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化工大唐 作者:殷揚 (已完結)

 關閉
Nineider 2009-4-2 13:34:0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11 902351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9-27 19:11
第二三八 玄宗登基


  “禪位?”群臣驚訝得眼珠砸在地上了。

  陳晚榮雖然知道歷史上的睿宗以禪位而退出歷史舞臺,就是沒有想到睿宗會在這種情況下禪位元,大是意外,驚奇不已:“歷史重來,睿宗雄心勃勃,我還以為他會一直當皇帝,直到把後突厥和大食處理好了去了。沒成想,他居然禪位了!不過,這也難怪,他看重親情,太平公主這事讓他心力大耗,難以為繼了,不得不禪位。”

  睿宗看重親情,要是普通人的話,這是美德,會為人頌揚。可是,他是帝王,帝王過於看重親情那會倍受煎熬。這幾天,睿宗就是在煎熬中度過的。

  幾天下來,他最終決定處死太平公主,可是,他的心有多苦,只有他自己知道。現在,這事已經結束了,他再也支撐不住了,再次暈過去了。

  “皇上,這萬萬不可!”群臣異口同聲的反對,可是,睿宗早就暈過去了,哪里聽得見?

  姚崇的反應夠快,忙道:“快,傳太醫!”

  李隆基撲上去,一把抱住睿宗,虎目中的熱淚流了下來,喚道:“父皇!”懷中的睿宗軟軟的,沒有一點反應。

  太醫顛兒顛兒的趕來,一把脈,眉頭皺在一起。

  “怎麼樣?皇上怎麼樣?”姚崇率先問起來。

  “快說!”群臣催促道。

  禪位這事太大,群臣還有一肚子的勸阻之言要說,巴不得睿宗現在就醒過來。

  太醫眉頭擰在一起。想了想。這才道:“各位大人。最好不要打擾皇上。得讓皇上好好歇息。”

  為太平公主這事。睿宗已經數次昏倒。那時。事情沒有完結。睿宗憑著一口氣硬撐著。現在。事情一完結。他地氣一散。整個人哪里還能撐得住。非有數天歇息。不能復原了。

  事已至此。群臣再急也沒有用。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內侍把睿宗抬走。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所措。

  李隆基並沒有馬上跟上去。而是吩咐道:“姚崇。眼下。最緊要地事情就是穩定朝局。不出亂子。你得多用心。”

  姚崇在心裏暗贊一聲李隆基地鎮定。忙道:“臣明白!”

  “列位臣工應當恪盡職守。散去吧!”李隆基一交待完。飛也似地趕了上去。

  群臣不由自主的追上去,才追得幾步,又停了下來,眼巴巴的望著睿宗給抬走的方向,沒有人說話。過了老大一陣,群臣呼啦一下圍上來,望著姚崇道:“姚大人,你看怎麼辦?禪位可是大事,我們得向皇上進諫。”

  禪位是遠古時期五帝之制,自從帝王權力確立以來,有幾個皇帝主動禪位的?就是高祖李淵退位,那也是因為玄武門事變給逼退的。睿宗這一決定彌足駭人,群臣要不進諫也不可能。可是,要進諫總得等睿宗清醒。

  在睿宗昏迷不醒的情況下,他們不找姚崇還能找誰?

  姚崇也頗感為難。要說才幹,肯定是李隆基更高。可是,睿宗在這近半年時間裏的表現也挺搶眼,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措施,把唐朝打理得有聲有色,讓人佩服。

  “這……”足智多謀的姚崇第一次感到舉棋不定了。

  陳晚榮接過話頭道:“各位大人,還是各安其職吧。我想,等皇上醒了,還有旨意,到那時,我們再商議定奪也不遲。”

  也只能如此了,群臣無異議,只得散去。

  要不是睿宗昏倒,他們的諫議必然是一天,睿宗這一昏倒,反倒省事了。

  正如陳晚榮所料,睿宗真的是有旨意下來,不過,那是在一天之後去了。睿宗這一昏迷就是一天一夜,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禪位一事,朕意已決,不得再議!著姚崇準備新君登基事宜!三日後,舉行大典!”

  這道旨意一下,睿宗禪位就成定局了,再諫也沒有用,群臣只好不諫了,緊鑼密鼓的行動起來,為玄宗登基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新帝登基是大事中的大事,誰也不敢鬆懈。這三天裏,唐朝各部門高效率的運轉起來,姚崇他們是忙得團團轉。陳晚榮雖然是睿宗的紅人,畢竟職位低,還是散官,這些準備工作輪不到他,只能呆在軍器監。

  軍器監雖然也挺忙,相較而言,比起姚崇他們還是輕鬆得多。

  轉眼間,三天就過去了,到了玄宗登基的日子。這天,陳晚榮起個絕早,剛剛穿好衣衫,鄭晴就端著熱水進來了,笑道:“今天怎麼起這麼早?”

  要是在以往,陳晚榮是給鄭晴叫醒的,象今天這般早,還真不多見,鄭晴不由得調笑一句:“太陽是不是從西邊出來的?”

  “不是!”陳晚榮一本正經的回答:“今天是皇上新帝登基的大日子,我當然要起得早點。”

  “是啊!”鄭晴附和一句:“快洗臉。”

  陳晚榮笑嘻嘻的道:“是什麼是?我話還沒有說完呢。”

  鄭晴頗有些好奇,問道:“你還有什麼話?”

  “我是說,新帝登基之後,朝中的局勢就穩下來了,我也就沒甚事做了。我們的事,是不是該辦了?”陳晚榮右手攬著鄭晴的纖腰,有點不懷好意。

  鄭晴臉一紅,很是害羞:“人家早晚是你的人。”

  “早晚?”陳晚榮臉皮夠厚:“晚點不如早點,這事越早辨越好!天氣這麼冷了,連個暖腳的人都沒有,那行麼?

  “你臉皮真厚!”鄭晴眼睛瞪得老大,裝出一副惡狠狠的模樣,在陳晚榮臉上輕擰一把。

  兩人說笑不斷,陳晚榮在鄭晴的幫助下洗漱,用過早點,騎著青花,趕去參加玄宗的登基大典。

  今天的長安與以往大不相同,家家張燈結綵,比大過年還要熱鬧。每有新帝登基,都要好好熱鬧,這是幾千年的傳統,李隆基登基也不能例外。

  再說了,李隆基才名遠播,英明過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吐蕃這一仗,李隆基是始作俑,是他倡其議,老百姓對他更加愛戴,早就盼望他登基。如今,睿宗禪位,玄宗登基,正合百姓心意,哪有不熱鬧的。

  正行間,只聽一陣震耳的爆竹聲響起,有老百姓高呼:“皇上登基嘍!”

  聲音富含喜悅,好象李隆基是他們的親人似的。

  “得民心得天下!”陳晚榮在心中感慨一句:“李隆基精明過人,具上皇之資,開元盛世名垂千古,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只是,因為安史之亂,才把唐朝的前途給葬送了。要是沒有安史之亂,唐朝在中東的爭奪中已經占了上風,很可能會把中東納入版圖。哦,我忘了一件大事,如何避免安史之亂呢?得想個辦法,一定要避免安免之亂!要是沒有了安史之亂,中國歷史會更加輝煌燦爛!”

  秦始皇統一中國,是中國歷史的轉捩點,是由分裂向統一的轉變。同樣的,安史之亂也是中國歷史的轉捩點,不過,是強盛轉向衰落,讓人痛心。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一千多年裏,中國有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安史之亂後,中國歷史就不如盛唐以前了,繼唐而有天下的宋王朝創造了讓人目眩的財富,卻在外敵面前抬不起頭來。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沒有什麼好說的。明朝版圖和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相差無幾,和強盛的西漢、盛唐比起來,差得太遠。

  若是能避免安史之亂的話,中國歷史就能延續輝煌,這的確是一件讓人怦然心動的大事,陳晚榮不由得一陣激動,暗中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

  就在陳晚榮轉念頭這功夫,整個長安爆竹聲不斷,百姓的歡呼聲不斷,為玄宗登基喝彩!

  陳晚榮趕到太廟一瞧,趕到的大臣不少了,還有不少大臣陸陸續續趕來。

  權力誘人,皇帝禪位的事情很少,一般都是先帝駕崩,新帝繼位於榻前,或是在朝堂上宣讀遺詔而繼位。睿宗是禪位,不是駕崩,禪位一事先得告於太廟。

  是以,得從太廟開始。

  要是先帝駕崩,新帝得先繼位,後告於太廟。睿宗是歷史上有名的禪位“專業戶”,一生三讓天下,一讓給母親武則天,二讓給兄長李顯,三讓給兒子李隆基。

  幾千年中國歷史,如睿宗這般禪位,僅他一人而已。

  新帝登基固然讓人高興,卻也敏感,群臣見面打個招呼,並不多說,靜靜的候著。

  沒過多久,只聽內侍尖細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

  陳晚榮一瞧,只見睿宗氣色不佳,臉色蒼白,走起路來都有些打飄,要不是有內侍小心翼翼的扶著,恐怕是舉步維艱了。

  看來,太平公主一事對他的打擊非常沉重,他到現在都沒有恢復過來。

  對睿宗禪位一事,群臣頗有些不贊同,現在看見睿宗這副有氣無力的模樣,大有氣息奄奄之狀,不由得暗歎一口氣,睿宗現在禪位也許是明智之舉。

  和睿宗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身邊的李隆基。現在的李隆基身體已經康復得差不多了,又恢復到昔日那般豐神俊,神采飛揚的模樣,身上自有一股虎氣,讓人打從心裏生出好感。

  “參見皇上!”群臣見禮。

  現在,大典之禮還未舉行,睿宗還是皇上,依然得依正常禮節相見。

  睿宗很是疲憊的揮揮手,李隆基代答:“都起來吧!”

  “謝皇上!”群臣謝過恩,站了起來,分列兩廂。

  睿宗緩緩掃視一眼群臣,點點頭:“開始吧!”聲音很小,只有前面的大臣才能聽得見。

  “皇上禪位,太子登基大典開始!”姚崇擔任司儀,大聲宣佈。展開聖旨宣讀一通。

  這道禪位詔是睿宗口述,姚崇寫就的,大意就是先把自己的功勞述說一番。征戰吐蕃一事,是睿宗的大手筆,雖然睿宗現在心力不行,仍是大特一通。

  然後,筆鋒一轉,說起自己的錯失處,列舉了唐朝的積弊,還有太平公主一事,最後把李隆基讚揚一通。

  睿宗的文才不錯,這道詔寫得辭采飛揚,讓人叫絕。

  詔一讀完,睿宗拈香跪倒,向歷代先帝禱告一番。禱告一畢,睿宗站起身,內侍捧來皇冠皇袍,李隆基跪在睿宗面前。睿宗拿起皇冠給李隆基戴上,再拿起皇袍給李隆基披在身上,提高聲音道:“三郎,從現在起,你就是大唐的皇帝了!大唐江山將由你來揚光大!”

  “謝父皇!”李隆基很是恭敬的道。

  “三郎,把大唐的江山交給你,父皇放心!你一定要把大唐的江山揚光大!”睿宗叮囑一句。這不過是禮節的話語。

  “孩兒謹記!”李隆基應命。

  “新君登基,大典已成,朕自今日起為太上皇!你們君臣議國事吧!”睿宗交待一句,右手伸出,扶著內侍,顫顫微微的去了。

  “恭送太上皇!”群臣在李隆基的帶領送睿宗離去。

  望著睿宗的背影,不少大臣哭了起來。陳晚榮和睿宗相識以來,對他的瞭解越來越深刻。說睿宗無才,不對,睿宗其實是個精明人。只是,他太過看重親情,有礙他做個好皇帝。

  睿宗對太平公主非常呵護,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們的兄妹之情必然羨煞很多人,這在歷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做為帝王,因為這事弄得形銷骨立,就不是好皇帝了。

  回想起睿宗的一幕幕,陳晚榮是感慨無已。

  睿宗的身影越去越遠,終於消失在視線裏,一個舊的時代結束了,一個更加輝煌的新時代開始了!

  這個新時代叫做“開元盛世”,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是一個巔峰!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漢武大帝開創的“漢武盛世”能與之相比!

  歷史上,睿宗禪位之時,唐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內有積弊不說,還有太平公主覷覦帝位,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人,嚴重威脅到玄宗的帝位。這迫使玄宗不得不採取果斷措施,誅滅太平公主。

  現在,睿宗處死了太平公主,玄宗最大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了。

  對外,強敵環伺,邊境上的戰爭不斷,吐蕃、後突厥、大食相互勾結,騷擾唐朝邊境,滋擾不斷。就連勢力不強的契丹都要來插上一手,可以說,當時的唐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而現在的唐朝,在經過了吐蕃一戰之後,戰略態勢大為改觀,吐蕃這個強勁的對手不復存在了。

  還有,安南梅玄成造反是在玄宗時候進行的,為了平定安南,玄宗派楊思率十幾萬大軍沿著東漢名將馬援進入安南的路線進軍,平定了安南叛亂。現在,梅玄成已死,安南穩定。

  整個唐朝的戰略態勢極其有利,唐朝的對手只有後突厥和大食兩個了。唐玄宗要是平定了後突厥,再把大食帝國擊破,那麼,唐朝在中國歷史上將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強盛王朝,就是比起秦朝與西漢王朝,也是遠勝之!

  唐朝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都是因為陳晚榮,是陳晚榮促成了這種轉變!

  李隆基掃視一眼群臣,道:“數十年來,大唐積弊甚深,有些地方已經民不聊生了,朕希望你們恪盡職守,齊心協力,革除積弊,打造出一片錦繡江山!”

  “皇上聖明!”群臣齊聲頌揚。

  李隆基開始了新政:“第一件事,精簡各部,汰斥冗員,斜封官和得官不正,一律罷免。第二件事,確立考核,官員的任命調遣,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考查,每年十月,朕會派按查使巡視全國各處,監督百官。第三件事,諫官和史官參與宰相議事。”

  這三件事,件件是緊急。諫官和史官參與宰相議事,是從唐太宗時期開始的舉措,為的是監督皇帝,因為史官連皇帝都懼三分。只是,武則天謀政,有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諫官和史官就不能參與議事了。

  在群臣的一頌揚聲中,李隆基接著道:“第四件事,檢田括戶。數十年來,律法敗壞,豪強橫行,強佔民田的事情時有生。朕粗略估算了一下,無地而依附豪強的百姓不下百萬之戶,這事得抓緊辦。宇文融,你來牽頭。”

  正如李隆基所說,當時失去田地的農戶至少有百萬戶,也就是幾百萬人口,這在當時是一個大數目,要是處理不好,唐朝會生亂。

  宇文融領命。

  “第五件事就是拆毀佛寺,讓僧尼還俗!”李隆基的第五道政令讓人有些意外,仔細一想,卻是大有道理。

  武則天為了奪取帝位,縱容扶持佛教,不僅使得佛教徒的數量大為增加,還在於佛教徒橫行不法,逃避稅收,使得國家財政枯竭,抑止佛教對國家有莫大的好處。

  “皇上聖明!”姚崇他們心悅誠服。

  “召回宋璟,和姚崇一道理政!”李隆基的這道政令很得人心。

  宋璟是一能臣,政才不在姚崇之下,其剛正更有過之,為朝臣景仰。只是,半年前,因為太平公主的關係,給貶到嶺南去了。現在召回他,雖是勢在必行,群臣仍是忍不住興奮。

  “現在朝中,人才匱乏,立即從各部挑選一批有政才的人才。”李隆基掃視一眼群臣道:“沒有人才,什麼也做不了。朕決定,明年春天開恩科取士。”

  群臣又是一片頌揚聲,姚崇問道:“請問皇上,年號如何定?”

  年號是一件大事,每個皇帝都得有自己的年號。

  李隆基緩緩道:“元,紀元;開,創新是也,朕決定,來年改元開元,也就是勵精圖治,開創新紀元之意!”

  開元盛世正式拉開了序幕!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之一,不安份的後突厥,蠢蠢欲動的大食帝國在更加強盛的唐朝面前,將會落得怎麼的命運?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9-28 19:14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一章 躁動的後突厥

    大漠之上,白雪紛飛,萬裏草原銀裝素裹。朔風怒吼,嗚鳴有聲,不勝悲愁,讓人聞之心酸。

    李陵《答蘇武書》中寫道“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是莽莽大漠冬季的最好寫照。

    覆雪徑尺,草原上沒有人出來活動,牧民們窩在帳篷裏過冬,喝馬奶子卸寒。

    後突厥的王庭所在地,帳篷相連,綿延十數裏,頗為壯觀。只是,今年的雪太大,不少帳篷給壓塌了,正有不少兵士冒著寒風在清理。

    在眾多的帳篷中,有一頂巨大的帳篷,這裏後突厥可汗默啜的王帳。

    年事已高的默啜身著大漠狐裘,偎著火堆,面前的幾案上擺著烤羊肉,還有熱氣騰騰的馬奶子。銀刀揮動,一大塊羊肉給割下來,默啜胡亂塞進嘴裏,大嚼起來,再端起金碗,吸啜起滾燙的馬**。一股滾燙的熱流進入喉間,特別舒爽。

    放下手中的金碗,默啜掃視一眼帳裏的臣子們,問道:“今年的雪下得很大,才下了兩天就這麼厚了。以我多年的經驗,以後的雪還會下得更大,牛羊馬匹必然會凍死不少。你們說,這以後的日子該如何過?”

    “可汗,這有什麼好說的,當然是去唐人的地方搶嘍!”一個將軍想也沒有想,脫口而答。

    “誰叫唐人富而怯弱,他們是我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倉庫!”又一個將軍不屑的道。

    自古以來,大漠上的遊牧民族把農耕過活的華夏當作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倉庫,匈奴如此,鮮卑如此,突厥如此,後世的契丹、女真都是如此。

    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

    唯一變化地就是華夏是否強大。是否有反擊之力。若是遇到華夏強盛之時。即使橫行如匈奴也會給擊破。若是華夏不振之際。即使如宋王朝創造了不計其數地財富。宋朝地財富比起盛唐猶有過之。卻武功不振。不過是給他人作嫁衣。便宜了契丹、女真這些異族。

    每當大雪不停。造成雪災。牛羊大量凍死之後。草原上地遊牧民族誓必南下侵擾。殺擄邊民。搶劫財物。

    象今年這麼大地雪災。在後突厥地歷史上不多見。默啜不得不早為之應對。

    “你們說得輕巧。唐人三座受降城怎麼越得過去?”一個年紀不小地大臣反問一句。這人正是默啜可汗地弟弟咄悉匐。官拜左廂察。

    “這……”一眾人一下子無話可答。

    靜了靜。立時有人嚷起來:“難不成。讓我們活活餓死?”

    “你去打就能不死了?”咄悉匐再次反問。

    “那也比坐以待斃的強!”又有人嚷起來。

    “要死,也要死在打唐人的路上,不能給餓死,不給凍死!”將軍們立即附和起來。

    “可汗,您說怎麼辦?”咄悉匐難以服眾,只得向默啜求助了。

    默啜掃視一眼群臣,端起滾燙的馬**喝起來,群臣立時停止了吃喝,盯著他,靜等他示下。

    過了一會,默啜這才放下金碗,緩緩道:“若不打,我們是坐以待斃,這不是我們突厥好漢該做的!若打,唐人的三座受降城又橫在面前,讓我們無計可施,這事,還真難兩全!”

