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瘋狂 作者:再次等候 (連載中)

 
mk2258 2013-4-20 08:58:3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7 68544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7:53
第七百零一章汝寧軍的安排

    “那應天、鳳陽又如何?”崇禎皇帝接著問道。

    楊嗣昌沒有直接回答,他分析道︰“應天、鳳陽故為重地,此地之親民官不宜擅動。微臣知皇上所思,微臣也知余侍郎人才難得。可現在又難以安排余侍郎官位,斗膽猜測一下︰皇上正為此事煩心吧!”

    “正是!”崇禎皇帝點點頭道,“愛卿正說出朕之所慮。”

    “余侍郎此人,白手建起一支勁旅,不可謂不能;親率所部敢戰,不可謂不勇;思皇上所難而自退,不可謂不忠;知黨人而遠避,不可謂不智。可其久居地方,不知廟堂運籌,驟拔高位而無措,皇上正應揚其長而避其短啊!”

    這話一下子引起了崇禎皇帝的興趣,他立刻向前挺直了身子,急切地問道︰“楊愛卿快說!”

    “何為其短?根基太淺,其功不顯。余侍郎入官場十數年,有六年為地方上一知縣,除其在河南的上官,其在官場上並無交游。而其在短短三、四年間由一知縣驟拔為部堂上官,說實在話,朝堂眾臣很多只知其名不識其人,又何來敬畏听命?上傳下達定會打上折扣,其做事也不能順心如意,此大謬也。”

    听了這話,崇禎皇帝是連連點頭,示意著楊嗣昌接著說下去。

    “而余侍郎之功,傳聞朝野之,無非是此次勤王斬殺五百多韃子,其他之功外人大多不知曉,很難服眾。可是皇上和微臣卻深知余侍郎所為何其難也。無餉無兵之下練出一支過萬人強軍。屢屢作戰而一直維持不敗。遍數朝野之臣,無人出其右也。余侍郎真乃是朝中出類拔萃之能臣。”

    “因此。余侍郎所長就是在地方練兵作戰,如置其在應天、鳳陽,空置其能難揚其所長,反而為不美。猶如虎入籠中,甚為可惜。”

    听到這里,崇禎皇帝立刻發問道︰“難道楊愛卿是要朕大用余愛卿嗎?可讓其空處閑職,又如何用其之?”

    “然也!微臣正是看好余侍郎,想要讓皇上大用之。”楊嗣昌笑著說道。“依微臣所見,現南京兵部正是其善處之地。因余侍郎之部已留京師,其赤手空拳出京難以施展,正需給其一支強軍。而南京恰有黃、劉兩總兵,也正需文臣領軍。今後有事也無需南京鎮守盧公公救急,正所謂人盡其用也。”

    “還有,襄陽熊督師所長只是招撫。兵事非其所能。萬一戰事有失,也有余侍郎在南京彌補,不會讓局面難以收拾。”

    听到這里,崇禎皇帝感到相當舒服,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他笑著問道︰“楊愛卿所言︰是否對余愛卿要大用,卻不急著大用?”

    “皇上聖明!”楊嗣昌立刻行禮道。

    “可……可……”崇禎皇帝卻又皺起了眉。吞吞吐吐地吐出了幾個字,而且下意識地看了看身後的幔帳。

    在崇禎皇帝身後的王承恩,他可是相當熟悉崇禎皇帝的習慣動作了。那幔帳後面可是待著記載《起居注》的翰林,所以現在的崇禎皇帝一定是有什麼難以啟齒之事要說。

    于是王承恩眼珠一轉,立刻問出了崇禎皇帝為難之話︰“就怕余侍郎不知皇爺爺的苦心。心生怨望啊!”

    “放肆!怎可背後說朕之肱骨?”崇禎皇帝立刻大聲呵斥道。

    王承恩把腦袋一縮,反正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崇禎皇帝罵幾句就罵吧,只要崇禎皇帝心中有數就行。而楊嗣昌也很明白崇禎皇帝的小手段,他仿佛像是沒听到斥罵聲一樣,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明日微臣將會親自拜訪余侍郎,會讓余侍郎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

    听楊嗣昌親口答應去做這個惡人,崇禎皇帝大松了一口氣,事情能解決,又能夠保證自己的名譽,這讓崇禎皇帝是相當滿意。而今天之事總算是解決了一件了。

    崇禎皇帝和楊嗣昌的想法確實不錯,倆人的意見似乎得到了統一。可是在事實上,在對余子璉的安排,倆人卻是有著很大的不同。崇禎皇帝是想把余子璉作為五省總督熊文燦的替補人選,而楊嗣昌是想把余子璉作為熊文燦的補鍋匠。雖然在表面上看來,這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可事實上余子璉將來的地位將是天壤之別。說到底,楊嗣昌就不想讓余子璉接任五省總督。

    至于余子璉去了南京以後,是否可以順利地掌握總兵黃得功、劉良佐這兩支明軍?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和南京兵部尚書是否願意把自己手中的權利分給余子璉?那更是一件麻煩事了。

    喝了一口茶,崇禎皇帝接著問道︰“楊愛卿!湖廣之事準備完全了嗎?”

    楊嗣昌立刻躬身奏報道︰“兵部已發文︰甘肅總兵柴時華部和寧遠總兵祖大弼部已從京城南下湖廣,陝西總督鄭崇儉率陝軍出潼關趨襄陽、鄖陽,而四川巡撫傅宗龍領川軍入鄖陽,再加上熊總督的湖廣大軍,已對谷城、房縣一帶四面圍剿。這次更加上了南陽總兵李祿部和汝寧總兵吳世恭部,力求雷霆一擊,一戰而定民賊之事。”

    隨著內地的明軍主力大批調往北面勤王,除了中原各地的小股農民軍還在四處活動以外,已經受撫的張獻忠和羅汝才兩大農民軍主力也有了蠢蠢欲動之勢。

    主管谷城和房縣等處的地方官員不斷地上報兩軍心懷叵測的情狀,說“張獻忠入據谷城,屢次不听調遣,將要待民間田熟,分其夏秋之糧,稍不遂意,就會再起刀兵”;“羅汝才詭稱以所部屯田,並未讓部隊種地,這樣帶刀而耕,稍有不滿,就將重新起事,鋌而走險”。

    于是一直作為主戰派的中堅,持著“攘外必先安內”戰略的楊嗣昌就提出︰趁機調集大軍先發制人,把駐防在谷城和房縣的張獻忠和羅汝才的農民軍主力徹底消滅。

    崇禎皇帝本來是一意招撫的,對進行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並沒有什麼主見,但他也感到大患不除總不能心安,因此最後也同意了楊嗣昌的計劃。

    其實這次朝廷的計劃倒很有道理。因為闖王李自成長時間在深山老林,已經很長時間不在外界露面了,所以朝廷以為李自成可能已經身亡,已經不構成威脅。而現在只要徹底消滅了張獻忠和羅汝才,那農民軍的三大巨梟就將完全剿滅,關內的民賊之亂也將一舉撲滅。

    如果戰事順利,朝廷將會節省大量的糧餉,也將抽調出大批與農民軍作戰的明軍主力至遼東,之後將在薊遼總督洪承疇的率領下,集中明朝所有精銳,一鼓而把遼東的滿清平定。

    “汝寧吳長敬?”听到了吳世恭的名字,崇禎皇帝有些意外,“那吳長敬不是已被洪督師索要,要其赴關外與韃虜作戰嗎?”

    當吳世恭擅殺山東總兵丘磊以後,朝廷是一片嘩然,這簡直就是赤裸裸地挑戰朝廷的權威。可是當眾臣討論該給吳世恭治什麼罪?朝廷卻一直拿不定主意。

    按理說,擅殺朝廷命官,那就是死罪。在明朝,就是平民百姓的勾決都只是皇帝才有的權利,更不用說命官了,所以那生殺大權絕對不會讓一位武官染指的。

    可是吳世恭又剛立了滔天的戰功,給外族敵軍造成上萬傷亡的大捷,這在明朝三百年的歷史上也僅僅有那麼幾次,所以吳世恭的功過完全可以相抵。那麼朝廷又該給吳世恭什麼封賞呢?

