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明1630 作者:克里斯韋伯 (連載中)

 
邱水躍 2016-12-3 20:01:5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34 52944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5 18:03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四十九章 縉紳中

    馬府。

    馬子怡起來的時間很早,雖然他已經年過六旬,但還依然保持著過去少年時求學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卯時四刻就六姨太的幫助下起床梳洗更衣。當他正等待著早膳的時候,一名貼身僕人快步走了進來,在馬子怡的耳邊低語了幾句,他的眉毛立刻緊皺了起來。

    “人在哪兒?”

    “稟告老爺,我讓他在偏門的耳房等候!”僕人低聲答道。

    “好,你現在把那廝引領到旁邊的柴房去,我待會就過去,記得不要讓其他人看到!”馬子怡低聲道。

    “是,老爺!”那僕人退出門外。馬子怡在屋子裡來回踱了幾圈歩,低聲罵道:“廢物!”

    這時六姨太從外間進來了,在她的身後兩個婢女用托盤拿著早飯。六姨太原籍蘇州,乃是馬子怡遊宦時候納的,她剛進門還沒有看清馬子怡的陰沉臉色,笑嘻嘻的說:“老爺,今早我做了您最愛吃的雞粥和湖州粽子,您可要多吃點!“

    “罷了!“馬子怡強壓下胸中的怒氣,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對六姨太說:”妳一個人吃吧,我有點事去偏院一下!“

    “老爺,這些可花了我好些天的功夫,這陝西可不容易弄到包湖州粽子的米和粽葉呀,您還是吃點吧!”六姨太笑嘻嘻的取了一枚粽子湊了上來,一邊撒嬌一邊將剝好的粽子湊到馬子怡的嘴邊。

    “我已經說過不吃了!”馬子怡右臂一掃,將粽子打飛在地上,他看了看被自己的行為嚇得呆住了的六姨太,冷哼了一聲,便推門出去了。

    柴房裡齊九正拿著兩個饅頭大口的吞咽著,看他的樣子顯然是已經餓的緊了。這時馬子怡從外間走了進來,齊九見了趕忙站起身來行禮,卻不小心被嘴裡的食物噎住了,痛苦的抓住喉嚨發出格格聲。馬子怡見他這般模樣,眉頭越發緊皺了起來,指了指齊九對身旁的僕人道:“幫幫他!”

    “是,老爺!”那僕人趕忙走到齊九身旁,用力拍擊著對方的脊背,很快齊九就將他喉管裡的食物吐出,痛苦的彎下腰咳嗽起來。

    “你現在把昨晚所發生的一切都說出來,快!”馬子怡有些不耐煩的問道。

    “是,老爺!”齊九咽了口唾沫,低聲道:“昨天夜裡,俺們受馬管家所命,去了那千戶所旁邊,與賀千戶和幾個親兵匯合了,到了約莫三更時分,便看到那千戶所城著火了。那火勢燒得很快,一轉眼功夫就看到火光沖天,半邊天都照亮了,咱們躲在樹林子裡還在想,這城裡的軍戶恐怕沒有一個能逃出去的——”

    “閉嘴!”馬子怡縱欲再也忍耐不住齊九的囉嗦,厲聲喝道:““誰問你這些,撿要緊的說!”

    “是,是,是!“齊九趕忙應道,他有些迷惑的看了看站在馬子怡身後的那個貼身僕人,想要得到一點提示,見到手下這般模樣,馬子怡只得歎道:”你就說說後來發生了什麼,為何就你一個人跑回來,其他人呢?“

    “是,是!後來咱們看到戶所城裡越燒越大,突然樹林子後面也著火了,大夥只有跑到小河邊避火,卻被人用火器襲擊,死了不少人,後來又有人拿著刀槍殺過來,我嚇得又掉頭跑回樹林裡,衝破火焰才逃出一條性命!”

    “等會,你說襲擊你們的人有火器?”馬子怡好不容易才從手下亂七八糟的報告裡找到了一點有價值的資訊。

    “是,是,絕對是火器,就聽得一聲響,前面十幾個就好像被雷劈了一般,幸好我跑的慢點,不然我也死在河邊了!”齊九的臉上又是慶倖又是恐懼。

    “那其他人呢?馬管家呢,還有賀千戶呢?”馬子怡抱著一線希望問道。

    “不知道!”齊九搖了搖頭:“當時黑漆漆的,能顧著自己就不錯了,哪裡顧得到他們,可能是死了,也有可能是被賊子抓了,還有可能是迷路了。”

    “罷了!”馬子怡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雙眼,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計策竟然就這樣一敗塗地,顯然襲擊者是那個前來清查軍屯的劉都司,否則他們不會有這麼多精良的火器,現在能做的只能祈禱賀千戶和馬管家不要活著落到那劉都司手上,不然後患無窮。

    “老爺,要不要把這個人給處置了,以絕後患!”貼身僕人朝傻傻的站在那兒的齊九使了個眼色。

    馬子怡稍一思忖,便搖頭道:“算了,反正現在落在那個劉都司手上也不缺這一個人。“

    “是,老爺!”那僕人應了一聲,低聲道:“那要不要把呂知州請來,知會一聲也好有個準備。”

    “還是算了!“馬子怡搖了搖頭:”呂伯奇是流官,若是讓他當做沒看見還容易,但若讓他知道了還什麼都不做那就難了。你去將劉舉人、趙老爺他們幾個都請來,一起商量之後再做主張!“

    “是,老爺!“

    看了看朝門外走去的貼身家僕,又回頭看了看坐在地上繼續啃饅頭的齊九,馬子怡不由得搖了搖頭,低聲罵道:“朽木不可雕也!“隨即他便回到書房裡,一邊吃早點,一邊等待著受邀請客人的到來。可不知道為什麼,鮮美可口的雞粥與湖州粽子吃到嘴裡便如同木頭一般,難以下嚥的很,馬子怡吃了幾口便一甩袖子:”都撤下去吧,我已經飽了!“

    馬子怡在書房裡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每隔幾分鐘便站起身來走到門口去看看邀請的人來了沒有,到了中午時分才看到那貼身家僕跑了過來,馬子怡趕忙問道:“人來了嗎?”

    “劉舉人就在門外,趙老爺可能要到午後。”家僕氣喘吁吁的答道。

    “怎的這麼慢?”

    “稟告老爺,昨天是劉舉人岳母的壽辰,劉舉人去拜夀喝得爛醉,晌午才醒;趙老爺昨天有一個同年的侄兒路過,去了怡紅樓鬧到了兩更天,聽說夫人發了火,連臉都打破了!”那家僕的聲音越說越小,到了最後已經與蚊子一般。

    “豎子不足與謀!”馬子怡頓足罵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還放不下酒色二字!我馬子怡居然與這等人物為伍,當真是瞎了眼了!”

    馬子怡正指天罵地的時候,一個黑胖子氣喘吁吁的進了院子,距離馬子怡還有十幾米遠便拱手笑道:“馬老先生,我昨天替岳母做壽,便多飲了幾杯,不想竟然睡過頭了,海涵,海涵!“馬子怡見狀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也不說話一甩袖子便轉身進屋去了。那劉舉人見狀臉色微變,看到那貼身僕人向自己使了個眼色,趕忙腆著臉跟著進了屋裡,向馬子怡唱了個肥諾:”馬老先生,俺也實在是沒想到您今天一大早就來找,您也知道我平日裡也就這點嗜好了。“

    “不要說了!“馬子怡強壓下胸中的怒氣:”你可知道我們現在的處境?私派家奴,夜焚衛所,這是什麼罪名?一個不小心就是要抄家滅族的呀!“

    “老先生!”劉舉人打了個哈哈:“您也未必太小心了,劉某說句托大的話,在這鄜州一畝三分地上,還不是我們的天下?那個狗屁都司還敢丈量屯田,不要說放火,就是讓家奴們一湧而上打殺了他又如何?最多大夥破費幾百兩銀子,買幾條性命去抵了便是。”

    馬子怡看到劉舉人那副自信滿滿的模樣,胸中的怒氣反倒一下子沒了,他冷笑了一聲:“那若是事情不成反倒讓人家抓到把柄了呢?”

    那劉舉人依舊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把柄?能有什麼把柄?難道還能把我們都抓去過堂?那呂知州可是咱們用銀子喂飽了,這官司咱們還能輸了?”

    “是嗎?”馬子怡聞言不怒反笑,對外間喝道:“將那齊九喊來!”片刻之後他指著迷惑不解的劉舉人對齊九說“你把昨天晚上所發生的那些事情說給劉老爺聽聽!”

    “怎麼會這樣?”幾分鐘後,神情慘澹的劉舉人轉過頭對馬子怡問道:“賀千戶不是都安排好了嗎?怎麼會變成這樣?對了,馬管家與賀千戶呢?這兩個人到哪兒去了?”

    “還能去哪兒了?”馬子怡冷笑了一聲:“千戶所城離這兒也有七八里路,這廝夜裡連滾帶爬今天早上都已經跑回來了,現在午時已過,就算爬也爬回來了吧。要麼死在亂兵之中,要麼就是落到那些丘八手裡了。”

    “阿彌陀佛,佛祖保佑這兩人都死了,千萬別落到那些丘八手裡!“劉舉人閉目祈禱起來,這時外間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原來是那位昨夜裡在怡紅樓折騰了晚上的趙老爺總算是來了,只見其身上穿了件拷綢袍子,右邊腮幫子上貼了好大一塊膏藥,一進門就做了個團揖,陪笑道:”讓二位久等了,我昨夜也不知道吃了什麼不該吃的,發了風團,請了大夫貼了膏藥,也不知啥時候才能好!“

    馬子怡此時已經懶得和這些厭物爭吵,只是把腦袋偏到一旁只當沒看見,倒是那劉舉人如蒙大赦一般跳了起來,指著趙老爺的鼻子破口大駡道:“好你個趙老三,出了這等事情昨夜裡還敢去怡紅樓喝花酒,還說什麼發風團,分明是夫人抓花了臉,還來誆騙我等,你以為我們好騙嗎?“

    那趙老爺卻是個好脾氣的,被劉舉人指著鼻子大罵也不著惱,只是不住的討饒:“劉老爺,不是昨晚有遠客來嗎,不得已呀!饒過了我這一遭,下次怡紅樓這個東道便是我的了!”

    這兩人吵的火熱,一旁的馬子怡卻是再也聽不下去了,站起身來喝道:“兩個人都給我閉嘴,齊九,你把昨夜裡都發生了什麼都說給趙老爺聽聽!“

    待到齊九將昨天夜裡縱火不成,反遭伏擊的事情仔仔細細的說了一遍,趙老爺那張平日裡保養的很好的白胖臉上早已滿是黃豆大小的汗珠,口中不住的說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趙老三,你就少說兩句吧!“一旁的劉舉人徑直打斷了趙老爺的話頭,轉過頭對馬子怡說:”馬老先生,以學生所見眼下最要緊的就是大夥兒要抱成團,昨夜裡那樁事雖然動手的就只有咱們這三家的人,可到底是為了大夥兒,只要鄜州的縉紳能夠抱成團,天大的事情到了最後也就是個屁!“

    聽了劉舉人的話,馬子怡無聲的點了點頭,對方的話語雖然粗魯,但卻對於明末的地方政治格局描述的十分貼切。與漢唐宋等漢族建立的大一統政權不同,為了減少政權運行的成本,明帝國從開國時候就實際上放棄了介入基層,從基層獲取財稅資源的努力,而是走上了一條將基層政治和稅收委託給縉紳集團,換取這個集團的支持,並獲取財稅資源的道路。換句話說,縉紳的身份在明代並不只是簡單的退休官員和生員,還承擔著“包稅人“和基層法官的責任。不難看出在這種利益格局下,除了太祖、成祖這樣擁有巨大政治威望和強大武力的開國帝王以外,其後的皇權面對這個集團實際上是頗為軟弱的,因為中央政府無法繞過這個集團從基層獲得必要的財政資源,那麼當雙方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為了避免破壞大局,中央政府往往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讓步。因此明朝中後期出現江南百姓被轉運糧食壓榨的苦不堪言,而士紳卻動輒拖欠數十年稅款,被派去監督徵稅的太監和錦衣衛卻被當地士紳煽動的民眾當街打死,最後卻不了了之的情況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在這種政治格局下,如果鄜州的縉紳真的能夠抱成團,那麼這次衝突就算鬧到天子面前,最後的結果很可能還是以和稀泥告終。

    劉舉人見馬子怡點了頭,興奮的一拍手掌:“那好,我立刻就發帖子,晚上便在我家裡談事,把呂知州也請來,讓他也明白咱們鄜州士紳的態度!“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5 18:09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章 縉紳下

    正當此時,外間突然傳來一陣高亢的爭吵聲,倒好似馬府家人在竭力阻止某個人硬闖進來一樣,馬子怡的眉頭立即皺了起來,對旁邊的貼身僕人使了個眼色,那僕人趕忙跑了出去。¤頂點說,..但很快他又回來了,臉上帶著不敢相信的神色,在馬子怡耳邊低語了幾句。

    “狗殺才!“馬子怡猛地一掌拍在旁邊的幾案上,怒駡道:”你去領他去經綸堂,我倒要看看這廝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老先生,這是怎麼回事?“趙老爺指著那個僕人的背影,有些不解的問道。

    “那個丘八居然敢押著我府裡的管家直接衝到我府裡來了,當真是斯文掃地!“馬子怡恨聲道,牙齒咬得咯咯作響。

    “什麼?這還了得?“劉舉人臉上頓時變色:”這還有什麼體統,定要將這廝活活打死以儆效尤!“

    馬子怡領著劉趙二人氣勢洶洶的來到經綸堂,只看見府裡的婢女僕人三五成群的站在堂下對著堂上指指,往堂上一看,只見一個身穿五品武官袍服的高大漢子坐在左邊的頭把椅子上,身後站著兩個披甲持兵的壯實軍漢,自己的管家低頭垂手式立在一旁。不由得氣直往門衝上來,猛地一甩袖子便三步並作兩步搶上這經綸堂,戟指指著那漢子喝道:“兀那漢子,哪個許你到堂上來的,還不滾到堂下候著!“

    那漢子卻不理會,笑嘻嘻的站起身來,馬馬虎虎的拱了拱手,笑道:“本官乃是楊制軍麾下延綏鎮練兵都司劉成,提舉清理鄜州軍屯諸事。昨天夜裡有一群賊人縱火焚燒鄜州千戶所城,被我擒拿多人,此人便是其中之一。他自稱是貴府上管家,還是受人指使。本官雖然不信,但還是將此人帶來請老先生府上指認一番,既然老先生這般,想必此人乃是胡言亂語,攀誣貴府了。那本官便先告退了,待到將此案完結後再來拜謝,衝撞之處還請海涵!”劉成完後轉身便走,那兩個軍漢推了管家一把,便要將其帶走。

    “且慢!你這是要去哪兒?“

    劉成停住腳步,笑道:“自然是將此人送到呂知州那兒,查明他的身份再,畢竟我等並非衙役,審案的事情並不擅長。”

    “坐下話!”馬子怡冷聲道,自己走到主座上坐下,他身後的劉趙二人見狀也趕忙在右邊的椅子坐下,惡狠狠的盯著劉成,劉成笑道:“長者賜,不敢辭,既然如此,子便卻之不恭了!”

