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水滸逐鹿傳 作者︰任鳥飛 (已完結)

 
q781009 2019-7-6 16:36:3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05 75149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19:17
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面楚歌(求訂閱!)

    …

    完顏吳乞買想要議和,卻面臨幾大難題:

    第一大難題,怎麼說服那些大臣也就是那些軍事貴族的合夥人?

    要知道,這次南下打劫,那些契丹、溪族、漢兒兵就不說了,那五六萬女真精銳可是那些軍事貴族合夥人團的兵力,結果只有不到一萬活著回來了!

    那些沒能回來的女真人可都是那些軍事貴族合夥人的父子兄弟!

    換而言之,那些軍事貴族合夥人跟李衍已經結成了血仇!

    女真人原本跟野人沒甚麼不同,最早的時候,內部各個部落經常有爭鬥,有時候就為了一小片草場、一處水源、一塊林地,就開戰。

    而開戰了,就得有死亡,你打死我們一個,我就打死你們兩個,對方部落也是這樣,你打死我們兩個,我就打死你們四個,沒完沒了地仇殺。

    (這也是導致那時的女真人一直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後來,女真始祖完顏函普止殺,女真人也沒有白死的外人殺死女真人,全族去報仇,這就不用多說了。就是女真內部的人殺死女真人,對方都必須要賠黃金六兩、母牛十頭、馬二十匹,而且還得還人家一個兒子當人質、當勞力。

    而這次金人南下打劫,除了沒甚麼用的趙佶、趙桓以及趙氏的那些男人以外,甚麼有價值的東西都沒有帶回來。

    這怎麼可能平息那些軍事貴族合夥人的怒火?

    關鍵是,中軍還將那些殺死了的女真人割下了頭顱製成京觀,將那些捉到了的女真人閹了送去遙遠的北海郡挖金礦。

    這樣一來,那些軍事貴族合夥人跟大中的仇結得就更大了,甚至可以說是,不死不休。

    第二大難題,怎麼說服大中,怎麼說服李衍,同意議和?

    現如今,中軍不論是在燕地,還是在河東,都是連戰連捷。

    河東,中軍都快打到代州和寧化軍了,已經與府州連成一片了,眼見就要盡復河東之地,直逼雲地。

    燕地,繼易州和涿州以及平灤營三州之後,中軍又收復了薊州,現在已經對燕京形成合圍之勢。

    就連大中的東北軍現在都已經擺出來了攻打中京大定府之勢。

    可以說,中軍的形勢真是一片大好。

    這種情況下,大金要想說服大中坐下來談議和,難度無疑要大上許多。

    再有,大中皇帝李衍對他完顏吳乞買的印象很不好,曾經拋出來的議和條件之一就是讓他完顏吳乞買退位。

    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然而

    雖然困難重重,可完顏吳乞買仍想跟大中議和。

    為何?

    首先,還是那個原因,不議和,他這個皇帝就當不下去了。

    其次,對大金而言,目前的形勢實在是太不好了,如果不議和制止,說不準最後會惡化到甚麼程度,甚至有一天大金被大中滅掉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再次,目前的風向已經不對了,以前臣服大金的西夏和韃靼以及一些其他草原部族現在已經開始向大中遣使了,再加上東邊早就是大中的地盤,所以,一個弄不好,大金可就會四面豎敵,甚至是四面楚歌。

    基於以上種種,完顏吳乞買將其長子完顏宗磐和完顏昌叫了來完顏吳乞買之所以叫完顏宗磐來,是因為完顏宗磐曾隨軍南下,對大中的情況比較瞭解,而且也有一些議和之意。之所以叫完顏昌,是因為完顏昌對議和最為熱心,甚至提出了“北歸北,中歸中,南歸南”的政治方針,並大肆宣揚他的政治觀點。

    完顏宗磐和完顏昌見到完顏吳乞買之後,完顏吳乞買道:“如今的形勢有些不利於我大金,你們說說看,我大金該怎麼應對?”

    完顏昌道:“為今之計唯有議和了。”

    完顏宗磐聽了完顏昌之言,沒有說話。

    完顏吳乞買問完顏昌:“怎麼議和?”

    完顏昌道:“尊太祖當年之意,將燕雲還給漢人,我們北人歸北,咱們兩國互不侵犯。”

    完顏吳乞買道:“如今中軍已經佔了平灤營三州,若是我大金再從燕雲撤出,可就再也無法去那富饒的中原了。”

    這才是金人一直堅守燕雲的最根本原因,失去燕雲,他們不僅無法再染指富饒的中原,他們也將失去中原的文明,慢慢退化成之前的草原部族。

    而且,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金國的形勢將要比遼國當年還要差遼國當年可是佔有燕地、平州,與中原緊密相連,甚至國中擁有大量的漢人,這才保證了遼國的繁榮。

    這個道理並不難想,所以完顏昌也明白。

    完顏昌道:“可現如今已經不是咱們大金放不放棄燕雲的事了,而是大中對燕雲勢在必得,大中如今在遼東、河東、燕地投入四五十萬大軍,中主手上五虎上將有其四在遼東、河東、燕地,可見中主對燕雲之志,所以,咱們若是不捨燕雲,大中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兩國勢必要拼到你死我亡的地步。”

    事實也的確像完顏昌分析的這樣。

    為了得到燕雲,李衍都準備暫時跟南宋和西夏議和了,甚至在必要時都將御駕親征。

    可以說,為了收復燕雲,李衍都快不擇手段了。

    這種情況下,金國若是還緊抓著燕雲不放,根本就沒有和談的基礎。

    見完顏吳乞買不說話,完顏昌又道:“想我女真,原本只是偏安東北一偶的一個小部族,得了大遼之地,已該知足,結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才落到今日之下場,太祖在世時,從未想過南侵,還要歸還燕雲於大宋,只可惜我等後人無此遠見,才落到了如今這個被動局面,此時若還不及時改正,恐怕我大金連遼地都保不住,甚至會禍及子孫。”

    完顏昌這話說得已經非常重了,甚至是當面打完顏吳乞買的臉了,要知道,當初可是完顏吳乞買同意的南侵。

    然而

    完顏吳乞買並沒有怪罪完顏昌,至少表面沒有怪完顏昌,還道:“那怎麼說服大臣同意跟大中議和?”

    完顏昌笑道:“此事易也。”

    完顏吳乞買道:“哦?怎麼易也?”

    完顏昌道:“誰想打就讓誰去燕雲打好了。”

    完顏吳乞買聽罷,眼睛就是一亮,心道:“這個法子好,你不是不同意和想打嗎,那你就帶著你的人去燕雲抵抗中軍好了。”

    不過

    完顏吳乞買很快又不動聲色的說道:“那他們如果打贏了呢?”

    是啊。

    那些軍事貴族合夥人如果打贏中軍保住了燕雲,那該怎麼辦?到那時,完顏吳乞買的大金皇帝之位指定是坐不成了。

    不等完顏昌說話,完顏宗磐就道:“他們打不贏。”

    完顏吳乞買看向完顏宗磐,問道:“你確定?”

    完顏宗磐很肯定的說道:“他們一定打不贏。”

    完顏宗磐是完顏吳乞買的嫡長子,完顏吳乞買能不能當這個皇帝,與完顏宗磐的厲害關係可以說是最大。

    這麼說吧,如果大金實行的不是勃極烈制度,那麼完顏宗磐就是大金的太子。

    (歷史上,本該繼承完顏吳乞買皇位的完顏斜也,在完顏吳乞買前面死了,那時,完顏吳乞買很想讓完顏宗磐來繼承他的皇位,可惜完顏吳乞買最終沒能鬥過金國的那些事貴族合夥人,所以,完顏宗磐不僅沒能當上金國的皇帝,後來還被清算了。)

    所以,完顏吳乞買是很相信完顏宗磐的判斷的。

    既然有辦法解決內部的問題,那麼現在最關鍵的就只剩下怎麼說服大中同意議和了。

    所以,完顏吳乞買問道:“那咱們需要付出甚麼樣的代價,中主才能同意議和?”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19:17
第七百四十章 休書(求訂閱!)

    水滸逐鹿傳正文卷第七百四十章休書…

    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中宋之間已經達成了很多共識。

    例如,兩國南面以長江為國界長江以北盡歸大中所有,長江以南、海南島以北為東至大海為宋土。

    例如,宋國為大中的藩屬國,年年向大中進貢、歲歲到大中來朝。

    再例如,大中可以冊封趙構為宋主。

    只不過,雙方未達成一致的更多。

    例如,大中同意南邊以長江為國界,但江東必須歸大中,可南宋以江東的絕大部分地區在江南為由,堅持不將江東給大中。

    例如,大中堅持要陝西,堅持西邊以倉山-大巴山為國界,可南宋卻堅持西邊以大散關為國界,也就是只給大中一半陝西,咬死了不松口。

    例如,大中堅持大中和南宋是父子之國,大中為父,南宋為子,趙構得管李衍叫爸爸,可南宋卻堅持趙構只能管李衍叫伯父。

    再例如,大中可以冊封趙構為宋主,但只能冊封趙構為宋王,趙構不可稱皇帝,而南宋卻堅持趙構必須稱皇帝。

    至於歲幣多少,雙方倒沒有太大的爭執,也可以說,現階段雙方還沒顧及上這點小事。

    大中實行的談判策略是,一邊談、一邊打。

    換而言之,也就是,汴梁城這邊該談談,楊沂中那邊該打打。

    這麼說吧,大中現在不無戰場上如果打得順利就不談了之意。

    大中的這種談法,南宋受不了呀。

    現如今,李成和鐘相越閒越凶,甚至都有些讓趙構焦頭爛額了。

    而楊沂中將楚州鎖上了之後,繼續南下攻打金陵。

    逼得趙構沒有辦法了,只能將正在剿李成和鐘相的張俊調回來抵擋楊沂中。

    這段時間,楊沂中和張俊在高郵一帶一連打了七仗。

    這七仗,一次比一次驚險。

    最驚險的一次,楊沂中險些全殲了張俊及其全部部曲。

    嚇得趙構的小心肝噗通噗通的,汪伯彥、黃潛善、秦檜等人更是趕緊催促趙明誠快點議和,必須盡快制止住中軍南下。

    然而,另一方面,南宋雖然想讓趙明誠趕緊跟大中議和,卻在議和條件上總不松口。

    說起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議和的底線是趙構給的。

    而且,趙構現在的態度很堅決。

    再加上,在要回趙構家人一事上,已經成死局了,根本就沒得談。

    這讓汪伯彥、黃潛善、秦檜等人怎麼敢再擅自讓步?

