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3025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7
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

    第四更送上!

    張超對於房玄齡半夜來訪,有些意外。

    面對著房玄齡問起的關於朝廷要裁掉四個行台,將大唐劃分十五道,並派御史任觀察使巡視地方一事,他是一臉茫然。

    「我雖然起復,但到現在還沒有去過東宮呢。房叔你半夜就跑來問我這個?」

    張超打量了房玄齡一會,看出了點究竟。很明顯,房玄齡冒著風險來見面接頭,卻只談這個,估計是李世民對他起了疑心。

    真是躺著也中槍。

    幸好自己曾經跟李世民那般表白,還說出了那些大逆不道的預言。不然,張超估計李世民真會認定太子那奏章,是出自他的主意了。哎,自己當初都跟李世民如此表忠心,甚至還說出那番危險的話,就是給李世民把柄啊,投名狀都給李世民了,可他居然還總是疑神疑鬼的。

    「秦王沒有不信你的意思,只是這事情對秦王確實影響極大。一旦陝東道大行台被撤,那殿下可就連塊根基之地都沒有了。」唐朝此時,不論是親王還是郡王,都沒有分封。這方面,李淵估計是受了隋朝時的影響。

    隋朝時,楊堅只有五個兒子,還都是皇后所出一母同胞。楊堅雖沒有直接封太子以外四王封國,但卻都授了大總管之職,每人統轄著數十州之地,幾個親王都是長期鎮守一地,不是封國卻經營的更勝封國。

    後來漢王楊諒還起兵造楊廣的反,半個關東都反了。

    李淵稱帝也有數年了,雖然大封諸王,但卻一個的封國都沒封過,僅有食邑而已。也正因此,一旦朝廷把陝東道大行台撤了,那李世民就只能呆在京城當他的天策上將了。

    天策上將雖然位高權重,總領對外征伐,但若沒有了地盤,那其實跟個兵部尚書有什麼區別。

    張超點了點頭,換個身份考慮下,若他是李世民,估計也會急的跳腳,甚至失去理智。李世民現在是有爭奪太子之意的,甚至就是以洛陽為根基,在積聚實力。可現在太子一道奏摺,就要撤掉大行台,那李世民可就等於龍困淺灘了。

    歷史上,他記得陝東道大行台是一直到了李世民當上皇帝,才撤掉的。那是因為這個大行台尚書令是他當過的,因此才罷撤,改置洛州都督府。

    唐朝現在的行政區劃是州縣兩級。

    但在戰時,還會設置行台,甚至大行台,管轄十幾州甚至是數十州之地的軍事民政,權柄相當的大。

    而除了行台之外,還有都督府和總管府,都是帶著軍事性質的,多在邊關之地,都督府一般比較總管府級別高,類似於隋的大總管府或者中總管府,管轄十餘州或者幾州。總管府,則一般管轄數州或者一州。

    但以李世民的身份,他不可能去當個大都督、都督或者總管。一但行台撤消,就算都督府和總管府暫時不撤消,那李世民也不可能再呆在地方了。

    「太子奏請裁撤四個行台?」

    「是的。」

    張超想了想,道,「這其實還可以搶救一下,四個行台中東南道行台尚書令可是吳王李伏威,這人雖然早在幾年前就歸附了大唐,但手裡地盤大,兵馬多,那是割據一方的梟雄。若是此時朝廷突然下旨要撤掉東南道行台,相信李伏威可不會高興。」

    李伏威本叫杜伏威,十幾歲開始造反,在江淮縱橫十幾年,到如今打下了很大一片地盤,整個江淮地區名義是屬於大唐,但實際上這裡是杜伏威控制的地盤,從軍隊到地方官,都是他的人。

    朝廷給杜伏威封王,甚至賜姓,可關係還是很微妙的。

    朝廷去年滅了夏和鄭、梁,又擊敗了劉黑闥和徐圓朗,還收服了嶺南。

    李伏威的形勢可不太好,他基本上已經處於大唐的包圍圈之中了。

    「殿下可以找個人,向陛下上書,請求召李伏威入朝。」

    房玄齡一下子猜到了張超的用意,朝廷在這個微妙的時候,突然下詔撤消東南道行台,又要召原東南道行台李伏威入朝,稍敏感點的人,估計都會擔心朝廷這是要對江淮動手了。

    若是杜伏威不入朝,那這就是場叛亂,戰爭必然開打。說不到朝廷也早就在等這麼一個藉口了,朝廷不可能真的允許天下一統後,大唐還有一個國中之中。

    而一旦打仗,到時李世民就可以找人上奏,稱裁撤行台不合理了,甚至可以以平叛的理由,讓行台繼續保持著。這可能會有些操作難度,但畢竟是個機會。

    要不然,四個行台真可能要撤掉了。

    「李伏威會拒絕入朝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若真的撤掉東南行台,緊接召李伏威入朝,估計到時江淮軍上下就會人心慌慌了。李伏威也許願意入朝,但他的那些手下呢,他們亂世裡征戰了十幾年,才打下了如今這麼一片地盤,你覺得他們願意就這樣放棄嗎?若杜伏威割據一方,甚至當了皇帝,那他們這些人可就是開國功臣,從龍元佐。若杜伏威入了朝,江淮被朝廷接管,那些人絕不會比以前權位更高。」

    歷史上杜伏威也是在武德四年入朝的,但他的部下馬上偽造了杜伏威的書信,聲稱杜伏威讓他們起兵反唐。

    結果叛亂被平定,朝廷搜到了那偽造的杜伏威書信,可朝廷並沒有給杜伏威清白,反而以此將杜伏威免職,並籍沒其家眷,杜伏威隨後暴死長安。

    大唐,就此徹底把江淮勢力清除。

    「這也算是一個辦法了,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更好的辦法?張超又不是諸葛亮,哪來這麼多辦法。

    「那就只能這樣了。」房玄齡起身,告辭離開。

    張超一人獨坐在書房,嘆氣連連。老子對李世民都掏心掏肺了,他居然還不信任我。要不是張超覺得李世民能當皇帝並不是什麼偶然,他還真想一氣之下跟李建成混了。

    不過想想他也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能讓李建成當上皇帝,還是罷了。

    當臣子做屬下的,受委屈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能被猜忌,還得感到自豪呢,這說明你非常有本事。

    房玄齡剛走,管家來報,魏徵又來了。

    張超只得打起笑臉,去迎接魏徵了。

    「整點二鍋頭,再來點鹵鴨掌鴨脖。」

    魏徵一進來,就嚷著要吃要喝,完全把張家當成一家小吃店了。

    張超無奈的招來下人,讓他去廚房準備。好在張超也是個吃貨,家裡人也多,平時家裡都備有不少的熟食。

    很快僕人端來熟食。

    一盤涼抖豬耳朵,一盤鴨掌、一盤鴨脖,還有一盤五香豆腐乾。

    兩瓶二鍋頭。

    「三郎啊,你家那個什麼燒刀子,不夠良心啊。」魏徵上來就自己倒酒,還不忘記找碴。

    「我這可是正宗的二鍋頭。」

    「不是說這個,是現在市面上賣的,灞上燒春,名字挺有意境的,喝起來跟二鍋頭差太遠了,酒下腹,肚裡跟有刀子似的,如今大家都叫燒刀子,不叫燒春。」

    張超笑笑,二鍋頭一斗三千,燒春一斗才三百。三十文錢一瓶的酒如何跟三百錢一瓶的酒比?

    二鍋頭應當處原漿酒了,燒春只是勾兌酒,還是用鍋頭勾的,當然口感味道不一樣。那酒,喝多了會上頭,頭痛。而二鍋頭多喝點,雖然也醉人,但就會讓有那種頭痛的感覺。

    「酒坊每月送你二斗二鍋頭,難道你還不夠喝?」

    二斗差不多就是二十斤了,張超不相信魏徵一天喝個七八兩,那他什麼也不用幹了,整天在家睡覺就好了。

    「我家那四個小子也都挺好喝兩口的。」

    魏徵四個兒子,叔玉叔瑜叔琬叔璘,都是年輕小夥,沒想到居然還都是酒鬼。

    「文遠啊,你這也都官復原職了,太子還對你委以重任,你如今既是崇文館學士,又是崇文館副館主,小學也從秘書省搬到東宮了,馬上就要重新開學了,你這個副館長怎麼還天天呆在家呢?」

    「剛搬來長安,事忙事忙。」

    「再忙,也不能耽誤了正事啊。太原王可還盼著你這個傅過去呢!」

    「再等幾天,我忙完了就去。」

    「這可不行啊,太子今天說了,讓你明天就去東宮赴任,可不能老是這樣懶散。崇文館主李尚書八十多歲了,又還擔任禮部尚書之職,崇文館這邊沒多少精力的,得由你來主持著。」

    「好吧,我明天就去。」

    魏徵滿意的點頭,然後夾起塊鴨脖啃的很有味道。

    「你這鴨脖不錯,又麻又辣,還香,越啃越有味道。從沒有想過,這鴨脖居然也是如此美味啊。文遠你真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

    「吃貨愛吃而已。」張超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抿而盡,這酒有點苦澀啊。

    「三郎啊,今天呢,我還有個事情想找你幫個忙。」

    「玄成兄何況說這樣的客套話,有事直說。」

    「是這樣的,我家老大叔玉也不小了,這不琢磨著給他說門親嘛。」

    張超差點想笑,魏叔寶老大不小,哈哈,這才是個十來歲的小屁孩好不,今年應當是十二還是十一?魏徵早年當道士,也是晃當多年,後來娶妻裴氏時,年紀已經不老小了。因此他現在四十多歲,有了四個兒子,可長子才十來歲而已。

    「找點說親也是好事,不知道玄成兄看上了哪家?」

    「清河崔家!」

    噗,這下張超真沒忍住。找誰說清不好,居然找清河崔家。

    「五姓七家太傲氣啊,不好說親,唯有清河崔家倒算是好說話點的。」

    張超笑笑,那是,只有清河崔最不要臉,能夠把女兒婚事當成買賣來做。

    「你給叔玉相中清河崔哪家的女兒了?」

    「就你丈人家的十六娘。」

    張超看著魏徵,發現他好像挺一本正經的,不像是在開玩笑,這他就有些搞不懂了。崔善福夫婦名聲都那麼臭了,魏徵居然還想跟他家聯姻?

    難道給兒子娶個五姓女真的有這麼重要?

    今天看了一下,現在歷史分類月票榜第十四名,一號的時候好像是二十多名,穩定上升中。那咱們就以現在十四名為限,每上升一名,木就就加更兩章,大家看清楚了,是兩章。上個月我們最好成績是分類第六,最終是第七,沒有拿到月票獎。

    沒拿到獎沒關係,我們要的就是拚勁闖勁!兄弟們,每上升一名,就加更兩章!萬賞照例加更一章,飄紅我加更兩章,盟主我加三章!(未完待續。)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1章 鳥盡弓藏

    求訂閱!

