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32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79章 總裁

    劉僑清楚的記得,本朝開國之初,皇帝就已經下過旨。¥,只有五服以內算宗室,出了五服不算親。劉僑與當今天子剛剛好是五服之內的族親,算是大漢宗室。

    可大漢不但異姓不得封王,就算宗室,也非皇帝之子不得封王。

    劉僑現在是齊國公,是他能封賜爵位的最高。再往上,就是郡王,可郡王親王都只有皇帝之子可封。

    現在大漢連皇帝的兩個兒子都只分封為國公,皇帝的兩個親兄弟都只分封為侯,他這個國公都已經是尊崇無比了。

    劉僑並不奢望封王,也不敢接受王爵。

    崇禎皇帝準備給劉鈞封王,然後崇禎就死了。

    還是他親自毒死的,雖然這是一樁秘密,只有他和當今天子少數幾個人清楚。但他很明白當初崇禎為什麼要給劉鈞封王,也很清楚為什麼他要給劉鈞封王,劉鈞反而馬上就讓他暗中出手把崇禎毒死了。

    崇禎並不是真的想給劉鈞封王,只是當時劉鈞功勞太大,不封王無以賞功,而封王還是明升實降,是為了削奪劉鈞當時的兵權。

    現在朝廷也有官員進奏,要給自己封王。

    劉僑心裡很不安,這只是那個官員自己的想法,還是皇帝的意思?皇帝又究竟是什麼意思?

    靜下心思,他仔細思慮了許久,也許自己該辭官了。大漢開國,他確實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甚至他還為當今殺過崇禎、龍武兩位天子,以及永定二王,在擁立劉鈞稱帝之事中,他確實功勞很大。

    而天子給他的賞賜也很優厚,封國公之位。

    可高處不勝寒,他如今是爵封國公,又是兩廣總督,現在還手握著數萬大軍。他的長子是直隸總督,封侯爵。次子也是伯爵,帝國海軍學校校長。第三子同樣是伯爵,京師五城兵馬司指揮使。

    一門一公一侯兩伯,個個身居高位要職,確實榮耀無比。

    但細思起來。只怕皇帝對他們也有些不放心啊。一個直隸總督一個兩廣總督,一個京師的五城兵馬司指揮使,還一個海軍學校校長。

    劉僑越想越有些心驚,確實犯了大忌了。

    如今西南平定,朝廷中就傳出了要給他封王的消息。不管究竟是什麼情況,都讓劉僑突然明白過來,他們一家的位子太過於高了。

    尤其是他還替皇帝做了那麼多隱秘之事,只怕皇帝對他也一直不放心啊。

    劉僑突然就病了,病的很嚴重,一連幾天水米不進,整個人馬上就瘦了下來。軍中的大夫,外面請來的郎中,一個個看過,結果都看不出什麼病來。

    劉僑把軍務盡移交給其它軍官。然後向京師上表,請求回麻城鄉中養病,因病重難以理事,因此請辭所有職務。

    這道奏章快馬送入京師。

    此時,劉鈞已經自關外回到北京。朝廷這段時間正在為西南平亂戰爭論功,準備行賞。這個時候,接到劉僑的這道奏章。

    劉鈞一開始有些驚訝,他叫來錦衣衛的馮勝,向他仔細詢問劉僑的情況。劉僑這樣的封疆大吏,還是一軍方面統帥。他的身邊,明裡暗裡一直安排有許多廠衛密探眼線,這其實也是官員們早心知肚明的情況。

    馮勝如實稟報。

    劉鈞聽說劉僑此前還一直很好,只是在平定雲南之後。突然就病了,然後大夫還怎麼也看不出是什麼病來時,再想了想,他差不多也有些明白了。

    劉僑是宗室,可如今的權位太重了。剛剛又在西南平亂之中立下大功,若班師回朝。朝廷要如何賞?

    最關鍵的還是劉僑父子全都身居高位要職,這就是很麻煩的事情了。

    劉鈞之前也確實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當初他讓劉僑去兩廣任總督,調離出京,也是因為京裡沒他的位置了。

    劉僑父子未必會有什麼不軌心思,但防範於未然,做為帝王,不能等事情發生了才後悔,權力這個東西必須是要嚴防死守的。

    如今劉僑父子沒這什麼想法,不代表以後不會有,權力這東西,一旦握久了,什麼可能都會發生。

    劉鈞自己可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車之鑑。

    現在劉僑這道奏章,但是相當的識趣,如此一來,倒也免了君臣猜忌。

    仔細的思慮過後,劉鈞最終還是同意了劉僑的請求,他下旨令雲南方面,立即護送劉僑返回湖北麻城老家休養,同時從京中派去最好的御醫看診。

    劉鈞做的還不止這些,他沒有馬上接受劉僑的辭呈,而是暫時保留他的職務。另外,西南平亂的功績還沒有評定好,劉鈞已經先下旨晉封劉僑為江夏郡王,賜銀元一百萬。

    這道旨意一下,滿朝嘩然。

    很快,已經離開雲南返鄉途中的劉僑再次上表,拒不肯受封郡王之位。

    如果劉鈞下了三道賜封旨意,劉僑上了三道拒絕表章。最後,劉鈞下了第四道旨意加封他其王,劉僑也堅決的上了第四道拒絕表章。

    不僅拒絕封王,劉僑也堅稱自己病重,難以再擔任官職,一再堅持辭去兩廣總督等職務。

    最終,劉鈞沒有下第五道封王詔書,也接受了劉僑的辭呈。劉鈞讓劉僑安心在麻城養病,派去了最好的御醫,同時也派去了工匠,下旨為他在麻城建造一座豪華的府第,並從內帑中又拿出一百萬,把給他的賞賜增加到了兩百萬塊銀元。

    就在劉僑回鄉養病後,劉鈞晉劉允升為右樞密使,並晉封他為縣公爵,其原職直隸總督一職被免除。

    直隸總督是天下第一督,而樞密右使是新設官職,樞密院的副職。樞密院是如今朝廷掌握軍令的最高衙門,從直隸總督到樞密右使,倒也可以說是升職,又從侯爵晉封為縣公爵,無論怎麼看,劉永升都是高昇了。

    空出來的直隸總督一職,由兵部尚書張國維接任。

    隨後,五城兵馬司指揮使劉允貞。也跟著高昇了,他被授任雲貴總督一職,原雲貴總督方孔嬍搨j魅瘟焦闋芏劍 猶媼跚攘糲碌目杖薄br />
    劉僑的辭職歸養。引發了朝廷一連串的人事調動。

    但最終塵埃落定之時,人們還是紛紛驚嘆劉僑父子深得天子寵信。劉僑去職,可三個兒子,大兒子晉位為縣公,升任樞密右使。第三子更是由五城兵馬司的提督。一躍出任為雲貴總督,成為封疆大吏。

    「齊公激流勇退,倒是不戀棧權位,這真是相當難得啊,不過也是,一個不能世襲的郡王爵位,換來的卻是以後幾代人的富貴。值了!」

    正所謂外人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劉僑的突然患病請辭,以及隨之而來的封王以及劉僑兩個兒子的高昇,別人看到的都是表面。可卻也有不少明白人看到的卻是事實的本質。

    倪元路對於劉僑的辭歸鄉里,就看的很透徹,這是激流勇退啊。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劉僑算是上是新朝的元佐,且還是宗親,但畢竟他不是皇帝的心腹舊從,不但自己身居高位要職,幾個兒子也盡掌要職。若是劉僑不知收斂,不懂進退,只怕早晚就可能被鳥盡弓藏了。

    現在劉僑主動的以患病安養為由。請辭歸鄉,這自然是皇帝樂於看到的。他自己退下了,卻給兒子的仕途留下了極通暢的道路。

    若是他還是兩廣總督,他的第三子根本不可能出任雲貴總督。就是他的長子也可能坐不久這直隸總督之位,更別說進一步成為樞密右使了。

    劉允升劉允貞兄弟倆,原來一個是直隸總督,一個是五城兵馬司提督指揮使,這兩個職務,一個握著京畿軍政大權。一個則管著京師的治安警備,都是相當敏感的職位。

    立國之初,劉鈞需要這兄弟倆,他們是宗室,比外人可靠。

    但現在開始漸漸穩固,這麼重要的兩個職位,卻不可能一直讓他們兄弟倆握著。現在藉著這次劉僑請辭之事,天子晉劉允升為樞密右使,封劉允貞雲貴總督,卻是一下子解決了這個隱患,不動聲色的就把一個大隱患去除了。

    倪元路前段時間也上過辭章,但皇帝馬上就晉封他為開國伯爵,倪元路沒有拒絕,接受了。他上辭章,是擔心趙國梁的案子辦的不符皇帝心意。結果證明皇帝並沒不滿,他也就安心的接受晉封,繼續呆在都察院中。

    倪元路確實有些捨不得離開朝廷了,如今這朝廷處處是新氣象,他也有自己的抱負,也想一展所長。

    坐在他面前的,是民務卿李邦華,原來的戶部尚書,大九卿之一。現在戶部一分為三,他是民務卿,權柄相比過去,還有所下降。

    但李邦華倒沒多少不滿,他和劉宗周、黃道周等人相似,學者型官員,對這些權位之事看的不是那麼的重。

    倪元路把奶粉罐打開,從裡面舀出兩勺奶粉放入杯中,然後將剛燒好的開水倒入,滾水沖開細膩的粉末,很快一陣奶香升騰而起。

    「加糖不?」倪元路很熟練的操作著,一面問。

    李邦華望著這杯從千里之外草原而來的牛奶,笑道,「不用。」

    倪元路沖好奶粉,把杯子推到李邦華面前。

    「還得恭喜兄台,皇上今天欽點你為本次會試的主考官,這是無比的信任與榮耀啊!」

    說這話的時候,倪元路還有點小小的羨慕。

    會試主考官,這確實是無數官員們都無比嚮往的。

    「這都是陛下信任。」李邦華儘量語氣平淡的道,但心裡其實卻是無比興奮的。

    會試是科舉考試最重要的一輪,每三年一科,數千名有資格的舉人考生趕到京師,在內城東南的貢院參加考試。

    明時主考官有兩人,稱為總裁。

    總裁可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必須是進士出身,且身為大學士或者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高級文官擔任。

    每一科的主考官總裁,全都是極為名望的文官。有生之年,能成為科考會試總裁,那是比做官做到一品,還值得追求值得驕傲自豪的事情。

    兩位總裁外,還另有同考官八人。

    這一次,皇帝選了七位總裁,同考官二十八位。

    李邦華是七位總裁之一,但他的總裁頭餃前還被皇帝加了首席兩字。

    他是本科首席總裁,李邦華心裡相當受用,這兩字比給他晉封伯爵,加幾級薪水還讓他高興。

    神聖大漢帝國的首次科舉會試,他就是主考官總裁,還是首席總裁,必然將青史留名,永載史冊的啊!(未完待續。)

    PS︰  感謝TCZZ、Hero丶Mes、我愛我姐我弟、leon浪子,謝謝諸位支持!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0章 西南出海口

    「西南叛亂平定,接下來就是全面改土歸流,這個時候再挑起邊釁,只怕並不合時宜啊。」

    在朝中,李邦華和倪元路關係比較近,有些話也可以不用顧忌。今天李邦華來都察院裡辦事,順便也就聊到了西南。

    東北大局已定,西南的叛亂也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原來許多官員,包括李邦華和倪元路等人都認為,朝廷肇建,這個時候就急匆匆的在西南搞改土歸流,肯定最後會很狼狽。

    一些官員上表勸了幾句,見皇帝聽不進去,依然我行我素,大動刀兵。也就不勸了,甚至還在心裡暗盼著到時局面混亂,皇帝好吃個大虧,以後也許會收斂點。

    結果幾路大軍進發,這才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已經傳來西南平定的消息。簡直是不敢相信啊,以往明朝之時,不論是貴州兩田爭鬥,還是播州楊氏叛亂,或者是奢安之亂,哪個亂子一起,不得曠日持久,費力無數才能平定。

    貴州五十年內就有奢安之亂和播州之亂,雲南也有普名聲和沙定洲之亂。那都是前車之鑑,但事實結果卻又讓他們無話可說。

    朝廷看似出動了二十多萬軍隊,但他們也是參加過軍機處的會議的,聽過兵部和樞密院的報告。

    打了小半年西南平亂之戰,結果朝廷居然不出反進。錢糧軍械等開支並不多,事先準備好的物資只運了第一批過去,後面的就已經就地補給,還綽綽有餘了。

    軍隊的傷亡更加的小,到現在,一場席捲數省的平亂之戰,打了小半年,結果官軍報上來的傷亡居然不到百人。正式的數字是戰死三十七人,重傷殘疾八十餘人。輕傷這些都不用算。

    這個數字一度讓朝廷的諸公不敢相信,這是打仗?

    以往明朝時,官軍隨便剿個匪,可能都要傷亡上千。現在朝廷西南平亂,涉及數省之地,出動二十多萬軍隊,結果才死了三十七個?

    但都察院、錦衣衛、東廠等也都是監督機構,並不是下面的軍隊將領說死幾個就幾個,是有好幾個系統分開報告的,報上來的數字全都一樣。都是死三十七。

    京師的百官都以為西南平亂是如何的慘烈,以為又是一場奢安之亂。當年奢安之亂前後打了十幾年,四川、貴州、雲南、湖南,涉及數省,光是一個貴陽之圍,就死了四十萬人。

    當時官方記載是官軍陣亡兩千多人,擊殺叛軍兩萬餘人,而據說實際上官軍傷亡過萬。現在這場西南平亂,規模比奢安之亂大多了。結果官軍只死了三十多個。

    另外民兵戰死了大約一千出頭。

    不過在百官眼裡,民兵算什麼兵,他們頂多是民夫。這個傷亡,照慣例當然是不能計算在官軍傷亡數字之內的。

    因此官軍的傷亡數字。朝廷的正式記錄就是這三十七個。

    可西南平亂,報上來的戰績,卻是三路大軍前後斬殺叛亂土兵五萬六千餘人,俘虜十三萬八千多人。

    一面是官軍傷亡三十七個。一面是官軍斬殺五萬六,俘虜十三萬餘,這兩個數字實在是相差太懸殊了。可不管怎麼樣。這都是朝廷正式確認的結果,現在朝廷也以這個結果在論功。

    不管這個數字是不是有水份,起碼官軍已經平定了西南諸省叛亂,還都已經殺到緬甸去了。

    李邦華對於官軍平亂之後,還要越界入緬甸的行為並不贊同。

    至於所謂老撾、緬甸等明朝時設立的三宣六慰之地,後來被緬甸佔據這樣的事情,在他眼裡算不得什麼。

    畢竟那什麼老撾宣慰司、八百大甸等等,那都已經是遠在天邊的地方了。那種十萬大山裡的南夷障歷之地,有什麼好費心爭奪的。

    在他的眼裡,那些地方就跟安南一樣,沒必要為此大動干戈,不值得。

    可皇帝和軍方的看法明顯是不一樣的。

    現在南征的三路兵馬都直接打到緬甸控制區內,還一下子奪了邊界百餘里地盤了。這就是在挑事啊。

    好不容易平定了西南叛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邦華難以理解,為了那天邊的一塊蠻荒之地,有必要這樣爭?

