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瘋狂 作者:再次等候 (連載中)

 
mk2258 2013-4-20 08:58:3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7 68543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5
第二百八十一章登州城失陷(下)

    這時遼兵軍官中與孔有德並稱“山東三礦徒”的第二個人耿仲明,正在登州城中被關禁閉隔離審查呢,因為他的弟弟參與了不久前的第二次皮島兵變。

    由于正是用人之際,孫元化就讓耿仲明戴罪立功。可孫元化沒想到的是,孔有德已經讓登州的遼兵降卒,隨著張可大的敗兵潛回登州來策反耿仲明。

    在崇禎五年的春節之夜,遼兵軍官耿仲明和陳光福,從內策應打開城門,叛軍從登州東門一擁而入,登州城失陷。

    有句話是堅固的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此言確實不虛。而在登州淪陷以後,總兵張可大自殺殉國。

    而孫元化卻陷入了兩難,一方面他是一個儒生,儒家教育要求他舍生取義,同時他又是一個天主教徒,天主教義要求他愛惜自己不能自殘。于是孫元化選擇了自刎卻並沒有死,他被救了過來。

    除此之外,同時被俘的還有蓬萊縣令、參議、總兵、參將等一大批官員。而城內的軍隊也加入到了叛軍中,叛軍的總人數一下子達到了三萬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軍官團。他們在叛軍進城以後,進行了激烈地抵抗。總教習特謝拉?科雷亞等十二名葡萄牙軍官戰死,其余的全部被俘。

    但是遺憾的是,葡萄牙軍官團訓練出來的火器部隊絕大多數都投降並加入到叛軍。這使得整支叛軍的火力是大為增強。

    而作為遼東前線後勤基地的登州城內,物資是堆積如山。孔有德的叛軍一共繳獲了馬三千匹、餉銀十萬多兩、紅夷大炮二十多門,西洋炮三百門,其余火器和甲仗,不可勝數。

    而在水城內,大量的戰船落在了叛軍手中。尤其是不久前,朝鮮國王贈送給孫元化的四十艘戰船,此時也正停泊在港內,正好全部被叛軍笑納。

    而接下來,就是對登州城內居民的清洗了。所有居民的財物被叛軍掠奪一空。接著,叛軍還將城中的居民驅趕到東門外,大肆屠殺,殘殺百姓數以萬計,一時間血流成河生靈涂炭。

    除了一些登州城內的敗類加入到叛軍中以外,現在的登州城內,除了幾千被充做軍妓的年青女子和一些有身份的俘虜以外,全部居民都被一掃而空。

    這次叛亂是如此的順利,孔有德這些東江鎮的軍將的野心立刻膨脹到無可復加的地步。

    孔有德等東江鎮軍將還是對當時孫元化的收留提攜是心懷感恩的。不過這感恩的心,有多少的水分也是不得而知的。

    于是孔有德先是要求孫元化做帶頭大哥,領著他們造反並建立自己的政權。這要求當然是被孫元化嚴詞拒絕。但念及孫元化以前的收留提攜之恩,最後叛軍還是將孫元化釋放了。

    而這時候叛軍中勢力最大的就是孔有德和耿仲明這兩支部隊。為了防止內部矛盾,一致對外,于是叛軍就立刻開始建立偽政權。

    這時稱王稱帝他們還不太敢,于是他們建立了一個軍政府。他們首先推舉最年長,這次叛亂中出力最大的李九成為都元帥坐頭把交椅,孔有德居第二、耿仲明居第三。而他們竟然還以繳獲的登萊巡撫印來號令登萊各州縣。當然,沒有一個地方州縣會听從他們的號令的。

    這次吳橋兵變,完全打亂了明朝朝廷救援大凌河城的軍事計劃。所有救援的明軍,以及京營中的明軍都被調動了起來,去消滅這支處在明朝心腹之中的叛軍。

    而在大凌河城,吃著人肉,燒著人骨,翹首以盼援軍來到的祖大壽遼軍,就這麼被明朝朝廷無奈地拋棄了。

    而這一切,起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吳橋的一只雞。這蝴蝶翅膀,應該改稱為雞翅膀了吧。這明末的亂世景象真是夠瘋狂的啊!

    可攻陷了登州城的叛軍並沒有停止了腳步。叛軍們已經開始實施了新的軍事行動,向登萊各州縣進兵。叛軍憑借先進的火炮形成的強大攻堅能力,攻克黃縣。接著,叛軍集結了兵力,向著膠東半島的門戶萊州城開進。

    而接收到山東巡撫余大成命令的吳世恭和劉澤清,立刻就準備著部隊開拔,按照巡撫大人的命令到濟南城集結。

    可在前些天,不光是山東、登萊的官員被孔有德的詐降搞得是放松了警惕。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軍隊也被傳來的好消息給弄得是十分輕松。

    可這弦一松,再一緊,那肯定不行。就這麼急匆匆地去行軍打仗,部隊很可能發生嘩變或逃亡。為此,吳世恭和劉澤清就商量著,讓部隊就在寧陽縣原地休整五天再出發。

    而劉澤清也發布了命令,讓他屬下的其他軍官率領著軍隊來集結。劉澤清這次帶來救援曲阜縣城的軍隊,都是自己的嫡系的軍將和親兵。

    而其他的那些屬下的軍將,大多數都是為了大小相制被朝廷安排到劉澤清屬下的軍將。那麼既然要打仗,也需要那些旁系軍將的軍隊來做炮灰。

    吳世恭也相托了五哥吳世文,要求他妥善安排,把自己收下的那些家奴和打仗用不上的物資給送到濟寧州。

    反正現在已經過了正月十五,四海商行設在濟寧州的分行也已開門。通過那個分行的掌櫃和伙計,完全可以把這些人員和物資運回汝寧府。

    吳世恭只帶上了那八百多名輔兵隨軍。就這樣,吳世恭的人馬也達到了二千多人。

    五天以後,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開始向運河方向前進。我們已經知道,寧陽縣的北面就是梁山泊,如果沒有船只,並不能夠讓大軍通行。因此,這次聯軍的行軍路線還是沿著大運河。

    並且按照計劃,聯軍到達了大運河以後還將休整一下,他們將等待著劉澤清的屬下軍隊的到來,然後一同北上去濟南城。

    三天以後,聯軍到達了大運河邊上的一個小鎮。恰好,漕兵的一位游擊燕定山也率領著一千三百多名漕兵北上經過。

    于是三支軍隊再次合兵。而從劉澤清派出的信使中得知,他屬下的軍官也集結了三千多人的軍隊,現正行軍在聯軍後面七日和半月左右不等的路程。

    可正當聯軍等待著後軍的到來,山東巡撫余大成又送來一份急報,要求這支聯軍立刻轉向萊州城與叛軍作戰,解萊州城之圍。

    花了五十兩銀子的大代價,吳世恭和劉澤清才從信使口中得知,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山東巡撫余大成現在就一定要力保萊州城不失。

    可在駐扎在濟南城內的山東總兵丘磊的軍隊為了守衛濟南城不能夠動用,山東其他的明軍也沒有什麼戰斗力,不堪重用。而現在余大成能夠想到和調動的強軍,就是剛剛在上奏的歷史軍事小說中露過臉,並且砍了亂民六百多個首級的劉澤清和吳世恭的聯軍了。

    知道了這個原因,吳世恭和劉澤清差點吐血。真他媽的倒霉,誰想到就這麼一露臉,就把自己逼到了和叛軍硬拼的地步啦!

    可吳世恭和劉澤清還不是最倒霉的。無緣無故合兵的游擊燕定山連血都吐不出來啦!

    沒辦法軍令如山,也不等後軍匯合了。聯軍立刻轉向萊州城方向。可又走了兩天,一匹從濟南城來的快馬給劉澤清送來了一封信。那是劉澤清安排在濟南城,為劉澤清打探山東官場動向的一名探子。

    劉澤清是個文盲,他把信交給了自己的一位幕僚。那幕僚看了以後,立刻壓抑不住自己的興奮,大聲叫道︰“將軍,巡撫大人被罷官了。”

    明朝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治,也就是人在政在,人走政亡。所以並不象是現代,那山東巡撫余大成被罷官以後,他所發布的命令,你就可以完全不去遵守了。

    于是,聯軍就立刻停止了前行,就地駐扎,等待著新任山東巡撫的到來,等待著他再向這支聯軍發布下一步的命令。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5
第二百八十二章群龍無首

    整支聯軍就這麼就地駐扎下來了。可讓吳世恭和劉澤清萬分沒有想到的是,這支聯軍,立刻象是在黑夜中走進了一間黑漆漆的屋子里一樣,仿佛是立刻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系。

    直到劉澤清的後軍到來,整支聯軍人數達到了八千八百多人馬,這種情況都沒有改變,而且就這麼持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情況簡直是太詭異啦!在吳世恭和劉澤清的想法里,自己的這支聯軍也就是趁著山東巡撫的更換,拖延幾天上戰場的時間。

    可是要知道,這新的山東巡撫總會上任,而自己這支近九千人的軍隊也沒處躲藏吧。因此,新的山東巡撫總是會向自己的這支聯軍發布新的命令的。

    但是現在的這種情況,倒讓吳世恭和劉澤清是驚疑不已。難道新的山東巡撫把自己的這支聯軍給遺忘啦?還是叛軍鬧了個天翻地覆,又把山東官府之間的聯絡給阻斷啦?

    因此,吳世恭和劉澤清立刻向聯軍的四周加派了大量的探子,也在附近大抓民夫,加緊修建聯軍的大營,以防叛軍偷營。

    在反復地象篩子一樣過濾了幾遍以後,吳世恭和劉澤清終于確定了自己的聯軍四周並沒有叛軍活動的痕跡。

    當然,吳世恭和劉澤清也不會主動派出信使,和附近城池和濟南城里的山東地方官府去聯絡。這萬一新的山東巡撫真的把自己這支聯軍給遺忘了。那麼這種自找沒趣地找上門去,喚醒新的山東巡撫的記憶,讓他想起調動自己這支聯軍的舉動,那不就是個傻B嗎?

