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2877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7 00:29
唐朝好地主 第1563章蒸汽船

    「新金山又出大金脈了?天啊,那還真不愧是新金山之名啊。不過老程,這新金山那可是新金山殖民公司的地盤啊。」

    新金山殖民公司,誰不知道那是皇后和諸位嬪妃們入股合夥的殖民公司,其實這就是皇帝給他的後宮弄的,只是打她們的名號,實際操作都是有職業的經理人們,並不需要皇后她們過問,每年坐等分紅就是,算是一筆脂粉錢。

    澳洲新金山發現大金脈,怎麼也輪不到程咬金來做主啊。

    老程嘿嘿一笑,「你們難道忘了皇后姓崔,而我老程的媳婦也姓崔嗎?」

    程咬金原來的妻子不姓崔,但原配早死了好些年,後來續娶的正是張超幫著做媒的清河崔氏,這崔氏論輩份還是皇后的姑母呢。新金山殖民公司裡,當然是皇后的股份最多,而且皇帝還有好幾位姓崔的嬪妃呢。

    老程有這層關係在,當然也是得以參與到了新金山這座新礦的開發之中。

    羅士信這些年也一直主做礦產生產,但做的主要是煤炭開採,還有煉焦這塊。堪稱是大華的第一煤老闆,隨著冶鐵鍊鋼的需要不斷擴大,以及大華越來越多百姓更多使用煤炭,羅士信的身家那是極鼓。

    要不是朝廷最大的幾個煤礦都握在皇家手裡,羅士信絕對能在大華富豪榜上有一席之地。

    「老程,這麼好的事情,你怎麼能少的了我。不就是一百萬股本嘛,算我一份,我老羅投個幾十萬還是不成問題的。」

    程咬金嘿嘿一笑,一百萬貫又不是什麼大數目,真要投,皇后她們自己就能湊出來,但既然拿出來招募股東,當然是為了更好的整合資源。要開發這樣一座好金礦,需要的並不僅僅是本錢,這還需要不少其它的資源,比如金礦開採這方面的匠人,比如金礦開採需要的大量礦工,甚至因為遠在澳州,還需要船運等方面的支持等等。

    說白了,這個合作招的不僅是有錢的股東,而是有這些方面資源的股東。

    「老羅,你倒是胃口大,開口就是幾十萬,也不怕噎著。我老程親自出面,也不過才得到一成的股份,你既然也想入一夥,當然沒問題。只要你老羅肯幫忙解決礦工和開採這方面的難題,也給你一成股,如何?」

    「你說的倒輕巧,開採技術我當然可以提供,但礦工這個我可解決不了。娘的,你不知道現在的礦工多貴,尤其是有些經驗的礦工更難了。我那些煤礦,也都到處缺人,每個月,那些礦坑裡不得埋上千把號人?」

    挖煤是一個需要很多人的產業,而且是個很容易死人的產業。

    一個月死千把號人,這還是羅士信往少了說了,實際上,羅家那些煤礦工人的工作壽命基本上不超過三年。從各地買來的礦工,送進煤礦底下挖煤,不見天日。

    多數都幹不過三年,就死於各種塌方、爆炸之類的事故。

    羅家那麼多的礦產,一年起碼要死幾萬人,分攤在各個礦上沒幾個,可一加卻很嚇人。這死的人,甚至都超過一場大的戰役了。

    如今大華對外征服開拓,有時滅一個國,死的人都沒幾萬。

    但這種事情,大家早見怪不怪。礦產行業就是如此,尤其是煤礦,哪個礦底下不埋著許多礦工的屍體,反正這些礦工也多是奴隸,死了也沒幾個人真正的關心。

    礦工的傷亡,讓成本增高不少,但煤礦的利潤是極高的,因此羅士信倒是越做越富,礦越開越多。

    據說皇家手裡的那些礦的安全措施相對更到位一些,比如每個礦工必須要配備藤帽,礦工們輪流換班,井下的礦坑安全檢查比較到位,傷亡數字要比羅家等煤礦小的多。

    不過羅士信是不會在意幾個礦工的賤命的,他只是嫌人死多了,用工更加緊缺了。

    「去欽州買啊。」程咬金道,欽州港是皇家經營的,號稱西南第一大港。自開港之後,那裡就成為奴隸貿易的中心,大量從西邊運來的奴隸,都是在這裡交易。

    有時那些奴隸船,都不用把奴隸卸下來,直接就在港口整船被買走。那些豪氣的買主,基本上都是如羅士信這樣的礦場主為多。

    「欽州的奴隸現在也不便宜了,原來荊州本來也還有不少西南蠻夷可買,但如今也越來越少了,雲南、黔中、劍南等地的蠻夷,如今差不多都改土歸流,登記入籍了。」羅士信感嘆著道。

    荊州的奴隸市場,本來也是大華第二大奴隸市場,奴隸來源就是西南各地的土人,但現在朝廷改土歸流的政策推行下去,哪裡還有什麼不服王化的土人,那些不服的,早就都成了奴隸,在羅家等礦場主的礦井裡掙命。

    欽州的奴隸主要還是從波斯灣、紅海一帶運來的,早年的奴隸來源主要是波斯人和羅馬人的戰俘等,這幾年則主要是承乾等這些被放逐的諸侯們抓的非洲黑奴。

    不過現在黑奴也不便宜了。

    「老羅,你要買奴隸,現在得去信度。那邊現在可是一個新的奴隸市場,奴隸不少,價格還便宜。只不過得自己去那邊港口買,自己運回來。」

    羅士信搖頭,信度那邊因為戰爭的緣故,確實有了許多奴隸。可是那邊的奴隸並不讓他滿意,「那些奴隸不好,都是一群好吃懶做的傢伙,要來有什麼用。」

    他可是吃過其中虧的,信度那邊大戰一場,羅士信就馬上嗅到了味道,派出了人去那邊採買奴隸,一開始的時候,他還以為自己佔了先機,確實買回來不少奴隸,價格比欽州採買的便宜許多。

    但這些奴隸送到礦上後,他很快發現不對勁了。這些人比之非洲酋長們抓來的同胞們差遠了,要力氣沒力氣,而且還不肯幹活。

    後來他才發現,自己買來的奴隸裡,有大部份以前都是些比丘和尚,這些人在信度也是整天不事生產就知道唸經拜佛,這種人不但沒力氣還不肯幹,動不動就搞靜坐抗議。

    弄的羅士信大為不滿,折騰了很多辦法,這些人都沒什麼用,簡直是他最失敗的一筆交易。

    現在羅士信一聽到信度奴隸,就敬而遠之。

    「我聽說京師大的工程學院,最近搞了一個機械系,專門研究各種機械。上次學院來找我老羅贊助,我倒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京師大工程院找到羅士信,提出了一個合作計畫,就是羅士信提供研究經費,而工程院的老師帶著學生們為採礦發明一些取代人力的機械。比如過去的礦井軌道,就極好的提升了礦井運輸的能力,減少了許多人力。

    羅士信對於這樣的合作計畫,當然是非常期待的,二話不說的就掏了十萬貫出來,全力贊助,只要到時能研究出一兩個可以取代一些人力的機械出來,那就是賺大了。

    不說這樣的機械出來後,能夠申請專利建工廠製造賺錢,光是自己的礦上用上這些機械,就能幫他緩解不少人力的壓力。

    「嗯,京師大的那些人就是腦子活,上次也有人來找我拉贊助,說是研究一些運河航運,提高效率的機械,有個教授還跟我說,要建一種蒸汽機,利用水蒸汽什麼的就能提供強大動力,到時不用人划船,也不用船帆,都能拉著船在水上航行,還能跑的非常快,跟天方夜譚一樣,雖然聽著有些神奇,不過我老程倒也願意支持下京師大教授們的古怪想法,我掏了五萬貫。」

    程咬金笑呵呵的道。

    京師大現在是相當有名,比起國子監甚至都還更有名,主要是他們在各方面,尤其是技術層面那是相當領先的。

    國子監出來的主要是為官做吏,但京師大出來的,卻都是各行各業的技術人才。

    現在這年頭,這些技術人才更受看重。

    過去京師大也確實整出許多有用的技術來,比如程家也有許多鹽場,京師大過去就跟程家合作,由程家出錢贊助研究經費,他們研究出了海水曬鹽的新工藝,大大提升了曬鹽的效率,節省了許多時間和成本。

    那項技術取得專利後,程家直接買下專利技術,現在程家的鹽場用了這新技術後,每年節約的成本是一筆大數字。

    正因為嚐過這種甜頭,所以如今程咬金對於與京師大合作搞研究,那是相當願意。

    哪怕有的讚助項目始終不成功,可哪怕十個裡面成功一個,也絕對是賺的。要知道,研究出來的新技術,按照贊助協議,他們可是有優先購買權的。

    比如眼下京師大的這個蒸汽機項目,程咬金就覺得前景下分廣闊,真要蒸汽機研究出來了,到時可就不僅僅是船上能用,風帆船能變成蒸汽船,甚至連馬車也能裝上蒸汽車頭,到時就變成了不用馬的蒸汽車,若是用在軌道上,那就更不得了了。

    到時一個蒸汽車頭,帶上七八列甚至十幾列的車廂,在軌道上呼嘯而過,想想就知道這前景是多麼的巨大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7 00:29
唐朝好地主 第1564章朕的江山,不用自污

    艉樓船艙。

    張超和老夥計柯慶在聊天,這位前暗影的掌舵人,如今早已經退休。之前一段時間,他一直在自己雲南的封地忙活著,配合著朝廷對阿拉幹的攻滅戰。

    「聽說你也發了一筆戰爭財啊?」張超笑著跟柯慶道。

    「小發一筆而已。」曾為暗影的掌舵人,又一直擔任著張超的侍衛統領,柯慶對於情報這方面那是相當敏銳的,何況如今的暗影雖然已經拆分,但他的女兒可依然是飛騎司的大統領,連錦衣衛的指揮使柯雄發,那也是他的舊部,並且還是本家侄子呢。

    朝廷此前要用兵阿拉幹國,這個消息他當然早就掌握。柯慶的封地就在阿拉幹的東面,隔著一條那加山脈相隔。戰爭即將來臨,本來對他的封地來說也許是場災難。

    但柯慶卻利用這個消息,把危機變成了機遇。

    柯慶提前屯積了許多商品物資,然後等戰場開始後,賣給那些路過的軍隊。又跟華軍談成了協議,與軍隊合作,買下軍隊攻佔阿拉幹後繳獲的戰利品,這些從軍隊手裡購入的戰利品價格都不貴,雖然得自己運輸出售,但利潤極高。

    再向軍隊提供一些物資補給,柯慶一來一回就賺兩趟錢。更別說,還趁機購入了許多阿拉幹的房屋商舖田產等,在戰爭時,這些東西都很便宜,局勢不明朗前,大家並不想在戰場上買這些,但柯慶卻買了。

    戰爭如他預料的一樣,很快的就結束了,本來還算是一個強國的阿拉幹,在大華的遠徵前,迅速的崩潰滅亡。

    柯慶的投資也獲得了極大的回報,他轉手賣掉不少戰爭時期買下的產業,倒手就賺了一大筆。然後他買下許多俘虜做為奴隸,在自己的封地與阿拉乾之間修了條路,這條路還申請得到了軍方的補助,因為這條路修好後,軍方從雲南往阿拉幹方便了許多。

    柯慶沿著這條路修了好幾個小商鎮,通過招商,又是租賃商鎮的商舖房屋,又是賣旁邊的地皮,還修倉庫等,可謂是迅速的又賺了大筆。

    「其實臣的這些小手段,都是當初跟在陛下身邊時學到的,只不過我只學了些皮毛而已。」

    「很高明的手段了,你那封地過去極為偏遠,但這次藉著這次戰爭,既發了戰爭財,積累了許多錢財,又趁機開發自己的封地,修路、建商鎮,讓你的封地人氣也起來了,商旅也多了,商機多了,你的稅也多了,甚至人口都多了起來,短短一年的時間,你甚至超過了別人封地十年的發展效果。」

    大華現在的封臣眾多,貴族院裡登記的實封封臣已經過萬,其中絕大多數是男爵子爵等低級貴族。

    貴族雖多,但大華的貴族們雖然擁有封地,小的十里之封,大的千里之封,可真正發展起來的並不多。

    絕大多數貴族的封地都是在遙遠的邊疆,十分偏僻,哪怕分封到手十餘年,但也僅有那麼村子一兩座,甚至至今都還是在往裡面虧錢。

    能經營的很好的封地,要麼就是領地內比較肥沃,要麼就是礦產資源比較多,或者是處於交通要道和商路之上,如柯慶這樣的封地,本來是十分偏僻的。

    但柯慶卻利用一場戰爭,短短一年時間裡,就讓封地大變了樣。

    「如今封地有多少人口?」

    「在籍人口有一萬八千餘人,登記暫住的也有幾千人。另外自從朝廷攻滅阿拉乾後,現在通過我封地的軍民商人也很多,帶動著發展很快。」

    「你那條路修的好,沒有那條路,肯定沒現在這樣的成果。你搶先修了條路,軍方給你點補助,他們藉用你的這段路,自己也節省了時間和一些錢,算是兩贏。而這條路,帶給你的可不僅僅是些補助,他還為你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和商機。」