    倪元路卻只是笑笑,一手端著杯子,一手拿著勺子輕輕的攪動著杯子裡沖泡的奶粉,他在奶粉裡還加了一塊方糖,他喜歡這種又香又甜的味道。

    「就算八百里大甸等宣慰司是蠻荒之地,那也是大漢帝國的蠻荒啊,豈容他人竊取。緬人竊奪西南諸慰已有百年,是時候該拿回來了。」

    李邦華驚訝,「玉汝兄居然也支持軍方的胡鬧?」

    「這算不得胡鬧,是我們的就是我們的,怎麼能就此放棄呢。」

    李邦華搖搖頭,也懶得跟倪元路爭論。

    「你覺得緬人會如何反應?」

    倪元路卻是笑道,「緬人當年竊奪我大漢疆土,如今大漢收復故土,他們能怎麼樣,又敢怎麼樣?」

    其實國家之間,本就是弱肉強食。倪元路如今也算是對此深有體會,國家虛弱,就如前明之時,那麼不論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甚至是日本倭寇,都要來欺負一下你。但如果國家強盛,那麼也自然可以開疆拓土。一切都以實力說話,現在大漢國運正隆,而聽說緬甸卻是開始衰弱,蠻荒小國,豈敢跟大漢作對,惹怒了大漢,直接滅掉他們,到時連他們的國土,也都將為大漢疆域。

    李邦華卻說起了安南之事。

    當年明太祖曾把安南等地列為不征之國,可明成祖時卻發兵滅了安南,設置州縣,劃為漢朝直轄。

    可此後,安南卻一直動盪不平,反叛不斷,朝廷在安南用兵不斷,耗費了無數錢糧,死傷無數將士,最後卻還是不得不撤離安南。

    李邦華很擔心,大漢在緬甸的動作,會是這個結局。

    以大漢的實力,要擊敗緬甸自然不會太難,可想長久統治那片蠻荒之地,只怕不容易。就如隋唐之時的幾代君王,為了對付一個高句麗,真是傾國之力征討,結果呢,就算是唐高宗時滅亡了高句麗,可很快依然不得不撤回軍隊,反而是白白為新羅做了嫁衣裳。

    李邦華覺得,這種征討,更是君王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對於國家和百姓沒有半點好處。

    劉鈞也在關注著緬甸人的反應。

    三路漢軍越過邊界百餘里後,便停駐不前,沒有過於深入。他們遵守劉鈞的旨意,是在等待緬人的反應。

    但直到現在,緬人丟失數百里地方,卻是毫無反應。

    這讓劉鈞有些意外,這些緬人,難道是假裝做不知?

    新任的樞密右使劉永升問皇帝,「眼下緬人這般反應,我們倒是摸不透他們的意圖了,下一步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排。」

    劉鈞想了想,「緬人既然如此,那我們也不用跟他們客氣了,乘著現在大軍聚焦,把孟養、木邦、八百大甸、老撾、車裡、緬甸六慰都給收復。」

    「如果緬人反抗,這可能引起全面戰爭。」

    「全面戰爭我們也不用擔憂,這次朝廷平定西南之亂,若眼下不收回這六慰,只怕以後我們也無理由再收回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不能錯過。」

    這六慰,現在車裡已經被漢軍控制,八百大甸中的小八百,孟養和木邦兩慰中的部份也都由漢軍控制,剩下的老撾和緬甸這兩慰,要拿下不難。

    不過緬甸和老撾這兩慰,並不是後世的緬甸和老撾,只是相當於後世這兩國的部份地界。其中的緬甸宣慰司是靠近孟養和木邦的上緬甸地區,後來曾是阿瓦王朝的領地,不過後來阿瓦王朝與白古王朝四十年戰爭,徹底的拖跨了他們,讓小國東籲得到機會,最後攻佔上緬甸等地區。

    因此,緬甸宣慰司和老撾宣慰司,實際上是緊靠著雲南的地區。

    不過這六宣慰司的面積還是很大的,等於把雲南省擴大了一圈,加起來,面積並不小於雲南。

    劉鈞打算到時把雲南和三司六慰拆分成三個省,雲南西南面的三司以及木邦、孟養、緬甸三慰設一省,而雲南東南的孟艮、車裡、八百大甸、老撾等合設一省,連上縮小了的雲南,就成了三個省。

    這樣的細分,也是為了加強中央朝廷對這些地方的控制。

    當然,要一分為三,首先前提是把六慰給收回來,要不然一切都是白說。

    「對於願意主動歸附的六慰土官,給予優待,適當給予些權利。」

    「阿瓦和蒲甘城一定得拿下來。」劉鈞特別要求。

    阿瓦是上緬甸的中心,曾是阿瓦王朝的首都,而蒲甘城,則在阿瓦城南面,曾經是緬甸地區強盛的蒲甘王朝的國都。

    這兩座城都建立在富裕的平原地帶,是糧食產區,大金沙江匯合摩勒江和阿瓦河,一直東流入海。

    雖說劉鈞現在說只為收復六慰,緬甸安慰司也僅指上緬甸地區,但實際上,劉鈞可不會真的只滿足於此。如果能成功的控制孟養、木邦,並奪佔阿瓦和蒲甘,到時漢軍完全可以順大金沙江而下,打通南面的出海口。到時朝廷擁有出海口,控制海岸,就能建立港口。到時不再完全依靠翻山越嶺,可以從海上直接過來。

    甚至在緬甸擁有出海港口,朝廷還能反過來以此以基地,向南洋發展。

    「對了,越南那邊,暫時不要動手。」劉鈞又交待了一句。

    既然要在緬甸大動干戈,那這個時候自然不適合在越南也動手,兩線作戰,還是應當儘量避免的。(未完待續。)

    PS︰感謝暈頭轉向快樂,謝謝支持,求票票!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1章 天家

    「雲南盛產銀和銅,而緬甸則盛產黃金、象牙和翡翠。」

    今天是臘八,劉鈞也難得休息一天,他與皇后和四位貴妃還有兩位皇子,一起前往太上皇的宮中拜見。

    太上皇居於皇極殿。在紫禁城內外東側,佔據了東面一大塊地區。皇極殿、寧壽宮仿乾清宮、太和殿的規制,前有皇極門、寧壽門,後有寧壽宮,仿坤寧宮的規制。太上皇就居住皇極殿,而太后居住於寧壽宮。

    這片宮殿在紫禁城的外東側,與之對應的是紫禁城外西側的慈寧宮,那邊現在住著前朝的張、周兩位太后與諸位妃嬪。

    今天的臘八也算是一家團聚,皇極殿,除了劉鈞帶著一後四妃兩皇子外,劉鈞的兩位兄弟也都帶著妻子一起入宮參加這次家宴。

    另外劉鈞的幾個姐妹也帶著丈夫兒子們來了,其中就有五妹夫左樞密使傅山,另外右樞密使劉允升是天子從弟,因此今天也邀請他一家前來。

    都是皇室,這場宴會也比較放鬆隨意,大家都說著老家話,期間,大哥就問起了雲南的緬甸的特產。

    這段時間,京師的各份報刊都在宣揚三宣六慰的事情,不斷的談到『自古以來』孟養、老撾等三宣六慰都是華夏之固有疆土。

    不少報紙還仔細的介紹著雲南、緬甸等地的人文特產,尤其有好幾份報紙說起雲南是白銀和銅的產地,其銀和銅的儲量佔據全國第三的位置。至於三宣六慰等地,更盛產黃金和象牙以及翡翠等珍寶。

    劉鈞的大哥劉釗當年也只是個屢試不中的童生,秀才都考不上一個,到了如今,雖然說封侯了,但實際上也是什麼都做不了。劉鈞寧願多給他賞賜些金銀錢財,也不隨便授他官職。

    不過劉釗倒也不以為意,他乾脆就做自己的富貴閒王。

    中國的銀儲量低,產量也低。其中銀儲量最高的三個省是江西、廣東和雲南。相比起江西和廣東的開採多年,雲南的銀和銅儲量很豐富,但卻因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開採不多。

    大漢對於銀和銅的需求是很高的。銀和銅都是貴金屬,是如今銀元銅元的主材料。報紙上的這個宣揚一出,現在國內那些嗅覺靈敏的商人們,都開始蠢蠢欲動了。以前大家也知道雲南有銀銅,可那些地方主要是土司的地盤。想去開礦並且運出來,太難。

    但現在不一樣了,大漢已經平定了西南,改土歸流。土司已經不會是問題,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道路的問題,也有瞭解決之法。朝廷一面在西南改土歸流,一面已經在修築道路,布設郵驛,沿線設立倉儲等,如此一來。商人們只要向朝廷申請到堪探許可,堪探到了礦產後,就可以辦理開採證經營證拿到牌照後,就能組織人手挖礦了。

    挖到礦後,也能夠順利的運出去。以眼下銀銅需要不斷升高,銀銅價正不斷上升,這個開採買賣利潤極高。

    而緬甸的黃金、象牙更刺激著大漢的商人們。相比起黃金象牙,如今的翡翠倒是不值什麼錢。

    劉釗也是從報紙上看到這些消息的,昨天的一份日報上,甚至說蒲甘城內到處都是瓖著金玉的佛塔。而最大的那座名寺中的大佛塔,更幾乎就是整個用金泊包裹起來的。

    在那報紙的宣揚裡,似乎整個緬甸就是遍地黃金。

    這種宣揚,其實是朝廷新設的出版部署和宣傳司的聯合手筆。這自然是得到朝廷授意的。也是來自於劉鈞的要求。

    宣揚三宣六慰,自然是為了表明朝廷出兵緬甸的法理合情合理性。同時,宣揚緬甸等地的黃金象牙等,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百姓商人們對這場戰爭的支持。

    其實現在朝廷上下,對於戰爭,並不抗拒。軍方上下。對於戰爭一如繼往的熱衷戰爭。如今的軍隊是職業軍隊,軍人們也是職業軍人,他們不停的訓練,為的自然就是用兵一時。打仗,就能立功,就能晉餃升職。

    而大漢軍隊一直以來無往不勝的戰績,越的刺激著將士們熱衷於戰爭。在如今的制度下,軍隊是常務軍,軍人是職業軍隊,但在軍中是不能混日子的。每個將士,都有軍餃。每級軍餃,都有規定的晉陞年限。

    如果有立功,可以提前晉陞。

    但如果不打仗,晉陞的機會就低的多,而且越往上,晉陞的通道越窄。朝廷早有規定,每一級的軍官數量是多少,每一級晉陞率是多少,都規定的很清楚,一個蘿蔔一個坑。

    每級的將士一次沒晉陞還有下一次,但機會也是有限的。在規定的年限內,最終還是不能晉級,那就必須要轉業、退伍。

    這種制度,既避免了無限制的軍官晉陞,導致軍官過多問題。同時也避免將士們久不得晉陞,積極性不斷降低,導致那些晉身無望的將士最終混日子。

    每級軍餃的晉階時間都有限制,每級軍官的數量也是控制的比較嚴格,能上的就上,不能上的就得離開軍隊。

    雖然這種制度,也會讓軍隊流失部隊訓練有素的士兵,但卻能保持軍隊的士氣,進取之意。同時從另一方面來說,軍隊也是一個大熔爐,源源不斷的退伍轉業軍人,也能充裕地方。

    正是在這種制度下,大漢的將士們無比的熱衷於戰爭。因為有戰事,軍隊的需求就大,軍隊會擴張,維持一個比較大的規模,而他們打仗也能立功,就能更快的晉陞。

    熬年限資歷,哪比的上打仗立功晉陞來的快呢。

    何況不打仗就只有正常的薪俸,可一打仗,各種津貼賞賜,還有戰場繳獲紅利等,幾乎每打一仗,那就是小一筆啊。則大漢軍隊極好的後勤保障以及優厚的賞賜撫卹,讓大家對於戰爭的傷亡,並不畏懼。

    軍隊不怕打仗,反而喜歡打仗,其它的百姓商人們也沒理由怕打仗。若是以往,大家都怕打仗,軍人怕死,百姓怕加征錢糧,官員也怕籌集糧草,總之以前沒人想打仗,打仗傷亡率高,消耗大,還總打敗仗,誰願意打?

    可如今不同了,大漢用兵不斷,可無往不利,百戰不殆,國家開疆拓土,將士們長官財,百姓們不需要額外承擔負擔,偶爾徵召點民夫,大家也沒什麼危險,相反還有薪水拿,能賺筆外塊。

    商人們更加喜歡戰爭,早在楚軍時代許多商人就與楚軍密切合作了,跟著楚軍後面大其財。這次朝廷西南平亂,許多商人蜂擁南下,就賺了不少的錢。

    現在西南安定下來,剛大賺了一筆的商人們也不會滿足。如果繼續進攻緬甸,那麼又是一場饕餮盛宴。

    「緬甸土地肥沃,有如四川一樣的天府之國,尤其往南如果能打通出海口,對於朝廷來說,更是意義深重。」

    劉釗不懂意義深重在哪,他關心的是緬甸的黃金象牙,雲南的白銀黃銅。

    「我也準備投錢建一個堪探隊,去雲南堪探銀銅礦。若能找到一兩個大富礦,到時就招工僱人,開採礦石。」

    劉鈞笑笑,也不反對。劉釗願意放棄仕途,這是好事。他想賺錢,也沒問題。當然,這有一個前提,「你準備自己弄呢,還是和人合夥?」

    劉釗老實的道,「準備和人合夥。」

    劉鈞馬上就明白了,肯定是有精明的商人主動找到了劉釗,至於所謂的合夥,估計也就是有人想要借劉釗的關係,來做官商了,想要逃避朝廷稅收。

    這是許多商人的老套路了,權商勾結,損害的是國家利益,肥的是他們自己的腰包。

    劉鈞望著自己的兄長,真是眼皮子淺啊。

    「你想和人合夥堪探採礦,這是好事,朝廷也鼓勵商人們去西南投資。不過我也提醒你一句,你和人做生意沒關係,但得遵守國家法紀,還得如實納稅。你若能答應我這兩條,我當然支持你們,如果你做不到這個,那你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

    劉釗訕訕的道,「肯定遵法守紀,如實納稅的。」這話說的有些言不由衷,其實他原本想的是,我堂堂侯爺,皇帝的兄長,開個礦挖點銀銅,然後還要繳稅?

