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走私大明 作者:北冥老魚 (已完成)

 
mk2258 2014-1-13 23:32: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40 192061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49
第四百二十章 江彬入京

    “找死!”看著那個徑直向自己衝來的明將,小王子也是怒吼一聲,自從一統草原後,這還是第一次有敵人能在戰場上靠近他的九斿白纛。

    當下隻見小王子伸手將自己的射雕弓取下,伸手取下三支長箭,隻聽得“呯呯呯~”三聲弓弦響起,然後三支長箭幾乎連成一線射向那個明將。要知道小王子也是草原上一等一的神射手,當年就是靠著這一手弓箭,這才平定了韃靼內部的糾紛,然後又親自帶兵滅了瓦剌等部落,可以說極少有人能夠在他的箭下逃得姓名,所以當小王子射出三箭後,就等著看那個明將落馬的樣子。

    但是那個明將的表現再次出乎小王子的意料,隻見對方一抖手中的長槍,竟然準確無比的打飛了前兩支箭,隻不過他手中的長槍太長,僅僅打飛了前兩箭後,最後一支箭已經飛到他的麵門,結果這個明將在馬上使了鐵板橋,一下子把這必殺的一箭再次躲過,然後雙腿一夾馬腹,再次奇快無比的衝殺過來,他身後的大明騎兵看到主將竟然躲過蒙古大汗的弓箭,當下也是士氣大振,怒吼一聲跟著主將向九斿白纛殺來。

    看到對麵的明將竟然躲過了自己的三箭,這讓小王子也大感意外,不過眼看著對方的這支騎兵就要衝到自己麵前,他也不由得再次氣惱,哪怕是他剛剛下令撤退,但也不能讓人這麼在屁股後麵追殺,所以在走之前,他一定要殺死這個明將。否則就是對他聲望的一種打擊。

    隻見小王子再次引弓搭箭。這次他已經知道對方是個高手。所以也是全力以赴,一連射出十幾箭,但要麼被對方打飛,要麼就是身躲了過去,最後終於射中了對方一箭,卻還僅僅射中了手臂,而且對方也是悍勇無比,根本不管自己手臂上的弓箭。依然死命的拍打著跨下的戰馬衝殺而來。

    “大汗,前軍的兄弟都已經退下來了,我們也趕快撤退吧,否則萬一被這支騎兵纏上,那就糟糕了!”這時小王子身邊的一個蒙古將領高聲勸道。

    小王子看著已經衝到近前的大明騎兵,又看了看那個依舊生龍活虎的明將,當下也是怒哼一聲道:“撤退!”

    小王子能夠一統蒙古草原,自然不是個意氣用事的人,他眼看著那個明將勇猛非常,恐怕就算是自己年輕時也不是對方的對手。而且現在大軍已經開始撤退,他若留在這裏的話。萬一被明軍包圍,那可就真成了草原上的笑話了。

    小王子話音剛落,調轉馬頭就準備離開,不過就在這時,他身邊的護衛忽然高呼一聲,緊接著隻聽“啊~”的一聲慘叫,緊接著他身後的一個護衛墜馬倒地,後背上則插著一支長箭,而已經衝到不遠處的那個明將則手持一張大弓,看樣子是他剛才射出一箭,卻被自己的護衛給舍命擋住了。

    “狗膽,總有一日,本汗要帶領大兵踏平宣府!”看著倒地身亡的忠心護衛,小王子也是怒氣衝天,指著那員距離自己不足五十步的明將高聲吼道。

    戰場上雖然聲音雜亂,不過那個明將顯然聽到了小王子的話,隻是回答小王子的卻是一連串的長箭,結果再次有幾個護衛中箭身亡,甚至其中還有幾箭差點射中小王子,這讓小王子氣的暴跳如雷,但卻沒有任何辦法,隻能加快速度撤退。

    小王子身邊護衛的軍隊極多,那個明將雖然驍勇無比,甚至殺到小王子身邊不足五十步的距離,但是接下來卻被那些蒙古騎兵纏住,哪怕是以他的驍勇,卻也難以寸進,最後隻得怒吼一聲,帶著手下的騎兵回身再次殺進了那些來不及撤退的草原人中。

    小王子下令撤退,大明的軍隊自然不會讓對方輕易的撤走,於是在戰場上死命的糾纏,不過草原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來去如風,所以除了少數草原人來不及撤退被明軍斬殺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撤了回去,最後清點戰果時,死在城外的草原騎兵達到五千三百人,至於受傷的則完全沒有,因為大明士兵在打掃戰場時,隻要見到地上躺的是草原人,不管是死是活,上去就會補上兩刀,這下活的也變成死的了。

    “江彬,你在戰場上殺敵有功,最後更是衝至小王子向前五十步,可謂是勇猛非常,再加上你帶兵有方,手下的士卒也是宣府有名的精銳,本總兵現在宣布,去京城軍校的名額算你一個!”懷安衛內,宣府總兵坐在衛指揮使司內,正在給手下的將士們分派軍功,不過這次的軍功十分特殊。

    “多謝總兵大人賞識!”一個身材高瘦,臉上有著一道長長刀疤的青年男子站出來,一臉喜意的接過總兵官手中的一道文書,然後小心翼翼的收入懷中,周圍的其它的將官則對這個青年男子抱以或嫉妒或羨慕的眼神。

    這個名叫江彬的青年將領就是在之前的戰場上接連閃過小王子的弓箭,最後更是接連射殺小王子身邊護衛的那個大明悍將。估計隻要是對大明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對江彬這個名字有所耳聞,因為他就是那個被正德認為義子,並且深受寵信的江彬,後來更是被封為宣府、大同、遼東、延綏四鎮的軍事統帥,同時提督東廠並兼錦衣衛都指揮使,可謂是一時之權臣,甚至後來正德之死,據說也與此人有著極大的關係。

    江彬本來是宣府蔚州衛的一名指揮僉事,作戰十分的勇猛,因此極得上官的賞識,本來按照原來的曆史上,劉六劉七的起義越鬧越大,朝廷派出京營和地方兵一起鎮壓,卻是接連戰敗,最後正德違反祖訓調集邊軍入關,這才將劉六劉七的起義鎮壓下去,而江彬也正是在這場鎮壓劉六劉七的起義中結識了正德的寵臣錢寧,然後錢寧舉薦給正德,這才得以入駐豹房,成為正德的心腹,從而飛黃騰達。

    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由於周重的提醒,使得正德早早的將劉六劉七的起義扼殺在搖籃中,如此一來,邊軍自然也就沒有機會入關,江彬也隻能一直呆在宣府做他的指揮僉事。可以說周重不但改變了江彬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大明的曆史。

    然而曆史的就好像是一條有生命的長龍一般,雖然周重的穿越改變了在大明的曆史進程,但是有時候曆史卻在某一時間再次回到了原來的軌跡了,盡管這段軌跡已經與原來大不一樣,但它卻使得整個曆史依然按照原來的軌跡前進。

    本來江彬是沒有機會再接觸正德皇帝的,但是前段時間周重提出了建設軍校的想法,結果正德就在北京城中也建立了一座皇家陸軍軍校,並且讓仇鉞選拔軍中出色的將領擔任教官,而且這些教官最好都是上過戰場的人,如此一來,仇鉞自然也就想到了長年與蒙古人惡戰的邊軍,畢竟他本人就是出身寧夏的邊軍,深知邊軍之中悍將如雲,抽調一些入京擔任教官,並不會影響邊軍的戰鬥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仇鉞統計了一下後,就給各地的邊軍分配了一些名額,要求當地的總兵官推薦一些合適的將領到京城,不過他也把醜話說在前麵,若是哪個總兵敢任人唯親,把一些不中用的家夥推薦到京城來,到時可就別怪皇帝陛下怪罪了。

    邊軍雖然不像朝堂上那些文官們消息靈通,但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事先早就知道軍校是幹什麼用的,而且大部分邊軍的將領都已經把自家的子侄準備好了,隻要軍校一開張,立刻就會把家裏的人送進去培養一番,日後頂個天子門生的名頭也能方便升遷。

    也正是知道軍校的重要性,所以那些邊軍中的總兵沒一個敢在推薦教官這件事上糊弄,畢竟這件不但有皇帝陛下的支持,同時還關係到武將一係的利益,也關係到他們自身的利益,所以他們自然是要挑選手下最出名的將領到軍校,免得丟了自己的臉麵。

    宣府的總兵官也同樣分到一些教官的名額,隻是該如何分配這些名額卻是個難題,後來他想了個辦法,那就是以軍功來分配,畢竟宣府這裏幾乎每年都會遇到蒙古人叩關,隻是規模大小的問題,為了鼓舞將士們的士氣,所以宣府的總兵就放出話來,誰能在與蒙古人的交戰中立下戰功,那推薦入京的名額就是他的。

    京城是大明的政治中心,而且若是能調入軍校中擔任教官,不但會輕鬆許多,而且報酬豐厚,同進還有機會接近皇帝陛下,有更大的升遷可能,再加上邊軍之中的條件艱苦,哪怕是將官們也經常被克扣軍餉,所以那些將官們聽到有機會入京,自然都是搶瘋了,所以這次小王子帶著兵南下之時,宣府上下派出去深入草原的探子已經查明了對方的進軍路線,宣府上下也早磨刀霍霍,準備立下功勳為自己打通入京之路,所以戰場才會出現之前的那一幕。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0
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爭之後

    恐怕周重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提出的建設軍校的想法,卻給了江彬進京接近正德的機會,雖然現在正德早已經不像之前那麼不理朝政,但卻也算不上勤勉,甚至喜愛玩鬧的性格也沒多大改變,天知道他與江彬這樣的人遇到一起,會不會依然走上曆史上原來的老路?

