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水滸逐鹿傳 作者︰任鳥飛 (已完結)

 
q781009 2019-7-6 16:36:3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05 75148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6
第七百四十九章 英雄落幕(下)(求訂閱!)

    …

    與對沙振不屑不同,對陳遘,郭永是打從心底尊敬,甚至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也不怪郭永如此,實是陳遘真乃當世英雄,且能力極為出眾。

    陳遘二十一歲便中進士。

    初知莘縣,他殫心竭力,政績顯著;

    繼為雍丘縣令,政績亦著;

    政和三年,他升為廣西轉運判官,當時,廣西少數民族首領不願向朝廷進貢,蔡京主張征伐,他基於維護北宋統治,上奏言說:應以安撫為主,切不可輕言戰事。

    因致蔡京忌恨,他被貶歸故里。

    政和五年,陳遘被重新啟用,任商州、興元知府,又擢升給事中,任淮北淮南轉運使;

    宣和二年,他升為龍圖閣直學士,負責管理杭州,他為嚴格財經制度,限制貪污,創“經制錢”,其後總制使翁彥國仿照這種方法,創“總制錢”。

    杭州經戰爭洗劫,河渠受到嚴重破壞,前任知州雖多次請示朝廷,開鑿漕運,但終因缺乏勞力和資金而未實施,陳遘上任後,下令召集真、楊、潤、楚諸郡戍卒二萬多人,僅一冬季之力,就清理完舊有渠道,新開鑿漕運三百餘里,使杭州人飲水和航運困難得以解決。

    靖康元年,陳遘任中山知府、兵馬元帥,駐守中山,金兵南下破東京,圍困中山。

    朝廷命陳適宣旨,要陳遘放棄中山。

    但陳遘決心與中山共存亡,堅壁清野,困守待援,一直堅守到了大中建立,大中趕走金人,收復整個中原。

    陳遘所做的一切,都符合郭永對忠臣、能臣的理解,因此,郭永是打底里佩服陳遘。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陳遘今年才三十七歲,還很年富力強。

    所以,郭永不希望陳遘的仕途就這麼完了,他希望陳遘能為大中所用。

    因此,郭永一到中山府,就將陳遘一家放了,並將陳遘請為座上賓。

    但陳遘對郭永所做的一切都不領情,還大罵郭永不忠於大宋,投賊,為虎作倀!

    郭永沒有跟陳遘爭辯,任由陳遘謾罵。

    不僅如此,郭永走到哪,都帶著陳遘,還甚麼事都不瞞著陳遘,包括目前大中在軍事上取得的進展,甚至還會跟陳遘討論如何治理河北,哪怕郭永說上百句陳遘都不回一句,郭永也是不厭其煩的同陳遘交流。

    也正是因為如此,慢慢的,陳遘就發現,郭永的幹練和愛民如子,而且,他還發現,郭永身上有跟他一模一樣的清官、賢臣品質。

    並且,不僅郭永是這個樣子,大中的官吏大多都是這個樣子。

    而且,大中朝廷的組織結構更為先進、合理、效率。

    在郭永和大中官吏的治理之下,這七八年來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的河北民眾,終於可以大大喘上一口氣,像人一樣活著了。

    這讓陳遘開始意識到,大中上下並不是一群草寇,而是一個合格甚至是更專業的政府,他們能很好的治理這片土地。

    久而久之,陳遘嘴上雖然不說甚麼,心理卻是慢慢的認可了郭永,也有些認可了大中這個朝廷。

    一日。

    陳遘像往常一樣來到郭永的家裡。

    離得老遠,陳遘就發現,郭永家裡竟然掛著白幡。

    陳遘大驚,以為郭永出事了!

    陳遘三步並做兩步衝進了郭永家中。

    結果,陳遘愕然發現,郭永安然無恙的在院中祭奠著甚麼人。

    陳遘大鬆了口氣,然後來到郭永身後,再然後抬頭沖那靈位看去,就見上書四個大字趙立之位。

    陳遘大驚,脫口而出道:“趙立死了?”

    郭永頭也沒回,道:“死了已有七日了。”

    陳遘聲音變冷,道:“是你大中殺了他?”

    郭永不置可否道:“他阻我大中南下一統天下,殺我大中數萬將士,我大中不該殺他嗎?”

    陳遘聽言,沉默了。

    這種事,是算不清楚的。

    趙立是當世英雄,這是不容置疑的。

    可趙立跟大中的血仇,也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大中找趙立報仇,也是理所應當的。

    與此同時,陳遘還有些慶幸,“幸虧我與大中沒有甚麼血仇!”

    又為趙立燒了一會紙錢,郭永悠悠地又道:“只可惜,趙公並不是我大中所殺,至少不是我大中的人親手殺死的。”

    陳遘道:“你這話是何意?是誰殺了趙立?”

    郭永悠悠地說道:“宋康王,汪伯彥,黃潛善,秦檜,動手的是張俊……他是被自己人殺死的。”

    陳遘不信道:“這怎麼可能?”

    郭永沉默了一會,道:“中宋已經議和了。”

    陳遘很快就反應過來,道:“大中的條件之一就是趙立?”

    郭永沒有否認,道:“還有楚州……南宋最近的壓力很快,所以宋康王等人很快就派趙俊將趙立處死,罪名是……投敵叛國。”

    “投敵叛國?”

    陳遘咬著牙重複了這四個字,然後極為心寒的說道:“誰都能投敵叛國,唯獨趙立不能,他若肯投敵叛國,大宋早就亡了!”

    郭永長嘆了一聲,然後說道:“我聽說,是因為趙公人品高絕,他們實在找不到趙公其它的把柄,最後只能通過趙公保留我大中楊沂中將軍寫給他的幾封勸降信而判定趙公要投降我大中。”

    陳遘聽罷,慘然一笑,道:“荒謬!世間怎能有如此無恥之人!”

    郭永沉默了一會,道:“陳公你不是經常問我,為甚麼舍大宋而投大中嗎?”

    陳遘看著郭永道:“你今日要告訴我答案?”

    郭永道:“其實,沒甚麼複雜的,就是,我主賢明,宋主致昏,大中取大宋而代之,是必然之事……我郭永敢拿自己的人頭擔保,此事若是由我主來抉擇,趙公這樣忠肝義膽的大英雄,絕不會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

    陳遘無法反駁郭永此言。

    如果趙立死在戰場上,陳遘絕不會如此無力和痛心,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最後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這讓陳遘如何釋懷?

    沉默了許久之後,郭永突然開口道:“陳公,來我大中吧,我來上任之前,官家特意跟我談起過你,官家對你很推崇,看得出來,官家很欣賞你的人品和才能,你若過來,必然有機會為天下蒼生做些實實在在的事,這樣也無愧你畢生所學。”

    “這……”

    陳遘有些遲疑不定!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6
第七百五十章 大統和議(求訂閱!)

    …

    中宋議和了。

    大中邊打、邊和的談判方式,南宋真受不了,也真支撐不下去了,尤其是在南宋內部不斷爆發內亂的情況之下。

    現如今,鐘相義軍跟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大有當年方臘義軍之勢。

    這也說明了南宋在南面如何不得人心。

    而李成一夥,現在又跟大中眉來眼去,很有投中的意思。

    南宋的當權者,也就是趙構、汪彥伯、黃潛善、秦檜、朱勝非等人,很怕李成和鐘相最終全都投了大中,然後裡應外合一舉滅了南宋。

    萬般無奈之下,一直不肯鬆口的趙構不得不松口,所了不認李衍當爹以外,幾乎全盤接受了大中的條件。

    最後雙方達成的議和協議(也就是《大統和議》)如下:

    宋國為大中的藩屬國,年年向大中進貢、歲歲到大中來朝(宋每年向大中納貢銀、絹各三十萬兩、匹),李衍冊封趙構為宋主,兩國以伯侄相稱,趙構管李衍叫伯父。

    兩國南面以長江為國界長江以北盡歸大中所有,長江以南、海南島以北、東至大海、西以倉山-大巴山為界為宋土,另外江東(長江最下游江南一帶,包括後世的上海)歸大中所有。

    除了這兩條最主要的以外,雙方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條約。

    例如:

    南宋解決趙立和楚州。

    大中不得招降李成和鐘相。

    南宋在一個月內全部撤過長江。

    等等……

    在議和一事上,南宋是很有誠意也很積極的。

    首先,南宋很快就處死了趙立,並讓張俊收編了趙立的部署,將之帶到了長江以南。

    與此同時,趙構將國都從金陵搬到了杭州臨安。

    緊接著,老將宗澤被趙構勒令放棄長江以北的所有陣地,撤去長江以南。

    正巧,宗澤剛剛吃了楊沂中一場大敗仗。

    又有杜充等人在一旁勸說和威脅。

    最終,宗澤不得不含恨帶著其部過了長江。

    不過

    中宋雖然議和了,南宋也全面撤過長江了。

    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並不簡單,主要體現在陝西方面陝西的宋西軍拒絕南宋小朝廷的命令南撤。

    這也難怪。

    宋西軍世代生長在陝西,那裡就是他們的家、就是他們的根,讓他們棄家、棄根跑去蜀地,他們怎麼可能願意?

