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宋將門 作者:青史盡成灰 (已完本)

 
mk2258 2017-1-2 08:17:4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6 1747300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3 00:16
第892章大家族的瓦解

    韓家是河北豪強的第一家,也是當世排名第一的世家,這一輪的風雨,首當其衝。究竟該何去何從,韓家人陷入了激烈的爭論當中。

    韓綱是堅決抵制朝廷一切的作為,他甚至提議,利用韓家手裡的壯丁和長工,和朝廷死扛到底……他還找出了盔甲,又弄出了一把寶劍,虎著臉,彷彿真的要殊死一搏。

    其他幾個兄弟,韓絳黑著臉不說話,韓維也低下了頭,朝廷剛剛滅了西夏,那可是幾十萬的人馬,連點水波浪都沒出現,就輕鬆完蛋了。

    以如今大宋的軍力,當真是不可一世。

    憑著韓家,根本擋不住,或許人家派出幾千人,就給輕鬆蕩平了……韓維在王寧安手下做過多年,他心裡很清楚。

    如果王寧安準備用利益交換,他一定拿出豐厚到無法拒絕的條件……可他不跟你交換,那就代表著沒有迴旋的餘地,要麼低頭,要麼就是滅亡!

    生死關頭啊!

    ……

    韓家幾個長輩拿不定主意,外面也亂了。

    韓宗武出言討要選擇的權力,結果被盛怒之下的韓綱趕了出來,不只是他,其餘的年輕人也都被趕出來。

    韓綱很霸道,大人談話,你們小孩子插什麼嘴!

    天可憐見,這幾位有的都鬍子一把了,可不是小孩子!

    大傢伙都圍著韓宗武,有的叫兄弟,有的叫叔叔,還有叫叔祖的,大家全都要哭了。你現在是官身,又曾經是西涼王的學生,能說得上話,給大傢伙分析一下,究竟該怎麼辦!

    韓宗武唉聲嘆氣,他本來是最崇拜王寧安的,也學得最用心。

    可眼瞧著章敦、呂惠卿、曾鞏、蘇轍這些人叱吒風雲,他卻處境尷尬,一直提不上去……其實也怪不得別人,主要是他的身份問題。

    你說吧,王安石推青苗法,方田均稅法,觸碰世家利益,王寧安推分田,推遷居豪強,更是觸怒韓家。

    他夾在中間,處境能好就算怪了。

    這幾年折磨下來,韓宗武越發性情孤僻古怪,平時沉著臉,幾乎沒什麼話。

    但是此時此刻,他不得不說了!

    「既然大家問到我了,那就不妨直言,把什麼事情都講清楚。」

    「這樣最好,我們都糊塗著呢!」

    韓宗武清了清嗓子,「朝廷的法令,是打擊豪強世家,這個沒什麼問題,那為什麼要打擊豪強呢?為什麼當政的,還要朝野那麼多的人,都支持對豪強下手?咱們也該反躬自省,好好想想,是不是我們出了問題。」

    放在平時,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錯,可此時呢,他們也只能洗耳恭聽。

    以韓家為例,雖然人才不少,但是普通的族人還是居多的。

    可問題是韓家的財產都算在一個總賬下面。

    韓億當參知政事,朝廷收不到稅,韓絳當宰執,朝廷也收不到稅!

    不但收不到普通韓家的人,就連其他韓家的偏房,旁枝,甚至家奴院工,也都收不到!

    朝廷給官吏免田賦也就罷了,可沒有給這麼多人免田賦啊!

    一個韓家,至少讓上千人免稅,影響的佃戶幾十萬,土地百萬畝……試問整個河北,有幾個百萬畝?

    要都是這樣的世家,朝廷的稅誰出?

    這還僅僅是問題的冰山一角,世家有錢糧,有土地,有人丁,還有超過朝廷法律的宗法家規……甚至還有族學,還有商行,錢櫃……就這麼說吧,每一個大世家,都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就差直接登基當土皇帝了。

    因為世家的存在,朝廷政令下不去,世家手裡控制的人口資源,也沒法進入市場,進行調配,他們就像是一個個頑固的堡壘,抵抗著時代的大潮。

    ……

    「朝廷是肯定要下手了……以往大家依附在韓家下面,能得到免稅的好處,現在呢?再跟著韓家,只會一起倒霉,說句不好聽的話,該散了!」

    散了?

    分家!

    雖然韓宗武在大廳上,就有這個意思,但是真正說出來,還是嚇了所有人一跳!

    韓家啊!

    那可是豪門大族,人所敬仰,不說別的,外面的人聽說你是韓家出來的,哪怕是偏房,都要高看一眼!娶媳婦也比別人家容易。

    如果離開了韓家這棵大樹,該怎麼辦啊?

    還有沒有活路啊?

    所有人都嚇壞了。

    「朝廷這一次是遷豪強去西夏,你們要先弄清楚,這個豪強是什麼標準。」

    韓忠彥伸出了三根手指,「其一,豪強要有十萬貫以上的家產;其二,要有5000畝以上的田產,或者佔居住州縣半成以上田產;第三,就是有10名以上的家庭成員……這三個條件,只要佔任意兩個,就會被認定為豪強。」

    當然了,韓家三個都佔了,而且還是大大超出,朝廷不拿他們開刀,簡直沒有天理了。

    「把家分了,偏房,還有家丁人等,財產一項就大大低於標準,至於田產,你們盤算一下,能有多少?」

    大家低著頭,其實也不用算,心裡都有數,多的能有千畝以上,少的也就百十幾畝。

    按照分田的標準,各地不一,如果人口多,均分下來,土地就會少,反之,能分到的土地就多,以韓家的情況,差不多每人能分6畝左右。

    看起來不多,別忙,這一次分田,是按人口分,也就是說,女人也有份!

    一家五口,就能拿到30畝田,原來依附韓家,要交出三成五的田租,可不算少。

    還是以100畝為例,依附韓家,扣除田租,只相當於65畝的收益。

    另外族裡還有各種開支,也要出份子錢。

    如果分田,土地會減少,但是田賦也會下來,相差也就沒那麼懸殊了……而且,最關鍵的是,如果只種30畝田,每年就有大半年的時間,歸自己支配,可以出去打工賺錢,也可以做一點小買賣,補貼家用。

    總而言之,會苦一點,但不至於天塌地陷無以為生。

    甚至有些人還覺得分了也不錯。

    依附大家族有好處,可大家族規矩多,約束嚴格,每年都定期舉行祭祀活動,還要給族裡幹活,仔細盤算下來,只能說有得有失……分了家,自己做主,也挺好的!

    朝廷連西夏都給滅了,還傻乎乎和朝廷作對,那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而且再說得過分一點,湊在大樹下面,得好處的,還不是韓家的直系長房,他們吃香的喝辣的,普通人根本分不到多少。

    為了一點湯湯水水,就和朝廷抗衡,找死也不是這個找法!大傢伙漸漸都有了主意,臉上露出堅毅的神色,紛紛抱拳,感謝韓宗武指點。

    韓宗武也是嘆口氣,他對韓家當然是有感情的,可是他也清楚,大家族真的走到頭了,建立在血緣和宗法上的家族,必須要解體。

    他是朝廷命官,韓家解散之後,他差不多能分到50畝田……韓宗武根本沒心思經營,他也不想著什麼耕讀傳家,實在是太過時了。

    他的兒子今年五歲,在兩年前,就送到了開封的幼兒園,從小孩子就沒接觸過農活兒,以後進學堂,讀書,考科舉也好,進別的學院也好,出來當官,或者去工廠做事。

    總而言之,是不讓孩子繼續當地主了。

    不只是他,很多城裡的年輕人,也是這麼想的,時代的確在變化。

    區區50畝田,也不值得僱幾個人耕種,乾脆轉讓出去,或者留給朝廷算了,他拿一筆補償金就好。

    家族之間,固然有親情連結,可是非要弄得生死與共,全聽一個大家長的,一代一代壓下來,都喘不過氣,實在是沒必要!

    韓宗武思索著,居然從韓家走了出來。

    猛一抬頭,居然看見了一個人正笑嘻嘻等他。

    「是子瞻兄!」

    來的人正是蘇軾……蘇大仙人到中年,加上又喜歡吃,胖胖的,憨憨的,完全是一個糙漢子,距離飄飄若仙的風流才子,那是越來越遠了。

    不過他依舊像當初那麼熱心腸,聽說了韓家的事情,生怕會牽連朋友,這不過來看韓宗武了!

    「子瞻兄,我想好了,分家!徹徹底底,全都分了,省得麻煩!」

    蘇軾眉開眼笑,他的嘴碎勁兒也上來了,絮絮叨叨,「我就說你能想的明白!走,哥請你吃火鍋去,慶祝你的新生!你可不知道,上上下下,多少眼睛,都盯著你們家呢!好歹咱們也是一起撿肥皂的啊!我是真怕你一步走錯,一腳踏空……」

    這麼多年過去,王寧安也沒告訴蘇軾,撿肥皂是什麼意思,所以蘇大仙依舊渾不在意,和韓宗武勾肩搭背,笑嘻嘻道:「我是真怕你想不開,非要和家族同生共死,那可就麻煩了。」

    韓宗武苦笑著甩來了蘇軾的胳膊,悶聲道:「能不想嗎?那可都是我的親人啊!但願他們不要打錯了算盤,非要逼著朝廷殺雞駭猴,我也沒辦法救他們!」

    正說著,突然響起了duangduang聲!

    韓宗武張大了嘴巴,不好!

    這是家裡的大鐘!

    按照規矩,只要大鐘響起,所有韓家的子弟,包括韓家的長工短工,家丁護衛,還有佃農丁壯……都要聚集過去,片刻不許停留!

    通常只有家族遇到危機,出現了賊盜,才會敲鐘,聚集人員自保!

    莫非大伯他們,真的要魚死網破?

    韓宗武顧不上火鍋,掉頭就跑,蘇軾也只好跟著……在韓家祠堂前面,已經聚集了黑壓壓的一大群人,當真要撕破臉皮嗎?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3 17:26
第893章覆滅

    韓綱站在祖宗祠堂前面,掃視著所有人,差不多有幾千號之多,還有許多人在不斷趕來,他心裡稍微放鬆了一些。

    人多勢眾,法不責眾,他不信朝廷真的敢下手!

    韓綱回頭看了看幾位兄弟,想要說兩句鼓舞士氣的話,可突然發現有兩個人不見了,一個是韓維,一個是韓絳!

    「混賬,他們兩個哪去了?」

    其他幾個兄弟臉色難看,其中一個站出來,「老五說了,他是朝廷命官,自古忠孝難兩全,他請求家中除名,並且已經上書朝廷,希望朝廷能免了他的官職,以免夾在中間,不好做人!」

    「放屁!」韓綱真的氣壞了,幾個兄弟當中,也就是老五韓維官最大,又和王寧安有交情,他走了,如何跟朝廷抗衡啊?

    「這個老五,簡直無情無義!他能有今天,能離得開家中栽培嗎?沒有大傢伙拼了命抬舉他,就憑他的本事,早就讓人家整倒了!真是不肖子孫,不肖!」

    他罵了幾句,又問道:「那子華呢?他不會也要家裡除名吧?」

    「那倒沒有,子華讓我們告訴大哥,他願意帶著自己一房,遷居西夏。」

    「什麼?他要去西夏?」韓綱瞪大了眼睛,一臉的不敢置信,在他的印象裡,西夏苦寒之地,遍地都是蠻夷,讓他在那裡生活,還不如殺了他呢!

    「子華說了,他被朝廷罷官,丟了祖宗的臉,已經是韓家的罪人,他願意去西夏,也算是延續韓家一脈,也省得玉石俱焚……大哥說他不孝也好,說他懦弱也罷,這是他的選擇,還請大哥體諒!」

    「呸!」

    韓綱這個氣啊!

    韓絳就算罷官了,好歹曾經也是宰執,身份擺在那裡,朝廷真來抄家,也要掂量一下,現在倒好,他也跑了,就剩下自己,如何抗衡朝廷?

