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策行三國《原名:三國小霸王》 作者:莊不周 (連載中)

   
noriko1026 2018-4-3 15:20:1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268 4930881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1 05:27
三國小霸王 第1560章 文化先鋒

  孫策哈哈一笑,擺擺手。當著一個孩子的面承認自己當時是失誤,說實在的有點丟臉,如果對方不是魏延,他不想毀了這個名將的苗子,說不定就隨便糊弄兩句了。

  “祭酒過獎了。我主要是懶得找藉口掩飾,索性就承認了。”孫策看看四周,感慨不已。“況且這是何等所在?百年樹人,這些孩子都是我寄予厚望的棟樑,總不能還沒成材,先被我自己帶歪了。”

  蔡琰含笑道:“將軍言重了。”說著,伸手請孫策到後堂。孫策一邊走一邊問道:“公瑾還沒回來?”

  “他有公務在身,這幾天就不過來了。”蔡琰面色微紅,有些羞澀。孫策看得分明,忍不住哈哈大笑。“我明白了,這是要避嫌啊。他啊,就是太謹慎,不肯讓人說閒話,活得太累。”

  蔡琰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裝沒聽見,將孫策引到後堂入座。後堂的院子裡有魚池,有花壇,種著一些花木,時值八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香氣裊裊。孫策早就聽說,蔡琰的這個後堂不僅是幼稚園的孩子課間玩耍的地方,更是南陽名流仕女們聚會的所在,一旁郡學裡的士子常常過來請教問題。

  “這麼多花草?”看著那名目繁多的花卉,孫策嘆為觀止。“祭酒這兒真是仙境啊。”

  “也沒什麼,方便孩子們讀《詩》用的。”

  “讀詩?”

  “夫子說,學《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如果只是對著書本空講,他們很難有印象,所以我種了一些,讓他們知道具體是什麼。不過這兒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只能對著書講,最多畫個模樣讓他們看看。”

  孫策恍然。“祭酒用心了。這些孩子能得到祭酒的教導,是他們的福氣。”

  “也沒什麼,只是我的一些個人經驗罷了。”蔡琰淺淺地笑道:“比起我這個先生,有將軍這樣的英主才是他們最大的福氣。天下之大,能像南陽的孩子這樣安心讀書的並不多。”

  孫策想起蔡琰的個人經歷,輕輕嘆了一口氣。蔡琰生也不幸,她的童年是跟著蔡邕流落江湖中渡過的,顛沛流離,朝不保夕,自不在話下。她的學習與一般人也不一樣,不僅讀萬卷書,更行萬里路,從塞北到江南,她的行程只怕不止萬里。

  “但願以後能天下太平,君明臣賢,不要再出現蔡公那樣的悲劇。”

  “有將軍當政,太平指日可期。”蔡琰笑道:“將軍今天來,有何指教?”

  “噫,我哪敢指教你,不是自取其辱嗎。”孫策連連搖手,讓孫翊拿過一卷經書來,正是嚴浮調獻給他的《般若道行品經》,不過他看了之後,覺得有些地方似乎很生澀,便讓人又去找嚴浮調,要來了梵文原稿。孫策將經書接過來,起身送到蔡琰面前,說明了經書的淵源。

  蔡琰看著那些陌生的文字,有些不解。“將軍意欲何為?”

  “我希望祭酒能將幼稚園的事暫且放一放,或者挑選幾個助手,你下點功夫研究一下這天竺文字。當然,這只是第一步,除了天竺文字之外,我希望將來祭酒學有餘力,再研究研究希臘文……”

  孫策把自己的構想說了一下。他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沒有機會率領大漢的謀臣猛將征討四方,但他覺得睜開眼睛看世界總是沒錯的,讓讀書人先行一步,了解其他文明肯定利大於弊。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並非只有眼前的這一片天,讓他們知道華夏文明之外還有同樣燦爛的文明,別只看到南蠻北胡,以為天下之大,唯我獨尊。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語言是必須跨越的難關,嚴浮調雖然參與譯經,但他的語言天賦並不算好,這種開宗立派的事當然還是由蔡琰這樣的天才來承擔更容易取得成果。

  這麼一個才女,只當幼稚園的祭酒太浪費了。就像黃月英要承擔最尖端的技術開發工作一樣,蔡琰也應該承擔更有挑戰性的任務。

  蔡琰聽完,將信將疑。“將軍,大漢之外,還有如此文明所在?”

  孫策笑著點點頭。“祭酒對浮屠有了解嗎?”

  “略知一二。在洛陽時,曾經隨家父去過白馬寺。”

  “蔡公去過白馬寺?”

  “家父在東觀校書多年,在宮裡見過孝桓帝祭祀浮屠的遺像,閒暇時曾與白馬寺譯經的浮屠道人安世高論道。他說浮屠之道與老子之道相似,曾想研習一番,後來多了些曲折,被貶朔方,也就不了了之了。”

  孫策這才想起來,其實蔡邕並不是一個純儒,他天資過人,學問也雜,不僅通儒家五經,還通內學,也就是讖緯之學,對道家的學問也很有研究。可以說這是一個全能型的學者,和西漢末的揚雄相當。可惜他年歲大了,現在又一心要完成著史的大業,怕是沒有精力來研究這天竺文字、希臘語言。

  “這麼說來,這也是運數,上天注定令尊的遺憾要由你來完成了。”孫策鄭重地說道:“祭酒,茲體事大,我不敢妄言,但請祭酒相信,除了我華夏文明之外,這世上不僅還有其他文明,而且這些文明足以與我華夏文明鼎足而立。這樣的偉業,一般人沒有能力去開拓,只有祭酒這樣的天才才擔得起。祭酒知道華佗嗎?”

  “江淮一帶的神醫,我自然是聽說過的。”

  “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醫術,就是參合中外,不僅精研中原醫學,還研究了一些天竺醫學。”

  蔡琰有了興趣。孫策不以學問著稱,但他的眼光一向很準。既然他這麼重視這件事,又有華佗這位神醫做例子,想來是一門有前途的學問。“既蒙將軍看重,那我就勉為其難的試一試。”蔡琰沉吟片刻,突然說道:“我記得有一部西域來的形學原本,是本草堂一位胡醫所譯,也許我可以從此入手。”

  孫策撫掌而笑。“那這件事就委託祭酒。祭酒先張羅著,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男女不限,只要能潛心向學就行。我依令尊蔡公著史的標準撥付經費,你看如何? ”

  蔡琰笑了起來。“將軍,這如何使得,你現在可欠著南陽人一大筆錢呢。著史是大事,耽誤不得,這蠻夷之學何必這麼重視?”

  孫策搖搖頭,神情嚴肅。“不然,著史是以古為鑑,蠻夷之學是以鄰為鑑。古人再惡,不會從墳裡爬出來傷人,鄰居卻有可能大舉入侵,傷我百姓,毀我文明。這可不是危言聳聽,你稍作了解就知道我所言不虛,所以你要做的事不僅不能耽誤,而且要比著史更下功夫,爭取早日見到成果。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嘛。”

  蔡琰凜然心驚,收起笑容,躬身受命。“喏,敢遵將軍令。”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1 16:55
三國小霸王 第1561章 中庸

  孫策很滿意。年輕人就是容易溝通,幾句話就搞定了。要是換成蔡邕那老頭,不知道要多費多少唇舌。

  所以嘛,蔡邕就讓他貓在襄陽著史吧,開創時代這種事還是交給年輕人來辦,就算犯點錯,栽點跟頭也無妨,有足夠的時間改正錯誤,吸引教訓,捲土重來。

  選擇蔡琰而不是蔡邕還有一個原因:孫策怕他們中了佛教的邪。佛教和黃老相似,非常適合老年人或者失意者,蔡邕正好兩者皆備,極易入彀。蔡琰則不然,雖然以前吃過不少苦,現在卻是苦盡甘來,嫁給周瑜,新婚燕爾,這是生活甜如蜜的時候,恨不得再活五百年,讓她相信四大皆空,她才沒興趣呢,就算要修來世也不會那麼執著。

  和蔡琰說定,孫策擔心她不夠重視,又提了一下亞歷山大,不料蔡琰對此並不陌生,還和孫策說起一樁往事。

  曾在洛陽白馬寺譯經的浮屠道人安世高是安息王子,據他說,安息國就是亞歷山大的部下所建之國,出上好的戰馬,尤其善用人馬俱甲的甲騎,據說淵源就來自亞歷山大,叫什麼夥伴騎兵,衝鋒陷陣,無所不破,屢立戰功。安世高到洛陽後,和很多貴人有來往,袁紹就是其中之一,他對安息人的騎兵非常有興趣,多次向安世高請教。

