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1627崛起南海 作者:零點浪漫(連載中)

 
Babcorn 2016-11-29 06:34:4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14 620701
Babcorn 發表於 2019-1-26 11:07
第1737章 暗中操作

    發展海運和跨國貿易到底可以給朝鮮國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李希目前其實還沒有一個特別確切的認知。不過從朝鮮國一路南下所停靠的各處港口都是處於海漢控制之下,在停泊補給期間他也算是見識了海漢所經營的跨國貿易規模有多麼驚人。

    李希雖然內心也不太看得起商人,但對國與國之間的官方跨國貿易並無成見,如果能夠有機會讓朝鮮也擁有這樣的貿易量,他倒是很樂於促成其他國家的船隊前往朝鮮。只是朝鮮沒有對等的海上運力,建立起貿易關係之後必然只能依靠對方的船隊來完成運輸,那朝鮮所處的地位肯定會很被動了。

    不過李希聽鄭柞的計畫中並沒有讓海漢直接參與進來的部分,這讓他有點擔憂這個計畫是否真的能夠得到海漢人的許可。他雖然不如這兩方那麼瞭解海漢,但通過近期的接觸也知道海漢人的控制慾相當強,特別是對貿易方面的掌控更無所不用其極,整個大明的出海貿易通道有一多半都被海漢所壟斷。安南人的計畫就是打算要繞開海漢自己幹,那海漢人會容忍這樣的行為?

    李希很婉轉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慮,鄭柞聽後笑道:“怪我沒說清楚,其實這個貿易計畫還有一個參與者……準確地說一群參與者,李大人聽說過瓊聯發嗎?”

    “那是什麼?在下未曾聽過。”李希搖頭應道。他的確對這個陌生的名字毫無印象,也不明白這個從未聽說的對象為什麼能與安南、朝鮮和福建許氏這樣的角色平起平坐。

    “所謂瓊聯發,全稱應該是瓊州聯合開發集團公司。”鄭柞向他解釋道:“這是以前由海漢牽頭組織的一個投資機構,專門負責對外招攬商家投資海南島,並處理相關的經營事務。南海這個地區的很多大商家都是這個機構的股東,當然了,也包括我們安南鄭氏和福建許氏在內。”

    鄭柞一邊說一邊指向坐在對面的許裕拙道:“說起來我與許大人也算是瓊聯發的經營者,所以我們這個計畫,實際上運作的時候會對外打著瓊聯發的名號,這樣更便於跟海漢接洽。”

    “所以小王爺的計畫,其實並未繞過海漢?”李希恍然大悟道:“只不過海漢沒有直接掛名參與,而是借了瓊聯發的名號!”

    “沒錯。”旁邊的許裕拙接過話頭道:“瓊聯發的大型商業計畫,其實都要經過海漢商務部那位施耐德施首長的核准審批,所以這個計畫其實海漢仍然是有份參與。”

    李希不清楚這所謂“大型商業計畫”的標準是什麼,但既然要由海漢高官審核,那想必不會有什麼隱患才對。不過他旋即又想起了另一樁事:“但小王爺的計畫是從海上連通安南與我國的航線,瓊州島在此中間可有收益?”

    “當然有。”鄭柞應道:“瓊州島北邊的海峽,是未來這條航線的必經之路,島北的儋州港和海口港,也都是非常繁榮的商港,不管南下還是北上的船隊,都可以在這兩處地方停泊貿易。每年能多了幾支船隊到這兩處港口做買賣,對海漢來說自然是有益無害的好事。”

    李希見這二人知無不言,索性便將自己的疑問一起拋出來:“海漢官方對商業的支持力度本就不小,為何還要遮遮掩掩,用瓊聯發這種機構來當掩護?”

    鄭柞搖搖頭道:“這不是遮遮掩掩,是為了行事方便。你想想,海漢與大明建交還是去年的事,在此之前海漢要去大明做買賣,如果以官方名義出面肯定不妥,而且銀錢上的往來也會受到很多來自大明的限制,所以才會牽頭成立瓊聯發,以商號的名義跟大明做買賣。有些不便交易的商品,瓊聯發還可以用內部調貨的名義,在大明與海漢之間運送。”

    鄭柞的描述簡單易懂,但其實還並不全面。瓊聯發當初成立之時,除了引入大明的資源用於開發建設海南島之外,的確還有掩護海漢與大明之間貿易的功能。不過除此之外,通過各國大商人建立起商業渠道,形成一個國際商業聯盟的雛形,也是海漢當初設計這個機構的主要目的之一。之後海漢在安不納島組織各國成立南海商業聯盟,便是從瓊聯發的操作中吸取了經驗,將標準升級之後的一次操作。

    時至今日,瓊聯發作為由海漢官方組織成立的第一個跨國商業機構,其涵蓋的行業和地區都已今非昔比。而這個組織的投資和經營對象,也早就不再限於海南島一地了,凡處於海漢控制下的地區,特別是新近收入版圖內的海外殖民地,幾乎都會有瓊聯發的身影出現。

    對於瓊聯發的股東們來說,在這些年的經營中已經逐步總結出了一整套能帶來豐厚盈利的海外殖民地投資方案。他們很清楚應該如何與海漢官方保持溝通,以便能在第一時間獲取到海漢在經貿方面的新政策,以及海外殖民地擴張的最新動向。

    這些信息對他們而言無異於真金白銀,搶佔到先機就意味著最低的運作成本和高昂的回報,而這種機會可不是外界商人所能夠得到的。只有最早入股瓊聯發這十幾家股東,利益已經與海漢牢牢捆綁在了一起,才有資格得到海漢的青睞,參與到各地的基礎建設和農業開發項目當中。

    安南鄭氏和福建許氏這兩個家族都是入股了瓊聯發的大股東之一,對於瓊聯發的運作方式早就了然於胸。雖然這個計畫尚未在海漢商務部這邊備案,但鄭柞在構想的時候就已經把海漢的部分計算進去,保證了海漢從中獲利的比例,李希所擔心的這些問題,在他們看來並不會成為計畫實施過程中的阻礙。而且安南與福建方面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雙方已經在長期合作中培養出了一定的默契,在這個項目的操作上不會有太大的分歧。

    鄭柞真正所擔心的問題,是能不能說動朝鮮人,讓他加入到這個計畫當中來。根據他所掌握的信息,朝鮮在過去一直是大明的藩屬國,可以說是大明的頭號擁躉,雖然已經與海漢建立起了外交關係,但卻未必願意參與到海漢組織構建的貿易體系當中。更何況這次是安南出面牽頭,要論權威性自然還不如海漢,朝鮮那邊必然會有所顧忌。

    所以這次他特地拉了許裕拙過來,便是要給自己這邊增加砝碼,讓朝鮮人看明白,這事除了安南和海漢兩國參與之外,大明軍方也會提供保障。當然了,福建這邊的水師部隊目前效忠的對象其實已經不是大明朝廷,而是福建許氏家族,只是繼續掛著明軍的旗號方便行事而已。

    不過鄭柞其實有些多慮了,李希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海漢點頭,那麼這個貿易計畫對朝鮮而言有益無害,自然可以推動實施。至於大明會不會在得知此事之後責備朝鮮自行其是,李希已經不是太在乎了,不久之前他才親眼目睹了海漢高官是怎樣在眾目睽睽之下羞辱了大明使節,可以說大明的威嚴已在他心目中一落千丈,不再有以前那麼多的忌憚了。

    美酒佳餚加上鄭柞不斷拋出的優厚條件,甚至表示可以在事成之後給予李希一些特別的“回報”,李希終於是招架不住鬆了口,答應會盡快撰寫一份奏摺送回國內,勸說國王李倧接受來自安南國的貿易申請。

    “在下與李大人一見如故,今日相談甚歡,這裡是些許心意,李大人可不要跟在下推辭。”

    鄭柞是個辦事很痛快的人,李希這邊鬆了口,他立刻便兌現了自己所提及的一部分好處,命人向李希送上了一個小木匣子。

    李希從托盤中拿起這個木匣感覺手感頗重,輕輕推開蓋子一看,裡邊竟然是掌心大小的一塊金磚,這出手也的確算是闊綽了。

    李希合上木匣子,口中嘆道:“小王爺這可太客氣了,在下這還什麼都沒做,無功不受祿,豈能收下如此大禮!”

    鄭柞道:“李大人不用客氣,這點小東西,就當是你我約定的憑證好了。待事成之後,在下另有重謝!”

    李希應道:“那萬一在下力有不逮,沒能說服我國國王,還望小王爺莫要怪罪!我看小王爺還是先收回此物,待事成之後再說。”

    “盡力就好,實在不能成事,那也是兩國緣分未到。不過送給李大人的東西,那就不用再收回了,成與不成,我都願與李大人交個朋友。”鄭柞眼見李希要將這禮物退回,連忙拿話堵了對方的嘴。這點花銷對他而言的確只是小數目,日後若是能夠順利開通兩國貿易,那隻消派出船隊去朝鮮跑一趟就能百倍千倍地賺回來了。

    就算沒能辦成此事,花這點錢跟朝鮮駐三亞的使者打好關係,今後說不定也還有能派上用場的地方。更何況這李希還是朝鮮王室成員,如今搭上了海漢這條大船,未來說不定還能藉著海漢的助力在朝鮮國內混到更高的地位。

    這套社交手段,鄭柞其實也是在與海漢人接觸的過程中慢慢學來的。海漢人在與其他國家的官員結交時,出手闊綽程度往往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鄭柞不清楚海漢是否給過李希什麼實際的好處,所以便索性出手大方一些,先博個好印象再說。

    送走賓客之後,鄭柞與一直在旁邊聽完會談全程的鄭廷探討了一下剛才的應對,確定沒出現什麼漏洞,便收拾洗漱休息了。與朝鮮人的交易雖然重要,但接下來這幾天的各種外事活動更加緊要,鄭柞可不想因為精神不佳而影響到自己的決策。特別是今年能夠從海漢購入的武器裝備,將直接影響到安南對暹羅的戰事走向,必須得認真處理才行。

    而今天收穫最大的人其實還是李希,宴會期間見識了各國的外交手段,特別是海漢高官的一連串操作,讓他真正意識到了海漢在國際交往中的強勢。而大明使節所表現出的敢怒不敢言,更是讓他肯定了大明目前的狀況已經非常吃緊,對海漢只能是忍氣吞聲不敢得罪。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應該選擇哪一邊站隊,李希覺得自己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不過國內的掌權者對這樣的國際形勢無法感同身受,李希認為他們多半還會延續對大明的敬畏,而不能意識到遠東地區的第一強國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

    李希只能寄希望於自己送回國內的奏摺可以讓掌權者大致瞭解外部世界的變化,特別是大明的衰落和海漢的崛起,需要朝鮮重新調整與這兩國的關係。如果這個階段處理得不好,那朝鮮未來一段時期的國際地位恐怕也會跟著大明一起沉淪下去。

    對於安南小王爺表現出來的拉攏之意,李希也並不排斥,兩國相隔實在太遠,秉承遠交近攻的外交原則,李希會認真替朝鮮處理好與安南建交的事宜。

    至於收受他國送到手上的好處,李希可沒有費策賢那麼多的顧忌。他手頭所掌握的資金十分有限,再扣去修建使館的預算,其實並沒有多少錢財可供他自由支配。如今有鄭柞這種送財童子主動奉上好處,所提的要求又是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那這遞到手裡的錢財當然就卻之不恭了。

    不過鄭柞送的這小塊金磚顯然不便在市面上流通,回頭還得拿到海漢銀行去兌換成本地貨幣才行。李希知道海漢有官方發行的紙質貨幣,這塊金磚所能兌換的錢財應該夠自己在三亞瀟灑一段時日了。

    時間一晃而過,已經是來到了三月底的最後一天。按照海漢官方的安排,今天將會有好幾場貿易洽談活動在三亞舉辦。各國外交使節和商人都早已經研究過了海漢商務部發放的資料,定好了自己要在活動中爭取的目標。
Babcorn 發表於 2019-1-26 11:10
第1738章 國際地位

    要論海漢每年開展的貿易洽談活動,那真的是多到不勝枚舉。這類商業措施已經成為了海漢在地區開發過程中的一種傳統手段,幾乎每一個海漢控制下的城市和貿易港都會擇時舉辦招商和貿洽會議,以此來加快本地的開發建設速度。當然其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活動,自然是每年在三亞由海漢執委會出面組織舉辦的春交會和秋交會。

    每年的春交會大約都是在海漢法定的國慶節假日前後舉行,這對於有心要與海漢進行大宗貿易的各國商人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重要活動。海漢官方會在春交會上對年內要從外部採購的一些物資發佈求購需要,同時也會放出一些緊俏商品的出售清單,比如說每年都會讓商人們搶破頭的海漢日用品。

    當然讓各國政要最為牽掛的,還是海漢兵工在此期間會向各國發佈的新一輪軍購清單。海漢的武器雖然價格高昂,但性能的確出眾,且每年出售的數量有限,因此每到這種時候,各國政要依然會不惜血本地進行搶購。

    不過去年已經在三亞提前完成了一輪搶購的馬打藍國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因為當時有限購協議的存在,用以平衡各國的武裝實力,所以他們今年就沒有資格再從海漢購買火炮和作戰船隻了。

    而朝鮮國因為去年建交期間得到了海漢的特別關照,提供給朝鮮的武器裝備都是單獨出售,所以朝鮮使者李希這次倒是不用加入到競爭當中,只需安心當個看客就行了。

    或許是考慮到了前一晚的宴會放出的信息量太大,會讓某些心事太多的賓客休息不好,官方特意將今天的活動全部都安排到了下午至晚上進行。這樣參與活動的賓客們可以安心睡到中午再起,吃過午飯收拾停當之後再前往會場。

    不過當費策賢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心情依然沒有得到多少緩解,海漢高官昨晚所表現出來的傲慢態度,仍像一根刺一樣深深地紮在他的心裡。他原本以為在經過幾個月的接觸之後,海漢人會不看僧面看佛面,在公眾場合給予自己足夠的尊重,但現在看來其實還是想多了,這些南方蠻夷非但沒有給予大明應有的禮遇,而且還當眾羞辱了自己。

    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費策賢這次算是真正體會到了。大明在軍事和航海方面與海漢的確是有著明顯的差距,而朝堂上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就算是費策賢自己,在來到三亞之前也還是對傳聞中海漢的所謂強大抱有很深的懷疑。

