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逍遙侯 作者:大司空 (連載中)

 
王和億 2014-12-6 14:26:4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12 2138994
V123210 發表於 2019-2-5 12:20
第1191章 咬人的狗,不叫

  在李延清的眼裡,眼前的這位張允恭張正方,當著李中易的面,大罵銅臭子,簡直就是一隻不知道死活的小螞蟻。

  李字案的想法,哪怕是孔昆的口水,經常噴到他的臉上,也都一笑置之。

  歷史上,涵養能夠和李中易相提並論的皇帝,也就是宋仁宗了!

  讀書人,尤其是恃才傲物的知識分子,或多或少有些情商低的壞毛病。

  比如說,李白,詩自然是作得好極了,但是,他的不被朝廷重用,和情商極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和李白的遭遇,大致相仿的大詩人和大知識分子,還有許多。比如說,杜甫的晚年可謂是淒涼異常。

  張允恭確實是只小螞蟻而已,李中易若想收拾他,只需使個眼色,眨眼間,這位張正方必須倒大霉。

  不過,李中易並沒有為難張允恭,並且配合他一起的痛罵了一番銅臭子後,獲得了張允恭的極大好感。

  「無用兄,得閒的時候,請至小弟的陋室一聚,如何?」張允恭不僅發出了邀請,更把他家裡的詳細地址一股腦的告訴了李中易,「小弟的家在大相國寺附近的……」

  李延清的記憶力超群,張允恭只說了一遍,他便牢牢的記在了心裡,再也不可能忘卻。

  如果不是李中易就在現場,李雲瀟早就忍不住要砍人了,尼瑪,區區一隻小螞蟻而已,啥球不懂,居然敢肆無忌憚的辱罵主上,這簡直是叔叔可忍,嬸娘絕不可忍!

  李中易也是個妙人兒,居然答應了張允恭的邀請,和他約定年後抽空登門拜訪,喝個痛快,不醉不歸。

  等張允恭走後,李中易瞟了眼躍躍欲試的李延清,淡淡的吩咐道:「守忠兄,你還是應該多讀點書,讓腦子更加的清醒清醒。這種所謂的讀書人,要麼是家族利益被我動大了,要麼就是我以前所言的傻憤罷了。他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會耍嘴皮子,於國家並無多大用處。偏偏,他們自以為才高九斗,天下事盡在他們的掌握之中,當權者卻有眼不識金鑲玉。」

  「守忠兄,所謂,咬人的狗不叫,不會咬人的狗喜歡亂叫。類似張允恭這種人,無法作官,因過不了科舉這一關,卻牢騷滿腹。造反吧,他們更是無膽,因怕脖子被砍的疼。對於他們這號人,完全不需要費心思,更沒必要大驚小怪,明白麼?」

  很想馬上抓人的李延清,仔細一琢磨,立時覺得李中易對張允恭這類人的形象刻畫,實在是入木三分。

  從茶樓裡出來後,李中易負手立於街旁,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手裡都提著年貨,個個都是掩飾不住的滿臉喜氣,心裡多少有些成就感。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不管是在哪個時代,手裡有糧食,老百姓們就不會心裡發慌。

  至於佐餐的美味佳餚,其實對於這個時代的普通草民而言,基本上屬於奢侈品的概念。

  在農村,農忙時吃乾,農閒時吃稀,才是普遍的情況。

  窮苦農民的飯碗裡,不僅沒有多少油水,甚至有大半都是野菜。他們自己種的糧食,於七開八支之後,自己反而吃不起了。

  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亦苦!

  這裡的百姓,指的就是一直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廣大農民階層。

  歷朝歷代的野心家們,興兵起事的時候,大多會喊出極具煽動力的口號:均田免糧或是輕徭薄賦。

  然而,真正做到了均田免糧的時期,大多是王朝建立之初的短暫時期罷了。其後,隨著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自耕農紛紛破產,財政收入日益減少,剝削卻日益加深,隨即進入治亂的死循環。

  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訴盡了老百姓只求卑微活命的辛酸與苦辣!

  在街上,李中易一邊走,一邊看,看到的儘是虛假的繁榮背後,老百姓知足的笑容。

  作為實質上的天下至尊,李中易比誰都清楚,抄家得來的田產和糧食,只能暫時填補一下市場的需求,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內閣中,對於抄家得來的百萬頃田產,四位相公有四種不同的看法。不過,相公們殊途同歸的觀念,卻是應該將這麼多的糧田盡快賣出,以貼補財政收入的虧空。

  李中易卻壓根就沒有想過賣田的事,邏輯其實很簡單,賣地財政,只可能維持一時而已。一旦,到了需要大規模對外用兵或是氣候異常導致的天災人禍之時,遲早會爆發財政和糧食危機。

  糧田完全官有,肯定是不可行的瞎搞,王莽當初的試點,已經驗證了天崩地裂的後果。官有企業的各種貪污腐敗、跑冒滴漏、鋪張浪費、用人唯親,可謂是比比皆是,令人髮指。

  然而,糧田完全歸私人所有,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同樣具有極大的風險。

  兩害相權取其輕,李中易覺得,土地按照三七開,或是四六開,小部分官有,大部分私有,互相彌補產糧的缺口,這才是最可行的正道理!

  官有的土地,可以低賦租賃給真正的無產農民去耕種,既解決了部分無業農民的就業問題,又可以獲得穩定的糧食收入,足以抵充朝廷的很大一部分開支。

  另外,有了官有土地的田賦比例作為參照系,私有土地的田賦,就不可能高到哪裡去。

  朱重八建立大明朝之後,採取的軍戶制度,出則為兵,入則務農,本是極好的內生循環體系。

  然而,軍戶制度的弊端卻也異常之明顯,就是軍戶之家的人口不斷增加,而可以分配的土地數量卻日益減少。不僅如此,軍戶固有的土地,也被軍中權貴們不斷的侵奪。

  李中易計劃中的官有土地,卻是永遠禁止賣給任何私人,這也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侵吞國有土地的可能性。

  說白了,部分土地官有,就是無產或是失地農民的最低生命保障線。讓窮苦的農民們在遭遇了天災之時,有幾畝薄田可種,至少有口飯吃,不至於鋌而走險的揭竿而起。

  不過,此官有,非彼官有。李中易構想中的官有,其實就是皇家所有,也就是為他個人所獨有,而不是代理治權的官僚們所有。

  部分土地歸皇家所有,產權明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土地國有。理論上而言,也只有皇家,為了江山永固,才有永續經營的長遠打算,而不至於盤剝過深。

  PS:大年除夕夜,司空依然勤奮的碼字中,求賞一張月票而已,不算太過分的要求吧?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9-2-10 15:06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9-2-5 12:21
第1192章 除夕見喜

  大年三十的除夕夜,老李家的所有男、女主人和小主人們,都要聚在一起,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團年飯。

  晨昏定省是這個時代對於孝道的基本要求,李中易領著後院的妃嬪、子女們,早早的來到李達和與薛夫人所居的祥慈院。

  李達和望著跪在地上的孫兒和孫女們,不由拈鬚微笑,家族興旺的頭等大事,莫過於開枝散葉,子孫滿堂。

  托上天之福,整個老李家,目前李中易這一輩的子女,共有四人,即:李中易、李中昊、寶哥兒和甜丫。

  李中易共有四子二女,這次選了一百多名秀女之後,李達和對於後嗣的問題,已經徹底的放了心。

  李中易不過三十來歲的年紀,正值青壯年,身體狀況上佳,生育狀況也異常良好。那一百多名秀女之中,怎麼著都要再生十來個子女吧?