  孫策恍然,原來袁紹的甲騎來自於此,看不出這人倒是個能與時俱進的,只可惜只學了皮毛,沒真正理解,所謂甲騎也是樣子貨,沒能發揮真正的威力。技術的關鍵在細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豈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如果不能消化吸收,化為己有,永遠都隔著一層。

  袁紹的甲騎為什麼衝擊力不夠?他用的是鮮卑、烏桓人提供的戰馬,雖然也是精挑細選,終究不如西域馬高大強壯,而重騎兵對戰馬的體能要求又非常高,戰馬體力不足,難以久戰,威力大打折扣。袁紹用甲騎來衝擊黑山軍這樣的烏合之眾當然所擊輒破,遇到訓練有素的精銳就捉襟見肘了,遇到輕騎兵更是被動。

  孫策把自己的感悟說與蔡琰聽。蔡琰也很感慨。她知道袁紹戰敗,也知道黃月英、秦羅等人立了功,卻不知道細節,聽孫策這麼一說,總算有了體會。孫策雖然受限於戰馬資源不足,卻通過戰術和技術手段消弭了雙方騎兵的懸殊,最後實現了逆轉。由此可見,孫策重視技術自有其道理,他要全面了解西域的文明也絕非袁紹的淺嚐輒止可比,自己的任務當是長遠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正如他一拿下南陽就讓黃承彥接管南陽鐵官一般。

  “將軍眼界之高,謀慮之遠,非等閒可比。”蔡琰心悅誠服。

  孫策大笑,倒也沒有謙虛,坦然受之。這的確是他的優勢,其他人沒法比,周瑜也不行。

  “我斗膽妄測,將軍此次來南陽,不僅僅是喝喜酒這麼簡單吧?是不是又在謀篇佈局?聽說這兩天麋夫人出入宛市,是要解決南陽布商遇到的麻煩嗎?”

  孫策豎起大拇指。“祭酒是有心人。”

  他笑了笑。“我也是沒辦法,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南陽商人借錢助我平叛,於朝廷也是有功之人,現在卻被如此對待,我如果不站出來說句公道話,以後誰還肯借錢給我?”

  “將軍不怕被商人裹脅?商人重利,有利則聚,無利則散,而且貪得無厭,將來難免反噬。”

  孫策略作思索。“這世上有什麼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嗎?”

  “仁義。”

  孫策笑而不語。

  “這話不對?”

  孫策想了想。“也不能說完全不對,只是有失偏頗。如果要我說,我覺得是強者才有資格講仁義,沒有實力空談仁義只有兩個結果:要嘛捨生取義,成為死人;要嘛成為偽君子,苟且偷生。 ”

  蔡琰的神色有些不自然。

  孫策裝作沒看到,接著說道:“此二者皆非我願,所以非強不可。當然,一人強大終究有限,要想真正無敵於天下,還需公瑾、祭酒這樣的人才相助,士農工商,各得其所,方能萬眾一心,同舟共濟。正如不能因為士人會爭權就不用士人,不能因為武人可能擁兵自重就不用武人,也不能因為商人重利就貶低商人,其實是一個道理。利害權衡,過猶不及,我取其中。”

  蔡琰點了點頭。“將軍深得中庸精義,可謂生而知之。”

  “慚愧,慚愧。”孫策拱拱手,有點不好意思,又賣弄了。

  看著蔡琰被孫策說服,孫翊羨慕不已。他自認可以練出和孫策一樣高強的武技,卻永遠無法練出如此強悍的口才。明明都不怎麼讀書,為什麼大兄就能口若懸河,辯才無礙?這大概就是天生的,學不來,要不然怎麼那麼多名士都願意支持大兄呢。

  ——

  孫策告別蔡琰,離開幼稚園,轉身去了本草堂。張仲景正在忙,見孫策進來,也沒時間起身迎接,只能點頭致意。孫策示意他不要介意,坐在一旁等候。剛坐下,一個中年商人匆匆走了進來,見堂上一大堆人,臉色便有些為難,猶豫了片刻,對孫策拱了拱手。

  “這位將軍,能不能讓我……先請張祭酒診斷一下?我實在有些急事,耽擱不得。”

  孫策知道他誤會了,連忙答應,又讓典韋等人退到外面,只留下孫翊一人在身邊。那商人千恩萬謝,眼巴巴的看著張仲景,幾次想和那些人商量,卻有放棄了。在他前面,至少還有十來人等著看病。孫策看他額頭全是汗,華麗的絲衣也被汗浸濕,貼在身上,但他面色紅潤,不像是病人,不禁問道:“足下哪兒不舒服?”

  “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心裡有點堵得慌。這不是要去關中了嗎,怕半路上出事,想請張祭酒診個脈,求個放心。如果有什麼要注意的,也好有個準備,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不是說關中生意不好做嗎,你怎麼還去關中?”

  商人苦笑。“關中生意是不好做,可不去關中還能去哪裡?哪兒生意都不好做啊。僅南陽就有布商近百家,不去關中,就只能降價。要不然貨賣不出去,本錢都回不來。這都八月了,再不出發,來不及回來過年,只能滯留關中,又要多不少開銷,弄不好又是白忙一場。唉,現在生意不好做啊。 ”

  孫策眉毛微挑,心中一動。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1 17:00
三國小霸王 第1562章 有眼無珠

  孫策知道生意不好做,即使沒有朝廷的陰招,生意也會越來越難做。現在只是開始,更艱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但市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普通百姓還掙扎在生存線上,根本沒有足夠消費能力的時候。

  資本逐利,追求利潤最大化,需要更多的市場,本能的尋求壟斷地位,這就是資本傾向於對外擴張的原動力。用搶來的殖民地生產,壟斷市場進行傾銷,才能獲得利潤最大化,誰關注市場培育,共同進步啊。要不然老馬怎麼會說資本主義來到世界上,從頭到腳每一個汗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呢。資本主義的原動力就是利,沒有道和義。對外如此,對內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獲得利潤,商人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用盡各種方法刺激潛在客戶的消費慾望,榨乾他們現在的錢包還不夠,還要榨乾他們未來的錢包,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將大量的財富消耗在完全沒有意義的攀比中。

  孫策雖然對經濟學沒什麼研究,但他並不贊同資本主義,他也不想將華夏民族帶往那個方向,即使不得不利用,也那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人活於世,固然不能不言利,但也不能只言利。

  他本來以為已經沒有去關中做生意,現在看來,情況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嚴重,即使朝廷出陰招,商人們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利潤雖薄,卻並非一點也沒有,否則誰會辛辛苦苦地跑去關中做生意。

  孫策拍拍那商人的肩膀,笑瞇瞇地問道:“關中還有生意可做?”

  中年商人打量了孫策兩眼,又焦急地看看前面的病人,沒什麼心情回答孫策。他本來以為孫策一大群人,會耽誤很多時間,才想插到孫策前面,現在知道只有孫策一人,其他人都是隨從,大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也沒什麼心情和孫策聊天了。

  “有自然是有的,只是要有門路。有門路就能賺大錢,沒門路就只能蹭小錢,還得冒著賠本的危險。”

  “這麼說來,兄台應該是沒什麼門路的。”孫策笑得更加開心。“我在關中有幾個朋友,不知道兄台有沒有興趣?”

  “你有門路?”中年商人重新打量了孫策兩眼,態度再次變得恭敬起來。他看看外面等候的典韋等人,若有所思。能在治城裡帶這麼多隨從的,自然不是普通將領。他客氣地拱拱手。“在下江夏布商孟仁,敢問將軍高姓大名。”

  “你別急著問我姓名。”孫策忍著笑。“你先告訴我怎麼才能在關中掙到錢,我看看有沒有好處。”

  孟仁乾笑了兩聲,伸手邀請孫策到一旁說話。孫策跟他走到一邊,孟仁再次拱手,很客氣,卻也很堅決。“不知將軍在關中有什麼樣的朋友?是軍中的,還是司徒府,如果都不是,大司農、少府也行。”

  孫策已經有點明白了。“只有這幾種朋友才能幫上忙?”