    誰能想到,曾經做為一個頂級刺客的柯慶,如今還成了一個如此精明會算計的封侯領主呢。

    「那條路當初也是咬牙修的,花了不少錢,但確實值得。通過這條路,讓我的封地連接上了雲南通往阿拉幹的幹道,翻過那加山脈,我的封地不但直通阿拉幹,而且可以直抵永吉港,這讓我的封地從一個遙遠偏僻之地,變成了距離繁華海港不遠的地方。」

    說到這,柯慶其實也挺自豪的。跟著皇帝多年,也算是耳濡目染的受了許多影響,學到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平時還不明顯,但卻已經完全改變了他的思維方式。

    「教頭,看到你的封地有這麼大的發展,我也很高興。朕希望自己的臣子們,也能有一塊自己的家業,這樣子孫相襲,世代相傳。你我君臣一世,我們的子孫代代君臣。」

    分封制的根本用意,確實還是如此。

    諸侯們分封邊疆,在那些偏僻的邊地開拓殖民,去征服那些異族蠻夷,為朝廷教化他們。而朝廷,則給諸侯們最有力的支持,做他們堅實的後盾,讓他們可以後顧無憂的去征服開拓。

    反過來,諸侯們屏藩朝廷,守衛邊疆。

    相輔相成,皇家統治中原,而諸侯分封四邊,代代相襲。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諸侯們征服邊疆異族,經營好自己的封地,甚至強大起來並不容易,也許需要數百年的時間,在他們擁有強大實力之前,可以說朝廷和諸侯們的關係會非常融洽,因為他們互相需要對方。

    張超和他的子孫們需要做的,就是預防有諸侯實力過強,要嚴禁他們攻伐兼併其它諸侯,甚至在他們對外開拓的時候,都要極為小心。對諸侯開拓的異族新地,不能簡單的交給諸侯。

    諸侯必須將大部份交給朝廷,起碼也得是三分之二新徵服之地交給朝廷,剩下的三分之一歸自己。而這三分之一,也不能直接給這位諸侯,而是要用推恩法,將這新封地,分封給他長子之外的其它兒子。

    如此一來,他本來的封地自然還是由他的繼承人承襲,但新開拓的封地卻要交給其它的兒子,而且不只給一人。

    這樣做開拓的地固然還是這諸侯的,但卻又是分為幾個互不統屬的封地,幾代之後,這幾塊封地的關係,肯定是不可能緊密為一塊的。

    而且朝廷還要在諸侯原本封地和新開拓的封地間,分散打亂,要犬牙交錯,避免一個家族的封地連在一起。

    大華開國之初,實封諸侯不過五千,而現在已經過萬了。幾年時間,諸侯翻了一倍,但張超卻並不擔憂,因為諸侯們數量雖多,但卻沒幾個諸侯實力很強。

    擁有百里以上封地的諸侯就那麼幾個,而且這些諸侯,張超還在醞釀著給他們推恩,等那些老幹部去世之後,張超計畫為他們分家,把一塊封地分成數塊,嫡長子固然能承襲父親爵位,但封地卻要分出一些來給其它兄弟們。

    雖不是要兄弟均分,但一代分出一部份去,幾代下去後,一個幾百里的封國,可能最後也就剩下百里甚至幾十里了,也就再威脅不了朝廷。

    張超不想讓諸侯擁有的地盤過大,至於他們有錢,張超倒不是太擔心。諸侯們有些錢,能夠讓封地更富裕些,但再富裕的封地,如果地盤有限,也就無法承載太多人口。

    沒有人口,其實就無法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從小了說是兵員少,稅賦少,往大了說,就是資源少力量小。

    諸侯們都做個富家翁,其實朝廷還是很樂意看到的。

    「柯慶,你也別畏手畏腳的,你是跟了我多年的,在我身邊那麼久,也知道我的心思。我並不在意臣子們賺錢,只要你們賺錢取之有道就行。正常論本事經營賺錢,我是支持的。」

    「這太平江山是大家一起打下來的,這富貴太平朕也希望大家一起享受。有錢儘管去賺,賺了錢好好經營下封地,修城堡修莊園,也建些學校醫院,修些道路,墾荒種地,為朝廷好好守邊,教化那些蠻夷,讓他們歸化大華,這樣的諸侯,朕喜歡都來不及,絕不會在意你們做這些的。」

    有些皇帝最怕臣下做好事,擔心他們收買人心,甚至災年有人施個粥放個糧,都可能要被安一個收買人心圖謀不軌的罪名。

    越是有功的臣子,越不敢有太好的名聲。為了自保,有些人便要想法自污,什麼貪污什麼強佔田地等等,其實都不過是為了自污而自保。

    但張超要告訴柯慶,在大華完全沒有必要這樣。

    有些不該伸的手不要去伸,不該管的事情不要去管,如果徵召在朝,那就好好任職理事,如果在封地,就好好的經營,管理好自己的封地,教化好封地的子民,越是做的好,越得封地百姓愛戴,其實皇帝還越高興。

    畢竟封臣是代天子管理邊地。

    而封臣做的好,朝廷當然也是能得到百姓擁護的,至於說封臣名聲太好,會威脅到朝廷,這個張超不怕,一個封侯才擁有那點地盤,百姓才那麼點。

    相反,諸侯們替朝廷治理好邊疆封地,朝廷也是免了許多隱患。

    「放手去做吧,朕希望朝廷強盛,也希望諸侯富有,百姓安居樂業,四邊安寧富庶。」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7 00:30
唐朝好地主 第1565章 李世民西征

    晚飯就是一頓江魚宴。

    長江裡捕上來的江魚,各種魚都有,甚至還有河豚,這可是難得的美味。但卻又因為劇毒,所以得要有專門的廚子烹飪。

    夕陽西下。

    落日的餘暉下,甲板上已經點起了盞盞鯨油燈。

    兩排長條桌支起,老幹部們各自就座。雖說都是老幹部了,但退休的老幹部也一樣要排座次。

    在場諸人,自然是先按爵位排,國王爵位的排在最前。李靖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等都是國王爵位,於是又按退休前的職位排,比如李靖退休前是樞密使,秦瓊也是在樞密使的位置上退下來的,於是兩人要排個先後,便又要按兩人的加銜來排。

    李靖現在掛著太保銜,秦瓊掛的是太尉銜,一個三師一個三公,三師比三公排在前面,於是乎,一群老幹部,便以李靖為首。

    不過李靖推辭不肯坐,蓋因為他李靖雖是三公,可人家秦瓊是皇帝的義父啊。這層關係可更不簡單,他李靖總不能倚老賣老搶在秦瓊前面吧。

    而且論起來,李靖在朝中還是比較孤的一人,也就把兄弟張仲堅原是樞密副使、海軍總司令。但人家秦瓊在朝中,那可是朋友兄弟一堆,什麼羅士信程咬金單雄信牛進達等,光是封王的把兄弟就不知道多少個。

    推來推去,最後李靖坐左邊桌子上首,秦瓊坐了右邊桌子上首。

    然後接下來當然是程咬金、羅士信、單雄信、牛進達等這群五虎上將們。

    「陛下,澳洲新金山州的金礦,臣也打算入一股。」羅士信端著酒杯對張超道。

    張超坐在上首,正夾著椒鹽蝦吃的過癮,這蝦又香又脆,夾一個直接扔嘴裡,連殼帶肉的一起嚼,真是嘎崩脆。

    「好事啊,金子又不會嫌多,你挖再多也不怕。從山裡挖出來金子,你拿到地中海去,拿到非洲去,轉手就能賣來許多奴隸,裝船運回來,不論是幫你開墾荒地種植,還是開礦做工,都是極好的。」張超抹抹嘴笑著回道。

    大華如今開發的金礦確實不少,一年能產百萬兩黃金,可以說起碼能佔據全球八成以上的黃金開採量,但金子畢竟是天然貨幣,誰又會嫌多。

    拿到國外去,買買買,只要不買別人的奢侈品之類的,怎麼算都是劃的來的。其實國外也沒有什麼奢侈品可買的,論奢侈品加工,誰有大華的技術好。絲綢綾羅、瓷器玻璃、茶葉糖酒,甚至是紙張書本,哪一樣不是能讓那些蠻夷們羨慕的眼睛都掉下來的好東西。

    外國有什麼,頂多是些珠寶美人而已。

    大華原有三大金礦,登萊金礦、呂宋金礦和伊麗金礦,後來在海外又發現了三大金礦,分別是越南金洲的金洲金礦,澳洲的新金山金礦,以及美洲的舊金山金礦,如今還有一個黑河金礦。

    這些大金礦,只有一個登萊金礦是在中原,其它的幾大金礦都在邊地甚至乾脆是在海外。

    幾大金礦的開採,也帶動了淘金熱,吸引了許多願意冒險的淘金者去海外淘金。

    絕大多數的淘金客,其實都是那些獲得了自由的原奴隸,或者是一些歸化大華的四邊蠻夷土著們,這些人不像漢民一樣享受著高福利待遇,能夠輕鬆的獲得大片的土地。

    他們幻想著淘金一夜暴富,然後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可以不顧萬里迢迢的買上一張船票去淘金。

    朝廷對這淘金熱是全力支持的,不僅是淘金能得到許多黃金,更重要的是,這淘金熱可以吸引許多人口到那些金礦去,而那些金礦都在邊疆和海外,正常情況下是很難有人願意去的。

    而大量淘金客過去後,又能帶動消費,會吸引商人們前去經商。

    一座金礦,邊上很快就以建起一座商鎮。慢慢的,商鎮周邊還會開墾出田莊,種植糧食,用不了多少年,這座金礦邊上的小鎮就會變成一座城,以後哪天這裡不產黃金了,這裡都能成為一座正常的城鎮。

    有了一座城鎮,有了人口,有了手工業,有了田莊,這裡也就能帶動周邊。

    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開拓殖民方式。

    有羅士信、程咬金這樣的人肯投資開發金礦,張超是全力支持的。

    「朕也入一股,兩成股份就好,多少本金,絕對一文不少。」張超笑著說道。

    程咬金一臉肉疼的樣子,「陛下,要不我們給你一成乾股,也不用你投本錢如何?」

    「朕怎麼能佔你們的便宜呢,這樣吧,既然你嫌朕佔的股多,那朕就佔一成股,該出多少本金還是多少。」

    程咬金無奈的答應下來。

    「老程你得了便宜就別賣乖了,別人想讓陛下參股陛下還未必願意呢,有陛下參股,你們這生意那可就成皇字號了。有皇家保駕護航,這生意只會越做越紅火呢。」

    老程呵呵的笑笑,話雖如此,但沒皇帝參股,他老程做生意,難道還有誰敢坑他不成。憑白被皇帝佔了一成股,這可是包賺不賠的生意啊。

    有人跟著說要投資開發金洲的金礦,有人要投資開發黑河的金礦,還有人要去投資舊金山的金礦,這些老幹部各個都知道金礦能賺錢。

    一場夜宴,倒好像成了招商大會。

    張超反正管他們誰幾個一夥幾個一群的要合夥開金礦,反正他是見者有份。

    也不多要,一家金礦他參上一股。

    「陛下,舊金山那是李世民的封地,我們過去開礦,是不是得先問下他的意見呢?」李靖在一邊提醒張超。

    「舊金山什麼時候成了李世民的封地了?舊金山不是美國公的封地嗎,而美國公朕記得可是封給了李弘的。李世民被朕冊封的是德國公,其封地和英國公徐績、法國公尉遲恭一樣,都是在金山河谷平原,四國共分這千里平原,但金山半島卻是劃給李弘的。」牛進達本來在吃剁椒魚頭,這魚頭很鮮,配上新鮮的剁椒,咸辣中又帶點酸,味道那是極美的。聽到李靖說什麼李世民,立即反駁。

    皇帝給李世民父子留了塊地盤,都已經是極難得了,難道現在朝廷要開發一座金礦,還得請示他們不成。

    提到李世民,在座的一眾老幹部一時都有些神情複雜。

    不管怎麼說,李世民過去畢竟也都是大家的君,包括如今的皇帝張超也曾經是李世民的臣子。

    但是現在,李世民卻是一個有些尷尬的存在。大家都儘量不願意去提及,就當世上沒有了這人,可現在又被提起。

    一陣沉默。

    有人覺得李世民是過去式了,留著他始終是個隱患,聽說李世民在美洲如今也是到處東征西討,還搞起了遠交近攻,聯合了一些瑪雅殷人,正跟那些城邦打的起勁呢。

    至於說北美,那裡的殷人本就沒幾個成氣候的部落,如今基本上都已經被天可汗李世民拉到自己的那個聯盟裡了。

    在北美,李世民玩的很溜,徐績、尉遲恭雖也被封為國公,但對李世民依然很忠心,完全就還是以君臣相處。

    設立在北美的八個殖民公司,則一心在搞貿易,忙著賺錢,跟李世民的關係出人意料的很和諧。

    「陛下,聽說德國公徵召了一支遠征軍,擁有八千餘人,正向西北遠征。據說是要征服西北極寒之地的殷人,但我看他意圖不止於此啊。」

    北美的西北是哪裡?