    “省省吧,你想要幹什麼?”馬子怡嘗試著強壓下胸中的怒氣,但還是感覺到胸口一陣陣的發悶,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在用力擠壓著自己的胸腔,讓他呼吸不暢。

    “老先生倒是個爽快人!”劉成笑了起來:“好,我也是個爽快人,就打開天窗亮話了,實話昨天晚上我抓到人的時候也嚇了一跳,千戶所的千戶,貴府的管家,忤逆不孝的逆子、私鹽販子、鬥毆殺人的凶徒、盜宰耕牛的賊人跑到一切來來燒死我這個丘八,這個搭配倒是絕妙的很,若非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我一定以為是別人編出來的戲文呢?“到這裡,劉成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夠了沒有!“馬子怡厲聲喝道:”不要太過分,我給你三千兩銀子,你馬上放人!“

    “三千兩銀子?“劉成突然大笑了起來,在他的笑聲刺激下,馬子怡的臉色變得越發難看起來,那馬舉人看不下去了,站起身來指著劉成喝道:“別太貪心了,三千兩銀子,便是買你十條性命都足夠了!”

    “住口!“馬子怡喝止住豬隊友的發言,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劉成,問道:”嫌少?好,你要多少?“

    “我不要錢,只要你們答應我一個要求,我一兩銀子也不要就可以放人!“

    “一兩銀子也不要?“馬子怡緊皺的眉頭並沒有因為劉成的回答而舒展開來,以他漫長的人生經驗來看,那些不要錢的人往往要比要錢的人要麻煩的多。

    “不錯,我只有一個要求!“劉成從懷中取出一份文書來:”老先生你府上一共侵佔軍屯耕地七十五傾二十五畝,草場三十傾,共分四處。只要你將這些侵佔的軍屯地都交還,昨天晚上的事情在下就只當沒有發生過!“

    “休想!“馬子怡還沒回答,一旁的劉舉人就厲聲喝道,他指著劉成喊道:”姓劉的,你不要太過分了,一個練兵都司,老子一封信寄到朝廷去,就能給你好看。你這些地是軍屯地就是軍屯地?這明明都是馬老先生家裡的地,你馬上給我滾出馬府!”

    劉成冷笑了一聲,卻不理會劉舉人,將那張紙放回懷中:“老先生,我剛才話還沒有完,還有這兩位侵佔的軍屯地,我不知道這兩位的名字,他們侵佔的田地數目和位址需要過兩天查明白了才能報上來,請見諒!”

    劉成這句話好像火上添油,頓時將劉舉人氣的跳了起來,馬子怡伸手攔住同伴,冷聲道:“劉都司,你這是何苦呢?這些軍屯地我們吐出來的再多,也沒有半畝落到你的頭上,那些白花花的銀子可是都落到你自己腰包裡的。這樣吧,我再加一千兩,一共四千兩如何?”

    “馬老先生,我想你還是不明白我的意思。”劉成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我再重複一遍,我不要銀子,一兩也不要,你明白了嗎?”

    “我明白了!”馬子怡了頭,站起身來:“是我看錯了你,來人,送客!”

    話音剛落,堂下等候已久的幾個健僕便衝上堂來,手裡拿著棍棒,一副要將劉成打出去的樣子。劉成身後的兩名軍漢趕忙拔刀迎了上去,一副劍拔弩張的模樣。劉成喝止住手下,沉聲道:“馬老先生,我想剛才我還沒有完全說清楚,在抓到這些賊人後,我已經讓手下一個個都寫好伏辯,按好了手印,然後讓人快馬加鞭將這些東西送到固原楊制軍大人那兒。另外還有一百名騎兵即將從延安過來,今天晚上就到。你們別想把這些俘虜從我們手上搶走。招募亡命,焚毀衛所,您是讀書人應該知道這是什麼罪名。好,就算你們馬家門生故第夠多,能夠推諉過去,可我記得您有個弟弟還在朝中當官,這些事情鬧大了恐怕都察院的老爺們也不會輕鬆放過吧!會不會正在大好年華就致仕還鄉呢?一個軍屯地,親弟弟的仕途,孰輕孰重,馬老先生您自己掂量下吧!”

    “你——”一直以來保持著矜持的馬子怡第一次被劉成打破了,他用顫抖的手指指著劉成喝道:“你居然敢,居然——”

    “為何不敢?”劉成冷笑道:“你們敢收容亡命之徒,縱火焚燒衛所城要我劉某人的性命,我為何不敢把這件事情捅破天,毀了你馬家人的官聲?至少我還沒有讓人在你家放一把火。實話跟你,要麼你答應,要麼就拉到,你自己選吧!”

    面對劉成咄咄逼人的言語,馬子怡的態度第一次變得動搖起來,旁邊劉舉人和趙老爺想要打氣,卻又不知道該些什麼。終於,老人一直筆挺的腰背垮了下來,馬子怡垂下頭:“好,我答應你,你將我家侵佔的軍屯所在的位置畫出來,我明天就讓人退出來。”

    “好,至於這兩位——”劉成的目光轉向劉舉人和趙老爺,劉舉人剛要開口話,就聽到馬子怡答道:“你放心,這件事情包在我的身上!”

    “那就好!”劉成笑了起來:“那在下就告辭了!”罷他便朝馬子怡長揖為禮,轉身離去,那兩名軍漢帶著管家緊跟在後面。

    劉成的身影剛剛消失在院牆後面,劉舉人就一把抓住馬子怡的袖口,急道:“老先生,您怎麼可以答應這廝呢?”話音剛落,便聽得哇的一聲,馬子怡口中吐出一口血來,仰天便倒,幸好身後的僕人伸手扶住了,急著喊道:“老爺你怎麼了,怎麼了!”

    馬子怡的臉色如死人一般慘敗,更襯得嘴角的鮮血觸目驚心,手指微微的顫抖著指著劉成離去的方向,口中喃喃道:“把地給他!”

    謠言就好像傳中的青鳥,到了當天晚上,午後馬府所發生的一切就已經傳遍了鄜州每一個上流社會家庭的客廳,縉紳們和他們的親友們憂心忡忡的談論著馬老先生的病情,憤憤不平的討論著清理軍屯的事情。在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看來,那些在遙遠的過去(當然人總是下意識將他們佔有那些土地的時間誇大到不可考的時候)就已經屬於自己家族的土地是無可爭辯的合法財產,自己在那些土地上花費了那麼多銀子和精力種植果樹、修理堤壩和田埂、修建房屋,甚至祖先的陵墓也在其上。現在一個狗屁都司只憑著一張三邊總督府的敕令就向盡數吞了去,這怎麼可能?不難想像,在這種聚會上,劉成會被多少張嘴挫骨揚灰,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並不是受到攻擊最多的物件。因為在絕大多數縉紳們看來,像劉成這種武人不過是個任人驅使的工具,犬馬一流的貨色,根本沒有資格承受他們的仇恨,而站在劉成背後發動這一切的楊鶴才是真正的大敵。也有部分縉紳對於馬子怡如此軟弱,僅僅因為兄弟的仕途就做出讓步表示不滿,在他們看來這破壞了鄜州縉紳抵制清理軍屯的統一戰線,不啻於是一個叛徒。

    而此時的鄜州知州呂伯奇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這位本來以宦囊飽滿好還鄉為最高目的的老人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任知州的最後一年居然會遇到這麼麻煩的事情。如果先前他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老老實實站在當地縉紳一邊,畢竟楊鶴雖然身為大明的國防部次長(兵部侍郎)兼任西北的最高軍事長官(總督三邊軍務),但不是他呂伯奇的頭上司,就算再怎麼看他不順眼,也只能往朝廷發彈章而不能把他的烏紗帽子摘了去;而得罪了鄜州的縉紳老爺們,每年的稅賦和遼餉收不上來那烏紗帽保不住是事,掉腦袋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身為本地縉紳之首的馬子怡已經乖乖的交出了所侵佔的軍屯,而那位賀千戶整日裡如同僕役一般在劉成的驅使下四處奔走,雖那位賀千戶過去在鄜州縉紳中地位也不太高,但好歹也是硬邦邦的正五品世襲武官,和這樣一個人對著幹會不會惹來什麼麻煩呢?

    因此呂伯奇這位鄜州的最高長官採取了類似於遭遇到危險時鴕鳥的態度,將腦袋埋在沙子裡,反正只要沒人敲擊衙門前的那面大鼓,他就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每日躲在家裡抱著一本《四書集注》,倒好似書裡那位朱元晦朱聖人能夠給出什麼答案一般。

    好似老天聽到了這位呂知州的祈禱,一晃距離馬子怡被劉成氣的吐血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了,馬家果然如他應允的那樣交出了劉成劃出的軍屯土地,另外的劉舉人、趙老爺兩家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一來馬子怡做出了榜樣,二來他們兩家都有把柄落在劉成手上,也只得拖拖拉拉的交出了侵佔的屯田。劉成見這三家交出了屯田,也將馬管家和抓到的家奴放了回去,當然這些人都有留下了按了指印的伏辯不提。如此一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劉成就一共收回了屯田一百餘傾,草場近兩百傾,這在楊鶴派出的第一批清理屯田的人員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了,喜出望外的楊鶴立即就發了一份嘉獎文書過來,鼓勵劉成再接再厲,將鄜州的清理軍屯事業進行到底。

    正當劉成冥思苦想如何從那些鄜州本地縉紳嘴巴裡再摳出一口食時,一個不速之客——徐鶴城來到了他的住所——鄜州千戶所城,大火之後他讓賀千戶提供了不少材料,帶著自己的親兵和新來的一百名騎兵一邊在城內修建房屋,一邊修補城牆,一副要在這兒長久居住的模樣。當徐鶴城見到劉成的時候,看到這位在鄜州城內臭名遠揚的都司老爺正光著上身,指揮著一群手下在給一間大堂上樑呢。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5 23:10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一章 貿易

    “賢弟倒是好興致!“徐鶴城上下打量著修到一半的房屋和如同螞蟻一般四處奔走的士兵們,只見這房屋與當時通常的民宅結構有些不同,但自成體系,顯然並非胡亂搭蓋而成的。徐鶴城有些疑惑的指著那房子問道:“敢問一句,修建這屋子的匠人是誰?”

    “呵呵,我手下的軍士裡面有兩個以前是做木匠的,便沒有請外邊匠人,便是自己建的!“劉成笑嘻嘻的在一個瓦罐裡洗了洗手,從脫脫不花手裡接過布衫穿上,一邊與徐鶴城說著閒話,一邊應答著不時過來請示的手下。

    “這也能行?”徐鶴城不由得多看了劉成一眼,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現代社會那麼繁複的建築資格認證制度,但不會不瞭解相關專業知識對於進行建築工程的重要性,正在蓋的這個兩層樓房雖然在劉成看起來並不起眼,撐死也就相當於建國後六七十年代富裕農民建結婚新房的水準。但在徐鶴城看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挖地基、砌牆、和泥、搬運材料,搭建腳手架、用手搖葫蘆上下運送灰桶,一百多號勞動力在劉成的指揮下沒有一個閒人,也沒有一個亂忙的,顯然這種有序的勞動場面絕不會是自然形成的,其根源便是在眼前這個笑嘻嘻的年輕人身上。

    “賢弟,你越發讓我看不透了,該不會這些也是你在寺院裡學會的吧?”徐鶴城笑道:“天底下若有這等寺廟,只要主持肯讓我孩子就在那廟裡修行,要多少佈施我也肯給!”

    “徐大哥說笑了!”劉成打了個哈哈:“這些不過是些謀生的手段,大哥您現在生意越做越大,侄兒們將來自然也是席豐履厚,過的是鐘鳴鼎食的好人家日子,何必去寺廟裡熬日子?“

    “能帶兵打仗還能蓋房鋪路,這可不是謀生的手段吧!“徐鶴城笑了起來,他隨手指了指正在勞作的士兵們:”你看看這些兵丁,各有各的活計,但忙而不亂,光是這個運籌之功,就絕不是常人能做得到的。“

    劉成微微一笑,卻沒有說話,他這個義兄眼睛的確毒的很,一下子就看出了關鍵所在。自己這個專案經理可是當年在工地從施工員一步一個腳印熬出來的,如果比畫圖,規劃工程,分配工程量、監督進度,檢查工程進度,最後驗收,這一套下來恐怕大明朝也沒有一個比得上自己的。

    徐鶴城見劉成這副模樣,心知對方肯定是不會說實話的,也沒有繼續逼問。他從懷裡摸索了一下,取出一個羊皮口袋遞了過去:“賢弟,我這次回來聽說你又升官了,事先也沒有準備什麼禮物。這些是我在草原上弄到的一點小玩意,便當是賀禮了,千萬莫嫌輕了。”

    “多謝了!“劉成接過口袋,稍一掂量,覺得還頗為沉重,便在徐鶴城的示意下解開繫著袋口的皮索,將裡面的東西倒了出來,落在兩人中間充作桌子的樹樁上,卻是六七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小石塊上。

    “這是——”劉成隨手拿起一塊,粗粗看上去不過塊拳頭大小尋常的碎石,但隨著在陽光下轉動,突然一道瑰麗的藍色反光映入他的眼簾。

    “這是寶石的原石?”劉成的神色一下子變得凝重了起來,只見那塊石頭上露出一小塊半透明的藍色晶體,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射出如同星光一般美麗的色彩,看起露出的面積至少也有食指前端大小。

    “這太過貴重了!”劉成趕忙將那塊石頭塞回給徐鶴城:“我受不起!”

    “哎!”徐鶴城橫臂一壓,劉成的手就再也無法向前移動:“賢弟,我讓你收下你就收下。我這次北上走了運,搭上了厄魯特蒙古的巴圖爾汗的關係,這幾塊原石便是在巴圖爾汗的會集上從一個當地牧民那兒買到的,這個牧民是從極北處的一條河流飲馬時發現的,我一共也就花了兩百斤鹽和五口鐵鍋便把這幾塊石頭換到了,值不得什麼東西的。”

    “話可不能這麼說!”劉成反駁道:“您花了多少東西換來是一回事,可這幾塊原石值多少又是一回事。不說別的,便是那塊原石,只要找個好工匠將其剖開小心打磨便是稀世之珍,這等重禮我如何受得起?兄台還是快些將其收好,莫要丟失了為好!”

    “好,好!”徐鶴城突然笑了起來:“時至今日,賢弟總算是肯叫我一聲兄長了,這可比當上那個勞什子巴圖爾汗的大汗商人要歡喜百倍了。”

    “兄台說笑了!”劉成聽徐鶴城這般說,心知自己一直以來的提防之意被對方看出來了,也不禁有些尷尬,正琢磨著說些什麼話搪塞過去。卻被徐鶴城一把抓住雙手,將那口袋硬塞在自己手中。

    “賢弟,其實我一開始就看出了你對我有提防之意,我明白你是好人家出身,我又是紅陽宗棄徒,提防我也是尋常事。我原先還想將你招攬至我麾下,兄弟兩人共創一番事業。但這些日子看下來是我小瞧了你,兄弟你如此器量,又豈是紅陽宗這等雞鳴狗竊的格局能夠容的下的?我若是強拉你入夥,反倒害了你我兄弟的情分。與其如此,不如全力助你,這些石頭再好也不過是些玩物罷了,可若是在你手上,關鍵時候說不定就能打出個局面來,豈不是遠勝過在我手上?”