    想到這裡,韓綱的臉色就越發難看了。

    你們真成,都跑了!那就讓我來!

    韓綱跺了跺腳,大步走到了所有族人家丁的面前,伸出雙臂,安撫大傢伙。

    「你們聽著,韓家世代居住在此,一向是奉公守法,愛護鄉里,做過的好事不計其數,耕讀傳家,老老實實,無可挑剔。朝廷出了奸臣,他們倒行逆施,非要逼著我們韓家背井離鄉,去荒漠瀚海……他們是逼著我們去死啊!大傢伙說說,能答應嗎?」

    韓綱喊完,卻沒有預想中的熱烈回應,他一氣之下,擠出了兩滴眼淚,傷心欲絕,「你們都捫心自問,這些年,受了韓家多少的好處,免了多少的田賦?別的不說,最近十年,改種大豆,種甜高粱,你們又發了多少財?做人要講究良心,要對得起天地,現在韓家有難了,你們能袖手旁觀嗎?」

    這回下面討論的聲音倒是大了起來,只是談的卻讓韓綱吐血,大傢伙都說種大豆榨油,種高粱,榨糖,釀酒,這都是西涼王拋出來的產業,大傢伙是賺了一點,可最近幾年,水泥啊,鋼鐵啊,採礦啊,機械啊……這 項目,韓家一點都沒跟上,早就被人家給甩下來了,只能眼看著別人賺錢,根本插不進去!

    說到底,就是韓家故步自封,本來朝廷要收各地的煤鐵礦山,韓家順便跟著朝廷一起開發,鋼鐵廠就建起來了,隨便還能引進蒸汽機,建立紡織廠,河北離著塞外這麼近,進口羊毛,能賺不少錢!

    可結果呢,讓文彥博那個老貨捷足先登,他跑到山東折騰了一圈,現在又去了西夏當總督,雖然試點文彥博是失敗了,但是工廠擺在那裡,還運轉起來,老文的好處一點都不少!

    韓家怎麼就不能學學文彥博?

    不得不說,果然人都是在變化,韓家哪怕是偏房,也能讀點書,外面的報紙連篇累牘,各種消息不斷衝擊。

    許多人早就有了不同看法,奈何韓家的上層因循守舊,排斥改變……好幾次的潮流都沒有抓住,下面的人怨聲載道。

    這一回,算是全面爆發了!

    眼看著情況也失控,韓綱真的急眼了,只能拿家法嚇唬人!

    他猛地抓起了桌上的寶劍,怒斥道:「你們給我聽著!生是韓家的人,死是韓家的鬼!所有青壯,立刻拿著兵器,封鎖路口,嚴防死守,不許朝廷的官兵差役進來,誰敢動韓家的田產,就跟他們拚命!」

    韓綱拿出了大家長的威嚴,也的確有些威懾力,許多族人和家丁下意識轉身,要去照辦。

    只是這時候,突然他們發覺情況不對勁了。

    原來,在韓家祠堂的外圍,聚集了更多的人。

    他們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甚至還有不少女流之輩,一個個拿著鋤頭,木棒,把韓家祠堂,還有這些人都包圍起來,論起數量,足足有五倍之多!

    ……

    「吉甫,這些人都是你鼓動來的?」王寧安笑呵呵問道。

    呂惠卿連忙點頭,謙遜道:「師父,彫蟲小技,以毒攻毒而已!韓家想靠著家丁族人抗衡朝廷,那就先讓他們面對盛怒的百姓!看看百姓怎麼說!」

    王寧安點頭, 「辦法不錯。」

    這時候旁邊的章惇不干了,他氣哼哼道:「有什麼了不起的,當初對付孔家的時候,我們就用過,他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呂惠卿居然沒有反對,而是笑道:「不管是不是拾人牙慧,總之有用就行,子厚,你也不要太小氣了!」

    「不是我小氣!」

    章惇拍桌子了!

    「師父,你可是把河北兩路的事情交給了弟子,馬上拿下韓家了,河北的事情就要大功告成,為什麼要把呂吉甫派過來?弟子怎麼也想不通?」

    王寧安呵呵一笑,「子厚,如果為師說,是要分你的功勞呢?」

    章惇臉黑了,無可奈何道:「反正師父的安排,弟子只能聽著唄!」

    王寧安搖了搖頭,「唉,一個韓家,歷經百年,人口眾多,牽連甚廣,他們倒了,會出來一大堆問題的,不是你一個章子厚能解決的,甚至不是一個呂吉甫能做到的。這不,為師也來了,我們師徒該同心協力才是!」

    章惇驚得站起來,連連躬身,「師父,是弟子糊塗,弟子錯了。」

    「都是自家人,不要說廢話了。」

    王寧安招呼他們坐下,立刻說道:「你們看,把韓家遷走,會多出來多少戶口,增加多少家庭?」

    呂惠卿道:「弟子負責過折家的事務,他們私下豢養的人丁,不計入 朝廷名冊的,就有近十萬之多,韓家的規模,比之折家,一點不差……韓家的子孫拆開,就有500家以上,家丁也有幾千家,至於下面的佃農莊戶,那就更不知凡幾!總體算下來,也有幾十萬啊!」

    章惇也不傻,聽到這裡,立刻變了顏色,「師父,以往這麼多人,都歸韓家管,出了事情,都靠著家法解決,雖然他們不向朝廷納稅,但是也不用朝廷費心……如果韓家遷走了,這些負擔就落在了朝廷身上!」

    「沒錯!」王寧安頷首,「剷除世家豪強,光是遷居分田還不夠,接下來還要改革地方官制,把朝廷該負的責任扛起來,防止世家死灰復燃,真正把權力下到鄉村,實現直接動員百姓,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

    章惇立刻道:「如果這麼做,必須要成倍增加官吏,而且還要好好約束他們,免得官差欺壓百姓,激起民怨……畢竟沒了世家擋著,所有的民怨都會落到朝廷身上! 」

    「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王寧安道:「這世上任何的改革都是如此……接下來善後的事情,咱們師徒一起商量著辦吧!」

    ……

    這三個壞蛋正商量呢,突然韓家祠堂的那邊,聲音驟然大了起來。

    面對被鼓動起來的佃戶,韓家的家丁,還有一些偏房徹底怕了。

    不是朝廷和他們過不去,而是這些百姓要他們的命!

    立刻有人拱手討饒。

    「鄉親們,別誤會啊,我們和你們沒什麼不同,以前我們也都是聽了韓家的令子,沒辦法不是……這回我們答應,全都答應,就按照朝廷的規矩分田,往後咱們都一樣,一樣了……」

    見這幫人慫了,百姓當中,也有帶頭的,當然了,不少都是呂惠卿安排的。

    「成,你們只要不給韓家當走狗,一切好說……話放在這裡,誰敢擋著分田,就要了他的命!」

    「明白,明白!」

    百姓讓出了一條通道,韓家的家丁抱著腦袋就往外面跑,看著他們狼狽的背影,百姓是放聲大笑,別提多高興了。

    可祠堂前面,韓綱卻傻眼了,人越跑越多,最後連偏房子弟都沒了,就剩下他們六個兄弟,還有百十個韓家的嫡系子孫,面對著成千上萬的百姓,孤孤單單,好像被扒光了似的!

    雖千萬人吾往矣!

    韓綱讀了幾十年的書,卻沒有真的修成浩然正氣。面對著一雙雙嘲諷的目光,他的手心冒出了一層的冷汗!

    「韓老賊,快滾蛋吧!別想再作威作福了!」

    「對,沒人會聽你的!」

    面對百姓的嘲諷,韓綱老臉漲得紫紅,氣得說不出話來,突然覺得眼前一黑,直挺挺倒了下去……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3 19:21
第894章重建地方秩序

    韓綱倒下去了,還吐了血,韓家上下都亂做一團……不過有一點卻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作為第一大世家,也無法抗衡上下兩股強悍的洪流。

    朝廷要分田,而百姓要耕者有其田!

    道理就這麼簡單,朝廷只給了韓家一個月的時間,必去離開老家,前往西夏。

    「嗯師,弟子想先去西夏一趟。」

    韓宗武躬身請求。

    王寧安想了想,笑道:「你是要替家中打前站?」

    「嗯,五叔也是這個意思,畢竟我們都是韓家的人,朝廷發了安家費,我們準備購置一些土地,然後僱傭一批奴僕,以後不管是養羊,還是種田,不要讓家裡人……挨餓!」

    王寧安淡淡一笑,他一點也不意外,作為一個龐大的家族,底蘊豐厚,財力驚人,把他們趕出去,開拓邊疆,移民實邊,遠比把窮苦百姓趕出去要好得多。

    「這樣,你記得去找文寬夫,那老傢伙當了西夏總督,正在弄權的時候,手下需要人才,正好,你們家那麼多讀書人,也好給他打下手,文寬夫會重用你們的。 」

    韓宗武微微有些吃驚,師父下令,驅逐韓家,現在韓家上下,都把老師恨死了……師父不是不知道,你讓韓家去幫著文彥博,萬一韓家再捲土重來,豈不是要報復師父嗎?

    「河套地區,落入異族之手,已經幾百年了,周圍環境惡劣,情況很糟糕……等閒之家是混不下去的……朝廷遷居豪強去西夏,是為了落實分田,也是為了守住邊疆……一個家族要想興旺發達,就要不斷開枝散葉,把最優秀最能幹的後代送出去,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要讓最優秀的人才,對付外敵。總而言之,國事為重吧!」

    韓宗武聽得深吸口氣,論起眼光胸襟,的確沒人能比得上師父,拋開家族的利益得失,站在大宋的立場上,遷居豪強,真是一招妙棋。

    國內,國外,一舉多得!

    「師父,無論到什麼時候,授業之恩,弟子永遠不會忘懷。弟子雖然出身世家,卻也不是小鼻子小眼,只盯著一家一姓得失之人,弟子願意追隨先生,萬死不辭!」

    說完,韓宗武深深一躬,彎成了九十度。

    王寧安也很是感慨,他的學生不少,但是一手帶出來的,也就是那麼幾個而已,相比其他人,韓宗武的確是落後太多了。

    「別撅著了。」

    王寧安把他拉起來,「你先去西夏,直接找文彥博,也不用說我告訴你的,那老貨被我坑了,正想找回來呢,他一定會善待韓家的,你的那些叔叔大爺,還有兄弟們,都不會吃虧……你把家裡的事情處理一下,然後立刻去東南!」

    「東南!」

    韓宗武瞪圓了眼睛,他的腦袋一轉,忍不住驚呼。

    「師父,你要對東南下手了?」

    王寧安點了點頭,顯得十分凝重。

    遷豪強,分田……這些事情在北方雖然阻力重重,但是還能推得下去。

    究其原因,一是王寧安在北方經營,實力強悍,二來朝廷的重心也在北方,官吏眾多,執行力很強,三來,六藝發展了這麼多年,能主導輿論思想。

    可東南呢?

    除了嶺南和巴蜀之外,幾乎是一片空白。

    東南的士紳大族,盤根錯節,而且天高皇帝遠,實力非比尋常,又精於算計,十分狡猾。

    這麼多年,他也和東南的士紳官僚較量過,坦白講,王寧安沒撈到太多的便宜,當年派韓絳去南方,本以為可以狠狠收拾東南的士紳,誰知道韓絳竟然和這幫人攪到了一起,非但沒有削弱,反而讓他們的勢力更強了。

    派韓宗武去東南,當然是想試探他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一條心,另外,王寧安也想麻痺東南的士紳,總而言之,北方的均田令落實下去之後,就輪到了南方,那會是一個更艱難的戰場,壓力山大啊!

    ……

    王寧安從容佈局著,可河北的情況卻沒有那麼簡單。

    韓家轟然倒塌,一個龐然大物倒下了,留下的只是一地雞毛!

