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325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9章 大漢神聖皇帝開課了

    私服私訪逛了半天街,並沒有百姓認出這個身著羊皮襖的年青公子居然就是當今天子。雖說大漢的銀元上就鑄著皇帝的頭像,不過那是皇帝的側面像,加之劉鈞今天出來,自然也是經過一些裝扮。

    劉鈞的唇上貼著兩撇鬍須,頜下也貼了一叢,如此一來,原來只留短鬚的皇帝,一下子就變了個樣。加之皇帝身上的那件羊皮襖子更有迷惑性,誰能想到皇帝居然會穿一件普通之極的羊皮襖。

    「去樓上坐坐吧!」

    逛了一會,劉鈞便提議到街邊的一家茶樓休息會。

    這家茶樓開在西門大街東段,這一塊多是酒肆茶樓集中區,這也算是城市經營的一種策略,在同一段街區內儘量招租相同的行業,這樣的同行業集中一起,能更加的帶動市場。

    現在這一片街區,就成了酒樓茶肆餐館集中區,屬於餐飲區。這裡已經靠近了前門大街,過了前門大街,就是東門大街,一直聯接到外城東大門。

    做為靠近大十字街口的地段,這裡自然人流量最大,所謂金角銀邊,街道上的商舖,總是以街道轉角的位置最好,因為這意味著人流量更大。

    早有廠衛的人先一步進店仔細的檢查了一遍,不過他們做的不露聲色,就算是精明的店家也只以為是哪個高門子弟或者是勳貴子弟前來,並沒有想到來的居然是皇帝。

    「三樓我們全包下了。」

    劉允升上前對掌櫃的相當豪氣的道,做為前任直隸總督,他今天也他了妝,顯得更加成熟些。

    掌櫃的一聽包了整層三樓,眼楮都放光。他這店可是裝修的很奢侈,檔次極高。來這裡消費,可是不便宜。他們店裡連喝的水,那都是從西山運來的山泉水,每杯少都賣一個大子五文錢。

    至於其它酒水就更貴了,不管是酒水還是菜餚。他們家都比一般的酒樓貴上許多。不過能來這裡花費的,肯定不只是為了吃飯,為的更是這裡的格調,檔次。

    但能夠一次把整個三樓都包下來。這手筆還是相當震懾人的。

    掌櫃的沒有懷疑這群客人會付不起帳,雖然他們看似穿的普通,但每個人的氣勢都很足,尤其是連邊上跟隨的都全都不一般。

    「請!」掌櫃的親自在前引路。

    三樓的位置確實很好,尤其是臨窗的位置。居然全都裝上了玻璃窗。

    拉開窗簾,頓時窗明几淨,從樓上可以將下面的街道一覽無餘。

    劉鈞打量著下面的街道,換了個位置,看到的感覺又不同。

    西門大街很寬,中間能容八車並行,兩邊還鋪設了高於路面三寸左右的步行道。兩邊商舖都是三層樓,統一的設計裝潢,有整體的感覺,尤其是店舖還有一個飄簷。飄出去有七尺左右,這使得晴天步行道可以摭陰,雨天可以蔽雨。

    在步行道和下面的馬路之間,每隔三丈還有一根燈柱,上面掛著一支燈籠,晚上的時候點亮做為路燈。

    「西門大街和東門大街以及前門大街,這三條大街都安了燈柱,晚上有路燈,因此這三條街晚上也都營業的。」

    京師的人口眾多,因此不同於一般的小地方。晚上也一樣是有夜生活的。除非是戰亂之時,因此一般是不宵禁的。而大明開國以來,京師還沒有宵禁過。

    東西大街都是在外南城內,前門大街則是從外南城的正南門。一直通到內城到皇城正南門門口。

    前門大街與東西大街形成一個大十字,這三條街其實就是兩條十字相交的大街,也是如今京師最選完成了改造的大街。

    兩條街都全部鋪了青石板,都是八車並行大馬路,兩邊還各有一條步行道,路兩邊也都裝了路燈。

    現在這兩條大街是京師最熱鬧繁華的街道。就算是到了晚上,可路燈點起,各家商舖把燈籠點亮後,也依然營業。

    若是站在京師的燈塔上往下看,就會現晚上這兩條大街非常亮麗。

    做為京師的新門面,這兩條大街朝廷確實花費了不少力氣,全都有地下水道,全都布設了路燈。每隔一段路面,還有公共廁所,隔不遠,就還有一個治安警亭,一個消防鋪。

    不過劉鈞覺得,做的還是不夠。

    京師做為天下最重要也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城池,最富裕的城池,朝廷可以經營的更好。

    「這些燈柱做的不錯,不是簡單的立了根柱子,而是還有雕刻和油漆,上面的燈籠也很花心思。不過我覺得只是做到這樣還不夠。」

    劉鍵是順天巡撫,這三南城改造和兩條大街也有他的功勞,尤其是這燈柱和路燈,都是他親自安排人佈置的。

    劉鈞瞧著兄弟一臉不太服氣的樣子,便道,「其實城市是可以經營的,就如同經營一家商舖,經營一樣商品。經營的好,報也是極高的,這報不僅僅是指銀錢收入,還有許多其它的報。」

    「我們就說這個燈柱和燈籠吧,兩樣都製作的很精美,既有照明的功能,也有美化街道的功能,但是,做的還不夠。如果是我,那麼我會把這燈柱和燈籠當成兩個廣告位置,對外出租,想想看,東西大街加起來十幾里長,前門大街也是十幾里長,兩條大街兩側每隔一段就是一根燈柱,每個燈柱上都掛著燈籠,若是每個燈柱和每個燈籠上都打上廣告,你們覺得這個廣告的效應會差嗎?而這樣好的廣告位置,你們覺得,商人們願意出多少錢來購買廣告位?」

    劉鈞的一番話,讓劉鍵一下子愣住了。劉允升和張國維這一前一後兩任直隸總督,也都低頭細思。

    這些燈柱燈籠遍佈京師最熱鬧繁華的東西大街和前門大街兩側,數量眾多。如果在上面打廣告,其效果肯定很好。

    對於打廣告,大家早就受報刊上刊登廣告的影響,習以為常了。比如京師行量最大的時報,整份報紙上的各種各樣的方告位,多達好幾百個。時報光憑著這些廣告位的出租,一年就賺的盆滿缽滿了。

    「哎呀。我以前怎麼就沒有現呢。」劉鍵有些可惜的道,若是早點想出這主意,這段時間又多賺一大筆廣告錢了。

    「不過這麼多的燈柱燈籠,又這位好的黃金位置。只怕廣告費沒哪家付的起啊。」

    「這還不簡單,你可以把這兩條大街多劃分幾塊,這樣細分下來,廣告能賣給更多家商人,商家也就能付的起廣告費用了。」

    劉鍵一下子被點醒了。

    他興奮的對劉鈞道。「既然燈柱和燈籠上可以打廣告,那我們還可以多設些廣告位啊,比如在一些街巷口建立廣告牌。」

    劉鈞點了點頭,覺得真是孺子可教。居然都會舉一反三了,「你忘記了最好的廣告位,除了街巷路口,還有各城門處的位置啊。」

    如今的京師可不是後世的城市,京師是有圍牆圍住的,巨大的京城出入,都得從那些城門處出入。

    尤其是京師的內外城城門。那更是必經之處。

    如果在城門外建幾座大的廣告牌,在上面投放巨型廣告,那效果絕對是相當於後世央世七點鐘廣告效果。

    城門兩處路口也可以打廣告,甚至城門處兩邊的城牆上也可以用來張貼廣告嘛。

    掛一幅廣告,或者畫幾畫廣告畫,又不會影響到城池防禦功能。

    有劉鈞的這個點醒,在座的一眾官員,都開始你一句我一句的在想哪裡可以做廣告牌,哪裡可以投放廣告。哪個廣告位,又應當收多少錢等等。

    劉鈞看他們積極的樣子很是滿意。這樣才對嘛。

    雖然他們是朝廷高官,劉鈞甚至是大漢皇帝,可不能思維僵化,只想著收稅。就算是收稅。朝廷也應當靈活多變,制定出最合理的稅制,而不是如前明一樣,只會搞個包稅定稅,一年稅收幾萬兩,這夠幹什麼?

    朝廷當然需要想方設法的多收稅。甚至更主動的經營城市贏利,這都是有必要的。

    朝廷這樣做不是搜刮民財,胡亂攤派才是搜刮民財。而合理的稅制與經營城市,這不是搜刮。

    朝廷需要錢,朝廷只有手裡有錢,才能養好官吏養好軍隊,這樣官吏才能帶領好百姓,軍隊才能保護好國家。

    在劉鈞看來,朝廷是需要積極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除了定額收個稅,然後就高高在上的享樂,那是不對的。

    經營城市其實也跟治理國家一樣,原來的朝代對於城市,一般都只是簡單的建設,不懂經營。只會投入,結果不會收益。

    這樣的情況下,城市其實是項累贅,是負擔。最終修城建橋等等的負擔,又轉嫁到了百姓頭上。修城,就徵召民夫,需要材料,就讓各地負擔。

    這種方法太落後了。

    城市其實是項極優質的資源,也是官府最好的資產,經營的好,不但朝廷能得到大筆收入,還能減輕百姓的負擔。

    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不為?

    「能夠經營的地方有很多,出售廣告位置是個不錯的辦法,但也還有其它的方法,比如說對於一些橋樑、街道以出售其冠名權。再比以把一塊荒地,規模建成一片住宅區,把一條髒亂差的街道,改為一條寬闊的商業街,甚至於,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把一些原本普通的街道,通過招租出售,改造成某一個行業商舖的聚集區,來提高街道的人氣」

    「再比經營城市的時候,也不一定要全部自己投資。也可以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引入其它資達到目標。比如說,過兩年我們在東城外再建一座東外城,那麼建造一整個新城區,需要的資金極大,我們並不一定要全部自建。」

    「我們可以通過招標出售土地,讓投標的商人出資購買,然後自己建造房屋商舖,自用或者出租,當然,在我們出售土地,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我們也得把好關,先得做出整體規模,有了整體規模佈局之後,出售土地的同時,也得保證商人購買土地後使用是按照我們規劃方向來的。比方說,我們規劃在那片地方是建造住宅區,那麼商人投標競爭購買土地後,他的土地也只能是建造成住宅房,而不能是建造工坊」

    劉鈞說到興頭上,乾脆就跟這些臣子們好好的上了一堂城市經營課,告訴他們如何盤活土地資源,如何利用城市更好的經營,通過經營,搞活城市經濟,提升城市的環境等等。

    這些東西,其實在後世是相當普通的東西,甚至算是常識了。可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哪怕是身居高位的這些侯伯大臣們來說,卻是頭一次這麼深刻的聽到。

    眾人都有一種茅塞頓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的感覺。

    本質上很簡單的事情,治理國家,當然得懂得宏觀調控,把握整個局勢。比如說通過銀行,通過貨幣,通過各種政策引導和調控市場,掌控好經濟。

    就好比鑄造貨幣,通過鑄造貨幣,國家不但能收到一筆鑄幣利潤,還能更好的調控引導市場。可以前大明卻毫無作為,現在大漢卻通過鑄幣和印鈔,一下子扭轉了明季的金融亂象,銀荒錢緊,私鑄成濫等等都得以大大緩解,還從中收到大筆的銀錢進項。

    而經營城市,通過調動調濟資金,開和盤活土地,把城市經營成一個更好的商業平台和居住環境。

    一個好的經營,能讓朝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不懂經營,只是放羊式的管理,其結果必然就是如明朝一樣的後果。天下工商越來越繁榮,朝廷卻越來越財政困窘,天下的官員們拿著最低的薪水,不得不貪污剋扣,連軍隊都養不起,結果內亂外患,左右難支。

    龐大的中央帝國,卻轟然倒塌。

    對內既救濟不了災民,導致饑荒最終演變成流民起義叛亂。對外不但開拓不了疆域,也守不住邊疆,損兵折將,失土陷地,被外寇一步步殺過來,最終山河破碎。

    說到底,就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不懂的經營,定下了許多錯誤的國策,而其後代繼承者中,也沒有人能夠更政,最終大明這輛馬車就開溝裡去了。

    經營城市,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實這卻關乎國家未來根本。

    皇帝擁有天下,怎麼也不能拿著個金飯碗卻去要飯。除了收好稅,也一樣要經營。(未完待續。)

    ps︰感謝我愛我姐我弟、風雪小小王的支持,謝謝大家!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0章 圈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便會產生什麼樣的上層建築。劉鈞既不忌諱談商論錢,也無意抑制工商。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農、工、商,這就是社會的三鼎足,缺一不可。

    至於士,雖是社會的領導階層,可卻一樣要取決於農工商基礎的發展。

    劉鍵在皇帝哥哥這邊聽了一堂課,回去後立馬就開竅了,他雖年輕,可也是崇禎十三年的進士,如今又是京師順天府的巡撫,也算是歷練過,稍一悟,就徹底開竅了。

    當天,劉鍵就以順天府的名義,向京師以及京畿附近的有名商行商號發去了帖子,邀請各大商行商號東家掌櫃的至順天府議事。

    不少商人接到這帖子的時候,還以為是順天府要找商人們化緣勸捐之類的。這種事情在前朝的時候常有,當朝廷需要錢的時候而府庫又不足,便會找商人出錢。大到戰爭助餉,小到疏通一下溝溝渠,都是如此。

    前門大街八百八十八號商舖,掛的是大盛昌的匾額。

    這是一家近兩年來黑馬般突起的商界新星,短短幾年,分號開遍北方,擁有一萬多名員工。但是在三年前,他們的三位老闆還只是三個肩挑小販。

    三位東家都是山西人,分別來自太谷縣、祁縣。早年都只是靠著肩挑手提,販賣貨物,但本錢少,買賣也做的少。

    可是在崇禎十二年,他們開始時來運轉。當時劉鈞率部在川東剿匪,大盛昌的東家張相卿和劉普財以及王傑三人,合夥湊了一筆銀子,開了一家商號,就叫大盛昌。他們組織人手跑到川東,跟隨劉鈞的部隊後面,做起了隨軍買賣。用糧食來換取軍中繳獲的戰利品。