    徐鶴城這一席話下來,劉成心中也不禁滑湧過一股暖流,且不說這紅陽宗是個什麼玩意,但若無徐鶴城的伸手相助,自己恐怕連穿越後第一天的晨光都看不到就變成這個時代路旁的無數具伏屍之一了。後來對方雖然有些心思,但一直都是毫不吝嗇的相助。今天又把這層紙捅破了,原先心中的芥蒂反倒盡數去了。

    “兄長如此厚愛,小弟也只能卻之不恭了!“劉成後退一步,朝徐鶴城斂衽下拜,徐鶴城知道這是劉成正式承認了雙方的兄弟關係,便泰然受了劉成一拜,將劉成扶起,大聲笑道:”好,好,好,自從我徐鶴城破家出門,本以為這輩子就孤身一人了,想不到今日又有了個這麼有能耐的兄弟。“說到這裡,他不禁低下頭去,涕淚橫流。

    劉成見狀,趕忙開口勸慰,徐鶴城抬頭擦了擦臉上的淚水:“今日失態,倒是讓賢弟見笑了,不過賢弟那袋石頭也不能白拿,須得替我解決一個難題。“

    “只要我劉成力所能及,定然全力以赴!”

    “好!”徐鶴城點了點頭,便低聲解說起來。原來這一趟徐鶴城出關,卻是衝著厄魯特蒙古的巴圖爾汗舉辦的集市去的。這厄魯特蒙古便是今天諸多書籍中提到的衛拉特蒙古,即明代所稱的瓦刺部,其祖先來自葉尼塞河的上游地區,便是成吉思汗時代的“林中諸部”,雖然不屬於黃金家族,但與之有著世代聯姻的關係,在蒙古帝國的權力架構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明太祖朱元璋將元朝趕出中原後,太祖與成祖兩位皇帝連續出塞遠征北元,給予其很大打擊,此後黃金家族一系失去了對整個草原的共主地位。自此自後明王朝的北方戰略就是竭力黃金家族一系的蒙古王公重新崛起,即利用衛拉特蒙古的勢力牽制主要勢力範圍位於大漠以東的黃金家族諸王公,防止其重新統一草原,形成對大明帝國的威脅。因此位於大漠以西的衛拉特蒙古在相當長時間裡與明王朝保持著一種非常曖昧的關係,到了明代中葉,瓦刺部逐漸強大起來,並淩駕于黃金家族為統治者的東蒙古之上,在土木堡之戰的也先便是瓦刺部的統治者,甚至連當時的東蒙古大汗脫脫不花也死在也先的手上。其後東蒙古的達延汗再興,迫使衛拉特人重新向西遷徙,其逐漸控制了今天新疆、青海、西蒙古,乃至今天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一帶的廣袤土地。而這位巴圖爾便是衛拉特四大部落中的准格爾人首領,這位遊牧人首領在歷史上是以蒙古人的保衛者(擊退了幾次俄羅斯人的入侵)和准格爾汗國的建立者聞名的。在1631年的春夏之交,他還沒來得及創下後來那些偉大的功業,還只是衛拉特人中諸多蒙古王公之一。當徐鶴城一行來到集市時,當時中國生產的各種手工業品是生產力還十分落後的蒙古人極為需要的,但是蒙古一方能夠拿出來的交換的商品品種極為有限,無非是牛羊、皮革等少數幾種,這就限制了商品交易的規模,因為蒙古一方拿不出交換中原貨物的產品,也沒有足夠的貴金屬抵消這個差額。作為少數有遠見的蒙古王公,巴圖爾看出了這種交易存在的弊病,無論是抵抗北方俄羅斯人的入侵,還是為了征服富饒的七河流域(流入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的流域,俄語中的謝米列契地區,即伊黎河穀到哈薩克的一部分),他都需要輸入大量的手工業製品,但是過多的輸出牛羊牲畜則會破壞手下牧民的經濟基礎。因此他發佈法令,禁止外來的商人與手下牧民私下交易,而是讓他們在自己建立的集市進行買賣,而且對於價格進行干涉,以防止外來商人盤剝牧民並獲得稅收。同時他還發出法令,若是有哪位商人開發出除了牛羊馬之外草原產品,他就給予其專賣權和大汗之友的稱號。

    “牛羊馬以外的商品?”劉成笑道:“這個大汗倒是有些意思!”

    “這個巴圖爾大汗可是精明的很!你想想,這牛羊對於那些騷韃子來說就和命一樣,吃的穿的喝的燒的都是從牛羊上來的,若是把牛羊馬都賣給我們了,他們豈不是越來越弱?他手下多得是奴隸,其他只要是草原上面有的,對他來說都是沒本錢的買賣,自然做得!“

    “這倒也是!“劉成笑了起來,心中暗想義兄到底眼光還是淺了點,沒有看出這個巴圖爾大汗真正厲害的地方。巴圖爾發展商業的目的不是為了積累金銀,因為在草原上金銀只有在與外界進行交易的時候採用用處,各部落之間以及部落內部商業活動還處於實物交換的階段,真正通行的貨幣是牛羊馬這些牲口,牧民們就算得到了一些金銀一般也就用來製造首飾或者佛像,而不是像漢人一樣作為貨幣囤積起來待用。對於巴圖爾來說,擴大與中原商業貿易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中原地區輸入大量的蒙古人無法製造的商品,例如鹽、鐵器、茶葉、布匹、藥材等等,這些都是他正在進行的征服事業所必須的,如果能夠發現某種中原所急需的新商品,那無疑將擴大他所在部落的力量。而且作為第一個發現這種商品的部落首領,如果他能夠壟斷這種商品的輸出,再獲得大量經濟利益的同時,還會極大的提高他所在部落同盟的向心力。

    想到這裡,劉成覺得應該仔細斟酌之後再給徐鶴城答覆,於是他便笑道:”我一時半會也想不起來,畢竟我也沒去過草原,哪裡知道草原上可以生產什麼,內地又是繼續的。“

    “無妨,這次回來我把什麼都帶了一點回來,你替我看看,說不定就能想出個法子來!“

    “也好!“

    見劉成答應了,徐鶴城回頭招呼了一聲,很快幾個手下便搬了十幾個大包上來,打開一看裡面卻是幾十個小羊皮口袋,每個羊皮口袋打開都防著一點樣品,有石頭、有藥材、還有木材動物筋角,可謂是應有盡有,擺在地上散開來一大堆。劉成東邊拿一點,西邊摸一塊,不時詢問幾句,約莫過了一頓飯功夫,劉成直起腰來,笑道:“這恐怕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不如兄長在我這兒住上幾天,待我慢慢揣摩可好?“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5 23:15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二章 紡織上

    次日,徐鶴城就打發了商隊,讓其繼續南下前往西安,自己留在了這千戶所城中,白日裡就跟著劉成建造房屋和修補衛所城,晚上就和劉成手下那些親兵軍官喝酒聊天,談論些槍棒功夫,他囊中豐厚性格豪爽,又是劉成的結拜義兄,很快就博得了劉成那些手下的尊敬和喜愛。一天晚上,眾人都喝得已經有四五分酒意,一個親兵乘著酒意問道:“徐老爺,您這般有錢,為何不拿出些財帛捐個監生舒舒服服的當官做老爺,何必整日裡在這兒和泥巴,背木頭,做那牛馬的活!“

    徐鶴城笑道:“我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如何捐得到監生!”原來那親兵說的監生乃是國子監學生的簡稱,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必須秀才或者舉人中的優異者或者功臣子弟才能入學就讀,讀完後即可出仕為官。到了明代中後期因為政府財政日益困難,也允許一部分學業一般的秀才通過繳納財物來換取入學的資格,徐鶴城雖然有錢,但連童生都沒做過,自然不可能當監生。

    一旁的杜固拍了一下那親兵的腦袋,笑駡道:“沒眼的東西,徐老爺使得上好的槍棒,如何會是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大頭巾。“

    “倒是小人眼拙了!“那親兵揉了揉腦袋,和眾人一起笑了起來。

    眾人笑的開心,卻不想觸動了徐鶴城的一番心思,他站起身來走到一旁隨手拿起倚在牆邊的長槍,舞了起來。只見火光之下,人影婆娑,槍尖的寒光時現時沒,外間朔風雖大,卻也壓不住嗖嗖的槍尖破空之聲。徐鶴城平日裡心情鬱鬱,常以自己少有大志,練就一身本領卻又為奸人陷害,不得不背井離鄉,功業未成為憾。方才喝了幾杯酒入肚,胸中的那股積鬱發作出來,全花在這杆九尺長槍之上,更是使的發了。火堆旁幾個人都是識貨的,雖然看不太清楚那槍法來路,但耳邊的槍聲卻是越來越響,顯然槍上的力道也是越來越猛了。突然聽到徐鶴城大喝一聲,跳起在半空中一槍鞭在地上,濺起漫天的塵土來,眾人下意識的閉上雙眼,再睜開眼時只覺得眼前一暗,原來插在牆頭上的三支火把就在這一瞬間被徐鶴城用長槍點滅了。

    “好槍法,徐老爺使得好槍!“杜固第一個喝起彩來,雙手拍的幾乎要破了,其他幾個坐在劉成身旁的軍官也都是識貨的,紛紛叫好。徐鶴城做了個團揖,正要拜謝,卻聽到一直沒有吭聲的杜國英歎道:“果然是好殺法,只是並非軍中的武藝!”

    徐鶴城聞言一愣,旋即明白對方看出了自己的來歷,他方才那招先用長槍用力抽打地面濺起灰塵迷了對手眼睛,乘機刺殺敵人的絕招的確並非軍中的武藝,乃是少年時從一個河南槍法名家中學來的。江湖上像這等秘傳殺法都是口口相傳,不落文字,那位元名家願意教授徐鶴城也是因為他年歲已高又無兒女,徐鶴城便如他的兒女一般。徐鶴城憑藉這記絕招殺了好幾個強敵,為了不外泄出去,他過去練槍時都要將僕役趕到院子外邊,卻不想今日竟然在這麼多人面前使了出來,看來在自己內心深處已經明白掌中這杆長槍再怎麼千變萬化,也是無法報仇雪恨的了。

    徐鶴城將長槍放回牆邊,回到火堆旁盤膝坐下:“一點微末功夫,見笑了,大夥兒都是見過血殺過人的,應該知道武藝再高,十人敵便是極限了,列位領兵佈陣可是千人敵,萬人敵的功夫呀!”他這句話不露痕跡的拍了眾人一下馬屁,其實在座的官最大的就是劉成,此時也不過是個練兵都司,千人敵都勉強的很,更不要說萬人敵了。

    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這番下來縱然杜國英對徐鶴城的來歷依舊疑竇叢生,但也不好繼續刨根問底了。一個軍士突然歎道:“現在都已經是快五月了,可到了夜裡還是寒風刺骨,衣服穿得少點就不行。我聽說江南那邊三月天就可以脫了夾襖,哎,都是大明天下,為何差別這麼大呢?“

    “你這般喜歡江南,為何不投胎到江南去?何必要投到這隴上來呢?“旁邊一個同伴打趣道。

    “若是投胎能自己決定,俺就投到財主家了,何必做這軍戶?”

    “你還不如說投到朱皇帝家中,生下來就榮華富貴享受不盡豈不更好!”

    杜國英眼見得越說越是不像話了,趕忙厲聲喝道:“幾杯黃湯下肚就不知道自己有幾根骨頭了嗎?天子的姓氏是可以亂說的嗎?“他隨即對劉成躬身行禮道:”大人,這兩人不尊長上,胡言亂語,末將以為應當略施薄懲,以儆效尤!“

    杜國英說完卻沒有聽到回音,抬頭一看才發現劉成口中念念有詞,目光凝視著一個不存在的物體,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顯然根本沒有聽到自己剛才的話,正想提高嗓門,卻只見劉成猛拍了一下大腿,喝道:“我明白了!“

    “明白什麼了?“杜國英被劉成的突然襲擊給弄糊塗了,劉成不理會杜國英,一把抓住徐鶴城問道:”徐兄,我問你天下最賺錢的買賣是什麼?“

    “自然是番貨買賣,我聽說江南做番貨的一船湖絲出去,能夠換一船銀子回來。當然茶葉、瓷器還有糖也都很賺錢,只不過沒有絲綢賺錢!“

    “嗯,那除了番貨買賣呢?“

    “那就是鹽貨買賣了,不過這買賣不是一般商人能夠插手的,姑且拋到一邊。南北貨買賣也很賺錢,出塞買賣也不錯……!“徐鶴城一邊說話一邊板著指頭數了起來,他這些年花在生意方面的精力實在不少,雖然不是對所有的買賣行當都瞭解,但都略知一二,數說起來倒是如數家珍,倒是讓劉成長了一番見識。

    “徐兄,你說了這麼多,怎麼就沒有提到松江布呢?“劉成突然問道。

    “松江布?“徐鶴城聞言一愣,隨即笑道:”兄弟這話說的差了,這松江布雖然號稱衣被天下,但旁人卻插不進手去,我們也仿冒不得,一來江南人心靈手巧,而來這棉花也只有當地種植得多,這買賣別人是做不得的!“原來這松江便是指的便是明代的松江府,大概位於今天的上海市境內,宋元之間當地從福建廣東得到棉花的種植技術,元代元貞年間又通過松江烏泥涇人黃道婆從今天的海南得到了先進的紡織技術,加上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因此從元代中後期開始,松江地區就成為了古代中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由於其技術先進,布匹的品質遠勝他地,以萬曆四十八年的布價為例,普通的白棉布(未經染色)一匹當銀三錢,而松江出產的三梭布一匹則可當六錢一分;而最高級的斜紋布則每匹可當一兩白銀。當時松江當地的農戶農閒時節幾乎都有兼營棉紡織業,每日產出的布匹可達萬匹,其產品遠至日本朝鮮,號稱衣被天下,其流入的資金數量之巨可見一斑。

    “是嗎?我看倒是不一定!“劉成臉上突然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這樣吧,徐兄你這幾天替我在這兒盯緊些,我這幾天要去城裡辦點事!“

    果然從次日開始劉成就沒了蹤影,每天在外面跑的天色發黑才回到這兒,帶了一堆罎罎罐罐還有一些看不出用途的工具回來,徐鶴城發問他也不說。幸好城裡的工程打地基、架梁這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部分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只有砌牆鋪瓦之類的活計,徐鶴城每日裡爬上爬下四處查看,唯恐誤了事,饒是他鐵打的筋骨,到了晚上也早已累得渾身酸痛,上了床倒頭就睡。就這樣過了五六天,突然一天劉成將徐鶴城請到屋子裡面來。

    徐鶴城進得屋來,只見屋子裡擺放著幾隻瓦罐,幾隻陶缸,陶盆,一個爐子,一個大篩子,竹簸箕,紡車,還有一些雜物,角落裡站著兩個中年婦人,看到徐鶴城進來便趕忙向其斂衽行禮。徐鶴城迷惑不解的看了劉成一眼,指著那些東西向劉成問道:“兄弟這是要做什麼?“

    “妳們可以開始了!”劉成沒有回答徐鶴城的問題,只是伸手示意其坐下。徐鶴城懷著滿腹的疑慮坐下,只見那兩個婦人向劉成與徐鶴城福了一福,便轉身打開一個包裹,將裡面取出許多毛髮來,盡數倒入一隻陶盆裡。之後一個人將沸騰的熱水倒入陶盆,另外一人則用煮滾攪拌,空氣中立即彌漫著一股難聞的膻味,徐鶴城禁不住掩住了鼻子,低聲向劉成問道:“你這是玩的什麼把戲?”