  薛夫人見李達和只顧著拈鬚傻笑,卻忽略了晚輩們一直跪在地上,她不由輕咳了一聲。

  李達和隨即醒了神,笑瞇瞇的說:「都起來吧,祖父這裡有大大的紅包。」

  孫兒每人賞了一千貫的紅包,孫女每人八百貫,這是李達和與薛夫人商量好的紅包金額,出手也算得上極為闊綽了。

  這些年,李達和一直在醫館內行醫濟民,收入的確不菲。儘管付不起藥費、診費的窮人那裡不僅收不到錢,甚至還要虧錢,但是,李達和從富人和權貴那裡,著實賺了些家底。

  新政權建立之後,李達和的醫館內,生意簡直火到爆,不僅是開封城裡的權貴上門求醫問藥,就連遠在平盧的患者,都不遠千里跑來找他看病。

  李達和原本就是蜀國的侍御醫,對於中醫之道,已經有了很深的造詣。隨著年紀的逐漸增長,李達和的行醫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又有李中易從旁協助辯證,他的醫術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周的宮廷御醫們。

  祖父樂意當散財童子,以狗娃為首的孫輩們,自然不會和他老人家客氣,一個個抓了紅包就往懷裡塞。

  李達和樂得快要合不攏嘴了,作祖父的最喜歡的就是兒孫滿堂,孫兒女們承歡於膝下。

  李中易左手掌軍,右手納財,他的私人財富比國庫還要充裕得多,自然看不上兒女們收的幾千貫紅包,更不可能假保管之名,行沒收之實。

  和李達和不同,薛夫人成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就沒有多少外水可撈了。

  不過,李中易明面上給薛夫人的零花錢,每月就至少有五千貫之多。至於,李中易私下裡給親媽貼補的各種花銷,那就完全說不清楚,更講不明白了。

  財大氣粗的薛夫人,笑瞇瞇的把孫兒和孫女們,都喚到身前,每人又塞了一個大大的紅包。

  已經懂事的狗娃、靈哥兒和興哥兒,在李中易的熏陶之下,已經知道了錢的重要性。至少,有了兩個大紅包的收入,他們要賞身邊服侍的僕人和丫環,就不需要看任何人的眼色了。

  不懂事的麗哥兒,剛滿兩歲,還處於懵懂無知的範疇,手裡捏著兩隻大紅包,只知道咯咯的傻笑。

  乳名獾郎的麗哥兒,他的生母是靜嬪,也就是幽州名門葉家之女葉曉蘭。

  葉曉蘭的注意力一直盯在兒子獾郎的身上,然而,韓湘蘭的目光也同樣盯注在獾郎的小腦袋上。

  韓湘蘭比葉曉蘭更早成為李中易的女人,只可惜,命運一直在捉弄韓湘蘭。

  比葉曉蘭更早侍奉於男人枕側的韓湘蘭,肚子裡始終沒有絲毫動靜,這令她實在是寢食難安,坐臥不寧。

  偏偏,韓湘蘭承接男人雨露的次數,遠比葉曉蘭那個賤婢多出數倍以上。

  有時候啊,命運真的是捉摸不定,韓湘蘭盯著獾郎看了好一陣子,這才無奈的收回了視線,重新恢復成低眉順目的乖順女人姿態。

  老李家的聚餐制度,一直以分餐制為主,也就是說,不分男女老幼,每人面前擺上一張或大或小的餐桌。

  廚下上菜之前,提前根據每位主人的實際情況,將做好的菜餚,分成了若幹份。

  也就是說,除了年幼的小娃娃之外,有多少張餐桌,就要上多少道一模一樣的菜,只不過菜的份量,或多或少罷了。

  李達和這個偽儒門信徒,他定下的規矩裡邊,有很多已經被打破了N回,唯獨了食無語食無遺,被執行得最徹底。

  就連李達和最小的孫兒獾郎,也都知道,祖父最不喜歡餐桌上出現剩飯剩菜。

  只要餐桌上有剩飯剩菜,李達和脾氣上來了,可不會管你平日裡是不是他最喜歡的孫輩,手裡捏著筷子就甩筷子過來,拿著湯匙就扔湯匙,真正的做到了六親不認,麻面無情。

  李中易比誰都清楚,他老爹在當年家道中落之後,吃了上頓就愁下頓。真到了餓極的時候,逮著老鼠就吃老鼠,挖了草根就吃草根,甚至連觀音土都吃過。

  只有真正挨過餓之後,才會深刻的理解,吃不飽飯的巨大恐慌和痛苦,從而發自內心的養成絕對不能浪費一粒糧食的好觀念!

  天下第一家族的團年飯,其實並不如一般權貴想像中的那樣奢侈。宴會廳內,每人的面前都是六個菜三道湯,盛菜的是三寸小碟。

  三道湯,一為排骨紅棗藕湯,一為勾了芡的甜湯,一為純粹的菜葉湯,香噴噴的稻米飯管飽。

  一個多時辰之後,李達和率先放下筷子,李中易也跟著放了筷子。這是飯罷的信號,其餘的人也都跟著放下了筷子。

  男女主人們,在丫環婆子的侍候下,漱口淨手,人手一盞香茗,等著李達和發話看百戲雜耍。

  今年春節,是李中易打進開封城之後的第一個大節,他早早的吩咐下去,花重金請來瓦肆裡邊的百戲雜耍班子進府獻藝,增添一些喜慶的氣氛。

  就在好戲要開場之時,太貴妃宮裡的女官趙春,忽然登門求見。

  李中易原本沒當回事,以為杜沁娘只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特別想他了,他的心裡多少有些埋怨,傻娘們,哪怕是再想男人,也不看看這是什麼時候?

  誰曾想,李中易見著趙春之後,趙春卻漲紅著臉,聲如蚊吶的說:「回主上的話,娘娘已經有兩月多沒來天葵了。」

  PS:司空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春節不斷更的司空,需要月票的鼓勵,今天至少還有一更!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9-2-7 03:23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9-2-5 19:07
第1193章 炒成股東!

  既然杜沁娘兩個多月沒來天葵了,李中易估摸著,九成九的可能性是:懷上他的種!

  尼瑪,自詡為當世神醫的隔壁老李,偷偷摸摸的和女人幽會,卻把女人的肚子給搞大了,這叫作神馬事嘛?

  這就好比炒股的人,把他自己炒成了股東一般,那滋味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

  和杜沁娘在一起的時候,李中易其實一直很注意分寸,屢屢告誡他自己,千萬不能下種。

  然而,很多時候,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人。哪怕李中易再是謹慎小心,在這個沒有安全帽的時代,即使刻意不想下種,偏偏漏掉的種子就在不經意間發芽生了根。

  杜沁娘可不是一般的女子,柴榮都駕崩了這麼久,她居然懷上了身孕。哪怕是傻子也都知道,她必定是偷了野漢子,這才作下的孽!

  擺在李中易的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哄著杜沁娘把肚子裡的禍根墮掉。另一是編造合適的借口,把她挪出宮外,等生下了小娃兒之後,完全可以宣稱是路邊撿來的棄嬰,看著可憐便收為義子,再撫養在身邊。

  也多虧了隔壁老李有急智,眨眼間,便想出了兩條解困的妙計。只不過,最終做何選擇,就看杜沁娘是怎麼想的了。

  「沁娘既然命你來尋我,必有要緊的話,讓你代轉吧?」李中易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死死的盯著趙春的兩眼,不許她撒謊。

  「回主上的話,娘娘畢竟以前有過生育,天葵第一個月沒來時,她便起了疑心。只是,懷上了龍子這麼大的事,娘娘她在沒有把握之前,實在不敢說什麼。」趙春低垂著頭,小聲道,「娘娘命奴家告知主上您,若……若是盡快納了奴家,時間上倒也可以遮掩得過去。」

  隔壁老李一聽就秒懂了,杜沁娘顯然是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肚子裡的娃兒生下來。

  俗話說,十月懷胎,那只是通常的情況。在這個生育觀念錯漏百出,生育醫術異常低下的年代,女人懷孕之後,很容易因為補得太狠了或是臥床不動,而導致早產或難產。

  杜沁娘兩個多月沒來天葵,如果李中易馬上納趙春為妾,隨即宣佈趙春飛速中標有了身孕,就時間上而言,七月懷胎早產,倒也說得過去。

  只是,以李中易如今至高無上的身份,如果公開宣佈趙春有孕,那就不是件小事了,動靜肯定會被鬧大。

  不過,李中易不打算和趙春說這些事情,他和杜沁娘之間的私事,只有他們倆見面商量出一致的辦法才行。

  今天是大年三十的除夕夜,李中易的一舉一動,又一直被萬人所矚目。他如果貿然進宮,只怕是原本完全可以遮掩住的醜聞,反而會有漏餡的可能性。

  李中易盯著趙春的兩眼,正色道:「你回去轉告沁娘,讓她且放寬心。我李某人不是那等薄情寡義的負心漢,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不怕任何人的非議。你告訴沁娘,只須好生養胎即可,別的都不需要操心,我一定會照顧她們母子(女)一生平安周全。」

  男人已經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了,趙春卻沒有想走的意思,她一直眼巴巴的望著李中易。

  李中易有些奇怪的瞪著趙春,搞什麼鬼名堂嘛,話都說完了還不想走,難道等他抱她上榻麼?