    當時他們規模小,只能吃下其中很小的份額,卻已經大發了一筆。隨後他們認定了這個買賣,楚軍打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江北平亂,東南平夷,特別是後來的兵入遼東,楚軍在遼東大搞搬遷,大盛昌憑著前面與楚軍打下的關係。大賺特賺。

    今年,大盛昌又開始跟著大漢官軍轉移蒙古草原上做業務,他們收購蒙古人的皮毛、牲畜,同時也組織鐵鍋木碗等等商品出售,利潤極高。

    到今年下半年,他們還在張家口和承德等地建立了紡織廠和皮革加工廠。生意蒸蒸日上,如今又在京師最繁華的前門大街上也開了一家總號,還特意高價購買了八百八十八號商舖。

    接到順天府的請帖,正在總號盤算一年帳目的三位東家都放下了手頭的事情。

    「這眼看著要過年了,順天府給我們發這帖子。怕是來化緣的吧。」王傑抽了幾口煙,用一口濃重的山西口音說到。

    「估計是這樣,年底了,衙門裡肯定也要發點獎金分點福利啥的,這些錢物最後肯定是找商家出的。」二東家劉普財點了點頭。

    倒是大東家張相卿不以為意,「出點錢沒關係,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借這機會跟順天府搭上點關係。」

    大盛昌如今攤子越鋪越大,上百家分號開起來,員工夥計都僱傭過萬人,業務也越經營越多。現在把總號從山西遷到了京師,開在了這最繁華的前門大街上,以後順天府可就是他們的父母官了。

    「我看捐一千塊吧。」二東家咬咬牙,雖說現在大盛昌規模極大。可山西人都摳。銀子都是一分分摳出來的,一千塊,讓他心疼不已。

    大東家明顯更有魄力一些,「既然要出錢,要出就多出點,不上不下的沒用。我看。乾脆出一萬!」

    「嘶!」二東家和三東家都不由的直吸了一口涼氣。一萬塊啊,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好吧,我去取銀元券。」

    「不要銀元券,用銀票,去銀元辦幾張不記名憑票即取的。」張相卿道,銀元券最大面額只有一百元,但銀票卻類似於過去的莊票,相當於是一張存款單,既有不記名憑票取的,也有需要用密碼和信用驗證取的,不管哪種,面額都大的多。如果一會要打點,肯定送銀票更方便。

    二東家親自跑了趟就開在前門大街上的一個皇家銀行的分行。等他開好票回來後,三人便一起出了店坐著馬車往順天府衙門趕。

    到了衙門,發現來的人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京師有名的商號東家。

    過了一會,張鍵和一眾衙門官吏出來了。張鍵滿臉帶笑,對著一眾商人很是和氣,沒有絲毫的頤指氣使,雖然他既是當今天子的兄弟,又是順天巡撫,還如此年輕又是進士出身。

    「諸位請到禮堂就座,本撫已經差人準備好了茶水點心,禮堂裡也早燒好了炭,裡面暖和,正好議事。」

    一眾商人一個個懷裡揣著銀票銀元券,隨著往能容納數千人的禮堂就坐。

    本以為今天是要來捐錢出血的,誰知道進了禮堂後,發現裡面準備的果然很好。裡面的擺著的是大圓桌,八人一桌,桌上還擺著茶水點心。

    甚至每張桌上,還都擺了字牌,上面寫著商號名字。

    早有吏員們站在門口引導各家商號的東家掌櫃的入內,按各自的位置就坐。

    張相卿三人和手下的幾名掌櫃剛好一桌,坐下後,張相卿發現桌上不但有他們商號的名字,座位前還各放著一個摺子。

    張相卿雖是小販出身,倒也是曾開蒙讀過書的,還曾下過場,因此其實也算是童生。他有些好奇的打開摺子,只看了幾眼,卻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這是一份順天府的商業計畫。

    「廣告招租,土地開發,活動贊助」

    上面許多新鮮的詞彙,讓他一時有些不太明白,可接著往下看,越看他越心驚,越看越興奮。

    難道今天順天府不是來找他們化緣,而是這個商業合作?

    官府跟他們商人合作?

    二東家和三東家也在看這個計畫,上面提出的許多合作項目,讓他們也是大為心動。

    「大哥。你看這個廣告招租,前門大街和東西大街上新設了好多廣告位,路燈柱、燈籠,這上面都可以打廣告。還有路口要新設幾個廣告牌,天啊,連大鐘塔身上都可以打廣告了。」

    二東家也連忙驚呼,「你們看,除了最主要的那些干道大街。其它的街巷只要出資競標,價高者就能得到街巷、橋樑的冠名權呢。」

    不過王相卿此時卻一雙眼楮全盯在另一個贊助商計畫上。

    京師正舉行的會試考試。

    順天府居然計畫給科舉會試引進贊助商計畫,比方這上面說,所有的布匹綢緞等行,可以出價競爭,最終價高者,就能成為服裝贊助商,那麼所有考生都將穿上由該贊助商提供的衣服,上面還允許有該贊助商的商號商標,甚至贊助商可以拿這個作為宣揚。

    一旦取得贊助商資格。那麼從現在到下一科考試前,三年時間內,他們就有權使用科舉考試為他們做廣告宣揚,考生們在京參加考試期間,都得穿他們提供的服裝,甚至金殿面試時,中舉後誇街遊行時,都會穿他們的衣服。

    張相卿是一個商人,一個眼光敏銳的商人,他一下子就看出了這個贊助商的效益。

    天下讀書人何其多。科舉又是三年一度的大盛事,每個能參加會試的舉子都是天之驕子。而如果能成為贊助商,這將是何等的榮耀。若是他們大盛昌的衣服能成為會試考生的指定衣服,這個廣告效應肯定極強。

    尤其是當放榜之後。新科狀元穿著繡有他們商行標誌的衣服在京師遊街,無數百姓都會看到,這將是何等效應?

    張相卿心動了,怦然心動。

    他仔細的看下去,發現會試的贊助商計畫很複雜,比如說有獨家贊助商。有贊助商,有獨家供應商,有合同供應商等等,各種等級的贊助、供應,分的很細。

    不同的等級,能得到的廣告宣揚許可也不一樣。

    另外,贊助的項目也有很多。

    比如服裝、比如帽子,比如衣帶,比如靴子,比如馬,比如紙、筆、墨、硯等等,大大小小數十項物品。

    但凡能跟會試扯上關係的,基本上都被列入贊助計畫。

    每個項目,都得由該行業的商家投標競爭,而且不是每個商家都有資格。想參與進來,還得有個資質審核,需要信譽好,規模大的商行商號才有資格。

    其次,做了贊助商,不但得免費向會試提供符合標準的贊助商品外,還得再交一大筆贊助費。

    付出這些,得到的就是品牌廣告。

    順天府準備從所有商家中招募九家獨家贊助商,每個行業招一家。每家的贊助費為十萬銀元,成為贊助商後,他們能在這科會試時得到許多官方廣告和宣傳。

    另外,還要招募不少供應商,對會試裡涉及到的每樣商品獨家供應。按計畫,這些供應商比贊助商要多,他們為會試提供該項商品供應,還需提供至少一萬塊銀元的贊助費。

    九大讚助商不限品牌行業,就算他們經營的產業跟會試科舉無關也沒關係,但每個行業只限一家。而且他們得到的廣告宣揚機會也更多。

    劉鍵自從聽了劉鈞一堂課,現在是竅門大開,不過這個贊助商計畫,其實也是他去向劉鈞稟報廣告招租計畫時,劉鈞又特別提醒了他一下。告訴他,經營城市,不但可以賣廣告,開發地產,那些無形資產也很有價值,尤其是京師,比如說每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這就是一個很好運作的商機。

    劉鍵聽完科舉會試贊助計畫後,大為驚嘆,對自己的皇兄佩服的是五體投體。連科舉都能從中弄出大商機,真是高。

    驚嘆過後,他自然是立即開始運作。

    今年的會試已經開始,錯失了大半機會。但抓緊一點,還是能夠操作一下了的。起碼還有會試放榜還有殿試,還有殿試放榜排名,還有遊街等等活動,抓緊點,當然還能賺上一筆。

    現在匆忙點,但搞起來後。也算是為下一科先做個準備,積攢些經驗。

    劉鍵問劉鈞贊助商、供應商等怎麼搞,多少錢贊助合適。

    他本為覺得,贊助商贊助個千把塊銀元。供應商免費供貨,就不錯了。結果劉鈞胃口很大,先定下了九大讚助商,然後考慮今年第一次,且會試已經開始了。因此贊助費打點折,就勉強一家只收十萬塊吧。

    至於供應商,收一萬吧。

    今年也不搞那麼複雜,就搞九個贊助商,然後是各種商品供應商。他說的是輕巧,可劉鍵當時卻驚的嘴都合不攏了。

    一個贊助商收十萬,九家就是收九十萬了。還有大大小小幾十種商品代應商,一家也收一萬的話,那也是幾十萬啊。

    一場會試下來,那豈不是要收百多萬?

    這簡直比順天府的田賦稅收還高。

    他小心的問劉鈞。這個數字是不是訂的太高了?結果劉鈞告訴他,一點也不高。畢竟贊助商計畫只是挑選幾家商家,實力小的商家也擠不進來。而對大商家來說,這筆錢他們是負擔的起的,最重要的是,這贊助的品牌提升效益是絕對很強的。

    越是大的商家,得到的實際回報就會越高。小商家受限於規模,就算拿到贊助商名額,哪怕得到了品牌效應提升,可以他們的規模也一時難以把這品牌效應的提升。直接轉換為銷售量的提高,得到直接的利潤提升。

    因此,這種贊助商計畫,其實是對那些大商家最有效益的。

    劉鈞雖然如此說。可劉鍵其實心裡還是有此沒底。

    今天的這場會,其實就是個通報摸底。

    如果大家對這個事情很積極,那麼接下來就會馬上接著準備開競標會,然後各家商家競標,奪標後趕時間運作宣揚起來。

    如果大家沒興趣,或者被那贊助費用嚇到。最後肯定還得做些調整,比如降低贊助費。

    劉鍵坐在台上,仔細的從一個個商家的臉上掃過。出乎他的意料,商人們一個個都在和同伴交頭接耳,但看的出,他們很興奮,反應很激烈。

    事情有戲了。

    劉鍵終於長鬆了一口氣,他招手叫來一個吏員。

    「準備下競標會,九大讚助商贊助費競標底價十萬銀元,各商品供應商競標底價一萬。贊助商只有九個名額,每行業只選一個。供應商則是每類商品只選一家!去準備吧!」

    吏員也早看到了商人們的激烈反應,知道這件讓人驚嘆的事情怕是要成了,當下也心裡激動萬分,連忙點頭應聲,「屬下馬上就去安排!」

    台下。

    張相卿正跟兩個同伴緊張商量。

    「我們是競爭贊助商還是供應商?」

    「大哥,供應商只能競標一項商品供應,我們大盛昌經營的商品可不少,牲畜、奶肉、皮毛、衣服靴子雜貨等等,我覺得要競爭還是競爭贊助商比較好,十萬塊銀元雖不少,但若能用科舉做廣告宣揚,肯定值。」

    張相卿不得不提醒自己的搭檔,「十萬隻是競價底線,只有九個贊助商名額,肯定會爭奪很激烈,就算到時贊助商翻上一倍,都不稀奇。」

    「哥,就算二十萬,也值了,能借科舉宣揚我們商號三年呢。」

    張相卿想了想,如今自己的商號擴張的很快,短短三年時間,開設了百家分號,夥計也過了萬人。尤其是現在主打與草原的貨物貿易,以及對皮毛加工等,利潤不低。不過他們也有些短板,就是商號成立時機短,知名度還不夠高。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家湧向關外,搶奪市場。他們過去只是佔了一個進場早的優勢,但現在優勢在慢慢減弱。

    張相卿緊緊的捏著拳頭,終於下定決心。

    「好,咱們就全力競標贊助商,二十萬,不,二十五萬以下我們都可以競爭。若超過兩十五萬,我們再爭一個供應商。」

    二東家和三當家都一起點頭。(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1章 趁他病,要他命

    晨光下的金水河猶如一條閃亮的玉帶,因此這河也稱為玉帶河。這條河的水很清,出自西郊玉泉山,經過宮城,出都城,最後注入通惠河。

    劉鈞坐在河邊,看著這清沏堪比純淨水的河水不由大加感嘆,後世城市裡想找到一汪這樣清徹的內河水幾乎不可能了。

    他甚至還看到一條水蛇快速的扭著身子游過河面,身後激起陣陣漣漪。頭頂上,還有老鷹劃過天空。

    水面下,甚至還有一群魚兒游過。

    這彷彿讓人置身於深山溪澗邊,而不是在一座百萬人口的大都會中心。

    不過這是內金水河,流經午門內。京師還有一條金水河,稱為外金水河,流經承天門外。外金水河就不如內金水河清沏了。

    金水河既相當於皇城宮城的護城河,也是消防用水。內金水河更是皇宮的飲用水源,因此對這河水保護很嚴格,金水河的水不準百姓動用,連洗個手都是犯罪。

    宮城的外圍還有一條更寬闊的筒子河,水面寬達十八丈,深一丈半。和金水河有內外河一樣,筒子河也有內外,宮城外是內筒子河,皇城外還有一條外筒子河。不過在明朝時,外筒子河卻只有東北西三面,而沒有南河。

    這與京師外城只有南城,而沒有東西北三外城正好相反。大漢開國後,又新修了圍繞皇城外南面的外筒子河。

    形成了如今皇城外有外筒子河和外金水河,宮城外有內筒子河與內金水河的格局。

    深溝高壘,固若金湯。

    大漢挖了南面外筒子河後,還對筒子河全面清淤疏通,如今筒子河也是碧水繞城。

    天冷了,金水河也結了冰,劉鈞這些天沒事也愛來冰上轉轉,甚至還打了幾場冰球。

    「都察院御史彈劾,讓武昌侯很是氣惱,聽說還摔了茶杯。」馮勝跟在皇帝身邊慢慢的滑著冰。一邊稟報著工作。

    劉鍵這些天正忙著城市經營,又是廣告位出租,又是道路橋樑冠名權,又是土地盤活。如今又搞出了科舉贊助計畫。

    順天府一下子前前後後拿到了幾百萬的進項,上下幹勁正足。可是許多官員卻坐不住了,紛紛彈劾劉鍵與民爭利等等。

    那些彈章劉鈞都看了,說來說去也就是與民爭利,什麼有失朝廷威嚴等等。這種陳腔舊詞劉鈞看過一眼後都懶得回覆,直接扔一邊,統統留中不發。

    不過劉鍵畢竟年輕,自己一心為朝廷著想,弄到的資金也沒有收到自己腰包裡,一分不少的都是入了公帳的,結果那些官員還彈劾他,氣的他連摔了好幾個杯子。

    「武昌侯還是太年輕了,被人說幾句就沉不住氣了。既然要做事,哪裡還能怕人說。若是怕人說,那哪能幹的好事。」劉鈞說了兄弟幾句,又道,「其實會試贊助商計畫還是我指點劉鍵的,朝廷又沒偷又沒搶,既不逼迫更沒強奪,商人們樂於競標,這正說明這對商人是有好處的。」

