經商甚至是暗中走私,以維持著。

    劉鈞笑笑,「公司只是小打小鬧而已,入股之類的嘛就不必談了,何必那麼麻煩。不過合作也還是可以的,我回頭讓人到寧遠開個商站,你們有什麼好東西都可以賣給我們,我保證收購的價格會讓你們滿意的。我們也會運貨過去,直接在碼頭交給你們,由你們在關外出售。」

    遼西還是有不少好東西的,尤其是他們可以做轉口貿易,把蒙古人的商品收購,然後轉賣給劉鈞,再把劉鈞的運去的商品轉賣給蒙古人,從中賺一筆。

    他們控制遼西的軍隊,地頭蛇,在朝廷如今與關外封鎖斷絕貿易的情況下,他們擁有極有利的走私途徑,還不用擔心有人攔截他們。他們需要的只是貨物來源和貨物出手渠道而已。

    蒙古人的牛馬、牛羊皮、羊毛、肉乾、藥材,中原的茶葉、布匹、針線等,這都是極大的市場。大明東印度公司主要做的是海上貿易,港口貿易,不會親自深入蒙古去購貨。如果關寧軍把蒙古商品轉售給他們,那中間會少幾道環節,節約成本,自然是有利可圖的。

    況且,劉鈞也需要牛馬,需要羊毛等這些商品。而劉鈞又不打算都用火炮火銃來支付,那麼改為商貨交易,自然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關寧軍能居中賺錢,東印度公司也能賺錢。劉鈞還能有個更好的渠道得到蒙古的牛馬羊毛等物資,大家各得其利,雙贏局面。

    聽了劉鈞的計畫,吳三桂很滿意。能夠和劉鈞合作,合手做這遼西蒙古的生意。已經很不錯了。

    「吳兄,我這裡還有一個很不錯的買賣,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接下來。」劉鈞笑著對吳三桂道。

    「請楚公吩咐。」

    「這樣和你說吧,我不光需要牲畜和皮毛,也需要人。不管他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只要他不是我大明子民,我都要。」劉鈞笑眯眯的說出一句話。

    吳三桂右手在鼻子上摸了摸,「不知楚公有什麼具體要求,是要女人還是男女都要。又或有沒有年紀要求,是要青壯還是孩童也要?另外。不同的人價格又如何?」他是一下子聽出劉鈞要買人了,卻一點也不驚訝。他也不問劉鈞要人做什麼,只要是生意,那就按生意的規矩來。

    「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男女不限,只要身體沒病沒殘就可以。二十以下四十以上的,男的每個二十元,二十歲到四十歲的,每個三十元。女的,十五到二十以下的。每個三十元,二十到四十的,每個二十五元,四十到五十的。每個二十元。」

    「要多少?」吳三桂問。

    「你有多少我要多少,不限時間。」

    這個價格已經不便宜了,災年這時,內地一個七八歲的丫頭只要四五兩銀子,而一個二十左右會做飯或者做紡織的大丫頭,也就二十兩銀子左右。

    劉鈞開的價格。雖然說不如朝廷給的首級功多,但首級功是不算婦孺的,虛報假冒畢竟也是有風險的。而且朝廷的軍功賞賜,往往也是難以兌現的。

    「吳兄,等你帶了大炮和火銃回去,正好可以拉出去練練兵,順便也掃蕩掃蕩下那些夷虜。另外如果你們有戰俘願意出售,我也是要的。」

    台灣現在正在開發之中,處處需要人,挖礦屯田。雖然說,中原並不缺人力,可奴隸和雇工還是有區別的。劉鈞還做不到把中原的漢人拉去台灣做奴工,但對於北虜就沒什麼壓力了。

    花幾十塊錢買個壯奴工,那絕對是劃的來的買賣,雖然有些殘忍,可北虜寇邊劫掠的時候,可從沒手軟過。這個時代,他們也絕不是我族類。

    「楚公,北虜發育成熟的早,十歲就差不多很強壯了。」吳三桂道。

    「十五歲以下到十歲的健壯虜崽子也行,不論男女每個十塊。」

    吳三桂嘿嘿一笑,」楚公,其實北虜五十歲以上的也還很健壯的。「

    「停,五十歲以上的就不要了,你留著自己用吧。」

    吳三桂有些小小遺憾,五十歲以上的不能賣錢,那就有些浪費了。不過他轉念一眼,韃子又沒戶籍,到時把那些看起來還比較強壯的都讓他們說自己不滿五十就好了,難道楚國公還能查到他們的戶籍登記不成。

    「楚公,這個買賣能不能交給末將一人?」

    劉鈞望了吳三桂一眼,看出了他眼中的期望。「可以,我不管你是自己去抓人,還是從別人那裡買人,我只從你手裡買。不過有一條,得是韃虜,建虜可以,蒙古韃子也行,但漢人不行,就算是從韃子地盤上抓來的漢人包衣也不要。而且,還得健壯,有病有殘疾的都不要。」

    若不特別加上不要漢人這一條,劉鈞毫不懷疑到時關寧軍肯定會抓自己的百姓,來充當建虜包衣之類的換錢。他們都敢殺良冒功,抓良賣錢又有什麼不敢的。只要劉鈞堅持這一條,不要漢人,那他們就不會去抓人了。

    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又談成了一樁大買賣,吳三桂興奮不已。舉杯倒酒,一口氣連干三杯,算是對劉鈞的謝意。

    喝了幾杯酒後,吳三桂對劉鈞開始濤濤不絕的拍起馬屁來,各種奉承之語張嘴就來。劉鈞只是微微笑笑而已,如今的吳三桂終究還有些太年輕。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來的也都是建功立業等思想,雖然這其中也有封官晉爵的追求,但不能否認的是,他此時確實還是想著憑軍功上報天子。下建功業的,標準的將門子弟的理想追求。甚至比起許多一心只想著混吃混喝的官員將領,他有著更重的功名之心。