    但事實勝於雄辯,海漢軍在南海戰無不勝並不是編造出來的謊言,各國使節在海漢高官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卑微是肉眼可見的。大明雖然地位超然,但海漢似乎也沒有給予費策賢高於其他國家的待遇。當然了,或許費策賢初到三亞的時候能坦然收下海漢給出的好處,那事情的走向就會不一樣了。

    大明在去年與海漢簽署了建交協議之後,就已經得到了來自海漢提供的一批武器,當然這並不是海漢贈予的禮物,而是一文一兩都算得明明白白的生意。這些火槍火炮在廣東完成交接之後,便已經以最快速度運往北方,並趕在年底部署到了中原戰場上。

    雖然大明軍方沒有來得及熟悉這些武器的性能,僅僅只是依靠數名到廣東接受了短期培訓的軍官來掌握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但之後仍然是在中原戰場上給農民軍造成了重創。高迎祥、李自成所率的農民軍被盧象升部在滁州重創,對大明朝廷來說總算是在困難處境中收到的一個好消息。

    而還有一個大明朝廷所沒有意識到的好事,原本歷史上皇太極會在去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之後便是阿濟格率八旗兵十萬叩關,從河北一路打到京城附近。不過在這個時空中由於去年海漢在遼東半島向後金施加了極大的軍事壓力,皇太極不得不推遲了稱帝改號的計畫,而阿濟格的大軍也被拖在了遼東不敢輕舉妄動,無形中救了大明一把。

    不管怎樣,大明總算是意識到了海漢武器在戰場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並且要求費策賢在合適的時候繼續向海漢申購武器裝備。

    什麼是合適的時候?其實朝廷的意思就是只要海漢願意出售,那麼就儘可能多地收購,然後送回國內部署。但這差事說來簡單,辦起來卻並不容易,海漢每年出售的武器裝備都是限量的,這麼多國家想買,那價格自然就會水漲船高。而大明購買武器的預算又比較有限,很難跟南海這些出手闊綽的國家較勁。去年交付的那批武器屬於特工,如果是參與競購的話,賣給大明的這個價格根本連邊都摸不著。

    所以費策賢雖然明知今天會有武器裝備方面的競購,但其實對此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他知道就朝廷批下來的那點預算,實在很難從激烈的競購中虎口奪食。退一萬步講,海漢人現在擺明了是對大明另有心思,人家憑什麼還巴巴地湊上來給大明送武器,怕今後攻打大明的時候人死得不夠多麼?

    費策賢越想越是悲觀,甚至一瞬間都不太想去參加相關的活動了。但他也知道自己職責所在,必須要蒐集這方面的情報。大明雖然暫時買不了更多的武器,但也還是得瞭解周邊國家的武器裝備狀況。特別是在南邊與大明有過數次交鋒的安南國,號稱是海漢鐵桿擁躉,其軍隊編制和裝備據說都與海漢一脈相承,考慮到過去與大明的舊怨,費策賢也必須得對其加以關注,免得哪天跟安南爆發戰爭,至少要知道對方的裝備狀況。

    不過在下午的軍購洽談會之前,還有一場商務部舉辦的招商會議,費策賢認為參與這個會議或許可以讓自己稍稍放鬆一下心情。而且他也的確很想更多地瞭解海漢在商業方面的運作手段,雖然兩國國情不同,但他相信一定有某些東西可以讓大明效仿,以求在商業領域獲得更快的發展。

    會場便設在昨晚舉辦宴會的地方,不過此時早已經收拾乾淨,還特地熏香淨化了空氣,避免留下昨夜食物的餘味。

    費策賢到場的時候,已經有數十人入座等候了。這些人絕大部分是來自各個國家的富商,而像費策賢這樣有官職在身的人員一般不會親自參與其中,都是在外圍就座看個熱鬧。只有少數比較特殊的招商項目,他們才會授意本國商人去全力爭取。

    對於進駐三亞超過一年以上的外交使節來說,這種活動已經算是司空見慣,並沒有什麼緊張的情緒。不過對費策賢以及剛剛抵達三亞的李希而言,這一切依然還是很新奇。或許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官方還專門給他們配備一對一的專人服務,在過程中可以隨時根據他們的需要提供相應的說明。

    不過因為昨晚宴會上的狀況,李希看到費策賢還是覺得有些尷尬,上前見禮之後便匆匆離開。好在海漢官方也很體諒他的處境,今天的座位依然沒有挨著費策賢,給他免去了不少麻煩。

    費策賢看到李希的座位被安排到跟安南那位鄭姓小王爺相鄰而坐,兩人見面之後有說有笑,不禁冷哼了一聲。在他看來朝鮮人就應該保持對大明的效忠,即便現在大明的國勢似乎不如海漢,那起碼也得保持足夠的矜持,怎能與安南這種與大明有宿怨的國家走得太近。

    他可著實料想不到昨晚這兩國的代表私下碰面之後,已經就未來的合作達成了初步意向,而這個合作關係當中,雙方都沒有去考慮大明朝廷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李希也認為只要海漢點頭此事就可行。換句話說,其實沒有人在乎大明會怎樣看怎樣想。

    轉眼開場時間便到了,主持這個會議的是商務部長施耐德。費策賢初到三亞的時候,對海漢讓一個混血番人來主持經貿大事相當不解,但與施耐德打過幾次交道之後,便知此人精明無比,可以說是他人生幾十年來所見過最聰明的人之一了。海漢的經貿金融及外交體系都是此人一手打造,其能力或許足以在大明擔任禮部或戶部尚書了。

    施耐德上台之後,與會眾人便自動安靜下來,聽他發表講話。施耐德沒有急於公佈今天的招商項目,而是讓人先在台上撐起了一副兩丈見方的巨大地圖,上面繪製了遠東地區的大致地形,而比較顯眼的地方是用紅色標出了海漢目前所控制的地區。

    費策賢見海漢在大明沿海所佔的各處地方也都一一用紅色標註出來,忍不住又哼了一聲。儘管他明知這些地方已經不太可能通過談判的方式從海漢手裡拿回來,但看到對方在這種國際外交場合公開將大明的領土標註到自己名下,心裡肯定還是有一股氣難以下嚥。

    “各位,這副圖上標註的紅色區域,便是我國目前的領土。當然其中還有一小部分地區與其他國家存在著主權的爭議,不過我相信這些小問題在不久的將來都能得到圓滿的解決。”

    施耐德一邊抬手指向地圖一邊向眾人解說道:“我要在這裡提請各位注意的是,就在今年,我國在南海的控制地區又增加了一處,那就是位於呂宋島的馬尼拉灣。請各位記住,這個地方今後將不再接受西班牙王國的統治,從今以後正式將劃入我國的版圖當中。”

    不知是誰帶了頭,台下開始響起了鼓掌的聲音,甚至還有人很是捧場地叫起了好。費策賢不禁皺了皺眉,對這些人討好海漢的做法頗感不爽,但他之前就已經看了本地報紙上關於這場戰爭的連續報導,而此時看到的地圖更是清楚地標明了馬尼拉所在的位置,他也不得不佩服海漢的狠勁,竟然興兵跨海去攻打西班牙人經營了半個多世紀的城市,而且還成功打下來了。

    費策賢認為海漢官方所宣稱的報復西班牙並不是真正的戰爭理由,但他也不太清楚馬尼拉當地到底有什麼樣的物產值得海漢如此勞師動,不過海漢人從來不做虧本買賣,想必打下那處地方對海漢來說會有豐厚的收益。

    雖說海漢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不明,但這地圖他是看得懂的,佔領了馬尼拉灣之後,海漢的控制區便成功向東擴展了兩千多里。而那呂宋島從地圖看面積要比海南島和台灣島更大,海漢佔了那處地方,今後發展的空間也相應又增加了不少。相比之下,海漢在大明沿海強行佔領的香港島、澎湖列島、舟山群島、芝罘島、金州半島這些地方,面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這麼一想,費策賢的心情還稍稍好轉了一點,起碼海漢是選擇了向海外擴張,而沒有將矛頭對準大明,否則集中其軍力攻打嶺南沿海地區的話,那很可能便真如海漢高官昨天所說的那樣,大明會在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就丟失大片國土。

    其實費策賢也看得出海漢至少在目前還沒有大舉入侵大明的打算,否則他們在大明海岸線上所佔領的這些地方就不會僅僅只是維持現狀了。如果海漢軍以這些佔領區為基地多點開花入侵大明,那局面簡直不敢想像,費策賢也不會自大地認為大明能夠從容應對這種從海上發動的入侵。

    費策賢走神之際,台下的掌聲終於告一段落,施耐德繼續說道:“在座的各位當中可能只有極少數人去過馬尼拉這個地方,不過今天之後大家對這個地方都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因為接下來要發佈的招商項目,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位於馬尼拉灣地區。新的殖民地意味著新的賺錢機會,這個道理就不用我再多解釋了吧?我想各位一定都等不及要瞭解這個地方的狀況了,那麼我們接下來就開始公佈相關的招商項目。”
Babcorn 發表於 2019-1-26 11:11
第1739章 海外招商

    距離馬尼拉的戰事結束其實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不過考慮到馬尼拉當地的狀況和與三亞之間的實際距離,商務部現在才推出當地的招商項目也算情有可原,並不是因為辦事效率低下才導致招商活動耽擱了這麼久。

    不過對於真正與海漢關係密切的這些大商家來說,早遲一兩個月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倒不是商人們寬宏大量不在乎這點時間能獲得的收益,也不是畏懼海漢的權威不敢催促,而是他們早在海漢官方公開招商之前,其實就已經在當地開始了經營活動。

    海漢攻打馬尼拉期間,隨軍出征擔任後勤輜重和人員運輸任務的民船著實不少,數量甚至比軍方參戰的戰船還多。為了作戰行動的實際需求考慮,這些民船也並非從民間隨意徵募,而是由數家與海漢關係密切的大海商向海漢官方提供船隻和水手,以保證行動前後的軍事機密不會對外洩露,畢竟他們幹這種活也不是第一次了,能夠比較熟練地配合軍方的指揮和行動。

    這些商家願意拿出手上的寶貴運力去幫海漢軍完成後勤運輸任務,當然不是因為受到海漢官方的脅迫或是單純地出於愛國目的,其中甚至還有來自大明的海商主動參與進來。他們如此積極地運作此事,除了對海漢軍擁有必勝的信心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便是為了能在戰後的第一時間就從當地獲取收益。

    這些隨軍出征的船隻和人員除了完成軍方要求的運輸任務之外,同時也會擇機在當地購入或出售各種戰時的緊俏物資,甚至是直接收購當地的房產地契。在戰時無論是哄抬還是打壓物價,總是會比和平時期容易得多,而他們有海漢軍方當靠山,在當地使用這類極端的商業手段也無需有什麼忌憚,很短的時間內便能從當地把隨軍出征的成本撈回來。

    而海漢軍方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西班牙武裝的打擊,至於戰後的管理和重建,按海漢慣常的做法都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完成。對於當地的一些關係到民生的商業領域,隨軍出征的這些商家會在戰後第一時間就按照各自所長得到接手的機會,而這就意味著他們能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以近乎壟斷的方式去經營當地的一些民生行業。

    事實也正是如此,比如在這次征西行動中出動船隻最多的詹氏船行,就在戰後接管了馬尼拉港與甲米地港的大部分航運業務。老闆詹貴甚至已經在甲米地港附近圈下了五百餘畝位置最好的臨海土地,用以在之後修建貨倉和造船廠,而他只需向海漢官方付出極為低廉的土地租金即可。

    而海漢軍從當地收繳上來的各種金銀珠寶和值錢物品,也需要通過這些隨軍出征的商家來進行消化,將其折價成海漢貨幣,才能記入到軍方的賬目當中。

    第一輪的分紅實際上在戰事結束後的幾天內就已完成,而那個時候三亞這邊甚至都還沒有公開前線的捷報。社會上層瓜分戰爭紅利的進程遠比外界所知快得多,等兩個月之後拿到招商活動上來推銷的這些經營項目,其實已經被蹲守當地的大商家篩選過一遍了。

    當然了,對於資質和人脈都次一等的商家來說,此時由海漢商務部推出的這些項目依然是油水豐厚的香饃饃,值得投入關注和相應的資金去競爭。

    與過往的海外殖民地招商內容類似,此次海漢商務部準備的項目依然是以農業開發為主,漁業、畜牧、農莊和種植園佔據了大半。不過或許是考慮到馬尼拉距離大明、海漢和中南半島都太過遙遠,官方在這次的招商中也是給予了比往常更大的優惠力度,在開發成本和未來幾年的賦稅方面都拿出了商人們所期待的減免政策,以此來吸引他們前往馬尼拉投資。

    馬尼拉灣的南北方向都擁有數千平方公里的臨海平原,其自然條件十分適合種植橡膠、菸草、水果、油料、香料等熱帶經濟作物。而西班牙人在統治當地期間所進行的農業開發規模有限,幾十年下來的開發成果甚至還不如海漢近幾年在海南島上的屯田速度。

    當然要將此完全歸結於西班牙人的無能也是不公平的,畢竟當地的西班牙裔和漢裔移民數量有限,而這兩撥人才是社會生產的主力軍。除了一些依附於西班牙統治者的部落之外,佔據人口多數的當地土著對於外來者組織的農業開發和基建工程並沒有參與的興趣。而海漢在打算開發當地的時候也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所以官方需要發動民間力量,讓商人們在當地投資搞開發並遷入移民以滿足勞動力需求。

    跨海向當地遷入移民無疑是投資商們需要考慮的成本之一,而當地過去又並非漢人統治區,對移民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海漢只能大幅度削減包括賦稅在內的其他費用,降低商家投資的成本,以此來完成招商。

    不得不說這些措施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商人們在施耐德公佈了招商項目之後,都紛紛主動舉手認購。這其實也是在官方預料之中的狀況,如果給出這麼多的優惠之後還應者寥寥,那就說明海漢的號召力下降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而現在商人們的反應基本上印證了官方在戰前的預計,即還是會有大量商家看準了當地的開發費用低廉這個特點,參與到開發馬尼拉的計畫當中。

    而商務部為商家所準備的定心丸還不止於此,考慮到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收益有限,所以商務部還準備在馬尼拉興建一批專門對產品進行深加工的作坊。製作烤煙、罐頭、香水,以及製糖、榨油、釀酒等等深加工手段,都可以為農產品帶來更為豐厚的利益。

    不過最先進的工藝和配方大多在海漢官方手裡掌握著,而且很多工序需要用到蒸汽機之類的高端裝備,所以其前期投資要比普通的加工作坊高得多。而且考慮到工藝保密問題,目前還很難有私人獨力承包這樣的項目,只能出資參股,由官方掌控生產技術和設備的使用維護。

    但即便如此,深加工項目也依然是讓與會的客商們搶破了頭,只要是跟海漢打過交道的商人,便明白這些這些先進的加工技術能讓農產品的價值翻上數倍。這是真正值錢的東西,商人們都希望能夠通過合作來逐步掌握這些市面上花錢也買不到的技術。

    商人們以萬元為單位爭相加價,花錢如流水一般,這種熱鬧的場景帶給了初次參與的李希深深的震撼。在此之前他對海漢的善於經營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認識,直到今天這個活動,只要施耐德出來說幾句話,介紹一些尚在紙面上的計畫,就能讓這些精明的大商人瘋狂砸錢,海漢的商業信譽有多麼驚人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了。

    而費策賢看到這種狀況更是心中不是滋味,他前段時間才看過朝廷的邸報,去年大明為了應付內外戰事,向各省加派稅賦以支付兵餉總共三百萬兩。其中福建加派銀十二萬零八百零二兩,廣東加派銀二十三萬一千一百七十八兩,這兩地官府都是叫苦不迭,在遞送朝廷的奏摺上稱加派銀對地方壓榨太厲害,民眾已經苦不堪言,再徵收賦稅恐會激起民變。

    但實際的情況又是什麼樣?或許底層的民眾的確是沒什麼餘錢來繳納朝廷加派的賦稅了,但在場這些來自福廣的商人,個個都出手闊綽,恨不得要把馬尼拉整個買下來,看起來哪裡像是沒錢的樣子?

