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一品富貴 作者: 午後方晴 (連載中)

mk2258 2013-11-6 10:37:0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9 42191
mk2258 發表於 2014-1-12 23:11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章 關健(第一更,後面還有三更)


   

  


     趙匡義來到宋家,好多人。

    最少來了七十多個衙內,還有二十幾個小娘子,昨天七幅圖畫幾乎將整個京城都轟動了,那個不好奇?還有僕人丫環,包括玉蘋,宋九的大姐,一百多號人分散在宋家前院或者後院。中間就有潘憐兒,玉蘋在後院,潘憐兒在前院,正在用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宋家與教室裡的學子。

    宋九正在授課,未出來。

    於是這些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趙匡義來了,宋九不能怠慢的,宣佈下課,拜見趙匡義。趙匡義開門見山問道:「宋九,本官問你,人為何能上天?」

    這話問得趙匡義憋悶得難受,實際就根本不當問的,人怎麼能上天呢?

    宋九道:「別急。」

    與這些衙內一一打招呼,來到潘憐兒面前說道:「見過潘小娘子。」

    一群小娘子哄笑。

    潘憐兒漲紅了臉,指著宋九道:「你這個壞人,就會騙人。」

    「潘小娘子,我不是壞人,不相信你問問河中百姓。更不會騙人,當初我對二大王殿下說我能讓我朝鐵礦增產,你問一問二大王,我有沒有實現?」

    「說正事!」趙匡義喝道,心中在想,潘美三個兒子不行啊,怎麼將潘憐兒帶過來?這不是將魚往貓嘴裡面送?

    「二大王,還有你們,跟我進來,」宋九將他們帶到一間教室,擠得滿滿的,又喊來一個學生,低語幾句,學生跑到後面房間裡拿來幾樣東西。宋九先將一個盒子放在桌子上,往裡面倒水,又拿出一塊石頭,說道:「我將石頭放進去會有什麼結果?」

    一群衙內一起要豎中指,這個結果還用問嗎?

    「大家知道必沉,那我就不試驗了,」宋九將水倒掉,拿出一個瓷瓶,又往裡面倒一種白色液體,有人認識,它就是水銀,這東西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可是作用很不好,要麼用來害人,要麼道士和尚們用它來煉小丸子給人吃。到明朝很多皇帝被它幹掉,據傳李世民也是吃了西天和尚小丸子被幹掉的。實際它有很廣泛的用途,若宋九對雷貢產生興趣,就必須要有水銀,眼下的也需要,那就是溫度計。同時還能做各種催化劑,明年課講得深了,在課堂上做試驗,也離不開它。

    準備了一點,不是太多,正好將這個盒子放了一大半。

    宋九再將石頭放進去,一起咦了一聲,石頭居然在上面飄浮著。宋九說道:「各位輪流觀看,但不要動它,它是水銀,有毒,我去拿一樣東西過來。」

    又拿來一個鐵勺,放進去依然是飄浮著的,隨著又丟了幾個銅幣進去,還是飄浮著的。將石頭、銅幣、鐵勺撈上來,吩咐一個學生將它們洗乾淨,再將水銀重新倒入瓶內,說:「為什麼它們在水中就會沉下,在水銀裡卻不會沉?」

    那個能回答出來?

    「原因很簡單,各種流動物質都有浮力,並且浮力不同,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輕的浮力越小。因此石頭、銅幣會沉於水底,卻飄在水銀上。這也是船載重於水上的原因。不僅水、水銀這些液體,氣體同樣有浮力,但它很輕,看不出來。若設計得當,便可載物於空中。例如孔明燈。但設計更高明一點,載的重量就不是一盞燈,而是更重的事物,也包括人。因此人能上天。」

    「真的假的?」符昭壽問。

    「不會假,等我將鐵鋼問題理清了,我就會做這樣的試驗,到時候讓你們上天空去看一看。」

    「我要去,」潘惟正擠在人群中大聲喊道。

    「可以,到了冬天,效果會更好。」宋九摸了摸潘惟正的小腦袋,那是未來的三舅子。其實時間一長,如潘惟固所說,玉蘋繞指纏柔,宋九也習慣玉蘋時常來看望,加上他十分忙碌,漸漸將潘憐兒有些遺忘。但潘憐兒一來,宋九又被再次勾去三分魂魄。

    「人真的能上天?」趙匡義喃喃道。

    「二大王,不但人能上天,還能像鳥兒飛翔,不過那個技術太複雜,微臣估計做不到。只能做到載人上天看一看。」

    「為什麼能從天上往下跳?」

    「能上天就能往下跳。」

    「你從你家屋頂上跳跳看。」

    「二大王,」宋九嚥住,這能跳嗎?過了一會兒說:「那不同,這個往下跳需要一些設計,而且需要高度,越高越安全,越低危險,最少離地面七八十丈距離才能跳下來,否則就有危險。」

    「瞎說。」

    「你看,」宋九用粉筆寫出動量定理公式,只寫了一半未寫,這個公式與微積分寫出來,這時候將地球人全部集中,也不會有一個人能看懂的。

    「真能上天,真能往下跳?」

    「二大王,御街是什麼所在?微臣豈敢戲言?」

    「戲言,宋九,你可知道多少言臣在彈劾皇兄?」

    「二大王,請你轉告陛下,讓他在宮中樂吧,你想一想,臣用它來提供百姓娛樂,放在朝廷上呢?攻打城池關卡時,不瞭解敵人情況,往往傷亡慘重。但在兩軍陣前,升起一個物事,升到幾十丈高空,敵人城中情況是不是一目瞭然?這個河洲開發出來,將會牽及到無數技術,涉及到軍用民用方方面面,微臣得利的僅會是一點蠅頭小利,朝廷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

    「停,停,我問你,餘下的畫呢?」趙匡義道。才出現八幅畫,已經驚天動地,還有呢,一共是二十幅畫!

    「二大王,好玩的只有這個遊樂場,餘下的商用或民用,貼出來二大王就知道了。」

    「你用這個上天賺錢?」

    「它造出來會花錢,還要專人侍候,最少四五人服務,以防萬一。多少要收一點成本。」

    「成本幾何?」

    「現在哪裡知道,」宋九打了一個哈哈。

    趙匡義明白了,自古以來上天就是一個夢想,況且還能從天上那麼高的地方往下飛,一個麵包敢賣一貫錢,這個收費將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對這個趙匡義不大管,只要不偷不搶,那怕「飛」一次收一千貫錢,那是宋九與客人的事,與朝廷無關係,他關心的是另一樣東西:「宋九,還有其他技術?」

    「有,一旦研究出來,只要是朝廷必須的,臣會主動交給朝廷。對了,二大王,你來了,微臣正好說兩件事。第一件事,派人去徐州、壽州、濠州去找一找看有沒有石炭,哪裡應當有,只是埋得比較深。以後冶鐵煉鋼會用到大量石炭,在北方沒有水運,運到京城成本會很高。」

    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火藥的使用,才能深度開採。

    後世淮南淮北徐州都有大型煤礦,但現在不行。開始使用煤炭,用得十分落後,包括宋九去年冬天時還繼續用木炭取暖,而非是用煤爐子。這是落後的取暖方式,一是木炭貴,二是木炭更容易中毒。當然,找到煤也不行,必須找到無煙煤才能真正取代木炭。這個意義非同小可,僅是現在百姓一年烤火燒的木炭,就不知毀掉多少樹林。

    而且技術落後,能找到的石炭多是那些近乎露天的煤礦。

    宋九讓學子教官吏運用火藥,這個不能解決瓦斯等問題,但可以用一些方法替代之,比如礦洞是斜著向下的,不用長竹筒,而用一些易燃的長線,包著小球往下扔,將長線點燃,那麼就是瓦斯爆炸,離役匠們遠,不會出現生命危險。運用火藥效率會很高,但更容易引發塌方,這個可以採用二次三次空炸避免,第一次炸礦石,第二次運出部分礦石,再點燃火藥,利用火藥的響聲與衝力,將不結實的礦體提前炸塌,從而避免礦工在下面採礦時塌方。

    不能忽視老百姓的智慧,一旦將原理與各種原因傳播,到時候會有更多聰明的人想出各種辦法提高效率,加強安全性。

    但在推廣之前,宋朝現在的石炭多在河北、山東、河東與陝西少量地方出現,雖易采,因為多在山區,不易運出來。想要實現大規模的先進冶鐵煉鋼,必須得從徐州兩淮找哪裡的大煤礦,再借助汴水的便利運往各地。

    又說道:「二大王,再與陳留縣汴水岸邊找一鹽鹼地,建造一處冶煉焦炭、高爐以及煉鋼的場所。」

    「焦炭?」

    「將石炭進一步焦化,提高其燃燒時的溫度。」

    「會用多少錢帛?」

    「會用一些錢帛,但開始僅是一取一樣,不會有很多錢。一旦技術全部成熟了,朝廷方可推廣它。那時候朝廷每年就會得到許多優質鋼鐵。甚至其技術又可以用來燒出好瓷,建造更多堅固實用耐火的房屋,將磚瓦成本下降,使全國大多數地區百姓冬天可以取暖,唉,動一發牽千鈞哪。」

    「如果你真能替朝廷辦到此事,本官可以做主,朝廷來擔負修橋、倉庫碼頭與書院的本金。」

    「那太好了,」宋九激動地說。

    其中橋用費最少,可橋最重要,只有橋造起來,後面才能一一實現。

    而用錢最多的非是民居,從後世過來的,房產是如何套白狼的還不明白,那算是白活了。因此用錢最多的不是正店,民居,而是碼頭,佔地面積太大了,朝廷來承擔,將會給宋九減壓一半。

    趙匡義還想說什麼,看到宋九提錢眉開眼笑的樣子,最後不說了,站了起來,帶著劉嶅、衙役離開,在路上趙匡義還疑惑地問了一句:「劉判官,當真人能上天?」

    劉嶅答道:「府尹,比起人是否能上天,屬下以為宋九從哪兒弄來本金才是最關健……」
mk2258 發表於 2014-2-2 23:56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愛因斯坦(第二更)


   

  


     謝謝淨心琉璃、煤礦工2013、長衣飄飄、Ivan2008、hunanlp、zxzztm、李白說杜甫、古月墨海、suyictj、甜夢如風的打賞,再謝謝數千名讀者的收藏與推薦票,會員點,以及三江票。

    ============

    趙匡義一走,如同山上老虎不在,猴子們一起稱大王。宋九說了人能上天,還是圍著宋九七嘴八舌地問。

    潘憐兒突然問了一句:「壞人,那個猴子呢?」

    與這群衙內也解釋不清楚,也要吊吊胃口,越難得到的越會珍惜,而且連人都能弄上天,還有什麼辦不到的,這將是河洲的最大噱頭。因此得往後拖一拖,宋九便又繼續講西遊記的故事。這一回是從唐僧講起。

    這個故事也在傳,一聽宋九重新開講,一起靜下來聽。

    玉蘋有些苦瑟,自己很努力的,但頂不上這個潘家小娘子一句話。不過還好,現在宋九對自己不是太排斥,甚至默視了自己當著潘家小娘子的面挨著他坐下。

    講到孫悟空收豬八戒時,潘憐兒說道:「你就是那個豬八戒。」

    宋九滿臉黑汗,咱形象不管好壞,不能與豬八戒相比吧。雖然看到潘憐兒還是心動,不過略有些氣妥了,伸了伸懶腰道:「不能再講,學子要上課了。各位回去吧,等這段時間將鋼鐵的事忙好後,我將那個上天的物事做出來,到時候我請大家的客,讓你們吃麵包。」

    將一群人打發走。

    張博士與朱三上課。

    大姐將宋九喊到後面院中說話:「小九,我問你,你什麼時候跟挑筋教人學過學問?」

    「你也聽說哪?」

    「我聽說了,可前幾年你整天閉門讀書,我未看到你外出過。」

    「大姐,難道我外出還會對你說嗎?只是那時候我雖感興趣,認為它是小道,學了,未重視。那個老先生離開京城時,也沒有多少盤纏,如今想起來,十分慚愧,一是虧待了先生,二是也沒有學好東西,若當時認真學,也許我現在物格學會更高深,省得天天琢磨。」

    對這個大姐不懂,比較好忽悠。大姐又道:「說來這次你雖落榜,劉家又拒親,但倒是一件好事,原來你性格文靜,我一直很擔心,現在變得活潑,又做了朝廷的官,我終於放心。馬上到了重陽,我們一次去祭拜父母。玉蘋,你母親墳在何處?」

    「在南崗。」

    就是陳州門往東南去的那片矮崗區,有一些古建築與園林,寺塔,柴榮遷墳將許多墳遷了過去,因此清明重陽冬至無數人前去南崗,漸漸發掘出一些景點,繁台春色、百崗冬雪、吹台秋雨、梁園霽雪等。但大姐問話可是有深意的。

    「母親就是葬在哪裡。」

    「那巧了,我們重陽一道去吧。」反正大姐不喜歡潘家小娘子,這一回親眼看到了,十分漂亮,像畫中走下來的一樣,弟弟青春年少愛戀美色,但人家是什麼門第?而且這個小娘子也未必喜歡弟弟。還是玉蘋好啊。

    於是死活將玉蘋往宋九身邊拉。

    宋九緘默。

    愛慕潘憐兒,他卻不知道從哪兒下手,難不成天天跑到潘府唱歌?估計前面一吼,後面潘美的夫人田氏就會派護衛將自己趕走。只能等,等自己那封信到潘美手中,看潘美是什麼反應。好的說不定能考慮自己,那自己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明正言順派人上門提親。不好不壞的就是潘美觀望,也不提自己,也不提張家,潘憐兒的親事拖下去,那麼自己也能努力,再給趙匡義一些好處,讓他幫自己的忙,但趙匡義未必會同意,這個結果不可預料。壞的話潘美根本就不聽,那麼自己一點戲也沒有了。

    也不能說大姐考慮得不對,自己起點太低,追這樣的高門大戶家的女兒太難。

    玉蘋嬌羞地垂下頭,這段時間她不招待客人了,漸漸洗盡鉛華,恢復了一些少女本質,難免會害羞。又偷偷地瞅了一眼宋九,不知道他心中有什麼想法?