    「王寧安,你早晚會知道的,扳倒了我們韓家,你只會後悔!」

    韓綱當時激怒之下,吐了血,養了十幾天,就恢復了大半,這些日子,他是切齒痛恨,罵自家兄弟,罵子侄無能,罵家丁不忠,罵佃戶無情……總而言之,在他的眼裡,誰都不是好人了。

    每個人都欠了他十萬貫不還,應該千刀萬剮,弄得韓家人也不敢來觸霉頭,除了他的兒子,還有幾房妻妾,要照顧他之外,別人都離著他的房間遠遠的,生怕被噴一臉狗血。

    漸漸的,韓綱恢復了一些理智。

    作為韓家的當家人,韓綱也不是光會罵人,光會發脾氣。

    他比誰都清楚,世家絕對不僅僅是敲骨吸髓,殘害百姓那麼簡單。

    要真是像外人說的,十惡不赦,韓家早就完蛋了,又如何屹立不搖!

    世家在地方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等著瞧吧,誰敢動世家,一定會吃到苦果的……

    這一天,韓綱勉強爬起來,拄著枴杖,在小花園裡來回走動。

    突然,街上傳來了一陣吵雜的聲音。

    他急忙到了牆邊,側耳傾聽,原來是有人當街偷東西,一群人正在追趕,似乎追上了,互相打鬥,叫罵聲,直上雲霄。

    好半天之後,聲音才結束,

    韓綱聽到這裡,突然把枴杖一扔,放聲大笑。

    報應來了!

    就看你王寧安怎麼收場吧!

    韓綱邁著大步,回到了房中,立刻把兒子叫來,出去打聽。

    「父親,還出去什麼啊!」

    兒子連連搖頭,「爹,這些天街上都亂了,有偷東西的,有搶劫的,甚至還有殺人越貨的,孩兒害怕……萬一我出了事,誰來照顧你老!」

    「哼,沒出息的東西,就算千軍萬馬,你爹也見過!我也不怕!」

    韓綱嘴上這麼說,可也有點心虛,他就是因為擺不平士兵,才被抓住把柄,罷官回家。不過這一次王寧安可是遇到了麻煩,瞧好吧,早晚他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韓綱為什麼如此篤定呢?

    道理很簡單,世家大族他們也承擔著職責使命……比如朝廷收稅,他們要幫著催要,地方有什麼大工程,要興辦學校,他們也要出錢出力。

    此外,最重要的是地方有了糾紛,往往都是大家族出面,利用宗法,就給解決了……雖然看起來是朝廷大權旁落,但實際上,也減輕了衙門的負擔。

    比如很多時候,一年到頭,朝廷的刑部也核准不了多少死刑……不是犯罪的人少了,而是地方世家幫著化解了大部分。

    除此之外,世家豢養的家丁打手,也要擔負一些保護地方的職責……一般的山賊強盜來了,他們也要負責緝捕……

    總而言之,世家和地方衙門聯手,密切合作,才維持了地方的穩定安寧。

    現在倒好,直接將世家砍掉了,等於斷了一條手臂,能不出事嗎?

    等到地方亂成了一鍋粥,你王寧安處理不了,到時候各種指責就會落到你的身上!

    變法,變法!

    說著好聽,幾千年的規矩,能沒有道理嗎?

    你想變法!

    老夫倒是覺得你變著法的作死呢!

    這天晚上,韓綱多吃了一大碗飯,家裡人卻沒有他那麼高興,因為朝廷的限期到了,立刻就要上路了。

    聽說西夏那邊都是蠻子,吃生肉,喝涼水,遇到事情,只認拳頭,不認道理,妻子兒子,都挺擔心的。

    「怕什麼,不是有韓福和韓通嗎!他們兩個都是好功夫,一個人打十個八個很輕鬆的,讓他們跟著一起走,區區毛賊,不用放在心上!」

    「爹,韓福怕是去不了了!」

    「什麼?」

    韓綱氣得豁然站起,「韓福那個兔崽子,他還有良心沒有?幾年前三天三夜的大雪,他和他老娘兩個,沒有吃的,都要餓死了,是老夫賞他一口飯吃,讓他到韓家當了家丁。當時他可是跪在我的面前,說什麼上刀山,下油鍋,絕不皺眉頭,怎麼,他敢說了不算?」

    兒子無奈點頭,「爹,兒子聽說了,韓福的老娘有病了,他要照顧娘親,脫不開身,實在是沒法陪著老爹了! 」

    「哼!藉口,都是藉口!」

    韓綱氣得拍桌子,「這年頭有膽子的不少,可有良心的不多!你爹就是瞎了眼睛,才救了那個白眼狼!對了,那韓通呢?總不會他也要照顧老娘吧?」

    「那倒沒有,不過也有好 幾天沒見到他了,也不知道是找了什麼差事,估計也不會來了。」

    韓綱氣得翻白眼,正在這時候,有人前來拜訪,走進來一個身高體壯的大漢,他老臉通紅,見了韓綱,直接跪在了地上,二話沒說,先磕了三個頭!

    「大老爺,韓通對不起你,韓通該死!」

    「呸,你要是知道該死,就出去跳河,投井,沒良心的東西,何必來噁心老夫?」

    夫人看不下去了,主僕一場,好聚好散,何必鬧得沒臉!

    「韓通,你可是有差事了?」

    「回夫人的話,小的參加了應聘,僥倖當了副參軍,負責法曹的事情。」

    韓綱眉頭緊縮,怒道:「你也吃上衙門的飯了?」

    「回老爺的話,是王爺下的令,地方的衙門擴編了,小人僥倖選上了,沒法繼續給老爺效命,請老爺勿怪!」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4 00:51
第895章狠人呂惠卿

    在宋代的地方,以縣衙為例,通常有一個知縣或者縣令,一個主管文書的主簿,還有兩個輔佐知縣的縣尉,然後下設六曹,負責一縣的事務。

    這種官吏配置,從秦漢一直到明清,都大同小異,最多名稱改變一下而已。

    如此單薄的配置,怎麼能承擔起一縣的事務,沒有法子,只能將老百姓「外包」,採取間接管理的模式,說穿了,就是把老百姓交給地主士紳,然後官府跟士紳直接打交道,通過士紳,來控制百姓。

    為什麼韓綱篤定,王寧安要倒霉呢!

    因為他心知肚明,韓家能掌控的百姓,把所有佃戶,商家都算進去,足有幾十萬之多……甚至超過了地方衙門控制的人口!

    你把這麼多人釋放出來,就跟洪水一樣,如果管理不好,還不出亂子啊!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就在要把韓家遷走,民心混亂之際……出現了嚴重的亂象。

    有人成群結隊,搶掠偷竊,胡作非為,老百姓剛分到的耕牛,就被拉走,宰了吃肉,剛剛給他們的房舍,就被人一把火給燒了。

    亂七八糟,烏煙瘴氣。

    很多人都會有個誤解,以為古代不許殺牛,市面上就沒有牛肉了,所謂大俠套餐,也是扯淡!

    其實情況沒這麼簡單,法令的確擺在那裡,但是能落實幾分,卻是值得商榷的……比如眼下,韓家的人要走了,那麼多的事情,也沒人拍板了,就算再多的人胡作非為,也沒人約束,連衙門都歇菜了,完全失去了秩序。

    這也是世家大族對抗朝廷最好的辦法。

    沒有了我們,地方就要亂套,朝廷想要秩序,就必須向士紳妥協,請求他們出面幫忙……以往歷代,尤其是大宋,都選擇了低頭。

    可偏偏這一次遇上了吃生米的!

    王寧安根本不在乎!

    別說你們小小的韓家,益州的差役不配合,老子都給罷黜了,京城的官員鬧事,連三元及第都給罷官了。

    區區地方的一點亂子,還能難得住我!

    王寧安直接接管了雍丘縣衙!

    「知縣,還有其他的書吏差役,你們都可以捲鋪蓋回家了。」

    知縣姓房,他仗著膽子,陪笑道:「王爺,你雖然貴為首相,但是要罷免朝廷命官,也要經過吏部,要有聖上的旨意,就這麼辦,不合規矩吧!」

    王寧安懶得看他,而是衝著章惇和呂惠卿微微一笑。

    「你們倆都瞧見了吧!興利除弊,多數時候,就不能講究規矩,不能遵循朝廷法度……比如說,要罷免這個知縣,要通過吏部,通過聖人,公文往返,就要一個月,而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地方的亂子叢生,都要算到我們頭上,是我們沒改好……假如一個人耗費一個月,十個縣就是一年,試問……這麼拖延下去,還怎麼推行變法? 」

    王寧安呵呵一笑,「所以,要推變法,一定會出冤假錯案,一定會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定會有人委屈……但是,本王沒閒功夫跟你們掰扯這些道理……房知縣。」

    王寧安把臉轉過來,這位知縣雙腿打顫,汗流如注,撲通跪在了地上!

    「王爺,卑職錯了,卑職不該頂撞王爺,王爺大人有大量,饒過卑職吧!卑職這些年,不敢說政績卓著,但也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敢有半點的懈怠,求王爺再給一次機會吧!」

    王寧安淡淡一笑,「房知縣,本王說了,沒有時間,或許你說的是對的,或許對你不公平,但是沒法子……來人,將房知縣,連同他的家人,和韓家一起,都送到西夏去,交給文相公。」

    「房知縣,如果你真是一個幹吏,在西夏也能一展拳腳,終究有一天,你還能爬上高位!」

    房知縣臉色灰白,全然沒有半點血色,踉蹌著走出去,跟丟了魂兒差不多……

    坦白講,房知縣或許真是冤枉的,可是沒有辦法,留著他,留著吏員差役,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朝廷的任何命令,都推不下去。

    不說別的,現在市面上鬧的那些人,幾乎都和縣衙的人認識,也都塞錢過去,早就好成了一個人,讓他們去抓人,去處理亂象,等於是請了一隻狐狸看著雞,能看好才怪!

    王寧安憑著多年的經驗,他把衙門裡的正職,全都給免了,幾個當頭的也都免為庶民,然後提上了幾個平時不受重用,撈不著油水的。

    又選派了新的知縣和縣尉,同時從地上招募一批人員,將原來的衙役數量,擴充了三倍。

    那個韓通,就是通過考核,充任法曹副參軍。

    所謂法曹,就是負責抓人,負責地方治安。

    韓通原本是個外地的漢子……他也沒有親人,流落到韓家,因為身手好,就被充任韓家的教頭。

    平時這位也是個悶葫蘆,結識的人不多,關係很簡單,只知道忠心做事……正因為如此,韓綱才覺得他一定會保護著自己去西夏,斷然不會有二心。

    可韓通也是個人,快三十的人了,連個媳婦都沒有,別人聽說他是韓家的教頭,凶神惡煞似的,都敬而遠之,弄得他十分苦悶。

    如果再跟著韓家,只怕這輩子都完蛋了。

    朝廷招募差役,雖然位置不高,但好歹吃上皇糧,是朝廷的人,體面,拿得出手!想要娶媳婦,還不排著隊送上門!

    韓通嘴上不說,可心裡還挺有想法的。

    他在韓家多年,街上鬧事的那幫人,他也都清楚。

    接了官職之後,立刻下手,沒用上十天的功夫,就抓了500多人,其中確定有罪的,立刻處置,其他的人,全都發配西夏,沒有半點遲疑!

    ……

    好嘛,在王寧安的眼裡,西夏已經成了垃圾場,什麼不要的人都往那裡扔!

    就連王寧安都心知肚明,這裡面有冤假錯案,有人的確不該被驅逐,可沒有辦法……他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被拖住手腳,陷入無休止的對錯爭論當中,把寶貴的時間,都用來打官司。

    他能打幾個官司?

    弄來弄去,精力都被牽扯了,還有那麼多的老百姓,那麼多的州縣,不處理怎麼行?