  “差不多吧。”

  “我在軍中有幾個朋友。”

  “哪一位將軍?”

  “我認識溫侯麾下的張遼張文遠。”

  孟仁皺了皺眉,有些失望。“將軍認不認識溫侯本人?”

  “有點交情,但沒見過面。”

  孟仁的臉色立刻生動起來。“有點交情就行。將軍有所不知,現在關中生意難做,不是布匹的價格不高,而是布匹的價格太高。朝廷定了最低價,普通百姓買不起,我們只能賣給朝廷,但朝廷收購布匹的價格雖高,要求卻嚴,負責的官員吃拿卡要,貪得無厭,如果送的禮不夠,要嘛是不收貨,要嘛是收了貨也不給錢。仔細算下來,每匹布掙的一大半都進了他們的口袋。”

  “即使如此,只要能賣出去,你們也有利可圖,而且不菲。”

  孟仁笑了。“將軍頗有眼光,沒有利潤,誰去吃那個苦頭。將軍,你和溫侯是怎麼認識的?”

  “哦,他幫過我一點忙。”

  “將軍一看就是知恩圖報之人,想必也幫過溫侯的忙?”

  “算是吧。”孫策說道:“我偶爾為溫侯籌措一些關中緊缺的物資。”

  “那太好了。”孟仁大喜,拱手道:“相見便是有緣,不知將軍能否賞光,給我一個機會請將軍喝兩杯?”一邊說著,一邊握著孫策的手,順手從左手拇指上擼下一個扳指,塞在孫策手中。“小小禮物,不成敬意。一看將軍這山一般的肩膀就知道,你肯定是一個能騎善射之人,這扳指不值什麼錢,卻是犀角所製,用來射箭正合適。”

  孫策打量著那個犀角扳指,笑容滿面。“酒就不喝了,我很忙,你直接告訴我有什麼好處吧。”

  “當然,當然。南陽布匹便宜,賣到關中,只要找到門路,就算有大半用來送禮,利潤還是有一點的。如果門路夠寬,比如將軍認識溫侯的話,送禮的費用就能省上一半,賣一匹布抵得上在南陽賣三匹布,自然有利可圖。”孟仁湊了過來,豎起兩根手指。“將軍若能助我聯絡溫侯,每匹布,我謝將軍二十錢。”

  孫策笑了,將扳指塞回孟仁手中。“你只賣布,不賣絹綾?我聽說那些利潤更高。”

  孟仁苦笑。“將軍有所不知,絹綾的利潤是高,但競爭的人也太多,且絹綾大多運往涼州,如果是韓遂、馬騰那樣的大將,絹綾大有去處,溫侯是并州人,他在涼州沒有門路,絹綾收不了多少的。將軍若是認識涼州籍的將領,每匹絹綾,我謝將軍兩百。”

  孫策恍然,一下子全明白了。“那一年能賣多少?”

  “這個不好說,要看交情如何,交情夠深,一年十萬匹都沒問題。交情不夠深,一年也就是千來匹,掙點辛苦錢。”

  孫策正說著,一個年輕醫匠從裡面走了出來。“孫將軍,祭酒有請。”

  “好的,我就來。”孫策向孟仁拱拱手,笑了笑。“失陪,失陪。”

  孟仁張大了嘴巴,手裡的犀角扳指『啪噠』一聲掉在地上。“孫……孫將軍?敢問……你是哪位孫將軍,是那位……孫將軍嗎?”

  孫策轉身揚揚手,哈哈一笑。“沒錯,我就是那位孫將軍。”

  年輕醫匠很意外。“將軍,這人是有眼疾嗎,沒認出你?”

  孫策反問道:“他應該認出我嗎?”

  “那當然,經商嘛,眼力為先,連你都不認識,還做什麼生意?”

  孟仁聽得真切,雙手握拳,用力的敲了敲自己的額頭。“我真是有眼無珠,有眼無珠。”想想不解氣,又狠狠抽了自己兩個耳光。“就這眼力還想發大財,真是不自量力,不自量力。”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1 19:04
三國小霸王 第1563章 名聲在外

  張仲景坐在一堆簡帛之間,寬大的書案上擺著筆墨、寫了一半的稿子。見孫策進門,他起身相迎。

  “屋裡太亂,失禮失禮。”

  孫策在案邊坐下,掃了一眼案上的書稿。“是和兗州合作的方案嗎?”

  “沒錯。將軍,這華佗真是個奇才。”一提到業務,張仲景眉飛色舞,神采飛揚。“他這麻沸散的配方簡直是點石成金,有了這個方子,以後再為將士們療傷,可以減少很多痛苦,醫匠也省很多事。”

  “他居然捨得將這個配方拿出來?”

  張仲景笑了,帶著幾分得意。“將軍,他想要南陽的藥材支持,不拿出點誠意怎麼行?”

  孫策很滿意。他來找張仲景,就是想和張仲景談談與曹昂合作的事。有南陽這個藥材寶庫在手,加上本草堂的先發優勢,張仲景有絕對的主動權,他只是擔心張仲景太大公無私了,以醫家仁者之心待人,讓曹昂佔了太多便宜。不管怎麼說,曹昂現在還只是盟友,不是部屬,不能不加以控制。既然張仲景有這樣的覺悟,連麻沸散都搞到手了,他也就不用多費唇舌了。

  孫策隨即和張仲景說起翻譯天竺醫學典籍的事。華佗的醫術有一部分來自天竺,他也安排了蔡琰研習天竺文字,考慮到本草堂在側,最容易入手的自然是醫學。佛教東傳,也是醫學先行,尤其是在亂世,醫學能救死扶傷,是吸引信任的不二法門。很多西域來的浮屠道人都懂醫學,也帶了一些醫學典籍,有一定的物質基礎。

  張仲景非常贊同孫策的意見。他也和華佗討論過類似的問題,正考慮請人翻譯天竺醫書。加上之前有一個胡醫譯了一部《形學原本》,雖說有不少人買,但銷路並不是特別好,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虧了一些。《形學原本》與醫學無關,張仲景也想把精力集中在醫學上。他正在編一部書,講解一些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養生常識,以及一些常見病的自我診斷和治療,免得有很多人要么擔心診費太貴而不敢就醫,延誤了病情,要么有點小毛病就到本草堂求醫,反而耽誤了那些急需診斷的病人。

  孫策對張仲景的建議非常支持,他還提了個建議,可以加一些插圖,一圖胜千字,張仲景再向通俗靠攏,畢竟還是專業的醫生,難免有專業的術語,影響普通人的理解,有了圖解,普通人更容易理解一些。

  張仲景覺得這個建議不錯,立刻用筆記下。

  孫策和張仲景聊了小半個時辰,見張仲景的侍者幾次在外面張望,知道張仲景很忙,不敢耽擱他時間,談完事情就起身告辭。他剛出後堂,就看到孟仁還站在院子裡等待,眼巴巴地看著門口,一見他走出來,孟仁立刻躬身行了一個大禮,卻不敢走近。

  孫策走了過去,拱拱手,微微一笑。“吳郡孫策,字伯符,敢問足下安好。”

  孟仁愣了一下,隨即大喜,立刻肅容還禮。“江夏孟仁,字叔義,見過將軍。”隨即又道:“將軍能否賞光,我想請將軍喝一杯,正宗的將軍令。”

  “將軍令?這是哪兒的新酒,沒聽說過啊。”

  “長沙新出的米酒。蒙將軍恩澤,這兩年在江南屯田,百姓安居樂業,米的產量大增,不少百姓都釀酒,原本都是私釀,沒有統一的名字,各隨其便,後來有人為這新酒取名將軍令,以謝將軍英明。說來也怪,自從換了這名字之後,這酒越發甘甜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江南諸郡的新酒都以此為名。”

  孫策大笑。“既然如此,那我回頭命人買上幾甕就是,你的情,我領了,酒卻是沒空喝。你有什麼想法,可以寫成書面建議給我,也可以去找麋夫人,或者找閻太守也行。”

  “唉,將軍有所不知,麋夫人最近很忙,未必有時間關照我這點小事。至於閻太守,太守府的門檻都換了好幾條了,又豈是我一個小本經營的布商能跳得進去的。”

  孫策聽出了孟仁的言外之意,心中不快。“太守府的門檻很高嗎?”

