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明鐵衛 作者:小雨非非(連載中)

 
mk2258 2018-7-1 06:58:0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88 65815
mk2258 發表於 2018-7-31 21:50
第二百三十章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崇禎六年十月,一場聲勢浩大的兵亂最終以沈世魁的失敗、尚可喜兄弟的獲勝而告終。因為陳雨的干預,歷史在這個節點悄悄地拐了個彎,偏離了原來的軌道,尚可喜也沒有被沈世魁逼得出走,成為後金的智順王,而是留了下來,覬覦東江鎮總兵官之位。

    打掃完戰場後,尚可喜按照承諾沒有把沈世魁的部下趕盡殺絕,只是收繳了其兵刃後驅趕到兵營看管起來,然後派船隊把廣鹿島上剩下的直屬部隊傾巢而出調來皮島,尚可義也收攏了自己剩餘的人馬,與兄長的人合兵,控制局面。

    當晚,尚可喜兄弟鳩占鵲巢,在沈世魁豪華的宅邸內設宴款待陳雨。

    皮島雖然物資匱乏,但是沈府闊綽的很,珍貴食材應有盡有,尚可喜借花獻佛,擺出一桌在內陸也稱得上奢靡的席面,陳雨望著滿桌的山珍海味,產生了錯覺,感覺自己不是身處偏僻的海島,而是江南膏腴之地。

    酒過三巡後,在酒精的刺激下,尚可喜和陳雨說話也隨意起來。

    尚可喜舉杯對陳雨說:“今日要不是陳同知仗義出手,莫說能擊潰沈世魁、救出六弟,只怕登島都是奢望。陳同知要是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只要皮島有的,尚某絕不推辭。”

    陳雨轉動著酒杯,沉吟道:“實不相瞞,我來東江,主要是為了皇上交辦的禁海緝私的差使。要想把這差使辦好,威海水師就必須在東江一帶有個停泊補給的港口。原本我想現在旅順口已經落入韃子手中,前總兵黃龍也戰死,那麼就只能另找地方了……”

    尚可喜一聽,拍著胸脯保證:“只要尚某能坐上東江鎮總兵官的位置,東江鎮轄區內所有的島嶼任陳同知挑選。遠的不說,尚某鎮守的廣鹿島離旅順口不遠,可以作為替代。而且請陳同知放心,韃子雖然佔據了旅順口,但其不善水戰,中間隔著海,廣鹿島還是很安全的。”

    陳雨點點頭,“那就先謝過了。”與尚可喜碰 ,然後一飲而盡。

    尚可喜欲給陳雨繼續斟酒,卻發現他並沒有因為找到補給停泊的地方而歡欣鼓舞,心中一動,問道:“陳同知莫非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解決?”

    陳雨微笑道:“尚游擊目光如炬,什麼都瞞不過你。”他側身靠過去,小聲說,“這年頭,上面交代的差使固然要辦,自己的小算盤也要打一打,我還有一件事,要請你參謀參謀。”

    尚可喜會意:“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朝廷對咱們這些武人也就這樣,不管是糧草還是餉銀都一再剋扣,如果不動些手腳,別說養兵了,吃飽飯都是難事,陳同知的意思,尚某懂的。你有什麼打算,不妨說出來聽聽,說不定我能幫上忙。”

    陳雨回答道:“我現在掛威海衛指揮同知銜,直管兩個千戶所,將來還想登上威海衛指揮使的位置,恢復原來的兵員編制,操練出一支精銳的戰兵……”

    尚可喜豎起大拇指讚道:“陳同知有這樣的 力,尚某佩服。現在這種亂世,手裡有兵就是王道,沒有兵的武將就是廢人一個。”

    “所以,我需要足夠的田畝來養活手下的軍戶,同時不被文官用糧草卡脖子。”陳雨說,“衛所的現狀你也懂的,屯田大多被權貴侵占,我奈何不了他們,就只能另想辦法了。”

    尚可喜有些吃驚,看著陳雨。他也是資深的武將,知道這其中的門道:這說得好听就是糧草自給自足,說得不好听就是居心叵測,一支不需要朝廷供養的軍隊,還會聽從朝廷的號令嗎?背後隱藏的深意,他想到了,但不好說出口。

    同桌的尚可義一直喝著悶酒沒有插話,這時候突然開口:“陳同知的話我很贊同。老子出生入死地打仗拼命,憑什麼要被那些只會吟詩作對、風花雪月的文官卡脖子?一個小小的四品兵備道,就能把一品總兵官當做下屬一般呼來喝去,是可忍孰不可忍。只可惜皮島無法耕種糧食,要不然我也學陳同知的,自己種地養兵,這樣就不必受那些酸儒的鳥氣了。”

    尚可喜咳嗽兩聲,低聲提醒:“六弟你少說兩句……”

    “五哥,這裡又沒有外人,你怕什麼?”尚可義不忿地說,“東江鎮數万軍民的糧草,全都需要朝廷通過登萊轉運供給。可是朝廷那些文官,從來都不重視這裡,咱們跟隨毛帥殺了多少韃子?他們都視而不見,反倒是前幾年總有人提議要裁撤東江鎮,說是東江鎮徒費錢糧,卻沒有多大用處。這種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日子,我是受夠了。”

    尚可喜有些尷尬,尚可義說的都是事實,他無從反駁。

    陳雨讚賞地衝尚可義點點頭,然後意味深長地看著尚可喜,說道:“我知道尚游擊擔憂什麼,你放心,我也不是要做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只不過是想擺脫你六弟說的困境而已。自英宗之後,大明文貴武賤的局面已經是即成事實,咱們這些武人,在文官眼裡都是可以隨意揉搓的對象,相信你不願忍受這樣的不公正待遇。文官們依仗的是什麼,無非就是餉銀和糧草而已,只要能擺脫這個桎梏,武人就能揚眉吐氣,不必低聲下氣,矮人一頭。”

    他之所以敢在尚可喜兄弟面前公佈自己的部分真實目的,也是相信尚可喜不是什麼忠君愛國的忠臣,要不然也不會輕易就投奔後金了。

    尚可喜臉上陰晴不定,猶豫了片刻,伸手拍了一下大腿,說道:“說的對,憑什麼武人就要受文官的擺佈?”

    陳雨見對方逐步進入了自己的節奏,趁熱打鐵道: “只要我能做到糧食自給,加上練就一支精兵,那麼就不用看文官的臉色,任朝堂如何風雲變幻,只要我不造反,什麼時候都可以穩坐釣魚台,誰都奈何不了我。”

    這個時候,左良玉之類擁兵自重的武將還不成氣候,但並不意味著尚可喜不懂這些道理,只是能力所限,做不到而已。聽了陳雨的話,他和尚可義都是連連點頭,以示贊同。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0
第二百三十一章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看到尚可喜兄弟的神情,陳雨知道自己的觀點已經被他們接受,便拍著胸脯說:“只要尚游擊願意幫助我達到目的,除了在總兵官一事上為你說話,將來我還可以保證,在朝廷的糧草供給不力的時候,一定出手相助,同時也可以向皇上進言,不要被小人讒言所惑裁撤東江鎮,失去牽制韃子的前沿陣地。 .”

    這麼重的籌碼,尚可喜不可能不動心。糧草供應一直是東江鎮的命脈,裁撤東江鎮的流言也是東江諸將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不管誰當上東江鎮總兵,這兩個問題都是無法迴避的。

    尚可喜思來想去,覺得與陳雨合作有百利無一害,便下定了決心,問道:“陳同知所言極是,你說吧,要尚某怎麼配合你?”