    費策賢默默計算了一下,福廣兩地的商人在活動開始後出價的項目,加起來至少已經超過五十萬海漢元,折算成等值的銀兩,比兩省去年的加派銀已經多了一半以上。費策賢很想去問一問無限喊苦說地方上已經沒錢的那些官員,要怎麼解釋這些商人在海漢如此財大氣粗的表現。

    當然費策賢也能理解這些商人為什麼不肯出錢捐助國家的戰事,畢竟福廣兩地遠離戰場,不管是金兵南下還是中原內亂,對這些沿海地區的直接影響都是微乎其微,反而還會將戰亂地區的人員和財產吸引到這些地方落腳,從而使得當地的經濟出現病態的繁榮。

    大明戰事越是頻繁,這些地方的商人反而越是容易賺錢,而將賺來的錢放到海漢人統治下的地區投資實業,顯然更是一種穩妥的安排,這樣就算大明有一天打得天下大亂,他們也不用擔心自己沒有退路。

    “朝廷要錢,你們就喊窮!海漢人要錢,你們卻爭著給!”費策賢冷眼看著爭相競價的這些大明商人,心裡卻是窩著一團火無從發洩。

    海漢從大明吸走的資源和財富越多,大明的國力衰退速度就越快,這個大的趨勢,費策賢如今是看得很明白的。但對於這樣的趨勢他也是有心無力,根本無法阻止海漢在做的事情。

    為什麼海漢能夠擁有比朝廷還要強大的號召力,能讓嶺南的這些守財奴如今心甘情願地掏出家底,費策賢不禁開始思考這種更高層面的政治經濟學問題。

    海漢能為他們提供什麼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條件?根據剛才所聽的介紹,費策賢認為主要有三點:極低的賦稅和開發成本,豐厚的投資回報,以及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而這些似乎正是大明目前最為欠缺的部分,商人都有逐利的天性,海漢所提供的條件能讓他們穩穩當當地賺到更多的財富,那他們選擇將資產向海外轉移似乎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但即便如此,費策賢也不想原諒這些充滿銅臭味的商賈。他的目光從這些人身上一一掃過,每一個曾經舉手出價的大明商人都被他默默地記在心裡。他決定要把這些人的名字和來歷寫進下一次的奏摺裡,將其吃裡扒外的行徑稟明朝廷,再由朝廷向地方施壓,給這些人一些懲戒。

    費策賢當然也明白,這一去一來就可能需要數月之後才會見到成效,那時候估計該砸到馬尼拉的銀子也早就運出去了,並不能阻止這些人將大明的資源奉送到海漢手上。再說就算朝廷有懲戒措施頒布到地方上,當地官員也多半會跟這些商人沆瀣一氣,欺上瞞下混過去了事。

    很無奈,但現實情況便是如此,大明在南海這個棋盤上只能暫時充當看客,眼睜睜地看著海漢在這一地區慢慢攻略、佈局、經營,通過不斷的向外擴張壯大自身實力。即便是意識到大明遲早也會成為海漢吞併的目標,費策賢也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

    “很想掀桌子是吧?習慣就好了。”

    費策賢一側頭,見說話的人是荷蘭特使蘇克易。他其實對這個替紅毛人賣命的漢人沒多少好感可言,不過東印度公司近年來一直被海漢所壓制,這事他還是清楚的,從某種角度來說,兩人也算是同病相憐了。

    海漢的這個招商活動雖然是公開進行,但能夠參與的只限於海漢本國及盟國人員。換句話說,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被排除在這個活動之外,沒有資格去爭取海漢官方發佈的這些投資項目。東印度公司所能得到的待遇甚至還不如葡萄牙人,至少葡萄牙人在派出人員船隻與馬尼拉戰役之後,已經得到了在當地開設商棧和領館的許可。

    而東印度公司目前甚至都還沒得到進入馬尼拉的貿易許可,估計最快也得等到這幾天的活動結束之後。頗有點大家分完蛋糕之後,東印度公司才能登場舔盤子的味道。

    蘇克易對於這樣的待遇同樣頗感無奈,但海漢對東印度公司的態度一向便是如此,針對海外殖民地的招商活動從來都不讓荷蘭人參加。他知道自己就算申訴不公也沒用,所以只能跟費策賢一樣,以一種極為複雜的心情來面對海漢的這次招商活動。
Babcorn 發表於 2019-1-26 11:15
第1740章 商業優勢

    對於有資格參與到招商活動中的商家來說,這其實就是一次集體享受戰爭紅利的分瓜大會。海漢每一次發動對外戰爭之後,都會舉辦類似這樣的活動,將各國商人的利益與海漢的國家利益逐步捆綁到一起,充分利用民間和別國的商業資源來對新殖民地實施開發。

    當然商人們不會太在乎這些理論上的政治意義,他們看重的是從中所能獲得的實惠好處。海漢官方以及其低廉的價格向他們出讓殖民地未來數十年的土地經營權,並且還準備好了一系列的經營項目供其挑選,又有海漢牢靠的商業信譽和便捷的金融結算制度作為保障。這樣優秀的招商條件的確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對商人們來說肯定是絕佳的投資方向了。

    就連將生意做遍大半個地球,在這個時代有海上馬車伕之稱的荷蘭人,對於海漢所給出的招商條件也羨慕不已。只可惜海漢對東印度公司一向提防得緊,在殖民地招商階段從來就不給其參與的機會,蘇克易也只有在旁邊看熱鬧的份。

    東印度公司當然也曾嘗試過讓紮根巴達維亞的漢裔商人出面去爭取這種機會,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有成大朋在背後提供詳細的情報,這些商人連資格申報都很難過關。而為了打消荷蘭人的疑心,成大朋自己也曾報名過海漢的招商活動,結果自不必說,他因為“與荷蘭人過從甚密”這個原因而被拒之門外。

    嚴格說起來,費策賢與蘇克易其實也並不算同病相憐,因為在場的大明商人可都是有資格參與到馬尼拉的開發當中。只是這種參與全是來自於商人們的自作主張,而沒有人考慮過是否應該向官府報批備案,大家都假裝不知道有他這個大明使臣在三亞,這才是最讓費策賢感到鬱悶的事。

    造成這種狀況最主要的原因,費策賢認為還是海漢人從中作梗所致,如果不是他們一直在刻意打壓大明官方的權威,這些來自大明的商人又怎敢如此大膽地目中無人。只可惜他空有一肚子的不滿,卻沒有辦法改變現狀,只能是跟蘇克易在旁邊大眼瞪小眼,吐槽幾句都還得壓著聲音,以免隔牆有耳被旁人聽去後打小報告。

    施耐德可顧不上理會這些旁觀者的感受,他今天要忙的事情很多,除了馬尼拉地區的招商項目之外,還有為下半年海漢將要對外出口的各種商品徵集訂單。這其中包括了歷年來為海漢創造利潤最多的鹽、糖、油、酒、玻璃製品、日用品、印刷品、造船業等等。

    在逐步實現初級工業化生產之後,海漢的這些大宗商品的製造成本也在逐年降低,依靠著成本上的優勢,在大明等國的市場佔有率也在不斷地提升。而作為分銷商的各國商人在這個過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短短數年內就讓海漢商品暢銷到遠東各國國內。

    在此期間各國有多少手工業者和小商人被海漢所帶來的市場競爭擊敗甚至淪落到破產的地步,大概沒人能統計出確切的數目,不過作為勝利者的海漢倒是一直在不斷地從其他國家引入有一技之長的工匠,作為本國發展製造業的技術補充。

    這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基礎的匠人,在來到海漢之後只需接受短期的技術培訓,便可以出任新的崗位,成為海漢式的產業工人。

    例如在昌化鋼鐵廠工作的人員,就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來自廣東佛山附近鐵匠出身的移民,這些技術移民原本就掌握了一定的冶煉技術,有的老鐵匠甚至是有著數十年的豐富從業經驗,其實踐水平還要遠高於海漢技術部門的理論專家,在昌化落腳之後很快就進入到角色中。

    而海漢在引入技術移民的過程中嘗到甜頭之後,便將這個措施列入了民政發展綱要中,作為每年貿易活動的內容之一。

    之所以會將引進技術移民的列入到貿易範疇,是因為各國的中介機構也同樣是海漢官方的交易對象之一,海漢會以較高的報酬委託該國的中介機構從當地招募指定行業和技能的移民,這對於類似牙行這類的中介來說算是每年都必須要爭取的一筆大買賣。甚至有一些經營規模比較大,與海漢合作時間比較長的中介,已經開始有了獵頭公司的雛形,會主動出擊去網羅一些海漢所需要的高級人才。

    很快施耐德就公佈了海漢今年准備引入的技術移民需求清單,重點仍是鐵匠、木匠、造船師、泥水匠、大夫,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卸任官員,資深水手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有特殊技能的匠人。而這些人的名額沒有上限,只要專業技能達到了海漢的要求,便可以跳過移民考察期立刻辦理入籍手續。而為海漢招募到這些移民的中介機構,也將按照不同工種的標準來計算報酬,其中介費用最低也是普通移民的八到十倍,最高的甚至會到百倍以上,對這些機構來說的確是發財的好機會了。

    海漢為此給出的報酬還不僅是錢財一項,凡是為海漢招募的技術移民達到一定的數量,這些中介組織便可以升級為海漢的地區分銷商,從而有機會擴大經營範圍獲取更豐厚的收益。而原本就已經是分銷商的商家,還可以繼續晉陞等級,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對於一部分商家來說可能是比簡單的中介報酬更有吸引力的條件了。

    隨著施耐德在台上不斷地宣佈今年要招募的工種,費策賢的臉色也是越發陰沉。世人皆知海漢國的人口結構中有大部分都是原屬大明的漢人,而這些技術工種的招募更是擺明了在挖大明的牆角,畢竟除了大明之外,沒有哪一國能夠提供這麼齊全的招募對象了。

    不過他一側頭,看到蘇克易的表情幾乎是咬牙切齒,不禁開口問道:“蘇大人為何如此在意此事?”

    蘇克易應道:“費大人不會認為他們只打算挖大明的牆角吧?”

    “難道貴國也……”

    “是啊,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挖牆腳的機會,哪一國都一樣。”蘇克易點點頭肯定了對方的猜測。

    自兩國簽訂和平協議以來,海漢與東印度公司之間逐步實現了貿易正常化,這在給荷蘭人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讓他們頭疼的問題。比如海漢就曾公開以豐厚的報酬在巴達維亞市面上招募技術移民,並且還真的吸引了一些來自歐洲的匠人渡海到海南島定居。

    後來海漢雖然是在東印度公司的多番抗議之下所有收斂,沒有再公開挖牆腳,但私底下仍是不遺餘力地通過往來於兩國之間的商船,向巴達維亞當地發佈這類高級技術人才的招募信息。這種手段已經持續多年,雖然招式很老套,但也抵不住海漢出錢的作用,每年都陸陸續續有一些人離開巴達維亞來到海漢治下定居。如今取得海漢國籍的歐洲人當中,倒是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於東印度公司統治下的巴達維亞。

    “那葡萄牙也是如此?”費策賢追問道。來了海漢這麼長的時間,他也早就知道這兩國在海漢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差別的,葡萄牙與海漢的關係要親近得多,而荷蘭人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會受到區別對待。這種待遇差別的根源是什麼,費策賢並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荷蘭人對此肯定不甘於接受,所以一旦有機會,他也會不著痕跡的簡單撩撥幾句。

    果然說到來自歐洲的競爭對手,蘇克易就很難再保持鎮定自若了:“那幫葡萄牙佬可自覺了,根本不用海漢人下手,他們自己就從國內送來了海漢所需要的匠人!”