    不過隨便怎麼樣說,吳世恭和劉澤清還是認為新的山東巡撫遺忘了自己這支聯軍的可能性是最小的。要知道,在現在的山東地面上,除了在登萊那里的明軍以外,山東明軍總的兵力才三萬多人。扣除了防御重點城池和大運河的兵力,在野外機動的明軍中,自己這支明軍可是兵力最強、最大的一支部隊啊!

    因此,琢磨不透原因的吳世恭和劉澤清,只好讓聯軍時刻保持著警惕,防止著任何危險發生。而這種看不見敵人的緊張,使得整支聯軍是焦躁不安。不是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嫡系人馬強力壓制,可能聯軍的營地就會炸營了。

    可就算是這樣,吳世恭和劉澤清也砍了十幾個亂傳謠言和被緊張情緒弄得發瘋的兵丁,在把他們的首級示眾以後,聯軍兵丁的情緒總算是暫時恢復了正常。

    如果讓吳世恭和劉澤清知道了這麼詭異的情況發生的真實原因,他們一定會仰天大聲地罵娘。因為,新的山東巡撫確實把他們這支聯軍給遺忘了。

    登州城失陷以後,山東巡撫余大成知道大事不妙,所以他就象打了雞血針一樣,向著山東四方的部隊發布了大量的命令,妄圖挽回這大亂的局面,減輕自己的罪責。可是他的垂死掙扎並沒有奏效。

    當孔有德詐降,攻陷了登州城的消息傳到京城以後,整個朝堂立刻是大嘩。但什麼也不要說了,先追求責任吧。崇禎皇帝立刻派出了緹騎,把山東巡撫余大成和被叛軍放出的登萊巡撫孫元化下獄治罪。

    可山東地方圍剿叛軍也不可以沒有官員主持,因此,新任命山東巡撫徐從治、登萊巡撫謝璉隨同出京的緹騎趕到了山東,即刻上任。

    而這時候,萊州城的情況已經很緊急了,叛軍調動了大軍,離著萊州城的方向是越來越近。

    而當登州陷落的消息傳過來時,萊州知府朱萬年立刻加緊了備戰,他將海防和城外兵都調入城中,並將城外的糧草最大限度的運往城里。他還在城中加強了治安約束,逐戶清查,清街設崗,發動百姓協防守城,並加固城牆,增設防御設施……

    特別要指出的,在萊州城里還立刻組織起了一支戰斗力不下于正規明軍的民軍。那就是萊州鐵礦的礦工和鐵匠。

    萊州這地方盛產煤鐵,到了現代,這萊州鐵礦也是赫赫有名的。而明朝的時候,萊州鐵礦也是朝廷鐵料專賣的一個重要的生產基地。

    因此,從內廷派到萊州的礦監,本身就有一支保障鐵料專賣的礦丁軍隊,再加上礦區的那上萬名礦工和鐵匠,所以整支民軍就這樣輕輕松松地組織了起來。

    而且,從孔有德他們“山東三礦徒”的稱號中就可以看出來,礦工一旦轉為軍人,那他們的戰斗力是相當強大的。

    因為礦工畢竟是有組織的工人,這兵員素質,工人怎麼樣也比農民強吧。再加上他們又有大量的鐵匠,這兵器打造和修理根本用不著犯愁,萊州城內也有著大量的鐵料。所以,這支上萬的礦工民軍立刻成為了守衛萊州城的主力。

    而得到了灤州城危局消息的山東巡撫徐從治和登萊巡撫謝璉,立刻是快馬加鞭,他們率領著從通州來援的總兵楊御蕃的軍隊,在叛軍到來之前進入了萊州城。而隨即,萊州城就被叛軍包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可是按照本來的計劃,兩位巡撫是有著分工的。按照分工,登萊巡撫謝璉將在萊州城指揮作戰,而山東巡撫徐從治將坐鎮青州負責增援和後勤。

    應該說,山東巡撫徐從治主動進入被圍的萊州城的舉動,確實能夠鼓舞萊州城軍民守城的士氣。而徐從治個人也是勇于任事和極其勇敢的。

    但是,徐從治忘記了,他的角色已經不是一名普通的地方官員了,他已經是這場圍剿叛軍的總指揮了。這沖鋒陷陣的事,根本輪不到他親自去做。

    而徐從治只是在沿途,簡單地向當地官員下令,要求各地的援軍到青州集結。接下來,他就被圍困在萊州城內,完全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系。

    所以當群龍無首的援軍,紛紛來到了青州以後,卻因為沒有山東巡撫的進一步命令,他們是半無奈半故意地不再前行,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萊州城內外在打生打死。

    而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是更加奇妙。他們連山東巡撫徐從治命令援軍到青州集結的這個命令都沒有收到。因為官府的公文傳遞總是要通過地方的城池的,而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刻意避開城池的舉動,恰好讓他們可以在原地駐扎放大假了。

    當然,山東巡撫衙門還是沒有忘記聯軍的。但是,這時候的巡撫衙門卻並不知道現在聯軍駐扎的位置,所以當巡撫衙門的信使趕到了寧陽縣,再轉回了大運河,最後千辛萬苦找到了吳世恭和劉澤清聯軍的時候,那時間已經到了崇禎五年的二月底了。

    這通訊落後也真是害死人啊!

    而就在這時,朝廷中關于是剿是撫的這兩派官員,在崇禎皇帝面前發生了激烈地爭執。而這消息傳遞到了青州集結的援軍這里以後,所有的援軍更加是舉棋不定。在援軍做了壁上觀以後,萊州城這里卻可笑地陷入了孤軍的境地,他們將與城外的叛軍開始了一場空前慘烈的大戰。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5
第二百八十三章血戰萊州城

    現在的萊州城內,防御的明軍和青壯已經達到了二萬多人。而徐從治、謝璉兩位巡撫、再加上萊州知府朱萬年、總兵楊御蕃這四位官員分別主持把守一座城門,使得城內的士氣是相當的高昂。

    而且萊州知府朱萬年的準備工作又是做的是相當到位,城內糧草、軍械和守城物資充足,面對著城外的三萬多叛軍,在一般人眼里,應該說守城是綽綽有余了吧。

    其實不然。與固若金湯的登州城不同的是,萊州城所處的地勢並不十分險要。而且萊州城是在萬歷二十六年才重建的新城,它的城牆高三丈五尺,基厚兩丈四,有城門四座。城下為護城河,深兩丈,寬四丈。

    也是因為有孫元化這個火器專家的指導,萊州城的建造參照了西洋築城法,築有炮台。而且作為遼東的另一個後勤基地,城中的糧草、兵器充足。

    但是不足的是重型火器較少,大多是明朝自產的輕型火炮,而且懂得操作火炮的士兵也不多。相比較而言,城外叛軍的炮兵在叛亂前都曾經接受過葡萄牙軍官的訓練,炮打的得特別精準。尤其對于靜止的目標,轟擊城牆的垛口,就如同打靶一般的輕松。

    而為了攻打萊州城,叛軍調來了幾乎所有的紅夷大炮,從四面向萊州城轟擊。這火炮的威力是如此的強大,打得站在萊州城上的明軍幾乎抬不起頭來。

    深知火炮威力的叛軍以為城內的明軍應該已經喪失了守城的勇氣了,因此,他們開始填埋護城河,準備運上攻城器械。

    可是沒想到的是,當那些填埋護城河的叛軍剛靠近城牆以後,看起來空無一人的城牆上,總是會出現大量的明軍。在明軍的火銃和弓箭的射擊下,造成了叛軍大量的傷亡。而這麼幾次三番下來,叛軍也明白了自己輕視了萊州城內守軍的意志力。

    于是首戰小挫的叛軍休整了一下。他們分兵一部攻克平度後再回師攻打萊州。而在平度的搶掠,讓整個叛軍的士氣也為之一振。而更令人奇怪的是,叛軍攻城的人數,也越打越多起來。見到叛軍勢大,附近的土匪、流民等都紛紛來投。叛軍攻城的人數很快超過了四萬人,向著五萬的數字逼進了。

    叛軍還總結了首次攻城不利的原因。他們決定集中火力,把所有的炮火主攻城的東北角。而在炮火的掩護下,叛軍不斷的挖地道,想以此攻入城中。

    對此,城中的守軍也對癥下。在城中沿著城牆,每隔一段距離埋設了大缸,讓盲人從中听出地道的方向後,守軍向地道里灌水,淹死了敵兵。誰說盲人在打仗中沒有用的啊?

    但是叛軍根本不氣餒。叛軍再次派兵在城邊挖地道,挖成大洞後,用棺材裝滿火藥置入其中,擊發引火,爆炸後城牆被炸塌了數丈。

    可當叛軍從城牆缺口處蜂擁而入時,早有準備的守軍向涌入的叛軍潑下沸油,再扔下火把,沖天烈焰下叛軍死者枕籍。而徐從治等再命人投下早已準備好的沙袋,堵塞缺口。

    而萊州城的守軍並不是只會被動挨打,守軍打得也極為機動靈活,在夜里,徐從治等又派出敢死隊悄悄出城,從幾個方向出擊,擊毀叛軍的多座火炮,並頗有斬獲。

    而就在這個時候,從京營趕到的神機營參將彭有謨沒有象他的同僚一樣在青州畏敵不前。他帶著三百多名神機營官兵,趁著夜黑,果斷順著城外叛軍包圍圈的縫隙,沖進了萊州城內。

    這樣一支首支到來的援軍,使得城內是士氣大振。更為重要的是,彭有謨帶來的都是神機營的火器專家。他們加強改進了火炮的技術,提升了守軍的操炮水平。于是城內的炮火也逐漸地把叛軍的炮火壓制了下來。

    之後在叛軍的一次趁夜偷襲中,參將彭有謨又率兵連續打退了叛軍的三次進攻,萊州軍民稱其作為是有“再造之功”。這勝負的天平首次向萊州城內的明軍傾斜了過來。

    而就在萊州城內軍民血戰的時候,朝堂上剿撫兩派官員的口水仗也越演越烈。

    而當時被俘的孫元化曾經對孔有德等叛將曉以利害,明以大義。面對著孫元化的規勸,孔有德表示出了回心轉意,請求招安的態度來。

    這時候的崇禎皇帝還是傾向于招安的。因為當時明朝各處民變,關外又有後金軍圍困大凌河城。整個朝廷是處處用錢,兵力也是捉襟見肘。如果能夠招安,那麼起碼可以緩解眼前的困局。