    無奈何,必須用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解決問題……不過有一點還算幸運,就是他拿下了西夏,有了一個垃圾桶,有了一個處理人的地方,總不至於大開殺戒,人頭滾滾。

    只要不死人,他也就心安理得了。

    「師父,我覺得這幫人以後,還會和你過不去的,尤其是像韓家,像房知縣,還有其他的官吏,把他們放逐到西夏,萬一這些人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恐怕會和師父為難。」

    呂惠卿直言道:「以弟子對文寬夫的觀察,老傢伙一定會拉拔這些人,準備給師父添亂。」

    王寧安淡然一笑,「吉甫看得準,可有別的辦法嗎?總不能舉起屠刀,殺一個血流成河吧!遷移天下豪強就這麼難了,如果屠盡豪強,豈不是成了黃巢了!」

    呂惠卿撓了撓頭,他也知道不能太過分,還是要給人一條活路,但是讓一大幫天底下最聰明的大腦,都聚集在一起,實在不智。

    因此他建議道:「師父,弟子琢磨著,如果把這幫人都塞到西夏,他們肯定會添亂的……但如果把人分散開,哪裡都安排一些,互相牽制,或許會好很多。」

    王寧安想了想,笑道:「還真別說,是個辦法,你覺得哪裡還可以安排?」

    「這很明顯了,西夏能設總督,西域來一個,渤海來一個,至於高麗和倭國,還有交趾,看師父的心情了!」

    「哈哈哈,你給我說實話,這主意是不是子厚出的?」王寧安笑著問道。

    呂惠卿也笑了,「師父明鑑,的確是子厚的主意,他這個人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那麼恨倭國,有什麼壞事,都要把倭國拉上……師父,你說他和倭國有那麼大的仇嗎?」

    王寧安輕笑了兩聲,「不是仇,是緣分!算了,不說他的事情了,你看看,這些地方要安排誰合適,另外,還要怎麼遷居豪強?」

    「西域這邊,還是留給趙宗景趙王爺,他這些年曆練,已經很有本事,正好西域缺少漢人,尤其是缺少讀書識字的漢人,西北兩路,包括川陝四路,這些地方的豪強,要往西域遷……京東兩路,除了遷居西夏,還可以往渤海和高麗遷……剩下的東南,往倭國,還有交趾遷……除了西域之外,其餘地方的總督,我看就交給那幾個老傢伙,或者皇族當中的人,當土皇帝,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們不會拒絕的。」

    呂惠卿笑得十分陰險姦詐,顯然,他是想徹 底斬草除根,不光是對付豪強,就連資歷深厚的老臣也都趕出去,這樣一來,就沒人能威脅到他了。

    當然了,排除陰險的算計,光是一個西夏,也裝不了天下的豪強。

    「就按照你的意思,我立刻去聯繫那些老臣,只是要遷居這些地方的事情,必須保密,尤其是東南,暫時不要露出任何一點風聲!」

    呂惠卿用力點頭,「師父,東南可是這一次的重中之重,弟子願意為師父衝鋒陷陣……弟子已經給家裡寫信了,他們同意去交趾。」

    呂惠卿的聲音不大,可王寧安卻是一愣,行啊,呂家可夠捨得下本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5 18:12
大宋將門 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

    呂惠卿的家族在福建,雖然根基不深,但勝在人丁興旺,在呂惠卿之下,還有八個兄弟,連最小的也都成年了,如果不出意外,九呂入朝,威勢還要勝過八韓。

    不過這幾個兄弟很多在六藝讀書,後來又跑到了王家的船隊做事,漸漸的,兄弟們也有了不同的想法,不再一門心思奔著科舉去了。

    就算通過科舉,宰執天下,畢竟是少數幾個,多數官員,也不過是混吃等死,能熬到知州一級,就可以光榮致仕了,頂多衣食無憂而已。

    可是在海上打拚呢!

    動輒指揮幾十艘船隻,上千號船員,販運上百萬貫的貨物,到了海外,更是良田遍地,物產豐饒,隨便佔據幾個島嶼,把上面的土著抓起來當奴隸,自己就是海外天子,穿龍袍,坐龍椅,都沒人管你。

    呂惠卿的兄弟嗎!

    多少都有點他哥的冒險精神,而且心思陰沉狠辣,膽大包天,不安於現狀……呂家早早就在海外佈局了。

    這一次遷居豪強,呂惠卿很願意主動配合,一來是讓家族興旺繁榮,在海外紮根,搶佔先機,二來也能得到老師的認可,兩全其美。

    果然,王寧安很滿意。

    「要是天下的世家,都能願意出去開拓,也就好了!」王寧安感嘆兩句,又說道:「你要抓緊恢復地方的秩序,先安定了北方,然後再向東南下手!」

    「弟子明白!」

    ……

    呂惠卿和章惇等人全力施為,京東和河北的豪強不斷被拔除,分田令也迅速落實下去,這些地方正經歷大亂大治。

    只是對一些老百姓來說,這樣的變化還是太慢了。

    早一天分田,早一天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就早一天過上好日子。

    許多州府,還沒等朝廷的官吏趕來,就已經行動起來。

    最常見的就是佃農拒絕繳納田賦,也停止歸還借款,不再償付利息,很多百姓借了農具和耕牛,也不歸還。

    而士紳地主又怎麼會罷休,他們招呼手下,強逼著老百姓屈服。可出人預料,老百姓居然也自發聯合起來。

    河北原本就有許多弓箭社,老百姓忙的時候下地干活,農閒的時候,就聚集在一起練武,遇到了戰事,保護家園。

    朝廷裁撤了效用士之後,也廢除了各地的弓箭社,收回了許多民間的武器。

    但弓箭社並沒有完全消失,其中領頭的,帶領著各地的佃農,紛紛起來鬧騰,他們強力要求世家地主答應他們的要求,盡快分田。

    而世家地主卻不願意低頭,朝廷還沒落實下來,誰都存在著僥倖心理,想要躲過這一輪的風暴。

    雙方針鋒相對,許多地方都出現了衝突。

    有的佃戶百姓被打死,也有士紳家中被放火燒了。

    不只是河北和京東,包括京畿,還有永興軍路等地,都出現了苗頭,好像燎原大火,蔓延開來。

    王寧安知道以後,也不知是喜,也不知是憂。

    老百姓終於不再麻木,能夠行動起來,配合朝廷,推行新法,肯定會容易許多。可是沒有組織的老百姓,必然會蠻幹,一些雜七雜八的人也會參與其中,興風作浪,不得不防。

    很棘手!

    這也是他為什麼堅持只爭朝夕的原因!

    變法一旦開始,就必須迅速落實,如果遷延日久,雙方變成了拉鋸戰,互相爭鬥,損失慘重,整個國家,就會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王寧安一方面要求盡快結束河北和京東的亂子,一方面又抽調精明的幹吏,前往永興軍路,組織遷居和分田事宜。

    偏遠地方還好一些,真正要命的是京畿。

    天子腳下,大邦之地。

    磚頭掉下來,都能砸死幾個貴人。

    這不以定王趙允良為代表,上百號宗室子弟跑到禮部去哭了。

    前番改革宗室條例之後,許多宗室子弟都失去了繼承爵位的資格,但是好在家裡還算富貴,有田有地,能夠安穩的小日子。

    現在就連田地都要被分了,他們可受不了了!

    「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管?縱容那些亂民去衝擊我們的田莊,搶奪我們的田產!我就問你們,天下還是不是老趙家的?」

    「對啊,我們身上都流著皇家的血!你們弄出來宗室條例,把我們貶為庶民也就算了,怎麼還不給活路啊!」

    「無恥,狗官!」

    「給我們個說話,不然就上金鑾殿,找陛下說理去!」

    ……

    曾鞏等禮部的官吏,面對著這幫宗室大爺,也實在是沒辦法,打不得,罵不得,可又不能答應他們的條件。這裡面不乏坐擁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田的大地主,按照遷居豪強令的標準,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豪強,不動他們,整個法令就落實不下去。

    無奈何,只能虛應故事,全力周旋,等待王寧安騰出功夫,再收拾他們。

    可宗室子弟也不是吃素的,不少人竟然找到了北海郡王趙允弼,跑到老王爺家裡哭,還有人找到了曹太后,一把鼻涕一把淚,請求他們出面說句公道話,都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

    趙允弼乾脆裝病不出,可曹太后卻把趙曙叫了過去。

    她哀嘆連聲,「官家,那些人都是你的叔伯兄弟,人皆有惻隱之心,你就不能高抬貴手嗎?」

    趙曙繃著小臉,母后已經不止一次出面,阻撓變法。

    他很無奈,師父說得對,最難相處的就是天家!

    「母后,那些人是孩兒的族人不假,可身為天子,所有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都應該一視同仁。過去太過偏愛一些人,讓他們拿的太多,以至於千千萬萬的百姓,無以為生……再這麼縱容下去,是會造反的!」

    這話趙曙不止說了一遍,可曹太后明顯聽不下去。

    「哀家聽說了,這一次可不是朝廷分田,而是亂民出來搶奪……連這種事情,聖人也要縱容嗎?」

    趙曙臉色難看,「母后,如果朕壓下去百姓的熱情,豈不是給各地的豪強喘息的機會,朝廷的政令如何能落實下去?兩害相權,孩兒不能下旨,只能要求官員,盡快去落實分田,把地契交給百姓,安定人心!」

    「百姓,百姓!官家,你可要知道,就算在一家之中,也有嫡庶之分,你身為天子,連自己的族人都照顧不好,傳出去,會有人恥笑陛下,天性薄涼的!」

    「唉……母后,天子本就是孤家寡人……父皇早就說過的。」他低頭沉思半晌,突然道:「既然母后替那些宗室說話,孩兒也不能太不近人情,我會安排的。」

    面對趙曙突然改口,曹太后也是一愣,「官家,你準備如何處置?」

    「回母后的話,既然他們哭鬧,說前面的宗室條例太過嚴苛,又說這次遷居豪強,推行分田,讓他們活不下去……那朕就給他們一個活路,西域,西夏,那麼多的地方,都作為封地,交給他們,讓他們能坐享其成,也省得說朕無情無義!」

    趙曙語氣堅定,「夏商周三代之君,都把親族分封出去,讓他們拱衛天子,這一次朕也效仿先賢,分封宗室,讓他們去外面謀生……父皇在日,已經封了趙宗景,趙從郁,這一次,朕再多封幾個,那個趙允良不是鬧嗎,朕就封他為寧王,即刻去西夏上任,其餘的宗室子弟,按照國公,將軍,降次分封,請他們立刻前往封地,不得有誤!」

    趙曙說完,起身拱手,「母后,孩兒這就去安排,絕對不會虧待自家人的,請母后放心。」

    說完,趙曙躬身退出。

    等他出來之後,卻聽到了一陣碎裂之聲,曹太后被氣得炸了肺!

    真是長大了,不聽話了!

    竟然敢在自己面前耍花腔。

    讓你厚待宗室子弟,可不是讓你把人都發配出去啊!

    你小兔崽子,簡直太過分了!

    曹太后怎麼生氣也沒用,趙曙也不是胡來,在他的案頭,每一個月,都有王安石送來的札子,民間有多苦,他心裡清楚,尤其是京畿周圍,農村衰敗,甚至有的地方十室九空,再不採取斷然手段,大宋就要亂套了。

    ……

    「唉,連太后說話也不管用,看起來咱們的陛下是鐵了心了。」呂公著嘆道。

    「沒法子,聖人是西涼王的弟子,又有那個拗相公在,身邊都是嚷嚷著變法的人,能不受左右嗎!只是苦了天下蒼生啊!」孫固感嘆道,也不知他嘴裡的蒼生,究竟指的是哪些人……

    呂公著思忖道:「王寧安很快就要對京畿下手,宗室如果也擋不住,接下來就是東南,如果東南的世家豪強,再被遷走,就沒人能抗衡王寧安了。」

    提起了東南,孫固倒是呵呵一笑。

    「只怕不會那麼簡單!」

    「當真?」

    「嗯!」孫固點頭,「這是一份盟約,請老兄過目。」

    呂公著將信將疑,仔細看去,上面赫然寫著:東林會約!