    「末將就此辭職,多謝楚公款待。」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吳三桂起身告辭。劉鈞起身相送。

    帶著幾分酒意,吳三桂感覺心中激奮。這次前來湖北,可以說已經完全達到了目的,甚至遠遠超出了。他不但得到了八十多門紅夷炮,而且還購到了一萬支精良的火銃。

    更別提,他還和劉鈞達成了兩個重要的交易協議。

    路過別院花園邊的時候,吳三桂聽到裡面傳來一陣清脆的女子歌聲。那歌聲是那麼的甜美,不知為何,他鬼使神差的停下了腳步,遲疑了一下。還是悄悄的靠近通往花園的月門。

    只是一瞥,吳三桂就看到一個美麗的倩影。

    那是一個背對著他的倩影,婀娜的身姿,站在亭閣之中,依依呀呀的唱著曲兒,在她的旁邊,還有兩個女子在彈琴配樂。

    他腦子一陣發熱,腳下忍不住向前移動,想要進去。

    這時月門後突然走出一個清秀的少年郎,將他攔住。

    「你是何人。竟敢擅闖國公別院後花園?」

    那聲喝問一下子將吳三桂腦子裡的那點迷糊一掃而光,他清醒了過來,馬上意識到自己幹了一件相當非禮的事情,居然在楚國公別院裡試圖窺探後花園裡的女眷。

    當下大感惱悔。連忙拱手躬身道歉。

    「在下寧遠總兵吳三桂,拜訪過楚公後正要離開,因為先前貪杯多飲了幾杯,一時有些酒意,走錯了方向,多有得罪。抱歉。」

    「哦,原來你就是吳將軍,成功早聽過將軍之名,都說您孝聞九天,勇冠三軍,年紀輕輕就成了總兵官,與我義父共同被人稱讚為大明雙璧呢。」

    「不敢與楚公並論。」吳三桂連忙道,「原來你就是鄭提督的公子,楚公收的義子小國姓爺啊。還煩請小國姓爺送某離開。」

    「吳將軍請隨我來。」鄭成功在前帶路,還不時回頭看吳三桂,在他心中,吳三桂就是那和義父一樣的蓋世英雄,也是他要學習的榜樣。將來,我也要成為吳將軍這樣忠孝雙全的大將。

    吳三桂一邊走一邊心裡後悔無比,剛才怎麼就鬼迷心竅般的做出那種失禮的舉動呢。要是讓楚國公知道了,這可是非常不好的印象,說不定還會影響到他們剛達成的約定。

    想到這裡,他都恨不得重重扇打自己幾個耳光。

    可另一面,那好聽的歌聲卻依然還在從園子裡隱隱的傳出來,惹的他心向神往。

    最後他忍不住問,「這曲子唱的真動聽,請問唱歌者何人?」

    「那是邢姨娘在唱歌。」鄭成功只簡單的答了一句,但卻已經點明,唱歌之人是劉鈞之妾。吳三桂心下更不安,唱歌的果然是劉鈞之妾而非什麼奴婢丫環歌伎。

    「小國姓爺,剛才某誤入花園,差點衝撞到楚公內眷,此事還請小國姓爺替某包含一二,切勿告訴楚公,不然吳某以後真是羞見楚公矣。」

    鄭成功點了點頭,「吳將軍請放心,我會替你保密的,您也只是一時走錯路而已,並非有意。」

    出府之後,吳三桂還再三拜託鄭成功幫他隱瞞此事。

    回到客棧,吳三桂心中惴惴不安。等過了一天,他再度上門拜訪劉鈞之時,發現劉鈞並沒有提起昨日之事,回來後也就放心了。

    可到了晚上,他又忍不住想起那個倩影來。還有那婉轉的歌聲,充滿他的腦中。一夜失眠,第二天他忍不住讓手下家丁去打聽了一下劉鈞的妾室情報。

    「楚國公有一妻五妾,正妻是青梅竹馬的同鎮陸姓富商之女。五位妾室,有兩個是婢妾,一個是其原來的大丫頭另一個是正妻陸室入門時帶進來的陪嫁丫頭。剩下三位,則都是從江南來的,一位姓陸,一位姓柳還有一位姓陳。」

    「沒有姓邢的?」吳三桂疑惑的問。

    「哦,那位陳姨娘本來是姓邢的,後來被姨父收養就跟著姓了陳。因此,既有人喊她邢姨娘也有人喊她陳姨娘。」

    「哦,還知道什麼?」

    「那位邢姨娘原來是甦州梨園的名角,善演弋陽腔戲劇,那時叫陳圓圓。扮演的最好的就是西廂記中的紅娘,據說以前在甦州每次演出之時,每一登場演出,都明艷出眾,獨冠當時,為眾人追捧。後來從良嫁給一個姓貢的人做妾,但後來不被貢家大婦被容,被趕出家門了,然後結識楚國公,為楚國公納為妾。」

    「陳圓圓。」吳三桂喃喃念了幾遍,搖了搖頭,將手下家丁揮退。(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07章 變著法搶錢

