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藥(下)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長沙郡治所湘城的清晨一如往常。
在官寺區附近,湘縣令、丞等官員起床後做的事,便是讓侍從拿來便桶,坐在上面閉目養神,若是嫌味道不好聞,還會讓人點燃香料,煙霧繚繞中,方便成了享受。
而普通的小吏就沒這麼講究了,他們走到自家種著點菜蔬的後院,解開腰帶,蹲在糞坑前,一邊打著哈欠,一邊思慮今日要做的工作,而這些糞便,會直接喂給家裡的黑頭彘。
最低賤的閭左、庶民、商賈,門庭狹小,有個容身之所就不錯,根本沒方便的地方。他們只能掀開蔽席之門,來到裡閭一角的污水溝邊,撅高屁股排泄,還經常與鄰居打照面,兩人並排,一邊拉一邊說著閒話,甚至會共用一根廁籌——咸陽貴人已開始用紙來擦拭,他們卻連紙長什麼樣都沒見過。
而他們身著破裙的妻女,可不敢光天化日之下這麼幹,只能在便桶裡解決,提出門去,在水溝邊將污物倒掉,再去不遠處的河汊洗涮。
在這裡,她們會遇到官吏家的僕從,貴人和閭左身份有差距,他們的排泄物卻不分貴賤,一起被水流滌蕩。
這已算素質較高的時段,更多的時候,湘縣人內急時,都是在大街上隨便找個地方排泄,一些婦女雖有馬桶,但也喜歡把桶內穢物傾倒在街上。
整個大街是人糞,加上牛溲馬尿,有增無減,重污疊穢,蚊蠅嗡嗡作響。入夏後,氣味揮發,更令人作嘔,直到大雨過後,滿街污穢才流入河水。
街上是干淨了點,可河水卻被污染了,城市下游數里外,亦有人在洗衣、淘米,甚至用瓢取水直接喝。到了中午,更有一群嫌天熱的孩子脫光了衣裳,躍入河中游泳,嬉鬧之間,卻不知,有無數細密小蟲搖晃著身體,鑽入了他們的皮膚……
血吸蟲卵就這樣完成了循環,從病患體內到達水中,孵化後,再進入釘螺暫居,成長為尾蚴,浮游在水體裡,等待新的目標來接受寄生。
湘縣自從春秋時期形成城邑後,生活便一直如此,他們與血吸蟲的共存,亦還要持續兩千多年。
不過這種情況,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夏初,有了變化。
首先是在湘城上游的秦軍營地,搬遷到了上游數十里外。而長沙郡府在昌南侯逼迫下,派出徭役,在城內大街小巷,刨開深坑,又在上面修築了一棟棟建築。
聽說是修廁所後,閭左們頓時哈哈大笑,覺得不可理喻。
“這方便的地方,怎麼比我家居所還好?好歹有擋雨瓦片,和遮風牆體。”
公廁雖然修起來了,但卻沒人去用,人都是懶情的動物,能走一步,絕不走十步,湘城的黔首依舊我行我素,滿街大小便的人裡,甚至還有不少管事的官吏,長沙郡守也不認為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到了四月初,被昌南侯又嚇唬了一遍後,長沙郡守才不情不願地頒布了一道律令:
“當街棄糞、隨地便溺者,罰一盾!於取水處洗涮糞桶者,罰一甲!”
隨著此法頒布,貼遍所有裡閭,整個湘城一片罵聲,南楚之人都嘟囔著說,就這群秦吏事多,不僅重稅苛政,徭役極重,現在連他們拉撒的事都要管了!
當地三老找到郡守,陳述這道法令給當地人帶來的不方便之處,以及整治此行,給當地小吏帶來的困擾——長沙郡根本就沒那麼多吏卒人手,能看住城內三四千戶人家的屎尿!
長沙郡守心裡也苦,這都是昌南侯所逼,他還口口聲聲說什麼“咸陽、江陵、安陸皆有此法,武昌、櫧亭兩營也已實行”。
最後,黑夫再次拿子嬰犯病堵了郡守的嘴,聽說長沙吏卒稀缺,便熱情地派了一隊兵卒,來長沙城幫忙。
四月初,湘縣人目瞪口呆地看著,五百名右手戴著紅袖箍的秦卒,雄糾糾氣昂昂地開進城中……
……
“隨地便溺者罰一盾,說你呢!站住,別跑!”