    再加上以首輔周延儒為首的這派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也為了救援下孫元化這些親信,他們也竭力主張對叛軍招安。到底首輔的官位大,所以在朝堂上,招撫的意見就這麼佔了上風。因此,朝廷也同意孫元化帶罪招撫。

    但是接下來,不可思議的一幕又發生了。山東巡按王道純竟然私自藏匿了詔書,叛軍以長時間求招安不得為理由復亂。

    而孫元化苦口婆心地再一次說服叛軍,讓他回朝陳明真相。可當孫元化返京之際,王道純派軍襲擊叛軍,致使叛軍攻打萊州,亂事擴大。

    在後來的歷史上,有些歷史學者就指出了︰如果不是王道純的擅自行動。可能孫元化的招安會取得成功。這局面也不會達到後面那種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他們看來,孔有德這些叛軍的叛亂好象有很大程度上應該怪罪于王道純的背信棄義上。而孫元化後面的死,也是完全是被冤枉的。

    從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歷史學者的話好象有些道理。可看看王道純奏章上疏言吧。

    ““賊日以撫愚我,一撫而六城陷,再撫而登州亡,三撫而黃縣失,今四撫而萊州被圍。我軍屢挫,安能復戰?乞速發大軍,拯此危土。”

    對于已經把背信棄義當成了家常便飯的叛軍,王道純有什麼理由相信他們接受招撫的諾言呢?

    以筆者看來,孔有德他們要求朝廷的招撫,最大的可能性也就是緩兵之計。等到叛軍準備完備以後,他們肯定會再次叛亂的。這野心家的野心已經起來了,還妄想著他們再把自己的野心收斂起來嗎?

    可是話反過來說,王道純那種違抗朝廷政令,私自藏匿了詔書的舉動也是該大加鞭撻的。王道純個人的做法無論是如何正確,也不應該違抗朝廷的政令。這也就是現代的“保留個人意見,但堅決服從組織”這話的意思。

    要知道,可能在某件事上,真理確實是在個人的少數人這一邊。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處在底下的官員的視角是狹隘的,他認為正確的事也是在局部方面的。而朝廷考慮問題往往是從全局考慮的。局部正確的事,可能在全局就是錯誤的事。而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

    如果都隨著底下個人的意見亂來,那麼怎麼樣保障朝廷的政令暢通呢?所以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當時明朝的政令傳達和執行是如何的混亂啊!

    所以這麼一來,孫元化和王道純的奏章,就使得整個朝堂的爭論是混亂不堪。

    主張招撫的官員就說︰是王道純他們這些違抗朝廷政令官員的舉動,導致招撫叛軍的不成功。只要派出合適的官員再次招撫,應該能夠取得招撫的成功的。

    而主張圍剿的官員就說︰叛軍兩次三番屢撫屢反,顯示出了叛軍的狼子野心。因此,應該放棄招撫叛軍的幻想,調集大軍,把處在明朝內地心腹的叛軍剿滅干淨。

    但是由于周延儒的首要政敵溫體仁還是保持著沉默,那些主張圍剿的官員就因為群龍無首,得不到很好的組織。因此,在統一了思想的主張招撫的官員的眾口一詞之下,崇禎皇帝再次傾向了招撫,派出了招撫叛軍的官員。

    這時朝廷就派出遼籍文官中官餃最高的張國臣前往招撫,而張國臣又一次受到了叛軍詐降的蠱惑,他命令萊州城中的軍民和各路援軍不許擅自出戰,以免破壞撫局。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5
第二百八十四章會戰開始了

    在接收到山東巡撫衙門的命令以後,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再次開拔,于崇禎五年的三月開始開往青州。而這個時候,加上隨營的民夫,整支聯軍也已經達到了一萬一千多人。

    “吳兄弟,你看這次朝廷招撫是否會成功啊?我們是打得起來還是打不起來啊?”

    現在在這支聯軍中,當然應該由官餃最高的劉澤清來指揮。可是在不知不覺中,吳世恭也上升到了聯軍中的副將地位。

    雖然在這支軍隊里,有許多象燕定山那樣的,比吳世恭官位高的,或者是平級的武官,但是在軍隊中也是很現實的。他們不光是要看武官相互之間的官餃,還要看武官手下的實力的。

    吳世恭手下的兵丁人數雖然少,加上輔兵才二千多人。但是吳世恭汝寧營的兵丁的馬匹數量、盔甲和手中的兵器都是一流的。

    除此之外,吳世恭的那些兵丁都是身強體壯。而其他的那些明軍,除了那些軍將身邊的親兵以外,大多數都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而造成了皮包骨頭。哪里象吳世恭的那些兵丁身上都是肌肉滿滿的啊!

    要知道,人的身上如果沒有了脂肪的積累,那根本就支撐不住長期的體力勞動。毫不夸張的說,如果吳世恭的兵丁和那種皮包骨頭的兵丁來個三天的急行軍。就根本不用交手,吳世恭的兵丁也能夠把那些兵丁給拖垮掉。

    再加上吳世恭和劉澤清關系良好,所以現在有什麼事,劉澤清總是和吳世恭是有商有量的。

    “那招撫會成功嗎?”吳世恭沒有直接回答劉澤清的問題,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判斷,“你有個幾萬強兵,又屢戰屢勝的,不想著割據一方,就想著接受招安受文官們的氣啊?再說,接受招安又有什麼好處啊?難道皇上會給你個國公、侯爵?如果那樣做,那不是鼓勵我們軍將造反再接受招安嘛!”

    “話也不能夠這麼說!不接受招撫,難道孔有德他們想做流寇啊?那天下之大,就沒有他們容身的地方了。難道他們不為自己考慮一條退路啊?”

    劉澤清的話,就反應了當時明朝官員中的普遍思想。因為大明朝已經建立了快三百年了,這中央帝國和大明朱家王朝的思想已經是深入人心。對他們來說,就算是在明朝做個奴隸,也比到海外做個君王來的好。也根本不敢去想什麼改朝換代的事情。

    可來自現代的吳世恭可是知道這世界之大的,于是他不以為然地說道︰“你以為除了大明朝,天底下就沒有其他地方了。那倭國你可知道?佛郎機人也是來自極西的一個大國。反正說這些你也不懂,就說一句,那孔有德他們就算是敗了,他們從登州一乘船,天涯海角太多地方可以去逍遙啦。”

    “再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孔有德他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麼他們的下場又會是怎麼樣的啊?不說秋後算帳的事。就算是不秋後算帳,那《水滸傳》的說書你總听過吧!那宋江招安後的下場你也該知道吧!憑什麼孔有德他們不知道這種下場啊?難道他們想往這死路里去鑽?”

    听了吳世恭的話,劉澤清眨著眼楮眨了半天,最後無奈地長嘆了一口氣︰“唉——!”

    “反正我們是做最好準備,做最壞打算吧!”吳世恭最後強調說。

    連吳世恭和劉澤清這樣的粗鄙軍頭都明白了,孔有德那些叛軍接受招撫的可能性是很小了,那麼守在萊州城里的那些文官就更明白這個道理了。

    當張國臣命令城中的軍民和各路援軍不許擅自出戰,以免破壞撫局以後。深知叛軍本性的徐從治立刻派人趁夜潛出城,將一封奏章送到了北京,闡明了戰況,並請求皇帝不要再招撫,要全力以赴地圍剿叛軍。

    但這道字字泣血的奏章,竟然在首輔周延儒的示意下,被壓了下來。以致于崇禎皇帝根本就沒有看到這麼重要的一封奏章。

    可以這麼說,明末的那些文官,為了自己的官位,為了自己的黨派,就根本沒有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

    當送走了滿懷孔有德他們信誓旦旦地接受招撫的承諾的張國臣以後,叛軍也再次做好了攻城準備,接著臉一抹,殺氣騰騰地又向萊州城進攻了起來。

    而這時候的周延儒再也壓制不住了,連有些主張招撫的官員都和周延儒有了意見分歧。這起碼也要把叛軍打敗,解了萊州城之圍以後,那麼朝廷招撫那些叛軍才會少支付一些不必要的利益吧!

    而這時候各地的援軍也匯集青州,但由于山東巡撫徐從治被圍萊州城,無人統一協調指揮援軍,所以援軍停頓不前。為此,朝廷再次任命兵部右侍郎劉宇烈為總督,全權指揮各路援軍,而與他一起來的還有京城神機營和五門紅夷大炮,用以和叛軍對抗。

    但這時候的周延儒又起了私心。那位總督大人劉宇烈也是周延儒的親信。更為奇妙的是,劉宇烈也是個主撫的文官。好了,來了一個積極求和,不會打仗的文官來指揮軍隊了。

    可為了和平事業,劉宇烈確實積極。他來到青州以後,立刻匯合了山東總兵丘磊的八千人馬和其他各地援軍的一萬一千人馬,加上他自己從京營中帶來的神機營,總共是二萬六千兵丁,加上了七千多名民夫,共三萬三千人馬,即刻向著萊州城開去。

    順便說一句,和吳世恭一同派遣出來的河南援軍,山寨趙子龍江游擊率領的兩千人馬,也在這支軍隊中。

    劉宇烈是這麼的心急。他根本不願意等上那麼幾天,等著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到來匯合。因為這時候的吳世恭和劉澤清的聯軍也只是距離青州城明軍主力才三天的路程了。

    劉宇烈只是派人給了吳世恭和劉澤清下了這麼一道軍令,要求他們隨後跟上。做為後軍盡快趕上明軍的主力。

    可是雖然劉宇烈的明軍這樣急速行軍,但吳世恭他們的後軍卻因為已經在原地休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再加上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有充足的糧食讓兵丁吃飽,使得這麼兵丁有了良好的體力。所以,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行軍的速度反而比明軍主力快上許多。兩軍之間的距離最後也縮短到了兩天的路程了。

