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走私大明 作者:北冥老魚 (已完成)

 
mk2258 2014-1-13 23:32: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40 192074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7:49
第三百九十章 蒞臨濟州島

    對於朝鮮這塊跳板,周重是誌在必得,哪怕是動用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比如支持平安軍威脅最有可能反對朝鮮內附的士族聯盟,反正他們都是朝鮮人,朝鮮人殺朝鮮人可不關大明的事,這件事哪怕是鬧到大明朝堂上,也和周重沒有任何關係,至於周重與平安軍的關係,明明是清白的商業交流,周重隻不過是把一些不用的武器和糧食賣給平安罷了,更何況朝鮮的其它幾個勢力都買過他的武器和糧食。

    可以說周重對於合並朝鮮早已經做好了成全的準備,朝鮮的士族聯盟若是同意內附倒也罷了,若是不同意的話,那平安軍可不會對他們有任何的留情,至於那些在平安軍中擔任官吏的士族,周重根本不怕他們做亂,大不了把整個平安軍給清理一遍,頂多是再多死一些人罷了,反正他準備日後向朝鮮遷移百姓,現在死的朝鮮人多一些,日後也就能多遷移一些百姓。

    對於周重如此強硬的威脅,那四個士族聯盟的使者,同時也是士族聯盟內部最大的四個士族族長在憤怒的同時,也不由得感到一陣無奈,畢竟他們都知道,以自己現在的實力,根本沒有反抗的可能,而且眼前這個大明的總督雖然年輕,但卻是心狠手辣之極,若是他們不同意的話,那麼他們真的會麵臨滅族之禍。

    周重在威脅過四個士族聯盟的使者後,就站起身離開了大殿,他說過要給對方一天的時間考慮。所以自然要遵守自己的承諾。不過那四個使者並沒有讓周重等太久。因為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其它的選擇,因此在剛到中午時,他們就已經做出了選擇,那就是向周重屈服,願意支持朝鮮內附大明。

    士族聯盟這個最後的障礙解決之後,朝鮮內附大明再也沒有任何的阻礙,現在就剩下劉濤和李安良他們接管士族聯盟的地盤。然後就向大明投交內附的國書,希望可以得到大明的庇護。

    趁著朝鮮給大明送國書的這段時間,周重離開漢城坐上船,一路向東南前進,很快就來到了濟州島,現在這裏已經完全被常孝的水師占據,島上的朝鮮百姓也已經歸心,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不是朝鮮人,而是大明的子民。之所以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全都是因為之前的朝鮮戰亂不斷。濟州島卻因為有常孝的鎮壓,再加上又從大明運來的糧食,使得這裏成為朝鮮戰亂中唯一的樂土,因此這裏的朝鮮百姓自然對大明是感恩戴德,平時也以大明人自居,甚至看到其它逃到島上的朝鮮人時,目光都帶著三分鄙視。

    濟州島是出了名的三多,分別是石頭多、風多和女人多,所以濟州島又被人稱為三多島,其中石頭和風就不必提了,濟州島之所以女人多,主要是因為島上的男人需要經常出海捕漁,濟州島周圍的海況十分凶險,男人出海經常出現意外,傷亡比例很高,結果也就造成了島上男少女多,甚至很多女人嫁不出去的情況出現。

    不過現在隨著常孝他們這些水師在濟州島上的駐紮,島上女人嫁不出去的情況也很快得到了改善,這些水師士兵被周重提高了待遇後,手中都有幾個閑錢,再加上常年駐紮在海外,平時自然會感到寂寞,濟州島上的女人又比較熱情,結果幹柴遇到烈火之下,很多人都在島上養了個當地的女人做小妾,特別是在比較有閑錢的軍官之中,這種情況最為普遍。

    對於水師士兵在島上納妾的事,周重也早就知道,不過他根本沒打算管,畢竟水師士兵也是人,平時隻要不違反軍紀,納個當地的女人給自己海外的生活增加一些樂趣,也是很正常的事,更何況這些女人日後很可能會生下水師士兵的孩子,這也會促進濟州島的穩定。

    現在濟州島上的水師駐地已經從城山浦遷到了島中段的濟州城,那裏是濟州島上最大的城市,之前濟州島上有人做亂,濟州城中的朝鮮官員在戰亂中被殺,於是常孝就出兵接管了這裏,至於那些作亂的人,估計早都已經進了鯊魚的肚子。

    對於周重的到來,常孝自然是萬分高興,這並不僅僅因為周重是他的上司,更是因為當初馬六甲的朱允炆後人黃家被處置時,黃家手下有一支附屬家族,同樣也是常遇春的後人,算起來還是常孝的同族,結果常孝也差點被牽連,幸好周重的保護,這才讓他安然無恙,所以常孝對周重也是十分的感激,現在看到周重來到濟州島,自然要熱情款待一番。

    濟州島是個海島,自然盛產各種海產,其中最有名就是鮑魚,濟州島出產的鮑魚可是十分的有名,與鮑魚同樣有名的還有這裏的海女,每當風和日麗的天氣裏,濟州島上的海女就會全身塗滿油脂,然後赤條條的跳入海中,在海底收集鮑魚、海參、貝殼等海產。

    後世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遊泳有助於女人塑身,濟州島上常年生活在海邊的海女自然也大多是身材窈窕,再加上她們熱情大膽,平時光著身子在海裏像魚似的鑽來鑽去,遇到大明水師的戰船時非但不回避,反而還會大膽的光著身子爬上船,向船上的將官出售自己剛剛捕撈到的海產,結果那些眼睛發綠的將官隻顧著在海女的身子上轉悠,哪裏還會討價還價,往往會毫不猶豫的大方掏錢,結果平白吃了不少的虧,不過這些大明將官的便宜可不是好占的,很快那些海女連人帶錢都成為了大明將官的私人財產。

    常孝身為濟州島水師的最高長官,自然也沒能逃過海女的誘惑,這次他在濟州城外的一條船上招待周重,他身邊的那個海女小妾就直接跳到海裏,很快就抓上來一些海鮮,然後直接在船上現殺現做,雖然菜式不怎麼好看,但是味道卻是極為鮮美,這也讓周重是胃口大開。

    “常孝,現在朝鮮大局已定,很快就會向大明投交請求內附的國書,到時你一定要封鎖海峽,若是有人從朝鮮逃往倭國,那大可不必理會,但一定要禁止任何人從倭國回朝鮮!”酒過三巡之後,周重忽然一臉嚴肅的交待道。

    常孝聽到周重的吩咐卻是有些不解的問道:“大人,朝鮮內附我們大明是一件大事,對倭國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到時封鎖海峽也很正常,但為何僅僅隻是單方麵封鎖從倭國到朝鮮的路,而放過那些從朝鮮到倭國的人呢?”

    對於常孝的不解,周重卻是笑了笑道:“朝鮮有數百萬人口,雖然我用強硬的手段讓朝鮮國內的勢力都同意了內附,但總有一些不識時務的人會反對這件事,所以當朝鮮內附我大明之時,這些人肯定會有人不願意再呆在朝鮮,到時很可能會遷往倭國,與其讓這些人留在朝鮮給我們搗亂,還不如讓他們離開朝鮮去倭國,所以到時你不必管那些人,隻要小心不要讓倭國的人混到朝鮮給我們搗亂就行了。”

    聽到周重的解釋,常孝也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他是個武將,對於這些政治上的事務有所欠缺也很正常。

    “對了,這段時間倭國那邊的情況如何了,足利氏與細川氏還在對峙之中嗎?”周重喝了杯酒再次開口問道,這段時間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朝鮮的事務上,對於倭國那邊的關注也就少了,他隻記得在前段時間足利氏打敗了細川氏的幾千軍隊後,雙方再一次陷入了對峙之中。

    聽到周重問起倭國的事務,常孝也是精神一振道:“大人,自從上次的信貴山城之戰,足利氏一舉打敗了細川氏的軍隊,使得聲勢大震後,田山氏與波多野氏也終於將足利氏當成一個平等的盟友,現在這三方勢力已經緊密的聯合在一起,準備從西、南兩個方向夾擊細川氏,不過細川氏也不甘束手待斃,在大內義興離開京都後,細川高國竟然與逃到近江的細川澄元盡釋前嫌,兩兄弟再次聯合起來,準備與足利氏三方的聯軍決一死戰。”

    周重聽到細川高國和細川澄元這對冤家兄弟竟然被足利氏逼的再次聯合起來,心中也不禁有些好笑,若是當初他們兩兄弟彼此信任一點,恐怕也不會打死打生,最後讓大內義興和田山尚順找到機會,結果最後擠進了倭國的核心權力圈子,雖然後來細川高國把大內義興和田山尚順都給排擠走了,但卻讓兩人心生不滿,直接導致現在這種足利氏再次崛起的局麵。

    “分裂的細川氏竟然再次聯合起來,如此一來,他們與足利義材聯合起來的力量應該相差不大,想必日後的戰爭也會更加的精彩,真是讓人感到期待啊!”周重最後不禁微笑著感慨道。

    “嘿嘿,大人不必心急,按照我們得到的情報,恐怕細川氏與足利氏的戰爭馬上就要開始了。”這時常孝再次開口道,他駐紮在濟州島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監視倭國的情況,而且他也知道,隻要倭國一亂,就是他帶著水師建功立業的時候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7:50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明的反應

    周重在濟州島停留了幾天,在這裏他主要是關注了一下倭國的情報,畢竟濟州島已經成為他接收倭國情報的橋頭堡,大部分從倭國傳來的消息都彙聚在這裏,然後經過簡單的分類整理後,再送到周重那裏,所以在濟州島這裏,周重可以第一時間接到倭國的消息。

    本來按照之前常孝等人的分析,細川氏和足利氏已經處於戰爭爆發的邊緣,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場波及整個本州島南部的大地震卻剛好在這個時候爆發了,結果導致細川氏和足利氏的雙方都是損失重大,特別是京都的位置,剛好距離地震的中心不是很遠,結果整個京都在這場地震中倒塌了無數房屋,不少農田也毀於地震之中。

    也幸好這場地震發生在倭國,整個國家從上到下都對地震早就習以為常,所以他們在地震發生後,並沒有什麼其它的反應,隻是收斂好那些死在地震中人們的屍體,然後開始照常生活,而細川氏和足利氏因為損失太大,結果隻能暫時把戰爭推後,一邊舔著身上的傷口,一邊尋找對方的弱點,隻要對方露出一絲的破綻,就會被他們撲上去死死咬住。

    周重在接到本州島南部地震的消息時,氣的把手邊的東西全都給砸了,本來他趕到濟州島,正是想就近觀看一年倭人自相殘殺的美景,可是沒想到卻被這場該死的地震給打斷了,這讓他如何不生氣?