    大姐善解人意,沒有再說,而是說其他:「我問你,朝廷只建造橋、碼頭與書院,那個正店與遊樂場怎麼辦?」

    「大姐,你放心吧,那有時間的,是十年時間,不需要一蹴而就。比如隔壁家有雞,我家沒雞,想養雞怎麼辦?先將他家的雞借來養幾天,生下幾個蛋。將蛋孵化,明年就可以變成幾隻雞,那麼會生下來幾百隻蛋,後年我家就有了幾百隻雞。」

    「這怎麼好相比?」

    「大姐,陛下與二大王都不擔心,你擔心什麼?難道你比皇上與二大王還要聰明?」

    大姐雖然機靈,也算是河中有見識的婦人家,但再也不敢說比皇上還要聰明。這一繞,將大姐又繞蒙掉。

    實際馬上冬天就要一大筆錢,宋九不敢說,最擔憂的不是錢,而是趙匡義與趙普。趙匡義對他略有善意,還行,不考慮到他未來種種不道德行為,或者會可能夾在夾縫裡活活壓死,跟他後面混總是有好處的。但隱隱感到趙普對他略有敵意,難道是因為趙匡義有善意,趙普便有惡意?此時與正嫡無關,趙匡義此時羽翼未豐,趙德昭才十來歲,國家也未穩,大約趙匡義不會想得那麼長遠。但不能說趙普與趙匡義就沒有矛盾了,趙匡胤有北漢與契丹的事未解決,京城必須有得力的人坐鎮,不管趙普與趙匡胤關係如何,終有點不大放心。五代更替,幹掉恩人,殺父殺兄殺弟的故事不要太多。因此有了兩個參政知事,隨後又將趙匡義加封為開封府尹同平章事兼中書令,三弟趙匡美加封同平章事,形成相互掣肘平衡局面,正常的帝王心術。經濟的蛋糕能做大,權利蛋糕不能做大,趙匡義權利越重,趙普的權利便漸漸削弱。

    難道這兩人從現在起就漸漸產生矛盾?若那樣,那怕是趙匡義也要敬而遠之,現在不是跟隨,沒那資格,相反的,自己這小胳膊小腿的,擱在中間能壓得連骨頭渣子都看不到。

    ……

    重陽節將近。

    宋家來了幾個意想不到的人,挑筋教人,也就是猶太人。

    唐朝時,許多波斯人、大食人、河中(指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一帶,因多位於真珠河與烏滸河之間,故稱河中)人、以及猶太人,一起來唐朝經商,有許多人熱愛唐朝繁榮與和平,於是在長安定居。後來安祿山雖將洛陽折騰完了,長安還沒怎麼動。唐肅宗為對付叛軍允回鶻人對長安燒殺擄掠一月時間。還在。直到黃巢,不敵唐軍時索性一把火連人帶城一起燒完。到現在長安城還是一片殘垣斷壁,未恢復過來,也恢復不過來了。

    這些人只好流浪,許多人就流浪到開封,這幾十年當中,前期不大好,後面越來越好,又有一些新的西域人不顧危險趕來,部分人再次定居。因為男子喜戴藍色小帽,又稱為藍帽回回。民間又因猶太人吃牛羊肉時必須挑去其筋,所以又稱為挑筋教人。

    有李、俺、艾、高、穆、張、石、白七十姓,信仰《舊約》,以摩西十誡為道德準則,嬰兒實行割禮,有安息日,還在京城建有清真寺教堂,除了每天三次在家禮拜,每到安息日停下一切工作,齋戒,到教堂祈禱。不與外族通婚,但因為同樣是黑眼睛黑頭髮,這一條很難執行,已有少數猶太人與漢人通婚,現在區別還十分明顯,但宋九知道往後去,開封一帶雖有許多猶太人,除了生活習慣與漢人不同,外貌上與漢人區別不大了。

    三個挑筋教人求見,朱三沒有奇怪,開封現在雖遠不及長安,終是大國的首都,不僅有挑筋教人,還能偶爾看到純種黑人,藍眼睛金髮的白種人,挑筋教人長相算是正常的了。

    宋九聽到後,來到客廳。看到的是卷頭髮鷹勾鼻子顴骨很高的三個老者,戴著藍色小帽子,前世也看到過這個小帽子,不過那是白色的。正中一個老者問道:「你就是宋九郎?」

    「正是。」

    「在下姓白。」

    「白長老好。」

    「謝,九郎好,老朽能否問九郎一個問題,你曾經有一個挑筋教的先生?」這個白姓老者大約在中原時間呆得很長,說話幾與宋人並無二樣。但宋九心中哀號,無數次事實證明做人最好不要說謊,說一個謊就需要無數個謊話來圓,說得越多破綻越多。還是答道:「是有這麼一回事。」

    「他的名字可否叫愛默絲?」

    宋九暈,什麼愛默絲。但猜出三個老者來意,不管怎麼說他們是外國人,雖然許多人善長經商,小日子過得不錯,終會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有的人逐漸信孔夫子與儒教。

    自己在推廣阿拉伯數字,數學與物格,大約這些人聽到後,感到是一次大好機會,於是登門拜訪。難道真有一個叫愛默絲又博學多才的人來到過京城,然後離開?

    但自己知道什麼愛默絲,並且他也確信在數理化上,這個愛默絲也遠非自己對手。臉色依然很平和地說道:「白長老,不是,這個先生名叫愛因斯坦,他祖父叫牛頓。」

    白長老眼中迷茫:「愛因斯坦?這像是挑筋教人的名字,不過我們挑筋人最是團結,他不遠萬里來到京城,為何不與我們見面?」

    慢慢猜去吧。
mk2258 發表於 2014-2-20 00:18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我的地盤(第三更)


   

  


     宋朝有許多重要的節日,最大節日是元宵節,然後是寒食清明,其次才是除夕元旦,冬至,端午,重陽,中秋在重要節日中要位於末位。只有一個地方最熱鬧,杭州,能觀錢塘潮,蘇東坡做杭州通判時便寫下一首詩,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忘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後來許多蘇粉們替大蘇辨,不當因這首詩掀起烏台詩案。但這首詩本身確實有問題,前面雖讓吳兒重視生命,不要再弄潮了,但一個民族若沒有了血性,連獨木橋都不敢過,等著外族人來宰吧。後面更不對,人就要敢於戰勝天,戰勝海,將滄海變成桑田。這是北宋歷史上最壯觀的一幕,因為產量低,人口多,於是與山爭田,與湖爭田,與海爭田,甚至一千年後百姓仍享受到宋朝的遺澤,包括兩浙田,江東圩,各種梯田堰田。

    中秋節在京城就那麼一回事,默默過了。

    重陽節卻十分熱鬧,還保留著一些拜奠祖先的傳統,但這個傳統在改變,變成了一個旅遊節日,京城只要沒事做的人,都出城登高,去倉王廟、四里橋、硯台、毛駱崗、獨樂崗等處宴聚。

    大姐偏要挑這個節日拜祭父母,宋九也無奈。

    重陽節人們要佩菊花,一人一朵,不過今年有閏三月,到了重陽節有些冷,菊花多開始枯萎,還有正綻放的菊花,宋九給學生們一人發了一朵,宣佈第二天放假。

    重陽節連官員都要放假的,兩個博士無話可說。

    宋九帶著幾個畫家將第九幅第十幅畫貼到御街。實際二十幅畫全部畫好了。但四個畫家任務沒有結束,必須每張畫要畫四五幅存稿。放在御街上,人多,不會有人撕,但風吹日曬的,時間必不能久。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更換。

    四個畫家還得要忙兩個月才能正式結束。

    花了宋九不少錢。

    想得到必須付出,沒辦法。

    兩幅新畫子出來,立即有人過去看。

    又是古怪的建築物,但不像前幾幅畫規模那麼大,第一幅畫就是挨在小虹橋邊的建築,一高一矮兩個奇怪的樓房,綠顏色,邊上有小圖,矮房子是三層樓,十分寬敞,第一層樓是餐廳,第二層樓是藝妓表演歌舞所在,第三層樓是活動場所,有許多桌椅,又看到那種古怪的檯球,另外就是那兩種從未看到過的牌。四層高建築是臥室,但讓人奇怪的是外面沒有牆壁,只有一個布簾子。一拉外面景色全部湧到眼際,一合外面看不到裡面,可以在裡面安心睡覺。

    第六幅畫同樣古怪,一個五彩六色的大樓,正中央舞台有人在表演,四周是四層上下廊道,廊道上有座位,有包廂,裝飾精美,坐著許多觀眾。但從這棟樓房起,河洲漸漸開闊,因此後面還有一些環境幽雅的房屋坐落在南汴水北河畔。

    看了大半天,有人終於說道:「好大塊琉璃。」

    也就是玻璃。

    中國也生產,不過質量不大好,宋朝學者程大昌刻意拿西方玻璃與中國玻璃做了比較:鑄之中國則色甚光鮮,而質則輕脆,沃以熱酒,隨手破裂。至其來自海舶者,制產差,樸鈍而色微暗,其可異者,雖百沸湯注之,與磁銀無異,了不損失。也就是中國產的玻璃亮度有了,中看卻不中用,一碰就碎掉。西方的玻璃色雖暗,卻耐用。其實說開了原因很簡單,雖得到一部分大食技術,不全面,中國用鉛硝、石膏生產玻璃,大食加注了南鵬沙。於是一個燒出來的是鉛鋇玻璃,一個是實用的鉀鈉鈣玻璃。中國沒有南鵬沙怎麼辦呢,只好從外國進口玻璃。

    將成份揭開,稍懂的人都會啼笑皆非,別什麼南鵬沙了,哪裡的沙子都一樣,也不用加什麼雜七雜八的東西,不加好一點,一加更亂。

    是不是玻璃,百姓不敢確認,就是玻璃,有玻璃杯、玻璃瓶、玻璃燈、玻璃碗,還有一些小裝飾品,怎麼可能燒出這麼一大塊玻璃窗?但不得不承認這兩座建築美麗至極。

    還有消息靈通者,得知這些建築就將要出現在東水門外那個荒涼的河洲上。現在勾畫三分之一面積出來了,還有三分之二面積未勾畫。有好事者上去看,能看到什麼,蘆葦在飄蕩,小野鳥在鳴叫,還有一些苦哈哈的百姓,然後茫然地回來。

    ……

    宋朝女子也喝酒,因為度數低,有的只比啤酒度數高一點,所以武松能喝十八碗,若是換了二鍋頭試試看,別打虎了,路都走不起來,早趴下。

    大姐在灌菊花酒。

    菊花盛開時采莖葉,雜以麥米釀酒,放到來年重陽拿出來喝,據說能治頭風,就是慢性頭痛病。不過因為宋朝實行酒專營,必須到相關部司買來酒麴釀造,還不能釀多了,否則官府就會找上門來。

    還有其他人,大姐夫帶著兩個孩子,五姐與五姐夫以及他們的一個孩子,七姐夫與挺著肚子的七姐,玉蘋與翠兒,張家老婦與兩個孫子不用去,餘下都要去南山。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宋九情況在好轉,親戚便來得多,對此宋九倒也坦然。人之常情!