湘城內,開始了一場貓捉老鼠、屁滾尿流的遊戲。
那五百兵卒多是慢性血吸蟲病患者,本來在軍營裡絕望等死,昌南侯帶著陳無咎來到長沙後,對他們加以救治,雖未能拔除病根,但身體倒是好了不少,對黑夫感恩戴德。
聽聞長沙滿街屎尿是導致水蠱、瘧疾等惡疾常年流行的原因後,他們深惡痛絕,幹起活來十分積極。
五百人被黑夫打扮了一番,右手戴著赤色的袖標,極其醒目,五人一隊,分批在城中巡邏,逮到一個罰一個,沒錢交罰款,就帶去湘水上游的軍營做工,償清為止……
如此一來,湘城內的隨地便溺,在水源地涮馬桶的行為,倒是收斂了不少。
但這群戴著紅袖標的兵卒,卻被長沙郡人罵做“赤矢軍”,連帶黑夫“公廁將軍”的名號,也流入民間,他的名聲,真的臭了。
後世搞創文創衛的領導們,誰不被縣裡人罵得狗血淋頭?
“真是愚不可及,竟不知昌南侯這樣做,是為了他們好。”
子嬰大搖其頭,為黑夫感到不值,作為南征統帥,只管打仗就行,但黑夫路過長沙郡,卻願意為了當地黔首,做到這份上,完全沒必要。
“若長沙久為疫區,對南來北往的大軍也不利。”
黑夫笑了笑,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南郡與長沙一江相隔,一衣帶水,言語相似,風俗相近,長沙人也算我的鄉黨,豈能見死不救。”
後世的他,還真是兩湖之人,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就算不救那群不知好歹的成年人,起碼,也得救救孩子吧。
而且黑夫一直認為。
“一支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帶來的不止是死亡與荊棘,也能帶來文明和進步……”
……
話雖如此,但情況依然不樂觀,即便整治到這份上,入夜時分,依然有人在湘城街上潑糞,以宣洩對官府的不滿。
而在城區以外的鄉邑裡閭,少許公廁更是無人問津。當地人依然將新鮮糞肥不經堆肥尿漚,直接施於水田,又光著腳在田中踩來踩去。至於官府提倡的飲用井水,或將河水儲存3天再燒開飲用,根本無人執行。
“他們難道不清楚,堆肥漚肥能讓土地多些產出麼?”
四月中,利倉再度回到軍營報告近況,連監軍子嬰也發出了困惑的疑問。
“我也如此問過一些老農,他們都不以為意。”
利倉解釋道:“長沙江南之地,與關中、南郡不同,地廣人稀,飯稻羹魚,蔬果滿山,蠃蛤盈河,故本地人不待賈而足。不同於中原精耕細,在長沙,縱然火耕水耨,粗種粗收,反正一年兩熟,無饑饉之患,是故雖無千金之家,亦無凍餓之人……”
這便是溫帶文明持久而昌盛,熱帶雖然人口眾多,卻極少有先進文明的緣故了。無他,資源多,不必日夜勤勉便能溫飽,誰還肯悶頭苦耕,琢磨如何才能讓地裡糧食增產啊!
懶,這是人類永遠的本性,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多虧中原人口密集,旱澇無常,四季分明,使得民生艱難,必須想破腦袋才能生存,這才造就了民族骨子裡的勤勞性格,中國人才能在兩千年後,笑話東南亞、非洲的人懶惰。
這就是在南郡、關中頗受歡迎的堆肥漚肥,在長沙無人效仿的緣故。於是和城市類似,在農村,血吸蟲也能暢通無阻地完成生命循環,因為農民種植水田,下河捕魚的緣故,感染率比城市更高,腹大四肢細的水腫病,隨處可見。
“還是得嚴刑峻法,強迫黔首將各家糞肥堆積才行。”
子嬰如此建議,一想到自己在汨羅江濯纓濯足的水,竟是上游某個農戶涮糞桶的臭水,他就氣得牙癢,覺得一定要好好整治這群南楚黔首。
黑夫卻搖頭:
“城中尚可派兵卒巡視整治,畢竟人口集中,方便管理,但戶口分散的鄉邑裡閭,根本不可能。”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裡,黑夫是有所考慮的,後世消滅血吸蟲病,靠的是消滅釘螺,那需要全民動員,但眼下,他既沒有後世的手段,人手也不夠,滅螺根本沒戲,貿然實施,反而會增加感染。
於是,只能通過掐斷傳染渠道,來實施初步預防,疫源地的人在河邊洗刷馬桶、隨地大便、施用新鮮糞便及耕牛放牧等都會污染水源,管住人們的屁股,將糞與尿混合堆肥,作無害化處理,便能大大減少染病率。再提倡飲開水,雖不能杜絕病患,但好歹能將當地人均壽命,提高一兩歲吧。
但他忽略了一件事,一件最重要的事!
