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探險] 天眼 作者: 景旭楓(連載中)

 
mk2258 2013-3-10 21:58:33 發表於 科幻靈異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05 66855
Babcorn 發表於 2018-4-1 12:48
第四卷 督師祠堂 第十二章 督師祠堂-1

    放下線人的電話,我激動良久!我對中國歷史,尤其是明末清初那段歷史甚為熟諳。線人說的事情,就與那段內憂外患的歷史有關,是和明末著名抗金英雄袁崇煥有關的事情。

    當年袁崇煥中反間計被處極刑,死後,帳下佘姓義士冒死從廣渠門外旗杆上偷下袁崇煥首級,埋在自家後院,並終生為袁崇煥守墓。佘義士後人,現已是第十七代,這三百多年來風風雨雨,他們依舊為袁崇煥忠實地守墓,袁崇煥祠堂就在廣渠門內花市斜街五十九中學校內。這次由於北京市政改造,新建廣渠門大街將橫跨袁崇煥祠堂,北京市政府斥資五百萬元,準備將袁崇煥祠堂整體搬遷,並重新修建,線人建議我如果有空去作一次採訪。最後他在電話中重重嘆了口氣,道:「袁崇煥是一個岳飛、文天祥一樣的民族英雄,然而這幾百年來卻沒得到任何重視,為他做一做宣傳,也是應該的。」聽完這一番話,我也不由深深嘆了口氣。

    放下電話,我沉默了很長時間。

    趙穎見我放下電話,良久沒有說話,向我詢問。我把線人說的事情講與她聽,又將袁崇煥的事蹟約略向她講述了一遍。趙穎聽罷,點了點頭,道:「應該去看一看,袁崇煥確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英雄,記得中學歷史老師講到這一段時,曾感慨道:『若不是當年崇禎中了皇太極反間計錯殺袁崇煥,歷史一定會改寫!』」

    聽到趙穎又提到皇太極,我猛然一怔,馬上想起來,對!記得當時我們懷疑到皇太極並非正常死亡,腦中第一反應就是誰是皇太極最大的敵人,才會有試圖謀殺的動機,而當時能夠想到的人,就是多爾袞與袁崇煥兩人。

    我將心中的想法告訴了趙穎。趙穎聽我又一次提到那件事情,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道:「或許有一定道理,不過經過了這麼多年,不一定能夠查到什麼了。」我也知道趙穎的意思,於是點了點頭,不再提這件事情。

    第二天忙完一天工作,傍晚時分,我獨自來到廣渠門花市斜街尋找袁崇煥祠堂。五十九中學就在花市斜街一條胡同裡面,但並不好找,胡同七彎八拐,問了數次才找到。學校門口沒有任何關於祠堂的標識,我問過校傳達室看門的老大爺,確認袁崇煥祠堂就在校內,老人聽我是來拜訪袁祠的,嘆了口氣,給我開了門。

    老人告訴我,來拜訪袁祠的人並不多,袁崇煥名氣不大,而且很多人並不知道袁祠就在這裡,這些年若不是佘老師一家拚死保護,祠堂恐怕早被拆好幾次了。聽了老人的話,我默默嘆了口氣,沒再說什麼,走進了校園。

    按照老人指點,繞過傳達室,走過兩排校舍,再穿過操場,遠遠是一堵斷牆。跨過斷牆,後面一片斷壁殘垣,甚為荒涼,角落裡幾個孩子在一塊斷碑旁跳上跳下,正在玩耍。我走過去,小孩子見我過來,遠遠跑了開去。我在石碑旁蹲下,雖然是斷碑,但不知被誰擦拭得異常潔淨,這是石碑上半部分,上書兩個大字「有明」,我抬頭在院落裡尋找,果然另外一邊牆根之處,又有一塊斷碑,我走過去,只見上面寫著「袁大將軍之墓」。不錯,這兩塊斷碑,就應該是袁將軍的墓碑了,上面書寫的應該是「有明袁大將軍之墓」。

    我唏噓良久,站起身來,繞過這個院落,後面是一片不大的空場,兩座小小墳冢就在空場中央,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太太拿著一把掃帚,正在費力打掃。我走向前去,老人並沒有抬頭,依舊默默掃著。我走到中間那座稍大的墳冢前,墳前一張粗陋的木製供桌,上面供一塊牌位,上書「有明袁大將軍靈位」,旁邊一塊靈牌稍小,寫著:「佘家列祖列宗之位」。