    崇禎十三年,七月。

    九頭鳥完成了新一輪的整編,十萬楚軍編為四鎮,其中三鎮陸軍一鎮水師。劉鈞為提督湖廣三鎮軍務兼統北洋水師。

    傅山授鎮守鄖陽總兵官,統第八鎮三萬兵馬。蔡遠、張國棟分任第一二師副總兵,分駐鄖陽、襄陽。

    張山授鎮守武昌總兵官,統第九鎮三萬兵馬。朱元成、常升分任第三、四師副總兵,分駐荊州、武昌。

    馬祥麟授鎮守長沙總兵官,統第十鎮三萬失馬。秦翼民、鄧原分任第五、第六師副總兵,分駐長沙、桂陽。

    劉允升授鎮守旅順總兵官,統北洋水師一萬五千人馬,杜松、丁 、張國柱分任第一二三分艦隊副總兵,分駐旅順、皮島、廟島。

    各師副總兵各轄三協,每協主官皆授參將餃。

    另外鎮、師、協都設有指揮官,置有參~無~錯~小~說~.謀長為副職,官職比主官低一階。協下各標主官為游擊、都司,各營主官為守備、千總,連主官為把總、百總。

    對於九頭鳥,皇帝這次一次到位,完全就是按照編制配齊官職,並且都是正配,授給相應軍餃。自劉鈞到最底下士兵,全都按職授給相應軍餃。就連四鎮中的夷人僱傭兵,也都授予軍餃,有些還給予官職。

    為了讓劉鈞把四鎮兵馬拉去遼東,發起更大的攻勢,朝廷除了沒銀子給,其它的是要官給官,要餃加餃。湖廣的總督巡撫們表面上還總督提督著這些兵馬,實際上他們現在對九頭鳥的控制力相當的弱。他們的督標、撫標都已經沒有了。

    唯一保留的就剩下監軍了,自鎮到協,鎮師協三級,每一級都配有太監和文臣監軍。但在劉鈞的要求下。監軍太監和監軍文官級別都比主官低一級,而且這些人只有監督權,卻沒有指揮權,不得領兵,更不得對幹涉作戰指揮。

    朝廷還派駐了督餉軍官,但九頭鳥的糧餉並不經過朝廷。因此這官職設立也毫無影響。

    四鎮的軍餉依然來自於地方解決,表面上是來自於軍屯屯租、獎券、關費等,不過靠這些是遠遠不夠供應糧餉的,更不用說還得完成全軍的換裝,把九頭鳥打造成一支先進的火器部隊了。

    劉鈞養軍,主要還是靠銀行、錢莊以及軍械坊、鹽廠、東印度公司幾大財源進帳。

    尤其是銀行這邊,現在越來越順利,網點已經鋪遍大明兩京十五省。銀行現在最賺錢的三個業務就是鑄銀幣、商業貸款以及發行銀元券和匯兌業務。這個源源不斷下著金蛋的金雞,有許多人在覬覦。可劉鈞看護的很嚴,獨霸著這一塊,不許任何人插一腳。

    「我們的鑄幣業務現在很好。」陸維章很是興奮的對著女婿說道,他原本只是家財不過二三十萬的商人,放在西灣那是大富,可放在整個湖北甚至整個天下,那就微不足道了。可自從他為女婿管理商業這塊,他的眼界那是大開。如今從他手下過的銀錢那是動則百十萬兩。

    銀幣現在的標準含銀量是百分之八十八,含銅百分之十二。還不到銀九銅一。因為鑄幣規模大,使用的是水力沖床等機械沖鑄,效率極高。其鑄幣的利潤很高,每鑄一塊銀元,都有百分之八的利潤。

    「現在我們建有五個鑄幣廠,每個鑄幣廠每天能鑄造十萬枚銀元。」

    劉鈞點了點頭。一天有四萬塊銀元的利潤,確實是日進斗金了。

    「百姓對我們的銀元態度如何?」

    「大家都喜歡我們的銀元,漂亮、美觀,而且標準。」陸維章回答說,「不過也有一個情況。就是百姓都喜歡到銀行來換我們的銀元,可換回去後,卻又用的較少,都存起來收藏。」

    劉鈞笑笑,「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歷代以來,各種制錢私錢不一,越是好的錢越是被收藏,市面上反而都是差錢流通,這其實就叫劣幣驅除良幣。大家都知道好錢真金足銀,因此都收藏,都想把差錢拿出去用掉,就造成這麼個結果了。就跟我們大明原來一樣,有錢的人把銀子侵鑄成銀錠後收藏在地窖裡面。」

    「這可怎麼辦?」

    「不用擔憂,這其實算不得什麼壞事。」劉鈞鑄幣之初就曾經想到過這種情況了。雖然說銀幣是銀九銅一,可他卻成色穩定,且方便使用,這樣的錢比起各種成色不一,形制散碎使用不便的銀錠碎銀子來說,當然更好,被收藏也是正常。

    但劉鈞也有辦法讓銀元加大流通,最主要的辦法當然就是鑄更多的銀元。

    以前大家有錢,缺少投資渠道,都把銀子埋在地窖裡保存。而現在,劉鈞的銀行幫他們保存銀子不收手續費,還給他們不低的利息,自然刺激了他們把銀子送到銀行來。

    劉鈞把那些吸收進來的銀子,都要先按成色先鑑定兌換成銀元單位,然後給他們存單銀票。這些銀子入了銀元,劉鈞轉頭就把他們全送去鑄幣廠,全都鑄成銀元。再轉貸給那些商家,收取高於存息的借息。等儲戶來取現時,銀行支付的也不再是銀錠而是銀元了。

    銀錠不斷的改鑄成銀幣,銀元越來越多,各種直接使用的銀錠也會越發顯得不方便使用。

    「不過銀元也有一些不方便之處,我們的銀元都是一元的,數額還是較大,使用起來往往得找零,沒有人願意拿銀元換一堆銅錢回來。現在朝廷的銅錢已經越來越惡,根本沒有人願意使用。因此,如果不是大額交易,百姓都不肯用銀元,沒人願意吃那個虧。」