    如此一來,趙明誠的壓力山大。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壓得趙明誠有些透不過氣來。

    這件事就是,現在汴梁城的大街小巷都在傳李衍與李清照的故事,而且傳得是有鼻子有眼睛的,說李清照南下尋夫,路經汴梁城,巧遇親自培育紅薯和玉米的李衍,兩人一見如故,然後李衍將好友李清照安排住進了自己的一處別院,不久之後,李清照突聞趙明誠棄城而逃,進而對趙明誠大失所望,李衍以友人的身份不斷安慰李清照,結果兩人日久生情,突破了倫理方面的障礙……

    作為當事人之一,而且是以一個不光彩的身份出現在故事當中,還被傳讓李衍綠了,趙明誠的心就是再大,也是很難釋懷,哪怕他一直以來都極力躲避李清照。

    不過

    與趙明誠不同的是,其他議和人員卻看到了打破目前談判僵局的一個希望。

    閒言休贅。

    其他議和人員與趙明誠談了幾次之後,趙明誠最終決定為了國家大義犧牲小我去求見李清照。

    幾經輾轉,夫妻二人在別院的客廳中再次見面。

    這次見面之後,不僅趙明誠,就連李清照,都刻意與對方保持著距離,往昔的夫妻之情,蕩然無存。

    沉默了許久,李清照率先打破了僵局,道:“你為何要棄城而逃吶,你知不知道這事會將你的一世清名盡毀?”

    李清照這話很有點母親恨兒子不爭氣的感覺。

    可趙明誠卻沒覺得李清照這種語氣有甚麼不妥,就彷彿,李清照就該這麼跟趙明誠說話一般。

    趙明誠支支吾吾道:“當時……當時情況太緊急,我擔心……擔心那些亂兵殺紅了眼,才……才一個沒忍住,從後窗逃跑了,然後……然後……”

    說到這裡,趙明誠再也說不下去了。

    李清照聽言,微微一嘆,道:“算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後你要勤勉一些,多做些利國利民之事,將失去的清名再找回來。”

    聽見李清照鬆口,趙明誠大鬆了口氣,然後順著李清照的話說道:“我此來,就是想為國為民求你一件事。”

    李清照著呢道:“何事?”

    遲疑了一會,趙明誠吞吞吐吐道:“你能不能……能不能……能不能幫大宋跟大中皇帝陛下說些好話,讓大中在議和一事上讓讓步?”

    趙明誠此言一出,李清照的臉“騰”的一下子就紅透了,尷尬無比!

    趙明誠見狀,趕緊道:“我……我……我不是怪你,你找到幸福,我為你……為你……為你高興。”

    說這話的同時,趙明誠從懷中掏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紙放在兩人之間的桌上,然後說道:“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李清照為了緩解自己的尷尬,將那張紙拿起來,然後展開一看。

    看到“休書”兩個字之後,李清照的手忍不住一抖!

    不過

    很快,李清照就恢復了平靜,然後將休書疊好放到桌子上,之後將休書推還給趙明誠,道:“我用不著這個。”

    笑話!

    李衍說佔朱璉和刑秉懿這趙宋的前後兩任皇后就佔,更何況李清照?

    趙明誠明白李清照的意思,連忙解釋道:“我沒有別的意思,這樣對你來說,更好一些,畢竟這事關你的名節……”

    李清照聽言,才道:“那我就謝謝你了。”

    趙明誠道:“你我之間,又何必說謝吶。”

    遲疑了一下,趙明誠又道:“那個……兩國若是能和平共處,於天下蒼生而言,才是最大的幸事……”

    李清照沉默了一會,道:“他是千古人傑,怎麼會聽一女子之言?”

    聽李清照變相親口承認了她與李衍之間的關係,趙明誠的心不禁一痛、一苦、一澀,總之,聽了李清照這話,趙明誠的心很不舒服!

    可與此同時,趙明誠也查覺到了李清照鬆口了。

    趙明誠趕緊壓下心中的不舒服,道:“盡人事聽天命,你為蒼生爭取過,就算為善了。”

    李清照沉默了一會,道:“那好吧,我會找機會跟他說兩句的。”

    見李清照答應了,趙明誠心下一鬆,然後起身,道:“那我就不再打擾了,告辭。”

    言畢,趙明誠就起身往外走大有逃走之意!

    由此可見,剛剛那短短的談話,對趙明誠的壓力有多大。

    見此,李清照也不禁有些苦澀,暗道:“我就這麼可怕嗎?”

    看著趙明誠的背影,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突然!

    趙明誠停下了腳步!

    李清照見狀,有些期翼的站了起來……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19:18
第七百四十一章 一對廢物(求訂閱!)

    …

    感情這種東西,最為複雜,尤其是像李清照這樣的詩人,他們的感情更為細膩、豐富、難以捉摸。

    就以對趙明誠為例。

    畢竟愛過,又在一起生活了二十來年。

    所以,李清照做不到那麼灑脫的徹底忘了趙明誠,哪怕她與趙明誠已經不可能回到之前了。

    趙明誠止住了腳步,然後轉過身來。

    猶豫了一下,趙明誠對臉上掛有期翼之色的李清照道:“那個……你如今必定珍寶無數,《趙氏神妙帖》能不能給我?”

    《趙氏神妙帖》是李清照和趙明誠二人共同收藏的最為珍貴的寶物。

    趙明誠南下奔喪的時候,已是天下大亂。

    那時,李清照擔心自己保護不了家財,因此曾問過趙明誠,“若真發生不測,那該如何是好?”

    趙明誠當時回答說:“若逢不測,先丟輜重,再拋棄衣物,然後依次是書冊、捲軸和古器,而《趙氏神妙帖》絕不能失去,若非萬不得以,只能與你共存亡。”

    由此可見,在趙明誠眼中,《趙氏神妙帖》是何等重要,甚至重過李清照的命。

    這也就難怪,在兩人分道揚鑣之際,趙明誠跟李清照討要《趙氏神妙帖》了。

    再有,在趙明誠看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我李家的財物現在全都在你李清照這裡,現在你又背叛我跟了別人,我不怪罪你,也不要那些財物了,只要回我的《趙氏神妙帖》,夠仁至義盡了吧?”

    趙明誠不知道的是,他這話將他與李清照之間那最後一絲情份都斷絕了。

    李清照不無悲哀的想:“在你心中,我竟然都不如一本字帖!”

    李清照沒再多說甚麼,只是道:“好,我這就去給你取來。”

    言畢,李清照就轉身向裡間走去。

    趙明誠沒看到的是,轉身的那一刻,李清照淚如雨下。

    不久之後,王氏帶著兩個侍女從裡間出來,其中一個侍女手上捧著《趙氏神妙帖》,另一個侍女手上捧著一個托盤,托盤中有三棵雞蛋大小的西海夜珠。

    來到廳上,王氏沖兩個侍女一揮手,這兩個侍女就將《趙氏神妙帖》和三棵西海夜珠送到趙明誠身前。

    王氏道:“姐姐讓我將這些東西給你,《趙氏神妙帖》就不說了,本就是你和姐姐共同所有之物,這三棵西海夜珠乃是官家賞給姐姐的,棵棵價值連城,足以抵消你那點微薄的家產了……”

    王氏之言,讓趙明誠尷尬不已!

    就事論事說,趙明誠也不是一個小氣之人,他之所以討要《趙氏神妙帖》,主要是捨不得這件寶物,並非圖財。

    不成想,李清照不僅將《趙氏神妙帖》給了他,還補償給他一大筆錢,這是要徹底與他斷交的節奏啊。

    果然!

    王氏接下來語氣一轉,又道:“姐姐讓我帶句話給你,答應你的事,她會儘量幫你爭取,不過,她希望你以後不要再來找她了。”

    頓了頓,王氏繼續說道:“還有,以後你也找不到她了,也就這幾日,姐姐就要搬進宮裡任使官了,所以,你最好識相點,不要再來找姐姐了,否則後果自負!”

    言畢,王氏就欲轉身離去。

    可就在這時,趙明誠卻開口道:“等等。”

    王氏回過身來,問道:“你還有甚麼話要讓我帶給姐姐嗎?”

    趙明誠搖搖頭,道:“我與她已經沒有甚麼好說的了。”

    王氏的眉角輕輕挑了挑,心道:“這趙明誠還真夠拿得起來放得下,二十來年的夫妻感情,說斷就能斷,真真是負心漢一個,我當治他一治!”

    與此同時,王氏又有些不解趙明誠為何叫住她?

    王氏直言不諱的問道:“那你叫住我所為何事?”

    趙明誠道:“是這樣的,我來之前,會之曾托我打聽你,想讓我將你接回去,你看這事?”

    王氏掩嘴一笑,道:“現在想起我來了,我被捉到教坊司時,他在哪裡?我們王家被抄家問族的時候,他在哪裡?我在宮中當使女苦熬日子等他來救我時,他在哪裡?”

    趙明誠幫秦檜解釋道:“時逢亂世,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你也體諒一下會之的難處,回去跟會之好好過日子……”

    王氏笑著說道:“大可不必,他當他的南宋禮部尚書,我當我的大中皇帝的妃嬪,我不耽誤他陞官發財,他也別耽誤我享受我的性福,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

    趙明誠差異道:“你也成了大中皇帝陛下的妃嬪?”

    王氏一挺酥胸,道:“怎麼,我難道沒有這個本錢嗎?”

    看著王氏那股已經透骨了的騷勁,趙明誠暗自吞嚥了口口水,心道:“李衍這個叛臣,真是豔福不淺!會之……可惜了!”

    非禮勿多視。

    趙明誠趕緊將目光從他前小姨子的酥胸上移開,然後說道:“那……你真不回去見會之了?”

    王氏道:“這種事還能有假,你替我告訴他,我現在過得很好,很性福,對了,你再替我告訴他,我懷孕了。”

    “你懷孕了?”

    趙明誠既差異,又有些不解王氏為甚麼要讓他帶這樣的話給秦檜。

    王氏並沒有讓趙明誠納悶太久,就又道:“你告訴他,不能生育的那個是他,不是姑奶奶我,沒用的王扒蛋,讓姑奶奶給他背了這麼多年的鍋!”

    趙明誠聽罷,先是一呆,緊接著就是尷尬不已,暗道:“她這該不會是指桑罵槐吧?”

    趙明誠想多了,真的。

    王氏很快就又道:“對了,順便跟你說一句,我姐姐也懷孕了,所以,你也是一個沒用的男人,你們自己不行,還怨我和我姐姐不能生育,一對廢物!”

    瞬間!

    趙明誠的臉就漲得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與此同時,趙明誠還恨不得掐死嘴毒說話一點不留情的王氏!