    在三月二十八日,在萊州城西五十里的地方,明軍主力遇上了從萊州城分兵打援的,以孔有德為領軍的叛軍二萬二千兵馬。這時候的劉宇烈還想著以兵勢壓迫叛軍招安。因此,他就下令全軍扎營,不主動向叛軍進攻。

    可叛軍方面卻完全沒有給劉宇烈面子。他們根本不讓明軍扎好扎實的營盤,立刻展開兵力向明軍進逼。

    而明軍在遇襲後,急促之下也只好就地反抗。可要知道,在沒有現代通訊條件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得力的基層軍官層層指揮,一個指揮官根本沒有可能把命令傳遞到幾萬大軍的每一個人那里。

    而劉宇烈下達的扎營和作戰這兩個相互矛盾的命令又造成了明軍混亂。而倉促之下,明軍的兵力也根本沒有完全展開。

    可是總督大人劉宇烈卻不明白這些基本的軍事原理。他還以為著自己人多,那總打得過那些人少的叛軍呢。劉宇烈仿佛感覺到自己戴著文士冠,搖著鵝毛扇,一副山寨版的諸葛亮,指揮若定的模樣了。

    不過兩軍相遇的時候已經接近了黃昏,雙方都並不願意進行夜戰,所以在短暫戰斗以後,兩軍都主動撤退,就地扎營。

    這天的接觸戰,雙方的損失都不大。因此,劉宇烈就認為叛軍的戰斗力不過如此,所以他對以後的戰斗也更有信心了。

    因此,當第二天清晨叛軍用過早飯以後出營列陣,劉宇烈也毫不畏懼地地下令明軍主力出營對陣。

    三月二十九日,會戰正式開戰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6
第二百八十五章就地扎營

    從會戰一開始,劉宇烈指揮的明軍主力就陷入了慢一拍的節奏。

    總督劉宇烈一開始根本沒有感覺到叛軍要出營列陣。

    其實在古代,判斷一支軍隊今天是否會出營打仗是件很簡單的事,就是看清晨敵軍營地里的炊煙。如果敵軍的炊煙出現的比平常時間早,炊煙的數量又很多的話,那麼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敵軍今天要出營和自己作戰了。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兵丁們在打仗前,總是要吃頓飽飯吧。當然,這個現象也反映出另外一個情況︰在古代的打仗中,除了那些少量的精兵以外,軍隊中普通的士兵在不打仗的日子里是很難吃飽的。軍隊也不會供應給他們足夠的飯菜的。

    而這一點,幾乎就是明朝當時打仗的常識。但是文官出身的劉宇烈可能翻過幾本兵書,但這種兵書中不會記載的軍事常識,劉宇烈是根本不懂的。

    可是劉宇烈不懂,他所帶的那些武官中,總有人懂啊?但是劉宇烈帶著的那些可是一批明朝的高級武官啊!

    對于那些武官來說,打仗的事他們不一定全懂,可官場上的事都是門清。有哪位會不開眼向劉宇烈說︰“看你不懂,所以我告訴你。叛軍用完早飯以後就要出營來戰了。所以我們也要抓緊時間用早飯,盡快排兵布陣吧。”

    這不是赤裸裸地當眾打總督大人的臉嗎?難道不怕總督大人事後算帳,把自己用作炮灰啊?還是等著哪位愣頭青先出面與總督大人分說吧。

    可是事實證明,那些明朝的武官素質很高,沒有一位是愣頭青,他們都是聰明人。所以直到劉宇烈看到叛軍出營,展開隊伍列陣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地立刻下令讓明軍出營列陣。

    可這麼一來,明軍的大多數兵丁都只啃了幾口干糧,有的甚至都沒有吃一口早飯,就這麼餓著肚子開始打仗了。

    與我們以往想象中不同的是,在明朝,這種正面的會戰,戰前的軍隊展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只要想一想現代奧運會開幕式的運動員入場儀式吧。就這麼幾千名運動員,都要走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而現在明軍和叛軍兩方,都各有幾萬人,他們還都基本上沒有接受過隊列訓練,因此,這出營展開軍隊的時間就相當長。

    直到一個多時辰以後,孔有德的叛軍才排列好了隊列。一排列好,孔有德就立刻下令從右翼派遣一支二千人的部隊,開始試探性地進攻明軍的左翼。

    而這個時候,明軍因為人數多,各位武官又互不統屬,因此,明軍的部隊就沒有完全展開完全。當劉宇烈見到叛軍發起了進攻以後,就這麼匆匆地命令明軍迎戰了。

    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這時候就在戰場後面五十幾里的地方。他們正集合了所有的武官,在听派到前方的探子,打探回來的消息呢。

    當得知了兩軍已經出營列陣的時候,所有的武官都知道今天雙方一定會發生大戰。那麼自己的這支後軍又該采取什麼行動呢?

    等到探子退下去以後,劉澤清就問道︰“各位,我們又該如何?”

    作為這支後軍事實上的二把手的吳世恭當然首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劉參將。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也很尷尬。離戰場有五十幾里,一天的時間肯定趕不到。就算是我們拋棄了所有的輜重,急行軍趕到戰場,手下的兒郎也沒有了氣力打仗了。”

    “再說,我們這麼匆匆趕過去又沒有什麼大的作用。如果總督大人打勝了,連打掃戰場這種事都不會輪到我們去做。那我們趕過去又是干什麼啊?難道和友軍搶功勞啊?那可是犯了大忌諱啊!”

    “如果要打上幾天,那我們晚上那麼一、兩天的,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可是萬一前方打敗了呢?如果我們在行軍途中,被敗軍、亂軍這麼迎頭一沖,我們自己這支後軍也凶多吉少。”

    “還不如先就地扎營,扎個扎實的營盤。反正我們手中的民夫和輔兵人數也不少,他們在打仗的時候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就讓他們都留下來扎營吧。這樣的話,萬一前方有失,起碼我們自己可以保住,也可以讓前方的敗軍有個後退的落腳點。”

    “至于總督大人那里,明天本官就帶著我手下的騎兵和眾位同僚這里抽出來的騎兵,湊上那麼上千騎,趕到總督大人那里,這起碼也是對總督大人的一個交待。”

    說實話,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軍事學習和戰爭磨練,吳世恭的軍事素養確實合格了,甚至在明軍武官中,可以勉強說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了。

    听了吳世恭這麼有條不紊的分析,在座的武官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們都等著劉澤清做最後的決定。而劉澤清的心中,其實早就贊同了吳世恭的意見。

    不過為了謹慎,劉澤清還是向其他的武官詢問了一番。見沒有什麼反對意見。他立刻就決定道︰“就按吳守備所說的去辦!”

    劉澤清其人,早先為天啟年間戶部尚書郭允厚的家奴。在其二十一歲的時候被郭允厚安排入軍。在短短的七、八年時間內,就高升到了參將的高位。

    而在原先的歷史上,作為後來南明四大軍鎮之一的劉澤清,他的一生其實沒有打過什麼大勝仗,軍事才能也並不突出。

    劉澤清唯一的長處就是死死盤踞在自己的家鄉不出,不肯外出打仗。而且他和家鄉曹州的地方官員和士紳關系十分融洽,因此,他才能夠大肆吞並土地斂財,大肆招收兵丁擴充實力。以致于在當時,明朝都滅亡了,劉澤清還能夠保存一支有相當人數的軍隊,使得南明不得不給予他高位。

    由此可以看出來,他對保存實力是有著天生的敏感性。也知道自己的指揮能力確實不如吳世恭。因此當然是從善如流啦!

    另外,劉澤清和山東總兵丘磊的關系也十分惡劣。這倒不能夠怪劉澤清。那山東總兵丘磊做事更是過分。

    在當時,明朝朝廷撥給山東各軍糧餉的時候,因為糧餉要從通州撥運,那就一定要通過丘磊的駐扎地——濟南府。

    而丘磊總是扣押住這些已經被文官們扒皮扒得少的可憐的糧餉,以做自己直屬軍隊的糧餉。而且事後打官司也不怕,丘磊的衙門就在濟南城內,和山東的衙門聯絡感情也是相當的方便。而且丘磊向那些衙門的官員塞得也足,因此,這種官司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為此,有些山東的軍將甚至放下身段,哀求丘磊不要心太黑,商量一個比例,就讓丘磊扣除一部分糧餉吧。而劉澤清在以前也在丘磊身上吃了太多的虧,倆人的關系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因此,如果後軍和明軍主力匯合的話,起碼後軍中的劉澤清的直屬部隊要听從山東總兵丘磊的指揮。而落在自己的冤家對頭的手中,劉澤清用屁股想想也知道,自己的直屬部隊的下場會怎麼樣。所以他就想著拖上一天是一天。

    而在後軍就地扎營的時候,叛軍的二千人部隊已經接近了明軍的左翼部隊。戰斗開始打響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6
第二百八十六章萊州會戰(上)

    我們都知道,由于現代的軍隊都有統一的訓練標準,因此相同數量的部隊,戰斗力的水平也是差不多的。但是明朝當時的軍隊戰斗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

    另外,就如同大多數人都習慣使用右手一樣,一般在軍隊的排陣中,指揮官安排在右翼部隊的戰斗力往往會大大高于安排在左翼部隊的戰斗力。所以當那二千人的叛軍接近明軍以後,明軍的左翼部隊多少就有些混亂。

    可孔有德派出去的那二千人也並不是叛軍最強的部隊。他們是由遼東老兵和叛亂後投靠的土匪、流民參半組成的,這二千人分成前後各一千人的兩隊。當叛軍接近了明軍後,雙方開始了火銃和弓箭的射擊。

    自古以來,在戰斗開始階段,總是用遠程武器打亂敵手的陣形。這從原始部落之間的互扔石塊,到現代戰爭的導彈大炮都是如此。而這次會戰也當然不會例外。

    可這麼一交手,就看出了那些明軍的不足了。明軍的部隊,無論是在京城的京營,還是在內地其他地方的軍隊,都沒有接受過什麼戰爭的洗禮。再說,左翼的明軍本來就是這支明軍中較弱的部隊。所以當叛軍離明軍一百五十步的時候,站在前排的明軍火銃手和弓箭手就承受不住心理壓力,忙不迭地打響了火銃、射出了箭枝。