    “兄長且耐心些,待會便知道了!”劉成笑嘻嘻的拍了拍徐鶴城的大腿,徐鶴城只得壓下心中的疑惑,繼續看了下去。那兩個婦人攪拌了一會,待水涼了些,便各自用一雙長筷子將水中的毛絨一一撈起,攤在一張乾淨的草席上晾乾,撈完後又將水面上漂浮的雜草去掉,將剩餘的水倒入一隻瓦罐裡放到一旁待用。隨後婦人又將草席上的毛絨倒入一個新的陶盆裡,然後將一隻瓦罐的塞口打開,倒入一些淡黃色的液體,另外一名婦人同時向裡面傾入沸水,空氣中頓時彌漫著一股難聞的尿騷味道。

    “你這都是什麼玩意呀!“徐鶴城幾乎立即跳了起來。

    “新鮮的人尿,我昨天晚上下令所有人都必須尿在瓦罐裡,好不容易才有這麼多!“不知道什麼時候,劉成兩個鼻孔裡都用破布塞住了,因此他說話的聲音有些奇怪。

    “你要人尿幹什麼?臭死了。“

    “兄長有所不知,這些羊毛上的油脂太多,不利於紡線。人尿可以去脂,再用水清洗過就可以紡線了。“

    “羊毛?你想要用羊毛替代棉花?”徐鶴城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色。

    “嗯!”劉成點了點頭,兩人說話間,那兩個婦人已經將陶盆裡的羊毛清洗乾淨,重新撈起放到草席上搬到外面晾曬去了。借著這個間隙,徐鶴城問道:“賢弟,我看這生意不太好做呀,畢竟韃子們也有用這羊毛織布的,但糙的很,就連韃子們自己都不喜歡,還是喜歡咱們中原的棉布。“

    “徐兄莫急,待會看完了再說!“劉成笑嘻嘻的給徐鶴城倒了杯水,徐鶴城喝了兩口,便看到那兩個婦人將晾乾的羊毛拿了回來,就開始用帶齒的竹梳子開始梳理這些已經蓬鬆了許多的毛絨,在婦人的勞作下,很快這些亂蓬蓬的毛絨變成了許多條狀物,這時一個婦人拿起其中一條,在紡車的錠子上輕輕一帶,然後搖動紡車來,便看到一條細細的纖維纏繞在錠子上,隨著紡車的轉動,黑色錠子上羊毛紗線所覆蓋的白色區域在不斷增大,過了約莫一頓飯功夫,婦人停止搖動紡車,截斷了紗線,將已經纏繞滿紗線的錠子呈到劉成面前,劉成笑嘻嘻的接過錠子,遞給徐鶴城道:”兄長,你看看這紗線如何?“(當然實際羊毛的處理工序不可能這麼簡單和迅速,書中為了情節發展簡化加快了,見諒!)

    徐鶴城小心的接過錠子,在手中把玩了一會,只見那紗線入手滑膩輕柔,偏生又堅韌無比,徐鶴城雖然沒有紡紗織布過,但也經手過布匹買賣,心知便是最好的棉紗線也遠遠及不上手裡這羊毛紗線,紡織出來的布料自然更是上品。他強自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問道:“兄弟,你這紗線為何如此出色,我看那韃子也有用這羊毛防線織布的,但多半都用來製作帳篷、地毯,穿在人身上卻不行。“

    “呵呵!“劉成微微一笑:”其實這倒也簡單,他們的羊毛沒有仔細分類,而來這羊毛紡紗前要清洗梳毛,韃子在草原上連飲馬的水都不夠,怎麼可能像我這麼細細清洗分類,梳毛打理,自然拿不出好紗線來。“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5 23:21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三章 紡織下

   “兄弟說的甚是!“徐鶴城笑道:”那巴圖爾大汗事先說了,只要誰能想出新商品,他下一年的這種貨物便可白送些,我這次去看他那兒羊毛本來就賤的很,就算買個幾千包,也值不得什麼。“

    劉成笑道:“兄長,小弟可有句醜話說在前面,這羊毛的買賣可不是白送的。“

    徐鶴城聞言一愣,旋即大笑道:“那是自然,這生意本來就是兄弟你想出來的,本就應該有你的一份,你說要幾成?”

    “不!”劉成搖了搖頭:“股份倒是小事,兄長,你做了這麼多年生意,肯定有用過松江布,可曾見過那松江布是怎麼紡織出來的嗎?”

    “這倒是沒有!”徐鶴城笑道:“我這些年都在西北走動,未曾去過江南,不過聽說那邊各家各戶家中都有花田,農閒時分便將棉花紡成紗,然後賣給織戶,然後由織戶統一織布,這些織戶往往下面雇傭多人替他勞作,一天下來便能織出幾百匹布也不稀奇。”

    “不錯!“劉成點了點頭:”可我這生意與那松江的卻是不同,從一開始開包、洗毛,到後來紡紗織布都是自家雇人,而且本錢投入很大,場地也必須在江河旁邊,一來用水方便,而來舟船運輸方便。

    這生意一開,一人便能幹百人的活,千家萬戶都要因為兄長你而沒了飯碗,兄台也就不再是那個行走自由的商隊頭目,而是一個坐地生根的坐商,各種各樣的麻煩事鋪天蓋地而來,會讓你頭疼得想睡個好覺也難。”

    “哈哈哈!”徐鶴城聽劉成說到這裡,突然大笑起來,背脊一挺,雙目如電,傲然問道:“兄弟你也認識我有些時日了,你看我徐鶴城是個怕麻煩的人嗎?”

    劉成想起與徐鶴城初遇的那晚的經歷,不由得露出會心的笑容來:“兄長自然是不怕麻煩的,說實話兄長不去找別人麻煩,別人就應該念佛了!“

    “賢弟這般說,倒好似咱家是個訛人錢財的街頭混混了!“徐鶴城伸手拍了拍劉成的肩膀:“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那天晚上我遇見兄弟你,乃是上天命定的,不讓我徐鶴城簡簡單單的過這一輩子,定要做一番天大的事業出來。兄弟你見識廣,有什麼要我做的儘管說。”

    “好。”劉成取出一份地圖來,一邊指畫一邊說道:“商隊出關一般駝的都是硬貨,回來時多半是空著的,運費也就罷了,但若是紡成紗布,就要考慮行銷的費用了。松江布之所以能行銷天下,一方面是因為物廉價美,還有一方面便是因為那兒正好位於長江入海之處,無論是賣給出海的番商還是賣給國內的商人,都很便捷。因此我打算將生意的地點放在朝邑,那兒比鄰黃河,不用考慮水源,對面就是山西的蒲州,無論是前往山西還是沿黃河而下前往河南都非常方便,與西安也有水路相通。過幾年這生意做的通順了,還可以讓韃子把羊毛貨物沿著黃河運下來,又節約了幾分運費。”

    “嗯,兄弟考慮的果然周到!”徐鶴城看了一會地圖,笑著點了點頭:“那我回西安忙完了那攤事情就去一趟朝邑,把地先盤下來。找個靠河,河水遲緩船好靠岸的地方就可以了吧?”

    “正是!”

    “既然如此,現在我去收拾東西,晚上我們兄弟共謀一醉,明天就回西安!”

    看著健步如飛的徐鶴城,劉成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自己籌畫已久的方略總算是有了一絲眉目。在前世網路上看過的諸多穿越文裡主角一有機會便挖煤煉鋼、燒玻璃造槍造炮,賺錢練兵,唯恐辜負了穿越者的“超越時代”的知識。但且不說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否能建立起如此複雜的系統工程,只要對近代歷史稍有瞭解的人就會知道,幾乎所有近代國家走入工業化的第一步都是紡織業,而並非冶金、化工。說來原因非常簡單,無論在東方西方,古代世界的絕大多數人的收入僅僅能用來滿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其他方面他們的購買力幾乎為零,除非穿越者走的是是面向少數貴族富商的高端路線,能掙錢的生意無非是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像玻璃、肥皂等雖然高大上,但普通老百姓卻根本沒有購買力,能夠獲得的利潤總量肯定及不上那些面向全體大眾的行業。

    其次古代中國是一個資本極度稀缺,人力供給十分充沛的社會,許多店鋪甚至不用給底層夥計發薪水,只提供伙食和住宿,到了年底發幾個紅包便打發了,照樣有成群結隊的勞動者來應徵求職。在這樣一個社會裡顯然應該先開始固定資產投資少,可以吸收大量勞動力的人力密集型行業更為有利。像冶金這種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一開始就要投入巨額的資本修建道路、高爐,培養較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才能開始;而紡織業一開始只需要招募幾十乃至上百個婦女甚至兒童,準備幾十台紡機就可以開始了,對於處於起家階段的穿越者來說,從後者開始積累資本然後再投資重工業才是正確的途徑。最要緊的是,發達的紡織業對於軍隊的戰鬥力也有很大的加成作用。對於一個士兵來說,擁有一張好弓、一把好刀,一副好盔甲固然很好;但有一雙舒服的鞋子,一條綁腿、一件厚實的袍子,一條輕巧暖和的毯子卻更為實惠。畢竟就算是邊關的士兵,也用不著天天和敵人廝殺,但行軍幹活卻是天天要面對的事情,鞋子破了就會磨破乃至凍傷腳,失去戰鬥力乃至截肢;沒有披風毯子在野外遇到一次寒流就可能生病,在十七世紀的中國可是一個沒有抗生素的世界,一次小小的感冒都可能變成肺炎把一個精壯的士兵送上西天,更不要說傷寒、鼠疫、霍亂等大殺器了。在古代的戰場上,死於長矛和弓弩的士兵遠沒有病魔幹掉的多。因此打了敗仗的士兵會丟盔棄甲,但如果可能的話絕不會丟掉他們的毯子,因為他們清楚沒有武器不一定會死,但如果沒有袍子和毛毯,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對於這一點,中國古代的統帥們可謂是深有體會,唐宋詩文中提及宮廷緊急制衣賜予邊軍將士的屢見不鮮,對於宋代軍人來說冬天的衣賜更是薪餉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穿上胖襖(明軍的軍裝)後的劉成驚訝的發現,要想給自己手下將士穿的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沒錢。經過新任戶部尚書畢自嚴的開源節流,大明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總算是比天啟末年好了不少,從幾乎破產變成了走向破產,但好不容易省出來的一點錢也都花在了遼東戰場和登萊編練新軍之上,像西北明軍這種次要戰場就被崇禎皇帝和他的閣臣們華麗的無視了。也無怪乎諸多明末文士們在提到西北宣大一帶邊軍士兵的時候都稱其無衣無鞋,宛若乞丐,像這樣的士兵組成的軍隊不要說克敵制勝,就連維持不解體都是奇跡了。

    其次就算有錢也未必能得到足夠的軍需品,明政府並非沒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這些軍需品的生產,比如明代宮中二十四監中的御馬監就有為軍隊生產所需要的軍需品的職責,但由於工匠的地位低下,材料低劣,其提供的軍需品素來以品質低劣而著稱。而民間的企業也沒有生產大量軍需物品的經驗,於是軍隊不得不依靠臨時徵發甚至掠奪來獲得必須的物質,這不但破壞了軍隊的紀律,也嚴重的影響了軍隊的機動能力和戰鬥力,因為一支軍隊正常的機動、作戰都是必須建立在充分和及時的補給上的。因此劉成便打算首先以建立自己的紡織工廠起步,逐步建立一個可以在未來替自己的軍隊提供軍需物品的可靠來源。

    北京,乾清宮。

    已經是兩更後了,崇禎還沒有睡意,這位大明帝國的主宰在院子裡走來走去,在他身後不遠處的丹墀兩邊,兩個太監默默的打著宮燈,就好像兩支人形的石柱,其他當值的太監和宮女們遠遠的站在黑影裡,連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只有偶爾從外間傳進來宮殿簷角的鐵馬聲才打破了這死一般的寂靜。但崇禎卻根本沒有聽見這不多的聲響,他整個人都已經被眼前不能不擔憂的糟糕局勢壓得透不過起來,他不時停下腳步,想要歎一口氣,但一種無形的壓力又將聲音堵在了嗓子眼裡。良久之後,他才低著頭,邁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御案前頹然坐下。

    讓崇禎心情變得如此惡劣的起因是一封來自遼西的奏報,按照奏報上所說的,後金政府剛剛下了一個新命令,將當年徵收的糧食又增加了一成,並且重申了禁止釀酒等消耗糧食的活動,同時組織大規模的圍獵,這一切只能指向一個結果——在當年的秋天或者來年的春天,後金大軍又要發動新的進攻了。可無論是後金要破口還是進攻遼鎮,都需要調動軍隊增援,而這一切都需要錢,一想到這些,崇禎的胸口就一陣陣的發悶。

    “國庫一貧如洗呀,該如何是好呢?”

    而且眼下花錢的地方遠不止是與後金的戰爭一處,幾天前西北的三邊總督楊鶴又發來奏摺,聲稱陝西自從開春來就沒有下過一次透雨,眼看又是大旱,受撫的流賊因為沒有錢糧,又開始騷動起來了,請求朝廷發給錢糧賑濟,可是哪來的錢糧呢?一想到這裡,崇禎的牙根就癢起來了,就是這個楊鶴先前天天說只要使用招撫就能不費一錢而平西北之事,還能徵收賦稅以濟遼西之急,可現在怎麼就只知道喊著要錢要糧了?你難道不知道朝廷上有多少人彈劾你恇怯圖苟安,養寇遺禍,若不是朕替你將這些摺子都留中不發了,你現在早就在詔獄裡呆著了。一想到這裡,崇禎就覺得胸中的一口惡氣直朝頂門衝撞過來,他猛地抓起御案上那塊價值千金的端硯狠狠的向下砸去,口中罵道:“庸臣誤國,可惡至極!”

    端硯砸在地上,頓時發出巨響,四濺的碎片正好擊中了旁邊一個太監的眼睛,這個倒楣的太監發出淒厲的慘叫倒在了地上,鮮血從他緊緊捂在臉上的指縫間流了出來。崇禎憤怒的看著那個在地上痛的打滾的太監,仿佛他就是向自己索要錢糧的楊鶴,喝道:“可惡!”

    當值的曹化淳趕忙上前,擺了一下手中的拂塵,兩個太監迅速的將受傷的同伴抬了出去,另外兩個宮女迅速的將碎片和地上的鮮血清理乾淨。曹化淳小心的看著餘怒未消的崇禎,低聲道:“皇爺,天晚了,早點歇息吧!”

    “歇息?”崇禎苦笑了一聲:“這麼多摺子,有彈劾楊鶴的,還有要銀子的,軍情十萬火急,朕怎麼歇息?”

    曹化淳稍一猶豫,低聲道:“這些做臣子的哪個也沒有皇爺您這麼操勞,您的龍體才是咱們大明的根基呀!”