    就在這時候,剛接任薊遼總督的洪承疇為朝廷解決了這個難題。因為洪承疇很了解吳世恭的汝寧軍的戰斗力,在以前他也很想把汝寧軍調到陝西圍剿農民軍,只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這個想法。而這次洪承疇想要調集明軍精銳至遼東作戰,他當然不會放過剛在與清軍的大戰中建立了功勛的汝寧軍了。

    于是朝廷就順水推舟地答應了洪承疇的要求,崇禎皇帝也批復了兵部的調令。可是現在崇禎皇帝又听到汝寧軍將要參與農民軍的圍剿,這讓他是相當吃驚。

    “吳總兵與李總兵在河間雖立有大功,可其部傷亡也不小,正回汝寧、南陽整軍。而現在朝廷也正集中民賊四周官軍剿匪,有這兩支勁旅加入,也平添三分把握。等此戰一結束,再調吳總兵至遼東。吳總兵其人德雖虧,可其軍還是甚強。待這兩戰結束,朝廷再事後論功行賞。而吳總兵之汝寧營也無慮耳。”楊嗣昌答道。

    楊嗣昌的意思很明白。當時朝廷之所以要調吳世恭的汝寧軍去遼東,那就是希望汝寧軍能夠繼續與清軍消耗實力。而現在有機會讓汝寧軍與農民軍消耗實力,那消耗兩次總比消耗一次效果好上許多。

    “善!”崇禎皇帝果然對楊嗣昌的安排很滿意。

    見崇禎皇帝臉上顯出了倦意,有些要結束談話的意思,楊嗣昌連忙匯報起孫傳庭的事︰“皇上!孫巡撫又上奏乞骸骨,說其耳聾難任保定總督一職,恐其還是懼遼東韃子在其防線內再次入關吧!皇上!此奏閣議該如何回復?”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8:00
第七百零二章 谷城再反

    作為陝西巡撫孫傳庭,他在西北的戰績相當不錯,可其為人卻頗為狷狂高傲。當此次勤王,孫傳庭率秦軍入衛京師被任命為負責南線的總督後,他就不斷地指責楊嗣昌調配指揮失當,同兵部弄得關系十分緊張。

    孫傳庭的指責並沒有錯。因為此次抵御清軍的全盤指揮確實是由楊嗣昌所負責的。雖然楊嗣昌也是一肚子苦水,明軍將領之間的相互傾軋啦(例如盧象升和高起潛之間的矛盾);明軍的信心喪失啦(例如孫傳庭本人的秦軍望風潰亂)。可不管怎麼說,作為總指揮的楊嗣昌總是逃脫不了責任的。

    可是楊嗣昌這人的氣量並不大,口角多了,再加上以前與孫傳庭的舊恨,倆人之間的關系就形同水火,已經結下了深仇。

    但是當清軍出關以後,崇禎皇帝下令讓楊嗣昌主持評定文武官員的功過以後,所有人都明白,楊嗣昌不僅聖眷未失,而且更加受恩寵,所以孫傳庭也不敢再頂撞,想要惹不起而躲得起了。

    這時候的孫傳庭因為上火,一只耳朵聾了,更因為對楊嗣昌的不服氣,于是他就屢次上疏請求去職養病。

    可楊嗣昌又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呢?現在的他連謊報盧象升未死的事情都干得出,再陷害一下孫傳庭也是毫無心理壓力。于是楊嗣昌趁機屢次攻擊孫傳庭假托疾病,不願擔任保定總督這一危險的職務。

    所以當再次听了楊嗣昌的話以後,崇禎皇帝立刻是火冒三丈,他怒喝道︰“還想要挾朝廷,心存怨望?給駱養性說一聲︰收入詔獄治罪!”

    王承恩立刻向殿門口隨侍的小太監示意,讓他立刻向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傳達崇禎皇帝的口諭。就這麼來回一句話,孫傳庭就倒霉了。

    又一位明末朝廷的能臣就這麼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而這一惡果又來自崇禎皇帝的隨心所欲。我們一直說,崇禎皇帝為人相當刻薄,導致群臣失心。可這點還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天子,最好當然是仁厚,可是處在明末國難當頭,做皇帝的殘暴一些倒也無妨。可是看看崇禎皇帝對待楊嗣昌和孫傳庭的不同做法,他馭下時連最起碼的公平都做不到。沒有了公平,哪里來的群臣歸心呢?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九日,谷城。

    “城里的人都安排進去了沒有?”張獻忠問李定國道。

    “可望和能奇已經帶二百弟兄混入城中。他們已傳出消息︰城中毫無防備,約定四更攻城。孩兒願立下軍令狀。天亮前保證把谷城交到干爹手中。”李定國說道。

    對于李定國做事,張獻忠還是很放心的。他滿意地點點頭,笑道︰“官狗以為他們的調兵遣將我們不知,沒想到早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次我們再吃口肥肉,之後就去房縣曹操那里。要好好地給官狗一些顏色瞧瞧。不過你也不要大意,到底城中還有二千多官狗。”

    “是!干爹!”李定國立刻答應道。“不過干爹您放心。有了您剛交給孩兒的兵器,打下谷城那是更有把握了。就是有些可惜,如果再給我們一些時間,我們也能多買上一些這樣的兵器。”

    “你也別太心黑,有時間也多買不了。”張獻忠笑道,“那兵器質地雖好。可是賣的賊貴,我們可拿不出這麼多的銀子啊!”

    “哦?是哪家賣的?惹得我們不高興,搶他娘的。”李定國立刻豎起了眉毛。

    “還不是吳屠夫他家的?不知怎麼的,以前賣給我們零零落落的。這些天卻大方了起來,價也落了兩成。听說他們在北面和韃子干過一仗,人死傷了不少,可能要多籌些銀子做燒埋銀吧!”張獻忠笑道。

    “他家倒富,吳屠夫對自己的兵丁也是好。他們家打造的兵器更不錯。說實話孩兒也有些眼饞。”李定國也笑了起來。

    這些日子汝寧軍之所以賣給張獻忠和羅汝才等農民軍兵器,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且是支持他們再反。當然汝寧軍的商隊也把這情況封鎖著,讓張獻忠和羅汝才他們都蒙在鼓里。

    “暫時也別惹吳屠夫,他就是一個瘋子,如果動了他的人,他就會死咬著不放,算起來不合算。買他家的兵器,一方面是他家的兵器確實不錯,另一方面也是攀個交情。這山不轉路轉,說不定以後還有打交道的地方。你也約束一下弟兄們,讓他們對吳屠夫的商隊客氣一些。”張獻忠叮囑道。

    “是!干爹!”

    就在明廷計謀已定,正忙于調兵籌餉之時,張獻忠即得到了密報,又從官府和明軍的跡象中感到了迫近的危險。于是他果斷地決定先發制人,于崇禎十二年五月初九日率部重舉反旗。

    而明朝當地的官府和看守農民軍的明軍卻是毫無防備。雖然朝廷圍剿的命令早已傳達,但是以五省總督熊文燦為首的文武官員卻飽收賄賂,對朝廷圍剿的命令是三心二意。而農民軍對底層的那些明軍士兵也是大肆收買、拉攏,所以那些明軍失去了對農民軍最基本的警惕性,有些甚至為農民軍通風報信。

    于是在張獻忠部的里應外合之下,農民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谷城縣城。知縣阮之鈾服毒自盡,巡按御史林銘球被殺,而監軍道張大經和馬廷寶、徐起祚被迫投降。其中最可憐的是知縣阮之鈾,他向朝廷和總督熊文燦奏報了不下幾十份張獻忠詐降的奏章,可是一直是石沉大海,反而被熊文燦他們連連斥責。真是死了也有些不甘心。

    之後張獻忠拆毀城垣,劫庫縱囚,吸納貧民入軍再次擴充了實力,然後立刻引兵向西。張獻忠在離開谷城時,他把官府上下大小官員向他索賄的名單、數字和時間,都詳細地寫在城內外的牆壁上,使百姓看清了明朝政治的腐朽,更證明了他造反的正義性。

    而中原農民軍的戰火就這麼再次熊熊地燃燒起來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8:03
第七百零三章 左良玉出兵

    為了避免被明軍包圍,張獻忠決定西進房縣,先同羅汝才等部會合。五月二十三日,張獻忠部農民軍到達房縣,羅汝才、白貴、黑雲祥等三部立即響應,從二十四日起聯合圍攻房縣縣城。知縣郝景春等負隅頑抗,到二十八日,城上已經沒有招架之力了,明鄖陽衛指揮張三錫打開北門投降,農民軍遂佔領房縣,知縣郝景春被處死。

    而在這時候,久無聲息的闖王李自成,他也從隱伏的商雒山中重整旗鼓,經湖北鄖、均地區進入河南。雖然此時他的實力還小,但總算是活過來了。

    崇禎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襄陽城外。

    “昆山!本督之身家就交由您了。”事到此時,熊文燦已經完全放下了身段,躬身拜托左良玉道。

    “督師莫要心慌!區區跳梁小丑,末將必手到擒來。但督師也要加緊,帶著官軍主力接應。時辰已到,末將就先出發了。”左良玉也立刻單跪還禮道。

    “拜托!拜托!”