    陸維章提起另一個問題。九頭鳥雖然也發行了銀元券,不但有一到百元的,還特意發行了五角二角一角三種小額輔券。

    雖說銀行承諾銀元券隨時能兌現,但很多百姓心裡面對於這種紙券還是有些提防的,如今還沒能馬上打開市場,大量流通。

    「那我們就鑄小額銀幣。一元銀元以外,再鑄五角、兩角、一角三種,我們一元銀幣是含銀八成八,那輔幣就含銀七成。」銀輔幣幣值低,也提高了鑄造成本,劉鈞很直接的又把含銀量降低了。銀七銅三。這能保證成本下降,還能增加利潤。起碼會是原來的一倍。

    陸維章嘴唇有點發乾,嚥了咽喉頭,他沒想到劉鈞如此大胃口,不得不心聲提醒道,「我們的銀元本來利潤就不低了,市面上已經開始有人在私鑄。如果我們把銀輔幣改為銀七銅三,我估計會引來更多不法之徒私鑄造假,到時對我們銀幣信用不利啊。」

    一元銀幣百分之八的利潤。現在輔幣百分之十六的利潤,肯定有許多人會鋌而走險的。一旦市面上出現許多劣質銀幣,那無疑會敗壞銀元的信用。而銀輔幣這麼高的利潤,只怕別人不用摻假,按銀行的成色私鑄,也一樣賺錢,到時倒不影響銀元信用,可卻會搶奪銀行的鑄幣利潤。

    劉鈞無所謂的揮了揮手。「別人私鑄,達不到我們這樣的規模。沒有我們的技術,成本降不下來,利潤沒這麼高。至於摻假劣造,就算我們是十足的銀元,那他們造假才利潤越高。總之,不論我們的成色多少。影響的其實只有百姓,成色太低,會有信用不足,但和造假者無關。」

    「不過我不擔心成色下降百姓接受問題,銀輔幣為的是方便。成色低一些關係不大,畢竟我們不是稱重計錢,而是按面值計錢。只要這錢我們放出去,再願意隨時兌換回來,那百姓就會使用。」

    至於私鑄假錢,這個肯定是難以避免的,但劉鈞也不會隨意放任。

    「我們會加大打擊私鑄的力度,殺一儆百,成立一支專門的緝私隊。」劉鈞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私鑄者,不過他有皇帝的許可,而且他是向皇帝上交鑄幣稅的。崇禎也知道朝廷把鑄幣權收歸朝廷,交給戶部後,並不一定能辦好得利,頂多是讓官員們借此貪污罷了。

    在劉鈞當初主動提出向朝廷上繳鑄幣稅後,崇禎就乾脆把鑄幣權交給劉鈞了,相當於把鑄幣業務承包給劉鈞了。而且鑄幣稅實行的是包稅制,這也算是大明朝稅收制度的一個特點了,定個額,然後也不管你到底實際是多少。

    就好比大明有好些官員,在地方收關稅時,就曾經有過一年只用了四個月收滿一年定額稅數後,就開放關口,接下來八個月都不再收一文錢。結果這種做法,居然還贏得許多官員稱讚。

    現在戶部也是這樣向劉鈞收鑄幣稅,每年十萬兩的鑄幣稅。一年只收十萬,多了不要,少了不行。至於劉鈞鑄幣一年能賺多少,他們不管。

    戶部和崇禎還覺得大賺了一筆,一年十萬兩,不投入一文錢,白賺十萬。朝廷原來年年鑄銅幣,鑄一爐虧一爐,鑄的多虧的多。因此,雖然如今大明白銀成了貨幣,也有紅夷的銀幣流入,可大明就是沒有人提出官方鑄造銀幣。

    現在劉鈞自己鑄,一年包稅十萬,朝廷巴不得同意。

    鑄銀幣其實最關鍵的不是鑄幣,也不是成色幾何,而是如何維持銀幣的信用。也只有當劉鈞建立了銀行,各地遍佈網點櫃檯,承諾隨時能把銀元再拿回來兌換,這才能把只含銀百分之八十八的銀元推出去的原因。

    換成是朝廷,鑄造發行這種成色只有八成多的銀幣,只怕根本沒人願意使用。大家會認為朝廷在變相的搶錢,就如比寶鈔一樣。

    「再鑄點銅元。」劉鈞又提出了一個讓陸維章很震驚的決定。

    反正朝廷已經許可他鑄幣,他也交了承包稅,那自然就得好好利用。銅元這東西,比銀元應用更廣泛,畢竟就算是一角的銀元,那也銀五分銀子,五分銀子當有些天兩天的工資了,能買幾斤肉了。

    不過劉鈞不打算鑄原來的那種制錢。

    他打算鑄的是銀幣的銅輔幣,以面值計值而不按重量來算。

    「銅幣不要外圓內方,按銀幣樣式鑄造,以銅鉛錫鑄造,鑄三等,五文、兩文和一文式樣,一塊銀元兌一百銅元,一角銀元換十銅元。紫銅九五鉛錫五比例鑄造,大小比照銀元各等略小。」

    這樣的鑄銅錢方式也是陸維章從沒聽說過的,不要孔有銅錢,而且不是一兩銀換一千,居然是一元換一百。(未完待續……)

    PS︰感謝範宣子、冰火紀、清風秦緣、馮家第四少諸位的支持,謝謝範宣子的打賞!