    再往下看,林林總總幾十條,多是對成員的約束,比如規定每季大會一次,每半月小會一次,聚集在一起,砥礪學問,交流見聞。

    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只是普通的講學活動而已,可再留心看去,發起人一欄,排名第一的是鄭俠……再往後,則是曾公亮、胡素、王珪、劉沆等等!

    呂公著手一哆嗦,茫然道:「這是要和王寧安開戰嗎?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5 18:12
大宋將門 第897章分封與殖民

    真的要開戰嗎?

    呂公著捫心自問,那是半點勝算都沒有,以往朝中還有一大幫老臣擋著,能夠和王寧安周旋,現在連韓絳都乖乖去西夏了,靠著一幫殘兵敗將,能行嗎?

    他是不喜歡王寧安的這一套不錯,可是他還沒有活得不耐煩。

    如果真的要血拼,他只有退避三舍,寧可回家抱孩子,也絕不摻和。

    孫固倒是笑了笑,「他們倒是說了,願意接受遷居,可他們不想去西夏。」

    「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就是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苦寒,硬是遷到西夏,就沒了半條命,與其白白死了,不如魚死網破呢!」

    「那他們想去哪?」

    「去哪都成,倭國啊,高麗啊,交趾啊,流求啊,哪裡都成……只是這些地方土著太多,氣候惡劣,他們人生地不熟,希望朝廷能提供保護,給予方便。」孫固把這些人的看法說了出來。

    呂公著眉頭深鎖,還真別說,他們提的要求也未必是錯。

    既然王寧安提議要遷居豪強,那就應該給人家安排好,不能眼睜睜逼著人去死吧!這些條件就算是聖人,也未必會反對。

    「嗯!既然如此,咱們就不妨探探風聲,替他們說說話,如果連這個都不答應,王寧安就是要殺人了!那時候天下士人,自有公斷!」

    孫固點頭,「的確如此,要是連這樣的話都不敢說,也就不要在朝廷做官了。」

    ……

    有兩位大臣帶頭,自然有一大堆人跟進,他們都向朝廷諫言,要遷居豪強,就必須提供方便,而且西夏狹小貧瘠,不足以供養那麼多的豪強,必須安排其他的地方,以供遷居之用。

    王寧安看到這幫人的要求,簡直是想仰天大笑!

    好啊!

    逼來逼去,終於逼著這幫傢伙主動出去殖民了!

    好,好事!

    在高興之餘,王寧安也沒有昏了頭。

    他必須仔細分析一下,這裡面有沒有問題。

    謀士都不在身邊,就連老文都遠在西夏呢!但是從文彥博那裡,王寧安窺見了文人的心思,順藤摸瓜,再看看這個要求,也就清楚了。

    最初文官集團硬抗,鬥了幾次,都是滿地雞毛,損失慘重,後來又通過文彥博,拉攏忽悠,還說什麼捧你當聖人,王寧安也沒有上當。

    只好用第三招,也就是低頭配合。

    早日遷居海外,主動遷移,還能要到一些東西,如果等著大軍過來,那就連根拔除,什麼都撈不到了!

    嗯!

    也算精明!

    當然了,他們嘴上同意遷居,暗中必定會留些後手,而且這些文人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他們一定會暗中積累實力,準備和自己決戰!

    在王寧安的桌上,也放著一份東林書院的講學內容。

    他們標榜的是新儒學,主張在孔孟之道的框架下,重新闡發儒學,讓儒家學說,適應潮流。

    坦白講,這樣的書院,在大宋沒有一千,也有幾百。

    原本王寧安是不會在意的,最多一笑了之,可是好死不死,非要叫東林書院,東林黨的大名,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王寧安看到之後,立刻就注意上了。

    這些人也夠無辜的,他們選擇書院的位置,地形山勢和東林寺很像,索性就叫了東林書院。

    他們哪裡想到!

    在幾百年後,有個叫顧憲成的傢伙,會看中了書院舊址,並且聚眾講學,形成了龐大的東林黨!

    只能說陰差陽錯,讓王寧安窺見了一絲端倪。

    顯然,東南的士紳集團還不願意認輸罷手。

    不過他們願意遷居,倒是符合王寧安的希望。

    說到底,王寧安的目標是希望開啟工業化,推動殖民,有朝一日,滿世界都是漢人的天下,他也就沒什麼遺憾了。

    到時候不管是大宋,還是什麼國家,或者誰當皇帝,都沒有什麼差別……這也是他無意奪取皇位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王寧安要推變法,要照顧底層百姓,也是擔心在沒有佔領全世界之前,先把自己玩死了,那就前功盡棄了。

    既然願意配合殖民,不管他們打得什麼心思,王寧安都是喜聞樂見的。

    他滿懷喜悅,急匆匆回到了京城。

    首先,他去宮中見了趙曙。

    皇帝陛下顯得很高興,趙曙心情好是有原因的,再有三個多月,就是他大婚的日子,此時的趙曙,已經18歲了,放在大宋,已經算是大齡青年了,迫不及待要洞房花燭。

    至於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再一次頂住了母后的壓力,把宗室子弟分封到了外面。

    「師父,你覺得這個辦法如何?」

    王寧安含笑,「陛下,還記得當年臣送給你的地圖嗎?」

    「記得!」

    趙曙一伸手,拿出了一張地圖,由於經常翻閱,已經十分破舊。

    正是靠著這張地圖,趙曙才知道所謂的大宋,究竟是多大!比起盛唐,真的是令人汗顏……可即便是盛唐,也僅僅是佔據了一塊邊角而已,還有十倍的土地,廣袤無比,難以想像……

    「陛下,這麼多的地方,想要直接控制,是絕對做不到的……但是我大宋想要興旺發達,就必須掌握更多的資源,擁有更龐大的市場……所以,採用總督制,就是個不錯的方式,陛下將大權給予信任的臣子,讓他們為大宋戍邊,給予獨斷專行的權力,就像是三代之時一樣,在大宋的周圍,建立一圈藩國!」

    趙曙笑著拍手,「師父,弟子也是這個意思,反正都是外藩,還不如讓自己人做,更加放心,至少比那些蠻夷好多了……看起來我們師徒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趙曙撫掌大笑,十分欣喜。

    既然是要建立藩國,也必須費一番心思,不能隨隨便便,就把一大塊土地交給別人,別的不說,當年汝南郡王一脈為了奪權,無所不用其極,給趙曙的印象太深了,如果給了趙允讓一塊封地,這位八成就會起兵造反,和趙大叔搶皇位。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必須採用總督制,總督掌握一切軍政大權,但是有任期限制,到任之後,需要進京述職。

    至於在當地,再設立一個藩王,名義上代表皇家,掌控地方,這個藩王的位置,是可以世襲罔替的。而且享受當地的供養,能過的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這個模式和漢代的分封也很像,國君是宗室的人,而國相是朝廷派去的,雙方互相牽制……大宋搞得,最大的不同,就是把範圍擴大了。

    本土是絕對不會分封出去,但是外面的廣袤疆域,卻是可以的!

    君臣商量妥當,也就再沒有爭議了。

    分封諸王,設立總督,遷移豪強,殖民拓展……這幾項重要的政令,都融合到了一起,正好畢其功於一役。

    可卻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

    狄青就找到了王寧安,他兩手一攤,「封王也好,設立總督也罷,現在這些地方,還都不是大宋的土地,怎麼好派人去?是不是要先動兵,把地方打下來……可是要動兵,又要花費巨資,景平,你心裡有數沒有?」

    狄青滿臉懷疑,他覺得王寧安這是在高位坐久了,腦子有些不清醒了。

    「哈哈哈,狄老哥,如果是朝廷直接打下來的,還搞什麼殖民啊,直接就宣佈佔領了。他們想封王,想當總督,就要自己想辦法,自己出力,朝廷最多從旁協助而已。」

    狄青猶豫了,「那能成嗎?海外可不比大宋,兇險異常啊!」

    「所以才派這些人出去啊!」王寧安笑道:「從漢唐以來,就不斷有百姓移民南洋,老哥可是見到南洋出了一個漢人的國度?」

    狄青搖頭。

    「這就對了,窮苦百姓去了,大字不識,什麼也不會,除了出苦力,種田伐木之外,還能幹什麼……我費了好大的力氣,又是分田,又是抑制豪強,為的是什麼?還不是把這些最聰明,最靈活的腦袋趕出去……有精力,有本事就去海外折騰,別留在大宋內鬥,折騰自己!」

    王寧安翹著雙腿,笑嘻嘻道:「狄老哥不是擔心師出無名嗎?這個簡單,現在高麗和倭國還在打呢!作為上國,我們怎麼能忍心他們兵戎相見,生靈塗炭啊!上國仁慈,才派出了重臣和宗室貴人,前往調停戰事……幫助他們恢復和平……怎麼樣,這個藉口不錯吧?」

    狄青要噴血了,藉口有說出來的嗎?

    「那個……景平啊,如果調停成功了呢?又怎麼留在當地啊?」

    「那就更容易了,如果調停成功,是不是要給予報酬,割讓土地,給予通商權力……當然了,上國還是仁慈的,我們也要幫著他們進行戰後重建,恢復民生嗎!」

    王寧安笑呵呵道:「總而言之,到了海外,他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什麼神通本事只管用……我大宋幫著他們擦屁股就是了!」

    聽完王寧安的話,就連狄青都是怦然心動,貌似不錯啊!

    隨著火器的出現,戰爭已經改變太多了,狄青戎馬一生,還真有些不適應。另外他們狄家也夠顯赫的。

    父子兩代人,執掌兵權,又是駙馬……狄青當初可是被文官鬥得心寒了,繼續留在大宋,風險太大,還不如出去獨當一面呢!

    「那個……景平,你看我能不能當一個總督?」狄青探著身軀,充滿了期盼……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5 18:12
大宋將門 第898章 諸王齊出

    狄青也要去海外?

    王寧安嚇了一跳,他是想著把那幾個老貨趕出去的,畢竟海外情況凶險,像狄青這種乖孩子,到了外面,還不被欺負死,只有那幫老油條,才能所向睥睨,無往不利。

    「那啥……狄老哥,你湊什麼熱鬧啊?參謀部可離不開你!」

    狄青擺擺手,「現在三軍裝備火器,已經用不到我了……讓王韶接替我就行了。他文武雙全,才思敏捷,遠勝我百倍,只是資歷稍微欠缺,不過他也歷練了十年,又有開疆拓土之功,接我的位置綽綽有餘。」狄青誇了王韶一頓,又把聲音壓低,「二郎,你們家的效用裁撤了,韓家趕到西夏了,孔家去了渤海,陛下連宗室都給趕出去了……算起來,我們狄家也是豪強啊,要是不走,留在京裡頭,被那麼人盯著……說句心裡話,我挺怕的。」

    看起來狄青是被以前的事情給弄出陰影了,總是疑神疑鬼。

    王寧安也無話可說。

    「狄老哥,你要是真想去海外,那就去渤海國吧!」

    王寧安想了半天,只有渤海經營熟了,移民也最多,又有折家軍在,而且渤海國和契丹接壤,讓狄青過去,正好能發展戰鬥力,日後滅契丹,正好能借助狄青的力量。

    如果把他放在別的地方,狄青太厚道了,還真不合適。

    「好,二郎讓我去哪我就去哪,回頭我拾掇一下,立刻就走。」

    狄青怎麼如此著急啊?

    原來狄青家中是有不少部曲的。

    這幫老兄弟,從西北就陪著他出生入死,去嶺南的時候,也是不離不棄……多少年下來,狄家差不多攢了800部曲。

    按照朝廷的規矩,武將家中,是不能超過500人的,實際上很多將門只有兩三百部曲。

    狄青嚴重超編,不得不掛到兒子狄詠和狄諮的名下,勉強算過關了。

    可問題是王家的效用士都裁了,折家和種家也都交權了。算來算去,狄家成了部曲最多的了。

    狄青也不是沒想過,直接都給裁了。

    可這幫老兄弟都鬍子一把,除了打仗,也不會幹別的,而且處了多年,感情又深,狄青是真不願意和他們分開。

    這就看出來了,你想做一個好人,就難免有掣肘。

    正好,這一次要派人去海外,狄青琢磨著,他要是能當上總督,手下一堆官職,讓老兄弟們也撈到一點好處,光宗耀祖,總算沒白跟自己一場。在大宋沒法給他們開小門,到了海外,還不是自己說了算嗎!