    當張獻忠在谷城再反的消息傳到京城,朝廷頓時大驚。崇禎皇帝立刻嚴旨痛責熊文燦撫剿無策,命他戴罪立功。而熊文燦好像也預感到將要大禍臨頭,連忙派總兵官左良玉率軍進剿,希望能僥幸一勝已塞罪責。

    此時的左良玉部是熊文燦麾下最有戰斗力的一支部隊。而熊文燦的糧餉供應雖然對其他明軍十分吝嗇,但是對左良玉部卻一直傾斜。因為熊文燦也知道,身邊還是要有一支能戰的部隊為好。

    所以趁著農民軍休養生息的這段時間,左良玉也是在大肆擴軍。這時候的他,直接、間接指揮的部隊已經達到了四萬六千多人馬。而左良玉直屬的部隊更是超過了二萬五千人。

    不過也是因為擴軍太猛,左良玉就把自己的部隊分散得很開,讓他們都就地征收。也就是就地搶掠百姓。因此當張獻忠再反的消息傳到襄陽以後,左良玉能夠急促集合的才有一萬二千人馬。

    按照左良玉本來的想法,他當然是要把自己的部隊收攏集合起來以後。才去圍剿農民軍的。可是熊文燦已經等不及了,因為他害怕一拖延。會造成整個局面的不可收拾。

    現在的情形已經有些明朗︰張獻忠已經再反,他們在攻下谷城後轉向房縣羅汝才等部,要與羅汝才兵合一處攻打房縣。可除了這兩支最大的農民軍以外,在均州一帶還有“受撫”的王光恩、王國寧,惠登相、常國安、楊友賢等五營農民軍二萬多人。

    如果均州的那二萬多農民軍再揭竿相應,那真是遍地戰火,難以收拾了。所以熊文燦就想讓左良玉用最快的速度撲滅張獻忠、羅汝才的再反農民軍。威懾住在均州的農民軍,不讓他們呼應。以第一時間遏制住農民軍再反的形勢進一步擴大,為明軍主力的四面圍剿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于是熊文燦就開始軟纏硬磨,一定要左良玉來個“兵貴神速”。最後在開出了一系列優厚的條件以後,左良玉終于答應先帶身邊的一萬二千人馬出征。

    左良玉此人在調入內地以後,一直轉戰在與農民軍作戰的第一線。而且至今為止,勝多負少,屢屢立下戰功。在曹文詔死後,他已經隱隱地成為了朝廷眼中剿匪第一大將。

    在這里,吳世恭當然就被無視了。因為吳世恭與上至崇禎皇帝,下到地方官員的關系都很惡劣,所以對待吳世恭的軍功。朝廷就是一副漠視的態度,所以導致了對汝寧軍的不宣傳、不獎賞。在明末這種信息傳播很閉塞的情況下,朝野人士當然就不怎麼了解汝寧軍的情況。

    所以左良玉的軍事才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不過他還有其他的一些優點。比如︰馭下很有手段,使得其他明軍軍將願意听從左良玉的指揮。當然,他馭下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有財大家發,縱容部下搶掠地方。所以左良玉的部下是滿意了,地方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另外,左良玉為人也很講義氣。比如︰當年侯恂是第一個把他由偏裨提拔為大將的人,所以他對侯恂就始終極為尊重。前兩年,侯恂在戶部尚書任上被罷官逮捕入獄,雖然那時候左良玉未和吳世恭一起上奏說情,但左良玉卻仍然同侯家保持密切的關系,行軍至侯恂的家鄉歸德府的時候,他也破例不搶掠騷擾。

    因此,當熊文燦懇求左良玉出兵後,左良玉也不拖泥帶水,立刻就是出兵。既然熊文燦糧餉的供應傾斜于左良玉,那左良玉就為熊文燦出力。在這點上,左良玉還是做到恩怨分明的。

    當然,左良玉帶著這一萬多人馬也是有著自信的。自從崇禎六年他被提升為援剿總兵官時,時年僅三十二歲的左良玉,他的部眾也由原先的二千人馬人增加到萬余人。

    而在這幾年的征戰中,當時在中原和西北同農民軍作戰的各鎮總兵官先後有幾十個,但大多碌碌無為,或是戰場失利被殺,或是被朝廷撤職懲辦,唯有左良玉一枝獨秀,始終保持著實力和體面。

    左良玉本人也是驍勇體健,雖然不識字,卻很有心機,也很能團結手下的將士。朝廷的兵餉總是不足,他就隨處縱兵大掠,這點在上文也介紹過了。反正各地的百姓甚至鄉紳對于左軍都又恨又怕。當時民間口號說,“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左良玉軍所過之處,真是像用篦子梳頭一樣,把地方搶劫的干干淨淨。尤其他也很懂得保存實力,遇到太強硬的敵人就遠遠避開,拒不執行上司的命令,督、撫和朝廷卻拿他沒有辦法。

    所以在經過了這六、七年的剿寇後,他已經集中了一批強兵悍將,經常自行其是,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漸地軍閥化了。與吳世恭不同的是,吳世恭的汝寧軍是沒有朝廷支持的軍閥化,而左良玉則是有朝廷支持的軍閥化。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左良玉就很有些驕傲,他也不了解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軍已經通過休整,恢復、增強了實力,所以他認為自己帶上這一萬多人馬已經是足夠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8:59
第七百零四章 送別李祿

    而熊文燦當然也不會讓左良玉孤軍奮戰,他一方面加緊調集湖廣的官軍,另一方面傳令正好趕到南陽,本來準備參與圍剿張獻忠和羅汝才農民軍的河南總兵張任學,要其率領所部七千多人馬,加緊趕到房縣,讓其與左良玉部匯合。

    汝寧府城邊上的官道上,兩隊人馬聚在一起。隊伍前,吳世恭和李祿在依依道別。

    “李大哥!真有些舍不得你走啊!”吳世恭感嘆道。

    “別婆婆媽媽的,我是回京城去做爺,哪像你還留在河南吃苦。羨慕死你。”開了幾句玩笑以後,李祿也長嘆道,“哎——!總算是解脫了。”

    李祿上奏乞骸骨的奏章以罕見的高效率批復了下來,朝廷允許李祿回京城養老。其實吳世恭和李祿也都明白朝廷的用心,他們是要砍斷汝寧軍的左膀右臂呢。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新任南陽總兵的人選還沒有定下來。

    “在南陽這麼大的家業,你真的舍得?”吳世恭問道。

    李祿沒回答,他看著遠處兩只飛鳥在樹枝上歡鬧。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摸了摸他那瘸了的腿,說道︰“本來我到南陽就是來養老的。這麼十多年,卻覺得以前的日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說句心里話,這些年和妹夫你待在一起的日子真的是最舒心。可是我已經沒雄心了,打仗,一直在打仗。到河間,一千五百多兄弟跟著我去,回來才七百多。我受不了了,回來後晚上成宿睡不著,一直睡不著啊!人老啦!”

    看著李祿兩鬢的絲絲白發,吳世恭也有些唏噓。不過看著李祿滿臉滄桑,他還是說了句笑話,活躍一下氣氛︰“你可沒老,還一直看著你活蹦亂跳呢。說實在話,河南這麼多沒了丈夫的寡婦還等著你拯救呢!你就這麼忍心拋下她們?”

    李祿一下子沒防備。被這話嗆著咳嗽了起來,一邊咳嗽,一邊忍不住大笑,好不容易平靜以後,他指著吳世恭笑罵道︰“妹夫你就笑話我吧!我都五十了,孫子、孫女都有仨。還怎麼不老啊?算了,現在說什麼也晚了,等你回京城,咱們哥倆再找好好喝酒。到了那個時候,總該天下太平了吧!”

    “天下太平!哎——!天下太平!”吳世恭反復咀嚼著這個詞,不自覺地搖了搖頭。看了吳世恭的動作。李祿心中也明白,這天底下亂成這個樣,如果運氣差一些,這輩子也等不到天下太平的時候了。

    再說,吳世恭也防備著朝廷對自己的不利,所以肯定不會回京城身陷險地的。所以這一離別,等于是倆人的永別。所以倆人的心中是十分惆悵。

    “妹夫!留在南陽的兄弟你可要多費心,就把他們當成你自己的手下,如果做錯事也別客氣,打罵隨你,可是一定要安排好他們的後路。這年頭,有間房、有口吃食就是福氣了啊!”李祿叮囑道。

    “這你放心,巡子已經在南陽安排了,都按照我們汝寧軍的標準來。不願再隨軍的,也都分房分地,怎麼樣也不會讓他們吃虧的。還有。你這次傷亡兄弟的燒埋銀也全部我來,都按照我們汝寧軍的標準,你就安心回京城當大爺去吧!”

    “那我就不客氣了。”李祿笑道,“沒想到臨走還能坑上你一筆,我的心中真是舒坦啊!”

    笑了幾聲後。李祿收起了笑容,說道︰“自己小心,別一直沖鋒陷陣了。如果真的手頭緊,我留在南陽的產業隨你支配。到時候真的別客氣。”

    吳世恭沒有吭聲,話說到這里倆人也已經動了感情。吳世恭走上前,緊緊地和李祿擁抱了一下,低聲說了聲︰“保重!”

    “保重!”

    說完以後,李祿壓抑住流淚,不願意在眾人面前露出那小兒女狀,于是他立刻轉身,一瘸一拐地向著馬車走去。一邊走,他還一邊胡言亂語道︰“騎了一輩子的馬,總算可以躺馬車上了。享受啊!可憐我這個瘸子。”

    目送著李祿上了馬車,吳世恭向李祿的親兵隊長招了招手。那親兵隊長立刻向吳世恭行了一個單跪禮︰“吳爺!”,卻畏畏縮縮的不肯靠近。

    “怎麼!還怕我揍你?”吳世恭吼道。

    “不敢!吳爺!小的……”在四周人的哄笑聲中,那親兵隊長靠近了吳世恭幾步。

    “小子!你可听好了,照顧好你的老爺!要不然……”吳世恭一邊說,一邊不懷好意地上下打量著那親兵隊長。

    “吳爺您就放心吧!小的絕不讓老爺累著!”那親兵隊長立刻保證道。

    吳世恭點點頭,揮揮手讓那親兵隊長退開。李祿也在馬車里沒再露面,直到他們的車隊越行越遠……。

    直到車隊變成了天邊的一個個黑點,吳世恭才收回心思。他對身邊一位三十多歲,武官打扮的人說道︰“這次老將主把你送來,就存著歷練你的心思。給你交個底,李總兵致仕回京,本官就想把你推到南陽掌軍。事成不成不敢說,但總得先給你立些軍功。可沙場上刀槍無眼,總有風險,你可願意沙場建功?”