    葡萄牙向海漢提供的技術人員主要是造船師、槍炮工匠等等,但其主動提供這些技術人員的原因並不是蘇克易所想的那樣。葡萄牙這樣做的原因是兩國之間簽署了相應的技術合作協議,這些技術人員在為海漢服務一定年限之後就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回國,這也就是說他們有機會把自己在海漢期間學到的技術帶回葡萄牙去,與其他國家來的技術移民直接入籍海漢還是有點差別。

    當然了,這些葡萄牙匠人同樣也有選擇入籍海漢的自由,說白了就是看哪邊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只不過即便他們在工作年限滿了之後選擇回國,所能帶走的技術也難以在葡萄牙國內完全複製出來。比如製造火槍的工匠,就算在海漢期間學到了先進步槍的結構和製造工藝,但葡萄牙國內沒有能力冶煉出海漢用於造步槍的特殊鋼材,沒有相應的精密加工設備來製作槍械零件,也沒有足夠高的化工水平來複製出海漢所產的彈藥,更沒有完善的生產線來實現低成本的量產,所能製造出來的武器肯定就沒法與海漢競爭。

    海漢在關鍵領域的先進技術上所設置的門檻頗高,已經不是看懂學會就能複製到別處了,沒有相應的配套產業,其他國家就算知道原理也很難照搬。

    這也是為什麼海漢近年來逐步放開了小噸位作戰船隻的外銷限制,其他國家即便是買回去拆開來弄懂了船體結構,也頂多只能仿個外形,而且造船週期和成本都要比買船超出不少,等研究得七七八八可以開始動手造了,海漢又會推出性能得到部分升級的新型號。當這些國家發現“造不如買”的時候,就很難再下決心投入巨額成本去研發新式戰船了。

    當然海漢與葡萄牙之間的合作協議對外是保密的,所以在蘇克易看來,葡萄牙主動奉上工匠的行為無異於舔狗,這或許便是葡萄牙人為了從海漢獲得特殊照顧而採用的手段。

    這兩人在一起暗暗咒罵海漢的時候,來自朝鮮的李希對於這個環節卻是看得頗為興奮,他倒是從未想過還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從別國招攬人才,如果自己的國家能像海漢這樣操作……

    李希只是想了一下便迅速掐滅了這種不符合實際的念頭,首先朝鮮沒有條件像海漢這麼闊綽的出手,其次距離朝鮮最近的國家當中,日本和後金都是本國不死不休的對手,幾乎不存在操作的空間,而大明在兩百多年以來一直是朝鮮的宗主國,想必國王大概也沒有膽子去挖這個牆腳。

    羨慕、嫉妒、恨意,圍觀這個環節的各國官員各自都有難以為外人道的情緒,他們都很清楚海漢的這種移民招募擺明了就是要吸各國的血,但怎奈根本就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能阻止海漢下手。

    好在這個環節的時間並不長,因為技術移民數量沒有上限,所以施耐德也不需要商家立刻回應是否要承攬其中某一些地區或工種的招募業務,只要宣佈完了內容就算完事。而有這方面興趣的商家可以在會後向商務部討要一份詳細的資料,然後再慢慢進行運作。

    然後接下來的內容便是一些比較瑣碎的項目了,涵蓋了海漢現階段出口的各種商品。而這些出口商品因為產能有限,分配到各國各地區的銷售份額也是有相應的比例,各國的分銷商必須要爭取之後才能得到貨源。而他們所能採用的競爭手段,自然就是要通過競價來決出高下了。

    但這種競價必須分地區和國家來進行,細分的商品種類又多,所需耗費的時間必然很長,所以為了節約與會者的時間,具體的競價並不會在當下就立刻展開。施耐德只是在這個場合大致宣佈一下之後會開放競價的地區和需要競購的主要商品,就算是走完了這個流程。

    但對於台下坐著的各國客商來說,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他們趕來三亞參與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競爭這些有限的貨源。接下來這大半年能夠從跨國貿易中賺到多少收益,很大程度就要看自己在這裡能拿到多少貨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9-2-2 14:44
第1741章 性能升級

    雖然這個時代的人還不懂得什麼叫做貿易順差逆差,但只要稍稍熟悉海漢情況的人,都知道海漢國每年的商品出口額要遠大於進口額。海漢從外部購入的大多是各種原材料,而出口的幾乎都是經過了深加工之後價格翻上數倍的量產商品。海漢也正是靠著每年數額巨大的貿易順差,在短短數年中實現了財富的快速積累,從而有了足夠的資金來擴充軍備,打造遠洋船隊,不斷地在海外開闢新殖民地。

    時至今日,這種經營模式已經進入到良性循環當中,海漢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有大部分是通過這些跨國商人們來完成,而對於新殖民地的開發工作也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依靠各國商人投入資金和人力,官方只負責引導、管理和安全保障。

    這種運作模式讓官方的財政壓力減小了許多,並且商人們出於逐利的本性驅使,在開發新殖民地的過程中會比官方更加積極主動,避免了官僚體系運轉效率較低所引發的一些弊病。而對於參加到這個過程中的商人們來說,這大概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好的發財機會,極為低廉的運作成本和新殖民地寬鬆的管理制度,讓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取到大量的財富。

    當然這樣的運作模式也不是沒有弊端,海漢國對於商業,特別是跨國貿易的依賴十分嚴重,一旦出現持續時間比較長的貿易爭端、戰爭、天災等狀況,就很容易會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穩定。

    此外由於商人們在殖民地建設中的位置和作用太重要,國家層面的一些決策也就不免會被商業利益所影響。類似海運部制定長途貨運航線這類事務,就必須要考慮到一些大海商的利益,根據他們的實際運作狀況來調整航程和沿途停靠港口的安排。

    而海外新殖民地的招商和開發工作則更為複雜,官方在事前就要確定一批有實力的商家能夠參與到前期的運作甚至是隨軍出征,然後在實現對該地區的統治之後再製定能讓更多商人參與其中的公開招商計畫,而在此期間官方往往還要與前期參與的大商家做一些利益上的博弈和妥協,期間有很多交換條件都是不可為外人道的內容。

    海漢的跨國貿易發展到當下這個階段,大的商家甚至已經不再將自家的國籍視作限制條件,比如今天這個場合,就有不少來自大明的商家將費策賢視若無物。當然這或許也與昨晚宴會期間海漢領袖陶東來所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有一定的關係,商人會認為海漢並不把大明使臣放在眼裡,而他們的生意都是在為海漢跑腿,那自然也沒有必要太忌憚費策賢的存在了。

    所以儘管費策賢當下臉色十分難看,但也沒有哪家明商會因為顧忌他的感受而放棄了眼前的競爭機會。相比這位在海漢高官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的大明使臣,那當然還是賺錢更重要,有錢就有了社會地位,即便在大明混不下去了,海漢這邊也會給予自己庇護,不需要再畏懼大明這些官場人物。

    費策賢幾次都想站起來拔腿走人,但又捨不得這種蒐集情報的好機會。好不容易熬到了招商環節結束,官方人員便開始清場,請民間商人離開,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各國使臣和官方代表。之所以要採取這種措施,是因為接下來要進行的便是各國等待已久的武器裝備發售環節,而這一次發售武器的對象只是國家,不允許民間人士參與其中——至少不能在這樣的場合公開參與。

    就連李奈這種與海漢高層十分稔熟的人士,今天也不能留下來旁觀各國競爭。不過他對此倒頗為豁達,反正福瑞豐早先就已經把該拿到手的都拿了,這武器買賣不看也罷。

    李奈倒不是對軍火生意毫無興趣,而是他這次提前大半月就來了三亞,早就利用自己的人脈去了幾趟田獨工業區,看過了這次海漢要拿出來推銷給各**隊的幾種新武器。至於哪一國會買多少,這事等會後也不難打聽到確實的消息,的確沒必要非得守在這裡看完,倒不如先回去喝茶慢慢等消息。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費策賢的座位終於是從外圍移到了最前面一排。雖然大明並不會直接參與這次的軍備競購,但作為大明的官方代表,海漢依然同意讓他現場觀摩這個活動。用海漢慣常的推銷辭令來說,東西買不買是一回事,可以先看看瞭解一下。

    會場作了調整之後便清靜了許多,留下的基本都是各國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大家自恃身份,自然不會像那些商人們一樣聒噪。費策賢環顧左右,見場中就只剩下了十來桌人,連剛才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了。不過若是要以交易的重要性和影響範圍而論,顯然這場參與者比較少的活動才是今天真正的重頭戲。

    施耐德已經下來坐到了一旁,將台上位置讓給了主管兵工生產的白克思。對於台下的這些外交官來說,白克思也算是他們的老熟人了,因為幾乎所有的海漢軍售訂單都得從他手上過,而且之後的維修維護,升級換代,也全都得跟白克思這打交道。想在海漢這邊購買武器裝備,這尊大神面前是一定要燒香的。

    在場唯一沒跟白克思真正打過交道的人大概就只有李希了。白克思去年曾前往遼東主持三國間的談判,不過那時候朝鮮國是派了羅德憲出面與海漢會談。等後來李希到遼東觀摩作戰的時候,白克思早就已經辦完差事南下回三亞了。而之後海漢提供給朝鮮的武器是經舟山定海港直接發往了漢城,期間李希也沒有機會跟白克思照面。

    不過昨晚在鄭柞那裡飲酒的時候,他已經大致聽安南人講了一些關於白克思的情況,知道這位高官負責主管海漢的軍械製造和銷售,當下也是打起了精神,要看看海漢會如何向各國推銷武器。

    “各位,剛才一定都等得不耐煩了吧?不知道你們怎麼樣,反正我坐在旁邊是聽得打瞌睡了。我想提請執委會下次把軍售環節放在招商活動前面,至少在我負責的這個部分,我想沒人會在台下睡著。”

    隨著白克思的調侃,台下眾人很是捧場地發出了善意的笑聲,施耐德則是毫不客氣朝台上比劃了一下拳頭,示意自己對白克思的話不服。當然了,這種調侃純屬玩笑,雙方共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也不會拿這點事當真。

    不過玩笑歸玩笑,對於軍售項目的重要性,能坐在這裡的人心頭都有數,不管自己買與不買,能不能買到,能買到多少,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也必須得瞭解海漢每一次公開軍售的詳細狀況。

    海漢每年到底出售了多少武器裝備,這大概只有白克思才會掌握最準確的數據。為了讓地區內的國家保持武力平衡,同時也起到cì jī消費的作用,海漢會在每年不定期地舉辦那麼幾次公開的軍售活動。之所以是不定期,是因為除了像每年春交會秋交會這樣的大日子之外,海漢還會在形勢需要的時候臨時開辦一些小規模或是限定參與者的軍售活動,比如去年九月在三亞為馬打藍和荷蘭兩國舉辦的那次競購就是這樣的性質。

    海漢出售武器裝備的數量公開化,各個國家便能大致計算出自己近鄰的武裝水平,從而調整自己的國防策略。當然這只是海漢官方的對外說法,實際上還是會想法設法地刺激各國之間進行軍備競賽,這樣才能製造出足夠的購買熱情,讓各國主動抬價競購海漢所製造的武器裝備。

    海漢幾乎每年都以軍演、閱兵,甚至是對外發動戰爭等形式來向外界展示自家武器裝備的厲害之處,而這樣的宣傳手段也的確收到了極好的成效。海漢武器的性能在遠東地區已經是公認的一流水平,哪怕有意對性能做了縮水,僅僅只是用於軍售出口的猴版裝備,也遠勝過各國自行製造的武器了。

    儘管海漢的武器價格十分高昂,但歷年來有諸多使用這些武器在戰場致勝的經典戰例擺在面前,各國軍方將領也依然是對海漢產的武器裝備趨之若鶩。像與海漢合作比較早的安南國,其軍中的精銳部隊現在已經基本全面列裝了海漢化裝備,戰鬥力即便是與西方殖民國家相比也已經不落下風了。

    而正因為購買裝備了大量的海漢武器,安南目前已經隱隱成為了中南半島上的第一強國,雖然國土面積似乎還不如暹羅、緬甸,但要論軍隊實力,整個中南半島上大概已經無人可以與之匹敵了。如果不是前些年的內戰對國力造成的傷害太大,如今仍處在戰後休養生息的恢復階段,安南國說不定早就發動對外的大規模戰爭了。

    這次鄭柞到了三亞之後,便已經提前去了一趟田獨工業區,大致瞭解了一下海漢這次會推出的外銷武器,以便能提前有所準備。對目前掌管安南國大權的鄭氏家族來說,國家財政還沒有良好到可以隨心所欲買買買的程度,所以必須得有所權衡,在預算範圍內選購適合自家使用的武器裝備。

    白克思所展示的第一件武器便是海漢歷年軍售的主打產品——步槍。目前海漢外銷的步槍依然還有最為原始的火繩槍,雖然其性能在很多海漢軍方將領眼中看來已經該劃入到淘汰的行列,但對沒有那麼多軍費預算的外國軍隊而言,這依然是一種便宜好用的單兵武器,就是操作上相比燧發槍要麻煩了一些。

    不過在今天這種場合,與會者的時間都很寶貴,白克思也不會拿出火繩槍這類低端武器來向買家們進行展示。他所拿出的這支步槍是在外銷型號1633式燧發槍的基礎上研發的改進版,暫時被海漢兵工命名為三三甲式步槍。

    “各位,不要看這支槍似乎外形與以前的三三式步槍差別不大,但實際上這支三三甲式步槍融合了我國軍工技術的最新成果。”

    在白克思開始展示武器的同時,有助手在他身後撤下了剛才招商會議過程中充當背景牆的那一大幅令很多人感到不適的遠東地圖,然後撐開了一幅新的背景。不過這次的內容並不是地圖了,而是這支步槍的幾項技術特點,用十分醒目的行書寫在背景上。

    “各位也看到了,在我背後就是這支三三甲式步槍的特點了。輕盈!精準!可靠!”白克思用單手將手裡的步槍舉過了頭頂:“接下來我就向各位說明這些令人興奮的改進!”

    “我們在這支步槍上使用了最新式的鋼材,並改良了原來的結構,槍管比過去更薄,擊錘比以前更小,去掉了無用的笨重部分,同時在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縮小了槍托的體積。在經過了這樣的改造之後,整支步槍的重量比起三三式要輕了足足半斤!”

    “朋友們,這是什麼概念?這就意味著在負重不變的情況下,裝備這種步槍的士兵可以再多攜帶二十發彈藥。”白克思唯恐聽眾們沒有理解到這其中的意義,還向他們補充說明道:“根據我們過去的實戰統計,二十發子彈在交戰時至少能幹掉兩到三名敵人。如果是可以熟練使用步槍的優秀士兵,這個數字至少還能翻上一倍!”