    我站在墳前,不由得又一次想起袁崇煥的故事,一時間感慨萬千。既感慨佘家忠義,又感嘆袁崇煥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呆立良久,才在墳前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起身的時候,發現一直掃地的老太太突然停住,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暗暗點了點頭,嘴邊露出一絲嘉許的微笑。我想起此行的目的,或許這位掃地的老太太就知道佘家後人的下落。

    我向老人詢問,老人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答道:「我姓佘,就是袁將軍第十七代守墓人。」我一時愣住,萬沒想到在我心中異常高大,英雄一般的人物,竟是如此普通。老人看來已過花甲之年,滿面滄桑,一身普普通通洗得發白的舊工作服,頸間掛了一張月票,一串鑰匙,手持一把巨大的掃帚。

    我愣了許久,才將此行的目的講與老人。老人又笑了笑,道:「來吧小夥子,到家裡坐坐,坐下再聊。」我跟著老人轉過身來,向老人住家走去。轉身的時候我看見老人留著一條長長的發辮,直垂腰間,不覺甚為詫異。老人看見我的表情,笑道:「這條辮子是二十多年前開始留的了,我曾發過誓,如果不能重修袁將軍祠堂,不剪去此辮。」我點點頭,心中一陣感嘆。

    跟隨老人繞過幾堵圍牆,前面是幾間破舊的平房,老人打開房門讓我進去。我在屋中坐下,不由得暗自打量屋中陳設,只見房中四白落地,收拾得甚為乾淨整潔,只是屋中家具已是那種早已過時的破舊家具,房中電器也是少得可憐,看來佘老師一家生活甚為清苦。

    寒暄了幾句,我問起這次搬遷袁祠的事情。從佘老師的敘述我才知道,原來解放後政府曾一度對袁祠非常重視,但「文革」開始,祠堂被紅衛兵破壞,隨即又搬進數十戶人家成了大雜院。「文革」結束,佘老師夫婦前後奔忙二十多年時間,其中歷盡艱辛、受盡白眼,才終於引起社會各界和市政府的重視。借這次擴建廣渠門大街,由於新街將橫跨現在祠堂,政府特意撥款五百萬元,再加上先前社會各界捐款,準備將袁祠整體拆遷至離原地二里左右事先預留好的一塊空地上。搬遷後,會對袁祠重新修葺,對外開放,並被市政府列為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Babcorn 發表於 2018-4-1 12:49
第四卷 督師祠堂 第十二章 督師祠堂-2

    佘老師說到這裡,不由嘆了一口氣,道:「到今天,我才算是對先祖有了一個交代,我不能讓我們佘家十七代三百多年守墓歷史,毀在我手上,現在我就算立刻死了,也能安心地去見佘家列祖列宗……嗯,還有袁將軍!」老人說到這裡,眼睛不由得已經濕潤。我也沉默半晌,一時不知該如何勸慰。沉默良久,老人悠悠嘆了口氣,說道:「好了,不說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對了,你是記者,如果有空,多寫寫袁將軍,袁將軍可是一個岳飛、文天祥那樣的大英雄,我們炎黃子孫應該記住他!」我點點頭,答道:「我也是這樣想的,袁將軍是我最敬重的英雄,我一定會竭盡我的微薄之力,讓更多人知道袁將軍的故事。」老人點點頭,神色之中甚為欣慰。

    提起袁將軍,老人一改剛才惆悵神色,將祖上傳下來的袁崇煥將軍的故事娓娓道來,這些故事中有我所熟知的,更有許多我從未聽說過的,直聽得我熱血沸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最後說到袁崇煥將軍死後的事情。原來袁崇煥被處極刑後,全身骨肉均被當時誤認為他是漢奸的京城百姓吃光,僅剩一顆頭顱,那還是因為崇禎帝要留下他的首級「傳首九邊、以警後人」。當晚,袁將軍首級被懸於廣渠門外旗杆,深夜時分,佘家先祖與將軍帳下另一名義士,兩人冒死爬上旗杆,將將軍首級偷回,並親手將袁將軍遺體埋於佘義士自家後院,佘家先祖從此隱姓埋名,終生為袁崇煥守靈,並交待後人,所有佘氏子孫,好好讀書,終生不做官,世代為袁將軍守靈。