    另外值得的一提的是,宣府的邊軍大敗了來犯的韃靼小王子後,總兵與監軍立刻給朝廷寫了報捷文書,不過在寫這封文書的時候,總兵和監軍都顯得無精打采,因為他們知道,就算是他們把文書寫的再精彩,殺了再多的蒙古人,可最後朝廷也不會有封賞。

    果不其然,宣府的報捷文書送上朝廷後,結果不但沒有封賞,而且還被朝廷貶斥了一番,說他們是虛報戰功,於是為了解真正的交戰情況,兵部還派來了一個官員前來核查,結果這個官員對那些草原人的頭顱視而不見,非說宣府軍隊殺的是普通牧民湊數,實際上頂多殺死了十幾個草原騎兵,然後這位兵部官員就帶著自己得到了戰爭結果回去了,並且記錄在案,至於宣府這邊的封賞則是一點都沒有,甚至還被扣了明年的半成軍餉。

    對於上麵這個結果,宣府上下早就有所預料,因為這幾乎已經成為邊軍的一個傳統了,無論邊軍殺死多少來犯的蒙古人,朝廷那邊都會對他們的報捷文書產生懷疑,到現在已經發展到根本就不相信他們的報捷文書。哪怕是事實擺在眼前,那兵部的大佬都能睜眼說瞎話。五千人的戰功被他們空口白牙一說,最後能剩下十幾個就不錯了。

    這種遭遇並不僅僅隻有宣府,前年的時候韃靼小王子帶兵從寧夏入境,當時仇鉞還在寧夏擔任總兵,於是就和小王子幹了一仗,雖然明軍損失不小,但蒙古人同樣也死了不少人,而且最後也不得不退兵了。可最後結果怎麼樣?報捷的文書到了朝廷那裏。變成了斬首三級,奪回戰馬十數匹,朝廷不疼不癢的賞了點東西,後來正德聽到這件事後,朝廷裏的那些大臣也很是不滿,於是就找機會把仇鉞調到京城任職,算是對他的補償。

    其實別說是仇鉞這些邊軍了。在原來的曆史上,正德偷偷從京城跑到宣府,結果剛好遇到韃靼小王子再次帶兵五萬南下,正德也早就等著這個親自上戰場的機會,於是指揮四五萬的大明軍隊迎敵,結果雙方在應州一帶展開大戰。這就是正德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應州之戰”、

    應州之戰由正德親自指揮,終於打退了韃靼小王子的大軍,甚至正德還親手斬殺了一名敵人,以正德的身份,竟然有敵人可以衝殺到他的身邊。由此可知應州之戰的激烈程度,據聞雙方大小百餘戰。將士死傷無數。

    但是在明朝官方編寫的《武宗實錄》中,應州之戰中,蒙古人卻僅公傷亡十六人,明軍卻戰死五十二人。要知道那可是超過十萬人的大戰,而且激戰月餘,大小戰百餘次,恐怕就是後世的軍事演習,傷亡的人數也不止上麵記錄的數字,所以隻要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看出來這個數字有問題,可大明官方卻依然這麼堂而皇之記錄在正史上,也算是大明曆史上的一大奇觀。

    連正德親自指揮的戰爭,大明的官員都敢這麼明目張膽的壓縮戰果,就更別說像仇鉞那樣的邊軍將領了,甚至可以這樣說,邊軍在與蒙古人交戰時,打勝了是應該的,朝廷也不會有獎勵,打敗了就是大罪,甚至等不到戰爭結束,帶兵的將領就可能被朝廷抓回去問罪,甚至有時候戰場上需要明軍暫避鋒芒,但是朝廷卻不允許他們後退,所以哪怕有時候邊軍明知道正麵與蒙古人交戰必死無疑,但是帶兵的將領卻還隻能無奈的帶著人迎上去送死,因為若是他不死的話,他們全家都要被抓起來問斬。

    也正是邊軍這麼多年一直受到朝廷的不公正對待,所以邊軍之中的將領對於大明朝廷也是頗有怨氣,而且這種怨氣若是積累的時間過長,肯定會讓邊軍也失去了鬥誌,甚至像大明內部的那些衛所一樣腐化墜落,後世小小的女真人就能把大明邊軍打的大敗,由此可知當時大明的軍備已經差到何種程度。

    不過現在正德建設軍校的的消息傳播出去後,這些邊軍們總算是看到了希望,畢竟這個世上沒有人是傻子,大部分人都能看出軍校所代表的政治意義,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是大明武將們唯一一次翻身的機會,所以那些邊軍中的將領都是爭搶著想要去軍校,一來是為軍校出一點自己僅有的一點力,另外也能給自己謀個出身,畢竟呆在邊軍這種鬼地方,年年打仗就算了,關鍵是打贏了還會受氣,是個人都不想在邊軍裏呆著。

    正德九年的秋天很快就過去了,隨著今年第一場雪的降臨,宣府上下都是鬆了口氣,因為隻要一下雪,草原人就不會再南下了,畢竟草原上比宣府還要寒冷,若是在冬天出兵的話,別的不說,光是大雪都能把大軍給埋了。

    宣府城北街的一座宅院裏,身上披著棉衣的江彬坐在火爐邊,火爐上烤著幾個番薯,現在已經散發出香甜的氣味,而在江彬的身邊,另外還有幾個軍伍打扮的漢子坐成一圈,大家邊吃烤番薯邊聊天,看起來倒也逍遙自在。

    “江哥,現在大雪已經把韃靼人封死在草原上,宣府一帶也太平了,總兵大人說什麼時候送你們入京了嗎?”其中一個矮胖的年輕漢子咬了一口香甜的番薯,這才抬起頭對旁邊的江彬問道,之前他們雖然打退了韃靼小王子的大軍,調去京城的名單也出來了,但是為了防備蒙古人殺個回馬槍,所以宣府總兵也不敢輕易的把手下的那些悍將調離軍隊。

    “嗯,今天上午剛剛接到總兵大人的話,讓我們做好準備,三天後就要動身去京城,否則再晚的話,恐怕宣府到京城的路也會被大雪封住,到時就無法在年前趕到京城了。”江彬也在吃著烤番薯,說起來宣府這兩年到處都是種的番薯,玉米雖然也不錯,但卻不及番薯產量大,所以現在宣府無論軍民都是拿番薯做主糧,隻是這東西不頂餓,明明吃飽了,很快就會感覺肚子裏空蕩蕩的,所以隻要一閑下來,大家都喜歡烤個番薯填一下肚子。

    “太好了,咱們這幫人裏也就隻有江哥混出頭了,可惜我們幾個不爭氣,上次隻砍了幾個蒙古人的十夫長,根本沒能立下什麼功勞,不過現在有江哥在,日後若是能在京城立下腳根,可別忘了我們這些窮兄弟。”另外一個長臉幹瘦的漢子笑嘻嘻的道。

    “就你多嘴,江哥的為人咱們還不知道,隻要江哥進到軍校,日後肯定能出人投頭,咱們就等著和江哥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吧!”最後一個開口的獨眼漢子也是大笑著開口道。

    這三個漢子都是蔚州衛中的軍官,從小就與江彬一起光著屁股長大,可以說是情同兄弟,在戰場上也都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彼此,所以說話也十分隨意。

    江彬聽到幾個兄弟的話,也是大笑著說道:“咱們都是自家兄弟,自然要相互扶持,隻要是大哥我能在京城立足,自然不會忘了各位兄弟!”

    聽到江彬的話,其它三人也都是連聲誇讚江彬仗義,不過緊接著那個長臉幹瘦的漢子忽然開口道:“江哥,這段時間我一直聽軍中的兄弟們說,軍校那裏除了調集你這樣的人才進去擔任教官,另外還會選拔一批軍中的年輕人到軍校中學習,日後隻要能夠從軍校中畢業,最低也是個千戶的職位,而且日後前途廣大,你的心思活門路廣,不知道聽沒聽說過這件事?”

    這個長臉瘦子的話音剛落,在江彬另一側的那個矮胖子也同樣一臉興奮的搶過來道:“是啊江哥,我們三個兄弟是沒機會去軍校擔任教官,不過若是能被選拔到軍校裏學習,到時咱們兄弟就又能聚在一起了。”

    聽到這兩個兄弟的話,那個獨眼漢子也同樣露出渴望的神色,不過江彬聽到這裏卻是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各位兄弟,對於選拔軍中子弟進入軍校學習的事,我也聽說過一些,不過咱們兄弟關上門說老實話,這種好事恐怕根本落不到咱們頭上,畢竟那些總兵、衛指揮使之類的高官都有自己的子侄,有這樣的好事,他們自然會優先考慮自家人,而且到軍校學習需要好幾年時間,所以招收的學生都是十幾歲的娃子,所以咱們這些兄弟恐怕是沒希望了。”

    聽到江彬的分析,其它三人都是露出幾分失望之色,本來他們還對去軍校有一絲奢望,可是現在卻全都死了心。不過他們都是豁達之人,很快就恢複過來,開始祝賀江彬能夠離開宣府這鬼地方。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2
第四百二十二章 烤番薯

    江彬和幾個生死與共的兄弟邊吃烤番薯邊憧憬著進京後的美好生活,遠在鬆江府的周重也同樣在和別人吃著烤番薯,隻不過他這個總督大人卻還不如江彬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指揮僉事,至少人家還是在屋子裏圍著火爐,暖暖和和的吃著番薯,渴了還能喝口茶水,可是他卻隻能在野地裏升起火堆,一邊烤火一邊在寒風中啃著番薯。

    這裏是鬆江府東側沿海的一片荒地,周重與王守仁、焦芳三人圍著一個大火堆,周圍還有不少人來來回回的拿著竹竿丈量,看起來像是在勘測著什麼似的。

    幾個月前,接到正德旨意的周重終於將四海總督府的治所從雙嶼港遷到了鬆江,這個消息一出,無論是雙嶼港還是鬆江府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其中鬆江府上下都是十分興奮,因為他們都知道,四海總督府掌管著海貿,若是將治所遷過來,肯定會帶動當地的經濟,富人可以借此擴展家中的財富,窮人也多了一些謀生之路,因此上下都對這件事十分歡迎。

    而雙嶼港那邊則引起不少人的擔憂,畢竟雙嶼港本來就地域狹小,之前是靠著走私起家,然後又在總督府的支持下,才能發展成一個數十萬人的大海港,現在若是總督府遷移到鬆江,肯定會對雙嶼港的海貿形成巨大的影響,所以不少人在接到這個消息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鬆江,然後買地置辦產業。

    遷移治所是之前早就商定好的,而且關係到總督府的未來發展。對於遷移後可能帶來的一些後果。周重他們也早就預料到了。所以並不會因此考慮到某些人的利益而做出改變,而且為了表明遷移的決心,周重率先將總督府從雙嶼港遷到了鬆江府,新的總督府還沒有開始建造,他就將周家的老宅暫時做為總督府辦公,擠是擠了一點,不過也能將就一下。

    總督府遷到鬆江府後,當地的知府也積極配合。許慎中的父親已經被調到京城任職,現在的知府名叫於吉,和三國演義裏的一個神棍同名,是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長的白白胖胖,十分的圓滑,對於周重這個新上司也是百般巴結,甚至還要把知府衙門讓出來給周重辦公,不過卻被周重給謝絕了。

    遷完了總督府,王守仁和焦芳這些下屬衙門也開始向鬆江搬遷。新衙門都還沒有建造,所以他們也隻能像周重的總督府一樣。暫時租個民宅住進去辦公,鬆江府雖然不大,但是空宅子還是不少的,特別是有些人為了巴結各個衙門,都是爭搶著把自家的宅子讓出來,所以像按察使司這樣的下屬衙門很快就安置好了。

    等到王守仁安排好按察使司的事情後,立刻就和周重開始籌劃海軍軍校的事情,說起來海軍不受朝廷的重視,而且大部分注意力又被北京的陸軍軍校吸引走了,所以海軍軍校受到的阻力極小,教員和學生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就等著把軍校建起來開始上課了。

    今天周重心血來潮,與王守仁、焦芳一起來到軍校的工地,這裏是鬆江府東側臨海的一片丘陵地帶,整個軍校就是建造在一座臨海的山丘上,其中臨海的那一麵建造的是軍校的主體,裏麵的校舍、食堂、宿舍之類的都已經建造的差不多了,有些建造比較早的校舍,已經開始有教官在裏麵教學了,隻是後山的練兵場還沒有開建,周重三人今天就是來監督練兵場的堪測的。