    張超當然知道,那裡就是後世的加拿大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啊,一直往西北,那就是白令海峽,越過海峽就是西伯利亞了。

    大華最東北的藩屬國夜叉國和流鬼國,就在那裡呢。

    來自兩國的哈士奇犬和阿拉斯加犬可就是從那邊過來的,如今漢京到處都是,哪個權貴富豪家裡不養幾隻,這狀況就跟後世炒藏獒時一樣,土豪們要是不養一隻藏獒都不好意識說自己有錢。

    李世民肯定也是知道這麼個地理狀況的,他的西北遠征軍,未必就沒有向西打通回中原之路的意思。

    畢竟要從海上回中原,可不是一張海圖的問題,這還需要許多海船,需要優秀的船員。這些,李世民都沒有,張超也不可能讓他擁有。

    李世民要回中原,從海上不可能,那麼從陸上就是唯一一條路了。

    不過張超可不相信李世民有本事穿過阿拉斯加越過白令海峽再穿過西伯利亞,然後能夠一路打到中原來。

    真要有那本事,那李世民直接騰雲駕霧飛過太平洋就好了,何必那麼麻煩。

    「德國公願意為朝廷開拓北美,朕倒是覺得他忠心可嘉,勤於王事。」張超面帶著微笑,不緩不急的說道。

    李世民在北美的許多動作,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但張超一直沒有動作,蓋因為李世民再折騰,二十年內也折騰不出什麼結果來。

    李世民只怕也折騰不了二十年了,因為他染上了菸癮。美洲除了玉米土豆外,也還有菸草。張超當初派人從美洲帶回許多新物種,其中就有菸草,但這些菸草只在他的皇花園裡種了一點點,當成了異域的觀賞植物。

    而李世民在北美,卻從一些殷人那裡學會了吸菸。聽說李世民現在吸菸都上癮了,一天得抽幾十根,這麼個抽法,估計是活不過二十年的。

    他真想派個人去提醒下李世民,吸菸真的有害健康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7 00:30
第1566章 罷了

    「若是陛下需要,臣願意往美洲去一趟。m.手機最省流量,無廣告的站點。」

    艉樓船艙中,柯慶對皇帝提議。李世民的西征,很明顯就是有捲土重來,殺回中原的意思。也許這不是一兩天甚至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但往西北征討,確實有機會回中原的。

    畢竟,如今是個大航海時代,也是個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地球是圓的,這在大華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情,連小學一年級的地理課本上都是開篇就有的內容,七大洲四大洋也一樣不是什麼機密。

    北美洲與亞洲僅隔著一條狹窄的海峽,這個李世民也一樣知道。

    哪怕北美西北和亞洲的流鬼和夜叉國是冰天雪地,可畢竟人家流鬼國和夜叉國的使者不一樣的能夠到達大華漢京朝貢,甚至大華的商人如今不僅是乘船到美洲貿易,甚至也一樣會到那被皇帝命名為阿拉斯加的北美西北極寒地帶和亞洲極北的西伯利亞去收購皮毛的。

    那最寒冷的地方,也恰恰有最優質的皮毛。

    再難走的路,可只要有決心,也是能夠走通的。再遠的路,也終會有一天走到的。

    「其實並不需要,朕知道你和很多人一樣在擔心什麼,但這種擔心是多慮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寒冷不是一般的寒冷,白令海峽也絕不是可以輕易越過的,理論上從舊金山當然可以到達西伯利亞,甚至是到達黑河,到達朝鮮、遼東,回到中原,但事實上,如果是一隻裝備精良的探險小隊,倒還是有一定機率的。可如果是一支軍隊,一支大軍,那就絕無可能。兵馬越多,越不可能。」

    行軍遠征,和小隊探險當然是兩個概念。

    天色已經陰沉下來,船隊並沒有停泊而是夜行長江。

    長江航運發達,此時江上水滿,也無大風,天上還有明月照耀,倒如白晝,船上掛上燈,速度減慢一些,也一樣航行自如。

    各條船保持著一定的速度,燈火輝煌。

    張超所在的船很大,皇后她們呆在下面的艙裡,張超則習慣呆在上層的艉樓艙中,這裡更高,看的更遠。

    「陛下,我總覺得李世民不是個甘心的人,如今他在北美已經展現出了不軌之心,也展露出了足夠的能力。若是給他時間,僅北美的那八家殖民公司肯定製不住他的。」

    「朕也知道,這些殖民公司也未必就會真的出力去抑制李世民。對於他們來說,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李世民如今在北美算是大展拳腳,殖民公司跟李世民合作更有利,這些人跟他們合作很正常,甚至以後可能還會為了利益,向李世民出售禁售的船隻、武器、技術等。」

    「那陛下還坐視?」

    「因為北美現在也並不是什麼世外桃園的樂土,不說中美洲的瑪雅人城邦擁有大小上百城邦,擁有千萬人口。而且在南美的叢林裡,也一樣有不少城邦,在北美,也有著大大小小的殷人部落,這些人實力並不弱。說到底,我漢家開拓殖民北美,現在人力還是有些不足,在那樣的惡劣環境裡,能有李世民這樣的強人,確實能夠幫助朝廷打開不少局面。」

    「若是現在我們就忙著內鬥,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點局面就可能付之東流。李世民想回中原,帶著這個目標才有動力去征服美洲土著殷人,讓他去做。說句簡單的,李世民還能活幾年呢,以他現在的實力,有生之年別說打回中原,就是一統北美都不可能,最多是把北美西部地區征服就不得了了,這還得有我們大華的背後支持,否則,隨便我們卡他下脖子,他就別想。」

    柯慶等人想的是李世民是個威脅,這人實力強大肯定要反叛。但張超想的跟他們不同,因為距離太遠。

    李世民可不是說在什麼西域或者東北,他是在遙遠的美洲。這麼遙遠的距離,使得李世民就算再有本事,哪怕他有足夠的魅力和手段,能夠整合北美西部的土著們,但他就能輕易的殺回中原嗎?

    不可能的。

    中原北方的草原遊牧民族能夠起起落落,不時的入侵中原,那是因為距離近,一路騎馬搶過來就行。但北美不行,沒有足夠的船,還得是先進的海船,以及大量優秀的導航員和水手們,他們根本就無法航行幾個月時間回到中原,更別說企圖靠陸上穿越白令海峽回來了,那冰天雪地能夠把他們有一個算一個的全凍死在路上。

    「那以後呢?」柯慶問。

    柯慶不太理解皇帝的想法,就這麼縱容李世民這樣的反王存在?就算李世民有生之年打不回來,但以後呢。李世民的兒子李弘會不會打回來,難道就坐看北美的這些人最終叛立?

    「北美這邊,不管怎麼說,他始終不會如中原或周邊諸侯一樣。他那邊就是一塊新殖民地,說破天,就算他們真的造反自立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朝廷離了他們一點損失都沒有,他們離開了朝廷,只要被朝廷一封鎖,那就只能過野人的日子。」

    「而且他們根本就威脅不到朝廷,哪怕李世民現在統一整個美洲,也威脅不到我們丁點。當然,那樣的情況也根本不可能出現。」

    張超的思維不是一般這個時代的人能夠理解的,說白點,張超根本不在意美洲是不是朝廷控制的,是真的不在意。他在意的只要這塊地方,能夠讓漢人立足,並在那裡建立起殖民地,建立起漢家勢力,尤其不是那種只有上層是漢人的勢力,那種勢力早晚還是會被當地土人給同化的。

    對張超來說,漢家在北美紮根立足,建立起殖民地,他們在文化上來說,當然是中原分出去的一支。而從經濟上來說,他們是脫離不了中原的經濟貿易的,他們需要中原的各種商品物資,需要也中原貿易。

    實際上,美洲的殖民地會一直是中原的一個商品銷售地,同時也會一直是中原的資源供應地。

    那裡沒有半點基礎,從無到有,想要建立起自給自足的那套商品經濟體系,根本不可能。

    張超看中的還是美洲這個市場,再說了,李世民想掌控美洲也不是那和容易的。朝廷只需要不斷的往那邊送人過去,建立起一個個新的殖民點,到時殖民點有了一定的人口後,再駐軍,派駐官員等,以中原為強大的後盾,李世民又有多少能力可能挑戰整個大華。

    再強大,也需要有基礎。

    一邊是張超有整個中原的綜合實力做後盾的北美殖民地,一邊是李世民單槍匹馬,若是張超還玩不過李世民,那他就算丟了美洲也沒什麼可說的。

    「讓李世民去打前鋒,他去征服殷人部落,我們呢則送人過去建殖民地,咱們跟李世民搞貿易,用我們在中原製造出來的商品換他征服得來的奴隸、牲畜、皮毛、黃金等物資。」

    張超對李世民確實也是善待了,若是一般諸侯敢這樣搞,肯定被朝廷搞死了。但他是李世民嘛,張超願意再給他機會。

    「只要李世民一天不公然打出叛亂的旗號,朕就可以容忍他一天。」

    張超覺得跟李世民還是能夠相處的下來的,讓李世民的雄心幫著朝廷征服開拓美洲去,讓他去衝鋒陷陣。

    美洲有李世民,非洲有李承乾,讓這兩父子為大華為漢家開拓殖民,這兩個新世界開拓出來,對大華是有好處的,不說別的,奴隸來源也增加了。甚至中原的商品也多了兩個外銷市場。

    柯慶表示願意去一趟美洲,他表示自己的功夫還沒丟下,可能做的悄無聲息,但張超最後還是沒有同意。

    讓李世民去作吧,看他能做到哪一步。

    月至中天的時候,艦隊也靠岸下錨過夜。

    內侍李朝恩上來,安排人為皇帝準備好休息的東西。三月的時候晚上還是比較冷的,特意為他準備好了熱水,一個大浴桶。

    張超看著桶很大,水也多,便讓李朝恩去請皇后過來。

    崔鶯鶯白天一直在下面艙裡,有杜十娘等嬪妃陪著,還有紅拂女等一眾老幹部們的女眷一起喝茶賞景,這一天倒也過的充實。

    兩人老夫老妻了,倒也沒有什麼羞澀客氣的。

    艙裡屏退其它人,帝后一起解了衣裳。

    張超替崔鶯鶯搓背,水汽裊裊。

    後來崔鶯鶯也替張超搓背、按摩,夫妻兩個都知道對方需要的力道,十分的自然。

    洗過澡,換過小衣,皇后被張超摟著,隔著薄薄的小衣,能感受到彼此肌膚的熱度。

    蓋著薄薄的毯子,聽著船艙外的水聲,船隨波浪而輕輕的搖晃著,很有節奏。

    沒有人打擾,艙中很安靜,在甲板四周都有帶刀侍衛肅立,但他們在夜色下如鐵塔一般肅立著,沒有一絲聲音。

    濤聲之中,張超摟著十三娘沉沉的睡去。

    兩人都睡的很香甜,直到快天亮的時候,岸上的侍衛親軍營地嘈雜起來,緊接著各條船上也都響了起來。

    張超醒來時,崔鶯鶯早已經睜著眼睛在看著他。

    「早就醒了?」

    「也才剛醒一會,昨晚睡的好香,好久沒睡的這麼好了。」崔鶯鶯笑著道,還伸嘴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我昨晚也睡的很好,彷彿又回到了二十年前新婚後的那段日子。」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就二十多年了,我已經老了,臉上許多皺紋,甚至有了白髮,倒是陛下,絲毫不見老。」崔鶯鶯有些感嘆,如今她孫兒孫女都有好些個了,真是歲月不饒人。

    「朕也一樣老了。」

    早上一番溫存後,滿面紅潤的崔皇后服侍皇帝洗漱。

    張超來到甲板上的時候,天已經完全大亮。

    昨夜船停的時候,只知道到了漢口,此時卻是看到一個巨大的長江大城就在江邊。

    「城市很漂亮,江堤修的也很氣派。」

    時隔四年,張超發現漢口越發的大了,當年一個新興的城鎮,如今已經成了人口百萬的大都會。

    可以說,漢口這些年的發展,完全是借了其地理優勢。

    不但京城就在漢口上游,而且西運河的開通,使得漢京西部地區南北溝通起來,漢口緊鄰京畿,有漢江和長江交匯之利,又有西運河之勢,可以說不發展都難。特別是這幾年朝廷大力開發荊湖和西南地區,一條條國道和運河,使得漢口也越發的成為水陸交通要地。

