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370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49章 神聖大漢帝國龍漢神文聖武皇帝

    九月,首輔袁繼咸率百官為皇帝上尊號龍漢神文聖武皇帝。Σ,

    原本百官擬的尊號共二十三字,因為明太祖的尊號是二十一字,為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漢代明而立,因此百官認為皇帝尊號應當比明太祖多兩字,他們擬的是「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其實所謂尊號,是為了尊崇帝后所上稱號。最初始於秦代,史記秦始皇紀有「臣王綰、李斯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

    另外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這些也算尊號。到了唐代時,為皇帝上尊號就相當流行了,有生前奉上的,也有死後追加的。

    如武後稱聖母神皇,高宗稱天皇,中宗稱應天神龍皇帝,到了唐玄宗時,這已經成為制度了。尊號之興,也正是在唐玄宗之時更加興盛。

    唐玄宗時是唐代最為鼎盛之時,正所謂主驕臣諛,唐玄宗先後加六次尊號,尊號越加越長,從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從四個字加到了十四個字。

    到了宋代,宋神宗尊號二十個字,而到了明代開國,朱元璋尊號已經二十一個字。

    現在,大漢百官要給劉鈞上二十三字尊號。前所未有。看著那一長串的尊號,劉鈞只是搖頭。這麼長的尊號,有幾個人能記的住

    不過他也明白上尊號已經成了一種慣例,就跟皇帝死後要選廟號謚號一樣。但劉鈞並不願意自己頂個二十三字的尊號,最後他向袁繼咸透露了下尊號太長,只宜六字為多。袁繼咸與百官商議後,再次上尊號。改為龍漢神文聖武皇帝。

    劉鈞加了龍漢神文聖武皇帝尊號後。甚至也給大漢加了一個尊號。給王朝加尊號,劉鈞也算頭一個。

    大漢天子為大漢帝國上尊號神聖二字。

    從此以後,就是神聖大漢帝國,劉鈞為神聖大漢帝國龍漢神文聖武皇帝,也可稱為神聖皇帝。

    神聖帝國的神聖皇帝,劉鈞覺得自己這個名號不錯。歐洲的神聖羅馬皇帝,只是個有名無實的諸侯聯盟的盟主,現在還被各諸侯們聯合攻打,日子慘的很。劉鈞這個神聖帝國的神聖皇帝。卻是真正的中央君主集權帝國。

    「奉天承運,龍漢神文聖武皇帝制曰︰自開闢以來,有應運之主,必有廣胤之妃。然錫冊命而定名分。誠聖帝明王之首重也。茲爾瓦萊麗蒙古車臣汗之女,夙緣作合,淑質性成。朕登大寶,爰仿古制,冊爾為婕妤。爾其貞懿恭簡純孝謙讓,恪遵皇后之訓,勿負朕命。」

    「奉天承運」

    一天之內。劉鈞接連冊封了三位婕妤。這三位婕妤並非之前漠南蒙古歸附諸部送來和親的女兒,而是漠北蒙古送來的。

    漠北蒙古,又稱喀爾喀蒙古。

    在十五世紀未,元太祖十五世孫達延汗巴圖孟克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六個萬戶府,分為左右兩翼。

    喀爾喀萬戶屬左翼,共十二部。內五部則於喀爾喀河哈拉哈河以東,外七部居河西。到此時,據有漠北地區。

    喀爾喀蒙古東接,西至科布多,南臨大漠。

    喀爾喀三大部族,土謝圖汗部、札薩克圖汗部、車臣汗部稱雄漠北,實力強勁。

    在崇禎時,喀爾喀攝於滿清的崛起強大,向滿清進貢,但並無隸屬。不久前,喀爾喀部不再對西面的衛拉特部蒙古人進攻,他們見到中原易主,大漢的強大,也看到漠南諸部稱降,大漢開始與諸部貿易,便也想要與大漢貿易。

    可他們的貿易計畫為滿清所得知後,多爾袞卻派人警告三部,禁止他們與漢交易聯絡。當車臣汗率部南下交易時,女真聯合科爾沁諸部攔截,雙方交戰一場,車臣汗部吃了不少的虧。

    隨後,清軍乘漠北三部發生內部糾紛之時,乘機北進,土謝圖汗等猝不及防,拒戰失利。

    滿清向喀爾喀三部威逼利誘,想要他們臣服。

    這個時候,大漢帝國錦衣衛及時的偵知了這些情報,樞密院迅速派出了秘密使者前往漠北,與三部展開暗中談判。經過大漢插手,牽頭為三部調和。最後三部得到大漢的支援承諾後,漠北喀爾喀三部舉旗向大漢歸降。

    三部遣使來朝,土謝圖汗袞布子察琿多爾濟,車臣汗碩壘子巴布,札薩克圖汗素巴第子諾爾布齊齊入朝。

    三部汗都派了自己的兒子前來,還都進了九白之貢。

    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這是相當高級別的進貢,表達臣服歸順之意。之前滿清就想要三部進九白之貢,可三部一直沒有同意。

    三位可汗之子,還都帶來了可汗的女兒,意為聯姻。

    對於漠北三汗部的歸附,劉鈞非常重視,親自會見了三位可汗之子,並且隆重的將三位可汗之女納入宮中,全都冊封為婕妤。

    這三部的歸附,雖是因為被科爾沁和滿清的聯手打擊下的選擇,但劉鈞還是很重視的。他即將與漠南二十部會盟,要出兵打科爾沁四部。

    現在科爾沁北面的漠北三部的歸附,那就等於是把科爾沁三部的北面包圍了,甚至三部還能直接越過科爾沁四部威脅到遷都到哈爾濱的女真人。

    劉鈞封三汗為開國郡侯,又將三汗的諸子弟並封為子、男爵位。大加恩賞,同時邀他們南下會盟。準備秋後共同征討科爾沁等四部。同時,劉鈞還與三汗之子達成商貿約定,大漢會開闢商路,派商人前往漠北與三部貿易。

    三汗部改為三個省,三位汗王封侯。每省分設六州,每州冊封一位可汗子弟為子爵。

    另外每州下設十二個郡。冊封十二位男爵。

    這樣一來,漠北就劃為三省,省下是十八州一百零八郡。州郡由這些冊封的喀爾喀貴族們管理,但州郡外,會另設府縣,到時朝廷會派駐流官,進駐兵馬。

    不過暫時還不會設立府縣,得拿下科爾沁之後,朝廷才能正式進入漠北地區。

    三部對於大漢承諾會幫助他們對付漠西和滿清的侵襲十分滿意。也對大漢願意與他們全面開放貿易而興奮,至於改汗部為省,不過是個名字而已。大漢一下子冊封了三位侯爵十八位子爵以及一百多位男爵,這讓他們也很高興。

    「每個哲裡木盟和女真青壯俘虜。大漢以每個十塊銀元收,年青婦女每個八塊。」

    理藩院裡,身著緋袍的大漢官員正跟漠部三部的三位王子們談判。三位王子在昨日的冊封儀式最後,皇帝特別賜封他們開國縣伯爵位,這讓三位王子大感意外驚喜。

    車臣汗部王子巴布皺了皺眉頭,「大人,怎麼婦人還少兩塊一個」

    在草原上。婦人是很值錢的,特別是年輕能生養的婦人。這意味著買回去就能生養孩子,而人口就是部族強壯的根本。

    在草原上,部族間的戰鬥是很殘酷的,戰敗的部族,那些俘虜部份會被賣給其它部落為奴,但更可能會被處死。只有那些婦人和還小的孩子會和牛羊一樣成為財產,轉賣或者瓜分。

    理藩院官員笑笑,「我們買這些婦人可不是用來生孩子的,也就是做些粗活雜活,女人總不如男人力大好用嘛。若是你們自己喜歡,可以自己留著,我們要青壯男子就行。」

    「不能再加點」

    「八塊可不少了。」大漢官員搖頭,堅決不肯再加。

    「那人頭你們要不」札薩克圖汗之子諾爾布問道。

    要,活的我們要,死的也要。只要你們拿哲裡木盟和滿清的人頭來,青壯的一個五塊,老弱婦人則兩塊一個。」

    「太少了點。」

    「這其實也就是陛下對你們的賞賜,你說這人頭我們收來又沒用,純粹是給你們的福利而已,你說對吧」

    「好,那說定了,青壯男子俘虜十塊一個,青壯婦人八塊一個,老少不分男女五塊一個。青壯的人頭五塊一個,老弱婦人兩塊一個。我們不要銀元,也不要那紙鈔,我們要求全換成茶葉結算。」

    「沒問題,茶磚茶餅散茶通通都行,貢茶精品茶普通茶樣樣皆有,什麼檔次什麼價位的都沒問題,要多少我們就有多少。」禮部官員也知道漠北三部肯定不會要銀子銀元券。

    不過朝廷也沒打算付他們銀元券銀元,朝廷也希望以物易物。

    「鐵器不要點針線布匹絲綢經書佛像,還有鐵鍋鐵壺麻繩刀劍之類的,不來點」

    巴布三人一下子瞪大了眼楮,「可以換鐵器,還能換刀劍」

    漠北三部居於大漠之北,地處偏遠,漠北三部過的是遊牧以及漁獵的生活,靠的是放牧打獵為生,但對於探礦冶煉手工製造等技術,就相當落後了。以往他們也主要靠與中原商人交換,甚至靠搶劫。

    但中原對於關外的草原部族的貿易,向來是很嚴格的,嚴禁鐵器等重要物資出口。因此他們之前都只提以茶葉結算,卻並不提鐵器交易。卻想不到,漢人居然主動提起來了。

    「你們如今也是大漢帝國的子民了,當然不會再對你們封禁嘛。各種生活物資,生活用品,有需要的都可以提,我們儘量滿足你們。當然,除了俘虜和人頭,你們也可以拿羊毛、馬匹、牛羊等來交易嘛。」

    三位新被冊封的帝國伯爵,一下子全來了精神,個個精神抖擻的盯著那官員,恨不得把他瓜分了。

    「我們要買刀」

    「我們需要鐵鍋,鐵壺也要」

    「我們也要刀劍」

    大漢的官員笑兮兮的道,「幾位伯爵大人別急啊,一個個來,一樣樣來,都有的,都有的」

    「我需要刀劍一千把。」

    「沒問題,一千把刀劍,嗯,你們準備拿什麼來交換呢,羊毛還是牛馬」

    「怎麼換」

    「一把本朝所鑄的精品漢劍,換一匹馬如何」

    巴布毫不猶豫的搶先道,「一把漢劍換一匹駑馬,兩把漢劍換一馬良好。」

    「可以。」那官員也立即答應了下來,這買賣很值。

    「我再加一千把可不可以」巴布也覺得這買賣很划算,他是見識過那精品漢劍的,相當的鋒利,是鋼劍,不是鐵劍,拿到漠北,一把這樣的精鍛漢劍,換兩匹馬都會有人搶的打破頭。

    「等價交換,只要大家能拿出交換的商品來,換多少都不是問題。」

    「那我要三千。」巴布一聽,立即就加大了訂單。

    旺舒克比較冷靜,他試探著問,「大人,我們能不能直接購買一些鐵料自己加工,這樣也便宜一些」

    剛才還一直笑兮兮的大漢官員支是臉色一沉。

    「抱歉,伯爺,我們只出售成品刀劍,不賣鐵料,那無利可得,請恕我們不能答應。其實幾位伯爺不用擔心供貨問題,你們要多少我們都能賣,但只賣成品,不賣鐵料,我們那製造局上上下下好幾十萬工匠呢,直接賣給你們鐵料,那我們這些工匠不就閒著浪費了嘛。」

    總之就是一句話,從刀劍到鐵釘,反正大漢都願意供貨,可鐵料卻一斤半兩都不肯出售。漢官的理由是大漢製造局的工匠多,二是出售鐵料無利可圖。不過真正的原因卻是皇帝有嚴令,對關外不禁鐵器等工商品出售,但就是禁止出售原材料。

    不但鐵料禁止出售,就是一捆麻絲也不許。

    朝廷可以給他們賣刀賣劍,賣鐵鍋鐵壺馬蹄鐵、麻繩衣服靴子,就是不能直接賣原材料。

    「我們可以買點火銃火炮嗎」巴布試探著問。

    「這個啊。」漢官笑笑,「我們有部份火器品種可以對外出售,有火繩槍,也有虎蹲、將軍炮,都是軍中淘汰下來的,但還都是七八成新呢,你們想要也行,就是這個價錢會比較高。」

    「漢軍現在裝備的這種自發火銃和那些大炮不能賣我們嗎」

    「這個可不行,朝廷有規定,凡現役列裝的火槍火炮,都是不能出售的,我們自己也還沒裝備齊呢。」

    當然,大漢現在的軍械製造水平相當高,產量也高,雖然現在軍方一直在擴軍,但裝備部隊還是綽綽有餘的。但皇帝早有嚴令,那些過去淘汰下來的火繩槍、虎蹲炮、將軍炮等舊式火器,是可以拿來對外出售的,朝鮮、蒙古等藩屬願意買,可以出售,不過價錢就非常高了。

    朝廷不介意高價把這些庫存垃圾清理掉,反正都是些淘汰的舊貨,就算賣出去了,朝廷也不用絲毫擔心將來會對大漢有威脅。

    火繩槍和虎蹲炮,還威脅不了現在的帝隊。未完待續。

    ps︰  感謝莫非有意、bobbyhe、心海的支持,謝謝。抱歉這章更新晚了點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0章 漠北三打手

    大漢天子神聖皇帝要在燕北赤峰會盟蒙古諸部,其目的相當明顯,就是要衝著科爾沁四部去的。要看但最終的目標,還是女真人。

    女真一天不滅,漢天子就不會安穩。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算女真主動的遷都哈爾溫,可只要他們一天不死,漢皇就不會放鬆警惕。