    可想想王氏身後之人,再想想不遠處站著的那些跨刀背弩的女侍衛,懦弱的趙明誠,還真沒有膽量當場發怒,只敢在心中罵道:“賤人!你和你姐姐都是賤人!這才多長時間,你們就都懷上了李衍那個叛臣的野種!賤人!賤人!賤人……”

    在暗罵李清照和王氏的同時,趙明誠其實還嫉妒死了李衍的生育能力,“我為甚麼就不能有一兒半子,老天不公啊!不公啊!不公啊……”

    可不管是暗罵,還是嫉妒,趙明誠都不敢有絲毫表現出來,甚至都不敢一甩袖子離開!

    直到王氏罵夠了痛快了,轉身回去,趙明誠才收起《趙氏神妙帖》和三棵西海夜珠,然後腳步蹣跚的離開了……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19:19
第七百四十二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求訂閱!)

    …

    趙明誠離開暫且不表,只說王氏回到裡間見到了李清照之後,發現李清照還在流淚。

    王氏恨鐵不成鋼道:“為趙明誠那個廢物流淚,值嗎?”

    李清照擦了擦眼淚,語氣平靜的說道:“我不是為他流淚,而是為我自己流淚,想不到,我這個妻子當得這麼失敗,我丈夫竟然對我毫不留戀。”

    王氏道:“我的好姐姐啊,也不知道,你是真傻,還是假傻,要是趙明誠那個廢物真對你有所留戀,那你才痛苦吶,難道你還能回到從前?”

    說這話的時候,王氏看了看李清照的小腹。

    李清照見狀,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小腹,然後有些不敢置信又有些擔心的說道:“他雖然有些懦弱,卻算不上壞人,也不是廢物,否則也不能當上知府之職……那個,才三次就能懷上嗎?會不會是牟太醫診斷錯了?”

    (此牟太醫並非是牟介,而是牟介的獨女牟玲玲,盡得安道全、牟介、孔厚三大神醫的真傳,醫術高超,現為後宮女醫官之首。)

    王氏道:“二十年都沒能讓姐姐你懷上,不是廢物是甚麼,姐姐你就不用再替他說話了,事實勝於雄辯,如今你我都懷上了,那只能說明他和秦檜一樣,都是廢物……宮中隔三差五就有懷上的,都是牟太醫給斷的,這麼多年來,牟太醫從未斷錯過一人,還能偏偏在你這裡錯了,所以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吧。”

    李清照撫摸著自己的小腹,說道:“真跟做夢似的,沒想到我竟然也能有懷孕的一天!”

    王氏提醒李清照道:“你別高興的太早,牟太醫可說了,你年紀較大,生孩子無異於以命搏命,需要調理身體,要不然你生不下這個孩子,還需要控制飲食,不能讓孩子太大,太大了不好生。”

    李清照語氣堅決道:“這個鬼門關,我說甚麼都要闖一闖,我不想人生留下這個遺憾!”

    王氏道:“其實姐姐你也沒有必要這麼擔心,我聽說,當初蕭賢妃和蕭貴妃懷上時,牟太醫也說過類似的話,結果她們還不是好端端的將孩子生下了。”

    李清照道:“那能一樣嘛,她們之前都生過,而且生的時候才三十四五歲,風險要小很多,我從未懷上過,年紀又比她們大,風險有可能是她們幾倍。”

    王氏道:“所以你更應該搬進宮去,那樣牟太醫就可以時時照看你了,再有,後宮邊上就是太醫局,裡面集中了當今世上最好的醫師,你就是真有甚麼危險,他們也一定能把你救回來。”

    李清照聽罷,有些猶豫道:“我真要進宮啊?”

    從個人利益方面來說,王氏是很希望李清照進宮的,那樣,人單勢孤的她,在後宮之中就能有一個幫手。

    基於此,王氏道:“姐姐,我跟你說一些掏心窩子的話,你別介意……你雖然看上去年輕,實際年紀卻已經不小了,官家喜歡你,可能是因為你的美貌,可能是因為你的才氣,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名氣,不過這些全都是暫時的,時間長了,官家的新鮮勁過了,你又不在官家身邊,他沒準就會慢慢把你忘了,你也知道,他身邊根本不缺女人。”

    王氏這話就像一柄利劍一樣一下子扎進了李清照的心上,讓李清照的心一痛,大恨:“我為甚麼不能晚生個十幾二十幾年?”

    見李清照的臉上浮現出了痛苦之色,王氏語氣一轉,又道:“不過,姐姐你也不用擔心,那些小姑娘有她們的優勢,咱們也有咱們的優勢,鬥起來,咱們未必輸她們。”

    李清照問:“咱們有甚麼優勢啊?”

    聽了李清照不自信之言,王氏一翻白眼,道:“拜託,姐姐你可是當今第一才女,仰慕你才學之人,不計其數,就連官家這樣的大英雄不也被你的才學所迷不擇手段得到你嘛,你的優勢哪是那些甚麼都不懂的小姑娘能比的?”

    聽王氏這麼一說,李清照的自信心瞬間就又恢復了,心道:“對呀,十幾歲的小姑娘多得是,我李清照,天下可就只有這一個!”

    王氏又道:“前段時間,也就是我離宮之前,聽說官家想找個女官給他當史官,以姐姐的才學,只要跟官家張口,必定能得到此位。”

    中國歷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

    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

    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後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後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歷史。

    而王氏所說的就是前者。

    李衍不喜歡那些老頭子天天跟在自己左右,所以才想找個女官來記錄自己的言行與政務。

    史官雖然官職不大,但這個職務卻是文人尤其是那些大儒特別喜歡的。

    史官有“秉筆直書”好傳統,尤其是司馬遷這樣一個特殊的史官誕生之後,這成為後世史官競相繼承的品操和史德。

    史官們都知道“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夫所謂直筆者,不掩惡,不虛美,書之有益於褒貶,不書無損於勸誡”,因此,史官對帝王們的言行,隨時都要記錄下來,不管你“舉”得對不對,都要“直書其事”,哪怕把屠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他們也要說真話,不說假話,也就是“寧為蘭摧玉折,不為蕭敷艾榮”,絕對不能“蘭艾相雜,朱紫不分”。

    而著名的史官和他們的著作全都能名傳千古,像司馬遷編撰《史記》,班固編撰《漢書》,陳壽編撰《三國志》,范曄編撰《後漢書》,司馬光及其門客編撰《資治通鑑》。

    身為一個文人,一個有追求的文人,史官這一誘惑是李清照難以拒絕的。

    然而

    還有一個更讓李清照無法拒絕的誘惑,很快被王氏拋了出來!

    王氏很快又道:“而且我還聽說,官家想借盡天下之書,編輯一部曠世大典,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成為百科全書,遺留後世子孫。”

    李清照聽罷,一拍椅子站了起來,道:“此事當真?”

    王氏道:“我騙你作甚,再者,你也可以自己去問官家,沒準官家還會讓你來主持修纂這部曠世大典。”

    聽了王氏這隨口之言,李清照不禁心生嚮往道:“若真是這樣,我將何其幸也!”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19:20
第七百四十三章 曠世大典(求訂閱!)

    …

    傍晚。

    風塵僕僕的李衍,帶著一眾女侍衛進了城試驗田裡的紅薯大豐收,因此,白天時候,李衍親自去查看這至關重要的農作物,並跟收紅薯的人員說一些注意事項。

    想到,李清照這麼大歲數才懷上,不容易,需要人安慰,李衍就讓人擺駕別苑,想去陪陪李清照。

    李衍對李清照這麼上心,讓陳麗卿、扈三娘、瓊英等人不禁有些吃味。

    一向不跟李衍客氣的陳麗卿更是直言不諱道:“我懷孕的時候可沒見你這麼上心!”

    李衍道:“她生孩子無異於九死一生,我不多關心關心她,她能闖過這個難關嘛。”

    陳麗卿“哼”了一聲,不再理李衍,扭過頭與扈三娘和瓊英聊起武功和孩子來。

    這種事情太多了,甚至每天都在發生,所以,真要是吃李衍的醋,她們還不得被醋海淹死。

    再者說,她們這些跟李衍年頭多的女侍衛,該經歷的事全都經歷過了,孩子都各個生了好幾個,因此,她們對男女之間的那點事,已經不那麼熱心了,而且,她們也不用像很多女人那樣需要爭寵才能出現在李衍身邊,她們只要願意,甚至可以天天在李衍左右,所以,現在甚至都已經演變成了,她們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只有到了李衍真想她們的時候,她們才強打起精神來伺候伺候李衍。

    閒言休贅。

    等李衍到了別苑,早已得了通知的李清照和王氏,已經在門口等李衍了。

    李清照和王氏很慇勤的將李衍迎了進去,然後很慇勤的伺候李衍洗漱、吃飯。

    飯後,李清照和王氏還非要給李衍按摩捶腿。

    李衍始終不動聲色的享受著。

    直到李清照和王氏快憋不住了,李衍才一邊繼續享受著李清照和王氏的按摩捶腿、一邊說道:“說吧,你們有甚麼事求朕?”

    見李衍終於給口了,李清照和王氏,尤其是李清照,暗鬆了一口氣!

    李清照道:“官家怎麼知道妾有事相求?”

    李衍笑道:“敏敏也就算了,你李大家都這麼放下身段伺候朕,若說你無事相求,誰信吶?”

    李清照臉一紅,覺得自己剛剛有些做過了。

    不過

    為了修纂那部曠世大典,李清照並不後悔做這些。

    那可是惠及萬代的大善之事!

    李清照又賣力氣的給李衍捶了幾下腿,然後道:“聽說,官家準備修纂一部曠世大典?”

    李衍頓時就明白李清照求甚麼了,不過他還是不動聲色的說道:“是有這麼件事,不過朕還沒想好讓誰來修纂,你們也知道,非有大學問之人,難擔此大任。”

    李清照立即毛遂自薦道:“讓妾去修纂吧,妾保證給官家修纂一部最全最好的曠世大典!”

    李衍聽言,沉默不語。

    李清照見狀,試探著問道:“官家可是擔心妾的能力不行,還是怕妾拋頭露面?”

    李衍道:“都不是,以你的文學素養,定能做成此事,就是你的能力真有些不足,朕也可以安排一些當世文學大家輔佐你做成此事,只是你這身子……”

    李清照道:“官家不必擔心妾的身子,妾保證量力而行,且此事也急不得,妾會將它當成一件終身事業來做。”

    聽李清照這麼說,李衍就放心了,道:“既然你願意做此事,那就由你去做好了。”

    見李衍答應了,李清照大喜,道:“謝謝官家恩典!”

    李衍道:“你不用謝朕,倘若你真能修纂好這部曠世大典,是朕和天下人包括後世子孫該感謝你。”

    李清照明白李衍的意思。

    遲疑了一下,李清照咬咬牙,然後直言不諱的問道:“不知官家準備動用多少人來修纂好這部曠世大典?”