    「而朝廷跟商人合作,又哪裡失了威嚴?這明明是一件雙贏的事情,朝廷和商人合作。商人得到了品牌提升,朝廷得到了實際的銀錢收益,就連那些舉子們,也能免費得到食宿吃用。何樂不為?」

    雖然說如今大漢新朝,上下觀念改變良多。但依然還是有不少人抱著個老觀念,動不動就與民爭利。

    以前劉鈞名下的皇店業務,沒少讓他們喊與民爭利。

    不過劉鈞也知道,朝廷有時侯也還需要這些蒼蠅,不能因為有些地方不合意就全把他們趕走。

    這次的會試招商。還是不錯的,雖然是臨時計畫,但還是迅速的舉行了競標,最後總共競標出了九家贊助商,以及一百三十六家供應商。九家贊助商的贊助費共計一百八十萬,每家是二十萬銀元。

    讓劉鈞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供應商,最後居然零零總總的分出了一百三十六家供應商,每家的贊助費平均也達到了一萬多塊銀元。

    雖然是匆促展開的計畫,可短短幾天就拿到了近四百萬的贊助費。

    若不是太倉促,如果能在全國內招募贊助商,估計這個贊助費用還能成倍提升。

    「順天府甚至已經在籌劃著要舉辦一次比武大會呢。」

    劉鈞笑笑,順天府剛拿到了好幾百萬的進項,自然是氣勢正足。以如今的朝廷制度,順天府這次表現如此突出,不但上下的考核都能得到好評,而且還會有實際的物質獎勵,大家豈會沒動力。

    「他們是想用比武大會來代替朝廷取消武而失去的武舉贊助費吧。」劉鈞搖頭輕笑,雖然劉鈞依然堅持科舉,還擴大了科舉錄取規模,可對於武裝卻又是完全不同的態度。

    哪怕當初劉鈞也是武科生員,但他卻認為大漢是常備軍加職業軍人,是以專門的軍校培訓專業軍中人才,因此根本不需要通過武科舉這種方式選拔武官。

    武舉已經正式廢除,軍官通過各類軍校培養。

    劉鍵剛從科舉會試贊助中償到了甜頭,自然不甘心放過武舉這樣的機會。但武舉已經取消了,他便另想一計,想要辦一次比武大會。

    劉鈞想了想,辦比武大會確實能吸引很多人過來,有人氣就意味著經濟效應。不過劉鈞還是覺得比武並不適合,雖然現在朝廷已經不禁百姓持有普通的刀槍,只是禁弩和銃、鎧甲等。

    不過劉鈞依然不願意弄的天下百姓都扛著刀槍跑來京師比武。

    「他的想法是好的。」劉鈞想想,可以把比武大會辦成一場體育競技大賽嘛。到時多弄點項目,可以全民參與。

    什麼跑步、騎馬、射箭、舉重等等,就是把後世奧運會的形勢換個比武大會的名頭。嗯,還可以先以省分賽區,搞預賽,一個個項目最後選出正式參賽的選手,然後組成各個省代表隊來京師進行最終決賽,比武大會。

    通過省裡的預賽,還能提前把氣氛炒起來。

    一場規模盛大的比武大會,能夠全民參與。同時也還能娛樂大眾,甚至能夠引導百姓強健身體。

    當然,官方組織這樣的大賽事,能夠吸引到許多百姓觀看。也就製造了商機。到時引入贊助商計畫,讓商人們來贊助比賽,官府得到贊助費,能賺一筆錢。商人得到宣揚品牌的機會,提高知名度。甚至參賽的人還能得到獎金,而百姓得到娛樂。

    想想,後世的各種體育賽事哪個不是賺的盆滿缽滿。

    再想想,這個時代的百姓娛樂生活其實很少,能有個比武大會這樣的賽事,豈會不受歡迎。

    軍隊說不定還能通過這樣的比賽,從大會中選取一些比如神射手之類的特別人才呢。

    有機會賺錢,還是這樣雙贏互利的方式,劉鈞是很樂意的。他準備回頭就找人開始籌備,正好今年是科舉大比之年。熱鬧過後,明年再來一個比武大會,又熱鬧個一年。

    「弄清楚緬甸那邊的情況沒?知道為何緬甸人一直沒有派軍北上嗎?」

    劉鈞轉換了一個話題。

    年關將至,可大漢的數路大軍卻還駐紮在南方,甚至好幾萬人馬已經越過了邊界,奪取了大片緬人原來控制的地盤。

    可緬甸人一直沒有回應,讓劉鈞不免有些擔心。

    一場萬里之外的戰爭,還是在敵人境內做戰,不得不小心。

    由於戰爭太迅速,使得錦衣衛之前沒能第一時間掌握緬甸的情報。

    這是錦衣衛的失職。馮勝這段時間全力調動人馬彌補這個過錯。今天皇帝再次問起,馮勝連忙回覆,「正要向陛下稟報此事,緬甸人現在自顧不暇。根本無力顧的上北面邊境的事情。」

    「為何?」

    「不久前,大城王國大舉進攻緬甸,雙方激戰不斷,緬甸人並不佔上風。」

    劉鈞知道,大城王國就是後來的泰國。

    在緬甸和越南之間,還有不少小國。其中實力較強的就有大城王國和佔城等國。大城王國算是中南半島上的老牌王國了,建國到此時已有近三百年時間。

    在中南半島上,大城王國可比緬甸東籲王朝歷史悠久的多。

    在緬甸歷史上的強大王蒲甘王朝滅亡後,緬甸分裂成多個小王國。東籲王朝是緬族建立的王朝,北方還有撢族建立的阿瓦王朝和孟族建立的白固王朝。不過後來阿瓦和孟族連年交戰,居於南方的東籲乘機崛起,最終滅了阿瓦和白固,統一了緬甸。

    在此後長達百餘年時間裡,東籲王朝橫掃整個中南半島,傲視群雄。甚至在與明朝的數次戰爭中,都擊敗了明軍和明朝雲南沿邊土司,奪走了大片明朝疆土。

    不過緬甸在中南半島上,最主要的對手還是與他們相鄰的大城王國。

    還在蒲甘王朝時,大城王朝就曾入侵緬甸南部的孟族王國。

    到了東籲王朝時,緬甸長年對大城王國用兵,兩國之間戰火連綿不斷。

    東籲王朝軍隊甚至兩次攻陷大城王城的首都阿瑜陀耶,大城王朝一度淪為緬甸的附庸。

    不過後來暹羅三大帝之一,充滿傳奇色彩的黑王子納黎萱又中興了大城王朝。

    納黎萱在大城王國都城第二次被破後,被帶往緬甸做為人質,大城國淪為緬甸東籲王朝的附庸。

    1571年納黎萱被放歸,回國後立為儲君,此後他開始領導暹羅軍反抗緬軍。並在後來打敗緬軍,恢復大城王國。此後又打敗緬軍的反攻,並在隨後繼位。

    他繼位後,率軍入侵柬埔寨,並大敗再次入侵的緬軍,殺死了統兵的緬甸太子。此後,再次入侵柬埔寨,攻陷其首都,又從緬甸手中奪取馬來半島大部。

    在此後,泰軍反佔據戰爭主動權,屢次出兵進攻緬甸,納黎萱甚至兩次率軍包圍緬甸都城。

    直到二十多年前,納黎萱再次率軍攻入緬甸後在陣中病亡,泰軍撤退。在此之後的這二十多年時間裡,緬甸與泰軍激戰於緬甸南部和泰國北部,互有攻守。

    緬甸東籲王朝如今雖然號稱是剛剛中興,但其實短暫中興過後,又開始衰弱。泰國則在傳奇大帝納黎萱死後開始衰弱,兩國征戰不斷,都傷痕纍纍,兩敗俱傷。

    就是在這個時候,劉鈞為了收復六慰,把西南的那些叛亂土司潰兵有意的趕到了緬甸。這些敗兵數量不少,攜家帶口的有不下十萬人口。

    本來劉鈞是想做戲做足,多趕些亂兵過界,也正好以追剿叛軍的名義入境。若是叛軍少了,那豈不是被緬軍直接解決了,哪還有入境藉口。

    二來,劉鈞也打算驅使這些叛軍做為前驅,好借叛軍之手,在緬甸北部造成些破壞。

    但是陰差陽錯之下,劉鈞卻是誤算了緬甸此時的情況。

    緬甸軍正在南面與泰軍激戰,結果大批的西南叛軍衝入緬甸北部,四處燒殺劫掠,留守的緬軍和土兵居然打不過這些叛軍。

    西南的土司敗兵在漢軍手裡不堪一擊,結果到了緬甸卻反而把緬甸北部的官兵和土兵打的落花流水。

    這些叛軍一路燒殺南下,現在居然已經圍了緬甸都城阿瓦。很明顯,這些土司想要鴆佔鵲巢,準備在緬甸再起爐灶了。

    錦衣衛發現這個事實時,都有些不敢相信。

    緬甸軍不是很強嗎,不是曾經把明軍打的節節敗退,不是把明朝疆土奪走許多嗎,不是號稱中興嗎,怎麼這麼弱。

    緬甸軍本不應當這麼弱的,只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緬甸前些年也經歷了內部的叛亂,以及泰國的反攻,早不復當年強盛之時。他們一度丟失了半壁江山,只保留了一個上緬甸。要不是阿那華隆勇武,收復了緬甸,又擊敗驅走了葡萄牙人,他們都差點亡國了。

    如今是他隆王時代,可又因為與泰國的連年戰爭,而重新衰弱。

    當西南的潰兵被漢軍驅趕著進入緬甸北部時,緬甸的主力正在南部地區與泰軍大戰。北方空虛,一時被打的措手不及,被一群大漢西南叛亂土司直接給圍了都城阿瓦。

    這已經是幾十年來,緬甸都城第三次被圍了。

    前兩次是被泰國大帝納黎萱大軍圍攻,勉強沒有失守,現在卻又被一群西南土司敗兵圍攻,真是落架的鳳凰不如雞。

    聽到這樣的一個結果,劉鈞眼裡露出兩道驚喜之色。他原本還在猜測這個緬甸人在搞什麼陰謀,然後想誘敵深入,卻不料居然是這樣的一個實情。

    如此一來,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趁他病,要他命啊!

    「回軍機處!」劉鈞迫不急待的道。(未完待續。)

    PS︰  感謝at、山青盈、櫟陽樾、風雪小小王、我愛我姐我弟諸位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2章 放逐

    吳三桂心情極好,「這次我們一定能大賺一筆。」他笑呵呵的跟船員們宣佈。「江戶幕府禁止銀銅出口,這是在自尋死路,我估計要不了多久,朝廷就該發兵征討了。趁著眼下這個時候,我們抓緊時間多跑兩趟。」

    吳襄從兒子手裡接過帳目,仔細的看了一下,上面的數字記錄的很是詳細,一筆筆都一清二楚。

    「七萬六千餘斤銅塊,一千多萬枚日本廢銅錢,不錯。」

    祖大壽捻著自己的鬍鬚,「加起來十多萬斤了,再裝上幾萬斤的日本魚乾海鮮等就滿了。若是能把這批銅貨順利運到越南南河,獲利起碼十倍。」

    日本銀多銅也多。

    由於大漢用大炮轟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無法再閉關鎖國。且大漢與日本簽訂了獨家貿易權,因此壟斷了對日本貿易,原來的荷蘭也無法再與日本通商。日本商人甚至已經不再出海,他們只能與大漢到日本諸開放港口的漢商貿易。

    在這種獨家壟斷貿易之下,本來就是一直入超的日本對外貿易,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而按大漢與日本江戶幕府簽訂的協議,大漢與日本的貿易,除了以日本出口的商品抵價外,其餘的以白銀支付。

    巨大的貿易逆差,使得日本白銀大量外流。有日本人甚至向德康家族進言,稱如此下去,百年之後日本的金將減半,而不到百年,日本將無銀可用。

    在這種情況下,最終日本江戶幕府開始縮減與大漢的貿易額度,禁止日本商船出海,同時禁止銀銅出口。

    不過一面是日本的縮減貿易額度,禁止銀銅出口,可另一方面,卻是如今日本國內的銀銅礦山大開發的時候。

    日本的石見銀山,因採用了吹灰法煉銀,白銀產量大增。而日本現在擁有年產數十萬斤銅的大銅礦二十餘座,每年產銅數百萬斤。

    日本人不是真正的銀銅不夠,而是巨大的貿易逆差,加之大漢的獨家貿易權。讓他們心裡十分不爽,而日本人知道現在大漢對日本銀銅需求巨大,因此便有了這玩火的動作。其目的,還是想讓大漢修改那苛刻的條約,改成更優惠條款。

    現在官方貿易銀銅出口量已經大減。連貿易量也大為縮減,可中國依然對銀銅需求巨大,日本國內的許多銅商其實也希望把銅賣給中國商人,以換取中國海商運來的各種生絲、蔗糖等商品。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已經全族移居台灣的吳三桂父子和舅父祖大壽祖氏一族,開始做起了日本走私貿易。

    他們與日本的銅礦主暗中勾結,吳祖兩家從台灣採購各種中國商貨運到日本長崎,然後從長崎交換走日本銅商的銅料。

    大家各取所需。

    「一百斤銅才二十塊銀元,這個價格真是公道。」

    祖大壽如今也不帶兵也不打仗了,他們當初被遷到台灣後。發現朝廷果然守信,並沒有來個斬草除根之後的。

    憑著從中原帶去的財產,他們向台灣的那些土著購買了山林平原,建起了莊園,甚至還購買了不少南洋的崑崙奴。

    在台灣站穩腳後,擁有許多資金的吳祖兩家,乾脆又向造船廠訂製了商船,然後跑起了海上買賣。

    他們的這些動作,都是在官府報備過的,因此台灣地方官員對此也都準許。如今台灣跑海上做貿易的人多的是。都知道跑海商能賺錢。膽大的都向銀行,甚至向有錢人借錢,或者乾脆集只入股,大家湊錢買船辦貨。然後由船長招募船員跑船,得了利後再給股東們分紅。