    眼見著吳世恭的汝寧軍屢立戰功,歸德衛指揮使趙銘老頭也終于按捺不住了,他也想搭上汝寧軍這艘順篷船。所以這次他就把其長子千戶趙德功送至汝寧,想要讓吳世恭好好提攜一番,使趙銘的家世更上一層樓。

    吳世恭當然不會拒絕趙銘的相托,而且在與鄧啟帆他們商議以後,覺得趙德功是位接任李祿的合適人選。現在接任李祿職位的,汝寧軍系統的武官肯定不合適,要不然,朝廷也不會這麼迅速地批準李祿致仕的奏章。那麼從官職、年歲和交情上來看,趙德功的接任是最符合汝寧軍利益的。

    當然,趙德功的官職還低一些,所以吳世恭準備給其一些軍功,把他超拔到游擊以上,這樣一來,如果再利用銀子和關系在官場上活動一下,說不定能讓趙德功成為南陽的掌軍武官。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05
第七百零五章 首鋒營

    當然,推趙德功上位也是吳世恭他們的一廂情願。按照道理,朝廷也沒這麼容易放棄南陽這塊香饃饃。其他不說,光說李祿留下的四千多兵丁和六千戰兵兵額的糧餉,這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了。

    所以吳世恭現在就做著兩手準備。如果能推趙德功上位那是最好,否則的話,也讓周巡早日把李祿留下的四千多兵丁編入汝寧軍,最多也只是給朝廷留下一個空架子。

    雖然推趙德功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吳世恭他們還是要做好準備。把趙德功位置推得高一些又沒有什麼壞處,起碼可以和趙銘這些歸德衛的衛所武官關系再緊密一些。再說,不去努力,又怎麼知道不會成功呢?

    當然,推管推,給不給趙德功實權卻掌握在吳世恭的手中。這就要看趙德功以後的表現了。如果他能夠融入汝寧軍這個團體中,吳世恭是會給他一些實權的。否則的話,就讓他安心做個傀儡吧!

    可是趙德功听了吳世恭的話卻相當高興。他來到汝寧,本以為是按照自己父親的安排來鍍鍍金的。可是現在立刻受到了重用,如果再能進入到汝寧軍的核心,那更是夢寐以求。于是趙德功十分恭謹地行禮道︰“末將謹遵總兵大人的安排,末將必不負大人所托!”

    吳世恭微微一笑,客氣道︰“別拘禮。本官剛到歸德承蒙老將主照顧,正無以回報。你又與本官同出一門。平日里就稱呼本官‘兄弟’即可。”

    趙德功連忙再次行禮,語氣是更加恭謹︰“既然末將來此,就是大人的屬下,理應遵循上下尊卑。絕不敢在軍中失禮。大人敬請包涵。”

    在試探以後,吳世恭也很滿意趙德功的態度。他笑著點點頭。也不再說話,領先向著汝寧軍大營走去。

    就在此時,一個營的汝寧軍正好外出拉練,見那個營的兵丁即將與自己的隊伍踫面,吳世恭一撥馬頭,避讓到路旁讓那個營的兵丁先行。

    遲明見吳世恭作此表示,立刻揮手示意讓也已經避讓的那個營兵丁先行,于是那個營的兵丁在軍官們的號令下,一一路過了吳世恭的隊伍。在經過吳世恭身邊的時候,那些軍官和兵丁還紛紛向吳世恭行著軍禮。

    直到整支部隊過去。身後的趙德功才小聲地問道︰“大人!為何此軍服飾有異于他軍呢?”

    吳世恭沉默了一會兒才沉聲道︰“都是遺族子弟。專門成的一營。”

    這個營的兵丁服飾迥異與汝寧軍的常規軍服,顏色都是潔白。之所以會穿如此顏色的衣服,因為這些兵丁都在為家人服喪。

    這個營的兵丁都是血嶺戰役烈士的家人組成,而且全部是自願報名加入。吳世恭就把他們單獨編成了一個營,並編入到自己的親兵隊。而且親自授予軍旗並命名為“首鋒營”。吳世恭還承諾︰這個營可以在條件允許下,獲得軍人的最高榮譽——在戰斗中率先沖鋒。

    ……

    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均州城西三十里。王光恩大營中。

    “王大哥!俺們在此處也安定了一年多,這風雨奔波的苦日子總算不需再受了。可現在八大王和曹操又來信相邀,俺們向來同為一體,何去何從,大哥您就拿個主意吧!”一位農民軍的首領對王光恩說道。

    “承蒙弟兄們看重,我就說句心里話。咱們當年造反。求得無非是溫飽。可招安以來,此處地方虧待過咱們嗎?手下的兒郎們不用說,都安居樂業,地方上的犒勞也不斷。咱們在座的有些弟兄甚至與本地大戶人家都結了親。這做人要講良心。再禍害這里,反正我老王看不過眼。再說,八大王和曹操又反,跟著他們反也只是吃些殘羹冷炙。如果咱們不反,朝廷反而會更加看重咱們,從前途來看,還是不反為好。眾位兄弟意下如何?”王光恩說道。

    這從利益一分析,在座的農民軍首領也都有些意動。可有位首領猶豫了一會兒,又說出了自己的擔心︰“八大王和曹操畢竟身為盟主,如不听其令,萬一他們記恨于心,俺們連回緩的余地都沒有了。”

    那些農民軍的首領,大多數都是騎牆派,雖然這時候他們不想再反,可他們也不想得罪張獻忠和羅汝才。再說,雖然農民軍一直分為各營,可李自成、張獻忠和羅汝才經常成為盟主,統一指揮各營農民軍,所以這時候有些首領就深懼于張、羅二人的積威。

    可听了這話,王光恩“騰”地一聲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大聲鼓動道︰“大丈夫各立門戶,今獻忠反,吾輩亦反,是出其褲下,吾不為也。”

    見領頭的王光恩有著如此決心,其他的那些首領也不再猶豫,他們發出了一連竄的“行!”、“中!”。接著王光恩、王國寧,惠登相、常國安、楊友賢等各營首領當場咬破手指,歃血定盟,並上書熊文燦表明他們的堅定立場,並請求朝廷“分順逆”,主動向朝廷求戰。

    等到那些農民軍首領激動完畢、各自回營,王光恩回到了自己宅子里的書房中,那里正有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在悠閑地品茶呢。

    見到王光恩的進來,那名中年文士放下了茶杯,也未站起身,微笑著問道︰“王大人!今日商議結果如何?”

    “不負所托!”王光恩也未責怪那中年文士失禮,他笑著在一旁的椅子坐下,舉手就為自己也倒了一杯茶,一口飲下。

    那中年文士正是汝寧軍軍情局密探林宇飛,他這次又帶著商隊來到了均州,來說服王光恩他們不要與張、羅二人同流合污。

    飲完茶以後,王光恩急切地問道︰“林先生,您所答應的事……?”

    林宇飛微笑道︰“王大人報上的是三萬二千人,反正你們五營到底有多少人,咱倆也心中有數。在下也不願做惡人,就以三萬兩千為數,一人一兩銀子,折算成兵器、糧草、盔甲等,你報個數目,我們馬上運來。”

    王光恩立刻大喜道︰“林先生真是爽快!”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11
第七百零六章 總戰略

    林宇飛和王光恩又交談了幾句,林宇飛就準備告辭。可就在這時候,王光恩卻叫住了林宇飛,在為難了一會兒以後,他開口問道︰“林先生!闖踏天在吳大帥那里可好?”

    這問話一下子把林宇飛給逗樂了。林宇飛已經等了很久,就等著王光恩問這話呢。

    王光恩問這話,當然不是與闖踏天劉國能造反情深,他主要問的就是︰吳世恭是否能接納王光恩他們。為了接納他們,吳世恭又願意開出什麼條件?