    陳雨笑了,尚可喜的態度在他的意料之中,也是他樂見其成的。

    “其實尚游擊要做的也簡單。屯田墾荒,需要的無非是土地和人力,前者我已經有了打算,需要尚游擊幫助的就是後者。聽說皮島有很多遼東逃出來的漢人,大多數是青壯,留在皮島也是浪費糧食,不如就撥給我,用作屯田的勞力。”

    尚可喜想了想,這個倒是沒問題,對自己也沒什麼損失。

    皮島是很多遼東逃亡漢人的第一站,雖然陸續有一部分人渡海去了山東等地,但還是有很多滯留皮島。能夠從韃子的封鎖下徒步百里逃出來,自然是年輕力壯的青壯,婦孺和年老體弱者大多死在了途中,可惜東江鎮連現有軍隊的糧草都不能保證,又哪來的能力增添新兵當然,根本的原因還是各級軍官把吃空餉、喝兵血作為斂財的主要手段,恨不得兵員實數越少越好所以這些青壯雖然是很不錯的兵源,卻無法利用。倒不如送個順水人情給陳雨,換來他在皇帝面前一番好話,好讓自己順利坐上總兵官之位,當然,將來能在糧草方面得到資助那是更好。

    “既然陳同知開口,自當遵從。雖然尚某以前常駐廣鹿島,對皮島的人口情況不是太熟,但民間青壯的數量三、五千總是有的。只要陳同知養得起,就送給你了。要是這些人不從,尚某手裡的刀子也不是吃素的。”

    陳雨大喜,幾千青壯,而且還是從民風彪悍的遼東逃出來的,這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壯勞力和優質兵源啊!

    尚可喜想了想,又說:“雖然遼民逃亡的高峰期是老奴時期,現在皇太極上位,逃亡的人數比以前少了,每年還是零零散散逃到皮島,只要陳同知需要,不管來多少,都送給你。”

    “呵呵,尚游擊可是幫了我大忙了。”陳雨笑得合不攏嘴,“不管有多少,我來者不拒。”現在他坐擁劉公島這個聚寶盆,每日的進賬都是金山銀海一般,財力方面毫無問題,只要把這些人都組織去墾荒,等收成了糧食,別說幾千人,幾萬人也能養得活。

    旁邊的尚可義眼睛眨了眨,插話道:“五哥,沈世魁留下的這些人是個麻煩,既然你開了口不殺,也不好出爾反爾,不如一併送給陳同知處置吧。”

    尚可喜一想,這倒是個好主意。沈世魁的嫡係人馬雖然被打散,而且死傷頗多,但收攏起來,兩三千殘兵還是有的。要是殺了他們,就會落下言而無信的名聲,對自己繼任總兵不利,可是不殺,始終是個隱患,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反噬自己。如果陳雨肯接收,就替自己甩掉了一個大包袱,就不知道對方肯不肯接招了。畢竟這些人跟了沈世魁這麼多年,更換門庭之後,能有多少忠心很難講。

    他試探著問陳雨:“陳同知意下如何?”

    陳雨沉吟一番,點點頭:“總不好挑精揀肥,選走青壯,把爛攤子都丟給尚游擊,也罷,我就連這些人一併帶走吧。”

    其實這些兵油子並非理想的兵源,那些沒有從軍經歷的遼東漢人才是陳雨的目標,白紙才好作畫,但是這些人當兵不行,做勞動力還是可以的,反正墾荒對勞動力的需求極大,就當廢物利用吧。陳雨倒也不擔心他們不從,有火銃和刺刀,不由得他們不答應。

    尚可喜高興地舉起酒杯:“陳同知是爽快人,尚某就喜歡和你這樣的人打交道,來,我們哥倆敬你!”

    陳雨笑瞇瞇地也端起酒杯:“希望和尚游擊合作愉快,順便預祝尚游擊早日登上總兵之位!來,一起乾了這杯!”

    雙方商量妥當,各取所需,陳雨得到了最急需的人口資源,尚可喜甩掉了包袱,而且還有望坐上總兵之位,皆大歡喜,晚宴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在皮島休整了兩天后,陳雨登船離開了港口,前往此行的最終目的地鐵山。

    選擇這個地方是有原因的。鐵山位於朝鮮鐵山半島,隸屬於黃海道海州,最南端離皮島只有幾海裡,背靠大海,進退自如,萬一有什麼不對勁,隨時可以從海上跑路。而且,在這裡墾荒甚至練兵,有群眾基礎,當地漢人很多,毛文龍當初也曾經選擇鐵山和宣川屯田。

    “鐵山郡的漢人多達七成,大多是遼東逃過來的漢人。當年毛文龍看中了這裡的土地也算肥沃,組織軍民屯田,只可惜半途而廢了。我去朝鮮收購人參,也是從這裡上岸,所以對這裡非常熟悉。”

    在船頭,顧彪指著大海對面若隱若現的陸地,向陳雨介紹。

    陳雨不解地問:“既然這地方適合屯田,為什麼毛文龍中途放棄呢?”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他看來,朝鮮就像一個懷抱財寶穿過鬧市的的少年,空有肥沃的土地,卻無法自保,這樣的凱子不宰白不宰。要自己是毛文龍,咬住了鐵山這塊肥肉就覺不鬆口。

    “不是他自己放棄,而是被迫離開。”顧彪解釋,“天啟元年,毛文龍在鎮江打了個勝仗,引來韃子渡江追殺,寡不敵眾,只得退到皮島,放棄了鐵山的屯田……”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先来十万石粮食





    通過顧彪的介紹,陳雨明白了當年毛文龍短暫經營鐵山、宣川及撤離的經過。

    天啟元年(1621年)夏,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襲擊後金要塞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生擒後金游擊佟養真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隨後派陳忠等人襲雙山,擒斬後金游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此戰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歸順之民,繩繩而來”,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面的極大恐慌。於是後金動員重兵對付毛文龍,毛文龍逃入朝鮮境內,同年十二月,後金大軍越過結冰的鴨綠江,進入朝鮮追殺毛文龍,毛文龍在宣川被打敗,逃到安州,僅以身免,跟他逃難的漢人中不少人慘遭屠殺。當時的朝鮮國王李琿深恐毛文龍將後金禍水引入朝鮮,於是屢次勸他去島嶼,毛文龍也考慮到後金兵不習水戰,終於在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進入了皮島。

    總得來說,毛文龍相中了鐵山這塊地方,也啟動了屯田的計劃,但是因為後金的進攻和朝鮮方面的排斥,最終放棄了這個據點,但至少說明,無論從人口資源還是土地肥沃程度來說,鐵山都是適合屯田的地方。但是這裡離後金和朝鮮的邊境不算遠,冬季的鴨綠江很容易成為後金騎兵長驅直入的通道,所以風險與機遇並存。陳雨心中作出了這樣的結論。

    從皮島到鐵山半島短短幾海裡的路程,幾個時辰就到了目的地。船隊在半島南面的港口靠岸。

    陳雨站在船頭居高臨下望去,除了碼頭上百姓的打扮和大明百姓不一樣以外,這里和大明其他各處的港口並沒有區別。只是突然出現一支規模巨大的船隊,讓碼頭上的人非常慌張,四處逃散,彷彿是看見了非常可怕的東西一樣。

    “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也沒有表示出敵意啊。”陳雨不解地問顧彪。

    顧彪解釋:“朝鮮的水師都在全羅道、慶尚道那邊,除了出使咱們大明的朝鮮使團偶爾繞道皮島走海路去京城,黃海道這邊從來沒有見過這樣規模的船隊,平時也就零星的商船或者漁船靠岸,倒是倭寇時不時來襲擾,他們不害怕才怪。多半是把咱們當做倭寇的船隊了。”

    旁邊的蘇大牙呸了一聲:“啊呸,朝鮮這些鄉下人沒見識,倭寇都是小舢板,哪有咱們這樣的大船。”

