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一代神醫在明朝(原名:醫匡九合) 作者:影山紅(已完結)

 
九臉龍王 2015-12-4 15:50:0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58 625019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4-23 17:58
第553章 為萬世開太平(一)

  平巖裡西北三里地的團山軍前敵指揮所中,張力坐在行軍凳上,正等著尼子直九那邊的消息。

  炮擊已經暫時停止了,但是團山軍依然做出了攻擊的態勢,超過六百門的大炮一字排開,炮口對著日軍大營。

  其實團山軍的彈藥也已經所剩無幾,甚至在今早決定圍攻日本遠征軍的時候,高元良等人都建議不要攜帶火炮。

  笨重的大炮雖然是用馬車運載,但也拖慢了整個大軍行動的速度,而且還沒有多少炮彈,在戰場上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可是張力否決了此一提議,堅持將大炮帶到了此處,甚至先前還讓夜生通知陳正操,將團山水師戰船上的大炮也卸下來,盡數拉到此處。

  張力要做的事情,便是賭一把日軍會選擇「和談」--是的,在尼子直九跟前,張力並沒有提「投降」這兩個字眼,而是用的「和談」。正如「我大清」與列強「和談」數十次,簽訂的那些五花八門的「和約」一樣。

  若是要日軍「投降」,恐怕少不得大戰一番,團山軍的兵力並不佔優,最最關鍵的是經過松岳山和開城大戰,彈藥已經供應不上了。

  別看團山軍屢戰屢勝,每次都能打得滿清韃子遍地找牙,然則這熱兵器軍隊最大的破綻敵人還沒察覺到,張力卻是知之甚詳。

  那就是彈藥補給--正如現在,團山軍已經是強弩之末,處境其實並不比日軍強多少。再加上團山軍的戰士們畢竟是血肉之軀,他們已經非常疲憊了,就憑著一口氣堅持到現在,若真的發生一些變化。士兵們也不是沒有崩潰的可能。

  當然,張力也可以選擇在開城佈防,等待遼東的物資運送前來。可是這樣一來的話,日本遠征軍這七萬人就可以有很多選擇,或者北上,或者東退。這都不是張力希望看見的結果。

  所以張力要再加一把勁,這是短期內的最後一戰,務必要收穫全功才行。

  用大炮威懾對手,以打促降這想法,張力並不是自個兒初創,乃是學的日寇在二戰中的戰術。

  二戰中日本的新加坡之戰,便是將武力恫嚇使用到了極致,最終逼得英軍投降。當時有著「馬來之虎」「美譽」的日軍統帥山下奉文帶著三個師團對新加坡發起了攻擊。而新加坡的英國、印度、澳大利亞軍隊約有十多萬人,人數並不比日軍少。甚至英軍的武器還要比日軍更優良。但是山下奉文挾著在東南亞大勝的餘威,用猛烈的炮火連續炮擊新加坡防線。彼時日軍的炮彈已經不夠,若再打三天日軍就將彈藥用盡,可是「日不落帝國」的紙老虎們卻畏懼了,十餘萬人通通放下武器,選擇投降……

  後來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曾悲痛地指出:「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日軍這一行為屬於典型的「偷雞」。被「我大清」奉為神明一般的洋大人也中了招。

  團山軍目前的情況不同,日本遠征軍現在處境比新加坡的英軍還要險惡百倍。因為他們的後方基地已經失守,沒有糧草供應。雖然團山軍目前情況也不樂觀,但張力下決心打一仗的話,日本遠征軍恐怕還是敵不過的。只是這樣一來,團山軍的傷亡就會很大……

  張力喃喃自語地道:「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隨後又轉頭看向一旁的康興安,重複了一遍。

  康興安對於團山軍的情況也很清楚,此時心裡也由衷地佩服起張力來。張大人這一手「虛張聲勢」簡直用得太妙了

  康興安立刻心悅誠服地道:「屬下受教了。」

  張力微微頷首,心中也開始盤算起日軍到底接不接受「和談」呢?若是不接受。那就來個玉石俱焚,拼著損失些士兵,也必須將鬼子全部消滅!

  約摸過了一個多時辰,尼子直九滿面紅光地返回了團山軍中。

  張力看著尼子直九的神色,心裡頓時鬆了口氣,估摸著是八九不離十了。果不其然,尼子直九一見到張力,行了一禮之後就直接開門見山,用蹩腳的漢語說道:「小的幸不辱命!張大人威武,團山軍威武!前田利常和伊達忠宗已經答應了張大人的條件!」

  張力臉上波瀾不驚,瞥了尼子直九一眼之後,淡淡地說道:「尼子先生辛苦了,質子的事情說了嗎?」

  原本按照張力先前的想法,尼瑪小鬼子最是奸猾,絕壁是信不過的,必須交出世子作為人質。這也是古代這種「城下之盟」經常有的橋段,否則鬼知道你拍拍屁股走人之後還遵不遵守約定?

  尼子直九微微一笑,恭聲說道:「這一次前田利常和伊達忠宗的世子都一起出陣,俱在軍中效力,屬下……啊,不,在下已經將他們帶來了。」

  尼子直九似乎有些尷尬剛才的「語病」,立刻又補充道:「前田家和伊達家乃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大名,他們的世子在下都認識,絕對不是冒牌貨!」

  「哦?是嗎?」張力冷冷地回了一句,眼神落在了尼子直九的臉上。

  尼子直九心裡害怕,以前他也知道明國禮儀是有下跪這一項的,只是團山水師提督陳正操再三說過,團山軍中無需下跪--

  縱然他年過六旬,此刻卻也雙腿抖得厲害,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聲說道:「張大人明鑒,在下絕無半句虛言!」

  張力本有心叫他起來,不過話到嘴邊又生生忍住--唔,倭寇麼,跪就跪吧,受得起……

  片刻過後,張力輕飄飄地開口道:「質子的事我改變主意了,我團山軍不需要什麼人質。你將人帶回去,告訴前田利常和伊達忠宗一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記住了麼?」

  尼子直九隻是粗略通曉一點中文,又哪裡聽過這句話,不過大概意思倒也能聽懂,但這句話其中的深意就未必能知道了……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4-23 18:00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4-23 22:52
第554章 為萬世開太平(二)