    第307章變著法搶錢︰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08章 跟風

    如今的銅錢,就算是最好的金背銅錢,都只能一千五換一兩銀,普通的都已經是三千甚至五千換一兩銀,還基本上沒多少人願意要,銅錢私鑄厲害,假的驚人,含銅極低,還薄。

    如果按一兩銀換一千五金背銅錢來算,一兩銀值二百文銅元,一文銅元已經值七枚半銅錢了。而兩文、五文的銅元也僅只比一文的銅元大一些而已,並沒有兩倍五倍重。

    四十枚五文銅元就值一兩銀,能兌一千五百枚金背銅錢,一枚當三十七枚半。

    他突然想到,這不就是歷朝經常發行的當十當二十銅錢?

    「這樣也能行?百姓能接受?」

    「當然行,只要這銅錢能隨時再按一銀元換一百銅元兌換,就可以。」

    陸維章可以想像到,這種新銅元如果能推行,那利潤會有多大。畢竟尋常流通,這種小額的銅錢使用量極大。一年就算是鑄上成千萬上億枚都有需求,有多少都行。但這樣當十當二十甚至當三四十,百姓能接受?

    還有如此大的利潤,那些私鑄者豈會放過。

    「加大緝私力度,同時大力推行我們的小額銀元券,嗯,我們可以再增發一套銅元券,按銅元面額也發五文、兩文和一文三種。」

    劉鈞的野心是很大的,他想要建立一套新的貨幣體系,如果這個體系完成,那掌握著發行權的四海銀行,將真正握有一顆搖錢樹,甚至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

    「我們得想辦法讓錢流動起來,讓那些深埋在地窖裡的錢全都流進我們的銀庫。把他們變成銀元銅元銀元券銅元券銀票。」

    陸維章對於劉鈞的想法而驚嘆。

    「我即將組建一支人馬,為銀行的安保部門,專門負責守衛各地銀行網點,保護櫃檯、銀庫、鑄幣廠、印券廠,負責押送幣券,還將承擔緝查私鑄等。」

    銀行越弄越大,在兩湖地方上還好。到了其它各省,安全問題就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如今還將面臨嚴重的私鑄假幣情況,劉鈞不能指望各地的官府。他得建立銀行的安保組織,專門負責這一塊。

    「沒問題。」陸維章也贊成此舉,「銀行但是不太擔心,沒人敢公然搶劫我們的銀行和運銀車,不過謹慎無大錯。」

    銀行總體是發展順利的。但江南錢莊這邊有些麻煩。

    「我們的獎券銷量下滑的嚴重。」

    他告訴劉鈞,自有獎助餉獎券發行後,負責發行的江南錢莊按劉鈞的指示,又建立了數種獎券,開獎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為了刺激銷量。有段時間確實很火,江南錢莊在全國各地開設網點,獎券火的一踏糊塗。一個個的大獎開出,無數人一夜暴富,引得無數人購買獎券。

    江南錢莊的獎券也從原來的每張數兩銀了。增加了許多只有一兩文錢就能買一張的新獎券。江南錢莊獎券賣的最火的那幾個月,最高時一月總收入超過五十萬兩,其中給朝廷上交的稅款都達到三十萬兩。這是江南錢莊獎券最輝煌的時候,最大的一期頭獎開出了五十萬銀元。

    可輝煌很快就過去了,現在江南錢莊的獎券銷量極速下滑,上一個月,全國的獎券銷售利潤才二十萬元。

    「現在各地都湧出了許多新的獎券,五花八門,都是官商勾結,背後全是那些勳臣貴戚士紳豪族。各省各府州縣,大大小小的獎券爆炸似的賣起來,這些人都有地方官吏支持,不但搶走了我們許多份額。還總是找我們的麻煩,現在除了湖廣兩省,咱們在其它地方都快立不了足了。」

    陸維章氣憤的道。若是公平競爭,江南錢莊並不會怕那些後開新設的獎券,可這些人總有無數陰招暗手。

    「罷了,早晚會有這一天的。」

    劉鈞並沒怎麼氣憤。獎券這東西,確實就如賭-博,也不要什麼成本,但卻一本萬利。這樣的生意,當然是那些權貴豪強們的最愛了,憑著關係,勾結地方官吏,迅速就能撈上幾票。而且劉鈞可以想像,這麼多人湧入這個產業裡面,憑著那些人的貪婪,肯定還會搞點內部中獎之類的作弊手段。

    原本是一個帶著公益性質的獎券,被這些人一插足,立馬就要變的一片烏煙障氣了。現在這獎券,真成賭——博了。

    反正九頭鳥也吃了頭道湯,大賺了一筆了。

    「以後就安心做好湖廣兩省的市場吧,對了,把彩報分離出來,專門成立一家報社。」劉鈞交待道。

    江南錢莊獎券火爆雖然過了,可原來獎券的副產品彩報卻已經有了不弱的影響力。當初專門印刷刊登開獎結果的彩報,如今已經不再僅是刊登開獎號碼,還刊登各種新聞時事,甚至還刊登廣告,商業信息,可以說,這已經成了一份小有影響力的報紙。

    五天一期,發行量保持在萬份以上。不但兩湖銷售,還在兩京及其它省也有發售。

    獎券已經過了風頭,可彩報卻是已經起來了,影響力越來越大。

    「彩報改名時報,專門成立一家報社,要把這份報紙做大做強,做到天下時事,不論國家大事還是商業信息,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知道,讓大明百姓呆在家中,也能第一時間知曉。」

    報紙的作用可是巨大的,劉鈞比所有人都明白握有一份報紙,就能掌握強大的輿論陣地。

    時報要有更大的影響力,肯定不能再作為獎券的附屬品,也不能再被江南錢莊管理。一群商人,肯定辦不好一份好報紙。

    尤其是這個時代,還並沒有如時報這樣劉鈞要辦的報紙。

    他需要為時報尋找合適的人來辦理,不過找誰來辦,這是個麻煩。

    他所熟悉的文人,基本上不是朝廷的官員就是如李春江那樣的復社士子們。可要把報紙交給他們,劉鈞是不放心的。說白了,他們的理念根本就是一樣,尤其是對復社,他與他們的理念追求完全不同。