    當然了,白克思並不會說明他所公佈的這個統計數據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有限的幾支精銳部隊,並不是什麼部隊都能有這樣的戰鬥力表現。至於你買回去沒打出這樣的戰績,那對不起,槍肯定沒問題,是你的人不行。

    白克思一臉嚴肅地說道:“為了讓這支步槍變輕,我們海漢兵工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改進了二十多道工序,才終於得到這個滿意的結果。我想,這個小小的改動,就足以讓各國軍隊的戰鬥力都因此而得到提升。”
Babcorn 發表於 2019-2-2 14:50
第1742章 買買買

    新型號的步槍以整體減重作為賣點,這到底是偷工減料還是技術革新,真正的結論大概也只有白克思心裡才有數。不過這套宣傳理論顯然是有效的,台下的觀眾們在聽完他的講述之後,對這個技術改進給予了掌聲鼓勵。對於這些買家來說,只有步槍性能得到了明顯提升,那麼才會考慮花錢升級換代。如果像白克思所宣稱的那樣,武器減重能夠增加單兵作戰的續航能力,那的確也可以視為武器性能升級了。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這樣的小改進,肯定還無法滿足買家們的要求,特別是那些已經連續幾年購買了三三式步槍的國家,要讓他們掏更多的錢買升級型號,光是槍輕了半斤這個賣點還遠遠不夠打動他們。

    “下面我們來說說這支新槍的第二個特點。”白克思指向了背景上醒目的“精準”二字:“為什麼步槍這種武器能得到各**隊的青睞?是因為它能在比較長的距離上精確殺傷敵人,而訓練士兵使用步槍要比掌握弓箭容易得多,我們無法快速地培訓出大批弓箭手,但只要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哪怕是從未上過戰場的農夫也能使用步槍完成殺敵!而我們要進一步提升殺敵的效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這些步槍能打得更準!”

    白克思拿手裡的槍比劃了一下瞄準的動作,然後繼續說道:“如果要詳細解釋如何讓這支槍變得更準,可能會有太多術語是各位聽不懂的,所以我就簡單說一下好了。我們改進了槍管和瞄具的加工工藝,讓子彈在有效射程內的精準度至少增加了三成!換言之,這種改進能提升士兵三成的戰鬥力,各位,這將會讓你們的軍隊變得更強大!”

    三成的射擊精準度提升能換算成增加三成戰鬥力嗎?這當然是白克思有意玩了一個偷換概念的小把戲。且不說要衡量這精準度的提升程度有一定的人為因素,就算新槍性能真能達到白克思宣稱的水平,那在使用中也還得考慮很多影響作戰的客觀因素,而不能將武器性能的提升簡單等同於戰鬥力提升。

    當然了,這種宣傳手法對於各國負責軍備採購的將領們來說是很管用的,四捨五入可不就是白克思說的這樣嗎?只要新槍的表現真有這麼好,那買就完事了!

    而費策賢心裡卻很不是滋味,據他所知,海漢出售給大明的步槍幾乎都是二八式二九式的老舊型號,其中二八式還是發射頻率較慢的火繩槍。而相對比較新的三三式步槍,大明一共才買到了兩百支,以至於兵部根本捨不得將其部署到前線使用,全部留在了京裡,八十支用來裝備御林軍給皇上交差,一百支交給了京營使用,還剩二十支拿給工匠拆解研究,爭取能自行仿製出來。

    而今天有資格坐在這裡參與活動的國家當中,單兵裝備水平勝過大明的可不少,比如安南國以往幾年所購買的三三式步槍就已遠不止兩百支了。海漢將這些厲害武器出售給別國,卻限制對大明的出口,費策賢認為這種做法顯然是在有意壓制大明的武裝水平。

    其實抱有這種看法的並不止費策賢一人,離他不遠的蘇克易也有同樣的感受。荷蘭人的處境還不如大明,至少從去年開始,海漢已經取消了向大明朝廷出售武器的禁令,而荷蘭人卻依然還處於更為嚴格的限售條例之下。去年花大價錢買了一批海漢戰船,就已經是東印度公司目前所得到的最高待遇了。

    當然來自福建的許氏家族並沒有被海漢當作大明官方來對待,或者說許氏所獲得的待遇其實已經勝過了大明朝廷。從1628年開始,許心素就與海漢人建立起了貿易關係,並且開始從海漢這邊陸續購買軍火武裝自己的下屬部隊。而到目前為止,福建每年都是海漢武器出口的最大買主之一,跟安南國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許心素在福建已經是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幾乎壟斷了整個福建海岸的進出口貿易,錢財對其來說真的就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如何能讓許氏家族長久地保持著這份顯赫富貴,才是許心素當下最為在意的事情。

    首要的當然是穩固自己在福建的統治地位,而許心素以商起家,以武發跡,對於自己手下部隊的武裝水平看得非常重,加之其發跡幾乎都是靠著海漢提供的裝備和戰術,所以每年在軍購方面從來都是不惜成本,一定要買到最新最好的武器,將麾下部隊打造成大明治下的第一強軍。

    花費大量錢財購買海漢所產的武器,除了武裝自己之外,這也是一種向海漢表明忠心,換得對方給予武力保護的手段。許心素很清楚海漢的兵力雖遠不及大明,但其實能對大明製造出的威脅還遠勝北方的敵人,可以說是自己家族逼不得已之下的一條後路。如果有朝一日大明要整頓福建官場,那恐怕就只有海漢人才能罩著自己了。

    今天代表福建許氏來到這裡的許裕拙便深諳其中道理,說實話海漢人會推出什麼新武器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讓海漢人看到,許家一如既往地會在軍火生意上捧場。就算今天還是繼續賣三三式步槍,許裕拙也仍會毫不猶豫地下訂單,更何況從白克思的介紹來看,新槍似乎的確有性能上的提升。

    至於價格,福建許氏從來都不是對價格敏感的買主,只在乎能不能買到,能買多少,什麼時候交貨。許裕拙已經想好了,只要相對過去的舊型號沒有漲價太多,那就先訂兩千支新槍再說。

    不過此時白克思的介紹可還沒有結束,他正在台上唾沫橫飛地說到了新槍的第三個特點——可靠。

    “眾所周知,步槍因為結構複雜,在作戰期間進行維修維護都比較麻煩,所以強制的可靠性會直接影響到部隊的戰鬥力。而三三甲式步槍在這方面也做了相應的技術改進,調整了火藥配方,讓清理槍膛的頻率下降了一倍,槍管壽命延長了四分之一。另外我們會為大宗訂單配備更多的備用零件,這樣故障步槍就不需要返廠維修,在戰地上就可以得到修復。”

    火藥步槍的維護維修當然要比冷兵器更為複雜,使用成本也更高,買家在選購武器的時候,這都是會列入考慮的因素。而一支不再需要頻繁維護,使用壽命更長的步槍,對士兵來說自然更為合用,這也是從另一個方面提升了部隊的戰鬥力。

    海漢製造的步槍雖然性能出眾,但也同樣會存在維修維護的問題,現在白克思把可靠性拿出來當成新的賣點推銷,也足見海漢兵工的確是在這個方面下了工夫。不過至於實際使用效果是不是能達到白克思所說的水平,那大概就還得有待於各國買回去大面積列裝之後的反饋了。

    “……綜上所述,三三甲式步槍集中了我國最新的製造技術,在作戰性能上有顯著的提升,我建議各位都應該考慮在本國裝備這種最新式的步槍。”白克思終於開始為這種新式步槍的推銷做結束陳詞:“如果還沒有摸過這種步槍的各位也不用著急,我們在後面幾天還會安排實彈射擊展示,各位也可以親自上場操作,體驗一下這種新式步槍的性能。”

    白克思說完之後將步槍遞給助手,然後對下面的觀眾攤手道:“關於這支新式步槍,大家有什麼問題,現在都可以向我提問。好,來自福建的許將軍舉手了,請問你有什麼問題?”

    “我只有一個問題,這槍我能買多少?”許裕拙不愧是福建許氏的代表,一開口便彰顯出了財大氣粗的作派,根本不問槍的單價,只打聽能從海漢買到多少。根據過去的經驗,他知道像這種剛剛推出市場的新武器一般都會因為產能有限而對第一批的訂單進行限制,以防單個客戶直接壟斷了海漢的供貨。

    “許將軍這個問題真的深得我心,我就喜歡像你這麼爽快的買家!”白克思對於許裕拙的捧場非常開心,笑著回應道:“相信大家也知道,新槍上市的產能都是比較有限的,所以我們預計到年底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只能生產大約三千到四千支三三式步槍。”

    看到台下眾人臉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望表情出現,白克思又補充道:“各位也不要著急,等下半年秋交會的時候就可以預定下一年的訂單,明年的產能肯定會比今年有所提升。”

    “那請白首長直說吧,每家限購多少支槍?”在得到鄭柞點頭示意後,作為副手的鄭廷代表安南國向白克思提問道。當然了,作為海漢兵工的忠實擁躉,安南國也不落於人後,根本不會在這種場合主動問價。

    “最少兩百支起訂。”白克思比劃出兩根手指,然後只留一根食指豎著:“上限一千支。”

    最後還是葡萄牙人比較實際,提了一下價格問題:“價格還能延續三三式步槍的水平嗎?”

    “因為製造成本的原因,新槍的價格會比三三式上漲一點點,大約要高一成……但相比性能上的提升來說,我們認為這點漲幅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程度。”白克思把漲價說得很婉轉,儘量不給買家們造成心理壓力。

    “那怎麼個買法?還是跟往年一樣嗎?”佔城國的代表也開口提問了。

    白克思應道:“是的,跟往年一樣,還是由我方出一個底價,各家在此基礎上給出自己的一口價,價格最高的三家將優先成交和供貨。”

    白克思先前已經說過三三甲式步槍在今年投放市場的數量是有限的,並且對購買數量也給出了限制。如果就三千支槍,那很可能出價前三的買家就直接瓜分完了,即便有剩也不會太多。所以想在第一時間就買到這種新式武器的買家,那就必須要在接下來的競價中給出一個有競爭力的一口價才行了。

    李希還是第一次參與這種形式的競購,問過旁邊的工作人員之後,才弄懂了這其中的規則。待他想明白其中妙處之後,不禁大為佩服海漢人的商業頭腦,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平衡各國的軍備競賽,同時還能把平價武器賣到更高的價錢。

    不過朝鮮國這次僅僅只是作為觀摩參與其中,並不會直接出價,不然李希倒是也很想試試自己操作一把。三三式步槍的價格他是知道的,朝鮮國因為軍費有限,去年從海漢手裡購買武器的時候仍是選擇了以火繩槍為主,而較為先進的三三式步槍就只買了五十支回去。這三三甲式步槍的報價還高出一成以上,再加上競購環節肯定會溢價,李希感覺最後怎麼也得比三三式貴兩成以上才能成交。而這樣的價格對比較貧窮的朝鮮國來說,的確是有點難以承受。

    之後的競價其實並沒有李希所想像的那麼激烈,甚至可以說是波瀾不驚。出手最為闊綽的依然是福建許氏和安南國兩家,各自拿下了一千支的訂單。在競購中擠到第三的並不是眾人所預想的葡萄牙人,而是近幾年才開始在南海慢慢有點國際地位的佔城國。

    葡萄牙人托馬斯對於佔城的積極表現顯然也有點詫異,他沒有想到這種志在必得的競爭竟然會輸給了佔城人,心裡暗暗對這個國家的財力看高了不少。

    不過他有所不知的是,佔城人難得出手大方一次,其實也是有內幕的。海漢通過電報手段已經與佔城王室達成了一致,佔城國將會拒絕荷蘭人的購糧請求,而海漢方面在這次國慶期間的軍購環節會給予佔城一定的補償。換句話說,佔城在競購中所出的價格,其實在結算時還將得到海漢給予的特別折扣,實際所需付出的價錢並沒有表面上那麼高,葡萄牙人是被這兩國的暗中交易硬生生給擠出了局。
Babcorn 發表於 2019-2-2 14:52
第1743章 各有目的

    海漢與佔城的暗中交易本來是為了打擊荷蘭人,以便讓自家情報部門繼續在巴達維亞操控糧食市場的走向,不過卻因此而敲了葡萄牙一悶棍,讓其在三三甲式步槍的競價中意外出局。要是讓托馬斯知道了真相,怕不是得氣個半死。

    不過好在佔城國並沒有如福建與安南這兩家一般的闊氣,只訂了五百支新式步槍作為現有軍力的補充,所以葡萄牙在後面還是能有揀漏的機會,只是無法大量購入罷了。

    對於福建許氏和安南國來說,從海漢購買武器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武裝自身,同時也是主動將自身與海漢進行利益捆綁,從而在軍事方面獲得海漢的長期支持和庇護。而佔城並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完成對外擴張,他們的目的只是儘可能地保證國家武裝水平不至於比北邊的強鄰安南差得太多,而且軍中還有不少近幾年購買的步槍,所以更換新式武器的需求也不是那麼迫切。

    葡萄牙的情況則與這幾個國家都有所不同,由於殖民地在近年來並沒有得到實際的擴張,他們在馬六甲海峽以東的南海地一直都維持著一千五到兩千人左右的武裝人員,而且近年與荷蘭的衝突不如以前那麼激烈了,所以在武器裝備方面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需求。

    不過葡萄牙人極為精明,只要能有購買海漢武器的機會,他們都還是會儘可能地調動資金多買一些。海漢製造的武器性能勝過他們自行製造,將這些武器買下送回歐洲去,也同樣會派上很大的用場,最不濟也能轉賣給其他國家賺上一筆。

    而海漢對於葡萄牙在武器貿易中扮演的中間販子角色並非毫不知情,反倒是有意無意地鼓勵葡萄牙這樣做。目前歐洲的戰事激烈程度要遠勝遠東地區,對於性能優良的武器需求極大,至於價格,在動輒以滅國滅族為作戰目的的洲際大混戰中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只要東西好用,有的是人願意掏錢。

    對於歐洲的歷史進程,海漢這邊也比較清楚,甚至比葡萄牙人更瞭解戰爭的走勢,所以一直都有意通過葡萄牙向歐洲輸出武器裝備。一方面軍火貿易利潤豐厚,這歐洲佬的錢不賺白不賺;另一方面海漢也存了要讓歐戰打得更激烈的心思,最好能是把幾個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全部都削弱,這樣海漢在遠東地區所面臨的外部壓力也能減少一些。

    至於說這些武器到了歐洲之後會不會被當地的能工巧匠仿製出來,海漢倒是沒有太多的顧慮。海漢目前所製造的輕重武器都是按照歷史上比較成功的武器仿製而來,而這些武器的原產地幾乎都是歐洲,只不過海漢通過自己所掌握的資料提前了一兩個世紀將其創造出來。

    即便沒有海漢的存在,歐洲人遲早也會造出這些武器,如今只不過是將時間提前了若干年而已,但仿製出來的東西比海漢造仍會有明顯的性能差距。這是因為海漢在材料和工藝方面擁有超越這個時代的技術,即便別人能仿製武器構造,但也不可能複製出海漢造的性能,更何況他們能仿製還僅僅只是專門用於外貿出口的性能縮減版,與海漢軍中裝備的型號就更沒得比了。

    費策賢雖然一臉不屑,但其實內心對於這種新式武器還是頗感興趣。要是這幾千支步槍能全部出售給大明,那不管是平定中原的農民軍之亂,還是抵禦金人叩關,想必都能輕鬆許多。只是這種狀況也就存在於想像之中,他知道海漢有意控制著對大明出口的武器種類和數量,除了福建之外,大概再沒有哪裡的地方官府能夠有門路從海漢人手中購入大宗軍火了。

    那是否有可能讓福建軍隊把購入的武器交給朝廷,又或是讓他們代朝廷採買海漢軍火?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朝廷在數年前就已經做過這種嘗試,不管是海漢還是許心素都不肯配合,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目前在大明境內,裝備最好的便是福建這邊歸許心素指揮的明軍,其訓練又是海漢一手包辦,費策賢毫不懷疑福建明軍的戰鬥力在大明國內也早就是首屈一指了。只可惜現在朝廷根本無法調動許心素的人馬,下達的各種旨意到了福建之後就是無法執行下去,就算崇禎皇帝真的是想用這支兵馬平定內患外敵,許心素這邊不願接招,朝廷也依舊是無計可施。如今只能勉強維持著現狀,也不敢再用朝廷旨意的名義去逼迫許心素就範,只求福建這邊別出叛亂就行。

    不過費策賢壓下怒氣之後,還是決定要找機會再跟海漢高層接觸一下,看看是否能說服他們向大明放開武器供應,至少在今天這樣的活動中能讓大明也參與競價。海漢口口聲聲說跟大明一衣帶水,同族同宗,都是華夏漢裔後人,總不能真的見死不救,看著大明繼續在戰亂中受苦吧?