  張力眼瞅著尼子直九那「捉急」的神色,微微皺了皺眉頭,轉頭對一旁的康興安道:「沒文化,真可怕。等會你去給他說說那句話的出處。」

  康興安嘿嘿一笑,附和道:「要不怎麼是蠻夷呢?屬下明白,等會教他做人,啊,不,告訴他出處。」

  張力哈哈一笑,善意的「糾正」道:「尼子先生乃是咱們團山軍的好朋友,不得無禮喲!」

  康興安麻溜地回了一句:「屬下明白,明白,太明白了!」

  張力微微頷首,將目光轉向了有些尷尬的尼子直九,臉上掛著一抹笑容,緩緩地說道:「我聽說閣下的尼子家亡國已久,手中並沒有什麼軍隊。」

  尼子直九老臉一紅,悻悻地道:「正如張大人所言……不過我尼子家的老百姓們都心懷故主,都盼著少主尼子信九能復國呢!」

  張力微微點了點頭,也不道破,沉吟片刻之後,開口道:「既如此,想必日本國內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吧?」

  尼子直九猛地一拍大腿,連聲附和道:「張大人英明!那德川家光倒行逆施,魚肉百姓,弄得日本國內天怒人怨呀!」

  張力「嗖」地一聲從行軍凳上站了起來,斬釘截鐵地道:「此乃日本****,我團山軍眼裡也容不得沙子。我已經定下了四路攻打德川家光的方略,立刻便要開始著手實施。」

  康興安聽得眉頭一皺,心裡暗自忖道:大明國內現在還是一團糟呢,張大人應該立刻回師關內。一舉鼎定乾坤才是,怎麼又要跑去日本國打仗?

  現在在朝鮮國打仗其實背後打的是滿清韃子。這倒還說得過去,去日本國打那個什麼勞什子德川家光。實在是--

  康興安正琢磨著是不是勸諫一下張力,不曾想張力已經連珠炮一邊說出了「四路大軍」,頓時將康興安驚得嘴巴張得老大……

  這第一路大軍便是日本正北便加賀藩藩主前田利常,由他從北向南打;

  第二路大軍是日本東北的仙台藩藩主伊達忠宗,由他從東北往西南打;

  第三路大軍是朝鮮國王李倧,讓他帶兩萬「朝鮮遠征軍」,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從廣島登陸,由西向東打;

  第四路大軍是尼子直九。目前團山軍中的那些朝鮮民工,啊,不,朝鮮義民,選一萬人出來成立一軍,在石見國登陸,也是由西向東打。

  如此一來,位於江戶--也就是後世東京的德川幕府,便會四面受敵!

  張力將這推翻日本反動派德川家光的方略說出來之後。尼子直九頓時喜出望外。他尼子家本來一個大頭兵都沒有,現在弄個國際縱隊朝鮮外援去幫著打仗,真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呀!

  為了保證痛打德川家光這個最大的「反動派」,張力決定提供軍援!團山軍的燧發槍平價賣給四路大軍。這尼瑪還不吊打德川小兒?

  一聽到張力說出還有「軍援」,而且還是平價,尼子直九再也忍不住了。頓時痛哭流涕,磕頭如搗蒜一般:「張大人高義。張大人高義呀!」

  張力心裡暗暗好笑,團山堡兵工廠這些年囤積了大量的自生火銃殘次品。沒準打兩槍就炸膛啞火的那些東西,正好賣給你們。

  一想到此,張力不露聲色,淡淡地道:「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團山軍不取日本國一分一毫土地,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我自己都感動了呢!嘖嘖--」

  尼子直九一愣,張力的前半句話明顯和後半句不搭界,這是何意?

  也只短短一瞬之間,尼子直九就明白了--尼瑪張大人這麼高尚,日本國內又豈可不表示一二?

  尼子直九思忖片刻之後,眼中精光一閃,快步走到張力跟前,恭聲說道:「在下聽說團山堡的商品物美價廉……咳咳,依在下看來,往後我國便只與貴國貿易,再不與第三國通商……張大人你看--」

  張力意味深長地看了尼子直九一眼,點頭道:「此言甚合我意。」

  尼子直九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尼瑪張大人說什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他是半個字也不信的,就用這通商貿易之事便能換來尼子家復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佔了老大的便宜了。

  人不能這麼無恥啊,張大人這麼幫日本國推翻反動派,得再找點什麼東西「敬獻」張大人才是--可是,給什麼呢?

  張力將尼子直九的神色盡收眼底,心裡隱隱猜到了他的心思,笑著道:「你們四路人馬只管放心去打,我團山軍做你們的後盾,要槍給槍,要炮給炮!」

  張力記得團山堡兵工廠裡還有不少劣質大砲,或是因為材料不合格導致炮管極易炸裂,或是炮管口徑沒做好,砲彈打出去四處亂竄--這種東西,必須得「友情價」處理給國際友人才是……

  尼子直九一聽還有大砲,立刻哈喇子流了一地,連聲說道:「在下一定竭盡全力推翻德川幕府!張大人請放心--」

  「胡蘿蔔」給了,張力又掄起了「大棒」:「團山水師會派戰船進駐石見國,你在石見國立刻修建一處碼頭出來。若你們不堪戰,到時候我團山軍便來幫你們打。」

  尼子直九心神一凜,顯然他也不願意團山軍直接介入日本國,立刻拍著胸脯說道:「張大人請放心,有了火銃和大砲,滅德川家光那小兒有如……有如……是了,有如探囊取物!」

  尼子直九想了老半天,終於還是想起了這個成語,頓時臉露得色。

  張力微微一笑,道:「尼子先生真是博學。」

  「不敢當。」

  「當的……」

  最後,張力又使出了殺手鐧,團山水師陸戰隊將會進駐日本國督戰。對於朝鮮國王李倧和尼子直九這邊,張力並不擔心。主要的變數還是前田利常和伊達忠宗,這二人畢竟是大大的實力派,沒準會有反覆。

  今日的炮擊已經將那二人打得肝膽俱裂,他們知道團山軍在石見國也有駐軍之後,想必是不敢「反水」的--反水的後果是很嚴重滴……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4-24 17:28
第555章 為萬世開太平(三)

  朝鮮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團山軍開始逐漸從朝鮮撤軍,只留下了伊澤帶著五千人屯守在漢城。