    可現在看來,別說他是皇帝的兄長,就算是皇帝的親爹,也得依法納稅。

    太上皇劉修這個時候看不過去了,杯子在桌上一踫,「今天是家宴,談這些做什麼。皇帝你忙於國事,難得有空來過來一次,你兄弟幾個在宮外入宮又不便,更別說今天你們姐妹們也全都過來了,大家齊聚一起,說那些做什麼,高高興興多好。」

    嫂子向來精明,也一下子看明白了二叔的態度。當下對著丈夫小聲道,「我們是缺吃還是少穿,幾個商人隨便奉承你幾句,你還真就不知東南西北天高地厚了?」

    劉釗向來畏懼妻子,當下只得滿臉苦笑頭就了他們就是。」(未完待續。)

    ps︰感謝花笑雲、我愛我姐我弟的支持,謝謝!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2章 大漢官話

    宮中家宴過後,一家人並沒有馬上散去。Π Π ,

    太上皇劉修入宮之後,漸也習慣了宮中的生活,不過如今反倒不如從前,要想與一眾兒女們見上一面,倒不如過去那般方便了。

    如今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看著幾個年輕的外孫、外孫女和孫子們,劉修很欣慰。他過去只是一個秀才,國家大事這些他不太懂,也不想摻和。

    「皇帝,聽說現在你宮裡有十多個蒙古女子已經懷孕,此事當真否。」

    皇太后與幾位長公主和皇后與四位貴妃還有幾位侯夫人們一起聊著天,這個時候,突然轉過頭來,問正跟父親兄弟說話的劉鈞。

    劉鈞點頭應聲,「嗯。」

    如今宮中蒙古女子眾多,前前後後送進宮來的嬪妃都有數百。這還是後來劉鈞眼看著越送越多,連忙又與蒙古諸侯們下旨,只有伯爵以上爵位諸侯,皇帝才納入宮中。這個旨意一下,惹得許多子男勳等小諸侯十分不滿。

    最後,劉鈞又不得不另下一道旨意,子男勳騎士武士等蒙古貴族,朝廷每年從他們的適齡女兒中挑選一批送入宮中,不過是做為宮女。每人在宮中五年,五年裡,在宮中學習禮儀文化,然後由大漢皇帝為她們賜婚,許給大漢官員及子弟。

    若是有被皇帝寵幸的,自然也就能留在宮裡。

    不過雖然有這個改變,但劉鈞已經納入宮裡且給予名份的依然超過了三百之數,此外這些諸侯女的陪嫁進宮的宮人也多達三千餘,另外又有貴族送來的女兒也有幾千。

    這結果就是現在宮中的太監不過三千,宮女卻已經過萬。其中且三分之二是蒙古女子。這麼多的蒙古女人入宮,劉鈞自然不可能都晾著,哪怕就是為了與諸侯的盟約,劉鈞也得履行些義務。

    到現在,宮裡懷孕的蒙古妃嬪已經有十一人,若加上皇后和幾位貴妃和婕妤們也懷著身孕。明年皇帝將迎來不下二十個兒女。

    「改天,你也帶她們過來,我也見見她們。」皇太后說道,「從遙遠的草原過來。也不容易。如今既然有了身孕,就更加要好好照顧,她們懷的可是我們劉家的骨肉。皇帝你要好好對待人家。」

    皇后陸雪琪在一邊聽的很不是滋味,這事本來是她提起來的。她原本還想借皇太后的身份,來敲打下皇帝。也免得他越納越多,眼下納了幾百個蒙古女人進來,萬一回頭又弄幾百西南夷進來,那算什麼事。

    誰知道,皇太后和她根本不是一樣想的。

    皇太后才不管兒子納的是蒙古女人還是朝鮮女子,反正進門都是劉家人,生的也都是劉家骨肉。劉鈞現在還只有兩個兒子,皇太后當然是希望皇帝多生些孩子才好。

    劉釗卻是一臉羨慕的樣子。劉鈞看的想笑,便故意提高聲音,對他道。「大哥,你屋裡也沒幾個人,到現在也只有洪兒一個孩子。要不,我從宮裡挑幾個蒙古少女,賜給你做妾室如何?」

    劉釗一臉豬哥像,忙不迭的點頭,「好啊。」

    那邊嫂子梅氏卻已經臉色不豫了,不過當著皇帝和太上皇、皇太后的面,也不好直接反對。畢竟,如今不比從前。劉釗到現在也只有正妻一人,連個妾都沒敢納過,通房丫頭都沒。

    蒙漢聯姻,從長遠來看。這是很重要的。

    但也不能只是皇帝納蒙古女子,得全面放開。劉鈞早已下過旨,提倡蒙漢聯姻,不禁婚嫁。同時自己帶頭,納了三百多蒙古諸侯之女,現在又全國選秀。選出一些願意嫁給蒙古諸侯子弟的民間少女,送入京師進行禮儀等訓練。

    如今又弄了大批的蒙古貴族之女來京,同樣也是打算要許配給大漢的文武官員和子弟的。不過一般的文武官員都有了妻子,且就算沒娶妻的也不會願意娶個蒙古女子。要改變這種觀念,還得很長時間。

    因此現在劉鈞就打主意,準備讓文武官員們納蒙古女子為妾,他已經開了頭,接著準備讓自己的兄弟們也帶個頭。

    午後,陽光正暖,難得的好天氣。

    結束家宴後,劉鈞提前回到了乾清殿。

    今天臘八,明天就是十二月初九,也正是大漢第一次科舉的會試開考之日。原本每年鄉試在頭年秋,會試在次年春。而如今鄉試依然在秋,但會試卻提前到了年底臘月初。

    不過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好,如今京師到處都是舉人士子。既有來應考的,也有沒考上,但得到了同舉人身份的大批士子,他們是要來準備明年春的京師大學堂的入學。

    還有許多士子既不來應考也不是來入學,他們只是前來湊個熱鬧,看看這科舉盛況,順便與同道交流交流。如今中原太平,士子們也樂於出來遊學走動。

    成千上萬的士子的湧入,讓京師這段時間越發的熱鬧起來,帶動著京師的經濟都越發的紅火。

    到了乾清殿,劉鈞一時也沒心情理政,乾脆便傳旨,讓太監頭前帶路,他挨著前去那十一位懷孕的蒙古妃子那邊坐坐。

    這些懷孕的蒙古女子,俱被劉鈞晉封為嬪,分別賜給昭儀昭容等封號,有了二品的品階。這也算是母以子貴,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她們生男生女,但在宮裡,和普通家庭裡也是一樣,生了子女的妾肯定比沒生養的地位高。

    劉鈞的突然駕臨,讓這些蒙古嬪妃們十分驚喜。

    不過劉鈞很快發現,十一個懷了他孩子的女人,他居然並不能認全。其中清貴妃娜木鐘和清公主馬喀塔是很熟悉的,但其它的女人,卻總覺得有些臉盲,若不是一邊有內務府的太監在旁邊小聲的介紹,他有好些個叫不出名字,或者跟別人搞混。

    本以為和她們會難以交流,結果他意外的發現,這些蒙古諸侯之女,居然已經都會說漢話。雖然說的不太流利,但起碼他聽的懂。

    這時他又發現了一件事情。她們說的並不是皇帝的家鄉話,也不是明朝皇帝的家鄉話,也不是洛陽讀書音,他們說的是北京話。

    嗯。不是後世的北京話,但差不多。

    這個時候的北京話,應當叫大都話。

    大都話跟後世的北京話很接近,也是北京城幾百年來最通行的話語。

    在遼、金、遠等北方草原部族不斷的入侵以及統治下,北方的語言千百年來逐漸的發生了變化。

    到了元代時。官方規定以北方話為基礎的大都語音為標準的天下通語。

    當年元人佔領中國後,開始強行推廣大都話,漢語中大量的加入了蒙古語詞彙,漢語的結構都發了改變,漢語和蒙語同化。

    劉鈞這時也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雲南、貴州、四川人的語言,跟淮河以北的語言,與大都語極為相近。

    其根本原因,就是蒙古人率先把這些地方征服了,然後在這些地方推行的大都話力度最強。

    明初曾修訂洪武正韻。是將江淮方言做為官話推行的。不過永樂遷都北京之後,大都話依然流通甚廣。

    歷史上,後來滿清入主中原,也大力推行大都話,最終後世的普通話就是以大都話為標準普及開來的。

    說起官話,中國地大特博,幅員遼闊,族群眾多,因此語系也眾多。粵語、閩語、客家、吳語等數個大的語系下,還有形形色色的各種方言。

    在江西等地。甚至有十里不同言的現象。一個縣裡,相隔不遠的兩個鄉鎮,說話可能都完全不同。

    北方話和南方話差距更大,就跟外語一樣完全聽不明白。

    劉鈞就曾經在接見幾位在地方表現出色的官員。結果他們匯報工作時,說了大半天,劉鈞卻一句沒聽懂。

    秦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計量衡,統一文字,對中國的文明進程有突出貢獻。

    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官話都不一樣,各朝也都有標準官話,推出韻書。但一般來說,語言還是難以統一。

    讀書人有讀書音,古洛陽音為準。隋唐等朝立都關中,以關中語言為主,明代皇帝出身淮南,便以江淮話為官話推行。

    但後來遷都北京,因為大都話在北方的流通最廣,因此其實大都話的影響範圍最大。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以及雲貴川等地,語言都與大都話很近,雖各有些不同,但起碼能相互交流聽明白。

    就連如今宮中的這些蒙古女子,學的都是大都話,她們學這些話更有基礎,學起來快。而若是學江淮話,那就很難。

    劉鈞坐在那裡有些出神。

    一時都忘記了與那蒙古嬪妃說話,那嬪妃還以為惹得皇帝不滿,心中不安。

    劉鈞已經顧不得她了,他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帝國這麼大,如果連一個通用語都不能推廣普及,這是相當不利的。通用語的作用是極大的,語言和文字一樣,都是一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

    從大了說,沒有一個普及的通用語,就會導致帝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往小了說,這也使得百姓交流不便。

    大漢要以哪種語為通用語普通話?

    北方大都官話還是江淮南京官話,中原官話?

    或者粵語、閩語、客家語、吳語、湘語、贛語?

    記得有人曾說過,粵語是古漢話保存最好的。不過粵語的流通普及性遠不如北方話,北方話中,肯定又是以大都話普及流通最高。

    若選定一種語言推廣普及,一般做法就是要制訂韻書。但以往歷朝的韻書,都是使用漢字反切,這種方式還是有不法的缺點的,音韻難以精準。

    難道要推行漢語拼音?

    拼音也是音韻的一種,但更精準。尤其是使用字母的話,效果更佳,雖然也不是百分百完美,但起碼比其它各種更強一些。

    通用語最大的要求,就是得足夠簡單便捷,這樣才能迅速推廣普及開來。這就跟漢字一樣,同樣需要簡便。

    劉鈞甚至覺得,推行通用語,搞漢語拼音的時候,也可以推行下簡體字。

    如今的繁體字,確實很不便書寫,筆畫太多。

    現在朝廷準備推廣教育,搞初級普及教育,這個時候推行普通話、簡體字,劉鈞認為將大大增強推廣力度。

    不過簡體字也不能太簡,適量而行。就好比後世的時候,推行簡體字的時候,曾一度還弄出了二級簡體字,結果那些字簡是簡了,可根本就已經失去了漢字象形字的基礎,根本表達不出意義來。

    那些字最後還是沒真正流通開來,只是成了一些簡寫異體字。

    簡體字其實也不是憑空而來,應當說簡化漢字由來已久。漢字多最早的甲骨文、金鼎文,再到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漢字是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

    最古老的漢字是甲骨文,也是筆畫最簡的,但總量過少。在戰國和秦漢時期,漢字形體變動最大,從篆書到隸書,再到楷書,都在這段時期完成。

    東漢後期出現的楷書,從此字體穩定下來,這也正是後來把文字稱為漢字的原因。

    不過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行書和草書又是隸書的簡化。

    在現在正式的楷書字體外,其餘也有許多簡體字流通,從漢唐宋明等時代的書法作品中,本就有許多漢字的簡便寫法,這些書寫習慣中的簡寫字,數量還很多,多達數百個。

    劉鈞覺得,推行簡體字,能大大降低教育難度,提高識字率,也能增加漢字的書寫效律。不過簡體字也不能亂簡,若是簡化成了後來的朝鮮字、日本字那種樣子,都是圈圈點點的,那其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也就沒了。

    在漢以來的歷朝以來已經有書寫簡化習慣的字,可以整理推廣,也可以在這種基礎上,把一些簡便的古字、俗體字、形聲字等等拿來使用。

    其目的還是要讓漢書讀書更加簡單,提高識字率和效率。

    劉鈞也是反對大量合併漢字的,大量合併沒必要,只是把一些特別複雜的字簡化一點就好。

    大漢現在有兩億多人口,雖然有六十萬秀才,幾百萬讀書人,但對於兩億多人口來說,其實識字率並不高。

    尤其是那些邊疆之地的土著,識寫漢字的更少。

    簡化字不但能夠加強漢字的識字率,還能讓那些邊疆少民土著也迅速的接受漢字。若再全面推廣通用語,那時帝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必然更強。

    而要提高識字率和普及通用語,劉鈞覺得推行簡體字和流通最廣的北京話是最佳方案,再給北京話加一個漢語拼音,相信能夠更提高效率。

    嗯,對於朝廷來說,效率最重要。(未完待續。)

    PS︰  感謝巴斯、浮雲流水1989、dllliin等的支持,謝謝大家,求票票!FFF5601211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3章 十年太久

    李建泰是劉鈞新選任的京師大學堂校長,在此之前,他是國子監祭酒。老家山西,天啟進士。

    不過雖然只是個校長,但李建泰家裡在山西卻是地方有名的高門。李家擁有百萬家產,光看李建泰前後納了五十房妻妾,就可知道他多有錢了。沒有家族世代積聚,僅靠他當校長的那點工資,就算他再有山西人摳錢的本事,也不可能娶五十房妻妾。

    對於李建泰的那點家底,劉鈞自然是一清二楚的。在今年,朝廷追繳欠稅以及徵收那筆契稅時,李建泰家族可是大出了一回血的。光是上繳的欠稅和那筆契稅,加起來就有二十多萬塊銀元,家裡田產房產越多,自然繳的稅就越多。