  孟仁連連搖頭,苦笑不語。孫策明知他有點故弄玄虛,還是想聽聽他的傾訴。閻象也好,張纮也罷,大多都有點鄙視商人的習氣,他鼓勵商業,總要拿出點實際行動。他抬頭看看天色。“行,也該到吃午飯的時候了,我們就去嚐嚐這將軍令。”

  孟仁喜不自勝,心病不治而愈,也不看病了,引著孫策出門。孫策跟著他出了治城,沿著大道,來到宛市。孟仁將他引進一家最大的酒肆。他知道孫策不想招搖,又有傾聽民間疾苦的打算,特意將他帶到二樓雅座。這雅座似乎專為商人準備,門窗非常厚實,內外兩道門,將門窗拉開一道縫,就能聽到外面人說話。關上門窗,又能保密,不讓別人聽到他們在內間說話,隨從們坐在外間,還有防止閒人擅入的作用要,可謂考慮周到。

  入座之後,酒傭進來,上了茶,點了菜,瞅了孫策一眼就出去了。孟仁自嘲地笑了笑。“我真是有眼無珠,連一個酒傭都不如,難怪生意做不大。”

  孫策很驚訝。“他認出我來了?”

  “應該是的,若非認出將軍,他不會不推薦歌妓。將軍你聽。”孟仁指指外面,孫策稍微凝神,便聽到了絲竹之聲,雖然不甚吵鬧,卻也清晰可辨。“大凡到這兒來喝酒的,要嘛是談生意,要嘛是招待客人,請歌妓鼓琴助興是必備的事。將軍戎馬倥傯,不好絲竹,連軍中鼓吹都不肯用,所以他便不推薦了。”

  孫策啞然失笑。他是對這些不太感興趣。按照禮制,以他現在的身份,正常出行都要前呼後擁,從者至少百餘人,前有武卒開道,後有騎士扈從,再加上鼓吹敲敲打打,既是排場,也是提醒百姓避讓,但他不喜歡這一套,常將鼓吹送人,之前送給杜畿,後來又送給滿寵,自己卻難得一用。

  “說說你經商的故事吧,看看我能幫你做點什麼。”孫策主動提起酒壺,為自怨自艾的孟仁倒了一杯酒。孟仁受寵若驚,連忙雙手接過,躬身拜謝。

  “請以此酒,為將軍壽。”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2 05:21
三國小霸王 正文 第1564章 無用功

  孟仁連飲三杯,抹了抹額下的短鬚。“眼下南陽宛市的商人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青徐商人,以海貨為主,實力很強,南到交州,北到幽州,基本上都被他們控制了。青徐商人也有賣布匹的,不過數量比較少,而且以南陽本地銷售為主,不入關中。”

  孟仁提起酒壺,為孫策斟滿酒杯。“將軍,這酒如何?”

  “不錯,就是入口比較衝,如果存上幾年,可能會更好。”

  “將軍是懂酒的人,一語中的。”孟仁一拍大腿。“可惜這南陽能沉得住氣的人太少,都喜歡這新酒,陳釀反而不受歡迎,就連蔡家的九醞春都賣不動了。不過真正懂酒的人還是喜歡陳釀,那種三杯下肚醺醺然的感覺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欣賞的。”

  孫策笑笑。南陽這幾年發展太快,的確有些躁,老派的不太適應也很正常。不過酒的情況並非如此,九醞春從市場上消失的原因在於蔡家經營方向的轉變,襄陽蔡家經營軍械、甲胄發了大財,現在又著力於海運,交州來的海貨有一大半是蔡瑁為首的襄陽人在經營,並非青徐系。蔡家現在看不上酒的利潤,九醞春依然在釀,但只供應部分人群,不對外銷售,有點內部特供酒的味道。

  “這第二類人,就是關中來的商人,主要出售涼州來的牲畜、皮貨,還有一些西域來的寶貨。他們實力有限,也不經營布匹,可以存而不論。這第三類人,就是荊州本地商人,還包括一部分豫州人,主要經營荊州本地特產,布匹是其中的大項。木學堂研製的新織機至少讓效率翻了一番,江南平定後,百姓安居樂業,蠶桑絲麻產量大增,本地消化不了,價格一降再降,只能外銷。”

  孟仁又和孫策喝了一杯,嘆了半天氣,卻不往下說。孫策心知肚明,知道他在賣關子,卻也不急,說道:“怎麼,有什麼不方便的?”

  “這個……倒也不是方便,只是可能對將軍有些不敬。”

  “對我?”孫策忍不住笑道:“我家雖然以前也是做生意的,可我現在沒做生意啊,至少在南陽沒有。”

  “將軍是沒有做生意,但是我聽說,幾個大織坊都有將軍的股份,不知是真是假?”

  “股份?”孫策愣了一下。“這個我還真不清楚,回去要問一下。”

  孟仁笑笑,舉起酒杯。“也可能是那些人托將軍之名吧,我隨便說說,將軍隨便聽聽,不必太較真。”

  “但說無妨。”

  “我聽人說這南陽的幾個大織坊都有將軍的股份,所以有什麼大生意,通常都由這幾個大織坊先承攬,剩下的才會分給其他人。他們財大氣粗,可以調集大量的車馬,運一次貨,少則萬餘匹,多則數萬匹,聽說有一次新野鄧家販布進關,用牛車近千輛,沿途的驛亭都要提前準備糧食、草料,普通零散的客人也無法接待。耳目靈通的早早的避開,消息收得遲一點的,不僅路上忍飢挨餓,到關中之後,布匹遲遲無法出手,又多支出不少費用。眼看著耗不起,只好將辛苦運進關中的布匹賤賣,只求早點脫身。如果有實力,那還好說,這次虧了,下次再補回來就是。有些小本經營的直接破產,一下子困頓了。”

  “像新野鄧家這樣的大布商還有幾個?”

  “三家,除了新野鄧,還有宛城吳、湖陽樊、安眾宗。這四家最大,實力略遜一籌的有十來家,像我這樣的小本生意就多了,沒人統計過。將軍如果要查,可以問問市令,他們最清楚了。”

  孫策點點頭,不動聲色,舉起酒杯,向孟仁示意。“你再給我說說到了關中又如何交易,這麼多布,關中那點人口肯定吃不下吧,就算加上涼州也不夠。”

  孟仁有些尷尬。“慚愧,我只知道有一部分絹綾去了涼州,應該是去西域了,至於有多少,還有沒有其他的地方,我就說不清了。至於到了關中怎麼交易,我倒是略知一二。”

  ——

  夕陽西下,孫策走出宛市。在宛市轉了半圈,也許是信息量有點大,也許是酒喝得有點多,頭昏沉沉的,腳下也有點飄。

  典韋不敢大意,顧不得驚擾百姓,亮出了武猛營的盾牌,護送孫策回治城,直接把他送回後院。

  尹姁正和張子夫說話,看到孫策喝得半醉回來,很是驚訝。張子夫不便滯留,起身告辭,孫策心情不太好,也沒留她說話。尹姁將孫策扶到屋裡,幫他脫了外衣,讓他靠在床上。

  “阿蘭呢?”

  尹姁還沒來得及回話,外面響起腳步聲,麋蘭快步走了進來。“怎麼喝成這樣?”麋蘭轉身吩咐人去取茶水醒酒,然後坐在榻邊,打量著孫策,似笑非笑。“心情不好?”

  孫策點點頭,卻什麼也沒說。他心情的確不好。宛城吳,湖陽樊,安眾宗,新野鄧,全是南陽知名的世家,他一心想打擊世家,結果世家還是迅速崛起。布業如此,其他行業也差不到哪兒去,只是沒有遇到關中的特殊政策,才沒有顯山露水罷了。

  感覺自己折騰了這麼久,全是無用功一樣。

  “行啦,沒你想的那麼嚴重。”麋蘭拍拍孫策的手。“先睡一覺,酒醒了再說。”

  “你跟著我回來的?”