    說起軍校的練兵場,並不僅僅是大明普通軍營裏的那種練兵場,而是包括各種地形,以及火器試驗、固定船台等等多個場地的合稱,需要建造的規模並不比前山的校舍小,甚至花費的錢財還要多一些,畢竟軍校裏的學生可不會隻坐在教室裏學習,大多時候都需要把學習到的知識在練兵場上轉化為實際的本事,隻有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軍校學員。

    現在已經是正德九年的冬天了,今年的冬天雖然不像正德七年那麼寒冷,但卻來臨的極早,而且溫度下降也很快,至少比平時的冬天冷多了,比如像周重他們三個在後山監督了一會工匠們對練兵場地的測量,結果不一會的功夫,就被這裏的山風吹的全身發冷,年老的焦芳更是感覺受不了,鼻涕都流出來了。

    周重自己也冷的受不了,鬆江這邊的冬天陰冷潮濕,小風一刮讓人全身都像是泡在冰水裏,別說焦芳這樣的北方人了,就連周重這樣在鬆江長大的人也受不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就帶著焦芳找到一處背風的地方,讓護衛砍了一些幹枯的樹枝升起火,又從給工匠做飯的食堂裏找來一些番薯,等到火燒起來後,將裏麵燒到一半的黑灰分出一堆,然後把番薯放到裏麵埋起來。

    等到身上烤熱了後,裏麵番薯也燜的差不多了,就在他們剛準備要吃時,王守仁聞著味道也找來了,當下總督府的三位高官一邊閑聊,一邊把灰裏的番薯扒出來,揭開外麵已經燒成焦黑色的外皮,露出裏麵如同黃玉般的嫩肉,一股香甜的氣息撩的人胃口大開,當下也沒人客氣,埋頭大吃起來,不一會的功夫,三人手上臉上全都是黑灰,絲毫沒有一點為官者的風儀。

    “大人,您獻給朝廷的這個番薯實在是太好了,不但產量高,而且生熟都能吃,聽說現在滿大明的莊戶都在種這個東西,連邊軍那裏都已經將番薯做為軍糧了,而且我朝北方地區也已經實現糧食上的自給自足,對於南方的糧食也沒有那麼依賴了,如此一來,光是運費就能節省不少,更別說其它的人力物力了。”王守仁吃著烤番薯,嘴圈上全是黑灰的笑道。

    “哈哈哈~,所以說咱們大明就不能光把目光放在國內,而是要向外看,你看番薯、玉米和辣椒,這些都是產自萬裏之外的大陸,那裏可不光有這幾樣作物,另外還盛產金銀,葡萄牙人為什麼會同意一下子賠償我們兩百萬兩白銀,主要就是歐洲人發現的新大陸上盛產白銀和黃金,導致歐洲的白銀並不怎麼值錢,另外還有南洋的銅和黃金,倭國也同樣盛產的白銀,這些都是我們大明急需的,而且隻需要我們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海外的這些資源就任我們索取,軍校正是大明走向大海的第一步!”周重聽完也是大笑著說道,他的這些話其實並不符合大明的主流價值觀,甚至在一些讀書人看來,簡直與強盜無疑。

    聽到周重對海外的描述,焦芳也是大笑道:“不錯不錯,老夫活了一輩子,目光也隻限於大明國內,可是直到來到總督府後,這才發現原來咱們這個世界大的很,海外的物產甚至比大明還要豐盛,咱們若是不取的話,遲早也會便宜別人,所以咱們大明一定不要客氣!”

    焦芳活了這麼大的歲數,早就看透了世情,身上也沒有一般讀書人的迂腐,對於周重的強盜理論,他也十分的支持,甚至在他看來,隻要是能讓大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哪怕是把海外搶光了也很正常。

    王守仁不但是儒學大師,同時也是個哲學家,他在剛聽到周重的強盜理論時,心中想到的卻是自己在南洋見到土人暴亂,以及當地漢人對那些土人的厭惡,大明現在的人口已經超載了,想要讓多出來的人活下去,就隻能開始向外擴張,而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肯定會與外界的族群發生爭鬥,至於周重提到的海外資源,在他看來隻不過是為了吸引大明百姓主動向遷移的誘餌,畢竟人人都是逐利而行,隻有看到了黃金白銀那種實在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從大明遷移出去,比如現在南洋那邊已經傳出發現了不少的金礦和銅礦,據說現在大明沿海已經有人主動乘船去南洋淘金了。

    想到南洋,王守仁忽然想到一件事情,當下開口道:“總督大人,前段時間據一些前往印度的商人回報,葡萄牙人似乎又開始在印度那邊增兵,同時還有不少戰艦從歐洲到達印度,您覺得葡萄牙人會不會賊心不死,再次進攻南洋?”

    “伯安兄,你要記住一件事,那些歐洲小國,不論是葡萄牙人還是西班牙人,甚至還有法蘭西人、英格蘭人等等,這些歐洲人統統都是一群強盜,他們對於我們大明和南洋永遠都不會死心的,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增強實力,然後徹底的在大海上打敗他們,甚至讓他們永遠的滾回歐洲老家,隻有這樣,我們大明才會更加的安全!”周重最後有惡狠狠的道,對於那些歐洲強盜,他沒有絲毫的好感,若非距離太遠的話,他真想帶領著大明的艦隊去歐洲肆虐一番,讓那些歐洲白皮鬼嚐一嚐大明強盜的厲害。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2
第四百二十三章 朝鮮勞工

    周重三人在軍校檢察了一圈後,並沒有直接回鬆江,而是又去了鬆江府東北方向,也就是後世上海市區的方位,那裏現在還是一片農田和河灘,不過現在卻全都被四海總督府征用,當地的百姓也得到足夠的補償,周重準備在這裏建造一座鬆江新城,畢竟原來的鬆江老城無論是距離長江還是大海,都顯得有些太遠了,不利於以後的發展。

    鬆江新城其實已經屬於鬆江府治下上海縣的轄區,再加上周重也對後世的那座繁華魔都十分懷念,所以就將這片新城直接命名為上海,這也是上海市第一次被正式立市,周重做為上海市的建造者,也被後世之人寫入史冊。

    對於這座建造中的上海新城,周重也是寄予了極大的希望,甚至為了帶動這座城市的發展,新建造的總督府衙門、按察使司衙門和布政使司衙門都在這裏,另外在長江入海口的那段河灘上,周重也準備花大力氣建造幾座規模龐大的碼頭,隻要碼頭建了起來,以上海的地理位置,海貿肯定會興盛起來,到時借著海貿發展城市,無論是財力、物力和人力都可以很容易的找齊,所以現在他隻需要把上海新城的幾樣基礎設施搞定就行了。

    隻不過上海新城不比軍校,畢竟這是一座真正的城市,規模遠不是軍校能比的,所以當周重趕到上海新城時,看到的還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從附近招募的勞力在工匠們的指揮下,賣力的擔土運石。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一個個也都是累的滿頭大汗。身上僅僅穿著單薄的衣衫,絲毫不懼冬日的寒風。

    對於建造城市,周重自然是個外行,不過不懂沒關係,隻要那些工匠們懂就行了,這些工匠都是從工部調來的,個個都是這個行當裏有頭有臉的人物,隻要把事情交待給他們。然後周重再把新城的要求提出來,他們自然會去按照周重的想法去完善。

    所以周重來到這裏並不是看工匠們幹活的,而是給那些工匠們鼓一鼓勁,然後再檢察一下工地上的飲食是否幹淨,豬肉羊肉雖然不能每天保證,但是魚肉卻很便宜,至少保證幹活的人每天都能吃上一尾魚,畢竟都是下苦力的人,冬天幹活又不容易,所以在吃的方麵一定要保證。

    周重的這些親民做派全都是從後世的新聞聯播裏學的。那裏的官員動不動就下鄉慰問,雖然誰都知道那是做戲。但是無論是慰問的人還是被慰問的人,都是一副入戲很深的模樣,慰問的人親切慈祥,被慰問者淚流滿麵,然後雙方緊握雙手,雙目傳情無語凝噎,最後要名者得名,要利者得利,算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相比之下,大明的百姓顯然沒有後世的百姓那麼精明,他們也是第一次與周重這樣的高官麵對麵,所以一個個都是感激涕零,甚至全身都有些打擺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來幹活的都是升鬥小民,平時見到個裏長都會緊張,更別說總督這樣的高官了。

    為了不打擾工匠們幹活,周重也隻能隨便轉了一圈就回去了,說起來今年冬天來的早,而且也比以往要冷一些,晚上甚至還會結冰,這就給新城的施工帶來不小的麻煩,現在隻能挑一些不受天氣影響的活來幹,進展速度很慢,等到來年開春暖和時,幹活的人又都要回家春種,這樣一來,工程進度肯定會大受影響,總督府的官員又想要早點搬到新衙門辦公,看來得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

    其實解決上麵這個問題很簡單,周重在工地上就已經想到了,隻不過某些細節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他需要找個明白人問一下。

    鬆江府周家老宅,也就是周重臨時的總督府內,周重對麵前的中年人開口問道:“安良,現在朝鮮已經漸漸平定,大明遷移過去的百姓也在那裏站穩了腳根,隻是聽說原來的朝鮮人好像對遷移過去的漢人有些不滿,時常有朝鮮人聚集在一起鬧事,不知這件事是否屬實?”

    周重麵前的這個中年人正是之前平安軍的首領李安良,周重暗中控製著平安軍平定了朝鮮的內亂,然後用李安良的名義向大明提出內附,結果現在朝鮮已經成為大明的領土,無數漢人百姓遷移到那裏,同時李安良也被正德封為高麗侯,然後被分到周重的總督府聽命。

    “啟稟大人,本來那些朝鮮百姓大部分都希望內附到大明,畢竟這樣他們才會得到大明救濟的糧食,可是在那些朝鮮人吃飽了之後,卻又不滿遷移過去的漢人占了他們的土地,所以這才發生了衝突,現在朝廷已經派兵彈壓過數次,同時朝廷也準備將原來的朝鮮百姓內遷到大明,到時分散居住,量這些朝鮮人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李安良在總督府表麵上掛著一個閑職,但實際上卻是時刻關注著朝鮮和遼東一帶的情況,這也是周重交給他的任務。

    “嗯,光是派兵彈壓肯定會出問題,內遷倒是個好辦法,不過我大明國內的百姓已經夠多了,若是再遷進去這些朝鮮人,恐怕隻會增加國內的壓力。”周重說到這裏頓了一下,接著又道,“不過我倒是有個好辦法,咱們總督府新建的上海新城進度緩慢,開春之後又麵臨著勞力短缺的局麵,所以你覺得若是從朝鮮招募一些人手過來做工怎麼樣?”