    劉鈞稱帝后,也聽李建泰在大殿之上,為他和百官講經釋書,答疑解惑,闡述治國安邦的道理。單只講課的本事,他這個正經二榜進士出身的校長,還是有幾分乾貨的。

    要不然,劉鈞也不會最後選了他來做籌建中的京師大學堂的首任校長。

    京師大學可不同於國子監,以後科舉出身的進士,甚至那些舉人、同舉人,都要進入京師大學深造進修,然後經過實習後才能走上仕途官場。

    因此,他這個校長,以後就真的是桃李滿天下,年輕新進官員都是他的學生了。

    「怎麼樣?」

    劉鈞一面喝茶一面望著李建泰。

    李建泰面相很好,五綹長鬚,很是儒雅。他手裡捧著正在閱讀的卻正是劉鈞費了半天功夫寫出來的漢字拼音表。其中包含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還有聲調符號,以及一些解釋。

    總共有七八頁的內容,不過李建泰卻看了半天。

    「比反切要好。」

    李建泰以專業的眼光說出了自己的評斷。

    「不知這是何人所作?」李建泰問道,身為原國子監祭酒,他一面佩服這個用夷人字來拼音的辦法,一面又準備狠狠的抨擊下作者,居然用夷人的文字來拼音,太丟我大漢臉面。難道就不能用漢字,或者乾脆創一套類似的符號來拼音嗎,何必非要兒這什麼拉丁字母呢。

    不過他一時搞不明白這套東西是誰呈上來的,萬一對方是他惹不起的人物。那就是禍從口出了。

    劉鈞看他這樣子,輕輕一笑。

    不過他也沒有隱瞞,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這是朕所寫。」

    李建泰差點驚訝出聲,他有些不可思議的望向皇帝,然後馬上又低下了頭。他第一反應是皇帝吹牛。第二反應是皇帝肯定是搶了別人的功勞自居。

    這拼音法雖然有些不足之處,比如用夷人文字來拼音等,可他還是能一眼看到價值的。這簡直是一項能青史留名的創舉,皇帝怎麼可能創的出來。

    肯定是哪個宿儒音韻大師研究出來的,然後被皇帝搶去自居功勞。

    不過這話他肯定不敢說,連懷疑的語氣都不敢透露。

    「陛下天縱之資,此等漢字拼音之語實在是高。」

    然後李建泰又問出了第二個問題,「陛下創此漢字拼音之法,是準備以大都話為通用官話?」

    劉鈞點了點頭,既然大都話有這麼廣的普通範圍。那以朝廷的角度來說,自然應當選這種普通最高的語言來推廣,這樣才更有效率。

    「以後大都話就叫北京話,普及天下,也可稱為普通話。今後不論是天南地北,不論是草原還是諸島,都要普及推廣。」

    不過這是個長期任務,就算朝廷大力推行普及,一時半分也不可能做到。但朝著這個方向總沒錯,劉鈞的計畫是自己弄出了這個拼音表。然後讓李建泰這個校長帶頭,先完善起來。

    「給你一個任務,完善這個漢語拼音,然後以此編寫一本字典。就叫大漢字典吧。」

    字典可是一本識字的好工具。

    在中國古代,也稱為字書,字書兼字典和詞典功能。最早的字書,應當要算是戰國之前的爾雅,後來漢代時又爾雅注,朝廷甚至還專門設立了爾雅博士。

    劉鈞現在就準備配合漢語拼音和簡化字。編一本大漢字典。

    為漢字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

    他希望到時所有學校的學生,都能人手一本大漢字典。劉鈞可是記得清楚,後世他自己開始讀書之時,字典可是給了極大的幫助。

    有了漢語拼音,再有了簡體字,再加上一本大漢字典,劉鈞相信,到時就能迅速的提高百姓的識字率了。只要完成初小三年教育,以後有本字典,就不用怕識不全字了。

    劉鈞甚至已經在計畫,今後還要再編一本詞典,不是簡單的詞典,而是編一本帶有百科全書元素的百科辭典。

    明朝的永樂大典,清朝的四庫全書,其實也有很強的文化意識的引導功能。兩朝在修書之時,都禁毀了許多書。

    劉鈞雖不打算也修一套四庫全書,但修一本百科辭典,一樣可以起到朝廷需要的作用。按朝廷意圖修一本百科辭典,實際上就是以官方的態度來對許多事物解釋。

    大漢朝廷擁有最終解釋權,這可是相當重要的。

    不過眼下,還是慢慢來,修一本百科辭典,前無古人,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但如果僅是修一本大漢字典,那就相對簡單的多了。

    劉鈞對於這本字典,還給出了不少的建議和方向。

    比如按部首查字,也可以按拼音查字。

    歷史上最有名的字書,應當是漢代的說文解字。它首創了部首編排法,對字義、字形、字音進行全面詮釋。

    但劉鈞不希望大漢字典只是一本翻版的說文解字,他要求增加拼音檢索,每個字加上拼音注音,還要加上例句等。每個字下,還要增加一些常用的詞組和解釋。

    大漢字典將是一本詳解字典,就字的形、音、義進行全面解釋。

    「大漢字典?簡體字?」

    李建泰覺得自己有些跟不上節奏了,劉鈞又遞給他兩個摺子,分別是字典和簡體字計畫。

    他連忙細看起來,不管是不是皇帝自己弄的,但既然皇帝拿出來了,就說明是皇帝重視的。李建泰看的很認真,也很快弄明白了皇帝的要求。

    漢語拼音和簡體字一起推行,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再編一本大漢字典配合,那效率更佳。

    皇帝的意圖很明顯,這些都是要配合明年既將開始的內地三年初小義務教育以及邊疆諸部孩童五年強制教育。

    甚至這個漢語拼音和北京話肯定還會是明年京師大學堂的重點教學內容。既然要推廣普通話,肯定是從官吏學生開始的。

    「既然你也覺得好,那就是不錯了。漢語拼音、簡體字、大漢字典、推廣普通話,這些就都交給你來統籌。不管是要人還是要錢,你都可以提,朕會全力滿足。朕只有一個要求,要快。盡快把這些弄好,年一過,明年春就將率先在京師大學堂推行普通話和簡體字,字典也要在一年之內拿出成果來。」

    「一年時間太短了,這樣一本字典,起碼需要十年。」

    「十年?十年黃花菜都涼了,朕等不了那麼久。」

    李建泰覺得牙疼,這本大漢字典,一看就知道工程浩大,一年時間怎麼能完的成。

    「五年,請陛下給臣五年時間。」

    劉鈞冷哼了一聲,「這裡又不是菜市場,朕也不是跟你討價還價。最多只有一年時間。朕覺得一年時間足矣,你要人朕給你,你要錢給錢,只要人力物力充足,難道一年時間還編不成一本書?」

    「朕會著內帑先拔一百萬銀元,專門成立一個衙門,負責漢語拼音以及漢字間化,並編寫大漢字典。」

    聽到一百萬塊銀元的時候,李建泰都忍不住嚥了下口水。編一本書,居然拔一百萬?他原以為,皇帝說人力物力儘量滿足,估計也就是給個萬把塊銀元,沒想到是一百萬。

    「你也別急著高興,這一百萬不僅是干這些,還包括了以後推廣普通話、簡體字的費用。等大漢字典編寫完後,你們還要著想編一本大漢百科辭典。」

    「至於人,也會儘量滿足你們。其實你是最不缺人的,等明年京師大學開學,學校裡會有上萬學生,這些人最起碼原來也是一個秀才,讓他們做你們的助手,綽綽有餘。到時你發動學生,把任務派發下去,有這麼多助手,一本字典一年時間是足夠的。」

    李建泰連忙道,「可這些都是學生啊。」

    「學生自然是以學習為主,但也可以抽出些時間來協助編字典,難道這點時間都抽不出?」

    劉鈞可是最清楚了,向來學生都是最便宜的勞動力。在後世之時,那些教授們做項目,申請著一筆筆豐厚的項目資金,然後不就是拿著自己的學生當免費勞動力,最後頂多給三瓜兩棗津貼,其餘的都進他們口袋了。

    京師大學明年一開學,就將迎來上萬的學生,且全都是秀才以上功名的讀書人,這麼多人,不正好給他們發點任務,讓他們進修學習之餘,也為朝廷做點貢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4章 梟雄末路

    「補之。」李自成輕聲喚道。

    空氣裡飄蕩著雪花,一場大雪不期而至,深山裡越發的寒冷。李自成已經不復昔日闖王威名,他此時身處大渡河邊的大雪山下。這片險要偏僻的地區,在明時屬於四川,隸屬天全六番招討司,而現在卻劃歸漢西康省滬定縣。

    眼下的形勢比之從西安敗逃入終南山時還要窘迫。手下的兵馬越打越少,如今李自成手底下所有的兄弟加起來還不到三百人。更要命的還是如今的形勢。

    川中已經站不住腳了,這幾個月來他們不斷的逃竄,可每到一地,要不了多久,就會被官軍找上門來,他們又得突圍逃亡。每一次突圍,都會有不少兄弟被擒殺。每一次逃亡,都會有不少人馬脫隊逃跑。

    他們一路逃到了這大雪山下,躲進了這最偏僻荒涼的地方。雖然暫時甩開了追兵,可這寒冷的天氣,以及糟糕的補給,也讓他們越發的艱難。

    李自成心中煩悶,之前他被秦良玉擊敗後,還想率部前往雲貴。雲貴土司叛亂,讓李自成看到一線希望,可誰料到數省的叛亂,居然這麼快就平定了。

    而四川境內,不但駐軍眾多,且有大量的預備役和鄉軍民兵。村寨聯防,家家保甲,使得四川就如一張嚴密無比的大網,他們走到哪都會被告發,難以藏身。

    李自成的佷兒,一隻虎李過垂頭喪氣的回來。

    李過三天前帶著三十多名老兄弟外出,前去打糧。結果出去三天,卻一粒糧也沒有帶回來,去時三十七人,回來時只剩下了二十一人。

    「叔,附近各地都改土歸流了,朝廷在這邊設府置縣,派兵駐軍。還編了預備軍和鄉軍,下面還有民兵、民警,每個村寨都有民兵。都有武器。各條大路上,還設有兵站崗哨。尤其是現在各地百姓都弄了身份牌,出縣界,還得有鄉派出所的路條。若出府,還得由縣警察分局蓋章。不但入城要查,走路上也要查。」

    他們下山後本來是想要買糧,可下面村寨裡的人一見他們陌生面孔,買的糧還多。立馬要求查看身份牌,他們自然沒有,對方便不買。他們又去了另一個村寨,結果對方同樣要查身份牌,李過拿出一大錠銀子,想用錢解決。結果對方猶豫了一陣後收下來,然後說同意賣糧。

    正當李過鬆一口氣的時候,誰知道那村長卻暗中派人去報告上鄉里。鄉長立即帶著派出所和民兵隊的民警與民兵趕來,雙方一場交戰,李過和手下共三十七個老兄弟。居然還落了下風。

    那些民兵民警地方熟悉,突然襲擊,還配有火槍、手雷等,一番交戰,李過損失了十六個兄弟,狼狽逃了出來。

    看著李過狼狽的樣子,李自成也無法責怪他。

    他們如今刀槍不整,弓箭不足,弟兄們士氣不足,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整天東躲西藏,哪裡還有什麼戰力。

    連李自成,都吃了好幾天的野菜了。

    「殺匹馬!」

    李自成無奈的揮手。

    「叔,咱們現在就剩下不到一百匹馬了。人手一匹都不夠,萬一官軍殺來,咱們沒馬可就跑不過了。」李過連忙道。

    「家裡斷糧兩天了,這大雪封山的,想打個獵物也難,連弄點野菜都難。再沒飯吃。大家就跨了,況且,我們也沒有糧草餵馬。」

    劉宗敏與袁宗第幾個老兄弟走了過來。

    他們看到李過的樣子,也明白這次又是空手而歸,不由的齊齊一嘆。

    「闖王,咱們不能束手待斃。要我說,就找個小點的寨子,咱們趁黑摸去,搶些糧填飽肚子再說。」

    李自成有些猶豫不決的道,「如此一來,那可就暴露了。」

    他也是沒有料到,官軍會追的這麼緊,連這種荒僻之地,官軍也是一直緊咬不放。

    「他娘的如今這四川,四處剿匪平亂,各地的山寨桿子也都被一一剿滅,要不就是主動下山接受招安。要不然,本來我們還可以去滅一兩個小桿子,也能搶些糧草,甚至增加點人馬。」

    李自成等人都感受到了四川的劇烈變化,以前李自成也打進川過。僅僅不到十年前,那時的四川還剛經歷奢安之亂,到處都是一片混亂,沿路大桿子小桿子亂得如毛,山匪馬賊甚至是土司土兵,各個結寨自守,甚至互相搶掠,水渾的很。他們那時,打到哪,搶到哪,無數的百姓跟隨從軍,地方官府根本擋不住。

    可是現在,這裡卻完全不同了。不說成都等平原地區,就連這大雪山下大渡河邊的偏僻之地,官府的控制力也極強。

    那些山寨土匪看不到了,各村各塞的守衛加強,還新修了不少大路,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城堡,裡面是兵站、郵驛和倉庫等,還有專門的巡羅隊巡防道路,各村各寨也有自己的民兵隊聯防隊。

    特別是這個身份牌和路條,讓他們無所遁跡。

    「闖王,如今西南各地查的緊呢,雲貴川諸省朝廷幾十萬精銳匯聚,尤其是雲貴川桂,到處都是官兵,全是朝廷嫡系王牌精銳。另外川湘諸省也到處是兵,有地方駐軍,也有預備軍鄉軍民兵聯防隊等,各條道路都查的十分的緊,咱們現在這點人,別說踫上正規官軍,就是遇上了鄉村的聯防隊、民兵隊,我們也不是他們對手。」

    李自成心亂如麻,四川呆不下去,其它西南諸省也去不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這要怎麼辦。

    「往西查的稍鬆些,可那邊是大雪山,一年四季都是雪,更別說眼下是臘月寒冬了,我們又沒有糧草又沒有衣物,過不去大雪山的。」

    劉宗敏臉上的鬍鬚好久沒有打理,亂糟糟的如一把茅草似的。他一雙眼楮少了幾分精氣,「可總不能這樣坐以待斃。如今外面有傳言,說羅汝才已經被官軍生擒了,外面還到處張貼著闖王和我們的通緝畫像。」