    “哎,這是祖宗的天下,叫朕如何不操勞?“崇禎搖了搖頭,將脊背靠在寶座上,歎了口氣道:”天下人都以為這龍椅是好坐的,卻不知又硬又冷,一不小心便跌下來了,天底下恐怕最難待的地方就是這兒了!“

    “最辛苦是帝王家呀!“曹化淳歎道,他站在崇禎的身後,可以清晰的看到天子的發根處已經有星星點點的白髮,而他還是二十出頭的好年華呀!曹化淳清晰的記得幾年前天子剛入宮繼承大統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不動神色間便消滅了魏忠賢,他當時心裡是著實的高興,以為大明列祖列宗在天有靈,在此內憂外患之際替大明降下了一位英主,而不想短短的幾年工夫,國事日非,天子也憔悴成了這般模樣,教人情何以堪,難道天命當真已經不在大明瞭嗎?一想到這裡,曹化淳就覺得整個人掉進冰窟裡一般,不敢再想下去。

    “曹大伴,你看著楊鶴請款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置?“崇禎靠在寶座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用夢遊一般的聲音問道。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5 23:28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四章 廷杖上

    曹化淳稍一沉吟,最後還是決定不要參合到這件事情去,他實在太清楚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多疑和急躁了,自己雖然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號稱內相,但歸根結底只是天子的家奴,如果說錯了話,將來天子遷怒於自己,是絕不會有人替自己說一句好話的,自己的命運絕不會比剛才那個被抬出去的小太監強到哪裡去。

    “皇爺,此乃朝廷大事,並非奴才一個閹人可以置喙的!“

    “你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也是入掌機密的了,朕讓你說你就說!“

    “是,皇爺!“曹化淳有些無奈的苦笑了一下:”奴才以為牽涉到錢糧的事情,應當與畢尚書說一聲,他應該有些法子!“

    “嗯!“崇禎點了點頭,曹化淳的話正符合他的心意,戶部尚書畢自嚴上位以後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經給崇禎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雖然有些時候他沒有接受對方的建議,但崇禎在遇到財稅方面的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並非內閣的輔臣們,而是這位還沒有入閣的戶部尚書。

    “曹大伴,那就明天早朝後就請畢大人應對吧!“

    “奴才遵旨!“曹化淳躬身行禮,隨即他指著一旁的水漏對崇禎道:”皇爺,您看都快三更天了,再過會兒就要早朝了,您還是歇會吧!“

    “也好,就聽曹大伴你得了!“也許是因為解決了一個困難,崇禎的心情好了不少,他站起身來,早有小太監上前引領,他將前往隔壁的一個房間打個短短的盹兒,約莫到淩晨五點鐘的時候,這位大明帝國的主宰就必須起身梳洗,換上朝服前往太和殿,舉行早朝。這種可怕的生活在歷史上幾乎沒有間斷的維持了將近十七年,直到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包圍,崇禎在煤山上自盡才告終結。

    次日寅時,端門外。

    文武百官們三三兩兩的聚成團,一邊談論著近日的大小政事,一邊等待著入門的鼓聲。這些帝國權力最頂峰的一群精英們此時也和幾百年後的擠早班地鐵的上班族們一樣,揉著睲松的睡眼,打著哈切,談論著上司和同僚的長長短短,他們甚至在有些方面還遠不及後世擠地鐵公交的上班族們——上班族們可以拿著熱騰騰的豆漿油條大餅填肚皮,而他們只能餓肚皮——如果不想被糾察的御史彈劾失大臣體的話。

    隨著五鳳樓上傳來第一通鼓聲,文武百官們迅速的按照官階大小排好隊,依照秩序進入端門,他們將在午門外的朝房等待。今天是常朝,早在五更之前,六頭大象就被象奴們從宣武門內西城根的象房遷到午門內,這些體型龐大的畜生將被放置在午門內的御道兩旁作為儀仗。隨著第二通鼓聲響起,這些機敏的畜生不用象奴使喚,便靈巧的走到了自己的位置站好,與一旁的錦衣將校肅立不動。隨著第三通鼓聲響起,午門的左右偏門掖門一起打開,錦衣將軍、校尉和旗手們走進午門,在內金水橋南面夾著御道分兩行整齊排列;與此同時,一隊太監也從宮內出來,他們是天子儀仗的先導,這些太監們在丹墀下分兩行站定。隊伍的尾部是兩對仗馬、隨即是金鞍、金馬鐙、黃絲轡頭、赤金嚼環等馬具。儘管大明天子們在上朝的時候早已不再乘馬,但四匹漂亮溫順的御馬總是在上朝前按時牽到侍候,成為儀仗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四個太監拿著紫檀木的雕花上馬凳,站在御馬旁邊,好像他們是這些高貴漂亮的馬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丹陛左右夾立的是被稱為“大漢將軍“的儀仗官,他們個個體形魁梧,面容肅穆,留著濃密的鬍鬚,身披鐵甲,攜帶著弓箭、刀劍,披著大紅色的披風。文武百官們就這樣在鼓聲中通過掖門入內,當最後一個官員進入後,三對大象將鼻子相互勾連起來,禁止別人繼續進入。

    百官們抵達皇極門外時,按照文東武西的規則分立兩廂,恭謹的站在丹墀之上,四個專門負責糾儀的御史分別面朝北面而立。當百官們站定之後,一個太監走出皇極門,他手裡拿著一根纏繞著黃絲的長鞭,那長鞭有一丈三尺長,鞭梢有三尺長,有三寸闊,專門用蠟浸漬過,安裝在一尺長的朱漆木柄上,木柄的一頭被雕刻成龍頭的樣子,塗以金漆。那太監走到丹墀一角,手腕一抖便將那長鞭彈起,在空中揮舞了幾圈,用力一抽,堅韌的鞭子撕裂了空氣,發出清脆的聲響,整個廣場都聽得一清二楚。那太監連續揮響三次長鞭,方才退下。午門內寂靜無聲,儀仗森森,氣象肅穆之極。

    幾分鐘後,百官聽到一個尖利的聲音傳呼道:“御駕到!“隨著這威嚴的呼喊聲,崇禎皇帝頭戴翼善冠,身穿圓領繡龍黃羅袍,臉帶疲倦,在大隊服飾華美的太監的簇擁下乘坐著御輦而出,在隊伍的領頭是翰林、中書、科、道各四人組成的導駕官員。他們背朝著百官,步步後退的將御輦引導向御座,在他們的身後,文武百官躬身低頭嗎,無一人敢於仰視。

    當御輦來到御座前,崇禎下得輦來,升入御座,這在當時俗稱為“金台“,在他的面前是一張有著黃緞繡龍圍幛的長案。在御案的三尺外是一道朱漆色的欄杆。當崇禎坐下後,三個年輕力壯的太監分別手持著黃羅傘蓋和黃羅扇從東西兩邊上來,站在崇禎身後,他們將黃羅傘蓋擎在崇禎頭頂上,而兩個手持黃羅扇的太監則交叉擎在天子的背後。這兩個手持黃羅扇的太監實際上擔任著護衛崇禎的職責,他們手中的黃羅扇是一件設計的十分精巧的武器,如果有某個官員在下跪奏事的官員企圖行刺天子,只要他們一旋動長柄上的機關,羅扇上的羽毛就會落下,彈出隱藏在裡面的利刃來。

    一個儀表堂堂的鴻臚寺官員用一種類似於詠歎調的聲音高聲唱道:“入班行禮!“隨即文武百官面朝”金台“,依照鴻臚寺官員的唱贊,有節奏的行了一拜三叩首的常朝禮,然後分班侍立。這時一個糾禮的御史跪下奏道:”今有工部主事遲樹德,行禮時將笏落地,事屬失儀,合當拿問,請旨!“

    崇禎昨天晚上只迷迷糊糊的在床上睡了一個多時辰,此時十分疲倦,他強打起精神應了一聲,只是聲音太小,群臣根本只能看到他的嘴唇動了一下,根本聽不清楚說了什麼。一名容貌俊秀,身穿圓領紅羅朝服,藍色鸚鵡補子,腰束金帶,專管上朝傳宣的太監從崇禎身後上前幾步,用像女人一般陰柔的聲音傳旨:“聖上口諭,念他事出無心,不必拿問,罰俸三個月,以示薄懲,謝恩吧!“

    一個頭髮花白的老臣從班中踉蹌著走了出來,朝御座匍匐跪下,用顫抖的聲音奏道:“老臣御前失儀,罪該萬死,蒙陛下天恩浩蕩,不加嚴懲,使微臣生死難保,敬謹叩謝皇恩!“隨即他流著眼淚,高聲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御座上的崇禎看著這一切,但他對於這一切並不在意,他的目光正在文官的那一列掃去,尋找著戶部尚書畢自嚴的身影。

    按照當時的政治規則,像這樣的朝會只不過起到程式性的作用,具體的政事商議是在天子與輔臣或者重要大臣比較私人的場所進行的。此時又一名鴻臚寺官員跪倒在他面前,向崇禎稟告今天在午門外謝恩叩辭的文武官員人數和姓名,同時一名太監將名單展開,放在御案上,崇禎僅僅在名單上掃了一眼,就點了點頭,鴻臚寺官員趕忙起身,倒退了幾步才轉身向午門外高呼:“午門外謝恩叩辭官員行禮!“當那些午門外的官員正按照鴻臚寺官員的唱贊,遙遙的向他行五拜三叩首禮時,崇禎漫不經心的的看著天空的雲彩,心中暗想應該如何與畢自嚴商議發放陝西錢糧的事情呢。

    正當崇禎開小差的時候,從文官的班中裡走出來一名五十多歲的老臣,走到御案前的朱紅色欄杆外跪下,看到這個人崇禎的眉毛立即緊皺了起來。

    “微臣求皇上罷免三邊總督楊鶴,嚴懲其姑息養奸,玩寇自重之罪!“

    崇禎的強壓下心中的煩躁,沉聲道:“你的摺子我已經看過了,還有什麼其他事情要奏的嗎?“

    那張獻可卻不起身,抗聲道:“皇上,這楊鶴身為三邊總督,手握重兵,不但不痛剿流賊,反而騷擾地方,私賣鹽引,荼害良民,陝西官紳無不切齒,還請陛下解其官職,傳入京中,嚴加審判以懲其惡。若是拖延時日,陝西事發只空後悔莫及呀!“

    崇禎被張獻可的行為氣的手足顫抖,大聲道:“寡人聞王者視海內一家,封域之內皆為朕之赤子,陝西百姓困於饑寒是以盜弄寡人之兵於潢池之中。朕以楊鶴為賢良之臣,欲安之矣,今陝西之事皆平,卿何故屢次彈劾楊愛卿,莫非以朋黨之見?”

    張獻可跪在地上,聽崇禎以朋黨相責,一張菊花般佈滿皺紋的老臉頓時漲的通紅,自從明中葉以來,朝堂之上朋黨相互碾軋,士大夫不論是非,只論親疏,已經成為了朝中大害,從皇帝口中說出朋黨這兩個字來,一般的大臣恐怕已經嚇得要昏死過去了。但張獻可的性格極其倔強,又素來以孤臣自詡,聽了崇禎的責備只是怒而不畏,他挺起胸脯高聲答道:“陛下,臣前日疏中雲“楊鶴倡為招撫之計,流毒西北,民怨沸騰‘,實在是為我大明社稷著想,為天下百姓著想,並非是為了那門戶之見,相互攻訐。臣二十年躬耕壟畝,中年方得出仕,今日已經五十有餘。幸蒙陛下聖恩寬大,赦臣不死,得至今日之位,得瞻天顏。臣即竭犬馬之勞,未必能報陛下聖恩于萬一,若遇事緘默,知而不言,則何以報陛下,何以盡臣職?那楊鶴乃是個奸佞小人,他自稱已經平定了陝西流賊,但賊首神一魁、不沾泥等首惡不但未曾誅殺,反而得了朝廷官爵,部屬也未曾離散,反而得到冠軍腰牌,免去前罪,四處勒索地方,欺壓良善。天下間豈有這等招撫之法?這不過是遷延時日,一旦賊首休息完畢,聚眾複起,吾恐潼關以西,不復為朝廷所有了!”

    崇禎坐在寶座上,見張獻可跪在地上滿頭白髮,抗聲直言,心中的怒氣卻是越積越大,不由得厲聲喝道:“好,若是按你說的不用招撫,那怎麼辦?用兵嗎?哪來的餉銀?哪來的糧食?你說楊鶴的法子不好,那你說用什麼法子?”

    文武大臣見崇禎發怒,個個驚恐失色,都替跪在地上的張獻可捏了把冷汗,但張獻可素來以“文死諫,武死戰”自詡,現在想著正是自己為人臣死諫的時候,心中沒有生死顧慮,倔強的看著金臺上的崇禎,大聲回答道:“陛下,大抵朝廷額定之兵,原有額定之餉。今兵多虛冒,餉多中飽。但求加以清理,認真實練,自可實兵實餉,何必擔心無兵討賊?大明現在不是無錢無餉,而是沒有清白奉公、認真做事的人,若是得其人,則利歸公家;若是不得其人,則利歸私室,縱然搜盡百姓脂膏,亦無裨益。楊鶴上書無兵無餉,以至私買鹽引以賞兵,分明是中飽私囊。陛下您身居九重之中,如何得知?左右近臣,又有誰敢據實稟告?今日微臣不避斧鉞之誅,冒死直言,還望陛下三思!”

    崇禎聽到這裡,本已經按捺不住胸中的怒氣,但他想到張獻可乃是天下聞名的大儒,素來為清議所重,如果自己對其加以責罰,只恐後世在史書上會留下昏君的惡名,只得強自忍下胸中的怒火,對張獻可道:“你這些不過是些書生之見,朕豈不知道這些積弊,但眼下遼東兵事甚急,豈能容得西北再生事端?楊鶴能不廢一兵一矢而撫平流賊,便是與朕與大明有大功的臣子,豈容得你百般攻訐?如今正是多難之秋,大臣們正應和衷共濟,才不負朝廷,還有朕的厚望。你這般攻擊楊鶴,豈不是門戶之見太深,失大臣體統!”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5 23:33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五章 廷杖下

     張獻可倔強的反駁道:“臣只知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著想,不知什麼私心!更不知道什麼門戶之見!倒是陛下口口聲聲門戶朋黨,卻不知在陛下心中臣是何黨,那楊鶴又是何黨?”

    “你——”崇禎被張獻可這一席話頂住,一時間竟然說不出話來,胸中的怒氣頓時爆發出來,他站起身來,厲聲喝道:“不必再說了,下去!”

    “陛下,臣句句話都是為了江山社稷,不存一點私心。臣今日不畏死,只恐陛下信了那楊鶴奸臣之言,壞了祖宗三百年江山呀!”

    “出去候旨!”崇禎額頭上的青筋已經暴凸出來,他強自保持住腦子裡的一絲清明,·沒有發出對張獻可施以廷杖的命令。

    “陛下,楊鶴之行禍國殃民,臣今日不言,臣負陛下,負天下萬民。陛下今日殺臣,陛下負臣!”

    張獻可的最後一句話終於摧毀了崇禎的最後一絲忍耐,他大聲喝道:“給我拿下,如此狂悖之徒,拿下去著實打!”頓時幾個錦衣衛士將張獻可從地上拖了起來,推了出去。崇禎拍著御案咆哮道:“著實打!給朕著實打!”

    滿朝的文武們都震驚失色,顫慄不已,無論平日裡與張獻可是否交好的人都害怕他今日會死於廷杖之下,畢竟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張獻可被踉蹌的拖出午門,摘掉朝冠,扒掉朝服推倒在地。這個倔強的老人此時對倔強到來的廷杖並不畏懼,但他可惜的是自己的勸諫並沒有挽回天子的心意,沒有能夠將楊鶴這個在西北胡作非為的奸臣抓回北京來,現在一場大禍已經不可避免了,這一切就好像一條無形的毒蛇在啃食著他的心。張獻可掙扎著抬起頭,想要再看一看午門內的天子,但城牆擋住了他的視線,他絕望的閉上了雙眼,朝天舉起雙手喊道:“天乎!天乎!”