    受降城為何物?為何讓後突厥人如此忌憚?這得從後突厥立國說起了。

    西元630年,李靖夜襲陰山,端了利可汗的老巢,致使利可汗給活捉,東突厥宣告滅亡。東突厥的滅亡是一件大事,震驚了大漠,使得草原上的突厥各部紛紛來降,歸附於唐朝。為了管理北境,唐朝設立了不少都護府,歸燕然都護府管轄。

    燕然都護府也就是後來的安北都護府,治所在故單於台,現在內蒙古杭錦後旗附近。當時,燕然都護府所轄之地非常廣闊,包括現在內蒙古烏加河以北,外蒙古全境,俄羅斯的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上游、安加拉河和貝加爾湖地區。

    都知道詩仙李白就出生在貝加爾湖地區,後來遷入四川江油。正是因為如此,有俄羅斯人認為李白應該是俄羅斯人,不是中國人。要駁倒他很簡單,只需要問他詩仙寫的是唐詩還是俄羅斯詩就行了。

    突厥各部歸降之後,在唐太宗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下,倒也安定,近半個世紀沒有異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突厥的複國思潮開始蔓延,不少突厥貴族蠢蠢欲動。再加上,唐朝實行的是“以夷制夷”之策,徵召突厥人為唐朝打仗,近半個世紀的征戰下來,突厥人死傷慘重,這就為突厥的反叛準備好了藉口。

    到了西元679年冬十年,單於都護府下屬的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和奉職二部率先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響應達二十四部之多,聚眾數十萬,聲威大振。

    對突厥人的反叛,唐朝毫不手軟,高宗決定鎮壓,大將裴行儉率兵出征,於次年春三月大破突厥數十萬之眾於黑山(現在的包頭西北),活捉奉職,泥熟匐為其部下所殺,突厥的反叛以大敗告終,不得不退守狼山。

    突厥的反叛不順,人心惶惶,最終溫傅部從夏州(現陝西靖邊)迎接利可汗的族侄

    北渡黃河,立為可汗,突厥這才穩定下來。

    不過,這時的突厥還不能稱為後突厥,因為當時的突厥處在唐朝大軍的打擊之下,並且,很快就給裴行儉攻破。681年十月,唐軍在裴行儉的統率下,一路猛攻,最後把伏念的駐地給包圍了。

    在唐朝大軍壓境的危急情況下,伏念不得不逮捕溫傅,向唐軍投降。為了解除突厥人的後顧之憂,裴行儉答應伏念,不殺他。可是,裴炎忌恨裴行儉的功勞,向唐高宗進讒言,要高宗殺了伏念。

    自從漢武帝奮擊匈奴開始,華夏對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實行恩威並濟之策,就是對於投降的異族厚遇之,對於那些敢於反抗絕不留情。這一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唐朝也奉行這一策略。

    裴行儉的處置是適當的,雖然高宗仍然在位,不過,當時的朝政大權已經落入了武則天之手,她沒有洞悉裴炎這一險惡用心,鑄成了大錯。

    這為後來突厥大規模反叛埋下了火種。

    投降是死,不投降還是死,還不如奮力一搏,這是人之常情,從此以後,突厥人寧願戰死也不投降。

    事之後,裴行儉感慨朝廷殺降,以後不會有人投降,並稱病不出。後突厥的屈起,很好的應驗了他的預言。

    682年,利可汗的族人阿史那骨咄祿又叛,他祖父是舍利元英部酋長,世襲吐屯之職。這就是跌利施可汗,後突厥的真正奠基。伏念死後,他率十七人憤而出走,一路招收不甘心的突厥人,聚眾至七百人,並佔領了黑沙城(現呼和浩特)。

    伏念被殺,使得唐朝在突厥人心目中的地位大減,尤其是伏念的殘部對唐朝更是不滿,跌利施可汗是個精明人,利用這一機會,收攏伏念餘部,聚眾五千餘人。抄襲鐵勒九部,獲得大批牛羊人口,從此變強,自立為可汗,後突厥正式開始了。

    突厥雖有反叛之念,其心卻不堅,畢竟唐朝強盛,大唐風華讓突厥人留戀。若是沒有伏念被殺一事,突厥人也不會有必死之心,也許後突厥根本不能立國,很快就會給撲滅。

    後突厥立國之後,大舉南下抄掠,並於683年三月圍單於都護府,殺司馬張行師,弄得安北都護府不能在漠北立足,不得不南遷。

    一時間,突厥人的聲勢大振,寇掠邊關,擄獲無數,好在給名將薛仁貴擊潰。

    這只不過是稍挫聲勢罷了,後突厥為害越來越烈,鬧得不可收拾。實在沒辦法,武則天派出名將程務挺防守北地。程務挺是一員名將,跟隨裴行儉破擊突厥,參加過黑山之戰,在突厥人中的名頭很響亮。

    後突厥聽說他來鎮守北地,就怕了,約束部眾不敢滋擾邊關,北地獲得一段難得的安寧期。只可惜好景不長,程務挺和裴炎關係好,武則天誅殺裴炎,程務挺幫著說了幾句好話,惹得武則天不高興了,派人把程務挺給殺了。

    程務挺之死,突厥人最是高興。他們宰牛殺羊,擺上酒席慶賀了幾天。最讓人想不到的是,突厥人還給程務挺立廟,每當出征之時,就要來祭告一番。

    這一政治謀殺的後果非常嚴重,北方無人能防突厥人,突厥人更加倡狂,先後寇掠代州、昌平、朔州,更嚴重的是使得寶璧全軍覆沒,唐朝朝野震動。

    武則天氣憤不已,罵骨咄祿為“不卒祿”。

    此時的武則天有沒有為殺程務挺一事後悔,就不得而知了。

    骨咄祿在位期間,後突厥四面出擊,實力大增,唐朝的北部、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契丹、奚都曾給他征服過。他一生出47次,他親自參加的戰鬥就達二十多次,這為後突厥奠定了很好的基業。

    他死後,他的兒子年幼,他的弟弟默啜自立為可汗。

    默啜雖是自立,不過,這是一隻狡猾的狐狸,善於借風使。自立之初,他深知根基不穩,必須借助唐朝的力量才能穩固自己的汗位,他就向唐朝稱臣,請求內附。

    可以這樣說,正是武則天的失誤,導致了後突厥的立國。在處理西域,奪回安西四鎮一事上,武則天的表現可圈可點,在處理後突厥問題上她是臭招頻出,失誤不斷。第一個失誤就是沒有阻止高宗殺伏念,給了突厥人以戰心。第二個失誤就是為了政治利益而殺了程務挺,使得北方無能抵擋突厥的大將。

    緊接著,武則天的第三個失誤又來了。也許武則天嘴上不承認,很可能在心裏還是後悔殺了程務挺,使得北方不得安寧。

    也許是感到顏面無光,默咄的請求一到,武則天大喜過望,立即冊封,賞賜無算。默啜很會做人,為了討武則天的歡心,他派兵擊破契丹,以此報捷。武則天就更加高興了,封他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狡猾的默啜知道機會來了,趁武則天高興的時候,他請求唐朝歸還豐、勝、靈、夏、朔、代六州的突厥降戶,以及單於都護府之地。在這之外,還討要穀種、帛、農器、鐵等物。朝中的反對聲一片,爭論不休,武則天最終把六州降戶上萬戶突降人給了默啜,還給了他各物萬斛,染彩5萬段,農器3千件,鐵4萬斤。

    這是資盜以糧,默啜得到這些降戶,人口大增。再得到這些物資,就好比買賣人有了本錢,可以把買賣做得更大一樣,他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先是攻佔契丹的新城,得到人口物資,實力大增。

    等到實力增強了之後,默啜就開始襲擾唐朝邊境。到這時,默啜撕下了偽裝,根本就不把唐朝放在眼裏,他以通婚為名,扣留了武則天的侄子武延秀達六年之久。並兵攻打靜難軍、清夷軍、平狄軍,又攻打州、檀州、定州、趙州。

    武則天派出四十五萬大軍去迎擊,卻一點效果也沒有。一時間,北地烽火連綿,不得安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最慘烈的是,當狄仁傑率軍反擊的時候,默啜把擄掠來的近十萬邊民全部殺死。一次性殺死十萬邊民,這等事不要說在唐朝,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強橫如匈奴也做不到。

    得到這個消息的武則天,不知作何想法。

    到這時,默啜已經有四十萬大軍了,根本就沒有把唐朝放在眼裏,不時滋擾唐朝邊境,甚至把隴右的官馬給搶走了一萬多匹,朝野震動,卻又無計可施,只有依著突厥人的性子,許婚和親。

    默啜自恃強大,不把唐朝放在眼裏,集中力量西征突騎施。當時的朔方道大總管張仁願抓住這一難得的良機,大舉出兵,擊敗留守的後突厥兵,奪取漠南。

    當時,後突厥和唐朝以黃河為界,張仁願兵出黃河以北還不算,在擊敗突厥人後,在黃河北岸修建了三座受降城。

    三城尾相應,互為犄角,易守難攻,成了唐朝在漠北的戰略屏障,很好的阻斷了突厥人的南下。

    三座受降城的修建,影響深遠,不僅使得唐朝有了很好的戰略屏障,還使得突厥人在漠南沒有立足之處,雖是想一心奪回漠南,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朔方之地從此不再受到突厥人的侵擾,終於有了難得的寧靜。

    為了奪回漠南之地,突厥人數次攻打受降城,棄屍累累,總是不能攻下來。是以,一提起受降城,突厥人就很窩心。

    “可汗,您說這些不著邊際的有什麼用?究竟是打,還是不打呀?”有將領忍不住了。

    “就一個字,打!”默啜右手在幾案上一拍。

    “打?萬一打不過,怎麼辦?”咄悉匐心有疑慮:“唐人的兵器、盔甲比我們好,我們打受降城,可討不了好。”

    “是呀,可汗!”不少人附和。

    默啜雙手一拍,道:“有請候賽因兄弟!”

    命令一傳出,不一會兒,腳步聲響起,一個高個大食胡人走了進來,向默啜施禮道:“見過可汗!”

    “候賽因兄弟,請坐!”默啜右手朝一席一指。候賽因謝一聲,坐了下來。

    眾將看著這個大食胡人,不明所以。默啜掃視一眼群臣,這才道:“這位候賽因兄弟是大食哈裏派來的使。候賽因兄弟,請你把哈裏送給我的禮物說說。”

    “是,可汗!”候賽因應一聲,聲音提得老高道:“我們大食的哈裏和默啜可汗是朋友,是兄弟,派我送給默啜可汗象牙一百,玳……”

    默啜打斷他的話頭道:“候賽因兄弟,這些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就不要說了,還是說些實用的寶貝。”

    “可汗,您可真是個趣人,也是一個能幹的人!”候賽因大拇指一豎,讚揚起來:“這些東西價值不菲,很多人都喜歡,只有可汗您不喜歡。”

    默啜糾正一句道:“不是我不喜歡,而是因為這些東西只能看看,把玩而已,不如刀槍有用。我們突厥人,就是喜歡刀槍!”

    候賽因再次豎起大拇指,贊道:“可汗,借用唐人的話來說,可汗是大有為之君!只有大有為之君才會如此想!”

    默啜笑呵呵的道:“候賽因兄弟,你的讚揚我心領了,我是突厥人,不是唐人!”

    “失言,失言,請可汗原諒!”候賽因不住點頭道:“我們哈裏大人送給可汗大馬士革刀五千把,鑌鐵五萬斤。可汗,您可是要我說這些?”

    “沒錯!”默啜點頭,對群臣道:“你們都聽見了,大食的哈裏大人不僅送給我們兵器,還托候賽因兄弟轉告我一句話:現在,吐蕃已經沒有了,不能讓唐人騰出手來!由我們大突厥牽制唐朝的北邊,大食帝國在西域大打出手。如此一來,唐朝兩邊開戰,必不能相互應援,我們不趁此時機攻打受降城,還要等到什麼時間?”

    為了對抗強大的唐朝,吐蕃、後突厥和大食相互勾結,狼狽為奸。現在,吐蕃沒了,大食和後突厥肯定急,這就走得更近了。

    他們一定要趁唐朝騰出手來之前佔據更有利的優勢!

    “到了來年春天,冰雪融化之後,我們立即起兵南下,攻打受降城!”默啜最後道。

    “攻打受降城!滅了唐人!”群臣歡呼雀躍起來。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9-29 18:57
第二章玄宗賜婚

    李隆基登基之後朝局也就穩定下來了。陳晚榮一邊準備婚事。一邊把主要精力放在軍器監。

    這天。陳晚榮一到軍器監就見葉天衡梁令瓚冠義兵劉懷德僧一行司馬承禎他們圍在一起議紛紛。再一瞧。他們臉上帶著喜色好象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大清早的。你們這般喜悅。是不是撿到寶了?”陳晚榮調侃一句。

    “撿寶?太俗氣了!“僧一行調笑起來:“陳大人,你是不是長了一雙錢眼。老是想著金銀寶貝。”

    和僧一行的關係很不錯了。陳晚榮在他肩頭一拍笑道:“大師。你不愛金銀寶貝。你吃什麼?哦。你會辟穀術。不需要吃喝。”

    “辟穀術。我可不會。道長會。”僧一行笑言。

    葉天衡拉著陳晚榮的手。賣關子了:“小友。你猜我們為何如此高興?看在我們交情不錯份上。我給你說。這事可比撿到寶貝更讓人高興。”

    “大師。你這提醒就不如不說了。”陳晚榮笑著嗆一句。逗的眾人大笑。接著道:“不難猜。我是沒有猜錯的話。蒸汽機應該是有進展了。是不是?”

    “神了!”梁令瓚擊掌贊道:“不愧是當過將軍的人。一猜就中。”

    陳晚榮擺手道:“這不難猜。我們軍器監要做的寶貝不少。能讓你們如此高興的就有這蒸汽機了。蒸汽機是心有了蒸汽機。我們地房就不用建在渭水之濱。靠水力帶動了。”

    “哎。早知你如此能想。我就不必好心提醒了。”葉天衡一副惋惜之態。

    寇義兵在他肩頭拍拍道:“大師。你那是好心麼?你那是賣關子!”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葉天衡摸摸臉蛋。笑道:“幸好夠厚。不怕你們笑話。”

    陳晚榮笑問道:“說說。有什麼進展?”

    “這事還是梁師來說吧。”劉懷德在梁令瓚頭拍拍道:“這都是梁大師地構想。”

    梁令瓚也不客氣。在桌上畫起來:“陳將軍。我是想這蒸汽機固然是個好寶貝。不過。做起來挺麻煩的。好在我們有了機床要做也不難。我是想我這邊的人手也教差不多了。還是-增加一些人手上去。”

    葉天衡打斷他的話頭:梁大師。這增加什麼人手就讓你來打理那才好啊。小友。你同意麼?”

    “要說軍器監對這的理解無人能在梁大師之這事我不是同意。是完全同意。”陳晚榮欣然應允。問道:“梁大師。要是讓你來做這蒸汽機你預計需要多少時間能完成?”

    蒸汽機是動力實在是太重要了有了蒸汽機好多事情就好了。陳晚榮巴不的現在就做好。

    梁令瓚略一估算道:要是不出意外。三五個月能完成。”

    “三五個月?也比我們預計的一年半載短了許多。”葉天衡最是高興。提醒一句道:“梁大師。萬事開難。這第一台蒸汽機製造起來困難些。主要在於我們沒有經驗。需要摸索。需要練手。第一台做好了。我們也就熟悉了。以後做起來就快多了。梁大師你一定要多教些弟子呀!”

    “沒錯!”眾人齊附和。

    梁令瓚點頭道:“那是一定。”

    這事就說定了。正式劃歸梁令瓚來打理。梁令瓚來軍器監的時間雖然不長。不過。陳晚榮對他傑出的機械天賦已經深有瞭解。他說三五個月完成。肯定能完成。不由的大是放心。

    當下。又討論了一問題。各自幹活去。

    正忙間。一個內侍匆匆到來。施禮相見:“見過陳將軍。

    陳將軍。皇上有旨。要您馬上進宮。”

    陳晚榮是武散官。沒有重大事情。這朝可上可不上。現在。朝中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了。陳晚榮把主要精力放在處理軍器監事務上。幾天沒上朝了。聽聞這話。忙問道:“朝中發生什麼事了?”

    “將軍沒事。皇上要召見您。”內侍回答。

    也不多說。馬上就走。進了大明''。趕到鸞翔閣。見屋裏有幾個人。李隆基姚崇舒翰吳兢楊思。還有幾個諫官。

    楊思出征安南已凱旋歸來了。

    “見過皇上!”陳晚榮施禮相見。

    李隆基手一擺道:“免了。免了。坐吧。”

    陳晚榮應一聲。坐了下來。李隆基掃視一眼眾人。有些感觸的道:“以前。父皇議事。這裏是濟濟一堂。到了朕議事。這裏只有你們這幾個人。選拔人才一事。抓緊進行|。姚崇。你的多費心。”

    “皇上請放心。臣明白。”姚崇領旨。

    太平公主一案。牽連極廣。能到這裏議事的官員大多數都給睿宗誅殺了。現在。坐在一起地不到十。是太少了。

    吳兢和諫官之所以能參與議事。是因為李隆基恢復了唐太宗的制度讓史官和諫官參與政。要不然。人還會更少。

    李隆基接著道:“說正事之前。先說一件私事。朝中大事不斷。陳晚榮不的不把婚事推遲。為了償你。朕決定親自給你主婚。”

    “啊!”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李隆基居然如此設想。不由的驚訝不置。

    “皇上。這可使不得。”玄宗賜婚固然榮耀。可是。玄宗剛剛登基。百事待舉。要做的事情太多,就是喝口水的功夫也是緊要的。陳晚榮不想讓玄宗花費功夫。

    李隆基接著道:“有何不可呢?當日。朕到甯縣時。你不是還求著朕給你做媒麼?如今朕要給你主婚你倒不幹了。不是假作態?”

    這是玩笑話。眾人一大笑。

    “既如此。臣就恭敬不如從命。”陳晚榮乾脆人一個。也就不客套了。

    李隆基往下說:“朕雖然要來。不過。朕並不希望你大操大辦。擺上幾桌酒席。讓大家樂呵樂呵就成。數十年來。奢靡風盛行朕決定提倡節儉。抑止奢華。你陳晚榮的父皇看重。入朝時間不長。也算是兩朝老臣了。於朕又有救命之恩在別人眼裏你一定是深朕心地人。你地一舉一動。都為人所注目。因而。朕希望從你做起。要讓世人知道朕提倡節止奢華的決心。”

    這也太會算計了吧?居然把陳晚榮的婚事納入了施政。陳晚榮真沒想到。吳兢他們也是想不到。不由的愣住了。

    陳晚榮沒有虛榮心。更不崇尚奢華。鄭建秋雖是富商。卻保持著節的本色。這事陳晚榮沒有理由反對點頭道:“皇上請放心。臣明白!”

    “那這事就這麼說了。”李隆基開句玩笑:“再節儉,酒,你得管夠。要讓大家吃飽喝好。你不能把節儉當吝嗇!”