    不過再怎麼生氣也沒用,按照細川氏和足利氏這次在地震中的損失。估計他們可能要休養到今年秋天。才可能積蓄出決戰的力量。周重的事務繁忙,自然不可能在濟州島呆上幾個月,這讓他無奈之下,隻得叮囑常孝時刻關注倭國的形勢,而他則回過頭來關注起朝鮮內附大明的問題。

    慶尚軍向平安軍投降之後,朝鮮實際上已經被平安軍統一了,雖然個別地方還有一些流匪和豪強沒有清除,但這些人根本成不了什麼大氣候。隨著日後朝鮮國內的安定,那些人最終隻有滅亡一途。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平安軍已經成為朝鮮的合法政權,自然可以取代原來的李氏朝鮮向大明這個宗主要進貢,不過李安做為平安軍的大首領,卻依然沒敢稱王,因為朝鮮的國王一向都是大明冊封的,否則根本沒有合法地位,所以按照常理來說,他應該向大明上交一封請求大明封自己為朝鮮國王的國書。

    大明朝廷已經已經知道朝鮮發生內亂。並且原來的朝鮮國王被殺死,原來的李氏朝鮮已經滅亡的消息。所以大明朝廷上下都已經做好了冊封朝鮮新國王的準備,甚至他們還決定支援朝鮮一批糧食,畢竟朝鮮是自己的屬國,國內又剛剛發生內亂,自然需要自己這個宗主國出麵安撫一番,這樣也好讓朝鮮的百姓記住大明的仁德。

    然而讓所有大明官員都沒有想到的是,那個統一朝鮮的平安軍大首領上交的第一份國書,竟然不是請求冊封的國書,而是請求大明同意朝鮮內附的國書,這下使得整個大明朝廷都為之震動,甚至連李東陽、楊廷和等內閣大臣們也都為之震驚,畢竟朝鮮相比大明雖然是個小國,但一向都號稱海東強國,這樣一個國家在戰亂統一之後,竟然會選擇向大明內附,實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李公,你覺不覺得朝鮮這次選擇內附的舉動十分古怪?”在接到朝鮮國書的朝會之後,楊廷和一邊走一邊向身邊的李東陽問道。

    “哦?有何古怪?”須發皆白的李東陽扭頭看了一眼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廷和,滿臉笑容的開口問道,對於楊廷和,他一向都是十分看重,甚至一直認為楊廷和在政治上的才能超過自己,所以他對楊廷和也是竭力培養,所有人都知道,李東陽已經將楊廷和當成自己的接班人。

    “李公,之前的朝鮮國王李隆殘暴不仁,導致國內叛軍四起,最後更是死於叛軍之手,這點怪不得別人,可是現在那個起於微末的平安軍好不容易才統一了整個朝鮮,按照常理來說,一個能在短短一年內就把戰亂四起的朝鮮統一的人,肯定是胸懷大誌,哪怕是為了自己的後人著想,他也應該選擇在朝鮮稱王,畢竟這樣一來,他的家族後輩就是朝鮮世代的國王,如此巨大的誘惑,對方竟然視而不見,反而向我大明上書請求內附,實在有些不合情理!”

    楊廷和說到這裏時,長吸了口氣接著又道:“另外這個平安軍的崛起也處處透著古怪,按照朝廷得到的消息,他本來是朝鮮四路實力最強的叛軍之一,與其它三路叛軍實力不相上下,但比之李隆的國王軍卻還差著一籌,可是就在今年春天,這個平安軍卻是勢如破竹的滅掉了李隆,進而吞並其它三路叛軍,短短數月就平安了朝鮮的叛亂,快的簡直讓人不敢相信,現在這個平安軍又反常的要求內附,所謂反常即為妖,所以我懷疑這個平安軍應該有問題,甚至這個內附說不定是個陰謀!”

    “哈哈哈~,介夫啊,你能夠發現平安軍的這些反常,已經實屬不易,不過你卻還是太粗心了,若是仔細查看一下那些來自朝鮮的戰報,也許就會發現那些反常之事的真相。”李東陽大笑著道,他今年已經六十六歲了,精力已經大不如從前,現在已經將政務上的事都交給楊廷和他們處理,而楊廷和的表現也讓他很滿意,現在楊廷和唯一欠缺的就是對一些細節方麵的把握,若是他能做到這一點,那他也能安心的退下來了。

    “朝鮮的戰報?請李公指點!”楊廷和顯然光顧著考慮李安良送來的那份請求內附的國書了,對於朝鮮那邊傳來的戰報的確有些疏忽。

    這是個指點楊廷和的好機會,李東陽自然不會放過,於是隻見他邊走邊用緩慢的語調開口道:“介夫,朝鮮那邊傳來的戰報中介紹,平安在與前國王李隆的決戰中,動用了大量的火器,後來朝鮮的首都漢城也是被火器攻陷,據說平安軍中擁有上百門火炮,雖然我估計其中可能會有些誇大,但相信平安軍中的火器數量肯定不在少數,如此多的火器,為何會突然出現在朝鮮一個叛軍之中?”

    李東陽並沒有直接告訴楊廷和自己猜想的答案,而是用一種啟發式的辦法讓他自己思考,畢竟楊廷和日後要主理整個大明的政務,所以現在李東陽能教一點就是一點。

    楊廷和果然不愧是下一屆內閣首輔的得力人選,隻見他聽到平安軍竟然詭異的出現大量的火器時,立刻震驚的停下腳步,然後喃喃自語道:“朝鮮國小民弱,根本負擔不起製造火器的費用,就算國內有一些火器,恐怕數量也不會太多,而且火器乃是國之利器,製造方法一向對外保密,朝鮮製造的火器威力恐怕也大為減弱,甚至連用於實戰都有些困難,由此可知,那些平安軍中出現的火器必然不是朝鮮製造的!”

    看到楊廷和已經想到事情的關鍵,李東陽立刻大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介夫,你說的不錯,那些火器的確不是朝鮮能夠製造出來的,而遍觀朝鮮周圍各國,唯一有能力製造那些火器的,就隻有我們大明了。”

    “嘶~,難道說……難道說這件事是陛下在背後操縱?”楊廷和這時才倒吸了口涼氣,然後有些不可思議的開口問道。

    “嘿嘿,是不是陛下在背後操縱我也不清楚,但是我卻知道,這件事一定和那位年輕的四海總督有關,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果然是好手段啊!”李東陽冷笑了兩聲道,之前他對周重還是很有好感的,但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卻覺得正德對周重太過驕縱,而且周重手中的權力也太大了,對此周重好像也沒有絲毫的覺悟,依然在海外我行我素,這讓李東陽對周重的印象急轉直下,直到朝鮮這件事發生後,更是讓李東陽對周重有些不滿。

    “周重?又是他!”楊廷和聽到李東陽的提醒,也終於醒悟過來自語道,“難怪他之前忽然擅自將四海總督會暫時從雙嶼港遷到了威海衛,估計就是為了就近的控製朝鮮的變局,而且遍觀整個大明,也隻有他這個四海總督才有權鑄造火炮,而且也隻有他可以一次性的動用那麼多的火器卻不必向朝廷上報。”

    楊廷和之前對周重的印象就不太好,總覺得這個年輕人是因為正德的寵信,再加上運氣好得到了番薯和玉米這兩種逆天的作物,所以才得到現在的高位,實際他的才能卻與現在的地位不匹配,而且他也覺得周重手中的權力實在太大了,已經讓朝廷有些無法製約的感覺,現在更是擅自插手朝鮮的內政,實在是膽大之極。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7:51
第三百九十二章 朝鮮內附

    李東陽和楊廷和雖然猜到朝鮮的事情與周重脫不了幹係,但是他們卻不敢把這件事傳出去,畢竟周重不是普通人,而是大明的總督,若是讓人知道他擅自插手朝鮮的內政,甚至這件事很可能還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同意,那到時也會讓朝廷的顏麵受損,所以他們雖然明知道朝鮮內附的事情有問題,卻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不過朝鮮內附這麼大的事情,朝廷自然不能草率從事,特別是對於朝鮮第一次上交的請求內附國書,這是絕對不能同意的,畢竟連皇帝禪讓都要讓三次,一個國家並入大明這樣的事雖然比不上皇位的傳承,但至少也要讓上兩次才行,所以朝鮮請求內附的國書被退回去了,不過緊接著朝鮮的第二封國書就又送了上來,並且還是由李安良親自送過來的。

    豹房的正殿之中,正德正在召見千裏迢迢從朝鮮趕到北京的李安良,另外李東陽和楊廷和、劉忠、梁儲等內閣大臣也都來了,畢竟他們對於李安良這個打下了整個朝鮮,並且還主動向大明請求內附的人十分感興趣。

    李安良上到大殿,對著正德行過大禮之後,隻見正德這才笑嗬嗬的道:“李安良,你不必多禮,朕聽說你因為不滿之前朝鮮國王的統治,這才一怒興兵,最終這才打敗了其它的幾路叛軍,統一了整個朝鮮,不過你為何要將朝鮮內附到我大明?”

    正德其實對朝鮮內附的原因最清楚不過,畢竟這件事周重早就和他交待的一清二楚,甚至那些派到朝鮮的大明官員。也都是他吩咐錦衣衛去找來的。不過在今天這種場合。他卻隻能裝糊塗,畢竟要是讓李東陽這些內閣大臣知道,恐怕自己這個皇帝也會吃不消。

    “啟稟陛下,草民其實並不是朝鮮人,而是遼東的漢人,當初因為一些變故這才逃到朝鮮,然後在朝鮮居住了十年,也在那裏娶妻生子。這次朝鮮內亂,草民家中也受到波及,最後甚至連飯也吃不上了,萬般無奈之下,這才選擇了造反,草民仗著以前讀過一些書,比那些朝鮮人多了些見識,這才能夠打敗所有人,最終統一了朝鮮,不過臣並沒有忘記自己是個漢人。所以在統一朝鮮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求內附大明。這樣草民就能再次成為一個大明人了!”李安良一臉義正言辭的道。

    聽到李安良竟然是個漢人,這讓李東陽等人都十分的驚訝,但是接下來李安良的話卻讓他們差點把鼻子給氣歪了,李東陽他們可都是在官場上打滾多年的人精,根本不會相信李安良僅僅是因為自己是漢人,就把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朝鮮合並到大明的鬼話。

    其中李東陽和楊廷和已經猜到,這個李安良恐怕僅僅隻是平安軍表麵上的傀儡,至於真正控製平安軍的人,恐怕就隻有那位年輕的四海總督了。而劉忠和梁儲等人雖然不知道周重插手朝鮮的事,但是他們憑著自己的直覺,也覺得眼前這個李安良肯定有問題。

    不過相比李東陽他們的懷疑,正德卻是一臉感動的道:“李卿在外流浪多年,竟然還能心懷故國,打下偌大的領土竟然毫不猶豫的送給我大明,真有古之義士的遺風,實在是讓朕也為之感動,即如此,那朕也不好拒絕你的好意,我大明就勉為其難同意朝鮮內附,另外傳朕的旨意,封李安良為高麗侯,三世罔替!”