    吳三桂不需要貸款也不需要借錢,他們自己有的是錢。

    中原他們無法再立足,關外的財產雖被充分,但中原的不少還都被留下了,交掉了契稅欠稅後。兩族依然可以在台灣富甲一方。

    用這些錢,兩族購買了數條船,既有新船也有舊船,然後招募了不少有經驗的水手船員,在官府報務登記,取得牌照,又交過了稅費後,吳祖兩家的這支船運行就算正式成立了。

    一開始,吳三桂是跑福建到台灣,從福建採購各種商品,如布匹鐵器工具等,運到台灣出售,再採購台灣的特產糧食、甘蔗、鹿皮、硫磺、蔗糖等物運回福建或者浙江。

    不過跑了一段時間海運後,他就發現跑台灣海峽,利潤雖然不少,但遠不如跑南洋或者東洋。

    尤其是跑日本,路途比去南洋近,可大漢卻獨家壟斷貿易權,日本的銀銅又正是中原最需要的,中國商品在日本也需求量大,這種貿易是最賺錢的。

    雖然對日貿易,由大漢東印度公司佔據了絕大多數份額,可他們吃肉,別人還是可以喝湯的。

    吳三桂改跑日本,幾趟下來,他又發現了名堂。

    最後一番折騰後,膽大的吳三桂乾脆搞起了走私。不過他這個走私只是相對日本幕府而言,在大漢這邊是不敢走私的。

    船隊從台灣基隆出港時,都是報過關的,到了日本偷偷的交易運著銅料等回去的時候,一樣還要報一次關,照常繳稅。

    但就算如此,可在眼下銀銅緊張的時候,走私銅料,依然利潤極高。

    「可惜我們的船隻能回台灣,這些銅料也只能賣給大漢。」吳三桂的兄弟三輔嘆氣道。

    二十塊銀元一百斤銅,這個價格並不高。南洋地區對銅料需求極大,尤其是越南的阮氏家族,本身不產銅,可他們要對抗北面的鄭氏,需要大是的銅鑄炮,因此銅料價格高。

    甚至他們連鑄錢的銅都不足,吳三桂他們把從日本收購來的舊銅錢,運到越南阮氏地盤上,直接就能當貨幣流通。

    日本在德川家族統一江戶後,也統了日本戰國以來混亂的貨幣,實行金銀銅三貨幣流通,鑄了金判銀判和寬永通寶銅幣。鑄造了新錢後,幕府便廢除以往的舊錢,禁止流通。這些舊錢數量眾多,無法流通。便價值大大降低。

    精明的吳三桂並不是第一個收購日本廢銅錢的商人。以前許多日本商船去南洋的時候,便會帶上許多舊銅錢。不過如今日本商船不得出海,這些舊銅錢便都由中國商人收購。收購來的銅錢自然是不能運回中國使用的,融鑄的話則劃不來。因此依然還是運去南洋地區,繼續做為貨幣流通。

    若是吳三桂收購的這批銅塊和銅錢能直接運去南洋,利潤極高,若能運去越南南部,甚至有得十倍毛利。

    但他們這船是在台灣官府登記過的。他們這船隊只能跑日本台灣航線,沒有申請批準,根本不能隨意的跑南洋。

    更不用說,現在銀銅都屬於朝廷急需物資,這些從日本購買到的銀銅等物,到了台灣,會被官府直接收購。雖然不會讓他們吃虧,還留有不少的利潤空間,但終究比不上直接運去越南十倍之利。

    能有五倍毛利就不得了。

    「朝廷收購,也還算比較良心價了。一來一回,獲利好幾倍,這樣的買賣,比過去販賣私鹽還賺錢呢。也就是現在日本人作死,要不然,正常情況下,我們跑一趟,這販銅利潤頂多能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現在賣給官府,幾乎是翻了十倍了。」吳襄算是一個比較清醒的人。

    商人逐利是本能。但他們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們算是被放逐者,被從中原趕到台灣來。若沒有當年燕北之戰臨陣倒戈的功勞,只怕他們吳祖兩族都沒有好下場。如今被放逐到了台灣來。朝廷對他們還算很不錯,除了不能回中原,其它的都很好。

    現在台灣島上有莊園,有田地,還有工坊,這海上還有一支小船隊。日子是當初他被關押在京師大牢時不敢想像的。

    「咱們還是抓緊時間回台灣,趁著眼下好機會多跑幾趟才是正事。大家也別不知滿足了,這樣輕輕鬆鬆沒半點風險跑一趟也有兩萬多塊銀元,足夠了。」

    跑一趟船能有兩萬多塊銀元,這樣的生意確實是不錯了。雖說去南洋賺的更多,但南洋也更遠,時間更長,且那邊就不如東海這帶,東海這帶是大漢海軍的後院,別人不能過來。但在南洋,就是魚蛇混雜,那邊可是還有許多海盜,以及不時客串海盜的西班牙荷蘭英國葡萄牙等各國軍艦和商船的。

    「也罷。」吳三桂有些意興索然的道。

    其實他心裡並不太在意賺多少銀子,他們雖到了台灣,可真不缺銀子。他只是有時覺得寂寞,他還如此年輕,曾經也叱 風雲,指揮千軍萬馬。可現在,卻只能揚帆海上,帶著幾條小帆船,不到百個船員水手。

    「父親,你說朝廷真會發兵打日本嗎?」吳三桂忍不住問。

    「誰知道,咱們如今只是平頭百姓,跑跑海上賺點辛苦錢,管那麼多干啥。」吳襄看似平淡的道。

    祖大壽扯著鬍子,「我覺得肯定會打,但就是不知是大打還是小打。日本人卡著銀銅不肯出口,這朝廷能忍?不過只怕到時朝廷派支艦隊過來,直接開到江戶港,炮轟一陣,只怕日本人就得縮卵子認慫。」

    「我說你們真是淡吃蘿蔔閒操心,打也好不打也好,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咱們還是早點趕回家去,再跑一趟然後準備過年吧。」

    「時間過的真快,都馬上要過年了。」吳三桂嘆道。

    「是啊,馬上就是我們到台灣的第一個年了,今年一定得好好籌劃下,過個熱鬧年。」

    「關外的祖墳,今年不能去祭掃上香了!」吳襄一面說著一面看了眼自己的妻兄和兒子。當初若不是這兩人一味的看不清形勢,他們如今也不至於被放逐到了這東海上!

    吳三桂感受到父親的那縷目光,暗自慚愧,不管當年他是如何的意氣風發,如何的心有不甘,總之,他錯了,他輸了!

    來來往往在東海上,他也聽過許許多多劉繼業的英明神武舉動,他會盟蒙古諸部,諸部紛紛臣服。劉鈞滅科爾沁,迫的女真人不斷北遷,劉繼業西南用兵,改土歸流太多太多,每次聽到關於劉繼業的消息,總是他又讓自己屁股底下的龍椅更加穩固了幾分。

    如今,劉繼業穩坐了大漢皇帝寶座,而他,卻只能駕著這條小船搖晃在大海之中,飽受風吹日曬之苦。

    他甚至會經常忍不住的想起曾經無意間的驚鴻一瞥,那麼曼妙的美人。劉繼業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他卻只能被放逐海上,這世道何其不公!

    原本的好心情突然蕩然無存,站在船頭吹著冷風,吳三桂默然神傷!(未完待續。)

    PS︰  感謝打起燈籠看書的支持,謝謝!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3章 守外而不虛內

    晚飯的時候,宮中女官來請劉鈞翻牌子。

    劉鈞正喝著牛尾湯,看也沒有看那些像牙牌,直接點了娜木鐘的名字。下午的時候他剛得奏,御醫剛診斷出娜木鐘有了身孕。

    如今他正是精氣旺盛之時,後宮裡的女人也多,今年已經有近二十個嬪妃懷孕。

    吃過飯,劉鈞便前往娜木鐘的宮裡,她現在也被封為嬪,有了昭儀的封號。娜木鐘早早得到通知,今天皇帝會過來。因此早早的讓宮人準備,又是擺花又是燻香,劉鈞到時,娜木鐘已經沐浴更衣過,妝扮的十分嫵媚。

    因為剛診斷出的身孕,也就兩個多月的樣子,身子還看不出太大的變化。只是細看的話,劉鈞發現娜木鐘更加水潤豐腴了一些。

    後宮裡滿蒙嬪妃雖多達三百餘人,得過寵幸甚至有了身孕的也有十多個。但真正最得寵的也就娜木鐘、馬喀塔幾人而已。說起來,娜木鐘是她們中年紀最大的,先生為林丹汗和黃台吉都先過兒子,不過她實際也不到三十,才二十六七。人保養的好,加之又懂得溫柔體貼,因此反而比一般的年青蒙古嬪妃們更得皇帝寵愛。

    娜木鐘笑盈盈的迎接上來,還替劉鈞除去外面的大衣。

    劉鈞牽著她手入內,「明天我調幾個年紀大些有經驗的嬤嬤過來,懷孕期間得好好照顧,不能有了閃失。」

    「臣妾就是老想吃酸的。」娜木鐘很懂得如何取悅皇帝,說話的時候帶著幾分嬌嗔的味道,把氣氛弄的很好。

    「想吃什麼,朕讓內務府給你送來。」

    「陛下,都說酸兒辣女,臣妾懷的這個會不會是男孩?」娜木鐘很聰明,入宮時間不過半年,卻已經能說很順溜的漢語,她說的不是宮裡人普通說的大都話,卻是一口標準的皇帝家鄉麻城話。

    「男孩女孩朕都喜歡。」劉鈞笑道。不過嘴上是這樣說。但男孩女兒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是男孩,這輩子能當一個富貴閒王,有個蒙古血統。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得到繼承權。但若是個女兒,反而會更好些,是公主的話,蒙古血統不會有影響。公主不會捲入核心的皇家利益爭鬥中。

    其實劉鈞更希望會是個女兒,現在他只有兩個兒子。還沒有個可愛的女兒。

    這晚上,劉鈞便好好的陪著娜木鐘,說話喝茶,晚上也沒有離開,乾脆就住在她的宮裡。

    早上天剛亮,劉鈞便馬上就醒了。

    後宮雖有佳麗三千,但劉鈞並不會沉迷其中。不管是在宮裡還在宮外,劉鈞的生物鐘都很準,早上天微微亮就醒了。

    每天醒來後,他都會堅持做些晨練。打太極拳,騎馬射箭等,雖然每天早上的晨練內容並不盡相同,可每天他都會抽出至少半個時辰來鍛鍊身體。

    他很清楚,如今不比早先在外的時候,現在整天呆在宮中,每天處理不完的政事,如果不抽時間鍛鍊,那身體可就會跟不上。

    尤其是還有好幾百個嬪妃。

    劉鈞不信什麼煉丹修道之說,也不太相信藥補。畢竟是藥三分毒。人參雖好,可若把人參當飯吃,那只會適得其反。真正的養生,還是應當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並有良好的鍛鍊習慣。

    那才是最健康的方式。

    跟著如今已經晉身為御前侍衛的太極宗師陳玉廷打完一套太極,劉鈞又特意來了一個負重十里跑,狠狠的出了一身汗。這樣大量出汗的運動,有時很有必要。

    回來後沐浴更衣,換上龍袍玉帶,劉鈞便去了南書房。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南書房裡,樞密院和兵部兩大衙門裡一群重臣都到了。

    如今樞密院和兵部分工越來越明確,職責各自劃分。兵部管軍政,樞密院管軍令。

    兵部下面有裝備司、後勤司等幾大司,還有諸兵種司令。而樞密院有總參謀處、五軍司令以及各兵種參謀長等。

    各有分工,又有相互監督之下意。

    平時大家分工辦事,定期又有由兩部院主要司處官員們參加的軍機會議,協調兩邊。因此到現在,軍隊雖然分為兩大塊,但倒也還沒有出現扯皮不清的事情。

    劉鈞一進來,就看到張國棟焉頭巴腦的站那,不由的想笑。

    前些天,劉鈞給朝中重要的文武官員和勳戚們,都賜下蒙古美女。這些蒙古貴族之女,劉鈞不可能都一人收入宮中,便在宮中培訓一段時間後,再分賜給下面的大臣。

    這既是對臣下的賞賜獎勵,也是為加強漢蒙關係。

    張國棟身為提督,也被賞賜了兩個蒙古美女,不料他居然一直緊辭不肯受,劉鈞強令之下才領回去。

    「冬狗子,草原女子都是桀驁不馴的小馬駒,你可得悠著點來。」

    張國棟一臉無趣的樣子,「陛下,那兩個美人真不能退還嗎?」

    劉鈞故意臉一沉,「人都已經送到你府上了,你現在還想退?你退還了,那誰還肯要?人家那兩女子能肯。」

    張國狗一臉便秘模樣,「陛下,你知道的我家事情的。」

    「怎麼,你夫人不高興?」

    「夫人倒沒有不高興,她很高興,兩人接回去後,她對她們還極為熱情,只是我覺得對不起她。」

    冬狗子與夫人的感情不一般,他們算是自由戀愛。當年冬狗子夫人本是麻城一鄉民妻子,後被劫匪搶上山,後遇劉鈞率九頭鳥攻破山寨,救出了這些被辱女子。

    可是她們的家人卻不肯接受她們,冬狗子夫人的前夫更是當妻子已經死了。後來劉鈞把她們安置在軍營邊上,最早的軍人服務社就是為安置她們的。

    後來冬狗子一來二去就跟這個比他年紀大上不少的女子好上了,劉鈞為他們作主,找到冬狗子夫人前夫要來了一張休書,然後親自為他們證婚。

    這也算是一樁不錯的姻緣,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冬狗子成婚後,幾年了卻沒一兒半女。尤其是冬狗子身為劉鈞心腹,這幾年仕途發達,不斷陞官。