    張家在務本坊牆上開有宅門,這也算是張超如今身為貴族的一個特權,可以在坊牆上開門。

    出了門,沿著街道向北。

    已經是正月底,天氣依然寒冷,街道上行人不多。張超騎著馬帶著隨從護衛緩緩向北而行,偶爾遇到的,也多是有奴僕簇擁的馬車,以及騎著高頭大馬身著官袍的官員們。

    路過相遇的人總會跟張超打個招呼,很多人他都不認識,但認識他的人卻很多。一路打著招呼,張超的速度更慢了。

    張超倒也不急,一路就慢騰騰的往東宮而去。說來他都兩次任東宮官了,可現在還是第一次真正的去上任。本來張超還打算在家多呆些時間的,可太子都已經讓魏徵來催了,還限他今天必須上任,他也只得不情不願的來上班了。

    栓子和柱子也一人騎了一匹馬,這兩個長隨在府中地位還是不錯的,張超還給了兩個人放免了一次,如今是張府的部曲。兩人一左一右騎在張超旁邊,栓子背了個羊皮大書包,柱子則提著一塊黑板。

    皇城就在西邊,大唐重要的省部衛府都在裡面,皇城城牆很高,還有護城河環繞。

    沿皇城東城牆根一直向北,就到了宮城南面。

    宮城分成了三大部份,中間是太極宮,西邊是掖庭宮,東邊就是東宮。東宮比較太極宮也就小一點,也是分為前中後三部份。前面是左右春坊、嘉德殿等,既是東宮重要機構的辦公之地,同時嘉德殿也是太子日常接見東宮臣屬,辦公理政的重要地方。

    東宮的中部是崇教、麗正、光天三殿,對應的是太極宮中的太極、兩儀、甘露等殿。

    東宮的正南門是嘉福門,但在嘉福門外還有長生院和左右長林門。

    這裡有東宮衛士駐守,張超想起歷史上李建成曾經招募了兩千死士,還從羅藝那裡秘密調了一批精銳的軍官,可惜後來這支李建成的精銳王牌,卻在關鍵的玄武門之變裡,沒有上場。據說這支精銳王牌,只有太子令才能調動,而當天李建成被困在玄武門內,都沒機會把命令傳出去。想想就有些令人唏噓,這就好像有個男人自婚後就開始用套,每次都用,結果多年後他得知,其實他有不孕之症,想想就憂傷啊,這些年浪費了多少套錢啊。

    張超在門前下馬,解除佩帶的橫刀,出示了通行令牌驗證過後才被允許進入,張超的護衛被留下,只有栓子柱子兩個長隨得以隨從進入。

    說來張超對於現在大唐的皇宮裡的情況也是很服氣的。

    皇帝李淵居住太極宮,太子李建成居東宮。

    然後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現在不但在宮外有王府,居然在太極宮中也有自己的宮殿。

    李元吉賜居武德殿,李世民賜居承乾殿。

    武德殿在太極宮之東,與東宮相隔很近,甚至李淵居然讓李元吉在武德殿與東宮之間的宮牆上開了道門,東宮與太極宮居然還有便門相通,簡直不敢相信。尤其是李元吉李世民兄弟兩個,都早就成年了,居然還住皇宮之中。

    李世民住的是承乾殿,也就是太極宮的西宮,李世民的長子承乾正是在這裡出生,名字也是由這個殿名而來。

    最奇特的還在於,李元吉和李世民兩家人住在宮中,在皇帝的太極宮和東宮都是隨意通行,無復禁限的。

    太子和秦齊二王出入大內,都能騎馬,甚至帶著弓刀。

    而且此時太子令,秦、齊王教,皇帝的詔敕並行,下面的人經常弄的不知所從,往往只能按接到這些敕令教的先後而定,而不是按皇帝太子二王這樣的排序。

    可以說,此時天下雖已經一統,但大唐的權力卻是分散在李淵父子四個人手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支軍隊,李淵有天子親軍,太子有東宮衛率,秦王齊王有自己的左右六護軍府、親事、帳內府,直屬的軍隊都是數萬人馬。

    朝廷的十六衛府和關內十二軍,其實都是被這父子四人瓜分的。

    雖說這本來是開國之初,為適應當時局勢才有的結果,可到了如今,依然還是這麼一副狀態,就顯得很是奇怪了。

    為什麼李世民敢爭奪皇位,實在是他實力很強大。不說是陝東道大行台的尚書令,還是天策上將,又有自己的直屬軍隊,有地盤有全套的僚屬還有自己的軍隊,這樣的實力還不爭,那才是奇怪了。

    李世民和李元吉在宮裡見到太子,也多是行家禮,甚至對皇帝,都經常是行家禮。

    數令並行,宮禁不嚴,父子四個都混居於大內,沒有嚴格劃分,這固然與李家有胡人血統較為開放有關,同時也是李家開國之初對於各人地位還不十分重視。

    後來傳說的太子與齊王有****後宮的傳聞,也正是因為他們可以在大內晝夜通行。李世民李元吉居住宮裡,甚至可以騎馬帶刀弓通行宮中,見到皇帝太子也行家禮,這不但造成了太子的權威不足,甚至還動搖著李淵的權威。

    洛陽之戰後。

    李世民以秦王教賜李神通良田數十頃,而張婕妤為父親求得皇帝敕令要那塊田地,結果李神通就敢以秦王教在前,皇帝敕在後而不從。

    這件事情當時可是讓李淵非常惱火的,把李世民叫去大罵了一通,吾手敕不如汝教邪?

    皇帝的手敕,居然不如皇子的教管用?

    臣子只認秦王教不認皇帝手敕,這事情確實很說明問題了。

    這個時候,皇帝敕和太子令和親王教實際上都是不分高低,只分前後的。誰的命令先到,就聽誰的,這若是放在皇朝鼎盛之時簡直是不敢想像的。

    隨著天下一統,李淵也開始著手處理這些隱患。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開始更傾向太子這一邊,去年河北劉黑闥叛亂,李淵一直按著不讓李世民出征,就是因為此,不想再讓李世民再加威望。

    只是到了後來,朝中連派兩帥統兵都大敗,李淵才無奈的派出了李世民。可是劉黑闥剛一平,李淵立即就把李世民調了回來,換上了李元吉和李瑗分領兩路。

    越發說明李淵對李世民的防範之心越重了。

    李世民已經不只是在動搖太子的權威,甚至都已經動搖到了李淵皇帝的權威了。

    正所謂打天下的時候,那時是上陣父子兵,可如今天下一統,就要講君臣分上下了。

    這次李建成上奏撤除行台,李淵那麼快就同意了,正說明了李淵的心意。

    張超有些頭疼。

    鬥爭最激烈的時期已經開始了,太子和李世民斗,李淵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威,也必須支持太子這邊,而李元吉也不是個等閒之輩,在這場鬥爭中也是上竄下跳,明顯想要先把李世民鬥下去,然後自己上位。

    經崇福門、重明門、嘉德門,再左轉左嘉善門,進入左春坊。

    新設的崇文館就設在左春坊的旁邊。

    左春坊很熱鬧,一大群的官吏,這裡相當於朝廷的門下省。

    張超看到不少穿著緋袍、綠袍的官員,還有紫袍和青袍。

    左嘉善門內的廣場上,一排孩童正在玩耍。

    張超走到一邊的廓廡下,看到馬周穿著一身綠袍正站在那裡跟一個年輕人聊著天。

    「賓王,你倒是來的早啊,也不等等我。」張超笑著過去打招呼。

    馬周笑笑,張超起復原職後,也給馬周運作了一下,馬周便也官復原職,重又當了司經局六品文學,還兼了崇文館的侍講學士。

    「三郎,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岑學士。」

    「岑文本,字景仁,新任崇文館侍講學士,以後就是館主座下了,拜見館主。」

    岑文本,張超對這名字不陌生,又是一個初唐宰相,還是個文學家,唐朝還有個很有名的邊塞詩人岑參,就是他的四世孫。

    他家原是河南鄧州人,後來遷居江陵。他祖父曾是西梁吏部尚書,父親當過隋朝縣令。他少時父親遭人誣陷,他十四歲就去為父親訴冤,幫父親沉冤昭雪,由是知名。

    隋末時,蕭銑稱帝,騁岑文本為中書侍郎。

    唐軍圍江陵,岑文本勸蕭銑投降,後唐軍入城,又勸李孝恭不要搶劫屠殺。

    李孝恭授他為荊州別駕。

    後舉薦入京,這次崇文館選儒者名士為學士,岑文本便成了侍講學士。

    「看你們很聊的來啊!」

    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馬周和岑文本還真挺聊的來,論年紀,岑文本比馬周長幾年,不論出身還是名氣,都比此時的馬周大的多。

    「我剛正和景仁聊三郎的資治通鑑呢,他可是對你這本書十分推崇稱讚。」

    你們兩個才是真正的名士啊,張超看著兩人心想。

    今天算是崇文館小學正式開學,來這裡讀者的孩子都是十四歲以下的皇親和國戚及功臣和高級京官子弟。

    他們在這裡讀書到十四歲,便會進入秘書省的修文館讀書,有部份則會去國子學讀書。

    「這得有一百多個吧?」張超看著那群玩鬧的孩童,十多歲的少年有,小的估計才三四歲,四周站在的奴婢僕傭都得有好幾百。

    岑文本看了一眼那些皇親國戚以及功臣和高官子弟,轉過頭來對著張超笑了笑,「總共一百零八個。最大的十四歲,最小的還不到三歲。」

    張超看了看那群高矮不一,大小不同的學生們,嘆了口氣,這麼多,還年齡相差這麼大,等於是小學、初中都在這裡讀啊。

    看來還得給他們分個班。

    希望有條件的兄弟們,能來起點支持一下正版,哪怕是一塊錢,訂閱幾個章節,也是對作者極大的支持,謝謝大家!(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2章 小張學士

    東宮,崇文館。

    太子李建成一早就起來了,然後練了一會射箭。李建成的射術是習自李淵親傳,李淵的箭術是相當有名的。

    李淵的妻子竇氏,是北周文帝的外孫女,出身名門竇家。當時竇家為竇氏搞了一個比武招親,於門屏畫兩隻孔雀,讓求婚的京中勳貴子,一人射兩箭,結果前後幾十個都沒能中,李淵最後出手,兩箭卻各中一目,於是竇父大悅,把女兒嫁給了年輕的唐國公。

    後來李淵鎮守河東,遇流賊,率兵出戰剿討,馬上連射七十餘箭,無不中賊。

    論射箭的本事,李淵是相當強的,而且李淵還喜歡玩彈弓,也相當厲害。李建成兄弟幾個,打小跟李淵學習騎射,李建成的射術最好,李世民騎術最佳,而李元吉力氣最猛,兄弟幾個中馬槊用的最好。

    李建成站在百步之外,拉弓射木靶,未有脫靶者。

    練完箭,沐浴更衣,李建成親自去迎接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李綱。

    迎著八十多歲的李綱到了崇文館門口,有人稟報,說崇文館諸學士都已經到了。

    「張文遠也來了嗎?」太子比較關心這個,張文遠可是他親自選定的副館主,本來以張文遠的資歷是不足以任此職的,但最後李建成還是力排眾異選了張超來擔任副館主。實際上,也就是把崇文館交給了張超了。

    畢竟李綱這個館主,年紀實在是太大了,今年都八十多歲了,雖然看著身體健朗,可誰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不行了。

    而且李建成雖然比較敬重李綱的學識,但並不怎麼喜歡這人,主要是覺得這人有些過於迂腐,除了講些大道理,並不能給他提供些真正有用的建議。在他看來,李綱是有學無術。東宮裡他真正信任倚重的還是鄭善果、王?、魏徵這群人。

    但鄭善果兼著民部尚書、大理卿,平時也沒多少精力管這邊的事情。

    那太子詹事裴世矩,雖比較李綱年輕點,但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而且李建成是不太喜歡裴世矩的,覺得這人在隋朝時名聲不好。

    魏徵、王?是他心腹,平時身邊離不開他們,不可能讓他們分出太多精力來管崇文館的孩子和圖書。因此最終李建成選中了張超,張超一來有名,而且辦了個白鹿書院也不錯,還編了幾本蒙書,最是適合教這些小學孩童了。另外,崇文館除了教小學生外,還有一個職責,就是整理編纂圖書。

    張超有一個印書坊,發明了雕版印刷之術。

    李建成非常重視這事,他覺得讓張超負責圖書整理編纂工作,是相當適合的,而編輯整理圖書這項工作作好了,可是相當能為東宮揚名加分的。

    李建成很需要名聲,這些年他一直留在皇帝身邊負責協助理政,倒是兄弟李世民一直在外統兵打仗,名聲響亮。

    不過現在天下一統,朝廷也要偃武修文,編纂圖書,整理經典,這是文壇揚名的好事,李建成很重視。

    聽說張超已經到了,李建成滿意的點了點頭。

    李建成客氣的請著李綱進入崇文館。

    崇文館其實不只是一棟房子,而是一個很大的院落群,有很多間房屋,還有廊廡相連。一牆之隔,就是左春坊的辦公之地。

    地方很大,還有著廣場一樣的空地,做為一個皇家小學和一個圖書館,絕對綽綽有餘。

    李建成親自主持了這個開館儀式,三十六個學士都到齊了,李綱、魏徵、王?、張超、岑文本等一群學士,都很有名,岑文本和張超算是比較年輕的了,多數都是如李綱這樣,七老八十,老態龍鍾。