    巴布等漠北三部王子南下來朝之前,各自的父親就都差不多跟他們說過相同的話。他們這次是來爭取大漢的支持和保護,為免受漠西和女真人的威脅,就算向大漢稱臣,甚至獻九白之貢,也無所謂。

    若是能再想辦法與大漢取得正式貿易許可,那自然是更好的。而漢人想要進攻科爾沁和女真,那隨他們去。他們表面上盡可以答應漢人的要求,到時候隨便派個三五千人馬過去,也就夠了。

    三部都沒想過要真正為大漢賣命。

    但是現在,巴布三王子卻在考慮,也許他們之前收到的情報不足,對形勢把握不準確。漠南二十四部,已經有二十部四十四族歸附大漢,不是表面上的歸附,他們是真的準備出兵會盟,隨大漢東征的。

    而大漢對於漠北三部的重視,也是大出他們意外。封爵之外,還有賞賜,更重要的是,他們輕易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貿易互市,特別是漢人居然還願意向他們出售刀劍,還有火銃火炮。

    如果有了漢人出售的刀劍銃炮,那麼他們無論是在面對漠西的準噶爾等部還是漠南的科爾沁或者東面的女真八旗,就都不用再畏懼了。

    不過這些刀劍銃炮不會那麼便宜到手的,雖然表面上只用牛馬就能交易,但這裡面明顯是有個附加條件的,那就是得參加這次的會盟和東征。

    「漠南二十四部已經有二十部願意會盟出兵,這次的東征看樣子會很順利。看」巴布對面土謝圖汗之子台吉察琿多爾濟把玩著一把鋒利的匕,這也是江南製造局出產的武器,極為的鋒利,能一刀切下百張紙。跟切豆腐似的。

    「科爾沁和女真人之前趁火打劫,這我們以血還血,以牙還牙。一個俘虜十塊銀元,抓一萬個。就能換十萬塊。這得換多少茶磚,多少精品漢刀漢劍,多少火銃火炮。反正,這我們車臣汗部,一定會全力參加。這可是次大會獵。」布巴笑道。

    「漠南二十部加上我們漠北三汗部,再有大漢帝國,我們三方聯盟出兵,科小沁拿什麼抵抗,我們一口氣打到哈爾溫去,生擒了女真的小皇帝,獻到漢皇面前,定能換上一大筆賞賜。」

    「確實,這麼多人馬聯盟,這次科爾沁必然會被滅亡。女真人除非逃到海邊去。」巴布臉露興奮之色,「聽說這次漢皇可是已經說過了,等打下科爾沁四部後,他們的草場到時會賞賜給蒙古諸部,誰兵多,功多,到時哪個部旗就能得到的草場大。得到草場同時,還能得到爵位冊封,允許設立新的州郡。」

    巴布將兩把手銃拿在手裡愛不釋手,輕輕撫摸著。

    「這次我們車臣汗部。向漢朝訂購了一萬把刀劍,三千把火銃,一百門火炮,到時正好可以拿那些科爾沁和女真人練手。」對於漢人的刀劍銃炮。巴布是喜歡的不得了。若不是實在有些太貴了,他巴不得能一下子買個三五萬刀劍萬把火銃。

    可惜東西是好,就是貴。一把精品漢刀,要一匹挽馬來換。而一把火繩銃,更是值五把漢刀,一門虎蹲炮。需要五十把漢刀價。好在漢官已經答應他們,每把火銃,附送一百鉛彈,虎蹲炮附送一百量的小鉛子。

    「這刀劍確實非常鋒利,可惜就是太貴了。」土謝圖汗的台吉察琿多爾濟道。可是面對著這難得的機會,察琿多爾濟還是咬牙也訂了一萬把刀劍,三千火銃和一百門火炮,並又訂購了不少的彈藥。

    誰也不知道,這樣的機會以後是不是還有。萬一這次僅是漢人為是對付女真和科爾沁才破例出售軍械,那麼錯過了這村以後就沒那店了。平時漢人連一點鐵器都不許向塞北出口,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能買到如此精良的刀劍,還有犀利的銃炮,那他們還有何猶豫的。

    他已經代表土謝圖汗部一下子訂購了價值十萬頭牛的的軍械。

    十萬頭牛,就算對於漠北三雄之一的土謝圖汗部來說,也將是一大筆財產。不過一想到,土謝圖汗部得到這批軍械後,戰鬥力能成倍提升後,以後再不懼漠西蒙古人後,他又覺得非常的值了。

    花了這麼大的代錢訂下這筆軍械,總得想辦法找補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參加這次會盟東征,狠狠的多抄沒幾個部落,多擄些牲畜人口,好抵消掉一點。

    「可惜漢人竟然沒有好的鐵甲出售。」巴布有些遺憾。漠北三部,兵馬多是騎兵,還多是輕騎,交戰以騎射為主,他們都比較缺少鐵甲,多是些皮甲。但皮甲對於弓箭的防禦比較弱,可漠北之地,不但制甲工藝落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鐵料和匠人。

    他們原本都希望能從漢人這裡購進一些鐵甲,但漢帝國居然沒有甲可出售。他們居然不造鐵甲,只造一些棉甲,甚至還造的不多。漢官說是帝**人不需要鐵甲,但巴布他們都認為是漢人不肯出售鐵甲。

    漠北勁騎,有了鋒利的漢刀漢劍,火銃火炮,若再裝備上精良的鐵甲,那豈不是無人可敵?

    以往他們不敵女真,不敢與其爭鋒,就是因為女真人甲騎精銳,有重甲,衝鋒無敵。

    「我聽說現在大漢有6軍七十二個軍鎮,水師三十六個艦隊,每個軍鎮和艦隊都是三萬人的編制,這加起來就是一百個零啊,那漢帝國豈不是擁軍三百餘萬?」巴布現在想到這個,還有些難以平靜。

    「不可能要三百多萬,三百多萬,那得是多少?我們蒙古諸部,就算是強大的部族,有個三萬騎兵。也已經能夠稱雄一方了。若有三十萬,都能橫掃草原,三百萬,不敢想像。」

    札薩克圖汗部的諾爾布台吉也點頭。「三百萬肯定沒有,但百萬一定是有的。我聽說現在漢軍在西南與南蠻做戰的就有二十餘萬。京畿也有許多精銳部隊,在遼東和北疆也有許多部隊,中原肯定也有不少部隊的,百萬之眾肯定是有的。」

    百萬兵馬。也只有中原帝國能夠擁有這麼多的兵馬了。當是這個數字,就讓巴布三台吉心中充滿敬畏。

    他們打聽到的大漢6軍七十二鎮,水師三十六艦隊,其實也沒有錯。只不過他們沒弄清楚的是,6軍七十二鎮編制裡,既有現役也有預備役軍。其中現役還有整編、缺編和架子軍、動員軍的分別,預備役也有預備軍和鄉軍的區別。

    因此兵部雖然把6軍編出了七十二個軍鎮的龐大規模,但實際上,其中有不少是預備役,還有不少的動員軍、架子軍。只有一個協甚至只有一個標,有的甚至只有基礎軍官編制在。

    不過這些東西,就算是大漢的官員,也很難弄的明白,大漢擁有多少軍隊,具體如何編制,駐紮何處,這些都是帝國最高軍事機密,任何試圖刺探的人,都會下場很慘。

    「這大漢京師真是繁華。到處都是人,繞城跑馬都得跑半天。」

    三位台吉都是頭次從漠北來到中原的帝都,對於帝都的富裕繁華,深深的被震驚到了。他們的心中。也因此對大漢越的充滿著敬畏。

    一座都城,就擁有百萬人口,光是京畿周邊,就屯駐有數鎮兵馬,有好幾十萬人。特別是看到大漢的京師禁衛虎賁,一個個軍容整齊。裝備齊全,不說那幾乎人手一把的火槍。

    就是京師城頭上那遍佈的火炮,比人身體還粗大的炮管,據說那是城防炮,一門炮重達七八千斤,能一炮打好幾里遠。

    「等這次會盟東征後,頭也要在漠北建一座城堡,上面架起火炮,城堡裡駐紮火槍兵,蓋起這般漢人的房屋,還要建立商舖,讓漢人商人前來交易互市。」

    「對,還要收稅,聽說漢皇一年收的稅,就有幾十億之多。」

    「一億是多少?」巴布對億沒有什麼概念,問。

    「一億就是一萬萬。」

    「一億是一萬萬?還幾十億,那不是幾十萬個萬?是幾十萬個萬的銅錢嗎?」巴布這些天也接觸到了漢朝的貨幣,用一張紙就能買來各種各樣的東西,方便無比。就是那些銀幣銅錢,也相當的精美,一塊銀元上還印有漢皇的頭像,正面反面都有許多紋飾。價值最低的是銅錢,一個小子一文錢,能喝碗大碗茶。一個大子當五文錢,能買兩個饅頭。

    「不是銅錢,是銀元,聽說大漢今年上半年的半年的稅收就達到十幾億銀元。」

    巴布震驚的都說不出話來,十幾億銀元,那是什麼概念?

    一個女真青壯俘虜十塊銀元,一個女真青壯的人頭值五塊銀元。

    十幾億銀元,那不是能收購一億多個女真俘虜?一億多個,一萬多個一萬。女真有多少人來著?記得過去好像有好幾百萬,現在好像只剩下兩三百萬。

    巴布一巴掌拍在腿上,「天啊,漢皇一年收的稅,把所有女真人都買走,也不過才花兩三千萬塊銀元?」

    兩三千萬,十幾億元,十個兩三千萬,也不過兩三億,百個兩三千萬,才二三十億。當巴布在心裡算清楚了這筆帳後,現女真族就是全被俘虜了,他們全買下來,也不過花他們一年稅收的百分之一二。

    巴布的心裡,大漢帝國猛然間無限的高大起來,高不可望!

    而諾爾布台吉卻在想,不論他們抓到多少哲裡木盟蒙古人和滿清女真人,大漢都買的起,都能輕鬆支付。

    此刻,在諾爾布台吉的心裡面,科爾沁蒙古人和滿清女真人,已經全變成了一塊塊移動的亮晶晶銀燦燦的大漢劉大頭了。(未完待續。)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1章 禍水東引

    劉鈞眉目之間儘是喜色。雖然各地的土司大多反了,可他們並沒有能和以往的播州之亂和奢安之亂一樣的徹底亂起來。

    相反的。漢軍攻下一地,就打開倉庫給那些夷人分糧分田,免債減息,一道廢除奴隸制的命令一下,無數的奴隸都爭著加入各地民兵隊,以期能提前兩年得到自由之身。

    甚至許多土司的寨子,漢軍還沒打過去,農奴們就造反了。

    連著許多白彝也跟著反了。

    按劉僑的報告,現在貴州解放的農奴已經有十幾萬人了,而倒戈加入他們的白彝數量更多,超過五十萬的白彝加入了他們。

    白彝是彝人的主體,半數彝人都是白彝,白彝也是彝族土司中的骨幹土兵。現在這些白彝的全面倒戈,使得貴州土司們陷入了自己人的包圍之中。

    都不需要漢軍費力,許多白彝已經解開了農奴們的鎖鏈,帶領著他們把土官土目還有那些黑彝給抓了起來,送來獻給漢軍。

    那些苗寨、侗寨、土寨等,也已經紛紛臣服歸順。

    貴州的大局已定,許多貴州土著已經敗退逃竄到了廣西和雲南二省,把千百年來世代相襲的家業根基扔下不管了。

    劉僑還告訴劉鈞一個好消息,這次在貴州用兵,南征六萬兵馬不但沒有消耗多少錢糧,相反,還大賺了一筆。他們抄獲了無數的土官的寨堡,奪得的戰利品將貴陽城裡的好幾個倉庫都堆滿了。

    雖然發了一部份錢糧給那些『民兵』,可那僅佔了一小部份而已。更別說,朝廷得到的另一項重要的資產,是那些已經沒了主人的田產、城堡、商舖、礦場、作坊等。

    這個消息確實振奮人心。

    朝廷也成功的分化了這些土著,讓那些曾經被上層剝削奴役的土著,紛紛起來反抗過去的主子,革他們的命。

    以土攻土,這招很成功,劉僑的六萬大軍,基本上沒打過幾場像樣的仗。劉鈞原本還擔心貴州道路艱難,糧草炮彈等轉運不及。現在,貴陽城裡的物資倉庫全是滿的,還越堆越多。

    不需要出動大炮,連漢軍的火槍都不用動,狂熱的民兵隊們就已經把他們過去的主子全掀翻了。

    「貴州已經編設了十萬民兵。」

    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劉鈞嚇了一跳。不過轉念一想,編了這麼多民兵,說明貴州的土著已經充分的調動起來了。

    至於編了這麼多民兵,要給餉給賞賜,雖然會是一筆不小的錢,但劉鈞覺得值得。這是貴州的改天換地,讓這些過去被壓迫的社會底層站起來,成為朝廷的編戶齊民,得讓他們出這口悶氣。同時也得讓他們確切的感受到成為帝國子民後的不同。

    跟著帝國,是前途光明的。

    也要讓他們徹底的跟以前的主子決裂,再不給那些人有可乘之機。

    劉鈞拿起筆,開始給劉僑寫諭旨。他讓劉僑盡快清理田畝。把田產儘量的分給那些民兵們佃種,也允許他們購買這些官田。

    田價定個比過去市價略低些的價錢,只要這些民兵們願意贖買,就賣給他們,甚至可以讓銀行那邊給他們辦按揭買田。

    朝廷不需要留著這些地。也不要在意田價、利息這些,可以的話,儘量把田賣到百姓手中,這樣一來,有了田地的百姓,會更加對朝廷感恩戴德,同時朝廷也不用費心管理這些田產,朝廷只需要收稅就好了。