    完全可以想象,在射程之外射擊出的火銃和箭枝,基本上沒有給叛軍帶來任何傷亡。叛軍繼續前進,慌亂之中的明軍在離一百一十步左右的距離進行了第二次射擊,還是因為射程太遠沒有什麼戰果。

    就在明軍忙不迭地裝填彈藥的時候,叛軍已經離他們只有八十步的距離了。這時候的明軍,只有幾位弓箭手射出了幾枝稀稀拉拉的箭,那給叛軍帶來的傷亡也是微乎其微的。

    而叛軍在武官的號令下立定了腳步,前排的火銃手舉起各自手中的鳥銃,進行了第一次齊射。這鳥銃的威力再小,這麼短的距離也具有著極大的殺傷力。再說,明軍的那些兵丁都沒有什麼盔甲。因此,明軍前排的火銃手和弓箭手就倒下了一排。

    其實按照一般的情況,那鳥銃的裝填還有一段時間,可是明軍的那些火銃手和弓箭手卻害怕叛軍的鳥銃再次射擊,所以他們都扔下了手中的火銃和弓箭,轉身向著自己的隊列後方逃去。這前後一踫撞,就立刻引起了明軍左翼隊列的混亂。

    而看到明軍的隊列混亂,叛軍的武官就立刻下令,後排叛軍的兵丁就手持著刀盾槍斧等兵器,用沖刺跑的速度向著明軍殺過來。

    而看到了叛軍殺過來,明軍前排的火銃手和弓箭手逃得更快了。因為火銃手和弓箭手在近戰中,就象是一只待宰的羔羊一般是完全沒有戰斗力的。而這麼一來,明軍的左翼是更加混亂了,根本就組織不起完整的作戰隊列。

    剎那間,前隊的叛軍就沖入了明軍隊列,他們對著背對著的明軍火銃手和弓箭手是大砍大殺。立刻造成了明軍大量的傷亡。

    而後排的明軍好不容易等到火銃手和弓箭手都消耗殆盡了,他們才能夠拿著自己手中的兵器和叛軍正面作戰。

    但叛軍的士氣已經上來了,而他們沖鋒時候的速度又有一種慣性,所以叛軍就把明軍打得是節節後退。

    但明軍的人數到底多,在付出大量的死傷以後,在一些悍勇的明軍武官的指揮下,漸漸地抑制住了叛軍的前行,雙方好象就要正面僵持了起來。

    可就在這時候,後隊的那一千人的叛軍,見到前隊作戰順利,他們也高速沖向了明軍。在這支生力軍的加入以後,明軍左翼的部隊陣列又逐漸被打散了。明軍左翼的部隊也處在了崩潰的邊緣。

    孔有德也對這個戰況是震驚不已。說實在話,他派出這兩千人的目的也就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孔有德這次的主力是他率領的四千多名騎兵,還有六百多輛以嘉靖年間名將戚繼光設計的偏廂車為原型的,孫元化改進的戰車部隊。

    而火器部隊,孔有德也只是攜帶了一批小炮和火銃、鷹銃。因為他畢竟還是要保證對萊州城的圍困和攻城壓力,防止萊州城內的明軍沖出,與來援的明軍主力來個里應外合。

    不過當時孔有德得知了明軍的大軍來圍剿,他到底心中也沒底。因為他派出的探子也只能夠探听到明軍大約的兵力,根本就探听不到明軍的部隊組成和部隊的戰斗力。

    因此,孔有德就在開戰的時候,派出了這戰斗力不強的兩千人的軍隊,要試探出明軍的虛實。不過讓孔有德根本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戰斗力不強,人數又少的部隊,卻一下子快要把明軍的左翼部隊給擊垮了。

    所以在驚訝以後,孔有德立刻是大喜過望,他立即下令讓騎兵準備,順著左翼明軍的潰兵,沖擊明軍中軍的側翼,準備一下子就把明軍整個陣形給沖垮,完全取得這次戰斗的勝利。

    而明軍的主帥,總督劉宇烈卻對明軍左翼的敗局是一籌莫展。要知道,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劉宇烈就把神機營、騎兵和幾支戰斗力最強的明軍放在了自己的中軍。

    而這一時三刻,根本不可能把中軍中的神機營和騎兵調動到自己的左翼,因為左翼的明軍潰敗得太快了。劉宇烈也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戰局的不利,做不出任何必要的部隊調動。

    而就在這時候,卻出現了一個變局。

    那位河南來的江游擊,因為其外形確實有派,所以他率領的軍隊也被劉宇烈認為戰斗力很強,給放置在了中軍。

    但是畢竟江游擊率領的軍隊人數太少了,他們又是河南的客軍,所以他的部隊也就設置到了中軍左側前方,那比較危險的地方。

    而江游擊看到了左翼的明軍快要潰敗,他也顧不得軍令,也顧不得自己所站地方的陣形,就這麼率領著自己的軍隊,殺向了叛軍這二千人部隊的側翼。

    而這胡鬧的舉動,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這完全就是一種不講理的出擊。

    這支江游擊率領的二千人的河南軍隊,有一部分是出于自己的游擊營,而另外一部分是來自巡撫標營的。

    江游擊在和聖靈會亂民的大敗後,確實也潛心訓練,練出了一支精兵。當然如果在吳世恭的眼中,這支精兵的戰斗素養和自己的汝寧營相比是肯定不合格的,但是起碼這支精兵都十分悍勇。不過在明朝的大多數時候,兵丁也只要有了悍勇就夠用了。

    而巡撫標營從根本上來說,更是河南巡撫的親兵。所以這支標營的兵丁和裝備肯定在河南也是頂尖的。

    再加上江游擊是白盔白甲、白槍白馬,那造型是特別的拉風,他一馬當先沖在前面,也帶給了自己的軍隊很大的士氣。

    所以這側翼的一擊,立刻給予了叛軍沉痛地一擊。而看到了友軍來援,左翼的明軍也士氣大振,他們也停止了後退,組織起來向前殺去。

    就這麼一瞬間,明軍反而佔據了上風。雖然那些遼東的老兵還是拼命搏殺,但是,雙方交戰的人數畢竟相差的太懸殊了。甚至有一支叛軍,被明軍分割包圍了起來。

    孔有德這時候還沒有來得及把處在中軍的騎兵調動到自己的右翼,當然更沒有可能安排自己的騎兵沖鋒呢。所以他一見自己派出去的部隊陷入苦戰,也就不再戀戰,立刻就鳴金收兵了。而面對著上前接應的叛軍右翼部隊,沖殺了一陣的明軍左翼部隊也就見好就收了。

    雙方的部隊一脫離了接觸,孔有德就懊悔得是一拍大腿。他懊悔著自己的太過小心,失去了一次可以完全打敗明軍的機會。

    而這次交鋒,明軍死傷了一千多人。叛軍則在明軍陣前遺留下了四百多具尸體,還有被包圍的叛軍,見自己已沒有了退路,所以就有三百多人向明軍投降。再加上退回叛軍中也有受傷的兵丁。因此,這首次交戰雙方可以說是勉強打了一個平手。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6
第二百八十七章萊州會戰(中)

    反觀之下,明軍的帥旗下是一片歡聲笑語。這從失敗中逃出生天,確實要比勝利還讓人來的高興。

    劉宇烈的一位幕僚恭維道︰“總督大人,恭喜您旗開得勝啊!”

    “僥幸!僥幸!”劉宇烈盡力壓抑住興奮的神情,做出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說道,“只是小勝一場罷了。諸位要繼續努力!戒驕戒躁啊!不過那位白袍小將不錯,有當年薛仁貴之風啊!”

    “大人,那下一步我軍該如何行動呢?”一位邊上的武官請示道。

    這個問題問的好。因為這個問題劉宇烈是根本沒有想過。關于作戰的計劃,劉宇烈就根本沒有,他完全就是踩上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可是明軍是逼上去進攻,還是繼續這樣的見招拆招,那總是要有個決斷啊。劉宇烈畢竟是大場面見過得多,他只是皺了一下眉頭,然後神色自若地說道︰“皇上仁愛,不忍天下血海飄零。我等應顯王師風采,盼對面賊等迷途知返。如若不然,其一意孤行之下,定會踫個頭破血流。”

    這文縐縐的一段話,搞得那些沒文化的武官是一陣頭暈,這話的意思愣是听不懂啊!到底是進攻還是防守啊?還好有幾位機靈的武官立刻向劉宇烈身邊的幕僚打听這話的意思。明白以後才知道,原來總督大人要守啊!

    有幾位武官心中就起了腹誹︰“怕進攻打不過就直說嘛!說的這麼正氣凜然的有什麼必要啊?這文官也真是虛偽。”

    可不管怎麼樣,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也總算是有了。神機營的柳參將就請示道︰“大人,我們神機營的火銃手站在後排也沒有什麼作用。這賊人火銃也很銳利,是否讓我們神機營的兒郎上前與其對戰啊?”

    “正該如此!”劉宇烈一捋胡須說道,“這兵國利器正應用在刀刃上。你再催促一下,讓那紅衣大炮做好準備。”

    “那紅衣大炮的架設可花費時間了。今日出營匆忙,要準備好,還需大半個時辰呢。”

    “本官知曉!就給你半個時辰。否則軍法無情!”