    費策賢胡思亂想之際,台上已經撤去了剛才的背景布,用架子另行撐出了一幅新的背景。這幅背景上描繪的是戰場上兩軍對戰的情形,其中一方是打著紅藍雙色旗的海漢軍,另一方則全是跨馬揮刀衝鋒中的騎兵。

    “是後金鐵騎!”台下第一個認出其身份的是朝鮮使臣李希。他對於金兵那古怪的金錢鼠尾辮再熟悉不過,一看便知這些騎兵的身份。

    “各位,這幅背景上所描繪的景象就是遼東戰場了,我國軍隊就不用介紹了,相信各位都已經認出來,但我們的敵人,對於地處南海的國家可能還很陌生,他們就是生活在極北之地的女真人,他們的國家也就是大家最近幾年聽到次數越來越多的後金,而後金騎兵便是大明以北地區目前最為強大的武裝。”

    白克思沒有急於開始展示下一項武器裝備,而是先向在座的觀眾介紹了背景牆所描繪內容的相關情況。其實關於後金在最近這些年的迅速崛起,在座的人也都略有所聞,畢竟海漢發行的報紙上可沒少登關於後金的消息,哪怕是地處南海的國家也都知道這個馬背民族在近年將大明壓制得很厲害。

    而海漢出兵遼東已經有兩年多時間,大部分的主力作戰部隊在這兩年裡都通過輪戰安排踏上過遼東戰場,畫面上所描繪的景象正是去年金州地峽戰役的實際戰況。

    白克思繼續說道:“後金最厲害的看家本領就是騎兵衝鋒,靠著這個戰術在過去幾年裡讓大明守軍苦不堪言,特別是在野戰狀態下,幾乎沒有辦法與對方正面抗衡。我想關於這一點,來自大明的費大人應該是非常清楚的。”

    費策賢感受到周圍投來的複雜目光,只是鼻子裡冷哼了一聲,並沒有搭理白克思的話。他無法反駁白克思所說的情況,大明北方邊疆一年比一年吃緊,後金軍南下竟然能夠一路推進到京師附近。而雙方的騎兵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守軍除了以固守待援的名義待在城內等著敵軍擄掠夠了自行退走,幾乎不會出城與對方進行野戰。

    大明當然也不甘於這樣的被動局面,特別是海漢在遼東半島以步勝騎,打得後金軍節節敗退,硬生生被海漢將金州地峽以南的區域搶了下來,這個戰績對大明的鼓勵還是極大的。但問題在於明軍的戰力根本無法達到海漢軍的水準,如果在野外與後金軍對攻無疑只有死路一條,而要想以海漢的戰術打敗後金軍,那至少得先把武器裝備問題解決了才行。

    但這樣一來就又走入了死胡同——大明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大量購買海漢武器,難以成建制地裝備到明軍部隊來提升戰鬥力。最後還是不得不放任海漢在遼東自行其是,相當於是用遼東半島的土地換來了海漢在遼東拖住後金軍的軍事部署。這些內幕雖然其他國家未必清楚,但費策賢自己心裡是有數的,當然,知情者還得加上一個同樣知曉遼東這場交易內幕的朝鮮。

    “眾所周知,我國是出於大明的尊重和兩國長久以來的友好關係,才會出兵遼東,協助大明抵禦後金入侵……”

    白克思這番話落在費策賢耳中,便自動被過濾掉了。這些海漢高官所說的漂亮話,他現在連一個字都不會信。

    “……而我**隊能夠在遼東重創後金騎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因為我們為部隊配備了遠程殺傷能力極強的重型武器,火炮!它能在騎兵剛剛開始發動衝鋒的時候,就對其進行打擊,就算後金騎兵再怎麼驍勇,但終究都是血肉之軀,根本沒辦法與鋼鐵較勁!他們所發動的衝鋒,到半途就已經只剩下一堆堆的碎肉血沫,還能拿什麼來威脅我軍?”

    白克思的講話幾乎將後金騎兵貶得一文不值,但越是如此,台下費策賢的心裡就越是不爽,這個讓大明頭疼不已的對手,在海漢軍面前卻如同麵糰一般被揉來捏去,這豈不是更說明了明軍的戰力不堪一擊?

    “各位,火炮不僅僅是能用於守城和攻城,在野戰中也同樣可以發揮巨大的威力。當然可能會有人質疑,為什麼海漢軍用火炮就能擊退騎兵,而其他國家卻做不到,我今天就在這裡回答這個問題。”

    費策賢這下豎起了耳朵,要仔細聽聽白克思有何見解。大明軍中便有不少火炮,但在野戰中似乎很難發揮出像海漢軍那樣的效果,莫不是海漢有什麼先進的戰術。

    便聽白克思說道:“原因就兩條,第一,裝備的火炮不夠多。第二,火炮的殺傷力不夠強。”

    費策賢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這兩條理由實在太無恥了,以至於他都想不出來有什麼反駁的法子。

    白克思卻是繼續說道:“但我們這次要向各國提供的陸軍火炮,便是要解決現有的火炮在野戰中難以運輸和部署,殺傷力不夠強的問題。”

    其實陸軍所使用的野戰火炮無非是在設計思路上朝著輕量化,易移動的方向去考慮,能夠方便快捷地使用畜力甚至人力進行轉運。至於殺傷力的問題,在不加大口徑的前提下,那就只能儘量增加有效射程,同時改善炮彈構造來完成這一目的。

    出於安全上的考慮,海漢兵工必須要控制出口武器的性能,不能與自家裝備的武器太過接近,所以雖然火炮也是外銷武器之一,但性能上的升級其實要比槍械更小。要鼓動金主們掏錢買裝備,那就得找到能夠打動他們的宣傳點才行。

    好在海漢對外戰事十分頻繁,倒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實戰的範例來佐證海漢火炮性能優異的賣點,白克思就是用了遼東的戰事作為例子,來說明海漢的火炮足以在野戰中擊敗實力強勁的武裝騎兵。當然了,前提仍是白克思剛剛提到過的那句話:裝備的火炮得夠多才管用。

    多少才是夠?當然每支軍隊都會有不同的標準。比如戰術體系成熟,作戰經驗的海漢部隊,或許一個營有十五到二十門野戰火炮就足以應付三至五倍兵力的敵軍騎兵。而不善這種野戰的明軍可能需要再多一倍的火炮才能穩住軍心,不至在面對敵軍騎兵衝鋒時自行潰散。

    不差錢的許氏家族當然是多多益善,最好一營能裝備幾十門炮,那樣都不用開打,在陣前一字擺開,嚇也把對方給嚇死了。至於朝鮮,或許一營有三五門炮就夠了——不是朝鮮國自大,是沒有那麼多的軍費預算用來購買火炮這類價格昂貴的重型武器。

    裝備火炮數目的多少當然會影響到部隊戰鬥力的強弱,但這也並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海漢軍方一向強調人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武器和戰術都次之。不過在對外作軍售宣傳的時候,那這個次序就得調整一下,強調唯武器論,有意無意地弱化人和戰術的作用。
Babcorn 發表於 2019-2-2 14:54
第1744章 武器與戰術

    雖說海漢是將唯武器論作為一種推銷手段在使用,自身對軍事的理解並不會如此狹隘,但因為海漢軍數年來的優異戰績,的確是讓不少國家片面地認為海漢軍的強大就主要依賴於裝備了先進的武器,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獨特戰術。似乎只要自己的國家擁有了同等級的武裝之後,戰鬥力就可以跟海漢軍平起平坐了。

    也只有安南鄭氏、福建許氏等少數與海漢在軍事領域有著深度合作的夥伴才清楚,海漢軍的強大可不僅僅只是先進武器所起的作用,領先這個時代數百年的軍事思想和發展觀才是真正讓別國無法效仿的長處。即便他們能從海漢那裡得到武器和戰術,也仍然無法像海漢軍一樣完成在遙遠海外的作戰任務,海漢在軍事方面的成就,並不是只要有決心和勇氣就能達成的。

    但即便是清楚這其中的關鍵,這兩家依然還是海漢軍火的最主要買家。他們都有與海漢軍並肩作戰的經歷,對於重武器在戰場上所能起到的作用要遠比其他國家更為清楚,所以他們的選擇也正如白克思所說的那樣——多多益善。

    海漢火炮還有一個主要的買家就是葡萄牙人。雖然葡萄牙人自己也掌握了這個時代還算比較先進的鑄炮技術,但相比海漢製造的火炮,他們自己造的炮在性能方面的確是有著明顯的差距,而且除了買來自用之外,他們也同樣會將這種重武器運至歐洲跟火槍打包發售給參戰國,從中賺取差價。

    有葡萄牙這樣的中間商,海漢在軍火外銷的推廣方面的確是省下了許多力氣,葡萄牙人主動承攬了馬六甲海峽以西地區的幾乎全部武器銷量,而且數年下來經過這個渠道出售的武器總量已經不比另外兩個大買家差多少了,每年給海漢兵工所帶來的利潤也是十分可觀。

    白克思今天所宣傳的陸軍野戰火炮倒沒有像步槍一樣從舊有型號升級,而是新的設計。由於是去年完成定型,所以這種火炮被命名為三六式野戰炮,並分為85毫米、95mm、105mm、115mm四種口徑不同的型號,分別對應過去用炮彈重量來定義的火炮級別中三磅炮、六磅炮、九磅炮及十二磅炮。至於更大口徑的野戰火炮,目前並沒有列入到海漢兵工生產和外銷的計畫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海漢兵工的火炮開始以口徑命名,取代過去按炮彈重量分級的命名方式。除了要以海漢的方式定義武器的分級標準之外,也是為了能在今後的兵器生產中提高武器的加工精度。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海漢軍已經逐步在開始淘汰傳統的球形實心彈火炮,再簡單地根據炮彈重量對火炮進行分級,已經跟不上海漢軍的軍備發展速度了。不過這個調整對外**隊來說肯定難以理解,不免得根據海漢的新標準來重新適應才行了。

    但根據海漢的軍事發展規劃,最先進的武器肯定都是留作自用,在現階段和未來可見的一段時期內,海漢軍目前裝備的新式火炮都不會對外出售。不管是多麼有錢的買家,他們能夠從海漢買到的也只能是傳統的火炮。這樣海漢在今後的對外擴張中,就無需擔心在戰場上會出現真正能威脅到自己的成建制炮兵部隊。

    白克思也沒打算多費口水去向這些買家解釋炮管口徑的尺寸單位,簡單以甲乙丙丁按照口徑由小到大的順序為這四種型號的火炮作了命名。

    與海漢過去數年間出口到海外的火炮相比,三六式火炮的改進之處主要還是集中在射程與精準度上。在炮彈沒有根本變化的前提下,只能通過加大火炮的倍徑和改良發射藥來達成目標。

    而考慮到野戰炮對重量和機動性方面的要求,三六式火炮上也使用了減重設計,雖然炮管加長,但整體重量並沒有增加。發射火藥的升級讓火炮的有效射程提升了大概百米左右,雖然這個距離在野戰戰場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加上倍徑變化所帶來的效果,三六式火炮比舊式型號增加的有效射程已經達到了三百米,約合百丈左右,這效果可就比較明顯了。

    此外考慮到野外運輸的環境條件,三六式野戰炮的炮車結構也做了調整,在車軸部位使用了新式的軸承,讓其更易於被外力牽引。

    當然了,新型火炮在性能上的提升越多,在價格上的體現也就越明顯,白克思最終所報出的售價要比海漢之前出售的型號高出三成。這個價格對於很多買家來說,的確是有些高了,一門火炮的售價動輒就是幾千上萬,後期的使用消耗也無法忽視,任何一支軍隊裝備的火炮想要達到白克思所說的“足夠多”程度,都不得不面對軍費預算的窘迫。像去年在海漢採購了大批武器的馬打藍國,當時就因為經費不足而選擇了賒購,到現在都還沒把訂單的款項付完。

    不過在場的也有欲購而不得的人在,比如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是如此,去年蘇克易與馬打藍人一番角力之後,總算搶下了一批海漢產的戰船,但問題是他沒能拿到火炮訂單,而這批船的訂單都是空船,只能使用荷蘭自產的火炮,戰鬥力必然會大打折扣。而且馬打藍人搶購的火炮為數不少,雖然其中野戰炮數目不多,但如果對方頭鐵,將大口徑的城防炮岸防炮都運上戰場使用,那巴達維亞的處境必然比1632年被困時更為艱難。

    如果海漢願意取消對東印度公司的限售,那就算是借錢,蘇克易也要盡全力多買幾門炮送回巴達維亞。只可惜海漢人似乎對借軍火貿易賺荷蘭人的錢絲毫沒有興趣,蘇克易事前就已經找白克思打探過口風,但對方明確地告訴他,這次的軍火銷售活動依然沒有東印度公司的份。

    至於費策賢的感受就更不用說了,東西是好東西,大明也願意花錢買,可海漢人肯賣嗎?