    陳雨皺眉道:“都望風而逃了,咱們找誰去?”他可是帶著大明皇帝的密旨來的,不搞偷偷摸摸的小動作,得光明正大走官方渠道,勒令當地官府“籌措糧草、支應馬料”。

    “不用急,幾個百姓跑了就跑了,官府可跑不掉。”顧彪笑嘻嘻地說,“咱們直接上岸找郡守就是。”

    在毫無防禦的港口,船隊依次靠岸停泊,一千戰兵按照建制陸續下船登岸集結,簇擁著陳雨等人,大搖大擺地往內陸走去。

    途徑沿路的村莊,朝鮮百姓看見這樣一支軍容嚴整的軍隊,個個嚇得面如土色,忙不迭地關上門窗,看都不敢多看一眼,生怕惹惱了對方引來大禍臨頭。好在這支軍隊並不擾民,徑直穿過村莊,往北而去。

    在顧彪這個“朝鮮通”的帶領下,陳雨等人找到了郡守衙門。這是一個簡陋的磚木混合建築,帶著明顯的古朝鮮建築風格,看上去和唐代的建築有些類似,只是規格要袖珍的多。

    衙門本該有幾個兵丁值守,可是遠遠看到大軍的到來,這些人早就跑得沒影了,大門口空無一人。

    顧彪得意洋洋地打量著這座並不陌生的建築,頗有一番揚眉吐氣的暢快。他來朝鮮收購人參、貂皮時,少不得和當地的官員打交道,雖然作為天朝上國來的商人,比起本地人有些許優待,但是官員索賄的現象和大明境內沒有什麼區別,顧彪也免不了上下打點,多少受過一些憋屈。現在隨著大軍重返舊地,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走到門口,殷勤地側身示意:“大人請進。”

    陳雨一馬當先,在眾星捧月中踏入了大門。

    “啪”的一聲,一扇推門被用力拉開,震得門框直響。陳雨等人一擁而入,看著面前瑟瑟發抖的幾個官吏。

    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問:“下官鐵山郡守朴昌永,敢問閣下是何人,從哪裡來?”說得卻是一口字正腔圓的大明官話。

    陳雨看著這個戰戰兢兢的郡守,有些鄙夷,似乎根本不用拿出崇禎的密旨,帶著一千戰兵就可以和對方“談判”了,自己有些過於看重朝鮮方面了。

    顧彪見陳雨不屑向對方自我介紹,便上前一步,說道:“我們是大明來的,這位是大明威海衛從三品指揮同知、海防游擊陳雨,奉大明皇帝旨意來朝鮮沿海一帶辦差,需要朝鮮地方協助。”

    聽聞是大明來的官兵,不是倭寇,朴昌永和幾個官吏精神一振,連忙熟練地跪倒磕頭:“原來是上國來的天兵,下官見過陳大人。不知陳大人要辦何差使,需要下官如何協助?”

    陳雨從張富貴手中接過密旨,也懶得打開,隨手在朴昌永面前揚了揚,然後說:“大明皇帝聖旨在此,本官奉旨禁海緝私,率水師在沿海緝查私自出海的商船,需要貴處提供糧草、支應馬料。”

    朴昌永鬆了一口氣,如果只是這個要求,倒不難辦,反正整個黃海道加上平安道,為了供應東江鎮的糧草徵收賦稅已經好些年了,諸般事宜都做得熟了,無非是在這基礎上增加一點負擔而已。

    他陪笑問道:“請問陳大人,需要多少糧草、馬料,下官一定竭盡全力籌措,如果不夠,再向海州牧使禀報求助。”

    陳雨抬頭望著天花板,悠悠地說:“也不算太多,本官陸、水師數千人,先來十萬石糧食吧,應該可以夠一個月的份量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三章訛詐





    “十萬石?”朴昌永一屁股坐到在地,額頭上冷汗直冒。

    陳雨低下頭望著他,冷冷地問:“怎麼,十萬石很多嗎?幾千人人吃馬嚼,加上在海上逗留的時間長,這是個很合理的數字啊。”

    可是,別說幾千人了,十萬石糧食足夠好幾萬人吃兩個月了啊!

    朴昌永心裡無聲地吶喊著。可是他明知對方是訛詐,卻不敢點破,怕惹得對方惱羞成怒。

    他連滾帶爬撲到陳雨跟前,哭喪著臉解釋:“大人,不是下官不願意,而是鐵山貧瘠苦困,實在籌措不了這麼大數目的糧食啊!就算上報海州牧使,只怕也辦不到,只怕要驚動黃海道觀察使大人了……”

    陳雨哼了一聲:“本官不管你向誰禀報,反正威海水師在鐵山外海巡邏,按照吾皇聖旨,籌措糧草是沿海官府的責任,朝鮮是大明藩屬,難道不需遵從聖旨?”

    “是是是,大明皇帝的聖旨,下官理當遵從,只是糧食數目實在太過驚人,非下官能力所及,還請大人體諒……”朴昌永一邊說,一邊磕頭如搗蒜。

    “那是你的事,反正三日之內,本官要見到十萬石糧食。”陳雨盯著對方,冷笑道,“否則,本官的部下在貴地自行籌措口糧,驚擾了百姓,就別怪本官事先沒有提醒。”

    朴昌永聞言如喪考妣,一支軍隊“自行籌措口糧”意味著什麼,他當然明白,無非是縱兵劫掠而已。這些大明官兵如狼似虎,加上有大明皇帝聖旨護體,莫說小小的鐵山郡守,就是海州牧使、黃海道觀察使也無可奈何,除了眼睜睜看著對方打劫,一點兒辦法都沒有。要是讓這支部隊把鐵山翻個底朝天,禍害的當地民不聊生,事情捅上去,朝廷怪罪下來,板子肯定打不到上國天兵的身上,背鍋的鐵定是自己。

    可是,整個鐵山每年上繳的賦稅都不到十萬石,三天的期限,能做成什麼?就算是層層上報,緊急求助海州、黃海道,也未必能滿足對方的獅子大開口,時間上也來不及。

    他想了半天,戰戰兢兢地請求:“大人,容下官想想辦法。只是三天的時間太短,能不能寬限幾日?”

    “不行。”陳雨想都不想,斷然拒絕,“公務緊急,本官沒時間陪你慢慢耗。就三天時間,要么本官給一個滿意的答复,要么就讓我們自行籌措糧草。”

    朴昌永無奈,只能含糊應下,然後帶著兩個佐貳官去給對方安排食宿。

    等出了衙署的大門,看見門外整齊排列的戰兵後,幾人嚇了一跳,對方的火銃和明晃晃的刺刀更是讓他們心驚膽戰。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啊,朴昌永悲哀地想,看來這次的劫數很難平安度過去了。

    當晚,在當地一家大戶的宅院內,顧彪好奇地問:“大人為何開口十萬石糧草?以我所了解的情況,鐵山只是一個郡(注1),是萬萬籌措不出這麼多糧食的,殺了郡守也做不到。”

    “很簡單,我就是要讓鐵山拿不出這麼多糧食,然後我才好順理成章地'借少許地墾荒屯田'。”陳雨狡黠地說, “要是說個幾千石的數目,這個郡守就會咬緊牙籌集到糧食把我們打發走,就像當年害怕毛文龍引來韃子,被殃及池魚一般。”

    原來如此,大人壓根就沒指望鐵山能拿出這十萬石糧食,所以才說出了一個離譜到不可能完成的數字。眾人煥然大悟。

    陳雨反過來有些不解地問顧彪:“鐵山雖然是個小地方,可是畢竟臨海,離皮島也近,又多次遭遇倭寇襲擾,地理位置很重要,為什麼這裡的軍備這麼鬆弛呢?不說港口要有砲台,陸上總得有兵吧?我看咱們一路過來,長驅直入,連個阻擋的人都沒有,實在太離譜了!”