    狄青準備妥當,直接辭了官職,和王韶交接之後,立刻前往滄州,準備前往渤海。

    到了港口之外,狄青才發現,人可是不少!

    除了他之外,還有至少十個豪族,另外還有一大批的被罷黜的官吏,他們都在這裡等待,等待著新任的遼王一家!

    狄青作為總督,他也要瞭解一下,這幫人的情況。

    這一查可了不得,這十個豪族當中,最窮的一個,也有20萬畝田,光是這十家,他們手裡的田差不多就有800萬畝。

    如果按照普通佃戶一家10畝計算,就是80萬家,如果是20畝,也有40萬家!

    把他們遷走,有多少老百姓受惠!

    難怪王寧安要堅持遷居豪強呢!

    這幫人也太嚇人了!

    要知道,豪強可不光是有錢那麼簡單,他們手上錢糧人丁,一樣不缺,儼然小朝廷,土皇帝,光憑這一點,誰當皇帝都會不安的,區別是以往的皇帝不敢下手而已!

    又仔細瞭解一下,狄青更傻眼了。

    這幾家豪族,其中有12個進士,分屬8家,另外在官員之中,也有7個進士出身的……加起來一共19人,其餘的讀書人,更不知凡幾。

    誰能想像,小小的碼頭,居然聚集了這麼多的文人,如果算識字率,這一堆人絕對遠遠領先整個大宋!

    二郎啊,你是瘋了吧!

    這可都是大宋的精華,你把這麼多讀書人,都弄到海外,大宋的事情,誰來負責啊?

    狄青百思不解,而這些文人湊在一起,也是沒有半點好話,全都是痛罵王寧安,說他殘害士人,罄竹難書,比起秦始皇,還要殘暴……而且這幫人還寫詩填詞,變著法糟蹋王寧安……話裡話外,也抱怨朝廷,說對他們不公平。

    狄青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給王寧安寫了一封信,把看到的告訴了王寧安。

    ……

    「哈哈哈,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把這幫文人趕出去,怎麼革新教育!」

    王寧安早就深思熟慮過了,從秦漢以來,歷代都施行精英教育,也的確培養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大宋的士人拿出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聖人道理,祖宗法度,說的天花亂墜,三天三夜都不重樣。

    但為什麼有這麼多優秀的人才,在原來的歷史上,大宋還被欺負,甚至滅國呢?這些詩人詞人,大學問家,怎麼就沒發揮一點作用呢?

    王寧安想了很久,有朝一日,突然想通了……這些文人是什麼人啊?說穿了,不就是那些大師嗎!而且是大師當中的大師!

    一樣文辭華美,一樣風流韻事,一樣被世人傳頌……可結果呢,到了國家危亡的時候,半點用處也沒有!

    所以啊,教育也必須改革。

    不能搞精英教育,必須搞普通教育。

    蒸汽機出現了,大宋需要什麼?

    需要熟練的工匠,需要遵守紀律的工人,需要管理工廠的人才,需要能寫會算的……總而言之,就是不需要會吟風弄月的。

    可偏偏這些人又把持士林,佔有了大量的教育資源。

    誰家有聰明的孩子,都爭相送到各個書院……朝廷根本管不了。

    這就像後世一樣,一面是專科學校,高級工人匱乏,一面是綜合性大學人滿為患,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可偏偏有那麼多人想不通,非要往大學裡擠!

    王寧安算是深受其害,趁著這個機會,他儘量把傳統士人往外面趕。

    然後在分田之後的各路,推行基礎教育。

    所謂的基礎教育,就是摒棄一切花哨的東西。

    重點是三樣,一個是識字,一個是算學,一個是身體素質,中間夾雜一些德育和法令類的課程。

    學制三到五年,學成之後,就可以進入工廠工作。

    這一套東西,蘇轍他們在兗州就試驗過。

    非常成功。

    如今第一批的學生,才學了一年多,已經有好多人在紡織廠拿全額薪水了。

    年輕的工人,頭腦靈活,他們提出了上百項的技術革新,有的是改進蒸汽機的,有的是改進生產線的……兗州的棉紗廠,產量相比去年,提升了兩倍還多!

    事實證明,理工男還是靠譜兒的,只是他們不太會表達,功勞都被別人搶走了。

    王寧安計算過,文理科的比例,最好在8比2,或者9比1,理工類需要佔據絕對的優勢才行。

    早期的發明,還都是工匠弄出來的,他決定將培養的重點,從傳統的士人,轉向有用的工人。

    並且要求,每一個縣,都要設置10所以上的學堂,而且將8歲以上未成年人的入學率納入考成法。

    要達到8成以上,才算及格,如果能超過9成5,甚至達到百分之100,就可以根據情況高昇。

    教育改革,必然伴隨著考試方法的改革。

    前面說了,因為世家被拔除,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需要填補,地方衙門的官吏,需要大量補充……這一次需要補充的不是通過科舉出來的士人精英,而是需要真正能去辦事,能夠和老百姓打交道,能完成朝廷的任務的小吏。

    而一般通過三五年學堂的通識教育,表現優異,就能勝任,也不需要學什麼孔孟之道,更不需要學詩詞歌賦……有人可能會說,這麼一來,豈不是把天下的最好的文人都送出去了,留下來的只是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人才。

    他們能扛得起大宋的江山社稷嗎?

    萬一有一天,大宋要和殖民地競爭,這幫普通人,能打贏精英嗎?

    哼哼!

    王寧安是充滿了信心,論起精英教育,三哥算是不錯的,可是培養出來的人才,本國消化不了,只能去給人家當碼農,當打工仔……相比之下,三哥的鄰居堅持搞普通教育,你可以想出一萬條理由來批評,可問題是有效啊!

    世界工廠可不是吹出來的!

    珠玉在前,王寧安也想把大宋變成世界工廠,不能不學啊!

    ……

    他給狄青回了一封信,大略解釋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派人送給狄青,伴隨著信使,新任的遼王也出爐了。

    正是平陽君王趙允升的四子,趙曙的堂兄,趙宗惠,他被任命為遼王,出鎮渤海國。

    另外韓國公趙宗禮被任命為韓王,負責高麗。

    燕國公趙宗保被認命為東海王,出使倭國。

    再加上去西夏的寧王趙允良,還有之前分封的趙宗景和趙從郁……一時間,諸王齊出。

    要知道,這些位王爺,可不是孤身一人,他們還帶著龐大的家眷,還有王府的成員,趙家的子孫後代,一起向海外遷居。

    趙曙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昭示天下人,大宋的殖民時代開始了,而趙家的子孫,不會缺席這一次的殖民擴張!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5 18:12
第899章 狄青也變壞了

    往外面大規模發配人員,王寧安一下子輕鬆多了,在朝沒有那麼多老臣添亂,地方上的官吏也都戰戰兢兢,唯恐被趕出去。

    王寧安終於有了功夫,開始調整吏治,上一次在趙大叔的支持下,精簡了兩京的衙門,裁掉了一萬多官員。

    可地方的官吏還沒有觸碰,這次也需要調整了。

    首先,王寧安將一批在地方上干的不錯的官吏調入京城,打通京官和外官的陞遷渠道,接著又把一批經年的老吏,外放做官,又打破了官和吏的界限。

    接下來,就是降低科舉的門檻,逐漸放棄單純靠著文章取士,然後增加錄取比例,正好明年是趙曙大婚,可以大開恩科,招攬人才。

    整個吏治都要徹底刷新,王寧安是干勁十足,他現在雖然不是在白紙上仁義塗抹,但是看到什麼不順眼的,直接往外面發配,當真是隨心所欲,權勢滔天。

    他做得舒心,也有人更加舒心,那就是狄青!

    作為一個北方人,狄青並沒有多少暈船的表現,當年征討儂智高的時候,狄青就下過功夫,研究水戰,還在船上待了幾個月。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無心之舉,居然是給今天做準備的。

    經過海上航行,狄青在蘇州登陸了。

    此蘇州不是彼蘇州,而是原來遼國的蘇州,位於遼東半島的南端,氣候宜人,風景如畫,倒真是有點海上天堂的味道。

    更令狄青意外的是在碼頭周圍,有不少店舖,做生意的都是大宋的商人,衣著打扮,言談話語,都令人頗為親切。

    狄青興奮之下,找了一個攤位坐下,和幾個親衛一起,一共點了八碗湯麵。

    等了沒多大一會兒,就有人把面條送上來。

    臉盆大小的碗,爽滑的面條,上好的養骨湯,澆頭足,還備了許多大蒜。狄青和親衛們一見,都是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吃起來。

    面條入口,滾燙勁道,湯汁濃郁香醇,渾身的汗毛孔都打開了。

    一個字:爽!

    「真是想不到,在這種地方,還能嘗到地道的麵食,難得,難得啊!」狄青大聲讚嘆。

    這時候,才有一個獨眼的中年人,看起來三十來歲,身形很是矯健,他到了狄青的面前,突然單膝點地。

    「屬下周峰,拜見狄帥!」

    「周峰!」

    狄青愣了一下,仔細打量,突然驚得站起來,伸手把他拉起來了。

    「你就是那個周峰?」

    周峰憨笑著點頭,「叫周峰的人不少,不過屬下應該就是您說的那個周峰!」

    狄青一下子高興起來,急忙拉著他坐下,那幾個親衛之中,居然也有認識他的,大嘆他鄉遇故知,那個親密的勁兒就不用形容了。

    周峰很是謙遜,他把自己的情況說了,當年在橫山一戰,他是立過功的,和大傢伙並肩作戰,後來因為案子捲進去,差點丟了命。

    再後來,就被赦免,發配到了渤海。

    他把大體的情況介紹了一番。

    狄青很是感嘆,「不管怎麼說,人沒事就好,只要是個漢子,在哪裡都一樣,你瞧,我們這不也出來討生活了!」

    周峰笑道:「早就聽說了,朝廷要派人過來調停戰事,只是想不到,竟然是狄帥來了……」周峰突然壓低了聲音,笑嘻嘻問道:「狄帥,朝廷讓你來,不只是調停吧?」

    狄青笑了起來,「你小子做生意也做得精明了!」

    周峰憨憨一笑,拍了拍胸脯,一副「我懂的」的表情。

    大傢伙坐在一起,熱乎熱乎吃了一碗麵,感情不但回來了,還提升了好幾倍。周峰就感慨道:「朝廷派狄帥過來,真是及時啊,我們這些人的心裡都有底兒了。」

    「哦?我們不來,你怕什麼?」

    周峰有點難為情,他紅著臉道:「我,我娶媳婦了。」

    狄青哈哈大笑,「好事啊,回頭我給你個紅包。」

    周峰嬉笑道:「只怕一個紅包不夠。」

    「那,那要幾個?」

    周峰伸出了巴掌,在大傢伙面前晃了晃!

    頓時幾個老兵都炸鍋了,好你個小兔崽子,居然娶了五房媳婦,比狄帥都多,你丫的是福氣不淺啊!

    他們揪著周峰的脖領子,迫不及待逼供,想知道這小子到底交了什麼好運氣。

    前面也提到過,周峰到了渤海之後,就買下了柞樹林,生產柞蠶絲……這可是搶手貨,他眼下已經弄到手兩萬畝林地了,另外還經營海產,又盤下了土地,開客棧,建飯館,單論身價,早就過了萬貫!