    午門外的西墀下早已做好了行刑的準備,不過當值的錦衣衛頭領吳孟明還沒有發出行刑的號令,他用探詢的目光看了看一旁的曹化淳,但他沒法從曹化淳臉上看出什麼神色,最後只得低聲道:“曹公公,該開始了吧?”

    曹化淳輕輕的搖了搖頭,他打算還等等午門內,看看有沒有朝臣原因替張獻可說兩句好話,也好免去這番廷杖。他很清楚對張獻可這樣一個名震天下的清介之臣實施廷杖這等酷刑對崇禎的名聲會有多大的損害,但天子既然下了命令,作為天子家奴的他就不能不執行。

    又過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傳來免除廷杖的命令,曹化淳微微的點了點頭,早已等的有些不耐煩的吳孟明吆喝了一聲,廷杖就開始了。

    隨著吳孟明的一聲令下,張獻可就被臉朝下按在地上,他的手腳都被繩索綁的結實,四個錦衣旗校從四面拉緊,使得他的身體無法動彈。吳孟明見手下做好了行刑的準備,又回頭看了看曹化淳,看到對方沒有反對的意思,便大聲喝道:“擱棍!”

    “擱棍!”四周一百多個錦衣衛齊聲應和,午門外寬闊的廣場上立即傳來一片回音。喊聲剛剛落地,一個身著紅衣的大漢走出行列,將一根紅漆大棒放在張獻可的大腿上。吳孟明喝了一聲“打!”下邊一百多手下也齊聲喝道“打!”那大漢便打了三下,吳孟明又喊了一聲“著實打!”手下也重複了一聲“著實打”。那大漢便加重手法,打了五下,此後每打五下便換了一個人。

    張獻可的臉挨在地上,鼻子和嘴唇早已碰破了,斑白的鬍鬚上到處都是鮮血。在受刑時他一會兒喊著“蒼天”,一會兒喊著“二宗列祖”,但沒有求饒。隨著受刑的進行,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微弱。被打到四十棍的時候,他整個人已經感覺不到疼痛,只能迷迷糊糊的感覺到在遙遠的地方有什麼微弱的吆喝聲,同時仿佛覺得身體隨著每次打擊震動一下。又過了一會兒,他就已經完全昏死過去了。

    行刑的錦衣衛用冷水將張獻可噴醒,吳孟明看了曹化淳一眼,顯然這個老先生的身子骨是挨不完剩下的五十多下廷杖了,但曹化淳的臉上並沒有什麼神色,吳孟明只得轉過頭示意手下繼續行刑,可張獻可又挨了幾杖便第二次昏死過去了。曹化淳心知若是繼續打下去就要出人命了,他吩咐吳孟明暫時停刑,親自前往崇禎那兒請旨,留下張獻可一條性命。此時崇禎胸中的怒氣還沒有消去,他很想將張獻可處死以給那些臣子一點顏色看看。因此他冷冷的瞟了曹化淳一眼,冷冷的說:“再打二十杖!”

    曹化淳的額頭上立即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他很清楚此時的天子和平日裡在寢宮裡的那位可完全是兩個人,不過想起張獻可躺在地上血淋淋的軀體,他咬了咬牙低聲道:“陛下,張獻可乃是直介之士,若是這般打死了他,只怕待會與畢尚書說話時有些不好看。”

    曹化淳的話讓崇禎的頭腦清醒了下來,他冷哼了一聲,厭惡的說:“那今日便罷了,念他年老昏庸,暫緩治罪,著他好生回話,若是還不治罪,定當加重議處,絕不寬貸!”

    崇禎說到這裡還意猶未盡,還想再多說幾句以顯示天子的威嚴。但這時一陣狂風夾雜著細密的沙土席捲而來,頓時將他頭頂上的御羅傘蓋向後吹倒,四周的太監和錦衣衛們紛紛亂作一團,他身後城樓上簷角上的鐵馬也被刮落,摔在地上一聲巨響。崇禎的臉色頓時大變,作為一個受過很好儒家教育的皇帝,他素來是以“天子”自居的,而眼前的天象大變讓他內心深處不得不產生一個恐懼的年頭——這莫非是上天對自己方才的行為不滿加以警示的嗎?他臉色慘白的朝曹化淳揮了揮手,示意對方迅速把張獻可帶回去,就飛快的登上御輦,在大隊太監的簇擁下返回乾清宮。而午門外的群臣也亂作一團,慌亂的朝午門跑去,那些威嚴的大象、錦衣衛、大漢將軍組成的儀仗也在狂風之中一哄而散了。

    回到乾清宮的崇禎心情沉重,他的腦海中開始不斷重現方才跪在地上苦苦勸諫的張獻可還有突然而至的狂風,不久前的狂怒已經化為一絲絲後悔,難道自己當真是做錯了嗎?少年時所讀過的那些書中的忠臣形象一個個浮現在崇禎的眼前,所不同的是自己這次處在了昏君的位置上,難道今日朕的行為也會落在那史書之上遺臭萬年?一想到這裡,崇禎的心情就越發煩躁起來,他停下腳步,向侍立在一旁的曹化淳道:“曹公公,你讓人取些傷藥,給張先生送去。”

    “張先生?”曹化淳聞言一愣,旋即才反應過來,趕忙應道:“奴才遵旨!”

    “莫要大事張揚,還有,對張先生家裡便說是你讓人送的。“崇禎此時的心情非常矛盾,他即不想被後世之人當成一個暴虐的昏君,又害怕送藥被群臣當成是一種軟弱的表現,因此才下了這樣一個有些自相矛盾的命令,卻完全沒有想到身為提舉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曹化淳的身份就決定了他的所作所為不可能解釋為個人行為。他猶豫了一會,低聲問道:”曹公公,你覺得朕這麼做對嗎?“

    曹化淳低頭小心的答道:“老奴聽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方才在午門前廷杖是責罰其無禮,現在贈藥是憐惜其且老且忠,皇爺所為雖堯舜之君無以復加,想必張先生也能明白陛下的心意!”

    聽了曹化淳這番話,崇禎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點,這時外間的小太監通傳戶部尚書畢自嚴到了在外間等候,崇禎趕忙回到座位上,下旨通傳其來覲見。不一會兒畢自嚴便在小太監的引領下進來了,他是個貌不驚人的老人,身材矮小乾瘦,雙肩幾乎撐不起寬大的官袍,畢自嚴剛拜了一拜,性急的崇禎便伸手虛托道:“畢先生免禮,來人,給畢先生搬張椅子來,坐下說話!”

    畢自嚴沒有退讓,坐下後沉聲道:“陛下今日招老臣來應該是為了三邊總督楊鶴楊大人請款的事情吧?”

    “嗯,老先生你也看過邸報了!”崇禎點了點頭:“今天上午張繼可在午門外也也鬧得有些過了,把朕逼得沒有法子了,若非如此朕也不會對他行刑的。”說到這裡崇禎歎了口氣:“也不知道為何張獻可為何如此?莫非楊鶴在西北招撫不對?”

    畢自嚴看了崇禎一眼,沉聲答道:“老臣沒有去過陝西,不知道楊總督招撫是對是錯,不過他在摺子裡提到的一件事情老臣是十分支持的。“

    “哦?“崇禎聞言一愣,趕忙問道:”何事?“

    “更改鹽引、清理軍屯!“

    “什麼?“崇禎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後一項也就罷了,畢竟清理軍屯是畢自嚴一貫的主張,他一上任戶部尚書,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清理京中各處的庫房,第二件事情就是巡視九邊清理軍屯,但鹽稅乃是明朝幾個最重要的財稅來源之一,楊鶴做法顯然破壞了鹽政,為何身為戶部尚書的畢自嚴居然會支持對方。

    “不錯!“畢自嚴依然是那副榮辱不驚的模樣:”兵事我不懂,也不好亂說。不過楊大人在理財上的做法卻是深得我心。祖宗設立鹽引之政為的不是聚斂民財,而是為了邊關將士有糧有馬、天下百姓有鹽可食,天子富有四海,所求者無非國泰民安,豈能如商賈之徒,汲汲於求什一之利?孝宗之後,葉淇改舊制為商人以銀代米,交納運司,再分與九邊,而邊關將士有饑寒之憂,縱太倉銀累至百萬又有何用?至於軍屯就更不用說了,西北之亂之所以能鬧得這麼大,便是因為軍屯為豪強奸猾之徒所占,軍中壯士無以聊生,只得從賊,而成大患,楊大人所作所為別的老臣不敢評論,但這兩樣老臣以為都是善政。“

    聽了畢自嚴這番話,崇禎點了點頭。在中國古代的絕大部分時候,政府向百姓徵收的稅收是有很多種形式的:錢幣(包括銅錢和銀兩)、糧食、布匹、各種特產實物、以及勞役,在許多現代人看來這完全是一種荒謬的行為,因為如此錯綜複雜的稅收體系不但很難徵收、運輸和存儲收上來的錢物,也很難根據預算來決定要徵收稅收的總額。比如我們很難計算百姓繳納到驛站的一百捆乾草應該折合成多少銀子和銅錢,也很難將為了修建一條道路所徵發的一百個青壯年勞動者一個月的免費勞役折合成稅款。

    因此許多現代的漢學家指責古代中國是一個幾乎沒有公共服務的政府,從民眾身上徵收來的大量財富被毫無計畫的分肥和花費,而繳納了稅款的百姓當遇到盜匪、水災等突發性的禍患的時候政府卻沒有預算的開支,只能向百姓臨時性的徵收一筆新稅來應對。這些漢學家們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採用某種單一貨幣的形式來徵收稅款,而不是形式多樣啊的實物和勞役,這樣就可以中央政府先根據所要支付的體系來建立科學的預算,然後根據這個預算來徵收稅款,以防止百姓被無休止的勞役和名目繁多各種捐稅壓榨的精疲力竭。而為何古代中國在大多數的時間沒有這麼做呢?這些“聰明”的漢學家簡單的將其歸結為古代的中國士人數學很差,或者說他們懶得學習數學,而讓國家財政保持在一種“混沌”的狀態,這樣這些懶得學習數學的人們就能長時間的控制國政了。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對中國古代歷史知道的更多一些就會發現這些漢學家們不過是提出了一種“看上去很美”的建議罷了。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6 19:41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六章 白銀

    眾所周知,古代世界各民族剛開始的時候選擇了各種不同的東西作為貨幣:貝殼、牲畜、糧食、鹽、布匹、金屬,但到了最後幾乎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金銀銅這三種貴金屬,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金銀銅擁有單位價值大、品質均勻、容易分割、不易腐爛、舊藏不壞等幾個特點,因此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但相比起其他幾個文明古國,古代中國是一個貴金屬十分稀缺的國家,少有的幾個比較富裕利於開採的銅、金、銀礦還往往位於偏遠的西南地區,偏偏古代中國又是一個非常早熟,經濟發展很快的國家。於是對於古代中國政府來說,很早就遇到了一個其他文明未曾遇到的問題——通貨緊縮,即市面上貨幣總量不足,其結果就是貨幣的價格不斷上漲,結果就是商旅裹足,實物商品價格下跌,無形之中農民的負擔不斷增加,最後導致國力受損。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原因只有一個,古代的老百姓們可不會接受紙幣,政府不得不拿出真金白銀來製造貨幣,以漢代為例,數十萬在礦山中服役的刑徒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開採銅礦並製造銅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市面上需要交還的商品和人民繳納的稅款需要越來越多的銅錢,政府不得不把開採出來的銅越來越多的用在製造銅錢上,提高了銅以及銅器的價格,當銅的價格超過了與其同等品質的銅錢時,一個很賺錢的買賣就出現了——將銅錢融化掉製成銅器然後賣掉牟利。

    不難想像,不管大漢政府的刑徒們工作效率多高,他們鑄造出的銅錢也是沒法彌補被融掉製造銅器的速度的,因為每年能挖出來的銅是一定的,政府鑄造的銅錢越多,拿來造銅器的銅就越少,也越值錢。而且誰也沒法分辨哪個銅壺是用合法的銅材製造的,哪個銅壺是用銅錢鑄造的,那些罪犯幾乎是無風險牟利,雖然大漢政府三令五申的發佈法令要打擊這種行為,那依然無濟於事。

    而政府也不能任憑市面上的銅錢越來越少,因為這無異於加重農民的負擔,於是政府的鑄幣部門只有降低貨幣的成色,比如把銅錢做小或者摻入鉛等賤金屬,但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他們紛紛把成色好的錢幣隱藏起來,而把那些成色不好的劣幣用出去,久而久之,市面上流動的都是劣幣,購買力也越來越低,到了最後連官府都不認用這種錢繳納的賦稅了,到了這個時候一個王朝距離他的末日往往也不遠了。

    同樣的事情在唐宋又重演了一遍,所不同的是搶銅錢的又多了一個角色——外國商人,古代中國的周邊國家普遍技術文化都遠遠落後於中國,這些國家即使有相當豐富的銅礦(比如日本、蒙古),也沒有能力開採、冶煉並鑄造錢幣,於是他們乾脆從中國出口大量的銅錢——直接拿回去當做本國的貨幣使用,反正古代中國的富庶發達,也不用擔心這些銅錢會貶值,今天我們還經常在周邊國家發現為數眾多的中國古代銅錢就是拜這些古代商人所賜。

    不難看出,古代中國的政府並不是沒有想過統一用貨幣來徵收賦稅,阻礙他們這麼做的並非那些古代官員們的數學太差,而是中國是一個極其缺乏銅、金、銀等貴金屬的國家,少量可以做通貨的貴金屬根本無法維持一個經濟總量如此之大的帝國的統一貨幣體系。

    直到明代中葉這一切方才改變,西班牙人在美洲發現的巨額白銀開始通過墨西哥——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南方這條漫長的航線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幾乎是同時,日本在本土也發現也巨大的石見銀山,這個時候的日本人總算是學會了開採和冶煉銀礦,而中國用絲綢、糖、陶瓷、茶葉等深受西方喜愛的商品交換白銀。正是因為這條白銀之河的存在,從嘉靖年間的浙江巡按龐尚鵬開始,由張居正最後完成的鈔法改革,即政府將土地所有者所要承擔的勞役、各種實物稅全部折合成白銀徵收才有實現的基礎。但當白銀成為貨幣的同時,明朝政府也將一根繩索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很多現代人認為我們每天使用的紙幣是一種貨幣,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日常流通的紙幣並沒有價值,只不過是一種貨幣符號罷了,如果離開了國家的強制力作為擔保,任何紙幣將變成一文不值的廢紙;真正的貨幣指的是足額的金銀幣,其價值由其材質的本身價值決定,無需國家強制力的保證。

    顯然,在市面上流通的是真正貨幣的年代,政府如果想要發行新的貨幣,唯一的辦法就是用一定數量的金銀來鑄造,而貨幣市場是掌握在擁有最多金銀的人手中。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一國政府對本國經濟的控制程度實際上就取決於他手中金銀的多少,而在明帝國採取了以白銀為貨幣的政策之後,卻沒有將白銀的來源控制在自己手裡。恰恰相反,當時中國流入市場的白銀中,九成以上都是來自海外輸入,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是來自本土的礦山,也就是說那些通過海外貿易掌握了絕大多數白銀流入管道的商人們不僅僅是販賣貨物的商人,他們還掌握了大明帝國法定貨幣來源,是他們而不是大明政府決定每年有多少白銀流入貨幣市場,換句話說,這些商人掌握了大明的中央銀行。