    聽到這裡,我對佘家的忠義崇敬萬分,於是問起佘家先祖的名諱。老人笑了笑,道:「先祖姓名已不可考,那時為避朝廷追查,佘家數度改名異姓,直到乾隆年間,袁將軍冤案才得平反,佘家才能堂堂正正為袁將軍守靈,佘家的族譜也是從那時才開始有的。在此之前的事情,都是靠口傳,因而許多先祖的事實都已淹沒。外人提起先祖,都稱他為佘義士。」聽了老人這番話,我心中甚是惋惜。

    感慨了幾句,又想起當年與佘家先祖一起將袁崇煥首級偷回的另一位義士,於是問起他的事蹟。在老人敘述中,我得知這位義士是袁將軍好友,姓名也已不可考。老人只是從先人口傳中得知,兩人當年將袁將軍首級偷回安葬後,從此那人遠走高飛、音信全無。老人說到這裡,頓了一頓,道:「關於那人的下落,有兩種說法,剛才所講是一種,還有一種:兩人當年將袁將軍安葬後,本是要一道為袁將軍報仇,但最後先祖留了下來,終生為袁將軍守靈,而報仇一事就交與那人。」聽到這裡,我不禁問道:「那後來如何?」

    老人道:「這本就是傳說,也不知當時情形究竟是不是這樣,但據傳當年袁將軍死後,京城確是接連暴斃數位高官,而且多是當年參與彈劾袁將軍的奸臣,一時之間京城內人心惶惶。」我點了點頭,老人說的這一點我也略有耳聞,看來報仇說法或許確有其事。

    聊著聊著不覺天色已經全黑,老人老伴和一對兒女也都下班下學回來。老人慇勤地向我介紹,老人的老伴焦老師就在五十九中學任教,而一對子女一個在北大,一個在人大,都在念大學,看來佘家果真是書香世家。兩位老人留我一起用晚飯,見實在盛情難卻,我就留了下來,主動為兩位老人打下手。

    雖然都是粗茶淡飯,但席間有說有笑,一家春意融融,聊起這次袁崇煥祠堂拆建重修一事,兩位老人不由得喜笑顏開,多年心願終於實現,我也替兩位老人感到高興。

    吃完晚飯回到家中,我的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復,和趙穎聊了一會兒,她因為明早有一個任務,所以早早回房安歇。而我則連夜提筆,寫了一篇洋洋近萬言的報導。報導從明末的歷史講起,講到袁崇煥的事蹟,崇禎的昏庸,佘家的忠義,一直說到這次袁祠拆遷。報導寫完已是深夜三點鐘,我躺在床上,想起這一晚上的經歷,還是久久不能入睡。

    朦朦朧朧即將睡去的時候,我忽又想起那個與佘家先祖一起偷回袁崇煥首級的人,一下子清醒過來。突然想到:這個人頗為神秘,如果歷史上確有其人,那袁崇煥死後京城接連暴斃的數位高官就一定與他有關。可是不對,如果報仇,袁將軍最大的仇人應該是崇禎帝朱由檢,可崇禎帝直到李自成進京才吊死在煤山,其間一直毫髮未傷,這又是為何?

    想到這裡,我忽然一拍腦門,不錯!如果我是那人,也絕對不會去殺崇禎帝!要知道當時大明江山早已風雨飄搖,再也經不起如此折騰,崇禎皇帝雖然糊塗,但畢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帝王,殺了他,無疑於幫敵人的忙,袁將軍如果地下有知,也一定不希望這樣。

    想明白這些,我心中豁然開朗,馬上又想到:如果我是這個人,要替袁崇煥報仇,還會找誰,除了彈劾袁將軍那些奸臣,那就是施反間計的皇太極!想到這裡,我猛地一震,不錯,如果是我,也一定去殺皇太極!我立時又想起皇太極額頭那隻天眼,難道竟與此事有關?