  趙春暗暗鬆了口氣,臨來見李中易之前,杜沁娘最擔心的是,男人硬逼著她墮胎。

  卻不成想,李中易不僅沒提過墮胎的事兒,反而命趙春回去遞話給杜沁娘,務必養好身子,以便順利的把娃生下來。

  「那您……」趙春緊盯著李中易追問,李中易馬上意識到,她恐怕是想問他,啥時候進宮去看望孕婦吧?

  「明日是大年初一,照例我應進宮拜見太后和陛下……」李中易的話沒說完,趙春立時喜上眉梢,脫口道,「那可太好了,可以順道去看望我家娘娘。」

  李中易不禁莞爾一笑,就沖趙春對杜沁娘的這一片赤膽忠心,她的所有失禮行為,皆可包容過去。

  俗語有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實際上,得一忠心耿耿的部下,亦極為難得!

  到了李中易如今的位分之上,他已經徹底拋卻了得一知己的幻想,退而求其次,自然是希望部下們都忠誠不二了。

  柴榮那麼信任趙老二,然而,他剛閉眼,屍骨未寒,郭(柴)家的江山,就被趙老二給篡了!

  一代雄主劉裕劉寄奴,他臨終前托孤的四大輔臣,沒等國喪大斂禮徹底完成,就把少帝劉義符先廢後殺了。

  所謂高處不勝寒,越是身居高位之人,信任就越是奢侈品,可遇而不可求!

  李中易不想考驗部下們的人性,所以,他早早的就建立了各種維護兵權的完善制度。

  天下萬權,兵權最要!

  李中易頗有信心,只要他還睜著眼睛,就不怕軍內的山頭謀反。

  但是,人總有要去西天的時候!

  與其臨閉眼之前,再乞求上帝的保佑,讓手握兵權的老部下們,繼續忠誠於他的下一代,讓政權順利的交接。

  不如,未雨綢繆的提前用制度,約束住他們的權勢和野心。

  只因李中易一直含笑盯著她看,趙春的心裡直發毛,她特別擔心男人突然性致大發,將她撲倒。

  娘娘曾經說過,女人的頭一次,都會疼得要死。趙春信得過娘娘,她自然很害怕。

  實際上,李中易只不過是有些走神罷了。以他今時今日的權勢和地位,有必要和個急色鬼一樣,隨便逮個女人就要抱上床麼?

  李中易擺手放走了趙春,趙春彷彿受了驚嚇的小兔一般,邁開小碎步,急匆匆的逃竄而去。

  一直守在李中易身旁的楚雄,沒好氣的瞪著趙春倉皇逃竄的背影,心裡罵道:就憑你這般平庸的姿色,有啥可怕的?逃什麼逃?

  等李中易回到祥慈院時,舞台上的百戲,已經正式開了場。都是家裡的至親,李中易不想驚動大家,索性順手拖來一把椅子,就坐在人群的最後,默默的陪著父母雙親及女人孩子們,一起守個團圓夜!

  PS:大年初一的二更送上了,求賞一張月票,多謝了!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9-2-7 03:22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9-2-6 10:11
第1194章 道行深

  大年初一的早晨,李中易早早的起床,領著妃嬪和孩子們,給父母雙親拜過了新年。

  吃早膳的時候,李七娘一直盯著李中易,李中易明知道她想問昨晚趙春來尋的事,卻故作不知的大口喝粥,大口吃菜。

  在執政王府,包括主人在內的所有人,飲食皆以少鹽少油的清淡口味為主,並且禁止食用隔夜的飯菜。

  除了在祥慈院內聚餐之外,平日裡,女人和孩子們想吃啥,都需要提前一天點餐。點多少種類和份量,就必須吃光多少,絕對不許剩飯剩菜。

  和一般大戶豪門不同,李中易在後院內,推行的是計劃開支體制。即,每個女人或每個孩子,每月的開銷都是恆定的,並全部發放到個人手中。

  通俗的說,愛打扮的女人,可以省下吃飯的錢,用於脂粉首飾等物的採買。

  實踐證明,計劃開支的制度,執行了這麼多年下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既減少了後院矛盾,又可以讓女人和孩子們各取所需,李中易還省了不少冤枉錢。

  實際上,李中易是從汽車補貼制度裡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人都是自私的,也是逐利的動物。

  哪怕官員們再不缺錢,已經發放到了兜裡的車補,那就等於是自己的錢了。自己的錢,不管怎麼樣,都必須省著花。

  不管哪個時代,只要是公家的錢,無論怎麼揮霍,官員們都不可能心疼!

  所以,李中易抄家得來的田莊、商舖、宅第、銀錢,全都悶不吭聲的收入了私囊,令等著分贓的官員們,只能乾瞪眼,卻又無可奈何。

  說句心裡話,李中易以前還是臣子的時候,始終想不明白,整個天下都是漢靈帝的家產,他為何還要大肆賣官鬻爵呢?

  等到李中易坐上了天下至尊的寶座之後,他這才恍然大悟,敢情,漢靈帝是個真正懂行情的明白人。

  與其讓大臣們私下裡撈了好處的賣官,不如漢靈帝自己公開叫價開賣,收入還都歸宮裡所有。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李七娘的院裡,開銷也是恆定的。只是,李中易夜宿於她這裡的次數非常多,男人的開支混進來一起花,顯得非常富裕罷了。

  李中易的直覺沒錯,李七娘確實起了疑心,其中的重點是:哪有宮裡的太貴妃,除夕夜居然還派人上門的道理?

  不過,李七娘雖然覺得可疑,卻做夢都沒有料到,她的男人已經把宮裡太貴妃的肚子搞大了!

  男人雖然掌握了天下大政,但是,所謂百足之蟲,死而未僵,宮裡的符太后和小皇帝依然是重點盯防對象。

  因為趙春登門的次數比較頻繁,李七娘不可避免的想偏了方向,她以為,杜太貴妃是男人在宮裡安插的眼線。

  畢竟,女人監視女人,比男人監視女人,要方便且容易得多。

  更何況,杜太貴妃是位分僅次於符太后的女人,制得住符太后那邊的女官、宮女和內侍。

  當然了,李七娘的腦海裡,偶爾也會閃過杜沁娘和她的男人有私情的念頭,隨即覺得太過於荒唐了,疑慮還沒生根發芽,便被她自己給否定了。

  李中易不慌不忙的吃過早膳,淨手漱口之後,這才捧起茶盞,笑道:「我和宮裡的杜太貴妃私下裡有些約定,下次趙春再來,門上會直接稟報到你這裡來。」

  隔壁老李的這一番坦蕩無比的作派,徹底打消了李七娘的疑慮,她俏皮的一笑,說:「然後呢?奴家是不是該讓人把趙春領去見你?」

  李中易暗暗鬆了口氣,總算是把精明過人的李七娘給糊弄了過去,不然的話,偷人事小,傷害了他和李七娘之間的純潔感情,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李七娘想了想,又說:「爺,奴家是不是要隔三差五的進宮去瞧瞧杜太貴妃?讓外人知道知道,奴家和杜太貴妃走得近一些為好?免得叫人瞧出了破綻?」

  李中易眼皮子猛的一跳,尼瑪,這哪能行呀?

  讓李七娘經常進宮去看望杜沁娘,那麼,杜沁娘的肚子被隔壁老李搞大的事兒,還瞞得住麼?

  李中易心裡是一萬個不肯,嘴上卻說:「也好,你得空的時候,就進宮去看看杜太貴妃,讓外邊知道你們的交情很好,那就更方便了。」

  見男人起身要走,李七娘儘管心裡萬分不捨,卻也知道輕重:男人必須以事業為重!