    這也是北宋滅亡了以後,宋西軍還堅守陝西的根本原因。

    宋西軍不願意撤離陝西,南宋小朝廷也沒有辦法。

    如此一來,大中若想要陝西,就必須派兵去接收陝西。

    說實話,大中上下很不願意這麼幹。

    首先,大中現在實在是抽不出兵力這麼幹。

    其次,大中的將士也不願意幹漢人打漢人的事。

    可目前這種情況下,不打又實在是不行。

    李衍在聽完文武大臣的主張之後,考慮了整整一天時間,才下定決心打!

    不打不行。

    若是不趁著陝西目前混亂無首之際收復陝西,那麼等陝西完成統一上下一心之後,那麼陝西就將難以攻克,必將成為困擾大中的一個頑疾。

    所以,必須要打,哪怕現在的形勢於大中而言很艱難。

    李衍做事,向來是雷厲風行的。

    因此,說打就打很快,李衍就頒下命令,令張憲兵出潼關,令王彥帶領六萬大軍從東京出發走河東過府州全面收復陝西(其實是陝北和陝中。陝南,也就是漢中、安康、商洛以南,按照條約是歸南宋所有的)。

    陝西那裡,目前形勢非常複雜,可以說是四國爭霸。

    因此,單單靠打,是不行的,還得輔以政治和外交手段。

    李衍考慮到,陝西那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是大中在西邊的國界,不僅要與西夏相臨,還與南宋接壤,並且還有可能要跟回鶻、吐蕃(拉薩王系)等西邊勢力打交道,沒有一個放心且能力出眾的得力之大才在陝西坐鎮,絕對不行。

    於是乎,李衍將仇悆從中南調了回來,讓他出任陝西都總管,全權負責陝西的政事和民事。

    除此之外,大中與西夏的談判也在緊張進行當中。

    西夏使團來大中之前,根本沒有料到大中的實力這麼強,也沒有料到南宋會將陝西給大中令大中與西夏接壤,還沒料到大金也要與大中和談,更沒料到李衍堅持不合親不納貢不想將自己的女兒嫁到西夏,哪怕不是親生女兒,哪怕到西夏就當皇后,總之,有太多太多太多西夏使團沒有料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此之前,西夏的打算其實是,利用中軍跟金軍和宋軍南北交戰急需穩住他們西夏之機,讓大中同意他們西夏佔據陝北,而他們西夏所付出的僅僅是,向大中稱臣,將西夏皇后之位給李衍的女兒。

    可現如今一看,這明顯是行不通的。

    不得已之下,李至忠只能派人回西夏請示李乾順:怎麼談?

    就在這期間,中宋開始履行《大統和議》。

    等到李至忠派回去請示的人回來,大中這邊派去收復陝西的軍隊已經出徵了。

    另外,在這期間,河東的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雲地漢兒叛變殺死了朔州守將,劉錡抓住機會果斷出擊,一舉收復了朔州,韓世忠不甘其後,隨後兵出雁門關收復了應州,換而言之,中軍在雲地已經建立了橋頭堡,收復雲地之戰已經打響了。

    大中向陝西派兵和戰場上形勢的變化,給西夏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要知道,誰都不敢保證,中軍會不會集中兵力一舉殺過衡山,然後滅了西夏此時,中軍如果放棄雲地,其實是有這個實力,至少是有這個機會的。

    這就導致,西夏對結盟更加迫切了西夏的一眾高層可不想承受橫掃金軍的中軍的兵鋒。

    還有一事,也促使西夏迫切跟大中結盟。

    這件事就是,在燕雲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大金終於達成內部統一向大中提出議和。

    而中金如果議和,燕雲歸誰先不說,金人勢必要從陝西撤出去,因為陝西離金國實在是太遠了,在失去河東、雲地又遭到中軍攻擊的情況下,金國根本顧及不上陝西。

    其實,在宋、金都退出陝西的情況下,西夏也知道,他們不可能爭過大中。

    所以,西夏現在的目標已經不是佔據陝西了。

    西夏現在更擔心的是,中夏之間的邊界到底在哪,大中會不會要夏軍退回到之前的宋夏邊界,也就是說讓西夏將之前吃下去的全都吐出來,更有甚者,大中會不會集中全力滅掉西夏,要知道,大中如果真和宋、金全都議和了,那中軍可就能抽調出來了,到那時,大中集中全力滅掉西夏,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的。

    ……

    ……

    下章寫了一半,然後卡文了,直到發出這章的時候,也沒能憋出來。

    我再憋一會,如果還是憋不出來,今天就這一章了,如果憋出來,就明早上傳下章。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7
第七百五十一章 朕對你們不好嗎?(求訂閱!)

    …

    趙佶的女兒眾多活下來的,就有二十一個。

    她們中的一些還有女兒,像趙玉盤,自己就有三個女兒。

    她們這些人全都加到一起,比任何一宮的人都多。

    而除了延福宮的宮殿以外,沒有能讓這麼女人和她們的使應全都住下的宮殿。

    這延福宮是相對獨立的一處宮區,在宮城之外,最初是北宋皇帝、皇后遊樂之所,規模並不大。

    趙佶即位後不滿於宮苑的狹小,遂大肆擴建、營造延福宮。

    延福宮擴建以後,幽雅舒適,環境優美,嘉花名木,類聚區分,幽勝宛如天造地設,而且它還連接著艮岳壽山,這使得這裡空氣清新,宛如仙境。

    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李衍不願意將這些帝姬姐妹分開如果真將她們分開,李衍會少了很多樂趣。

    正巧,當時延福宮又收拾出來了。

    於是乎,李衍乾脆就在延福宮給趙玉盤等帝姬劃出了一處環境最好的宮殿當她們的住處,起名“帝姬宮”。

    因為帝姬宮的環境最好,所以,閒暇之時,李衍很喜歡來這裡休息。

    就像此刻。

    李衍就正在與一眾帝姬在這如詩如畫的環境下,大搞BBQ。

    李衍一邊為一眾帝姬燒肉、一邊隨意說道:“趙構壓根兒就沒提接你們去南宋,你們是不是很失望?”

    趙仙郎一邊吃著烤串、一邊說道:“有甚麼好失望的,妾早就想到了,妾九哥那人,看著忠厚,實則工於心計,我們於他而言,沒有任何用處,他怎麼可能花費巨大代價贖我們回去?”

    趙金奴一邊喂著她女兒曹曦月吃烤紅薯、一邊說道:“老九為了江山,連自己的父母、王妃、女兒都不要了,就更別提我們這些同父異母的姐妹了。”

    趙多福一隻手攥著一串烤青椒、另一隻手攥著一串烤雞翅,一邊吃、一邊說道:“就是九哥想接我去浙江,我都不去,那裡亂糟糟的,說不準哪天就讓人給滅了,我可不想再經歷這樣的事了。”

    幫李衍打下手的趙纓絡,說道:“我也不去,我捨不得官家。”

    李衍聽言,探過頭親了趙纓絡一口,然後說道:“真乖,這是獎勵你的。”

    趙玉盤道:“我們的父母皆不在那臨安,就一個老九,還功利心極強,根本不念姐弟之情,那臨安有甚麼值得我們留戀的……我代表我們姐妹表態,只要官家善待我們,我們一定會死心塌地的伺候官家的。”

    現如今,趙佶已經被金人帶去了金國,她們的母親,要麼已經過世,要麼跟她們一樣也在這後宮中,而她們中原來有丈夫或是兒子的,她們的丈夫或是兒子,要麼就是被帶去了金國,要麼就是死於戰亂之中,也就是說,已經無依無靠了,至於趙構,也正像她們所說的那樣,她們根本靠不上,而趙構也從來沒想過要管她們,所以,她們只能選擇認命,安分守己的跟李衍過日子。

    說起來,這並不能怨她們。

    她們只是一群生長在後宮之中沒有經歷過任何風浪的女人,再說她們還處在這個時代,所以,依附男人、依附強者而生存,就是她們的本能,也是她們唯一能做的。

    李衍將烤好的串交給趙纓絡,讓她分給大家,然後來到趙玉盤身邊,之後拍拍趙玉盤十一歲的女兒曾黎的小屁股,說道:“帶妹妹們去玩。”

    李衍此言,立即換來了數道白眼。

    李衍讓曾黎她們離開想幹甚麼,她們這些過來人,哪能不知道?

