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殘陽 第20章 鏖戰
在北風的作用下,一度瀰漫整個戰場的白色煙霧摻雜著灰黑色的硝煙漸漸彙集到了德軍陣地右側,致使這一邊的視線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愈發糟糕,德軍的兩輛虎式坦克以及協同作戰的三輛四號坦克也隱入了這迷霧之中。從林恩的位置上看去,威力強勁的坦克炮的每一次射擊都會在煙霧中帶來兩次閃光,而不同型號的火炮發出的聲勢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因此聲光成了炮手們遠距離辨別對方位置的僅有途徑。
猛烈的爆炸瞬間火光沖天,熱浪驅散了周圍數米內的煙霧,辨認出殉爆者的輪廓時,林恩心中一顫:那是一輛長身管的四號坦克,也是他親眼所見第一輛被摧毀的德軍坦克。炮彈似乎是從炮塔側面貫穿而入,方方正正的炮塔與車身猶在,卻儼然染上了焦炭的顏色,帶有炮口制退器的炮管依然水平地指向前方,與車身軸線存在一個不超過30度的夾角。
這是虎式坦克發出的怒吼,林恩的小命就是在這樣的炮聲中撿回來的,因而記得格外清楚。中彈的蘇軍坦克隨即也發生了猛烈的爆炸,瞬間湧起的一團烈焰以極高的熱量捲動氣流,在坦克周圍形成了一個小小的「臺風眼」,雖然硝煙並不是完全驅散,但隱約之間仍可以看到它的輪廓。
林恩多麼希望被幹掉的是一輛「牛角仙」,這樣接下來的戰鬥就會相應減少一點難度。然而,它終究只是一輛T-34,成本低廉、性能全面,相比於德國的「虎」和「豹」,它就像是森林中的灰狼,移動迅速、尖牙利齒,總是群起而攻,以團體戰鬥力和甘於「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贏得勝利。
這還是虎式坦克的怒吼,相隔僅僅數秒的炮聲,讓林恩確信己方的兩輛虎式都還在戰鬥。行動笨拙、故障率高、油耗極大、造價高昂,縱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沒人可以否認它無可比擬的戰略意義。它是德國陸軍的驕傲之所在,是士兵們在戰場上的精神支柱,是令敵人畏懼的重甲騎士。它的存在,曾讓盟軍指揮官們憂心忡忡、禪精竭慮;它的存在,曾讓德國軍民歡欣鼓舞、信心倍增。即便是在戰爭末期,它們依然在各條戰線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這裡,它們是整條德軍防線的堅強支柱,這既體現在精神方面,也在戰術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相隔不足五百米,88毫米炮發射的穿甲彈是名副其實的「轉瞬即至」,震耳的爆炸同時消減了周圍的迷霧,這一次在視線中變清晰的仍是T-34,在這個戰場上即便只扮演者「打手」角色,它們所裝備的長身管炮依然是不可忽視的武器,若是讓它們成功地繞到側後,任何一種型號的德軍坦克也可能遭到致命一擊,虎王也不例外!
雄渾而響亮的炮聲從煙霧最濃處傳出,幾乎是一腳踩地時足尖與足跟的時間差,爆炸的烈焰出現在了靠右一側,煙霧薄去,林恩看到了他最不希望看到的身影:橫截面近似圓形的炮塔是虎式坦克區別於三號、四號坦克的最顯著區別,碩大的炮塔恰如其分地安置在車身正中位置,粗長的炮管並不會給人以IS-2那樣頭重腳輕的視覺感受。遭到敵方炮火的侵蝕,它炮塔左側餅乾似的條紋狀防磁裝甲出現了明顯的崩缺。看不到穿甲彈貫穿裝甲留下的彈孔,看不到內部爆炸產生的火焰,就連駕駛員和車長的艙蓋也沒有打開,林恩雖抱有一線期許,但他心裡也很清楚,蘇軍重型坦克那近乎變態的122毫米坦克炮可非等閑,想要在如此近距離的直射下倖免於難,這只「虎」非得有爆棚的運氣才行。
林恩瞇起眼睛聚攏視線,然而過了足有半分鐘的時間,不論蘇軍炮彈在近處爆炸還是打在裝甲上發生彈跳,這輛挨炮的虎式坦克依然紋絲不動,任由裊裊殘煙纏繞著它的軀體,直到灰白交雜的煙霧緩慢地將它重新「吞噬」。這場面,讓林恩想起了電影中死去者緩緩沉入水中的場面,一言難盡的酸楚在心底徘徊……