    現在百姓們當民兵掙到的銀錢,也會通過買地,轉手又回到朝廷手中。還能徹底的穩固朝廷在貴州的統治。

    對於貴州民兵,讓他們都有機會上過戰場,也就行了,不需要一直保持,每個民兵打兩仗,然後可以解散他們回鄉,或者僱傭他們在貴州修建道路。

    至於那些被俘的土官土兵,劉鈞的意思是不殺,但也不會輕易的放過。得接受勞動改造,就在貴州開山修路。每個人起碼得勞改五年以上,等修了五年路後,就把他們遷到海南台灣或者遼東等地去,給他們塊荒地。讓他們重新做人自給自足。

    劉僑希望朝廷能夠馬上選派一批地方官員過去,接管地方官衙。

    秦良玉已經進入了雲南,劉僑也希望能早點結束貴州這邊的後續,早點入雲南。

    劉鈞拿起筆,在信中告訴劉僑,不要急著南下雲南。先把貴州穩固,等朝廷選派的官員到達後,也還得繼續在貴州維持一段時間。

    至於雲南的叛亂,不需要著急,讓叛軍先跳一回,朝廷也更希望那些亂黨盡數冒出來,到時正好一網打盡。至於叛軍造成的破壞,反正雲南也沒有多少漢人。

    劉鈞寫到這裡,停下筆,沉思一會。

    許久後,他又提起了筆,接著往下寫。

    「如果有機會,別急著把雲南的亂軍消滅,試著把他們往南趕!」

    雲南的南面是緬甸和越南。

    此時,緬甸與雲南交界的不少地方,都曾經是元明時的土司,但後來為緬甸所佔。比如木邦,元至元二十六年(129年)置路。治所在今緬甸興威。轄境相當今緬甸撢邦東北部地區。明洪武十五年改為府,永樂二年改為軍民宣慰使司;萬曆三十四年地入緬甸。

    東南的越南,更是在秦漢時就已經是中原設立的郡縣,到唐末時又叛出,明初曾經收回,可後來越南人叛亂,建立後黎朝,明軍退出。

    在劉鈞看來,雖然這裡面有種種歷史原因,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不過以前朝廷連雲貴廣西這些地方的實力控制權都很弱,對於緬甸越南這些天邊的叢林地帶,鞭長莫及也是正常。

    可現在大漢正是強盛之時,朝廷拿下雲貴改土歸流後,對西南的控制自然會大大提升。這個時候,朝廷往南擴展,也是應該的。

    國與國之爭,本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不管以前中原王朝是否曾經擁有這些地方的主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大漢,有這個實力向西南再拓展一步了。

    哪怕只是先把這些地方征服,收為帝國的羈縻州郡,一步步把他們納入帝國版圖,也是非常值得的。

    劉鈞很清楚,其實一個朝代,真正有進取心和進取能力的時候,大都是在前百年。前百年,就會固定王朝的版圖疆域,如果在國初之時不拓展疆域,以後基本上也難有作為。

    西南和東北一樣值得朝廷開拓,甚至相比寒冷的東北,西南更具開發價值。

    劉鈞已經盯上這兩個地方了。

    不過他還需要一個理由,正所謂師出必須有名。無緣無故的征伐,當然不行。

    劉鈞相信劉僑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如果雲貴等地的叛亂土司逃入緬甸越南,朝廷就有了出師入境的理由了。

    不過緬甸和越南兩國,如今的局勢卻完全不同。

    緬甸現在是其歷史上第二大統一王朝東籲王朝時期,近百年前,緬甸東籲國統一緬甸各部。但在四十年前,國內農民起義不斷,阿拉干王朝的將領聯合葡萄牙人攻佔了緬甸國都,生擒了國王。緬甸差點亡國,丟失半壁江山,經歷了十幾年時間,才擊敗了葡萄軍僱傭軍,重新完成統一,再次中興。

    如今他隆王在位,緬甸國力不弱,但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勢力再次入侵,東籲王朝的實力再次開始衰弱。

    而東面的越南,不論國土還是實力都要弱於此時的緬甸東籲王朝。

    明初,明朝滅越南胡朝,收復越南。但不久後,越南各地反叛,明軍退出,黎利稱帝,是為後黎太祖,國號大越。明朝冊封了黎利,承認了黎朝,越南每三年向大明朝貢一次。

    立國不到百年後,後黎衰弱,權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

    莫朝一度佔領整個越南,但後黎朝的官員將領起義不斷。最終後黎朝復闢,佔據南方半壁江山。但在後黎朝形勢大好時,復闢的後黎朝實際上的統帥陸淦卻被莫朝降將毒殺。阮淦的女婿鄭松繼承了阮淦的權利,成為後黎朝的掌權者。鄭松率軍擊敗了莫朝,奪回了首都升龍府,莫朝退向北方。

    從四十餘年前鄭松奪回升龍府,黎氏朝廷重返升龍,實際上黎朝皇帝不過是個傀儡,是漢獻帝,鄭松就是曹操。

    此後,黎朝與莫朝一直南北對立,互有攻伐,莫朝越來越弱,但一直苟延殘喘著。而黎朝也不太平,鄭松死後,鄭松兒子先是內訌,後來新的鄭主又與阮淦的兒子互相猜忌。鄭主把阮淦之子阮潢打發去了南方偏僻的地方,結果阮淦的兒子很有本事,在偏僻的順化積極經營,爭取人心,後來發展成了割據南方的阮主政權。

    同時,在後黎朝,還有割據宣光鎮的保主武氏。

    因此在如今,越南這塊狹小的地方,既有北方苟延殘喘的莫朝,也有南方被謀朝篡位又復闢且佔據了越南大部份地區的後黎朝。

    但是在後黎朝內,黎皇卻只是傀儡,真正執政掌權的是鄭氏家族。不過南方又還有阮主,阮氏割據政權,中部還另有保主武氏。

    越南如今既是南北朝時期,又是藩鎮割據時代。但不論是鄭主還是阮主,實際都不弱,尤其是阮氏佔據南方,吞併佔城等小國,與西夷洋人貿易,擁有新式的火器部隊。

    根據錦衣衛的情報,鄭阮兩派在天啟七年到現在,十幾年時間裡,已經進行了三次大戰。第一次打了一年,第二次打了三年,而這第三次,已經打了六年還沒有結束。

    不過不管是緬甸的東籲王朝,還是越南的南北朝、藩鎮割據,都是在走下坡路。

    劉鈞覺得,這正是大漢插手的不錯時機。(未完待續。)

    PS︰  感謝at、TCZZ的支持,謝謝,大家還有沒有票啊,月票、推薦票都行啊!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2章 眾叛親離

    「那麼,漠南二十四部中有二十部背叛了我們,如今連漠北喀爾喀三汗部也背叛了我們。現在除了科爾沁四部還站在我們這邊,我們已經是眾叛親離了?」

    滿清新都哈爾溫,輔政和碩禮親王代善躺在床上一邊咳嗽著一邊對坐在床邊的多爾袞問。

    「沒錯,劉繼業正在召集漠南漠北蒙古諸部,將在烏蘭哈達會盟。」多爾袞坐在那裡,看著已經枯瘦如柴的二兄,他已經瘦脫了形,連眼神都無光了,他活不過這個冬天了,多爾袞心想,若是以往,他表面上會很難過,但心裡肯定會十分高興。

    可是現在,他實在高興不起來。

    四大輔政王,豪格降漢,濟爾哈朗留守遼陽,代善本來駐守瀋陽,他親自坐鎮新京哈爾溫。可是代善突然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轉眼間就已經看著要死了。

    如今局勢,如果代善這一走,只怕越發的艱難。

    「劉繼業這是衝著我們來的,打著征討科爾沁四部的名頭,但你我都知道,他這是要把我們最後的一條臂膀也給砍斷啊。我們若救,那好不容易取得的和議就算撕毀了,還是我們主動撕毀的,那時劉繼業就有理由可以順勢征討我們。我們若坐觀,那麼唇亡齒寒,科爾沁一完,我們也就要完了。」

    一段話,代善說的斷斷續續的,不時的停下來咳嗽喘息。

    「九王,你想好怎麼應對沒有?」

    「我們一步步退讓,可劉繼業卻步步緊逼,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其實無路可退了也好,兵法有雲,置之死地而後生,我們如今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多爾袞似乎在說一件極小的事情,而不是關係到女真一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哎!」

    代善長長嘆息一聲。確實無路可退了。我們放棄了遼西,甚至把都城從瀋陽遷到了哈爾溫,可漢人還是要步步緊逼。他們就算想退,也無處可退了。

    「你之前不該對喀爾喀三部逼的過急的。喀爾喀實力不弱於漠南蒙古諸部,這幾十年來,甚至就連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下的和托輝特部也能壓著漠西衛特拉打,我們太急了,喀爾喀乾脆直接歸附漢人。現在我們不但要面對西面南面的漢軍和漠南蒙古諸部,還得小心北面的漠北喀爾喀三部。四面楚歌啊。」

    多爾袞其實也早就後悔了。

    但當初他逼的那麼急,也是想要迫切的趕緊改變滿清困窘的局面,他沒有料到,喀爾喀三部居然毫不猶豫的就投了漢了,這些沒有半點羞恥之心的傢伙

    可後悔不是多爾袞的風格,事情既然已經成這樣了,現在後悔也沒有用,只能想辦法彌補。不過面對著這種四面楚歌的局面,一向睿智多謀的多爾袞也完全沒有了對策。

    「我們也並非完全沒有一拼的機會。」多爾袞冷靜的道。「我準備把人馬全撤回到哈爾溫,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往瑗琿暫避。如果劉繼業還不肯放棄,那我們等到冬季之時,跟他拚命。」

    瑗琿,又名黑龍江城。

    這裡距離哈爾溫近一千二百里,瑗琿城築在黑龍江東岸。從瑗琿到漢都北京,更是長達三千六百多里。

    尤其是到了冬季,瑗琿寒冷無比。多爾袞已經打定主意,這次要借遙遠的距離和極凍的氣候。來阻止漢軍。

    若是漢軍固執進軍,那麼到了冬天,他就要跟漢軍拚命。到時遙遠的補給線,和嚴寒的天氣。會是大清的幫手。

    「瑗琿太冷了,如果我們現在匆匆遷到瑗琿去,這個冬天將要凍死多少牛羊馬匹,又有多少女真族人會凍餓而死?」代善問了多爾袞一個殘酷的現實問題。

    瑗琿只是邊境上的一座小城,駐有一些兵馬。大清現在依然有好幾百萬人口,這麼多人口不可能都撤去瑗琿。那裡容不下這麼多人。

    「我們別無選擇!」多爾袞冷冷的說道。

    代善再次長嘆一聲。

    「天命在漢不在清啊,若是劉繼業晚生二十年,不,晚生十年,我大清也必然先滅了明國,那個時候,劉繼業也不可能逆天改命啊。天命,這都是天命啊!」

    多爾袞卻對代善這種消極的念頭很不贊同,「我命由我不由天!」

    「哎。」

    多爾袞見代善越發的悲觀,心裡有些厭煩。

    「我希望你能支持我的計畫。」

    「我這個樣子,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天,不管大清是亡國也罷,滅種也好,都等不到那一天啊。你想要怎麼樣,就去做吧,不必問我。」

    「那好,你最後幫我一個忙,寫封親筆信,把兩紅旗交予我掌握。」多爾袞道,「你放心,若我能帶領大清渡過北難關,事後定將兩紅旗交到你子孫手中。」

    代善揮了揮手,「我寫不了信了,你擬信吧,我蓋章。若是你覺得不夠,把大家都叫來,我當面跟他們說就行。」

    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多爾袞也不在多停留,這屋裡有股死氣,讓他渾身的不舒服,一刻也不想多呆。

    出了門,多爾袞仰天長嘆,難道天真要滅清。若是自己的兩個胞兄弟多鐸和阿濟格在就好了,現在自己身邊能用又可信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還好有科爾沁一直站在大清這邊,這次得勸科爾沁隨清軍撤往瑗琿,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科爾沁是當年蒙古九部伐後金的部落之一,但是兵敗之後,也是最先轉變態度與清聯姻的蒙古部族。

    到如今,滿清與科爾沁聯姻最密,當年科爾沁貝勒莽古思把女兒哲哲嫁給了黃台吉,後來做了黃台吉的中宮皇后。後來莽古思的兒子宰桑繼承了科爾沁部大權,宰桑又把女兒木布木泰和海蘭珠嫁給了黃台吉,成為了他五宮貴妃中的兩上。

    宰桑的妹妹和兩個女兒,同嫁黃台吉,而宰桑的四個兒子,長子烏克善的第三子尚了固倫雍穆公主。第三子索納姆早逝,可他的兒子奇塔特也尚了固倫端靖長公主。宰桑的第四子滿珠習禮,與克勤郡王岳托第一女和碩公主成婚。崇德二年其妻逝世。黃台吉又把平安貝勒杜度的妹妹嫁與他。

    不光如此,莽古斯還被滿清封為和碩福親王,宰桑布和則被封為和碩忠親王。

    當今皇太后木布木泰的哥哥烏克善被封為卓裡克圖親王,二兄察罕也被追封為多羅貝勒。早逝的三哥索納姆的兒子也被封為多羅郡王。

    四哥滿珠習禮,更被封為和碩達爾罕巴圖魯親王。

    滿清到現在也只對蒙古諸部族首領封了四位外藩和碩親王,世襲罔替,其中皇太后的大哥和四哥兩人都封了親王。

    烏克善和滿珠習禮如今分掌著科爾沁左右翼,也是當今大清皇帝福臨的親舅舅。

    這個時候。絕不能讓科爾沁出現半點意外,一定得維持住他們的關係。

    若不是考慮到這層,多爾袞都早覺得可以廢除福臨,他取而代之了。可有科爾沁這層關係在,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多爾袞只能壓制心裡的想法。