    若都沒有勢利眼,這個世界都大同了。

    其實最苦的是大姐,一邊是婆家,一邊是娘家唯一的後人,大姐只好兩邊兼顧,若非是宋九來了,繼續是以前那個只讀死書,還認為兩個姐夫家欠他家的宋九,大姐會更苦。

    這是一個最常見的中國婦女,能撒潑,能罵人,有一點小心眼,但會持家過日子,有同情心,能吃苦耐勞,能受得委屈,拋開強悍的外衣,實際是金子般的內心。

    因此宋九很怕。

    不怕趙匡義,我想得到我先付出給你,那是公平買賣,但就怕大姐。至少這個肉身欠大姐太多太多。

    「小九,紙錢可帶了?」

    「帶了,我還備了菊花糕,以及一些果子,中午到南山上吃。」

    「我們拜祭父母,你就想著吃。」

    「大姐,不吃東西人會餓著,我想父母在九泉之下應當想看著我們過得好好的,而不是連飯都吃不上。」

    「你又在狡辨。」

    「小九,你這些吃食是跟誰學的?」五姐問。她現在搞不懂許多事,包括宋九的性格轉變,學問轉變,以及這個吃的。

    「是那個挑筋教先生傳授的,他還說往西方去有許多國家,哪裡的人連筷子都不會用,只用刀叉吃食物。」宋九果斷岔開話題。

    「那怎麼行?」

    「這還算好的,往天竺去,哪裡的人不用筷子,不用刀叉,直接用手抓飯菜,甚至這邊如廁,那邊又過來吃飯。」

    「你要死啊,說這噁心話!」五姐敲宋九腦袋。

    「五姐,是真的,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裡面也有記載。」玉蘋說道。

    大姐微笑,這樣好啊,夫唱婦和,唯獨不美這玉蘋模樣兒生得也俏,就是沒有潘家的那個小娘子屁股大,生養難啊。當然,不能說的,那樣會讓人家害羞……

    大姐感到很幸福,自己有了兩個孩子,五妹有了孩子,七妹也有了喜,再加上最掛念的小弟有出息了,還有這樣的美麗小娘子伴於左右,自己再也不用擔心。

    收拾吃的喝的,又帶上拜祭物品,離開宋家。張老婦人那個小孫子也要跟著,來宋家許多天了,略一收拾,穿上新衣服,吃得又好,祖孫三人樣子發生了很大變化,不過老婦人與男孩子仍話少,就像一個客人到了宋家。宋九也不管,樂得清閒自在,就是這個小女孩子粘人。非是自己女兒,宋九看著老婦人,老婦人道:「九郎,若你不怕麻煩,就將她帶去。」

    宋九想說一句,我就怕麻煩。但不敢說,說了幾個姐姐同情心氾濫,又要敲他的頭。只好抱著小女孩子,十幾人隨著出城的大軍向城外走去。

    出了東水門就是護龍河,對面就是沙洲。有錢人逍遙自在,跑得遠,沒錢人隨便溜躂一圈,然後回家,沙洲也是東城區百姓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今天沙洲上很熱鬧。有些兒童少男少女在放風箏,不時傳出銀鈴般的笑聲。

    大姐神情複雜地看著這個沙洲,現在她什麼都放心,就這個沙洲讓她不放心。

    宋九說道:「大姐,五姐,七姐,這是我的地盤,未來它將成為宋朝最熱鬧最美麗的場所,每天會有許多人來。」

    「小九,還熱鬧美麗呢,我為它愁得都睡不好覺。」

    這也是事實。

    宋九想了想,還是先透一點底兒吧,於是說:「你們跟我來。」

    走過那個石橋,將他們帶到那個「研究院」,帶大姐她們進去看看。但發生了一件讓宋九尷尬的事,宋九進去沒事,大姐剛要進去,禁兵將大姐攔住:「大娘子,這裡乃是國家機要重地,請大娘子止步。」

    宋九道:「兵哥子,這個房屋是我造的。」

    「宋承事,小的不管是誰造的,只知道這是皇上詔令,除了你與研發的學子,以及前來學習的官吏,其他人等一律不得進入。你想讓你姐姐進去,必須請來皇上詔書。」

    七姐愕然問:「小九,你確定這是你的地盤?」

    PS:順便說一下宋朝玻璃的事,宋朝有玻璃,質量差,但用玻璃與水銀造出來保溫水瓶,還有玻璃花燈,今歲上買琉璃燈數千盞,所費萬餘緡,一盞宋制玻璃花燈價幾緡錢一個。再說一緡錢與一貫錢的區別,一緡錢標準一千文,一貫錢是一串錢,有時錢不足,會有九百文八百文,甚至後面只有七百幾十文,也就是不標準的一緡錢,略少一點。一緡錢在宋初價值多少,能買呂蒙正的豪宅一平方,放在現在北京那樣豪宅最少是三十萬往上去。這個嘛,就不提了。能買麥一百斗,米五十斗,一斗十二斤半。有人說唐朝收入低,錢當錢用,一斗糧只有五文錢,那是粟,在宋朝都羞於見史書的,同樣只有幾文錢。後期正常是麥三十文錢鬥,米七十多文一鬥。以米價計現在一緡錢能買六百斤大米。若以絹價計,一緡錢能買八丈絹,對照現在一丈真絲綢布算一算。但以鹽價算就可憐了,唐初一斗鹽只有十幾文錢,到宋初一斤鹽就在二十文錢往上去。綜合起來這時一緡錢大約相當於近七百人民幣。還有一個例子,一緡錢能買一條漂亮的寵物狗,也差不多。
mk2258 發表於 2014-3-3 11:05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可怕的學生(四更奉上,求推薦




  

  

   


     宋九小聲說:「是我的地盤沒錯,可皇上來搶我的地盤,我能不讓嗎?」

    話說得古怪,兩個守值的士兵全部樂了,七姐也樂了,宋九又說道:「沒事,回到家後,我給你們看另外一樣東西。」

    實際宋九也不生氣,宋朝對民用技術保密措施很輕視,也不能說不好,這利於推廣,雖然對技術推廣不是十分重視,比以前歷朝歷代要好一點。但對軍事技術保密很嚴格。宋九也希望這個火藥配方一直能保密下去,至於民用的爆竹,繼續用那種安全的啞炮吧。

    三個姐姐仍想不通,這房屋是弟弟造的,為什麼做姐姐的不能進去看?

    玉蘋輕聲說道:「大姐,五姐,七姐,九郎造了一種能將城牆炸倒的物事,朝廷能不保密?」

    這玩意兒出來後,傳得很邪乎。宋九那天講了原理,原來想炸城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要經過精密的操作。若此,不怕將士犧牲,九成以上的城牆都是夯土做的,用撞車拚命撞也能撞倒。但這些人一個都不說,至少我有這個東西在手中,南唐,南漢,北漢,你們怕不怕?因此許多百姓議論紛紛,這不大好辦啊,有城牆也不保險。

    火藥它沒眼睛,能傷人同樣人也能用它傷己。

    三個姐姐終於不言語,離開河洲。

    離南山有些遠,其實就是一些小山丘子,不高,林子都不是很稠密,物以稀為貴,京城周圍沒有什麼大山,於是成了百姓郊遊的好場所,

    宋九先獻上祭品,再繞紙錢,態度十分恭敬。有一個好老子,自己不爭氣還是不行,就像經常來廝混的一群二世祖們,再過二十年,有部分人就會消失。但有一個好老子與沒有又是兩樣的,自己這個便宜父親,看似自己未沾到光,可若不是他以前那段打拼歷史,自己又是兩樣,甚至開發河洲的事,他想都不敢。趙匡胤也是,他父親是小官,對他不是很好,不然也不可能離家出走,兩年時光寧肯在外面受罪也繼續流浪著,但沒有他那個父親,就不會成為郭威的親衛。人人都有機會,只是聰明的人善於抓住機會,笨的人不知道機會只等天上的餡餅而讓機會溜走……

    玉蘋跪下,喃喃祈禱。

    聽不清她在說什麼,對玉蘋宋九也有些愧疚,可他不知道怎麼才能處理好這段感情,甚至都不清楚它是什麼感情,說愛情吧肯定不是愛情,說親情吧又非是姐弟,但與玉蘋在一起比較舒服,難道在宋朝男女之間也能發展友情?

    幾人祭禮後,大姐說道:「玉蘋,到你母親墳前看一看。」

    「謝。」

    「傻丫頭,謝什麼。」

    同在南山,離得有些遠,走了兩里多路才到,玉蘋伏在她母親墳前哭。她的遭遇更可憐,並且因後周起就與契丹交惡,兩國不通商貿,更不互相往來,連她父親擄到契丹後,玉蘋都無法知道是死是活。

    宋九默默無言地挑來新土,玉蘋只是一個小姑娘,身份又有點不大好,這個墳讓風吹雨淋得快要平了,三個姐夫也過來幫忙,很快一座高大的新土墳出現。

    中國的傳統,死者為大,玉蘋感激得要哭,還是大姐一把將她扶著。

    死了的永遠死了,活著的必須活著。

    等玉蘋祭拜完,宋九在地上鋪下氈子,將食物與水囊放在氈子上,招呼大家吃東西。

    正是秋深時節,萬物開始蒼黃,不過今天風不大,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陽光照在人身上,讓人覺得十分溫暖。也是出遊的黃金時季,到處都傳來遊客的喧嘩聲,歌唱聲。

    幾個小傢伙也不管,開始爭搶果子吃。

    七姐嘗了一口菊花糕,嘖嘖稱奇:「小九,你做菊花糕也美味可口。」

    「七姐,雖誇,換你加砂糖、蜜蜂以及雞子進去蒸也好吃,菊花糕,百事高,小兒吃了步步高,你也多吃一點,未來會生一個步步高陞的孩子。」

    「我們那有這個福氣。」

    「不說孩子,九兒,你招不招孩子?」大姐問。

    「放心吧,等外侄大了,什麼人家不招,我也將他招進來。」

    「那太謝謝舅哥了。」

    「大姐夫,你說這話就有些見外,我小時候還不是幾個姐姐一把手含辛茹苦將我拉扯大的。」

    大姐夫慚愧地低下頭。

    玉蘋眼裡閃過盈盈秋波,經常來就聽到一些事,趙匡義讓宋九討價還價搞得頭痛,但玉蘋卻看到宋九身上許多金子般的光輝,比如這種心胸……這很不好的,如趙匡義想的,愛死了宋九,越交往越愛死……

    吃好喝好,一行人向京城返回。到了宋九家,宋九打開房門,趙氏兄弟先後賞了許多布帛,大多數未用,還有一些金子,宋九也未敢換成銅錢,太顯眼了,於是全部換成銀子,沒有銀行,像其他百姓一樣,在地上挖一個地洞,打了一個結實的木箱子,埋到地下。其實這就是古代最落後的地方,一直喊缺錢用,朝廷為了有足夠的錢流通,甚至默許了隋唐銅錢在市場上交易。自隋朝以來,一共鑄造了多少銅錢?主要原因就是象宋九這樣放在家中,沒有讓它流通。但也沒其他好辦法,要麼放在錢櫃裡,還要交保管費用,說不定錢櫃破產了一文都沒有。或者放高利貸,放高利貸得要本事的,也不是宋九干的活。因此宋朝一直缺錢用,但後人能在地下挖到幾萬緡銅錢,這個銅錢主人就是學習宋九的做法……

    不是錢帛,是畫。

    宋九將最後一幅打開,幾人當時看傻了眼,翠兒眼睛盯著它都快離不開,說道:「好美。」

    大姐不說話,想了半天,道:「我知道你怎麼賺錢了,可你的本金在哪兒?」

    這不是少錢,那一個項目都動輒幾萬貫,甚至能達到十幾萬貫。將幾家人全部賣了,也湊不出一個項目的本錢。

    它就是未來河洲整體規劃圖,正店、碼頭、雙虹橋、遊樂場、豪華旅館、學校、歌劇院、體育館、金鋪、高檔商業區、普通商業區、高檔住宅區,再加上整齊的規劃,古怪奢侈的建築,一旦建成,它將會成為東京城浦東的浦東,說不定能超過未來的相國寺,成為東京開封的外灘!

    宋九對一群衙內說它是東京城最美麗最好玩的地方,未來最繁榮的地方大約還會在相國寺,沒辦法,人家在市中心,得地利之功。但將美麗與好玩帶上,無疑就是未來的河洲。

    「大姐,放心吧,到時候會有許多人將錢自動往我手中送。」

    「胡說。」

    「人都能上天了,還有什麼事辦不到的。」

    玉蘋掩嘴大樂。

    但也沒有那麼簡單。

    天色黃昏,群雀亂鳴,要歸巢了。

    宋九要做飯,讓大姐搶過來:「你大男人做什麼飯?」

    又想說張家老嫗,最後沒有說下去。吃了飯,玉蘋依依不捨地回去。對此宋九也沒有好辦法。翠兒也對他說過,咱家小娘子不接待客人了,馬上就要關門大吉。若是正店造好,讓她來正店,有臉有面子有收入,不屈。關健正店還遙遙無期。要麼讓玉蘋退掉那家館子,自己拿出一些錢來替她贖身。也不用自己拿錢,估計玉蘋自己就會高興地將這個錢拿出來。然而贖出來,往哪兒安頓?自家有空房子,能安頓嗎?那成了什麼?