    “哈哈!”姚崇他們轟堂大笑。氣氛驟然活躍。

    說完私事。李隆基恢復了一絲不苟地本色。臉一肅。道:“把你們召來。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你們商議。你們先看看這個。”拿起一張紙。遞給姚崇。

    姚崇看過。遞給陳晚榮。陳晚榮一看。嚇了一大跳。這是一封諜報。是西域都護府送來的。說是不久前。發現在一隊大食人往東去。他們帶著兵器。還有鐵應該是去後突厥的。

    就是路途太遠。西,都護府鞭長及。不能截下來。

    看完。陳晚榮遞給哥舒翰。一個一的看完。李隆基這才道:“吐蕃一破。大唐就少一個強勁的對手。兵力就可以集中使用了。要是大食和突厥人不發急。朕反倒奇怪了。是以。不必大驚小怪。這很正常。”

    這話說的很對。在當時唐朝最為強大。吐蕃食和後突厥任何一個都不能單獨與唐相抗衡。數十年來。這三方相互勾結。狼狽為奸。從三個方牽制唐朝。讓唐朝力量分散。不能集中使用兵力。

    現在。吐蕃這個勁敵沒有了。原本用來防備吐蕃的十幾萬軍隊就成了戰略機動力量。可以投入任何想投入地戰場。後突厥和大食自然是感到威脅。他們必然會有所動作。會採取因應措施。

    “皇上聖明!”眾人對玄宗地鎮定與剖析大是心服。

    李隆基接著道:“朕想。大食派人帶著大量兵器還有鐵東來。是趕去給默啜送大禮地。為的就是要默給大食人做馬卒。讓默啜滋擾大,地北方。使大唐不能增援西域都護府。”

    吳兢有些氣憤道:“大食地算盤打的很精。只怕默啜不會上他地當。”

    “不!”哥舒翰不同意吳兢的看法:“吳大人此言差矣。要是我料想不錯。默必然會在年出兵攻打受降三城。”

    吳兢大是驚奇。問道:“請問哥舒將軍。此話怎講?”

    幾個諫官也是想不白。打量著哥舒翰。期待他的答案。

    哥舒翰剖析道:“這道理其實是明擺著的。吳大請想。若是默不打受降三城。那麼。是什麼後果呢?吐蕃已破。大唐少了一個強勁地對手。大唐下一步會如何做?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大唐必然是集中兵力。全力北向。擊破突厥。

    “要想把大唐的攻擊降到最低。就的重新佔領漠南之地。要重占漠南之地。就的拿下受三城。大唐若是沒有了受降三城。在黃河北岸就沒有了立足之地。若是大唐保有受降三城。默在漠南就失去了立足之處。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唐可以受降三城出發。向漠北進攻。大漠雖然可怕。並非不可征服。遠在漢武帝時期。漢軍不就橫絕大漠。直奴的王庭麼?

    “因而。默啜必然是想在大唐大軍北上之前。先行把受降三城拿下來。而且。這一次。他肯定是不計代'|。只要能拿下受降三城。即使損失十萬二十萬軍隊默啜也值了。再說他到大食地兵器和鐵。實力會提升不少。他肯定是信心十足。誓在必的。

    “來年地大戰。必從受降三城開始!”

    這番分析入情入理。徹。吳兢恍然大悟。很是慚愧:哥舒將軍所言有理。吳兢受教。”他是史官。寫史肯定有一套要他來分析這些兵家戰略。就遠不如哥舒翰了。

    “哥舒將軍的剖析有理。臣完全贊同!”姚崇率先表態。

    楊思也贊同。陳晚榮也沒有異議。

    李隆基點頭道:哥舒翰把朕要說地全說了。朕也是這樣認為。這才把你們召集到這裏商議對策。你們說大唐該如何應對?”

    姚崇率先發表看法:“皇上。臣以為。大食和突厥看起來是兩個。實際上一體。大食此舉險惡,臣看,他們會趁著默在北方大打出地機會。在西域大動干戈”

    吳兢是個很好的史官卻不是很地戰略家。有些想不明白。問道:“姚相。大食就不會把默啜當做馬前卒使用?”

    李隆基接過話頭道:吳兢你這個史官史書是寫的好。就是不諳這些權謀之術了。沒錯大食有讓默做馬前卒的`算。只是。你想啊。要是大食不趁大唐沒有大舉西進之前佔領更多的地方。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那還等何時呢?他們現在不動大唐大舉西進時。他們就沒有機會了。是以。大食肯定會在來有大動作。佔領西域更多的土地。居於更加有利地地。將來與大唐較量時。才會有更多的勝算!”

    “皇上。臣慚愧。”吳兢恍然。

    “你是史官嘛。”李隆基笑言。

    史官寫好史書就行了。不能要求他理解這些戰略舉措。

    “姚崇。你說。大唐該如何應對'”李隆基問計。

    姚崇侃侃而言:“大食的算盤雖精。卻打錯了。皇上。臣以為現在應該往北地增兵。現在的北地。雖然是冰天雪地。不利於打仗。調兵還是可行的。”

    李隆基點頭道:“可行。朕也是這樣認為。朕思前想後。來年這場大戰不可避免。而且厥人會來勢洶洶。他們不拿下受降三城不會甘休。如此甚好。朕就給他來個將計就計。趁這機會把默地主力殲滅在漠南。

    “漢武帝為了徹底破匈奴。出動舉國之兵。橫渡大漠。雖然取的巨大地成功。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出關時十四萬匹官馬。回來時不到三萬匹。要是默不大舉南下的話。唐北上迎接橫渡大漠不是不可能。困難很大。他來了。反倒省事。”

    凡事皆有兩面。默雄心勃勃要取受降三城把唐軍趕到黃河以南。不過。對於唐朝來說。這是一個求之不的良。可以殲滅他地主力。

    眾人對李隆基的決大是欽服。齊道:“皇上聖明!”

    李隆基接著道:“北地現有十幾萬大軍。要守住降三城不會有問題。要想殲滅默的四十萬軍隊遠不足。北地不比吐蕃。吐蕃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不利大軍作戰。因而吐蕃一戰。大唐只使用了十萬軍隊。來年這一戰。朕決定調集五十軍隊。把默的軍隊乾淨徹底的殲滅掉。永靖漠北。”

    姚崇略一沉思問道:“皇上。十萬大軍投入北。是不是太多了?”

    李隆基右手一揮道:“不多!大地勢開闊。草原廣闊無垠。正適合大軍作戰。不要說五十萬大軍。就百萬大軍也的開。再說了。朕是想一戰而竟全功。會把五十萬大軍放到受降城。而是另有安排。這事。朕已經想好了。只是不便這裏向你們透露。”

    這是最高軍事機密。越少人知道好。眾人自無異言。

    的出。李隆基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徹底解後突厥了。來年這一仗。必然是精彩紛呈。|晚榮不由的熱血如沸。噌的一下站起:“皇上。臣願參戰。還請皇上允准!”

    同時請戰地還有哥舒翰:“皇上。臣哥舒翰願效死沙場!”

    楊思也不甘落後:“皇上。臣請戰!”

    “好!好!好!”李隆基擊掌贊'道:“你們三位是上過戰場地人。一聞朕言就有此戰意。這很好。朕欣慰。陳晚榮。上不上戰場。等到來年再說。哥舒翰。這一仗。是不能參加了。”

    “皇上,你是不是以為臣為突厥,不可信任?“哥舒翰發急了。

    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一能有幾次遇上?要哥舒翰不發急都不行。

    “你是突厥人沒錯。朕不會懷疑你地忠誠。而是你另有委派。”李隆基叫人展開一幅地圖。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道:“你們看。來年。大唐在北地與默啜大戰不可避免。到時。要是大在西域趁機搶佔大唐的地方。那如何好呢?是以。決定在增兵北地時。也向西域增兵。

    “去西域的道路本來就不好走。再加上現在已是深冬之季。甘涼道上冰天雪地。行軍更加困難。不過朕相信。大唐的男兒能夠戰勝這一困難。順利到達西域。

    “當然了。此去西域需要一位元熟悉西域的將軍。你哥舒翰不是出身西域麼?朕就派你帶領這支援軍趕去西域。”

    哥舒翰一聞此言。大喜過望:“皇上。您這不是要臣回家麼?”

    哥舒翰的父親哥舒道元就曾是西域都護府的副將。哥舒翰因此而出生在西域。他這次率軍增援西域。無異於是在回家。

    李隆基接著往下說:哥舒翰。你這次去西域不增援西域。朕決定。把鎮守西域的事就交給你了。”

    這是委哥舒翰以重任。哥舒翰絕對沒有想到。不由的愣住了:“皇上。這這這……臣還年輕識淺。恐難擔重任。”

    “年輕?年輕好!朕不是也很年輕?”李隆基反問一句。

    哥舒翰信心十足:“皇上請放心。臣一定為大唐守好西域。請問皇上。打算給臣增兵多少呢?”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9-30 19:03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三章 運籌幃幄

    李隆基思索著道:“西域所轄之的甚廣。然而。自從漢代開始。華夏在西域駐軍就不多。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數千之眾,班超守西域。全是借用西域的力量。可以說沒有用東漢的一兵一卒。為東漢守好了西域。哥舒翰。你此去西域。朕雖然給增兵。你也要學班超一樣。善守西域。盡可能使用西域的力量。”

    班超守西域是一個傳奇。他在西域三十多年。幾乎沒有動用東漢一兵一卒。借用西域的力量來守西域。只是到了年老之際。念鄉心切。東漢王朝對這個盡忠職守老臣很是優撫。就下令他回朝。並且。讓他的兒子班勇接替他的位子。接著守西域。

    借用西域的力量來守西域。是這數千年的傳統策略。班超在西域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巔峰。之所以如此做。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西域偏遠。道路交通不便。大軍趕到西域太困難。就是絲綢之路。也是以駝馬糞便和屍骨為路標。要想向如此險惡的的方派出大軍。困難很大。

    再者。西域太窮。養不起大軍。相較于先進的華而言。西域只能算野蠻了。他們刀耕火種。就是西域的軍隊也不過是木棍、青銅武器這些簡易的裝備。護甲幾乎是皮甲。比起漢軍的裝備有著天壤之別。

    漢武帝進行的“漠北決戰”。十萬精銳騎兵。再加上步兵。還有運送糧食的人。總共出動了數十萬大軍。如此規模空前大決戰。在中國歷史上少見。漠北決戰之時。天下震動。

    因為漠北決戰的規很大。天下震動可以理解。不過。同樣的事情在不久之後又出現了。然這次敵人不是匈奴。是西域的貳師城。漢武帝打師城。李廣利統率的軍隊不過數萬。起漠北決戰來說。規模小太多了。同樣是天下騷動。原因就在於西域的道路不便。運送軍需物資的人多。

    為了解決送輸問題。武帝不不把囚犯都派上來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華夏在西域並沒有遇到足夠強大的對手。班超在西域的主要敵人是匈奴。不過,那時的匈奴比起漢武帝面臨的匈奴。已經是天差的遠了。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千年難的一見的雄材大略的帝王。他當了五十四年皇帝。卻打了三十多年的仗。而且。他進|的戰爭。幾乎都是針對匈奴的。在漢軍進攻面前。匈奴節節敗退。不得不撤退到漠北。

    當時朝廷內要求罷戰。與民休的聲音不小。漢武帝卻不予理睬。調動全國的兵力。進行了漠北決戰。經過這一次沉重的打擊之後。匈奴一蹶不振從此衰落。

    漠北決戰之前。漢武帝堅持大打。群臣還可以接受。漠北決戰。漢朝的了決定性的勝利。匈奴已經不足為患了。要求罷戰的聲浪高漲。漢武帝依然不理睬。仍是對匈奴大打出手。這讓人很不理解。

    其實。漢武帝看的比誰都遠。

    他很清楚經過漠北決戰之後的匈奴雖然遭到沉打擊。並沒有喪失重新崛起的條件。必須進行戰略追擊憑藉漢朝強盛的國力。把匈奴徹拖垮。讓匈奴永遠沒翻身的機會。

    事實也證明了。漢帝的決策是正確的。應該說無比英明。正是經過十幾年的戰略追擊。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最後分裂才有到了漢宣帝時南匈奴投的事情。

    到了東漢。也就是班超在西域時期匈奴的實力已經下降的太多。雖然不時騷擾西域。卻不能對西域構成大的威脅。班超善於調動西域的力量抵抗匈奴也就在情理中了。

    哥舒翰信心十足的道:“皇上請放心。臣明白!臣到了西域之後。先收大勃律。大勃律在大唐與吐蕃之依維兩端。現在。吐蕃沒了。臣想大勃律到了該做出抉擇的時候了。若是大勃律敢有異動。臣一定剿滅。”

    李隆基點頭道:“如此甚好!這些年來。西域之事時有反復。吐蕃與大食狼狽為奸。使的大唐在西域有些捉襟見肘。大勃律依維兩端。現在。要是收了大勃律。蔥嶺的道路就徹底安全了。”

    “皇上聖明!”哥舒翰贊一聲。接著說想法:“在這之後。臣當再收吐火羅。喀什米爾。與大食正面相抗了。

    “先解決道路。後面對抗。好想法!”李隆基一句。道:“朕這次給你增兵三萬。其中。有三千龍武軍。再加原先的一萬多駐軍。接近五萬了。再收集西域的兵。十萬之眾不是問題。”

    如此多的軍隊派往西域。在華夏歷史上。只有漢武帝征貳師城能與之相比了。在唐朝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如此多的軍隊前往西域。哥舒翰馬上就道:“皇上。不需要這麼多。三千龍武軍臣是要的。再有一萬。也就足了。”

    姚崇很是讚賞哥舒翰的意見:“皇上。現在去西域的道路不暢。大軍太多了。補給困難。哥舒將軍所言極是。”

    李隆基擺擺手道:“哥舒翰。你的勇氣。朕很欣賞。不過。現在的西域與漢代不一樣了。你雖然要善用西域的力量。卻不能光靠西域的力量。光靠西域的力量。不可能打敗大食。漢代用為數不多的軍隊就能守住西域。那是因為漢代在西域沒有一個強勁的對手。

    “大唐面臨的局勢與漢代全然不同。大唐在西域不僅有對手。還有兩個很強勁的對手。那就是吐蕃和大食。現在。吐蕃是沒了。吐蕃的屬國必然聞風喪膽。大唐趁此機會出手。必然能讓這些屬國歸心。

    “不過。據朕所知。大食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並不多大唐差。是一個不容小視的對手。大食的主要問題就在於。剛剛創建。內部問題很多。力量不能集中。在這一點上大食遠遠不如大唐。即使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

    在當時。阿拉伯帝國。也就是大食。才崛起。阿伯帝國雖然征服了不少地方。中東還沒有伊斯蘭化。有些的方還沒有征服。實力雖然不容小視。比起後世的阿拉伯帝國。力量遠為不如。

    畢竟伊斯蘭化成。穆斯林確立起了神聖的的位後。中東的區基本上是一體了。那時的阿拉伯帝國才達到巔峰。

    “皇上訓誨。臣記住了。”哥翰對李隆基的分析很是贊同。

    李隆基接著道:“漢代開始。華夏就在經營西域。到如今。已經一千多年了。在這一千多年裏。華夏能用少量的軍隊維持住西域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華夏沒有對手。而現在。我們面臨著大食這個強勁的對手。這就是大唐經營西域與漢代最大的不同所在。漢代經營西域憑藉西域的力量可完成這一使。而大唐非的從內的派兵不可。”

    一言中的!

    漢武帝派張出使西域。是聽說大月氏與匈奴有仇想聯合大月氏共擊奴。等張到達時。大月氏已經安于現實生活不願再與匈奴作戰。漢武帝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擊破匈奴。

    匈奴一破。西域這原來的“盟友”也就失去了價值。西漢對西域的策略進行了調整。西域這個昔的盟友為屬國。這才開始經營西域。

    在一千多年裏。西域沒有出現過於強大的敵人。

    而唐朝不同。在西域不僅有強大的對手還有兩個。一個是吐蕃。一個是大食。這兩個大國狼狽為奸吐蕃憑藉有利的的理條件。時出擊騷擾河西走廊。使的唐朝不的不在甘涼一帶派駐大量的軍隊。

    相應的。就不能在域派出更多的軍隊。這才給大食以可乘之機。要不然。羅斯一戰。仙芝未必折戟。

    “皇上聖明!”陳晚榮他們心悅誠服。

    哥舒翰道:“皇上三萬軍隊臣全要了!”

    李隆基點點頭道:“如此甚好!朕這次派你去西域。並不是要你擊敗大食,也不是要你辟出更好的進軍道路。而是要你保的安西四鎮不失。在保全安西四鎮的情況下。你要是能打出威風來。朕沒有理由不支持。”

    來年要和後突厥大打`。那麼。在西域只能取守勢。只要安西四鎮不失。將來唐軍大舉西也就有了立足點。

    要是安西四鎮丟了。將來唐軍西進沒有戰略基地。沒有跳板。困難會大很多。因而。保住安西四鎮是唐玄宗的底線。也是一個英明的決定。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至如何用兵。你臨機決斷就是。”李隆基很是信任哥舒翰的才華。

    這是給哥舒翰以全。也是莫大的信任。哥舒翰大是感動:“謝皇上!”

    “你要帶走的三萬軍隊。朕已經調集到上。你打算什麼時間出發?”李隆基早就考慮好了。甚至把軍隊都調集好了。

    如此思慮周密之事。讓人不得不服。姚崇他們齊聲道:“皇上聖明!”

    哥舒翰略一思索。:“皇上。以為越快越好就明天上路吧!大食的氣候與華夏。華夏還是冰天雪的的時候。大食卻是暖洋洋。可以用兵。要是我們去遲了。後果不堪設想。”

    唐朝的西域比起漢代的西域大了許多。已經進入中東的區了。中東氣候炎熱。就是冬季。也不會象中國那般寒冷。用兵還是沒問題。

    哥舒翰的任務雖然是保全安西四鎮。不過。他還想在大軍西進之前。打出更好的天地。為唐朝大舉進準備更好的條件。

    “好!明天你出征。朕親臨上送!”李隆基掌贊道:“光武帝手下的大司馬吳漢朝受命。夕引道。哥舒翰今日受命。明天出征。是朕的吳漢!”

    吳漢是光武帝劉秀的愛將。他有兩個特點。非常人所能及。一是足智謀。打仗果決。當他還沒有到劉秀重視的時候。劉秀手下的將領基本上是聯名舉薦了他。

    二是吳漢兢兢業業。句讚揚他的典故“吳漢不離公門”。

    劉秀曾經暗中觀察過吳漢的所作所為。當別的將領在歇息。歡慶的時候。吳漢卻在指揮他的軍隊修守戰之具。東漢開|名將不少。號稱“雲台二十八將”。這多的將領裏面唯有吳漢的軍隊隨時能夠投入戰鬥。

    對吳漢。劉秀是特喜愛。把最精銳的軍隊交給他帶領,當劉秀要出征了。就要派吳漢做先鋒。就是史書上說的“常為軍鋒”。

    李隆基如此誇讚。給了哥舒翰很高的讚譽。哥翰有些承受不起。忙道:“皇上過獎了。臣不敢當!”

    “男兒漢。當為天下先,有何不敢的?”李隆基扭頭對陳晚榮道:“哥舒翰的事情安排好了。朕就來給你說說你的事了。你馬上要成親。朕會來祝賀你。不過。朕要提醒你。成親固然讓高興。也不要忘乎所以。什麼事也不做。朕要派好幾件差事給你。”

    一入仕途。身不由己。一件事還沒有完又有事情派下來。陳晚榮雖然很不想接。不過。也明白現在李隆基新即位。事情特別多。再加上太平公主一案。大臣給誅殺了不少。他不接就沒人接,只得道:“請皇上示下。”

    李隆基安排起來:“哥舒翰去了西域。這炮兵的訓練的。你是不是該抓起來?”

    吐蕃歸來後。就在鑼密鼓的訓炮兵。炮兵的規模已經擴大了不少。不過。這事主要是哥舒翰在抓。陳晚榮只是掛個名而已。一聞此言。陳晚榮不由的一愣,點頭道:“皇上請放心。臣一定辦好。”

    “你要做的事情很多。要你一個人來抓也不可能。”李隆基早就想好了:“楊思從南歸來。正好派給你做副手。接著訓練炮兵。不過。楊思對炮兵不太熟。短時間內。你多費心力了。”

    “臣明白!”陳晚榮領命。

    楊思雖是太監。卻沒有閹人那種讓人討厭的習氣相反他精通兵法。勇武過人有做助手。陳晚也是高興。笑道:“楊大人。我們又能在一起了。”

    “陳將軍。你不會討厭我這個跟屁蟲吧?”楊思爽朗的大笑起來。

    一句笑話。逗的眾人轟堂大笑。就是李隆基也不禁莞爾。

    李隆基接著道:“你的弟弟陳再榮一心想從軍。殺敵於邊關之上。好吧。朕就做一回好人。成他之美。也派給你。讓他幫著你打理。”

    這事陳晚榮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到。不由的一愣。繼而為陳再榮高興:“謝皇上!”