    「丫的,你都成了富豪了……那你怎麼還跑來煮麵條,是不是存心哄騙我們?」一個親衛笑罵道。

    周峰連忙擺手,「沒有,絕對沒有,我是認出了狄帥,害怕他們的手藝不好,怠慢了客人,幾位老哥千萬不要誤會!」

    大傢伙笑鬧之後,周峰突然感慨道:「狄帥,還有各位老哥,眼下的渤海國,打的是國力窮盡,財力崩潰,如果沒有朝廷撐著,早就支持不下去了……可越是如此,就越有商機……比如在大宋,幾十貫買不到一畝田,在渤海呢!一貫錢能換來幾百畝荒地,如果肯出力氣,吃飽穿暖,一點都不難!」

    有老兵立刻不服氣了,「周峰,既然渤海這麼好,為什麼還沒有多少人,還要朝廷逼著豪強出來,你不是糊弄我們吧?」

    「我哪有那個膽子啊,渤海的田產是便宜,可是別忘了,北邊還有契丹呢,他們的鐵騎隨時會南下,前一段時間,要不是有折家軍過來,把契丹的人馬趕跑了,沒準就殺過來了……實不相瞞,小弟現在就像是手裡捧著萬兩黃金的小孩子,生怕被人搶了,連覺都睡不安穩。」

    狄青眯縫著眼睛,嘴角上翹,露出一個迷人的弧度,老帥哥一樣有風度!

    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王寧安要這時候往外安排人。

    多年的準備,多年的經營,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二郎不容易啊!

    既然渤海缺少安全,就讓我們給渤海一個安全!

    「大傢伙也都聽到了……大宋的人多地稠,就算朝廷想給大傢伙,也拿不出來多少東西,渤海機會遍地,大傢伙可不要錯失良機!」

    幾個老兵一起抱拳,「大帥放心吧,我們曉得!」

    這幾個老兵全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回頭和其他弟兄一說,整個軍營都沸騰了。

    一無所有的犯人,轉眼之間,坐擁幾萬貫的身價,還娶了五個老婆,有沒有天理了!他們多少人,連一個都娶不起啊!

    再不加油干,可真的要被人恥笑死了!

    狄青在渤海稍事休息,就立刻北上,經過復州,寧州,到達辰州,這一路上,的確是沃野千里,山嶺重疊,物產豐富,晚上宿營的時候,隨便進山,就能抓到梅花鹿,野雞,路邊的小河溝,也有十幾斤重的大魚,肥美異常。

    等趕到辰州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胖了一圈。

    他們心情不錯,可有人遭罪啊!

    渤海王大熊都瘦了一大圈,臉上的皮都鬆弛了。

    他見到狄青之後,連忙跪下問候。

    「小王沒有親自迎接,請狄帥勿怪。」

    狄青是個厚道人,他連忙伸手攙起大熊,「你是渤海之主,怎麼給我下跪啊,快快平身。」

    大熊滿肚子委屈,都要哭了。

    「狄帥,你要是再不來,渤海就要亡國了!」

    大熊淚水止不住,跟狄青講述了渤海的情況,原本他們是積累充裕,很是富裕……可自從捲入了戰鬥之後,要花費巨資,支持倭國作戰,還要在高麗另闢戰場,兩線作戰,加上之前指揮不利,被高麗人連續重創,損失了一萬多人。

    一下子渤海國就捉襟見肘,更要命的是境內的女真人,還有契丹人,他們全都起來反叛,內憂外患不斷。

    局面一天比一天艱難,眼看就要維持不下去了。

    就拿這個秋天來說,契丹突然大舉南下打草谷,渤海國不得不徵調人馬北上,全力抵抗,結果就是國內大面積的田地無人收割,糧食都扔在了地裡,如果再這麼下去,渤海國真的要完蛋了。

    要不說狄青是個厚道人,王寧安不會在乎大熊的訴苦,如果換成文彥博,沒準會想辦法把熊皮撥了,再狠狠敲一筆!

    但狄青不是那樣的人,換個角度來看,也是王寧安心疼大熊,這麼多年,忠心耿耿,王寧安沒忍心派一個心黑手狠的過來!

    狄青稍微思量,就問道:「不是有折家軍過來了嗎,他們為什麼不出兵幫忙?」

    大熊咧著嘴,更要哭了。

    「他們願意出兵,可,可是……」

    「可是什麼?」

    「他,他們要錢!」

    「錢?」

    「沒錯,他們說了,想打仗可以,先給100萬貫軍餉!天可憐見啊,渤海國內早就沒錢了,實在是拿不出了!狄帥啊,可憐可憐我們吧!」

    狄青深深吸口氣,「你們去把折克行叫過來,我有話跟他說。」

    沒有多久,折克行果然來了,見到了狄青,二話不說,一拱手,「末將全聽狄帥的!」

    「那好,你立刻點齊手下的騎兵,加上我這次帶來的人馬,主動出擊,把契丹人打退了,本督不想在聽到打草谷三個字!」

    「明白!」折克行立刻下去安排。

    大熊拍了拍胸口,終於來了個能做事,不要錢的,老天保佑啊!

    「渤海王,軍餉就算了,你撥200萬畝田給我的弟兄吧!」狄青繃著臉道:「這個不難吧?」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6 00:32
大宋將門 第900章 海外訂單

    連最老實的人,都學會了敲詐,還真是環境造就人啊!

    大熊又能說什麼,他心裡明白,所謂渤海國,不過是大宋扶持出來的傀儡,拿掉了大宋的支持,一切都是假的。

    所以大熊很聰明滴擺出了一副完全合作的態度。

    「狄帥,渤海的一切,全都由狄帥做主,小王全都聽狄帥的……對了,狄帥如果願意幫忙運作,小王想去京城的武學院讀書。」

    「武學院?」

    狄青皺起了眉頭,這世上還有願意放棄王位,跑去當學生的,也真是夠奇葩的……「我倒是在武學院教過書,只是……」狄青突然心中一動,他想起了自己的一個學生,董氈!

    那可是唃廝囉的第三子,曾經的青唐之主,被俘虜之後,就送到了武學院,最近西夏的國主李秉常,也是在皇家學院讀書……看起來這要形成慣例啊,大熊提議去武學院,看起來他也明白了大宋的規矩!

    難得,真是難得!

    狄青都被他的聽話感動了,「渤海王,這事情我會向西涼王請教,一切聽他的安排……」大熊點頭,他的情緒有些低落,悶著頭,一瘸一拐往外走。

    狄青實在是不忍心了,低聲道:「渤海王,請放心吧,你的事情,我會盡力的。」

    大熊身軀一震,狄青這是要保自己啊!

    他突然激動起來。

    「狄帥,什麼都不說了,你就是小的再生父母,以後這渤海國,大小事情,全都聽從狄帥的,小的,小的就是你手下的兵啊!」

    當國王當到了這份上,也算是極品了。

    其實也怪不得大熊,到現在,他還是心有餘悸,想起王寧安的可怕,就渾身汗毛炸起,不寒而慄。加上他參加過趙禎的萬壽,深知大宋的強盛,很難再有任何的反叛之心。

    他這麼老實,弄得狄青都不好意思了。

    「你等著吧,本督這就將契丹的兵馬打退!」

    ……

    狄青是有著充足的把握,他這次帶來的人馬雖然不多,但絕對是頂尖兒的精銳,跟著他南征北戰多年,一個個身手了得,根本不怕契丹士兵。

    更讓狄青信心十足的是王寧安給予了數量眾多的火銃。

    自從上一次王寧澤以5千人馬,打敗李諒祚20萬大軍,火器之名,就天下皆知,人人垂涎……不過為了保護技術,大宋的火器暫時還處在保密之中,只有核心的禁軍才能裝備,而狄青和他的部下,是唯一的例外!

    有了火器撐腰,狄青是一無所懼。

    他讓手下的弟兄稍事休息,另外又派出人馬,瞭解對方的情況。

    這一次契丹派來的騎兵差不多有一萬人出頭,其中夾雜著不少女真人……顯然,在多年的較量之中,契丹也學得聰明了,他們輕易不會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了拼。

    女真人是很好的勇士,但是對不起,他們卻不是優秀的戰士……女真人缺少一種叫做紀律的東西!

    沒有嚴格的紀律,注定了是一群烏合之眾。

    狄青經過探查,立刻制定了作戰方案,由他的人馬擔任突擊任務,從正面強攻,折克行率領人馬,等待敵兵亂了,立刻出擊。

    「狄帥,還是讓我打前鋒吧!」折克行湊到了狄青的跟前,不好意思道:「不是末將貪財,實在是弟兄們都急著娶媳婦,末將也是沒辦法。」

    狄青哈哈一笑,「到了外面,不要講那些了,大家都明白!」

    「哎,多謝狄帥體諒,放心吧,末將一定打得漂漂亮亮的!」

    狄青率領著人馬,在夜色的掩護之下,摸向了對方的軍營,這種事情他們早就輕車熟路,幾個老兵打頭陣。

    他們輕鬆將散落的幾個哨兵幹掉,全都無聲無息。

    等到接近軍營之後,有士兵將上百個火箭拿了出來,測好風向,對準敵營,一口氣發射出去。

    這些火箭呼嘯著,在帳篷中間炸開,飛濺的火花和火油引燃了生牛皮,霎時間火光衝天。裡面的女真兵都嚇傻了,連衣服也顧不上穿,就倉皇逃了出來。

    如果是訓練有素的精兵,面對偷襲,也會臨危不懼,有人滅火,有人組織抵抗……可顯然女真兵做不到,他們只知道倉皇逃竄,有些人更是身上佔了火,趴在地上打滾兒,狼狽痛叫。

    看到對手的表現,狄青搖了搖頭。

    他甚至沒有多少波動了,只是淡淡下令,「火銃手,上前!」

    士兵立刻集結成整齊的隊伍,邁步向前,他們排成三排,每一排中間相對寬鬆,而士兵之間,則是非常緊密,大家步伐一致,當接近敵營的時候,前排士兵立刻蹲下射擊。

    開槍之後,也不管戰果如何,立刻轉身退到後排,裝填鉛彈,下一排的士兵繼續射擊。就這樣,士兵層層推進,對方完全被大懵了。

    有一些女真兵還不服氣,連盔甲都沒有,赤膊上陣,舉著兵器,哇哇暴叫,結果迎接他們的是一枚枚的鉛丸。

    打在身體上,鉛丸變形撞擊,帶走一塊塊的血肉,山一樣的女真兵轟然倒塌。強壯的身軀,嫻熟的武藝,全都沒有了價值。

    在火器面前,個人是那樣的渺小,不堪一擊!

    偷襲行動,只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時辰。

    在天濛濛亮的時候,女真兵,還有一些契丹的鐵林軍,全都逃跑了,他們瘋狂逃竄,宛如驚弓之鳥。

    而折克行的人馬兜著屁股殺上來,馬刀,長槍,只要被追上,就是死路一條。

    雖然折克行沒有裝備火銃,但是其他的好東西一樣不少,他們殺得極為痛快,足足追出去五十里,才大勝而回。

    經過盤點,狄青的手下損失了15個人,折克行這邊,損失了73個人,傷亡一點也不算大,可是他們全都肉痛不已。

    身在異域,還沒有人員補充,死一個都受不了!

    狄青長嘆一口氣,讓其他兄弟把屍體收殮了,然後說道:「派幾個人回去,告訴這些兄弟的家人,想要錢,每家1000貫,如果想出來種田,每家3000畝,我們會把他們當成自己人照顧!」

    「狄帥仁慈!」

    這幫士兵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早就看淡了生死,能拿到如此豐厚的撫卹,也都沒什麼怨言,相反,一個個還都躍躍欲試,恨不得多打幾場仗,多賺點錢。

    可是作為統帥,狄青必須開動腦筋了。

    他把折克行找來,兩個人商量。

    「第一,要有補充兵源,不能越打越少;第二,要弄到更好的武器,尤其是火銃,越多越好,我們才能減輕傷亡,最好不要死人!」

    折克行笑道:「現在這兩樣都要求助國內,就看狄帥的了。」

    狄青笑罵道:「別往我身上推,你們折家和王家是親家,尤其是王二郎把你們推出來的,他不會不管的!」

    折克行搖頭,「狄帥,王爺什麼脾氣你還不知道,親兄弟明算賬,肯定要我們出錢的。」

    「出就出,反正我們也有錢,沒錢還有那麼多的田,那麼多的山,都能換錢!」

    折克行撫掌大笑,「狄帥,你沒來,末將還不太清楚朝廷的想法,因此只要錢,不要別的東西,萬一朝廷不管渤海了,契丹人再打進來,我們就帶著錢逃跑……現在狄帥來了,朝廷是斷然不會放棄渤海,末將也就有膽子了!」

    ……

    折克行下令,將之前從大熊手裡敲來的200萬貫,一半拿來招募人手,購買武器,一半拿來圈地,看見什麼好,就買什麼。

    山林啊,土地啊,礦產啊,還有碼頭……對了,折克行還和狄青一起,買下了一大片的赤松林,他們是認定了,朝廷大規模開發渤海,什麼東西都會漲價的,先拿到手裡,先佔便宜!