    當然,林宇飛心中也很明白︰王光恩不是現在就要投靠吳世恭,他還在比較著各方的條件呢。他可以投靠朝廷,甚至可以再投靠張、羅等再反農民軍,但是吳世恭的條件最優厚的話,他也可以來投靠汝寧軍。而且這種投靠是十分三心二意,王光恩隨時可以隨著時局的不同轉換門庭,絕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的。

    然而林宇飛來到了均州,安撫、收買王光恩他們,肯定不是為了為大明朝的安寧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現在的汝寧軍很重視王光恩他們,再說的準確一點,就是很重視均州這個戰略要地。而這一切,正是與汝寧軍的總戰略有關。

    此次吳世恭回到汝寧,一解決了財政問題以後,立刻召集了汝寧軍最核心的文武,召開了一次絕密會議。而在會議上,他們制定了一份汝寧軍的總戰略。而這一總戰略的最終目標就是——奪取天下。

    形勢已經逼迫得汝寧軍不得不如此做了。大肆的借款、巨量的借款,那就是一柄雙刃劍,這事即解決了汝寧軍目前的財政危機,但又在將來會把汝寧軍逼迫到了懸崖邊上。

    如果汝寧軍不能夠在五年內奪取足夠的土地,到時候的財政將會立即崩潰,而沒有了錢,汝寧軍這個團體也將立刻土崩瓦解。當然,到時候汝寧軍也可以選擇欠債不還,可是這樣的話。將會把親汝寧軍的勢力、偏向于汝寧軍的勢力和投資給汝寧軍的中立勢力全部得罪光,而面對這麼眾多勢力的反噬,這解決難度還不如去直接造反呢。

    可汝寧軍駐防管轄的只有汝寧、歸德兩府,其中可利用的土地已經在這些年全部被汝寧軍開發殆盡。甚至在開封府、南陽府、汝州和湖廣等地,汝寧軍也打著擦邊球把土地佔有到了極限。而現在也已經到達了朝廷能夠容忍的極限了。如果汝寧軍再跨越一步。肯定會引起朝廷極大的警惕,甚至會直接把汝寧軍定性為造反。所以現在汝寧軍的行為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還有一點,就是此次勤王中。汝寧軍的傷亡太過巨大,之後回汝寧的爆兵,也爆發出一個極大的危機,那就是——汝寧軍的人力資源已經嚴重不足,已經開始影響到汝寧軍的正常生產和經營了。

    按照常理來說,每百萬人供養一萬軍,那是比較健康的,可以在財力和後備兵源上源源不斷地補充軍隊。可是汝寧軍直接控制的人口才六十幾萬,加上汝寧、歸德地方的近百萬百姓。卻要供養汝寧軍的七萬軍隊,這還沒算內務司、墾荒商行護衛、半脫產的護路隊和護礦隊等準軍事化部隊近二萬。而且現在的汝寧軍還在不斷地進行擴軍,由此可見此時汝寧軍的人力是多麼緊張了。

    因此,汝寧軍總戰略的第一階段目標就是——搶人搶地。

    而在明白了這一切以後,就可以理解汝寧軍今後的行動了。

    首先汝寧軍將全軍退縮,縮回自己的兩府兩縣(南陽府)。除了南陽府城、汝州城、黃岡等戰略要地和汝寧軍在戰略點上設置的一些作為堡壘的屯田莊子以外,其他的地方將全部放棄,甚至放棄一些汝寧軍已經佔有的屯田也在所不惜。

    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讓造反的農民軍暢通無阻。讓農民軍可以繞過汝州城進入河南腹地;讓農民軍可以通過南陽府橫行南北;讓農民軍可以過漢江進入湖廣、南直隸,甚至有大別山可以休養生息。

    這樣一來。沒有汝寧軍保護的這些地區肯定是處處烽火,而農民軍也肯定會再次聲勢浩大起來。

    而汝寧軍將會尾隨著農民軍的流竄進行若即若離的追擊,先順勢佔有一個個戰略點。而朝廷也只能對汝寧軍的此種行為捏著鼻子認了,畢竟汝寧軍是在執行著剿匪。

    隨著一個個戰略點的鋪設完成,之後用五到十年,由點至線,再由線至面,在悄無聲息中把汝寧軍佔有的地盤完全擴散開,並搶奪大量的人口、再訓練幾萬強軍,讓汝寧軍的軍事實力膨脹到極點。

    而這一階段的軍事行動則無預定了,任何行動都要隨著外界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一句話︰在掌握總原則的基礎上,隨機應變。

    而當汝寧軍準備完畢以後,將立刻展開全面爭奪天下的軍事行動。吳世恭將集中全軍,隨便找個藩王作為傀儡和旗幟,用“清君側”的名義直擊北京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更換皇位的過程。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什麼持九錫、封王、最後禪讓,反正就是按照曹操老師教的方法去做,最後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

    與此同時,汝寧軍也將修整山海關和長城沿線的防線,先在與滿清的作戰中采取守勢,並且動用大部分的主力逐一平定關內的各個地區。然後整合整個關內的力量,組建、訓練出一支數量龐大的精銳之師,之後出關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掃平遼東的滿清政權。

    因此,現在正是汝寧軍鋪設戰略點的初始,而均州則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點,就是汝寧軍的首要目標。

    均州處在鄂、豫、陝、川四省交匯之處,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只要在此處有著一支大軍,汝寧軍將很方便的進入赤地千里的陝西、四川去搶奪土地。而且,因為此處的戰亂沿經多年,難民、災民的數量也極其龐大,所以也可以很容易地收攏大批人口,所以汝寧軍是絕對不會放過此地的。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17
第七百零七章 羅猴山慘敗

    而在這時候,王光恩還以為自己是相當重要。確實,有著二萬多人,可以湊出五千以上人馬的五營農民軍也不算是一股很小的勢力,可是汝寧軍看中的是均州這個地盤。有王光恩他們投靠最好,否則的話,汝寧軍也不惜把他們剿滅,強行去佔有這塊地盤。

    再說,其實一直以來,汝寧軍對于投靠自己的對象的要求是很嚴的。如果是盟友倒也罷了,但只要投誠、投靠,汝寧軍絕對會把隊伍打散、重編,將領也會定期輪換,並且掌握絕對的控制權。在吳世恭的眼中,是絕對不會容忍自己手下的部隊處于半獨立狀態的。

    因此,對于王光恩的提問,林宇飛的回答就相當硬氣、相當傲氣︰“劉大人托在下帶來的信,王大人肯定已看過。信中所寫屬不屬實,王大人也可派人打听,在下不需多言。也無需隱瞞,我家大人是欣賞王大人的,可走什麼路?王大人還需自己拿個主意。”

    “關于我家大人的傳言,王大人肯定听過許多,可王大人仔細回想一下︰有我家大人虧待屬下的傳聞嗎?有脫離我們汝寧軍自立門戶的嗎?為何如此?其實看看闖踏天劉大人就可知。從明里看,加入我們汝寧軍是沒有你們以前過得逍遙,可能俸祿、花紅也沒有你們奪來的錢財多,可你們那些錢財算什麼?都是過路錢財,一轉眼,就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哪里有在汝寧軍安穩呢?”

    “而且你們都是一時痛快,生生死死都不知明日怎樣,而在我們汝寧軍卻是保個幾代富貴。並且現在劉大人依然帶兵,雖然沙場鏖戰必不可免。可他和他以前的弟兄當過死兵嗎?受過冷眼嗎?都沒有!我家大人講究的就是一視同仁。”

    “在下也心直口快,不想隱瞞什麼。咱們以前的事,你也別想得太多,就把它們當生意,我們汝寧軍也不會多要求王大人做些什麼。至于以後。王大人該走何路反正可自擇。但丑話說在前頭,如要投誠,就按我們汝寧軍的規矩做,也別再三心二意。如擇他路,那就大道朝天吧!”

    听完這些話,王光恩的臉色變換不定。考慮了好一會兒,他才說道︰“懇請林先生在鄙處再多盤桓幾日,讓兄弟我再想想,再想想!”

    雖然王光恩他們對于是否投靠汝寧軍是相當猶豫,想拖延些時間看清局勢再說,可是給熊文燦的輸誠信還是第一時間地寄了出去。

    而左良玉听聞了王光恩的輸誠以後。再加上熊文燦這里又傳來河南總兵張任學的後援即將到來的消息,他的最後一絲警惕都消除了,于是左良玉提點著全軍加速向著張、羅聯軍而去,力求迅速地擊敗這支再反的農民軍,再次在剿民匪的戰斗中立下一個首功。

    可是左良玉根本不知道,河南總兵張任學卻是深怕自己兵力不足,不敢提兵單獨去援。他只是停留在南陽,向南陽營、汝寧營和歸德衛發出了總兵調令,並且親自向吳世恭去了一封言辭懇切的私信,希望這三支部隊調集一些兵馬來與自己的部隊匯合,然後再一起去支援左良玉部。

    雖然在名義上,河南總兵張任學確實在戰時可以調動河南的一切戰兵,可在現實中,就是如當時的山東總兵丘磊都調不動曹州總兵劉澤清,因此,就更不用說吳世恭這種桀驁不馴的軍閥化武官了。

    不過這次吳世恭倒也挺給張任學面子。他抽調了南陽軍的一個協,江澄的獨立協,以及趙德功帶來的五百親兵,以南陽營、汝寧營和歸德衛的名義聯合出軍,名義上以趙德功為主將。周巡為副,實際上就是周巡領軍。

    這一萬五千多人馬將聯合張任學部,共同西進平叛。其實關鍵的是去佔據均州並在均州留下一支大軍。可是這麼一來二去,直到七月中旬,兩軍才做好了準備,得以順利匯合。可是當他們剛出發沒幾日,卻驚訝地听聞最新戰報,這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已經不需要再去支援左良玉了。