  張力在離開朝鮮之前,拉著朝鮮國王李倧和日本聯合代表尼子直九、前田利常、伊達忠宗,簽訂了一份《中日朝三方朝鮮和約》。

  和約的內容從書面上再一次確定了團山軍不會佔領朝鮮和日本一寸的土地,這讓朝鮮和日本方面都大鬆了一口氣。

  只是張力要求西部日本和南部朝鮮分別推行「移藩」政策,讓朝鮮人去管日本人,同時也讓日本人來管朝鮮人。這種交換對於朝鮮來說比較坑,但是朝鮮國王李倧先前都做好了投降的打算,現在張力不亡國滅種已經很好了,又哪敢有什麼怨言。

  想必以後兩國撕逼的事情很多,反正後世棒子和鬼子那也是互相誰也不鳥誰,這對於另一個泱泱大國來說正是最好的選擇。

  張力知道也有很多穿越者涉及這兩個國家都是以征服為主,但是張力認為「征服」只是一個短時間的結果而已,要為「萬世開太平」,英國處理印度獨立的策略非常高明--這才是長久之計……

  由於張力放棄了佔領二國的領土,所以和約中其它的條款就非常苛刻了。在古代對於土地的追求永遠是第一位的,團山軍居然不要土地,所以再苛刻的條件日朝兩方的代表都是一口答應。

  關於日本方面的有一個問題,在後世每每讓張力感覺非常鬱悶,那就是琉球問題。琉球王國也就是琉球群島。最大的島嶼是沖繩本島,所謂的******問題也都由此而來。

  若是琉球乃是獨立王國。******關小日本鳥事?

  歷史上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琉球王國一直都是一個獨立王國。也是中國的藩屬國。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十個「不征之國」中,就有琉球王國。

  可是在「我大清」的光緒年間,日本人強行吞併了琉球,將這個獨立國家並於日本的鹿兒島縣。「我大清」正處於「同光中興」的「盛世」之中,想必「友邦」若是需要就拿去吧……

  在萬曆三十七年,日本的薩摩藩入侵琉球,逼迫琉球王國向日本朝貢。目前琉球的形勢是國王尚氏一族對大明和日本都進貢,表示臣服--但是張力不滿意。

  《中日朝和約》中明確提出要薩摩藩滾出琉球,必須維持琉球王國的獨立與統一。這實在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日方哪敢有什麼異議?

  薩摩藩也是日本有實力的一個地方藩,張力讓前田利常和伊達忠宗去搞定他,若是薩摩藩不撤軍,團山軍一定會出手。

  張力在條約中用上了「勿謂言之不預也」這種大殺器的措辭,想必薩摩藩的大名一定會好好思考人生的……

  另外對於琉球王國的軍援,張力也在計劃之中,已經派人前往琉球,讓他們國王前來中國商議「友好邦交」大事。

  張力玩得這一手也是跟米帝學來的。君不見後世米帝處處張牙舞爪,近一百年來不佔他國一寸土地卻將世界警察當得穩穩當當,實在是相當高明。

  後面的事情看看日本內戰情況再說,目前也就暫時這樣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在關內。

  ……

  西元1637年二月,回到遼東度過了春節之後。休整了三個月左右的團山軍終於大舉入關。

  這一次張力集結了十萬大軍,其中有參加過朝鮮戰爭的四萬老兵。其餘六萬是遼東新訓練出來的新兵。

  盧象升的山東軍也集結了三萬人在保定府,開始了由南向北的戰爭。

  這一次團山軍主力沿從山海關南下。與保定府北上的盧象升遙相呼應,兩面夾擊,一時間整個京畿呈現出一片摧枯拉朽之勢

  佔據京師將近一年以來,「大順國皇帝」李自成的「五十萬」大軍現在只剩下了十餘萬人--因為李自成沒有辦法,只能裁軍。

  最開始的三個月,「闖王來了不納糧」口號喊得震天響,也矇騙了不少百姓支持大順國。李自成先從王公大臣開始搶起,大順國的丞相牛金星美其名曰「拷餉」--拷問的拷。

  前明大臣貴族們被「拷」出了大量軍餉和糧食,這也維持住了大順國的運轉。

  然而大順國終究有「五十萬」大軍,加上「軍屬」和各級官吏,高達一百萬張嘴等著吃飯。這些人不事生產,只是跟著闖王混飯吃,而且不少人都有軍功,俱是桀驁不馴之輩。

  李自成只維持了三個月就維持不下去了,這所謂「不收賦稅」的國家,又豈是可以長久的?別說華夏五千年,就是世界五千年都沒出現過,闖王這衛星放得實在太大,臉被打腫也是必然之事。

  到了最後,李自成只能大幅度裁軍,結果又鬧了個天怒人怨--尼瑪,大伙跟著闖王混飯吃,才吃了三個月就沒得吃了,這不是扯犢子麼?

  一時間造「大順國」反的人多如牛毛,李自成正焦頭爛額,疲於應付之際--張力的團山軍來了。

  強弱之勢,簡直是雲泥之別!

  整個北直隶都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所有城池守將無一例外的選擇了望風而降。這些大順國的兵將們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哪有一戰之力?

  雖然糧餉不足,但李自成也不甘心坐以待斃。他好不容易湊了六萬人,準備在永平與團山軍決一死戰。可是大軍走到距離永平三十里地的時候,發生了營嘯,六萬人跑了個一乾二淨,甚至絕大多數兵將是往永平方向跑--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請降。

  二月十六日,團山軍進逼京師!

  歷史彷彿是一道輪迴,一年多以前李自成也是如此這般地滅亡了大明朝,他當初也是何等的志得意滿?

  在這個時空,崇禎並沒有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吊自殺,而李自成則是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在團山軍攻城的炮火聲中吃了最後一餐,最終選擇服毒自盡……

  張力是十天以後才進入京師的,因為李自成根本就不足慮,張力有一萬種方法可以滅了他,「塚中枯骨」而已--張力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4-24 19:30
第556章 為萬世開太平(四)

  團山堡系統內所有人都在琢磨著一件事情,那就是張力張大人是不是該登基稱帝了?

  張大人現在的稱呼可著實不好叫,若說官職,他的職銜還是以前大明朝的遼東督師……但是大明朝已經亡了,團山軍的實力已經獨步天下,統一全國也只是時間問題,那麼下一步該做什麼了?

  無數的「勸進表」上呈到了張力手上,這個問題也無時無刻不考驗著張力的智慧。

  是做帝王嗎?似乎很美麗,也很霸氣,開國太祖嘛,又有誰不想做這個位置呢?