    等人員湧入進來,什麼都不用干,轉手一賣,就是一筆賺頭兒。

    好嘛,狄青是徹徹底底變成了商人,速度之快,簡直令人咋舌。

    面對狄青的轉變,王寧安當然是欣喜的,高興的不只是他,還有負責財政的司馬光。

    他興匆匆找到了王寧安。

    「師父,渤海國下了100萬貫的訂單,高麗和倭國那邊更多,加起來有300萬貫,至於西域的趙王爺,也下了80萬貫的單子……只是這些人加起來,都不如一個人多,師父請猜,那個人是誰?」

    「呸!你當我白痴啊,除了這些人,不就是文彥博嗎!」

    司馬光笑嘻嘻道:「沒錯,文相公一共下了650萬的單子,其中光是毛紡,採礦的設備,就有300萬貫之多!」

    王寧安感嘆點頭,「出去這幾位啊,加起來都不如文彥博的手黑心狠,自然榨不出油水,文寬夫這麼幹,也不知道要餓死累死多少人了……反正跟咱們沒關係!他再多要一倍,都沒有問題!」

    把豪強遷移出來,另一個好處就顯現出來了。

    豪強為了在當地立足,必須要組織人馬,就需要購買武器,要開墾土地,養殖牛羊,就必須要農具,要開礦,需要機器設備,還有水泥等建材……龐大的需求,反過來又帶動了帶動的大宋的經濟。

    司馬光預計,今年戶部能把趙大叔任內的全部欠債,一起還清了。

    作為大宋的賬房,司馬光肩上的擔子一直很重。

    「師父,遷居豪強,我們拿到了一筆低價的土地,現在又有一筆訂單……總算是無債一身輕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11-6 00:32
第901章借債發展

    伴隨著老臣罷黜,大宋的政事堂,說了算的也就是王寧安和司馬光兩個人了,王寧安倒是幾次上書,希望擴充政事堂,分擔沉重的政務壓力。

    但有很多問題卡著,比如增加的西夏,西域,渤海,這些地方怎麼算?要不要安排專門的衙門,處理殖民事務?

    想想吧,出去的都是什麼人物,隨便找個阿貓阿狗,能壓得住場面嗎?

    甚至有人提議增加一個殖民部,位階和樞密院,參謀部一樣,位列政事堂之下,但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朝廷上下還在爭論,另外地方的官吏也在調整,充實人員,從下到上,要不要進行改革,該怎麼改,也是莫衷一是。

    司馬光倒是覺得現在挺好,苦點,累點,至少大權在握,而且師父又是個慣會偷懶的人,很多事情都落到了他的頭上。

    外面都說,司馬君實才是真正的宰相,王寧安那叫玩票!

    當然了,司馬光不敢那麼想,但作為宰相,總要有點作為,能消除前朝留下的巨額債務,毫無疑問,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大叔這些年,究竟欠了多少錢呢?

    根據司馬光的統計,不多,應該有8000萬貫,按照百分之20的利息計算,一年光是還利息,就要1600萬貫!

    聽著暈吧?

    那就讓君實相公給你仔細算算。

    「為了光復幽州,前後發行了4000萬貫的債券,後來修建西京,也有2000萬貫,打橫山,開通河西走廊,這些都加起來,也有5000萬貫!加起來,一共負債110000萬貫!」

    司馬光繼續說道:「拿下幽州之後,抄沒各種財產土地,填補了3000萬貫,戶部的賬面上,只虧了1000萬貫,但是為了安置老兵,第一個十年,就要花費800萬貫,其後每年還要遞增!」

    王寧安聽得腦袋都大了。

    他有點理解黴帝的糟心之處了,難怪打了兩場仗就跪了,的確要命啊!

    拿幽州之戰來說,動員幾十萬人馬,傷損也超過十萬,當時靠著收繳契丹貴族的財富,把窟窿填上了,看起來沒有問題,花費代價不大,就拿到了一塊土地。

    但是接下來呢……由於大規模裁軍,很多當年的老兵都必須解甲歸田,人家為了朝廷流過血,光復故土,待遇自然要增加許多。

    尤其是現在差不多過了十年,當初30歲的老兵,現在已經40歲了,大宋的人均壽命還不到50,不惑之年已經不算小了,身體病痛一堆,吃藥花銷,還有家中的困難……朝廷總要意思一下吧!

    林林總總,就不是一筆小錢,而且是長期的,幾十年的開支!

    司馬光嘆道:「當年看起來,是把賬平了,但實際上,後續的開支非常巨大,從幽州增加的稅收,僅僅能償還每年增加的利息……這還不算完,拿下幽州之後,需要各種開發建設,尤其是修長城,道路,建碼頭,這些都是長期投資,當時也是靠著債券解決的……往後,只能靠著稅收,慢慢償還。」

    幽州如此,橫山之戰也差不多,隨著時間推移,老兵安置的成本,也會迅速飆升……再有地方開發,也是個無底洞,吞金的怪獸!

    想想就頭皮發麻。

    作為朝廷的大總管,司馬光深知這些年,大宋是怎麼過來的,要不是對外戰爭都答應了,有海量的外來收益支撐,大宋的經濟體系早就崩潰了。

    好在,一切都因為遷豪強令,有了轉機。

    把豪強遷走了,他們不得不以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價錢,轉讓田產,朝廷順勢接過來,再分給百姓,佃農為了贖買土地,每年要付給朝廷一筆錢。

    光是京東兩路和河北兩路,每年就有1000萬貫!

    整個大宋都算起來,足夠輕鬆解決歷次戰鬥積累的債務了。

    這些不為人知的賬目,就是遷居豪強真正的原因所在,對不起,不拿你們開刀,朝廷就維持不下去了。

    王寧安可不是崇禎那個傻蛋,放著有錢的士人集團不下手,反而從赤貧的老百姓手裡扣錢,不鬧得天下大亂才怪呢!

    ……

    「行了,過去的苦就不要訴了,咱們還是放眼未來吧!」

    司馬光連連點頭,「師父說得對,那,那咱們下一步怎麼辦?」

    王寧安毫不猶豫吐出兩個字,司馬光當場就昏了。

    「發債!」

    「我的師父啊!」

    司馬光哭了,「好不容易把債還了,你還要發債,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要不咱們商量一下,我去管軍也好,管吏治也好,總而言之,財務這塊,師父另請高明吧!」

    「不請,就是你了!」

    王寧安讓司馬光老老實實坐著,然後對他說道:「幽州西山的火車已經能用了。」

    司馬光一愣,立刻道:「師父,就是用蒸汽機驅動的?」

    「沒錯,過去一年,他們鋪好了軌道,又改進了幾次,終於研究出了可以運轉的火車! 」

    司馬光驚喜問道:「效果一定不錯吧?」

    「嗯,能拉15節車廂,每節能裝兩萬擔煤炭。」

    「嚯,一共就是30萬擔啊!」

    王寧安含笑,「關鍵的是驅動火車,只要一個司機,兩個產煤的就夠了!」

    「啊!」

    這回可把司馬光驚呆了,他差點坐在了地上!

    一擔是120斤,一頭毛驢,最多能運兩擔煤出山,還需要一個人牽著。

    要運走一節車廂的煤,就要1萬頭驢,一萬個腳伕!

    一列火車,遞得上15萬頭驢,15萬個腳伕!

    司馬光稍微想想,又立刻搖頭了。

    賬不能這麼算。

    用那麼多的驢,那麼多的人,需要多少草料,多少糧食,而且狹窄的山路能不能擺得開?如果有傷損意外,又要怎麼賠償……

    把人工成本也算進去,火車帶來的效率提升,就是幾十萬倍,甚至更多!

    這可真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司馬光也不淡定了,「修,一定要修鐵路!無論多少代價,都沒有問題!」

    王寧安輕輕一笑,「沒多少代價,就是發債!先發2000萬貫!」

    一瞬間,司馬光的臉就黑了。

    「我說師父,你就不能想點別的辦法,比如讓沿途的百姓捐款,或者讓商人出資?」

    王寧安搖了搖頭,「君實,我計畫修兩條鐵路,一個是從幽州向南,直接到金陵,另外再修一條,連接兩京,這樣就形成了十字形的鐵路格局。」

    「師父的想法好,弟子贊同。」

    王寧安又道:「這兩條鐵路,都是幾千里遠,沿途道路地形複雜,需要徵收土地,發動民夫,又要有最好的工匠測量設計,安排施工……整個過程,必須傾國之力,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沒法成功……靠著老百姓出錢,或者商人投資,他們承擔不起風險,唯有朝廷才能扛得起來!你說吧,不發債能行嗎?」

    ……

    王寧安曾經想過,蒸汽機也發明了,工廠也建立起來了,是不是就可以功成身退,等著大宋自己跑步進入工業化了?

    經過這兩年的觀察,王寧安斷然搖頭了。

    事情遠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咱們不妨先想想,英國為什麼能工業化,或者在工業化之前,英國具備什麼條件?

    首先,英國打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市場廣闊,海外的金銀流入,資本充足。

    其次,英國又向海外移民,使得勞動力缺口變得非常大。

    而什麼是工業化呢?

    就是資本增密,排斥勞動的過程!

    英國很有錢,又嚴重缺乏勞動力,還面臨著龐大的海外需求,等於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盡了!

    這時候有錢人,資本家,自然願意使用機器,代替人工,增加產出,而工匠們,也不斷革新技術,提升效率。

    這樣一來,水到渠成,工業化就率先發生在了英國。

    很多人都扼腕嘆息,覺得中國有幾次都走到了工業化,資本化的門檻,就差臨門一腳……其實這是個幻覺!

    根據上面的分析,就能看得出來,以中國的體量,不論是湧進來多少資本,攤到龐大的國土上,都變得十分稀薄。

    其次呢,由於人口眾多,勞動力始終充裕,對機器的需求就不是那麼強烈。

    所以,兩個基本的條件都不具備,如何能進入工業化?

    反過來說,工業化也只能發生在狹小的英國……海島的體量,能輕易灌滿資本,匱乏的勞動力,龐大的市場,又催生出強大的需求……剩下的事情,稍微學一點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了。

    輪到了大宋呢,很多人估計會說,也學英國,就能成功,對不起,條件完全不同,硬要學習,只會南轅北轍!

    王寧安思前想後,他覺得要拋棄前世既有的觀點,又要藉鑑前世的一切經驗,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辦法,能走得通!

    那就是由朝廷出面,協調組織。

    資本不是不夠充裕嗎?

    借貸發債!

    勞動力不是很多嗎?

    那就創造出更大的市場來!

    要想富,先修路!

    王寧安覺得只有開啟基建狂魔模式,才能把大宋導引到工業化的道路上。

    「所以啊,君實,你就勉為其難吧!先來2000萬貫,不夠再追加。」王寧安說的輕飄飄,可司馬光卻好像被五指山壓住似的,來時候的好心情徹底跑沒了。

    聽師父的意思,先修兩條,以後還要繼續幹……照這麼下去,只怕一萬年也還不清欠債啊!

    在這一刻,司馬光是真想換個位置,誰愛管錢歸誰,反正老子是不想操心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