    如今更是貴為開國侯,還身為前將軍、提督,官居一品,天子紅人。

    民間便有不少難聽的傳言,說什麼張夫人配不上冬狗子,說什麼不能生育等等。張夫人倒有意勸冬狗子納妾,可冬狗子比較有情有義,越是如此,越不願意納妾。

    劉鈞早知道這些事情,這次特意塞給他兩蒙古女子,也是想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

    「其實你想多了,如今這樣不是很好嘛。我知道你跟夫人感情深,但也沒必要因此就反而把事情弄的這樣僵。你們還年輕,以後也還有機會生孩子嘛,現說了,這兩個蒙古女子只是妾,並不會妨礙你們夫妻的關係。」

    「我只是覺得這樣做不好。」

    劉鈞搖搖頭,「你啊,也不要太追牛角尖了。」

    他知道張國棟對夫人感情好,有情有義,在意她的感受,因此不肯納妾。可是卻不知,他夫人也是個有情的,他越是這樣,夫人卻越內疚。帶著這種感情,日子哪裡能過的高興。

    這事別人插不上手,劉鈞卻可以。劉鈞不但是張國棟的老上司,是老師,還是他的皇帝。皇帝硬要塞兩個美人給他,他也沒法推辭。

    回到自己的位置,今天也算是一場小規模的軍機處會議。

    「總參謀處可已經趕出計畫來了?」劉鈞先問樞密院。

    樞密院掌軍令,調動軍動,制度戰略計畫,都是他們的職責。其中,總參謀處為最核心,然後才是五軍處。

    總參謀長與各軍種參謀長負責制度戰略部署,而五軍處的五軍司令,其實就是五大戰區司令,他們負責的是直接指揮下面的各個軍區。

    不過五戰區司令部都設在京師,並不分駐地方。

    現在朝廷新的部署是把天下劃為五大戰區,五軍司令各管一塊,不過不駐地方。

    中前後左右五戰區,司令部設在京師,但在五個戰略核心設立了一支戰略預備軍,其中五個戰略核心點就是北京、南京、洛陽、長安以及旅順。

    今後收復遼東,旅順這個點可以會移到遼陽。

    如此在這五個重要核心點,各設立一支戰略預備軍,這支預備軍不是預備役,而是由最精銳的部隊組成,起碼都是一個整編鎮,用以調控全局。

    如今大漢的兵力部署是重兵佈置在邊疆外圍,然後京師也部署精兵,其餘地方,則相當較空虛。

    現在設立五個戰略預備軍,駐守未來的五京,也是為了能夠掌控中原腹心之地,不致於過於守外虛內。

    如今沿邊各省,基本上每省駐有一個軍。重要的如西南諸省,現在全都駐有一個整編軍,而如綏遠、寧夏、青海、西康等省,駐的是缺編軍。

    如今再在五京部署戰略預備軍,那就能更好的統籌全局。

    「回陛下,總參擬將目前在雲南及邊境上的諸鎮兵馬,抽出兩鎮軍隊組成左右兩支進攻鋒刃,再調一鎮做為預備隊。剩下的一鎮坐鎮雲南,其餘兵馬則退回四川、西康、貴州、廣西。」

    「總參以為,兵在精不在多。眼下緬甸北方空虛,正是我方征討好時機。但畢竟要深入敵境,過多的兵力會而會加大補給困難,因此我們經過計算後,認為入緬軍隊最多不宜超過兩鎮兵馬。」(未完待續。)

    PS︰  感謝LH1226、守護天使UN、風雪小小王、我愛我姐我弟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4章 駐京辦

    打仗不是打架,更不是兵越多越好。

    尤其是這種出了國界深入敵境的遠征作戰,兵越多,後勤壓力越大。而在一冷兵器時代,這樣的遠征作戰,後勤補給是第一大問題,人越多,不但需要的糧草越多,而且更考慮組織能力。

    歷史上隋煬帝征遼,發兵百萬,出兵的隊伍排著長達幾百里長隊。看似嚇人,實際上卻不得不傾國之力轉運糧草。

    劉鈞很清楚這些,樞密院參謀處也知道這些,沒有人願意犯這樣的錯誤。

    尤其是入緬作戰,西南剛平定,但是雲貴高原,山高路陡,尤其是河谷湍急。以往這邊的生意人運送商品都是靠著滇西小馬馱運,甚至許多地方還得肩挑背馱。要入緬甸做戰,後勤的壓力極大,缺少通暢的道路,不但兵員難以快速運送,最麻煩的還是糧草的補給,尤其是漢軍,做為一支新式軍隊,擁有大量的火炮,需要極大量的彈藥支持。

    火器是漢軍的王牌,可在雲貴平亂的時候,其實多是靠的發起本地民兵帶路作戰,火炮都沒有怎麼投入。如果要入緬,那些沉重的大炮,肯定難以跟上。

    就算還有山地榴、騎兵炮,可炮彈轉運也不輕鬆。

    恰好如今緬甸北方空虛,都城還被西南的土司潰兵包圍著,這對大漢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經過精密的計畫,參謀處提出了只派兩個鎮的軍隊入緬,另調一支軍隊駐紮在雲南邊界,隨時支持。

    不過三個整編鎮,依然數量有些多。

    一個整編鎮六協三萬人馬,三個整編鎮就是九萬。九萬大軍的補給,若是在中原,甚至就是在遼東都不是問題,可是在緬甸遠征,這恐怕就是不小的補給問題了。

    考慮良久。劉鈞最後要求再縮減一下規模。

    「朝廷也有意將雲南和三宣六慰拆分成三個省,我看,乾脆現在就設省。雲南之外,再設大理和老撾二省。雲南、大理、老撾三省各駐一個兩師四協的缺編軍。再各設一個一協的架子軍,另外把三省內的漢夷等集鎮村寨百姓選青壯編為民兵,以為預備役。」

    原本三鎮是九萬人規模。

    現在劉鈞改為三省各設兩鎮軍,一個四協的缺編鎮,一個只有一協的架子鎮。加起來每省實際有五協兩萬五千人,若是再加上民兵,兵力並不會減弱。

    雲南省的駐軍做為預備隊,貴州省和廣西、西康、四川四省駐軍,隨時準備支援。

    按劉鈞的意思,這次入緬做戰,實際上就只有大理和老撾兩省的駐軍出戰。並且兩省的那個架子軍還是留守,出動的只各一個缺編軍。

    緬甸遠征軍,最終只有四萬人。而且劉鈞還讓他們分做兩個梯隊,一次進攻。一批在後策應。

    「陛下,如此一來,兵力會不會太少了?」傅山有些擔憂的問。

    九萬變七萬五,七萬五變四萬,現在四萬還要分兩批,第一批只有兩萬。這兩萬還分兩路,因此實際上每路只有一萬軍隊。

    「每路各一萬精銳,足矣。我們這次的出兵計畫,是先將六慰收復。至於阿瓦、蒲甘等東籲大城,暫時別急。等我們趁此機會。收復了六慰後,先穩固地方,收服土司。同時修城築堡,修通道路。架設橋樑,然後把糧草和火炮彈藥運過去。」

    劉鈞也沒打算要一口氣滅了東籲朝,他準備慢慢來。

    畢竟入緬道路難行,且朝廷在那邊也沒有什麼統治基礎。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反可能被撐到。

    對於皇帝的這個打算,樞密院和兵部的一眾司令、參謀長們倒覺得很是穩妥。現在朝廷倒不怕在關外等地打仗。可就怕雲貴這種群山峻嶺間行軍作戰,因為這種地形對於漢軍制約太大。

    「另外,可以派人去聯絡大城王朝,表示我們願意支持他們與東籲作戰。甚至可以送他們點軍火,讓他們繼續跟東籲王朝作戰,甚至咱們可以與他們先做個口頭約定,支持他們滅掉東籲。」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如果東籲滅亡了,大漢要打通西南出海口,到時就可能與泰國大城王朝就有利益衝突,但是現在嘛,不妨先合作,一起滅了東籲再說。甚至劉鈞也不介意到時真正的把緬甸東南的部份地盤分給泰國。

    「不過我們得小防越南,他們若是趁機也想從緬甸咬一口,這絕對不行。」

    和越南交界的是老撾宣慰司一帶,這裡也就是後世的金三角地帶了,雖說越南現在也是分裂狀態,但不得不防他們想來撿便宜。

    「不過若是越南人老實,也不用先理會他們,等我們收拾了東籲這邊再說。」

    樞密右使劉允升提議,可以讓錦衣衛在越南挑點事情,比如挑動莫朝搞點小動作,或者暗中支持南部的阮氏或者是中部的武氏這兩個割據藩鎮跟後黎朝實際掌權的鄭氏動動手。

    「可以去做,不過小心一點,我們在暗中既可,不要暴露了。』暫時,劉鈞還是不想同時多線作戰的。

    接下來,又商量了一下具體的安排,兵部裝備、後勤幾司的補給等。又調整了一下西南軍隊。

    那些南下平叛的幾路大軍,有的調駐雲南、大理、老撾三省,有的則調駐貴州、西康等省,有的則要調駐廣西、四川、湖南等。

    原來的數鎮精銳,折分成了十幾鎮。

    西南的諸省,每省都駐有兩到三鎮兵馬。不過多數是一個整編鎮配一個架子鎮的配製,基本上每省駐軍數量在兩三萬之間。

    西南諸省剛剛平定,正在進行改土歸流,且如今既要入緬做戰,又要準備西北的漠西蒙古人來犯,因此西南西北一線邊境諸省,也算是重兵駐防。

    劉鈞又在西安和洛陽、南京駐防了三支戰略預備軍,算是整個南半壁江山的機動兵馬。

    不知不覺中,時間已經到了中午。

    劉鈞讓御膳房準備午餐,劉鈞留一眾臣子賜宴用餐。

    賜膳比較簡單,算是標準的工作餐。分餐制,四菜一湯,兩縈兩素。菜做的還是不錯的,肯定也能吃飽。

    想要滿漢全席這樣的大餐是肯定沒有了。又不是宮中慶典酒宴,這只是工作餐而已。

    四菜一湯,飯後有茶點,但沒有酒。

    劉鈞在不久前剛剛下過旨,官員一週休沐兩天。工作五天。週一到週五的工作時間內,各官府是包一頓午間工作餐的,但晚餐早餐不包。所有的官吏,週一到週五,甚至週末值班時侯,早午都不得喝酒,不管酒量多好,都滴酒不能飲。

    更不能上青樓、酒肆。

    晚上下班後或者週末休沐之時,則朝廷不禁飲酒和上青樓茶肆。

    這也是為了避免喝酒誤事,動不動就把公事帶到酒桌上談。各種勸酒敬酒陪酒,不但誤事,還帶壞風氣,甚至還浪費公款。

    朝廷有專門的部門巡察,甚至還有廠衛暗中巡查,如果官吏違反這項制度,輕則敬告罰俸,重則降職免官。

    因此就算是今天的宮中賜膳,可也一樣沒有酒。

    午間工作餐既無酒,菜也少。還有皇帝在,因此這飯吃的自然就很簡單拘束,大家也不耽誤,迅速的扒拉著飯菜。很快就吃完了。

    劉鈞也吃的很快,他吃過後還特意的看了一下官員們的小飯幾,發現大家都剩下了不少飯菜。

    當下便直接招手叫來內務府總管。

    「記一下,下次工作餐飯菜量減一半。」

    四菜一湯加上水果茶點,量很足。劉鈞不缺這點飯菜錢,但浪費可恥。

    內務府總管連忙記下。一眾官員倒有些哭笑不得。皇帝名下產業那麼多,不管是銀行、獎券還是鐘錶、玻璃等產業,哪個不是跟搖錢樹一樣的。

    「該花的錢一文不能少,可不當浪費的也一點不應當浪費。」劉鈞當然不摳,京官現在都拿著前朝時的四倍俸祿,地方官員也是雙俸,更別說還有豐厚的補貼、獎金等。尤其是對於那些高官和一些緊要衙門的官員們來說,他們還有一筆更豐厚的養廉銀。

    飯後,也沒急著再議事。

    劉鈞讓宮中宦官帶著一眾官員去一側偏殿午休。

    「最近京師出現了不少會館,這個事情你有多少瞭解?」

    劉鈞坐在暖和的殿中,端起一杯熱茶,輕抿著,然後慢慢的問東廠提督。

    會館一般都以地方同鄉或者同行為名開設,會是一個同鄉或者同行的聚焦地,尤其是在京師之中,本來就有許多同鄉或者同行的會館。但是這段時間,京師又開設了許多會館,這些會館卻不是同鄉會館和同行會館,而是地方官府在京的辦事處。

    據劉鈞所知,早在唐代時,因為地方藩鎮割據,和中央朝廷之間關係特別,出於需要,藩鎮便在京師設立進奏院,用以與朝廷聯繫,以及收集打探朝廷的消息。後來進奏院還多了一個職責,負責藩鎮和京師之間的銅錢匯兌,這也是飛錢的開始。

    每一樣東西的興起,都有其需要。

    如今京師突然出現許多地方駐京辦事處,也一樣是因為有這個需要。自從大漢建立後,朝廷就定下了完全不同於明朝的稅制。

    大明的稅制是把所有的稅權收歸中原,地方的收入全都先歸入中央財政,然後再拔款給地方。

    以往在明朝時,稅賦只是中央朝廷的正稅。地方官吏在為朝廷徵稅之時,會在正稅之後加征火耗、羨余,甚至另外還有地方的征派,這些其實都是地方財政收入。

    因此,中央和地方是兩套財政制度,各管各的。平時地方上的主要開支,都是地方官府自己收取,只有一些大的項目,才是國家拔款。

    但是現在不同了,大漢朝廷徵稅之時,所有的款項中已經包含了正稅和附加附,正稅就是國稅,附加稅就是地稅。可這稅是一起徵收的,徵收後還要先入國庫。

    地方用錢,得先做出財政預算,然後報朝廷審批,通過之後再拔下去,這錢下去後,還會有專門部門盯著,到了年底,還得再做一個報告,把錢花哪去了報告清楚,預算是超支還是剩餘,種種都得一清二楚。