    江漢平原這些年不斷的開發,各種圍圩造田,甚至是修堤開渠,挖通運河,這讓當年其實算是蠻地的兩湖地區,如今成為了朝廷的大糧倉,號稱是湖廣湖天下足。雖然有些誇張,但也確實成為朝廷幾大重要糧倉之一。

    河套平原、關中平原、江漢平原、中原平原以及江淮平原、河北平原等一個又一個的糧倉,再兼之琉求、遼東、朝鮮、扶桑、甚至是珠江、紅河、湄公河幾大三角洲,使得現在朝廷確實是不缺糧了。

    雖說不缺糧,但這些年朝廷在江漢投入的錢卻不少,最主要的還是修堤開河。

    早晚是紅線親自下廚做的粥,沒加其它的東西,就是多花了點時間熬煮,煮的很稠。

    在船艙甲板上,擺張桌子,撐一把大傘,吹著江風喝著粥,確實別有一般風味。

    「聽說戒日女王要來中原了?」紅線狀若隨意的問。

    張超點頭,「嗯,已經動身了,估計幾個月後就能到漢京了。」

    「去漢京嗎?陛下都不在漢京,不是直接讓她到揚州等陛下麼,也許她得加快點速度,要不然陛下到時就出海去扶桑了。」

    張超笑笑,「趕著見朕幹嘛,讓她來中原,是朝廷出於那邊的局勢需要,就跟吐蕃贊普在京一樣。」

    「不是陛下要將女王納入宮嗎?」

    「朕什麼時候說過要納她入宮的話,別亂說。」

    紅線看了眼皇后,又問,「聽說上將王玄策曾提議讓二皇子娶這位女王。」

    「張琿早娶了崔干之女為妻,怎能再娶戒日女王,若納女王為妾,則也太委屈人家了。所以,這個事情還是罷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14 14:15
第1567章江西

    天竺。

    新設的泥婆羅道室羅伐行省舍衛城中,張琿皺著眉頭看著手裡的聖旨。黃綾絹上開頭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大字。

    這不是一般的內閣政令,而是皇帝聖旨,聖旨是皇帝名義親自下旨,後面還有內閣諸相以及翰林院諸位學士們的署名,正式的不能再正式。只不過這內容卻是讓他有些搖頭,朝廷將整個天竺地區劃分為了四個戰區,而他這位剛連滅三國,立下大功的二皇子,繼被封泥婆羅國王后,再被授封為北戰區總司令。

    北部戰區總司令,如果是大華北戰區總司令還值得高興一下。但他只是天竺地區北戰區總司令而已,大華有九大戰區,信度、天竺、孟加拉、獅子國、阿拉幹、泥婆羅皆隸屬於同一個大戰區。喜瑪拉雅山以南,興都庫什山以東和那加山脈以西,這一大片地區都劃在一個戰區裡。

    現在張琿的這個北戰區,只是這個大戰區裡的天竺地區的北部區而已。

    他原以為自己連滅三國,理所當然的會成為整個天竺地區的總司令,可現在一道聖旨,天竺地區的軍隊一劃為四了。

    越往後看,他的眉頭皺的越緊。

    王玄策替他向朝廷奏請的讓他娶戒日女王之事,也被駁回了。皇帝並沒有同意此事,而是派人接女王入京。

    泥婆羅國王、泥婆羅道提督、天竺北戰區總司令。

    張琿苦笑著唸著自己如今的頭銜。

    「殿下,我也沒有料到是這個結果,倒是我草率了。」信度總督、天竺西戰區總司令、坦泥沙國王王玄策有些抱歉的對著張琿道。本來是個好事,倒沒料到是這個結果。

    當他聽到這個旨意的時候,心裡驚訝了一下後,也馬上就明白了他那位皇帝老師的意圖。

    平衡。

    二皇子在天竺確實表現很不錯,浪子回頭,驚豔世人。但也正因此,讓皇帝不願再讓他娶女王。

    他聽來使說過,京中曾有消息,說內閣曾提議要讓皇帝納女王入宮,後來女王沒同意,還有人提出過讓太子納女王入東宮。總之,朝中並沒有人願意讓二皇子娶女王。

    這件事情是他最先提出來的,現在一不小心,卻做了件讓皇帝、太子和二皇子都不高興的事情,他也覺得有些冤枉。

    他甚至想到,他的這個提議,可能會被人視為他倒入二皇子一邊。

    張琿苦笑一聲。

    「是我的錯,這事我有欠考慮。陛下的決定我能理解,也支持。王師兄,陛下的旨意也下來了,這天竺以後分為四個戰區,我北你西,你的兵馬還是歸你統領,另外勃律、象雄、羊同三家之兵,也從我麾下轉劃到你的統率下。」

    王玄策點了點頭,他倒不在意張琿當天竺兵馬統帥,畢竟他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

    只不過如今朝廷那邊表露出了那麼明顯的意思,他也不能視而不見。

    「殿下,以後我們兩邊一樣能力協作。」

    「嗯。」張琿有些意興索然,不管他如何努力,他依然是二皇子。有兄長張璟在頭上壓著,他永遠沒有可能成為儲君,更不可能有機會握有更大的權力。

    一個天竺北戰區司令,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想統領整個天竺戰區,皇帝不放心,朝廷也不放心。

    按朝廷的戰區劃分,以後天竺北方,恆河以北的地區,就是張琿的戰區轄內。

    恆河,此時也名克伽河。

    張琿雖心有些不甘,但也沒有什麼怨恨之心,他深知他這點功能,這點本事,這點兵馬,完全都是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眼下手裡就是再多兵馬,也不是他真正的力量。

    「師兄,那我們就來談一談合作計畫吧。」

    ‧‧‧‧‧‧‧

    江南道、江西行省,江州。

    做為江西的門戶,江州向來地理位置重要,便捷的水運,又讓這裡商業興旺。人口雖不如武漢擁有百萬之眾,但也同樣是長江兩岸擁有數十萬人口的大鎮之一。

    皇帝張超出巡,倒沒急著直奔目的地什麼的,一路順江而下,走走停停。到處巡視查看,有時只是看看風景,有時也則會體察一下民情。

    湖北有洞庭湖,江西則有鄱陽湖。江西不但有景德鎮的瓷器聞名,同樣江州還有一樣特產,就是這裡的水產。

    鄱陽湖是江、洪、饒三州的界湖,而江州既擁有三分之一的鄱陽湖,同時又擁有鄱陽湖與長江相連的湖口,這一段湖口也同樣是贛江與長江的交匯口。既有水運之便,又有漁業之利。

    「陛下,近年來我們一面依靠長江和贛江的水運之利,發展工商貿易,同時也利於了我們這裡獨特的地理水勢,大力發展漁業養殖,如今成果頗豐。」

    江州刺史向皇帝自豪的奏報。

    張超看著前面浩淼的湖水,笑著問自己的這位女婿兼門生來恆,「哦,你跟朕細說說看,怎麼個頗豐法。」

    「陛下,江州的工商貿易,這個臣就不多說了,陛下一路過來,都是看在眼裡的,這裡的繁華擺的清清楚楚。」

    「嗯,這個朕自然看到了,利用區位優勢,加上地理水利條件,做的很不錯。江州成為重要的內河商港,還是船舶製造大城,此外還是重要的漆器、瓷器、生絲集散地,發展迅速。」張超給了女婿肯定。

    江州過去就是個不錯的長江碼頭,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尤其是來恆上任江州刺史以來,更是大力推動發展。

    江州碼頭,江州造船廠、江州新城等都是他一手推動的,舊城改造,新城規劃開發,可謂是相當成功,整個城市在幾年時間裡變換一新。

    不過張超現在更有興趣的還是他說的漁業養殖這塊,畢竟大力發展江州城的工商業,這個確實是政績,可集全州之力發展,甚至有省、道甚至是朝廷的大力支持的。

    上次張超在武漢,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武漢發展迅速,聯合三鎮,擁有百萬人口,工商製造業等十分龐大,但周邊地區,卻沒太大的變化,許多百姓雖然都擁有不少土地,可依然還僅限於溫飽而已。

    鄉村裡的年輕人大量外出進城去打工賺錢,家庭的收入大頭是這些出去的年輕人,留在鄉村裡的百姓,雖然辛苦,雖然朝廷現在賦稅不高,但他們依然收入不高。

    就算有糧食價格保護,但種地還是收入不高。

    只有極個別的縣,有些父母官做的還不錯,知道招商引資,也依靠當地資源優勢,搞一些礦產開發,或者建一些工坊等。

    不過張超還沒有看到能夠讓更多百姓都能受益的更好政策。

    「陛下,我們江州最大的自然資源條件就是水,有長江和鄱陽湖和贛江。過去,因為靠江,可以說百姓是受夠了這水的苦,年年漲水,三年一大漲,五年一特大,還經常會發生江堤決口等大災。百姓種糧,受水災嚴重。」

    來恆很年輕,但做為十幾年就考中狀元的天子門子,他卻也是從地方一步步升上來的,早年跟著張超門下學習做事,幫著處理文案等。後來考中狀元,先入翰林院,後進中書門下為官,官職不高,但積累了經驗。

    後來又下放地方,從縣丞做起,一步步到縣令再到州的參軍、司馬直到如今做到江州這個重要上州的刺史。

    每一步,都表現很好,考核皆優。

    「這些年,朝廷大力拔款,各地修堤疏河,水患確實大大減少了。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去我們靠水是受水災,如今雖水災少了,但光靠種糧食確實收益不高。」

    江州因為江州城的發展,每年上繳朝廷稅賦後,還有不少剩餘,一部份上交道,一部份留州,一些拔回縣裡。

    財政充餘,辦事也方便的多。

    來恆在刺史任上,一面大力發展江州城,但也沒忘記江州下面的諸縣鄉。每年從州財政中拔出大筆錢用於修堤固壩,修建水庫,開挖溝渠,圍圩造田。同時也考慮到普通的糧食種植收益不高,還積極的為百姓謀劃著種植其它經濟植物,種油菜、花生榨油,種油茶樹、茶葉樹,種桐油樹,甚至種棉種麻種桑。

    能想的辦法都想,他甚至給下面的縣令等都下過死命令,不管他們想什麼辦法,就是得讓百姓的收入增加,而且這個增加量還是硬性指標,做不到的就退位讓賢。

    「我們這幾年確實各種辦法都在試,種植養殖,樣樣都試。如今我們這裡其它各方面做的只算一般,但養殖這塊確實是做起來,做出名了,而且收益很高。我們這裡水多,以前是害,現在卻成了寶。」

    靠水吃水,以前是最簡單的捕魚。

    到江裡湖裡去打魚,這是最簡單的。

    而現在,江州出名的是養魚。過去養魚畢竟難,魚苗基本上都是從江、湖裡捕到的魚苗然後放養魚塘裡,但是現在,江州早就弄出了人工養殖技術。

    他們琢磨出了繁殖魚苗的技術,甚至有了比較系統的淡水魚養殖技術。

    不但用水塘養魚,甚至還開始在湖裡用網箱養魚。

    青魚、鰱魚、鱅魚、草魚,這是江州如今最出名的四大家魚,其它的還有如鯽魚、黑魚等也都十分成功。

    「我們現在的魚苗繁殖很出名,許多外地人都跑我們這邊來買魚苗。」

    過去養魚,最困難的就是魚苗難尋,靠著在江河裡捕到的魚苗,難以規模化養殖。而如今在江州官府扶持下,江州的漁產養殖很成功,他們自己每年就能大量繁殖魚苗出售,這些魚苗賣給各縣鄉的養殖戶,大量養殖。

    比起在江河裡捕魚,這收穫可就大多了。而且還保證了魚產出的穩定以及鮮活,想要多少,想什麼時候要,都行。

    江州的魚乾廠,魚罐頭廠遍地開發,行銷各地,十分出名。

    「魚好賣嗎?」張超笑著問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後世的時候,各地經濟發展,就常遇到一些問題,引進了好的項目,但最後辛苦種出來的養殖出來的東西卻能銷出去,甚至百姓最後含著淚把田裡的西瓜等產出砸掉的情況。