    這時一個聲音小聲的道,「要不咱們下山投降吧。」

    出乎意料的,這句話並沒有引起闖王等人的怒喝。大家出奇的沉默。

    良久,劉宗敏長嘆一聲道,「聽說北方草原蒙古諸部都已臣服歸附朝廷,女真還遷都去了極北。如今這西南土司之亂又被平定」他又是長長一嘆,「看樣子,大漢天命所歸,那劉繼業是真命天子,這天下穩了。」

    「大亂之後終有大治。」田見秀突然說了一句。

    李自成心裡越發的煩悶。但他明白大家說的是事實。

    以往他們不是沒敗過,可就算敗的再厲害,稍有口喘息之機,重新打出旗號,登高一呼,必然就有千百人響應。可是現在,各地歸於安穩,沒有百姓願意支持他們,更沒人願意跟隨他們。

    他們視他們為賊,視他們為寇。他們走到哪,百姓就防賊似的閉門關寨,刀箭相向。朝廷也越發的逼迫的緊,處處都是官兵關防,猶如天羅地網一般。

    以前天下紛亂,他們如魚得水。

    而現在,水沒有了,他們成了一群在沙漠裡的魚。

    「我們都是通緝榜上有名的人,朝廷不會放過我們的。」李自成道。

    劉宗敏又道,「要不我們殺了馬。然後飽餐一頓,大家就此散夥,分散離開,然後找個僻靜之地。改名換姓,然後做一個普通百姓?」

    李自成再嘆,人心散了,隊伍帶不下去了。連劉宗敏這樣的闖軍第二號人物,都萌生去意,這隊伍裡又還有幾個願意繼續下去。

    「其它人的意思呢?」李自成目光望向袁宗第等人。

    大家都低下頭。沉默不言。

    但沉默就是默認,看的出來大家都厭倦了這種沒有出頭之日的逃竄。

    「也罷。」李自成點了點頭,「不過我也有句話要說,大家不想再逃了,也是正理。如今天道變了,世道也變了,天下穩定了,天命歸於漢,歸於劉繼業,我們繼續造反,也沒有出路。就此隱姓埋名,也是一條出路。不過,我勸大家越雪大雪山去西邊,那邊雖然如今也是大漢的疆土西康省,但控制力肯定不如四川這邊。去了那邊,我們再隱姓埋名,也安全些。」

    「若有個萬一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向西逃。」李自成又道。

    一番談話,也算決定了闖軍最後的命運。

    「宰幾匹馬,咱們先吃個飽,然後大家翻過雪山,到了那邊後再散夥,各自天涯!」

    大家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臨時營地,劉宗敏親自選了兩匹瘦馬拉去宰了。

    火生起來,大塊的馬肉扔進鍋裡燉煮,好長時間沒吃過一頓飽飯的百餘人都圍在鍋前,一面烤著火,一面聞著鍋裡的肉香。

    這頓馬肉大餐大家吃的很猛,也很沉默,都各自狼吞虎嚥,卻沒有幾人說話。

    大家都知道,雖然今天不會散,但這卻是頓散夥飯。

    相隔數里外,一支馬隊正悄然靠近,他們都騎著白馬,身上披著白色的披風,連馬身上也披著白罩披。

    為首一騎舉起手,後面的騎士都勒停馬匹。

    「那伙賊人就在前方,大家都下馬,悄悄摸過去。」

    這是一支錦衣衛的特偵騎隊,不久前他們接到報告,說瀘定縣內發生一起劫匪下山搶奪案,聯防隊與他們交手,擊殺了十六名劫匪。稍後趕到的縣警察分局的警官在現場的劫匪屍體上,發現了一些東西,初步懷疑這些人不是普通的劫匪,而應當是一支闖賊的潰兵。

    正在四川四處追查李自成、羅汝才等叛軍遺蹟的錦衣衛一接到消息,立即就把情報轉給了距離最近的蘆山縣內的這支錦衣衛特偵隊,令他們第一時間趕去追查。

    此時的特偵隊長還絲毫不知道,在他望遠鏡裡顯現的這支百餘人的流賊潰兵,並不只是普通的潰兵,而是闖軍最後的匪首都在這裡。

    「如有抵抗,就地格殺!」隊長低沉著聲音下達了命令,然後拔出上了膛的短銃第一個摸上前去。(未完待續。)

    PS︰  感謝dllliinmz、小笑12、我是愛好書的人、lipase2000、我愛葉春華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求推薦票支持!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5章 日本人的挑釁

    龍漢元年臘月初九,神聖大漢帝國的第一科科舉會試終於開始。

    京師貢院,早已重兵把守,連帶著附近的街巷都已經封路,車輛必須繞行。考生和考官經過仔細的檢查之後進入貢院,然後五城兵馬司的士兵封閉貢院。

    從今天起,這次的會試將連考三場,每場考三天。每一場考完後可以休息半天。這半天可以離開號棚,但不能離開考場。

    尤其是考試時的每場三天內,更是一連三天都只能呆在小小的號房裡面,連吃喝拉撒通通都只能在裡面解決。

    對於每個參考的舉人來說,這九天是一場戰役的最關鍵時刻。

    好在這次朝廷極為重視這次的會試考試,在考試前已經準備了大半年。貢院是剛剛新翻建的,每個考生的號房遠比過去的要大的多,每個號房是個三面封閉一面開放的小間,裡面不但有桌椅,後面還有一張小炕床。

    這張炕床是一排排相連通的,外面有專人燒炭,煙火通達,使得炕床考試期間整天保持著暖和。這樣考生考試之時考棚號房裡會比較暖和,晚上休息的時候也不用飽受折騰,能好好休息了。

    就連飯菜,這九天內,也是由朝廷專門派人作好,然後由兵丁送到考生面前,大家有個飽飯熱飯吃,不用啃乾糧。

    總之,朝廷對這次會試極為重視,儘量把硬件設施做到了最好。

    特別是這次的考試,並不是只在一個考場進行,而是在三個考場同時進行。三考場分為南北中三考場,此次全國六千名會試舉子按地域分別在三考場考試,考完後,考卷也按此分為三場閱卷,最後第場錄取二百名進士。

    那些沒能得到參考資格的在京士子,則只能懷著艷羨的心情看著那些考生痛並快樂著。

    臨近年終,劉鈞卻越發的忙碌起來。

    尤其是財稅三司一署,更是到了最重要的時期。既要審核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的稅收與開支。也要審核原先的中央與地方的財稅預算的使用情況,甚至還得盡快審核明年的財務支出預算。

    各種審計會議、財務會議、稅務會議等,接連不停。

    會議開到最後,基本上都還得劉鈞最後拍板。沒有辦法,事關國家財稅大事,不管是來年預算表還是預算的分配以及去年的預算使用情況等,都得他最後把關。

    今年的財政收入多達十幾億,支出也是極高的。

    但是按稅務司的報告。明年就沒有這麼多的收入了。今年十幾億稅收,其中的大頭是契稅,但明年開始,這筆掠奪性的收入就基本沒了,從明年開始,契稅雖然保留,但就是真正的契稅,只有交易立契時才能按契約上的交易金額收稅。

    按估計,明年的契稅收入,可能不及今年徵收的百分之一。

    這筆巨額收入沒有了之後。明年的稅收肯定大幅下降。雖然商稅、關稅方面將會持續增高,但增長的這部份,遠不如降低的契稅。

    好在今年朝廷的西南平亂與北方征討中,也是發了一筆額外的戰爭財。扣除戰爭的支出,今年朝廷從戰爭中獲利巨大,尤其是西南諸省,一下子消滅了幾個省的土司部族,他們世代累積的財富、土地等幾乎都落入朝廷手中。

    而且那些大量的山林礦產,也成了朝廷的資源。

    明年的預算依然不低,主要還是軍隊的擴張。海軍的造艦計畫,陸軍的擴大編制,全面裝備火炮火銃等,都會需要很大的軍費開支。尤其是明年可能還會有好幾場戰爭要打。東北的收復遼東之戰,西北還可能要與漠女蒙古人在青藏爭奪一戰。

    同時,西南地區,明年也可能還要與緬甸人開戰,以奪回六慰地區,甚至是向南打通西南出海口。

    樞密院的用兵計畫遠不止如此。海軍方面甚至野心勃勃的提出明年要插手南洋戰爭,他們提出一個龐大的計畫,要趁葡萄牙虛弱之機,出兵搶奪馬六甲,以擴大在南洋的實力,獲得一塊戰略要地,以便與西班牙和荷蘭在南洋爭雄。

    馬六甲處於遙遠的南洋,而對手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強國,因此這一戰,不亞於火中取粟,並不容易。劉鈞暫時還沒有決定是否打這一仗,但海軍卻還有另一個計畫,他們打算明年對日本用兵。

    日本現在開始向大漢商人禁止金銀出口,這使得朝廷的金銀需要出現危機,甚至已經開始影響到了大漢的經濟,大漢的銀元、銀元券貨幣體系都開始受到衝擊。

    海軍上下很有為國分憂的覺悟,他們提出對日本出兵計畫,準備集結艦隊,好好教訓一下日本人,逼迫他們重新放開銀銅出口。甚至有些年輕的海軍軍官,已經喊出了既然日本人禁止銀銅出口,違背了之前與大漢簽訂的和約,那大漢乾脆發兵佔了日本的那些銀銅大礦,然後抓日本青壯自己挖礦生產。

    陸軍同樣針鋒相對的提出了他們的計畫。

    陸軍野心同樣很大,海軍要插手南洋,收拾日本。陸軍就準備明年徹底滅了女真,然後再把漠西蒙古征服了,順便再在西南地區,把緬甸幹掉,若是還有餘力,順便再去越南轉轉。

    看著海軍陸軍兩邊較勸,劉鈞也只是搖頭。

    朝廷的實力,根本無法同時支撐打這麼多仗,這些仗裡,能同時打兩場就已經是上限了。

    不過他也清楚,這也是兩邊的伎量,為的就是爭奪軍費預算分配。先把計畫往大了做,把預算往高裡爭,總之最後就是要跟朝廷討價還價。他們漫天要價,最後朝廷落地還錢,誰也沒想過真的要全面戰爭,多線做戰。總之,能得到皇帝和朝廷支持一兩個軍事計畫,他們就滿足了。

    軍事計畫方面,可以砍掉大部份計畫,削減大部預算。

    但有些花費卻是不能省,也省不了的。

    一是移民費用,今年朝廷打下了許多疆土。也設立了許多省府。朝廷今年已經投入了許多財力人力,在做這個大移民計畫。明年一開春,就將四處移民。

    明年一年內,朝廷的計畫是向東南西北各處同時移民。一年移民一千萬以上。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哪怕現在朝廷提出了對口移民計畫,一送一接兩省對接,一個負責遷移,一個負責安置。但這依然會是極艱巨的任務。

    第二項不能省的開支就是教育。專門為培訓官吏的京師大學以及即將在各省城開辦的師範學校,以及部份專科技術學校等,都需要投入不少錢。另外各地要開辦的鄉小學、縣中學等,也是一大筆支出。尤其是朝廷準備推行三年義務教育,每鄉都要設小學,這可能要一下子開設上萬所小學,學校和老師以及課本等費用,不是小數字。

    不過該支出的就得支出,劉鈞很清楚移民和教育這兩項,對於朝廷的重要性。

    明年官吏的薪俸支出也是一大筆。現在朝廷把地方官府開到了鄉一級,各級官府都增加了大量的吏員編制,又提升了薪水,朝廷的薪俸開支一下子十倍百倍的增長。

    最後劉鈞看來看去,只能再削減軍費預算。

    每次預算不夠的時候,劉鈞便只能回頭再從軍費預算裡砍一刀。

    雖然打仗也能賺錢,但先得支出。

    劉鈞已經把明年北伐女真的軍事計畫擱置一邊了,他把這個計畫修改了一下。先讓蒙古人征剿遼東的女真人,然後大漢官軍接收打下來的遼瀋。至於更遠的哈爾溫、瑗琿等地,先緩緩。

    「陛下。錦衣衛馮提督求見。」近侍稟報。

    劉鈞從一堆的奏章中回過神來,頭也沒抬,「宣。」

    馮勝滿臉興奮的進殿,「陛下。臣剛收到的捷報,錦衣衛在西康找到了闖賊,並於五天前生擒了闖賊李自成並闖軍骨幹劉宗敏、袁宗第等人。闖賊餘孽,經此一陣,盡數落入法網。」

    聽到這個消息,劉鈞都不由的放下了手裡的摺子。抬起頭來。他目光中露出驚喜的神色,「李自成、劉宗敏都被擒下了?」

    「是的陛下,不光李自成,闖軍餘孽一網成擒,被我們一網打盡了。現在錦衣衛正將他們押往京師,西康四川當地駐軍都派了重兵押送。頂多半個月,他們就能押入京師了。」

    「好!」

    劉鈞一拍大腿喊了個好字。

    雖說李自成早在半年前的那一戰後,就被秦良玉殺的落荒而逃,此後再成了勢。但李自成做為造反十幾年的大寇,其名聲還是很響亮的。

    他一日不死,劉鈞就一日不放心。

    這種老匪被擒,押到京師明正典刑,是很有意義的。

    早年的那些大寇,當年洪承疇孫傳庭生擒了老闖王,後來劉鈞又擒了張獻忠,之後滅了革左五營。

    不久前,錦衣衛又抓到了如喪家之犬一樣四處逃竄的曹操羅汝才。

    現在連李自成也終於抓獲了,如此一來,當年明季之時橫行天下的那批老寇,也一個個被剿除。

    隨著他們的覆滅,一個舊時代也終於結束了。

    正當劉鈞為李自成、羅汝才的被擒而高興之時,樞密院卻突然稟報了一條緊急消息。

    日本薩摩藩日前突然大舉襲擊琉球王國,他們佔領了琉球,殺死了琉球王室一族,吞併琉球。

    「豈有此理!」

    劉鈞一掌拍在了御案之上,大漢立國之初,琉球國王就派使臣來到京師,主動進貢,並請求大漢天子冊封。

    劉鈞冊封其為琉球國王,並授金印。

    因此琉球國和朝鮮一樣,都是大漢的藩屬國,可是現在,日本人居然侵略琉球,還殺了琉球國王和王室。

    早在三十多年前萬曆時,德川家康就派薩摩藩的武士襲擊琉球,軟禁了琉球王,派人監督琉球國政。

    劉鈞出兵日本之時,與日本後來簽訂的東京條約裡,就明確規定了琉球為大明的藩屬,並讓日本從琉球撤兵,放了琉球國王。

    沒想到,現在日本人真是越來越膽大,居然敢公然出兵佔領琉球,還殺了琉球王室一族。

    「日本人這是根本不把與朕延簽定的條約放在眼中啊!」劉鈞的眼裡,閃過一道狠厲。(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6章 第七艦隊