    另外還有大群的屬官屬吏,校書郎、校書、侍讀、侍講、助講、直館等低品級官員一群書吏。

    學生總共才一百零八個,京師的皇親國戚和功臣高官子弟應當是不止這一點的,不過考慮到皇家的小學也不能有太多學生,要不然也影響到這些宗室子弟們讀書。畢竟,其實太后皇后家族以及實封功臣以及三品以上京官子弟,都是給皇子皇孫們陪讀的而已。

    李綱是個很實在的人,他年紀大了,所以去年辭去了太子詹事一職,本來還要辭去禮部尚書一職,但皇帝不肯。

    現在太子又要拉著他來當崇文館館主,他知道自己是沒這精力來管的。

    李綱打量著張超。

    張超也在打量著李綱,太子殺手啊,一輩子砸他手上的太子有三個,還附帶了個親王,一人剋死四個主公,這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李綱有毒啊。

    李綱也在打量張超,張超年輕、高大、俊朗,眼神有靈氣,但又有一股子不羈的味道,這確實有點名士的味道了。原本他對於太子選了張超這麼一個年輕人來做副館主,實際主持崇文館的小學教學以及圖書的整理工作,是不太接受的。

    張超太年輕了,不久前還剛蹲了牢房呢,起因竟然是在青樓爭風吃醋打斷了同僚的腿,這樣的年青人,如此心性,怎麼能為人師表呢,還讓他當東宮嫡長子的傅,這太不靠譜了。

    可他的勸諫,太子表面倒是很客氣,實際上根本沒理他的意思。這也是李綱去年要辭去太子詹事的重要原因,年紀大精力不濟是一回事,而你辛苦的勸諫,太子根本就不理會你,那才更傷人心。

    「超拜見大宗伯。」

    張超對李綱很客氣,實在是他太子殺手的名頭太響亮了。一輩子輔佐了三個太子一個親王,結果兩殺兩廢,就沒有一個當上皇帝,也沒有一個有好結果的,這樣厲害的人物真是千年難得遇一個。好像後來他還有個孫子,也輔佐太子,結果那個太子也被廢了。

    李綱不但有毒,這毒還遺傳。

    「小張學士莫要客氣,年紀雖輕,卻已經成就堪比較大家了,若能再修身養性,當能成為宗師。」李綱倒還真不客氣。

    直接叫張超小張學士,這倒沒什麼,畢竟他八十多歲了,還是上官。可當著太子和這三十多個學士,還有這麼多屬官以及學生的面,說張超要再修身養性,這可就很不客氣了啊。

    怪不得李建成不喜歡你,在隋朝時楊勇也不喜歡你,後來李承乾還是不喜歡你,這活脫脫的就是東林黨的派勢啊。

    你有德有才可你也得講究點說話的方法方式吧。

    這麼當著眾人的面,說這樣的話合適嗎?太不給人留情面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嗎?這種人,說好聽點就坦率直白,說難聽點就是讀書讀傻了啊,迂腐。

    魏徵雖然有時說話也直接,但那只是魏徵的一種說話的方式技巧,是故意的。魏徵的情商智商還是很高的,而這李綱,真的是老糊塗了。

    幸好以後李綱是不來這邊主持崇文館的,要不然這上班第一天,就把下屬給得罪了,這以後工作還能好好幹嗎?

    不過看李建成和魏徵等人的表現,也知道他們其實忍的挺辛苦的。真的沒人喜歡這老頭,都只是拿他當了個吉祥物而已。

    連七十多歲的太子詹事裴世矩和五十多歲的左庶子鄭善果,都忍不住低下了頭。

    太子、太子少保、太子詹事、左、右庶子輪流講了幾句話,嗯,這崇文館就算是正式開館了。

    崇文館名義上是有三十六位學士,以及十幾位屬官,還有幾十個吏員,實力強勁啊。不過李綱這個館主兼大學士以後估計是不會再來了,裴世矩、鄭善果這幾位學士以後肯定也沒空管這邊,連魏徵、王?這些學士,以後也一樣不會管這塊。

    去掉這些人,張超發現在自己居然是崇文館唯的一個學士了,其它的都是直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等,一些是原來地方上的有名老儒,一些則是如岑文本這樣早有名氣的士人,多少原本還是有官職的,如今都成了張超的屬下。

    張超的職責也是明確的。

    崇文館副館主,崇文館學士,主持崇文館日常管理事務。

    至於崇文館的工作則只有兩個,一就是從秘書省遷來的『小學』,負責教導這一百零八個小學生。第二,就是秘籍圖書校理。

    說白了就是一個皇家小學兼東宮圖書館。

    張超的實際官職也就是皇家小學常務副校長兼東宮圖書館館長。另外,他還得擔任李建成長子太原王的家庭教師,課外輔導員。

    張超那個司經局的太子洗馬還掛著,但司經局其實已經一分為二了,太子洗馬魏徵,負責的是原來司經局中秘書這塊的工作,而張超這個太子洗馬,則把原來司經局中管圖書這塊帶到崇文館來了。

    最後,張超聽官員稟報下了自己這一百來個學士的資料。

    其中有十來個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不是皇子就是皇孫。

    總共是八個皇子,七個皇孫。

    但爵位卻是十個親王和五個郡王,其它的那些小屁孩,身上帶著郡公、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也幾乎佔了一半多。

    李淵的第六子到第十三子,八個庶出皇子都是去年剛封的親王,大的六歲小的三歲。

    另外還有兩個親王,是皇孫。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三更送到,1000月票加更!

    六皇子趙王李元景,七皇子魯王李元昌,八皇子酆王李元亨,九皇子周王李元方,十皇子鄭王李元禮,十一皇子宋王李元嘉,十二皇子荊王李元則,還有十三皇子藤王李元懿。

    張超和李綱坐在那裡,看著一個個皇子輪流上來敬茶。

    李綱和張超相當於『小學』的正副校長,因此這個小學開學儀式上,這些童子雖貴為天潢貴胄,也一樣要對他們行師禮。

    張超接過遞上的每杯茶只喝一口,然後放到一邊,算是禮成。他心裡感嘆著,李淵真能生啊。

    當皇帝之前,只有五個兒子幾個女兒,如今也都五十多歲的人了,嫡妻竇氏也死了好些年,一群子女也都成年,甚至孫兒孫女都有了。

    可這皇帝一當,立馬就煥發第二春了,這才當了不過四年皇帝,又生出來八個兒子和好些個女兒了。不過他知道這還沒到頭呢,歷史上李淵可是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女兒都生了十九個。

    「衛王泰拜師敬茶!」一名宦官在一邊尖著嗓子唱喝道。

    一個很可愛的小胖子端著茶過來。

    衛王李泰,他是李世民和長孫氏的嫡次子,初封宜都王。但在去年被過繼給了李淵早逝的第三子李玄霸,承襲了衛王爵位。

    因此他是在皇孫一輩中,第一個過來敬茶的。

    太子的長子李承宗和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以及李元吉的長子李承業幾個,都得排他後面,因為他是親王爵位。

    張超接過李泰遞上的茶,喝了一口,然後居高臨下的打量著他。

    三歲的小胖子,胖乎乎的真的很可愛,一點也不討人嫌。而且這小子一雙眼睛非常靈活有神,讓人一看就很喜歡。怪不得歷史上他雖然長的胖球一樣,卻如此得李世民的意。一來他是嫡子,二來長子承乾長大了把腿給瘸了,而且這小子確實是很聰明的。加之小時曾被過繼給了李玄霸,所以後來李世民當了皇帝把他又給改回來後,對這兒子確實非常寵愛。

    李泰敬過茶之後,沒馬上退下,反而是在張超面前跪下,然後磕了三個頭。

    弄的張超都有些措不及防,連忙起來避讓一邊,還得給這小屁孩回禮,弄的有些狼狽不堪。

    這小子故意的吧,雖說拜師得敬茶,但也只是遞杯茶,行個拜禮,並不需要下跪的,畢竟這些人身份高。這小子這麼一跪,弄的張超防不勝防。

    張超把這小子扶起來,發現在他眼裡果然藏笑。

    調皮!

    李泰過後,是楚王李寬,他也是李世民的兒子,不過是庶出,李世民的第二個兒子。過繼給了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名下。李智雲是如今主持宮中事務的萬貴妃的兒子,李淵起兵時,這小子沒來的及跑掉,被抓了,押到長安給殺了。

    李淵當了皇帝,給李智雲追封了個楚王,然後挑了李世民一個兒子繼嗣。

    李寬本是李世民的庶子,結果過繼之後馬上就成了親王,萬貴妃還成了他的祖母,地位反而水漲船高了許多。

    皇孫輩的兩個親王敬過茶後,太原王李承宗上來。

    李承宗也跪下給張超磕了頭,這次張超倒是坐在那裡受了。他畢竟還是太原王的傅,那是太原王真正的老師,當的起。

    張超在他磕頭時仔細打量著這個李家嫡長孫,今年七歲,是這群皇子皇孫中年紀最長的,但臉色有點白了些,身子比較文弱,歷史上他都沒活到武德九年,看樣子跟他身子虛弱有關。

    不過李承宗倒是挺有禮的,規規矩矩的一個孩子,不像李泰一樣調皮搗蛋。老成穩重,這孩子張超看的挺喜歡。

    他還真擔心這太原王是個調皮任性的孩子,那他這個家教可就不好當了。

    現在看這樣子,估計是他娘太子妃鄭氏管理的好。

    等這十五個皇子皇孫都拜過,其它的皇親國戚功臣高官子弟也過來敬茶,這次其它學士們也一起受禮。

    禮成,這些人也就正式是崇文館小學的學生了,以後都歸張超管了。

    對這群小學生,張超心裡很快有了一張重點關注名單,第一名的自然是李承宗,他是自己的特別學生,是要親自輔導的,得區別對待,尤其是他還是太子嫡長子呢。

    關注名單上第二名和第三名則是恆山王李承乾以及衛王李泰,這兩個是李世民的兒子,還是嫡子,也得關照好了。

    第四五六七名,則是長沙王李恪、楚王李寬,以及酆王李元亨、周王李元方。李恪李寬是李世民的兒子,不過是庶子,所以放到第四五,而李元亨和李元方也受到重點關注,是因為酆王是尹德妃的兒子,周王則是張婕妤的兒子。

    排第八的是李承業,他爹是李元吉。

    至於其它的那些皇子皇孫,就不用那麼特別關注了。

    張超覺得自己真的已經代入到了小學副校長的身份裡去了,對學生還得按他們的家長來區別對待。

    可不區別對待一下也不行,這一百多個孩子呢,一視同仁是無法做到的。

    李建成、李綱、裴士矩、鄭善果、魏徵等人走了,崇文館裡張超最大了。

    「開個會!」

    頂著個副館主加學士頭銜,成了小學副校長,張超也有些無奈。可人家把這一百多號人扔他這了,他就必須得管好教好,要不然隨便一個出點事情,他也擔待不起啊。

    除掉魏徵等那些其實只是掛名學士,並不實際呆在崇文館的,崇文館三十八學士,如今還有二十四個。

    張超一人是學士,其餘的都是直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等,另外還有侍讀、侍講、助講等,這些都其實是小學的老師了。他們也另外還要兼職圖書館這邊的編書工作。