    點點頭。李隆基又:“王忠嗣年紀雖小。卻自機心。難的的是。他精通兵法。再者。他跟你一起征戰過吐蕃。對兵比較瞭解。朕把他也派來。你就可以省很多心。”

    王忠嗣雖是童子。對炮兵的瞭解不見的比哥舒翰差。有他來。還有什麼事搞不定呢?陳晚榮是大喜過望:“謝皇上!皇上。你不怕我欺負他?”

    “你欺負他?小心成親時。他你的亂!”李隆基對王忠嗣有著無比的信心。

    眾人又是一通大笑。

    王忠嗣真要發飆。搗起亂來。還真沒幾個人對付的了。陳晚榮笑笑。

    “來年大戰。炮兵必會大放異采。火炮一事。你的抓緊了。不能到時有兵無炮。那朕可唯你是問了。”自從吐蕃一戰後。李隆基時刻關注炮兵。對炮兵的運用自有其心的。深知炮兵在來年大戰中的重要性。

    氣氛不錯。陳晚榮句笑話:“皇上。要想炮兵大發神威。您讓臣率領炮兵上戰場。要不然。有兵無炮這事會不會發生。臣也不敢保證。”

    “好你個陳晚榮。你還敢威脅起朕來了?”李隆基哧一聲笑起來。

    一句說笑。逗的眾人大笑。

    李隆基在笑聲中道:“這事。到了來年再說。現在。你把手頭的事做好。要是做不好。來年。你就別想上戰場。”

    他還真是個好學生。現學現賣。威脅起陳晚榮了。眾人哪里想的到李隆基也有俏皮的時候。不由的莞爾。

    玩笑話一說完。李隆基進入正題:“姚崇說的對。突厥和大食是一體。大唐這次要面臨兩個對手。一個時期只能打一個。朕決定先打突厥。再打大食。要想打大食。就有暢通的道路。水泥一事。現在進行如何了?軍器監的人。何時去隴西建工房?”

    陳晚榮回答:“皇上。技藝方面差不多了。沒甚問題。只是。現在是冬季。隴西更冷。建工房不太合適吧?”

    李隆基猛的站起來。聲音提高的許多:“要是朕所料不錯的話。這次大食是發狠了。哈裏發肯定想把大唐趕出西域。要吐蕃在。哈裏發或許不會發狠。現在。吐蕃沒了。他不發狠也不行!

    “要是突厥也沒有了。那麼。哈裏發的狠勁會比現在大的多。大食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哥舒翰此去西域。抵擋個三兩年沒問題。三兩年以後。會不會抵擋的住。很成問題。去隴西的人的立即出發。頂著嚴寒建工房!”

    吐蕃。突厥都在的話。大食不會到太大的威脅。一旦這兩個盟友沒有了。大食肯定是恐難安。必然會全力與唐朝爭奪西域。到那時。要是大軍遲遲不能進。唐朝很可能給大食趕出西域。

    “時不我待!”李基最後道。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10-1 18:44
第四章 大軍西去

    對李隆基的分析,陳晚榮他們大是贊同。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遇到困難時,要是能獲得朋友的幫助,處理起來都沒有那麼焦急。一旦沒有了朋友相助,只能憑藉自身的力量解決問題時,他會急,甚至狠,會不遺餘力。

    唐朝把吐蕃打掉之後,少了一股牽制唐朝的重要力量,大食和後突厥就急了。要是唐朝再把後突厥打掉,那麼大食不僅是急,是會狠,大食會調集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與唐朝在西域爭奪,西域都護府面臨的壓力會驟然增加。

    至於被震懾,不敢有異動一事,只適用於小國,象大食這樣的大國可不怕嚇。

    再說了,大食也瞭解唐朝,知道唐朝向西域調兵困難難重重,大食用得著怕麼?

    唐朝要保全西域的最好辦法,就是儘早調動大軍西進,與大食爭奪。要不然的話,後果難以預料,即使唐朝不丟掉西域,也會失去很多地方。

    “皇上,臣等明白!”姚崇他們齊聲道。

    李隆基點點頭道:“你們明白就好。今天的事情就議到這裏,你們去忙吧。哥舒翰,你回家去和你父親道別。”

    “遵旨!”眾人應命退下。

    出了大明宮,陳晚榮拍著哥舒翰的肩頭道:“哥舒兄,你明天就要出征,今晚上,我、吳兄、王兄為你餞行!”

    楊思對哥舒翰特別欣賞,很是贊同這一提議:“陳將軍此言極是,哥舒將軍,到時,楊某也來。”

    哥舒翰搖手道:“陳兄,楊將軍,此事休得提起。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今天受命,明日啟程,這時間太緊迫,要做的事情很多,餞行不必了。明天,二位到灞上為我送行就可以了。”

    朝受命。夕引道。固然讓人稱道。不過。那是在各種準備工作做完地情況下才能完成。哥舒翰事先沒有一點準備。光這炮兵地交接就是一大攤事。需要地時間地確太多。陳晚榮和楊思都是上過戰場地人。深明其理。點頭道:“既如此。就這麼辦。”

    哥舒翰略一沉思道:“陳兄。楊將軍跟我去大營。把有關炮兵地事情交接一下。你先去軍器監。給大師傅們說說。要是可能地話。明天與我們一起上路。去西域。也要從隴西過。順道也可以幫幫他們。”

    這提議非常好。陳晚榮沒有理由拒絕。點頭贊同。當下。楊思跟著哥舒翰去了軍營。陳晚榮趕回軍器監。

    回到軍器監。把葉天衡、寇義兵、劉懷德、司馬承禎、僧一行、梁令瓚。還有張德銘和曹志雄兩位去隴西地良匠召集起來。道:“各位。剛才我進宮。皇上對大唐未來地局勢進行一番部署。皇上以為。大唐打掉突厥人之後。大食會急。會出動大軍對西域大打出手。因而。西域將面臨極大地壓力。

    “西域地情況。你們是知道地。不是大唐沒有實力。而是因為道路不暢。補給運不過去。大軍派不上去。決定西域命運地是道路。要修一條能通到西域地道路就需要水泥。水泥是越早開始做越好。時不我待!張師傅和曹師傅。你們打算何時去隴西?”

    經過這些天地研究與試驗。水泥製造技術基本上成熟了。可以開工了。只是。現在地天氣很冷。即使去了隴西也不能有所作為。張德銘和曹志雄一下子愣住了:“這個……”

    陳晚榮接著道:“皇上對西域的看法,我也贊同。大食畢竟是個大國,不會象小國那般,因為大唐取得大勝就害怕了,他們會狗急跳牆。為了穩定西域,皇上決定派哥舒將軍率領援軍趕去西域。哥舒將軍今天受命,明天就要啟程。要是二位可以的話,與哥舒將軍一道出,隨大軍起行,一路上也有個照應。”

    “明天?”張德銘他們雖然知道水泥的緊迫性,不過,他們畢竟不是軍人,沒有朝受命夕引道的意識,不由得沉吟起來。

    “這總得向家人告個別呀!”曹志雄皺著眉頭道。

    葉天衡眉頭一擰,發話了:“徒兒,我們軍器監也要報國。朝廷需要,你們就不能咬咬牙,狠狠心,把那些兒女情長之事忍忍?”

    他一話,張德和曹志雄二人馬上就變了:“沒問題,我們明天就走,跟大軍一起去。”

    陳晚榮點頭道:“二位有此意甚好。還有,給你們的良工,也得讓他們準備一下。你們的家人也跟你們去隴西。皇上說了,到了隴西馬上建工房,不得延誤。”

    “放心,我們一定辦好!”曹志雄拍著胸口保證。

    劉懷德笑道:“陳將軍,哥舒將軍去西域,你這個炮兵將軍必然有得好忙吧?你趕去大營處理軍務,這裏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

    張德銘和劉懷德只是領頭的,跟他們去隴西還有一隊工匠,這些人的思想工作也要做通。要是陳晚榮來做的話,不是不可以,只是軍務就要擔誤了。劉懷德如此安排再好不過了,陳晚榮點頭道:“如此,就多謝各位了。”

    “小友,我們還用得著客氣麼?你快走吧!哦,我不是趕你走,你別多心。”葉天衡催促起來。

    末了,怕陳晚榮多心,不得不補充一句,逗得眾人大笑。

    陳晚榮也不多說,略一交待,就騎著青花,趕去龍武軍大營。

    一趕到龍武軍大營,陳晚榮就感到不一樣的氣氛,今天的龍武軍與往常不一樣,既有喜悅、期待,還有遺憾。

    對龍武軍,陳晚榮很是瞭解,他們忠誠無二,人人嚮往著上戰場。可是,守衛京師長安的大任壓在他們肩頭上,上戰場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奢侈,是夢想罷了。

    這次去西域,李隆基抽調了三千龍武軍,這對龍武軍來說,既是幸運,又是遺憾。幸運的是,這是龍武軍的榮耀。遺憾的是,同伴上戰場了,而他們沒有機會。

    來到哥舒翰處理公務的地方,還沒有進門,就聽見葛福順不滿的聲音從屋裏傳出來:“哥舒將軍,你說這都是什麼事?我,葛福順辛辛苦苦的挑選兵士,再把他們訓練成精銳,還沒有帶出個名堂,就給你們挑走了。

    “先是組建炮兵,後是挑去西域。一挑就是幾大千,龍武軍有幾個幾大千?你說呀!”

    為了龍武軍,葛福順費盡了心血,可是,到頭來,卻給他人做了嫁衣,光是組建炮兵就挑走了四千人,再挑三千去西域,這就接近一半了。不要說葛福順,換作任何一個人,處在他的情況下,也是難受得緊。

    哥舒翰甚是理解他的心情,爽朗一笑道:“葛將軍,你不用生氣,你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高興!高興個鳥!”葛福順罵罵咧咧起來:“我辛辛苦苦訓練的龍武軍,到頭來,還不是便宜你們了。先是便宜陳將軍,現在又便宜你哥舒將軍!哼,天下間,就沒有這樣的道理!”

    “葛將軍,你又在背後說人了!”陳晚榮大步進來。

    斜了陳晚榮一眼,葛福順氣哼哼的坐在椅子上,連禮都不見。陳晚榮一打量,只見葛福順臉色很不好看,鬍子直翹,好象陳晚榮借了他的米,還他的糠似的。

    陳晚榮哈哈一笑,在葛福順肩頭一拍:“葛將軍,你訓練龍武軍花了無數心血,龍武軍才有今天般成就,皇上下令抽調龍武軍,那是你的榮幸。”

    “少來!我葛某人沒那麼大的肚量!”葛福順右手一揮,很沒好氣:“等你把炮兵訓練好了,再調給別人,不幹你屁事了,你高興麼?”

    陳晚榮笑容不減道:“那還用說,即使我臉上在笑,心裏也會罵,這種事情,誰能忍受?”

    葛福順的臉色稍好,陳晚榮接著道:“葛將軍,我倒是有個主意,既讓龍武軍有仗打,還不至於讓龍武軍數量減少,更重要的是,你葛將軍的心血不至於白費。”

    “少拍馬屁!”葛福順不以為然:“你說得再好,我也不會再給你一個龍武軍。”

    楊思有些難以置信,問道:“陳將軍,你真有兩全之道?”

    陳晚榮點頭,一本正經的道:“我剛剛進來的時候,想到一個主意。你們想,這龍武軍的確是好用,可是,今天調走一批,明天再抽調走一批,時間一長,龍武軍還是龍武軍麼?所以,這問題得解決。以前,我也沒想,剛剛聽葛將軍牢騷,我就想到一個法子。”

    葛福順眼睛放光,盯著陳晚榮,遲疑著問道:“陳將軍,你真有辦法?”

    陳晚榮搖頭道:“沒有,我騙你的。”一屁股坐下來,似笑非笑的看著葛福順。

    葛福順火燒屁股般跳起來,沖到陳晚榮跟前,搖著陳晚榮的肩頭道:“陳將軍,你快說,你快說!陳將軍,我的好將軍,葛福順的祖宗,你就賜一錦囊妙計吧!我求求你了!”

    陳晚榮頭一偏,問道:“真說?”

    “真說!”葛福順使勁點頭。

    陳晚榮眼睛睜大了:“我說可以,不過,你不許罵娘。”

    “只要你真有法子,你就是我的爹,我罵你就是不孝!”葛福順這馬屁拍得有些肉麻了。

    陳晚榮點頭道:“暫且相信你一次。葛將軍,你應該給皇上上書,要皇上把龍武軍調到戰場上去!”

    “住嘴!什麼屁話!”葛福順很沒好氣的喝斥起來。

    “我話都沒有說話,你別在那裏瞎嚷嚷。”陳晚榮阻止他罵下去:“這可是龍武軍弟兄們上戰場的機會,你千萬不要錯過了。”

    “還機會?你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葛福順很是不屑,氣哼哼的走開了。

    陳晚榮不去理他,扭頭對哥舒翰道:“哥舒兄,你說訓練出來的軍隊好,還是打出來的軍隊強?”

    葛福順知道這是在說給他聽,冷笑道:“等於沒說!誰不知道打出來的軍隊更勝一籌!”

    訓練場上稱雄的軍隊未必是優秀軍隊,只有橫行於戰場之上的軍隊才是真正的精銳之師!這道理,誰都懂。

    陳晚榮反諷一句:“葛將軍,你明明知道軍隊要上過戰場才算是真正的軍隊,你怎麼就不抓住這機會呢?”

    “我一上書,還能有龍武軍麼?”葛福順沒好氣的回答。

    陳晚榮哈哈一笑:“葛將軍,你也太心急了。我是說要讓弟兄們上戰場,可沒有說一次全調走啊。你可以給皇上說,把龍武軍的弟兄們分批調往戰場,讓他們在戰場上呆上三五個月再調回來,既讓龍武軍的弟兄們有了實戰經驗,又能保證龍武軍的數量,這可是兩全之道。葛將軍,你說說看,要是真這樣做了,龍武軍的實力會不會更強?”

    葛福順萬未想到陳晚榮居然想出這個主意,不由得嘴巴張得老大,訝異不已。

    哥舒翰和楊思擊掌稱讚:“好主意!好主意!皇上肯定同意!”

    上過戰場的軍隊,與沒有上過戰場的軍隊截然不同。原因就在於,上過戰場的軍隊,會積累豐富的戰場經驗。真要照陳晚榮說的去做的話,龍武軍的實力會增強不少。

    現在的龍武軍身體素質好,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軍紀嚴明,用起來很順手,這點,陳晚榮體會猶深。不過,龍武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實戰經驗。

    同樣是龍武軍出身,上過戰場的那一千炮兵比起現在的龍武軍截然不同,他們身上自有一股殺氣,下手狠,心性更加堅定,處理問題老練。

    這些,只有在戰場上打滾才能磨練出來,不是訓練場上能訓練出來的。

    龍武軍是拱衛京師的最重要力量,朝廷不可一日或缺,讓他們上戰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陳晚榮的主意一出,這事就解決了。不要說全部上過戰場,只需有一半人上過戰場,這戰力就會大幅提升。

    葛福順一下子跳起來,抱著陳晚榮,在陳晚榮額頭上猛親,大叫道:“陳將軍,陳祖宗,你咋不把話一次說完,害我擔心了半天!好祖宗!”

    “我才一說,你就罵罵咧咧,我怎麼說下去?”陳晚榮反問一句。

    葛福順臉一紅,有些不好意思。

    哥舒翰哈哈一笑:“今天該誰請客呀?”

    “我請,我請!你們要是不賞光,我跟你們急!”葛福順最大的心病給解決了,高興得跟孩子似的。

    陳晚榮一拍他的肩頭:“葛將軍,我給你出了這麼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有所表示,再調三千龍武軍給我?”

    “不行!”葛福順斷然拒絕:“調給你,就成了炮兵,是不可能再變回龍武軍的。調給別人,打完了還會退回給我,你就別再打這主意了。哥舒將軍,三千弟兄就交給你了,你可不能打光了。”

    哥舒翰笑道:“葛將軍放心,龍武軍是大唐的利刃,好鋼總是用在刀口上,不到緊要關頭,我是不會用的。”

    “那你也不能一點機會也不給他們。你總得讓他們見見紅!”葛福順生怕哥舒翰不給龍武軍殺敵的機會。

    “放心吧,我自會還你一支能征善戰的龍武軍!”哥舒翰明白龍武軍對唐朝的重要性,既不能讓他們傷亡過大,還得讓他們經歷實戰,真的是“不給馬兒吃草,還要馬兒好”。

    葛福順哈哈一笑:“哥舒將軍,這些天,我還沒現你有如此品德,成人之美!”

    吐蕃歸來之後,因挑選炮兵一事,葛福順對哥舒翰很不對待,直到這一心結解開,怎麼看哥舒翰怎麼順眼。

    現在的葛福順沒有一點芥蒂,全力相幫,這軍務處理起來就順利多了,交接很快就完成。

    葛福順一邊幫陳晚榮他們處理軍務,一邊叫軍中司馬寫一道奏章。葛福順把大意一說,司馬就大拇指一豎,贊道:“將軍,你真是了不得,居然想出這等妙主意!從此以後,兄弟們就不用再天天盼著有仗打了!這仗,是跑不了的!”

    “不是我想的主意,是陳將軍想的,你別給我臉上帖金,我不想掠人之美!”葛福順笑得嘴都合不攏了:“你快寫!寫完了,我這就進宮,呈給皇上。”

    司馬也是高興,提筆就寫,沒多久就寫好了。葛福順一看完,騎著馬趕去皇宮。等到他回來時,笑得眼睛只剩一條小縫了,人還沒到,聲音就到了:“成了,成了!皇上同意了!兄弟們,從此以後,你們就有仗打了!”

    最好的軍隊不能上戰場,的確是一種遺憾,現在,這問題解決了,誰都高興。消息一傳開,龍武軍大營裏歡呼聲一片,兵士們奔相走告。

    葛福順當下跑去找陳晚榮:“陳將軍,今晚上,我們去喝個痛快,你一定要賞光!”

    “我去沒問題,他們呢?”陳晚榮翰哥舒翰他們一指。

    葛福順胸口拍得砰砰響:“都去!都去!”

    本來是句玩笑話,沒成想,葛福順當真了,硬是把陳晚榮他們請到望海樓,還叫來一幫龍武軍的軍官作陪。既是感謝陳晚榮的好主意,又是給哥舒翰餞行。當然,更多的是,叮囑哥舒翰既要保存龍武軍的實力,還要讓龍武軍立大功!

    最好是頭功!

    既不給馬兒吃草,還要馬兒好的美事,在哪里去找?

