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靖康元年(求訂閱!)
…
十二月末,東路金軍攻破信德府城。
完顏宗望等金軍將領登上城樓,假惺惺地下令撫諭居民。
其實在破城之初,完顏宗望等金軍將領就已經悄悄下達密令,對各部明確劃分了搶劫範圍。
最終結果是,女真人搶掠的地區,殺戮無數,而漢兒、契丹等族搶掠地區,只是稍微搶了些財物而已。
女真人貪婪嗜殺的強盜本性,暴露無疑。
郭藥師所率之軍一直在信德府城外,沒有入城搶劫,所以不曾殺戮一人。
有人問郭藥師原因,郭藥師道:“我輩入京,素無歹心,復來歸朝。”
有人竟然信了郭藥師所說的鬼話,想要聯郭藥師退金兵保宋。
說郭藥師所說的是鬼話,絕對沒有冤枉郭藥師。
可以說,如果沒有郭藥師,東路金軍打到此地,就不會再前進了。
趙佶禪位給趙桓,是完顏宗望等人所沒有預料到的,加上河間和中山二府未破,後路有危險,完顏宗望等人商量是不是就此退兵還師?
這時,郭藥師建議說:“南朝未必有備。”,接著,郭藥師進一步鼓動完顏宗望等人說道:“汴京富庶及宮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今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勢,急趨大河,將士必破膽,可不戰而還。苟聞有備,耀兵河北,虎視南朝,以示國威,歸亦未晚。”
完顏宗望被郭藥師說動,最終採納了郭藥師的建議,決意繼續南侵。
完顏宗望派遣郭藥師為前鋒,不過只給了郭藥師一千騎兵。
郭藥師再三請求再給他增加一些兵力。
完顏宗望才又給郭藥師增加了一千騎兵。
顯然,金人根本不信郭藥師這個屢叛之人。
郭藥師也知道,他的名聲徹底臭了,可他並不甘心仕途就此完了,所以他極力表現自己。
郭藥師親率兩千輕騎兵從信德府出發,疾馳南下,沒過多久,便抵達黃河邊上……
……
靖康元年,正月初一。
趙佶正式向宋欽宗趙桓提出,他想在正元節前,前去亳州蒙城燒香,拜祭莊周,祈願道祖老莊保佑國泰民安。
此時,軍國大權還掌握在趙佶手裡,趙桓怎敢不答應?
太史通過占卜推算了一番,建議趙佶選擇正月初四辰時啟行。
可正月初三晚上,趙佶聞聽金兵已渡過黃河,.感覺情況急迫,於是,等不到正月初四辰時,這天晚上夜漏二鼓之時(即夜裡九點到十一點之間),趙佶就悄悄的離開了龍德宮,車駕東出,直至通津門,下河乘船而去。
這時,趙佶身邊僅有蔡攸以及內侍數人扈從。
通津門是陸路城門,南側就是汴河東水門。
汴河是東京城裡最主要的一條水上交通幹道,從外城西水門入城,流入內城水門,橫穿皇宮前邊的州橋、相國寺橋,然後流出內城水門,再經過外城東水門,出城朝東南方向流去。
趙佶等人匆匆登船,沿著汴河連夜出城。
水在夜中流,船在水上行。
此時正值寒冬時節,汴河水位較淺,因而船速稍緩。
趙佶覺得如此行進太慢,於是棄船上岸,改乘肩輿(即轎子)。
可坐了一會兒肩輿,趙佶又覺得肩輿還不如船快,於是又回到河岸邊,徵得一條運磚瓦的船乘之。
由於走時太過倉猝,侍從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準備食物。
經過這番顛簸勞頓,趙佶開始感到飢餓。
蔡攸急忙派內侍在船上尋找食物。
後來,內侍從舟人處得餅一枚,趙佶等人分而食之。
一夜之間,趙佶他們竟然就逃了數百里,天亮時已抵達南都(即應天府,也就是後世的河南商丘)。
至此,趙佶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天亮之後,也就是正月初四。
太上皇后、太皇妃以及王子帝姬等也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計畫離開了汴梁城,前去追趕趙佶。
趙桓命平涼軍節度使、中太一宮使范訥,統領勝捷軍扈從。
這天,不少朝廷官員聞聽趙佶已經離開京師,相繼逃出了汴梁城。
趙佶在南都並沒停留多久,他們買了駿騾之後,便趕緊騎上繼續向南前進。
途中,路過一個村莊。
趙佶走累了想歇歇腳,見一戶人家竹扉半掩,遂拍門而入。
這戶人家只有一個老婆婆在家,趙佶於是與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問趙佶姓氏。
趙佶回答說:“姓趙,居東京,已致仕,推薦長子自代。”