    在進入七月以後,左良玉順利地收復了房縣,先立一功。之後按左軍常例縱軍幾日,使得左良玉部士氣更加高昂。然後又在追擊中擊敗張、羅聯軍後衛,斬首一百多,又獲一小勝。這讓左良玉部已經驕橫到了極點,可他們不知道,這正是張、羅聯軍的請君入甕之計呢。

    在深入房縣深山密林之中以後,因為地形生疏,輜重糧草又無法跟進,左良玉部開始士氣低落。

    當七月末,張獻忠、羅汝才在房縣西部的羅猴山設下埋伏,他們先故意佯敗兩陣,把左良玉誘至埋伏圈里,然後突然發起攻擊。左良玉軍大亂,副總兵羅岱被俘後斬殺,而被殲滅的明軍達一萬多人。而左良玉拼命突圍,身邊還剩下殘卒不到一千人,連總兵官的關防印信也在慌亂中丟失。左良玉這次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驕兵必敗。

    而羅猴山慘敗,再一次地引起朝廷震動。也使得崇禎皇帝徹底對熊文燦失望了。他先是罷去熊文燦的總理職務,不久又將其逮至京師問罪,最終判處死刑,斬首于西市。

    而左良玉則降三級,帶罪隨軍立功。這時候的左良玉已經是羽翼豐滿,朝廷已經不敢過于刺激他了,所以就這麼輕輕地放過了他。所以在明末的有些時候,文貴武賤的規矩有時候也會倒過來。最倒霉的是河南總兵張任學,他卻因為“去援不及”被撤職,莫名其妙地丟了官。真的有些冤啊!

    可是在除掉熊文燦之後,崇禎皇帝卻馬上面臨了一個棘手的問題——該由誰來接任圍剿前線的總指揮?而在聞名于世的幾名最優秀的統帥中,盧象升已死,洪承疇剛剛被任命為薊遼總督,擔負著防御清兵的重任,無法抽調。原任陝西巡撫孫傳庭到詔獄撿肥皂去了,余子璉又資歷太淺,剛到南京還未站穩腳跟呢。

    思來想去,崇禎皇帝還是覺得人才難得的楊嗣昌最為可靠。既然是楊嗣昌提出的“十面張網”戰略的,那就讓他具體施行,這總不會造成因為地方督撫執行不力造成的戰略走樣的吧!但這個決定卻讓楊嗣昌本人都是大吃一驚。

    楊嗣昌在張、羅復叛,左良玉失敗之後,接連上疏請罪,並主動停止了在內閣和兵部的公務。而兵部尚書一職,已由他薦舉的前四川巡撫傅宗龍接替。八月二十二日,崇禎皇帝還在他的請罪疏上批旨,要他依然回內閣任職。但在三天以後,二十五日,崇禎皇帝突然下了決心,在他的另一份請罪疏上批道︰“輔臣屢疏請罪,更見誠懇。如今叛寇猖獗,總理革任,以輔臣才識過人,辦此事應付裕如,可星馳往代,速蕩妖氛,救民于水火。凱旋之日,優敘隆酬。”不容楊嗣昌有任何商量和推托的余地。

    崇禎皇帝既不經過閣、部會議,又不同本人商量,就由中旨任命內閣輔臣去前線督師,這使得朝臣們和楊嗣昌本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但楊嗣昌幾年來受皇帝的知遇之恩,一直充滿了感激涕零之情,目前皇帝需要他出朝督軍,以挽救國家的危難,他也只能竭盡全力,為皇帝效犬馬之勞。

    而輔臣到前線督師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有關衙門連忙辦理敕書、印信、儀禮、軍需等各方面事宜,並議定,楊嗣昌以禮部兼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出任督師,一般人就稱作“督師部閣”或是“督師樞輔”(樞指樞臣,即兵部尚書)。

    在即將啟行前,崇禎皇帝于九月初四日再次召見楊嗣昌,對他特別指示︰“張獻忠曾驚祖陵,決不可赦,其余剿撫互用。”其實挖了鳳陽祖陵的不見得是張獻忠部,而且崇禎皇帝自己也同意過對其招撫,這樣說不過是確定一個原則,重點打擊張獻忠,對農民軍其他各部可以區別對待。他還親筆寫了一首詩賜給楊嗣昌,作為臨別的勉勵︰

    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

    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

    在這詩中,崇禎皇帝用了好幾個典故。鹽和梅是古代兩種主要的調味品,商代高宗任命傅說為相,說他好像烹飪中的鹽和梅一般重要,後人就以鹽梅指代宰相。干是盾,盾牌和城池是古代的主要防御設施,用來比作捍衛國家的將領。

    而細柳營則是漢代名將周亞夫的營盤,他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起過重要作用。在崇禎皇帝的一生中,很少給其他朝臣賜過詩,這一次不但御筆親題,而且把楊嗣昌比作賢相、良將,寄予的重望溢于言表。楊嗣昌不但感恩戴德,而且深為能得到皇帝如此的寵信自豪。他出京之後就以御筆賜詩為標榜,豎起了“鹽梅上將”的大旗,所部親標也直稱“上將營”,真是八面威風。

    明朝的剿匪戰事正式進入了楊嗣昌時代。 本帖最後由 GGCMEAT 於 2017-3-12 19:20 編輯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17
第七百零八章坎坷均州行

    今天的吳世恭相當高興,因為他總算是放下了一個心病。因為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周巡的西征軍終于順利地佔據了均州。

    此次西征可謂是波折不斷。按道理來說,汝寧軍對此次西征也是相當重視,派出了軍隊三號人物——周巡指揮不算,還內用密探引誘,外有一萬五千大軍。

    要知道,汝寧軍的規矩向來就是出征就發雙餉的,再加上收買王光恩他們的費用、後勤糧草的供應,佔據均州的土地已經彌補不了這次西征的耗費了。之所以汝寧軍會如此不計成本地去做,就是想要在自己總戰略的施行上開個好頭。

    可是汝寧軍剛與河南總兵張任學的部隊匯合,兩軍就發生了磕踫。想想看︰張任學這個總兵才有七千人,而汝寧軍卻有一萬五千多,這到底是听誰的指揮?張任學部隊里的那些武官心中哪兒會舒服呢?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罷了,反正最多是一同行軍、各自打仗,自己顧自己而已。可是接著張任學部隊的士兵卻發現︰兩軍的待遇相差也太懸殊了一點。

    光看飲食吧!一方每天兩餐,一方一天三頓;一方是雜糧對付個半飽,一方每頓都有葷腥。更不用說裝備、馬匹、車輛和服裝的差距了。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于是張任學這些武官心理就失衡了。

    還有一點,汝寧軍的主副帥的官餃也太低了一些。趙德功是個千戶,周巡是個千總。而張任學的部隊中,超過這倆人官餃的武官起碼有十幾位。

    不過這也是汝寧軍的歷史遺留問題。在汝寧軍中。除了吳世恭是個總兵以外,其他武官的官餃都低得厲害。因為當時授予吳世恭總兵官以後,接著就發生了欽差刺殺事件,雖然在這以後,朝廷和汝寧軍都克制住了自己沒讓形勢惡化,可是朝廷也不會再有興趣給汝寧軍的這些軍官提升官餃了。

    所以在汝寧軍中,軍官的朝廷官餃根本體現不了本人的實際官位,往往一位把總就成為了一名團長。甚至還有可能成為協副統領的。所以才會發生血嶺戰役中,黃定這個把總可以代替指揮的現象。

    而黃定的把總獲得也很取巧,那是吳世恭為了讓自己的軍官在鄭芝龍那里獲得重視,特意給予水師陸戰團提高朝廷官餃的。要不然,按黃定的資歷連總旗都不可能獲得。

    而且汝寧軍中也有官職倒掛的。比如陶辛這個鎮,鎮統領陶辛是千總,而副統領劉國能則是守備。所以說。汝寧軍內部一直只看自己軍中官職高低的,根本不會去比較朝廷的官餃。

    可是這一情況張任學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看著官餃這麼懸殊,就想要仗勢欺人了,並且還鼓動手下的兵丁偷盜汝寧軍的輜重。

    可是汝寧軍實際主帥周巡是什麼人?他當年就是在京城就橫行霸道慣了的,除了被吳世恭揍了一頓以外。這輩子就沒服過什麼人。而且在這些年,周巡作為汝寧軍在南陽、汝州的最高統帥,連當地的知府、知州見了周巡都客客氣氣的,更不用說知縣了,因此。哪里會把張任學這個“小小”的總兵放在眼里,所以周巡的應對就是兩個字——強硬。

    可這麼一來。兩軍就摩擦不斷了。要不是張任學頭腦還未糊涂,想著將要面對農民軍這個外敵,強行壓住了自己的部隊,說不定兩軍就要火並,先來一場自相殘殺了。

    接著就是不斷地克制、妥協。好不容易等到兩軍克制沖動,正式啟程,可羅猴山慘敗的消息傳過來了。

    于是兩軍對接下來的行動又產生了巨大的放棄。

    張任學因為左良玉的慘敗,農民軍勢大,就要暫時按兵不動,要等到其他各路明軍匯攏以後才肯出兵。

    而周巡卻要急著要趕赴均州。他生怕農民軍勢大以後,王光恩他們也接著造反,那麼汝寧軍佔據均州的行動將要多費不少手腳。

    不過這時候的周巡也不敢自斷了。畢竟這次汝寧軍的出兵是以總兵張任學的調令為理由的,如果汝寧軍現在單獨出兵佔據均州,那以後又該怎麼向朝廷解釋呢?于是周巡就急報汝寧,讓吳世恭決斷下一步的行動。