    有解決辦法,那就是拖,用偉人的話來說,以時間換空間!於是宋九不但帶著二十一名學子研發,還帶著朝廷派來的二十名官吏研發,當他的下手。這對朝廷好處更大,從研發時就學,會更容易理解。至少證明宋九有一句話不是虛的,那就是該交出來的技術,我不會藏私,絕對會交給朝廷。

    趙匡胤高興之下做了一件事。

    幾天後,劉公公帶著一群人來到宋家,老熟人,領頭的不是他,而是一個穿黃衣服的少年,十二三歲的樣子,百姓也能穿黃,不過不是那種純黃,純黃只能皇室才能穿。

    宋九不由狐疑地看著這個少年。

    劉公公說道:「這是大皇子。」

    宋九知道了,瞅了一眼,大胖臉,說老實話,趙家現在的長相基因不大好,個個都是那種大胖臉,並且很黑,趙德昭也不例外。還不能稱呼太子,雖剛出閣,因為才十二三歲,未及冠,只封了一個貴州防禦使。宋九行了一禮:「微臣見過皇子殿下。」

    「平身,」趙德昭道,小傢伙大約未怎麼出過門,兩眼興奮地看著學舍。

    宋九小聲問:「劉公公,皇子來寒舍有何貴幹?」

    「是陛下的意思,讓他來觀習幾天。」

    宋九想到一本架空小說裡的話,說宋朝本來是不重文輕武的,趙匡胤用了文人治國,但沒有廢罷武功,甚至因為他是以武將起家,打內心處還瞧不起文人,這才是宋太祖朝,而非是經過文人篡改過後的史書太祖朝。宋九與趙氏兄弟打過好幾回交道,但也摸不清楚他們的性格,更不知道朝堂的內幕,資格還不夠!有一件事似乎可以驗證那個寫手的話,那就是朝堂重臣的由來,有文臣,大多是軍中有功書吏起家的,如趙普、李處耘,他們本身不能用簡單的文人來形容,許多人還親眼上過戰場,殺過人。有真正儒家發身的士大夫,少。說不定趙匡胤看到物格學的好處,能將物格學在心中列於儒學之上,這才讓皇子來觀學,進一步用無聲的語言宏揚物格學。那倒是好事,可,可,宋九遲疑了半響後說:「劉公公,臣寒微,這個學子不敢收。」

    太可怕了!

    PS:對某個寫手說的話,刷你妹啊!以我的更新速度,以及四本全本架空小說,還是我最拿手的宋朝架空,這點數據已經很可憐了。安心寫你的書吧,質量更新才是王道。有本事直接在書評裡發,不要在我讀者印象裡做小人!
mk2258 發表於 2014-3-8 20:38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四章 糊塗




  

  

   


     劉公公一揚佛塵,叱道:「宋九,你膽大!」

    「劉內侍,非是我膽大,皇子千斤之軀,河中乃平民之所,若出事我擔當不起。皇子求學,自有東宮講書,何來到河中?」

    「九郎,你想錯了,憑你有何資格教導皇子,」劉公公手中拂塵在宋九臉上一掃,宋九也不大清楚,宋初規矩確實很鬆,趙匡胤想起事,三更半夜,一把大雪往趙普家跑,將趙普差一點嚇壞。

    還有一個官員,就在劉公公的邊上,他未來身為宰相,太監當著皇帝與群臣的面,想要將他灌醉。宋九也隱約察覺到這一點,比如他在開封府公堂上的經歷,放在五十年後的宋朝,那是不可想像的。

    宋九立即說道:「是啊,微臣那有資格教導皇子。」

    「也不是讓你教導皇子,殿下過來是觀學。」劉公公糾正道。

    「那也不行,」宋九心裡苦悶,本來就害怕捲入未來趙匡義與趙普之爭中,再來一個趙德昭,自己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學習與觀學有何區別?不是學習與觀學,是最好不能聯繫,包括趙匡義在內,他也不想走得太近。

    邊上那個胖胖的中年官員說道:「承事郎,你勿要多想,殿下只是前來觀學,多則三兩天,少則幾個時辰。」

    「你是?」

    「我是開封縣新任知縣呂端,字易直,」呂端道,這就是宋九做散官的好處,平時看不出來,但呂端是知縣,與宋九說話時同樣以禮相待。

    「見過呂知縣,咦,你不是浚儀縣知縣嗎?」

    「朝廷下詔,將呂某換到開封擔任知縣。」

    宋九不敢怠慢,這個呂端不僅是未來的有名糊塗宰相,更是有名的大事不糊塗宰相,還有一個很牛氣的哥哥,呂餘慶!又行了一禮,與別人說話難,與呂端說話想來不難,那可是偉人將他與諸葛亮並列誇獎的大人物,然後說:「呂知縣,我學習淺陋,不知道朝廷的規矩,但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作為天子,離百姓太遠,不會瞭解百姓疾苦,說不定能成為晉惠帝那樣的君王。離百姓太近,百姓便不會敬畏之。這就是君王與民的法度,故有種種禮法。殿下是皇子,同樣需遵守這個禮法。呂知縣,如今皇子來到我這裡觀學,成何體統?」

    「承事郎,呂某不以為然。殿下僅是觀學,與體統無關。又帶了十幾名虎賁侍衛,安全也能有保障。相反呂某反認為殿下適度走出皇宮,看看百姓生活,瞭解民間疾苦,對殿下未來成長會產生有益之功。」

    呂端輕描淡寫就將宋九的理由駁斥。

    宋九心中叫冤,誰說這個呂端大事不糊塗,小事卻一塌糊塗,小事也不糊塗!

    真正的理由宋九根本說不出口。

    終於見識了,趙匡義不提,這個呂端也不簡單,誰說古人容易忽悠,我跟誰急去。

    宋九無奈,只好做安排,現在學舍分成甲乙兩班,一個優班,一個差班,起激勵作用的,但不能將趙德昭放到差班裡,就是放到差班裡同樣也會聽不懂。於是將甲班學子聚集,大家這幾天委屈一下,對以前學習的知識將會作一個總結,好聽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就是從頭講,不然趙德昭聽不懂。也不讓他聽懂,聽一個大概,隨便打發這個未來的苦命皇子。

    安排好學子,讓趙德昭進來。

    先讓學子給趙德昭施禮,好在這段時間學子也看到了許多大人物,又是一個小屁孩子,學子不像開始見到趙氏兄弟那樣緊張。

    宋九開始講算術,必須從重頭講,一是歲數小,二是根本未見識過宋九算術,看到宋九用粉筆在黑板上寫題目,是學子才來上學講的題目,諸學子一起要暈倒。

    但這是沒法抗議的。

    他們認為太容易,趙德昭與呂端、劉公公三人聽得津津有味。

    一堂課下來,呂端未走,坐在石凳上與劉公公聊天。外面幾十名禁兵戒衛森嚴,不但讓宋九為難,已經影響了苦井巷百姓正常的生活。於是來到趙德昭面前說:「殿下,非是微臣自卑,相比於夫子的儒家之道,無論物格或是算術,都是小道,都不在國家諸科考範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殿下應學習治國大道,這些小道最好切莫太關注。」

    「承事郎,何為小道,何為大道,」呂端忽然臉色一沉。

    宋九莫名其妙。

    「承事郎,殿下還幼,說什麼治國大道,你想如何!」呂端又喝了一聲。

    這就不對了。

    宋九心中胡思亂想,難道他也是趙匡義的人,這樣想很正常,未來呂端上位是夾在兩大賢相呂蒙正與寇准中間上位的,若沒得到趙匡義信任,怎麼能上位?相信他無論是小事糊塗,或是小事不糊塗,才能肯定拼不過呂蒙正與寇准。況且邊上還有李沆、李昉、張齊賢這樣的大牛虎視眈眈。

    宋九也不大相信,也許趙匡義已經培養一部分親信,但不可能佈局那麼遠,趙匡胤也不是吃素的。那為什麼要喝自己,突然間宋九冷汗涔涔,他想到了一件事,實際後來趙匡胤燭光斧影也是自找的,那怕提前十天將趙德昭或趙德芳立為皇太子,名位一定,趙匡義只有乾瞪眼的份。為什麼不立皇太子,那時趙德昭早就成年了!

    看來偉人評價不錯了,這人哪裡糊塗了,是自己糊塗啊,並且自己多少還有了一些金手指,說話卻不經大腦。對趙德昭說什麼治國大道,自己想找抽啊。

    呂端看到宋九臉色巨變,知道他意會了一些。他非是普通的知縣,與京畿知縣無關,因為他還有一個哥哥,知道一些內部情況,以為宋九是看到皇子到來,心中多少畏懼,怕他胡亂思想,溫言說道:「承事郎,你不要多想。殿下前來觀學也不是不可,不管是什麼學問,殿下未必去分多少心去認真學習,但必須瞭解一點。陛下讓殿下前來,是你的那些畫,這些天陛下不知道收了多少彈劾奏折,一一扣下。仍然無法中止,因此讓殿下來,是替你正名,也是一種表態,好讓你安心替朝廷效力。殿下只會觀學幾天,這幾天不管嘮叨與否,你也要伺候好殿下。」

    也不僅是這條用意,還有如宋九猜想的,看到物格學的神奇,算術的簡便,從宋九得到那三道題目,張榜於揚州等沿江地區,甚至派斥候到江南宣傳,誰能解出來賞五千匹絹,過了許久,居然無一人想出一條答案。這不是宋九的本領,是那個老師的學問,趙匡胤本身對儒家態度也就那麼一回事。做皇帝的,必須會帝王心術,也就是平衡之術,宗教要平衡,大臣的權利要平衡,學問也要平衡。讓兒子過來,不僅給宋九正名,也給這門新奇的學問正名。這就非是呂端能知道的。

    宋九點頭。

    想到了真相,驚魂未定,都說不出話來。

    這幾天看來真的不大好混,自己最好一句話都不說,不然弄不好就能說漏了嘴。於是專門教課,教物格,教算術,什麼時候這個皇子不感興趣了,什麼時候讓他走人。想到這裡,下面的課做了改變,還是從頭講,但講得快,讓趙德昭聽得似懂非懂,說不懂,又能聽懂一部分,說懂又聽不懂全部。而且也不做試驗,專門講枯燥無味的學問。

    趙德昭聽了半天,帶著禁兵回宮。

    宋九才長鬆一口氣,將燕博士與張博士喊來,說:「今天我給殿下教了物格與算術,明天你們給殿下教經義與明律。」

    張博士道:「不妥,東宮裡有的是教明律與經義的大儒……」

    「張博士,你想一想,皇子乃是皇上的長子,又未指明要學什麼。」宋九蠱惑道。

    張博士聽了心動。

    當天傍晚,宋九帶著學子推著許多布帛來到河洲,誤講了治國之道四個字,讓宋九成了驚弓之鳥,省怕得罪那位長者皇帝,收回賭約,自己一番心血就白廢了。於是先散錢帛,還早著,未到賠償的時間,宋九手中的錢帛也不足以賠償河洲百姓當初答應的補償。這是先給一半,錢都花下去,對於國家來說這點錢很少,但也是一個砝碼。

    眨眼之間,家中空空如也,只剩下一箱銀子。

    第二天呂端又陪趙德昭來到宋家,趙德昭官職沒有趙匡義高,沒有趙普高,但他身份不同,由呂端來作陪,那是最低待遇了。

    宋九將趙德昭請進教室,由張博士開講。

    不知道幾十年後的故事,任誰都想做趙德昭的老師,那九成是未來皇上的老師,那個不想當?

    呂端皺了皺眉頭,悄悄問宋九:「承事郎,呂某發現自從殿下到來,你反應頗不正常,為何?」

    「敬畏之心啊。」

    「敬畏之心是必須的,但呂某隱隱感覺不是,例如皇子過來觀學,觀何學?難道觀經義?」

    「呂知縣,你別說了,這是我失誤,我來調課,」宋九擦了一把冷汗,乖乖進去將張博士換回來,重新教算術。但在心裡宋九卻想到了四個字,大智若愚。看看寇准那一生顛簸的,再看看呂端的仕途,倒底那一人更聰明?忽然宋九眼睛一亮,若不是在課堂上,他都想放聲大笑,因為他想到了兩個字:糊塗!
mk2258 發表於 2014-4-12 07:56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溫度




  

  

   


     知道那後面一段歷史,心中總有點慼慼,先是趙普與趙匡義爭,不知道中間倒下多少大佬,甚至死了多少人,那些死的人不入流,不會讓史官記於史冊。然後大趙父子三,還有三趙,等等,最後連趙匡義的兒子都看不下去,開始得失心瘋。這個大勢比後面那些開工商的推土機可厲害多了,一路輾過去,天知道死了多少人。

    但現在肯定沒有人會想到。

    宋九也不能想,別以為自己聰明,有金手指,還是不完全的金手指,歷史記得多少?若非看了幾本架空小說,自己恐怕連宋初的一些內幕都不知道。就是這樣,又能知道多少宋朝大人物的詳細故事?這個金手指是不完全的。

    數理化不錯,還要感謝自己在大學時的家教與外侄子,然而將前世的知識,轉到這個落後時代實用當中,會有多難?

    還是裝糊塗吧,自己就是一個散官,一個技術官員,在宋朝技術官員不值錢,事實自己手中什麼權利也沒有。他們又能拿自己怎麼的?裝糊塗,不要捲進去!