    一邊暗嘆李衍的精力真是太旺盛了,趙金奴、趙金羅、趙福金、趙巧雲等有女兒的一邊趕緊讓人將她們的女兒帶走。

    已經開始懂事了的趙金珠,也趕緊叫趙金印、趙賽月、趙金姑、趙金鈴一塊離開。

    還沒等曾黎、趙金珠她們走遠,一向性急的李衍,就已經將手伸進了趙福金、趙富金兩姐妹的衣服中,同時說道:“朕對你們不好嗎?這才多久,你們姐妹中,就有近半懷上了朕的龍種,朕多疼你們,你們還不快好好感謝一下朕……”

    ……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李衍也希望過唐玄宗過的那種**的生活。

    可李衍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如果真跟唐玄宗一樣,那大中也必將步唐玄宗時期的後塵先是開元盛世,出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然後一定是安史之亂,讓大中遭難,甚至是滅亡。

    更關鍵的是,唐玄宗晚年十分淒涼,煢煢獨處,形影相弔,好不淒慘,最後憂鬱寡歡而終。

    李衍可不想自己的晚年像唐玄宗一樣。

    所以,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該幹正事的時候,李衍也絕不懈怠。

    就比如與西夏結盟一事,就是李衍親自主持的。

    此事李衍本來也想交給大臣們處理。

    可隨著金人也提出議和,有些大臣竟然提出:莫不如趁此機會滅掉西夏,打通河西走廊,恢復絲綢之路,加強我大中的國力,使大中真正可以比肩漢唐。

    這個聲音越來越大,慢慢蓋過了“大中已經連續征戰多年,也該休養生息一下了”的聲音。

    宋夏兩國之間的仇怨,一點都遜色於宋遼、宋金,甚至還有過之。

    說起來也是,自從李繼遷反宋以來,黨項人真可以說是一有機會就騷擾漢人,百餘年來,就沒怎麼消停過,給漢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再加上,西夏原本是宋國的一部分,李家原本是宋朝的臣子,有叛臣加成。

    以至於,漢人對西夏的恨甚至超過了對遼國和金國。

    這就導致,如今有機會滅掉西夏,人人喊打,有些極端的人,甚至是提出了:暫緩收復燕雲,全力滅掉西夏。

    放棄已經快要收復了的燕雲,讓已經很疲憊了的中軍跑去跟西夏死磕。

    提出這種主張的人,要不就是金朝的間諜,要不就是被眼前的大好形勢沖昏了頭腦,要不就是真傻。

    可讓李衍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

    而“趁此天賜良機滅掉西夏”這個聲音越來越大,現在甚至都已經大到了聞煥章、趙鼎等宰執都快要壓不住了。

    所以,只有李衍親自主持與西夏結盟一事,才不會被那些人將大中帶跑偏了。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8
第七百五十二章 和親(上)(求訂閱!)

    …

    都亭西驛。

    馬擴、折彥文、折知常聯袂從外面走進來。

    離得老遠,李至忠等夏使就看見折彥文和折知常面沉似水,只有馬擴的臉上依舊掛著熱情的笑容。

    說起來,李至忠等夏使恨死了折彥文和折知常。

    此二人,在此次談判的過程當中,不僅將西夏的底細全都上報給了大中朝廷,讓他們極為被動,還總嘗試著阻止中夏結盟,他們甚至懷疑,最近大中吵得沸沸揚揚的“暫緩收復燕雲,全力滅掉西夏”就是此二人或者是他們背後的府州折家提出來的。

    還好

    大中並非全都是目光短淺之輩!

    李至忠等人看都不看折彥文和折知常一眼,而是徑直向馬擴迎了過去,同時極為熱情的說道:“馬相公,看您滿面紅光,可是有甚麼好事發生,還是給我們帶來了甚麼好消息?”

    馬擴笑道:“是有好消息。”

    李至忠道:“哦?甚麼好消息?”

    馬擴道:“官家同意你們提議的大部分結盟條件,還同意納你們西夏的公主為妃了。”

    李至忠聽言,就是一喜,道:“貴國皇帝陛下真是英明,他和我們銀川公主一定會是一對神仙眷侶!”

    馬擴道:“呃……官家要納的不是你們的銀川公主,不,也不能這麼說,官家的原話是,他最不嫌棄的就是女人多,銀川公主端麗秀雅,無雙無對,他很喜歡,不過,官家更想納得卻是另外兩位公主。”

    李至忠等人聽蒙了,“另外兩位公主?可我們大夏沒有其她公主了啊!”

    西夏皇室凋零,成員可以說是少得可憐。

    李元昊以前的就不說了,離現在的西夏太遙遠了。

    只從李元昊說起。

    原本

    李元昊雖說不能與李衍、趙佶這些子嗣眾多的帝王相比,但也有六個兒子。

    可殺母、殺舅、殺妻、殺子、殺大臣的李元昊,天性凶殘,六個兒子,他自己就殺了倆,剩下的,一個練氣功氣忤不能進食而死,一個中了反間計被殺,一個夭折。

    結果,最後只能讓才一歲的李諒祚即位。

    李諒祚雖然好色如命,連自己的親嫂子都不放過,可卻是個短命的傢伙,才活到二十一歲,就死了,只留下一個兒子,也就是李乾順的父親李秉常。

    (李諒祚其實還有一個女兒,不過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狠辣的梁太后給發配到吐蕃合親了。)

    李秉常比李諒祚強點,活到了二十五歲,才死,留下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現在的西夏之主李乾順,小兒子就是現在西夏的兵馬大元帥晉王李察哥。

    到了李乾順這裡,又是人丁不強,李乾順這一生一共才生了三個兒子老大李仁愛,還因為天祚帝的緣故而在幾年前死了,如今只剩李仁孝(後來的西夏仁宗)和李仁友(越王,西夏襄宗李安全生父。)

    也就是說,西夏其實根本就沒有公主。

    那這個銀川公主是怎麼回事?

    這銀川公主,名叫李清露,其實是晉王李哥察的獨女,今年才十三歲。

    李乾順和李察哥這對兄弟,可以說是好兄弟中的典範,哥哥是皇帝,管理西夏所有政事、民事,弟弟是西夏的兵馬大元帥,管理西夏所有兵馬。

    所以,李察哥的女兒也就相當於李乾順的女兒,並且早早的就被李乾順封為銀川公主,又因為西夏只有這一個公主,她也叫西夏公主。

    老實說,西夏壓根兒就沒想過要用李清露和親,他們想的是從大中娶一個公主回去。

    可不成想,李衍堅持不和親不納貢。

    而在草原國家看來,和親才是最有誠意的結盟,也是最牢靠的結盟。

    按說,李衍堅持不和親不納貢,西夏可以不鳥大中,因為他們從大中看不到任何結盟的誠意。

    可李至忠又將大中的真實實力反饋給了李乾順和李察哥,讓李乾順和李察哥很擔心,如果不跟大中結盟,大中會找個藉口滅掉西夏!

    思前想後,西夏高層又反覆商量,最後,李乾順決定,用李清露來和親,你不嫁,我嫁,這總行了吧?

    可讓李乾順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巴巴的來送公主,大中這邊還推三阻四的。

    好不容易等到大中同意了,竟然還橫生枝節,非要納另外兩位公主。

    關鍵是,西夏沒有另外兩位公主啊!

    實在是想不明白大中的葫蘆裡賣得到底是甚麼藥,李至忠只能道:“老夫敢拿向上人頭擔保,我大夏絕無第二個公主,所以,還請馬相公直言,貴國皇帝到底想納誰?”

    馬擴也不廢話,直接答道:“已故梁國相的兩個女兒,尊名,梁仙仙,梁詩詩。”

    “甚麼?”

    李至忠等人一聽,全都大驚失色!

    李至忠等人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可不單單是因為這梁仙仙和梁詩詩並非西夏公主,還因為梁仙仙和梁詩詩的身份實在是太特殊了!

    那這梁仙仙和梁詩詩到底是誰?

    前文已經說了,她們是已故國相梁乙逋的女兒。

    有人可能會說,梁乙逋的女兒就梁乙逋的女兒,也值得李至忠等人如此?

    能說出這話的人,一定不清楚,這梁乙逋和西夏皇室的關係。

    簡單一點來說,這梁乙逋是李乾順的母親小梁太后的哥哥,西夏權傾一時的權臣,換而言之,梁仙仙和梁詩詩應該是李乾順和李察哥的表妹。

    聽到這,有人可能會說,那也沒甚麼呀,也不值得李至忠等人如此大驚失色啊?