    「還不錯,現在我們江州的魚非常有名。依靠著江州碼頭,利用長江的水路運輸便利,江州魚現在行銷天下,甚至連漢京、洛陽、長安,都能吃到我們江州運過去的鮮魚。」

    水路運輸魚,有天然的優勢,能夠水養著魚,哪怕路上時間長點,基本上也能保證魚的存活。

    「光賣鮮魚怕是銷不了這麼多吧?」

    「確實。鮮魚往外賣,越遠成本越高,而且越能存活,我們依靠水路運輸,每天從江州港往外運銷大量的鮮魚,但更多的還是自己消化。」

    江州本就是一座幾十萬人的大城,這裡遍地工廠,大量商販旅客往來,因此本身的需求量和消化能力就較強。

    再一個,江州還建了許多魚加工做坊。

    把魚加工出售,做成魚乾、熏魚甚至是魚罐頭。

    「陛下,我們甚至還能把魚加工過程中的部份下腳料做成魚粉、魚油,甚至是把廢棄物做成飼料。還可以把魚肉分割做成魚丸、魚腸等。」

    「我們整條魚,可以只丟棄一個魚膽,其它的魚鱗魚骨魚皮等通通都能加工成產品出售。」

    張超不由的豎起大拇指,這種深加工的模式非常好,充分的利用好了這些魚產品即不浪費,又增加了附加值。

    過去要麼賣鮮魚,要麼就賣魚乾,哪有那麼多的加工方式。魚從江河裡捕撈出來,都是小打小鬧,而現在江州,完全是產銷一條龍,規模化的養殖銷售。

    有專門養魚苗賣的,有專門養魚的,也有專門加工魚的,還有專門賣魚的,這個漁產業,現在已經成了江州重要的支柱產業。

    江州下的各縣鄉,基本上都參與了進來。到處都是魚塘,到處都是魚廠。

    「我們統計了下,我們江州的漁業,讓我們江州的百姓,每年增收了許多。尤其是發展魚業,並不需要更多的土地,我們利用的都是過去用不上的,但百姓的收益卻實實在在的增收了不少。百姓增收了,官府的稅收也增加了不少。」

    「有礦就挖礦,有水就養魚,有河就建碼頭。來恆啊,你做的非常不錯,江州養魚這個模式非常好,這不僅僅是地方財政增收了,更重要的是讓更多底層的鄉村百姓,也找到了增收的新途徑,你做的非常不錯。」張超聽說,十分滿意,這個年代,能有這種頭腦的官員真是不多。

    「朕有功則賞,有才則用。你的才能,當個刺史太屈職了,朕提升你為江西行省左布政使,嗯,繼續兼任江州刺史。你好好總結一下你在江州的這些經驗,寫一篇奏章呈上來,朕要讓天下各地官吏都好好學習一下。」

    二十多歲的年輕刺史臉有些紅,「臣還年輕,願意在下面多歷練幾年。」

    「多歷練是好事,但有能力有本事也要提拔,尤其是你這樣既年輕又有本事,特別是已經做出成績拿出了證明的官員,朕更要大力提拔。你雖是朕的女婿,但朕提拔你並不因為你是朕的女婿,也不因為你是朕的門生,朕提拔你,看中的是你的能力,尤其是你的這個頭腦。你沒有一心只是盯在江州城,雖說江州養魚可能給州財政增加的稅收不多,但對朕來說,這卻非常重要,極為了得。」

    「陛下過獎了,臣只是做了地方官應做的罷了。」

    「哈哈哈,說的好,當官不做事,那還不如回家賣紅薯。你既然有能力,朕就不能浪費你這個人才,你在江州,幾年時間把江州變了個樣。現在朕讓你做江西省的布政使,正是希望你以後能夠把在江州的表現,繼續發揚,讓整個江西也都上個台 ,變一個樣。洪州、饒州也有水的優勢,也一樣能養魚,景德鎮還是全國有名的瓷器製造中心,贛江水道能夠直達五嶺下,聯通廣東,這都是優勢,你要好好利用,最重要的一點,朕希望你能夠記住。發展經濟很重要,稅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什麼,是要讓百姓的日子過的更好。記住這點,讓底層的廣大百姓都生活更好,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職責。」

    來恆有些激動的點頭。

    才二十多歲,已經成為了一省的布政使,這可是三品大員。雖然上面還有巡撫和總督,但確實已經成為了高級官員,可以身著紫袍了。

    「江州養魚是個成功的寶貴經驗,一定要大力推廣。有水的地方養魚,有山的地方種樹,總要因地制宜嘛。來恆啊。」

    「陛下。」

    「既然江州養魚養的這麼出色,朕今天就點個餐,中午吃全魚宴。把你們江州養的各種魚,什麼鏈魚青魚草魚鱅魚都弄上來,除了鮮魚,還有那什麼幹魚臘魚魚罐頭,什麼魚丸魚腸等等,全弄上來嘗嘗。「

    來恆笑著應下。

    江州別的不說,這魚還真是不缺。

    今天這全魚宴,一定要讓皇帝和這些老幹部們大開眼界。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14 21:47
第1568章*******

    「十一郎啊,這水平真不錯。用普通的鏈魚肉居然做出了蟹肉和蝦肉的味道。」

    江州鄱陽湖邊,依水傍水的樓台上,皇帝張超夾起一塊蝦仁邊吃邊笑。這蝦仁看起來又大又漂亮,結果一口下去,身為資深吃貨的張超就吃出來這根本不是真的蝦肉。

    也不是有豆腐做出來的,而明顯是魚肉做的,他甚至吃出來是鏈魚肉。四大家魚中,鏈魚是最便宜也最好養的一種魚,價格相對較低。過去蝦和蟹吃的人少,但如今不同,吃的人多了,尤其是大蝦大蟹吃的人更多,價格還不低。

    用魚肉做成肉糜,然後再加工成為仿蟹肉、蝦肉、幹貝,外表看著極像,甚至連味道都挺像。

    「回陛下,我們江州魚主要有四種售賣方式,鮮魚、醃製加工、魚糜加工、魚罐頭加工。魚糜類產品,現在也開發了一系列產品,目前主要有魚丸、蟹棒、炸花、魚肉火腿、魚香腸、蝦餅等,這些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拼盤、火鍋原料,各大酒樓飯店,都深受歡迎。目前也為我們的魚養殖,帶來了許多銷量。」

    張超聽了直點頭,這年頭雖然還是中古時代,但不得不說古人的腦袋也一樣是聰明的。他們一樣能夠琢磨出這些產品,並打出這個市場。

    「江州是魚米之鄉,有豐富的水資源,適合養魚,靠水吃水,你們的這個路子是走對了,許多百姓因此受益,收入大增,朕非常欣慰的看到這些。你們今後要好好的樹立江州魚這個品牌,大家應當知道,品牌效應是非常強大的,做好一個品牌更不容易,但只要把這品牌做起來了,有了口碑,那以後就能享受更多收益。千萬別為了一時小利,毀了來之不易的品牌。」

    「這魚糜製品,一定得保證乾淨衛生,得用新鮮魚。不但生產的廠家得抓緊質監監督,衛生檢驗,官府也得做好監管工作,定期抽查驗收,絕不能讓有些害群之馬也混進來。」

    來恆連忙道,「請陛下放心,我們的魚糜生產都有官府監督,甚至民間也還有魚糜行會,廠家也相互監督。我們的生產工藝,也是衛生乾淨的,採用的原料魚都是新鮮的活魚,從漁家收上來的新鮮活魚,經過清洗、取肉、漂洗、清濾、脫水、細切斬拌、成型、包裝等許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質檢驗收,甚至在港口碼頭等地還有官府的抽查驗收等,絕不讓我們江州出去的這魚糜製品有問題。」

    張超笑著對秦瓊道,「義父,你看十一郎做事,越來越大氣了,雖然年輕,但已有宰相氣度,再歷練個一二十年,絕對能夠入閣為相,將來甚至能夠擔任首相的。」

    來恆是隋朝榮國公來護兒的第十一子,來護兒是秦瓊的老上司,當年感情很深。來護兒亡於江都,後來秦瓊收留了來護兒倖存下來的兩個兒子來恆來濟。對這兩兄弟,他是很用心的,甚至當親兒子對待,以前交給張超教導,自己也沒少關心過問。

    現在看著來恆如此有出息,他也是深感欣慰。

    「十一郎做事,確實相當認真。這孩子就是有時太耿直,聽說在江州時也沒少得罪人。」

    來恆的年紀,做一個上州刺史,讓人眼紅羨慕,不過來恆的背景很硬。天子門生、皇帝女婿,還是國王秦瓊的義子,又曾是科舉狀元郎。

    這樣的官員,下面人是又畏又氣的。

    主政一方,不但要跟地方上的一眾官吏打交道,同樣也要跟地方上的豪強,跟那些商人們打交道,可以說,來恆這個刺史很多決策,都會影響到許多人的利益。

    不過來恆一直是那個脾氣,從不輕易向誰妥協,既不吃硬也不吃軟。

    金錢美色,都不為所動,以致於江州地面的那些人,對這位年輕刺史也是又敬又畏。

    從來恆,張超跟秦瓊又說到了來濟。

    來家十二郎,這位也是個年輕有為的。當初來家兄弟,一個狀元一個榜眼,可謂風頭無倆。

    來護兒一位武夫大將軍,結果兩個兒子在秦瓊和張超的教導下,硬是成了兩位科舉大才。如今來恆是江州刺史,剛被張超晉陞為江西省左布政使,正式躍升為三品大員。

    而來濟卻也不差,擔任的是潤州刺史,這可是南方名城,過去的金陵石頭城。

    「來濟在潤州做的不比你在江州差,看他做事,將來也肯定是要入閣拜相的。你們兄弟倆個,當初一榜高昇,將來說不定還要同為宰相呢。」

    一眾老幹部們聽了都是羨慕不已。

    他們一個個雖說都曾拜相掛帥,也個個位列王公高爵,可家裡的孩子們,卻少有如來家兄弟這麼出色的。

    秦瓊自己的兒子秦懷玉,繼承秦家的武風,投身軍界,先在禁軍中任了一段時間職,又進了講武堂,如今在河東代北服役,雁門關上做個校尉,但也才六品,這還算是靠了家世關係,畢竟他也是皇帝女婿,但跟來家兄弟一比,就差的遠了,人家可是已經做到執掌一州大權。

    靠的還是實打實的功績。

    程咬金一口吞下一顆炸魚丸,翻著白眼道,「我老程家那些個不孝子,就沒一個中用的,就老大表現稍好點,可也只能在軍中效力。說來,連一個做文官的都沒,說來就丟人。」

    這年頭,武將也得勳獲爵,但文官身份地位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中原之地,遠離戰爭。做文官,陞遷容易,也更有權。

    中樞的內閣宰相和翰林院大學士,有幾個是軍界出身的。

    程咬金這樣的老江湖,也都看的很清楚,自家是以武立家,以勳立業。程家當然得有人在軍界鞏固地位,但程家要想以後地位穩固,光靠武不行,還得有子弟參加科舉,得有子弟做文臣。

    只可惜,程咬金兒子雖然不少,嫡出庶出一堆,但學文的還真沒幾個有出息的。他也讓幾個兒子去參加科舉,可只有一個考中了舉人,其它的只能止步秀才,再往上就死活考不中了。

    倒是騎馬射箭,很有天賦,這讓程咬金很無奈。現在老程很羨慕秦瓊,當年收養了來家兄弟好啊,如今兩兄弟這麼年輕卻已經這麼出色,如皇帝所說,將來入閣為相都是早晚的事情,來家如果出一對宰相兄弟,那來家百年甚至更久的家運是肯定能維持的,有來家兄弟幫襯秦懷玉,秦家以後就算只在軍界,地位也是很穩的。

    連個羅士信羅矮子,都收了個好義子,裴行儉現在還只是個縣令,但做的卻是京縣縣令,前途無量。搞不好,將來也是要入朝為相的。

    思來想去,他覺得老程家靠自己經科舉入政界,是行不通了。自己當初又沒那好眼力,收幾個厲害的義子。如今想來,還是只能靠妻子崔氏那邊了,清河崔氏畢竟老士族,他們底子厚,在軍界他們不行,但若說搞文章考科舉,他們卻是在行。

    若是自己選幾個崔家的好苗子,好好的支持一下,以他們崔家的底子,再加上他程家在朝的地位,要扶幾個通過科舉了的崔氏子弟入仕,扶著他們起來,那真不是什麼大麻煩事,如果崔家有人將來也能入閣為相,那對程家來說,也是一大助力。

    一頓全魚宴,來恆盡展江州魚的風采,皇帝皇后與老幹部們吃的也很盡興。

    午時過去許久,鄱陽湖上烏雲籠罩,風雨將至。

    波濤拍打著湖岸,張超手捧著一杯枸杞茶看著那烏雲下的湖面,湖上有護駕的水師船隻在巡邏往來。

    「陛下當初也是萬軍之中躍馬持槍的猛人,怎麼如今卻喝起枸杞茶了?」老將單雄信過來笑問。

    張超揚了揚手中盃子,「當年我確實曾自稱是灞上銀槍小霸王張三郎,不過今非昔比啊。再說,我這輩子,雖然跟老爹練了許久的槍,可實際上我還真沒有摧鋒陷陣過,領兵打仗倒是不少次,但每次我都是穩坐中軍帳,絕不輕易犯險的。說來,我跟李世民是兩類人,他是個天生愛行險之人,膽大,是真的膽大,常愛行險,打仗的時候經常拿自己當誘餌,甚至經常親自衝鋒。我呢,恰相反,我這人其實不愛行險,更願意穩穩當當的。我喜歡謀定後動,或者說喜歡算計。」

    「謀定後動是穩。」棗紅臉的單雄信道。

    「穩是穩,缺少些銳氣,缺少些狠勁。如今眼看著也知天命,更沒那股狠勁了。」

    「陛下,大華有如今之疆域,有如今之繁華,這是秦皇漢武都不曾做到的,陛下可謂千古一帝。」單雄信這話說的很誠懇,當年他隨王世充被俘,差點被殺,雖說最後是李世民放了他一馬,但實際這命是張超救的。

    「當年許多人也說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張超搖頭笑笑。

    千古一帝,這個稱呼他不敢當。其實張超現在也不知道自己如今做的這一切,究竟是對還是錯,他把華夏一族帶上了一條歷史上從不曾走過的路。這條路現在很寬,但後來是否還會這麼平坦,就不得而知了。

    他定下的這些制度,將會影響很深遠。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15 21:39
唐朝好地主 第1569章李世民叛亂

    如今,是一片繁華,可是等他死後,這些還能維持嗎?或者說,幾十年後,這些制度還適合嗎?