    陳晚榮用“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反諷葛福順。葛福順一點也不生氣,笑得跟開心果似的。這餐飯直吃到深夜方才作罷。

    第二天,陳晚榮起個絕早,趕到灞上為哥舒翰和張德銘他們送行。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10-2 16:04
第五章 大唐戰車隆隆啟動


    舒翰雄毅不凡,才氣過人,為人爽快,很得人心。聽說他要去西域,不僅陳晚榮要去送他,就是鄭晴、鄭建秋夫婦也要跟去。

    陳晚榮用過早點,還沒有出發,吳道子和王翰也到了。於是,眾人一道,齊往灞上趕去。

    來到灞上一瞧,人山人海,軍隊肅立,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望不到頭。在唐朝,一般情況下,冬季是不會出征的,找個地方窩冬去。

    冬季不用兵,這是規律,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更甚。在春秋戰國時期,不論局勢有多兇險,只要冬天一到,就不用再打了,找個地方窩冬,等到春暖花開時節再來打就是了。

    打破這一傳統的是名將白起,伊闕之戰,白起恰好把開戰時期選在冬季。在冰天雪地裏,白起率領數十秦軍向佔據絕對優勢的六國聯軍起猛攻。當時的六國聯軍正在軍營裏舒舒服服的窩冬,根本就沒有一點準備。當秦軍潮水般湧來時,立時慌了手腳。一仗打下來,秦軍斬近三十萬,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史以來斬最多的一仗了。

    從此以後,冬季不用兵的教條就給白起打破了,用兵就更加多樣化了。

    現在情況不同,李隆基這是未雨綢繆。冬季行軍本來就苦,尤其是往西域趕去,那就更苦了。不僅僅在於寒冷,還在於道路不便,補給困難,可以說困難重重。

    不過,將士們一點懼色也沒有,人人精神抖擻,恨不得肋生雙翅,馬上飛到西域。

    不畏懼困難,士氣高昂,是唐軍的優良傳統,正是因為唐朝有這種可貴品質,才能創造出了輝煌的武功。

    行列整齊,盔明甲亮,惹得圍觀百姓驚歎不已。

    陳晚榮一行剛到,就給哥舒道元迎著了。哥舒道元笑呵呵的,沖陳晚榮一抱拳:“見過陳將軍。”

    要不是哥舒翰遇到陳晚榮。得陳晚榮多方幫忙。現在地哥舒翰依然不過是個俠客。在長安街頭行俠仗義。要是那樣地話。說不定哥舒翰跡地時間真得等到哥舒道元死後。他仗劍河西去了。

    自從跟著陳晚榮從軍後。哥舒翰一帆風順。成了朝廷一員後起之。現在更好了。李隆基派哥舒翰去西域不說。還讓哥舒翰獨當一面。這是光榮無比地事情。哥舒道元一生征戰。雖任西域都護府副將一職。也是沒有獨鎮西域。比起現在地哥舒翰還是差了一大截。

    這一切。都是因為陳晚榮之故。哥舒道元對陳晚榮著實感激。一見面就笑得眼睛只剩一條小縫了。

    陳晚榮飛身下馬。執以後輩之禮:“見過伯父。”

    “好好好!”哥舒道元執著陳晚榮之手。不住輕拍。

    吳道子和王翰一左一右把哥舒翰圍著。笑道:“哥舒兄。你此去西域。多加小心。我們呀。在長安等著你地捷報。”

    “托你們吉言,一定。”哥舒翰爽朗的笑起來。

    吳道子壓在哥舒翰的肩頭,眨巴著眼睛,頗有點調皮:“哥舒兄,你打一個勝仗,我就為你作一幅勝仗圖。等到你回到長安時,我把這些畫送給你,連在一起,就是哥舒將軍西征凱旋圖。”

    “那就有勞吳兄了!”哥舒翰開起玩笑了:“要是我打一百個勝仗,你不是要畫一百幅了?一幅值萬兩白銀,一百幅就是一百萬兩,那我可賺了。”

    一片大笑聲響起。鄭晴取笑道:“哥舒兄,你這也太俗氣了吧?幸好是我們瞭解你,要是我們不瞭解你,肯定把你當作一身銅臭的人呢!”

    “喲喲喲!我說誰呢?原來是新娘子!”哥舒翰調侃起來。

    鄭晴既是歡喜,又是害羞,臉一紅,嗔怪道:“不正經!”

    “那我說點正經的!”哥舒翰臉一肅,對陳晚榮道:“陳兄,你馬上就要成親了,我卻不能喝你的喜酒,你說怎麼辦?把喜酒給我留著,等我回來再喝。”

    陳晚榮也開玩笑:“哥舒兄,你這一去,沒有三兩年回不來。到那時,我都抱孫子了,你只能喝慶生酒了,不能喝喜酒。”

    鄭晴抿著嘴唇,在陳晚榮胳臂上輕輕一擰。眾人一片轟笑,指著陳晚榮道:“好你個陳將軍,盡胡說。”

    “胡說?”陳晚榮模仿哥舒翰的口氣道:“那我說點正經的。哥舒兄,你在西域打了勝仗,就當是我的喜酒,這總正經吧?”

    “這還差不多!”吳道子和王翰齊聲贊同。

    鄭晴也是不住點頭,微笑不已。

    哥舒翰卻是大搖其頭,指著陳晚榮,臉一板道:“陳兄,你真是不知足?我打一個勝仗,你喜慶一次,等我打十個八個勝仗,你不是有十個八個新娘子了?”

    這都是哪跟哪?不過,大家高興,開心就好,轟然大笑。

    這話太過好笑,鄭建秋夫婦不由得笑了。鄭晴更是靠在陳晚榮肩頭,笑得直喘氣。

    正說笑間,葉天衡、張德銘他們這些軍器監的良工到了,又是一通寒暄。

    “皇上駕到!”高力士的聲音響起,只見李隆基帶著一隊龍武軍兵士,策馬而來。

    “參見皇上!”陳晚榮他們,還有三萬將士齊聲見禮,聲勢浩大,直震長空。

    李隆基飛身下馬,擺手道:“免了!”

    “謝皇上!”

    李隆基手一揮,宮中雜役把帶來的禦酒打開,酒香四溢。雜役們倒在碗裏,再給李隆基、姚崇、陳晚榮、十名將領一人一碗。

    三萬人出征,不可能人手一碗酒,只能給將領們敬酒。

    抬頭看看天空,李隆基大聲道:“將士們:你們今天出征,朕給你們壯行!今天的天氣烏雲四合,很冷!是一個很冷的天氣!不過,朕相信,冷對於大唐的好男兒來說,何足道哉!此去西域,道路不暢,寒冷侵襲,異常艱辛,朕相信你們一定會戰勝這些困難,如期到達西域!”

    “如期到達西域!”三萬將士在哥舒翰的帶領下,齊聲高呼,聲振長空。

    李隆基接著道:“你們到了西域,給朕狠狠的打!打得大食這些狗娘養的沒脾性!”

    “狗娘養的大食人!哈哈!”將士們絕對想不到李隆基會說粗話,忍不住大笑起來。

    “朕對你們的期望只有一個:揚我華夏聲威於異域萬里之外!”李隆基高舉手中碗,道:“來!將士們,請幹了這碗壯行酒!”

    所有人高舉酒碗,同聲大吼一聲“幹”,一仰脖子,喝得精光。

    鄭晴不善飲,不過,仍是非常豪邁的一口氣喝幹。平日裏的鄭晴很溫柔,這一刻卻是英姿颯爽,飲罷之後,潔白的皓腕一揮,手中酒碗砸在地上,砰的一聲響,摔得粉碎。

    她一摔,所有人,包括李隆基在內,都把碗摔得粉碎。

    “出!”哥舒翰大吼一聲,將令傳下,將士們開始踏上征程,奔赴西域。陳晚榮和曹志雄、張德銘他們一干軍器監良工交待一番,他們隨大軍一道,奔赴隴西。

    三萬大軍開動,聲勢不凡,聲響若雷,震得大地都在顫抖。一眼望去,不見其頭,只見大軍豪邁的開向遠方。

    李隆基站在高處,望著蜿蜒行進的大軍,非常滿意,不住點頭:“大唐有如此好男兒,何愁不能興旺!陳晚榮。”

    陳晚榮忙過去道:“皇上召臣,不知有何要事?”

    李隆基指點行進間的大軍:“你昨天的提議很好,朕決定採納。以後,凡有戰事,都要派龍武軍參加。龍武軍是大唐的精銳,就是沒有上過戰場,從今以後,他們就能上戰場了。這等好主意,以後多出些。”

    陳晚榮笑道:“皇上,臣是偶然想到的!”

    “偶然?那你多來點偶然想到的!”李隆基的話,讓陳晚榮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李隆基對姚崇道:“姚崇,哥舒翰帶往西域的大軍,不過是一部分。大軍正向幽州開進,糧草、器械、被服這些事,你得多操心。還有,要在邊境上加強封鎖,不能使消息洩露。”

    “臣明白!”姚崇領旨。

    李隆基具上皇之資,聰明絕頂之人,對來年的大戰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默啜擁兵四十萬,要想讓後突厥臣服,只有學吐蕃這一戰,把默啜的大軍給徹底殲滅掉。要不然,北方不會有安寧。

    對後突厥用兵,與在吐蕃用兵截然不同。吐蕃地勢險要,不利大軍展開,投入的軍隊不能太多。同樣的,地勢不利,吐蕃的軍隊也不可能集結得太多,要逃也逃不到哪里去。

    大草原就不同了,大草原廣闊無垠,無遮無攔,軍隊要是少了,只能擊潰突厥人,卻不能殲滅其主力。

    突厥反叛之初,擁兵數十萬,裴行儉在黑山只能是擊潰,而不能全殲,就在於兵力不足。

    擊潰敵人容易,殲滅敵人難!原因就在於,兵力不足,不能完成包圍。要想完成對敵人的包圍,就需要數倍於敵人的兵力。在無遮無攔的大草原上,一旦戰事不利,突厥人可以向任何方向逃走,優勢兵力就更形重要了。

    當然,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完成對敵人的包圍,不是沒有,還有經典之戰,這就是長平大戰。長平之戰,秦軍之所以能完成對趙軍的包圍,原因就在於白起利用了上覺地區複雜的地形,派兵守住險隘之處,趙軍就無路可走了。要是在平原地區,白起只能擊潰趙軍,不可能全殲。

    這是大草原,優勢兵力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正是從這點考慮,李隆基決定來年派出五十萬軍隊參戰。要想把默啜四十萬大軍殲滅掉,五十軍隊仍是不足。

    不過,這已經是唐朝全國總兵力的三分之二了,再多,李隆基也拿不出來了。

    趁冬季休戰期調集大軍,行軍是苦了些,卻能爭取到時間,來年春季一到,就可以開打。

    現在的幽州已經是一片兵營,駐紮了幾十萬軍隊。幽州離受降三城雖然還有上千里路程,不過,幽州是唐朝在北方最重要的戰略基地,這裏儲存的糧草、器械、被服能支撐大軍支用。要是現在就把大軍派到受降三城去,這運輸就是大問題,不如集結在幽州過冬更好。

    還有一層考慮,如此大規模的軍隊駐紮在受降三城,不易保密,不如放在幽州的好。

    最重要的考慮就是,李隆基不會笨到把五十萬大軍全部投到受降三城,而是有一個宏大的構想,來年春天一到,唐軍就會從幽州開赴各處。

    幽州,刺史府,人來人往,文吏、將領、軍官進進出出,絡繹不絕。

    “啟稟大人,末將奉命前來支取糧食五百石,草料三千石,請大人示下!”一個將領把手中的公文遞給沈榷  。

    沈榷接過,略一流覽,點頭道:“來人,帶他去支取。”

    這個將領有些意外,以他想來,沈榷至少要問問。沈榷只是看了公文,馬上就批了,不由得問道:“大人,你就不問問情況。”

    “不必問了。你們沒有虛報,和你們的人數相當。”沈権的回答非常簡潔。

    “大人,你知道我們有多少人?”將領很是奇怪。

    沈榷的回答讓他吃驚:“你們每一支軍隊有多少人,我都清楚。若是敢虛報,豈能容你?”

    沈榷是一員能臣,李隆基把他派到幽州來,就是要他打理幽州,為和突厥的戰爭做好準備。沈権深體李隆基之意,到任之後雷厲風行,大肆整頓一番,為大戰做準備。

    李隆基決心來年大戰一場,把調集的兵力數目,哪里調多少,這此資料都給了他,沈榷當然是心中有數,要想冒領糧草,那是在找罪受。

    將領心中打個突,暗自慶倖沒有冒領,要不然有罪受,心悅誠服,跟著人去領糧草了。

    “啟稟大人,張將軍求見!”一個文吏進來向沈榷稟報。

    “哪個張將軍?”沈榷埋頭處理公務,頭也沒有抬。

    文吏提醒一句道:“大人,自然是北庭都護的張守珪將軍。大人,你也是,要不是張將軍,您這麼忙,誰敢來打擾您呀?”

    “也是,也是!你們看著,要是沒有冒領,就即刻批下。”沈榷交待一句,大步迎出去。

    只見院子裏站著一個高大的年輕人。這年輕人不到三十歲,一身便衣,卻自有一股子虎氣,讓人一見之下就生出好感。沈榷大步上去,抱拳施禮道:“沈榷見到張將軍。”

    “張守珪見過沈大人!”張守珪回禮。

    “張將軍,屋裏請!”沈榷把張守珪迎進屋裏,奉上茶水,笑道:“張將軍不在北庭,為何到幽州來了?”

    “好教大人得知,我是奉旨回朝。皇上在聖旨上說了,要我回朝之時,從幽州經過,瞭解一下幽州的情況。”張守珪如實回答。

    沈榷哈哈一笑道:“張將軍,皇上哪里是要你瞭解軍情,是要你熟悉這些軍隊。來年呀,這些軍隊都得歸你指揮!”

    張守珪的生卒年不詳,在開元之初應該在三十歲左右。年紀雖輕,已經是軍中的一員名將了,在北庭都護府這些年,聲名鵲起。沈榷對這個年青將領格外賞識,這才提醒他。

    “大人,當真?郭大帥此次征戰吐蕃,立下蓋世奇功,這統帥非他莫屬,張守珪不敢有此想法。”張守珪兀自不信。

    沈榷提點道:“郭大帥此番征戰吐蕃,是立下了蓋世之功。他來執掌帥印,沒人敢不服。不過,皇上不會派他出戰。張將軍請想,大唐要想興旺,就需要很多人才。人才,不僅僅是政才文才,還有將才。郭大帥功高蓋世,人生至此,還有何求?該歇著了。皇上深謀遠慮,想煆煉出一批將才,要是沈榷所料不錯,來年的帥印非你執掌不可。”

    “這個……”張守珪仍是有些驚疑。

    沈榷笑道:“張將軍,你要這麼想。要是皇上此次派郭大帥出征,固然是眾望所歸,可是,郭大帥的年紀畢竟不小了。

    他百年之後,誰來接替他執掌帥印?皇上這是有意煆煉新人,要給年輕人一個機會,張將軍,來年這一仗,關係極大,你可得多用心。”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可能把所有的立功機會付與一個人,這樣做非常危險。功大震主暫且不說,只有一個理由就夠了。要是真這麼做的話,這人死了之後,誰來接替呢?

    要想人才不斷代,就得把立功做事的機會分授予不同的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王朝的興盛。

    這是歷史得出的經驗!

    張守珪有些信了。他接到聖旨後,也沒有多想,原本以為是李隆基要他查看一番軍情,以備諮詢,沒成想,李隆基已經選他做來年大戰的統帥。這事,來得太突然,不住搖頭。

    “可我還年青,恐怕擔當不起!”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統領五十萬大軍,在歷史上並不多見,要張守珪不擔心都不行。

    沈榷笑道:“張將軍,你這話也是在我面前說,要是在皇上面前如此說,皇上肯定不高興。年輕又怎麼了?你張將軍雖然年輕,可是,你在軍中的聲望,不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麼?”

    張守珪啞口無言,沈榷接著道:“比你年輕的人多了呢,霍去病二十歲統領大軍,征戰河西走廊,不是打得匈奴二十四萬大軍無還手之力麼?這太遠了,是不是?那我們就說點近的。太宗皇上十八歲,斧鋮定兩京……”

    “沈大人,你千萬不要這麼說,我哪能與太宗皇上比呢。”張守珪緊張得站了起來。

    “我不是要你和太宗皇上比,是激勵你。”沈榷笑道:“陳晚榮不才十八歲麼?炮兵將軍陳晚榮,大唐有幾個人不知?”

    張守珪無話可說。沈権激勵道:“皇上調動這麼多軍隊,這一戰的決心很大,張將軍應該多用心。要是說大唐是一輛戰車的話,在皇上的推動下,這輛戰車已經隆隆啟動了!”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10-2 18:29
第六章 玄宗的決心

    “你沒有騙人吧?”金仙公主有些不信,打量著陳晚榮。

    “他這人一向騙人。”玉真公主嘴一撇,也來編排陳晚榮的不是:“姐,不過,這次應該是說真的!”

    “我好象是大騙子似的?”陳晚榮很沒好氣。

    “你本來就是騙子嘛!”玉真公主捂著小嘴,哧哧笑個不住。

    葉天衡看著陳晚榮手裏的滴定管,笑呵呵的道:“小友,你又要整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給我們說說,別吊大家胃口。”

    “好啊!”陳晚榮點頭,葉天衡很是滿意:“這才是小友嘛!”

    然而,陳晚榮卻說的是:“我也來學學葉大師賣關子的本事,諸位,請細看便是!”

    “你這人……”玉真公主一雙妙目打量著陳晚榮手裏的滴定管,眼珠都差點掉下來了:“你說得那麼神奇,人家趕來看,你卻賣關子,你這人好沒道理。”

    陳晚榮把硫酸溶液裝在滴定管裏,固定在架子上,沖玉真公主閃閃眼:“我成天跟著你師傅,想不學點賣關子的本事都不行,這叫近朱赤,近墨黑!葉天大師,這沒辦法哦!”

    “小友,你說我作甚呢?”葉天衡有些不好意思,訕笑起來。

    司馬承禎出來打圓場:“小友,大家都趕來看你做這分析,你也得讓我們看個明白,不能糊裏糊塗,是吧?”

    陳晚榮這才臉一肅。認真解釋起來:“做買賣。投入多少本金。賺了多少錢。都有一本帳。要算得清清楚楚。這做化工也一樣。用了多少原料。得到多少產品。都要清楚。原料與產品地質地如何。也得弄清楚。葉大師煉鋼。對礦石地品位。不是通用過分析進行評判。而是靠經驗來完成。這很不好。”

    葉天衡有些不服氣:“小友。老朽煉鋼還沒有失過手呢。經驗又怎麼了?那可是老朽地看家本領呢。”

    陳晚榮大拇指一豎。贊道:“葉大師是這個。我是這個。小指頭。可是。當你大師不在地時候。煉鋼不是要停下來?所以。我們得想辦法。把這些經驗變成我這小指頭地人也能煉鋼地辦法。這就是分析地作用。只要我們知道原料地質地。要煉鋼就不難了。同樣地。做化工。先就得把原料地質地弄清楚。這分析就顯得很重要了。”

    “小友以前提過這事。這些天花這麼多精力。就是為了分析?”司馬承禎頗有點興奮。問道:“小友。這要怎麼分析?”

    吐蕃歸來後。陳晚榮就在為化工地量化努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才做了玻璃。請寇義兵做分析儀器。經過這些天地努力。終於把陳晚榮需要地儀器做出來了。今天是來檢驗。

    “沒錯。是這樣地!”陳晚榮肯定一句後。解釋道:“火堿我們用了不少時間。今天就來測定一下火鹼地純度。火鹼地測定。用硫酸不好。不過。我現在只有硫酸可用。就將就一下。”

    測定氫氧化鈉是用鹽酸,鹽酸對現在的陳晚榮來說可望不可及,只能想想罷了。退而求其次,使用硫酸。幸好現在的膽帆可用,要不然,連硫酸都沒有,更不能說測定了。

    要是現在的分析師知道陳晚榮用硫酸測定火堿的純度,肯定要笑話他,沒辦法的事情!