    想通了,他開始認真講授,甚至還點名問趙德昭,你有什麼地方聽不懂,請提問。

    呂端暗點了一下頭,他哪裡知道宋九心中想法,認為很正常,皇子來觀學,是何等榮幸,這個小九嚇得有些傻。不過膽子還是不小,自己稍一點撥,就恢復了正常。也很聰明,不然換其他人遇到了那個西洋老先生,未必能學到什麼知識。

    他的想法要向趙匡胤匯報的,這個評價也會當成趙匡胤以後看宋九的一個參考。

    一堂課下完,小女孩子昨天讓哥哥帶出去玩了大半天才回來。這時候老百姓子女多,不稀罕,自己又要忙於生計,因此孩子散放。宋九也散放,讓男孩帶著小姑娘出去玩,只戒告他們不要玩水玩火。

    男孩子叫大狗,女孩子叫小狗,都是這樣,達官貴人家的孩子小名字起得也賤,宋九小名字叫九豬,小時候長得胖,肉多,因為前面死了幾個孩子,父親索性取了一個通俗很「賤」的大名字叫宋九,也就是通久,希望宋九能活下來。宋德那時也沒有想到這個名字給兒子帶了大大的好處,宋九,宋久,趙匡胤立國號為宋,看到這個名字能不高興嗎?

    男孩子叫狗豬什麼的沒事,女孩子叫小狗總有點不大好,宋九想給他們取一個名字,然而老嫗可能因為是北漢人,又可能兒子兒媳死得早,性格變得古古怪怪,沉默寡言,生人勿進,或者說她內心潛意識處看到宋朝京城越繁榮她越仇視,宋九也懶得多事了。

    小姑娘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不在外面玩了,跑回家,看到宋九伸開手說道:「爹爹,抱抱。」

    宋九無奈抱了抱。

    趙德昭愕然問:「承事郎,你成親了?」

    宋九要噴血,這個不要提,一提滿紙辛酸淚,咬牙切齒地說:「殿下,這中間的故事你問你的二皇叔。」

    「二皇叔讓你成親的?」

    「皇子……」宋九說不下去。

    「承事郎,我聽了兩天課,發現這門課同樣博大精深。」

    「殿下,那門課都是博大精深,」宋九淡淡說道。其實心中在說豈止是博大精深,大得沒邊了,深得沒邊了。但不能說儒家不及數理化博大,儒家是哲學,同樣博大精深,只是它們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承事郎可以考慮出幾本書。」

    「出書啊,好貴……」宋九搖了搖頭。到處要錢用呢,比如河洲的虧償,還有一半沒有支付,未支付就不能將地契拿到手,這個總有些不踏實。而且自己那來時間寫出?

    「如果承事郎出書,我願贊助你一臂之力。」

    趙德昭也未必有多少錢,不過贊助宋九出三四本書的財力還是有的,然而宋九說道:「謝過殿下。」

    未明確答應,觀學能裝糊塗,若是共同出書,那裹得就更深,不能答應。又說了一會兒話,宋九始終保持著恭敬又遠之的態度,與趙德昭交談。但有可能宋九今天課講得比較容易理解,趙德昭不但產生了鼓動宋九出書的想法,還聽出了興趣,一直聽到傍晚下課,不是去河堤看,以前他悄悄來到河堤看那幾千人聽學的大場面。而是隨著宋九來到那個試驗房屋裡。

    幾個守值的士兵看到趙德昭,一起單腿跪下行軍禮,當然也不會不放行了。不但趙德昭放行,劉公公放行,呂端放行。

    宋九想想幾個姐姐待遇,心中無言。

    帶了進去,現在主要研究兩樣技術,第一樣正是水泥,這個要感謝他的高中物理老師,這個老師講課十分活潑,經常用一些簡單的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包括現在宋九的授課方法,大半是學習這個老師的。

    其中就講到一些手工水泥的製造方法,好幾種,第一個是石灰爐渣水泥,先用煤燒完後的殘渣,燒結越充分質量越好,將其中的白紅渣撿出來,洗淨,乾燥,磨細,這一條很難了,估計必須等高爐出來後才能得到大量優質爐渣。再用新出窯的生石灰粉化,將生石膏放在鍋裡炒,炒成半水熟石膏,將三種材料按照一定比例伴勻,就成了水泥,若製造標準,能相當於二三百標號水泥的質量。成本會比較高的,但在這時代卻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種就是磚瓦粉水泥,將瓦磚陶洗淨烘乾,砸粹,磨細,石灰與石膏同前面方法處理,合在一起就是磚瓦粉水泥,磚瓦粘土成份越高效果越好,若是粘土比例能達到高點,水泥強度能遠超過前者。或者以白瓷片代替爐渣與磚瓦粉,只要不碰鐵器,能製出白水泥。最後一種勿用考慮,考慮的是前兩種,這種土製水泥優點是抗水性好,耐酸鹼腐蝕性好,缺點則更明顯,成本高,強度低,耐凍性差,凝固速度慢。因此使用時會有很多制約,一是不能在冬天施工,二是施工結束後必須要維護二十天左右時間,三是地面是必須加大石灰用量,燒築樑柱與板時,只能不計成本地添加鋼筋數量。四時能在京城用一用,再往北去,特別燕山往北去,這種水泥就不大適用,但往南去卻是剛剛好。它的質量未必能趕上此時用的糯米粉石灰的三合土,但三合土缺點更多,一是施工時間更長,嚴格標準的三合土成本也更高,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搭配鋼筋,水泥是差水泥,但有鋼筋就不同了,能使建築更高更強更堅固,同時降低自身質量。

    想做高樓,想做高爐,就得要水泥,那怕是這種原始水泥。

    說起來容易,研發起來困難。

    一般來說,它的凝固性只相當於二三百號標準水泥,若是馬虎可能連二百號水泥強度都不到,那個不能用,若是標準嚴格考究,說不定能超過三百號,甚至能達到四百號強度。若能達到四百號強度,只要不修摩天高樓,普通四五層樓房與高爐不惜成本地往下砸鋼筋,都可以實現。

    還沒有下面的技術難。

    無論是冶鐵或者未來燒質量好的瓷器,一個關健因素,那就是溫度。

    想要溫度必須有焦碳。

    這個出現時間較早,似乎在南宋末年就出現過,現在宋九未看到。說簡單也簡單,只要將煙煤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經過乾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就可做出焦碳。

    但焦碳也有好有壞,首先就是區別煙煤種類,長焰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及貧煤六種煙煤,各自製焦情況不一樣,想要做出好焦碳,必須將它們識別出來,再進行搭配。

    然後再進行各項技術研發。

    還有一個問題是宋九無法解決的,那就是含硫量,若是硫含量高,必將硫帶入冶鐵中,鐵質量就會差。以如今條件,宋九怎麼可能做到去硫化,只能說用高爐冶鐵,冶出的鐵肯定比河北那些小土爐子好,另外不會形成嚴重浪費。

    隨著學習的官吏稟報,朝廷漸漸重視,現在不需要宋九買材料,只要宋九一聲吩咐,開封府就會派人將相關材料送過來,替宋九節約時間。還沒有獎勵,這個也少不了,一旦成功,就是朝廷發放獎勵的時候。

    院子裡東西比較雜,不會建造高爐,也不用建造高爐,各種基礎的技術研發出來,高爐也就有了,好一點的鋼鐵同樣也有了。只是火藥沒有放多少,只有幾斤數量用來做講解的,不然後面在試驗,離不開火,火藥放在前面太危險。

    宋九帶著學生搗鼓,趙德昭趴在邊上觀看,不停地詢問。甚至因為年齡小,想要動手幫忙,宋九那敢讓他幫忙,馬上回去,一臉黑炭末,趙匡胤準得與自己急的。

    用胳膊將他擋著,不讓他動手,看可以,問也可以,絕對不能伸出手碰。

    實際在那次炸城牆時宋九就帶著學子研發,這兩樣東西皆有了一些眉目,到了天快黑時,一行人回去。宋九未敢留趙德昭吃飯,那才是真正失了體統。

    然後將四個畫家喊來:「從今天起,每隔兩天可以去御街貼一幅畫。」
mk2258 發表於 2014-4-30 22:20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懸賞





     天空變得慘淡,風聲漸漸呼嘯起來,雲兒也黃了,蔫蔫的耷拉著腦袋,無力地在天空中慢捲著。

    難熬的冬天就要來到。

    宋九買來許多木炭,分的心太多,授課時間也少了,本來宋九想放一個三九假,從二九放到四九末結束,燕張二人不同意。這個冬天還得要授課,宋九沒辦法,只好買來許多木炭。似乎從徐州那邊找到了兩處煤礦,不過儲藏量不大清楚,想要開採也不是很容易。另外就是火藥的問題,這個必須由朝廷來生產。接著一個問題接踵而來,那就是制度。

    新技術將會引起一系列的變革,例如鐵礦石必須統一冶煉,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到處挪小爐子,私人成本也不可能實現做高爐,還有火藥的配製使用。

    無論是宋朝此時的「配額制」,或是以後的二八分制,都不大適合。

    用什麼樣的制度,君臣還在考慮,也要看,若是宋九真的能將好鋼好鐵弄出來,制度必須全部改革。

    因此徐州那邊的煤礦還在勘探。

    河北山東的一些煤多在山區,運不出來,宋九這個冬天只能繼續用木炭取暖。

    幾車子木炭運來,宋九喊學子過來,將木炭搬到雜物間。

    一個衙役進來,說是趙匡義喊他去開封府。

    宋九來到開封府,趙匡義是在偏廳接見他的,首先就問:「你那個河洲怎麼賺錢?」

    畫子一張又一幅貼出去,是在御街的另一面。這件事在京城引起轟動,比范質死還要轟動。范質死了,趙匡胤悲歎,錄其子,但他一死,背後會引起一系列的政治洗牌,這是明面上看不到的。前三張是書院的畫,又佔了三張,意思一是碼頭,二是書院,這是替朝廷辦事的,以免讓一些窮儒不高興,找自己的麻煩。

    依然是遠景圖一張,近景圖兩張,但與河中這個私人書捨不同,那是正規教育,一年級六班,每班不得超過五十人,現在一班六十七個人,太擠了,二年級五班,三年級四班,考慮到一些學子等不及三年,一年發一次畢業證與結業證,只是會標注那一年級畢業的,還有兩班,一是學士班,一是碩士班,前者是兩班,後者只有一班,屬於培養真正學者的地方。四層樓,每層七間房屋,餘下的房屋當成資料室與先生辦公室。

    不僅有教習室,還有食堂、圖書館、寢室、操場、球場,一些假山與風景區,以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苗圃與試驗區,面積也不小,佔地一百多畝。環境優美,風景秀麗,還有一些古怪的建築。總之,一切為了美化,所有的建築都會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包括寢室,上下四間床,還有寫字桌,以及梳洗地方。

    出來後,朝廷正頭痛以後太學怎麼建造,有人幾乎不顧廉恥,差一點請宋九用這個書院做樣本,替朝廷設計。

    但這個教室出來後,能明顯看到一樣東西,琉璃,確實就是琉璃,好大塊的琉璃,居然用它做窗戶,還是大窗戶,這得花多少錢啊?

    現在九成以上的百姓認為宋九是做不出來,若做出來了,以後會因為將子女送進去學習而擠破腦袋的。

    然後往東去,第四幅畫是金鋪,只畫了一個漂亮的外形,內部未畫。宋朝也有金銀彩帛鋪,交易量很大,一筆交易量能達數萬緡錢,往後會更大,能出現幾十萬緡上百萬緡天價的巨額交易。以為就是這個,有汴水與碼頭之利嘛,很正常的想法,那是錯的……

    金鋪之後的第五幅畫是高檔商業區,畫了許多美輪美奐的商舖,地上鋪著一種古怪的石頭,並且入口處明確標注,入內者必須在水池內將鞋上的泥巴洗乾淨後才能進去。金鋪就在商業區末尾河畔地帶。也未畫具體的小圖。想來裡面賣的都是昂貴商品。再往東去,緊鄰著歌劇院是體育館,這一回畫了小圖,同樣是奇怪的建築,幾十道古怪的柱子撐著巨大的頂棚,那個頂棚類似倉庫頂棚,不過更龐大,下面有五六千個座位,擠滿了人,正中是一群人在草地蹴鞠。小圖則是畫著一些高難度雜技表演與大型歌舞表演,還有其他的一些運動項目,射箭、跑步、跳遠以及一些其他的球賽。

    到了這裡,河洲地勢開闊,不再是一個三角形,而是不規則的四邊形,在碼頭與南邊娛樂區之間,還有大片空地,是普通商業區,也就一幅畫,無數個商舖,還有一個小瓦子,讓遊客能停下腳步就行了,瓦子規模不是很大,況且河洲上到處都是好玩的東西,也不需要那麼大。

    第八幅畫則是廣場,在書院的北邊,正中一個紀念碑,長柱形,上面豎立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碑上三個大字:快樂島。還有餵養鴿子的廣場,以及養著其他一些動物的小園子,皆不是很大,接著就是許多花草樹木。快樂島未必,銷金窟倒是必然。

    第九幅畫則是佔地面積最大的地區,高檔住宅區的遠景圖,近百萬平方米,邊上還有小圖,整個河洲的排污工程示意圖,日用廢水排向汴水,或者用車子拉走,一些如廁的東西則利用地勢,架河下管道,排到南汴水南岸,供百姓當莊稼的肥料。第十幅畫是一個大圖加各個小圖,有一分地,二分地,五分地與一畝地四種建築,不管大小,都有小園子,整個住宅區就著汴水切割,溝渠環繞,裡面又種上蓮花以及一些好看的水景植物,還有一些公共設施,以及活動場所,不但房子美觀,風景更美觀。大圖則是整個河洲鳥瞰圖。

    若真的將河洲變成這個樣子,那幾乎如同人間仙境,皇宮也不行啊,能有這麼多吃的喝的玩的樂的?不知道能不能造出來,若能,都有些有錢人想購買一兩棟房子。

    但所有人皆知道這個房子一旦造出來,會很貴,貴得無法想像。

    不過有的人更清楚,實際無論宋九怎麼賣,靠房子是賺不到多少錢的,無他,基數成本太高,京城一畝地的豪宅也不過一兩千貫,而宋九僅是交給朝廷的錢,就達到一畝地一千貫。還有那些建築材料呢。

    然後靠賣門票?或者直接經商?