    聽到正德的封賞,李安良也是大喜過望,雖然他事先已經知道,自己這次進京肯定會得到封賞,但是統一朝鮮主要還是周重的功勞,所以他根本沒有奢望會得到太大的封賞,但是沒想到眼前這位皇帝陛下竟然一下子就封他為侯,而且還是三世罔替,這在大明已經是很重的封賞了,要知道整個大明的爵位,隻有那些皇族和一些開國公侯,才是世襲罔替,其它的爵位都是一代降一代,直到降無可降為止,但他卻可以在三代之內都繼承侯爵的爵位,這讓他如何不喜。

    李東陽和楊廷和等人聽到正德對李安良的封賞都已經下來了,這也標誌著大明已經同意了朝鮮內附的請求,畢竟君無戲言,正德既然已經當麵同意了,他們這些大臣也不好再反對,更何況朝鮮主動內附,這也是大明教化之功的表現,甚至史書上也肯定會大寫特寫,他們這些內閣大臣也能跟著沾光。

    大明同意朝鮮內附,而且正德還親口對李安良進行了封賞,如此一來,這件事也就算是定了下來,接下來整個大明朝廷都開始運轉起來,分派官員和軍隊向朝鮮進發,軍隊將接管朝鮮的防務,官員則開始安撫朝鮮的百姓。

    說起來大明已經有上百年沒有周圍的國家或部族內附了,朝廷對於處理朝鮮內附也沒有什麼經驗,不過幸好中原王朝都有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喜歡把發生過的事情記錄下來,也就是史書,曆史上外族內附的事情層出不窮,因此大明很容易就從史冊上找到相應的資料,然後參照一下對朝鮮內附做出相應的對策。

    朝鮮是個漢化程度很高的國家,有著小中原之稱,國內的百姓也對大明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再加上之前的戰亂已經讓朝鮮百姓流離失所,餓死的人數不勝數,在肚子都吃不飽的情況下,他們根本沒空想其它的事情,更何況若是朝鮮加入大明,肯定會運來物資救災,這才是百姓們最關心的,因此朝鮮百姓對於內附到大明並不排斥。

    不過就算是這樣,正德還是下了道聖旨,那就是有鑒於朝鮮剛剛經過一場戰亂,國內各種物資都十分緊缺,從大明運輸又有些不方便,於是正德決定遷移一部分朝鮮百姓進入大明的遼東地區,同時為了恢複朝鮮的經濟,將對朝鮮的土地低價販賣,凡是大明的子民,皆可以低價購買。其實說白了,這道聖旨就是有意遷移朝鮮的百姓分散到大明的遼東各地,然後再用大明的百姓充實朝鮮的土地,以此來穩固大明對朝鮮的統治。

    對於朝鮮內附的消息,大明的百姓反應十分平淡,在他們看來,大明是世界中心,周邊的那些小國自然都是心生向往,現在朝鮮主動提出內附,也是很自然的事,隻不是給大明的閑人提供了一些談資。

    不過也有一些手中有閑錢的人動了心思,特別是他們在打聽到朝鮮那邊的地價極其便宜,一兩銀子就能買上幾十畝好地,若是願意買山地的話,地價還會更加的便宜,簡直像是白送一般,而且凡是去朝鮮買地的人,朝廷都將提供食宿的送他們到朝鮮,並且到達朝鮮後,也將對他們進行統一保護,換句話說,也就是所有漢人都將居住在一起,這樣一來,安全性也就有所保證,這讓不少人都是十分的心動。

    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敢於冒險的人,隻不過有些人一輩子都找不到冒險的機會,現在周重策劃著將朝鮮內附,使得大明平白得到一塊不小的土地,而且這塊土地上還有不少讓人眼饞的特產,再加上地價又便宜,於是大明國內的百姓慢慢的由開始時的動心,最後變成實際的行動,一群又一群的人開始向官府報備,然後在各地的官府將這些願意去朝鮮購買土地的人集中起來,一批又一批的運到威海衛、安東衛等沿海的衛所,再乘船去了朝鮮。

    除了上麵這些被土地吸引到朝鮮的普通百姓,另外還有一批人十分踴躍的衝向朝鮮,這批人就是大明國內的商人,之前周重給正德上了一道奏折,奏折中提到為了盡快讓大明控製住朝鮮這塊土地,當靠低價賣地吸引百姓的速度實在太慢了,必須要引進另外一批人,而這批人就是那些貪婪的大明商人。

    為了吸引這些商人進入朝鮮,周重向正德建議,開放朝鮮各地的采礦、冶煉等行業,在允許私人采礦冶煉的同時,也降低了采礦冶煉業的稅收,這對於大明廣大的礦業商人來說,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要知道朝鮮半島的銅、鐵、金、銀等礦藏也是十分豐富,特別是鐵礦和煤礦,儲量更是十分巨大,其中的利潤更是足以吸引無數的礦產商人進入朝鮮。

    說起來大明國內的采礦和冶煉這兩個行業也是允許私人開辦的,但是大明國內的礦場和冶煉場,最好的自然是朝廷的,次一等的都是由各地的貴族和官員把持,普通的礦產商人隻能靠著一些貧瘠的礦場過活,而且還要負擔沉重的稅收,日子過的苦不堪言,所以現在朝鮮開放采礦和冶煉業,而且還減輕礦業的稅收,這對於那些礦業商人來說,自然有著無比巨大的吸引力。

    采礦和冶煉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那些礦業商人進入朝鮮,其它與礦業相關的商人自然也不會落後,而且采礦和冶煉業的發展,還能帶動其它的行業發展,這些都需要大明的商人去朝鮮填補這個空白,一時間整個大明沿海都是去往朝鮮的船隻。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7:52
第三百九十三章 倭國拉鋸戰

    周重在等到大明同意朝鮮內附,並且看到大明國內的百姓和商人開始被吸引到朝鮮之後,心中懸著的那塊大石總算放了下來,然後他立刻下令,將總督府從威海衛再次搬回了雙嶼港,畢竟他去威海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至於倭國那邊的大戰,也已經不需要他操心了。

    本來倭國那邊的足利氏與細川氏早就應該爆發大戰了,但是沒想到春天的那場大地震,使得他們都是損失慘重,為此不得不休養了一段時間,現在夏天已經過去了,樹上的葉子都已經開始變黃了,早已經等得不耐煩的足利氏與細川氏也終於爆發了大戰。

    這場大戰首先是由蟄伏已久的足利義材挑起來的,他與田山尚順合兵一處,從南麵向京都方向發起進攻,而位於西方的波多野氏也同樣盡起大軍,隻不過他的兵力相比較而言有些弱,因此他這次並不是主攻,而是隻需要牽製一下細川氏的兵力就行了。

    在戰爭的剛一開始,足利義材與田山尚順就帶著組織起來的兩萬大軍兵發飯盛城,飯盛城是細川氏扼守田山氏的一座重要堡壘,整個城池建造的十分堅固,城中常年駐紮著五千軍隊,隻不過上次與足利義材大戰時,飯盛城被調走了一千五百人,結果一敗塗地,調走的士兵也沒能回來幾個,現在城中隻剩下不足四千人防守,可以說正是攻打它的好時機。

    足利義材與田山尚順的確沒有浪費這個時機,他們的聯軍剛開始時做出攻打細川氏另外一處堅城,也就是騰龍寺城的姿態。使得飯盛城中的守軍放鬆了警惕。但是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夜晚。足利氏和田山氏的兩千精銳卻趁著天黑爬到了飯盛城旁邊的絕壁之上,然後借著繩索滑進城中,雖然摔死了不少人,但最後還是有一千**百人成功進到飯盛城中。

    這支不足兩千人的隊伍進到飯盛城中後,出其不意的控製了飯盛城的城門,然後打開城門迎接足利氏與田山氏的聯軍,結果城中那些細川氏的幾千軍隊做夢都沒有想到,敵人竟然會突然出現在飯盛城中。結果最後除了少數細川氏的死忠戰死之外,其它大部分都選擇了投降,畢竟這個時代的倭國還沒有什麼武士道精神,向戰勝者投降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飯盛城陷落,對於細川氏的打擊可謂是十分的巨大,之前細川氏之所以能夠把田山尚順壓製的動彈不得,全都是因為細川氏手中掌握著四座城,分別是飯盛城、信貴山城、騰龍寺城和多聞山城,這四座城池距離很近,扼守在田山氏對外的交通要道之上。四城彼此間相互依存,每座城中都駐紮著大量軍隊。隻要田山氏有任何異動,這四座城池的軍隊就會出動,所以當初田山尚順雖然也是支持足利義材重奪將軍之位的功臣,但最後卻還是被趕出京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這四座城池的威脅,使得他不得不聽從細川氏的命令。

    也正是因為四座城池的重要性,所以當初足利義材立威之時,第一個就拿兵力最弱的信貴山城開刀,結果他的運氣極好,偷襲之下一舉拿下了信貴山城,而且之後的大雪又阻擋住了其它三城的援軍,這才讓他一舉打破四座城池的聯手,硬生生的在這座堡壘群中啃掉了一塊。

    信貴山城是四座城池中防守最弱的一環,因為這座堡壘建造的最晚,整個堡壘中的駐軍也最少,所以在丟掉了這信貴山城後,對於細川氏扼守田山氏的影響並不是很大,至少田山氏想要出兵京都的話,肯定繞不過細川氏的打擊。

    但是現在細川氏連飯盛城也丟了,扼製田山氏的四座城池一下子丟了一半,這四座連環般的戰爭堡壘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作用,甚至隻要田山氏和足利氏願意,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下剩下的騰龍寺城和多聞山城,然後兵鋒直指京都,這對於細川氏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細川氏在知道飯盛城丟失的消息後,立刻派出大軍增援騰龍寺城和多聞山城,結果當細川氏的大軍趕到時,剛好遇到足利氏與田山氏的大軍正在圍攻這兩座城池,這讓親自帶兵的細川高國十分憤怒,指揮著軍隊與城中的細川氏軍隊兩麵夾擊,這才打敗了足利氏與田山氏的軍隊,保住了僅存的兩座城池。

    四座各占據菱形一角的戰爭堡壘,足利氏與細川氏各占了一半,於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雙方在四座堡壘圍成的菱形區域展開了艱苦的爭奪戰,要麼是足利氏偷襲和細川氏的堡壘,要麼就是細川氏偷襲了足利氏的城池,雖然雙方有數次都已經占據了對方的堡壘,但是很快對方就又奪回了一座堡壘,結果在這場無休止的戰爭中,四座城池分別在細川氏與足利氏手中數次易手,但因為雙方的實力相差不大,最後總是各自占據了兩座城池。

    對於足利氏與細川氏的這場拉鋸戰,正是周重最想看到的局麵,因為在這種拉鋸戰中,細川氏與足利氏的實力都在慢慢的消耗,死傷的人數也是越來越多,雖然他們雙方都知道,再這樣打下去的話,對彼此都沒有好處,甚至可能還會讓大內氏這樣的地方大名趁虛而入。

    但是知道歸知道,現在足利氏與細川氏雙方都已經達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哪怕是足利義材與細川高國這些上位者想停下戰爭,可是下麵的人也肯定不會同意,畢竟雙方都已經殺紅眼了,不分出個勝負是絕對不可能罷休的。

    當周重離開威海衛時,正是足利氏與細川氏交戰最為猛烈的時候,雙方已經動員了所有的力量,再也沒有任何的保留,以周重的估計,哪怕日後有一方能夠獲勝,恐怕也會是一場慘勝,到時再也無法把持幕府將軍的大權,而倭國各地已經崛起的大名肯定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畢竟他們對於幕府的大權也已經覬覦多時,大內義興就是他們其中的代表人物,也隻有到了那時,倭國真正的戰國時代才真正到來。

    想到日後倭國各地大名征戰不休,周重也不禁暗自得意,因為正是他的插手,才使得倭國戰國時代的**提前到來。另外等到倭國內部真正的亂成一團時,他就可以趁機在倭國建立自己的勢力,滅不滅亡倭國到時再說,不過倭國本州島的東海岸那裏,他是一定要建造一座港口的,因為隻有通過那裏向東的洋流,才能從亞洲到達美洲。

    周重回到雙嶼港時,已經是深秋時分,瑾萱和靈芸早已經為他產下兩個兒子,雖然這兩個兒子隻相差了兩天,但是瑾萱的兒子卻是長子,而靈芸的兒子隻能為次子,這讓靈芸十分的不高興,因為她知道自己夫君的真正身份,也知道當今的皇帝陛下要過繼周重的長子做為大明的太子,可是現在僅僅相差兩天,她的兒子卻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這讓她如何不傷心?