  人都是自私的,張力也不例外,從來到大明朝的第一天開始,張力就不是以「做聖人」為目標,他的目標是救國救民,使華夏一族屹立與世界之林,永遠繁榮昌盛下去。

  若是可以,那麼做皇帝張力也不排斥--然則,可能嗎?

  歷史上開國太祖都是「英明神武」的,武力國力也都是強大無比的,但是幾代人之後,所有的一切都開始驚人地重複--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只是這年月去搞什麼「民煮」、「共和」也是扯淡的事情,老百姓民智未開,根本不可能推行的下去。

  張力記得很清楚,後世蘇聯解體之時,要搞全民****。結果是一塊麵包換一張選票,這種「民煮」只會淪為別有用心的陰謀家上位的工具,不要也罷。

  有些事情急不來,有些事情卻很著急。

  國。是一定要建;各種政治改良,那需要漫長的過程。張力決定自己做一個引路人。

  僅此而已。

  西元1637年三月初一,張力在京師舉行了盛大的儀式。終於建國了,國號「新明」。

  關於國號,張力想了很久,很明顯什麼「中華人民xx國」是不可能的,這年月用這種國號純屬扯淡。

  也不可能去用什麼漢、唐之類,用「華夏」也不合適,乾脆就沿用「大明」的國號,只是改一個字,這其實有莫大的好處。

  首先所謂的明朝。其實說「明」是錯誤的,人家朱元璋建立的國號叫做「大明」。但凡明代的正式文書,國號一定「大明」而不是「明」。這一點也被滿清韃子學去了,他們口頭禪「我大清」這種說法很正確,因為人家黃台吉建國之時,國號正是「大清」而不是「清」。

  既然國號用兩個字是慣例了,那麼「新明」這兩個字也就沒什麼不妥。

  這裡面也有一層拉攏人心的意思,我張力是大明之臣,大明亡國其罪不在我。我的國號沿用「明」字,實在是心念舊國的一種表示。

  而這個「新」字,又與先前的「大明」區分開來--新,實在是個絕妙的字眼。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第二章的內容,對於熟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來說是在熟悉不過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從動態的角度來強調不斷革新的意思!

  做新民是中國古代的帝王成湯的座右銘。倡導代表人類不斷發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一個日積月累的變化。從量變到達質變的必然趨勢和結果,是人類思想進步和物質創新的哲學。

  張力要推行的工業革命,或者再往後的政治改革,都需要這一個「新」字。

  ……

  新明王國建立了,張力出任的是國家元首。這個名稱實在是很前衛,不過字面意思理解也不難,「元」和「首」都有「頭兒」的意思,相當的淺顯易懂。

  進入京師之後,張力將以前自家的宅子擴建了一倍有餘,就這麼搬進去了……

  正當所有人被「元首」這個稱呼震撼的時候,張力居然不進紫禁城,這是什麼意思?

  張力很快發表通告,說紫禁城包括昌平的皇陵都要修繕,以後作為文物古跡保護起來--至於開放參觀,張力並沒有提,現在提這些太過驚世駭俗。

  張力的這一舉動,被輿論視為善待前朝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大量心懷故明之人的人心。

  萬事開頭難,王朝新建大量的瑣事等著張力去拿主意,張力暫時照搬以前大明朝相對合理的制度,等以後再徐徐改進。

  畢竟完全用後世的那些制度在現在絕對是不行的,因為有現代思想的人,只有張力一人而已。所有識字之人都是讀四書五經長大,這是張力必須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制度可以照搬,但是改良卻逐步開始。譬如眼下最為重要的,一切一切的基礎,那就是教育。

  而教育的根本,便是考試。

  張力有些吐槽後世的教育制度,似乎根本就不重視素質教育。然則素質教育顯然不能當飯吃,因為高考制度決定了--分數才能當飯吃……

  新明王朝的改革一定很多,張力也會徐徐推進--現在張力才二十歲出頭,還有大把的時間來完成國家的改良,使之成為近代國家。

  但是眼下新明王國的第一項改革也最為引人注意,那就是科舉。張力規定科舉分科,初步分為工科、農科、商科、兵科、國學科五科,以後再逐步調整。

  這裡面工、農、商、兵四科顧名思義,考的都是相關的內容。而張力設立了一個國學科,乃是一招妙棋,可以大大的降低改革的阻力。

  是啊,大明朝的讀書人讀了一輩子四書五經,你張力一來就不考八股文,而去考什麼工、農、商、兵,這不是斷人生路麼?

  歷史讓他們成為了八股文的受害者,但錯誤的並不是他們本身,而是制度。張力要改革,也必須考慮這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國學科就這麼出來了,考中之人也可以做官,不過是偏文方面的官職,譬如國子監之類的。這國學科並不限制文體,你願意寫八股文就寫八股文,你願意寫詩寫詞甚至寫短篇都行,採取一種海納百川的考試風格。

  這樣那些完全不懂變通的讀書人,也可以去考國學科,繼續寫他的八股文,也算是有個念想。而更多的聰明人,肯定是會另闢蹊徑,不再抱著一棵大樹吊死。

  張力忙忙碌碌了將近一個月,總算是先把「考試取才」這一項最為重要的事情初步搞定,可是後面還有更多棘手的問題等著他……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4-24 19:32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4-25 11:27
第557章 為萬世開太平(五)

  曉月山莊。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春天的氣息迎面撲來,花香瀰漫著整個山莊。

  張力與若晨一起在後花園中賞花。曉月山莊已經經過修繕翻新,現在作為張力的別館,一眾女眷都搬到此處居住。

  若晨穿著一身白色的暗紋刻絲祥雲紋小綢衫,頭髮梳稱了瑤台髻,秀美的臉上更顯幾分成熟端莊。

  這幾日京師中徐光啟的書籍都賣脫了銷,因為新明第一次科舉定在三月後舉行,這工科和農科的考試範圍便有徐光啟編撰和翻譯的《農政全書》、《幾何原本》、《勾股義》等書。在張力入主京師以後,徐靜萍便交卸了團山軍情報部的差事,一心投入到推行父親徐光啟遺志上來。

  既然徐靜萍有興趣,張力也樂觀其成,畢竟她是徐光啟的女兒,住持印刷銷售徐光啟的書籍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很顯然由於考試範圍的改變,以前被讀書人視為經典的四書五經已經開始被這些工科、農科書籍取代……

  這也不奇怪,人總是追逐利益的,張力規定考什麼,下面的人自然就學什麼。不過要改變所有人的觀念還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現在靜萍在京師舉辦了一個徐光啟經典研討大會,北直隶的讀書人們自然是趨之若鶩,紛紛趕往京城。

  靜萍是個閒不下來的主兒,有事情做也挺好。張力偷得半日閒功夫,便來到曉月山莊找若晨。

  這些天張力忙著草創新明王朝的制度。一連好些天都沒有見到若晨,現在滿心愉悅的來找若晨。卻發現若晨一直寒著臉,一個人低著頭想著心事。

  枯坐了好半晌。張力找了好幾個話茬,若晨只是「嗯嗯」的敷衍著,這讓張力心力略略有些不快。

  難道是這些天忙於公務,冷落了她?