    很難想像,在當今的世界上如果一個國家元首沒有權力任命中央銀行行長,並借此控制貨幣發行權,這個國家元首怎麼在那個位置上待下去的。而從萬曆之後的幾任大明皇帝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元首,雖然他在理論上擁有無限的權力,但在金錢的戰場上卻是個侏儒。為了進行和後金的戰爭,從萬曆46年到48年一共徵收了五百二十萬零六十二兩遼餉,弄得海內蕭然,間接的毀滅了他的帝國,而當時在東南進行茶葉、絲綢、瓷器海貿的那些富有海商們的地窖裡往往就堆積著超過一百萬兩的白銀。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明皇帝們挽救帝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每年找到一兩個這種海商,然後砍掉他們的腦袋就可以了。

    由於歷史的侷限性,畢自嚴雖然無法知曉上面提到的一切,但他還是本能的感覺到問題的根源就是在於將朝廷一切的經濟命脈都交到了白銀之上,不管政府訂立怎麼樣的經濟政策,但只要把白銀作為貨幣,那麼幾乎壟斷著白銀輸入管道的商人們總是能夠從中得到最大的利益,並將損失轉嫁到社會的其他成員身上去。以鹽引制度為例,在開中法下,鹽商們為了得到鹽引就不得不運輸足夠的糧食到邊疆去,邊關的將士們可以吃飽肚子;而開中法被廢除後,確實政府通過出售鹽引得到了很多銀子,但這些銀兩卻不足以運送足夠的糧食到邊關去——運費和糧食都漲價了,將士們只有挨餓,而百姓們卻不得不淡食,因為鹽商提高了鹽價。

    “畢先生,可是楊鶴他眼下向朕請款!”說到這裡,崇禎的話語停住了,他蒼白的雙頰露出了困窘的紅暈,他很清楚戶部的銀庫空的幾乎可以跑老鼠了,為了支撐遼鎮的軍餉和登萊的新軍,各地的稅款和糧食幾乎是隨到隨支出,這一點他很清楚,畢自嚴也很清楚。

    “陛下,這個讓老臣想想辦法!”畢自嚴並沒有像崇禎想像的那樣叫苦哭窮,這位乾瘦的老人仿佛根本沒有感覺到自己的雙肩承擔著多大的壓力,背脊依舊挺得筆直。

    “陛下,如果可能的話,這件事情還是請天下藩王也捐輸一點——”畢自嚴說到這裡就沒說下去了。崇禎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沒有問題,大明也不是朕一個人,說到底藩王與朕都是太祖、成祖的子孫,藩王們出點錢也是理所當然,朕待會就讓司禮監發旨。“

    “那就好!“畢自嚴點了點頭,正當崇禎以為這次會見就要結束的時候,畢自嚴從懷中取出一份摺子,雙手呈上道:”陛下,臣今日來還有一件事情,請您御覽!“

    “哦,是什麼摺子!“崇禎笑著接過畢自嚴的摺子,放到一旁,解決了一個大問題,他此時的心情非常好,以至於少有的開起了玩笑:”畢先生,這若是你的告老摺子,朕可是不准的,中興大明朕還離不開您呢!“

    聽到崇禎這麼說,畢自嚴雙眼現出一點淚光,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放心,老臣受顯皇帝、貞皇帝、先帝和陛下四代天子的厚恩,便是肝腦塗地,亦不足以報于萬一,只要陛下還用得著老臣,便是累死在這戶部尚書任上,老臣也是心甘情願!“

    “畢先生請起!”崇禎也被畢自嚴的行為給感動了,天子的威嚴不允許他起身攙扶對方,他只能向一旁的曹化淳使了個眼色,曹化淳機敏的上前一步,小心的將畢自嚴攙扶起來,還輕輕的用衣袖拍打了兩下對方膝蓋部位,以去除上面不存在的塵土。

    “畢先生,瞧您這話說的,皇上對您的倚重之心咱們這些宮裡邊的都是清楚的,您年紀大了,可千萬別這麼大禮的,萬一閃著了可不好!”曹化淳笑嘻嘻的將畢自嚴扶回原座,又退回崇禎身後。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以表示自己家奴的方才說的正是自己不便說出口的話。畢自嚴在袖子裡稍一摸索,便取出一份摺子呈上,曹化淳趕忙結了過來遞給崇禎,崇禎隨手接過放在一旁卻不立即看,笑著對畢自嚴說:“畢先生,這摺子朕暫且存下,待會再看!”

    按照當時君臣召對的禮儀,崇禎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身為臣子的畢自嚴就必須行禮參拜告退。但畢自嚴並沒有依照禮儀那樣起身告退,而是沉聲道:“陛下,臣斗膽上了這份摺子,還望陛下細細看了,便是裡面有臣說的挂一漏萬,也請陛下體諒老臣一顆忠心。”

    聽了畢自嚴這番有些突兀的諫言,崇禎有些奇怪的看了對方一眼,他很清楚像畢自嚴這種傳統的士大夫是絕不會因為畏懼激怒天子而不上書的,這麼說唯一的目的就是這封摺子裡的話在他看來極其重要,以至於害怕崇禎的在狂怒之下摺子沒看完就丟了,白白犧牲了自己而沒有盡到臣子的責任。於是崇禎將摺子重新拿了起來,剛剛看了幾行眉頭便皺了起來,不過看在畢自嚴方才說的那番話的份上還是繼續看了下去。終於,當崇禎看完摺子後,神情不悅的說道:“畢先生,你畢竟不是本兵(明代兵部尚書的簡稱),這恐怕不是你該說的吧。”

    “陛下此言差矣!“面對崇禎的指責,畢自嚴卻怡然不懼,昂然反駁道:”老夫雖然並非本兵,但遼東遼西十餘萬軍兵,所食所衣、軍餉藥械都是從朝廷開支的。老夫雖然不知兵,但也知道若是這般維持下去,恐怕東虜未滅,我大明恐怕先撐不下去了。”

    “笑話!“崇禎終於再也忍耐不住,冷笑了一聲道:”我大明富有四海,百姓兆萬,東虜戶口不過百萬,披甲不過十萬,怎的會東虜未滅,我大明先撐不下去?“

    “陛下,天啟二年,老臣便受先帝說託付,督理遼地諸軍餉事。由北直隸至遼鎮諸道中,以登萊海路最為便捷,然由登萊至遼地娘娘宮,再轉運至寧遠,運一石糧便費銀一兩,先帝征遼餉,天下怨聲載道,四年時間也不過征餉五百萬,遼西兵十餘萬,每年僅山海關一地便耗銀400萬兩。即令東虜長伏穴中,不向西發一矢,天下已弊。”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6 19:46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七章 周延儒

    聽了畢自嚴這番話,崇禎的臉色越發難看起來,這位老臣雖然未曾親自督兵指揮作戰,但卻有極其豐富的後勤供給經驗。因此他不可能無視對方的諫言。當時的後金政權在經過了薩爾遜、開原、鐵嶺、廣寧幾次大規模的會戰後,實際上已經完全控制遼東的精華地帶遼沈地區,而明軍只保住了遼西走廊以及遼南沿海地區和沿海島嶼。

    1629年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不但讓前任登萊巡撫袁可立苦心經營多年的登萊防務不復存在,而且還為後金接下來進攻朝鮮掃清了障礙,隨後不久後金便在1630年10月繞過山海關從遵化等地入塞。但從當時大的戰略形勢上看,後金在沒有徹底解決朝鮮、蒙古等側後方安全威脅的前提下,還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武器圍攻遼西走廊上的一系列要塞,其破口不過是一種冒險性和試探性的進攻而已,其目的也不是佔據土地而是掠奪人口和財富;而明軍的野戰能力遠低於後金軍隊,也無力反攻遼東,實際上明——後金戰爭已經進入了一種大體平衡的相持階段。

    如果明能夠先訓練出一支有戰鬥力的野戰軍,或者後金能夠搶先征服蒙古和朝鮮,解除後方的威脅,就能夠搶到先手,打破這種平衡讓戰爭轉向對己方有利的方向發展。皇太極在遵化四城被明軍奪回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並沒有再對明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是將矛頭轉向林丹汗和朝鮮;而崇禎則投入大量資源給熟悉西式火器的登萊巡撫孫元化編練新軍,其主要兵員是熟悉遼事的遼東逃人。顯然明與後金雙方的首腦都看出了這一點,都在儘快累積實力,企圖搶佔先機,而畢自嚴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向崇禎指出問題的關鍵——假如再這樣下去,恐怕不等開戰明政府會先垮下來。

    “那畢先生你以為應當如何行事?”

    “要麼與東虜議和,以暫舒天下之弊,要麼棄寧遠諸鎮,將遼西兵民撤回關內,加強宣大諸鎮,遣精兵往朝鮮。”

    “荒唐!”崇禎一聽畢自嚴的建議,便冷笑了起來:“不戰而棄數百里之地,祖宗疆土,豈可輕棄?再說,若是將寧遠諸城盡數丟棄,那豈不是東虜鐵騎直逼山海關下?”

    “陛下!“畢自嚴苦口婆心的繼續勸說道:”若是我大明兵強將復我遼沈之地,那自然寧遠諸城便是直逼敵酋腹心的鐵釘,但現在我大明士卒羸弱,守有餘而攻不足,這幾座城池孤懸敵境,一糧一矢皆需千里饋運,豈是長久之策?“

    聽了畢自嚴這番話,崇禎沉默了下來。正如畢自嚴所說的,假如明軍要反攻遼東,寧遠諸城可以起到進攻發起點的作用,而現在明軍野戰能力那麼弱,短時間內根本沒有反攻的能力,將大軍屯聚在這幾座城堡而漫長的補給線也未免太奢侈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放棄這些土地,將有限的資源放到更必要的地方——比如編練新軍,加強山海關以西的防線上呢?

    “畢先生,若是放棄寧遠諸城,會不會讓東虜勢張,越發難以收拾?“崇禎低聲問道。

    “陛下,據老臣所知,關外土地平曠,東虜缺的是丁口而非田土,他們入關搶掠那麼多生口也是為此,只要將百姓遷入關內,東虜縱然得了田地無人耕種又有何用?而且棄了寧遠等堡之後,堅壁清野,東虜若是入寇,其轉運糧食又要多走幾百里路,只會勢弱。“

    “嗯!“崇禎點了點頭,道:”畢先生,此事干係重大,朕還要仔細思量一番在做決定,這件事情你不可與第三人說。“

    “老臣遵旨!“看到崇禎的態度有了改變,畢自嚴十分高興,他自然明白像這麼重大的事情不可能就在兩個人的商議下私下決定,而且以明末當時的政治環境,如果自己方才所說的那些東西要是洩漏出去,只憑不戰而棄土數百里這一條,無論是崇禎還是畢自嚴都非得被諫官們罵殘了不可。

    看著畢自嚴離開的背影,崇禎突然發問道:“曹大伴,你覺得畢先生方才說的那些有道理嗎?“

    “這個!“曹化淳的臉上露出了為難的神色,雖然他受過第一流的教育,而且在多年的太監生涯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但作為一個太監,曹化淳在回答這麼重大的軍政問題時存在一個極為致命的缺陷——他沒有出任過地方官僚,也沒有指揮過軍隊,哪怕是作為一個監軍的經歷也沒有,這就使得他在這方面說話極沒有底氣。最後,曹化淳低聲道:“皇爺,對於遼事老奴知之甚少呀!“

    “這倒也是!“崇禎歎了口氣:”畢竟你十三歲入宮,就再也沒有出過幾次北京城。”

    “皇爺,不如請內閣的周先生來商議一番吧!”曹化淳低聲道。

    “也好,那明日便召請周先生商議一下吧。”崇禎點了點頭。

    次日,乾清宮。

    “臣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周延儒一絲不苟的按照朝禮行著一拜三叩大禮,頭上戴的漆紗襆頭的兩邊的展角隨著的身體的起複輕輕的擺動著,依照當時的審美觀他是個頗為英俊的中年男子,筆挺的鼻樑,白皙的皮膚,頷下修剪十分整齊的鬍鬚,檀香精心熏過的袍服,唯一的缺憾是他的眼睛有些狹長,不過這也被兩條形狀優美的眉毛所彌補,臉上總是帶著幾分笑容,讓人一見就情不自禁的產生幾分好感。

    “周先生平身,賜坐!”坐在禦案後的崇禎微笑著的抬起手,虛扶了一下周延儒,不難看出崇禎對這位英俊的中年男子的喜愛和信任。他便是昨天曹化淳口中的周先生——當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當朝首輔周延儒。他是南直隸宜興人,少年成名,21歲便中了狀元,隨後沿著翰林院修撰——右中允掌司經籍局——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北京禮部右侍郎的軌跡一路青雲直上,三十七歲便登上了明代文官的政治巔峰——首輔。

    “謝陛下!”周延儒小心翼翼的坐下,心中卻在揣測著崇禎召自己前來的目的。他能能有如此顯赫的政治生涯除卻他自身的出色履歷以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體帝心,用現代人比較熟悉的語言表述就是善於揣測領導的意圖。這固然讓他的官運亨通,但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缺乏經驗。

    如果看這位首輔大人歷任的官職,不難發現這位大明第一文官基本都是在翰林院這個系統內部升遷,從未擔任過州郡一級的親民官,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是今天某位元官員從中央黨校系統內部一路做到主管宣傳工作的常委,最後當上党和國家領導人,卻從未曾到地方擔任過領導職務。這種在今天很難想像的官員履歷在明代卻是司空見慣,而且越是科舉排名朝前,越是前途光明的官員前往地方任職的可能性越小,像周延儒這種三甲出身的進士往往去趟陪都轉一圈就算是出任地方了,究其原因還是越是距離天子近升官越快,自然這些天之驕子要往中央擠。

    “周先生,今日所談之事干係重大,不得說與外人,尤其是那些烏鴉!”到了最後,崇禎已經是聲色劇烈,他口中的烏鴉便是都察院的那些御史們,這些御史們有著風聞奏事的特權,即無需任何證據便可彈劾朝中大臣,而被彈劾的大臣一般都必須回家閉門思過,這本來不過是皇權用來制衡相權的工具,但到了明末已經異化為文官集團內部黨爭的工具。即使是崇禎本人在很多時候也必須顧忌到御史的威力,畢竟他雖然是天子,但要推行一個政策也無法事事親力親為,必須通過自己信任的大臣,而這些大臣遭到敵對派別御史的彈劾,也只得停止工作,回府閉門思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張居正那樣的心理素質無視御史的彈劾的。

    “陛下放心,臣不秘失其家,君不秘失其國的道理臣還是懂得的!”周延儒笑道,但是暗自卻有些不安,他開始意識到今天崇禎召見自己要談的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按照大明的政治制度,首輔的權力大小是一個彈性非常大的範圍,大的像張居正,一手執掌國政十幾年,其實際權力甚至超過了不少大明皇帝;小的上臺兩三個月就被罷免了。究其原因,明代閣臣雖然號稱宰相,但實際上不過是天子的一個高級秘書,內閣大學士最初不過只有正五品,而六部尚書都是正二品,大學士與閣臣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其實際權力和天子對其的信任程度成正比,與天子親自處理政事的意願成反比。換句話說,假如當今天子懶得處理政事又對首輔信任,那麼首輔就是名副其實的宰相,假如天子勤快的話,那麼首輔的權力就要打上幾折了。以當今聖上的勤政程度來看,周延儒很清楚自己這個首輔的成色恐怕打個對折還不夠。

    “那就好!”崇禎微微一笑,他對於自己選擇的這個首輔還是頗為滿意的,儀表堂堂,在許多事情上的意見又符合自己的心意,又聰敏過人,如果說與畢自嚴崇禎是敬重甚至有一兩分畏懼的話,對周延儒就是純粹的喜愛了。他從幾案上拿起一份畢自嚴那份奏摺的抄件,一旁的曹化淳趕忙接過給周延儒送了過去。

    “周先生你看看這份摺子,再來說話!”