    謝靈芸因為兒子的事,一連很長時間都不開心,這讓周重也十分無奈,隻能每天陪著她散心,結果用了好久才讓謝靈芸從遺憾中恢複過來。

    其實對於自己兒子要繼承正德的皇位這件事,周重並沒有感覺太高興,甚至若有可能的話,他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畢竟他知道皇帝的位子可不是那麼好做的,若是做一個好皇帝,那肯定會累的要命,若是做一個昏庸的皇帝,最後不但害了在大明的百姓,若是有人造反成功的話,恐怕連小命都保不住。

    也正是清楚的知道皇帝這個職業的危險性,所以周重並不怎麼希望自己的兒子去坐上那個位置,另外他現在這麼年輕,萬一正德把皇位傳給兒子時,他還沒有死,那到時他就是自己兒子的臣子,老子見到兒子還要行禮,這讓周重實在無法接受。

    隻可惜周重的這種擔心對於瑾萱來說,卻根本不存在,她一直在為自己兒子將來能夠繼承皇位而感到興奮。說來也怪,瑾萱本來是個恬淡的性子,對於功名利祿並不看重,甚至對於周重做官這件事,也並不完全支持,畢竟在她看來,自己父親做了半輩子官,可是家人卻跟著提心吊膽,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夠陪著自己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就足夠了。

    但是瑾萱這種恬淡的性子隻是針對周重,做為一個母親,她對於自己的兒子卻有著另外一種心態,那就是望子成龍,而且現在她的兒子還是真的可以成龍,所以這讓步瑾萱是十分興奮,每天抱著兒子不撒手,生怕自己的寶貝兒子受到一點傷害,甚至連大女兒夏夏和丈夫周重也根本沒功夫理會,這讓周重很是幽怨,隻好每天抱著女兒遊玩,以父愛補償女兒缺失的母愛。

    不過就在周重剛剛返回雙嶼港,還沒有清閑幾天時,卻忽然有兩個不速之客前來拜訪。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7:53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不靠譜的正德

    “早就聽聞總督大人年輕有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實在讓老朽感到汗顏啊!”坐在周重對麵的白胡子老頭一臉笑容可掬的對他誇讚道,雖然這個老頭話說的很客氣,但卻是一副提攜後輩的語氣,讓人感覺十分不爽。

    “焦閣老太客氣了,小子不過是運氣好,恰巧得到番薯和玉米等物獻給朝鮮,這才得到陛下的重視,否則以小子的才能,哪裏能做到如此的高位,更不敢與焦閣老相提並論!”周重表麵上十分謙虛的道。

    不論周重再怎麼不爽,他卻也不敢對眼前這個老頭太過失禮,因為這個老頭的身份可不簡單,他正是之前劉謹當朝時的內閣首輔,焦芳,焦孟陽。另外在焦芳的旁邊,還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看樣子比焦芳小幾歲,精神也有些萎靡,之前焦芳並沒有介紹,周重到現在還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說起眼前這個焦芳,他在大明的朝廷上可是一個傳奇人物,據說他少年得誌,從年輕時就一路官運亨通。當年在憲宗時期,大學士萬安是內閣首輔,萬安與焦芳不和,其中有一次朝廷提拔大臣為講學士,結果萬安曾經在別人麵前說“不學如芳,亦學士乎”意思是說,像焦芳這樣不學無術之人,也想當學士嗎?後來此話傳到焦芳處。焦芳勃然大怒說:這一定是彭華在背後算計我,我如果當不上學士,就在長安道上把彭華給刺殺了。彭華聽後非常害怕,連忙將此信傳給大學士萬安。萬安最終不得不進焦芳為講學士。

    從上麵這件事就可看出來。焦芳雖然是讀書人出身。但性格卻十分剛烈,甚至還有點小心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焦芳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人,不過在官場上混的人,好人根本不可能活的下去,因此焦芳這種奇特的作風倒也不算什麼。

    正德初年的時候,焦芳成為文淵閣大學士。並兼任吏部尚書,成為內閣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後來劉謹當權,結果焦芳借助劉謹的權勢,一舉把謝遷、**兩人擠走,同時也把李東陽在內閣中的影響壓縮到最小,自己以內閣首輔的身份獨攬朝政大權,劉謹提出的那些改革,大部分都是經他之手實施下去的。

    本來按照焦芳與劉謹的關係,當初劉謹倒台時。他無論如何也是難逃一死,但是十分神奇的是。就在劉謹出事前的一個月,焦芳忽然與劉謹發生了爭執,而且劉謹也數次當著別人的麵訓斥焦芳,結果這讓焦芳又驚又怒,最後幹脆就告老還鄉,甚至連他身為侍中的兒子焦黃中也陪著父親一起辭官回鄉,也正是因為如此,所後來劉謹倒台後,其它依附劉謹的人全都倒了大黴,唯獨焦芳父子卻是安然無恙。

    周重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官場初哥,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他已經知道官場上的事情不能隻看表麵,而是要通過表麵看到事情背後的真相,比如像焦芳在劉謹出事前忽然辭官回鄉這件事,周重就感覺並不像表麵上那麼簡單,畢竟焦芳辭官的時機實在是太巧了。

    焦芳今年已經八十歲了,而且通過劉謹倒台的事,也讓周重知道眼前這個老家夥並不像表麵上那麼簡單,所以周重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至少在表麵上都要對焦芳保持足夠的尊敬,哪怕是他恢複了親王的身份,對於焦芳這樣的老臣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禮儀。

    對於周重謙虛的表現,焦芳好像也十分滿意,當下又對周重誇獎了幾句,卻絕口不提自己來找周重的原因,也沒有介紹身邊那個老人,而周重出於對老頭的尊敬,也不好開口詢問,隻好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著焦芳。

    人一上年紀話就會多,焦芳也不例外,可能是他退出朝堂的時間久了,身邊除了兒孫外,也沒有什麼人可以說話,所以這次見到周重這樣的年輕後輩,自然是十分的興奮,囉囉嗦嗦的說個沒完,最後甚至還打聽起周重家裏的事,比如有幾個兒女,身體是否健康等等。

    本來今天周重說好了要陪女兒夏夏去釣魚,可是卻被焦芳的到來給打斷,現在又聽到對方沒完沒了的說個不停,最後實在受不了了,當下堆起一個笑臉拱手道:“焦閣老已是耄耋之年,晚輩聽說您一直呆在老家含飴弄孫為樂,不知今日為何不遠萬裏來到雙嶼港,若是有何事情需要晚輩代勞的話,焦閣老但講無妨!”

    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焦芳以八十歲的高齡,不呆在家裏好好的養老,卻忽然跑到雙嶼港這種地方,說句不好聽的,萬一路上有個什麼意外的話,恐怕他隻能客死他鄉了,所以周重認為焦芳前來拜見自己,肯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而以他現在的地位,恐怕焦芳很可能是來求自己辦事的,畢竟在整個大明來說,他也是少數的位高權重之輩。

    也許是聽出了周重話中那絲不耐煩的語氣,焦芳終於停下了喋喋不休的話語,然後隻見他轉頭看了一下身邊的老人,然後這才笑著開口道:“總督大人稍安勿躁,在老夫講明自己的來意之前,先容我給你介紹一下我身邊的這位老弟!”

    焦芳說到這裏時,終於伸手指了一下身邊的那個精神有些萎靡的老者,這個老者似乎十分沉的住氣,之前焦芳囉哩囉嗦的說了那麼長的一段廢話,卻一直沒有介紹他,但是這個老者卻似乎絲毫不生氣,隻是坐在那裏安靜的喝著茶,隻不過暗中卻是一直在打量著周重。

    隻見焦芳清了一下嗓子,神色有些鄭重的介紹道:“總督大人,我身邊的這位老弟姓張名彩字尚質,原來官拜吏部尚書,後加太子少保銜,可惜現在受到劉謹的牽連,不但官職全無,而且還要隱姓埋名,否則若是讓他的政敵知道,恐怕會死無藏身之地!”

    “張彩?”周重聽到這個名字嚇了一跳,整個人也一下子站了起來,同時有些驚疑不定的打量著對方,過了好一會兒,這才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你不是死了嗎,怎麼……怎麼會出現在這裏?”

    其實不怪周重驚訝,當初劉謹得勢時,焦芳與劉謹勾結,不過他們兩人的地位相差不大,彼此是合作的關係,並不能說焦芳是劉謹的手下,但是這個張彩卻不同,他通過焦芳結識了劉謹,之後就成為劉謹手下最重要的謀士和助手,劉謹對於大明各方麵的改革,大部分都是出自張彩之手,然後才交給內閣執行,不過在劉謹倒台後,張彩也被抓入詔獄,聽說是在獄中受盡苦刑,最後死在了獄中,可是現在張彩卻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麵前,這讓周重如何不驚訝?

    看到周重震驚的表現,隻見一直安靜坐在那裏的張彩苦笑一聲,站起來向周重拱了拱手道:“總督大人不要奇怪,詔獄那種地方是生是死還不都是全看陛下的一句話,隻要是陛下說我死了,那這個世上就再也沒有張彩這個人了,現在老夫名叫張餘,畢竟在這個世上,老夫已經是一個多餘之人,現在隻希望總督大人能夠收留老夫!”

    “章魚?”周重聽到這個名字一陣驚愕,仔細看了看張彩,也沒發現他有八隻爪子,為什麼會給自己起這個名字?

    不過周重沒功夫關注上麵這些細節,因為他聽到張彩這次前來竟然是投靠自己的,這讓他實在有些驚訝,當下轉頭看了一眼笑嗬嗬的焦芳,更是萬分驚訝的問道:“焦閣老,您這次前來不會也是和張老先生一樣,是來投靠我的吧?”