    不說成本多少,就那四百多萬貫,也像一個大山壓著。趙匡義能理解宋九為何講了兩次疏浚汴水,要取泥!河洲許多地方地勢太低,但將疏浚汴水的泥巴運到河洲上,河洲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就將高度撐起來,也不用害怕汴水發洪災了。然而這個錢從哪兒賺?

    宋九哈哈一樂,說道:「二大王,那二十幅圖你也看過了吧,比如那個體育館,這個是要賣門票的,可是我朝娛樂所在一般都不收費,收得多必引起百姓反感,士大夫嘩然,它只會根據位置不同,收取十文到一百文幾種門票,以十文為主,體育館做出來要維修,還有僕役的薪酬,參賽者的獎勵,這個門票是不夠的。」

    趙匡義點頭,有的他還真想到了。

    真正能賺錢的怕是那個正店與遊樂場,商舖要麼租,租金能值幾何,或者自己經營,做生意未必會一定賺錢的,本錢更大,因此才不解。

    「二大王,但若開博彩呢?」

    「什麼博彩?」

    「就是以參賽隊伍開輸贏,吸引百姓下注。」

    「斯文掃地!」

    「二大王,何謂斯文掃地,那只是一種經營方式,沒有它,百姓照樣玩著花樣賭博,就是燕博士與張博士那樣方正的人,偶爾還開兩個小賭,賭幾個小錢。只是它將賭博商業化,並且未來會化為稅務為朝廷所得。」

    宋九拋出來,就是借趙匡義的嘴傳出去,知道它會賺錢,就有人會投資入股,有了錢,慢慢一棟棟建築建起來,房子才能賣出去,本錢也就來了。反正時間不急,有十年時間,足以將河洲建設完畢。還有一個背景,那就是宋朝大臣多經商,也賭博,雖朝廷禁止過,不管用,朝廷在下令禁賭,宰相章得像卻與楊億、李宗諤那邊在豪賭,一夜輸了三十萬,第二天又來,贏了一奩金,第三夜又輸了。最大豪賭是趙旦與趙頊賭打球子,趙旦輸了,繼續執行新法,趙旦贏了,停止變法。結果趙旦輸了,繼續變法。無法禁。

    宋九說的商業區,交稅是借口,實際是公開化,合法化,反正也禁不了,不如疏導。自己賺錢,朝廷也得錢。現在暫時還未下禁賭令。

    趙匡義感到很不安,走來走去。

    宋九道:「二大王,治水是疏好還是堵好?臣也只是一個微臣,這段時間累壞了,小小地為自己,更多的卻是朝廷得利,想臣做范相公,也勉為其難吧。」

    這才是關健,如果宋九一點動力都沒有了,那能如此拚命?

    趙匡義啞然失笑,道:「聽說那邊的事研究得差不多?」

    「算是差不多吧。」

    「試驗的地找好了,在陳留縣西北,離東水門僅二十幾里路,你什麼時候過去?」

    「讓臣過去,朝廷必須準備一些物資,」宋九討來筆墨紙硯,寫下一連串物資與數量後,又說道:「另外還給臣幾天時間準備,這一去會是很長時間,臣必須準備一些教材,讓學子自學。」

    「學騎馬吧,不遠,有官道,騎官會很快的。」

    「就是騎馬,臣也要學幾天,不然騎不來。」

    「好,我給你幾天時間,但事關重大,不可兒戲,」趙匡義又看了看清單,不由皺眉頭,上面的一些物資會花許多錢帛的。

    「臣知道。」宋九告退,實際趙匡義不催他,也得要抓緊了,一旦冷下來,其他的無所謂,那個高爐就別想了。朝廷十分重視,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向那塊鹽鹼地,宋九卻讓人在相國寺、潘樓前貼出幾張告示,尋找一種寶石,樣式寫得含糊,只說了很透明,再寫了一個標誌,那就是可以用它來輕易地劃開琉璃。若有,願出相當於寶石十倍的價格購買之。許多人未想到,琉璃有什麼堅硬的,只有少數人才想出來,這是劃,不是摔。這個東西似乎中國也有出產,不過現在肯定沒有,要有是天竺,若沒它,接下來有點不大好玩。
mk2258 發表於 2014-5-14 22:45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七章 高

   

  

   




     宋九暫時未去,那些學習過的二十名官吏先去了,至少學過,研究過,宋九也叮囑過,他們是半個內行人。

    宋九帶著學生研究另一樣東西,先用高價請來三個宋朝燒琉璃的工匠。宋朝燒琉璃的作坊還不少,但從開始時就走錯了道路,因此燒出來的是真正琉璃,而非是玻璃。有的作坊效益好,有的作坊效益差。

    不過相對而言,他們都有了些實踐基礎,只是偏差了研發方向,宋九三個老匠人請來,付了高薪,簽訂了高額賠償的保密措施,但後面獎勵也十分驚人。然後在屋後又蓋了一個院子,院子裡建了一個土窯。

    宋九未提交,也沒有人提出來要他交。甚至大半人對他能否燒出大塊琉璃感到懷疑,宋九學問來自那個西方的老師,能燒出琉璃不奇怪,但大食那邊燒了多少年,也未看到過大塊琉璃銷到中原。

    那會關係到他畫上的美麗房屋能不能造出來,是一種奢侈品,與軍用民用關係不大,可能會有人在成功後垂涎,但也不好意說出口。況且能否成功還是兩回事。

    趙匡義撥了一匹馬讓宋九學騎。

    會騎馬是一件好事,這時代速度太悲催了,只有騎馬是最快速度。宋九抽空練習,摔得鼻青臉腫,終於能勉強騎著馬小跑,還是不能疾馳。可宋九不知道,趙匡義讓他騎馬是有原因的,趙匡胤與趙普說了一句話,南方……

    幾天後,宋九順著官道奔向那塊鹽鹼地。離東水門不算太遠,就在開封縣與陳留縣交界處。

    整個開封地界土層多,土質劣,多屬於黃河沖刷下來的細沙,鹽鹼地到處都是。但百姓也有百姓的辦法,朝廷有朝廷的辦法。種莊稼不適合,能適合種果樹、桑林,天氣涼爽,適合蓄牧業,朝廷能用來做優良的牧監。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引黃河水繼續沖刷,水退後會有大量淤泥留下,那麼瘠地會變成沃土。

    這個宋九知道,但現在宋朝不是缺地,而是缺人,河北那一行,讓他觸目驚心,相州磁州離京城並不算太遠,居然空曠如此。他更不想多事,提都不會提。

    騎著馬,趙匡義給的馬不錯,一匹上等烏雉母馬,長了七八年,比較通人性,性格溫順,不然這幾天練習騎術會摔得更慘。若騎著它上陣殺敵,恐怕馬速跟不上,用來做普通的座騎,卻是最佳不過。

    來到工地上。

    很多人,一千多號人,到處都是官兵與工匠。遠處是幾個窯爐,燒磚頭用的,中國很早就有了燒磚歷史。但成本比較高,在宋朝出現了一些用煤燒磚的土窯,設計皆不合理。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南宋,磚瓦仍然很貴。

    宋九未來就打了招呼,進行改進,先將許多磚窯工匠喊來,然後根據朝廷送來的如今窯洞形式,與後世記憶中磚窯形式進行對比。設計了八個土窯。

    想燒好磚,一是窯的構造,二是溫度,三是土質。

    先看那種窯洞設計最佳,這個容易比較,相同的土質燒磚,燒出一爐磚對照後就能得知。再試驗溫度與土質,宋九到來時,答案已經出來,只有兩種窯洞設計最為合理。

    實際憑借這一條,已讓朝廷心動。

    木質房冬暖夏涼,可是易遭蟲蝕,乾裂風化,必須要時常維修,又容易著火,像好一點的房屋多是磚瓦與木頭混合使用。皇宮宮殿如此,宋家房屋如此。至於普通百姓,那就是泥巴牆茅草頂,頂多是瓦頂,牆壁還是泥巴牆。唐朝名相宋璟做地方官看到城中因為木頭房易燃,改成磚瓦房,背後花了多少錢帛卻沒有銘載於史冊。磚瓦成本太貴了,並且許多磚瓦質量也不過關。

    技術出來,花了一筆不菲的錢,還動用了兩百多名力役與近百名工匠,三司官吏一邊痛惜錢帛,一邊也記住了一個新名詞,試驗。但不代表著結束,高爐用磚與建房子用磚是兩樣的,必須用耐火磚,粘土磚、高鋁磚、剛玉磚,後面兩種不想了,想的是前種,得用高粘性粘土燒出粘土磚。不但高爐,焦炭爐更需要耐火磚。

    這個用錢不多,接下來才是花錢的。

    幾個倉庫,有許多人正在官吏帶領下製造水泥,宋九要求是寧缺勿濫,水泥質量也許不差,但導致浪費更重,成本也更高。造好了,放入倉庫。還不是花錢的地方,最花錢的地方是高爐。

    高爐有了水泥還不行,不是那種高標號的水泥,想要堅固必須使用大量鋼筋混凝土結構。現在拉絲技術如此落後,那有鋼筋,只好笨辦法採用百煉鋼的方法十煉九煉,將鐵打成鋼,再慢慢拉成各種粗細嚴重不勻的鋼筋鋼絲。但是暫時的,一旦正式這個鋼廠上馬後,就會得到大量鋼製品。這一條是最花錢的所在,若非宋九弄出火藥,又讓大臣看到威力,估計朝廷根本不會同意。

    還有準備一些河砂,以及用火藥炸出來的堅硬石子。

    這才是一個大工地。

    宋九到處看了看,先是看了看各種材料是否合格,宋九也知道朝廷花了不少錢,但這是魚與水的關係。沒有朝廷支持這個人力與物力,私人根本就辦不到。若朝廷不支持,朝廷也得不到這個好處。

    迅速開始組織人手建高爐,天漸漸更冷了,早上起來外面都開始結了一層厚厚的白霜。但人多,足夠多,先是挖深坑,打下牢固的地基,再用木排搭成腳手架,用泥袋充塞進去,搭成一個十六角形高台,一直向天空豎起。高台近二十丈,幾乎超過了六十米。再將幾百根特製的粗鋼筋依著高台豎起,從下面開始往上面扎鋼網,一共十六層。宋九害怕高空作業,人會出事,讓官吏征來大量乾草鋪在高台周圍,真派上用場,有一人不小心摔了下來,落在乾草堆上,只受了一點兒輕傷。一輕傷一死那是不同的,與這件大事相比,人命不值錢,但有人死了,不吉利,也會讓上面的工匠擔心,這時候工匠還不習慣於高空施工,有一個膽小的工匠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居然嚇哭了。

    十六道立柱,十六道橫柱,再拆掉腳手架,在外面重新搭上腳手架,開始鑄澆混凝土。

    另一邊還有事務,第一是大風箱,大型高爐必須有強力的鼓風。宋九很早就在那個房屋裡做了一些試驗,在未動工之前,就在實物研發。一是將現在的風箱從長形改成圓筒形,壓縮死角,風壓足,不漏風。二是多孔鼓風。三就是利用汴水這段河流湍急特徵,製作行式水輪鼓風機。這是宋九前世跑到歐洲驢,僥倖看到過的,他記憶力好,又好奇,當時問了原理並記下。前世學到的知識多,看到的知識也多,但有許多是決對派上不用場了。朝廷也有人,當時看到便說了一句,我朝也有。宋九奇怪,後來那個官員又說不一樣。那肯定不一樣,宋朝的水力鼓風機落後多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從試驗室裡將它實用化,大型化。

    最後便是關健的,鋼。

    灌鋼法是一個進步,但無論是熟鐵往生鐵裡灌,或生鐵往熟鐵裡灌,有兩個問題無法解決,當時宋九差一點慘叫就是這個原因。一是鐵水不是很好的滲碳劑,二是地球重力,鐵水熔化後會向下流,冷卻後鋼坯下部含碳量高,上部則含碳量低。要麼反覆灌,那麼它的塑性會變得很差。因此往明朝去,又進一步改進,有泥封鐵灌鋼法,還有蘇鋼炒鋼法。天竺還有印度坩堝煉鋼法。