    「我們得給這些學生分班。」

    張超坐在那裡,掃了眼自己的教職團隊,不是大儒就是名士,壓力很大啊。不過都到了這份上了,也只能擺起架勢來了。

    一百來個學生,雖不多,可從三歲到十四歲的都有,有的讀過書,讀了好幾年,有的還一句沒讀過,因此肯定是不能放到一起教的。

    張超打算給他們分班,也就是分年級。

    他都想好了,把崇文館小學分成兩部份,既崇文館初級小學,和崇文館高級小學。初小和高小,各設三個年級。

    這樣一來,就是六年級制了。

    六歲以下的,不管讀沒讀過書,都丟到一年級去。然後再往上,則不直接按年齡分,而是按他們目前學習掌握的知識來分。

    「我們要搞個入學摸底考試,看看這些學生的知識水平。然後根據他們的成績,分成不同的年級,為他們因材施教,量身定製授課內容。」

    一群儒士都有些驚訝。

    馬周坐在張超的身邊,他這個六品文學,也轉移到了崇文館這邊,現在相當於張超的專門助理,此時拿筆做會議記錄。

    「諸位,我們崇文館設立,並且把小學從秘書省轉了過來,那是陛下對我們的信任,也是太子對我們的期望。在座的也都是各地有名的儒者名士,我們當然得把陛下和太子委託給我們的這些學生,教好。」

    「大家記住了,我們這可是皇家小學,我們的教育也必須是最好的,是最精英的。」

    張超說了一堆,岑文本倒是比較快反映過來,原來這位張館主,是要把他在白鹿書院的那一套新鮮的教學模式拿過來啊。

    張超也確實是這樣打算的,不拿出點本事來,那豈不得讓這些老儒們給看扁了?反正這就跟張超和房玄齡下棋一樣,下正經圍棋,張超不行,那就跟他們下象棋,下加兩個砲的象棋。實在不行,咱再跟他下跳棋,下飛行棋。

    總之,就是得拿出不一樣的東西來,那才顯本事。

    而且,讓張超用傳統的方式教學,他肯定也遠不如這些老儒名士們的,用新方法,才是他最熟悉的。

    「我們得開設語文、數學、歷史、書法、繪畫、音樂、體育、手工等課程。根本不同的年級,授予不同的深淺程度的內容。」

    「我要求,我們盡快的編寫出一套初小高小六個年級的各科教科書出來。每科課程都得有一套教科書,而且得有六個年級全套的。」

    「每個年級每門課程,還得有必選課程和選修課程。」

    一群老儒,好多都是在地方上也開學授課的名士,可是聽張超說了半天,卻越聽越糊塗。教一群小學生,有這麼複雜嗎?

    怎麼張超說的每個字他們都聽的懂,但一連起來,他們卻聽不明白了?

    「我打個比方,一年級的語文課,我們要把三字經和千字文當成是必修課,另外還可以把論語、詩經、春秋等經典中選一些章節出來,編成一本選修課本。我們還可以專門編一些聲律啟蒙的課本,學習用韻、組織詞語等。甚至我們還能編一些如急就章這樣帶有教導學生們生活常識類容的課本。」

    「一年級的語文的教學大綱,應當是識字、學韻,以及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識,然後我們就要圍繞著這個教學的大綱,來編寫合適的教科書,大家明白了嗎?」

    好多人不明覺歷,不是太明白,但聽起來好像真的很厲害的樣子。(未完待續。)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4章 教科書

    第四更!求訂閱!

    崇文館的第一天開學並沒有正式授課。

    中午,崇文館提供午飯,老師學生都吃的很好,東宮還是花了本錢的,請的是御廚做的飯菜。

    崇文館普通的官員們在廊下一起吃,而張超他們這些有學士頭銜的則還有一個專門的飯廳,菜式也豐富的多,大冬天的,也還有梨吃。

    這倒有些類似於宮裡的中書和門下省。大唐皇城裡有尚書省和中書、門下三省六部諸衙,而太極宮左右也還有門下省和中書省,宮裡的稱為內省,皇城的稱為外省。內省大意是在宮裡當值,以備隨時聽候皇帝的垂詢。

    宮裡的那些官吏們,中午也是有工作餐,但宰相們的午餐非常豐富。普通官員們的午餐因是在宮殿外的廊廡下吃,因此稱廊下食。只有宰相們是在堂上吃,也稱堂飯,宰相們中午吃飯之時,有時也會商議一些政事,因此一般官員閒雜等是萬萬不敢打擾的。

    張超只是個五品官,但在崇文館,倒也擺起了架子,拉著一群學士在堂上吃堂飯。

    甚至張超還早早的給福滿樓訂了席面,嫌棄宮裡御廚不會炒菜。

    一群大儒名士們,吃著福滿樓的上等席面,倒對這年青的新任上司觀感不錯。畢竟這席面可是副館主親自掏的腰包,吃人的嘴短嘛。

    馬周是文學,又有張超照顧,也成了侍講學士。又還是張超的秘書,因此跟張超一桌用餐,其它儒士與馬周席上談經論典,倒也很是稱讚馬周才學。

    唯有張超,他是絕不在飯桌上跟這些儒者談什麼經義的。相反,張超每次都會左顧而言他,到最後,張超乾脆拿出了一個殺手鐧,印書,

    果然這殺手鐧一出,一群老儒或者中年名士們,一個個都動容了。這些人多少都有寫書,主要還是對那些經典的註釋,對一些文章的考據等,總之,都是些經典的學術論文,並非是什麼雜書小說之類的。

    當然,也有些人寫過不少的詩詞,也願意整理成冊。

    張超一頓飯時間,倒是談成好幾本出版,還談成了好幾單訂製印刷的業務,甚至張超還跟這群儒士們談了談他打算創刊長安半月談的想法,他一提約稿,這些人均願意為長安半月談供稿子。

    其中幾個名儒,張超甚至都已經承諾給他們一個專版,讓他們在上面連載對經義的講解註釋了。

    一頓飯吃完,雖沒喝酒,可這些人卻都跟喝了酒一樣的。

    滿面紅光,幾個七十來歲的老儒,居然都煥發第二春了。弄的張超還有點擔心,萬一他們興奮過頭心臟病發作掛了就不好。

    張超發現,用出書來對付這些儒士,真的是百試不爽,這就跟後那些導演,跟那些嫩模說要請她去拍電影一樣讓那些人激動。

    不管是什麼大儒還是名士,張超只一句話,我給你出書。立馬,那大儒名士,對張超的笑容都親了三分啊。

    不過出書歸出書,正事還是得辦的。

    張超把崇文館的上上下下近百號人都召集起來,吃了飯繼續開會。

    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既要辦好學,同時也要把編書的工作做好。張超給了大家第一個任務,編一套小學生教科書。

    編好了這套書,不僅僅是崇文館小學的這些學生可以用,甚至還能推廣到全國的州縣官學。到時既完成了教學需求,也兼顧了崇文館整理編纂圖書的職責。

    不少儒者還是覺得有些跟不上張超的思維,但是張超卻覺得這非常簡單。

    首先就是分科,然後是分年級。

    每個學生主修的應當是語文、算術、書法、歷史,選修音樂、繪畫、手工這些。

    而語文的教學目標是識字、韻文、閱讀理解、寫作、應用文這些,根本這些目標,按六個年級分成六個階段目標,然後編寫教材。比如識字,就可以是學三字經、千字文,而音韻學,可以拿隋人的切韻學習,也可以由他們再編一套音韻課本,如學習常識知識,也可以把漢代的急就章這樣的書拿來選編。

    總之,這是一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原來的方式就是一本本書讀,先讀幾本蒙書,讓你背的滾瓜爛熟了,然後再來一點點講解,是標準的填鴨式教育。

    讀幾本蒙文,識了些字,然後可能還會學些算術,再以後可能學音韻,學習書法,學習寫作,這是一種比較籠統簡單的教學方式,可能同一個班的孩子,有的學的快的,可能都學習儒家經典去了,學的慢的還在背千字文呢。

    現在張超卻是要求打破這種模式,分年級分班,儘量的讓一個班級的孩子都處於相同的水準,然後有針對性的教學。

    原來唐人可能是讀熟了千字文,然後慢慢學寫字,而張超的新模式,卻是以學生字為主,然後去學千字文理解裡面的那些歷史地理哲學等深層次的意思。

    這其實就是把教學弄的更簡單了。

    要編一套這樣的六年級各科教科書張超認為挺容易的。

    好比一年級學多少個生字,學會多少以內的加減法,學一些簡單的歷史故事,再學基本的書法等。

    根據這些任務,從一些古代的蒙書裡節選部份,或者挑些簡單的詩歌等,最後編成一本語文書,當然不難。這本語文書就是必選課,然後三字經、千字文、上下三千年、切韻這些書,反而可以成為選修課。

    一個幾歲的小孩子,認得幾百個字,能寫出幾百個字,難道這個語文課的教學任務不就很圓滿了嗎?至於三字經千字文這些,你就算真的讓他們背熟了,他們也很難真正理解其中的意義,不如做選修課。隨著以後慢慢往上升,他們學到的知識更多,當然對於許多書也會更多瞭解。

    「從各種蒙學甚至是經典子集中挑選節選部份章節來編成一本語文教科書?每個年級內容不一樣?」

    「就是這樣!」

    「要定好教學的大綱,擬好目標,然後教學。不能就放羊式的粗放式管理,任他們自己隨便怎麼讀,這是要不得的。」

    「為了保證我們的教學目的達成,我們得要適當的佈置課業,增加考試,摸清楚學生的學習進度,好讓他們都能跟上。」

    教生字識寫,也教聲音韻。

    現在的韻書,用的還是隋代的陸法言所作的《切韻》,這是本前代韻書的繼承和總結,也是後世唐宋韻書演變的基礎,算是韻書史上劃時代的著述了。

    不過在張超看來,這種韻書其實還是有不少缺點的。

    後來宋代時的廣韻算是這類書的大成了,收了兩萬多個字,註解的文字就有近二十萬個,有二百多個韻。

    切韻者,就是反切者也有近四千。

    韻書對於古代的讀書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韻書就是字的讀音,一本韻書就等於是文字的讀音標準。隋唐時的韻書,都是以中原讀書音為標準的。但這個中原讀書音雖也名為洛下音,卻不是此時的洛陽話。

    而是指在漢晉時的洛陽讀書音,後來胡人亂華,衣冠南渡,許多北方士人逃到南方,北方的說話發音等都受胡化影響,而當時南渡的士人又受到了南方土著語言的影響,也一樣有改變。

    隋朝時修訂切韻一書,採用的是在臨安一帶的一些南渡士人保留的語言發音,據說那是最接近以前漢魏時代讀書音的。

    因此,切韻書發音標準的讀書音,其實跟正常說話區別很大,隋唐關中說的是老秦音,河南人說的是洛陽話,可卻都跟這個洛下音相差極大。

    讀書人和官員們,一般都會用這讀書音交流,一般人還真聽不懂。

    就有點類似後世,那些什麼精英們,平時總喜歡漢話裡夾洋腔,甚至是洋腔裡夾漢話,普通讀書少的人,真搞不懂他們說的是什麼。

    反正,音韻這個東西很複雜,一般教學,為什麼都要死記硬背呢?因為太複雜,蒙生搞不懂,所以乾脆不解釋,就讓你鸚鵡學舌,等學的差不多了,那個時候才會來慢慢講韻。

    說白了,韻書其實就等於是後世的拼音,但這個時候,多還是採用的反切法,這是在直切之後創出的新注意方法。

    但反切說白了,就是用兩個漢字相拚,給一個字注意,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但反切也有很多缺點,尤其是此時初唐,反切法還很不完善,缺點更多。

    張超想著,也許自己還得改良下反切法?