    想到這裡,我猛地一震,我隱隱約約意識到,這個異常神秘的人物,或許就和我們這一年多以來遇到的事情有著莫大的關係。想到這裡,我給高陽掛了個電話,將今晚遇到的事情講與他聽,高陽聽完我的敘述,出乎意料,他並不是很熱心,對我說道:「肖偉,我知道或許這個消息對我們以前遇到的事情會有一些助益,但已經是那麼久以前的事情,我們不一定能夠很容易探查到當時的情況。況且,經過這一年多的事情,我們現在都是身心俱疲,往下再調查一下我沒有意見,但我不同意又為此再費太大的精力。」高陽的話不無道理,但是我的性格卻鍥而不捨,既然遇到了,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Babcorn 發表於 2018-4-1 12:49
第四卷 督師祠堂 第十二章 督師祠堂-3

    第二天上午,我將連夜寫好的報導直接送到社長室審批。社長此人外冷內熱,也是性情中人,看完我的稿子,又聽我講述了昨天採訪的經歷,當即表示同意,並承諾,關於宣傳袁崇煥的事情,就交給我去辦,需要任何資源,社裡不遺餘力支持。

    報導一週後如期刊登,佔了頭版整整一版。報導刊登後,因為事蹟本身的原因,再加上報紙的發行量,社會反響空前強烈。隨後,我向社長申請,在報紙較好的版位,專門為這次袁祠拆遷的事情開了一個專欄,隨時報導最新進展。

    忙完這幾件事情,我找了一天晚上,硬把高陽拉來,三個人對這件事情進行了溝通。出乎我的意料,趙穎也同意高陽的觀點:可以對此事作一些調查,但不必花費太多精力。想來這一年多的折騰,每一次都是乍見光明,隨即馬上又陷入低谷,大家都是身心俱疲。而且大夥兒又經歷了這一段時間的心態調整,誰也不願意再想這件事情,所以他倆都不願再費周折。

    但我並沒有放棄,接下來的日子,我利用有限的時間,開始遍查史料,但在我查詢過的所有歷史記錄中,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於「那個人」,都沒有任何記載。當然,這也並不奇怪,經歷了這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很多史實、事蹟,即使當年再驚心動魄,還是會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於是我擴大了我的搜查範圍,但依舊沒有任何結果。

    這段時間我也幾乎兩三天就會到佘老師家坐坐,幫助她一起打掃祠堂衛生,做做家務。佘老師已經快七十高齡,身體也不是很好,很多事情做起來力不從心。我也數次向佘老師打聽關於那個人有沒有更多的資料,但除了第一次對我講過的那些,佘老師也不知道更多的情況。

    雖然趙穎和高陽對那件事情不再有以前那麼大的興趣,但兩人還是幫我查尋了許多資料,只是依舊沒有新的進展。他倆也經常和我一起拜訪佘老師一家,幫忙做些我們小輩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快我們和佘老師一家就結成了很好的朋友。這段時間前來拜訪祠堂和佘老師一家的人逐漸多起來,佘老師一家也看了我寫的報導,對我所做的事情甚為感激。

    事情的調查依舊沒有任何進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我心裡,「那個人」不是逐漸地淡去,反而卻變得越來越凸顯而神秘。很多次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會忽然想起這件事情,想起這個頗有神秘感的人物,甚至一再想起這一年多來我們遇到的那些頗為神秘的事情。我越來越感覺到,在這兩件事情之間,一定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究竟是什麼,很可能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袁祠拆遷的日子最後定在七月十五號,按照計畫,這次拆遷是一次對古建築的整體搬遷,對現有的房舍,每一塊磚瓦都要編上號,搬到新址後再按照原來編號將整棟建築復原。這次拆遷的除了現在還保留完整的幾間地面建築外,不僅包括袁祠的墓室,那裡埋葬著袁崇煥首級和遺物,還有埋葬佘家先祖遺體的墓室。佘老師事先給我打了電話,邀請我祠堂搬遷的那一天一定要過來,我答應佘老師,無論那一天有什麼樣的事情,我一定會到。

    按照和老人約定好的時間,七月十五號那天一早七點鐘,我和趙穎、高陽一起來到老人家裡,佘老師一家早已經起來在等我們。拆遷儀式九點鐘開始,在此之前我們陪著佘老師一家,再一次將整座祠堂清掃一遍。老人在清掃的時候,不要我們幫忙,我們在後面緊緊跟著老人,老人動作很慢、眼角噙著淚水,一點一點將祠堂再一次清理乾淨。