    科爾沁擁有幾千里的牧場,實力強勁,左右兩翼各有三旗,他們起碼能動員起五六萬精騎,他們會是這場戰爭的關鍵。

    北京。樞密院。

    「我們能不能把科爾沁四部拉攏過來,兵不血刃?」

    「基本上不太可能,科爾沁部和滿清的關係太密切了,如今科爾沁分掌左右兩翼的兩位親王,一個是烏克善,一個是滿珠習禮,兩個都是如今清國王福臨的親舅舅。」

    參與會議的錦衣衛指揮使馮勝道,「他們的關係可不止如此。」

    「就說這個烏克善吧,他的姑姑哲哲嫁給了黃台吉,曾是黃台吉的中宮皇后。現在也被尊為東宮太后。而後來烏克善的父親又把烏克善的妹妹木布木泰嫁給了黃台吉,再次聯姻,加強關係。木布木泰後來成了莊妃,生了福臨。現在被尊為西宮太后。」

    「然後木布木泰嫁給黃台吉十年後,烏克善的父親宰桑布和又把木布木泰的姐姐海蘭珠也嫁給了黃台吉,還是烏克善親自把海蘭珠送去成婚的。」

    姑姑和兩個佷女,同嫁一夫。

    當然不僅是如此,後來黃台吉又把自己的第四女固倫雍穆長公主愛新覺羅‧雅圖許配給吳克善第三子弼爾塔哈爾。

    這還僅是烏克善這邊,若是再把兄弟滿珠習禮家和黃台吉家族的聯姻算起來。就更加複雜了。

    輩份根本理不清算不明,好在女真野豬皮和科爾沁騷韃子都是胡虜,倒也不太在意這些。

    科爾沁部和滿清聯姻以來,關係極為密切,兩個家族相互聯姻十幾起。科爾沁部的實力也在聯姻後增強了許多,現在掌著科爾沁大權的可是福臨的兩個親舅舅,滿清還封了他們兩人和碩親王之餃,我不覺得,他們肯背誦女真,歸降我們。」

    天親地親,娘舅老爺最親。

    一名參謀笑道,「科爾沁雖然是兩位國舅爺掌權,但科爾沁有兩翼六旗啊,且據我所知,烏克善一家以前並不是科爾沁的大首領,他們只是在與女真聯姻之後,才漸握得部族大權。」

    「暗中聯絡以前大首領的子孫,策反他們?」

    「值得一試不是嗎?就算不成,也可以試試反間計嘛。更何況,我們能下手的地方多了去了,不說科爾沁內部,就是哲裡木盟十旗,除了科爾沁六旗,也還有另外三部四旗啊。那三部四旗跟女真人的關係,可沒有這兩位國舅爺和女真人這麼親密,如今女真勢窮,想必那三部四旗也總會有識時務的人吧。」

    大家不由的一起笑了起來,都說樹倒猢猻散,識時務者為俊傑,蒙古人就算不讀聖人書,也肯定明白這些道理的。

    只要能成功的策反一兩個部族,或者只要策反其中一兩個貴族,那也能取得極有用的價值。(未完待續。)

    PS︰  感謝nb14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3章 翻身農奴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

    貴陽城裡,桂花香魚莊的生意很是興隆,聽說齊國公上次向皇上進貢了一批貴州土產,其中就是桂花醃魚。聽說陛下償過之後,大為稱讚美味,還親筆寫下了桂花香三字。

    一時間,貴陽的醃魚名聲大噪。

    水稻田裡養的鯽魚,桂花香時開始用新木捅醃製,這是貴陽傳統的美味。如今得益於皇帝的御口稱讚,一時間貴陽桂花魚的美名天下傳。

    齊國公進貢宮廷的桂花魚,來自於則窩則溪,是由阿木阿依和沙阿依親自醃製的。

    十月的貴陽城裡,阿布阿依和沙阿依開辦的桂花香魚莊,店舖上掛著的就是皇帝御筆親題的桂花香三個大字。皇帝的御寶隨諭旨送到齊國公手裡,齊國公在魚莊開業時,將這副御筆墨寶製成牌匾,親自光臨捧場送上。

    桂花香三個大字遒勁有力。

    御賜墨寶和皇帝的親口稱讚,使得桂花香魚莊自開業起,就生意火爆無比。店裡,阿布阿依已經恢復了自己的本名秦虎,他沒有重慶。他只記得自己家在重慶,可十歲左右被擄走販來這裡,一恍已經過去了十八年。

    曾經他無時無刻的不想逃離這裡,現在他卻覺得捨不得走了。因為他已經不再是孤身一人,他剛剛迎娶了沙阿依為自己的妻子,他們還在貴陽城裡開起了這家魚莊,生意還這麼的興隆。

    秦虎的身上穿著一件長衫,頭上戴著瓜皮帽,腳下也穿著一雙長靴。他滿臉微笑,站在店裡招呼著前來用餐的顧客。有御賜招牌,和御貢的美名,桂花香的生意好的不得了。如今貴陽城裡也很熱鬧,大漢的軍官將士們,朝廷選派來的地方官吏,還有各地齊聚來的民兵們。以及四處奔走的商人們。

    貴陽前所未有的熱鬧,桂花香的生意也是無比的火爆。

    現在來貴陽城的人,都會來桂花香吃一口皇帝稱讚的桂花魚。

    給你們預留一張桌子。給你們留我們的招牌菜桂花魚。」秦虎笑著對一面軍官說道,軍官慕名而來,但魚莊卻已經滿了,許多客人已經在排除等候。至於二三樓的包廂,更是提前三天就已經全預定出去了。

    秦虎不得不抱歉的對這位軍官說道。他最後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他為他們在一樓預訂明天的一桌席位,至於樓上的包廂,實在是已經排到三天後,沒辦法了。

    「也行,那一定要給我留著啊,我們連剛從南邊來,弟兄們正要好好慶賀下。」

    「長官們一定是又立新功了,恭喜啊。」秦虎笑道。短短的時間,秦虎身上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是過去那個麻木絕望的呷西,而成了一個充滿自信的魚莊東家。

    「我們桂花香的醃魚,那是最地道的,皇上都大加讚賞,還親自為我們賜下了墨寶呢。」秦虎相當自豪的說道。

    正值中午飯點,客人們一批批的趕來,自開業到現在,已經月餘了,可魚莊的生意卻越來越火。

    一開始,秦虎本只打算開個小店。但現在,魚莊卻已經把樓上和左右店面都盤下來了,魚莊也僱傭了許多夥計,如今店裡有了三十多個人。每天還忙不過來。

    相當有生意頭腦的沙阿依見桂香花口碑好,又開設了外賣業務。店裡沒有空位,顧客可以訂菜外送,他們把菜做好了親自送上門去。

    外賣業務也奇的火爆,如今店裡除了在店中的三十來個夥計,還專門請了二十個夥計送外賣。

    現在沙阿依又有了一個新計畫。

    她說服丈夫。已經把店面後面的那棟大院子買了下來,準備再招收夥計,開始大規模的製造桂花魚,然後成桶成桶的賣給那些慕名而來求購的商人們。

    有了桂花香這塊金字招牌,有多少桂花魚都能賣出去。

    不少顧客來了,都必點桂花香,許多人吃過後意猶未盡,經常提出想買點帶走。一開始,秦虎都很尷尬,因為需要太大。而他們的存量卻並不多。

    桂花魚的醃製需要時間,他們更不想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後面新租下的院子裡,擺滿了一個個新打製的木桶,還散著木材的清香。這個大院裡,以及一間間的屋裡,是秦虎夫婦僱傭來的許多夥計,有專門制桶的木匠,也有專門殺魚、醃魚的夥計。

    在最旁邊的一間屋子裡,擺放著上百桶剛醃好的魚。這些魚不同於外面的魚,全是秦虎親自下鄉一寨寨收上來的桂花魚,都是最肥美的水稻田中吃稻花長大的鯽魚。

    這些魚收上來,夫婦倆也沒假手他人,而是全部親自動手,每一條都最用心的醃製成。

    「皇帝陛下是我們的再造恩人,我們無以為報,只能親手醃製這些魚,到時請齊國公送到京師貢給陛下。」

    從農奴到現在貴陽城裡有名的商人,這一切恍如做夢。

    在漢軍攻打則窩之前,他想著和沙阿依逃跑。結果還沒跑,漢軍就打過來了,一舉和破了寨子,那天秦虎在混亂中,砍下了安勝和安重雷父子的人頭獻給了漢軍。

    雖然這兩人是被漢軍的大炮轟死的,但此舉依然得到了漢軍的獎賞。齊國公親自下令,給了秦虎一百塊銀元。

    後來,秦虎在則窩加入了新建成的黔西縣民兵營,他隨著民兵營跟隨漢軍四處攻打叛亂的土司,憑著勇猛,立了不少的功,也斬獲了不少黑彝的人頭,分得了不少的賞賜,也拿到了不少的戰利品。

    不過民兵營中並沒呆太久,很快貴州的土司非死即逃,而官軍沒有馬上南下雲南。漢軍忙著在貴州改土歸流,清田分田。

    秦虎也從民兵營中退伍返鄉了,他被編進了預備役中,但只有在最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徵召。民兵多數解散鄉,只留少部份人繼續在役。鄉後就沒有了糧餉,則窩的安勝父子死了,田地也多分給了過去的白彝和奴隸們。

    不過秦虎並不想再留在那裡,那裡對他而言是個不堪的過去。

    他拿著安家銀、遣散銀以及服役時的糧餉和獎賞。以及他得到保留的戰利品,帶著沙阿依終於離開了那個地方。本來他想重慶,可沙阿依卻希望能留在貴州。

    最終,他們到了貴陽。在這裡開了一家魚莊。

    誰知道,他們的魚竟然被皇帝吃到,還得到了御賜墨寶,使得生意如此興隆。

    桂花魚,其實貴州的許多百姓都會醃製。長期以來,醃魚臘月,是百姓們的傳統,醃製好的魚和肉味道獨特,且能更好的保存。

    不過,沙阿依醃製的桂花魚,確實比一般人醃製的更好吃。其實沙阿依也沒什麼秘製手法,但就是比一般人醃的好吃。

    如今桂花香的招牌越來越響,生意越來越好,魚莊也大了。樓上樓下三層。而且後面還是一個生產作坊,現在還做外賣,店裡鋪裡內外有上百個人跟著他們吃飯。

    不過這些人都是他的雇工,沒有一個奴隸,貴州現在已經不允許奴隸了,只許僱傭,不許奴役。

    秦虎夫婦給雇工夥計們的待遇都很優厚,用夫婦倆的話說,光靠著剝削奴役是做不長久的。秦虎夫婦不識字,他們僱傭了掌櫃和賬房。幫著打理生意。

    沙阿依已經懷孕,可卻依然不肯放下店舖裡的事務,她在開設了外賣和醃魚作坊後,還打算開設分店。貴陽城裡就還能開兩家分店。她還打算在周邊的府城再開新店,還要擴大他們的醃魚作坊。

    對於未來,她充滿著希望。

    現在不但有許多顧客慕名來他們魚莊吃魚,還有許多商人也聞訊而來,他們希望購買他們的桂花魚。有些商人見數量太少,供應不及。便提出從下面的鄉寨把百姓們醃的魚買來,然後再打上桂花香的牌子運出去售賣。

    不過沙阿依和秦虎拒絕了。

    做人得誠實,經商更需要信用,他們不能砸了皇帝賜給他們的招牌。

    夫婦倆對皇帝感恩不盡,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著北方叩拜,感謝皇帝給他們新生。

    他們在努力經營著桂花香,堅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誠信經營,做出最好的桂花香醃魚。第二,認真繳稅,不少繳一文錢稅。營業稅、房產稅、所得稅、城建稅、教育稅、印花稅等等一分都不少,絕不偷瞞隱漏半分。

    魚莊的生意興隆,利潤可觀,除了如實的繳稅,夫婦倆還已經拿出不少的銀錢,捐建了兩座小學和捐建了三座橋。

    「要懂得感恩,今天的一切,都是陛下給予我們的新生。是皇上,是大漢給了我們這些,我們應當感恩,也應當報。」

    若是皇上需要,就算讓他把所有的財產,包括他們的店舖都捐出來,他都願意。他一開始也打算把經營的大半利潤上交朝廷,但去了幾個衙門,都被官員們拒絕了。朝廷按稅法徵稅,不允許偷逃隱漏,但也絕不會多征一分半釐。

    最後還是齊國公劉僑聽聞了此事,特意又來他店裡捧場了一次,跟他談了話。他告訴他,如實納稅,就是帝國的好子民。如何他們想要更好的感恩報社會,那可以拿出些錢來做些公益慈善,比如捐資修建小學,現在朝廷在各鄉都要修建小學,實行三年免費教育,但還是有許多鄉下面的村寨,距離鄉里太遙遠,上學不便。而朝廷也暫無力把小學設到鄉以下。

    鄉下面的村寨小學,得村民自己出資修建,也需要有善心的人出資幫忙。

    他們也還可以幫忙出資修橋鋪路,朝廷現在也計畫在貴州修建道路,爭取縣縣通大路。但縣以下的鄉寨道路,卻還無法鄉鄉通,鄉寨道路,得地方自由籌資修建。

    秦虎第二天,就拿出錢來,修橋鋪路建學校,最終他們的這筆錢,修成了兩座村寨小學,還鋪了三座小石橋。黔西縣衙的官員們還把這些記入了縣誌,並以秦虎的名字命名了這兩所學校和石橋,一所學校叫秦虎小學,一所叫沙阿依小學。