    事情怎麼可能這麼簡單。

    在西夏這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出了兩個非常有名的女人大小梁太后。

    她們二人跟北宋打了幾十年。

    而大梁太后的哥哥就是梁乙逋的父親梁乙埋。

    大梁太后和梁乙埋兄妹二人通力合作大梁太后把朝政大權全部委之於梁乙埋,梁乙埋又安排他的子弟和親信擔任要職。他與掌握兵權的都羅馬尾、梁太后的侍衛罔萌訛等三人,組成新的母黨集團,牢牢控制著西夏的最高統治權,同時他們又排斥異己,大肆殘害西夏權貴,打壓西夏的皇權。

    大梁太后死後,小梁太后掌權。

    小梁太后任命梁乙逋為國相。

    可梁乙逋沒有其父的遠見和能力,他與小梁太后也做不到大梁太后和他爹那樣通力合作,不僅如此,他還跟小梁太后明爭暗鬥,慢慢的,他甚至生出了不臣之心,想梁氏代替李氏,想謀朝篡位。

    而小梁太后也是一個狠人,她與西夏權貴合作,不僅將梁乙逋殺了,還將整個梁家滅族了。

    專權西夏三十餘年出了兩個掌權太母的外戚梁氏,自那就畫上了句號。

    不過

    小梁太后到底是梁家人,也未真的將梁氏全都殺光一些無關緊要的梁家人最終其實還是活了下來。

    而其中二人,就是梁乙逋當時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兩個孿生女兒梁仙仙和梁詩詩。

    時光荏苒,二十餘年過去了。

    當時的人,要麼死了,要麼失勢,總之是時過境遷。

    而梁仙仙和梁詩詩也長大成人了,出落的是,亭亭玉立,美豔無雙,傾國傾城,有些老人看到她們,甚至暗暗驚呼:大小梁太后重生了!

    只可惜

    因為梁家與西夏皇室難解難分的恩怨,再加上梁氏徹底沒落了,雖然梁仙仙和梁詩詩生得是國色天香,可是一直無人敢娶她們,導致,她們已經二十三了,還未嫁人,並且過著清貧的半囚徒生活。

    李至忠等夏使萬萬沒想到,李衍竟然要納這兩個女人!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9
第七百五十三章 和親(下)(求訂閱!)

    …

    李秉常去世後,李乾順即位。

    那時,李乾順年僅三歲,根本無法執掌西夏。

    這就導致了母黨專政,也就是小梁太后志政。

    小梁太后掌控西夏政權其間,任用外戚、窮兵黷武,導致西夏民力凋敝,邦國將危。

    到了小梁太后執政晚期,西夏的國勢降到了最低點,北宋趁機來攻,夏軍屢戰屢敗,一度到了滅亡的邊緣。

    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順,看到了西夏的弊端,於是於其十六歲時滅梁氏而親政。

    李乾順親政後,整頓吏治,確定君主集權的體制,結束了累朝出現的外戚貴族專政的局面。

    李乾順還效仿漢人重新指定了西夏的官制,並且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

    在李乾順的勵精圖治下,西夏的國勢慢慢恢復,到了現在,已經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

    另外,李乾順在外交上也非常出彩他立用宋遼之間的矛盾,在宋遼之間左右逢源,一次又一次使西夏化險為夷。

    可以說,是李乾順將走到了滅亡邊緣的西夏又給拉了回來。

    與同一時期的耶律延禧和趙佶相比,李乾順無疑是極為聖明的。

    要不是,李乾順的奶奶大梁太后和母親小梁太后將西夏的底子掏空了,要不是完顏阿骨打和李衍這兩個更聖明的人傑橫空出世,要不是李乾順更多的是一個守城之君不是一個開國帝王,說不準這天下就被李乾順給統一了。

    只可惜

    這世上沒有那麼多如果!

    如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博弈,大中和大金的實力和底蘊明顯要遠遠強過西夏。

    如此一來,西夏若是還想存留於世,那就必須要委曲求全,那就必須要靈活應對。

    所以,李乾順抓住了西夏唯一存留的生機,果斷與大中結盟,暫時避免了戰火落到西夏的頭上,給西夏留了一些喘息之機。

    只不過,這委曲求全,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讓李乾順沒有料到的是,李衍竟然連一個女兒,甚至是連一個女兒的名義,都舍不得,哪怕他用西夏的皇后之位去換。

    李乾順不愧為當世明主,能伸能屈,既然你捨不得大中的公主,那我就給你我大夏的公主,只要你能暫時放過我,讓我可以安心坐山觀虎鬥。

    可讓李乾順又沒想到的是,李衍竟然要梁仙仙和梁詩詩這兩個讓李乾順猶豫不定的女人!

    李乾順連自己視如己出的李清露都舍得,自然不會捨不得兩個跟他沒甚麼感情的表妹。

    可問題是,將與西夏有血海深仇的梁仙仙和梁詩詩嫁到大中去嫁到李衍身邊,會不會起到相反的結果,也就是反而害了西夏?

    這才是讓李乾順最為擔心的。

    見哥哥遲疑不定,李察哥主動說道:“將清露一併嫁過去吧,讓清露看著她們點,不教她們有機會害大夏。”

    李乾順悠悠地說道:“清露天性純良,怎麼可能是她們兩個的對手,她們兩個,聰慧、隱忍又狠辣,簡直就是祖母和母親再世,如果不是早早的就發現了她們的天性,我能不給她們找婆家將她們嫁了嘛,不成想,留來留去,卻留成了禍害。”

    李察哥聽罷,眼中凶光一閃,道:“要不然,我派人處死她們,然後告訴中主,她們暴病而亡?”

    李乾順道:“如果是在中主點她們的名字之前,這麼做自然沒有問題,可是現在,中主已經點名要她們了,再這麼做,無疑會引起中主的反感,也許會因此給大夏帶來滅頂之災也不一定,再有,中主之所以要納她們,就是因為中主不想低咱們一輩,落下話柄,沒了她們,也沒法解決這一難題。”

    你道李衍為甚麼要納梁仙仙和梁詩詩而對李清露模棱兩可,其實就是因為輩分問題。

    別以為這是一件小事。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政治問題。

    這麼說吧,李衍雖然不願意當李乾順的岳父,但也不能讓李乾順和李察哥當自己的岳父,這是國家的尊嚴,容不得李衍和大中的文武百官不小心。

    其實

    梁仙仙和梁詩詩也不是大中好的選擇。

    原本,趙鼎等人其實是想謀李乾順的姑姑或是姨娘的。

    可西夏皇族和宗族實在是太單薄了,根本就沒有比梁仙仙和梁詩詩更合適的。

    沒有辦法,大中才點梁仙仙和梁詩詩的名。

    李察哥長嘆一聲,道:“咱們皇族若是不這麼人丁這麼稀少就好了!”

    李乾順趁機勸道:“你再納些妃嬪吧,沒準能再生個一兒半女。”

    李察哥道:“納再多,也沒用,我那次受傷了之後,就……反正,我此生恐怕就只有清露這一個女兒了,還是你跟仁孝、仁友多納一些妃嬪吧。”

    這是李察哥永遠的痛,李乾順雖然想讓李察哥再納些妃嬪再試試,可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慢慢勸。

    所以,見李察哥無意,李乾順轉移話題道:“中主對於這次結盟還是很有誠意的,所提的條件都不過分,咱們不能因為兩個女人,就放棄這次結盟,所以,我想還是將梁仙仙和梁詩詩送過去吧。”

    的確。

    李衍對目前的天下大勢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

    在李衍的規劃當中,當前第一敵人是金人,當前最重要的是收復燕雲。

    所以,不將金人趕出長城以北,李衍絕不會跟金人善罷甘休。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李衍可以暫時放過南宋,也可以用西夏並不感到為難的條件與西夏結盟。

    反正,這些全都是暫時的。

    李察哥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只是……此二女的確不可不妨,她們長得太漂亮了,我真怕中主禁不住她們的誘惑!”

    李乾順道:“中主乃天下梟雄,豈能被兩個女子左右,且中主好女色喜歡收集天下美女於後宮之中天下皆知,她們雖然有傾國傾城之貌,怕也未必能敵得過中主的後宮佳麗三千。”

    李察哥道:“理是這麼個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祖母和母親可是執掌了咱們大夏三十幾年,若非有她們亂政,咱們大夏如今又怎會如此被動?”

    李乾順聽罷,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那就叫清露一併嫁過去吧,再從全國範圍內挑十個聰慧且忠誠於大夏的美女陪嫁過去,讓她們幫清露對抗梁仙仙和梁詩詩。”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39
第七百五十四章 誠意滿滿(求訂閱!)

    …

    八月。

    當黃橙橙的玉米棒子從試驗田裡收起來,李衍的心終於完全落地了!

    玉米在中國移植成功了!