    聽到周重想從朝鮮招工,李安良立刻眼睛一亮的道:“大人,這個辦法好,大明雖然人多,但大部分人都隻看著田地裏的那點收成,每到農忙時都要回家幹活,唯有冬天清閑一點,但卻又不適合建城,若是能在朝鮮招一些人幹活,一來緩解了朝鮮那邊的緊張局勢,二來那些朝鮮人沒有土地,隻能拚命幹活掙糧食養家,工程進度肯定會增長很快,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周重提出讓朝鮮人來做工,對他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加快進度的好辦法,但是對於那些朝鮮人來說,卻恰恰相反,畢竟人家好好的在朝鮮種地,可是因為大明的需要,一聲令下就被遷到上海來幹活,每天拚死拚活的幹,卻也隻能勉強糊口,這自然沒有他們以前過的逍遙。

    說起來李安良在朝鮮生活了十年,又娶了朝鮮的女子為妻,本身也算是半個朝鮮人,不過他卻對周重的這個提議沒有半分猶豫,甚至還大加讚賞,這並不是因為李安良薄情寡義,而是他為了給自己家族複仇,需要得到周重的大力支持,哪怕是周重要他自己的性命來換,他也不會有半分的猶豫,更別說區區朝鮮了。

    看到李安良毫不猶豫的就讚同自己的想法,周重也是滿意的笑了笑道:“很好,既然你也同意招納朝鮮人來做工,另外你又對朝鮮的情況最為熟悉不過,那這件事就交給你了,所需要的費用我會讓人調撥給你,等到春天之時,我需要最少兩萬的朝鮮勞工!”

    “大人放心,屬下一定會讓大人滿意的!”李安良也是立刻拱手道,雖然他這段時間一直負責關注朝鮮和遼東的動向,但卻沒有實際的事務處理權,現在周重肯給他派一個實際的事務,這讓他也是十分的興奮。

    周重用人向來都是恩威並施,在給李安良布置了接下來的任務後,接下來就給了一個甜棗,隻見他接下來笑了笑道:“安良,這段時間我允許你動用錦衣衛的力量,應該查到許多關於遼東女真人的情況,說說吧,對於這些女真人有什麼想法沒有?”

    聽到周重問起關於自己複仇的事情,李安良也是全身一震,不過隨即又有些沮喪的道:“啟稟大人,經過屬下這段時間的調查,發現遼東女真人的總數最少也在百萬以上,至於殺死我全家的凶手,則是建州女真的某一支,但至於是哪一支女真人,由於時間過去太久了,再加上遼東女真本來就做過不少這種事,所以現在根本查不出來。”

    說到這裏時,隻見李安良長吸了口氣,然後自嘲的一笑道:“本來我還想殺光所有女真人為家族報仇的,可是這麼多的女真人,根本不是說殺就能殺光的,哪怕是僅僅建州女真一支,數量也在十萬以上,更別說數量更多的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了。”

    看到李安良有些灰心喪氣,周重卻是笑了笑道:“李安良,女真人的數量喝多,但是我們大明的軍隊數量更多,雖然現在我暫時無法調動大明的軍隊幫你複仇,不過也不是沒有其它的辦法,比如說現在,我就有一個可以幫你複仇的辦法,就不知道你是否肯做了?”

    聽到周重的話,李安良再次精神一震,神色激動的道:“大人請講,隻要是能夠為家族複仇,哪怕是粉身碎骨,死後入十八層地獄,安良也願意去做!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3
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發江戶

    屠殺李安良滿門的正是建州女真,這支女真被大明分為三衛,屬於最早歸順大明的女真人,幾十年前女真人才僅僅兩千多戶,滿打滿算也才一萬多人,可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再加上大明若有若無的支持,使得建州女真的勢力一直處於擴張之中,不但出生率大漲,同時也兼並了不少其它的女真人,等到正德年間時,建州女真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另外李安良的小兒子則死於野人女真之手,而且相比建州女真,野人女真的數量更多,不過野人女真大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所以更難以統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野人女真的數量肯定不比建州女真少。

    以前李安良對女真人的實力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才發下屠盡遼東女真為家族報仇的宏願,不過當他借助四海總督府的力量查明了女真人的實力後,卻不禁有些絕望了,上百萬的女真人,如此強大的力量,就算是他之前真的統一的朝鮮,恐怕傾盡整個朝鮮全國之力,也難以為自己的家族報仇,而且就算現在周重支持他,但是在李安良看來,恐怕大明也不會因為自己個人的家仇,而真的會出動大軍滅掉女真人,畢竟就算是大明獲勝,那也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再加上消耗的糧草軍械,這些就算是把他全家給賣了,也不值得大明如此做。

    也正是因為想到上麵這些,所以李安良才會對報仇一事感到有些絕望,不過最後周重卻給他出了一個主意,結果李安良聽過之後立刻大喜過望,當下向周重跪下重重的磕了幾個頭,周重想攔都攔不住,最後隻能叮囑他快點做完招募朝鮮勞工的事,接下來就可以著手安排他的複仇大業了。

    第二天一早,李安良就急匆匆的帶著總督府調派的人手。乘著船飛速的趕到朝鮮,那裏現在已經被大明完全接管,大明將這裏劃分為三個行政使司,分別是高麗、新羅和百濟,這三個名字都是朝鮮半島上的古國名,順便就被大明朝廷拿來用了。

    李安良到達朝鮮後,向當地的大明官員出示了總督府的文書。然後要求當地的官員配合,剛好當地的大明官員也在為朝鮮人鬧事而煩心,現在有人願意招募朝鮮人去做工,剛好與朝廷遷移朝鮮人到內地的事情不謀而合,更何況這還是四海總督府的命令,這個麵子無論如何也要給。畢竟人家可是皇帝陛下麵前的大紅人,他們可得罪不起。

    有了當地官員的配合,再加上李安良對朝鮮的了解,然後再動用一些或軟或硬件的手段,很快就招募到不少朝鮮人,等到十一月時,周重要求的兩萬朝鮮勞工就已經招齊了。說起來自從朝鮮人內附大明。漢人遷到朝鮮後,原來的朝鮮人就成了二等公民,田地是最差的,需要繳納的稅收卻是最高的,很多人都已經連飯都吃不上了,所以現在遇到人招工,不但管吃管喝,甚至每月還能領到一筆月錢。自然吸引了不少人報名。

    招募勞工的事對於李安良來說根本沒什麼難度,很快這些被招募來的勞工就被運往鬆江府,用於上海新城的建造,另外這僅僅是第一批,畢竟在台灣和馬六甲等地,那裏也需要大量的勞工,而且那裏漢人數量不足。所以對勞力的需求比上海還要強烈。

    不過李安良在組織完第一批的勞工後,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插手了,總督府的其它官員在熟悉了朝鮮的事務後,他們就可以獨力完成招募勞工的事。至於李安良自己,他也並沒有回到總督府,而是帶著周重給他的命令,乘著一艘小船去了朝鮮東南的濟州島。

    本來隨著周重對海軍的重新規劃,原來各地的水師紛紛被調回雙嶼港,然後由新海軍進行換防,不過卻有一支艦隊周重一直沒有動,這支艦隊就是駐紮在濟州島,負責守衛朝鮮半島,同時監視倭國動向的那支艦隊。

    本來負責這支艦隊的將領是常孝,後來因為周重要融合水師分成三大海軍艦隊,所以常孝就被調了回去,現在負責這支艦隊的人名叫神周,也就是神瑛最重要的一個兒子,以前一直是在陸軍中帶兵,而且屢立戰功,後來隨神瑛來到周重手下做事,神周仗著自己年輕,重新開始學習海軍,常孝就是他的老師,現在已經出師了,可以獨力帶領一支艦隊,同時神周也是總督府中少壯派軍官的代表人物,深受周重的喜愛,隻要他立下戰功,估計日後的南洋三支分艦隊中,就有一支是由他帶領。

    李安良獨自一人來到濟州島的海軍駐地,見到神周之後,將周重給自己的委任文書拿出來,結果神周在看到之後,立刻是大喜過望,當下熱情的招待了李安良,並帶著他參觀了一下海軍駐地,因為周重已經委任李安良為海軍之中的參讚,雖然沒什麼實權,但卻有另外的任務,而且這個任務還關係到神周日後的戰功,所以他自然對李安良十分的歡迎。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李安良就一直呆在濟州島,平時除了參加海軍的一些活動外,剩下的時間全都用來向軍中的通譯學習倭語,甚至他還親自隨著一支給倭國送兵器的艦隊去了本州島的足利義材與田山尚順的軍中,親自觀看了幾次倭國軍隊的交戰。

    李安良之所以對倭國這麼上心,自然是有重要的原因,就在正德九年的冬天就要過去,馬上就要迎來正德十年的春天時,濟州島駐紮的海軍忽然出動,這支艦隊非但沒有因為總督府的調整減少數量,反而還被周重增加了不少戰艦,現在戰艦總數已經達到了三十艘,雖然大都是以前的老戰艦,新型的瓦倫戰艦並沒有幾艘,但是在朝鮮和倭國海域這一帶,卻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神周這次出動了二十艘軍艦,隻留下十艘老舊一些的軍隊看家,另外隨軍一起離開的還有一萬人的朝鮮軍隊,這支軍隊本來是當初平安軍中的精銳,朝鮮內附後,這支軍隊也就沒有了用處,但若是解散的話,又有些可惜,後來正德就把這支軍隊送到濟州島,因為他知道接下來周重有大運作,這支軍隊可能會有些用處,結果現在剛好被李安良暫時統領。

    這支從濟州島出發的艦隊先是進入對馬海峽,然後穿過九州與四國之間的水道,最後終於來到本州島的東側海域,這條航線濟州島的大明海軍早就走熟了,因為足利義材和田山尚順的軍隊就在本州島東南側的紀伊國,以前大明軍隊經常與他們做交易,比如上次李安良就是穿過這條航線來到倭國,近距離觀察了一下倭國軍隊之間的戰鬥,雖然倭國人的裝備差勁之極,但是打起仗來那股不要命的勁頭卻讓他十分滿意。

    不過這次大明軍隊的目的地卻不是紀伊,而是越過紀伊後,再次一路向南,一直到武藏國與下總國,也就是後世的東京灣一帶,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艦隊突襲武藏國的江戶城,結果隻用了短短半天的時間,就把江戶城打了下來。

    武藏國本來是扇穀上彬家的領地,江戶城也是上彬家最重要的據點,這段時間上彬氏一直與南方控製著伊豆和相模兩國的北條早雲苦苦爭鬥,上彬家現在處於弱勢,在占據上損失了不少家族的精銳,本來還有一息反擊的機會,可沒想到禍從天降,半路竟然忽然殺出大明的艦隊,並且還占據了他們的大本營,這讓他們是萬分震驚,想要找大明理論卻沒這個膽子,最後隻好帶著殘餘的人手逃到河越城,將整個武藏國的東部沿海地區讓給了大明的艦隊。

    神周占據了江戶以及武藏國的東部之後,並沒有停止進兵,而是帶著軍隊在整個江戶灣之中橫行,下總、上總、安房、相模這四個地區全都迎來了大明艦隊的光臨,凡是位於海岸的城市,全都被神周帶兵掃蕩了一番,期間還有千葉氏的戰船想要偷襲,結果被神周帶著艦隊把對方打成碎片,一個戰俘也沒留,並且還對千葉氏的沿海城市進行了炮擊,結果導致千葉氏元氣大傷,最不得不向大明艦隊表示屈服,並且賠償了大量的錢財與女子,這才讓大明艦隊的怒火暫時平息下來。