    八點整,祠堂整理完畢,老人來到袁將軍墳冢前,靜靜點上三炷清香,然後和焦老師以及兩個兒女一起在墳前跪下,趙穎拉了拉我和高陽的衣角,我們三個小輩也在佘老師一家身後跪下,七個人一起,恭恭敬敬向袁將軍的墳冢叩了三個響頭。叩首完畢,佘老師跪在墳前,慢慢打開了長長的發辮,焦老師取出隨身攜帶的剪刀,將老人的發辮慢慢剪掉。我記得老人說過,不能將袁將軍的祠堂重修,她一生不會剪去此辮,現在,老人的心願終於了卻。

    八點半整,施工人員和主持這次拆遷儀式的工作人員,市政府領導代表以及各個報社及電視台的記者陸續來到。九點整,儀式正式開始。市政府領導相繼做了簡短講話,對袁將軍的事蹟以及佘家的忠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九點半,隨著佘老師親自剪下彩布,拆遷工作正式開始。

    參與施工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古建築專家,因而拆遷工作進行得很順利,第四天下午一點,所有地面建築全部拆卸完畢。最後的工作,只剩下兩座地下墓室的搬遷。這幾天除了必要的工作,我一直留在袁祠陪伴著佘老師一家。終於看到施工人員掘開墳冢地表封土,緩緩移開頂板,眾人的心情都是異常激動。

    袁墓頂部打開,下面是一間小小的墓室,僅有十平米左右,正中間停放著袁將軍棺木。由於年代久遠,棺木已經破碎,施工人員下到墓室之中,小心翼翼地將棺木碎塊以及棺中陳放物品一件件遞出,再由上面的人放到事先備好的新棺之中。物品遞到最後,是一個保存異常完整的盒子,我們都知道,盒子裡面應該就是袁將軍的首級。佘老師眼含淚水,親自將盒子接過,再用隨身的手絹擦拭乾淨,將木盒供在供桌之上,叩罷三個響頭,再將盒子恭恭敬敬地放到新棺之中。  
Babcorn 發表於 2018-4-1 12:49
第四卷 督師祠堂 第十二章 督師祠堂-4

    袁將軍墳冢墓室清理完畢。下午五點整,施工人員打開袁祠最後一座墓室,也就是埋葬佘家先祖的墓室。這一座墓室面積更小,棺木也早已朽爛,施工人員稍事休息,下到墓室之中,再將物品逐件遞出。因為知道墳冢裡埋葬著先人遺骸,所以事先已備好數塊白布,每一件遺骨取出,都先用白布包好,佘老師眼噙熱淚,將先祖遺骸一件件接過,恭恭敬敬放到新棺之中。所有物品取放完畢,最後遞上的,是一件長長石匣。石匣看來較為沉重,下面人費力才從墓室頂部遞出,兩名施工人員小心翼翼地將石匣接過,放在眾人面前的地上。

    石匣看來一米多長,五十釐米寬窄,四十釐米厚度左右,表面遍佈青苔。佘老師接過老伴遞過來的白布,小心的將石匣表面一點點擦拭乾淨。隨著苔蘚剝落,匣體表面逐漸露出幾個清晰大字,最先看到的,是一個巴掌大小的「後」字,佘老師一愣,這時所有在場人員已經全部圍觀過來,這是兩座墳冢之中取出的惟一一件帶有文字的物品,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色都是頗為激動。

    焦老師也蹲了下來,幫助老伴一起清理石匣的表面,隨著兩人的動作,匣體上的字跡逐漸顯現出來:

    留佘氏後代子孫開啟

    看到這行字跡,所有在場人員全部愣住。過了半晌,施工隊負責人員才問佘老師:「這件物品是不是不要放到新棺之中?」佘老師看了看老伴,又看了看身旁的我,以示詢問。我也望瞭望身旁的趙穎,同時想起當時從崔闖家地窖挖出摩托車的事情,於是回答佘老師道:「可能還是要請示一下文物部門。」佘老師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文物局人員說:「這件物品先由佘老師一家保存,具體如何處理,請等待我向上級請示。」佘老師點了點頭,兩邊施工人員將石匣小心地搬到一旁。見事情處理完畢,一旁眾人才各自散開,繼續自己手上的工作。大夥兒合力將兩座棺木抬到車上,再認真將兩座墓室填死,最後將現場清理好。一切處理完畢,天已經全黑下來。

