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最近剛好在翻之前的雜誌有看到漢寶德先生在很久之前的Dialogue(1999年九月份的)有回應過關於這樣的一個議題,其內容大概如下(節錄自Dialogue):...(前文略)走在台北的街巷中,你會偶爾發現一兩棟很上演的建築,夾雜在紊亂的大環境中,這樣的建築擺在西方城市中也不遜色!因此我得到一個結論!如果拋開地方風格不談,如果承認台灣現代化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台灣的建築師已經達到,至少接近西方的水準,那為什麼台灣的建築環境不會令人產生愉快的感覺呢?
問題不在建築上,而在都市環境上。一般人把另人煩躁的、紊亂的都市環境歸罪於建築身上,因此也怪罪在建築師身上,很不公平的。誠然,都市是建築組成的,但兩者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以實務來看,建築是出於建築家之創造,受到業主需求的約束,及都市與建築法規的限制,這是一個獨立事件。建築家無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突顯在環境中,但他沒有能力影響環境,而都市環境的特色正是無法控制。都市是由各種經濟與社會的力量塑造出來的,建築只扮演著很有限的角色,在發展中的國家,情形尤其顯著。....(後文略...實在太多了...)
我個人還蠻認同他的看法的...因為在一個如此大的環境的趨勢之下,建築師能做的事情實在是有限,而不是建築物不好看,如果還真的覺得台灣沒啥建築好看的,請去翻閱劉克峰先生編的一本有關於台灣的一百個有特色的建築(書名我忘記了,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最近在展普立茲獎的展覽地下室有在賣)相信,台灣不是這樣差的...:smile:
[ 本帖最後由 cupidlee 於 2005-10-25 10:07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