    吳世恭突聞變化,也相當重視,立刻集合文武商議。商議到最後,決定還是出兵,就是孤軍奮戰也在所不惜。反正汝寧軍的戰斗力也在那里,農民軍根本啃不動,而且離汝寧也近,能夠很快增援,所以最後決定還是讓周巡出兵。

    可是周巡接令以後剛想出發,朝廷抓捕熊文燦、免職張任學的諭令又下來了。于是圍剿農民軍的指揮系統一下子癱瘓了,各支官軍也都是龜縮不出,沒人再主動出擊了。而張、羅聯軍也更加勢大,而汝寧軍真的變成孤軍奮戰了。

    更為麻煩的是,隨著張任學的被免職,他的部隊也嘩變、逃亡不斷,為了安定南陽的局面,汝寧軍又在南陽府待上了十來天。

    好不容易終于出發,當汝寧軍急行軍趕到均州時,那里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王光恩等兩營農民軍終于被林宇飛說服,準備投靠汝寧軍,可其他三營農民軍卻見張、羅聯軍做的風生水起,他們也想要再反了。于是,均州就變成了一片混亂的戰場,有廝殺的、有觀望的、有中立的、有逃竄的。

    等到汝寧軍趕到均州以後,他們聯合了王光恩這兩營農民軍,逐一平定、掃平叛亂的地區,花費了好大氣力才算是佔據住那里。

    接著周巡就是封功行賞、安定地方、修建城池和寨子、點檢改編投誠的農民軍,經過一番努力,終于使得汝寧軍佔據了第一個戰略點。

    為了不引起朝廷的注意,最終周巡就把江澄的獨立協留在的均州,加上王光恩兩營農民軍編成的兩個團(都是千人小團),之後就帶著汝寧軍的主力歸來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19
第七百零九章全力支持

    但不管怎麼說,汝寧軍總算是達到了此次出兵的目的,所以今天的吳世恭在內宅就一直露著笑臉。而本來吳世恭就一直對妻子兒女的脾氣很好,現在看到吳世恭這麼高興,于是內宅中就歡笑聲不斷,

    所以在晚飯的時候,內宅里就上演夫人們的保留節目了。一句話︰諷刺挖苦吳世恭,就是要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吳世恭的囧樣上。吳世恭當然對這種玩笑話不以為然,他本來就皮厚。不過他也不會自曝其短,去和十幾位嘰嘰喳喳的夫人鬥嘴。

    只是到了晚餐結束以後,吳世恭把諷刺挖苦最厲害的繡竹一把抓過,拖進了她的房內。之後在繡竹一番虛情假意地抵抗以後,吳世恭的XX欲終于得逞。

    反正也是老夫老妻了,倆人相當知根知底。可沒做了一會兒,繡竹一會兒說︰雙胞胎兒子怎麼怎麼調皮;一會兒說︰內宅里的夫人們怎麼怎麼樣。簡直就是個話癆,不斷地打斷了吳世恭的興致。

    吳世恭心中氣啊!這女人怎麼到了這時候還這麼三心二意?這不是蔑視自己的戰斗力嗎?于是一番鏖戰,終于把繡竹制伏。

    可是躺下休息以後,繡竹又開始了嘮叨︰“少爺!您現在都不要奴婢服侍了,天天讓那秀兒圍在你身邊。她有什麼好?又沒有收房做了您的妾,卻連孩子都給你養下來了。還不安心做個如夫人,一天到晚圍著您轉。一看就是個狐媚子,和她那個主子一樣。”

    吳世恭是閉著眼裝睡。他心想道︰“讓繡竹你多休息休息還不好?怎麼吵著鬧著要做丫鬟?再說,平日里繡竹你也一直圍著孩子在操心,根本難得在自己面前出現,那里找得到你這個姑奶奶啊!”不過吳世恭也不會加入內宅中的勾心斗角,所以這時候的他也只能夠裝聾作啞了。

    “怎麼不說話了?”繡竹生氣地推了推吳世恭,“少爺你就偏心。其他姐妹都有幾個孩子了,就奴婢只有一次。您不疼奴婢了。”

    吳世恭已經被繡竹的魔音煩不過了,他再也裝不了睡。轉身抱住了繡竹,嘆氣道︰“可你本事大啊!一次就生倆。少爺今晚就再努力一把,讓你生個三胞胎。”

    ……

    這女人多還是真麻煩啊!

    崇禎十二年九月初六,楊嗣昌離京,在京的大小官員出城隆重送行。楊嗣昌也絲毫不敢怠慢,一路疾行,僅用二十多天就趕到了圍剿的大本營襄陽。下車伊始。他就立即召集所部文武官員會議軍事,一面著手整頓軍紀,一面加強襄陽的城防。

    楊嗣昌根據崇禎皇帝的指示,把圍剿重點放在對付張獻忠上,但認為以往分兵各進,很難給敵人以重創。因此決定在軍中設置大將,集中軍權。于是他在初到襄陽的時候就上疏建議任命左良玉為“平賊將軍”,“總統諸部,听其指揮,共臣謀畫。轉行調度”。甚至把左良玉比作唐代平定藩鎮的名將李愬,說自己雖不敢以那時的良相裴度自居,左良玉卻與李愬相差不遠。

    而在這時候,崇禎皇帝為了加強指揮力量,已經預備調余子璉為統一指揮河南、湖廣兩省明軍的副督師,調劉元彬為監軍,要把這兩位有著軍事才能的官員和太監都調了過去。

    可是接到了楊嗣昌的奏章以後,他立刻改了主意,對楊嗣昌的要求全部照準。充分體現了對楊嗣昌的支持和信任

    其實楊嗣昌提拔一個武將作總統諸部的統帥,也是針對當時軍制的弊端而作的安排。不提左良玉這個人選是否合適,但這一行為其實稱得上是對癥下藥。

    明代自中期以來,向來是文貴武賤,指揮作戰的大帥全部任用文臣。一個不帶侍郎餃的巡撫通常本官是僉都御史,只有四品,但麾下往往是武職一品餃的總兵官們被呼來喝去,如同廝役走卒。

    文官大帥位尊權重,手下卻沒有自己的部隊。帶兵的將領們受制于督撫,雖是制度決定的,心中不見得都服氣。因而臨陣作戰時督撫大帥們經常指揮不靈。

    而朝廷也並不真的重視這些沒有真正實力的光桿司令,輕易進退任免,被罷官殺頭的多是這一類總督、巡撫。將帥分離,權實不符,實在是造成明末各個戰場調度失機,指揮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楊嗣昌就是要以武將統兵,就是想打破這種局面。

    另一方面,明朝的軍事建置基于一種消極分散防御的戰略,全國的軍隊分散在上百個司令部里,統稱為“標”。每一位將帥,上至總督(包括總理、督師)、巡撫,下至總兵、獨立帶隊的副將甚至參將,都有一個自己的標,多則一兩萬人,少則千數人,將帥們真正指揮得動的就是標下這支隊伍。

    這種分散建置使得那些號稱統軍十幾萬的大帥在組織大型戰役的時候,因為缺乏一個嚴密的分層指揮體系而八方掣肘,調度困難,更談不上在戰場上靈活機動地調動部隊。

    而楊嗣昌似乎很想對這種建置方面的弊病進行一些改善,但因為涉及到整個軍制問題,也只能暫時用在各標以上再設一位大將的方式來增強全軍的凝聚力。

    楊嗣昌在軍中設置統兵大將,實際上已經包含著對于明末陳腐軍事制度進行改革的某種嘗試。但是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病時下了一貼猛藥,不知道這百年積弊,要改談何容易?反而是造成了軍心更加不穩。

    其實這時候要選也要選威望最高的吳世恭。再怎麼樣,各路官軍的主帥,還是最信服最會打仗的吳世恭的。而且吳世恭兵多將廣,盟軍也多,起碼可以在河南、湖廣控制住全部局面。至于吳世恭是否有異心,作為總理的楊嗣昌其實也可以就近監視、控制的,總比放任不管的好。

    可是楊嗣昌對吳世恭也是不聞不見,而吳世恭也未參加襄陽軍議,未給楊嗣昌任何面子,這樣一來,與吳世恭有著仇怨的楊嗣昌和左良玉根本調動不了汝寧軍,所以在之後的戰斗中,根本借不到汝寧軍的絲毫助力。

    而崇禎皇帝對于楊嗣昌的各種請求差不多是言听計從,立即批準任命左良玉為平賊將軍,把內府的大印派專員馳送前線。左良玉也確實頗為感奮,秣馬厲兵,準備對張獻忠大戰一場,以雪前仇。楊嗣昌則並不急于發兵,而是積極整頓部隊,調配力量,囤糧輸餉,鞏固後方,準備蓄力而發,一舉取勝。