    明朝的火炮,在射擊前都要挖坑把火炮前的鐵樁埋好固定住,所以準備的時間特別長。而明朝朝廷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中購買的紅衣大炮都是些船炮。這些炮也沒有炮架、跑車等附件,因此,架設的麻煩程度一點也不比國產的火炮來的少。

    而在劉宇烈命令之後,明軍就加緊著隊伍整隊。尤其是左翼的部隊,他們在帶隊武官的指揮下,再一次地排列好了隊形,並且把俘虜押回了後方。

    而就在這時候,叛軍的那些武官,也聚在孔有德的身邊,商量著下一步的行動。

    在這里就可以看出來了,當時的明軍中,對于守城。可能個個都是好漢,可是野戰,尤其是在野戰中進攻,打破敵手的陣形,所有的明軍就辦法不多了。

    就是久經沙場的那些叛軍老兵,他們在以前也是往往和後金軍游擊作戰,並不敢和後金軍野戰。從叛軍作為主力的戰車部隊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戰車,主要也是在野戰防御中起作用的,尤其是防御後金軍的騎兵。

    到了這個時候,如果孔有德要想打破明軍的陣形,那他就要不怕自己部隊的傷亡,果斷地投入自己的騎兵沖擊明軍的陣列。

    可是孔有德卻並不想這麼做。因為那四千騎兵對他來說是相當寶貴的。他並不想和明軍拼個你死我活。而看到了明軍做出了一種防守的姿態,孔有德就有些犯了難。

    因為從剛才的試探中,孔有德試出了對面的明軍戰斗力並不強,而且明軍的指揮也是一團糟。就這麼放棄,確實憋不住這口氣。而且如果長期對峙,自己的軍隊就會腹背受敵,因為萊州城內的明軍畢竟是懸在叛軍頭上的一把刀。

    更可怕的是,對面的明軍也會越來越多。畢竟各地的明軍也會陸續地調集過來,而孔有德的叛軍總人數也就是這麼多,那雙方兵力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所以,速戰速決是相當必要的。可是在接下來的戰斗中,也需要減少自己的傷亡。到底對面的明軍手中火銃和弓箭的數量也不少。又有些象那支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由那位白袍將軍率領的精兵,因此,可供孔有德的選擇並不多。

    于是,孔有德就命令道︰“把擼車推上來,排成兩排,中軍出四千步卒隨著擼車進攻。這次進攻的方向就是明軍的中軍。騎兵也要在後面跟緊了。前面的擼車只要一打開缺口,騎兵就要立刻往前沖,力爭一下子把對面的明軍打敗。”

    隨著孔有德的命令,邊上的親兵立刻飛騎四散,向相關的武官傳遞了孔有德的命令。

    而看到了叛軍帥旗下出來了大量的單騎在叛軍陣列中穿梭,明軍也知道叛軍要再次發動進攻了。因此,他們都集中了注意力,等待著叛軍的進攻。

    擼車這麼一樣簡單的東西,從春秋的時候就出現了,一直到民國年間都有軍隊在使用,這麼頑強的生命力,那就證明了這麼一件戰爭武器確實是樣好東西。

    擼車前面的大門板可以當成一塊大盾牌阻擋住弓箭和火銃的射擊。更厲害的是,當擼車接近敵手陣列的時候,可以用力推動擼車來個加速,利用擼車的慣性沖開敵手的陣列,造成敵手陣列的混亂。再加上擼車後面出現的兵丁,絕對就是一件作戰利器。

    所以當叛軍的擼車推出來後,明軍無奈地發現手中的火銃和弓箭奈何不了擼車前的大門板了。而作為奇兵出現在明軍前列的神機營,一下子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無奈之下,柳參將只好下令讓神機營的兵丁後撤。

    而對于擼車後面的叛軍,唯一可以給他們造成傷害的就是明軍弓箭的吊射。可是弓箭手掌握吊射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一般起碼要嚴格訓練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夠培養一名可以把吊射射到合適地點的弓箭手。而明軍的這種訓練水平,這樣水平的弓箭手整支明軍都找不出幾位。所以明軍的吊射,也只是造成了叛軍很小的傷亡。

    可越來越近的擼車就造成了明軍很大的心理壓力了。這時候,還是剛才出過風頭的江游擊挺身而出,他又率領著自己的兵丁出陣,攻擊自己面前擼車後的兵丁,然後要翻倒燒毀這些擼車。

    可這次江游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擼車後面早就準備好的叛軍火銃手,立刻向江游擊的軍隊射擊。幸運的是,一輛擼車能夠保護的兵丁數量並不多,所以擼車後面叛軍的火銃手也不多。因此在付出一定的傷亡以後,江游擊的軍隊順利地翻倒了前排三輛擼車。而前排擼車的翻倒,也阻礙了後面擼車的通行。

    而江游擊的舉動,也讓其他的明軍醒悟了過來,中軍前面的明軍兵丁,在他們的武官的率領下,紛紛沖了上去。而叛軍也肯定不會示弱,雙方就在擼車的前面廝殺了起來。

    其實這一舉動對明軍來說也是很危險的。因為明軍中軍前排兵丁的上前,已經打亂了明軍的隊列,萬一前面的明軍戰敗,整支明軍的中軍將會一下子陷入混亂之中。

    見此情形,孔有德就立刻下令騎兵出擊。他們將要繞過混戰的戰場,從側面沖擊明軍中軍後排的陣列。

    可就在這時候,明軍神機營的火炮打響了。看起來這一天老天爺確實站在明軍這一邊。神機營的炮隊超水平發揮,半個時辰都沒到,就把包括五門紅衣大炮在內的火炮準備完畢了。

    這炮彈,一下子打碎了七、八輛擼車,而且打碎的大門板碎木屑象霰彈一樣向後飛濺,造成了擼車後面叛軍的大量傷亡。

    這陣炮擊也使得明軍是士氣大振,混戰中的叛軍也逐漸地被明軍壓了過去。

    听到了火炮的轟鳴聲,孔有德也顧不得向騎兵發出沖鋒的命令了,他立刻下令道︰“鳴金收兵!”

    叛軍的重型火炮都沒有帶來,如果和有著重型火炮的明軍硬拼的話,就算是打勝了,那也將是一場慘勝。這並不符合孔有德的利益。

    而且叛軍中的主力——戰車部隊在這次戰斗中的作用也不大。因為明軍就是擺出了一副防守的架勢,使得在防御中可以大派用處的戰車沒有了用武之地。

    見到叛軍甚至顧不得那些擼車就後退了,再次打勝的明軍立刻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這次作戰叛軍傷亡了一千多人,而明軍只傷亡了六百多人。應該說是明軍小勝了。

    而叛軍退後以後,也沒有再一次地發起進攻,雙方就這麼對峙了大半個時辰,終于都不約而同地退後回營,結束了這一天白天的戰斗。

    而這時候率領叛軍回應的孔有德,面對今天白天接連作戰不利,他的臉上卻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滿的表情。因為今天作戰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孔有德基本上也了解了明軍火力的情況。

    而這時候孔有德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打敗明軍的計劃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6
第二百八十八章萊州會戰(下)

    今天明軍和叛軍的交鋒雖然只有兩場,但是當雙方鳴金收兵的時候,天色也已經接近黃昏了。

    明軍進入營盤的時候還可以在各自武官的號令下保持著整齊的隊列,可是沒過一會兒,整支明軍就有些亂哄哄了。

    為什麼啊?餓的啊!絕大多數的兵丁都餓了一天時間了,他們都匆忙開始點灶做飯。胡吃海吃墊飽肚子以後,勞累了一天的明軍紛紛地回自己的帳篷去睡覺了。

    可是要知道,昨天和叛軍匆匆地相遇以後,明軍的大營根本沒有扎結實。而本來應該現在堅固營盤的工作,也因為兵丁們太過勞累而沒有進行。

    再加上那些被挑選出來看守大營的哨子,他們也都抱怨著自己倒霉,對看守大營的工作,也是做的三心二意的,有些還找個沒有人看見的角落去睡上一覺。

    對于如此松懈的大營守備,許多武官也是眼開眼閉,畢竟自己手下的兵丁也是辛苦了。再說,叛軍在今天白天的作戰中已經大敗(按照明軍的看法,叛軍的這些損失確實是大敗),所以至少今天晚上會很安全吧。就讓孩子們休息一下吧。

    這總總的一切結合在一起,使得明軍的大營防御能力是微乎其微的。而對于這一切,總督劉宇烈還是一無所知呢。

    劉宇烈在一回到大營以後,立刻把今天作戰中兩次立功的江游擊給叫到了自己的大帳。他首先讓文書在立功簿上把江游擊的功勞記錄上,接著親切地和江游擊拉起了家常。

    在今天明軍的作戰中,確實也只有江游擊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不提他的戰術素養,起碼江游擊和他的軍隊是敢于戰斗,勇于戰斗的。

    再說,江游擊的外形確實很討人喜歡,他又在官場上磨礪了這麼長的時間,舉動談吐又十分到位,因此,劉宇烈就和江游擊交談甚歡。甚至在一同用過晚飯以後,倆人也愉快地交談了良久。

    劉宇烈並不為自己的這支明軍而感到擔心。因為在他的身後,還有吳世恭和劉澤清那一萬多人(包括民夫)的後軍呢。當然,劉宇烈為了謹慎,也再次派人要求後軍加緊腳步,早日和自己的明軍主力匯合。

    而且這次出兵,明軍還有一支偏師。明軍東路駐守寧海的總兵吳安邦,也將按計劃在這幾天從東面夾擊叛軍于登州呢。

    而劉宇烈心情良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在當天戰斗結束以後,他立刻派出了信使,到叛軍那里要求叛軍投降。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劉宇烈甚至讓信使帶去了那三百多名俘虜,歸還于叛軍。

    而以孔有德為首的叛軍武官見到了白天作戰不利,似乎也起了歸順的意思。他們向劉宇烈派出去的信使禮數周全,但也提出了自己歸降的條件。

    這條件在劉宇烈看來似乎有些高。不過劉宇烈認為,既然孔有德已經表示出歸降的意思,那麼之後的討價還價也就只是一個技術問題。這招撫事宜看起來就要解決了。

    因此,在送走了江游擊以後,劉宇烈就親自動筆,用自己那枝妙筆生花的神筆,把今日的勝利寫給了報于朝廷的,今日戰況的奏章中。

    之後發生的一切我們就可以想象了。在半夜,孔有德集合自己所有的騎兵,利用明軍防守的松懈,繞到明軍後路焚燒了輜重糧草。

    而留守在登州城的叛軍,再次利用詐降。而听信了叛軍的詐降的總兵吳安邦也再次被擊敗,只得退守寧海。

    這時候,雖然在登州的東面,有寧海、文登、海陽等海防衛所,駐有大量的士兵,但他們畏敵如虎卻不敢向叛軍出擊,只能自保。而叛軍此時也無暇東顧,他們根本就沒把這些衛所軍放在眼里,認為這些州縣也遲早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好笑的是,這叛軍的詐降計,仿佛就象是一招鮮一樣,吃遍了所有的明軍,使得他們的勝利是無往而不利。