  不會呀,在朝鮮打了一年仗,幾乎都沒怎麼見過若晨,也沒見她這樣呢!

  莫非是她最近有什麼心事?

  一想到此,張力終於忍不住了,眼睛看著若晨。開口問道:「若晨,你有心事?」

  「嗯--」若晨低低地應了一聲,旋即用手輕輕捂著嘴巴,眉頭緊緊地蹙了起來。

  張力一看這她這神情,知道自己猜得八九不離十,於是接著道:「有什麼事情你就說呀,我是你夫君,又有什麼事兒不能說呢?」

  「我不說……」若晨抬起頭來,看著張力的眼神中滿滿地竟是哀怨之色--

  張力心裡咯登一下。她的眼神似乎是自己做錯了很大的事情一樣--這……

  張力琢磨了一下最近自己的「軌跡」,除了天天忙著與一干文臣商議各項制度之外,並沒有任何不妥。倒也有些人「敬獻」美女什麼的,不過自己向來不好這一口。統統都拒絕了,還專門發了通告--女人最愛的就是吃醋,明顯自己這裡也沒什麼「醋」給她吃。她有什麼心事呢?

  張力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於是站起身來。走到若晨身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輕輕地拉著她的銷售。柔聲道:「你說吧,到底什麼事?」

  若晨點了點頭,用細不可聞的聲音開口說道:「昨日父親前來,雖然沒有明說,但也問起了志兒的事情……」若晨一邊說,一邊抬頭看向張力:「我一直也想問你,你怎麼安排志兒?現在外面都在傳,說你不立太子……」

  張力一聽若晨這話,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先前在朝鮮國的時候,若晨懷胎十月生下了自己的兒子,取名張志,小孩子現在也不過是襁褓中的嬰兒罷了。若晨現在說起這件事情,果真自己還是疏忽了!

  在所有人眼裡,雖然自己將「皇帝」改為「元首」,但也不過是換了個稱呼罷了,本質上所有人「都懂的」,張大人這是「謙虛」罷了。

  想當初秦始皇第一次用「皇帝」二字,乃是取的「三皇五帝」裡面的兩個字,便有了這幾前年的稱呼。而自己上位以來,處處改舊制,施新政,而武功之盛,不輸於秦皇漢武。秦始皇能夠取「皇帝」二字,自己取「元首」二字又有何不妥?無非都是那個意思嘛……

  甚至有些心懷不滿之人,還對此嗤之以鼻,說自己「虛偽」!

  張力陷入了沉思之中,這年月政治制度的改良必須循序漸進,絕不能想當然的弄個什麼「君主立憲」、「民煮共和」--當然,不是說憲政和民主不對,而是遠沒到那個時機。

  在大家的潛意識裡,張力就是新明王朝的皇帝,只不過換了個稱呼,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既然是皇帝,那也一定是家天下了,按漢人的傳統是一定要立太子的。

  縱觀歷史,只有「我大清」從康熙年開始搞什麼「秘密立儲」,弄得神秘兮兮,然則並沒有什麼卵用。若是有用,道光就該選恭親王奕?而不是咸豐皇帝奕坾。

  雖然「我大清」向來為張力所不齒,不過爛蘋果裡選一下的話,最爛的無疑是咸豐而不是恭親王。「鹹跑跑」有沒本事已經是定論,不值一提,重點他的那個貴妃實在是亡國的禍首呀!

  既然漢人王朝必須立太子,自己的兒子遲遲不立,就容易引發很多猜想了……

  張力輕輕撫摸著若晨的小手,看著緊張兮兮的她,心情平靜了下來。若晨這也是人之常情,站在她的立場,這件事情就是天大的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可自己沒有動靜,難怪她悶悶不樂。

  張力思索片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緩緩的說道:「若晨,前明太祖高皇帝立國之時,可曾想到孫子建文帝會被兒子朱棣趕下台?」

  若晨微微點頭,卻沒有說話。永樂大帝靖難的那點事兒,世人皆知。就連若晨的祖上第一代英國公張玉,那也是跟隨明成祖朱棣造反的頭號大將。

  雖說若晨不說話,但眉頭卻蹙了起來,顯然已經開始在思索朱棣和朱允炆的「人生」……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4-25 23:08
第558章 為萬世開太平(六)

  張力意味深長地看了若晨一眼,接著道:「漢朝強不強?末代皇帝漢獻帝遭遇之慘,想必你也知曉……」

  不等若晨反應過來,張力接著又道:「唐代強不強?唐哀帝李拀被後樑的朱溫殺斷了種……」

  「宋末帝被陸秀夫背著跳了海--」

  「大明崇禎皇帝……唔,我是親眼看見他自殺的慘狀的--」

  ……

  張力將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一個個地娓娓道來,再加上李老二的玄武門之變和本朝的靖難之役,將若晨說的是花容失色。

  到了最後,張力似乎有些感慨:「這世上又豈有不亡之國?」然則卻又突然話鋒一轉,充滿自信地朗聲說道:「我便要建立一個不會滅亡的國家,當然,咱們的後代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但卻不能掌握實權。」

  若晨嘴巴張得老大,她一時間又哪裡能夠接受如此大的信息量?張力說的那些末代皇帝確實境遇淒涼,而他最後說的什麼「不亡之國」又是什麼意思?