    在這種財政制度下,地方沒有自己的財權,錢款全靠中央拔款。而想要拿到錢,又得預算由中央衙門通過,通過後,要拿錢,也得從中央拔款。

    總之,地方官府的工作流程也全變了,一切都得依賴中央。

    審批預算,請拔款項,財政報告等等,為了早點批下預算,或者早點拿到錢,各省乾脆就派了官吏長駐京師,專門與京師各部衙打交道,跑關係。

    這些在京跑部衙的各省官吏,也得有落腳之地,也不能長期住客棧酒店,那樣既費錢還不方便。

    因此,最後他們便陸續乾脆在京自己花錢租樓或者買房或者蓋樓,打著會館的名義建起了駐京辦事處。

    如今的那些什麼江西會館、山西會館等等,都是駐京辦。會館既用做駐京辦事處,也還兼作接待入京的地方官員,以及還用做接待本省商人、士子在京食宿之用。既能賺點銀子,還能聯絡下感情。

    眼下各省在京都有了會館,甚至一些有錢的地方府衙,也都開始在京辦起了會館,如揚州會館等。

    劉鈞對於現在朝廷出現的這些駐京辦事處,有種很熟悉的感覺,也一下子摸清了這些會館出現的原因。

    他知道這是因為地方沒有財權,財政大權都握在中央的緣故。但他又不肯把這個財權直接放給地方,如果地方徵收的地稅直接截留在地方,雖然中間免了一堆中間環節,可朝廷對此也就越發難以監管了。

    現在這個流程,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有了預算和審核制度,地方上要花錢,就得會做好預算,把每一筆財要怎麼花,都清楚的報告給中央審批。就算是拿到了錢,可最後這些錢怎麼花的,花到哪去了,同樣還要經過朝廷審核,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還得接受監督。

    劉鈞寧願麻煩一點,也要監管的嚴格一點。

    「東廠和錦衣衛一起,針對這些會館做個仔細調查,然後報告上來。不管是省會館還是府會館縣會館,都得乾淨,絕不允許有貪污腐化的問題,更不許這些地方會館和地方官員,跟京師各部衙搞權錢交易,搞行賄受賄。」

    「都查仔細點,深入一點。」

    劉鈞記得很清楚後世的駐京辦,許多最終都暴露出來許多嚴重的違法違紀問題,特別是那一句『跑部前進』的話,更是令他印象深刻。

    現在各地駐京辦已經雨後春筍一樣的開起來了,劉鈞必須得防微杜漸,把極可能出現的不好苗頭早早掐掉。(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5章 落毛鳳凰不如雞

    「老爺,帆!」

    桅杆上的瞭望手,在上面發出高聲喊叫。在汪洋大海上,總是孤獨的,但船員們又怕見到別的船隻。

    誰也不知道,海上遇到的船隻,會是朋友還是敵人。

    最先發現的總是高高的桅杆和帆,最頂端的帆上一般也會有標誌。沒有人願意踫到那上面掛著黑色的旗幟,或者乾脆就是黑骷髏旗,那意味著海盜。

    「是條縱帆快船!」吳三桂迅速拿起雙筒望遠鏡向著瞭望手示意的方向觀看。這副雙銅望遠鏡比單筒望遠筒看的更遠更清楚,可價格也是十倍。

    吳三桂從雙筒中首先尋找雙方的桅杆。

    只有一根桅杆,縱向帆索。船首斜桅很短,前索只有一面首帆。

    這是一條單桅縱帆船,可也是一艘快帆船。

    這種船和雙槍縱帆船一樣,都是海盜私掠船的主要船型,他們體形不如商船大,但卻更加的靈活輕便。

    在海上,絕大多數的海盜,他們的海盜船其實都是小型的快帆船。海盜們需要的是速度、靈活,主要的作戰方式還是靠幫接舷近戰。

    很少有海盜會用大帆船,更別說使用正規海軍一樣的炮擊戰術了。海盜們沒有那個本錢,而且越大的船其實速度越慢。

    「掛的什麼旗!」吳襄眼力沒有兒子好,聞聽是條快船,心裡緊了一下。

    「不是黑旗,是紅旗!」

    船上的人聽說是紅旗時,都紛紛鬆了一口氣。吳祖船隊的船隻上,也是掛的紅旗。這是大漢國旗,商船掛著大漢的紅旗,表示他們的國籍身份。

    那條快帆船速度很快,向著他們高速駛來。

    大家已經都看清楚了,這是條大漢的船,還是大漢海軍的軍艦。

    對面已經在向他們打旗語,示意停船下錨。接受檢查。

    「一艘六級護衛艦。」祖大壽如今在海上跑,對於大漢海軍軍艦型號種類也很清楚。這條縱帆船比他們的商船還小,可他們卻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畢竟對面是一條軍艦,哪怕是六級的護衛艦。船上也有好幾十門炮。

    「三十二門炮,標準六級軍艦,塗裝上舷號是101護衛艦,東海艦隊第七分艦隊的。」

    僅看到101三個舷號,吳三桂已經馬上想到了這條護衛艦的所屬。101護衛艦。東海艦隊第七分艦隊所屬護衛艦,又名無錫號護衛艦。

    大漢海軍的艦隊既有數字編號,又有專屬艦名。命名的規矩一般是一二三級主力艦以郡府名命名,而四五六級軍艦則以縣名命名。

    101號又名無錫號,標準的六級護衛艦,擁有三十二門火炮。

    吳三桂下令下錨降帆,準備接受檢查。

    「去拿點銀元券過來。」吳襄交代手下夥計。

    東海之上,完全就是大漢海軍的後花園,而其中渤海灣完全是皇家特遣艦隊的地盤,黃海的北部。山東到遼東的那片,歸北海艦隊管轄。而從江北一直到福建台灣、琉球日本的這一片,則歸東海艦隊。再往南,則是南海和西海艦隊地盤。

    他們現在跑的這航線,正是東海艦隊管轄範圍內。

    東海艦隊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分駐著四支分艦隊,管轄著這片茫茫海域。而每支分艦隊,又都常年有軍艦巡邏,既打擊海盜也查走私。

    吳家的船是不用擔心檢查的,他們有正經的經營執照、船照以及報關文件等等。完全合法。可巡邏艦有權隨時要求上船檢查,所有的船隻都得配合,不然的話,他們可以就地擊沉抗檢的船隻。

    無錫號很快就過來了。他們看到這邊的三條船很老實的下錨降帆後,先是圍著船隊繞行一圈,很是謹慎,然後才緩緩靠了過來。

    他們沒有直接把船靠舷,而是離著一段距離,放下小艇派人過來。護衛艦則錨都沒放。帆也沒下,但卻把炮窗都打開了,還將船舷側過來,將一排炮都對著他們。

    吳三桂的船上沒有炮,他們是普通商船,不是武裝商船。船上沒有裝炮的許可,但是有一批弓箭、刀槍,還有幾把火槍,這都是在台灣衙門裡登記過並獲得允許的。

    船隻放下繩梯,小艇上的海軍踩著梯子上來。

    吳三桂和父親舅父兄弟一起站在那裡迎候。

    「大漢帝國海軍東海艦隊第七分艦隊101護衛艦艦長童海峰巡邏海域,登船臨檢。請配合出示牌照證件!」

    左都尉童海峰帶著一個小隊的火槍手登上船,在船甲板上站定,他目光先是掃了眾人一眼,然後通報身份。

    吳三桂看著對面這個很年青的傢伙肩上的兩隻青狼,也明白對方確實是左都尉。海軍左都尉,現在是十八級軍官餃剛好對應十八階官階,左都尉就是正七品。

    如此年輕就是正七品,尤其居然已經是一條六級軍艦的艦長,這讓吳三桂微微有些驚訝。

    吳襄早已經把所有的牌照證件都準備好了,雙手奉上。雖然他曾經也是做過都督的人,可是畢竟好漢不提當年勇。

    童海峰看著船上很配合,認真的檢查了一遍,然後又看了他們船上的貨物單。

    「要返回台灣基隆港嗎?」

    「是的,長官,剛從長崎過來,為朝廷販運了些銅料。」

    一邊說著,吳襄已經從袖裡掏出一疊銀元券,全是最大面額一百元一張的紅色大票。這一疊,起碼有十張。

    本來態度還不錯的童海峰一見到這些紅票子,臉上的笑容立即收了起來,他面沉如水,眼楮一瞪,「什麼意思?」

    吳襄看這樣子,也不由的愣了下。心想這年輕都尉好大的胃口,一千塊居然還滿足不了。想想自己辛苦跑這麼一趟,三條船才賺兩萬來塊,這還是現在跑販銅走私,正常情況下,還沒這麼多的利潤。現在拿出一千塊,對方居然還不滿意。真是貪心。

    心裡肉痛著,可吳襄還是又掏了五張紅票。

    誰知,童海峰臉色更臭了。

    「長官,我們跑日本販點銅。還要上下打點,其實也就是賺點辛苦錢,請長官切莫嫌少,以後我們定還孝敬」

    「收起來!」童海峰冷喝了一聲。

    吳襄有些搞不明白這年輕軍官的真實想法了,他也算是見多識廣。可還沒見過不要錢的。對方遠遠的追上來臨檢,不就是想要收點好處?

    難道他想錯了?

    童海峰卻是一臉難看,他瞪著吳襄道,「你知不知道,行賄受賄的量刑標準是多少?」

    不等吳襄回答,童海峰已經主動的接著道,「收受五十塊以上銀元及財物者,既構成受賄罪,你這一下子掏出一千五,想害我?」

    「絕無此意!」

    「哼。再告訴你,送五十塊以上銀元和財物,一樣購成行賄罪。」

    說完,童海峰一揮手,「去船艙核對一下貨物!」

    吳襄拿著那沓錢愣了半天。

    「你們把身份牌全拿出來,登記核對!」童海峰卻是毫不客氣。

    一千五百塊銀元券確實誘人,能當他好幾年薪水。但他不會為了這點錢就誤了自己的前途,能在二十來歲就晉級為左都尉成為正七品軍官,這在如今的軍中不稀奇。可是還能夠成為一條三十二門炮的六級軍艦的艦長,就非常不容易了。

    吳襄有些不太明白到底怎麼回事。可還是配合著拿出了隨身攜帶的身份牌。

    童海峰看到吳襄這個名字的時候還沒多大反應,可是他緊接著看到吳三桂、吳三輔、祖大壽這些名字的時候,心裡已經非常震驚了。

    他仔細的打量著這幾個人,心裡慢慢的確定了自己的想法。這些人果然就是那幾人。吳襄曾經任過都督,吳三桂也當過提督,祖大壽不但曾是總兵官,還被授過兵部陸軍司令。

    這三個傢伙,每個人都曾經得到過上將軍的軍餃,換到如今。可是五虎上將。

    不過瞬間的震驚過後,他心裡卻又馬上升起對這三人的鄙夷。原本能成為新朝的軍方高層,結果卻看不清形勢,若不是後來在燕北倒戈,助朝廷大破清軍,只怕現在連當海商的命都沒了。

    下去檢查貨物的士兵回來,報告貨物與貨單一致,沒有夾帶什麼違禁之物。

    童海峰點了點頭,然後把身份牌還給了吳襄幾個。

    「我知道你們過去的身份,但過去是過去,如今是如今。既然陛下仁慈,你們也就要多感恩。今後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經商,遵紀守法,如實納稅。」

    「我念你是第一次,剛才你試圖行賄的事情也就算了,口頭警告一次,不得再有下次。好了,在這份檢查單上籤名按手印。」

    吳三桂看著一個小小的七品都尉,居然如此不留情面的訓斥自己父子,臉色脹的通紅。鼻子上的那道刀疤都感覺騷癢難耐。

    他一雙手緊緊的捏成拳頭,恨不得一拳將那個年輕的都尉砸倒在地。可看著父子一臉陪笑,舅舅也隱忍不發,他也只能暗暗將這口怒氣壓在心底。

    父子簽完甲按下了手印,還笑著送他們離開。

    「好了,你們也早點返回基隆吧,最近日本薩摩藩出兵侵佔了琉球,海上不時有日本人出沒,你們自己也小心點。一旦遇警,記得不要跟他們糾纏,早點返港。若是擺脫不了,就發信號,海上有我們的巡邏船,看到了會來救援的。」說完,童海峰收隊,帶著手下沿著繩梯下船。

    他們下了船又劃著小艇原路返回軍艦,沒一會,軍艦調頭,劈波斬浪遠去,漸漸消失。

    吳襄早已經收起了銀元券,他看著那軍艦遠去的方向,心中感慨,「沒想到,海軍裡居然還有如此年青了得的艦長,不簡單,假以時日,此人必成大氣!」

    吳三桂卻對父親的話充耳不聞,他的一雙手依然死死的捏著拳頭,甚至指甲都在掌心掐出血來。

    他心裡有的,只是被一個小小都尉欺凌的怒火!(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6章 選妃

    到了十二月中旬,地方軍政大員陸續率團進京。⊙,

    他們前來參加一年一度的朝集大會,這也是新朝的一項新制,採用的是隋唐時代的一項舊制。在隋唐時代,地方州縣官員,每年冬要派朝集使入京,進京報告一年的工作情況。這其實也是沿用兩漢時的舊制,在兩漢時,各郡每年遣使進京報告郡政及財經情況,稱為上計吏,到了隋唐,改為朝集使。

    而現在到了神聖大漢帝國,朝廷重修啟用了這個進京報告的制度。不過也做了許多改動,各地朝集是按省劃分,各省先在每年的十月份,在省城先進行本省各府的財稅等審計工作。然後到了十二月中,各省組成使團,由督撫帶隊,入京朝集。