    這三種方法宋九不知道,就是知道了弊病還是很多,其實知道了原理,也不是那麼複雜。主要原理就是使鐵含碳。有了高爐,便有了質量好的鑄鐵,沒這個又不行。轉爐煉鋼在這時代是不切實際的,但有辦法。有了質量好的鑄鐵,再建造一個大型滲碳窯,在窯內用熟鐵棒與木炭交替疊裝,一定要用木炭,不然中國的煤會含有大量的硫,碳滲透了,硫也滲透了,一旦含硫量超標,就是鋼也是不合格的鋼。然後起爐火保持四到七天高溫反應滲透,出爐後鍛打減厚,去除雜質,就是優秀的鋼,至少比現在除真正百煉鋼外任何鋼都優秀。並且宋九最看重它的地方就是量產化,大型量產化。

    隨著工程進度加深,朝廷這時候也陷了下去,宋九要什麼有什麼,最多時幾乎派來兩千多力役參加。

    其實宋九擔心的硫,用了焦碳冶鐵,比以前那種真正用煤冶鐵煉鋼含硫量最少減了一大半,除非用木炭,但木炭冶鐵弊端更多,特別是溫度根本跟不上去。

    不斷地出現問題,不斷地浪費,也不斷地修正。如果宋九不親自坐鎮,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麻煩。

    天氣越來越冷,因為這種水泥抗寒性差,凝固性慢,宋九讓人在四周將石炭燃起,升起一堆篝火,強行將周圍地區溫度升高,最後隨著高爐越來越高,又在周圍砌了八個高台,高台上再度生起篝火,強行升高空氣的溫度。效果比較差,但提高五六度氣溫還是能實現的,對這種水泥有這五六度與沒有又會是兩樣。

    錢用得三司與內藏庫官吏心驚膽戰。

    但高爐一天天成型,接著搭更密集的腳手架,砌磚頭。一層層砌上去。因為水泥沒有完全凝固,裡面的木頭泥土高台未拆,那將等高爐全部凝固了,慢慢地將它們弄出來。

    人多力量大,一個月後,就在汴水起了一層融冰時,一個古怪的煙囪終於立在汴水河畔。

    毛竹搭的腳手架還不敢拿,爐裡面還要建造一些佈置,四周的煤炭篝火同樣也不敢停,但開始將裡面的泥巴與木頭往外吊運,高爐理論上是竣工了。

    離京城不遠,於是趙匡胤帶著大臣過來觀看。

    不是宋九稟報的,實際要看最好還要過十幾天,高爐出鐵,然後再煉鋼,冶出好鐵,煉出好鋼,再來看,不知道用了朝廷多少錢,但想來不會少,甚至他那個正店的錢也早用下去了,但看到成果,就會覺得這個錢用得值。

    浩浩蕩蕩大隊人馬過來,宋九與諸官吏迎接。

    大家抬頭看著高爐,腦海裡只有三字:高,好高!
mk2258 發表於 2014-6-13 23:26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八章 第一個上鉤的魚


  

   

  

   




     實際宋朝有了一些高建築,有幾座高塔也達到了六十多米,傳說中武則天在洛陽建明堂,高度達到三百尺。不知是真是假。但它不是塔,不是明堂,不是高樓,視覺上會讓人感到更高。

    有的官員看著它,心中百味雜陳,心想,真造出來了?

    呂餘慶很擔心地問:「宋九,它會不會安全?」

    這個人站在下面都要抑著頭才能看到頂部,又不是很大,呂餘慶十分擔心它會隨時倒下,但不能直接問,只能委婉地問出心中的疑問。

    「呂相公,它絕對安全,最少能屹立百年之久,若有問題,我就是擔心磚會開縫,那問題也不大,可以用石灰補上。牢固性不是在磚,其實沒有磚,它也可以屹立不倒。用磚原因是封閉性。」

    「沒有磚也會沒事?」

    「呂相公,沒有磚反而會更牢固,它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就這麼一個大爐子,三十二道鋼筋混凝土,若沒其他原因,屹立五百年也可以實現。」對這個大家顯然不懂,宋九也不想多談,又說道:「要麼技術上以後會陸續的發現一些小毛病,但臣想來縱然有毛病,也不會太大,以後可以陸續地改進。」

    這是事實。

    能改動的也只是一些小地方,估計在三四百年內,再無他人敢對這種冶鐵煉鋼提出大的變動。除非是奇跡降臨,再來一個學問更好的穿越者。但宋九說這話還是有用意的,有了這話,只要宋朝需要鋼鐵,他就會很安全。

    趙普問道:「它一天能冶多少鐵?」

    宋九心中計算了一下,答道:「因為技術限制,大約能生產五六千斤吧,不會超過一萬斤。它還有一個缺陷,一旦開爐,最好不能長時間熄爐。」

    宋九說的還是實際話,精確計算那是不可能,只能大約計算,高爐也不算小,但這還是落後科技情況下的產物,做不到蒸汽機鼓風,做不到封閉式爐頂,做不到燒結原料添加熔劑,甚至本身技術還有一些不完善之處,還有中國的鐵礦多是貧鐵礦,非是富鐵礦,日產量大約會在三噸,頂多在四噸,再多怕是不行。

    但說完後,他不由搖頭笑了起來。

    其他人一起苦笑。

    宋九說的不錯,這麼大高爐,不知道朝廷花了多少錢帛下去,人力沒有計成本了,若計更高。它的產量是可憐,後世高爐日產量幾百噸上千噸的都有,這點產量算什麼?

    但是整個宋朝課鐵量也不過兩百萬斤,若保持它不能熄爐,那麼最少要將整個宋朝七成鐵礦石運來冶煉。想到這裡,宋九忍不住彎下腰,失態大笑起來。

    這會讓宋朝君臣很頭痛的,第一個是如何運,第二個那些小爐子怎麼辦,真正的動發一牽千鈞。

    「為什麼不能熄火?」趙普問。

    「真熄火也沒事,但因為每次開爐都要預熱,會增加許多成本,而且經常性熄滅,冷熱不均,對爐體也有傷害,想要安全,必須保持低溫空燒,特別是那個焦爐,雖不及高爐高大,它一旦開工,更不能熄火,否則爐體會真正因為冷熱不均產生開裂,從而爐體暴廢。而且因為受熱易膨脹,它需要護爐,壽命也只有二十年左右。高爐也是如此,不會倒塌,但使用久了,會因受熱膨脹扭曲,最終不能使用。但有了大量鋼材,技術以後會更成熟,相比於節約的成本,與大量優質鋼鐵,這個建造成本十分低廉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薛居正道:「宋九,為何你不早說。」

    這個麻煩大了,得立即運來大量鐵礦石,不然急運,那可能滿足高爐的需要?

    「薛相公,有火藥,還怕得不到鐵礦石。我教了他們許久,該大量製造火藥了。宋朝鋼鐵飛躍會從此而起。」宋九說得正氣凜然。

    實際這三樣事物出現,意義非同小可。只是重視的人不知道究竟,知道的宋九根本就不往那方面想,只想著一旦開工,自己以後可以得到許多勉強合格的鋼材。

    「小子,那你也要早說啊,」李崇矩大喝道,幾個宰相還好一點,你小子不是坑我嗎?

    「李司使,你看我忙得,那有心思想那麼多?」

    真不能怪宋九,確實忙,這半年來都忙得團團轉。君臣一行看了後匆匆回去。要做的事很多,先是大肆製造火藥,不但調回去一些學習過的官吏工匠,還將宋九二十一學正在研究玻璃的學子調到火藥作。

    別弄玻璃了,國家的事要緊。

    人手緊啊,不僅要製造火藥,還要到各礦上做指導,就這四十幾個人懂,其他的人都不懂,萬一出事了怎麼辦?

    然後將配額制度改進,大多數坑礦收回,主要就是鐵礦與石炭礦,由官府經營,再調派罪犯做礦工。恢復到唐朝的制度,這肯定是不行的,第一個會不人道,第二個官員一插手,貪污受賄的事必然屢屢發生。制度還要改,但時間緊迫,不得不將換回這種落後的制度。

    其次是立即將大批石炭與鐵礦向新鋼監調動。

    從東府到三司,忙得雞飛蛋打。

    宋九也在忙碌,實際它的產量很可憐,年產不到千噸,儘管這幾乎是宋朝八九成上的課鐵產量。但數量確實小得可憐,一艘大江船就將一年產鐵全部裝走。

    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煉焦到冶鐵再到煉鋼,這是一條龍式的生產,必須有許多配套的設施,還是離不開宋九指導。

    然而來觀看的遊客也增加了。

    高啊,一起過來看稀奇,並且離京城也不遠,若是起早一點,走過來看一看,回家天還未黑,正好是慢騰騰一天路程。於是許多人過來看熱鬧。有聰明人就想到一件事。

    宋九那些房屋看起來很古怪,許多人認為它造不起來,難度大,還有就是玻璃。玻璃似乎正在研發,現在這個特大號煙囪造出來,那些房子還會成問題?

    房屋不成問題,那個河洲就會有無限商機。而且賭約內容知道的人不多,知道的也不敢亂說,不知道背後還有一個四百萬。這就讓人會胡思亂想。

    但第一條上鉤的魚出忽宋九意料之外,不是常與他廝混的那群二世祖,而是從未打過交道的三個衙內。

    他們名氣也許不大,可他們父親名氣卻是很大,兩個是石守信的兒子,石保正,還有他才十歲的二弟石保吉,跟著來玩的,另一個是趙匡胤妹夫高懷德的兒子高處恭。

    宋九不是才來宋朝的雛哥,也常聽一些衙內談論軍中將領的情況,因此知道他記憶中的演義高家將是不對的,高懷德後代很有可能默默無聞,倒是軍中另一個將領高瓊開始脫穎而出,一個是常山人,一個是蒙城人,不是一家人。以後鼎鼎大名的高家大約就是高瓊這一脈。具體的宋九也不清楚。

    據坊間傳三年前,趙匡胤用趙普計,將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大將召來,杯酒釋了兵權,罷軍職,遙領節度使之職。宋九隱隱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也沒有那麼簡單。

    但三年前確實釋去了近十位大將的兵權。

    趙匡胤對他們不錯,大肆賞賜,也官封他們後代,例如這個石保正,十四歲就蔭補供奉官,第二年遷尚食副使,是柴榮封的,與趙匡胤無關,趙匡胤釋去石守信兵權,召功臣子弟詢以時事,保正年最少,應對明白,奇之,拜如京使。實際是給石守信面子。

    釋去了兵權,賜其富貴,於是這些將領開始大肆斂財,石守信短短幾年,積累了龐大財富,據符昭壽評價家資巨萬,搞不清楚有多少錢了,於是在洛陽興修了一個奢侈的崇德寺,但管家做得不好,利用主人威風,募民輦瓦木,驅迫直急,又不給工錢或剋扣工錢,百姓不服氣,於是鬧到洛陽府,朝廷也不過問。

    高家同樣不差錢,高處恭是高懷德前妻的孩子,她死得也早,趙匡胤兩個姐妹,大姐同樣死得早,小妹與米福德成親,不幸夫亡,趙匡胤想到了好兄弟,從中湊合,讓他們成親。但不可忽視趙匡胤這個小妹,那可是用擀面杖攆趙匡胤的猛女。她嫁過去,高家還能差錢用嗎?

    而且兩家消息比較靈通,權利不能多想了,只好往錢上面想。於是有了三人一行。

    不過幕後還有故事,非是宋九能想出來的了。

    僕人帶著石保吉在玩,石保正、高處恭與宋九坐下來了聊天。

    僅是聊了一會,石保正主動往河洲上面引,問道:「九郎,那個河洲上造起來要不少錢嗎?」

    「是啊。」

    「不知……」

    「我會募一部分契股。」宋九開門見山說道。

    「如何募?」

    「有錢就可以加入,不問門第。」

    石保正踱了幾步,問:「不知我可能入股?」

    「能啊,不過我申明在先,我的契股是六百萬緡錢,不知大郎能出多少錢帛?」

    「什麼六百萬緡!」石保正急了,這不是瞎扯蛋麼,整個京城也沒有那一戶人家能拿出六百萬緡的。

    「不相信,你們可以托你們父輩問陛下與二大王,一是朝廷錢,二是技術入股,我說六百萬緡是少的,」宋九道。六百萬緡也能說,若從技術來說,六百萬緡也不多,若從他欠下的稅務來說,又太多了,那是往後拖,是四百多萬緡,但忽視了貶值與利息,以一年百分之十的年息計算,實際此時只需付出四十幾萬緡,就是不包括利滾利,也只能算是六十幾萬緡,也就是低息年百分之十的利滾利只要四十萬緡就可以將未來四百多萬緡交齊,不滾也只要六十幾萬緡。

    不過這種算法比較繞人,也只有宋九才會這樣算,普通人根本繞不進去。

    「朝廷錢?」

    「是啊,與契股不同,只要投入,以後就等著分紅,我以後每年要償還朝廷的欠債,還有,它是十年開發,真正不盈利的是橋、書院與碼頭,那個款子由朝廷來出,其他的都會盈利。先前投入那怕是一百緡,每年盈利分紅,到最後能滾成幾千緡,但因為我的契股複雜,不會跟著滾,越早投入越划算。」

    「難道朝廷會借錢給你……」高處恭問,除了朝廷,那家會借這麼多錢給宋九?