    在說到“曠世大典”這四個字的時候,李清照故意加了重音,提醒李衍“這不是修纂一般的書籍,人少了指定不行。”

    李衍聽言,伸出手捏了捏李清照的臉蛋,同時道:“朕是那種小家子氣的人嗎?還跟朕使這種小伎倆。”

    從來沒有人捏過李清照的臉蛋,包括趙明誠首先,趙明誠自詡君子,講究發乎情止乎禮,不會做這樣的事。其次,趙明誠在李清照前面,一向自慚形穢,哪敢做這樣的事?

    因此,這讓李清照的心神不禁一蕩,隨即像是在李衍撒嬌一般,道:“那官家到底準備給妾多少人嘛?”

    李衍抓起李清照的手輕輕一拽,李清照就順勢坐到了李衍的懷中,然後李衍對懷中的李清照說道:“不限制你人數,不限制你資金,你缺多少人,就自己招多少人,你缺多少資金,朕就讓戶部給你撥多少資金,你看這樣行不行?”

    李清照喜道:“真的?”

    李衍臉一板道:“君無戲言。”

    得了李衍的確認,李清照“啪”的親了李衍一口,道:“妾一定給官家、給世人、給後世子孫修纂一部囊括一切的曠世大典!”

    李衍道:“好!你若是真能修纂出這樣一部大典,朕死後就帶一部進棺材!”

    王氏在一旁趕緊道:“呸!呸!呸!官家可不能說這樣的話,您春秋鼎盛,且能長命萬歲,怎麼會死吶!”

    李衍“哈哈”一笑,道:“人孰能不死,朕又怎能例外,且死又有甚麼可怕,關鍵是能不能活得精彩……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你若是真能修纂一部囊括一切的曠世大典,朕必讓人刻在鐵板上帶進棺材中。”

    這一席話,就讓所有人看出了李衍的豁達,進而讓同圍的人無不欽佩李衍!

    李衍有些惋惜的又道:“只可惜,朕得另找一個史官了!”

    李清照聽言,道:“官家若是能答應妾一件事,史官妾也可以兼了。”

    李衍不置可否道:“你能忙得過來嗎?”

    李清照道:“妾從小就過目不忘,自認可以兼顧此二事,只是妾有一個顧慮。”

    李衍問:“甚麼顧慮?”

    李清照也不隱瞞,直說道:“官家能做到,不閱讀妾所記錄之內容,讓妾君舉必書嗎?”

    一直以來,帝王和史官都是,一個要“掩惡揚善”,一個要“直書其事,不掩其瑕”;一個要“文過飾非”,一個要“君舉必書”;一個要為“自己樹碑立傳”,一個要對後人“申以勸誡”。

    兩種目的,兩個標準,南轅北轍,形成兩種力量的尖銳矛盾和較量。

    而較量的結果常常是,權力壓倒亢直者,屠刀強過筆桿子。

    因此,史官們屢遭厄難。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史官們不能以實記之。

    這才是史官們最痛心的。

    李清照不想她與李衍也這麼較量,更不想違心虛構歷史,所以才想要李衍一個保證。

    李衍笑道:“你看朕是那種不敢正視自己是非功過之帝王嗎?”

    李清照神情一正,道:“唐太宗李世民,亦是千古一帝,不也逼看史官之記載,不也篡改歷史嘛?”

    李衍聽罷,沉默了一會,然後指天明誓道:“朕發誓,絕不看史官所記載,若違此誓,就教我……”

    王氏眼疾手快,一把摀住了李衍的嘴,然後對李清照說道:“官家既已發誓,自然不會反悔,姐姐放心當這史官便是。”

    對於王氏的反應和作法,李衍暗自點了點頭。

    不是李衍發不起誓,而是李清照受不起李衍的誓言。

    一旦剛剛李衍的誓言真的發了,明日諫官必定要彈劾李清照。

    要知道,君事無小事,更何況是誓言大事?

    生長在官宦之家的李清照怎麼可能想不通這個道理?

    所以,李清照趕緊請罪道:“妾錯了,請官家責罰。”

    李衍道:“不必如此,就算剛剛的誓朕發了,也不會連累你的,不過,既然沒發成,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朕保證不會看你所記載,哪怕你告訴朕記了朕荒淫無道,朕也絕不會翻看你所記載,朕這一生的是非功過就由得後人去評說吧。”

    李清照既是說實話也是在試探李衍的態度,道:“官家放心,妾為史官,官家指定跑不了‘荒淫無度’的評價。”

    李衍聽言,先是一怔,然後“哈哈”一笑,道:“荒淫無度就荒淫無度吧,朕不是聖人,怎能不留點話柄讓後人去批判?”

    言畢,李衍就摟著陳麗卿、扈三娘、瓊英、耶律答裡孛以及李衍親自挑出來的二十幾個女侍衛去臥室,他要將荒淫無度進行到底……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19:20
第七百四十四章 力挺到底(求訂閱!)

    …

    李衍讓李清照擔任史官和修纂一部曠世大典的事很快就傳了出去,然後文人大嘩,緊接著就有當世大儒抨擊李衍這一不當的作法!

    史官也就罷了。

    那些文人原來擔心李清照身為李衍的妃嬪,不能直書其事、不掩其瑕。

    後來,傳出來了,李清照逼李衍立誓不翻看李清照所記載,文人對李清照擔任史官的態度才變為默認。

    你道文人為何會如此?

    實是,唐之後,應李世民逼看起居錄,而導致後世帝王全都查看史書,而到了宋朝,史官寫完還要給皇帝檢閱方可編纂。

    這種情況下所記載的歷史,不失真才怪,數十代史官堅持了一兩千年的優良傳統已經蕩然無存。

    如今,好不容易出了李衍這位自信豁達的帝王和李清照這個堅持史官優良傳統的史官,有望將中國人已經遺失了的優良傳統找回來,試問,那些文人哪還能去阻止?

    這裡順便說一句,李衍之所以敢讓李清照如實記錄自己的一生,那是因為,李衍對自己的這一生,嗯……準確一點來說是對自己的第二生,很滿意,不怕別人說,甚至是想讓人去評說,再者說,是非功過也不是你控制住史官的筆桿子就能控制住的,像李世民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親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霸佔自己的嫂子和弟媳,再像趙匡胤搶自己情同手足的兄長柴榮的天下,不全都如實的記在了史冊上嘛,所以,莫不如大方一點,由得史官去記,由得後人去評說,這也能給自己一些警示,畢竟人都有懈怠的時候。

    在李清照擔任史官一事上,文人能讓步,可在修纂曠世大典上,文人可就絲毫不能讓了。

    彙總天下之書修纂一部曠世大典,那可是所有文人都拒絕不了的巨大誘惑。

    先不提這必將名留史冊,只說在這個過程當中能看到無數珍貴的孤本和手稿,就是很多文人所趨之若鶩的。

    可偏偏,李衍將這麼一個天下文人都想擔任的職務交給了一個女人,而且,還是一個婦德有虧的女人!

    世人都同情弱者,因此,不管李衍怎麼給李清照掩飾,都掩飾不了李清照不守婦道委身別的男人的事實。

    在這個時代,對於女人而言,這可是一個致命傷足以將女人打入十八層地獄的致命傷。

    要不是,李清照委身的人是李衍,是功高蓋世、霸道無比的帝王,可能世人已經開始聲討李清照了,甚至是逼死李清照。

    如今,看在李衍的面子上,嗯……確准一點說應該是看在李衍手上屠刀的面子上,文人暫時放李清照一馬。

    可你李清照也不能太心裡沒數了吧,竟然還想染指史上第一曠世大典?

    這讓那些眼睛都快嫉妒紅了的文人怎麼能還能再忍?

    所以,反對李清照主持修纂大典的聲音很快就出現,並且越演越烈,大有李衍不換人他們就不善罷甘休之勢。

    再說回李衍。

    起初,李衍之所以動了修纂一部囊括一切大典的念頭,是因為劉錡和韓世忠打敗南下的金人之後給李衍送回來了推積如山的書籍,李衍去看時發現,其中有些書籍他在前世聞所未聞,也就是說,這些書籍可能全都遺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當時李衍粗略的翻看了一些書籍,發現其中的一些內容是後世之人聞所未聞的,有些理論甚至領先西方上千年,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科學著作,甚至讓李衍這個後世之人都不禁側目,這讓李衍在感嘆中國人偉大的同時,也為它們遺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而感到遺憾,進而動了“不如將它們彙總,然後帶進墳墓當中,留給後世子孫”的念頭。

    這個念頭一生,李衍很快就想起《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這兩部彙總了天下書籍的巨作,進而生出了遺憾和鄙夷。

    前者。

    據說

    當時,朱棣下令把民間所有藏書的孤本都蒐集起來,五花八門,除了低俗的不要,其他種種有一本是一本,統統用來修所謂的新書。

    而說是修,其實就是抄襲,對於收集過來的信息不作任何篩選,全部照抄上去,而且當時全部用的都是手工抄寫的方式,而人工抄寫的過程中指定難免錯誤。

    關鍵是,為了保證《永樂大典》的唯一性,朱棣還下令毀掉了所有書籍的原版本,這其中很多孤本就那失傳了,後人再也見不到了。

    而且,《永樂大典》編撰出來了之後,朱棣還不讓天下讀書人看《永樂大典》只編撰出來了一本,而這一本還被朱棣藏在了深宮之中,作為朱棣文治武功的一種象徵。

    很多人都說,《永樂大典》就是朱棣的一塊遮羞布而已,民間的學子,甚至朝堂的朝臣,是根本見不到這本書的,很多文化自從這本書出現之後就徹底失傳了。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後來朱棣去世,《永樂大典》就被當成了朱棣的陪葬品進入了陵寢之中,他的繼任者根本沒人願意去把這本書留下來當做後人的學術參考之類的。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朱棣之所以修纂《永樂大典》,是要事事向老爹朱元璋看齊(包括修書的內容和方式),加強自身合法性,歸根結底還是心虛所致。

    而不管是這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都可以說,朱棣修纂《永樂大典》的目的不純《永樂大典》的誕生,只不過是朱棣為了掩飾他篡位的事實,用一些其它功績來掩飾朱棣自己的心虛而已。

    所以,如果按照這些人的說法,《永樂大典》的價值,其實並不是很大,只不過是一個帝王粗製濫造的政治工具罷了。

    姑且不論說這種話的人都是些甚麼目的。

    但這其中的確有幾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第一、修纂《永樂大典》時並沒有像修《四庫全書》時那樣一次次的批閱、改進,有粗製濫造的嫌疑。

    第二、《永樂大典》並沒有像《四庫全書》一樣手抄了七部(加上原稿,共八部),然後分地藏之。

    第三、《永樂大典》修成了以後,不讓人看,普通讀書人,乃至朝中大臣,永遠都只能聞有其書,卻不能見其內容,這也讓《永樂大典》失去了其最大的價值。

    第四、朱棣千不該萬不該不該下令毀掉了所有書籍的原版本,令很多文化成為絕響。

    最為讓人遺憾的是,到了後世,《永樂大典》遺失了絕大部份,只剩百分之四。

    這是人類永遠無法彌補的文明上的巨大損失。

    那……是不是說,《四庫全書》就要強過《永樂大典》?