    顧彪努力在腦海中蒐集關於朝鮮的見聞,不太肯定地回答:“我聽說,朝鮮好像實行文人治軍和兵將分離制度,無定將、無定卒,兵卒都是輪流服役,平時沒有常設軍隊,需要打仗了才臨時徵召,發給武器……”

    陳雨有些無語:“也就是說,朝鮮沒有常備軍,有外敵入侵了才臨時抱佛腳?”

    顧彪點點頭:“應該是這樣子的。”

    陳雨這下明白了,為什麼歷史上豐臣秀吉西征朝鮮,清軍鐵騎渡江南下,都是長驅直入,所向披靡,原來不僅僅是朝鮮軍隊戰鬥力太渣,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常備軍,無法應對有備而來的敵國大軍。試想一下,平時缺少操練和實在,匆匆忙忙組織起來的一群農民,怎麼打得過在國內內戰中百戰餘生的日本軍隊和如狼似虎的清軍騎兵?這兩支軍隊都可以稱得上各自所處時代東亞大陸最強的陸軍之一。如果沒有萬曆援朝,估計幾十年前朝鮮就已經亡國了。

    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陳雨再次來到了郡守衙門,向朴昌永下達最後通牒。

    “今天是期限的最後一天,如果不能滿足本官的要求,本官就要縱兵劫掠……啊呸,就要下令士卒們自行籌措糧草了!”

    “縱兵劫掠”幾個字,聽得朴昌永心驚肉跳。他跪下連連磕頭:“大人息怒,下官已經在盡量籌集糧草了,現在已經籌到了幾千石,請再寬限一段時間,總會有辦法的……”

    “不行!就算本官願意,手下的兄弟們未必願意,總不能讓他們背井離鄉出海辦差,還要餓著肚子。”陳雨斷然拒絕了朴昌永的請求,“求人不如求己。既然你無能為力,那就咱們就只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大人!”朴昌永敏捷地朝前一撲,牢牢抱住了陳雨的小腿,苦苦哀求,“鐵山這地方窮鄉僻壤,百姓的糧食自己吃都不夠,又哪裡拿得出十萬石!請問,還有沒有商量的餘地,或者,換個其他變通的辦法?”

    ——————————————————————

    注1:繳納賦稅是根據人口和田畝數量計算。鐵山是“郡”,朝鮮古代的郡是倒數第二級的地方行政機構,按地域和人口計算,小於明朝的州縣。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四章圈地





    “變通的辦法嘛,倒也不是沒有……”陳雨裝作為難的樣子,“只是對於咱們來說,太麻煩了。”

    朴昌永驚喜地抬頭:“請大人明示。只要不讓天兵自行籌措糧草,不管什麼辦法,下官一定竭盡全力協助。”

    陳雨咳嗽幾聲,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地說:“本官的部下都是衛所軍戶出身,接受操練編練成軍之前,都參與過屯田。如果鐵山實在拿不出十萬石糧食,那麼就讓咱們在這裡借地少許,自行屯田,保證糧食自給自足,本官也就不提十萬石糧草的事情了,怎麼樣?”

    “屯田?”朴昌永有些意外,眨了眨眼,不知道如何回答。

    所謂的屯田他並不陌生,十幾年前,他還不是鐵山郡守的時候,毛文龍就曾經在鐵山屯田,並一度打算把這裡作為對抗後金的糧倉,只是被後金大軍擊敗後,加上朝鮮國王的力勸,才被迫離開。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從朝廷到地方官,對大明的將領的類似舉動都非常敏感,生怕引來後金大軍的入侵。

    在這種背景下,朴昌永區區一個郡守怎麼敢答應這麼敏感的要求,這豈不是與朝廷對大明和後金兩不相幫的政策相抵觸?

    見朴昌永猶豫,陳雨冷笑一聲:“怎麼,樸郡守不願意?也罷,本官還嫌屯田麻煩呢,還不如自己籌措來得快。既然如此,來人,傳我命令,三天之內,哪怕把鐵山挖地三尺,也要籌足十萬石糧食!”

    “不不不,不要下令,大人開恩啊!”朴昌永死死抱著陳雨的腿,大聲說,“屯田就屯田,下官答應了……不,下官一定協助天兵開荒屯田!”兩害相權取其輕,眼下也顧不得其他了,阻止了對方劫掠再說,否則自己的烏紗帽立馬就會掉。就算是飲鴆止渴,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陳雨心裡暗笑,果然拳頭才是硬道理,比什麼說辭都有效。

    他不動聲色地說:“既然你讓本官的人墾荒,那就要負責耕牛和農具。暫時以三千人計算,農具人人有份,每十人一頭耕牛,怎麼樣?我不搶你的熟地,這些條件總得滿足我吧?”

    朴昌永心裡在滴血,動輒幾千人屯田,明顯是有備而來。這哪裡是為了辦差臨時籌措糧草,分明是來圈地的,和當年的毛文龍一路貨色。可是這個想法只能悶在心裡,不能說出來。

    至於對方提出的條件,農具還好說,耕牛可是寶貴的資源,鐵山本地並不多,上來去找這麼多耕牛滿足對方的要求呢?可是心裡這麼想,面上卻不敢表露出來,只是低頭回答:“下官會盡力的。”

    陳雨忍住大笑的衝動,板著臉說:“那就這麼說定了,再給你幾天的時間籌集農具和耕牛,本官的大隊人馬隨後就到,要是人到齊了看不到我要的東西,就別怪我撕破臉。”

    在朴昌永的唯唯諾諾中,陳雨昂首走了出去。

    目送陳雨等人出了門後,旁邊幾個官吏小心地問:“郡守大人,上哪找這麼多耕牛?”

    朴昌永無力地擺擺手:“本郡沒有,就上其他地方去買,銀子不夠就賒賬,先把牛弄回來再說,本官再寫信向黃海道觀察使大人求助。”

    門外,陳雨對張富貴說:“你坐船去一趟皮島,通知尚可喜把島上的青壯分批送過來,等人一到,這邊就開張!”

    “屬下遵令!”

    三天以後,尚可喜信守承諾,用島上的船運來了大批青壯,鐵山碼頭一時間船帆遮天蔽日、人群川流不息。按照陳雨的要求,前幾批送來的青壯大約在三千左右。之所以控制人數規模,主要是考慮到一次來太多人,不利於管理。陳雨想讓這些人打頭陣,讓屯田的事情上了軌道之後,再慢慢增加人口。

    青壯們是被島上的官兵用刀押著過來的,上了岸之後大多一臉懵逼,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到這裡,要做什麼。

    陳雨讓戰兵們驅趕著下了船的青壯們聚集在一起,然後搭起一個臨時的高台,向他們喊話。

    “各位鄉親,本官是皇上欽點的威海水師游擊、威海衛指揮同知,姓陳。相信你們現在還懵懵懂懂,不知道到這里幹嘛來了,現在本官給你們解釋清楚! ”

    十幾個嗓門大的戰兵分佈在人群中,充當人肉擴音器,將陳雨的話一路接力,傳遞到每個角落,讓這幾千人都能聽到陳雨講話的內容。

    陳雨頓了一頓,等士兵們把話傳下去之後,繼續說:“你們在皮島吃不飽、穿不暖,這些本官是知道的。想必你們冒著生命危險,從韃子的刀下千辛萬苦逃到這邊,不是為了躲在皮島,過著這樣吃了上頓兒沒下頓的日子吧?”

    青壯們聽到這話,有些騷動起來,陳雨的話無疑說到了他們的痛處。是啊,冒著被韃子砍頭的風險,離開遼東回歸大明,是為了擺脫給韃子做包衣奴才的悲慘命運,現在回到大明了,誰又不想過上好日子呢?