  “你在宛市轉了半天,典子固他們跟著,一個個殺氣騰騰的,我能不知道?本來想和你一起回來的,稍微耽擱了一下,就落了一步。”

  “你擔心什麼?”孫策反手握著麋蘭的手,輕輕捏了一下。

  “我擔心你一怒之下去找子綱先生或者閻府君。”

  孫策笑了一聲。從宛市出來的時候,他的確有那麼一刻是想這麼幹的。南陽出現這樣的情況,張纮和閻像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就算他們無力阻止,他們也應該匯報。如果不是他今天遇到孟仁,他還不知道南陽世家崛起的情況已經惡劣到了這個地步。

  阻止他這麼做的是對張纮的信任和敬重,還有自己的面子。張纮是他請來的謀士,直到目前為止,給他的印像都不錯。他不想在喝醉酒的情況下與張纮見面,說出什麼不計後果的話來。

  “我沒喝多少酒,也沒醉,就是有點累,心累。”孫策點點自己的心口。“我稍微休息一下,待會兒一起吃晚飯,你把了解到的情況和我說一下。”

  “好啊,那你好好休息,我和尹姊姊去準備點爽口的小菜。”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2 18:15
三國小霸王 第1565章 力不從心

  孫策睡了大半個時辰便醒了。米酒的後勁有一點,但他身體強壯,一覺醒來便恢復如初,精神抖擻。只是屋子裡酒氣薰人,尹姁不得不把窗戶打開透氣。

  尹姁和麋蘭準備了一點小菜。她們的手藝來自袁權,雖然還略遜一籌,但孫策這些天連日飲宴,已經有點厭了,忽然吃到煮得清淡的稀粥,配上清爽的小菜,胃口大開,一連喝了兩大碗,有點撐。吃過晚飯,他便在院子裡散步消食。

  門外響起腳步聲,張纮出現在門口,打量了孫策一眼,有些意外。

  “將軍酒醒了?”

  孫策摸了摸鼻子,有點勉強地笑道:“怎麼,我喝醉的消息傳得這麼快,先生都知道了?”

  張纮微微一笑。“將軍是鳳鳥之命,上動於天,但有舉動,豈止宛城可知,整個天下都會震動。”

  孫策看了張纮片刻,『噗哧』一聲笑了。張纮轉身看看四周,吸了吸鼻子。“好香的味道,是袁夫人來了嗎?我還沒用晚餐,如果有剩的,給我來一點吧。”

  孫策眨眨眼睛,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張纮什麼時候也變得這麼灑脫,又或者,他這是故作灑脫?他衝著麋蘭使了個眼色,麋蘭會意,一邊命人去取,一邊笑道:“先生誤會了,袁姊姊可沒來,是我們東施效顰,正好請先生嚐嚐。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先生包涵。”

  “無妨,無妨,名師出高徒,僅聞這味道,就知道有七八分神韻了。說起來,我上次品嚐袁夫人的手藝,還是三年前的事。將軍,時間過得真快啊。”

  孫策也有些感慨。侍者端來晚飯,張纮也不客氣,自行入座,呼呼啦啦的喝了兩碗粥,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便算結束了。孫策看在眼裡,很是驚訝。

  “先生吃飯一直這麼快?”

  “以前不是,現在習慣了。事情多,能省點時間就省點。將軍來的這些天,天天陪著飲宴,我也是苦不堪言。聽說將軍在宛市喝醉了,我可是竊喜得很。”

  孫策打量著張纮憔悴的面龐,心中湧起一絲歉意。張纮不是那種熱衷仕途的人,否則他早就出仕了,不必等到自己去請。這樣一個人就算施政方略可能有些守舊,卻不太可能因為利益關係而故意放縱,對他們來說,義利之辨不言自明,懷疑他循私枉法無異於污辱他的人格。

  孫策原本沉重陰暗的心情明朗了不少。“先生,我到宛市可不僅僅是喝酒,還聽到了不少消息,其中不乏對先生不利的。”

  “我知道,所以我趕來聽聽。平時聽到的多是諛辭,可沒什麼人會當面直言。”張纮嘆了一口氣,苦笑道:“將軍,我有時候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南陽是帝鄉,雖說民風豪奢,但南陽人也驕傲慣了,很少有人會對官員如此恭敬。現在則不然,即便豪富之家也是見官三分笑,逢吏貌必恭。將軍,這是你期盼的盛世嗎?”

  孫策眉梢微顫。他打量了張纮兩眼,笑了一聲,欲言又止,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張纮。他不希望看到『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這樣的事,不希望豪強橫行鄉里,兼併土地,與朝廷爭人力、物力,製造離心力,但他希望看到所有人都畏官如虎嗎?有經濟實力的人尚且如此,那普通百姓又拿什麼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一個萬馬齊喑的盛世,不是他想要的盛世,也不是真正的盛世。

  孫策沉吟了片刻。“先生,我聽說太守府每日高朋滿座,門檻都換了好幾條,先生那裡也是如此嗎?”

  “差不多吧。”

  “那普通百姓還有機會一窺先生容顏嗎?”

  “比較難。”張纮淡淡地說道:“如果我敞開大門,來者不拒,那我就什麼事也做不成了。我不僅是將軍的長史,還將是南陽太守、宛令,說不定還要兼任這治城的城門都尉。只要是有權的,能管轄到一部分人的職務,都有可能落到我的身上。”

  “這麼說,將軍只接待那些大商人,比如宛城吳、湖陽樊之類?”

  “是的,他們是債主,是他們借出大量的錢財幫將軍擊敗了袁紹,將來還要靠他們幫將軍對抗朝廷。”

  “對抗朝廷?”孫策歪了歪嘴,一絲笑意從嘴角綻放。“先生,你打算如何依靠他們對抗朝廷?”

  尹姁送來了茶,張纮端起茶杯,淺淺的呷了一口。“將軍,我現在還沒有找到具體的辦法,但朝廷為了從絲帛貿易中得利,不惜讓普通百姓衣不蔽體,我很反感。我打算減少對關中的布匹供應,但中小商戶太多,無法統一行動,只有讓他們知難而退,生意集中到幾個人的手上,我才能居中調度。”

  孫策喝著茶,靜靜地等著。

  “將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實力一般的中小商戶寧願去關中做生意,也不願意在本地經銷?雖說荊州布價低,也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新衣的。”

  “為什麼?”

  “因為關中布匹價格高,有利可圖。本地百姓大部分剛剛溫飽,還不知道將來能否如此,就算手上有錢也不敢用,要存著以備不測。至於那些剛從關中、洛陽遷來的百姓,就更不敢將有限的收入用於添置新衣了。我查了一下,他們很多人都在工坊做工,因為做工的人太多,傭工的價格一降再降,幅度超過布匹價格的下降。”

  張纮一聲長嘆。“將軍有所不知,南陽這兩年的賦稅增漲很快,幾乎每年增漲兩到三成,賦稅增加是好事,可是增加的問題卻也讓人應對不及。就拿宛市來說,以前只有不到千戶,現在已經超過兩千,商戶倍增,市吏數量不足,每個人都要承擔更多的事物,俸祿卻不增,難免有人不滿,中飽私囊的現象屢禁不止,查得嚴了,很多老吏寧可去職,人手更不足。查得鬆了,吏治敗壞,一發不可收拾。將軍,我們現在也是焦頭爛額啊。南陽如此,南郡、江夏的情況只會更嚴峻,論治民理政,李通、文聘不如閻象遠矣。有空你問問杜畿,看他怎麼說。將軍,我總覺得自己就像一頭老牛,力不從心。”

  看著一臉無奈,甚至有些沮喪的張纮,孫策點了點。他知道問題所在了。張纮當年曾提醒郭嘉,法家凡事務求控制的做法難以實現,他現在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經濟快速增漲,尤其是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對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那一套管理辦法跟不上了,通曉政務的官吏數量不足,已經開始拖後腿。

  政務堂的建立刻不容緩。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2 18:24
三國小霸王 第1566章 籌建政務堂

  “不是先生老了,先生剛逾不惑,正當壯年,豈能言老,只是變化太快,有些措手不及罷了。”

  “是嗎?”張纮打量著孫策,將信將疑。“將軍……有所預料?”

  孫策笑笑。“我有準備,但是也沒想到這麼快。”他當然知道工商業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潛在危險,只是他一來沒有真正的行政經驗,不知道經濟危機的醞釀過程有多長,初期又會有什麼徵兆;二來忙於作戰,根本沒時間考慮這些問題,總覺得剛開始發展,正是快馬加鞭的時候,沒必要太過擔心。

  他忘了一件事,國民經濟是一個複雜的體系,也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一點點變化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時,最有機會從中受益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實力更強的既有利益獲得者。正如原始社會解體了,成為奴隸主的絕對不是會普通氏族成員,而是已經佔據高位的氏族部落頭領一樣,當他在南陽推行新政,振興工商時,從中受益最大的也不會是普通百姓,而是他一心要打擊的世家豪強。

  襄陽蔡家就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例子。當時蔡家還只是襄陽首富,現在大概已經是荊州首富了。不過沒關係,蔡家再強,命運也掌握在他手上。張纮不是說了嗎,南陽的世家現在見官三分笑,逢吏貌必恭,乖得很,所謂宛城吳、新野鄧什麼的,也不過是張纮手裡的幾把刀,想用誰就用誰,想毀了誰就毀了誰。

  “荊州的上計結果什麼時候能出來?”