仍仍的炮聲依舊在耳邊響著,大炮如人,不同型號、不同距離發出不同的聲勢,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瀰漫在戰場上的煙霧漸漸變薄、變稀,雙方的戰車看上去就像是大海中各式各樣的礁石,白的、灰的、黑的,單從遠去望去難以辨別它們的實際狀態,只有當它們移動或者開火的時候,人們才能夠確定它們還在戰鬥。
未曾中彈的那輛虎式坦克是這些「礁石」中最大的一個,緩慢向東移動了一小段距離,它突然停下來,碩大的炮塔並沒有明顯的轉動,炮口便在「咚」的一聲轟響中迸射出刺眼的火光,就在它炮口所指的方向上,相隔不到200米就是另一個大「礁石」,而當它被穿甲彈擊爆時,林恩清楚地辨認出了它那「獨角仙」的外形。
猛虎也能幹翻犀牛,很顯然,相生相剋的定律在這兩者之間並不絕對。
為了躲避對手的攻擊,也為了搶得先機,雙方的坦克和突擊炮都在不斷地變向機動、調整戰位。不知不覺,雙方戰車的距離越來越近,待到能夠看清對方的面容時,相隔最近的已不足百米。即便炮管上不能插刺刀,這依然成了一場裝甲戰車之間的「白刃戰」。在區區數十米的距離上,不論哪一方開炮並打中對方,根本無所謂中彈位置,都將是相當致命的一擊。
「諾特爾……懷茨!」(德語:注意,有敵情!)
「屠夫」壓低嗓子的聲音將林恩的視線從驚心動魄的裝甲大戰中拉回到近處,也就這麼幾分鐘功夫,鎩羽而歸的蘇軍包抄部隊又捲土重來,士兵們依然戴著1940式鋼盔、穿著土褐色制服,手中的武器似乎也沒有什麼變化,只是人數明顯增多了一些,大有改偷襲為強攻的架勢。檢查了步槍,林恩又從口袋裡多摸出兩排子彈,準備好好發揮一下自己的射擊天賦。然而這一次蘇軍步兵還在半途,低沉的「崩崩」聲就樹林深處傳來,隨即有人大喊「沃希-特克特」。在前線戰壕中呆了將近三天,林恩知道這大致是「隱蔽、躲避」的意思。
果不其然,伴隨著短促的「咻」聲,幾發迫擊炮彈飛落在林恩他們所在的山丘周圍,爆炸的聲勢和衝擊遠不如重磅炮彈,比坦克發射的高爆彈也差了一截,但它們的殺傷力可不含糊。大大小小的彈片在高速旋轉中四向飛射,打落了不少新鮮的枝條——彈片若是直接射入人體,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噠……噠噠噠……
在迫擊炮發威的同時,久違的蘇軍重機槍也在林間嘶吼起來。它不同於德軍的MG34/42通用機槍,射擊時有種格外清晰的爆發音,這既是源於機槍的實際射速稍慢,也與槍套的構造有著很大的關係。根本不用抬頭,林恩也猜得出那是裝著護盾和小輪子的SG43「古爾約諾夫」重機槍,在二戰後期大量裝備蘇軍部隊,也是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步兵的重要火力支撐。與美軍的M1919相比,SG43在威力和射程上並沒有優勢,但小小的鋼輪賦予了它良好的步兵機動能力,而鋼製護盾在戰場上也能夠較為有效地保護機槍手。
敵人的火力暫時佔據著壓倒性的優勢,林恩低頭蜷縮於散兵坑中,懷中緊緊抱著自己的毛瑟步槍,唯恐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會弄壞了自己的得力工具。作為一款經典的手動步槍,毛瑟98k到了二戰中後期已經明顯落伍,在東線遭到「波波沙」中近距離上的強勢壓制,在西線面對盟軍的M1加蘭德更是全面落於下風。不過,落伍並不等於「無用」,除了手動步槍固有的射速限制,毛瑟98K在射擊精度、有效射程以及可靠度等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即便到了戰爭後期,裝備這種手動步槍的德軍士兵依然給盟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並在一些戰鬥行動中遏制甚至打垮了普遍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的對手。
武器和人,同樣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