    順豐號郵輪靠近碼頭的時候,正是萬道金光綻放的清晨。●︵,

    一身藍色帝國海軍軍服的童海峰肩上背著一個雙肩包,手裡擒著一個提包,還斜背了一個挎包。

    大蓋帽下,一雙有神的濃眉大眼,他站在甲板上打量了一下碼頭,然後站在排隊的人群中,等待著下船。

    順豐號是一條很大的郵輪,專門跑天津到平戶島一線,運送信件貨物,也運載乘客。這條郵輪很大,還是一條武裝郵輪,擁有五十六門火炮,相當於一條四級戰艦。雖比不上主力戰艦,但也有很強的火力。

    童海峰知道,這船雖是商船,但卻又非普通的商船。船上的炮手、槍炮長,甚至配備的一支陸戰中隊,他們都不是簡單的商船僱員,而是有著海軍預備役的身份。

    每一條武裝商船,都需要有很良好的資質,才有資格拿到特別牌照,特許從軍部購買火炮。他們的炮兵也不是自己招募的,而是由海軍部負責招募的水手海手,經過統一的培訓之後,再由海軍部把那些人分配到各條武裝商船上。

    因此他們的槍炮長、陸戰中隊長等,其實都是預備役軍官。

    平時他們在船上,拿的是船上的工資,也聽從船長的指揮。但遇到戰鬥之時,作戰指揮權卻是歸他們。

    而一旦遇到帝國徵召,那麼這條武裝商船就要接受徵召,成為海軍的一條戰艦。

    武裝商船的出現,也是為了保護商船,同時彌補海軍的不足。武裝商船在海上還要承擔打擊海盜、走私等任務,尤其還是帝國的海軍預備部隊,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這種安排,其實商船主們也很樂意。雖然要額外的支付一筆費用,但這錢肯定是花的值得的。船越大,貨越多,跑的越遠。如果沒有武裝護衛,出一次問題,那損失將難以承受。

    而且一般人想花這錢還沒資格,得有良好信用和資質的商船主才能得到朝廷批準。裝備火炮和配備炮手及陸戰兵。要不然,一般的商人敢私自在商船上裝配大炮和武裝船員,那就是找死,被帝國海軍發現一個就要剿滅一個。

    不過一般的帝國海軍軍官,都不會願意來武裝商船上。尤其是在童海峰這樣的帝國海軍學院出身的年輕軍官們看來。上了商船,哪怕是順豐號這樣擁有五十六門炮的大郵輪,那也一樣是沒前途。

    童海峰寧願自己指揮一條六級戰艦,也不願當個武裝商船的槍炮長或者陸戰兵中隊長,太沒出息了。

    只有那些在軍中表現不好,或者受過傷退居二線的軍官,才會被安排到商船上去。

    下船時,船上的槍炮長和陸隊長都站在那裡等候著他。

    「再見,長官。」

    兩人的軍餃比童海峰的高,但他們的是預備役軍餃。因此不能直接對比。一般來說,預備役軍餃要比現役軍餃低三級對待,童海峰是一名右都尉,那兩人是軍校餃,但兩人站在童海峰面前時,卻自覺矮了一截。

    他們可是清楚的知道這位年青的軍官,是從帝國海軍學院出來的。從那畢業後,又在天津的皇家特遣艦隊中的一條主力艦上實習過一段時間。如今這次是要去東海艦隊上任,一個前途無量的年青軍官。

    比起他們這些只能一輩子在商船上混吃等死,那是強了一萬倍不止。

    「多謝兩位照顧。再見了。」童海峰朝著兩位笑著掃了聲招呼,然後下船。

    碼頭上,早有東海艦隊的人在等待他。

    「上軍士長董貴見過長官,從現在起。我就是您的副官。」

    一名大約三十上下的精壯漢子走到他面前,立正敬禮,大聲報告道。

    「上軍士長你好。」童海峰也回了一個軍禮。

    董貴的軍餃只比童海峰低,但年紀大的多,不過他並沒有輕視長官的意思。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比不上這位在帝國海軍學院進修過的年青人。

    自己三十多歲了,錯過了最好的年紀。如今能得一個上軍士長,也是全憑資歷。不比童海峰,年輕,年輕就是資本啊。

    按軍中的規矩,部隊裡的指揮和平時的日常都是分開的。各級軍官中,各有分工,主官、副長官,參謀長、教練使、監軍使等等。

    不過董貴只是一個副官,不是副長官。

    每個新到任的主官,軍中都會按規矩給他配一個經驗豐富的助手。如童海峰這樣的低中層軍官,配備的一般是軍士長。

    「長官,馬車就在這邊。」說著,董貴主動的接過了童海峰手裡的那隻提包。

    坐在馬車上,童海峰打量著一路的景象。

    這裡是平戶港,大漢在日本的租界之一。

    這裡曾經是日本最繁華的對外貿易港,當年大漢天子率軍到來,攻佔平戶,炮轟東京,迫日本簽訂開放貿易條約。

    當時,日本還將平戶、對馬等幾座島割讓給大明做為租界。

    距離當時不過兩年,可這裡已經處處都是大漢的影子,遍地的漢人。既有駐軍,也有漢商,還有駐軍和商人的家眷。

    「這裡很熱鬧。」童海峰道。

    「嗯,這裡是第七艦隊的母港,同時也是大漢與日本、朝鮮貿易的重要港口,大量的商船依靠,無數的商人在這裡交易,自然也就熱鬧起來。」

    隨著當年條約的簽定,中國不但擁有了平戶等幾島做為租界,還在租界內擁有駐軍和治外法權。除了名義上這裡還是日本的領土,實際上這裡完全是中國疆土了,大漢在這裡不但擁有駐軍權,甚至還有民政、司法、稅收等權。除了每年交給日本人的一筆租金外,日本人根本管不到這裡。

    雖然島上還有許多日本人,但日本已經把這裡的貿易機構都遷去了南面的長崎。這一年多來,朝廷遷移了大量的人口過來,越發的使這些租界島熱鬧起來。

    「長官,我先帶你去宿舍吧。」

    「還是先去指揮部吧,我想先拜見一下艦隊司令官。」

    董貴點頭,「好的。」

    第七艦隊隸屬於東海艦隊,也是東海艦隊的主力艦隊。這支艦隊原本駐紮於澎湖。半年前移駐平戶,可見朝廷對於日本和朝鮮的重視。

    對於第七艦隊來說,他們如今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看護帝國在朝鮮和日本的租界。並且監視朝鮮和日本、琉球三國,同時守護好大漢與日本、朝鮮、琉球之間的貿易航線。

    每個艦隊都有一個母港,也有常駐港口。

    第七艦隊的母港現在就是平戶港,另外還有釜山、對馬、巨濟、耽羅、琉球等諸多駐港。

    因此第七艦隊的司令部,也就設在平戶港。平戶港除了艦隊司令部外。還有一個港口司令部,兩上司令部並沒有分開,而是同處一港。

    平戶港做為第七艦隊的母港,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港,還是一個軍港。

    港口港外停泊著一艘艘戰艦,沿岸更是炮台林立,一門門岸防炮架設著,隨時威脅著任何想要闖入港口中的敵艦。

    艦隊司令部並不是在平戶城裡,而是在一座專門修建的要塞裡面,而港口司令部在另一座要塞裡。兩座司令部要塞與平戶城形成犄角之勢,互相守望。

    童海峰沒急著先去宿舍,而是想要第一時間面見艦隊司令。

    他原是北海艦隊的人,從帝國海軍學院後,分配去了第六艦隊。第六艦隊後來又從北海艦隊中脫離出來,與第五艦隊一同組建為皇家特遣艦隊。

    他在第六艦隊的一條一級主力戰艦上實習過一段時間,然後又被突然調到了東海艦隊的第七艦隊來。

    雖然已經到了平戶,可他還不知道自己將被調到哪個位置上,也不知道會上哪條船。

    第七艦隊的司令部居於兩座港口要塞中的東面那座中,要塞修建的很是華麗。但那種錯的稜堡,以及一門門大炮,更讓這座要塞擁有極強的防禦能力。

    將背包和挎包留在了車上,上樓前。童海峰特意整理了下衣服,還把靴子又擦亮了幾分。

    站在艦隊司令官的辦公室前面,童海峰高聲報告。

    「報告,海軍左都尉童海峰前來報導!」

    門打開,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右軍校站在他面前,打量了他兩眼。然後讓開,「請進。」

    屋子裡,一個同樣只有三十餘歲的男子坐那張大桌案後站起來。

    童海峰知道,這位就是第七艦隊司令,總兵官鄭聯,帝國海軍後將軍餃。

    他對這位新上司的底細也很清楚,是福建鄭氏一族,當今的陝甘總督鄭芝龍是他的族兄,而他的親兄弟鄭彩現在更是在京擔任兵部海軍司令一職。皇帝的義子劉成功還得喊他一聲族叔。

    他早年隨兄弟鄭彩投奔鄭芝龍,也是當年鄭氏集團十八芝之一,在鄭芝龍投奔當今天子之後,鄭氏集團從此一帆風順,雞犬升天。

    鄭聯現在任東海艦隊第七分艦隊總兵司令官,手底下的第七艦隊,也是當年鄭氏集團的老底子,如今更是東海艦隊的主力艦隊。

    東海艦隊轄下第七、八、九、十四個分艦隊,只有第七艦隊擁有十艘主力戰艦,另外四五六級的戰艦也遠多於其它三支分艦隊。

    早年東海上的海盜,如今卻是帝國海軍中的實權人物。

    「泡兩杯烏龍茶來。」鄭聯對自己的副官喊道,然後笑著從桌後轉出來,向童海峰伸出自己的手,「剛下船吧?」

    「是的,長官。」

    「你可以先安置下自己,然後休息兩天再過來的。」鄭聯招呼著童海峰一邊坐下。對於這個年輕的尉官,他很是看重,因為聽說這年青人在學院畢業時,是得到皇帝親自表彰的。

    童海峰摘下自己的軍帽,端正的捧在手裡,腰挺拔的坐在那裡。

    「放輕鬆些,不必這麼緊張。」鄭聯笑道。

    「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從皇家特遣艦隊調到了東海艦隊第七分艦隊?」

    童海峰確實不太清楚,點了點頭。

    「其實是我向特遣艦隊把你點名要來的,特遣艦隊的司令跟我關係還不錯。」鄭聯笑道。

    童海峰更加不解了。

    「童海峰,帝國海軍右都尉,帝國海軍學院第一期畢業生,同期學員中成績第一名。畢業之時,得陛下親自表彰讚賞。畢業後,在皇家特遣艦隊一級戰列艦上實習,表現優秀。」鄭聯緩緩的唸完這些,然後又道,「聽說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艦長?」

    「是的長官。」

    「六級軍艦艦長也願意?」

    「願意。」童海峰毫不猶豫的道。別說六級軍艦,就是做一條炮艇艦長他也願意。更何況是六級軍艦,按帝國海軍的劃分,六級軍艦是單桅縱帆軍艦,長達十三丈左右,一般被帝國海軍用來送信和護航。

    這種六級軍艦,每艘的造價只有六萬塊銀元左右,是一級戰艦的十分之一造價。

    這樣的六級軍艦,每艘的標準定員是兩百人。裝載的火炮數量最少只有六門,最多也只有不到三十二門。

    可對於童海峰來說,如果能成為一艘六級軍艦的艦長,那真是夢寐以求了。

    「以你的優秀表現,在主力戰艦上會有一席之地,呆在主力戰艦之上,有更多的晉陞資格,這樣難道不好嗎?」鄭聯問。

    「屬下更希望能夠成為一名艦長。」

    「呵呵,每一名海軍士兵都會有一個艦長夢。」鄭聯笑道,「告訴我,你現在還在堅持這個艦長夢,還想當一名艦長嗎?」

    「是的,長官。」

    鄭聯點了點頭,「很好。」

    他走回桌前,拿來兩張紙遞給童海峰。

    第一張,是晉餃令,童海峰從右都尉正式晉陞為海軍左都尉。

    而第二張,則是一份委任狀,特委任海軍左都尉童海峰為101護衛艦艦長。

    看著這道委任狀,童海峰面色都一下子通紅起來,呼吸也急促了幾分。

    大漢的海軍戰艦,其中一二三級艦稱為主力艦,也稱為戰列艦。四級軍艦稱為巡洋艦,五級稱為輕巡洋艦,六級則稱為護衛艦。

    護衛艦船小,炮少,也不會參與主力戰艦的海上陣列炮戰,但他們也因為輕便靈巧,因此承擔的是通信、護航、巡邏、警戒、偵察甚至登陸支援等任務。

    在海戰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負責攔截那些敵方小船、火船等,負責的是外圍。而在平時,他們負責的是通信和巡邏任務。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條定員兩百人的六級軍艦啊。

    艦長,終於夢想成真了。

    「怎麼,不願意?」鄭聯笑著問。

    「願意,屬下願意,非常願意。」童海峰連連答道。(未完待續。)

    PS︰  感謝不之炫,謝謝打賞!SF0916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7章 同秀才

    外面雪花紛飛,鎮上的小酒館卻生意興隆。 ,這樣的天氣裡,大夥多半都縮在家中,呆在家裡無聊,有兩個閒錢的便來到小酒館裡,花上點銅板就能在溫暖的酒館裡喝酒聊天呆上一整天。

    因此,外面雪越是下的大,酒館裡卻越發的熱鬧。

    門吱呀一聲被打開,緊接著厚厚的布簾子被掀開,一陣寒風夾著雪花倒灌進來,讓屋裡的人冷的打了個哆嗦。

    門口的一桌幾個漢子便不耐煩的喊道,「快關上,關上。」

    從外面進來的是一個身著長袍裌襖的中年男子,不過雖是身著長袍,但衣服卻是補丁摞補丁。整個人也是銷瘦憔悴著的,鬍子拉碴。

    「溫兩碗酒,要一碟鹽煮花生。」

    中年長袍客走到高高的櫃檯前,將九個黃澄澄的銅元排在櫃上。

    櫃檯後是坐著一個手籠在袖中,戴著瓜皮帽的掌櫃,旁邊還站著一個十多歲的小夥計。老掌櫃的並不急著收錢,也沒讓夥計馬上去打酒。

    他目光只是輕輕往那九枚銅元上一瞄,便輕笑著道,「九個小子可溫不了兩碗酒,更不了一碟花生。如今天寒地凍的,物價也漲了啊。一碗黃酒,得兩個大子了,你要是還要溫兩碗酒再加一碟鹽水花生,現在得三個大子兒,你這九個小子不夠,還得加六個小子。」