    李衍重賞了所有的農研人員。

    不僅如此,在交通部、教育部、衛生部之後,李衍又成立了農業部,並且重點成立了農研所,致力改良現有的一切農作物,而且李衍要親自抓此事。

    其實

    起初,李衍將交通部、教育部、衛生部、農業部將傳統的六部當中分離出來,只是想顯示自己對這些部門的重視。

    可在不少政治敏感的人看來,李衍這是準備改制。

    政治敏感度最高的聞煥章、趙鼎等人,在第一時間求見李衍,聊了此事。

    這一聊之後,李衍才真正動了改制的念頭。

    目前,大中的地盤已經不小了。

    關鍵是很分散。

    而且,目前的交通和通訊又比較落後。

    因此,管理起來難度很大。

    所以,要想管理好這個龐大的地盤,必須要從制度上下手。

    李衍與手下大臣反覆聊過了之後,又從傳統六部當中分出了一些部門。

    例如

    李衍打破了幾千年的常規,專門成立了一個商務部,主管國內外貿易,並將該部交給中書門下直管。

    李衍專門成立了發展改革部,負責國家發展改革,也隸屬於中書門下。

    李衍將稅務從地方權力中劃了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個稅務總局,歸三司管理。

    李衍將海關從地方權力中劃了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個海關總署,歸三司管理。

    李衍專門成立了監察部,歸御史台管理。

    李衍專門成立了審計署,歸御史台管理。

    李衍正式成立了科學技術部,大力發展科技科學技術部名義上雖然隸屬於工部,不過也是由李衍親自抓管的。

    等等……

    這次改制,李衍主要就是根據後世他所知道的一些部門,對中央的權力進行細化,將傳統的六部拆開,變成了十幾個部,讓它們相互制衡,相互監督,免得一方獨大,同時將地方上的財權收了上來,並增加督查部門的權力,使其權力僅次於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成為大中名副其實的第四大權力部門。

    說穿了,李衍就是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增加國家的凝聚力。

    因為這次改制李衍並沒有動宰執們的權力,甚至還增加了他們的權力,這使得宰執們幹勁十足,不斷幫李衍完善李衍所制定的框架。

    時間就在大中進行改制的過程當中慢慢過去。

    在這個過程當中,北線的戰場形勢似乎出現了微妙的平衡東路軍,岳飛在數月之內嘗試了很多次,也沒能攻下擁有眾多險關並且由當世第一名將完顏斜也親自駐守的燕京。西路軍,劉錡和韓世忠在攻下朔州和應州之後,金軍改變了戰術,他們仗著擁有當世第一騎兵,從不跟中軍正面對抗,只是不停的在左右騷擾,換而言之就是,打得過,金騎就打,打不過,金騎就跑,而朔北平原又是一馬平川,大大有利於金騎的這種戰術,因此,西線目前也沒有太大的進展。

    到了九月底,西夏的送親隊伍將西夏的銀川公主、西平公主、會寧公主送到了東京汴梁。

    大中朝廷為李衍與李清露、梁仙仙、梁詩詩舉辦了一場很隆重的納妃典禮。

    與此同時,中夏也開始履行中夏同盟。

    同盟條約大致如下

    大中承認大夏為一國,雙方平等交往,為兄弟之邦,李衍與李乾順結為異姓兄弟,也就是說,大中比大夏要高那麼一點點。

    夏軍從陝西撤出,歸還之前佔領的震武城、西安州、麟州建寧砦、懷德軍、天都寨、蘭州。

    大中承認,天德、雲內等長城以外諸州為夏土。

    最重要的一條,中軍從橫山撤出來,將橫山讓與大夏,雙方以衡山天都山為國界其實,中軍在衡山並沒有甚麼軍隊,只有府州折家還把守著幾個要地,另外,宋西軍還佔著一些衡山地區。

    此外,出於政治和經濟上的需要,雙方開設榷場,開展貿易,並將已經被西夏切斷了一百多年的絲綢之路再次打開,中西方的貿易自此全面展開。

    可以說,這是西夏外交使上少有的巨大勝利。

    在此之前,西夏從未得到過如此高度的承認,如此高的名義地位。

    更別說,大中將對西夏最為重要的衡山給了西夏。

    也正是因為如此,西夏對此次結盟非常積極,給李清露、梁仙仙、梁詩詩三位公主陪送了大量的嫁妝牛、馬各萬,另外,還有大量的西夏特產,像灘羊皮十萬張,西夏瓷器十萬件,極品賀蘭石一萬斤,等等……總之,是誠意滿滿。

    除了這些,西夏還派出三萬精兵攻打目前由金軍佔領的天德、雲內等地。

    當然了,這裡面其實也沒有表面上看著的這麼簡單。

    西夏之所以倒向大中,除了大中更強更凶以外,還因為金人違約,將當初許給西夏的天德、雲內等地又搶了回去,然後拋給西夏一塊四戰之地,也就是陝北,想將西夏拉進戰局,將水攪得更渾,這使得雙方結下了很大的仇怨,這也是促使西夏跟大中結盟的原因之一。

    不成想,李衍根本不在乎名義上的得失,直接承認西夏為一國,而且肯付出實實在在的東西,然後與西夏結盟。

    中夏結盟,西夏獲得的好處就不多說了,像保存了西夏,擁有了一個實力強大的盟友,得到了大國的身份,可以跟大中貿易,可以安全發展幾年,等等,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而於大中而言,與西夏結盟,其實也很重要。

    首先,大中暫時穩住了自己的西邊,可以將西邊的一部分軍隊抽調出來。

    其次,大中得到了夏軍的策應,這不論是從實力上,還是從威懾上,都增加了不少。

    再加上,之前大中與南宋議和,南邊暫時也穩住了,也可以將南邊的一些軍隊抽調出來。

    現在,大中終於可以放手跟大金一決雌雄確定燕雲的歸屬了。

    李衍很快下令,從南線和西線各調五萬大軍增援北線,並將大中現有的十萬預備役全都調到北線補充東路軍和西路軍的戰損。

    另外,李衍給兵部下令,再招募二十萬預備役,準備打持久戰。

    從李衍擺出來的這個陣勢,任誰都能看出來,對於燕雲,李衍是勢在必得!

    也就在這個當口,金國的使節來到了東京汴梁城……

    ……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40
第七百五十五章 陛下已經輸了(求訂閱!)

    …

    最近這段時間,李衍一直夜宿西夏宮。

    李衍之所以流連西夏宮,除了出於政治上的需要以外,也是因為梁仙仙和梁詩詩真讓李衍很迷戀。

    套用李衍的原話就是,她們兩個,真像是只妖精,一不小心,就著了她們的道,然後銷魂而死。

    與梁仙仙和梁詩詩這兩隻妖精相比,還未長成的李清露,就顯得太過青澀和太過稚嫩了。

    不過

    李清露也有李清露的優勢。

    首先,李衍的食譜太雜李衍既喜歡梁仙仙和梁詩詩這樣的妖精,也喜歡李清露這樣的半大蘿莉。

    其次,通過接觸,李衍發現,李清露很善良,而李衍一向不欺善,甚至還很喜歡保護善良的人(當然,前題是沒有厲害衝突),所以,從內心深處來講,李衍更願意保護李清露。

    再次,李清露陪嫁來的十個使女很有意思,個頂個的聰慧無比,並且相貌都是上上之選。

    最後,李清露的背後有一個西夏,這是她最大的優勢。

    所以,雖然李衍這段時間一直夜宿西夏宮,但更多時候還是睡在李清露那裡,而不是梁仙仙和梁詩詩那裡。

    如今,中夏結盟已經塵埃落定。

    李衍又有上萬畝良田要澆灌,不能總澆西夏這幾塊田。

    所以,今日下了朝之後,李衍沒再去西夏宮,而是來到了坤寧殿。

    很不湊巧,李衍到坤寧殿時,劉慧娘沒在宮裡她去蕃衍宅看李存去了。

    現如今,李存也已經十三歲了。

    在這個時代,十三已經是成年人了,在一些家庭甚至都娶妻生子擔當頂樑柱了。

    不僅李存,李衍的不少兒子如今都已經超過十歲了。

    按照禮法,他們全都得搬出皇宮居住。

    這也方便他們獨立。

    而蕃衍宅正是他們的住處。

    這蕃衍宅,位於外城,通過一條夾道與皇城相連,原來是趙佶的皇子們居住的宅邸,是政和年間由童貫主持建造的那時,趙佶的兒子們也漸漸長大,宜就外居,於是,建了諸王宅邸。

    據說,當時由於鄆王趙楷最受趙佶寵愛,所以他的宅邸建造的最為宏大,有人據此猜測,鄆王趙楷將來很可能會取代太子趙恆。

    為了避免類似事情發生,李衍命人將當初趙桓居住的宅邸擴大了三倍(為此還將旁邊的兩座宅邸推倒了),然後才讓李存入住。

    也就是說,李衍很明確的告訴天下人:別看朕的兒子眾多,但將來繼承朕皇位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朕的長子李存。