    分封制下,皇族宗室和那些異性諸侯們,他們還會一直屏衛朝廷嗎?大華會不會最終成為另一個周朝,開啟新的戰國時代?

    又或者,在如今的議會制下,在這個君主立憲君下,工商資本家們,這些越來越強大的勢力階層,他們會不會最終掀起一場革命。

    張超也不知道。

    有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想的太多了,可有的時候,又覺得這些問題似乎已經迫在眉睫。

    張超對這些能想到的問題,也都做了不少安排,但他也不敢保證,自己死後,這些安排就還能有用。

    畢竟,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

    距離鄱陽湖很遠的金山灣。

    港灣裡的碼頭上,李世民有些不甘,有些憤怒,最終變成了無奈。他的西北遠徵,剛開始才半年就失敗了。越往北越難,那邊的部落越來越少,越來越荒蕪,而且也越來越寒冷,行軍更艱難,補給也更困難,靠就地補給難以維持。

    最終徐績向李世民請求暫停西征,李世民在考慮了三天三夜之後,被迫同意了這個請求。

    今天,徐績的遠徵軍乘船返回了金山港灣,去時組織了八千人,徐績一路還攻打征服了不少個殷人部落,遠徵軍一度高達一萬餘人。但現在返回到港灣的只有不到五千人,損失了一半多人。

    這對如今的李世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西征的失敗,也是對他雄心壯志的沉痛一擊,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他這個北美西部霸主的威信了。

    「陛下,臣請罪。」

    徐績一臉的大鬍子,臉形銷瘦,西征之前,他對困難有所預料,但真開始西征,才發行還是低估了。西征,簡直比在中原時遠徵漠北還可怕。

    最怕的不是那些越往北越凶悍的殷人部落,而是越往北人越少,天氣越來越冷,那種行軍,越走越讓人絕望,好像根本沒有個盡頭。

    尤其是他們還染上了一層風寒,遠徵軍許多人受了傳染,死了幾千人。

    最後食物不足,徐績甚至不得不把剩下的殷人俘虜給殺了,靠著吃他們的肉才帶著這五千人回來了。

    連續一個多月都是吃人肉乾,徐績和他的五千人已經吃的眼睛冒綠光了。

    「是朕考慮不周,不是你的罪過。起來吧,朕有一個新的計畫。」

    五千餘人上岸,都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甚至有人拿起慰軍的酒肉就猛吃起來。

    看著這群人,李世民不由的搖頭,西征只怕再無可能了。以後就算他想再西征,可也不會有人願意再去冒險了。

    回到城堡,李世民對著徐績道,「這次西征,是朕考慮不周,導致了這重大損失。我們的損失太大了,準備了這麼久這麼多,結果卻完全失敗了。我們現在情況很糟糕,庫存的糧食、器械都不足,甚至許多殷人也對我們心懷不滿。還有旁邊的殖民地,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到現在,這北美西海岸,已經有了二十三個中原殖民地。 」

    李世民從來不相信張超會真的對他寬仁大量,放他一馬。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殖民地,在他看來就是張超的陰謀,是一步步勒在他脖頸上的繩索。

    「你率部西征的這段時間,又有中原船隻過來,他們拿了朝廷的批文,說要在我們金山半島開採黃金,建起金礦後,卻只給我們三成的礦稅。金山半島是朕的封地,張超卻不經朕的同意,就讓人來開採朕的黃金,這還將朕放在眼中嗎?」

    徐績嚼著個饅頭,一邊嚼一邊聽。

    「這不符合約法和大憲章,陛下可以到貴族院上訴。金山半島是陛下封地,就算要開採黃金,那麼這金礦也是屬於陛下所有,那些商人得向陛下交承包開採費,還得交稅。」

    「這朝廷都是張超的,議會不過是他玩弄權術的一個戲台罷了。上訴?呵呵。朕不會去尋這個侮辱的,既然張超要玩,那朕陪他玩。」李世民冷笑幾聲,這次西征失敗,對他打擊很大。

    可是他並沒有因此受挫不起,相反,他反而更激起了鬥志。

    既然西征已經不可能了,那就沒有其它選擇了。

    「茂公,朕打算對殖民地用兵,那些殷人已經沒有什麼可搶的了。而瑪雅人倒是可以搶,但是他們太遙遠,我們的船隻還是太少,到中美去開戰,實在是兵力投放不及。倒是那些中原殖民地,離我們不遠,而且比較分散,最關鍵的是,殖民地有我們急需的一切,有來自中原的漢人移民,有來自中原的各種工匠,甚至各個殖民地裡,還有許多中原運來的物資商品,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二十幾個殖民地都攻下來,納入我們的治下,那我們在北美就有更強的實力,到時我們有更多的船,更多的戰士,更多的軍械,就能向中美的瑪雅各城邦進攻,攻佔他們的城池,俘虜他們的人口,繳獲他們的糧食錢財,然後打造出更多的船隻,訓練更多的軍隊,到時侯朕就率著龐大的遠徵艦隊,殺回中原,奪回天下!」

    徐績聽的大為震驚。

    「進攻殖民地?」他吸了一口涼氣,口中的饅頭差點噎中他,尉遲恭給他倒了杯水,他搶過連忙喝下,好不容易才把饅頭嚥下。「可是,陛下,如果我們現在對殖民地動手,那其它各塊殖民地肯定會立馬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我們的。這些殖民地的實力並不弱,尤其是聯合起來肯定比我們兵強馬壯,最重要的是,一旦我們對殖民地動手,那中原就可能要視我們為叛亂,到時派出艦隊來徵討,我們怎麼辦?」

    打一兩個殖民地肯定沒問題,但這裡有二十多個殖民地呢,更何況,打了殖民地,就會引來中原大華軍隊徵討。

    李世民不以為意的笑笑,「朕想過了,中原距離數萬里之遙,張超就算得到消息,也起碼是半年以後,派軍隊來又得半年,我們在他的軍隊到來之前,起碼有一年的時間,這一年時間裡,難道我們還打不下這些個殖民地?別看殖民地多,民兵護衛不少,可這些人不過是些民兵,尤其是指揮他們的只是一些貪婪的商人而已,他們怎麼跟我們打?」

    不說尉遲恭、徐茂公兩員頂級大將,就算李世民自己,現在雖然瘸了,可指揮打仗,也不是一群殖民商人可以比的了的。

    一年時間,足夠他將這些殖民地各個攻破,然後將他們的資源整合起來,到時張超就算真派遠徵軍來,又如何。

    天長地遠的,張超一次能派多少兵來。

    在這美洲,他就是本土做戰,他甚至可以去和瑪雅人結盟,一起對抗張超的遠徵軍。

    「既然中原暫時回不去,那這美洲先把他搶下來。」李世民狠狠的道。

    徐績驚訝不已,不知道要如何開口。他總覺得皇帝現在越來越瘋,真的什麼事情都敢想,都敢做。

    上次想出來西征,如今又想著要出兵打殖民地。

    徐績拿目光去看尉遲恭,他發現這個黑炭頭一聲不吭,明顯也並不是很支持皇帝的這個大膽計畫。

    可是看皇帝的樣子,卻是心意已決,根本已經沒有商量的餘地了。

    「陛下,是否再三思?」

    「朕早三思過了。」

    氣氛有些尷尬,當初徐績本來是不想來美洲的,後來無奈才來的。來了之後,當然也沒想著再回中原,更沒想著要陪太上皇捲土重來什麼的。哪怕後來知道中原承乾的皇位被張超篡奪,大唐已經變成大華了,他心裡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驚訝,這本來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知道徐家一切還好,他就滿足了。

    這輩子在美洲當個什麼英國公也就罷了,雖然他一直稱李世民為陛下,那不過是過去君臣一場,可真沒想過還要逆天。

    但現在李世民不是開玩笑的,西征失敗,他要向殖民地下手,這可不是一般的行為,這事要一干,那絕對就是挑釁朝廷,絕對就是叛亂之舉。

    張超再寬容,也不會容忍的。

    武氏從後面掀簾出來。

    「英國公、德國公,二位莫不還有其它擔憂,是擔憂中原的家族嗎?」

    尉遲恭和徐績都不吭聲。

    說不擔憂那是假的,謀反叛亂,那可是十惡不赦之罪,必然會牽連家人的。想想長孫無忌、高士廉等人,他們只不過是因為支持承乾,結果張超奪位之後,就把他們流放到了非洲去了,不是隻流放他們個人,而是把他們整個家族都流放過去了,幾代人都全扔去了,連根拔起。

    若是他們跟著李世民打殖民地,這後果難料。

    「陛下,三思啊。」

    李世民沉下臉,目光如刀般盯在兩人臉上。

    「算了,既然你們不願意,那朕也不勉強。你們退下吧!」

    徐績和尉遲恭退下。

    李世民重重一掌拍在案上,「哼!」

    「陛下,尉遲恭和徐績若不能用,則不能留,否則後患無窮。他們今天顧忌著中原家族不肯聽令陛下,豈知他日他們不會因為顧忌中原家族,就聽從中原朝廷之旨令倒戈呢?陛下總不希望在攻打其它殖民地的時候,後院起火吧?」武媚娘在李世民的旁邊說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15 21:39
第1570章太寂寞

    「不能用則除之!」

    一道雷電在空中劃過,緊接著是悶雷自遠方傳來。閃電照在李世民的臉上,映出他的滿臉鐵青。

    雨忽然之間就嘩啦啦的落下來,有如傾盆大雨。雨水在灰瓦上凝聚,在屋簷間結成水簾,幾乎是片刻之間,院裡地面上就已經淹了一層水。

    「這天說變就變了,上一刻還是晴空萬里,這下一刻卻已經是雷鳴電閃傾盆大雨了。美洲的天比中原的天更難測,這人心也更能琢磨了。」李世民搖頭嘆氣。他在北美立足,雖然幾年下來,也聚起了一點實力。

    但真要說跟中原張超比,那是毫無可比性。但他也細思過,天高皇帝遠,張超在中原力量確實強,但若說到美洲來,那也不可能派出太強的力量過來,除非張超又是一個楊廣,可以不顧一切。

    張超不是那樣的人。

    他還有一線機會,但這個機會得是徐績和尉遲恭支持他。這兩位大將,能力本事都是頂級的,有他們在,那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若是沒他們支持,那他就勢單力薄。

    「徐家和尉遲家在中原都還深得張超信任,兩家盡享榮華富貴,他們怕了,不敢跟隨陛下再打江山了。」

    武媚站在李世民的身旁,此時的她已經沒有了幾年前的青澀,這幾年,她一直在李世民的身邊輔佐著他,幫助他處理內務。人更幹練了,長的也更高挑豐腴。

    氣質都變的越發的可人,此時她一身衣裙飄飄如白蓮,長發盤起,幾件簡單的發飾,卻絲毫不減她的嫵媚。

    「陛下,就算沒有了徐績和尉遲恭,陛下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李世民卻搖了搖頭。

    「朕要做的這件事情,不容易,需要幫手。徐茂公和尉遲恭都是人才,尤其是在這裡,這樣的人才更加難得。」

    「媚娘,張超曾經跟朕說過這樣一句話,所謂忠誠,不過是背叛的籌碼不夠。朕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利益。忠誠也好,背叛也罷,其實更深層都是利益。那些世家豪門,那些文臣武將,其實哪個又不如此。不說別人,朕就說三個人,承乾、無忌、張超,這三人,都曾經是朕最信任的人,朕曾經也一直以為他們是最忠心的人,但結果,他們都背叛了朕。」

    「為了什麼?不過是為了利益罷了。承乾想當皇帝,無忌則想要保長孫家的門庭,張超呢?張超狼子野心,想要篡位謀朝。」

    徐績和尉遲恭不想跟著他做這大事,李世民有些意外,又有些意料之中。

    「朕打算為徐茂公和尉遲恭賜姓封王,賜徐茂公恢復國姓,朕加封他為英王。賜尉遲恭李婚,加封為法王。朕允許他們分封建國,成為大唐帝國的封國諸侯,世襲罔替,代代相傳,與國休戚。」