    入京之後,朝廷會召開朝集大會,會上先審計各省過去一年的工作報告,重點審計他們上一年的財政預算款項使用情況。然後,各省向中央提交下一年的預算表,接受朝廷詢問。

    此外,督撫還須向朝廷各部門提交自己部下的考核情況,他們自己則要向吏部、都察院提交自陳,還要分別接受皇帝的親自召見垂詢。

    總之,到了年底,必然會是相當忙碌的時候。

    以往每年到了十二月中,各部衙就要開始準備選一個好日子封印關衙,開始放長假了。但今年不行,新朝完全沒有早早放假的打算,反而到了年底,各種重要的事情都集中到了一場。

    各地的舉子入京參加會試,各地督撫要員們入京奏事、考核,朝廷的朝集大會,財稅預算審核等等,總之這段時間京師百官都忙的不可開交,劉鈞也是整天有見不完的臣子。

    剛與三江總督李春江談完話,劉鈞邀請他一起入宮見太上皇和太后。李春江與皇帝關係非同一般,與劉家也是相當的熟,太上皇早說過。李春江進京後,一定要叫他去吃飯。

    李春江雖然很年青,可這幾年在各個要職上擔任重任,經過歷練也是相當的成熟。皇帝邀請。他沒有拒絕。

    太上皇劉修很喜歡李春江,他一直覺得若沒有當年李春江的幫助提攜,也就沒有如今兒子北面稱帝。見到李春江,他一直親切的拉著他的手,用麻城話聊著家鄉的一些舊事。

    聊天時。李春江似很隨意的聊到了梅清。

    梅清是劉鈞老師的小女兒,曾經女扮男裝的在九頭鳥當過很長時間的軍官,是個相當奇特的女子,巾幗不讓鬚眉。劉鈞稱帝后,特意給她封了開國伯爵位。

    由於老師梅之煥去世,梅清便在家守喪,按制,她要守孝三年,這三年裡不能婚嫁。梅李兩家本就是世交通好之家,李春江此時提起梅清。因為梅清馬上就要孝期滿了。

    李春江知道這個梅師妹心氣高,特立獨行。而且他不久前剛回過一次麻城,見過梅清,與她談了一席話後,也差不多對她的心意更有所瞭解。

    他知道梅清看不上一般的男子,當年一直在九頭鳥中打仗,未必就不和劉鈞有關。上次一番會面談話後,越發的堅定了他的那個想法。

    李春江算是梅清的世兄,也與劉鈞關係非同一般,他便想著。乾脆撮合一把。

    梅清年紀不小了,尤其是守孝耽誤三年。而且因為身上還有伯爵爵位,一般的人家還都不敢上門提親。

    聽到李春江隱誨的提出此事,太上皇倒是一下子明白過來。

    劉修的表情迅速變幻。

    他很高興。非常高興。梅清可是出身麻城四大家族之一的七里莊梅家,梅家在前朝之時都已經算的上是高門世家。到了本朝,那更是非同一般。梅之煥不但是前朝的首輔,還是當今天子的老師。

    「這是好事啊,梅家姑娘我過見,跟皇帝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呢。只要她真有意。那這事就這麼定了,就勞春江從中說合。」

    李春江笑著拱手,「這是應該的。」

    劉鈞坐在一邊先是有些愣神,隨後便一直閉著嘴聽他們說。梅清他是知根知底的,當初他們之間也確實有點點意思,可惜當時他不可能納梅清為妾。而如今,他是皇帝,若迎梅清入宮,倒不是問題。

    劉鈞坐在那裡有些浮想聯翩,雖說皇帝后宮三千,被他寵幸過的都有好幾百了。可劉鈞其實對她們好多人都不熟悉,給他懷了孩子的都有二十多個了,可他還有好些人既記不住面容也記不住名字。

    特別是那些滿蒙妃嬪,毫無感情可言,與她們許多人連語言都不通,完全就是政治聯姻的產物。劉鈞又忙,日理萬機的,根本沒心思與她們加強感情什麼的。

    有時想想也是悲哀,雖然他是皇帝,擁有天下,但反過來說,他又是這個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國的奴隸,完全被捆綁在帝國裡。

    皇帝沒有自己的感情,更別說愛情。

    他一句話,可以擁有無數女人,但卻難擁有一份愛情。

    他在愣神之機,太上皇卻已經與李春江談好了,等回頭,李春江就親自去與梅清談此事,待她孝期一過,就要送她入宮。

    他們都談好了,才想起來要問下皇帝本人的意思。

    劉鈞只是笑笑,然後點了頭。

    當天,滿心高興的太上皇還特別留李春江用膳,親自跟他喝了好幾大杯酒,盡興而歸。劉鈞親自送李春江出宮,到了宮門前,劉鈞一招手。

    內務府總管就帶了四名蒙古貴族之女過來。

    「這四位你帶回去。」

    李春江臉上還帶著醉意,可一看四個蒙古女子,立時有些不太淡定。他的審美觀念和劉鈞不太相同,劉鈞不喜歡那些江南嬌滴滴的大小姐,特別不喜歡小腳千金。與那些小腳千金相比,他反覺得這些草原上來的蒙古女子更好些,她們膚色不那麼白,但顯得健康,身材也勻稱。

    在李春江看來,蒙古女子膚黑粗壯,可劉鈞覺得自然健康。

    「這是給你的福利,一般官員頂多就一個。朝廷重臣才得兩個,你是我兄弟,特意為你選了四個,莫要推辭。」

    李春江推辭不得。只得無奈的接受了四位御賜蒙古美人。

    領著四位蒙古美人出了宮,回到京師御賜的宅子裡,還沒來的及更衣,管家來報,李總督來拜訪。

    李總督就是現任中原總督李樹初。也是鄂東出身,算是皇帝的從龍勳佐。

    李春江連忙讓人把李樹初請到花廳,匆忙換了身衣服就來見這位同姓本家。

    李樹初一見李春江,就迫不急待的問起了梅清之事。李春江沒想到他消息居然這麼靈通,便點了點頭。

    「我剛剛去武昌侯府上,聽到說起。」李樹初道。

    李樹初一聽到那消息就連忙趕到李春江府上來了,他其實心裡一直有樁心事。李樹初當初能與劉鈞結識,也全因為他的女兒李貞。李樹初本是入贅前朝宗室王府,妻子是郡王之女。後來他科舉進士,外出授官。

    幾年前女兒竟然被山賊擄上山。多虧劉鈞相救。女兒那時正是懷春少女,一時就迷上了劉鈞,結果因為太過急切,反為劉鈞拒之甚遠。

    自那時起,到現在都幾年了,女兒也早是到了婚嫁之年,可是給她找過許多門當戶對的年青俊傑,女兒卻一個也看不上。眼看著一年年過去,李樹初是真的很著急。

    可女兒看上的卻是當今天子,他就算是總督。也不可能去逼親。原本想著,慢慢女兒心思淡了,沒想到到現在女兒都還是鑽在牛角尖中不肯出來。

    今天無意聽到梅清的事情,李樹初一下子就起了心。

    其實他心裡當然也願意女兒能入宮。自己雖說也是新朝元老,可畢竟娶的是前朝宗室女。若是女兒能入宮做個妃,那不但女兒未來有了好依靠,自己和家族今後也有了依靠。

    李春江沒想到李樹初急急忙忙來見自己,居然是為了這事。李貞和劉鈞的事情,他當然也是知道的。

    他心想。若是能促成了此事,倒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不過他剛剛從宮裡出來,此時倒不好又去談李貞的事情,便向李樹初獻了一計。

    「此事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你可以去找陛下皇嫂梅夫人,她也是梅家人,與梅清關係不錯,也與令嬡相識。若由梅夫人入宮先與太后說起,然後由太后去跟陛下談此事,定然能成。」

    李春江很清楚當年劉鈞拒絕李貞的原因,一來當時兩人身份相差太大,二來就是李貞當時是想要取代陸雪琪做劉鈞妻子的。

    而到了現在,當初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得了高人點拔,李樹初連忙拜謝,然後準備了禮物去劉釗府上拜見。此事果然很順利,梅氏很願意幫李樹初這個忙,親自跑了趟宮裡,在太後面前一說。

    事情成了。

    「這是好事啊,如今這宮裡頭啊,就是胡女太多了些。李家千金既然跟皇帝曾經有舊,那也是緣份,這事我親自跟皇帝說。」太后一般事情不管,可這種兒媳婦的事情當然要管。

    李貞和梅清一樣,都是大家閨秀,梅清是前首輔之女,李貞父親也是現任總督,太后很樂的李貞進門。

    太后親自來見了皇帝,不是商討,而是通知。劉鈞看太后已經拿了主意,想了想,最後還是答應了。

    當年他拒絕了李貞數次,沒想到李貞到現在還堅持著,這令他心裡還有點小驚訝和感動。本來他心裡還有點在意李樹初父憑女貴,但想想,以自己的掌控力度,眼下倒不用擔心外戚專權,在他手裡,外戚也專不了權。

    「此事但憑母后作主。」劉鈞想明白後,也便順其自然。

    「那就馬上準備,年後就迎進宮來,早點接來,也早點生孩子。」太后對此事很是熱衷,聽到皇帝答應,馬上喜笑顏開。

    她甚至想著,是不是應當趁這個機會,乾脆在新選入宮的那些漢人秀女之中,再挑幾個不錯的讓皇帝收了,也省的這宮裡嬪妃大都皆是些胡女。(未完待續。)

    PS︰  感謝往昔隨風、巴斯、我愛我姐我弟、山青盈、人間大炮的支持,謝謝!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7章 名利雙收

    十二月十三日,會試第二場考完。

    今科會試,從十二月初九開考,連考三場,一場三日。每場提前一天進場,考後一天退場。第一場正考日是九初,第二場是十二。昨天剛考完第二場,今天算是中場休息。

    黃宗羲走出考場的時候,覺得有些陌生,有種山中只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味道。

    「太沖,發什麼愣呢!」

    旁邊一個響聲將他從思緒中拉回,黃宗羲不用回頭,也聽出這個聲音是自己的好友顧繼坤。顧繼坤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因此給自己改名顧炎武。

    「顧兄,你有沒有覺得,哪裡不一樣了?」

    顧炎武剛從考棚裡出來,還在想著考試的事情,一時倒沒注意外面。聽到黃宗羲的話,他抬頭打量了一下左右,果然覺得有些不同之處。

    考場貢院龍門外,樹了好多的牌子,上面都貼著大幅的廣告,這是原來沒有的。

    「盛世大漢,四海太平!大漢太平保險公司!」

    「誠信四海,貨運到家四海船行!」

    「廣告怎麼打到貢院來了!」顧炎武看著這些廣告詞,還有些讚歎之意,廣告詞都很大氣且貼切,想出這個廣告詞來的人肯定是個人才。

    正說著,卻見外面早搭著許多帳篷,有許多人擺著桌子在那。

    「感覺這次會試的題目都很簡單,考了兩場了,一場比一場簡單。」

    黃宗羲卻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做為鄉試的解元,他的水平還是比較高的。考題難一些,才越好凸顯他的水平。如果題目簡單,那就顯不出他的厲害來了。

    畢竟這會試其實是早定下了錄取名額的,參加會試的名額也是定死的,六千參考考生,追逐六百個進士名額。如果六千人考的都很好。到時如何選出六百進士就會很麻煩。如果考試題目難一些,那時成績最好的六百人就能輕易的選出來,誰也沒話說。

    站在龍門外等了一會,黃宗羲的幾個兄弟也出來了。一同出來的還有許多復社的考生。復社這次有好幾百個中舉參加會試的考生,因為分為三個考場考試,又是按籍貫分考場,因此復社的生員倒多是在同一個考場。

    這種分為三場考試,以三個榜錄取進士的方法。對於復社來說是不利的,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要與自己競爭。

    「哥,這外面是干什麼呢,到處都是廣告!」

    出來的考生都很新奇的看著這外面的新景象,他們還不知道,在他們關在考棚裡考試的時候,順天府剛搞了一場科舉考試贊助商計畫,圍繞著科舉考試和他們這些考生,順天府輕鬆的就拉到了許多贊助商,大賺了好幾百萬。

    這時終於有順天府的官吏們過來。他讓出來的考生們排隊,一個個的從那些帳篷和桌子前經過。

    填寫表格,登記性名,記錄準考證號。

    黃宗羲按要求坐在第一個帳篷前填著表格,然後默默打量著這一切。

    表格填完,一名吏員捧著一個箱子上前。

    「黃社長,請你入帳更換衣物。」

    黃宗羲看到那箱子打開,裡面露出的整套的衣服靴襪帽子腰帶,有些意外。「這是?」

    「這是科舉贊助商和供應商提供的。」

    聽了吏員的解釋,黃宗羲才知道。原來這些新衣服靴子等都是免費提供的。他抱著箱子進了後面的那個帳中,開始更換衣服。

    衣服都是極好的料子,且做工極好。針腳細密,尤其是衣服上還有吉祥寓意的紋案。不過在絲綢長袍的左胸口處,他發現還有刺繡,刺繡是一個圖案,下面還有字。

    「恆興源!」

    這不是京師有名的綢緞行嗎。

    黃宗羲接著換上靴子、腰帶、帽子,全都是上好的,而且都各有商行標記。換好衣服靴帽後。箱子裡還有錢袋香囊荷包,掛墜、皮包等諸樣物品。

    「哥,這些都是免費給我們的嗎?」旁邊的兄弟一臉高興的問。

    黃宗羲點了點頭,他現在對這個贊助商計畫算是有些明白了,這不就跟報紙上打廣告差不多嘛,不過這次順天府明顯更厲害一些。

    換好衣物出去,又有許多輛馬車等在一邊,這也是供應商,提供馬車。

    車行的人笑著請他們上車。

    「去紹興會館。」黃宗羲他們入京時是住在紹興的會館裡,這會館也是紹興商人們建的,平時紹興人入京,多半是住在那裡。

    不料,旁邊的順天府吏員卻道,「府衙安排所有的考生士子統一入住釣魚台賓館,那是本屆科舉的供應商,負責提供住宿。」

    釣魚台賓館是近年新建的一個集食、宿等為一體的大酒樓,在京師和各地都開設有分店,規模龐大,且檔次極高。尤其是現在年末時期,京師的幾家店根本住不進去。

    「住釣魚台啊,這得多少錢啊?」

    「放心吧,釣魚台是我們科舉合作夥伴,一文錢都不需要付,你們接下來在京考試期間,都住他們店裡。」

    黃宗羲忍不住問,「六千名考生,全住釣魚台?」

    「當然,釣魚台已經特別騰出了房間,六千人都能住下。」釣魚台能奪下酒店項目,可不僅僅是靠的贊助費用高,而是他們確實有足夠的住宿條件。釣魚台本來在京就有好幾家店,原來還有好幾家店在裝修之中,為了奪得科舉考生的獨家入住,他們加快了裝修進程,提前把這幾家新店投入運營。

    第一批客人,就是這些天之驕子們。

    接下來一整天,黃宗羲他們都有點雲裡霧裡的感覺。衣食住行,都有贊助商供應商提供全新的,連紙墨筆硯,也由供應商提供了全新免費的。

    順天府甚至給每個考生發了一個大紅包,每人二十塊銀元。

    拿著紅包,看著裡面的幾張綠票子,黃宗羲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以往士子進京趕考可不容易,富裕之家還好,若是一般的人家,為了進一次京,說不得還得買田借貸,一路上辛苦趕路,百般節省不說。到了京裡,更是得省吃儉用,為了節約點房錢,得借助民家,甚至借助寺廟之中。