    “可是,你們也明白,你們都是遼東籍貫,即便離開皮島,到了陸地上,你們也是無根之水、無土之木,因為陸上根本沒有屬於你們的田地。”

    陳雨掃視了下面烏壓壓的人群,大聲說:“現在,本官可以給你們一個機會:在朝鮮鐵山開荒屯田。只要你們夠勤快,開墾出來的田畝,就能養活自己,從此紮下根來,以後不必再流落他鄉。”

    這些遼東的漢人都是農民出身,有地耕種是他們最迫切、最樸實的追求。中國的農民很容易滿足,只要做到“耕者有其田”,種地所得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就是好日子了。

    有膽大的人喊話問道:“這位大人,開荒的田地,是咱們自己的,還是朝鮮官府的?”

    陳雨讚道:“這位鄉親問得好!雖然咱們身處朝鮮的土地上,可是開荒所得的良田,卻不會給朝鮮官府。但是,在短時間內,也不是你們自己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五章胡蘿蔔加大棒





    聽了陳雨的話,幾千人頓時議論起來,一片嗡嗡聲。

    “不過你們放心,本官對這些田的權屬,自有安排。在開荒初期,本官決定成立集體農莊,所有的田畝,都歸集體所有,農具和耕牛都由農莊提供,你們只要幹活,就能分得足夠的口糧和工錢,別說養活自己一個人,成家立業後,養活一家人也毫無問題。本官還可以承諾,連續耕種十五年以後,就可以按照人頭分給一定數量的田畝,並頒發田契,到時候繳納賦稅就可以了,而且可以保證,賦稅合理,絕不會高於大明本土的正常水準,火耗、浮收通通沒有。”

    這個重磅炸彈一出,所有人都激動起來。

    連續耕種十五年,就能得到田畝的產權,還能有田契,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徵收的賦稅不加火耗、浮收之類,這就解決了他們未來的後顧之憂——要知道,通常這些巧立名目的項目,總和實際超過了賦稅本身,是農民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

    陳雨耐心地等待人群平靜下來之後,繼續說:“另外,你們還有一個渠道可以更快的達到分田的目的,就是當兵。只要加入本官麾下的軍隊,除了每月領取優厚的餉銀,若能立下戰功,不必等到十五年之後,就能按軍功的大小,分得一定數量的田畝。這樣的安排,你們是否願意?”

    這話說得很明白:不想當兵就種田,溫飽無憂;想早日獲得屬於自己的田畝,就選擇當兵,不僅分田,還有豐厚的餉銀,富貴險中求。這樣的條件,對於吃了不少苦的遼民來說,實在是相當優厚了。在遼東給韃子做包衣奴才,被鞭子和刀子逼著幹活,累死累活,除了一點可憐的口糧勉強果腹之外,什麼都沒有。

    當下就有人爭先恐後地舉手高喊:“大人宅心仁厚,我們願意!”

    這種情緒很快蔓延開來,幾乎所有人都跟著喊:“我們願意!”

    陳雨滿意地笑了。他設計集體農莊的形式,就是為了適應這種白手起家的墾荒屯田,用集體所有、集體勞作的方式,開墾出足夠數量的良田,讓鐵山成為吸納收容遼東漢民的大本營,打造一個糧倉和預備兵員的根據地。只要幾年的時間,他就能依托鐵山,獲得足夠的糧食儲備,並擴編一支強大的軍隊,而這些,在處處受限的威海衛,是無法做到的。

    至於十五年之後把農莊的田畝都分給這些人,可以成為引導他們積極勞作的目標,而且對他而言沒有什麼壞處,這麼長的時間,只要不出意外,制霸全國足夠了,天下都是自己的了,這些地又算得了什麼。

    經過碼頭講話,幾千青壯明白了此行的目的,情緒高漲,以三百人為單位,在戰兵的引導下分批出發,在村莊之外的荒地選擇有水源的地方作為聚居點,砍伐樹木搭建臨時的窩棚,等待分配農具和耕牛,開啟自己新的人生。

    幾千青壯的到來,在剛開始還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恐慌,等見到這些人在軍隊的管理下秩序井然,沒有乾擾自己的生活,慢慢也就放下心來。畢竟鐵山漢人很多,朝鮮又以能說漢話為榮,兩國百姓在交流溝通上沒有什麼障礙,大家都是貧苦百姓出身,天下無產階級是一家,當地人很快就適應了這些外來者的存在。

    那邊青壯們建設新家園的行動如火如荼,這邊陳雨再次來到郡守衙門,催促朴昌永落實之前承諾的條件。

    “樸郡守,農具和耕牛籌措的如何了?本官組織的人已經到達,就等著開荒了,時不我待啊。”

    朴昌永小心翼翼地回答:“大人,下官已經盡力在籌備了,但是短時間內滿足幾千人的需求尚有難度。不過整個鐵山乃至海州都沒有這麼多耕牛,本郡已經向黃海道觀察使求助,具體何時能湊齊數目,下官也只能說盡力而為。”

    因為組織人手墾荒的事情推進的還算順利,陳雨心情不錯,當下笑瞇瞇地說:“只要樸郡守盡心盡力在做這件事,本官也不是蠻不講理的人。這樣吧,為了早日促成此事,本官願意以當地市價為標準,撥一筆銀子給你,作為購買耕牛和農具的費用,如何?”

    朴昌永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對方從上岸之日起,態度就非常強橫,他根本沒打過讓對方出錢的主意,沒想到對方主動提出來了。他試探著問:“大人,此話當真?”朝鮮地方政府都窮,官庫裡沒有錢,如果能有足夠的銀子,加上官府推動,那麼短時間內購買到足夠的耕牛就不是難事了,這個世上沒有錢辦不到的事情。

    陳雨點頭道:“沒錯,為了把大明皇帝交代的差使辦好,這筆銀子由本官自掏腰包。”鐵山本地官員已經被自己壓制的服服帖帖,那麼大棒之後加一根胡蘿蔔也未嘗不可,這樣才能讓朴昌永等官員更加盡心盡力地給自己做事。再說自己現在銀子有的是,不差這幾千兩,只要能早日推動屯田計劃,花更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朴昌永如釋重負:“如此最好。實不相瞞,從黃海道、海州到鐵山,三級官府都窮的庫裡跑老鼠,置辦這麼多農具和耕牛實在為難。只要大人撥銀子,下官保證,最遲十天,一定把所有的人都配齊農具和耕牛。”

    陳雨微笑道:“那就辛苦你了。”

    “為上國天兵辦事,應該的,應該的。”樸昌永聽到這句客套話,骨頭都輕了幾分,心裡的害怕和抵觸情緒也消失了。

    有了銀子開道,加上官府出面,很快成捆的農具、成群的耕牛從黃海道各牧、郡源源不斷地被送來,分到青壯們的手裡。為了滿足“上國天兵”的需求,官府甚至半買半徵,從普通百姓手中徵用正在犁田的耕牛,讓百姓陷入無牛可耕的困境,當然這些就不是陳雨操心的範圍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六章農莊與農兵





    有了強有力的推動和資源保證,各處聚集點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墾荒。荒野中、山腳下,青壯們依著河、溪等水源,翻土開墾,一畝畝田地初具雛形。不到一個月,鐵山到處都可以看到成片的田畝,只等著撒播糧種了。

    陳雨帶著人四處視察,看到這樣的速度,不禁暗自感嘆,漢人不愧是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吃苦的族群,只要激發出他們的動力,給予足夠的支持,這些樸實的百姓就能發揮出驚人的潛力。一個月前,誰能想像眼前還是一片荒野?

    在一個山腳下,陳雨親切地詢問一個站在田間擦汗休息的遼民:“老鄉,你叫啥名?把你們安置在這裡墾荒,可還滿意?”