    「陛下,徐績和尉遲恭這個態度,陛下卻還如此相信他們?」

    李世民轉身摟過武媚,在她頭上輕輕敲了兩下,「一個好漢三個幫,朕就算再厲害,但現在也是人在異域蠻荒,兵微將寡,又剛經歷西征的失敗,朕需要他們。」

    「可他們也未必願意。」

    別說李世民現在只是一個德國公,就算他真是大唐皇帝又如何,中原的天下如今那是張家的,張超才是真正的皇帝。李世民就算再怎麼給兩人封王賜姓,實質上又有什麼用呢。

    就算把美洲一分為三,李世民跟兩人瓜分美洲,也沒什麼吸引人的。

    「朕給的籌碼已經夠多了,如果兩人還是不肯,那朕也沒辦法了。」

    ‧‧‧‧‧‧

    徐茂公憂心忡忡的離開,回到城中自己的府中,洗漱過後倒頭就睡。待一覺醒來,天已經全黑了。

    外面的雨還在下著,嘩啦啦的響。

    「父親。」

    徐茂公之子李思文過來。

    「有事?」

    「陛下再次登基了。」

    「什麼?」

    徐茂公愣住。

    雖然在金山,這裡的人都稱呼李世民為陛下,但他公開的身份是德國公,甚至這塊地其實都是他兒子美國公李弘的。

    「陛下今天下午再次登基了,大唐復國了。」李思文有些興奮的向徐績道,「陛下再次登基,復闢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旨冊封父親為英王,冊封尉遲將軍為法王,兒子也被封為郡公,還授了一個羽林將軍之職。」

    「而且,陛下還賜封我們家和尉遲家國姓,咱們家又恢復李姓了。」

    「我現在又叫李績了?」徐茂公搖頭苦笑。

    「父親好像有些不太高興?」

    「你讓為父高興什麼?你難道不知道我們來這裡是做什麼的?是被流放來的,當初為父親站錯了隊,最後只能來美洲,要不然我們徐家都無法再呆在中原。」

    他長嘆一聲氣,千算萬算,都沒算到,最後還是走到了這麼一步。

    「父親,軍中將士們都很支持陛下復闢。」

    「支持?有幾個人?這點人的支持有什麼用?」

    「可是陛下說,我們完全不用懼怕篡位者張超,他打不過來。我們要不了多少年,就能再打回中原,奪回天下。」

    看著年輕的兒子那興奮的樣子,李績無奈嘆惜。太年輕,總容易被皇帝幾句話就給煽動了,其實哪有這麼容易呢。

    當年李世民在中原,還是真的皇帝的時候,都沒玩過張超。現在美洲,就這麼點人口,這麼點兵馬,幾條破船,想跟張超鬥,憑什麼。

    可看著兒子的樣,他很多話說不出口了。

    李世民的威信還是有的,他已經布好了局,安排好了一切,他不想跟隨,但也沒用了。

    如今李世民再次登基稱帝,已經任命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中書令,加太傅銜。而尉遲恭被任命為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加太保銜。

    李績的兒子李思文,被授為羽林將軍,尉遲恭的兒子被授封為金吾將軍。

    皇帝的詔令已經發出去了,不管他願不願意,反正他是被綁上了賊船了。

    「陛下現在是什麼打算?」

    「陛下決定突襲落杉州殖民地,那裡有一個造船廠,擁有造船修船的船匠,他們造出來的船雖然不能遠洋航行,但沿海岸航行卻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們本身就有一支商船隊,有不少的船隻水手,如果我們能夠拿下這個殖民地,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到時我們說不定就能自己製造出回中原的遠洋船了。」

    李績點了點頭,不得不說李世民的眼光很準。

    落杉州距離金山很近,這是在金山南面的一個殖民地,已經擁有五千多人口,他們擁有修造船廠,甚至還有一家鐵礦廠,既能夠生產製造一般的商船,也能夠冶鐵,打造一些簡單的鐵製品。

    「落杉州有五千餘人口,他們還有武裝商船隊,還有一支不弱的民兵隊,尤其是他們擁有火槍。想要拿下他們,並不容易,說不定,就會崩掉一口牙。」

    「放心,陛下有萬全之策。我們與落杉州一直有貿易往來,這次我們以交易之名過去,到時在城中發起突襲。那些民兵裝備確實比我們好,但僅裝備好有什麼用‧‧‧‧‧‧‧‧」

    李思文說的很興奮,李績卻已經有些聽不進去了。

    他也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打發走了兒子,回到屋裡,打開一罈酒,這是中原運來的好酒,一瓶灞上白鹿燒春,在中原也已經是頂級好酒,在這裡更是珍貴無比,一瓶酒值一大塊金子。

    酒罈的封泥拍開,頓時一股酒香瀰漫開來。

    他一聞,就知道這是正宗的好酒,那金子沒白花,商人也沒有騙他,地道的灞上酒坊產的白鹿燒春,起碼十年陳釀。

    擺上景德鎮產的青瓷杯,倒上一杯好酒,端起來慢慢啜飲。

    酒入喉中,那股子熟悉的感覺升起。

    還是那個味。

    酒越陳越香,但此時他的心情卻很不好。

    李世民已經邁出了那一步,這是在挑釁張超最後的底線。而自己的兒子李思文卻也跟著頭腦發熱。

    自己該怎麼辦?

    抿一口酒,嘆一聲氣。

    嘆一聲氣,再抿一口酒。

    漫漫長夜,雨落不停。

    天亮的時候,李世民派人來召,李績紅著雙眼帶著醉意出門。

    在金山城的『皇宮』門口,李績遇到了同樣紅著雙眼的尉遲恭。

    「尉遲兄!」

    「徐兄。」

    兩人相視一笑。

    「尉遲兄如何打算的?」

    尉遲恭的黑臉上,滿是無奈。

    「喝了一夜的酒,也想了一夜,沒想出個什麼結果來。」

    「那一會總得有個決定。」

    「算俅,人死鳥朝天,既然老子當初選擇了隨陛下離開中原來這裡,那麼中原的一切也就與我無關了。我老黑不聰明,上一次沒能識時務的做聰明的選擇,如今也不想再做什麼聰明的選擇了,就算是一條道走到黑,也不管他了。」

    李績微微點頭,看著尉遲恭的樣子,也知道他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茂公,你比我聰明,但我勸你也別再想那麼多了。反正你我也是半截身子要入土的人了,又在這鳥不拉屎的美洲蠻荒,若是下半輩子都只是混吃等死,那還有什麼意思,倒不如轟轟烈烈的幹他一場,不圖其它,只圖個不寂寞!」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19 17:30
第1571章武氏垂簾聽政

    漢京。

    復興十年,秋。

    東宮,監國太子張璟召開御前會議,太子府大殿裡濟濟一堂,內閣首相、翰林院學士,還有議會兩院、御史台等幾個重要衙門的重臣齊聚。

    帝國內閣首相褚遂良向皇帝和重臣們通報一個好消息,「北美的叛首李世民死了,消息確切。」

    褚遂良是在復興九年接任的首相之職,前首相馬週在任滿八年之後按憲制去職,被皇帝改任為翰林院大學士。原副相褚遂良被選為首相,這位擔任了八年副相的新首相,上任兩年,倒也蕭規曹隨,主持內閣運行平穩。

    前翰林院大學士房玄齡,如今則出任參議院長。白髮蒼蒼的房玄齡聽到這個消息有些怔神,自打復興四年李世民在北美向大華的其它殖民地發動突襲開始,朝廷就宣佈了李世民為叛亂逆賊。

    轉眼六年過去了。

    「錦衣衛證實了嗎?」房玄齡問。

    錦衣衛指揮使是個中年男子,他起身點頭。「李世民是七月初十死的,風疾無治而亡。我們得到消息後,用最快的速度,僅兩個半月就把消息從舊金山送回了漢京。」

    次相魏徵捋了捋稀疏的鬍子,「那這麼說,後唐也要完了。」

    復興四年,李世民在北美叛亂,再次登基稱帝,復立大唐。不過中原朝廷則稱李世民為叛亂,將他所再建的唐王朝稱為偽唐,也有人稱之為後唐。

    不過短短六年時間,李世民確實在北美折騰了個天翻地覆。到他死前,基本上已經把整個北美給整合到了一場,從西海岸到東海岸,從五大湖流域,到北方冰天雪地,不管是殷人,還是那些殖民地,都被他一一征服。

    不過朝廷裡的許多重臣,則並不怎麼買賬。他們都認為李世民能在北美折騰這樣的局面出來,完全與皇帝的不作為有關。自打李世民叛亂後,皇帝並沒有如大家預期一樣的派出遠徵艦隊徵討叛亂,相反,皇帝卻是指示北美的殖民地撤離。

    從北美撤往南美地區,重新建立殖民地,將北美拱手相讓。

    當初這一決定,讓大臣們都難以理解,甚至到現在,大家也一直都不明白,皇帝為什麼要這樣。有人認為,皇帝這是對篡奪了李唐的江山心有愧疚,所以有意把北美讓給李世民,算是一種補償。

    不管大家怎麼猜測,但皇帝確實沒有對北美派出遠徵艦隊。李世民在朝廷的這種態度下,奪取了不少殖民地的資源和人口,有了橫掃北美的基礎,幾年時間,有李績和李恭兩位大將的東征西討,一個個北美殷人部落臣服,到現在,李世民的北美大唐已經擁有了近三百萬人口,兵力十餘萬的新興勢力。

    不過朝廷的重臣,尤其是那些將軍們,依然認為李世民的後唐不堪一擊,他的兵雖多,但基本上都是步兵。

    騎兵都不滿萬,水師更少的可憐。

    器械方面更是十分的簡陋,別說沒有火砲火槍,就連精鋼都造不出來,普遍是皮甲藤甲,拿著皮包的木盾,以長矛短刀為主,要說比較厲害的兵種,也就是他們的長弓手。

    但將軍們認為,只要朝廷派出一支遠徵艦隊,百來條船,再帶上一支陸戰隊,也就總共兩三萬人,就能把李世民的後唐掃滅。

    畢竟北美連一座像樣的堅城都沒有,李世民的後唐國都舊金山,城不過裡許,牆不過丈餘,這樣的國都,還不如中原的一座小城鎮。

    可惜,這幾年,將軍們一次次上書請求出兵徵討,但皇帝卻一次次壓下了。

    到後來,朝廷完全不理會北美那邊了,而隨著南美殖民地的開拓,特別是在南美發現的不少大金銀礦,使得朝廷的重心也從北美移到了南美,再沒有人去提那個皇帝根本不會同意的徵討北美的事情了。

    李世民倒是安安心心的當他的後唐皇帝,因為有中美瑪雅城邦的存在,李世民倒也沒有能力跨過中美,去進攻南美的大華殖民地。

    美洲這邊,也就陷入一個挺奇特的微妙局面。

    甚至有人想,也許這種局面會一直下去。

    如今突然聽說李世民死了,大家還真有些驚訝。

    錦衣衛的消息,沒有誰會置疑。

    若是錦衣衛連一個人的死活真假都弄不清,那就是個天大的玩笑。

    大學士馬周也感覺這是一個變局,一個楔機。

    李世民死了,那朝廷還有何理由不對後唐用兵呢?

    「那現在後唐是什麼局面,李弘繼位了嗎?」

    「李世民死後,皇后武氏秘不發喪,調回了李績和李恭二帥,然後讓他們擁立李弘在李世民靈前即位,但李弘還年幼,哪裡又能親政,因此實際上是由武氏垂簾聽政,太師李績、太傅李恭輔政。」

    「武氏想當呂后嗎?」太子張璟問。

    武氏當年是在張家長大的,張璟以前還跟武氏妹妹,自然也是熟悉的。後來父親還收了武氏做義女,可誰曾想到了美洲,武氏卻會幫著李世民叛亂。據說武氏深得李世民倚重,甚至經常讓她代批奏摺。

    如今李世民一死,武氏居然能夠掌控局面,甚至垂簾聽政,還真有幾分呂氏風範。

    「新君李弘才十歲,後唐立國不過六年,主少國疑,李績和李恭功高望重,軍權在握,武氏孤兒寡母的只怕並不容易。」魏徵說道,後唐雖然說有人口三百萬,兵員十萬,擁有萬里疆域。

    但後唐與中原不同的是,漢人雖是後唐朝的統治階層,但人口極少,漢人在上層也就百分之一二左右,百分之一的漢人,統治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殷人,以及許多其它異族奴隸,這本身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情況。

    更何況,如今強人李世民還死了。

    繼位的新君又這麼年幼,孤兒寡母的全得靠著李績李恭二帥,但誰又能保證李績和李恭真的能夠扶保這孤兒寡母呢。

    樞密使蘇定方一直沒開聲,這個時候終於開口。

    「要我說,眼下正是時機,過去,陛下不肯派兵徵討李世民,那是唸著舊情。如今既然李世民已經死了,那這個舊情也不用念了。趁著這機會,派一支遠徵艦隊,浮海東渡,直擊舊金啊,把那什麼李弘、武氏,甚至是李績李恭一起帶回來。」

    大華立國十年,軍隊所向披糜,無往不利。唯獨是北美,讓李世民還復闢立國了,這簡直是蘇烈他們這些將帥們的恥辱。可過去皇帝不讓打,他們也沒辦法,但現在嘛,李世民死了,也就沒有阻礙了。

    太子張璟捋了捋自己的鬍子,也馬上將近而立之年的太子,在扶桑經營了六年時間,雖然並沒有如皇帝最開始打算的那樣在扶桑經營十年。但僅用六年時間,他也早早的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績單。

    扶桑道用了六年時間,就完全了轉型。

    那裡如今工商興旺,經濟發達,甚至比起廣南等地還要繁榮,一個人口破千萬的道,加上石見銀山、別子銅礦,還有硫磺、稻米、造船業等的新興,讓扶桑的表現十分搶眼。

    皇帝提前讓太子結束了歷練,回到朝中。

    甚至在今年,皇帝再次出巡,讓太子留守京城監國攝政。

    張璟其實一直也不太理解皇帝不徵討李世民的決定,在他看來,張家篡奪了李家的皇位沒錯,但也不能因此,就對李世民的叛亂不理不顧,這樣子的話,那非洲的李承乾、長孫無忌要是也跟著叛亂呢?