    把時報交給他們,最後肯定要辦歪,弄不好就成了東林的輿論陣地了,這樣的蠢事劉鈞絕不會幹的。

    而讓劉鈞把時報交給陸維章這樣的商人,更加不適合。

    劉鈞去見李春江,向他說起此事,問他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時報,好想法。」李春江聽了劉鈞的辦報理念之後,大為贊同。若不是他有官職在身,他都想要親自來報這份報紙了。

    不過對於這份報紙,李春江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覺得劉鈞的時報,過於旁雜,尤其是不應當過多的刊登商業信息,更不該刊登廣告。時報應當辦的更高大上一些,登載朝野時事,議論國朝,為國參謀,甚至是監督彈劾那些**無能的官員等等。

    說到激動處,李春江甚至手舞足蹈,讓劉鈞覺得有些陌生。

    他說的這些,正是復社最喜歡做的事情,書生議政,品評國事。而歸根到底,其實又只是胡亂的攻擊朝廷當政官員,罵這個罵那個,光知道挑錯,但又沒有真正的解決之道。

    這種議論當然也不全是壞的,但劉鈞以為,眼下這個局勢,天天在下面罵娘,並起不到什麼卵用。而且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這些人罵來罵去,最後又成了黨同伐異,自己人就不罵,專罵對手,甚至是不分對錯,對手支持的他們就反對,為反對而反對。

    「時報嘛,第一份這種形式的報紙,摸著石頭過河,總得小心一些。而且要讓百姓接受,不能總談論那些高高在上的東西,得刊登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至於商業廣告,那也是為了維持報紙,畢竟有廣告就有收益,那樣我們能夠把報紙的價格儘量降低,讓更多的人來買,也可以有錢招募更多的記者、編輯們,把報紙內容辦的更好。」

    「繼業還缺錢麼?何況,一份報紙能需要多少錢,隨便籌措一下就有了。」

    劉鈞笑笑,這就是李春江的行事風格。正如當年他辦九頭鳥一樣,大把花銀子。而這不是劉鈞的風格,若照李春江的模式,九頭鳥又怎麼可能迅速的擴充到今日規模。

    劉鈞有錢,可也不想辦一份純靠投錢的報紙。他要辦一份能夠自己支持,還能贏利的報紙。倒不是他缺錢,而是這才是健康的發展模式。

    「我倒是知道有一人,肯定能符合你的要求,若能請這人來報你的時報倒是不錯的。不過這人怎麼說呢,極有才氣的一人,可在許多人眼裡,他卻是一個廢物、敗家子、蠢秀才、瞌睡漢。」

    「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美食,好美婢孌童,好鮮衣駿馬,好華燈煙火,好梨園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劉鈞聽到好孌童美婢時皺了皺眉頭,這樣的形容,可謂紈褲子弟的豪奢享樂習氣和晚明名士文人縱慾玩世的頹放作風兼而有之,這人合適?

    不過他熟知李春江,知道他既然說合適,肯定就有過人之處。

    「公輯能為我將它請來一見麼?」(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27
第309章 楚軍只知有楚國公

    崇禎十三年七月。

    收復金州的楚軍在穩固了金州防禦後,憑藉著海上的優勢,對遼東沿海諸島發起掃蕩,短短一個月時間不到,就將皮島、廣鹿島、石城島等諸島清軍全部蕩平。計斬數百,俘虜千餘,解救被奴隸大明百姓近萬。

    奪得大小船隻百艘,牛馬千餘,糧食數千石。

    在掃蕩完海上諸島後,金州的楚軍趁勢發起了一波從金州到鴨綠江口鎮江,長達六百里沿岸地區的大掃蕩。經過月餘時間的多路襲擾作戰,僅陣亡戰士數十人。卻破城堡七座,鴨綠江口重要堡壘鎮江堡也被攻破。

    破城七座,前後斬敵數百,俘虜數千,奪取牛馬牲畜萬餘,糧食數萬石,遷回百姓五萬餘口。在遷回沿海數十里的幾萬百姓後,楚軍將長達六百餘里,沿海數十里的廣大地區,全都燒做了焦土。

    城堡成為殘垣,村莊化為廢墟,剛收穫的糧食也全都運回了金州。

    七月剛過,金州的楚軍開始輪替,大批完成整編的新軍離開湖廣,乘船開往金州。在金州只呆了三月,卻已經威震整個遼東的九頭鳥士兵,開始分批交接營地,陸續乘船返回湖北休整。

    黃州江口。

    一條條大江船上飄揚著九頭鳥的紅旗,緩緩靠近碼頭。

    成群的士兵背著鼓鼓的背包行囊,穿著九頭鳥藍色軍服正在下船登岸,周圍是無數趕來迎接的士兵家屬還有前來看熱鬧的百姓。甚至一些頭腦精明的商販,早早車拉肩挑的運來許多商貨,等著做這些在遼東立功發財的士兵們的生意。

    湖廣總督袁繼咸親自帶著湖廣官員來此迎接凱旋將士,雖然劉鈞已經率部回了遼南,這批回來的士兵也只有一個協。可袁繼咸依然堅持要來,還帶來了大批官員。袁繼鹹的意思是荊楚子弟在外為國征戰,回來之時,他們這些家鄉的地方官員自然要來迎接。

    參將趙國梁帶著游擊齊遠等一群軍官當先下船,趙國梁親自舉著一面旗幟,後面是表情肅穆的一群初級士官。他們每八人一抬,抬著一具具的棺材下船來。第一批入遼的楚軍,作戰三月,總計戰死一百三十七人,另外還有三十多人因傷殘退伍。