    可反切注音,侷限很大啊,一是反切上下字都會含有多餘部份,拼合時會有障礙。二是反切下字用的字過多,難於掌握。再一個就是有些窄韻,不得不偶爾借用其它韻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準的毛病。

    改良反切法,似乎不如直接上注音符號或者字母拼音啊。

    到了宋代時,反切法比較完善時也是三十聲母,三十六字母,以韻書的韻母字作為韻母。

    但如果用在北洋時發明的注音符號,注意符號總共才三十七個,聲母二十一個,介母三個,韻母十三個。

    這和後來的字母拼音其實差不多,比較起反切法來說,可是要簡單的多了。

    畢竟韻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給字注音,簡單又準確,才是最重要的。

    哎呀,有直接現成的好東西幹嘛不用,還反而卻想著用隋朝初級版的切韻呢,用注音符號,可是能更準確的注音啊。

    張超忍不住拍了桌子,終於可以讓崇文館一年級的小學生們從聲母韻母這些學起了!

    不過,究竟是用注意符號,還是漢語拼音?兩者都是能夠拼出這個時候的洛下讀書音的,只是一個是比較獨特的符號,一個是阿拉字母,選哪一個好呢?

    張超坐在那裡沉思。(未完待續。)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5章 說媒

    長孫氏擔心著第一次離家去上學的幾個孩子,早早的派了車馬去東宮等放學接人。天還很早,崇文館小學就放學了。

    館外,各家的奴僕們也早早的進來接人,張超立了個新規矩,這些皇親國戚功勛子弟學生們,上學的時候,是禁止他們的奴僕隨從跟進學校裡來的,只能在外面候著。

    反正他找太子另要了一批東宮的侍女宦官,專門在學校裡為這些天之驕子們服務。

    李承乾四兄弟一走出館門,外面就有幾十個人迎了上來。他們三兄弟,每個來上學都帶著十來個隨從,既有護衛也有乳母、丫環、伴讀、車伕、僕婦等,簡直就是配備齊全,豪華無比。

    可惜他們第一天跟隨主子們來上學,就被攔在了外面,整整幾個時辰啊。他們只能呆在館門口,對著裡面望穿秋水,可卻無可奈何,館門前的東宮衛士可是跟塊冰一樣,冷酷無情。

    有個周王家的隨從還想搬出自己的主子名號,可惜人家是太子的人,不比那個王這個嬪的強?多說了兩句,差點就要挨上一棍子。

    這個張三郎,怎麼心這麼的狠啊。

    我們家衛王才三歲不到呢,這沒有人伺候可怎麼行。渴了要喝水怎麼辦,餓了想吃飯怎麼辦,甚至尿急了要上茅廁怎麼辦啊!

    衣服會不會要加,不知道里面暖手爐有沒有?

    萬一衛王少了一根毫毛,他們這些奴婢可都萬死莫贖啊。

    等的心焦萬分,都要崩潰了,終於看到了王爺出來。

    各家的奴僕們都迎上自己的主子,多的如李泰他們一人有十幾個奴僕,少的也有四五個。這些人小跑著過去,仔細的打量檢查著主子,生怕哪裡真少了根毫毛,又是噓寒又是問冷的,還有的把一直準備的暖手爐啊,披風啊拿了過來,又有人拿來茶水,有人拿來糕點......

    胖胖的李泰一揮手,「不用了,我很好呢,回去。」

    這時,那邊秦王府派來接人的人也來了。

    他們沒料到小學居然放學這麼早,倒是來的還有點晚了。

    各人都坐上馬車,然後直接橫穿東宮、武德殿、太極宮,往承乾殿所在的西宮而去。這麼大個車隊,小百號人橫穿宮禁,卻沒有一個攔截的,反正都是早已經習慣了。太子和秦齊二王,向來都是如此的。

    到了承乾宮。

    觀音婢早就在宮門口等著了。

    「母妃,我回來了。」

    李承乾帶著三個弟弟向長孫妃行禮,李泰卻是喊一聲娘,直接就撲到長孫氏身上去了。

    「哎喲,我的兒,今天進學,一切還好吧?」

    「挺好的。」李承乾一邊回道,他說話行事倒是比較穩重。

    李泰卻趴在長孫氏的懷裡,撒嬌道,「我給張館主磕頭了,嚇的他手忙腳亂的。」

    「你這孩子,不是早教過你禮數嗎,怎麼還亂來。」

    李泰卻笑著道,「我聽娘說這個張三不是好人,所以我故意的。」

    長孫氏無奈的苦笑,這個次子啊,年輕小小,卻是古靈精怪,調皮無比。聰明是聰明,就是太調皮了。一想到兒子都過繼給衛懷王了,等過幾年就得搬到衛王府去,長孫氏就無比的心疼,對李泰就越發的疼惜了。

    「下次可不許再這樣了。青雀,告訴娘,你今天進學都學了什麼?」

    「什麼也沒有學。」

    「什麼都沒學?」李世民從裡面走出來,伸手在嫡次子頭上揉了揉。

    李承乾忙在一邊回答,「今日先是大伯帶著一眾學士們講了話,然後是我們敬茶拜師。後來大伯他們走了,就由小張學士管崇文館。」

    「張學士就張學士,你怎麼還從哪學來個小張學士?」李世民對長子的這話不太滿意。

    李承乾聲音小了幾分,對父親有些畏懼的道,「是李大學士這樣稱張館主的。」

    李世民對李綱這人也是很瞭解的,聽了也只是搖搖頭。

    「你繼續說。」

    「張學士待大伯他們走了以後,就立了個規矩,說以後不得帶隨從進館,把我們的隨從都趕到了館外,只讓東宮的一些宮女內侍服侍我們。張學士跟其它官吏們去開會商議了一陣,然後出來就讓我們考試。」

    「考試?」李世民越聽越有些糊塗,這些孩子多好都是頭次上學,就考什麼試啊。

    「考了什麼?」

    「每個人考的都不一樣,先是問有沒有進過學,讀過哪些書等。然後才出一些題目,如果讀過書的出的題多些,難些。沒進過學的,出的題很少很簡單。」

    李世民點頭,倒是有點明白這個考試的意思了,估計這是在摸清學生們的情況了。不錯,知己知彼,百戰不貽。

    「觀音婢,你還說張三太年輕,教不了青雀他們。可你聽,這張三還是非常聰明的,這個考試,可不就是知己知彼嗎?這說明張三腦子還是非常清晰的,一來就把握住了重點。」

    李泰在長孫氏的懷裡大聲的嚷道,「小張學士還親自考我了呢,他問我七十加三十是多少呢,這麼簡單的算術,我當然知道了。」

    「然後呢?」

    「我答對了,然後小張學士還獎賞了我一個粟子呢。」

    「青雀兒真聰明。」長孫氏笑著誇獎兒子。

    李寬站在旁邊,有些羨慕的看著李泰,他本就是庶子,又是過繼出去的庶子,雖然還在這裡居住,可平時卻享受不到承乾和李泰的待遇的,就是李恪也比他好多了。

    「就這些了嗎?」

    長沙王李恪主動的上前,「回父王,我們考試過後,張館主說,明天會宣佈我們的考試成績,到時還會張榜公佈。聽說到時還要根據成績,劃分班級。」

    「劃分班級?」長孫無氏有些不高興的問,她對張超是一直有點成見的,現在一聽說按成績分班級,就馬上想到排名前後這種。覺得肯定是成績好的,到時就能受到重點教導,排名後的,肯定就不受重視。秦王府幾個孩子都是頭次上學,雖然在府裡也受過各自母親的教導,但肯定不如已經讀過幾年書的啊。

    李恪回答道,「張館主說六歲以下的不論成績高低,到時都入初小一年級學習。而其它的人,則按成績高低,分別進入初小二年級、三年級,和高小一二三年級學習。」

    「張超把小學分成了初級小學和高級小學嗎,還各有三個年級?」李世民聽了笑笑,覺得挺新穎別緻的,有些意思。他知道白鹿已是院就是這種方式,設了一至六年級。現在白鹿小學暫時只有一年級,有四個班。孩子們年齡都差不多,招的都是六歲左右的孩童,這樣年紀相當,學習領悟能力也相當。

    沒想到張三一到崇文館,倒也立馬就把那套弄過去了,這個張三,還真是到哪裡都要弄出些動靜來的人啊。

    「好了,進去吧,當心外面著涼。」長孫氏見丈夫還能聽著張三的名樂的出來,也是無奈搖頭。

    務本坊。

    張超照例是一到時間立馬下班走人的人,讓他主動加班幾乎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洗個澡換套衣服,張超端著象棋找老爹下棋聊天。

    老爹最近心情又好了許多,也不天天喊著要回灞上了,張超官復原職,還又兼任數職,甚至當上了學士,這讓老爹非常的高興。

    他現在依然是東宮的七品武官,每天認真上班,十天一休。

    「爹,下兩盤棋。」

    張超笑把擺棋,老爹挺喜歡下象棋的,可惜水平非常有限,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猛攻猛打,完全是進攻派,還喜歡吃子,最喜歡換子。

    那棋藝,比張超都差了許多。

    不過老爹喜歡下,張超也喜歡陪著,他跟老爹下也不用真實水平,反正就拿出老爹差不多實力來就行,老爹下棋雖說棋藝差,但卻從不會悔子。輸就是輸,輸也輸的爽快。

    一開局,老爹就跟張超換了兩個炮,標誌性的老爹開局打法。

    兩炮沒了,老爹跳了一個馬上來。

    「三郎啊,最近魏洗馬老是過來找你,是什麼事情啊?我怎麼好像聽說他要請你做媒,你還不願意呢?」

    說到這個張超就想投降。

    他也不知道魏徵哪根筋抽了,魏叔玉才十二歲呢,他就非要給魏叔寶定一門親事,還偏偏非五姓七宗不可。

    他妻子裴氏好歹也是河東名門裴氏出身,雖說不是大宗嫡出,可也是個裴家人啊。要給兒子說親,直接找裴家就好了啊。要不然,就讓魏叔玉再長幾年,到時尚個公主郡主也挺不錯啊。

    不過聊了幾次,張超倒是也聽出了一些,魏徵急著要給兒子訂親,還真是不想讓兒子以後尚公主郡主。而且,他很想讓兒子娶五姓女。

    結果他打聽了一圈,基本上人家都不太願意跟魏家結親,魏家以前也只是一般士族還早沒落了,魏徵還當過道士呢,他官職也不高,又沒錢,因此願意跟他結親的很少。有願意的,但基本都是五姓七宗很偏的偏支了,他又不願意。

    最後魏徵倒是找到一家,就是張超的老丈人,相中了崔善福和王氏的小女兒,崔十九娘,今年才九歲,要出嫁,起碼還得五六年。不過定親還是可以的,魏徵就想讓張超給他兒子做媒,替他去崔家說這門親。

    張超很不看好這門親的,崔家那麼愛財。

    因此到後來,他只跟魏徵說了一句,「你能拿出多少陪門財來?你有幾百萬嗎?」

    魏徵聽了這話,後來喝醉了。

    不過也好,張超現在清靜了,要不然,魏徵天天來找他喝醉,他都有些怕了。

    謝謝大家的打賞!(未完待續。)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6章 危險期

    晚上,洗漱過後,張超和崔鶯鶯躺在床上。

    沒有了紅線那個小妖精在一起,張超還突然覺得有點不太習慣了。崔鶯鶯最近求子心切,十分霸道的要獨霸張超,這些天正好身子爽利,因此便不許張超去其它四個女人那裡睡,天一黑,就拉著張超進屋。

    辛苦的耕耘播種過後,張超有些氣喘噓噓。

    「我覺得這次肯定能懷上。」

    崔鶯鶯也不知道從哪裡取來的經,完事後屁股底下墊了兩個大枕頭,以一個非常奇怪的姿勢躺在那裡,側著腦袋跟張超說話。

    女人啊。

    張超對於生孩子這事倒不是特別的追求,或者說沒那麼的熱切。畢竟以前雖交過幾個女友,可卻沒結過婚生過孩子。他現在其實也年紀不大,才二十二歲呢。這年紀,放唐朝似乎有點大了,但若是放在後世,不過剛大學畢業而已,哪會就結婚生孩子,不得先浪幾年,不,是先浪漫幾年,再為事業奮鬥幾年,再為房子車子奮鬥幾年,等差不多浪夠了也有錢買房付首付了,也都差不多起碼二十七八,甚至三十了。