  張力沒法繼續解釋「立憲」這些晦澀難懂的字眼,現在也不是時候,自己還有幾十年可以慢慢改變,這些事情以後是水到渠成之事,不必急於一時。

  對於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張力目前傾向於後者,因為這是歷史的選擇。在十七世紀,即使是歐洲,也不過是由英國拉開君主立憲制的序幕而已。

  華盛頓?那是幾百年後的人和事,所謂時移世易,到了那個時候。相信後人們能做出更加符合時代的選擇--但眼目下,張力不會好高騖遠。終結封建社會便是最大的目標。

  一個人能改變一個時代,正如張力現在在做的這些事情。但卻無法脫離時代。

  正如牛頓可以發現萬有引力,可是卻發現不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瓦特可以發明蒸汽機,但卻發明不了計算機;

  愛迪生可以發明電燈,卻發明不了手機;

  摩托羅拉能發明第一部手機,卻發明不了喬布斯的蘋果智能手機……

  再者說了,君主立憲制一定比共和制壞麼?那也不見得。英國、日本、荷蘭、瑞典這些國家,明顯比什麼印度、阿富汗、索馬里強得多……

  目前的情況只能推行在這個時代相對靠譜的君主立憲制,而不是共和制。

  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張力早就有了堅定的信念。再者說了。哥也不是活雷鋒,後代享受點「象徵性」國家元首待遇,那也是不錯的……

  張力絮絮叨叨地與若晨說了許多「君主立憲制」的好處,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子子孫孫都有極高的地位,衣食無憂,若有傑出人物,也能幹一番事業。

  當然,張力最後的大殺器乃是長平公主。長平公主一直在若晨身邊,說那些什麼漢獻帝。宋末帝她還無法感同身受,但亡國後長平公主小小年紀失去至親的悲慘遭遇徹底說服了若晨。這實在是再鮮活不過的例子了。

  「大人--盧都督和高都督都有緊急軍報傳來!」

  正當張力準備換個話題,與若晨卿卿我我一番的時候,外面傳來了康興安焦急的聲音。

  若晨眼見有軍報傳來。便起身告辭而去。見若晨已經離開,張力便對康興安道:「安子,呈上來吧!」

  康興安躬身一禮。目送主母若晨離開之後,拿著兩份軍報走入了花廳。

  「怎麼。盧象升和高元良軍報同時到了?」張力接過康興安遞上來的軍報,仔細地看了起來。

  康興安垂手立於一旁。道:「是的,大人。」

  團山軍入主京師以後,張力便兵分兩路,高元良帶三萬人北伐瀋陽,而盧象升帶三萬人南下湖廣。

  當然,這是說的三萬主力--也就是近代兵種,由於團山堡大工坊一時半會也不可能將所有軍隊全部換裝先進的線膛槍,故而團山軍也有大量使用老舊火繩槍和冷兵器兵力,這部分人總數超過二十萬。

  一則是新兵,二則是大明、大順、蒙古歸附的士兵。

  中國之大,又其實區區數萬人可以全部佔領的?過度時代必然是精銳主力搭配大量一般的戰兵,才能一統天下。

  若軍隊只用精銳兵種,那麼每佔一城,便要分兵千人,團山軍根本就不可能發動任何攻勢,連守禦地方都捉襟見肘。

  眼下北方集團高元良有精銳兵三萬,普通兵超過七萬,南方集團的盧象升也大致是這個數字。南北同時開戰,爭取加快全國統一的進程。

  最難打的滿清主力已經被張力打殘了,不管是韃子還是吳三桂,都不可能與團山軍對抗。不說別的,就是團山軍一開戰那密密麻麻的火炮,敵人就完全無解。

  果不其然,兩封軍報都是報捷的--高元良的大軍已經攻克了遼陽,目前正在圍困瀋陽城;而南方集團的盧象升略略有些複雜,他們將吳三桂主力堵在了湖北武昌城中。

  「溫體仁……」張力眼睛深邃了起來,一字一句地咀嚼著這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原來溫體仁在大明滅亡之前,先行跑路去了南京,說是籌措軍餉之後帶兵勤王。軍餉是籌措了,兵也拉了好幾萬人出來,可京師危急的時候,溫體仁卻龜縮在南京城中一步也不曾北上過。

  後來吳三桂帶兵入了湖北,眼瞅著就要跨江流竄江南之時,溫體仁卻命手下大將帶兵死死守住長江,不准吳三桂入江南半步。

  吳三桂空有十數萬大軍,卻沒有水師,又怎麼可能渡江作戰?

  想必是溫體仁看出了吳三桂的狼子野心,故而堅決不准他渡江--這相當於從側面幫助了團山軍,讓吳三桂無處可逃。

  江南人傑地靈,在明末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也不算大,不像北方幾省,張力非常不情願江南也被打爛。

  「溫體仁送來文書,要求歸附。盧象升不敢擅自決定,便打報告來了……」張力意味深長地瞥了康興安一眼,口中淡淡地說道。

  康興安眼中露出鄙視的神情,不忿地應道:「溫體仁那老賊也不是什麼好人!」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4-25 23:10 編輯

wwwzzy 發表於 2016-4-27 22:17
第559章 為萬世開太平(七)

  張力沉吟片刻,微微搖了搖頭,對康興安道:「安子,百姓苦於天災人禍已久,現在人心思定,能不動兵戈便不動兵戈吧!江南乃是繁華之地,若是陷入戰火之中,也不是什麼好事。」

  康興安點了點頭,他心裡也很清楚:大明從萬曆末年以來,數十年持續不斷的戰亂和天災早已讓這個國家傷痕纍纍,現在確實急需休養生息。

  張力十指輕輕叩擊案几,琢磨了好半晌,而後開口道:「溫體仁也是一個典型,這都是前明的高官,以前沒少搾取民脂民膏,按說也是罪不容誅之人。我團山軍要收拾他們並不困難,不過我前面說了,國家經不起折騰,那便給他們留一條生路,以免狗急跳牆,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普通百姓。」

  康興安眉頭緊皺,小聲問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張力眼睛微瞇,緩緩地說道:「這些前明的高官,雖說人品低劣,但個個都是兩榜進士出身,國學素養還是非常高的。以後我新明各地將要開設各類學院,其中會有國學科,這些人便出任國學科教授,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機會,痛改前非吧……」

  溫體仁等人的要求有兩個,保住性命自不必提,那是一切「投誠條件」的基礎。另外一是保證家產不受侵犯,二是在新明政權中獲得高官厚祿。

  康興安一聽張力說讓以溫體仁為代表的這些舊官僚在學院中教書,眉頭皺得更加緊了,他想了想措辭,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人,溫體仁這等人人品低劣,所謂教書育人,恐怕在德行上有虧呀!若教出的學生都像他,那豈不是誤人子弟?」