    早得到了犧牲通知書的家屬悲慟的哭泣著,三月前,他們送走的是年青健壯的大活人,三月後,迎回的卻是一具棺材。

    每副棺材上都覆蓋著一面九頭鳥的旗幟。旗幟裹棺,英魂回歸故土,這是對陣亡犧牲者最隆重的禮讚哀悼。

    袁繼咸帶著一眾官員上前,鞠躬致哀。

    「舉槍!預備!」

    趙國梁高喝一聲,兩排士兵摘下肩上的燧發槍,向天舉起。

    「放!」

    「預備!」

    「放!」

    砰砰砰的三次一百零八發朝天齊射,九頭鳥的士兵們為戰友召喚英靈,為他們指引回家的路。

    簡單的禮儀後。早有準備好的馬車開過來,將一具具棺木裝上車。由一名犧牲士兵的上司,帶著他的隊友護送著回到他的家鄉,與他的家人一起為他舉行隆重葬禮。稍後,英烈寺中的英烈塔中,他們的名字還會銘記在紀念碑上,牌位供在塔中。受世人祭拜,享受香火。

    「這些當兵的好榮耀!」碼頭邊的一座茶樓上,一群年青的讀書人站在樓上窗邊。雖然讀書人身份尊貴,可此時受氣氛感染,他們也都一起為那些陣亡者默哀致敬。

    「他們是為大明而戰死。這份榮耀屬於他們。」一名讀書人道,平時他也常說朝廷對於國姓爺和楚軍過於放縱,武將權力不受節制。但此時,他還是很公正的表明了敬意。

    另一人也道,「雖然我反對皇帝過於寵信賜姓,可不得不說,賜姓帶兵確實很厲害。在遼南取得那麼大勝利,竟然只陣亡了百餘人。而且你看這些士兵死後的榮耀,難怪都說楚軍威武,這支兵馬雖新,可有股子氣勢,我以前一直沒想明白是什麼,今天突然明白,是榮耀。楚軍擁有榮耀!」

    為了榮耀而戰,他們不是一群被人瞧不起的武人,而是一群榮耀的戰士。

    這時有一人卻長嘆一聲,充滿憂慮的道,「劉繼業給麾下將士榮耀,他們報他以忠誠,只是,這勇敢與忠誠,是對劉鈞還是皇上?只怕長久下去,楚軍只知有楚國公,而不知有朝廷和皇上了。」

    一群書生聞言都若有所思。

    「我們就別操這個心了,相信朝廷肯定有辦法的。咱們大明朝,什麼時候武人還能如晚唐五代之時一樣藩鎮割據了?你們想多了,劉繼業能有今日之榮耀,以武職而任提督,節制四鎮,那不過因為他是皇帝義子而已。大明的藩王都做不了什麼,一個義子又能做什麼?」

    「但願吧!」那人道。

    遼南。

    孔有德讓人寫奏章。

    「我部已奪回諸堡,現明軍退縮盤踞金州,龜縮不敢復出。臣等不日將向金州進軍,克復金州。」

    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三人聽著這話都只是不聲不響。

    奏摺寫好,孔有德看過一眼,讓人送回遼陽。

    「這裡的情況瞞不過皇上的。」耿仲明道。自六月以來,他們集結著幾萬人馬,一路收復了蓋州、復州,可實際上呢。他們到現在也還沒與明軍正式交過手,所謂收復諸城,不過是得到一座空蕩蕩的城池而已,還是被毀壞的城池,城牆總是被扒了很多口子。

    這些城池根本就是明軍把所有的人口牲畜錢糧財物搬運一空後,毀掉放棄的。

    可他們這邊收覆蓋復,明軍卻又把皮島等沿海諸島全掃了,掃完了還不盡興,又趁著他們兵馬都集中到了蓋復一帶遼南西部沿海,他們卻把遼東半島東面沿海幾百里給又來了一次大搬遷。

    半島東南沿岸遠不如南四衛的富裕,那邊多山少田人口也不多。尤其是因為緊靠著皮島、石城島等諸島,自天啟到崇禎,丟失遼東的明軍在皮島開東江鎮,動不動就上島搞襲擾搶劫燒殺,弄的那邊人口更少。

    雖然前兩年滅了東江,可東海岸還是遠不如西海岸。

    可再怎麼樣。那也有數座城池,不少堡壘,還有許多村鎮數萬人口的。現在,被明軍一掃而光,派去打探的人回報,從金州到鎮江,六百里海岸,沿岸四五十里範圍,全都成了鬼域。鬼影都看不到一個了。

    孔有德等人壓力巨大。

    丟失金覆蓋還能說是措手不及,可東海岸被掃蕩,那就是他們辦事不力了。

    「我們得立即攻打金州。」尚可喜說道,「要是我們再這樣沒有半點動作,只怕皇上就要懷疑我們的忠心了。」

    「金州不好打。」孔有德道。手上收集的情報越多,他越是難以下定決心去打金州。

    「難道我們就繼續這樣觀望著?」尚可喜問。

    耿仲明冷聲反問,「難道我們明知不敵,還非要去跟明軍死磕硬踫?咱們就這點家當。踫沒了,以後還怎麼混?」

    「大帥。你拿個主意,這樣下去,不行的。」尚可喜不想和耿仲明爭,他轉頭問孔有德。雖然他們四人各統一兵,可他們不論叫天兵還是天助兵,打的都是正白瓖黑旗。他可不想哪天這正白瓖黑旗變成了青旗或者青色瓖黑旗。