    再為生孩子準備個一年半載的,若是順利,一般都是三十過才生孩子。

    因此對於張超來說,生孩子似乎是個有些遙遠的事情。不過另一邊,他也有點奇怪啊,都妻妾侍婢五個了,這麼久了一個肚子都沒動靜。

    這不會是自己有問題吧。

    一想到自己後世時可能浪費了無數套套,張超就有些心疼。

    不過他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他這麼健康一人,不可能有什麼哪裡不活躍的問題。這才一個多月呢,沒人懷上也正常。

    因為崔鶯鶯要準備懷孕,張超只得開始戒酒。

    「喝酒懷的孩子容易有問題,就是可能會先天不足等。」張超把這話告訴崔鶯鶯,然後說自己要暫時戒酒後,讓崔鶯鶯感動不已。

    「你也少聽信那些亂七八糟的傳言,少喝什麼稀奇古怪的偏方,是藥三方毒,多運動健身才是最好的,亂補其實反而有害。」張超伸手給崔鶯鶯臉上擦去汗水,「你也別心急,這個事情呢,是不能急的,保持平常心,咱們這婚後才一個來月呢,真要是個兩三年懷不上,你再急也不晚。」

    「別說那話,我們這麼年輕健康的當然是沒問題的,我只是想早點懷上。咱們家可是人丁單薄,就等著開枝散葉呢。不過我得先懷上,除非一年之後我懷不上,那我就不管。」

    張超笑笑。

    「懷孕這事哪還能管的住的。」

    「反正以後你得多在我這邊,多跟我努力。若是我佔了你大半時間都懷不上,她們隨便一晚就能懷上,那我沒話說。」

    張超笑笑,「我告訴你一個秘密,能大大增加懷孕機率。」

    「你剛還說不要聽信傳言呢。」

    「這可不是傳言,而是醫術上學來的。是一位婦科妙手總結出來的珍貴經驗,這個懷孕,其實是男人的精-仔和女人的卵子結合,男人每次過做後都能有許多精仔,但光有精仔是懷不上的,還得有女人的卵子。但是呢,女人和男人不同,女人並不是做了就會排卵,而是有比較固定的日期。一般的排卵日期是在每月來天葵之前的十四到十六天左右,卵子排出來後能生存一兩天,這個時候夫妻親熱,才有機會懷孕。」

    「一個月才兩天時間有機會能懷上?」崔鶯鶯大為驚訝。

    「也不止兩天,這兩天懷上機率最大。保守點算,前五後四,這九天加上排卵那天,一共十天,稱為受孕期。」

    「你怎麼不早說啊!」

    崔鶯鶯算了算時間,她身上乾淨都二十多天了,馬上就又要來了。按張超的說話,天葵前半月左右排卵,然後前五後四,等於是在每兩次月事來中間的那十天。

    她已經錯過這次的受孕期了。

    「你自己記好,算好你下次來的時間,然後推算下受孕期,這次過了,還有下次嘛。」

    「可有時身上也來的不准的。」

    「那我再教你一個小法門,一般來說,如果到了受孕期,你會食慾下降,而且會精力旺盛,另外你可能還會特別想要親熱,另外一般還會有腹痛的情況。如果出現這幾種情況,又比較接近受孕期,那一般表示,受孕期到了。」

    崔鶯鶯聽了大為佩服,沒想到張超連這些都懂得。

    「都是那些醫界婦科前輩們準備的寶貴經驗,我也只是有幸讀到他們智慧而已。」

    崔鶯鶯還不死心的墊著枕頭,希望能有意外奇蹟發生。

    「三郎,那我明天把紅線她們四個都叫來,讓她們都好好算下自己的排卵期,然後再給三郎你安排個時間。等她們到了受孕期的時候再叫她們來陪你,平時你就好好休養。」

    「你剛不是還說要先懷上嗎?」

    崔鶯鶯輕輕錘了張超一拳。

    「我只是說說而已,你心裡真認為我是這樣的女人啊。家裡還沒有兒女呢,不管哪個能先懷上都是好事,我哪裡還會霸著你呢,那我不真成了惡毒的女人了。」

    張超笑笑。

    「你剛才是不是真的那樣想我了,三郎?」崔鶯鶯嘟起嘴,生氣的時候還挺好看的。

    「沒有,沒有,我保證絕對沒有。」

    「鶯鶯,跟你說個事,你那天不在府上,趙四娘來過。是我寫信讓她過來的,主要是談酒坊買她家糧的事情。」張超主動坦白,她知道崔鶯鶯對趙四娘好像一直有點不太對付。這種事情,就要往開了說,越藏著,誤會越大。

    「我知道。」崔鶯鶯扯過被子,給自己肚子蓋上,又給張超也蓋住肚子。

    「你都知道了啊,其實我是這樣想的,都是鄉里鄉親的,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三郎,你說這些我當然知道,酒坊要買糧食釀酒,而四娘家裡又積了許多糧賣不出去,我們買她家糧,幫她解決些麻煩,又不影響到我們,這是好事啊,我幹嘛會反對呢?」

    崔鶯鶯覺得丈夫似乎對自己有些誤會。

    她是不太喜歡趙四娘,但主要也是因為反感趙四娘現在的身份下跟丈夫往來,畢竟是個未嫁的女子。她上次已經主動的找趙四娘提過要納她入門了,可是趙四娘卻拒絕了。

    崔鶯鶯覺得事情就得清清白白,如果丈夫跟趙四娘兩個有意,那麼就直接納進門。如果沒這意思,那就注意一點,不要鬧的到時風風雨雨的,對丈夫名聲不好,對趙四娘的名聲更不好,這其實也是對趙四娘的一個關懷。

    至於說她跟趙家置換地,那也只是一個你情我願的買賣,甚至都算不得趁火打劫。她雖換了趙家的地,但張家拿出來的地比趙家的多,地價其實是相同的。崔鶯鶯甚至還特別給了趙家三千貫半年免息的借貸,這可是別人給不了的。

    現在這個時候,誰家還願意借三千貫給趙家,還免半年利息?

    至於借貸的抵押條款,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張家可以幫趙家一把,但不可能拿自己家底去填他們的無底窟窿,幫忙也是有底線的。

    崔鶯鶯也承認自己對錢看的比較重,但她不會去費心謀奪別人的錢財。

    她讓丈夫把以前佃出去的地收了回來,但那是付出了條件交換,也是佃戶們自願選擇交換的,她給出的交換條件,甚至是相當優越的,到張家做工,孩子到張家當學徒,到學校免費讀書,甚至牛還繼續交給他們養,讓他們農耕時免費用,這些條件換回佃出的田,佃戶們沒有吃虧。

    跟趙家換地也一樣,張家換了地回來,但給的補償也多,光是那半年的利息,都值上千貫了。

    現在丈夫說這話,卻似乎她有意坑害趙四娘一樣,這讓她十分委屈,她其實操心來操心去,不也是為了這個家嗎?

    「是我誤會你了,你別哭。」

    張超一見不對勁,連忙出聲安撫。

    「三郎,你答應我,你若在外面有人了,你就告訴我,我會幫你納進家裡人,就是千萬不要瞞著我,更不要在外置別院,養外室。那樣,我真的會很難過。」

    「咱們夫妻一體,我怎麼會騙你呢。」

    「三郎,我覺得趙四娘對你還是有意的,可能上次我去找她談的時候,她的身份讓她有所顧忌。若是你真的對她也有意,那你就親自去找她談談。你可以告訴她,只要她進了咱們張家的門,就是一家人,我不會為難她的。」

    「你啊,整天腦子裡都想些什麼啊。我對趙四娘真的沒那個意思,只是覺得她比較特立獨行,是個難得的跟男人一樣自強自立的女子,挺佩服她的。加之生意上的往來,又是鄰居,才多往來了幾次,並沒有其它意思的。我真沒騙你,我要有意,那我直接就跟你說了,就跟十娘一樣。你也別把你男人想的有多麼的了不起,好像天下女人都想嫁我似的,趙四娘挺了不起的一女子,人家也算是大家女子了,為什麼非要給我做妾呢?以後這個事情,咱們也就此打坐,不要再提了,好嗎?」

    崔鶯鶯微微一笑,「好!」(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7章 拿著雞毛當令箭

    第三更,1100月票加更!

    夜深人靜,燈火幽幽。

    更夫的三更梆子已經敲過,可陸德明卻毫無睡意。他披衣坐在桌案前,怔怔的看著自己這些年辛苦寫的《經典釋文》書稿。

    這部書稿費了他無數的精力,目前整理完成了十捲,還有二十捲是草稿狀態。之前他把十捲書送去張文遠府上,讓他觀閱。張文遠看過後讓人送了書稿回來,並回話書很好,可以刊印。

    這本來是件極好的事情,是由張記書坊刊印,且不是自費刻印。

    可張文遠還隨他手稿送來一封書信,裡面還有一篇注音符號。

    看過這篇符號後,陸德明就一直處於這種怔神的狀態中。

    陸德明費了無數精力寫的《經典釋文》,其實是一本字典。

    以考證古音為主,兼辯訓義,也就是古人訓詁類書。他這本書,費數十年時間,引用了十四部儒家經典,周易易書毛詩周禮等,精研六典,採納九流,搜訪異同,編寫了三十捲。

    這本書,與隋朝陸法言所著的切韻一書,一脈相傳。陸法言的父親在隋朝時曾為太子洗馬,當時與許多著名學者經常在府中探討學術,陸法言就把劉臻、顏之推、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魏彥淵這八個當時的著名學者到陸法言家聚會時討論商定的審音原則記下來,編成了切韻一書,成為南北朝以來,韻書的大成之作。

    而陸德明則是更進一步,引用十四部儒家經典,注音辯經釋義,將之寫成了三十捲的字典。

    雖然陸德明的書名是《經典釋文》,但張超只看了一部份,就看出來了,這其實就是一本字典。而且還非常的好,這與漢朝時的說文解字,同一類型,但又不一樣。他既是字典,還是十四部經典的訓詁釋意,只不過,這是一本專門針對十四本經典的字典。

    不過這書雖然也算是集前人之大成的訓詁類大作,但張超還是覺得有些不足之處。比較如他這書注音,雖然對古人經典的讀音考證的很詳盡,可注音卻依然是用的陸法言的反切法為主。

    而且這本字典,也不是一部純粹的字典,而是一部十四本經典的字典。

    因此張超在回覆陸德明,稱願意刊印這本書的時候,又把自己的注音符號寄給陸德明看,同時提出了編一本純粹的字典的想法。

    經典釋文,是本偏向服務於十四本經典的工具書,而張超的字典,打算就跟新華字典一樣,完全就是收錄字、詞,然後為字詞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的一本專門的工具書。

    這本字典會收字為主,收詞為輔,會提供一些經典和史書裡的詞句為例句。

    張超的字典,無疑是更加純粹一些。

    而且張超還提出在古人部首檢索查字法外,使用注音符號檢字法。

    部首檢字是循字找字,首先得會這個字,但如果不會就麻煩了。而張超打算加一套注音符號找字,循音找字。

    這樣的字典,就算是那些蒙童,跟老師學會了字的讀音後,也能循這個音在詞典上找到字,然後能夠學習該字的意思以及例句、用法等。

    用張超信中的話來說,若這字典編成,以後只要開過蒙的孩童,靠著一本字典都能學習經義,自學成才了。

    這話,陸德明信。

    雖然太詳細具體的信中沒法多說,張超邀請他有空的時候過去共同探討,還邀請他一起去編纂這本字典。

    看完那信,陸德明再看自己費了三十多年功夫編寫的這本經典釋文,突然生出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自己費了這麼多年,也沒想到那麼好的想法。

    自己的這套書,頂多只是一本解讀十四經典的訓詁工具書,但張文遠的這本字典,一旦編成,卻是真正的好工具,開過蒙的童子,真的能依靠這本工具書,去看懂那些經典,做到自學成材,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啊。