  若是男人丟了江山,她們這些紅顏女子的命運,必是淒慘無比。

  趁李中易不注意的時候,李七娘湊過香唇,在男人的臉上輕輕的啄了一口,隨即羞紅著臉頰,彷彿美蝴蝶一般的飄出去老遠。

  不管是哪種男人,被自己女人真心喜歡的感覺,肯定是棒極了。李中易也不例外。

  不過這種美妙的感覺,等李中易進宮,吃了符太后的閉門羹之後,隨即煙消雲散。

  符太后當政之時,就一直看李中易很不順眼,如果不是擔心李中易身後的精銳雄軍很可能作亂,只怕是早就把他剁碎了餵狗。

  自從李中易搶了柴家的江山之後,符太后就再沒給過李中易好臉色看,閉門羹還算是輕的。

  更厲害的是,符太后曾經當著宮裡人的面,痛罵李中易是逆賊。

  李中易涵養好,只當是沒聽見一般,隨便她怎麼去罵。在李中易看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唾罵行徑都是氣急敗壞的無能。

  然而,康澤這個老太監卻憋著蔫兒壞,隨便找了個借口,就把符太后身邊的某位心腹女官,給打了個半死。

  康澤當眾揚言,誰再敢對主上大不敬,一律杖斃!

  明眼人都明白,康澤說言的那個誰,不是符太后,又可能是誰呢?

  康澤的威脅,既是赤果果的拍馬屁,又是非常有效的恐嚇。

  恐嚇的邏輯其實非常清楚,符太后必須面對江山易主的現實,承認老柴家已失了勢。

  若是她再敢辱罵李中易,罵一次,康澤就抓一個她的心腹女官出來,當眾活活的打死!

  康澤的招數非常簡單直接,卻陰損無比,迫使符太后必須深思:她苦心培養的心腹女官,有幾人?又經得起康澤的幾次折騰?

  從那以後,符太后再沒有罵過李中易,卻一直讓李中易吃閉門羹。

  PS:求賞一張月票,鼓勵春節不斷更的司空,多謝了!今天至少還有一更。
V123210 發表於 2019-2-6 20:50
第1195章 惡閹

  見不見符太后,對於李中易而言,不過是走個過場的表面功夫罷了。他這次進宮的主要目的是,去見杜沁娘,當面協商肚子被搞大了的問題。

  李中易在符太后那裡吃閉門羹的場景,一直守候在側的康澤,自然是盡收眼底。

  然而,康澤卻始終低垂著腦袋,耷拉著眼皮子,只當啥都沒看見一般。

  宮裡的內侍,若想活得比別人更久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便是:難得糊塗!

  知之為不知,且管住了嘴巴,方為真知!

  在這深宮大內之中,各種見不得光的秘密,層出不窮。康澤在宮裡混了好幾十年,如果管不住嘴巴,他早就被人扔進深井裡,餵了大王八。

  李中易在楚雄的護衛下,邁步拾級而下,康澤趕忙迎上來,點頭哈腰的說:「主上新年大吉萬福。」

  「康澤,你還真是好手段吶。」李中易對康澤向來不假言辭,類似這種地地道道的小人,你越是和顏悅色,他越會蹬鼻子上臉。

  康澤品出話風不對,趕忙把腰哈得更深了,涎著臉說:「回主上,小人的根已經切了很久,多少影響了性子,琢磨人呢,難道偏陰暗了一些。主上若覺得不對,小人馬上就改。」

  楚雄斜睨著康澤,這個老閹貨絲毫不顧體面的,把他自己貶入塵埃之中,令人既覺鄙視卻又難起殺心,難怪和他一起入宮的內侍都死光了,他卻越活越有精神。

  李中易不由啞然一笑,康澤這老小子,屬於典型的變色龍。

  當著李中易的面,康澤裝成可憐巴巴的小爬蟲模樣,別提多卑微了!

  等背過身去,康澤對宮裡的女官、內侍和侍女,又是另一副盛氣凌人的小人嘴臉!

  從李雲瀟、李延清和楚雄等人的身上,李中易看到了,什麼叫作絕對的忠誠?

  然而,從康澤的小人行徑,李中易徹底明白了,為啥歷代的君主,都需要養佞臣?

  李中易沒想到的事兒,康澤不僅想到了前頭,而且還偷偷的把事兒辦了,辦得還很漂亮。

  這種見風使舵的佞幸,李中易居然用得很順手,暫時沒打算換掉他。難怪,歷史上的佞幸們,無一例外,全都擁有極強的戰鬥力和生命力。

  「那邊宮裡出了大事,你竟然不知道?」李中易笑瞇瞇的望著康澤,絕對的和藹可親。

  康澤早已經察覺到,李中易笑得越歡樂,心情越不爽。眼看著要倒大霉了,康澤嚇得腿一軟,頓時單膝跪地,顫聲道:「主上,老奴老糊塗了,想得太多了。其實娘娘一個月沒來天葵,老奴已經知道了,只不過,老奴只有一顆腦袋,哪敢胡說八道呀?」

  康澤畢竟是個聰明人,欺上瞞下的事兒,平日裡絕對沒少干。不過,李中易既然開口發了問,他卻不敢說謊騙人,這就說明膽子比較小,尚有藥可救。

  楚雄暗暗點頭,康澤這個老閹貨,不愧是人精中的人精。如果康澤繼續裝糊塗,嘿嘿,這內侍省的都知,只怕是很快就要換人做了。

  康澤平日裡幹了不少的壞事,得罪的人數不勝數,老冤家肯定不會少。只要李中易拿掉了他的官位和權勢,根本不需要暗示什麼,自有老冤家會暗中對他下毒手。

  到那個時候,失了勢的康澤,等於是脫毛的鳳凰不如雞,恐怕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吧?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混在宮裡,更是逆水行舟,不進則亡!

  康澤若想常保權勢,不被人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就必須拿出十二萬分的忠誠,和隱藏在暗處的老冤家們,一起爭奪李中易的信任。

  「嗯,你覺得孤應該如何應對?」李中易邁步要走的時候,忽然腦子裡靈光一閃,康澤在這宮裡待了很多年頭,知道的秘辛一定不會少。

  「主上,既然您問了,老奴不敢不直言。請恕小人抖膽,借用您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沒有事不惹事,出了事不怕事。」康澤很有些猶豫,只是在李中易的逼迫下,他又必須表明了態度,索性左右都是一刀,不如就賭李中易真的對杜沁娘有情。

  李中易哈哈一笑,抬腿狠狠的踢在了康澤屁股,罵道:「你個老貨,算你賭對了,前邊帶路。」

  康澤嚇出了一身冷汗,渾身都濕透了,暗道一聲僥倖。不然的話,宮裡那些居心叵測的傢伙們一旦得了勢,還不得生吃了他?

  一旁的楚雄,眼看著康澤的腰哈得更低了,活像一隻乖順異常的叭兒犬,他不由又是暗暗一歎。

  楚雄自問,讓替李中易擋住刀槍,那是毫無疑問的挺身而出。若是,讓他去學康澤的奴顏婢膝,就算是砍了他的頭,也絕無可能。

  按照楚雄的私下揣摩,李中易樂意養康澤這條惡犬,主要的因素,恐怕還是宮裡的前朝舊人,多達數千人!

  符太后和小皇帝都在宮裡,哪怕宮裡宮外的守衛,全是近衛軍,也總有照顧不到的地方。比如說,太后的宮裡,近衛軍不能擅入,康澤卻可以名正言順的帶著心腹進去抓女官。

  把康澤這頭惡犬擺在宮裡,那麼,宮裡的一舉一動,就徹底的掌握在了李中易的手心裡。

  康澤剛犯了錯,必須圖表現,極力挽回在主上心目中的好印象。於是,這一次宮裡沒鬧賊,康澤領著穿了一身內侍服飾的李中易,在趙春的掩護下,悄悄的摸進了杜沁娘的寢宮。

  李中易和杜沁娘之間,談了些什麼,康澤和趙春皆一無所知。

  不過,李中易臨出宮前,吩咐康澤:「最近宮裡總鬧鬼,顯有邪氣。」

  康澤馬上哈著腰,涎著臉說:「老奴的眼皮子最近一直跳個不停,敢情是鬧鬼啊。老奴聽說過,長春宮裡道姑們道行頗深,特別擅長驅鬼鎮邪。」

  李中易心說,真是一條機靈無比的好狗,他悶哼了一聲,背著手揚長而去。

  直到李中易和楚雄走遠了,康澤這才直起腰,長吁了一口濁氣,喃喃自語道:「好懸吶!」

  PS:二更送上,求賞月票!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9-2-7 03:21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9-2-7 22:17
第1196章 烏鴉嘴