    “第一步,是配製火堿溶液,我提前做好了。”陳晚榮給他們解釋起來:“火堿溶液的配製很簡單,只需要把一定量的火堿放到煮沸並且冷好的沸水裏就成。我現在用的水,叫蒸餾水,就是前幾天專門做好的水。”

    “你折騰來折騰去,就是做這個用的呀?人家還以為你吃了飯沒事,找抽呢!”玉真公主恍然大悟,還沒忘了編排陳晚榮的不是。

    陳晚榮沖她一翻眼:“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事,不要亂說。”

    “你?誰是小孩子了?”玉真公主眼珠都快掉在地上了。

    陳晚榮哈哈一笑:“我現在取一定量的火堿溶液到錐形瓶裏。”先在錐形瓶裏放些水,用吸管取些火堿溶液過來,記下數。再把硫酸溶液調零後,固定在架子上。再在錐形瓶裏加入兩滴石蕊指示劑,錐形瓶裏一下子就變成藍色了。

    “變藍了,變藍了!”玉真公主指著錐形瓶,有些難以置信,尖叫不已,還不住蹦起來。

    金仙公主的眼睛也是睜得老大,只不過,她比較持重,沒有叫出聲來罷了。

    葉天衡他們也是好奇,驚奇的打量著錐形瓶。司馬承禎卻是笑呵呵的道:“一點小小術法,何足道哉!”

    那些不良人士就是靠這變化行騙的,司馬承禎自然是爛熟於胸了。

    在他們的驚奇中,陳晚榮道:“看好了,我開始滴定了。”把錐形瓶放到滴管下方,開始滴定。按照正規的分析,滴定之初要快,快到終點時這才變慢。不過,這要經過計算,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行。現在用的火堿,其純度究竟有多少,陳晚榮一點底也沒有,不能放得太快,緩慢的滴定。

    所有人的眼睛睜得老大,一瞬不瞬的打量著陳晚榮手中的錐形瓶,沒有放過一個。

    沒有人說話,唯聞呼吸聲。

    過了一陣,錐形瓶中的藍色逐漸淡下來,玉真公主率先叫起來:“有變化了,有變化了。

    ”   陳晚榮知道快到終點了,把滴定速度放得更慢,一滴一滴的硫酸溶液滴下去,藍色越來越淡。陳晚榮改成半滴半滴的滴定,最後一個半滴下去,錐形瓶裏有些微的紅色,陳晚榮把錐形瓶放在一張白紙上,這紅色就更加顯眼了。

    正常情況下,這種顏色的轉變,是放在一塊白色瓷磚上進行觀察。在沒有白色瓷磚的情況下,只能用白紙了。只需要把白紙平鋪在桌面上就成。

    紅色在慢慢褪去,陳晚榮知道終點還沒有到,再滴了四分之一滴下去,紅色就更加明顯了。估摸著,足足過了半分鐘,紅色依然,這是真正的終點,可以計算了。

    讀數一完,按照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火堿的純度居然只有百分之八十三,陳晚榮太驚訝了。用了這麼久的火堿,做了那麼多的香皂出來,火堿的純度居然如此之低,現代社會的火堿純度再差也有百分之九十幾,這也太打擊人了。

    轉念一想,這很正常。現代社會的火堿是電解食鹽水獲得,稱為堿工業,雜質少。而陳晚榮是靠純鹼和石灰進行化學反應得到,唐朝的純鹼是天然鹽湖結晶,本身就含有很多雜質。石灰就不用說了,雜質也不少。

    原料本身就有大量的雜質,雖是經過提純,所得的火堿純度也不可能很高,能有百分之八十三的純度還是不錯的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分析儀器是試用,是不是好用還不好說,肯定有待改進處。這本身就使得分析結果有些問題。

    至於硫酸的濃度,百分之九十八的濃度應該是有的,不會有問題。從膽得到的硫酸,雜質少,用沸石反復除水後,濃度不會低。

    不管怎麼說,這是陳晚榮來到唐朝後第一次知道火堿的純度,是第一次進行分析測定,這本身就是一大進步,化工向量化方向又邁進了一步,值得慶賀。

    “小友,可否教教貧道。”司馬承禎是大煉丹家,對化工有著特別的愛好,見獵心喜,已經挽起袖子了。

    在玉真公主眼裏,這實在是太神奇了,太好玩,本想要陳晚榮教她,聽了這話,只好忍著。無論如何,她不能不尊重望重天下的司馬承禎。

    “能入道長法眼,是我的榮幸。”陳晚榮馬上就指點起來。在陳晚榮的指點下,司馬承禎一絲不芶的照做。

    他不愧是大煉丹家,這方面的底子雄厚,居然做得似模似樣,就是比起現代社會的分析師也不見得差。陳晚榮暗自驚異:“這是初學,就有如此表現,要是給他些時間,那還得了?對了,以後,我得多教道長些化學方面的知識,讓他挑起化學這副擔子,即使我不在,也不致於讓化工停頓。”

    最讓陳晚榮想不到的是,司馬承禎的分析結果和他的結果只差了零點三個百分點,想想自己當年學分析時,第一次和老師的標準居然差了一個多百分點。司馬承禎第一次就有如此成績,了不得了。

    陳晚榮向司馬承禎灌輸更多的化學知識的主意更加堅定。

    早就按捺不住的玉真公主道:“這東西挺好玩,教我,行麼?我以後不說你壞話了!”

    不要說玉真公主覺得好玩,就是葉天衡他們也是見獵心喜,想來試試。想想自己第一次做化學分析,那心情比起他們一點也不遜色。

    “好啊!說好了,你以後要是再編排我的不是,有好玩的我就不教你了。”陳晚榮不逮住機會教訓一下玉真公主就枉自為人了。

    “行,沒問題,你要是不信,我們可以拉勾!”玉真公主興奮得眼睛都噴火了。

    就在這時,高力士的聲音想起:“陳將軍,陳將軍,你在這裏麼?”

    陳晚榮知道高力士是李隆基的帖身內侍,一刻也不會離開,他來,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情,忙打開門,只見高力士站在門口,笑道:“高公公,有何要事?”

    高力士笑道:“陳將軍,皇上要你馬上進宮。”

    “我這就去。”陳晚榮二話不說,跟著高力士就走。

    望著陳晚榮的背影,玉真公主氣得直跺腳:“皇兄也是,早不來的晚不來,偏偏輪到我時派人來。沒勁透了!哦,道長,你能教教我麼?道長,你名重天下,這東西一學就會,手到擒來……”

    一長串的馬屁傳入陳晚榮耳裏,不由得好笑。這個玉真公主,為了玩樂事,居然猛拍司馬承禎的馬屁,還真是讓人想不到。

    “高公公,皇上找我何事?”自從送走哥舒翰他們,陳晚榮這幾天一心用在打造分析實驗室上,炮兵的訓練有王忠嗣、王少華、楊思和陳再榮,幾乎不用操心。

    高力士搖頭道:“陳將軍,張守珪將軍回來了,剛剛進宮,皇上就要我來。我估摸著,應該是和張將軍見見面吧!”

    宮中事,無論大小都不得對外透露,高力士所說雖然

    已經很難得了。陳晚榮忙致謝:“謝公公。”

    高力士笑道:“這也不是什麼大事。要是其他的事,我也不敢說了。   ”

    他是個知道分寸的人,陳晚榮也不多說,和他一道進宮。來到鸞翔閣,屋裏只有李隆基。姚崇和一個高大的年輕人。

    “參見皇上!”陳晚榮上前施禮。

    李隆基招手道:“免了,來坐。聽說你這幾天一心撲在那個化學分析室上,有進展了麼?”

    “回皇上,差不多了。”陳晚榮如實回答。

    李隆基事無巨細均能耳聞:“你的想法很好,凡事總得有個度吧。估摸著來,不是不可以,就是要靠經驗,太難把握了,真能如你所想那般分析出準確的數值,辦起事來就可靠得多了。說遠了,來,給你引介一下,這位是張守珪。你們見見面。”

    有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在軍器監,李隆基自然是能對軍器監了若指掌,不必驚奇。

    “見過張將軍!”陳晚榮施禮相見。

    “見過陳將軍!”張守珪還禮。

    見禮畢,兩人這才重新就座。李隆基掃視一眼三人,道:“今天把你們三人找來,就是要說說朕的想法。來年一仗,對大唐至關重要,朕思之再三,有上下兩策。現在,朕就對你們說說,你們看看,若有需要改進之處,就指出來。

    “兵,凶危之事!容不得疏忽大意,你們有想法,一定要說出來。朕也提醒你們,這構想,朕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只能出朕之口,入你們之耳,不得對他人說起。違,滅族!”

    這是最高軍事機密,如此處置,誰也沒有異議。不過,陳晚榮卻是意外:“皇上,如此極密之事,臣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朕叫你聽就聽著!”李隆基臉一肅,他的說話讓人無法拒絕。

    陳晚榮只得應一聲,心裏大是奇怪:“如此極密之事,皇上為何說給我知道?姚崇是當朝宰相,雖是文官,也通兵法,他知道是天經地義的事。瞧這架勢,皇上打算讓張守珪統率三軍出戰,他知道也很正常。可是,我呢?難道……”越想越驚疑。

    李隆基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道:“自從反叛之後,默啜擁兵四十萬,控地萬里,突厥故地盡歸默啜所有。原本臣服大唐的回紇諸部亦歸默啜。大漠遼闊,無遮無攔,要想在大漠上對默啜進行致命一擊,非數十萬大軍不可,因而,朕決定,來年這一仗,投入五十萬大軍。”

    略一停頓,道:“五十萬大軍,這在我大唐歷史上還沒有過。沒有不要緊,就開個先例!”

    李靖滅突厥一戰,唐朝出動十幾萬軍隊。武則天反擊後突厥,最多出動四十五萬軍隊,不過,一無所獲。一次調動五十萬軍隊,在唐朝歷史上的確是規模空前了。

    這也顯示出李隆基的決心:務必殲滅突厥主力,永靖北地!

    “三十年來,大唐與突厥的戰爭不斷,雖然取得不少勝仗,大挫其銳氣,然而,大多是擊潰之戰,並沒有殲滅其主力,傷皮不傷骨,北地不寧。”李隆基往下說:“朕決定,來年這一戰,借著突厥南下之機,把其主力予以殲滅。沒有了軍隊,默啜就算是大漠上的雄鷹,他也飛不到九天之上!”

    “皇上聖明!”張守珪頌揚一句:“臣在北地這些年,深知突厥之患有多深。並不是大唐打不過突厥,而是因為大漠廣闊,突厥一旦戰敗,立即逃躥,大唐要追也追不上。”

    遊牧民族自小生長在馬背上,騎射嫺熟,來去如風,驃悍迅捷。打不過,馬上逃,想追也追不上,這是突厥的長處。

    其短處就在於,遊牧民族只知盤馬彎弓,不知科技為何物,有學戲稱“科技對遊牧民族來說,實在是太難了!”這話很有道理,他們缺乏先進的科技,缺鐵,沒有很好的組織紀律,這是他們的短處。

    一旦遇到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華夏軍隊,他們只有吃敗仗的份。趙武靈王擊破胡人、匈奴是如此,秦始皇大破匈奴是如此,漢武帝擊破匈奴,還是如此,李靖滅東厥也是如此!

    華夏王朝更迭,一個王朝滅了,另一個王朝興起。同樣的,大漠上也在上演著相同的故事,一個遊牧民族沒落了,另一個遊牧民族崛起,然而,他們演繹的故事相同。匈奴遇到強悍的秦漢軍隊,突厥遇到善戰的隋唐大軍,他們只有一敗再敗的份。

    兩宋王朝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了隋唐,科技更加輝煌燦爛,卻在契丹、女真、蒙古這些異族面前無能為力,實是讓人扼腕!

    同樣的民族,同樣擁有先進科技,雄厚財力的華夏,卻不能打敗人數上遠遠不如匈奴和突厥的契丹、女真、蒙古,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異數!

    “因而,來年這一仗,務定要全殲默啜的大軍!”李隆基右手重重砸在地圖上,出砰的一聲響!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10-3 18:52
第七章 任命統帥

    “朕接獲的情報大食派人給默送去了大馬士革刀和濱鐵還有一批工匠。朕估摸著。大食是想幫啜造攻城器械。有了這些器械。默來年就會大舉南下。下受降三城。把我軍趕到黃河以南。”李隆基右手按在地圖上。接著分析道:“突厥人缺鐵。沒有攻城器械。打野戰還可以。說到攻城。那就無能為力了。不過。有這些器械後。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受降三城的防備須加強。朕打算利用默啜急於拿下受降三城的想法。把厥人的銳氣消耗在受降三城。

    “等到把突厥人拖累拖疲之後。我大軍侍機出擊。圍而殲之。當然。在和突厥人打消耗戰的同時。我大軍就應該大膽向突厥人的後方穿插。到達指定區域。隱蔽集結。受降三,一的手。馬上發起攻擊。從四面圍堵突厥人。這就是朕的上策!”

    受降三城對唐朝和突厥人都很重。三城是唐朝黃河北岸的立足之地。若是喪失的話。唐軍只有退到黃河南岸了。丟掉這三城。唐朝在黃河北岸就沒有了立足點。就不可能以此為跳板。向大漠深處進攻。從戰略上來看。對突厥的威脅大減。

    若是突厥拿下受降三城。那麼突厥人就可以重返漠南。在這裏有了立錐之地。並且。可以以此為跳板。向幽州附近發進攻。這在戰略上對唐朝的北方構成重威脅。

    幽州是唐朝在北地最為重要的戰基地。無論是北地。還是遼東。都靠幽州進行補給。不要說打下幽州。就是威脅到幽州。就會讓唐朝不寧。就是一個天大的勝利。

    默啜征戰一生。狡猾似狐。就是武則天那麼精明的人都上了他的大當不會連這點都看不出來。以前。後突厥屢次攻打受降三城都沒成功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後突厥人沒攻城器械。若是到大食的支援。擁有攻城器械。默肯定要來打受降三城。

    這。正是李隆基求之不的大好事!

    利用默啜這一心理。把後突厥的氣兵力消耗在受降三城。再發起決戰。對唐朝有莫大地好處。李隆基這一構想非常好。

    張守想了想道:“皇上的設想非常好,臣也贊同。只是有一樣。穿插的大軍補給是個大問題。深入草原不是問題。隱藏也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要如何讓將士們吃飽?大漠裏不缺草不缺水缺的就是糧食。”

    不愧是長期在北方的將領問到點子上了。姚崇,頭贊同:“皇上。張將軍所言極是。”

    李隆基並沒有回答。而是看著陳晚榮。問道:“你說要怎麼解決呢?”

    陳晚榮想了想道:“皇上。要解決也不難。多帶些馬匹。馱運糧食即可。在大草原上行軍。騎兵非常迅。一天穿插個三兩百里不是問題。光是騎兵的話。只需要三五天就能到達指定區域。再加上部署歇息。大概需要七天時間也就是說。在決戰發起前的八天時間出發就行了。

    備足半個月地口糧就差不多。實在不行。到時。還可宰馬維持。一個騎兵有三匹戰馬。一用來騎。一匹歇息待騎一匹馱著口糧和裝備。臣想完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了。”

    和後突厥這一戰不避免陳晚榮也在時常想對。

    話音一落點。李隆基姚崇和張守一齊擊掌贊:“說的好!”

    李隆基笑道:“你說的就是朕想的。朕是想。來年派出十萬騎兵。兵分兩路。抄到突厥人的後路去。給他們每人三馬。吃喝全部運。突厥人地馬奶子既解渴也解饑。易於保存。在大漠上正好用的著。北地地將士們對馬奶子也吃慣。朕已下令。大量做。到時。一人帶上幾革囊。足夠他們喝地了。再上一些肉幹。面饃。支持半個月不會有問題。”

    馬奶子遊牧民族愛喝。是用馬奶做成。既解渴又解饑。非常利於行軍作戰。有了這東西。唐軍無異於如虎添翼。

    姚崇點頭道:“皇官馬不夠。需要帶私馬入軍了。朝廷應該立即下旨。鼓勵將士們私馬入軍。    ”

    “這是你這中書令的事。”李隆基居然撂挑子。

    漢武帝之所以能組那麼大規模的騎兵原因就于西漢推行馬政。西漢積蓄了大量的匹。要是沒有馬政。也就是不可能有“單于夜遁逃”和“封狼居”這樣的壯歌了。

    唐朝充分吸收了西漢的馬政。並且大力推廣。使的唐朝擁有眾多的馬匹。全盛時期。唐朝朝廷控制的馬匹近百萬。擁有此大量的馬匹。唐軍機動能力大為增加。來去如風。

    要是沒有如此大量馬匹。重裝步兵雖然威力巨大。也不可能投入戰場。行頭實在是太重了。靠人哪里可能運到戰場。

    軍隊大量裝備馬匹地一個後果。就是唐朝的馬球。也就是擊高度發達。上自皇帝。下至平頭百姓都喜歡打上幾手。軍隊中就更不用說了。原因在於。馬球的玩法有

    兵士掌握高超的馬術。

    關於馬政。這裏的稍作說明。馬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官馬。一個是私馬。官馬是指朝廷在水草豐美的方設立馬場。飼養戰馬。這樣的馬場。少則數萬。多則十幾二十萬匹戰馬。規模很大。

    西漢推行馬政之時。了朝廷養馬外。還鼓勵民間養馬。百姓養馬。可以的到優惠。比如賦稅役這些方面都有鼓勵措施。這極大的提高了老百姓養馬的積極性。西漢,間所養之馬甚漠北決戰”時。漢武帝投入了三十萬匹戰共中官馬不十四萬匹。另外十六萬匹。也是大多數是來自民間。

    私馬如何轉變成官馬?只要私馬合戰馬的標準。廷花錢買下就是。西漢地價錢我沒有查到。唐朝的官方定價是兩萬五千文。也就是二十五貫折合成二五兩白銀。

    馬政在古代極為重。說的誇張,是馬政鑄就中國古代歷史地輝煌!

    兩漢隋唐都極為視。到了宋朝。馬政名存實亡。中原缺馬。宋王不能大量組建騎兵。不能有效對付北方的威脅。有人為宋王朝辯護說。那是因為把養馬的地方丟光了。這一說法站不住腳。

    西漢同樣沒有河套地。照樣擁有那麼多的戰馬在驪山腳下西漢就有一個大型養馬場。更不用說。可以在民間養馬。以宋朝積蓄的財力完全可以購私馬而宋王卻缺馬措無力。不配套。只能說腐朽了。

    “請問皇上。下策為何種打法?”張守很是急切。

    李隆基哈哈一笑。道:“下策當然是不入流了。若是打爛了。沒有完成上策地目標。沒有把突厥人消耗在受降三城之下。或者默啜察覺了我們的佈署。提前撤退。使的我們的計畫落空自然就成了下策。”

    姚崇想了想。猜測道:“皇上是說。真要如此的話。大唐只有派出大軍追擊。追到漠北。象當年漢武帝一樣。來個漠北決戰?”

    若是默啜不上當。要想永靖北邊。只有如此了。這樣做比起上策來說弊端在於困難增加很多。

    從漠南到漠南路程太遠不說由於沒有很好的路。光這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了。漢武帝當年的“漠決戰”雖然大獲成功。代價卻是極大。出關時的十四萬匹戰馬。回來不到三萬匹。這且不說。光是給大軍運送糧草而死的民夫步卒就不計其數。是以這一仗“天下騷動”。

    不過。這也顯示了隆基的決心。陳晚榮他們大感染。張守很是興奮:“皇上。真要如此地話。這一仗的困難固然增大很多。以大唐雄厚的國力。還支撐的起。”

    唐朝雄厚的國力千古有名。支撐這樣地大戰。多了不敢說。三兩場還沒問題。

    李隆基右手一握拳。鏗鏘有力地道:“朕地設想是。以上策為目標。以下策準備。

    盡最大可能實現上把默啜的大軍消滅在漠南。準備。就要以下策為目標了。要做橫絕大漠的準備。一旦沒有實上策。馬上調整部署。追擊到漠北去!”