  張力微微一笑,讚賞地看了康興安一眼,而後開口說道:「確實如你所言,師德乃是最為重要的一項。不過卻也不用擔心,在我的計劃中,學院都是分科教習,國學科只是其中一科,以後學生要學的科目多了,考試也不會只考一科。」

  康興安一愣,旋即明白了過來,若是如此的話,倒也不必擔心。從古至今,教育都是一個老師教所有的知識,當然,主要是四書五經。現在張大人的意思學生要學諸多科目,國學科只是其中之一,那麼也就是說一個學生要接觸很多老師……

  張力整了整嗓子,繼續說道:「我會給他們一個改過革新的機會。再者說了,他們若不想教書也可以不教,做一些文史方面的工作也是極好的。但想要獲得高官厚祿,那是絕無可能。想必溫體仁這些人也知道,改朝換代之際,李自成是怎麼對待前明大臣的,我張力肯給他們一條生路,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你去擬一份通告,回頭呈給我看昭告天下,對於前明所有官吏,一律按此辦理。」

  康興安連聲應諾:「是。大人!屬下明白了。」康興安很快從懷中掏出一根竹管,交到張力手上:「大人。這是咱們情報部福建處傳來的密信……」

  張力一聽「福建」二字,心裡頓時猜了個七七八八果不其然,拆開密信一看,正是關於鄭芝龍的情況!

  在原本的歷史上,滿清南下以後,雖然滿清並沒有什麼水師,但是鄭芝龍卻依然選擇了投降,當然那時候鄭成功已經長大,而且漸漸掌握了家族的實權。鄭芝龍投降滿清以後,最大的利用價值就是勸降鄭成功,不過鄭成功卻根本不鳥滿清,堅持抵抗。

  這鄭芝龍骨子裡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兒,現在已經新明王朝建立,所有人都知道大軍很快就要南下,所以鄭芝龍也在思考出路了……

  「江南水師大都督?」張力眉頭皺了起來,這便是鄭芝龍開出的投降條件。

  康興安聽見張力說的這話,心裡頓時明白了鄭芝龍的要價。康興安想了一會,開口說道:「大人,您說過水師是國之重器,往後是一個大航海的時代,若是可能的話」

  頓了一頓,康興安接著道:「若是可能的話,還是要避免水師同室操戈才好。」

  張力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十七世紀正是大航海時代,原本的歷史上由於滿清入關,導致這一塊蛋糕跟祖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既然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眼看著也要完成國家大一統了,那麼航海的利益必須有我華夏一族的一份甚至是最大的一份。

  團山水師實力依然比不過鄭家,但是以目前的形勢,加快造船進程的話,要不了多久鄭家水師應該就敵不過了。畢竟以鄭家的實力,又豈能與「舉國之力」相抗衡?

  但是,若是鄭家放棄大陸,跑去臺灣甚至東南亞那些鳥國當山大王啊,不,海大王的話,短期內團山水師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比較近的地方團山軍可以登陸作戰,但是以現在的這些戰船以及補給能力,很明顯不支援跑去爪哇國登陸,這也很容易陷入窮兵黷武的惡性循環之中,張力現在想做的並不是打仗,而是發展內政。

  「答應他的條件。」張力眼中精光一閃,很快下了決斷。
  
  陸地上的事情張力絕不妥協,但是水師情況特殊,必須用智慧來解決。先穩住鄭芝龍,斷了他的外逃念想,而後徐徐圖之。

  說直白一點,現在暫且讓鄭芝龍集團先茍延殘喘幾日,往後收拾他的法子有一百種,但眼目下不能逼他狗急跳牆。

  張力忽然話鋒一轉,輕飄飄地說了一:「不過……江南水師大提督的職位,我準備授給鄭成功呃,不,鄭經!你把消息反饋過去,重點是'準備'二字!明白嗎?」

  康興安很快就明白了張力的用意,連連點頭稱是,笑著道:「大人這是驅虎吞狼之計呀!」
  
  張力微微頷首,摸了摸鼻子:「哪是什麼驅虎吞狼,明明就是挑撥離間。也罷,咱們就來看看,鄭家內部會不會鬧出什麼麼蛾子來吧……」

  康興安在心裡仔細一琢磨,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訥訥地道:「大人,鄭家內部各方勢力肯定會派人前來京師運作,到時候可就任由咱們擺佈了!」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4-27 23:04 編輯

wwwzzy 發表於 2016-4-27 22:29
第560章 大結局……華夏好運

  西元一六三七年八月十一日,困守武昌多日的吳三桂被部下所殺,殘餘的數萬大軍悉數向盧象升投降,南方最大的一股軍事勢力至此消亡。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畢竟在團山軍強大的攻勢之下,吳三桂又如何抵擋得了?人心惶惶之中,即使他不被部下出賣,也只有兵敗自殺這一條出路而已。

  南北兩個方向軍事進攻都有如風捲殘雲一般,直到此刻,大家才明白當初張力在朝鮮與滿清決戰的深意。

  將戰場設在國外,自然可以避免國內因為戰亂殃及池魚,這也是很好的一種策略。譬如現在朝鮮國在經歷連番大戰以後,即使只是「觀戰」,但朝鮮百姓也死了好幾十萬,朝鮮國愈發地凋敝起來。

  而在朝鮮解決了滿清主力之後,團山軍聲勢如日中天,不管再打哪一方勢力,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瀋陽已經被圍兩月之久,團山軍的火炮源源不斷地往城下集結,從開始的四百多門漸漸增加到了一千多門,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大砲也將運達那裡。

  戰爭的勝負早就沒有懸念,而大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京師貢院。

  在這裡,新明王朝第一次開科取士今日正式開考。

  今日開考的是遼東和北直隸的考生,他們考取的也都是遼東和北直隸的官職。

  這有點像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地方官直接考,而中央一級的考試要到明年才舉行。先來兩個地方試點嘛,對於像倫才大典這種重大革新,張力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一個偌大的國家掌握在張力手中,他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重大,哪怕是後世很常見的做法,到底適不適合在這年月推行,張力也不敢肯定。

  古往今來,中國都太大,情況太複雜。即使後世的偉人搞改革開放,那也是先找深圳來試驗,這給了張力很大的啟示。

  就算是自己認為正確的決策,也不能一拍腦門就做出來,必須小心謹慎,能試點的必須先試點。

  新明王朝首次考場還是設置在貢院,不過卻做了一些人性化的處理。張力自己以前在這裡考過進士,雖說是有些「取巧」,但也在號房裡待過的人,一想到這個痛苦的過程心裡就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

  以往科舉考試往往要在號房裡考幾天,吃喝拉撒都在裡面,很多人都發揮不出平常的水準。由於現在國家缺乏官員,很多地方都暫時留用的老官僚,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考試錄取的名額也比科舉多得多。

  張力將每一科的考卷分成上、中、下三卷。每天只考一卷,每一卷的答題時間只是兩個時辰,這樣能夠儘可能的保證考生的狀態。

  畢竟大多數考生新學工科、農科,幾個月時間能有一點基本概念也就可以做做小官兒了,又怎麼能要求太高?