    除了明確李存的太子之位以外,李衍在李存的教育方面,也是極為用心的李衍可不想自己建立的王朝像秦王朝一樣,只經歷兩代,就滅亡了。

    就以給李存選老師為例。

    李衍思前想後之後,並沒有讓聞煥章、趙鼎、許貫忠等人品高絕的人當李存的老師,而是讓有孫刺蝟之稱的孫靜當李存的啟蒙老師。

    另外,李衍準備,等李存再大一點,就親自教導他。

    (幾年後,李存得了一場大病,差點沒能挺過去,李衍考慮到這個時代的人的生命實在是太脆弱了,於是又從自己的一眾兒孫中,選了一些資質不錯的,用相同的方式培養,用以充當李存的備胎,不過這是後話,暫且不談。)

    見劉慧娘沒在,李衍也不急。

    後宮有規定,出宮探望子女的,不得超過兩個時辰,而且,還必須得有十名隨即的女侍衛陪同。

    不用說了,這是為了防止後宮女人出軌的。

    這個規定是劉慧娘制定的,劉慧娘不會帶頭不尊守。

    所以,用不了多久,劉慧娘準會回來。

    因此,李衍並沒有就此離去,而是在坤寧殿裡閒逛了起來……

    不知不覺間,李衍來到了一座庭院當中。

    在這座庭院的正中間,有一個涼亭,裡面背對著李衍坐著一個女子。

    觀女子的背影,李衍發現,她身材高挑,綽約多姿。

    李衍近距離接觸過的美女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李衍的感官比尋常人強出無數倍,以至於李衍現在僅憑背影就能判斷出一個女人是不是美女。

    就以亭中的這個女子為例,李衍敢說,她是絕世美女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且,亭中的這個女子,身上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息。

    這種書卷氣息,李衍只從一個女人身上看到過。

    這個女人就是李清照。

    而眼前的這個女子明顯不是李清照她比李清照要高一點,而且,李衍知道,剛剛才跟自己分開的李清照,現在不在宮中,而是去了大典修纂所。

    其實,這些都不是這個女子最吸引李衍注意力的地方。

    最吸引李衍注意力的是,這個女子身上穿著的竟然是只有李衍的妃子才能穿的宮服!

    李衍的妃子雖然不少,但也不過幾十之數妃子不等同於妃嬪,妃子的地位僅次皇后,一般人根本不夠格當李衍的妃子,就像那些亡國公主和帝姬,現在絕大多數也只不過是些二、三等的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充媛、婉容、婉儀、順容、貴儀、婕妤。

    自己的這幾十妃子,李衍閉著眼睛都能判斷出來她們誰是誰。

    所以,李衍敢肯定,亭中背對自己的自己的這個妃子,自己一定沒有見過。

    這不禁勾起了李衍的好奇心。

    於是乎,李衍抬腿向那個涼亭走去。

    不多時,李衍就來到了涼亭中。

    原來

    亭中女子正在擺旗局,也就是她正在自己跟自己下圍棋。

    女子很專心。

    以至於,一直等到李衍來到她面前,她才發現了李衍。

    不過

    雖說如此,可女子一點都沒有慌亂,而是很穩重的慢慢站起,然後恭恭敬敬的給李衍行了一禮,同時道:“臣妾拜見陛下。”

    看見女子的容貌,李衍的眼睛就是一亮!

    李衍猜得沒錯,該女是一個世間少有的美女,儒雅,端莊,知性,秀麗。

    與此同時,李衍還確定了另外一件事自己沒有見過她。

    李衍沒著急讓女子起身,而是看向她所擺的棋局。

    起初,李衍看這盤棋,也沒甚麼。

    可就在李衍即將收回自己的目光時,李衍猛得又看回這盤棋!

    越看,李衍的眉頭皺得越厲害。

    過了好久,李衍扭頭看向一旁的女子,問道:“你為甚麼要擺這樣的一盤旗?”

    女子語氣平靜的說道:“臣妾就是隨便擺著玩的。”

    李衍看了女子一會,然後說道:“那你我下完這盤棋如何?”

    女子果然與眾不同,沒像很多俗人一樣推讓,而是很乾脆的說道:“陛下請。”

    看了女子那古井無波的俏臉一眼,李衍在女子的對面坐下,然後說道:“你執白,我執黑,你先下吧。”

    女子聽言,沒有去拿棋子,而是十分大膽的說道:“如果按照陛下所說的,這盤棋不用下了,陛下已經輸了。”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41
第七百五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內(求訂閱!)

    …

    “如果按照陛下所說的,這盤棋不用下了,陛下已經輸了。”

    聽了女子此言,李衍眼中精光一閃,然後看著女子久久不語!

    眾所周知,李衍也是一個圍棋高手,大中如今的宰相聞煥章,就是當初李衍用圍棋贏回來的。

    現如今,此事已經成為一段佳話,可謂是人盡皆知。

    換而言之,女子應該知道,李衍也是一個圍棋高手。

    可即便是這樣,女子還敢在李衍面前說“陛下已經輸了”,可見她的棋藝得有多高。

    其實,如果僅僅是這樣,也沒甚麼大不了的。

    李衍的棋藝雖高,但李衍對圍棋的興趣並不大,當初學圍棋,也只不過是為了討好領導罷了。

    因此,輸一盤棋,贏一盤棋,對李衍而言,沒甚麼大不了的。

    可今天這盤棋卻不同。

    這盤棋,李衍輸不起!

    李衍之所以被女子所擺的棋局吸引,並不是因為女子所擺的棋局多有名,或是多高明。

    而是

    這盤棋的白子,在中間位置形成了一條彷彿所向披靡的大龍。

    白龍的上方有一大片黑雲,它是白龍目前最大的敵人。

    白龍的下方有一大片被彷彿被殺得七零八落的黑霧。

    而白龍的左方則有一片看似平和的黑洞,似乎與白龍和平共處,秋毫無犯。

    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女子故意為之,這盤棋竟與大中目前所面臨的形勢十分相似。

    這種棋,李衍怎麼可以輸?如果輸了,那不是意味著大中要輸了?

    所以,盯著女子看了一會,李衍拿起一枚白子放到了棋盤的上方李衍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將自己最大的敵人先擊潰,甚至是全殲。

    女子不慌不忙的迎戰。

    雙方開始在上方展開廝殺。

    可就在李衍的大龍快要將上方撕碎毀掉的時候,下方那團黑霧突然爆發,向李衍的地盤攻來,似有要斬斷李衍的白龍的龍尾之意。

    這時,女子開始同時操控上面的黑雲和下邊的黑霧與李衍的白龍廝殺。

    對此,李衍早有準備,不慌不忙的操控大龍橫掃黑雲和黑霧。

    殺了不知多久,眼見白龍就要擊敗黑雲和黑霧之時,之前相安無事的黑洞突然動了,以一個李衍意想不到的方式加入戰局。

    見此,李衍的眉頭不禁皺起,然後沉著應對。

    女子沒有吹噓,她的棋藝真的極為高絕,可以說是李衍在這個時代遇到的第一圍棋高手。

    在女子的操控之下,黑雲、黑霧、黑洞完美的相互策應,與李衍的白龍殺了個旗鼓相當,殺了個難解難分。

    到了終局。

    李衍的大龍,既沒能滅了黑雲,也沒能滅了黑霧,反到是讓黑洞藉機壯大了,成為黑方最大的一片勢力。

    數子過後,李衍僥倖贏了女子半子。

    只是這棋如果能再下下去,四方熟勝熟負,可就不好說了。

    李衍看著棋局良久,道:“你左邊入場太果斷了,朕之前花了那麼大的心思麻痺這裡,這裡應該不會這麼果斷入場才對。”

    女子悠悠地說道:“自古縱橫之道皆是連弱抗強,連強抗弱乃取死之道,北宋就是因此而亡。”

    女子又看回棋局,道:“如果陛下的大龍沒有滅臣妾這上下兩片棋子之勢,臣妾右邊這片棋子自然可以按兵不動,可一旦陛下的大龍有滅臣妾這上下兩片棋子之勢,臣妾右邊這片棋子怎能不圖自保?陛下捫心自問,若是讓陛下的大龍滅了臣妾這上下兩片棋子,陛下的大龍會放過臣妾右邊這片棋子嗎?”

    李衍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李衍不動聲色的問道:“那朕怎麼做才能穩贏?”

    女子道:“單以這盤棋論,陛下怎麼做,都不可能輕易贏臣妾。”

    李衍又道:“那若是跳出這盤棋呢?”

    女子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陛下能恕臣妾死罪嗎?”