    而此時崇禎皇帝對楊嗣昌的支持絲毫未減少。就是朝臣們在楊嗣昌督師親赴前線之後,出于一種對大臣身臨戰陣的尊重,也停止了對他的各種攻擊。只有兵部因為要同這位在外的樞輔不斷地打交道,不免發生一些齟齬。

    而楊嗣昌不斷有兵餉方面的要求,兵部很難全部滿足,而且有些事情是有制度成例的,兵部也不願隨意改動,破壞了規矩。崇禎十二年底,楊嗣昌疏劾兵部不任職守,妨害圍剿大計。兵部尚書傅宗龍雖然是楊嗣昌推薦上來的,卻對他的以勢壓人很不服氣,就回了一本,說楊嗣昌“徒耗國家軍資,不能立功報效,並以勢欺凌朝廷大臣”。

    可是崇禎皇帝對傅宗龍在關鍵時刻不能同督師同舟共濟非常惱火,正巧兵部又在遼東用人的問題上有一個失誤,就以玩忽職守、戲視封疆的罪名把他逮進監獄。刑部擬罪遣戍,崇禎皇帝不肯,大有置之死地之勢。又一位重臣因為得罪了楊嗣昌入獄去了。

    在罷免傅宗龍後,崇禎皇帝任用楊嗣昌一直極力推薦的陳新甲為兵部尚書。陳新甲是舉人出身,在明代歷史上以舉人而任尚書的只有寥寥數人,因而正牌進士們很不服氣。但陳新甲確實是個干才,思路又同楊嗣昌相近,因而在本兵任上對楊嗣昌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有皇帝全心全意的信任,有兵部盡心竭力的配合,又有閣部督師的巨大權威,楊嗣昌就準備摩拳擦掌大干一場了。于是在這年年末,他在楚、豫、川、陝各省四處張榜,上面刻印著張獻忠的頭像,並下書賞格︰“能擒張獻忠者賞萬金,爵通侯。”

    可是榜文張出後不久,就有人在楊嗣昌行轅的大門上貼了“有斬閣部來降者賞銀三錢”的傳單,弄得楊嗣昌疑神疑鬼,以為身邊盡是農民軍的奸細。

    但不管怎麼說,楊嗣昌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于崇禎十三年閏正月,調集的各路明軍正式對張獻忠部發起圍剿。

    而在這時候,羅汝才因為受不了張獻忠盛氣凌人,已經同張獻忠分手了。羅汝才此人江湖義氣很重,縱然屢次被張獻忠欺壓、出賣,但最多也就是散伙,決不鬧翻臉,也不出一句惡言。他一貫拿的一個原則是︰“朋友們好合好散”、“留下見面之情”。于是羅汝才在與張獻忠同好商好量,賠了不少笑臉以後,在竹山境內分開。

    就在此種情況下,楊嗣昌圍剿農民軍的戰斗正式打響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20
第七百一十章 新工坊區

    在汝州城西二十里出,建造了一大批磚瓦房,這正是汝寧軍新建造的工坊區。而這個工坊區,完全就是按照兵營的設置,外圍建造了護城河、城牆,城牆上還有城樓、火炮。在工坊區內,一個個工坊也圍起了單獨的圍牆,還有工匠、學徒及其家人的居住區。

    為了這個工坊區的防御和保密,汝寧軍調動了一個營的正規軍和內務司的一個大隊(二百人),分兩層看守住,而且這兩層的汝寧軍兵丁和內務司兵丁也不能夠相互接觸,有什麼事也只能夠由軍官聯絡,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密。

    之所以如此,因為這個工坊區是汝寧軍新產業的生產基地。而在今天,這里將有三家工坊新開張,而吳世恭就與汝寧軍的一些官員參加了此次工坊的開張儀式。

    “長敬!我們既已奪汝州,何必再用話去刺余侍郎,不怕他想不開?”雖然被吳世恭拖著來參加開張儀式,但鄧啟帆還是與吳世恭聊起的公務。

    “幫他養人已經不錯了,還想听什麼好話?難道說他兩句,他還會哭鼻子?”吳世恭明顯心情很好,因此俏皮話不斷,“再說,又不是我讓余傻子閑著的,他傻呆在南京,又去不了襄陽,又回不了汝州,他的那些屯田,我們不拿白不拿。還有,我們又沒有虧待他那些兵丁的家人,他還想怎麼樣?”

    到了南京以後,余子璉屢屢失望,根本去不了襄陽,沒了用武之地。所以在前些天,灰心喪氣地余子璉就寫信給吳世恭,要他幫忙照顧好當時汝州軍建立的。在汝州北部的那些屯田莊子。

    可吳世恭會很老實、很听話地照顧嗎?反正余子璉這位侍郎也不可能回汝州,汝州軍也並入了京營,更不可能回河南,于是吳世恭老實不客氣地把那些屯田莊子都佔為己有了。

    可吳世恭悶聲大發財倒也算了,起碼在面子上還過得去。可是他又怎麼會放過這個打擊、嘲笑余子璉的機會呢?于是吳世恭親自執筆,確確實實是吳世恭親自寫的,而那封回信是這樣寫的︰“余傻子!你放心,你就安心地在南京為國事操心吧!反正我是你的堅強後盾,汝州的事,你就別再管了。我已經接手,絕不會給你留下一畝地、一粒糧的……。”

    估計余子璉見了吳世恭的回信以後,會被氣得吐血。

    鄧啟帆當然很了解吳世恭和余子璉的關系,對吳世恭時常發生的小孩子氣也沒辦法,于是他笑著岔開了話題︰“至年底。奪田兩萬畝,安置人口十七萬。算是開了個好頭。”

    吳世恭知道鄧啟帆是安慰自己。苦笑著搖搖頭道︰“千辛萬苦,就設了六個莊子,那屯田半數還是從余傻子那里拿來的,除了人口不少,沒什麼可得意的地方。倒奇了怪了,我們都收縮成這樣。陝賊都不來。真是要他們來的時候不來,不要他們來的時候倒來,怎麼就這麼不听話呢?”

    鄧啟帆被吳世恭的牢騷話給逗樂了。因為汝寧軍的余威實在是太厲害,所以那些農民軍怎麼樣也不敢靠近汝寧軍原先控制的地盤。雖然汝寧軍已經急劇收縮。可是依然沒大股農民軍靠近,使得汝寧軍驅虎吞狼之計難以實施。反而在這塊真空地帶,造成了小股的匪盜橫行,難民潮也再次出現,地方上也是一片混亂。

    還有一個原因,隨著楊嗣昌指揮的明軍步步逼近,張獻忠所部為了避免與明軍正面沖突,已經轉移到川、陝交界一帶的山區。所以農民軍的主力已經遠遁,使得現在的汝寧軍沒了用武之地。

    于是鄧啟帆安慰道︰“楊閣老此次未必穩贏,說不定再來一次大敗,民賊死灰復燃,長敬之計依然可行。再耐心等待幾月即可。”

    “希望如此吧!”

    “吳大人!鄧先生!”見到吳世恭一行人過來,游青塵拱手施禮道。

    由于當時游青塵顯示出親于汝寧軍,並顯露出出色的商業才華,在吳世恭的一番考校、交談以後,把他提拔為負責新工坊區的工坊司副司長。

    當吳世恭勤王返歸汝寧以後,有一天他閑來無事,突然想到了現代的一些方便的生活用品。可是吳世恭有著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會什麼發明創造,所以他就想讓自己的工匠們群策群力。

    于是吳世恭就列了一批現代商品的名稱,並依靠回憶把這些商品的用途、性能等列出,並在自己的轄區公開懸賞,要獎勵那些能夠發明這些商品的工匠。

    而且此次的獎勵相當豐厚,除了“大匠”的稱號以外,還依據不同的商品獎勵幾百兩到幾千兩不等。除此之外,還能夠憑著這些商品的專利,由汝寧軍投資,建設新工坊,並給予那些發明者一部分股份。

    在這樣巨額錢財和榮譽的刺激下,汝寧軍以及地方上的工匠們立刻爆發出了巨大的熱情,很快的,就有三樣商品被先後發明出來,分別是︰火柴、鉛筆和千里鏡。而今天正是這三家工坊開張的日子。

    “這些天你可辛苦了。”吳世恭向游青塵笑著招招手道。

    “不幸苦!不幸苦!屬下現在渾身是勁。”雖然這些天游青塵已經忙脫了形,可是驟然得到吳世恭的重用,又干著自己最有興趣的事務,現在的游青塵是充滿了干勁。

    接著吳世恭一行人就在游青塵的陪同下先參觀將要開設的工坊。一邊走,游青塵還一邊給吳世恭介紹著新工坊的情況。

    這次的懸賞並不是動用汝寧軍的公款,而是動用了吳世恭本人的私財,所以在這三家工坊中,吳世恭私人也佔有了一定的股份。除此之外,工坊的建造費用則是汝寧軍與對方上的士紳聯合籌集的。地方士紳的那一部分是由游青塵主持募集。

    按照游青塵的設想︰汝寧軍佔有的那部分股票,將在工坊獲利以後逐步上市交易,逐漸轉到民間,為汝寧軍套現資金。因為這三家工坊獲利的前景將會相當美好。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