  “月底吧,八月上計,到太守府要月底,今年事務多,甚至可能延期到九月上旬。”

  “工坊、商戶都在上計範圍內嗎?”

  “在的,用工、產量都會進行統計。”

  “普通百姓呢?都統計什麼內容?”

  “這個是難點。如果已經落籍,那自然在統計範圍以內,戶口、年齡、家產,概不例外。可若是流民,還沒有落籍,那就沒辦法處理了。他們可能今天在宛城,明天就到了棘陽,如果統計,必然重複。如果不統計,又明顯是個遺漏。袁紹南侵,河南百姓南下的可不少。”

  “這都是問題,只靠以前那一套是不行的,要想辦法解決。人手不足,就招募掾吏,那麼多讀書人,找幾個願意為吏的應該不難吧。”

  張纮有些難色。“願意做官的不少,願意為吏的不多。況且他們雖然讀過書,卻不通吏事,至少要學個一年半載的。”

  “這個簡單啊。”孫策笑了。“首先,要求不要太高,能識文斷字就行,不需要太高的學問,這樣的人不僅南陽容易找,各縣也沒什麼難度。其次,你考慮一下,主要是哪些職位缺人,然後找精通這些職位吏事的老吏授課,集中講解必要的技能,十天半月也就夠了,立刻就能上崗。現在開始操辦的話,年底就能見到效果。”

  “以吏為師?”張纮眉頭微蹙。

  孫策早有準備。不管張纮是否激進,對朝廷的態度如何,他畢竟是名士,是精通儒家經典,也深受儒學思想影響的名士。以吏為師,以法為教,是秦行法治的重要標誌,向來為儒家詬病。讓他主動行秦法,從思想上就有抵觸情緒。

  “以吏為師只是第一步,先解決眼前的人手不足,然後從中挑選德才兼備的重點培養。為了避免有人為謀利而來,在招募的時候就公佈崗位要求、規章制度,以及將來升遷的可能和方向,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讓他們有不切實際的奢望。這就是一份工作,就和進工坊做工一樣,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而已。如果有志於造福一方,那當然歡迎,如果想以此牟利,請他另謀高就。”

  張纮神色稍緩,卻還是有些猶豫。“只是這樣一來,這就和講武堂、木學堂沒什麼區別了?”

  “先生覺得講武堂、木學堂低人一等嗎?”

  張纮一愣,隨即笑著搖搖手。“將軍,我一時失言,慚愧,慚愧。”

  孫策不緊不慢地說道:“希望先生只是失言。如果先生也有這樣的看法,南陽的風氣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的。士農工商,士也是四民之一,並不是與農工商相隔離的貴族。先生,我覺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士的含義,不能認為只有讀書人才是士,做官才是士人唯一的出路,只要有能力、有抱負、有擔當的人,都可以稱為士。武士演兵講武,保境安民。農士精研水土,擴耕增產。工士研習技藝,精煉百器。商士貨通天下,利國利民。這樣有什麼不好?為什麼一定只有當官的人才能稱為士?士人當入世,世道的世,而不是仕途的仕。”

  張纮凜然。他與孫策相識以來,這還是孫策第一次這麼嚴肅地和他說話。他仔細品味了一番,又覺得孫策說得有理。就南陽的經驗而言,讀書人只要肯放下身份,做什麼事都比不識字的人快一些,農為國本,自然不用說,工商也是強國利民的重要手段,這已經被事實證明。如果能吸引更多的讀書人願意投身其中,好處不言而處。既然要重用他們,又怎麼能歧視了他們,將他們排除在士以外?拓展士的範圍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選擇,當官不應該是讀書人唯一的選擇。

  “將軍所言甚是,是我泥古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孫策搖搖手,輕笑道:“我只是從講武堂、木學堂得到啟發,覺得政務也許可以依例行事。這樣吧,索性就取一個類似的名字,叫政務堂,如何?”

  看著笑容滿面,意態從容的孫策,張纮沒有立刻回答。他看得出,孫策絕非一時起意,也不僅僅是和他商量,他肯定是早有準備,只是現在提出來而已。具體細節也許可以商洽,但政務堂的建立卻勢在必行,不管他同不同意,孫策都會辦。

  “將軍所言,我原則上同意,但事涉官吏,還是謹慎一些的好,不宜大張旗鼓。不如這樣,先從百石吏的選拔開始,一邊解決問題一邊摸索辦法,等成熟了,再逐步擴展到縣寺州郡。”

  “這是自然。”孫策笑道:“論政務,還是先生具體負責比較方便,這第一任政務堂祭酒非先生莫屬,我是一竅不通的,只能垂拱而治了。”

  張纮眼睛一閃,撫著鬍鬚,會心而笑。“如此,南陽幸甚,天下幸甚。”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2 18:32
三國小霸王 第1567章 志同道合

  籌建政務堂的事落實完畢,孫策趁熱打鐵,說起了今天下午在宛市的見聞。

  他原本的確有些生氣,宛市的商戶越來越多,但市場卻被部分世家控制,大部分的商戶只能旁觀,這不符合他的三觀。可是聽了張纮的分析,他又覺得張纮這麼做有一定的道理。凡事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商業尤其如此,自由競爭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戰略物資必須有所控制,不能放任自由,無序競爭。

  絲帛不是普通的布匹,具備和軍械一樣重要的戰略地位,不能什麼人都來插一腳。大部分商戶無法涉足關中的布匹生意,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做生意的人太多。而做生意的人多正是因為有利可圖。再追問下去,之所以有利可圖,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流民成為廉價勞動力,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了利潤空間。關中強行製定的高價只是推波助瀾,卻不是根源。

  他提倡工商的首要目標是自強,其次是富民,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才有穩定可言。現在百姓不僅沒能從中受益,反而受損,自然不是他能夠接受的結果,必須加以調整。

  設立一個最低工資標準就成了當務之急,但這個標準如何設定,卻是必須慎之又慎的。太低了沒有意義,太高了又會影響工坊的利潤,最後物價上漲,反過來又會影響民生。設立了最低工資標準,工坊必然會收縮用工,採用延長工作時間之類的辦法來抵沖,而工作機會減少,又會讓沒有生活來源的流民更加處於弱勢,本來是為了保護他們,操之過急,反倒又會傷害他們。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絕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孫策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雖然著急,卻也不敢一刀切。他沒有具體的行政經驗,只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向,具體的問題只能依靠張纮等人來解決,說得好聽點,也就是垂拱而治。

  只是他這個垂拱而治並不是什麼都不管,只當泥菩薩。他是引領者,是確立方向的人。也許張纮會選擇與他預期不同的道路,但最終的目標卻是一致的。在這一點上,儒家比法家有優勢。法家是帝王術,只為帝王考慮,如何方便管理如何來,百姓的福祉從來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儒家畢竟有一定的民本意識,只是被師法、家法束縛,制度創新時的動力不足,只能被形勢逼得往前走,比較被動,適應時間比較長。孫策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他們的思維局限,引導他們向自己期望的目標前進,主動求變。

  拓展士的定義,實際上就是拓展民的概念。儒家反對與民爭利,但他們的民並不包括普通百姓,所謂士農工商實際只是讀書人、大地主、大工商業主,而在東漢,這些人又成為世家豪強的重要組成部分,佔人口九成以上的農民反而不包括在其中。

  現在孫策要求拓展民的範圍,將絕大部分人口都包括進去,對這個時代來說,是一個觀念的重大革新,即使張纮不是一個守舊的人,也需要時間來消化理解,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調整。好在張纮有讀書人以仁為本的初心,有儒者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明知這件事很難,還是慨然應諾。

  具體的事務由張纮承擔,孫策垂拱而治,他只提了一個要求:讓張纮盡快挑選一些助手,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困在自己身上,嚴格執行休沐制度,有病要及時到本草堂診治。他可不希望張纮累死。行政事務是一個非常累人的事,勤政絕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歷史上的真正勤政的帝王大多短命,大臣也好不到哪兒去。張纮拯救了郭嘉,他也不能看著張纮成了諸葛亮的先驅。

  張纮感激不盡,心裡暖洋洋的。

  兩人正說著,諸葛亮快步走了進來,向張纮行禮後,遞給孫策一封急件。孫策打開一看,是呂範發來的。楊彪到達浚儀,動作不小​​,不僅對關東的經濟、軍事非常關心,還有挖牆角的企圖。孫策倒是很坦然,楊彪以私人身份出使關東,當然不會放過一切為朝廷謀利的機會。他奇怪的倒是呂範直接動用郵驛給他發消息,而且沒有提袁權一句,看來袁權和袁夫人非常親密,以致於呂範起了疑心,有所防範,不願意驚動袁權。

  孫策收起急件。“先生在洛陽時,與楊文先有過接觸嗎?”