    李衍道:“說吧,不論你說甚麼,朕都恕你無罪。”

    女子聽罷,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跟金人議和。”

    李衍似乎已經猜到了女子想說的就是這個,他不動聲色的問道:“為甚麼?”

    女子很平靜的說道:“攘外必先安內。”

    聽女子說出“攘外必先安內。”這六個字,李衍的眉毛不禁就是一挑,“這個時代有這句話嗎?這不是蔣光頭說的嗎?”

    其實,這是李衍無知。

    “攘外必先安內”其實是源自於“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宋朝宰相趙普的。

    再準確一點說,“攘外必先安內”是趙普的點子,但卻根於趙匡義的治國方略。

    而趙匡義和趙普當時說這話針對的就是西夏的前身李繼遷所率領的黨項人。

    那時,宋遼爭奪北方燕雲,藉著這個機會,李繼遷反宋崛起。

    面對這種情況,趙普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

    後來,即便趙普死了,趙匡義也一直實施“攘外必先安內”的政治方針,也就是停止跟遼國的戰爭,一心剿滅李繼遷。

    套用到現在的形勢,李衍以為,女子的意思是,讓自己跟金國議和,先全力滅掉西夏。

    李衍不動聲色的說道:“哦?你是要朕放棄收復燕雲嗎?”

    女子想都沒想,就搖頭道:“燕雲至關重要,如今的形勢又大大有力咱們大中,陛下為收復燕又付出了這麼多,所以這燕雲是無論如何都得收復的。”

    聽女子這麼說,李衍的神情才變得柔和了一點。

    女子又道:“不過燕雲雖然必須得收復,但未必需要武力收復,陛下也可以通過議和的方式拿回燕雲。”

    李衍不置可否的問道:“金人肯老老實實的將燕雲給朕嗎?”

    女子很篤定的說道:“金人既然主動前來議和,勢必要有拿得出手的條件,而陛下對燕雲勢在必得,天下皆知,所以,金人拿得出手的條件,很可能就是燕雲。”

    說到這裡,女子淡淡一笑,道:“況且,陛下最擅長的不就是邊打邊談嘛,金人如果不給,陛下就接著打好了。”

    李衍聽罷,“哈哈”一笑,道:“你還真瞭解朕!”

    笑罷,李衍又問道:“那你的意思是,朕只要先將金人攆到長城以外,就可以暫時放任金人不管了?”

    女子點點頭,道:“遼國之所以強大數百年,那是因為,遼人可以借咱們中原之勢,遼人有咱們漢人相助,陛下如果將金人趕到長城以外,用不了多少年,金人必將坐吃山空,然後慢慢沒落,陛下只需找一個合適之機,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其滅掉。”

    李衍心知,女子之言,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如果將金人趕到長城以外,是可以先用經濟戰拖垮金人,然後再收拾金人。

    李衍沉吟了少許,又道:“那你所說的安內,是教朕先對付西夏嗎?”

    讓李衍有些意外的是,女子竟然連想都沒想就道:“臣妾所說的安內,是先安定大中內部,然後……滅了南宋。”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42
第七百五十七章 鄭太后(求訂閱!)

    …

    “滅了南宋?”

    聽到這裡,李衍對女子的感觀徹底變了,不再將她當成是一個有不良居心的人了。

    李衍為甚麼會如此?

    因為持女子這種論調的人,不止女子一個除了女子以外,還有很多,這些人中包括,聞煥章,趙鼎,許貫忠,孫靜,蕭嘉穗,王倫,陳康伯,等等很多大中重臣。

    隨著跟西夏結盟、金人來議和,不少人,或是出於對當前局勢的分析,或是出於對和平的渴望,請求朝廷跟金人議和。

    當然,更多的人,出於對金人的恨,請命中軍滅了金國。

    而有大局觀的一些人,跟女子一樣,提出了,收復燕雲之後,可以暫時放任金國,然後休養生息,再然後全力滅掉南宋。

    在這些人眼中,長城以外的貧瘠之地,有如雞肋,要與不要,意義不大,而南宋所佔的富饒的南方地區和有天下糧倉之稱的蜀地才是大中勢在必得的。

    這些人還提出:

    首先,南宋隔開了大中的領土,讓大中收尾不能相連,長久下去,可能會造成中南半島脫離大中。

    其次,南宋孱弱,內部問題多多,滅南宋比滅金國容易多了。

    再次,中宋之間有著無法消除的仇恨,南宋求和,一定是緩兵之計,待南宋解決了其內部問題之後,勢必要找大中報仇,即是如此,莫不如先下手為強。

    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中原地區雖然也適合耕種,但太看天吃飯了,如果遇到前幾年的連年災荒,那麼中原地區,不僅不能自給自足,還需要其它地區支援,而南宋所控制的江南地區和蜀地則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即便是遇到災年,江南地區和蜀地也一樣可以自給自足,並且有大量的盈餘,這麼說吧,北宋末期,趙佶揮霍無度,甚至是往死裡敗禍,那時又趕上了連年災荒,可即便是那樣,北宋依舊能勉強支撐,這皆是因為有江南地區和蜀地所提供的源源不斷的支持,所以,大中若想安穩,若想擁有萬代不敗的江山,就必須也要跟北宋一樣擁有富饒的江南和天下糧倉蜀地當後盾。

    在說了先滅南宋的原因之後,這些人又分析了可以暫時放過金人的原因:

    一、正像女子所說的這樣,遼國之所以強盛,之所以統制了北方數百年,那是因為遼國一直佔據著燕雲,那是因為有漢人的文明支持,而金人被趕出長城以外,必然慢慢失去漢人的文明,進而退化成茹毛飲血的野人,到那時,只需用經濟手段,輔以一些其它手段,像分化,像離間,像挑唆別的草原勢力與金人交戰,等等,用不了多少年,金國就會走向沒落。

    二、金人如果退到長城以外,那麼大中只需在燕雲、平灤營三州駐守十萬精銳大軍,金人就別想再來中原,進而也就不足為懼,而與之相反的是,長江雖然也是天險,但因為它太過綿長,根本無法全面防守,所以,南宋若想向大中發起進攻,隨時都可以威脅大中的邊境。

    三、金國內部也是矛盾重重,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制有嚴重問題的金國,矛盾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尖銳,或許到了某一時刻,金國可以不攻而滅。

    其實

    李衍已經被這種說法說動了。

    這裡不僅僅有聞煥章等人所說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非常現實的問題:

    例如,這些年來,中軍一直南征北戰,真是兵老師疲了,得好好休整一番。

    例如,雖然有高麗、日本、台灣、甚至是中南地區支持,可中原地區的缺口實在是太大了,高麗、日本、台灣、中南地區絕不可能長久背負這個負擔。

    再例如,雖然大中佔據了中原地區,也平定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但這並沒有完陝西地區,宋西軍還在抵抗大中的統治,河東地區也有部分金軍、部分宋軍以及數不清的寇匪在垂死掙扎,還有未來的燕雲地區,不說收復的過程,就是收復了以後,也必定會有不少抵抗勢力,這些可全都需要時間來平定,更重要的還是平定了之後的治理,那話怎麼說來著,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難,河東、河北就不說了,雖然被犁過幾次,但畢竟有漢人治理了上千年的底子在,還算好治理,真正難治理的還是燕雲,那裡可是被胡人佔了幾百年,所以,大中需要時間好好治理這些地區,否則之前的努力,可就全都白費了。

    等等……

    所以,見女子也是這個論調,李衍對女子放下了戒心。

    女子遲疑了一下,解釋道:“臣妾並非故意擺棋局吸引陛下,然後藉機勸說陛下,今日之事,更多的是巧合,臣妾在這裡是等皇后娘娘的……臣妾知道陛下不喜歡後宮干政。”

    李衍看著女子的眼睛,問道:“你這棋局是準備給皇后看的?”

    女子沒有否認,道:“這兩天,臣妾一直在與皇后娘娘探討此事。”

    李衍盯著女子漂亮的杏眼看了一會,悠悠地說道:“趙佶如果肯聽你的話,北宋可能就不會忘了。”

    沒錯。

    李衍已經猜出女子是誰了。

    她就是趙佶的皇后、北宋最後一個太后,顯肅皇后鄭氏,也就是鄭太后。

    這沒甚麼難猜的。

    李衍的妃子是有數的,她們每一個,李衍閉著眼睛,都認出來。

    而李衍唯一一個沒見過的,就只有鄭太后一人。

    當初,李衍之所以納鄭太后為妃,完全是出於打擊趙氏的目的,並沒有其她意思。

    另外,李衍聽說,鄭太后如今已經四十四了,比李清照還要大兩歲,比自己大了整整八歲。

    所以,李衍對鄭太后也就沒有甚麼想法了。

    這也就導致了,趙佶的妃嬪,李衍都快玩遍了,也沒見過鄭太后。

    聽了李衍之言,鄭太后沉默了一會,道:“他並不是一個壞人,就是……玩心太重了。”

    李衍又道:“那趙構呢,他也應該算是你的兒子吧?你怎麼讓朕滅了他的江山?”