    張彩本來應該早就死了,可是他卻活著從詔獄裏出來了,而且現在竟然又有膽子跑到自己這裏,竟然還說出要投靠的話,若說這背後沒有正德的指使,恐怕打死周重他都不會相信。隻不過張彩也就罷了,他也的確算是一個人才,而且還不到六十歲,的確可以做為自己的助手,但是焦芳今年都已經八十歲了,就算他以前做過內閣首輔,但以他的年紀,恐怕也活不了幾年,所以周重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焦芳也是正德給自己找來的幫手。

    不過周重顯然低估了正德的不靠譜程度,隻見焦芳嘿嘿一笑道:“總督大人果然智慧過人,老夫和張老弟現在在朝堂上惹的天怒人怨,根本不可能再出仕,幸好陛下顧及舊情,因此就給了我們兩人一個機會,前來總督府做大人的助手,還望大人日後多多照顧才是!”

    聽到焦芳的話,周重看了看滿臉老人斑的焦芳,再看看精神頹廢萎靡的張彩,當下也是一臉的無語。不用問,眼前這兩個人肯定是以前正德安排給劉謹的助手,可是隨著劉謹的倒台,焦芳和張彩也都倒了黴,幸好正德是個念舊情的人,所以這才保下了他們的性命,現在把他們安排到自己這裏,估計也是想補償一下他們,畢竟隻有在周重這裏,他們才不會受到排擠。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7:54
第三百九十五章 焦芳和張彩

    周重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正德竟然給他安排了兩個幫手,本來這是件好事,但是天知道正德是怎麼想的,竟然把焦芳和張彩這兩個早已經聲名狼藉的家夥弄到周重的手下?

    其中張彩也就罷了,雖然以前有好色之名,但現在已經六十歲了,估計想好色也是有心無力,而且他在政務方麵的確一把好手,之前劉謹能夠把持朝政,也多虧背後有張彩幫他策劃。但是相比之下,焦芳卻都已經八十歲了,雖然看上去精神健旺,但滿臉的老人斑卻是騙不了人,周重擔心萬一哪天老頭勞累過度,估計一下子就會長眠不起。

    其實說實話,周重手中的確需要一些政務方麵的人才,畢竟他的總督府管理的轄區越來越大,現在已經包括台灣府和馬六甲府、舊港府,而且日後肯定還會快速增加,所以總督府內的政務也是越來越多,周重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都花費在處理這些無聊的政務方麵,所以身邊急需一些政務方麵的高級人才輔助。

    然而很可惜的是,周重之前是由提督這樣武職轉為總督這樣的文職,手中領兵打仗的將軍倒是不缺,比如神瑛、曲烈和常孝他們,都可以做為獨當一麵的大將,另外新一代的將軍也在培養之中,甚至周重已經在考慮建立一座軍校的計劃了。

    相比武將,周重手中可用的文官卻少的可憐,最早的就是市舶司的楊統、唐伯虎等人,這些人已經被周重用到了極致,比如像唐伯虎,明明是一個放蕩不羈的大才子。可是現在卻被政務逼成了一個埋首案牘的官員,平時根本沒有時間再作畫吟詩,甚至連陪伴家人的時間都很少了,這已經讓他的妻子沈九娘有些怨言了。

    不過楊統和唐伯虎這些人雖然可以勉強充當一地的知府,但是由於經驗和出身的關係。使得他們可以處理一些具體的政務,但是若是把握大局的話,卻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曆練,畢竟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所有人都需要經過一個學習的過程,才能勝任某一方麵的工作。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周重的總督府中,一直就缺少一些政務方麵的高級人才,但這些人才大都處於朝堂之上,而且大都位高權重,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放下自己本來的官職,來四海總督府這樣一個遊離在大明權力中心之外的衙門任職。

    可能正德也發現了周重身邊缺少這樣的高級政治人才。再加上他又比念舊情,覺得當初因為劉謹的事使得焦芳和張彩受到牽連,其中焦芳還好,至少可以在家頤養天年,但是張彩卻是正處於政治生涯的最高峰,日後很可能進入內閣,最後卻一下子跌到穀底。甚至隻能隱姓瞞名活下去,這讓正德也有些愧疚,所以這才把他們推薦到了周重這裏,希望周重可以代自己補償一下他們。

    周重與正德接觸的次數雖然不多,但可能是兩人在血脈上的聯係,使得周重對正德的性格已經極為了解,在見到焦芳和張彩到來之時,就已經猜到了正德安排他們來的用意,這讓他也實在無法拒絕,最後隻好答應下來。

    總督的職位與巡撫相當。其實兩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域,隻不過巡撫一般都是大明國內比較穩定的省份才會任命,而對於邊疆那些容易爆發戰爭和衝突的省份,則一直設置總督,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巡撫比較偏重於文治,而總督手中的軍權則相對巡撫要重一些,但是在內部衙門的編製上,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周重這個總督治下已經有三府之地,其中台灣府的地域更是十分廣闊,再加上所有海域也都在周重的管轄之下,所以周重這個四海總督的職權也是相當之重,按照大明官製,他手下也應該有左右布政吏司、提刑按察使司、左右參政、左右參議等文官係統,但是因為四海總督府成立的時間太短,所以這些文官編製也根本不完整,到現隻有一個左布政使司暫時由楊統擔任,提刑按察使司則由周重自己兼任,至於其它的參政和參議,暫時都是空缺,也正是因為如此,周重身上壓力可是相當之重。

    不過現在正德把焦芳和張彩派來,終於分擔了周重身上的一些壓力,其中焦芳身上有一封正德的親筆信,信上告訴周重,他把焦芳和張彩派到四海總督府,暫時就幫助周重處理政務,若是周重對他們滿意的話,那就給他上一道保舉折子,到時正德就會任命焦芳和張彩為四海總督府的左右參政,若是他對這兩人不滿意的話,那就直接將他們辭退就是了。

    正德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而且焦芳和張彩也的確都是周重急需的人才,所以周重在考慮過後,立刻就給正德寫了道折子,保舉焦芳和化名張餘的張彩為總督府的左右參政,至於朝中有大臣是否有人會反對,那就不關他的事了,正德自己總會有辦法搞定的。

    對於焦芳和張彩的正式任命很快就下來了,這讓焦芳兩人也都是欣喜若狂,雖然左右參政僅僅隻是正四品,比他們之前正一品的高官差遠了,但是不要忘了,他們現在一個被罷官,一個更是連以前的身份都沒了,甚至心中早就絕了仕途的念想,可是在周重這裏,他們卻得到了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這讓焦芳二人如何不欣喜?

    說起來也有些奇葩,張彩才剛剛六十歲,正處於一個高級官員的黃金年齡,所以他對於做官的欲望十分強烈也很正常,不過焦芳今年卻都已經八十歲了,按照原來的曆史,他也隻剩下四年的壽命,可就算是這樣,焦芳對於功名利祿的追求卻依然沒有停止,甚至比之張彩還要強烈,而且據張彩私下裏透露,本來正德隻準備推薦張彩一人來周重這裏,但是焦芳不知從哪裏聽到了這件事,結果立刻親自跑到京城向正德苦苦哀求,正德被纏的沒辦法,這才終於同意把焦芳也給推薦了過來。

    當然了,張彩故意向周重透露焦芳被推薦來的原因,其實也沒安什麼好心,他隻是在提醒周重,自己才是皇帝陛下真正想要推薦的人,而且焦芳隻是靠著厚臉皮苦苦哀求來的,而且焦芳的年紀實在太老了,所以日後若有什麼政務,盡管可以吩咐他去做,日後若有升官的機會,也要優先考慮他。

    對於張彩的小心眼,周重自然也都看在眼裏,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張彩這種在背後說人壞話的行為讓人十分不恥,不過張彩和焦芳這兩人本來就不是什麼正人君子,其中焦芳雖然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欲望強烈一些,而且性格也有些偏激剛烈,但總體來說卻還算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做官時在民間的官聲也極好,特別是他對自己故鄉的人十分照顧,甚至在幾百年後,焦芳的故鄉還流傳著不少他為家鄉謀福的故事。

    相比之下,張彩這個人的德行就很有問題了,以前他年輕時為人好色,見到下屬娶的小妾漂亮,就直接開口討要,雖然在大明這個時代,小妾的地位極低,讀書人之間互送小妾的事也不稀奇,但那一般都是一方自願贈送,像張彩這樣主動討要的就十分少見了。

    幸好隨著年齡的漸長,張彩估計已經沒有了某方麵的能力,所以在他輔助劉謹時,倒是再也沒聽說過向別人要小妾這樣的事,不過現在張彩雖然對女色方麵不再那麼追求,但他其它方麵的德行也不算什麼好人,比如像背後說人壞話、給別人下絆子之類的,隻要是對自己有利,他絕對會去做。

    不過張彩的德行雖然有問題,但他的才能卻也有目共睹,比如在來到周重的總督府沒幾天,他就已經幫助周重把整個總督府的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甚至還和府內的一些小官吏也打成一片,十分受那些官吏的歡迎,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融入總督府,而且還相處的如何融洽,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能。

    所以周重雖然明知道張彩的德行有問題,但卻依然十分大膽的委以重任,畢竟現在張彩已經沒有任何去處了,隻有在自己的手下,他才能得以重用,否則若是身份曝光,光是當年的結下的仇人就足夠讓他死無葬身之地了,況且周重也不是普通人,他有著足夠的信心駕馭張彩這樣有才無德的人為自己所用。

    周重在重用張彩的同時,自然也沒有忘記焦芳,這個醉心功名利祿的老家夥也不簡單,他在花費了一段時間了解了台灣、馬六甲、舊港這三府的情況後,就開始建議周重加強對這三地的統治力度,特別是馬六甲和舊港這兩個遠離中原之地,更需要加強對那裏的統治,而且這種統治並不僅僅是派兵就行的,還需要一些行政手段,而這正是周重所欠缺的,現在焦芳的到來,總算解決了這一隱患。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8:13
第三百九十六章 望海園(上)

    時間過的很快,正德八年的冬天也已經過去了大半,馬上就要迎來正德九年的新年。在這一年裏,發生了許多的大事,對於大明來說,最重要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朝廷在各地推廣的番薯和玉米絕大部分都得到了大豐收,特別是番薯這種不挑地的作物,幾乎適合所有地方,這讓朝廷上下都是興奮無比,下決心在明年將番薯推廣到大明全國各地,相信等到明年春天,正德皇宮中的那副大沙盤上肯定也會種滿番薯和玉米。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就要數朝鮮的內附了,對於這件事,大明上下都是十分的興奮,讀書人認為這是聖人教化的結果,為此不少人寫出大量的詩詞歌賦來頌揚此事,窮苦百姓則多了一個活路,隻要他們願意離開家鄉,就能在朝鮮那裏以極低的價錢買到一大塊的土地,商人們則垂涎朝鮮的礦產和特產,一窩蜂的湧向那裏,尋找自己的發財大計。