趙佶騎著駿騾到達符離(後世安徽宿縣北符離集)後,又改為乘大船繼續南下。
船行至泗州(後世江蘇盱眙西北),趙佶棄船登岸,至江邊集市上買魚。
趙佶很會買東西,他與賣魚人討價還價,最終得勝而歸。
買魚歸來,趙佶頗有感觸,遂賦《臨江仙》小詞一首: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餘。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賣就船魚。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夢魂驚起轉嗟吁。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到達泗州後,趙佶才停住匆忙的腳步稍微休憩。
泗州城地處淮河下游,淮河在此處與汴河相連,這裡是南北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這時候,行宮副使宇文粹中以及童貫、高俅等大臣,都相繼從後面追趕了上來。
童貫本來已被趙桓任命為東京留守,但童貫聞聽趙佶南幸,於是私率勝捷軍親兵傾巢而出,追趕趙佶,美其名曰“護駕”。
童貫膽子的確很大,對於趙桓的任命他竟敢拒不從命,這也是童貫後來被定罪處死的十大罪狀之一,即:不俟敕命,擅去東南;差留守,不受命。
像童貫這樣擅自離開京城,前往東南地區的官員其實還有很多。
達貴、百姓和那些地位較低的官吏就不說了,高官自尚書而下逃遁者,如張權、衛仲達、何大圭等五十六人。
以至於上朝的人只剩大半,不少位置都空著。
蔡京、蔡攸與宋煥家族,千餘人,無一在京師。
而蔡京、蔡攸門下之士,棄官而逃者十之七八。
童貫和高俅都是手握兵權的重臣,而且他們都是領兵而來童貫領著三千勝捷兵,高俅領著三千禁衛兵。
名義上,童貫和高俅都是來給趙佶護駕的,都要保護趙佶過淮河,去揚州。
而實際上,童貫和高俅都是來跟著趙佶保命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他們本就屁股不乾淨,所以,他們預感到,自己若是留在汴梁城裡,十有仈Jiǔ凶多吉少。
童貫比高俅早一步到泗州,所以趙佶被童貫搶到手,保護了起來。
童貫詐傳趙佶命令,令高俅守禦浮橋,不得南來。
高俅對這道命令很懷疑,執意要面見趙佶。
可童貫就是攔著不讓高俅見。
東路金軍已於正月初七兵臨汴梁城下,並開始猛烈攻城。
趙佶聞訊,趕緊動身離開泗州,並往揚州。
這時,高俅拒不執行童貫的命令,帶領禁衛軍也要跟隨趙佶南下。
童貫大怒,遂令勝捷軍shè殺禁衛軍。
禁衛軍軍士不少因此中箭身亡,還有一百多人從橋上掉到河中淹死。
勝捷軍是西軍強軍,童貫的親兵,更是其中的精銳,禁衛軍哪裡是其對手?
打不過童貫,高俅只好下令禁衛軍停止前進。
高俅父子兄弟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再見上趙佶一面。
不久,趙佶乘坐肩輿而來。
趙佶、高俅見面之後,君臣相顧泣下。
趙佶想說些甚麼,可或許是因為蔡攸、宇文粹中、童貫等大臣陪伴在側的緣故,趙佶最終一語沒發。
路上之人見此情形,莫不扼腕流涕。
高俅於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金軍前來追擊。
趙佶到達揚州後,仍感覺不太安全,執意要渡江南下。
當地父老力諫車駕不可渡江。
但趙佶不聽。
正月十五上元節這天,趙佶乘船渡過長江,到達南岸鎮江。
鄭皇后此時已經追至揚州,但她並未跟隨趙佶過江,最後留居在了揚州。
追隨趙佶南而來的那些王子帝姬們,此時四散在沿路州縣。
鎮江是趙佶此行的目的地。
紹聖三年,趙佶以平江、鎮江軍節度使身份被宋哲宗封為端王,那年他才十四歲。
政和三年,趙佶將鎮江由州升格為府,這是兩浙地區最早由州升格為府的城池。
這說明,鎮江在趙佶心中地位是比較高的。
關鍵是,鎮江北有長江天險,可以阻擋金軍南下。
而且,鎮江的政治局勢對趙佶也比較有利鎮江知府蔡翛是蔡攸的弟弟,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運使宋煥是蔡攸的妻弟,而蔡攸是趙佶最信任的人。
所以,只有來到鎮江,趙佶才有些安全感。
至此,趙佶便在鎮江住了下來……
|