    鄭太后想都沒想,就道:“他不是臣妾的兒子,臣妾的兒子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死了。”

    言畢,鄭太后又在心裡補充了一句:“我的兒子若是不死,大宋又怎會亡,他一定能力挽狂瀾……”

    李衍能理解鄭太后對趙構的恨,若非趙構見死不救,北宋也不可能這麼輕易的就亡了,趙佶他們也不會被捉去金國。

    所以,李衍並沒有懷疑鄭太后說的話。

    又打量了宛如二十歲出頭的少婦的鄭太后一會,李衍突然道:“過來朕這裡坐。”

    鄭太后沉默了一下,然後低著頭說道:“臣妾四十四了。”

    李衍聽罷,哈哈一笑,道:“無妨,朕的胃口好,就想嘗嘗趙佶的正妻是甚麼味道!”

    聽了李衍這霸道之言,鄭太后又沉默了一會,然後緩緩站起身來,再然後慢慢向李衍走來。

    在鄭太后離李衍還有一段距離時,李衍就伸出手一把抓住了鄭太后的手臂,然後往懷中一帶,鄭太后跌就坐到了李衍的懷中……

    ……
q781009 發表於 2019-7-13 20:42
第七百五十八章 壯士斷腕(求訂閱!)

    …

    大中太子府的書房中。

    孫靜和李存正對金國的皇權結構進行分析。

    李存道:“金國的皇帝和大臣之間幾乎沒有什麼界限,君臣之間可以說沒什麼制度可言,皇帝和貴族大臣們共同治理國家、共同掌管國家軍隊,這種制度在打天下的時候,可以上下團結一心,使金人所向披靡,可在治理天下時,那些貴族,往往不會考慮國家的利益,只會考慮他們自己的利益,因為國家不是他們的,這就會對皇權形成極大的制肘,當雙方的利益出現對立的情況,那些貴族一定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抵抗皇權,一次兩次,皇權也許可以避讓,但時間長了,皇權必定要謀求反擊。”

    孫靜問:“皇權為甚麼一定要反擊?”

    李存答道:“一個國家,要想穩定,要想發展,要想抵禦層出不窮的考驗,就必須要高度集權,就必須要有統一的聲音,否則這個國家一定會因為內部矛盾太多而不強,甚至瓦解。”

    孫靜又問道:“金國是靠完顏氏家族來維繫的政權,這不能形成高度集權嗎?”

    李存答道:“不能,而且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宗室的權力太大,甚至大到了可以將皇帝拖下去打二十板子的地步,這種權力架構,是最危險的,只要是人,就會有私心,在面臨利益分配的時候,就會出現多個聲音,進而使得體制反應僵硬,無法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而且,一旦利益太大,宗室甚至有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將皇帝換掉,這種情況下,別說中央集權了,就是皇帝自身的安危都沒有保證。”

    孫靜道:“那殿下覺得,該如何處理此事?”

    李存似乎早有準備,脫口而出了四個字:“壯士斷腕。”

    孫靜聽了,老懷大慰!

    雖然李存的見解不免還有些稚嫩,但他明顯已經能看清問題的實質,並且已經有了帝王處事的魄力。

    孫靜沒有去評說李存的回答是對還是錯,帝王應該學會自己認清對與錯,而不是聽臣子說是對還是錯。

    孫靜慢慢站起身來,同時說道:“殿下,今日就先到這裡吧,老臣再給殿下留個作業,殿下分析一下咱們大中可有這樣的隱患,明日咱們來探討此事。”

    李存心道:“我大中當然不存在這樣的隱患,在我大中發展的過程當中,我父皇非常注重各方勢力的平衡發展,又非常英明的將文武分開,使他們不互通,進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威脅,更關鍵的是,我父皇功蓋眾人,威在天下,大中文武百官數千,無一人對我父皇有威脅,我父皇又沒有宗親,最早跟隨我父皇打江山的老兄弟,又早已不在權力的中心,我大中豈會有完顏宗氏那樣的威脅……”

    孫靜的話音一落,李存就在心中快速分析大中目前的情況。

    不過

    這並不影響李存禮送孫靜離去。

    孫靜和李存來到門口,發現劉慧娘正靜靜的站在這裡似乎她已經在這裡站了很長時間。

    孫靜趕緊下拜道:“微臣孫靜,見過娘娘。”

    劉慧娘道:“孫先生請起……你們剛剛的論答,本宮全都聽到了,官家給存兒找了一位好老師。”

    孫靜很鄭重的說道:“能為大中培養繼承人,是老臣此生最大的榮幸,所以,即便是死,老臣也死而無憾了。”

    孫靜教李存的東西太多了,很多已經觸犯了禮法,很多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也就是說,是絕不能擺到桌面上說的東西。

    可孫靜不管,一股腦的全都教給了李存。

    這些如果真追究起來,那孫靜有可能會在劫難逃。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是以仁孝治天下,大臣們最喜歡的皇帝是宋仁宗那樣的皇帝,而不是孫靜教給李存的這些東西,孫靜想讓李存變成的帝王。

    所以,孫靜要承擔被人彈劾的風險,甚至有可能會成為李衍的替罪羊。

    劉慧娘道:“官家是何等擔當,豈會讓有功之人受委屈?所以,孫先生放心,你一定可以長命百歲。”

    得了劉慧娘的承諾,孫靜無喜無悲,而是恭恭敬敬一拜,道:“謝謝娘娘,謝謝官家。”可能,真像孫靜所說的一樣,能為大中培養繼承人,他已經看淡了自己的得失,甚至是自己的生死。

    孫靜很快又道:“微臣府裡還有些事,就不打擾娘娘和殿下說話了。”

    劉慧娘出宮也有一陣了,在李存這裡待不了太長時間,所以順勢道:“孫先生請便。”

    言畢,劉慧娘給隨身的嬤嬤使了個眼色。

    嬤嬤見狀,沖孫靜一伸手,同時道:“我代娘娘送孫大人。”

    說這話的同時,嬤嬤從一個侍女手上接過一個錦盒,拎在手上。

    不用說,這一定是劉慧娘賞賜給孫靜的東西。

    孫靜沖劉慧娘和李存行了一禮,然後就和嬤嬤一前一後走出了太子府。

    等孫靜和嬤嬤走遠,劉慧娘展顏一笑,然後沖李存招手道:“快讓我看看,我的存兒長高了沒有!”

    李存聽言,很沉穩又不失親近的來到劉慧娘身前,道:“兒臣見過母后。”

    十三歲的李存,跟李衍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其實,不只李存,李衍的兒女長得都很像李衍。

    對此,李衍不只一次感嘆自己的基因強大。

    不過

    李存雖然長得像李衍,但性格上卻更像是從小將他帶到大的劉慧娘,沉穩,自律,包容,有決斷,政治敏感度高,且有很強的危機意識。

    對於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帝國皇位繼承人,劉慧娘非常滿意。

    劉慧娘相信,未來李衍將皇位傳給她兒子李存,她兒子李存一定能帶領這個帝國繼續走向輝煌。

    劉慧娘比了比李存的身高,發現李存已經比她高了,進而高興道:“我皇兒真是長大了,得給我皇兒研究一門親事了。”

    李存道:“此事全由母后做主。”

    劉慧娘道:“我知皇兒你的心思,一定會給你找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做你的妃子。”

    好女子得慢慢挑選,不是著急的事,而且李存明顯不怎麼關心此事,所以,劉慧娘很快就越過這個話題,又道:“最近皇兒都在看甚麼書?”

    李存道:“孩兒最近正在讀《資治通鑑》,這是父皇教孩兒讀的,父皇還說,等孩兒將這書讀透,就讓孩兒跟他處理國事。”

    劉慧娘聽罷,不禁心道:“官家這麼快就要開始親自培養存兒了?真是聖明!”

    這也是劉慧娘最喜歡李衍的地方雖然李衍的私生活一塌糊塗,但李衍在大事上絕不糊塗,也不含糊,尤其是對她們母子,絕對是盡到了夫父之責!

    ……

    ……

    ps:快階段性小結了,我要好好想想,怎麼結這段。

    另外,本書離尾聲也不遠了,可能也就是三五十萬字,甚至更少,就要完結了。

    所以,我得多想想,儘量把最後這段寫好。

    那個……說了這麼多,其實真正想說的是,今天只寫出來了一章,卡文,有點不知道後面該怎麼下筆了……

    抱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q781009

LV:9 元老

追蹤
  • 868

    主題

  • 47982

    回文

  • 1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