    可以說通過朝鮮內附這件事,使得大明上下都嚐到了領土擴張帶來的甜頭,這也是周重最希望看到的情況,畢竟想要解決大明土地兼並帶來的問題,以及龐大人口所帶來的土地壓力,隻能通過擴張這個最快速也最有效的手段,現在吞並朝鮮隻是一場熱身賽,等到大明上下都習慣了土地擴張帶來的好處時,到時甚至不用他費心,大明就會自己開始向外擴張。

    上麵的兩件事對於大明來說是最重要的,當然除此之外,也發生了一些其它的事情。比如周重的四海總督府在南洋占據了舊港。倭國那邊又爆發了大戰。葡萄牙人的使團進京等等,這些事情對於大明也有相當的影響,隻不過在大明上下看來,都不如上麵的兩件事影響重大。

    馬上就在過年了,按照規矩,官場上自然也要放假,比如周重的四海總督府裏,就已經開始準備放假的事情。年前所有能辦的事情都盡量辦完,然後周重又放開總督府裏的小金庫,這種小金庫每個衙門都有,一般衙門有什麼需要花費不方便上報,另外還有獎勵官吏時,都是從小金庫裏出,當然了,若是遇到貪婪一點的主官,小金庫也會變成主官斂財的工具。

    以周重的身家,自然看不上小金庫的那點收益。因此他十分大方的將今年金庫裏八成的收益都拿了出來,全都做為年終資金發放給總督府的各級官吏。剩下的兩成之所以沒發,主要是為了防備不時之需,畢竟總督府上下這麼多人,過年事情又比較多,說不定就會遇到什麼花錢的地方,所以小金庫裏必須要留一點壓箱子的錢。

    等到臘月二十八那天,周重召集總督府上下所有官吏,到雙嶼港最大的酒樓吃了頓年終宴,然後當天下午就宣布封衙,在過年這幾天裏,衙門是不辦公的,一直要到初六那天,衙門裏才會有人重新上班。

    今天已經二十九了,而且今年的冬天雖然不像去年那麼酷寒無比,但卻依然十分寒冷,池塘裏那些死水都已經被凍上了,甚至連小一些的溪流,也冰了一層厚厚的冰,隻有海水依然如故,這也讓所有海商們都鬆了口氣,畢竟去年的冰雪封港,已經讓他們承受了相當大的損失,他們自然不想再來一次。

    雙嶼港北港區的最東端有一片懸崖區,那裏怪石林立道路難行,不過隨著雙嶼港的發展,這裏的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自然也就越來越珍貴,這片懸崖區也在雙嶼港的港區中,地段十分不錯,在這裏可以看到整個雙嶼港,於是就有高明的商家買下這片懸崖區,經過高手匠人的修整後,使得這裏竟然成為一片園林區,並起名為望海園。

    望海園真正的作用其實是吃飯的地方,在這座占地廣闊的園子裏,依靠懸崖的山勢建造了無數的亭台樓閣,每座建築都是別出心裁,客人來到望海園後,可以隨意走動,看到一座建築不錯,隻要裏麵沒有客人,那他就可以進去吃飯,裏麵有專門的人伺候,東南西北各地的菜肴都有專門的大廚製作,味道極為鮮美,而且每個建築裏都可以看到外麵的大海,特別是那些商船在港口中穿梭,也是一種極為宜人的風景,所以望海園剛一開張,就成為雙嶼港,及至整個寧波沿海最為頂級的酒樓,不少人來到雙嶼港,就是為了品嚐一個望海園的美食,順便再欣賞一下海上的美景。

    斷劍崖是望海園中最為高大的一座懸崖,因為從海上向這邊看時,這座懸崖就像是一把斷掉的寶劍,因此才得名斷劍崖,而在斷劍崖的頂端,可以俯瞰整個雙嶼港,再加上望海園將整個懸崖裝飾的環境優美,並且建造了一座名叫斷崖閣的房間供客人飲酒,因此斷劍閣一向被稱為望海園第一,若是有機會的話,所有人都想到斷劍閣坐一坐。

    今天的斷劍閣中坐著一老一少兩個人,其中那個老的須發雪白,滿臉都是老人斑,但是精神卻十分健旺,眼睛也不像一般老人那麼渾濁,反而還十分清明。而坐在老人對麵的那個年輕人看去才不過二十歲左右,長相俊雅身穿華服,看起來像個富家公子,但是身上卻散發著一種威嚴之氣,讓人不敢小視。

    “總督大人,這座望海園建造的實在是別具一格,菜肴也是美味之極,老朽自問也是見多識廣之人,但是在來過這裏一次後,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上幾次,唯一不好的就是這裏的花費實在太貴了,哪怕是以老夫這樣的四品官,卻依然有些消費不起啊!”整個雙嶼港能被稱為總督大人的,自然隻有周重了,而這個說話的老者正是再次出仕的焦芳。

    “哈哈,若是焦大人喜歡的話,過會我讓人給你送張黃金貴賓卡,日後你用這張卡可以享受五折的優惠,而且還能優先訂房間,這也算是我這個總督給焦大人送的一點小禮物吧!”周重大笑著說道,這座望海園本來就是他名下的產業,園子裏的建築和服務也出自他之手,而這裏的菜肴之所以十分美味,除了廚子們的精湛手藝外,還有就是味精,也就是海腸粉的功勞。

    “哈哈,既然是上官所賜,那下官也就笑納了,說起來下官的年紀大了,嘴裏的牙都快掉光了,但偏偏卻還對美食十分喜歡,特別是望海園這裏做的蜜汁鮑魚,實在是下官的最愛啊!”焦芳毫不推辭就收下了周重送的貴客卡,到了他這個年紀,早就到了隨心所欲的時候了,至於什麼麵子裏子對他都不是問題,甚至不管是誰給他送禮,他都會收下來,至於辦不辦事,那就要看他的心情了。

    周重也早已經習慣了焦芳這種老潑皮的性子,幸好焦芳在政務上的確有一手,短短幾個月內,就已經讓他對台灣、馬六甲、舊港這三地的統治力度大大加強,甚至連通信都順暢了許多,可讓周重也不得不對焦芳這樣的老臣刮目相看。其實想想也不奇怪,一個能夠做到內閣首輔的家夥,自然不會是隻靠厚臉皮就能混上去的,自身肯定有幾分真本事。

    “焦大人,今日你請我前來望海園,不會是隻想從我這裏要一個貴賓卡吧,有什麼事情您就直說吧!”周重端起茶杯品了一口道,望海園雖然是他的,但今天卻是焦芳主動請他來這裏喝酒,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周重總感覺焦芳肯定找自己有事情要談。當然了,周重估計今天這頓飯也是自己出錢,因為焦芳這樣的老潑皮明知道望海園是周重開的,卻還在這裏請客,擺明了就是想要讓周重出錢。

    聽到周重的話,隻見焦芳終於收起了玩笑的心思,臉色有些鄭重的道:“總督大人,我知道今年朝鮮內附的事,與你有著脫不開的幹係,甚至倭國那邊傳來的一些情況,也隱約有我們總督府在挑撥,這讓老夫十分的困惑,因此這才想請總督大人為老夫解惑,不知您為何會對朝鮮和倭國花費那麼大的心思?”

    焦芳身為總督府的參政,自然可以看到許多機密的文件,比如與朝鮮和倭國有關的情報,以及一些總督府之前的安排,這些東西被焦芳看到,自然很容易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甚至張彩也知道這些,但是張彩性格油滑,隻要是周重高興,他根本就不會去勸阻,甚至還會幫著出謀劃策。而焦芳卻是坐不住了,因為他覺得周重花費那麼大的精力在朝鮮和倭國,實在是浪費大明的資源,其中朝鮮也就罷了,但是倭國根本對大明來說根本沒什麼利益可言。

    周重聽到焦芳問起自己對朝鮮和倭國的安排,當下也是哈哈大笑,他其實早就等著焦芳或張彩來問自己這個問題了,畢竟對朝鮮和倭國的布局,關係到日後大明的曆史走向,這不是他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須要有人輔助,現在看來,還是焦芳這個做過內閣首輔的人更有擔當。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8:13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望海園(下)

    “焦老大人多心了,我之所以花費那麼大的精力圖謀朝鮮和倭國,自然有著自己的理由,其中朝鮮想必您也看到了,自從合並到大明之後,大明上下都對此十分滿意,士人要的是名,百姓要的是土地,商人要的是錢財,這些都可以從朝鮮得到,而且有了朝鮮做榜樣後,相信日後會有更多的人從大明國內走出來,到時也能緩解一下國內的土地兼並。”

    周重說到這裏頓了一下,接著又緩緩的道:“至於倭國那裏,我主要需要倭國的兩個地方,第一個是倭國九州島的石見地區,那裏是倭國最大的銀礦產地,倭國之所以盛產白銀,就是因為有那座銀礦,而我大明以白銀做為貨幣,但本身的白銀產量卻不高,所以那種石見銀礦對我們十分重要,至於另外一個地方,則是一個重要之極的港口,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夠到達遙遠的美洲大陸……”

    周重接著把美洲大陸豐富之極的物產介紹了一遍,另外還有歐洲的殖民者已經開始登陸美洲,若是大明放任歐洲人借助美洲的資源發展,日後肯定會對大明形成極大的威脅,這點可以從葡萄牙人進攻馬六甲就能看出一些。而想要從大明到達美洲,就必須通過倭國那邊的洋流,所以大明在倭國至少也需要擁有一座港口,當然能夠完全占領倭國是最好不過。

    就算是以焦芳的城府,在聽完周重的講述後,也是震驚的張大了嘴巴,滿臉都是不可思議的表情,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剛滿二十歲的年輕人竟然有著如此遠大的抱負,甚至現在已經開始為大明規劃未來的走向,難道他年紀輕輕的就能成為總督大人,以前他還覺得這是皇帝陛下的恩寵,可是現在看來。這個周重卻已經擁有比他還要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目光,這讓焦芳自然是萬分的震驚。

    過了好一會兒,焦芳這才從震驚中醒悟過來,當下站起來向周重行了一禮道:“總督大人誌向遠大,實在是遠超吾輩,焦某枉活了這麼多年。在見識與胸襟上卻遠遠無法與總督大人相比,實在讓焦某慚愧無比!”

    看到焦芳如此鄭重的行禮,這讓周重也是嚇了一跳,當下急忙把對方攙扶起來道:“焦老大人實在是太過看的起周某了,正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周某以前家道中落時。一心想的隻有重振家業,不過後來得到陛下的賞識,這讓周某自然也生出報君恩的心思,所以周某現在做的這些,都隻是為了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實在當不得老大人的如此誇獎!”