    雖然古代早就有爾雅、說文解字這類訓詁書,但畢竟相距太遙遠了,而且收錄的字也有限,其中的音義等,更是與此時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這也是歷朝歷代不斷的有大儒給經典註釋訓詁的原因。

    他的書,也是針對十四本經典的註釋訓詁,但還是有些侷限。張超的想法才大啊,直接弄一本字典,而且還用更好的注音符號來注音,並且對字解義,還對例句引用等,這無疑是開天闢地的。

    說文解字這本字書之前,也有如急就篇、博學篇之類的書,但這些書只是編次文字,並無解說。

    說文解字,是第一部很系統的分析字形和考察字源的書,首創了部首編排法,對字義、字形、字音全面詮釋。

    不過都不如張超要編的這本更加全面,光是張超發明的這套注音符號,就已經遠遠的把陸法言等前人音韻學家們甩到了後面。

    編一本唐朝的字典,全面的收錄漢字,就字的形、音、義進行全面解釋,採用注音符號注音,用注音符號檢字,從經典中引用句子做例句,增加字詞用法等,這無疑就讓這本書非常了不得。

    這不是簡單的把漢代的說文解字整理翻寫,而是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

    陸德明的書只是為十四本經典註釋,而張超卻要為所有的字註釋。

    真不敢想像,張文遠究竟是怎麼想到這一切的,尤其是那套注音符號,真的非常棒。他還弄出了兩套,不管是哪套,都與此時主流的音韻學不一樣,但他卻又馬上看出來,這種更簡單好用。

    陸德明坐在桌案前毫無睡意。

    他甚至都有股衝動,乾脆把自己的那些手稿都扔進火盆裡燒掉好了,跟張超的字典一比較,自己的經典釋文簡直太一般了。

    一睡無眠。

    天微微亮,陸德明就跑去找孔穎達去了。他已經決定了,無論如何也要加入這本字典編纂中去,哪怕只是跟在張文遠後面署個名,也得參加。

    務本坊,張學士府。

    張超早上起的很早,他主動的跟著老爹一起練槍,現在他也練的有模有樣了,雖然在老爹看來,還只是學到了一點點皮毛,只會點架子,但對張超來說,已經足夠讓他自豪了。

    練了槍,張超和老爹一起在府裡前面演武場上遛了會馬,長安城裡就這點不好,不如灞上遛馬方便,可以在灞上自由的奔馳,在這裡,只能在家裡繞圈圈。

    不過騎術挺重要的,除非七老八王,沒哪個當官的會坐車,除非是沒錢買馬,那一般也會騎騾騎驢,坐車的較少。就算文官,也少坐馬車,至於說坐人辦轎子,根本沒有,基本上難得一見,有也是那些貴婦人。

    騎馬比較英武,二來坐馬車也實是在太震,很多人要坐車也寧願坐牛車,因為牛車速度平緩,還好受一些。

    如張超這樣的年青官員,尤其還是學士,就越得騎馬了,最好腰上佩把玉具劍,那才叫瀟灑倜儻。要是跟個老頭似的坐車,或者跟個女人一樣坐轎,那真得被鄙視死。

    東宮。

    李建成一大早起來理事,首先就詢問了關於崇文館的情況。

    「昨天張館主讓學生們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今天要放榜出成績,然後根據年齡和成績分成六個年級。另外張館主昨天與諸位學士助講等議事,還定下了小學今後的教學模式。他要在學校開設多門課程,還要求盡快給各個年級的各科目編出一套教科書來,用以更好的教導學生們。」

    「文遠又要編書?」李建成對於張超要搞分年級分班這些不是太在意,張超在白鹿書院都搞過了。但對於編書,他很有興趣。

    現在他一聽說張超編書,就忍不住驚訝。張超太喜歡編書了,動不動就編書,現在不但編書,還印書。不但給自己印,還給其它人印。

    現在張超在長安城儒士們的眼裡,真的非常有名望了。

    「編一套專門的教科書?每個年級都有一套,包括各個科目,文遠的心很大啊。」李建成聽完之後,笑著點頭稱讚。

    李建成看了看今天的安排,事情不多,於是乾脆就起身,傳令前往崇文館。

    帶上了裴世矩、鄭善果、魏徵、王珪等一行東宮屬下,來到崇文館。

    一到館門前,就發現衛士緊把館門,所有學生的僕從都在館外,馬車也都停的整整齊齊。

    「很不錯,我觀張文遠主持這崇文館,倒有幾分周亞夫細柳營之模樣。不讓僕傭等入館,能嚴肅紀律,這個好。」李建成滿意的笑到。

    等他們到了館門前,把守的衛士卻不讓他們進去。

    這下魏徵等人也忍不住笑了,這個張超還真是學的很徹底啊。

    「速去通報張文遠,就說太子親臨,讓他前來迎接。」

    「望殿下恕罪,這是張館主的命令,非館內官吏僕傭,以及學生,其餘人等,一概不得入內。若是我們沒守好館門,私自放進一個,到時張館主可就館規無情了。」守門的一名小武官連忙打發人入內通知,一面向太子解釋。

    李建成點了下頭,「你盡職盡責,沒有錯。」話雖這樣說,可在東宮裡讓張超擋在外面,還是有些不太高興的。

    這個張文遠,真是拿著雞毛就當令箭了,倒是魏徵幾個,卻都覺得沒什麼,反而有讚歎之意。

    今天失眠了,昨天一夜到現在,下午四點還沒睡。一面是困的要死,一邊是怎麼也睡不著。。。作者精神失調,要瘋了,走火入魔啊!求幾個訂閱安慰一下!(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8章 精武體操

    張超帶著一眾館內官吏出來,將李建成一行迎接入館。

    一進去,那個館前的廣場上,就看到所有學士都站在那裡。

    「文遠,這是在幹嗎?」李建成忍不住問,這些學生可都是皇子皇孫、後戚和宰相功臣子弟,不能有閃失的。

    「回殿下,昨日臣給這些學生們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考試,瞭解了下他們每人的讀書情況,今日已經根據他們的成績和年齡,分成了六個班。榜剛才已經出過了,現在正讓學士們在這裡分班排隊呢。」

    「哦,原來如此。」

    班已經分好了,六個班,一年級的最多,有三十八個。然後其它班級各一二十個,六年級的只有十二個,都是些十二三歲的少年了。

    張超讓他們按班在廣場上列隊,按照高低排隊,站成了一個個縱隊。

    李建成等看到張超走到隊列前面站好,都不解,「這又是要做什麼?」

    一個年老的名儒學士回答,「張館主說學生們在這裡上課學習之餘,還得加強健體鍛練,因此特別規定,每天早上上課前,要練一會體操,上午課間也要練會體操,中午則要進行一會午睡。現在張館主,就是要到前面,親自教導學生們做體操。」

    「做體操?健體?」

    一群人都有點意外,這張超怎麼一套一套的。

    站在一百來個學生面前的張超可不管這些,他不但要求學生一天得進行兩次體操鍛鍊,還要求館內的老師們也一起參加。

    「大家請看好我的動作姿勢,跟著我的節奏一起做體操,一二三四...」

    張超用的是全國中小學生第八套廣播體操,動作很簡單,比廣場舞是簡單多了。

    「二二三四,三二三四...」

    第一次做體操,這些學生們都有點亂,就連那些老師們也好不到哪去。不過張超做的很認真,喊的聲音也很宏亮,他還拉了馬周和岑文本兩個在他一左一右,一起做示範。

    魏徵站在後面看的,都忍不住也跟著做了起來。

    「其實也挺簡單的啊,不過倒跟那五禽戲有些類似,難度不高,但這些動作確實有助於健身。」這裡的學生大多都是十歲以下,學習騎馬射箭這些都還有些早。

    張超這套簡單的體操,在魏徵他們看來,挺有實用性的。

    王珪也跟著一二三四的做了起來,伸伸胳膊踢踢腿的,挺不錯。

    最後,連七十多歲的裴世矩都跟著做起了踢腿運動。

    李建成一個人架子也端不下去了,最後在轉體運動時也加入進去了。

    整套體操一共八組動作,每組八拍四次,前後做完一套,也花不了多少時間,但冬天裡,做完後,卻能感覺手腳都活動開來,身體熱乎了。

    簡單,易學。

    李建成做完後,覺得很不錯,他是學過武的人,知道這些動作雖簡單,但確實能使身體各部份關節、肌肉、韌帶得到鍛鍊。

    一群小學生們做完體操,倒覺得很新鮮的,蹦蹦跳跳倒都挺開心。

    因為學生較少,所以最後一個年級一個班,六個年級也等於是六個班。館裡的房間倒是很多,因此早就收拾了六個房間。

    「你準備怎麼教授學生?」李建成打量著教室,一年級的教室裡三十八個學生都坐在這,十五個皇子皇孫也都是在一年級班上,李建成的兩個兒子也在其中。

    教室裡,每個學生一張書案,還有一把椅子。因為是皇家小學,教學條件是很好的,不論是書案還是椅子,都是上等木材打製,甚至還上了漆。

    他們的桌案上有筆墨紙硯,鎮紙筆架等。

    「這前面怎麼還有一個檯子?」

    魏徵看到這間教室前面還有一塊地方要高出一些。

    「這是講台,前面這張桌子是講桌,先生就在這上面授課。」

    那牆上還掛了面小黑板,那是張超先前制好的,暫時只有這塊小的,他打算到時找工匠來把後面這面牆也給弄成一面大黑板,到時再製一些粉筆,那樣教學就更方便了。

    李建成看著張超拿著一條白色粉筆在那塊掛的小黑板上寫下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兩句,不由的眯起眼睛。

    張超毛筆字寫的一般,但這硬筆字不錯,板書也還不錯,讀書時沒少出板報,都是練出來的。

    白色的粉筆字在小黑板上十分顯眼。

    張超拿起一塊布,往小黑板上一擦,那兩行字沒了。張超又捏著粉筆寫下兩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個不錯。」

    鄭善果對自家外甥女婿大聲讚歎道,這樣寫在上面,後面的學生也都能看到了。這可比較在沙盤上寫方便實用的多,沙盤上寫,得圍著看,而在這面黑板上寫,卻是能把黑板掛牆上,讓後面所有學生都看的清楚的。

    並且寫起來方便,還能擦掉再反覆寫。

    「這是?」

    「這是黑板和粉筆,其實很簡單的,我打算以後每間教室前後牆上都弄一面大黑板,再製些粉筆。這樣老師以後授課,就不僅僅是口授,也能隨時用粉筆黑板給學生們板書講解。」

    「嗯,這個好。」李建成點頭。

    裴世矩等又問了下張超的分科目教學的想法,「語文、歷史、數學、書法...這樣分開來教,每門課安排一個老師,另外每個班安排一個班主任一個輔導員,不錯。」

    原本多數的教學,都是一人帶一群學生,也不會有什麼分班,更不會有分科,反正就是這樣教,雖然也會教些算術書法這些,但若要學繪畫、音樂這些,你就得去另找老師了。

    而張超這裡,卻是分設多科,每科有專門的老師教,甚至語文和歷史還成了兩個不同的科。

    「我們會給各年級各科編寫一套教科書,讓他們更好的學習。」

    「那三字經、千字文這些就不學了嗎?」

    「當然也學。」張超笑著回道,他搞出了這個分年級分科目的教學方式,要編一套教材外,對於原來的許多小學的書也是要學的,比如三字經、千字文、急就章等那些書,學還是學,但是教科書裡會是節選學習,就是把一本書分到這小學六個年級十二個學期裡去,分段的學習,每學期只學習其中一部份,循序漸近。另外一些,甚至只做為選修課本。

    張超的想法挺大的,這樣專門編一套教科書,一來確實比較系統,能夠更快更好的教育這些小學生。另外,張超也打算借編書再揚點名,就算是編教科書,在這時代也一樣是很了不起的,著書立說那都是能增加名氣的。