    “遵旨!”李隆基下了很大決心。這一次。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突厥人再|狂了。陳晚榮他們大是振奮。這兩個字說的特別高昂!

    李隆基看著張守道:“來年這一戰。就你來指揮。”

    到沈確的提醒。張守仍是有意外。忙道:“上。臣太年輕。怕有辱皇命。還請皇上另擇賢將。”

    李隆基眉頭一軒道:“年輕又怎麼了?霍去病十八歲出征。不是功冠全軍麼?就說陳晚榮。十八歲不是率領炮兵打到邏些城去了?朕用人。不看年齡。不重資歷重的是才幹。北地的將領面。朕思慮再三。就你最適合。你的長處在於打仗敏靈活。不守規。膽氣足。不畏險。這樣的人。朕不用作統帥那朕就是瞎了眼!”

    “皇上聖明!”陳晚榮對張守的事蹟有所耳聞。和他見面。方才知道他遠過傳聞。對李隆基的這一任命大是贊同。

    張守感激無已。眼裏著熱淚:“皇上厚愛。願效死沙場!”

    李隆基接著道:“軍隊戰馬草器械被服正從全國各處向北地調集。你這統帥。本應該早點趕北地去。幽州有沈你可以晚些時間去。朕手裏還有一把利器。沒有見過。那就是陳晚榮統領地炮兵。來年肯定會投入場。你就跟陳晚榮去。好好解一番。不要到了來年。不會使用炮!”

    “遵旨!”張守很是振奮:“皇上。您就是不臣炮兵。臣也要厚著臉皮向您要呢。臣在北方。早就說炮兵的大名了。終於有機會可以見識了。”

    吐蕃一戰。炮兵實是太露臉了。大名早就傳遍軍中。無不是以一窺究竟而自豪。

    “來年對炮兵的運用與在吐蕃大不相同。”李隆基提醒他一句:“吐蕃一戰。炮兵數量少。只能用作攻堅。來年火會有千門上下。可以正面對抗了, 你要善加使用。”

    他的看法和陳晚榮想法不謀而同。李隆基精通兵法。對炮兵也在時常揣摩。能有此看法。實屬正常。

    “朕的上下兩策。你們也要放在心上。看有沒有問題。若是有。一定要說出來。這可是打仗一個錯。就會死很多人。”李隆基後道:“張守。你著陳晚榮去看看炮兵吧。”

    命之後。張守跟著陳晚榮離了鸞翔閣出了大明宮張守很是迫不及待:“陳將軍你快帶我去看火炮。我可是急的不急了呢。沒給你說。我們北地的士們只是聽其名。未見過真正的火炮。都想像成一層樓高。十丈長短了。是不這樣?”

    “那不成怪物了?”陳晚榮取笑一句。搖頭道:“火炮沒那麼大。也沒那麼長。小的太多了。張將我說也不夠象還是你見見就知道了。”

    張守說的那種。現代社會才有。二戰時期。蘇軍有一種超大型地加農炮。光是這門炮需要一個師的炮隊來守。雖笨重到極點。其威力卻是極大。德軍堅固地工事給這門加農炮摧毀了不少。

    當然。這種炮不是唐朝能造出來的。至少不是現的唐朝能造出來的!

    “哎!你不會是吊胃口吧?”張守仍是有些不甘心。

    “是真的!”陳晚榮肯定一句。道:“我們這就趕去。”一拍馬背青花加快了速度。

    兩人趕到龍武軍大營。直去炮兵的訓練場地。此時的炮兵正在進行打炮訓練張守遠遠看見火炮。大驚奇:“這就是火炮?這麼小?比我們想像的小的太多了!這有用麼?”

    一連串地問題拋出來。不容陳晚榮回答。一拍馬背。飛也似的沖了上去。沖到近前。飛身下馬三步並作兩步。眼睛放光。就要去摸火炮。卻給一個炸雷似的聲音喝住:“站住!你是誰?誰讓你進來的?這可是要地!來啊。給我拿下了!”

    不是別人正是葛福順發現張守。以為是私自闖進來地外人不能怪葛福順。是張守沒有穿鎧甲。一身便衣。

    龍武軍地動作非常快。葛福順一聲令下。刷地就圍上來七八個。把張守圍在中間。

    “葛將軍。你膽子太大了吧?居然要抓張將軍!”陳晚榮趕到近前。手一揮。喝道:“退下!”龍武軍兵士遲疑起來。不由的盯著葛福順。

    葛福順自然是相信陳晚榮。揮揮手。兵士退了下去。盯著張守。問道:“請問閣下高姓名。在下葛福順。有些眼拙。不識尊駕。    ”

    張守久在北地。是名揚軍中卻很少到長安。和葛福順還沒有見過面。是以不識。

    陳晚榮跳下馬來。引介道:“張將軍。這位是葛軍。龍武軍的將軍。為人品德好。專門為我們炮兵挑兵的。”

    “你得了便宜還賣乖!”葛福順很是不爽。

    陳晚榮接著道:“葛將軍。這位是張守張將軍。”

    “哎呀!原來是張將軍!葛福順久聞大名如雷貫耳。早就盼著見見你。卻一直不能如願。适才多冒犯。還請張將軍恕罪。”人的名樹的影。葛順福一聽是大名鼎鼎的張守。不由的大喜過望。顧不禮節。一個熊抱把張守擁在懷裏。好象老朋友面似的。在他背上不住捶打。

    都是將領。喜歡的就是直筒子。張守對葛福順的舉動一點也不見怪。在他肩上拍拍道:“將軍言重了。龍武軍大名。是天天聽到。早就想見識了。今日一見。果是不凡。至少。拿我這個冒失之人沒問題。”

    “哈哈!”葛福順大笑不已:“張將軍要是不解氣。我請客!”

    張守的名頭著響亮。楊思忙過來相見。等二人見過禮。王少華一抱拳:“張將軍。認的我麼?”

    “王將軍!哈哈!們又見面了。”張守大喜。一把擁住王'華笑道:“北地地弟兄們誰個不知道那個敢殺上司的王將軍呢?”

    王少華笑道:“當年。要不是將軍助我。我早就給人殺了!”

    “殺的好!那傢伙討人厭了。你不殺他。我也殺他!”張守的軍隊軍紀嚴明。那種殺百姓冒軍功之事是很看不慣。

    陳晚榮在葛福順肩一拍。笑道:“葛將軍。太陽是打西邊出來的麼?炮兵的訓練場。你是從來不踏足的。為何今天賴在這裏不走了?我給你說。你賴在這裏也沒用。他們還是炮兵。不會龍武軍。”

    老是從龍武軍挑兵。這事著實讓葛福順不爽的緊。心裏有氣。凡是有炮兵的地方。都不來。眼不見為淨。自從陳晚榮出了那個把龍武軍分批派上戰場的主意之後。他對炮兵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地大轉彎。一有空就跑來看看

    “炮兵也是我們龍武軍。我愛來就來!你管的著麼?”葛福順眼睛一翻。很是神氣。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10-3 19:01
第八章艱難進軍

    張守珪珪對火炮實是太關心了。寒暄一完。馬上就道:“陳將軍。能讓我見識一下麼?自從你們在吐蕃使用火炮以來。我可是早就想見識了。”

    “沒問題!”陳晚榮非常爽快的答應:“劉福清。讓張將軍開開眼。”

    “遵命!”劉福清應一聲。站到火炮後面。開始操炮。

    一門炮打的話。聲勢太小。張守珪說不定不信。陳晚榮道:“一齊炮。”

    這裏有上百門火炮領命後。炮手們各就各位。王少華揮著領旗。喝道:“預備!放!”

    話音一落點。上百炮彈出現在空中。飛向遠方。場面頗為壯觀。張守珪大是驚訝:“這這……”

    如此場面。他生平第一遭遇到。儘管他具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可貴品質。仍是驚訝不。

    一團團火球閃現。耳的爆炸聲響起。比起炸雷還要有威勢。張守珪就更加驚訝了。等到爆炸過後。張守珪這才清醒過來。搖搖頭:“好大的聲勢。真不得了。陳將軍。上去瞧瞧。”抬步欲走。卻給陳晚榮叫住了:“張將軍。不必上前了。用這個!”

    把一副望遠鏡遞給張守珪。張守珪接在手裏。一打量。看的不明所以。陳晚榮只好給他解釋:“這是望遠鏡。可以觀察遠處的情景。以前。我們發炮之後。都上去觀察。有了這東西。就不必再跑一趟了。”

    “這要怎麼用?”張守珪很是好奇。

    “這樣用放到睛上看就是了。”王忠嗣給他釋:“你看著我就行了!”

    張守珪依言而為把望遠鏡放在前。一瞧之下。只見一張稚嫩的臉蛋就在眼前。正向他吐舌頭。碩大的舌頭好象要舔掉他的眼睛似的不由嚇了一大跳忙把望遠鏡拿開。打量著王忠嗣。只見王忠嗣眨巴著眼睛。一副調皮相。

    “王忠嗣別逗!”陳晚榮知張守珪給王忠嗣捉弄了。提醒一句:“張將軍。你看遠處就行了不要看這裏。”

    王忠嗣一雙小手放到耳邊扇扇。的意的一昂頭。

    張守珪依言而為。遠鏡過處。只見彈著處一個又一個坑。不知道有多少有些土色新。有些陳舊。驚訝不已:“真厲害。這東西要是對著突厥人的騎兵猛轟。一定是人仰馬翻。突厥人下可是遇到災星了!”

    他的想法和陳晚的想法不謀而合。真是英雄所見皆同!

    把望遠鏡一放。張守珪挽起袖子道:“陳將能教教我麼'”

    “張將軍要學。自沒問題。劉福清你好好給張將軍介紹一下火炮的使用。”陳晚榮深體李隆基的用意。是要張守珪對火炮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來年對火炮的使用才能更加高效。

    劉福清倍覺榮幸。:“張將軍。請!”

    張守珪笑道:“壯士。你不要叫我將軍。也不要把我當成將軍。就當一個兵士好了。只有這樣。我才學到精髓。”

    陳晚榮調笑一句:“張將軍。聽你的話。好象我們炮兵喜歡藏私似的。”

    葛福順接過話頭道:“算你有自知之明。”

    陳晚榮一拳砸在他頭上。算是回答。眾人轟堂大笑。

    在劉福清的指點下。張守珪開始學操作火炮。學非常認真。一絲不苟。看的眾人不住點頭贊許。

    名將。自有其可貴品質!

    玉門關。一個熟悉的名字。人們會想起“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名句。

    然而。玉門關對於中國非常重要。是連結西域和華夏中心區的戰略要的。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時期。當時。年僅二十歲的霍去病。兩次出征河西走廊。打了盤踞在河西走廊的二十四萬匈奴軍隊。斬斷了匈奴右臂。匈奴不的不北遁。隴西無匈奴。使的西漢的戰略態勢大為改善。

    漠北決戰之後。奴被擊破。西漢開始經營西域。漢武帝遂置玉門關和陽關二關。唐朝的玉門關已不西漢時期的玉門關了。位置有些不同。已經移至漢玉門關東20`裏處。建在葫蘆河上。

    之所以如此移動。因為這裏的戰略位置更好。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通樞紐。東通酒泉。西抵墩煌。南接瓜州。西北與伊州相鄰。是西域咽喉之的。

    這裏傍山帶河。形勢險要。四周山口河口要烽燧甚多。是兵家必爭之的。唐朝邊塞詩人參在《玉門關蓋將軍》中寫道:“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南鄰犬戎北接胡。將軍到來備不。五千甲兵膽力粗。軍中無事但歡娛。”

    很好的道出了玉門關的險要。

    玉門關南北一百六十米。東西一百五十五米。城牆以黃土築而成。四周環以護城河。非常堅固。設有東西兩座城門

    哥舒翰正站在西城樓上。看著從城門下通過的唐軍。此刻的唐軍。滾滾西去。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好象一條神龍。

    玉門關在河西走廊與西域接境處。現在這時節非常冷。寒氣逼人。朔風勁吹。吹在臉上好象用刀子在割肉似的。讓人受不了。

    也許是因為站立時太長。哥翰身上的鎧甲綴著一層薄薄的冰屑。在陽光下閃閃光。好象水晶般美麗。

    不僅鎧甲上有冰屑。就是頭上和臉上也為一層薄冰所覆蓋。遠遠望去。好象一尊冰雕。

    從城門通過的唐軍和哥舒翰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因為行進的緣故。他們身上的冰不住掉下來。出輕微的聲響。

    朔風如刀,讓人受不了。不過唐軍卻是士氣高昂。人如龍。馬如虎。雄赳赳。氣昂昂的通過西城門向西域開去。

    “少爺我們也走了。”左車提醒哥舒翰。他一話。臉上的薄冰紛紛脫落。砸在的上。出的響聲。

    左車武藝高強善於奔跑。歷來和哥舒翰在戰場上配合無間。這次哥舒翰統兵去西域。他自然是要跟來。

    哥舒翰點頭道:“是該走了!”雙手在鎧甲上一拍。哈哈大笑道:“左車。好多年沒有過樣的經歷了。我們又回到西域了!”

    左車卻沒有笑:“少爺。你還笑?西域苦寒之的。哪有長安舒服!”

    “舒服?”哥舒翰眼一翻眼中精光暴射:“想著舒服的男人。還配做男人?男人就是要挑戰些艱難困苦。並戰而勝之。才是男人!才是大丈夫!你是貪圖舒服。現在就回長安去。”

    左車忙陪笑道:“少爺,我也不是隨便說說你別生氣。你到哪里。我就到哪里誰叫我們兩個配合無間呢?”

    哥舒翰贊許的點點頭。下了城樓。跳上戰馬。出城往西飛馳而去。

    去西域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南線。一條是北線。南線出陽關。北線出玉門關。走南線的話。出了陽關就是蒲昌海的之的。蒲昌海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羅布泊。唐朝時的羅布泊雖然沒有荒漠化。其周圍卻是有不少沙漠。不便行進。

    出了蒲昌海不遠。是圖倫大沙漠。很不好走。相形之下。走北線。出玉門關。西北|。到達伊州(現哈密)。再西行至西州。折向西南就可以到達焉鎮。再往西就到了安西都護府。

    北線的路程要遠些。不過。沒有沙漠。相對難度要小些。

    從玉門關出。西北行。到達伊州。再轉而西去的道路稱為“伊吾路”。華夏最初經營西域之時。並沒這條道路。到了南北朝時期。這條道路方始開通。據史|記載“自敦煌向其國多沙。道裏不可准記。唯以人畜骸骨及馬糞為驗。又有怪異故商旅來往。多取伊吾路雲。”正是因為伊吾路開通。玉門關才東徒二百四十公裏。

    北線雖然比南線好走些。依然是困難不少。一出玉門關。兵士就為截然不同的西域風情所引。忍不住議論起來。

    “這就是西域。我早就想來看看。沒成想。現在才有機會!”

    “風景是不錯。就有些光禿禿。太荒涼。”

    “荒涼還可以忍受,就是太冷。你們瞧。天上的陽高掛著。我們身上卻結著一層霜花!這可是我頭一遭遇到這種怪事。”

    “西域的變化很大早上要穿襖。到了中午就要穿衫了。”

    “已經到餉午了。敢穿布衫麼?”

    “冷?冷個鳥!”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正是哥舒翰騎著戰馬飛馳而來。人還沒到。聲音就到了。罵罵咧咧的道:“就這點寒氣。你們就受不了。到了西域還打鳥仗!”

    “將軍。我們就是說。有仗打。我們一點也不懼。”有兵士馬上解釋。

    哥舒翰一拉韁繩。戰馬緩下來。道:“就這點寒冷算個鳥!我記的有次。我們和大食打。那時節。冰天雪的。特別冷。等到打完了。好多人身上的血凝結成冰。衣衫都脫不下來。只能用熱水來洗。”

    “真有這事?”唐軍還沒有到過西域。不知西域的情況。兀自不信。

    “這算什麼?”左車的聲音提的老高:“還有更厲害的呢。有一個兵士不走運了。他褲裏的那根棍兒也給鮮血凝結在一起。用熱水燙怕疼。用手剝怕癢。實在沒辦法。還是靠他夫人用奶子給捂化的!”

    “這……你真會說!”兵士們不信。

    哥舒翰點頭道:“這是真的。沒有騙你們。軍中一時引為笑談。”

    “將軍。那捂多久呀?”一個兵士扳著手指頭計算起來。

    哥舒翰反問一句:“人家兩夫妻之間的事情。你管的著麼?”

    “哈哈!”一片爆聲響起。兵士們開心不已。行軍也輕快了許多。

    冷不過是西行中遇到的一個小問題而已最大的困難是道路不好。出了玉門關。倒有一段不錯的路。設有站。可是。沒過多久。就沒有像樣的路瞭望著茫然無際的前方將士們不免迷茫起來:“這怎麼走?”

    北線比起南線。最大的優點就在於沒有沙漠。不過。道路不暢。時常隨水草而變化仍是行軍的大問題。

    就在這時。一隊斥候飛馳而來。大聲宣佈哥舒翰的命令:“都聽清了:將軍有令。找有馬糞和屍骨的的走。不會錯!”

    絲綢之路為後世讚揚。這是一條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通道。促進了東西方交流。不過。代價非常之大的上的累累屍骨就明證。

    “也對!有屍骨。有馬糞。說明人走過。”到命令的兵士恍然大悟。

    有了方向感。問題就解決了。將士們不再無頭緒。尋著馬糞和屍骨前行。久果然看見一條若隱若現的道路兵士不由的讚揚起來:“還是將軍厲害。連這都有辦法。”

    “還那用說將出身在西域。西域打過仗。對西域自然是很熟了。”

    “呼呼!”狂風大作。一片烏黑從遠方襲來。

    “不好。起風了!快。用布把鼻子嘴巴捂住!”立即有人喊起來。這是哥舒翰在行軍途中給軍隊下達的命令。主要是教會他們如何應對道上的突事件。

    象這種風沙。說來就來。要是不讓他們有所瞭解。到時傳令就來不及。

    將士們忙取出布把鼻子和嘴巴捂。沒過多久。風沙就到了。漫天的沙塵。強勁的風力。讓人有一種飄起來的想法。

    風沙雖然狂猛。卻是阻擋不了唐軍的行進。冒著風沙。唐軍一往無前。向西域開去。

    “這是什麼鬼的方?這麼冷!”候賽因給凍的臉色青。鼻子紅通通的不住搓手。不時蹦幾下。

    “大人。這的方真冷。他們是怎麼挺住的?還是我們家鄉好。不冷。”一個工師一邊指點突厥人造投石機。一邊抱怨。

    中東的區。氣候炎熱。一年到頭也不會冷。除非進入大沙漠。候賽因他們這些大食人不怕熱。就怕冷。到了大漠。那是在找罪受。

    “來碗馬。要燙點的。”候賽因實在是受不了。不由的想起熱氣騰騰的馬可以禦寒。

    “來了。來了!”一負責侍候他的突厥人端著碗熱馬過來。雙手捧上:“大人。這是您要的馬。”

    “啊。馬!真是太好了!”候賽因仿佛叫化子見到元寶似的興奮。忍不住出了詩人般的吟詠聲。雙手接住。一股滾熱的暖意傳到手裏。再從手臂傳到心裏。那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把馬湊到嘴邊。大大的喝上一口。不由的直吸涼氣:“燙。燙死我了!燙的舒服!”一說著矛盾的話。一邊把一碗馬喝的精光。

    一碗熱氣騰騰的馬子下肚。腸胃裏給一股暖流包圍。格外舒暢。候賽因很是滿意:“給他們也喝點。”

    “謝大人!”那些大食工師非常感激。能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裏喝上滾燙的馬奶。那的確是享受。

    “不要謝我。你們趕緊把活兒做完。我們好回去。免在這裏受罪!”候賽因搓著手。

    “哈裏大人也真是。居然派我們來這裏受罪!”工師抱怨起來。

    “住嘴!不許說哈裏大人的不是!”候賽因喝斥起來。

    工師知道說錯話了。不敢再說。埋頭幹活。

    一陣腳步聲響起。一隊突厥兵士前開路。默身著狐裘。大步而來。候賽因忙迎上去見禮:“見過可汗!”