  按照往年的慣例,大年初一,政事堂的諸位相公都要進宮陛見,向太后和陛下恭賀新春。

  李中易打進開封城後,侵奪政事堂之權,新立內閣掌握天下大政。然而,內閣卻是隸屬於執政王之下的宰執班底。

  君權神授,相權君授,秉承的是逐級授權,誰授權聽誰招呼的原則,這是天下通行的權力架構。

  偏偏如今的權力架構之中,高高在上的君權,已經名存實亡。李中易這個執政王已經當家作主,內閣是基於李中易所頒布的上諭,這才獲得了掌握天下庶政的法理基礎。

  因此,新成立的內閣,只對李中易一人負責而已,與宮裡的太后和小皇帝沒有絲毫的瓜葛。

  士大夫階層,都喜歡藉著大義名分說事兒,表面上是彰顯統治大權的名正言順,實則是想趁機撈好處。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所謂名分之爭,除了宋英宗的濮議之外,就數明世宗嘉靖導演的大禮議最為出名。

  不過,不管是濮議或是大禮議,都是明面上的幌子罷了,骨子裡是新舊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之爭。

  李中易擁雄兵打進開封城,順的兵強馬壯者為天下至尊的真理,士大夫階層哪怕私下裡對李中易的意見再大,也不敢冒抄家滅族的巨大風險,否定李中易以武力得國的正當性!

  原本,有些文臣在私下裡嚷嚷著要在大年初一進宮陛見的聲音,不過是舊利益集團中的失意的書獃子們,對新政權口服心不服的雜音罷了,根本就不可能翻起大浪。

  李中易進宮不久,內閣的四位相公們,已經早早的趕到了值房。

  李瓊手端茶盞,品了一口新沏的毛尖,正欲抓一把瓜子來磕,卻聽見孔昆的咆哮聲。

  「這簡直是亂彈琴嘛。」

  按照新規矩,內閣雖然已經封了印,也不能再發敕詔。但是,內閣值房卻須照常辦公,以便處理各地發來的緊急公務,今日輪值的相公正是孔昆。

  在李瓊的眼裡,孔昆雖然有些喜歡端架子,只要不觸碰到他的切身利益,倒也還算比較好打交道。

  李瓊這個右相,不過是李中易用於平衡魏仁浦的舉措罷了,他很自知之明,他若攬權,等於是給李七娘和未來的重外孫添亂。

  所以,孔昆的怒吼聲,李瓊只當沒聽見似的,照舊伸手抓了把瓜子,細細的磕了起來。

  魏仁浦最近有些犯愁,自從他作了首相之後,家裡的幾個孽子們,就開始鬧騰了。

  大郎逼著他快快求封蔭,二郎總是從帳房上支巨款出去花天酒地,更可恨的是三郎,這個混蛋竟然不顧相府體面的公然叫囂,他就喜歡俊俏的書僮。

  如果是以前,魏仁浦只須給開封府下個帖子,就可以把三郎的醜事給遮掩了過去。開封府裡,上至知府,下至差役,誰敢不從?

  然而,自從警政寺接管了全國的治安巡邏大權之後,李延清除了李中易的吩咐之外,誰的帳都不賣。

  李延清是誰?那可是從蜀地的河池,就開始從龍的李某嫡系,不僅資歷過硬,而且能力十分突出。

  更重要的是,李延清掌管下的警政寺,名義上歸內閣轄制,實則直接歸李中易指揮。

  說白了,魏仁浦這個首相,根本無權過問警政寺的事務。

  軍警大權,那是李中易絕對的禁臠,誰敢往這兩股勢力裡邊插手,恐怕就要拿刀子說話了!

  說句大實話,魏仁浦也看走了眼。起初,警政寺被單列出來,直屬於歸李中易的時候,他還不以為意,指望著總有機會可以插手其中。

  然而,警政寺運行了幾個月後,除了李中易之外,誰都插不進去一根手指頭。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劉金山才不會去搭理孔昆的大呼小叫,他琢磨的是,李中易把抄家得來的銀錢和糧食,一股腦的塞進了內藏庫裡。

  問題是,非常有利於應急備災的,建立常平倉的儲備計劃,何時才有可能正式展開?

  不管是相權也好,君權也罷,此權擴張一分,彼權必定縮小兩分,屬於典型的零和遊戲。

  劉金山本質上是李中易的心腹,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想方設法的替內閣擴張權力。

  按照已經議定的計劃,用於應急備災的常平倉,一旦正式分批分次的落實,那將至少涉及到千萬貫銀錢和千萬石糧食的管轄權。

  朱重八為啥非要借口胡惟庸謀反,順勢把內閣給廢了,然後權分六部?

  核心問題,其實是任何掌握權力的部門,都不可能滿足於現狀,逮著機會就要擴張勢力範圍。

  朱重八時代的內閣,所掌握的相權,簡直是大得驚人,幾乎無所不管。

  如今的內閣,已經被李中易剝離了軍權、警權、人事權和財權,李中易私人所有的各種國有企業也和內閣沒有絲毫的瓜葛。

  說白了,今天的內閣,其職權範圍,更像是縮小版的軍機處。

  就在相公們各懷心思之際,李中易從宮裡回了上書房,魏仁浦得知消息後,隨即起身,淡淡的說:「諸位相公,該去上書房了。」

  內閣和上書房,不過數牆之隔,不過盞茶的工夫,魏仁浦便領著大家趕到了上書房門前。

  李中易聽說相公們都來拜年了,不由微微一笑,親自迎出門外。

  「老臣恭祝主上,萬福大吉!」相公們在魏仁浦的率領下,深深的長揖到地。

  李中易拱了拱手,笑道:「諸位相公太過多禮,快,快裡邊請。」

  賓主雙方進屋裡落座之後,秋桐領著侍婢們上了茶,又捧上了瓜果盤。

  新春佳節之際,都講究說吉利話,忌諱說晦氣話講晦氣事。

  內閣的頭號大烏鴉嘴,經常將口水噴濺到李中易臉上的孔昆,今兒個也收斂了性子,拱手笑道:「主上,臣聽說逆賊李重進,即將被押解進京了?」

  李瓊沒好氣的瞪著孔昆,真是一隻鴰噪的烏鴉,口水噴多了,連馬屁都不會拍了。

  魏仁浦原本懷著心事,如今也被孔昆的烏鴉嘴,給驚到了。嘿,真是不會說話,大過節的喜慶之日,姓孔的居然提及逆賊李重進,這不是自己尋不自在麼?

  李中易微微一笑,不僅沒有絲毫的生氣,反而解釋說:「我正想和諸位相公商議此事呢,究竟是按照李筠的舊例處置呢,還是放其一馬?」

  PS:回晚了,保持了更新沒斷,求月票!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9-2-8 11:01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9-2-8 21:19
第1197章 明主(求月票)

  和李筠那個雜牌藩鎮不同,李重進那可是本朝太祖郭威的嫡親外甥,福慶長公主的嫡子。

  更重要的是,太祖駕崩前,皇位的繼承人之爭,就在李重進和柴榮之間展開。為此,還搭上了權臣,樞密使王竣的性命。

  最終,柴榮以太祖養子的身份,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知道內情的人,基本上都認為,柴榮的嫡親姑母聖穆皇后柴氏,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想當初,後唐莊宗死後,明宗登基不久,就把莊宗的妃嬪全都遣散了回家,其中就有柴氏。

  誰料,柴氏回家的路上,邂逅了尚是落魄小兵的郭威。那時候的郭威,混得很不如意,既懶散且好賭博,上無片瓦,身無分文,窮得快要當褲子,很沒有出息。

  結果,柴氏偏偏看好郭威,不顧柴老太公的反對,硬是帶著豐厚的嫁妝,主動委身於郭威。

  靠著柴氏的嫁妝,郭威有了買通上司的資本,其後彷彿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般,短短的幾年間,便青雲直上,官至後漢的大將軍。

  時至今日,福慶長公主雖然已經亡故,然而,李重進的確是當今小皇帝的表叔。

  正因為這層關係的複雜,李中易也想試探一下,內閣諸位相公們對此事的看法。

  魏仁浦資格最老,又是首相,大家的目光很自然的都投注到他的身上。

  李瓊和柴榮之間,自從他兵敗於南唐的林虎子之後,就已經恩斷義絕了。只是,李瓊多少有些好奇,魏老相公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魏仁浦是個明白人,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成為托孤八相之一!