    “總督大人就不必謙虛了,本來當初老夫見到大人如此年輕。心中還有幾分輕視,甚至以為大人隻是靠著陛下的寵信,所以才能從一介白身做到現在的高位,可是現在看來,實在是老夫太過無知了,以老夫觀之,滿朝文武之中,恐怕沒有一人能與總督大人相比!”焦芳再次誇獎道。

    他現在十分慶幸自己當初厚著臉皮向正德請求來周重這裏,本來當初他還僅僅是想通過四海總督府混個官身,滿足一下自己對功名的追求。可是現在看來,這簡直是自己東山再起的機會,若是能夠輔助周重完成吞並倭國,進而到達那片傳說中盛產金銀,同時也是玉米和番薯故鄉的新大陸。那他焦芳的名聲肯定會到達另外一個頂點,至少絕對不比他原來的內閣首輔要低。

    周重這時也看到焦芳滿臉都是狂熱之色,心中已經猜到焦芳在想些什麼,不過對於焦芳想要借助自己恢複聲望的事,他卻是樂見其成,畢竟隻有焦芳對自己有所求,他日後才會更加的賣力,雖然現在焦芳都已經八十歲了,但隻要他能再堅持幾年,為自己打下一個政務的基礎,這就是給周重最大的幫助,更何況焦芳也有不少門人弟子,比如他的兒子焦黃中,同樣也是一句幹吏,隻要能讓焦芳真心相助,日後就不必擔心會缺少人才。

    接下來焦芳又仔細詢問了一下周重對日後的打算,畢竟這關係他能否東山再起的希望,而周重在講出自己的抱負之前,先將整個世界的大勢講了一遍,特別是歐洲各國現在的情況,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頭餓狼,他們已經開始在世界各地殖民,若是大明再不抓緊時間的話,恐怕日後不但會落後歐洲各國,甚至還會反遭歐洲各國的欺辱。

    雖然焦芳不相信大明會受到歐洲那些小國的欺辱,但是他卻對歐洲各國的崛起抱有一定的警惕,特別是他在聽到周重介紹歐洲的火器已經超越了大明的火器水平時,心中更是十分的警惕,因為當初太祖與成祖陛下之所以能把元蒙趕到草原上,火器的應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是現在連大明引以為傲的火器都被人超越了,這讓焦芳如何不警惕?

    講完了世界的大局以及歐洲各國的情況,周重就開始講解自己對未來大明的計劃,這也是他第二次對別人提起自己的計劃,第一個聽到這個計劃人就是正德,而且也得到對方的大加讚賞,正德之所以能夠不遺餘力的支持他,除了兩人是親兄弟外,另外他也對周重的計劃十分重視,甚至為此不惜讓周重繼續隱瞞身份,為的就是能夠更方便的完成這個計劃。

    在周重的計劃裏,他將大明未來的走向分為三大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攻占南洋,這個攻占並不僅僅是用武力攻占,而是以商業開路,然後輔助以武力,盡可能將整個南洋納入大明的領土之中,徹底的將南洋變成大明的內海。

    南洋不但有著豐富之極的物產,而且還擁有麵積廣闊的海島,如此一來,大明不但可以從南洋獲得大量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將國內的一些百姓遷移到南洋,一方麵加強對南洋的統治,另一方麵也能解決大明日益尖銳的土地兼並矛盾,可謂是一舉兩得,相信等到將南洋開發出來後,整個大明內部的矛盾應該也轉移的差不多了。

    南洋的物產和土地都是大明急需的,所以周重將南洋列為大明向外擴張的第一方向,同時他也將整個南洋視為大明的禁臠,任何其它勢力都不得指染,所以之前葡萄牙人想要進入南洋,就被周重狠狠的打了回去,現在不得不派使者議和。

    而在控製南洋的同時,周重也沒有忘記與葡萄牙人的交易,這也就是他的第二個擴張方向,那就是印度洋區域,那裏現在已經成為葡萄牙人的地盤,但是周重卻知道,因為葡萄牙人的軍隊太少,所以並不能完全控製整個海域,再加上之前葡萄牙人被自己打敗了,所以現在正是他入侵印度洋的大好時機,在那裏他將指揮大明的商隊與葡萄牙人展開競爭,應該可以爭取到更多的商業利潤。

    對於印度洋區域,周重的終極目標是在海上徹底的將葡萄牙排擠到印度以西的海域,然後再慫恿對方將已經堵塞的蘇伊士運河重新挖通,隻要能夠重新開通這條連通亞洲與歐洲的黃金水道,葡萄牙人雖然可以從中牟取巨大的利益,但是這也使得大明的商人將有機會通過這裏到達歐洲,甚至日後能將大明的影響直接擴展到歐洲。

    前兩個方向是向南和向西的,第三個方向則是向東,也就是之前周重說過的美洲大陸,這片富饒無比的新大陸上有著太多的利益,大明絕對不能落於人後,別的不說,光是那裏巨大的金銀礦就足夠讓大明付出足夠多的精力打通航線,而且美洲那裏還有著無窮的潛力,現在大明能夠在那裏占據一席之地,日後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焦芳聽完周重對大明未來發展的三個方向計劃,心中也更加的震驚,一方麵他沒想到年紀輕輕的周重竟然會對世界大勢如此了解,另外一方麵他也沒想到周重的計劃竟然遠不止倭國,竟然還有南洋和印度,如此龐大的計劃,周重應該有著足夠的時間完成,但是以焦芳的年紀,恐怕這輩子是沒希望看到這個龐大的計劃實施成功了。

    一想到自己有幸參加這個龐大的計劃,但卻沒時間看到這個計劃實施成功,這讓焦芳也不禁有些情結低落,不過他緊接著又想到,自己能夠在最初時為整個計劃打下基礎,恐怕日後也會青史留名,而且他還有許多的門人弟子,他們都還年輕,應該可以幫助周重完成他的計劃,而且隻要計劃成功,他的名字將借助這些門人弟子之助,也會在史冊上大放異彩。

    想到這裏,焦芳也不由得激動起來,當下心中已經做好了決定,等到自己這次回去後,立刻就給門人弟子寫信,讓他們早點前來雙嶼港,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應該可以縮短周重三大方向的發展時間,他也能多看到一些大明的變化。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8:14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南北之爭

    望海園中與焦芳的一頓暢談,使得焦芳徹底的對周重歸心,開始竭盡全力的輔佐周重完成大明未來的布局,一時間焦芳的那些門人弟子全都開始從大明彙聚到雙嶼港,畢竟自從焦芳倒台後,他們這些人的日子也不好過,甚至不少人受到牽連被罷官,隻能回老家種地,現在終於有了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這讓他們如何不興奮?

    看到越來越多的焦芳一係的人進入到總督府供職,這讓張彩也是十分心急,畢竟官場上本來就講究拉幫結派,無論他個人的能力再怎麼強,可若是沒有別人幫襯的話,那也根本成不了什麼事,所以他也開始召集自己以前的一些故舊,並且開始與焦芳一係的人開始競爭。

    嚴格來說,張彩也算是焦芳的學生後進,當初張彩之所以能夠與劉謹相識,還多虧了焦芳的提攜與介紹,不過張彩這個人的野心很大,以前焦芳做首輔時,他就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所以張彩也早就自立門戶,以前門人弟子並不比焦芳少。

    但是很可惜的是張彩以前的故舊大多都與劉謹有關,現在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能夠趕到雙嶼港的人實在不多,所以暫時無法與焦芳一係的人競爭,這也讓張彩憋著一口氣,開始拚命的在周重麵前表現自己,希望能夠靠著自己壓倒焦芳一頭,這樣自己一方人少的缺點也就能夠得到彌補。

    對於張彩的舉動和心思,周重都看在眼裏,甚至平心而論,張彩的確做的要比焦芳出色,畢竟焦芳的年紀實在太大了。許多事情都是力不從心,不過周重卻絲毫沒有提拔張彩的意思,因為他知道像張彩這種人,隻可以用其才,但卻絕對不能讓他得勢。否則他這個總督搞不好會被張彩架空,所以他對張彩的表現雖然給予了不少獎勵,但每次焦芳也都會得到同樣的獎勵,這使得張彩一心想要壓倒焦芳的打算屢次落空。

    焦芳與張彩的到來使得周重身上的擔子一下子輕了大半,同時總督府的運轉也終於走上了正軌,他終於不用在政務上花費太多的精力。可以有時間多陪一下家人,順便更考慮一下自己在三個方向上對大明的布局。

    不過焦芳和張彩的到來也並不完全是好事,比如他們將自己的門人故吏也安排到總督府中,這就使得總督府裏的官吏被焦芳和張彩把持了近半,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別是焦芳和張彩都是北方人。他們對南方的官吏十分排斥,結果這也造成了總督府中南北官吏之間的對立,甚至已經發生了數次的小衝突。

    說起南北之爭,這並不僅僅隻在後世出現,其實在明朝時,南北之間的紛爭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最先出現在官場上。當初朱元璋建立大明,收複了前宋失去的北方故地,這裏的漢人幾百年間受到無數的戰爭摧殘,特別是文明的傳承,更是元氣大傷,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北方讀書人的才學要比南方讀書人差一些,甚至有一次會試之時,錄取上榜的竟然全都是南方的舉子。

    對於這種情況,明初的皇帝也是大為苦惱,畢竟無論南人還是北人。他們都是大明的子民,若是朝堂上都是南方人做官,那對北方人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後來幹脆就設了南北兩榜,每次會試南北分開錄取。錄取的比例也經常變化,但一般來說總能保證南北雙方都能有人出仕為官,後世高考的各個高校按比例在各省招生,也是向大明的這種科舉製度學習。

    也正是有了這個南北分開考試,結果就使得官場上也就分為南北兩派,南方官員與北方官員彼此看不順眼,甚至出現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南方人,北方人出身的高官提拔北方人的情況。而且總的來說,南方讀書人在學問上的確高出一疇,因此官場上總體來說還是南方人占優。

    比如當初的焦芳,就是飽受這種南北歧視之苦,本來以他年輕時的政績,早就可以進入京城為官,可就是因為幾位上官都是南方人,結果對他大加壓製,使得他是氣憤難平,這也使得焦芳在得勢後,對南方的官吏大加打壓,這也給他樹立了不少敵人,後來南方的讀書人對焦芳大加汙蔑,使得焦芳在曆史上的名聲並不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初焦芳之所以與劉謹勾結在一起,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謹也是北方人,兩人在官場上同樣要麵對龐大的南方官吏群體,比如李東陽和謝遷等人,都是南方官員的代表,所以他們兩人就是天然的盟友。後來在焦芳倒台之前,還特意提高了自己家鄉的士子錄取比例,結果這也成為了後來南方官員攻擊他的一個借口。

    可以說官場上的南北之爭由來以久,大到朝堂上的高官,小到州府之下的官吏,都存在這種南北官吏之爭,周重的總督府自然也不例外,以前他手下的官吏大都是從寧波及附近調集而來,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北方來的官吏幾乎寥寥無幾,因此自然也形不成爭鬥。

    不過隨著焦芳與張彩的到來,使得北方官吏聲勢大振,一點點的開始控製總督府的大部分權力,這自然使得南方官吏大為不滿,比如像身為布政使的楊統,他就是南方官員的代表,不過他的官職雖然比焦芳和張彩要高,但是在能力和聲望上卻遠遠無法與焦芳和張彩相比,結果總督府內的南方官吏很快就被北方官吏壓在下風,一時間動彈不得。