    學校和橋邊,都還讓石匠立了石碑,銘刻了碑文永遠銘記。

    劉僑還把此事奏報了皇帝,貴州新上任的省、省等官員們,還將秦虎夫婦當做了地方良善典型,通報嘉獎,讓各地鄉紳百姓學習。

    現在秦虎夫婦真的是名聲在外了,他們的魚莊越的生意火爆了,夫婦倆打算今後會繼續出資修建小學和修橋鋪路,他們還打算以後定期向朝廷設立的養老院、孤兒院、惠民藥局、漏澤院等這些機構捐錢。

    養老院以養民之鰥寡而無告者也;孤兒院以養民之孤兒棄嬰而無撫者也,惠民藥局以濟疾病之窮者也;漏澤園以葬無主之死者也;

    秦虎覺得,朝廷都肯拿出錢糧來在天下各地設立這些機構,他們也當盡一份心力。

    「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秦虎最近也開始在跟著店裡的帳房先生讀識字,先生說過的這句話,一直讓他忘記深刻。

    當初他只是一個呷西,連獨善其身都做不到,是皇帝陛下和朝廷解救了他。如今他的生活改變了,不愁吃喝,每日日進斗金,這是他以前不敢想像的。

    但有了錢,他並不想只做一個守財奴,他不想把錢財埋在地下,也不願意拿去一味的購田買地,也不願意只是放到銀行錢莊裡生息。

    他覺得自己應當做點什麼,先生教他的那篇先賢的文章裡這句話說的很好。

    皇上和朝廷解救了他,他也應當再去解救那些還和他以前一樣處境的人,扶弱濟貧,這是他們應當要做的。

    報皇帝的再造之恩,也為子孫後世積福。

    妻子已經懷孕,楊虎希望能多為自己的孩子積些福德。

    親自為皇上醃製桂花魚,這是對陛下的感恩。認真完稅,這是對朝廷的義務,而撫弱濟貧,這是良心使然。(未完待續。)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4章 劉愛新覺羅氏

    傍晚的時候,已經升為司禮監提督太監的王坤向皇帝稟奏,婕妤愛新覺羅氏求見。⊥,當上了提督太監,還是司禮監的提督太監,王坤最近很有些意氣風發的感覺。

    宮中四司八局十二監,司禮監最重。雖然新朝建立後,皇帝裁撤了許多宦官出宮,現在宮裡也就還剩下三千餘太監,過去二十四衙門太監們掌握的許多差事,宮外部份也多交給了外面。太監基本上已經不出宮城,二十四衙門現在也已經全面革新。

    過去的四司八局十二監,如今統改為司禮監和內務府,外加一個東廠。

    原來的諸司局都統歸於內務府,由內務府總管宮廷事務,侍奉宮廷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等都由他們管理。

    而司禮監則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機構。職責與隋唐時的秘書省職責相似。內務府則與隋唐時的內侍省職責相似。

    東廠這個特殊的機構被保留了下來,但東廠內也不再完全由太監們管理,而是內外廷臣皆有。

    現在這一監一府一廠,各設一名提督和掌印太監一名,司禮監提督、掌印之下另有秉筆太監七名,內務府提督和掌印之下則有總管太監七名,東廠同樣設提督、掌印太監各一,下設掌班太監七人。

    司禮監的太監不兼職內務府和東廠職事,一監一府一廠三套班子,互不統屬,各有現職。

    不過總的來說,王坤覺得還是自己這個司禮監提督太監最有權勢。若把皇帝比做一個大戶人家的家主老爺,那內務府提督太監相當於內院大管家,東廠的提督太監相當於在外的大管事,而他這個司禮監提督太監,就相當於老爺的大帳房或者師爺了。

    司禮監如今依然握有批紅之權,為皇帝的秘書班子。能接觸到的不是什麼皇家宮廷供奉,情報事務這些,他們接觸到的是帝國的權力核心,雖然這個權力核心他們也只是能遠遠看著。

    剛剛就是婕妤馬喀塔,對他也是客客氣氣的。

    京師的百姓現在就常稱內閣為外朝,而稱他們司禮監為內廷。他這個提督太監,可是相當於內閣首輔。

    劉鈞正在吃晚飯,不是傳統的二十個菜,今天皇帝吃的這頓是雜糧餐。

    都是由玉米、土豆、蕃薯這些明末時從美洲引進的新糧食製成。在明末時,隨著海上貿易的興盛。許多美洲高產作物也開始傳入中國。

    玉米引入中國後被稱為「玉蜀黍包穀包蘆包米珍珠米」。紅薯在明代的文獻中稱為「白蕷紅蕷紫蕷紅薯金薯蕃柿白薯蕃薯紅山藥」等。

    馬鈴薯也稱土芋、土豆。

    此外還有花生、向日葵等。

    土豆、玉米、紅薯,這些作物都是高產作物,且對土地要求不高,山邊田旁都能種植,甚至還耐旱。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產量高。

    大漢現在經歷了人口大普查後,那些過去的隱戶等也多被清查出來,那些夷人土民一樣編戶齊民,帝國的總人口突破了兩個億,為歷朝歷代以來的巔峰。

    人多力量大。人口多就意味著稅收多,意味著兵源廣,意味著有無數的人口紅利。但人口多,也意味著糧食的需求極大。而此時還處於小冰河時期,天氣寒冷,災害不斷,加之常年的戰亂。使得田地荒蕪,水利失修,河道淤塞。

    再加上缺少畜力。農耕技術的停滯不前,等等都導致糧食產量低,糧食一直沒有積存。

    民以食為天,糧食成了極重要的問題。隋統一天下時,開皇盛世,天下不到九百萬戶,大亂之後大治,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百姓都分到足夠的田地可以耕種,朝廷也以此為基礎定下租庸調製和府兵制,一時朝廷年年積糧,就算經歷隋末亂世的十餘年,亡國後,唐初之時,隋朝各地大糧倉中存儲的糧食都還能夠唐朝使用十幾年。

    可現在不一樣了,劉鈞從明朝手裡接替的這個江山,不但戶部和內府的銀庫都空蕩蕩的沒銀子,而且各地的糧倉也都是空的。

    之前劉鈞通過海上,從朝鮮、日本、越南、南洋等地大量採購糧食運回國。但從海外採購糧食,糧價雖然並不比中原高,可運輸的成本卻很高。

    況且,糧食可以稱的上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劉鈞不可能一直把糧食寄託在國外。那樣等於咽喉被人扼住,短期救急還行,不能做為長期打算。

    劉鈞對於大漢的糧食供應,主要還是向兩個方向著手。一是開拓邊疆,移民墾荒屯田,擴大耕種面積,糧食產量自然也就能提升。其二,則是這些美洲作物,種植美洲高產作物,增加產量,甚至在過去那些無法種植糧食的地方,也種植這些產物。

    不過移民墾荒,一時半分也難以見到成效,開墾出來的新地,初期產量也會很低。劉鈞更把希望寄拖在這些新作物上,這些新作物也更適合新開墾的荒地種植。

    可是讓劉鈞意外的是,他發現雖然這些美洲作物很早就已經傳入明朝了,但到現在,也並沒有大面積推廣開來。

    更讓他意外的是,他居然發現美洲作物的產量很低。

    簡直就是難以讓人相信,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可都是高產作物啊,如果說一畝北方旱地種植穀子和麥子,畝產能收一石的話,那種玉米土豆紅薯,起碼能畝收十石,在後世,不說畝產萬斤,但畝產兩噸還是很普遍的。

    兩噸,那可是四千斤。大漢一擔百斤,四千斤那就是四十石。而原來的麥和穀子,北方的旱地也就是一兩擔左右,這就是幾十倍的增產了。哪怕扣除肥料、技術等因素,畝產十擔總行吧。

    可劉鈞從官員那裡得知,卻是這些新作物產量極低,並不比穀麥產量高出多少。甚至不如南方的水稻。

    而且百姓也不喜歡吃土豆玉米紅薯,更賣不出價錢。一般的百姓都不願意做。

    聽到這結果,劉鈞都震驚了。

    他一連花了好多天時間,專門調查此事。

    結果他發現,官員們沒騙他。他也差不多發現了一些原因,主要還是一個外來物種有個適應性的問題,但造成產量極低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問題。

    雖然朝廷也一度推廣過種植這些作物,但卻沒有成熟的耕作經驗,而當一次種植失敗,百姓發現劃不來後。便立即再無熱情了。不知怎麼的,一來二去,這些美州作物也就有了產量低,劃不來等名聲,更導致無人願意再種植了。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這些新糧食,並不受百姓歡迎。

    這就和高粱比穀子和麥子產量高,但百姓不喜一樣。高粱口感很差,澀味。一般都只用來喂牲口,也有人用來釀酒,但除非是災荒之年,否則沒有人願意吃高粱。

    現在的這些新糧食。百姓們也吃不慣。

    劉鈞覺得很冤,玉米、土豆、紅薯可是真正的高產作物啊,中國就是在這些作物大規模推廣種植後,才有了清時的人口爆炸。

    至於口感不好。這完全是技術問題啊。

    歷史上小麥一開始種植時,大家也跟穀子一時蒸成麥飯吃,然後味道極差。當初那待遇跟高粱一個樣。

    可後來經過研磨後,成了麵粉,立即就變成了兩種東西。

    玉米土豆和紅薯,也可以改變吃法啊。不說紅薯玉米土豆都能磨粉,而且土豆還能當菜吃呢。

    這些天,劉鈞甚至親自寫了一本土豆、玉米、紅薯的種植技術以及食用加工技術的書,後面甚至還用了不少篇幅加入了許多這幾種主食的菜譜。

    比如玉米可以製成玉米面,還能和大豆粉、麵粉混合成三合粉等,並不用吃玉米粒。而土豆,那更是有無數種吃法,土豆粉,土豆粉條,還能做成菜,土豆泥,土豆餅,燉土豆等等。紅薯也一樣能做成薯粉、粉條等。

    既好吃,還好保存。

    這幾天,劉鈞天天讓御膳房照著他的食譜,變著法子用這些食材做成新菜。

    酸辣土豆絲,土豆餅,薯片,粉條,土豆泥等,劉鈞覺得很好吃,連御廚們都大為驚訝,想不到皇帝不但能治國平天下,居然還能發生這麼多新菜式。

    劉鈞打算回頭讓御膳房把這些新菜式整理一下,再研究些新菜式,然後推廣到宮外去,先讓大漢的百姓見識下這些新糧食的新加工方式和吃法,讓他們改變下過去的觀念。然後再想辦法把這些新作物推廣開來,實在不行,就先在京師邊上先試種一點,用新技術耕種。

    他相信到時只要這產量能提升上來,十幾擔一畝甚至四五十擔一畝的產量一出,天下的百姓還不爭相種植新作物?

    償著酸辣土豆絲,劉鈞浮想聯翩,一旦這些高產作物得到全面推廣,到時大漢各地都大面積種植這些產物,那個時候別說大漢兩億子民,就是翻上一倍,也一樣不會讓大漢的子民餓肚子。

    聽說馬喀塔求見,劉鈞放下筷子,想了想,「讓她回去吧,朕今日沒空。」

    劉鈞知道馬喀塔求見要說什麼。

    漢軍正在召集蒙古諸部,對科爾沁的進攻即將開始,甚至可能會連著滿清一起打。

    馬喀塔不僅是清國王福臨的姐姐,同時她的母親還是科爾沁人。現在科爾沁左右兩翼的兩位親王,也是她的親舅舅。

    她既不希望漢軍征討滿清,也不希望漢軍攻打科爾沁。

    不過劉鈞不會因為一個女人的請求,就改變自己的戰略計畫。打科爾沁是早已經定下的計畫,打完科爾沁,漢軍還會繼續對滿清用兵,這是不容更改的。

    「你告訴她,她雖是女真族人,母親還是科爾沁人,但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嫁夫從夫。她既然已經嫁入大漢,成為朕的女人,那她的身份就只剩下大漢婕妤了,她不再是女真人也不再是科爾沁人,她是一個漢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她現在叫劉愛新覺羅氏,而不是愛新覺羅氏。」

    「讓她記住她的新身份!」

    (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5章 西門大官人

    廣寧門,又稱彰儀門,北京外城西面開設的唯一城門,也是各省陸路進京的必經之路。

    廣寧門內的西門大街,也是早年僅有的兩條全部用古板鋪築的道路之一。京師有句話,說彰儀門大街那是一尺道路五兩三,大漢開國後,北京城改造,從廣寧門到廣渠門,東西十六里,的路段就花費了白銀十二萬九千多兩,平均每修一尺長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銀五兩三錢三分。

    因為這條石板路,交通便利的外城廣寧門,便成了大漢京師比較繁華的地段。百姓常有一進彰儀門,銀子踫到人的說法。

    石板路修好了,後來又在路面上嵌了馬車軌道,開通了有軌公共馬車。過去的那些低矮的鋪面,以及後面那些髒亂的窩棚房屋也都遷掉了。到現在,廣寧門不但有了青石板砌成的大街,有了軌道公共馬車線路,街道更寬了,也更直了,街道兩邊還全都統一改建了標準的街邊商舖。

    商舖後面不遠更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居民住宅樓房,街邊的商舖多是三層樓甚至四層五層樓,後面的居民樓也有許多三四層的樓房。

    這是一條全新的大街,一條商舖相連的商業大街,購物大街。

    因為彰儀門是各省陸路進京必經之門,皇帝還下旨,提高廣寧門的規格,仿外城正南門永定門城門加以改建。

    從外城西大門一直到外城東大門廣渠門,兩座東西對稱的大門間,筆直的大道,長達十六里,沿街改造建成的沿街商舖多達數千家。比起正南門永定門到皇城南門承天門這條中軸大街,更長,更繁華。

    街鋪後面的民居建成後,沿街人氣越發好了,沿街的商舖也吸引了許多商家,爭相夠買租賃。朝廷在改造外城的時候雖然投入了不少錢。但一轉眼,通過出售住宅樓和商舖,就已經回了本,甚至還大賺了一筆。