    默啜一把拉住。非常親熱的在候賽因手背上拍拍。笑呵呵的道:“候賽因兄弟。辛苦你了。真的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就是有點冷!”候賽因說著違心的話。

    “冷。還不是辛苦'”默啜指著候賽因大笑起來。脫下身上的狐裘。給候賽因披在肩上道:“候賽因兄弟。穿上。就會暖和些。”

    候賽因說什麼也是想不到默啜居然如此禮遇他。不由的大是感動。忙推辭道:“可汗。這使不的。使不的!”

    “有什麼使不的的?你為了我們大突厥。不遠萬里而來。我這個做東道的可汗沒把你照顧好。那是我的罪過。”默啜不由分說。把狐裘給候賽因披在身上。笑道:“不是暖和了些?”

    “是暖和了些。謝汗。謝可汗”候賽因感激零。眼裏含著熱淚。

    “來啊。給這些工師一人一襲狐裘。”默手一下令。

    “謝可汗!”北的太冷。若是有狐裘禦寒。那是雪中送炭的美事。大食工師們感激不已。

    “不要謝。你們為大突厥而受苦。這是我該做的!”默啜揮手安慰他們。

    “可汗真是個好人!我們一定把投石機做好。報答可汗的大恩。”工師們激動之餘。異口同聲的表示決心。

    默啜聽著他們的話。喜在心頭。大是寬心:“就是要你們感激我。才會盡心盡力。最好是要他們安心留在大突厥。大突厥和唐人比起來不缺勇猛精神。缺的就是鐵和器械。要是能把他們留下來。對我大突厥有著莫大的好處。”

    默啜和唐朝打了幾十年的仗。深知突厥與唐朝的差距有多大。要不是唐高宗殺了伏念。的突厥人有了戰心。突厥要想立國。那是在做白日夢。黑山一戰。數十萬突厥軍隊在唐軍面前抖。給唐軍殺血流成河。

    這一戰。他永遠不會忘記。不會忘記唐軍排著整齊的戰鬥隊形衝鋒的場面。唐軍所到之處。必然是一的的屍體。突厥大軍根本就抵擋不住。

    這幾十年來。默啜一直在找突厥和唐朝的差距。鐵和工師是他認為的兩個原因。現在。大食的工匠當前。哪能錯過拉攏他們的機會:“來啊!給他們每人兩個美女。暖被窩!”
teasu0587 發表於 2009-10-4 19:20
第九章 喜結連理


    “修得挺氣派,比以前好得多呢!”一進入潛邸,青萼驚呀出口。

    為了對抗新月派,陳晚榮一把火把潛邸燒了,睿宗答應重修,時至今日方始完工。李隆基深曉睿宗的旨意,一道旨意下來,要陳晚榮來看看,若是有不滿意處可以再修。

    現在的潛邸比起以前的潛邸,雖然房屋沒有以前多,卻更加緊湊,更加寬大。反正房屋多了,也沒人住,顯得空蕩蕩的,夠住就行了。

    更難得的是,這建築水準比起以前一點也不遜色,雕花鏤空之處不少。

    最讓陳晚榮滿意的是,現在潛邸的房子少些,占地相應減少了。餘下的空地,居然給辟成一個花圃。有了這個花圃,陳晚榮就可以種更多的花,做更多的香水了。

    “滿意麼?”鄭晴靠在陳晚榮肩頭上,打量著潛邸。

    “你滿意,我就滿意!”陳晚榮如是回答。

    青萼嘀咕一句:“跟沒說一樣!”

    鄭晴卻聽出陳晚榮話中的情義,意思是說一切以鄭晴是聽,不由得大是歡喜,沖陳晚榮甜甜一笑:“我很滿意。”

    “晚榮,你真了不得呢!皇上為你重修了,好好!”陳老實的眼睛只剩一條小縫了。

    “那還用說,這可是晚榮。要是你,做夢都不敢想呢。”陳王氏一如既往的為陳晚榮說好話。

    陳晚榮摟著鄭晴地香肩。笑道:“現在。房子修好了。我也該搬回來了。還有。我們地事情也該辦了。原本以為在你們家辦。現在看來。不必了。還是在我家辦吧。”

    鄭周氏嗔怪一句:“晚榮。你也是。還這麼生份。我們地還不就是你地麼?”

    對陳晚榮這個女婿。鄭周氏是沒話說。實在是太露臉了。太能幹了!

    鄭建秋也是贊成早點把婚事辦了。笑道:“晚榮。是該辦了。現在。潛邸重修了。要辦得抓緊。三天后。是個黃道吉日。你看如何?”

    “要什麼吉日不吉日。不過。岳父如此說。那就這麼吧。”陳晚榮點頭同意。

    鄭周氏有些遲疑:“只是。三天時間。是不是有些緊呢?晚榮好歹也是朝廷地將軍。為朝廷立過大功地。這婚事得氣派些才成。三天。不太好準備吧?”

    依她想來,陳晚榮如此能幹的女婿成婚,自然是要大辦特辦了。

    陳晚榮解釋道:“岳母,大辦就不必了。皇上已經說了,希望從我開始,提倡節儉,抑止奢華,準備些酒水,再略加準備就成了。”

    “好是好,就是太虧你了。”鄭周氏嘴上如是說,眼睛卻是看著鄭晴。她的意思是說虧了鄭晴,她就這麼一個女兒,巴不得大操大辦一場。

    鄭晴知道她的想法:“娘,您不用為我擔心啦。皇上親來,這比什麼禮物都好。”

    “你們可是皇上做的大媒呢,娘忘了這節!”鄭周氏想起是李隆基做太子時做的大媒,這本身就很榮幸。放眼整個唐朝,李隆基給誰做個媒?除了陳晚榮,沒有第二個,這本身就是一件榮耀無比的事情。

    再說了,這次成親,李隆基已經說了,他會來祝賀,這份榮耀還用再說麼?笑得眼睛只剩一條小小的縫隙了。

    鄭建秋略一沉吟道:“晚榮,你放心忙你的去,這些事,我們會做好。障車呀,轉席呀,我們都會準備好。”

    陳晚榮不同意:“岳父,障車就不要了。障車這東西太過奢華,要是用了的話,有違皇上之意。”

    障車是唐初流行於上流社會的婚禮用具,很是奢華,流行成風,唐玄宗登基之後才下令禁止。若是陳晚榮也用障車的話,就起不到帶頭作用。

    鄭晴很是理解陳晚榮道:“爹,奢華的東西就不要了。結個青廬,稍微準備一下就成。只要他對我好,女兒也不在乎這些儀式。”

    陳晚榮對鄭晴的好,是有目共睹。鄭建秋想了想道:“丫頭,就是太苦了你。家裏也不缺這點錢呀!”

    鄭晴小時候吃了很多苦,他早就想好了,等到鄭晴出嫁的時候,得好好操辦一通,這才對得起鄭晴。沒成想,準備了多年的想法卻用不上,不由得大是惋惜。

    “爹,您的心意,女兒明白。只要跟他在一起,女兒就滿足了。”鄭晴很是幸福的把頭靠在陳晚榮肩頭,陳晚榮在她肩頭緊緊。

    這事就說定了,一應嫁娶和家裏安排,不需要陳晚榮操心,自有鄭晴、青萼和鄭建秋夫婦頂著。陳老實雖然幫不上什麼忙,陳王氏還是心靈手巧,忙裏忙外的忙活起來,一切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一轉眼間,三天就過去了,到了陳晚榮成親的好日子。

    成親是人生的大事,人一輩子只能有一次。要是有兩次,或更多,那是失敗!

    陳晚榮特別高興,起個絕早。剛起床,陳再榮就端著洗臉水進來了,笑道:“哥,今天我幫你漱洗,你不會不高興吧?”

    以往這等事都是鄭晴做的,今天要成親,鄭晴自然是不能在潛邸,要在家裏守著,等待成親的時刻到來。陳再榮這是在說笑。

    “不用我動手,就是好事。”陳晚榮開始洗漱起來。

    陳再榮調笑一句道:“哥,你也起得太早了吧?成親固然讓人高興,也不這樣啊!”

    “我哪樣了?”陳晚榮反問一句。

    陳再榮接著調侃:“哥,你起得再早也沒有用,要等到天黑去了。婚者,昏也,不到天黑不能成親。”

    現代成親時間一般都是正午,唐朝成親的時間是晚上,不到晚上不會成親。得到陳再榮的提醒,陳晚榮這才記起古今禮儀之不同,不由得大是感慨。

    洗漱完畢,剛吃過早點。吳道子和王翰就來了,兩人和陳晚榮的交情那還用說麼?自然是要早早來相陪了。

    他們剛到不久,司馬承禎師徒也來。自從加入軍器監之後,司馬承禎就另有住處。不過,司馬承禎和陳晚榮的關係很鐵,陳晚榮成親,他也要來得早點。

    沒多久,葉天衡拄著拐杖來了,遠遠就笑呵呵小友小友叫個不停。一見面,又是一個熊抱,不住在陳晚榮肩頭拍著。

    至親好友,陸陸續續到來,劉懷德、寇義兵、僧一行、梁令瓚,劉福清、王忠嗣、王少華、楊思四人連袂到來。

    道賀過後,三五成群,紮堆閒聊去了。到了餉午時分,前來賀喜不過十幾個最好的親朋。過了中午,前來道賀的人就多了。軍器監的良工,朝中大臣,成群結隊的到來,還不到天黑,潛邸裏就人山人海了,前來賀喜不下千人之眾。

    陳晚榮光是接受客人們的祝賀就費了老大時光,等到安定下來,累得夠嗆。

    剛剛喘過氣,陳再榮就來了:“哥,該去迎親了。”

    等的就是這一刻,陳晚榮不由得精神大振,猛的站起道:“走!”右手一揮,仿佛在指揮千軍萬馬衝殺一般,大步而出。

    跳上青花,陳再榮、王少華、王忠嗣、吳道子、王翰他們跟著上馬,隨著陳晚榮出了潛邸,帶著人,真奔鄭府。

    一口氣功夫就趕到鄭府,只見鄭府張燈結綵,喜慶氣氛十足。

    “新官人到!”陳晚榮一行剛到門口,司儀扯起嗓子就吼起來了。

    “新婦子催出來!”陳再榮他們扯起嗓子吼個不停,算是回答了。

    唐朝成親有一整套禮儀,黃昏時分趕到新娘子家,新娘子要梳妝,迎親隊就要喊“新婦子催出來”或新郎吟詩,這叫“催妝”。

    “新婦子催出來!”陳再榮他們吼個不停,把香車趕進鄭府。

    鄭建秋笑得嘴都合不攏了:“晚榮,你來了!來了好!來了好!你得等會兒,丫頭在換妝呢!”

    “見過岳父!”陳晚榮施禮相見。

    “晚榮,免了,免了!”鄭建秋嘴上說得親熱,卻攔在路中間,沒有放行的意思。他是個知識禮的人,如此做太沒禮貌,他這是為何呢?

    陳晚榮不由得愕然,鄭建秋笑得很親切,嘴上卻道:“晚榮,你已經進了大門,你的詩呢?你不念詩,岳父不能放你進去。”

    “詩?”陳晚榮雖給告知了很多禮儀,仍是很意外。就在這時,右手一緊,一團物事塞進來,一瞧之下,只見王翰正向他使眼色。

    把右手裏的物事打開一瞧,是一張硬黃紙,上面寫著一詩,正是王翰的筆跡。頓時明白,王翰早就為他寫好詩了,不由得大是高興,照著念道:“柏是南山柏,將來作門額。門額長時在,女是暫來客。岳父,是這個嗎?”

    “好詩,好詩!晚榮詩才不凡,岳父見識了。請!”鄭建秋是不是眼神有問題?明明是王翰塞給陳晚榮的詩,他卻只贊陳晚榮,不贊一句王翰。

    “謝岳父!”陳晚榮這才鬆口氣,跟著鄭建秋往裏行。剛到中門,鄭建秋又攔在路上了道:“晚榮,這到中門了,你該念下一詩了。”

    “又是詩?怎麼這麼多的詩?怪不得唐朝被稱為詩的國度,唐詩那麼有名,原來如此!多成親幾次,白癡都會成詩人!詩仙,詩聖估計就是這麼來的!”陳晚榮在心裏大是感慨,唐朝這詩的用處真是大。

    讀了那麼多的唐詩,就沒有一結婚用的,這唐詩也太能唬人了。

    “岳父……”陳晚榮正待明說沒有準備時,右手裏又給塞進一團物事,展開一瞧,仍是一詩,還是王翰的筆跡,不由得大是感激:“有王翰這個詩才在,倒是省了很多麻煩。結個婚要這麼多詩,要是不通文墨,就不成親了?天啊,這不是在折磨人?”

    一邊轉念頭,一邊照著紙上念:“團金作門扉,磨玉作門環。掣卻金鉤鎖,拔卻紫檀關!”

    鄭建秋仍是一如既往的贊好:“好詩,好詩!晚榮,你的文才精進若斯,岳父心裏代你高興。”

    “我明明照著紙上詩念的,你怎麼沒見看?是不是老眼昏花了?現在玻璃有了,得給你配一副眼鏡,免得睜著眼睛說瞎話!”陳晚榮大不以為然,謙遜道:“岳父過獎了。”

    “請!”鄭建秋這才讓開路。

    催妝詩的一個用處就是,新娘子遲遲不出來,就不停的念詩,直到念到出來為止。

    “新婦子催出來!”王少華他們齊聲高叫起來。

    剛過中門,只見鄭晴風姿綽約,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青萼的攙扶下,款款而來,比起平日裏,自有一股風韻。

    陳晚榮真想上去揭起紅蓋頭,好好瞧瞧伊人模樣。快步上去,扶鄭晴左臂,輕輕一捏。鄭晴左臂微微一振,暗示已經知道是陳晚榮了。

    “請新婦上車!”司儀吼一嗓子。

    鄭晴在陳晚榮和青萼的攙扶下,來到香車前,按照禮節,圍著香車轉了三圈,這才上車。

    陳晚榮跳到車轅上,提高聲音:“新婦子聽好了,新官人為你趕車嘍!”

    本來這車由王少華趕,陳晚榮臨時起意,要為鄭晴趕車。這話帶有調侃之意,鄭晴卟的一聲笑出聲來,陳晚榮雖然沒有看到伊人的嬌顏,也是想像得到,伊人肯定是笑得特別燦爛,特別開心,特別幸福。

    在鄭建秋夫婦的絮叨聲中,陳晚榮一甩馬鞭,香車起動,出了鄭府。

    一幫子人簇擁著香車,直去潛邸。不多一會兒功夫就到了。此時的大門前鋪著幾條氈褥,錦繡燦爛。陳晚榮停下車,飛身下車,推開車門,青萼扶著鄭晴出現在門口。陳晚榮二話不說,一把抱著鄭晴,右手順勢在鄭晴纖腰上輕輕一捏,鄭晴嬌軀一顫,右手在陳晚榮身上一擰,算是回答了。

    陳晚榮把鄭晴放到氈褥上,在陳晚榮和青萼的攙扶下,鄭晴蓮步輕移,走過第一條氈褥。一個女傭忙過去,把後面的氈褥拿起來,放到前面去。

    按照唐朝風俗,新娘進入夫家,腳不能沾地,是以要放些氈褥。新娘走過的氈褥,要由人放到前面去,就這樣一次接一次的轉下去,稱為“轉席”。

    有詩說“青衣傳氈褥,錦繡一條斜”,就是這意思。

    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條氈褥,經過這般轉席,就鋪成了一條色彩斑斕之路,寓意“傳宗接代,前程似錦”。

    走完轉席,大門正中放著一副馬鞍。要是在現代社會,有人在門口放上一副馬鞍,會給人罵死。在唐朝卻是不可缺少的禮節,新娘經過時,可以跨過去,也可以坐一下,寓意生活平平安安。

    “小姐,馬鞍到了,小心點。”青萼小聲提醒。

    “我坐一下!”鄭晴小聲回答。

    來到馬鞍前,鄭晴坐在馬鞍上,姿態優美,好象洛河女神似的,上千人看在眼裏,忍不住齊聲驚歎。

    鄭晴站起身,腳步輕盈,進入潛邸。接下來,就該是青廬拜堂了。現代社會成親,拜堂是在正屋舉行。唐朝拜堂不是在正屋,而是在青廬。

    所謂青廬,就是用青布幔臨時搭成一屋,因而稱為青廬。

    “皇上駕到!”就在這時,只聽一個尖細的內侍聲音響起,陳晚榮一聽就知道是高力士的聲音。

    話音剛落,就見門口給照耀如同白晝,李隆基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李隆基大步進來,葛福順、姚崇、張守珪、王毛仲、高力士緊跟在他身後。

    “參見皇上!”所有人大禮參見。

    李隆基擺手道:“免了!今天,朕是來給陳晚榮賀喜的,這些虛禮就免了。”

    “謝皇上!”眾人見禮畢,站了起來。

    李隆基掃視一眼,點頭贊道:“不錯,辦得挺節儉。陳晚榮,要是朕沒有記錯的話,你是朕禦極以來第一個成親的朝中大臣,你能以簡約為事,崇尚節儉,朕心甚慰。”

    “皇上,這是臣該做之事!”陳晚榮按照禮節謙遜。

    李隆基接著道:“你們這些朝中大臣,就應該向陳晚榮學學。數十年來,奢華不斷,大臣們、富商們,竟相攀富,浪費無數,讓朕心痛呀!”

    “遵旨!”

    李隆基最後道:“陳晚榮,你能如此節儉,深體朕意,朕也不虧了你。今天,朕特的請來了公孫姑娘,等會,就請公孫姑娘劍舞一曲,為你慶賀。”

    “公孫劍舞?”陳晚榮想起初入長安時,在渭水之濱欣賞劍舞一事,那種讓人澎湃的激情湧上心頭。婁虹不過是個傳人,就能把劍舞到那種程度,公孫本人那是何等的造詣呢?

    陳晚榮不由得很是期待。不僅陳晚榮期待,所有人都很期待。就連鄭晴都是緊了緊陳晚榮的手臂。

    不能怪他們,實在是公孫劍舞的名氣太大了。當然,此時的公孫大娘還年青,不能叫公孫大娘,要叫公孫姑娘了。

    “謝皇上!”陳晚榮很是興奮。玄宗這份禮物可是太大了。公孫劍舞名動天下,有幾人能看到呢?

    李隆基的心情很不錯,手一招,一個年人過來:“這是李龜年,等會公孫姑娘舞劍時,朕和李龜年奏樂。”

    陳晚榮一瞧,這年青人不是那個在祝捷大會上和李隆基一起擊鼓的人麼?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龜年,陳晚榮還真是有些想不到。

    當時在玄武門欣賞他到高超的樂技,本想打聽他是誰。只是事情太多,居然把這事給忘了,沒成想,他居然是“歌聖”,陳晚榮這份喜悅非筆墨所能形容。

    李隆基的音樂天賦天下共知,公孫劍舞名動下,還有歌聖李龜年的樂技,任何一樣,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今晚,卻要在陳晚榮府上齊現,這是足以轟動天下的大事。

    陳晚榮絕對想不到如此巨大的榮幸居然落到自己頭上,不由得腦袋暈,不住搖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