    而劉宇烈這里的明軍主力,在損失了輜重糧草以後,立刻陷入了恐慌。要知道,這次劉宇烈從青州出發,並沒有攜帶太多的糧草。因為劉宇烈本來以為,明軍的後路都在自己的控制中,如果需要糧草,也可以很順利地從後方青州調運上來。

    可是現在整支大軍都處在缺糧的境地,又因為在夜晚遭受了夜襲,因此大驚之下的劉宇烈立刻象驚弓之鳥一樣命令明軍後撤,要早些與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匯合。

    其實這種驚惶失措的舉動是根本沒有必要的。這時候明軍主力身邊,保證兵丁們一、兩天吃的口糧也總是有的。只要他們按兵不動,要求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加速前來匯合,這糧草的問題其實就可以暫時得到解決。

    要知道在後軍中,吳世恭和劉澤清本來從濟寧倉中搜刮的糧草就多,再加上他們在就地駐守和一路行軍的時候,吳世恭這條過江龍和劉澤清這條地頭蛇之間是配合默契,又征收和搜刮了大量的糧草。所以現在後軍中的糧草數量,肯定能夠滿足整支明軍大半個月的使用量。

    在以後這大半個月,青州的糧草總能夠調運上來,而因為明軍人數佔據了絕對優勢,就這麼和孔有德磨,也可以把孔有德的叛軍磨個大敗。

    到了第二天,匆忙撤退的明軍立刻陷入了一陣混亂。因為劉宇烈只是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並沒有安排明軍的哪支部隊在前,哪支部隊在後;哪支部隊掩護,哪部隊阻敵。因此,接到命令的明軍都爭先恐後地往後方撤退。

    最為可笑的是,劉宇烈根本忘記了派人讓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上前接應。而後軍的那些武官也對前方明軍主力的失敗和撤退行為蒙在骨里呢。

    見此情形,孔有德立刻下令讓叛軍掩殺。不過因為明軍人數多,又抱成了團,這一時三刻,叛軍也不能夠把撤退的明軍怎麼樣。

    可是當明軍撤退到沙河時,情況發生了大變。本來沙河河面上的浮橋可以有秩序地通過大軍,但是由于明軍的爭先恐後,太多過河的明軍造成了沙河河面上的浮橋斷裂。

    見到退路被絕,整支明軍是大亂。他們有的不管冰冷的河水,涉水過河。有的四散向沙河的上下游尋找可以涉水過河的地點。

    而見到了明軍松開了陣形,叛軍順勢大殺,整條沙河水很快就被明軍的尸首給填滿了。不過這麼一來,後面的明軍倒可以勉強地踏著自己同伴的尸首過河了。

    而為了保護總督劉宇烈的過河,江游擊又一次地轉身拼殺。事不過三,這次江游擊的命就沒有這麼大了。他不幸喪身在追擊的叛軍陣中。

    而整次會戰中,明軍唯一的勇將就這麼象櫻花一般凋謝了。所幸的是,見到江游擊的部隊萬分悍勇,叛軍的部隊也不敢正面迎擊,所以到了最後,江游擊的河南軍隊中的大多數兵丁,還是整建制地逃回了沙河西岸。

    這次沙河慘敗,明軍共傷亡、溺死、俘虜和逃散了一萬多人,民夫也幾乎全部損失。神機營的火炮更是全部落入了叛軍手中。此外,叛軍繳獲的物資無數。而叛軍的傷亡,僅僅是個十位數的水平。可以說是毫無損失。

    整場萊州會戰,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6
第二百八十九章接應潰兵

    崇禎五年三月三十的清晨。吳世恭按照計劃,率領著近千名騎兵首先出發,要去和明軍主力匯合。

    在快走了十里路左右,騎兵們都下馬讓戰馬休息並且給戰馬喂食補充體力。可就在這時,向前打探消息的探子回報了前方明軍的消息︰明軍在昨天夜晚被叛軍襲營,損失了絕大多數輜重糧草,現在明軍已經拔營向後方撤退。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吳世恭他們都是大吃一驚。昨天還一切好好的,怎麼今天就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了呢?難道昨天晚上叛軍的夜襲,給明軍主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嗎?

    這就可以看出來,總督劉宇烈又一次犯錯了。他沒有及時與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聯系,通報了明軍主力後撤的消息,這讓吳世恭他們的後軍一下子掌握不了明軍主力的狀況,也不能夠及時應變處理接下來的情況。

    在和手下的武官一合計以後,吳世恭立刻派人到後軍大營中傳訊,要求劉澤清立刻率領精兵前來,到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設置預設防線。而吳世恭的騎兵將再向前,了解明軍主力的情況,接應明軍主力的撤退。

    而余下的後軍中的兵丁和民夫,將加緊堅固大營。

    在吳世恭的想法里,明軍主力既然撤退了,那肯定就是戰敗了。那既然已經戰敗,那麼有可能的話,好歹要把總督劉宇烈給救回來。這樣的話,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在這次會戰中,也沒有什麼大的罪責。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保障後軍的安全的基礎上。如果吳世恭的騎兵發現叛軍確實勢大,那麼他將肯定就會立刻利用騎兵的速度脫離戰場,回來和劉澤清率領的精兵匯合,然後一同撤回自己的大營。反正這里離後軍大營的距離又不是太遠,只有十里左右的距離。

    與自己的安全相比,誰還管總督劉宇烈的生死啊?

    直到吳世恭听到劉澤清已經集合了四千多兵丁,開始開出後軍大營了,吳世恭才再次率領著騎兵前進。這時候的吳世恭,絕對不敢讓自己的部隊脫節。還是這句話︰安全第一!

    接下來吳世恭的騎兵行軍速度就相當的慢了。除了在隊伍前方,派出了上百名探子偵察以外,吳世恭率領著騎兵是騎一段路,牽著馬走一段路,就是要保證戰馬的體力,預備著萬一發生的戰斗或者逃跑。

    所以又前行了十里的時候,時間也就到了近午時了。所有的騎兵再次下馬休息,就著干糧用午飯,並且再次給馬匹進食,蓄養馬力。

    可就在這時候,前方的探子又回報了消息︰明軍主力撤退到沙河時,因為浮橋斷裂,造成明軍大亂,明軍主力在沙河東岸死傷慘重。

    吳世恭心中那個氣啊!怎麼今天自己這麼倒霉啊?自己這一休息,就來一個壞消息。再一休息,又來一個壞消息。到底還要來幾個壞消息啊?

    從這里我們要知道,古代戰場上傳遞消息是有著限制的。雖然吳世恭這時候距離沙河也只有二十幾里路了,但是,他得到的消息,也是在一個時辰以前發生的。

    可是吳世恭卻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消息是不是過了時效,所以他也就不敢再前行冒險了。因此,吳世恭就再前進了三、四里地,找了一個地勢開闊的地方停止了腳步,收攏了派出去的探子,排好戰斗隊形,準備接應明軍的潰兵。

    “兵敗如山倒”這句話吳世恭肯定懂。從青州到萊州的這條路雖然還算是寬敞,但是上萬名潰兵逃跑,肯定就會把道路堵了個嚴嚴實實的。

    如果吳世恭帶著騎兵迎面對上,除非是大砍大殺,那麼那些潰兵肯定也會把吳世恭的騎兵給沖垮的。甚至那些急紅了眼的潰兵還會動刀槍搶奪吳世恭騎兵的馬匹。

    因此,吳世恭就在那塊開闊地上列陣,避開了道路,準備著放過潰兵,阻擊一下追擊過來的叛軍。

    長時間的等待也確實讓人心焦。又過了一個半時辰以後,道路上終于出現了三三兩兩的潰兵。

    在抓了幾個潰兵了解消息以後,吳世恭終于知道明軍主力確實大敗了。因此,吳世恭立刻再次把騎兵整隊,準備著可能到來的戰斗。

    沒過一會兒,首支潰敗的大隊明軍到來了。不出所料,就是護衛著總督大人劉宇烈逃跑的隊伍。這也真是領會著“領導先走”的精髓啊!

    吳世恭這麼大一隊騎兵在路邊,劉宇烈他們肯定不會視而不見。再加上吳世恭的騎兵排好的是戰斗隊形,使得劉宇烈的潰兵是膽戰心驚。要知道,叛軍的服飾和明軍的服飾是基本雷同的,從外表上來看,根本分不清明軍和叛軍,劉宇烈他們就害怕著有那麼一支叛軍抄了他們的後路。

    不過同樣道理,吳世恭也確不準這支潰兵是否是叛軍假冒。否則的話,萬一放這支假冒的叛軍過去,自己的後軍大營可就有危險了。所以,吳世恭也一定要確定這支潰軍的身份。

    于是吳世恭的騎兵在吳世恭的命令下,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向著劉宇烈他們緩緩地逼了過來。而看到這種情況,劉宇烈身邊的潰兵也眼帶驚慌,拿著兵刃護衛在劉宇烈身邊。

    突然,劉宇烈身邊的神機營柳參將大聲叫道︰“吳指揮!吳小侯爺!是自家人!這里是總督大人啊!休得無理啊!”