  自從,李中易打破了皇權不下縣的幾千年以來的潛規則,向各亭和各村派出了亭正和村正之後,就已經徹底的掌握住了基層實權。

  另外,在村正和亭正的組織動員之下,由村到亭,再到縣的各地鄉軍,也紛紛組建完成。

  魏仁浦畢竟是首相,消息來源之靈通,遠超那些遠離權力中樞的權貴。他雖然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明白的很:柴家的天下已經是過去式了!

  子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魏仁浦年事已高,子孫們又沒一個成氣的,將來還要靠李中易施加格外的恩賞,才有可能勉強保住相府的門面不墮。

  「稟主上,舉兵謀逆,乃是可誅五族的滔天大罪。」魏仁浦暗暗歎了口氣,無奈之下,只得昧著良心說假話。

  人在屋簷下,魏仁浦只能先顧他自己的的家人和族人了。至於,太祖郭威的提拔之恩,和先帝柴榮的托孤之恩,暫且放一邊吧。

  玩政治的核心,沒啥太過複雜的邏輯,歸根到底就一條:選對靠山,並始終站在正確的隊伍之中。

  李瓊暗暗一歎,李中易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在哪個山頭,就必須唱哪支歌,誰不唱淘汰誰!

  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魏仁浦在摸不透李中易心思的時候,寧可下猛藥,也不敢稍有寬縱,倒也十分符合恩出自於上的政治正確。

  左相魏仁浦表明了立場和態度,李瓊這個右相,不可能逃避不說。

  李瓊和李重進向來沒有任何瓜葛,更不存在徇私的空間,索性直接了當的說:「以老臣的淺見,朝廷既有律法,只須按照律法,交由大理司審理即可。」

  劉金山瞥了眼李瓊,心裡暗暗點贊,姜不愧是老的辣,李瓊穩穩的站在律法之上,恰好符合李中易一向注重法制的基本治國和治軍理念。

  李中易也暗暗點頭,李瓊這位老岳祖別看平日裡不怎麼管事,關鍵時刻的立場卻穩如泰山。

  沒有規矩,何成方圓?

  所謂的金口玉言,出口成詔,看似個人的權勢膨脹到了極點,可以做到一言九鼎。實際上,整個社會包括皇帝本人在內,都沒有安全感。

  其中的邏輯很清楚,皇帝本人朝令夕改,靠發言治國,下邊的臣工們必定無所適從。文臣武將們動轍得咎,甚至身死族滅,遲早會因為莫大的恐懼而集體反水。

  一個普遍沒有安全感的社會,所謂的講誠信和重契約,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誰信誰傻!

  李中易以條令大於天的基本原則治軍,要求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絕不搞不教而誅。

  說白了,條令裡邊沒有的懲處措施,專職監督軍隊的軍法司無權擅自做主,必須呈報到李中易的案頭。

  李中易召集軍中智囊們商議過後,所作出的軍法解釋,並不溯及既往,只約束今後的類似行為。

  老革命永遠都會遇到新問題,最高統帥拍板定案,並在條令裡邊添加舉一反三的若干條文,其實質是:讓軍法更加符合時代的需要。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過(罪),這是軍事條令的立法基礎。哪怕是軍規再嚴,軍人們對於各自的行為邊界,包括,過與非過,罪與非罪,都有著一清二楚的認識。

  早在河池練兵的時候,李中易就深刻的感受到,蜀國軍法裡的七十二斬,看似面面俱到的嚴格無比。實際上,真按照那種軍法認真執行下去,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會被殺得一個不剩。

  法不責眾的邏輯衍生下來,其實是所有人都對法律沒有多少敬畏感,只崇拜權力。

  李瓊的看法,正好撓到了李中易的癢處,依法治國,任重而道遠!

  平日裡,孔昆和李瓊頗不對付,不過,今天這事他倒是完全贊同李瓊的看法。

  「主上,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五常,乃是人倫大道……」孔昆鼓動著三寸不爛之舌,引經據典的大肆論證了一番,李重進舉兵謀反的極大危害性。

  李中易摸著下巴,笑瞇瞇的望著孔昆,心裡卻想,誰說孔昆是個儒門書獃子,誰才是大傻瓜。

  別看孔昆總是當著眾人的面,噴濺口水到李中易的臉上,一副狷狂不羈的模樣。

  實際上,私下裡,孔昆對李中易別提多尊重了,言必聽,行必果!

  孔昆在朝堂之上,樹立的是當代魏征的諍臣形象,反證了一件事:李中易是胸襟寬似大海的曠世明主!

  ps:剛出去拜年回家,喝得很有點多了,總算是沒斷更,求賞月票鼓勵!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9-2-10 15:07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9-2-9 23:07
第1198章 種田遊戲

  劉金山見李中易向他看過來,便起身拱手道:「主上,李重進乃首惡,按律當斬。其三代以內,凡是附逆者,男子皆斬首,女子均應貶入教坊司。」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劉金山的說法看似普通,其實內藏玄機。

  李重進不是一般的謀反者,其三代以內的親屬,不僅有他自己的家人,更牽扯到了符太后和小皇帝。

  劉金山加了附逆二字,等於是把符太后和小皇帝,從滔天大罪之中開脫了出來。

  李中易以前畢竟是柴家的臣子,弒主的惡名,他絕對不想背。

  律法就是律法,哪怕是惡法,也需要堅決貫徹執行,這才能最大程度的維護律法的尊嚴和威懾力。

  在人治的社會,律法往往都有極大的彈性,根據掌權者的個人好惡,而隨意的扭曲。

  尤其是,司法地方化的框架下,地方官可以任意曲解律法的本意,讓律法不僅成為一紙空文,更助長了老百姓對權力的崇拜。

  孔昆素來與劉金山不和,無風都要起浪,何況是有正大光明的借口呢?

  他當即反駁說:「劉參相此言謬矣。主上嘗言,罪不及妻女……」又是一通長篇大論,惹得眾人昏昏欲睡。

  李瓊一陣腦仁疼,孔昆這哪裡是發表意見嘛,簡直是在抖露儒門宗師的學問。

  魏仁浦心裡明白,孔昆的實際政務經驗,遠不如劉金山,他這是故意揚長避短,想把水攪混了,才好順勢摸魚。

  李中易端起茶盞,小飲了幾口,孔昆開始長篇大論的時候,他也很無奈。

  在內閣之中暢所欲言,哪怕是說錯了,也不可以因言獲罪,這是李中易御下的基本價值觀。

  如果實在看不順眼了,李中易完全可以將孔昆貶出京城,卻不能因為他的公開表態,而不讓他說話。

  若想廣開言路,必須從李中易本人做起,不然的話,今後誰還敢講真話?

  實際上,李中易心裡也很明白,孔昆採取的這種烏賊戰術,目的就是把眾人拖得疲憊不堪,然後再端出他的真實想法。

  在現代社會裡,議會制國家的反對黨,最擅長的就是,利用保護每個國會議員的發言權和發言時間的議事規則,故意長篇大論,意圖拖延執政那一方的決策。

  今天是大年初一的茶話會,而不是御前會議,哪怕一君四臣湊在一起,商量的是正經事,氣氛也比正式會議輕鬆許多倍。

  四位宰相都表明了態度之後,怎麼處置李重進的最終方案,已經浮出了水面。

  大家又閒聊了一會子,魏仁浦擔心家裡的孽子們在春節期間,又鬧出不像話的醜聞,率先起身告辭。

  首相提出告辭,其餘的相公們肯定坐不住了,大家紛紛跟著魏仁浦一起告辭。

  李中易並不是朱重八那種每日只睡兩個時辰的工作狂,相公們散去之後,他隨即去了後花園。

  李中易的四子之中,除了獾郎尚在吃奶,還不懂事之外,其餘三子之中最小的興哥兒,也已有八歲。

  勿使帝國繼承人,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或被儒門偽學所毒害,李中易一向重視孩子們的教育。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自己實踐!