    周延儒趕忙站起身來,雙手接過抄件,細心看了起來。他一邊飛快的閱讀著奏摺,一邊小心的揣測著崇禎的用意。與當時朝堂上的絕大部分官員一樣,這位少年得志的首輔是一個聰明人,但正如後來史料中對他的評價:“懷私植黨,罔恤國事”,這位聰明人的腦子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才能更長時間的獨攬大權,為自己的派別獲取更大的利益,而非替天子、替朝廷、替國家多做一點事情。因此周延儒決定先探探崇禎的口風,然後再表明自己的態度,以免表錯了態,惹怒了崇禎,失了爵祿。

    “陛下,不知這摺子是何人所上的?”周延儒低聲問道。

    崇禎稍一猶豫,還是決定說實話:“乃是畢尚書所上!”

    聽到是畢自嚴所上的摺子,周延儒不由得鬆了口氣,他很清楚畢自嚴雖然頗得崇禎的信重,但在朝中卻沒有多少奧援,像放棄寧遠諸堡壘,遷徙數十萬遼民兵將入關以節省軍費這麼大的舉措,也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豈是區區一個畢自嚴就能搞定的?不過看天子的意思有些心動,自己也犯不著做這個惡人。他稍一思忖,笑道:“果然是畢老先生,微臣方才看這份摺子,一顆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若非畢老先生,朝中又有何人能作此文?“

    “那周先生的意思是同意啦?“

    “陛下!“周延儒笑道:”遼西兵將不下十萬,眷屬百姓加起來只怕有三十萬,若要盡數遷回關內,田土廬舍皆捐棄於東虜,只怕士民皆有怨尤之心,朝廷應當如何處置呢?“

    “這倒也是!“崇禎點了點頭,正如周延儒所說的,假如如畢自嚴所說的收縮防線,那麼隨之入關的數十萬遼西百姓就是個大問題了,這些人基本和遼兵都有親屬關係,在遼西都有田產房屋,可以自耕自食,但回到關內後就成為了一無所有的流民,稍有不慎便會激起一場大規模的民變,這對於任何一個古代國家來說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大難題。

    “陛下,眼下西北民變剛剛平定,若是遼西再鬧出些事情來,那後果可不堪設想,以微臣所見還是持之以靜吧!“

    “周先生所言甚是!”崇禎被周延儒說服了,心中暗想:“難道只有與那些蠻夷議和嗎?”一想到這裡,他的心中便是一陣煩躁。

邱水躍 發表於 2016-12-6 20:03
英雄起自草莽中 第五十八章 巧計上

    看到打消了崇禎這個念頭,周延儒心中十分高興,畢竟他也不希望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太大的變故,那很有可能會導致自己這些年來苦心經營的一切毀於一旦,至於畢自嚴在摺子裡描述的財政困境,總有其他的辦法解決的。

    眼看這場奏對已經到了尾聲,周延儒輕鬆的站起身來,正準備行禮告退,卻意外的聽到崇禎問道:“三邊總督楊鶴上表求下發錢糧安撫降賊,周先生以為當下發多少為宜?“

    作為大明的首輔,周延儒自然知道這份關乎西北大局的奏摺,他甚至還記得上面的票擬(明代輔臣在奏摺上代替天子批答,隨奏本一同進呈天子審查,在大多數情況下即為最終的回答),不過此時崇禎再次單獨提出來發問,顯然是希望得到進一步的回答。

    “總數尚不得知,不過臣以為當多糧而少銀。“

    “哦?”崇禎的眼睛一亮,問道:“為何先生這般說?”

    周延儒見狀心知自己已經抓住了要害,原來明代皇帝的內庫主要儲藏的是銀子以及各種貨物,而糧食是在太倉以及各地的倉儲之中,若是按照周延儒這般做,那西北這筆開支就不是從內庫中開銷了。

    “陛下,西北缺的是糧食而非銀錢,若是多於錢無非是中飽了貪官的私囊,與百姓無益。“

    “先生所言甚是!“崇禎笑了起來:”便依照先生說的辦,多與糧少與銀!“

    陝西鄜州,崇禎四年六月。

    “誰和我說明末是小冰河期,就讓他嘗嘗這六月天太陽的滋味!“

    劉成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口中喃喃自語道,他身上只穿了一件單衣,但汗水依舊不斷的從身上湧出來,將單衣浸的透濕,然後又迅速被灼熱的陽光曬乾,在皮膚上凝結為一層薄薄的鹽殼。

    “大人,要不找個地方歇歇吧,等日頭落下些再接著幹。“一旁的杜固也早已熱的汗流浹背,他索性將上衣脫了,露出毛茸茸的胸口來。

    劉成沒有說話,他彎下腰抓起一把土,在手裡搓了兩下,被太陽曬得已經發白的土塊立即變成了細密的灰土,手指頭感覺不到一點水分,劉成歎了口氣,拍了拍手掌道:“都幹成這樣了,看來今年的夏糧是沒有盼頭了。”

    “是呀!”杜固歎道:“開春一來就沒下過一場透雨,那幾場小雨也就透個一指頭深,這鄜州三縣之地除了那些河灘地,其他地方連種子都收不回來。”

    “那延安,吳鎮、固原那邊呢?”劉成問道。

    “那邊就更不成了!”杜固苦著臉答道:“這鄜州還是小關中,好歹還有些河灘地,村子裡還有水井,雖然灌田不夠,但人和牲口還是有水喝的。北邊和西邊除非是河邊的,恐怕連人喝的水都沒有了。”

    “是呀!連水都沒得喝,看來咱們那番辛苦是白忙活了!”劉成的臉上露出了憂慮之色,他從腰間的羊皮口袋裡翻出一疊紙來,翻看了一會,道:“時間緊迫,咱們得抓緊,中午就不要休息了,接著幹。”

    “是!”杜固應了一聲,臉上全是苦澀。

    當晚上劉成回到自己的住處,吃了幾口晚飯,就回到屋中。屋內于何正與徐顯明兩人整理著劉成這些天來勞動的成果——這幾個月來,劉成幾乎走遍了鄜州四處,對當地幾條比較大的河流山脈做了基本的勘察,為自己的下一步工作做好了準備。

    “大人!”看到劉成推門進來,于、徐兩人趕忙起身行禮,劉成笑著擺了擺手,笑道:“罷了,不必多禮,都整理的怎麼樣了。”

    “大人,我們人手太少,要想全部整理完還早得很,不過葫蘆河那塊已經整理的差不多了。”

    “嗯!”劉成看了看徐顯明呈上來的圖表,點了點頭:“不錯,也差不多夠了,看這天氣也差不多可以動手了。”

    “天氣?動手?”于何有些迷惑的看著劉成,自從徐鶴城告辭之後,劉成便一邊督促手下重修千戶城,一邊在鄜州四處走動,還在所到之處寫寫畫畫,他一開始還以為劉成是為了未來的戰爭做準備,但看劉成帶回的圖表越來越多,才發現有些不對。在近代的製圖技術出現以前,無論東方西方古代的地圖與其說是對現實地形的複製,不如說是某種寫意山水畫。即使是用於軍事方面的地圖,上面也只有一些比較重要的道路、渡口、河流、城市,絕大部分地形地貌在地圖上是沒有出現的。而劉成的圖表則要複雜詳細的多,甚至在有些部分還標明了山頭的高低、河水的淺深,這明顯並非是為了軍事。

    看到劉成沒有繼續加緊催逼清理軍屯,無論是鄜州當地的縉紳還是于何都鬆了一口氣,前者是因為已經看到了劉成的厲害,而後者則是認為劉成已經懂得了和光同塵的道理,知道保身之道。但看到劉成方才的表現,于何發現這應該是自己的誤解,眼前的這個人從來就不懂得什麼叫做自保之道。

    “于先生,你替我寫一封信給楊制軍!”雖然已經在大明渡過了半年多,但劉成的毛筆字依舊慘不忍睹,因此他不得不讓于何做自己的文書,不過這在明末的武將中倒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傳說左良玉不但不會寫字,就連斗大的字也不認識幾個,是以才有下九流的說書人柳麻子在他手下得寵,傲視公卿的故事。

    “好的,大人!”于何在案前坐下,將毛筆在硯臺上蘸飽了墨汁,便聽到劉成說:“便讓楊制軍從流民中遣三千丁壯來,我要將他們安置在鄜州的軍屯地上。”

    劉成話音剛落,便聽到啪的一響,卻是于何手中的毛筆落到地上,他也顧不得這麼多,大聲反駁道:“大人,萬萬不可呀。軍屯地雖然有了,可是耕牛、種子、農具等等還沒有著落,再說眼看今年又是大災之年,種下去也不知道有沒有收成,這不是三千丁壯,這是三千根火苗呀!“

    “于先生,你放心!“劉成彎腰將地上的毛筆撿起,重新塞回于何的手裡:“我讓你寫你就寫,人來了我自有辦法,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你怕什麼?”

    看著劉成自信滿滿的臉,于何無奈的重新坐了下來,一邊書寫一邊歎道:“大人,別人都是把麻煩往外推,只有你卻往屋里拉,好像就怕事情少了一樣,真不知道你是聰明還是傻!“

    “于先生,你這麼說就錯了,麻煩哪裡是推得掉的?你越是推就越是追著你,路只有越走越窄,你若是掉過頭來,只要解決了麻煩便是康莊大道。”

    幾天後,鄜州知州府。

    相比起幾個月前,呂伯奇憔悴了不少,原本枯瘦的身材佝僂了起來,滿是皺紋的臉上更是如刀刻一般,這都是劉成這個外來戶的功勞,他在清理軍屯這件事情上與當地縉紳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動了刀兵,死了十幾條人命。唯一值得慶倖的是最終劉成這個強龍和縉紳這些地頭蛇達成了妥協,鄜州又暫時平靜了下來,現在呂伯奇唯一的奢望就是在自己離任之前還能維持一個局面,因此他不用劉成開口,就提供了對方一百多人的糧秣,對於對方這幾個月的所作所為也只當做沒看見,每日裡只是在衙門後堂的呂祖像前焚香禱告,祈求自己最後的幾個月能夠安然度過。

    不過呂祖好像沒有聽到知州大人的禱告聲,這天下午正當呂伯奇像平常一樣在後堂焚香祝禱時,幕友便從外間快步進來,附耳低聲道:“呂公,劉都司求見!”

    “什麼,又是那個殺才?“呂伯奇手腕一抖,險些將香掉在地上:”他又惹了什麼麻煩?來找本官!“

    “我看不像!“幕友摸著袖裡的銀錠,那是劉成送給他的門包,心情十分舒暢:”劉都司這次就帶了兩個隨從,都是一身便裝,還帶了四色禮物,不像是找麻煩的樣子。”說到這裡他壓低聲音道:“大人,禮物我看過了,二十張灘羊皮,一塊上好的羊脂玉,還是原石,稍一打磨便是傳家之寶呀!”

    “哼!“這筆厚禮卻沒有在呂伯奇發揮出平日的功效,他依舊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我看未必,這個劉都司不是好相與的,他別給我惹麻煩我就謝天謝地了,哪裡還想他的禮物。“

    “大人,劉都司找您的都是公事,公事總是可以商量的,那些東西可是私物。“幕友笑嘻嘻的答道:”再說,不管怎麼說您還是一州之主,應不應允還不是由您?“

    呂伯奇沒有說話,顯然幕友的勸諫起到了作用,他歎了口氣道:“你先去簽押房陪那位劉都司,我馬上就過去!”

    “是,大人!”幕友應了一聲,轉身便朝外走去,呂伯奇轉過身看著牆上懸掛的呂祖畫像,歎道:“呂祖師呀呂祖師,此番是福還是禍呢?”正說話間,呂伯奇突然一聲慘叫,原來他方才與幕友說話,卻忘了將手中的柱香插到香爐去,這會兒已經香已經燒到指節處。他懊惱的將柱香丟在地上,罵道:“果然是禍!”

    簽押房裡,劉成正坐在客椅上,有一句沒一句的和作陪的幕友說著閒話,他今天穿了一件寶藍色的圓領袍子,教踏皂色薄底官靴,頭上沒有戴帽子,只用一根青玉簪子挽了髮髻,手上拿著一柄泥金扇子,身後的兩個親兵也都穿著青色短袍,打扮不像是個朝廷武官,倒像是個帶著家僕出行的富家子弟。

    正說話間,簽押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隨即便看到呂伯奇從外間走了進來,劉成笑嘻嘻的站起身來,拱手道:“知州大人,今日冒昧來訪,失禮了!“

    “罷了!“呂伯奇的臉色並不好看,還在抽痛的手指給他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有些疲憊的揮了揮手,示意劉成重新坐下:”劉都司,你今日來找本官有什麼事情?“

    “呂大人,楊制軍與末將有軍令,與鄜州有些干係,末將自然要拜見老父母,商議一番。“

    “楊制軍的軍令?“呂伯奇的臉上立即蒙上了一層黑氣,他沒好氣的答道:”制軍大人的報捷文書裡面不是說已經將陝西流賊一舉蕩平,誠數十年未有之大捷嗎?怎的又有軍令?莫不是玩的諱敗為勝的把戲?“

    “老父母說笑了!“劉成笑道:”這等事情豈是有假的?“

    呂伯奇冷哼了一聲:“那劉都司找本官作甚?楊制軍的軍令是發給你的,可不是給本官的。”

    “大人,楊制軍讓末將在鄜州清理出來的軍屯地上安置三千丁壯,您要是認為這件事情與您無關,那末將立刻就走便是!”說到這裡,劉成站起身來,一副就要離開的架勢。

    “且慢!“呂伯奇立刻喝住了劉成:”三千丁壯,這是怎麼回事?哪來的丁壯?“

    “大人,這些便是那些制軍招撫的流賊中的一部分,昨天楊制軍有軍令發來,說就撫的流賊靡費糧餉,鄜州衛所田土空曠,正好安置。“

    “什麼?”饒是呂伯奇是個好脾氣的,此時也被氣的面紅耳赤:“好個楊鶴,竟然想出這等招數來,那些流賊讓他們各自返鄉便是,為何要安置在我鄜州?本官一定要上書朝廷,和他論個黑白。”

    “呂知州,這倒也怪不得楊制軍。”劉成解釋道:“這些流賊多半是隴上人,今年鄜州都旱成這樣了,隴上恐怕連根草都不長了,若是讓他們返鄉還不是逼著他們再反?”

    “放屁!”呂伯奇再也忍耐不住,不由得破口大駡:“去隴上他們造反,莫非來鄜州他們就不反了,你光憑那點軍屯能養活幾個人?實話和你說,別想我鄜州府為這些人出一粒米,一文錢。”這位呂知州別的事情迷糊的很,但一沾到錢糧的事情上就比貓還精,立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