    「天機不可洩露,再說一件事,它只有五十年期限,除了那些住宅是永久賣給百姓外,五十年後會全部交給朝廷。」

    「五十年啊。」

    「石大郎,五十年就偷著樂了,我本來以為只有三十年四十年。」

    「此話怎講?」

    「我只說三件事例,第一件事就是賭博,京城有幾戶百姓不賭的,大戶人家一年賭上幾千貫不算多的,平民百姓也有幾緡錢的賭博,京城這麼多戶人家,還有許多外來的客商,這個數字會有多大?你們都是消息靈通的,我其中有一個體育館就開了博采,僅它一項收入一年會有多少?我再說正店,那種環境,那種建築,那種設施,不僅有美食,未來還會有美酒,一年能賺多少錢?我再說琉璃,你們也看到了一件番琉璃,做工精細一點能售價多少?而我研究的會更好,體積更大,它一年又能帶來多少錢?還有更多,那個金鋪更是一個銷金窟,還早,以後我必將與朝廷聯手,不然朝中大臣能因為眼紅將我撕吃了。再說那個上天的玩意,我一人收費五百貫或一千貫,合理吧。」

    兩人噎死,高處恭道:「這麼貴還說合理?」

    「獨此一家,能上天,能從天上往下跳,我收兩千貫也行,愛上就上,不上有人會上。」

    「那個真能上天?」

    「二十天後你便能看到。總之,它全部落實下去,一年賺的錢將堆成金山銀山,不僅五十年,我怕三十年後就會自動多交朝廷的錢,否則都保不住它。而且你們聽了六百萬緡錢數量很大,但不知道這個滾字,那怕你們投入一萬貫,今年是一,明年是二,後年是四,大後年是八,然後是十六,三十二,十年滾下來,會是幾十萬本金。不會是你們一家兩家,將來會有無數家往裡面砸錢買股,我的股契會被逐漸稀釋,最後連一成都會不足,又要交還朝廷的龐大的債務,過不過份?」

    這樣講,宋九六百萬緡契股就合理了。

    實際中間又繞了繞,滾起來是對的,關健滾到最後,哪裡需要這麼多本金,都是二世祖,誰怕誰啊。宋九股份必然稀釋,也不可能稀釋到百分之十地步,但這都是有些繞人的數學題。也許宋九大規模教育,十年後學數學的人多了,才不會被繞進去,現在還不行,沒有幾個人能徹底想明白。

    石保正與高處恭對視,以他們的家產,拿出一萬緡兩萬緡不稀奇的,若是如宋九所說,十年後能滾成幾十萬,那也能說可觀。雖不及宋九股份多,但一個需要償還朝廷債務,一個不需要償還,性質是兩回事。而且那些古古怪怪的名堂,也離不開宋九。有權也不行,自己沒能力變出來。

    石保正站起來說道:「打擾九郎了。」

    說完三人帶著家僕匆匆回去,不過宋九看著他們的背影,心中想到,魚兒基本上鉤了。
mk2258 發表於 2014-8-4 21:39
一品富貴 正文 第六十九章 神奇(上)



   

  

   




     石高二人回去,他們家背景雄厚,高處恭的繼母就是皇上妹妹,可以直接進宮問究竟。就是妹妹,趙匡胤也不好說出打賭的事。說得含糊,宋九是答應過交四百零幾萬緡給朝廷。

    那就對了。

    實際看到宋九砸了許多錢下去,聲勢弄得大,但只看到宋九在造聲勢,也不提錢的事,河洲百姓地契的錢才給了不足一半,宋九也不從與他打交道的一群衙內手中套白狼,趙氏兄弟也蛋疼了。除博采讓兄弟倆不置與否外,其他的他們也希望出現,京城美麗也是他們光彩,況且以後歷歷數數交納那麼多稅務,無異也使朝廷增加一筆收入。不過現在這個收入兄弟倆漸漸看得淡,看重的是各種技術。只有這個河洲成功發展下去,這個貪財的小子才有動力源源不斷研究,朝廷才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技術。

    於是兄弟倆不約而同在背後替宋九造了一些聲勢,這才有高石二家動心,開了頭。

    仍沒有真正投入,要看,看宋九是否能將人送上天,能,再加上火藥,這種新鋼,河洲上一切都有可能,那時候可以入股了。

    宋九也知道,暫時沒有多想,甚至都很少回去,寫了一些教材讓學子自己自學,燕博士與張博士看得急,又不好說什麼,心中想著是否要再延長學期。宋九還是以這個鋼監為主,實際它還是一種原始的鋼廠,技術水平只能相當於歐洲十六七世紀的水平。也許技術含量不高,可交給一個人來主持,那一個人都會累。

    不過未來河洲上的事會更複雜,這個錢也不是那麼好賺的。

    十天後,拿下腳手架,裡面的木材與泥巴也掏空了,但裡面還得佈置,過了四天,才開始預熱。天氣更冷,汴水開始正式結冰。宋九這幾天就在幾個窯爐邊轉,害怕他這種水泥會出現差錯。還好,也許是四周升起了篝火,維持了溫度,也許它的抗冷性比宋九預期想得要好,也許還未到最冷的時刻,總之未出什麼問題。

    中間陸續有許多官員過來察看。

    正式冶鐵後,趙匡義又趕了過來。弄了這麼多事,花了無數錢帛,一是鐵,二是鋼。鐵是關健,沒鐵就沒鋼。

    離出爐時間不遠,趙匡義看著宋九臉色,沒有再問。那是自信而又有些小驕傲的臉色,問了又得蹭臉向自己討價還價。淡淡說了一句:「宋九,你會不會製造木車流馬?」

    這件事宋九也聽說了,來觀看的百姓多,包括一群無所事事的衙內,也包括王全斌的孩子王審鈞,從他們嘴中宋九得知了許多朝廷的情報。開始時後蜀官員張廷偉對知樞密院事王昭遠勸說,王昭遠信其言,勸後蜀孟昶派孫遇、趙彥韜、楊蠲帶蠟彈帛書去北漢,約北漢共同出兵伐宋。三人扮成商人,大搖大擺還繞了一些道路,來到東京城,然後再準備去北漢,這時候趙彥韜不知是怎麼想的,也許看到宋朝比他想的強大,也許是同姓趙,暗中將此帛書獻給趙匡胤。又有一個四川醫官叫穆昭嗣擔任朝廷翰林醫官,趙匡胤看到帛書後將穆昭嗣喊來問四川情況,穆昭嗣答道:「荊南即西川、江南、廣南門戶,今已克此,則水陸比可趨蜀。」又得此帛書,趙匡胤大笑道:「吾西討有名矣。」

    你們想對付我,那不怪我要對付你們,這就是出兵的大義。

    讓王全斌為主帥,崔彥進為鳳州路副帥,王仁贍為都監,劉光義為歸州路副帥,曹彬為都監,沈義倫為轉運使,曹翰為西南轉運使,兩路六萬大軍準備進伐後蜀。為懲李處耘之戒,又下詔有能鄉導大軍,供餼兵食,率眾歸順,舉城來降者,當議優賞。行營所至,毋得焚蕩廬舍,毆掠吏民,開發邱墳,剪伐桑柘,違者以軍法從事。

    又在右掖門汴水北岸治一豪宅,五百餘間,供什物器具,準備安置後蜀主孟昶。大軍還未發,孟昶的宅子都準備好了,這是何等的自信。

    當然自信是好事,可是後勤同樣讓人頭痛。

    但宋九會製造什麼木車流馬?似乎前世聽人也仿造出來,可是宋九未看到實樣,於是搖頭苦笑。

    趙匡義道:「看來你也不及諸葛亮。」

    「二大王,千古以來出了多少個諸葛亮,微臣哪裡敢與他相比。」宋九覺得很憋悶。

    「你不是會物格學嗎?看來物格學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臣一人會不行,若是萬人會,那就是無所不能。」

    這句話頗有深意,趙匡義額首道:「對此陛下與本官也十分看重,不然何讓皇子去你哪裡觀學?」

    簡單的一句話讓宋九產生迷茫,宋朝重文黜武的事就是趙匡義搞出來的,可這段時間交道打下來,宋九隱隱發現不對,趙匡義想法是不保守,相反還略有些激進,對儒學看得也不是那麼重。哪裡出了差錯,難道高梁河一役影響有那麼遠?

    宋九想不懂。

    出爐了。

    天冷下來,冷卻起來很快的,能做比較,先鑄一器,試其韌性與硬度,它還有許多缺陷,但肯定比宋朝那種方式冶出的鐵好了不知多少倍。並且浪費率也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也略略下降。趙匡義鬆了一口氣,終於弄出來一樣。為了它,整個朝廷都在騷動,更不知花了多少錢,看著鐵水從槽口裡平靜地流淌出來,趙匡義道:「也算是大功一件。」

    「二大王,我就不要朝廷賞賜了,請求朝廷疏浚汴水。」

    「你不說本官就不知道哪?只要再出來好鋼,不用你說,本官也會成人之美,成全你。」

    送走趙匡義,接下來就是煉鋼。這不但要爐窯,從煉焦到冶鐵到煉鋼,各種礦石放法也很講究的,但是它們原理都不是太複雜,與十六七世紀歐洲人相比,也許部分細節上不及他們,但他們未必能有宋九原理知道得清楚,也導致一部分細節必然不如宋九。會各有優劣,不會好也不會太差。

    將鐵棒與木炭層層落好,開始升火。

    先將民夫打發回去。但還有事,留下的將是未來這個作監的工人,官吏,宋九必須要講解,不僅各個注意事項,操作過程,還有原理,不知道原理就會胡來。

    宋九也清楚地說了一件事,那就是不斷地改進技術。

    材料的不同,溫度的不同,以及各個細節的變化不同,都會產生不同質量的鋼鐵,這個宋九也弄不清楚了,必須以後慢慢摸索,不斷地改進技術,才能盡善盡美。

    也就是說最初出的鋼與鐵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儘管它的質量比宋朝以前的鋼鐵會好了許多倍。

    這些情況一起反應到了朝廷。

    對此大家能理解,宋九隻是僥倖遇到一個好先生,也不是神,無所不能,包括他聽了木車流馬的愕然。

    幾天後,京城外落起一場水雪,寒冬真正降臨。

    新鋼終於出爐。

    君臣又過來察看。

    在這時代這可是一件大事。

    將略變得粗大的鋼棒取出後,開始錘打。對此宋九以前也做過講解,所謂的百煉鋼越煉越輕,不是將雜質去掉,那是錯誤的說法,真正雜質很少很少,每一次錘打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氧化過程,敲打掉的是氧化鐵,若真的百煉,最後十斤鐵不會剩下一斤鐵,餘下九斤鐵全部成了氧化鐵浪費在爐渣裡。是好鋼,可浪費讓人目不忍睹。

    大家忽信忽疑,是否如此,用這個新鋼一比較就能驗證。

    鋼棒出來也要經過錘打,之所以粗大,一部分氧化,一部分是滲了碳進去,還有其他一些反應物。前後兩者必須要錘打掉的。但它浪費不嚴重,至少十斤鐵能變成七八斤鋼。

    有工匠,有工具,就手打了一把朴刀。抽出一名侍衛的朴刀,相互對砍,兩刀皆出現一道缺口,差不多大。

    宋九略有些失望,不管侍衛手中這把朴刀是怎麼打出來的,若是用木炭打出來的,溫度不夠,質量肯定跟不上去,若是用煤炭打出來的,含硫量會高得怕人,韌性也跟不上,除非是真正百煉鋼,那是不可能的。難道哪裡還出了問題?

    有點兒想不明白。

    已讓君臣大喜,首先就是宋九說了好幾次浪費,鐵礦石出鐵浪費,煉鋼反覆錘打,浪費的鐵數量也遠遠高過這種煉鋼法,人工也浪費,一把朴刀多次錘打,得花幾個人工,而不是像現在一次成型。其次是效率,速度快,能大規模產量化,效率得到顯著提高。還有火藥的使用,這會使宋朝鋼鐵產量來一個飛躍性的增加。

    趙匡胤哈哈大笑,說道:「宋九,這次算你替朝廷立下大功。」

    「這是微臣應當做的事。」

    「有功當賞,有過當罰,讓朕賞你什麼,你歲數小,陞官不大好,朕就賞你一萬匹絹。」

    這個賞最好不過,官本位思想作怪,一些儒臣仍然認為它是小道,再陞官還會囉嗦,但賞錢就不要緊了。而宋九現在最缺的就是錢。

    宋九大喜道:「謝過陛下。」

    這裡的事務也結束了,餘下的由朝廷正式接管。

    宋九回家,得弄一樣東西出來,那就是上天的東西。但另一件事讓他憂上心頭。
1234567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