    見眾人逐漸離去,原來祠堂的位置已經變成了一片空地,佘老師緩緩嘆了口氣,聲音裡既有興奮,又有傷感。大夥兒也是一時感慨萬千。眾人在黑暗中沉默了片刻,佘老師揮了揮手,道:「走吧!」

    我和高陽搶先抬起地上石匣,跟著佘老師夫婦,回到家中。進了房間,我和高陽按照佘老師的指點,將石匣放在客廳正中桌上,大家圍坐桌前,所有眼睛都望向佘老師身上。但老人只是不停地用手輕輕撫拭著匣體,久久沒有言語。

    大夥都沒有說話,各自想著心事。我心裡也默默回憶起這些天從佘老師夫婦那裡聽到的關於當年佘家先祖的事蹟,不由得想到:這個巨大的石匣之中,莫非就是佘家先祖當年留給後世子孫的記錄,記載的就是當年那一段歷史?或許還有許多未盡的事情,要留待後人處理?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個石匣之中,隱藏的可是一筆極大的財富。

    想到這裡,我打破沉默,問老人道:「佘老師,匣中既是先祖留給後代的東西,是否有必要現在打開看一看?」佘老師又沉默了片刻,才答道:「還是等待文物局方面的意見吧,都過了這麼多年了,也不在乎這一天兩天。」

    晚上回到家,我們三人都久久不能平靜。其實事前大夥兒對這次祠堂拆遷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企盼,希望能夠發現什麼前人留下的遺物。尤其我和高陽都是文學專業出身,所謂文史不分家,兩人對歷史一直很感興趣。再加上最近這一年多祖父那件事情的影響,明末那段歷史對我們都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吸引。但一直聊到半夜,雖猜想了無數次,還是無法猜到那個巨大石匣裡面究竟放了什麼。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幾個一邊忙著工作,一邊還在惦念那口巨大石匣裡面的東西。這個謎題不由得也勾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我比較肯定的是,匣中一定是佘家先祖對後人的交代,而且還可以肯定,這交代一定是與袁督師祠堂有關,當然,我最盼望的,是否會有關於「那個人」的線索。其間我與佘老師通過幾次電話,文物局那邊還沒有定論,看來我們也只能等待,不過佘老師答應我,無論有什麼消息,都會第一時間通知我。

    文物局那邊一直沒有任何消息,我通過側面詢問關於此類事情慣常的處理,得到的答案是:這種情況在中國文物法沒有明文規定,所以很難處理。

    這段時間,由於此次祠堂拆遷引起了社會對袁督師事蹟的高度重視,一時間各種媒體對此事紛紛報導,前來探望和採訪佘老師一家的人絡繹不絕。佘老師本是個生性淡泊之人,並不喜歡拋頭露面,但因為所有採訪對宣傳袁督師的事蹟都會有很大幫助,所以但凡有記者採訪,老人都是熱情接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為袁督師祠堂拆遷,佘老師的幾間平房也被拆除,房管單位在金魚池為老人一家安排了一套兩居室,老人依依不捨地搬離了居住了幾十年的舊宅。新祠堂很快修葺完畢,在祠堂內特意為佘老師安排了一間辦公室。

    因為佘老師這段時間很忙,我和老人見面也少了,入夏,我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和趙穎的婚期準備安排在「十一」。婚期臨近,我們也在緊鑼密鼓地佈置安排。佘老師那邊已經很久沒有見面,只是偶爾通個電話。夏天快過完的時候,我和趙穎領了結婚證,又拍好了結婚照,就等「十一」放假辦喜事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8-4-1 12:49
第四卷 督師祠堂 第十二章 督師祠堂-5

    入秋第一場秋雨過後,一個週三的下午,我突然接到了佘老師的電話。老人在電話中激動地告訴我,關於那個石匣的處理,上面已經來了批示,因為是先祖留給佘氏後代的遺物,所以石匣歸佘家所有,屬於佘傢俬有財產,如何處理,政府不會幹涉。

    聽到這個消息,我激動異常,忙問佘老師下一步準備怎麼辦。老人在電話裡頓了一頓,對我道:「晚上帶上趙穎和高陽,一起到我新家來吃飯吧,吃過晚飯,我準備大夥一起,打開這個匣子。」