  張纮笑道:“見過面,沒深交。雖說弘農楊家的門檻沒有袁家門檻高,畢竟也不是什麼人都能見的。就朝廷而言,楊文先是個難得的能吏,德才兼備,畢竟家學淵源嘛,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他其實不是太清楚民間疾苦,難有同情之心。他經過洛陽時,和周伯奇見過面,這兩天周伯奇就要到了,將軍到時候可以向周伯奇打聽打聽。”

  “收到消息了?公瑾有沒有去迎一下?”

  “應該是去了。見將軍之前,父子倆總得交交心。”

  孫策笑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周異身為河南尹,沒有向他匯報過工作,但他一直也沒有對周瑜的決定表態,其實是默認了他們父子的臣屬地位,只是不想做得太明顯。可以理解為觀望,也可以理解為面子,這都不重要。魯肅進駐洛陽,他平靜地接受,沒有任何反對意見,這就夠了。就像眼前的張纮,雖然沒有像魯肅、黃忠一樣以臣自稱,但他忠實的執行自己的命令,將兒子留在軍謀處任職,又聲稱要對抗朝廷,其實態度已經很明朗,不需要非要喊幾句主公來過癮。

  “楊文先要挖我們的牆角。”孫策把呂岱提到的事簡單的說了一遍。張纮靜靜地聽完。“將軍打算如何處置?”

  “為天下求太平這樣的大事,志同道合很重要,勉強不來。”孫策淡淡地說道:“來者自來,去者自去。賢愚不肖,各按天命。”

  “將軍能如此,何愁大事不成?”張纮撫著鬍鬚,慨然長嘆。“纮此生無他野望,只願將軍能善始亦能善終,赤子之心不改,內聖外王可期,我等亦能攀龍附鳳,不負平生所學。”

  “能與先生共事,也是我的榮幸。”孫策哈哈大笑。“將來若有微末功業,必不敢忘先生輔佐之德,廣陵張必可無愧於新野鄧。”

  張纮為之動容,長身而起,舉手過額,向孫策深施一禮。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3 08:32
三國小霸王 第1568章 財如流水

  親自送張纮出門,站在門口,看著張纮轉身離去,腳步輕快得像是剛喝了兩大碗參湯,孫策不禁有點臉熱。張纮雖然才華出眾,畢竟是君子,兩頂高帽一戴,估計得少活好幾年。

  “將軍,真要建政務堂嗎?”諸葛亮跟在身後,亦步亦趨。

  “這還能有假?”孫策不假思索,回頭瞅了諸葛亮一眼。“你覺得我和子綱先生開玩笑?”

  諸葛亮笑著搖搖頭。“豈敢,我只是有些意外。將軍不是打算將這個任務交給黃子琰的嗎?”

  孫策笑而不語。他本來是想讓黃琬來負責政務堂的事,但現在改主意了。不管怎麼說,黃琬畢竟是朝廷的前太尉,又是降將,讓他擔任政務堂祭酒有可能會造成誤會。這個時代重師生關係,尹端做講武堂祭酒,講武堂的學生就奉尹端為主,特地擺出那麼大的排場,絲毫不顧忌他這個將軍怎麼想。軍中也就罷了,他有足夠的自信掌控,其他行政官員則不然,他沒有那麼強大的控制能力,不能讓黃琬鑽了空子。

  這種機會當然還是留給鐵桿親信張纮更合適。張纮沒有做過朝廷的官,他從一開始就是自己的部屬,對朝廷也沒有太多眷念可言。他只是一種思維慣性,一種儒生大多都有的慣性,而且這種慣性很快就會消失殆盡。他說垂拱之治,以帝王自許,張纮不僅不反對,反倒以內聖外王相期許,話說到這個份上,第一任政務堂祭酒的榮耀又算得了什麼。

  他當然清楚諸葛亮的意思,張纮才華出眾,但他是一個優秀的謀士,並不是一個出眾的行政官員。論行政能力,他的確不如黃琬。可是話又說回來,誰規定祭酒就一定要講課?現在只是培訓百石小吏,黃琬來也講不了課,真正負責講課的是精於實際事務的老吏。

  不過這樣的想法不用對諸葛亮說,讓他自己去領悟更好。

  見孫策不解釋,諸葛亮也沒有多問,在中門處退下。孫策回到後堂,麋蘭迎了出來,見孫策腳步輕鬆,眉眼帶笑,已經看不到半分傍晚回來時的鬱悶,不禁笑道:“看來將軍心結已解,無須我饒舌了。 ”

  孫策搖搖頭。“他講他的,你講你的,不衝突。”

  “那好吧,熱水已經準備好了,將軍先沐浴,然後一邊納涼一邊說。”

  孫策應了,左右看看,沒看到尹姁,便問了一聲。麋蘭有些羞澀,紅著臉,吱唔了兩句,孫策見了有些不解,剛準備再問,突然有所領悟,不禁斜睨了麋蘭一眼。

  “那只好辛苦你了。”

  麋蘭低了頭,連脖子都紅了。“還望將軍垂憐。”

  “放心,我會好好疼你的。”孫策伸手攬著麋蘭的肩膀,大笑著進了臥房。門一推開,又覺得眼前情景不太對,連忙退了出來,等他看清眼前的一切,不禁疑惑地看著麋蘭,臉上笑容漸淡。“這是什麼意思?”

  房中堆了大大小小的箱子,幾乎堆滿了一面牆。雖然箱子都關著,看不出裡面有什麼,可是僅從箱子本身來看,這裡面就不會是普通禮物,價值不菲。再加上這驚人的數量,孫策想起沿街歡迎的青徐商家,心裡便有些不舒服。他讓麋蘭去宛市了解情況,不是去收禮的。如果是青徐商家主動送的,那這背後恐怕也少不了交易。

  “嗯……祈孕。”

  “祈孕?”

  “我……成親這麼久了,一直未能身孕,有仙家說,是將軍陽氣至強,而我陰氣不足,必須以財助氣。財者水也,至陰之物,在房中多放些錢財,有助於滋潤陰氣,也許能懷上,為將軍生個一兒半女……”

  孫策哭笑不得。麋蘭聲音越來越低,最後一句話也不敢說了。孫策走到箱子前,打開一個,裡面是一株火紅的珊瑚,大概有三尺寬。再打開一個,裡面有幾隻錦匣,打開一隻,是滿滿一匣珍珠,顆顆渾圓剔透。再打開一隻,裡面是數十根碧羽,應該是孔雀尾羽,在燈光下泛著藍光。

  “看來這海路生意真的很來錢啊。”孫策取出一顆碩大無比的蛋,在手上掂了掂。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看起來有些像駝鳥蛋,可是入水冰涼,又不是真蛋,倒像是玉石。

  “託大型樓船之福,傾覆的危險降低了不少,運輸成本更低,步子山整理海島圖,沈將軍在青州建港口,水師沿途保護,海盜也不敢靠近,海商的確比以前好做些。青徐海商感激將軍的恩德,聽說將軍負債,主動貢獻。”

  “真是主動貢獻?”

  “千真萬確。”麋蘭急得臉都紅了。“我雖然沒什麼大用,可是在將軍身邊這麼久,豈能不知將軍反感勒索百姓,又怎敢以身犯法。我麋家也算小有資財,不至於為了這幾千萬錢壞了名聲。 ”

  孫策放下那顆蛋,向後退了兩步。“這兒大概有多少錢?”