    柳參將恰好認識吳世恭。再怎麼說,當時的吳世恭也是在京城里是個風雲人物。再說,吳世恭的岳父薛濂當時提督著京營,作為神機營的參將,柳參將當然見過吳世恭幾面。

    吳世恭對柳參將倒沒有什麼印象了。不過他身邊出身薛府護衛的幾位軍官,也認識柳參將這個人,在介紹以後,雙方也就放下了心,知道是遇上了自己人。

    于是吳世恭帶著幾十名護衛上前拜見劉宇烈,而柳參將也趁著這短暫的時間,給劉宇烈和身邊的幕僚、武官介紹了吳世恭的身份。

    吳世恭騎馬來到劉宇烈跟前,在馬上向劉宇烈拱手行了一禮,剛想說話,就听到劉宇烈身邊的一位幕僚叫道︰“吳指揮!總督大人貴體要緊,你快帶著手下的騎兵護衛著總督大人吧。”

    在剛才柳參將的介紹中,那位幕僚也知道了吳世恭的身份。當然,柳參將也不知道吳世恭的詳細履歷,所以那位幕僚還是稱呼著吳世恭在京城里的官職——吳指揮。

    在那位幕僚的心中,現在都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了,哪來的時間和吳世恭來講什麼繁文縟節呢?而多了吳世恭這支騎兵護衛著劉宇烈的逃跑,又能夠增加不少劉宇烈逃跑時的安全系數啊!就這麼向這個軍漢下令吧。

    但被那位幕僚呼來揮去,吳世恭的心中就有些不樂意了。于是吳世恭就冷冷地說道︰“末將現為汝寧守備。就為接應大軍後返。總督大人請放心,後路已經被末將掃清,並無敵情。在後方十幾里路的地方更有劉參將的接應。大人盡可放心。而末將還需前行。那放棄袍澤之事,末將可做不出來。”

    吳世恭是小小地諷刺了一下劉宇烈不顧大軍的安危,搶先逃跑的行為。當然,在以前吳世恭的出戰中,他和秦良玉和劉澤清的關系都是很良好。因此,放棄戰友的事,吳世恭在這時候還做不出來。

    當然,吳世恭也不是什麼高尚的人。對于他來說,能夠多收攏一些潰兵,也有助于自己後軍大營的防御。到底叛軍已經把劉宇烈的明軍主力打敗。為了保證自己後軍大營的安危,這多一些兵力那總是好的。

    吳世恭話里的意思當然所有人都听出來啦。不過相對于那位幕僚的臉紅,劉宇烈倒是神色自若。他開口說道︰“正該如此。那麼只有拜托吳守備啦!”

    說完這一句話,劉宇烈看都不看吳世恭一眼,一拔馬頭,率先逃去。

    在走了一段路以後,那位幕僚提馬靠近了劉宇烈,悄悄地對劉宇烈說道︰“那軍漢也太放肆了。敢對大人如此無禮!”

    劉宇烈听了以後是微微一笑,說道︰“來日方長!本官現在還是總督呢。”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3:56
第二百九十章紅眼戰術

    吳世恭這又是被人記恨上了。不過現在記恨吳世恭的人也太多了一些了,連首輔周延儒也間接地記恨著吳世恭呢。所以吳世恭現在也是虱多不癢了。

    仿佛老太爺也疲憊了,夜晚顯得特別的寂靜。這野外確實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遠處閃爍著星星點點的火把。

    吳世恭一邊觀察著遠處,一邊喝著手中的肉湯。這滾燙的肉湯喝進肚子里,幸福的感覺立刻從胃蔓延到身上每一個毛孔。

    現在的吳世恭是隔著沙河與叛軍對峙著。在黃昏趕到沙河西岸以後,吳世恭幾次要通過水淺的地方涉水過河。這舉動造成叛軍一陣緊張。看到有這麼一支明軍這樣主動的進攻,叛軍也不知道是否有另外的明軍到達,因此,叛軍也就收攏了軍隊,他們只是在沙河東岸留下了一些探查的探子以後,叛軍的主力回撤,見好就收了。

    吳世恭那幾次過河的舉動當然是虛張聲勢。他就是要讓叛軍搞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對于強行沖過沙河,在斷了後路的情況下,用自己的騎兵和叛軍主力硬拼的舉動,吳世恭當然沒有任何興趣。

    不過吳世恭在渡河口,幾次與阻擊的叛軍隔岸用火銃互相射擊的舉動,因為吳世恭的火銃威力較強,反而給叛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而叛軍看到有這麼一支甲胃齊全的騎兵,火器的火力又這麼猛,戰斗欲望又這麼強烈的明軍,他們也不敢怠慢,立刻主動收縮掩殺的軍隊,要探查清楚對岸這支明軍的情況再說。

    吳世恭就是要叛軍花費時間來探查情況。他只要拖延叛軍一個晚上,確切的說是半個晚上,在叛軍醒悟過來以前,率領著自己的騎兵和救援出來的明軍一同撤退。

    在送別了總督劉宇烈以後,吳世恭在接下來的時間,又遇上並且盤問了幾支腿快的明軍潰兵。見到了潰敗的大隊明軍數量已經變少,吳世恭就立刻下令騎兵反向前進。

    而這時候吳世恭的騎兵總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千二百多人了。軍隊的潰敗,並不代表在這些軍隊中就沒有勇敢的士兵。

    看到吳世恭的騎兵主動救援落後的明軍,有一些勇猛的武官和兵丁,也加入到了吳世恭的騎兵中。

    而當吳世恭到達沙河的時候,只看到明軍的一片慘象。在沙河兩岸,落敗的明軍兵丁被叛軍象羔羊一般屠殺。

    沙河東岸的明軍,吳世恭當然也沒有辦法去救援了。吳世恭只好整隊救援逃到沙河西岸的明軍。

    這時候過了沙河的叛軍人數並不多,而且也是以騎兵為主。他們主要是纏住那些明軍步兵的腳步,等待著叛軍主力的到來,消滅這些明軍。

    而這時候整建制抵抗的明軍也只有兩支了。一支人數是六百多人,一支人數是一千三百多人。

    看到吳世恭的騎兵的到來,糾纏住那兩支明軍的叛軍騎兵也立刻拋棄了各自的對手,立刻匯合,準備先打敗吳世恭的騎兵,再收拾那些兩條腿的明軍步兵。

    那支叛軍的騎兵也有一千五百多人,雙方排好隊列以後,二話不說,立刻相互發起了沖鋒。

    雖然叛軍不怎麼敢與後金軍的騎兵作戰。但是他們對與明軍的騎兵作戰是有著心理優勢的。到底這些出身于東江鎮的叛軍也是來自遼東。他們也勉強也稱得上是關寧鐵騎。

    可是讓叛軍沒想到的是,這次作戰卻完全是一邊倒,而且是兵敗如山倒。

    吳世恭是把自己汝寧營的騎兵排在了陣前。一點兒也不保存自己的實力,就要一下子擊垮對面的叛軍騎兵。

    當雙方騎兵首排隊列接近以後,吳世恭的騎兵首先用火銃來了一個齊射。這種射擊當然也談不上什麼精度,射擊的目的也只是要擾亂叛軍騎兵的節奏。

    不過再怎麼說,這射擊也有一些效果。見到了身邊有同伴被射下了馬,叛軍的騎兵總是不自覺地減緩了馬速,整個隊列也有些散亂了。

    而射擊完以後,汝寧營的騎兵立刻把火銃扔到了地上,抓緊時間拿起騎矛,排好嚴密的隊形,向著叛軍的騎兵隊列沖去。

    這是汝寧營在上次勤王作戰中,和後金軍騎兵戰斗以後總結出來的一個戰術,那戰術的名稱就叫“紅眼戰術”。

    和現代的紅眼航班中的紅眼意思不同的是,汝寧營這里的紅眼,指的是打仗打紅了眼。

    在上次勤王回來以後的戰斗總結中,吳世恭這些人一致認為︰自己這些只接受了一、兩年騎兵訓練的騎兵,在單兵作戰中肯定是不如後金軍那些從小從馬背上長大的騎兵的。

    因此,為了彌補自己的短處,那麼就要讓自己的膽量來壓制住後金軍的騎兵。

    而從死亡沖撞中得到的啟發,吳世恭他們就創造了“紅眼戰術”。這紅眼戰術的戰法就是︰排列好緊密的騎兵隊形,不斷地用自己的騎兵隊列沖撞敵方的騎兵隊列。

    汝寧營的騎兵根本不和對手玩什麼兩馬交錯、雙方大戰三百個會合的戲碼。他們就是要通過一排排的騎兵沖撞,一排排騎兵和戰馬的死亡,看看到底是誰先撐不住。

    這種完全不看個人戰技的騎兵戰術,完全就是看雙方對自己的生命到底漠視到如何程度。說實在話,采用了這種戰術,雖然自己的騎兵肯定也是傷亡慘重,但是對手就是換作趙子龍和關雲長,他們也只有飲恨沙場的份。

    面對這種野蠻的戰術,叛軍的首排騎兵就沒撐得住。他們見到汝寧營的騎兵的氣勢洶洶,本已散亂的陣列立刻四散,兩邊的騎兵避開汝寧營的騎兵陣列轉身而逃。而逃不了的中間的騎兵不出所料地被踩成了肉泥。

    而汝寧營前面幾排騎兵的沖鋒,就象熱刀切黃油一般把叛軍的騎兵陣形攪了一個稀巴爛。那叛軍的騎兵首領一見自己的騎兵陣形已經不復存在了,也知道自己是敗了,所以就立刻下令撤退。

    可隨即而來的就是吳世恭後排的騎兵。那些騎兵雖然做不出汝寧營的騎兵那種嚴格的戰術,但是痛打落水狗的事難道他們還不會做嗎?

    在一陣掩殺以後,叛軍的騎兵扔下了四百多具尸體,在沙河對岸的叛軍掩護之下,撤退到了沙河東岸。

    接下來就是吳世恭虛張聲勢地過河進攻了。直到天色完全暗下來,兩軍才離開了河岸,結束了這一天的戰斗。

    吳世恭在這次戰斗中,只傷亡了九人。而除了割取了叛軍騎兵四百多具首級以外,還繳獲了一百多匹馬。此外,盔甲和兵器若干。

    吳世恭救下的那兩支明軍也與吳世恭的騎兵匯合。其中那一千三百多人的明軍,正是失去了江游擊的那支河南明軍。此外,看到了叛軍都退回了沙河東岸,四散而逃的明軍也紛紛向吳世恭這里集中。到了最後,吳世恭一共收攏了三千二百多名明軍。

    吳世恭沒有急著向後方撤退。他索性點起了大量的篝火,拿出干糧,把叛軍留下的死馬肉燒湯。吃著馬肉,喝著肉湯,搞起了篝火晚會。

    而這種舉動更讓叛軍摸不清虛實,他們也在草草地收拾了繳獲以後,退離了沙河岸邊,和吳世恭的軍隊隔岸相峙。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