    對於總督府內的這種南北之爭,周重也十分糾結,他上一世是北方人,但後來卻在南方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至於這一世,他從小生活在南方,但卻是正德的親弟弟,所以也算是北方人,這讓他根本不知道要幫誰,另外他對於這種地域之爭,一向都是十分的反對,畢竟大家都是大明的官員,根本沒必要為這種小事爭執。

    可惜周重雖然覺得南北之爭是小事,但是焦芳和楊統他們卻不這麼看,特別是焦芳,因為以前受過南方官員的不公正待遇,這使得他對南方官員十分敵視,甚至若不是周重地位太高的話,恐怕他會連周重一起敵視,所以這種南北官員之爭的矛盾很難化解。

    周重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手下內鬥,而且還是一方占據著絕對優勢,畢竟焦芳和張彩在這一點上處於同一戰線,結果總督府內的南方官吏是節節敗退,已經有幾個官吏開始頂不住向周重上交了辭呈了,雖然現在被周重暫且安撫下來,但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平衡總督府內的南北官吏勢力,換句話說,就是要引進一個或幾個能夠與焦芳和張彩相抗衡的南方官員,不過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能夠與焦芳和張彩相抗衡的官員,大部分都是朝堂上位高權重之輩,根本不可能屈節來他這個總督府裏任職。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比如有一些曆史上才能卓著,但現在卻還聲名不顯的人,這些人都是周重眼中的潛力股,就算是他們還沒有特別大的聲望,但這些人既然能夠在青史上留名,自然都不是易與之輩,至少與焦芳和張彩爭鋒應該不成問題。

    出身南方,而且又在曆史上才能卓著,最難得的還要是現在聲名不顯,這樣的人才周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陽明,這位創立了心學,在儒家學說中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立的人物,可以說是整個大明最為耀眼人物,縱觀中原上下五千年曆史,也就隻出了這麼一個王陽明,而且還是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甚至整個大明都因為王陽光而變得光彩奪目,對於這樣的人,周重自然一直銘記在心。

    說起來當初周重剛剛出任四海總督時,就想通過正德把王陽光調到自己手下任職,畢竟王陽光可不僅僅是一個思想家和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軍事家,他從小就熟讀兵書,而且一直在兵部任職,若是能有王陽明這樣的人物相助,他打敗葡萄牙人也更有把握一些。

    不過後來周重經過認真考慮後,還是決定暫時不去驚動王陽明,因為當時王陽明因為得罪劉謹,結果被貶到龍場任職,也就是在那裏,他領悟了自己道,也就是後來的心學,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周重生怕擔心自己的到來打擾到王陽明悟道,所以這才忍耐下來,畢竟王陽明與唐伯虎不同,他可以改變唐伯虎的人生軌跡,使得世上少了一個絕世的畫家,但卻多了一個經世為民的官員,這在周重看來還是官員更加實用。但是王陽明的心學卻足以改變世人的思想,特別是大明那些讀書人的思想,雖然周重沒有資格評判這種改變是好是壞,但卻知道這代表著中華民族對世界的認識與思考,甚至可以影響到未來曆史的走向。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3 18:24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

    也正是出於對王陽明心學的敬畏,所以周重之前才沒敢去打擾王陽明,不過現在不同了,王陽明已經被調到南太仆寺做少卿,南太仆寺位於滁州,具體的職責就是負責繁殖牛馬。周重覺得讓王陽明這樣一個人才去養馬,實在是有些大才小用,而且也隻有王陽明這樣的人,才能震住焦芳和張彩,於是他就給正德寫了份奏折,結果王陽明很快就接到了調往四海總督府的聖旨。

    “下官王守仁拜見總督大人!”正德九年春天的總督府內,剛剛年過四十的王陽明向周重深施一禮道,陽明是他的別號,王陽明真正的名字叫做王守仁,字伯安,今日才趕到雙嶼港,於是第一個就來拜見自己的上官。

    周重也在上下打量著這個能夠與孔子比肩的王守仁,隻見對方是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長著一張長臉,額頭高大五官端正,頜下留著一副濃密的大胡子,可能是多年在兵部做事的原因,使得他看上去比一般的文官多了一種英武之氣,甚至若是換上一身鎧甲的話,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他是一名文官。

    “王大人不必多禮,這次本督將請陛下將王大人從太仆寺調來擔任按察使,正是要借助王大人之力,整治一下四海總督治下的吏治與司法,順便也能幫本督分擔一下壓力。”周重笑嗬嗬的請王守仁坐下開口客氣道,雖然才剛剛見麵,不過他已經對王守仁表現出來的氣質所折服,相信有王守仁這樣亦文亦武的人擔任監察吏治的按察使,而且職位也比焦芳和張彩要高,應該可以暫時壓製一下兩人的囂張氣焰。

    王守仁其實到現在還有些奇怪。他本來在南太仆寺好好的做自己的少卿,閑暇之時就外出講學,推廣自己的學問,現在他在南方的士林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甚至還收了幾個學生。但沒想到陛下忽然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到四海總督府擔任按察使,一切都聽總督周重的安排,這讓王守仁實在有些摸不著頭腦。

    王守仁之前的少卿是正四品,現在的按察使卻是從二品,一下子升了三級。而且還是皇帝陛下親自下的聖旨,這可是十分少見的聖眷,甚至當聖旨到達的那天,王守仁都可以從同僚的眼中看出羨慕和嫉妒,但是按察使司是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機構,他自從進入仕途後。就隻在兵部和太仆寺任過職,根本沒做過禦史之類的官職,對此也沒有任何的經驗,而且一開始就是正三品的按察使,這讓王守仁的壓力很大。

    不過王守仁雖然心中滿是疑問,但卻沒有當著周重的麵問出來,畢竟他這些年的官也不是白做的。對於一些官場上的禁忌還是十分清楚的,而且身為下屬,他隻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事務就行了,而不是要打聽為何要調自己到總督府任職。

    王守仁不問,周重也沒主動告訴他總督府內南北官吏們的情況,反正很快他就會知道,所以接下來周重隻是將四海總督府治下各地的情況簡單的介紹了一遍,其中台灣府麵積廣闊,治下官員也多,而且大多都是新晉的官員。難免會良莠不齊,所以需要王守仁重點整治,另外還有馬六甲和舊港,那裏的距離大明太遠,對官員的約束力也就低一些。所以都比較容易出問題。

    除了官場上的事情外,周重也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台灣三地的情況,比如人口、經濟和物產等等。王守仁之前也聽說過四海總督府在海外的一些做為,不過他也是受到一些傳統讀書人思維的影響,對此並不是很重視,更沒有深入的了解,可是現在聽到周重講到海外移民對大明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緩解土地兼並所帶來的流民問題,光是台灣一地,竟然能夠安置數百萬的流民,如此龐大的數字,使得王守仁也是震驚不已,同時對周重也不禁肅然起敬,因為他知道,整個四海總督府就是眼前這個年輕人一手打造起來。

    “總督大人,向海外移民雖然可以緩解土地兼並的問題,但是海外的土地總不會無窮無盡的,萬一有一天我們大明的人口將海外的土地也給占完了,到時又該如何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王守仁問出一個周重十分熟悉的問題,因為他已經不止一次被別人這麼問了。

    “王大人多慮了,你可能對海外的世界並不了解,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海外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的多,而且我們大明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別的不說,光是南洋再加上更遠一些的澳洲等地,土地的總麵積就不會比我們大明要小,另外還有大海東側的那兩塊美洲大陸,那裏不但物產豐富之極,而且土地麵積更是數倍於我們大明,光是上麵這些地方,就足夠我們移民幾百年了,而且這個世界一直處於變化之中,也許我們現在將土地看的極為重要,但是在幾百年後的人看來,土地其實並不是唯一重要的財富!”周重笑嗬嗬的解釋道。

    “哦,土地並不是唯一重要的財富?”王守仁有些疑惑的看了看周重,他覺得周重好像有什麼話沒講完,當下再次追問道,“總督大人,聽你話中的意思,好像你有一些其它的相法,下官冒昧的問一句,可否講出來讓下官學習一二?”

    “這個”對於王守仁的要求,周重也是一陣的遲疑,他的海外移民政策的確隻能緩解土地兼並的問題,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想要解決土地兼並,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大部分的百姓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換句話說,也就是要大力發展工商業,畢竟隻有工商業展起來,才能容納那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人,到時人們就會發現,土地並不是唯一的生產資料,大部分人都可以依靠工商業養活自己,甚至活的更加精彩,到時土地上出產的利潤相比工商業,就會變得十分可憐,到時恐怕朝廷就要鼓勵別人兼並土地了,畢竟若是沒有人耕種的話,那些土地就隻能荒廢了。

    不過周重雖然知道工商業可以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和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畢竟在大明這個年代,工商業依然是賤業,工匠和商人的社會地位依然極低,若是他第一個提出大力發展工商業的話,就勢必要提高工匠和商人的社會地位,這恐怕會引來許多人的敵視,以周重現在的身份,實在沒必要為自己樹立太多的敵人,現在他隻需要大力發展海貿,隻要貿易興盛,商品有了需求,工商業自然也會興盛,等到工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人主動跳出來為工商業搖旗呐喊。

    “好吧,既然王大人想聽,那我就說一說的我看法,不過這些我並沒有對任何人講過,而且萬一這些言論傳出去,恐怕會讓我陷入別人的口誅筆伐之中,所以還請王大人代為保密!”周重考慮了許久,最終點了點頭道。

    雖然周重沒有對別人講過大力發展工商業的事,但是對於眼前的這個王守仁,他卻可以盡情的講出來,因為王守仁心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哲學思想,那就是“新四民論”。所謂新四民論,也就是王守仁認為,士、農、工、商“其歸要在於有益於生人之道,則一而已”,且進一步說明“古者四民異業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的觀點,可以說他把傳統觀念中一直被視作“賤業”的工商擺到與士同等的水平。

    正是知道王守仁的新四民論,也知道他對工商並不像傳統讀書人那樣視為賤業,所以周重才敞開胸懷將自己對大力推廣工商業的想法講了出來。

    王守仁聽到周重的這些新奇學說,也讓他是大感興趣,結合他以前總結的經驗,他發現周重的想法並不僅僅是空想,而是有著極大的可操作性。甚至周重為了加強自己的說服性,他還把宋朝拿出來做證據,畢竟宋朝時的土地麵積比大明要少的多,人口也不如大明,但是宋朝的國庫收入卻是大明的數倍,而且宋朝還是唯一一個不抑製土地兼並的朝代,但是整個宋朝卻僅僅發生過寥寥數次的農民起義,相比之下,大明簡直就是個反麵樣板,別的不說,光是農民起義,幾乎從大明初立到現在,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差別,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兩個朝代對工商業的態度上。

    王守仁學貫古今,自然知道周重說的都是事實,而且周重今天講的這些話,也讓他產生了極大的震動,畢竟周重所講的這些,全都是後世那個知識大爆炸時代所產生的觀念,而王守仁則代表著大明這個時代最頂尖人物的觀念,兩個截然不同時代的觀念遇到一起,自然會引起碰撞和摩擦,隻是不知道這些碰撞與摩擦,能夠產生什麼樣的思想火花?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