  “宛市共有青徐商戶三百二十五家,多的百萬,少的十萬,共計有九千三百七十萬。”

  孫策差點咬著舌頭。可是仔細一算,又相信了麋蘭所說。多的百萬,少的十萬,平均每戶不到三十萬,對實力雄厚的商人來說真的不算多,就是半年的利潤吧。有大型樓船,有水師護航,有新開闢的港口,海上生意現在是比以前好做得多。他沒有具體計算過,但前後投進去的錢也有好幾千萬。

  以窮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太史公說得一點也不錯。

  “他們有什麼要求嗎?”

  麋蘭不安的打量著孫策,怯怯地說道:“將軍……不生氣了?”

  “有人給我送錢,我為什麼要生氣?”孫策撓撓眉。“你別忘了我背著一屁股債呢。就算還清了債,我還有很多要花錢的地方,不會嫌錢多的。只是這禮雖厚,也不能天天要,還是收稅比較好,雖然不可能一下子幾千萬,可是細水長流,進項穩定,又不用欠他們人情。蘭兒,據你估計,宛市一年能收多少稅?”

  “呃,這可沒仔細算過,粗略的估算一下,宛市有商戶兩千,以平均年流水二十萬,稅二萬,一年四千萬錢總是有的。”

  “這麼多?”

  “這還只是宛市,將軍別忘了還有江陵市、吳市,如果青州穩定了,人口恢復,臨淄也是一大市,僅這四市,一年至少有兩億。將軍,我有一個建議,不知道合不合適。”

  “說來聽聽。”

  “市稅看起來不少,比起關津稅來卻是小巫見大巫。關津稅雖說也是十取一,但關津官吏索取無度,隨意妄為,多至數倍也是常有的,故市稅有定數,關津稅無定數。如果能放開部分關津,轉為市稅,或者專門設一機構管理,稅收至少能翻一番。”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11-3 11:30
三國小霸王 第1569章 預則立

  孫策歪頭瞅著麋蘭,一聲輕笑。“這是你的意見,還是他們的要求?”

  麋蘭搖搖頭。“是他們的要求,可是我覺​​得可行,至少值得考慮一下。將軍,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幾年將是工商發展最快的幾年,如果還按之前的辦法收稅,一是稅收流失,將軍無法從工商的迅猛發展中獲利,二是商人手中財富太多,難免有非分之想,生活奢靡,說不定又要去買地之類,誤了將軍的大事。當務之急,改革商稅,將這些錢財控制在將軍自己手中,不僅能夠迅速緩解債務困境,還能掌控經濟民生,以免失控。”

  孫策興趣大增。他脫了衣服,跳進浴桶,將身體沒入溫熱的水中。“你繼續說。”

  麋蘭鬆了一口氣,取過皂角和瓜絡,為孫策搓背,同時解說關於商稅的事。

  漢代推行儒家政治理念,重農抑商,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結果並不理想。世家豪強崛起,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逃避商稅,朝廷抑製商業的政策對他們根本無效,財富迅速增長。沒有權力的普通商人競爭不過他們,生存艱難,朝廷自然也就收不到什麼稅。商稅中的市稅是皇室收入的重要來源,朝廷抑商的結果是減少了自己的收入,卻便宜了世家豪強。至於關津稅,本來是供養關津吏士,而這部分人大多來自於地方豪強,關津稅間接的便宜了他們,對地方豪強的壯大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現在孫策控制五州,形成事實上的獨立,商稅總不能交給給朝廷,自然是由孫策自己掌握比較好,如此一來,提倡工商帶來的好處才能真正落在孫策的手中,而不是替人做嫁衣。如果考慮到五州平定之後,中原與江南聯成一片,商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已經形成,在未來的幾年內,商稅將迎來一個快速增長,提前將商稅控制在手中就更加必要。凡事從源頭開始控制總會容易一些,等巨量的利益形成,再想從受益者手裡收走,難免會引起反抗。

  孫策心有同感。他現在正缺錢,麋蘭這個建議非常及時。她當然有私心,取消關津稅,從事長途販運的青徐商人受益最多。粗略計算,一兩年就能收回他們送的這份大禮,以後全是收益。可是對他的意義更大,有了財權,他的兵權才能更穩固,直接掌握一個穩定的財源對他來說很重要。

  “將軍,你覺得可行否?”

  “可行不可行,我還要斟酌一下,但是你該為我生個兒子,卻是必須抓緊的事,要不然豈不是愧對這麼多祈孕的禮物。”孫策轉身抱起麋蘭​​,一起沉入手中。麋蘭嚇了一跳,緊緊地抱著孫策的脖子。她已經脫掉了外衣,只剩一身單薄的衣褲,現在渾身濕透,貼在身上,曲線玲瓏,凹凸有致,非常誘人。她貼在孫策耳邊,既緊張又興奮。“將軍,袁姊姊、尹姊姊都不在,只有我一人,將軍可要憐惜些,莫讓我被人笑話,明天還要去宛市巡訪呢。”

  “誰敢笑你,我就狠狠地懲罰她!”孫策哈哈笑道:“你平日總是袁姊姊長袁姊姊短的,就像她的小尾巴,她有沒有教你點什麼?今天她不在,我看你究竟學了她幾分本事。”

  一輛馬車在數百名騎士的夾侍下沿著官道緩緩而行,周異坐在車中,打量著對面的周瑜,一直沒說話。周瑜也不說話,只是靜靜地坐著,等待著周異的詢問。

  “孫將軍沒有為難你?”周異終於開了口,聲音有些沙啞。

  周瑜搖搖頭。“沒有。”

  周異看了看窗外,夾侍著馬車的都是他帶來的周家部曲,文丑率領的親衛騎離得很遠,但他高大挺拔的身影還是依稀可見。“那他是怎麼回事?”

  “保護我的。”

  周異哼了一聲:“你當老子我五歲,信你這鬼話?我五十了!”

  “是啊,父親已經五十了,是知天命之年。”周瑜笑了起來。“父親覺得自己是什麼命,此生是止步於河南尹,還是再進一步?”

  周異嚅了嚅嘴,籲了一口氣。“我不知道,所以忐忑啊。按理說,天下大亂,勝負未分,周家也應該各為其主。孫將軍善戰,數年而取五州,正應了東南有王氣之相。可是他成功不代表你就能成功,韓信戰必勝,攻必取,戰功赫赫,最後卻落得鐘室殞身,我不希望你也步他的後塵。武將不同於文臣,文臣還可以功成身退,以侯就國,武將卻……”

  周異長嘆一聲,不忍再說下去。

  “楊文先路過洛陽,和父親說了些什麼?”

  “他說天子求才若渴,對你非常器重,若能引荊州而歸,將不次提拔,我也能立刻躋身九卿,將來三公可期。”

  “不做韓信,做英布?”

  周異皺了皺眉,欲言又止。他覺得周瑜這個比喻很不恰當,有一種說不出的陰鬱。周瑜見狀,探身過去,將手按在周異膝上。“父親放心吧,孫將軍不是高祖,即使是我,用兵能力也不如他遠甚,他不會忌憚任何一個將領。就算將來功成,他也會是光武帝,貶抑在所難免,像高祖一樣殺功臣的可能性卻不大。”

  “是嗎?”

  “父親,你想想,高祖為什麼要殺韓信?因為齊楚皆是大國,有稱霸之力,高祖年高,太子幼弱,不殺韓信,則高祖百年之後,新帝未必能號令老臣。我與伯符同年,我有生之年都不會對嗣君產生威脅,他又何必殺我?對我有疑心,解除兵權,以侯歸國就是了,何必殺我而使眾人不安?”

  周異點了點頭。“如果是這樣,那當然最好了。公瑾,我天賦有限,我們這一門能不能和大宗抗衡,就靠你了。既然蔡琰要留在南陽,那我和你母親就去吳縣吧,你抓緊時間生兩個孩子,我們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也不錯。”

  周瑜笑了。“父親年富春秋,正當一展鴻圖之時,豈能如此逍遙。你先別急,大婚之後,伯符自有安排。我剛才說了,你不會止步於河南尹,至少還要向前再走一兩步。”

  “那當然更好。”周異揚揚眉。“我也不敢奢望太多。河南尹也就是名聲好聽,朝廷西遷,早已名不符實,不做也罷,去江東任一郡太守,心願足矣。”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noriko1026

LV:8 領主

追蹤
  • 26

    主題

  • 29668

    回文

  • 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