    青白臉色的長袍客嘴裡嘟啷了幾句,可身上實在是拿不出六個小子了,他也不好意思說沒錢轉身離開。最後只得道,「拿粉筆來,我在這小黑板上先掛上六個小子,回頭給你就是。」

    掌櫃的倒也沒不許,這長袍客也是小酒館裡的老熟客,雖然也經常會掛些帳。但人品總還不錯,要不了多久,自己就會來把錢還上,將賬消了。不似一些穿短打的窮漢醉鬼,酒總是喝不夠,卻又總不夠錢,帳掛在那裡,總是結不清,還越積越多。

    「你自己寫上吧。」掌櫃的也懶得自己動手,示意夥計遞了一支粉筆過去。讓長袍客自己在櫃檯邊小黑板上自己記帳。

    長袍客拿起粉筆,很熟練的在黑板上僅剩下的一點空處先寫了兩個很有力的漢字,將勳,然後在後面寫上一行小字,六文銅板。

    小夥計已經到一邊酒罈裡去打酒,酒罈子就擺在櫃檯邊上,那些短衣顧客每次總要盯著夥計打酒,看裡面有沒有水,又要看到打出來的酒親自送到一邊的熱水中溫。絕不讓夥計有摻水的機會。

    不過蔣勳每次是不看的,他也不是信任夥計,只是覺得那樣的行為丟他讀書人的份。他也舍不得加幾個銅板到裡面的桌子去,更捨不得出包房費。因此他就在外面喝。不過他又不喜歡跟一群嗓門極大隻愛吹牛說縈話的粗漢一起並桌,因此每次來喝酒,他都會直接站在櫃檯邊上喝酒。

    每次來喝酒,他必定要喝紹興黃酒。其實酒館裡的酒根本不是紹興黃河。不過是普通的黃酒,大家心知肚明,也不說破。賣的時候依然打著紹興黃酒的名頭。

    除了這紹興黃酒外,酒館裡還賣白酒,也賣紅酒,甚至還賣啤酒。不過大家最喜歡喝的還是黃酒與啤酒,一般大家都稱黃酒為冬酒,說啤酒為麥酒。到是白酒與紅酒,雖有賣,但喝的人少,主要是太貴。

    白酒還容易醉,這不符合大家幾杯啤酒在酒館裡混一天的打算。

    蔣勳卻只喝黃酒,每次都點紹興黃酒。

    要酒自然也會有些下酒的點心,比如鹽煮筍乾,或者茴香豆、或者鐵蠶豆、炒黃豆、鹽水花生,若是有錢的,一般會要個裡面桌子,再點上個一碟炒肝或者五香牛肉又或者豬頭肉之內的,如果更有錢的來了,一般直接點包廂,還可能會點上燒雞燒鴨之類的。

    不過多數人還都只是坐在樓下大堂的散座,打杯麥酒或者冬酒,然後要碟最便宜的筍乾。

    蔣勳雖然是穿長袍的,還會在黑板上自己記帳,是個讀書人。可大家對他卻沒什麼敬畏,畢竟這是個每次都站櫃檯邊上喝酒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蔣勳雖是讀書人,但他沒有功名,連個秀才都不是。秀才都不是,大傢伙當然也就能跟他平起平坐。

    一見到他又來喝酒了,便有熟悉的故意嚷道,「蔣夫子,你不是在京城參加會試嘛,怎麼來喝酒了呢?」

    蔣勳青白的面孔微紅,睜大眼楮說,「你們為何憑白辱我?」

    「這怎麼是辱你呢,讀書不就為了參加科舉嘛,怎麼的你卻不去啊?」

    蔣勳便漲紅了臉,額頭上青筋都露了出來,還分辨著道,「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天下讀書之人百萬,多如過江之鯽,可每三年一科,取士不過數百,正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何其難也。」

    蔣勳也只是普通人家出身,從小讀書。人說寒窗十載苦讀,就以為真的十年就能金榜提名,可現實卻是,他都已經年過三十了,從四歲開始開蒙,到現在讀了近三十年的書,從十二歲下場,到現在一共參加了七次縣試。

    結果就是,他不但沒能考個進士舉人,甚至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

    事實上,縣試府試院試,童試三道大關,他只過了縣試,卻在府試這道關卡屢屢被刷下來。三十多歲了,卻還只是一個童生。

    讀了三十年書,除了整天讀書埋頭研究制藝八股,他並不會其它營生,甚至家裡也沒有田地。父親早亡,家裡其實就靠著母親和妻子織布刺繡賺點錢貼補家用。

    蔣勳只是一個府試都過不了的童生,因此就算他想要去處館教書都沒有人請他。大家喊他一聲夫子,也是因為附近街坊鄰居,也有那些窮的家裡,沒錢給老師送禮,便把孩子送到他家讓他教幾個字,算是開個蒙,不做個睜眼瞎。

    這樣的夫子。當然不能與正規私塾裡的先生相比,大家逢年過節的送條魚給兩斤肉而已。好在蔣勳八股雖做的不行,但一手字卻是寫的極好的,平時便也給人抄抄寫,算是掙個三瓜兩棗的。

    可惜這終究不是正業,抄書也不可能養的活一家人。

    自晚明以來,天下讀書人越來越多,不下百萬之眾,就是考中秀才者,亦有數十萬。可科舉之路艱難。都說窮秀才富舉人,金舉人銀進士,越往上越難。

    若能考中個舉人,日子就能好過的很,在前朝時,舉人就有資格出仕做官,而且一旦中了舉人,就被人稱為老爺。那時會有許多人前來投獻,還有資格優免二丁和兩石稅糧等。

    但能考中舉人的畢竟太少。一省的舉人錄取名額不過百餘。

    更何況要中舉人,起碼得先中秀才。

    秀才們太多,中舉人的又少,因此大多秀才日子過的都很窮。因此稱為窮秀才。考中秀才就能進學,謂之生員。前朝之時,入仕必經科舉,科舉必經學校。科舉和學校是相連的。

    每個縣會有二十個名額的廩生。能拿到朝廷給的廩米、膳金。一般每人每月有一石米,富縣還會有些膳金。

    不過明末之時,天下各地府縣。大縣秀才數百上千,小縣也有百餘,但能食廩的卻只有二十人,因此考不上舉人,家裡又一般的,便多是窮秀才。

    最終,秀才們除了繼續科舉考舉人,多數人也會選擇處館教書,或者為官員做幕僚師爺,或者改行學醫做大夫,也有人幹脆直接下海經商。

    不過這都是秀才們的出路,蔣勳一個府試都過不了的童生,想當先生沒人請,想做師爺更沒資格,學醫和經商也要本錢,因此最終他就一直吊在中間晃晃蕩蕩的。

    酒館的掌櫃跟蔣勳也算是多年鄰居,這兩年,天下漸漸太平,他酒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尤其是新朝後,各種稅收攤派少了,雖開徵了商稅等,但這些稅都是一一擺在明處的,該多少是多少,並不會有各種索要卡拿等,交了稅,生意依然比過去賺的多。

    掌櫃的曾經想請蔣勳來店裡幫忙,可蔣勳卻落不下讀書人面子來店裡作個普通夥計。

    蔣勳站在櫃檯邊上,喝過半碗溫酒,臉色漸漸復了原。

    掌櫃的便問他,「夫子,今科考試很難麼,聽說今次科舉不是換了考法,加錄不少名額嗎?」

    蔣勳看著掌櫃的,嘆了一聲氣,接道,「今次科舉確實換了考法,也加錄了名額,可縣試依然是考八股制藝,我最不濟的就是八股制藝。」

    蔣勳的臉上顯出頹廢模樣,臉色灰敗,長嘆短籲。

    這次的縣試雖然依然是考八股,可錄取人數卻增加了倍餘,但他依然名落孫山。

    「夫子,你有什麼打算呢,難道準備一條路上走到黑麼,你也是而立之年了,家中老母親年邁,總不能一直還要靠著老母和妻子辛苦補貼家用吧?」

    蔣勳低下頭,說不出話來。

    他也常心中不安,可除了讀書科舉,他實在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我聽人說,你在家教的那幾個街坊的蒙童不錯,比一般私塾裡先生教的好呢。幾個孩子不但識的字比私塾裡教的多,還會簡單的計算,真不簡單,我覺得你適合教書。」

    蔣勳苦笑,自己只是一個府試不過的童生,誰肯請他教書。

    「夫子,我這裡倒有一個好消息呢。」掌櫃的笑著道。

    「哦,什麼好消息,哪個街坊準備送孩子去我那開蒙麼?」

    「不是。」掌櫃的搖搖手,「我也是昨天才聽咱們鎮長說的,咱們鎮裡不是要建小學嘛。」

    蔣勳點了點頭,這個他是知道的,這是皇帝的旨意,要在天下各縣鄉鎮設立學校,不是前朝的那種學校。前朝的官學必須得有了中了秀才才能進,因此也稱為進學。

    前朝時縣學府學裡的都是秀才生員,北京南京有國子監,裡面則都是監生。

    不過也有私人開辦的學校,一般都是私塾或者書院。

    現在朝廷要開的學校,不是過去的官學,而是類似於私塾,府縣開設的是中學。有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而在省城據說還有大學,比如師範大學,比如京師大學,比如國子監大學等。

    而在縣鄉,則是高級小說和初級小學。

    按朝廷的意思,以後所有五歲的男孩都得入學,接受起碼三年初小教育,這是強制性的。但不用交學費、學雜費等,甚至朝廷還包一頓午餐。

    各鄉都起碼要建一座小學。這麼多的小學,自然需要很多老師。

    蔣勳也想過去小學教書,但打聽過了,人家招的老師起碼得是個秀才。

    「鎮小學招先生,起碼得要秀才。」蔣勳無奈道。

    「這我知道,不過現有有個機會。」掌櫃的把自己打聽到的好消息連忙告訴這個鄰居,「你知道,朝廷的旨意是每鄉都要建小學,並且以後所有男孩都得接受起碼三年的初小教育。這是規定強制性的,義務教育。」掌櫃的說了個新詞。

    「這是好事,教書育人,開啟民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蔣勳說道。

    「不過你也知道,雖然如今縣下設鄉。可一縣才幾個鄉?但一個鄉下大的有幾十個村,小的也有十幾村了。有的村距離鄉里得有好幾十里路,尤其是好多村還都在山裡。道路不通。幾歲的山裡孩子送到鄉上讀書也難,你說是吧,村裡人也不放心啊。」

    蔣勳點了點頭。

    「因此麼,朝廷也允許下面鄉村自己開辦村小學。」

    蔣勳眼前一亮,想到了什麼。朝廷要的是所有三年強制義務教育,村裡又不願意讓幾歲的孩子到幾十里外的鄉里讀小學,因此如果村裡願意建小學,朝廷也是願意的。

    但如此一來,就算村裡願意建個小學,可那些秀才卻不一定願意下村裡教書。畢竟村小肯定條件簡陋,隨便弄間屋子,或者乾脆到祠堂裡上課也行,孩子估計也不會多,在這樣的小學教書,條件肯定不如鄉小學。

    掌櫃的說的正是此事。

    「現在呢就是這麼回事,除了官辦的鄉小學,朝廷允許下面村裡辦村小,也願意提供一些財政支持,但先生需求較大,朝廷也不可能給每個村小分配先生。因此現在給出的是政策,鄉小的是公辦老師,村小的就是民辦老師了。」

    「民辦老師?」

    「就相當於衙門裡過去的經制吏和普通胥吏的區別吧。」掌櫃的解釋了下,「民辦老師薪水肯定不如公辦的,條件也差些。」

    蔣勳知道現在鄉小聘請的公辦老師,一月至少十塊銀元。這還是最低的薪水等級,小學校長一月能拿三十塊,已經比縣衙裡的吏目不低了。

    當初蔣勳知道這待遇的時候,可是心中羨慕了許久。這兩年哪怕物價上漲,可一個普通的工人,一月都不一定能掙五塊銀元。而一個小學教員卻最低也有十塊銀元,甚至高於如今朝廷官軍普通士兵的待遇。

    不過想想,這些鄉小教員,起碼也得是個秀才,又很正常了。秀才嘛,好歹也是有功名的。哪怕如今新朝裡沒有了過去的那種種優免,可畢竟是科舉出身有功名者。

    「民辦老師有多少?」蔣勳問。他確實也希望能找到個工作,掙錢養家。

    「一月五塊,年底一個月雙薪,另外年節還會有些補貼、獎金,一年估計得有七八十塊。最重要的是,這薪水是由鄉公所負責發放,不是由村裡出。」

    鄉公所出和村裡出,差別就大了。如果是村裡出,那薪水再高,也不一定能拿到手。

    一月五塊,一年有七八十塊,蔣勳呼吸都急促了幾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若是一年能有七八十塊,家裡的生活馬上就能改善了,母親和妻子再不用織布到天亮了。

    「我願意。」他迫不急待的喊道,不注意下,聲音極響,整個酒館裡的人都聽到了。大家都扭頭望來,然後片刻後又各自喝酒聊天去了。

    「你別急,要當村小民辦老師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還得有一個月試用期,到時縣教務司會考核是否合格。」

    「應該的。」蔣勳點頭,然後又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若做了民辦老師,以後還能參加科舉嗎?」

    「可以的,不過也有條件。就是當了民辦老師,起碼得教滿三年,才能參加科舉。若是科舉中了,自然可以不再教書。若是沒中,也可以繼續教。」

    「如果連續教滿六年,那麼朝廷還會授給一個同秀才頭餃。」

    「和那個同舉人一樣?」

    「是的,和現在新設的同舉人一樣。」酒館掌櫃的點頭道,同舉人是這次科舉才有的,是那些這次參加鄉試未中後,又考一次,從中選出的優秀者,授給同舉人餃頭,然後將他們選入京師大學深造,據說出來後到部衙實習一段時間後,就會分配到下面鄉里當九品官。

    「同秀才有什麼好處?」蔣勳忍不住問。

    「同秀才可不光是一個餃頭。」

    擁有同秀才的餃頭後,就能由朝廷保送進省師範學校深造,出來以後,就會分配到各鄉小學任公辦小學教師。

    村小學民辦教師,同秀才頭餃,保送省師範學校,出來後分配到鄉小學成為公辦老師,一月起碼十塊銀元薪水

    這一刻,蔣勳激動的整個臉都通紅了,他覺得黑暗的前途突然一片光明。

    他一口將剩下的一杯酒喝盡,衝著小夥計高喊一聲,「再來兩碗紹興黃酒,要真正的紹興黃酒,十八年的女兒紅!」

    (未完待續。)

    ps︰  感謝1456789ass、風雪小小王、不之炫的支持,謝謝!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1
第588章 經營

