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張業致辭
高峰與杜望初剛剛坐回去,便聽到有人高喊一聲:「張大人、谷大人到。」
隨之,從後院走出幾人,領頭的兩位正是張業和谷正。倆人闊步前行、神情輕鬆,似乎對今天之事早有成竹在胸。
來到那張唯一的桌前,倆人分左右坐下,這時便有人上前唱諾。
「請張大人致辭。」
張業笑容滿面,緩緩起身,他向眾人拱拱手說道:「各位都是各界的英才,今天有幸邀請到,某深為感激。」
這種開場白還是讓人感到親和的,做為一名上層官員能做到這樣實屬不易,高峰對張業有了一些好感。
不過,張業的神色很快收斂起來,他話鋒一轉正色地說道:「觀我大宋,億萬民眾,吃穿住用,每一項消耗都是數額巨大,如何保證民足而國安一直是皇上和朝庭憂心的事情。」
只聽了這麼一句,高峰便感覺好笑。皇上和朝庭會憂心民足?他們憂心的是國安吧,就那一幫昏君奸臣不去擾民和害民就不錯了,哪有什麼憂民之說?
不過,這種想法也只是想想,他連一根頭髮絲的內容也不敢露出來,那會惹大麻煩的。
張業繼續說道:「然而,畢竟國大而民眾,朝庭的關注並不能落到每一名百姓頭上,因此,仍有部分人生活在貧困以下,他們有的無法吃飽飯,有的無地可種,甚至有的種了地也是顆粒無收,如此情況令朝庭甚為擔憂。」
這話說得倒是實情,老百姓確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並不是張業所說的部分人,而是絕大多數人。只是作為官員,不可能太抹黑他的政府,能這樣說已屬不易。
張業接著又道:「民乃國之根本,民眾疾苦,朝庭自然不會不管,於是前有王安公變法圖強,後有蔡太師施政,其目的就是想改變這種現狀,只是國大地博,其法雖有一定成效,卻治不了根本。」
什麼?張業這是何意?別人還沒啥感覺,高峰卻聽出了不同。把蔡京與王安石相提並論,這是怎麼個比法?
蔡京上台後是採取了一些治國措施,包括鹽法、茶法、鑄大錢等,可他最主要的還是個權臣,大興花石綱的罪惡魁首就是他,而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六賊之首也是他,憑他的作派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張業呀張業,我總算看出來了,你原來是蔡京一黨的。
想一想高峰也就釋然了。歷史上的蔡京把持朝政十幾年,四起四落,百折不彎,他門下弟子不說上千,也有上百了,多一個張業算得了什麼?加上朝庭腐敗之下,那些想陞官的人,不走他這條路根本就行不通,保不起張業的官位也是這樣得來的。
不過,就算張業是蔡京一黨的,高峰也沒太往心裡去。蔡京是蔡京,張業是張業,在做官上還得看個人,若張業是個好官,他再是蔡京一黨也不會明目張膽地助紂為虐。
再者說,那時的官場都在拉幫結派,誰不想找個強大的靠山,張業結成蔡京一黨並不為過。
只聽張業又道:「朝庭一時拿不出更好的舉措,正在一籌莫展之際,貴縣卻上書陳條,大談發展之策,無形中開創了一條新路徑,對此朝庭很感興趣。」
說到這裡,張業的目光瞄向了高峰,甚至對他還頷首示意。不但張業,就是其餘眾人也把目光望向高峰,顯然眾人都已知曉此事與他有關。
被人關注,高峰如芒在背。他本意是想把這個功勞送給谷正的,甚至還為此叮囑過谷正,不想谷正還是把他給推了出來,這才有了當下的太多麻煩。
高峰對此無奈,卻也得承受,畢竟事情已經成形,就是想賴也賴不掉,他更不會把谷正的一番好心當作惡意,那根本不是他的做派。
高峰在這裡不舒服,可他並不知道眾人眼裡已出現了火熱。事情很明顯,前有王安石,後有蔡京,可二人並沒有解決掉朝庭的問題,作為位高權重的人都做不到的事,而作為百姓的高峰居然有辦法,這讓眾人不敢想像。
朝庭對高峰的策略感興趣,也就是說他已得到初步的認可,無論事情成不成,高峰都將因此而揚名,甚至名垂青史。可是眾人這時又冒出一個想法,萬一他成功了呢?
我的個乖乖,他要是成功了,豈不是說他、比王安石和蔡京還牛?想到這裡,眾人都不由得大吸了一口冷氣。
是呀,萬一他成功了,就不是簡單的一句感興趣了事,封官進爵那是必然的,亦或者做到位極人臣、權傾天下也不一定,這樣的高峰還真的不可想像。
人的想像力是最沒有限制、最恐怖的一件事,只要你敢往下想,總有讓你大吃一驚的地方,此時眾人充分發揮了想像的功能,齊齊朝一個方向想去。
只是他們想到那裡又都打住了,連自己都覺得好笑。不過是一個發展之策,就算可行也沒那麼神奇,有必要自己嚇自己嗎?還位極人臣、權傾天下?位極人臣、權傾天下是那麼容易做到的?那得看看祖上有沒有陰德。
眾人在那裡胡思亂想,是真這麼認為也好,是自己嚇自己也罷,反正高峰不知道,他在考慮,既然朝庭對這個方案感興趣,那它的支持力度會有多大呢?
他十分清楚,光喊著號子讓人幹不行,那只是一句空話,必須來點實際的。也就是說,朝庭想要多大的成績,就要給多大的支持,支持的力度與發展的規模成正比,又想讓你當乖孩子又想讓你出成績,那樣的好事天下難找。
對高峰來說,朝庭別的支持他都不感興趣,他只要朝庭下放權利,只有有了權利才能放手去幹,別的都是白扯。不過,他認為這很難,畢竟現在的朝庭姓趙,而不是姓高。
高峰左右還沒想明白,那邊張業又說了起來:「有了前車之鑒,朝庭對這個發展之策很是慎重,恰好策中是以貴縣為例製作的策略,於是朝庭決定在貴縣先試行,若可行,將在全國推廣。」
這句話一出來,無疑是捅了馬蜂窩,眾人「轟」地一下議論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