    晚上我們來到佘老師家,老人老伴和兩個子女已經早早回到家裡,正在廚房忙活。很久沒見老人,大家坐在客廳敘了好一會兒話,言語之中,老人掩飾不住的興奮,這次祠堂的拆遷工作進行得極為順利,而且通過這次祠堂的拆遷,再加上媒體的宣傳,社會反響空前強烈,老人對此深感欣慰。

    不多時吃罷晚飯,我們將杯盤收拾擦洗乾淨,大夥兒又圍坐在客廳圓桌旁邊。我和高陽與佘老師長子佘平將石匣從儲物室緩緩抬出,慢慢放到客廳圓桌上,各自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眾人屏住呼吸,眼睛都盯看這個巨大的石匣。

    佘老師撫拭石匣,良久沒有言語,而眾人想到匣中存放,就是佘家先祖三百餘年前的遺物,又想起那段動盪的歷史,一時間一種歷史厚重感壓向心頭,都是感慨萬千。過了許久,佘老師輕輕嘆了一口氣,然後緩緩說道:「打開吧!」我和高陽、佘平互相看了看,一齊點了點頭,站起身來,他們兩人抬住匣蓋兩頭,我扶住中間,緩緩將巨大的匣蓋揭開。

    蓋子打開,下面是一層黑糊糊的碎片,我們三個都不自覺的伸手捻起一點碎片,放到手心仔細觀瞧。高陽小聲喊了一句:「是油布碎片?」我一愣,覺得有道理,伸手在匣子裡撥了撥,不錯,應該是油布腐爛後留下的碎片。

    我們將油布碎片撥到一旁,見裡面埋著一大一小兩卷物品,大的約二十釐米粗細,一米多長,小的只有三十釐米長短,從外形看似乎是一包書卷。佘平小心地將小的一卷拿起,輕輕剝去外面已經腐爛的油布碎片,一連剝去幾十層,下面逐漸露出完整的油布,包裹得很緊密,剝到最後,裡面果然是一厚一薄兩本古書。由於油布包裹得異常緊密,書本保存得異常完整,只見薄的一本在上,封面上清晰地寫道:

    督師守靈記

    佘雲亭

    佘平雙手顫巍巍捧起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嘴裡喃喃念道:「這,莫非……莫非……莫非這就是先祖名諱?」這時七個人十四隻眼睛,全部盯到佘平手中的薄冊之上。佘平頓了一頓,輕輕揭起第一頁,只見扉頁上寫道:

    崇禎三年,督師臠西市,首級懸廣渠門,是夜,與督師友請督師首級歸,誓終生守靈,並囑後世佘姓子孫,窮一生,不從商、不為官,漁樵耕讀,永世為督師守靈。

    佘雲亭於崇禎十六年

    果然,這就是佘氏先祖筆記。佘家先祖,原來姓佘,名雲亭。這時佘平雙手顫抖,將薄冊遞給佘老師,老人滿眼含淚,也是雙手接過,眾人都是唏噓感慨,誰也沒有言語。

    過了良久,佘老師收住眼淚,將薄冊恭恭敬敬放置一旁,喃喃道:「總算親眼見到先祖訓示,就算現在我馬上死了,也是值了!」旁邊眾人聽了佘老師這話,又想起佘老師終生為守靈奔走,受盡冷眼,吃盡苦楚,也不禁心中傷感。一旁的焦老師緊緊握住老伴的手,溫言勸慰幾句,才對眾人說道:「好了,這本是高興事,都別哭哭啼啼了。佘平,看看先祖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這時大夥才想起石匣另外一卷物品和那冊厚書,佘平輕輕將厚的書冊取在手中,見書冊上還包裹著一層油紙,他小心翼翼地將油紙從右側輕輕揭下,書冊封面上逐漸顯露出字跡,最先露出的,是一列題目,寫道:

    風雲三百年

    看到這一列字跡,所有人都是一愣,明末袁督師那一段歷史,所有人都很熟悉,但說什麼也扯不上三百年的時間。佘平抬起頭來,狐疑地看了看我們,趙穎忽然小聲呼道:「字跡不一樣!」