    屁!

    乾隆修《四庫全書》是比朱棣修《永樂大典》用心,而且還弄出來了八部之多,甚至大多傳於後世。

    可這些根本掩飾不了一些更惡劣的事實。

    這個更惡劣的事實就是,在編修《四庫全書》期間,清朝廷大興文字獄。

    如乾隆三十九年,乾隆藉口屈大均的詩詞文章中有悖逆語,遂禁止將他的著作編入《四庫全書》,還刨毀了屈大均的墳墓。

    而所謂的“悖逆語”大體上存在三種情況:

    一是明末清初的學者在他們的詩文中表達一定的反對滿族統治的情緒;

    二是有思念明朝的文句;

    三是在行文作詩時不避清朝的諱,如皇、玄、燁、胤等字不能隨便用,不能避開時需採用缺筆或加筆的方法。

    其實,更多的情況是當時最高統治者的捕風捉影和牽強附會。

    如周亮工有“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句,本來只是一種偶感:在夏日讀書時,從窗中吹來的風把正在讀的書翻亂了。

    可清朝最高統治者卻以為在譏諷滿族人不識字,進而處置了周亮工,何其冤也!

    而每一次文字獄,都有大量珍貴的典籍遺失。

    乾隆上諭:“第其中有明季諸人書集,詞意牴觸本朝者,自當在銷毀之例。節經各督撫呈進,並敕館臣詳晰檢閱,朕復於進到時親加披覽,覺有不可不為區別甄核者,如錢謙益在明已居大位,又復身事本朝;而金堡、屈大均則又循跡緇流,均以不能死節,靦顏苟活,乃託名勝國,妄肆狂狺。其人實不足齒,其書豈可復存!自應逐細查明,概行毀棄,以勵臣節,而正人心。”

    理由雖然說得冠冕堂皇,但是本質上就是,出於維護清朝的統治以及維護他乾隆爺至高無上的尊嚴,他乾隆爺要毀書。

    而且,說毀就毀,並且不是按本毀,而是按種毀,完全不想他修《四庫全書》的初衷。

    據《咫進齋叢書》所載的書目:

    被清朝廷毀的古籍約有二千餘種。

    甚至連明末清初的一些石刻,如觸犯者,也要磨毀,被毀石碑和摩崖石刻,山東有七種,山西有十四種,

    為了使這一文化專制政策落到實處,乾隆和其親近的大臣甚至開列了《禁毀書目》四庫館臣在完成了全書的編纂以後,還開列過《四庫全書未收書目》。

    跟乾隆一比,在編修《永樂大典》的過程沒有出現過一起禁書、毀書的文字獄,對選錄的圖書沒有做任何有意的篡改,連需要的參考書籍也基本上是由朝廷出資收購,而沒有以權力威逼利誘藏書家們自願捐獻的朱棣,不知要強出多少倍。

    而縱觀《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其最終結果都是,為人類留下遺憾,讓人類遺失文明。

    李衍沒有朱棣得位不正的顧慮,又是根正苗紅的漢人,不用像乾隆一樣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更為關鍵的是,李衍是開國皇帝,甚至有可能是千古一帝,所以,李衍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換而言之,李衍沒有朱棣和乾隆那樣的政治目的,他就是純粹想保住人類的文明,保住人類的文化。

    說實話,在此之前,李衍其實沒太將這當成是一個大事在後世,一個人只要有一部電腦甚至是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寫書,修纂一部書而已,多大點事啊,哪怕修纂的是一部曠世大典。

    而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自幼穎悟絕人,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就很適合整理修纂這部大典。

    所以,李衍很隨意的就將此事交給李清照去辦了。

    卻不想,在李衍眼中沒多大的事,卻被文人當成了天大的事,還想逼李衍換人。

    咋的?

    你們想讓朕換人,朕這個皇帝就必須換人唄?

    這個天下讓你們這些文人說得算唄?

    你們是不是忘了北宋是怎麼亡的?

    還不就是皇帝沒有主見造成的。

    所以,別說李清照能勝任修纂大典之職,就是李清照不能勝任修纂大典之職,在這種情況下,李衍也絕不能換人,否則,他這個皇帝以後說話還不跟放屁一般?

    換而言之,哪怕這件事真是李衍做錯了,但為了維護李衍自己的威嚴,李衍也必須將這錯誤進行到底。

    因此,就在文人等待李衍收回成命的時候,李衍突然下令:

    將原蔡京府畫出來,作為修纂曠世大典的處所。

    由李清照任總監修。

    由李衍欽點的十位高官和一百名當世大儒任監修、總裁十位高官,也皆是當世名儒,包括陳公輔、李光、胡銓。一百名當世大儒,皆是當世首屈一指的大儒,各個聞名於世。

    新科進士,與當世布衣名儒,出任纂修,人數不設上限,皆由總監修李清照定。

    暫撥一千名太學生聽用表現凸出者,升賞官職。

    責令各地官員平價購買市面上流通的書籍。

    借天下之書肯借者,實報其往返路費,並給於高額的補助,另將其大名記載於大典之上,隨大典流傳萬世,立功大者(比如借的書多,比如借的書珍貴),酌情升賞,一經抄錄完,立即將典籍原物奉還。

    有書不肯者,也會將其名記載於大典之上,隨大典遺臭萬年,並且,其家族所有人員(九族),朝廷永不錄用,“你手上有孤本不肯借給朝廷抄錄?行,那你就留著,不過,我會讓後人知道:那孤本在你手上,如果你弄丟了,那你就承擔後人無盡的謾罵吧。而且,你和你的家人永遠別想在我大中當官了。”

    修纂大典一部,抄錄九部。

    書成之後,允許天下之人借閱和印售。

    立即著手修纂曠世大典!

    ……

    李衍的這個命令一出,文人又是大嘩!

    他們不鬧還好,一鬧,李衍反倒直接任命李清照為總監修了,並且立即著手修纂這部曠世大典了。

    而且,很多鬧事大儒的名字,竟然也在徵召的名單之上。

    更讓這些大儒憤怒和懼怕的是,沒過多久,錦衣衛就來“請”他們前去修纂大典了。

    這件事無疑讓李衍在文人中的名聲下降了不少。

    可李衍根本不在乎。

    笑話!

    李衍都不怕自己所做的一切被如實寫進史書當中了,難道還怕當世的文人說幾句嗎?

    而且,數千年的經驗告訴李衍,跟文人辦事,就不能商量,那話怎麼說來著,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跟文人辦事,就得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如果這樣事還辦不成,那就讓胡蘿蔔再甜點、大棒再粗點,準能成。

    換而言之,李衍其實還是原來的那個李衍做事,目的性極強,為了成事,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的李衍。

    當然,最關鍵的是,李衍有這麼幹的底氣。

    現如今,李衍已經盡收趙宋原來被金人所佔的領土,而且,中軍還收復了平州,正準備全面收復燕雲,逼得南宋派遣使節前來乞降,逼得西夏派遣使節前來大中交好,甚至逼得金人都請求跟大中坐下來談談,大中如今所擁有的領土已經超過北宋,並且形勢大好,有望趕超漢唐。

    在這種形勢之下,這些許小事怎麼可能影響到李衍的統治?

    而李衍正好還可以借此機會敲打敲打那些被趙宋慣得沒邊了的文人。

    所以,於情於理,李衍都得力挺李清照到底。

    ……

    ……

    PS:這章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19:21
第七百四十五章 西夏使團(求訂閱!)

    水滸逐鹿傳正文卷第七百四十五章西夏使團…

    在天下文人都反對的情況下,李衍還力挺李清照,讓李清照極為感動,進而暗暗發誓一定要幫李衍修纂成這部曠世大典。

    另外,在李衍的建議下,李清照還在汴梁城裡建了史上第一座圖書館。

    此圖書館的具體位置就在,景龍門內以東,封丘門內以西,東華門內以北,景龍江以南,也就是艮岳壽山邊上。

    說起艮岳壽山,不禁有些讓人感到可惜。

    甭管因為甚麼建的艮岳,它畢竟已經建成了,成了一座如詩如畫的園林,成了人類創造的一個奇蹟,成了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趙佶當皇帝的能力不行,但他在藝術上的造詣卻是不容懷疑的。

    上一世,金兵南下時,部分正向東京發運的太湖石遺棄途中,成為後世江南園林中的珍貴景觀上海豫園“玉玲瓏”,高四米,寬三米,細巧秀潤,有七十二個天然孔穴,若以一爐香置於石底,便會孔孔出煙。蘇州留園中有一冠雲峰,高五點六米,以秀挺剔透見長。蘇州環秀山莊、網師園、南京瞻園有名的太湖石。這些均為“花石綱”遺物。

    上一世,金兵攻陷東京汴梁城之後,將艮岳的一批秀石不遠千里運往燕京,後來堆放於北京的中山公園、北海等地,中南海瀛島上也有用艮岳遺石堆砌的假山。

    這些僅僅得了艮岳壽山點點滴滴的遺留,就成為人們歎為觀止的存在。

    因此,趙佶親自設計監工的艮岳壽山如果能夠得以保留,到了後世,它必定是一個名勝奇蹟,能為汴梁城帶來無法估量的旅遊收入。

    只可惜

    當初金人第一次南下攻打汴梁城時,趙桓命人取艮岳壽山的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薪,鑿石為炮,伐竹為篦籬,又取大鹿數千頭,悉殺之以啖衛士雲。

    在趙桓的那個命令之下,艮岳壽山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難以復原的破壞。

    李衍入主汴梁城之後,對趙桓這一暴殄天物的行為嗤之以鼻,他讓人將那些原來被人當成炮石的太湖石撿回來,將伐掉的竹子再種上,恢復了艮岳壽山的一些原貌。

    不過

    李衍這麼做,並不是想像趙佶一樣,自己享受這艮岳壽山這麼做之前,李衍就昭告天下,艮岳壽山修復了之後,除去連在皇宮的一段以外,其它地區全都對外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主題公園,所得收入,一則用於艮岳壽山的維護,二則用於發展教育,興建學堂。