    這個遼民三十多歲,看上去老實樸素,他認出這是把他們從皮島招來鐵山的大官,誠惶誠恐地跪下回答:“小人張有望。回大人的話,小人是在遼東給韃子做過包衣的,那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每日勞作不說,主子想打想殺也是一句話的事,跟殺條貓狗差不多。現在能在這裡墾荒,剛開始是辛苦一點,但是這是給咱們自己做事,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對大人的安排,小人滿意得很。”

    陳雨笑著說:“我看你們墾荒的速度很快,累不累?這些荒地開出來後,要多久才能有收成?”

    張有望回答:“鋤頭、犁這些傢伙趁手,還有耕牛,翻起土來快得很,墾荒自然就快了。在韃子那邊,耕牛稀缺,像咱們這樣的包衣是用不上的,都是人 耕田,比這裡累得多。至於收成嘛,沒那麼快。剛翻的荒地,不能馬上播種,加上朝鮮這邊是種水稻,而且種的是早稻,大約要等開年之後、清明之前播種,插秧三個月後就能收糧食了。”

    陳雨聽了,心裡默算了一下,現在是十一月,按對方的說法,大約明年的三四月播種,六七月成熟,想要收成糧食自給自足,還要等上一段時間。他點點頭:“看來還要等半年才能有收成了。”他不太懂農業,看來古代的北方是沒有晚稻這一說,也不像南方可以早晚稻輪種(俗稱“雙搶”) ,那就只能等了。

    張有望不安地說:“大人,咱們幹活沒問題,但是這半年不產糧食,這口糧……”

    陳雨明白他的意思,安撫道:“口糧的事不用擔心,我把你們招到這裡來,不會不管你們的。這半年的口糧,我會讓人就地採買,總不能讓你們餓肚子。”

    “這就好。”張有望高興地搓手,憨笑起來。

    “不過從開荒到播種的這段時間,你們也不能閒著。”陳雨交代,“我會撥一筆銀子,並讓當地官府協助,你們趁這空閒時間,把臨時的窩棚翻建成磚瓦房,正式在這裡落葉生根。”

    “那感情好。”張有望感激地說,“有田有房,咱們這些人漂泊了幾年,總算有著落了。大人真是咱們遼民的再生父母。”

    陳雨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老鄉,好好乾,勤快的人總會有好結果的。將來你們還可以在這裡娶妻生子、開枝散葉。我瞧這朝鮮女人,和大明的女子也沒什麼區別嘛,長得差不多,也聽得懂咱們的話。”

    張有望咧開嘴笑得很開心:“能生娃就行,窮人家沒那麼多講究。”

    陳雨往張有望的身後望去,遠處是成片成片翻過的土地,格狀的田埂將這些未來的良田區分成均勻的方塊,無數身影在田間地頭勞作著,耕種下自己的希望。

    墾荒進展的非常順利,陳雨就著手實施第二步計劃:正式建立集體農莊,把所有的青壯都納入其中管理。

    他召集隨行的部下,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

    “各位,我們的根基畢竟在威海衛,不能無限期在鐵山呆下去,所以這邊必須成立集體農莊,對這些青壯進行管理,同時從中挑選部分人作為農兵,進行操練,作為自我保護的武裝力量。”

    對於陳雨的目的,眾人都能理解。開墾出來的田地,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將來也是自己的糧倉,這些青壯必須要有自保的能力,避免被人覬覦和侵占。而且半軍半農的模式,一方面不會影響屯田的進展,一方面也可以儲備預備兵源。

    鄧範說:“大人說得極是,只要農莊運……運轉起來,就能成為一個自給自足、擁有自保能力的組織,不用佔用咱們的兵力進行保護。”

    蔣邪也說:“這農莊將來既是咱們的糧倉,又是兵源,想要擴軍,隨時都可以擴充幾千人,平時也不會惹人注意。”

    陳雨點頭道:“你們說得都沒錯。衛所的兵額都有限制,如果在威海那邊保持一支龐大的常備軍,太過招搖,不如在朝鮮這邊儲備兵源,作為潛在的兵力,還可以屯田,一舉兩得。這也是我遠赴朝鮮建立集體農莊的目的。 ”

    他頓了頓,繼續說:“為了讓集體農莊早日走上正軌,必須要有得力的人管理,並且挑選農兵組織操練。我仔細想過了,鄧範做事老成,心也細,而且一直負責部隊的操練,是農莊負責人的最佳人選。”

    眾人用羨慕的目光看著鄧範。這個集體農莊兼具糧倉和預備役兵源的雙重功能,對整個體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成為農莊的負責人,前程可謂一片光明。不過對於鄧範被陳雨挑中,也沒人覺得意外,他是最早跟隨陳雨的心腹部下,從訓練幾十個軍戶開始,一直是陳雨的左膀右臂,做事沉穩可靠,確實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鄧範抑制住心裡的激動,站起來拱手行禮:“大人信任屬下,屬下一定把這個農莊打理得井井有條。”

    陳雨說:“我交給你做,自然信得過你。眼下威海衛那邊已經走上正軌,咱們的重心暫時要往朝鮮這邊傾斜,等過段時間部隊回威海衛,你就先留在這邊,安心把農莊建起來。”

    “屬下遵命。”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七章朝鮮國王的憂慮





    “考慮到墾荒的勞動強度,農兵的操練只在農閒時進行,平時還是以農活為主,操練的強度比照戰兵適當降低。”陳雨吩咐,“另外,為了明確農兵與戰兵之間的區別,前者不發餉銀,只在有操練任務時發給每月500文的操練津貼,同時在普通屯丁的基礎上增加伙食的供應量,適當加些肉類補充營養和體力消耗。 ”

    陳雨給戰兵定下的餉銀標準目前為每月一兩,戰時的獎賞根據戰功另行計算。農兵作為預備役,金錢上的補貼少一點也是理所當然,而且可以適當拉開兩者之間的差距,鼓勵農兵加入戰兵的行列。形成一個正規軍和預備役之間的層次,用較小的花費維持一支精煉的常備軍和基數更大的預備役部隊,既能節省開支,更重要的是避免政治上的風險。

    顧彪提醒:“大人,朝鮮人多地少,家畜並不多,豬肉恐怕很難保證。”

    “沒事,咱們有銀子,盡量就地採買嘛。”陳雨說,“實在不行,就找當地漁民買魚。鐵山和咱們威海衛一樣靠海,魚肉還不是想要多少要多少。”魚肉所含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比豬肉吃起來軟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易於消化,所以在豬肉匱乏的情況下,多吃些魚也可以補充營養。

    顧彪又問:“另外,咱們以藉地墾荒、糧草自足的名義在這邊屯田,實際上反客為主,把這裡作為咱們的糧倉,動靜這麼大,會不會引起朝鮮官府甚至是朝廷的忌憚?要是他們發起狠來,出兵驅趕,那咱們的心血不是白費了?”

    “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陳雨篤定說,“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毛文龍當年能在這里屯田,我也可以。他之所以被迫離開,主要是激怒了韃子,給朝鮮帶來了兵災,而我們老老實實屯田,現階段不去主動招惹韃子,就不會有這個問題。至於官府方面,大明的旗號在這裡很管用,皇帝的聖旨也不是擺設,至少明面上他們不敢反對。私下里再派人給那什麼黃海道觀察使送點銀子,就能讓他們從上到下睜隻眼閉只眼了。”

    顧彪想想也對,自己在這裡行商時,官員們收取賄賂可是毫無顧忌,有錢能使鬼推磨,讓黃海道的官員對明朝軍隊在鐵山郡屯田一事視若不見,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

    張富貴問:“那咱們什麼時候回威海衛?”