    孔有德捻著自己的鬍鬚。突然道,「最近有一個傳言,不知道你們聽說沒,有傳言劉繼業要出兵朝鮮。」

    「這早不是什麼秘密了,到處都在傳。不過我覺得這就是明軍放出來的謠言,故意混淆我們的視線。咱們與明軍錦州調了那麼多兵馬,這個時候劉繼業在遼南,他應當準備向北發起更大的進攻,以策應錦州之戰。哪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反而跑去打什麼朝鮮的。」

    孔有德卻道,「我認為遼南之明軍很可能要進攻朝鮮,不,是一定會進攻朝鮮。」

    尚可喜有些半信半疑。

    孔有德卻自顧自的繼續說下去,「劉繼業依仗的是船堅炮大,海上機動強。但到了陸上,他的攻城能力雖強,可炮運輸起來卻很麻煩。現在遼東沿海都被劉鈞搶了一遍,他要是想再出兵搶遼東,就得再往北,要遠離海岸。那樣一來,他如果帶著沉重的大炮,就容易被我們的騎兵伏擊,不帶著大炮,那他們就能難拿我們的城池堡壘有辦法。」

    「而從劉鈞的用兵來看,他是一直在避免跟我們正面作戰的,這說明什麼?說明劉鈞雖然炮火很強,可他必然有其它弱點。我聽說劉鈞的這支楚軍成立時間不長,打仗作憑火器。這樣的兵,最怕的就是野外的硬踫硬戰,他們爆發也許強,但他們的承受力肯定不如我們。」

    尚可喜插話道,「也許劉鈞只是在保存實力,不想跟我們硬踫硬損失兵馬呢?」

    「這當然也有可能。」孔有德點頭道,「但不管如何,劉鈞不想跟我們硬踫硬是真的,或者說是不想跟我們在野外硬踫硬。因此,他現在要麼就守在金州等我們去硬踫他的城堡炮台,要麼就只能出兵朝鮮了,要不然,他就得離開他的城堡炮台,到被他堅壁清野毀的乾乾淨淨的數百里無人區來戰。」

    尚可喜覺得這番分析有些道理,但不明白孔有德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帥之意,我們該怎麼做?出兵趕往朝鮮,還是在半路埋伏?」

    「我們什麼也不做,就在這裡等著明軍出兵朝鮮。」孔有德回道。

    沈志祥笑道,「我知道了,大帥是要等明軍忍不住去攻朝鮮後,到時咱們再出兵打金州,抄了他的老巢。」

    「報!」

    「進來。」

    「稟報大帥,斥候急報,劉鈞回到了金州,還帶回了許多兵馬,足有上萬之多,而且還有兵船正日夜不停的從登州往旅順運送兵員。」

    「什麼?」孔有德手一抖,手裡捻著的那根老鼠須被一下子拔了下來,他顧不得疼痛,追問,「究竟有多少新增兵馬?」

    「運兵船一直在運,還沒停,搞不清究竟有多少新增兵馬。」

    孔有德一屁股坐回椅上,雙眼無神。

    還指望著劉鈞率兵去朝鮮,金州兵馬減少,給他一個可乘之機。可現在,金州的守軍不但沒減少,反而又增加了。

    「報!」又是一聲大喊打斷了孔有德。

    「又有什麼事?」孔有德惱怒問道。

    親兵小心的回報,「皇上派人前來傳旨!」

    孔有德連忙站起,「快請!」

    旨意宣讀,黃台吉對於孔有德等人這兩月的表現非常不滿,斥責他消極避戰,畏懼不前,以致皮島鎮江等地失守,人口牲畜財物被奪,連新收穫的夏糧也全被奪走。

    黃台吉命令孔有德四人,立即進軍金州,奪回金州。

    孔有德長嘆一聲,愁眉苦臉。

    「傳令下去,向金州進軍。」

    金州。

    離開一個多月,再回來時這裡已經大變了樣。

    金州地峽已經被挖通,如今金州灣與青泥灣被挖通相連,中間成了一條運河,金州南部一百餘里地成了一座大島。

    那條壕溝經過三個月的挖掘,如今深三丈,寬七丈,長達十里,成了一條運河,劉鈞的旗艦神龍號也能暢通。

    工匠還利用挖出來的泥土,在運河的南岸壘起了一道四丈的土台,猶如一道巨大的城牆攔住運河南岸。

    他們還在完成了黑山、東山、南山等城堡的修建後,在這道運河兩端,各建立了一座河口堡。又在運河中段,建立了一座鐵鏈大橋,兩岸各建了一座橋頭城堡,把橋頭護在城堡中。平時有兵馬嚴格看橋頭堡。

    「有這條河和這四座城堡,誰也別想過橋。」負責築城的荷蘭顧問興奮的道,有著十幾萬充足的人手給他指揮,短短幾月時間就挖出了一條十里的運河,還建了四座城堡一座大橋,這種成就,相當的令他爽快。若是在荷蘭在尼德蘭,要完成這樣的工程,沒個幾年時間根本不可能。因為在那裡,根本沒有這麼多人手。

    「就是到了冬季結冰之後,會有一段時間防禦能力下降。」顧問有些遺憾的道。」不過我詳細調查了,青泥港是一座很優良的海港,這裡每年的結冰期很短,天津港口十一月就結冰到三四月才化冰。而青泥港和旅順港一年卻只有十二月和一月的時候結冰。到時我們派人砸冰辛苦一點就好了。」

    劉鈞望著這雄偉的橋頭堡,看著下面運河裡的波光,笑道,「其實不用那麼麻煩,造幾艘破冰船,到了冬天繞著海岸巡邏就結不起冰來了。」(未完待續……)

    PS︰感謝Mulake、性本愛美女、書友0802、墨香風韻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

    第309章楚軍只知有楚國公︰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