    而史上第一座圖書館也建在艮岳邊上。

    這讓那些文人墨客可以一邊讀書、一邊享受這大好景色。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小目的這樣一來,也能讓艮岳更好的創收,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文人墨客,可都是有錢人,他們絕對願意為了這詩情畫意一擲千金。

    大典修纂,必將是一個很長久之事。

    《永樂大典》的修纂,前後一共歷時了五年。

    《四庫全書》的修纂,前後一共歷時了七年。

    而李衍要修纂的這部大典,指定要強於《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所以修纂的時間也一定要長於修纂《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歷時有可能要長過十年。

    李衍要搞的不是面子工程和政績工程,而是想幹點實實在在的事。

    因此,李衍不想白白浪費這十幾年時間。

    所以,李衍給李清照出了這圖書館的主意,讓李清照將編纂好的大典分批放入圖書館以供天下人觀看學習,另外,將他們所用文獻,也就是他們抄錄的天下之書,一併放進圖書館,以供天下人觀看學習。

    這樣做其實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天下人監督李清照他們修纂的大典,有錯誤也可以及時改正。

    後來,天下大定,李衍將天下畫成了九個大州,設置了九京,在每個京都建了這麼一個圖書館,不過這是很久以後的後話了。

    現如今,歷時了十七年的大典運動,才剛剛開始。

    就在這個當口,西夏的使團來到了汴梁城。

    西夏原來並不是一個獨立國家,而是黨項族拓跋部在很早以前建立起來的一個附屬於漢人王朝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關於黨項族拓跋部的族屬問題,一直存有爭議。

    有人說黨項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吐蕃高原,後來內遷到陝北,他們以姓氏為部落名稱,以部落為劃分單位,拓跋部是黨項八部中最強盛的一個。

    還有人說他們是鮮卑族後裔,因為鮮卑族裡也有一個拓跋部,五胡十六國時的北魏就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也自稱是北魏拓跋部後代。

    甚至還有人大膽猜測,黨項族拓跋部的上層貴族可能是鮮卑拓跋部後裔,而底層群眾則有可能是羌族拓跋部後裔。

    唐朝時,唐朝廷就已開始在黨項族集聚區設立行政機構,任命有威望的部落酋長為州刺史,實行羈縻統治。

    唐末黃巢起義時,黨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抗擊起義軍,一度收復長安,立下戰功。

    於是,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為夏州節度使,賜號定難軍,後又封為夏國公,賜姓李。

    從那以後,黨項族拓跋部首領便世代姓李,形成一個以夏州為中心,擁有銀、夏、綏、宥四州地區的陝北藩鎮政權。

    宋王朝建立後,夏州節度使李彝殷向宋王朝稱臣,宋朝對其繼續實行羈縻統治。

    所謂羈縻統治就是籠絡控制的意思,這是唐宋時期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採取的一種統治政策朝廷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任用其酋長或首領擔任地方官吏,允許世襲,保持其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除了在政治上隸屬朝廷按時朝貢外,其他事務均自行管理,中央政府一般並不干涉。

    這項政策,說起來並不太好聽,但實際上對於鞏固國家政權、穩定社會秩序、促進民族交流與發展,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唐朝地域遼闊,名下的羈縻州比宋朝多很多。

    而宋朝的羈縻州,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西南邊遠少數民族地區。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夏州李氏宗族出現內亂。

    趙匡義認為這是一個消除夏州藩鎮勢力的大好時機,於是詔令夏州留後李繼捧入朝。

    出於種種複雜的原因,李繼捧很快奉命入京,並獻出夏銀綏宥靜五州之地,並表示本人願意居住京師。

    趙匡義大喜,遂授其為彰德軍節度使,同時遣使去夏州,令李氏五服內親都攜帶家屬內遷到東京居住。

    內遷名單上自然也有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

    李繼遷對此十分不滿,他詐言乳母死,借出殯之機,率領心腹十幾人逃往地斤澤。

    此後,李繼遷聚集黨項各部起兵反宋,並派人向遼聖宗表示願意歸附,從而取得遼國支持。

    李繼遷勢力逐漸壯大,不斷攻掠宋朝西北邊地,先後奪取銀州、靈州和涼州,佔領河套平原。

    宋朝當時為什麼不能出動大軍及時將李繼遷剿滅?

    因為那時宋遼已爆發戰爭。

    遼國對中原虎視眈眈,遼國鐵騎對宋朝的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宋朝因此不得不把主力部隊安排在北方前線,無暇西顧。

    可以說,李繼遷是一個讓宋朝西北邊區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發生根本性變化的人。

    宋真宗咸平五年十二月,李繼遷遭吐蕃軍突襲中箭逃歸,景德元年正月去世,其子李德明繼位。

    李德明當上西夏之主後,改變策略,遣使向宋朝求和。

    剛剛與遼國簽署“澶淵之盟”不久的宋真宗,迫切希望西北局面也能穩定下來。

    經過談判,宋夏雙方於景德三年簽署了“景德和議”。

    主要內容是:宋朝委任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封其為西平王,每年賜給銀萬兩、錢兩萬貫、絹萬匹、茶兩萬斤,開設榷場,開展貿易。

    其後三十年間,宋夏基本維持了和平睦鄰關係。

    而李德明在位期間,實行“依遼和宋、向西擴張”的政策他派兒子李元昊領兵西進,消滅了甘州回鶻,又掠取瓜州和沙州,勢力直抵玉門關,控制了整個河西走廊。

    經過兩代人的苦心經營,西夏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

    所以,李元昊繼位後,積極準備脫宋自立。

    宋仁宗景佑五年,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建國號大夏。

    李元昊寫信給宋朝廷,希望獲得承認,但遭到宋仁宗嚴詞拒絕。

    宋仁宗下詔削去其官爵,並懸賞捉拿:誰若能斬殺李元昊,即為定難軍節度使。

    爾後,長達三年的宋夏戰爭全面爆發。

    這次戰爭主要有三大戰役。

    一戰三川口。

    此戰,夏軍包圍延州,採用圍點打援之計,以十萬之眾,將宋朝不足一萬之援軍包圍在三川口,宋軍兩員大將被生俘。

    二戰好水川。

    此戰,夏軍採用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術,在好水川設伏,又是十萬大軍將宋軍一萬八千追兵重重包圍,宋軍幾乎全軍覆沒。

    三戰定川寨。

    這是一場遭遇戰,夏軍以五萬優勢兵力,將不足萬人的宋軍包圍在定川寨,十六位宋國將領壯烈殉國。

    這三戰史稱“鎮戎三敗”。

    鎮戎三敗讓宋王朝大為震驚,當時的宰相呂夷簡哀嘆道:“一戰不及一戰,可駭也!”

    從那以後,宋朝再也不敢做進攻之態,專心一意固守領土。

    那時,西夏雖然三戰獲勝,但也元氣大傷,國庫空空,民不聊生。

    再加上,當時西夏與遼國的關係惡化。

    李元昊遂派人來向宋朝求和。

    慶歷四年,宋夏達成和議:西夏取消帝號,向宋稱臣,宋朝冊封李元昊為夏國主;宋朝每年賜給夏銀七萬兩千兩,絹十五萬三千匹,茶三萬斤;重開榷場互市等等。

    此後幾十年間,宋夏邊境基本和平。

    宋神宗繼位後,任用王安石變法圖強,勵精圖治,欲奮然將雪數世之恥。

    元豐四年,西夏內政發生變亂,宋神宗認為攻佔西夏良機已至,遂發動五路大軍三十多萬人馬,豪壯出征,分道並進,欲會師靈州,試圖一舉滅夏。

    史稱靈州之戰。

    那一戰,夏軍採取堅壁清野、縱敵深入、先疲而後擊的戰略戰術。

    所以,宋軍開始進軍頗為順利,長途奔襲,挺進兩千餘里。

    可是,後來宋軍因糧草不濟,大軍潰退,功虧一簣。

    第二年,宋神宗又對西夏發動進攻,結果永樂城之戰更加慘烈,損失精兵萬餘、將校二百多名。

    宋神宗聞聽敗訊,涕泣悲憤,為之不食,早朝時當廷大哭,大臣莫敢仰視。

    兩次大敗,讓宋神宗滅掉西夏的夢想變成了泡影,這對他的打擊很大,此後不到三年便憂憤而終,年僅三十八歲。

    宋哲宗親政後,啟用新黨章惇為相,對西夏採取強硬的開拓態勢,採用“淺攻撓耕”之積極戰略戰術。

    元符元年,平夏城之戰,擊敗三十萬來犯之夏軍,夏軍總指揮小梁太后差點被擒,她棄儀仗更服飾才勉強得脫。

    自那以後,宋軍基本控制了橫山、天都山一帶。

    元符二年十二月,西夏進誓表求和,遼國也派使者前來斡旋,宋朝迫於當時的形勢同意約和。

    自那以後,宋夏戰爭暫時平息。

    趙佶繼位後,啟用變法派蔡京為相,派王厚、童貫率軍西征青唐羌,收復失地,宋軍兵鋒直指青海湖。

    這引起西夏驚慌。

    西夏急忙發兵,攻擊大宋重鎮會州。

    劉法率軍迎敵,擊敗夏軍。

    宋夏矛盾迅速激化,開始爭奪橫山地區。

    當時,宋朝採取“構築堡寨、步步為營”的戰略戰術,西夏則針鋒相對,築城守險寸土不讓。

    面對宋軍節節蠶食的攻勢,西夏慌了,因為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西夏必亡無疑,因此,西夏又急忙請遼國出面調解。

    天祚帝於是遣使來向宋朝施加壓力,替西夏請求歸還失地,西夏也奉表謝罪,詞極恭順。

    趙佶遂同意歸還崇寧以來新佔之地。

    宋夏又議和罷兵。

    十二年前,環州定遠寨大首領李訛移背叛宋朝,寫密信給西夏統軍梁哆,邀其出兵入宋搶掠糧草,夏軍偷偷入侵,圍困定遠寨達二十五天之久,氣焰十分囂張。

    趙佶命童貫帶兵出戰。

    童貫銜命來到西北前線,立即作出部署,對西夏展開反擊。

    不久,熙河經略使劉法率步騎十五萬出湟州,秦鳳經略使劉仲武率步兵五萬出會州,童貫率中軍駐蘭州,策應兩路大軍。

    劉仲武至清水河築城,留兵屯守,劉法在古骨龍與夏軍展開激戰,斬敵首三千級,大獲全勝。

    西夏的囂張氣焰被打了下去。

    在那之後,宋軍又開始蠶食西夏。

    到了七年前,也就是宣和元年,童貫以种師道、劉仲武為將,分率鄜延、環慶兩路兵馬出肖關,進擊橫山。

    西夏軍大敗,野戰精銳被殲滅殆盡,橫山更是被宋軍全數奪取。

    范仲淹、韓琦、李憲和章楶們埋下的種子,終於在徽宗朝時由童貫摘下了果實。

    宋朝的橫山攻略取得了完美成功。

    這長達幾十年的戰略演變,每一次完善都是宋軍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而最終也證明了不斷完善之後的橫山攻略,對於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毀滅性打擊。

    宣和之敗後的西夏,已經處於亡國邊緣儘管那時西夏的核心地區靈夏等地未受損失,但是橫山的丟失已經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優勢和戰略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的宋軍只需再加把勁,就可兵入興慶府,滅了西夏。

    可惜!