    之前許多官員反對在京師大興土木。把許多還能居住的房屋商舖拆掉,認為這是勞民傷財,瞎折騰。可誰知道,朝廷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外城改造的一期工程完成了。而且又快又好,東西大街寬闊通暢,兩邊商舖相連,繁華無比,後面的那些雜亂的房屋,窩棚等也沒了,代之的是整齊有序的民居。

    那些兩三層,甚至三四層的民居,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更小的地方卻能容納更多的百姓居住。而那數千家商舖的出售租賃。更讓朝廷把前期的投入都收回來了。

    許多官員都想不明白,明明就是個勞民傷財胡亂折騰的工程,怎麼反而還能賺錢?他們也細細打探過了,商舖民居都不算便宜,可朝廷沒強迫購買,反而是百姓爭相購買,因為這些房子商舖整齊而又明亮,都有下水道,沒有了明溝,沒有了髒亂差。

    從西到東。這條十六里長的大街,商舖兩邊排,從針頭線腦到柴米油鹽、日用百貨,再到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那真是應有盡有。

    商舖後面的民居也是一排排的筆直整齊,中間留著能通兩輛馬車的道路。居民區裡不再是一條條小胡同,也成了四通八達的寬闊街巷。在民居區裡,不許有作坊、倉庫。作坊倉庫都在臨街商舖後面緊靠的幾排,沿著街道商舖的幾排樓房,都是作坊和倉庫。

    再往後。才是居民區。

    在居民區裡面,還有新設立的學校,初小高小初中等。

    另外就是一些較小的鋪子,這些鋪子多是些雜貨鋪,方便居民區裡的百姓,並不需要為點針頭線腦的就往大街上跑。

    沒落貴族李存義就在這邊有一座小雜貨鋪,鋪子名叫永恆祥。不過這裡的居民很少叫他大號,多喊他西巷小鋪。有時,乾脆就叫他小鋪。

    其實這店舖也說不上小,三間房兩間作為門面,最南邊一間用簾子隔開,算是起居室。店舖內靠南頭橫向立著三尺多高的欄櫃,把店房分出內外來。

    裡頭專賣菸酒茶葉、油鹽醬醋糖和各種調料,外頭佔了一間半房子的地方,則是擺放著各種蔬菜和干鮮食品,既有關外的山貨,也有南邊的物產,甚至有時還會有些東西洋的洋物。可謂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

    眼下大白菜蘿蔔正當季,李存義也已經開始聯繫城外的菜園子,大量的往鋪子送白菜蘿蔔,他直接把這些鮮菜擺在門外的台階上,借附近的居民開始購買回去醃製辣白菜乾蘿蔔等。

    他還在櫃檯靠牆把角上擺了一個大酒罈子。

    不少在街面上干力氣活的,在街後作坊裡做事的,倉庫裡干搬運的,每天午間或者傍晚下工後,都喜歡回家前,來這裡坐在櫃檯前的高凳上,打上二兩地瓜燒或者是高粱白干,又或者是黃酒,就著花生、蠶豆兒,一邊讓他給大家讀讀報紙,一邊滋滋有味的抿著小酒,然後天南地北的胡侃,指點江山。

    每到這個時候,大家也就忘記了一天的疲憊,成了最放鬆最享受的時候。

    曾經武清侯府的外室子,當年的花花大少,現在卻呆在這個居民區的街巷口,守著這樣一家小鋪,跟一群苦力們混在一起。

    不過他對這種生活已經習慣,甚至喜歡上了。

    當武清侯府被抄家時,他惶恐過,當他父親被送去耽羅時,他迷茫過。後來他交了稅,還了欠,開始了新生活。那個時候,他還有一棟宅院,幾家鋪子,甚至城外還有兩個田莊,身家也還不薄。

    不過前段時間,在朝鮮耽羅島上的父親,通過郵局寄了一封信回來,說是在那邊日子太過艱難,一切得自立更生。

    他們那些移民,還暫時被監管勞動,雖然上面給他們分了田地。但因為都是荒地,因此最後是按千戶設一個屯莊,每百戶設一個生產隊,十戶設一個生產組。頭五年,他們需要集體屯墾耕種,互相幫助,一起生產。

    朝廷有給他們一些種子、農具和口糧。但一切都得重新開始,沒有現成的房子,沒有耕牛,他們得自己蓋房子。自己背犁,甚至還得伐木砍樹,刀耕火種。他們一個屯莊的人,多是從京師遷去的,過去不是勳臣就是外戚之家。以前個個養尊處優,如今卻得土裡刨食,日子相當難過。

    有不少人甚至無法接受這種落差,找機會自殺了。

    李孝義的父親李國臣不想死,最後他向成功留在了京師的私生子求助。希望他能寄些銀錢過去,這樣他們一家也能買兩頭牛,甚至還能買一兩個女真奴隸幫著種地。

    李存義接信後,寄去了五百塊銀元券。

    可不到兩月,李國臣又來信,說是妻子病了。需要看重,還要錢。李孝義並不喜歡那個女人,當初正是她不許李存義和母親進李家門。不過他還是又寄了五百塊。這次的五百塊,已經是並了一個鋪子後籌的錢。

    可李國臣卻沒停止要錢,隔半個月又來信要錢,這次是他的兄長病了,下次可能又是他哪個嫂子病了,再下次就又成了他的佷子病了,總之,李家去了耽羅之後。似乎輪流生病。

    李存義一次次的寄錢,到後來,他已經把自己的幾處鋪子都變了,鄉下的田莊也都出手了。甚至那棟宅院也賣了。

    到如今,他唯一剩下的也就是這座靠近廣寧門的小鋪了。

    在月初,他最後向李國臣匯了一千塊銀元,然後在信中告訴他,他已經把剩下的那點產業都變賣了,再無法寄錢給他們了。

    這一次。李存義比之前李家抄家那次更乾淨了,除了這座小鋪他別他其它了。不過,他卻覺得自己更加的解脫了。

    徹底的放下了李傢俬生子的包袱,放下了過去,如今他就是個小買賣人,守著永恆祥號鋪子,安靜的過著日子。

    他覺得自己也對的起李國臣一家了,當初李家上下沒人真正瞧的起他,他對他們也算仁至義盡了。

    現在,這間小鋪就是他的一切。

    賣掉了其它的產業後,他僅剩這間鋪子,他如今吃住都在這裡,就守著這個鋪子。鋪子裡除了他這個東家兼掌櫃外,他還請了兩個夥計。一個是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主要是干雜活搬運,另一個是個十來歲主要的男孩,則是跟著他做學徒。

    兩人跟著他幹活,吃住都算他的,另外還開工錢。大夥計一月給兩塊銀元,至於學徒,則每年五塊銀元,年節之時他還另包紅包,但都不會太多。這也是如今的行情慣例,雖然那些官吏都漲薪了,當兵吃餉的待遇更優,許多吃公家飯的都漲了收入,但普通百姓,變化依然不大。

    尤其是當學徒,照慣例本來都是得學好多年的,從小學起,根本沒有薪水,只管吃住。不過李存義給的條件不錯,給小學徒還有一年五塊錢,年節還另有紅包,大夥計更是每月有兩塊銀元。

    大夥計是個大高個,人很憨厚老實,對人總是和顏悅色的,寡言少語,但人很勤快,眼裡有活,都不用他開口,總能找到活幹,一天到晚不停著,從不偷奸耍滑。

    學徒則個是小個子,但人聰明,能說會道,跟著他還識字算帳,學的特別快。來店裡的熟客常說,這孩子天生買賣人,以後肯定能成大掌櫃。

    雖然個子還小,但學徒人長的已經很俊秀,跟誰都是滿臉堆著笑,嘴也甜。李孝義也很喜這個學徒,這孩子是個孤兒,是他原來租住那片一戶窮人的孩子,死了老子娘,跟著叔嬸過,可嬸子總嫌半大小子能吃。

    李孝義見這孩子聰明,便動了惻隱之心,最後收做了自己的學徒,現在他就跟自己住在這裡,吃住一起,那邊也乾脆不回了。他讓李孝義把他每年的五塊銀元,都給叔嬸家。嬸子聽說每年能得五塊銀元,自然是樂得一個負擔脫手,也就根本不管他呆在這邊不回去了。

    天還沒亮,城外的莊子裡已經送來了一大車的白菜和蘿蔔,這家莊子過去就是李孝義的,但如今已經賣掉了,買的人正是當年他的佃戶們,他們向銀行裡貸款,然後把李存義要出售的地給買了回來。

    如此一來,他們依然還是種著那些地。但卻已經不必再向李存義交租了,以前是交五成租,後來減租可也還要三成五。現在地成了自己的,則只需要向朝廷交稅即可。交的田賦,還不到收成的十分之一,這個帳誰都算會。

    只是以前地難買,尤其是京畿的地,都握在勳戚皇帝太監等手中。輕易不捨得賣。二來,佃戶們負擔重,也沒錢買地,更別說貸款了,以前的貸款利息太高,誰也不敢輕易借錢。

    但現在不一樣了,李孝義正好要賣地,而佃戶們如今也感覺負擔輕鬆了許多,且銀行還有專門給百姓的貸款,利息很低。

    稍琢磨一下。大家也便咬牙去銀行貸了銀子,然後把自己以前佃種的地買了下來。李存義也願意把地賣給過去的佃戶,在家都相熟。

    因為這個買賣,李存義現在和那些莊戶們關係還很好,他開了這個鋪子,賣的蔬菜,基本上都是莊子裡送來的。送來的菜都新鮮,送來的時候也早。

    莊戶們也感激李存義肯把地賣給他們,二來感激他沒有亂抬價,再者。蔬菜拿到這裡來賣,李存義給的價也實誠,大家也是互惠互利,自然處的融洽。

    李存義帶著兩個夥計幫著卸車。然後給那些蔬菜分類、梳理。該打捆的打捆,梆爛、蔫葉的,都挑乾淨,然後分門別類的都碼到板上筐裡,最後再都灑上點水,每種蔬菜便都顯得是那麼的新鮮漂亮。

    居民們都起的很早。天微微亮,都已經起來了。許多大老爺們早起來溜溜,順便也就把要買的菜給買回去。

    這一片居民區裡住著不少的人,有些是駐軍的家眷,還有更多的則是一些京師衙門裡的吏員,還有不少是在作坊裡作工的人,其中不少人都是在皇家的產業裡作工,也算是吃公糧的。

    在現京師的百姓中,外城西門這塊,都算的上是體面人。前樓的王三,半百左右,五城兵馬司的老人,如今五城兵馬司衙門比前明時更氣派權重,因此王三也被人尊稱聲三爺。也有人喊他西門官人,雖然他其實也只是個辦事的,混了大半輩子,到現在連個從九品都還沒撈著,但畢竟是公家衙門裡的人。

    「三爺早啊。」小學徒見到是老顧客王三過來,連忙喊道。

    「還是小乙這嘴甜,家裡沒米了,給稱點。」王三道。

    小學徒也不等李存義接話,立即就已經快速回道,「好吶,三爺,還是老規矩,安南產的珍珠香米,五十斤,三爺你看著我們稱好了,回頭我給你送家去。」

    「就你機靈,還是老行市吧?四塊大龍一擔?」

    「三爺,最近新糧已經上市,咱這米價也略有下跌,珍珠香米現在行市是三塊八一擔。」

    「嘿,還跌了,好事啊。那行,給我稱五十斤,回頭替我送家去。另外再給我拿十斤上等的青鹽,再給我稱兩斤煙絲。都給我送家去,多少錢算下我現在給。」

    李存義看著學徒熟練的做著生意,在邊笑道,「三爺你若是不嫌麻煩,其實帳掛著就好,月底結也成,都是老顧客了。」

    王三一邊摸出錢袋一邊笑道,「你們也是雜貨鋪子小買賣,小本經營最怕銀錢周轉不開,我就不必掛帳了。

    王三付了帳,一分沒少給,雖然是公家人,可他也不佔小鋪便宜。現在京官都加了薪,他這京吏也同樣加了薪,還同樣又是拿的雙俸,再加上各種津貼獎金沒少發,因此不必再尋些外水,收入也很不錯。

    如此一來,他也沒必要再胡亂伸手,老上司跟他談過話,說年後就要調他去京師大學堂,借調過去當講師,給那些同舉人、舉人、進士們做先生講課。若教的好,今後就調到那邊了,到時還會正式升為官,起碼也是九品講師,若課講的好,還能升為八品助教,今後就是升七品的教授也不是沒有可能。

    想不到一把年紀了,在濁流吏海中沉浮大輩子,居然還有希望能做官,王三最近是相當的激動,因此這個時期,他也越發的注意起來,佔鋪子小便宜這種事情,他是不肯做的。

    「三爺,你看下稱。」學徒在那邊喊道。

    「不用看,我信的過你們。」王三揮了揮手。

    李存義拿起筆在帳本上把這筆買賣記在帳本上,一邊問,「三爺,聽說皇上又要御駕親征北伐了?」

    三王笑笑,「可不是嘛,你說這科爾沁也是膽大,如今漠南諸部紛紛降服,偏他們還要跟著建虜一條道走到黑,現在連漠北三部都歸附我大漢了,他們還敢炸刺,這不是找死嘛。三天之後,陛下就將率侍衛親軍和禁衛軍出京,關外與蒙古諸部會盟,然後征討科爾沁。」

    這事早不是什麼秘密,現在報紙上整天都在說會盟之事,整個京師,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了。

    「朝廷會加派嗎?」李存義問,北伐不北伐,李存義並不是特別關心,他比較關心的是,朝廷如今四處用兵,西南還在改土歸流,平土司叛亂,這北邊又要和蒙古會盟,征討科爾沁,會不會軍費吃緊,然後向他們這些商家加派。