    事實上,要不是朝廷這些年在天竺海、在紅海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估計承乾和長孫無忌他們也要跟著李世民一樣叛亂自立了。

    「此事先派人奏報陛下吧。」

    思慮再三,張璟並沒有決定對北美採取什麼措施,他決定把事情告訴父親,由他來做這個決定。

    「下一項議題!」張璟淡淡說道。剛才,他很想做出決定,但最終克制了自己。

    他做在這裡主持御前會議,但並不表示他就已經擁有了掌禦天下的大權。

    「殿下,阿拉伯人最近有些不老實,他們似乎有意要向東擴張了。」樞密使蘇烈稟報。

    六年的時間,足夠發生很多事情。

    在北美,這六年,李世民一統了北美,建立了一個新的唐王朝。而在西方,阿拉伯人也一樣沒有閒著。他們在大華的中立態度下,全力向西面進攻,六年時間,阿拉伯人在大華的拉偏架下,依然把羅馬打的滿地找牙。

    亞美尼亞丟了。

    小亞細亞半島丟了。

    從紅海北海,到地中海的東岸。從裡海的南岸,一直到高加索,都已經成了阿拉伯人的地盤。

    如今羅馬人在阿拉伯人的鐵蹄之下瑟瑟發抖,東羅馬皇帝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以及地中海西北部地區。而西羅馬皇帝,則只剩下了地中海東南的埃及地區。

    若不是大華佔據了塞浦路斯島、西奈半島,並擁有了紅海南岸東北地區,阿拉伯人早就越過紅海南下,打到北非打到埃及,甚至是打到君士坦丁堡去了。

    現在羅馬完全採取被動防禦,拼了命的向大華採購軍械,甚至高價僱傭大華的退伍兵打仗。

    「阿拉伯人膨脹了!」

    張璟有些不屑的道,這些年大華沒有敲打阿拉伯人,他們還真的就忘記大華的強大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19 20:16
第1572章紙老虎

    西京,長安。

    驪山溫泉宮,張超看到太子送來的奏報,微微皺眉。阿拉伯人膨脹了,又要面臨變局了,這個消息比起他此前剛收到的李世民病死的消息還讓他在意。李世民死了,這沒什麼讓他驚訝的。

    事實上,若張超真要除掉李世民,也不會讓他活到今天。六年前李世民起兵,張超在三個月後得到奏報,一番思慮後他壓下了朝中要發兵徵討的聲音,只派出了一支小艦隊前往美洲,但不是去征討叛軍,而是派人去掩護殖民地撤退。

    將北美殖民地的人轉運往南美後,張超就把北美的事情扔一邊了。一晃幾年過去,任李世民在北美怎麼征服開拓,他都沒有管,只不過是對北美實行了貿易封鎖。

    張超知道李世民鬧不出什麼來,再怎麼鬧,沒有中原的貿易,他也頂多在北美當個野蠻人王,根本威脅不到中原。中原最大的損失,也就是前期在北美的一點殖民地。

    但張超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北美畢竟太遙遠,朝廷重心在中南半島在南亞次大陸,甚至依次是中亞地區、北非地區、南洋地區,然後才是澳洲、非洲、美洲,可以說,美洲那頂多是排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前。

    李世民能力是有,讓他去征服北美,對張超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嘗試,反正李世民那一把年紀又活不了多久。先讓他攪亂北美的水再說,殺一殺那些殷地安人的蠻氣。

    「最近紅海、阿拉伯海、地中海等地頻頻出現海盜劫掠騷擾商船,這些都是阿拉伯人幹的。」

    「阿拉伯人自接連大敗羅馬人後,已經越來越目中無人了。兩年前,正是因為其哈里發歐麥爾開始挑釁大華,朕才派錦衣衛刺死了他。誰能想到,接任的奧斯曼居然反而更加變本加厲。」

    兩年前的哈里發刺殺事件,可以算是大華與阿拉伯兩大帝國重新全面交惡的開始。當時阿拉伯奪取了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整個地中海的東岸都是他們的地盤,他們開始野心勃勃的想要入侵埃及。

    但大華又怎麼可能讓他們越過紅海,甚至讓他們控制蘇伊士運河,畢竟阿拉伯一家獨大,這完全不符合大華的利益。

    大華數次派出使者與阿拉伯交涉,奈何阿拉伯的哈里發歐麥爾根本就聽不進去。他不但歷兵秣馬準備南征,甚至還向大華提出要求,準備向大華提高關稅,甚至是大華商隊在紅海和阿拉伯海上通行,也得向他們交納一筆新稅款。

    另一方面,阿拉伯人在北方地區也是蠢蠢欲動,想要奪取以前波斯薩珊時期所佔據的地盤,而這些地盤如今是在大華手裡。

    在幾次交涉無果之下,張超派出錦衣衛刺殺了哈里發歐麥爾,那一次的刺殺做的很隱秘,偽裝成波斯薩珊貴族的復仇。

    阿拉伯人沒有找到證據是大華所為,但他們心裡卻也很清楚。

    當時大華一邊刺殺了哈里發,一面集結了幾支艦隊抵達紅海和阿拉伯海,武力威懾阿拉伯,又出面調和了羅馬兩位皇帝之間的內訌,還讓西歐新興的法蘭克帝國皇帝與羅馬皇帝重新和談聯盟。

    在這種局勢下,最終阿拉伯人才沒敢跟大華翻臉。

    四年過去了,那位新的哈里發隱忍了四年,如今終於還是又向大華露出了爪牙。

    「這位哈里發夠隱忍的。」張超道。

    哈里發奧斯曼,出身於古萊什部落的伍麥葉家族,是如今阿拉伯帝國最有實力的家族,他本身也是先知最早最忠實的追隨者和戰友之一,他甚至先後與先知的兩個女兒結婚。

    四年前,第二任哈里發遇刺身亡,他被推舉為第三任哈里發。執政起,開始大量安插家族成葉,出任軍政要職。

    例如他的侄子大馬士革總督穆阿維葉,就是在他成為哈里發後,成為敘處亞總督兼北線方面軍司令的。

    他甚至還組織學者,以自己的名義編定了新月教的對典古蘭。

    四年的時間,奧斯曼基本上已經穩固了自己的權力,而阿拉伯也在這幾年,穩定了佔領的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地區的統治。

    「當年奧斯曼曾來華擔任特使,那個時候就看出此人不凡,只是沒有想到他會成為第三任哈里發。」

    老幹部秦瓊道,「是啊,誰又能想的到,要是當初知道這人如此成府,就應當早除之。」

    老幹部李靖則道,「阿拉伯立國比我們早幾年,但實力卻極強,短短十餘年間,可謂是橫掃中亞,統一阿拉伯半島,吞併波斯,還奪取了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以前西方兩大老牌帝國波斯和羅馬,先後被他打的丟盔棄甲。這幾年,若不是我們有心偏幫,只怕羅馬帝國就只剩下地中海對岸的君士坦丁堡了,連埃及都得丟。」

    阿拉伯的這種強勢崛起,連李靖這種軍事戰略專家都有些感嘆看不懂。波斯薩珊和羅馬可以說是老朽了,但爛船也還有三磅釘,何況波斯滅亡後,羅馬也早認識到了阿拉伯人的威脅,拉擾了許多小弟結盟,又不斷的從大華貸款軍購,但誰能料到,就算如此,羅馬還是接連戰敗,簡直就是對不起大華的支持,扶不起來的阿斗。

    「老臣這幾年也認真的研究過阿拉伯人的重要戰例,發現他們的騎兵確實了得。遠比當年最強盛之時的波斯和羅馬的騎兵厲害,甚至就算最強盛時的突厥人的騎兵,也遠不如他們。」

    「比之我大華的騎兵如何?」張超問。

    「若是五年前,我大華騎兵在沒有火砲的支援下,以騎對騎,數量相當,可以說我們沒有什麼優勢,甚至可能要吃虧。但是現在,他們肯定贏。」

    阿拉伯的騎兵,如今已經縱橫中亞無敵,但是還沒碰上大華的兵。大華最厲害的軍隊,現今不是騎兵而是海軍,海軍這些年獲得了極大的軍費預算,巨艦大砲的思維下,發展的不是一般的強橫。

    相反在沒有什麼強敵的情況下,大華的騎兵數量反而有所精簡,倒是騎馬步兵數量增加了不少。

    可就算騎兵精簡了,但裝備卻更精良了。

    馬刀、騎槍,配上防禦極強但並不厚重的騎士半身甲,加上一背包的手雷兼一把三眼銃,再來一把騎弓,遠近兼備,能攻能守。甚至騎兵裡還細分有好幾個種類,不同類型的騎兵側重不同,裝備也還有區分。

    大華騎兵最擅長的還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步騎、騎車、騎炮等協同作戰。所以李靖說,若是在相當的條件下,阿拉伯騎兵根本不是大華騎兵的對手。

    「但是,如果我們遠徵阿拉伯,又深入內陸做戰,尤其是在波斯高原作戰,只怕則也並不容易。」

    打仗這東西,也不是紙上談兵,會涉及到許多不同的情況。比如天時地利等等,本土防禦,或者是客場作戰,這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大華雖然與阿拉伯如今是接壤,但實際大華的核心地區,與阿拉伯是相距甚遠。

    跑到阿拉伯去打仗,那不論是補給,還是地理、氣候等都是相差極大的。

    以現在阿拉伯人的氣勢,跑過去遠徵,還真不容易。

    就算有強大的海軍配合,但只要離開海岸,要深入內陸,就會很麻煩。

    這些年,阿拉伯人的騎兵攻無不克,波斯人的重裝騎兵、羅馬人的重裝騎兵,甚至是可薩人的輕騎,都一一敗在他們的面前。

    「大華與阿拉伯一戰,看來是不可避免了。」

    張超看著地圖嘆氣,他倒不是怕打不贏阿拉伯,而是與阿拉伯一開戰,這外貿將大受影響。

    打仗說到底打的還是錢。

    大華開國十年,大家日子過的挺好,雖然對外用兵不斷,但並沒有影響到大家的生活,相反,用兵不斷,拓地無數,打開了無數的新市場,更加繁榮了經濟。

    但如果跟阿拉伯開戰則不同,這次的敵人,是一個很強大的敵人。

    起碼在中亞這一塊,如今是無人可敵,連波斯人都要避敵鋒芒。

    「要不,先把這個奧斯曼刺殺了?」

    「上次殺了歐麥爾,這次要再殺奧斯曼可不會再這麼容易了。不過倒也可以試試,但真要擊敗他們,關鍵還是得拉上羅馬和法蘭克、可薩諸國一起圍攻。」

    張超捻著鬍鬚說道。

    「羅馬現在就是紙糊的老虎,根本沒什麼用。」

    東羅馬現在還不如稱為君士坦丁堡公國,西羅馬則可以稱為埃及王國,各自只剩下一片地盤,苟延殘喘,要不是大華為他們撐著,早就崩潰了。

    至於死守著高加索的可薩人,也一樣全靠大華的裡海和地中海艦隊協助。其它的什麼阿克蘇姆等,就更不用提了。

    稍能有些用的,也許就是在大華加冕稱帝的法蘭克皇帝了,他這幾年得大華扶持,已經成了西歐一霸,趁著羅馬和阿拉伯死磕,法蘭克四處出擊,跟他們的日耳曼蠻族同胞建立的西歐各國開戰,打下了不小的疆土,實力也正勁。

    大華這個爸爸要跟阿拉伯開戰,法蘭克兒子當然要上。當然,明面上,法蘭克皇帝是喊大華皇帝喊大哥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