    就在那時,被驕奢淫逸的趙佶倒空了的宋朝,內部亂了,宋朝不得不將正準備收復西夏的西軍調出來平叛。

    緊接著,好大喜功的趙佶,又發動了燕雲之戰,西軍復又北上。

    這讓瀕臨滅亡的西夏,大大喘了口氣。

    再接下來,金人南下,滅了北宋。

    西夏趁此機會收復了絕大部分橫山地區,原地滿血復活。

    就在西夏準備趁宋金大戰顧及不上它的時候,大舉東進,打破困了西夏上百年的禁錮時,大中橫空出世,然後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不可一世的金軍擊敗,盡復金人從宋朝搶走的地盤,讓西夏人驚掉了一地的下巴!

    李乾順跟西夏的一眾高層討論過後,一直認為,大中比大金還凶,不可力敵,力敵必亡,所以,西夏東進之事暫時止步,接下來應該暫時委曲求全,將李衍這個雄主熬死,看看大中下任皇帝怎麼樣,再圖擴張一事。

    於是乎,李乾順立即向大中發出通使的請求,並在大中同意了之後,趕緊派遣使團來到了東京汴梁城恭賀李衍建立大中帝國……

    ……

    ……

    PS:這章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3
第七百四十六章 富華甲天下(求訂閱!)

    …

    這次西夏使中的使團,帶隊的是李至忠,他是西夏宗族,又是兩朝大臣,當初,李乾順之所以能娶到耶律南仙,就是他兩去遼國求親而促成的,如今,李乾順又將他派到大中,其意可想而知,就是沖李衍的女兒來的。

    除了想迎娶李衍的女兒和跟大中結盟以外,李至忠等人此來還有打探一下大中目前的真實情況的任務。

    所以,一進入中界,李至忠等人就開始察看大中如今的國情。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讓李至忠等人大吃了一驚!

    雖然在河東的時候還有一些地區處於混亂之中,可等到李至忠一行接近河南境內,就已經看不到戰火的痕跡了到處都是井然有序,到處都是男耕女織。

    從路人的口中,李至忠等人學聽說,前段時間在河東、河北、河南鬧得沸沸揚揚的張所義軍,隨著張所被南宋罷免,已經土崩瓦解其中大部分被大中招降或是殲滅,小部分逃去了長江以南,或是投宋,或是投李,或是投鐘,總之,大中境內已經見不到他們的蹤影了。

    等李至忠一行來到了東京,發現這裡已與他們之前所知的東京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別了,人口過百萬,富華甲天下。

    讓李至忠等人差異的是,他們在東京竟然看到了不少西域商人(大食商人,也就是阿拉伯商人)。

    這讓李至忠等人大為驚奇。

    要知道,自從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切斷了絲綢之路後,西域商人已經到不了中原了西域商人若想要中原的商品,必須從他們西夏的手中購買,這也為西夏帶來了很大一筆財政收入。

    不成想,西域商人竟然可以繞過西夏來到中原!

    這讓李至忠等人在憂慮西夏有可能要少一筆巨大的財政收入的同時,又不禁有些好奇這些西域商人是怎麼來到東京的?

    李至忠穩住帶他們來到東京的大中官吏,同時派人偷偷接觸那些西域商人,跟他們打聽他們是怎麼來到東京的。

    很快,李至忠等人就得到了一個讓他們憂心忡忡的答案西域商人是從海上來到東京的。

    而且,這些西域商人來到東京的代價很低他們只要付出一筆並不算太多的錢買一張船票,他們就能坐上大中的寶船從朱羅郡無驚無險的到達大中的各個港口,然後他們可以憑藉大中朝廷給他們頒發的臨時護照去大中的任何地方,沿路還有驛館、驛站、驛亭供他們吃住,最關鍵的是,他們還可以用黃金在遍佈大中所有地區的錢莊兌換輕便且在大中通行的紙幣,當然,他們還可以用紙幣兌換黃金,這大大方便了他們貿易,另外,由於可以用大船走海路貿易,商人們可攜帶的貨物也大大的增加,總之一句話,大中的海上貿易比西夏的陸地貿易的優勢大太多了。

    僅此一樣,西夏有可能就會沒了大半的財政收入,這可怎麼辦?

    仔細觀察過後,李至忠等人還發現,東京不僅有西域商人,還有印度商人,以及數量很少的金發碧眼商人仔細打聽過後,李至忠等人才知道,這些金發碧眼的商人來自更遙遠的神聖羅馬帝國,那裡還在西域的西邊。

    另外,不論是西域商人,還是印度商人,亦或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商人,在說起李衍和大中之時,無不露出欽佩之色,都尊稱李衍為東皇大帝,都尊稱大中為大中帝國。

    直到這時,李至忠等人才真正知道大中的厲害。

    這種厲害已經不僅僅是體現在軍事力量上的強大,更體現在文治上,綜合國力上。

    西夏使團帶著沉重的心情隨著大中的官吏來到了汴梁城外。

    在離都亭西驛還有大概一里遠的地方,大中派來與西夏使團接觸的外交官員終於出現之前的官吏,只是負責將西夏使團帶到東京汴梁來,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外交官員。

    雙方一見面,為首的兩個年輕官員就沖李至忠等人抱拳行禮,道:“歡迎夏使來訪,我是鴻臚寺少卿折彥文。”、“歡迎夏使來訪,我是鴻臚寺主簿折知常。”

    一聽折彥文和折知常所報之名,對府州折家極為熟悉的李至忠等人,臉色就是一變他們猜到了折彥文和折知常是府州折家的人,而他們的反應,完全是下意識的反應!

    若問西夏人最恨的是誰,府州折家絕對是首當其衝!

    這數百年來,府州折家已殺死了數以十萬計的西夏人,早已與西夏人結成了死仇,雙方可以說是不死不休。

    而大中竟然安排府州折家的人來接待他們西夏使團,這是何意?難道是不準備跟他們西夏和平共處了嗎?

    不過

    李至忠到底是西夏兩朝元老、數度出使其國經驗豐富的外交家,他很快收斂心神,道:“老朽李至忠,乃此次使中大使。”

    折彥文道:“在西北的時候,就常聽李大人的事蹟,若無李大人,可能已無西夏,李大人於西夏可謂有再造之恩。”

    折彥文所指的是李至忠幫李乾順娶到了耶律南仙,進而才保住了西夏。

    雖然折彥文這話看似是在誇讚李至忠,可實際上卻是在說,如果不是靠著遼國,西夏早就亡了。

    李至忠聽言,臉瞬間就沉了下去,道:“大夏之所以能一直存留至今,而沒像宋遼一樣被滅,那是因為大夏五百萬人上下一心,同進同退,而非李至忠一人之功!”

    折知常面無表情的說道:“至多三百萬,去掉漢人,只有不到八十萬,再去掉老弱,不足五十萬,而僅僅這五十萬中,也並非上下一心同進同退,據我所知,目前西夏共分為三派,他們分別是……”

    李至忠打斷折知常道:“這就是大中的待客之道嗎?如果是,那依老朽看,我們已經沒有去朝見大中皇帝陛下的必要了!”

    折彥文和折知常聽言,沉默了好一會。

    最後,折彥文好像有些不甘的一伸手做了一請的手勢,同時說道:“我們只是負責接待諸位使臣的,真正與諸位使臣洽談的是我們寺卿馬大人,他現在正在驛館等候諸位。”

    李至忠聽言,一甩袖子,道:“走,咱們去見見那位馬大人,若是他也這麼沒禮貌,咱們立即回去,永不與大中結盟!”

    李至忠的話,說得很是硬氣,可細細一品味,就能看出西夏對這次結盟的態度,那就是很希望這次結盟成功!

    折彥文和折知常不著痕跡的互換了一下眼神,然後面帶笑意的跟上了夏使的腳步……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4
第七百四十七章 以後咱們就是鄰居了(求訂閱!)

    …

    因為全程參與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以及之後交割燕京等外交事宜,在與梁山、金、遼的交涉過程中又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最終在宋軍表現極其拙劣的情況下宋國還能得到燕雲,馬擴應該說是出力很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燕雲十六州交割完畢之後,馬擴被從承節郎提拔為遙郡防禦使,成為北宋的中級武官。

    但此後,馬擴可以說是歷經坎坷。

    他先是被同僚誣陷為勾結金人,坐了自己人的大牢。

    後來,他趁著金軍南下的混亂才逃了出來,然後在西山和尚洞建立基地組織抗金。

    但不久之後,他組織的那伙義軍,就遭到了金人的攻擊,他戰敗被俘,又被金人軟禁。

    再後來,中軍北上收復太原,劉錡才將他救了出來。

    之後,他被劉錡派人送到了東京汴梁。

    那時,大中問鼎中原之勢已經顯現了出來,而南宋最多也就是偏安一偶的命運。

    在這種情況下,李衍親自與馬擴談了一次,然後許以四品鴻臚寺卿的高官。

    又有早已投了大中的馬政等人從旁相勸。

    經歷頗多相比幾年前成熟了許多的馬擴,很快便走馬上任了。

    而馬擴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與西夏建交。

    這是鴻臚寺成立了之後的第一個任務。

    因此,馬擴對這個任務非常用心,想要借這個任務為鴻臚寺打開局面。

    多方面考慮之後,馬擴跟朝廷請求,派兩個府州折家的人來給他當副手。

    不久之後,折彥文和折知常就來到了東京汴梁。

    馬擴之所以要府州折家的人前來,一是,折家人最瞭解西夏,二是,他可以用折家人來試探一下西夏對此次建交的態度。

    這就是為甚麼會出現之前的一幕的原因。

    李衍給馬擴的任務是跟西夏建交暫時穩住西夏,不是讓馬擴耍大中的威風。

    所以,試探一下夏使的態度可以,但這事可一卻不可二。

    因此,馬擴親自到都亭西驛外接李至忠等人,然後親自安排李至忠等人食宿。

    整個過程,雖然說不上奢華,但卻可以稱得上是中規中矩,關鍵是,馬擴的態度,雖然談不上熱情,但卻足夠禮貌。

    這讓擔心了一路的李至忠等人,暗鬆了一口氣,心道:“大中還是有談的意向的。”

    雙方短暫的交鋒過後,終於坐下來進行第一次試探性的談判。

    李至忠率先拋出話題道:“我來之前,貴國的軍隊常常侵擾我夏境,有幾次還造成了我方的人員傷亡,你我雙方本無太大的仇怨,應該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免得徒生仇怨,影響你我兩國和平共處。”

    馬擴道:“竟有此事?可不應該呀,沒聽說我軍的哪支部隊出境作戰了……請問大使,不知我軍在哪裡傷到了貴方的人員?”