黑夫前世看過一部電影。
裡面說,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但黑夫認為,還有一種病,它不僅比窮病更可怕,還比血吸蟲病更頑固的惡疾,縈繞在世間,代代相傳。
黑夫喃喃自語道:“這病的名字,叫做‘無知’!”
……
無知是湘縣那滿街的糞便和縈繞的蚊蠅,路人卻習以為常熟視無睹。
無知是明明自己深受疾病困擾,挺著腫脹的肚子,卻眼看孩子喝著污濁的水無動於衷。
無知是黑夫派人去幫忙清理市容,挽救他們性命時,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黑夫能找到治療瘧疾的草藥,能找到預防血吸蟲的良策,但治療無知的藥,有麼?
營中,陳無咎提議將治療水蠱和瘧疾的藥方公諸於眾,讓長沙人知曉,黑夫點頭同意,但又搖了搖頭,對他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
“學醫救不了中國人。”
子嬰惡狠狠地建議,要不要他上書朝廷,加重懲罰力度,效仿殷商之法:棄灰於道者,斷其手。用在屁股上黥字的辦法,來打擊屢教不改之輩。
黑夫誇獎了他的奇思妙想,但又道:“光是由官府出面,嚴刑峻法,便能一勞永逸麼?”
嚴刑峻法是一味猛藥,隨地大小便黥字,在水源地洗涮便桶砍手,下河游泳砍腳,的確會嚇退不少人。
但這不能贏得他們的感激,百姓心中只有憤恨,我為了你好,所以砍掉你的手腳,誰能理解?而一旦官府失去統治力,他們便會歡天喜地地推翻惡法,過去怎樣,以後依然如故。
不論草藥還是刑罰,都治不了無知之疾。
那麼,有沒有更加有效,能夠長久治癒的藥呢?
有的!
營內眾人議論之際,黑夫站起身來,默默走到了案几前。
早在幾千年前,華夏先民就已經發明了它。
它叫文字。
但最初的文字,被人口萬分之一的貴族巫師壟斷,用小刀刻畫在珍貴的龜甲和銅器上,不輕易示人。
直到後來,竹簡出現了,士人這個群體也應運而生,在不斷交流中,他們的思想開始爆發,遂有百家爭鳴,但知識,僅在人口百分之一的精英分子中傳播。
十多年前,秦國的官吏們簡化了文字,它變成了筆畫流暢的隸書,蒙恬也做出了更好的筆,書寫一篇文章需要的時間,比過去快了數倍,秦朝的律令爰書制度才能建立,法律畢竟性命攸關,在秦吏不厭其煩的說教下,起碼有十分之一的人,對律令粗略瞭解。
而因為黑夫的到來,紙張也開始大行於世,四年前,他更是補上了最後一塊拼圖:雕版印刷術。
文字、筆墨、紙張、印刷術,藥材都齊了,接下來,只需要一個能深思熟慮的醫生,將這些材料調配,做出溫潤補血的藥,它可能不會馬上生效,但持之以恆,便能滋養出一個健康的身體……
學醫救不了國人的無知之疾,但知識可以!
沒有人是生而知之,也沒有人天生聰明。
我們的祖輩,都曾愚昧過無知過,像湘縣的黔首一樣,過著幾千年沒什麼變化的生活:疾病纏身,朝不保夕,平均壽命不過三十多。
但到了我們這一輩人,哪怕身在農村,卻從小被告知,飯前要洗手、病從口入、不能喝生水。
這些事情,當然不是憑空從長輩腦子裡冒出來,他們又是從何得知?這些衛生習慣又是從何時形成?
那是一個物質雖然貧乏,卻洋溢著理想主義的年代,有一群醫生,甚至都不是醫生,他們在黨的號召下,深入了偏遠的鄉村,左手是***語錄,右手,則是《赤腳醫生手冊》。
他們翻著書中淺顯易懂的文字,告訴農民一些現代人看起來理所當然的衛生常識,扭轉了那些持續幾千年的陋習,也在南方,幾乎消滅了肆虐幾十個世紀的血吸蟲病,送走了瘟神……
放在秦朝,這件事,可能要花費幾代人甚至幾百年時間。
這件事,近期可能看不到什麼成果,於黑夫也沒半分好處。
但這藥方,總要有人去寫。
“那就從我開始,從今日始罷!”
黑夫鋪開紙,拿起筆,敲了敲案几,讓帳內數人停止了爭議。
“無咎兄。”
黑夫笑道:“我想請你,幫我寫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