    經過神周的耀武揚威後,再加上把千葉氏打的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這讓整個江戶灣周圍的幾個勢力全都老實了,他們也認清了自己與大明艦隊之間的差距,知道哪怕是他們聯起手來,也不會是在大明艦隊的對手,所以他們立刻收起凶惡的嘴臉,改為一種諂媚的姿態向大明艦隊示好,爭相給神周那裏送來女子和財物,希望能夠換來在大明的友誼,隻不過這些愚蠢的倭人卻不知道,神周這次從大明帶來了大量的武器與士兵,卻唯獨沒有帶來任何友誼。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4
第四百二十五章 倭人仆從軍

    神周帶著艦隊進入江戶灣,然後以雷霆之勢掃蕩了江戶灣周邊的海岸城市,然後又把偷襲自己的千葉氏打的大敗,最後不得不選擇了臣服,附近的其它勢力看到大明軍隊的強盛,一個個也都嚇的不敢動彈,甚至還送上女子錢財以求平安。

    對於這些向自己示好的倭國氏族,神周也是來者不拒,凡是送禮的全都收了下來,然後交給艦隊中的監軍,再由監軍以朝廷的名義把這些東西分配下去,雖然同樣都是收賣手下的人心,但卻隻能由代表朝廷的監軍去做,若是神周擅自給手下將士賞賜的話,那可就有心懷不軌的嫌疑了。

    收下這些禮物後,神周手下的艦隊的確安靜了一段時間,不過等到神周和李安良把江戶城安定下來後,立刻就開始了擴張,先是距離江戶最近的太田氏遭受了滅頂之災,據說原因是神周想要納太田氏的女兒為妾,結果人家不願意,於是神周就借口說自己的尊嚴受到侮辱,於是一怒興兵滅了太田氏,至於太田氏的女兒也被做收到身邊做了丫鬟。

    滅掉了太田氏後,大明的軍隊就開始與新興的北條氏接壤,這時的北條氏剛剛由家主北條早雲創立,占據著伊豆和相模兩國,而且家族勢力正處於上升期,若是沒有大明軍隊的到來,十幾年後,北條氏就會吞並武藏、下總等國,成為關東地區一方霸主。現在北條氏雖然還沒有日後的威勢,但在江戶附近的幾個氏族中,卻也是一等一的勢力。

    然而很可惜的是。北條氏雖然有著遠大的前景。卻無奈被大明軍隊的到來打斷了發展的進程。神周滅掉了太田氏後,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相模,短短幾天之內就打敗了北條氏,相模國也落入到大明軍隊的手中。

    不過在控製了相模和武藏的大部分地區後,神周就沒有再大規模出兵,而是以蠶食的方式,慢慢的侵占與江戶接壤的下總國地區,這裏是之前被神周打敗的千葉氏的地盤。對於大明軍隊的侵占他們是敢怒不敢言,隻能一直的退讓。

    也正是趁著這段時間,李安良終於出麵了,他開始以大明朝廷的名義招募倭人組建仆從軍,畢竟隨著他們在倭國占據地盤的擴張,帶來的軍隊很快就有些捉襟見肘,甚至加上那一萬朝鮮軍隊也一樣,所以招募當地的倭人也是勢在必行。

    說起來倭國經過多年的戰亂後,國內的百姓也是民不聊生,江戶這裏雖然不是倭國的政治中心。但是也時常受到戰亂的威脅,比如北條氏和上彬氏這些氏族。彼此之間也是征戰不休,無數倭人因此而流離失所,田野與道路兩側經常可以見到因饑餓而死亡的倭人。

    也正是倭國的這種情況,所以當李安良放出要招兵的消息,而且軍中不但可以吃的飽,甚至還有軍餉可拿,雖然仆從軍的軍餉無法與大明的正規軍相比,甚至也無法與朝鮮軍隊相比,但卻也養活一家人,這點倭國的其它氏族根本無法與大明的軍隊相比,因為他們的軍隊隻負責給士兵提供食物,根本沒有什麼軍餉可言。

    豐厚報酬再加上每日三餐,這點比倭國士兵每天隻吃兩餐可要強多了,再加上這時代的倭國人也沒有什麼家國的概念,所以當李安良放出招募仆從的消息後,無數倭人蜂擁而來,爭先恐後的進入江戶城中,希望早點加入到大明的仆從軍中,這樣不但自己不用挨餓,家裏也能吃一頓飽飯。

    不過報名的人雖多,但是李安良招募時的條件卻也是十分苛刻,首先倭人仆從軍隻招募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人,當然有武藝或上過戰場的人優先,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報名之人必須有家室,而且在進入仆從軍後,必須將家室遷到江戶附近統一居住,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保證倭人的忠誠性,畢竟神周他們遠離大明作戰,他們可不想招募的倭人軍隊反戈一擊,所以那些倭人在外作戰時,他們的家人就是人質。

    對於要以家人為質的苛刻條件,那些倭人卻都覺得很正常,畢竟大明軍隊提供了那麼優厚的條件,當然不可能什麼人都收,而且為了保證士兵的忠心,將家眷遷到江戶附近也是一個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哪怕條件苛刻,也擋不住倭人吃飽飯的熱情,這使得李安良的招兵工作進行的十分順利,短短三個月的功夫,就已經招到了五萬倭人士兵。

    不過相比那些進入仆從軍的倭人,被淘汰下來的倭人數量更多,對於這些淘汰的倭人,李安良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與神周商議了一下後,就在仆從軍之外又成立了一支治安軍,這些治安軍沒有數量規定,對人員的要求也不多,隻不過待遇上卻與仆從軍有著極大的差別。

    比如仆從軍一日三餐,使用的是大明提供的製式裝備,而且每月還有軍餉可拿,但是治安軍卻隻能一日兩餐,也沒有什麼軍餉,至於武器裝備,則隻能使用大明軍隊淘汰下來的一些即將報廢的武器,連軍服都沒有,站在一起花花綠綠的,看起來都讓人可憐。

    不過即便是這樣,那些能夠進入治安軍的倭人依然是十分興奮,畢竟再怎麼說治安軍也是個能吃飯的地方,而且相比其它的氏族軍隊,治安軍中的夥食也要強的多,每次也能吃飽,不像其它的氏族軍隊,說不定哪天就會斷上幾頓夥食。

    另外更讓治安軍感到高興的是,他們名為治安軍,一般來說是用不著他們上戰場的,平時隻負責各地的治安情況,最多是遇到搶劫之類的強盜,他們就會出動數倍的軍隊去剿滅一下,可以說十分安全,不像其它的氏族軍隊那樣,天知道會在哪天把命丟在戰場上?

    李安良一下子招募了這麼多的倭人軍隊,花費的糧食和錢財可不是個小數目,對於後勤的壓力也很大,不過神周他們是海軍,有專門的運糧船隊,隻要糧食不夠,船隊就會從大明運來糧食,其中大明的正規軍吃的是大米和麵粉,至於倭人軍隊,吃的則是番薯幹和玉米粉。

    隨著大明推廣番薯和玉米,現在這兩種糧食都已經泛濫成災了,不過越是這樣,大明對這兩種作物的管製就越嚴,凡是運往大明之外的番薯和玉米,全都要經過加工,保證不能讓一粒種子流落到國外的土地上。

    當然了,大明想要完全杜絕玉米和番薯的外流,根本就不太可能,畢竟這東西已經在全國推廣了,大明對邊疆的管製又不是那麼嚴格,所以傳播出去也是遲早的事,不過大明已經對周邊各國發出警告,凡是不經大明同意種植這兩種作物者,必然會引發大明的怒火,到時就等著大明的軍隊討伐吧。

    神周他們運來的番薯幹和玉米粉,就是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那裏出產的,這兩地土地肥沃,番薯和玉米的產量很大,想要加工做成粉絲之類的衍生產品,可是這類產品的市場早已經被台灣等先種植番薯和玉米的地方搶占了,所以後來的一些地方都在為這麼多的番薯和玉米發愁,幸好周重在海外移民需要大量的糧食,這才給山東和遼東等地找到一個好銷路。

    正是有了番薯和玉米這兩種高產作物的支撐,所以李安良才敢在倭國肆無忌憚的招兵,而且根本不用擔心如何養活這些倭人,這就是大明國內糧食太多帶來的好處,不過糧食太多有時也不見得全是好事,比如大明現在就遇到一些糧食太多遇到的問題,其中最為顯著的影響,就是周重想要將大明百姓從國內遷移出來就變得有些困難了。

    糧食多了,大明國內各地都儲存了大量的糧食,這樣一來,就算是遇到什麼災荒,也根本不用發愁糧食的問題,隻要當地的官員有點良心,在災荒時打開糧倉,災民們就能安然的度過災荒,而對於那些傳統的大明百姓來說,隻要在家能有口糧食吃,他們就會安心的在家裏呆著,哪怕是在家受窮,也不願意冒險去海外那種荒蠻之地。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每年從大明遷移出動的災民日益減少,甚至按照總督府官員的估計,最多三年之內,大明國內就不會再有災民遷出。

    對於這個結果,周重也是十分的無奈,甚至有時候他也會想,若是早知道因為玉米和番薯的作用,導致大明國內的百姓不再向外遷移的話,他是否還會把番薯和玉米獻給正德?不過周重最後得出的結論卻依然沒變,就算是早知道如此,他也會把玉米和番薯獻出來,畢竟他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每年有那麼多的大明百姓因饑餓而死。

    海外還有大量的土地等著大明百姓開發,可是現在周重的移民工作卻遇到上麵這個大問題,這也使得周重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移民策略,轉而使用另外一種辦法進行移民。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5
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利誘人

    鬆江府的上海新城依然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隨著李安良把數萬朝鮮勞工送過來後,整個上海新城的建設就加快了幾個檔次,現在新中的一條中心大街已經完工,街道中段是一座高大的府邸,這個府邸就是周重日後的總督府,府邸周圍是個廣場,車馬和人流經過這裏時,都需要從廣場兩側通過。

    周重與王守仁、焦芳三人再次來到上海新城,今天負責新城建造的官員告訴他,總督府大體上已經建造完成,現在就等著晾幹了,所以想請周重參觀一下,若是有什麼不合意的地方,也可以盡快修改,結果周重高興之下,找來焦芳和王守仁一起來參觀一下。

    其實總督府也沒什麼可參觀的,因為大明對各級衙門的樣式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像周重在上海新城的總督府,幾乎就和他在雙嶼港的總督府一模一樣,甚至連房屋的高度都絲毫不差,唯一的區別就是這座總督府用了大量的水泥,這使得整個總督府裏充滿了一股濕水泥味,估計得好長時間才能散盡。

    新蓋好的房子牆壁還沒有幹透,房子裏的濕氣很大,這時候肯定是不能用人的,隻有等到牆壁幹了之後,裏麵的濕氣散盡,才能搬進來住。不過為了能讓周重早點住上新的總督府,現在整個房間裏都點上了碳盆,估計再過幾天就能烘幹了。

    總督府沒什麼好看的,周重之所以把王守仁和焦芳都拉過來,自然有其它的事情商議。說起來他們這段時間都很忙。成天呆在自己的衙門辦公。於是周重就借這個機會把人叫出來,一方麵是出來透透氣,二來也順便商議一下大明國內災民減少的情況。

    “現在台灣那邊已經不需要再移民了,但是南洋想要開發出來,卻需要大量的移民支持,現在南洋的移民才剛剛開始,到現在一共才遷移了不到百萬的移民,這點人根本就不夠開發南洋的。可是現在大明國內的情況好轉,願意移民的百姓越來越少,不知兩位有何辦法?”周重帶著兩人來到總督府的的後花園,這裏現在還是一片荒涼,除了幾個建造好的亭子外,就隻有一個用來做池塘的大水坑了。

    王守仁和焦芳隨著周重進到亭子裏坐下,然後隻見焦芳首先開口道:“南洋的馬六甲和舊港分別位於馬來半島和金洲,按照大人之前的想法,要先在南洋的各個大島上建立漢人的居住點,現在馬六甲和舊港那裏已經不再需要移民了。呂宋北方大島的移民也已經進行了大半,剩下的今年就能完成。日後這三個地方隻需要努力發展經濟,鼓勵當地的百姓生產,剩下的就不用我們再操心了。”

    說到這裏時,焦芳頓了一下接著又道:“如此一來,南洋剩下的大島之中,隻剩下呂宋南方大島、爪哇島,以及婆羅洲以東的幾個大島,在這些大島中,爪哇島一向都是南洋土人的文明中心,那裏的人口密集,物產豐富,不過那裏的土人國家也有一定的實力,我們想要完全占據爪哇的話,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至於剩下的幾個大島,卻都是窮山惡水,連居住的土人都不多,所以我覺得暫時沒有必要把移民遷到那裏!”