    似乎是認為這樣的宣傳力度仍然不夠,白克思報出價格之後,關於新式火炮的宣傳卻並未就此結束,而是請上了海漢國防部長顏楚傑,由他向買家們說明新式火炮在戰爭中所能發揮的作用。

    “我知道在座有很多文官出身的官員,對於軍事方面所知不多,所以我會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作說明,讓各位理解為什麼要讓貴國的軍隊掏錢買這些火炮。”顏楚傑上台之後便言簡意賅地道明了自己的目的。

    “我想在海漢出現於南海之前,各國就已經開始或多或少地裝備了火炮這種武器,相信大家也不會否認火炮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但為什麼這種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在過去極少運用到野戰當中?原因很多,造價昂貴,機動性差,操作繁瑣,不夠安全,精準度不夠,射程有限,炮兵訓練不易……諸如此類的理由大概可以列出好幾十條來。所以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各國往往是把火炮作為了城市攻防的最後一張王牌來使用。”

    顏楚傑頓了頓,接著說道:“但我國軍隊過往的成功戰例,已經說明了火炮在戰爭中的使用環境並不限於城池要塞的攻防,在野戰過程中也同樣可以使用火炮來作為戰術體系的核心。性能更優異的武器,加上圍繞武器所制定的戰術,這樣就可以讓軍隊在野戰中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在陸軍裝備野戰火炮以後,以步勝騎不再是天方夜譚,我軍已經在遼東戰場上用多次實戰的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以火炮為核心的戰術體系,對各國軍隊而言應該都是一個新課題,要如何將火炮與現有的部隊編制和戰術體系結合,才能在野戰中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我想這是需要每一位指揮官下工夫去解決的問題。但如果各位願意訂購我國製造的新式火炮,那麼我們很樂意為買家培訓一些懂得新戰術的指揮官,讓各國的軍隊少走彎路,能夠在短時間內就瞭解並掌握軍事發展的正確方向。”

    顏楚傑說到此處,便讓手下更換了身後的背景掛圖。這次海漢兵工在宣傳方面也是頗費心思,光是這會場的背景掛圖就根據主題製作了數幅之多。而這次掛圖上的內容,是一處戰地的鳥瞰圖。上面用簡筆畫和文字標明了陣營、兵種和兵力部署。

    “各位,這是去年春季我軍在遼東半島與後金軍進行金州地峽爭奪戰的其中一役,地圖下方是自南向北發動攻勢的我軍,上方是據守金州地峽防線的後金軍。兵力方面,對方是我軍的四到五倍左右,且對方的騎兵兵力是我方騎兵的二十倍以上。這場戰鬥的結果,相信各位去年就已經在本地報紙上看過詳細的報導,甚至還跟參加過這場戰役的高級將領有過當面會談。那麼我軍是如何以少勝多,在野戰環境下擊敗了後金軍的騎兵部隊,並奪取了金州地峽的控制權,我現在就簡單為大家分析一下火炮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顏楚傑的演說內容無疑相當硬核,這種實打實的戰例解讀要比空口吹噓火炮如何如何強更能吸引買家的注意。而在場有不少武官或是曾經上過戰場的權貴,對這些人來說,能有機會親耳聽到海漢國防部長對金州地峽戰役這種經典戰例的解讀分析,可能比購買武器本身更為重要。因為在這過程中他們不但能夠瞭解戰事的詳細過程,更能由此增加對海漢軍的作戰體系的認識。

    特別是跟後金處於交戰狀態的大明朝鮮兩國,對此自然更為重視。費策賢看到掛出來的地圖,便知這顏楚傑不會再像白克思那樣瞎扯淡,當下將先前的不快都壓進肚子裡,打起精神聽顏楚傑的戰例分析。如果能在這裡學到一招半式,或許就能讓本國軍隊大獲裨益了。

    顏楚傑的講解當然也不是什麼都往外倒,所提到與海漢軍戰術體系相關的內容都是點到為止,重點還是放在了使用火炮應對敵軍騎兵部隊衝鋒,以及如何在野外快速確定目標並構建火炮陣地。通篇的重點,便是要讓這些買家認識到,海漢軍在戰場上的成功是建立在了圍繞火炮打造的戰術體繫上,而這一套操作是可複製的,你肯砸錢你也行。

    當然了,最後還是要回到老問題上,別說砸出一支跟海漢軍實力相當的部隊,就算只是能將早期的海漢軍效仿到七八成,那也得耗費數量驚人的軍費才行。海漢從來不對外界公開本國的軍費預算,便是因為數目實在太大,公佈出來恐怕會讓那些一直掏錢買裝備,有心效仿海漢的國家打了退堂鼓。

    所以對買家來說,在軍火貿易中砸錢並不是問題,問題是要砸進去多少錢,才能達到或者接近海漢軍的作戰水平。對於這個問題,顏楚傑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只是籠統地回應“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應當有適合自身的一套戰術體系”。意思是只要你們掏錢買海漢的武器,那相應的戰術我們可以教你,能學會多少,具體怎麼使用,還是得由本國的指揮官們去實踐了。

    但就算顏楚傑對於某些關鍵問題模糊處理甚至一筆帶過,他的演說也仍是讓在座的觀眾們受益匪淺。在此之前他們對遼東戰事的瞭解多來自於各家報紙和官宣的隻言片語,而這些由文人撰稿的內容,其專業性和戰術分析自然無法與顏楚傑的解讀相提並論。

    哪怕是費策賢這種從未真正踏入過戰場的文官,在聽完了顏楚傑長達四十分鐘的戰例解讀之後,也不得不感嘆海漢軍的戰鬥力並非目前的明軍所能及。當然話說回來,要是明軍像海漢軍這麼能打,那後金軍又哪能給大明製造出這麼多的麻煩。
Babcorn 發表於 2019-2-2 14:55
第1745章 區別對待

    各國買主與海漢打了多年交道,從海漢手裡也買過不少武器,其中有多少是物有所值,又有多少未曾達到海漢宣傳時吹噓的水平,各家心裡都有一個大致的數目。買家們在選購海漢武器時也不會再像早年那麼盲目,不只考慮殺傷力和價格因素,把武器買回來之後該如何使用,也成為了各家在購買時會盤算的條件之一。

    而顏楚傑所列舉的戰例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各國買家的疑問,將火炮投入到野戰環境中是否管用,該如何部署和制定戰術才能發揮其作戰效能。這對各**隊來說都是未知的領域,但海漢作為先行者,願意在這方面給予一些指點,甚至是傳授一部分實戰中總結出來的戰術,這可就不是單純拿錢能夠買到的東西了。

    按照白克思和顏楚傑的說法,只有從海漢訂購了一定數量的新式火炮之後,才能有資格派遣軍官學員到海漢接受新戰術的培訓。這也就意味著類似大明、朝鮮、荷蘭等不在此次買家名單中的國家,將會錯過這個學習先進戰術的機會。

    不但買不到最先進的武器,而且還將會在戰術層面被其他國家拉開距離,這對於與會的這些人來說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蘇克易率先對此表示了反對:“貴國這麼做,對一部分國家很不公平,我認為既然貴國要公開發售這些武器,並且通知我們來參與這個活動,就不應該區別對待。為地區穩定和平著想,至少在戰術培訓階段能允許南海地區的所有友好國家派人參與。”

    蘇克易之所以主動站出來質疑海漢的做法,是因為他很清楚即便自己私下再去找海漢高層商討此事,也很難讓對方鬆口。海漢對東印度公司的忌憚由來已久,在這件事上主動讓步的可能性極小,所以蘇克易的策略是儘可能多拉幾個處境相同的國家一起發聲,對海漢的安排提出反對意見。也只有這樣,或許才能讓海漢因為多個國家的統一意見而改變主意。

    退一萬步說,即便最終沒有收到蘇克易所預期的成效,或許也能借此為東印度公司建立起意見領袖的形象,畢竟在這種場合敢公開出聲質疑海漢做法的人是不多見的。

    果然蘇克易的質疑立刻就得到了響應,而這次出聲的竟然是大明使臣費策賢。

    “蘇大人所言極是,貴國既然聲稱出售武器的目的是要維持地區和平,那為何要區別對待,將一部分國家限制在外。”費策賢沉聲道:“以本官之見,貴國若是要繼續出售武器,就應當一碗水端平,讓各國都能有訂購武器的權力。”

    顏楚傑應道:“既然如此我就解釋一下,我們這次把荷蘭國限制在外,是因為去年才向他們出售了一批戰船,正是為了平衡荷與其他國家的實力才在這次活動中對其限購。”

    顏楚傑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大明,並不在我國限購之列,費大人多慮了。”

    費策賢聽到這裡,才驚覺代表大明出席這個活動的其實並不止自己而已,還有來自福建官方的人員。只不過福建那邊是許氏家族自行其是,並沒有跟朝廷統一步調,甚至事前都沒與自己這邊作過溝通。而海漢對其扶持力度極大,今天所推出的這些新式武器自然也會提供給福建方面,但在外人看來,軍火賣給福建也就等同於賣給大明了。這樣一來,對於不明其中道理的旁觀者來說,費策賢的質疑的確是有點多管閒事了。

    在這種場合,費策賢當然不可能自曝家醜,把大明朝廷與福建許氏之前的貌合神離公諸於眾,再跟海漢人糾纏下去只會自取其辱。對於顏楚傑的說明,他除了苦笑,似乎也沒什麼可反駁了。

    而作為大明的另一位代表許裕拙,對於費策賢主動出聲的舉動卻沒有作出任何的反應。他這兩天都沒有主動去與費策賢交談,為的也是儘量避免雙方相見之下的尷尬。雖說福建許氏已經自成體系,對於朝廷的態度也越來越若即若離,但在這種外交場合實在沒必要與大明使臣對著干。真要是雙方起了爭執,那對福建許氏來說也並不是什麼臉上有光的好事。

    蘇克易倒是立刻就察覺到了其中的詭異之處,他在三亞待的時間不短了,而且東印度公司在福建海峽還有一處大員港經營著,所以對福建許氏與海漢之間的關係倒是心知肚明。不過在此之前他也沒想到福建許氏與大明朝廷似乎隔閡頗深,就連在今天這樣的特殊場合,這費策賢與許裕拙也是各自為陣,根本沒有要抱團的意思。

    “看來福建遲早也要劃入海漢版圖了。”蘇克易心裡不禁閃過了一個念頭。

    不過海漢目前還真沒打算要吞併福建,因為那樣做不但會惹毛大明,而且勢必會影響許氏在福建的根基,說不定還會逼得這個鐵桿盟友翻臉,那樣的局面對海漢而有害無益。讓許氏繼續留在大明體制內掌管福建軍政,一方面能在保持與大明表面和平的同時掌控福建海峽,另一方面海漢還能通過許氏獲取大明國內的形勢變化,將福建繼續作為與大明互通人員物資的貿易口岸之一。

    當然這在荷蘭人角度看來,就不免會有些酸溜溜的想法了。畢竟荷蘭人在福建海峽開始經營的時間比海漢早得多,但最終卻是被海漢控制了這一地區,自己僅僅只是在台灣島上保留了一個大員港,而原本與大明之間的貿易份額卻被海漢完全擠佔,如今大員港僅僅只有農產品的收益,想做點跨國貿易還得看海漢人的臉色。以大員港現有的收益水平,對做慣了走私貿易的荷蘭人來說只是聊勝於無罷了。

    但費策賢的聲援被顏楚傑三言兩語化解之後,便沒有人再站出來為蘇克易搖旗吶喊了,這也讓蘇克易感覺有些悻悻然。他又轉頭看了一眼朝鮮使者,不料李希眼觀鼻鼻觀心,根本就沒朝他這邊看,顯然也不打算要出這個頭。蘇克易暗自嘆了口氣,只能自行跳過此節了。

    大明使臣都被三言兩語給懟回來了,李希哪敢去接這個話茬。他昨晚在安南小王爺鄭柞那裡喝酒,許裕拙也是在場的,談話間多少也涉及到福建許氏和大明朝廷之間的關係,所以他還算比較清楚其中狀況,自然不會主動參與到大明內部的這些矛盾中去。

    當然還有一個李希自己才知道的原因,那就是朝鮮根本就沒有為這次的軍售活動準備預算,就算海漢取消限購也沒他的戲份。他要是跳出來給別人打抱不平,完事了對自己國家又沒半點好處,那又何苦來哉。

    這一場推銷的結果自然不必多說,哪怕是為了掌握顏楚傑所提到的經過戰場實踐的新戰術體系,各國就算割肉也得先買一批炮再說。不過這重武器的價格可就比先前的火槍貴得多了,一千支三六甲式步槍還未必有能十門新式火炮的總價高,要想成建制地裝備到軍隊中,那是真得下血本才行。

    但財大氣粗的許氏代表許裕拙還是不動聲色地定了八十門炮,每個口徑各二十門。鄭柞也不落於人後,同樣現場就定了八十門炮,並且表示可以加錢催工期,希望海漢能盡快交貨。

    而李希對於這種動輒幾十萬元的軍火訂單只能表示羨慕,自己國家的狀況自己清楚,朝鮮國可沒辦法這麼闊氣地一下子買上幾十門最新式的海漢火炮。去年海漢賣到朝鮮的炮基本都是舊式城防炮,價格也比這次推出的三六式野戰炮更為便宜,但饒是如此,那一批武器也是幾乎榨乾了朝鮮國庫,甚至連王室都自掏腰包往裡面墊了錢。

    當蘇克易看到連葡萄牙人都成功下單之後,終於坐不住了,起身憤然離席而去。海漢在武器出售過程中的區別對待,會使得荷蘭在南海的處境越發艱難,而蘇克易對此卻一直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去改變海漢的態度,也只能通過離席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抗議了。

    “簡直難以置信。”費策賢親眼見證了海漢人是如何將大批軍火出售給福建許氏,而作為正主的自己卻沒法代表大明從這裡買到武器。他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海漢的行為就是在助長地方軍閥與朝廷作對,甚至是有意識在大明境內製造分裂,態度極為不友善。