    李至忠道:“在環州和定邊軍。”

    馬擴聽罷,笑了,道:“陝北何時成了你們夏境了?”從名義上來說,陝北目前應該還是宋土,從實際上來說,陝北目前被中、宋、金三國瓜分,跟西夏沒有半毛錢關係?

    李至忠聽言,不慌不忙的拿出一份文書副本遞給馬擴,道:“此乃大金給我國的國書,馬大人一看便知。”

    馬擴沒有接李至忠遞過來的國書,而是道:“我大中與金國目前是敵對狀態,所以,金國所許諾的一切,我大中均不承認。”

    李至忠的眼皮微微一挑,心道:“都說這馬擴在外交上厲害,如今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你道,李至忠不知道,金國答應的事,在中國不管用嗎?

    李至忠對此太清楚了。

    清楚,李至忠還拿出金國簽署的國書給馬擴看,其實就是想告訴馬擴:“大金為了籠絡我們大夏,給出了這麼優厚的條件,如今我們棄大金而投奔你們大中,你們是不是也給我們這樣的條件?”

    而馬擴正是因為看出了李至忠的打算,才沒有接李至忠遞來的國書,並明確告訴李至忠:金國是金國,我大中是我大中,跟我大中談,拿金國給的條件沒用。

    雖然對馬擴的意思,李至忠心裡跟明鏡似的,可李至忠還是裝作不知的說道:“馬大人既然不願看,那我就說給馬大人聽好了,這裡面有大金將陝西北部約數千里之地劃給我大夏的憑據,所以陝北可以是我大夏的領土。”

    李乾順乘金兵進攻宋朝的機會,派兵將原來宋朝在西夏邊境修築的城堡陸續攻佔,然後他又根據金朝對西夏的許諾,進佔天德、雲內、武州及河東八館地帶,以及宋邊境震武城,之後再攻佔宋朝西安州、麟州建寧砦、懷德軍,乘勝攻克天都寨,圍蘭州。

    不久之後,金將完顏宗弼又派兵搶回了天德、雲內等州。

    李乾順向金國提出質問。

    當時,金軍在戰場上的形勢已經急轉直下。

    金人考慮到,此時不能交惡夏人,免得將夏人逼到大中一邊去,另外最好把西夏也帶進這個漩渦之中,將水攪得更渾,以便他們大金渾水摸魚,於是把陝西北部約數千里之地劃給西夏,以此作為天德、雲內等地的抵償。

    馬擴雖然沒有看李至忠遞過來的國書,但他對此事其實早已瞭如指掌,因為折家早已將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打探得清清楚楚,並上報給了朝廷。

    馬擴道:“這陝西本是宋土,甚麼時候由得金國借花獻佛了,經過我大中的同意了嘛,笑話!”

    李至忠道:“是原為宋土,可大宋已亡,陝北大部分地區被金人所佔,而金人又願意將陝北給我大夏,若是貴國也願意將陝北讓給我大夏,那陝北不就是我大夏的了嗎?”

    馬擴毫不猶豫也毫不含糊的說道:“我大中不願意,也不可能讓你西夏佔了陝北。”

    李至忠不動聲色的問道:“為何?”

    馬擴道:“因為宋國已經將陝中和陝北送給我大中作為我大中皇帝建立大中的賀禮了,所以,陝中和陝北已是我大中不可分割的領土。”

    李至忠聽罷,瞳孔猛得一縮,問道:“貴國跟南宋議和了?”

    馬擴身體一正,道:“正式通知貴國一聲,從今以後咱們兩國就是鄰居了,所以咱們得好好談一談國界的劃分……”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5
第七百四十八章 英雄落幕(上)(求訂閱!)

    …

    中山府城門前,此刻站滿了人。

    為首之人,一個是岳飛留下來鎖住中山府的牛皋,另一人是中山府步將沙振。

    而中山府的城牆上,現在掛滿了中軍的戰旗。

    沒錯。

    中山府已經破了,河北最後一塊抵抗之地,如今也屬於大中了。

    不過

    這中山府並不是中軍打下來的,而是沙振獻出來的。

    這話還得說回到,當初岳飛北上打到中山府。

    當時,陳遘據城而守,堅不投降,岳飛無奈,留下牛皋和一萬大軍鎖住了中山府城,然後親率大軍繼續北上。

    岳飛走後,牛皋一邊清掃河北的反抗勢力、一邊鎖住中山府。

    隨著時間的推移,牛皋盡復河北之地,包括以前跟中山府一樣堅守的河間府,而岳飛也相繼收復了雄州、霸州、易州、涿州、平灤營三州和薊州,兵鋒直指燕京,更重要的是,中軍已經打通了海上運輸渠道,不用再費勁巴力的從陸地上運送糧草輜重了。

    如此一來,在朝廷的命令下,牛皋將鎖住中山府城的軍隊後撤了十里。

    而中山府中,岳飛留給城中軍民的糧食,早就被滿城軍民吃光了。

    餓得發慌的人,甚麼事都敢幹。

    慢慢的,就有中山府中的軍民從城中溜出來找吃的。

    結果

    這些人發現,外面已經從戰火中走了出來,到處都有賑濟點,到處都有稠糊糊的米粥喝,還有免費為人看病的醫棚,而他們就算是被中軍將士碰到,甚至是認出來,也沒有人捉他們,還很好心告訴他們,哪有賑濟點,哪能看病,而且還告訴他們:你們吃飽喝足了,還可以回到府城,沒有人會抓你們。

    很快,整個中山府的人全都知道了這些事。

    於是乎,中山府中的人,三一群、五一夥的外出喝粥,有些人甚至溜出去耕種自家的莊家。

    對此,陳遘等人攔都攔不住,也沒法攔,他們總不能對那些早已飢腸轆轆的人說:“你們別出去喝敵人的粥了,大家一塊餓死吧。”

    最後演變成了,中山府雖然還在堅守,可中山府中的百姓卻已經從戰火中走了出來,甚至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事,讓陳遘等人不禁有些膩味。

    後來,有人化妝成百姓出去一打聽,才知道,北宋已經亡了,李衍成為中原新主,建立了大中,現如今整個中原就只剩中山府還不是大中的了,其餘地方已盡歸大中所有,而且,中軍即將收復燕雲,完成漢人數百年沒有完成之壯舉,而趙構雖然建立了南宋,卻帶人逃去了長江以南,目前正在向大中求和,之前跟中山府聯繫得很緊密的、號稱有二十萬人馬的張所義軍如今已經土崩瓦解,中山府已經完全孤立無援沒有任何堅守下去的意義了。

    知道這些之後,中山府總管向陳遘提議:“要不然,咱們也降了吧?”

    中山府總管的提議,一下子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

    細想想也是,這種情況下,再堅守太原府,還有甚麼意義,再者說,李衍也是漢人,所建的大中也是漢人王朝,而且,大宋又不是大中滅的,而是金人滅的,他們與大中,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幹嘛要抵抗到底?

    可陳遘不聽,仍要堅守中山府,還將提議投降的總管砍了腦袋。

    然而

    讓陳遘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晚沙振就帶人將他一家老小十七口人全部都捉了起來,然後開城獻了中山府。

    牛皋帶兵進入中山府之後,立即奏稟朝廷。

    很快,朝廷就安排幹練的官員,也就是郭永,來接管中山府。

    此刻,牛皋、沙振等人就在等待郭永到來。

    不多時,前面塵土飛揚,一看便知有騎兵到來。

    牛皋見狀,道:“郭大人來了。”

    沙振道:“郭大人不是文官嘛,怎麼會騎馬前來?”

    牛皋道:“想必是郭大人擔心中山府,才以最快的方式趕來。”

    沙振討好牛皋道:“這裡不是還有牛將軍您嘛。”

    牛皋笑道:“在咱們大中,文人不管軍,武人不管民,涇河分明,再者說,老牛我一個粗漢,又怎麼能治理好這至關重要的中山府?”

    就在牛皋和沙振說話之時,百餘騎士就到了近前。

    牛皋和沙振停止說話,然後領人迎了上去。

    一見面,牛皋就率先道:“郭大人!”

    郭永此來,可不僅僅是擔任中山府知府,還擔任河北都總管,負責整個河北的民政,可是說他是河北第一高官。

    不過

    郭永和牛皋互不統屬,因此郭永也不敢託大,所以下馬還禮道:“牛將軍辛苦了。”

    牛皋笑道:“我有甚麼好辛苦的,這中山府又不是我打下來的,而是沙賢弟獻出來的。”

    郭永聽言,看向牛皋身邊的沙振,然後不冷不熱的說道:“陛下對沙將軍獻出中山府之舉高度讚揚,逢人便說,若人人都像沙將軍你這麼深明大義,天下必定早定,對了,我臨來之前,陛下還讓我將賞賜給沙將軍你們帶來,我因為著急來上任,所以將那些賞賜留在了後面,大概三兩日,便能到來。”

    雖然郭永已經儘量克制了,可沙振還是聽出了郭永對他的冷淡,甚至是鄙夷。

    這讓沙振不禁有些尷尬!

    牛皋見狀,替沙振問道:“不知官家給我沙兄弟些甚麼升賞?”,同時給郭永遞去了一個眼神。

    要是打哪哪死守,那中軍就算再能打,也不可能得了這個天下,就算最後勉強得了這個天下,那也一定會是元氣大傷。

    這個道理,李衍明白,牛皋明白,郭永也明白。

    所以,得了牛皋的提醒之後,郭永壓下對沙振的厭惡,道:“陛下賞賜給沙將軍你東京城中的華宅一座,真珠三棵,寶玉十塊,珊瑚一座,瑪瑙、水晶、花犀、若干,金帶一條,寶馬一匹,寶刀一柄,美婢五名,衍幣五萬枚,升沙將軍你為遙郡防禦副使,另外,所有參與獻城之人均有升賞。”

    聽了朝廷給他的升賞,沙振心花怒放,心道:“到底是陛下,出手就是大方,也不枉我背負這投降的罵名!”

    而其他人,無不羨慕沙振所得之升賞,同時也期待著自己得到的升賞!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