    將南洋納入大明的統治之中,這個想法是周重提出來的,不過當初他對這個時代的南洋了解並不多,隻是想當然的覺得,要將南洋的幾個大島上全都建立移民據點,然後以據點為中心,慢慢的控製南洋的幾個大島,不過隨著總督府對南洋各島的了解,焦芳他們卻發現,婆羅洲以東的幾個大島上遍布熱帶雨林,條件十分惡劣,除了土生土長的南洋土著外,一般人很難在島上生存。

    當然婆羅洲以東的島嶼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在呂宋南方大島再向南,那裏有一條長長的島鏈,那裏的海島上生長著數不清的香料,最原始的香料群島,指的就是這條島鏈,現在這條香料群島已經被周重的總督府接管,商人們乘著船來到那裏,需要付上一筆費用才能到島上采摘香料,而且每座島的采摘量都有規定,甚至周重已經開始讓人在島上研究人工種植香料了,雖然現在還看不到成效,但是相信用不了幾年,南洋的香料產量就會大增。

    當然了,香料群島那裏早已經安排了不少移民過去,但是剩下的一些大島卻暫時不適合移民居住,所以焦芳才會說出上麵的話。

    周重聽完想了想,最後也是點了點頭道:“焦大人言之有理,當初製定的南洋移民策略實在是有些操之過急了,南洋的麵積實在太廣闊了,我們不可能全麵開花,現在隻需要暫時控製幾個重要的島嶼就行了,其中馬來半島和金洲剛好把持著南洋與印度之間的交界上,所以這兩個島嶼肯定要控製,至於呂宋則是距離我大明最近,而且那裏盛產金、銅,土地也十分的肥沃,自然也不能放過,如此一來,就隻剩下爪哇這個南洋土人的文明中心了。”

    “嗯,經過焦大人這麼一梳理,南洋的局勢一下子就清晰起來,不過爪哇那裏不比別處,現在一統爪哇的淡目王國得到葡萄牙人的暗中資助,軍中擁有不不和的火器,再加上島上人口眾多,我們想要占據爪哇,就必須打敗淡目王國,而這就需要在南洋保持一支強盛的軍隊,可是我們的南洋艦隊還沒能組建成,如此一來,對於爪哇的戰略就隻能往後推了。”

    一直沒有開口的王守仁這時也補充了一些,緊接著他又一笑道:“不過這樣看來,南洋對於移民的需要也就不那麼迫切了,大人也不必因為移民數量減少而煩惱,而且從國內遷移災民也隻是權宜之計,畢竟大明不可能每年都能提供數十上百萬的災民,所以屬下倒是想到另外一個吸引百姓主動去南洋的辦法。”

    聽到王守仁的話,周重和焦芳都露出一種十分感興趣的表情,當下隻見焦芳心急的問道:“不知王大人有何辦法可以吸引國內的百姓主動去南洋?”

    “嗬嗬,其實這個辦法倒也不算什麼,隻不過以利誘人而已。”王守仁笑嗬嗬的道,“現在南洋除了本來就居住在那裏的漢人外,剩下就隻有兩種漢人,一種就是我們總督府遷移過去的大明百姓,另外一種則去那裏做生意的商人,這三種漢人中,隻有商人是主動去南洋的,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哪裏有賺錢的機會,他們就會去哪裏。”

    說到這裏時,王守仁頓了一下,接著又有些苦笑的道:“身為聖人門生,雖然我不想承認,但卻不得不說世人都是逐利而行,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世間說來說去也不過是個利字,想要讓百姓主動去南洋,自然也要讓百姓們看到利益,比如我聽說南洋一帶發現了不少金礦,結果引得福建、廣東一帶的百姓主動乘船去南洋淘金,這對於咱們來說,就是一個可以大做文章之處,比如由總督府出麵組織一支勘探隊伍,在南洋尋找金銀銅礦,南洋金礦,隻要發現了礦藏,就由官府出麵與商人合作開礦,隻要商人參與進來,那麼他們肯定會想辦法招募人手去南洋開礦,這樣一來,百姓的遷移也就慢慢的完成了。”

    聽完王守仁的話,周重卻是差點給了自己一巴掌,枉自己還是個後世來的穿越者,竟然忘了曆史上歐洲人移民的辦法,當年的美洲大移民時,那些移民大部分都是衝著美洲的金礦去的,有了金礦就有淘金的人,隻要有人聚居,那麼就會慢慢形成城鎮,等到這些人適應了當地的生活,恐怕就很少有人會再離開了。

    “哈哈,好辦法,金銀的確是最動人心,現在僅僅聽聞金洲那裏發現了幾座金礦,結果就引起了福建、廣東一帶的淘金潮,很多窮困潦倒之人將淘金視為一個發家致富的好辦法,現在我大明的百姓雖然大部分都能吃一頓飽飯,但生活卻依然貧困,畢竟糧食一多,價格也就掉了下來,光靠種地根本不能解決貧困的問題,甚至連買些布匹之類的生活用品都困難,若是真的在南洋發現了大量的金礦,那麼老夫可以預見,大明百姓肯定會爭相前往!”焦芳這時也是大笑著道,他雖然也是讀書人,但年紀大了,閱曆也多,對於人情世故也早已看透,所以對人性逐利的觀點並不排斥。

    “好!就這麼辦,不過組建找礦隊伍一事卻有些麻煩,畢竟想要找到一些探礦的人才並不容易,不知道朝廷那裏有沒有這方麵的人才?”周重說到最後又有些擔心的道,大明不是後世,地質學在這個年代還處於蒙昧狀態,天知道在哪裏才能找到合適的探礦人員?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6
第四百二十七章 屈辱的徐經

    周重對於古代的探礦技術有些誤會,他以為古代人對於地質學幾乎是一竅不通,找礦全都是靠運氣,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遠在春秋戰國之時,《管子》一書中就介紹了一些尋礦的基本方法,後來的《博物誌》、《地鏡圖》等書都對探礦有專門的介紹,而且其中的說法也大都符合科學原理,可以說是古人對地質學的一大貢獻。

    也正是中國古人對於地質學的認識,所以大明國內對於探礦方麵的人才雖然不多,但卻也不是沒有,比如王守仁就認識一位在探礦方麵有著專長的學者,他在聽到周重對探礦之事表示的擔憂後,立刻就把此人介紹給了周重。

    鬆江府通往南京江陰縣的官道上,周重與王守仁坐在一輛寬大的馬車上,兩人邊走邊聊,聊天的內容卻是關於一個人,也就是之前王守仁推薦的探礦大家,此人姓徐名納,字南山,就住在南京江陰縣中,平時除了閉門讀書,教導幾個弟子外,剩下的時間幾乎都在大明各地遊曆,這次王守仁知道對方剛好就在家裏,於是才向周重推薦了對方,打算讓這個人擔任總督府派往南洋的探礦官員。

    本來按照王守仁的意思,想要請徐納出山的話,隻需要他自己前往南京就行了,畢竟徐納雖然精通地理與探礦,但在科考之途並不順利,到現在都隻是一個秀才,而且他們徐家在江陰雖然是明門望族,但徐納卻是庶出,所以在家族和鄉間也都是聲名不顯。當年王守仁遊曆的江陰時。偶然間與徐納結識。對他在地理與探礦之上的學問十分感興趣,兩人相談數日,使得王守仁也是大有收獲,這幾年兩人也經常有書信往來。

    可以說除了精通地理與探礦之外,徐納僅僅隻是一個大家族不受重視的庶出旁支,而且人到中年也隻考中一個秀才,根本不算什麼,所以隻要王守仁親自請對方出山到總督府任職的話。徐納肯定會十分願意,畢竟這可比他在科舉上苦苦掙紮要強多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根本用不著周重親自去請徐納,不過周重在聽到王守仁對徐納家族的介紹後,卻忽然起了興致,當下決定與王守仁一起去請徐納,反正江陰距離鬆江也不算遠,再加上現在正值陽春三月,剛好是出遊的好時機。

    說起江陰徐氏,在南京一帶可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家族中有一座藏名曰“萬卷樓”,樓中藏書不可計數。而且徐家為人豪爽,對於鄉間的讀書人十分大方,那些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都可以到萬卷樓中借閱,這對於大明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來說,可謂是十分的難得,畢竟這個年代的書籍可都是貴重物品,一般人根本不願意外借。

    另外徐家出過數個十分有名望的讀書人,比如已經過世的徐頤、徐元獻父子二人,其中徐頤做過大明的中書舍人,與李東陽交情莫逆,徐元獻則是南京一帶有名的神童,十歲就能賦詩,二十六歲參加鄉試,就考中了第三名,一時間名聲大噪,可惜徐元獻命短,在二十九歲時就去世了,留下一個兒子名叫徐經,也同樣是聰明非常,而這個徐經就是與唐伯虎一起參加科舉,結果因為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使得一生都無法再參加科舉的那個徐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徐經的第五世孫中出現了一個更加有名望的人,這個人就是中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周重在從王守仁那裏得知,徐納就是徐經的族弟時,心中立刻就想到了徐霞客,出於對這個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地理學家的敬佩,於是周重才決定親自來一趟,畢竟徐納也算是徐霞客的祖先,甚至日後徐霞客之所以放棄仕途,選擇遍遊大明的大好河山,說不定也是受到徐納的一些影響。

    “伯安兄,聽說徐經已經去世了,不知他安葬在哪裏?”馬車上的周重向王守仁開口詢問道,當年的科場舞弊案,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甚至在已經決定的錄取試卷中,也沒有唐伯虎和徐經的試卷,也就是說,兩人其實已經落榜了,既然落榜,那就更不可能存著泄題一說,可惜當時其它落榜的讀書人鬧的很凶,所以孝宗皇帝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唐伯虎和徐經也被發往縣衙擔任小吏,並且永世不得參加科舉,結果就造成了兩人的悲劇。