    如果換做是他剛到三亞的時候,眼下的情況可能早就讓他按捺不住了,至少得在奏摺中參福建許氏一本,告他們裡通外國、私購軍械、期滿朝廷、意圖謀反。不過在三亞待了這麼幾個月之後,費策賢也慢慢學會了用全局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海漢與福建許氏之間的糾葛,如果僅僅靠他一份奏摺告狀就能解決,那許心素早就應該被朝廷給查辦了,哪會發展到如今不可收拾的局面。

    朝廷要是真鐵了心要查辦福建許氏,那麼最有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就是嶺南地區一夜變天,許氏在海漢人的幫助之下自立為王,從大明分裂出去。

    而與福建相鄰的浙江、江西、廣東三地,朝廷還能下旨調兵平叛嗎?費策賢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除了江西的狀況稍好一點點,廣東與浙江都被海漢滲透得非常厲害,只怕兵馬未動,地方官的投名狀就已經遞到海漢人的案頭上了。

    毫無疑問,海漢在大明沿海地區的佈局已經越來越難以撼動,類似福建許氏這樣公開與海漢狼狽為奸的地方豪強,今後或許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沿海各地。而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解決現有的戰亂上,對於有可能引發內戰的隱患都只能採取謹慎甚至是放任的態度,這就讓費策賢所能發揮的空間變得更加有限了。

    雖然對海漢的外交態度十分不忿,但費策賢最終也還是只能選擇妥協。唯一令他稍感“輕鬆”的,是朝鮮也沒有在海漢此次出售武器的對象中,不然他肯定會認為朝鮮人也已經跟海漢沆瀣一氣,徹底背叛了大明。至於朝鮮沒錢參與軍火交易這個很現實的原因,他還真的沒有想到。

    在進行了簡短的休息之後,白克思再次走到台前,開始了第三階段的推銷。

    “我國這次出售的陸軍裝備當然不止剛才看到的這些,不過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們只把步槍與火炮放到今天的活動中來展示,至於其他的武器裝備,各位可以先研究一下我們提供的參考資料,稍後再向我們確認訂單。”

    除了槍炮這類先進武器,海漢同樣也能生產優質的冷兵器。海漢目前的鋼鐵冶煉技術也是獨步天下,再加上機械化的加工手段,所能製造的冷兵器不但質優而且價廉,而且制式統一便於後勤管理,比各國聘用工匠自行手工打造更為划算,也同樣是各國軍隊大宗採購的主要項目。

    在海漢兵工每年接到的訂單中,冷兵器的數量還要遠遠勝過槍炮,不過對於海漢來說,終究利潤太低,沒有必要在這種重要場合花時間進行推銷。

    值得一提的是,冷兵器的出口並沒有限售對象,所以不管是大明還是朝鮮,也都可以向海漢下訂單。這或許也是今天唯一能夠帶給費策賢安慰的消息了。

    台上的白克思接著說道:“我知道各位除了關心陸軍的裝備之外,同樣也在等待我們今年會出售的海軍裝備。那麼接下來我就向各位介紹一下,海漢兵工和三亞造船廠在今年能帶給各位的軍用艦船。”

    截止目前,海漢其實已經放開了探索級戰船的出口外銷,安南、佔城、福建,甚至是東印度公司都已經購得了海漢出口的探索級戰船。雖然出口型號與海漢海軍裝備的型號在性能方面仍有差距,但對其他國家的海軍來說,這已經是他們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戰船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9-2-2 14:57
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

    武器裝備該選擇買還是造,對於南海地區的很多國家都是一個長期難以抉擇的問題。特別是像戰船這樣的大型裝備,雖然各國都有一定的造船能力,但誰都無法否認與海漢海軍在艦船作戰性能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如果有可能的話,誰又不想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艦隊呢?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海漢一直不願對外出售作戰船隻,這樣的決定自然是在情理之中,各國也只有在旁邊眼饞的份。不過自從海漢取消了禁令之後,似乎各國都不再考慮該買還是造的問題,而是傾盡財力從海漢訂購戰船,哪怕出售清單上僅僅只有噸位最小的探索級戰船,也足以讓各國趨之若鶩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除了海漢戰船本身的性能出眾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負責建造戰船的造船廠產能有限,每年能交付的外銷戰船可不是買多少就有多少,數目大的訂單甚至很可能要拖到兩三年之後才能完成交付。在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各國自然是要爭相購買,以便能在南海地區的軍備競賽中佔得領先的位置——就算沒機會坐到頭把交椅,好歹也能爭取一下一國之下,諸國之上的位置。

    而這樣的環境所帶來不僅僅是海漢戰船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緊俏,同時也讓其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從一開始頭幾年的賣方定價,發展到現在的買方競價,各國買家為了每年那十多二十艘海漢產的戰船幾乎是搶破了頭。

    面對這樣火爆的市場,海漢軍工為了利潤要接外國的訂單,就得分出一部分船塢船台和造船技工來完成任務,勢必會影響到海漢海軍的訂單交付和日常維修維護。原勝利港造船廠幾經升級擴容之後更名為三亞造船廠,興建了更多的船塢,但即便如此也依然無法完全滿足海漢兵工的生產要求。

    於是在海外的廣東香港、澎湖馬公港、舟山定海港和安南金蘭港這幾處地方,海漢兵工也興建了造船廠,並逐步放開在海外建造制式戰船的限制。這樣一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海軍駐外艦隊的艦船維修維護需求,並且可以在各地建造小噸位的作戰船隻,就近補充到駐外艦隊當中。當然技術含量較高的裝備蒸汽推進動力的探險級和威嚴級戰艦,目前仍然只有三亞造船廠能夠建造。

    不過用於出口的外銷型戰船,為了便於技術上的管控,仍然是集中於三亞建造。所以每年的戰船外銷訂購活動,也都仍然是安排在三亞來舉辦。

    “其實關於作戰艦船,就算我們不做任何的推銷推廣活動,想必在座的各位也還是會非常積極主動地掏錢下訂單。本人在這裡謹代表海漢兵工和三亞造船廠,感謝各位多年以來的惠顧。”

    白克思略略彎腰致意,然後才進入到正題:“但本著對買家負責的態度,我們今天還是請到了專家來為各位介紹這次的情況。”

    接著上台的這位老兄貌不驚人,看樣貌約莫有五六十了,台下甚至還有好些人根本不認識,紛紛交頭接耳打聽此人身份。

    李希也不認識此人,問過旁邊的外交部工作人員之後才知道,此人乃是三亞造船廠的總工程師張天貴。李希對於張天貴的事蹟一無所知,但聽這官銜似乎不低,而且白克思稱其為專家,想來是在造船領域有著比較特別的造詣了。

    其實只要是從海漢手裡買到過戰船的買家,或是曾有過參觀三亞造船廠的經歷,基本上都認得這位被海漢高官稱為“張總師”的人物,知道他才是海漢造船領域的現場技術負責人。所有出口到國外的海漢戰船,都得先在造船廠經他驗收之後方能交付給買家。

    海運相關的事務,包括建港、航運和造船在內,早期都是由孫長彌和越之雲兩人負責。不過這兩人的專業學識雖然可以吊打同時代的航海家,但如果要論實際動手能力,那還是不如工作在造船一線的高級技工。而海漢很幸運地在穿越後不久就得到了張天貴的投效,正是有了此人帶來的完整造船工藝,才讓海漢的造船業能順利起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超越了南海地區的其他國家。

    張天貴和他的五個兒子都在海漢官方機構做事,這種全家上下男丁都在做官的情況在海漢也是不多見的。如今的張天貴早就不是當初的落魄船匠,如果要給從歸化籍一路晉陞到上層的海漢新貴排個名次,張天貴肯定是名列前茅了。

    也正因為這樣的情況,海漢官方絲毫不會懷疑張天貴的忠誠度,一向對其信任頗深。類似新船設計之類的事務,孫長彌和越之雲也會拉上張天貴一起開會,討論船舶設計上的技術細節。而張天貴也由此接觸到了很多超越時代的專業知識,他早就將能造出大鐵船的海漢高官們視為天神下凡,如今能夠得到上司傳授這些絕密學識,更是堅定了張天貴為海漢效忠的決心。

    不過作為一名技術官僚,張天貴在人前露面的時候其實並不多,也就只有上面安排外國貴賓參觀造船廠的時候,他會出面接待一下,順便在參觀過程中充當專業解說。在三亞之外的地方,並沒有多少人聽說過這位三亞造船廠負責人的名頭。

    而今天白克思安排張天貴出面向各國代表講解今年的戰船出售安排,一方面是出於對張天貴的器重,另一方面也的確是需要一個懂行的專業人士在現場即時解答買家們的問題。

    張天貴說明的重點內容主要有三項,一是今年年底之前海漢能交付的戰船總數不會超過二十艘,並且這次所下訂單的實際交貨期有可能會延續到明年年中。二是這次買家所採購的戰船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訂製內容,比如船上裝備的火炮數量,艙室佈置,船體防護加固等等。三是今年對戰船的技術升級主要集中在船隻的適航性和帆索的易用性方面。

    張天貴的說明幾乎毫無廢話和誇張修飾的成分,很快就告一段落。不過聽眾們卻並不打算就此放過他,當張天貴宣佈可以開始提問的時候,安南的鄭柞率先開口道:“那按照張總師所說,今年能交付的船可能還是去年買的,這次買的船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造出來,我這樣理解可對?”

    張天貴點點頭道:“正是如此。我們主動公佈這個情況,便是希望各位在下單之前先考慮清楚自己的實際需要是否迫切,不要到時候又每天來造船廠守著催交船。”

    鄭柞道:“那以往年的規矩,也還是可以加急的吧?”

    “當然。”張天貴應道:“加急費用兩成,優先建造優先交船。”

    台下聽到這番話的人都是心知肚明,這也是海漢人變相加價的一種手段了。想急著要船的,那就掏腰包加錢,不然就慢慢等著吧。還別嫌棄排隊時間長,海漢每年能交的船就那麼二十來艘,你家不買別家可是捧著錢來等著要買。

    不過問這個問題的鄭柞其實並不會選擇加錢,純粹只是給海漢捧場製造一下氣氛罷了。安南國在涂山半島附近所建的造船廠已經運作兩三年時間,在花了大價錢得到海漢的技術轉讓之後,安南自己也能建造小噸位的探索級戰船了,只不過礙於本國的造船技術和船廠規模所限,每年大約只能造出四到六艘這種戰船,而且成本甚至還超過了直接從海漢購買的花費。

    對於有心要效仿海漢建立一支強大海軍的安南國來說,這樣的造船速度顯然無法滿足統治者的需求,所以每年安南國還是會向海漢下單購買數艘戰船,用以加快本國海軍的成軍速度。

    而另一個大買主福建許氏對此也是心領神會,立刻表示會考慮加價下單,以換取一個相對較短的交船時間。但福建的實際情況與安南類似,海漢也向其轉讓了探索級戰船的圖紙和建造技術,其位於漳泉兩地的造船廠均可自行建造這個級別的戰船。福建人現在從海漢買船,一般都是優先考慮噸位更大的探險級戰船了。

    這兩家一表態,便讓旁人忽略了這次推出的戰船在性能方面的升級似乎並不明顯,而將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能夠縮短造船週期,讓海漢人早一點交付自己的訂單。以至於過了半晌之後才由葡萄牙人提出了跟技術相關的問題:如果要進一步增加船上部署的火炮數目,那是否會影響到船的適航性?

    張天貴的回答也很是一板一眼:“最適合的數目肯定是我們造船廠原本設計的方案,這可都是經過首長們反覆計算論證的結果。不過考慮到有些國家的實際需要,所以才會提供了訂製項目。如果要在探索級戰船上增加火炮,那船體重心和甲板的承載能力都需要重新計算,至於對適航性會有多大的實際影響,恐怕得等船下水了才有確切的答案。”

    其實類似張天貴所說的這種改造,安南和福建的船廠早就在私下進行試驗了。海漢隨船出售的艦炮同樣也是性能削減的版本,這一點買家都很清楚,在沒有辦法配備海漢海軍同型號火炮的情況下,想要縮短與海漢海軍的戰力差距,那就只能在船上配備更強的火力。要嘛使用口徑更大射程更遠的火炮來充當艦炮,要嘛就在船上部署更多的火炮。

    但他們的試驗都不太成功,威力更大的火炮上船之後,往往會超出了探索級戰船的承載力,在作戰狀態下會對船身造成很難修復的損壞。而部署更多的火炮,便會出現張天貴所提到的問題,整艘船的重心都需要重新調整,不然戰時遇到單舷集體開炮的狀況,戰船有可能會向另一側發生傾覆。

    這種試驗沒有海漢的參與,就很難在實施之前通過計算來得到大致的結果,而海漢方面就算知道他們私下做這些改動,也會裝作不知,由得他們去碰壁。這戰船改型要是如此容易,那海漢也就不會輕易出讓探索級的製造技術了。

    張天貴當初曾對出讓造船技術一事頗為反對,但孫長彌和越之雲告訴他,轉讓一些過時落後的技術並不能讓這些買家在造船領域追上海漢,反而會將他們更為牢靠地捆綁在海漢的軍工體繫上,因為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這玩意兒可不是舉一反三那麼容易,買了探索級的製造技術,並不代表他們就能造出更高級的探險級戰船。

    但當這些買家的艦隊都是海漢式戰船充當主力以後,他們的戰術和編制也就只能沿用海漢的成熟模式。今後這些艦船面臨升級換代的時候,仍然免不了得求到海漢這邊來,因為只有海漢才能給他們提供穩妥的升級方案。

    張天貴雖然不是太明白為什麼首長們對未來的狀況如此篤定,但根據過去的經驗,首長們對形勢發展的預判從來都是正確無誤,所以張天貴也不擔心日後會出現什麼反覆。這次開始推出官方的訂製之後,張天貴料想過去最大的幾個買家肯定都會對此感興趣。不過這種升級服務價格不菲,就算只是給出一個改造方案,由對方自行動手進行改造,那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雖然現場只有葡萄牙人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但張天貴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福建和安南兩家可是聽得格外用心。

    李希雖然不太懂造船技術,但也豎起耳朵認真聽取張天貴的講解。他一路南下途中,基本將海漢的幾種主力戰船都見識過了,之後隨軍去馬尼拉更是親眼見證了海漢艦隊的可怕實力。只是朝鮮國國庫吃緊,就算他想買,但國家根本拿不出那麼多的錢財用來大量購買海漢戰船,也只能在當看客的同時,先儘可能地瞭解一下這購買戰船中間的門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