  三天的考試結束之後,閱卷官們便開始閱卷。張力這次專門從遼東將宋應星調來京師擔任總閱卷官,而下面的普通閱卷官也都是從事相應行業的技術人員。當然,國學科張力請了以前翰林院的馬學士來閱卷,這讓這位清流領袖感到頗為自得,也為張力掙了不少人心。
  
  最終考試進行得一切順利,這讓張力著實鬆了一口氣,雖然第一批錄取的人水準都不怎麼樣,但至少也是開了先例,以後慢慢再完善吧!

  一年不行可以兩年,兩年不行可以四年,只要改變了科舉的科目,年輕人甚至小孩子便會開始受到引導,慢慢地改變幾千年來只重視儒學的傳統。

  工業革命已經悄悄開始萌芽,但這一切還需要積累,張力很清楚,沒有日積月累的沉澱,分分鐘造出汽車飛機石油那是多麼不靠譜的事兒,也只能臆想罷了。

  好在,一切都開始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

  西元一六三八年正月初一註定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的新年典禮上,滿清太后布爾布泰帶著兩歲的小皇帝福臨前來京師請降,而江南、西南的所有國土都已經重歸一統。

  張力召見了布爾布泰,接受了滿清的投降。作為赦免女真人的條件,張力要求女真人盡數遷往關內,八旗徹底打破編制,在大明北方各省妥善安置。

  而新年慶典最引人注目的事莫過於琉球王國國王尚氏前來進貢。在新明王朝的震懾下,日本國的薩摩藩已經從琉球撤軍,而日本國內也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內戰之中——當然,這一切都是張力喜聞樂見的……

  在一派賓主俱歡的氣氛中,張力宣佈來年將會提供給琉球王國大量軍火,並且將會持續對其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一個能與日本相抗衡的國家持續存在下去,顯然對於中國來說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在日本的近海,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正在啟航。

  幾百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張力不知道,也不可能去猜測。但是眼目下能夠做的,那就一定要做好。什麼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通通去見鬼——啊,不,給哥繼續鎖著,鎖住日本……

  張力與尚氏正式簽署了一份《琉球通商友好條約》,在條約中再一次明確了琉球王國永遠獨立的地位,而且明確規定,若是琉球的安全出現問題,新明王國將無條件支持它。

  光靠條約也許能維持兩國關係為友好幾十年或者一二百年,但是所謂「條約就是用了違反的」,張力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條約。

  所以在條約中有這麼一條——鑑於琉球王國人口稀少,缺乏勞力,以後每年新明王國違法發配充軍之人,便在琉球安置。

  當然,這些犯人離開故土已經是受到懲罰了,在琉球身份地位與當地普通民眾完全一樣。同時作為這一條款的補充,漢語正式成為琉球王國第二語言。

  在尚氏看來,琉球本來就是個貧弱的國家,新明王國一方面提供大量援助,另一方面還輸入勞力,這畫面簡直太美,不忍直視呀!

  同時條約還約定琉球將那霸港口「賣」與新明王國,作價一千兩白銀——那裡現在雖然還算繁華,但遠不如後世有名。本來尚氏是想將那霸送給新明王國,但張力堅持付錢——買賣可比割讓靠譜得多,後世永遠都不會有爭議,正如後來米帝買老毛子的阿拉斯加,即使白菜價,老毛子也不管放出半個屁來。

  如此一來,既有條約的約束,又有大量漢人作為人口基礎,最後還有一處永久軍港,相信這第一島鏈看來是妥妥的了。
  
  新年慶典結束之後,張力親自將琉球王國國王尚氏送到了天津港。揮手告別之後,張力看著漸漸消失在視線中的琉球船隊,心中不免有些感概:

  我能做的,也就是這些了,希望後世令人扼腕痛惜的那一段歷史,永遠不會再出現——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4-27 23:03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4-28 21:27
關於主角性格的一點解釋,都來看看

  最近有朋友談到主角個性問題,這裡解釋一二。

  都市文那種主角輕鬆詼諧,天下捨我其誰的性格,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一定是討喜的。

  對於這一點,作者是非常清楚。

  本書也不會例外。

  不過作為歷史穿越文,相比都市文,作者考慮的更深一點那就是歷史的真實感和對手的智商。

  也有不少書,主角一穿越過去就秒天秒地秒空氣,想幹什麼就干什麼,完全不考慮身處一種陌生環境下,主角的成長過程。

  對手也是,只管主角各種爽,對手智商只有更低,沒有最低。

  歷史文的話,這樣的真的好嗎?

  按作者的想法,本書的主角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從剛開始穿越過去,小心翼翼地為了生存而活著,一步步,發現古人智商根本不低,自己被各種壓制。

  主角心理也會起變化,到了某一個關鍵點的時候,主角被逼得沒有退路,然後悟了終於成長起來。

  這樣會真實一些,當然這個關鍵點,是在二十萬字以內的,不會太遠。讀者請拭目以待。

  其次,說說升級問題、

  主角需要一個能夠在大明朝混得很好的初始身份,這個身份,不能是醫生。醫生太狹隘,容易寫死。三十萬字以內,主角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獲得了該獲得的身份。

  既然書名是「神醫」,只會後世醫學知識的話,不能叫做神醫。道術線路在三十萬字開啟,當然是將YY控制在可控的範圍,一定帶給大家一本與其他歷史醫術小說不同的書。

  什麼叫神醫?敬請期待!

  鑑於本書略顯慢熱一點,所以以上算是一點點劇透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養著慢慢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九臉龍王

LV:15 支援小組

追蹤
  • 8

    主題

  • 12484

    回文

  • 2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