    不過現在隨著周重的影響,唐伯虎已經從科場舞弊案中走了出來,不但恢複了功名,同時還被周重提拔為馬六甲的知府,可以說深受周重的重用,日後肯定會還會有升遷的可能。但是做為舞弊案的另外一個主角徐經,他卻早在正德二年的時候就去世了,一生都沒有平反自己的冤屈,也沒能恢複徐家受損的名聲,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

    徐經是唐伯虎的好友,王守仁也與唐伯虎熟識,當初他們都是同一年參加的會試,因此王守仁也認識徐經,現在聽到周重問起徐經的事,隻見他也是歎了口氣道:“不錯,當初陛下剛剛登基,直夫兄想去京城打探消息,可惜他自從舞弊案的打擊後,身體一向不好,最後竟然客死在北京,後來徐家人把他的屍體運到江陰安葬,因為直夫兄覺得自己沒能洗清身上的汙名,愧對列祖列宗,死前要求家人不能把他的屍體葬入徐氏祖墳,所以直夫兄的後人就將他的屍體安葬在江陰的砂山上。”

    聽到徐經死後竟然連祖墳都沒有進,這讓周重也不禁為徐經的遭遇感到幾分悲涼,當初唐伯虎和徐經都是南方士子中最有希望中舉之人,可就是因為官場上的一點小風波,卻使得他們的命運發生極大的逆轉,後世的唐伯虎雖然晚境淒涼,但至少留下了詩畫雙絕的美名,可是同樣遭遇的徐經卻沒有人在乎,甚至連死都死的默默無聞,若非他後世的子孫中出了一個徐霞客,恐怕周重根本不可能知道徐經的名字。

    也許是徐經的遭遇太過沉重,所以接下來周重與王守仁都沒有再說話,其中王守仁看著窗外沉思,而周重則在回想著自己這幾年的經曆,一時間車內的氣氛也有些沉悶。

    馬車轔轔而行,很快就進入到江陰縣內,而當馬車經過一座低矮的土山之時,一直沒有說話的王守仁忽然指著道路旁的土山道:“大人請看,這座就是埋葬著直夫兄的砂山,而在砂山的另一側,就是徐氏家族的聚居地,徐家的萬卷樓也就在那裏,當初我曾經有幸進入萬卷樓借閱樓中的書籍。”

    聽到王守仁的介紹,周重也急忙讓車夫停下車,然後對王守仁道:“伯安兄,你與徐經既然是舊識,我也對他的遭遇十分不同情,現在既然我們路經砂山,不如就上山拜祭一番如何?”

    “正當如此!”王守仁聽到周重提出祭拜一下徐經,當下也是撫手大讚道,其實他剛才就想提議祭拜一下徐經,但是因為周重是他的上司,而且周重又與徐經素不相識,所以他怕提出來有些冒失,這才沒有開口,現在既然是周重主動提出來,他自然也是十分的願意。

    砂山周圍十分的荒涼,周重與王守仁兩人下車看了看,發現根本沒有買賣祭品的地方,不過他們也沒有強求,當下從馬車裏拿出一壺酒,這本來是他們準備在路上解乏用的,另外還有幾個水果,然後兩人沿著砂山的小路上山,路上周重又采了一束野花。說起來周重與王守仁都是重意不重形的人,隻要是心意到了,祭拜的形式都是次要的。

    砂山並不高,甚至說它是山都有些抬舉它了,充其量砂山也不過是個高大一些土堆。周重年輕,王守仁文武雙全,身體比周重還好,兩人讓手下人在山下等著,然後很快就來到了砂山頂上,結果在山頂的一處空地上,看到一座不大的墳墓,墳墓的建造的十分簡陋,前麵的墓碑上僅僅寫著幾個“徐經之墓”四個大字,其它的什麼都沒有。

    周重與王守仁將手中的水果與野花放在徐經的墓前,然後又將壺中的酒撒在墓前,一場簡單的拜祭也就算完成了,隻不過周重和王守仁兩人的心中卻都是沉甸甸的。

    “以徐家的財力,直夫兄的墳墓本不應該修的如此簡陋,可是他在去世之前,執意要幾個兒子給自己草草下葬,甚至連墓誌都沒有寫,他這是故意在懲罰自己啊!”王守仁看了徐經的墓碑好半天,忽然開口歎息道。

    周重聽完也是再次歎息一聲,通過王守仁的介紹,以及後世的了妥,他也可以體會到徐經死前的那種悲憤與屈辱,畢竟多年努力卻被一場冤屈化為泡影,甚至至死都沒能洗刷身上的冤屈,名聲也沒能恢複,這對於徐經這樣的讀書人來說,簡直是世上最為殘酷的懲罰。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8
第四百二十八章 徐納

    周重與王守仁路過徐經之墓,於是兩人就上山祭拜,不過就在他們剛剛祭拜結束,正準備下山之時,忽然聽到砂山下一片喧嘩,好像是守在山下的護衛與人發生了爭吵,這讓周重兩人都有些奇怪,當下加快腳步趕到山下。

    “你們是什麼人,為何攔住我上山,難道就不怕王法嗎?”周重與王守仁剛走到山下,就看到一個年輕人正在與周重的護衛爭吵,而那些護衛卻是擋在上山的路上,看樣子是他想要上山,但卻被周重的護衛給攔住了。

    周重身為總督,自然走到哪都得帶著護衛,而且這些護衛頭子就是錦衣衛出身的吳山,他受到正德的囑托,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周重的安全,所以在周重與王守仁上山時,就把守住砂山的道路,禁止任何人上山,而且錦衣衛一向都是強橫慣了,對於別人一向都沒有好臉色,所以才會與這個年輕人發生爭吵。

    “吳山,你們還不快快退下!”雖然周重知道吳山是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但是他們封住上山的道路,就顯得有些霸道了,所以周重這才出口訓斥。

    那個年輕人這時看到了從山上下來的周重兩人,當他看到周重倒也沒什麼,不過當他看到王守仁時,臉上先是一愣,緊接著就是一喜,急忙上前行禮道:“小侄無禮,剛才不知是王世叔在山上祭拜父親,實在是該死之極!”

    王守仁看到這個年輕人時,當下也是露出一個笑容道:“原來是徐洽賢侄,數年未見。你都已經長這麼大了。聽說去年你已經成婚。不知現在可有子嗣?”

    “王世叔說笑了,小侄去年成婚,昨日剛得一子,今日小侄才有空前來告訴父親,沒想到竟然遇到世叔前來,實在是太巧了!”這個名叫徐洽的年輕人也是十分高興的道。

    看到王守仁竟然與這個年輕人認識,周重也是哈哈一笑,等到王守仁與對方寒暄過後。立刻又為周重與這個年輕人做了介紹,原來這個名叫徐洽的年輕人正是徐經的次子,因為長子出生,所以前來祭告父親。至於他與王守仁則在幾年前見過,當時王守仁在江陰住了好長一段時間,所以徐氏子弟都對他十分熟悉。

    徐洽已經知道王守仁已經升任四海總督府的按察使,態度也十分恭謹,不過當他看到眼前這個與王守仁在一起的年輕人竟然就是那位名揚天下的四海總督時,當時也是嚇了一跳,急忙以晚輩自稱。其實他隻比周重小兩歲。

    周重與徐洽交談了幾句,看到對方顯得十分拘謹時。當下也就不再勉強對方,王守仁讓徐洽快點上山祭拜一下父親,然後他們一起來到徐氏的聚居之地。

    說起來徐氏家大業大,經過幾世的繁衍生息,家族男丁人數已經達到數百人,雖然經過數次分家,但仍然聚居在一起,再加上徐氏乃是江陰巨富,家族擁有大量的土地與田產,因此徐氏家族周圍已經形成一個不小的城鎮。

    在徐洽的帶領下,周重與王守仁乘著馬車來到徐納的家門前,畢竟他們這次前來主要就是前來請徐納出山的。說起來當徐洽得知周重與王守仁竟然是來請徐納自己這位聲名不顯的族叔時,也是十分的驚訝,不過他自小家教森嚴,知道有些問題不能問,所以也沒有太過打聽。

    徐納雖然在徐家不是什麼重要人員,但他畢竟有個秀才的功名,而且徐氏又是巨富之家,所以徐納也分到一定的財產,比如現在周重來到徐納的住的院子時,發現這是一座兩進的院子,雖然看起來不是十分奢華,但卻也是小富之家。

    當周重與王守仁下了馬車,剛走到徐納的門前時,就聽到裏麵傳來一陣朗朗的讀書聲,聽聲音有老有幼,讀書的內容也各不相同,雖然周重聽不懂裏麵的人在讀些什麼書,但讀書聲抑揚頓挫,聽起來極為悅耳。

    徐洽本想上前敲門,但是王守仁聽到裏麵的讀書時,卻製止了他的動作,然後站在門前側耳傾聽了片刻,這才笑著對周重道:“看來南山兄是鐵了心要把自己對地理與探礦方麵的學問傳承下去,裏麵的學生有的在讀管子六條,有的在讀博物誌,若是我所料不錯的話,下午他還會給學生講解自己在地理與探礦方麵總結的心得。”

    “世叔說的不錯,族叔他兩年收了幾個門生,準備將自己的學問傳承下去,每天上午讀書,下午講課。另外族叔他還準備將自己的心得寫成一本地理圖誌,到時也會放在我徐氏的萬卷樓中供後人借閱。”徐洽聽到王守仁的話,立刻也是笑道。

    周重聽到這裏也是十分高興,因為他現在急需探礦方麵的人才,自然希望徐納身邊的學生越多越好,這樣一來,等到徐納的學生曆練幾年,應該可以出幾個獨當一麵的地質人才,畢竟周重的目光可不僅僅隻限於南洋,日後還有更廣闊的美洲大陸等著他們去探索。

    當下王守仁上前親自敲門,結果裏麵的讀書人並沒有任何停頓,然後一陣腳步聲傳來,一個身穿青布長袍的中年人親自打開院門,當看到站在門外微笑的王守仁時,這個開門的中年人先是一愣,緊接著一臉驚喜的道:“伯安兄,你什麼時候來到的江陰,怎麼不事先派人通知一聲?”

    “哈哈,南山兄,這次我前來可是請你出山的,咱們進去詳談!”看到故友,王守仁也是十分高興,直接就講明了自己的來意。

    看樣子眼前這個中年人就是徐納了,周重也很感興趣的上下打量了對方幾眼,結果發現對方長相普通,皮膚又黑又粗,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外的人,光是看到對方的外表,周重就放心了幾分,因為他知道搞地質的人都是常年在外,風吹日曬之下,沒有一個是細皮嫩肉的,而眼前這個徐納一看就像是個搞地質工作的人。

    徐納聽到王守仁說要請自己出山,當下再次一愣,不過他也知道這裏不是講話之所,於是立刻熱情的將周重兩人請進來。進到院子時周重這才看到,院子中竟然有一棵高大的桑樹,幾乎遮住了半個院子,而在樹蔭下則有一群學生正在讀書,其中最大的和周重的年紀相仿,最小的則隻有七八歲。

    徐納引著周重與王守仁來到客廳坐下,然後一個十一二的女童給他們三人上茶,直到這時王守仁才把周重的身份介紹了一下,結果徐納同樣也是吃了一驚,當下站起來向周重行禮道:“學生不知是總督大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望大人海涵!”