    況且,他還想著等以後借助東宮的影響力,到時看能不能把他的教科書推廣到各地的州縣學去,當作初級教材呢。若能推銷出去,到時天下那麼多州縣學,隨隨便便也能賣個幾千套出去啊,這可是非常賺錢的。

    「你的教科書能夠編的及嗎?六個年級都用不同的教科書,還每門課程都得編一本,這個任務不小吧?」王珪問。

    「其實也不是很難,因為我們主要就是把小學的初級教育內容,安排到六個年級裡。多數的課程教科書內容,都不用我們自己寫,而是從許多前人的書中節選部份內容,從一到六年前,由簡至難,循序漸進的。」

    「比較如我們一年級的課本,就非常簡單。一年級的語文,就是以識字為主,上學期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識得五百個漢字,要求他們能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曲,教他們能按筆順規則書寫,並且能學會注音字母,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能夠準確的拼讀音節,能熟記漢字注音符號表。」

    「書法課則是要教他們正確寫字姿勢,能把字寫規範、端正、整潔,讓他們注意漢字間架結構,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

    「一年級數學則要認識一百個數字,學會加減法,背熟九九乘法表.......」

    李建成等人,都沒料到,原來教一群孩子啟蒙,也能弄的這麼複雜高深。可越聽,他們越覺得很有理。

    「會不會要求的太高了一些,半年就學會五百個字?」

    「是啊,他們能做的到嗎?」

    張超笑笑,「諸位放心,在我的這套教學方式下,保證一個學期能學會一千個字。」張超可是準備編一本連小學生都能使用的字典,到時他們還能自學的。再加上,他可不準備搞放羊式教學,而是要精準的教學,每階段都有目標任務,每科都有老師,會牢牢盯著學生們的學習進程。

    有落後的,就給他們補課。

    平時多部置點作業,經常考試,絕對能讓他們學習的非常充實。

    編完課本,到時他還打算編幾套課外輔導書,多弄些練習題呢。

    當年張超可都是這樣過來的,他準備讓這些小屁孩也試試後世教育的快節奏,想整天只是搖頭晃腦的讀書,你想太好了。

    「語文的注音符號表是什麼?」

    「哦,那是我新發明的一套注音符號,就是專門給漢字注音的,比切韻裡反切的注音方式要簡單好用的多,小學一年級就可以學,學了就能用!」

    這下,李建成和裴世矩、鄭善果、魏徵等一群人全都給震住了,居然還有這麼牛比的東西?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23 12:48
第279章 皇帝夜訪

    第二更,今天起碼會有五更!求,求訂閱!

    接下來了的日子裡,張超每天的生活都比較固定。早上起來了跟老爹練槍學騎射,然後去崇文館。

    崇文館裡聚集了一大批名儒學者,張超給他們制訂了詳細的小學教科書編纂計畫,他們按照他的要求編寫,然後張超拉著馬周和岑文本做自己的助手,進行最後的審核。

    語文、數學、歷史

    一門門的課程,六個年級十二個學期的教材,這是一整套的教科書,工作量其實很大,好在人多,進展順利。新教材未完成之前,小學六個年級的學生,則還是讓他們讀些原來的書,如初小讀三字經千字文這些,高小的讓他們讀論語詩經等。

    到了晚上,張超回到家後,坊裡國子學的陸德明和孔穎達還會趕到張家來了,跟著張超一起編字典,每天馬周和岑文本也都跟著過來了加班。

    張超後來又拉了魏徵過來了,而孔穎達兩人則又把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拉了過來了,這兩個是孔穎達他們在秦王府文學館的同僚,又正好是在張超隔壁。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還有馬周和岑文本他們對於編寫這本字典,都很有興奮。

    八個人每天都要編書到很晚,字典的內容多,工程量更大,好在孔穎達和陸德明都是國子學的博士,他們從國子學裡弄了一大群的學生過來了,多是些庶族子弟,這些人對於參與編書很積極。

    張超八個負責的是框架,這些學生負責的是填充。

    倒也像是教授帶著學生們做課題一樣,把學生分成很多個組,然後給每組任務,進展倒也很快。

    比較有意思的是,一開始只有張超他們八個帶著一群學生在編這本字典,可到了後來了,崇文館的那些學士們知道了,都也主動要求參加編纂。

    而孔穎達和陸德明他們也從秦王學士府不時的拐人過來了,弄到最後,秦王府十八學士,跟崇文館三十六學士,都參與到了張超的這個字典編纂中來了。

    雖然如李綱、裴士矩、鄭善果這些人年紀比較大,事務也很繁忙,只是偶爾過來一兩次,但這也已經是非常的驚人的事情了。

    一到晚上,務本坊的張學士府裡,那是燈火明亮,經常是幾十個掛著學士銜的宿儒名士聚在廳裡,還有二三百學生跟著一起。

    每晚上,都要弄到很晚。

    好在這些學士們都是官員,身份較高,半夜忙完回家武侯們也不會為難。後來了李建成甚至還親自下了太子令,給了這些學士們一塊令牌,可以晚上通行街坊間。

    張家的這熱鬧,甚至連皇帝都知道了。

    太子李建成更是有天晚上親自過來了了一趟,李建成對房玄齡杜如晦杜淹等秦王府學士,很是欣賞,在張家很直白的透露出想要招攬他們的意思。

    可惜房玄齡他們只是回以呵呵。

    秦王府十八學士和崇文館三十六學士,也不是每天都會全來了,但基本上兩邊每天都會有些人過來了,而張超他們八個更是每天都在。

    張超給這本字典取了個名,武德字典,算是拍拍朝廷的馬屁,也算是給朝廷的獻禮工程。他自己當仁不讓的做了總編輯兼主編,然後讓魏徵房玄齡孔穎達七人做了副主編,其餘的學士們也掛了個編輯之名,至於那些學生們,掛名資格也沒。

    然後有一天晚上,李淵居然也帶著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楊恭仁一群宰相微服私訪。

    李世民和李建成還有李元吉,柴紹、秦瓊等幾個女婿也都陪同。

    雖然沒有擺天子儀駕,可也還是有大群侍衛。

    皇帝突然就這麼駕臨了張超家,這讓張超非常的意外。不過李淵倒是一副很隨意的樣子,先是看了看張超他們編的字典,然後叫了張超過去說話。

    李淵對張超態度還挺和氣的,甚至還拉了張超的手,拍他的肩膀,讓他坐在旁邊。弄的張超當時有點懵,雖然印象裡李淵其實是個當皇帝當的挺輕鬆的人,江山都是李世民打的那種話他是不信的。

    可隋末亂世,梟雄爭霸,瓦崗李密、洛陽王世充打的難分難解,其它各地反王也是撕殺不斷,倒唯有李淵,起兵時間其實很晚,卻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打進了關中,奪下了長安。然後後來居上,大軍四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張超印象裡,李淵起兵之前,一直是個很懂得韜光養晦的人,很低調。就算到了楊廣快死了,也一直不肯馬上起兵,急的裴寂劉文靜李建成李世民那些人不得了。

    李淵起兵後,不斷的封官加爵,向李密拍過馬屁,向突厥聯過盟借過兵,對那些原來了隋朝的官員貴族們,更是大肆拉攏,封了無數的勳官爵位。

    感覺李淵當皇帝真是最輕鬆的那個,但張超覺得李淵能當上皇帝,絕不是靠了自己的兒子。只能說,李淵其實是那種笑面虎的角色,看著總是人畜無害,其實相當的精明能算計,就跟李淵一向比較崇拜的姨父楊堅一樣。

    手腕厲害。

    張超暗暗打量李淵,發現李淵其實長的還行,年紀雖然快六十了,但精氣神不錯,就是鬍子有些稀。

    面皮有點皺,怪不得以前楊廣曾經叫李淵阿婆面。

    有傳說李淵還有三乳,可惜張超看不到。

    李淵拉著張超的手笑著說,秦瓊是他駙馬,而張超又是秦瓊義子,因此算是他的外孫。這番話說出,讓站在邊上的那些宰相和學士們都大吃一驚。

    如裴寂這樣的李淵心腹重臣,雖然跟著李淵多年,熟知道李淵行事手段,知道他最擅長的就是高封厚賞以拉攏人。可說出這樣的話來了,也還是有些讓人意外的。

    李淵問了張超一些話,和超都老實的答了。其中就有說到印刷術和編書的事情,李淵撫著胡道,「年少有為啊!」

    然後突然就讓一旁的黃門侍郎溫大雅擬旨。

    封張超為武安縣開國伯,加實封百五十戶,通前一百戶真封。還加張超為崇文館大學士,並翰林院學士。

    此時本來沒有翰林院。

    李淵今天卻新設一個翰林院,然後把東宮的崇文館學士,和天策府的文學館學士,全都授以翰林院學士之銜。

    翰林院學士不是正式的職官,而是相當於一個加銜,翰林學士各依本官品級。

    對於這一眾學士們來說,就是能夠多領一份俸祿,並不需要真的去翰林學士院當差,也沒差可當,翰林學士們說好聽是備皇帝顧問,但其實也就是個加銜。

    張超也不知道李淵為什麼要突然弄一個翰林學士院,然後把兩個兒子招攬的學士們都給弄進去了。

    翰林院學士、崇文館大學士、太子洗馬、崇文館副館主、武安伯張超。

    名字也有一串頭銜了,能領好幾份俸祿。還加了五十戶的食邑真封,有一百戶了。

    對於皇帝老子的公然挖人行為,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沒說什麼。反正皇帝也只是給他們的學士加了個翰林學士銜,又沒解散他們的文學館和崇文館,也沒有把人調走。

    聽說張超他們編的這本字典,張超已經取名為武德字典,李淵表示很滿意,哈哈大笑,一臉的皺紋更多了,真的跟個阿婆似的。

    編本字典,就編成了大學士和武安伯,這讓廳裡的其它學士們很羨慕。大唐雖然爵位不怎麼值錢,但除非是那些朝廷宰相重臣們,要不然文官封爵還挺難的。一般宰相封個國公是沒問題的,但如這些還在秦王府和東宮的學士們來了說,大部份的人連個男爵都還沒有。

    張超卻一下子就從子爵升到了伯爵。

    張超自己也對這個突然的升爵有些意外。

    更讓張超意外的是,李淵問了雕版的好處後,倒也沒有說要讓張超獻出來了,而是跟裴寂說,讓朝廷拔筆錢出來,然後把翰林院建起來。

    李淵的意思是翰林院以後就如現在這些學士在張家一樣,是這些學士們整理註釋經義,編纂圖書的地方。李淵讓張超他們這些學士以後就到翰林院裡去編書,編完字典了,還可以把九經再整理一遍,編一套大唐官方註釋版出來了。

    「以後修國史的任務也就交給翰林院了,晉朝、南梁、南陳、北齊、周、隋,還有南朝、北朝,這些都還沒有正史,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這些翰林學士了。」

    這就是李淵給張超他們的任務了,編一套大唐官方註解版的經典,還要把南北朝時那些沒有修過正史的朝代,修史。

    唐朝現在用的經典是九經,因此他們就得編一套九經註疏,或者九經正義。

    編史的任務更重,晉至隋,有六個朝代的國史要修,另外還得專門為南北朝各修一本史,這等於要修八本史書,雖然從晉到隋,加起來了也沒幾百年,但越是如此,這史書越是難修。

    不過歷朝歷代,能為官方受命修史的人,無不是既有名也得官職很高的文臣們,這些新任的翰林學士們能夠得到註釋經典,編修國史的任務,還是很高興的。

    「文遠啊,你編的那套資治通鑑很好,太子給朕看了,寫的很不錯,你也要繼續編寫下去。漢有史記,而我大唐則有你的資治通鑑!以後每寫出新章來了,一定要先送一份給朕。」

    「崇文館現在編的那個小學教科書,朕也聽說了,想法不錯,好好編,等編好後,也送一份給朕觀看。若是寫的好,到時朕讓刊行全國,讓各地州縣學用此做為教材。」

    張超覺得自己要發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