    “至少要等農莊初具雛形,農兵操練的像模像樣再說。”陳雨說,“眼下這些青壯只能開荒,沒有自保的能力,不能有任何閃失,讓我的計劃功虧一簣。”

    他花費這麼多心血拉來這麼多青壯,不能讓其自生自滅,得扶上馬送一程,確定他們能自保了再走也不遲。

    在鐵山郡設立集體農莊的計劃就這樣定下來了。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兩個月就過去了,各處聚居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起來,一幢幢磚瓦房拔地而起,取代了臨時的窩棚,很快形成了一個個小小的村落。

    當地人對遼民的到來從抵觸到適應,慢慢變成了羨慕。這些遼民個個都是壯勞力,而且擁有充足的生產資源,開闢了數以千計的田畝,同時在土地沒有收成前,口糧也有保證,蓋磚瓦房還不用自己出錢。比起他們,當地的原住民大多在溫飽線上掙扎,還要應付官府的徭役和賦稅,處境相差甚遠。

    這就是自耕農和集體農莊的差距所在。陳雨擁有強大的財力,可以無所顧忌地投入,不求短期的回報,遼民的勞動也是有組織的集體勞動,生產工具共有,比起當地人的小農經濟模式,效率要高得多。尤其是聽說了這所謂的“農莊”在賦稅和田地歸屬方面的先天優勢後,當地人更是坐不住了。

    不少早年來到鐵山的漢人在經歷了初期的觀望之後,萌生了加入農莊的念頭。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他們也看出了當地官府不敢得罪這支大明來的軍隊,加入農莊可以躲避徭役和賦稅,甩掉一個沉重的包袱,哪怕是把僅有的幾畝地投獻給農莊繳租子,算起來還是賺的。至於自己沒有田產的佃農,就更沒有顧忌了。

    對於這種勢頭,陳雨是持歡迎態度的。對他而言,人力資源多多益善,而且漢人融入集體農莊也沒有什麼障礙。如果不是擔心強扭的瓜不甜,他一開始就會強行把這些漢人都納入自己的體係了。現在當地漢人被集體農莊的未來所吸引,主動要求加入,他自然是求之不得,集體農莊這塊蛋糕,做得越大越好,對自己將來的實力發展,就越有幫助。

    有了當地漢人的加入,集體農莊滾雪球般壯大起來,很快成為了一個擁有五千多青壯、七千多畝地(含熟地和開墾的荒地)的農業合作社性質的組織。隨著農兵的組建,這個組織又向半軍事化轉變,按照陳雨的設想,慢慢變成一個半農業半軍事化的體系。隨著農莊發展順利,在陳雨的要求下,尚可喜將皮島上的第二批青壯共計兩千三百人也悉數送了過來。

    近八千人的準軍事組織,在屯田的同時還編練隊伍進行軍事化訓練,即使鐵山郡、海州牧、黃海道三級官府為了逃避朝廷的問責,有意無意地隱瞞真實情形,但這樣的大動作怎麼也隱瞞不住,終於在農曆新年後傳入了朝鮮國王仁祖李倧的耳中。

    漢城景福宮大殿內,仁祖憂心忡忡地向群臣詢問:“諸位愛卿,黃海道海州那邊傳來密報,一支明國來的軍隊以奉旨巡查海疆為名,要求鐵山郡提供糧草未果,自行組織數千人登岸屯田,還編練新兵。另外,據說帶兵的武將品級不低,還持有大明皇帝的聖旨,這該如何應對才是?”

    涉及上國天兵,而且是屯田練兵這樣敏感的話題,群臣都保持了沉默,在國君的態度不明朗之前,他們決定先觀望一番,不輕易發表意見。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八章冊封的陰影





    在一片沉默中,領議政(注1)李元翼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達了意見:“大王,臣建議派人趕赴海州,核實相關情況,關鍵是大明皇帝聖旨的真偽。如果一切屬實,那麼對於其屯田之事不宜干預,免得得罪大明皇帝。”

    李元翼心裡清楚,仁祖出生時,當時正值壬辰倭亂(注2)期間,各王子被安置於海州,包括仁祖的父親定遠君李琈,所以仁祖就出生在海州。仁祖即位以後,對這個第二故鄉非常關心,所以要積極地出主意,以表達自己對海州發生事情的重視。

    果然,他的積極表態讓仁祖很欣慰。

    “領相的意思是,只要他們有大明皇帝的聖旨,就不干涉,聽之任之?”

    李元翼點頭:“正是。”

    工曹判書(注3)李興立狐疑地說:“如果按領相說的去做,聽任外人在國土之內折騰,朝野上下的顏面何存?再說,近萬人屯田,難道不會搶占當地百姓的良田嗎?我就不相信,有現成的良田,他們還會老老實實去墾荒屯田!”

    作為文臣第一人的領議政,李元翼擁有預覽呈交給國君緊急文書的權利,自然明白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他哼了一聲,對李興立說:“據密報所言,這些明人還真是老老實實墾荒,沒有搶占當地百姓一畝良田。”

    李興立聞言一時語塞,沒有繼續質疑下去。

    吏曹判書(注3)崔鳴吉贊同道:“領相所言極是。鐵山那麼小小的一塊地方,就算讓明**隊借用屯田又如何?當年毛文龍也這麼做過,只是半途而廢而已。現在他們自己屯田保證糧草,沒有加重我國的負擔,也不需要向百姓另行加收俸祿,應該感到慶幸才是。”

    右議政(注3)金尚憲則有不同意見:“按崔判書的意思,家園被外人佔據反倒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了?”不等崔鳴吉回答,他就轉頭對仁祖說,“大王,如今大明和金人交惡,臣以為,應該設法勸走這支軍隊,以免像毛文龍一樣,惹來金兵入侵,讓我國遭受池魚之殃。只不過態度可以緩和一些,不要過於得罪他們就好了。 ”

    幾個大臣的意思不一致,尤其是領議政和右議政的意見相反,讓仁祖有些為難,不知道該採納誰的建議。

    李元翼不滿地看了金尚憲一眼,對仁祖說:“大王,面對手握大明皇帝聖旨的人,該怎麼做,這個選擇並不難作出。難道您忘記了十年前冊封的事情了嗎?”

    一提到冊封事件,大殿之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閉上了嘴。仁祖更是冷汗直流。

    仁祖的王位是從伯父光海君李琿的手裡搶來的,從一個普通的世子到登上王位並得到明朝的承認,這中間的過程曲折複雜。

    當時作為王世子的光海君想盡一切辦法排擠迫害可能影響自己繼承王位的人,仁祖的父親定遠君李琈就是被排擠的對象之一,他在塞門洞的家也被認為有王氣而被光海君奪去建造慶德宮,全家人都在光海君的淫威下忍辱偷生。後來,光海君因為外交上拒絕援助明朝、秘密傳書後金的行為導致眾叛親離,武人李曙及申景禛(李倧表舅)等人決定發動政變,推翻光海君。

    他們於天啟三年(1623年)率領長湍等地帶來的1000多名士兵攻入昌德宮,並在宮中縱火,光海君父子倉促出逃,被當場抓住。仁祖帶著被關在轎子裡的光海君去求見仁穆大妃(注4)啟禀“反正”之意,次日先以仁穆大妃名義發表教書,廢黜光海君,然後仁祖在慶運宮接受百官朝賀,頒布即位教書,大赦境內。這場政變史稱“仁祖反正”。

    “反正”之後,仁祖派使者出使明朝,請求天啟帝冊封他為朝鮮國王。但是因為政變的因素,明朝廷卻認定其為篡位,延宕不予冊封。拖延了一段時間後,最後還是在朝鮮使者的懇求和毛文龍的幫助下,明朝從“聯鮮制奴”的戰略考慮出發,勉強決定批准仁祖的冊封。仁祖即位半年後,才獲得了天啟帝的準封聖旨,冊封典禮則一直拖到了第二年,次年六月初三日才由明朝使臣太監王敏政、胡良輔主持冊封典禮,仁祖王位的合法性終於得以確固。

    對於這個遲來的冊封,從仁祖到支持他上位的大臣,心中都有陰影,在與大明這個宗主國打交道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謙卑的姿態。現在經李元翼提醒,他們才醒悟過來,對方有大明皇帝的聖旨在手,佔塊地方屯田怎麼了?有必要為此得罪大明皇帝嗎?