    可現在,衣食住行,全都朝廷包了,還能拿到紅包,更別說,考場時貢院考棚裡條件那麼好,雖是臘月寒冬,在考棚裡完全不用挨凍。

    顧炎武也是充滿感嘆。

    復社今年改組,他當選為副社長,每月都有了津貼,現在進京考試,居然也還有紅包拿。

    「朝廷對我等讀書人確實很好。」

    「可朝廷也沒虧本啊,他們搞這個贊助商,還賺了好幾百萬呢。」

    「那也是朝廷厲害,要不商人們也不會爭著出錢不是?」

    黃宗羲把二十塊銀元券收起,「大家也別大驚小異了,明天又要進場,還有最後一場沒考呢。咱們來也不是為了得這些享受,為了拿這個紅包的。最關鍵的,還是金榜題名,考中進士才最重要。」

    黃宗炎兄弟幾個聽了兄長之言,便也收起了幾分興奮之心。參加科舉,也確實是為了能夠金榜題名,其餘的都是次要。

    「大哥,我估計這次我可能中不了。」雖說是六千錄六百,但分為三場考試,江南地區的考生都在同一個考場,最優秀的兩千名考生,只能爭奪兩百個名額,這是相當艱難的。

    如果六千考生公平追逐六百個名額,那麼黃宗會覺得自己也許還有機會。但現在,最優秀的兩千名江南考生,只能爭奪兩百個名額,他覺得自己難了。

    「還有一場沒考呢,你急什麼。」黃宗羲安慰自己兄弟。

    「如果沒中,我打算直接入京師大學讀書。讀兩年書做兩年吏,然後下去從九品做起,一面做官一邊讀書,有把握了再繼續下場考試。」

    按如今朝廷新出的旨意,這一次所有參加會試的舉人,就算沒有中取進士,也擁有直接入京師大學讀書的機會。讀兩年書,就到部衙和省衙去實習,然後下放到鄉鎮去做官。

    按新制,舉人和進士也就是做官的起點不同,進士也要經過京師大學學習,然後也要到京師部司和地方省衙實習。

    只不過實習期滿後,進士是直接到縣裡,從縣丞主簿做起。而舉人,得從副鄉長副鎮長做起,他們起點只相差一兩級而已。

    舉人做官並不會有什麼限制,做的好一樣能升進縣裡任職。一樣能做到知縣、知府等正印官,將來一步步做到布政使巡撫甚至是侍郎尚書都沒問題。

    況且,就算是做了官,也還是可以再下場參加科舉考試的。

    既然如此,那又何不去京師大學讀書呢。

    黃宗羲倒想不到自己兄弟已經想的這麼遠,沉思片刻,他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想法。

    「這樣也行,在京師大學讀書,總比呆在家裡讀書強。」

    顧炎武在一邊笑道,「也許兄台這次就榜上有名了呢,現在想這些太早。我聽說,順天府準備給中榜的新科進士,每人一百塊紅包呢。據說頭甲的三名,狀元郎更有三千塊的紅包,榜眼有一千百塊,探花也有五百塊呢。」

    屋裡一眾舉子們聽到,都不由驚嘆。一旦中了狀元,那真是名利雙收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98章 向皇帝索賄

    會試才考兩場,劉鈞卻已經內定了本屆的一甲三名。△,.

    對於皇帝來說,科舉只是朝廷選拔官員的一種方式,但科舉是按皇帝意志走的。劉鈞說錄三百就三百,說錄六百就六百,說分兩卷就兩卷,說分南北中三卷那就是三卷。

    只要讓士子們覺得讀書有科舉這條出路就行,只有相對公平,那麼士子就能接受。對於皇帝來說,科舉目的是選拔官員,既然如此,那自然是選最合適的而不是最好的。

    如今的復社,已經完全站到了朝廷的一邊,他們拿著朝廷的薪水,接受朝廷的組織和監督,甚至多數復社成員,都成為朝廷的喉舌,為朝廷控制的大大小小各種報刊雜誌撰寫文章,發表評論。

    對於這樣一個實際上已經為朝廷控制的復社,劉鈞當然要重視。

    會試還沒有結束,劉鈞已經選定了一甲的頭三名。黃宗羲、顧炎武、陳名夏,如今復社的三位領袖,也是如今帶領復社徹底站在朝廷這邊的三位領袖。對於這麼支持朝廷的三位江南士子領袖,劉鈞當然也是投桃報李,他準備這次會試過後,錄取他們為貢士。等殿試時,再將三人選為一甲前三,分列狀元、榜眼、探花。

    劉鈞不但預定了一甲前三名,他甚至已經從此次參加會試的復社舉人中,預定了一百名新進士名額。

    為了保證自己的意圖得到實施,劉鈞可是花了不少功夫。不過復社的這群士子本事確實很強,他們不愧是文風最盛的江南舉子,劉鈞只要保證考官們公平閱卷,那麼他們就能憑真實的本事在會試中脫穎而出。過了會試這一關,到殿試之時,排名就完全由皇帝決定了,因此只要考官不在會試時把黃宗羲等人刷下去,那到了殿試時,劉鈞要選他為狀元。就毫無問題。

    劉鈞要保證的,就是會試總裁李邦華和一眾考官一切正常就行。

    會試幾天後結束,到時六百名貢士選拔出來。明朝時的科舉制度,是春天會試。會試之後下一個月再進行殿試,最後決定進士的排名。

    不過今年的會試提前了,殿試也將提前。會試在十二月十五日結束,殿試則在一週後舉行,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日舉行。

    這段時間。地方官員入京朝集,京師的官員們一個個都喜笑顏開,大批地方官員入京,既要報告工作,又要接受考察,還要請款等,京師官員們手裡握著各種考察、審核等權力,自然都成了香餑餑。

    一時間,各部衙的官員每天都有許多酒宴要赴。

    雖然朝廷禁止官員上班時間喝酒,可這個時候依然有人陽奉陰違。

    劉鈞連續收到廠衛多個報告。都直指最近京師各部衙官吏們的違規之處。最讓劉鈞火大的,不是地方官員的送禮宴清甚至行賄,而是不少京師部衙官員,已經開始故意握著手裡的權力,以此主動向地方官員卡要索拿。

    天剛黑,劉鈞便喬裝打扮,在錦衣衛的高人替他化妝後,他搖身一變成了一個中年人。錦衣衛的馮勝也化了妝,劉鈞又帶了太極宗師陳玉廷以及數名御前侍衛高手。

    「今天我是江西省的一名七品小官,大家記住了。莫要一時露了馬腳。」

    劉鈞決定親自去見識一下那些膽大京官的行為。

    今天晚上,他將是江西省朝集使團的一名小官員,表面上是代表江西巡撫前去拜訪交通司的一位從事,請求交通司幫忙通過江西的一條道路修建的立項。

    這個項目是真的。那個官員的名字也是真的,只不過現在劉鈞冒充了這個官員的身份,親自去會一會交通司的官員。

    前門大街,黑夜裡依然燈火輝煌,燈籠將將軍大酒樓的門口照的明亮。

    一名正六品的交通司主事從馬車下走下來,門口早有幾名吏員在等候。

    「江西那邊的人還沒到?」他皺了皺眉。

    「還沒到。」回話的是主事的手下吏員。他們早一步到達。

    那主事立即面露不滿,「哼,沒點規矩,請本官來,自己卻還遲到。」

    「不好意思,讓各位久等了。路上馬車壞了,耽誤了點時間。」

    劉鈞其實早就到了,不過一直把馬車停在不遠處觀看著這邊的反應。他將這名主事的不滿完全看在眼中,直到此時才假裝匆匆過來。

    「劉經歷,你們倒是架子大啊。」王主事冷哼著道。

    劉鈞今天冒充的是江西的一名小官,七品經歷。

    「王主事,實在抱歉。」劉鈞一面說著,一面從袖中拿出一疊銀元券塞給王主事。

    那疊銀元券不算多,五十塊。剛好達到夠行賄受賄量刑定罪的標準,劉鈞本以為王主事肯定得推辭一兩下的,誰知道王主事直接就收了。

    甚至收過銀元券後,可能還覺得太少,冷哼了一聲。

    好不容易進了酒樓,裡面是早預定好的包廂。

    分賓主坐下,劉鈞直奔主題。

    「王主事,我們省裡準備拓寬從南昌到贛州的省道,還需要交通司通過立項,另外,我們省裡自籌部份資金,但還是有些缺口,希望能夠得到司裡的支持。」

    王主事卻是十分不滿,「哪有你們這樣的,現在不是辦公時間,要談公事,明天到司裡談。今天晚上,不談公事。」

    「王主事,白天您不是太忙嘛,我們都去了好幾回了,可每次都見不到人。空坐了幾天冷板凳,實在是沒有辦法啊。還請王主事通容一二,幫個忙。」

    「劉經歷,看你年紀也不輕,怎麼還跟個沒經歷過世面的秀才一樣。實話跟你說吧,如今朝廷確實重視交通,要不怎麼還特別新設了交通司,專門來主管天下道路橋樑運輸呢。朝廷也有計畫要修幾條大干道,連通天下。當然,朝廷也是支持地方修建道路的,如此朝廷的國道與地方省裡修的省道相連,也是相輔相成嘛。」

    「不過嘛。朝廷的資金也是有限的,這銀子得緊著先修國道,至於省道,要修也行。得你們自籌銀子。」

    王主事腔掉拿的很足,不知道底細的人,還以為他是一個司郎中,起碼也應當是個員外郎。

    劉鈞心裡暗暗記下這個王主事的名字。

    朝廷特意新設了一個交通司,目的就是為了交通運輸。帝國疆土這麼大。尤其是新拓展了這麼多邊疆領土後,對於道路交通的要求越發的大了。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

    而實際上,要想帝國的政策法令通行天下,道路一樣是至關重要的。朝廷如今新設了交通司,又已經擬定了一個修路計畫。打算修幾條主幹線,連通各省。

    在朝廷的修路計畫中,也支持地方修路。每個省都應當在舊有道路體繫上,打通一條縱貫全省的省道來,將來還得縣縣通。甚至鄉鄉通。

    為了支持地方修路,朝廷是早有過政策,對於地方省裡的修築省道計畫,是要積極協助的,還得給出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幫助。

    如劉鈞所冒充的劉經歷提出的這個江西省道修築計畫,交通司是完全不應當這樣推三阻四的,他們應當積極審核,幫助立項,提供資金和技術,而不是現在這種情況。

    如今這個情況。擺明了就是這個王主事想要利用手裡的權利,索要好處。

    這種情況,劉鈞也預料到了,只是沒想到這麼嚴重。

    在前朝時。官場腐敗嚴重,各種款項下拔,沒出京師,就已經少了三四成。

    當時的這種種貪腐情況,劉鈞是親自經歷過的。當時明朝的官職,都是明碼標價的。上到總督、巡撫,下到巡按、知縣,都是價錢。甚至還詳細到不同地方的同一官職,不同的價碼。

    比如五千金買巡撫,但是資歷太淺,直接加兩千金,立即就如願。還有部朗謀求外放道台,賣官者要五千,買官者捨不得,只肯給三千,說好剩下兩千到任後再給,居然也成了。

    更別說,當時還有餉不出京的規矩。

    邊軍請餉,軍餉出京前,起碼得先剋扣三成。餉出京後,又得經過各衙門和將領們的層層剋扣,最後到了士兵手裡的,並沒有幾個錢。

    回扣、漂沒,種種腐敗成風。

    到了劉鈞立漢,對於貪污有著嚴厲的制裁。劉鈞一面提高官吏薪俸,一面也加強對貪腐的懲治。

    比如明確的規定了,五十塊銀元就已經達到行賄受賄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對於貪污腐敗的官員,一經查實,直接就要流放邊疆墾荒。

    甚至還給那些各級衙門主官,以及財稅等重要部門的官吏們發放高額的養廉銀。

    種種手段之下,也確實好了許多。

    但是現在看來,官員貪污並不完全是因為工資太少,錢不夠花。一有機會,他們還是會貪。

    如今這些京官,就把進京的地方官員當成肥羊宰,把他們手裡審核立項拔款的權利,當成利益交換,權力尋租的本錢。

    「王主事,不知道需要多少,能幫我們促成此事?」

    王主事一臉的不滿,哪有直接就這樣開門見山的。真是地方來的土包子,一點也不懂得規矩。不過不滿歸不滿,但既然都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也就不再拿捏著。

    「事情當然能辦,但這事不容易。」

    「多少您說個數!」

    「一萬!」王主事報出一個數字。

    劉鈞的眼中閃過殺氣,這個小小的主事還真是敢喊。一出口就是一萬塊銀元,五十塊就夠的上受賄,現在索賄一萬塊,那就是情節特別惡劣,數額特別巨大了。

    「王主事,一萬塊錢倒也不是問題。」劉鈞緩緩道。

    王主事面色不變,但心裡卻是興奮起來。他原本只是想漫天要價開個高價,本以為總要討價還價一番,卻不料這江西土包子居然一口答應了,早知道就多喊點,王主事心裡懊悔著想道。

    劉鈞將王主事的那點神情變化都收在眼底,冷笑著繼續,「別說一萬塊錢,就是兩萬塊,我都能給,就怕王主事沒有這個本事拿!」

    王主事臉色大變,「放肆!」

    旁邊馮勝早看不下去,騰的站起,怒喝一聲,「你才放肆!」

    幾名大內侍衛一起喝斥,「跪下!」

    王主事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了,為聲勢所懾,結巴著道,「你們這是什麼意思?」

    「放肆,還不跪下,這是皇帝陛下!」

    劉鈞依然坐在那裡,可臉上神色卻完全變了,目光中更是一股懾之奪魄之光。

    「王主事,你好大的膽子,公然索要賄賂,一開口就敢要一萬塊銀元,你不怕撐死?恭喜你,你已經成功的為自己贏得了一個流放雲南墾荒的好機會!」

    王主事只覺得一陣天炫地轉,然後膝蓋一軟,癱坐地上。

    「將此貪官拿下,下獄審訊。仔細審理,把他所有過往都查個清楚,將他貪污的每一筆贓款都追查清楚!」(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