  在社會生產力異常低下的時代,所謂工業化大生產的理想狀態,尤其是蒸汽機,僅僅只存在於李中易的想像之中。

  隨著承平日久,人口的不斷增長與農業產量極低之間的矛盾,依然是當前整個帝國面臨的最大發展瓶頸。

  基於此,李中易在後花園單獨開闢了一大塊農田,立石為界,他的三個兒子,各領養一塊農田,美其名曰:種田遊戲。

  明年兩季糧食豐收後,產量最高的獲勝者,將獲得李中易親手製作的一架地球儀或是一艘風帆重炮軍艦的模型,二者任選其一。

  按照遊戲規則,三個兒子都可以查資料,搬救兵,找幫手,李中易不問過程,只看最終的收穫結果。

  今天是大年初一,李中易和兒子們約好了,看誰養的耕牛更加膘肥體壯?

  使用耕牛的種植效率,比用人力拉犁的效率,高出去至少十倍。這個時代的耕牛,起的作用,無論怎麼去強調,絲毫也不過分。

  俗話說的好,家有萬貫財產,帶毛的不算!

  所謂帶毛的不算,指的就是牛、馬、驢或是騾等牲畜,這些牲畜隨時隨地都可能因為氣候的變化,疾病的打擊或是餵養方法的不正確,而快速死亡,屬於一種狀態極其不穩定的財產。

  在現代的銀行眼裡,房產的貸款,其實不屬於負債而是資產。與之相反,屬於消費品的汽車類貸款,那就是妥妥的負債。

  李中易走進後花園,來到農田前,迎面就見三個兒子的身後,站滿了五花八門的幫手。

  不僅有漢人老農,還有黨項族服飾的牛夫,甚至還有七八歲的小牧童。

  「孩兒拜見爹爹!」三個兒子一起恭身行禮,李中易擺了擺手,笑著說,「過節三天無大小,都不必拘束了。咦,老三,你的牛好像瘦得不正常吧?」

  至高無上的權力,確實很容易扭曲原本的骨肉親情,甚至是導致骨肉相殘的根本性因素。

  不過,李中易在家裡的時候,為了搏感情,經常和孩子們沒大沒小的一起玩耍。

  不管將來怎麼著,眼前爛漫無邪的純真時光,留下得越久越好!

  李中易現在每多一分努力,將來手足相殘的風險,就會減弱一分。

  老三興哥兒嘟著嘴,不滿的抱怨說:「爹爹,我的大青牛原本是最壯實的那一頭,這幾天不知道怎麼的,上吐下瀉,簡直是沒完沒了,瘦了好大的一圈。」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問興哥兒:「都幾天了呀?找出上吐下瀉的原因沒有?」

  興哥兒扭頭看著身側的親舅舅折禦寇,抿緊了嘴巴,卻一言不發。

  李中易一看就明白了,他隨即拉下臉,追問興哥兒:「我問的是你找到了大青牛瘦下來的原因麼?你看別人做甚?」

  「好像是吃壞了東西吧?」興哥兒猶豫了一下,終究沒敢說謊。

  李中易對兒子們的教育態度,一向是異常鮮明,父子兄弟之間,必須丁是丁,卯是卯,不怕做錯,就恨撒謊騙人,攬功推過。

  上次,狗娃撒了個不大不小的謊,被李中易親自拿著家法,把屁股打得開了花,只能趴著睡覺。

  養不教,父之過!

  李中易既是整個帝國的新主人,又是孩子們的父親,雙重責任的壓力之下,既要教孩子們學本事,又不能讓他們走邪道,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ps:喝太多,手發抖,腦子發昏,還好還好,連續三十天更新的大節保住了,求月票!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9-2-10 15:05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9-2-11 09:23
第1199章 校閱

  元宵節剛過,開封府所屬各縣通向京城的官道上,身穿皮甲,攜帶弓弩和刀槍的鄉軍將士們,在各縣兵馬都監的率領下,絡繹不絕的趕往位於京城南郊的鄉軍校閱大營。

  此次校閱行動,屬於春耕前的常規性例行考核,主要目的是,考察京畿各縣鄉軍的訓練和戰備情況。

  按照樞密院發佈的正式軍令,京城各縣的編練鄉軍(民兵),一分為二,一部留守家鄉,一部參與春季大校閱。

  等到秋收後的秋季大校閱,再換另一部鄉軍,進京城參與校閱。

  在京畿四周,方圓三百里內的兵馬調動,只要超過了一個都的兵力,且為攜帶武器裝備的行動,就絕非等閒的小事。

  按照條令的規定,如果沒有李中易親筆簽押的軍令,不管是誰,只要擅自調動都級以上的兵馬進京,一律視同謀反。

  李勇的騎兵營,早早的撒了出去,以都為單位,嚴密監控進京的各個要道。

  李雲瀟麾下的九門提督衙門,配合著李延清的警政寺,採取了明松暗緊的策略,京城內外的明崗沒有怎麼增加,暗哨的數量卻比平日裡多出了好幾倍。

  京畿地區雖然沒有宣佈戒嚴,但是,接近權力中樞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李中易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校閱鄉軍,恐怕是要打大仗了!

  整個大周,包括隱匿男丁在內,目前大約有四千多萬人。其中,京畿地區就有大約六十餘萬人。

  托了趙匡胤臨陣起義,主動獻城的福氣,李中易打進開封城之時,整個華夏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幾乎沒有任何損失的落入了新政權的手上。

  也正因為如此,一直被李中易所介懷的趙老二,總要找個正大光明的,讓任何人都說不出話的理由,才好做掉吧?

  類似的例子,就有北平解放後,傅作義又後悔了,在暗中做了很多的小動作。

  已經失去了軍隊的傅作義,新政權的領袖們掐死他不比捏死一隻小螞蟻更困難,卻一直沒有下狠手收拾他,並盡可能的包容了他。

  時代不同,寬大處理的邏輯,卻是相通的!

  畢竟,趙匡胤已是孤家寡人,手裡沒有一兵一卒,李中易若想捏死他,簡直是易如反掌。

  然而,國家尚未真正的統一,李中易沒有極佳的借口,就屠殺獻城有功的降臣。風聲一旦傳揚出去,等於是為將來的統一戰爭,憑空添加了極大的難度。到那個時候,還不知道要搭上多少李家軍將士的寶貴生命?

  說白了,區區一個趙匡胤而已,用成千上萬的精銳將士的性命去換他的腦袋,壓根就不值當!

  本次鄉軍校閱的總指揮,不是旁人,正是近衛軍都指揮使廖山河。

  位於南郊的校閱大營,就是廖山河督促著工兵營和大牢裡的囚徒,加班加點的興建而成。

  此次鄉軍的校閱規模,超過了三萬人,這還僅僅是一半而已。

  按照樞密院事先的規劃,在校閱鄉軍完畢之後,會進行重新的整編,以替換出拱衛京畿的近衛軍和馬光達所屬之陳橋大營。

  陳橋大營,性質類似於滿清的豐台大營,顧名思義就是拱衛京師的精銳駐軍。

  豐台大營靠南,陳橋大營卻在開封的北面,駐地的不同,反證朝廷面對的主要威脅不同。

  當初,康麻子徹底擊敗了北面的噶爾丹之後,對蒙古各部族採取了兩手策略,歸根到底就是三大政策:1、南不封王,北不斷親;2、分封諸王以制其力;3、崇喇嘛教,以制其生。

  滿清政府出巨資在蒙古高原上,大建喇嘛廟,鼓勵青壯年的蒙古牧民們,盡可能的出家當喇嘛,以削弱蒙古王爺們作亂的本錢。

  經過上百年的分化瓦解和武力鎮壓,蒙古高原上的王爺們,全都被馴得服服貼貼,不敢稍有炸刺。

  甚至,太平天國興起之後,蒙古王爺僧格林沁麾下的幾萬騎兵,居然成了清廷的統治支柱。

  北部無憂,那麼,豐台大營存在的基礎是:防備南邊的漢人作亂!