    「什麼?」聽到趙穎這一句驚呼,所有人更是一愣,我們低頭再一次向書冊上露出的這一列文字望去,果然,這幾個字不同於第一冊文字,絕不是一個人寫成。第一本文字是行書,字體遒勁飄逸,很有功底,而這一本上的書法明顯與前者相去甚遠,雖也是毛筆字,但一看在功力上至少要差上數十年。

    那麼,這一本書冊到底是誰寫的?如果不是佘氏先祖,最有可能就是袁督師遺墨。但袁督師書法我們都曾見過,絕不是這樣。既不是袁督師,這又會是誰?此外,為什麼會放到佘氏先祖墓中?一連串疑問同時在我們心頭升起,但也就只有幾秒鐘的時間。佘平略為愣了一愣,伸手撕開下面的油布。

    油布揭開,下面是作者的落款,我和趙穎、高陽乍一看到這個名字,都是一怔,全都不約而同抬起頭來,互相望了一眼,誰都不相信眼前看到的情景,但馬上從另兩個人眼中看到相同的神色,便又都低頭再一次察看。這一次再也不會看錯,雖然是繁體字,但我們不可能認不出來或是認錯。

    但當我們全都再一次看清眼前這個名字,三個人全部目瞪口呆、毛髮倒立,愣在當場……  
Babcorn 發表於 2018-4-1 12:49
第四卷 督師祠堂 後記

    明朝末年,是一段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歷史。崇禎年間,飢民四起、餓殍遍地、百姓異子而食。關外,滿人虎視眈眈;關內,皇帝雖勤勉有佳,但剛愎自用、昏庸無能,黎民煎熬在水深火熱之中,生不如死……

    但是亂世,往往又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每每念及那一段動盪非常、不堪回首的歷史,袁崇煥、熊廷弼、孫承宗、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李自成、張獻忠……一個個古往今來屈指可數、豪氣干雲的英雄便一次又一次浮現在我腦海。他們的故事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蕩氣迴腸,又往往催人淚下、發人深省。因此,對明末這段歷史,我一直懷有極為濃厚的興趣,也正因如此,我也一直想寫點什麼,關於這一段歷史,關於生活在這一段歷史的人們、關於這一個亂世中輩出的豪傑……

    於是,我想到了袁崇煥。袁崇煥是一個幾乎為後人所遺忘的英雄,是一個像岳飛、文天祥、鄭成功那般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有著極其崇高的品格,有著不屈不撓的性格,有著那個時代少有的勇氣,當然,也有著無可匹敵的軍事才能。他窮其一生,為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守衛北方邊關,他一生從未打過敗仗,他的勇猛碾碎了當年八旗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他的炮火甚至轟斃了也是幾乎一生未嘗敗績的金人首領努爾哈赤,他被時人稱作大明江山的「萬里長城」。

    然而,他卻死在自己皇帝的手中,死在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大明百姓手中,他死時被京城的百姓生啖其肉、棄骨於市、死無完屍,每念於此,我都不禁潸然淚下……那是怎樣一段歷史?!

    於是,我決定去寫袁崇煥,去寫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去寫一個應該為我每一炎黃子孫所畢生景仰的真正英雄。這個念頭從我很小就開始,長久以來,是我一直的夢想。

    但經過長久的思索,我考慮如果寫一本純粹歷史小說,會非常枯燥——內容枯燥;自己枯燥;當然,讀者也會讀得枯燥。於是,我選擇了另外一種形式,在文中增加了更多的懸念與推理,文章將會有一個很長的鋪墊,希望讀者能夠接受和喜歡。

    除此以外需要說明的是:整部小說故事完全虛構,現實中並沒有肖劍南、崔二胯子,當然,更沒有崔二胯子盜墓的事情,到今天為止,大清皇太極昭陵依舊完整保存在瀋陽北陵公園。此外,整部小說也沒有任何借喻、影射成分,僅僅是一本娛樂小說而已。雖是娛樂小說,作者還是力求真實、尊重史實,所以寫作過程中參閱了大量資料,如關於清朝皇陵的建制、格局,就得益於楊仕、岳南的著作《風雪定陵》,在這裡表示感謝。

    百 步

    二零零三年五月

    於加拿大渥太華

    

    注文:

    實際直到公元1636年5月15日(明思宗崇禎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四月乙酉)後金汗皇太極即皇帝后,才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在此之前,國號為大金,為記述方便,小說中一概統稱為大清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