    「放心吧,絕不會的。只要你交足了該交的那些稅項,朝廷不會再多征派你一分一文的。若真有哪個敢打著朝廷的名號來攤派,那肯定不是朝廷的意義,你真踫上了,就不要理會他們,也可心直接來找我,我幫你報告上面,替你收拾他們。」

    「只要你依法經營,守法納稅,誰也不能動你們,放心吧。」王三說完,回家去了。

    「三爺慢走!」李存義在後面道。(未完待續。)

    PS︰  感謝往昔隨風、淡淡繁榮人生、nb14、我愛我姐我弟、晨雨明非諸位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6章 錢多人傻,速來

    大漢天子將與歸附漠南漠北蒙古諸部會盟於赤峰。

    甦尼特有左右兩旗,其中左旗首領就是騰吉思。右旗首領則是朝爾。

    騰吉思降清之前是貝勒,降清之後是多羅郡王,如今降漢,封為開國縣伯。可不管是降清還是降漢,他依然握著甦尼特左旗,擁有幾萬部眾,擁有牛羊牲畜數不下百萬頭。雖然說比不過察哈爾、科爾沁、喀爾喀等大部族,可在蒙古的制度下,他也是一方大領主,部族首領。

    這次甦尼特歸附大漢。南下會盟,他們既帶著兵馬南下,同時也帶著許多牲畜、皮毛等南下,會盟場地赤峰。也早就成了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

    赤峰會盟,眼下更像是一個交易會,從八月交易會就已經開始,到現在還在火熱進行中。以往中原王朝對於關外草原部族,互市明開時閉,就算互市。也有許多限制。

    有的時候,草原部族為了得到互市權,還要發兵攻打明邊境,逼迫明朝開設市場。

    蒙古人的牛羊馬匹雖多,但他們的工商落後,更別說製造業了,如果沒有中原王朝的商品供給,就算是部落首領,日子也會過的跟中原的鄉下百姓一樣。

    而現在大漢終於全面放開貿易,如騰機思這樣的部落首領,自然就一下子爽了。

    牛羊馬匹駱駝,各種皮子、羊毛等儲存,被漢國商人大肆收購,有多少要多少。而他們也終於有了大把的銀錢,更可以痛快的購買各種中原商品。

    草原部落首領們最喜歡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等,應有盡有。

    不過當騰機思等人來到北京覲見大漢皇帝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他們之前在赤峰買虧了。大漢帝國的京師北京城裡,商品更加豐富,種類更多,式樣更齊,而且還更加的便宜。

    在赤峰交易會上,一隻羊只能換一隻好看點的瓷碗,但到了京師,一張上好的羊羔皮,就能換一套不錯的瓷碗瓷盤。

    一匹馬,更能換上一把精美鋒利的漢刀。

    那奢華舒適的四輪馬車,玉器、絲綢衣服等等,騰機思等草原首領們真的看花了眼。

    「買,買,買,通通買下來!」

    騰機思從赤峰南下時,用攜帶的牛羊馬匹駱駝皮毛等換了不少的銀元券,當時的漢人官員告訴他們,這些銀元券攜帶更加方便,而且到了京師要買東西交易也更方便,甚至他們還承諾,等他們回來時,身上剩餘的銀元券,也能隨時的按面額兌換成黃金或白銀。

    當時他將信將疑的兌換了一批,現在他發現,這薄薄的一張紙,真的很好用。

    京師廣寧門大街,也是現在京師最繁華的一條商業大街,行人如織,騰機思一路買過來,見到喜歡的就買。

    前面有一座裝飾的很大氣華麗的商舖,旺達地產。

    騰機思騎馬路過,看著這麼氣派,比他的牙帳還華麗的商舖,招手沖旁邊的理藩院陪同官員問道,「請問這是什麼地方,他們賣什麼?」

    那陪同的吏員心中暗暗鄙視這些草原胡虜,不過面上還是掛著微笑。

    「伯爺,這是房地產公司,他們專門出售和租賃住宅和商舖、倉庫、廠房等。」

    「賣房子的?」騰機思嗯了一聲,「什麼樣的房子?」

    「各式各樣的都有,這家旺達地產。是京師有名的房地產商,他們名下有住宅也有商舖、廠房、倉庫等。」

    「什麼樣的住宅,我們也可以買嗎?」騰機思的兒子巴圖男爵問。

    官員笑笑,「住宅也有好多種。既有單棟的別墅,也有連排邊墅,還有四合院,公寓樓,就是郊外的莊園、別墅也有。如果你們想買。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大漢並不限制購買,不管有沒有本地戶籍,都可以購房。」

    騰機思下馬,直接帶著兄弟兒子們進入旺達地產。

    在不遠處一直盯著他們的兩名錦衣衛探子哼了一聲。

    「真是人傻錢多。」

    「他們已經進店了,會有人跟進去盯著,我們坐在這裡等他們出來就行。」

    「你說,他們不會想在這裡買房子吧。」

    「那有什麼好稀奇的。」

    另一人道,「京師的房價現在可不便宜,尤其是廣寧門大街這片新住宅區,他娘的。我就想在這裡買一套房子,可他娘的太貴了,最便宜的起步價也得五百塊,我一年的薪俸獎金全加起來也才一百來塊,得不吃不喝四年多才買的起最便宜的一套。」

    「哼,你能跟人家比。人家是伯爵,一年朝廷發的俸祿都能買好幾套好房了,何況人家還是部族首領,隨便買一群牛羊,就能買下十幾套房子了。」

    「可他們是關外草原人。在京師買房幹嘛,一年也住不了幾天。」

    「有錢人嘛,買來了一年就住幾天也沒關係啊。」

    旺達地產店內。

    店裡擺著不少房產模型,都是請有名的巧手製成。相當精美。那些微型的房產擺在那裡,讓人看的一目瞭然。

    騰機思進店,店中的數名夥計就迎了上來。

    「歡迎光臨。」等看到是一群大鬍子蒙古人時,他們並不意外,這些天,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接待蒙古人了。

    騰機思掃過那些模型。「這些都是你們出售的房產?」

    「是的,這裡展示的只是我們旺達地產旗下部份待售房產,如果你們有購買意向,我們可以為你們提供更多選擇。」

    「我要買大宅,最好是在京城內,最好是在靠近皇城的中城區。」

    掌櫃的有些為難,「中城區寸土寸金,緊鄰皇城,可是最好的地段,富貴無比。那裡的別墅數量稀缺,每一套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但價格也不便宜。如果你們願意,我們在南城也有不少的房產,其中有一片剛建好的別墅,就在這附近,都是新房,但價錢卻比中城的便宜許多。」

    騰機思聽到理藩院官員把話翻譯過來後,笑笑。

    「我不差錢,也不要便宜,我只要最貴最好的,就要中城區的。你們現在手裡有多少套中城區的別墅,先給我來來十套吧。」

    「中城區的別墅我們手上現在只有六套,都是三間廳、六間廂房、一層群房的式樣,不過不是新建的房子,這六套宅子每套價錢在三千塊銀元。」

    「我要十套,若是你們拿不出來,那我就去別家買。至於價錢,都不是問題。」

    掌櫃的一聽這蒙古韃子還真是豪爽,當下連聲道,「沒問題,絕對沒問題,我們馬上幫你弄來十套房子,就是你們要的這麼急,還這麼多,可能價錢得稍稍往上調一調,另外,我們還需要你們先付兩成的訂金,萬一我們準備了房子,你們又不買,我們可是很麻煩的。」

    聽隨同官員翻譯介紹完,騰機思大手一揮,轉頭讓兒子拿銀元券來。

    一個牛皮包提過來,一打開,裡面是一沓沓的嶄新銀元券。

    騰機思從裡面拿出了一沓,百元的最大面額銀元券,一沓一百張,整整一萬元。

    他直接數也沒數就扔到了櫃檯上,「十套,這是訂金一萬塊,行不行?」

    「行,行,絕對行,完全沒有問題。」掌櫃的聽了翻譯後,連忙收起錢,一臉微笑著道,「我這就給你們開收據,三天,給我們三天時間,我們馬上給你搞定。」

    「三天時間太長,三天後我就要隨神聖皇帝陛下離京了,我最多給你們一天時間,一天後我就要收到十套中城區的宅院。」說完,騰機思又從包裡取出一沓銀元券,看也不看的又扔到了櫃檯上。

    「我再給你加一萬塊,明天天黑之前,你們給我弄來十套宅子,記住,明天天黑之前,而且我只要中城區的大宅院,至於價錢,還是那句話,價錢不是問題!」

    掌櫃的已經不想多說什麼了,踫上這樣的顧客,還有什麼好說的,當然是一口答應下來,然後想辦法把這單生意做成。(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7章 寧殺錯,不放過

    上書房內,劉鈞看著錦衣衛和東廠、五城兵馬司等各部門的報告,他們負責監視入京覲見的蒙古貴族們的言行動靜.

    不過各部報告,都是蒙古貴族們在京中的各種不差錢的大肆購物活動。

    這些貴族們見什麼滿什麼,買絲綢綾羅,還馬車買雕花馬鞍,買玉器珠寶,甚至還買房,若不是大漢帝國已經禁止奴隸交易,這些人還想要買人。

    對於這種情況,劉鈞覺得是好事。

    在塞外草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飄泊生活,住帳篷,睡草地,用牛糞煮奶茶,連茶葉都成了珍貴的物品,茹毛飲血般的野蠻生活,一進大漢帝國的都城,那還不是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

    說句實在話,如果僅以物資條件對比的話,騰機思等蒙古部落首領們,他們的生活水平連大漢京郊的一個小地主都不如。

    蒙古首領們的赤峰會盟之行成了交易之旅,如今入朝覲見之旅,又變成了購物行。

    不過這很好,就是得讓這些蒙古貴族們見識到中原的繁華,然後讓他們也能充滿的享受到這些繁華和奢侈的生活。這樣,他們就算回了部落,以後也肯定會願意加強與大漢的交易,用他們的那些牲畜、皮毛、草藥等來換取各種中原的物資。

    有句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在見識了中原的繁華,在償過了奢侈的生活後,那些貴族們還能回到過去的那種日子嗎?

    劉鈞認為大多數人都不可能。

    而想維持那種奢侈,就得交易。

    劉鈞會繼續保留這種交易的途徑,從此以後,不需要一刀一劍,就能讓草原的部落首領們沉迷於這種奢侈生活享受之中,等他們習慣了那種生活,習慣了中原的奢侈享受後,就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劉鈞也不用擔心蒙古人見識了中原的花花江山後。會想要南下劫掠。因為大漢現在強大,而且大漢有一個可以交易的途徑給他們,他們不會放棄更輕鬆的交易途徑,而改為搶掠的。只有當中原關閉這個交易途徑時。他們才有可能鋌而走險的南侵。

    劉鈞放下報告,叫來了一旁侍立的宦官。

    「召皇家銀行的行長來見。」

    沒多長時間,皇家銀行的銀長已經匆匆趕到。

    「交給你一個任務,皇家銀行馬上趕製一批龍卡出來」

    劉鈞向行長介紹了一下龍卡,所謂龍卡也就是一種信用憑證。相當於後世的信用卡,劉鈞為了充分的讓那些蒙古鄉巴佬們購物購的痛快,準備給他們特別發行信用卡。

    按這些人的爵位等級,每個人都能擁有不同級別的信用額度。

    侯爵,擁有一百萬塊銀元的信用額度,伯爵,擁有五十萬塊,子爵擁有十萬塊,男爵擁有五萬塊,勛爵也擁有一萬塊信用額度。

    有了這張龍卡。他們可心憑自己的信用額度,記帳消費,不需要支付現金。

    他們甚至不需要預存現金,可以先用再還。

    當然,雖然龍卡可以在規定信用額度內,不需要有存款就能透支消費,但這是需要償還的,而且利息還會高於一般的貸款。

    信用卡是會用上癮的,畢竟這種不需要馬上付現金的透支支付方式,會降低消費的感覺。很容易過度消費和盲目消費,而且利息還高。劉鈞反正也不打算給普通人發信用卡,因此能拿信用卡的,都是那些很有財力的有錢人。

    信用卡會是身份的象徵。但在這表面的體面下,會有很高的利息。

    信用卡會設一個無息還款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還款就不需要額外支付利息。但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限,那就要收取高額的利息,劉鈞定下的利息是超過時間後,每天收取萬分之五的利息。

    這些草原首領貴族們。人人給他們發一張卡,也不收他們年費。但卻能讓他們可以透支消費,手上沒現金,一樣可以買買買。

    當然,買過之後,你得還。到時你回去後,得拿你的牛羊,你的皮毛等等東西出售給大漢商人,換取銀元券然後還款。

    至於說賴賬,劉鈞還不相信這天下還有哪個敢賴他的賬。

    「龍卡還可以弄點區分出來,比如說,侯爵們擁有的龍卡,可以是寶石龍卡,伯爵的是黃金龍卡,子爵的是白銀龍卡,男爵是青銅龍卡,勛爵們的就是黑鐵龍卡,總之就是得把這個等級做出來,弄出差別來。」

    「今後,也可以給大漢的商人們適當發一些龍卡,根據他們的資產身家,發給不同龍卡。」

    龍卡還將成為一種身份的標識,越有身份地位的人,就能擁有更高的信用額度,拿更高級的龍卡。

    「不過有一點你要記住,禁止給現任官員辦龍卡。但有爵位者例外,可以根據爵位等級辦理不同級別的卡。」

    劉鈞打算把這些蒙古貴族們徹底的綁上大漢的戰車,他甚至還打算跟蒙古人一起合夥做生意。

    現在劉鈞手上就有好幾個項目,比如跟蒙古首領們合夥建毛紡廠,用羊毛紡織,紡出毛線。這東西做好了,一樣會是一個很龐大的產業。

    此外,皮革廠,把皮革加工後,也能做衣服靴子皮包皮帶等,用處多的是。

    甚至還可以合夥做奶粉廠、奶酪廠、奶豆腐等,還能做罐頭,加工肉鬆、肉乾等等。

    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牛羊,可以前草原上的牛羊除了擠奶外,多數還是吃掉。甚至到了冬季的時候,草料不足,為了能讓部份牛羊過冬,就得把大量公牛公羊給殺掉。