  客觀的說,大清帝國的陸地邊疆政策,最有章法,也最有成效。

  陳橋大營,駐紮於京師北邊的重要門戶——陳橋驛,最重要的防範對象,也是唯一的死仇大敵——契丹人。

  進京之後的李家軍,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義務兵役體系,募兵制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如今的李家軍,補充兵員的基本流程是:一律從最基層的鄉軍裡面選拔新兵,經過新兵大營的三個月強化訓練之後,補入正規的各地駐屯廂軍。廂軍中的優秀者,再被選入禁軍的行列,充當輔兵,協助戰兵進行戰鬥。

  鄉軍的士兵,不是誰都可以充任,必須身家清白、從無犯罪記錄且有產。這裡的有產,指的是有田產,數量為五畝以上,一百畝以下。

  針對鄉軍的成員,李中易作出了嚴格的成分規定,只要純樸的農村有田產者,城裡的有產者,包括包租公、小商小販、哪怕是再有錢,也不得從軍。

  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李中易,城裡的士兵,眼界比較開闊,心眼子比較活泛,要想培養出決死的精神,可謂是難上加難。

  歷史上的中原皇朝,之所以在抵禦外侮的時候,往往佔盡了人口有時,卻落於下風。除了缺少戰馬之外,更重要的是:採取愚民政策,既沒有國防動員的意識,又沒有國防動員的膽量。

  公元1644年,多爾袞統帥12萬八旗軍入關,這12萬人裡頭,真韃子不過7萬,漢軍八旗2.6萬,蒙古八旗2.4萬。

  然而,大明在各地的武裝力量,匯總到一塊兒,至少超過了兩百萬人。200萬漢軍,居然不敵幾萬真韃子,實在是大漢子民的奇恥大辱。

  和歷代的統治者都迥然不同,李中易是忠實的群眾路線擁護者,採取的是寓兵於民的分級國防動員兵役體制。

  分級選拔,梯次補充的國防動員體制,制度化的確保了,朝廷的正規禁軍始終是戰鬥力最強悍的勇士!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9-2-12 09:06
第1200章 何為殺氣?

  李中易騎在「血殺」的背上,摸著下巴,默默的注視著行進中的鄉軍隊伍。

  眼前的鄉軍戰士們,隊列十分整齊,長槍在肩,皮甲在身,旗幟鮮明,腳下有力,也做到了令行禁止,情緒也還算高昂。

  只是,李中易越看越覺得有些不對勁,總覺得少了點精氣神,也就是說,差了點說不清楚道不明白,卻又事實存在的氣勢!

  如今的李中易,也是老行伍出身的名帥了,軍隊的勇士們有無殺氣,他自然看得一清二楚。

  可問題是,除了上陣殺敵之後,隨身散溢出的殺氣之外,李中易依然覺得眼前的鄉軍隊伍,少了點什麼東西?

  「爺,小的怎麼覺得,眼前的這些鄉軍,和咱們在河池的袍澤們相比,差了些狠勁?」楚雄的一席話,令李中易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難怪李中易總覺得眼前的鄉軍們,始終要差點什麼,答案就在楚雄的感受之中。

  開封附近的鄉軍,再怎麼精壯,畢竟屬於特大城市附近的平原兵員,也就是後人常說的:城市兵!

  李中易建軍之時的河池鄉軍,其成員全是河池附近山區的窮苦屁民,不是獵戶,就是山民。

  論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山區的獵戶和山民,絕對比平原地區純粹種田的農夫,強出去不少倍!

  而且,不管是獵戶,還是山民,都要和山裡的猛獸或是山匪們作殊死的搏鬥,誰不狠誰就要丟命!

  與猛獸或山匪搏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玩不得半點的虛假!

  兵員素質的不同,臨陣之時的決死之心,必然會迥然不同!

  李中易微微翹起嘴角,不由想起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戚家軍,其核心成分其實是好勇鬥狠的金華、義烏的礦工。

  戚繼光獲得了張居正的賞識,就任浙江都司僉事兼寧紹台參將之時,其所轄衛所的經制軍,就和二戰時倭國的大阪師團一樣,絕不打風險很大的仗,無論是進兵還是追擊,都要和戚繼光講條件。

  此前,李中易在條令裡明確規定,城市裡精於算計的大商人、小商小販等戰鬥意志不強的兵員,不能進入軍隊,卻疏忽了平原兵和山區兵的區別。

  和山區的兵員相比,平原兵,哪怕是地地道道的平原農民,也算是不能吃苦的城市兵其中之一。

  當然了,越是窮苦的山區草民,文盲率越高,被城裡人看不起的壞毛病也越多!

  在李家軍中,經過這麼多年的不斷完善,把文盲農民變成知識分子的隨軍教育,已經走上了正規化的康莊大道!

  遠的且不去說它了,就說李中易最貼身的楚雄,這小子剛加入隊伍的時候,連他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如今呢,楚雄不僅僅是識得好幾千字,看得懂軍務公文,畫得出帶等高線的地形圖,更連文采飛揚的情書都會寫了。

  這麼多年來,李中易在軍中辦教育,主要的心得是:拿鞭子逼著學文化,以及強大的利益驅動機制。

  逢晉陞必須考試的基本原則,被牢固的確立之後,就倒逼著有上進心的軍官和士兵們,必須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否則就無法改變始終居於人下的被動局面。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過去了就是鯉魚躍過了龍門,過不去就只能作人下人,邏輯很簡單,卻非常管用。

  「楚雄,你說說看,如果我軍主力離開了京城,某些人會不會蠢蠢欲動?」李中易摸著下巴,笑瞇瞇的望著楚雄。

  楚雄成天跟在李中易的身旁,他知道的內幕,比李延清還要多得多。楚雄自然明白李中易的意有所指,隨即陪著笑臉說:「爺,您是想聽真話呢,還是想聽假話?」

  李中易被逗樂了,頓時興致大漲,反問楚雄:「你打算說真話呢?還是講假話?」

  楚雄當場矮了半截身子,小心翼翼的說:「回爺的話,小的以為,以我軍鼎盛之軍威,如果不在前線打個大大的敗仗,哪怕主力盡離京城,恐怕依舊無人敢犯上作亂。」

  李中易笑瞇瞇的點點頭,別的地方都可以亂,唯獨天下最精華的京畿地區,絕對不能出大亂子!

  檢查下邊的工作,李中易從不喜歡官樣文章式樣的花架子,在他看來,突然襲擊式的臨時出牌,絕對比提前下通知,讓下邊人充分準備好了,要真實可靠一萬倍!

  「來人,去命令那一個都的鄉軍官兵,馬上展開戰鬥隊形,進攻到我這裡來。」李中易指著正從官道上經過的鄉軍隊伍,扭頭吩咐傳令官。

  「喏。命令那一個都的鄉軍官兵……」傳令官複述無誤後,拍馬疾馳而去。

  緊接著,李中易又下達了命令:「傳我的話,命隨行的參議們,全體出動,沿途觀察該部鄉軍的一舉一動,事後整理成報告交我審閱。」

  「喏……」又一名傳令官拍馬而去,直奔隨行的參議人員那邊。

  李中易出行,除了近衛和親衛之外,隨行人員之中最多的就是參議們。

  在李家軍中,能做參議的人員,都不是只會耍嘴皮子的親貴軍官,而必須是真刀真槍的從戰陣上拚殺出來的基層軍官。

  按照條令的規定,參議軍官頂多連續任職三年,就必須下部隊去帶兵打仗。等積攢了足夠的軍功之後,才能再次被選拔入參議隊伍之中,如此的週而復始。

  之所以作出這種特殊的規定,只因為李中易實在是太清楚,在軍隊的大機關裡混混日子,就可以陞官發財的害處了。

  俗話說的好,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參議軍官們,若是沒有實際的作戰經驗,怎麼可能制定出符合前線實際需求的作戰計劃呢?

  機關病,必須得治,不然的話,就會出現種種妖蛾子的可笑狀況。

  唱歌將軍、寫書將軍、相聲將軍、小品將軍,以及從沒在基層帶過兵打過仗的參謀將軍,都是絕不允許出現在李家軍之中的極品生物!

  單筒望遠鏡裡,李中易清晰的看見,奉命以戰鬥隊形展開的那一個都的鄉軍官兵,雖然攻擊的隊形很完整,也符合條令的要求,卻疏忽了因地制宜的作戰原則,顯得異常之呆板!

  ps:回晚了,總算是補更完成!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和億

LV:9 元老

追蹤
  • 75

    主題

  • 49958

    回文

  • 15

    粉絲

我最初PO文,是從成人網站的H小說開始的。而後才改邪歸正,PO連載小說。目前PO文以[玄幻奇幻]與[武俠仙俠]的長篇小說為主,最近也開始PO與其他類型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