    “嗬嗬,徐先生實在太客氣了,剛才王大人已經說了,周某此次前來,其實是想請徐先生出山相助的,所以還請徐先生不要推辭才是啊!”周重之前已經聽王守仁說過了,知道眼前這個徐納是個直脾氣,和他說話不必繞彎子,直接說明來意就行了。

    “總督大人客氣了,徐某隻不過是一介書生,實在不知道哪裏可以幫到總督大人,不過若是用到徐某的地方,徐某也一定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徐納當下也是躬身說道,同時心中也不禁有幾分竊喜,雖然他還不知道周重找自己的具體原因,但是想來肯定與自己的所學有關,而他也一直想用自己在地理與探礦方麵的學問報效朝廷,可惜卻一直沒有門路,也許今天就是自己一直等待的機會來了。

    徐納的表現並沒有出乎周重的意料,當下隻見王守仁開口道:“南山兄,想必你也聽說了,現在我們四海總督府在南洋占據了大片的土地,那裏雖然氣候炎熱,也有許多毒蟲猛獸,但若是將那裏開發出來,卻是極佳的糧食產地,另外那裏的礦產也十分豐富,已經發現了幾個大金礦,不過據我們的估計,那裏應該有更多的礦藏還沒有發現,所以王某才想請南山兄出山,幫助我大明找到更多的礦藏!”

    聽完王守仁講的這些話,徐納一時間也表現的十分激動,臉色也變得有些潮紅,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賣給帝王家,所有讀書人心中都有著一股報國之念,徐納自然也不例外,隻是他所擅長的地理與探礦之學實在有些偏門,所以才一直找不到機會,而他又不想屈身給那些商賈找礦,所以才隻能閉門教授弟子,希望有一天這些弟子能夠繼承自己的所學,將來將其發揚光大,不過現在周重和王守仁的到來,卻是直接給了他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機會,所以他根本沒有理由拒絕。

    想到這裏,徐納當下向周重躬身施禮道:“多謝總督大人與伯安兄看重,徐某一身所學,向來都想獻給朝廷,既然現在朝廷需要南洋的礦藏,那徐某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9:59
第四百二十九章 與虎謀皮

    請徐納出山的過程十分順利,畢竟這個時代早已經不是古時的魏晉,讀書人中也根本沒有什麼真的隱士,他們常年苦讀,為的就是將自己所學賣給朝廷,徐納也同樣不例外,所以當周重和王守仁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後,徐納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本來周重與王守仁這次是微服出訪,並沒有通知當地的官員,甚至他們隻打算在說服了徐納後,立刻就趕回鬆江的,畢竟他們兩人現在都是位高權重,手中有無數的公務需要管理,自然不能在江陰這裏久留。

    不過讓周重沒想到的是,之前領他們來的徐洽在回去後,立刻把他和王守仁到來的消息告訴了族中的長輩,說起來自從上次徐經的事情後,江陰徐氏也是名聲受損,雖然與當朝首輔李東陽還有些香火情,但依然難以阻擋徐氏家族的敗落,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官員來徐家拜訪了,現在竟然來了周重這麼一個總督,自然引起了徐氏滿門的震動。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周重和王守仁剛說服了徐納,結果外麵就湧來幾個徐氏家族的老人,非要請周重與王守仁留下吃飯,看著對方顫微微的樣子,周重與王守仁實在不好拒絕,於是隻好留下來與徐氏眾人吃了頓飯,而在吃飯之時,徐氏家族的人也終於知道了他們來請徐納出山的原因。

    說起來徐納本來在徐氏家族並不出名,僅僅有一些徐氏中不受重視的旁支子弟跟著他求學,為的就是日後能掌握一枝之長,日後就算是給商人找礦,也是一個收入不菲的生計,至於其它有條件參加科舉的人,根本不願意把孩子送到徐納門下學習。

    可是現在卻完全不同了,按照周重與王守仁的介紹,海外有大批新占領的土地上需要勘探礦藏。總督府也急缺找礦這方麵的人才,所以徐納出山之後,立刻就會得到總督府的重用,日後隻要能夠找到足夠的礦藏,升官發財肯定不在話下,甚至隻要徐納去了總督府,剛開始給一個八品官還是沒問題。至於日後能升到什麼品級,就全看他自己的努力了。

    徐氏雖然家中巨富,而且也有一個詩書傳家的美名,但其實在這一代時,家中就已經沒有人在朝中擔任官職了,這對於一個士族來說。簡直就像是滅頂之災,甚至若再這樣下去的話,徐氏就會徹底的墮落為商賈之家,幾代人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名聲也就毀於一旦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徐氏滿門對於徐納這次能夠出仕自然是十分重視,甚至不少人都紛紛湊到徐納跟前,小聲的和他商量。將自己家中的兒孫送到徐納門下學習的事,對於這些族中長輩和兄弟們的要求,徐納也不好拒絕,另外周重也示意他多收一些門徒,畢竟光是一個南洋,就需要不少的人手,更別說日後還有美洲,所以徐納最好能多培養一些探礦方麵的人才。甚至周重覺得若是有必要的話,應該單獨開辦一所地質學校,讓徐納專門傳授這方麵的知識,說不定多年之後,徐納也會成為地質學的鼻祖人物。

    來的時候隻有周重與王守仁,另外還有一些護衛,但是在他們離開江陰時。卻是帶了十幾車人,車子裏大都是徐納新收的學習,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徐氏子弟,有幾個還是頭發都白了的老秀才。一生都沒能考上舉人,這次也厚著臉皮拜徐納為師,準備用自己最後的一點時間搏一搏,再不濟也能得到一個報酬豐厚的職位,改善一下家中的生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隨周重一起離開的徐氏子弟並不是全部,因為有不少人都需要將家中安排一下,所以會在晚幾天才去鬆江,另外還有第一批人的家眷,所以等到第二批人動身時,規模會更大,甚至徐納還笑著對周重說,這次他幾乎把徐氏門下半數的年輕子弟全都收為弟子,加在一起足有上百人,再加上其它那些交好的外氏子弟,最後徐納的門生已經達到一百五六十人,這讓周重更加堅定了給徐納專門開辦一所地質學校的決心。

    不過地質學校也不是說開就開的,至少也需要徐納做出一定的成績,等到有了功績之後,周重再給他專門辦學校也就有理可依,到時也不會有太多的人會反對,辦起事來也爽快,所以當徐納帶著一幫人來到鬆江後,用最短的時間安排好家眷,然後他就帶著第一批的三十多個學生,再加上總督府給他們安排的護衛和向導,乘著船就去了南洋。

    對於徐納的南洋之行,周重也是十分的重視,不但給他們配備了最好的人手與準備,而且還給南洋等地的官員打了招呼,讓他們好好的配合徐納等人。其實這根本不用周重提醒,那些南洋的官員在知道徐納一行人的目的後,一個個都恨不得把對方當爺爺供起來,畢竟隻要能夠在他們治下的區域發現礦藏,那麼日後就會吸引大批的移民,同時也會推動當地的經濟與民生,所以他們對徐納都是歡迎之極。

    送走了徐納之後,周重就把自己的目光再次轉向倭國的江戶灣,神周與李安良已經帶著艦隊在那裏打開了局麵,其中神周帶著大軍將江戶灣的各個勢力清理了一遍後,李安良組建的倭人仆從軍在經過簡單的操練後,也被他們拉上了戰場,開始對周邊那些殘存的倭人勢力發起主動進攻,而且這些倭人仆從軍作戰凶殘,所到之處幾乎是寸草不生。

    不過倭人仆從軍的凶殘也引起了其它倭人的仇視,現在倭人仆從軍攻打任何一個勢力,都會引起對方的拚死反抗,畢竟與其戰敗後被仆從軍屠殺,還不如在戰場上反抗一下,說不定可以打退對方的進攻。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倭人仆從軍的戰損也是極大,幾乎每月都有數千人傷亡,不過對於這些傷亡,李安良根本就不在乎,反正後麵願意加入仆從軍的倭人多的是,甚至在剛剛被征服的倭人中,他們也會很快忘記對仆從軍的仇恨,加入報酬豐厚的仆從軍為自己家人謀利。

    對於神周在江戶灣的所做所為,這些都是周重之前特意授意的,江戶灣也就是後世的東京灣,江戶也就是東京的前身,那裏是一座天然的優良港灣,可以讓船隻躲避來自太平洋的大風浪,而且在東京灣的東北方向,有一條自西向東的洋流,可以帶著船隻一直到達美洲,如此一來,本來不怎麼顯眼的江戶灣就成為大明通往美洲的必經之地。

    也正是因為江戶灣的重要位置,所以周重早就想把這裏占下來了,不過倭國雖然戰亂不堪,但周重卻擔心自己貿然出兵倭國的話,會引起倭國各地大名的聯手反擊,所以他也一直沒敢動手,不過現在足利義材與細川高國雙方已經打成了絞肉機,整個倭國的大名都將注意力放在京城那裏,根本沒空理會江戶這種偏僻的地方,所以周重這才果斷出手。

    事實證明周重的判斷是正確的,神周帶著艦隊出現在江戶灣後,雖然引發了周圍一些倭國大名的恐慌與敵視,但是在神周與李安良的打擊下,這些倭人大名要麼直接覆滅,要麼低下頭來向大明表示了恭順,根本不敢正麵與大明的艦隊為敵。

    不過做為周重在倭國的盟友,足利義材卻派了足利一輝前去找到神周,質問他們為何要出兵江戶,畢竟他現在還是倭中名義上的將軍,有權過問大明對倭國領土的入侵。對此神周隻是說自己奉了上麵的命令,根本不知道什麼理由,態度十分強硬的把足利一輝給頂了回去。

    之後足利一輝又親自跑到鬆江找到周重要一個說法,不過周重卻在這件事上打起了太極,直接說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是神周曲解了自己的命令,所以才貿然出兵,對此他也表示十分抱歉,不過現在江戶已經被神周占據,他也沒有辦法,所以最多隻能在其它方麵給足利義材一些補償。

    其實足利義材也並不是真的要向周重問個什麼說法,他隻是想借這件事向周重討要一些好處,畢竟他與細川氏正在打死打生,根本沒有精力卻管什麼倭國的領土完整。所以當周重提出補償時,已經得到足利義材授意的足利一輝也立刻表示了同意,並且主動提出希望周重可以支援一批他們最為急需的武器與糧食。

    對於足利一輝的反應,周重也早已經預料到了,畢竟當初他挑動足利氏與細川氏內鬥,本來就是想讓他們無暇顧及倭國的其它地方,好讓他借機漁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周重除了送給足利義材一些糧食與武器外,還與足利義材達成另外一項交易,這項交易同樣也是以倭國的利益做出交換。雖然足利義材明知與周重做交易無異於與虎謀皮,但是在眼前這種情勢下,他們卻也顧不得許多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