    而且鐵山和臨近的宣川等地,本來就曾經被毛文龍佔據過,整個黃海道和平安道,更是為了滿足桀驁不馴的毛文龍關於糧草的需求,被迫增收糧賦(民間稱為毛米),一收就是十幾年。現在讓另一個明朝武將佔據屯田,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從某種角度來說,崔鳴吉說得不無道理:人家自己屯田了,不用咱們提供現成的糧食了,應該感到慶幸。作為藩屬國和軍事上積弱的國度,這種姿態固然有屈辱的成分,但也是無奈之舉。

    ——————————————————————

    注1:在朝鮮國王下面,有輔佐機關——議政府,其首領為“領議政”,俗稱“領相”,相當於北宋時期的正宰相和明朝時期的內閣首輔。

    注2:壬辰倭亂就是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 ,指明朝萬曆年間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

    注3:朝鮮的官制模仿明朝,設議政府和六曹,相當於明朝的內閣和六部,六曹的最高長官就是判書。文中出現的右議政相當於明朝內閣次輔,工曹判書和吏曹判書就相當於明朝的工部尚書、吏部尚書。

    注4:仁穆王后,史上多稱為仁穆大妃,是宣祖的繼妃、光海君的繼母、仁祖的嫡祖母。光海君即位後,為了鞏固王位,先是處死了胞兄臨海君、養侄晉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兒綾昌君等王位威脅者,後將仁穆大妃幽禁於德壽宮。
mk2258 發表於 2018-8-12 16:41
第二百三十九章面子和里子





    仁祖想清楚利害關係後,下定了決心,說道:“寡人認為領相說得很有道理,不能因為小小的鐵山得罪大明皇帝。那麼,就請領相選派人員,趕赴鐵山,確認對方的身份和聖旨的真假,如果屬實,對於其屯田一事,只要不佔奪民田,便聽之任之。”

    群臣紛紛附和。畢竟沒人願意得罪宗主國,而且國君拍板了,就更沒必要唱反調。

    金尚憲有些不甘心地建議:“就算默許他們屯田,那麼,畢竟是我國的疆土,收取賦稅也是可以的吧?”

    仁祖沉默了片刻,或許是不願意讓臣子認為他的態度過於軟弱,他同意了金尚憲的觀點:“那麼,就讓鐵山郡守向其徵收賦稅吧。記住,只按正賦徵收,不許加收其他雜稅。”朝鮮雖然沒有大明地方官府那麼誇張的浮收、火耗,但是五花八門的雜稅也不算少,對於百姓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仁祖並不想激怒對方,收取正賦保住了面子就行。

    這個決定讓溫和派和強硬派都能接受,於是對於鐵山屯田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陳雨也沒有想到,屯田的事情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驚動了朝鮮的中央政府,而且在國王的直接授意下派來了調查組。

    當然,調查組是陳雨私下給對方的稱謂,他們自稱是國王仁祖的特派使者。

    在剛建好主體,還沒有刷牆的農莊議事廳內,幾名特派使者盡量擠出和善的笑容,以確保自己看上去沒有惡意,客氣地對陳雨說:“將軍,我們奉仁祖大王之命,來核對一下您和麾下天兵的身份真偽。請務必放心,這只是走個過場,好讓大王對朝野有個交代。”

    陳雨倒是挺配合,他馬上命張富貴取來了自己的告身,給對方過目。只要同意他屯田,面子問題上顧忌一下朝鮮方面的感受,他還是很願意的。

    朝鮮的官員和士大夫階層都以會說漢話、寫漢字為榮,幾個使者閱讀告身上的文字自然毫無問題。他們仔細查驗了告身,確認無誤後,陪笑道:“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讓我們瞻仰一下天朝皇帝陛下的墨寶?”

    陳雨輕輕一笑,說得這麼委婉,還不是想看看聖旨是真是假?反正這份密旨十足真金,也不怕對方看,便對張富貴說:“請出陛下的密旨。”

    在朝鮮的官方使者面前,對待密旨,陳雨自然不會像之前那麼隨意,破天荒用了一個“請”字。他看得出朝鮮君臣對明朝皇帝的旨意極其重視,那麼自己也要做做樣子,配合對方的態度。

    為首的使者架起一張案幾,點燃了自己帶來的熏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接過了密旨,然後輕輕地打開閱讀。

    對於內容,他們只是一掃而過,重點落在了落款和印璽的章印上。

    這幾個使者中有兩個來自禮曹(等同於明朝的禮部),對於明朝聖旨的格式、印璽字樣和花紋都很熟悉。他們反复辨認後,用朝鮮話嘰里咕嚕討論了幾句,然後將密旨恭恭敬敬遞還給了陳雨。

    “將軍,這是天朝皇帝陛下的旨意無疑,這樣我們回到漢城就能交差了。”

    陳雨將密旨捲起來遞給張富貴保管,然後笑瞇瞇地說:“既然都確認無誤,那幾位的差使也就算了辦完了吧?這樣,幾位從漢城來一趟鐵山也不容易,今天我做東,宴請幾位,吃飽喝足。如果明天不急著回漢城,那就請諸位逗留幾日,讓本官好好招待。”

    使者們面面相覷一番,他們還有件棘手的事情沒有告知對方呢,怎麼能安心地接受宴請?為首的人謹慎地說:“將軍,奉大王之命,將軍組織人手墾荒所得屯田,必須按照本國的規矩繳納糧賦……”

    說出這番話時,使者們心裡是忐忑不安的。按照他們的理解,毛文龍還只是個小小的參將時,就在朝鮮的國土上飛揚跋扈,眼前這位指揮同知手握皇帝的密旨,尾巴還不翹到天上去?讓對方老老實實繳納糧賦,只怕會吃個閉門羹,自取其辱。

    萬萬沒想到,陳雨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既然是在貴國的土地上墾荒屯田,理當如此。不知道需要繳納多少糧賦?”

    在陳雨看來,繳納糧賦等於這些憑空出現的田畝得到了朝鮮官方的認可,還可以辦理田契,合法地轉變為集體農莊的資產,將來進行分配也沒有障礙。所以只要賦稅的比例合理,這其實是好事,讓朝鮮人得了面子,自己得了裡子。

    雖然憑藉手裡的火銃和刺刀,加上崇禎的密旨,一口回絕對方賦稅的要求輕而易舉,但是從長遠來看,不是明智之舉。既然打算把這裡作為分基地,那麼和朝鮮官方維持相對友好的關係,是很有必要的,人家再積弱,也是地頭蛇,總有辦法陰你。毛文龍那樣桀驁不馴的人,最後也不是在後金軍隊的攻擊和朝鮮君臣的排擠下出走皮島嗎?這可是前車之鑑。

    使者們聞言如釋重負,陳雨這麼配合,他們的任務就可以輕鬆完成了,接下來安安心心赴宴即可。

    為首之人笑道:“大王交代,雜稅一概不管,只交正賦,也就一畝三鬥而已。”

    陳雨對這個數字比較滿意,點點頭:“沒問題。但是繳納賦稅之後,必須給這些田辦理田契。”

    “呵呵,這個自然,請將軍放心。凡是徵收賦稅的田畝,都要更改魚鱗冊,田契肯定是要頒發的。”

    當晚,各自達到目的的雙方在宴席上觥籌交錯,喝得不亦樂乎。陳雨一手打造的屯田計劃,就這樣轟轟烈烈地推行了,不僅進展順利,而且獲得了官方認可。

    很快就到了農曆新年,時間來到了崇禎七年(1634年),鐵山的集體農莊基本建成,總人口接近一萬,陳雨設想的農業合作社模式和半農業半軍事的農兵也成功推行,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順利進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