    臘八過後,天氣越發寒冷,但北風中年味也越來越濃。

    幾千舉人還在為了六百個進士名額而在貢院考房裡面連續奮戰,京師外城的那片娛樂區的幾大賭坊裡,甚至已經對今年的會試開出了盤口。

    各種各樣的賭法盤口,其中獎金最高的一項,就是從六千名參考舉人考生中,押誰能一舉高中進士並最終在殿試中一舉被皇帝選中為狀元郎。

    狀元、榜眼、探花,頭甲三名的盤口押注的人最多,緊接著是會試的會元等。然後是六百個進士名額,可以說,各家賭坊已經把這次的會試當成了一次難得的賭界盛會。

    獎額不斷的升高,越發的刺激了京師的百姓,不但那些愛賭的人全都投入進來,就是普通的京師民眾,也為這鋪天蓋地的宣傳,也都湊了一回熱鬧。

    朝廷對於這事,並不禁止。

    如今青樓賭坊,只要你申請拿到了特別牌照,都能經營。官府對於這些娛樂行業監管的力度比較大,而且他們的稅也較重,普通的行業營業稅百分之五,他們則是百分之二十起稅。

    在京師,青樓和賭坊這些行業,甚至全被集中到了外城的南城一片專門劃出來的區域裡經營。

    對於逼良為娼、出千設局放高利這些,都是嚴厲禁止的,它們的經營項目也都受到監管。這行業如今被朝廷管的很嚴,但是稅收卻絕對不少。

    只要能收到稅,那麼官府對於這些行業也不歧視。

    不過博彩卻是分開的,賭坊嚴禁涉及彩票業務,彩票業務這塊,是屬於劉鈞的保留業務,皇家的產業。劉鈞自己派人經營,現在彩票業務項目較多,有希望助學獎券,養老獎券、孤兒救助獎券、救災獎券等等。

    這些彩券發行全天下。因為入門購置門檻低,獎額高,領獎可靠等等優勢,每期的發行量都很大。每期的一半彩券銷售額用來做為獎金,再扣除掉髮行成本,獎券這個業務有著四成的利潤,相當的驚人。

    不過劉鈞把這個業務弄到自己名下,並不是貪錢。只是覺得皇家經營更好監管。所得的這些錢,他都成立了專門的帳戶,專款專用。說是助學獎券,那麼所得到的錢扣除經營費用,最終就肯定用來助學,建設學校,捐贈書本筆墨等等。說是撫養孤老,肯定錢會送到各地的養濟院,說是養孤,那肯定要給孤兒院。

    這些錢雖然最終都花出去了。可朝廷其實也沒虧本,成本每期都是扣留了的,另外中獎者其實還是要交稅的,而且這個稅還不低,得交百分之二十。

    因此這個獎券,可謂是各方都得好處,口碑極不錯的一個項目。

    許多賭坊也眼紅彩券,想要分一杯羹,偷偷摸摸的搞,結果沒一個有好下場。朝廷對於私發彩券打擊相當嚴歷。

    對於朝廷來說。有幾樣東西打擊是最嚴厲的,一是反叛,二是偷稅漏稅走私,第三就是私鑄私印假幣假鈔。第四個就是私發彩券了。

    私發彩券居然能排在私印假鈔後面,可知朝廷對此的打擊力度。一經發現,立即就要送去勞改,輕者挖三五年礦,重者起碼十年二十年以上。朝廷也不處死,但越長的勞改期會讓他們情願一死。

    京師也已經下過好幾場雪。不過還沒有發現過凍餓而死的事情。原來在京的那些流民,絕大多數都被遣送回鄉了,剩下部份也早就都安置進了京郊的工廠。

    朝廷並不怕人多,只要有手有腳,都能給你找到自力更生的事做。就連那些乞丐,現在京師也基本上見不到一個了。如果是年青的,好手好腳的,直接拉去挖礦,礦上也不會少他一分薪水,管吃管住,想四處遊蕩乞討不干活,想都別想。

    那些殘疾的、年老孤寡的以及年少的孤兒等,也都各有安置。

    雖然要花不少錢,可朝廷官府的職責不正在於此麼。

    流民、乞丐都安置了,那些以前沒工作,就在京師三教九流瞎混日子的,也多被官府掃蕩一空,直接送到關外集體屯墾。

    至於流氓地痞小混混小偷打行青手之內的,更是近乎絕跡。

    邊疆那麼多新打下來的疆土都還空著呢,皇家和朝廷在各地的礦山工坊都還需要大量的勞工呢。

    皇帝一句話,嚴打。

    立即從京師開始,很快席捲天下,各地的那些三教九流,不務正業,混灰色世界,靠撈偏門的,一下子都被****了。

    劉鈞可不跟他們客氣,不管你們在地方上如何與胥吏、勢家勾結,這嚴打是自上面開始,調官軍清掃。

    經過這一輪嚴厲打擊後,如今天下清朗多了。

    京師裡也看不到那些流民乞丐了,也看不到那些地痞流氓,小偷混混打手了,但凡有點前科的,又沒有份正式工作的,都被拉去邊疆墾荒,或者到礦山去挖礦勞改了。

    雖然這種嚴打有些過於一刀切,過於嚴厲了一些。可對於劉鈞來說,現在朝廷各地都需要人手,需要人墾荒拓邊,需要人挖礦做工,國家這麼缺少勞力,你們卻還整天想著坑蒙拐騙,為非作歹此能放過。

    反正不管是墾荒還是送去勞改,也不是虐待,都是憑勞動自食其力。

    等改造幾年,他們要麼落戶邊關,要麼改造好後再回來。

    當初劉鈞提出嚴打的時候,許多官員還提出反對意見,覺得皇帝太過來嚴厲,其實心底想說的是殘暴。

    但是僅過了幾個月,別的地方不說,僅是京師就完全變了樣。

    不說京師的舊城改造後,工坊多遷到了京郊,而內外城改造後,以前的那些低矮髒亂差的棚戶貧民窟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規劃整齊的街區。整齊的街道,林立的商舖,還有乾淨齊整的居民區。

    以往每年到了臘月,尤其是雪後,每天早上起來,五城兵馬司的人總得拉幾車倒臥去亂葬崗。

    可今年到了這個時候。還沒有遇到一個凍死餓死的。

    也沒有發生過雪壓塌房屋的情況,京師臘月裡的薪、炭的價格都沒有漲價,官府提供了充足的薪炭供應,每家每戶都能憑著戶口本身份牌。領到足夠一家人過冬的平價薪炭。

    以往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不但京師各官衙緊張,擔心饑民鬧事,就是各家大戶商賈們,這個時候也得幫忙施粥放糧。一旦饑民們餓的狠了,不說暴亂,可是各種偷盜搶劫總是難以控制的。

    現在好了,雪花飄飄,天寒地凍,大家卻能帶著輕鬆的心情欣賞一下美麗的雪景。

    入冬後,劉鈞跟蒙古諸侯合作的買賣也很興旺。

    建立在張家口和承德、赤峰、朝陽、緩遠幾地的紡織廠,從蒙古人手中收購到了大量的羊毛,皮革廠也收購到了大量的皮子。

    這些廠子日夜加班,入冬前。加工出了大量的毛線和皮革。運入關後,再經過數家大工坊的加工,就有了大量的毛衣毛線,皮襖皮鞋等。

    用羊毛紡成的毛線織成毛衣毛背心,暖和無比,皮襖皮袍更是防冷防寒,皮手套皮靴子羊毛圍巾,這些商品一下子就在京師成了緊俏熱銷商品,被京師百姓哄搶。

    這些東西其實也不夠,得益於與蒙古的全面放開貿易。大批量的交易,使得這些皮毛成本大大降低,不再是過去晉商們深入草原收購再遷裡迢迢運回,導致的高額價格。

    如今隨便一個普通百姓。買不起羊皮袍子,也能買幾斤毛線自己織件毛衣圍巾。

    皮毛加工製品熱銷的同時,趁著冬季到來前蒙古人大量屠宰牛羊過冬的習俗,朝廷也開始大量收購牛羊牲畜,幾個大型罐頭廠日夜開工,通過簡單的加工製成罐頭後。得以更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的運入關中。

    以前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機會吃到牛肉,牛是耕種的主要牲畜,朝廷特別出台法令不得私自宰殺耕牛。就算是有錢人,一般也沒多少機會吃到牛肉。

    可是現在,通過草原,源源不斷的鮮活牛羊被運到中原,更別說通過加工成罐頭以及風乾肉的方式,成本更低的運入。

    如今不但北方的百姓牛羊肉供應量大增,就是遙遠的南方地區,也能得到大量的肉製品的供應。

    百姓們的菜籃子也豐富了許多。

    朝廷在豐富百姓菜籃子的同時,自然也是關稅、交易稅、營業稅等等收的盆滿缽滿。

    幾千舉人在緊張的考試著,劉鈞卻很悠閒的穿了一件羊皮袍子在京師的西門大街逛街。大群的侍衛親軍以及錦衣衛和東廠等侍衛或明或暗散佈四周。

    最近這些天整天都在跟各種財稅報告打交道,劉鈞也有些累了,今天下雪,劉鈞乾脆扔下奏章,帶著義子劉成功以及傅山、劉允升等幾位臣子一起微服私訪。

    西門大街已經成為京師最熱鬧的地段之一,年關將近,沿街的商家已經開始炒熱年節氣氛了。

    「南城改造相當成功啊,我覺得明年可以把內城也啟動改造了。」說話的是劉鈞的兄弟,大漢順天府的巡撫,做為京師的巡撫,遠權重於普通地方巡撫。

    直隸總督張國維也點了點頭,「這麼一改造,地方更漂亮了,也更整齊順暢了,還更繁華了。朝廷投入是不少,可轉手卻還竟然大賺了一筆。若是把內城也照此改造一遍,到時又能大賺一筆呢。」

    「不僅僅如此,京師舊城改造,街區坊鋪更整齊了,朝廷也賺錢了。在這改造過程中,拆房子建房子,這需要的各種磚、石、沙、木等等,也刺激了需求,商賈百姓也都賺了一筆。」

    傅山也道,「城區改造,工程極大,用工極多,許多京畿百姓也得以在閒時過來做工,賺上一筆工錢。」

    「改造時商賈承包工程,改造完後商賈百姓租憑購買商舖房屋,這過程中,朝廷可是都有收稅,每流轉一個環節,朝廷都能收一筆稅,整個工程,朝廷收稅不少。」

    劉永升也指出了一個重要的地方。

    大漢的稅收,除了對那些小經營主實行的是定稅包稅外。其餘的基本上都是按稅率納稅。在大明的時代,商稅基本上是包稅定稅,官員收的稅多不會得到獎勵,反而會被稱為是盤剝商民。

    而大漢的稅收。卻是市場商業活動越繁榮,收到的稅就越多。

    劉鈞一路漫步街道,四處打量,不時還問問價,買一兩件商品。

    對於眾臣所說的這些。他比所有人都明白,這不是什麼很稀奇的事情。在後世,城市經營是每個地方官員都懂得的。

    當然,這也得有環境依託。若沒有個安穩的環境,想搞城市經營也難。

    大漢開國,萬象更新,許多舊的弊端自然也就除去。舊的利益網被打破,也使得許多新制得以實行,許多新的事物能夠生存。

    尤其是銀元券和銀銅幣的出現,使得商業繁榮有了基礎。銀元券使得貨幣流通量大大的增加,交易當然更加方便,商業也就越發的繁榮。

    銀行的出現,特別是其吸收百姓手裡的零散銀錢存儲,然後再放出去給商人們借貸,更幫助他們把生意做的更強。

    新朝吏治的刷新,對商業的支持態度,都在促進著商業的繁榮。

    當諸多條件集合在一起,終於使得大漢的商業市場在此時完成了一個質和量的突破,形成了如今這種繁華無比的景象。

    繁華的工商業。又增加了國家稅收,反過來增強了國家實力。

    這般繁榮的景象,朝廷的舊城改造工程,當然就能如此順利了。朝廷拿國家的稅收用市場法則來做這個工程。如同生意一樣經營,朝廷沒有搞征發百姓做無償的役夫,也沒有讓地方提供各種材料物資,而是用從百姓商賈手裡收到的稅收,拿這些錢,向商人招標。從中標者的商人手裡採購各種物資。

    拿錢安置舊城區裡的居民,補償那些商家。

    拿錢僱傭百姓做工,發給工錢。

    在這些環節裡,沒有強迫,都是遵守著市場經濟法則,公平合作。

    改造項目完成,原來低矮髒亂的那些舊城區,就如一件翻新的家具一樣,一下子升值數倍。朝廷通過增值的商舖、房屋出售,回籠資金,扣除各項投入成本,還大賺了一筆。

    在別人也許覺得這整個過程十分的神奇,也有違歷朝以來官府的做事規矩。

    但劉鈞覺得,其實事情並不麻煩,治理一個國家,有時把他當成經營一家公司就可以,兩者之間,許多地方是相通的。

    如果朝廷換個傳統的方式來做這個舊城改造,強制舊城區百姓搬遷,免費徵召百姓無償做工服役。

    表面看起來不用多少銀錢投入,可在這過程裡,卻要從各地征發更多的百姓,效率低不說,還會引得百姓報怨。

    當年朝廷修外城,結果最後只修了一個南城就修不下去了,為何,就是他們做事的方法不對。

    若按劉鈞舊城改造的辦法,不但四面外城可以修起來,朝廷還能大賺一筆。

    京師可是天下中樞,寸土寸金,如果建起城區,沿街修起商舖,城內修起居居住宅樓,這價錢豈不噌噌的往上漲。

    修好一面,賺的錢立馬就能做為下一個城區建造的項目啟動資金了。

    不過劉鈞在仔細的觀看了南外城的情況後,決定暫時不急著啟動東西北三面外城的建造計畫。

    南外城剛剛改造完,一下子新增了大量的商舖、住宅,雖然很受歡迎,但也還沒有全消化完。如果這個時候朝廷啟動建造新城區計畫,那這些還空置的房產商舖,只怕一時間就不那麼好出手了。

    按照市場經濟法則,劉鈞覺得還是先等等,等南城的市場飽和後,商人百姓們有了更多的需求時,再啟動下一個新外城區的建造也不遲。

    總得有需求,才有市場嘛。(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