    草原上的牲畜雖多,但沒什麼銷路,養再多牛羊,蒙古牧民們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多的改變。而中原很需要這些牲畜產品,但以往缺少交流,缺少貿易。

    中原需要牛馬來耕種和運輸,也需要牛羊肉來做為食物補充,需要奶粉奶酪,也需要羊毛牛皮等。

    這些生意劉鈞自己可以做,那些漢人商人也能做,但劉鈞還是打算把這些蒙古貴族們也拉進來,合夥經營,這樣一來,讓那些首領們也分紅得利,生意就能做的更長久。

    統治,可以從合夥做生意開始。

    不過這些東西,得暫時推後,現在,劉鈞要準備出京了。

    蒙古首領們都來到北京朝覲,但劉鈞依然決定前往赤峰會盟。

    朝覲與會盟將是兩回事,以後每年蒙古的州郡首領們,都得分批輪流入京朝覲,但同時,朝廷也會每兩三年在關外舉行一次會盟。

    許多官員認為劉鈞不需要前往關外,但劉鈞不這樣認為。

    他不但要去,還得把這次會盟辦的很隆重盛大。

    他將從侍衛、禁衛、警備、衛戍四個軍中,各抽調一個師,組成一支浩大的帝國軍隊,前往赤峰,與漠南漠北二十餘部數十旗的蒙古軍會盟。

    大漢將在這次會盟後,率領蒙古諸部掃滅科爾沁,也會在這次的進攻中,讓蒙古諸部見識下帝國的軍威。

    劉鈞不需要親自征討科爾沁,但必須出現在赤峰會盟場上。

    掃滅科爾沁,震懾蒙古諸部,甚至劍指女真,劉鈞的目光望向遠方。

    「陛下,樞密使求見。」

    一名太監趕來稟報。劉鈞思緒被打斷,他眉頭微微皺了皺,這個時候傅山急著求見,出了什麼意外?

    「宣。」

    傅山進殿後,稟明了來意。

    「塞北軍區提督張國柱奏報,科爾沁派使者上表請降。」

    就在大漢即將會盟東征之際,科爾沁突然派了使者向大漢進獻降表了。

    「你相信嗎?」劉鈞問。

    「回陛下,臣以為科爾沁此舉不過是行緩兵之計,絕不可信。」

    劉鈞把身子向椅背上靠了了靠,緩緩道,「朕也不相信,而且如今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管科爾沁真降也好,詐降也好,我們都不會再停下來跟他們談了。他們已經錯過了朕給他們的最後期限,一切舊原計畫進行。」

    也許科爾沁承受不住壓力,真打算投降,不過劉鈞卻不會在這個時候暫停計畫。為了這次會盟東征,大漢費了許多力氣,如今箭在弦上,豈有按住不發的道理。

    而且,劉鈞根本不相信科爾沁。

    再說了,就算科爾沁真肯放下刀兵投降,劉鈞也不打算接受了。

    他已經跟蒙古各部許下了諾言,這次會盟後要滅掉科爾沁四部,將那幾千里的肥沃牧場,劃分給各部,讓各部首領們選出子弟分出族人遷至科爾沁草原,分封立部。

    現在科爾沁若降,那各部還如何瓜分科爾沁等四部的人口牲畜,錢糧財寶?

    劉鈞也需要拿科爾沁開刀,既藉機除掉如今實力最強的漠南蒙古部族,也要殺雞儆猴,威懾諸部。

    事到如今,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科爾沁四部已經無必要存續下去,也不能存續下去。」劉鈞給這四個一直不肯歸附的部落下了最後的死亡裁決。

    這一次,科爾沁四部就算想要臣服歸附,大漢也不允許了。

    大漢已經不再需要一個臣服的科爾沁,因為大漢需要的是一個滅亡的科爾沁!(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58章 朝九晚五

    王三在街巷裡溜躂一圈回來,洗漱完,用還發散著香胰子氣味的手,鄭重其事的撕下了月份牌上的昨日那頁,於是,一個嶄新的日子出現在日曆上,這頁日曆上還寫畫了一個紅勾,這一天,是他去教務司面試的日子。Π Π ,

    只要這次的面試一過,那麼他就能正式調進京師大學堂做講師。

    對於王三來說,天下改朝換代,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不說眼下有可能要陞官了,就是現在住的這房子也是新的,家裡的擺設也有許多新的。

    就如這沐浴用的香胰子,牆上掛的這月份牌,還有桌上的那架不停發出咯答咯答聲音的自鳴鐘,都是以前沒用的。

    七天一週的七耀歷,日、月、火、水、木、金、土,從日耀日開始,七日為一週,週而復始。

    一日二十四小時的記時法,現在也已經開始在各衙署通行起來,新的一日從午夜零時開始,對於他們這些官吏們來說,已經變得習慣,但他從心裡上來說,還是喜歡把晨曦透進院落算做一天的開始。

    七耀歷和二十四小時,對他來說,最大的影響還是如今官吏們每七天就能休息兩天,比起原來的十天一休的旬休,休沐的時間更多了。而在衙門裡,如今也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去早了,並不會有嘉獎,新朝廷更注重的是工作的效率。考成法嚴格的監督著官吏們的工作進程。

    二十四小時計時法,也不知道是誰提倡推行的。

    桌上的自鳴鐘鐺鐺鐺的響了起來,聲音清脆,有如金鐘銅磬一般,一連敲打了七下。這就是早上的七點了,王三很喜歡這架自鳴鐘,上個月,他花了一百塊銀元,從皇家百貨商貿買了一架回來。

    自鳴鐘其實算不得什麼新鮮玩意,早在百年前。就有西洋的傳教士把這自鳴鐘帶來中國。不過此後很長時間裡,自鳴鐘都屬於西洋人的玩意,既神秘且珍貴,只有那些有名的海商以及大官紳的家。宮廷之中,皇親國戚勳貴們擁有,那是身份的象徵。

    以前王三的舊上司家中就有一架自鳴鐘,他的上司甚至還特意為那座自鳴鐘建了一座鐘樓,把鐘安放在裡面。有賓朋來訪時,則引賓朋在裡面擺宴,共同欣賞把玩。他有機會進去見過一次,大為驚嘆。

    記得那時他聽同僚們說過,上司的那架鐘,據說花費了數千兩白銀。

    不過現在他也擁有一座了,甚至他的這座鐘並不把當年上司的差,還更精美。這架花了一百塊就從皇家百貨商貿買回來的自鳴鐘,為銅質鍍金,外觀金碧輝煌。造型精緻,還裝飾有色彩鮮艷的琺瑯繪畫,所繪的人物鳥獸栩栩如生。

    自鳴鐘還有一個玻璃門,透明無色的玻璃明,更添加了自鳴鐘的幾分奢華耀眼。

    可這座如此華麗的自鳴鐘,僅售一百元。

    王三知道,自鳴鐘雖然最早是西夷帶來的,但如今新朝,自鳴鐘卻是自產。就在京郊,有一片工坊。那裡都是皇帝名下的產業。其中既有專門製造蠟燭、火柴、胰子的工坊,也有生產玻璃、千里鏡和自鳴鐘等商品。

    聽說其中自鳴鐘廠擁有好幾個大車間,制鐘的工匠達到千餘人,另有許多工人、學徒等數萬人。其規模之大。使得京師的百姓已經稱鐘廠為鐘城。

    鐘城的幾個車間,分別製造不同的鐘,不但制鐘也製表。鐘有好幾種規模,一般的都有兩尺高,還有一些是三四尺的,更有丈餘高的大鐘。

    他們建造的最大的一座鐘。直徑兩丈多,重達三萬多斤。這座鐘還有一座專門的鐘塔樓安置,就在皇城正南門承天門外,新建的鐘樓高達三十三丈,時指和分針長達九尺和一丈二,鐘擺更是重達七百二十斤。比起原來皇城北的北安門鐘鼓樓更加氣勢龐大,巍峨無比。

    如今皇城一北一南,北有鐘鼓樓,南有大鐘塔。

    這鐘大鐘塔建成之後,立即成為了京師新的座標之一。大鐘每隔一個小時報時一次,巨大的鐘鳴聲,整個京城都能聽到。比起過去宣武門和得勝門的放炮聲還要響亮。

    鐘廠全名叫大漢皇家鐘錶製造局,他們不但建造了這座讓無數人驚嘆的大鐘樓,建造了重達幾萬斤的大鐘,同時也還能建造許多更小巧的表。

    除了自鳴鐘外,他們還製造懷錶。一種比一塊龍元大不了多少的表,可以用鏈子掛在身上,還能放進口袋裡。如此一來,鐘錶不再只是放在家裡,還能隨身攜帶。

    不過這種小巧的懷錶,價錢高昂,比起自鳴鐘反而更貴。

    現在,如王三這樣的官吏,只要想買,都還能買的起一座自鳴鐘。但懷錶,卻只有那些大富大豪才能買的起,他看過皇家商場裡的懷錶,基本上都是金表,每塊表精緻無比,價格高昂,幾乎都是最少兩百塊起價。

    他還在商場裡看過更奇特的表,那是系在手腕上的手錶,不過這種表都是為貴婦人製造的,但價格卻更高昂,一塊小小的手錶,都是起碼五百塊起。

    王三不知道的是,皇家鐘錶製造局現在已經成了皇帝名下最賺錢的產業之一。他龐大的規模,使得他們擁有極高的產能,通過皇家百貨商貿和東印度公司等,已經迅速鋪開市場。如今從中原到朝鮮、日本,甚至是越南、緬甸、南洋等地,他們製造的鐘錶已經四處熱銷,歐洲的鐘錶反而競爭不過。

    製造局的鐘錶和大漢的軍工製造一樣,早實行了分工製造,統一標準件,流水線作業。不同的零件交給專門的零件生產車間,各種零部件最後進行組裝包裝。

    不論是自鳴鐘還是懷錶或者手錶,都還是奢侈產品,是有錢人才能消費的起的東西,因此其利潤也是極高的。

    皇家鐘錶製造局,幾乎每十分鐘就能生產出一架鐘錶,一年能達到數萬件鐘錶。這座鐘錶廠,每年能為皇帝帶來極可觀的利潤,還能為京師百姓提供一萬多個工作崗位,並為能朝廷上繳一筆巨額稅收。

    如今大漢,不論是火槍還是火炮甚至是造船、製造鐘錶、望遠鏡、玻璃等,其水平都已經遠超西方歐洲國家。

    海上馬車伕荷蘭人的造船業位居歐洲首位,僅在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他們的造船技術也極為先進,船的造價比英國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歐洲的許多國家都到荷蘭訂購船隻。

    他們的商船噸位佔當時歐洲總噸位的四分之三,擁有一萬多艘商船。阿姆斯特丹港內經常停著兩三千艘船。

    可是現在,無數荷蘭的造船工匠卻爭相跑到東方的大漢帝國來,因為大漢的條件更好,國內安穩,薪俸高,沒有各種苛捐雜稅,負擔輕,且大漢並不歧視外來者,尤其是並沒有宗教的歧視和迫害。

    只要守法生活,依法納稅,每個人都能自由的生活。

    大量的歐洲人乘船來到東方,尤其是德國、西班牙等飽受戰爭催殘的人。

    大漢的海軍擴張計畫,使得如今大漢的造船業相當的繁榮,贏來了黃金時期。加之海上貿易的繁榮,商船的需求也極大。

    如今大漢擁有大小上千家船廠,上千家造船廠同時開工,幾乎每個時辰就能製造出一條船。

    做為一個老京裡人,王三確切的感受到了新朝帶來的變化。

    更種物資更豐富了,不論吃的還是用的,大家的收入也普遍提高了。到處都是干活掙錢的機會。

    換上了一套前幾天剛訂製好的新袍子,又換上了一雙小羊皮靴,王三站在一人高的穿衣鏡前上下左右的打量了鏡中的自己許多遍,直到再挑不出什麼問題,才笑著出了臥房。

    他從婢女的手中接過帽子,腳步輕快的出門去。大門口,家裡的車伕已經備好了馬車,這輛馬車也是他今年新置辦的,口外運來的蒙古馬,全套新打造的車廂,裡面的配飾也都是全新。

    置辦這輛馬車他前後花了近一百塊,馬價三十塊,車廂因為是四輪車廂,裡面的配飾也是用的上好的,因此比馬還貴,另外買馬還交了筆牲畜交易稅,馬車還交了車船稅,牌照錢,前前後後,差不多就是一百塊。

    不過這錢他覺得值,坐著四輪馬車駛在寬闊的北京大街上,可比以前坐轎子更有面子,也更舒適,四輪馬車不震,比起兩輪馬車強多了。

    車伕見他出來,連忙小跑著上前替他打開瓖著玻璃窗的馬車廂門。

    「去教務司衙門!」

    「好的,老爺!」車伕應聲點頭。

    車伕一揮鞭子,雄駿的蒙古馬便邁動蹄子,輕跑起來,鐵蹄敲打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王三靠在柔軟的車座裡,前面的那個小幾上,已經擺放了幾份今天發行的報刊。如今京裡發行的報刊也越來越多了,各種早報晚報週刊畫刊月刊等等,有好幾十份,既有發行量極大的皇家時報等,也有一些僅僅千把份的小報。

    王三有個愛好,不論大報小報他都看,如今有了馬車,每天出門坐在車上,便是他看報的時候。

    他拿起擺在最上面的帝國日報,頭版頭條就是神聖皇帝出京的新聞。

    「龍漢神聖皇帝率虎賁十萬出京,巡視帝國關外北疆,會盟蒙古諸部!」(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